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是教師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需求,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一種策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計劃范文,希望對大家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把強化“高考意識”融合在化學復習教學過程之中強化“高考意識”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教師來說,有利于在復習教學中緊緊把握住學科復習的范圍、深度和重難點,根據高考要求,按識記、理解、分析、應用和綜合各個不同層次的知、能要求組織復習活動,提高備考的質量;對于學生來說,能增強迎考的緊迫感,激發備考的信心和斗志,根據高考的要求從知識、能力和熟悉高考題型題量、提高做題速度等方面,做好適應性的準備,[高中化學]把強化“高考意識”融合在化學復習教學過程。
那么,怎樣強化“高考意識”、并使其貫穿于化學復習過程的始終呢?歸納起來,我們的做法是發揮了如下“五個作用”。
《考綱》是高考命題的依據,強化“高考意識”理所當然地應當使“考綱”成為教師組織學生復習的主線。由于“考試說明”僅是很簡要的目錄式提綱,為使學生對高考要求的領會明確具體,我們在開始系統復習之前,就把“考試說明”各個項目化解、組編成六個專題,每個專題又劃分成若干單元,形成了《中學化學復習知識體系表解》發給學生,化學論文《[高中化學]把強化“高考意識”融合在化學復習教學過程》。這份“表解”實際上成了教師進行復習教學的提綱;復習進行到哪里,學生就閱讀到哪里,從中一目了然地明確哪些知識點是必考內容,哪些是考查重點,各考查點之間有何內在聯系,使學生在整個復習過程中,頭腦里有“考綱”這根“弦”,發揮了它在高考復習中的主線作用。
高考題是高考要求的具體體現,它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圍、重點,又展示了題型、特點,成了復習教學的“無形指揮棒”??v觀近年來全國的化學高考題一直保持了相當強的連續性,所以,讓學生以它們為范例,把握來年高考的尺度,這對于強化“高考意識”十分必要。如何發揮歷屆高考題的示范作用呢?我們從以下三方面布局:
首先,把近五年高考題收集起來,按中學化學知識的“六大塊”--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又細分“物質結構與元素周期律”、“化學反應速度與化學平衡”、“電解質溶液”三部分)、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化學計算和化學實驗,組編成八組“高考題專題匯編”,印制出來,復習進行到哪個專題就將與之相關的“高考題匯編”同步發給學生,進行配套訓練。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進行簡單的化學反應中的有關計算;掌握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和解題策略。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有關化學化學反應計算的練習,掌握解題格式和解題方法,形成解題能力,并從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學反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化學反應的有關計算中,認識定量研究對于工農業生產及化學科學發展的重大作用。
二、教學分析:
重點: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和格式。
難點:化學方程式的正確書寫以及相關計算。
2、學情分析:本課題的學習中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書寫方程式,尤其是中等偏差學生由于方程式沒有掌握好,沒有將化學方程式配平,把幾個分子相對分子質量之和計算錯誤,還有的數學功底較差,結果出錯。
三、教學過程:
(創設問題情景)氫氣是未來汽車的理想燃料,氫氣可以通過水分解得到。已知1kg氫氣能供一輛功率為50kw的汽車大約跑100km.。觀看課本136頁圖,你有什么想法?讓學生聽講、看圖、思考。
(引發問題)請同學們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后進行歸納。小組間猜想、討論、交流。(1)要想知道18kg水可供汽車跑多遠,就必須知道18kg水分解能產生多少氫氣。(2)想知道18kg水分解產生多少氫氣,就需要知道參加反應的水的質量與生成氫氣的質量關系。(3)要想知道參加反應的水的質量與生成氫氣的質量關系,就需要知道水分解的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質量關系。
(知識回顧)請寫出水分解的化學方程式,并說出化學方程式的涵義。思考:水分子和氫分子的質量比為多少?為什么?讓學生寫出該化學方程式后回答其含義。水分子和氫分子的質量比等于其相對分子質量之比。
(引導探究)在水分解的反應體系中,各物質之間的質量存在怎樣的關系?你可得出什么結論?讓學生討論并嘗試計算后交流:用不同的水分子數目代入計算。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得出,水分子、氫分子、氧分子間的質量比恒等于9:1:8。
(師生交流)從以上的分析可看出,在化學反應中各物質的質量關系與什么有關?然后對學生的交流進行評價并總結歸納。讓學生交流(1)這種質量關系與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有關;(2)與物質的化學計量數有關;(3)與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和物質的化學計量數密不可分。
(設計方案)我們已知道化學反應中各物質的質量關系,那么你能否根據這個質量關系計算一下:18kg水分解能產生多少氫氣?學生討論、交流計算方案,并利用自己設計的方案進行計算。
(展示評價)展示學生有代表性的解答方案,組織學生進行評價,總結解題步驟和解答過程中易出現差錯的地方。讓學生交流解題方案,總結解題步驟。并按步驟進行解題。然后同學之間討論、交流,相互補充,得出答案。
(回顧與反思)通過以上的探索,請你將化學反應中有關計算的解題思路和一般步驟總結出來。通過學生交流,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然后學生練習課本138頁的習題,鞏固所學新知識。
(1)知道糖類的組成、種類、來源,及對生命活動的作用。
(2)學會用碘水(或碘酒)檢驗淀粉,學會用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檢驗葡萄糖。
(3)知道糖類在人體內的消化過程,知道淀粉或纖維素與葡萄糖之間的相互轉化。
(4)知道油脂的組成,富含油脂的食物以及常見的油脂。知道油脂對生命活動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行閱讀,掌握資料收集與討論的學習方法,培養歸納、總結能力。
(2)通過實驗,培養實驗操作能力及觀察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對食品營養的關注意識,養成合理膳食的習慣。
【重點】。
認識糖類、油脂的化學元素組成及其在人體內的變化和對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
【難點】。
葡萄糖的檢驗方法及淀粉的檢驗方法。
(一)創設情景導入。
[教師]近幾年微商行業迅速崛起,同學們都知道微商吧?
[學生]笑嘻嘻的議論并回答。
[教師]據統計,近幾年微商們賣的減肥產品非常暢銷?,F在有些女中學生,為了趕潮流,在青春期就刻意減肥,有的已造成嚴重貧血和營養不良。
[提問]大家如何看待減肥這件事呢?
[學生]回答提問,自由發揮。
[教師]提出科學合理減肥的觀點,講述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并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新課教學。
1。糖類。
[教師]指導學生自行閱讀課本并回答下列問題:
(1)常見的糖類有哪些?
(2)糖類的組成元素有什么?
(3)糖類對人體的作用是什么?
(4)糖類的消化過程是怎樣的?
[學生]閱讀課本,并小組討論,回答問題。
[教師]那么,如何檢驗食物中含有葡萄糖或淀粉呢?
[演示實驗]在試管中加入2ml10%naoh溶液,滴加4~5滴5%cuso4溶液,混合均勻,生成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淀。再加入幾滴10%葡萄糖溶液,在酒精燈上加熱至沸,片刻后出現磚紅色沉淀。
[學生實驗]在有少量面粉的蒸發皿上滴加2至3滴碘水,淀粉遇單質碘顯藍色。
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記錄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觀察歸納出葡萄糖和淀粉的檢驗方法。
2。油脂。
[教師]指導學生自行閱讀課本并回答下列問題:
(1)常見的油脂有哪些?
(2)油脂主要含哪些元素?
(3)油脂對人體的作用是什么?
[學生]閱讀教材并回答:
(1)有的來自于植物的種子,有的來自于動物的組織器官。通常人們將室溫下呈液態的脂肪為油(植物油),室溫下呈固態的脂肪為脂(動物油)。常見油脂包括:豆油、花生油、菜油、豬油、牛油等。
(2)油脂的主要成分里含碳、氫、氧等元素。
(3)油脂在人體內經過酶的作用,部分經過氧化提供能量,另一部分被人體吸收供代謝需要。
(三)鞏固提高。
自行網上搜集、閱讀食物釀酒的資料。
(四)小結、作業。
略。
型的概念和特征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準確地判斷一些常見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
2、過程與方法:通過復習使學生獲得較好的復習方法,通過互動與游戲激發
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通過恰當的訓練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合作探究對化學基本反應類型及其規律的研究,
找出學習規律,利用規律指導學習,培養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合作的團隊精神。
1、能準確區分某些常見化學反應所屬的基本類型。
2、培養學生運用基本反應類型相關知識的解題能力。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首先從明代于謙的一首詩《石灰吟》入手,讓學生在感知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的意境之美時話鋒一轉引入詩歌中表明的化學反應,進而書寫這些化學方程式,并判斷其所屬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進入本節課的課題。
找一個學生上臺書寫化學方程式,其余同學自己寫,并指出其所屬類型。
【師】引導學生歸納復習四大基本反應的概念及其特點。
我們學過的四大基本反應是哪四大基本反應類型,其各自的定義是什么?有什么特點。
【生】分別回答,教師及時一一作出點評。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化合反應:
[搶答題] 下列說法你同意嗎?能不能用一個化學方程式說明一下你的觀點:
(1)化合反應的反應物一定都是單質
(2) 化合反應的反應物一定是兩種物質 小小歸納1:化合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
2.分解反應:
[ 搶答題] 下列說法你同意嗎?能不能用一個化學方程式說明一下你的觀點:
(1)分解反應的生成物一定都是單質
(2)分解反應的生成物一定是兩種物質小小歸納2: 分解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
3.置換反應:
[搶答題](1)試著說出你所知道的置換反應。
(2)co還原fe2o3是不是置換反應?
小小歸納3:置換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
4.復分解反應的條件
[想一想來搶答] 請你邊答邊快速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1)兩種化合物的反應一定是復分解反應嗎?能否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一下?
(2) 試著說出你所知道的復分解反應。
小小歸納4:復分解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
引導學生做游戲:事先準備好a、b、c、d四個字母的圖片各兩張,等號、加號各兩張。讓學生上臺通過合作探究,把圖片自由組合,給全體師生展示四大基本反應的變化形式。通過游戲的活躍氣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活動中合作,在互助中前進。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燃燒的條件,認識探究問題的方法
2、認識對比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作用
3、體會運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利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對化學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強日常生活中防范災害的意識,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學重點:
1、認識燃燒的條件
2、認識滅火的原理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小組討論
課前準備:大燒杯鑷子 藥匙 試管 膠塞 紅磷白磷熱水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那種依靠增加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的做法,顯然是違背了教學規律,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妨礙提高全民族素質這一總目標的實現。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必須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為中心。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核心,課堂教學應該抓好每一個環節。
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要貫徹全面發展的方針,著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要以化學基礎知識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為學生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和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瘜W與社會生活、生產有著廣泛的聯系,對于我國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師組織一堂課,首先要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和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目的和任務。教學目的任務是教學的綱,教學目的、任務一要具體明確,二要全面恰當,在知識技能方面明確哪些應該理解,哪些應該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過哪些內容、活動或練習,培養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一堂課,一方面有主要的一兩項目的。如學習新知識,或進行某種技能訓練。同時,要全面考慮發展雙基和教育的各項任務以及能力的培養,如何貫穿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
現行的化學教材是面向全國的。它只是根據教學大綱提出一般的教學內容。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地傳授,是收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的。每一位教師都應該認真學習大綱,鉆研教材。鉆研教材不僅是對教材的理解、領會、還包括對教材的加工處理。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教學條件,(實驗設備、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學經驗駕馭教材。注意知識、技能、能力的相互聯系和前后照應,并根據學習遷移的原理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一方面從舊知識引出新知識,促進新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學習新知識時,還要注意為以后學習作好輔墊。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重點概念要使學生透徹理解,重點的技能要讓學生熟練掌握。要形成一個有主有次,有詳有略,前后有序,張馳適宜的知識結構。
課堂知識教學是由教師的語言和板書表現出來的。教師能否掌握語言藝術,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痹诨瘜W教學中,教師語言規范準確能使學生得到嚴格的訓練,形成一絲不茍的學風。反之,講課模棱兩可,實驗結論似是而非,將使知識的本來面目全非。因此教學語言應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學科知識,不允許有半點疏漏。此外教師語言還要求既精練、豐富、生動活潑,又有幽默感,同時還要速度適中,這樣可以增添課堂活躍氣氛,減少疲勞,激發興趣。
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學過程達到優化的一種推動力。
化學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學科的特點出發。初中生學習化學,往往反映內容多,雜亂,理不出頭緒,要記的東西多,容易忘。學生剛剛開始學習化學時,對實驗現象興趣很濃,但并沒有因此形成穩定發展的內在動機,也不曉得應該怎樣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想問題,更不會聯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現象去想問題,不重視記憶、理解重要的事實、述語和原理、造成知識上的脫節,甚至學習水平分化,所以教師要有針對性地下功夫,為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情境,針對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發和發展學生探索、求知的內在動機。
比如,在緒言課教學中,演示鎂帶燃燒,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生動的實驗現象,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共同點?表明了什么道理?應當得出什么結論?并在這一認識過程中,從學習方法上給學生以啟迪,初中學生關于化學的準備知識是薄弱的,加以化學運動形態較物理運動形態更復雜、更抽象、一般難以直接地、簡明地重現,這就給學生化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再加上初中階段的學習內容,因受學習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識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隨時向學生指明需要記憶的內容,記憶的方法,要努力化難為易,多聯系學生熟悉的常識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多設計一些生動形象化的教學方式,多引導學生議論、討論和練習。在學生認識水平的基礎上,引導得出結論,上升為概念和理論。初中學生一般不大講究學習方法,或習慣于按照學語文、數學的方法來學習化學,這就需要化學教師從一開始就運用典型實例,給學生以指導,要結合實驗或實物來記憶物質的性質,變化的條件,以及反應后的產物。要注意聯系對比,從個別中概括出一般,從個性分析出共性。比如,學習過氧氣的物理性質以后,要給學生點明,學習和記憶的順序,即按色、態、味、嗅、溶解性、密度、熔沸點的順序,雖然不一定求全,但有個記憶和再現的順序,就便于聯想和回憶;當學習氫氣的物理性質時可以提示學生聯系氧氣的物理性質來學習、記憶。再比如,當學習到有關溶解度和溶質質量分數濃度的計算時,學生往往習慣于按數學計算的思路,急于代公式求解,這時教師要把住方向,要引導學生把注意力先集中到充分理解概念或原理上,在明確了計算依據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找準相關項(量)的關系后,再求解。在這里的關鍵是明確正確的解題思路,掌握符合邏輯的解題格式和方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視實驗教學,教師的演示實驗一定要直觀、顯明、省時、準確、安全。學生實驗一定要課前準備好,課上教師組織、指導好。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和指導者,學生是教育的客體,又是學習與發展的主體。教師的教要落實到學生的學上。課堂教學是一種教學形式,教師的一堂課不能只滿足合乎科學性、系統性,還必須看到學生是否有了獲得知識的動力,學生是否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進行思考和學習,是否處在積極的智力活動中。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一、教學準備階段:
在走進化學實驗室前,進行實驗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教育,并提出化學實驗的要求。例如:要遵守實驗室規則,注意安全;課前要做好預習準備,明確實驗要求;實驗時要仔細觀察,實事求是地做好紀錄;認真分析現象并寫好實驗報告;實驗后的廢物要妥善處理,儀器要及時清洗,保持實驗室的整潔。
二、整個教學過程敘述:
本節教材的重點是藥品的取用、加熱等基本操作訓練,以及觀察能力的培養。
一課時,四十五分鐘完成。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把學生按實驗桌每5人分為一個實驗小組,每組成員的合作任務主要是做實驗時互相配合。按前后桌每四人分為一個討論小組。
三、具體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實驗室規則教育:
一、認識你的實驗室;
二、切記實驗室安全規則。
(1)、請同學宣讀自己擬定的實驗室規則。
(2)、教師出示化學實驗室規則。
第二板塊:具體學習內容。
1、藥品的取用。
(3)、一位同學現場演示“向試管中傾倒液體”、“向試管中滴加液體”,其它同學挑毛病,取得共識后分組進行這兩個實驗操作。重點放在從細口瓶向試管傾倒液體上,并由學生充分討論后小結注意事項。
(4)、藥品取用知識的小結。
2、物質的加熱。
(1)、觀察酒精燈的構造,提問為什么有三個“絕對禁止”?
(2)、小結酒精燈的使用以及液體加熱注意事項。
【說明:學生自己小結并互相補充,用口頭方式比較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觀點?!?。
3、洗滌儀器。
(1)、在家如何洗滌炊具?如何判斷炊具已洗干凈?
(2)、老師提出一種方案:拿兩只試管(一只用過的,一只潔凈的),討論如何洗刷并從中選出最佳方案,進行操作。仔細觀察洗刷后的試管,判斷是否洗干凈了。
(3)、小結:清洗儀器的方法以及儀器是否潔凈的判斷。
【說明:學生自己小結并互相補充,并且善于傾聽他人的意見?!?。
第三板塊:布置作業。
小結今天所學知識,畫成知識網絡形式。
(一)。
必修模塊要求選修模塊要求。
《課程標準》要求《模塊學習要求》《課程標準》要求《模塊學習要求》。
能列舉合金材料的重要應用。
1、能列舉鋁合金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應用。
2、了解銅合金在工業生產和高科技領域的應用。
認識金屬與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異,知道生活中常見合金的組成。
1、認識金屬與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異。
2、知道生活中常見合金的組成。
1.。
(1)能列舉鐵合金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應用。
(2)了解銅合金在工業生產和高科技領域的應用。
2.。
(1)運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應用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2)對教材和教師給出的合金信息進行分類歸納概括,引導學生信息加工。
(3)體驗科學知識和社會生活的互相影響的過程。
(4)通過完成小論文,體驗科學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
3.。
(1)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鼓勵學生積極提出問題,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的精神。并通過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動,增進感情,培養合作的精神。
(2)通過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熱情和求知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
材料發展的歷史從生產力的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文明使,鑒于金屬材料在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所以本節主要學習合金的性能、常見合金的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確選用金屬材料等。此外金屬材料自身還在不斷發展,傳統的鋼鐵工業在冶煉、澆鑄、加工和熱處理等方面不斷出現新工藝。新型的金屬材料如高溫合金、形狀記憶合金、儲氫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態合金等相繼問世,大大擴展了金屬材料的應用范圍。所以介紹金屬材料面臨的挑戰,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1)生活中鐵合金及銅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為本節的知識重點;
(2)培養學生的獲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是教學的`重點;
(3)解決怎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是教學重點。
難點為:
三、
(一)。
本節內容是在初中介紹的金屬和金屬材料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屬種類選了“鈉、鋁、鐵、銅”,具有代表性:除鈉外,其他三種金屬都是常見金屬,學生有感性的認識,能與日常生活中金屬的應用相結合。鑒于金屬材料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編寫一節金屬材料的內容,以體現教科書內容的時代性,反應教學與生產、生活實際的聯系。
本節課是人教版化學1第三章第三節教學內容,是金屬知識的應用,密切聯系生產、生活實際。教學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通過實物、圖片、錄象等展示,讓學生對金屬材料形成一個初步概念再學習。
合金的性能、常見合金的組成和重要用途。
第二部分:再通過金屬材料及有關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初步認識合理使用金屬材料的意義。
合金以及金屬材料的內容學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識基礎,課標要求也僅為“能列舉鐵合金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應用,了解銅合金在工業生產和高科技領域的應用”故不應過多介紹各種合金材料組成、性質、用途,以致過多使用課堂資源。應該著力開展實踐活動(小論文要延伸至課外,做好動員和指導即可),組織好關于選用材料的討論。這些教學內容充分體現了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理應獲得相應的重視和教學資源。
(一)利用大量的圖片信息和視頻材料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的教學中,可展示常見鐵和銅金屬材料的實物,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展示多種金屬材料的圖片或視頻,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合金等金屬材料的認識。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三)可充分利用相關網站。
這節課在“知識與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學的重點是如何在課堂教學中以知識為載體落實“過程與方法”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教學過程中建議靈活地應用多種學習方式,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有機結合起來,組織多樣化的學習活動。
1.獨立思考。
2.交流討論。
3.展示交流。
4.學生小結。
(一)上網查閱我國材料科學的發展史。
(二)可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就是否應該停止使用鋁質飲料罐交流討論。
(三)任選你感興趣的關于合金的課題進行調查,完成一篇關于合金的小論文。
對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達成度,可以通過活動表現評價表的方式進行。
小組成員:
小組分工:
評價的內容評價細目結果備注。
abc。
主題選擇1、為什么選擇此設計思路?
2、對能否完成好此設計思路是否進行論證?
活動過程評價1、學生的參與意識。
2、分析問題的思路是否清晰?
3、收集資料對所學知識的學習、理解是否有恰當的幫助?
資料收集與整理1、小組成員能否分工?通過多種手段收集相關資料?
2、能否對收集資料進行有序的分類整理?
3、收集的資料是否充分并能圍繞設計思路?
交流與表達1、能否對所選設計思路作準確、有條理的表達?
2、能否對他人觀點做準確、恰當的補充?
3、能否對他人的觀點提出合理的質疑并能正確回答他人質疑?
整體評價1、參與意識。
2、合作意識。
3、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4、交流表達能力。
5、查閱和整理資料能力。
6、處理現場提問的應變能力。
整體表現評價結果。
2、 了解溶解度的涵義,初步學習繪制和查閱溶解度曲線。
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涵義,并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對性。
通過溶解度的學習,讓學生關注與溶解度有關的日?,F象,如:魚池缺氧和增氧等,感受化學對改善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
教學重點:建立飽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學難點:溶解度概念的形成。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 多媒體
課 題:2課時
情景導入: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氯化鈉呢?物質能不能無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一定量的水中究竟能不能無限制的溶解溶質呢?我們還是讓事實說話。
講授新課:
[活動與探究一]
操作
往20ml水中
加入5gnacl
再加入5gnacl
再加入5ml水
現象
結論
[活動與探究二]
操作
現象
結論
加入5g硝酸鉀攪拌
再加5g硝酸鉀攪拌
……
加熱
再加5g硝酸鉀攪拌
冷卻
提問: 同學們在實驗過程中發現了什么嗎?這個實驗事實說明了什么?
小結:說明在一定量的溶劑里是無法無限溶解某種溶質的。而隨著外界條件(溫度、溶劑的量等)的改變,情況又發生了變化。
講解: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已經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飽和溶液,反之則是不飽和溶液。
引導分析:在這個實驗中你還能得出什么結論?(從改變溫度、溶劑的量引起溶解情況發生的改變上來分析)
小結:飽和與不飽和是相對而言的,在一定程度上它們是可以互相轉變的。
只有在指明“一定量溶劑里”和“在一定溫度下”“飽和”和“不飽和”才有確定的意義。
媒體播放:海水曬鹽的過程
總結:略
作業:新學案
教后:
第二課時:
設問:用一杯水和一盆水來分別溶解糖和食鹽,你能判斷糖和食鹽誰溶解得多嗎?
小結:我們把一定溫度下,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叫做溶解度。
討論:20℃時,食鹽的溶解度是36克。這句話如何理解?
分析: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溫度;一定量的溶劑;達到飽和狀態;所溶解的質量。
閱讀:p36頁:溶解度的相對大小。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關系。
p37頁:資料
討論:為什么用銀器皿盛放的食品不易腐敗?
講解:我們用實驗的方法可以測出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讀表:p36頁表9—1
指導繪圖:根據表9—1,繪制幾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討論〈投影〉:
1.繪制的溶解度曲線有什么特點?為什么?
2.從繪制的溶解度曲線上查出上述幾種物質在25℃和85℃時的溶解度 。
3.從溶解度曲線中,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結: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
過渡:前面我們所講的都是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那么氣體是
否也有這樣的特點呢?
討論:1.p38頁討論
2.燒開水時,鍋底有很多小氣泡,為什么?這說明了什么?
小結: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是:溫度和壓強
討論:如何增加養魚池水中的含氧量?
小結:學完本課題,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我們所學到的知識解決什么問題嗎?
課堂練習:課后習題
能說出離子鍵的概念;掌握離子鍵的形成過程和形成條件;能夠熟練地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通過用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氯化鈉的形成過程,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發展,綜合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學會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宏觀到微觀的研究過程,逐漸養成科學的探究態度。
【重點】
離子鍵、離子化合物的概念。
【難點】
離子鍵的形成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提出問題】通過學習元素的知識,思考氯化鈉是由哪幾種元素組成的?
【學生回答】鈉元素和氯元素。
【提出問題】鈉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形成氯化鈉的?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播放視頻】金屬鈉在氯氣中燃燒
【提出問題】觀察實驗現象,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
【學生觀察并回答】金屬鈉在氯氣中劇烈燃燒,產生很濃的白煙。
【提出問題】思考產生的白煙是什么,如何用化學方程式表示這一過程?
【學生回答】產生的白煙是氯化鈉固體,用化學方程式表示:2na+cl2=2nacl。
【提出問題】如何從原子的角度分析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學生回答+教師解釋】氯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有7個,鈉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有1個,要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鈉原子會失去一個電子,氯原子會得到1個電子。由此可知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變成na+,氯原子得到一個電子變成cl-,na+和cl-共同構成氯化鈉晶體。(教師結合原子結構示意圖板書或者動畫的方式進行講解。)
【教師講述】利用電子式表示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講解原子的電子式如何書寫。)
2.離子鍵
【提出問題】根據以上分析可知氯化鈉晶體的構成粒子是什么?
【學生回答】氯離子和鈉離子。
【學生回答】陰陽離子結合在一起,彼此的電荷不會中和,說明陰陽離子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說明陰陽離子之間除了吸引力之外還存在排斥力。
【教師引導】這種帶相反電荷離子之間的靜電作用稱為離子鍵。
3.離子化合物
【學生回答】mgo、na2s、nacl、na2so4、nano3
【教師補充】nh4cl、(nh4)2so4也屬于離子化學物。
【教師總結】離子化合物存在于:(1)活潑金屬(指第一和第二主族的金屬元素)與活潑的非金屬元素(指第六和第七主族的元素)間形成的化合物。(2)金屬元素與酸根離子之間形成的化合物(酸根離子如硫酸根離子so42-、硝酸根離子no3-、碳酸根離子co32-等等)。(3)銨根離子(nh4+)和酸根離子之間,或銨根離子與非金屬元素之間,例如nh4cl、nh4no3。(4)nah、kh等活潑金屬氫化物。
環節三:鞏固提升
【提出問題】如何用電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過程。
解析:用電子式表示如下,教師要強調帶有相同電荷的離子分開來寫。
環節四:小結作業
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有哪些,可以回答學到了哪些知識,也可以回答學習的感受。
布置作業:元素的原理除了可以通過離子鍵形成物質之外,還可以通過什么形成物質?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
1、初步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理性認識統一起來。
2、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常見27種元素符號。
3、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本課題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周期表簡介三個部分。前面課程學生已經知曉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需要結合原子結構知識,從微觀結構的角度對元素進行比較確定的概念定義,將物質的宏觀元素組成與微觀粒子構成的認識有機統一起來。
1、元素概念是化學概念的教學難點,這里可以淡化概念的具體教學,可以通過生活物品中元素組成的大量實例,促進學生認識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只需了解決定元素的因素是核內質子數或核電荷數。
2、元素符號是國際通用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基本根據,因而是教學重點。要求學生了解元素符號的表示意義,以課本列舉27種元素為重點,包括每種元素的符號、名稱,做到會寫、會讀、會用。
3、簡介元素周期表,讓學生初步認識這個化學工具,依據學生有限的知識基礎,可以安排學生組織探究活動,從原子序數查找一些元素的名稱、符號、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以及確定元素分類等信息,為今后的化學學習提供方便,建立良好的使用學習工具習慣。
系列生活物品,教學課件,學生導學單
【生活啟示】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常用實物、圖片、食品包裝標識等,讓學生閱讀分析這些物品所給出的信息。
【展示實物】提供生活中的系列用品(食品、飲料和日用品等)。
【學生回答】這些指的是都是元素。
【投影課題】第2課題:元素
(評析):化學是生活泛化的自然科學,學習化學要注重化學聯系生活,積極與我們的生活、學習緊密聯系,將我們生活中的各種用品包括食品、日常用品等,運用化學的觀點認識。
【問題探究】那么什么叫做元素?
【學生演板】要求書寫幾種常見物質的化學式:o2、co2、h2o、h2o2等。
【共同分析】四種物質分子里都含有氧原子,雖然它們的性質各不相同,從上次所學的“原子結構知識”中知道:這些氧原子的核電荷數都是8,即核內都含有8個質子,于是將這些氧原子統稱為氧元素。
【學生1】我們把核電荷數為1的所有的氫原子統稱為氫元素。
【學生2】把核電荷數為6的所有的碳原子統稱為碳元素。
【定義概念】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例題講解】氧元素和氫元素之間最本質的區別是( b )
a、中子數 b、質子數 c、相對分子質量 d、核外電子數
【師生分析】在原子結構中,決定元素的因素是核內質子數(即核電荷數),因此選擇(b)。
【學生回答1】分子種類和性質發生了變化。
【學生回答2】元素種類沒有發生變化。
【生活應用】
1、生物細胞無論來源于動物還是植物,微生物,其中元素種類及其質量分數都相近。
2、從生物學或科普書刊中查找幾種食品的元素組成,并列表說明。
【閱讀圖表】了解地殼里各種元素的含量分布即質量分數。
【發現規律】地殼中元素含量(質量分數)從多到少次序:氧硅鋁鐵
【師生討論】為了加強記憶,可以采取諧音記憶技巧:養閨女貼(心)。
【知識拓展】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屬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
【引導歸納】進一步認識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發現和合成的物質已超過2千萬種,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的元素只有100多種。
(評析):現階段需要積極引導學生理解元素和原子之間的關聯,認識到分析物質宏觀組成時用“元素”,在研究物質微觀結構時則用“原子”,運用形式多樣的訓練方式,加強知識經驗的不斷積累,突破兩個概念容易混淆的認識誤區。
【趣味話題】外國友人不會認識實驗桌上的三瓶金屬材料,他問都是些什么物質?他說我不認識。
【教師提問】科學上使用什么來表示元素呢?
【學生討論】為了書寫和學術交流的方便,需要采用國際統一的符號表示各種元素。
【閱讀資料】常見元素符號的歷史演變過程,了解道爾頓在化學上的又一貢獻。
(評析):以學生容易接受的動漫形式介紹,有利學生從樂于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充分了解元素符號的國際通用性,這樣就便于不同國度的化學界進行學術交流。
【學生1】書寫元素符號應該注意法則:一大二小。
【提出問題】氧元素符號為o表示什么?
【學生2】o表示氧元素
【學生3】o表示一個氧原子
【共同歸納】元素符號表示一種元素,還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閱讀資料】從中文元素造字規律來看,將元素分成哪三種?
【學生1】有“金”字旁的是金屬元素,例如生活中的“五金”即金銀銅鐵錫au、ag、cu、fe、sn。
【學生2】有“氣”字頭一般是氣態非金屬元素o、n、cl、h等,有“石”字旁的是常溫下的固態非金屬元素,c、s、p等。
【學生3】記住三種常見稀有氣體元素:氦he、氖ne、氬ar等。
(評析):元素符號作為學習化學的第一種化學用語,加強書寫化學用語的規范性和嚴謹性,讓學生體悟運用元素符號的重要作用,為馬上學習的化學式做好準備。
【類比引入】超級市場為了便于顧客選購采用分門別類、有序方式排放成千上萬種商品。而化學上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質和用途,需要尋求它們之間的內在規律性。
【規律探索】根據元素的原子結構和性質,有序排列構成元素周期表。
【學生1】元素周期表共有7個橫行,即7個周期。
【學生2】共有18個縱行,其中8,9,10三個縱行共同組成一個族,共有16個族。
【學生1】可以查找元素的名稱、符號、相對原子質量。
【學生2】通過計算還可以知道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中子數等。
【學生3】確定該元素屬于金屬、非金屬還是稀有氣體元素等。
【拓展視野】通過科普書刊或互聯網查詢:門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的故事
(評析):由于認識元素種類不多,暫時無法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內在規律,因而需要適當降低運用知識的難度系數,重要的讓學生積極拓寬知識視野,體驗門捷列夫和道爾頓等科學家研究化學的樂趣。
化學新課程組織化學原理的學習,需要學生參與體驗學習的快樂,注重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過程,重視科學探究的全程經歷,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學習方面的巨大收獲,知道學習上的暫時失敗,還是今后人生的偶然失敗都是難得的人生經歷,是人生中一筆精神財富,遭遇失敗的滋味也許是刻骨銘心的永久記憶,自我慢慢體味,但是要在不成功的記錄中尋找失敗的經驗教訓,這就是我們積極參與科學探究的收益。
強調元素符號記憶的學習任務,可以采取分散難點,逐步記憶,前三單元教學中有計劃的逐步提供元素符號和化學式,讓學生逐步熟悉常見元素符號和物質化學式,著實減輕對枯燥無味的元素符號的記憶負擔,體現出化學用語的啟蒙性和工具性。也可以安排學生個人自制學習卡片或學習包,將化學用語記憶分解成階段性學習任務,加強書寫化學用語的規范性和嚴謹性,讓學生體悟運用元素符號的重要基礎性,體現認知發展規律的漸進性。
本單元組織“元素”化學概念和“元素周期律”原理的教學,都可以運用類比方法,有利將“元素”、“元素周期表”內容結合生活和學習的實際,將抽象的知識體系具體化,增強學生對元素概念、元素周期表的感性認識。
前三個單元知識學習,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接觸和認識常見物質有空氣、氧氣和水,但是學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不多,這樣勢必要求組織教學時,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瘜W新課程注重引導學生體驗概念的形成過程,在生動、豐富的情境中通過師生對話和學生積極思考,通過分析歸納形成概念,明確強調要求進一步淡化化學概念的教學,對于概念的知識要求只需學會應用,能夠結合生活中的實例正確運用,因而理解“元素是一類原子的總稱”這個問題,領悟元素和原子之間有什么異同,可以通過類比的事例進行講解:0-9九個數字就是組成無數個數字的元素,26個字母就是英文的基本元素等,讓學生知道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一切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
引入“元素周期表”這個化學學習工具,不直接介紹元素周期律的內在規律,而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為了取用存放的方便考慮,例如超市的商品需要分門別類、有序的排放,其中有共同的有序性,那么為了研究元素的性質和用途,也需要科學的有序排列??傊?,化學是生活泛化的自然科學,要注重聯系生活、學習的每個方面,評價方式可以設計成社會調查、課外探究、課前導學單和課后檢測等。
通過實驗,掌握單質碳的可燃性、還原性、穩定性。
能力目標通過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的設計,初步提高氣體反應裝置的設計能力;
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從現象到本質的思維能力。
通過碳單質的學習,了解同一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物質,這些物質的物質性質和用途不同,但卻有相同的化學性質,從而提高學習化學興趣。
碳單質(金剛石、石墨、球碳等)是初中學生學習氧氣、氫氣之后首次全面學習的固態非金屬單質。此節內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氧氣、氫氣學習的繼續,同時為后面學習金屬單質打下基礎。
碳單質有定型碳和無定型碳兩類。金剛石、石墨是重要的定型碳,做重點介紹。從學生較熟悉的金剛石、石墨入手學習,而后介紹球碳,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由宜到難,由遠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化學與社會的關系、體驗化學科學的發展。
另外,教材編排首先對碳的典型單質——金剛石和石墨的結構、物理性質、用途進行學習,而后再簡介無定型碳,最后安排碳單質的.化學性質學習,旨在使學生從感性上理解碳單質結構不同,物理性質不同,但化學性質幾乎相同。
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充分運用學生已學知識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已增長學生的知識鏈、能力鏈。如碳的化學性質中,關于碳還原性的教學,可提示學生在氫氣還原氧化銅裝置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從而自己設計出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這樣處理有利于學生提高探究能力,提高實驗的設計能力。
2.聯系實際生活、聯系科學研究進行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運用網上資料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善于觀察身邊的生活,從生活中學習化學。同時將所學化學運用于社會中解決科學問題。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創新思維。
價鍵的極性,能判斷物質中具有的化學鍵類型,正確書寫離子、原子、離子化合物、共價分子的電子式以及其形成過程。
微觀粒子的想象能力,加深對物質結構的系統認識。通過分析、討論深入理解離子鍵與共價鍵的本質以及兩者的關系,提高分析、演繹、歸納的能力。通過閱讀信息和背景資料的方法,開闊視野,與所學內容結合起來,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化學結構理論能預測新物質來體驗化學帶來的驚奇和美妙。
離子鍵、共價鍵的概念和成鍵規律,電子式表示的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形成。
本節課設計以問題情景發生和解決而產生首尾呼應為框架,以基礎知識復習為
主線,導入信息促進知識和能力發展為特點,著力體現高三復習“退半步重基礎,跨半步促提高”的復習策略。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等[教學過程]
投影:化學史上重大發現——c60彩圖展示,(提出問題:你知道它具有什么化學鍵嗎?)。(話題一轉)鮮為人知的是,100多年來科學家對純氮物種的研究和發現,第一次是1772年分離出n2,第二次是1890年合成了重氮離子,1999年是高能氮陽離子,甚至科學家預計能合成n8,你能預測該物質具有什么化學鍵嗎?(停頓,大多數學生回答為非極性共價鍵)為了進一步了解其成鍵情況,我們一起來回顧關于化學鍵的知識。
用c60引發學生對過去知識的回憶,而n8看似一個延續,實則為學生創設一個新奇的問題情景,為學生通過復習提高最終嘗試解決新問題制造一個懸念,激發學生的興趣。[過渡]原子結構的知識告訴我們,絕大多數原子核外電子未達到飽和結構,這就決定了絕大多數的原子要以化學鍵的形式來成就自己的穩定結構,元素原子的多樣性決定了化學鍵的多樣性。
回憶化學鍵的定義:原子間強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學鍵。并說出鍵的類型
離子鍵一、化學鍵的類型
這些不同的化學鍵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它們有哪些特點?[投影]按照以下線索,一起回憶、討論并回答問題。
1、離子鍵與共價鍵的實質是什么?成鍵雙方的微粒各是什么?
教材分析:本節課是既用酸堿指示劑區分酸和堿,酸的一些物理性質之后安排的一節認識酸的主要化學性質的一節常規課。目的是通過對酸的有關化學性質知識的梳理,學習歸納方法,感悟對比、推理及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方法。體會化學和人類的密切關系增強學習化學的信心。新課程改革要求科學探究是化學學習中最為重要的一環,為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師必須改變理念,將被動的探究方式改為學生主動的探究方式,讓學生從心里愿意合作探究,達到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的境界。
鑒于我對教材的理解,確立了如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并認識酸的一些化學性質。
2,能完成簡單的探究實驗。
過程與方法:進一步體會科學探究的過程,體會用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提高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一步增強探究物質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實驗過程中的規則意識。
目標重點:酸的相似的化學性質。
目標難點:酸的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因。
實驗準備:
儀器:燒杯、膠頭滴管、點滴板、鑷子、玻璃片、短玻璃管等。
藥品:食醋、稀鹽酸、稀硝酸、稀硫酸、食鹽水、紫色石蕊試液、無色酚酞試液、生銹的鐵釘、銅鐵鎂鋅、變黑的銅絲/蒸餾水等。
有了教學目標做綱領,就不難確立教學方法,下面我將從說教學方法上談談我是怎樣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的。
好的教學方法是一節課成功的必然因素,為了充分的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的理性之路,本節課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1慧眼識酸。
2猜它是誰。
3除銹專家。
4盤點收獲。
通過三個探究活動,將學生的思維活動由認識知識到認識方法,由書本知識拓展到課外知識,三個活動層次逐步深化,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大的張揚,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在最佳興奮的狀態。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讓學生采用自主的主動的參與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因為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會取長補短,有利于學生形成技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但由于學生擔負這一責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幫助。
有了教學方法,還要有好的學習方法,根據掌握的學生情況,引導學生用正確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化學,是新課程改革的又一特色。下面我將從學法指導方面談談自己是在教學設計怎樣體現出來的。
學法指導是教師在傳授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由于本課實驗的探究的內容很多,學生的思維又特別活躍,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夠繼續得到發展。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明確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培養了學生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同時使學生的自我探究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進一步得到發展。所以我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的探究式學習方式,反思探究過程中的錯誤,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于是我采用了以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創設情境,互動游戲、分組探究、反思領悟的模式進行教學,老師在此其中進行適當的啟發與點撥。
教學流程是一節課的靈魂所在,要想使各個環節緊張有序,課堂氣氛活躍而又不膚淺,寓教于樂。我在本節課的四個環節中,設計的內容是一層層遞進的,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永遠保持在最佳狀態。
1:慧眼識酸。
(1)如何鑒別氯化鈉溶液和稀鹽酸?看看同學們誰能做到那?
學生設計的`方案會有很多種,實驗方案有的正確,有的欠妥,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展示,然后評價實驗方案。
(2)用稀醋酸、稀硝酸來做正面證明,用硫酸鈉溶液來做反面證明。
設計意圖:
在課的開始,用這種挑戰式的引入,能夠充分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下面自主探究做好鋪墊。通過兩個探究活動清晰了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卻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的事實同時也復習了上節課對酸堿指示劑的有關內容。使探究中的知識歸納,現象的總結,理性的認識都更加深刻。
2、猜它是誰。
在這一環節中,以游戲方式來判斷銅鐵鋅鎂的活動性順序。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分別扮演銅鐵鎂鋅,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情、聲音等表現比賽過程和潛水時的變化。運動員是銅.鐵.鋅.鎂,潛水時的變化是化學方程式。各組學生用桌上的藥品來做實驗,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后討論結論,并商量表演方法。
以上內容是我從說教材,說教學方法,說學法指導,說教學流程等幾個方面所談的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了。通過這些方面的深入分析,廣大一線教師可以借鑒學習并且能夠舉一反三,通過好的和教學方法早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1、了解溶質、溶劑、懸濁液、乳濁液的概念。
2、理解溶液的概念。
3、能夠根據溶液的特征判別溶液和濁液。
(二)過程和方法。
1、進一步學習對比實驗的方法。
2、在探究實驗中學習為提高效率合理分工。
3、練習在實驗目的的指導下分析實驗現象。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感受生活中的化學,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2、在小組討論與探究實驗中體會交流與合作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初中三年級學生,經過之前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掌握了一定的化學學習方法,有一定的分析以及總結歸納能力,但是對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可能還是會有困難。
本節課是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九單元課題一的內容,本單元的內容是初中化學“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構成學生科學素養的基本要素,是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和將來適應現代化社會生活打好基礎所必需的?;瘜W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是初中學生進行探究的基礎和結果,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而且本單元基本概念比較集中,這些概念是初中化學中最核心的一些念,所以,本單元的內容對于學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學習的理論基礎,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第一課題是關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識,是學習溶解度和溶質質量分數的基礎。這一課題包括溶液的形成,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溶解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象等。在前面的八個單元中學習過的很多反應都是在溶液中進行的,學生接觸到的很多試劑就是溶液,在后面酸、堿、鹽的的教學中絕大多數反應又將涉及到溶液,因此在此之前幫助學生在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的基礎上集中和系統地學習有關溶液的知識是很有必要的。
1、重點: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質、溶劑三者間的關系。
2、難點:從微觀角度解釋溶液的形成過程。
3、關鍵:溶液的特征。
近年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教育技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并且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中。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教育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運用,極大的豐富了教與學的手段,使學習的觀念、方法得到了更新,學習的效果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瘜W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學習中引入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更好地豐富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習的興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教師利用幻燈片、圖片、網上相關資料等資源,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學生通過課前調查,略讀,詳讀,課堂討論,分組討論,資料查詢,課后交流等活動方式,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1)教師利用powerpoint制作課件,從網絡上下載圖片及資料;
2)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討論,課后通過網絡查詢整理交流,更加深入的了解所學的知識。
由生活中的實例引入,如自來水、食鹽水、蔗糖水、油、牛奶,還有各種飲料等等。
大家能不能把這些物質分下類呢?并說明分類的理由。
(一)由生活實例引入新課。
教師講解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到許多液體物質,如自來水、食鹽水、蔗糖水、油、牛奶,還有各種飲料等等。
大家能不能把這些物質分下類呢?并說明分類的理由。
(教師提問)大家所分的液體類型都具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二)進入新課。
(教師講解)針對我們剛才所做的分類,現在進行實驗,看看我們的分類是否正確?每個小組都有實現放好的實驗藥品,大家自己動手,觀察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并記錄下來。
(學生活動)。
(小結)教師用圖表的形式展示溶液與濁液的部分powerpoint課件。
(說明)逐一出現混合物種類,總結出溶液、濁液的特征。教師具體講述溶液定義的powerpoint課件。
(學生討論)。
(教師解釋)出示帶有溶質、溶劑解釋的powerpoint課件。
(教師講解)大家了解溶液溶液以后,我們再來看一下濁液。同學們已經能夠根據前面總結的特點清晰地知道濁液的定義,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物質分散到另一物質里,除了可以形成溶液外,還可能形成懸濁液、乳濁液和膠體。情同學們認真閱讀教材賬務定義及其特點。
(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講解)出事說明三種混合性質powerpoint課件。
(教師總結)。
教師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開始。
教師給出的特征及相關知識。
教師進一步提問,引出組成。
溶液的物質分類。
教師展示溶質、溶劑定義課件展示。
學生分析。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課件展示。
符號說明:
教學內容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運用。
學生利用媒體操作、學習。
教師進行評價判斷。
學生通過網絡了解更多相關知識,討論交流。
結束。
教師評價總結。
同學閱讀材料。
教師提問,溶質分散在溶劑中還可能形成什么?
教師展示三種混合物性質。
1.知道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律的科學。
2.知道化學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關系密切。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具體的事例,體會化學與人類進步及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認識學習化學的價值。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并渴望了解化學的情感。
2.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1.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2.培養學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并渴望了解化學的情感。
知道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律的科學。
教學設備:投影儀,計算機,教學課件。
實驗用品:事先用酚酞溶液寫好“化學”字樣并晾干的濾紙,事先用酚酞溶液畫好“小笑臉”并晾干的濾紙,稀氫氧化鈉溶液,稀鹽酸,濃氨水。
鈉是堿金屬中的典型代表,是學生在高中學習的第一個金屬元素,把它編排在高一教材中第三章討論,是因為義務教育初中化學教材中已經介紹了碳酸鈉、氯化鈉、氫氧化鈉等鈉的化合物的知識,為高中鈉元素的系統學習奠定了基礎,可以使學生感覺相對更簡單,有利于減輕學生在高中學習初期的不適應感;還有利于復習鞏固第一章所學的氧化還原反應和離子反應的知識,通過對鈉元素的學習,總結出學習金屬元素的學習方法和模式,這將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屬元素的學習。
剛進高一的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金屬元素(如鐵),同時還學習過鈉的某些化合物(如氯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和氫氧化鈉)的一些知識,他們也有進一步探究更多金屬元素的求知欲和興趣,這使得他們對于鈉的學習將更輕松;另外,在初中他們已看過教師的演示實驗,也做過一些簡單的學生實驗,具有了一定的實驗操作技能;這些都會成為本節課教學的有利支撐點。
【知識與技能】
1、掌握金屬鈉的主要物理及化學性質;
2、了解金屬鈉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3、掌握鈉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質,了解它們的用途。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讓同學們體會怎樣運用觀察法進行實驗探究;
2、通過對鈉跟氧氣的反應及過氧化鈉性質的實驗探究,讓學生體會實驗方法在化學研究中的作用,并認識到實驗過程中控制實驗條件的重要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實驗習慣和科學態度。
【重點】
1、金屬鈉和過氧化鈉的化學性質;
2、金屬鈉的氧化以及與水反應的原理。
【難點】
2、鈉在空氣中加熱的實驗現象的解釋
實驗法、討論法、觀察法
多媒體設備
1、鈉的物理性質:顏色_________,熔點________(高、低),密度________(大、?。?,硬度________(大、小)。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15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