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的制定需要教師對教材的內容和教學要求進行全面研究,以便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以下是一些教學工作計劃的優化建議和解決方案,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每次給孩子們發點心吃的時候,孩子們總是吵鬧爭執不休,所以決定通過一首兒歌,讓他們簡單感知分享謙讓的道理。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理解并掌握兒歌內容。
2,通過學習,懂得謙讓分享,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謙讓與分享的道理。
活動準備。
1,準備足夠孩子人手一個的水果。
2,孩子爭搶玩具大哭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展示圖片,引發討論。
觀察圖片,討論圖片上的孩子們在干嘛?
這樣做對不對,為什么不對?
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
2,學習兒歌。
老師朗誦兒歌,孩子認真聽。
回答問題,兒歌中說的什么意思?
兒歌中的小朋友和圖片中的小朋友誰做的好?
你會向誰學習?
跟讀兒歌,掌握兒歌內容。
3,表演兒歌,玩游戲。
做游戲,孩子們將凳子擺成一排,表演兒歌內容。表演結束孩子們親親抱抱。
4,分發水果,鞏固兒歌內容。
請個別幼兒為小朋友分發水果,邊發邊念兒歌。
孩子在分發的過程中,老師注意讓孩子坐好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
大家一起分享共同吃水果的樂趣。
5,小結。
爺爺奶奶爸媽分享。
教學反思。
在組織課時侯,就是因為孩子們在吃東西時候愛爭搶打鬧,為了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和和睦相處共同分享,就選擇了這首兒歌,同時為了讓他們印象更深刻,特意從開始就是使用反面圖片教材,讓孩子在討論的過程中初步意識到應該怎樣做對怎樣做不對,為后面快速理解兒歌內容打下基礎。從而在理解掌握兒歌內容的基礎上達到我所期望的目標。但在組織這節課時,可能過于偏重常規培養,忽略了對孩子進行語言方面的比如發音的準確清晰等方面的鍛煉,以后在組織任何活動時,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要做到讓孩子全面發展全面進步。
活動目標:
1、幼兒學唱歌曲《買菜》。
2、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創造力和合作能力。
3、讓幼兒在愉快的音樂聲中體驗到唱歌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圖片若干(與歌詞內容相匹配)。
2、幼兒操作的卡片若干張,每人一支水彩筆。
3、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聽音樂律動,帶領幼兒來到課前準備好的菜場場景內。
只見活動室里布置成農貿市場,里面有蔬菜類、水果類、水產類、肉類、家禽類等,各種菜都分類放好,給孩子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教學反思:本環節是讓幼兒理解歌曲內容做鋪墊的,幼兒通過愉快的參觀活動,讓幼兒更容易理解歌曲內容。
2、學習歌曲《買菜》。
教師說到:”我是誰呀?媽媽今天帶你們去個好地方,你們想不想去?"孩子們一下子樂開了,他們有的跟在媽媽的后面,有的的拉著小伙伴的手,更有的孩子跑過來高高興興地拉著媽媽的手一起去買菜。
教學反思:教師利用幼兒喜愛的角色游戲,通過扮演媽媽的形象,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情趣,引發他們的生活體驗。
師: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媽媽在菜場里買了什么?
(1)完整欣賞歌曲,
(2)通過律動學唱歌曲,
(3)兩人一組角色表演學唱歌曲。
三、游戲結束:媽媽和寶寶賣完菜回家。
教學反思:買菜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遇見的事,放學回家后大人去菜場買菜都會帶著孩子,孩子們對買菜這種活動已經非常熟悉。在這樣一個大的前提下,讓幼兒進行音樂活動,對幼兒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孩子們可以在熟悉的背景下學習新的音樂技能,選擇的內容來既自于幼兒的現實生活,又為生活所服務?;顒娱_始,我以“媽媽”帶孩子們去“買菜”的形勢導入,小朋友們的興趣很濃,積極性一下就被激發出來了。
“拿也拿不動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示?”我在合適的時機、合適的情境,讓孩子們自己感受、討論,進行非指導性學習,就是為了尊重幼兒欣賞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激發幼兒的個性化思維和獨特見解,尊重幼兒多樣的表演動作。有利于發揮幼兒的個性,培養了幼兒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為了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創設一種非常寬松、活潑的氛圍,以民主的態度、商量的口吻、輕松的語言,指導幼兒進行音樂活動,放手給幼兒一個充分自由發揮的空間,使幼兒的思維一直處于一種積極的活躍的狀態,這樣既充分激發了幼兒主體意識,又使幼兒學得開心、學得主動。
活動目標:
1.學會與同伴拉成圓圈朝一個方向邊唱邊走,并在歌曲的最后一個小節立即停止不動。
2.大膽想出新的停止不動的動作,快樂地游戲。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過程:
。
音樂律動:五彩圈。
2.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跟著音樂來做游戲吧。
1.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小朋友們,我們怎樣才能變成一個大圓圈呀?讓我們一起來開動小腦筋,注意你的圓不能破掉哦!
2.師:現在我們變成大圓圈啦,那怎樣才能轉起來呢?
3.教師小結:我們現在手拉手,身體向右轉,右腳先往前走,圍城一個大圓圈。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聽一聽吧。
師:寶貝們,你們聽出這首歌里唱了什么?
2.教師引導全體幼兒跟著音樂做游戲。
3.教師引導幼兒在教師的歌聲下,拉圓圈走,在歌曲最后一小節迅速蹲下不動。
想出新的停止不動的動作繼續游戲。
1.教師引導幼兒討論:除了“蹲下”以外,還可以做什么動作也能停止不動?
2.教師根據幼兒提出的動作進行練習。如:叉腰、站好、舉手、擁抱等。
3.教師選用某個新動作,引導幼兒完整地玩游戲。
。
活動反思:
《拉個圓圈走走》是一個集體游戲,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好。首先通過討論引導幼兒圍成一個圓圈,并學習朝一個方向走。在這個部分中有一個難點,有的幼兒分不清方向,所以在游戲中,有些小朋友和別人的方向相反,總是會撞起來。需要教師用手勢引導。盡管如此,還是很難做到全部方向一致,如果在活動前在他們的右手上都貼一個標記,這樣更利于幼兒的辨別。整首歌曲演唱比較容易,幼兒學習的很快,并能根據歌曲內容做動作。但在創編環節幼兒的思維有點局限,想出的都是模仿動物的樣子,具體的動作表現的不明顯。
每次給孩子們發點心吃的時候,孩子們總是吵鬧爭執不休,所以決定通過一首兒歌,讓他們簡單感知分享謙讓的道理。
1,學習兒歌,理解并掌握兒歌內容。
2,通過學習,懂得謙讓分享,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謙讓與分享的道理
1,準備足夠孩子人手一個的水果。
2,孩子爭搶玩具大哭的圖片。
1,展示圖片,引發討論。
觀察圖片,討論圖片上的孩子們在干嘛?
這樣做對不對,為什么不對?
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
2, 學習兒歌。
老師朗誦兒歌,孩子認真聽。
回答問題,兒歌中說的什么意思?
兒歌中的小朋友和圖片中的小朋友誰做的好?
你會向誰學習?
跟讀兒歌,掌握兒歌內容。
3,表演兒歌,玩游戲。
做游戲, 孩子們將凳子擺成一排,表演兒歌內容。表演結束孩子們親親抱抱。
4,分發水果,鞏固兒歌內容。
請個別幼兒為小朋友分發水果,邊發邊念兒歌。
孩子在分發的.過程中,老師注意讓孩子坐好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
大家一起分享共同吃水果的樂趣。
5,小結。
爺爺奶奶爸媽分享。
在組織課時侯,就是因為孩子們在吃東西時候愛爭搶打鬧,為了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和和睦相處共同分享, 就選擇了這首兒歌,同時為了讓他們印象更深刻,特意從開始就是使用反面圖片教材 ,讓孩子在討論的 過程中初步意識到應該怎樣做對怎樣做不對,為后面快速理解兒歌內容打下基礎。從而在理解掌握兒歌內容的基礎上達到我所期望的目標。但在組織這節課 時,可能過于偏重常規培養,忽略了對孩子 進行語言方面的比如發音的準確清晰等方面的鍛煉,以后在組織任何活動時,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要做到讓孩子全面發展全面進步。
1、模仿動物走路,做彎腰走,跳躍走,碎步走,大步走等走路姿勢。
2、遵守游戲規則,按要求玩游戲。
3、體驗游戲的快樂。
4、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準備音樂《動物起床歌》、游戲音樂《歡快歌曲》、放松音樂《彩虹的約定》。
1、情景引入。
2、準備運動。
播放《動物起床歌》,根據歌詞做小動物起床的動作。
1、模仿動物走路。
老師:小動物們都起床了,來看看有哪些小動物呢?
說出動物名字,先讓幼兒嘗試模仿,教師再正確指導。
大象(彎腰走)小兔子(跳躍走)小鳥(碎布走)老虎(大步走)。
2、森林音樂會1。
老師:好啦,我們的小動物都已經準備好了,音樂會就要開始了,(根據課室場地布置)男孩子站在內圈,女孩子站在外圈,模仿動物走路的次序是:大象,小兔子,小鳥,老虎。
播放音樂《歡快歌曲》,教師帶著幼兒依次模仿動物走路。
3、森林音樂會2。
老師:我們來改變一下玩法,森林里有這么多小動物,誰要做大象呢?(幼兒舉手),大象怎么走路的呢?誰要做小兔子呢?怎么走的呢……好,這次我們全部都站在大圈內,當音樂一響起來,扮演什么動物就要學它走路,音樂會開始咯。
。
放松音樂《彩虹的約定》。
這是一個很能激發孩子們說話交流的活動,故很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們在活動中積極大膽的舉手發言,并根據圖片來說出自己的想法,與其它同學一起學習相互交流。
活動目標:
1、通過身體動作感受小姑娘、老爺爺和警察叔叔三個不同的音樂形象。
2、培養安靜傾聽音樂的習慣。
活動準備:
ppt,音樂,
活動過程:
師:瞧,這是什么?什么時候需要它?
師:馬路上有警察,每天都有許多人要過馬路,有小姑娘,還有老爺爺。
2、引導幼兒傾聽音樂,并用踮腳尖和捶捶背的動作表示小姑娘和老爺爺,用敬禮的動作表示警察叔叔。
3、幼兒討論,并用身體動作表演。
師:在音樂里,你聽見誰先來過馬路的呀?(幼兒討論,嘗試動作表現)。
小結:最先來過馬路的可能是一位小姑娘,他走起路來蹦蹦跳跳,很輕松。
師:接下來又是誰來過馬路了?(幼兒討論,嘗試動作表現)。
小結:接下來過馬路的可能是一位老爺爺,他走起路來慢慢悠悠,很吃力。
師:最后,是誰走過來了?(幼兒討論,嘗試動作表現)。
小結:最后可能是警察叔叔走過來了,他走起路來精神飽滿,步伐有力。
1、教師配樂講故事。
爺和小姑娘在警察叔叔的幫助下順利穿過馬路,他們對警察叔叔說:“謝謝您!”
2、師幼共同扮演角色,用動作表現小姑娘、老爺爺和警察叔叔的不同。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愿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活動目標:
1、在幼兒親自動手洗手帕的基礎上,學習舞蹈《洗手帕》。
2、在洗手帕的過程中,啟發幼兒體會洗、搓、擰、曬及卷袖子等動作,使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迅速掌握動作要領,大膽用身體動作進行表現,從而發展幼兒的音樂表現力。
3、鍛煉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培養幼兒講衛生、愛勞動的良好行為習慣。
4、通過教師講解舞蹈動作學會跳。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自帶一塊手帕。
2、每組一只臉盆及肥皂。
3、錄音機、磁帶,事先欣賞過《洗手帕》的音樂。
活動過程:
。
1、律動《勞動最光榮》進場。
2、猜謎語:一個東西四方方,天天帶在我身上。
有了鼻涕用它擦,出汗也要去找它。
了解手帕作用。
提問:小手帕有什么作用?小手帕臟了怎么辦呢?誰來洗呢?
小結:小朋友都長大了,在幼兒園是小哥哥、小姐姐了,所以我們要學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洗手帕,養成講衛生、愛勞動的好習慣。
1、分解學動作提問:洗手帕以前做什么?(卷袖子)。
2、教師示范,幼兒模仿。
3、完整聽音樂作動作教師完整示范一遍。
4、幼兒集體學一遍。
5、糾正個別幼兒動作,加強重點動作指導。
6、幼兒完整跳兩遍。
活動反思: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得到父母的疼愛,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大人包辦代替,自理能力很差。韻律活動《洗手帕》,讓孩子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過活動,孩子們懂得了音樂又快又重時,應怎樣洗手帕;音樂又慢又輕時,又應怎樣洗手帕。在樂曲結尾時的晾手帕又表現出了勞動后的愉快心情。
我認為教師首先應從教育觀念上更新,采取更適合學生發揮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于學生來說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松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敢于表達的真情實感。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范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范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
1、從課題上質疑。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于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
3、從矛盾之處質疑。
有些課文中有看似矛盾之處,那正是編者匠心獨具所在。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如五年級第8課《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一課,有這么一個實驗:將兩個不同大小的馬鈴薯放入兩杯液體中,我問同學是大的容易沉還是小的容易沉,結果很多同學都說大的容易沉,但是結果是小的沉了,這就分析到了液體的原因,同學們都非常好奇,認真的看和記錄。這樣一來同學們的積極性上來了,紛紛討論為什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設計思路:
主題活動進入了《好聽的聲音》,其目標是喜歡聽辨周圍的各種聲音,區別不同聲音以及所代表的意義。作為本次主題活動的開始,我選擇運用歌曲《大鼓小鼓》作為引入部分,主要是因為本班幼兒對于音樂活動十分的喜歡,結合上一個主題《學本領》中幼兒對于各種動物的聲音的聽辨以及模仿十分感興趣,以此作為切入點較為適合。本次活動運用音樂這一幼兒喜歡的形式,通過猜聲音、運用瓶寶寶為音樂配樂,激發幼兒對周圍聲音產生初步的興趣,從而達到開心、開口、開竅的目的。
目標:
1、體驗歌曲中大鼓小鼓不同的音樂形象,嘗試用適宜的.聲音配樂。
2、初步探索聲音的輕響與力量、物體多少的關系。
3、準備:聲音ppt、大鼓、小鼓、裝有黃豆的瓶寶寶、歌曲音樂。
過程:
1、引入部分,猜猜聲音。
運用情節的方式,讓幼兒來猜猜生活中的聲音。
提問:聽聽這是什么聲音?
2、感受鼓聲,進行伴奏。
老師范唱,感受大鼓小鼓的聲音不同。
提問:聽聽這又是什么聲音?
大鼓小鼓的聲音有什么不一樣?
老師小結:大鼓的聲音響,小鼓的聲音輕。
3、運用瓶寶寶表現大鼓小鼓。(幼兒分角色扮演大鼓小鼓)。
幼兒和老師一起為歌曲配樂:我們用瓶寶寶來做大鼓和小鼓。
交流分享:
提問:你是怎么發出大鼓小鼓的聲音的?
老師小結:力氣大聲音就響、力氣小聲音就輕。
再次來為歌曲配樂,(分角色)運用適宜的聲音為歌曲配樂。
發現問題,尋找原因。
提問:力氣很大可聲音還是很小,為什么?
小結:聲音大小還和裝的多少有關。
幼兒做大鼓老師做小鼓再次為歌曲伴奏。
3、引發思考。
老師將豆子裝滿后再來嘗試。
提問:我的黃豆裝了很多,為什么聲音很小。
老師小結:原來聲音的大小除了和力氣大小、東西多少有關系,還有其他的原因。
歌曲《搖啊搖》為第五冊第一單元《童年》中的一首搖籃曲體裁的流傳于上海地區的民間童謠,d宮調式。歌曲運用“xxx?!?/8拍節奏營造微微晃動的“搖啊搖”的感覺,三度、四度音程跳動構成的拋物線狀的旋律行進,好似一座座小橋出現在我們面前。旋律清新上口,節奏輕盈靈動,使人產生無限遐想。歌曲為帶補充的一段體,補充的樂句重復第一樂句的開頭并變化重復第二樂句的結尾,經反復后逐漸減弱,好似漸漸遠去的小船,又似在媽媽輕輕的搖動中漸漸入睡的寶寶。歌曲的前奏有八小節組成,營造濃濃的“家鄉水墨”。
6/8拍子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現,切忌表現成2拍子或者放慢成3拍子,導致缺失韻味,準確的律動把握是需要進行逐步訓練的。三年級是多聲部歌唱正式開始的重要過渡,我們在日常教學中需要明確并盡早進行簡易的多聲部練習,這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稉u啊搖》這首歌曲比較簡短,在學唱中可以整體把握,歌曲立意淳樸,旋律主干音鮮明,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相應音樂訓練,以達到能力的累積。
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遵循:
1·愉悅原則;
2·整體性學習原則;
3·注重過程原則。
本課分成四大塊:
1·聆聽律動。運用聆聽所產生的音樂直覺進行音樂學習,能夠有感覺的進行6/8拍子的律動并在律動中獲得音樂的整體形象。
2·模唱曲譜。借旋律線、圖示等方法,結合音樂直覺與產生的相應聯決進行更為精細的旋律學唱,并能形成簡易聲部合作。
3·歌唱表現。能夠運用良好積極的咬字吐字演唱歌曲,表現愉悅盈動的情緒。
4·綜合表演。多聲部歌唱在三年級正式開始,所以我們需要有意識地進行提前滲透,本課的綜合表現會采用打擊樂器伴奏、人聲模擬樂器為歌曲伴奏、以及采用旋1律主干音等方法進行綜合表現,形成多聲部的合作。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律動、歌唱、聲部合作等獲得審美愉悅,擁有對于美好童年的積極價值觀。
知識技能:能夠擁有準確的6/8拍律動感覺,擁有準確靈敏感知前奏尾聲的能力,能夠用柔軟輕盈的歌唱表現歌曲,能夠用do、mi、sol的長音與歌曲進行多聲部合作。
運用積極的師生互動,調動學生的音樂合作與控制能力。
準確完整富于表現的歌唱。
歌唱中的6/8拍準確律動,能夠在準確拍點上進行聲部游戲。
打擊樂器:三角鐵。
一、六八拍子律動,歌曲整體風格把握[ppt2]。
1.師:同學們,快樂的音樂課開始了,你可以讓你的手拍出像歌唱一樣的節奏嗎?和老師一起來。
(1)跟老師拍2拍子節拍,用拍手表示強、拍大腿兩側表示弱。循環反復直到拍點穩定,不機械,每個拍點表現得有彈性、輕盈。
(2)師:下面讓我們的身體也像歌唱一樣輕輕擺動。
(帶領學生跟著拍手的節拍點左右擺動身體,注意動作小,拍點穩。)。
(3)師:老師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讓它為我們歌唱一樣的拍手律動伴奏,好嗎?
([ppt3]播放《搖啊搖》范唱片段,教師領學生一起表現。)。
2.師:我們再來一遍。這一遍要請三角鐵幫忙,老師會在前奏的時候用三角鐵演奏,當歌聲唱起的時候,大家就像剛才一樣輕輕地拍出來,準備——。(第二次在錄音范唱中律動。)。
3.師:三角鐵發出的聲音是怎樣的`?(指導學生用高位置的弱聲“?!眮肀憩F)有誰愿意來演奏三角鐵?(請有把握演奏準確的學生示范)雖然沒有很多三角鐵,但是我們可以模擬演奏(要求模仿演奏三角鐵的同學,同時嘴巴模擬三角鐵音色)。我們的演奏順序是:歌曲前奏由你們來演奏,歌聲開始的時候老師來表演,準備。(在學生演奏時及時提示,注意拍點準確。教師在律動中加進人聲“titi”,形成“拍手titi拍腿titi”的六拍子律動。[ppt3]歌曲完整播放。)。
4.師:誰發現老師剛才的表現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學生關注教師表現出來的弱聲“titi”,感受在拍手與拍腿之間加進弱聲“titi”形成的新的脈動)(再次完整表現歌曲:三角鐵演奏+6/8拍子律動。)。
二、感知旋律,細化音樂體驗。
1.[ppt4]師:(做兩次六拍子律動)很多音樂家在表現小船搖動或是輕快搖擺的時候,喜歡用這個節拍,這個節拍我們在以后還會學到,它的名字叫六八拍子。(一起再來拍一拍),今天輕輕搖擺的六八拍子將把我們帶回老師的童年,我的童年記憶中有一條小河,還有小小的船——([ppt5]課件出示do、mi、sol音符小船,分別唱唱每一只小船的“名字”,在唱的過程中關注音的穩定)。
2.師:讓我們搖著小船出發吧,你聽聽,我們搖船的聲音也是美妙的音樂。
(1)[ppt6]分別出示||||和||||,結合律動唱譜,注意在唱的過程中關注6/8拍的律動感與樂句音程穩定。
(2)播放歌曲范唱,指揮學生范唱第一樂句時疊加第一條旋律,第二樂句時疊加第二條旋律,與歌曲范唱形成二聲部。提醒學生看老師手勢,注意第三樂句是兩小節第一條旋律、兩小節第二旋律??梢跃毩晝杀?。)。
3.師:老師小時候就喜歡這首歌(哼唱歌曲),你哼哼看。(學生嘗試哼唱,檢測學生的音樂記憶能力,不要求學生表現很準確。)這首歌的題目叫《搖啊搖》[ppt7],每當唱起這首歌,老師就感覺是我坐著小船搖啊搖,搖到外婆家了,外婆就站在一個小村邊的小橋上在等我,可美了。
(1)你能唱第一句話嗎?([ppt8]出示第一樂句曲譜歌詞,教師彈奏單旋律,學生哼唱。)聽老師唱曲譜,看看老師的手勢,你看我的手劃出一個像什么的形狀?(教師先視唱曲譜第一小節,手上劃出旋律起伏線條,讓學生感知像“小小的石拱橋”,然后慢慢增加第二小節,明確兩句是重復的,再感知三、四小節組成的“大大的石拱橋”)。原來歌曲的旋律起伏就像是一座座橋,(旋律線出示,學生劃旋律線唱譜或用“u”模唱,關注學生的音準與音色,提醒注意準確的節拍脈動)。
(2)[ppt9][ppt10]同樣的方法學唱第二、三樂句。第三樂句學唱時,要求學生能夠找到與前面相同的地方。
4.[點擊ppt10]在鋼琴的伴奏下完整用“u”準確哼唱歌曲,要求音色統一、律動準確,教師及時指導并調整音色。
三、演唱歌曲,形成簡易的多聲部。
1.[ppt11]出示歌詞,指導學生用較高位置柔聲朗誦歌詞,體會“一只饅頭一塊糕”里包含的濃濃的愛意。
2.[ppt12]完整聆聽歌曲,對歌曲的把握由之前的感覺逐漸過渡到知覺。
3.師:讓我們用柔柔的歌聲演唱一下吧,注意我們是搖著小船出發的,小船是怎么搖的?(回憶身體輕輕的擺動,強調歌聲的輕柔,第一遍用鋼琴伴奏,之后用標準錄音伴奏)。
(1)要求學生演唱歌曲一遍,教師輕聲疊加之前練習“搖船的聲音”。唱完后請學生回答,并回憶復習這兩樂句。
(2)師:有誰可以和老師一起來唱搖船的聲音?(請一部分同學加入,并明確演唱順序,嘗試合作,演唱一遍歌詞。第二遍再加入一些同學,教師退出,學生自己合作。)。
5.師:三角鐵也要和大家一起來表現,有誰記得?(回憶三角鐵的演奏,請學生表現。)下面讓我們用更豐富的方法表現《搖啊搖》。(明確各組任務:主旋律聲部、副旋律聲部、三角鐵聲部、教師拍手titi拍腿titi聲部,完整表現。)。
四、總結課題,提升情感體驗。
1.師:《搖啊搖》這首歌曲是流傳于上海地區的一首童謠,很多媽媽也會把它當作搖籃曲搖著寶寶入睡,甜美的旋律陪伴我們度過美妙的童年,希望你們也可以記住這首歌曲,記住這段旋律,永遠記住美好的童年。
2.師:讓我們唱著歌下課吧?。ㄖ餍赏暾莩?。
不論是多么簡短的歌曲,教師都要關注細節的音樂性,運用教師敏銳的感知能力,充滿得將“音樂味”傳遞給學生。本課設計力求做到用音樂活動傳遞音樂、感知音樂、表現音樂。因為本課設計的音樂活動較多,所以要求教師在操作過程中不斷進行微調,以達到最佳效果,當學生能力暫時達不到或是表現地很有興致的時候,要及時地“再來一遍”,以滿足學生的體驗需求。
三年級的音樂教學同時需關注多聲能力的培養與訓練,設計的音樂活動、所做的歌唱練習,都可以潛移默化地滲透多聲部的合作,這樣,等到合唱真正到來的時候,學生就會像看見老朋友一樣去接受并喜愛它。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一首上海的童謠,歌詞親切,質樸,旋律優美、寧靜、抒情,整首歌如同一股涓涓細流,又如同一支含苞待放的花蕾,散發著童謠的魅力與芬芳。讓我們在輕輕吟唱中也不知不覺回到了童年那段美好的時光。
選擇這個內容來開展活動是因為他與孩子的生活密切相關,媽媽哄寶寶睡覺許多孩子都有類似的經驗,只是每個媽媽哄寶寶睡覺的方式各異而已。在這個活動中,我嘗試以音樂、歌曲欣賞、情景律動為載體,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美的同時,樂意用語言和肢體動作表達表現。
1.在搖擺布娃娃的過程中感受音樂的韻律,學習歌曲。
2.通過游戲活動感受左右、高低的不同空間方位。
3.愿意與人一起合作游戲,享受游戲的快樂。
1.布娃娃,搖籃人手1個。
2.電子白板。
(一)導入。
教師:這是誰呀?小寶寶,寶寶要睡覺了,我們把寶寶放在搖籃里搖寶寶睡覺吧。
教師:搖寶寶睡覺的時候,媽媽還唱起了好聽的搖籃曲呢。一起來聽一聽媽媽唱了什么?
(二)學習歌曲。
1.教師示范。
教師:媽媽唱了什么呀?我們再來聽一聽,怎么唱的???
看課件,了解歌詞。
2.幼兒學唱。
教師:媽媽唱歌的時候,是用什么樣的聲音來唱搖籃曲的???輕輕的,柔柔的`,我們也來跟著一起唱一唱吧!
教師:你們唱的真好聽,但寶寶要睡覺了,我們唱的時候要輕輕的,柔柔的,別把寶寶吵醒了,我們再來一次吧。
3.幼兒邊做動作邊唱。
教師:媽媽在哄寶寶睡覺的時候還做了什么動作呀?
教師:那我們也用小手來做搖籃吧,看看哪個小朋友的搖籃又大又舒服。讓我們跟著音樂的節奏來搖一搖吧。前奏的時候點點頭,搖籃不動哦。
教師:老師發現有的小朋友沒有跟著節奏搖哦,看,老師請來了圓舞板朋友來幫忙,聽一聽,圓舞板發出了什么聲音?噠噠噠圓舞板朋友提出了一個要求,圓舞板響一下,我們要換個方向搖一下,響一下,換個方向搖一下,123123。那我們跟著音樂來試試看吧。
教師:我發現這個小朋友能跟著音樂的節奏來搖呢,真不錯!我們請他帶著我們再來有節奏的搖寶寶睡覺吧。
教師:我還發現這個小朋友也能跟著音樂的節奏來搖呢,真不錯!我們也請他帶著我們再來有節奏的搖寶寶睡覺吧。
教師:現在有很多動物寶寶想睡覺了,你們愿意搖他們睡覺嗎?請你把大搖籃里的寶寶輕輕的抱出來,跟著音樂有節奏的搖寶寶睡覺吧。
教師:這次圓舞板朋友不來幫忙了,看看哪個小朋友也會跟著音樂的節奏來搖的。
教師:寶寶睡著了,我們把寶寶輕輕的放在大搖籃里吧,要記得給他蓋好被子哦,小心寶寶著涼了。
(三)游戲活動。
1.教師示范游戲。
教師:剛才我們是一個人搖寶寶睡覺的,那兩個人能不能搖寶寶睡覺呢?看看老師是怎么做的。
教師:客人老師好,請你和我一起搖寶寶睡覺好嗎?
教師:那要怎么樣搖呀?快快的搖?還是慢慢的搖?
教師:哦,慢慢的,輕輕的跟著音樂的節奏搖,快了寶寶會不舒服的。
教師:剛才老師邀請客人老師搖搖籃的時候說了什么話???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教師:老師唱到什么地方的時候把小手舉起來的???一只饅頭的時候舉高,一塊糕的時候放下,我們也來試試看吧。
2.與客人老師一起游戲。
教師:小朋友向后看,這里來了這么多的客人老師,請你用剛才學的好聽的話去邀請一位客人老師吧。邀請到了后,請她站到中間來,拿出你們的搖籃和客人老師一起搖寶寶睡覺。
教師:準備好了嗎?后面的客人老師請你也來幫我們唱搖籃曲,哄寶寶睡覺吧。寶寶馬上就要睡著了,讓我們再來跟著音樂有節奏的搖寶寶睡覺吧。
教師:謝謝客人老師。寶寶睡著了,讓我們輕輕的端著搖籃把他們送到午睡室去吧,讓他安安靜靜的睡個好覺吧。
xx。
在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玩《搖啊搖》。
1、學習用海鹽方言說,理解中方言“要好”“兜”“龍王廟”等特定的含義。
2、通過學學、念念體驗的幽默詼諧,感受以前人們對小輩的殷殷希望的情感。
準備:船、槳、龍王廟、香爐、蠟燭、活魚一條。鍋子、碗。
重難點:把孩子帶入一定的情境,理解的內容,感受中的情感。
師:小朋友,上次我們搖著船到外婆家去采枇杷了,還發生了有趣的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說說看:
幼:搖搖船,搖搖船,搖到外婆啦,搖到外婆啦去做點啥?搖到外婆啦去采枇杷,枇杷只開一朵花,結了一只壞枇杷,壞枇杷要來做點啥?拐拐三歲半個小囡啦!
師:上次到外婆家去真開心,今天外婆又來請我們小朋友去做客了。
1、情景表演設計:
外婆:囡囡,快點到外婆啦來,外婆買根魚來燒燒給囡囡吃。
囡囡(執教老師扮演):好,來哩!囡囡搖船來。搖啊搖,搖啊搖,搖到外婆啦。(外婆在燒魚)。
囡囡:外婆,你對我真要好。外婆,你燒魚燒來頭不熱來尾巴焦(嬉笑)(外婆將魚盛到碗里,嘴里說“兜了,兜了”)。
外婆、囡囡:哎呀,跳了跳了,跳到龍王廟去了,哎呀,香爐、蠟燭全打掉,全打掉!
2、完整傾聽。
(1)、外婆真有趣,她做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燒魚,魚跳走了)。
(2)、以前的人們把這件有趣的事情用好聽的說個大家聽:(教師用方言朗誦)。
外婆對我真要好,買條魚來燒。
燒來頭不熱來尾巴焦,兜到碗里跳呀跳。
一跳跳到龍王廟,香爐蠟燭全打掉,全打掉。
3、理解中的方言及有關詞匯的意義。
(1)、方言“外婆”是誰???(外婆)你的外婆對你好嗎?(好)那么,用海鹽話怎么說“好”,你知道嗎?(要好)?!皳u啊搖”(以前沒有汽車,很多時候都要搖船去做客)。
(4)、龍王廟、香爐、蠟燭的介紹:這個地方叫龍王廟,是以前的人們來說愿望的地方。我們小朋友過生日的時候會許個愿,以前的人們會到龍王廟里去許愿,他們希望自己的小寶寶能成為一個能干的人,他們還說:要讓自己的小寶寶要象鯉魚跳龍門一樣勇敢,一樣有本領。所以,他們還會把小鯉魚放到龍門那個地方去,讓它跳。
出示香爐、蠟燭:這是什么?是用來干什么的?這是香爐。香爐里可以插香,這是蠟燭,這些東西就象我們過生日的時候要插蠟燭一樣,是許愿時候用的。
2、感受三拍子音樂韻律。
1、學會用優美的歌聲準確地演唱上海童謠《搖呀搖》,從音樂聲中感受童年的歡樂。
2、通過肢體的律動和課堂學生對小樂器的演奏來感受三拍子及六拍子音樂強弱特點。
1、準確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搖啊搖》,從音樂聲中表達對童年生活得喜愛與向往。
2、感受三拍子及六拍子音樂韻律。
唱準以下旋律音程音準:
(1)35i6|5.5.|
(2)1326|1.1.|
(3)1326|565.|
教具準備:
電子琴、錄音機、三角鐵、響板、串玲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上行音階1234567i學生起立
12|34|5-|
同學們好!
53|53|5432|1-|
老師老師王老師您好!
下行音階i7654321學生坐下
二、導入:感受三拍子音樂韻律
1、播放音樂《小白船》
設問:聽一聽這首歌是幾拍子的歌曲?提示讓學生律動。
學生:聽音樂律動并回答問題(二拍子、三拍子……)
2、復聽音樂
師生共同律動(拍手拍肩膀、做劃船的動作、做搖搖籃的動作……),答案:三拍子
3、復聽音樂
選響板、串鈴為音樂伴奏,通過肢體來感受三拍子音樂韻律,激起學生求知欲。(響板:重拍串鈴:弱拍)
4、再次聆聽音樂
老師與部分學生舞蹈(把校園集體舞簡單的加入課堂當中),同時部分學生樂器伴奏,在師生合作中快樂的加強對三拍子音樂韻律的記憶。
三、學唱歌曲《搖啊搖》
1、初聽音樂
師生律動感受六拍子音樂韻律(做搖搖籃的動作……)
設問:這首歌曲與剛才的音樂有什么不同呢?(生:比剛才的音樂速度快。)
2、認真地聽一聽,這首歌唱的是什么內容?說一說你聽后的感受。(引導學生通過歌曲內容與歌曲旋律來感受童年的快樂。)
3、復聽音樂
讓學生靜靜地聆聽,感受音樂所帶來的童年快樂,同時小聲學唱。
4、教師范唱,學生用三角鐵自由地為教師伴奏。(首先給學生充足的想象的空間,不要限制他們的思維空間。)
5、聆聽錄音翻唱,教師引導學生正確地用三角鐵的兩種伴奏方式為歌曲伴奏。(其次給學生的知識寶庫充電。)
6、教唱歌曲
利用歌曲寫作與中國漢字四聲調的關系來教學生唱準音高與音程。與此同時,讓學生用手指把音調比劃出來(像畫圖形譜一樣把其美化),用肢體來輔助學習,引起學生的好奇心。
四、表演歌曲《搖啊搖》
1、師生對唱,教師彈琴
2、一部分學生演唱,一部分學生用打擊樂器伴奏。
3、師生邊唱邊做搖搖籃的動作。
4、聆聽歌曲,鼓勵學生編創律動動作,并及時做出評價。
五、在音樂的律動中,快樂的結束本節課。
教材分析及設計意圖:
歌曲《搖啊搖》為第五冊第一單元《童年》中的一首搖籃曲體裁的流傳于上海地區的民間童謠,d宮調式。歌曲運用“x x x?!?/8拍節奏營造微微晃動的“搖啊搖”的感覺,三度、四度音程跳動構成的拋物線狀的旋律行進,好似一座座小橋出現在我們面前。旋律清新上口,節奏輕盈靈動,使人產生無限遐想。歌曲為帶補充的一段體,補充的樂句重復第一樂句的開頭并變化重復第二樂句的結尾,經反復后逐漸減弱,好似漸漸遠去的小船,又似在媽媽輕輕的搖動中漸漸入睡的寶寶。歌曲的前奏有八小節組成,營造濃濃的“家鄉水墨”。
6/8拍子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現,切忌表現成2拍子或者放慢成3拍子,導致缺失韻味,準確的律動把握是需要進行逐步訓練的。三年級是多聲部歌唱正式開始的重要過渡,我們在日常教學中需要明確并盡早進行簡易的多聲部練習,這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稉u啊搖》這首歌曲比較簡短,在學唱中可以整體把握,歌曲立意淳樸,旋律主干音鮮明,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相應音樂訓練,以達到能力的累積。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遵循:1?愉悅原則;2?整體性學習原則;3?注重過程原則。
本課分成四大塊:
1?聆聽律動。運用聆聽所產生的音樂直覺進行音樂學習,能夠有感覺的進行6/8拍子的律動并在律動中獲得音樂的整體形象。
2?模唱曲譜。借旋律線、圖示等方法,結合音樂直覺與產生的相應聯決進行更為精細的旋律學唱,并能形成簡易聲部合作。
3?歌唱表現。能夠運用良好積極的咬字吐字演唱歌曲,表現愉悅盈動的情緒。
4?綜合表演。多聲部歌唱在三年級正式開始,所以我們需要有意識地進行提前滲透,本課的綜合表現會采用打擊樂器伴奏、人聲模擬樂器為歌曲伴奏、以及采用旋1律主干音等方法進行綜合表現,形成多聲部的合作。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律動、歌唱、聲部合作等獲得審美愉悅,擁有對于美好童年的積極價值觀。
知識技能:能夠擁有準確的6/8拍律動感覺,擁有準確靈敏感知前奏尾聲的能力,能夠用柔軟輕盈的歌唱表現歌曲,能夠用do、mi、sol的長音與歌曲進行多聲部合作。
過程與方法:運用積極的師生互動,調動學生的音樂合作與控制能力。
教學重點:準確完整富于表現的歌唱。
教學難點:歌唱中的6/8拍準確律動,能夠在準確拍點上進行聲部游戲。
教學準備:打擊樂器:三角鐵。
教學過程:
一、六八拍子律動,歌曲整體風格把握[ppt2]
1.師:同學們,快樂的音樂課開始了,你可以讓你的手拍出像歌唱一樣的節奏嗎?和老師一起來。
(1)跟老師拍2拍子節拍,用拍手表示強、拍大腿兩側表示弱。循環反復直到拍點穩定,不機械,每個拍點表現得有彈性、輕盈。
(2)師:下面讓我們的身體也像歌唱一樣輕輕擺動。
(帶領學生跟著拍手的節拍點左右擺動身體,注意動作小,拍點穩。)
(3)師:老師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讓它為我們歌唱一樣的拍手律動伴奏,好嗎?
([ppt3]播放《搖啊搖》范唱片段,教師領學生一起表現。)
2.師:我們再來一遍。這一遍要請三角鐵幫忙,老師會在前奏的時候用三角鐵演奏,當歌聲唱起的時候,大家就像剛才一樣輕輕地拍出來,準備――。(第二次在錄音范唱中律動。)
3.師:三角鐵發出的聲音是怎樣的?(指導學生用高位置的弱聲“叮―”來表現)有誰愿意來演奏三角鐵?(請有把握演奏準確的學生示范)雖然沒有很多三角鐵,但是我們可以模擬演奏(要求模仿演奏三角鐵的同學,同時嘴巴模擬三角鐵音色)。我們的演奏順序是:歌曲前奏由你們來演奏,歌聲開始的時候老師來表演,準備――。
2(在學生演奏時及時提示,注意拍點準確。教師在律動中加進人聲“ti ti”,形成“拍手ti ti拍腿ti ti”的六拍子律動。[ppt3]歌曲完整播放。)
4.師:誰發現老師剛才的表現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學生關注教師表現出來的弱聲“ti ti”,感受在拍手與拍腿之間加進弱聲“ti ti”形成的新的脈動)(再次完整表現歌曲:三角鐵演奏+6/8拍子律動。)
二、感知旋律,細化音樂體驗
([ppt5]課件出示do、mi、sol音符小船,分別唱唱每一只小船的“名字”,在唱的過程中關注音的穩定)
2.師:讓我們搖著小船出發吧,你聽聽,我們搖船的聲音也是美妙的音樂。
(1)[ppt6]分別出示| || |和| | | |,結合律動唱譜,注意在唱的過程中關注6/8拍的律動感與樂句音程穩定。(2)播放歌曲范唱,指揮學生范唱第一樂句時疊加第一條旋律,第二樂句時疊加第二條旋律,與歌曲范唱形成二聲部。提醒學生看老師手勢,注意第三樂句是兩小節第一條旋律、兩小節第二旋律??梢跃毩晝杀?。)
3.師:老師小時候就喜歡這首歌(哼唱歌曲),你哼哼看。(學生嘗試哼唱,檢測學生的音樂記憶能力,不要求學生表現很準確。)這首歌的題目叫《搖啊搖》[ppt7],每當唱起這首歌,老師就感覺是我坐著小船搖啊搖,搖到外婆家了,外婆就站在一個小村邊的小橋上在等我,可美了。
3(1)你能唱第一句話嗎?([ppt8]出示第一樂句曲譜歌詞,教師彈奏單旋律,學生哼唱。)聽老師唱曲譜,看看老師的手勢,你看我的手劃出一個像什么的形狀?(教師先視唱曲譜第一小節,手上劃出旋律起伏線條,讓學生感知像“小小的石拱橋”,然后慢慢增加第二小節,明確兩句是重復的,再感知三、四小節組成的“大大的石拱橋”)。原來歌曲的旋律起伏就像是一座座橋,(旋律線出示,學生劃旋律線唱譜或用“u”模唱,關注學生的音準與音色,提醒注意準確的節拍脈動)。
(2)[ppt9] [ppt10]同樣的方法學唱第二、三樂句。第三樂句學唱時,要求學生能夠找到與前面相同的地方。
4.[點擊ppt10]在鋼琴的伴奏下完整用“u”準確哼唱歌曲,要求音色統一、律動準確,教師及時指導并調整音色。
三、演唱歌曲,形成簡易的多聲部
1.[ppt11]出示歌詞,指導學生用較高位置柔聲朗誦歌詞,體會“一只饅頭一塊糕”里包含的濃濃的愛意。
2.[ppt12]完整聆聽歌曲,對歌曲的把握由之前的感覺逐漸過渡到知覺。
3.師:讓我們用柔柔的歌聲演唱一下吧,注意我們是搖著小船出發的,小船是怎么搖的.?(回憶身體輕輕的擺動,強調歌聲的輕柔,第一遍用鋼琴伴奏,之后用標準錄音伴奏)。
(2)[ppt14]師:有誰可以和老師一起來唱搖船的聲音?(請一部分同學加入,并明確演唱順序,嘗試合作,演唱一遍歌詞。第二遍再加入一些同學,教師退出,學生自己合作。)
5.師:三角鐵也要和大家一起來表現,有誰記得?(回憶三角鐵的演奏,請學生表現。)下面讓我們用更豐富的方法表現《搖啊搖》。(明確各組任務:主旋律聲部、副旋律聲部、三角鐵聲部、教師拍手ti ti拍腿ti ti聲部,完整表現。)
四、總結課題,提升情感體驗
1.師:《搖啊搖》這首歌曲是流傳于上海地區的一首童謠,很多媽媽也會把它當作搖籃曲搖著寶寶入睡,甜美的旋律陪伴我們度過美妙的童年,希望你們也可以記住這首歌曲,記住這段旋律,永遠記住美好的童年。
2.師:讓我們唱著歌下課吧?。ㄖ餍赏暾莩?。
教學反思:
不論是多么簡短的歌曲,教師都要關注細節的音樂性,運用教師敏銳的感知能力,充滿得將“音樂味”傳遞給學生。本課設計力求做到用音樂活動傳遞音樂、感知音樂、表現音樂。因為本課設計的音樂活動較多,所以要求教師在操作過程中不斷進行微調,以達到最佳效果,當學生能力暫時達不到或是表現地很有興致的時候,要及時地“再來一遍”,以滿足學生的體驗需求。
三年級的音樂教學同時需關注多聲能力的培養與訓練,設計的音樂活動、所做的歌唱練習,都可以潛移默化地滲透多聲部的合作,這樣,等到合唱真正到來的時候,學生就會像看見老朋友一樣去接受并喜愛它。資源引用: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教師用書第五冊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一、學習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搖啊搖》,讓學生體會歌曲抒情、活潑的音樂情緒,表達出對生活的回憶與熱愛。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導學生創編動作與師生互動的交流,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背唱《搖啊搖》,并進行表演。
三、養成教育:培養學生傾聽別人說話的習慣。
教學重點:體驗歌曲中所表達的真摯情感。
教學難點:體驗6/8拍的強弱感。
教學用具:多媒體電子琴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1.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2.復習歌曲。
請小朋友們說說最喜歡上學期的哪首歌曲/或彈一段前奏問學生歌名。
二、新課學習。
1.導入:
聆聽《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說說樂曲情緒,并用動作表演。
欣賞童謠歌舞《弄堂游戲》并用動作表演。
2.小練習:隨音樂拍手:(復三拍子動作練習)歌曲《搖啊搖》旋律熟悉。
3.歌曲學習:出示書上插圖,讓學生嘗試怎樣讀更能表現圖上的意境,教師采用兩種方法讓學生選擇,學生邊劃船邊朗讀。
1)說說用以上哪段音樂配比較合適,為什么?
2)放《搖啊搖》錄音,學生感受歌曲情緒。
3)放《搖啊搖》錄音,學生做劃船律動,體驗6/8拍的強弱感?!甽u’哼唱。
4)教師范唱歌曲旋律,引導學生手指書視譜;。
5)學生模唱學習歌曲(師彈奏旋律)。
4.邊唱邊自編動作表演歌曲《搖啊搖》,要求自創動作,從學生的自創動作中選編成游戲進行表演。
5.編創與活動。
1)讓學生說說三角鐵有哪兩種敲法。
2)分組嘗試選擇滾動式和按強拍打擊三角鐵如何為歌曲伴奏。
3)分組展示。
4)讓學生試著敲一敲,說說有什么特點?
5)一部分學生邊唱邊表演,一部分學生用打擊樂伴奏。
6)除選擇三角鐵伴奏外,還能用什么打擊樂同樣渲染《搖啊搖》的意境。
用三角鐵、碰鈴、沙球等為歌曲伴奏。
7)分組或集體表演。
小結:鼓勵與表揚,并指出不足之處。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歌曲《打秋千》,培養學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學會與人合作。
2、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引導學生用自然、和諧的聲音表現歌曲,體驗和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和二聲部的和聲美。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樂趣,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合唱中能相互配合,傾聽另一聲部,唱準自己的聲部。
教學過程:
一、律動:
同學們好,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來上這節音樂課,讓我們隨著歡快的音樂跳起來吧!(放音樂,帶領學生跳起來)。
二、發聲練習。
(一)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非常好聽的旋律,想請同學們用“lu”來哼唱。我們先來找一下“lu”的聲音位置,聽老師來唱(范唱)?!發u”的聲音是不是從腦門上發出來的?跟著老師來唱一唱。
(二)師:聽老師配上旋律唱一唱,是什么感覺?(多媒體出示旋律,生:很有彈性,像跳起來一樣等)。你們在唱時也要唱的像拍皮球一樣有彈性。(帶領學生用lu模唱旋律。)。
(三)師:同學們唱得真棒,老師特別高興,給大家帶來了一件禮物,就在你們的板凳下面。(學生拿出串鈴)。串鈴發出什么聲音呀?(生:叮叮當當的聲音)。我們就用串鈴的“叮當”聲來表現這段旋律。先聽聽老師是怎樣唱的。(老師范唱,再讓學生拿起串鈴,邊唱邊伴奏。老師指導學生唱準八分休止符的時值,以表現鈴鐺的清脆。)。
三、學唱《打秋千》第一聲部。
(一)師: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老師像你們這樣大的時候,經常到公園玩兒,那時候,我最喜歡打秋千了,坐在上面上下晃動特別高興,特別自在,感覺自己像飛起來一樣,美極了。同學們,你們打過秋千嗎?打秋千時是什么樣子的?(生:上下晃動,越蕩越高……)如果在秋千上或我們的衣服上系上串鈴,那么它就會隨著秋千的晃動發出陣陣清脆悅耳的“叮當”聲。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合唱歌曲《打秋千》,歌曲的第二聲部就是剛才我們唱的“叮當當叮當”的旋律。我們來聽一遍歌曲,豎起你的小耳朵,比比誰的耳朵最靈敏,能聽出歌曲的第二聲部來。
(二)播放歌曲范唱,聽完讓學生說說是否聽出第二聲部來。(由于第二聲部具有伴唱性質,所以音量較弱)。若一次學生聽不出來,可再放一遍范唱,老師可同時隨音樂唱第二聲部歌詞,幫助學生聽辨。
(三)再次播放歌曲,聽完讓學生說說歌曲的速度、情緒。(速度是中速稍快,情緒是高興的、快樂的等)。
(四)帶領學生用“lu”哼唱歡快的旋律。
(五)師:我們再來聽一遍歌曲,注意看歌詞,聽歌中的小朋友是如何打秋千的?(聽完學生答,如在秋千上晃來晃去,忽高忽低,像春燕飛上天……)。師小結:歌曲共三段,最后一段唱完有個結束句。歌中把兄弟、姐妹和伙伴們都邀請來打秋千,旋律充滿了跳躍感,起伏也較大,咱們就來學唱這首好聽的歌曲。
(六)老師教唱第一段歌詞,讓學生想像“自己蕩著秋千從高處飛下來的感覺”來理解并唱好“下滑音”。注意在“ˇ”換氣記號處馬上換口氣再唱下一拍。最后的“哎依呀”要輕聲唱,“呀”字不要占休止符的節拍,并指導學生唱出秋千上下晃動的動感和起伏感。
(七)讓學生看第一段最后一句歌詞:“來來去去響叮當”唱出了打秋千時發出的“叮當”聲,我們就把“叮當”聲加到歌曲中來。(一組學生唱第一聲部最后一句歌詞,另一組配上第二聲部“叮當當叮當”的旋律,先分組練唱,再合唱。)。
(八)老師大聲唱第二段歌詞,學生輕聲跟唱。
(九)讓學生自己跟琴唱第三段,唱錯的地方老師及時糾正。
(十)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讓學生想想自己打秋千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快樂的、高興的、興奮的……),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要求學生注意聽前奏,嘴巴上下張開,面帶微笑,聲音唱到腦門上。
(十一)播放一段小朋友打秋千的錄象,然后讓學生想象教室就是游樂場,創編打秋千的動作,然后邊唱歌曲邊隨音樂表演。
四、兩聲部合唱。
(一)師:《打秋千》是一首二聲部的合唱曲,我們再來聽一遍歌曲,仔細聽歌曲兩個聲部是如何配合的。(再次播放歌曲范唱)。
(二)把學生分成兩組,分別練唱兩個聲部。
(三)指揮學生試著合唱歌曲第一段。讓高聲部的同學在演唱時聲音稍微收一點,達到兩個聲部的和諧。
(三)放歌曲伴奏,老師指揮學生進行二聲部合唱,要求學生不要喊唱、搶唱,注意傾聽別的聲部。
五、拓展。
我們再來聽另外一首合唱歌曲,也叫《打秋千》,和剛才我們唱的《打秋千》是一樣的旋律、一樣的歌詞,但是合唱的處理形式不同,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感覺呢?我們來欣賞一下。(課件播放另一首合唱曲《打秋千》,聽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師小結:相同的歌曲,不同的合唱形式,帶給我們不同的感覺,使我們感受到了合唱豐富的表現力和無窮的魅力)。
六、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合唱歌曲《打秋千》,聆聽著同學們的歌聲,使我也仿佛回到了童年,回憶起自己小時侯打秋千時的快樂情景?!洞蚯锴А肥且皇棕罾凶迕窀?,仡佬族是我國云貴高原中部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大部分散居在貴州省的西北、西南和北部。仡佬族民間流傳著許多民歌,他們的生活也幾乎時時刻刻伴隨著音樂。如果大家對這個民族感興趣,想了解它更多的情況,可以從網上查一查有關這個少數民族的資料。下課!
《打秋千》是首訖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歡快、活潑,是一首兩聲部的合唱曲。如何讓學生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互相配合完成二聲部的合唱,并在合唱中學會與人合作是我這節課的主要目標。由于第二聲部具有伴唱性質,所以音量較弱,學生不易聽出旋律來,也就不能感受兩聲部的和諧美。我就讓學生從模唱第二聲部旋律入手,使他們巧妙地在不知不覺中唱會了第二聲部。然后再進入第一聲部的教學。課中我啟發學生自主探究式地學習,并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使學生在生生合作、師生合作中,能力得到提高。學生在學唱第一聲部的過程中,幾乎沒有問題,只是在結束句的換氣記號處有些慢,經過老師的示范、指揮,學生掌握的還不錯。但在兩個聲部的配合中,遇到了一些問題。當學生兩個聲部第一次配合時,學生的節奏感完全沒有了。尤其是第二聲部越唱越快。同時我還發現為了能唱好,有些聲部的學生還使勁喊唱、搶拍唱。我糾正了他們這種不好的習慣,告訴他們合唱的要領,給他們信心。學生的理解能力都很強,經我的示范與點撥,學生唱得越來越好。
總之,這節課既有成功之處,也有一些不足。如有些地方處理地不夠細致、鼓勵性語言有些少等。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注重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多鼓勵學生,給他們學習的自信心,爭取把課上得更好。
有感覺。后一個班的教學讓我開始有了改換教學方法的念頭。
首先,在歌詞的讀法有了兩種變化。如何控制這種變化,由老師來掌握。先在歌詞上做文章,老師講述小的時候與外婆如何共度美好童年的?(創編一個小故事)我說:“現在回憶起最難忘的事情就是外婆哄我進入夢鄉的那個好聽的童謠,同學們想知道嗎?”我朗誦一遍歌詞。讓學生打開書讀一遍。有的學生的朗讀一定不會有耐心,像哄笑孩子一樣,要么只會大聲齊讀不加感情。這時候我說:“不像不像,你們讀的一點都不像我的外婆一樣好聽,外婆的聲音很輕很弱?!边@個時候讓學生再讀,他們按照老師的要求,聲音輕而弱。我聽了后又說:“不像不像,還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讀的速度沒這么快?!钡诙斡肿x了一遍,同學們按我的要求做到了。我又說:“不像不像,還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不但會讀,還會唱呢,你們行嗎?”同學們聽到這里他們憋足了勁異口同聲地說:“行”。
其次,學習歌曲。學生急切盼望老師打開音樂讓他們快點欣賞,然后跟唱。我注意觀察到學生聆聽非常認真,不僅僅歌詞有了三次熟悉,由于旋律優美他們很快就學會了。當學生達到了老師的全部要求,他們也開心極了。老師也表揚大家唱的好聽,像她的外婆。這個時候我發出了:哎!的嘆息聲。有的學生眼神緊緊盯著老師,特想知道老師到底怎么了?我又開始說了,現在我真得很想回到從前,躺在外婆的懷抱里好好睡上一覺。外婆總會用那溫柔的手撫摸我的頭和身體。我開始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表演。同學們你們會哄我入睡嗎?這個時候全班同學那種迫不及待的手已經開始按照我說的一邊唱一邊表演了。于是,主題曲再次想起,學生們終于理解了這首歌曲,用緩慢的速度,溫柔的聲音,細致的表演完成了這首歌曲!
《搖啊搖》是一首孩子們熟悉的、搖籃曲體裁的上海童謠,歌曲6/8拍,宮調式,搖啊搖教學反思。歌曲旋律平穩、安靜,富有水波蕩漾、小船搖動的韻律感,詞曲結合朗朗上口。歌詞非??谡Z化,像媽媽在哄寶寶睡覺時的語言和歌唱。
這首歌很多學生都熟悉它兒歌朗讀的方式,因此歌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主要放在指導學生用清晰、標準的上海方言歌唱。為幫助學生表達歌詞的意境,我設計了“劃小船到外婆家、用甜美的聲音喊一喊外婆、聞一聞饅頭的香味”等情境。學生在愉快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自然地感受并表現出了搖籃曲式的風格。歌曲的學唱我根據二期課改“聽覺領先,動覺切入”的理念來設計:
1、歌曲聽賞,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
2、律動體驗,大膽地表現音樂賦予的想象;
3、兒歌朗讀,指導學生用正確方言讀詞;
4、情景創設,引導學生用適當的歌聲表現歌曲的意境;
通過課前精心的設計和課堂上靈活的施教,本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另外,由于生活方式的改變,許多上海的孩子已不會講地道的上海話、也不會玩父母們曾玩過的一些弄堂游戲,在他們眼里、心中只認識現代化的大上海。因此在歌曲《搖啊搖》的學唱之后,我向學生們推薦欣賞了幾首上海傳統的弄堂童謠,并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說一說、玩一玩現在流行的一些健康有益的童謠游戲,引導學生喜愛上海地方音樂,擴展了他們的音樂視野。
活動目標:
1、愉快的`朗讀童謠,分清糖、果、和團子的發音。
2、體驗與外婆(老人)的親情。
活動準備:
1、請一位教師扮外婆。
活動過程:
1、體驗親情:
——“你的外婆喜歡你嗎?是怎么喜歡你的?”
讓幼兒都能說說自己的外婆。
2、學習童謠:
教師出示圖片。
——圖片上有誰,在做什么?
教師朗讀童謠,幼兒欣賞、理解。
幼兒跟著教師朗讀童謠,注意分清糖、果和團子的發音。
教師運用兒歌中的句子進行提問,如“搖啊搖,搖到哪里去?”
幼兒邊朗讀邊做動作。
建議與提示:
1、在區域活動中,引導個別幼兒看看說說幼兒用書,學會完整朗讀童謠。
2、家里有老人的話,請幼兒回家后念給他們聽。
童謠:
搖啊搖。
搖啊搖,
搖啊搖,
搖到外婆橋,
外婆夸我好寶寶。
糖一包,
果一包,
又有團子又有糕。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huibaotihui/62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