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可以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問題,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是一些關于綜合實踐的案例解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班級情況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它的總體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共設活動活八個,活動主題一:多彩的校園游戲?;顒又黝}二:美麗的春天?;顒又黝}三:家鄉的民間故事與傳話?;顒又黝}四:洗手絹,活動主題五:我是學校的小主人?;顒又黝}六:我為“六一”添光彩?;顒又黝}七:電腦——我的新朋友?;顒又黝}八:炎炎夏日話防暑。
本冊教材構建了新的內容豐富的教材體系,結合生活實際,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法制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生活習慣,促進學生在復雜的自然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三、教學目標及任務: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觀察、調查,讓學生認識自己、善待他人、加強合作、學會分享,知道這是21世紀少年兒童應有的優良品格。讓學生在”心靈驛站”中,正確認識自我,了解并掌握與他人友好相處的方法,做到公正、互助、誠信。
2、通過觀察,訪問,認識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這里有與我們息息相生的山川河流,也有我們的朋友----各種動植物,它們是人類生存的基礎、發展的源泉。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在接觸自然、認識自然、欣賞自然的同時,理應自覺地保護自然。
3、通過訪問,調查,讓學生認識社會這個大舞臺。社會是一本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為學習提供了鮮活的材料,也為活動拓展了感性、生動和富有人情味的空間。讓學生在“社會頻道”版塊中,培養團結、合作、交往、創新的能力。
4、通過參加各種活動,在動手動腦,探究科學奧妙的平臺上,讓學生在觀察與思考、創新與實踐中去感受創作、勞動的艱辛,體會樂趣、收獲成功。
5.引導學生積極學習相關法律法規,給學生簡單講解有關(環境保護法)的知識。
四、教學具體措施:
本課程以活動為載體、以綜合為特征、以實踐為重點。主要采用如下形式:
1、以課題研究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學習活動。
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通過調查、測量、資料搜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資料,通過實證等研究方法,對課題展開研究,解決問題。
2、以實際應用為基本形式的設計性學習活動。
設計性學習活動具有一定的創造性、開發性,著重解決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它強調操作性、針對性,更注重學生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
3、以社會考察為主的體驗性學習活動。
體驗性學習活動以豐富學生的社會閱歷、生活積累和文化積累為目標,參觀、考察、訪問是體驗性學習的基本活動方式。
一、目的意義:
根據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新標準提出的教育理念,結合物理學科特點,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立足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著重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1、創新的物理小制作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使物理、數學等學科抽象原理的問題生動、形象地再現。
2、豐富課余生活,為研究性學習奠定基礎。
3、為物理,數學等學科教學提供實用的教學工具;。
4、創造靈活、輕便、美觀的儀器;體現儀器在知識運用過程中直接、實用的特點。
二、課程特點:
1、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加深。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切實培養學生協作能力。
3、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的實踐能力是課程實施的重點。
4、評價的本質功能在于促進發展。
5、讓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挖掘學生的潛力。
三、活動安排活動課題:
自制土電話、橡皮筋吉他和小孔成像儀。
活動方式:
(一)在講授完“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后即可布置學生思考并準備各種材料。在活動課上利用學生準備的紙杯和細線(金屬絲)等材料制作土電話。在制作之前,師生共同探討土電話的原理,由此分析利用哪些材料及制作過程中需注意哪些問題才能使土電話的傳音效果更好。形式可以是個人制作也可以是小組制作,但教師需對小組制作的情況進行重點監控,以防止部分學生不投入活動中而沒有得到相應的鍛煉。
利用學生做好的土電話進行游戲,根據傳聲效果好壞和是否有新意等因素進行評價。
(二)即布置學生根據教材思考如何制作橡皮筋吉它,并積極進行材料的準備。在活動課上師生共同討論得出橡皮筋吉它發出不同音調的原理,從而共同得出制作過程中應注意的細節,如何使發音效果更好等。之后,學生利用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形)紙盒和橡皮筋等材料制作橡皮筋吉它。
學生做好后,進行彈奏,比較發音效果,并進行考核評比。
(三)學了光沿直線傳播后,即布置學生根據教材思考如何制作小孔成像儀。在活動課上先由師生進行討論:小孔成像儀成像的原理,進一步探討如何才能使其成像更清晰等,并得出在制作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然后學生利用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盒、針、蠟燭和火柴制作小孔成像儀。教師注意過程監控。展示學生的作品,并進行評價。
讓學生總結經驗教訓,并寫出活動報告。
一、工作思路及目標。
本學期,初中綜合實踐活動的教研工作仍堅持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推進課程改革;以課程改革為中心,以教學常規為規范,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重點;以“厚德強能,用心研教”,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宗旨,繼續提高中學兩學科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與教學能力,促進兩學科的教研工作和課程改革的從深發展,進一步加大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的力度。
20xx-20xx學年度第二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重點著眼于進一步彰顯課程特性,以“走向社會,走進生活,走進自然”為主題,突出課程“開放”,關注探究“過程”,不斷完善課程形態。倡導在研究過程指導以及研究方法指導領域的縱深發展與大膽突破創新。同時圍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和管理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積極開展專題研究,開展課題培訓,加強指導,切實提高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領域的研究水平和專業素養,在實踐中繼續探尋最佳的課程實施方法。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有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和經驗,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課程意識,提升組織和指導課程實施的水平。
三活動措施。
1、定期組織區級綜合實踐活動評比工作,不斷總結、反思和交流活動的成果,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資源。
2、利用網絡優勢,形成交流的平臺,建立市、區、校三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網頁,為學生及時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發展的理論與動態、豐富教育資源、交流經驗、解決困惑提供支持和幫助。
3、新學期將繼續組織學生,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的專題學習或觀摩研討活動,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繼續為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交流和研討的平臺,以促進郊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進一步實施和水平的提升。
共
2
頁,當前第。
2
頁
1
2
。
學生生活在農村,很少接觸外面的世界,又受年齡小的影響,知識面及生活常識都知之甚少。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只停留在直觀、具體、形象的表面上,但對新鮮的事物的接受能力強,模仿力極佳。容易接受新知并喜歡動手操作、動腦思考。
本班班學生組織紀律性較好,大部分學生都能用日常行為規范來約束自己,對于班級組織的隊活動都能積極參加,比如勞動技術活動、科技節活動、文體活動等,也樂于參加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但還有個別自我學生約束能力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活動中缺乏互相幫助的習慣的養成。這一學期將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來培養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精神。
二、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提高學生對事物的認識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通過活動,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組建一個團結、有集體向心力、凝聚力具有良好班風的班級體。
3、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互相鼓勵、共同進步。
4、進行尊師教育和團結教育,通過課堂學習文體活動競賽等培養學生尊師團結、互相幫助的高尚品德,培養他們從小熱愛集體,具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
5、培養學生的自主性,鍛煉學生克服困難、解決困難的能力。
三、活動措施。
1、改進課堂教學,開展課外活動,寓教育于教學活動和興趣小組活動中。
2、培養骨干,樹立標兵,抓典型帶一般,使其得到全面提高。
3、完善“三結合”的教育網絡,多層次、多渠道開展教育活動。
4、開展三個教育“學雷鋒周”“自律周”“自理周”。
5、開展“手拉手”互助活動,通過互助互愛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團結協作、樂于助人的品質和能力。
6、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7、讓學生自我評定,并組織進行課堂表演或競賽。
在活動中重視學生的發展,圍繞發展學生潛能這一核心,正確處理學生、教師、教材、學校、社會之間的關系,始終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重視學生實踐活動的過程,使其獲得參與研究的積極體驗。要求學生主動參與,自由活動,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和探索欲望。重視學生知識、經驗、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多思路、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求學生不僅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重視學生全體參與,學會共處、學會分享、學會合作。
使學生在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思考、探索、嘗試、參與和解決的自由中獲得積極的、生動活潑地發展。
本學期,初中綜合實踐活動的教研工作仍堅持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推進課程改革;以課程改革為中心,以教學常規為規范,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重點;以"厚德強能,用心研教",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宗旨,繼續提高中學兩學科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與教學能力,促進兩學科的教研工作和課程改革的從深發展,進一步加大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的力度。
20xx-20xx學年度第二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重點著眼于進一步彰顯課程特性,以"走向社會,走進生活,走進自然"為主題,突出課程"開放",關注探究"過程",不斷完善課程形態。倡導在研究過程指導以及研究方法指導領域的縱深發展與大膽突破創新。
同時圍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和管理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積極開展專題研究,開展課題培訓,加強指導,切實提高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領域的研究水平和專業素養,在實踐中繼續探尋最佳的課程實施方法。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有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和經驗,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課程意識,提升組織和指導課程實施的水平。
1、定期組織區級綜合實踐活動評比工作,不斷總結、反思和交流活動的成果,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資源。
2、利用網絡優勢,形成交流的平臺,建立市、區、校三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網頁,為學生及時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發展的理論與動態、豐富教育資源、交流經驗、解決困惑提供支持和幫助。
3、新學期將繼續組織學生,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的專題學習或觀摩研討活動,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繼續為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交流和研討的平臺,以促進郊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進一步實施和水平的提升。
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普遍存在動手能力差的問題。對生活中一些簡單作物的栽培與管理缺乏一定的了解和實踐,對社會基本運作方式缺乏認識,缺少社會生活經驗。
綠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雜糧之一,綠豆的發芽,周期短,見效快,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可適于在家庭或學校進行發芽實驗,讓學生親自觀察實驗結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缎《寡俊分黝}的確立,就是從學生生活中最簡單的綠豆發芽切入,通過學生實踐種綠豆,體驗營銷過程,進而產生種植興趣為線索,展開系列實驗、調查實踐活動。
二、活動目標。
1、學習綠豆種植與管理的基本知識,嘗試掌握種植小植物的基本技能;。
2、了解"綠色食品"的加工制作及保鮮技術和一些農副產品的貯藏與加工技術,進行綠豆芽銷售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3、通過綠色食品的研究,培養學生具有獨立制定研究方案的能力和自主獲取信息的能力,養成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態度和能力,具有較強的探究意識。
4、通過出售綠豆芽活動,進入社會情境,接觸社會現實,參與各種社會活動等途徑,使學生理解社會基本運作方式,人類生活基本活動,積累社會生活經驗。
三、活動內容。
本次主題活動共設計《種植綠豆》、《出售綠豆芽》、《綠色食品探密》、《綠色行動》等四個活動專題。其中《種植綠豆》是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掌握綠豆的種植方法,了解對比實驗的方法;《出售綠豆芽》是教師引導學生設計綠豆芽的營銷方案,讓學生在體驗綠豆的銷售過程中,積累社會生活經驗;《綠色食品探密》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研究方案,在調查、訪問、上網查詢資料等活動中了解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有關綠色食品及保鮮技術的相關知識,并能撰寫出相關主題的調查報告;《綠色行動》是在學生已掌握種植綠豆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自己種植一種自己喜歡的植物(花卉、蔬菜),在種植中了解一些家用工具及農用工具的使用與保養方法,知道安全操作。通過此項活動,開拓學生的知識領域,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
四、活動實施:
活動一:種植綠豆(2課時)。
活動目標:
2、了解對比實驗所需要的條件,掌握實驗方法,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在觀察實驗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及隨時記錄的學習習慣。
3、展示綠豆的發芽成果,養成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態度和能力。
活動過程:
教師講解、演示"水生法"種植綠豆和"播種法"種植綠豆的技術要點及注意事項;。
教學建議:最好教師與學生都進行種植綠豆的對比實驗,第一可以提供給教師最直接的實驗結果,第二,又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師生的平等,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2、學生在家里進行對比種植綠豆實驗;一個盆用"水生法"種植綠豆,一個盆用"播種法"種植綠豆。有條件的也可在學校進行,統一管理,同一時間觀察,這樣,對比實驗的可信度會大大增加。
4、綠豆出芽后,以展覽會或交流會的形式,讓學生匯報觀察結果及活動體驗,對學生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可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引導學生進行新的主題研究。
評價:評價方式可以以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家長評價為主,也可以讓每個學生談談自己在這一活動中的表現,然后全班選出表現最突出的學生進行獎勵。評價的側重點應以學生種植綠豆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和觀察記錄為主。
設計意圖:《種植綠豆》活動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這是以種植綠豆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實驗"、"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活動二:出售綠豆芽(2課時)。
活動目標:
2、通過銷售綠豆芽,在和他人接觸、交流中,體驗銷售過程,懂得尊重人、體諒人;。
3、鼓勵學生在體驗銷售過程中,產生求異設想與思路,增強探究欲望,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和探究意識。
活動過程:
1、銷售活動前,教師可指導學生設計綠豆銷售方案。
2、在銷售過程中與人接觸、交流,體驗銷售過程,并將這種體驗及時作以記錄。
3、銷售后,教師組織學生將銷售過程中的問題或體驗進行交流,并將學生在銷售中生成的其它問題引導學生他們展開思路,形成活動主題。這里應讓學生了解"綠色食品"的加工制作及保鮮技術和一些農副產品的貯藏與加工技術的相關知識。
學生在聽講和發言時,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學會傾聽,學會提問,要重視培養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民主氛圍。
評價:可以將學生在出售綠豆芽的過程記錄和體驗記錄作為評價依據,教師可對能產生求異設想與思路的學生給予口頭或書面表揚,以此鼓勵學生新的想法和創意,努力激發學生參與研究活動的熱情,并在學習中積極實踐、勇于實踐創新。
活動三:綠色食品探密(2課時)。
活動目標:
1、引導學生獨立設計、調查研究方案,學會用調查、訪問、上網查詢等方法來收集并整理綠色食品相關資料,通過問題探究,體驗到研究的樂趣,并能自主地撰寫有關綠色食品的研究報告,得出結論,培養學生信息整合的能力。
2、通過在探究綠色食品的活動中與其他學生的合作、交流,匯報研究過程的體會與心得,大膽地向他人匯報自己的研究成果,養成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態度和能力。
活動過程:
1、可根據學生的選題情況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小組劃分,選出組長,并根據小組成員的意愿,選擇適合自己或自己感興趣的主題,確立為小組的研究主題。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制定課題研究計劃。
教學建議:小組活動是綜合初中實踐活動最基本的組織形式。鼓勵初中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對學生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小組的構成由學生自己協商后確定,教師不過多介入他們的選擇,小組成員的組成不限于班級內,為使實踐與探究走向深入,允許并鼓勵各班之間,不同年級之間,甚至不同學校,不同地域之間學生的組合。
2、教師在學生對選題進行調查研究之前,有必要對學生進行調查研究方法的簡單培訓。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調查法,調查法的主要步驟有哪些,并要具體介紹一些主要的調查方法,如訪談、觀察、測驗等。對于訪談的方法,建議學生在訪談前,要注意做好相關知識的準備,對于有特定目標的訪談,要準備一份詳細的采訪提綱,要與計劃采訪的專家或單位取得聯系,爭取獲得人員的協助和必要的資料,保證采訪的順利進行;在調查采訪過程中,要注意禮貌,遵守被訪者規定,做好訪談記錄,填寫"訪談記錄表"。
3、教師要提示學生外出活動時注意安全問題。
4、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訪問與調查,教師可以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適當的指導。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等進行資料的查詢。在研究活動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并將收集的資料進行整合,完成調查研究報告,還可以讓學生以《我的收獲》為題,寫一篇小短文。
5、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組織、安排匯報程序??梢允莻€人自由發言,談個人在整個活動中的體會和收獲。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匯報的內容不僅僅包括研究成果,還應該包括整個活動的過程,組員的參與程度,活動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如何克服的,活動的收獲等。在匯報時,盡量將本組所收集的各種文字、圖片、聲音、影像資料都向同學們展示,以供大家分享。匯報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鼓勵創新,既可以是成功的經驗,也可以是失敗的體驗。
評價:評價的內容可以是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態度;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的合作精神:是否樂于助人、主動與同學配合、認真傾聽同學的觀點和意見,為小組的學習做積極的貢獻等;還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研究方法進行評價:如:查閱資料、實地觀察記錄、調查研究、事理材料、運用工具等方面。
評價的方式可以是表格式評價、等級評價等,體現研究性學習的價值取向,促進研究活動目標的達成。
設計意圖:《綠色食品探密》活動的設計是在學生勞動實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綠色"進行研究,體驗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學習和掌握研究的方法。隨著活動的不斷展開,新的目標不斷生成,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這也是綜合實踐活動生成性的集中表現。
活動四:綠色行動(1課時)。
活動目標:
2、在種植花卉、或蔬菜活動中培養健康、樂觀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收獲期間,將種植成果服務家庭,奉獻社會,愿意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活動過程:
1、教師、家長或學校在活動前,為學生提供喜歡的植物或種子,讓學生選種進行種植和管理。在這期間,教師既不能"教"綜合實踐活動也不能推卸指導的責任、放任學生,而應把自己的有效指導與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2、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經驗成果交流,讓學生進行自評與互評或師評。
3、學生學會了簡單花卉或蔬菜的種植技術,服務于家庭或社會。
4、教師可引導學生針對《小豆芽》活動過程及心得體驗寫一篇感想。
評價:可采用家長與相關人員(專家、技術員、服務人員)評價的方式進行。
設計意圖:《綠色行動》活動的設計是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而開放和實施的,它是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為基礎而對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是對學科的邏輯體系的超越。具體實施中,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于核心地位,為其個性充分發展創造空間。
五:活動評價。
評價提示:
《小豆芽》的評價要在每個專題活動評價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評價,可將學生在各項活動中的態度表現、取得的實踐成果等,以有效的形式加以呈現。評價的重點是指導學生實踐方法的改進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參考資料】。
"生豆芽"步驟和方法。
1、選豆:清水洗凈,洗時注意將全部漂浮的綠豆全部去除,這些是未成熟或者已經變壞的豆子,它們的發芽率很低。
2、準備容器:托盤、缸或大塑料盒,或其他容器(材料無所謂,干凈無油即可,底部可排水)。
3、種植:鋪一層約5厘米厚度的干凈沙子,將洗凈并已泡至膨脹開裂的開口子在沙子上均勻地鋪上一層。豆子上再均勻覆蓋一層干凈沙子,厚度約為1厘米即可。沒有沙子的,可在豆芽上邊放一塊濕布,布上面放重物,越重越好,這樣長出來的豆芽比較粗。
4、每天澆水數次,保持濕度。
5、數天后豆芽就會鉆出來。在清水中將沙子洗去即可。
技術要點:
1、生豆芽的容器不能有油。
2、清洗時去掉壞豆。
3、要維持足夠的濕度,容器排水狀況要好,還要讓豆子泡在水中。
4、豆子見陽光,馬上就會變綠。覆蓋沙子可以避免陽光,也可以用蓋子蓋住容器。
5、豆子發芽以后生長很快,因此,收獲要及時。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是人們非常關注的熱點,作為教育者應轉變教育觀念,積極投身于課程改革,挖掘本地資源,從目標、內容選定,評價措施等方面,切合實際制定本校的實施方案。以下是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關于20xx初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的內容,希望你喜歡。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適應學生個性發展和社會需要,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以“實踐、創新、發展”為主線,更有效地提升素質教育的豐富內涵,讓學生盡早地通過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學會在觀察中思考,實踐中體驗,探究中創新,拓展知識和技能,鍛煉、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實踐能力、正確對待挫折和克服困難的能力,激發和養成艱苦奮斗、創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斷進取、團隊合作的精神,讓他們有機會去探索實際問題、參與實際生活,成為一個有素養、有能力的現代中學生。
二、課程實施的原則。
1.主題性原則。
傳統的課程類型既包含有知識,又包含有經驗,并按照知識和經驗的系統結構組織和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盡管也包含有知識和經驗,但它是以知識和經驗的現實主題為中心進行組織,以問題的形式來呈現,通過活動的方式來實施的。因此,它既不是單純的學科課程,也不是活動課程,而是綜合了各種課程優點達到了優勢互補的,以主題性為主要特征的課程。
2.生活性原則。
長期以來,受理想教育思想的影響,學校教育將人類迫切要求解決的現實問題與人類生活的課題置之度外,結果導致學生缺乏起碼的社會生活常識。正因為如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需要著力解決這一問題,促使學校教育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未來與現實的統一。而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途徑之一,在于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避免學術性、學問化,多選取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如家庭、環境、健康、交通、文化、城市建設等問題。
3.開放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的綜合,決定了其教學組織形式在時間、空間上應該是開放的,而非限制于教室和課堂45分鐘,教師應讓學生走進生活,走向社會,引導他們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實踐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4.全面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既要培養學生的認知系統,也要內化個體的心理因素,發展他們的非認知系統。所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要關注知識、能力,而且要關注學習方法和過程,關注態度、情感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課程的實施。
(一)目標。
知識層面:通過學生的實踐和探究,豐富自身的知識積累。
能力層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激發學生實踐、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大膽質疑,勇于開拓的學習情操,構建學生艱苦奮斗、創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斷進取、團隊合作的精神。
(二)內容指向。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確定,應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關于自然、社會和人的知識以及相關的直接經驗;第二,旨在培養和提高綜合能力的經驗和素材;第三,在整體背景和視野中形成的態度與情感。根據上述原則,我們在尋求人的發展的前提下,從文化領域的全面性和均衡性角度考慮,認為我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應包括:(1)發展思維能力;(2)培養讀書的興趣和讀書習慣;(3)認識社會問題;(4)發展想象力和鑒賞能力;(5)從事勞動與技術活動;(6)搜集信息;(7)促進身心健康;(8)展示個人才華。從上述八個方面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不僅可以克服活動主義和經驗主義課程的弊端,而且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教學活動的具體措施。
1、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認真備課,收集各種資料,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并且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認真鉆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2、提倡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3.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活動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等,讓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思考、探索嘗試、參與和解決的自由中獲得積極的、生動活潑地發展。
4.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積累感性經驗,運用和驗證已有的學科知識經驗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5.采用獨立活動和合作活動的緊密結合,讓學生學會與人共處,學會溝通合作,學會互相交流,學會與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又密切聯系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系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價值。
(四)、活動主題。
書香伴我成長。
初一:
三月份:苦難伴我成長。
《童年》導讀。
讀書活動及綜合性學習《成長的煩惱》。
四月份:勇敢、頑強讓我成功。
《魯濱遜漂流記》導讀。
讀書活動及《成功故事》故事會。
五月份:母愛。
《母愛故事》系列讀書活動。
“好媽媽”征文評選及活動。
六月份:昆蟲王國探秘。
《昆蟲記》導讀。
讀書活動及《科學小品》綜合性學習。
初二:
《海底兩萬里》導讀。
讀書活動及綜合性學習。
《名人傳》導讀。
讀書活動及綜合性學習。
《母愛伴我成長》系列讀書活動。
“好媽媽”征文評選及活動。
讀書活動及綜合性學習。
初三:名著促我成功。
七年級名著導讀。
八年級名著導讀。
九年級名著導讀。
名著綜合閱讀。
共
2
頁,當前第。
1
頁
1
2
。
綜合實踐活動是現代教育中的個性內容、體驗內容和反思內容,與傳統教育片面追求教育個體的發展、共性和知識有所不同,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態化空間。
小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實行〕》的有關要求,結合學??萍继厣?,以綜合為特征,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素質教育,形成學校辦學特色。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了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寫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過程目標: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收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
5.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創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5.綜合實踐活動各領域內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綜合實踐活動各指定領域共同的價值追求。
第二:把握各領域之間的內在聯系,注意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延伸。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要倡導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在每一項活動主題的實施過程中,要求學生盡可能多地進行活動設計、資料搜集、調查、考察、參觀、訪問、實驗、測量、服務、制作、社會宣傳、演示、表演、總結、交流、答辯、反思等學習活動。通過學習活動方式的多樣化,促進綜合實踐活動各領域之間的整合。
在活動中,由于缺少很多實踐器材,嚴重影響和制約活動的開展,特別是影響到活動質量的提高。在我們農村學校就顯得格外突出,也是急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們希望得到國家的支持與幫助,早日把實踐室、實踐基地建立起來,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活動環境。
總之,本年度我們對學生的活動要加強指導與幫助,讓孩子在活動中得到進步與發展,建立創新精神與獨立生存能力。讓綜合實踐活動課成為孩子成長的夯實機與提升機。
本學期,初中綜合實踐活動的教研工作仍堅持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推進課程改革;以課程改革為中心,以教學常規為規范,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重點;以“厚德強能,用心研教”,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宗旨,繼續提高中學兩學科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與教學能力,促進兩學科的教研工作和課程改革的從深發展,進一步加大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的力度。
20xx-20xx學年度第二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重點著眼于進一步彰顯課程特性,以“走向社會,走進生活,走進自然”為主題,突出課程“開放”,關注探究“過程”,不斷完善課程形態。倡導在研究過程指導以及研究方法指導領域的縱深發展與大膽突破創新。同時圍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和管理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積極開展專題研究,開展課題培訓,加強指導,切實提高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領域的研究水平和專業素養,在實踐中繼續探尋最佳的課程實施方法。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有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和經驗,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課程意識,提升組織和指導課程實施的水平。
一、班級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動內容:
根據綜合實踐課程的本質特征,結合《話說溫州》與本校學生實際,本學期主要主要針對《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這個課題開展活動。
三、活動目標:
1、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引領學生走向現實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生活的聯系,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
3、培養學生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和勇于實踐的精神,注重學生在實踐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超越單一的接受學習,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實踐活動,實現學習方法的變革。
4、指導學生學習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網絡收集、整理和處理信息,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
四、活動的具體實施:
1.小組活動形式。研究小組一般由3~5人組成,學生自己推選組長,定期開展活動。研究成員要學會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務。
2、個人獨立探究。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實際情況自己獨立完成某一探究活動。
3、班級集體探究。當學生圍繞一個主題通過一段時間的探究活動,收集資料活動后,可以進行全班集體討論研究,交流大家收集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進行思維碰撞,推動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深入研究。
五、活動措施和注意事項:
1、利用現代化媒體,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2、善于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3、、適當降低活動內容的難度,既做到全面參與,又能讓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解決問題。
4、考慮到學生年齡小,不易組織管理,且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識,活動的開展應以小組活動或集體外出為主,并爭取家長協助。
5、應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會資源,幫助學生順利開展活動。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性的綜合課程;我們將始終著眼于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素質,開發人的潛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和諧的、充分的發展為宗旨。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實踐為主要環節,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設計”、“制作”、“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進而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傊?,通過各種途徑和有效的實踐方法,學生真正得到綜合素質的提高,使新課程健康、快步的發展。
二、課程目標。
1、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了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活動的一些常識;
5、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美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背景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確定單元活動的主題、活動的方式,在活動具體開展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內容: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課程內容的多樣性,這一課程形態的目標特點及我校實際情況,綜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主要圍繞“愛我祖國,愛我家鄉,愛我社區”這一主題開展綜合活動課程,并恰當處理好新生成的目標和新的主題。
五、具體目標:
1、學生通過對周圍環境的考察、調查、訪問等認識人與環境的密切關系,增進學生對自然的了解與認識,增強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1)、走進自然,增進對自然的了解與認識,理解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系。
(2)、關心自然環境,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環保意識;
(3)、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增強環境保護能力。
2、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社區服務,增進對社會的了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旨在培養學生的公共意識和愛心并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1)、走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了解與認識,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系;
(3)、遵守社會行為規范,養成社會交往能力,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學生了解社會上的許多職業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1)、反省自我,增進自我認識,確立自信,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3)、了解與認識現代生產和勞動技術,端正勞動態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4、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信息的能力,養成主動獲得信息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信息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1)、學會自主提出問題、制定獲得方案,并組織實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4)、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形成問題意識,發展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5、認識家鄉,通過對家鄉地理、人文、風情、民俗、土特產、工農業生產等方面的調查,學生對家鄉的基本情況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六、實施措施。
1、以融合的方式設計和實施四大指定領域。
根據地方和學校的課程資源,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線,用綜合主題或綜合項目的形式將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實施,使四大領域的內容彼此滲透,達到理想的整合狀態。
2、把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實施過程有機整合起來。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積極運用網絡技術等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開辟空間,以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時空范圍,提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水平。
3、整合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
4、多種多樣的組織形式。
綜合實踐活動課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組織形式,包括個人獨立探究的方式、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級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級與跨年級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動評價:
1.方案卡與評價表展示。
2.舉行一次現場展示會,評選“先進小組”
3.項目作業展示。
4.手工制作資料收集展示。
5.撰寫總結論文反思心得并交流。
八、教學進度安排。
2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1。
4社區服務1。
6節約用水1。
8關注水污染1。
10身邊的標志1。
12種植蔬菜1。
14清潔社區衛生1。
16公益勞動1。
18愛我家鄉,愛我社區1。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認真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適應學生個性發展和社會需要,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以"實踐、創新、發展"為主線,更有效地提升素質教育的豐富內涵,讓學生盡早地通過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學會在觀察中思考,實踐中體驗,探究中創新,拓展知識和技能,鍛煉、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實踐能力、正確對待挫折和克服困難的能力,激發和養成艱苦奮斗、創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斷進取、團隊合作的精神,讓他們有機會去探索實際問題、參與實際生活,成為一個有素養、有能力的現代中學生。
1.主題性原則。
傳統的課程類型既包含有知識,又包含有經驗,并按照知識和經驗的系統結構組織和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盡管也包含有知識和經驗,但它是以知識和經驗的現實主題為中心進行組織,以問題的形式來呈現,通過活動的方式來實施的。因此,它既不是單純的學科課程,也不是活動課程,而是綜合了各種課程優點達到了優勢互補的,以主題性為主要特征的課程。
2.生活性原則。
長期以來,受理想教育思想的影響,學校教育將人類迫切要求解決的現實問題與人類生活的課題置之度外,結果導致學生缺乏起碼的社會生活常識。正因為如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需要著力解決這一問題,促使學校教育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未來與現實的統一。而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途徑之一,在于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避免學術性、學問化,多選取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如家庭、環境、健康、交通、文化、城市建設等問題。
3.開放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的綜合,決定了其教學組織形式在時間、空間上應該是開放的,而非限制于教室和課堂45分鐘,教師應讓學生走進生活,走向社會,引導他們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實踐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4.全面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既要培養學生的認知系統,也要內化個體的心理因素,發展他們的非認知系統。所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要關注知識、能力,而且要關注學習方法和過程,關注態度、情感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目標。
知識層面:通過學生的實踐和探究,豐富自身的知識積累。
能力層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激發學生實踐、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大膽質疑,勇于開拓的學習情操,構建學生艱苦奮斗、創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斷進取、團隊合作的精神。
(二)內容指向。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確定,應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關于自然、社會和人的知識以及相關的直接經驗;第二,旨在培養和提高綜合能力的經驗和素材;第三,在整體背景和視野中形成的態度與情感。根據上述原則,我們在尋求人的發展的前提下,從文化領域的全面性和均衡性角度考慮,認為我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應包括:(1)發展思維能力;(2)培養讀書的興趣和讀書習慣;(3)認識社會問題;(4)發展想象力和鑒賞能力;(5)從事勞動與技術活動;(6)搜集信息;(7)促進身心健康;(8)展示個人才華。從上述八個方面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不僅可以克服活動主義和經驗主義課程的弊端,而且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教學活動的具體措施。
1、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認真備課,收集各種資料,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并且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認真鉆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2、提倡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3.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活動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等,讓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思考、探索嘗試、參與和解決的自由中獲得積極的、生動活潑地發展。
4.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積累感性經驗,運用和驗證已有的學科知識經驗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5.采用獨立活動和合作活動的緊密結合,讓學生學會與人共處,學會溝通合作,學會互相交流,學會與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又密切聯系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系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價值。
(四)、活動主題。
書香伴我成長。
初一:
三月份:苦難伴我成長。
《童年》導讀。
讀書活動及綜合性學習《成長的煩惱》。
四月份:勇敢、頑強讓我成功。
《魯濱遜漂流記》導讀。
讀書活動及《成功故事》故事會。
五月份:母愛。
《母愛故事》系列讀書活動。
"好媽媽"征文評選及活動。
六月份:昆蟲王國探秘。
《昆蟲記》導讀。
讀書活動及《科學小品》綜合性學習。
初二:
《海底兩萬里》導讀。
讀書活動及綜合性學習。
《名人傳》導讀。
讀書活動及綜合性學習。
《母愛伴我成長》系列讀書活動。
"好媽媽"征文評選及活動。
讀書活動及綜合性學習。
初三:名著促我成功。
七年級名著導讀。
八年級名著導讀。
九年級名著導讀。
名著綜合閱讀。
認真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適應學生個性發展和社會需要,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以“實踐、創新、發展”為主線,更有效地提升素質教育的豐富內涵,讓學生盡早地通過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學會在觀察中思考,實踐中體驗,探究中創新,拓展知識和技能,鍛煉、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實踐能力、正確對待挫折和克服困難的能力,激發和養成艱苦奮斗、創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斷進取、團隊合作的精神,讓他們有機會去探索實際問題、參與實際生活,成為一個有素養、有能力的現代中學生。
1.主題性原則。
傳統的課程類型既包含有知識,又包含有經驗,并按照知識和經驗的系統結構組織和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盡管也包含有知識和經驗,但它是以知識和經驗的現實主題為中心進行組織,以問題的形式來呈現,通過活動的方式來實施的。因此,它既不是單純的學科課程,也不是活動課程,而是綜合了各種課程優點達到了優勢互補的,以主題性為主要特征的課程。
2.生活性原則。
長期以來,受理想教育思想的影響,學校教育將人類迫切要求解決的現實問題與人類生活的課題置之度外,結果導致學生缺乏起碼的社會生活常識。正因為如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需要著力解決這一問題,促使學校教育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未來與現實的統一。而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途徑之一,在于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避免學術性、學問化,多選取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如家庭、環境、健康、交通、文化、城市建設等問題。
3.開放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的綜合,決定了其教學組織形式在時間、空間上應該是開放的,而非限制于教室和課堂45分鐘,教師應讓學生走進生活,走向社會,引導他們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實踐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4.全面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既要培養學生的認知系統,也要內化個體的心理因素,發展他們的非認知系統。所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要關注知識、能力,而且要關注學習方法和過程,關注態度、情感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目標。
知識層面:通過學生的實踐和探究,豐富自身的知識積累。
能力層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激發學生實踐、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大膽質疑,勇于開拓的學習情操,構建學生艱苦奮斗、創新探索、勇于拼搏、不斷進取、團隊合作的精神。
(二)內容指向。
第一,關于自然、社會和人的知識以及相關的直接經驗;。
第二,旨在培養和提高綜合能力的經驗和素材;。
第三,在整體背景和視野中形成的態度與情感。
根據上述原則,我們在尋求人的發展的前提下,從文化領域的全面性和均衡性角度考慮,認為我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應包括:
(1)發展思維能力;。
(2)培養讀書的興趣和讀書習慣;。
(3)認識社會問題;。
(4)發展想象力和鑒賞能力;。
(5)從事勞動與技術活動;。
(6)搜集信息;。
(7)促進身心健康;。
(8)展示個人才華。
從上述八個方面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不僅可以克服活動主義和經驗主義課程的弊端,而且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教學活動的具體措施。
1、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認真備課,收集各種資料,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并且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認真鉆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
一、班級情況分析: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對學校的各項常規都有了較深的了解,有較強的自制力。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確定單元活動的主題、活動的方式,在活動具體開展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學生的學習基礎差別較大,個別比較優秀,個別比較差。因此,教學中應從學生現有情況出發,在原有的水平上每個孩子都得到不同的發展,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二、指導思想:
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我們將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目標,繼續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引導本年級段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深切的體驗,產生積極的感情,激發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學的欲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從而進一步加強人際交往的能力。
三、課程目標:
2.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從自己的周圍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3.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四、課程實施措施:
1.重感受促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無疑是學校課程形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而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則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這些評價與我們平時的評價有很多不同,他的評價側重于活動的過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參與者之間的平等交流,有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為師生提供一種反思的參照,從而獲取新的動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為了使評價真正發揮其交流作用,我們將加強小組間的評價交流,將不同的活動方案進行交流,取長補短,使活動更好地發展。
2.學理論明目標。
我們將繼續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理論叢書,針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尋找有關理論,聯系實際情況解決問題,使綜合實踐活動更能達到預想目標,而趨于完善。
六年級四班共有39名同學,因為學生來源復雜,基礎不一。所以雖然是高年級學生,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學期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包括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社區服務、社會實踐四部分內容。
總的指導思想:一是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為指導,積極探索課程改革新路,著眼于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現狀,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培養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促進辦學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開設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和對自我的責任感;拓展教學活動空間和活動內容;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應用中學習,并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為學知識、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臺,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1.增進學生對自然的了解與認識,增強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1)走進自然,增進對自然的了解與認識,理解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系。
(2)關心自然環境,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環保意識;
(3)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增強環境保護能力。
2.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社區服務,增進對社會的了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并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1)走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了解與認識,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系;
(3)遵守社會行為規范,養成社會交往能力,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1)反省自我,增進自我認識,確立自信,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3)了解與認識現代生產和勞動技術,端正勞動態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4.進行課題實驗和課題研究等。在廣泛的調查、采訪和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豐富的各種知識,撰寫實踐性的記錄和報告、論文等。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信息的能力,養成主動獲得信息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信息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1)學會自主提出問題、制定獲得方案,并組織實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4)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形成問題意識,發展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體驗實踐,開闊視野,了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索,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踐實證的方法。
4.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的良好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我們將在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三部分內容中篩選出一些有價值的實踐活動以競賽或專題匯報的形式展開,再綜合生成出一些專題實踐活動,其具體安排如下:
研究性學習:嘗試以研究性學習為重點的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合作精神,培養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活動側重:綠色環保、慰問孤老、創建知識宣傳、衛生清掃等志愿服務活動。
社會實踐:近社會、學習知識、開闊眼界;為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提高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本學期開展的社會調查活動是:《走近中秋》。
活動側重: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接觸生活,了解祖國日新月異的計劃,了解經濟改革的情況,了解我們的國情情況。
1.課題的選擇力求從本地資源入手,從培養學生應具備哪些方面的綜合能力進行全盤考慮,要對提出的課題進行反復的論證,在開展活動課之前,要盡可能地激發。
2.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3.積極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4.注重與其它學科領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綜合實踐活動實效。
5.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開發具有學校特色、本地資源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內容,與教導處、德育處聯手,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
6.努力探索對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活動情況的評價機制,注重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性評價。
7.努力體現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1.注重過程性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生評價以過程評價為主,看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的深淺、經歷的狀態。因此,我們要認真搞好每次活動,不搞走過場,不做表面文章,以學生的真實體驗、具體收獲為目標,多角度,多層面的合理、客觀地評價學生。
2.注重多元化評價。教師對學生活動評價就注重多元化評價。采用教師點評、學生互評、班級互評、請家長評等多種方式進行。在評價的內容上,應分別從能力、知識、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旨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去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增強創新意識。本學期,我將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
2、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
3、培養學生的樂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養成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
5、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生活和社會環境,增長從事社會活動所需的知識,增強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四個方面。在活動中,研究性學習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基礎,倡導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方式滲透于活動的全部內容之中。四個方面的內容是以配合的形態呈現的。因此,我將依據學校特色活動,地方特色,以及時令,季節等,共同構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
1重視發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強調評價過程化,重視兒童在活動中的態度、情感、行為表現,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意等;強調評價多樣化,如:主體多樣化,角度多樣化,尺度多樣化;強調質性評價,強調日常觀察過程,強化專題性探究過程,建立成長記錄袋,實施階段性評價。
2開發教學資源,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使本課程教學走向家庭、社會,真正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體現該課程的開放性、實踐性。
3拓展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4重視教學反思,在反思中與學生共同成長。
。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旨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去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本學期,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將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校本課程為依托,繼續開展全校性的剪紙活動,彰顯我校的特色文化,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進課程改革。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認識、體驗、發現、探究、操作等多種學習和活動方式,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進而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具體為:
1、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
2、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
3、培養學生的樂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養成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
5、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生活和社會環境,增長從事社會活動所需的知識,增強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1、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出發點。研究性學習是對傳統的接受式學習的一種變革,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根本目的和價值不在于讓學生獲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讓他們在研究過程中獲得一種積極的學習體驗,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從而改變長期以來習慣的偏重知識接受的學習方式,實現學習方式的有效轉變。
2、強調知識的聯系和綜合運用。由于研究性學習涉及的學習內容大多來自學生周圍的現實生活,許多問題自身帶有很強的綜合性,這些問題的解決自然要求學生調動多方面的知識,并綜合運用這些知識于問題解決過程中。
3、注重過程。淡化知識目標,強調對過程的參與、理解與體驗,是研究性學習的一大特色。從課程的實施與評價兩方面來看,注重學習者對過程的參與和在過程中的表現,都應是研究性學習堅持的一條基本原則。在這個意義上甚至可以說,對研究性學習而言,學生的廣泛參與就是目的,在過程中獲得了積極的體驗就是成功。
4、強調開放。從課程建設的角度看,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類正規課程,必須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標、內容、實施規范和可依據的相對穩定的學習材料。但綜合實踐活動自身的課程性質在本質上又決定了它有著不同于其他類型課程的一個基本特點:開放性。因此,綜合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的目標、過程、評價諸環節都呈現出很強的開放性,為師生自主選擇活動和創造性地設計、組織、實施、評價活動留下了必要的空間。
5、重視師生互動。正因為研究性學習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因此實施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研究性學習要求師生之間建立一種新的關系:教師不再以知識權威的身份將預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也不再作為被動的接受者接受教師發出的指令。在開放的情境中,師生將共同作為課程的開發者、創造者和實施主體,依賴自己的智慧和創意,在交互過程中共同構建課程的內容,設計實施的方案,完成課程的評價。
1、開學初各班根據學校方案制定班級活動計劃。
2、具體安排(略)。
知識經濟的到來,不僅使得學校在個人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更加凸顯,而且也更加要求學校加強同社會、同生活的聯系;不僅使得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且對人才的要求也更加全面。需要掌握系統的科學理論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更需要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公民品質。這一切僅僅依靠以教師講授教材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急切需要一種更新的、更有活力、能給社區和學校,給自身的持續發展,能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能以學生的知識為基礎,以他們經驗和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為進一步發揮實驗中學的學科課程的優勢,并使實中學生既有比較深厚的學科知識,又具有綜合實踐能力,擬訂實施方案如下:
綜合實踐活動在我校已開展多年,在原開展的基礎上,為體現活動的連續性和學生能力的綜合性、全面性,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愛校情感,形成社會責任感,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擬分別安排:
初一年級:研究性學習活動,信息、勞動與技術教育、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初二年級:信息、勞動與技術教學、研究性學習活動。
初三年級:研究性學習活動,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初一年級,研究性學習活動和信息、勞動與技術教育的課時數不僅要確保,而且要利用課余時間和假日時間,抓住學生年齡小,喜歡動,對新事物感興趣的特點,因勢利導,盡可能多安排活動,為以后的綜合實踐打好基礎。
初二年級,進一步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在初一基礎上提高內在質量和層次。
初三年級,結合物理、化學課程中的有關知識,實行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課內學習和課外知識運用的整合,開設學科活動課程和開設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
科目:所有學科。
教師:全體教職工。
實驗中學綜合活動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認識、體驗、發現、探究、操作等多種學習和活動方式,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進而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對活動課程中三大板塊的基本目標是:
1.研究性學習。研究性活動是學習者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文化和學習者自身生活中選取有意義的主題,進行跨學科探究的過程。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形成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各種富有時代感的主題(如環境教育、價值觀教育等教育)都可以滲透于研究性學習活動之中。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發展探究欲望和創新精神,理解自然、社會、自我、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系。
2.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各種學生感興趣的社會體驗性學習和問題解決學習等活動,參與社會、服務社區、理解社會培養學生的社會歸屬感和責任感,使學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識和能力不斷提升,完善學生人格。
3.信息、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勞動與技術教育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綜合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并形成良好技術素養。通過人與物的作用、人與人的互動來從事體驗性學習、操作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增強動手能力,并能運用所學到的技能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
要通過具體的活動,引導學生認知自然,了解社會,反省自我,發展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形成關愛自然、尊重人格,承擔社會責任等一系列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形成對自己同步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并獨立地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并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為每位學生發展提供活力。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合作開發與實施的。教師與學生既是活動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課程開發角色尤需強調,這是綜合實踐活動開放性的集中體現?!?鐘啟泉、張華《為了中華民族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在實施過程中,要力爭做好以下工作:
1.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統籌規劃。綜合實踐活動集中體現了學校特色,因此,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統籌規劃??梢砸阅昙?、班級為單位制訂“年級、班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或方案”,也可以以個體活動小組為單位制定綜合實踐活動方案或計劃。由于綜合實踐活動是過程取向的,因此,隨著活動過程的開展和活動情境的需要不斷生成新的目標、新的主題。同時隨著問題的解決和興趣的滿足,學生還將產生新的問題、新的價值觀和新的對結果的設計,而這些目標與主題并不是預先設定的。所以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要求教師首先要認識到這些目標與主題產生的必然性,并肯定其存在價值,同時要在活動具體展開過程中產生的生成性目標與生成性主題展開探究。
2.學生自主選擇、主動探究與教師的有效指導。倡導學生對課題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是實施活動的關鍵,首先要啟發學生形成問題意識,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第二,學生要善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選擇的方式可以是一個學生獨立選擇,也可以是同伴在互動中進行選擇,還可以是教師提示大的范圍,學生從中加以選擇。第三,在課題的展開階段,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組織方式,主要包括:個人獨立探究的方式;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學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學科合作的方式。第四,在課題探究過程中要遵循“親歷實踐、深度探究”,倡導親身體驗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持續、深入地探究,防止淺嘗輒止。教師要進行有效指導。從指導內容而言,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在根本上是創設學生發現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從問題情境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探究課題,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探究方式,與學生共同展開探究。從指導方式而言,要倡導團體指導與協同教學。所有學科老師均要參與指導,每位老師都要參與一二個課題的指導工作。每學期末(每學年),都應上交課題研究報告及相關過程資料。學校教導處、教科室、年級組等領導要親自參與。
3.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數每周為初一、初二、初三各3課時。上級已對課時安排有指導意見的,則按上級的指導意見,其余的則采用集中分散相結合的方法。由于綜合實踐活動倡導學生對課題的自主選擇與主動探究,安排內容的固定課時制顯然已不適合綜合實踐活動的要求。因此安排一些分散課時。例如課題研究、社區服務等可以幾個課時一起進行,也可以分散課時進行,也應允許根據需要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與某學科打通使用等。
4.整合校內和校外課程。學生不僅生活于學校中,而且還生活在家庭和社區中。將學校、家庭、社區融合起來的重要途徑是綜合實踐活動。要打破學校、教室的束縛,把校內課程和校外課程整合起來,把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融合起來,要結合德育教育開展社區服務工作,環境保護宣傳,敬老愛老,文藝宣傳、科普宣傳活動等。
5.信息、勞動技術教育活動要扎實有效開展。要充分利用學校的電腦、網絡,充分發揮實驗中學傳統項目(如天文觀測、科技小發明、剪紙等)資源,開展積極有效的勞動技術教育、信息教育。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培養學生利用網絡解決學科學習中碰到的困難。
6.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的整合。學科課程中所學的知識和活動課程整合,才能發揮出活動課程的活力。藝術課要嘗試和社區的科普宣傳、文化藝術表演整合。物理課中的電學原理要和電工知識,電器安裝結合,做到學以致用?;瘜W知識要和社區的保護環境相結合,宣傳環保的重要性,也可結合所學知識開展研究性活動,進行課題研究。(如鋼鐵銹蝕的調查,水污染的調查,土壤結構的調查等)。語文、政治等文字學科的學習和信息技術教學結合,通過網絡拓展學生的視野,為學生的探究增大空間。(如校園內標識用語的調查,校園內安全問題的調查等)。
具體基本步驟:
大體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宣傳、發動、理念引領階段,
(二)選題、籌備階段(包括人員的產生及分工、活動的內容、商討各小組應該完成工作任務和步驟及要求、提出活動開展的申請。)、其中:
1、選題:教師圍繞“自主、合作、發展”這一課題指導學生選定一個綜合實踐活動項目??梢砸粋€人選取一個項目,也可以幾個人或一個備課組或一個班級選同一項目。選定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后教師應指導學生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初步想法,擬出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2、申請:教師在第六周將綜合實踐活動項目實施申請表上交給項目組,由項目管理小組對申請表中的實施時間和實施過程進行抽查,第14周后不再受理。
(三)實施階段:
1、召開開題會;。
3、做好資料的記載;。
(四)、整理資料:方案或計劃;相關調查、統計、記錄表格;訪談記錄;日記;相關音像資料;調查報告(包括課題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研究方法、研究過程、調查結果、分析與建議等)及其他相關資料。
(六)上報評估結果。
“校本評價”為主,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評價。在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中重視學生的聲音,應強調學生自評、同學互評等豐富多彩的評價方式。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要體現對學生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評定、進行鑒賞。
但考慮到調動教師指導的積極性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本學年的學生和老師評價初定為:
達標要求:
1.能參加活動,不無故缺勤。
2.知識有所拓展,能力有所提高。
3.活動過程中能發表自己的見解,有一定的解決問題能力。
4.在活動中能提出有創意建議。
良好要求:
1.自覺參與活動,不無故缺勤。
2.知識面明顯拓寬,能力有所提高。
3.在活動中能取到一定的帶頭作用。
4.成果數量增加并獲校級獎勵。
5.在活動中敢于創新,主動關心他人。
優異要求:
1.積極主動參加活動。
2.在活動中個性特長得以充分展示。
3.參加校、市級競賽展示或獲校、市級好評。
4.有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與老師同學關系融洽。
5.活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個注重過程的活動,對教師的評價也很難有具體明確的方式方法,本學年在以前評價方式的基礎上初定為:
達標要求:
2.所輔導的學生參與面廣、參與率高。
3.有一定的活動組織與輔導能力。
4.有研究精神,寫有教學后記、教學反思。
5.能起到指導作用,學生反映較好。
良好要求:
1.有一定特色的活動計劃與總結。
2.所輔導的學生合格率高。
3.有較強的活動組織與指導能力。
4.有論文在校、市級上交流,發表。
5.學生的評價高。
優秀要求:
1.能獨立組織公開示范活動。
2.所輔導的學生各方面發展較好,有學生在校內外競賽中獲獎。
3.團隊精神強,能主動同其他老師研究、設計方案,探討有效指導。
4.論文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或交流。
主要評價教師指導和組織活動教學的方法是否適當,是否有利于活動課教育目標的實現。
1.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活動。
2.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廣泛交往;。
3.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設置活動目標。
4.活動內容能與學科課程整合。
5.活動與社會家庭有機聯系。
6.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7.活動氣氛活躍、愉悅。
8.學生樂于表現自己,發表見解。
9.在活動中教師起引導作用。
申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老師以一二年級老師為主。三年級老師也可參與。本學期一二年級未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老師在業務精良星評比中該項計為0分,三年級參與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老師在業務精良星評比中計滿分,三年級未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老師按平均分計。
五、項目組織機構與職責。
1、領導小組:
組長:趙大進。
副組長:陳文東李文忠。
成員:向長富武月嬌。
2、組織實施和考核機構:
項目負責人:陳文東。
成員:向長富武月嬌王運雄、王作友。
3、職責。
(1)項目負責人負責擬寫項目方案,組織實施,督促和指導項目組成員開展工作,對項目組成員和教師進行考評。
(2)項目組成員負責組織教師開展理論學習,提供學習所需的理論文章,定期召開教師會議。記錄教師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間、地點、活動內容、參加人,活動過程,參與對本組教師的項目考評。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或計劃、調查報告必須用word文檔。提供學校網站錄入。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依據,把區綜合實踐活動學科要求作為工作指導,努力開展好本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體驗性課程,實踐性課程,綜合性課程,三級管理的課程,具有很強的生成性。因此,在課程的設計,實施過程中,十分注重教師的課程意識,形成實踐的課程觀,正確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性質,切實確立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發展。
1.生活實踐目標——強調學生在真實生活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表現自我和驗證學科學習內容。
2.人生體驗目標——重視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體驗活動的意義,在體驗反思的過程中不斷增進對自己的了解,從中發現人生的意義。
3.個別發展目標——在同一主題下針對不同能力,興趣愛好和需求而設計多元活動內容,給學生個別發展的學習機會。
4.學科整合目標——運用校內外的多種資源,整合學科知識。
由于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了解不深,所以我們的工作重點有:
1、強調綜合實踐理論知識的傳授。
2、增強在各個活動階段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監督。
3、讓學生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綜合實踐活動,怎樣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活動的一般步驟是怎樣的。
4、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積極的同周圍環境接觸,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煉綜合能力。
5、加強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資料積累,包括各種形式的原始資料,并逐步完善學生的綜合實踐個人成長檔案。
(一)、準備階段
1、針對學生特點研討并制定研究計劃。
2、完成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自主選題會、確定課題。
3、學習課題方案、計劃的制定方法。
4、各小組制定小課題研究方案
(二)、實施階段
1、各課題組根據計劃定時定地開展活動,做好記錄,保留每次活動的各種資料。
2、引導學生進行階段性小結,總結前段時間的實踐活動中的經驗和教訓,分析活動中的困難及解決辦法,并指導后階段的活動。
3、各小組做好綜合實踐活動記錄,邊實踐邊研究。
(三)、總結階段
1、學生整理好各自的資料,寫好活動中的體驗,感受及收獲等內容。
2、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
3、學生自評
4、教師評價,整理各方面資料,寫課后反思。
一、活動目標:
1、組織學生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范,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
2、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提高通過探究活動來解決問題的初步能力。
3、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養成生活自理的態度,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習慣。
二、活動內容:
1、與各學科教學相結合,組織開展以“實驗探究”、“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為核心的科學探究活動及技能活動。
2、利用課間操、升旗儀式、重大節日、法制報告等方面的活動,教育學生熱愛祖國、關心國家大事,遵守學生守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學生的組織觀念和集體觀念,增強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和社會責任感。
三、教學方法及措施:
1、認真組織教學,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按計劃實施教學活動。
2、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有效的教學思路,及時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思路。
3、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21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