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需要教師進行主動的思考和反思,而不僅僅是單純的總結經驗。以下是一份教學反思的范例,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
談談教學中的得與失:
一、微笑教學,真誠稱贊。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輕松愉快,他們就會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所以,我努力在課堂上始終面帶微笑,對學生每一個積極的表現都給予真誠的稱贊,創設愉悅的氛圍,如:課始,我對學生積極準備上課的狀態進行了點面結合地稱贊(你坐得真好,像個小戰士似的?。愕膶W習用品放得多整齊?。。銈兊木耧枬M,眼睛一直注視著老師!老師稱贊你們?。?;接著又根據圖片認識了“刺猬”等詞語。指導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自悟道理。這樣、課堂自始至終都充滿了情趣、學生興趣的激昂。
二、快樂學習,積極自主。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的實踐能力。于是,我努力將這一理念體現在識字和閱讀教學之中。
1、讀,特別是朗讀,是語文教學最傳統、最基本、最能體現自主學習的方法。以讀帶悟,朗讀中理解詞語的意思,朗讀中體會句子的語氣,增強語感,體會真誠的.稱贊能帶給人自信。多種形式的朗讀:如指名讀、加上動作讀,對著屏幕讀等,既避免枯燥,又加深了對句意的理解,還提高了朗讀能力。同時,教師注意處處、時時稱贊學生的感悟理解,點滴進步。這樣,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作為引導者和參與者,為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學習,注入了激-情和活力。
2、我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交流識字的經驗。如“這個字你是怎樣認識的,有更好的辦法記住它嗎?“;鼓勵學生大膽猜字如:學習“采”字。通過多種識字方法的運用,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興趣,識字能力得到鍛煉。
再回過頭來反思課堂,我有以下幾點做的不夠完善,應改進:
1、在教學中,在學生回答問題時顯得有些急躁,有搶學生話的現象。
2、時間分配有點不合理,造成前松后緊的課堂節奏。
3、預設與生成有著一定的距離。
藍色的樹葉說課材料(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摘要:
稱贊教學反思(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不足反饋1、在教學中,在學生回答問題時顯得有些急躁,有搶學生話的現象。2、時間分配有點不合理,造成前松后緊的課堂節奏。3、預設與生成有著一定的距離。4、課堂評價有時不夠到位。應注意教師評價的多樣化和對學生的點撥和指導。
注:查看本文相關詳情請搜索進入安徽人事資料網然后站內搜索語文教學反思的不足。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介紹了被譽為我國宋代小百科全書的《清明上河圖》這一古畫的年代、作者、大小、畫面內容及歷史價值?!肚迕魃虾訄D》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有人稱它為我國宋代的小百科全書。教學中,我本著略讀課文的教學原則,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這篇課文的課題是一個很好的訓練材料,在學生讀題后,讓學生談談最關注的詞語中最關鍵的字,大家自然把焦點聚集在“名揚中外”的“揚”上,緊接著,我讓大家據課題質疑,學生提的問題還真不少,比如“這是一幅什么畫?”、“這幅畫的作者是誰?”“這幅畫都畫了些什么?”“為什么說它名揚中外?”如:(1)讀第2自然段時,重點引導學生看圖上畫了哪些人?選擇感興趣的人物多讀讀,并從畫面上找出來,邊讀邊對照;再讓學生理解該處省略號的用法,想象補充省略的人物說一說。(2)讀第3自然段,重點理解畫中人物的“形態各異”。(3)讀第4自然段,引導學生看畫面,編情景故事,體會畫的“傳神”。
在學生初步感知古畫的基礎上,我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其中一段練習朗讀,借機訓練學生朗讀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并在指導朗讀的同時進行適當的拓展,如:二、三段讓學生分角色讀“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并讓學生讀完書上的內容后引導學生用“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說話練習,最后要求學生根據課文拓展想象,學生興趣濃厚,想象得豐富。
整個版塊教學,從清明上河圖的保存開始,講到畫中的人,再講到畫中的鬧市。老師引領學生欣賞并了解了古畫的內容,最后,我讓學生再看了一遍古畫并讓他們思考為什么它會成為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學生想得很細,回答得很好。我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了這幅畫因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而名揚中外.
回顧整個課堂教學,它不僅讓我對《清明上河圖》這幅古畫有了更深的了解,但是,我在想,這么一幅氣勢宏大的古畫,作者如何將它寫下來呢?還應適當指導學生去發現并感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這段時間我發現教學中存在著一個問題:課堂氛圍較差。
學生中普遍語文基礎較差,學習興趣不濃,語言言和口頭表達能力缺乏。上課時,不管我的課前準備有多充分,他們的反應大多數情況下比較冷淡。學生被動的接受語文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學生知識面狹窄,尤其缺乏古文的閱讀能力,對文言文的講解時,我因急于拉進度,而沒能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造成了課堂上的滿堂灌,缺乏師生互動,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沒能調動起來,這樣一來,學生一上古文課就頭疼,一讓他們背課文就更頭疼。沒了學習古文的興趣,課堂氣氛可想而知。
學生中的問題有很多:
在詞匯教學部分,同學們的基礎就很差,很多同學不要說連詞成段,妙語連珠,連最起碼的語句通順也做不到,更有象施家榮這些同學的語文水平最多只能算是小學水平,錯字、別字一大筐。
學生的閱讀能力應該分成兩方面來說明?,F代文閱讀中,學生們的反映還算可以,經過課堂上的引導,基本上能理解文章的意義。古文閱讀中大部分學生比較的怕吃苦,不肯背相關的語法知識,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對部分知識點死記硬背,沒有真正理解,從而導致了學生在閱讀古文時,常因為在背景知識方面的嚴重缺乏而導致不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意義,缺乏自己規類,自己總結的能力。
措施與改進方法:
一、借助。
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學生主要是通過視覺和聽覺來獲取各種信息的。課堂上,借助媒體——音樂、錄像、課件等電教手段,讓學生形象地感知語言文字所反映的那活生生的事物,引導學生欣賞祖國山河的絢麗多彩,體驗感人場面的扣人心弦,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學生便由感而發,情緒大振,激情奔放。
學生觀看圖片回答問題,教師適當補充。教師總結:同學們,我們剛才欣賞了三座陵墓的圖片,它們美不美?(美)。
它們各有各的特色:金字塔,至今還是人類的未解之迷——神秘美,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陵墓——雄偉美,泰姬陵,用雪白的大理石砌成,晶瑩剔透——秀麗美。那么同學們知道世界上最美的墳墓是哪一座嗎?下面就讓我們跟隨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先生到俄國去拜謁“世間最美的墳墓”吧。
這樣托爾斯泰的人格魅力就在學生心中禿現出來,敬仰之情由然而生,更有助于學生了解其高潔的品質。
《和氏獻璧》是北師大版三年級第六單元"奇妙的石頭"主題中的一篇主體課文。這篇主體課文是一貫在中國歷史上廣為流傳的故事。
學習《和氏獻璧》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課文告訴我們什么是真正的寶石--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結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的含義。
《和氏獻璧》在教學時,為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我從課題入手,讓學生理解"獻"、"璧"的意思,導入新課,并質疑。
然后,在新課的教學時,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了使學生能在民主平等、和諧活躍的氣氛中學習,我設計了三個步驟。
1、讓學生默讀課文,并指名說說: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說說:和氏獻了幾次璧玉?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1、學習卞和第一次、第二次獻璧。讓學生抓住重點語句讀一讀并說一說自己的理解,并從中得出卞和前兩次獻璧的結果。
思考討論:卞和為什么把寶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淚流盡?這時,并引導學生讀上下文,從而理解"捧"在這里的含義及如此悲傷的原因,再讀卞和說的話,談一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最后把領悟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3、讓學生審題:"和氏獻璧"他獻出的是什么?進一步理解課題的含義。
卞和一次又一次地冒著生命危險去獻璧,他主要是為了向歷代君主、向人民表達自己的忠誠,因此卞和獻出的不僅是寶玉,而主要的是一顆忠誠的臣子之心!
最后,拓展延伸學習,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課文中的人物那個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有什么話想對他說嗎?通過這一活動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既說明玉的珍貴,又襯托出卞和的忠誠之心。并布置作業:1、收集帶有“玉”的成語,了解它們的意思。2、同學間互相推薦有關和氏璧的故事讀一讀。3、將學習了這篇文章后你的感想寫到練筆本上,明天同學們進行交流。
在課外閱讀中我了解到分層教學,它是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與心理傾向,不同的知識基礎與接受能力,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學有所得,先后達到課程的要求。在一年教學的實踐中總結,我認為分層教學的方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設計:
了解學生,是使教學活動對于每一個學生都更為有效,從而是大面積取得成功所不可缺少的前提。了解學生的學習技巧,思維和記憶的發展水平,知識面、日常生活情況,對集體,教師和學校的態度等。對全體學生進行前期調查和測試工作。內容包括學生的智能、體能、心理、學科成績、在校表現、在家表現及家庭環境等,并對所獲數據、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分類建檔。
在此基礎上,將學生分成好、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習小組,而這不同層次小組的學生不是長期固定的,而是可升級(沒有降級)。讓師生都明確某一個同學在某一階段時間內所處的層次。同時,要讓學生建立起對學習的樂觀主義態度和真誠的學習信心,正確對待分組方式,明確教師的分組目的,防止優生驕傲自滿,中等生得過且過,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緒的產生。
學生彼此在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差距,為了達到普遍提高,全面培養的教學效果,我們有必要在備課過程中,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步驟、教學方式到教具準備都堅持與好、中、差各類學生的實際相適應。強調針對性,既保證"面向全體",又兼顧"提優"、"補差",使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能抓住三類學生。針對新授與練習中的反饋信息作適當處理,對普遍存薄弱點或個別不及矯正的問題進行補救,將本節課所學內容系統化,便于學生理解和運用,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分好、中、差三類學生的要求。對優生,設計一些基礎題讓他們完成,并讓他們探索思考撥尖題;對差生,診斷他們學習本課中的疑難,采取有效方法補救,讓他們完成基礎題;對中等生,要求他們自我復習鞏固,完成基礎題和提高題。
這樣,我們就能把每個學生的培養和提高都置于自己視線之中,充分調動了各類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這里重點是分層施教和分層練習。在課堂教學中,對優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導學生自學;對中等生和后進生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重在帶領學生學習。這樣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發展區”前進,后進生必須基本上達到課程的要求,優生盡其所能拔尖提高。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全體學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
作業由淺入深可分為四個層次,即放緩題、基礎題、提高題、撥尖題。向好、中、差三組學生布置三種作業,并采取三種作業批改方式,"差組"——放緩題+基礎題,教師當天面批,學生當天糾正;"中組"——基礎題+提高題,全部批改;"好組"——基礎題+撥尖題,只批改革1-2本,其余由學生自己核對,組長檢查。在分層練習中,我們應積極鼓勵低層次的學生向高層次突破,從調動學生求知的積極性。
考核包括單元關檢測和階段性檢測。由教師自己依照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命題。每份題都包括放緩題、基礎題、提高題和撥尖題四大類,放緩題面向差生,僅供"差組"生做;基礎題面向全體學生,全體學生必做;提高題面向中等生,"差組"選做;"好組"和"中組"必做;撥尖題面向優生,供"中組"選做,"好組"必做??己撕?,對已達標學生提出"鞏固性"或"擴展性"的目標;對未達標學生,通過補課,個別輔導建立互幫互助小組進行"矯正幫助"。以確保各類學生都達到預定的階段目標。
通過階段考核,對各個學生進行多次的綜合分析,并進行必要的組別調整。對進步明顯的提高一個層次;對有后退的,一次可提醒、鼓勵,下次仍跟不上的個別輔導,絕不降級。這樣做,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及時調整適應自身發展的教學起點,而且有利于學生看到自身的進步和不足。而對這樣的個別學生,切忌冷嘲熱諷,應熱情關心,幫助分析原因,樹立信心,以確保學生積極進取的學習熱情。
本學期我擔任了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高年級教學相比,三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三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三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三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在二年級只是安排寫句練習,這個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后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了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30篇課文,六個閱讀鏈接和六個綜合學習,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三年級剛剛從低年級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如在教學《詩的材料》時,由于備課時側重于對課文內容的挖掘、側重于教學環節的設計,對學生的學情沒有正確的估計、預測,在課堂上,學生感到在跟著老師走,有些要求不知如何去操作,結果學得很累、學得被動。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后及時反思、小結,在后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只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沖破瓶頸,開拓教學的新天地。
上《回憶我的母親》這一課時,我和同學們一起沉浸在作者為失去敬愛的母親所釀造的悲痛氛圍中。然后我叫同學們也來談談自己的母親。一學生在說到有關她母親的點點滴滴時,聲音開始有點哽咽,進而失聲痛哭起來。我和其他學生為她的真情流露情不自禁地熱烈鼓掌。她當時有點尷尬。我叫她把內容寫下來。又一佳作誕生了。
我為學生范讀《小巷深處》的部分段落時,很自然地想起我的母親:想起母親在毒日下勞作,想起她矮小的身軀挑著一百多斤的`木柴在落日的余輝中趕路,想起她奔赴三十余里到學校為我送來皺巴巴且又浸透汗水的生活費……眼淚在眼眶眶里打轉,聲音也變得沙啞。也許沒有遇到過這種情形,我的學生感到有點突然,更多的是感動。我一點也不感到難堪。其實,老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
我給同學們上寫字課,開始時,我什么也沒有講,只是在黑板上寫了一行端莊工整、頗能體現一定書法功底的正楷字,學生們在嘖嘖“老師寫得真漂亮!”“真好看!”“我要是能寫到那么好就好了!”“老師,你能不能教教我們寫字的方法?”,同學們眼里充滿了渴望,充滿了期待。這時,我才開始教他們握筆的方法、坐立的姿勢、練字的步驟。這一節課,同學們學得特別認真。
不懂的待探究的問題。
有個學生寫的作文立意深遠,用詞準確,文風潑辣。小小年紀有如此功底,確實不錯。禁不住在的作文中批道:你寫得真好,老師真應該向你學習!這不是客套話,也不是為了取悅學生,抑或為了鼓勵學生而鼓勵。而是我發自肺腑深處的一聲贊嘆。教學相長,只要肯放下“架子”,我相信在學生身上也能學到很多東西。
一天上課,一學生突然對我說:老師,你不能老是叫那幾個同學回答問題,這樣對我很不公平。聽后愕然。我一直以為在學生眼中我是個公平正直的老師而并為此沾沾自喜,卻不料被這個學生“一語驚醒夢中人”,真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從此,我上課總是把全部學生放在“心”上。
在我國母語教學的經驗寶庫里,“涵泳”是我國古代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涵”,《辭海詞語分冊》的解釋是“沉浸”;“泳”,自然就是游于水中?!昂尽钡谋玖x是魚鱉之屬深潛于水中游動。南宋大教育家朱熹提出了以“涵泳”為中心的文學接受理論:要真正認識、理解文本,必須全身心地投入文本進行感受和體驗。那么,要上好一節閱讀課就必須把握教學目標,深入的解讀文本,靈活地運用學習方式,依學而評價滲透學法指導。在語言的浩瀚海洋中“涵泳”,讓學生自主學習,細致入微地體驗感受,持久反復地細心玩味,深刻體會文中的意趣。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的目標應該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去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因此,教學中,我們要在課程目標的預設上做好三維目標的整合,要以“知識與能力”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并充分地體現在過程和方法中?!睹利惖臅x祠》一課的教學片斷中,教師就是依據學情和教材特點,讓學生抓住描寫晉祠樹的重點段落,扣住關鍵詞句,想象畫面來品味優美生動的語言,體會作者運用比喻、擬人等表達方法的作用,側重于“過程與方法”這一維度的目標達成,自然而然地讓學生感受到晉祠樹的美,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一堂好的閱讀課,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可以依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情況來確定,有所側重地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中巧妙地融合達成,使學生根據語言文字去理解、體驗、感悟,用文中語言去交流、抒情、傾吐。在“言”與“意”的轉換下,讓學生“沉浸”其中,真正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特級教師劉仁增認為:“教師要做文本的‘知音’,把握文本的‘文化細節’,涵泳‘文心’,把握‘文脈’,捕捉‘文眼’,藝術地進行文本的二度開發和智慧生成?!?/p>
在標準引領下,《美麗的晉祠》中晉祠樹的教學設計就注重了從整體入手,做到大處著眼,從小處突破,層層深入而達成目標。這一部分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古老蒼勁的樹和造型奇特的樹感受晉祠的那份幽靜、典雅之美。整個教學,教師體現了從“整體入手”的思想,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從大處著眼,圍繞“你從哪兒感受到晉祠的美麗?”這一主要問題開展教學。把握了文本的細節,引導學生抓住周柏、唐槐的古老蒼勁和造型奇特的左扭柏樹的排比、擬人句,層層深入,讓學生體會到晉祠的那份“幽靜”“典雅”之美,學生很自然的也喜歡上了古老蒼勁的樹和造型奇特的樹,也發出自己內心的感嘆“晉祠在古木的蔭護下顯得分外幽靜、典雅?!?/p>
一堂好的閱讀課,教材的解讀應該是從整體入手,專注地鉆研教材,不僅要系統全面,還要學會在細節上推敲,這樣才能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才能真正體會文本的內涵和意蘊,把文本“讀厚”。在此基礎上預設的靜態教案才會科學,最終才能生成出有效的理想的課堂。
閱讀教學是一門藝術,所謂教學的藝術性,不是單純地追求形式,更不是搞“花架子”,而是在遵循教育客觀規律的前提下,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更好地積累方法,習得語言,使課堂煥發生命的精彩。
結合《標準》,《美麗的晉祠》樹的教學片段中,學習描寫古老蒼勁的“周柏”句子時,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聯系生活實際,想象揣摩的方法體會周柏的古老蒼勁。其中,描寫周柏的古老中有一個詞“皺裂”,它的意思是產生破裂和明顯分開的一種缺陷,但是學生并不能想象出唐槐是怎樣皺裂?于是教師借助他們已有的經驗,想象自己爺爺奶奶的手來深入理解這個詞,從而感受周柏的古老。
學習古老蒼勁的“唐槐”句子時,教師利用填空的形式,讓學生繼續運用抓住關鍵詞,想象畫面的閱讀方法,品味唐槐的古老蒼勁之美,在學生不理解“虬枝盤曲”這類詞時,通過圖片補白畫面,加深學生對語言的理解。
因為學生在學習古老蒼勁的樹時已掌握了學習方法,在學習“左扭柏”時,教師鼓勵學生運用已學的“抓住關鍵詞想象”的閱讀方法,用讀的方式來再現晉祠樹的美。這部分的教學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并且緊抓“左扭柏”中含有許多四字詞的特點,緊扣語言的內核進行學習,使學生在深刻感受語言內涵的同時,感性而具體地領悟表達的方法,自讀感悟造型奇特的樹。
學習這兩種樹,教師教學方法的過程也是“由扶到放”的過程。學習古老蒼勁的周柏時,教師一句句指導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習“唐槐”則是逐步放手讓學生抓關鍵詞填空自主學習,而學習“左扭柏”則是徹底放手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自主學習。
一堂好的閱讀課,教師設計教學方法,正如廚師煮菜一樣,同樣的雞、肉、魚、菜,在各廚師的手下,可以用燒、煮、燜、炒、蒸等方法,烹調出花色繁多、美味可口的佳肴。同時,教師要像提高教學效果,就應在多元化的教法上下功夫,增加教學的魅力??傊?,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并集中體現在一個“活”字上。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性語言,是溝通師生智慧、情感、興趣、態度的橋梁,善于運用評價性語言是教師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恰當運用課堂評價語言,能讓課堂充滿生機,煥發出人文氣息。有效的評價性語言,體現教師課堂教學的引導性,促進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探究性。由此可以看出,教師評價語在教學中十分重要,“用點睛之語,就能指點迷津”。
在《美麗的晉祠》的教學中,教師在評價調控方面,做到了評價及時,啟發性強。在“左扭柏”的教學中,當學生讀得不好時,教師的評價語:“你看這左扭柏直沖云霄,像上鉆,再讀讀。讀出它的氣勢?!薄奥犇阍龠@么一讀,好像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賦予了左扭柏,它樹皮上的紋理一齊朝左扭去?!斌w現出很強的啟發性。幾乎是每評價一句都是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幫助學生讀文想象。學生們通過教師的引導,對這句話的理解的內涵也隨之更為深刻。
另外,在對學生評價時,教師語言還具有學習方法的導向性。同樣在教學“左扭柏”的句子時,教師的語言,如“準確生動的四字短語,讓奇特的左扭柏立在我們眼前!”“形象的表達方法,讓我們字字悟其神?!边@樣的評價語能幫助學生掌握表達方法。
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所以在一堂好的閱讀課中,教師的課堂評價語的運用首先會考慮學生的發展性,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勇于發言、樂于發言、善于發言,在評價中有感受、有思考、有反思、有生成。如此,在教師與學生之間、評價實踐與教學目標之間形成良性互動,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拉近師生距離,創造出課堂教學藝術的佳境。
“潛心”涵泳方為學,只有沉浸其中,細細品味才會心有所思、心有所動、心有所獲。一堂好的閱讀課,教師只有從實際出發,正確深入地解讀文本,制定明確實在的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潛心會文,情智同生,才能達到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豐富語言積累、培養閱讀能力、進行情感熏陶的目的。這樣的語文課堂才會充滿對生命的關注,煥發鮮活的生命的氣息,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健康的發展!
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的確是這樣的,面對今天的教育環境,絕對是有改革的必要。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可以說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靈活運用。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與傳統和語文教學存在很大的差異,以往的語文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知識為本位,以考試為目標。
教學結構是表現教學內容、顯示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組織教學環節,設計教學結構時,必須明確一個目的,體現一個觀點,堅持一個原則。
在語文教學中,課程設置要符合孩子的特點,讓他們在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學到課本外的做人知識。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常常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應該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么樣的生活?下面作具體的探討,希望給廣大的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帶來啟示。
語文教師是學生美好心靈的塑造者,是學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學生人生路程的引路人,這就更要求語文教師博覽群書,不斷地豐富、充實和發展自己,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無所不通、無所不曉,進而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崇高和神圣的形象。
教師要深入探究教材,善于濃縮課文內容,通過活生生的語言因素,來達到使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發展思維的教學目的。有的課文比較淺顯,中心較明確,教師可充分利用幻燈、錄音等教學手段編制信息傳遞程度,來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在引導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反饋信息。在學生理解課文之后,用省下的時間指導學生練習,培養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孩子們課堂度過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都是由我們教師的手來翻閱,我們的語文課堂空間如何去翻閱孩子的生命。一堂充滿激情的語文課,不僅學生聽著是享受,教師本身也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的激情來自本向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喜愛,還有對夢想的追求。
情境教學,對于小學生而言,不但能夠激發興趣,并且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如果都是把握好這一環節,教學效果將會不錯。它要求教師以實際行為關心全體學生成長,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專治的精神、豐富的想象、生動的語言、高度的概括力,從各方面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的情感。
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由于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把教材內容形成印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
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圖畫再現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華,必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圖畫面前,學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從畫的顏色、明暗中不僅能迅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易于接受理解課文內容,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在運用圖畫再現情境時,教師要加以指導和啟發,同時還要有感情地講述,便于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學《風是一位畫家》一課中,通過生動的畫面,使學生體會到一年四季風的特征,理解了這些風伯伯的作品,很容易的突破了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課堂提問適中,如果太容易,學生不需要動什么腦筋就會覺得沒意思,如果太難,學生會感到摸不著邊際,失去信心。提問要緊扣課文,有一定的深度,能使學生抓住要害,想一想就能說出一二。學生有好勝心理,是愿意思考問題的,關鍵在于都是要善于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要吃透教材,要了解學生。
實踐證明,師生關系越融洽,教學效果就越好。根據我們的教育對象――小學生的特點,我們應該思考哪種教學方法,更容易被他們接受,盡量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想法,努力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差距。教師可以走下講臺,讓學生充當都是,比如在生字教學中,鼓勵學生上臺,識字,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不但課堂氣氛活躍,同時學生也會感受到有成功感,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讓他們也認識到,只要努力,我們也可以做一個老師。
現在,多媒體普遍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它以圖文并茂,直觀的聲像、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有助于學生合作、主動地學習,達到開啟學生思維,陶冶學生情操,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境界。
總之,我真誠地希望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鞓返臅r光!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讓學生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最大程度地學到應知應會的知識!實實在在教語文,簡簡單單教語文,從從容容教語文,輕輕松松教語文,是我一直追求的理想華的教學狀態。我在路上,我在努力!
平時的教學工作,可以說大家做的都一樣,我不覺得自己做的比大家好多少,但想到是與大家交流,所以我選擇了兩點來談談我的做法:
(一)字詞
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是語文課的重要內容,三年級更為重要,所以我加強了生字、詞的學習。除了多寫、多練習外,我要求學生每天中午一定要練寫生字10分鐘,可以用生字本,也可用字帖,但內容一定要是課本內要求掌握的。而在睡覺前再把所學的生字讀一遍,加深記憶。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除了生字詞的練習外,還要培養學生養成勤查字典的習慣。因此,每節課教學之前我都要布置學生自查字典,自學文中的生字新詞,并要求在查字典的過程中記錄有關知識。一學期下來,孩子們對生字的書寫和記憶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二)學會預習
三年級是閱讀教學的關鍵時期,課前預習的教學必不可少。但這也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的想法是先要讓學生們先了解什么是預習,于是,在三年級上學期,我給孩子們擬定了一份簡單的預習方案:
2、自由學習生字、詞,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查字典;
3、了解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在基本了解預習后,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入了解預習的必要性及其好處,我在三年級下學期,又重新擬定了一份預習方案:
1、自由讀文二遍,熟悉課文內容(讀的方式可以自定,可小聲的讀 、可默讀,也可朗讀)。
2、自由學習生字、詞(不認識的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要查字典弄明白,并在課本上做批注)。
3、讀文第三遍,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在課題下)。
4、讀文第四遍,提出自己的疑問?(三個)
5、讀文第五遍,寫出你初讀文章的感想。(于本子上)
現在,課前預習以成了孩子們的一種學習習慣。
二、作文教學
(一)模式教學
提到作文,孩子們都怕,記得我讀小學時,也是一樣,不知如何下筆,總覺得無話可說,也許是因為如此,作文教學是我一直思考的比較多的問題。我覺得小學作文教學還是要從模式教學開始,使學生逐步達到創新進步、作文有成。其實模式,簡言之就是事物的一個樣板、柜架,很多的人都認為,作文就是一個創造的過程,不應對孩子們要求過多,要讓他們自由發揮。但其實,孩子們連最基本的作文知識都沒有,又從何談起說寫作文呢?而三年級又是作文起步最關鍵的一年,所以我覺得應先讓孩子們了解作文的基本的模式,于是我要求孩子們作文一定要分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而在此基礎上,再教孩子們如何將句子寫通順,怎樣分自然段寫。然后,再進一步的引導孩子們怎樣一不一不把內容寫清楚、寫具體,等等。
我想可以從現成的'模式教給孩子們基本的作文知道,而這個模式就是課文。例:課文《爬天都峰》這篇課文開頭是:“暑假里,爸爸帶我去黃山,爬天都峰?!边@里,我就教給孩子們開頭可直接點題。例如《頤和園》這篇課文,結尾:“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玩賞?!痹谶@時,我們可以教給孩子們在寫作文時,結尾處可寫明自己的感受和觀點??梢哉f,我在上每一 篇課文時都會涉及到作文教學。
(二)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記得,我受到老師第一次表揚的作文是寫的《我的家人》,而這篇文章就出至于我心中最真實的感受?,F在想想,這也許就是關鍵,只有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你的文章才可以成為受人觀注的文章。雖然三年級還只是作文的起步階段,但我仍要求孩子們寫作文時盡量寫自己身邊最真實的事來寫,而除此,我還有一個要求:每篇作文的結尾一定要寫出自己的最真實的感受和觀點,而在楚天杯作文競賽中,孩子們能獲獎的原因,或許就是真中取勝吧!
(三)悄悄話和睡前半小時
要想寫好作文,無外乎多練。我布置小練筆是很頻繁的,內容大多取之于生活中的小事,或班級中出現的事寫自己的感想。其實,課文也是很好的小練筆的來源。例:學了《槐鄉的孩子》一文后,我便布置孩子們寫出自己的感想。隨后,再連續幫家長做一個星期的家務,再來寫一篇感想。這樣既練了筆,又讓孩子們真真了解槐鄉孩子的了不起。說真的三年級課本中60%的課文我都讓孩子們寫過小練筆,而這樣太多的練筆孩子們肯定會厭煩,所以孩子們的小練筆,我并沒有太多的限制,給予他們自由的發揮空間,字數也不限制,有話時可寫多些,沒話時也可只寫幾句話。但一定要寫自己心中最真實的感想。而這些只是我在作文教學中的一些小的看法,其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有待以后進一步探究。去年,在楚天杯作文競賽中,我們班有三名同學獲得了一等獎,這除了平時的訓練外,對題型的研究分析也很重要。在考前,我上網查找了近幾年楚天杯作文競賽的題目,以及各種針對作文競賽的評論,隨后對這些進行了仔細的分析,再確定了考試題型范圍為童話和記事類文章,而寫童話的機率更高,所以在考前我專門針對了這類的作文做了訓練。我來學校7年了,而我也是在這兒一步步成長起來的,而我的成長,離不開在座各位老師的幫助,在這兒我謝謝大家。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小小的看法,如果有什么問題,還望各位老師多多指教。
注:查看本文相關詳情請搜索進入安徽人事資料網然后站內搜索小學語文教學反思不足。
新課程改革已經很長時間了,在現在的課堂教學中,新課程理念已經得到完全的滲透,在新課程理念的倡導下,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也是課程實施的反思者。自從我局開始要求纂寫反思小論文,我就開始研究反思怎么寫才有效。反思是教師教學的一部分,課堂教學中不能沒有反思,許多精辟的論證、數學題的多種解法、成功的教學論文、好的教學設計、一堂課的深刻體會無不是反思的結果。一個教師的教學能力綜合素質的提高,不僅因為他有自己的教學觀念,有很強的專業理論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教學效果、教學經驗、教學成績的及時總結,及時反思。勤于思考,善于反思,用經驗與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今后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教學動機,為提高教學的藝術性,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基礎。同時,也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上升一定的理論高度。
動或教學方法更成功,為什么?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反思,教師就可以判斷自己是成功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的統一(這樣的課堂就是高效的課堂),還是需要重新計劃或試一試新的策略(課堂出現了低效甚至無效的現象,必須在下面的課堂教學中避免或消除)??傊?,進行教學反思,有利于提升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從而有利于避免和消除數學課堂教學低效甚至無效現象的產生。
有備學生,你只是形式上進行了合作學習,而沒有真正地讓學生動起來,又比如在講課中你只是照顧到中等生的思維品質、創新意識的培養,而對學困生卻忽視了。是否注意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還有學生及同事對某一問題的意見------對以上所有這些問題的整理、認真思考和反思,都會成為我們寶貴的財富,以次來指導我們今后的教學行為、教學思路。以便形成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意識。
由于教學反思是對自己教學行為,教學效果的思考與總結,因此,教學反思使教師保持一種探究的心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精彩的作答,獨特的解法、創新的思維,課后我們總是喜歡與同事交流,分享那份喜悅,使自己保持一種健康、愉快的心情。同時,教學中的不足,我們也總是喜歡去請教,與同事交流探討,找出克服不足的方法,并積極反思,以便今后更好地教學。
總之,在新的課改下,作為承載育人的教師應勇于面對挑戰,不應排斥,要積極面對,進行自我反思,要勇于用懷疑的眼光,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促進了學生的思維品質的發展,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有反思才會知不足,有反思才會明差距,有反思才會有超越。讓教學反思真正深入到我們的教學之中,為教學服務。
本節課的知識是在學習了學生掌握了整數乘法、分數加法和減法、分數乘法及運用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倒數這部分內容屬于分數的基本知識,學好倒數不僅可以解決有關實際問題,而且還是后面學習分數除法、分數四則運算和相關的知識運用打下基礎。
在教學中通過出示幾組乘積是1的四組算式,讓學生觀察發現其中的規律:兩個因數的分子和分母交換了位置,由此得出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并指出3/8的倒數是8/3,而8/3的倒數是3/8,從而理解互為倒數的含義。在教學倒數的含義時還要注意兩個數互為倒數的條件:一是乘積是1,二是僅限于兩個數,為練習中出現的爭論掃清障礙。
在例1的教學中,學生對于求一個數的倒數方法都非常容易理解,但是對于求小數和帶分數的方法教材沒有涉及,但是要進行補充,在后續的練習中往往容易出現類似的題目。如果沒有預設到,學生就會在此知識點上出現問題,影響學習知識的效果。
學生對于練習題中的判斷容易出錯。例如:一個數的倒數一定比這個數小。通過這個題目要讓學生知道一個數可以分為真分數和假分數,真分數的倒數卻比這個數大,而假分數又包含兩種情況:一是分子和分母相等的情況,另一種是分子比分母大的情況。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數的倒數一定比這個數小,而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的倒數等于這個分數。
對于判斷題的練習要予以重視,由一題發散多題,以不變應萬變。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搭石》,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書空課題:21搭石,并齊讀課題兩遍。
板書:21搭石。
生:齊讀:搭石。
師::(出示情境圖)同學們看――(潺潺流水聲)這個小山村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他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教案《搭石教學實錄與反思》。(輕音樂起)那里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郁郁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憶起家鄉,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作者對搭石如此如癡如醉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麗的搭石吧!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師:出示課件:
自學提示:
自由讀課文,時間5分鐘。
思考:
v1、什么是“搭石”?
v2、作者圍繞搭石描繪了哪幾個平凡的生活場景。
生自由讀課文。
師:出示課件:精煉反饋:
課文第()自然段告訴我們,搭石是指()。
師:誰來說說什么是搭石?
生:人們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邊踏過,這就是搭石。
師:那你會用自己的話說說搭石是指什么嗎?
生:搭石是指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的石頭。
師:誰來黑板上畫畫搭石呢?
生畫搭石。
師:想看看真正的搭石嗎?
師出示課件:搭石圖片。
師:課文第二自然段有一句描寫搭石很美的句子,誰找到了,讀給大家聽。
生:搭石構成了家鄉一道風景。
師板書:一道風景。
師:什么樣的景色才可以成為是風景呢?
生:鮮花盛開、綠樹成蔭。
師:從屏幕上的搭石中,你看到鮮花了嗎?看到綠樹了嗎?
生:沒有。
生:想。
三、圍繞風景,自主尋美。
師出示課件:
學習提示:
默讀課文2――4自然段(5分鐘)。
邊讀邊想象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畫面,或者是看得見的風景美,或者是看不見的心靈美,劃出有關的句子,并在旁邊寫出你的感受。
生默讀課文,標注感受。
生:我從第二自然段看到了心靈美。(師出示課件:片段生讀: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我從老人的動作看出他很勤勞,很無私。
師板書:無私。
生:我從關聯詞看出他很善良。
師:那我們應該用一種什么樣的情感來讀這段話呢?
生:感激。
師:那就請一個同學來讀讀這段話吧!
師:當老人發現搭石不平穩時,他想?
生:如果有個小朋友來走搭石,摔倒了可該怎么辦呢?
生:這時候千萬不要有人來走搭石,否則我會影響他的??!
師:當老人去找合適的搭石時,他想?
生:這塊大小合適嗎?放上去平整嗎?
師:當他找到了搭石,并且踏上幾個來回,滿意了才離去時,他又在想什么呢?
生:這下可好了,大家可以放心得走搭石了。師:同學們想象力很豐富,那么讓我們一起讀讀這段話,讀出我們對老人的感激之情吧!
師:誰從第三段中找到了美呢?
生: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我感受到了景美。
師:出示課件: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師:誰知道人影綽綽中“綽”是什么意思呢?
生:。。。。。。
師:那你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嗎?
生:查字典。
師:那就趕快行動起來吧!
生:我查到“綽”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寬裕,一個是柔美。
師:那在本文中它是什么意思呢?
生:柔美。
師:那通過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這兩個詞語你想象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生:我聽到了小溪流動的聲音,看到了人們美麗的倒影。
師: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好孩子。這一段中還有一個生詞協調有序,誰知道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很有順序。
生:很協調。
師: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合讀這一段,一起來感悟這個詞。
生:抬起腳來。
師:后面的――。
生:緊跟上去。
師:沒有一個人落入水中,沒有一個人摔倒,大概是有人指揮吧!
生:沒有。
師:原來這樣的動作就叫做協調有序??!
師:這里透著一行人怎樣的美呢?
生:和諧美。
師板書:和諧。
這么美麗的畫面,配上一首詩歌才會感到詩情畫意吧!
師出示課件:詩歌化的一行人走搭石。
每當。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動作。
是那么協調有序。
前面的。
抬起腳來。
后面的。
緊跟上去。
踏踏的聲音。
像輕快的音樂。
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
給人。
畫一般的美感。
師:誰來讀讀這首詩?
生讀。
師讀,生想象畫面。
師:說說你都看到了哪些畫面?
生:一行人協調有序地走搭石的情景。
師:誰從第四自然段找到了美?
師出示課件:第四自然段:
生: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我從“招手示意、說家常話”兩個詞語體會到了謙讓美。
師:非常好,我請兩個同學來走走搭石。
生表演走搭石。
師:誰還找到了另一處美?
課文《檢閱》講述的是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節來臨之際,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國慶節的游走檢閱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游走時,他們的檢閱隊伍獲得了一致喝彩。
這篇課文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非常突出。特別體現在細致的心理描寫上:剛開始,大家都很猶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樣解決該不該讓博萊克參加檢閱這個難題。因為明顯的,如果讓博萊克去,很有可能會使他們的隊伍受到影響,會讓他們的集體受到影響。又想使自己的檢閱隊伍整齊劃一,又不想傷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萊克這讓大家左右為難。最后隊長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并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贊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動自豪,經歷了一個艱難的變化過程。從中,一群善良、純真的孩子的形象躍然紙上。課文洋溢著濃濃的現代意識和人文關懷:作為健康人,要尊重每一個個體的平等權利,作為殘疾人,也應該像課文中的博萊克一樣,自尊、自強。
以上,我分析了教材。走出教材,面對學生,我發現學生對學習這篇課文還有很大的難度。首先:檢閱對很多同學來說,是很陌生的事,課文中所描述的事情和學生生活實際相差較遠。其次,課文篇幅較長,初讀課文,很多學生大概意思都讀不懂,更不用說通過語言文字理解人文內涵了。再者,課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沒有直白的敘述,都是隱含的,只有通過語言文字的理解才能讀懂??紤]到這些,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了一些效果:
1、談話揭題,一舉兩得。本課開始,我就問學生什么叫檢閱,孩子們基本沒人知道,于是我就問他們你們看過我國對部隊的檢閱嗎?于是課堂里就熱鬧了起來,紛紛的說了起來,這就是檢閱,他們不但了解而且也知道了檢閱是很隆重的,讓學生感受閱兵式的莊嚴、隆重的場面,讓學生明白這是多么重大、要求又是多么嚴格的事。同時,為后面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做好鋪墊。事情這么重要,怪不得孩子們會猶豫不決該不該讓博萊克去。同時,這么重大的事也讓博萊克參加了,更可以看出孩子們做出這一決定的偉大。
2、推敲字詞,揣摩人物心理。上課時,我抓住了文中小朋友矛盾的心理,通過找詞句、劃詞句、交流等方式來體會:“誰都不愿意開口”(怕傷害博萊克),“終于有人開口了”(但也沒有解決問題),“俱樂部里立刻鴉雀無聲了”在(這個鴉雀無聲,表面看是一點聲音也沒有,但其實心里卻在做著激烈的思想斗爭)再加上下面連續六個問號的句子,這靜止的畫面更是孩子們思想斗爭的矛盾的焦點,思想的高潮。)通過這些詞句的推敲,一群集體榮譽感強、心地善良的孩子漸漸清晰。在前面充分理解孩子心理的基礎上,本課的難點,最后兩句話:“這個小伙子真棒!”“這群小伙子真棒!”的理解,也水到渠成!經過這么艱難的抉擇,這群孩子值得稱贊。
3、以讀為本,以讀促悟。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節課,我在引導學生任何一個環節的學習上,過度的方法,采用的手段,都是朗讀。第一次兩遍朗讀,目的在讀通課文,了解大意。聚焦博萊克的畫面,也通過自由讀、指名讀、男女比賽讀、站起來讀等方法感受自信的博萊克。檢閱之前孩子心理的分析更是通過朗讀來體會。讀一讀,劃劃詞句,讀一讀孩子們當時的心理。
通過朗讀,學生理解了,通過朗讀,學生投入了,通過朗讀,學生感悟了。
3.良田少鋤理,蘭焦香亦薄。--王建。
4.懶惰,象生銹一樣,比操勞理能消耗身體;經常用的鑰匙總是亮閃閃的。--富蘭克林。
5.做人可以不高尚,但不能無恥;為人可以不偉大,但不能卑鄙;頭腦可以不聰明,但不能糊涂;生活可以不樂觀,但不能厭世;交友可以不慷慨,但不能損人。
6.生活的真諦在于創新,生活的理想在于遠大,生活的藝術在于選擇,生活的步履在于踏實,生活的樂趣在于追求,生活的安樂在于平淡。
7.過于欣賞自己,就發現不了別人的優點;過于贊賞別人的優點,就會看不見自己的長處。
8.如果你盼望明天,那必須先腳踏現實;如果你希望輝煌,那么你須腳不停步。
9.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卻并非每個人都能讀懂生命;每一個人都擁有頭腦,卻并非每一個人都能善用頭腦。只有熱愛生命,善于動腦的人,才算得上真正擁有生命。
10.擁有了一顆赤城的心,便擁有了朋友;擁有了一顆善良的心,便擁有了友愛。
11.不要悲觀地認為自己很不幸,其實比你更不幸的人還很多;不要樂觀地認為自己很偉大,其實你只是滄海之一粟。
12.財富是一種寄存,你不能將其帶走;榮譽是一道亮光,你無法將其留住;成功是一顆碩果,你無法四季品嘗;生命是一種過程,你不能讓其停步。
13.事物是辯證的,當你得到一些東西時,同時也會讓你失去另一些東西;當你失去一些東西時,同時也會讓你得到一些東西。
14.弱者只有千難萬難,而勇者則能披荊斬棘;愚者只有聲聲哀嘆,智者卻有千路萬路。
15.學會贊賞吧,它能拉近朋友間的距離;樂于贊賞吧,它能鼓勵朋友不斷上進;自我贊賞吧,它能激發自身的潛能。
16.在人之初,別拿人當幼欺;在人之暮,別拿人當弱辱;在人之前,別拿己當眾揚;在人之后,別拿人當猴謗;在人之上,別拿人不當人;在人之下,別拿己不當人。
17.當你習慣過一種日子,那么,你的一生只過上一天;如果你生活常新,那么你每一天都會過得很精彩。
18.什么都可以丟,但不能丟臉;什么都可以再來,唯獨生命不能再來;什么都可以拋去,唯有信仰不能拋去;什么都可以接受,唯獨屈辱不能接受。
19.你可以忘掉失敗,但不能忘掉教訓;你可以忘掉昨天,但不能忘記歷史;你可以忘掉苦難,但不能忘卻艱辛;你可以忘掉傷疤,但不能忘卻恥辱。
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鄉村的生活氣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種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在文本中和諧共生。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采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边@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升華。把“美”這條主線,貫穿于課堂始終。
讓學生通過這些畫面的體會,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時,學習最后一段,并通過背景介紹,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搭石默默無聞的美,情感又進一步得到升華。
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系上下文理解,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基本功綜合訓練的同時,要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在朗讀中潛移默化,在過渡語、小結語、激情語中滲透。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勤勞是美、助人是美、謙讓是美、和諧是美、美就在我們的心里,只要我們奉獻了愛,我們的生活就充滿了美。
在教學中,盡管我想把同事們集體的智慧最大限度的體現在課堂中。但是,整堂課上了下來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遺憾:
1.整堂課自己給學生的空間還不夠,因此,便有了整堂課都希望學生順應自己的思維方式,害怕學生在課堂上生成與自己思維截然不同的新模式。如在教學從人們走搭石的畫面中體會家鄉的一道風景時,我總喜歡讓學生按順序交流,不想讓學生跳出我的思維方式,因此便有了課堂上,自己在瀏覽孩子們讀書勾畫的情況時,特意尋找按順序勾畫的孩子來首先來發言交流,這樣就讓孩子們的思維順應了我的思維方式。
2.在教學一行人走搭石的畫面時,孩子們體會一行人走搭石走出的音樂美,畫面美體會得還不夠深入,同時,對于這幅畫面的朗讀指導也是還不夠深入。
今年是我第一次教數學,與我一齊任教四年級的教師是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心里有一種無形的壓力。當然這是一次鍛煉的機會,也是對自我的一次挑戰。我力求使教學結構貼合兒童的年齡特征,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教學的改革主要體此刻課堂及課余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本事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余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年級組長對我的教學也起了很大的幫忙,經常和我討論教學和互相聽課,也使我很快的走上了數學教學的正軌,一個學期即將過去,下頭談談這學期在教學上的得與失。
本學期有幸參加了數學教研活動,但不管是上公開課也好,還是平常的“常態課”,我始終有一個感覺,自我對課堂如何把握、對怎樣才能到達最好的教學效果、對如何準確嚴密的使用數學語言等許多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尤其是在對教材、教法、教學中應當注意的問題的處理以及和學生的融合等方面。
數學課本身就是一門很嚴密的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是什么就是什么。我所存在的問題就是在課堂上不敢放手讓學生去想,有些問題需要合作學習,然后探討得出結論的,我缺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因為我擔心放手讓讓他們去做了,他們會太自由,從而講一些不著邊際的東西,導致完不成教學任務。其實正確的做法就是應當給他們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這樣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進取性。因為我明白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動的,他們喜歡“玩”,有時候不防讓學生也“玩一玩”數學。
經過近一個學期的接觸,我發現我所任教的班級中有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課堂紀律得不到保證。這個學習態度包括他們平時上課的表現和對待作業的態度。有些學生對自我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習的結果無所謂,上課吊兒郎當,想聽就聽,不聽就干自我的“事”,做小動作、找旁邊的同學講話,自我不認真學習還影響其他同學。還有一部分同學對待作業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題習慣,在審題上不夠細心,解題時書寫不夠規范。當然也不乏有一些所謂的“懶漢”,課堂作業不及時完成,回家作業漏做甚至不做的是大有人在。雖然經過一個學期苦口婆心的教育,有部分同學已經改觀了,但還有一部分“屢教不改”的,紀律也好了些,期望在最終的復習階段,他們能有所轉變。
教師要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我必須要先做好表率。小學生很會看樣,他很會關注教師怎樣做,我經常聽到有學生說“教師說話不算話,答應我們的事自我沒有做到”。是啊,教師可能是因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疏忽了學生,但這樣的事情不能出現太多,要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當然也不要放松對學生的要求,該完成的作業,必須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不能讓學生有拖拉的不良學習習慣。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鄉村的生活氣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種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在文本中和諧共生。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采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边@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升華。把“美”這條主線,貫穿于課堂始終。
(一)以風景為主線。
讓學生從圖文中領略出搭石的美,領略到“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辈㈩I悟到鄉親們擺搭石是為別人著想,是心靈美。然后,我請學生帶著“你從哪幅畫面感受到了什么美”,靜靜地默讀課文,抓住“一群人走搭石”,“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和“老人與年輕人走搭石”三個板塊,勾勒成三幅畫面,很自然地引導學生理解搭石在作者眼里為什么是一道風景。
(二)以欣賞為前提。
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讀“什么是搭石”那一段,我通過引讀“脫鞋綰褲”讓學生讀出搭石為人們帶來的方便。讀“一群人走搭石”那段話,我通過引導學生對“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理解,引導學生誦讀,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有著濃濃鄉情的搭石旁邊,讓學生讀出詩的節奏美,讀出人們走搭石走出的畫面美。而“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和“老人與年輕人走搭石”主要讓學生抓住文本的空白點進行想象。
當學生通過這些畫面的體會,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時,學習最后一段,并通過背景介紹,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搭石默默無聞的美,情感又進一步得到升華。
在教學中,盡管我想把同事們集體的智慧最大限度的體現在課堂中。但是,整堂課上了下來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遺憾:
1、整堂課自己給學生的空間還不夠,因此,便有了整堂課都希望學生順應自己的思維方式,害怕學生在課堂上生成與自己思維截然不同的新模式。如在教學從人們走搭石的畫面中體會家鄉的一道風景時,我總喜歡讓學生按順序交流,不想讓學生跳出我的思維方式,因此便有了課堂上,自己在瀏覽孩子們讀書勾畫的情況時,特意尋找按順序勾畫的孩子來首先來發言交流,這樣就讓孩子們的思維順應了我的思維方式。
2、整堂課自己的語言顯得過于嗦,同時還特別喜歡重復孩子們的發言。
3、在教學一行人走搭石的畫面時,孩子們體會一行人走搭石走出的音樂美,畫面美體會得還不夠深入,同時,對于這幅畫面的朗讀指導也是還不夠深入。
體驗課堂改革的這一個月來,雖然過程是艱辛的,但是,結果卻是讓自己欣慰的。因為在這一過程中,自己才真正明白,“一點一線一板書,三語一撥兩體驗”在課堂中的真正的魅力。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huibaotihui/36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