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之后,對書中內容的思考和感觸的總結。閱讀以下讀后感,或許會對你們理解這本書的主題和思想起到一定的幫助。
在《幼兒教育》雜志上看到了這篇文章,是的,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如果要偏愛,那就偏愛每一個幼兒吧?!睈勖恳粋€孩子,是幼兒群體特性對幼兒教師的客觀要求。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一所幼兒園,少則幾十,多則數百個孩子。在這些孩子中,由于受遺傳因素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會形成許多差異:容貌有俊有丑,智商有高有低,氣質有動有靜,性格有活不呆,動作有靈有拙,語言有多有寡,感情有熱有冷,習慣有良有莠……這些內在的和外在的差異,呈現出幼兒群體特性的客觀存在。對此,幼兒教師應有足夠的認識。在實際工作中,要尊重每個幼兒的個性特點,一視同仁,公平施愛,不能憑自己的好惡厚此薄彼。否則,一些孩子得到偏愛,一些孩子受到冷落,就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后果:得到偏愛的孩子容易形成處處不同于他人的優越感,助長許多不良習慣的形成;受到冷落的孩子往往會灰心泄氣,感到失望,無助和自卑,致使他們幼小的心靈蒙上難以擺脫的陰影。我就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個孩子漂亮活潑,老師們都特別喜歡她。對她又是親又是抱,處處關心照顧她,結果使她一度變得任性、高傲和無禮,稍不如意就又哭又鬧。另有一個孩子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老師對他關愛較少。有段時間他竟不愿參加集體活動,認為自己什么事也不如別人。這使我深深認識到:對幼兒的偏愛和冷落,會帶來不少負而影響。正確的態度是,力戒偏向,充滿熱情地去愛每一個幼兒。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學識吧,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師有一桶水,現在隨著各種新的課程標準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應該是一條河流而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讓孩子更有所學、有所獲!否則,拿什么來教給孩子呢?這就要求:一要勤于讀書,充實自我,使自己的知識海洋不斷得到充盈,不會枯竭,才能源源不斷地使自己充滿活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p>
作為一名教師,我想能從這本書學習點經驗,所以比較關心書中對于理想教師的描述。朱教授在書中描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總之,我讀了教育類這書籍,感受很深,引起的我的思考,以前我是非常喜歡看教育類的書籍,但在這幾年沒怎么看過,是因為沒有,可現有了,我就看看,不管是那么忙,我在休息時都會看看,從中學到一些經驗,有些隨機帶到教學活動中去。了解當前教育的須要,特別是這位教授寫的我的教育理想,我讀的幾次,感受很深,受益匪淺。
因為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學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為教育者,我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弱勢群體。學生再幼稚,也有他個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他們不是我們恩賜或施展個人魅力的對象,更不是等待我們塑造的蒼白魂靈。我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些陽光給那些“落伍”得“無藥可救”的后勁生。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走到他們跟前,看看他們有什么困難,提出專門為他們準備的習題。學習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們光聽別的學生流利的回答,記黑板上的內容,而要設法使他們獨立思考,因為思考的過程已經包含對知識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們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哪怕獲得一點點進步也好。
說說容易做做難。我覺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為我給學生上著同樣的課,提著同樣的問題,做著同樣的作業,考著同樣的試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養的原因吧。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的教育素養》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師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是教師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時間忙于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教育孩子,有多少時間煞有其事地捧著教育名著或教育雜志閱讀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學生那樣要求自己:多讀書,讀好書。
一名教師,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學識吧,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師有一桶水,現在隨著各種新的課程標準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應該是一條河流而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讓孩子更有所學、有所獲!否則,拿什么來教給孩子呢?這就要求:一要勤于讀書,充實自我,使自己的知識海洋不斷得到充盈,不會枯竭,才能源源不斷地使自己充滿活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p>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國慶假來臨了,我閱讀了些的書籍,給了我很多教育實踐中曾經歷過,卻未細細揣摩的教學真諦,我久久的徜徉在這片書海中,深深的懂得教書育人的不易,我們得時時反省自己,時時反思自己,才能將工作更落到實處。
好教師的知識結構應當由三塊組成,即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我覺得這句話是最能夠引起教師們共勉的。我到現在也依然記得我的大學班主任對我說過的這句話,而似乎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已經拋卻了這些意識,我又何嘗不是呢。如果這次不是校方讓我們教師寫一篇讀教育專業書籍的讀后感,我也不知道是否還會記得這句話。寫作不僅是積累經驗的一種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閱讀和思考的強勁動力。因懂得這些,雖工作辛勞,文筆稚嫩,但我想自己以后也還是要堅持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讓忙碌的我不斷與寧靜的我進行對話,讓沖動的我不斷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讓實踐的我不斷接受理論的我的提升。
個人獨處,他人不知,能嚴格按照慎獨去做,沒有其他雜念,實實在在按照道德準則去做。面對榮譽,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別人的毀譽,而要自信自醒,打擊你的力量就是前進的力量。但問耕耘,莫問收獲,竭盡全力,就是勝利??梢哉f,慎獨是最好的善待自己。
教師不能沒有獨特的風格,不能沒有鮮明的個性。隨波逐流,循規蹈矩是自己成長的最大敵人?!蔼毩⒅枷?,自由之精神”也應成為我們為師的座右銘。我想對自己說的是,人云亦云的盡量不云,老生常談的盡量不談,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跟著“風”跑。對自己的教學,不要考慮完美,要考慮最有特色。
教師要學會愛,愛在細節,因為教育就是一堆細節。比如,對待生活在當今社會環境的學生,教師缺少的不是強力和果斷,缺少的是教養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細心。
在目前一些領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與行為、道德投入與產出相差甚遠的情況下,怎樣的道德教育才能讓道德律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呢?讀劉鐵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書,令我們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
書中對道德教育的闡述,用的標題雖然是“教化的困惑”,體現了作者對道德教育沉重的憂思和對教育問題復雜性思考的審慎,但實實在在是以一個學者的思想為我們解了惑。在“關注我們時代的倫理覺悟”、“走向人對人的理解”、“道德教育:從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開始”等篇目中,我們看到了作者想要闡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教育目標要下移、內容要貼近實際、采取的方式要適合孩子。特別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喚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是被故事浸潤著的。閱讀故事可以讓孩子們掌握知識,獲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夠擁有的情感體驗,同時,他們也必然地從中獲取人生的啟蒙,教化的熏陶。一個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學愛好者,沒有讀過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會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爾德……一代代兒童通過閱讀童話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長,而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們的閱讀中成了經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美德故事也許不如道學家的‘道德推理’來得嚴密、系統、深刻,但卻能夠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當、更簡明易懂、更親切可心?!薄皟灻罃⑹碌膫惱硎亲屓巳ンw驗、感受、關切于一種真實的倫理境遇,而不是如規范的倫理讓人被動地接受道德律令?!敝蒙碛诙嘣獣r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樣走出現實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斷前行,是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而其中的關鍵,應該是讓德育從神壇走向下界,回到人間,走進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美麗溫情的美德故事,應該是這路途中的一把鑰匙。因為,任何一個人,或許會反感以講道理為主的規范德育,但卻無法拒絕美德故事對心靈的關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愛心是人類的一種高級情感,但是又和人類的理智、道德、審美、人格相互關聯?!皭坌挠恕辈粌H是一般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義的體現。教育是培養生命的事業,世界上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嗎?作為教師,最可貴的是能夠保持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讓我們把對孩子發自肺腑的愛寄托在故事中,讓孩子去觸摸、感受這個世界的美麗、快樂與芬芳,從而成長得更健康、更茁壯吧!
最近閱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聽名字就讓人感覺到了暢快,教育確實需要點“自由”了。
細細地品讀了李希貴老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參加工作時間不算長,經常會思考一些關于教育的問題,韓愈說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發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可是,現在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著。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薄敖逃緛硗唵?,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復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里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里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氨頁P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倍嗝礃銓嵉恼Z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反思幾年來的教育歷程,重新審視教育,我感覺教育應該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為它澆水,長滿雜草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為它灑藥,缺少營養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一天一天長大,直到秋天收獲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而我們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希望學生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長,更希望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熟,不斷地把自己的養分無私地輸送給他們,希望他們全部吸收并強壯起來。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強壯,孩子們不一定會你給什么就吸收什么,他們總是挑自己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才不管有沒有營養,營養均衡,協調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
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著同一個目標發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千人一面的喪失個性的木偶,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個塑像。書中說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并不是基于課程本身的什么價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當孩子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老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己的老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己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讓我們走出為了教育而教育的誤區。其實教育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
以前人們總認為:師德高不可攀,師德遙不可及。所謂的師德楷模大多是讓我們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厭的“苦行僧”,更談不上什么優美和陽光。讀過《修優美師德 做陽光教師》后,才知道師德可攀,我們的教育實踐就是攀登的階梯;師德可及,它與我們的生活朝夕相伴;師德可為,它給我們創造的靈感、操作的智慧;師德可賞,它給我們心靈的感動、美的享受。
真正的師德更多的表現是植根于普通的、具體的、甚至是有些瑣碎的職業生活,能夠回答以人為本的顯現實生活世界的種種拷問。真正的師德尊重和張揚個性人格,充滿創造性。即使同為對學生的愛,在不同的老師那里,卻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現:有對學生生命的尊重和關懷,有對學生過錯的寬容和理解,有對學生發展的責任和義務。好老師是形形色色的,他們的“好”以不同形式體現在職業生活的不同領域。
正像前蘇聯一位著名美學家所說的那樣:付出與獲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稱之為“優美”,略高于則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獲得則成為不折不扣的“悲劇”。因為這其中有許多我們應該盡力避免的無謂和不必要的犧牲,過分弘揚和宣傳這樣的師德會讓老師們對師德望而卻步。只有優美的師德才是陽光的、親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滿快樂的。
對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我要做一個陽光教師,我要以我的快樂去快樂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陽光去陽光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響學生的品德。
面對難教難管的學生,我們教師往往是抱怨,發牢騷,比如有的學生上課時做一些無關的事情。我們往往容易對這群學生失去信心,產生厭惡情緒??梢哉f,當前職業學校的師生關系比較緊張,教師不愛學生,學生也不太尊敬教師。
我認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保證。那么如何改善師生關系, 從而促進職業學校教學朝著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呢?我覺得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
民主地對待學生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改變居高臨下的態度,真誠地與學生交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主學習、討論,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實踐證明,教師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利,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進,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2.全面關愛學生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技巧的全部奧秘, 就在于如何愛學生?!苯處煻枷矏鄢煽兒玫?學生, 而愛表現不佳的學生卻是不容易的。對于表現不佳的學生, 教師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責、批評, 而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愛和關心。雖然這種愛有時毫不起眼, 但它有助于師生間理解橋梁的建立和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
3.改革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唱主角、少數學生當配角和一問一答式為主要課堂教學形式。大多數學生是被動的聽課,“死讀書,讀死書”。新課改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圍繞學生來進行。
4.豐富教學內容
目前很多教師在教學方式改革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認為要想真正激課堂教學,單純在方式上下功夫是不夠的,必須在教學的內容方面有所作為。
總的說來,教師和學生既是師生關系, 又應該是朋友關系, 否則, 師生之間難以作到真誠相待。師生之間有了和諧的關系,教學質量才能得以提高。一份耕耘, 一份收獲。我相信, 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都用愛心去教書育人, 那我們收獲的將是一顆顆誠摯的心, 筑就的將是祖國的棟梁之才。
凡是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我思考著,教學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沒有預設就沒有教學,只有生成沒有預設的課堂教學實質上就是放棄教學的責任,那么,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方法。但加個問號不等于提出一個問題,這樣提出的問題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沒有什么價值。
的確,提問是一個很微妙的教學技藝。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發生了重大轉變,由以往的“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發展為今天的“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更多地強調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課堂提問實際上是實現師生交往互動、溝通交流、理解與對話的重要手段,也是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功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徑。正如書中所說:“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能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p>
在“有效指導”中的有效“提問”與“傾聽”一節中,看到這樣一段話:“有效教學基本狀態是對話式的、互動式的。而教學是否出現和維持某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狀態,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提問’?!蔽蚁肫鹬逃姨招兄壬f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笔前?,教師高質量的提問,能夠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提問在我們每天的教學中是大量的,可以說是貫穿在整個課堂中的,可見,提問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提問。
讀完本書,我對有效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學是一種理念,同時也是一種教學實踐活動。書中對“什么樣的提問是有效的”給出了建議:一是使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二是使問題保持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做到提問要精心設計,要緊扣教學目標,依據教學內容的重點,抓住知識的關鍵,注重提問的質量和效率,達到以“精問”促“深思”,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同時在設計課堂提問時還要注意難易適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尋找學生的“已知區”與“最近發展區”的結合,即在知識的“增長點”上布設懸念,使學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其次,提問還要有層次性,問題之間要有內在聯系,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步步深入,讓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思維隨之逐步提高;此外,我們還應盡量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空間,運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激發、指導學生對學生提問,學生對教師發問等提問的多元模式,這些都是符合學生學習需要的。
理念是靈魂。讓我們多讀書、多學習,掌握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導下積極開展有效教學實踐,糾正誤區,優化課堂提問,增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更加關注學生,關注教學中“人的問題”,最終促進教育成效。
我仔細地閱讀了《大科學家的小故事》,這篇文章很具有吸引力,越讀越引人深思,我不禁掩卷沉思,一時思緒萬千,趴在桌子上思索著,想著什么,似乎感悟到什么。
文章講了近代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換舊畫時從梯子上摔下來,他覺得奇怪,便把想法記下來,這對他研究相對論有很大啟發。還有一次,愛因斯坦在雨中等一位學生,朋友誤認為他在揮霍時間和青春,他卻不以為然,覺得自己想出了一個出色的想法。還有愛因斯坦無論在為成名時還是成名后,他總是穿著件舊大衣在街上行走,朋友們很疑惑,但愛因斯坦卻泰然處之。
從這篇文章中,我了解到愛因斯坦是一個善于思考,珍惜時間,生活簡樸的人。
愛迪生生于1847年2月11日,死于1931年10月18日,享年84歲8個月零7天。他一生憑靠高度的智慧和驚人的勤奮,創造了2000多種發明,也就是平均15天就有一種。正是這些發明,給當今世界增添了異彩,使我們享受到了它的智慧和福音。
俗話說,夢想是現實之母。每一個成就了偉大事業的人,都是一個夢想家。而他們所完成的工作,又是與他們的想像力、能力、毅力,與他們對理想的執著程度和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密切相關的,愛迪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用了畢生的時間尋求機遇,把他的每一個想法付諸實踐,他抓住了大部分的機遇。在他身上,直覺和決斷能力得到了極好的發揮。
愛迪生為了人們能用上價廉物美的好燈泡,廢寢忘食地尋找各種燈絲。他算算他用過的耐熱材料,一、二、三、四、五……竟足足有1600多種。后來,他發現竹絲燈絲能燃1200多個小時,最后熄滅了。
熄滅了嗎?不,愛迪生的精神將永遠照耀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像愛迪生那樣無私奉獻的人還有很多很多,我們應該學習他們不達目的不罷休、不怕困難的精神。他們雖然經歷了上百次的失敗,但是他們仍然從失敗中總結經驗,繼續……因為,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換來的。
一幕幕世人感嘆,佩服,催人奮進的畫面總是閃現在我眼前。再看看我自己吧,在溫暖舒適的家庭里,卻既怕苦有怕累,老是不能持之以恒地發奮學習。我做數學題遇到難題時,不勤于思考,不會的就丟在一旁,或者抄別人的答案,他們再給我講解思路時,我又聽不下,都是因為我不愛思考的原因造成的。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要向愛因斯坦學習,他善于思考,珍惜時間,生活簡樸的精神,激勵著我幼小的心靈。我要從現在開始認真學習,不懂就思考,勇不放棄,不辜負父母和老師對我的期望,讓我插著成功的翅膀飛得更高,更高!
在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就像乘坐著時空穿梭機一樣,又回到了他們那個年代。
在這些科學家中,我最崇拜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一位偉大的女科學家,她曾獲得過數次諾貝爾獎,得到很多國家高級學術機構頒發的獎章。她刻苦鉆研,永不滿足,經過無數次試驗,發現了放射元素鐳。鐳,是她一生中轟動世界的發現。
雖然我不懂元素是什么,什么叫放射性,但通過閱讀這本書,卻使我感到了它的份量。為了從9000千克瀝青、鈾礦渣中提煉出鐳,居里夫人要將礦渣一鍋一鍋地煮沸、一刻不停地攪拌;一瓶瓶地倒進倒出、一丁點一丁點地結晶。她每天穿著沾滿灰塵和酸液染漬的工作服,站在大鍋旁,煙熏火燎,眼睛流淚,喉嚨刺癢……就這樣,她整整奮斗了45個月,1300多天,這是多么繁重的勞動,需要何等堅韌不拔的毅力??!她既是世界聞名的學者,又是名副其實的工人,還是家庭主婦、孩子的母親!
居里夫人辛勤地開墾了一片未曾開發的園地,最后終于取得了近代科學史上重要的成就之一——發現放射性元素鐳。我是多么渴望像居城夫人那樣,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到科學的世界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一個又一個秘密。
因為她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在女科學家里,她是獨一無二的。她之所以能有這么大的成就,與她的辛勤工作是分不開的。她和她的丈夫一起用了800噸水、100噸化學試劑才發現了1克鐳,人們都叫她“鐳的母親”。因為居里夫人忙于實驗沒時間看孩子,她都抱著孩子啃著干面包做實驗,她這種忘我的工作精神真是值得我們學習。要取得好成績,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付出艱苦的勞動。古語說的好:“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因此,從平時開始,就要要求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獨立思考,認真鉆研,不怕困難。今后我一定要學習居里夫人的頑強進取精神,刻苦學習,勇于實踐,努力攀登科學高峰。希望自己長大了做一個像居里夫人那樣的科學院家,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為祖國的科學事業奮斗終身!
俗話說得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學的未來,只能屬于勤奮而又謙虛的一代”。
我一定要認真學習,刻苦鉆研,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最近閱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聽名字就讓人感覺到了暢快,教育確實需要點“自由”了。
細細地品讀了李希貴教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參加工作時間不算長,經常會思考一些關于教育的問題,韓愈說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發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可是,此刻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著。
李希貴教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十分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以往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
書中,李希貴教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薄敖逃緛硗唵?,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復雜了。
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學校里充滿民主、平等,讓教師、學生在學校里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氨頁P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倍嗝礃銓嵉恼Z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教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反思幾年來的教育歷程,重新審視教育,我感覺教育應當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為它澆水,長滿雜草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為它灑藥,缺少營養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一天一天長大,直到秋天收獲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而我們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期望學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長,更期望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熟,不斷地把自我的養分無私地輸送給他們,期望他們全部吸收并強壯起來??墒欠逝植⒉坏扔趶妷?,孩子們不必須會你給什么就吸收什么,他們總是挑自我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才不管有沒有營養,營養均衡,協調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
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著同一個目標發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千人一面的喪失個性的木偶,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個塑像。
書中說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并不是基于課程本身的什么價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當孩子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教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我的教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我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讓我們走出為了教育而教育的誤區。其實教育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
從《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中,我聆聽到了一位慈父娓娓道來的育兒故事,找到了一個非常成功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枴ね氐母赣H有一個基本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孩子的教育應該從學前抓起。
這位父親采取的教育方法其實也很簡單,所有的父母都能夠完全做到。作為德國鄉村的一位普通牧師,老威特一生都過著極為簡樸的生活。但是,這位鄉村牧師卻與別人有著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吹街車脑S多人都在虛耗自己的生命,看到周圍的男男女女都沉溺在酒色之中,他既感到悲哀也感到驚訝。
他想,“這些人都沒有運用上帝賦予給他們的智慧。如果他們有著智慧的頭腦,他們的生活就會是另外一種景象。問題的根源在于,他們都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從小時侯起,就沒有人教他們如何去思考,他們也就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對此,學校是應該受到責備的,但是更應該受到責備的是他們的父母親。假如他們的父母親很早就把真善美的東西教給他們,從小就培養他們對于知識的熱愛,他們今天就不至于過著這樣可憐的生活?!闭潜е@樣的家庭教育思想,老威特在兒子卡爾出生的時候就制定了一個早期家庭教育計劃。老威特有一個基本的教育主張:孩子從小就是一個會思考的動物。對于他所看到的、聽到的和接觸到的東西,他都要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如果孩子從小不能形成正確的判斷,因而養成一些不良的愛好和習慣,成年后就很難改掉了。老威特的目標是在孩子還處于可塑階段的時候,去引導和開發孩子的理智思維——“讓孩子從小會正確思考”。
當兒子還在啞啞學語的時候,老威特就開始教他辨認身體器官和家中的各種用具并說出他們的名稱。隨著兒子逐漸長大,他可以磕磕絆絆地上下樓梯和走路之后,老威特就讓他走出家門,讓他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新奇事物。
老威特總是鼓勵兒子不斷地提出問題。在回答兒子問題的時候,他又盡可能用一種討論的方式解釋清楚問題的來龍去脈。對于兒子提出的所有問題,他從來不會敷衍了事。他注意從小培養兒子對所有事物的分析鑒別能力。在平常同兒子的散步和談話中,老威特從來不像許多父母那樣,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口氣對兒子說話,也不會對兒子信口瞎扯。
語言是我們思想的工具。老威特提出,要盡早地教會孩子使用母語,能夠正確地發音和流利地表達。所有與孩子說話的大人,無論是父母還是家里的親戚朋友,都應該注意自己的發音和用語,以便給孩子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在這樣一種家庭教育的熏陶下,與同年齡的孩子相比較,卡爾不僅表現出一種超凡的理解力,而且還表現出一種少有的知識興趣??柦o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具有非常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他對許多事物都有著精確的理解和完整的把握,在使用語言方面也達到了十分熟練的程度。
卡爾的早期教育當然沒有僅僅局限在語言和文學方面。為了使卡爾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老威特也非常注意培養兒子在藝術和科學方面的愛好。盡管他自己不是藝術家也不是科學家,但是他總是想法激起兒子對于與藝術和科學的熱情。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經常帶著兒子游覽許多地方,去參觀各地的藝術畫廊、自然歷史博物館、動物園、植物園等。通過這種體驗方式,老威特讓兒子從中學到了活生生的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等知識。他讓兒子學會如何去發現各種事物之間的關聯性,如何去找到各種事物的最基本的原則,如何去認清各種事物的真相。
除了這些外出的參觀活動外,老威特還利用身邊的一些生活常識,對兒子進行系統的科學教育。他特別注意調動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養成一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習慣。同時他也設計出一些小小的游戲,讓孩子可以從中了解和熟悉不同學科的知識。當然,他十分清楚自己所追求的教育目的是什么,他說“如果一開始我就告訴孩子去學習地理和物理等學科,孩子就會產生反感的心理。我盡量避免使用這一類的學科名詞,是為了不要嚇唬住孩子,也是為了增進他的自信心?!?/p>
正因為有了老威特對兒子的早期教育,卡爾在九歲的時候就已經掌握了許多知識。由于他的智力水平已經遠遠超出同齡的孩子,在還沒有滿14周歲就已經獲得了哲學博士稱號。16歲他就獲得了法學博士學位,同時被柏林大學聘為大學教員。
然而,我們傳統的教育理論是把孩子的正式教育推遲到“上學的年齡”。等到孩子上學之后,我們又急于把許多的東西灌輸給孩子,于是,過多的學習不僅剝奪了孩子快樂的童年,而且還給孩子造成了身心上的傷害。
在傳統的教育學觀念中,孩子智力的早期開發被忽略。由于不重視學前的家庭教育,使得孩子上學之后不堪重負。最新的科學研究證明了這樣一種全新的教育觀念,即孩子早期的學前教育將決定他今后一生的道路,因為孩子早期得到的印象是最持久的。如果家長忽視了孩子早期智力的培養和開發,將會給自己的孩子造成一生的智力缺陷??茖W的教育觀念應該是,孩子的家庭教育開始得愈早,孩子的身心方面今后就發展得愈好。
美國著名的醫學心理專家史迪思博士提出,孩子的早期教育最好從兩歲或三歲開始?!皟蓺q或三歲是孩子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父母應該抓住這個關鍵的時期進行孩子的智力教育開發。如果耽誤了幼兒的早期教育,將是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父母應該做的是盡早喚醒孩子的知識興趣,因為這種興趣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讓孩子在知識的游戲中獲取健康成長的養分,而不是讓孩子在那些毫無意義的游戲中浪費時間?!?/p>
我們總是強調不要過早地對孩子的心靈施加壓力,不要過早地限制孩子智力的發育。其實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孩子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需要盡早的智力開發。只要我們從兩歲或三歲開始就注意培養孩子的知識興趣,讓他們的大腦得到不斷的鍛煉,就像他們的其他身體器官在平時得到鍛煉一樣,他們就會從早期的知識活動中得到一種快樂。當身心都得到了同步的發展之后,這樣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得非??鞓泛徒】?。事實上,卡爾·威特的父親早就在推行這樣的科學新發現了。在傳統教育學理論統治著整個學校教育活動的時候,這位謙恭的德國鄉村牧師就對自己的兒子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早期教育。在我們今天逐漸認識到家庭教育必須先于學校教育,而且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的前提下,老威特的教育實驗自然就引起了世人的關注。
當然,我們不能放棄工作,把時間全部花在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方面。不過我們做父母的只要讓家庭生活愉快和睦,注意引導孩子的興趣和行為,就可以使孩子在智力上和道德上健康成長。做父母的只需牢記老威特所說過的一句話:“盡早教育你的孩子,但是需要你去身體力行?!?/p>
素質教育很早就開始有了,至少在卡爾威特的教育方式上就是這樣應用的。以素質教育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基礎,在上面建筑一個神童般的宮殿,這就是卡爾威特的成功秘訣。
作為媽媽和老師,我對兒童教育方面的書籍一直是更為關注一些。一次在新華書店里,發現的這本書?!犊?。威特的教育》真的是一本好書,這是一本關于幼兒教育方面的書籍,是一部有有著很長的歷史的經典教育書籍。因為是教師,所以我帶著疑問的眼光讀完老卡爾寫的育兒經驗,卡爾威特在三個世紀前的教育經驗在現世仍然具有很大的參考 意義。對現代的小學教育,仍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鑒。
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方法,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要開發孩子的智力,引導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興趣,養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培養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鼓勵孩子敢于向成人提問,作為老師和父母,我們可能什么都知道,只要把問題的思考和解決的方法和步驟展現在孩子面前。明確告訴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書,上網或者請專家。在引導孩子查書找資料、向別人請教的過程中,孩子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時培養了孩子對讀書的好奇心、發現問題的恒心、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要養成孩子的好習慣。專心致志的習慣——學習必須專心致志才能有好的結果。學語文時就只考慮語文,學數學時就專心于數學,如果在學習時想著玩,玩時又擔心學習跟不上,不能用心一處,即使學生整天坐在書桌旁,那也只不過是裝裝樣子而已,只是一種對自己和別人的一種欺騙。學習任何學科也是一樣,只有專心致志才能學好。
敏捷靈巧的習慣——一部分學不拖到最后就不想做,久而久之,這些學生作業一直遲交,甚至不交,其實這些學生不明白,迅速完成作業之后,多余的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發展自己的愛好。如果不養成敏捷,靈巧的習慣,能做的事就更少了!堅持不懈的習慣—— 在學習上會有很多難以預料的困難,但是只要有恒心,只要能夠堅持,那么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好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小學階段是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所以我覺得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都應該重視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從玩中學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輔導孩子的過程和孩子學習的過程都應是快樂的,并且成效顯著的話,我想智慧的大門就打開了。
早期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不都是說“三歲決定人的一生”嗎?但又是什么在三歲之前決定了孩子的一生呢?是早期的識字教育?早期的數學教育?還是早期的才藝教育?這些并非不重要,但卻不是最重要的。這本書的副標題為:為孩子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這讓我想起了圣經里的一句話:“凡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好比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的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并卻倒塌得很大?!?/p>
你愿意你的孩子是那磐石上的房子,還是沙土上的呢?我想沒有人選擇后者,那么這本書會教給你,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讀懂孩子的行為,并將孩子的行為引導到一個有效的目標上去。就像圣經里說的:“教養孩童,走他當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p>
通過閱讀該書,可以重新認識教育工作的價值,并在身體和心靈方面得到更多的力量和勇氣來投入教育工作?!敖逃ぷ麟m然辛苦,卻很了不起,值得投入一生?!毕M芗ぐl年輕一輩對教育有這樣的想法和體會。除此之外,對于現今那些面臨種種苦惱卻仍努力過好每一天的教育工作者,能夠提供他們一個機會,讓他們重新認識教育的工作價值并受到鼓舞。
教育,不僅隱含著基本教學原理,同時也講究教授的訣竅。倘若對此毫無認識,只懂得照本宣科的話,恐怕只會令周圍的人無所適從。好的教育可以為人生寫下精采的扉頁,不好的教育則有如公害!教育工作者唯有掌握基本要領,并進一步努力琢磨,在教導的藝術上下功夫,找出屬于自己的風格來,如此才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達到正面、積極的發展,學習的環境也才會充滿創造力。那么,就讓我們傾注全力,好好打造人生旅途的理想藍圖吧。
不知和我一樣讀過《教育力》這本書的教師,也能否在本書中沉淀下來。我非常喜歡本書中的一段話:“一個老師必須擁有一顆柔軟的心。若一味拘泥于自己的答案,學生的思緒就無法在安心的情況下天馬行空地翱翔?!睋Q言之,老師溫和的人品以及豐富的見識所帶來的包容性,能使學生的思想得到自由的發展。我讀本書后最大的感觸就是“教師也要活到老學到老”和“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個人魅力”。其實要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和個人魅力還得靠教師不斷的學習,因此我們說對于教師來說,“學習”一直是個永恒的話題。
人是一個鮮活的生命。一個真正的人應該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心靈,有精神。首先,我們教師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個性。教師是個領路人,是只領頭雁,引領孩子們插上飛向未來的翅膀。我們教師是有思想、有個性的,才會使我們的學生獨立,他們才能飛得更高、更遠!再說,我們那可愛的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有思想、有個性,只是尚處在未成熟時期。我們只有尊重學生,把學生當成一個個獨立的有思想的人看待,學生的個性和潛能才會被激發,才能成為熱愛讀書充滿自信的人。新課程也提出“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就是要把學生當作人,而不是待裝知識的容器,把學生有獨特的體驗看成是人性的覺醒——不再沒有自己,只會人云亦云;不再揣摩老師課堂所需。對學生獨特體驗的尊重和珍視,是對學生的一種人文關懷、人性關愛。
一本好書就象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給我們很多啟示?!督逃Α肪褪沁@樣一本書。我相信他將伴我更有力地成長!
小的時候看過電影版的《海蒂》,就曾被她的故事深深地感動。最近有機會又讀了原著,初看《海蒂》,感覺就像被散發出陣陣清香的風拂過臉龐。再看《海蒂》,又像是品味了一杯甘醇的葡萄酒。正如人們常說:好書,越讀越有味。
《海蒂》是瑞士的著名女作家約翰娜 .斯必麗的世界名著。這本書十分經典的描繪了“海蒂”這位年紀幼小的小姑娘在阿爾卑斯山上居住的經歷以及在富蘭克托的一段經歷。故事內容十分有趣而又感人至深,耐人尋味,主題鮮明、嚴肅并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
主人公海蒂是一個心地善良、天真的小姑娘,她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她熱愛生活,樂善好施,樂于助人,在她真摯情感的感化下,飽經滄桑、心情抑郁、性格孤僻的爺爺重新燃起了生活之光。后來,蒂提姨媽把她送到了富蘭克托的一個有錢的親戚家,因為他們的女兒克拉拉一只腿癱瘓了,總得坐著輪椅,連上課也只是一個人,特別寂寞,想找個孩子和她一起玩。也正是在海蒂的愛心幫助下,使克拉拉鼓起了生活的勇氣。她們成了一對知心的朋友。當克拉拉來到阿爾卑斯山的時候,受到了海蒂的鼓勵,堅定了戰勝疾病的信心而最終重新站立了起來。愛的力量是多么偉大,多么神奇呀!
看完《海蒂》,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小主人公海蒂那種對生活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她不管遇到什么樣的挫折都不灰心,也從不失去對生活的信心。海蒂的'玩伴克拉拉也是如此,雖然失去了行動能力,卻從未對生活產生怨恨或是自暴自棄。當我看完了這本書的時候,使人感覺到人間的溫暖,友情的滋潤??涩F在有許多孩子都生活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過著許多山村孩子夢寐以求的生活,可當他們遇到一點事就灰心,比如:作業稍稍多了點便叫苦連天,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不前,更有甚者不停地喊著要自殺。小時候的我們應該樂觀一點,像海蒂和克拉拉一樣,笑著去面對磨難。其實,人生在世,有很多挫折,有很多人都像海蒂一樣,經歷過風風雨雨,經歷過許多事情。但摔倒了不能永遠趴在地上,要站起來,重新面對新的人生!就說在云南金摘金寨上學的孩子們吧!那里的生活條件差的簡直無法形容,學校的桌子,都是坑坑洼洼,連字都沒法寫。宿舍里的床就是兩塊木板,地上的老鼠‘吱吱’的叫。書的頁面非常薄,書都是灰白的。有的人就穿著拖鞋,有些人連拖鞋都沒有,就光著腳,走到學校。但他們沒有放棄對生活的興趣,即使沒有任何東西……如果我們在這么惡劣的環境下生活,必定是受不了的,然而他們卻生活了下來,是多么堅強!
記得前不久在電視中看到一個真實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名叫李夢瑤的11歲女孩,她小時候曾得了先天性心臟病,經不斷治療稍有好轉,可不幸的是又患上了右髖股骨頭壞死的疾病,將來這條腿就會殘廢,更不幸的是他的父母都身染絕癥,而且將不久于人世??吹竭@我感慨命運對這個年僅11歲女孩的不公平,仿佛世間所有的苦難都將落到他的身上??墒?,李夢瑤從沒有因為自己的疾病和家庭的貧困而抱怨,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不但堅持上學,她還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照顧父母和弟弟的重擔。為減輕家里的負擔,每天晚上,她都邁著一條殘疾的右腿走很遠的路去賣花以貼補家用。有時路走多了,右腿就會沒有知覺。小姑娘的故事不但催人淚下而且還使我們這些身康體艦生活富足的正常人感到震撼和慚愧。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十分的自私,自己擁有的東西從來就不愿與別人分享;當別人指責他的時候,不但不承認錯誤,還把責任推到別人的身上;當別人有病時,他不但不去鼓勵別人,還嘲笑別人;當別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卻編織出許多理由去推卸……為什么不去幫助、關心、尊重別人呢?要是實際生活中,人們能像海蒂那樣的去關心他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尊重社會上的每一位人士,那該多好啊!
很少有時間坐下來真正的看一本書,但是當我拿到《新教育》這本書,看了序言后,一種震撼、一種敬佩油然而生。瞬間領略了朱永新教授作為教育者的執著、博愛、堅韌、謙虛、智慧,以及由此而產生的一種生命的強大力量——使命。也正是因為使命的感召,才有了“行動,就有收獲;堅持,才有奇跡?!边@樣響亮的口號。也正是因為使命,朱永新教授播下了愛的種子,并在很多地方收獲了美麗的花朵。我心中不斷地涌動著一股要戰勝自己、要超越自己的力量。我想那也許就是新教育的力量。新教育又賦予了我新的教育理想。為如今我在感覺上有點職業疲倦的迷茫時刻,指明了方向。
新教育意味著一種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詩意,一項教育行動。新教育的四大改變,(改變教育的行走方式,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改變教育的科研范式)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筑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及教育感悟、教育定律等理論、理念深深地觸動了我。雖然我不是語文老師,但是我從朱教授的字里行間捕捉到了語文教學的努力方向,現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以詳解:
俗話說得好:“一日無書,百事荒蕪?!皶侨祟愡M步的階梯?!边@些名人總結出來的經驗也這還是新課改所倡導的一種理念。同時也是新教育所弘揚的一種精神。新教育明確指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個書香充盈的城市才會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庇纱丝梢?,讓閱讀變成孩子一生的習慣,讓悅讀成為孩子一生的心靈港灣,是多么的重要。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這一理念,首先可以把“小教材”變為“大教材”。所謂的“小教材”就是課本。所謂的“大教材”就是指依據課本而拓展延伸課外的教材,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其次,借鑒新教育提倡的營造書香校園,營造書香班級,讓孩子們與黎明共舞,晨間誦詩,午間午讀,下午暮醒,最后以活動促閱讀。開展豐富多彩的和閱讀有關的活動,如:小小圖書推薦會,心得交流會,圖書益讀,等。通過這三條途徑,讓孩子們喜歡閱讀,讓童書戰勝電視,讓童書戰勝電腦,讓童書戰勝游戲機。
我認真學習新教育所闡明理想課堂的六個度(參與度、親和度、自由度、整合度、聯系的、延展度)使理想課堂達到三重境界即(第一種境界:落實有效教學框架。第二重境界:發掘知識這一偉大事物內在的魅力。第三種境界,體會師生生命的深刻共鳴。)同時,新教育還研究出《有效課堂的教學框架表》都給了深刻的啟發。使我明白了語文教學不僅是以前新課改送倡導的三個維度整合,也深刻領悟了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優質教學”,即,師生共同圍繞在“問題——知識”的周圍,進行一次艱苦的探索。爭取像新教育所講的創造自己的理想課堂。讓師生把學習視為一個同時展開的三重對話:人與知識的對話、人與他人的對話,人與自己的對話。
新教育中的科研在教室、在課堂,倡導的是一種行動科研。一種行動的研究。新教育走出來的名師都是能夠放下心事,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每日記錄教育隨筆、教育隨思、隨想的教師。朱永新教授稱這些教師都是一本大的巨作,每一部巨作都有真切的可行的理論。書中告訴我們成為一名名師的途徑,那就是從現在起,堅持每天寫教育隨筆、教育故事、教育反思。5—10年后,你抱著自己積累的教學日記時,你就成為了一位名師。這讓我深深感受到“認真教學”的深刻含義(我們之所以沒有成名就是每天在重復著自己的生活,創新的太少。在認真方面下的功夫太少。)。
總之,讀完朱永新教授的這部著作,我更加堅定的認為:“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實現夢想。誰不懈追求夢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夢想。
面對難教難管的學生,我們教師往往是抱怨,發牢騷,比如有的學生上課時做一些無關的事情。我們往往容易對這群學生失去信心,產生厭惡情緒??梢哉f,當前職業學校的師生關系比較緊張,教師不愛學生,學生也不太尊敬教師。
我認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保證,讀后感《教育書籍讀后感500字》。那么如何改善師生關系,從而促進職業學校教學朝著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呢?我覺得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
1.民主地對待學生。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改變居高臨下的態度,真誠地與學生交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主學習、討論,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實踐證明,教師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利,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進,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2.全面關愛學生。
對于表現不佳的學生,,教師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責、批評,而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愛和關心。雖然這種愛有時毫不起眼,但它有助于師生間理解橋梁的建立和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
3.改革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唱主角、少數學生當配角和一問一答式為主要課堂教學形式。大多數學生是被動的聽課,“死讀書,讀死書”。新課改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圍繞學生來進行。
4.豐富教學內容。
目前很多教師在教學方式改革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認為要想真正激課堂教學,單純在方式上下功夫是不夠的,必須在教學的內容方面有所作為。
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都用愛心去教書育人,那我們收獲的將是一顆顆誠摯的心,筑就的將是祖國的棟梁之才。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huibaotihui/5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