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教案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表達和合作能力。小編精選了一些三年級教案范文,希望能給教師們提供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一)小調查(小組內交流課前調查情況)。
舉例說明,假冒偽劣產品給人們帶來了哪些損害?
(二)小知識。
(三)保護我們的權益。
我們每個人都要注意保護自己的消費權益。你知道怎么做嗎?
1、小組交流辦法并表演展示。
2、閱讀33頁內容。
3、教師補充。
4、教師通過實物教學生如何識別假冒產品。
(也可以讓學生提前向家長學會,再教給同學們。)。
(四)談收獲。
(五)作業。
綜合本單元的知識點,辦一期小報。
小資料: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每年的3月15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internationaldayforprotectingconsumers'rights)。這一國際日最先由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于1983年確定,以擴大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宣傳,使之在世界范圍內得到重視,促進各國和地區消費者組織之間的合作與交往,在國際范圍內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
1962年3月15日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在美國國會發表了《關于保護消費者利益的總統特別咨文》,首次提出了的消費者的“四項權利”,即:有權獲得安全保障;有權獲得正確資料;有權自由決定選擇;有權提出消費意見。
肯尼迪提出的這四項權利,以后逐漸為世界各國消費者組織所公認,并作為最基本的工作目標。1983年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確定每年的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同時,選擇這樣一天作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也是為了擴大宣傳,促進各國消費者組織的合作和交往,在國際范圍內引起重視,推動保護消費者的活動。
從1983年以來,每年的3月15日,世界各地的消費者組織都要舉行多種多樣的紀念活動。舉行記者招待會或發布新聞公報,向公眾介紹消費者組織的活動情況;公布新的一年的工作計劃,告訴人們消費者組織將為保護消費者利益做哪些工作。同時,喚醒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督促企業重視消費者權益;促進全社會都關心、支持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而今,“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宣傳活動已經成為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意義深遠的社會性活動。
主題為"消費和諧"。
今年是第25個“3.15”消費者權益日。
什么叫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消費者的權益是指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所享有的權利和應得的利益。它包括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應享有的權益,也包括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應享有的權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指消費者所應享有而被國家法律、法規及地方性法規所認可的、獨自享有的權利。社會保障及法規保護的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時,有意給經營者造成侵害,或者由于消費者故意或過失而使自身利益受到損害,社會與法律對之不予保護。保護消費者權益絕不是無原則、_限地予以保護。
發生消費糾紛后哪些途徑可以解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_》第三十四條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4.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如何與經營者協商解決消費糾紛?
消費者在找經營者協商之前,應咨詢或學習《消費者權益保_》、《產品質量法》、新“三包”規定及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弄清經營者在哪些方面損害了自己的權益;是退貨、換物還是修理,能得到多少賠償等。然后帶著法規和實物、發票去找商場負責人,陳述自己購物及發現質量問題經過,并依法提出自己的賠償要求。經過協商能得到滿意解決。如協商不成,可尋求其他解決途徑。
如何向消費者協會投訴?
投訴以文字材料為準。要把投訴人的姓名、地址、郵政編碼和被投訴單位名稱、地址,受損害事實,所購商品的名稱、牌號、規格、數量、價格、生產單位及交涉經過等內容寫清楚,并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未經消協同意,不要郵寄票證、單據和實物,以防丟失。
請注意,以下6種情況之一的投訴,消費者協會不予受理:
2.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之間的經濟糾紛的投訴;。
3.個人私下交易商品,屬于違約糾紛的投訴;。
4.提不出被投訴者的名稱、地址和必要證據的投訴;。
5.司法、行政部門已受理的投訴;。
6.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投訴。
(1)找一找。
讓學生從尋找身邊熟悉的交通工具入手,以加深對交通工具類別、使用范圍、用途等方面交通知識的初步了解。
(2)說一說。
讓學生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說說自己乘_通工具的經歷和感受;也可以利用一些交通工具的模型和圖片加以說明,增強活動的興趣。
(3)交流與展示。
組織學生開展活動,讓他們圍繞身邊的`交通工具,談見聞,包括見過哪些交通工具、各種交通工具有哪些特點和用途;還可讓學生談談某些交通工具的發明、發展或功用的知識趣聞。
2、“家鄉的交通工具”活動設計。
(1)競猜游戲“是真是假”
選擇一些地區的交通工具如大象、駱駝、雪橇、轎子、馬車等圖,幫助學生認識交通好工具的歷史發展變化過程,同時也讓他們懂得交通工具有一定的區域性。
可以利用競猜游戲或“是真是假”現場互動游戲,提升學生對知識性學習的興趣。注意課前要布置學生做好相關資料準備。
(2)調查與分析。
學生按照一定的分組、分工進行社會調查。事先,教師要知道學生設計好調查提綱和記錄表。調查的對象可以是交通管理部門、社區人士、街坊鄰居、父母、同學等。到街頭觀察與調查,一定要囑咐學生注意安全。
當地交通工具變化的調查。
時間工具名稱特點及用途。
20世紀五六十年代。
20世紀七八十年代。
20世紀九十年代。
20世紀末、21世紀初。
(3)通過學生填寫自己家鄉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點和用途表,使他們進一步加深對交通工具的認識。展示活動可按小組或班級進行,教材留白的部分可讓學生畫畫、貼貼、寫寫,目的是讓學生記錄下自己的時間成果或體驗。
(4)交通工具展覽會。
讓學生把收集到的交通工具的圖片、玩具、模型展示出來,互相交流。
1.通過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點,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心。體味學習給自己帶來的樂趣,為自己的進步感到高興。
2.感受學習有苦也有樂。沒有最初的失敗就沒有后來的成功。在交流自己的學習經驗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并愿意嘗試新的學習。
教學計劃包括教材簡要分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點和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和練習設計。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歡迎品鑒!
在設計這堂課時,我努力讓學生在游戲中、在參與活動中,感悟并提高一定的道德認知,通過活動化教學力求改變過去我講你聽的方式。在活動化教學中,注意了活動的層次性、目標性。我設計了四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猜猜他(她)是誰?”,通過每個學生各具特色的自畫像,介紹自己、理解自我,并通過與他人比較,初步意識人與人存在著差異。第二個活動是“圓圈變變變”,通過大家在圓上作畫,讓學生知道,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情會有不同的想象。第三個活動是“說說你發現的不同”,在這個環節讓學生通過比賽,了解各地方,各國家,各民族之間人與人是不一樣的,正因為不同才有了我們多彩的世界。第四個活動是“尋找小星星”,圍繞學生的學校生活,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班里有哪些“多彩的小星星”,讓學生意識到:正因為每個同學的不同,我們的班級生活才會豐富多彩。讓學生明白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各自發揮不同的優勢,才能使我們的班級更加豐富多彩,思想在此受到了震撼,得到了升華,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明白道理,學到知識。這幾個活動的設計都是有目的的.,貫穿著邏輯性,可以說是逐步提升。
首先我將教材中的活動一:我的自畫像內容改在了課前完成,一開課我就將他們上交的自畫像拿出來讓他們猜,引入第一個游戲,在猜測中對人與人之間的不同,能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我還注意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課程資源。讓學生交流自己調查的生活中人與人有哪些不一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又如:讓學生圍繞自己的學校生活,回憶上學以來,班上有哪些多彩的小星星。這些話題應該都是孩子們經歷過、熟悉的事情,通過孩子們自己的生活進行教育,在自身生活體驗的基礎上學習,努力調動孩子們已有的生活經驗。把兒童自身生活經驗作為教材資源,這樣兒童在課堂上發揮的作用就很大。我覺得,這是我在教學這節課中自己的最大收獲。
新課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構建的課程生活,要了解兒童是不容易的,所以教師要變“備教材”為“備兒童”。由于新課程強調師生互動,課堂上就會不斷生成新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具備更好的教學藝術和智慧去面對學生生成的問題。盡管這次課也給我留下了不少遺憾,但在遺憾中我也收獲了許多。我想,在今后的實踐中我將不斷的探索、前進!
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程,應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逐漸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教材分析:
“我這樣學習”這一主題設計了“自主學習”,“勤思善問”,“從做中學”三個活動內容。
“自主學習”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對話,出示了一些自主性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辨析是非,了解為什么要自主學習,進而學會自主地學習。
“勤思善問”采用了外國兩位偉人的故事做鋪墊,引導學生明白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小問題也會有大發現的道理。主題內容出示了一群學生勤思善問的情景。如觀察水杯中的筷子,觀察魚缸中好像不會睡覺的金魚,引導學生明白這些就是勤思善問,并學會在學習和生活中提出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
“從做中學”出示了學生調查、觀察、做小實驗、修理自行車等圖片,引導學生明白這些都是學習,要學會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啟發學生談談“從做中學”的收獲和感受,并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
課前準備:
教學時間:三課時。
主題1:自主學習。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2、引導學生養成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不抄襲、不舞弊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
1、懂得學習需要有專心、耐心和恒心;。
2、教育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
難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設計:
活動一、你是如何寫作業。
指名匯報。
大家評議誰的方法好。
活動二、評一評,講一講。
說說在自主學習方面誰做得比較好。
學生思考,指名回答。
活動三、說說自己最喜歡的課程。
1、老師讓同學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最喜歡的課程是什么,并寫上自己的名字交給老師。
2、老師隨意從其中抽出一張,被抽到的同學走上講臺,說說自己最喜歡的課程,為什么喜歡它,以及自己是怎樣學好它的。同學們可以向這位同學發問。
3、一個同學回答完后,教師再抽出另一張,以此類推。
活動四、總結好的學習方法。
1、先以小組為單位,每人談自己在學習中的,由小組長將大家的經驗加以概括。
2、班內共同交流,由小組長將每組的經驗在全班進行匯報,并在教師的引導下,總結出學習的好方法。
早預習,有計劃;。
多提問,善觀察;。
常積累,勤總結。
主題2:勤思善問。
教學目標。
1、了解古今名人從小好學、勤思善問的故事,搜集相關的格言和諺語。
2、明白愛學習源于對知識的渴求,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
重點、難點。
重點:懂得從小愛學習的重要性。
難點:激發從小對學習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1、古今名人從小好學、勤奮的故事。
2、相關的格言和諺語。
教學設計。
故事導入。
1、教師提問:你的腦海里有哪些小問號呢?
2、教師講一講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和“愛迪生孵小雞”的故事。
活動一、召開“勤思善問”故事會。
1、召開班級主題故事會,將自己搜集到的中外名人勤思善問的小故事在全班進行交流,
2、教師隨機補充。
3、學生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引導學生明白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要從小養成。)。
活動二、看一看,說一說。
圖上的同學在干什么?
小組內交流指名匯報。
(引導學生明白在生活中注意觀察思考、對書本和老師質疑等都是勤思善問的表現。)。
2、學生搜集勤奮好學的格言和諺語,以小組匯報交流。
3、學生選取一句或自己寫一句座右銘。
主題3:從做中學。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從實踐中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養成勤動手、勤動腦的好習慣。
教學設計。
活動一:他們是怎樣學習的。
(引導學生明白調查、實驗、同學合作完成一項小制作等都是學習。只是不僅要通過書本來學習,還要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
活動二、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作業。
這項作業由小組同學合作完成如調查、實驗、社會實踐等,并談談自己在完成作業時的感受。
活動三、總結學習的途徑。
課堂是個小天地,生活是個大課堂。
會生活,會學習,會觀察,會合作,
動手又動腦,收獲真不少。
活動三、緊急任務。
1、搜集身邊會學習的同學的事跡,找找學習的榜樣。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請“有心人”介紹經驗。
〖本課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感受和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上的進步。
2、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幫助他們能夠自信地學習、自信地做事,體會因進步帶來的喜悅和快樂。
3、使學生體會到自己的進步不僅是自己努力的結果,還包含著老師、家長和朋友的幫助,從而知道感激他人。
〖教學結構〗。
(一)課時安排1課時。
(二)教學結構整體設計。
1、通過讓學生填寫一年級的試卷,幫助他們感受到自己在學習上的進步。
2、通過讓學生對比現在和以前的作品、作業以及其他的個人資料,感受到自己是在不斷進步的。
3、通過教師、家長的鼓勵,使學習較差的學生也明白自己在這幾年的學習當中也在不斷進步。
4、在第一、第二環節的基礎上,開展“登上進步快車”的活動,使每位學生都去尋找自己的進步之處,樹立自信心,體驗進步帶來的喜悅和快樂。
5、開展“疊幸運星,存放愿望瓶”活動,讓學生寫出自己對未來有哪些期盼,使學生確定努力的方向,并為此而不斷地努力。
〖實施過程〗。
(一)展開活動,揭示主題。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試卷,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吧!
(教師發試卷,學生拿到試卷后開始做題。)。
師:大家做得真快呀!同桌之間交換一下試卷,互相訂正,看看大家的成績如何。
(訂正答案,統計成績。)。
(實物投影出示:一位學生在一年級時答的同樣的試卷。)。
師:咱們再看看她現在做的這份卷子。
(教師通過實物投影儀顯示兩份卷子)。
師:同樣一份卷子卻是兩種結果,這是為什么?
生:因為她現在學的知識多了。
生:因為她長大了!
生:她把知識掌握得更牢固了!
生:同一年級相比,她有了很大的進步。
(二)師生互動,深化主題。
師:進步可真大!其實,每個同學的身上都發生了許多變化。不信,你們拿出你以前的作品來比一比吧!
(學生拿出以前和現在的學習作品進行對比,然后全班交流,通過實物投影儀出示學生的對比作品。)。
(三)教師、家長的鼓勵。
師:這么多同學都有了進步,老師祝賀你們。咱們班的班主任,對咱們更加了解,你們想不想聽聽她怎么說?(播放錄音:老師說的都是班里較差學生的進步。)。
(教師出示學生的全家福照片并放家長的錄音。)。
生:聽了媽媽的話,我感到我的進步給媽媽帶來了快樂。
生:我以后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
生:現在我長大了,懂事了,當然就不應該隨意耍小孩子脾氣了。今后,我會越來越懂事、越來越講道理的。
生:我要更努力地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
生:我要感謝李老師,是她幫助我進步的。
生:我要謝謝爸爸、媽媽,我以后一定聽他們的話。
師:是啊,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進步,這些進步既包含著自己的努力,也有爸爸、媽媽和老師的功勞。大家看,“進步快車”已經進站了。
(四)開展“登上進步快車”的活動。
(課件出示一列火車慢慢地開過來,上面寫著“我們天天在進步”的課題名稱。錄音播放:各位乘客請注意,31次“進步快車”就要出發了,請各位乘客做好上車的準備。)。
生:因為他們都取得了進步!
師:其他同學是不是也想登上這列“進步快車”?那么就來填填“進步快車”的旅客登記表吧!(學生填表時,教師巡視)。
師:誰來把自己的進步說給大家聽一聽?(老師請幾位學生說一說,學生說過以后,在“進步快車”上貼上自己的照片。適時進行師生對話,給予贊揚)。
師:看來,我們的家長為了我們能多學本領,付出了很多的辛苦,我們點點滴滴的進步都離不開家長的悉心幫助。同學們在老師、家長的幫助下,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下面就把你的進步在小組內說一說,讓大家評一評你有沒有資格登上“進步快車”,如果通過了,就趕快在快車上找到你的位置,貼上你的照片吧。(學生在小組匯報交流后貼上自己的照片。)。
(五)期待未來,升華主題。
師:我們的每一點進步,不僅是我們自己努力的結果,還有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幫助,正是在他們的扶持下,我們才能認清自己的不足,通過不斷努力,取得了今天的成績。
(播放舒緩優美的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
師:對于未來,我們都懷著美好的期待,期待自己取得更多的進步。同學們,你希望自己上三年級時會取得哪些進步呢?請把自己的期待寫在這一張張幸運紙條上,寫完后,把它疊成幸運星,放入老師的愿望瓶中保存起來。等到我們上了四年級時,讓我們一起打開,看看誰的期待成為了現實。
。
本主題由活動指示性的引言、三幅圖片及對話和注釋,還有一則小資料組成。引言既是對主體內容的提示,又是對活動要求進行指示。三幅圖從不同側面進行了提示,設計了要保管好購物憑證,自覺抵制假冒偽劣產品,知道有問題可以撥打12315的熱線投訴電話,同時配有簡介購物發票的資料,教給了學生保護自己權益的基本方法。目的是讓學生自己歸納怎樣才能保護自己的消費權益,使學生能學以致用。
(一)小調查(小組內交流課前調查情況)。
舉例說明,假冒偽劣產品給人們帶來了哪些損害?
(二)小知識。
(三)保護我們的權益。
我們每個人都要注意保護自己的消費權益。你知道怎么做嗎?
1、小組交流辦法并表演展示。
2、閱讀33頁內容。
3、教師補充。
4、教師通過實物教學生如何識別假冒產品。
(也可以讓學生提前向家長學會,再教給同學們。)。
(四)談收獲。
(五)作業。
綜合本單元的知識點,辦一期小報。
小資料: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每年的3月15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internationaldayforprotectingconsumers'rights)。這一國際日最先由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于1983年確定,以擴大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宣傳,使之在世界范圍內得到重視,促進各國和地區消費者組織之間的合作與交往,在國際范圍內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
1962年3月15日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在美國國會發表了《關于保護消費者利益的總統特別咨文》,首次提出了的消費者的“四項權利”,即:有權獲得安全保障;有權獲得正確資料;有權自由決定選擇;有權提出消費意見。
肯尼迪提出的這四項權利,以后逐漸為世界各國消費者組織所公認,并作為最基本的工作目標。1983年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確定每年的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同時,選擇這樣一天作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也是為了擴大宣傳,促進各國消費者組織的合作和交往,在國際范圍內引起重視,推動保護消費者的活動。
從1983年以來,每年的3月15日,世界各地的消費者組織都要舉行多種多樣的紀念活動。舉行記者招待會或發布新聞公報,向公眾介紹消費者組織的活動情況;公布新的一年的工作計劃,告訴人們消費者組織將為保護消費者利益做哪些工作。同時,喚醒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督促企業重視消費者權益;促進全社會都關心、支持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而今,“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宣傳活動已經成為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意義深遠的社會性活動。
主題為"消費和諧"。
今年是第25個“3.15”消費者權益日。
什么叫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消費者的權益是指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所享有的權利和應得的利益。它包括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應享有的權益,也包括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應享有的權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指消費者所應享有而被國家法律、法規及地方性法規所認可的、獨自享有的權利。社會保障及法規保護的`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時,有意給經營者造成侵害,或者由于消費者故意或過失而使自身利益受到損害,社會與法律對之不予保護。保護消費者權益絕不是無原則、_限地予以保護。
發生消費糾紛后哪些途徑可以解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_》第三十四條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4.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如何與經營者協商解決消費糾紛?
消費者在找經營者協商之前,應咨詢或學習《消費者權益保_》、《產品質量法》、新“三包”規定及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弄清經營者在哪些方面損害了自己的權益;是退貨、換物還是修理,能得到多少賠償等。然后帶著法規和實物、發票去找商場負責人,陳述自己購物及發現質量問題經過,并依法提出自己的賠償要求。經過協商能得到滿意解決。如協商不成,可尋求其他解決途徑。
如何向消費者協會投訴?
投訴以文字材料為準。要把投訴人的姓名、地址、郵政編碼和被投訴單位名稱、地址,受損害事實,所購商品的名稱、牌號、規格、數量、價格、生產單位及交涉經過等內容寫清楚,并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未經消協同意,不要郵寄票證、單據和實物,以防丟失。
請注意,以下6種情況之一的投訴,消費者協會不予受理:
2.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之間的經濟糾紛的投訴;。
3.個人私下交易商品,屬于違約糾紛的投訴;。
4.提不出被投訴者的名稱、地址和必要證據的投訴;。
5.司法、行政部門已受理的投訴;。
6.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投訴。
教學目標:。
1、了解城市型社區的不同特色以及社區里的設施和機構。知道城市社區的人們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2、體驗社區里的功用設施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懂得要愛護社區的公共設施。
3、初步了解社區的一些機構,以及村鎮,街道干部為搞好社區建設所做的努力,懂得要尊重他們。
4、了解社區的發展,感受人們生活環境的不斷改善。
課時:一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
活動目標:
1、懂得做人要自尊自愛,有羞恥感,愛惜自己的名譽。
2、體會自尊地人不能稱為真正地人。
3、從小培養學生地自尊意識。
活動重點:懂得做人要自尊自愛,有羞恥感,愛惜自己地名譽。
活動難點:體會自尊地人不能稱為真正的人。
活動準備:名人小卡片。
活動過程:
一、角色表演,引發思考。
1、一生表演:《抽屜里的錢》邊說邊演。
2、那張“給了我一生尊嚴”的紙條上寫些什么呢?
3、小結并揭題:從自尊開始。
二、聯系生活,反省自我。
1、結合教材中的故事,聯系生活實際,反省自己的行為。
(1)第一幅圖,說明什么?你有過類似的行為嗎?
師:任何人在是非面前,無論是否有人監督,一定要堅持正確的,摒棄錯誤的;。
師:第二幅圖說明貪小便宜和損害他人利益是不自尊的表現;。
(3)這副畫面上的難同學如果是你,你會作何選擇?為什么?
聯系生活實際,這樣的事情你遇到過嗎?當時是怎么想的?
師:考試作弊不但是自欺欺人的行為,而且是缺乏自尊的表現。
結合這四副圖,談談你對自尊的認識。
2、交流小結: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很多小事,但是有時在這些小事面前如果不能作出正確的選擇,失去的可能就是人的名譽何自尊。
三、真誠表白: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有做過那些不能做的事?你怎樣警示自己?
四、名人名言卡片交流。
五、活動延伸。
將你寫的和同學寫的名人名言收集。
1、引導學生認識交通工具的種類、特點及用途,了解當地交通工具的發展史和使用情況。
2、引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了解交通工具的發展,懂得交通工具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3、引導學生學習搜集與整理信息資料的方法,并愿意與他人交流、分享。
1、教師先作示范:出示自己全家的照片,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講一件家種有趣的事或難忘的事(教師將家庭照片貼在黑板上布置的大房子中)。
3、請幾個學生分別介紹他們各自的家庭并講一件有趣的或高興的或令人感動的事,把家庭照片貼在大房子的窗口中。
4、沒有被傾倒的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并把照片貼在房子中。
本主題由活動指示性的引言、三幅圖片及對話和注釋,還有一則小資料組成。引言既是對主體內容的提示,又是對活動要求進行指示。三幅圖從不同側面進行了提示,設計了要保管好購物憑證,自覺抵制假冒偽劣產品,知道有問題可以撥打12315的熱線投訴電話,同時配有簡介購物發票的資料,教給了學生保護自己權益的基本方法。目的是讓學生自己歸納怎樣才能保護自己的消費權益,使學生能學以致用。
教學目標:通過交流,體驗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1、認真觀察;2、做中學;3、多在心中畫問號。
重點:讓學生體驗到好的學習方法、習慣的重要性。
難點:學生能從自己的實際出發體驗學習習慣和方法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師:上幾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大家都有自己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今天我們要繼續討論,還有哪些習慣和方法能對我們有益。
二、學生自學p22,想一想,書上講的是什么?你做得如何?
三、討論:1、說說貓遇到強光和弱光時眼睛的不同狀態。2、說說為什么夏天天亮早,而冬天比較晚。教師對學生的交流進行評價,強調觀察的重要性。3、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中有什么發現。
四、自學p23頁。
五、交流1、學生交流內容2、為什么做中學樂趣多?3、師講小故事《比爾蓋茨小時候的故事》4、討論通過剛才的學習懂得了什么道理,并寫出一二。
一、師講故事:1、數星星的孩子——張蘅2、壺蓋為什么會動?
師:其實我們要多獲得知識,多解決一些問題,除了在課堂上學習以外,還有很多方式和方法。請小朋友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組內說一說。
三、總結交流。
四、師:最后老師送給小朋友們兩句名言,希望能給大家有所幫助。行是知之始,學非問不明?!招兄巳私晕釒?,處處有學問?!慂Q琴師簡單說說意思。
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本人承擔了三(2)班品德與生活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二、實施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三、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并做記錄。
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于素質報告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1、了解學校里除自己的老師以外的工作人員,了解他們的工作內容、工作方式以及工作感想。
2、學會以社會實踐(調查)的方式展開學習活動,學會與人交流、合作、分享快樂。
3、理解這些人們的工作對自己在學校健康、快樂的生活和學習是不可或缺的。
4、萌發對這些人的感激和尊敬。
1、以社會調查的形式進行學習,并把自己實踐的結果向小組匯報和交流。
2、通過對這些人工作的了解,激發對他們的感激和尊敬之情。
懂得學校里其他工作人員對自己的學習和成長不可缺少的,萌發對他們的感激和尊敬。
課時設計:兩課時連
1、出示一些校園的圖片
干凈、美麗的校園;學生讀書、游戲的畫面;到圖書館借閱圖書的情景等等。
能有這么好的學習環境,你覺得需要哪些人的配合呢?
2、讀p50提示語:你了解在學校里工作的人嗎?知道他們是怎樣工作的嗎?
出示課題:在學校里工作的人們(學生說說自己所了解的在學校里工作的人)
3、上節課結束時,老師給同學們布置了今天的任務,各個小組還做了準備?,F在,請各個小組說一下,你們準備問些什么問題,聯系的情況怎么樣?各個小組匯報。
1、各小組按照事先擬定的計劃進行調查訪問
2、教師提出活動要求:
遵守采訪時間,講禮貌,認真觀察、詳細了解在學校里從事不同工作的人們的工作情況,并做好記錄。
各個小組向全班介紹自己調查訪問所得。
比如校工叔叔、清潔阿姨、校長、大隊輔導員、圖書管理員、食堂伯伯等在學校工作的人的具體工作情況,并談感受。師適時點撥。
學生交流匯報
小結: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在學校里工作的人們,他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了我們健康成長,我們真的是非常感激!
你想對他們說什么呢?(用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感謝和敬意)
齊讀課后總結語。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要把學校辦好,離不開各個崗位上的工作人員,我們要關注、尊重他們,特別是要尊重他們的勞動。
三年級共分兩個班。學生還處于兒童期,這一階段是兒童品德和社會性發展的啟蒙階段,他們剛剛進入“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學習,這一冊的教育內容應當是對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打基礎的教育,是學生由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自然銜接。本冊教材在“我在成長”教育主題統領之下,將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需要和不斷擴大的認知范圍,用社會關系、社會活動、社會環境三條主線,貫穿個人、家庭、學校、社區(家鄉)等四個不同范疇,并使四個范疇形成彼此互動的關系。使學生通過學習達到。
在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立足于學生的現實生活,適當關注兒童對未來生活的需求,把道德學習建立在真實的生活背景和豐富的情感體驗之上,使之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陶冶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挖掘生活中資源,將生活中的素材整合為教學資源,才能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打造出高效課堂,提升教學理念。
1.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
本冊內容主要讓兒童從自己熟悉的學校生活、社區生活、家庭生活入手,來感受自己生活的環境和環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學校、社區各種生活環境之間的聯系,以及這些環境與人的關系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本冊的教育內容讓學生樹立角色意識、責任意識、規則意識等。在探究一切的熱情中,在享受童年的過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識。
2.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
關注同學,關注每一節課,關注父母,關注自己……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和體驗,并讓他們通過學習活動,提高對生活的認識,進一步提升到對周圍社會現象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說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三上教材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總結、體驗,關注身邊的榜樣,關注自己的學習習慣,正確引導學生的好學之心。
3、富有開放性,給教師和學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間。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課程資源不限于傳統意義上的教材”,“學生、教師、家長、社會人士等都是本課程的重要資源。此外,本課程的資源還包括:圖書(包括教材及教輔)、報刊、圖片、地圖、圖標等文本資源;影視節目、錄音、錄像、vcd、網絡、軟件等音像資源;博物館、教育基地、圖書館、實驗室、紀念館、文化館、自然和人文景觀、各種社會組織和政府機構等”;“有條件的地方要盡量開發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教材注意了引導教師學會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使教師能創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教師能聯系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
本冊教材按照課程要求,安排了“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長”、“我們一起長大”、“班級是我們快樂的家”“我喜歡的學?!彼膫€主題。三年級的兒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驅使,產生盲目模仿、嘗試、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顧后果盲目模仿,幫助兒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斷能力,是三年級教育中應當強調的重點。
1、全面準確地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課和社會課,也不是兩者的簡單疊加。該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2、大膽選擇、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教學中應依據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的社會參與,重視學生生活圈的逐漸擴大,注重社會性意義的發掘,如:民族文化、社會風俗倫理、歷史、地理、政治、法律、經濟等方面的整合。隨著活動形式逐漸復雜,涉獵的范圍慢慢擴大,,文本資源、社會信息、考察采訪資料等要綜合運用。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凡能促進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和學生生活的緊密聯系,給學生提供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長知識、開發智力、培養能力、陶冶情操、養成好習慣的一切可用教育資源,都應成為品德與社會的有效課程資源。教師本身的學識、態度和價值觀,也構成了影響學生學習的課程資源的一部分。
3、綜合組織多種活動。
情感在活動中萌發,課堂在活動中生成。養成好習慣的養成,能力的培養,性情的陶冶是離不開課堂內外豐富多彩的活動的?;顒邮挂磺小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仿佛嫩芽無聲無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動的范例,如編劇本,角色扮演、小記者采訪等,然而教學總是處在一種流動的狀態,時刻挑戰教師的智慧。使活動更適合自己班級的學生,使活動更具操作性,及時調控活動進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導學生去進行角色轉換。
當前學校的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家長包辦過多,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相對較弱,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學校、社會中所承擔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應當承擔的責任。而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是一個人社會性發展的基礎,需要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礎。通過角色轉換,讓學生多進行一些生活體驗,并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人們在生活中是怎樣在根據不同的場合很好地進行著角色轉換,履行自己的職責。教師要注意運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來提高學生的認識。
5、重視發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
發展性教學評價關注人的發展過程,課程標準將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與課程的發展融為一體。強調評價過程化,重視兒童在活動中的態度、情感、行為表現,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意等;強調評價多樣化,如:主體多樣化,角度多樣化,尺度多樣化;強調質性評價,強調日常觀察過程,強化專題性探究過程,建立成長記錄袋,實施階段性評價。
把《關于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作為本學期的研究專題。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任務能獨立完成。
1、學生搜集一下好的學習方法;
2、學生根據42頁三幅插圖自己創編小品;
3、師生共同收集關于“一分鐘的價值”的有關資料,收集勤學的名言。
1、在學習上,你們遇到了哪些困難?
2、讓學生暢談自己的“困難”。
3、教師引導學生歸納主要困難。學生可以互相交流學習經驗、好的學習方法。借他山之石來攻玉。
1、相互欣賞。
在看小品的過程中,思考同學的表演意圖,小品詮釋了什么思想主旨。
2、自主探究。
在對小品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學生受到啟發,并從中感悟: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對學生來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多么重要。
學生結合課本第43頁下方三個孩子遇到困難的插圖,討論如何幫助他們克服這些不好的習氣。
1、學生閉上眼睛,感受一下一分鐘時間有多長。
2、結合收集的資料,師生共同交流關于一分鐘的價值。
3、分小組進行一分鐘寫字比賽,一分鐘口算比賽,把成績記錄下來,把成績展示一下,共同感受一下一分鐘的價值。
1、時間是寶貴的,一去不復返;
2、要合理利用每一分鐘,快樂學習,盡情瀟灑,充分休息,不要讓時間悄悄地溜走。
1、看圖想一想,說一說。
(1)學生看課本第46頁三幅插圖,說說自己大膽提問的收獲
(2)學生把自己不敢提問的顧慮說出來,大家共同想辦法克服。
2、名言激勵
(1)學生說說自己創編關于勤學好問的“名言”,互相交流,相互啟發;
(2)教師小結,學生朗讀關于勤學好問的名言。
1、有關時間的感受,還可以使用模擬表演的形式,如請學生扮演時光老人,幫助學生體會珍惜時間的重要意義。
2、組織學生收集有關時間,學習習慣方面的名言警句,自己辦一張手抄報。展示自己這堂課學到的知識和明白的道理,讓大家和你一起分享。
1、知識與技能:了解父母為自己的成長付出了許多的心血,感受父母對自己的疼愛,喚起學生對父母由衷的愛。
2、過程與方法: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活動,體會家庭親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父母對自己的疼愛和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
4、行為習慣:在活動中學會關心父母,以恰當的方式孝敬父母長輩。
1、引導學生體驗父母對自己的疼愛。
2、懂得感激父母。
多媒體課件(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詩歌《父母的疼愛》等)、親情樹及紙做的樹葉、道具(爸爸用的茶杯、報紙等,媽媽用的圍裙、毛衣等,孩子用的籃球、吃的食物、喝的飲料等。)、每人一張親情卡。
1課時
(一)歌曲導入,激發情感
小朋友,有一首歌,我會唱,你會唱,大家都會唱,這首歌唱出了每個孩子的心聲,打動著每個人的心靈。(音樂聲起《世上只有媽媽好》)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的愛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今天我們就一起用心去感受一下父母的疼愛。齊讀課題。
(二)回憶疼愛——親情故事會
1、學生閉上眼睛回憶生活中父母疼愛自己的事
2、四人小組交流。
3、親情故事會。(課件出示提示語)、每當我生病時……
、每當我------時……
、每當我------時……
、每當我------時……
(三).體驗疼愛——親情表演會
每當我生日時……
有一次生病了……
有一次天突然下雨,而我又沒帶傘……
2、小組表演。教師觀察指導。
3、家庭劇場。教師隨機采訪。
(四)、深化認識,學會回報
在爸爸媽媽生病時……
在爸爸媽媽勞累時……
在爸爸媽媽忙碌時……
2、學生任選一個題目,用一兩句話說一說“你會怎么做?”
(五)深化情感,親情綻放
1、父母對我們的恩情比山還高,比海還深,下面我們就用一首詩來表達一下我們對父母的一份敬意吧!(大屏幕顯示《父母的疼愛》)
爸爸媽媽
你們是樹,我是樹上的一片樹葉、一朵花、一個果。
是你們給了我一個溫暖的家。
在你們的疼愛下,我一天天快樂幸福地長大……
2、讀了這首詩,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話要對爸爸媽媽說嗎?請你選一句最想對父母說的一句話寫在心型的親情卡上。
(六)小結
此時此刻,我想我們每個同學的心都充滿著對父母的感激之情,我希望大家回去后在父母的幫助下也做一棵這樣的親情樹。如果你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父母或者其他長輩做一件事,你就在大樹上貼一片樹葉、一朵花或一個果,爭取早日讓親情樹枝繁葉茂。最后老師祝大家在父母的疼愛下茁壯成長、天天快樂!孩子們,我們也一塊兒來祝福爸爸媽媽:(生齊念)祝爸爸媽媽天天快樂!
1.了解家庭成員的稱呼,知道家庭的發展變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語言文字中的“家”。
2.感受家庭的傳統和價值,體會自己的成長與家庭發展變化的關系。
了解家庭成員的稱呼,知道家庭的發展變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理解語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傳統和價值,體會自己的成長與家庭發展變化的關系。
教學準備: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多媒體課件。
第1課時。
一、新課導入。
教師: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可愛、溫馨、美麗的家。
聽歌曲“讓愛住我家”,說說你的家,你家里有幾口人?你長得像誰呢?
二、新知講授。
活動一:家庭稱呼搶答賽。
教師:開展“我來問,你來答”的小活動。
學生交流:搶答。
教師:開展“我來問,你來答”的小活動。
學生交流:搶答。
教師:請同學們帶著節奏拍手讀兒歌。
《稱謂歌》。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爺爺。
爸爸的媽媽叫什么爸爸的媽媽叫奶奶。
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媽媽的爸爸叫什么媽媽的爸爸叫外公。
媽媽的媽媽叫什么媽媽的媽媽叫外婆。
媽媽的兄弟叫什么媽媽的兄弟叫舅舅。
媽媽的姐妹叫什么媽媽的姐妹叫姨媽。
教師:進行搶答競賽,看誰說的又快又正確。
教師:社會生活的變化,往往會帶動家庭規模的變化。目前,大多數的家庭是由爸爸、媽媽和孩子組成的,人們稱之為“核心家庭”。以往那種和爺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經變得越來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則更為少見。
活動二:“家史”小調查。
教師:隨著我們的成長,家庭也在發生變化。讓我們做一個“家史”小調查吧!
學生交流:自主發言。
教師:比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發現了什么?
三、教師總結。
社會生活的變化,往往會帶動家庭規模的變化。目前,大多數的家庭是由爸爸、媽媽和孩子組成的,人們稱之為“核心家庭”。以往那種和爺爺、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已經變得越來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則是更為少見。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詩歌導入(課件出示現代詩歌《家》)。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自己的家嗎?在自己家里生活,你們有何感受?
生:喜歡。我感受到幸??鞓?,有安全感。
師:是的,家總能讓感到我們開心、快樂、溫馨和幸福。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蔽蚁胝f的是,幸福家庭的幸福也是各不相同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家”中,了解“家”的歷史和文化吧。
二、新知講授。
活動三;傳統節日中的“家”
學生交流:小組討論。
教師:講講“年夜飯”相關小知識。
學生交流:自主發言。
學生交流:小組討論。
教師:除了春節以外,在我們國家,還有很多傳統節日與“家”有關,你知道嗎?
活動四:語言文字中的“家”
教師:在中國,不僅很多傳統節日與“家”有關,而且很多語言文字也與“家”有關呢!
學生交流:闔家歡樂;家書抵萬金;家和萬事興……。
教師:通過小組合作形式收集有關“家”的成語、諺語、格言、詩篇或者故事,制作一份簡報吧!
三、課堂總結。
同學們,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能夠了解自己家庭成員的稱呼,知道家庭發生的變化,體會傳統節日中的家和語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傳統和價值,逐步樹立家庭責任感。
思品教學要以兒童生活為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開放性的思品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改變傳統的思品教學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學充滿思辯色彩,充滿生機活力。它以大思品為理念,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思品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
傳統的思品教學是“封閉”的,“靜態”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缺少兒童暢想、暢言,更談不上思潮涌動,缺少主體參與,即使有一時的熱情又能持續多久呢?本學期三年級的思品教學總結如下:
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稅圩o公共設施》一課,就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園內、甚至在校外組織活動學生討論做到愛護公共設施;《積極參加公益勞動》一課,要求學生知道什么是公益勞動和為什么要參加,可帶領學生在校園內甚至可以到學校附近的小公園、街道進行教學活動,及時進行“打掃落葉”、“你丟我撿”的活動。強化“知”、“行”統一,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保ā墩n標》)動態式討論正是體現了這一教學理念,它真正讓學生成為主體,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學生主動活動和自主探索。學生們主體積極參與,萌發了高度的熱情。他們有的提議要成立“小小發明家”協會,有的提出“讓我們每天都有一個“新發現”的要求……雖然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們的“異想天開”,使整個課堂成為學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場所,使課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開放的動態式討論、小組合作形式,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于道德認識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我們可以結合有關教學內容,采用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游戲、小品表演、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學中分別讓學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內容。
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認識,這時更應該給他們創設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對于學生來說比較真實、親切,能使學生充分參與、積極表現,融入課堂教學,比較自然地主動發展,從而深化道德認識,內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標》中提出“教師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眱灮计氛n堂教學,就是要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社會因素,由課堂延伸到課外,依托教材,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將校園、家庭、社會等一切有利于學生明理、導行的場景都當作課堂,“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鼻袑嵦岣咚计方逃膶嵭?。
我們的作業設計要沖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跟生活接軌,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趣。
學生的天性是樂于自己探索,好游戲、活動,課堂上的說教再生動也缺乏形象性、參與性,而少先隊活動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藝術性、知識性、參與性于一爐。因此,作為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把思品教學與班隊活動結合起來,從班隊活動中深化思品教育。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節思品課就能解決的問題,為配合好思品教學,應有一定的強化規范訓練,結合思品教學制定每周每月的規范目標,使課堂上的熱情延伸到課外。經常不斷地進行課后導行、鞏固,才能使學生把熱情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內容上,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運用開放式的評價考核。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獲得反饋信息,促進兒童發展?!耙虼?,要從每個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保ā墩n標》)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對每一位學生都應傾注愛心,既要容納學生對的,又要包容學生錯的,這樣可誘發學生的積極性。根據思品課的學習評價,即“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具體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學習結果?!痹诳己藭r,要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考核與思想品德學習考核結合起來。把對學生的認知能力考核與行為能力的考核相結合;重在平時性考核,形式可采用教師評、自評、小組互評與家長、社會參與評價等方式相結合,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整體素質為目的。
實施思想品德教育課開放化,將引起教學結構、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的變化??傊?,只有真正改變過去從教材到課堂封閉、單一的思品教學模式,從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強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文檔為doc格式。
。
1、知道家庭和睦的重要,體會家庭中的親情。
2、知道家庭成員之間要講究民主,能夠正確處理家庭中的矛盾。
3、了解鄰里之間要和睦相處,互相幫助。
4、知道自己在家庭和鄰里之間應當承擔的責任和應因的義務。
1、教師先作示范:出示自己全家的照片,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講一件家種有趣的事或難忘的事(教師將家庭照片貼在黑板上布置的大房子中)
3、請幾個學生分別介紹他們各自的家庭并講一件有趣的或高興的或令人感動的事,把家庭照片貼在大房子的窗口中。
4、沒有被傾倒的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并把照片貼在房子中。
1、什么樣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
2、學生討論,在小組內商量一種形式體現出來(說說,表演一件體現家庭幸福的故事……)
3、學生展示。
1、教師引導:剛才,小朋友們分別介紹了各種各樣的家庭,你感到你自己還有同學們在家里生活得怎么樣(幸福、高興、快樂……)
2、小結:父母、長輩以及他們對我們無微不致的關愛來表達他們非常愛我們,非常愛我們的家,而我們也非常愛我們的爸爸媽媽和其他長輩,大家和睦相處、幸??鞓?。
2、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發展言論。
3、討論交流:參加家庭會議時自己的體會。
4、引導性提問:全家一起討論決定事情有什么好處?
5、學生根據討論說說自己的想法。
1、教師設置情境:
(1)、家里要換新家具(2)、爸爸的朋友向他借很多錢(3)、爸爸媽媽吵架了……
2、討論:
從中選擇自己應該參與的事情和不該干涉的事情,說明理由。
3、匯報結論。
4、教師總結:家庭中會遇到許多意外或大事情,每當這時,我們一定要做個懂事的孩子,應該我們幫忙的我們就幫爸爸媽媽分擔一些,不應該參與的我們就不要給父母添亂。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可以是我們的家庭更加和睦、幸福。
2、討論分析:為什么小明和小紅的情況會不同?
2、學生介紹自己的鄰居好友,說一說和他們交往的趣事。
3、教師總結:“遠親不如近鄰”好的鄰里關系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和歡樂,避免不少的麻煩。
1、教師出示幾則有關鄰里間的小矛盾的情境,讓學生分析,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應當怎么做。
2、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得出結論。
說說:學生說說自己家與鄰居相處的一些小事情,體會鄰里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性。
1.了解父母為自己的成長付出了許多的心血,感受父母對自己的疼愛,喚起學生對父母由衷的愛。
2.通過自主思考與合作探討,學生切身理解、感受父母對自己的疼愛及養育之恩,并以恰當的方式孝敬父母。
感受父母對自己的疼愛,喚起學生對父母由衷的愛。
學會正確理解和接受父母的愛,并能和自己的父母正確溝通。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1課時。
一、觀看短片。
1.同學們,讓我們一起靜靜地觀看一部短片(《世上只有媽媽好》片段)。
2.同學們,你們從短片中看到了什么?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3.是的,我們每個同學從媽媽肚里十月懷胎到呱呱墜地,再到蹣跚學步,咿呀學語,直到現在已經成長為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都浸透著爸爸媽媽對我們無私的愛。
4.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共同感受、回味父母的疼愛。板書課題“父母多愛我”。
二、新知講授。
1.播放視頻歌曲“讓愛住我家”,學生聆聽感受。
師:我們在父母的愛中長大,每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愛的方式卻不盡相同,今天我們就談談父母的愛。
2.活動一:父母默默的愛。
(1)教師:用心想一想,父母每天都為我們做了些什么?
(2)學生交流。
(4)學生交流:學生思考自由回答。
(6)學生交流:小組討論。
(7)教師:父母關愛你的感人的故事一定不少,講給大家聽聽吧!
(8)學生交流:互動交流。
(9)教師:請同學帶著感情讀一讀“媽媽的愛”。
媽媽的愛。
媽媽的愛是香的,像鮮花;。
媽媽的愛是甜的,像蜜糖;。
媽媽的愛是清新的,像森林中的草地;。
媽媽的愛是寧靜的,像藍天上的白云;。
媽媽的愛是柔軟的,像輕風和細雨;。
媽媽的愛是溫暖的,像陽光和爐火;。
媽媽的愛永遠在我的心里。
(10)教師:在你眼中爸爸的愛像什么?
(11)學生交流:自由發言。
三、教師總結。
其實,我們每一天都在感受著父母對我們的愛,讓我們將生活中每個溫馨的鏡頭定格,重溫一下那些感人的瞬間。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古詩《游子吟》)。
總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詩體現了誰對誰的愛嗎?
生:母親對游子的愛。
師:父母的愛是慈祥的笑容、是親切的話語、是熱情的鼓勵、是嚴格的要求;父母的愛深沉而厚重,我們在父母的愛中一天天長大,無時無刻都感受著父母的愛。世界上最愛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
二、多一些理解。
2.學生交流:
4.學生交流:小組討論。
6.學生交流:學生討論自由發言。
7.教師:對父母需要改進的地方,要學會多和他們溝通,因為他們是那么愛我們。
8.教師:有時候我們會感到委屈、傷心,有沒有想過父母也有委屈和傷心的時候呢?請聽聽他們的心聲吧!
9.教師:打開教材p71頁“爸爸給東東的信”。如果你是東東,你會對爸爸說些什么呢?你覺得自己的父母有委屈和傷心嗎?好好與他們談談心吧。
三、課堂總結。
孩子們,父母從你們呱呱落地那一刻起,便用溫暖的雙手緊緊地抱著你們;從你們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每一件事都成為他們心中的驕傲。這些極其平凡卻又深厚的感情無不體現著父母對我們默默的愛,但有時我們會不理解他們的行為和做法,我們要學會理解父母的愛,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1、從生活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體會家人對自己無私的愛,懂得家人對自己疼是愛,嚴也是愛。
2、學習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感激與愛。教學重點:體會家人對自己無私的愛。
體會家長對自己嚴格要求背后深藏的愛。
教師引導學生事先觀察家人在一天中為自己所做的事情,并做好觀察記錄?;顒舆^程:
一、創設情境:(課間播放《讓愛住我家》,學生跟著唱)。
二、揭示課題:
2、在輕音樂中教師講故事(見擴展資料:和藹可親的媽媽)。
3、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三、動之以情:
1、小兔貝貝穿越時空隧道,拍攝了一些照片。(媒體出示三組照片,請照片上的學生介紹家人為他所付出的愛)。
2、其他學生講述家人關愛他的一件事。
3、家人對我們的關愛不僅體現在學習、培養興趣愛好、生病時,其實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都能體現出來,比如,早上起來,家人為你……(四人小組交流一天中家人為你所做的事,推選講的的上臺講)。
4、播放家長錄音。(講述育兒之苦)。
5、聽了媽媽的介紹,你最想對你的家人說什么?
四、明理導行:
1、辨析:有同學在心里嘀咕,我的.家人有時對我可好了,有時對我可不太好,那什么事使你認為家人對你不夠好呢?他們到底對你好不好?到底愛不愛你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1)爸爸不幫我系鞋帶是不是對我不好?他為什么不幫我?
(2)媽媽為什么不給我買玩具?
(3)奶奶會對我怎么說?
(4)你是爺爺的話,怎么對小明說?小明聽了爺爺的話會怎么做呢?
五、總結延伸:
1、講述:家人疼我們是一種愛,對我們要求嚴格那更是一種愛,老師祝愿愛能天天住在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永遠住在我們共同的家吧!(歌曲:《讓愛住我家》)。
2、在歌聲中,學生拿出自做的賀卡寫上對家人最想說的話。
探究活動。
以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愛。
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家人對自己的愛,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參考家人的愛。探究內容及形式:
1、小組討論,自己的家人是怎樣愛護、關心自己的。
2、我們應該怎樣表達對家人的愛:
(1)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家人。
(2)幫家人做家務活。
(3)不向家人提過分的要求。
(4)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5)制作賀信卡,自己寫上祝福的話,表達對父母對家人的愛。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