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寫作水平,豐富寫作素材,提升寫作表達能力。在這里,小編為大家分享了一些精彩的總結范文,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助益。
對外漢語專業培養的學生,除可在國內外學校從事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工作之外,還可在新聞媒介、國家機關、文化管理和企事業單位從事相關工作。
據了解,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可以有以下幾種選擇:。
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工作穩定,待遇較高。如今全球范圍內與"漢語熱"相對應的是"漢語教師荒"。來自中國國家對外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的信息表明,目前國外學習漢語的人數已經超過3000萬人。日本、韓國、泰國、菲律賓等周邊國家對漢語教師的需求非常迫切;歐洲、北美、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西方發達國家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學習漢語。國際上學習漢語的熱潮,對于對外漢語專業人才來說,是難得的發展機遇。該專業不少畢業生在獲得碩士學位后,走上了對外漢語教學工作崗位。還有一大批學生經過深造,獲得國外碩士或博士學位后,在國外從事對外漢語教學或其他相關專業的教育工作。
從事對外交流工作--以北京語言大學為例,近幾年不少對外漢語專業的畢業生進入外交部、商務部、文化部從事國際交流與合作。部分畢業生成為外資企業的職員,從事文秘及其他翻譯工作。剩下一部分則在新聞媒體、出版單位、文化管理等部門從事新聞采編、翻譯、文學創作等工作。
留學讀研--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英語熟練,到國外留學深造,語言有優勢。在國外求學,一方面可以直接了解體驗對外漢語教學的需求和現狀,另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外國文化,對今后的發展大有裨益。
讀博或留校--對外漢語專業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漢語言文字學知識,了解中國的歷史地理文化,成為有專業素質的雜家。所以該專業的學生在讀博專業的選擇上更為自由,外語有優勢,出路相對寬廣。
單向思維如果你教給孩子1+1=2,但你千萬別認為他已經懂得2-1=1,因為他只能從左邊推到右邊,不能從右邊推到左邊。又如,兩只同樣矮而寬的杯子裝著同樣多的水,其中一只杯子中的水被倒入另一只高而窄的杯子里,那么讓學生比較哪個杯子里的水比較多時,可能就會出現高而窄的杯子里水多的答案,因為這時兒童還不能很好的利用運算來解決問題,而利用的只是他們僅有的直觀經驗。所以在教育幼兒時不能想當然地認為他能自己做一些逆向思維。
小學、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下簡稱“修訂大綱”)是語文課程標準研制過程中的一項成果。修訂大綱體現了課程標準研制的思想,在突出基礎性,加強人文性,體現時代的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綜合,重視母語教育的規律等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與原大綱相比,修訂大綱具有突破性、革命性的變化。修訂大綱的頒布,進一步推進了全國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推進了素質教育在語文學科的落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社會對語文教育的看法。
《語文課程標準》根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要求,系統總結了我國語文教育的歷史經驗,吸收了國外母語課程標準研究的新成果,分析了語文教育的現狀和時代發展對語文教育的新要求,全面闡述了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和任務,構建了新的語文教育目標體系。
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有效的指導,代表了《語文課程標準》對修訂大綱的新發展。
一、鮮明的理念。
課程標準提出的四個基本理念,構成了標準的內核?!叭嫣岣邔W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等四個基本理念體現了國家課程改革精神,體現了社會和人的發展的需求,體現了中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趨勢。
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的性質和地位作了新的表述,代表了現階段對語文課程性質和地位的認識,突出了語文教學的豐富內涵和多重教育功能,突出了語文教育在人的終身發展中的奠基作用。
基本理念指導貫串于整個課程標準。此外,課程標準還吸收了語文教育的新思想、新觀念。如:閱讀教學中的個性化和創造性寫作過程中學生創造力的激發,口語交際是雙向互動的過程,等等。
二、全新的框架。
課程標準的框架有別于以往所有的語文大綱。前言部分,集中闡明改革的背景、課程的性質地位、課程基本理念和標準設計思路。目標部分,由總目標和階段目標構成。實施建議部分由教材、教學、評價建議構成。課程標準還將提供一些附錄。如:古今詩文誦讀推薦篇目,課外閱讀推薦書目,常用字表,語文常識要點,課程實施案例,等等。
前言部分的闡述,既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又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意義。目標部分的綜合性學習要求,具有很強的改革意識。實施建議部分,除了教材編寫建議之外,還專列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突出其重要性。教學建議簡明而有彈性。評價建議幾乎是全新的嘗試。
三、明晰的目標。
[1][2]。
據教育部一項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漢語教學在世界各地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世界各國中學習漢語的總人數已超過2000萬人。漢語教學正越來越多地走進國外的大、中、小學課堂。目前,美國、新西蘭、日本、泰國、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已將漢語成績列入大學升學科目。
由于學習漢語的人數日益增多,許多國家都面臨著漢語教師嚴重不足的局面。所以,學習對外漢語專業有著很好的就業前景。在不少國家,中文教師已成為收入頗高、受人羨慕的職業之一。
近年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作為積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性任務,擺在了廣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會的面前。在努力探索如何扎實有效地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課程改革被鮮明地提到了促進素質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關鍵位置上。這是因為,課程集中體現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課程是實施培養目標的施工藍圖;課程是組織教育活動的最主要的依據。由此,課程改革便成為了整個基礎教育的核心內容。目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隨著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布和實施,已經進入了試點實驗階段。通過學習《綱要》,筆者更增加了對這次課程改革的認識和思考。一、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特點:(一)延續性和繼承性當前的課程改革是我國建國以后的第八次課程改革,是對前面所進行的課程改革的延續和繼承。我國曾先后進行了七次課程改革,每次改革都取得了明顯成就。最后一次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后,20世紀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經過幾年的努力,形成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現行的體系。這次課改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進展。比如增加了“選修課”和“活動課”;引入了地方課程;在教學實踐中,涌現出一批重視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和重視學生成功與發展的好的教改典型。這些成績為當前的課程改革打下了基礎,積累了經驗。但是,課程是必須不斷改革,不斷建設,不斷創新的,這是因為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原有的基礎教育課程越來越不能適應新的發展和需要。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是在吸收了前幾次課程改革所取得的經驗和成果的基礎上,針對現行基礎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及弊端而進行和開展的,因此,相對于前幾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來說,本次課程改革是歷次課程改革的一種延續,是課程完善過程的一個階段,具有延續性和繼承性。(二)時代性和發展性1、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是新時代的要求。21世紀是以知識的創新和應用為重要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于國民的綜合素質。社會的信息化,經濟的全球化使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成為影響整個民族生存狀況的基本因素。因此,21世紀將是教育和學習起核心作用的時代。時代呼喚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萍嫉娜招略庐?,一方面要求教學內容能迅速作出反應,增加一些反映現代科技,社會發展的的新內容;另一方面也要求教育不僅能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生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使學生走上社會后能更好地面對新的挑戰。確立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發展的新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極大地提高全民族素質,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面對時代和未來的挑戰,根據“全教會”的精神,審視現行基礎教育的課程,我們發現,確實有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教育觀念滯后,人才培養目標已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不強;部分課程內容過于單一,學科體系相對封閉,脫離生活;課程實施過程基本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只重成績,忽視學生全面發展;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缺乏靈活性等等。因此,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新的時代呼喚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內容。2、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體現了時代特征。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確定了這樣一些策略:倡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課程結構;體現課程內容的現代化;倡導建構主義的學習;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念;促進課程的民主化與適應性。這些理念和策略的提出,無不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反映了時代的要求。(三)綜合性和開放性我國以前的課程計劃在課程的分科性、統一性和持續性方面考慮得比較充分,而對綜合性,選擇性與均衡性方面關注得不夠,因此,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依據國際課程發展趨勢,課程現代化的要求以及我國的國情和教育傳統,重建新的課程結構,需要特別關注基礎教育課程的綜合性,選擇性和均衡性。1.綜合性。傳統的課程主要是按照學科來確定的,各門學科有其獨立的,嚴密的學科范圍和體系?,F代科學的發展逐漸打破了學科壁壘森嚴,相互割裂的狀態,科學知識綜合化和一體化的趨勢明顯加強??茖W的這種發展趨勢一方面要求現代人具有一種綜合的科學素質和全面認識能力,另一方面要求課程內容實現綜合化。為此,本次課程改革中,注意矯正傳統的不合理的學科分類,重視課程內容的綜合化,按照科學綜合發展的本來面貌提供一個合理的知識結構,以利于學生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課程結構的“綜合性”主要通過開發和設置綜合課程的方式體現出來。當然,課程內容的綜合化的發展并不一概地否定分科,而是反對那種認為完整的事物可以通過孤立地研究其中的每一部分而得以把握的陳舊觀念。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應做到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相結合,尤其在小學階段,綜合學科和綜合活動所占比重應超出分科學科。.2、開放性。在科技迅速發展的當今時代,課程內容既要繼承人類歷史積累的正確的、合理的知識,又要剔除舊的、已過時的、不合理的知識,同時,還必須及時吸納科學發展的新成果和新知識。國外就有一些將教材或教師用書以活頁形式呈現的做法,以便隨時增添,修改,調整教學內容,這充分體現了當今課程設置的開放性。另一方面,學校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積極改變僅依靠教科書開展教學的做法,充分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落實課程計劃的要求。要積極創造開發信息化課程資源,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空間。(四)自主性和互動性1自主性?!毒V要》指出,中國課程改革取得成功的關鍵是發揮每一所學校的主體性。只有當每一所學校的教師和學生真正成為課程改革的主體,而不是課程改革的被動執行者、實施者時,課程改革才有希望。因此,在課程標準和課程結構的規定上也有了較大的彈性。學校和教師可根據不同學生的發展水平,以及本校的條件,自主決定課程的廣度和深度,通過選擇并設置有關課程來創造和形成本校的校園文化特色。傳統的課程主要是按每門學科自身發展規律形成的,邏輯性強的學科如數學是按邏輯要求來排列的,時序性強的學科如歷史則是按時序來排列的。這些做法都是以具體學科本身的特點為出發點,沒有充分考慮學習者的條件、需要和興趣?,F代學校課程除了以學科為本的結構形式外,還可提供個別化,處方化的課程形式,構成多種可能的組合,學習者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如能力,需求,興趣以及已有的知識基礎)來自主選擇不同的課程組合。對于教師來說,這也有利于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2、互動性?!毒V要》中提出了體現時代要求的新課程的目標,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使學生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等等,這就要求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言堂”的局面。中國的學生遵守紀律,課堂秩序良好是很多國家難以比擬的,而在新的課程目標的要求下,我國的課堂教學必須講求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和主體性。二、教師培訓中心面臨的新任務:師資培訓工作是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成敗的關鍵。搞好基礎教育新課程的師資培訓工作,是進行基礎教育新課程實驗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項系統工程。所以,作為教師培訓中心,在當前的課程改革過程中,也面臨著新的任務,那就是加強教師培訓,加速教師角色的轉換----由傳統型教師走向現代型教師,為實施新課程作好師資準備。(一)認識到位,重抓落實首先,要充分認識到新課程師資培訓的重要性,切實做好新課程實驗和逐步推廣的師資培訓的規劃工作,確保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與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同步進行并適當超前。要堅持“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將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有關內容納入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核心內容。首先培訓中心的教師要確立正確的新的觀念,并將這些觀念傳遞給廣大的中小學教師,從而為新課程的大范圍實驗和推廣奠定基礎,要將新課程培訓作為正在實施的“繼續教育工程”中各級各類骨干教師培訓的重要內容之一。(二)觀念更新,形式多樣。課程改革是一個漸進的,創新的過程,課程思想的創新,課程內容的更新,課程結構的調整,最終都得靠人來實施。培訓中心的教師首先應深入領會課程改革新思想,切實轉變教育觀念,例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認識到課程的功能要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體現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樹立正確的課程功能觀等等,按實施新課程的要求,對中小學教師進行培訓。在培訓方式上,要采取多種形式,倡導培訓者和教師的平等交流、對話,了解他們的疑惑和困難,引導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深入地討論,使他們能全身心的參與到培訓中來,使培訓工作收到實效。(三)結合實際,加強實踐。課程改革的實驗工作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程中是非常重要、非常關鍵的一個階段。在準備階段研制的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及有關的管理,評價的方案、政策,都需要在實踐中加以驗證、修訂和完善。實驗階段工作能否順利進行,關系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成敗。因此,培訓中心在進行教師培訓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參訓教師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在實踐中多加思考。要根據“邊培訓,邊實驗,邊研究,邊開發”的原則,加強培訓資源建設。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也具有其獨有的特點,我們必須加強學習,更新觀念,認真做好在職教師的培訓工作,力爭為當前的課程改革建立一種強有力的支持系統。。
下面是應屆畢業生網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瑞吉歐在課程和教學實施方面特色的文章,有興趣的同學都來看看吧,希望對您有幫助。
“彈性計劃”(progettazion,意大利語),即教師預先制定出總的教育目標,但并不為每一項目或每一活動事先制定具體目標,而是依靠他們對孩子的了解以及以前的經驗,對將要發生的事情提出種種假設,依賴這些假設,他們形成靈活的、適宜這些孩子需要和興趣的目標。孩子的需要和興趣既包括在項目中孩子表現出來的,也包括那些在項目發展中由老師推斷和引發出來的。
在瑞吉歐的課程中,并非放棄或忽略教育目標,目標當然是重要的(這里的目標指的是一般性的目標),并且始終保持在教師的視野范圍之內,但更重要的是為什么要有這些目標,以及怎樣實現它們。教師只有真正理解、明白了這些,教學過程才能變得自然、流暢、有效,充滿了智慧和創造。
瑞吉歐不預先設定每一項目或每一活動的具體目標,不意味著在活動開展之前教師毫無計劃,只是這種計劃不是對活動的具體目標與程序,而是考慮到孩子可能的想法、假設和象征,及他們可以引導的方向,對多種可能性的“假設”。瑞吉歐的教育者認為,如果教師有1000個假設,那么他就容易接受來自孩子的第1001個或2000個不同的反應。只有當教師自己設想過足夠多的可能性時,才更容易接受未知,對新的想法更加開放。因此,瑞吉歐的課程計劃是“外出旅行時的指南針,而不是有固定路線和時刻表的火車”。
“彈性計劃”不僅使老師對活動接下來的發展階段有了充分的準備,而且為兒童的參與,為課程的發展,為那些不期而至的教育契機留下了足夠的空間。
在瑞吉歐,活動的進行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依靠開始的計劃(假設),而是依靠孩子們的反應和教師靈活的策略。教師根據自己對幼兒細致的觀察,從他們的反應中敏感地捕捉蘊涵其中的巨大的學習價值,給予及時而適當的引導??梢哉f,是幼兒和教師一起,共同引導和促成著課程的發生、進行和終結。這樣,課程就寓于活動之中,寓于生成之中,寓于師生的互動之中。
在教學方面,瑞吉歐突出的特點在于強調師生合作對某一問題進行研究。瑞吉歐將教學的過程比作教師和兒童在進行乒乓球游戲,教師“必須接住兒童拋過來的球,并以某種形式推擋回給他們,使他們想同我們一起繼續游戲,并且在一個更高的水平上繼續游戲,或許還能發展出其他游戲”(filippini,1990)。這種游戲是雙方的經驗水平不對等,但瑞吉歐的教師從不因此試圖去控制、限制幼兒的行為,代替幼兒的研究探索;相反,他們非常強調幼兒自己的主動探索和自由表達。因而瑞吉歐的老師們更多的是通過一些試探性的提問或商談式的建議,來引發幼兒自己的探索和表達。另外,在這種合作的過程中,作為對活動的結果有所期待,有更多自覺性的教師而言,其重要任務之一是將幼兒興趣和努力聚集在一個主題之上,使孩子愿意繼續下去,要做到這一點,如何把“球推擋回孩子”就很重要了,瑞吉歐的教師不是借助于明確的控制和規范,而是通過教師對幼兒的活動的關心、支持、建議和幫助來實現活動的繼續和延展。
當教
師發現孩子的講述和繪畫出現不一致時,她不是以直接告訴幼兒這種方式“推擋”給幼兒,而是思考能以什么樣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意識到這種不一致,于是,她讓孩子重聽以前小組討論的錄音,再對照自己的繪畫進行討論。教師這種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使問題“復雜化”的做法的目的在于幫助兒童聚焦于某一個問題,探索、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很快,孩子們發現了問題,同時找到了解決的方法:要學習如何從背面、側面畫人。這是一個很典型的師生合作研究的例子:孩子在認識的過程中出現了沖突,但卻沒有意識到,教師通過設計一定的情境讓這一沖突明朗化的方式來支持幼兒的研究,同時進一步揭發幼兒積極主動的探索、思考的熱情,使得幼兒的研究活動的繼續發展成為可能。這種師生合作研究的方式貫穿、滲透于瑞吉歐的這個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成為其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
瑞吉歐教師所說的檔案(docurmentation)有力地支持了項目活動的過程。檔案指的是對教育過程及師生共同工作結果的系統記錄,包括:兒童自己的視覺表征活動作品以及對兒童工作過程中具體實例的記錄,如記錄兒童在工作進程中的具體實例,正在工作的兒童的照片、教師寫的旁注、眷寫下來的兒童們的爭論短評和對于活動意向的解釋以及家長的評議等。這種檔案并非簡單的文字記載,而是以圖畫、實物、照片、錄音、錄象、幻燈、文字說明等多種形式表現出來,它貫穿項目活動的始終,并在活動結束后延續,檔案并不意味著一個最后的報告,文件夾中的作品收集,以及幫助記憶、評價或創造的一個文件;而是兒童、教師交互學習的過程,是他們共同工作的成果。
一種高質量的檔案應該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1) 進兒童的學習。檔案為兒童提供了有關其言行舉止的具體的可見的“回憶”。當“閱讀”、“再閱讀”已為他們所理解的事物時,兒童變得更加好奇、興奮和自信;他們(也許是一種潛意識水平)總結自己獲得的經驗,感受到自己取得的發展,并以此為出發點,邁向下一步的學習。另外,這種檔案的展出有利于兒童的互相影響和互相學習,鼓勵別的孩子參與到一個對于他們來說是全新的主題中去,采納其中可以為己所用的表征技術,并且在教師的幫助下兒童逐漸學會善于從那些過來人那里尋求建議。同時,成人這種認真對待工作的方式鼓舞著兒童,使他們對于自己的工作負責,積極投入,在整個工作中保持良好的情緒,并積極評價自己和別人的成果。
(2) 支持教師的教學。在瑞吉歐檔案記錄過程本身對于教師是一個極好的觀察兒童,反思自身的機會。同時,記錄的系統結果又使得教育過程超越時空的限制變得“可視化”,每個孩子的特征、態度、需要和興趣、行為表現通廣泛的、詳細的記錄和文件材料加以呈現,這使得教師可以重新聽、重新看、重新理解和發現孩子;也可以冷靜客觀地反思自己的教育策略,捕捉即將到來的學習契機;還可以與同事交流、討論、產生新的假設和下一步活動的計劃。檔案成為主要的教育資源。
原來或高或低的期望,使他們重新審視其家長的職能和關于兒童生活經歷的觀念,進而對整個的學校經驗采取一種更加積極的態度。
(4) 贏得社區的理解與支持。瑞吉歐還將這種檔案陣勢積極擴展到社區、公眾中,以詳細完備的方式將一種多層次、多風格的學習形態,展現在公眾面前,讓更多的人以新的眼光來認識、評價兒童的形象。同時,這種檔案記錄體現出一種民主的精神,通過將學校教育的內容向社會公開,有利于學校社會一體化進程。當然,這也為瑞吉歐教育方案自身提供了強有力的例證,贏得了社會公眾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參與。
瑞吉歐的項目活動一般采取小組工作的方式,小組一般是3—5人,有時2個人。瑞吉歐認為這種小組工作的方式有利于保證同伴間的合作研究。項目活動中的同伴合作體現在許多方面:比如,能力強的孩子可以向同伴提供經驗或技能上的指導與支持,等等。但瑞吉歐更為看重的是兒童在共同活動中彼此的調整適應:一方面,借助老師的幫助,一個或幾個孩子的問題或觀察可以引發其他孩子去探索其從未接觸過、甚至從未懷疑過的領域;另一方面,孩子們在合作探索、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自我認同或發現矛盾、沖突,進而重新評價或改變自己的認識,這就是瑞吉歐所說的兒童間真正的“合作活動”。這種同伴合作,為每個孩子提供了機會,使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觀點與其他人的觀點是不同的,從而意識到自己的獨特想法,產生自我認同感;同時在與同伴的交流、切磋中,也使孩子們發現了其他人的不同觀點,意識到世界的多樣性。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獲得的不僅僅是友誼和情感,還有認識上的滿足。
瑞吉歐也認為小組內同伴間在發展水平上的差異也不應過大,應有一個適當的距離,既能因不同而產生觀點的交換和切磋,又不要因差異過大而產生過度的不平衡。從瑞吉歐的經驗來看,小組內同伴間的發展水平既要有所不同,同時這一不同又不要過大。
瑞吉歐的項目活動不是匆忙走過場,而是深入且富有時效的學習。瑞吉歐的項目活動是對某一個主題進行的深入研究,這種深入研究突出地體現在活動中幼兒對同一現象、概念多角度全面認識以及對其在多種水平上不斷提升的重復認識??梢?,瑞吉歐的項目活動不是一條直線,而是存在大量的循環和反復,以使幼兒的學習更加充分。同時,這種對特定的主題的深入擴展的學習,又會逐漸發展起幼兒深入廣泛地探討問題的傾向和能力,而這種極即遷移性的傾向和能力將使他們受益終身。
在幼兒小組圍繞著一個共同的“項目”研究的過程中,瑞吉歐鼓勵兒童運用他們的自然語言和表達風格,自由的表達和相互交流——包括語詞、動作、手勢、姿態、表情、繪畫、雕塑等等,其中符號性的視覺表征活動(瑞吉歐稱其為圖象語言)尤其倍受關注。轟動西方的名為〈〈兒童的一百種語言〉〉的展覽中,兒童用圖象語言(包括素描、顏料畫、紙工、泥工、拼貼畫、雕塑等)所表達出來的對事物的`認識和對世界的感受幾乎感動并征服了所有的參觀者。瑞吉歐孩子的工作表明孩子借助于圖象語言進行表達、交流,并從中獲得認識發展的能力,比我們假定的容易完美的多,這使我們意識到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低估了孩子的圖象表征能力,以及圖象表征對孩子認知和身心發展的價值。
在瑞吉歐孩子的圖象語言不是被當做一門科目、學程或一套分離的技能來教授,而是與兒童的工作、學習融合在一起,作為還不善于讀寫孩子們的另一種語言滲透在項目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圖象語言為幼兒提供了一種他們能夠駕馭的表征手段,來記錄且交流自己的想法、觀察、記憶和感受,這不僅為教師了解兒童已有的知識經驗打開了窗戶;更為兒童探索知識、建構已有的認識以及與同伴共同建構認識提供了一種共通的,可以快捷有效的交流工具,從而有力的輔助、促進了項目活動的開展。而兒童在自己感興趣,有意義的主題探索過程中,主動的、積極的、自然的運用圖象語言,反過來又極大的練習、提高了幼兒的圖象表現能力。
瑞吉歐教育成功的關鍵在于它的教育理念和實際做法,十分符合當今這個高科技時代對人的主體性、尤其是創造性的高要求,對解決困擾世界幼兒教育的大問題——幼兒園究竟應該教什么,究竟能夠教什么,應該如何教,何種經驗對幼兒最有價值——提供了借鑒,同時也啟迪了我們的深入思考。
所謂課程評價就是根據一定的方法、途徑對課程的計劃、活動、結果等方面的價值和特點做出判斷的過程。課程評價的對象主要包括:課程設置、課程內容、教學過程和方法、教師、學生、教材等方面,但通常的課程評價往往只針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
課程評價的取向主要有目標取向、過程取向和主體取向,不同的價值取向直接影響到課程評價的模式和方法。目標取向的課程評價著重于判斷教學結果是否達到預定的目標。為了便于評價,往往以外顯的、可把握的、具體的行為目標來表述預定目標。目標取向追求評價結果的客觀性、準確性和一致性,多采用科學化的定量方法。后兩種評價取向在方法上主張質化評價,即通過觀察、記錄、對話等多種方法,收集教學過程中的各種豐富資料進行細致的整理分析,從而對教學內容、方法、結果等方面做出評定。質性評價注重學習探索過程而不是學習結果,與教學活動聯系密切,既不破壞、也不中斷教學過程。評價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充滿樂趣與生機、伴隨多種可能性的教學過程。
受過程和主體評價取向影響的瑞吉歐課程評價主要采用質性的評價方式,注重表現性目標的達成,強調對兒童團體的認知、情感、價值觀、行為等發展狀況做出評價;注重對課程發展、內容等層面的整體性評價。記錄法則為這種評價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它是瑞吉歐質性評價的核心方法,也是瑞吉歐幼兒教育的特色所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傾聽、觀察孩子,通過便條、觀察表、日記、錄音帶、相片、幻燈片、錄象帶等多種描述方式記錄幼兒的學習過程、建構知識的方法、情緒變化以及與同伴、老師關系等方面的詳細情況并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做出解釋。為了全面、客觀、真實的反映活動過程,瑞吉歐主張教師必須與他人,尤其是同事,共同討論并重新解釋記錄。
主要課程:基礎英語、英語寫作、英漢翻譯、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文學、外國文學、中國文化通論、西方文化與禮儀、國外漢學研究、語言學概論、對外漢語教學概論等。授予學位:文學學士。相近專業:漢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
[摘要]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充分發揮物理學科的特點,注重物理實驗,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鞏固和掌握物理基礎知識,理解與應用物理規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物理實驗學習興趣創新能力。
物理學是以實驗事實為根據的系統的科學理論,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實驗是物理科學的基礎,是物理知識的源泉。
觀察和實驗是物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獲得感性材料、探索物理規律,認識物理世界的基本手段。
研究物理問題總是從觀察、實驗入手,通過觀察和實驗認真地加以分析、概括、歸納、總結,運用邏輯思維方法和數學方法進行一系列的科學抽象,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從現象深入到本質,最后獲得規律性的認識,形成物理理論。
中學物理教學是物理科學的入門教育和基礎教育。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充分發揮物理學科的特點,注重物理實驗教學,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鞏固和掌握物理基礎知識,理解與應用物理規律,培養學生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培養學生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教育質量,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物理實驗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興趣。
興趣是人的意識對一定客觀事物的內在選擇性和傾向性。
學習興趣是學生的意識對學習活動或學習對象的內在選擇性和傾向性。
學習興趣在學習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以興趣為基礎的學習,與僅僅以達到某中目的為基礎的學習,在其效果上有著本質的不同。
濃厚的學習興趣會使學生對認識的對象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達到入迷、忘我的程度。
培養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很多,那些能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聯系起來的實踐活動,尤其能引起學生的強烈興趣。
物理實驗正可以滿足學生的這種強烈需求。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成長時期,學習情緒容易波動,學習的持久性差,注意力很難長時間地集中。
如果課堂上的實驗情境能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注意,就能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施奠定良好基礎。
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充分發揮物理學科的特點,可以利用物理實驗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那些直觀、醒目、新穎的實驗尤其如此。
例如:我在平面鏡成像的教學中,拿了兩塊較大的平面鏡和一束鮮花,學生一開始就感到很驚訝,歡呼雀躍,課堂氛圍很活躍。
我先把一束鮮花放在一塊平面鏡前,讓同學們觀察鮮花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
然后,在水平桌面上把兩塊較大的平面鏡互成小于直角豎直放置,再在兩塊平面鏡前放置一束鮮花,結果有多個像出現,立刻呈現出一種花團錦簇的景象,馬上就引起了學生新奇的感覺:好漂亮,為什么會有那么多束鮮花?它們是怎么形成的?……學生們紛紛交頭接耳,提出了許多問題。
隨后,我就告訴學生“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規律”。
接著,通過引導學生,利用學生桌面上的器材,順利地完成了平面鏡成像的探究,掌握了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和規律,并對課前觀察到的現象作出了圓滿的解釋,學生感到非常輕松愉快。
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習的主動性也得以很好的發揮,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物理實驗有助于學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規律。
在物理教學中,學生對大量的概念和規律的獲得,都需要建立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之上,以獲得具體的、感性的認識。
尤其在初中學習階段,是學生認識和掌握物理知識的起點,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薄弱,學生對一些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程度還是有限的,學習起來也會感到乏味和吃力。
如果沒有感性認識作為基礎,學生既是記住了物理概念和規律,在遇到一些具體問題時應用起來仍然會感到比較困難,甚至會出現錯誤。
但是,如果借助有趣的物理實驗來進行學習,就會感到非常輕松,非常有意義。
例如:在學習聲音的特征時,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通過“看、聽、摸”感受到用同一鋼尺,由于震動部分伸出桌面的長度不同,從而改變它的振動頻率(振動快慢),比較發出的聲音有什么不同?進而使學生懂得“音調”的概念,比老師告訴學生“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更容易理解和記憶,同時對影響音調因素也有了深刻的認識,也就學懂了這個概念。
三、物理實驗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學生智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變“苦學”為“樂學”
物理實驗以其豐富具體的內容和無窮的趣味,吸引著學生。
科學探究既是物理課程的目標,又是物理課程的重要內容。
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物理課程和現實生活的物理問題,通過設計實驗、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方法的學習。
同時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
通過實驗,不僅能有效地幫助學生領會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和解決實驗中的問題,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例如:在學習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時,我先讓同學們利用提前準備好的兩節干電池、兩只帶燈坐的小燈泡、一只開關和一些導線組成一個電路,讓兩只小燈泡都發光,比比看誰的辦法多?這時,同學們非常高興,非常積極,紛紛動手做起了實驗,有的同學組成了串聯電路,有的組成了并聯電路,還有的既組成了串聯電路又組成了并聯電路,通過交流,使同學們掌握了電路的兩種基本連接方式――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
在實驗過程中,同學們通過排除電路故障,畫電路圖,不僅掌握了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連接方式和電路特點,學到了物理知識,也鍛煉了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又如:在探究電流與電壓和電阻關系的過程中,通過同學們設計電路、畫電圖、設計表格、連接實驗電路、排除電路故障、讀取數值、記錄數據、分析數據、處理數據、得出結論等一系列實驗探究過程,不僅加深了對歐姆定律的理解、學習了滑動變阻器、電流表、電壓表等儀器的使用,使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技巧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和發揮,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另外,通過學生的小制作、小發明,如:制作“潛水艇”、“測力計”、“指南針”、“樓梯開關”、“小電動機”等活動,能夠將所學的物理知識應用于物理實踐活動,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與鞏固,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增強學習信心和動力。
同時,通過學生動手、動腦,也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充分發揮物理學科的特點,注重物理實驗,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基礎知識,理解與應用物理規律,培養學生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培養學生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教育質量。
單維思維有一則故事能夠說明這個問題,母親教育兒子說:“凡是重要的東西都應該鎖在箱子里,才不會遺失?!眱鹤佑涀×诉@句話。過了幾天,母親要開箱取東西,卻怎么也找不到鑰匙了。兒子連忙說:“媽媽,鑰匙在箱子里面呢!您說鑰匙總該是重要的東西吧,所以我把它鎖起來了?!笨梢哉f孩子只知道鑰匙重要,而他卻忘了只有鑰匙才能夠打開箱子。還有小明正在吃冰淇淋,別人告訴他冰淇淋有一只蟲子,大人的意圖自然是讓他別把蟲子吃到嘴里,而他卻有點惡狠狠地說:“凍死他!”孩子的思維居然與大人的思維迥然有別。
發生認識論的主要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曾將此階段的兒童的思維特點總結為前運算階段;奧蘇伯爾也提出了相近的前運算水平階段,而且也把年齡規定為學前兒童,認為學前兒童只能理解和運用初級概念及其間的關系,這些初級概念是學習者從具體實際經驗中獲得的,學前兒童不能進行可逆性的思維,不能掌握什么是守恒,不能進行真正的邏輯運算。
知道了這些后,您是不是對您的小孩子增加了一些了解呢?
物理學的研究,無論是概念的建立還是規律的發現、概括,都需要思維的加工,與一般的思維過程相比較,在共性之中,物理學科的思維又有其個性。對這種個性的準確了解和把握,有助于加強物理教學中的針對性和靈活性。
1.模型化。
物理學科的研究,以自然界物質的結構和最普遍的運動形式為內容。對于那些紛繁復雜事物的'研究,首先就需要抓住其主要的特征,而舍去那些次要的因素,形成一種經過抽象概括了的理想化的“典型”,在此基礎上去研究“典型”,以發現其中的規律性,建立新的概念。這種以模型概括復雜事物的方法,是對復雜事物的合理的簡化。而抽象概括和簡化的過程,也正是人腦對事物的思維加工過程。模型就是一種概括的反映,就是概念,亦即是一種思維的形式。
把握好物理模型的思維,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困難所在之一。然而,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模型占有重要的地位。物理教學,首先是引導學生步入模型這個思維的大門,適應并掌握這種思維形式,具備掌握物理模型的思維能力。
2.多級性。
任何一門學科,其內容都不會是孤立的存在,不可避免地會與其他學科有或多或少的聯系。在本學科內,一個物理問題的提出、解決,其后所牽涉到的問題,可能有許多個環節,問題的解決所經歷的思維過程,往往需要分作幾個過程、階段或幾個方面、幾步。須經歷分析、綜合的相互轉換,往復循環,逐級上升。本文謂此特點為物理思維的多級性。
一般說,物理思維的多級性,亦包括了模型的轉換。無疑,這種思維的多級性,要求更高的思維能力,這是對于思維能力培養的一次推進。而對于步入新階段學習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新的水平,也是對思維惰性的一個沖擊。從開設物理課開始,便須注意不斷地引導并培植學生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敏銳能力,鼓勵學生勤于鉆研、深于追究的思維品質。
3.多向性。
許多物理問題的解決,并不只有一種辦法。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方面出發,用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同一個結果。
還有一些問題則不同,并不只有一個結果存在,需要作全面的分析。而解決這類問題所需要的思維過程,須是開放性的。即依據一定的知識或事實,靈活而全面地尋求對問題的各種可能的答案。這種特點,被稱作發散思維或求異思維。
[1][2][3]。
對外漢語專業是近年來國內高校文科的熱門專業之一,全國開設對外漢語專業的高校已經由2000年的16所激增到目前的80余所。其中,北京語言大學自上世紀60年代成為中國唯一一所以漢語國際推廣為主要任務的國際型大學,是國內從事對外漢語教育師資力量最雄厚的院校。
對外漢語是一個獨立的專業,兼顧了東西方語言的特色與美麗。作為一門交叉應用型學科,它在課程設置上不同于一般大學中的語言文學專業。
概括來說,對外漢語專業是培養具有扎實的漢語和英語基礎,對中國文學、中國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較全面了解,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高層次對外漢語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內外有關部門、各類學校、新聞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業單位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及中外文化交流相關工作的實踐型語言學高級人才。
1、眾所周知,互聯網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對工作和學習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可以教會學生一些簡單的基礎知識,為以后的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奠定基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還可以為教學方式的革新貢獻力量,所以必須要加強重視,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
2、教學策略的重要性。有心理學家曾對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進行測試,發現小學生的普遍注意力集中只能維持20分鐘左右,也就是說教育工作者采取的教學方式,應該主要將精力放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質量。簡而言之,教學策略的綜合有效應用,是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1、教學硬件設施無法全面改善。
我國經濟體制的特殊性,導致地區性貧富差距較大,在教育上的表現就是教學資源的差距被拉大,沿海發達地區的經濟、教育均能走在時代前列,而落后地區卻連滿足小學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的基本條件還無法達到,無法滿足教學設備的需要,即使是重點抓信息技術課程質量,也沒有足夠的計算機和網絡加以保障課程的實施,所以這就造成我國部分地區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難以發展的現狀。
2、部分教師對技能掌握不牢。
正如上文所述,因為經濟條件的限制和阻礙,所造成的問題不僅僅是教學資源無法全面普及,也包括了師資力量方面的落后。由于經濟條件的制約和限制,此外教育機構方面存在的客觀因素,都使得部分教師在計算機技術掌握方面較為欠缺,所以還不能很好的解決學生所提出的種種問題,導致學生對教師失去信心,學習興趣無法樹立。
3、教師對自身要求過低。
教育機構的特殊性,導致部分教師的工作觀念存在偏頗,例如傳統小學教師,從業要求較低,沒有嚴格的管理機制,所以很多老師不能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態度?;诖朔N現狀,也無法更新教學方式,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加以采取,反而因為省心就固守傳統教學方式,這些都是造成我國小學教育質量無法進一步提高的客觀因素,必須要得到相關人士的重視并加以遏制。
1、教學情境設置,保持課堂生動性。
筆者通過對部分小學進行走訪和問卷調查,很多學生都反映之所以對信息技術課程無法保持興趣,主要是因為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學生都不能很好的理解,這就導致課堂上學生啞口無言、教師卻口干舌燥的窘境,所以針對這種現象,必須要求教師能結合課本的理論知識,做出科學性的調整,前提是讓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在師生之間的互動中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保持課程的.生動性,還可以采用情景教學的模式,要求教師可以列舉事例(最好是可以和實際生活相互結合的場景和故事),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富有熱情的聽課。
2、保證教育公平,促進全面教學。
保證教育公平,一方面是教育的硬件設施,另一方面則是要求教師能一碗水端平,拒絕厚此薄彼的現象發生。關于教學的硬件條件,主要是依靠相關部門和學校之間的共同努力。在教師方面要求恪守教學公平,不能存在對尖子生多加關照,對落后生卻不聞不問,這樣只能加劇兩極分化,讓落后生更加提不起學習興趣。
3、設置任務驅使,激發學習興趣。
如何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課堂活力,個人認為可以借鑒任務設置的方法,這就比較強調學生的自我操作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主要的還是讓他們自己參與其中,所謂任務的設置,就是在課堂開始的時候,教師將今天需要完成和掌握的知識,利用任務的形式布置下去,例如做word文檔,標題的字體,格式等系列的操作任務,而老師也必須時時關注,適時的對學生進行任務的指導和幫助,如此一來就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更好的掌握基礎知識。
四、結語。
由此可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現狀不容忽視,但由于各種客觀因素制約,革新教學措施還需要進一步努力,總結全文,個人認為需要教師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興趣愛好對學生進行良好的誘導,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激發教師的專業教育能力,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本文分析了信息技術課程發展的重要性,并對其中的問題加以闡述,嘗試性提出意見,旨在革新舊貌,促進發展。
小學、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下簡稱“修訂大綱”)是語文課程標準研制過程中的一項成果。修訂大綱體現了課程標準研制的思想,在突出基礎性,加強人文性,體現時代的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綜合,重視母語教育的規律等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與原大綱相比,修訂大綱具有突破性、革命性的變化。修訂大綱的頒布,進一步推進了全國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推進了素質教育在語文學科的落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社會對語文教育的看法。
《語文課程標準》根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要求,系統總結了我國語文教育的歷史經驗,吸收了國外母語課程標準研究的新成果,分析了語文教育的現狀和時代發展對語文教育的新要求,全面闡述了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和任務,構建了新的語文教育目標體系。
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有效的指導,代表了《語文課程標準》對修訂大綱的新發展。
一、鮮明的理念。
課程標準提出的四個基本理念,構成了標準的內核?!叭嫣岣邔W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等四個基本理念體現了國家課程改革精神,體現了社會和人的發展的需求,體現了中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趨勢。
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的性質和地位作了新的表述,代表了現階段對語文課程性質和地位的認識,突出了語文教學的豐富內涵和多重教育功能,突出了語文教育在人的終身發展中的奠基作用。
基本理念指導貫串于整個課程標準。此外,課程標準還吸收了語文教育的新思想、新觀念。如:閱讀教學中的個性化和創造性寫作過程中學生創造力的激發,口語交際是雙向互動的過程,等等。
二、全新的框架。
課程標準的框架有別于以往所有的語文大綱。前言部分,集中闡明改革的.背景、課程的性質地位、課程基本理念和標準設計思路。目標部分,由總目標和階段目標構成。實施建議部分由教材、教學、評價建議構成。課程標準還將提供一些附錄。如:古今詩文誦讀推薦篇目,課外閱讀推薦書目,常用字表,語文常識要點,課程實施案例,等等。
前言部分的闡述,既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又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意義。目標部分的綜合性學習要求,具有很強的改革意識。實施建議部分,除了教材編寫建議之外,還專列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突出其重要性。教學建議簡明而有彈性。評價建議幾乎是全新的嘗試。
三、明晰的目標。
首次通盤考慮九年一貫的教學目標,科學擬訂階段目標,整體感、層次感較強。
總目標共九條,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提出不同階段的目標達成度,內部縱橫脈絡清楚,表達力求具體明了。目標比較明晰,操作性也比較強。
鑒于語文課程的特點,有些目標不可能立竿見影,有些目標不可能表述得十分清晰,實現目標的途徑也多種多樣,因此,有些目標的表述帶有一定的彈性,階段目標的實施與總目標以及實施建議貫通考慮。
四、有效的指導。
課程標準的前言部分,對于轉變語文教育觀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實施建議又從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提供了方法的指導。這對教學目標的實施會起到有效的保證作用。
實施建議部分,既有對目標的說明,又有對實施目標的指導;既有原則性的指導意見,又有具體的建議;既有一般常規性的指導,更多的則體現了新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摘要:圍繞培養創新性、工程實踐應用型高端物流人才的培養目標,重點研究物流管理理論的傳授與物流實踐能力培養的融合體系?;谙嚓P專業知識點的整合與細分提出物流專業核心課程群的方案,并通過案例群的貫通式建設、實踐環節的一體化建設等教學方式的創新提升教學質量。通過課程群網絡平臺建設完善教學互動,從而較系統地解決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多方位要求下的高端物流人才培養問題,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性實踐能力,縮短學校與社會需求之間的距離,實現“供”與“需”的無縫對接,這對提高物流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經濟發展新形勢下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群;課程建設;實踐能力;教學改革。
一、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
上海自貿區的設立被認為是國際貿易的福音,也是對上海建設全球物流中心的關鍵支撐。隨著國家相關優惠政策的落實,貿易自由化將擴大貨物自由流動的空間,促使越來越多的各國貨物到自貿區進行集散周轉,自貿區內企業的數量和種類將大幅增加,自貿區的貨物自由貿易、金融自由流通,以及進出口服務貿易會更加活躍。而自由貿易活躍度提高,必將利好國際航運、國際貨代、港口、保稅物流等多個直接相關產業,開啟一場物流“盛宴”。與此同時,上海自貿區對物流的影響也不會僅僅停留在自貿區內的物流企業,它將帶動整個上海乃至華東地區的物流業的成長和發展。物流行業信息在不斷地給我校(東華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的發展帶來利好消息的同時,對學校的人才培養體系、課程體系等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我校物流管理本科專業目前在全國排名第7位,屬于5星級專業,并且我校物流管理專業直接依托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還有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碩士學位點和物流工程專業碩士學位點。我校物流管理專業具備上述學科融合、專業領先的優勢,更應大膽創新,提出具有創新性、可操作和可復制的物流管理專業建設思路,為培養高端物流人才進行有益的探索。物流管理以物流系統為研究對象,研究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與資源優化配置、物流運作過程的計劃與控制及經營管理。它具有學科范圍廣、實踐應用性強、系統性強的特點,要求在物流管理專業教育中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物流管理能力的培養,還應注重學生的物流工程實踐技能的培養。
但是,目前在工程實踐技能的培養方面還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1)當前加強物流工程實踐技能培養的手段之一是在課程教學中引入大量的教學案例、現場圖片及視頻錄像等,但學生或是看了熱鬧,無法真正深入領會,或是由于教學材料設計得不合理,使得學生對物流工作有“低端、臟、亂、差”等印象,因而不利于學生今后的正確擇業。
(2)我校作為一所教學與研究并重的重點院校,在教學中還要強調專業的科學研究活動。如果僅是呈現實例、案例和操作性技能知識,片面地強調應用性、實踐性,而沒有仔細設計呈現的方式和過程,沒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從實例中發現問題的能力,這就與研究型大學的要求不相符,也無法很好地實現研究型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目標。因此,本文針對當前物流行業快速發展的形勢,探索科學的教學模式,設計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體系,使我校物流管理專業既保證有扎實的實踐性,又能超越定位于一線物流作業的做法,將專業的實踐性與專業的科學研究相聯系,創新性地設計一些教學資源,引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滿足與實現對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高端物流管理人才是當前物流行業人才需求的一個重要部分。國內外已經有一批教育研究者對這類人才的培養提出了一些理念與方案。對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定義,體現在理論與實踐兼具,具有全局觀、整體觀、創新能力這幾個方面[1]。
從實際來看,美國一項物流從業人員的教育程度和專業結構的調查結果顯示,高端的物流管理人員具有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兩方面的專業知識。他們對物流管理概念,包括從簡單的倉儲、運輸到綜合物流、全球供應鏈管理等方面有全面、深入的認識[2]。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學等知名大學均提供以工程、管理科學和供應鏈管理策略為主的本科課程,其課程內容不但注重應用性和實用性,而且兼具理論和研究特性。在培養方式上,針對各種教學對象,國內外也有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本科教育中,李慶明提出了“寬口徑、重基礎”的培養目標[3]。在研究生教育中,孫衛等對美國的案例教學、計算機模擬、課程講座等實踐教學手段予以肯定[4]。劉峰濤等以東華大學全日制物流工程碩士培養為例,采用項目管理理論中工作分解結構(wbs)方法,提出物流工程碩士培養管理思路[5]。劉丹提出了“產學研”教學理念與校企互動機制,從課程實驗教學、綜合性實驗教學兩方面完善教學計劃[6]。王曉鋒構建了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和創新物流人才培養模式,以物流實驗室為平臺,將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分為社會實踐、物流案例教學、課程實踐、物流模擬實驗、認知實習和專業實習、物流設計大賽、畢業論文等,并進行系統化研究與實施,使之成為一種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的全程實踐教學模式[7]。針對案例教學,張劍芳提出適應多元化的物流教育需要,注重多種形式的案例教學方法[8]。劉彬斌將過程管理理念引入課程改革過程中,提出物流學教學與評價質量控制方法[9]??傮w來說,無論是對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定位,還是人才培養的方式設計,都已經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但是針對我校的實際,仍需要設計一整套詳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群方案。
本文在以下兩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提出基于創新性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物流管理專業建設新方案,為探索創新性、應用型高端物流人才培養提供新的理論參考。
(2)提出基于創新性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群建設思路,包括基于創新性物流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群理論體系建設、物流案例群的貫通式建設、物流實踐環節的一體化建設、物流課程群的平臺建設四個方面。這些建設方案不僅應具有創新性,而且應具有可操作性,為高校物流管理類課程的教學和改革提供新的可借鑒的方法。
二、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群的建設。
1.基于創新性物流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核心課程群建設框架。
本文從四個方面進行系統研究,研究內容的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該體系中,課程群體系的建立是實施課程群建設的基礎,如何建立適應創新性物流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體系和基于能力體系的課程群體系成為整個架構的關鍵。
2.創新性物流工程實踐能力的三階段培養體系。
通過廣泛調研,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對以下兩類人才有著廣泛的需求[5]:。
(1)適應國際航運中心地位的國際物流服務人才,包括海運或航運管理、港口管理、報關報檢、國際貿易等方面的專業人才。
(2)適應國際化都市經濟與生活發展要求的城市物流設計規劃和服務人才,包括物流園區、第三方物流、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應急物流、逆向物流、港口物流、國際采購、以電子商務為導向的城市配送等方面的專業人才。針對以上兩類物流專業人才均需具備創新性物流工程實踐能力的專業技能與素質要求。
筆者認為,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式不僅是傳授知識,重點是要培養學生如何學習,如何發揮主動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和能力。因此,提出了物流管理專業能力培養的三階段培養體系,將教學定位由知識傳授轉變為能力培養。第一階段:基礎能力的培養。包括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管理素養的培養。這類能力在大一、大二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大類的培養中落實。第二階段:專業技能的培養。通過物流專業核心課程的理論教學、案例教學與企業業務模擬、第三方物流模擬、國際物流模擬等一體化的專業系統綜合性實驗教學,強化學生理解物流業務,熟悉物流運作,逐步掌握倉儲、運輸、配送等物流業務分析與運作優化方法,提高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能力、供應鏈建模能力。這類能力的培養在大三的教學中落實。第三階段:從業能力的培養。通過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供應鏈實踐等專業綜合性課程,以及社會實習、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物流設計大賽等實踐形式,讓學生從實驗認知到企業實踐直至綜合應用中提升物流系統規劃能力、供應鏈設計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性實踐能力,縮短學校與社會需求之間的距離,實現“供”與“需”的無縫對接。這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3.三階段培養體系下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群。
以三階段能力體系為框架,歸納分析各能力框架下的知識點,并進行知識點梳理與整合,確定物流管理專業的理論知識體系和實踐知識體系。研究物流管理理論的傳授與物流實踐能力培養的融合體系,最終確立以管理科學與工程大類基礎能力培養為基礎,展開物流管理基礎、第三方物流、供應鏈、電子商務物流四個專業核心課程群的建設,進一步理順課程教學內容,保證群內課程知識點的連貫性與群間課程的協同性。課程群劃分方案見圖2。
1.基于課程群的物流案例群貫通式建設。
(1)建設群內的貫通式案例教學模式。物流管理專業教學需要大量的案例作支撐,但是傳統的案例教學只是停留在理論知識的簡單應用層面,學生只能了解某個理論知識的應用,而不明白為什么應用,以及在什么業務環境下應用,造成了案例教學與物流實踐的脫節。因此,以課程群的形式將多門相關課程綁定,建設群內各門課程的貫通式案例,讓案例能夠貫穿在課程理論教學中,并在多門課程中進行綜合應用,真正實現全方位、多層次地將案例融入到物流專業教學中。
(2)通過企業實踐、物流設計大賽等建設案例庫。真正好的案例一定來源于企業實踐,通過學生的企業實踐收集企業案例素材、全國物流設計大賽等方式,師生真正參與的企業案例才更具有典型性,更能深入進行研究和進行企業實踐應用。因此,應通過各種方式組織教師和學生進行案例的編寫,以完善案例庫。
2.基于課程群的物流實踐一體化建設方案。
基于課程群,在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實施物流實踐一體化方案,包括“一個目標、三個階段”。即圍繞培養創新性、工程實踐應用型高端物流人才的培養目標,分為三階段實施的物流實踐教學。包括第一階段物流體驗性實踐環節,結合物流綜合管理課程群理論教學開展實驗,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第二階段物流專業系統實踐環節和第三階段的物流綜合應用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從業能力。三階段的實踐教學環節按照認知—實踐—綜合應用逐層遞進,形成一種全程不間斷的物流管理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
3.基于課程群的教學平臺網絡化建設。
為保證課程群建設的效果,利用網絡平臺及時將相關信息上網,才能實現及時有效的溝通,并將最新成果及時展示和分享。因此,不同于一般的課程建設,我們根據四個課程群組織開發了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群網站,實現課程群的教學資源共享,為師生交流搭建了良好的互動平臺。四、結語本文提出了基于創新性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物流管理專業建設新方案,以及基于創新性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群建設思路,包括基于創新性物流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群理論體系建設、物流案例群的貫通式建設、物流實踐環節的一體化建設、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群的平臺建設。本文的研究為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多方位要求下的高端物流人才培養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方案,可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性實踐能力,縮短學校與社會需求之間的距離,實現“供”與“需”的無縫對接,這對提高物流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經濟發展新形勢下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王曉鋒周建亨戴韜單位:東華大學。
參考文獻:。
《課程標準》以舊大綱的教學內容為基礎,根據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的需要,根據《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國家教委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十四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對教學內容做了部分調整并使之更加完善。與原大綱相比,《課程標準》在教學內容上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1.突出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教學。
《課程標準》教學內容的突出標志是“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中心內容構建教學體系”?!墩n程標準》立足于“我國”,著眼于有中國特色,突出了以講中國的經濟、政治制度及政治經濟建設和發展規律為主。以高三為例,整個高三年級的知識體系和教學目標的確立,都是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在與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有密切關聯的教學內容中,加強宣講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例如:《課程標準》改變了高三教材中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對比的知識結構框架,刪除了原《大綱》中資本主義國家的階級關系、階級斗爭、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具體內容,變為以講我國的政治制度的基本內容為主。在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這一部分,增加了“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的知識點,這個知識點實際上是要求簡明扼要地闡述鄧小平關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的內容,要求“廣泛引用改革開放以來的建設成就,證明必須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在我國實行單一制結構部分,增加了“正確認識和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維護中央權威”的知識點。在宗教部分,增加了“我國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的知識點,這一知識點實際上包含著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內容。在當代國際關系部分,要求“收集當前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材料,闡述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必要性、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性”等。上述教學內容都是鄧小平關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觀點和組成部分。
2.突出了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教育。
《課程標準》高一部分,是以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中心線索,主要講述與我國公民的經濟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知識?!墩n程標準》打破“兩部分”分割組合模式,把“市場經濟一般”與“市場經濟特殊”結合起來,從“市場經濟一般”入手,揭示“市場經濟特殊”,落腳于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簡要但比較全面地介紹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最基本常識。主要表現在刪去了原大綱資本主義部分中“勞動力成為商品”、“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資本主義工資”、“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壟斷”、“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趨勢”等內容,增加了作為社會主義公民必須了解的“企業和經營者”、“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財政和稅收”、“公民的儲蓄”、“商品服務市場和消費者”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知識。
《課程標準》高二部分,注意用哲學常識的知識分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問題。如第六部分單列出“社會主義市場與集體主義”,在其基本要求中要求“列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活動中的事例,說明發揮集體主義調節作用的必要性”。其內容就直接涉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價值取向問題。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要求競爭公平,反腐倡廉?!墩n程標準》高三部分在“我國的國家機構部分”的運用要求中,要求“結合我國國家機關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社會事務等事例,分析說明依法治國的必要性”,要求“根據我國國家機構實行對人民負責的原則,說明加強廉政建設的必要性”。這就從另一個側面對學生進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教育。
3.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
際原大綱在考慮教學內容時,具有明顯的成人化特點,很多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環境和實際經驗,脫離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征和思維方式?!耙膊淮笞⒁鈪^別哪些是領導干部或理論工作者應考慮的問題和必備的知識,哪些是大多數中學生應該考慮、可能考慮和必備的知識;講抽象的原則比較多,而對具體的規范強調得較少。因而對學生想什么,怎么想,做什么,怎樣做考慮得較少,缺乏具體知識和具體方法的指導?!痹趯W生的思想教育上,往往只介紹先進分子的標準,而缺乏對一般公民的基本要求的教育,忽視學生畢業后走向社會就業的需要,致使學生只能在理想與現實間徘徊?!墩n程標準》增加了與學生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有密切聯系的相關知識,有助于思想教育的實施。其一,《課程標準》力求把大道理的灌輸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知識的傳授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學生當前和未來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具體知識為載體,滲透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黨的重大方針政策的教育。以關于國家理論的問題為例,在講授國家理論部分,以“我國的國家制度”為課題,下設了四節,增加了“我國的國家機構”和“我國公民與國家的關系”兩節?!拔覈膰覚C構”扼要地介紹了我國政府的組織體系及其運行的規則,闡述了國家機關如何對人民負責的活動規則,說明它是人民利益的執行者和捍衛者,這有助于學生更具體地了解我國國家的具體知識?!拔覈衽c國家的關系”則更具體地闡述了我國公民對國家權力機關的產生及監督的制約作用、享有的政治權利和義務以及如何正確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等知識,具有更大的實用性。其二,《課程標準》在“基本要求”的欄目內,其“理解”和“運用”部分提出了大量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要求學生去思考,去分析,去解決。其三,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攻堅階段,高一教學的主要內容都是直接介紹與同學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些問題。
4.更注重能力的'培養。
一是在其主體部分的基本要求中,對所學內容提出了具體的能力要求。主要包括:識記能力即對有關事實、概念、原理和觀點的再認和再現能力;理解能力即在識記的基礎上對有關知識的轉換能力或解釋能力;運用能力即在理解的基礎上把有關知識應用于新情境、新材料、新問題之中,分析和解決那些教師未曾講過或幫助解決過的問題的能力。
二是以同一種能力提出了不同層次的要求。例如:理解能力就分為三個層次,“最低層次是用不同的詞匯表達已知知識,或將已知知識從一種表述形式轉化成另一種表述形式。第二個層次是解釋,即不僅能識別有關知識的各個方面,而且清楚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第三個層次是跨越知識本身去對結果做出推論,或者通過已有條件擴展相關知識”。
三是特別注重對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實際能力的培養。從指導思想看,序言提出,要“幫助學生初步形成觀察社會、分析問題、選擇人生道路的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步提高參加社會實踐的能力”。在高一教學目標中,提出要“提高學生適應時代發展、社會進步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在高三教學目標中,提出要“提高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從具體內容看,高二教學在“聯系、發展地看問題”部分,提出了“按照整體優化原理,為辦某件比較復雜的事情設計一個方案”的要求;高一教學在“公民的儲蓄”部分,提出了“根據儲蓄、債券、保險各自的特點,模擬家庭收入,提出一項家庭投資計劃”的要求;在“家庭消費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中提出了“根據消費要與國情相適應、要與家庭收入相適應的原則,模擬一份個人和家庭消費的合理化建議”的要求。這些要求都注重了對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實際能力的培養。
5.更注重對學生的政治思想和行為規范教育。
《課程標準》強調對學生的政治觀念教育。如針對一部分人國家觀念淡薄,《課程標準》在高三部分增設了“我國公民與國家的關系”,強調“公民應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堅持公民權利和義務的統一”,“堅持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相一致”,要求“分析我國公民與國家的關系,談談自己對待和參與政治生活的想法”。
《課程標準》同樣強化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在高二部分,明確提出價值觀問題,把第六部分明確列為“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要求學生理解“正確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必須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加強了對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教育。在高一部分,要求“結合個人的職業志愿,談談勞動者應該怎樣以主人翁的姿態堅持勞動權利和義務相統一”,加強了對學生的主人翁和社會責任感教育。
《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對學生的法律觀念和公民意識教育。這一點在高一部分體現得特別明顯??v觀高一內容,《課程標準》注意使學生在掌握具體經濟知識的過程中,增強法律觀念,強化公民意識,努力使學生懂得作為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公民,作為未來企業經營者、各行業的勞動者,以及消費者、納稅人等,應當如何在黨的政策的指導下,依據有關法律,自覺地規范自己在經濟生活中的行為。如“根據我國稅收的性質和作用,說明公民應增強依法納稅的意識,自覺納稅”就說明了這一點。
通過英國中學課程考試,全球有超過1.1萬所大學可供考生選擇。而且,考生可以重復考試每一個單元。
以數學證書為例,通常學生要參加6個單元的考試,每一個單元一張試卷,學生可以每個單元重復報考,直到考到自己滿意的成績為止。
目前,英國中學課程考試每年有3次全球統考機會,學生不再擔心考試跨度大而影響后續課程,一次考得不理想,三四個月后可以重考。
考生可以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并從自己擅長的領域選擇考試科目。
英國中學課程考試科目不受限制,這很適合中國學生。中國學生普遍會選擇數學,并且90%的中國學生選擇數學科目后都可以得到a的成績,遠超英國學生水平。
3.再其次,成績劃分科學完整。
(1)設計題目、內容不規范,要求不統一。
由于每屆或每班的指導教師不同,設計題目、內容、要求、難易程度偏離太大。如有數控機床改造設計、伺服系統控制設計、交通燈控制設計等,要求、工作量也不相同。有的設計任務偏難,有的設計任務又太簡單。
(2)設計資料缺乏。
由于機電一體化是一門新興的技術和專業,這方面的知識內容都在相關的雜志刊物登載,書籍相對少一些。要進行課程設計,收集這方面的資料較困難。沒有現成的資料匯編及設計手冊,學生要花費較多的時間找資料,往往是教師幫助尋找資料。而且沒有像機械零件設計那樣的系統完整的課程設計指導書。在設計中盲目性較大。
(3)師資不足。
最早幾年機電專業方向只有一個班或兩個班,指導教師有2~4人即可。一般由主講或熟悉機電一體化控制系統課程的教師指導。近幾年隨著學生的擴招,機電專業擴展到4~5個班,指導教師需要8~10人,明顯不夠,因此有必要進行培養。
2機電一體化課程設計改進措施。
(1)編寫合適的機電一體化課程設計指導書,配齊設計資料。
到目前為止未見過公開出版的機電一體化課程設計指導書,所以有必要編寫合適的機電一體化課程設計指導書,并收集較全的資料進行匯編,與指導書匯編成冊。
(2)規范設計題目,統一要求。
規范設計題目不是整個設計都用同一個題目,而是在一個范圍內選擇題目,教師根據所選的題目按統一的要求下達任務書。設計題目一般以簡易數控機床設計、數控機床改造設計、機器人及控制設計較為合適。在市場上可見的機電產品多得很,不是所有的機電產品都適合做題目,因其難易程度是不同的。機電專業的課程設置是以機床設計、機器人設計控制為典型產品的,在機電一體化課程設計中要反映課程設置的內容。機電專業方向課程有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計算機控制技術、機械制造裝備設計、機器人導論等課程。這些課程的內容在電的方面主要介紹了以計算機為核心的控制系統;機械方面介紹了機械運動、機械傳動、機械結構及相關的標準部件,如滾動導軌、滾珠絲杠等。在選題及設計中要反映上述的內容。因此規范化的題目主要為數控車床(或銑床、鉆床等)設計、車床(或銑床、鉆床等)數控化改造設計、或是工業機器人及控制設計。這些都具有一定的機械部分內容,如數控機床進給軸傳動部件,機器人的腰身、手臂運動部件及滾珠絲杠、導軌的應用等。電的方面包含數控系統電路設計,計算機控制系統設計及對機械部分的控制;從而實現了機電結合。對規范化的題目、要求及上述設計內容都已編入指導書中。
(3)指導教師的培養。
首先被培訓的教師可以跟班聽課,熟悉掌握相關的課程內容,然后在機電一體化課程設計進行中跟班輔導,以培養出合格的指導教師。
(4)加強督察。
當指導教師接到指導課程設計任務后,首先拿到機電一體化課程設計指導書,根據要求寫出課程設計任務書;并由教研室主任或院教學指導委員會審查,合格才可向學生下達任務。指導中,教師要填寫指導日志,隨時記錄指導中的難點、及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并進行小結,以便下一次指導時提高設計水平。
3機電一體化課程設計指導書主要內容。
設計題目確定及要求。
總體方案確定。
(1)總體方案設計;
(2)繪制總體方案圖。
伺服系統機械傳動部件設計。
(1)切削力計算;
(2)滾動絲杠螺母副的計算與選型;
(3)伺服系統傳動設計;
(4)步進電機當量扭矩計算及選型;
(5)機械傳動結構設計(繪制一個軸的機械裝配圖)。
控制系統硬件電路設計。
(1)確定控制系統方案及繪制系統框圖;
(2)單片機的選用;
(3)存儲器的選用與擴展;
(4)譯碼電路設計;
(5)接口電路設計;
(6)繪制控制系統硬件電路原理圖。
基本的參考圖表匯編。
4近一屆學生機電一體化課程設計進行情況。
教師配備。
近一屆機電專業學生,每屆有四個班進行機電一體化課程設計,共配備6名教師;其中有四名為獨立指導教師,兩名為輔導教師,為培養新的指導教師儲備力量。
指導書的使用及設計過程。
設計學生和指導教師每人一份機電一體化課程設計指導書。教師按照要求寫出機電一體化課程設計任務書,并經研究所長審查后發給學生。設計題目主要有ca6140普通車床數控化改造設計、c6132普通車床數控化改造設計。在同一個題目的學生中,要求設計進給軸部件時,一部分學生設計x軸進給部件,另一部分學生設計z軸進給部件。整個過程根據設計任務書的題目、要求和機電一體化課程設計指導書給出的設計步驟、方法,先進行總體方案設計,再進行機械傳動部件設計,最后進行cnc硬件電路設計。整個過程經過了機械、電子兩方面的訓練,實現了機電結合,達到預期效果。
填寫指導日志。
教師在指導設計的過程中,及時填寫指導日志,記錄設計中的難點、問題,并進行小結。
5本文總結。
本項目對近幾年進行的機電一體化課程設計進行了總結,在肯定成績的基礎上找出不足;針對現存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改正措施和努力方向。本項目完成的《機電一體化課程設計指導書》結合學生知識現狀及專業學科方向給出了規范的設計題目,統一的設計要求,機械、電控兩方面的設計方法、步驟及相關的圖表資料等。設計內容緊密結合課程教學及學科前沿,加強機電結合,理論聯系實際,內容新穎、重點突出。近兩屆機電專業學生進行機電一體化課程設計,提高了設計水平,達到了預期效果。
近年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作為積極貫徹黨的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方針,深化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改革的根本性任務,擺在了廣大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工作者乃至全社會的面前。在努力探索如何扎實有效地推進素質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的實施過程中,課程改革被鮮明地提到了促進素質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關鍵位置上。這是因為,課程集中體現了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思想和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觀念;課程是實施培養目標的施工藍圖;課程是組織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教學活動的最主要的依據。由此,課程改革便成為了整個基礎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的核心內容。目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隨著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部《基礎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布和實施,已經進入了試點實驗階段。通過學習《綱要》,筆者更增加了對這次課程改革的認識和思考。一、當前基礎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課程改革的`特點:(一)延續性和繼承性當前的課程改革是我國建國以后的第八次課程改革,是對前面所進行的課程改革的延續和繼承。我國曾先后進行了七次課程改革,每次改革都取得了明顯成就。最后一次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法》頒布后,20世紀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經過幾年的努力,形成了我國基礎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課程現行的體系。這次課改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進展。比如增加了“選修課”和“活動課”;引入了地方課程;在教學實踐中,涌現出一批重視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和重視學生成功與發展的好的教改典型。這些成績為當前的課程改革打下了基礎,積累了經驗。但是,課程是必須不斷改革,不斷建設,不斷創新的,這是因為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原有的基礎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課程越來越不能適應新的發展和需要。第八次基礎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課程改革,正是在吸收了前幾次課程改革所取得的經驗和成果的基礎上,針對現行基礎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課程存在的問題及弊端而進行和開展的,因此,相對于前幾次基礎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課程改革來說,本次課程改革是歷次課程改革的一種延續,是課程完善過程的一個階段,具有延續性和繼承性。(二)時代性和發展性1、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是新時代的要求。21世紀是以知識的創新和應用為重要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于。
[1][2][3][4]。
(二)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待改進。
有些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不能做到以人為本,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時候的工作方式方法過于粗暴化、簡單化,對于學生缺乏科學的認識,不能采用科學民主的方式方法開展管理工作,忽視學生的心理發展需要,不重視學生的綜合發展能力的培養,不能站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與學生對話,導致學生和班主任的關系不融洽、不和諧,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應試教育的思想仍主導著班主任整個教育管理工作,從而影響整個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得到關注和重視。
從對中國教師職業心理健康和精神壓力的調查結果表明,中國教師承受著很大的壓力。數據表明,在被調查的教師中有將近80%壓力大,有將近40%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隨著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中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且獨生子女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比較弱,初中班主任需要承受內外壓力,工作任務很繁重,這就需要初中班主任及時調整自身心理狀態,也需要社會各界關心關注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問題。
二、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切實提高初中班主任的教育管理理論水平。
(二)積極改進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
初中階段的學生心性發育尚未成熟,且這個時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這就需要初中班主任注意塑造良好的形象,注重心性的修煉。自身品質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班主任一定要謹言慎行,知道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要與學生真心相處,積極開展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課內外活動,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與學生在快樂中一起成長。要積極改進教育管理方法,在實踐中創新,在實踐中發展,提高管理工作方式方法的實效性與針對性,使自身的管理經驗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要能勝任自身班主任的角色,充滿自信;要不斷積累,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才能對學生起到表率作用。
(三)要采用多種手段切實緩解初中班主任的心理壓力。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班主任是學生的直接管理者,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狀況會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如果班主任心理不健康,學生會產生逆反心理和厭學心理,更有甚者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教書育人,健康的心理是首要條件。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調節自己的心理,要堅持以人為本,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周邊的事情。班主任只有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去感染教育學生,才能培養出健康、自信、有愛心、堅毅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四)加強學生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要積極培養班級的學生干部,引導學生干部形成一定的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讓學生干部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學生干部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班級學生的思想動態與學習狀態。開展一些針對學生干部的主題教育活動,以此來調動每個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班級民主管理之中,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還能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成效。
(五)建立健全初中班主任績效考核機制。
學校對班主任的評價考核與認可程度能有效調動班主任管理班級的熱情和積極性。在新課題改革的大背景下,升學率不再作為單一的考核機制,而是轉變為更加科學、更加民主的評價考核,切實加強初中班主任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結束語。
學生管理是一門很復雜、很深奧的學問,需要班主任不斷更新觀念,與時俱進,提高認識,加深覺悟,不斷提高專業知識、業務能力、管理水平,終身學習。在工作中,教師要積極探索和研究,把握新形勢下的教育體制改革內涵,緊跟新課程改革的腳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新課程改革中,促進教育方式的轉變,更新教育管理理念,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培養中華民族的合格接班人。
論文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有效性教學已經成為所有學科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從四個方面闡述了高中學生的認知發展的特點以及合理安排物理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性教學,從而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高中生從十四、五歲到十七八歲,稱為學齡晚期或青年初期。其自覺性、獨立性有了顯著的增長。由于他們正步入成熟期,心理發展沒有完全成熟,在高中物理的教學中,我們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可使學生更加理性地、客觀地看待事物,促進他們和諧、健康地發展。
(1)高中生在知覺和觀察事物時比以前更全面、更深刻。
他們能發現事物的一些主要細節和本質方面,其目的性、持久性、精確性、概括性都比初中有很大提高,研究表明,高一學生視聽覺的感受性已達到成人水平,有的甚至超過成人。
在教學中,需要做大量的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在實驗設計時,要做到實驗目的性強、操控盡可能精確、效果明顯、趣味性強;實驗過程中,應明確實驗目的是什么、觀察什么現象;做完實驗后還要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如何改進實驗。
(2)高中階段是記憶力發展的最佳時期:
他們能夠按照一定的學習目的支配記憶活動,樂意采用意義識記的方法來識記材料。盡管如此,無意識記仍是不可缺少的。隨著語言和抽象思維的發展,學習內容的加深,學生要掌握大量科學概念,抽象記憶也隨之發展起來,并居于優勢地位。
高中物理知識多而繁雜,前后知識點聯系緊密,邏輯性強。絕大部分內容是有實際意義的,所以高中物理知識的積累更多地采用意義識記。在學生進行新知識學習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如何對知識點進行復習、歸納和分類。讓學生通過回憶,理解知識點之間的橫、縱向聯系。學會根據具體實例通過抽象形成理論知識,并用實踐檢驗之。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總結出一套適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適當組織和指導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復習是增強記憶的有效方法。復習方式多樣化,分量要適當,避免過度疲勞,又要適度“過度學習”,經驗證明過度學習50%效果最佳。
(3)高中學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穩定性有了很好的發展。
有意注意已占主要地位,能夠有意地調控自己的注意,使之指向和集中于需要學習的事物中。注意的穩定性增長速度逐漸緩慢,并趨于成熟。廣度已達到成人的水平了,能看到4~6個客體。在學習過程中根據不同活動的性質和任務,能較好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任務型教學或問題型教學來安排教學內容。在不同任務或問題之間要有一定的邏輯性,即使沒有這種關系,我們也要采用適當的內容穿插在兩個任務或問題之間,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生在完成一個任務的學習后,注意力會有所下降,在此期間教師可用較風趣的語言或故事讓學生輕松片刻,調整緊張的學習心態,讓學生有適當的時間回味已經解決的任務或問題,同時為下一個任務或問題作鋪墊。不同學習任務之間的邏輯性聯系可以讓學生在處理任務的同時復習上一任務。根據本人的經驗,一節課中安排三至四個學習任務或問題比較適合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量。每個任務用時8~10分鐘,既考慮到學生的休息和注意轉移時間,又能讓學生在一節課中有35分鐘左右的時間能高強度集中注意力。
(4)高中學生的思維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反省性和監控性。
他們一般能擺脫具體事物的限制,運用概念、提出假設、檢驗假設來進行抽象邏輯思維;能夠用理論作指導分析綜合各種材料,不斷加深對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抽象邏輯思維趨向理論型。思維的完整結構基本形成并趨于穩定,辯證邏輯思維發展比較迅速,趨于優勢地位。他們一般不盲從,喜歡探究事物的本質,敢于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喜歡懷疑、爭論,有時會有好走極端,產生片面性、主觀性,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傾向。
物理問題來源于生活,對于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如何簡化成物理模型,如何找出所遵循的規律等等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巨大障礙。在解決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科學地忽略運動的次要性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簡化運動過程,根據分析物體運動的一般性思路思考得出運動規律。讓學生大膽猜測、相互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不斷質疑教師和同學的結論,在挫折和成功的不斷交錯之中進行反思,找到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強化,以期達到熟能生巧、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
總之,在評價教學效果時,教師應避免憑自己的臆想推斷一個學生的成敗,也不能僅憑考試成績來評判。我們要依靠多年的教學經驗,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細則,盡可能客觀地對學生進行評價,適時地進行表揚或批評,以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劉孝華;引發認知沖突,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j].天津教育2004年z1期。
[3]祝大杰;淺談物理教學方法[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8期。
小學、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下簡稱“修訂大綱”)是語文課程標準研制過程中的一項成果。修訂大綱體現了課程標準研制的思想,在突出基礎性,加強人文性,體現時代的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綜合,重視母語教育的規律等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與原大綱相比,修訂大綱具有突破性、革命性的變化。修訂大綱的頒布,進一步推進了全國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推進了素質教育在語文學科的落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社會對語文教育的看法。
《語文課程標準》根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要求,系統了我國語文教育的歷史經驗,吸收了國外母語課程標準研究的新成果,分析了語文教育的現狀和時代發展對語文教育的新要求,全面闡述了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和任務,構建了新的語文教育目標體系。
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有效的指導,代表了《語文課程標準》對修訂大綱的新發展。
一、鮮明的理念。
課程標準提出的四個基本理念,構成了標準的內核?!叭嫣岣邔W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等四個基本理念體現了國家課程改革精神,體現了社會和人的發展的需求,體現了中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趨勢。
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的性質和地位作了新的表述,代表了現階段對語文課程性質和地位的認識,突出了語文教學的豐富內涵和多重教育功能,突出了語文教育在人的終身發展中的奠基作用。
基本理念指導貫串于整個課程標準。此外,課程標準還吸收了語文教育的新思想、新觀念。如:閱讀教學中的個性化和創造性寫作過程中學生創造力的激發,口語交際是雙向互動的過程,等等。
二、全新的框架。
課程標準的框架有別于以往所有的語文大綱。前言部分,集中闡明改革的背景、課程的性質地位、課程基本理念和標準設計思路。目標部分,由總目標和階段目標構成。實施建議部分由教材、教學、評價建議構成。課程標準還將提供一些附錄。如:古今詩文誦讀推薦篇目,課外閱讀推薦書目,常用字表,語文常識要點,課程實施案例,等等。
前言部分的闡述,既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又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意義。目標部分的綜合性學習要求,具有很強的改革意識。實施建議部分,除了教材編寫建議之外,還專列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突出其重要性。教學建議簡明而有彈性。評價建議幾乎是全新的嘗試。
明晰的目標。
[1][2]。
信息技術作為新型的教學媒體,當它們與各學科的課程加以整合時,可為新型教學結構的創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境,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但信息技術既然是一種教學媒體,它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被引入課堂,應當除了本身對學生的吸引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對該門學科本身的學習,從而達到一舉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是因為它的使用反而削弱了學科課程原本鮮明的個性。
在一次觀摩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活動中,一位于語文教師執教《竹子》一課。在其教學過程當中,有這樣一個耗時較多的環節:屏幕上展示了許多關于竹子生長習性、外形特點、分布地區以及用途的視頻圖像和文字資料,讓學生閱讀交流以了解到更多有關竹子的知識??吹竭@里,筆者不禁有些迷惑:這堂課到底是信息技術與自然學科的課程整合還是與語文學科的課程整合?或是“綜合課”?(前面已述,應是語文課)這些內容有利于加深對課文思想感情的理解呈?這樣的設計會加深學生對語文課的印象嗎?是否會加深學生對語文課的印象嗎?是否會轉移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呢?筆者以為:這樣的設計削弱了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假若當時積極引入的是贊美竹子氣節、歌頌竹子精神的詩文、黃故,同時配以生動的圖畫;再鼓勵學生通過網絡發表自己的學后感參與討論……那么或許不僅信技術使用恰到好處,而且能夠更加切實增強學生的語文能力吧。
那么,在課程整合怎樣上好語文課堂呢?以下是在實際工作當中所做的一些嘗試。
一、課件促進知識的獲取與保持。
1、將素材資源庫與制作平臺相結合,根據教學實際,充分利用現有條件下的教學軟件,甚至相關的cd、vcd等資源,從中選取適合教學需用的內容編輯制作出實用的課件,適應課堂教學情境的需要。
比如,新實行的`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兩首》中第一首是《贈劉景文》,作者蘇軾是宋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學完這首詩后,我又在“小學生必背古詩”等一系列相關詩詞教學軟件中搜集了另外幾首蘇軾的詩文集中展示給學生,以加深對這位大文豪的了解和認識;同時,又結合本單元“了解、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的教學主題,我匯集了許多描寫秋天的詩歌(其中有些還是學生自己的搜集成果)播放給學生,讓他們朗誦、體會,以幫助更準確地理解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此外,由于詩中描寫到了殘荷、菊花,老師還可找來功寫相同事物的詩文播放給學生,體會不同時候事物不同的狀態……更讓學生喜聞樂見的是許多古詩被譜上曲子,變成了一首首動聽的歌曲,學生們由讀古詩、背古詩到唱古詩,更符合小學生的生理特點和興趣愛好。在課堂教學中引入這些課件,圖文結合,聲形并茂,不但激發了學生熱愛古詩、愛學古詩的感情,也能使他們更加自然深刻地感受到古詩的特點。再如上例中《竹子》一課,若讓學生觀看了視頻或圖片資料之后,啟發他們結合竹子的外形特點、生長習性去朗誦古詩、體味詩情,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由古至今人們都喜歡歌頌竹子――那是因為向往它無私(竹子空心)、正直、有氣節的高尚情操??!那么,應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也無疑得到了更好地落實與體現。
2、巧妙利用office軟件,化難為易,學好語文知識。
[1][2][3]。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15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