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小班教案的執行,教師可以有效指導幼兒的學習,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在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了一些小班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的教案編寫有所幫助。
1.以發展持物行走,保持平衡的能力。
2.能按老師的'指令來游戲。
塑料碗、若干個人乒乓球。
幼兒每人一個塑料碗,內裝2到3個乒乓球(代表湯圓)。游戲開始,幼兒端起裝有"湯圓"的碗走向終點線,保持平衡能力。
幼兒園是孩子生活的小樂園,孩子大部分時間是在這里渡過的。首先,根據幼兒園戶外活動形式多樣的特點,決定戶外活動的設備、器材、玩具材料必須多樣化,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滿足孩子的實際需要。
做湯圓(數學-點數)
1、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物體的數量并說出總數
2、在游戲的過程中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3、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1、教師準備:橡皮泥,盤子,賣湯圓的歌曲
2、幼兒準備:已有的風俗習慣,用橡皮泥搓圓的經驗
1、游戲情景導入,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指導語:小朋友們,今天是元宵節,我們要吃什么啊?那我們一起搓湯圓,好嗎?
指導重點:引發幼兒對湯圓的關注并為下面的活動打下基礎引入活動
2、教師示范
(1)、指導語:今天,我和小妹妹在家,我要做兩個湯圓,要選擇幾個面團啊?我們放到手上搓一搓,一個湯圓出現了,然后放到鍋里,我們再搓一個面團,現在幾個湯圓出現了,小手要指著一個一個的數,最后數到幾就是幾個湯圓。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手口一致地數,最后說出總數
(2)、指導語:這時,我的爸爸回來了,他告訴我,他很餓,我會怎么做啊?那我在搓一個吧。我們再來數數有幾個湯圓?還記得老師說的方法嗎?手要指著,嘴要數著,最后的數到幾就是有幾個湯圓。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逐一數數,幼兒掌握點數的方法。
(3)、指導語:我們現在要開火煮湯圓的時候,我的媽媽回來了,我會怎么做?那我又要搓一個湯圓,我們再來數數有幾個湯圓了。
指導重點:鞏固幼兒點數,引導幼兒手口一致地數,說出總數
3、幼兒動手操作,老師放音樂指導語:請小朋友拿到盤子,盤子上有幾個點,你就要做幾個湯圓,然后你去告訴你的好朋友,你搓了幾個湯圓。
指導重點:幼兒一邊搓湯圓,一邊數,鞏固幼兒點數的方法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了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后的數學活動中多加游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1、知道元宵節要吃湯圓。
2、了解湯圓的形狀,嘗試用紙漿制作湯圓。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物質準備kt板各組一塊,上面畫好“湯圓”的外輪廓,各色紙漿、棉簽、鑷子。
1、提問:元宵節的時候,我們吃什么?
3、教師示范用紙漿在kt板上制作湯圓。
4、幼兒入座,選擇在就近的“湯圓”外輪廓上進行紙漿湯團的制作。
5、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同時幫助幼兒用鑷子把選用的紙漿放在指定的湯圓輪廓中。
6、作品展示、講評。
對此次的活動感觸頗多:
1、來自孩子的感觸,曾記得班中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紙漿,是在托班,對于他們第一次的操作場面只能用一個字——“亂”來形容,紙漿在桌子、地面隨處可見;而在這次的活動中,場面確是非常整潔、有序。
2、作品“特效”的感觸,此次的“湯圓”是制作在kt板上的,有一個較長的待干過程,由于在室內一時沒找到理想的待干的場地,我們靈機一動,把它臨時布置在了美工區內,美工區中美術的氛圍頓時增添了許多。這可謂是“弄巧成拙、一舉多得”呀!
1、欣賞圖片,感受餃子的不同造型。
2、嘗試用團圓、壓扁、黏合等技能捏出不同形狀的餃子。3、喜歡用彩泥進行創意造型,感受泥塑的樂趣。
1、經驗準備。
幼兒吃過餃子,觀察過包餃子。
2、材料準備彩泥,一次性紙盤,搓成小團的各色皺紋紙。
一、情境導入。
1、玩手指游戲“包餃子”,激發幼兒興趣,引出主題。
師:小手攤開,來包餃子吧?。ㄉ斐鲎笫质终疲{,搟,搟餃子皮兒;(右手在左手上做搟皮狀)。
和,和,和餃子餡兒;(右手手指立在左手手掌上做捏合狀)包,包,包個小餃子!
(每說一個“包”字就用右手食指依次輕點左手手指)香噴噴的餃子給誰吃?
(用右手把左手包起來)給xx吃?。ㄕf出誰的名字就把“餃子”遞到誰嘴邊)。
2、幼兒分享交流關于餃子的.已有經驗。
二、探索發現。
1、感受泥塑餃子外形的多種多樣。
師:這些餃子像什么?和我們平時吃的餃子有什么不同?
小結:這些都是小朋友做的個性餃子,有圓形、橢圓形、五角形、方形、三角形,還用了好多漂亮的顏色。
2、觀察餃子的制作方法。
三、創作表現。
1、熟悉操作材料,激發幼兒參與泥塑活動的興趣。
師:老師準備了面團(彩泥)和餃子餡(搓成團的皺紋紙),我們一起來包餃子,看誰的餃子最有創意!
2、幼兒大膽嘗試運用團圓、壓扁、黏合等技能制作不同形狀的餃子。
3、教師巡回指導,提供幫助。
鼓勵幼兒制作不同形狀、花邊、顏色的餃子,提醒幼兒把餃子皮的邊粘合牢固。
四、欣賞評議。
1、把幼兒制作好的餃子放到事先準備好的一次性紙盤里,帶領大家逐盤欣賞。
2、引導幼兒開展評價,評出最獨特的餃子、最鮮艷的餃子、最美味的餃子等。
師:你喜歡哪盤餃子?你覺得它好在哪里?
五、結束活動師幼一起收拾整理材料,結束活動。
請幼兒回家和父母一起包餃子、吃餃子,并將過程拍下來,把照片帶到班級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1、知道元宵節要吃湯圓。
2、了解湯圓的形狀,嘗試用紙漿制作湯圓。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物質準備kt板各組一塊,上面畫好“湯圓”的外輪廓,各色紙漿、棉簽、鑷子。
1、提問:元宵節的時候,我們吃什么?
2、出示湯圓的圖片,說說湯圓的形狀,吃去是什么味道的?里面有什么?什么顏色的?
3、教師示范用紙漿在kt板上制作湯圓。
4、幼兒入座,選擇在就近的“湯圓”外輪廓上進行紙漿湯團的制作。
5、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同時幫助幼兒用鑷子把選用的紙漿放在指定的湯圓輪廓中。
6、作品展示、講評。
對此次的活動感觸頗多:
1、來自孩子的感觸,曾記得班中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紙漿,是在托班,對于他們第一次的操作場面只能用一個字——“亂”來形容,紙漿在桌子、地面隨處可見;而在這次的活動中,場面確是非常整潔、有序。
2、作品“特效”的感觸,此次的“湯圓”是制作在kt板上的,有一個較長的待干過程,由于在室內一時沒找到理想的待干的場地,我們靈機一動,把它臨時布置在了美工區內,美工區中美術的氛圍頓時增添了許多。這可謂是“弄巧成拙、一舉多得”呀!
1、感知生活中熱脹冷縮的現象,激發探究科學現象的興趣。
2、知道吃湯圓是我國的一種習俗。
3、了解湯圓的制作材料和過程,豐富動詞“搓”。
幼兒用書、制作湯圓道具、卡片、搓湯圓視頻、乒乓球一個、熱水若干。
一、欣賞音樂《賣湯圓》導入。
——師:剛剛我們聽的是什么歌曲?它賣的是什么?湯圓。
——師:你們有沒有吃過湯圓?喜歡吃什么味道的?
二、學習兒歌。
——師:吃湯圓是我國許多地方過節的風俗。你們知道湯圓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的嗎?
——教師播放《搓湯圓》視頻,請幼兒觀看并說一說。
——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啟發幼兒理解“搓”的動作含義,體會兒歌的情趣。
——教師帶領幼兒雙手做“搓”的動作,體會“搓”的動作含義。
——師:湯圓是什么形狀的?(湯圓是圓形的,引導幼兒說:湯圓湯圓圓又圓)。
——師:湯圓都有什么餡的?(花生、芝麻等等)。
——師:湯圓好不好吃?(教師做真好吃的表情,帶領幼兒感受吃湯圓時的愉快心情)。
——引導幼兒一起看圖,朗讀兒歌,提醒幼兒注意表情和動作。
三、游戲活動:開心制作湯圓。
——請幼兒用橡皮泥搓出湯圓形狀,比一比誰搓的圓。(邊念兒歌邊搓湯圓)。
四、實驗探究為什么湯圓熟了會變大。
——播放煮湯圓的視頻,請幼兒觀察并說說湯圓煮熟之后發生了什么變化?(引導幼兒說出:湯圓浮了起來,而且變大了)。
——教師進行實驗:神奇的乒乓球。教師用熱水把扁了的'乒乓球變回原來的樣子。
——教師小結:乒乓球里面的空氣因為遇到了熱水,就變得越來越熱,越來越大,就把乒乓球給變回原來的形狀了。同樣地,湯圓受熱后體積會慢慢膨脹,所受的浮力面積也變大,所以說,煮熟后的湯圓會浮起來。
——和幼兒解析一下生活中其他熱脹冷縮的例子。(如:餃子、包子、饅頭等)。
活動應變。
1、播放視頻活動環節還可以用圖片來代替。
2、游戲活動中可以用面團、泥巴、紙團來代替橡皮泥。
區角活動。
語言區:把兒歌掛圖貼入語言區,請小朋友誦讀兒歌。
美工區:投放橡皮泥,請小朋友搓湯圓等。
活動延伸。
1、仿編兒歌。
切蘋果,切蘋果,
蘋果蘋果圓又圓。
有紅的,有黃的,
蘋果蘋果真好吃。
2、體能游戲:下湯圓。
游戲準備:墊子。
游戲規則:請教師組織幼兒排隊站在墊子周圍,請幼兒根據教師的口令做動作:教師說“下湯圓”幼兒就跳到墊子上,教師說“水開了”幼兒抱住膝蓋滾動身體。
環境創設。
主題墻區:貼入湯圓的制作過程。
家園同步。
1、讓幼兒回到家中,在家長的看護下,煮一次湯圓,讓其親身感知熱脹冷縮的現象。
2、請家長和幼兒觀察并記錄生活中熱脹冷縮的現象。
隨機教育。
到湯圓相關節日時,引導幼兒復習兒歌。
運用和豐富兒歌的詞匯(圓又圓、長又長)。
1、愿意參與手工制作的活動,并膽進行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2、懂得用正確的方法和步驟進行粘帖活動,懂得進行收拾。
1、幼兒認識活動的材料和成品,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幼兒進行制作。
3、把幼兒的成品進行展示,幼兒之間進行互相的欣賞。
1、教師助幼兒了解活動的過程和步驟。
2、教師在活動的過程中提幼兒收拾自己使用過的物品。
3、教師鼓勵幼兒膽講述自己的感受。
長方形的各色蠟光紙若干;黃色的長條形蠟光紙若干;糨糊少許、抹布若干。
1.學習用濕糯米粉搓元宵并能團得較圓。
2.能感受到元宵節的快樂。
3.增強合作精神,提高競爭意識。
4.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1.請幼兒收集花燈,布置活動室。
2.用濕糯米粉適量,消毒過的盤子一組一個。
3.幼兒用肥皂洗凈雙手。
一、觀賞花燈,感知元宵節。
1、幼兒自由觀賞花燈,相互欣賞。
2、引發幼兒討論:為什么現在要玩花燈?
3、小結:元宵節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燈、玩花燈、做元宵、吃元宵。
二、引導幼兒搓元宵。
1.老師介紹做元宵的`材料,濕糯米粉。
2.討論制作方法引導幼兒將濕糯米粉搓成長條,再分成一段一段的,最后將每一段搓圓。
三、幼兒操作。
老師將濕糯米粉分給幼兒,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提醒幼兒不能把元宵掉到地上,以免弄臟。然后將幼兒做好的元宵送到廚房請師傅幫助煮沸熟。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里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里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悅,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
1、知道元宵節要吃湯圓。
2、了解湯圓的形狀,嘗試用紙漿制作湯圓。
3、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4、培養幼兒耐心完成任務的習慣,享受活動的樂趣。
物質準備kt板各組一塊,上面畫好“湯圓”的外輪廓,各色紙漿、棉簽、鑷子。
1、提問:元宵節的.時候,我們吃什么?
2、出示湯圓的圖片,說說湯圓的形狀,吃去是什么味道的?里面有什么?什么顏色的?
3、教師示范用紙漿在kt板上制作湯圓。
4、幼兒入座,選擇在就近的“湯圓”外輪廓上進行紙漿湯團的制作。
5、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同時幫助幼兒用鑷子把選用的紙漿放在指定的湯圓輪廓中。
6、作品展示、講評。
對此次的活動感觸頗多:
1、來自孩子的感觸,曾記得班中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紙漿,是在托班,對于他們第一次的操作場面只能用一個字——“亂”來形容,紙漿在桌子、地面隨處可見;而在這次的活動中,場面確是非常整潔、有序。
2、作品“特效”的感觸,此次的“湯圓”是制作在kt板上的,有一個較長的待干過程,由于在室內一時沒找到理想的待干的場地,我們靈機一動,把它臨時布置在了美工區內,美工區中美術的氛圍頓時增添了許多。這可謂是“弄巧成拙、一舉多得”呀!
通過看看、講講了解過新年時的一些風俗習慣,引導幼兒嘗試自己動手搓湯圓,體驗過新年的快樂氣氛。
1、《新年好》的音樂磁帶;
2、《新年好》flash;
3、橡皮泥人手一盒;
4、盤子每組一個;
5、角色游戲房的娃娃家場景。
一、激發興趣,導入主題。
教師播放歌曲《新年好》,告訴幼兒新年來到了。
教師提問:寶寶,你們覺得過新年最開心的是什么事呀?
幼兒交流討論。
教師小結:你們過新年的時候可以穿新衣服、吃糖果、拿紅包……
二、播放flash。
1、教師播放flash:我們來看看別人的新年是怎么過的?
2、幼兒欣賞、交流。
3、師小結:過新年是最重要的節日,在新年里很多人都會放鞭炮,一家人還會開開心心在一起吃湯圓,吃湯圓表示團團圓圓的意思。
三、操作探索。
1、教師:寶寶,那我們也來試試做好吃的湯圓吧。
2、教師示范做湯圓的步驟:先取一小塊橡皮泥放在手掌心,用另一個手掌蓋在橡皮泥上,來回團、搓,一個小小的圓圓的湯圓就做好了。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配背景音樂《賣湯圓》)提醒幼兒將搓好的湯圓放在桌上的小盤子里。
四、延伸活動。
帶幼兒去角色游戲房,把做好的湯圓放進娃娃家的鍋子里,模仿煮湯圓的場景,體驗過新年的快樂。
有句老話“上燈圓子,落燈面 ” ,意思就是在正月十三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親自做圓子,吃圓子,在正月十八的時候呢將會吃面,意味著新的一年真正的開始了。而今天正好是正月十三,所以我將“搓元宵”這節活動安排在了今天,希望孩子們更加深入的了解“元宵節”同時學會“搓元宵”
為了更加突出元宵節的這一氛圍,我提前一天讓小朋友將花燈帶到幼兒園,用花燈來裝扮我們的教室及幼兒園,有了孩子們五彩絢爛的花燈,使得節日的氣氛更加濃郁了。
活動開始我選擇讓每個孩子參觀我們的教室,讓他們討論“為什么要玩花燈”。孩子們像事先說好似的,一起說著是因為元宵節快到了,看來孩子們已經在家中從家人的口中了解到了元宵節要玩花燈的特點??墒钱斘覇柕健俺送婊暨€要干什么”的時候,孩子們歪著小腦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眼睛都盯著我的時候,我便告訴他們元宵節還要搓元宵??赡苁且驗榉窖栽?,孩子們對于“元宵”這個詞匯不是很了解,后來向孩子們解釋了一下,孩子們終于了解了“元宵”=“圓子”。(從這里讓我知道由于方言的差別,以后對于孩子的語言還要加強引導,增加一定的詞匯量。)
1、知道元宵節要吃湯圓。
2、了解湯圓的形狀,嘗試用紙漿制作湯圓。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湯圓的多樣性及特征。
物質準備 kt板各組一塊,上面畫好“湯圓”的外輪廓,各色紙漿、棉簽、鑷子。
1、提問:元宵節的時候,我們吃什么?
2、出示湯圓的圖片,說說湯圓的形狀,吃去是什么味道的?里面有什么?什么顏色的?
3、教師示范用紙漿在kt板上制作湯圓。
4、幼兒入座,選擇在就近的“湯圓”外輪廓上進行紙漿湯團的制作。
5、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同時幫助幼兒用鑷子把選用的紙漿放在指定的湯圓輪廓中。
6、作品展示、講評。
對此次的活動感觸頗多:
1、來自孩子的感觸,曾記得班中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紙漿,是在托班,對于他們第一次的操作場面只能用一個字――“亂”來形容,紙漿在桌子、地面隨處可見;而在這次的活動中,場面確是非常整潔、有序。
2、作品 “特效”的感觸,此次的“湯圓”是制作在kt板上的,有一個較長的待干過程,由于在室內一時沒找到理想的待干的場地,我們靈機一動,把它臨時布置在了美工區內,美工區中美術的氛圍頓時增添了許多。這可謂是“弄巧成拙、一舉多得”呀!
(一)傾聽故事,感知故事中不同角色的特點,體會故事的趣味性。
(二)在做湯團的`過程中,自然學說故事中的對話,體驗湯圓一家的快樂。
(一)師幼圍裙、面粉團、抹布。
(二)ppt。
(三)背景音樂。
(一)做游戲“變湯圓”,引起幼兒興趣。談話進入活動。
1、教師:我們今天要來做什么呢?你想做什么樣的湯圓?大大的、圓圓的……我們來試一試!
2、做游戲“變湯圓”。
3、師幼用身體自由變化湯圓,體驗變化不同湯圓帶來的樂趣。
4、教師:我們剛剛變了哪些不同的湯圓?原來我們是湯圓一家!
(二)閱讀故事《湯圓一家》,感知故事不同角色的特點。
1、幼兒將家庭成員與湯圓一一對應。
2、教師介紹涵涵的一家,引導幼兒發現故事角色的特點:爺爺高高的、奶奶矮矮的、爸爸瘦瘦的、媽媽胖胖的、涵涵小小的。
3、觀察不同的湯圓,根據形狀引導幼兒猜測并說明一一對應的理由。
4、幼兒傾聽并理解故事,自然學說簡單重復的對話。
5、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傾聽。教師:故事哪兒有趣?(引導幼兒感受故事的詼諧。)
5、師幼嘗試講述故事,幼兒自然學說簡單重復的對話。
(三)制作湯圓,體驗“湯圓一家”的快樂。
1、幼兒制作各種不同形狀的湯圓。
2、幼兒做湯圓,教師巡回發現不同形狀的湯圓。
3、教師:點名嘍!高湯圓,到!小湯圓,到!……(引導幼兒感受集體大家庭的快樂。)
(四)活動延伸。
幼兒品嘗自己制作的湯圓,體驗和小伙伴吃湯圓的愉悅情緒。
1、運用團、搓、捏、按、壓等技能將湯圓里加上自己喜歡吃的餡料。
2、能獨立制作湯圓,也能與同伴友好配合制作湯圓,體驗合作的樂趣。
《賣湯圓》的音樂磁帶;事先和好面粉;盤子每組一個;大電飯鍋一只。
各種湯圓餡。(黑芝麻、花生、豆沙、草莓醬、藍莓醬)
一、激發興趣,引入主題
1、出謎語激發興趣
(1)以湯圓為謎底,老師邊念謎面,邊做手指動作,問:小朋友猜猜它是什么?
(謎語:身穿雪白外衣,心里香甜如蜜。正月十五沿街賣,過了正月沒人提。)
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后回答。
(2)教師小結:元宵節是正月重要的節日,這一天里人們都會放煙花、鞭炮,一家人還會開開心心在一起吃湯圓,吃湯圓表示團團圓圓的意思。
二、回憶經驗,實踐探索
1、回想生活討論湯圓做法
小朋友誰能說說湯圓是怎樣做的?(請個別經驗豐富的幼兒回答)
2、討論交流如何加餡
鼓勵幼兒憑生活經驗進行講述交流。
3、嘗試制作驗證做法
(1)全體幼兒自由分成四組,老師對幼兒提出要求(a、做到不浪費;b、注意保證湯圓衛生。)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對于只能團出湯圓的幼兒,鼓勵其獨立探究如何將餡加進去(與同伴商量也行)。
(4)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做同伴的小老師。讓每一名幼兒都體驗到夾餡成功的喜悅。
1、讓家長走進幼兒園,了解幼兒生活,參與幼兒教育,更重要的是搭建家園溝通的橋梁,更好地為幼兒服務、為家長服務,促進幼兒園教育、保育工作的發展。
2、通過這次活動,提高幼兒們的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孩子們感受勞動帶來的樂趣。
3、進一步加深了老師、家長和孩子們之間的親情,共同促進家園共育。
4、鼓勵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動手搓湯圓、煮湯圓、吃湯圓,感受濃濃的家庭親情。
2、在游戲的過程中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3、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1、教師準備:橡皮泥,盤子,賣湯圓的歌曲
2、幼兒準備:已有的風俗習慣,用橡皮泥搓圓的經驗
1、游戲情景導入,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指導語:小朋友們,今天是元宵節,我們要吃什么???那我們一起搓湯圓,好嗎?
指導重點:引發幼兒對湯圓的關注并為下面的活動打下基礎引入活動
2、教師示范
(1)、指導語:今天,我和小妹妹在家,我要做兩個湯圓,要選擇幾個面團???我們放到手上搓一搓,一個湯圓出現了,然后放到鍋里,我們再搓一個面團,現在幾個湯圓出現了,小手要指著一個一個的數,最后數到幾就是幾個湯圓。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手口一致地數,最后說出總數
(2)、指導語:這時,我的爸爸回來了,他告訴我,他很餓,我會怎么做???那我在搓一個吧。我們再來數數有幾個湯圓?還記得老師說的方法嗎?手要指著,嘴要數著,最后的數到幾就是有幾個湯圓。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逐一數數,幼兒掌握點數的方法。
(3)、指導語:我們現在要開火煮湯圓的時候,我的媽媽回來了,我會怎么做?那我又要搓一個湯圓,我們再來數數有幾個湯圓了。
指導重點:鞏固幼兒點數,引導幼兒手口一致地數,說出總數3、幼兒動手操作,老師放音樂指導語:請小朋友拿到盤子,盤子上有幾個點,你就要做幾個湯圓,然后你去告訴你的好朋友,你搓了幾個湯圓。
指導重點:幼兒一邊搓湯圓,一邊數,鞏固幼兒點數的方法
1.感受做湯圓的樂趣,愿意與老師一起做湯圓。
2.學習做湯圓的方法,并訓練小手肌肉。
3.掌握做湯圓的簡單技巧。
1、告訴幼兒為什么要吃湯圓。
2、告訴幼兒簡單做湯圓的方法。并做示范。
3、先要把面粉加上適量的水,撮均勻。然后拿一小塊,放在手心上搓成一個圓球。接著在圓球上方壓一個小洞,放入一小塊片糖。最后捻緊封口。
1、讓幼兒知道湯圓要煮熟了才能吃的。
2、在做的過程中,要輕輕地做。
3、注意桌面和地面的.衛生。
4、鼓勵幼兒把自己的感受向同伴進行講述。
1、學習團、搓、壓扁、捏、揉等泥工技能。
2、體驗參與泥工活動的樂趣。
1、魔法盒(內裝泥工作品)。
2、橡皮泥若干?!顿u湯圓》音樂光盤。
3、碎皺紋紙若干。
4、塑料小碗6個。
一、用魔法盒引發幼兒興趣。
1、魔法師:我是小小魔法師,我的魔法最高強,變出許多好東西,小朋友們真歡喜。說變咱就變。
2、展示泥工作品,引起幼兒興趣。
二、感知橡皮泥的特征。
幼兒捏一捏橡皮泥,說說有什么感覺。
小結:橡皮泥軟軟的,有點粘,可以捏成很多東西。
三、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制作湯圓的技能。
(一)、團湯圓是有秘訣的。
1、用大拇指和食指從橡皮泥媽媽的身上分出一個泥娃娃,放在左手掌心上,用右手掌蓋在上面,然后左右轉圈轉動,邊轉邊團,就能做成一個光滑的圓球。
2、重點提醒幼兒每次取泥不要太大,團圓時要繞成圈稍用力。
要將橡皮泥團圓且大小差不多,注意保持泥工板清潔。
(二)、邊唱兒歌邊團湯圓,然后放在小碗里。
兒歌:手心轉呀轉,轉個圓圈圈,湯圓團呀團,我的湯圓圓又圓,你的湯圓圓不圓。
幼兒齊聲回答:“圓”,由此體驗團湯圓帶來的成功體驗。
四、發揮幼兒的.創造性,如何將湯圓變得“好吃”。
將圓壓扁,在里面放一些餡(注意不要放的太多或太少),然后捏緊口,將圓揉成圓圓的,注意餡不要露在外面。
五、隨音樂《賣湯圓》進行作品展示,結束活動。
能愉快地扮演小貨郎,體驗賣東西的樂趣和成功感。
1、能用物品的形狀、顏色、味道、用途來創編進歌詞,并與旋律相匹配進行演唱。
2、能大膽、自信地在同伴與老師面前進行創編展示,有表情地演唱。
1、經驗準備:幼兒已會唱歌曲《賣湯圓》;說詞準備,分組排:
2、物質準備:活動課件(湯圓,水果,鉛筆);買賣東西的實物(水果類,文具類,生活用品類);獎品(貼畫);貨架;手推車。
一、歌表演;賣湯圓,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愿望。
1、以過新年的口吻激發幼兒歌表演“賣湯圓”。
師:小朋友們,馬上就要過新年了,在新年里,我們會吃到一種圓圓的東西是什么呀?(湯圓)那我們一起用好聽的聲音,有趣的表情和動作唱起《賣湯圓》吧。
2、以提問的方式理解“小貨郎”的意義。
提問:歌曲中是唱的誰在賣湯圓?(小二哥小貨郎)。
小貨郎是什么意思?是干什么的?
3、教師總結:小貨郎就是賣東西的,就像我們現在的營業員一樣,他是用唱的方式來賣東西,而且是邊走邊唱,現在我們再來學一學小貨郎邊走邊唱《賣湯圓》。
4.集體再次復習。
二、出示課件,引導幼兒分析歌詞。
1、師:老師把小貨郎的湯圓放到了我們的大屏幕上,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提問:歌曲中唱的湯圓是什么樣子的?(圓圓的,甜甜的,滿滿的)。
都是唱的湯圓的什么?(形狀,味道,數量)。
3、教師總結:小貨郎賣湯圓時,把湯圓的形狀、味道和數量編成了歌詞,用唱的形式來吸引大家買,這是一個聰明的辦法,聽了這首歌,你們想不想買呀?唱出了湯圓的特點。讓人一聽就想買他的東西。
三、出示課件,引導幼兒集體創編歌曲。
2、出示第一樣東西(蘋果),引導幼兒集體從特點、價錢和作用三方面進行創編。(孩子說一樣,教師用圖飾表示)。
提問:蘋果是什么樣子的?(紅紅的;圓圓的,甜甜的)。
大家一起來試一試!把它唱到歌里面的`第一二句。
你的蘋果打算賣多少錢?把它唱到歌里面的第三句。
你的蘋果吃了有什么作用呢?把它唱到歌里面的第四句。
那怎樣才能讓很遠的人,讓更多的人知道你在賣什么呢,有什么好辦法?(在前奏時,就說出你要賣什么,大聲唱)幼兒集體編唱。
3、出示第二樣東西:手套,集體引導編唱。
4出示第三樣東西:蠟筆,集體引導編唱。
5.教師總結:我們都是快樂的小貨郎;剛才我們唱出了這些東西的什么?(形狀,顏色,味道,價錢,作用)歌曲中的第一、二句唱東西的特點,第三句唱的是價錢,最后是唱的是作用。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創編。
四、出示實物,引導幼兒自由編唱。
1、師:我們是能干的小貨郎,會用唱歌的方式來賣東西了,要想別人買你的東西,你就要唱出來,而且還要唱好,讓別人一聽你的歌聲就想買你的東西。
2、幼兒選擇實物進行編唱。
3、請個別幼兒表演,教師從編的歌詞、表情、動作等方面進行評價。
五、互動游戲:小貨郎。
l、幼兒分組進行小貨郎的游戲。規則:教師扮演買東西的人,誰能夠讓老師們買下自己的東西,就獎勵一顆五星,看看誰得的五星多。
2、幼兒游戲。引導幼兒有目的地創編歌曲。
在整個音樂活動中,我始終以問題情境的設置者,體驗活動的鼓勵者、欣賞者,體驗過程觀察者的身份組織活動,讓小朋友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在創編過程中體驗音樂作品的美,獲得對音樂作品的更深的理解,體驗全身心參與的美,體驗與人合作、交流的美,體驗成功的喜悅。
音樂活動中的歌詞創編,是幼兒園音樂教育課程目標之一。在幼兒園音樂教育課程目標第三部分第三條中,作了明確規定:“嘗試依據歌曲、樂曲的內容、情緒及節奏改編歌詞、創編簡單的舞蹈?!眲摼幐柙~是極富創造性的活動,它對于培養孩子們的思維力、創造力,發展其想象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這次活動前,需要做一定的知識的、生活經驗等方面的準備和鋪墊。
該教師選取小朋友們都十分熟悉的吃“湯圓”的傳統習俗,作為歌曲創編的基礎動機,并利用游戲形式,選擇了小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蘋果”、“手套”和“蠟筆”迸行歌詞創編活動,在孩子們有一定的生活體驗之基礎上,這對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有一定的幫助,而興趣則是幼兒主動學習和探索的前提。題材和形式應予肯定。
活動過程緊扣活動目標:活動由歌表演“賣湯圓”導入,教師的引導語稍欠趣味性,如能采用“猜猜這是什么?”之類的話題來引出課題,其趣味性就會大大增強。但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均能緊緊抓住物品的形狀、顏色、味道、用途等特征來啟發幼兒創編歌詞,讓孩子們了解了小貨郎這個詞的含義以及用歌聲叫賣的歌唱形式。同時,又通過孩子們喜歡的小貨郎叫賣的游戲形式,讓孩子們體驗著活動所帶來的成功的喜悅,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快樂。
活動設計體現出生活化、游戲性、趣味性的特點,也較好地體現了教學的互動性原則,具有活動的延伸性。設想讓孩子們自認為“我是小小勞動者”,我想會更有意義。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huibaotihui/62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