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跡材料以真實、客觀、具體的方式展示人物的才能與奮斗歷程,給人以啟示與鼓舞。請大家靜心閱讀以下這些事跡材料,它們或許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和思考。
5月30日,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評選結果揭曉,胡郁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據了解,“全國創新爭先獎”于設立,是我國繼“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之后,批準設立的又一個重要的科技獎項。它也是僅次于國家最高科技獎的一個科技人才大獎。該獎項每三年評選表彰一次,主要表彰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重大裝備和工程攻關、轉化創業、科普及社會服務方面作出卓越貢獻、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優秀科研團隊。
“非常高興能夠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這既是對我的鼓勵也是對我的鞭策?!焙舯硎?。
在過去的職業生涯中,胡郁一直從事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研究工作,引領了人工智能行業實現商業化落地和生態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創新成果的應用轉化。
作為主要完成人,胡郁參與了多項國家863、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等層面重大科研攻關項目。去年8月,他還作為首席專家完成了我國面向類人智能前瞻研究的首個國家級科研攻關項目“類人答題驗證系統”。其牽頭建立的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持續為創業者和開發者提供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能力,讓創業者零成本低門檻進行創新創業。截止今年5月底,開發者總數超過130萬,累計終端用戶數超過28億,總應用數超過82萬,生態合作伙伴超過190萬,形成了中國聲谷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圈。
人工智能大顯身手。
助力全國疫情防控。
除了推動科大訊飛不斷實現技術突破,建立開放平臺促進產業整體發展。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胡郁基于科大訊飛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帶領團隊開發的“智醫助理”“新冠肺炎影像輔助診斷平臺”“停課不停學”標準解決方案等多個產品“大顯身手”,在全國疫情防控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胡郁介紹,新冠肺炎影像輔助診斷平臺是在中科院臨床研究醫院應對疫情科技攻關聯合指揮部協調下,科大訊飛攻關團隊在三天內便快速實現新冠肺炎影像輔助診斷系統現場部署落地應用,并通過數據迭代與算法優化保證系統每日升級。
“新冠肺炎影像輔助診斷系統可在3秒內完成一例新冠肺炎病例輔助診斷,陽性病例全召回,病灶召回率達到90%?!焙舯硎?,相較于傳統閱片工具,新冠肺炎影像輔助診斷系統提供的4d對比分析功能,實現多期影像中的病灶數量、病灶體積變化、病灶密度變化等量化對比分析功能,使影像科醫生快速掌握病灶變化,大幅提高醫生分析患者病情變化的效率。
另一款智能產品——智醫助理早在20就被科大訊飛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發出來了。在今年疫情期間,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重點人群篩查、防控和宣教,安徽、湖北、北京等30個省市地區充分利用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給居民打電話、發短信,通知與新冠肺炎相關的防控知識及對重點人群進行隨訪。自1月21日-5月24日期間,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累計服務上億人次,大大提高醫務人員通知和隨訪工作效率的同時降低醫務人員上門溝通的風險。
此外,胡郁帶領團隊制定標準的“停課不停學”解決方案先后向湖北、安徽等21個省6500余所中小學提供人工智能教育產品和服務,累積服務師生超過1500萬。
人工智能+醫療。
服務健康中國。
針對人工智能助醫產品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間所起到的作用,胡郁表示,“人工智能+醫療”要回歸醫療本質去解決臨床問題,用人工智能促進優質的醫療資源更加公平可及。而未來,“人工智能+醫療”將呈現人機協同的發展趨勢?!斑@包括兩個目標:第一,提高醫療服務效率,讓人工智能完成80%事務性工作,讓醫生專注于醫療服務;第二,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在人工智能的輔助下,讓60分的醫生有能力去做80分醫生的事情?!?/p>
“目前,科大訊飛致力于推出智聯網醫療平臺:依托醫學認知智能和智能語音交互等核心技術,輔以智能導診、病史采集、智能輔診、合理用藥、智能隨訪等人工智能手段,結合移動互聯網技術,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實時區域協同的,集患者統一移動服務門戶、醫護統一移動工作門戶、衛健統一移動管理門戶的‘便民、慧醫、促聯、惠政’的互聯網醫療服務體系,讓優質醫療資源公平可及?!焙艚榻B。
接下來,訊飛醫療將堅持“用人工智能服務健康中國”,致力將人工智能技術與醫療行業深度融合,打造人工智能+醫療的新藍海,推動健康醫療產業發展,助力國家醫改政策的落實。通過構建智慧醫院、智醫助理、智聯網醫療平臺三大產品體系,提升醫務人員工作效率與服務能力,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公平可及。
最近,《xx日報》記者李白蕾、俞松來到長xx申合纖科技有限公司,探訪公司操作能手、氨倫聚合一部技術員xx。他負責的是原料反應生成原液的工序,是高科技織物生產第一道關的把控者。
在氨倫聚合車間一樓戶外高聳的離子柱邊,記者見到了xx。只見他頭戴防毒面罩、塞著降噪耳塞、手戴橡膠手套、身上長袖長褲嚴實包裹、腳套勞保鞋,可謂“全副武裝”。他正在認真檢查離子柱是否有液體滲出?!澳銈儎e靠過來,萬一有液體出來,可是危險化學物,有腐蝕性的,會傷到你們”。記者只好站得遠遠的,等他忙完再聊。
“這里幾層樓都是我們氨倫聚合車間。你們看,這4個圓柱形的大金屬罐都是用來裝原料的,這種原料在紡織中用量非常大,叫dmac。原料配好后經過這一根根大管子,自動輸送到樓上車間,輸送情況我們坐在控制臺的電腦前就可以掌控?!眡x帶著記者來到車間。
“混合胺是比較臭,我剛來時也受不了,現在都習慣了。不這么臭我還得仔細檢查是哪里出問題了呢?!弊咴谲囬g里,xx開始了“一聞二摸三看”的人工巡檢?!半m然我們的工作已實現了半自動化,在電腦上就可以設置原液的溫度、壓力、流量、波動等各種數據,但人工巡檢還是少不了的。電腦發現問題會警報,這就需要我們迅速去排查問題出在哪里”。他一邊說一邊把手放在設備的風機出風口?!案惺芤幌掠袥]風,風是熱的還是涼的,就能發現問題?!比缓笏譁惤鼉x表盤,檢查盤上顯示的數據是否有問題,有時還要爬到設備上,用手電照射,檢查開關是否存在跑冒滴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衣物面料的要求也在提升。生產高科技織物少不了高科技原料和設備,適應這個情況,我們的管理系統也在不斷升級。入廠5年來,我一直在充電,大學學的高分子材料那些東西感覺早都不夠用了?!彼f,氨倫聚合是生產的第一道工序,對織物品質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所以他始終覺得重任在肩。
“xx這小伙子不錯,在今年我們公司組織的操作技能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惫竟撠熑藢τ浾哒f。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去年xxxx在巡檢中發現離子柱有液體非正常流出,幸虧他發現及時,設備返廠大修,避免了因設備故障導致原料斷層影響后續生產,為公司間接挽回了不小的經濟損失。
xx,正是這樣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守住高科技織物生產第一關,用創新激情詮釋著當代科技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xx:用青春耕耘出創業創新夢想。
xx,一個畢業于重點高校非農學專業的“80后”,卻來到了田間地頭,種起了瓜果蔬菜。有人說,大學生怎么去種菜了呢?但他沒有止于質疑,反而勇于嘗試,敢于突破,更重于堅持。xx市基層“最美農民”、xx市第34屆勞動模范、“最美xx人”……一個個響亮的稱號不僅是榮譽,更是一份理解。
毅然辭職,自主創業。2004年,xx畢業于蘭州大學電子專業,曾經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為了實現自己的創業夢,他毅然辭職,自主創業,與同學合作辦起設施農業。
xx年,xx開始種植大棚蔬菜。俗話說,隔行如隔山。xx從電子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到種植大棚蔬菜的現代農民,跨度之大難度之高可想而知。剛開始,他是個門外漢,只能上網查資料、看書,學習基礎的農業知識,然后下地實踐,通過實踐發現問題,再接著上網、看書學習,再實踐……就是這樣不厭其煩地反復學習、實踐,xx慢慢掌握了一些農業知識。
不斷創新,實現增收。剛開始種植大棚蔬菜時,xx學習氣候地理環境相近的福清、莆田等地的種植模式。但他發現,各地的氣候雖然大體相同,但還是有著自己的特色,這些細微的氣候差異,卻使種植效益相差甚遠。
“蔬菜種植,茬口安排很關鍵?!睘榱苏页鲞m合xx本地的設施農業種植模式,xx結合當地的市場規律,遵循當季的氣候條件,探索出了適合xx本地的設施蔬菜高效栽培茬口模式,并將其運用于瓜果蔬菜的種植中,實現畝產值最大化。
“以前我們都是xx種黃瓜,xx出瓜,12月采收完。但是其實每年的11月才是黃瓜效益最好的時間。所以我們就調整種植時間,9月開始種,xx定植,剛好11月出瓜?!眡x說。
“接觸這個行業也有6、7年了,不可能原地踏步,總要對這個行業和自己的創業歷程有所總結?!眡x并沒有止步于此,合作社每年都在創新種植模式,試圖探索出更適合xx氣候與環境的種植模式。
同時它也是群英會,眾多農戶在這里交流溝通,分享經驗。
以此為依托,xx年“xx市勞動模范xx勞模工作室”正式授牌。在xx的帶動下,同行們互相聯系互相溝通,將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
“壯苗出好果,蔬菜種植,種苗很重要?!眡x年,xx與同行一起成立了鼎力育苗基地,不僅為他的大農蔬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種苗,還為全市農戶提供種苗。
不僅如此,他們還成立了蔬菜配送中心,解決蔬菜銷售問題。通過合作與交流,xx與xx的眾多農戶實現協作效益,互利互贏。
續多年被評為省建筑業科技進步先進單位、質量管理先進單位,先后躋身xx省建筑業綜合實力20強、全國民營企業500強、省文明單位標兵、省建筑業最佳企業之列。他本人也被評為全國優秀施工企業家、省市建筑業優秀企業經理、揚州市“新長征突擊手標兵”、揚州市首屆當代儒商、中華百佳儒商稱號。他的先進事跡主要有:。
一是在產業發展上加大科技含量。提高集團產業科技含量,創造更高的附加值和經濟效益,加速傳統建筑業向現代建筑業的轉變,提升集團整體競爭優勢和運行質態,近年來集團先后拓展了鋼結構、新型建材、太陽能節能產品、環保、園林、綠化等相關專業,在全市同行業企業中率先打通了建筑業產業鏈。多元經濟規模占集團經濟總量的40%以上。
二是扎實推進集團科技工作全面進步。加快建立集團科技進步激勵機制,制定出臺了“質量、安全與科技”三項基金管理制度,推進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三大貫標體系合并管理,促進規范化管理。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結合企業管理實際,先后主持了建設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系統”、“動態成本控制系統”等八項軟件管理系統的開發應用,取得了七項國家軟件著作權專利。近年來揚大教學樓和深圳百仕達工程獲得國優工程獎,36項工程獲得省優“揚子杯”工程獎。
三是堅持科技為經濟服務,促進成果轉化。全面推行集團辦公自動化與網絡化管理。以集團科協為載體,積極開展qc攻關活動。每年召開一次qc成果發布會,對重點項目、典型工程加大指導力度,開展科技攻關,加快新技術應用步伐。泰州梅蘭芳劇院等一批工程獲得省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稱號。集團清水混凝土施工工法通過了省級工法鑒定,并在潤揚森林公園、市體育公園等一批重點工程中廣泛應用,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敖ㄔO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系統”三年已在集團幾十個、總造價近10億元的工程項目中使用,降低工程成本5000多萬元。
“文檔管理”系統獲十七屆(xx)全國建筑管理現代化優秀成果二等獎;。
《信息管理系統在工程項目成本控制中的開發與應用》、《建設工程資料及綜合文檔管理系統的開發與應用》、《建設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系統的開發與應用》等論文分別獲得國家、省部級論文獎。
xx年9月,xx省科協授予**同志"xx省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為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搶占先機、迎難而上,肩負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歷史重任,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近日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姬秋梅,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楊海燕,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陶文銓,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外科學系主任、肝臟外科主任陳孝平院士,江西省尋烏中學科技中心主任、高級教師黃才發,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智能處理器中心主任陳云霽研究員,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邢繼,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梁建英,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徐恭義,河南省泌陽縣夏南牛研究推廣中心研究員祁興磊10位科技工作者,獲得了“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據了解,這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有的矢志不移自主創新,將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有的扎根脫貧攻堅和科學普及一線,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有的嚴謹治學甘為人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他們是中國科技工作者的優秀代表,他們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己任,用責任、毅力與擔當,書寫著一個又一個創新奉獻的故事,他們以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真諦,有力弘揚了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展現了中國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風貌。
陳厚群,我國水工抗震學科奠基人和開拓者,享譽中外的水工抗震專家;他,現為中國水利水電科學院教授級高工、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主任和主席團成員;他,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光華工程科技獎、全國水利系統特等勞模、國際大壩委員會終身成就獎等諸多榮譽。
年逾八旬的陳厚群勇挑南水北調專家委員會主任的重任50余次帶領專家團隊遍訪工程現場進行質量檢查和技術指導保障南水北調工程的高質量建設確保一泓清水向北流。他再次出任三峽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組長數十次帶領專家組深入工程現場提出數百條建議保障三峽工程安全高效建設與運行其中僅三峽升船機的抗震設計等級一項建議就為國家節省資金十幾億元。
“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為人謙遜,注重團隊”,是大家對陳厚群的一致評價。為實現“建設一個偉大強盛的祖國”的夙愿,陳厚群矢志不渝,努力全心全意為黨的科技事業作奉獻,追夢不止,探索不息,將論文寫在了祖國的江河湖泊、高壩大庫上。
胸懷強烈愛國熱忱。
潛心研究水工抗震。
1932年5月,陳厚群出生于江蘇無錫,國仇家恨激發起他強烈的愛國報國熱忱。1950年,他考入清華大學土木系;1952年,公派至莫斯科動力學院留學,成為新中國早期留學生;1956年,留學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留蘇學生中第一批黨員;1957年,他在莫斯科大學禮堂親耳聆聽了毛主席“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的著名講話,更加堅定了他科技報國的初心;1958年,陳厚群以全優成績畢業,帶著“絕不能辜負國家和人民培養”的使命感,婉謝了導師一再挽留,回國投身“一五”建設并主動申請到桓仁水電站鍛煉,雖一度身負重傷,但一直心系工作,被譽為電站工區的一面紅旗。
1959年,廣東新豐江發生水庫地震,陳厚群臨危受命,負責組建水工抗震研究團隊。歷經60多年探索,創建國內外唯一集理論、分析和設計為一體的高壩抗震學科和人才培養體系。他主持研究的“300米級高拱壩抗震技術問題”等一系列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在水工結構抗震理論、分析方法和工程應用等方面取得多項領先成果,攻克了一大批水工抗震世界級難題,為國家能源、水資源和高壩大庫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30余項,1995年當選工程院院士。,團隊自主研發的高性能并行“云計算”大壩抗震分析軟件,獲水利水電行業唯一國家超算天津中心“天河應用創新優秀獎”。
填補水工抗震設計空白。
建成國際先進實驗平臺。
1972年,為填補我國水工抗震設計空白,陳厚群擔任主編,用時5年制訂出我國第一部水工建筑物抗震設計規范,被高壩抗震設計者奉為“寶典”。20起,陳厚群再次擔綱,歷時7年將行業標準升級為國家標準,成為唯一由科研單位主編的水利水電行業設計規范。,汶川大地震,震區所有大壩經受住了強震考驗,紫坪鋪等4座高度超過100米的大壩主體巍然屹立,充分驗證抗震設計標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其研究成果從跟跑、并跑到引領世界,目前已廣泛應用于“一帶一路”國家的水庫大壩抗震安全研究和設計。
1980年起,為突破我國地震研究能力的“瓶頸”,陳厚群帶領團隊建置大型振動臺,歷時7年建成國內首座三向六自由度寬頻域振動臺,美國國家科委專著評價其為“世界最佳壩工抗震試驗設備”。1990年,結構振動實驗室被中科院納入開放研究實驗室,實現跨地區和行業的“產學研用”聯合攻關,獲地震安全性評價甲級資格,個人和團隊分獲全國地震科技工作先進稱號。
牢記地震就是命令。
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
陳厚群始終保持一名抗震老兵的本色,第一時間奔赴震險現場,為國務院決策提供關鍵技術支撐。1976年,唐山大地震,他舍棄小家主動請纓,直奔陡河水庫震害現場,連夜起草報告上報國務院;20,作為國務院汶川地震抗震救災專家委員會成員,在深入調研分析的基礎上,科學闡明汶川地震與紫坪鋪蓄水、三峽蓄水無關。在20汶川地震十周年“高壩大庫抗震國際研討會”上,他再次受邀作主旨報告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陳厚群在多個國際組織擔任重要職務,依托國際大壩委員會等平臺,大力推廣我國成果,傾情講好中國水工抗震故事,提升國際影響力,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他發表多份高水平主旨報告在世界范圍引發廣泛和持久關注,開啟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1982年起,他主持中美大壩抗震近的科研合作項目,關于東江拱壩的現場試驗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成功推薦合作專家克拉夫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年,陳厚群榮獲國際大壩委員會終身成就獎。,陳厚群著作《高拱壩抗震安全》被譯為英文,由愛思唯爾出版社在世界各地出版發行。
年畢業于xx師范大學物理系電子技術專業,擁有物理教育和應用物理的專業知識特長為我從事青少年科技輔導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知識、能力基礎,但在科技輔導工作實踐中深深認識到自己的動手能力不足,1995-1996年我毅然停薪留職應聘到浙江001電子集團技術研究所,從事電子產品的開發和生產技術革新工作。兩年的產品研發工作培養了我較為敏銳的科技創新意識和較為成熟的創新項目市場價值觀。
1997年回到學校教育工作崗位后,不畏農村中學設備、器材條件差、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等不利因素,結合物理教學,采用“瓶瓶罐罐皆器材,拼拼湊湊做實驗”的方式,努力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
xx年在小路口中學任教,輔導學生xx的《潛水泵無水斷電自鎖裝置》作品參加xx省第一屆青少年發明創新大賽。大賽中我悉心指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大膽展現,主動交流,一路高歌,進入20強、10強,最后殺入總決賽。在總決賽中以總分第一的成績一舉奪得青年組一等獎。(該次大賽只設兩個一等獎,青年組、少兒組各一個,總分不分組),作品的創新性、實用性及選手的現場表現贏得了專家評委和觀眾的一致好評。(決賽實況在xx電視臺的金點子欄目現場錄制并播出)本人同時被評為xx省首屆青少年發明創新大賽優秀輔導員。
xx年輔導學生參加“xx杯”全國少年兒童創新大賽,歷經兩個多月的“海選”,獲“xx”科技希望獎(三等獎)并獲獎金1000元。(央視一臺報道本次大賽參賽作品八萬余件,三等獎共200人)。
xx—xx年本人先后數次被評為祁門縣優秀科技輔導員。
xx年本人調到祁門二中任教,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教育,組織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并取得了少許成績:
xx年在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投入3000多元資金,由我牽頭創建了學校首個科技活動室,開展科技創新教育實踐活動,并探索、總結有效的方式、方法。經過兩年的努力,我校的科技創新教育活動得以常態化、規范化開展,我校的科技創新教育日漸成為學校的特色教育之一。
xx的作品《方便、實用的改進型教學圓規》、xx的作品《多功能水平儀》獲二等獎。
xx年帶隊參加xx市第二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本人所輔導的學生作品中,xx同學的作品《無能耗過載自動報警插座》、xxx同學的作品《簡易激光水平儀》獲一等獎xx同學的作品《碰不倒的吸盤式茶杯》、x同學的作品《音樂報警節能冰箱》、xx同學的作品《磁吸式電學教具》,xx同學的作品《方便實用的鞋套式垃圾袋》獲三等獎。
xx年輔導學生參加xx省第26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作品《太陽能防雨淋自動晾衣架》獲三等獎。
xx年輔導學生參加xx省第27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作品《簡易激光水平儀》獲三等獎。
xx年12月,我參加了《xx省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通過培訓本人的科技輔導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xx年我被評為xx市優秀科技輔導員?!?。
10來年的科技輔導工作中,取得的一點點成績已然過去,上級部門和領導給予的肯定和榮譽卻太多太多,細細想來,心有不安,唯有“邁步從頭越”,不斷努力、進取,讓自己的科技輔導工作更上一個新臺階。
小妮,女,西陵區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科長,中學高級教師。
從教22年來,她高度重視青少年科學素質教育工作。無論在哪個工作崗位上,都身體力行,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在科普領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她大膽創新教學方法,爭當信息化教學的“排頭兵”。在第七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教學實踐評優決賽中榮獲一等獎,說課與答辯被授予該賽事的最高獎——noc教育信息化發明創新獎。她還曾被興山縣委組織部評為專業技術“優秀人才”。
她調動到西陵區教育局基礎教育科工作后,推動西陵區義務教育科普工作縱深發展,將科普創新、創客培養工作納入重點工作和學??己?。在她的推動下,目前28所中小學已建成科技館(東山中學)1所、天文臺(實?。?所、42間智慧教室、36所中小學和幼兒園智能無線終端、11間創客教室、9間機器人教室,28個青少年無人機教學實驗基地,為全區中小學、幼兒園開展科學教育和技能培訓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支持。其次,三年來全區中小學在全省率先開展科學課程改革。小學三年級新增了科學拓展課程,中學開設了steam課程和生涯課程。
她還和全區科普團隊一起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科技創新活動。在市、區科協的指導下,西陵區教育局連續四年舉辦了區中小學生科創節。在近兩屆市、區青少年科技節中,我區共有2000多人次獲獎,在全省、全國各大科技競賽活動中也有近千名學生獲獎,名列全市之首。
“科技”和“生活”息息相關。它是一粒種子,播撒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路上;它是一件利器,運用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助力復工復產的戰斗中。
“科技”和“夢想”緊密相連。它帶著我們穿越蔚藍的深海,鯤鵬水擊掀巨浪;它帶著我們邁向遙遠的星河,筑夢九天鑠蒼茫。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是科技,引領我們向未來探索;是科技,讓我們可以無限親近地擁抱這個世界。
十八大以來,“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激勵著無數科技工作者。他們勇攀高峰、敢為人先,胸懷祖國、服務人民;他們追求真理、潛心研究,甘為人梯、集智攻關。他們在艱難的探索中開疆拓土,在時不我待的競爭中勇往直前,不斷向科技的廣度和深度進軍!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胸懷“兩個大局”,堅持“四個面向”,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推進國家現代化創新爭先,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等六部門共同評選出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并向全社會發布“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
自1978年考取吉林農業大學微生物學專業碩士研究生開始,李玉就踏上了菌物研究的拓荒之路。
李玉和團隊深入全國所有省市區開展菌物資源調查,系統開展菌類資源收集、保存、評價和利用等基礎研究,獲得1.2萬份標本與菌株。其中僅黏菌就報道了400余種,占世界已知種的2/3,發現并命名36個黏菌新種,開創了我國黏菌分類學研究的新領域。
除此之外,李玉等人還完成《中國真菌志—香菇卷》編研,制作了全球98%以上的黏菌分子生物學標本,建成了我國首個菌類種質資源庫。
由于我國菌物學研究起步晚,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因此李玉對于人才培養一直牽腸掛肚。
他和弟子們挑起了建設我國第一個菌物專業的重擔,在一堆廢舊的物資中揀回了這個專業所需的儀器設備,并較短時間內在吉林農業大學設立了菌類作物自主設置博士授權學科和碩士授權學科。30多年來,他累計培養菌物學領域的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上百人,大部分已經成長為菌物產業的領軍人才或骨干力量。
李玉又推動菌物科學與工程專業正式列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成為我國首個菌物類本科專業。
為食用菌產業打好根基。
在披荊斬棘的科研道路上,有人問:“你們老研究這些菌有什么用?誰關心多一種少一種?就不能研究點兒讓百姓掙錢的事嗎?”
李玉有些五味雜陳,但也更堅定了信念,“一定要讓菌物進入公眾的視野,進入科學家的教材,進入大眾的讀本,進入農民的田間地頭,進入企業家的工廠,進入國民經濟主戰場”。
食用菌是一門既年輕又古老的專業,近年才發展成為大產業。李玉對比了兩組數字:1978年我國食用菌產量才5.7萬噸,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食用菌產量已近4000萬噸。
如今,中國食用菌產量已占全球75%以上,然而,我國是食用菌大國,卻不是強國。李玉介紹,目前我國食用菌菌種基本來自荷蘭、美國等國,木耳、香菇主要來自日本、韓國,就連加工設備也需要進口?!耙虼?,全產業鏈創新是迫在眉睫的大事?!?/p>
以創新成果為依托,李玉先后主持完成“973”“948”科研項目50余項,創新和改進了全日光間歇迷霧栽培黑木耳、小孔出耳等8項關鍵技術,顛覆了食用菌需棚室遮光保濕栽培傳統理念,解決了北方食用菌發展中的工程技術難題,真正實現了國家“南菇北移”“北耳南擴”的食用菌發展戰略,促進了菌物科學的發展及食用菌產業化升級。
李玉認為,食用菌產業是“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中重要的產業環。他和團隊建立起食用菌原生質體制備和遺傳轉化技術體系,選育黑木耳、玉木耳等廣適性品種45個;集成創新出兩棚制花菇生產、米菇間作、全株高值化利用等9項生產工藝,改變了食用菌產業低水平徘徊的局面,產生經濟效益達300億元。
他們見證了我國食用菌產業從簡陋的地溝、菇棚,到花園式的基地;從傳統的庭院式生產,到現代化的工廠化生產的發展過程。
“食用菌產業是我們的根基,應用真菌學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離不開生產一線?!崩钣駮r常對學生說。
國內國外科技扶貧。
“小木耳,大產業?!蹦?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考察時這樣點評。這正是李玉團隊對口科技幫扶的成果。
由科技部牽線李玉團隊奔赴柞水縣開啟了科技扶貧行動。團隊為柞水選育的5個木耳移栽品種都實現了大面積推廣柞水木耳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兩年后柞水縣正是依靠木耳產業實現了脫貧摘帽。此后為了避免產業總體效益不高、“增產不增收”的情況發生李玉團隊又開始了深加工產品的研發。木耳冰淇淋、木耳脆片、木耳菌草茶、木耳益生菌等等產品已相繼研發成功在柞水木耳全鏈條產品矩陣已見雛形。
“脫貧攻堅完成后還不是終點,我們得繼續幫助當地考慮如何轉入美麗鄉村建設,實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崩钣衽d奮地表示。
事實上,李玉自起就開始積極投身全國脫貧攻堅事業,吉林汪清、云南瀾滄、浙江慶元、山西臨縣、貴州銅仁、河北阜平……李玉團隊在全國40多個貧困縣(市)留下足跡,帶領農民精準發展食用菌特色產業,建立食用菌技術推廣基地31個,扶持食用菌龍頭企業22個,示范推廣60億菌袋,帶動上萬貧困戶依靠食用菌穩固脫貧。
食用菌栽培技術還通過中國援助項目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國門,到達了贊比亞。李玉團隊針對贊比亞高原熱帶氣候特點,集成創新出適宜當地種植的食用菌品種8個和配套生產技術體系,幫助當地人民全年都能吃上蘑菇,更是以食用菌改變了贊比亞的種植業結構和種植面貌。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時提出,希望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責任,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翱倳浀狞c贊,肯定了包括木耳在內的食用菌產業在國民經濟主戰場,特別是在國家精準產業扶貧方面發揮的實實在在的作用,更是中國食用菌產業邁向全新里程的進軍號?!崩钣竦穆曇粲l鏗鏘。
“最美科技工作者”胸懷祖國,努力奮斗,書寫精彩篇章。他們中間,有的人瞄準科研空白奮力攻關,有的人根據國家需要確定研究方向,有的人臨危受命奔赴疫情防控一線……他們的功績值得銘記,他們的精神值得弘揚。
細數中國近年來的科技工作者,我們熟知的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青蒿素的發現者屠呦呦、“兩彈元勛”鄧稼先、“中國地質學之父”李四光,還有在這場疫情中沖鋒在前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院士,這些偉大的'科技工作者鑄就了我們輝煌的今天,帶動了中國快速的發展。在中國邁向世界的潮流做好了強大的支撐力量,他們的付出是值得我們敬仰的,他們的努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們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傳承的。
其實,在我國發展的道路上,還有許許多多優秀的科技工作者,他們挑戰科技的空白,用“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在各自的領域專研,用無數的白天加黑夜,創造出一項項不可估量的成果,他們有的力攻地震,有的發揚中醫的精髓,有的扎根戈壁荒漠研究地下實驗室,有的則穿越太空,探索外星球的世界。一項項成果的背后都離不開這些科技工作者的執著追求,他們用堅定和使命來詮釋科學精神。雖然經過歲月的洗禮,他們的額間已爬滿了皺紋,但是那科技的光環照耀著他們,閃出最美的光芒。
姬慶軍,年任魯橋鎮科協辦公室主任。兩年來,該同志通過政策推動、利益驅動、示范帶動等措施,全鎮的科技人才引進與培訓工作開展得扎實有效。2003、,全鎮共引進有關人才56人,組織科技培訓15期、83個班,參訓人數近萬人。人才的引進與科技培訓成果顯著:全鎮形成1.8萬畝烏鱧養殖基地,3000畝湖蟹養殖基地,1000畝泥鰍養殖基地,6000畝蘆筍種植基地,3500畝杞柳種植基地,50畝番鴨育種基地,100畝雙孢菇種植基地。,被省科協命名為省科普示范基地。
科普示范基地建設是科普工作由虛向實轉化的重要載體。為此,姬慶軍同志把科普示范基地建設作為推動全鎮科技工作全面推廣的基石。
首先,審時度勢把握市場走向,強化政策引導。該同志每年兩次組織力量進村入戶調研分析,面向市場,提出對策。2003年年底,通過考察,引進了雙孢菇等食用菌種植,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租賃100畝土地包費租給群眾發展雙孢菇種植。鎮農技站、農經站、水利站等部門的同志在姬慶軍同志的帶領下發展雙孢菇種植。目前,全鎮共發展大棚86個。2003年年初,在漁業養殖效益走低的形勢下,姬慶軍同志協調人員與韓國客商合資,引進優質泥鰍,投資1200萬元,建起了占地600畝的泥鰍養殖場。
其次,多層次建立技術服務體系,強化科技引導。一是建立科技示范與周圍農戶結對子,進行傳、幫、帶,有效地調動了農戶學用科技的積極性;二是成立技術顧問組。姬慶軍聘請山農大動科院的教授、江蘇雙孢菇種植大戶、縣農業局的技術人員組成技術顧問組,以專家為依托,在產前、產中、產后開展服務,所以在品種引進、技術培訓及試驗示范項目等方面都能得到較好的落實。今年以來,共舉辦各類技術培訓六次,受訓人員1600余人。
第三是引進人才,多渠道提供農產品銷售服務,強化市場引導。兩年來,姬慶軍同志通過各種形式引進人才56人,不斷充實到科技示范基地中,成為了基地的科技骨干。同時,組織成立了烏鱧養殖協會、蘆筍種植協會和漁業總支麻鴨養殖協會,不定期地向全鎮農戶發布產品信息,供農民作市場決策參考。在產品銷售方面,協同縣有關部門與農戶簽訂供銷合同,確保農戶利益不受損失。
***同志,畢業于****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畢業后進入***公司工作,現任***項目部總工程師。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潛心于施工技術、安全、質量方面的管理工作,其工作認真、誠實肯干、勤于動腦、善于總結、愛好學習的工作作風,深得身邊同事們的好評和認可。在技術方面,***既注重理論學習,又勇于實踐應用,始終本著技術為生產服務的理念。堅持通過技術改進,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和勞動強度,保證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認真鉆研技術,積極進行技術改進。
1.1****線路工程位于戈壁荒漠,臨時用電負荷不足、焊工短缺,導致鋼筋加工無法滿足現場需求,***同志果斷提出采用剝肋滾壓直螺紋機械連接技術代替電弧焊。該技術在線路工程尚未大量應用,***從滾絲機設備選型采購、連接套筒采購、設備調試、人員培訓、工藝試驗、半成品及成品檢驗,***同志全程指導,首次應用工人的操作經驗缺乏,對質量控制關鍵點不熟悉,***同志親自上陣進行示范,并編寫了相關的質量控制手冊,對工人進行了相關培訓,使產品質量得到了保證。與電弧焊相比,機械連接具有連接強度高、設備簡單、操作簡易、效率高、綜合成本低等特點,該技術的成功應用,有效的解決了鋼筋加工難題,并且保證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為項目部創造了經濟效益。
1.2組塔階段,業主要求調整工期,加上甲供材滯后,有效工期短。根據現場地形,在對本標段166基鐵塔塔高、段重、平口高度等進行數理統計的基礎上,設計了采用25t吊車負責底段至平口吊裝、70t吊車負責曲臂以上部分吊裝、130t吊車進行較高塔頂部吊裝的機械流水式施工方案。通過合理安排吊車進場順序,控制吊車數量,充分發揮吊車效率,既保證了施工進度,又降低了施工成本。
1.3本工程土質大多數為巖石或堅土,地錨坑開挖需要爆破或采用挖掘機完成,施工成本高、耗時長,***采用鋼筋余料,加工了框式摩擦地錨,經過兩次試驗一次改進,終于獲得了成功,解決了地錨開挖難題。摩擦式地錨可重復利用,運輸方便,受到了施工操作人員的歡迎,同時,為戈壁荒漠地區摩擦式地錨的應用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1.4本工程導線部分采用新型擴徑導線,為保證施工質量,***廣泛查閱相關資料,汲取經驗,向設計單位、擴徑導線生產廠家、金具供貨廠家虛心請教,全面掌握相關技術資料,對擴徑導線滑車包絡角要求、卡線器卡口長度要求、耐張線夾及接續線夾壓接、展放張力等,均編制了保證措施,為擴徑導線施工做好了充分的技術準備。同時,按照工期計劃,擴徑導線將在冬季進行施工,為保證施工安全,加快施工效率,***同志提前進行架線線長計算,通過確定線長,及時與導線廠家溝通改變導線盤長,減少了導線接續壓接次數。既減少了接續管采購量,又減少了壓接環節,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二、勇于創新,探索技術、資料管理新思路。
2.1數碼照片管理一直是線路工程施工檔案管理的一大難題,數碼照片的數量和質量,往往達不到相關規定的要求。***憑借多年施工經驗,以及在國網交流公司掛職多次作為專家參加流動紅旗、工程創優檢查的經驗,廣泛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合格數碼照片,制作了數碼照片采集樣板口袋書,通過圖片示范和文字說明,生動直觀的闡述數碼照片采集的要點。在施工前,組織施工隊長進行了數碼照片采集要點培訓、發放口袋書、進行數碼相機使用及參數設臵教學。施工過程中安排專人定期進行收集整理,發現問題及時糾偏。通過提前策劃、過程控制和不斷總結提高,使得本工程數碼照片采集水平得到了質的提高,采集數量和質量均滿足要求,得到了業主的好評。
2.2基礎隱蔽工程簽證記錄表格及填寫的改進。
基礎隱蔽工程簽證記錄,數量多,填寫內容復雜,返工率高。***通過與業主、監理溝通,改進表格形式,提出所有設計值均用電腦打印的做法,既不違反相關規定,符合現場實際,又減輕了記錄填寫人員的工作量,確保記錄版面美觀,符合歸檔要求,獲得了質監站及新疆電力公司檔案館人員的認可。
三、熱心友善,對于自己掌握的技術,從不吝嗇傳授。
3.1***同志熱心友善、樂于助人,對新入廠技術人員,十分熱心輔導,定期找技術人員談話,指點學習內容和方向。自己收集的教材、學習資料,也毫不吝嗇分享。定期組織技術人員進行技術研討、規范規程學習,使技術人員加快成長。
3.2線路工程工序多,導致施工記錄種類繁雜。即便是利用電腦輔助,手動錄入,也是一件相當耗時費力的事。***同志采用word與excel電子表格通過郵件合并功能,使兩者有機結合,數據與表格分開存放,既提高效率,又便于糾錯。***每到新工程,都會耐心的將此方法傳授給技術員。目前,在年輕的技術員當中已得到一定范圍的推廣。同時,***同志對自己工作之余編制的自動計算、自動繪制軟件也毫無保留,如抱桿受力自動計算表格、地錨抗拔力驗算公式表格、導線弧垂曲線繪制程序、連續上下山檔爬山值計算表格、數碼照片自動統計等。
四、求知若渴,孜孜不倦。
線路工程工作任務繁重,但是***同志卻每日堅持學習。他始終認為,創新的靈感不是偶然,而是平日量的積累到質的變化。只有豐富自己的閱歷,開闊自己的視野,掌握足夠的基礎知識,并且將理論知識聯系于實際,才能更好的創新。***同志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學習。網絡對于他來說,主要是獲取知識的工具。通過網絡下載技術書籍、論文,博覽群書,汲取別人經驗的有益成分,為我所用。
xx年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物理系電子技術專業,擁有物理教育和應用物理的專業知識特長為我從事青少年科技輔導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知識、能力基礎,但在科技輔導工作實踐中深深認識到自己的動手能力不足,1995-1996年我毅然停薪留職應聘到浙江001電子集團技術研究所,從事電子產品的開發和生產技術革新工作。兩年的產品研發工作培養了我較為敏銳的科技創新意識和較為成熟的創新項目市場價值觀。
1997年回到學校教育工作崗位后,不畏農村中學設備、器材條件差、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等不利因素,結合物理教學,采用瓶瓶罐罐皆器材,拼拼湊湊做實驗的方式,努力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
20xx年在小路口中學任教,輔導學生《潛水泵無水斷電自鎖裝置》作品參加安徽省第一屆青少年發明創新大賽。大賽中我悉心指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大膽展現,主動交流,一路高歌,進入20強、10強,最后殺入總決賽。在總決賽中以總分第一的成績一舉奪得青年組一等獎。(該次大賽只設兩個一等獎,青年組、少兒組各一個,總分不分組),作品的創新性、實用性及選手的現場表現贏得了專家評委和觀眾的一致好評。(決賽實況在安徽電視臺的金點子欄目現場錄制并播出)本人同時被評為安徽省首屆青少年發明創新大賽優秀輔導員。
20xx年輔導學生參加海爾杯全國少年兒童創新大賽,歷經兩個多月的海選,獲海爾科技希望獎(三等獎)并獲獎金1000元。(央視一臺報道本次大賽參賽作品八萬余件,三等獎共200人)。
20xx20xx年本人先后數次被評為祁門縣優秀科技輔導員。
20xx年本人調到祁門二中任教,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教育,組織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并取得了少許成績:
20xx年在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投入3000多元資金,由我牽頭創建了學校首個科技活動室,開展科技創新教育實踐活動,并探索、總結有效的方式、方法。經過兩年的努力,我校的科技創新教育活動得以常態化、規范化開展,我校的科技創新教育日漸成為學校的特色教育之一。
20xx年帶隊參加黃山市第一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本人所輔導的四個學生作品均獲獎。作品《太陽能防雨淋自動晾衣架》、作品《水塔抽水自控裝置》獲一等獎;作品《方便、實用的改進型教學圓規》、作品《多功能水平儀》獲二等獎。
20xx年帶隊參加黃山市第二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本人所輔導的學生作品中,xx同學的作品《無能耗過載自動報警插座》、x同學的作品《簡易激光水平儀》獲一等獎xx同學的作品《碰不倒的吸盤式茶杯》、x同學的作品《音樂報警節能冰箱》、xx同學的作品《磁吸式電學教具》,xx同學的作品《方便實用的鞋套式垃圾袋》獲三等獎。
20xx年輔導學生參加安徽省第26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作品《太陽能防雨淋自動晾衣架》獲三等獎。
20xx年輔導學生參加安徽省第27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作品《簡易激光水平儀》獲三等獎。
20xx年12月,我參加了《安徽省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通過培訓本人的科技輔導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20xx年我被評為黃山市優秀科技輔導員。
10來年的科技輔導工作中,取得的一點點成績已然過去,上級部門和領導給予的肯定和榮譽卻太多太多,細細想來,心有不安,唯有邁步從頭越,不斷努力、進取,讓自己的科技輔導工作更上一個新臺階。
自xx年北京市農職院畢業,一直在先進生產者事跡材料的第一線工作。該同志年初擔任技術推廣科科長以來,站在給全市園林綠化行業提供技術,幫助廣大果農脫貧致富的高度上,努力工作,積極推進科里各項科技項目的高質量向前邁進。年林業科技推廣站申請了市科委的“北京市林果鄉土專家行動計劃”項目,該項目在全市個郊區縣選擇了從事種果樹生產的名種植大戶為培訓對象,培養“當地不走的專家”為目的,開創了農業科技推廣的新模式,為解決農業科技推廣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法,該項目的實施,引起了市委市農委市科委及市園林綠護局各級領導廣大果農朋友各區縣林業部門認可,獲得了一致好評。作為該項目的`主管領導,同志從項目的調研立項申請以及項目的具體實施作了大量的工作,為該項目的順利開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林業科技推廣戰線的排頭兵。
作為一名林業科技推廣工作者,她深知廣大農民對新技術新品種的渴望,深知發展果樹產業對富裕農民繁榮農村的重要性?!侗本┦辛止l土專家行動計劃》項目已經實施年來,她統籌全局合理安排積極主動組織各項培訓活動,想果農之所想,急果農之所急,在果樹生產的各個關鍵時期時期,深入田間地頭,帶領推廣科一班人,組織果樹專家送技術到田間地頭,送剪刀鋸子肥料到“鄉土專家”手里,保證了項目的順利實施,保證了先進事跡報告的茁壯成長。
年月日至日在市農業職業學院對入選的名鄉土專家進行了果樹基礎理論實用技術和生產技能的專業培訓。其間,同志吃住在農職院,鼓勵入選的農民朋友克服困難認真學習,在她和其他同事的努力下,參加培訓的名“鄉土專家”培訓對象,全部通過了國家職業技能中級鑒定考試。
同志始終把科技推廣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積極組織黨務工作者事跡材料專家到田間地頭,在各種果樹生產的關鍵時期舉辦各種培訓活動,一年來共組織召開大小現場會次,直接培訓果農人次,發放培訓資料冊,極大促進了我市林果管理水平的提升,帶動了果農增收致富。
在同志及其領導的其他同志的努力下,開通了林業科技服務熱線和企業銷售之星推薦材料。一年來,電話指導百余人次;網絡發布管理技術資料多篇,在線回答問題百余個,開創了為果農服務的新渠道。
總之,在這一年里,同志認真履行職責,對各項工作嚴格把關,確保了項目的順利實施,受到了上級領導和同事的一致好評,得到了農民朋友的愛戴。她這種熱愛科技推廣工作,心系廣大果農,不怕吃苦,任勞任怨的工作精神,感染和帶動了身邊的每一個人,她不愧為林業科技推廣戰線的標兵。
姬,任魯橋鎮科協辦公室主任。兩年來,該同志通過政策推動、利益驅動、示范帶動等措施,全鎮的科技人才引進與培訓工作開展得扎實有效。、20,全鎮共引進有關人才56人,組織科技培訓15期、83個班,參訓人數近萬人。人才的引進與科技培訓成果顯著:全鎮形成1.8萬畝烏鱧養殖基地,3000畝湖蟹養殖基地,1000畝泥鰍養殖基地,6000畝蘆筍種植基地,3500畝杞柳種植基地,50畝番鴨育種基地,100畝雙孢菇種植基地。,被省科協命名為“省科普示范基地”。
科普示范基地建設是科普工作由虛向實轉化的重要載體。為此,姬把科普示范基地建設作為推動全鎮科技工作全面推廣的基石。
首先,審時度勢把握市場走向,強化政策引導。該同志每年兩次組織力量進村入戶調研分析,面向市場,提出對策。19年底,通過考察,引進了雙孢菇等食用菌種植,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租賃100畝土地包費租給群眾發展雙孢菇種植。鎮農技站、農經站、水利站等部門的同志在姬帶領下發展雙孢菇種植。目前,全鎮共發展大棚86個。202019年初,在漁業養殖效益走低的形勢下,姬協調人員與韓國客商合資,引進優質泥鰍,投資1200萬元,建起了占地600畝的泥鰍養殖場。
其次,多層次建立技術服務體系,強化科技引導。一是建立科技示范與周圍農戶結對子,進行傳、幫、帶,有效地調動了農戶學用科技的積極性;二是成立技術顧問組。姬聘請山農大動科院的教授、江蘇雙孢菇種植大戶、縣農業局的技術人員組成技術顧問組,以專家為依托,在產前、產中、產后開展服務,所以在品種引進、技術培訓及試驗示范項目等方面都能得到較好的落實。今年以來,共舉辦各類技術培訓六次,受訓人員1600余人。
第三是引進人才,多渠道提供農產品銷售服務,強化市場引導。兩年來,姬通過各種形式引進人才56人,不斷充實到科技示范基地中,成為了基地的科技骨干。同時,組織成立了烏鱧養殖協會、蘆筍種植協會和漁業總支麻鴨養殖協會,不定期地向全鎮農戶發布產品信息,供農民作市場決策參考。在產品銷售方面,協同縣有關部門與農戶簽訂供銷合同,確保農戶利益不受損失。
姬,2019年任魯橋鎮科協辦公室主任。兩年來,該同志通過政策推動、利益驅動、示范帶動等措施,全鎮的科技人才引進與培訓工作開展得扎實有效。2019、2019年,全鎮共引進有關人才56人,組織科技培訓15期、83個班,參訓人數近萬人。人才的引進與科技培訓成果顯著:全鎮形成1.8萬畝烏鱧養殖基地,3000畝湖蟹養殖基地,1000畝泥鰍養殖基地,6000畝蘆筍種植基地,3500畝杞柳種植基地,50畝番鴨育種基地,100畝雙孢菇種植基地。1998年,被省科協命名為“省科普示范基地”。
科普示范基地建設是科普工作由虛向實轉化的重要載體。為此,姬把科普示范基地建設作為推動全鎮科技工作全面推廣的基石。
首先,審時度勢把握市場走向,強化政策引導。該同志每年兩次組織力量進村入戶調研分析,面向市場,提出對策。202019年底,通過考察,引進了雙孢菇等食用菌種植,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租賃100畝土地包費租給群眾發展雙孢菇種植。鎮農技站、農經站、水利站等部門的同志在姬帶領下發展雙孢菇種植。目前,全鎮共發展大棚86個。202019年初,在漁業養殖效益走低的形勢下,姬協調人員與韓國客商合資,引進優質泥鰍,投資1200萬元,建起了占地600畝的泥鰍養殖場。
其次,多層次建立技術服務體系,強化科技引導。一是建立科技示范與周圍農戶結對子,進行傳、幫、帶,有效地調動了農戶學用科技的積極性;二是成立技術顧問組。姬聘請山農大動科院的教授、江蘇雙孢菇種植大戶、縣農業局的技術人員組成技術顧問組,以專家為依托,在產前、產中、產后開展服務,所以在品種引進、技術培訓及試驗示范項目等方面都能得到較好的落實。今年以來,共舉辦各類技術培訓六次,受訓人員1600余人。
第三是引進人才,多渠道提供農產品銷售服務,強化市場引導。兩年來,姬通過各種形式引進人才56人,不斷充實到科技示范基地中,成為了基地的科技骨干。同時,組織成立了烏鱧養殖協會、蘆筍種植協會和漁業總支麻鴨養殖協會,不定期地向全鎮農戶發布產品信息,供農民作市場決策參考。在產品銷售方面,協同縣有關部門與農戶簽訂供銷合同,確保農戶利益不受損失。
這名青年男子叫朱華林,是軌梁廠一名普通的職工。今年4月,他主研并成功開發“鋼軌矯直扭矩數字模型”,實現了對鋼軌矯直扭矩的自動控制,大大提高了矯直效率,同時降低了電能消耗和設備損耗,在國內同行業中尚屬首創。
一名普通的崗位工人,是如何成為技術人才的呢?
朱華林1996年畢業于機電學院軋鋼專業,2019年到軌梁廠萬能生產線矯直機崗位工作。
矯直機崗位處于重軌生產線的中間位置,對重軌質量控制意義重大。萬能生產線的平立復合矯直機是從意大利引進的一套先進設備。面對全新的設備、全新的技術,朱華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遇到不懂的就看書學習,或向專家請教。
愛琢磨,是領導和同事對朱華林最深刻的印象。
玩電腦游戲是很多年輕人的愛好,朱華林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是,朱華林在玩游戲的同時更注重對電腦知識的學習,思考得更多的是游戲的設置和開發。幾年下來,他不僅掌握了常用軟件使用,能排除電腦常見故障,而且學會了編程等知識,為開發數字模型打下了基礎。
平立復合矯直機自2019年投入使用以來,隨著產能的不斷釋放,鋼軌在長時間連續矯直時,矯直輥的線速度出現了不匹配現象,使各輥之間相互干擾,產生較大的扭矩值,造成矯直機電機電阻出現過熱、燒損現象,嚴重時造成設備直接停機,不能連續生產。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軌梁廠的科研人員和崗位人員采取一次次調整輥徑等方法,減少扭矩干擾,但效果并不理想,矯直輥的線速度不匹配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
“能不能結合計算機數據來控制?”2019年的一天,朱華林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緊接著,他開始進行大量的數據收集和推演。同年底,他撰寫了《矯直扭矩干擾淺探》論文,包括圖形、表格、計算公式等。這篇論文中提到的“矯直機各輥線速度匹配公式”,引起了軌梁廠領導和科研人員的高度重視。
“當得知廠里提供支持,驗證我提出的公式時,我高興壞了,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沒有因為我是崗位工人就不重視我的成果?!币堰^去一年多時間,朱華林講起當時的情景依然興奮不已。
正是靠著這股鉆研的勁頭,朱華林和該廠型材首席工程師陶功明,以及相關工程技術人員一起,在鋼軌生產過程中大量收集數據,反復對數字模型進行分析、模擬試驗,成功研制開發出與矯直機線速度相匹配的“鋼軌矯直扭矩數字模型”。
今年4月,“鋼軌矯直扭矩數字模型”經過多次上線調試,成功實現了矯直扭矩調整的計算機數字模型控制,解除了人工調整扭矩時因畫面顯示工藝參數不真實而無法準確判斷故障的難題,確保了計算機操作畫面上的顯示參數就是實際值。參照實際值,工程技術人員和崗位人員能夠快速、準確判斷矯直工藝對鋼軌質量的影響,從而快速進行調整,使設備得到保護,保證矯直機電機無過熱現象,有效延長矯直機電機及傳動機械的使用壽命,大大提高了設備運行效率和鋼軌矯直效率,實現了鋼軌矯直生產高效率、低成本。
今年初,軌梁廠本著“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成立“首席工程師研發團隊”,朱華林成為其中一員。
當興趣愛好與工作結合時,能產生巨大的能量。如今,朱華林不僅要在生產現場收集設備運行數據,還要通過電腦軟件對生產技術進行研究和改進,參與研究的項目有四五項。
“加入‘首席工程師研發團隊’,是實現自身價值的好機會,我沒有理由不努力?!睆闹烊A林不多的言語中,記者深深地感受到他在本職工作中的不懈追求。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huibaotihui/52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