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思考與反思的過程,通過總結得出的結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困難和壓力。以下是一些寫心得體會的范文,希望能給大家在寫作上提供一些啟發和指導。
近段時間,我們集中參加了學習,其中關于《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讓我有了很深的感觸。
通過學習我明確了《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進行了一次系統而大膽地變革。它吸收了現代課程論的最新成果,對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新的理念對于富有膽識、敢于創新的人來實踐它。它在呼喚著能夠對課程標準的理念進行準確詮釋,以新型的教學方式完美實施課程標準的新一代教師。
當代,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學生,他們渴望著有著獨特個性和人格魅力的教師給他們一個全新的解讀,渴望闡釋自己的獨特體驗,渴望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在觀點的碰撞交流中去共同完成對那一個個文本的理解。順應這一潮流,《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個性必須靠個性來培養。這必然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具有鮮明的個性,能夠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教育才能沖破傳統的羈絆,走向自由的天地,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和獨特的魅力。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的自尊和自豪,我們教師也定能成為學生崇拜的大師。
讓“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這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知識,能夠對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整合,還要能夠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改變以往語文教師的教學行為和習慣。
教育教學的變革意味著重組。同樣,在新的《課程標準》面前,對每個教師來說,既是一個挑戰,更是一個機會,也為我們在事業上的追求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只要不懈努力、勤于追求、敢于創新,我們都可成為馳騁課堂的驍將、駕馭教材的高手、學生崇拜的偶像、受人尊敬的名師。
教師不僅是一種職業,還是一項事業,更是我們生命旅程中的一段重要經歷。為師的過程應是我們不斷學習、不斷充實的過程,應是我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過程。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僅是我們自身的需要,也是語文教育對我們的期盼。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程觀,要求教師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要求教師“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了解國內外重要事件,通過考察、訪問挖掘本地蘊藏的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它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要想讓語文教學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產生深廣的影響,我們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善于鉆幽探微,透徹理解文本的深刻內涵,把教科書中直接呈現的(即顯性的)價值取向和隱含于其字里行間(即隱性的)價值取向,都能呈現給學生,在師生共同探究的過程中和學生一起體驗語文的美。
現代社會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已不再僅僅限于課堂。因此,我們教師要重新認識自己,向學生學習,要真正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們的語文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總之,《新語文課程標準》給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方法多元化了,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化了。
我認為以前單純傳授知識逐步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語文教學內容上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和規定,還有量化的標準。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學習――運用,正如旭日東升,陽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經驗、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靶抡n標”的實施確實給當今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們的學生學習興趣越來越濃,越發變的活潑、可愛了,更多表現在對生活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同時也感受著知識的滋養。
在教育教學規律的推動之下, “新課標”的指導之下,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逐步遠離偏、繁、難、向著理解、探究、分析、綜合、運用等方面發展。
學習了新課程標準使我受益匪淺,收獲豐厚,感觸很多。新課程標準強調: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必須依據新課程理念對每一堂課認真思考,精心準備,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語文素養內涵十分豐富,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放在首位。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感受、觀察、體驗、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通過學習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提高自身素質。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首先,必須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特別是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和基礎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論,轉變傳統的教育。在未來的課堂上,知識將有三個方面組成,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提供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新課程將改變教科書一統課堂的局面,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也將被激活,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將大大增加。教師將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因此,就教師而言,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必須接受繼續教育。對新課程充分理解,誠心接受,熱情投入,有效實施并根據新課程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新課程實施中實現自身發展,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
2、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3、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系,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獲,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4、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5、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
為了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提供直觀的教學材料,僅憑教師的語言和行為動作是無法完全達到效果的。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能夠給學生以具體形象、有聲有色的情境感受,還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時空的信息量,都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抽象教學形象具體化,使學生在體會、感悟中獲取新知。
在實踐工作中,應不斷總結反思,經常撰寫教學日記、教學案例、教育隨筆、教學心得等;并和同事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積極探討,總結經驗,積極推廣,魏書生的教學法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時代賦予我們的是機遇、是挑戰。我們要不斷學習,積極進取,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于素質教育空間。
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使我越來越感受到這次課改絕對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且還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我意識到課改的設想最終要靠教學實踐去實現、去完善,不僅要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而且要改變教學方式、教學行為。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下面就談一下我的感受: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明地闡述清楚,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自主學習。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理念之二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纠砟钪恰皩W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鉆研教材,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分散難點、突破疑點,從而得心應手地駕弩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教學中的主導”。作為“教學中的主導”,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采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最終同學們體會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樂趣。
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學生主動探索、不斷變革的過程,是學生不斷發展知識規律和原理、不斷修正自己的過程。學生的學習不是教師教出來的,是學生通過親自體驗,并不斷發復地有意識地培養出來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給學生留出活動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要善于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一些建議,老師要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判斷、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提醒他們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深思熟慮地、周全地統籌學生活動。教學中可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
作為教師,一定要解放思想,改變舊的教學觀念,勇于探索,勇于創新,實現課程改革的既定目的。應該不斷學習、反思,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經驗,在實踐中去感悟新課程理念,因為我們的目標都是一切為了學生。
現在的課堂是一種主動參與、主動發展的課堂,應以主體發展為價值取向的。在公開教學中,我們在評課時,關注地比較多的也是看教師對課堂的調控,對教材的把握,很少會涉及到學生學習評價。如果有,那也無非是說這個班的學生基礎好,思維活躍等。在新課程理念下,教育起了很大的變化,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提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下面我就新課程理念下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談一點我個人的看法。
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中,在傳統教學中,對于知識的掌握我們通常就看作業情況或上課發言等的情況,而往往會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在新課程理念下,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應該考察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是否樂意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在一年級課堂教學中常常會看到要求學生拿出學具擺一擺。如一年級學生學習9加幾的進位加法時,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有的學生已經掌握了計算方法,但老師仍然規定每個學生都要用學具擺一擺,9+3=?先在左邊放9個木塊,再在右邊放3個木塊,怎樣移動算出一共是多少木塊,會做的也擺,不會做的也擺,課堂氣氛甚是活躍,殊不知好的同學是出于老師要求的,并非是出于自身意愿,不得不擺,奉命操作,無動于衷,失去了借助實物演示探討算法的作用,甚至在鞏固練習階段,已經都能直接計算結果,仍要求學生先擺學具,再寫得數,這樣做不僅是一種流于形式,而且是一種累贅,試問這樣又該如何評價學生呢?“嗯,大家擺得真好,算得都很好?!庇靡痪溥@樣的話籠統的加以了評價,又有什么意思呢?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換一種方式進行教學呢?比如還是9+3=?同樣每個學生的桌上都有一些小木塊,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設計,教師不要規定要求學生拿出小木塊擺一擺,只需提醒一下,“你們可以用學具擺一擺,算一算,也可以不用?!边@對于學生聽來是一種自我的挑戰,是一種主動參與學習的體驗,增強了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好的學生不用學具直接計算結果,差的也能借助學具計算出結果。這樣的評價是顯而易見的。
基礎知識與基礎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學目標,數學課程標準總體目標中對知識與技能目標闡述如下: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我們往往會存在著一種誤區,那就是概念、法則、定理等一些是基礎知識,而知識的運用是一種技能。其實這樣忽略了學生在探究這些數學事實過程中,所取得的經驗和方法對學生來說是研究新知的基礎。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評價應結合實際背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更多地關注對知識本身意義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礎上的應用。如對空間與圖形學習的評價,應主要考查學生對基本幾何事實的理解、空間觀念的發展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和初步演繹推理能力的獲得?!捌叫兴倪呅蚊娣e”一課,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要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在評價學生掌握知識時,除客觀評價基礎知識的掌握外,在研究面積計算過程中,所獲取的一些經驗和方法,如平移、剪拼等方法及轉化的思想將是評價的重要內容。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情感和態度包括: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我們在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時,要注意考察學生是否在老師的指導下,參與數學學習,在小組的合作中是否能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質疑,進行小組合作,并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解決問題。我曾經和我的學生一起討論過這樣的一個問題:100名選手進行象棋單淘汰賽,要賽多少場才能決出冠軍。有的學生一一排列,有學生一輪一輪計算,不少同學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陳聰同學說:能不能這樣想,要淘汰一名選手就要進行一場比賽,因此要決出冠軍,就要進行100-1=99(場)比賽。同學們也認為他的解法最妙,我也充分肯定了他的想法。
這時,我就恰當地對他進行了評價:陳聰同學很愛動腦子,他的想法也很好,我們就給陳聰同學的解法取個名,叫“陳聰解法”,大家說好不好?沒等我話說完,大家已經用熱烈的掌聲他表示了祝賀。這樣的評價,會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會進一步的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體驗。在數學學習中,要培養學生大膽質疑,勇于創新的精神,要培養學生在解決問題中,不斷的思考,從最佳的角度去選擇答案,探索數學的奧秘,感受數學的嚴謹。如我和學生一起探討這樣的一個問題:甲城往乙城運75噸貨物,如果用載重量是5噸的大卡車運一趟要110元,用載重量是2噸的小卡車運一趟運費為50元,請你設計幾種運貨方案,比較一下,哪一種運費最省。設計幾種運貨方案并不難,但要算出所有方案中運費最省的一種,就要看從什么角度想了。大卡車運一趟要110元,每噸運費110÷5=22(元),小卡車運一趟要50元,每噸運費50÷2=25(元)。因此,應盡量用大卡車運,75÷5=15(輛)??梢?,用15輛大卡車運貨最省。這種在數學學習中體現出的情感態度是我們非常需要評價的,但由于教學行政部門及教師缺乏評價學生情感態度的有效辦法,以及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對這方面的評價積極性不高。
學生、教師、家長是參與評價的三大主體,我們過去偏向于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應該是聽從老師的話,這好象是天經地儀的事,如今新課程要實現“以人為本”,教學過程就要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旋律,那么我們就不能忽視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對于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情感體驗,如是否喜歡數學,學習數學是否有信心,學生感覺是最真實的。由此可知學生的自評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價值的。而數學學習又是一個合作的過程,在小組合作中,學生所表現的各種素質,他是否積極參與、是否有與眾不同的想法,小組內同學是最有發言權,因此學生的互評也是至關得要的。家長和孩子之間有著特殊的關系,家長的評價影響力不可低估,由于家長對教學的不了解,他們的評價可能會對孩子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據報載有一所小學的老師為五年級學生布置了這樣的一道作業:假期,如果你們一家人想到上海旅游,請制訂三種旅游計劃,分高、中、低三檔,其中火車票、飛機票、賓館住宿、各景點門票等費用,必須詳細列出,最后根據家庭收入狀況選擇一個最佳方案。顯然,這樣的題目很具有新課程理念,是一道讓學生動手動腦的作業,是一道與生活聯系密切的作業,結果很多學生不知所措,家長抱怨學校作業怪,結果有許多作業都是由學生家長包辦。由此可以看出,對學生的評價,學生、老師、家長三者要缺一不可。在本案例中,家長如果對學校工作了解、支持,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親自體驗數學學習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恰當地進行評價,對學生學會學習是終身受益的。
評價學生數學學習的方法是多樣的,每種評價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評價是應結合評價內容與學生學習特點合理進行選擇,下面我介紹幾種常用的評價方法:
1、課堂中自評、組評、師評相結合
有一位老師在上了《商不變的性質》后,設計了這樣的一組活動評價表:
表一(自評)
評價內容
優秀
良好
一般
猜想、驗證的探究能力
對商不變性質的理解
獨立解答習題的能力
表二(小組互評)
評價內容
優秀
良好
一般
提出問題的能力
獨立探究能力
發言的積極性和條理性
小組合作學習的表現
教師設計的這組自評與互評表,不但評知識的掌握,而且評學習的態度、學習的能力等,通過評價,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增強了自信心,為自主探究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基礎,很值得借鑒。
2、平時評價與期末評價相結合
有些素質,如學生的情感體驗、參與意識、創新意識等,需要教師平時仔細觀察記錄,才能給學生較為公正的評價。有些知識和技能需要學生較為系統地學完一部分內容后才能進行考評,這就需要做到平時與期末相結合進行評價。我的做法是在平時進行分項考查,在期末進行綜合。在平時為更深層次的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興趣、學習風格等個體差異,在本學期初,我開始實行了一種師生新的交往方式------數學日記,所謂“數學日記”是讓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他們對每節數學課內容的理解、評價,包括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真實心態和想法。實踐證明:“數學日記”不僅可以作為教師了解學生心理、思維及非智力因素等個別差異的工具,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更是學生進行自我分析、自我評價的新思路。如我班樓林震同學的每天的數學日記都寫得很好,在學了四則混合計算后的數學日記是這樣寫的:
10月10日 星期四 晴
今天的數學課上四則混合運算,上課時老師叫我到黑板上去做題,題目是這樣的:(49-49÷7)×15我認為這實在是太簡單了,有括號的先算小括號,(49-49÷7)×15=(0÷7)×15=0×15=0,但是同學們卻說我錯了,老師要我仔細想想,當時我還真不服氣,怎么會錯呢?我在心里又算了一遍,還是認為沒錯。后來經過老師和同學們的討論,原來是錯在要先乘除,后加減,這么簡單的問題,我怎么就想不到呢?應該是(49-49÷7)×15=(49-7)×15=42×15=630,我真是太粗心了,以后可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了。今天的數學課,我的收獲真大,我雖然算錯了,但我對自己的表現還是比較滿意,因為我以后就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了,同時,我也感謝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
3、筆試和面試評價相結合
筆試是常用的評價方法,從筆試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學生數學思考和解決問題方面的素質。但筆試的局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在筆試中,學生有些想法、有些創意無法用書面表達,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得不到體現,教師也無法從試卷中看出學生的思考過程。面試恰恰可以彌補筆試的缺陷。
4、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定量評價是目前教師習慣運用的評價方法,定量評價可采用百分制或等級制的方式,如計算10道計算題,做對9道得90分。定性評價可采用等級加評語的方式進行,在評語中應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客觀、公正的全面描述學生的學習狀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獲得了哪些進步、具備了什么能力、在哪些方面具有潛能,并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使評價結果有利于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如對一些題目會做,但是作業卻不清楚的同學我在作業本上的評語是:優,如果字跡再清楚一點,你就可以得到一顆星了,希望你繼續努力,相信星會屬于你。果然在以后的作業中,這位同學的作業真的有了很大的進步。
以上只是一個在教育崗位上工作了兩年的小丫頭的一些看法,希望能有一點點的存在價值。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在課堂上應該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的特有魅力,努力使課程內容呈現形勢和教學方式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同時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用真心真情去教美術。在教學中,教師要有好奇心,專業精神,同時要注重師生互動,肢體語言和優美語言互相結合,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還有嚴格按照美術新課程標準,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精心組織、準備,上最有效的課。在教書過程中特別注重育人教育,要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在教學中,盡可能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欣賞、體驗感受、探索、總結、想象、創作、評價的過程,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感受美術作品的美,使學生的創作欲望倍增。盡可能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空間,使整節課沉浸在藝術的氛圍中。同時,要突出美術學科的特點,學生運用多種形式,設計出精美、主題豐富的作品。
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二)《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修訂原則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創新導向,主要在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兩個方向八個方面發生了變化。聚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推動基礎教育課程由學科立場向教育立場轉型。借此緣由,我通過對比學習新舊兩版課標(2011年版和2022年版),認為新課標在美術學科上的“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新課標提出的藝術核心素養“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與高中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創意實踐、審美判斷、文化理解”不同之處在于將“圖像識讀和審美判斷”合并,變成了“審美感知”,強調了課程的綜合性,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教學回歸到人本身,幫助學生發現美、感知美,提升審美情趣。
將以往的按學習領域的劃分方式轉變成按藝術實踐進行劃分,以學習任務為驅動,美術語言始終貫穿其中。從課程內容設置的順序可以看出,每一學段均以注重發展學生審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養的“欣賞·評述”為起點,到以強調發展學生藝術表現和創意實踐素養的“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再到加強課程內容、社會生活與學生經驗之間聯系的“綜合·探索”。內容設定層層遞進,加強了學科間相互關聯,逐步培養學生的藝術核心素養。
由以往按四大學習領域劃分的單一的、獨立的授課方式,轉變為整體的、系統的授課方式,強調以任務、主題或項目的形式開展教學,將知識、技能嵌入其中,通過綜合性、創造性的藝術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深度理解知識、技能,提升綜合能力。
雖然這里是以新課標體現在美術學科上的“新”為主要說明,但從該版課程標準名稱《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可以看出,美術學科已經與音樂、舞蹈、戲劇、影視融為一體,這就意味著我們在學習理論或實踐的過程中,應該將自己視野擴寬,樹立整體意識,不僅要注重學科知識內的縱向銜接,更要注重知識間的橫向配合。堅持以素養為導向,重視將知識內化、實踐和運用的教學,加強對學生藝術核心素養的培育。
篇三。
新的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和審美觀念。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學習,促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陶冶情感,提高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及責任感。
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定。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美術活動,激發創意,了解美術語言及其表達方式和方法;運用各種工具、媒材進行創作,表達情感與思想,改善環境與生活;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提高審美能力,了解美術對文化生活和社會發展的獨特作用。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造型.表現“”學習領域:觀察、認識與理解線條、形狀、色彩、空間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運用對稱、均衡、重復、節奏、對比、變化、統一等形式原理進行造型活動,增進想象力和創新意識。2.通過對各種美術媒材、技巧和制作過程的探索及實驗,發展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敢于創新與表現,產生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
“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了解設計與工藝的知識、意義、特征與價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知道設計與工藝的基本程序,學會設計創意與工藝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發展關注身邊事物、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根據意圖選擇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進行初步的設計和制作活動,體驗設計,制作的過程,發展創新意識和和創造能力。養成勤于觀察、敏于發現、嚴于計劃、善于借鑒、精于制作的行為習慣和耐心細致、團結合作的工作態度,增強以設計和工藝改善環境與生活的愿望。
“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感受自然美,了解美術作品的題材、主題、形式、風格與流派,知道重要的美術家和美術作品,以及美術與生活、歷史、文化的關系,初步形成審美判斷能力。學會從多角度欣賞與認識美術作品,逐步提高視覺感受、理解與評述能力,初步掌握美術欣賞的基本方法,能夠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提高對自然美、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的興趣,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視優秀的民族、民間美術與文化遺產,增強民族自豪感,養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
“綜合,探索”學習領域:了解美術各學習領域的聯系,以及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逐步學會以議題為中心,將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融會貫通的方法,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美術與自然、美術與生活、美術與文化、美術與科技之間的關系,進行探究性、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并以各種形式發表學習成果。開闊視野,拓展想象的空間,激發探索未知領域的欲望,體驗探究的愉悅與成功感。
新的課程標準賦予了我們教師更大的操作空間,同時指導教師從人文角度出發,更多地關注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并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分別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使學生消除了膽怯,人人參與其中,真正體現了美術教育始終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價值。
。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理念之二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纠砟钪恰皩W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鉆研教材,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分散難點、突破疑點,從而得心應手地駕弩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要善于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一些建議,老師要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判斷、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提醒他們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深思熟慮地、周全地統籌學生活動。教學中可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
評價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后,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發揮,學生的發展才能進入良性循環。同時評價的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化、交互化,繼續堅持擴大評價主體,引導學生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對待他人,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使其健康的成長。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基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造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作為教師,一定要解放思想,改變舊的教學觀念,勇于探索,勇于創新,實現課程改革的既定目的。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語文”這個詞在我看來,是一個博大精深的詞。它好像涵蓋了許多內容,給我的感覺是:只要學好語文,我們的語言和文字就不成問題了。怎樣才能學好語文,新課程標準不僅明確課程學習目標與內容,還給予我們方法與建議。
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我們的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讓我明確了課程的基本理念是: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九年義務教育,分為4個階段,而每個階段也有各自學段的目標與內容。我主要是執教于第一學段的,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我深刻認識了第一學段的目標與內容。這有助于我以后在教學過程中讓重點更加突出,避免一些知識點的遺漏。
1、識字與寫字:讓學生學會拼音和寫好生字,還有會認1600個生字左右;
2、閱讀:學生能用流利的普通話正確朗讀課文,感受閱讀的樂趣;
3、寫話:令學生對寫話有興趣,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適當使用標點符號;
4、口語交際:學說普通話,與別人交談時要自信,自然大方,有禮貌;
5、綜合性學習:鼓勵學生多觀察周圍的事物和大自然的自然想象,能用口頭或者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同時,《新課程標準》還給出了一些教學建議,也讓我受益匪淺的。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所以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在教學中要努力體現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和綜合性,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本次《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安排的內容完成教學,從而達到《新課程標準》要求的目標。
希望一步一個腳印,逐漸地提高我的教學質量。
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改革,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要堅持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處理好講授與練習、學習與運用、點撥與討論的辯證關系;要堅持學以致用,實現知識向能力的不斷遷移。
學法指導不應該只看作是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應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自己去主動學習,經過思考、生疑、答疑、創造等學習過程,才能使他們理解和把握語文學習的規律,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學習動力。教師應充分了解本班學生的學情,營造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訓練,適時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學習,加強能力遷移。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如: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背誦優秀詩文80篇?,F在的學生學習基礎普遍比較差,在語文教學中要切實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運用。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讀好書。要努力營造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激活他們創新的欲望,讓學生主動去求知。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所以作為語文老師,要學會的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鼓勵他們積極地去發現問題并及時給予他們學習方法上的點撥,做一個優秀的引路人。
相信,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我的語文教學能再上一個新臺階!
學習了新課程標準后,反思自己以及周圍教師的語文課堂的現狀和不足有過很多思考,現將我對于“個性化閱讀教學”的一些淺顯思考整理如下:
新課程標準關于閱讀教學的建議有表述如下: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于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
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和遠離文本的過度發揮。
我們可以看出閱讀教學的建議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
1、教師無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用自己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教師在教學中無視學生的閱讀需求,使學生處于被動閱讀狀態,讓語文教學個性化閱讀“有失個性”。閱讀現象千人一面,一樣的閱讀方法,一樣的閱讀感受,一樣的閱讀結果,甚至連考試的答案也一樣的標準,對個性差異的學生從沒考慮要去創造條件,或者去營造培植的土壤。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睂W生是閱讀教學的主人,是“對話”的中心,因此走個性化閱讀教學之路,必須發揮學生主體性地位,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章學生自己要讀懂,學生能提出自己的疑問,學生能自己分析解決。這是十分必要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認識與發展是教師無法代替的,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學生才有可能學會閱讀。反之如果一切代勞,那只能培養出毫無思想、毫無個性可言的可悲學生,永遠沒有發展前途。
學生閱讀,教師應鼓勵他們不盲從權威,不迷信書本,大膽探索,善于發現,勇于開拓,這是培養個性化閱讀,開發潛能的重要一環。要使他們認識到,任何學者、權威、老師都不可能窮盡真理之長河,任何人都有發現新知識的可能。這就要求每個教師關注學生獨特的內心世界,以平等心態和學生交流,尊重學生的個性,允許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讀文本,允許他們擁有不同的閱讀理解,允許他們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只有這種寬容的心境才能使學生個性之花綻放。反之教師以師道尊嚴或標準答案把學生豐富多彩的解讀拒之門外,勢必遏止學生智慧火花的迸發,壓制學生個性潛能的張揚,導致學生敢想、敢說、敢為品格的喪失,妨礙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個性化閱讀也就不復存在。
2、集體學習代替個人閱讀及教師無原則評價。
很多語文教學常常出現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學生極少閱讀課文,便熱熱鬧鬧地討論起來?;蛘邔ξ谋緝H浮于淺表地蜻蜓點水,隨即天馬行空的交流。學生還沒讀懂課文,甚至文章還沒好好讀,師生對話就已經開始了。學生離開了文本與教師泛泛而談,所以,常常會有漫無頭緒、漏洞百出的“獨特體驗”,教師也只好跟著學生天馬行空。這些做法極大地抹殺學生能動的一面,同時又使閱讀這一個個性特征明顯的行為,演變成了片面追求“共性”的過程。長此以往,學生的個性就難以得到張揚,創新能力的培養就成了一句空話。
有的課堂都是學生自己在“哇啦哇啦”地讀書,吵吵鬧鬧地討論,教師顯得無所事事,課堂教學缺乏目標性,實際效益太低。有時無論學生讀書、發言的情況如何,教師總是贊不絕口,一節語文課下來,“讀”充盈課堂,讀書形式多樣,有齊讀、個別生讀、小組賽讀、男女生對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但在讀書指導過程中,教師唯恐抑壓了學生的個性,不論學生讀得怎樣,都予以無標準的夸贊,“你讀得真棒!”之類的激勵語給以每一位學生。試想,這樣無原則地褒獎學生,久而久之,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何以養成,學生的讀書能力何以提高。
3、有讀有悟不交流,或者交流不引導,教師忘卻自己的主導地位。
有時語文課,教師讓學生朗讀,先是學生一個一個地讀,然后讀給同桌聽,再小組齊讀、男生齊讀、女生齊讀,學生已經讀得很好了,教師還在盲目地要求學生讀出感情來,這就走入“學而不思”的誤區。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由于心智水平、認知經驗的限制,其理解、體驗往往不能一步到位,會產生認識的膚淺、偏差甚至謬誤。在這種情況下,若教師只是讓學生一味地“讀中感悟”,“讀中獲得思想啟迪,讀中享受審美樂趣”,“只要多讀,體驗就自然而然地獲得了”,學生在這種只讀不交流的情況下,感受、體驗、理解都常常是迷迷茫茫,不清不楚甚至不知正誤。而我們教師一味地強調學生的主體而忘了自己應該是“平等中的首席”,忘了主導。
在學生交流資料或匯報讀書收獲時,教師始終不置可否,也不加引導,造成學生漫無邊際地交流,云山霧海地匯報,學生的學習和認識活動過于膚淺。由于教師不能正確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地位,使得課堂上該引導的地方得不到適時引導,該深化的地方得不到及時深化,該訓練的地方得不到有效訓練,學生的語文素養難以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4、在珍視學生個性化閱讀時,忽略對文本價值的引導。
在個性化閱讀實踐中,教師關注知識“生成”的同時,決不能忽視文本的價值取向。在教學實踐中,有時教師為了“珍視”學生多元的感受、體驗,使課堂“生成精彩”,對學生游離文本、曲解文本的知識“生成”,或不置可否,或大加褒揚,忽視對文本價值取向的引導,導致了文本的失落。
閱讀教學中,在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多元化見解的同時,應滿足學生個體的閱讀愿望,在引導學生參與閱讀實踐的同時,正確對待學生個性化閱讀中存在的問題。教學中,決不能無主見地附和學生、無原則地遷就學生、無標準地夸贊學生,不能無視所接觸的文本材料的價值取向,任由學生“信馬由韁”。教師應關注每一位閱讀個體,充分張揚學生的閱讀個性,認真傾聽學生的每一句話語,正確審視學生的每一處體驗,及時巧妙地應對學生在讀書、感悟中存在的問題,將學生的閱讀引向正確的軌道。
反思雖然不會立時使我們的課堂完美優化,但是它敦促我們去尋找改善的策略,在尋找摸索的過程中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獲取經驗。像學生需要個性化閱讀一樣,我們也需要個性化的教學實踐經驗,這是模仿名師名模式不能代替的。
一、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通過新課程教學改革專題培訓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
1、新的課程標準,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即體育教育從學生的發展、學生的需要出發。根據課改的指導思想,學生是知識的建構者。學習是經驗的重組和重新理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自主的學習者。學生來到學校,坐在教室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要主動的進行知識建構。通過自主的知識建構活動,學生的創造力、潛能、天賦等得以發揮,情意得到陶冶,個性得到發展。
2、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體現身體、心理、社會“三維”健康觀,實現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領域目標。
3、《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師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認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為此教法要求創新,開放和放開,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采用探究教學、情景教學等、重視學生學法指導。
4、改革評價體系,改變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5、積極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探索學生喜歡、符合本地區、本校、教師本人特點的教學內容。需要指出的是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學校的集體行為,即在學校校長的統一領導下,根據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計劃進行的,不是教師個人行為。
6、課程是經驗。課程不僅僅是現成的教科書,而是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學習機會,是師生互動產生的經驗。課程不僅僅包括了知識,而且包括了學習者占有和獲得知識的主體活動過程,課程知識是在充滿生機的社會交往中建構生成的。
7、教材是范例。以往我們總把教材看作是學科知識體系的濃縮和再現,教材是學科知識的載體。這種教材觀的實質是“教材即知識”,因此,教材中的學習內容必須是定論、共識或某一領域公認的原理、法則、定理,排除有爭議的問題,不給學生發揮空間和討論的余地。這種遠離生活情境的“學科中心”或“學術中心”的教材觀,與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的基本理論相去甚遠,隨著新課程的發展,對教材的觀念轉向“示范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建構的一種范例,不是學生必須完全接受的對象和內容,而是引起學生認知、分析、理解事物并進行反思、批判和建構意義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
二、實踐過程。
1、了解學生。開學后,從介紹教師希望達到的目標入手,與學生共同制定課堂常規,然后進行教學調查,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體育基礎,最后確定學習目標。
2、制定教學計劃。根據對學生的調查了解,對照體育與健康水平四的標準,確定學年、學期教學目標。
3、初步確定評價方案。根據課改要求,考慮可操作性,初步確定的體育與健康評價方案。例如體育理論考察:學生自己命題,寫好答案,填上自評分,教師進行評分。
4、努力適應新學校教育教學要求。新教師、新學校、新學生,根據新課程的要求,盡快適應新環境,摸索出學生喜歡的課堂形式。本學期大概用了5節課,在教完新廣播操的同時了解了學生的興趣、愛好、運動能力,發現男生比較喜歡籃球、足球,女生對球類興趣不高,但喜歡教師組織游戲活動,根據學生的這樣特點有計劃的開展教學活動,高一年級學習效果比較明顯。
這周學習了數學新課程標準,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與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息息相關,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學更加廣泛應用于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數學作為對于客觀現象抽象概括而逐漸形成的科學語言與工具,不僅是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基礎,而且在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數學在社會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所有一定要從小學習數學,打好數學的底子。
學段不同,數學的教學目標也有很大不同,我所教的是初一的數學,教學目標的設計應該包括使學生體驗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數學符號的過程,理解有理數、實數、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經歷從不同角度尋求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敢于發表自己的想法等。
認真學習了數學的新課程標準,對我今后的教學起了很大幫助,讓我找到了教學的大方向,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設計,把自己的課堂打造的更加高效、科學、有趣。
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應該針對不同學段,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培養學生的能力,從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出發,慢慢培養他們的空間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等,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
來到這里實習,遇到這么可愛的孩子們,是我們的幸運,但是因為沒有經驗,遇到什么問題也不知道怎么應對,教學應該注意什么問題,教學重點是什么,學生的認知水平是怎樣的,這些對于我們實習生來說都是問題,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找到自己明確的教學方向。
我們針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召開了小組會議,大家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認真分析課程標準,從中學習教學的方法,感覺通過這次的學習,大家都茅塞頓開,明確了今后教學的大方向,有了清晰的目標,剩下的就是朝著目標不斷前進,找到了方向,一切都變得清晰明了,我們一定會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不斷奔跑,不斷完善,不斷進步,變得越來越優秀。
上午進行培訓的是老師,宋老師以“高考新政和普通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為培訓主題,從“關于課程標準”、“關于核心素養”、“關于海洋地理”三個維度,與大家分享了基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新修訂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深邃內涵。關于課程標準,宋老師講了四個問題,即發展歷程、修訂原因、研制路徑和課程改革背景。講到“核心素養”這部分內容時,王老師詳細介紹了核心素養的概念、確立方法、學科表現及水平劃分。對于新修訂課標中增加的“海洋地理內容”,王老師從“為什么增加”、“增加了什么”、“講授時應如何把握”等三個方面做了細致的說明,讓參加培訓的老師們茅塞頓開。
其中宋老師講到的高考新政改革的背景——四個增強給我留下印象極為深刻,這四個增強的內容是:
第一,高考命題要增強基礎性,考察學生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第二,高考命題要增強綜合性,體現學生綜合素質和學科素養,不是考“大雜燴”,而是考查學生的知識體系和對知識間聯系的把握。第三,高考命題要加強應用性、注重理論密切聯系,實際高考命題不能理論空對空,而要考察解決現實問題。第四,高考命題要增強探究性和開放性,考查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其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提出,那么如何將高中地理核心素養落到實處呢?他指出:
(1)重視探究真實的現實生活問題,基于問題或項目的學習方法。完整的現實性任務、對學生而言是有意義的現實情境、強調對某個主題思考的深度而非廣度,體驗、合作、探究(2)加強地理實踐,比如研學。
(3)注意信息技術的運用,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是地理教學改革的助推器,對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幫助學生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地理教育具有重要作用。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開放空間,促進地理學習的拓展和深入,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必將影響今后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午的講座是胡老師從從對地理學科本質和價值認識的變化、地理課程目標的變化、地理課程結構的變化、地理課程內容的變化、地理課程實施的變化等5大變化、11個方面出發,對地理課程標準的重要調整進行了全方位、立體化、多角度的解析與闡釋,讓老師們看到了實施新課改、踐行以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為中心的地理教育的正確方向。
通過兩位老師深入淺出的解析,與會人員對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這為廣大地理教師信心滿滿地迎接20xx年的新課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指明了方向,也為下一步高中地理教學內容的準確把握拓展了思路,通過這次培訓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在地理新課程標用方面學到了很多知識,在教育理念上有了很大轉變。
前幾天學校組組織教研活動,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學習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首先說一下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這是體育與健康課程里最基本的理念也是體育教師必須要掌握的東西,具體如下:
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在現代科學發展的社會中,努力建構體育與健康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重點強調體育學科特點,把與學生的健康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通過學科教學,使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形成健康和安全的良好生活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注重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驗相聯系,引導學生體驗運動樂趣,提高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習動機水平,培養學生刻苦鍛煉的精神,促進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基本形成體育鍛煉習慣。
3、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高度重視學生的發展需要,從課程設計到學習評價,始終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為中心,課程在充分發揮教師教學過程中主導作用的同時,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學習的方法,并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
4、關注地區差異和個體差異,保證每一位學生受益,根據不同地區的教學水平,根據學校與學生之間的差異,因地制宜,合理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有效運用教學方法和評價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接受學科知識,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通過以上4點內容,我們更應該了解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體育能力。為今后的體育與健康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習了《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讓我明確了《語文課程標準》是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進行的一次系統而大膽地變革。在學習新課程標準這段時間里,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教研活動的開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對曾經的教學觀點和方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給我在小學語文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F我將這次新課程學習體會總結如下:
按照規范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是學生情趣、態度、審美情趣養成的過程。新課標對于學生的識字量做了以下規定:
第一學段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
第二學段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800個左右會寫。
第三學段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會寫。
對比以前減少了寫字數量,適當減輕了學生的識寫負擔,體現了多識少寫的思想。這樣,不但符合低中年級孩子生理發育的特點,同時也便于提高寫字教學的質量。
新課標還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笨梢?,新課標將識字寫字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從我所教的一年級學生中我也深深感到識字寫字的重要性,它是學好課文和課外閱讀的基礎。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把漢字轉化成學生生活中已知的圖畫,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把識字寫字教學由難變易。
在學習中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將聽說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與社會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標,特別提出了對書寫姿勢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這些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適應了社會的發展。
通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的錯誤傾向。讓我明白了我們應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學習后,讓我明白在教學進程中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墩Z文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要具有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積極主動地參與,特別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除此之外,對閱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探究性閱讀、創造性閱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最終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開發創造潛能。就我教學的第一學段的學生而言,創新精神的培養尤為重要,可以說一旦養成對他們終生受益。
我們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共同學習交流。我們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在交流的時候有效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效的評價具有檢查、診斷、反饋、鼓勵、甄別和選拔的功能,是為了檢查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完善教學過程,最終促進學生的發展。
總之,理論還要有實踐來踐行,我會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聽說讀寫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我會更加努力,開展時效性強的教學活動,不負學生所望!
國培計劃中,我對小學數學課程標準進行了復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知道了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1、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教材很好地體現了這一課標,同時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便于學生開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的素材。通過數學問題的探索性、題材形式的多樣性、信息呈現的選擇性與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性,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斌w驗學習是在新課改理念下產生的一種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參與思維的形成過程、參與問題的解決過程;使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創造,在創造中發展;使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充分的發展。在教學中,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精彩、探究的快樂、成功的喜悅,是每一位課改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2、深入領會《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為轉變過去只重知識傳授的教學,新課程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體現了數學教不僅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體會數學與人類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價值,加強對數學的理解,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決心。所以我要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確立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
3、把握特點,活用教材。新課程對小學數學教材做了重大變革,其突出了:注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所學的數學知識都必須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所以每節數學知識的出現,教材都提供了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數學知識。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相互交往的一種活動,它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種素材并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每一位學生。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要活用教材。
總之,我認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基本出發點應該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為了學生的一切發展而去教學,真正做到知識與育人相結合,打破傳統的應試教育,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xxxx年版)》自發布以來引起了大家廣泛關注,課標提出了體育課程應該要堅持“健康第一”;落實“教會、勤練、常賽”;加強課程內容整體設計;注重教學方式變革;重視綜合性學習評價;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正確理解和把握體育與健康課程理念,結合課程的性質和特點及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落實義務教育總體培養目標,才能分析其課程的價值取向,轉變觀念,樹立新理念,踐行新改革。我將從項目特性、大單元教學、課內外一體化三個方面談談理解與感受。
發展專項運動能力。
體育運動項目都有各自的特性,體育教師要抓住項目特性,深入挖掘,將其滲透融合在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專項運動技能。如球類運動的結果的不確定性,應激反應的即時性,技能操控的復雜性、戰術選擇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等。根據球類項目特性,可以培養學生球類專項能力,如快速反應能力、預判能力和決策能力等。這樣即強化對所學運動項目的`深度理解,也促進學生專項運動技能的發展提升。
引領課程整體設計。
大單元教學是對某個運動項目或項目組合進行18課時及以上相對集中、系統和完整的教學。運用大單元教學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分析和整體規劃,提高教學效率,減少不必要的和重復性的課時安排。教師從大單元視角切入,進行課程整體設計,可以優化單元教學和課時教學,將相關知識進行聯系與整合,實現課程多樣性、綜合性與邏輯性的有效提升。通過這樣的課程設計與實施,學生在掌握所學項目的運動技能的同時,也在加深對知識與技能完整的體驗和理解,還可以增強聯系與運用的綜合能力。
培養良好運動習慣。
體育教學除了關注課內行為,也要將課內轉化為學生課堂外的成長行為。課內所學的內容不結束于課堂,而是課外的開始。教師在課堂中激發學生運動興趣,讓學生體驗運動的魅力,領悟體育的精神與意義。課堂中掌握了,課后學生就會將課堂所學,在課外延續練習、比賽,并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真正的自由教育意味著對學生的整個生活發生重大的影響,他所學的東西將會影響他的行為、興趣與選擇,意味著他對過去的一切都受到審視和重新評估。我們要從項目特性入手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整體設計課程內容,關注學生課內到課外的遷移與生成,真正做到以體育人,促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提升!
20xx年4月23日,也是第27個世界讀書日。值此之際,南昌縣小英人在南昌縣教師發展中心及ai英語島名師工作室的帶領下相約釘釘線上教研群,學習傾聽了北京師范大學程曉堂教授的講座《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發展方向》,共讀新課標,同研新方向。
程教授詳細深入地給我們解讀了20xx的新課標,他從核心素養的演變、內涵與構成、英語課程的育人價值、英語課程的核心理念、英語課程內容六要素、英語教學途徑和方法、英語教學評價的改革與創新這六個方向進行分析。在這過程中,我認真傾聽,及時做好學習筆記,通過程教授的講解,我進一步詳細了解了核心素養的內涵,我認識到了核心素養嚴格來說是不分學科,不分課程的,它本身就是課程。核心素養在學科課程中的得到發展與應用,他們之間相輔相成。英語課程內容包含了主題、語篇、語言知識、文化意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圍繞這些內容,我們應該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活動,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同時,程教授還提到了雙減之后的考試改革:以育人為導向,考試命題的素養立意??荚嚂哉n標為依據,解決真實問題,加大聽力和口語考試的比例,更偏向真實情境與真實任務作為語言實踐活動。在完成真實的任務中體現和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以及綜合能力。還給我們舉了考試題的具體案例,干貨滿滿。
學習完程教授的講座之后,雷詩杰老師對講座進行了簡單的總結與分享,她提到:新課標之后,英語占比為%6-%8,英語的課時量減少了,但是考試難度卻增加了。對學生閱讀寫作的要求也增多了,英語教學中由考察知識更多偏向考察能力,我們的課堂理念也轉向“真實的課堂”。這無疑給我們帶來更多新的思考與挑戰,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也會在新課標的引導下不斷學習,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經過一個階段的高中數學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新教材的內容編排切實體現了數學xx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思想,大多采用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作為引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日常的事例來闡明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讓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真正實現《新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應實現: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們在教學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多動手、多操作。讓他們通過對學習資料,討論、交流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掌握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要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頑強的學習毅力,要有足夠的學習信心,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
一個人如果長期處于無問題狀態,就說明他思考不夠,學業也就提高不了??傊?,同學們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勤奮的.學習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不僅學會,而且學會,只有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總之,新課改下的課程體系更新了課程內容、變革了教育理念,強調把傳統的注重“雙基”教學,轉變到基礎和創新結合上來。在打好基礎的同時,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教材突出了數學與實際問題的聯系,意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在教材編排上:章前圖的設計為了說明數學xx于實際;章前引言從實際問題導出;閱讀材料很多是介紹數學模型及應用方法;習題也適當地增加了聯系實際的題目,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創設聯系實際問題的氛圍,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增加“實習作業”和“研究性課題”是高中數學新教材的又一大特色,它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把數學學習從教室走向了社會,使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群體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實現知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完善。
教材還突出一個“動”字,動手實踐,重探索,是新教材的又一特色。新課改要求:“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倍鴶祵W必修5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比較緊密。與以往教材比較,本書加強了背景素材的挖掘,力求通過一定的生活或數學背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例如,“解三角形”通過一個測量問題引入:“在我國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明月高懸,我們仰望夜空,會有無限的遐想,不禁會問,遙不可及的月亮離我們地球究竟有多遠呢?”在解三角形內容展開的過程中,不斷與一些實際測量問題相聯系。
“數列”一章,突出了“數列作為一種特殊函數,是反映自然規律的基本數學模式型”的思想,利用大量實例,如三角形數、正方形數、存款利息、出租車收費、校園網問題、希爾賓斯基三角形、放射形物質的衰變、諾貝爾獎金發放金額問題、商場計算機銷售問題、九連環的智力游戲、購房中的數學等,引導學生感受數列是刻畫現實事物規律的重要數學模型。
與以往的教科書比較,本書更加注重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并努力使內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顯性化”,在適當是時候即使提醒學生注意函數思想,優化思想,以及類比、歸納等合情推理方法的使用。同時教科書注意體現“數形結合”的思想,數列通過圖象揭示與相應函數的聯系,“不等式”則更強調圖形的意義,強調用圖形來解釋不等式的意義,特別是線性規劃,從問題的提出到解決,都直接依賴于“平面區域”。
與以往的教材比較,本書的三章內容在定位上都有較大變化。
1.“解三角形”一章,強調對任意三角形邊、角關系的探索,引導學生發現并掌握三角形中邊長與角度之間的數量關系,以及用這種關系解決一些測量與幾何計算的問題。因此xx的教學重點應當放在引導學生思考”確定三角形的條件”,從判定全等三角形的“sas”“aas”“sss”中引出定量刻畫任意三角形邊、角關系的問題,并采用“從直角三角形到一般三角形”的研究思路,逐步獲得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2.“數列”一章,從基本思想看,要強調“數列作為一種特殊的函數,是反映自然規律的基本數學模型”的思想,重點是研究等差數列、等比數列這兩種特殊但重要的數列。因此,以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為載體,在函數思想及其研究方法指導下,研究有關的基本數量關系(如通項公式、前n項和公式等)是xx內容的核心。
在xx教學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內容的延伸和拓廣。如有關等差數列的前n項求和和等比數列前n項求和,可以鼓勵學生探索其他可能的解答思路。對教材中有關探索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基本數量關系的題目,也可以有相應的問題拓展,這種已有資源的挖掘和拓廣,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好處的。
3.“不等式”一章不以“解不等式”或“證明不等式”為定位,而是強調不等式作為處理不等關系的數學工具的意義。因此,xx的著眼點是使學生理解不等式(組)對于刻畫不等關系的意義和價值,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區域以及基本不等式,并用這些基礎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新教材充分體現了一個“新”字,面向全體學生,重發現和探索,在內容上增加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動素材,眾多的研究性學習。為所有學生的數學學習構筑起點,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現代公民所必須的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同時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7月6號,我們聆聽了榮xx教授關于20xx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的解讀。榮xx教授點明了當今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背景,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與實施分成幾個板塊進行講解,分別是:課程標準修訂核心理念、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解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總要求、課程的基本流派及轉向以及課程實施幾個核心議題。榮xx教授梳理了語文課標修訂的總思路和主要任務,指出當前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國際形勢和背景下,機遇和挑戰并存。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依靠新型的綜合型、創造型人才,需要中國教育發生轉變。講座回顧了我國從60年代到21世紀教育目標的發展演變,并從核心素養的提出、內涵、擬解決問題和基本立場全面立體地介紹了我國當前教育的素養導向。榮xx教授對語文學習任務群存在的問題和實施條件上的諸多制約限制進行了分析。榮xx教授還分享了多位一線教師的語文任務群優質教學案例,并從學情分析、學習目標、主題情境、學習任務等方面進行了講解。
語文活動包括聽說、讀、寫、思多種實踐活動,這些實踐活動能夠溝通內部語言和外部語言,共同實現學生語言經驗和語言能力的發展,共同提高學生的語言品質。如果我們單純地以閱讀為中心,其實是難以更好的實現語文教學的任務的,但是課程內容和教材編寫都是這樣的一種傾向,長期以來老師們的探索也沒有跳出用單元來作為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的桎梏。從閱讀單元走向學習單元,迫切需要課程內容發生比較大的變化,課程內容的變化是引導教與學方式的變化,也是更好的實現語文學習規律和語文教學規律的關鍵的一環。這次課標修訂,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語文學習任務群有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和綜合性??赡茉趥鹘y的語文教學中受到讀經講經語文教學模式的影響,我們非常習慣于用線性推進的方式開展教學,識字寫字、分析段落大意、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分析文章的寫作手法,按照一個線性推進的`過程來推進語言學習。在學習任務群的課程內容組織形態下,我們更關注的是一個學習單元的構建。我們所研討的識字寫字、閱讀鑒賞、梳理探究、表達交流這樣的一個線性推進的語文學習活動,就變成了四個學習活動的一個互動推進的過程。
新課標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了解新課標的修訂情況對于今后從事實際的教學活動具有重大的意義。榮教授在講座中還列舉了大量生動的案例,有利于我們充分了解新課標的實施方法,新課標的真實導向就是讓核心素養平穩落地,真正合理的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通過此次線上講座,我深受啟發,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懂得了如何在課程教學中貫徹落實新課標教學理念。
對于教師來說,實施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任重道遠,對老師們的語文教學提供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榮教授對于課標的解讀,為我們打開了教學思路,也引導我們更好的領會新課標精神,精準把握新課標內容變化,在不斷的學習中不斷更新自己的語文教學理念,為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而不懈努力。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huibaotihui/76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