六年級教案的設計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是一些經過實踐驗證的六年級教案范本,希望能夠對大家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比的應用的練習課。(教材第55~56頁練習十二第3~7題)。
1、復習鞏固按比分配問題的解題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難點:會靈活運用按比分配問題的解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師: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什么?(點名學生回答)。
2、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5、6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師:按比分配問題有幾種解題方法?是什么?(同桌之間說一說)。
引導學生回顧按比分配的兩種解題方法。
二、指導練習。
1、教學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3題。
(1)組織學生觀察圖畫,理解題意,了解信息。
(2)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如何解決問題。
教師巡視,并引導學生理解每個橡皮艇上有1名救生員和7名游客,也就是救生員和游客的人數比是1∶7。
(3)交流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學習“觀察與探究”(板書課題)
2、出示學習目標
本節課我們的學習目標是:(課件出示)
讓學生嘗試用圖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間的關系,利用圖進一步認識反比例。
滲透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系和發展變化的觀點,初步滲透函數思想。
師:明確了目標,請同學們借助自學指導來完成目標。
自學指導:自學課本27頁,完成所提出的問題,并說說自己的想法。(先自學4分鐘,然后小組交流1分鐘。)
(一)學生自學:(先學)
師:好,開始。先自學2分鐘,然后小組交流3分鐘。
(二)匯報交流:(后教)
小組匯報,全班總結。
(一)學生自學:(先學)
(1)長方形面積一定,長與寬成反比例嗎?為什么?|
(2)這節課我們用圖表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間的關系。
用x、y表示面積為24cm2的長方形相鄰的兩條邊長,它們的變化關系如下表。
1.觀察表格,根據數據在方格紙上畫出這8個長方形。
2.把圖中的點用平滑的曲線依次連起來。
3.長和寬是怎樣變化的?有什么規律?長擴大,寬縮小,相對應的長和寬的乘積是24。
(二)交流訂正:(后教)
1.更正
師:學完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有錯的在小組中說錯的原因,不會的優生講解。)
2.討論
集體訂正。(學困生先說,優生糾正,學困生再說)
師:同學們這節課已接近尾聲,回顧本節課,你有什收獲?
1.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平面圖形的計算公式;能夠比較熟練地運用公式計算有關平面圖形的面積。
2.進一步培養空間觀念和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靈活運用公式的能力及計算能力。
3.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面積公式及各種圖形的內在聯系。
(一)基本概念
1.我們都學習過哪些平面圖形?
2.用字母公式表示出這些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
3.填空。(復習平面圖形公式推導過程)
因為s長=___________,而正方形是和相等的長方形,所以s正=________;平行四邊形可以割補成長方形,它的底相當于,高相當于,所以s平=___________;兩個形狀、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所以s三=___________;兩個形狀、大小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所以s梯=____________;圓可以割補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的,所以s圓=___________,最后推出s圓=___________。
4.填表。
(二)動手操作
請在下面的方格圖中再畫一個三角形,使它的面積是已知三角形面積的2倍。
(三)綜合練習
1.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把一個長方形的木框拉成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比長方形小。
(2)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底邊也相等。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高是三角形高的2倍。
(3)兩個面積相等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4)兩個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它們的形狀不一定相同,但面積一定相等。
(5)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的周長相等,那么正方形的面積一定大于長方形的面積。
2.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入括號)
(1)一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增加4cm,它增加的面積________cm2。
a.等于16
b.小于16
c.大于16
(2)一個梯形的面積是32m2,上底與下底的和是8m,那么高是_______m。
a.2
b.4
c.8
(3)小學階段學過的基本圖形的面積公式都可以用______的面積公式來表示。
a.長方形
b.平行四邊形
c.三角形
d.梯形
“圓環的面積”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級數學第11冊《圓》這一章中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圓,學習了圓的周長,以及學過幾種常見直線幾何圖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面積,到學習曲線圖形的面積,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方法,都是一次質的飛躍。學生掌握了圓面積的計算,不僅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也為以后學習圓柱、圓錐的知識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有了平面幾何圖形的經驗,知道運用轉化的思想研究新的圖形的面積,在學習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勇于實踐。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應用能力較弱,因此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根據具體條件,比較靈活地計算圓的面積。
2、使學生能認識環形,掌握計算環形面積的方法。
3、能根據條件計算圓環的面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
教學重點和難點。
能根據條件計算圓環的面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指名回顧:什么是圓的面積?如何計算圓的面積?
2、求圓的面積。
(1)r=5厘米(2)d=10厘米。
二、探究新知。
1、教學圓環的意義及計算方法。
(1)出示例2(課件)。
(2)指名讀題,獲取信息。(教師解釋圓環的概念)。
(3)你見過圓環嗎?你能畫一個(或剪一個)環形嗎?學生動手操作。
(4)提出問題:環形面積怎樣計算?
(5)獨立或小組探究。
(6)全班交流。
環形面積=大圓面積—小圓面積。
2、完成例2。
(1)指兩名學生板演。
(2)集體訂正,交流解題思路。
3、思考:環形面積還有更簡便的方法嗎?(學生討論)。
三、鞏固提高。
完成第69頁做一做2。
1、自主完成。指名學生板演。
2、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還想到什么問題?(隨著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回憶,教師重點強化兩個問題:一是如何計算圓的面積;二是如何計算環形的面積。)。
五、作業。
1、一個圓環,大圓的直徑是6米,小圓的直徑是4米,這個圓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教學內容:
課本第444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等活動,結合具體事物或者圖形,使學生初步認識周長。
2、能夠計算出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與其它多邊圖形的周長。
3、結合情境,使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
教學重點:
建立對周長的感性認識。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事物,理解周長的意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卡片、玩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課件)一年一度的森林運動會快要舉行了,螞蟻王國正在緊鑼密鼓的選拔爬行運動員,快樂和幸福兩只小螞蟻作為優勝者做最后的比賽,勝利的一個將代表螞蟻王國參賽。它們兩個分別沿著兩片樹葉的邊線,看誰先爬完一圈誰勝利。讓我們來看一看,幸福先爬完,幸福隊勝利了。
生:不公平,幸福的樹葉小,它爬一周的距離就短,所以它雖然先爬完,也不一定它爬得就快。
師:對,那么幸福和快樂沿樹葉邊線爬一周就是樹葉的周長,那么到底哪個長呢?我們今天就帶著這個問題來認識物體的周長。
二、摸一摸,描一描,建立周長的概念認識。
卡片:銀杏葉楓葉。
教師介紹銀杏葉和楓葉的價值,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環保意識和審美意識。
鼓勵學生動手摸一摸樹葉的邊線,兩位同學合作將樹葉沿邊緣描在黑板上,介紹樹葉的周長。
三、運用生活素材,拓寬對周長的感性認識。
(1)出示素材:各種圖片、硬幣、課本、汽車等。
學生自由選擇物品,根據自己的理解來介紹物品的周長。如果學生選擇的是實物,教師應讓學生明確所介紹的只是其中某個面的周長,而不是整個物體的周長。
(2)指導學生從自己身邊的物體的著手,用摸一摸、描一描或者量一量等方法給大家介紹物體的周長,可以獨立活動,也可以小組協作。
4、通過比較,初步理解周長的意義。
將學生介紹過的圖形的`周長與實物相比較,如:比較車的圖片和玩具車,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周長一般是針對平面圖形或者立體圖形的某個面而言的。
五、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
出示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圖形,計算出圖形的周長。
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周長就是圖形一周的長度。
六、拓展練習。
比較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大小。
七、解決情境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生:給他們找兩片周長一樣的葉子。
師:你們怎么確定兩片周長的葉子一樣呢?我們有什么辦法測量出樹葉的周長呢?
生:先用繩子沿邊線量,然后用尺子量出長度。
生:我只用繩子就行了,先拿一段繩子量出一片的周長,作上記號,再拿這根繩子量另外一片樹葉,找到一個和它一樣的樹葉就行了。
生:我用軟尺量。
師:同學們的辦法太好了,螞蟻王國的小螞蟻終于在同學們的建議下進行了一次公平的比賽。你們聽它們在表揚你們呢?。ㄐ∨笥褌?,謝謝你們給我們出的好點子,你們真的太棒了。)。
八、小結。
咱們今天學習了什么是周長,在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物體都有周長,我們去量一量常見物體的周長,看哪個同學的方法最好,量的最準確。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內容包括: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運用扇形統計圖進行分析和了解必要的信息。教材注重從生活、生產中選取素材,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相關數學元素,既擴寬了學生收集數據的渠道,又凸顯了統計與生產、生活密切的聯系,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的實用價值。教材才通過條形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的對比,引導學生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數量同總量之間的關系。
學情分析。
1、學生已經掌握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知識,學習扇形統計圖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自然形成知識的生成點。
2、在前面的統計知識中,學生已經有了運用統計圖進行數據分析的經驗,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讀懂統計圖,看圖回答問題和計算,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3、統計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系密切。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知道扇形統計圖可以直觀地反映部分數量與總量的百分比,能從扇形統計圖讀出必要的信息。
過程與方法:
經歷扇形統計圖的認識過程,體驗對比觀察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想象的能力,受到科學觀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難點:運用扇形統計圖進行分析和了解必要的信息。
運用比解決問題。(教材第54頁例2)。
二、教學目標。
1、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掌握按比分配問題的結構特點及解題方法,發展分析、概括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并掌握按比分配問題的特點和解題方法。
難點:根據題中所給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總數量的幾分之幾,能熟練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師:比的意義是什么?
引導學生回顧比是什么。
2、一盒糖果有50顆,平均分給甲、乙兩人,甲、乙兩人各得多少顆糖果?他們所得糖果數的比是多少?(課件出示題目)。
點名學生回答,回顧平均分的特點。
3、引出新課。
師:這是一道平均分的問題,生活中,很多問題運用到了平均分,但有時為了分配合理,往往需要把一個數量分成不等的幾部分,即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這種方法通常叫按比分配,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比的應用。(板書課題:比的應用)。
二、學習新課。
教學教材第54頁例2。
(課件出示教材第54頁例2)。
活動目的:
1、鞏固已掌握的小數四則運算和四則混合運算的知識。
2、讓學生模擬生活中的購物,使學生學會購物,從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發現數學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想出多種不同的付錢方法或多種找錢方法,尋求多種解法,發散和拓展學生思維,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活動重點: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解決問題。
活動用具: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教師出示超市購物情景圖。
提問:你知道他們在做什么?
出示:超市購物。
提問:你去超市購過物嗎?說說你的購物經歷。
教具:超市購物情景圖。
形式:指名、同座互說。
二、提出思考。
師:羅列部分文化用品、部分食品和部分兒童玩具的單價。
投影出示問題:
1、任選三樣物品,算一算應付多少元?
2、給你20元人民幣。開學前買文化用品,你想買哪幾樣,
共用多少錢?
3、你最喜歡的玩具是幾種?買回家一共要多少元?
4、購方便面8包、餅于1包、錦菜5瓶、鉛筆10枝,帶50元夠不夠?
5、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教具:物品的單價。
形式:小組學習、集體討論。
三、實踐活動:
1、談話導入:如果你到商店買東西。如果你是售貨員,應該怎樣付錢、找錢呢?
2、模擬:兩人在講臺前演示付錢和找錢情況的。
3、說明:假設只有5元、10元、20元的整錢。
4、記錄:將交易情況模擬超市小票簡單記錄。如:物品名稱、價格、支付多少錢、找多少錢。
教具:學生準備實物。
形式:小組內學生互相模擬付錢和找錢。
分組匯報討論結果。
四、全課小結: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師:我們學習超市購物,但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亂購物,要根據生活需要節約用錢。
1、給合生活實際,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域的過程,感受觀察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
2、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3、通過有趣的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給合生活實際,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域的過程,感受觀察范圍所觀察點而改變。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欣賞一段麥當勞的廣告。
師:剛在看廣告的時候,很多人都笑了,你們為什么笑?
生:坐在搖椅上搖,一會兒能看到麥當勞的標志,一會兒又看不到。
師:那他什么時候能看到,什么時候又看不到呢
生:當搖椅搖在高處的時候,他看得到,當搖椅搖在低處的時候,他就看不到,因為他的視線被墻壁擋住了。
師:恩,這位同學講得真好。是的,在剛才廣告中,搖椅搖在低處時,寶寶的視線受到了墻壁的阻擋,所以他就看不見麥當勞的標志,而當搖椅搖到高處的時候,視線沒有受到阻擋,寶寶就能看見麥當勞的標志了??磥砦覀冇^察的范圍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觀察的范圍》。(板書課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師:一天,住在一樓的淘氣來到窗前,他想看看外面的停車場,他能看到嗎?
生:不能。他的視線被墻擋住了。
師:那墻就是一個障礙物,對吧?
師:可是淘氣真的很想看見外面的停車場,他應該怎么辦?
生:爬樓
師:聰明的淘氣也想到了,他趕緊爬上去,他總算能看見外面了,那他到底都能看見墻外的哪些地方呢?誰愿意到前面來指一指。
(鼓勵學生到圖上指一指)
師指墻角邊的那輛車:這個位置三樓的淘氣能看見嗎?為什么?
生:不能看見,因為他的視線受到了墻壁的遮擋。
師:那他到底能夠看到多大的范圍呢?我們在圖上該如何表示呢?自己在練習紙上試一試,同桌之間也可以交流一下。
這其實就是淘氣的一條視線,眼睛就是觀察點,圍墻上的一點就是障礙點,是虛線。
學生充分發言后(邊說便在圖上標注出來并指出可觀察的范圍)
師:回憶一下我們剛才是怎樣找到淘氣的觀察范圍的?
生:
師:我們把淘氣的眼睛作為觀察點,圍墻的右上端作為障礙點,把兩點用虛線連接起來并延長,這條視線的右邊就是淘氣的觀察范圍。
師:可是淘氣還想看到剩下的這幾輛車,他應該怎么辦?請同學們自己畫一畫,找找四樓五樓淘氣的觀察范圍。
指名畫,并說出畫法(發現三條視線的觀察點不同,障礙點不變),找出可以看到的范圍。
師:觀察三條淘氣的視線及淘氣的觀察范圍,你發現了什么?
生:淘氣站得越高,他看到的車子越多,他的觀察范圍越大。
師:也就是說,你們認為淘氣的觀察范圍和什么有關?有什么樣的關系?誰能試著總結一下。
生:觀察點越高,觀察的范圍越大;觀察點越低,觀察的范圍越小。
課件出示,全班齊讀。
師:原來觀察的范圍會隨著觀察點的高低變化而變化,也難怪唐代詩人王之渙留下了這樣的名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師:解決了淘氣的難題之后,我們一起到科技館看看。
科技館就在左邊的大樓上,你們看見了嗎?
我們坐車來到來到一這個地方,能看見科技館。
生:能。
師:大家都說能,怎么證明呢?
生:畫淘氣的視線。
師:好,請一位同學說,老師來畫。
我們的車緩緩向科技館駛進,來到位置二的地方,我們還能看見科技館嗎?誰能來說一說。
師:好,誰能來描述一下,車從一開到二,我們看到的科技館大樓是如何變化的?
師:那你能看出來,在這道題中,我們的觀察范圍又和什么有關呢?有怎樣的關系?
生:觀察的范圍與觀察點的遠近有關,觀察點越近,觀察的范圍越小,觀察點越遠,觀察的范圍越大。
課件出示,全班齊讀。
生:
師:是不是一下長一下短的呢?
師: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呢,研究了下面這道題,你就會明白了。
獨立完成
師:指名畫,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生:燈泡是觀察點,……
師:那影子在什么地方?
師:為什么影子在這里?而不在那里
生:影子應該是光線到不了的地方,是盲區。
師:恩,真棒。
師:
那同樣高的桿子,離路燈的距離與所形成的影子有什么關系,你們得到結論沒有,把結論讀出來。
生:同樣高的桿子離路燈越近,影子就越短
師;反之,離路燈越遠,影子就越長。
師:今天我們所學的知識不僅能解決路燈下影子變化的現象,還能解決發生在太空的現象,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很有名的日蝕現象。
(課件演示)大家都知道貓和老鼠是一對天敵,有只小老鼠躲在一堵墻的后面,有只貓在墻的前面吃食,小老鼠在哪個位置是安全的呢?(生試著指一指)那么小老鼠的安全活動區域是哪些范圍呢?你們能幫助老鼠畫出它的安全活動范圍嗎?動手畫在答題紙上。
展示匯報。
那小貓稍微移動了自己的位置,這范圍還是安全的嗎?看來貓鼠大戰又將掀開精彩的一頁了。
三、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本節課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用處很大,看在太空中我們也能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解釋一些現象呢。(課件出示月食日食現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下繼續研究,里面的奧秘會讓你喜歡上的。
統計表。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統計的意義,進一步認識統計表,掌握整理數據、編制統計表的方法,學會進行簡單統計。
【重點難點】。
讓學生系統掌握統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情景導入】。
1、揭示課題。
提問:在小學階段,我們學過哪些統計知識?為什么要做統計工作?
2、引入課題。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經常需要對一些數據進行分析、比較,這樣就需要進行統計。在進行統計時,又經常要用統計表、統計圖,并且常常進行平均數的計算。今天我們開始復習簡單的統計,這節課先復習如何設計調查表,并進行調查統計。
【整理歸納】。
收集數據,制作統計表。
學生可能回答:
(1)身高、體重。
(2)姓名、性別。
(3)興趣愛好。
為了清楚記錄你的情況,同學們設計了一個個人情況調查表。
課件展示:
為了幫助和分析全班的數據,同學們又設計了一種統計表。
六(2)班學生最喜歡的學科統計表。
組織學生完善調查表,怎樣調查?怎樣記錄數據?調查中要注意什么問題?
組織學生議一議,相互交流。
指名學生匯報,再集體評議。
組織學生在全班范圍內以小組形式展開調查,先由每個小組整理數據,再由每個小組向全班匯報。
填好統計表。
【課堂作業】。
教材第96頁例3。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第1課時統計與概率(1)。
(1)統計表。
(2)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和理解負數的意義,了解負數的產生與作用,感受負數使用帶來的方便。
2.會正確地讀、寫正、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負數的意義和負數的讀法與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提出問題:舉例說明我們學過了哪些數?
教師小結:為了實際生活的需要,在數物體個數時,1、2、3……出現了自然數,物體一個也沒有時用自然數0表示,當測量或計算有時不能得出整數,我們用分數或小數表示。
提出問題:我們學過的數中最小的數是誰?有沒有比零還小的數呢?
二、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的一個場面,主持人說:“哈爾濱零下6至3攝氏度,重慶6至8攝氏度……”
為什么阿姨說的零下6攝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變成了-6℃呢?
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記作6℃行嗎?
你有什么簡潔的方法來表示他們的不同呢?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想法都很好?,F在,國際數學界都是采用符號來區分,我們把比0攝氏度低的溫度用帶有“-”號的數來表示,例如把零下6℃記作-6℃,讀作負6攝氏度;零上6℃記作+6℃,讀作正6攝氏度或6攝氏度。
(2)鞏固練習。
同學們,你能用剛才我們學過的知識,用恰當的數來表示溫度嗎?試試看。
學生獨立完成第87頁下圖的練習。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集體訂正寫得是否正確,并讓學生齊讀。
2.自主學習例2。(進一步認識正數和負數)。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最近經國家測繪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引導學生交流: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引導學生交流: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學生交流: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可以記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記作:-155米。(板書)。
教師追問:你是怎么想到用這種方法來記錄的呢?
最后教師將數字改動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
教師小結:以海平面為界線,+8844.43米或8844.43米這樣的數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這樣的數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2)鞏固練習:教科書第88頁試一試。
3.小組討論,歸納正數和負數。
提出疑問:0到底歸于哪一類?(如有學生提出更好)引導學生爭論,各自發表意見。
小結:(結合圖)我們從溫度計上觀察,以0℃為界限線,0℃以上的溫度用正幾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幾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界線,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們用正幾來表示,低于海平面我們用負幾表示。0就像一條分界線,把正數和負數分開了,它誰都不屬于。但對于正數和負數來說,它卻必不可少。我們把像+6、3、+8844.43等這樣的數叫做正數;像-6、-155等這樣的數我們叫做負數;而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板書)。
通常正號可以省略不寫。負號可以省略不寫嗎?為什么?
最后,讓學生看書勾劃,并思考兩個“……”還代表那些數?(讓學生對正負數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三、運用新知,課堂作業。
1.課堂活動第1題。讓學生先自己讀讀,并舉例說說是什么意思?全班訂正后,同桌間自選5個互相說說。
2.課堂活動第2題。同桌先討論,然后反饋。
四、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負數。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二第1、4題。
家庭作業:練習二十二第2、3題。
板書設計:
負數的初步認識。
正數:20、22、14、+8844.43…。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負數:-2、-30、-10、-15、-15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3頁例2及“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4題。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分數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2.在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從而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學會用分數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對策:
借助畫線段圖和分析數量關系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要積極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真正理解數量關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及補充練習。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下列各題。
4/15+7/151/2-1/35/9×3/52÷1/21/4÷4。
18÷1/218×1/20÷2/51-3/41÷4/7。
21×3/710/7÷1521÷3/71/2×1/35/6×36。
進行口算,學生將得數寫本子上,時間到后統計完成的題目數量及正確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2/5,那么女生人數占全班的()。
(2)一本故事書已看了2/7,還剩全書的()。
(3)一根繩子長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毫升。
指名學生口答得數并分析每一題的數量關系。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2。
(1)學生讀題,提問:從題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指名學生回答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3)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完整的線段圖。
(4)提問:要求女運動員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學生獨立思考后列式計算)。
(5)探討方法。
指名學生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
方法二:根據男運動員占5/9可以知道女運動員占總人數的4/9,最后求女運動員人數。列式為:45×(1-5/9)。
追問:45×5/9表示什么?1-5/9又表示什么?
小結:剛才兩種不同的解題思路中,都把哪個數量看做單位“1”,第一種方法先求出男運動員人數,再用總人數減去男運動員人數求出女運動員人數;而第二種方法先求出女運動員占總人數的幾分之幾,再用乘法求出女運動員的人數。不管哪種方法都要兩步計算才能解決這個問題,題目比以前復雜一些,所以今天我們研究的是稍復雜的分數乘法的實際問題。(板書課題)。
2.“練一練”。
(1)學生讀題后可以先找出關鍵句分析數量關系,然后列式解答。
(2)先同桌之間說說解題思路,再請幾位學生全班交流,教師及時評價。
三、鞏固練習。
用你喜歡的方法解決下列各題。
1.某糧庫原來有大米1500袋,運走3/5,還剩多少袋?
學生認真讀題后獨立列式解答,講評時重點讓學生說說解題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還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學生獨立思考后解答,講評時將這三小題進行比較,比較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以及解題思路。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在解題時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業。
課內作業:完成練習十六第1-4題。
教材分析:
本課知識強調百分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溝通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中數學問題間的聯系,使學生自主建構數學關系,發展應用意識。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百分數的認識和解決簡單問題的基礎上安排的,學生可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知識間的聯系,在逐步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理財方案和方法。
設計理念: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理財,能對自己設計的理財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釋。
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事例,經歷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理財問題的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理財的重要性,培養科學、合理理財的觀念。
教學重點:
學會理財,能對自己設計的理財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釋。
教學難點:
能對自己設計的理財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釋。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師:那今天我們就來幫助聰聰理財吧!讓我們也學會理財,回家也能幫助爸爸媽媽。
出示課題:學會理財。
二、新授。
(一)存錢計劃。
1.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讀圖和文字,了解有關的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2.提出幫聰聰計算每月收入是多少元的要求,讓學生自己計算交流計算的結果。
3.讓學生讀支出項目表,了解聰聰家每月支出的項目和大約錢數,提出幫聰聰家做存錢計劃的要求,啟發學生從實際出發,合理提出存錢建議,并算一算到期能回收多少錢。
4.交流學生做的計劃,一方面要求學生說明怎樣做計劃的理由,另一方面,關注計算是否正確。
(二)存錢方案。
1.教師口述聰聰爸爸獲得獎金并計劃存錢的事情,提出小組合作做三個存錢方案的要求,鼓勵學生小組內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2.交流各小組做的方案,重點說一說是怎樣考慮的,這樣存錢有什么好處等。
3.提出計算每種存錢方案獲得的利息的要求,學生計算后交流計算的結果。
(三)議一議。
教師提出:哪種存錢方式好,為什么?
重點關注學生是如何闡述理由的。能否對方案的合理性作出說服力的說明。
三、總結。
相信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課,都具備了一定的理財能力,回家后把你做的理財計劃給爸爸媽媽看,請他們做出評價。
教學內容:
學會購物。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合理購物問題的過程。
2、了解合理購物的意義,能自己做出購物方案,并對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釋。
教學重點:
運用百分數相關的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境,引入新課。
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商家為了吸引顧客或擴大銷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樣的促銷活動?那如何學會合理購物呢,從而引入本節新課。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1、出示第12頁的例5。
2、讓學生仔細讀題,說說想到了什么?
著重理解滿100元減50元的意思。
3、分別計算出在a商場和b商場所花的實際費用,進行比較。
a商場:230×50%=115(元)。
4、從而得出在a商場購物更省錢,所以在購物時我們要根據促銷方法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優惠政策,就能夠少花錢多購物,這就是“合理購物”。
三、課堂練習。
第12頁做一做。
四、作業。
第15頁第13、14題。
倒數的認識、分數除法的意義與計算、解決問題。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一方面完成了分數加減乘除的學習任務,比較系統地掌握了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及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的方法;另一方面也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乘除法關系的理解,體會數學知識方法的內在聯系,為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時也為后面學習比和比例、百分數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乘法、解方程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學習內容與下一單元比的相關知識聯系緊密,將分數除法安排在比的前面進行學習,為更好地學習下一單元的內容奠定了知識基礎。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1、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2、通過實例,使學生知道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
3、理解并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明確算理。
4、會用算術方法及列方程解答分數除法問題。
5、能運用不完全歸納法總結出倒數的意義。
6、在教學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時,用折紙的方法推導計算結果,體現了數形結合思想;把除法計算轉化成乘法計算,滲透了轉化思想。
7、在探究倒數意義的過程中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興趣,并能付諸行動。
8、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促進學生整體思考能力的提升。
9、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10、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
1、掌握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分數除法的意義、算理及計算方法,會用算術方法及列方程解答分數除法問題。
1、理解分數除法的算理。
2、運用分數除法的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下冊第98~99頁例2及相關練習。
1.了解三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使學生知道對于同樣的數據可以有多種分析方法,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直觀、有效地描述數據,培養進一步發展數據分析觀念。
2.通過對三種統計圖的認識、制作和選擇,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數據處理的能力及統計觀念,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和我們的社會、生活密切聯系。
了解不同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統計圖,培養統計觀念。
根據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統計圖。
課件。
一、復習引入。
1.復習扇形統計圖。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扇形統計圖,你對它了解了多少?
課件出示扇形統計圖:我國居民平均月膳食各類食物的攝入量占總攝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統計圖來表示。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與總數之間的關系。
2.你還學過了哪些統計圖?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根據學生回答,課件隨機點擊出現相關內容。
(1)條形統計圖,能清楚地看出各個數量的多少。
(2)折線統計圖,不僅可以反映數量的多少,還能反映出數量增減變化趨勢。
通過剛才的復習,我們發現,生活中有時用扇形統計圖,有時用條形統計圖,還有用到折線統計圖的情況。那么人們在選擇統計圖時,是以什么為依據的呢?這三種統計圖各有什么特點和用途呢?這就是我們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
3.揭題:選擇合適的統計圖。(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對三類統計圖特點的復習,喚醒學生對已有知識基礎的回憶,為接下來統計圖的選擇做好準備。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98頁例2第(1)組數據。
課件出示。
(1)綠蔭小學20xx-2011年校園內樹木總量變化情況統計表。
學生:可以用折線統計圖。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統計圖的橫軸表示什么?豎軸表示什么?怎樣確定豎軸上的數據每一格表示多少?(課件演示繪制過程)。
教師:還可以用其他統計圖嗎?
學生:還可以用條形統計圖來表示。(如果學生沒有說到條形統計圖,教師課件展示。)。
教師:我們來看一看,條形統計圖能不能把統計表中的信息完整地表示出來呢?
學生:可以把每年的樹木總量表示出來;還可以通過條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變化趨勢。
引導比較:這張統計表中的信息可以用條形統計圖來表示,也可以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你覺得用哪一種更合適,為什么?可以同桌討論。
小結:折線統計圖能更加直觀地表示出數量隨著時間的變化趨勢。相對來說,這里用折線統計圖更合適一些。
【設計意圖】通過對第(1)組數據的分析,讓學生明確如何根據統計表所提供的數據特點來制作統計圖,不局限于選擇某一種統計圖,以拓寬學生的思路,最后通過觀察比較,選擇更為合適的統計圖種類。
2.學習教材第98頁例2第(2)(3)組數據。
我們還對綠蔭小學的樹木進行了其他方面的統計,請看下方表格(課件出示統計表)。
請仔細閱讀統計表信息,它們可以用什么統計圖來表示?試著在練習紙上畫一畫。
比一比:你認為哪種統計圖能更加直觀地表達統計表中的信息?
交流反饋。
第(2)張表格:可以用條形統計圖來表示,也可以用扇形統計圖來表示(課件演示)。
比較:都能表示出各種樹木占樹木總量的百分比,但扇形統計圖能更加直觀地反映出各種樹木的數量和樹木總量之間的關系。是的,當需要了解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時,選擇扇形統計圖更合適。
第(3)張表格:給出了各種樹木的數量,只能用條形統計圖來表示。
為什么不用其他的統計圖?
各種樹種處于平等、獨立的地位,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是不合適的。
因為缺乏相應的百分比數據,所以也無法用扇形統計圖表示。
3.課堂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設計意圖】例題反映了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統計圖。第(2)張表格可以用不同的統計圖,第(3)表格只能用一種統計圖,選擇什么樣的統計圖能更適當、清晰反映數據,通過讓學生在自主分析數據以及制作、選擇、比較統計圖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三種統計圖的特點的理解。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99頁“做一做”。
課件出示題目:在林業科學里,通常根據喬木生長期的長短將喬木分成不同的類型。下面是我國喬木林各齡組的面積構成情況。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統計圖描述?哪種更直觀?
(1)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2)交流反饋,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統計圖(可以用條形統計圖完成,也可以用扇形統計圖來完成)。
引導比較:用扇形統計圖能更加直觀地反映出它們之間的關系。
2.考考你:選擇最合適的統計圖。
3.教材第103頁第7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交流訂正。
【設計意圖】利用練習讓學生在選擇統計圖的多樣化選取和優化選擇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每種統計圖的特點,對三種統計圖產生整體的認識。
四、回顧總結,布置作業。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現在你知道如何正確選擇統計圖了嗎?
2.課外作業:教材第104頁第8題。
在這節課里我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認識扇形統計圖后,自己去解決問題,領悟知識的內涵,放飛自己的思想,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體現其主體地位;而我只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傾聽者,通過參與學生活動中以啟發、調整、激勵體現主導地位。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本課從課前準備、引例到生活拓展,注重選取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事件進行分析研究,真正做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享受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帶來的樂趣,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好,只是在語言邏輯敘述上個別同學較欠缺,有待于進一步有意識訓練。
比的應用的練習課。(教材第55~56頁練習十二第3~7題)。
二、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按比分配問題的解題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難點:會靈活運用按比分配問題的解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師: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什么?(點名學生回答)。
2、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5、6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師:按比分配問題有幾種解題方法?是什么?(同桌之間說一說)。
引導學生回顧按比分配的兩種解題方法。
二、指導練習。
1、教學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3題。
(1)組織學生觀察圖畫,理解題意,了解信息。
(2)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如何解決問題。
教師巡視,并引導學生理解每個橡皮艇上有1名救生員和7名游客,也就是救生員和游客的人數比是1∶7。
(3)交流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和理解負數的意義,了解負數的產生與作用,感受負數使用帶來的方便。
2.會正確地讀、寫正、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負數的意義和負數的讀法與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提出問題:舉例說明我們學過了哪些數?
教師小結:為了實際生活的需要,在數物體個數時,1、2、3……出現了自然數,物體一個也沒有時用自然數0表示,當測量或計算有時不能得出整數,我們用分數或小數表示。
提出問題:我們學過的數中最小的數是誰?有沒有比零還小的數呢?
二、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的一個場面,主持人說:“哈爾濱零下6至3攝氏度,重慶6至8攝氏度……”
為什么阿姨說的零下6攝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變成了-6℃呢?
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記作6℃行嗎?
你有什么簡潔的方法來表示他們的不同呢?
教師小結:同學們的想法都很好?,F在,國際數學界都是采用符號來區分,我們把比0攝氏度低的溫度用帶有“-”號的數來表示,例如把零下6℃記作-6℃,讀作負6攝氏度;零上6℃記作+6℃,讀作正6攝氏度或6攝氏度。
(2)鞏固練習。
同學們,你能用剛才我們學過的知識,用恰當的數來表示溫度嗎?試試看。
學生獨立完成第87頁下圖的練習。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集體訂正寫得是否正確,并讓學生齊讀。
2.自主學習例2。(進一步認識正數和負數)。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最近經國家測繪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引導學生交流: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引導學生交流: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學生交流: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可以記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記作:-155米。(板書)。
教師追問:你是怎么想到用這種方法來記錄的呢?
最后教師將數字改動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
教師小結:以海平面為界線,+8844.43米或8844.43米這樣的數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這樣的數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2)鞏固練習:教科書第88頁試一試。
3.小組討論,歸納正數和負數。
提出疑問:0到底歸于哪一類?(如有學生提出更好)引導學生爭論,各自發表意見。
小結:(結合圖)我們從溫度計上觀察,以0℃為界限線,0℃以上的溫度用正幾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幾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界線,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們用正幾來表示,低于海平面我們用負幾表示。0就像一條分界線,把正數和負數分開了,它誰都不屬于。但對于正數和負數來說,它卻必不可少。我們把像+6、3、+8844.43等這樣的數叫做正數;像-6、-155等這樣的數我們叫做負數;而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板書)。
通常正號可以省略不寫。負號可以省略不寫嗎?為什么?
最后,讓學生看書勾劃,并思考兩個“……”還代表那些數?(讓學生對正負數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三、運用新知,課堂作業。
1.課堂活動第1題。讓學生先自己讀讀,并舉例說說是什么意思?全班訂正后,同桌間自選5個互相說說。
2.課堂活動第2題。同桌先討論,然后反饋。
四、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負數。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二第1、4題。
家庭作業:練習二十二第2、3題。
板書設計:
負數的初步認識。
正數:20、22、14、+8844.43…。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負數:-2、-30、-10、-15、-155…。
教材分析:
本課知識強調百分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溝通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中數學問題間的聯系,使學生自主建構數學關系,發展應用意識。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百分數的認識和解決簡單問題的基礎上安排的,學生可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知識間的聯系,在逐步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理財方案和方法。
設計理念: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理財,能對自己設計的理財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釋。
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事例,經歷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理財問題的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理財的重要性,培養科學、合理理財的觀念。
教學重點:
學會理財,能對自己設計的理財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釋。
教學難點:
能對自己設計的理財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釋。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師:那今天我們就來幫助聰聰理財吧!讓我們也學會理財,回家也能幫助爸爸媽媽。
出示課題:學會理財。
二、新授。
(一)存錢計劃。
1.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讀圖和文字,了解有關的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2.提出幫聰聰計算每月收入是多少元的要求,讓學生自己計算交流計算的結果。
3.讓學生讀支出項目表,了解聰聰家每月支出的項目和大約錢數,提出幫聰聰家做存錢計劃的要求,啟發學生從實際出發,合理提出存錢建議,并算一算到期能回收多少錢。
4.交流學生做的計劃,一方面要求學生說明怎樣做計劃的理由,另一方面,關注計算是否正確。
(二)存錢方案。
1.教師口述聰聰爸爸獲得獎金并計劃存錢的事情,提出小組合作做三個存錢方案的要求,鼓勵學生小組內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2.交流各小組做的方案,重點說一說是怎樣考慮的,這樣存錢有什么好處等。
3.提出計算每種存錢方案獲得的利息的要求,學生計算后交流計算的結果。
(三)議一議。
教師提出:哪種存錢方式好,為什么?
重點關注學生是如何闡述理由的。能否對方案的合理性作出說服力的說明。
三、總結。
相信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課,都具備了一定的理財能力,回家后把你做的理財計劃給爸爸媽媽看,請他們做出評價。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3頁例2及“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4題。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分數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2.在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從而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學會用分數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對策:
借助畫線段圖和分析數量關系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要積極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真正理解數量關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及補充練習。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下列各題。
4/15+7/151/2-1/35/9×3/52÷1/21/4÷4。
18÷1/218×1/20÷2/51-3/41÷4/7。
21×3/710/7÷1521÷3/71/2×1/35/6×36。
進行口算,學生將得數寫本子上,時間到后統計完成的題目數量及正確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2/5,那么女生人數占全班的()。
(2)一本故事書已看了2/7,還剩全書的()。
(3)一根繩子長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毫升。
指名學生口答得數并分析每一題的數量關系。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2。
(1)學生讀題,提問:從題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指名學生回答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3)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完整的線段圖。
(4)提問:要求女運動員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學生獨立思考后列式計算)。
(5)探討方法。
指名學生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
方法二:根據男運動員占5/9可以知道女運動員占總人數的4/9,最后求女運動員人數。列式為:45×(1-5/9)。
追問:45×5/9表示什么?1-5/9又表示什么?
小結:剛才兩種不同的解題思路中,都把哪個數量看做單位“1”,第一種方法先求出男運動員人數,再用總人數減去男運動員人數求出女運動員人數;而第二種方法先求出女運動員占總人數的幾分之幾,再用乘法求出女運動員的人數。不管哪種方法都要兩步計算才能解決這個問題,題目比以前復雜一些,所以今天我們研究的是稍復雜的分數乘法的實際問題。(板書課題)。
2.“練一練”。
(1)學生讀題后可以先找出關鍵句分析數量關系,然后列式解答。
(2)先同桌之間說說解題思路,再請幾位學生全班交流,教師及時評價。
三、鞏固練習。
用你喜歡的方法解決下列各題。
1.某糧庫原來有大米1500袋,運走3/5,還剩多少袋?
學生認真讀題后獨立列式解答,講評時重點讓學生說說解題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還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學生獨立思考后解答,講評時將這三小題進行比較,比較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以及解題思路。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在解題時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業。
課內作業:完成練習十六第1-4題。
教學內容:
學會購物。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合理購物問題的過程。
2、了解合理購物的意義,能自己做出購物方案,并對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釋。
教學重點:
運用百分數相關的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境,引入新課。
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商家為了吸引顧客或擴大銷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樣的促銷活動?那如何學會合理購物呢,從而引入本節新課。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1、出示第12頁的例5。
2、讓學生仔細讀題,說說想到了什么?
著重理解滿100元減50元的意思。
3、分別計算出在a商場和b商場所花的實際費用,進行比較。
a商場:230×50%=115(元)。
4、從而得出在a商場購物更省錢,所以在購物時我們要根據促銷方法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優惠政策,就能夠少花錢多購物,這就是“合理購物”。
三、課堂練習。
第12頁做一做。
四、作業。
第15頁第13、14題。
教學內容:
冀教版六年級72、73頁。
教學目標:
1、經歷了解稅收的意義、解決有關稅收實際問題的過程。
2、了解稅收的有關知識,會解答有關稅收的實際問題。
3、體會稅收在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培養依法納稅的意識。
重點難點:
會解答有關稅收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學生課前去進行各種稅種的調查,初步了解它們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對,這個餐廳知法、守法,開發票對誰有好處?
開發票減少了餐廳的利潤,但卻增加了國家的稅收,看來越來越多的人具有了納稅意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納稅的知識。
板書:納稅。
二、了解納稅及其作用。
1.你知道哪些納稅的知識?
2.那今天這節課你還想學習哪些納稅方面的知識?
(什么是納稅?為什么要納稅?怎樣納稅?……)。
3.要想更多更準確地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方法或途徑來學習呢?
(看書、查資料、上網、去稅務局或向稅務局的親戚朋友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4、讓學生自由說一說。
納稅就是根據國家各種稅法的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納稅是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只要人人都有納稅意識,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5、說得很好,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已經了解了什么是納稅,為什么納稅,可作為小學生,光了解這些還不夠,還應爭當小納稅人,學會怎樣納稅!
教師介紹上網查詢內容,納稅有哪幾個步驟?()。
在這幾個步驟中,哪個與數學密切相關?要運用到哪部分數學知識?
(百分數、百分數的計算)。
究竟怎樣運用這部分知識呢?誰知道如何納稅?怎樣計算稅款?
(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叫稅率。應納稅額=各種收入×稅率)。
板書公式:各種收入×稅率=應納稅額。
應納稅額簡單的說就是指什么?(應交的稅款)。
各種收入呢?是一定的嗎?稅率是一定的嗎?你了解哪些稅率(不同的稅率)。
那我選這個3%的來還!為什么不行?(根據稅種選擇稅率來還。)。
那你會哪種稅種的計算方法?(消費稅、營業稅……)。
都會算了嗎?看這道題會算嗎?(例1)。
板書:230×5%=11.5(萬元)。
230是什么?5%是什么?230×5%表示什么?
可能說,什么是應納稅所得額。
師:誰能幫助他?個人所得稅怎樣計算?
師:對,只要有工資收入的公民都有可能要交個人所得稅!
(出示:個人所得稅圖表)。
能看懂嗎?什么意思?
幫我算算好嗎?(猜猜我的工資收入?)。
480×5%=24(元)。
謝謝大家,我一定會依法納稅的!
三、練一練。
練一練1—4題。
四、總結。
如果沒有,那老師這有幾個話題想和同學們一起探討!
主題。
1.你能為自覺納稅設計一句廣告語嗎?
2.如果我是稅務稽查員,如何防止偷稅、漏稅行為?
3.我們能為納稅做些什么?
板書設計:
納稅。
各種收入×稅率=應納稅額。
230×5%=11.5(萬元)。
本單元的內容主要包括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法,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數解決問題。
百分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人們常用百分數對事物進行描述、分析、統計、比較。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大量接觸了百分數,但是對百分數的意義以及其應用價值的認識還處于模糊階段。本單元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分數、小數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正式認識百分數。百分數表示的是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因此,它是一種特殊的分數,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與應用都可以由分數的相關知識遷移過來。由于百分數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學習百分數對理解和判斷生活中相關數據信息以及運用百分數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
六年級上冊主要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及一般應用,六年級下冊教學百分數的特殊應用(如利率、折扣、成數)。兩部分內容的著眼點有所不同,六年級上冊的教學重點是利用知識的遷移,認識百分數的意義及一般性應用;而六年級下冊的教學重點是了解百分數在生活中一些特殊領域的應用,更強調對其實際意義的理解。
備課目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會用百分數表述生活中的一些數學現象。
2.掌握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的互化方法。
3.在理解、分析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正確解決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
4.經歷探究百分數意義的過程,積累探究問題的經驗。
5.經歷探究小數、分數和百分數互化方法的過程,體會轉化、類比、遷移等數學思想方法。
6.經歷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7.在探究百分數的意義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8.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
9.在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認識數學的價值。
重點:
1.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及掌握百分數與小數、分數之間的互化方法。
2.用百分數解決問題。
難點:
1.百分數和分數在意義上的區別。
2求比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
教學目標:
1、借助列表整理信息,并對生活中某些現象按一定的方法進行推理,培養發展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2、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考的過程,與同伴進行交流,培養合作意識。
3、滲透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利用表格進行生活中的推理。
教學難點:仔細分析,尋找突破口,有條理地表達的自己的'推理過程。
課前準備:表格、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a、b、c分別是六年級3個班的班長。
現在知道:
a不是一班的班長。
b是二班的班長。
請問:a、b、c分別是哪個班的班長?
(二)、教學例7。
1、(課件展示)出示例7:六年級有三個班,每班有2個班長。開班長會時,
師:讀完題目,你有什么感覺?
生:(自由說)。
師:你有辦法嗎?(導出可用列表法)。
2、理解題意。
默讀題目,能讀懂嗎?小組內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匯報: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板書:化繁為簡,列表分析)出示表格。
4、小結: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還有不同的推理方法嗎?你來跟大家分享你的想法?不管用什么方法,我們最后的結論是什么?(是相同的)。
鞏固練習,解決問題。
1、王老師、張老師、劉老師三位老師共同承擔了。
六年級的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美術和體。
育六門學科的教學,每人教兩門學科。
現在知道:
(1)王老師喜歡和體育老師、音樂老師交談。
(2)張老師不懂英語,但他常去聽音樂老師的課。
(3)數學、英語老師常和王老師一起去圖書館。
3、a,b,c,d分別是中國、日本、美國和法國人。
已知:
(1)a和中國人是醫生;
(2)b和法國人是教師;
(3)c和日本人職業不同;
(4)d不會看病。
問:a,b,c,d各是哪國人?
課堂小結,回顧引申。
通過今天的學習活動,你有哪些收獲與大家分享?
板書設計:
1、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2、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方法。
3、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實際應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一)填空。
已知六年級1班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3∶2。
1、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2、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3、男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男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4、全班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5、女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女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6、全班人數是女生人數的(),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
(二)口答應用題。
1、學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師提問。
這是一道分配問題,分誰?(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級學生和二年級學生承擔同樣多的衛生區保潔任務,合理嗎?
這樣分還是平均分嗎?
3、談話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問題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們想知道還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嗎?今天我們繼續研究分配問題。(板書:分配)。
二、講授新課。
(一)把復習題2增加條件如果按3∶2分配,兩個班的保潔區各是多少平方米?
(二)教師提問。
1、分誰?(100平方米)。
2、怎么分?(按3∶2分)。
3、求的是什么?(兩個班的保潔區各是多少平方米?)。
課本第57——58頁“扇形統計圖“。
1、通過實例,認識扇形統計圖,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2、能讀懂扇形統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體會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3、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認識扇形統計圖,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
課件。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1、電腦課件呈現下表。
種類攝入量/克占總攝入量的百分比。
油脂類50。
奶類和豆類450。
魚、禽、肉、蛋等類600。
蔬菜和水果類900。
谷類1800。
2、電腦課件呈現統計圖(或以學生的作品亦可)。
3、引入新知。
二、探索交流,獲取新知。
1、什么樣的統計圖是扇形統計圖呢?
2、了解扇形統計圖特點。
3、即時練習。
完成課后的“說一說”。
(1)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扇形統計圖,讀一湊統計圖中的各類信息。
(2)說一說,你有什么體會。
學生說信息,并計算各種成分的百分比。
匯報計算結果,訂正。
學生發言、交流。
學生匯報:條形統計圖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種食物的攝入量。
觀察,說出獲得的信息。
根據教師引導說出發現。
從扇形統計圖中能夠清楚地看到各類食物的攝入量占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幾。
觀察數據,發現,說出不同,說出自己的看法。
進行計算,訂正。
三、小結本課學習內容。
揭題,板書課題:扇形統計圖。
出示課件一邊呈現扇形統計圖,一邊進行簡要講解,使學生了解扇形統計圖是用扇形面積的大小(占圓面積的百分之幾)來表示各類數量的多少。
四、鞏固升華。
完成課后“試一試”。
1、比較各項活動時間,說一說有什么不同。提出數學問題。
2、總時間是多少?各項活動時間可以怎么計算?
3、參照題目,畫一個扇形統計圖表示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并和同學進行交流。
五、全課小結:你今天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扇形統計圖。
能清楚地反映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1.知識與技能: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知道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會正確讀、寫百分數,會解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百分數。
2.過程與方法:通過搜集學習材料并進行一系列的討論和研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收集信息、分析比較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4.知識要點: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通常不寫成分數形式。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熟練地讀、寫百分數。
正確理解百分數和分數的聯系與區別。
引探教學法教具
通案個案
一、聯系生活導入新課。
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數。請同學們把收集到的百分數展示給大家。
(1)羊毛衫羊毛的含量是90%。
(2)上衣綸的含量是23%。
(3)白酒中酒精的含量是52%?!?/p>
大家收集到百分數真不少,看來百分數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泛,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百分數。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讓學生交流已經知道百分數的哪些知識。
生:會讀百分數、會寫百分數……
2、教師示范“%”和百分數的寫法。(寫百分號時,兩個圓圈要寫得小一些,以免和數字混淆)。
3、讓學生寫出幾個喜歡的百分數,并讀出來。
4、小組交流認識百分數的意義。
(1)教師提問:什么叫百分數呢?生答。
(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教師解釋:百分數是一種特殊的倍比關系,它的后項是一種固定的數100,所以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討論:百分數的分子可以是哪些數呢?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各組把討論的結果在全班交流,教師小結。
5、討論百分數和分數的聯系及區別:聯系是:都可以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即都可以表示兩個數的倍數關系。區別是:分數既可以表示兩個數的倍數關系,又可以表示一個數,表示數時可以帶單位名稱。而百分數只表示兩個數的倍數關系,它的后面不能寫單位名稱。
6、練習:下面的這些分數哪個能寫成百分數。
(1)六一班的同學中男同學的人數占48/100。
(2)一個蘋果重27/100千克。
(3)一堆煤重87/100噸,運走它的32/100
三、鞏固應用熟練掌握
(1)完成p78“做一做”(2)在規定時間內寫出10個滿意的百分數,結束后讓學生說出實際寫的個數是規定的百分之幾。
四、課堂小結體驗收獲
五、課堂檢測
(一)必做題
1、25%的計數單位是( ),它有( )個這樣的單位。
2、分母是100的分數叫做百分數。( )
3、一杯牛奶重25%千克。( )
4、百分數的意義與分數的意義完全相同。( )
(二)選做題
選擇合適的百分數填空。 2% 15% 120% 100% 0.0001%
1、今天上課,積極舉手的同學占全班人數的( )
2、只要同學們認真學習,這個單元的及格率一定會達到( )
3、大海撈針的可能性是( )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24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