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指在特定主題、特定領域內較為優秀和典型的樣本文章,它可以作為學習和參考的對象,幫助我們提高寫作水平。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啟發。
論文摘要:在職中電類基礎知識課程的教學中,如何激發、培養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的保證。本文總結出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的幾種有效方法。
職校的《電子技術基礎》、《電子線路基礎》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如果教師的教學僅僅從書本理論到理論,學生就會產生枯燥無味、抽象難懂的感覺,造成興致索然。但是若能充分利用教材實踐性的特點,設計各種電子電路的實驗,為學生提供直觀、有趣的教學情境,往往可以誘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筆者在近幾年《電子技術基礎》、《電子線路基礎》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收到一定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求知欲望?;谶@一點,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必須在激發學生求知欲上下功夫。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這兩門課程的實踐性特點,努力通過直觀的實驗(演示或分組)教學法,創設知識的“‘問題的情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演示實驗的課堂組織,可按圖1所示的教學流程進行設計,并在教學的過程使學生的心理達到相應的變化效果。
在圖1的教學流程圖中,“演示實驗”是指由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演示實驗;“發現問題”是指通過實驗的演示,引導學生觀察和發現問題;“探討問題”是指利用原有知識分析和討論產生問題的原因;“解決問題”是指根據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的方法(新課);“練習鞏固”是指通過課堂練習,鞏固所學新知識。其中的“演示實驗”、“發現問題”、“探討問題”三個過程是創設“問題的情境”的關鍵所在,教師必須注意這些過程對學生心理變化的影響。在“演示實驗”、“發現問題”、“探討問題”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心理變化要達到圖1虛線框所示內容。即所設計的實驗“情境”應令學生具有新、奇的感覺,“問題”令學生處于一知半解或不確定的心理狀態下,且“問題”的提出由淺人深,“問題”解決后學生體現到的成功喜悅,等等。整個課堂圍繞著“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而展開教學,學生興趣被點燃,并且一直保持著,教學質量順理成章得到提高。
例如,教材的“放大電路的靜態工作點”中“什么叫靜態工作點”,“為什么要設置靜態工作點”,“如何設置合適的靜態工作點”等內容,既是教學重點,又是學習的難點。
若采用圖1的教學過程,設計出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情境,則能較好地突破重難點教學。就拿“為什么放大電路要設置靜態工作點”這個問題來說,教師可先進行對比演示實驗,即用示波器觀察“不設靜態工作點的共發射極放大電路”(見圖2)與“固定偏置共射極放大電路”(見圖3)它們的輸人、輸出波形。學生通過示波器可以明顯地觀察到“圖2電路的輸出信號u。與輸人信號ui波形不相同”,而“圖3電路的輸出信號u。和輸人信號ui波形基本相同”的事實,內心就生有詫異、奇怪的感覺。接著教師提出“哪個電路是屬于工作正常的”的問題,學生一般能回憶舊知(前面學過的“放大電路組成的原則”中要求輸出信號應保持輸人信號的波形應保持一致不變),正確地回答出“圖3電路能工作正?!?。教師再提出“為什么后一電路能工作正?!睍r,學生往往僅會根據這兩個電路的表象得出“后一電路比前一電路多了一個電阻rs”的結論,尚若教師再緊追一個“為什么”。學生就會處于一種似懂非懂的問題情境中,從而有了矛盾和疑惑的感覺,進而產生探究問題的強烈欲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接下來學習新課“如何設置合適的靜態工作點”時,學生就會被問題所吸引。
二、創設“快樂的教學情境”,保持學習興趣。
適宜的情境可以喚起相應的情感,俗話說觸景生情。人處于輕松的情境中可以產生偷悅,處于悲憤的情緒中可以產生痛苦,處于快樂的環境中就能夠興致勃勃地學習。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當教師講得太多、太難、太快,超越學生的認識能力和接受能力,學生就會望而生畏、喪失學習的信心,增加了學習的負擔。只有合理地組織課堂教學,保證每一節課的知識量合適,重難點突出,并在教學過程讓學生體驗愉快學習,才能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學有所得。對《電子技術基礎》、《電子線路基礎》課程而言,讓學生處在寬松的課堂氣眾中,邊動手邊思考的“分組實驗”,無疑是創設愉快學習環境的首選方法。通過分組實驗創設“快樂收情境”的教學過程可歸納為圖4所示,其中,“分組實驗”是指學生一人或兩個人為一個組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是指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邊觀察測量,邊按要求記錄實驗現象;“分析現象”是指根據實驗現象或觀測記錄,分析相應原因;“總結規律”是指由實驗的現象和觀測的結果,總結出半導體器件或電路的規律。創設教學情驀的過程重點放在“分組實驗”和“觀察實驗現象”,學生心理變化應達到如圖4虛線框所示。
例如:學習“二極管的單向導電特性”時,先組織學生做這樣兩個實驗:第一個實驗是將一個1歐姆的電阻與一個小燈泡串聯后加入6伏的直流電源,觀察燈泡發光情況;對調電源極性,再觀察燈泡發光情況。第二個實驗是將前一實驗中的電阻改換為二極管,重新再做一遍實驗,再觀察燈泡發光情況。學生在體現實驗成功,心情愉快之余,對實驗中燈泡發光情況二極管與電阻不相同的現象,印象特別深刻。然后,由二極管的導電現象可以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二極管的主要特性―單向導電特性。
分組實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如下的問題:首先,是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適當的實驗電路。由于實驗的結果與理論的結果會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設計電路時,我們既要讓學生知道事物實際的一面,又要盡可能縮短實際與理論間的差距,即盡量減少諸如元件參數的選擇、儀表的誤差、測量讀數等人為因素造成的實驗誤差。其次,是根據教學的重點,結合實驗電路設計合理的實驗記錄表。實驗記錄項目是實驗中要求學生必須做的測量與觀察的內容,它必須突出教學的重點,忽略一些次要的實際情況。如上例中突出的是二極管的“單向導電性”,忽略了二極管“正向的死區”問題。再次,就是要加強實驗操作過程的指導。詳細、耐心地指導每一個操作步驟和方法,可以避免實驗匆匆走過場的現象出現,保證實驗的質量。
三、通過動畫影片創設“生動的情境”
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均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直觀的學習氣清境,達到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但是,由于這兩種方法較為費時,尤其是分組實驗。必須引導學生掌握好實驗時間,否則,它們的使用率會受教學課時不足所限制。另外,電子技術課程中,還存在著許多諸如pn結、各種半導體器件的內部結構、電路工作原理等等內容,是不能通過實驗直接觀察感受得到的微觀事物,這又是學生最感抽象而“學之無味”的內容。課堂教學過程還要將半導體器件及其電路的內部客觀存在的、不可見的、抽象難懂的內容,通過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創設絢麗多彩、生動形象的演示及化小為大、化靜為動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才能明顯提高。我們可應用計算機以連續的動作(動畫)、悅耳的聲音、艷麗的色彩等模擬學習中難以直觀體會的知識,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就能較好地解決上述兩個問題。例如,我將“pn結的形成”、“三極管的特性曲線”等內容,用動畫模擬事物內部的變化過程,將實際不可見的,變為直觀可見,而且生動活潑,教學效果是很顯著的。
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關鍵在于能設計出突出教材重難點的動畫影片。目前,市面上這類教學素材軟件基本是沒有,還必須靠各個教師自行設計,這對教師無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老師們的負擔,從而制約了該方法的廣泛應用。
摘要:對高中學生來說,學習歷史可以幫助他們了解中國和世界的歷史,歷史教學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課程之一,另外,“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高中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學習生活方式,讓學生明智。因此,高中歷史老師應找出有效歷史教學的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
關鍵詞:高中歷史;高效課堂;學習興趣。
一、高中歷史知識教學面臨的困境。
(一)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
學生對一個學科能否有一個端正的學習態度也對學生該學科的成績有著重要的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對某學科的成績起著決定作用。因此老師應該時刻注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端正對歷史知識學習的態度,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二)學生對歷史知識記憶缺少興趣。
通過對高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很多的學生都認為歷史知識是一門非??菰锏膶W科,對歷史知識學習提不起興趣。缺乏歷史學習激情的結果就是歷史成績一直沒有提升不說,有時甚至還會下降。歷史知識學習不只是通過記憶就能獲得好的結果,它更側重的是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學生在進行歷史知識學習時要通過不斷地對過去的學習內容進行總結溫故而知新;加之傳統的教學灌輸模式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產生消極影響。
(三)教學的核心方向尚不明確。
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各個方面都有對歷史知識的巨大需求。高中歷史教學的目標逐漸脫離現實。高中歷史教學的定位也缺乏明確的定位,使歷史教學的學科與社會現實不能充分融合,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專業素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四)教學觀念落后。
在??踐教學中,人們注重歷史記憶的培養,但對學生的理解、表述等實踐能力的培養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這導致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下降,逐漸成為“死記硬背”教學的老路。主要原因是教師更注重知識點背誦,對學生表達和使用歷史知識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
在實踐中,人們發現“填鴨式教學”一直是主要的教學方法,教學的主要方向都是知識傳授和應對考試的能力,并通過成績來衡量學生的能力。這種教學方法和模式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學生的學習被動。
(一)介紹歷史背景。
歷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提醒學生聯系時代背景,分析了相關問題的原因和影響。教師還應該注意教學場景的設置,讓學生根據演示圖像數據分析相關主題的歷史情況、歷史事件的意義等等。例如,有關于義和團運動的研究,教師可以引入社會和政治形勢下人民的生活條件和文化水平等等;如西方傳教士被允許在中國傳教和教會的建立,西方傳教士和中國的信徒,不受清政府管轄,以及一些不好的基督徒壓迫人民,但由于教會的治外法權普通人不能得到公平的法律處理,造成人民的仇外心理,加上有許多謠言詆毀西方社會,便有了義和團戰斗。義和團運動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帝國主義的傲慢的打擊,分裂了帝國主義侵略企圖用宗教的目的,展示了中國人民的精神,促進了中國人民反抗的精神覺醒。因此,歷史背景的引入,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看似不可思議的事物,理解歷史事件的原因――考慮到時間背景和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在講有關黃帝、炎帝與中華民族形成的一課內容,大禹治水的故事體現了遠古人類敢于開拓冒險、積極進取、團結協作、為民造福的精神。
(二)創造問題,鼓勵課堂討論。
歷史老師在課堂上提出了一個問題,讓學生們討論不僅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能鍛煉學生的能力和創新思維,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興趣和歷史意義。對歷史的研究不能大聲朗讀,也不能一味背誦。教師應注意改變教學的方法,設計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以激發學生討論問題的欲望。如果老師讓學生討論為什么現代中國的洋務運動和日本明治維新有不同的結果,高中學生可以從兩國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進行討論;在十四年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做出的貢獻都有哪些?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取得了什么樣的勝利?通過思考和討論這些問題,高中學生的現實不僅可以了解歷史事件,更多的學生可以人感受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教師也可以借此機會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高高中學生的愛國情感,讓學生努力學習,為建設更美好的家園而努力。高中學生通過討論,可以對特定的歷史事件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能夠讓學生思維的高度升華。此外,熱烈的討論有利于學生的自由表達和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的鍛煉,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強調預先的學習和復習回顧。
上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對任何科目都很重要,對高中歷史也很重要。課前預習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效率,課后復習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課堂學習知識,更有力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體系。高中歷史老師可以鼓勵高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更感興趣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對課堂學習內容進行預習和課后評論,如在第一次鴉片戰爭這部分――林則徐虎門銷煙,高中學生可以收集感興趣的歷史人物的相關信息,嘗試分析什么樣的生活經歷使林則徐完成了虎門銷煙這個壯舉。高中生對一些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的了解會使更加喜歡歷史這一學科,提高學生的求知欲和對歷史的好奇心,主動學習和理解歷史,所以高中學生成績的歷史將會提高,學生積累更多的歷史知識就會更渴望在課堂上發言,歷史課堂將會更加高效。
三、結語。
“讀史使人有智慧”,通過對歷史的研究,高中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高中歷史教師應讓學生明白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尊重歷史,通過教學模式的不斷探索和實踐,構建高效課堂,讓學生積極開展歷史研究和探索,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和綜合素質,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我認為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情境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通過游戲,創設情境。
小學生天生好動,對游戲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有些問題可以通過做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學到了知識。比如,在一年級上學期教學《6、7的分與合》一課的時候,在練習中可以安排這樣一個游戲:教師先說一個數字,學生再說一個數字,要求學生說的數字和教師的數字合起來是6。這個游戲很容易操作,學生參與積極性很高,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是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6的分與合。師生互動完了以后,還可以讓同桌互相說,這樣,就更好的鞏固了所學知識。
二、通過故事,創設情境。
我所教的是一年級學生,他們都從幼兒園剛進入小學,所有的認識都還停留在幼兒園階段,尤其是聽故事,他們最感興趣。那么老師在課堂上,就要盡可能的創設故事的情境,把枯燥無謂的數學問題編成他們感興趣的故事。比如,在教學一年級課本第79頁的的《復習》第10題的時候,老師可以先播放《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給學生聽,邊聽邊出示圖片和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故事,這樣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解決問題就會事半功倍。
三、通過操作,創設情境。
小學生的思維方式都是由直觀到抽象,所以在教學中,能讓學生自己動手的盡量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這樣更有助他們獲得新知。比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有趣的拼搭》一課的時候,教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觀察哪種物體容易滾動、容易拼搭,最后再比一比,哪一組搭的最好。通過這樣的操作,學生很快就能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并且還能牢牢的記住。
數學教學中重視邏輯論證是完全必要的,但在實際學習過程中,許多定理(公式、法則)是靠實驗、觀察、操作、猜想得出結論,然后再論證,這是符合學生認識規律和心理發展特點。
在《軸對稱》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在一張白紙上任意滴一滴墨水,接著按任意方向對折紙,然后啟發學生觀察兩滴墨水印的形狀與折紙的位置關系。通過讓學生進行實驗與觀察,既落實教學內容,有活躍課堂氣氛。
在三角形三邊關系一節中,教師在上課前要求學生事先準備五根長短不一的小棒,長度分別是57101215,取其中的三根小棒塔成一個三角形,由實踐操作回答:你所取的三根小棒的長度分別是多少?任意兩邊之和一定大于第三邊嗎?學生通過動手實驗,直觀比較,趣味盎然的進行學習。
從另一方面說,數學概念的本身大部分通過實踐、猜想而發現、發展。如學習完全平方,學習勾股定理進行拼圖,可強化知識形成,培養學生科學實踐能力。
猜想探究憑借直覺獲得感性認識,它常以觀察、聯想、延伸等思維為基礎,根據以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對數學問題廣泛聯想,積極探索、大膽猜想、尋找規律、合理論證,是創造性活動的重要途徑。
用《字母表示數》一節中,教師出這樣問題:在下面由火柴拼出的一列圖形中
……
1)第2個圖形中,火柴棒的根數是
2)第5個圖形中,火柴棒的根數是
3)第10個圖形中,火柴棒的根數是
4)第n個圖形中,火柴棒的根數是
這樣設計,通過不同圖形,不同方法的計算,猜想、尋找規律,認識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2)若干個正數和負數相加時,如果把某數變號,那么和的絕對值就減少這個數的兩倍。
(3)答案的對偶性,由(1),若干個正數和負數相加其代數和為零時,將所有的數變號,這些數的代數和仍為零。
(1)列舉答案是窮舉法。要求答案既不重復,又不遺漏。
(2)由具體答案歸納為數學數學過濾的.抽象方法;
(3)將具體問題推到一般的方法。
發散思維在創造性思維中占主導地位,所以為了發展學生的創造性就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教學內容開放性,所提出的問題常常是不確定和一般性的。主體必須收集其他必要的信息,才能著手解決。有些問題答案常常是不確定的,存在著多樣的答案,但這樣的還不是答案本身的多樣性,而在于尋求解答的過程中主體的認識結構的重建。
在《函數》復習中教學,可設計以下的開放題:1、已知函數的圖像經過(3,4)和點(4,3)請寫出滿足條件的二次函數。2、請研究二次函數y=x+4x+3的圖像及其性質,并盡可能多寫出結論。這些開放題不僅留給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很大,而且極易引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在切線性質復習中,教師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如圖,直線切圓與點,在這一圖形的基礎上,放飛你自己想象的翅膀,在圖上添上輔助線.摘要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倡導新的學習方式。教師主導下的“探索性學習”是一個值得探索的課題。
數學課堂上創設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有利于突出知識的發生過程,“掐頭去尾燒中斷”的教學正在逐漸減少,創設數學情境正受到越來越多教師重視,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因此,避免數學課程改革的新誤區,落實務實高效的課堂教學是當務之急.
1走出情境創設誤區,避免兩個極端。
極端一認為教學不需要情境.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茶地展開,但是傳統教育觀念根深蒂固,受教育評價制度,高考指揮棒,以及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的迫切要求的影響,有的教師重新又回到應試教育的現實中去了.有的教師只把教學情境當作點綴,作為課堂教學的擺設,在教學活動中談的是探究教學,但操作的是應試教學,備的是啟發式教學,上的是灌輸式教學,出現了一種課改的扭曲現象.極端二認為無情境不教學.在新一輪課改中,有的教師由于對情境創設的認識上的偏差,認為情境創設每節課都需要,提出無情境不教學.教學的各環節都精雕細琢,每一個問題都力求有新意,每一個教學步驟都希望有出其不意的效果,結果不顧教學內容,不講實效,教學為了情境而情境,在課堂上不同程度出現了趕時髦的現象,使情境創設走向了形式化趨向.表現為:(l)情境創設過分依賴多媒體,一切以多媒體為中心,追求課件的“花哨”,結果讓學生視覺疲勞,眼花繚亂,學生長期處于各種圖畫的誘惑下,習慣了感官刺激而懶于思考甚至變得不會思考,同時也削弱了情境應有的作用,忽略了對知識的掌握.(2)課堂小組合作學習表現為無價值的討論,閃電式的討論和目標不明確的討論.一些小組合作表面上是學生全員參與,而實際是一盤散沙,純粹為合作而合作.這些合作學習,看似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實際上學生己成為教師操縱的木偶.這樣的情境不是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不能促進學生認知的深化,更談不上情境創設的實效.(3)有的教師以頻繁、思維含量低的提問代替情境創設,提問由于缺少精心設計而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升華學生的思維能力.(4)有的智力游戲、知識競賽等活動與課堂內容毫不相關,由于一味追求課堂的趣味性,完全變成了活躍課堂氣氛的工具,教學內容的外包裝,其實質是忽視了學生的認知點,忽視了學科性,也忽視了對學生雙基的`培養和訓練.這些不良傾向如不加以糾正,新課程理念的落實將成為一句空話.
2投身課程改革,切實轉變教學觀念。
數學情境的創設方法很多,如何更好地結合數學教學的特點,針對各種課型,各知識塊創設更有效的教學情境,如何增加情境化的教學內容的知識承載量,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妥善安排各種教學情境的主次地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如何將情境教學與其它教學方式有機融合,如何梳理數學情境資源,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總結和自身知識的不斷豐富,需要我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教育事業的熱情.教師必須轉變陳舊、落后的教育觀念,樹立符合新課程改革需要的新理念,具備新課程實施所需要的新技能,優化數學教學課堂,優化學生認知結構,由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與各種能力的單項訓練轉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3情境的創設與情境的展現都不能脫離教學實際。
課堂教學要著眼于學生實際和教學實際,要考慮到因材施教的原則.情境的創設與情境的展現是統一的,創設是展現的基礎,展現是創設的目的.它們是同一過程在不同階段的具體表現.如果不考慮展現只是盲目的去創設,那自然會違背教育原則和數學教學的特點.教學是一門藝術,它更是一門科學.教師要依教材內容、難易程度、學生接受水平以及教材前后的關聯而選用創設情境方式.創設情境應有利于教師“搭橋”,學生“過橋”,符合學生認知結構.如關于對稱的學習,在小學、初中和高中都有相關的內容,但學習時側重點顯然應有所不同.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們幾乎都采用了相同的方法,利用多媒體技術在大屏幕上呈現形形色色的對稱圖形讓學生觀察.不同階段的學生對于對稱的認識和體驗是不同的,是不是都必須呈現大量圖形或進行演示,學生刁‘能夠理解對稱的含義和不同對稱的特點呢?如果要演示,應該演示什么?要達到什么目的?這些問題應該在創設情境時都需要考慮.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強,發言踴躍,如果對他們講對稱圖形,與其在大屏幕上反復呈現各種對稱圖形,還不如讓他們自己舉例或動手折疊,那樣獲得的體驗可能比僅觀看大屏幕要深刻得多.初中生學習對稱,對軸對稱和中心對稱特點理解還很不到位,如果教師在呈現很多對稱圖形的同時,能動態演示不同對稱的翻轉或旋轉過程,將對學生加深對不同對稱特點的理解有很大幫助,在高中函數的奇偶性教學時,教師如果再對學生直觀演示大量對稱圖形,或讓學生動手折疊,這對他們而言就沒有多大意義了.此時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己經達到了一定水平,他們不需要借助多媒體觀察對稱圖形,也不需要動手折疊,就已經完全可以理解不同對稱的含義和特點了.過多的、缺少挑戰性的生活情境問題反而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數學發展史表明,數學一方面來自外部,即現實社會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源于內部,即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如果把情境創設片面理解為情境的生活化,一味追求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而使數學淡化,那將是對數學情境教學的一大誤解.有些已經解決過的數學問題完全可以看著新問題的一個情境,而不應該讓情境生活化的思想框住自己的手腳,使情境創設僵化.
4教材應為教師創設情境提供豐富的素材。
參考文獻。
[l]孔企平,張維忠,黃榮金.數學新課程與數學學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曉軍,張維忠.數學文化視角下課堂教學情境的設置[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l一2).
[3]呂傳漢,汪秉彝.論中小學“數學情境與問題提出”的數學學習明.數學教育學報,(10).
[4]呂傳漢,汪秉彝.論中小學數學情境與提出問題的教學田.數學教育學報(2).
[5]施文光,朱維宗,呂傳漢.數學“情境一問題”教學與拋錨式教學之比較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07(2).
[7]全國情境教學一情境教育研討會綜述[j].教育研究,(4).
[8]徐斌艷.數學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9]張奠宙,李士齊,李俊.數學教育學導論四].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編.開創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局面【mi.團結出版社,2001.
[l1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12]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ml.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3]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14]’張大均.教育心理學四].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5』周小山,雷開泉,嚴先元.新視野課程中的數學教育[明.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
[16]唐瑞芬,朱成杰.數學教學理論選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7]石永生.中學數學新課程課堂教學案例「明.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8]濟南市教學研究室編.數學教學案例分析[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
[19]張奠宙,宋乃慶.數學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劉兼,黃翔,張月一數學課程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l』高向斌.走向合作性教學【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
[23]陸書環,傅海倫.數學教學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24]唐先貴.高中數學課堂設計與新課標下的素質教育[j].中國數學教育,2006(11).
[2習劉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課例一則[l].數學通訊,2006(11).
[26]陳柏良.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藝術性[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6(6).
[27]張建偉.基于問題解決的知識建構[z].教育研究,2000(10).
[28]章建躍,曾文藝.數學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129]李秀偉.喚醒情感一一情境體驗教學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
[30]劉緒菊.啟迪智慧—問題探究教學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
[32]辛自強.知識建構研究:從主義到實證【明.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10.
133]葉柱.數學教學新視界探真【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34](荷蘭)弗賴登塔爾.作為教育的數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35]鄭毓信.數學教育哲學[間.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36]曹才翰,章建躍.數學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7]章建躍.中學數學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1.
[38]a.a.斯托利亞爾著,丁爾升譯.數學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后記。
本論文從選題、撰寫到修改定稿,都是在我尊敬的導師徐漢文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完成的.徐漢文老師一絲不茍的治學精神,科學的教學觀和方法論,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在論文撰寫過程中,還要感謝梅全雄老師、胡典順老師給予的悉心指導.在教育碩士學習期間,給我們授課的陳志云老師、陳傳理老師、郭熙漢老師、梅全雄老師、胡典順老師、趙東方老師、劉華山老師、涂艷國老師、王坤慶老師、楊源老師……他們以淵博的學識、嚴謹的治學態度、耐心細致的教導,使我順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提高了理論素養.我對于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有了更廣、更深刻的認識.在此,我對們表示最誠摯的感謝.非常感謝我工作單位的領導,特別是賈勇校長在學習上對我的支持.我還要向我親愛的妻子和女兒表達由衷的感激之情,是她們的理解、支持和鼓勵,使我在工作十六年以后有勇氣重返校園,并順利完成學業.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我國的中職數學教育正邁入一個新的改革階段,除了要求對本學科的基本知識的掌握外,同時還要注重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問題。由于中職學生在入學時的起點較低,數學基礎又普遍較差,且中職的教學任務又很重,所以,如何能在課堂上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就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北京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北京。
順義。
101300)。
摘要:高等數學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但目前高職院校中普遍存在著學生數學基礎差,水平低,厭煩學數學的現狀。文章從高職院校學生高等數學學習現狀出發,淺談高職高等數學的教學方法。
關鍵字:高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數學教學。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速。隨著招生人數的擴大,學生的總體水平下降,并缺少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主性,沒有形成適合自己的好的學習方法??疾旖鼛啄晡以簩W生的入學高考數學成績,發現我院大部分學生的數學成績較低,基礎較差,初等數學知識掌握的不扎實,這就給高等數學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而高等數學作為高等職業學校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一種眾多學科共同使用的精確的科學語言,對學生后繼課程的學習和思維素質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適應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宗旨,有必要對高職學生高等數學學習現狀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的進行一系列的改革。
一、目前高職院校學生高等數學學習現狀。
通過問卷調查、座談(訪談)等方式,對我院高職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現狀做了深入的了解??偨Y出目前高職院校高等數學的教育情況大致分為下列幾個方面:
(1)學生數學基礎差??疾旖鼛啄晡以簩W生入學高考數學成績,分數偏低,05級各專業平均分中最高分為74.38,06、07級的最高平均分分別為73.13、73.66。08級為近幾年最低,只有71.74。
(2)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差,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為了考試及格而不得不學,沒有正確的學習目標。
(3)學生沒有好的學習方法,沒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尤其是對于數學這門課程,大多數學生覺得枯燥難學,對數學不感興趣,對學好數學毫無信心。
(4)目前的高職院校高等數學的教學更多的還是課堂理論知識的教授,與實際應用聯系較少,不太符合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學生也不樂于接受。
1、教師思想的轉變。
高等職業教育屬于高等教育,但是又不同于高等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所培養的人才是高層次的可持續發展的實用型、技術型人才;他們是生產第一線的技術工人;他們應能熟練的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它們能夠利用自己的所學提高工作效率,創造更高的經濟利益。而數學在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高速發展上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僅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行為科學的基礎,而且也是每個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門學科。
高等職業教育應重視數學課,但是因為高職教育自身的特點,數學課又不應過多的強調邏輯的嚴密性、思維的嚴謹性,而應將其作為專業課程的基礎,注重其應用性、學生思維的開放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自覺性,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增強學生就業的能力。因此,高職學校的高等數學教學內容必須“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為原則,體現“聯系實際,深化概念,注重應用”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基本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利用數學的游戲性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好一。
門課程的內在動力,教師在教學中要采用自己擅長的且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藝術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上課時有必要使學生明確數學學習的目標,明確高等數學課程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地位,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如果僅僅把學習數學當成是種任務,不能從數學的學習中感覺到輕松和快樂,那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難被調動起來??v觀數學的發展歷史,不難發現數學和游戲之間的關系是相互滲透、相互統一的關系。游戲的精神一直伴隨著數學的成長和發展,成為數學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并從以下幾個方面影響了數學的發展:游戲激發了許多重要數學思想的產生,游戲促進了數學知識的傳播,游戲是數學人才發現的有效途徑。此外,游戲還在數學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如果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能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數學就像做游戲那么輕松和有趣,那么學生就不會再談數學而色變啦。
首先,就數學知識本身來說,在傳統數學領域和現代數學領域中都可發現大量賞心悅目的具有游戲性質的內容和問題。即使是一些深奧的、嚴肅的數學也帶有游戲的情趣。例如,從16世紀以來,在微積分中人們對大量種類的奇形怪狀的曲線的研究顯然帶有娛樂的性質。再比如在講微積分中極限的概念時,教師可以引入古代哲學家芝諾四大悖論之一的“阿基里斯問題——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卻追不上烏龜”。又或者讓學生做一個游戲:將一根粉筆分段,每次都平均分成兩段,看看一根粉筆到底能被分成多少段,能不能把一根粉筆完全分完?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進而引出極限的概念。
數學中幾乎每一門學科都或多或少受到游戲精神的激發而得到發展。最典型的例子是概率論、圖論的建立。概率論直接起源于一個關于賭博的游戲。17世紀,法國的一個名為德梅勒的職業賭徒針對賭博中常常遇到“怎樣合理分配賭注”問題,向著名數學家帕斯卡請教。帕斯卡和費馬在通信中各自解決了這個問題。
對于這個問題的解決和研究標志著不同于以往確定性數學的一種嶄新的數學方法—概率論的誕生,它把純粹偶然事件的表面上的無規律性置于規律、秩序和規則之下,從而成為人類的根本知識之一,并具有廣泛應用價值。又例如圖論也是一門起源于游戲的學科,它起源于歐拉關于哥尼斯堡七橋問題的研究。而哥尼斯堡七橋問題的解決遠遠超出了它的娛樂價值,由此提出的新思想則開辟了數學的一個新的領域—圖論。當然游戲娛樂對于圖論的作用并沒有到此為止,此后許多著名的數學游戲成為圖論和拓撲學發展的催化劑和導引,如哈密爾頓問題(繞行世界問題)、四色猜想等。
如果在高等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能結合所教知識巧妙地設立各種“游戲”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并能積極思考探索答案,不但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的精神,而且構建了一座從具體形象到數學抽象知識的橋梁,激發了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數學對于學生來說將不再是艱巨的苦澀不得不完成的任務。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帶著強烈的好奇心盡情的探索在數學知識的海洋中。
3、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相結合,加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
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為黑板、粉筆加教案的教學,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多媒體被漸漸引入到了各學科的教學應用中。在高職數學課上,教師也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數學軟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將傳統的數學教學中不能直觀表示的抽象的概念、定理等通過圖表、圖像、動畫等多媒體生動地表現出來,從而加深了學生的印象,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解決了課堂信息量不大的問題,使教學過程靈活多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了數學教學的良性循環。
學生介紹一些數學軟件,例如mathematica,matlab等都是數學上常用的軟件,尤其是matlab不單單在數學上有其強大的計算功能,在其他工科課程的學習上也有極其廣泛的應用。
但是就目前高職院校的課時設置來看,大部分學校的高等數學課時并不富裕,所以將數學實驗當成一門正常開設的課程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但是在平時的理論教學中,適當科學的利用時間安排一些數學軟件知識的介紹和講解也是可能的,讓學生熟悉數學軟件,基本掌握數學軟件的使用方法,針對數學公式及算法進行計算,能夠求解一些簡單的數學模型和繪圖。但是單單利用課上講課時間所介紹的數學軟件知識必經是有限的,所以應多鼓勵學生自己通過多種途徑進行自學,例如可以到圖書館翻閱資料,或者上網查閱相關的信息??墒侨绾尾拍茏寣W生自覺地去學習去查閱資料呢?這就需要數學教師與專業課教師的共同努力。與專業課任課教師進行溝通,針對專業特點,結合各專業知識設置一些數學建模題目,進行工作案例情景模擬,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獨立或者協作完成。例如物流管理專業,可以設置一道關于求最小運費的運輸問題的實際問題,要求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利用數學軟件協作求解。
總之,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的特點,利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和目的。
參考文獻:
[3],數學趣聞集錦[m].張遠南,張旭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
趙文莉,出生于1982年4月5日,籍貫河南省焦作市。2005年畢業于天津工程師范學院數理與信息科學系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2009年9月開始于北京交通大學理學院運籌學與控制論專業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大學畢業后至今在北京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一直從事高職數學類課程的教學工作,有較豐富的高職數學教學經驗,并且在高職數學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和方法上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高等數學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有些人把它簡單的看成是一個工具,過分看重它為專業課服務的功能,忽略了高等數學的邏輯推導、思維縝密對學生綜合能力和數學素養的提高,導致學生僅僅把數學看成是工具,學習掌握以“必須、夠用”為原則,忽視了高等數學課的培養學生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的重要功能,沒有意識到學生數學文化的培養和終身學習的需求。
1.2學生基礎較差,目標不明確。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生源總體質量有所下降,學生數學基礎較差,數學素養參差不齊,學生高考數學成績差距也較大,有些學生中學沒有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高等數學是純理論課,定義、定理、公式較多,比較枯燥,有些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特別是多元函數微積分學部分,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基本放棄,高等數學不及格率也居高不下。部分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對于數學的要求,僅限于考試及格即可,缺乏進取心和學習興趣。
1.3教學方法單一,不能與專業結合有的教師在高等數學的講授過程中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講臺上認認真真地講授高等數學的內容,臺下學生枯燥無味地被動地聽,更有甚者玩手機。教學方法和授課內容過分強調理論的嚴謹性、科學性、邏輯性,而忽略學生專業學習的需求;知識點背景信息介紹,相關例題、習題、作業的選取,教學內容的編排,概念定理的敘述證明,都缺乏創新意識,各專業都一樣,沒有體現專業特色;重視推導、計算,忽略大學生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重視解題能力的訓練,忽略了大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
1.4教學內容陳舊,沒考慮學情。
現有高等數學與中學數學在教學內容上有些地方銜接不好,比如反三角函數,極坐標、參數方程等等知識中學并沒有講解,但大學教師認為中學已經學過,高等數學教材中也沒有進行補充和解釋,這就造成高等數學與中學數學教學內容存在脫節現象,導致高等數學部分內容學習效果不好;同時將高等數學的部分內容下放到中學數學中講授,部分教學內容重復,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殊不知他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簡單的導數和積分計算等。另一方面,教材體系一成不變,多選用同濟大學《高等數學》,內容顯得有些陳舊。
2.1制定與專業課相結合的教學計劃。
數學教師要多與專業任課教師加強聯系,可以通過調查問卷、座談會、專題會等方式,深入了解各專業所需的高等數學知識點,如在哪些專業課中用、用到哪些高等數學知識、哪些數學知識學生掌握的不好不夠用、還需補充哪些知識、哪些問題要用到數學知識解決等等。掌握這些情況后,教研室可根據專業課的需要和特點,在遵循教學大綱要求和教材完整性、科學性、系統性的前提下,適當的調整部分教學內容。通過與專業任課教師的溝通交流,兼顧學生實際和專業特點,有目的制定合理的高等數學授課計劃。專業課教師(課程負責人或教研室主任)要積極配合數學教師的工作,將專業課中好的數學案例提供給數學老師,并重視數學教師的反饋意見,認真吸收高等數學教材中好的思想與方法,將專業課中所用到的數學定理、公式等通過講授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共同提高教學效果。在內容上增加來自于專業的實際案例,使數學更加生動和富有吸引力,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能動性。
高等數學這門課有點抽象,邏輯性強,知識構架嚴密,部分學生學習起來有些難度。在課堂授課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是重視分析概念、定理、證明公式,學生學起來比較枯燥,必須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教師應積極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和自制的課件進行教學,以此提高學生對高等數學的學習興趣,以便于學生掌握教材中的難點和重點,彌補傳統教學方式在視覺、立體感和動態意義上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難懂的內容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過程中,需要用到研究性、探究式和討論式等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參與到高等數學教學環節的全過程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條件成熟還可以讓學生當小老師,講授某些知識點或某個例題,教師做點評。
2.3引進具有專業背景的例題,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在高等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例題的選取也很有學問,例題的設計要慎重,要把某些專業知識或公式提前介紹一下。為了體現數學對于專業課學習的重要作用,教師在授課時,多采用一些與專業課有關的例題。比如經管專業講解導數時,可以引入成本函數與邊際成本的關系,工科專業講解二重積分應用時可以引入理論力學中質心坐標計算的例題、習題或試題等。還可以將數學建模的思想引入到高等數學課堂教學中,往年典型賽題可以充實到教學內容中。讓學生體會到高等數學對于他們的后續專業課的學習至關重要,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中所用到的例題不僅要符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的需要,而且要兼顧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利于大學生掌握教學內容,能夠為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教師要及時更新高等數學教學觀念,考慮學生的專業背景,體現學生專業化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強調高等數學理論知識體系的完備性的同時,還要重視高等數學與專業課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僅要注重數學知識的傳授,還要重視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專業應用能力。
3結論。
總之,高等數學的教學各環節要與學生的專業背景緊密結合,加強高等數學與各專業課之間的密切聯系,讓學生端正學習高等數學的目的,培養大學生的職業創新能力。數學教師應該多與專業課教師交流,學習專業知識,完善自己的教學經驗,尋找專業教學案例,加強高等數學的實際應用能力,在教學中體現高等數學的實用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學效果。
。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教育要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在21世紀初新課改的理念下政治教學就是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精神,依據教學大綱,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努力探求新的教學模式來改變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弊病,進行諸如啟發式和討論式等教學,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生動活潑的靈動政治課堂教學模式。
但是在近幾年的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筆者還是感覺到學生中一直普遍存在這樣的現象,下課時談起神六上天、天宮一號對接,“小悅悅事件”等大家都關注的話題時,可以滔滔不絕。但一到課堂,很多學生卻三緘其口,不會說話了。有時課堂上由具體生活事例印發了討論,有的學生不是天馬行空亂表達一通;就是空話、套話一堆,有的想好好說但難用課本知識表達,喜歡過分依賴老師的講解和評論,致使課堂上又是教師唱主角,一個人挑大梁,結果課堂上死氣沉沉。
是哪里出了問題?雖然我校是一所本地聞名的省重點高中,但是在高考指揮棒的指揮下,教學中也還是多注重讓學生被動的接受,忽視了作為學生主體的學生在其能力形成過程中的關鍵作用。筆者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我們的政治課堂活躍起來,怎樣才能解決政治課的尷尬現象。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突出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變革,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和勤于動手,培養他們主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將學習方式向成效式轉變。葉圣陶老先生說:“讓政治課堂活動起來”。靈動的政治課教學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如沐春風”之感,在快樂的享受中潛移默化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提高覺悟。
學習是一次積累知識、成長思維的漫漫征程,相較于被動的接受知識,自主性地學習可以帶來更加豐碩的成果。因此,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各學科都在著力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他們主控自己的學習,充分發揚自身的探究精神與創造能力。每一位學生其實都具有這樣潛在的學習素質,自主學習模式正好給予了他們發揮的空間。我們的高中政治教學就應該要融入自主學習模式,把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位置讓渡給學生。
“自主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思想和素質教育具體化的理論框架。就一定意義上說,它把握住了素質教育的實質和核心。自主學習重視的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能動的、有選擇的學習及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精神。
者,應當在教學中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思想,徹底拋棄以教師為中心,把學生當作只是灌輸對象的傳統教學模式。
在以上心理學的依據下,圍繞我校的高中生學習動機比較穩定,以內部動機為主。他們會經常為自己確定學習目標,根據反饋修正學習策略;能經常自己思考怎樣改善自己的學習效果,基于這些因素,在高中政治課中開展自主學習的實踐探索就更有可能。
科學有效的自主學習模式,需要師生雙方的協力完成。教師應當要創建出寬松有度的自主學習空間,并傳授一定的自主學習策略、原則,向縱深方向引導學生的思維走向。唯有在正確的指導下,學生才能持續地開展自主性學習,延伸并深化對教學知識的理解。在師生的雙向互動交流下,高中政治自主學習必然能探索出高效的學習方法,從而推動整個的教學工作。
所以要打造靈動的政治課堂主要應該從政治課的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著手。自主學習理論給了筆者很多啟示,于是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一直在原來教學基礎上進行自主學習的實踐嘗試,以期較大程度地高中政治自主學習的學習效率。
接下來筆者結合教與學的嘗試,總結出了實踐自主學習理論的以下幾點經驗,與各位同行商榷。
一、結合實驗操作模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收集時政素材,鍛煉實踐能力。
聯系實際的學習素材能使政治理論扎根實際,能使政治課堂教學生動,讓學生對政治課有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何而來?政治課教學內容中不乏實踐性、操作性的素材,對這些素材,如果通過學生自己的親身體驗,才能真正引發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能力。
筆者經常會用最新鮮的時事把學生帶入新課,引發學習興趣。這“最新鮮的時事”必須是當天發生的國內外大事,如果過了幾星期、幾個月的事就變成“明日黃花”了,肯定提不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更別提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調動了。所以,能否及時獲取時政信息對時政教學的成敗具有關鍵意義。筆者近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是:將現有的教學空間有意識的向外延伸,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校園內的廣播、電視、網絡、報紙、雜志、專題講座、時事政治競賽等等全方位的信息來源和陣地,倡導學生從各種媒體上獲取廣泛而豐富的時政內容及其相關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自己主動動手、動腦,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具有探究性的學習,以達到時政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另外,在教學實踐中鼓勵學生參與的實惠調查法、方案設計論證法等也有助于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有較打作用。
二、結合問題解決模式,引入時事內容,由難入簡、變抽象為具體。
最后,如何讓世界成為學生的全部教材。筆者結合自己《文化創新的途徑》一課教學為例,具體談談把時事政治融入到教學中的一些關鍵點:
一課的教學中采用了當時學生感興趣的世博會中國館內容導入,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順其自然地引出“文化創新”的課題,也能引導學生親近我們的時代盛會,具有現實意義。
2.關鍵點二:生動的視頻引導。為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感性認識,再幫助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所以在《文化創新的途徑》這一課里由“東方之冠的誕生”視頻引入,從中國館的外形建筑到它的內設亮點,以設問形式層層深入,順其自然地得出“文化創新重要途徑之一”。這樣既能增加學生對時事政治的了解,又能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更深入,找到了二者完美的契合點。
3.關鍵點三:激烈的熱點討論。通過對社會熱點問題特別是本土熱點問題的討論,啟發學生思考。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用身邊時政話題切入,巧設練習,創設環境讓學生親身實踐,學以致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高中生可以通過各種媒體獲取新聞。把學生身邊所熟悉的地方的時政新聞引入課堂討論,可以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也對學生進行了國情和家鄉情的教育。在講到“文化創新的途徑”的運用環節時,筆者首先講述了本土佛山市的“智慧佛山,文化先行”發展戰略,以及禪城區提出的“傳奇古鎮,創意禪城”的時政背景,播放了關于學校附近“禪城汾寧路改造,老街坊期待重現昔日繁華”的視頻新聞短片,提出練習問題:“我來設計汾寧古道”。因為就是身邊古鎮的翻新設計,同學們在討論創意設計時七嘴八舌異常熱烈。通過學生的討論,深化了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同時激發學生建設祖國和家鄉的熱情,實現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目標。
教師應當讓學生們知道,課堂知識與現實環境之間存在著一條鏈條,兩者之間是相互彰顯的關系。通過觀察現實發生的實例,學生可以真正地掌握高中政治知識,同時歷練出一定的時事敏感度。這些素質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
我們都說,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是社會的未來。教學中,我們也要注意適時、適度地創設實踐情境。這不僅有利于保證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也是十分有利的。
如教學二年級(下冊)“認識方向”,創設情境時,我先讓學生找出學校的東、南、西、北各是什么地方,再逐步引導學生弄清超市、體育館、公園、人民橋各在學校的哪一面。通過討論交流后再認識東北、西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最后設計一個靈活性較大的提問:“你還有什么問題,在小組里互相討論討論?!毕抡n時我給學生設計了這樣的兩個操作題:
2.1用一張正方形白紙按照指南針的樣子制成一個方向板。
2.2利用方向板,指出你居住的村莊東北、西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是什么地方。
如此一來,學生結合問題情境和學習的新知識提出了許多不同的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強了對所處位置關系相對性的認識,并誘發了學生把自主學習延伸到課外,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這樣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實用價值和“做”數學的樂趣。實踐活動將數學知識回歸于生活,應用于生活,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一方面加深了對“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度”這一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還提高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摘要:隨著學校電腦的普及,隨著軟件硬件設置的完善,隨著cai課件的制作,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一方面可充分地利用cai課件的輔助性特征,針對教學過程的某一個或幾個環節,形成形象展示教學模式等,其意義在于能通過多媒體的聲形演示,來增加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和理解,達到解決傳統教學手段無法突破的難點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利用cai課件的主體性特征,形成人機會話教學模式,復習與練習教學模式,其意義在于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和網絡技術的交互性,達到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而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特征的目的。
實踐探究能力對一個人的發展十分重要,是其離開學校、離開教師的講解之后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其從實踐中獲取知識的能力。實踐探究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必須從小開始培養。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上,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處于一種被壓抑的狀態,不單單造成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影響學習效果的不良影響,對學生實踐探究能力的培養也是十分不利的。而通過運用具體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進行學習,真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體現其主體地位,能夠提高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能夠提高學生在具體的生活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探究和學習的能力。
1.情境創設注意引導。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創設生活情境的時候并不能隨意進行,而是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創設,以能夠激發其學習興趣,引發思考和探究為目的。在此過程中,教師的引導是至關重要的,所創設的問題必須具有層次感,從淺入深逐步引導學生尋獲答案,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編碼》這一課程時,就可以利用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身份證編碼創設情境進行教學。首先引導學生認識身份證編碼的規律,將其中蘊含性別、出生日期等信息的位數以及意義告知學生。接下來為學生創設情境:一個“小馬虎”同學課前分別收集了爺爺、奶奶、爸爸和媽媽的身份證號碼,但是,他忘記對這四個號碼進行標記,無法分清分別是誰的了,請同學們幫其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首先找出年長者的兩個號碼,再通過分辨男女辨別哪個是爺爺的,哪個是奶奶的,接下來以同樣的方法辨別剩下的兩個哪個是爸爸的,哪個是媽媽的,最終解決這一問題。
2.情境創設與現實問題相連。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情境輔助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只有真實的生活情境才能夠引發學生的熟悉感與代入感,才能夠使其在生活中面臨類似的問題時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因此,教師所創設的生活情境必須是與現實相連的問題,而不能是臆想出來的。例如,在學習《需要多少錢》這一課程時,為學生創設如下情境:星期天,淘氣、笑笑和許多好朋友們在海邊玩的時候,在附近的商店里買了好多的東西,想讓同學們幫忙計算一下他們一共花了多少錢,你們愿意嗎?通過購物這一生活中十分常見的情境進行乘法的教學,拉近數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距離,培養其實踐探究能力。
3.生活情境創設要全面。
有一部分教師認為創設生活情境就是課堂教學中吸引學生的一種手段,在課堂練習以及課后的練習中并沒有運用生活情境進行教學,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和做法。在課堂上以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降低其學習的難度是正確的,但是,在課堂練習以及課后練習中運用生活情境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效果也是十分明顯的。因此,生活情境的創設要全面,不能人為的將其局限在教學的某一階段。例如,在學習《時間與數學》這一課程時,對教材上尋找飛飛一家三口人明年三月的共同休息日的例子進行延伸與重組。為學生創設這樣一個問題:飛飛每周六日休息,爸爸每工作三天后休息一天,媽媽每工作一天后休息一天,尋求其一家三口在明年三月的共同休息日。課堂上通過討論解答問題之后,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如回家之后通過翻看日歷對這一問題進行確定等。通過創設全面的生活情境不僅能夠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消化之后成為自己的知識。
摘要:在高中數學課堂中開展自主探究式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簡要介紹了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提出了高中數學課堂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主要策略,即:設置問題情境,巧妙引入教學內容;獨立思索,自主探索;進行反思教育,合理歸納總結。
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在我國如火如荼的開展,越來越多傳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傳統教育模式下,高中數學教師習慣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之下,呈現出來的學習效果令人堪憂。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成為全新的教學嘗試。
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主要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對一個具體的問題進行自由探索和討論,旨在通過這個過程掌握相應的知識,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在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之下,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能得到成倍提升,學生獨立學習不再是“天方夜譚”。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與其他教學模式相比,具有明顯的特征。
探究式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用科學家做學術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研究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所謂的教學模式,其實就是在現有的教學理論和思想的約束下,按照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來展開教學活動的思路或者架構。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運用,能在課堂教學上為學生營造更加開放、自由、自主的學習環境,對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結合國家的教育革新政策,本文提到的“高中數學自主探究式教學”是指通過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學生“自主研究、自主學習、自主評價”,教師從傳統課堂教學的絕對灌輸地位演變成現有的引導和主導地位。
第一,學習活動的主體始終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將學生定位成學習的“主人翁”,教師所有教學活動的開展都為學生服務。通過各種科學且具有趣味性的探究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擁有較強的學習主動性。
第二,創設問題情境的原則。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遵循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的前提下創設問題。通過合理巧妙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同時,在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第三,適應性原則。在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之下,問題設置必須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適應性。適應性原則能夠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將已學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在循序漸進的模式之下逐漸提升學習難度。第四,實時反饋的原則。在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之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溝通交流,及時反饋十分重要。在這個過程中,反饋的形式多種多樣。學生不僅可以直接向教師進行反饋,教師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而且學生也能得到教師給予的肯定與鼓勵。有了教師的引導,教學的活動變得不再盲目沒有方向。另外,反饋過程也是學生自我完善、自我肯定的過程,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設置問題情境,巧妙引入教學內容。
首先,教師必須全面深入挖掘數學教材內容,將自主探究式教學內容與教材進行結合,將學習的關鍵內容通過設置問題情境的方式引入教學之中。有了問題情境的引入,原先枯燥乏味的數學難點會變得十分有趣,教學目標的達成也變得水到渠成。在這樣的過程中,問題的設置應該遵循難度適中的原則,過于簡單和過于復雜的問題都不利于自主探究式教學的開展。同時,問題設置還應該保持一定的新穎性。只有在新穎的角度之下提出的問題才能引人入勝,也才能讓學生學會在一個獨立自主的狀態之下開展探究式學習。
(二)獨立思索,自主探索。
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之下,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教學方式值得提倡。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對相應的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并在此過程中給予適當的引導和輔助,但是整個過程始終是由學生獨立嘗試完成。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的引導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步驟,特別是對在自主學習中有一定困難的學生而言。教師切勿武斷地進行評價,循序漸進的切入和引導能夠讓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路徑。在自主探索之路上,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找到自主探究模式的正確方法。
(三)進行反思教育,合理歸納總結。
在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之下,反思教育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通過反思教育,學生對之前的學習內容進行查漏補缺,那些原先掌握不牢靠的知識點在這個環節中實現了進一步的加深和鞏固。同時,歸納總結也應該在教學的最末環節開展。在逐次的歸納總結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數學解題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結語。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運用能夠給整個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數學教師應該在與時俱進、因材施教的原則下開展教學,運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趙忠彥.高中數學課堂探究式教學策略實踐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
論文摘要:中學數學教育的目標應由“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由“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鼓勵學生大膽懷疑、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社會主義建設必須依靠教育,教育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面對從童年走向青年的初中生來講,培養他們具有各種能力,使之畢業后能適應社會,這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
我們中學地處城鄉結合部,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周邊很多村莊相繼富了起來,有些家長把孩子送進了市重點中學,我們這里的學生,入學成績參差不齊,分數段拉得很大,個別好一點的學生,有八、九十分,差的只有幾分,一個班成了優生、中等生、后進生、特后進生的聯合體。
過去筆者在教學中,總是根據教材,分析重點和難點,再根據經驗,估計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確定教學要求,采取教學措施,長長短短一刀切,好好孬孬一鍋煮。課堂上搞“一言堂”,不管學生愛聽不愛聽,聽懂沒聽懂,一個勁地講深講透,一講到底。結果尖子不“尖”,差生更差,中等生呆滯,搞的多是低效勞動,甚至是無效勞動。筆者深感再用這種方法教下去沒前途。學??抠|量生存,而教師要靠學生的成績說話,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改革課堂教學結構,提高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程注重引導學生理解知識的意義,發展學生創造性,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把自主、合作、探究這些對學生成長很重要的東西凸顯出來,變成教師的自覺追求,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新課程親身體驗學習的理念,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動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數學教學,傳授知識僅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一種數學思想,學會一種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一種數學素養。
一、轉化后進生。
后進生制約著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因此后進生的轉化是擺在每個教師面前迫在眉睫的問題,筆者感覺后進生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思維能力滯后。
小學數學主要是四則運算,單向思維,只問結果,不問原因。學生一進入初中,知識內容發生了變化,但思維能力跟不上,造成了學習上很“吃力”。
2.后進生“死讀書”和“不看書”
死讀書型的學生可謂“用功”,他們什么都記,甚至書上的例題也記,這類學生初一數學成績還可以,進入初二就不靈了;不看書型的學生,平時除了聽課,做作業外,不注意看書,上課聽多少是多少,需記住的知識沒記住。
3.對學好數學信心不足。
這些學生長期數學成績上不去,經不起心里挫折,產生自卑感,出現興趣傾斜。針對后進生存在的問題,筆者在教學中首先培養他們抽象概括地能力,運用數形結合教學,引導學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其次,培養正逆思維能力,運用反例進行逆向思維的訓練,引導學生總結,發現某些數學知識結構的互逆性。第三,在教學上開展情感教學,語言親切,平等待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幫助,積極鼓勵。同時設計坡度教學,在進度上先慢后快,在內容上先易后難,引發興趣教學,提出新穎問題,激發興趣。運用直觀引發好奇心,提倡一題多解誘發求知欲。
總之,由于非智力型后進生常常處于孤立、被歧視的地位,久而久之,慢慢養成自卑和自暴自棄心理。因此,對他們一定要施以愛,要克服偏見,在面向全體的基礎上,把更多的愛傾注在他們身上,即“偏愛”
他們,要像農民對弱苗那樣,給他們多一點保護,多一點澆灌,使他們和其它幼苗一樣,能茁壯成長。
“偏愛”后進生,能更好地溝通師生的感情,密切師生的關系,消除師生間的情感障礙,有利于教師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能使教師更了解后進生的內心世界,有利于從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二、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目前,傳統的課堂教學正經受著猛烈的沖擊,特別是近些年來,國內外對課堂教學的形式已有很大突破,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中,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更要注重研究學生“怎樣學”這一課題。著名教育家瓦爾德曾經說過:“平庸的老師只是敘述,好的老師講課,優異的老師示范,偉大的老師啟發?!币虼?,為了適應時代的要求,為了克服目前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為了最經濟地、最優化地進行教學,教師應轉變教風,強化學生的自學意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指導學生自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的是讓學生自覺上路,主動入門,從小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從而達到開發自我、實現自我的目的,同時懂得自學的重要性,為今后做好自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學生自學前,筆者結合自學內容提出問題,啟發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的興趣,學生帶著問題結合自學提綱進行自學,可以與同桌或前后桌同學進行討論,或向教師提出疑問,在理解后進行記憶,做一部分練習題,檢查是否真正理解,校對改錯練習題,通過對練習中的錯誤糾正,更進一步理解和掌握自學知識,并在頭腦中形成正確的概念,這樣教材中較容易的內容,通過自學就可以理解了,不懂的問題同學們也能積極思考,展開討論,注意帶著問題聽教師上課。
三、在教學的重點上注意設問。
1.設問的深度要面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提問的目的在于發展學生的思維,不應為提問而提問,這就要求提出的問題具有啟發性,學生回答之前必須經過一個思考過程。問題太容易,學生沒有興趣,或簡單地回憶就答出,不利于鍛煉思維;問題太難,學生回答不出,失去提問的'意義。在新授課中,開門見山提出有趣的問題,設置一個懸念或矛盾,讓學生有“欲進不能,欲罷不甘”的之感,而后在逐步引導下充分調動思維來解決這個問題。問題解決后,學生心理上自然會產生一種愉悅感,一種快樂的體驗,從內心培養了興趣。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教學情境,開放性、探索性、實踐性是它的三大基本特點。探索性是其根本、本質的要求,屬于師生共同探索并獲取知識的過程。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都扮演著主角,是學習的主人,要靈活運用自己特有的思維方式大膽探索、發現新的知識點?!皠撛O情境—探究學習—合作溝通—應用反思”是探究性學習的構成環節,各環節緊密相連。在每個環節中,學生可以不受時空限制,靈活探索新的知識點。同時,能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在探究性學習中,需要遵循相關的原則。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教學內容難易要適中,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確保班級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在真實的情景中,獲取新的知識和技能。
2.1獨立探究。
獨立探究就是說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學生自己對數學知識的自主學習過程,在不斷的探索中研究應用技巧,提高綜合能力、提升數學知識。在教育學習過程中要特別注意:
2.1.2老師可以安裝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特點來把他們進行分組,指導他們探究數學,在學生們小組學習過程中碰到問題或者思路存在差異的時候,老師對他們進行指導學習,分析思路的正確性,并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達到意見的統一。
2.2互動探究。
互動探究性的學習主要表現在在平時的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實現學生之間的合作、師生之間的互動。而在教育學習過程中要特別注意:2.2.1把做數學題作為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例如針對一些有難度的數學題,在學習的過程中首先把相同類型的題分組討論,然后將一開始解題的“重任”就交給學生,最后歸總學生的解題方法和思路,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的輕松與快樂;2.2.2可以使學生們主動的和生活實際相聯系實現對問題的探討。比如在對“隨機事件及其概率”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我們的生活實際情況,如彩票的超市抽獎、活動中獎號研究等,結合情景設計問題;2.2.3而分組的討論方法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針對課程內容設計一些小課題,再分到每個小組作為他們的討論點,以此激動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2.3利用師生學教特性,實施探究式教學策略。
總而言之,隨著高中數學教學變革的推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探究性教學,可以進一步激發和培養高中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的調動高中生數學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同時開展探究性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提升,也能夠使學生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這也同時激勵我們在以后的實際工作中必須對其實現進一步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韓煉.探究高中數學課堂如何開展合作學習[a].《教育科學》組委會4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教育科學》組委會,:1.
[2]胡祥.高中數學探究性學習的困惑與反思[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01.
應用題是小學數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小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當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儼然已經成為雷區,很多學生及教師都“犧牲”在此。因此,探索科學的教學方法,對提高教學質量十分重要。
一、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初步成長階段,自身的理解能力不強、文化水平不高、知識儲備含量較少。因此,面對小學數學知識難度逐漸加大的現狀,教師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充分結合數學應用題的教學要點,幫助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小學生思維活躍,創設的情境應該具有開放性。開放式的應用題情境創設是對學生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的培養。例如,小明和小蘭兩個人,一共做了15朵花,問他們每個人分別做了多少朵,就有14種可能的答案。這種開放性的情境創設,可以給學生思維創設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
二、積極引入生活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知識屬于基礎性知識,很多都和生活存在著直接而又緊密的聯系。因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應用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生活實例,把實際生活案例與數學課堂的應用題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應用題的過程中找到樂趣。例如,在分數應用題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一個蘋果,課上教師可以引導性地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平常在家里媽媽都會給你們拿什么水果吃啊?”此時,學生就會紛紛說出:“我媽媽會給我拿蘋果、梨、桃子、西瓜?!贝藭r,教師就可以引入應用題:“有一個媽媽,給孩子買了4個蘋果,但是只拿出了一半給孩子,問媽媽還有幾個蘋果?”此時學生就會說:“一半就是4÷2=2,那么媽媽還有2個蘋果”。此時,教師就可以繼續引申問題,說如果用分數表示的話那是不是就是2/4呢?此時,教師可以引入分數知識,幫助學生了解相關概念。然后拿出一個蘋果,用刀子將蘋果切開,然后拿起一半蘋果引導性地問學生:“這個是什么呢?”學生就會答:“一半蘋果?!贝藭r,教師就可以順勢講解分數知識,指明這一半蘋果就是整個蘋果的1/2,由此引入分數知識,幫助學生掌握分數的概念,激發學生的解題興趣。
三、豐富學生的應用題解題思路。
(一)突破思維定勢。
小學生接觸的事物較少,在應用題解題的時候往往會將問題復雜化,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受到了解題定勢思維的影響。所以,教師要合理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走出定勢思維困局,從而提高學生的換位思考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說:“小紅家要鋪地板,正好小紅想要幫忙,現在知道每塊正方形地板的長度都是4分米,如果小紅要鋪滿整間屋子要用60塊地板,現在假設小紅家買來了新地板,但是地板長5分米,那么要用多少塊地板呢?”在此道應用題的解答中,小學生常會運用以往固有的思維方式來解題。所以教師在講題的時,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正確地引導學生使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解答應用題,通過聯系生活,解題的方法可以是4×4×90÷(5×5),也可以是90×(4×4÷5÷5)。這樣做不僅優化了學生的解題思路,還縮短了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
(二)對數量關系的變化給予高度重視。
在應用題教學中,可以以數量關系為切入點,通過聯系實際生活,幫助小學生了解應用題的含義,提高學生的應用題解題準確率。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的習慣,糾正學生粗心大意的毛病,從而使其明確數量關系及關鍵的已知條件,提高解題的準確率。例如,講解例題“學生小明家里養了1000只雞,雞的數量是鴨的數量的3倍還超出10只,問小明家一共有多少只家禽呢?”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變化,小明家養的主要家禽就是雞和鴨子,在題中已經明確說明雞的數量是鴨數量的3倍還超出10只,教師通過引導,就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雞鴨之間的數量變化。這樣問題就變得十分的簡單,解題的思路也會變得更加清晰??傊?,小學教師要重視小學數學的應用題教學問題,要深入了解學生整體狀況,引入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案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探索應用題的興趣,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現實告訴我們,數學課上單靠一幅圖、一段話是很難創設出讓學生感興趣的情境的。而多媒體技術集音、像、動畫為一體,生動形象,在吸引學生注意與創設教學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情境不可比擬的優勢。
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先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演示:一只大猴子和一只小猴子分別拿著一塊長方形和一塊平行四邊形的絲巾,它們爭論著,都說自己的絲巾大,究竟誰的絲巾大呢?學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發起來,思維開始活躍,都互相討論交流起來,爭著想辦法,說思路。最后達成共識:最好先計算出它們各自的面積然后再比較它們的大小。師: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我們已經學過,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的呢?引導學生通過“議一議、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推(理)一推”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這樣,學生的思維容易被啟迪、開發。多媒體創設的情境可對學生產生持續的動機,這種直觀是一種催化劑,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生活色彩。學生不僅對創設情境產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策略意識的培養,必將促使學生積極的思維。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huibaotihui/86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