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包括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的選取、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評估的設計等內容。下面是一些成功教師的教學工作計劃,希望對大家編寫教學工作計劃有所幫助。
上節課老師要求大家觀察爬山虎并作記錄,下面就請幾位同學讀一讀自己的觀察記錄。
1.讀記錄并說一說和作者的觀察有何相同和不同。
2.對比作者的描寫,集體評議大家的描寫。
體會詞語、品讀句子、演說特點
那些葉子綠的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的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空隙。
1.反復朗讀,找出能展現爬山虎葉子特點的詞語。
2.講一講自己有什么感受,并說一說這些詞為什么用得恰當。
3.帶著理解和感悟仔細品讀。
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的方,反面伸出六七根枝狀的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
1.討論回答:這三句介紹了爬山虎的腳哪幾方面的特點。
2.從葉柄、六七根等詞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觀察仔細認真,描寫準確生動。)
3.以我是爬山虎的腳為題,向大家演示自己的特征。
畫一畫、演一演爬山虎爬墻的過程。
1.邊讀邊畫出描寫爬山虎動作的詞語,并試著換一換這些詞語,然后集體評議、對比優劣。
2.指名在班上說一說,可以邊說邊在黑板上圖示。
3.同位之間把爬山虎爬墻的過程按順序說一說,感悟作者是怎樣把意思寫清楚的。
1.聽老師范讀最后兩個自然段,思考后回答。
爬山虎的腳在觸墻前后有什么變化?爬山虎的生長與墻有什么關系?
2.小組交流探討。
讀一讀閱讀鏈接,說說自己的體會。
1.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從這一課中受到的啟發。
(可提示學生從作者的觀察順序、作者的觀察方法、文章圍繞一方法和時時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這些方面去談。)
1.觀察一種植物,按一定的順序寫下來。
深入領悟觀察和寫作的方法
文本解讀:這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貞?963年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生長經歷,表示了葉圣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1. 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推薦”等詞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身喜歡的局部。
3. 能聯系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 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培養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懂得學作文應先學做人。
文中描寫爬山虎的句子
3課時
1. 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認讀詞語。
3. 分節讀課文。
了解課文大意。課文寫了哪幾件事?(修改作文。做客)
1.找出課文中“修改作文”和“做客”的段落。
2.同座互讀這兩個內容。
1.謄寫生字·詞語。
。
1. 自讀課文3----5自然段,同學質疑。
2. 指讀3---5自然段,考慮:
(1)葉老是怎樣修改我的作文的?
(2)“我”有什么感受?
3. 指讀3自然段。
(1)找出葉老為我修改作文的語句,讀一讀。
(2)從這些語句中你體會到什么?(葉老修改多·修改細。態度認真)
(3)“愣住”何意?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生想象表達作者的內心世界)
4. 指讀4自然段。
(1)這段話中哪些是寫葉老為我修改作文的?
(2)哪些是寫作者的感受的?(生讀相關句子)
(3)從“仔細”一詞你體會到什么?
(4)指讀寫葉老修改作文的句子,逐句體會修改作文的方法。
(5)從葉老的修改中你學到哪些方法?(逐句閱讀體會,要求結合自身的作文實際來體會)
(6)齊讀葉老修改作文的句子,感悟修改方法,結合實際談自身的習作體會。
(7)看到葉老為”我”修改的作文,他又是怎樣的體會呢?(指讀相關句子)
(8)齊讀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引導體會。
(9)你能用自身的話說說作者此刻的心情嗎?(生表述作者的內心世界)
5. 指讀5自然段。
(1)葉先生對我作文的評語是怎樣的?(生找出讀)
(2)齊讀葉先生的評語。葉先生的評語中交給了我作文方法,你知道嗎?(作文事實具體。親切)結合自身作文實際談談。
(3)作者看了評語之后,是怎樣的感受呢?(讀最后一句)
(4)此刻,作者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想象表述作者的內心世界)
(1)課文在寫做客的內容中幾次寫到了爬山虎?請把它們找出來。
(2)指讀相關的句子。
三. 細讀課文,突破難點,引導理解感悟作者去葉老家里“做客”的內容。
1.出示描寫爬山虎的句子(一):
(1)讀句子。
(2)引導體會:這里為什么要寫爬山虎?(寫景抒情)
(3)“迷離”何意?為什么“像溫柔的小精靈”?(興奮、緊張、期待)
(4)你能用自身的話說說這種心情嗎?(生想象表述)
(5)感情朗讀這個句子。(師引讀、指讀、齊讀)
2. 出示描寫爬山虎的句子(二):
(1)讀句子,這是什么時候的爬山虎?
(2)理解詞語:沉郁、搖曳、虎虎。
(3)引導比較句子一、二中的比喻句,體會心情。為什么此時的爬山虎“像一片濃濃的湖水”呢?(心情平靜,興奮,充溢信心,期待)(4)讀句子。用自身的話表述此刻的心情。(生想象表述心情)
(5)感情朗讀句子。
3. 出示描寫爬山虎的句子(三):讀句子,這是什么時候的爬山虎?
4. 指讀第10自然段。
(1)這段話有幾句?
(2)讀第一句?!翱胺Q楷?!焙我??從中體會到什么?(作者很慶幸)體會讀句子。再聯系第6自然段朗讀體會驚喜意外之情。(3)指讀第二句話。理解詞語:懂得、模模糊糊。既然“懂得“了,又為什么還”模模糊糊“呢?(作者很年幼)“作家就是這樣做的”,“這樣”是哪樣?(結合8—9自然段相關內容)“作家的作品就是這么寫的”,“這么”是哪樣?(結合修改作文內容理解)
(4)到葉老家做客后,作者又怎樣的的感受?(讀最后一句)
(5)這里寫的是爬山虎,實際上是寫自身的內心世界。你能用自身的話說說嗎?(6)請結合上文用自身的話說說作者的內心世界。
1. 自由讀文,此刻你想說點什么?
2. 討論課文的命題。課文是寫事的,請你重新給它擬題。
3. 教師小結:一個人一生中能夠遇到良師益友,那是三生有幸!葉老的激勵和教誨令肖復興刻骨銘心。一天又一天,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一年又一年,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4. 師引讀,凸顯課題,升華認識。春天,在我的眼前,總有-------;夏天,在我的眼前,總有-------;秋天,在我的眼前,總有-------;冬天,在我的眼前,總有-------。
5. 教師小結: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從春綠到秋,從下綠到冬,那種刻骨銘心的激勵和教誨令肖復興也成了一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一流的大作家。
介紹肖復興和葉至善
1.積累:背誦自身喜歡的語段。
2.摘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 認真 (作品)
堪稱楷模
做 客 親切 (人品)
繪本《兔子兔子爬山嘍》,看這本書的封面,我們大家都以為故事講的應該是描述兔子去爬山過程中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但是大家往后看,才發現他是一本描述媽媽和寶寶之間的溫馨的情感的書?;顒拥拈_展希望孩子們能夠領悟到與媽媽共同游戲帶來的快樂和溫馨。在活動中孩子們都很大膽的猜測:故事里的山是高高聳立的,看書后才知道原來是寶寶的后背;草是綠綠的,看后才知道原來是寶寶的頭發等等。一張一張形象逼真的圖像引起孩子們的興趣,開拓了幼兒的思路,豐富了幼兒的想象,引發了幼兒語言表達的動機,提高孩子們的看圖講述畫面的能力,培養具有大膽表述與創意想象能力。最后游戲部分邀請媽媽跟孩子們互動,讓孩子知道故事中的游戲的具體玩法,媽媽們的參與這種感情就很間接,孩子們也不僅在意識上理解媽媽和寶寶的感情,更豐富了肢體的具體感覺。
1.初步理解畫面內容,大膽猜測故事情節。
2.體驗繪本故事帶來的樂趣,愿意共同講述畫面內容。
3.感受和媽媽一起游戲帶來的快樂。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5.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1.幼兒人手一本繪本
2.兔子手偶每人一個
3.《兔子兔子爬上嘍》
4.邀請媽媽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播放歡快的音樂)
1.教師和幼兒一起戴上手偶兔子,跟隨音樂跳舞,感受快樂。
師:今天天氣可真好,戴上你的兔寶寶一起出去做游戲吧!
(指導策略:音樂是最能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的,手偶教具的出現不僅更孩子一個更直觀形象的刺激,更活躍了氣氛,為下面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跟著音樂跳舞,使孩子很快就融入了這愉快的氣氛中。)
二、集體閱讀:
今天小兔子和我們跳舞感到非常開心,他要給小朋友分享一個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出示繪本書,采用提問的形式,引起幼兒觀看興趣。
三、播放ppt,理解繪本內容。
(指導策略:動靜結合,模仿兔子爬山的動作,讓幼兒自己感受一下“嘿喲嘿喲“的感覺,充分滿足幼兒的表演欲望。)
(3)出示ppt4,兔子大口大口吃草嘍,,咦,草為什么是黑色的呀?
(指導策略:引導幼兒觀察寶寶頭發的顏色,讓幼兒大膽說出:兔子吃的不是草,是寶寶的頭發。引導幼兒模仿兔子吃草的動作和聲音,很有趣,讓孩子在角色表演中感受繪本故事帶來的快樂。)
(4)出示ppt5,師:小草吃起來是什么味道的?為什么?幼兒:好香呀,一定是寶寶很講衛生,經常洗頭。(指導策略:這是寶寶的答案,好香呀,順其自然地過渡到衛生教育,教育寶寶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5)出示ppt6,兔子兔子下山嘍,他是怎樣下山的?
幼兒:像滑滑梯一樣,(指導策略:引導幼兒用小手在肚子上感受一下“哧溜哧溜”的感覺鼓勵幼兒學會關心別人“下山要小心哦,慢點?!保?/p>
(6)出示ppt7,跳跳跳,真軟,小兔子為什么覺得這座山很軟呀?(指導策略:引導幼兒摸摸自己的肚皮或同伴之間相互摸摸,感受軟軟的感覺,體驗和同伴共同游戲帶來的快樂。)
(7)出示ppt8,兔子兔子回家嘍,怎么有塊大石頭,大石頭會是什么呢?
(8)出示ppt9,哈哈,原來是寶寶的小腳丫啊,(鼓勵幼兒互動)
(10)出示ppt11,畫面中出現了誰?寶寶在哪里?小兔子呢?引導幼兒發現小兔子是套在媽媽手山的玩偶,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寶寶、媽媽、兔子的表情,感受他們之間的相親相愛,溫馨和快樂。
(指導策略:第二環節通過多媒體教學,把繪本里的內容一張張的展現在多媒體的大屏幕上,使圖象更加清晰、清楚,內容顯示形象逼真,引起了孩子們猜測的欲望,開拓了幼兒的思路,豐富了幼兒的想象,引發了幼兒語言表達的動機。)三、完整欣賞1.引導幼兒自主閱讀。(每人一本繪本)(指導策略:引導幼兒一頁一頁翻閱,手指著畫面邊看邊講,愛護圖書。)2。邀請媽媽上臺和寶寶一起表演請媽媽戴上手偶小兔子,寶寶坐在媽媽身上一起邊表演邊講述故事。
發展幼兒的拋、接、鉆、爬能力,提高靈活性。
用軟墊制作的“烏龜殼”、山洞、音樂、即時貼、玩具老鼠
一、 熱身運動
今天的天氣真好呀,咱們一起去郊游吧。
放音樂,帶領幼兒繞活動場地爬一圈。
二、創設情景
烏龜殼累了,咱們把它摘下來放到這條線上休息一下吧
烏龜寶寶們也累了,咱們也到這里坐下來休息一會吧
三、引導幼兒爬過小橋再走過小橋
烏龜寶寶們,快來看這里有一座小河,(把放到線上的烏龜殼當做小橋),咱們要爬過這條小河,再來走過這條小河。
小老鼠的家還要爬過一座山坡才能到呢,(把“烏龜殼”堆成小山坡),快來看,山坡在這呢,咱們爬過山坡就能找到小烏龜了。
小烏龜的家到了,咱們一起叫他出來玩吧:“小老鼠,出來和我們一起玩吧?!绷硪晃唤處煶鍪拘±鲜?。
小老鼠說他想和烏龜殼到天上去玩,咱們一起把它們扔到天上去玩吧。引導孩子把“烏龜殼”扔到天上去。
四、放松活動
玩得好累呀,咱們背上烏龜殼坐到這里說一說關于小老鼠的手指歌:“大拇哥,二拇弟,中古樓,四兄弟,五老鼠,爬呀爬呀爬呀爬,嘰里咕嚕滾下來?!?/p>
另一位教師扮演烏龜媽媽說:“烏龜寶寶們,天晚了,該回家吃飯了?!?/p>
烏龜媽媽叫咱們回家吃飯了,咱們把小老鼠送回家吧。
帶領幼兒鉆過山洞“爬”回家吃飯。
體育教學設計:神奇運球手
1、幼兒主動探索滾球、自拋自接、拍球、傳球等玩球的方法和技能。
2、樂意參加體育活動,體驗玩球的興趣。
3、提高幼兒控制能力,鍛煉幼兒手眼協調的能力。
圈、皮球、體操墊、小椅子、球架、磁帶、紅黃綠大球若干
活動重難點:練習自拋自接球;按顏色進行分類
1、幼兒探索玩球的方法。幼兒自由玩球鼓勵幼兒想出多種玩球的方法,并讓幼兒做示范(拍球、滾球、拋接球等)。
2、教師表演花樣玩球,吸引幼兒組織幼兒練習玩球的方法。
3、《奪球游戲》:三分之二的幼兒有球,要有球的孩子保護好球,沒球的孩子動腦筋把別人的球奪過來。
情景表演:《趕小豬》
隔壁王大爺家的養殖場的小豬跑出去了,他打電話給老師讓咱小朋友去幫忙,我們要助人為樂,幫王大爺把小豬趕回家。這里有一群小豬(紅黃綠若干大球),你喜歡什么顏色就參加哪個隊,想各種辦法把小豬趕回家。
(1)集體趕:分三路縱隊進行滾球接力,哪隊先完成為勝。
(2)個別趕:請幼兒探索多種玩法趕小豬。 三、結束部分
播放音樂做放松活動。(教師領幼兒做皮球韻律操) 多元價值分析:
1、通過玩各種游戲,啟發幼兒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培養了幼兒的想象力。
2、通過游戲培養了幼兒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有助于幼兒的良好個性發展。
3、整個活動中,幼兒積極參加各種游戲,使幼兒的肌肉不同層次的得到了發展,幼兒也體驗到了玩球的樂趣。
1、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增加幼兒對折紙的興趣。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3、學習折紙:猴子爬山。
1、猴子爬山的折紙范例一份。
2、手工材料人手一份,剪刀一把。
1、教師邊念兒歌,邊操作折紙范例,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小猴子,真可愛,花果山下來爬山,爬爬爬,爬上山后笑哈哈。
2、引導幼兒分析制作方法。
3、教師講解示范折紙步驟:
(1)正方形紙,對邊折。
(2)一角向下折,一角向面折。
(3)將手插進中間層撐開成錐形,兩腰向內壓,成正方形。
(4)剪下上面一角,畫上猴頭。兩面下角沿虛線折,露出中間層。
(5)將畫有猴頭的小三角形夾在中層上。
(6)用雙手各拉住中層下角,上下兩角貼緊輕輕拉動,猴子即可爬山了。
4、發下材料,讓幼兒自由動手制作,教師巡回輔導。
5、作業完后,互相欣賞作業。
課前談話:
師:老師給同學們帶什么來了?
生:爬山虎
師:出示圖片,猜一猜
生……
師:大人小孩兒?
生:大人。
師:到底是哪個大人???
生:孫老師。
師:這就是我,我來自北京市東城區史家小學。
(出示錄像)
師:我們在課間游戲呢。
(出示小學生的畫面,讓老師當大使)
(有個小學生介紹北京小吃)
師:南昌有什么好吃的?
生……
生:小小旅行家,北京有長城
生:黃山
介紹學校
師:出示校園一角,板書爬山虎,對葉圣陶有什么了解嗎?
生:童話作家。
上課。
(齊讀課題)
師:綠綠的充滿生機,再讀課題。
師:想知道這篇文章里寫了什么嗎?那就打開課文來讀,注意把字音讀準確。
(學生讀課文,教師巡視,表揚學生的讀書姿勢。)(大約5分鐘)
師:誰坐好了就說明已經讀完了。
(生繼續讀)
師:孫老師認為你們讀得特別認真,再讀讀課文中帶有生字的句子。
(生讀)
師:同學們你們一定讀得特棒。
(出示詞語卡:推薦、融洽、刪掉、規范、春風拂面……)
生讀
生:(讀)推薦、融洽、刪掉、規范、春風拂面、
師:春風拂面,輕輕的拂過,再讀一遍。
(生讀)
師:映入眼簾的是什么樣的?
(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
學生讀
(出示:曲線的“曲”“曲”兩個字音的釋義選項。)
師:選哪一種解釋。
生選擇并說出理由。
出示:兩組句子。
師:第一組是寫誰的?第二組是寫誰的?
生:葉圣陶 肖復興
師:肖復興是一位作家,當時還是一個中學生,和你們差不多。
師:《爬山虎的腳》《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都帶有爬山虎,那篇是寫植物的,這篇還是嗎?
師:這篇課文是寫哪兩件事?在哪里可以分為兩部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
(學生默讀課文)
師:可以交流交流。
生:1—5自然段寫葉圣陶爺爺幫我修改文章,
師:我們簡單的概括,修改文章,修改作文可以嗎?
生:6—10自然段寫葉圣陶爺爺邀請我去他家做客。
師:概括一下。
生:邀請做客。
師:大家跟他意見一樣嗎?
師:看課文的第一部分,自學這部分,一會兒交流。用筆畫一畫,一會兒出聲的讀一讀劃的句子。
(出示自學要求:默讀課文第一部分,拿到葉老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學生自學)
師:出聲的讀讀你劃的句子。
師: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
生:看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
(出示句子:翻到我的那篇……)
師:你從哪里看到的?
生:密密麻麻
師:“密密麻麻”什么樣???看看葉老先生修改的。
(出示修改的文章的圖片)
師:我們應該怎樣畫曲線直線啊,你自己讀一讀。
(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
(生讀)
師:聽到你的讀,我仿佛看到“密密麻麻”。
生:從一張畫像,一幅畫像,我體會到用詞的準確。
師:有什么不同呢?一起體會體會。
生:“幅”字用在畫像上就更準確了。
師:我們平時說一幅畫像,這樣用字就更準確了。
板書
師:葉老先生曾經說過,你們再看看葉老的修改,還看到了什么?
(學生說了一大段話……)
(出示:怎么你把包……)
師:要想寫好,注意什么?
(生說)
師:刪改前的字和刪改后的字有什么不一樣???自己讀讀,試一試
生:書皮換成包書紙更確切了。
師:你用的是課本上的話。
師:葉老這個大作家為我這個初中生修改,你感受到什么?
生:認真
師:誰能在課文中找到呢?
(生讀文中句子)
師:我感到這春風不僅吹到臉上了,還吹到心里了,應該怎么讀???自己試試。
(生讀)
師:這篇文章一千五百字,可是修改了一百多處呢,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
(生讀)
(出示修改文字)
師:配樂,葉老是教育部副部長……可忙了,但是還為我這樣的學生修改文章,讀——
(生讀)
師:當時的葉老已經七十多歲了,牽掛著我們的成長,所以——
(生讀)
師:葉老先生此時在你心里僅僅是一個認真的老人嗎?
生:溫柔
生:慈祥
師:葉老是一位教育家。
生:給我們關愛。
師:給予每一個學生關愛。
師:葉老后面還寫了一段評語。不僅告訴肖復興,還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寫好作文的?
(生讀)
師:怎樣寫好作文?
生:具體事實。
師:看第二句話,還有什么具體要求嗎?寫好作文——
(生讀句子)
師:你讀出什么來了?
生:在這件事上深受感動。
師: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
師:修改了一百多處呢?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生提出來)
師:快讀讀第五自然段。
生:那段簡短的評語樹立了我寫好作文的信心。
(板書)
師:走上了文學之路,成了一位大作家。他不能忘記,我們也跟隨他一起,
出示:
當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時,
當我仔細看了葉老的修改后,
當我看到葉老簡短的評語后,
生填寫內容,匯報。
出示:句子
師:讀前面的句子,生讀。
師:今天我們感受到葉老的平和,也學習了修改作文的方法,修改一下學習卡片上的話,看看怎么修改???(下課鈴響)
(學生修改)
師:用上這兩個修改符號。能說說怎么修改嗎?
生回答。
師:還有其他地方嗎?
生回答。
師:看到課題……
下課。
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步驟:
1.爬山虎的葉子是什么樣兒的?
2.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爬山虎的腳的?指名讀。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討論:
(1)用鉛筆畫出課文中描寫爬山虎腳的詞句。
(2)這一段講了爬山虎腳的幾個特點?每個特點是什么?
(3)從哪一句可以發現作者是注意觀察的?
1.指名讀。思考: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它能夠一腳一腳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腳,想到了什么?
3.小結:
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葉子、腳會爬的特點,向我們介紹了爬山虎。作者細致入微的描寫,在我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那滿墻的爬山虎。
1.齊讀第五自然段。
2.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了幾層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確:(1)觸著墻的爬山虎才能生存;(2)爬山虎的腳能牢固地巴在墻上。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2.讀后思考:爬山虎的葉子為什么能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
1.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誦。
2.指名背誦。
這篇課文采用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觀察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向我們描繪了爬山虎會爬的秘密。
1.用舒服、均勻造句。
2.課后3、4題。
25
爬山虎的腳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背誦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導學生自覺運用讀懂自然段、分段等閱讀方法讀懂課文。
3、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繼續培養學生留心和細致觀察事物的習慣。
4、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5、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秀民族文化的美。
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讀通課文,感知文章從哪幾個方面寫爬山虎。
3、讀懂第一部分,了解爬山虎的生長位置及它的葉子。
4、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5、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學重難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寫爬山虎葉子的。
一、 提出學習目標(約3分鐘)
(一) 謎語導入,引出課題
1、謎語:
(1)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藤上掛。(絲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我們要是種絲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項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
2、導語:
同學們知道了,葡萄和絲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6課《爬山虎的腳》。板書課題。
3、對課題質疑。
(二)提出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給課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
5、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情感。(在書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跡,批批劃劃,并在旁邊做上讀書筆記。)
6、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約30分鐘)
(給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時間至少約束8分鐘)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完成)
1、這節課我學會了:均勻、重疊等詞語,明白了均勻、痕跡、牢固、休想等詞語的意思。
2、我會用"均勻、休想等詞語說一句話。
3、我會流利讀課文(單獨讀、合作讀、分自然段讀等)
4、我會自主完成課后思考
(二)學文悟情展示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篇文章細致地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2、我會悟。
(1)悟文本
生1:從第一自然段中,使我知道了爬山虎喜歡在墻上生長。
生2:從"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中,我明白了"一順兒"是指同一個方向和順序。這兩句話概括了爬山虎葉子的特點:綠、整齊。
生3:我知道爬山虎的葉子在生長中的變化:剛開始是嫩紅的,后來變成嫩綠的。
生4:我知道"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是靜態描寫;"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是動態描寫。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作者是通過細心觀察的,所以才能看見"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
(三) 創作性展示
1、小組聲情并茂朗讀課文的一段話。
2、小組展示自己仿寫的一段話。
3、小組展示自己在課外找到有關寫植物葉子的文章。
三、激發知識沖突(約5分鐘)
爬山虎的葉子為什么一順兒朝下?為什么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
四、知識拓展延伸(約2分鐘)
仿照第二自然的寫法寫一種植物的葉子。
教學目標:
2、認識大自然的神奇,培養自己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3、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4、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約3分鐘)
1、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在墻上爬的?我們就帶著問題來學習第3--5自然段。
2、提出學習目標
(1) 把課文通順,了解第三至五自然段主要講了些什么?
(2) 抓住重點詞、句、段來體會其中的意思。
(3) 課外資料收集展示。
(4) 能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二、展示學習成果。(約30分鐘)
(給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時間至少約束8分鐘)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完成)
1、我學會了葉柄、觸角等詞語的意思。
2、我會用某個詞語說一句話。(如:葉柄、觸角、痕跡等)
3、我會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三至五自然段。
4、我會做每課一練中的題目。
(二)學文悟情展示
1、了解第三至五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這三個自然段主要介紹了爬山虎腳的特點分三個方面,先講爬山虎腳的樣子和顏色,再講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最后講爬山虎的腳與墻的關系,巴住墻的不同結果。
2、從重點詞句中體會它的含義。
生1: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三句話介紹了爬山虎的腳長在哪里,形狀和顏色是怎樣的。以蝸牛的比喻每根細絲的形狀,寫得非常逼真。)
生2: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看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咬龍的爪子。(作者準確地用上“觸、變、巴、拉、貼、爬”這六個動詞,清楚地寫出了爬山虎爬墻的細節,爬得那樣科學合理,那樣姿勢優美,那樣柔韌有力。
生3:爬山虎的腳要是沒觸著墻,不幾天就萎了,后來連痕跡也沒有了。觸著墻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這兩句話是用對比的方法,寫出爬山虎與墻的關系:它的腳要是沒觸著墻就會枯萎,碰著墻便茂盛地生長。)
生4:我知道爬山虎往上爬的動作有:變、巴、彎、拉、貼等。(師板書)
(三) 創作性展示
1、小組聲情并茂朗讀課文的一段話。
2、小組展示自己仿寫的一段話。
3、小組展示自己在課外找到有關草本植物的文章。
三、激發知識沖突(約5分鐘)
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觀察事物的?
四、知識拓展延伸(約2分鐘)
按照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寫一則連續觀察日記。
1、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2、反復讀課文,結合掛圖
3、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教師準備(包括媒體):準備教學掛圖,將讀文與看圖結合起來。
學生準備:做好預習:
預習生字、朗讀課文、回答問題、提出質疑
一、自讀探究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三段,找出描寫腳的句子讀一讀。
2、檢查反饋:
(1)讀了這一段,你有什么收獲?
(2)這一段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爬山虎的腳的?
腳的樣子、腳的形狀、腳的顏色
(4)小結: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寫得這么具體。爬山虎有自己獨特的爬的本領,想盡快知道答案嗎?那就請你們快快學習第四自然段。
3、學生根據以下幾個方面要求分組學習第四自然段,比一比哪一些同學學得認真,哪一些學生學得更快、更好。
(1)找出寫爬山虎爬的句子來;(2)找出表示爬的動詞;(3)自己試著演示爬的過程。
4、檢查提問:誰來告訴老師你們學懂了什么?
(1)指名演示爬,問:你們同意他的這種爬法嗎?你們想知道爬山虎究竟是怎么爬的嗎?
(2)學生找出寫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讀一讀。
(3)提問:爬山虎是不是只往上爬?你是怎么知道的?
(4)小結:爬山虎不只往上爬,還往左爬,往右爬,爬滿整個墻,所以才有葉圣陶爺爺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寫的“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看”。
過渡: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能爬,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怎么樣呢?
5、學生自學第五自然段。
6、檢查反饋:
(1)學完了這段,你知道了什么?
從“沒觸著墻的腳不幾天就萎了,觸著墻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了灰色”知道腳與墻有著密切的關系。
(2)提問:課文哪一個自然段還說明了這種關系呢?
第一自然段。
(3)總結提問:作者運用了什么樣的方法(首尾呼應)使文章的結構顯得更加完整?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讀一讀。
7、試背2、3、4自然段。
二、拓展遷移運用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生活中,還有哪些與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
板書設計
6、爬山虎的腳
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樣子:像……像……
顏色:嫩紅
觸——巴——拉、貼
作業布置
必做【同步達標】:
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抄下來。
選做【創造實踐】:
課外練筆。
請你仔細觀察一種攀援植物,仿照課文寫一寫,內容要具體,語言要通順。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引人注意、均勻、重疊、孔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3.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通過詞句理解爬山虎的特點,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的。
交流圖片、認識爬山虎
1.組織學生交流觀看自己在課前搜集到的爬山虎的圖片,指導學生觀察畫面上爬山虎的樣子,并說一說是按什么順序觀察的。
2.鼓勵學生介紹爬山虎,并說一說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
朗讀課文、認字解詞
1.讀準字音,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閱工具書解決。
2.交流學習成果,指名讀幻燈片上的字詞。
默讀課文、理清脈絡
1.再讀課題,說說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
2.默讀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疑問,小組討論解決部分疑問,再梳理問題。
(1)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的?它是怎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的?它的葉尖為什么一順朝下?
(2)課文圍繞爬山虎的腳寫了幾部分內容?
說一說,畫一畫爬山虎腳的樣子。
1.讀相關段落,找出描寫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的詞語讀一讀,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爬山虎腳的樣子。
2.根據自己的理解動手畫一畫,看看誰畫得最正確。
3.同桌互相看看畫得是不是像課文所寫的那樣。
4.再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齊讀第4自然段,并練習背誦。
引導學生把課文背誦下來,有意識地進行語言的積累。
課后作業
利用課余時間觀察學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記錄下來。
導入:
上節課老師要求大家觀察爬山虎并作記錄,下面就請幾位同學讀一讀自己的觀察記錄。
1.讀記錄并說一說和作者的觀察有何相同和不同。
2.對比作者的描寫,集體評議大家的描寫。
體會詞語、品讀句子、演說特點
句子一:(爬山虎的葉子)
那些葉子綠的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的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空隙。
1.反復朗讀,找出能展現爬山虎葉子特點的詞語。
2.講一講自己有什么感受,并說一說這些詞為什么用得恰當。
3.帶著理解和感悟仔細品讀。
句子二:(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的方,反面伸出六七根枝狀的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
1.討論回答:這三句介紹了爬山虎的腳哪幾方面的特點。
2.從葉柄、六七根等詞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觀察仔細認真,描寫準確生動。)
3.以我是爬山虎的腳為題,向大家演示自己的特征。
畫一畫、演一演爬山虎爬墻的過程。
1.邊讀邊畫出描寫爬山虎動作的詞語,并試著換一換這些詞語,然后集體評議、對比優劣。
2.指名在班上說一說,可以邊說邊在黑板上圖示。
3.同位之間把爬山虎爬墻的過程按順序說一說,感悟作者是怎樣把意思寫清楚的。
聽讀思考
1.聽老師范讀最后兩個自然段,思考后回答。
爬山虎的腳在觸墻前后有什么變化?爬山虎的生長與墻有什么關系?
2.小組交流探討。
讀閱讀鏈接
讀一讀閱讀鏈接,說說自己的體會。
談啟示、說方法
1.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從這一課中受到的啟發。
(可提示學生從作者的觀察順序、作者的觀察方法、文章圍繞一方法和時時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這些方面去談。)
小練筆
1.觀察一種植物,按一定的順序寫下來。
3、激發學生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堅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1、學習課文,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2、說說我跟父親爬山時學到了什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朗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正確、流利,不讀破詞破句。
2、師生共同評價朗讀情況。
3、出示本課生字。
1)指名認讀生字,并口頭組詞。
2)出示文中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指定小組進行開火車讀生字、新詞比賽。
4)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找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以小組為單位,小組討論: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
2、個小組內先互相討論交流,進行改進。并推薦出代表發言。
3、個小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組內互相朗讀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喜歡的語句。
5、劃分結構段。
第一自然段(1):父親在一個夏日的清晨帶我去爬山。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親告訴我其實能不能爬上山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盡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親告訴我大自然的沒不只是用眼睛去看,還要用耳朵去聽,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體會,左后用腦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從青山那里學到沉靜,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從父親身上學到了智慧。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全班同學齊讀課文第一段。
2、你讀懂了什么?(主要介紹了時間、人物。)
3.你從課文的第一句體會到了什么?
(體會到了父親是一個熱愛大自然的人,也是一個十分疼愛我的好父親。)
4、你知道父親為什么要帶我去爬山呢?
五、小結
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第一課時,我們知道了作者的父親是一個熱愛大自然的人,也是一個疼愛我的好父親。
六、作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課文2-10自然段;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背誦最后一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段。
2、學生評價朗讀情況。
3、學生自主學習本段。
4、反饋學習情況:你讀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質疑?
5、在爬山過程中,父親對我說了什么?找出父親的話。
6、聽懂父親的話嗎?找出說明的詞語來。(似懂非懂)
7、一起朗讀父親說的話后思考: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8、當登上山頂時,父親又對我說了什么?我理解父親說的話了嗎?從哪句可以看出?
9、為什么我的臉就像煮熟的鴨子一樣紅?(因為在這次數學考試中我沒有盡力,只考了61分,可我卻說已經盡力了,被爸爸識破了。)
10、全班一起朗讀我和父親的對話。
三、學習第三段(8、9)
2、反饋思考情況。
3、父親告訴我應該怎樣欣賞大自然的美麗呢?(學生自由發言)
4、讀了父親說的這句話,你知道他的意思嗎?
四、學習課文第四段
1、齊讀本段內容,自主學習本段。
2、學生質疑。
(1)你認為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2)讀了這段話,你有什么話要說?
3、反饋學習情況。
4、父親是怎樣帶著我走那個黑暗而又寧靜的山林的?
5、你是怎樣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
五、總結全文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體會?
2、你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
(不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盡力去做,并且告訴我們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還要用耳朵去聽,更要用心靈去體驗,用腦去思考。)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最后一段。
板書設計:
21、爬山
上山-----盡力
爬山
下山-----留心
自然----用眼、用心、用腦
22、語言的魅力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明白語言運用得恰當會產生非凡的感染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會認魅、紳、辰等3個生字,會寫魅、丐、牌、紳、衷、辰等6個字。掌握魅力、乞丐、牌子、紳士、無動于衷、良辰美景等詞語。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明白語言運用得恰當會產生非凡的感染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導語: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22課《語言的魅力》。
二、檢查預習情況:
1、音、形、義
(音)魅、漆、紳
(形)魅、牌、衷、添、陶、醉、漆、辰、丐、紳
(義)繁華形容興旺熱鬧的城鎮或街市。
襤褸形容衣服破破爛爛。
陶醉著了迷,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
良辰美景天氣好風景美。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的力量。
無動于衷不理睬,毫不關心,不動一點感情。
2、自讀課文,做到正確。
三、讀熟課文。
1、自由讀課文,做到正確。
2、再讀課文,爭取正確流利。
3、同桌互讀互查。
4、指名讀。
5、自讀自查。
四、默讀課文,質疑。
五、小組討論,歸納疑問。
六、全班討論,歸納疑問。
(為什么添上幾個字會產生這么大的作用?)
七、作業:
抄寫生字詞,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板書課題
2、讀課題,說說你對魅力的理解。
3、說說生活中你覺得有什么很有魅力?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感受語言的魅力。以課題為突破口,理解體會魅力的意思,激發學習課文興趣。為什么詩人讓彼浩勒添上的那幾個字會產生這么大的作用?這節課,我們就來弄清這個問題。
二、新課:
1、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邊聽邊回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說說具體在這篇課文中有魅力的語言指的是什么?
(教師板書)
2、再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想一想:詩人讓彼潔勒加上那幾個字前后,情況有什么不同?
(2)結合重點詞句全班討論交流。
(引導學生抓住木牌內容變化前后行人的態度、失明老人的感受所發生的變化,來體會加上這幾個字的巨大作用。體會有魅力的語言所產生的巨大作用,激發探求魅力所在之處的好奇心。)
3、細讀課文,重點研究第六自然段:
(1)自學思考:詩人讓彼潔勒加上的那幾個字為什么會產生這么大的作用?
組成學習小組討論。培養學生自學、小組學習的能力
(2)全班交流。
(3)有感情地朗讀第6自然段。讓學生在讀中進一步體會語言的魅力。
三、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3、寓言兩則
教學目的:
1、讀懂課文,理解寓意,懂得沒有真才實學,靠欺騙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的道理。
2、能讀、寫、默本則寓言中的生字。理解濫竽充數、邯鄲學步等詞語意思。
3、啟發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加上適當的想象復述寓言,培養學生想象,復述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讀懂課文,理解寓意。
2、想象、復述課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濫竽充數》
教學過程:
、引入課文,出示課題:
1、(出示竽)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樂器嗎?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1課《寓言三則》中的第一則寓言《濫竽充數》。
板書課題:《濫竽充數》讀課題
3、快速閱讀,在文中劃出一句解釋濫竽充數這個詞的句子。
4、交流。
5、全班齊讀這句話。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
要求:
(1)讀準生字的音,理解詞義。
(2)思考:《濫竽充數》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檢查預習情況:
(1)請4個同學分別讀四小節。
(2)交流故事。
三、學習課文,提出問題:
1、讀了課文以后,你還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2、學生質疑。
3、師歸納出示:
(1)南郭先生不會吹竽,為什么要參加吹竽隊充數?
(2)南郭先生怎樣在吹竽隊里充數的?
(3)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4、小組討論問題。
四、交流思考題:
問題1:
1、指名用書上的句子回答:
板書:300人一齊吹
2、指導朗讀。問題2:
1、指名交流:
2、出示:
比較:
(1)每逢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伍里充數。
(2)每逢吹竽,他也裝腔作勢,混在隊伍里充數。
a:讀這兩句話,這兩句話區別在哪里?
b:那么,哪一個詞概括了南郭先生是怎樣混在隊伍里充數的?
c:他這樣裝的目的是什么呢?
e)指導朗讀:個別讀、全班讀。
3、過渡:南郭先生混過了一次又一次,沒有出過毛病,后來為什么要逃走呢?
問題3:
1、指名回答。
2、看圖:你們看,他逃走時是偷偷地
3、仔細觀察一下圖,看看南郭先生逃走時的樣子,揣摩一下他當時的心情,用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為開頭,說一段話。
4、交流。
5、師歸納。
五、寓意:
1、學了寓言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學生交流。
3、出示寓意:沒有真才實學,靠蒙混、欺騙過日子,是長不了的。
六、復述課文:
誰能看著板書,加上剛才我們的想象說話,把課文復述一下。
七、總結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邯鄲學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昨天,我們學習了寓言《濫竽充數》,誰來說說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寓言《邯鄲學步》
3、板書課題,齊讀。
二、讀課文,初步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課文讀一讀,想想課文說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互講故事。
三、深入領會課文內容。
1、讀了這則寓言,你有什么疑問?
(1)這人為什么要學走路?
(2)這樣學走路有必要嗎?
2、解釋詞語:優雅、一扭一擺。
3、對這一扭一擺的走路動作,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4、你說他做得對嗎?
5、他學了幾天后,有什么結果?他又做了哪些決定?
7、現在,你認為他對嗎?為什么?
8、從這個故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9、同桌交流。
四、總結。
1、同學們,你們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什么樣的啟示呢?
五、作業。
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板書設計:
有機可乘:齊宣王300個一起吹
濫竽充數裝腔作勢:沒出什么事
真相暴露:齊泯王喜歡聽獨奏
嫌姿勢不好看
學邯鄲人走路
邯鄲學步忘原來的走機械(要不得)
仿抬胯擺扭
爬走法全忘掉
24
米芾學書
教學目的:
1.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弄清米芾是怎樣學好書法的。學習米芾勤奮好學的精神。
2.讓學生了解學好書法的竅門。
3.會認琢、枉等2個生字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米芾是怎樣學好書法的。學習米芾勤奮好學的精神。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二、引導學生從題目質疑激發閱讀興趣
看到題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內容呀?(米芾是怎樣學書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樣練習書法的)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初讀課文。
自學提示:
(1)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完后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把不懂的問題做上記號。一會在小組中解決。
2指名讀課文。目的:檢查自學情況,糾正生字讀音。
3指名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那你們覺得米芾小的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呀?(刻苦、認真)
四、默讀課文,深入理解
從哪些地方能看出米芾是個刻苦練字的孩子?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描寫米芾刻苦練字的語句,并讀一讀??梢栽谂赃厡懞喴?。
1學生自己按要求默讀思考。
2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讀書體會。
3大聲朗讀畫出的語句。
五、談收獲,總結全文。
2指名再讀秀才說的練字的竅門的一段話。
3談談對秀才說的話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業:
1聯系實際談談自己學完課問候的體會,可以寫一寫讀后感。
2運用秀才說的竅門練習寫一寫今天學的這兩個生字。
板書:
米芾學書
刻苦
不只動筆,還要動心;
不但觀形,而且悟神。
語文百花園六
教學目的:
1、通過形近字的學習和積累,熟練掌握漢字知識。
2、通過讀讀背背,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3、讓學生了解說話、語言的的藝術。
4、培養學生口頭語言能力和想象、創新能力。
教學難點:
能說會道應該怎么辦。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語海暢游和讀讀背背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語海暢游.
1、出示文字。
2、認真讀生字,你發現了什么?
3、小組內討論、交流。
4、學生反饋學習情況。
5、出示板有多義字的句子。
6、學生完成教材中的練習。
(1)相互校對,反饋學習情況。
(2)出示課外聯系題目。
這次的旅游,我們家花了很多錢。
奶奶的頭發花白了。
這朵花真好看。
(3)學習做練習,教師檢查反饋。
二、積少成多讀讀背背友誼格言。
1、出示句子。
2、全班齊讀,同桌相互抽查,熟讀成誦。
3、展示我的采集本中自己收集的有關友誼的格言。
4、全班評價,看誰收集的資料最好。
三、總結
1、這節課,你學了什么?
2、讀讀你喜歡的關于友誼的格言。
四、布置作業。
背誦格言。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閱讀平臺和能說會道。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背誦并默寫友誼格言。
二、閱讀平臺《我向奶奶學語言》
1、指名分段朗讀短文。
2、你讀懂了什么?
3、作者在這篇文章里告訴我們什么?
4、自讀短文,每個自然段都在講些什么?
第一段:寫我學了不少樸實而又生動的語言。
第二段:介紹了我自認為文化水平比奶奶高,語言一定比奶奶好。
第三段:寫奶奶說的楊柳爆青讓我覺得奶奶的詞用得準,用得好。
第四段:寫了奶奶說的句子,讓我覺得奶奶的語言用得生動。
第五段:我有新發現。
5、你喜歡奶奶的語言嗎?
6、說說你喜歡的原因是什么?
7、讀了這篇短文,你有什么話對大家說的嗎?
三、能說會道應該怎么辦。
1、教師讀題目要求。
2、本次練習對我們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學生收集到的資料,在小組內進行歸類,分組,推選出發言代表。
4、各個小組派出代表進行發言,各個小組進行評比是否講清晰了,是否語句通順,是否達到本次練習的要求。
具體要求:
(1)說說你使別人受到委屈的一件事,請同學幫你想想辦法。
(2)大家交流一下,當自己受到委屈或者別人受到委屈時,應該怎么辦?
(3)大家評一評,那些同學的想法有趣又講得好。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3、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準備教學掛圖,將讀文與看圖結合起來。
做好預習:
預習生字 朗讀課文 回答問題 提出質疑。
1、出示掛圖:爬山虎
3、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爬山虎
1、讀課文,學生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爬山虎的?
2、學生交流,教師歸納出本篇課文的兩個探究點(多媒體顯示):
a、爬山虎的葉子是怎樣的?
b.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的,又是怎樣爬的?
小結過渡: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是什么樣子的?自由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提問: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哪些地方寫得美?你喜歡哪些句子?
4、老師指導讀出美感來??梢圆扇±蠋熥x前半句,學生補充后半句。
5、拓展
6、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爬滿墻,這跟它的什么有關系呢?下節課再來學習。
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激發學生興趣。
1、讀生字詞
2、注意易錯的字
課文記敘了26年前父親帶著十歲的我沿著又彎又窄的山路去爬山,在爬山的過程中父親告訴我能不能爬到山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盡力了,在下山途中又告訴我要用心欣賞沿途的美景的事情。我從父親身上學到了智慧,從大山的身上學到了沉靜。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3、激發學生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堅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1、學習課文,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2、說說我跟父親爬山時學到了什么。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法、講授法、討論法等。
多媒體課件。
第周
2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初讀課文,學習第一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新課。
二、 檢查預習情況。
1、 指名朗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正確、流利,不讀破詞破句。
2、 師生共同評價朗讀情況。
3、 幻燈出示本課生字。
1) 指名認讀生字,并口頭組詞。
2) 出示文中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指定小組進行開火車讀生字、新詞比賽。
4) 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找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 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 以小組為單位,小組討論: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
2、 個小組內先互相討論交流,進行改進。并推薦出代表發言。
3、 個小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 小組內互相朗讀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喜歡的語句。
5、 劃分結構段。
第一自然段(1):父親在一個夏日的清晨帶我去爬山。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親告訴我其實能不能爬上山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盡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親告訴我大自然的沒不只是用眼睛去看,還要用耳朵去聽,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體會,左后用腦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從青山那里學到沉靜,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從父親身上學到了智慧。
四、 學習課文第一段
1、 全班同學齊讀課文第一段。
2、 你讀懂了什么?(小組內先互相交流,互相糾正。)
反饋學習情況:
主要介紹了時間、人物。
3、 你從課文的第一句體會到了什么?
(體會到了父親是一個熱愛大自然的人,也是一個十分疼愛我的好父親。)
4、 你知道父親為什么要帶我去爬山呢?(學生自由發言,只要圍繞課文內容都可以)
五、 小結
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第一課時,我們知道了作者的父親是一個熱愛大自然的人,也是一個疼愛我的好父親。
六、 作業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寫生字詞。
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2-10自然段;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背誦最后以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新課。
二、 學習課文第二段。
1、 指名朗讀課文第二段。
2、 學生評價朗讀情況。
3、 學生自主學習本段。
4、 反饋學習情況:你讀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質疑?
5、 在爬山過程中,父親對我說了什么?找出父親的話。
6、 聽懂父親的話嗎?找出說明的詞語來。(似懂非懂)
7、 一起朗讀父親說的話后思考: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8、 當登上山頂時,父親又對我說了什么?我理解父親說的話了嗎?從哪句可以看出?
9、 為什么我的臉就像煮熟的鴨子一樣紅?
(因為在這次數學考試中我沒有盡力,只考了61分,可我卻說已經盡力了,被爸爸識破了。)
10、 全班一起朗讀我和父親的對話。
三、 學習第三段(8、9)
2、 反饋思考情況。
3、 父親告訴我應該怎樣欣賞大自然的美麗呢?(學生自由發言)
4、 讀了父親說的這句話,你知道他的意思嗎?
(不論做什么事情,我們都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用心來體會,用腦去思考。)
四、 學習課文第四段
1、 齊讀本段內容,自主學習本段。
2、 學生質疑。
(1) 你認為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2) 讀了這段話,你有什么話要說?
3、 反饋學習情況。
4、 父親是怎樣帶著我走那個黑暗而又寧靜的山林的?
5、 你是怎樣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
五、 總結全文
1、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體會?(學生自由發言)
2、 你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
(不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盡力去做,并且告訴我們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還要用耳朵去聽,更要用心靈去體驗,用腦去思考。)
六、 作業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背誦課文最后一段。
板書設計:
21、爬山
上山-----盡力
爬山 下山-----留心
自然----用眼、用心、用腦
教學后記:
學會本課生字詞,并做到正確讀寫。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重點:正確讀寫生字詞,
難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我們知道人有腳,動物也有腳,爬山虎是植物,它也有腳。這多么有意思啊,讓我們學習這一課,認識一下爬山虎的腳。
二、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正音:漾、隙、拂、莖
字形:隙、莖、
理解:空隙、拂過、漾起、逐漸
三、指導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默讀課文
2、用筆畫出描寫爬山虎的腳的句子
3、引讀:爬山虎的腳的句子
4、出示掛圖,看爬山虎的整體樣子。
四、布置作業
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學習作者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
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學習作者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
一、新課導入
爬山虎是一種植物,它也有腳,他還會用它的腳向上爬,到底他的腳有什么特點,他是怎樣向上爬的呢?我們今天繼續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
思考:
1、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的?
2、爬山虎是如何向上爬的?
三、全班討論,感悟。
四、總結
爬山虎就是利用長在葉柄上的六七根細絲而后變成的圓片巴住墻向上爬的,多么有意思??!
五、提問
想想課文圍繞爬山虎的腳,先講了什么?再講什么?最后講什么?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六、分小組討論,交流
七、把你喜歡的句子摘抄下來
八、小練筆
選擇一種植物,仔細觀察它最有特點的部分,再把觀察到的寫下來。
爬山虎的腳
腳:莖上 爬:圓片
葉柄 巴住墻
細絲 拉一把
課文分析葉圣陶是如何修改作文稿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正是很好教導學生對學業要認真對待,不可馬虎。
2課時
1、初讀課文,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這是一件什么時候的事。
2、讓學生知道葉圣陶先生是怎樣修改作者的作文的.,從中體會葉老修改《一張畫像》對作者的影響。
3、學習生字新詞,有感情朗讀課文。
讓學生知道葉圣陶先生是怎樣修改作者的作文的,從中體會葉老修改《一張畫像》對作者的影響。
一、激情導入
1、 出示課題: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2、 這篇文章是1992年為 紀念葉圣陶先生誕辰100周年而寫的,而那時葉圣陶先生已去世20多年了。讓我們帶著那份懷念一起讀讀課題,讓我們再次深情地讀一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2、 反饋:同學們你們讀得真投入呀,把你最受感動的和大家分享
3、 概括地說到底是哪兩件事讓作者念念不忘?(修改作文,邀請做客)
4、 這節課就讓我們學習“修改作文”這件事,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這件事?(1-5)
三、研讀“忘不了”
提問:默讀1-5自然段,找一找,是什么讓作者忘不了??
(一)抓“密密麻麻”的修改符號,體會“忘不了”的情意
1、出示句子: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2、細細地讀,你感受到什么?(密密麻麻,到處:細致、認真、一絲不茍)把你的感受帶入文字(當讀——指名——齊)
3、讓我們身臨其境地看看這篇葉圣陶爺爺修改的作文稿(出示)哪一處,哪一個細節給你的印象最深刻?(標點、錯字、句子的順序、不通順、長句改短句)
引讀:怪不得作者看到自己的作文被如此認真修改,愣住了——
怪不得至今還清楚的記得:葉老把原來的作文題“一張畫像”改成了“一幅畫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準確性;在我的句子中刪掉了“包”這個動詞,使句子更——(干凈了也規范了);而且“書皮”改成“包書紙”——(更確切了)
4、可是葉老只是一篇這么改嗎?只是二十篇嗎?(引入葉圣陶的介紹:葉圣陶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顧問、中央文史館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政協副主席。(看了介紹你想說什么?)
引讀:他是一位大作家,大編輯,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作品等著他修改,等著出版。如此忙碌的葉老卻為我這么認真細致地修改作文,我怎能不一下子——愣住了!
(二)抓“春風拂面”的作文評語,體會“忘不了”的情意
1、出示句子:我雖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2、如果你就是作者,從沒見過面的大作家幫你改作文,你有什么感覺?(溫暖,激動,高興,興奮)帶著這種感覺讀。
葉老先生給我的感覺正如作者寫的“如春風拂面”(板書:忘不了)
3、不僅對文章做了修改,讓我們吃驚的是還有這樣一則鼓舞人的短評,肖復興最后也成為了一名大作家,老師在備課時候無意中找到了作者當時寫下的一段感受。
(出示:那時,我才十五歲,一個毛頭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大文學家的指點和鼓勵,內心的激動可想而知,漲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飛出的一只只鳥兒紛紛抖著翅膀。)(與短評一起出現)
看似簡單的幾個字,看似簡短的一則評語,作家葉圣陶給肖復興留下了什么?
4、他回想起20年前的事,由衷的感嘆說——(引讀)
小結:作者的自信、勇氣、希望來源于葉老先生認真、平和和溫暖(課件出示)
四、真情寫話
1、此時此刻,我們一定被一份感動所包圍,把我們的感動化作文字。用“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句式寫出作者的記憶。
2、交流
忘不了的還有很多,下節課學習。
五.課外拓展:
要求大家對自己的一篇作文也做細致的修改,下次帶回交流。
1、認識12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0個生詞。
2、朗讀課文,背誦第2至第4自然段。
過程、方法
用讀讀畫畫說說的方法,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通過理解重點詞句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點進行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體會作者是怎樣把爬山虎的腳的特點說明白的.
教師 多媒體課件
學生 準備爬山虎圖片
一、 創設條件 激發興趣師:
同學們拿出準備的爬山虎實物,進行觀察,說說你都看到了什么?你對爬山虎了解多少?可以給大家深入介紹一下。(教師指出什么是爬山虎的腳)著名作家葉圣陶先生經過仔細觀察發現了爬山虎的腳的秘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第六課《爬山虎的腳》(板書課題)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一)整體感知
1首先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各自放開聲音讀一遍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愿意站起來朗讀嗎?用比一比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站起來分段朗讀課文。
3還想讀嗎?這次我們拿起筆來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試著自己概括一下寫在旁邊。
(二)細讀感悟
1、同學們通過默讀課文,已經初步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想不想去看看那些可愛的爬山虎?來我們一起欣賞。(放錄像)。
2、喜歡爬山虎嗎?你最喜歡它的什么?
3、下面我們就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深入學習,看誰收獲最大。(學生分組活動,喜歡相同部分的在一起學習)
(1)喜歡爬山虎的葉子的同學可以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把葉子的美展示出來。
(2)想研究爬山虎的腳的同學可以畫一畫的學習方法。
(3)想研究爬山虎會爬墻的秘密的同學可以采用讀一讀、想一想、演一演的學習方法。
4、剛才,同學們學習很投入,愿意把你的收獲與大家分享嗎?
(1)當學生交流葉子部分時:
a請他給同學們讀一遍。(課件出示葉子畫面)學生評價。
b交流:爬山虎的葉子有什么特點?你是從哪些語句體會出來的?
c指導朗讀:爬山虎的葉子綠得如此新鮮,排列如此均勻,不僅靜止的時候很美,動起來就更美了。請看(課件演示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的畫面)讓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用怎樣的感情朗讀這段?指名讀。評價。
(2)哪位同學畫出了爬山虎的腳?愿意展示一下嗎?
a一生展示自己的畫。
b請同學們讀一遍第三自然段,對照課文的描寫評一評他畫得怎么樣。
(3)爬山虎的腳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呢?誰來為大家揭開這個秘密?
a一生讀第四自然段
b哪位同學能夠一邊介紹一邊用手代替爬山虎的腳表演一下?
c自讀第四自然段,用筆全圈出作者用了哪幾個表示動作的詞?
d邊讀課文,邊用手在桌子上做做這幾個動作,體會體會。
(三)學生質疑課件演示爬山虎的腳是怎能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交流收獲,課堂評價: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爬山虎的腳。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會讓你有無窮無盡的收獲。希望同學們都能成為善于觀察的孩子。
1、積累文章中你最喜歡的句段.
2、選擇一種植物,仔細觀察它最有特點的的部分,再把觀察到的寫下來。
鞏固練習
1、自學生字詞。
2、指導背誦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1、本課教學以自讀自悟為主,并體現綜合學習的特點,如讀讀、畫畫、說說、寫寫等。拓展練習 仔細觀察一種植物,抓住它的特點寫一寫。
2、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討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合理安排時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否則會流于形式,學無所獲。
1、學會本課9個生字,正確讀寫“爬山虎、空隙、拂過、漾起、葉柄、彎曲逐漸、瞧不起”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4、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學習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觀察事物的能力。
2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激趣導入:爬山虎,是一種攀援植物,它不用像是葡萄或葫蘆等植物那樣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什么原因的呢?今天,我們學習25課《爬山虎的腳》,就能找到答案了。(板書課題)
2、檢查預習的情況
二、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1、輕聲讀第二自然段,理解“剛長出來”和“長大了的”葉子各有什么特點。
2、填空:
剛長出來的葉子的特點 、 。
長大了的葉子的特點 、 、 、 。
3、看插圖,理解課文怎樣寫長大了的葉子。(抓住“新鮮”“一順兒”“均勻”)
4、朗讀指導:讀出美感來。
三、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引言: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會這樣生機勃勃鋪滿墻,跟它的腳關系密切,它的腳到底是怎樣的呢?請自學第三自然段,邊默讀邊畫出寫爬山虎腳的有關句子。
1、屏幕顯示描寫爬山虎的腳的句子,學生說說每句話講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腳的位置、樣子、顏色。
2、讓全班學生選擇適當的彩筆,邊默讀描寫爬山虎腳的句子,邊畫爬山虎的腳。
3、對照課文有關內容,小組評議畫的情況。
4、觀察實物,再一次默讀課文有關內容,進一步了解爬山虎的位置、樣子、顏色。
5、結合板書小結: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對爬山虎腳長的位置、樣子、顏色才了解得這么仔細,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請自學課文第四自然段。
一、了解爬山虎是如何往上爬的
1、老師范讀,學生一邊聽,一邊圈出寫爬山虎如何爬的動詞。
2、學生匯報,老師板書:觸巴拉貼
3、學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如何爬的,注意“變”“彎”與“貼””的因果關系的理解。
4、小結:作者正是準確地運用這些動詞,把爬山虎的腳如何爬的過程寫得很具體。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生長的順序來觀察的,所以寫得才這么有序。
5、觀察電腦演示的爬山虎的腳爬墻的過程,用課文語句來解說這一過程。
6、重點理解什么叫“一腳一腳”往上爬。
(1)假設黑板就是一堵墻,這是爬山虎的一根莖(老師用彩色粉筆畫),這是嫩葉(畫葉)。讓學生上臺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腳,用動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2)評議學生在黑板上的演示對不對。
(3)再讓學生上臺演示爬山虎往高處爬的情景。
(4)教師小結:原來爬山虎可不像動物那樣只有幾只腳交替著爬,而是長一只腳巴住墻,再爬必須再長出一只,再巴住墻,一直往上長,必須不斷長出新腳。所以,葉圣陶爺爺說爬山虎是“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5)電腦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還往左邊、右邊爬,莖緊貼在墻上,爬滿整個墻。所以課文第二自然段才寫“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7、小結:剛才我們學習了爬山虎觸著墻的腳是如何爬的,那么沒觸著墻的腳會怎么樣呢?請同學們默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二、學習第5自然段
1、對比學習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不同情況。
沒觸著墻:(板書)萎了
觸著墻:(板書)牢固
2、爬山虎的腳與墻的關系怎樣?
3、課文哪個自然段也告訴我們這個意思?
三、總結
1、學生歸納2、3、4、5自然段各講的是什么內容。
2、復習3、4、5這幾段,講講圍繞爬山虎的腳,先講了什么,再講了什么,最后講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觀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4、總結:這篇課文重點圍繞“爬山虎的腳”來寫,為了說清楚這個意思,作者進行細心而有序地觀察,并且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寫,使爬山虎的腳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學習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具體地描寫事物。
2、學習作者巧妙地利用動靜結合的寫作方法,來具體描寫周圍的事物。
3、讓學生們在體會作者認真觀察的基礎上,感受發現的樂趣,激發他們細心觀察的興趣,進而提高寫作水平。
多媒體課件
一課時
一、回顧舊知,進入課文
上節課我們《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誰能說說課文介紹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葉子,腳的樣子,怎么爬的和腳的變化)
二、自主研讀,交流收獲
1、你對爬山虎哪一個方面最感興趣,就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自然段仔細讀一讀,畫一畫,議一議,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獲?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學習。
(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2、匯報交流
在讀爬山虎的葉子的這一段時你有什么收獲?
喜歡寫爬山虎葉子的同學請舉手。(多媒體展示原文)
原文: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了的葉子。那此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樣描寫爬山虎的葉子的?畫出相關的語句,把自己的理解寫在書中的空白處。
(1)在第二自然段,你覺得葉子美在什么地方?
(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不留一點空隙?!保?/p>
(3) 為什么覺得這樣的葉子給人以美的享受?(綠得新鮮,鋪得均勻,排列整齊不重疊。)
(4)那誰能讀出葉子這種綠的美,密又勻稱的美來呢?觀察葉子中,葉圣陶爺爺還觀察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么變化的?(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沒過幾天是嫩綠的,長大的葉子綠得很新鮮。)
(5)葉子的顏色變化也很美啊,誰能讀出這種美來?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和爬山虎的各種圖片,能讀得更美嗎?(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獲得了美的體驗,激發起對美、對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語言的美。)
學生匯報時,教師隨機板書:
剛長出的葉子——嫩紅
長大的葉子——嫩綠
綠得新鮮——看著舒服
葉尖朝下——鋪的均勻——沒有重疊——不留空隙(靜態)
一陣風拂過——漾起波紋(動態)
三、學習寫法,練習仿寫
引導學生分析寫法——動靜結合。然后就趁熱打鐵,讓學生仿照本段的寫法選擇一種自己熟悉的植物進行仿寫。那如果讓你來觀察“牽?;ā?,你是不是也可以做到這樣呢?(課件出示一些牽?;ǖ膱D片,讓他們嘗試著再次將自己看到和想到的內容融合到一起)
四、作品展示,給予表揚
1、指名讀一讀自己所仿寫的關于植物的片段
牽?;ㄓ兄桓嗑G色的莖,猶如一條條穿著綠裝的手臂,綠得像碧玉、像翡翠。那莖伸展到旁邊的樹上,把樹纏了一圈又一圈,好看極了。莖上又伸展出一片片葉子,葉子綠極了,讓人看著舒服,綠葉如春,一副生機盎然的樣子;葉子的柄和樹干都是紅色,這給牽?;ǖ木G點綴得更加耀眼奪目……一陣風吹過來,牽?;S風搖擺,像風鈴在丁當作響。蝴蝶舞過來,告訴我昨夜的好夢;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的故事。過了好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牽?;?,我是在欣賞著牽?;?! (周暢)
每天清晨,當悠揚的歌聲把我們從睡夢中喚醒,姥姥家的小院里那千朵萬朵喇叭花也競相開放了,你看,紅的、紫的、粉色的……真是五顏六色,非常好看啊,一陣風拂過,一個個小喇叭就吹響了,隨著“滴滴滴噠……滴滴滴噠”的聲,它們昂著頭,張著嘴,象在為我們加油呢,又象是鼓舞我們在新的學期大步向前。(趙家)
2、指名談談自己的收獲
五、老師總結,布置作業
1.學會本課9個生字,正確讀寫“爬山虎、空隙、拂過、漾起、葉柄、彎曲、逐漸、瞧不起”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4.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要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學習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觀察事物的能力。
2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激趣導入:爬山虎,是一種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蘆等植物那樣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學習25課《爬山虎的腳》,就能找到答案了。(板書課題)
2.檢查預習情況
二、了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1.輕聲讀第二自然段,理解“剛長出來”和“長大了的”葉子各有什么特點。
2.填空:
剛長出來的葉子的特點 、 。
長大了的葉子的特點 、 、 、 。
3.看插圖,理解課文怎樣寫長大了的葉子。(抓住“新鮮”“一順兒”“均勻”)
4.朗讀指導:讀出美感來。
三、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引言: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會這樣生機勃勃的鋪滿墻,跟它的腳關系密切,它的腳到底究竟是怎樣的呢?請自學第三自然段,一邊默讀一邊畫出寫爬山虎腳的有關句子。
1.屏幕顯示描寫爬山虎的腳的句子,學生說說每句話講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腳的位置、樣子、顏色。
2.讓全班學生選擇適當的彩筆,邊默讀描寫爬山虎腳的句子,邊畫爬山虎的腳。
3.對照課文有關內容,小組評議畫的情況。
4.觀察實物,再一次默讀課文有關內容,進一步了解爬山虎的位置、樣子、顏色。
5.結合板書小結: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對爬山虎腳長的位置、樣子、顏色才了解這么仔細,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請自學課文第四自然段。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1.老師范讀,學生一邊聽,一邊圈出寫爬山虎怎么爬的動詞。
2.學生匯報,老師板書:觸巴拉貼
3.學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變”“彎”與“貼””的因果關系的理解。
4.小結:作者正是準確地運用這些動詞,把爬山虎的腳怎么爬的過程寫很具體。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生長的順序來觀察的,所以寫才這么有序。
5.觀察電腦演示的爬山虎的腳爬墻的過程,用課文語句來解說這一過程。
6.重點理解什么叫“一腳一腳”往上爬。
(1)假設黑板就是一堵墻,這是爬山虎的一根莖(老師用彩色粉筆畫),這是嫩葉(畫葉)。讓學生上臺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腳,用動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2)評議學生在黑板上的演示對不對。
(3)再讓學生上臺演示爬山虎往高處爬的情景。
(4)教師小結:原來爬山虎可不像動物那樣只有幾只腳交替著爬,而是長一只腳巴住墻,再爬必須再長出一只,再巴住墻,一直往上長,必須不斷長出新腳。所以,葉圣陶爺爺說爬山虎是“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5)電腦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還往左邊、右邊爬,莖緊貼在墻上,爬滿整個墻。所以課文第二自然段才寫“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很”。
7.小結:剛才我們學習了爬山虎觸著墻的腳是怎么爬的',那么沒觸著墻的腳會怎么樣呢?請同學們默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二、學習第5自然段
1.對比學習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不同情況。
沒觸著墻:(板書)萎了
觸著墻:(板書)牢固
2.爬山虎的腳與墻的關系怎樣?
3.課文哪個自然段也告訴我們這個意思?
三、總結
1.學生歸納2、3、4、5自然段各講的是什么內容。
2.復習3、4、5這幾段,講講圍繞爬山虎的腳,先講了什么,再講了什么,最后講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觀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我們學習。
4.總結:這篇課文重點圍繞“爬山虎的腳”來寫,為了說清楚這個意思,作者進行細心而有序地觀察,并且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寫,使爬山虎的腳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腳 枝狀
嫩紅
爬山虎的腳
觸著墻——觸 巴 拉 貼(牢固)
爬
沒觸著墻——(萎了)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huibaotihui/41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