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情況匯報,可以與上級進行良好的溝通,準確傳達自己的工作成果和困難。最后,將為大家呈現一些經典的情況匯報范文,希望能夠豐富大家的寫作技巧和思路。
一是積極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包括加快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政策,全面放寬重點人群的落戶條件,推進居住證制度覆蓋全部未落戶城鎮常住人口,保障居住證持有人享有國家規定的基本公共服務,加快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激勵機制。
二是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包括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加快城市綜合交通網絡建設,實施城市地下管網改造工程。
三是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主要包括提升縣城和重點鎮基礎設施水平并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加快拓展特大鎮功能。
四是輻射帶動新農村建設,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帶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電子商務發展,大力發展農業新型業態。
五是完善土地利用機制,包括規范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建立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激勵機制,因地制宜推進低丘緩坡地開發,建立健全土地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流轉機制。
六是創新投融資機制,包括深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強化金融支持,多渠道保障城鎮化資金需求。
七是完善城鎮住房制度,主要包括建立購租并舉的城鎮化住房制度,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加快發展專業化住房租賃市場。
八是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擴大試點范圍,鼓勵試點地區發揮首創精神,盡快實現重點突破。
此外,在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方面,胡祖才說,一方面要落實國務院戶籍制度改革意見,為農民落戶拓寬渠道;另一方面要通過居住證制度落地提高居住證持有人的基本公共服務?!度舾梢庖姟愤€明確,除了超大和特大城市以外,其他城市都要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比如要放開大學生和技術工人的落戶。
國務院2月6日印發《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全面部署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意見》提出了九個方面36條具體措施。
一是積極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快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政策,鼓勵各地區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全面實行居住證制度,推進居住證制度覆蓋全部未落戶城鎮常住人口;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加快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激勵機制。
二是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城鎮棚戶區、城中村與危房改造,加快城市綜合交通網絡建設,實施城市地下管網改造工程,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推動綠色城市、智慧城市等新型城市建設,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
三是加快培育中小城市與特色小城鎮,提升縣城與重點鎮基礎設施水平,加快拓展特大鎮功能,加快特色鎮發展,培育發展一批中小城市,加快城市群建設。
四是輻射帶動新農村建設,推動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帶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推進易地扶貧搬遷與新型城鎮化結合。
五是完善土地利用機制,規范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建立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激勵機制,因地制宜推進低丘緩坡地開發,完善土地經營權與宅基地使用權流轉機制。
六是創新投融資機制,深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強化金融捧場,多渠道保障城鎮化資金需求。
七是完善城鎮住房制度,建立購租并舉的城鎮住房制度,完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加快發展專業化住房租賃市場,健全房地產市場調控機制。
八是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深化試點內容,擴大試點范圍,加大試點捧場力度,鼓勵試點地區發揮首創精神,盡快實現重點突破。
九是健全新型城鎮化工作推進機制,強化政策協調,加強監督檢查,強化宣傳引導,推動新型城鎮化取得更大成效。
做大做強中心城市,不斷增強其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中心城市在我市新型城鎮化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全局性戰略支撐作用。做大做強中心城市,是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的關鍵所在,更是首要任務。
各縣(區)、市直各部門必須牢固樹立“中心城市”意識,大力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切實抓好市、縣、鎮(鄉)三級中心城市建設,以中心城市大突破帶動經濟社會大發展、大跨越。
一要著力抓好“一中心三組團”建設。建設“一中心”,就是要強力推進建成區綜合提升和新區建設,著力打造省際區域性中心城市。建成區綜合提升,要堅持改造、建設、教育、管理“四管齊下”,強化基礎設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當務之急,要強力推進城中村改造建設。城中村是城市的傷疤,也是城市的亂源。
推進中心城市綜合提升,必須將城中村改造作為重中之重來抓。要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規劃先導、合理布局,整片改造、安置先行,統籌兼顧、多方共贏”的原則,扎實推進堯當、戚城、婁店等23個城中村改造工程,力爭20xx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區建成區內所有城中村改造任務。舊住宅小區、棚戶區、大雜院是影響城市形象的焦點,是城市建設管理的難點,必須下決心、下真勁、動真格,強力改造。底前要力爭完成大雜院改造。要加快推進勝利路東延、石化中路等建成區路網項目建設,加快火車站站前路廣場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強力推進中原市場、勞動市場、大慶市場等市場改造建設。要強化城市精細化管理,狠抓城市“六亂”治理,嚴格城市市場監管,加大城鄉結合部尤其是入市口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堅決消除城市臟亂差現象。新區建設,要按照“三年見成效、五年成規?!钡哪繕巳蝿?,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標準建設。
要加強與省直有關部門的溝通對接,爭取《新區建設總體方案》盡早獲批。要堅持規劃先行、基礎設施跟進、項目統籌開工。要切實做好新區起步區概念規劃、核心區城市設計、城市水系、風貌景觀、基礎設施等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要加快建設并完善新區起步區路網、電網、供水、供氣、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開工建設引黃調蓄水庫、教育園區、國際雜技文化產業園、商檢海關商務綜合辦公樓、移動公司通信生產樓等一批項目,統籌推進行政、文化中心等項目前期工作。結合水系規劃和引黃調蓄水庫、引黃入冀補淀段工程建設,實施濮水河、馬頰河、第三濮清南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讓城市之水動起來、活起來、清起來、靈起來。以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各功能分區建設,建成一批整體布局完整、功能特色鮮明、多樣化多層次的城市綜合體,努力打造靈韻濮水、秀美龍都、活力智城、生態宜居的現代復合型城區。
加快“三組團”建設,就是要加快縣城、清豐縣城、工業園區三個副中心城市組團建設??h、清豐縣、工業園區要圍繞市城市總體規劃和新區空間發展規劃,高點定位、及早謀劃,加強與主城區的融合互動,逐步實現與中心城市的一體化對接,著力打造空間相對獨立、基本服務功能完善、產業支撐有力的城市組團。要加強電力電網、網絡通信,供氣、供水、供熱、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要建設完善的文化、體育等服務設施,加強對城市的改造提升和綠化亮化,因地制宜構建各具特色的水系,提升宜居水平。要加快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務區(街)的規劃建設,使之成為服務區域、帶動周邊的核心載體和第三產業加快發展的增長點。
要加快新區建設,拉升標桿,適度超前,進一步提升城市承載力和輻射力要加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投入,建成完善的供電、供水、供氣、供熱、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合理布局教育、醫療、文化等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涵蓋商貿、居住、休閑娛樂等功能的綜合商業街區和商業綜合體;以城市公共游園、縣鄉道路、村鎮周圍為重點,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積極開展創建活動,提高管理水平,做強做美城市。
三要著力抓好小城鎮建設。注重發揮中心城鎮連接城鄉的關鍵節點作用,切實打造吸納農村人口就近轉移的重要載體。按照“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做好基礎、建管并重”的原則,以促進城鎮“擴域、增容、升級”為目標,完善城鎮功能,建設成為連接縣域中心城市、輻射新型農村社區,特色鮮明、設施完善、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的小城市。全面推進供氣、供熱、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向鎮區延伸,提升供電、供水、通信保障能力;完善小城鎮生活居住、文化教育、醫療、體育、社會保障、集貿市場等配套功能。
鼓勵具有一定特色產業基礎的鄉(鎮),規劃建設新城和專業園區。加快推進撤鄉建鎮,力爭5年內全部完成鄉改鎮。落實好鼓勵鄉(鎮)加快經濟發展及城鎮建設的政策,調動鄉(鎮)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大幅度提升鄉(鎮)的綜合經濟實力。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新型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內需潛力所在,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秶倚滦统擎偦巹?—)》發布實施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抓緊行動、改革探索,新型城鎮化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仍然存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展緩慢、城鎮化質量不高、對擴大內需的主動力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等問題。為總結推廣各地區行之有效的經驗,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提高質量為關鍵,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緊緊圍繞新型城鎮化目標任務,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制定完善土地、財政、投融資等配套政策,充分釋放新型城鎮化蘊藏的巨大內需潛力,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持久強勁動力。
堅持點面結合、統籌推進。統籌規劃、總體布局,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著力解決好“三個1億人”城鎮化問題,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充分發揮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作用,及時總結提煉可復制經驗,帶動全國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創新。
堅持縱橫聯動、協同推進。加強部門間政策制定和實施的協調配合,推動戶籍、土地、財政、住房等相關政策和改革舉措形成合力。加強部門與地方政策聯動,推動地方加快出臺一批配套政策,確保改革舉措和政策落地生根。
堅持補齊短板、重點突破。加快實施“一融雙新”工程,以促進農民工融入城鎮為核心,以加快新生中小城市培育發展和新型城市建設為重點,瞄準短板,加快突破,優化政策組合,彌補供需缺口,促進新型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
二、積極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一)加快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政策。圍繞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并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權利、履行同等義務。鼓勵各地區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除極少數超大城市外,允許農業轉移人口在就業地落戶,優先解決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入城鎮的人口、在城鎮就業居住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以及新生代農民工落戶問題,全面放開對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職業院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的落戶限制,加快制定公開透明的落戶標準和切實可行的落戶目標。除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外,其他城市不得采取要求購買房屋、投資納稅、積分制等方式設置落戶限制。加快調整完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落戶政策,根據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功能定位,區分主城區、郊區、新區等區域,分類制定落戶政策;以具有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連續居住年限等為主要指標,建立完善積分落戶制度,重點解決符合條件的普通勞動者的落戶問題。加快制定實施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強化地方政府主體責任,確保如期完成。
(二)全面實行居住證制度。推進居住證制度覆蓋全部未落戶城鎮常住人口,保障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享有義務教育、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計劃生育服務、公共文化體育服務、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以及國家規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務;同時,在居住地享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出入境證件、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機動車登記、申領機動車駕駛證、報名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和申請授予職業資格以及其他便利。鼓勵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本地承載能力不斷擴大對居住證持有人的公共服務范圍并提高服務標準,縮小與戶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務的差距。推動居住證持有人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住房保障權利,將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當地住房保障范圍。各城市要根據《居住證暫行條例》,加快制定實施具體管理辦法,防止居住證與基本公共服務脫鉤。
(三)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以流入地公辦學校為主接受義務教育,以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為主接受學前教育。實施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和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資金隨學生流動可攜帶政策,統籌人口流入地與流出地教師編制。組織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每年培訓萬人次以上。允許在農村參加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規范接入城鎮社保體系,加快建立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醫療費用結算制度。
(四)加快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激勵機制。切實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在農村的合法權益。實施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政策,實施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政策,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向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較多的城鎮傾斜。各省級人民政府要出臺相應配套政策,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
三、全面提升城市功能。
(五)加快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圍繞實現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改造目標,實施棚戶區改造行動計劃和城鎮舊房改造工程,推動棚戶區改造與名城保護、城市更新相結合,加快推進城市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有序推進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危舊住房和非成套住房(包括無上下水、北方地區無供熱設施等的住房)改造,將棚戶區改造政策支持范圍擴大到全國重點鎮。加強棚戶區改造工程質量監督,嚴格實施質量責任終身追究制度。
(六)加快城市綜合交通網絡建設。優化街區路網結構,建設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級配合理的路網系統,提升城市道路網絡密度,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大城市要統籌公共汽車、輕軌、地鐵等協同發展,推進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和自行車等慢行交通系統建設,在有條件的地區規劃建設市郊鐵路,提高道路的通達性。暢通進出城市通道,加快換乘樞紐、停車場等設施建設,推進充電站、充電樁等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將其納入城市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規劃同步實施。
(七)實施城市地下管網改造工程。統籌城市地上地下設施規劃建設,加強城市地下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合理布局電力、通信、廣電、給排水、熱力、燃氣等地下管網,加快實施既有路面城市電網、通信網絡架空線入地工程。推動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的新建道路同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老城區要結合地鐵建設、河道治理、道路整治、舊城更新、棚戶區改造等逐步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運營地下綜合管廊。加快城市易澇點改造,推進雨污分流管網改造與排水和防洪排澇設施建設。加強供水管網改造,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
(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在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在老城區結合棚戶區、危房改造和老舊小區有機更新,妥善解決城市防洪安全、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體治理等問題。加強海綿型建筑與小區、海綿型道路與廣場、海綿型公園與綠地、綠色蓄排與凈化利用設施等建設。加強自然水系保護與生態修復,切實保護良好水體和飲用水源。
(九)推動新型城市建設。堅持適用、經濟、綠色、美觀方針,提升規劃水平,增強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和權威性,促進“多規合一”,全面開展城市設計,加快建設綠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等新型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內在品質。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和“互聯網+”城市計劃,加速光纖入戶,促進寬帶網絡提速降費,發展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水務、智能管網、智能園區。推動分布式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多元化規?;瘧煤凸I余熱供暖,推進既有建筑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對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資的`各類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和認證,積極推廣應用綠色新型建材、裝配式建筑和鋼結構建筑。加強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基本建立建筑垃圾、餐廚廢棄物、園林廢棄物等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建設循環型城市。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實施城市生態廊道建設和生態系統修復工程。制定實施城市空氣質量達標時間表,努力提高優良天數比例,大幅減少重污染天數。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推廣節水新技術和新工藝,積極推進中水回用,全面建設節水型城市。促進國家級新區健康發展,推動符合條件的開發區向城市功能區轉型,引導工業集聚區規范發展。
(十)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根據城鎮常住人口增長趨勢,加大財政對接收農民工隨遷子女較多的城鎮中小學校、幼兒園建設的投入力度,吸引企業和社會力量投資建學辦學,增加中小學校和幼兒園學位供給。統籌新老城區公共服務資源均衡配置。加強醫療衛生機構、文化設施、體育健身場所設施、公園綠地等公共服務設施以及社區服務綜合信息平臺規劃建設。優化社區生活設施布局,打造包括物流配送、便民超市、銀行網點、零售藥店、家庭服務中心等在內的便捷生活服務圈。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推動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緊急援助等服務全覆蓋。加快推進住宅、公共建筑等的適老化改造。加強城鎮公用設施使用安全管理,健全城市抗震、防洪、排澇、消防、應對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體系,完善城市生命通道系統,加強城市防災避難場所建設,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處置突發事件和危機管理能力。
四、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
(十一)提升縣城和重點鎮基礎設施水平。加強縣城和重點鎮公共供水、道路交通、燃氣供熱、信息網絡、分布式能源等市政設施和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進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和穩定運行,提高縣城垃圾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能力,加快重點鎮垃圾收集和轉運設施建設,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理生活垃圾及污泥。推進北方縣城和重點鎮集中供熱全覆蓋。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發展潛力大、吸納人口多的縣城和重點鎮的支持力度。
(十二)加快拓展特大鎮功能。開展特大鎮功能設置試點,以下放事權、擴大財權、改革人事權及強化用地指標保障等為重點,賦予鎮區人口10萬以上的特大鎮部分縣級管理權限,允許其按照相同人口規模城市市政設施標準進行建設發展。同步推進特大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設市模式創新改革試點,減少行政管理層級、推行大部門制,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十三)加快特色鎮發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創新機制,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推動小城鎮發展與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區功能相結合、與特色產業發展相結合、與服務“三農”相結合。發展具有特色優勢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信息產業、先進制造、民俗文化傳承、科技教育等魅力小鎮,帶動農業現代化和農民就近城鎮化。提升邊境口岸城鎮功能,在人員往來、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實行差別化政策,提高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和人流物流便利化程度。
(十四)培育發展一批中小城市。完善設市標準和市轄區設置標準,規范審核審批程序,加快啟動相關工作,將具備條件的縣和特大鎮有序設置為市。適當放寬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設置標準,加強產業和公共資源布局引導,適度增加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數量。
(十五)加快城市群建設。編制實施一批城市群發展規劃,優化提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推動形成東北地區、中原地區、長江中游、成渝地區、關中平原等城市群。推進城市群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構建核心城市1小時通勤圈,完善城市群之間快速高效互聯互通交通網絡,建設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為骨干的城市群內部交通網絡,統籌規劃建設高速聯通、服務便捷的信息網絡,統籌推進重大能源基礎設施和能源市場一體化建設,共同建設安全可靠的水利和供水系統。做好城鎮發展規劃與安全生產規劃的統籌銜接。
五、輻射帶動新農村建設。
(十六)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推動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城鄉聯網。推進城鄉配電網建設改造,加快信息進村入戶,盡快實現行政村通硬化路、通班車、通郵、通快遞,推動有條件地區燃氣向農村覆蓋。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加強農村垃圾和污水收集處理設施以及防洪排澇設施建設,強化河湖水系整治,加大對傳統村落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的保護力度,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加快農村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事業發展,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化農村社區建設試點。
(十七)帶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縣級行政區為基礎,以建制鎮為支點,搭建多層次、寬領域、廣覆蓋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服務平臺,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業產業鏈延伸,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農業新型業態。強化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基礎作用,支持龍頭企業引領示范,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培育多元化農業產業融合主體。推動返鄉創業集聚發展。
(十八)帶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加快農村寬帶網絡和快遞網絡建設,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和“快遞下鄉”。支持適應鄉村特點的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商品集散平臺和物流中心建設,鼓勵電子商務第三方交易平臺渠道下沉,帶動農村特色產業發展,推進農產品進城、農業生產資料下鄉。完善有利于中小網商發展的政策措施,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支持發展面向中小網商的融資貸款業務。
(十九)推進易地扶貧搬遷與新型城鎮化結合。堅持尊重群眾意愿,注重因地制宜,搞好科學規劃,在縣城、小城鎮或工業園區附近建設移民集中安置區,推進轉移就業貧困人口在城鎮落戶。堅持加大中央財政支持和多渠道籌集資金相結合,堅持搬遷和發展兩手抓,妥善解決搬遷群眾的居住、看病、上學等問題,統籌謀劃安置區產業發展與群眾就業創業,確保搬遷群眾生活有改善、發展有前景。
六、完善土地利用機制。
(二十)規范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偨Y完善并推廣有關經驗模式,全面實行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的政策。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村莊整治,在規范管理、規范操作、規范運行的基礎上,擴大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規模和范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土地利用變更情況監測監管。
(二十一)建立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激勵機制。允許存量土地使用權人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符合相關規劃的前提下,按照有關規定經批準后對土地進行再開發。完善城鎮存量土地再開發過程中的供應方式,鼓勵原土地使用權人自行改造,涉及原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需補辦出讓手續的,經依法批準,可采取規定方式辦理并按市場價繳納土地出讓價款。在國家、改造者、土地權利人之間合理分配“三舊”(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改造的土地收益。
(二十二)因地制宜推進低丘緩坡地開發。在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生態安全、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前提下,在資源環境承載力適宜地區開展低丘緩坡地開發試點。通過創新規劃計劃方式、開展整體整治、土地分批供應等政策措施,合理確定低丘緩坡地開發用途、規模、布局和項目用地準入門檻。
(二十三)完善土地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流轉機制。加快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鼓勵地方建立健全農村產權流轉市場體系,探索農戶對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的自愿有償退出機制,支持引導其依法自愿有償轉讓上述權益,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防止閑置和浪費。深入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穩步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
七、創新投融資機制。
(二十四)深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進一步放寬準入條件,健全價格調整機制和政府補貼、監管機制,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和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和運營。根據經營性、準經營性和非經營性項目不同特點,采取更具針對性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二十五)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優化政府投資結構,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相關配套設施建設。編制公開透明的政府資產負債表,允許有條件的地區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等多種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省級政府舉債使用方向要向新型城鎮化傾斜。
(二十六)強化金融支持。專項建設基金要擴大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覆蓋面,安排專門資金定向支持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特色小城鎮功能提升等。鼓勵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創新信貸模式和產品,針對新型城鎮化項目設計差別化融資模式與償債機制。鼓勵商業銀行開發面向新型城鎮化的金融服務和產品。鼓勵公共基金、保險資金等參與具有穩定收益的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和運營。鼓勵地方利用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設立城鎮化發展基金,鼓勵地方整合政府投資平臺設立城鎮化投資平臺。支持城市政府推行基礎設施和租賃房資產證券化,提高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直接融資比重。
八、完善城鎮住房制度。
(二十七)建立購租并舉的城鎮住房制度。以滿足新市民的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建立購房與租房并舉、市場配置與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健全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的住房供應體系。對具備購房能力的常住人口,支持其購買商品住房。對不具備購房能力或沒有購房意愿的常住人口,支持其通過住房租賃市場租房居住。對符合條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通過提供公共租賃住房或發放租賃補貼保障其基本住房需求。
(二十八)完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住房保障采取實物與租賃補貼相結合并逐步轉向租賃補貼為主。加快推廣租賃補貼制度,采取市場提供房源、政府發放補貼的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通過住房租賃市場租房居住。歸并實物住房保障種類。完善住房保障申請、審核、公示、輪候、復核制度,嚴格保障性住房分配和使用管理,健全退出機制,確保住房保障體系公平、公正和健康運行。
(二十九)加快發展專業化住房租賃市場。通過實施土地、規劃、金融、稅收等相關支持政策,培育專業化市場主體,引導企業投資購房用于租賃經營,支持房地產企業調整資產配置持有住房用于租賃經營,引導住房租賃企業和房地產開發企業經營新建租賃住房。支持專業企業、物業服務企業等通過租賃或購買社會閑置住房開展租賃經營,落實鼓勵居民出租住房的稅收優惠政策,激活存量住房租賃市場。鼓勵商業銀行開發適合住房租賃業務發展需要的信貸產品,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下,對購買商品住房開展租賃業務的企業提供購房信貸支持。
(三十)健全房地產市場調控機制。調整完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發展個人住房貸款保險業務,提高對農民工等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金融服務水平。完善住房用地供應制度,優化住房供應結構。加強商品房預售管理,推行商品房買賣合同在線簽訂和備案制度,完善商品房交易資金監管機制。進一步提高城鎮棚戶區改造以及其他房屋征收項目貨幣化安置比例。鼓勵引導農民在中小城市就近購房。
(三十一)深化試點內容。在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建立多元化可持續城鎮化投融資機制、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建立創新行政管理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設市設區模式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實現重點突破。鼓勵試點地區有序建立進城落戶農民農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依法自愿有償退出機制。有可能突破現行法規和政策的改革探索,在履行必要程序后,賦予試點地區相應權限。
(三十二)擴大試點范圍。按照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傾斜、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傾斜的原則,組織開展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有關部門在組織開展城鎮化相關領域的試點時,要向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傾斜,以形成改革合力。
(三十三)加大支持力度。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營造寬松包容環境,支持試點地區發揮首創精神,推動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良性互動、有機結合。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省級人民政府要強化對試點地區的指導和支持,推動相關改革舉措在試點地區先行先試,及時總結推廣試點經驗。各試點地區要制定實施年度推進計劃,明確年度任務,建立健全試點績效考核評價機制。
(三十四)強化政策協調。國家發展改革委要依托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加強政策統籌協調,推動相關政策盡快出臺實施,強化對地方新型城鎮化工作的指導。各地區要進一步完善城鎮化工作機制,各級發展改革部門要統籌推進本地區新型城鎮化工作,其他部門要積極主動配合,共同推動新型城鎮化取得更大成效。
(三十五)加強監督檢查。有關部門要對各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進展情況進行跟蹤監測和監督檢查,對相關配套政策實施效果進行跟蹤分析和總結評估,確保政策舉措落地生根。
(三十六)強化宣傳引導。各地區、各部門要廣泛宣傳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新理念、新政策、新舉措,及時報道典型經驗和做法,強化示范效應,凝聚社會共識,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
自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城鄉建設、推進城市化進程若干意見》(粵發[xx]8號)和《關于推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意見》(粵發)[xx]10號)出臺后,由于區委、區政府把推進城市化進程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來抓,經兩年多來努力,我區城鎮化建設工作明顯加快,城市品位大幅度提升。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幾方面都得以較快速度的協調發展。
在規劃方面:一是委托了中山大學如期完成了編制區城鎮體系規劃的任務,并分別印制了xx本《清城區城鎮體系與產業布局規劃圖集》和1000本《清城區城鎮體系規劃綱要》,奠定了區未來20年的城鎮建設和經濟發展的計劃目標。二是先后有源潭、石角、龍塘幾個鎮根據省兩個《意見》的要求,編制或修編了建制鎮的總體規劃,有些鎮在搞好總體規劃的基礎上還編制了近期建設小區的修建性詳細規劃。使不少鎮解決了過去建設無規可依的老大難問題。
在建設方面:市舊城區先后有下廓、朝陽花苑、富利花園、名都、城市廣場等小區改造和a1#、新威龍花園、金碧灣花園、錦繡清城、傾城摩爾、海逸華庭等小區開發全面開工,從xx年至現在,共投入建設資金8.5億元,完成了151項,建筑面積90㎡多萬的'改造建設。這兩年多來,基礎設施建設亦有重大的改善:投入了1400多萬元完成了市區西出口道路的改造和環城二路的擴建;投資800萬元打通了先鋒路太陽島至麥圍大街的斷頭路;投資600多萬元把臟亂差十分嚴重的筆架河口改造成風景優美的人工湖;投資近700萬元完成了平安二路的首期工程建設;投資300多萬元改造了北門街;投資2400多萬元改造學宮街、大觀街、南門街、曙光路、先鋒路等五條街道改造。此外,還擴寬了下濠基閘口和對全段路面進行了改造,搞好了?;蕪R、鳳桂園等臟亂差突出地段的整治及新安裝了700盞路燈和搞了數萬平方米的綠化,使整個舊城區一天天變凈、變亮、變美。各建制鎮在這兩年多來,除了認真抓好工業園區的建設之外,同時,還十分注重抓好城鎮擴張和集鎮基礎設施的建設:源潭鎮以一河兩岸為軸心,先后完成了河東大型集貿市場的建設和鎮政府辦公大樓的建設,帶動了這些地方附近地區的發展;石角鎮建成大型集貿市場,搞好了環鎮公路和府前路小區的開發建設,還新建了一間達4星級標準的龍城大酒店;龍塘鎮完成了環鎮公路建設,新建了集貿市場、影劇院、小廣場等公建設施;橫荷完成了荷興集貿市場建設;附城亦完成了附城集貿市場的建設,洲心重點抓了金海灣、丁香兩小區的開發建設,各鎮城鎮擴張和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這兩年較之過去明顯加快。
在管理方面:現全區7個集鎮,共有建設管理人員30人,城衛辦人員27人,城監人員40人,環衛工人131人,城鎮管理人員比較上兩年增加12%。有灑水車2輛,垃圾運輸車32輛(其中汽車6輛、手拖26輛),城監執勤用車30輛(其中汽車4輛、摩托車26輛)機械設備配置比上兩年有所改善。在垃圾清運處理方面,除原來附城已達到全天保潔的垃圾處理標準外,在近兩年先后有石角、洲心、橫荷與市環衛處簽訂了集鎮垃圾代管協議,使集鎮達到了全天保潔的標準。由于集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鎮管理工作不斷加強,各建制鎮的城鎮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我區近兩年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各方面得以快速推進,我們認為主要經驗與體會有五點:
如果沒有規劃,就成了無序的建設。城鎮建設必須首先編制出既科學合理又適度超前的規劃,并且要嚴格按規劃實施建設,這樣,才能有序地推進城鎮的健康發展。
朝陽花園小區的改造,使該小區成為舊城區最繁華的小區。石角鎮開通了鎮政府通往清三公路的府前路,不到兩年,就使道路兩旁和龍城大灑店一帶拔地而起。龍塘搞好了環鎮公路和新集貿市場、小廣場及影劇院等配套建設,帶動了附近周圍商品房的開發。橫荷建成了荷興市場之后,很快就在附近形成了一個分散性的小區。實踐證明,搞好了城鎮配套設施的建設,必然會推動城鎮建設的發展。
城鎮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政府投入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政府必須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吸收更多外資投入城鎮的開發建設,這樣,城鎮才能得以快速發展。
我區近年有幾個鎮成為省衛生先進鎮,甚至有些很快就成為省衛生鎮,他們主要是通過根據各鎮的不同情況,制定一年一度的城鎮創優達標計劃來促使政府有計劃有目標地認真抓好城鎮管理工作,不斷地提高城鎮管理水平。實踐證明,這是一種調動基層政府搞好城鎮管理工作的有效途經。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青春是傲雪凌霜的冬梅,用它那吐蕾的芳枝孕育明天的希望;青春是姹紫嫣紅的桃李,用它那嫵媚的容顏構造著希望的藍圖;青春是勃勃生機的小草,用它那茵茵綠色鑲嵌著夢想的藍圖金邊。
青春無疑是令人艷羨的資本,擁有了它,你就可以在神州大地上拼血拼淚拼出屬于自己的天空;擁有了它,,你就敢在日月星辰間盡情哭盡情笑,盡情享受生活的味道;擁有了他你就大膽去愛去恨去打造,此生無悔。
青春是瑰麗的,因為我們擁有夢想,青春令體魄強健,青春令人精力充沛,群山有崩塌的時候,江河有干涸的時候,山石有腐爛的時候,生靈有滅絕的時候,唯有青春之水源遠流長,唯有夢想之河永駐心間。
因為我們有夢想,所以青春的笑臉是甜美的,洋溢著熱情奔放的神韻,輻射著憧憬未來的喜悅;因為我們有夢想,所以青春的眸子是純真的,那里盛裝著沸騰的生活,那里裝載著五彩繽紛的世界;因為我們有夢想,所以青春的胸膛是激蕩的,我們從祖國各地奔赴牛城,這里既有氣吞萬里‘?!呐炫燃で?,又有超越激情‘郭守敬式’的理性思索,這里既有乘風破浪的壯志豪情,又有腳踏實地的龍馬精神;因為我們有夢想,所以青春的手臂是有力的,要使滄海變成桑田,要讓綠洲代替沙漠,就要拉緊時代的繩索,要擎起時代的重托;因為我們有夢想,所以青春的腳步是矯健的,能走出困惑的低谷,能走出頹唐的旋渦,能走出茫然的沼澤,能立足現在,面向未來,努力跋涉,奮力開拓。
年輕的朋友們,青春與夢想同步,讓我們張開雙臂,讓青春與夢想展翅翱翔!
同志們:
今天的會議是經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主要任務是統一思想、動員部署,在全市迅速掀起新型城鎮化建設高潮。市委、市政府對這次會議高度重視,會前,市委、市政府領導多次深入調研,先后召開市委常委擴大會、黨政聯席會,認真學習省委領導同志有關講話精神,對推進我市新型城鎮化戰略部署、目標任務、政策措施等進行專題研究,形成了《關于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意見(討論稿)》。此稿已在會上印發,待征求意見后正式下發執行。稍后,段書記還要作重要講話。希望大家認真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根據會議安排,我先講幾點意見。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部署,站位中原經濟區建設全局,準確研判形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順應發展規律,滿足群眾熱望,是一場重大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們必須深刻理解、準確把握新型城鎮化的內涵,充分認識其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的戰略意義。
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著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新型城鎮化是相對傳統城市化而言的。城市化是工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口向城市轉移的過程,是經濟持續增長的內在需求,是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傳統城市化在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加劇、交通擁堵等諸多“城市病”。推進新型城鎮化,就是要克服傳統城市化的弊端,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持續發展,這也是由我們人口眾多、人均資源不足的省情、市情決定的。新型城鎮化“新”在四個方面:一是發展理念新。新型城鎮化,是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宜居、協調發展的新路子。二是城鎮體系新。新型城鎮化所構建的是四級城鎮體系,增加了新型農村社區這一層次,強調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發揮縣域中心城市的綜合承載作用,發揮小城鎮的關鍵支撐作用,發揮新型農村社區的戰略基點作用,構建各層級城市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現代城鎮體系。三是實現途徑新。新型城鎮化堅持中心城市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并重,強調農民進城和就地轉化并行,是包含了農村的城鎮化,是包含著工業和農業發展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著眼于農民、涵蓋了農村,實現農民“離土不離鄉、就業不離家、進廠不進城”,就地“市民化”。四是產業支撐新。新型城鎮化四級城鎮體系的產業支撐各有側重、互為補充。強調產業集聚與加快城鎮化進程的緊密結合,強調現代農業對新型農村社區的支撐作用,將現代農業納入了支撐新型城鎮化的產業體系之中,實現了各層次的產城融合,產城互動。新型城鎮化不等于新型農村社區。新型農村社區是新型城鎮化的戰略基點和重要組成部分,推進新型城鎮化不僅僅是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也注重大中小城市的協調發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不等于新農村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不是新村建設,不是簡單的遷村并居,是按城市標準規劃建設的社區,實現了農民就地“市民”化。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對于促進持續求進、奮力趕超具有戰略意義。
首先,加快新型城鎮化是推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市人均gdp已超過4000美元,進入了國際公認的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關鍵階段,具備了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客觀基礎和條件。但從總體上看,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市城鎮化發展相對滯后,服務業比重偏低,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不強,已成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我市未來發展的最大空間在新型城鎮化,經濟增長的最大潛力也在新型城鎮化。我們必須順應趨勢,遵循規律,把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作為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大事要事來抓。特別是在當前經濟形勢復雜嚴峻的大背景下,在趕超發展的關鍵時期,迅速啟動新型城鎮化,不僅能夠產生大規模的生產性投資需求,而且能夠釋放巨大的的生活性消費需求。據測算,每增加1個城鎮人口,可以帶動1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帶動3倍于農民的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具有強勁的拉動作用。抓住了新型城鎮化就抓住了經濟快速增長和趕超發展的“牛鼻子”。
第二,加快新型城鎮化是實現“三化”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新型城鎮化一肩挑兩頭,一頭連著新型工業化,一頭連著新型農業現代化,在“三化”協調發展中具有重要的雙向帶動作用,居于引領地位。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能夠加速各類生產要素集聚,實現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為新型工業化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能夠促進農村土地流轉,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為新型農業現代化發展創造條件。市委作出了“兩輪”驅動、“三化”協調發展的戰略部署,新型工業化這一“輪”,我們通過擴大開放、招商引資、狠抓產業集聚區建設,正在逐步做大做強;新型城鎮化這一“輪”驅動力還不夠強,尤其是縣域中心、小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抓得還不夠,還不能真正發揮對“三化”協調發展的引領作用。我們必須把新型城鎮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新型城鎮化的加快推進,實現資源要素的集約利用和優化配置,拓展持續發展空間,引領新型工業化,帶動新型農業現代化,促進“三化”協調科學發展。
第三,加快新型城鎮化是提高區域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區域間的競爭主要是中心城市實力的競爭,比的是中心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我市地處豫魯冀三省交界,是中原經濟區對接京津、融通沿海的前沿,在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分工中正在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與功能作用。目前,我市與周邊相比,中心城市規模偏小,首位度不高,輻射帶動作用和綜合承載能力不強,與我市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戰略定位和承擔的發展責任不相適應。面對日趨激烈的區域競爭,我們必須強力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做大做強市、縣、鎮三級中心城市,培育整體競爭優勢,把我市打造成石油化工、煤化工、鹽化工“三化”融合鏈接示范區、中原經濟區重要的出海通道、中原經濟區與環渤海經濟圈銜接融合的前沿、省際交會區域性中心城市。
第四,加快新型城鎮化是順應群眾對幸福生活新企盼的重大舉措。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務,追求高品質的城市生活,是民之所需、民之所盼,是廣大群眾的迫切愿望,更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這些年來,我們堅持科學發展、統籌城鄉,持續辦好了一大批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事,改善了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使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得到不斷提高。但是,與先進地區相比,距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廣大農村仍然保持著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與日新月異的城市發展存在著巨大反差,隨著新生代農民進城務工,接觸城市文明,這種反差更加強烈。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市、縣、鎮、社區四級城鎮體系建設,就是要變革農民傳統的生存方式,讓廣大農民過上城市生活。我們必須順應群眾意愿,組織帶領群眾,堅定不移地走出一條符合實際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凡必干之事,越早干越主動,越晚干越被動,晚干不如早干。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新型城鎮化對于推進趕超發展的重大戰略意義,講政治、講大局,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迅速行動,掀起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高潮。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決策部署,全面貫徹自治區第十二次關于新型城鎮化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新要求,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行動方案〉的通知》(發改規劃〔2017〕1098號)和《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十三五”新型城鎮化規劃〉的通知》(寧政發〔2017〕67號),結合我區實際,現提出以下行動方案。
一、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一)全面落實居住證制度。深入貫徹自治區居住證管理辦法,組織開展居住證實施情況檢查,保障居住證持有人享有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確保各地區居住證領取門檻不高于國家標準、享受的各項基本公共服務和辦事便利不低于國家標準。加快居住證制證管理系統建設和寧夏流動人口綜合信息服務管理平臺推廣應用工作。(自治區公安廳牽頭,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教育廳、民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衛生計生委配合,各市、縣(區)落實,2017年12月底前完成)。
(二)全面落實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財政政策。加快推進落實自治區關于實施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財政政策,建立財政性轉移支付資金分配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相掛鉤機制,加大自治區財政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較多地區的資金獎勵力度。(自治區財政廳負責,2017年12月底前完成)。
(三)全面落實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政策。結合上年度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情況,合理安排土地利用計劃指標。研究出臺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的實施細則,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的合理用地需求。(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負責,2017年12月底前完成)。
(四)建立進城落戶農民農村“三權”維護和自愿有償退出機制。維護進城落戶農民農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等合法權益,鼓勵引導其依法自愿有償退出。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后續工作,抓好確權成果的綜合運用,穩妥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自治區黨委農辦、自治區農牧廳、國土資源廳負責)。
(五)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常住人口。督促各市、縣(區)加大城鎮學校建設投入力度,持續改善辦學條件,有序擴大城鎮義務教育學位供給,著力化解城鎮義務教育階段學?!按蟀囝~”現象,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建立健全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辦法,落實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就學“兩為主”“兩個全部納入”政策,推動“三免一補”資金和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資金隨學生流動可攜帶;進一步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升學考試相關政策,確保進城落戶農民子女就學與城鎮學生享受同城待遇。加強基本醫保、大病醫保、醫療救助等各項制度有效對接,穩步推進城鄉居民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機制。全面啟動全民參保計劃,2017年基本完成登記任務。推動各地將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納入公租房保障范圍,實行公租房預分配、限時入住等制度,加大保障力度,因地制宜推進公租房貨幣化。合理規劃建設醫療機構、敬老院、文化體育、科普場館等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優化社區生活設施布局,打造包括物流配送、便民超市、銀行網點、零售藥店、家庭服務中心等在內的便捷生活服務圈,扎實推進健康城市建設。(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教育廳、民政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商務廳、衛生計生委負責)。
(六)提高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質量和水平。探索開展新生代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免費接受職業培訓行動,強化實際操作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培養,著力提高培訓后的就業率。強化企業在職業培訓中的'作用,提升培訓質量,增強市場適應性,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崗農民工參加技能提升培訓和高技能人才培訓,提升其技能水平和職業技能等級。全年開展城鄉勞動力培訓6萬人次以上。(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自治區教育廳、財政廳負責,2017年12月底前完成)。
二、加快推進都市圈、中小城市及小城鎮協調發展。
(七)大力推進銀川都市圈建設。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第十二次精神,結合自治區空間規劃和新型城鎮化“十三五”規劃,2017年12月底前,編制完成銀川都市圈建設實施方案。加快推動銀川、石嘴山、吳忠和寧東一體化發展,推進產業發展協作互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產要素統籌配置、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形成同城效應、整體優勢。(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牽頭,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教育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旅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衛生計生委、旅游發展委、規劃辦、信息化建設辦配合,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寧東管委會落實)。
(八)加快培育中小城市。進一步增強固原市、中衛市2個地區中心城市和靈武、紅寺堡、同心、鹽池、彭陽、涇源、隆德、西吉、中寧、海原等10個縣域中心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完善城市綜合功能,優化空間布局和功能定位,強化分工協作、錯位發展,構建區域組織核心。依托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壯大縣域經濟,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帶動周邊農村就近城鎮化。主動融入區域中心城市、地區中心城市發展,強化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資源、環境保護等有效銜接,促進可持續協調發展,成為縣域層面引導人口和產業集聚發展的重要載體。(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教育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住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衛生計生委、旅游發展委、規劃辦負責,相關市、縣(區)落實)。
(九)加快培育小城鎮。深入推進美麗小城鎮建設,大力完善水、電、路、氣、暖及公共服務等設施,補齊小城鎮建設短板,全面改善小城鎮基礎條件。依托現有城鎮發展基礎、交通和資源優勢,集中打造鎮北堡、三營等43個功能齊全、特色突出、輻射力強的產業重鎮、商貿強鎮和旅游名鎮。加快落實自治區關于加快特色小鎮建設的若干意見,不斷加大特色小鎮培育力度,按照成熟一批、培育一批的原則,建立分級分層次培育創建機制,建成就近就地城鎮化載體。全力打造10個具有明確發展定位、特色文化內涵、獨特景觀風貌和較強聚集功能的特色小鎮,創新規劃理念和經營模式、加大扶持力度,實現產鎮深度融合,輻射帶動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業現代化,實現農民就近就地城鎮化。(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交通運輸廳、旅游發展委配合,相關市、縣(區)落實)。
(十)推進經濟發達鎮擴權賦能。落實國家關于深入推進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求,制定具體實施意見,明確經濟發達鎮的認定程序和標準。推動經濟發達鎮擴大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構建簡約精干的組織框架,推進集中審批服務和綜合行政執法,建立務實高效的用編用人制度,探索適應經濟發達鎮實際的財政管理模式,創新基層服務管理方式。推動公共服務從按行政等級配置向按常住人口規模配置轉變,允許經濟發達鎮比照相同人口規模的城市市政設施、公共服務標準建設發展。(自治區編辦、發展改革委、民政廳、財政廳、國土資源廳、發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
三、提升城市功能和宜居水平。
(十一)推動城市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樹立“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理念,充分發揮政府、市場和社會的作用,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增強發展后勁。落實國家關于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的政策要求及自治區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相關規定,嚴格控制新增城鎮建設用地規模,實行增量供給與存量挖掘相結合的供地、用地政策,落實鼓勵盤活城鎮存量建設用地的政策意見。推進混合建設用地模式,重點推廣地上地下空間立體開發、綜合利用、無縫銜接等節地技術和模式。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到2020年,城鎮建設用地規??刂圃谕恋乩每傮w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規模之內,新增城鎮人口人均建設用地面積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內。(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牽頭,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農牧廳、規劃辦配合)。
(十二)統籌建設城鎮化重點項目。積極推進沿黃城市帶、中南部地區城鎮化重點項目,督促各地加快開工建設,確保完成年度投資任務。加大城鎮棚戶區改造力度,繼續因地制宜推進貨幣化安置,確保完成2017年5.34萬套棚改任務。謀劃實施2018年到2020年3年棚改攻堅計劃,加大財政、金融、用地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和綜合管廊建設,到2020年,全區建成地下綜合管廊170公里,加快改造燃氣、供水、供熱等老舊管網,建立完善地下管網數字化管理監測系統,著力解決城市地下管線交織、隱患突出問題。推進固原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逐步形成一套較完整的干旱半干旱地區海綿城市建設的政策、標準、規范體系,2017年底前完成總計劃任務的70%,2018年底前全部建成。(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國土資源廳配合,相關市、縣(區)落實)。
(十三)加快城市綜合交通網絡建設。優化街區路網結構,按照“窄馬路、密路網”要求建設改造城市道路,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平均路網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積率達到15%。加強各種交通方式間以及城際、城市和城鄉交通間的緊密銜接和一體化服務能力,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并向住宅小區和鄉鎮延伸,到2020年,實現中心城區公交站點500米內全覆蓋,銀川市公共交通分擔率達到40%以上,其他市縣達到20%以上。大力發展綠色交通,積極推進自行車、步行道等慢行系統建設。落實停車設施配建標準,科學布局,增加停車場、停車泊位等設施,盤活用好各類停車設施資源,有效緩解“道路擁堵”“停車難”等問題。推進充電站(樁)等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將其納入城市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規劃同步實施。(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負責,自治區公安廳、財政廳、國網寧夏電力公司配合,各市、縣(區)落實)。
(十四)強化城市污染治理。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行動”,持續治理大氣污染,督促各地開展城市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管理。進一步加大揚塵治理,推進標準化工地“6個100%”管理,到2018年,全區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80%以上。大力整治城市黑臭水體,銀川市2017年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其他地級城市2018年前完成整治任務。加快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2017年底前,所有城市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推進重點城鎮20蒸噸/小時以下燃煤小鍋爐拆除和“煤改氣”“煤改電”等工程,2017年底前,全區各市、縣(區)城市建成區(石嘴山市為規劃區),除保留必要的應急和調峰燃煤采暖鍋爐外,熱電聯產項目供熱管網覆蓋范圍內的20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淘汰。(自治區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展改革委牽頭,自治區財政廳、水利廳配合,各市、縣(區)落實)。
(十五)加快綠色城市建設。積極推動空氣熱能、太陽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在城市建設中的應用。實施循環發展引領行動,建設資源循環利用示范基地。深入推進銀川市、中衛市城市雙修試點,加快建設綠色生態廊道和城市生態園林,按照“300米見綠、500米成園”要求,增加小微游園、街頭綠地、社區公園等綠地數量,強化綠地服務居民日常生活的功能,實現“一街一景”。落實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在政府投資建筑中推行裝配式建造方式,2017年,銀川市、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采用裝配式建造的項目占新建建筑比例不低于5%;到2020年,全區基本形成適應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政策和技術保障體系,裝配式建筑占同期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10%。積極推進綠色建筑,2017年新型墻體材料應用比例達到88%以上,新建建筑節能執行率達到100%。(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經濟信息化委、環境保護廳、林業廳配合)。
(十六)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做好“8+n”朵云的落地應用、安全防護和各市、縣(區)具體承接工作,便捷公眾辦公辦事服務渠道,構建全域智慧城市格局。建成全區統一民生在線服務平臺,推進公共服務延伸到基層。借助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推動各級各類信息資源整合,推廣銀川市智慧城市建設模式,全面提升石嘴山、吳忠、中衛等智慧城市建設水平,擴大提升數字化城管成果,增強城市智能化運行水平。到2020年,城市家庭寬帶接入能力達到100mbps,政務信息資源共享開放水平顯著提高,80%以上政府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并形成跨地區、跨層級、跨部門的一體化公共服務模式。(自治區信息化建設辦牽頭,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寧夏通信管理局、政務服務中心配合,各市、縣(區)落實)。
四、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十七)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推進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編制工作。積極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和建制村直接通郵。推動農村網絡建設,到2020年,行政村光纖通達率、4g覆蓋率達到100%。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和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加快推進農村垃圾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和美麗宜居鄉村示范創建。加快農村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事業發展,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到2020年,實現標準化城鄉社區服務站全覆蓋。(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民政廳、寧夏通信管理局、國網寧夏電力公司牽頭,自治區教育廳、財政廳、環境保護廳、水利廳、文化廳、衛生計生委配合)。
(十八)激發農村資源資產要素活力。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明晰產權歸屬,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加快推進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兩證合一”不動產登記發證工作。健全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完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立農村信用體系,為農村產權抵押貸款、擔保、流轉、入市、有償退出等提供服務保障。盤活農村資產資源,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新型業態,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效利用集體土地等資源性資產,發展民宿經濟、兼業經營等新商業模式。(自治區農牧廳、國土資源廳牽頭,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旅游發展委配合)。
五、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十九)完善城鄉土地制度。全面實行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的政策,貧困縣可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在全區范圍內流轉使用。指導推進平羅縣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積極探索建立3項改革試點相關制度,為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可借鑒推廣的經驗。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維護農戶依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權,探索農村集體組織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集體建設用地。開展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農牧廳負責)。
(二十)改革城市管理體制。全面落實自治區關于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的要求,總結形成銀川市、中寧縣、涇源縣城市執法體制改革試點經驗,并在全區推廣。按照“權隨事走、人隨事調、費隨事轉”的原則,整合歸并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隊伍,完成市、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構設置,加快建設城市管理數字化平臺。(自治區編辦、住房城鄉建設廳、政府法制辦牽頭,各市、縣〈區〉落實,2017年12月底前完成)。
動態調整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進一步細化城市管理工作流程,研究制定執法標準,統一全區執法文書,規范城市綜合執法。(自治區編辦、住房城鄉建設廳、政府、法制辦牽頭,各市、縣〈區〉落實,2020年以前完成)。
(二十一)健全城鎮化投融資機制。深化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充分吸引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新型城鎮化建設。強化財政資金引導,推進資金有效整合,優化政府融資結構,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發揮好開發性、政策性和商業性金融對城鎮化重點領域的支持作用。創新保險資金運用方式,加大對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的支持力度。(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寧夏保監局負責)。
(二十二)深化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對固原市國家第一批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開展第三方評估,總結成功經驗。推動銀川市、平羅縣、鹽池縣,寧東鎮、紅果子鎮等后續批次試點地區加快改革創新,進一步完善就業、教育、戶籍、土地、住房、社會保障、投融資等政策制度,加強城鎮化對外開放交流,確保順利推進各項試點任務,發揮好試點的牽引作用,引導新型城鎮化健康快速發展。(自治區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試點地區落實)。
(二十三)完善城鎮化統計制度。切實加強和改進新型城鎮化統計監測工作,依據國家修訂完善的城鎮化質量指標體系,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我區城鎮化統計口徑、統計標準和統計制度方法。認真組織開展人口變動抽樣調查工作,為全區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提供及時準確的依據。(自治區統計局、公安廳負責,2017年12月底前完成)。
各地、各部門(單位)要充分認識做好新型城鎮化工作的重要性,確保思想認識到位、組織領導到位、工作力量到位、責任落實到位,狠抓政策落地生根。牽頭單位要切實負起主要責任,認真做好細化分工、計劃安排、協調聯絡工作,確保牽頭任務落到實處;配合單位要主動對號入座、認領任務,全力抓好配合任務落實;各市、縣(區)要認真研究制定貫徹落實的細化方案,梳理一批重點任務、重大項目、重要改革,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全力抓好工作落實。各級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積極發揮牽頭作用,強化統籌協調,加強督導檢查,落實目標考核,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及時研究解決相關問題,確保新型城鎮化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再上新臺階。
全鎮轄30個村、4個社區居委會,386個村民小組,22740戶,總人口7.89萬人,國土面積27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7萬畝,其中,集鎮建成區面積達5.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萬人,城鎮化水平45%。系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先進單位,湖北省第二、三、四屆城鎮建設管理“楚天杯”小城鎮,湖北省人民政府聯系的十五個重點鎮之一,荊門市十個工業重鎮之一,也是即將啟動的第二批鎮級市試點鎮之一。2017年,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8.96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40.1億元,工業增加值16.44億元,實現財政收入5200萬元。根據農辦專題調研方案要求,現將我鎮推進新型城鎮化、統籌城鄉一體化建設情況向各位領導匯報如下:
一、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們以推進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為重點,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加快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促進了城鄉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道格局已基本形成,道路硬化率達到100%,供排水得到完善,學校、醫療、電力、通訊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聚合成推動城鎮規模不斷擴張的強大動力。同時,依托國家通達工程、飲水安全、衛生改廁、能源建設等項目支持,整合資源,全方位加快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程。城鎮的集聚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日益明顯,不僅吸納本鎮農民進城務工經商辦企業,而且將周邊鄉鎮的農民也向xx城鎮集中。
2、推進新型工業化,形成特色發展優勢。依托玻璃建材業、食品加工業和集鎮商貿業,堅持不懈地走集群經濟發展道路,壯大了支柱產業。一是鼓勵骨干企業建園興業。荊玻股份有限公司和明弘建材有限公司兩大玻璃制品企業生產線已發展到15條,為進一步擴張規模,做大做強,荊玻股份有限公司與稻花香集團合作,在我鎮唐臺村征地200多畝,興建稻花香工業園,打造中南五省最大的玻璃制瓶生產企業。二是引導“農型”企業走產業化發展之路。東湖水產品有限公司、蛟龍食品有限公司落戶鎮工業園后,我們積極引導企業發展訂單農業,目前,蛟龍食品公司已建起了10萬只蛋鴨養殖基地,惠澤農戶90多家;東湖水產品公司現已成長為全市水產加工“龍頭”企業,生產的產品在各大超市供不應求。三是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壯大優勢產業群體。成功引進了巨星糧油有限公司、荊門巨龍重型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外地企業落戶xx。其中巨星糧油有限公司今年與重慶糧儲集團合資1.5億元擴建色拉油、精煉油和大米精加工項目后,年產值可突破10億元,成為我鎮的糧油加工“巨頭”。一個以新型建材、綠色食品為主導的新型工業城逐步展現在世人面前。
2
3、城鄉一體化起步良好,新農村建設典型突出。xx鎮城鄉統籌發展。按照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xx鎮新農村建設主要有四種類型,即以黎坪村為代表的生產發展型;以唐臺村為代表的工業服務型;以荊南新型社區(荊南四組新農村和移民安置點)為代表的城鄉結合型;以荊南村七組為代表的村企聯姻型。黎坪村是全鎮首批列入全省“百鎮千村”示范村的新農村之一。荊南村4組新農村建設和移民新村新建的四層單元式新民居,2017年建成住房124套,確保了丹江口移民順利入住。2011年,荊南村南水北調引江濟漢工程搬遷安置點的98戶新居正在建設之中。
二、主要做法
1、以加快經濟發展為龍頭,拉動新型城鎮化。我們以工業園區為載體,以城鎮為依托,以工業經濟為突破,加快經濟發展步伐。通過項目帶動、政策促動,逐步形成了玻璃建材工業、服裝加工業、農產品精深加工等支柱產業,全鎮形成了產值過百萬的企業群共計195家,產值過千萬的企業達9家,產值過億元的企業已達到4家,催生了荊玻、明弘、鋁業和巨星糧油等四大億元企業。并培植起了相關配套服務產業,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集群。
2、以關注民生為根本,牽引新型城鎮化。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大力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促進農民就業、農民子女就學,實行低保、醫保等惠民政策,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了95%以上,農村養老保險正在推行之中,基本實現了城鄉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總體目標,促進了農村城鎮化。
《鎮推進新型城鎮化統籌城鄉一體化情況匯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進入21世紀,中國周邊地區形勢發生著深刻而復雜的變化。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與發展使周邊地區形勢呈現出總體穩定與局部動蕩并存的局面。與此同時,周邊安全環境在地緣方向上存在較大的差異性,表現為“陸穩海動、陸緩海緊”和“北穩、南和、東緊、西動”的不同態勢。在外部因素中,臺海問題,南海爭端,中印邊界爭端,朝鮮半島問題等,一直都是威脅著我國的安全,其中,美國是影響中國周邊安全環境的最主要因素。今天的中國,正處于近兩百年來最好的發展時期,能否抓住這個機會,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周邊的國際形勢。本次論文我就對中國的周邊地區形勢進行簡要分析。
中國周邊地區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社會政治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文化類型多元化存在,民族宗教問題異常突出,歷史遺留問題較多的地區。在我國周邊地區,世界上人口過億的10個國家有7個是在這個地區。既有經濟發達程度較高的日本和韓國、新加坡等新興工業化國家,也有貧窮落后的老撾、蒙古、孟加拉國、阿富汗等,經濟發展差距很大。民族和宗教問題上的沖突激烈,因民族和宗教問題引發的地區性恐怖事件時有發生。此外,在社會政治經濟制度上,既有社會主義國家,也有民主共和制國家和君主立憲制國家,還有宗教神權國家,佛教文明、儒家文明、伊斯蘭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等世界上幾大文明體系都能在這個‘地區找到很多的支持者和信奉人群。
(一)中亞五國與中國安全。
中亞五國獨立后,由于中亞顯要的地緣戰略地位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使世界各國勢力在中亞的角逐使中亞的政治局勢更加不穩,另一方面也使中國西北邊疆的安全環境復雜化。戰后,推行霸權政策的美國在阿富汗建立親美政權,以及在中亞個別國家建立軍事基地,抑制俄羅斯的復興,阻止伊斯蘭原教有旨主義的擴展,遏制中國的崛起。
(二)俄羅斯與中國的安全。
橫跨歐亞大陸的俄羅斯,從沙俄時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國北方最大的鄰國和影響中國國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從地緣政治上,中俄之間有漫長的邊疆線,從綜合國力上看,俄羅斯仍是世界性大國,并有可能再度成為“世界超級大國”。俄羅斯擁有雄厚的軍事技術實力的豐富的石油氣資源,是中國實現國防現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盡管俄羅斯處于經濟持續恢復階段,但對華能源戰略已透露出俄羅斯未來的戰略運籌信息。
(三)朝鮮半島與中國安全。
朝鮮半島問題是東亞地區最大的冷戰遺產,進入21世紀后,美國政府對朝鮮采取強硬姿態,最終導致朝美第二次核危機的爆發,半島局勢再度趨緊,存在較大的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不排除出現武力對抗和軍事沖突的可能性。朝鮮半島是中國東北部安全的戰略緩沖,半島局勢的緊張將破壞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也將影響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沒有半島的安全,就無中國“和平崛起”的最終實現。
(四)美日軍事同盟和日本對外軍事擴張日本是中國的海上強鄰,是當今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強國,又是一個曾經對中國進行侵略并且其統治者至今對此沒有清醒反省的國家,還是一個擁有巨大潛力掌握核武器的國家,二戰后,美國和日本結成軍事同盟,主要針對對象由蘇聯轉變為朝鮮和中國。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將導致亞太尤其是東北亞地區戰略力量的嚴重失衡,成為影響未來地區安全的重要不穩定因素。
(五)南亞半島和中國安全。
印度大力發展本國經濟和軍事力量,以此威懾巴基斯坦,制弱小鄰國,遏制中國,攔阻地區外大國向南亞滲透,實現控制印度洋,躋身世界一流大國行列的目標。印度洋是中國與中東、波斯灣、地中海、東非等地聯系的海上必經之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國的通往這些地區的海上通道威脅中國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沖突直接中國周邊安全環境重要隱患。印巴沖突是包括領土、民族、宗教和軍奮之爭的綜合性、長期性矛盾與爭端。近年來,兩國在核軍備和常規軍備競賽愈演愈烈,在克什米爾沖突時緊時緩,印巴沖突對南亞安全局勢,和我國西部邊境的安全有重大關系。
(六)中國南海海洋權益之爭。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中國必然向海洋型經濟方向發展,中國的海洋權益日益重要,自近現代以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海洋權益的沖突爭議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非法占領我南中國海的島嶼,開采油氣資源,嚴重損害我國領土主權和經濟權益,越來越不利于中國的發展。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南海之爭,不僅存在島嶼之爭,還有海域劃界和資源開發之爭。中國和日本除了釣魚島的主權歸屬之爭外,還有專屬經濟區和東海大陸架劃界問題,中國和朝韓在東海域劃界問題上也有分歧,這些問題都是關于資源和地緣優勢爭端,而這些海洋權益一旦喪失,將危害中國國土安全。
(七)影響中國安全環境最重要外部因素------美國。
美國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是最有實力對中國安全構成威脅的國家。在歐亞大陸地緣戰略又與中國的安全利益存在重大沖突,美國將中國視為有能力挑戰其全球利益的地區性大國和潛在對手。在亞洲東面,美國依靠美日軍事同盟聯手遏制中國,在西亞,美國借反恐名義向西亞地區滲透,在東南亞地區,與東南亞地區國家加強軍事合作,美國還靠多年與臺灣形成默契,打“臺灣牌”制約中國的崛起;在北亞、美國加強與蒙古的全面關系。
加強中國安全的國際舉措。
1、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積極開展睦鄰外交。
2、積極開展首腦外交。
3、積極開展經濟合作和經濟援助。
4、開展國際軍事交往,增強軍隊維護國家安全能力。
5、積極利用區域性國際組織建立經濟一體化和多邊安全協商機制。
從以上對中國周邊地區形勢分析可以看出,中國的周邊政治格局總體態勢良好,局部地區比較動蕩。我們只有與周邊和睦相處,才能共同繁榮發展,只有貫徹“與鄰為善,與鄰為伴”的外交方針和“睦鄰、安鄰、富鄰”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長期穩定與和平。但我們還應注意到周邊地區的不穩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隱患,掃除和平發展的一切障礙,積極參與亞洲多邊及雙邊機制適用本國強大的綜合國力,擴大自身的影響力,發揮地區大國的作用,盡而實現中國的崛起。
中國最能發揮影響力的地區。運籌和團結周邊國家要有新思路、新舉措、新方式。
(一)堅定不移專注自身發展。
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階段性負面變化有其必然性,這是每個崛起大國在與周邊國家關系互動過程中都會經歷的階段。這種階段性負面變化因崛起大國的實力上升至特定階段而出現,也必然會因為崛起大國實力上升超過一定階段而化解。中國與周邊國家實力對比就是這個階段的重要標志。未來中國和平發展的機遇期將更多依靠中國自身實力去爭取和維護。因此,處理周邊國際事務的首要源頭來自于中國自身而非運籌國際力量。中國應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指引下,貫徹落實好十八大精神,推動實現好“十二五”規劃,不斷提升中國自身實力和國際地位。
(二)加強中國與周邊的經濟合作。
地緣經濟影響力是中國外交在周邊最為突出的實力,要從發揮整個地區經濟潛力,促進亞洲共同發展的角度,而不僅僅是從簡單實現中國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設計好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合作進程,切實增強中國影響力。要做一篇“大文章”,在實現亞洲共同發展的過程中實現中國的國家利益,構建以中國為核心的地區大發展架構,擴大中國對周邊發展的掌控力和影響力。
首先要加強中國與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建設。這是實現亞洲地區大發展的基礎條件,也是中國便于輸出的優勢產業,其連帶經濟、政治乃至戰略效益要遠遠大于承建互聯互通項目本身的效益。因此,要放眼長遠,以政府援助、優惠貸款、民間融資、資源抵押等各種方式大力推進互聯互通建設,推動相關國家采用符合中方要求的標準規則,為便利中國與周邊國家經濟合作打下堅實基礎。
其次,要精心設計大項目,打造龍頭產業、核心企業。中國與周邊國家共同發展必須發揮整體潛力,形成國際競爭力,實現整體效益,而不能簡單地疊加。因此,要加大科技含量,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發揮各國比較優勢,聚攏亞洲地區能源、資源、資金、人才等要素,打造能夠體現亞洲優勢和競爭力的、以核心企業帶動的龍頭產業,實現亞洲各國的共同發展。
第三,要加大對周邊的援助力度。對周邊中小國家,要從戰略高度進行扶持,尤其是要授人以漁,把經濟援助與對象國的發展意愿和發展戰略緊密結合,以有限的經濟援助調動對象國發展積極性,撬動周邊共同發展。
(三)處理好中國與大國在周邊的互動,推動構建新型大國關系。
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推動各大國在周邊與中國形成良性互動,尤其是推動中美在亞太形成良性互動,推動與各大國構建以尊重為前提,以合作為途徑,以共贏為目標的新型大國關系。
(四)構建周邊立體式外交格局。
各國內政外交界限模糊化使得傳統政府外交已經不足以實現日益復雜多樣的外交目標。深化國家、政黨、社會、文化交流,已經成為加深各國人民相互理解,拉緊彼此心理距離,化解相互誤解疑慮,營造友好合作氣氛的重要環節。因此中國外交不但需要政府外交的引領,更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構建政府外交、政黨外交、公共外交、民間外交等優勢互補、有效配合的多層次對外工作格局。尤其是要發揮政黨外交面向周邊各國政黨及其黨員,進行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交往的特點,密切中國共產黨與周邊國家政黨在戰略政策制定、政黨優勢發揮、進行黨的建設、加強社會管理等治國理政經驗方面的交流互鑒,服務于國家政策戰略制定和國家總體外交。
(五)推進周邊機制建設。
周邊地區機制性“安全閥”缺失是中國周邊形勢階段性惡化的重要原因。隨著亞洲各國關系日益密切,各種矛盾和摩擦將同步上升,并將長期存在下去。而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周邊各國對中國期望也在上升,期待中國提供更多地區性公共產品。中國應該下大氣力推進周邊經濟合作機制建設。與此同時,推動完善現有的次區域聯合巡邏等機制,探索周邊安全機制建設新途徑,補齊地區機制安全短板,減少戰略誤判,管控并適時解決矛盾和爭端,敢于、樂于并善于提供安全類公共產品,樹立中國在周邊安全領域內負責任大國形象,影響地區安全合作走向。
城鎮化程度是權衡一個國家和地域經濟興旺水平、社會發展程度和人民生涯程度凹凸的主要目標。城鎮化是消除城鄉二元構造、統籌城鄉發展的主要行動。長期以來,受城鄉二元經濟社會構造的限制和制約,我區城鎮化程度不高,城鄉發展的差別和不協調依然存在,亟需我們用統籌城鄉發展的理念來認真加以處理。
一、近況:起步較遲,發展敏捷。
1、起步較遲。我區城鎮建立是在原農場集鎮建立的基本長進行的。上世紀五十年月初期樹立農場,場部地點地“三吉”僅是一個小小的集市,農場場部地點地僅在渠道邊有幾家商號,名為“半邊街”。隨著農場的發展,湖州荒灘上的集市逐步發展成為集鎮。據計算,1986年到的15年間,國家對幾大農場的投資占農場同期基本建立資金不到一成。依托自籌和銀行借款,幾大農場累計投資3000多萬元進行集鎮建立,拓展街區,硬化路面,興建房子,擴改基本設備。還,八十年月中期以來,農場經濟構成必然積聚,“農工商”開端鼓起,集鎮二、三財產構成必然規劃。
2、發展敏捷。20撤場建區以來,采納財務投一點、銀行貸一點、地盤收一點、社會籌一點等多渠道籌資方法,城鎮建立累計投入資金3億多元,超越農場期間集鎮建立投入總和,為城鎮建立敏捷發展供應了強有力的支撐,使我區城鎮建立逐步步入正軌。特殊是中間城區自正式啟動新城區以來,依照“運營城鎮”的理念加速城鎮建立,增強城鎮治理,城鎮相貌一日千里。詳細顯示在:
中間城區日現雛形。鎮作為區治地點地,逐步發展成為全區的政治、經濟、文明中間,城鎮化率到達38.75%,高于全區均勻程度4.13個百分點。中間城區人口到達2.5萬,比建區時添加近萬人。中間城區道路骨架在本來的“一縱一橫”拓展到“二縱二橫”,建成區面積由建區時的不足2平方公里擴展到3.5平方公里。
發展思緒逐漸清楚。中間城區發展定位于樹立濱湖明珠城鎮,以此為中間,輻射千山紅、金盆、和沙堡洲等四個集鎮,并帶動若干個中間村莊的發展。依據這必然位,我區高規范編制了區城鄉一體化規劃、中間城區建立全體規劃。還,還接踵完成了道路建立與革新規劃、小我建房規劃、居民房屋小區規劃、工業園區建立規劃等建筑性具體規劃的編制,以及五一路、大路、文明路等骨干道路景象規劃。
基本設備不時完美。先后建成大路、文明北路,以及“一園一帶一廣場”(生態公園、胡子口沿河風景帶、市民廣場)。110kv變電站、新城區電網建立和日供水3萬噸的自來水廠接踵完工投入運轉。金盆、千山紅鎮先后完成鎮區晉級革新,鎮區革新正在進行。還,結合新鄉村建立,鼎力推進基本設備和公共效勞向鄉村延長,帶動新鄉村建立的具體提速,近五年來,全區通曉遲滯工程硬化鄉村骨干道路161.2公里,使全區鄉村公路遲滯率到達55%;新建沼氣池1000多個;改水改廁戶;處理鄉村近2萬人的平安飲水問題。
3、差距分明。從建成區面積、城鎮人口、城鎮化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方面來看,我區城鎮規劃分明偏小。在建成區面積上,除中間城區近年來空間拓展外,其他幾個城鎮規劃依然逗留在建區前的程度。在城鎮人口方面,當前四鎮集鎮尤其是、金盆鎮人口規劃偏小,與全省會鎮人口規劃均勻程度(1.2萬人)還有必然差距。城鎮化率方面,,我區城鎮化率與全省、全市均勻程度辨別相差6個百分點、3個百分點。城鎮居民收入方面,20我區人均程度為10393元,與全省均勻程度相差3393元。
二、緣由:基本單薄,不足支撐。
就縣域而言,城鎮是承載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平臺,是展現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的窗口、手刺。從我區的實踐狀況來看,城鎮化程度不高首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緣由:
1、城鎮功用不全。金融機構少,全區僅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和信譽社三家金融機構,但從起農業銀行吊銷了4個鄉村網點,僅保存中間城區的分行;工商銀行上一年才由分理處升格為分行;信譽社20正式掛牌營業,當前仍為南縣的一個分支機構。因為機構少、信貸規劃小,無法對城鎮建立和發展供應有力的支撐。郵政、通信行業機構規格低,保險行業規劃小,不足行業競爭,治理體系體例上分屬南縣、沅江管轄。市政設備方面,不足垃圾、污水處置設備。
2、不足財產支撐。城鎮不足大企業、支柱財產支撐,城鎮財產規劃偏小,全區共注銷個別工商戶1761戶、工商企業193家,而個別工商戶中到達稅收起征點的僅400多戶,規劃以上工業企業15家。個別工商戶首要集中在餐飲、住宿、零售等傳統效勞業上,規劃小,現代效勞業欠缺,有的行業甚至照樣空白。財產的帶舉措用非常有限,特殊是吸納就業才能小,大都為家庭運營,從業人員即家庭成員;消費市場不旺,到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2元,與比擬,添加額不足1億元,年均增幅12.9%,大大低于gdp增進速度;創稅才能弱,2007年全區城鎮個別工商稅收200多萬元,占全區實踐稅收的比例不到10%。
3、創業氣氛不濃。農場體系體例下的國有企業職工身份,使大大都農場職工養成優勝心思,抱著“鐵飯碗”小富即安,不足敢闖敢干敢為先的創業膽識,創業路徑不廣,創業氣氛不濃。農場期間,在集鎮從事三財產的絕大局部是來自周邊地域的農民,被本地職工戲稱“公社佬”。隨著企業的封閉停產,職工紛繁下崗,構成了新的就業壓力和不不變要素。
4、輻射帶動才能低。原農場期間,農場各自為戰、自成系統,五大農(漁)場之間沒有構成一個強壯的區域輻射中間。受區域政治中間轉移的影響,在建區之初的幾年里,城鎮發展出現出“東邊日出西邊雨”,中間城區建立如火如荼,而金盆、集鎮衰敗蕭條,城鎮建立望而卻步,鎮區房價暴降,幾年內簡直看不到新建房產。新城區自20啟動開拓建立以來,建成區面積擴展了一倍,但當前其骨干道--大路兩廂的“熟地”根本用于行政辦公樓建立,貿易發展空間相當有限。加上我們限于本身財力,采納以地盤置換的形式籌集基本設備建立資金,一局部較好的貿易地段已置換給投資商,縣政府享用地盤增值效果的空間相對減少。
三、出路:揚長避短,發掘潛力。
從世界興旺國家的普通發展形式來看,城鎮化將先后閱歷集聚城鎮化、郊區化、逆城鎮化、再城鎮化四個階段。但分歧的時代布景、政策準則布景、文明和區域布景決議,我們不會必定反復這逐個般形式?!白咧袊卣鞒擎偦缆?,依照統籌城鄉、結構合理、節省地盤、功用完美、以大帶小的準則,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睆漠斍暗慕鼪r來看,我區城鎮化正處于加快發展階段,將來我區城鎮化將呈現一種集聚城鎮化和渙散城鎮化并存的格式:中間城區、集鎮及一局部中間村莊將持續吸引相當一局部人口(集聚城鎮化),但因為城鄉生涯程度(尤其是物質程度)的差距減少,信息技能、交通前提的改善,相當一局部鄉村人口將直接進入渙散的中間村莊或集中寓居區。因而,要加速城鎮建立,統籌城鄉發展,既要克制區域規劃偏小、人氣不旺、區位前提不優等客觀制約,也要應戰思想禁錮、觀念陳腐等主觀影響,揚長避短,發掘潛力,盡量縮短城鎮化發展的迂回進程。當時,我區必需發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
1、有集中寓居的前史。農場期間,農場內部執行的是總場、分場、生產隊三級治理體系體例。1982年以前,我區農民都是以生產隊為單元集中寓居、集中生產、集中治理,執行家庭聯產承包制之后,逐漸改集居為散居,但以原分場合在地為中間,逐漸構成了小集鎮,原23個分場集中寓居的人口規劃場均到達1000人,并且道路、給排水、供電、綠化環衛、通信電視等基本設備較為完美。依據這一狀況,我區適度超前編制規劃,把中間村莊規劃建立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點,以較大規劃的原分場駐地為基本,完成了10個中間村莊的規劃編制,年以來依據全市的一致部署,我區又完成了7個新鄉村示范村的規劃編制。
2、有優越的社會保證。與周邊縣市比擬,作為農場改制區,我區具有了三大保證系統:一是社會養老保險系統。我區農業職工享用了農墾企業養老保險政策待遇,特殊是養老金待遇調整今后,人均養老金程度到達479元/月,而工商企業退休職工人均養老金程度到達842元/月。二是社會醫療保險系統。20開端,我區就施行了鄉村新型醫療協作,到當前為止,我區參合率到達91%。還,本年還將啟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三是社會救援福利系統。最低生涯保證的規范逐年進步,由建區時的每月40元進步到當前的每月100元;享用局限擴展,由建區時的城鎮居民擴展到鄉村居民;享用對象逐年添加,由建區時的500人添加到當前的3400人。還,從居民小我儲蓄來看,201-4月份的我區人均存款達500元,比全市人均存款凌駕900元。
3、有發展的空間。依照到中間城區規劃區要到達8萬人的規劃目的,建成區面積在當前的基本上還可以包容5萬余人。新建3萬噸自來水廠足以供給6萬人的用水需求。中間城區變電站將持續擴容,方案年前供電才能在現有基本上添加1倍,中間城區的疾速發展將為我區推進新型城鎮化供應動力支撐。
4、有可控的規劃。2007年10月經過的《中國城鄉規劃法》為規劃工作供應了司法保證。為我區城鎮建立描畫了發展藍圖,有利于健康有序推進城鎮建立。還,規劃區內建立項目簡直悉數是新建,因而從建筑式樣、作風到建立規劃,甚至門、窗等裝飾工程均可嚴厲按規劃予以一致。加上我區地盤仍為國有屬性,縣政府壟斷地盤一級市場,地盤征用手續簡捷,拆遷本錢相對較低,城鎮建立具有有利前提按規劃有序進行。
四、建議:政策指導,基本先行。
本年5月,市委贊同將我區作為市級城鄉統籌發展實驗區,并將制訂一系列的.規劃和出臺相關配套政策辦法,此舉無疑將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城鎮化的推進供應了可貴的前史時機。在這一布景下,我區新型城鎮化將依照城鄉統籌發展觀的要求,堅持“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全體聯動”的發展方針,用財產建立和培養來聯合城鄉經濟,以準則的變革和創新來疏通城鄉聯絡,以規劃和建立來調理城鄉要素活動,以政策指導村民進城變市民,構成財產非農化、社區城鎮化和準則人本化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機制。到年,全區城鎮化程度要到達45%,千山紅、、金盆三個鎮鎮區人口均到達1.5萬人以上。城區綠化掩蓋率到達60%。全區叢林掩蓋率到達28%。城區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到達98%。環繞這一目的的完成,建議:
(一)強大支柱財產,打造“實力城鎮”
要鼎力發展園區經濟及其配套財產,鼓舞發展現代效勞業,強大城鎮經濟,處理好農民變市民后的就業出路問題,為城鎮化供應堅實有力的支撐。
一是做大工業。突出以工業園區為主國場,堅持并完美既定發展思緒,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把工業園區建立成為城鎮經濟新的增進極。還,鎮場要發揚比擬優勢,引進計謀投資者,打造特征財產帶、財產園,構成合理的財產結構和各具特征的城鎮經濟,進步我區城鎮化的全體實力。
二是提拔效勞業。支撐賓館、休閑文娛業、餐飲等傳統效勞業提質、上檔,改善對外招待前提,提拔招待才能。鼓舞發展現代效勞業,特殊要優化情況,降低門檻,樹立健全金融、保險、信息、物流等現代效勞業。還,要包裝和發掘、肖公廟、中間城區、農墾文明、軍墾文明等人文水景資本,積極發展旅行業,尤其是漁場要用好用足漁業資本優勢,開拓“魚家樂”、“農家樂”等休閑農業,舉行好捕撈節、大閘蟹美食節等節會,進一步推介,提拔城鎮經濟發展的軟實力。
三是鼓舞和支撐全民創業。借鑒溫州形式(以“一輛車子、兩個輪子”起步,一輛車子,指商品經濟;兩個輪子,指專業市場和家庭工業)、蘇南形式(以家庭工業起步,以兼業勞動步隊為主體,走以鄉鎮企業為龍頭的鄉村工業化、當場城鎮化的道路)等興旺地域經歷,鼎力發展個別工貿易,推進城鎮經濟發展。結合我區的實踐,開展“思想大解放、經濟大開放、全民大創業”活動。出臺定專門的政策性辦法,從行政審批、規費減免、財務獎勵、用地優惠、小額信貸和項目等方面賜與支撐,一方面鼓舞有實力的農民進城創業,另一方面鼓舞農民和民間本錢積極發展特征“種養加”,打造特征財產。還,要加大宣傳、指導力度,進一步解放思想,改變觀念,起勁廢除安于近況、小富即安、嫉能妒富的不良知態,倡議敢闖敢試、迎難而上、克意進步的創業精神,構成鼓舞創業、支撐創業、投身創業的社會氣氛。
(二)統籌城鄉發展,打造“生機城鎮”
統籌城鄉發展,可以在更大局限內完成地盤、勞動力、資金、技能等生產要素的優化裝備,最終到達城鄉一起發展、一起昌盛。因而,必需把城鎮和鄉村歸入一致的社會經濟發展大系統,起勁減少城鄉差距,打破城鄉切割,完成城鄉治理、規劃、財產發展、基本設備建立、公共效勞和社會保證一體化。在詳細操作進程中,施行好“六大工程”。
一是村民變市民工程。制訂并施行相關政策,如購房補助、就業優惠、低收入家庭住房公積金等政策,鼓舞村民進城購房。啟動經濟合用房和中等級低小區建立,健全城鎮住房二級市場,吸引農民進城,促進人口城鎮化發展。搞好勞動力就業培訓,最大限制轉移鄉村勞動力,讓農民當場市民化、家門口就業,削減農民數目,帶動鄉村發展。還,爭奪“城鎮用地添加與鄉村建立用地削減掛鉤試點”政策,以農民宅基地置換城鎮建立項目用地,知足城鎮建立用地需求。
二是農民變股民工程。以深化國有農場稅費變革為契機,在不變和完美地盤承包關系的基本上,依照自愿有償的準則,依法進行地盤運用權的合理流轉。積極鼓舞離鄉進城農民將原承包的地盤運用權有償讓渡。拿出局部前提成熟的試點,以村民個別的地盤承包運營權入股,將農民渙散運營的地盤悉數集中由國有地盤運營有限責任公司運營,將農民變為股民,走規劃化運營和發展現代農業的路子,農民交出地盤承包運營權后,地盤運營公司以“保底房錢+股權盈余”的形式對農民供應經濟收益,充分調動村民變股民的積極性。
三是鄉村金融工程。積極與金融單元聯絡協商,建立多渠道的融資平臺,以地盤運營權作質押,金融單元對證押的地盤運營權進行融資,構成農業投入不變增進的長效機制。鼓舞組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融資平臺,應用金融部分借款資金,發展特征財產和完美農業基本設備建立。
四是鄉村寓居前提改善工程。要依照總體規劃、分步施行的準則,在加速中間城區和集鎮建立、鼓舞農民進城變市民的還,具體啟動鄉村集中寓居區建立。當時,我們特殊要充分應用現有基本和發揚交通優勢,抓住省道202線晉級革新時機,指導農民在公路兩側聯戶聯建。還,以原分場合在地為中間,采納政策攙扶的方法,鼓舞建筑小康新村或居民集中寓居點,使農民共享公共基本設備資本,既改善了農民住房前提,又進一步拓寬城鎮空間,使城鄉的空間形狀愈加合理。
五是城鄉建立和治理一體化工程。增強規劃的指點和調控效果,指導農民在規劃區建房。打破吃大鍋飯、撒胡椒面的場面,整合政策性項目和資金,優先搞好規劃區內水、路和潔凈動力工程,以及公共效勞、信息平臺等公共設備建立延長工程,從村莊規劃、建立到治理一概走城鄉一體化的路子,起勁完成城鄉在政策上對等、治理上統籌、城鄉社會保證具體接軌的目的。
六是財產帶開工程。在做大做強主導財產的還,鼎力發展新型財產,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尤其是近郊村可借鑒成都錦江區“五朵金花”(花鄉農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東籬菊園、荷塘月色)形式,走出一條專業化、規劃化、品牌化的休閑旅行農業發展路子。在詳細操作上,可先期施行強人帶動、示范戶帶動和集體經濟組織與專業經濟組織帶動,讓局部群眾嘗到甜頭、讓廣闊群眾看到但愿,然后最大限制地調動社會參加的積極性。
(三)推進城鎮文明,打造“魅力城鎮”
城鎮化魅力在某種意義上取決于城鎮文明程度。城鎮文明包括的內容十分普遍,除增強日常治理以外,當時重點要處理城鎮形象、次序、市民等方面的問題。
一是塑造城鎮形象。農墾前史塑造了特有的農墾文明和人文稟賦,城鎮建立更應留意發揚固有的前史文脈,更多地開拓建立既有傳統文明思想又能知足現代人需求的精品工程,打造代表優越城鎮形象、表現進步前輩開拓理念、營建新城鎮文明檔次的人居情況。
二是注重城鎮平安。在堅持依法治理、長效治理的前提下,樹立健全城鎮生產生涯各個范疇的應急預警治理機制,進步疾速處置好各類突發性公同事件的才能,進步城鎮居民的平安感和幸福感。
三是培育市民社會。加速教育、文明、科技發展,提拔市民的思想、人品、本質。增強以人的發展為中間的理念,表現人文關心,加強城鎮親和力。依照市場經濟要求,改變縣政府本能機能,調整管治形式,合理指導市民參政議政,促進決議計劃科學化、民主化。組織開展群眾性文明文娛活動,鼓舞群眾參加,進步凝集力、向心力。
我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直單位的支持幫助下快速推進生態宜居城建設全區新型城鎮化工作呈現“投入強度高、動遷體量大、擴容節奏快、建設成效好”的強勁態勢。投入強度高:集中財力投入城建項目資金8億元其中樟山新區投入超3億元、城北新區超2億元吉安生產資料市場投入近億元充分發揮了財政資金的“四兩撥千斤”作用。動遷體量大:完成征地1.2萬畝、動遷50萬平米是16萬平米的3倍。為贛西堤、軍民西路、古后河綠廊、新白鷺洲中學等市重點項目提供了堅實保障。擴容節奏快:城區框架北擴西進一年時間拓展了8平方公里樟山新區向吉水方向拉開了3個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工業園區拓展了3個平方公里城北新區拓展2個平方公里城北新區、工業園區與金樟組團對接成片進入全面融合發展新階段。建設成效好:新社區建設創出經驗模式被國家民政部作為“**經驗”向全國重點推廣。全區50余個項目列入上級規劃或盤子其中吉安生產資料市場河西綜合物流園區獲國家交通運輸部規劃為全國100個公路貨運樞紐站場之一并完成一期6萬平米主體工程建設。
一年來我們重點抓了以下幾項工作:一是抓平臺拓展。堅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全力拓展平臺,樟山新區將新區與樟山小城鎮建設融為一體,聘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總體規劃,緊扣“文化新水岸、健康生態谷、田園樂居地”定位,圍繞強基礎、拉框架、提形象做文章,一年時間就完成征地5千余畝、動遷3萬平方米。投資6億元全長12公里的“兩縱四橫”路網框架全面拉開,金樟大道“二改一”工程一期建成通車,二期開工建設;樟山小城鎮提升改造工程完工;駕駛人考訓中心項目投入使用,郊野公園基本建成。城北新區鳳山大道、甘泉路、興賢路建成通車,路網框架全面形成,廬陵文化生態園安置房投入使用,北大井岡山實驗學校幼教、小學主體工程和江子頭提升改造工程基本完工。二是抓產業集聚。吉安生產資料市場加快建設繁榮,已建成60萬平方米,建材一期、鋼材、工程機械等6大市場全面開業,實現稅收5739萬元,增長228%,“中國第五代市場、贛中第一流商城”已初步成型;農副產品物流中心一期蔬菜、水果區投入運營,城北汽車市場汽車體驗中心投入使用。三是抓功能提升。積極對接群眾需求,高標準打造了16個新社區示范點,完成58個無物業管理小區及小街小巷綜合改造,三年改造全面完成,總量達158個;大校場棚戶區改造拆遷基本完成,磚瓦廠保障房建設基本完工,電線電纜總廠棚戶區改造啟動,近期加快了五里村、廣豐村城中村棚改實施步伐;積極探索環衛體制改革新途徑,對城北新區、工業園區清掃保潔及中心城區垃圾清運進行市場化運作,在韶山路推開了垃圾不落地工作試點;增加環衛投入近1000萬元,全面提升了環衛工人待遇和機械化作業率。四是抓瓶頸破解。向上爭取各類無償資金6億元,增長20.2%,共爭取到省級用地指標2529畝,報批建設用地2871.27畝,位居全市前列;4050畝低丘緩坡地綜合開發項目通過省國土廳批復;通過包裝農村土坯房建設項目,向上爭取到農民拆遷安置用地指標280畝;土地開發新增耕地1345畝,為重大項目的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一步,我區將在繼續全力做好贛西堤等市重點項目征地動遷工作的同時,精心拓平臺,潛心打基礎,進一步提升城鎮化發展內涵和水平,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強烈發展意識和工作緊迫感,加快推動新型城鎮化工作再邁新步伐、再上新臺階。
一是積極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包括加快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政策,全面放寬重點人群的落戶條件,推進居住證制度覆蓋全部未落戶城鎮常住人口,保障居住證持有人享有國家規定的基本公共服務,加快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激勵機制。
二是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包括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加快城市綜合交通網絡建設,實施城市地下管網改造工程。
三是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主要包括提升縣城和重點鎮基礎設施水平并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加快拓展特大鎮功能。
四是輻射帶動新農村建設,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帶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電子商務發展,大力發展農業新型業態。
五是完善土地利用機制,包括規范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建立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激勵機制,因地制宜推進低丘緩坡地開發,建立健全土地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流轉機制。
六是創新投融資機制,包括深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強化金融支持,多渠道保障城鎮化資金需求。
七是完善城鎮住房制度,主要包括建立購租并舉的城鎮化住房制度,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加快發展專業化住房租賃市場。
八是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擴大試點范圍,鼓勵試點地區發揮首創精神,盡快實現重點突破。
此外,在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方面,胡祖才說,一方面要落實國務院戶籍制度改革意見,為農民落戶拓寬渠道;另一方面要通過居住證制度落地提高居住證持有人的基本公共服務?!度舾梢庖姟愤€明確,除了超大和特大城市以外,其他城市都要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比如要放開大學生和技術工人的落戶。
《意見》提出了九個方面36條具體措施。
一是積極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快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政策,鼓勵各地區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全面實行居住證制度,推進居住證制度覆蓋全部未落戶城鎮常住人口;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加快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激勵機制。
二是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城鎮棚戶區、城中村與危房改造,加快城市綜合交通網絡建設,實施城市地下管網改造工程,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推動綠色城市、智慧城市等新型城市建設,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
三是加快培育中小城市與特色小城鎮,提升縣城與重點鎮基礎設施水平,加快拓展特大鎮功能,加快特色鎮發展,培育發展一批中小城市,加快城市群建設。
四是輻射帶動新農村建設,推動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帶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推進易地扶貧搬遷與新型城鎮化結合。
五是完善土地利用機制,規范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建立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激勵機制,因地制宜推進低丘緩坡地開發,完善土地經營權與宅基地使用權流轉機制。
六是創新投融資機制,深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強化金融捧場,多渠道保障城鎮化資金需求。
七是完善城鎮住房制度,建立購租并舉的城鎮住房制度,完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加快發展專業化住房租賃市場,健全房地產市場調控機制。
八是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深化試點內容,擴大試點范圍,加大試點捧場力度,鼓勵試點地區發揮首創精神,盡快實現重點突破。
九是健全新型城鎮化工作推進機制,強化政策協調,加強監督檢查,強化宣傳引導,推動新型城鎮化取得更大成效。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縣城和重點鎮在城鎮化中具有什么樣的地位和作用,存在哪些問題,如何破解制約因素,推動縣域城鎮化健康發展,值得深入思考。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調研安排,我們赴xx縣進行了實地調研,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xx縣城鎮化發展基本情況。
xx縣是國家重點開發區域,具備大規模城鎮化的基礎,其城鎮化發展的主要特點和面臨的主要問題,在全國特別是在中西部地區縣域城鎮化發展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一)xx縣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xx縣位于長江北岸,安徽省中部,隸屬xx市。面積約2433平方公里,下轄23個鄉鎮,323個村(居)委會,縣人民政府駐在無城鎮??h域戶籍人口為142.0萬人,常住人口為97萬人。20,地區生產總值270.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4.5%,人均gdp18907元(折合2991美元)。三次產業結構由年的17.6:55.6:26.8調整為17.3:57.6:25.0。財政收入20.31億元,同比增長14.34%。500萬元以上項目及房地產開發累計完成投資163.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8.6%。其中,城鎮投資138.0億元,同比增長31.3%??h域經濟綜合實力在中部地區百強縣中排名位于中游偏上,連續多年進入安徽省十強縣行列,先后獲得“中國最具競爭力特色經濟強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等。
23個鄉鎮,從類型上來看,農業型城鎮9個,工業型6個,綜合型5個,旅游型3個。從人口規模上來看,城鎮人口在10萬以上1個,2-10萬2個,1-2萬6個,5000-1萬10個,5000以下4個。
1.城鎮化進入持續快速發展階段。2015年以前,xx縣城鎮化率緩慢增長,“十五”年均提高0.75個百分點。2015年撤鄉并鎮后,縣委縣政府把城鎮化作為重大發展戰略,城鎮化率快速提高,由36.1%提高到2015年的47%,年均提高1.56個百分點,城鎮化水平高出全省0.5個百分點。
2.人口加速向縣域和重點鎮集聚?!笆晃濉币詠?,隨著產業快速發展,配套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居住環境顯著改善,就業崗位需求增加,縣城和重點鎮吸納人口的比例不斷提高,縣城所在地無城鎮人口所占比重從2015年的15.2%提高到2015年的18.7%,石澗、高溝、襄安、白茆四大重點鎮人口比重從年的18.9%提高到2015年的27.3%。
3.跨區域人口遷移規模逐步擴大。近幾年,xx縣新增城鎮人口日趨多元化,每年吸引跨區域遷移人口不斷增多,由2015年的4847人提高到2015年11141人。主要來自大別山區、河南省和皖北地區,集中在縣城、高溝鎮、襄安鎮等產業基礎好、城鎮化水平較高的地方,由于工作穩定,工作年份較長,選擇在工作地定居下來。作為安徽省8個重點開發縣之一,xx縣在吸納外來人口,特別是皖北勞動力轉移還有巨大潛力。
4.產城融合發展態勢顯現。xx縣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積極推動產業與城鎮互動發展,以產興城,以城促產。高溝鎮大力發展電線電纜產業,培育壯大電線電纜產業集群,吸納從業人員3.5萬人,城鎮發展的產業支撐力顯著增強。隨著城鎮人口的大量積聚,城鎮建成區面積不斷擴大,2015年建成區達8.6平方公里,商品房達到60萬平方米,新建公租房3萬平方米,安置房6萬平方米,形成了“三縱三橫路網”格局,道路兩側全部實現綠化、亮化,酒店、賓館、超市等配套服務設施齊全,城鎮功能完善、效率提高,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5.城鄉統籌發展與城鎮化同步推進。xx縣在加快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同步推進美好鄉村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引導人口向中心村(社區)和小城鎮集聚,促進城鄉統籌發展。2015年,全縣已全面建成15個省級、6個市級美好鄉村示范點。隨著人口的適度集中居住,促進了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有效保障了當地城鎮建設用地需求,推動了城鎮的快速發展。同時,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鼓勵和支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向大戶(企業)流轉,截至2015年底,全縣共流轉土地68.4萬畝,其中耕地57.2萬畝,耕地流轉面積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46.9%,有力地促進了土地規模經營和現代農業發展。
(三)存在的突出問題。
1.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由于城鎮化剛剛起步,規劃比較薄弱,整體規劃水平還偏低。一是規劃滯后。有的鎮是“先產業后城鎮再規劃”,規劃滯后于城鎮發展,導致了財力、土地等資源嚴重浪費,也為未來城鎮管理埋下了隱患。二是系統性不強。有的鎮只有總體規劃,相關專項規劃缺失,規劃之間缺乏有效銜接,沒有形成完善的城鎮規劃體系,導致城鎮過程中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缺乏合理引導。三是缺乏前瞻性。對城鎮遠期發展研究不足,規劃只考慮當前發展態勢,導致的規劃,5年就失去了引導作用,出現規劃趕不上建設的局面。四是脫離實際。忽略了自身經濟發展水平和地方特色,盲目追求城市面貌,不僅破壞了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對人居環境也構成了較大影響。
2.城鎮功能嚴重不足。一是基礎設施薄弱。調研的幾個城鎮,多數沒有配套的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必備的鎮政基礎設施,難以滿足廣大城鎮居民生產、生活的需要,限制了城鎮人口和產業的容納能力。二是配套服務滯后。除縣城外,只有少數幾個鎮規劃建設商業綜合體,商貿、金融、信息等配套服務水平低,生產要素市場發育不足,使城鎮在人才和項目引進、產業升級等方面受到較大限制,影響城鎮功能的提高。
3.要素支撐能力偏弱。一是城鎮建設中普遍存在資金缺口較大的問題。由于小城鎮沒有獨立財政,鎮財政分成比例偏低,多數鎮僅有1000多萬的財政支出,情況較好的高溝鎮,財政收入8.1億,上繳縣財政后,僅有7000萬可用財力??h域城鎮化缺少有效的融資渠道,xx縣城投公司有80億的可抵押資產,但往往出現融資難和融不到資金的現象,資金保障遠遠不能滿足城鎮建設需要。二是土地指標短缺。建設用地指標主要由市縣統籌安排,由于用地指標尚不能滿足縣城發展的需求,層層分到重點鎮的可用指標就更少,城鎮建設受到嚴重制約。
(一)制定優惠政策,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
一是針對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規劃不科學、管理不到位,違章違規建設較多等突出問題,政府部門要研究制定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文件,對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做出嚴格規定,對相關職能部門明確權利和責任,杜絕建設的隨意性,確保規劃的權威性和管理的規范性。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外資和民間資本進入房地產開發領域,加快城鎮擴容和基礎設施建設。三是打破城鄉二元戶籍管理模式,降低戶口準入門檻。把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在城鎮就業和落戶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放寬城鎮戶籍限制。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穩定收入,就可以入籍落戶。廣泛吸納外來人口和本地農民來城鎮投資創業,讓他們在子女入學、參軍、就醫、就業培訓、社會保障、合法權益維護等方面享有與城鎮居民同等的待遇,使他們“住得下、留得住、富得起”,為城鎮發展聚集財氣、增添人氣。
(二)堅持科學規劃,嚴格規范管理。
縣域文化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城市建設中,做到美化、亮化、宣傳于一體。三是城鎮管理要高效能。要嚴格按照“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管理一條龍”的模式審批管理,切實增強規劃的執行力,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嚴肅性。對城區內違章違規建筑,要加大查處力度,能拆除的堅決拆除,無法拆除的從重處罰,“叫?!弊匀唤ǚ?,制止違規建房。對職能部門權責不清、配合不力等現象責令整改。對城鎮執法難、管理難問題,要充分發揮城市綜合執法部門的作用,變集中整治為規劃管理執法工作的常態化,發現問題,及時查處。
(三)創新發展理念,提高城鎮化水平。
城鎮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它在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日益凸顯。因此,要樹立抓城鎮建設就是抓經濟建設的理念,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目前,我們正處在城鎮化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我們必須創新發展理念,提高城鎮化水平。一是依托新型工業化的發展帶動城鎮化。要逐步調整工業結構,注重發展勞動密集、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低能耗產業,為農村人口進城提供更多就業崗位。二是依托城區擴容建設。加大政策引導力度,規范房地產開發行為,開發建設一些與現代文化相匹配的多功能住宅小區,彰顯地方特色,增強城市吸引力。三是降低土地價格,吸引具備條件的農民進城購房,增加城鎮人口,提高城鎮化率水平。
(四)注重發展質量,提升城市品位。
建文化體育場館、大型會場、檔次高規模大的賓館,提高舉辦大型會議、承辦大型文化體育活動的能力。二是加強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在城區建設好客運站點、農貿市場,城區主要路段配齊環衛設施和公廁,搞好道路、供排水、綠化和環境衛生,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務。三是加強文化休閑設施建設。建設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標志性建筑,搞好生態公園的保護開發和延伸,展示廣場文化的主題,提升城市休閑文化品位。
摘要:由歷史恩怨和現實沖突相互交織的中日關系伴隨著近年來中國的逐步崛起而更趨復雜化,中日之間歷史、領土、海洋資源劃分等問題上的多項爭端及日本在中日問題上的惡劣行徑越來越突出。中日之間由于政治領域矛盾重重、安全領域嚴重缺乏互信而陷入一種接近零和博弈的困境。在涉及中日關系一系列敏感問題上,日本動作頻頻。在一些關鍵問題上,“樹欲靜而風不止”,不是靠“溝通”就能解決。
關鍵詞:中日關系;溝通;問題。
近來,關于日本要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問題廣受世界各國和國人關注,也引起了很大爭論。在此問題上,正如很多人認為的那樣,日本沒有資格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作者想強調的是中國應該明確表明自己的態度,反對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反對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并不是因為民族主義感情作祟而盲目反日,也不僅僅是為了證明中國人和韓國人一樣是有血性的,而是出于對中日關系的現實和中國自身國家利益的認識。
對于當前的中日關系,世人皆洞若觀火。由歷史恩怨和現實沖突相互交織的中日關系伴隨著近年來中國的逐步崛起而更趨復雜化,中日之間歷史、領土、海洋資源劃分等問題上的多項爭端及日本在中日問題上的惡劣行徑國人皆知,無須贅言。中日之間由于政治領域矛盾重重、安全領域嚴重缺乏互信而陷入一種接近零和博弈的困境,而日本近年來日益膨脹的進攻型對外戰略及在釣魚島、臺灣等一系列涉及到中國核心國家利益的問題上采取挑釁和進攻姿態,更加劇了中日之間的緊張局面和競爭關系。國家利益仍是當前的國際社會中指導國家行為的根本原則,外交政策是否最大限度地維護了本國的國家利益是衡量一國外交是否成熟的標志。毛主席說過合作是斗爭得來的,而不是讓步讓來的,當前中日關系的現實困境非中國單方面、也非一朝一夕所能扭轉。在日本的咄咄進攻態勢面前及其有計劃有步驟地不斷挑釁和侵犯中國國家利益并極力遏制中國發展的情況下,中國單方面死抱著維護和發展中日關系的大局及希望日本糾正自己的錯誤做法的良好愿望,不但沒有任何實質意義,而且會自縛手腳,帶來的是猶豫徘徊、瞻前顧后而終究無所作為。如果此時再一味強調保持和維護中國好不容易初步樹立起來的“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在自身核心國家利益得不到有效維護的情況下,所謂“負責任大國”的形象也終究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這不但是一種外交不成熟、不理智的表現,本身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
反對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也不是因為中國手中有牌可打,故意刁難,而是維護自身國家利益的正當而合理的外交行為,這并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倫理,也并不表明中國就要立即和日本決裂甚至走向軍事沖突,此類做法在世界其他國家的外交行為中也屢見不鮮。如果反過來,日本處在中國的位置上,其會支持給予中國更大的國際行為權力嗎?憑借日本在歷史等問題上的惡劣表現及其與周邊國家在歷史、領土等問題上爭端與麻煩不斷、周邊國家對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普遍表示反對和擔憂的事實,中國反對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名正言順,更何況考慮到日本對中國國家利益的屢次挑釁和侵犯以及強硬而惡劣的對華態度,中國理應承擔此一責任。中國采取既不明確表示支持也不明確表示反對的模糊態度并不能做到明哲保身,更不反映中國自身的最大利益。因為日本對中日關系的現實和遏制中國維護其自身國家利益最大化的戰略與政策十分清楚,對于中國并不希望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真實心態也一清二楚,所以就算是日本順利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也并不會因為中國沒有行使否決權而感謝中國,更不會自動帶來中日關系的順利發展。正如韓國《東亞日報》21日發表的社論所言,日本在處理與鄰國的領土主權爭端問題上,仍然沒有擺脫帝國時期的思想,不但不對過去的侵略行為反省,反而企圖美化丑惡的歷史。如果日成為常任理事國,其膨脹欲望會更加暴露,不僅不會對國際社會作出貢獻,反而會加劇國際矛盾。果真出現這種結果,只會進一步助長日本的強硬態度和囂張勢頭,中日關系將更為復雜化,現存的爭端和問題也將更加難以解決,屆時,中國再想努力發展中日關系、維護自身國家利益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此前,日本政府宣布將右翼勢力設立的釣魚島燈塔收歸國有并予以保護,隨后又同美國一道發表涉及臺灣問題的共同聲明。不單如此,日本外相還公開表示,希望中國對愛國主義教育進行“修正”;日自民黨擬通過修憲把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定性為“傳統活動”??在涉及中日關系一系列敏感問題上,日本動作頻頻。
“溝通”不是一劑好藥方。
這些頻繁的動作使得中日關系成為了當前輿論關注的焦點,與之相關的專家評述也出現在各種媒體上,紛紛為中日關系的發展獻計獻策。其中,就有專家表示:“??唯有加強中美日三國的溝通,明確闡明各自的戰略意圖和政策態度,才能更好保持和維護臺海兩岸乃至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同時還建議:“??海峽兩岸應以春節包機等緩和兩岸形勢的事件為契機,增加溝通和互信,減少發生危機的可能性,這才能從根本上掃除美日干涉臺海問題的借口??”
專家開出的藥方子就是加強“溝通”,似乎只要加強“溝通”了,就能夠解決目前中日之間存在的問題。這就像兩個人有了沖突,旁人上來勸架,常用的一句話:“誤會,都是誤會?!庇谑莾扇送蝗恍盐蛄?,是“誤會”了,這樣一來就“和平”了。但我對“溝通”這劑藥方的“藥效”表示質疑。
人和人之間都會產生誤會,遑論國家之間,所以國家之間需要保持溝通。但是國家之間是否有足夠的“溝通”,并不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而中日之間目前存在的問題,更不能用“缺乏溝通”的理由來解釋。因為,決定國際關系的最核心因素,是權力和利益,國家權力的大小,決定了利益的分配。這是經過數百年近現代國際關系實踐檢驗過的道理,中日之間目前存在的問題也是一樣。
一部“溝通無效史”為了讓問題更加清楚,我們可以簡單歷數一下中日關系中的幾個問題,看看“溝通”在其中能夠起到何種作用。
歷史問題:其實歷史問題很簡單,只要日本徹底承認侵略戰爭的歷史事實,對以往所作所為認真反省,中方并無意在這件事情上和日本糾纏,畢竟雙邊的正常交往會帶來巨大的利益。但問題在于包括一些政治家在內的日本右翼,反復在這件事情上作出種種表演,或參拜,或“失言”,或修改教科書,導致這一問題被頻繁加溫。中國政府多次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但為什么這些人卻依然如故?道理很簡單,利益使然。他們之所以頻繁動作,是為了國內政治的需要,因為國內政治總體向右轉,他們跟風右轉,既可以獲得選民支持,又可以獲得政治資金,何樂而不為?中方的抗議,無法轉化成他們所需要的選票和金錢,所以就只當成耳旁一陣風而已。對于普通的日本右翼來說,否認侵略歷史,本身就是重振“日本精神”、重塑大國地位。顯然,在這種問題上,單純的“溝通”恐怕不會有什么作用。
領土問題:雙方各自都聲明擁有釣魚島的主權,中方為了雙邊關系的大局,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然而日方的回應是逐漸加強對釣魚島的控制。釣魚島問題爭執了這么多年,日方非常清楚中方的立場,但還是試圖把對釣魚島的占領變成既成事實。在此問題上,從實踐來看,“溝通”能起到的作用似乎也很有限。而且,“溝通”需要共同的價值觀作為前提,很多日本人對于歷史和領土的觀念,和中國有著較大的差異,“溝通”起來也并不是那么容易。例如一本學術書籍中提到一個案例,某專家在日本生活期間頗受一個民間團體的照顧,臨回中國前,董事長為其舉辦了一個小型送別會,專家很是感動。在聊天中,董事長說,日本國土狹小,以后要多去中國旅行。當專家正要表示歡迎之意的時候,董事長接著說:“但是戰前日本很大,有臺灣、朝鮮、滿洲,戰敗了,都沒了?!睂<业脑挳敃r就只好梗在喉嚨里了。有這樣的領土觀念,“溝通”能起多大的作用,令人懷疑。
日軍遺留化學武器問題:60多年前,日本軍隊在侵華戰爭中遺留下了大量化學武器。1997年,中日兩國同時作為締約國加入了《禁止化學武器公約》,根據規定,日本遺棄在中國的化學武器,必須在10年內,即2007年4月前徹底銷毀完畢。這件事情的事實和責任原本非常清楚,但進展卻始終不是那么順利。就拿遺留化武數量來說,經過“溝通”,中方認為總數有200萬枚,分布在當時被日軍占領過的中國領土上;日方則聲稱,總共只有70萬枚,且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而且其中67萬枚都在吉林敦化的哈爾巴嶺,雙方觀點有很大的分歧。此事的過程也算是一種“溝通”,中日共同對南京中央門外的一處地點進行了發掘,找到的化武數量總計33097枚(日方判斷還有約3000枚沒有發掘),只要有簡單的數學能力,就能看出日方原有數字的謬誤,日方也顯然不缺會數數的人,但他們依然把“70萬枚”作為談判和工作的前提。日方假裝“鴕鳥”的原因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若是認同了中方的說法,則日方要做的工作,要花的錢,要負的責任,都要成倍增加。哪怕只是為了這份利益,負責談判的官員也要死死咬住原有的說法不放。但我們能夠清楚看到,這一問題的存在,其直接原因是日方缺乏誠意,根本原因是日方不愿意承擔責任,而不在于雙方缺乏“溝通”。
臺灣問題: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中日兩國關系正?;瘯r所發表的《聯合聲明》中記載得一清二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重申: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國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蓖瑫r又寫明雙方“同意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各項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兩國間持久的和平友好關系?!边@說明日本對臺灣問題的性質非常清楚。如果僅僅以缺乏“溝通”為原因,無法解釋日本為什么要把臺灣問題公開納入日美安保體系。日本之所以這樣做,其原因很清楚,就是日本政界內部支持“臺獨”的勢力起了作用。他們很了解兩岸關系,并不缺乏相關的信息,反而是基于對兩岸情況的充分了解,才作出最后的決策。
看來,中日關系中常見的幾個大問題,包括日本向歐盟表示反對解除對華軍售禁令這樣的小問題,都很難用“溝通”來解決。
日本為何不打“溝通”牌。
從日本的國內狀況來看,居于政壇主流的新保守主義,試圖恢復日本在東亞甚至世界上的政治、軍事大國地位。這種政治思想也影響了民眾情緒,因此,對外強硬、對過去擴張歷史持曖昧態度的領導人,在國內政治上的確占有優勢。
從日本的地區戰略看,日本要做世界大國,直接涉及到未來的東亞格局問題。在部分日本決策者看來,中國是日本成為崛起大國的障礙。為了消除這一障礙,遏制中國的發展,就成了必然。日本的某些政治勢力之所以要支持“臺獨”,也就是出于這一目的。
從日本的戰略傳統來看,日本決策層是實力和利益的忠實信徒。自明治維新之后,對外政策一貫講究以實力換利益的作法。
從最近幾年日本對于涉臺問題所采取的種種動作來看,他們的行動,并不是出于缺乏“溝通”才作出的臨時決策,而是有著長遠的戰略考慮,其級別逐步升高,其準備逐步完善,這些動向需要十分警惕。
中國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所以“溝通”成為中國對外關系中最重要的手段,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是:并不是所有國家都這么看問題,有的國家認同的就是實力政治,叢林法則。如果這個時候再跟它講些教條的仁義道德,就與宋襄公無異了?,F實也很清楚,很多時候,在一些關鍵問題上,“樹欲靜而風不止”,不是靠“溝通”就能解決。
05:39:33。
[大中。
瀏覽次數:
小]。
1047。
統籌城鄉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區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城鎮化率提高4個百分點,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摘自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
核心提示。
全市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大會昨日召開,市委書記吳天君作了題為《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加快鄭州都市區建設切實擔當起“挑大梁、走前頭”的責任使命》的講話,明確了今后五年我市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思路、目標和任務,對今年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進行了詳細部署。本報對講話精神做整理解讀,敬請關注。
重大意義。
推進新型城鎮化是鄭州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挑大梁、走前頭”的責任擔當。鄭州作為省會城市,在全省先行先試,率先走出一條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推進新型城鎮化是統籌城鄉發展、實現科學發展的客觀需要。推進新型城鎮化,是對中國現階段發展特征的清醒認識和把握,是對河南特殊省情的清醒認識和把握,也是對鄭州客觀基礎條件的清醒認識和把握。2011年,鄭州市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城鎮化率達到67.1%,進入到國際公認的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關鍵階段,具備了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客觀基礎和條件。
推進新型城鎮化是實施鄭州都市區戰略、建設“一區兩城”的必然要求。必須站位全國看鄭州,鄭州要在全國找坐標、在中部求超越,要建成名副其實的“一區兩城”,要把新型城鎮化作為歷史性任務、全局性舉措、緊迫性工作、根本性要求,以新型城鎮化六個切入點為抓手,搶抓機遇,積極作為。
基本原則。
把握“三個關鍵”:一是堅持“一個主體”“兩個載體”的統籌城鄉發展理念?!耙粋€主體”,即中心城市,要促進中心城區的現代化?!皟蓚€載體”,依托縣城和鎮區,依托原有產業布局和產業基礎,規劃建設產業集聚區和農民創業園,將其打造成為農民就近就業和自主創業的載體、沿海發達地區和城市產業轉移的載體、城市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的載體;把包括新型農村社區在內的各類新型社區打造成為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載體。二是要著力完成“四個合理”的工作任務。即合理的城鎮體系、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產業布局和合理的就業結構。三是確保實現“四個城市化”的工作目標,就是實現全市農民的居住環境城市化、公共服務城市化、就業結構城市化和消費方式城市化。
堅持七種理念:一是堅持抓基層、打基礎、項目推動發展的理念,用項目搭建載體、抓好落實。二是堅持規劃引領發展的理念,科學編制“三化”協調發展空間布局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三是堅持以交通為先導的城鎮開發理念,依據城鎮綜合交通規劃和承載的交通、人口流量編制產業、人口和公共設施空間布局規劃。四是堅持“運營城市”的理念,構建以政府為主導、市場為主體、企業和公眾共同參與、社會化運作的多元化城市經營模式。五是堅持做環境平臺、促產業集聚發展的理念。六是堅持發展依靠群眾、發展服務群眾的理念,解決好群眾關心的問題。七是強化開放創新雙驅動的理念,解放思想、以開放促創新、以創新促發展。
把握四條原則:一是確保耕地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糧食不減產。二是從根本上維護農民的權益,不以農民放棄土地為身份轉換、享受城市政策、城市公共服務的條件,讓群眾利益在新型城鎮化推進中有保障、得實惠。三是堅持群眾自愿,組織引導群眾,以完善的規劃、優美的環境、寬松的就業平臺和優惠的安居政策,發揮好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四是堅持“三化”協調發展,充分發揮新型城鎮化的引領作用、新型工業化的主導作用、新型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作用,統籌兼顧,協調并進。
戰略部署。
堅持規劃先行。一要以《鄭州都市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為依據,以縣(市)區為單位,編制《新“三化”協調發展空間布局規劃》。二要圍繞《新“三化”協調發展空間布局規劃》,進一步修訂編制土地利用規劃,實現資源共享、集約節約土地。三要組織編制群眾認可、美觀實用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規劃和建筑設計。
抓住六個切入點,實施重點工作帶動:
一是加快交通道路建設。構筑“域外樞紐、域內暢通”的鄭州都市區交通體系。域外樞紐,就是要加快航空、鐵路、公路樞紐建設,鞏固提升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域內暢通,就是要重點推進“兩環十五放射”、十條市域快速通道、十五個環城高速出入市口和“三橫四縱”城市景觀道路建設,以及連接縣城(城市組團)和產業集聚區(鎮區)乃至新型農村社區的路網建設。
二是加快生態廊道建設。加快中心城區連接“六城十組團”的快速通道建設,打造生態廊道和水系景觀;加快形成圍繞道路建設、城市組團、產業集聚區布局的生態林業體系,圍繞城市組團布局挖掘利用開發水系,形成涵蓋水環境污染治理、大氣污染治理的生態水系。
三是加快“四類社區”建設。各縣(市)區、管委會要認真落實我市“四類社區”建設相關指導意見。城中村改造要把政府主導試點村改造作為著力點,強力推進老城區整街坊連片改造,打造精品特色街區。加快推進已經市政府批準的99個城中村特別是69個遺留問題城中村改造;舊城改造要對單宗地塊面積小,難以獨立安置、開發的項目,可與周邊項目統一改造,今年要完成17個遺留項目;合村并城要堅持“典型引路、先抓試點、逐步推開”,凡屬城市規劃區、組團規劃區、產業集聚區周邊3公里以內的村莊,都要納入到合村并城范圍。今年要抓好59個合村并城試點;新型農村社區要積極穩妥地推進30個建設試點工作,為城市組團和產業集聚區發展拓展空間。
四是加快城市組團起步區建設。各城市組團要至少建設3~5平方公里的起步區;加快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規劃建設行政中心、便民服務中心、文化教育休閑中心和健身中心,打造鄭州市次中心。按照宜居宜業原則,以高于中心城區的標準建設外圍城市組團,吸引中心城區的產業、人員外遷。
五是中心城區功能提升。推進“六舊六新”12個重點片區的更新改造和建設,“六舊”,就是在中心城區和高新區改造提升六大片區:內環線區域,包括二七廣場商業中心、商城遺址、火車站區域;東風路以南、中州大道以西、金水路以北、文化路以東區域;醫學院—碧沙崗區域;西流湖區域;惠濟會議休閑中心區域;高新區it科技產業區?!傲隆?,就是在鄭州新區建設六大片區:龍湖區域、鄭東新區綜合交通樞紐區域、龍子湖區域、白沙組團區域、航空港區域和經開區行政商貿服務區。加快“暢通鄭州”建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城市管理,深入開展城市管理整治提升活動。
六是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提升產業集聚區檔次,圍繞鄭州都市區建設,對全市產業集聚區進行分類排隊,優化資源配置,力爭更多園區升格為省級產業集聚區,積極申報國家級開發區。完善產業集聚區功能,將產業集聚區建設與合村并城、新型社區建設有機結合,同步規劃、同步推進。推動主導產業集群發展,落實“突出一個特色、注重兩個結合”的發展思路?!耙粋€特色”,即主導產業占70%以上、其他30%用于引進高科技項目;“兩個結合”,即結合新的城市組團建設、結合合村并城發展主導產業。要按照主城區、衛星城(產業集聚區)、小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四個層次,依托區位、資源和產業基礎進行產業布局。每個衛星城、產業集聚區、城市組團原則上只確定一個主導產業,突出特色,壯大集群,形成具有一定競爭力和市場份額的產業鏈條,使每個層次都形成合理的產業布局。
研究制定城鄉一體的統籌發展政策機制。在戶籍管理、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宅基地管理等方面探索制訂政策措施,推進城鄉發展規劃、城鄉產業布局、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城鄉公共服務、城鄉勞動就業和城鄉社會管理“六個一體化”。研究制訂土地供給、稅收、人才引進、生產用電同城同價等方面的具體政策,鼓勵、引導企業入駐產業集聚區。建立財政資金引導投入機制,市、縣(市)區兩級財政每年都要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堅持不以農民放棄承包地、宅基地為前提,有序推進符合條件的農民就近入住縣城、鎮區轉為城鎮居民。
目標任務。
力爭通過三到五年,基本形成“域外樞紐、域內暢通”的道路交通體系,塑造暢通、整潔、有序的省會形象和生態宜居、繁華現代、暢通有序的城市形態。
基本形成“中心城區—縣城組團—產業集聚區和重點鎮—新型農村社區”四級配套的現代城鎮體系,構建空間布局合理、功能分工有序、資源配置優化、公共服務均等、環境優美舒適的城鄉統籌發展新格局。
基本形成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為核心、以現代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區域性現代商貿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拘纬缮剿诤?、森林環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體系,構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林路相隨”的生態功能區和連綿帶。
基本形成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廣覆蓋、高標準的民生保障體系,讓省會人民生活得更安全、更舒心、更有保障、更有尊嚴,努力建設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和諧的現代化都市區。
保障機制。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權責明晰、分級負責的領導機制。建立專門工作機構和分級負責的工作運行機制,建立高質高效的項目運作機制。市里已經成立了工作推進機構,各地各有關部門也要設立相應機構,明確責任,分解任務,抓好落實。
加強督促檢查,建立主動作為、高效推進的落實機制。實行市級領導分片包干制度。切實落實好重點工作推進例會制度。堅持每周召開一次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碰頭會,每月召開一次工作例會,每季度召開一次現場推進會,及時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加強績效監察,建立權責一致、獎懲分明的考核機制。把新型城鎮化六項重點工作納入效能監察、督查考核體系,建立一套強有力的效能監察工作機制,盡快出臺獎懲考核辦法。成立效能監察工作考核組,嚴格兌現獎懲。
加強輿論引導,形成支持鄭州都市區建設的強大合力。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建立新聞發布會制度,大力宣傳全市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工作舉措、工作成效和先進典型,爭取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敢于擔當,務實重做,加快轉變領導方式。全市廣大黨員干部加快轉變領導方式,緊盯目標不動搖,加快發展不松勁,努力開創工作新局面。
豐富內涵。
關于新型城鎮化的內涵,省委書記盧展工在省九次黨代會報告中有過重要論述:一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二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進一步闡述,就是要“發揮三個作用,形成一個格局”,即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發揮縣域城鎮的承載承接作用,發揮新型農村社區的戰略基點作用,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顯著特征。
新型城鎮化的特征集中體現為“六個新”,即“新”在涵蓋農村,從農村著手推進城鎮化;“新”在不犧牲農業和環境;“新”在農民可以就近轉移到二、三產業中去;“新”在不再區分農民市民身份,都是從事一、二、三產業的新型職工;“新”在農民和市民享受一樣的居住環境和公共服務;“新”在以城鎮化引領“三化”協調發展。
敬愛的黨組織:
經過一段時期的初級黨校學習,我的心境自然澎湃而又亢奮。其實,無論是誰,這種難得的熏陶剛過,思想上和認識上都會大有一吐為快的強烈之欲望。這對深刻理解中國***始終是一個最先進的黨、最偉大的黨,始終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楷模,也始終是勤奮學習、善于思考、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勇于實踐、銳意創新的模范等等,以及正確選擇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都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首先,通過學習,我對我們的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中國***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是中國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有它的階級性,人民性,先進性。中國工人階級是中國***的階級基礎,工人階級政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工人階級的先進性決定了黨的先進性。而工人階級之所以具有先進性是因為它代表了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具有高度組織性、紀律性,賦予革命的堅定性、徹底性。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等越來越發達,因此工人階級政黨的先進性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具有新的內涵、新的標準和新的特征,做到與時俱進。黨的先進性還體現在將“三個代表”寫入了新的黨章?!叭齻€代表”重要思想對黨的先進性作了富有時代特征的界定,具體地、明確地揭示出黨的先進性的實質和內涵,深化了我們對黨的先進性的認識和理解。
其次,通過學習我進一步端正了自己的入黨動機。入黨動機是指一個人要求入黨的內在原因和真實目的,是推動人們爭取入黨的一種精神力量。真正正確的入黨動機應該是能始終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為了最終實現****而奮斗終生。我要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地實踐,不斷地確立正確的入黨動機。一個人在組織上的入黨一生只有一次,而思想上的入黨是一生一世的,所以,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必須堅定信念,用理論知識來武裝自己,不斷地深化自己的行動。
再次,我懂得了入黨的過程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是一個充滿考驗的過程,不是你隨便想怎么樣就怎么樣,要時時刻刻用黨員的標準來規范自己。聽了幾位優秀學生黨員的入黨經歷,學到了我們不僅要在組織上積極要求入黨。把黨和人民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行動來展現一位入黨積極分子的作風,時時刻刻,用黨的標準提醒自己,什么要積極主動的去做,什么要積極同違背黨標準的做斗爭。入黨的過程,便是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便是升華自己的過程。
當然,我也進一步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通過學習,我深刻地體會到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體現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將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有機結合起來,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融為一體的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榮辱觀是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決定的。不同的榮辱觀,是不同的世界、人生觀、價值觀的反映。榮辱觀滲透在整個社會的生活之中,不僅影響著社會的風氣,體現著社會的價值導向,標志著社會的文明程度,而且對社會的經濟發展由巨大的反作用。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不僅加深了對黨的基本知識的了解,也更加明確了入黨動機,優秀黨員決不是套在自己頭上用于炫耀的光環,而是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不斷進取所應該達到的目標,組織上的入黨一生一次,思想上的入黨一生一世。在學習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中國***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恰恰印證了這一點??粗切┟鎸h旗宣誓的***員,我感動了,我感到了作為***員的驕傲,也更加堅定自己的人生信念:我也一定要成為一名***員。我要時刻謹記黨的教誨,時刻以黨員的行為準則來約束自己,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自覺的加強自己,爭取得到更大的提高。
匯報人:***。
2012年3月31日。
【1】【2】。
該文章轉載自無憂考網:http://。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huibaotihui/75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