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教案模板能夠幫助教師掌握教學進度,提前預判學生的學習困難,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以下是一些適用于不同學科和年級的教案模板,供大家選擇和借鑒。
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創設自主學習的情景、任務、協作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開展協作學習,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高中《技術課程標準》中信息技術部分的基本理念第四條“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倡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實踐”和第五條“注重交流與合作,共同建構健康的信息文化”。
教學內容
本課是針對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信息技術基礎》(必修)本,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進行教學的案例。需要說明的是這節課是一節匯報和展示課。
教材的本節內容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上所進行的提煉和提高,對軟件的功能使用及其基本操作不再詳細介紹,而側重于引導學生從如何分析問題或任務需求著手,學會從各種需求中尋找技術解決的辦法或策略,從而實現利用恰當的技術表現形式呈現主題,表達意圖。
本部分內容共用4課時來完成的,第一課時主要是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應該掌握的技術內容進行復習與梳理,同時布置課外任務讓學生分小組并從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選擇合適的課題,設計調查問卷,調查數據以備下節課使用。第二三課時主要各組將調查的數據用表格處理軟件excel進行處理,主要是數據的錄入和修飾、數據的處理(根據需求利用公式或函數等)、圖表的生成和修飾以及調查報告的得出。
本課時主要是各組對前面所作的工作進行匯報和答辯,展示和交流各組的作品。
教學目標:
1、通過作品的展示與交流復習與鞏固表格信息的加工與表達的過程,復習excel軟件的技術內容,體會excel軟件的功能。
2、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匯報能力和答辯能力。
3、鼓勵和發展學生的協調能力,會發掘別人作品的優點,客觀的評價問題的能力等。
4、學會與人平等交流的技巧。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增強集體觀念,感悟信息技術蘊含的文化內涵。
教學重點: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學到別人作品的優點并指出不足。
教學難點:評價的客觀與公正。
教學對象為高一學生,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自主獨立完成較高要求的學習任務,喜歡具有挑戰的任務。通過前階段的學習,學生具備了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并且,剛剛學習過“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會使用工具軟件word加工處理文本信息等,這也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基礎。由于在“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那部分的教學中也是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的學習,所以在“表格信息的加工與表達”這部分的小組合作同學們已經比較習慣了。
學生在初中都學過excel軟件,但較之word和excel軟件來說是最不熟練的,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學生學完后在他們的實際生活中用得很少,甚至不用,所以,在這部分內容中,我先用了一節課的時間復習技術內容,然后引導學生分組從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中選擇實例進行處理,既熟悉了表格信息處理與加工的流程也對表格處理軟件的技術應用更加熟練,能真正學以致用。
教學方式:本節課是“表格信息的加工與表達”的最后一節課,主要以匯報和答辯的方式進行的,以小組為單位對前幾節課所做的工作做一個總結,與教師和其他小組同學一起分享,在匯報和答辯時制定了詳細的規則,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匯報和答辯。從聽課的教師和學生的反饋來看,這種教學方式比較新穎,容易被學生接受,學生真正體會到了自己是課堂的主人。這也體現了此教學設計的宗旨,本次教學活動堅持“以學生為本”,認真組織課堂教學全過程,讓學生真正做學習的主人,生動、活潑、健康的發展。
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類類似于研究性學習,主要是從研究問題入手,以研究者的身份進行研究,突出的特點就是技術為內容服務,在各組的研究結論的形式上就可以看出,有的組是用word做的,而有的組直接放在了匯報的ppt中,還有的組把整個工作,包括表格信息處理的結果和最后的結論都放在了最后匯報的ppt中。
環節一:創設情景導入
教師:宣讀答辯規則,宣布答辯開始
學生:聽取答辯規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入課堂狀態,認真聽取答辯規則
環節二:各小組匯報并答辯
學生:匯報組的匯報人對本組的調查課題進行匯報,主要是課題進行的過程。匯報完畢后,匯報人之外的小組成員對教師以及其他小組提出的問題進行答辯。
非匯報的小組,對匯報的組的作品進行評價,主要是寫出優點和不足(見答辯規則中設計的幾個方面:課題的選擇、數據的采集、數據的錄入和修飾、數據的處理、圖表的生成和修飾、結論的客觀性、匯報的清晰性和回答提問者問題的情況),在匯報的組匯報完后以小組為單位提問。
教師:在學生匯報結束后可以進行提問,還可以進行適當的點評。
設計意圖:充分調動學生去思考、去評價,使其自覺進入課堂情景。每位同學都是評委,都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可以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平等的交流。
環節三:點評與小結
教師:點評學生的作品;
總結整個表格信息的加工與表達部分的學習情況。
學生:交評價表
設計意圖:肯定與鼓勵學生成績,提出希望。
環節四:拓展提高
根據同學以及教師的評價意見適當修改自己組的作品。
設計意圖:肯定與鼓勵學生成績,提出希望。
評價方式:小組自我評價、組間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
評價量規:見附表
關于教學方式:
本節課是“表格信息的加工與表達”的最后一節課,主要以匯報和答辯的方式進行的,以小組為單位對前幾節課所做的工作做一個總結,與教師和其他小組同學一起分享,在匯報和答辯時制定了詳細的規則,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匯報和答辯。從聽課的教師和學生的反饋來看,這種教師方式比較新穎,容易被學生接受,學生真正體會到了自己是課堂的主人。這也體現了此教學設計的宗旨,本次教學活動堅持“以學生為本”,認真組織課堂教學全過程,讓學生真正做學習的主人,生動、活潑、健康的發展。
關于評價方式:
在評價上,教師雖然制定了評價量規,但沒有在當時就下發,因為要一項一項的進行打分時間比較緊,只是讓學生從評價量規的幾個方面(課題的選擇、數據的采集、數據的錄入和修飾、數據的處理、圖表的生成和修飾、結論的客觀性、匯報的清晰和回答提問者問題的情況)寫出優缺點,因為每位學生都是評委,他們在別的組匯報完畢后要進行提問的,所以學生只要想好要問的問題就可以,可以把問題寫下來也可以直接提問,所以在評價量規的使用上還值得探討,到底是用很量化的量規進行打分還是直接讓學生定性的分析?不過即使讓學生定性的分析也要明確給出應該從哪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關于學生的參與的深度和廣度:
在本節課上,每位同學都是評委,都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可以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平等的交流,所以他們的參與熱情非常高,沒有游離于課堂之外的學生,同時教師在制定評價規則的時候也充分考慮到了學生參與課堂的深度和廣度。比如在匯報的組,我們要求有一名匯報人進行匯報,其他同學都要負責答辯,這就要求小組所有成員都要非常熟悉自己小組的所有內容,這樣的規則不僅增加了學生參與的廣度還檢驗了各小組合作的程度。另外在提問的時候以組為單位進行,有學生負責記錄,以提問次數多少進行加分,這樣的規則也鼓勵各組成員勇于提問。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提問之前沒有留給各小組充分討論的時間,另外,由于時間的關系,還有很多同學想提問而沒有被問到,我們應該讓這些同學把問題記下來,課下再反饋給匯報的小組。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圖文混排》,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遵循教學規律、滲透課改精神、實現有效教學、突出學科特色并結合我們學校所倡導的“三步一環”教學模式進行研究,,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1、《圖文混排》是高中必修教材《信息技術基礎》第四章第2節的內容,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word文字處理已有了基本的認識。但在文檔的實用性和藝術性方面還有欠缺,還需要想辦法增強文檔版面的美感。而圖文混排更好的體現了版面設計功能,是word軟件排版各種功能的綜合運用,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學完本節內容后,學生將能夠制作出一份圖文并茂的電子作品。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特點,考慮到高一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的三維目標是:
(1)知識方面:了解圖片的插入方法和屬性設置。
(2)能力方面:能夠熟練運用圖片設計版面,表達主題;并對圖文混排的作品及其制作過程進行評價。
(3)情感方面:通過圖文混排作品的制作,感受word軟件強大功能,激發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形成主動學習和積極使用信息技術的態度。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目標,我認為圖形對象的插入與設置是關鍵,所以設為本節課的重點,基于課前和學生進行的交流和對他們的觀察,我把圖文混排在版面設計中的靈活運用確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教法上:重點部分利用演示示范,組織討論,結合學科所具有的操作性特點,精心選擇任務,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
學法上: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生自我學習,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而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則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本課學生將親歷制作過程,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結合組間合作互助,學有余力的幫助困難的學生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為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設計的教學過程有這樣幾個環節:
(一)情景導入(大約5分鐘)。
結合學校板報評比活動請學生對黑板報進行討論。再展示一篇文本文檔,和一組相關圖片。文字能夠描述事務,圖片能形象的反映事務,如果能將圖片與文字有機結合,并對某些文字或圖片進行特定設置,將使文章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從而引出課題——圖文混排。
此時學生對剛剛討論的話題很感興趣,我再展示去年全國電腦制作活動中部分學生獲獎作品,激勵他們親自嘗試如何用word來制作美觀實用的電子作品,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接受任務,也順利的切入本課的第二個環節也是本課的重點部分。
(二)講授新知(約10分鐘)。
對于圖片的插入,我先利用多媒體廣播系統演示具體操作步驟,并有意識地介紹幾種可能出現的操作錯誤,然后啟發學生打開并使用圖片工具欄,突破本節課的重點圖形環繞方式的設置。
(三)任務驅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約20分鐘)。
給學生提供課前準備的素材,明確本次任務主題“弘揚民族文化”小報設計,讓學生根據任務要求,通過組內合作探究、相互協助的方式來學習圖文混排的各種設置。并讓完成較好的同學講解演示以加深學生印象以此突破本節難點。教師則充當引領者和協作者的角色。
(四)作品展評,(約5分鐘)。
讓學生對作品進行組內互評并填寫學生評價表。通過作品的交流評價,既發揮了學生的長處,又激發了學生興趣,提高了學生的美感,體現了學習過程的創造性。
我從學生中挑選幾幅不同層次的作品進行展示,肯定學生的創作成果,提出希望,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和創作的快樂。
(五)歸納總結、知識拓展(大約5分鐘)。
先讓學生總結本節課學習的感受和收獲,完成學案,老師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歸納總結,并對學案中的知識拓展環節給予必要的提示。要求學生課后搜集素材設計版面完成制作關于甲流知識的小報。
借用ppt課件進行本課內容板書,強化圖文混排的重點步驟和注意事項,通過文字圖表的布局給學生以知識和美感。
以上是我本次說課的內容,謝謝。
趙良廳校長解釋說:“三步一環”課堂教學模式由“認知教材———重點、難點突破———檢測、總結”這三個步驟組成,即把教室的教師一“講”改為學生三“動”的課堂活動方式,三步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環節,給學生以自主、創意、樂趣和成就感,有助于減少厭學情緒,使課堂充滿活力。
下午好!
今天我將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在internet上獲取信息(第二課時)。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在internet上獲取信息》是高中信息技術教材(必修)第四章第四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windows的基本操作、網絡的含義、主要要素、作用、分類、起源、發展及進入internet的一些方式,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
本節分三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涉及到www、url概念以及瀏覽器的使用。本節課是第二課時部分,主要要求學生在第一課時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掌握如何從萬維網上獲取信息并將信息“永久”地保存到自己的計算機中,這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是常用的一種要求,因此,在本節中,占據重要的的地位。
教學思想方法分析:作為一名信息技術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信息技術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方法、思想、意識,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讓學生以健康的道德觀上健康的網,培養學生正確的網絡使用方法和使用習慣。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集體合作,互幫互助的團體精神。
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及班級的榮譽感與凝聚力。
力求加強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利用網絡進行終身學習的意識。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對未知知識探索的能力及自學能力。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及信息處理能力。
3、認知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從網絡上獲取信息,并將信息保存的方法。
現代的教育應該是脫離以往的用知識灌輸學生,然后讓學生在知識的吸收過程中培養情感的模式,而要用情感目標引發學生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吸收知識,因此我將情感目標排在了第一位。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關鍵:文件保存的位置及名稱,因為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抓住了這個關鍵點,那么對于這一知識點將迎刃而解。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信息技術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創造能力的重要學科之一,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
我們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诒竟澱n的特點:將流動的網絡信息變成永久保存的磁盤的信息,因此我采用了任務驅動法,并采用指導學生實踐的教學手段。即:采用學生自學,教師啟發引導,學生上機操作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實踐去總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有價值的知識就是關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識。首先,教師應創造一種語言氛圍,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環境中學習新知識,在學會并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學會運用實踐操作,從而達到發展思維能力,培養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的目的。
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這堂課我的設想是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地探索,期待尋找答案和理由的一個過程。
在實際情況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植樹節快到了,學校團委要求團員學生撰寫環保小論文或制作圖文并茂的環保小報,要求學生上網查找資料,并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評比,你作為本班的成員,如果你是一名團員,你要怎么做,如果你不是團員,你又會怎么做?讓學生積極地融入到主人公的角色中來,都希望能為班級出一份力,這樣就要求學生需要掌握保存和打印網上信息的方法。
2、由此引出本節課新的知識點是:
如何將獲取的信息永久地保存起來。
3、提出問題并由學生探索總結。
4、在以上知識掌握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的知識得到進一步的延伸與拓展,讓他們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于是,在掌握如何保存網頁的基礎上,提出除了使用“文件”菜單的方法保存網頁外,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使用,個別學生會利用超鏈接的方法將網頁(對象)另存,甚至是使用第三方軟件如flashget下載網頁,從而提出質問:flashget是什么?由基礎較好的學生的解題方法引出下一知識點:文件的下載。達到讓學生提出問題,再由學生自己去解決的方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相互探討及自學的能力。然后指定學生進入,使用自己的方法下載網際快車flashget。
由于在此操作過程中多了一個文件下載的對話框,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東西,很多學生對此是束手無策,甚至是停留在這一步上,因此在學生的解題過程中,抓住幾個犯代表性錯誤的學生,然后讓他們演示自己的下載方法并檢測結論的正確性,最后還是由學生相互討論結果的正確與否,由學生總結,而教師在其中只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從而把整堂課都還給學生的教學目的。
5、總結結論,強化認識。
知識性內容的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盡快化為學生的素質;掌握信息技術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信息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地位和應用,并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6、課堂訓練。
為幫助團員同學完成學校下達的任務,為班級爭光。設計一張以環保為主題的手抄報。要求圖文并茂,并標上每條信息的來源。在這里,特別強調為班級爭光,引起學生的共鳴及注意,并通過該訓練起到了首尾相應的手法。以手抄報的形式,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也檢驗了學生獲取并保存信息的能力,并增強了學生班級的集體榮譽感與凝聚力。
以上,我僅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上說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闡明了“為什么這樣教”。請各位同仁領導對本堂說課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ip地址及其管理》選自教科版高中信息技術課標選修教材《網絡技術應用》第二章因特網的組織與管理的第二節所要學習的內容,它是在初中小學了解網絡初步應用的基礎上,學習因特網的特點與功能后展開的因特網組織與管理的教學,學生通過第一節域名與域名管理的學習對于本課學習ip地址有很好的遷移作用。通過本課的學習,為后續接入因特網和網絡工作原理打下理論基礎和知識儲備。教材為選修課,內容強調技術取向,特別對于高中聾啞學生來說,有一定的深度與難度,但通過教材與課堂教學中大量的情境事例、增加課內外課時等措施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促進聾生對于本課的學習。
高中二年級聾生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還是停留在任務驅動和網絡娛樂的的學習階段,特別是即將面臨著高三升學與就業的雙重任務,信息技術課堂在培訓聾生信息素養的任務的同時還戶負著高考對口單招專業考試的需要。聾生學習自主性還需要進一步培養。特別是由于聾生由于聽力語言的障礙,雖然經過十年義務教育,但他們對于文字表述的意義了解不夠深入,抽象思維能力必須以直觀形象的為支持,在本課的理論中學習中還需要處處以學生直觀經驗相關聯。
基于教材內容和聾生特點的分析,我擬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了解ip地址的概念,掌握ip地址的格式,了解ip地址的分類。
2、過程與方法,通過從域名知識遷移學習了解ip地址管理的辦法。通過動手操作來了解域名與ip地址的關系。
3、情感態度,通過本課的學習,使用學生感受到ip地址的資源的有限性與不平衡性,樹立節約資源、合理使用資源的意識。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ip地址的格式與分類,教學難點是32位二進制與ip地址的關系。
由于聾生對于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對虛擬信息技術感受能力比普通高中學生差,在教學中以網絡身份證這一形象的表述貫穿教學的始終,理解教學重點,可以有效突破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cai課件、電子教本,帶投影和多媒體網絡機房、因為投影教學不僅可以方便師生的手語交流,而且可以增加師生的目光與情感交流,真正做到師生的課堂中的互動。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著重從情境引入,發現問題;項目驅動,自主探索;協作交流,經驗分享三個方面展開本課的教學。
一、情境設立,問題引入。
通過兩個情境問題的震撼,學生不解疑或,久久的集中教師的舉動,教師板書,ip地址。cai:ip就是你電腦的身份證,就是你電腦的dna。
教師展示身份證:講授:域名是你的戶口本,ip就是你的身份證。
通過形象的以戶口本和身份證的描述,聾生從自身的經驗出發很容易理解ip與域名的對應關系。
二、項目驅動,自主探索。
項目子任務一:,net,cn和218.241.97.41,比較有什么不同。
學生根據項目任務操作,得出結論:
教師強調域名和ip的對應關系,和身份證一樣是世界唯一性,
項目子任務二,查看本機的ip比較周ip的異同。
教師演示ip的查看方法。直觀演示是聾校課堂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聾生的觀察與模仿能力可以較好的補償聽力的障礙。
教師在學生得出結論后分析,用ip與身份證號碼比較有什么不同?本機房的ip的特征,四段,唯一性,點隔開。
課件直接出示ip格式的要求。
特別要用flash強調ip中32位二進制和4個0~255之間的關系。通過運用動畫演示,點分十進制,使用學生了解ip址設的淵源和意義。從而更深的掌握ip地址的格式。備注:二進制的轉換對于聾生學習一級b時有一定的基礎,不作過多的解釋。
接著,進行課堂練習,判斷下列ip地址的正。
經過一個簡短的練習之后,教師拿出詢問一生的身份證號碼,然后指出,他的籍貫是什么縣區?連續多次,學生疑問?教師再出示一組域名,判斷是什么地方什么單位的網站,學生回憶遷移域名的分類。
教師引導學生先閱讀第3小節,ip地址的分類。
項目子任務五:根據學習內容總結ip地址和電腦身份證的關系。
分組探究:聾校的信息技術課堂分組探究往往流于形勢,,由于手語的交流局限性、聾生思維的形象性、語言表達組織能力滯后等因素均影響著分組探究的活動,所以在探究活動中采取探究知識準備、降低難度,在教師的主導有針對性的就某一問題進行下進行在學生原有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單一問題探究討論,可以使小組探究活動有效的開展,解決課堂中設定的教學難點。
三、歸納總結,交流分享。
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本課通過情境設定,問題引入;項目驅動;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的課堂教學活動,從聾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在情境項目任務中驅動學習,教師適時點撥指導,在合作完成任務,在交流中獲得思想,從而聾生自我建構出對于[]的知識結構。有效的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提高聾生的信息素養。
板書和cai教學設計省略。以上是我的對于本課的教學設計,請予以指正。謝謝!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學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術基礎》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由于這個內容理論性較強,如果只是由教師來講,學生可能會覺得枯燥,所以我準備在教師的引導下,舉出現象,讓學生進行探討,然后歸納獲得知識。有不足之處由教師或學生來補充。這樣能讓學生積極參與,活躍課堂氣氛,既讓學生學到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將學習與生活聯系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習慣。
知識的獲取者是剛剛升入高中的學生,按照人的成長認知規律,學生對知識的獲取開始由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對于“信息”這一事物的認識,可以讓他們從大量存在的現象中,發現并歸納出他們應該獲得的知識。老師在此過程中起著引導的作用。
1、 知識、技能目標:學生能夠列舉學習與生活中的各種信息,感受信息的豐富多彩性;舉例說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過程、方法目標: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學習中發現或歸納出新知識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理解信息技術對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重要作用,激發對信息技術強烈的求知欲,養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參與信息活動的態度。
1、信息特征的認識。
信息的含義。
本節概念性強,實踐性弱。采用講授法,討論法。
同學們,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我們在初中階段就已經學習。那么下面請同學們說一說,什么是信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你認為哪些屬于信息?(舉例)
生1:校園里鈴聲響,可以告訴我們信息:上課或下課。
生2:觀看校運會,可以獲得很多運動會賽場上的信息。
生3:從網上可以獲得很多信息,如:學習資料、娛樂、新聞報導等。
生4:在報紙上可以了解國內外的信息。
師:同學們舉的例子非常好。
其實信息在我們日常生活周圍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當然,信息不僅存在于我們的周圍,同樣可以在我們身體內部找到它的影子,如,醫生通過聽診器來感知我們的身體內部的變化以確定病因,因此我們可以說信息是用文字、數字、符號、圖像、圖形、聲音、情景、狀態等方式傳播的內容。
師:信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種多樣,作為萬物中的一種,它們同樣有著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質。下面我們通過所獲取到的信息,找出它們共同的特性。
師:有沒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載體而存在呢?
生:(討論)找不到。
師:這說明了什么?
生:(齊)信息必須依附于載體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體多種多樣。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知道信息是必須依附某一媒體進行傳播的,所以不能獨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書本上,也可以存儲到電腦中;信息可以轉換成不同的載體形式而被存儲下來和傳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時也說明信息可傳遞、可存儲。
師:(課件演示)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從最初將計算機當作學習的對象,已經轉化為將計算機當作收集、整理、辯析信息的工作,我們的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不單是讓學生掌握一些計算機的基本操作,還應是努力讓學生通過我們的教學活動養成使用計算機這個工具的能力,提高信息素養,促進其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他們各項能力的綜合發展。
依據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的要求,我把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討的能力,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力,作為計算機教學的根本目標,從教學內容的設計和知識點的方面出發,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互相協作精神。
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激發學生對電腦的學習與應用的濃厚興趣,在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中,培養學生相互幫助,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
excel電子表格軟件是信息技術等級考試的模塊之一。本節課教學內容,介紹了單元格的相關知識,在excel中是比較重要的一節。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單元格選定的方法。難點是選定局部連續總體不連續的單元格的方法。
1、為了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學習,我繼續使用“任務驅動”法,通過“任務驅動”的長期使用逐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習慣與能力。
2、以“小組協作”的方法,通過“小組協作”來培養學生的各方面的“人際”關系能力。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帶著任務,通過小組協作、實際操作、探究學習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務,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本人利用“小組制”目的是考慮到整個班級水平差異,分4個小組,在每組中設立一位電腦較好的學生擔任組長,負責這組學生的答疑和管理這組的紀律等,這樣不但能分擔教師的負擔,而且能讓更多的學生當堂掌握知識,并且有問題可以及時解決,充分發揮學生的團結互助精神。
(一)組織教學、復習提問。
(二)新授課內容。
〔設計思想〕。
(1)通過布置這樣的“任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這樣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自學單元格、行號、列號、單元格地址、單元格區域地址、單元格選定的方法。
〔學生活動〕根據布置的任務進行小組內的自主學習。
〔教師活動〕1、巡視了解學生自學的情況,接受組長提交的疑難問題并輔導個別學生。2、觀察研究統計小組協作有效的和無效的各組各種因素。
〔設計思想〕以上(1)、(2)兩步是本節課的教學核心,也是我整個“任務驅動,小組協作”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通過學生的自學,自己解決問題,合作解決問題來達到相應的教育活動目的。讓學生自學問題還能體現學生的學習個性,避免個性的壓抑。同時解放教師,讓教師在課堂上有更大的教育活動時間和空間。
值日小組講解單元格、行號、列號、單元格地址、單元格區域地址、單元格選定的方法,以及他們所遇到的問題和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其他小組進行補充。
〔學生活動〕值日組講評,其他小組進行補充。
〔教師活動〕根據學生自學的具體情況進行簡單的講評,在知識方面和小組自學活動方面。
〔學生活動〕打開課件,根據要求做練習。
〔教師活動〕根據學生練習的實際情況進行知識講評和學習行為表現講評。
各位評委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個人數字化信息資源管理。個人數字化信息資源管理是教科版教材中第七章文本信息資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節,學習了個人數字化信息資源管理可以方便的實現個人資源管理。
(1)了解生活中的數字化信息資源管理。
(2)將一些常用的數字化管理工具應用于日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
(3)使用資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計算機資源。
本堂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學習如何使用使用資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計算機資源。
教法:使用講解法,演示法,實踐法等。
學法:觀察法、練習法、討論法等。
教學手段:課堂講學、演示和機房實踐結合。
1、個人數字化信息資源。
提問:個人數字化信息資源有哪些?
舉例:e-book、mp。
3、mp。
4、cd、mtv、vcd、dvd等。
特征:以信息技術為依托,計算機是管理活動的核心、具有專有性和保密性,一般以文件為單位進行管理如電子表格、資源管理器、收藏夾等管理方式。
2、使用資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計算機資源。
(1)資源管理器介紹。
a、資源管理器是windows系統提供的信息資源管理工具,是計算機的管家。它采用目錄樹實現目錄管理,使用戶能方便、清楚、直觀地管理和查找文件。b、可以使用多種方式打開資源管理器。
c、使用資源管理器可以方便、有序地管理自己的計算機硬件、軟件、文件、文件。
(2)在資源管理器中對文件和文件夾的新建、重命名、移動、復制、刪除。
a、新建文件或者文件夾,重命名,移動、復制、刪除。
提問:右擊某一文件夾,點擊刪除選項,該文件本徹底刪除了嗎?
講解:點擊右鍵選擇刪除還可以在回收站中找到,可以進行刪除或者還原。要徹底刪除文件,可以按住shift鍵,再右鍵選擇刪除。
提問:如果要同時刪除或者復制多個文件,怎樣操作會方便一點呢?
講解:按住ctrl可以選擇多個不連續的文件,按住shift可以選擇多個連續文件。
b、不同方法實現文件和文件夾移動、復制(右鍵選擇移動,或者直接拖拽)。練習:建立一個文件夾a,a下面有兩個子文件夾b和c,要求至少使用兩種不同方法。
(3)使用資源管理器管理計算機安裝的應用程序。
課堂講解:直接刪除安裝目錄會在windows中殘留一些文件,如程序的注冊表文件等。
a、使用資源管理器中的控制面板可以對不再需要的程序進行卸載。
b、使用第三方軟件進行卸載,通常為安全軟件,如360安全衛士、金山安全衛士、瑞星、卡巴斯基、小紅傘等等。
課堂思考:計算機都是四個盤嗎?c盤一定是系統盤嗎?
3、課后練習/p。
使用資源管理器對自己的個人計算機的文件進行分類管理。
4、課堂總結。
這節課講解了如何使用windows資源管理器對文件和文件進行管理,使用控制面板管理應用程序,同學們課后要勤加練習,掌握基本的管理,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會經常使用到。
本節內容為“技術與設計1”第六章第二節《常見的技術圖樣》之第一課時:“正投影與三視圖”,它主要描述三視圖的成圖原理和規律、三視圖的識讀和繪制等內容。
首先,三視圖是按正投影法繪制的,故正投影法是繪制和識讀三視圖的理論基礎,是學生學習繪圖和識圖的前提。其次,三視圖是工程設計最基本的表達方式,也是本章的重點、難點內容。最后,本節內容也是后續知識“形體的尺寸標注”和“機械加工圖”的基礎。
高中學生在本課之前已經學過有關三視圖的知識,因此,可以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已有的概念來引導教學。此外,學生一般對動手實踐的好奇心強、積極性高,但往往缺乏細致、嚴謹的態度,故教師應注意進行積極地引導。
綜合以上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三視圖的成圖原理和規律,教學難點是三視圖的繪制與識讀。
針對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結合教材和課程標準,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了解正投影的原理,理解三視圖的成圖原理和規律;
(2)過程與方法:能繪制和識讀簡單的三視圖,學會規范作圖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三視圖的繪制和識讀在設計交流與表達中的重要性,并在實踐過程中逐步養成嚴謹、細致、規范的技術行為習慣。
【教學目的】回顧上節內容“技術語言的種類”,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求知欲。
【教法設計】用教學課件展示情景導入內容及“不規則物體”的圖片,教師介紹故事內容,并設置問題。
【時間分配】約2分鐘。
【故事情景】。
一位學生前去一家加工廠為其班級加工一件重達50千克且中空的不規則物體,以下是他與加工師傅進行交流的過程。
首先該學生試圖用口頭語言描述所加工物體的形狀,發現難以表述清楚。接著,他又用草圖法繪制了該物體的正等軸側圖,由于此物體結構較復雜,他花費了較長時間完成繪圖后,發現圖樣線條太多,層次感不明顯,尺寸也難于標示,加工師傅還是難以看明白圖紙。最后他制作了該物體的一個模型并結合正等軸側圖,還輔之以口頭語言總算把該物體表述清楚。
然后加工師傅便無奈地搖了搖頭。該學生看到后就好奇地問:“難道還有更好的辦法?”加工師傅就很不耐煩地回答:“回去問老師!”
【教學目的】了解正投影的原理和理解為什么要用三視圖。
【教法設計】從“手影”游戲引入,講解“正投影”,經“設問”和“演示”探究正投影具有顯實性、積聚性和類似性,并建構“視圖”的概念。
徒手在黑板上畫圖1,逐一添加不同形體,有意引導從同一方向想象,引出同解的視圖,再啟發點明改變投射的方向其視圖就不同解,說明一個視圖不能完整反映物體的結構形狀;然后列舉對一個“工字鋼”的六個方位觀察結果,從而最終說明為什么要用三視圖。
【時間分配】約10分鐘。
1、“手影”游戲。
設問:怎樣才能使投影大小與老師的手形大小相仿?
正投影法、正投影。
設問:正投影有何重要性質?
演示:正投影具有顯實性、積聚性和類似性。
用正投影法繪制出物體的圖形稱為視圖。
2、設問:哪些形體按照圖中投射方向所形成的視圖是矩形?
結論:一個視圖只能反映物體的一個方位的形狀,不能完整反映物體的結構形狀。需要用多面視圖。
分析:
結論:三視圖能較完整的表達物體的結構形狀。
1、三投影面體系。
【教學目的】三投影面體系是形成三視圖的必要條件,需認識三投影面體系的構成和各個投影面的名稱及代號。
【教法設計】用自制紙質可展開的三投影面體系模型和板圖相結合。
【時間分配】約1分鐘。
【教具】自制紙質可展開的三投影面體系模型。
2、三視圖的形成及其名稱。
【教學目的】要求掌握每一視圖的名稱,以及它從物體的何方向投影所得。
【教法設計】結合實物演示及ppt課件,敘述從簡。
【時間分配】約1分鐘。
【教具】實物模型。
實物及ppt展示:
3、三視圖的展開及其位置。
【教學目的】由三視圖規定的展開形式引導出三視圖固定位置的道理,對三視圖的形成有一個完整的概念。
【教法設計】借助ppt課件和自制紙質可展開的三投影面體系模型,講解簡練。
【時間分配】約1分鐘。
ppt展示:
【教學目的】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對實物進行形體結構分析并繪制三視圖,然后探究、歸納三視圖的尺寸“三等關系”及其與實物之間的六向“方位關系”。
【教法設計】準備6個實物模型,將全班學生分為6個小組,每組繪制一個模型的三視圖。
首先舉例說明如何進行形體的結構分析。在學生繪制過程中,教師巡視,一段時間后,針對學生出現的錯誤適時講解畫三視圖的注意事項,然后讓學生繼續繪圖。
之后,將每組繪制的三視圖展示,指正錯誤,交流繪圖方法。
最后,歸納三視圖的尺寸“三等關系”及其與實物之間的六向“方位關系”。
【時間分配】約17分鐘。
【教具】6個實物模型,其形體結構分別為:回轉體與回轉體疊加(1個),回轉體與平面體疊加(1個),平面體與平面體疊加(4個)。
1、舉例:形體結構分析。
2、分發實物模型,小組實踐:
3、在學生繪制過程中,針對出現的錯誤適時講解:
(1)實線和虛線分別在什么情況下畫?(2)旋轉體又該怎么畫?注意什么?
4、在展示臺上展示每組繪制的三視圖,指正錯誤,交流繪圖方法。
5、探究歸納:
歸納為口訣:主視、俯視長對正。
主視、左視高平齊。
左視、俯視寬相等。
六向“方位關系”
主視圖反映物體的左右、上下方位,不反映前后方位;
俯視圖反映物體的左右、前后方位,不反映上下方位;
左視圖反映物體的上下、前后方位,不反映左右方位。
【教學目的】識讀已知三視圖并構思、切制實物形狀;若要使三視圖表達實物的真實大小,必須進行尺寸標注,為下節學習內容“尺寸的標注”和“機械加工圖”作鋪墊。
【教法設計】給每小組分發不同大小的立方體的泡沫塑料,先讓其按照板圖顯示的三視圖切制實物模型,讓其體驗三視圖的識讀過程。
然后,進行作品評價。
引導學生思考:物體的視圖只能表達其形狀和結構的關系,若要使三視圖表達實物的真實大小,必須進行尺寸標注。
【時間分配】約8分鐘。
【教具】橡皮泥(立方體形狀,體積大小不同)、工藝刀、鋼尺、鉛筆等。
三視圖:
課堂小結:借助flash課件,引導學生對本節內容進行復習。
課后作業:總結自己的繪圖方法,針對模型再次繪制三視圖。
說課稿沒有生硬的理論引述,依據具體的學情和課程的特點來安排教法、教具和過程,重點明確,詳略得當,能較好地達成本課題的教學目標。
多媒體的應用對本課題的教學來說,可以說是相得益彰,說課人根據本課題的特點將媒體展示與實物演示恰到好處的結合,彌補了單純的實物演示和單純的靜態幻燈手段的缺陷。
說課時語言簡練,表達明晰,動靜得當,折射出說課人較好的教學藝術。
說課人是才走上教學崗位一年多的“新人”,在學校教學團隊的幫助下,加上本人的才智和勤奮,使他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來自云南人民出版社的云南普通高級中學信息技術實驗教材第一冊的第四章第一節“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化”。就這節課而言,著重闡述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是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化的聯系。我將從“教學目標分析”、“教學內容分析”、“教學方法分析”、“教學流程”、“課堂回顧”、“課后學習”和“教學反思”七部分來說明我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
1、知識與能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網絡的功能及計算機。
網絡與信息化的聯系。
2、過程和方法:啟發學生從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認識計算機網絡,從不同行。
業來理解計算機網絡在信息化中的應用和計算機網絡與。
信息化的聯系。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讓學生有一個情感的體驗,
體驗探究的過程,學會用現代網絡技術的知識解決。
身邊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嚴謹的科學觀,以及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等等。
1、教學重點:通過計算機網絡基知識和發展速度的學習,啟發學生探索計。
算機網絡的基本功能進而學習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化的聯。
系。
2、教學難點: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功能,以及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化的聯系。教學方法分析: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化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自學、啟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參與、注重合作學習、注重聯系實際、注重鼓勵質疑。
教學流程:
1、情景設計。
通過中國網民數量的龐大和一直保持快速增長,中國的ipv4地址數量。
的增長和以太網的快速發展三個例子,來說明計算機網絡發展速度是十分迅猛的,提出“是什么原因造成他如此快的發展速度?計算機網絡到底有什么樣的作用?”等問題,從而引出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功能。通過同學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例子來講解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化得聯系。
2、新課講授:
2.1、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功能。
(1)網上資源的共享。
通過讓同學們瀏覽新浪網首頁的截圖,請同學們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后,通過老師的總結得出計算機網絡具有資源共享的功能,并且資源共享是計算機最本質的功能。
(2)經濟的構成計算環境。
可以在網絡上做一些備份,保證當某個設備出故障時,網絡的應用仍能可靠的運行。
(4)更方便、更強有力的通信手段。
比回答可以得出計算機網絡能更方便、更快捷的實現通信,讓用戶不用受時間和距離的限制。
通過計算機網絡的四點功能的介紹,讓同學們認識計算機網絡的強大的。
功能,同時也解釋了“計算機網絡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2.2、計算機網絡的與信息化的聯系。
啟發同學們結合學習和生活中使用信息化的例子思考計算機網絡的與信息化的聯系,然后請同學們列舉學習和生活中使用信息化的例子。
老師從同學們的列舉中總結出信息化又包括“辦公自動化、生產自動化、
廣域信息查詢和信息傳輸”三方面的內容。再從這三方面去解釋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化的聯系,最后得出計算機網絡是實現信息化的必要條件,沒有計算機網絡平臺,談論實現信息化實際是空談,沒有任何意義。
1、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功能。
(1)網上資源的共享。
(2)更經濟的構成計算環境。
(3)配置高可靠性的應用系統。
(4)更方便、更強有力的通信手段。
2、計算機網絡的與信息化的聯系。
課后同學們應該對老師講解的內容加強思考,對計算機網絡方面的知識加深記憶,認真觀察學習和生活方面有關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化的案例,加深對老師所講內容的理解,深入理解計算機網絡技術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作用,并且適當的做一些相關習題,以幫助同學們理解知識。
教學反思:
雖說教無定法,但啟發、互動仍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率,要充分讓學生去思考一些生活和學習中的一些事例,讓學生在對事例的分析中去學習,引發思考,總結歸納,最終達到好的效果,同時,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教師的講解始終起到啟發、點撥、糾偏、示范的作用。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動手、動口、動腦相結合,使他們“聽”有所思,“學”有所獲。
各位同仁領導:
下午好!
今天我將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在internet上獲取信息(第二課時)。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在internet上獲取信息》是高中信息技術教材(必修)第四章第四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windows的基本操作、網絡的含義、主要要素、作用、分類、起源、發展及進入internet的一些方式,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
本節分三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涉及到www、url概念以及瀏覽器的使用。本節課是第二課時部分,主要要求學生在第一課時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掌握如何從萬維網上獲取信息并將信息“永久”地保存到自己的計算機中,這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是常用的一種要求,因此,在本節中,占據重要的的地位。
教學思想方法分析:作為一名信息技術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信息技術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方法、思想、意識,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讓學生以健康的道德觀上健康的網,培養學生正確的網絡使用方法和使用習慣。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集體合作,互幫互助的團體精神。
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及班級的榮譽感與凝聚力。
力求加強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利用網絡進行終身學習的意識。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對未知知識探索的能力及自學能力。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及信息處理能力。
3、認知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從網絡上獲取信息,并將信息保存的方法。
現代的教育應該是脫離以往的用知識灌輸學生,然后讓學生在知識的吸收過程中培養情感的模式,而要用情感目標引發學生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吸收知識,因此我將情感目標排在了第一位。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關鍵:文件保存的位置及名稱,因為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抓住了這個關鍵點,那么對于這一知識點將迎刃而解。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信息技術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創造能力的重要學科之一,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
我們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诒竟澱n的特點:將流動的網絡信息變成永久保存的磁盤的信息,因此我采用了任務驅動法,并采用指導學生實踐的教學手段。即:采用學生自學,教師啟發引導,學生上機操作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實踐去總結。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有價值的知識就是關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識。首先,教師應創造一種語言氛圍,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環境中學習新知識,在學會并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學會運用實踐操作,從而達到發展思維能力,培養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的目的。
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這堂課我的設想是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地探索,期待尋找答案和理由的一個過程。
在實際情況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植樹節快到了,學校團委要求團員學生撰寫環保小論文或制作圖文并茂的環保小報,要求學生上網查找資料,并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評比,你作為本班的成員,如果你是一名團員,你要怎么做,如果你不是團員,你又會怎么做?讓學生積極地融入到主人公的角色中來,都希望能為班級出一份力,這樣就要求學生需要掌握保存和打印網上信息的方法。
2、由此引出本節課新的知識點是:
如何將獲取的信息永久地保存起來。
3、提出問題并由學生探索總結。
4、在以上知識掌握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的知識得到進一步的延伸與拓展,讓他們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于是,在掌握如何保存網頁的基礎上,提出除了使用“文件”菜單的方法保存網頁外,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使用,個別學生會利用超鏈接的方法將網頁(對象)另存,甚至是使用第三方軟件如flashget下載網頁,從而提出質問:flashget是什么?由基礎較好的學生的解題方法引出下一知識點:文件的下載。達到讓學生提出問題,再由學生自己去解決的方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相互探討及自學的能力。然后指定學生進入,使用自己的方法下載網際快車flashget。
由于在此操作過程中多了一個文件下載的對話框,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東西,很多學生對此是束手無策,甚至是停留在這一步上,因此在學生的解題過程中,抓住幾個犯代表性錯誤的學生,然后讓他們演示自己的下載方法并檢測結論的正確性,最后還是由學生相互討論結果的正確與否,由學生總結,而教師在其中只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從而把整堂課都還給學生的教學目的。
5、總結結論,強化認識。
知識性內容的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盡快化為學生的素質;掌握信息技術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信息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地位和應用,并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6、課堂訓練。
為幫助團員同學完成學校下達的任務,為班級爭光。設計一張以環保為主題的手抄報。要求圖文并茂,并標上每條信息的來源。在這里,特別強調為班級爭光,引起學生的共鳴及注意,并通過該訓練起到了首尾相應的手法。以手抄報的形式,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也檢驗了學生獲取并保存信息的能力,并增強了學生班級的集體榮譽感與凝聚力。
以上,我僅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上說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闡明了“為什么這樣教”。請各位同仁領導對本堂說課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信息資源管理概述》。下面我將本著新課標中"從問題解決出發,讓學生親歷過程,鼓勵創新"的原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教學反思這幾個方面展開說課,請各位專家多多指導。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中規定,《信息技術基礎》是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必修模塊,是高中學生信息素養提升的基礎,也是學習各選修模塊的前提,具有普遍價值?!缎畔①Y源管理概述》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信息技術基礎》(必修)第七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內容對人類信息資源管理的概述,主要介紹了信息資源的分類和信息資源管理的標準化思想,旨在使學習者在宏觀上對信息資源的管理有一定的認識,為后繼的學習提供支持,因此本節課屬于本章的基礎內容,在整個章節中處于比較重要的地位。
本課的授課對象為高一已經接觸過信息技術教學一段時間的學生,對于《信息技術基礎》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對于信息資源的管理的理論基礎沒有系統的了解過,所以總得來說,學習者的信息資源管理的意識不強,對于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信息資源管理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缺乏信息資源管理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小組調查小組討論的方式,給同學們設置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教材的理論知識內化為自身的信息意識。
根據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及授課學生的情況,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體驗信息資源管理的一般過程,理解信息資源管理活動的普遍性及其重要意義。
(2)依據一定的標準對信息進行分類,了解信息資源管理的標準化思想。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對日常生活和學習的認真觀察,發現和歸納利用信息資源管理的事例,嘗試總結信息資源的分類方法,介紹信息資源管理的標準化思想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自主探究的樂趣,激發和保持對信息技術的求知欲,養成積極主動學習的習慣,逐步形成自己的信息素養。
(一)教學重點。
根據教學內容的組織和教學目標的要求,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信息資源的分類和信息資源管理化思想的認識與作用。
(二)教學難點。
由于本課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針對這種情況,確定本節課的難點為:學生自主整理有哪些分類組織,嘗試歸納總結信息資源管理標準化的思想。
本節課屬于信息技術基礎的理論內容,純粹的理論講解,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容易使理論與實踐脫節。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依據新課改理念,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分析,我主要采用"任務驅動"和"自主探究"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自覺完成知識的建構,在建構知識的同時,也發掘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教學中,啟發、誘導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新課程理念也提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因此,在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協作學習的方法進行學習。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1.新課導入。
讓同學們打開桌面上的瀏覽器,讓大家試著打開分類搜索引擎,分別存放著不同類型的文件,網頁、圖片,聲音,視頻等,引出信息資源管理。
課前會讓學生自學并書寫自修筆記的方式做課前準備,然后讓同學們談一談身邊的信息資源管理有哪些。整理課本,作業本,學習資料等;整理電話號碼;整理電腦中的資源;整理剪報;整理網站素材;整理圖書、圖片等。
用故事的方式給同學們講訴信息資源管理是人類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對文獻、知識和信息管理的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則是在社會經濟高度發展、信息已成為重要的經濟資源這個背景下所發展起來的信息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
由同學們的回答中提煉出圖書館的例子,說明計算機被用于圖書館文獻信息加工與管理的同時,也被廣泛用于公司、企業等,并且隨著數據量不斷增大,內容日益復雜,不僅需要解決大量數據的處理和組織,還需要對數據進行存貯、保護,這就促使人們以系統思想為指導,全面考慮組織機構各類數據的采集、加工、存貯、檢索等,以此為契機,引出信息資源管理的重要性。
2.新知探究。
老師告知學生各種信息資源管理活動都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進行的:從具體需要出發,對信息資源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類、組織和存儲,繼而提供方便的信息服務,與此同時還要不斷進行更新與維護。
讓同學們以圖書管為例說明信息資源管理的一般過程。然后讓小組代表總結發言。
由同學們的發言,老師和同學們一同整理出圖書館的工作流程,一般可以分為5步1.采,就是采購。2.分,就是分類。3.編,就是編目。4.藏,就是圖書的上架管理。5.用,就是圖書館向讀者提供各種服務,是圖書館進行前面基礎工作的最終目的。
根據學生們的課前準備讓他們分成小組進行討論,討論出信息資源有哪些分類。讓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啟發學生的思考方向,老師可以提出"平時你們都有都有哪些整理信息的分類方法?"等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概括、總結。然后讓同學們通過小組討論得出信息資源可以采用標準和約定俗稱的方法進行分類。老師總結學生的分類,廣為使用的有學科分類和主題分類兩種方法。
同樣以圖書館為例,讓同學們小組內討論學習。說一說圖說管里都用到了哪些分類方法?同學們還能想到哪些分類方法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就像圖書館管理有一定的標準一樣,如《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讓同學們自行閱讀第四小節,前兩個小組總結概括出標準化的重要意義:標準化是指國際、國家、地主或某行業通過制定和實施標準,統一規定社會活動中重復性的事物和概念,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
后兩個小組總結概括信息資源管理標準化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1、縮短了信息資源開發周期,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2、使信息產品開發與使用等各個環節的技術銜接和協調得到保證;
3、有助于提高信息的使用率。
4、通過制定質量標準提高信息資源的質量,保護消費者利益。
本課主要是以圖書館這一典型的事件為例,還應注意引導學生將圖書館的館藏圖書管理實例提升到對一般意義上的信息資源管理的認識。
《從互聯網上下載信息》是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高中信息技術教材第二冊“第一單元網絡世界”,“第三章網上搜索”中的第二塊內容。本章內容分3課時?!稄幕ヂ摼W上下載信息》是在學生熟知了網絡基礎知識,互聯網中的常見術語,ie的基本設置以及熟練掌握了通過關鍵詞,利用搜索引擎方便快速地查找資料的基礎上展開的第2課時的教學。
在本課時中,學生通過完成特定的資料收集和整理,鞏固了第一課時中所學的知識,進一步理解搜索引擎及關鍵詞,同時也有機地形成了學生對現有的信息進行分類、篩選、組合以及鑒別的能力。(注:本課原題目稱之為《下載軟件》,主要內容為從http、ftp站點下載軟件,教材中關于下載問題講的比較零散,我是將此內容作為一個專題來講的,命名為從互聯網上下載信息)。
知識目標:要求學生理解下載的作用和意義;。
能力目標:基本掌握下載的四種方式,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能在學習中探究規律,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高中學習生活的情感。
重點:四種下載方式。
難點:四種下載方式和小組的配合。
教師在占用課堂時間較少(大約是30%)的情況下,采用演示法、講解法、指導法,以任務驅動模式來達到教學效果,同時,教師在教法中適時地給予學生啟示。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帶著任務通過小組合作、實際操作、探究學習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務,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采用“小組制”,目的是考慮到整個班級水平差異,分8-10個小組,在每組中設立一位計算機水平相對較好的學生擔任組長,負責這組學生的答疑和管理這組的紀律等工作,這樣不但能分擔教師的負擔,而且能讓更多的學生當堂掌握知識,并且有問題可以及時解決,在發揮學生的團結互助精神同時也使得本組學生的配合更加默契,也為今后的網頁設計中的小組合作打下基礎。
(一)新課導入。
首先,在大屏幕展示一個電子課文網頁,(關于任意角三角函數的,有教學過程、練習題及答案)。
(二)新課。
1、介紹“下載”的概念。
下載:把互聯網中的有關的信息資源保存到自己計算機的過程。
2、四種下載的方式。
(2)保存圖形:最好能重命名。
(3)保存文字:注意保存的載體為一些字處理軟件,易犯的錯誤為選中文字并復制后,在資源管理器窗口中直接粘貼。
(4)下載文件:注意“在文件的當前位置打開”的含義。
方法一:左鍵單擊方法二:右鍵-目標另存為方法三:下載工具,網際快車。
*教師演示四種下載方式,其中下載文件只演示前兩種方法,后一種方法只簡單提及,由學生自行探索。
*學生完成任務: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并下載有關“三角函數方面的資料”
要求:(1)、由小組合作完成;。
*學生代表演示資料。
3、總結學生演示內容并補充講解。
(1)歸納法,尤其要對教學難點進行講解,并得出結論。
(2)信息的搜索、篩選、整理和匯總的要點與注意點。
(3)小組合作的配合。
如還有時間:可讓學生在互聯網中找一些喜歡聽的歌曲下載。
《從互聯網上下載信息》是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高中信息技術教材第二冊“第一單元網絡世界”,“第三章網上搜索”中的第二塊內容。本章內容分3課時?!稄幕ヂ摼W上下載信息》是在學生熟知了網絡基礎知識,互聯網中的常見術語,ie的基本設置以及熟練掌握了通過關鍵詞,利用搜索引擎方便快速地查找資料的基礎上展開的第2課時的教學。
在本課時中,學生通過完成特定的資料收集和整理,鞏固了第一課時中所學的知識,進一步理解搜索引擎及關鍵詞,同時也有機地形成了學生對現有的信息進行分類、篩選、組合以及鑒別的能力。(注:本課原題目稱之為《下載軟件》,主要內容為從http、ftp站點下載軟件,教材中關于下載問題講的比較零散,我是將此內容作為一個專題來講的,命名為從互聯網上下載信息)。
知識目標:要求學生理解下載的作用和意義;。
能力目標:基本掌握下載的四種方式,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能在學習中探究規律,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高中學習生活的情感。
重點:四種下載方式。
難點:四種下載方式和小組的配合。
教師在占用課堂時間較少(大約是30%)的情況下,采用演示法、講解法、指導法,以任務驅動模式來達到教學效果,同時,教師在教法中適時地給予學生啟示。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帶著任務通過小組合作、實際操作、探究學習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務,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采用“小組制”,目的是考慮到整個班級水平差異,分8-10個小組,在每組中設立一位計算機水平相對較好的學生擔任組長,負責這組學生的答疑和管理這組的紀律等工作,這樣不但能分擔教師的負擔,而且能讓更多的學生當堂掌握知識,并且有問題可以及時解決,在發揮學生的團結互助精神同時也使得本組學生的配合更加默契,也為今后的網頁設計中的小組合作打下基礎。
(一)新課導入。
首先,在大屏幕展示一個電子課文網頁,(關于任意角三角函數的,有教學過程、練習題及答案)。
(二)新課。
1、介紹“下載”的概念。
下載:把互聯網中的有關的信息資源保存到自己計算機的過程。
2、四種下載的方式。
(2)保存圖形:最好能重命名。
(3)保存文字:注意保存的載體為一些字處理軟件,易犯的錯誤為選中文字并復制后,在資源管理器窗口中直接粘貼。
(4)下載文件:注意“在文件的當前位置打開”的含義。
方法一:左鍵單擊方法二:右鍵-目標另存為方法三:下載工具,網際快車。
*教師演示四種下載方式,其中下載文件只演示前兩種方法,后一種方法只簡單提及,由學生自行探索。
*學生完成任務: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并下載有關“三角函數方面的資料”
要求:(1)、由小組合作完成;。
*學生代表演示資料。
3、總結學生演示內容并補充講解。
(1)歸納法,尤其要對教學難點進行講解,并得出結論。
(2)信息的搜索、篩選、整理和匯總的要點與注意點。
(3)小組合作的配合。
如還有時間:可讓學生在互聯網中找一些喜歡聽的歌曲下載。
——《雙絞線的制作》。
1、分析教材。
《雙絞線的制作》選自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的《局域網建設與管理看圖實訓教程》課本里的第二章第二節。
課本第一章介紹了網絡的基本知識,包括網絡的概念、網絡的分類、聯網的基本硬件設備,學生在理論上大體認識了網絡,本節課重點放在組網的實戰方面——雙絞線的制作,讓學生學會雙絞線的制作,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網絡的興趣,并為下一章《組建局域網》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本節課既是前面知識的繼續又是后面知識的基礎,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網線規格(eia/tia568b)的制作方法和使用環境。
(2)、能力目標: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聯網硬件設備的認識,加深對網絡的理解,提高學習網絡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德育目標:培養學生堅強的自信心,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做一個勤奮好學,競爭意識強,腳踏實地的國家棟梁之才。
3、教學重點:雙絞線的制作。
4、教學難點:網線外部絕緣線的剝法。
壓制水晶頭的方法。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教學方法恰到好處,就會事半功倍。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遵循“學為主體,教為主導,實踐操作為主線”的教學理念,注重實際操作技能的掌握,因此,我將采用“示范+實操”的教學方法,具體是:
1、講授法和演示法相結合:我通過課件向學生講授制作雙絞線的步驟,同時通過展示平臺和投影儀將雙絞線制作的全過程形象直觀的展示在大屏幕上,讓學生能很好的看清雙絞線制作的每一個細節,掌握制作方法。
2、觀察法:讓學生觀察正確的示范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模仿能力及學習能力。
3、練習法: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操作練習,通過分組練習,使學生學會互幫互助、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共同掌握雙絞線制作的操作技能。
教學設備:
1、教師:電腦、展示臺、投影儀、壓線鉗、水晶頭、超五類utp雙絞線(約1m)、測線器。
2、學生:壓線鉗、水晶頭、超五類utp雙絞線(約1m)、測線器。
古人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力爭做到學與練緊密結合,我讓學生先仔細觀察、認真分析領悟到制作雙絞線的要點和難點,再進行操作。在操作過程中,積極思考,大膽操作,邊思考邊操作,遇到難點及時提問,互相請教,互幫互助,共同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F擬定以下學法:
1、觀察法:教師演示操作,讓學生仔細觀察,并熟悉操作步驟,體會操作重點和難點。
2、主動探究法: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開動腦筋,大膽操作,勇于實踐,自主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一)、復習導入(4分鐘)。
1、課件引入,重溫“網絡”概念。
通過“網絡”概念的課件引入,在復習舊知的同時導入本課內容。
“網絡”概念:
計算機雙絞線交換機雙絞線計算機。
2、設置疑問,出示教學目標。
提問:是不是直接用雙絞線就可以完成連接了呢?
提問的同時,向學生展示一段原始的雙絞線(既沒有經過任何加工的雙絞線)、一塊網卡和一臺交換機,引導學生注意這三樣東西的接口,讓學生認識到原始的雙絞線根本不能把網卡和交換機連接起來,從而引入本課的教學內容——雙絞線的制作。
(二)、新課講解(11分鐘)。
1、通過投影儀展示雙絞線制作材料,講解設備使用方法:
使用展示平臺,通過投影儀向學生展示制作雙絞線所用到的材料和設備:水晶頭、超五類utp雙絞線、壓線鉗、測線器。讓學生清楚看到實物,并就其功能和使用方法一一講解。展示過程中,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回答水晶頭和超五類utp雙絞線(前一章已學)的特點,達到復習、鞏固知識的效果。通過講解壓線鉗和測線器的使用方法,讓學生了解并掌握這兩樣工具的使用,為下一步雙絞線制作做好準備。
2、演示、講解雙絞線的制作過程:
(1)、剝線。剝線就是利用壓線鉗剝線刃口將雙絞線的外皮除去1.5cm左右。剝線在網線的制作過程中算是一個難點,在剝雙絞線外皮時,手握壓線鉗要適當,剝線刀刃口間隙過小,就會損傷內部線芯,甚至會把線芯剪斷;剝線刀刃口間隙過大,就不能割斷雙絞線的外皮。所以我在剝線操作演示中,會將正確的剝線方法和常見的錯誤剝線方法進行對比演示,并在對比過程中強調正確性。通過對比講解,能讓學生快速地掌握正確地方法,減少出錯的幾率。在操作演示過程中,教育學生使用設備要注意安全,愛護學校的設備。
(2)、理線。理線就是把剝好的雙絞線里的4股8根線芯按照eia/tia568b規格(左起: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進行排列并整理好,常見的錯誤理線方法就是將綠色線放到第4只腳的位置,即:白橙——橙——白綠——綠——白藍——藍——白棕——棕。所以我通過課件的形式用投影儀把eia/tia568b規格排列的樣圖展示在大屏幕上,通過展示平臺和投影儀把理線的過程展示在大屏幕上,方便學生記憶和掌握。
(3)、壓線。壓線就是把排列并剪好的雙絞線壓入水晶頭的過程。這步操作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關鍵在于水晶頭接頭處,雙絞線的外保護層需要插入水晶頭5mm以上,而不能在接頭外,因為當雙絞線受到外界的拉力時受力的是整個電纜,否則受力的是雙絞線內部線芯和接頭連接的金屬部分,容易造成脫落。為了說明這點,我將用正確的壓制方法制作一個水晶頭,同時也用錯誤的方法制作一個水晶頭,然后通過投影儀投影在大屏幕上,通過對比演示,讓學生在對比中掌握正確的壓線方法。因為在壓制水晶頭過程中如果出錯,這個水晶頭就報廢了,所以教育學生制作壓線過程中要細心,先觀察好后再動手,盡量做到一步到位,避免因出錯造成的浪費,發揚“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中華美德。
(4)、測試。雙絞線制作完成后,為了驗證其連通性的好壞,需要使用測線器進行測試。這里通過投影儀向學生介紹測線器的使用和測試雙絞線的方法。
(三)、課堂練習(24分鐘)。
鞏固課堂知識是教學不可缺少的過程,為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操作技能,我安排了如下的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一條t568b規格雙絞線的制作,并使用測線器測試通過。
我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分組操作練習,讓他們消化操作,掌握本節課的內容。分組練習的好處在于人人動手操作,不懂之處可以問同組的同學,互相幫助、互相溝通、互相交流,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并且通過學生組與組之間比賽式的練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這時,我走到學生中間,觀察、分析、處理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對于動手能力差的學生,請同組學生給予幫助,鼓勵他們多動手操作,這樣才能熟能生巧;對于做得好的學生給予表揚,并鼓勵他們把自己的經驗告訴給其他同學,取長補短、相互學習才能不斷進步。
(四)、課堂小結(5分鐘)。
把具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品(小組制作合格與不合格的網線)通過投影儀展示給學生看,進行簡單點評,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嘗到成功的喜悅和創造的快樂,同時歸納總結本課的內容,再次強調重點和難點,并布置學生課后要多加練習,做到熟能生巧。
(五)布置作業(1分鐘)。
課本p36——p37,本章練習。通過做習題加深理解并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總之,在本課教學中,我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注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獲取知識,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自學能力。
——《圖形圖像文件的瀏覽》。
一.說教材:
《跳動的小球》是重大版小學第四冊六年級第10課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前面初步認識和掌握了簡單的flash動畫制作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學會在flash5中建立引導線圖層,能熟練繪制引導線,掌握制作有引導線動畫的技巧,學會在幀面板中設置動畫加速運動或減速運動。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所處的地位,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引導線來實現小球有意識的跳動,培養學生的flash動畫制作意識。
2、能選擇一定的工具進行動畫設計是flah動畫設計制作的必要性。
3、進一步認識和進行簡單的flash動畫制作,并完成相應的動畫作品;能根據教材作品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進行自己獨特的小球跳動路線的設計。
過程與方法:
通過豐富的實例,讓學生體驗小球跳動的全過程,從中提高學生對flash動畫的制作水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動畫制作活動中,逐步養成會獨立思考,并善于與同伴交流想法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建立引導線圖層,設制引導線動畫。
二、說教法:
根據直觀性原則,我把本課的教學內容制作成小動畫,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制作多媒體課件,呈現實例中的內容,充分運用引導法,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呈現“跳動小球”的有關信息時,補充了不同跳動路線的小球動畫和不成功的跳動小球的動畫等情況。積極倡導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貫徹“自學討論式”教學法,讓學生通過小組的討論,明確本課的創作要求,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選擇不同的引導線進行小球跳動制作,合作完成“跳動的小球”flash動畫。在課堂上,既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注意信息的反饋、交流,同時注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和評價的落實。發揮數學教學的育人功能。
三、說學法:
《跳動的小球》這部分內容,包括一個圖層制作、一個引導層制作和1個課堂發散活動。課堂上學生根據教師教授的制作方法進行獨自創作。由于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相對來說比教材中的制作步驟顯得復雜一些,但是這樣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探究與討論交流、合作學習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營造出互動教學的氛圍。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教師首先出示教材的動畫效果圖,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問:你們看到了什么?小球可以根據我們自己的意識來跳動嗎?適時地把學生的無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然后出示有引導線的動畫效果圖。讓學生觀察后回答:“小球是根據這條線在運動”這些問題學生可以對答如流,這時教師再問通過以前所學習的flash知識可以進行這個動畫制作嗎?學生可能就無法回答了,從而使學生產生了對引導線制作的心理需要。
這時就順勢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讓學生觀察flash5.0窗口上共有幾個圖層。教師強調一共有兩個圖層,其中一個是“引導線圖層”,這也是我們今天這節課的重點掌握內容--“引導線圖層的建立”。(依據“自學討論式”課堂教學研究的要求,給學生學習目標,明確本課習的目的。)。
二、新課教學。
1.通過四個步驟的教學演示,讓學生運用以前所學知識和本課的新功能組合鍵“ctrlg”的學習來制作圖層1--小球動畫。
2.再通過后面五個步驟的教學演示,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本課重難點內容--引導層的制作。
3.最后教師教授通過三個步驟來對小球的跳動做快慢的設置,從而完成本課的教學內容。
4.本課的擴展學習內容的教授,教師演示如何讓引導線出現在動畫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進行這部分的學習創作。
五、全課小結:
教學過程中沒能及時通過多媒體系統對優秀作品進行展示;也缺少及時的'對制作較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和鼓勵;教學過程中對后進生的及時輔導不夠,從而使得有一部分學生的作品未能成功制作。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各位評委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表格數據的處理。表格數據的處理是教科版教材中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節,學習了表格數據的處理,可以使用表格方便的統計和計算表格數據,可以使數據更為直觀地呈現出來。
(1)利用表格處理數據。
(2)結合圖形化表示,揭示事物的性質、特征及其變化規律。
本堂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學習如何利用表格處理數據,并結合圖形化表示,揭示事物的性質、特征及其變化規律。這這里選取最常用的表格處理軟件microsoftexcel20xx為學生介紹,讓學生了解word的基本功能。本課內容實踐性極強,需要學生自己動手實踐。
教法:使用講解法,演示法,實踐法等。
學法:觀察法、練習法、討論法等。
教學手段:課堂講學、演示和機房實踐結合。
1、數據的計算。
課堂演示后,學生練習/p。
2、數據的篩選。
提問:如果我們想很直觀地查看整個班的數學成績,該怎么辦?
課堂演示后,學生練習/p。
3、數據的排序。
提問:如果我們想將總成績表按數學成績的高低來排序,該怎么辦?(1)一般排序。
課堂演示后,學生練習/p。
4、數據的分類匯總課堂演示后,學生練習/p。
5、數據透視表。
課堂演示后,學生練習/p。
6、表格數據的圖形化(1)柱形圖。
課堂演示后,學生練習/p。
7、課后練習/p。
給學生一張成績表,要求學生根據所給表格,統計每位同學的總成績,各科最高分和最低分、平均分,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使用餅圖表示數學成績80分以上、60-80分、60一下的同學的比例。
8、課堂總結。
這節課講了表格數據的處理,重點表格數據處理軟件excel的使用,老師一一講解過主要功能,同學們也一一實踐過,同學們課后要多加練習,日后在學習生活中可能會經常使用到。最后要記得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后練習。
知識目標:在輕松活潑的教學環境中,熟練掌握使用網絡資源和不同的軟件制作個性化賀卡。能力目標:在制作賀卡的過程中,把知識的教學和思維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創造性教育;培養學生信息收集、信息加工、分析問題,語言表達、與人協作等方面能力。情感目標:教學過程中創設共同討論、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加深了學生之間的感情,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
是讓學生通過網絡資源和自己熟悉的軟件來制作個性賀卡。
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
硬件:安裝廣播系統的多媒體電腦室。
軟件:word、powerpoint、windows畫圖工具、flash、photoshop。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有這樣幾個環節:
上課前教師展示自己用不同軟件做的賀卡和學生作品,通過作品多樣化來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引發學生的感知,激發求知欲,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中滿懷激情地學習,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教師演示完課件后,和學生一起討論一張漂亮的賀卡有哪些主要因素,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各抒己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然后總結:一張好的賀卡有明確的主題,鮮明的色彩和真摯的祝福語,以便學生在制作賀卡的過程中有所注意。
在這個環節,通過分組形式來安排學生做賀卡,學生做賀卡可以通過多渠道來搜集資料,也可以自己設計圖片、文字等,培養學生搜集信息、信息加工和創新的能力。在這過程中,老師適當對學生點撥,對做得好的學生進行表揚鼓勵。
這個環節,老師和學生一起做評委,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相交流,先從組中評選出優秀制作人,然后,再從選出的優秀制作人中選出最佳制作人,同時,頒發獎品(獎花)給得獎學生。最后,將一些成功的作品展示給全班同學看,使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和榮譽感。
通過交流評價,每個人都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學習的興趣也隨之提高了,同時學生之間的感情也更深厚友好了,學生的學習充滿探究合作的快樂。
總結本節課所學:這節課主要學習了用多種軟件制作賀卡,同學們對制作賀卡也能得心應手,運作自如了,老師希望同學們能把所學運用到實際中來,每逢佳節時能送上自己制作的賀卡表達節日的祝福。這樣啟發學生把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來自云南人民出版社的云南普通高級中學信息技術實驗教材第一冊的第四章第一節“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化”。就這節課而言,著重闡述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是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化的聯系。我將從“教學目標分析”、“教學內容分析”、“教學方法分析”、“教學流程”、“課堂回顧”、“課后學習”和“教學反思”七部分來說明我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網絡的功能及計算機。
網絡與信息化的聯系。
2、過程和方法:啟發學生從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認識計算機網絡,從不同行。
業來理解計算機網絡在信息化中的應用和計算機網絡與。
信息化的聯系。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讓學生有一個情感的體驗,從而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和興趣,讓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學會用現代網絡技術的知識解決身邊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嚴謹的科學觀,以及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等等。
教學內容分析:
1、教學重點:通過計算機網絡基知識和發展速度的學習,啟發學生探索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功能進而學習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化的聯系。
2、教學難點: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功能,以及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化的聯系。教學方法分析: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化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自學、啟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參與、注重合作學習、注重聯系實際、注重鼓勵質疑。教學流程:
1、情景設計。
通過中國網民數量的龐大和一直保持快速增長,中國的ipv4地址數量的增長和以太網的快速發展三個例子,來說明計算機網絡發展速度是十分迅猛的,提出“是什么原因造成他如此快的發展速度?計算機網絡到底有什么樣的作用?”等問題,從而引出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功能。通過同學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例子來講解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化得聯系。
2、新課講授:
2.1、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功能。
(1)網上資源的共享。
通過讓同學們瀏覽新浪網首頁的截圖,請同學們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后,通過老師的總結得出計算機網絡具有資源共享的功能,并且資源共享是計算機最本質的功能。
(2)經濟的構成計算環境。
可以在網絡上做一些備份,保證當某個設備出故障時,網絡的應用仍能可靠的運行。
(4)更方便、更強有力的通信手段。
通過觀看qq聊天的截圖和信封圖片,讓學生進行對比,通過學生的對比回答可以得出計算機網絡能更方便、更快捷的實現通信,讓用戶不用受時間和距離的限制。
啟發同學們結合學習和生活中使用信息化的例子思考計算機網絡的與信息化的聯系,然后請同學們列舉學習和生活中使用信息化的例子。
老師從同學們的列舉中總結出信息化又包括“辦公自動化、生產自動化、廣域信息查詢和信息傳輸”三方面的內容。再從這三方面去解釋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化的聯系,最后得出計算機網絡是實現信息化的必要條件,沒有計算機網絡平臺,談論實現信息化實際是空談,沒有任何意義。
課堂總結:
1、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功能。
(1)網上資源的共享。
(2)更經濟的構成計算環境(3)配置高可靠性的應用系統。
(4)更方便、更強有力的通信手段。
2、計算機網絡的與信息化的聯系。
課后學習:
課后同學們應該對老師講解的內容加強思考,對計算機網絡方面的知識加深記憶,認真觀察學習和生活方面有關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化的案例,加深對老師所講內容的理解,深入理解計算機網絡技術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作用,并且適當的做一些相關習題,以幫助同學們理解知識。
教學反思:
雖說教無定法,但啟發、互動仍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率,要充分讓學生去思考一些生活和學習中的一些事例,讓學生在對事例的分析中去學習,引發思考,總結歸納,最終達到好的效果,同時,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教師的講解始終起到啟發、點撥、糾偏、示范的作用。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動手、動口、動腦相結合,使他們“聽”有所思,“學”有所獲。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huibaotihui/33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