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可以促進教育教學資源的共享與交流,實現教育教學經驗的互通有無。為了更好地開展教研工作,我們邀請了幾位資深教育專家進行了深入訪談,以下是他們的觀點和建議。
計劃,是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后的形成的工作方案。計劃制定完成后,它應該是一個可行的行動方案。下面是由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準備的2017年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人教版,喜歡的可以收藏一下!了解更多詳情資訊,請關注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初一歷史教師一定要幫助學生們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今天制定了這個學期地理教學計劃,希望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本學期收獲進步。
本學期我將以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制定如下教學計劃。
本教材立足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體現時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科書既是教師的教本,更是學生學習的學本,注重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著重培養學生學習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注重啟發性,注意歷史的多方位性、多層次的聯系和知識的延伸,并注意使學生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和學習技能,以提高學生的自身能力。
初一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欲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因此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感受到歷史學習的樂趣。
1、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規管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2、強化理想前途教育、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形勢教育,學生學得好,以確??荚嚾〉脠A滿成功。
3、強化質量意識,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后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4、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復習階段,要認真制定復習計劃,精心組織復習,以書為本,講清概念,提示規律,指點迷津,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的能力及速度。
6、引資料、學經驗。經常向老教師學習,經常聽課。
7、認真組織測試,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學科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1、 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
2、 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發現歷史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習慣。
3、 注重拓寬歷史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教育資源。
4、 認真貫徹課程標準的精神,在傳統知識培養各種能力的同時,加強思想教育。
5、 采用多種教學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大膽地進行改革,探索和創造,進行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 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歷史教學活動。
7、 要注意多層次、多方位的聯系,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更好的來學習歷史
8、 課堂教學要貼近課程標準的要求,采用探究式、啟發式和討論式等各種成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模式,要加大媒體輔助教學,特別是網絡教學的力度,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9、多角度觀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及時進行輔導。
1、 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要在教高的水平層次上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幫助他們總結成功的學習經驗,在評價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應該有針對性的采取補救措施,還可以實際一些比較容易的活動使學生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2、 教學時結合掛圖和資料知道學生學習有關的知識,或結合現代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感受歷史。
3、 結合歷史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4、 結合有關內容介紹本地歷史的名勝、旅游勝地,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立志建設家鄉的教育。
5、 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探究性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探究性求真的科學態度,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和互相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初一歷史華東版第一冊總共有24課,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 2周
第二單元: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3周
第三單元:統一國家的建立 4周
第四單元: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4周
七年級歷史學科使用北師大版《中國歷史》七年級教材(上、下兩冊)。七年級教材上、下兩冊敘述了中國古代的歷史,采用時序與專題相結合的體系,即基本按照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線索,由古至今講述歷史的同時,圍繞每一歷史時段突出特征來敘述。上冊教材確立了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大一統的秦漢帝國,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等四個專題,下冊教材確立了繁榮與開放的社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清帝國的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等三個專題,每一專題下確立四至八個小專題,便于學生學習。
七年級上冊教材每課由12個部分組成,分別是導入框、課文、閱讀課文、圖表、歷史文獻、思考提問、自由閱讀卡、每課一得、材料閱讀、練一練、自我評價和活動建議。其中課文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學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內容,簡明扼要地介紹了歷史發展的生動過程和主要線索。其余部分是對課文內容的補充,以拓寬學生知識面,教師要很好地利用這些資源進行教學,努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正確的歷史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另外,在每一單元后面,教材還安排了一節活動課。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從中學到學習歷史的方法。
本冊教材還花了大量篇幅介紹各個歷史時期的科技和文化。旨在使學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中華文明的發展過程,增強為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自信心。
1、開齊并上足課時,保證歷史課常規教學。堅持以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為指導,客觀地分析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正確解釋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堅持史論結合的原則,力求科學性,思想性和生動性的統一。
2、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發現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
3、根據“課程標準”對知識與能力的不同層次要求組織教學。注意歷史知識多層次,多方位的聯系,歷史現象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歷史知識與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的聯系和滲透。提倡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積極探索多種教學途徑,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教育資源,如課堂討論,歷史講座等進行教學。
4、注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多媒體、網絡組織教學,開發和制作歷史課件,開展歷史學科的計算機輔助教學。
5、要注重拓寬歷史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進行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同時,充分發掘課程內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內涵,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熏陶。適時進行階段復習并進行鄉土教材教學。
著眼于學生的開展,重視宏揚中國各民族的優秀文明,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育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留意引導學生進行探求性學習,倡議教師探求新的教育途徑,改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實踐活動,營造杰出的教育環境。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重要的前史事件、前史人物、前史現象及前史開展的根本頭緒,理解重要的前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收拾和運用相關的前史學習材料,啟示學生對前史事物進行幻想、聯想和剖析、歸納、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重視培育學生的立異意識,以及與他人協作和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才能。進一步認清前史行進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的根本國情,堅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為完成共產主義而奮斗的遠大理想,肩負起年代賦予的社會職責和崇高使命,當好社會主義工作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培育學生運用常識剖析解決問題的才能,培育學生的立異才能和自主學習的才能,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質。
學習情緒,應經常了解、剖析學生的心思與思想情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實在了解學生的常識結構,認真剖析其學習情況,發現其長矮處,在此基礎上擬定實在可行的教育計劃,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前史古代史部分,由文明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課本按前史時期或學習主題編寫了“前史小故事”,梳理根本頭緒。書中還設計了一些探求習題以及“自在閱讀卡”等欄目,旨在啟示思想,提倡各抒己見,答案不求僅有,增加前史常識。
1、重視學科間常識的交融與浸透。
在把握教材時,教師應從總體上打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布景下把握教育內容。在宏觀上,應堅持合理的歸納結構;在微觀上,更要重視各人文學科常識間的合理浸透、相互交融和必要聯系。
2、重視改動學生的學習方法。
真實做到“以參加求體驗,以立異求開展”的教育,有效地促進學生的開展。
3、突出才能方針的主導。
即著重學生考慮才能、創造精神和自主探求才能的培育。以才能方針為主導,就是要求教師在教育中要以平等、理解、信賴的情緒,創造融洽的教育環境,給學生滿足的空間,促進學生主動地參加教育活動。在教育中,一直環繞才能方針的完成,努力討論用才能方針主導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真實地把常識、才能和品格培育有機結合起來。
歷史教學是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方針,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即了解中國古代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發展趨勢。向學生進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尤其是以發展規律教育,教會初入中學的學生初步掌握記憶、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和表述歷史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本冊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為主要的歷史發展線索。第一個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教科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活動的設計,無不緊扣隋唐時期的“繁榮”與“開放”?!胺睒s”與“開放”,是反映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的兩個側面,具有同一性。第二個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實際涉及“民族關系的發展”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兩個主題。這里“民族關系的發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內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權并立與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對“經濟重心的南移”有影響。先概述民族政權并立時代的情況,后分析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列舉經濟重心南移的表現,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會風貌、介紹元朝大一統的出現及民族大融合的發展情況。第三個單元“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教科書對課標有關明清時期的五條內容標準進行了歸納組合。講述明清兩朝加強專制統治的主要措施、鄭和下西洋的史實、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雅克薩之戰等史實,使學生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通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列舉清朝設置駐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等史實”,讓學生“了解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和維護國家統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以“簡述‘閉關鎖國’的主要表現,分析其歷史影響。突出了明清時期中外的矛盾與沖突,也為學生學習中國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國為何被動挨打作好鋪墊。
七年級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本學科知識產生了興趣,有一定的學習動力。但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嚴重,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跟不上教學進度的較多。同時由于教材內容比上學期繁多,對于理解、分析能力較弱的七年級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
1、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教學目的、步驟,抓住教材的重點。課堂上體現因材施教,力爭使每個學生各盡所能、各有所獲,盡全力的開啟學生的思維火花,使學生能主動學習、參與教學。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教育手段,制作多媒體課件,力求知識趣味化,使學生愛學習,提高45分鐘的利用效率。
2、在教學過程中,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傳授知識。在講授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縱橫比較,穿針引線,使整個歷史發展情況顯得脈絡清楚,思路清晰。同時,注意學習方法的傳授,著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課堂上體現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為探究性學習創造條件。
3.加強素質教育理念和德育滲透,堅持“以學生終身發展為本”的原則,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態度,促進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發展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對社會的了解及適應能力。
4、關心、愛護學生,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特別是要進一步提高對學困生的關注。重視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和作用,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周次
具體計劃
第2周 (3.3-3.7)
第1課繁盛一時的隋朝、第2課“貞觀之治”
第3周 (3.8-3.14)
第3課“開元盛世” 、第4課科舉制的創立
第4周 (3.15-3.21)
第5課“各同為一家” 、第6課對外友好往來
第5周 (3.22-3.28)
第7、8課輝煌的隋唐文化
第6周 (3.29-4.4)
第一單元復習檢測、第一單元講評
第7周(4.5-4.11)
第9課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第10課經濟重心的南移
第8周(4.12-4.18)
第11課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第12課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第9周(4.19-4.25)
第13、14課燦爛的宋元文化
第10周(4.26-5.2)
第二單元復習檢測、第二單元講評
第11周(5.3-5.9)
第15課明朝君權的加強、第16課中外的交往與沖突
第12周(5.10-5.16)
第17課君主集權的強化、第18課收復臺灣和抗擊沙俄
第13周(5.17-5.23)
第19課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第20課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第14周(5.24-5.30)
第21、22課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第15周(5.31-6.6)
第三單元復習檢測、第三單元講評
第16周(6.7-6.13)
期末復習
第17周(6.14-6.20)
期末復習
第18周(6.21-6.27)
期末復習
第19周(6.28-7.4)
期末測試
注:該進度未計算“五·一”等假期,進度順次向后推移。
本學期,我將繼續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自己的教學計劃,爭取在教育教學的工作上取得佳績。
一、指導思想。
著眼于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新課標教材七年級歷史下冊在全面貫徹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項教育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三點:
一是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
二是增加啟發性和生動性;
三是培養創新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的遠大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今年我所教的兩個班,學生總體水平差不多。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欲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自覺性,特別是從七(6)班轉入七(1)班的學生,學習態度極差。
另七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了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
其次要切實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
四、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初一歷史下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于一體??勺x性強,圖文并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本學期繼續講授中國古代歷史,主要以課為單位,敘述我國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歷史,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共22課,每課教學一課時。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于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
難點在于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五、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
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樹立學生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的遠大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六、主要措施。
實施素質教育主渠道在課堂,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教師。因此我計劃做到以下幾點:
1、教材貫穿一些材料閱讀,“想一想”等雖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卻是教材正文的擴展,實際上是給了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更自主的學習,有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形容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實施了愛國主義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時讓學生分組討論,人人參與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2、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師生平等,民主的人際關系,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崇尚個性和主體性,鼓勵探索真理,在教師啟發、誘導下,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給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學生在擁有發揮個人才智的機會和空間的同時,壓力感又會促進學生去主動涉獵知識,獨立思考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注意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3、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目標統一,準確;以“內容標準”的要求為依;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4、使學生主動叁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5、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制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跡、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6、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每周進行集體備課一次。
7、上公開課及聽課,課后評議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初一《歷史》課程設置為2課時/周,全學期約36課時,現將教學進度安排如下:
二月三月份:第一、二單元。
四月份:第二單元。
五月份:第三單元。
六月份:第四單元。
七月份:復習迎考。
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歷史的基礎知識,即通過學習能了解中國歷史的基本情況,了解中國歷史的重要歷史事件、人物、歷史現象、歷史概念等。
對學生初步進行唯物主義教育,社會發展規律教育,國情教育,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具有為社會主義現代建設和人類和平事業,進步事業而獻身的精神和歷史責任感。
要求學生能初步掌握記憶、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培養學生表達歷史的能力并能初步運用唯物主義來觀察問題的能力。
1、思想教育目標:愛國主義教育;維護國家統一與民族大團結的觀念;社會發展的觀點;人民群眾創造了歷史的觀點;階級與階級斗爭的觀點;歷史辯證的觀點;理想情操、道德品質的修養。
2、基礎知識教育目標:掌握年代、世紀的計算方法;了解從人類的起源到民族大融合時期的歷史發展線索;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人物現象概念等。
3、能力培養目標:能填寫歷史填充圖;提高對歷史史實物件的閱讀理解能力;能解釋重要的歷史概念;能用正確的觀點對歷史事件和人物加以分析及談自己的看法。
1、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進一步鉆研教材,深入理解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精心備好每節課,精選習題,精講練習。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提高課堂效率,確保課堂紀律的穩定,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啟發誘導他們積極開動腦筋,重點培養學生分析、綜合、運用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2、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立足于學生發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并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通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通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有效地增進學生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小組活動,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3、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為主導,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4、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生參與歷史小制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跡、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1、重點:元謀人、北京人的生產生活的情況;南北方農耕文化的基本情況;中華民族的祖先;大禹治水;啟建立夏朝;分封制;宗法制;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商鞅變法;秦始皇統一中國加強中央集權采取的措施;陳勝、吳廣起義;西漢的休養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漢武帝的大一統;光武中興;漢朝的對外關系;三國鼎立的基本情況;孝文帝改革;古代科技和文化的成就。
2、難點:歷史年代世紀的計算方法;猿為什么向人轉化;南北方農耕文化有何不同;“公天下”與“家天下”有何不同;宗法制;商鞅變法的原因;如何評價農民起義;漢朝的對外交往;三國鼎立如何形成;民族大融合的趨勢;對漢武帝大一統的評價;諸子百家的思想本質。
1、用精彩、引人入勝的導入把學生帶入每一節課中。
2、用嚴格的要求來規范學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加強與學生的思想交流,切實了解學生的需要。
4、平時的工作要做到勤奮。
5、抓好學生的課堂知識的過關工作。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2個班歷史教學,在他們當中,有的同學學習歷史的興趣很濃,有的同學根本沒什么興趣。上學期歷史的平均成績在80分左右,整體成績比較理想,這個學期要想辦法使學生的成績有較大的提高。我應該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入手,來改善一向把歷史視為副科,不好好學習、認真對待的學生心理,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歷史課的。學習上,力爭培養一批熱愛歷史學科的愛好者。
依據七年級歷史課程標準,在改革中創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漸建構帶有自己特色的歷史教學模式,爭取各個班的每個同學的歷史成績都有所提高。
1、要在上冊歷史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時期的基本特征以及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4、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不良習慣。
5、從嚴治教,提高成績。
(1)以啟發誘導式教學為主,并采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2)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教學掛圖等教學工具;積極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3)爭取每期都要開設歷史活動課,要求自己必須自始至終參加學生的活動,并且要讓學生學有所得。
本學期總課時為24課時,每周2課時。
第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10課時。
第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8課時。
第三單元: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10課時。
總復習:附錄——6課時。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學期七年級歷史備課組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導,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主體教學研究優化課堂教學為中央,團結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團結合作,互相學習,認真備好課,上好每一節課,并結合教材的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活動,在教學中,既要抓好基礎知識教學,更要著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思維活躍,經過一期的學習,把握了一定的學習歷史的技能,有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對歷史事件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初步掌握了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但他們的偏科思想比較嚴峻,對歷史科的學習不重視,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三、教學進度布置。
這個學期一共18周,第十周進行期中考試,第十八周進行期末考試。
四、詳細措施。
歷史備課。
1、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重視歷史學科的學習,讓學生把它作為個主要的知識來學習,教會學生學歷史的方法,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愛好,讓學生愛學樂學,深入淺出地授好每一課,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2、本備課組將按照學校要求,認真開展新課程的備課組活動,每次活動都要做到針對該章的內容,確定重點、難點以及教法,輪流作專題發言并進行討論,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教學效果。
4、在備課組內開展互相學習活動,互相聽課探索教學模式,共同提高。
五、教學設想。
1、歷史教學要充分體現時代精神,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對歷史作出準確的敘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學性的統一,觀點和材料的統一。
2、繼續深入課堂教改,在傳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養,樹立學為主體,教為主導,學導結合的教學觀,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的育人觀,堅持教書與育人統一,提高課堂效率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鼓勵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識,提高學習素質和學習效率,嘗試歷史活動課的教學。
3、開展歷史第二課堂,通過舉辦歷史講座,故事會,創辦歷史報等形成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問題的能力。跟蹤輔導,找學困生談心,了節其學習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根據課改精神,以全面推進嘗試新教育教學方法為指導,以打造高效課堂為目標,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主,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七年級歷史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學目標:
本學期通過學習中國古代史,了解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現象、歷史事件和歷史發展的線索;能夠閱讀相關的文獻資料。學會社會調查的方法,能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釋歷史問題。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接觸歷史,表現為:好奇、好動、上進心強、學習的積極性高;從起始年級就要抓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嚴格管理和規范學生的行為,在教學中必須加大力度備好課,做好每一個課件,及時鞏固消化,力求每一節課都能有實際成效。
四、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本學期初中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于一體??勺x性強,圖文并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本學期中國歷史教學內容共分為四個單元,敘述從中華文明的起源祖國境內遠古居民時代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民族融合及文化的歷史,共21課。單元復習占4課時,期中復習占2課時,期末總復習占4課時。
3、教材重點、難點:教材重點在于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于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五、教學措施:
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這學期的教學內容是授完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概括每個階段的歷史特征,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優化課堂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后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3、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4、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
20__年秋基本情況分析:
該年級共有學生270人,通過上學期的教學,該年級學生學習目的不是很明確,自覺學習習慣很差,非常貪耍,時間觀念和紀律意識比較淡薄,總成績15名,大多數都是低等生,反映慢,做事情拖拉,凡事都要老師親歷親為,否則,就打很多折扣.在總復習的過程中暫時記憶好,但是記著后面的就忘記了前面的,由于上期時間安排不恰當,再加復習程序欠妥,只簡簡單單拉完一遍就考試了,學生所記的知識比較零亂,沒有完全系統化,條理化,,在運用的時候難免提取不出來,本期我決定從現在抓起,每教完一課就布置好鞏固提綱,督促檢查學生按時保質量完成,抓好抓準考點,突破難點。
20__年春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七個單元,,敘述我國古代時期的歷史,有22課,每課內容除基本要求外,其它各部分,包括導入框、楷體字,動腦筋、文獻資料、練一練,活動與探究、自由閱讀卡和活動課組成。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1-6課是重點,考點多,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老師要加強題型練習,三單元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讓人們從一個側面了解不同時期的社會變遷、革命斗爭和人們的精神風貌在同學們心中產生昨天與今天溝通的共鳴,陶冶情操。最后讓學生通過觀看不同家庭生活的變化,看到祖國的強盛與發展、文明與進步。根據課程安排了四次活動,以便學生提高、鞏固所學知識。
教學任務與目標:
針對學校安排的每周3個課時,按一課一教時,中途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靈活調整教學進度和計劃,爭取一步一個腳印,步步為營讓學生切實把握知識點,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掌握、靈活運用的能力,充分展現洋思教學在文字科目上的優勢,盡量讓學生先學后教,學生會的不教,不會的才教,實行生生監督,周周搞清,長期如一,不到目地決不放棄,讓學生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爭取在12周教完新課,五周復習課總復習題型一套,近年來的考試題型一套,讓學生從實際練習中把握答題方法和技巧。力爭本學年考試上升5個名次。
教學方法與措施:
1真搞好課前預習,課前檢查學生預習時做的筆記。
2、上課時充分利用洋思教學的先學后教,學生會的不教,不會的才進行點撥,指導,引導學生像剝竹筍一樣層層解剖,實行兵教兵,步步落實,不打折扣。
3、開學初擬訂好鞏固復習計劃,讓學生覺得每周學有所獲,有章可循,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堅持不懈,始終如一。
4、教師多用愛心、細心、耐心、誠心去關心每一個孩子,多親近學生,讓學生親近你,喜歡你的課,以便增強學習興趣。
5、認真分析本教材縱橫關系,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键c和易考點,弄清易混點。
6、分析近兩年來的考題類型,加強類型題練習,攻破難關。
教學進度安排:
按每周3課時計算,共20周,60節課,具體情況如下:
周次教學內容。
1—21—3課。
3—44—7課。
58課復習一單元。
6—7考試小結。
8—99—12課。
10—12復習,半期考試。
13—1413—17課。
15—1618—22課。
17—20單元復習考試。
1、要有勤勤懇懇的學習態度。
2、做好學習三步驟:預習、聽講、復習。
課前認真預習可以使學生對即將要講到的歷史事件、人物等有一個簡單了解,并找出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老師講課時獲得解答或者向老師提問。上課時要認真聽講,這是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關鍵。
課上要勤于思考,跟著老師的思路,積極思考回答老師的問題。在聽講時還應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除了老師的板書以外,還要培養對一些重點內容作記錄,如老師多次重復的內容,課本中一些思考題的答案等等。
最后就是“溫故而知新”。這三點看似簡單,但做好這三步,確是至關重要的。但對初一學生來說,學習自覺性不是很強,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沒有形成,很有挑戰。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學期,語文教研組將在新的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深化語文教學改革,努力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大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為目標,結合學科自身的特點,扎實有效地開展工作。
二、工作目標。
1、認真學習教育理論,樹立現代教育的觀念。
2、規范常規教學,保證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3、繼續進行課題研究,提高課題研究的質量。
4、通過聽評課活動,促進語文教師隊伍素質的全面提高。
三、工作措施。
1、認真學習教育理論。(1)明確學習內容。(2)突出學習重點。(3)完善學習制度。各年級備課組要根據理論學習的內容、本年級的實際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采用集體讀和個人讀相結合的辦法,注意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注意學習、實踐與經驗總結相結合,努力提高學習效率,切實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2、科學規范常規教學,保證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1)抓好常規教學。本學期教學常規將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抓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活動為出發點,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發展學生語文素質為宗旨,以抓學生的“雙基”和學習習慣為立足點,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在實處。
2)學習研究新大綱、新教材仍然是本學期教研工作重點之一。有計劃地學習新大綱,以新大綱為準則進行教學,以確保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的穩步提高。
3)教研組活動的常規要求。教研組活動至少每周一次,每次至少一小時,教研組成員可自主報名參加主持工作,形式多樣,并用統一的記錄本做好記錄,記錄時要書寫規范、整齊、詳實,以備參加優秀教研組的評比活動。
4)抓好集體備課的過程管理,提高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集體備課的目的是為教師創造自主發展的條件,備課前要組織同年級同學科的教師認真分析教材,統一認識,并做好討論記錄,然后分工備課,認真修改,直至將它轉化為自己的認識。
5)充分利用學校閱覽室、圖書室的優勢,加大學生的閱讀量。
3、抓好課題研究,提高課題研究的質量。
1)認真抓好重點課題“初中生快速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著力研究其方法和課堂教學形式,利用教研組活動、小型研討會等形式,集思廣益,集體攻關,以利于探索一條適合本校的成功做法。
2)開設語文實踐活動課。
4、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促進教師隊伍素質的全面提高。
1)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作用。本學期,我組將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等的示范作用,讓他們上示范課、作理論講座,進一步提高本組教師的整體教學和研究水平,從而促使更多的教師以他們為榜樣,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
2)通過上研究課、說課、教材分析等形式,讓每個教師都有學習和提高的機會,從而讓年輕教師盡快脫穎而出,使我校的語文教學新人輩出,充滿蓬勃生機。
3)組織小型多樣、講究實效的研究活動和競賽活動,組織語文優秀課評比活動。
。
計劃人:
20__年秋基本情況分析:
該年級共有學生270人,通過上學期的教學,該年級學生學習目的不是很明確,自覺學習習慣很差,非常貪耍,時間觀念和紀律意識比較淡薄,總成績15名,大多數都是低等生,反映慢,做事情拖拉,凡事都要老師親歷親為,否則,就打很多折扣.在總復習的過程中暫時記憶好,但是記著后面的就忘記了前面的,由于上期時間安排不恰當,再加復習程序欠妥,只簡簡單單拉完一遍就考試了,學生所記的知識比較零亂,沒有完全系統化,條理化,,在運用的時候難免提取不出來,本期我決定從現在抓起,每教完一課就布置好鞏固提綱,督促檢查學生按時保質量完成,抓好抓準考點,突破難點。
20__年春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七個單元,,敘述我國古代時期的歷史,有22課,每課內容除基本要求外,其它各部分,包括導入框、楷體字,動腦筋、文獻資料、練一練,活動與探究、自由閱讀卡和活動課組成。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1-6課是重點,考點多,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老師要加強題型練習,三單元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讓人們從一個側面了解不同時期的社會變遷、革命斗爭和人們的精神風貌在同學們心中產生昨天與今天溝通的共鳴,陶冶情操。最后讓學生通過觀看不同家庭生活的變化,看到祖國的強盛與發展、文明與進步。根據課程安排了四次活動,以便學生提高、鞏固所學知識。
教學任務與目標:
針對學校安排的每周3個課時,按一課一教時,中途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靈活調整教學進度和計劃,爭取一步一個腳印,步步為營讓學生切實把握知識點,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掌握、靈活運用的能力,充分展現洋思教學在文字科目上的優勢,盡量讓學生先學后教,學生會的不教,不會的才教,實行生生監督,周周搞清,長期如一,不到目地決不放棄,讓學生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爭取在12周教完新課,五周復習課總復習題型一套,近年來的考試題型一套,讓學生從實際練習中把握答題方法和技巧。力爭本學年考試上升5個名次。
教學方法與措施:
1真搞好課前預習,課前檢查學生預習時做的筆記。
2、上課時充分利用洋思教學的先學后教,學生會的不教,不會的才進行點撥,指導,引導學生像剝竹筍一樣層層解剖,實行兵教兵,步步落實,不打折扣。
3、開學初擬訂好鞏固復習計劃,讓學生覺得每周學有所獲,有章可循,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堅持不懈,始終如一。
4、教師多用愛心、細心、耐心、誠心去關心每一個孩子,多親近學生,讓學生親近你,喜歡你的課,以便增強學習興趣。
5、認真分析本教材縱橫關系,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键c和易考點,弄清易混點。
6、分析近兩年來的考題類型,加強類型題練習,攻破難關。
教學進度安排:
按每周3課時計算,共20周,60節課,具體情況如下:
周次教學內容。
1—21—3課。
3—44—7課。
58課復習一單元。
6—7考試小結。
8—99—12課。
10—12復習,半期考試。
13—1413—17課。
15—1618—22課。
17—20單元復習考試。
新課標教材七年級歷史下冊在全面貫徹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項教育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三點:一是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二是增加啟發性和生動性;三是培養創新實踐能力。本期教學以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本學科知識產生了興趣,有一定的學習動力。然而,從上學期上課反饋的情況來看,不同層次的學生上課效果差距較大。有的學生基礎很好,視野開闊,并能對歷史事件發表很多自己的見解,這也讓教師必須加大備課的深度和廣度。有的學生基礎一般,但課堂回答積極。大部分學生歷史基礎基礎差,所以要注重歷史基礎知識的講授。這學期的教學,要在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上多下功夫,注意學習方法的引導。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歷史下冊選用的是川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于一體??勺x性強,圖文并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本學期繼續講授中國古代歷史,主要以課為單位,敘述我國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歷史,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共21課,每課教學一課時。
3、教材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四、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
2、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的遠大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3、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五、主要措施。
1、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師生平等,民主的人際關系,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崇尚個性和主體性,鼓勵探索真理,在教師啟發、誘導下,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給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學生在擁有發揮個人才智的機會和空間的同時,壓力感又會促進學生去主動涉獵知識,獨立思考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注意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2、教材貫穿一些材料閱讀,“讀讀”等雖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卻是教材正文的擴展,實際上是給了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更自主的學習,有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實施了愛國主義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時讓學生分組討論,人人參與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3、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目標統一,準確;以“內容標準”的要求為依;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4、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5、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制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跡、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6、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每周進行集體備課一次。
7、上公開課及聽課,課后評議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六、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周次教學內容。
1試卷評講導言課。
2第一課第一課。
3第二課第三課。
4第四課第五課。
5主題活動課主題小結。
6第六課第七課。
7第八課第九課。
8第九課主題小結。
9課堂練習課堂練習。
10課堂測試試卷評講。
11第十課第十課。
12半期考試及試卷評講。
13五一放假。
14第十一課第十二課。
15第十三課第十四課。
16主題小結主題活動演講會。
17試題練習第十五課。
18中考。
19第十六課第十七課。
20第十八課第十九課。
21第二十課第二十一課。
本學期七年級共有3個班,七年級學生總體水平差不多,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欲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基礎知識薄弱,缺乏好的學習方法,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的一個重點就是使學生學會歷史知識的一些方法,提高學生歷史學習成績。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七年級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中國歷史》第一冊的內容是從我國的遠古居民寫到的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共22課。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于一體??勺x性強,圖文并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全書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為指導,正確闡述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盡管篇幅有限,還是適量增加了翔實、準確、與文字相配合的插圖、地圖,使歷史教學更直觀可信,更方便有趣。通過真實的圖片及“自由閱讀卡”“動腦筋”等欄目將許多傳統的難點和疑點化難為易。
課本精心選材,科學闡述,正確地反映了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軌跡和各民族的歷史。如第3課“華夏之祖”,增添了黃帝的“發明傳說”(第12~13頁),就在教材中成功地寫好了中華民族形成發展的第一筆。第14課“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第71~75頁),把民族間的發展與和平相處歸為主線。第20課“北方民族大融合”,以北魏的馮太后教育孝文帝的故事為導入(第106頁),深淺適度,循序漸進地講述了鮮卑民族的進步及其在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歷史上的重要作用。這樣,就使國家統一與民族團結的教育落在了實處。
在單元題目上,用“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統一國家的建立”等,使教育內容和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在文化類課文中,用“燦爛的青銅器文明”(夏商西周)、“中華文化的勃興”(春秋戰國)、“昌盛的秦漢文化”“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等標識,準確勾勒出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軌跡。加之圖文并茂,有利于進行生動形象的中華文明發展歷史的教育。
教學目標。
掌握從遠古居民到的魏晉南北朝的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
教材重點。
在于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于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教學措施。
第一、認真備好課,在備課中真正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同時在集體備課中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
第二、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
1。目標統一,準確。
2。以“內容標準”的要求為依。
3。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第三、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動腦筋、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第四、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生參與歷史小制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跡、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教學進度。
單元教學內容課時安排備注。
學前教育1。
一中華文明的起源4。
二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7。
三統一國家的建立(1)3。
期中復習。
三統一國家的建立(2)6。
四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7。
期末復習。
本學期,初一歷史備課組將本著"一切為了學生健康發展,一切為了學生美好未來,一切為了學校健康、和諧發展"的清泉教育理念,構建和諧民主的高效課堂,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全面提升我組的教學水平.教學中我組將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除利用教材之外,更多的挖掘課程資源,使歷史教學與社會現實緊密結合,改變為考而學的傳統觀念,學會善于用唯物歷史觀的深邃眼光來審視現實問題,能夠不斷的從歷史這面鏡子里,獲取對現實問題的深刻認識與啟悟.
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經歷了一個跨越,要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培養,學生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找到適合初中生的學習方法.現對學生情況分析如下:。
1.初中和小學的課程開設和教學重點上有所區別,學生的學習方法在短時間內很難轉變.
2.學生大多都存在同一問題,就是字詞掌握較差,語言表達能力欠缺,課外知識面狹窄,沒有養成好的閱讀習慣,所以閱讀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較差.
1、備課組全體教師認真抓好教學常規工作,落實歷史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優化教學方法,教學中做到減負與高效結合,全力打造高效課堂,創設思辯性的歷史課堂.讓歷史變成學生喜愛的科目.
2、加強備課組教研功能,形成濃厚的教研氣氛,讓每位老師都收獲豐富.加強備課活動,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新的《課程標準》,結合歷史教學實踐,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和學生觀.
3、認真開展教學工作,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同時,以學生發展為本,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興趣為重點,著眼于教師和學生創新意識的提高,有目的、有計劃地繼續做好課改工作,努力優化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課堂的效率.力爭在區統考中取得好成績.
4、抓學生的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使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并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一)備課。
每周集體備課一次,充分發揮備課組力量,加強集體備課.每周周二第二節課為集體備課時間,分析教材、討論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集眾人之力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交流教學心得,及時反思.深入分析教材,注重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的解剖,制定突破重點、難點的方法和措施.
做到四統一,我們備課組按照學校要求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教學重點、難點,統一練習,統一單元測試,組內教師認真備課、備教材,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1、加強課堂管理力度,堅持啟發式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2、抓好雙基,落實好讀圖識圖填圖能力以及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繼續抓好學法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4、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盡量做到作業當堂消化.
5、每課寫好教學反思,記錄下自己的點滴進步、不足與改進措施,不斷完善自身,成為真正的"學習反思型"教師.
6、做好學困生的輔導工作.
(三)教研。
1、根據學校的工作要求,積極參與教科研活動,以提高自身的教科研能力,為今后發展做好基礎工作.
2、為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理論水平,積極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以解決平時教育科研理論不足的實際問題.
3、根據教研組的安排,積極聽課評課,提倡相互聽課.每個老師都上一節公開課.
五、備課安排:。
時間。
內容。
主備。
導入課。
陳世文。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陳世文。
原始的農耕生活。
陳世文。
華夏之祖。
陳世文。
夏商西周的興亡。
陳世文。
燦爛的青銅文明。
陳世文。
春秋戰國的紛爭。
陳世文。
大變革的時代。
陳世文。
中華文化的勃興1。
潘桂銀。
中華文化的勃興2。
潘桂銀。
第一二單元知識回顧。
潘桂銀。
單元測試。
潘桂銀。
公元紀年法。
潘桂銀。
秦王掃六合。
潘桂銀。
伐無道誅暴秦。
潘桂銀。
大一統的漢朝。
潘桂銀。
期中復習。
陳世文。
期中檢測試卷分析。
陳世文。
兩漢經濟的發展。
陳明蘭。
匈奴的興起及與兩漢的和戰。
陳明蘭。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陳明蘭。
昌盛的秦漢文化。
陳明蘭。
三國鼎立。
陳明蘭。
江南地區的開發。
陳明蘭。
北方民族大融合。
陳明蘭。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
陳明蘭。
期終總復習。
陳世文。
本學期擔任701、702、703、802、803五個班的歷史教學任務,為提高歷史教育教學工作,全面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行以點帶面,全面提高,通過培優輔差使學生轉變觀念,認真學習,發展智力,陶冶品德,真正使教師動起來,使學生活起來。并長期堅持下去,真正讓學生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和勇氣,克服自卑的心理。在學生中形成"趕、幫、超"濃厚的學習氛圍,使我校每個學生學有所長,學有所用,不能不學,量性而學這一目標,特制訂培優輔差工作計劃:
1、加強對培優輔差的常規管理、
2、認真組織相關的學生參與活動中去,使50%的學生參與到培優輔差活動中去。
3、通過培優輔差,使90%的學生能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4、認真做好參加學生的輔導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培優和輔差工作每周不少于三次。
1、首先制定培優輔差目標責任書,通過培優輔差明確目標。
2、認真制訂培優輔差工作計劃。定培訓人、培訓內容,培訓時間。
3、每次輔導有詳實的輔導記錄,并把每周的輔導內容在輔導前存檔。
4、重點做好知識、思想、習慣的培優輔差工作。
5、定期對培訓的學生進行考試和檢測,及時了解培訓情況。
培優學生:xxx。
無論在任何時代都需要出類拔萃的人才,沒有這樣的人才就談不到文化科學的進步。這是時代的需要,更是國家建設的需要。當前社會正是知識、經濟突飛猛進的年代,各行各業都呼喚著杰出的人才的出現。富有歷史天賦的優等生并不能自發地出現。不管他都不可能無師自通。他們需要培養,需要接受有針對性的指導和進行嚴格的訓練。而教師也同樣不能忽視在普遍提高的基礎上去發現和培養歷史尖子生的任務。作為一名為國家輸送優秀棟梁的人民教師,對于優秀學生的重點培養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培養歷史尖子生,首先要善于發現和選擇好的苗子。尖子生的苗子應該具備基礎扎實,思想活躍,思維敏捷,學習上優較大的潛力和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具有濃厚的數學興趣和勇于創新的精神。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察:
1、注意學生各學科學習水平的`全面、均衡發展。作為尖子生的苗子,既要有扎實的記憶實力,又要有良好的文科基礎,從而具備較強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這正是尖子生成材必不可缺的前提。
2、重視學生的智力水平。有些學生學習勤奮,善于模仿,心細有耐性。他們在常規的考試中往往成績優秀,但僅僅局限于書本,學習上缺乏潛力,這類學生不適合作為尖子生的苗子。另一些學生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喜歡鉆研,喜歡看課外書,喜歡超前自學,喜歡別出心裁,但比較粗心大意。其歷史成績不大穩定。這類學生學習潛力很大,只要引導得法,就是好苗子。
準確選拔歷史尖子的苗子是很重要的,但這僅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還在于如何培養歷史尖子生。這里必須解決好一個普及與提高的關系,解決好尖子與一般的矛盾。不解決好這些問題,就必然會顧此失彼。如何處理好這些問題,使歷史尖子生得以充分發展,知識、技能水平更上一層樓呢?要結合這些尖子生的具體特點,采取有力的相應措施:
1、嚴格要求,打下堅實的基礎。嚴師出高徒。培養歷史尖子生,首先要嚴格要求,使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有了堅實的基礎,才能深入鉆研,進一步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有些尖子生因為有了一些成績就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在學習上好高騖遠,不愿意扎扎實實打好基礎,這是十分致命的弱點。對尖子生要肯定成績,樹立信心。但不能過分表揚,更要指出缺點,因勢利導,穩扎穩打。學習歷史必須加強練習鞏固。特別是要勤動腦,多動手。
2、精選內容,注重培養思考鉆研能力,提高自學能力。根據歷史尖子生的學習水平,整理編選一些較有質量的學習內容,提供一些必要的課外學習資料,幫他們制定一定的學習計劃。在學習方法上給予必要地指導,特別是引導他們在自學中學會比較、歸納、總結,做好筆記,做好知識積累與記憶方法積累。
3、積極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堅持開展課外活動,把開展課外活動納入自己的教學工作計劃中來??梢悦刻斐鲆恍╇y度大、綜合性強的歷史問題貼在墻上或抄在小黑板上。時常組織舉辦一些小規模的歷史知識活動。利用節假日舉辦與競賽有關的輔導講座,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加深和拓廣。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1、2、3、4、5班的歷史學科的教學工作。新的學期開始,根據學校教學計劃要求和本學期的教學特點,結合初一學生的實際水平,開展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使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知識的一些方法,培養學生對于歷史這一新學科的學習興趣。在本學期要重視抓學生的基礎知識,指導學習方法,本學期教學計劃工作如下:
對于初一學生來說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欲較強,所以課堂紀律較好。但新生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七年級1、4、5三個班級的班額較大,尤其是1班共有七十多人,對于班額大的班級要注意對課堂紀律的嚴格要求。
本學期初一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為一體??勺x性強,圖文并茂,而且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教材內容是從我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寫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一共22課。教材重點在于與歷史發展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于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任務的評價。
1、工作勤奮,認真備好課,在備課中真正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
2、對學生初步進行唯物主義教育,社會發展規律教育,國情教育,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具有為社會主義現代建設和人類和平事業、進步事業而獻身的精神和歷史責任感。
3、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動腦筋、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4、用嚴格的要求來規范學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5、鼓勵學生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跡、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6、積極聽課,課后評議,互相幫助,提高教學效果。
七年級歷史學科使用北師大版《中國歷史》七年級教材(上、下兩冊)。七年級教材上、下兩冊敘述了中國古代的歷史,采用時序與專題相結合的體系,即基本按照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線索,由古至今講述歷史的同時,圍繞每一歷史時段突出特征來敘述。上冊教材確立了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大一統的秦漢帝國,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等四個專題,下冊教材確立了繁榮與開放的社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清帝國的繁盛與近代前夜的危機等三個專題,每一專題下確立四至八個小專題,便于學生學習。
七年級上冊教材每課由12個部分組成,分別是導入框、課文、閱讀課文、圖表、歷史文獻、思考提問、自由閱讀卡、每課一得、材料閱讀、練一練、自我評價和活動建議。其中課文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學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內容,簡明扼要地介紹了歷史發展的生動過程和主要線索。其余部分是對課文內容的補充,以拓寬學生知識面,教師要很好地利用這些資源進行教學,努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正確的歷史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另外,在每一單元后面,教材還安排了一節活動課。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從中學到學習歷史的方法。
本冊教材還花了大量篇幅介紹各個歷史時期的科技和文化。旨在使學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中華文明的發展過程,增強為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自信心。
1、開齊并上足課時,保證歷史課常規教學。堅持以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為指導,客觀地分析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正確解釋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堅持史論結合的原則,力求科學性,思想性和生動性的統一。
2、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發現歷史問題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
3、根據“課程標準”對知識與能力的不同層次要求組織教學。注意歷史知識多層次,多方位的聯系,歷史現象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歷史知識與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的聯系和滲透。提倡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積極探索多種教學途徑,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教育資源,如課堂討論,歷史講座等進行教學。
4、注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多媒體、網絡組織教學,開發和制作歷史課件,開展歷史學科的計算機輔助教學。
5、要注重拓寬歷史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進行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同時,充分發掘課程內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內涵,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熏陶。適時進行階段復習并進行鄉土教材教學。
本學期初一備課組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導,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優化課堂教學為中心,團結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團結合作,互相學習,認真備好課,上好每一節課,并結合新教材的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活動,在教學中,抓好基礎知識教學,著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打好基礎,全面提高,為今后的中考作好充分的準備,爭取優異的成績。
1、本學期主要是學習中國古代史的內容,爭取讓學生打好扎實的基礎。為了達到上述目的,首先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重視歷史學科的學習,讓學生把它作為主要科目來學習,教會學生學歷史的方法,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學樂學,深入淺出地授好每一課,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為中考作好準備、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改革,探索體現素質教育思想的課堂教學新模式。
2、優化課堂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思維發展的空間留給學生,增強課堂活力。切實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的民主性和開放性。推進師生互動,使學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習慣。
4、備課組內做到六統一:統一進度、統一作業的內容、統一測試題目、統一重點和難點的處理措、統一聽課各評課、備課和教學中積極使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增加知識含量,開闊學生眼界,積極推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現代化。積極運用投影、錄音、錄像、影片、多媒體,網絡等。
5、重視學生對教學的意見,經常和學生聯系,了解學生的情況和意見,及時加以改進。提倡教學形式的多樣化,重視歷史活動課的教學研究,充分利用本地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跡,積極開發地方校本歷史課程。
6、備好每一節課,寫出詳細的、規范的教案。還要積極采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授課,每課都做出課件,并利用網上的豐富視頻資料,再現歷史事件,以便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四個班歷史教學,在他們當中,有的同學學習歷史的興趣很濃,有的同學根本沒什么興趣。上學期歷史的平均成績在79分左右,整體成績比較理想,這個學期要想辦法使學生的成績有較大的提高。我應該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入手,來改善一向把歷史視為副科,不好好學習、認真對待的學生心理,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歷史課的學習上,力爭培養一批熱愛歷史學科的愛好者。
依據七年級歷史課程標準,整合人民版、人教版歷史教材,在改革中創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漸建構帶有自己特色的'歷史教學模式,爭取各個班的每個同學的歷史成績都有所提高。
1、要在上冊歷史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時期的基本特征以及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4、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不良習慣。
5、從嚴治教,提高成績。
(1)以啟發誘導式教學為主,并采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2)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教學掛圖等教學工具;積極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3)爭取每期都要開設歷史活動課,要求自己必須自始至終參加學生的活動,并且要讓學生學有所得。
本學期總課時為38課時,每周2課時。
第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10課時。
第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8課時。
第三單元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10課時。
總復習。
有的同學學習歷史的興趣很濃,有的同學根本沒什么興趣。我應該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入手,來改善一向把歷史視為副科,不好好學習、認真對待的學生心理,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歷史課的學習上,力爭培養一批熱愛歷史學科的愛好者。
實施素質教育主渠道在課堂,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教師。因此我計劃做到以下幾點:
2、教師適當補充一些練習作為課堂訓練,從而改進評估教學;
3、組織學習某一歷史人物進行正確客觀的評價,培養學生從正反兩方面來看問題的能力;
6、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經歷、感受和體驗;
7、從嚴治教,提高成績。
(2)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教學掛圖等教學工具;積極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3)爭取每期都要開設歷史活動課,要求自己必須自始至終參加學生的活動,并且要讓學生學有所得。
認真學習和領悟董事長新學期講話精神,以創省一流學校為目標,嚴格落實教研組備課組制定的教學計劃,積極參加備課組的教學研討,領悟課標,探討有效的教學方法,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提升40分鐘的教學質量,力爭在新學期里本組的歷史教學,在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上都上一個新臺階。
八年級上冊共七個單元,24節課,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講述的是從鴉片戰爭到解放戰爭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夕的歷史。分析了近代中國被列強侵略以及中國人民的'抗爭與探索的過程,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于一體??勺x性強,重點突出,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八年級學生思維活躍,經過七年級的努力,有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也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學習方法和技能,但也許是開卷考試的原因,學生對歷史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態度不端正,給我們歷史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
增強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落實和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提高教學質量,力爭在期中、期末考試中年級平均上一新臺階。
1.教材特點:
本學期七年級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于一體??勺x性強,圖文并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有利于進行生動形象的中華文明發展歷史的教育。
2.知識結構:
本學期中國歷史教學內容共分為四個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統一國家的建立”等),敘述從中華文明的起源祖國境內遠古居民時代到魏晉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歷史,共22課,每課教學1課時,復習課需要4課時。3.知識內在聯系: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尤其是歷史與現實的聯系。
學生知識能力基礎方面:七年級學生活躍開朗熱情,上課積極發言。經過小學六年的學習,七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技能諸如:閱讀簡單材料,從圖片、表格中獲取歷史信息,歸納整理等;但是由于學生的學習習慣不是很好,惰性較強,所以歷史成績也不是很理想。2.個別差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但是不會聽講和自學、不會做筆記、個別學生不交作業、課堂吵鬧、回答問題天馬行空。3.疑難困惑:老師的最大難題是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生行為的管理和規范,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學生的最大難題是知識點龐雜,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對當今社會的一些問題的正確理解和分析。
本學期學科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了解中華文明的起源,祖國境內遠古居民時代到魏晉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這段歷史。
2、理清這段時期的歷史脈絡,掌握重要的歷史時期的有關知識。
3、培養學生學會用運所學的歷史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和處理問題。
(一)、培養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1、開端引趣,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
2、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
3、聯系生活實際,激趣的效果也是相當明顯的。
4、拓寬知識,發展學習興趣。
5、精心設疑,激發學習興趣。
6、創設優化的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二)、運用多樣的課堂教學策略,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1、與實踐結合。
2、教學手段多樣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3、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策略。
4、針對差異性,實施分層教學策略。
5、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式學習的策略。
6、加強學法指導,提高學生學習效益。
(三)、促進了教師的素質,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益。
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
2.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后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3.以多媒體教學為突破口,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
4.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強化綜合訓練,抓住學科的薄弱環節,及時補救。
布置適當的作業和練習,及時檢查。加強課外輔導,培優補差。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14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