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改進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反思和評價結果對教學進行調整和改進。以下是小編為一年級教師們整理的一些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
活動目標:。
1.認識面值10以內以元為計量單位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2.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并有不同的面價,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幣不同的換算方法。
3.能在游戲中進行10元以內錢幣的換算。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課件、人民幣(1元、2元、5元紙幣及1元硬幣)若干,鉛筆若干、記錄單若干。
活動過程:
教師:"你們認識這些錢嗎?它們一樣嗎?"(引導幼兒觀察。)"它們分別是多少錢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錢呢?"(通過觀察錢幣上的數字讓幼兒認識它們不同的面值。)"仔細看看這些錢上都有印有什么?你們知道這些錢共同的名稱嗎?"(人民幣。)。
二、游戲"湊錢"。
1.教師交待活動要求"今天老師想到超市去買東西,可我只有一張5元錢,我想把它換成1元、2元的零錢去請你們幫我換,你們想想可換幾張1元、幾張2元,請你將每種錢的數目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來。"。
2.幼兒取出錢幣卡進行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請個別幼兒講述操作結果,教師將活動結果展示出來。
4.集體檢查湊出的每份錢是否都是5元。
5.討論我們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湊出5元錢。
6.教師用大統計表和幼兒一起統計5元錢用了幾種方法換零錢。
三、練習。
1.教師出示一張10元人民幣,讓幼兒利用人民幣卡片探究不同的換算方法,并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來。
2.幼兒匯報自己的記錄結果。
3.老師和幼兒一起統計10元錢有幾種換零錢方法。記錄在大統計表中。
活動目標:
1.能遵守秩序,有禮貌地與人交往,體驗自主購物的快樂。
2.了解錢幣的換算關系。
3.能運用10以內加減法進行游戲。
活動準備:
記錄表、人民幣、文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取款。
1.教師:剛才我們一起統計了10元錢的換算方法,現在請小朋友按自己的記錄單進行取錢,湊成10元錢。
2.幼兒互相幫忙查看,看看取的錢是否湊成10元。
二、購物。
1.交代購物要求。告訴幼兒每樣文具的價格,買的物品總價格不能超過手里的總錢數,事先安排好收銀員,購物后到收銀處交款。
2.幼兒自由選購商品,并交款付錢。提醒幼兒做文明顧客,輕拿輕放。
3.換角色繼續游戲。
三、記帳。
1.請幼兒分享自己的記錄單。
2.將幼兒的記錄單布置在展板上,與小朋友一起分享。
1.知識目標:通過學生對書中情境的觀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能力目標:借助掛圖引導學生充分觀察,交流圖中物體的數量,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初步掌握按順序數數的方法。
實物投影。
一、談話導入。
二、探索新知。
1、尋找身體上的`數。
師:1——10這幾個數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我們身上就有許多,快找一找,說一說!
(學生可能說:有1個腦袋,1張嘴,10個手指等。只要說得對,教師就應該給予肯定,同時要注意讓學生把話說完整。)。
2、尋找教室里的數。
(學生可能會說:有1塊黑板,2扇門,6盞燈,25張桌子,47名學生……對于能說出比10大的數的學生要及時鼓勵。)。
3、尋找校園里的數。
師:現在,我們要數一數“可愛的校園”中的數。
4、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在忙什么啊?你發現什么呢?
三、課堂總結。
可愛的校園。
12345678910。
做個加法表。(教材第50頁)。
1.經歷小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內加法表的過程。
2.在教師的指導下,能把10以內的加法算式有規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夠發現加法表中的簡單規律。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重點:通過小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對10以內的加法進行歸納,從中發現規律。
難點: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經歷研究與探索的過程。
10以內加法算式的卡片。
一、談話導入:
設計意圖:明確要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為小組合作學習創設良好的氛圍。
二、探究新知:
整理加法表。
師:現在同學們先在小組內把我們學過的10以內的加法算式寫在卡片上,注意寫得越完整越好。
學生在小組內共同討論寫卡片。
教科書第24、25頁例題及做一做。
1.通過操作、演示,使學生知道加法的含義;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來解決。
2.通過學生操作、表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3.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體驗,增強自信心。
知道加法的含義。
課件、實物投影、5個圓片、5根小棒。
1課時。
背一背5以內數的合成與分成。
1.引導觀察,感知加法的含義。
(1)用電腦反復演示,讓學生感知到:把3只紅汽球與1只藍汽球放到一塊兒。
(2)你能說說圖的意思嗎?
教師引導學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師說明:3只紅汽球和1只藍汽球放到一塊兒就是合起來的意思。(教師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
2.學習加法算式。
(1)由汽球的數量抽象出數字3和1。
(2)教師說明:把3和1合起來,在數學上我們用符號+來表示,教師板書+。
(3)引導學生數一數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數字幾表示?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板書=,并在等號后面寫上4。
(4)教師進一步說明:把3和1合起來,用加法計算。(板書:加法)。
(5)讀加法算式。
教師范讀,同桌互讀,學生自己讀。
3.看圖說算式的意思。
觀察24頁做一做的三幅圖,說說這三個加法算式分別表示的意思。
4.觀察25頁上圖,請學生說說圖意。
原來有3只松鼠,又來了2只松鼠,現在有幾只了?把3只和2只合起來,用加法算式怎么寫?3+2。
想想,合起來是多少?
(1)數數的方法,1、2、3、4、5,共5只。
從3接著數,4、5。
(2)利用數的組成,3和2組成了5。
1.看圖,填得數。
2.看圖擺一擺,填一填。
投影出示25頁做一做的第2、3題,學生邊擺邊口述。進一步加強對加法含義的理解。
3.聯系生活,豐富聯想。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導學生通過看算式,擺小棒,進一步理解加法含義。)。
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1、使學生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減法的口算過程。
2、會口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經歷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減法的計算方法的的探索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仔細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研討教學準備:課件或掛圖、小棒、教學圖片。
環節學生活動教師活動設計意圖
情境創設
1、口頭完成教師出示的`有關數的組成習題。
2、學生動手操作擺小棒復習:3個十和5個一,合起來是()……
教師談話引入,創設情境:藍靈鼠是我們學習的好伙伴,今天他又走進了我們的課堂,和我們一起擺小棒。大家看他是怎么擺的?課件出示與教材圖相似的小棒圖(先出示30根小棒,再出示5根小棒)現在,你也像藍靈鼠那樣自己擺小棒。
引導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擺的。設計學生喜歡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探究與體驗
2、學生按教師要求和同桌舉例認識加數、加數、和。
3、學生按圖進行操作、交流、表達,然后匯報交流。
4、舉例認識被減數、減數、差。
教師提問:根據你的操作,能提出什么問題?怎樣列式解答?先組內說,再匯報。
教師引導學生匯報追問怎樣算出的,并板書:30+5=35
教師講解加數、加數、和。讓學生重復這些內容,舉例說說。
回到情景圖,教師邊演示邊提問,還剩多少根?怎樣列式計算?你是怎樣想的?交給學生討論。要求學生說出自己的算理。
講解被減數、減數、差。方法同上。教師放手學生自學,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操作、討論、匯報。在相信學生能力的前提下,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的情感。
實踐與應用
學生按要求完成練習。
自主小天地:學生把自己編的題寫在書上
完成練一練的1、2、3題(可采用多種形式練習)第2題,要求學生看圖說題意,并列式計算。
第4題對口練習:可采用教師和一名學生先做示范(可加、可減)再讓同桌進行練習。
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練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永遠保持旺盛的精力來參與學習活動。
1、初步認識超市、了解超市的特點。
2、感知超市購物的過程,初步學會使用人民幣。
3、通過購物活動,形成初步的消費與理財意識。懂得超市購物的規則,啟發學生做文明小顧客。并滲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1、家校溝通:請家長支持這項活動,給孩子準備10元錢。
2、與孩子討論購物目標及購物規則。
3、向學生提出安全出行的要求,及做文明小顧客的號召(穿校服)。
一、課前收集
1、有關超市的資料(超市購物卡、超市專用口袋、收銀小票、價位標簽、宣傳單)。
2、了解超市的'特點(1、超市內的環境整潔。2、物品可以自己隨意挑選。3、超市里的物品價格比較適中。4、種類也很多5、明碼實價。6、服務員講普通話也很熱情)
二、組織討論
1、在超市入口處要做些什么?(避免與超市內的東西混淆。避免自帶物品太多、太重不便于攜帶,在入口處首先應將自帶物品寄存在服務臺。領購物車或購物筐。)
2、在超市里如何挑選購買物品?(先購輕便物、再購沉重物、講求物美價廉、注重實用性、拿不到時請服務員幫忙)
3、購完物之后應該做些什么?(主動排隊付款、購物筐不亂放)
三、體驗購物
四、活動總結
寫一篇數學日記。
1、使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知道1角=10分,初步學會簡單的角、分的換算。
2、知道愛護人民幣和合理計劃、節約用錢。
3、初步培養推理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師準備:投影儀一臺,打有5分2枚、2分5枚、1分10枚硬幣的膠片一張,大紅花10朵。
學生準備:5分2枚、2分5枚、1分10枚的硬幣。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師用投影儀出示打有5分2枚、2分5枚、1分10枚的硬幣圖,邊指圖邊說:“今天,老師要看看同學們,看誰上課時最愛動腦筋,最愛交流匯報,老師就給最聰明的同學戴上大紅花,希望每個同學都能爭取。好嗎?”
生:好的。
師:用圖上的硬幣,你能用幾種方法湊成一角?能說一說,并寫出算式嗎?
師:請同學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5分、2分、1分硬幣,像老師這樣,按圖在書桌上排列。(圖略)。
二、引導探究,動手實踐。
1、小組活動:每4個同學為一組,小組協作活動,通過擺一擺、說一說、議一議,動手實踐,合作研究,解決問題。
根據學生的匯報師板書:
(1)2個5分就是10分,等于1角。
算式為:5分+5分=1角。
(2)1個5分、2個2分、1個1分是10分,等于1角。
算式為:5分+2分+2分+1分=1角。
(3)5個2分就是10分,等于1角。
算式為:2分+2分+2分+2分+2分=1角。
3、深化研究:師:除了以上的三種湊法,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先擺5分的,再擺2分的,最后擺1分的。
師:好的,你真聰明。(師給他戴上一朵大紅花)。你能具體說出擺的方法和算式嗎?
生:1個5分的、1個2分的、3個1分的。
算式為:5分+2分+1分+1分+1分=1角。
三、交流論證,學以致用。
生:5分的擺完了,那么可以用2分的、1分的來擺,湊足10分就是1角。
師:你真了不起。(師給他戴上一朵大紅花)?,F在照這位同學說的,再進行小組討論,說出湊的方法,寫出算式。
(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自由討論,學生七嘴八舌、議論紛紛,課堂氣氛非?;钴S)。
師:數一數,用圖上的硬幣湊成一角的方法共有幾種?還有其它的方法嗎?
生:共有10種方法。沒有其它的方法。
師:同學們通過動手擺一擺、說一說、議一議、交流論證、歸納總結,寫出了10種湊法和算法。戴上大紅花的10名同學為這次活動課的“智慧之星”。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2個5分、5個2分、10個1分湊成一角的10種方法。希望同學們把這節實踐活動課的研究方法用到以后的學習中,從而學到更多的知識,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
認識圖形(一)。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和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征,會辨認這幾種弄清形狀的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一、談話引入: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組活動。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小組匯報。問:你們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3)揭示概念。教師拿出位置、大小、顏色不同的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概念,并板書名稱。
2、摸一摸,感知特點。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在小組內交流。
2)匯報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由實物抽象實物圖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導學生說出它的形狀是長方體,然后抽象出長方體圖形。用同樣方法出示“魔方”、“茶葉桶”、“足球”等實物圖,抽象出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
1)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先讓學生辨認,然后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貼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應的實物。
2、記憶想象。
1)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先讓學生辨認,然后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貼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應的實物。
2)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四種圖形的樣子(教師說圖形,學生想)。
3)讓學生閉上眼睛按教師的要求摸出四種不同形狀的實物。
4)先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后摸教師給出的一種實物,由學生判斷它的形狀。
5)出示位置、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讓學生辨認。
3、讓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形狀是長方體圓柱、球的實物。
四、分組活動,體驗特征。
1、做“做一做”
1)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發現圓柱會滾動。
2)讓學生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搭一搭。通過搭,使學生明確:球沒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滾動;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較穩固。
2、游戲:“看誰摸得準”。
1)每小組一人說出物體的名稱,看誰摸得準(做一做2)。
2)教師說物體形狀,學生摸。其他同學按指定要求摸,
3)數圖形。(練習五2)問:這只小動物是由什么圖形拼成的?各用了幾個?
五、小結。
課時數
第15課時
教學內容
教材72頁
1、使學生初步理解連加的含義。
2、正確地掌握10以內連加的計算。
掌握連加的計算方法
掌握連加的計算方法
課型
運用圖理解連加含義
教具
小棒等
板書設計
5+2+1=84+3+1=8
復習時反復鞏固兩個數相加表示把兩個數和起來的意思,由此自然將知識遷移到三個數相加,也表示把三個數和起來,從算式意義的理解上就容易多了,再將計算弄懂深化,效果較好。
環節設計說明或修改
1、口算。
8+2=10-3=8-7=6+4=0+9=
5+5=10-8=2+5=3+7=10-2=
4+3=7+1=
2、看圖寫算式。
(手繪圖)
提問:為什么這兩道題都用加法計算?
1、教材72頁小雞圖(1)
電腦顯示:先出現地上有5只覓食的小雞,然后,從竹林后面跑來2只小雞,然后再出現1只小雞,觀察完動態畫面后,問:圖上畫的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提問:地上的小雞由哪幾個部分組成?(3個部分)
? ? ? 再把7只小雞和最后跑來的1只小雞加起來,(把7和1用線連起來,成5+2+1,就是8只小雞,在算式后面寫“=8”)
讓學生說一說連加應該怎樣計算?
小結:三個數連加,要先加前面兩個數,再把得數和第三個數相加。
2、教材72頁做一做左邊第一道題。
擺小棒。在自己的課桌上先擺4根小棒,再白3根小棒,(與前面4根要分開距離)最后再擺1根小棒。
根據自己擺的圖,想一想該怎樣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板演。4+3+1=8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計算連加的時候要怎樣計算呢?這些問題先讓學生自由說然后老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的是3個數連加,計算連加的時候,要先把前面兩個數加起來,再把得數加第3個數。
1、教材73頁練習十一的第一題。
2、教材73頁練習十一的第二題。
引導看燕子圖,先把題意理解清楚。
問:電線上停著幾只小燕子?又飛來幾只?后面又再來幾只?讓學生填寫算式。
問:3+4表示什么?再加2又表示什么?
3、教材73頁的練習十一的第三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全班評講,對個別題進行提問:你是怎樣算的?
4、教材73頁的練習十一的第四題。
要求:每個數字和每個符號都要占一小格兩個算式之間要空兩個小格。然后讓學生獨立練習。
1、在觀察農家小院圖提取信息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初步感知1~5各數的基數含義,知道1~5的數序,并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
2、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1~5的基數含義和寫法。
1~5的寫法,初步建立數感。
一、給出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同學們知道,一年四季是那幾個季節嗎?
學生:知道。春夏秋冬。
教師:那現在是哪一個季節???
學生:秋天。
學生:是。
教師:同學們瞧瞧,這幅圖里面都有什么東西呀?
學生:南瓜/花朵/老奶奶。
二、進入新課。
教師:有多少個南瓜呀?
學生:5個。
教師:有多少朵花?
學生:3朵/4朵。
學生:1。
教師:圖中有什么數量是1的呢?
學生:一個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學生:2。
教師:那就請同學們數出圖中可以用數2表示的東西。
學生:2只鴨子/2個筐/2個盤子。
教師:很對。它們的數量都是2,可以用數2表示。2數完了應該數幾呢?
學生:3。
教師:那就請同學們數出圖里面可以用數3表示的東西。
學生:3只小鳥/3盆花/3只蝴蝶。
教師:很棒,它們都是數量為3的東西,可以用數3表示,3數好了接下來應該怎么數?
學生:數4。
教師:請同學們數數,圖中有什么可以用數4表示的呢?
學生:4只小雞/4朵向日葵。
教師:很對,小雞和向日葵的數量都是4,可以用數4表示。接下來我們應該數?
2、掌握兒歌中方位詞名稱,讀準“虎、鹿、豬、兔、鼠”的音。
3、體驗兒歌中詼諧的情感、情緒,愉快、積極地參與活動。
4、鼓勵幼兒大膽仿編兒歌,根據兒歌內容用恰當的動作表現。
5、體驗兒歌游戲的樂趣。
學習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掌握兒歌中方位詞名稱,讀準“虎、鹿、豬、兔、鼠”的音。
1、虎、鹿、豬、兔、鼠圖片各一。
2、自制相應ppt。
一、導入,出示小動物。
師:今天我們班里來了很多動物朋友呢,來一起看看都有誰?(出示動物圖片)。
(強調一下每種動物的準確發音。)。
二、感知理解兒歌內容,學說兒歌。
幼兒回答后,教師隨機用兒歌里的話小結,如幼兒說老虎藏在山里,可引導幼兒說:山上一只虎,并帶領幼兒一起說一說。
2、師:還有一些小動物也藏起來了,看看小鹿藏在哪里了?(樹里面,告訴幼兒是樹林)并歸納為林中一只鹿,請幼兒學說。ppt第二畫面也是如此。ppt第三畫面,教師提出要求:請小朋友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一說:“哪里一只x”,可以先與旁邊的好朋友一起說說。最后再個別回答,播放課件,集體學說。
3、引出兒歌最后兩句。師:一共有幾位朋友來和我們玩了捉迷藏的游戲?我們一起來數數看。(1、2、3、4、5)它們是誰呀?這一次,請小朋友用一個字來說說看。
在幼兒回答后集體練習說:數一數,1、2、3、4、5,虎,鹿,豬,兔,鼠。
三、完整學習兒歌。
1、完整欣賞兒歌。師:剛才我們看到的漂亮的圖畫里面其實還隱藏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2、師:現在我們也來說一說這首兒歌吧。幼兒學說兒歌一遍。
3、接龍游戲。老師說:山上——幼兒接:一只虎……游戲兩次,第二次相反。
4、再次完整朗讀。
四、游戲“捉迷藏”。
2、幼兒自由藏在活動室里的某一個地方。
3、交流:剛才你藏在哪里?(桌子下面……)。
附:
數一數。
山上一只虎,林中一只鹿;路邊一頭豬,草里一只兔;洞里一只鼠。
數一數,1,2,3,4,5——虎、鹿、豬、兔、鼠。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17,第21頁第5~6題。
1、使學生認識“”“”“=”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2、使學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建立符號感。
3、培養學生互相謙讓、團結友愛的良好品德。
4、培養學生初步判斷、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錄音機;投影儀;主題圖;圖片:9只小猴、4個梨、3個桃、2根香蕉;1~5數字卡片;學具盒。
一、復習舊知。
(一)認讀1~5各數。
(二)排序。
1、教師報數字請學生拿:2、5、3、1、4。
2、4、2、5、1、3,請學生把以上幾個數字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同桌互相檢查、糾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觀察主題圖,回答問題。
要求:看圖聽故事。
教師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時出示主題圖):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們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興了!到了中午,他們又累又渴,于是他們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許多水果,來到草坪上吃??墒?,在分水果時出現了小小的問題,同學們,你們能幫小猴們分水果嗎?(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問:1、圖上有哪些水果?分別是多少?
2、圖上有幾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個梨、1個桃、1根香蕉,夠不夠?
(二)引導學生操作學具,學習“”“”和“=”
1、教學“;”(猴和桃比)。
(1)指導學生操作學具,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豎排出來,說出誰多誰少。教師出示相應圖片及數字。
(2)教師說明:當桃和猴誰也不多,誰也不少時,我們就說3只猴和3個桃相等。(板書:“=”),等于號是兩條一樣長的線,請學生跟讀“3等于3”。
2、教學“”(猴和香蕉比)。
(1)學生操作學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書32)。
(2)請學生觀察“”,教師及時板書簡筆畫,“一條大魚和小魚,大魚在前讀大魚”,學生學說順口溜幫助其進行形象記憶。
3、教學“”(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條小魚和大魚,小魚在前讀小魚?!?/p>
4、請學生觀察三道算式,小組討論,看有什么發現。學生回答后,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大數在前用大于,小數在前用小于,相同數間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數,尖尖嘴巴朝小數。
5、發散思維。
(1)看看還有誰和誰能比,幾大于幾,幾小于幾?
(2)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時出了什么問題嗎?(培養學生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你們說說怎樣分才公平?(培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
小組討論后讓學生各抒己見。
三、知識運用。
(一)教科書第18頁“做一做”第1題。
教師讀題,請學生聽清題意。
1、左圖:兩邊各有幾只燈籠,誰多誰少,幾大于幾?
2、右圖:兩邊各有幾只小猴,誰多誰少,幾小于幾?
學生獨立填寫,教師注意巡視,及時批改。
3、請學生讀一讀兩道算式。
(二)做教科書第21頁練習二第5題。
1、學習小組的同學互相說圖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數字幾來表示,幾小于幾?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數字幾來表示,幾大于幾?
(三)游戲:看誰找得快。
1、教師出示數字2和4,問:中間用什么符號連接?請學生快速在學具盒里找出今天學的符號,舉起來,看看誰最快。
2、小組游戲:請學習小組的組長出示兩個數字,其他同學找符號。
3、填第22頁第6題,相互評價。
四、全課總結。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拔蘿卜》。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3.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過程:
師:根據剛才的動畫情節,請你來提數學問題?
生:小白兔拔了20個蘿卜,小黑兔拔了40個蘿卜,一共拔了多少個蘿卜?
師:你會解答嗎?
生1:20+40=60(個)。
生2:小白兔拔了30個蘿卜,小黑兔拔了6個蘿卜,一共拔了多少個蘿卜?
30+6=36(個)。
師:如果小白兔和小黑兔拔的蘿卜的個數剛好都不是整十數,你還能提什么問題呢?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24+3245-32。
12+2126-13。
…………。
54+2723-15。
(除了進位或退位的兩位數加減算式外,教師把其余的算式分別寫在口算卡片上,在最后的送禮物游戲中可以用。)。
課型:新授課。
試講人:張玲娟。
學時:1學時。
備課時間:20xx-6-11。
授課時間:20xx-6-1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圓形的特征,能從不同的物品中找出共同的地方(圖案為圓形)。
2、能力目標:幼兒樂意參加操作活動,能遵守操作規則,并能獨立畫出圓形。
3、德育目標:利用觀察法、操作法等來引導幼兒學習。教學重點:
1、指導幼兒了解圓形的特征,并讓幼兒能在圖案中找出圓形。教學難點:
1、幼兒需要發揮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學會畫出圓形。教學方法:
1、觀察法2、示范法3、提問法4、操作法等。
教學準備:
1、若干個圓形實物圖(硬幣、眼鏡、手表等)。
2、鉛筆、白紙(學生自備)。
3、幾張缺少輪子的圖片。
教學過程:
1、引題。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有趣的東西,大家想不想來看一看,都是些什么東西呀?”(老師拿出準備好的材料)教師:“小朋友們,有誰告訴我這些是什么呀?”(師生互動環節)教師:“小朋友都很聰明,認識這些東西,那大家看一看這些東西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呢?都是什么形狀的呀?嗯,對了,大家真聰明,這個就是圓形?!?/p>
教師:“小朋友們認識了圓形,那大家要不要和老師學習畫圓???拿出大家帶來的筆和紙,跟著老師一起來,好不好呀?小朋友們,注意哦,畫的時候不要弄傷自己的小手哦!”(教師提醒小朋友安全問題)。
2、找圓形。
教師(出示放大的缺少輪子的圖片):“小朋友看看圖上有什么呀?這些車子能開嗎?為什么能開或者不能開呢?”(師生互動)呀?教師:“小朋友眼睛真靈,原來呀,這些車子的輪子都不見了,那怎么辦呢?我們小朋友來幫幫忙好嗎?找找看,應該畫在哪里?”(幼兒進行操作,教師進行指導)。
3、找找生活中的圓形。
教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幫車子找到了它們的圓圓的輪子。大。
家都學到了什么是圓形,那小朋友們,今天回家之后,在家里找一找圓形,然后指給爸爸媽媽看,好嘛?那今天的課就結束了,小朋友們,再見!”
教學反饋:
1、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采用圖片展示、現場教學等方式來指導幼兒進行學習,這樣更容易讓幼兒接受所學知識。
2、本次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也會很好地鍛煉幼兒的觀察力,能在生活中得到運用。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19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