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教案是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編寫的一種教學計劃,通過課堂教學實施來達到教學目標。利用四年級教案可以有效地組織學生學習,提高教學效果。以下是一些經驗豐富的四年級教師編寫的教案范例,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啟示。
一、計算題(共30分)。
1、直接寫出得數。(8分)。
240÷6=。
120÷30=。
24×5=。
90÷18=。
560÷70=。
6×15=。
2、用豎式計算,打的要驗算。(10分)。
627÷33=。
224÷28=。
720÷68=。
966÷42=。
3、脫式計算。(每題3分,共12分)。
(2)38×(480÷16)。
(3)130+70×16。
(4)(240+760)÷40。
二、填空題(共18分)。
1、754÷63的商的最高位在()位上,商是()位數。
2、最大的'兩位數乘最小的兩位數,積是()。
3、一個數除以16,商是20,余數是10,這個數是()。
4、40×□161,□最大填()。
5、15商是(),商是最大的()位數。
6、一個數除以5,商是12,有余數,當余數最大時,被除數是()。
7、()÷40=14……39。
483÷()=9……6。
文檔為doc格式。
。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組織學生提問并對簡單地問題直接解答。
(2)根據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
通過補充條件,繼續提問。
1.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F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學生可以自己進行條件的補充。
二、新授。
1.小組4人對黑板上的題目進行分配解答。
引導學生對黑板上的問題進行解答,請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并進行脫式計算。
1.小組內互相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
教師巡視并對學生的敘述進行指導。
1.全班匯報:組織全班同學進行匯報,并且互相補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義的敘述。
=27+85。
=113(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種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數,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總人數。(實際上就是原來學習的乘除混合應用題,不知道單一量的情況下求總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應用題。)。
第二種方法,因為是照這樣計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數可以看作是一樣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幾倍,6天接待的總人數也是3天接待的總人數的幾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數去乘算出來的2倍。等等。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強調:可用線段圖幫助理解。
教師要注意這種方法的敘述,方法不要求全體學生都掌握,主要掌握運算順序。
4.鞏固練習。
先個人編題,再兩人交換。
小組合作,減少重復練習。
(2)p5/做一做1、2。
三、小結。
學生就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匯報。
這節課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你們都有什么收獲?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報選擇性地板書。(尤其是關于運算順序的)。
運算順序為已有知識基礎,讓學生進行回憶概括。
四、作業。
p8/1-4。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一)。
1.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
=27+85=329×6=2×987。
=113(人)=1974(人)=1974(人)。
運算順序: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p6/例3p10/例4(含有兩級運算或有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找出條件,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從圖中你們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二、新授。
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此問題。
同桌兩人說說自己是怎樣解答的。
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張兒童票的價錢,是半價,所以用24÷2,前兩個24是爸爸和媽媽的兩張成人票的總價。兩張成人票加上一張兒童票就是他們購買門票需要多少錢。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媽媽兩張成人票的總價,玲玲的兒童票用24÷2,再把三張門票的價錢加在一起就是總門票的價錢。
我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這兩個綜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點?
這兩個綜合算式都是沒有括號的,而且算式中有加減法也有乘除法。
這樣的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學生總結運算順序。
買3張成人票,付100元,應找回多少錢?
等等。
小組討論,獨立完成。
小組內互相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
匯報。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幾名保潔員;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幾名保潔員,然后再用減法計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幾名保潔員。
=90÷30。
=3(名)。
引導學生觀察兩個算是的不同點,以及運算順序的不同。
學生進行小結。
教師根據學生的小結進行板書。
三、鞏固練習。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書上的后,可以變化條件,如“買2副手套”等等。)。
教師在練習的過程中應抓住學生的關鍵語言進行知識的鞏固。
四、作業。
p8-9/5-9。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二)。
星期天,爸爸媽媽帶著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區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購買門票需要花多少錢?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潔員,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幾名保潔員?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運算順序: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運算順序:算式里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
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課后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p11/例5(強化小括號的作用)、歸納運算順序。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2.在學生的頭腦中強化小括號的作用。
3.在練習中總結歸納出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回憶前兩節課的學習內容,回顧學習過的四則運算順序。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畫出順序線)。
兩名學生板演。
全班學生進行檢驗。
上面的兩道題數字、符號以及數字的順序都沒有改變,為什么兩題的計算結果卻不一樣?
這幾天我們一直都在說“四則運算”,到底什么是四則運算呢?
學生針對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概括: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稱四則運算。(板書)。
誰能把我們學習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幫我們大家來總結一下?
學生自由回答。
三、鞏固練習。
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師巡視糾正。
四、作業。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三)。
(1)42+6×(12-4)(2)42+6×12-4運算順序:
=42+6×8=42+72-4(1)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
=42+48=114-4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110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2)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
號里面的。
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稱四則運算。
課后小結: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p13/例6(0的運算)。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關于0的運算應該注意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0不能做除數及原因。
教學過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7)0÷76=。
(8)235+0=。
(9)99-0=。
(11)0+319=。
(12)0×29=。
二、新授。
將上面的口算進行分類。
請你們根據分類的結果說一說關于0的運算都有哪些。
學生分類后進行概括總結關于0的運算。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關于0的運算你還有什么想問的或想說的嗎?
學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數。
小組討論:0能否做除數?全班辯論。各自講明自己的理由。
教師小結:0不能做除數。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為找不到一個數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個確定的商,因為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結。
學生小結關于0的運算應該注意的問題。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四、作業。
板書設計:
關于“0”的運算。
100+0=100235+0=235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0能否做除數?
0+319=3190+568=5680不能做除數。
99-0=99154-0=154一個數減去0,還得這個數。
0×29=00×78=0一個數乘0或0乘一個數,還得0。
0÷76=00÷23=00除以一個非0的數,,還得0。
課后小結:
教學內容:p2~3:例1“做一做”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從實例中歸納加減法的意義和關系,初步理解加法與減法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互逆關系。過程與方法:初步學會利用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解加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發現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和利用加減法的關系求加減法中的未知量。
教學難點:從實例中探究加、減法的互逆關系。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
2、筆算。
3、導入。
二、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1、理解加法的意義。
(1)問:根據這道題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讓學生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2)請學生根據線段圖寫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
師: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樣的運算叫做加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2、理解減法的意義。
能不能試著把這道加法應用題改編成減法應用題呢?
(1)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師:根據線段圖寫出兩道減法算式,并說說這樣列式的理由。
(2)問:怎樣的運算是減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
(3)小結: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出示)。
(4)說明減法各部分名稱。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
1.問:上面的這些算式,你覺得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觀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數字位置間關系,思考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然后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小組討論。個別匯報)。
2.根據學生的匯報,出示:
加數+加數=和被減數-減數=差。
3.師歸納并小結: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板書)。
4.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出示:814+1142=1956。
問:觀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和=加數+加數。
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5.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800=450+350。
問:通過觀察這組算式,你能得出減法各部分的關系嗎?
觀察這組算式討論歸納得:
被減數=差+減數減數=被減數-差。
6.練習“做一做”
四、總結。
師:誰來說說我們這節課學習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板書設計: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
814+1142=1956加數+加數=和。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總價=單價×數量”“路程=速度×時間”等常見數量關系,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本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并能將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方法遷移到多位數的乘法運算中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計算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三位數乘兩位數列豎式計算
小黑板,練習題卡片
一、導入新課,自學指導
1.出示情境圖:月星小區,多層樓每幢住48戶,小高層樓每幢住128戶,高層樓每幢住236戶。
提問:從圖中你能獲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問題?怎么列式?
出示表格
5幢高層樓共可住()戶
16幢多層樓共可住()戶
16幢小高層樓共可住()戶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三道算式。
(1)請學生列出算式,并比較三個算式的相同之處(都要用每幢樓住的戶數乘幢數,算出一共能住的戶數)
(2)學生用豎式計算236×5和48×16。
2.揭示課題
月星小區有16幢樓,平均每幢住128戶。月星小區一共住了多少戶?
提問:從圖中你能獲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問題?怎么列式?
128×16和剛才的兩道題相比,有什么不一樣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例1學生嘗試。做在練習本上。
啟發128×16的得數是多少呢,你能嘗試用豎式計算出得數嗎?自己在下面試一試,如果有困難,可以和小組里的同學一起研究。
(2)你是怎樣一步一步地來算這道題的?128乘16的積應該從哪位寫起?我們把這兩部分怎樣?得數的末尾應該和哪一位對齊?(指算式)這個128實際上代表的是多少?求的是多少幢樓的住戶數?算出的20xx其實是幾幢樓的住戶數?(根據學生回答完成黑板豎式板書)
(3)我們一起來答一下。
(4)剛才是這么算的請舉手?
三、反饋展示,質疑釋疑
以豎式呈現的四道題:213×32,375×24,309×26,和248×45
(1)學生獨立練習,指名四人寫在教者準備的紙上。并注意巡視,以發現學生解題中的問題,并有意進行收集。
(2)集體評析。先引導學生看過程,同意嗎?這個結果比較大,怎么讀?再出示一份錯誤作業,他錯在哪兒了?提醒學生計算時要小心。
(3)總結計算法則。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我們都是分幾步做的?第一步做什么?所得的結果的末位怎樣?接著說下去。
四、精講提升,拓展延伸
1.做練習五第1題
讓學生在書中直接寫出得數,指名核對得數,了解全對人數。
2.做練習五第2題
五、達標檢測,反饋鞏固
做練習五第4題
學生獨立填表,并組織反饋,說明數量關系式,怎樣列豎式。
指出:兩位數乘三位數的試題,在列豎式計算時,交互兩個乘數的位置后再乘比較簡便。
布置作業
教學反思
板書設計: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236 48 128
×5 ×16 ×16
比較前兩個式子和第三個的聯系區別
《筆算乘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
筆算乘法是本學期的重點內容,學生在已掌握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上,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相對容易一些。
1、 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一個因數是兩位數的計算順序和積的定位。
2、通過兩位數乘三位數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式對比引導學生歸納出一個因數是三位數的乘法規則,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認真檢查的良好習慣。
重點: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三位數的計算順序。
難點:一個因數是兩位數乘法的積的的定位。
1、舊知鋪墊:
引導學生回憶兩位、三位數、一位數的筆算和估算。
復習舊知:一方面鞏固學生的知識,一方面為本節課的新課學習做鋪墊。
2、點出例題:
“145×12”知道這是一個新內容。先讓學生估算,并說出估算方法。讓學生經歷運用兩位數三位數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乘法計算的運用價值,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在學生自己探索交流處“145×12”時,問你是怎樣想的,又是根據什么列豎式計算的?290表示什么,145又表示什么。這一過程學生經歷了探索,掌握了三位數兩位數的算理和積的定位。
3、鞏固練習
當學生自己探索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式時,這一內容還不夠扎實,所以及時給出練習,學生思維得到更深刻的認真!
給出四道練習題,都是三位數乘兩位數,讓學生分小組上臺版演,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集體訂正,加強學生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掌握,培養學生靈活解題的能力,通過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經歷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遷移,類推到三位數乘兩位數。
再鞏固
我設計了三道:“小馬虎”做的題目,讓學生發現錯誤并改正,“小馬虎”的計算可能就是我們學生中容易犯的錯誤,這樣為我們的學生提了醒,當學生找出了“小馬虎”的錯誤時,是快樂的,可能有類似的學生得到了提醒。
4、課堂小結
學生簡要回顧,敘述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感受所學的知識價值。
本節課得學生盡可能多地提供探索的空間,注意了學生的互相交流,啟發共同提高的能力培養,在這里教師創設情意后,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獨立思考,討論、探索。引導學生自己能發現問題自己解答,教師適時引導,循序漸進,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求知、探索的能力。課堂的主人是學生,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
重新站在小學的水泥道上,望著蒙蒙細雨,怔了許久,才發現自己又在淋雨了。這個習慣似乎還是改不掉,笑了笑,一股悲傷在心中彌漫開來。
至今,我還記得小學時那段快樂的時光,還有帶給我快樂的天使一般的女孩。
那時我讀小學四年級,爸爸媽媽給我轉學了。那個時候我很內向,不敢和不熟悉的人說話,總是一個人坐在教室后面的座位上,望著那些新同學在說笑?,F在想來,那個時候,那些說笑的同學可能在笑我像個啞巴吧,可我不敢去和她們一起說話。那時候,我感覺世上好像只有我一個人。
有一天,天空莫名地下起了蒙蒙細雨,我望著天空,卻有一種想要到雨里淋一下的沖動。
蒙蒙細雨吸引著我到秋千邊坐下來,閉著眼睛,感受著雨水飄落在我的頭發上的感覺,頸間是冰涼的濕意。一會兒,由手間傳出的溫暖使得我慢慢睜開了閉著的雙眼,我看見了一張秀氣的臉。她有著一頭長發,有靈氣的眸子,還有微微上揚的嘴角。她開口問我:“能和稱一起玩嗎?”我沒有說話,只是點了點頭。她就坐在我的旁邊,然后開始和我說話。聽著她說話,我的心里忽然感覺很溫暖,我覺得她就像個姐姐。一會兒,在她的帶動下,我們玩了起來。我在秋千上,她推著我蕩到伸手就能抓住云的地方,又跌落下來,每次看著天似乎伸手就能觸摸,卻又是那么遙不可及。我和她一起玩了很久,坐在同一個秋千上,蕩到同一個能觸摸天空的地方,看著她蕩漾的笑容,聽著她銀鈴般的笑聲,恍惚是夢境。
許久,上課鈴聲響起,我們一起向教室走去。走到教室門口的時候,我叫住了她,紅著臉說出了我猶豫了很久的話:“我可以和你做永遠的好朋友嗎?”她望著我微微一笑,點了點頭。我突然覺得,其實和別人交談并沒有什么難的,并沒有人會刻意地在乎我的每一句話,然后,嘲笑我,只不過是我自己多余的擔心而已。此后,我們就每天在一起吃飯,在一起做作業……但這樣的日子卻在不知不覺中,離我們遠去,而且越來越遠。我們慢慢長大了,時間改變了我和她,我們彼此之間竟變得陌生起來。
從回憶中醒來,才發現操場的秋千上,不知什么時候又坐了兩個小女孩,如同當初的我和她。一個女孩指了指我,說:“那個姐姐哭了!”另一個卻說:“不是,你沒看見在下雨嗎?是雨水,不是淚水?!甭犞齻兊脑?,我下意識地摸了一下面頰,真的分不清是淚水還是雨水。
我轉身離開,留下一片腳印和一串回憶,讓那個遠方的她留在記憶的最深處,綻放出最美麗的花朵!
結束了昨天的比賽,1班和2班輸了,我們班和3班贏了,今天開始爭奪冠亞軍了,我十分緊張,但信心十足。
第三節課我整節課都沒心思上課,幸好第三節課是綜合實踐,我的心思都放在大課間的拔河比賽中了,好不容易等到下課,我們興奮的走到科技樓廣場等待比賽,但太緊張了,我必須上一趟廁所?;貋淼臅r候剛要開始。
一開始是2班和3班比賽,比賽十分激烈,我們班站在右邊,哪個班站在我們那邊,我們就為那個班鼓掌加油。第一回合2班贏了。中場休息的時候,我也在為他們加油。第二回合1班使出了吃奶的勁,使勁把繩扳回來,不出我所料,1班果然贏了第二回合。到了決勝負的時刻了,我們每個人心情都十分緊張,老師一吹哨子,兩個班都使勁地拉,臉蛋像兩個紅蘋果,關公的臉,繃得緊緊的?!凹佑?,加油”。大家都在為1班和2班加油。連老師都十分興奮,一個勁的喊加油。最終還是2班贏了。1班的人也愿賭服輸,沒什么爭議。
終于輪到我們班和3班比賽。去年我們和3班比賽,我們班輸了。今年的比賽我們一定要爭回一口氣。比賽臨開始的時候,我們都信心十足,我從沒看到過我們班這么團結,這在我意料之外。不管男男女女都在互相加油鼓勁,一片團結的景象。我們班好幾個女孩都在喊:“班長加油,為了我們班一定要加油啊?!蔽沂箘诺攸c了點頭,又把注意力集中在繩子上,心里默默地在喊加油加油。比賽開始了,我們使勁拉,3班的力氣和1班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啊。比起和1班比賽,哎。我幾乎連吃奶的勁都使出來了,臉紅得要命,這也許是我最狼狽的樣子了,但為了4班,沒所謂了。我們使勁拉繩子,繩子似乎很聽話,慢慢地往我們這邊走。到我們班快贏的時候,又被3班扯了過去,我的腳用力頂住地面,身體往后傾,使勁拉著繩子。
我們班的人都在為我們加油,我們的信心一下子又回來了。我們又使出全身力氣,把繩子又扯過來。裁判一吹哨子,我們班贏啦。我們都歡呼起來。中場休息的時候,我們班的男孩都信心滿滿的。第二回合比賽還沒開始,3班好像發威了,使勁拉著繩子,我差點被他們拉了過去,比賽開始了,我站到了后面(繩子尾端的第二位),這次3班似乎比上次要用力,開始的時候繩子好想控制不住,老往3班那邊走。隨著加油聲的擴大,我們的士氣也在提高,使勁地往后拉,繩子終于過來了,但我們毫不放松警惕,要知道3班可不是一般的對手哦。我們使勁拉拉拉,隨著裁判的哨子聲,我們贏啦。我們興奮極了。在歡呼,在大笑。抑制不住自己的興奮,高聲喊叫。
可是3班輸了不服氣,她們那些女的簡直在指著我們罵,那是什么意思。以為我們好欺負啊,上次我們輸了也愿賭服輸,沒有罵過他們一句,可是他們敬酒不喝喝罰酒,偏要來惹我們。玩不起就別玩,輸了又賴賬,卑鄙小人。我第一次這么生氣的罵人:“玩不起就別玩,輸了又賴賬,算什么英雄,有什么不服氣的就光明正大的說,干嘛要在人別后指指點點,小人?!蔽覀儼嗫刹恢刮乙粋€人生氣,連平時不怎么出聲的彭洋也生氣了,幾乎每個人都不開心,本來贏了拔河比賽應該很開心才對,可現在,就因為3班的不服氣,造成了這個局面。我心里很不爽,回到教室以后破口大罵,發泄內心的憤怒。
放學的時候,同學們一直在議論這件事。我們出來的時候還沒放學,就在芒果樹下等老師。議論聲越來越大,心中的許多不憤都要發泄出來。突然,在候車的劉想飛奔過來,說:“班長,3班的楊前東輸了比賽不服氣用籃球砸鄧雪彤?!甭犃艘院?,我越來越恨3班的人。如果不是要帶隊,我一定會去和他理論的,氣死我了。
學校里的桃花綻開了笑容,迎接著春姑娘的到來,給校園添上了一抹紅。
走進桃樹,那一朵朵頂著晶瑩透明小水珠的桃花,在陽光照射下,全都變成了小精靈,一起眨著含笑的眼睛,向我致意!
桃花猩紅的熱烈,粉紅的嫵媚,如點染了的胭脂,紅得耀眼,美得醉人。那含苞欲放的花蕾,有的傲然挺立在枝頭,有的藏在葉子底下,它們都耐心地等待著根的喂養,葉的撫育,時刻盼望出人頭地的一天,它們又仿佛是一群膽怯羞澀的小姑娘,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擁著,誰也不肯第一個綻開笑臉。半開著的,像一位純潔的少女,用白嫩的手捧托著臉龐。那完全盛開的,更加動人,她開朗地向人們露出美麗的笑容。
走進桃花叢中,恍若置身于鋪滿流霞的桃花源仙境之中,微風掠過,桃花呢喃細語,讓我心曠神怡,忘記了所有的煩惱,心情一下子愉快了起來。
桃花足有一人多高。雖然不是五彩繽紛,但是卻顯得那么端莊,淡雅。桃花的花瓣嫩嫩的,像剛出生嬰兒的皮膚。小的花跟指甲一般大,大的花卻和粉板擦的一半差不多大。在同一條枝干上,開滿了層層疊疊,密密麻麻的桃花,仿佛要把梅花鹿一樣的枝頭壓垮了才肯罷休,真是“千朵萬朵壓枝低”。一球球,一簇簇,一片片,把殘留的一絲春寒都驅盡了。但奇怪的是,這桃花只開桃樹的一半,難道今年桃樹都流行這種頭發,真搞不明白這樣有什么好看的。
湊上去聞一聞,一開始有點臭,慢慢地就變香了,真是能夠和臭豆腐媲美了!桃花的葉子火紅火紅的,總是躲在桃花后面,好似一個靦腆的小姑娘?;▋汉妹?,使人摘不得,葉子好紅,使人碰不得。她的美,永遠都說不完,道不盡。
這就是校園里的一抹紅!
例1.認識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特殊位置關系:平行和垂直。
例2.學習畫垂線,認識點到直線的距離。
例3.學習畫平行線,理解平行線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例1.把四邊形分類,概括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討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的關系。
例2.認識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學習畫高,梯形的各部分名稱。
重點:垂直與平行的概念;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難點:畫垂線、畫平行線、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畫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
關鍵:加強作圖的訓練和指導,重視作圖能力的培養。
(1)使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概念,會用直尺、三角尺畫垂線和平行線。
(2)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進一步體會幾何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6課時
(1)垂直與平行 3課時左右
(2)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3課時左右
教學內容:p9:例4“做一做”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帶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過程與方法:能熟練習的進行運算。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帶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理解中括號產生的必要性。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一個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樣的順序計算?舉例。
2、一個算式里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樣的順序計算?舉例。
3、一個算式里有括號,按怎樣的順序計算?舉例。
4、今天我們學習“四則運算”,到底什么是四則運算呢?
概括: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稱四則運算。我們以前學習的混合運算就是四則運算。
二、新知探究。
出示例4:96÷12+4×2。
1、說說運算順序。
2、如果在96÷12+4×2的基礎上加上小括號,變成96÷(12+4)×2,運算順序怎樣?(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96÷(12+4)×2。
=96÷16×2。
=6×2。
=12。
3、如果在96÷(12+4)×2的基礎上加上中括號“[]”,變成另一個算式96÷[(12+4)×2],運算順序怎樣?(說明:一個算式里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96÷[(12+4)×2]。
=96÷[16×2]。
=96÷32。
=3。
4、閱讀“你知道嗎?”
5、總結:運算順序:
(1)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2)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
2、選擇題:
(1)47與33的和,除以36與16的差,商是多少?正確列式是()。
(2)750減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積是多少?正確列式是()。
四、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帶括號的四則運算。
96÷[(12+4)×2]。
=96÷[16×2]。
=96÷32=3。
冬爺爺吹走了大地的嚴寒,春姑娘邁著輕盈的腳步向我們走來。春天的景色秀麗宜人,令人心曠神怡,它多么像一幅精妙絕倫,栩栩如生的圖畫。
春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鳥語花香。經過陽光的普照大地萬物復蘇,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呈現在我們眼前。每一種植物都使出渾身解數把自己最美麗的一面綻放于天地間。
我跟隨著春天的腳步,來到了熟悉的校園,開始了一個奇妙的旅程。
校園里的桃樹光禿禿的桃樹樹上,開滿了一朵朵粉紅色桃花,它們鼓鼓囊囊的,含苞欲放像一個白里透紅的水蜜桃。池塘邊的柳樹也不甘示弱,拖著那嫩綠的枝條在春風中飄動就像一位公主使出那纖纖細手在翩翩起舞呢!操場上一棵棵小草破土而出,給大地披上了綠色的春裝。在花壇哪兒各種各樣的花兒爭奇斗艷,不信你瞧!那白白的玉蘭花,晶瑩皎潔、亭亭玉立,看著它,人們就會情不自禁地產生出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懷。在玉蘭花旁邊的米蘭花四季常青,開花時各飄十里;它油綠清新,誰能不喜歡他呀?還有一朵花就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花中之王――牡丹花,它有這絢麗的色彩和迷人的花香,而且姿態優美有一種富貴吉祥的韻致。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這。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我萬紫千紅的春天。
1?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2?運用乘法運算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靈活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上節課學習了乘法分配律,誰能分別用自己的話和字母表述乘法分配律?
2.填空。
25×6+75×6=。
我們這節課一起來學習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例5。
用簡便方法計算102×45,32×27+32×73。
教師:觀察每個算式中的因數有什么特點?可以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嗎?(學生觀察思考,獨立嘗試計算)。
學生計算后匯報,教師板書如下:
(1)①102×4。
②102×45。
③……=(100+2)×45=102×(40+5)。
=100×45+2×45=102×40+102×5。
=4500+90=4080+510。
=4590=4590。
(2)①32×27+32×73。
②32×27+32×73。
③……=32×(27+73)=864+2336。
=32×100=3200=3200。
小組討論(小組討論后,在全班交流)。
(1)你認為每個題的哪種算法最簡便?為什么?這種簡便算法的依據是什么?
(2)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教師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小結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方法。
三、課堂練習。
1.基本練習。
(1)練習五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口算題。
(2)填空。
鞏固練習。
(1)練習五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3)練習五第8題:學生根據情景圖中所呈現的信息先獨立思考解決,對有困難的可在小組中討論解決。
全班交流,板演在黑板上,并說出自己解題的思路。
3.發展練習。
練習五思考題,獨立思考,有困難的先在小組中商量解決,最后全班反饋,要求說出思考過程。
4.課堂作業。
練習五第2,3,6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的學習你都有些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問題?
兩點之間的連線,線段最短。(教材35頁—36頁)。
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知道兩點間的距離。
在創設的課堂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培養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兩點之間的連線,線段最短。
教學媒體。
視頻、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
出示圖片《看圖講故事》。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狗為什么會跑到小主人的前面嗎?
學生討論、匯報。
二、學習新知。
1.數學活動。
在紙上任意點兩點,用線聯接它們,量一下它們的長短,比較一下誰最短?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后回答。
2.想一想。
出示圖片《看圖回答問題》。
(1)小明家到學校有幾條路?
(2)你估計小明到學校走哪條路?為什么?
指明幾個學生回答圖中的問題,并說明他們的理由。
3.量一量。
學生獨立完成36頁的“量一量,從a到b的三條線中,哪條線最短”。
學生匯報結果。
4.看一看。
觀看視頻《公理(線段最短)》。
師生共同出結論:兩點之間的連線,線段最短。
教師提出距離的概念:兩點之間線段的長度,叫做兩點間的距離。
5.做一做。
問題1.河道長度。
如圖《河道長度》,把原來彎曲的河道改直,a、b兩地間的河道長度有什么變化?
問題2.九曲橋。
如圖《九曲橋》,公園里設計了曲折迂回的橋,這樣做對游人觀賞湖面風光有什么影響?與修一座筆直的橋相比,這樣做是否增加了游人在橋上行走的路程?說出其中的道理。
6.教師鼓勵學生試著舉出類似的例子。師生共同討論。
三、
兩點之間的連線,線段最短。
四、鞏固練習。
教材36頁“練一練”
1、通過天平游戲活動,讓學生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2、讓學生能利用發現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3、通過操作、推理等活動,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通過天平游戲,幫助學生理解等式的性質,等式兩邊加(或減去)同一個數,等一式仍然成立。
天平。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老師課前給每個組準備了一個天平。你了解天平嗎?怎么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左右托盤中放入同樣重的物品。)
今天我們要利用天平來做游戲,通過游戲同學們將會發現一些非常有趣的東西。
【設計意圖:以學生的經驗基礎出發,引導學生的興趣和思維進入到課堂學習中?!?/p>
二、創設情境,建立模型
2、再在天平的左側再放2克砝碼,你們發現了什么?如何才能使天平恢復平衡?(右側也放入2克的砝碼或物品。)
怎樣用算式表示?(5+2=5+2)
3、左側的砝碼重x克,右側放10克砝碼,這時天平的指針在中間,說明什么?你知道左側的砝碼重多少克?你能寫出一個等式嗎?(x=10)
4、如果左側再加上一個5克的砝碼,右側也加上一個5克的砝碼,這時天平的指針在中間,說明什么?你能寫出一個等式嗎?(x+5=10+5)
5、通過上面的游戲你發現了什么?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天平的左右兩邊加上同樣中的物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6、你們再推想一下如果天平都減去相同質量,天平會怎樣。先看書,再動手驗證你的想法。
7、通過剛才兩組游戲,如果我們把天平作為一個等式的話,你發現什么數學規律?小組交流。(通過天平游戲,發現等式兩邊都加上(或都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
345-( )=345-( )
三、解釋運用
(1)你知道這道題中的未知數x等于多少嗎?說一說你的想法。
x+8=10
x+8-8=10-8 方程兩邊都減去8
x=2
(注意書寫格式,等號要對齊。)
(2)x=2對不對呢?你有什么來證明一下嗎?
2、試一試:求未知數x
獨立完成,全班反饋,交流。
3、全課小結。
介紹了算盤各部分的名稱,知道算盤是我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種簡便計算工具,它曾在生產和生活中廣泛應用。使用算盤數數前,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定數位,怎樣記數,強調一個下珠表示1,一個上珠表示5,空檔表示0。
【知識與能力目標】
直觀認識算盤,知道算盤各部分的名稱,學會用算盤計數和數數。
【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用算盤表示數、數數的操作過程,掌握用算盤記數的方法,初步滲透位值思想。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知道算盤是我國古代的偉大發明之一,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的一大貢獻,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認識算盤,學會讀寫算盤上的數,并會用算盤表示數。
【教學難點】
帶有上珠的數的讀寫。
課件、算盤
1、引入
現在老師請同學們猜一個謎語:一座城,四面墻,一群珠寶里面藏。如用小手撥一撥,噼里啪啦連聲響。
學生猜一猜后,教師出示算盤圖,揭示謎底:算盤。
2、介紹算盤的歷史(配合課件第2頁)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開始用石子計數,后來用木棍或者竹簽計數(就是算籌),再后來人們用擺珠子的方式計數,它是用小棍子把珠子串起來,用上面藍色的珠子表示5,下面黃色的珠子表示1,再合起來表示數。后來這種計數和計算的工具,就慢慢地改進成了現在用的算盤。
算盤是我國古代的偉大發明之一,我們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經發明了算盤,開始用算盤進行計算,一直留傳到現在。所以算盤的我國的優秀文化遺產。算盤還傳到日本、朝鮮、美國、東南亞、歐洲等許多國家和地區。
1、了解算盤各部分的名稱
談話:同學們小小的算盤背后蘊藏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既然它這么有魅力,我們一起來認識它吧(課件第3頁)。
(1)仔細觀察算盤,你知道它是有哪些部分構成的嗎?
教師出示算盤,引導認識框、梁、檔、算珠。
(2)通過游戲鞏固
出示大算盤:看來大家都認識了算盤,下面我們玩一個看誰說得快的游戲,我指算盤上的某個部分,請你快速說出它的名稱。
同桌玩一玩。
(3)認識上珠和下珠,并介紹上下珠分別表示多少(課件第4頁)?
問:梁上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顆上珠表示多少?梁下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顆下珠表示多少?
《算盤歌》一把小算盤,四周圍滿框,橫臥一根檔,豎著許多梁,梁上是上珠,梁下是下珠。一顆上珠表示5,一顆下珠表示1。
同住兩人一組,先一人隨便撥一顆算珠,另一人說出這個算珠表示幾。然后兩人互換。
2、在算盤上表示1-10
(1)師:算盤的個位在哪?。ㄕn件第6頁)
和學生一起探討定數位的方法。(必須從左往右依次定位)
問:把最右邊的一檔作為個位有什么好處?
教師小結:定位是用算盤記數的特殊要求。個位在哪里都可以,只要你標記一個檔位是個位,其余的數位也就確定了,一般情況下,我們現在把最右邊的一檔定位為個位,依次往左推算,分別是個位,十位,百位,千位......
(2)怎樣表示1、2、5、9
5一般不用5個下珠表示,而是用1個上珠表示。6-9依次在5的基礎上添加下珠。
怎么表示10?10一般不用1個上珠和5個下珠(2個上珠)表示,而是用十位上1個下珠表示。這一點和在計數器上表示數是一致的,體現了十進制計數法的原理。
(3)用算珠表示數(課件7、8頁)
(4)撥珠的指法:撥入下珠用大拇指,撥去下珠用食指,撥入撥去上珠用中指。
要求學生在算盤上撥二、三位數(課件第9頁),教師巡視檢查。
1、猜一猜
下面幾個謎語都與算盤有關,請同學們猜一猜它們分別是什么?
(1)猜猜我是誰,它有四條邊,最愛幫助人,不讓珠亂跑。(框)
(2)猜猜我是誰,雖然只有它,本領卻很多,一個可頂五。(上珠)
(3)猜猜我是誰,它是一條線,橫在框里面,管住上下珠。(梁)
(4)猜猜我是誰,它有許多根,穿著小珠子,噼里啪啦響。(檔)
2、用算盤分別撥1、2、3、4、5、6、7、8、9。
3、一個一個地撥,從587撥到600。
4、在算盤上撥出805、500、190、999。
2、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類推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知道數級、數位。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大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信息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
教學難點掌握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圖片和計數器。
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
1、我們以前都認識過哪些數?
2、數數:
1)從689一個一個的數到712。2)從420一十一十的數到540。
3)從910一十一十的數到10004)從200一十一十的數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比較大的數?
4、出示圖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我們經常用到比萬大的數。
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
請學生試著讀一讀。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更大的數,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強調:千位上的10個珠子怎么辦?
2、請學生10個10個地數,當數到10個一萬時問:是多少。
利用計數器問:怎么表示10個一萬?
3、照這樣繼續數下去。
10個十萬是多少?
10個一百萬是多少。
10個一千萬是多少。
學生在計數器上數數。
師:一、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都是計數單位。
想一想: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是什么關系?
4、把所學數位按數位順序表排列起來。
億級萬級個級。
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萬萬萬。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
↑
表示8個十萬。
每個計數單位都要占一個位置,按照我國計數的習慣,每4個數位是一級。
說一說其他數位上的數各表示多少?
三、鞏固新知。
1、做一做的1題數數。
2、做一做的2題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萬以上的數。
3、練習一的第1題。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五、作業:做一個數位順序表。
板書設計。
億以內數的認識。
億級萬級個級。
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萬萬萬。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
↑
表示8個十萬。
個人修改。
讓學生寫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數。
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千萬位左邊一位是什么位?它的計數單位是多少?老師明確說明:千萬位左一位是億位,它的計數單位是億。在計數器上顯示“億”。
教后反思:
教學效果不錯,絕大多數學生已掌握。
1、熟練掌握一、二級運算單列式從左到右的運算順序。
2、培養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教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1、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發現并總結概括出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順序。
主題圖練習本。
冬天你最喜歡什么運動?(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認識有關滑冰場情況。(出示“冰雪天地”主題圖)讓學生認真觀察圖。
根據主題圖和提示提出問題。
1、肯定學生的積極表現,引導學生回顧和本節內容相關的舊知識。
2、出示信息,多媒體展示問題。
a:師:根據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場一共有多少人?
師:你能有什么解決辦法?
師:引導學生交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b: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鼓勵學生獨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師生共同總結。
d:請學生先進行獨立思考,然后相互討論。
e:強調算式的多樣化,幫助學生理解。例如:問題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總共接待的人數,再乘以6表示6天總共接待的人數,他們的現實意義是相同的,所以兩種算法都是正確的。
3、結運算規律,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4、請學生做書中的小練習。
1、檢查學生練習情況,請同學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教師再做適當補充。
2、教師進一步強調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請學生反思自己本節課的學習情況,并談談收獲和體會。
3、布置思考題及課后作業。
思考題:
如果一個算式里有加減法,又有乘法,應如何計算?
練習一第1、2、5題。
課題:一、二級混合運算。
教材第6、7頁的內容及練習一的第5、6、7題。
1、使學生初步掌握較典型的兩級混合運算的靈活算法。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概括的能力。
3、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1、級運算由高到低。
2、理解兩邊高級、中間低級的混合運算的靈活算法。
1、媒體演示復習題。
請四名學生板演,集體訂正。
2、冬天你最喜歡什么運動?
1、學習例3。
(1)多媒體出示例3的掛圖。
(2)學生分組討論,在組內交流獲取的信息,小組匯報。
(4)這道題應怎么列式解答呢?在小組內說一說。
(5)放開讓學生獨立解答。
2、提問:你還能提出其他問題嗎?小組討論并交流。
學生可能會提出:買3張成人票,付100元,應找回多少錢?……。
學生獨立列綜合算式解答,并說出計算順序。
3、較這個算式與例題算式有什么不同?
1、完成教材第7頁的“做一做”。
2、完成練習一中的第5題。
今天這節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練習一第6、7題。
星期天,爸爸媽媽帶著玲玲去“冰雪。
雪天地”游玩。購門票需要花多少錢?
算法一:24+24+24÷2算法二:24×2+24÷2。
規律: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用小括號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策略。
2.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含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的習慣。
難重點:四則運算順序。
教具:掛圖。
1、師準備撲克牌,帶領學生玩“算24點”游戲,分組競。
教師抽出四張牌,根據撲克牌上四個數用加減乘除把它列為得數為24為勝。
2、有24個蘋果,每6個蘋果裝一盒,需要幾個盒子?
1.出示掛圖及例4(板書后)。
2.分析題中數量關系,從問題入手,先要求什么,再求什么……的思路獨立思考。
3.交流解題思路(引導說出第2種解法)。
4.如何把上式列成一個算式呢?(板書后)。
問:每步算式表示的意義。
對含有小括號的運算,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練習p11做一做。
3.出示例5。(板書后)。
請生在書上的算式里標出運算順序號。兩名學生板演,同桌互評后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師問:觀察兩小題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地方?兩題結果為什么不一樣?
最后,同桌互相說一說每小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師:給出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統稱為四則運算,以小組合作形式總結四則運算順序。
師整理板書四則運算順序。(板書后)。
4.練習p12做一做1、2題。
5.課堂總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1.42+6×(12–4)=。
2.42+6×12–4=。
總結四則運算。
1、掌握0在四則運算的特性。
2、理解0為什么不能做除數。
3、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和概括能力。
1、通過歸納分析總結0在四面八方則運算中的特性。
2、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四則運算的特征。
1、通過學習進一步對在生活中的意義以及0在運算中的作用。
2、掌握0在四則運算中的特性。
3、理解0為什么不能做除數。
4、教具準備。
5、教學過程。
1、出示口算卡片。
0+50=0×135=0÷12=。
學生口算后兩題時可能有些困難,教師可以結合前兩道已學過的含有0的加減法算式來對乘除法算式中含有的0的算法進行歸納。
“同學們我們前面學習了任何一個數加0或0加任何一個數和0減任何數或任何數減0,它們所得的結果都是原來的那個數而不是0,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有關0的運算和以前學的有什么不同呢?它們的結果又是多少呢?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進入今天的學習?!?/p>
教師:“這個問題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會進行探討?!蓖瑫r并夸講這位同學提出的問題好。
2、說出下列各題的運算順序。
你知道哪些有關0的運算?
(1)小組合作交流并舉例。
(2)全班交流。
老師結合學生的概括,整理出板書內容。
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例5+0=5。
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5-5=0。
一個數和0相乘,仍得00×5=0。
0除以任何數都得00÷5=0。
(1)老師提出問題:如果用0作除數結果會怎樣?
板書:5÷0=□0÷0=□。
(2)引發思考。
(3)小組交流。
(4)舉例說明觀點。
觀點1:如果被除數不等于0,如5÷0,它的高商不論等于幾,與除數0相乘后的結果都不等于5。
觀點2:我們來討論“0÷0”,它結果是多少呢?可能有的同學認為“0÷0=0”。也有的同學認為“0÷0=1”(相同數相除,商是1)。實際上“0÷0”的商無論等于什么數,商和除數的積都來等于0,也就是說“0÷0”的結果有無數個。
觀點3:根據上面同學的分析,我認為如果0作除數,要么沒有確定的結果,要么有無數結果,沒有研究價值和意義,因此0不能作除數。
(1)教師讓學生先明確題意。
(2)分組探究。
(3)交流反饋。
0+8=22+17×0=0+7+7=。
3300÷25=1320×500÷250。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想一想應注意什么問題。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解決問題必要的一種問題解決思想方法,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量關系及解決問題的經驗,初步了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本節課在列表過程中,分析數量關系尋求解決類似歸一、歸的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學好本節課知識,將為學習用列表等方法解答求兩積之和(差)等實際問題奠定知識和思想方法的基礎。
1、本節課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問題情境中的信息,用從已知條件想起或從所求問題想起的方法分析數量關系。例題從三個小朋友買相同筆記本的信息,分兩次提出要解決的問題,要求學生找出解決第一個問題的條件并進行整理,通過呈現表格讓學生思考怎樣解決問題。隨后學生很自然的自主分析數量關系,解決第二個問題。
2、在練習中安排了與例題結構相同的實際問題,學生都能運用所學的策略解決問題。
3、在解答第二個問題時,有大部分同學想不到方法,要從小明的信息算出單價,再用除法求出小軍能買多少本。這是本節課的障外點。
1、學生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簡單實際問題所提供的信息,學會運用從已知條件想起或從所求問題想起的策略分析數量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2、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學生經歷提取信息,發現問題,列表整理條件,解決問題的知識獲取過程,從而提高學生收集并整理信息,發現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他們的推理能力。
3、通過學習,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問題情境中的信息,用從條件想起或從問題想起的方法分析數量關系。難點:正確整理、分析數學信息關系,學會通過所整理的信息決策問題解決策略,并內化成自己的問題解決策略。
本單元具體例題安排如下表:
1. 通過觀察、操作和實驗探索等活動,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2. 通過分類、操作活動,使學生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知道這些三角形的特點并能夠辨認和區別它們。
3. 聯系生活實際并通過拼擺、設計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系,感受數學的轉化思想,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會欣賞數學美。
4. 使學生在探索圖形的特征、圖形的變換以及圖形的設計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1.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強調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他們的知識經驗是在與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這些知識與經驗是他們進一步學習的基礎。為使兒童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經驗,認識新問題,建構他們自己新的知識與經驗,教材的編寫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創設豐富多彩的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的情境和動手實驗活動,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數學知識。例如:對“三角形的分類”這一內容,教材根據學生已懂得了角的分類,能區分銳角、鈍角、直角、平角與周角這一基礎,設計了“給三角形分類”活動,放手讓學生自己在“給三角形分類”的探索活動中了解和把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
2.重視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
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線、面、體的特征還是圖形特征、性質,對于小學生來說,都比較抽象。要解決數學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特點之間的矛盾,就要充分運用其直觀性進行教學?;谶@樣的考慮,教材在提供大量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時,加強了數學問題情景、操作探索活動的設計。例如“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這一部分內容,創設了“我上學走中間這條路最近”“這是什么原因呢?”這種學生熟悉而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去探索、去實驗、去發現。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3.教學內容的呈現不但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給學生留有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
經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關于三角形的認識的直接經驗,獲得相應的知識和技能,為感受、理解抽象的概念,自主探索圖形的性質打下了基礎。為方便教師領會教材編寫的理念與意圖,開展有效的教學,更好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教材在呈現具體教學內容時,不但重視體現知識形成過程,而且注意留給學生充分進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為教師靈活地組織教學提供了清晰的思路。這主要體現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給出結論,而是提供豐富的動手實踐的素材,設計思考性較強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探索、實驗、發現、討論、交流獲得。例如,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三角形的內角和、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系等,均是讓學生在操作、探索中發現,形成結論。
4.加強對圖形之間的關系的認識。
本單元增加了“圖形的拼組”,讓學生再次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系與區別,從而了解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探索能力。
1.三角形的特性。
(1)情境圖。
教材提供了一幅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直觀圖,目的是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思考并說一說“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激發學生學習三角形的興趣,而且引起學生對三角形及其在生活的作用的思考。
(2)例1。
在“畫三角形”的操作活動中進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屬性,抽象出概念。在已學的垂直概念的基礎上,引入了三角形的底和高。最后,教材說明為了便于表述,如何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3)例2。
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讓學生對三角形有更為全面和深入的認識。設計思路是“情景、問題—實驗、解釋—特性應用”。
(4)例3。
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對三角形邊的關系的思考。然后讓學生動手實驗,探究規律。
2.例4。
教學三角形的分類。用集合圖直觀地表示出,三角形整個集合與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之間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三角形按邊分類,教材不強調分成了幾類,著重引導學生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邊和角的特征。
3.例5。
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先通過讓學生度量不同類型的三角形的內角度數,并分別計算出它們的和,使學生初步感知到它們的內角和是180?。在此基礎上,教材再提出用實驗的方法加以驗證。
“做一做”應用這一結論解決問題。
4.圖形的拼組。
(1)例6。
用同樣大小的三角形拼四邊形的活動,讓學生體會三角形與四邊形的關系。具體活動時,不一定只按教材提供的思路拼,可以讓學生自主拼,看用同樣的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四邊形,并說一說是怎么拼擺的。
(2)例7。
用三角形拼出美麗圖案的活動,進一步感受三角形與其他圖形的關系,同時享受創作的快樂,感受數學美。
1.適度把握本冊關于“三角形的認識”的教學目標。
這一學段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有關“空間與圖形”的知識和經驗,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間感。他們對周圍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探索圖形及其關系的愿望不斷提高,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可以在比較抽象的水平上認識圖形,進行探索。因此,本冊對三角形認識的教學目標與第一學段“獲得對簡單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有所不同,應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三角形。因此,在進行本單元的教學,如落實“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等內容的具體目標時,不僅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而且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判斷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能力。
2.重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取知識。
“數學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數學活動的過程”,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是在活動中逐步建立起來的?;貞浬罱涷?、觀察實物、動手操作、推理想像等都是學習理解抽象的幾何概念的重要手段,也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途徑。教學時,應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給予學生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他通過觀察、操作、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從現實空間抽象出幾何圖形的、探索圖形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過程,從而獲得對圖形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
3.注重教具、學具和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加強教學的直觀性。
幾何圖形的直觀性為各種教學手段的運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利用各種教具、學具和現代教學技術,可以使學生認識和探索圖形的過程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戰性,也是進一步發展學生空觀念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但在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時,要注意切合實際,易操作而有實效。一些農村學校由于經濟困難,不能配備豐富多彩的教學具,教師必須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當地資源,積極發動學生制作。學生在制作過程中不但可以激發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加深對圖形的認識。
知識與技能:
2.通過一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聯系生活,使學生理解量角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學習活動,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時使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難點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師導學學生活動旁記補充。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下列三種椅子問學生:你喜歡坐哪種椅子,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結:根據剛才同學們的交流,看來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種椅子就是專門給登月的宇航員設計的,要造這樣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辦法知道它的角度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認識量角器。
1、認識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線、內外圈刻度。
(1)師:量角用什么工具?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2)小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學生匯報研究的結果。注意這里要盡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問題還可以讓學生來解答。
內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學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教師可提下列問題啟發:根據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數,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觀念。
(1)讓學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對的角用細絲游戲棒(在一種塑料掃帚上剪下的)在課桌上擺一擺大約有多大。
(2)與學生共同討論,得出同學們剛才擺出的這個角就是1°角。
3、認識幾度角。
(1)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問學生這是多少度的角,為什么?
(在量角器上畫出20°的角,其中每一個刻度都用虛線標出,便。
于學生講出為什么20°的道理,圖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畫在印在紙上的量角器上)。和學生一起討論為什么同一個刻度,一個表示60°,另一個卻表示120°?從而讓學生談談在量角器上讀角時要注意什么?突破讀內外圈刻度易錯這一難點。
(3)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問:這個角你能讀出它的度數嗎?(因為沒有標角的度數,所以學生讀不出)。接著問:要讀出這個角的度數該怎么辦?指導學生實際操作,按步驟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線與角一條邊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條邊所對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教師邊說明邊演示,巡視加以指導。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數(p39、3)。(突出第二個角的邊不夠長可以延長邊來量,要問學生為什么可以延長邊來量的道理)。
四、比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兩組角,比較一下它們的大小。(p38例1)。
討論: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總結結論: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畫出的長短沒有關系。角的大小要看兩條邊叉開的大小,叉開得越大,角越大。
五、鞏固練習: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個角的度數,然后驗證。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數的角。
六、課堂小結。
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七、課后作業:p40、5、7學生思考后匯報。
學生自由發表見解。
量角器。
學生觀察自己的量角器,小組合作研究。
全班交流匯報,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學生獨立判斷后全班訂正。
學生回答:是角。
學生匯報。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
學生在課桌上擺一擺。
學生討論。
學生看書后,在量角器上指出1°角的頂點及兩條邊。
學生說角的度數及原因。
學生讀出角的度數。
學生討在量角器上讀角時要注意什么。
學生在量角器上找出角,并指出這些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學生合作完成,完成后讓學生反饋)。
學生嘗試測量,測量后由學生做示范。
(邊量邊說明是怎樣量的)。
學生再用量角器量書上的兩個角各是多少度。
學生量后讓其談體會。
使學生感悟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畫出的長短沒有關系。
通過練習,能夠把學到的知識進行及時的鞏固復習。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kouhaodaquan/12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