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好的教案模板應該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可操作的教學步驟。在下面的教案模板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一些具體的教學案例和實施步驟,幫助你更好地編寫自己的教案模板。
比喻論證等論證藝術,魯迅雜文語言犀利、幽默的特點,語文教案-《拿來主義》微型教案。語文實踐、探究側重于理解什么是“拿來主義”和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并能運用文中觀點解釋一些實際問題。
本單元由一篇雜文、兩篇散文和一篇悼詞組成。背景距離學生較遠,內容隱晦,思想感情含蓄委婉。教學應引導學生對語言的深層含義、感情色彩等進行揣摩,進而理解課文。
課前布置:對于魯迅,你了解多少呢?簡要為我們介紹;初中階段我們已經學習了他不少文章,你能分類列舉一些嗎?因魯迅先生的雜文有很強的針對性,結合這幾個問題再介紹有關背景,以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先讓學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解決問題。點撥并讓學生揣摩第7段“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拿來”一句話的含義。
2.讓學生想一想“大宅子”“魚翅”“鴉x”“煙槍和煙燈”“姨太太”分別指什么事物。
這幾個問題是難點,讓學生閱讀、討論、交流,教師特別點撥“鴉x”“煙槍和煙燈”的含義及其比喻意義,還要想想這些事物與什么樣的文化遺產有何相似之處。
3.對待“大宅子”的態度有幾種?課文中哪些句子表現作者的這種主張?揣摩這些句子的深層含義。
明確:孱頭,害怕繼承,拒絕借鑒,逃避主義;昏蛋,盲目排斥,虛無主義;廢物,崇洋媚外,全盤西化,投降主義;拿來主義者,“拿來”!
4.在探究中進一步明確“拿來主義”者對待這些事物的態度。
(1)對文化遺產中的精華“魚翅”——吸收;(2)對文化遺產中精華、糟粕互見的部分“鴉x”——批判地吸收;(3)對文化遺產中的舊形式“煙槍和煙燈”——留一點作歷史的反面教材,絕大多數應當清除;(4)對文化遺產中的`糟粕“姨太太”——堅決拋棄,高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拿來主義》微型教案》。
以上幾個問題的探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重在揣摩語言,讓學生慢慢比較、辨析、品味、理解,教學不可操之過急。
5.作者為什么主張要實行“拿來主義”,是用什么方法回答的?
“魯迅的雜文像匕首”,結合這一問題,讓學生看他的“匕首”是怎樣一步一步扎進敵人心臟的,也是對“破”的論證藝術的理解。重在形象地理解,不死扣字眼。
(1)讓學生明確思路:先揭露“送去主義”的危害來批判“送去主義”,再揭示“送來”產生的禍患,說明“拿來”的必要。
(2)抓住第1段讓學生分析:作者是怎樣批判“送去主義”的?
(3)重讀3、4兩段,想想一味“送”去究竟有什么壞處?
(4)說說“拋來”“拋給”“送來”各指什么意思,和“拿來”有什么區別。
6.怎么“拿來”?閱讀第10段,想一想這段的五句話分別能回答什么問題?
再讓學生理解本段對全文的作用。
閱讀第8、9兩段,明確在這里用了比喻論證。再理解全文運用了類比論證(第3段)和對比論證(第8、9段)的作用和效果。
重在對有諷刺、幽默、反語等特點的語言的深層含義理解和情感體味。如“進步”是反語,表現了作者對“送去主義”的嘲諷?!按髱煛薄芭踔薄皫讖垺薄耙宦窉爝^去”“發揚國光”“傳道”等都表現出嘲諷的感情。聯系第1段的內容應理解第3段的“豐富”“大度”“不算壞事情”是對“送去主義”的諷刺等。
1.有人說“開卷有益”,也有人說“開卷未必有益”,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面對古今中外浩如煙海的書籍,運用今天所學的觀點,談一談你準備怎樣閱讀。
2.“拿來主義”的思想意義深遠,對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導作用。比如,生活中我們交朋友,就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請用“拿來主義”的觀點談一談我們應怎樣結交朋友。
3.辯論會:辯題為“上網對中學生成長有益”和“上網對中學生成長有害”。
題目是引導讀者理解作品的一把“鑰匙”,運用這一“鑰匙”才能“打開”理解作品的“大門”,讓學生分析清作者反對什么,主張什么。全文采用了如剝筍般逐層深入的方法,至于分析問題,采用逐層排除法,即先排除“送去主義”,再排除“送來”,又排除“拿來”時的三種錯誤做法,最后推出唯一正確的做法是“拿來主義”的態度,就使人無可辯駁。讓學生理清思路,才能理解課文。
魯迅的雜文是“嘻笑怒罵皆成文章”。本文語言犀利、幽默。犀利,是三言兩語,甚至一句話、一個字就能深刻揭示出事物或現象的本質;幽默,是敏銳、機智和含蓄、委婉的結合物,使文章在論辯中還顯示出從容不迫、游刃有余的風度。文章題目大,道理深,卻能以小喻大,深入淺出,既令人信服,又使人受到感染,這都是幽默的力量。這些都來自對事物敏銳深刻的觀察和思考,來自對敵人和舊事物的憎惡痛恨。我們應當透過魯迅先生的語言風格更深刻地理解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和智慧。教學要善于舉現實事例,形象地引導學生認真體會,反復揣摩語言的意味,并貫穿在教學過程之中,不要糾纏在特點的歸納上。
學習“拿來主義”,不僅僅是為了理解課文,更重要的是啟發思路,借鑒智慧,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化遺產的正確態度,聯系改革開放大潮中的許多實際問題和學生的學習、做人、做事等,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辯一辯。課堂要呈開放性,避免枯燥艱澀的說教,一洗沉悶之氣。
《拿來主義》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第二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屬于議論文。大綱對高中階段在議論文方面就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要求如下:學生能閱讀較復雜的議論文,在理清層次把握中心論點的基礎上,能分析論證方法,注意文章的邏輯性;在寫作方面能寫一般的議論文,論點明確,論據較充分,且能運用常見的論證方法,有一定的邏輯性和說服力。
此文選自于《魯迅全集》第六卷,是魯迅先生就如何繼承文化遺產的問題所撰寫的一篇雜文。魯迅的雜文具有“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犀利幽默”的語言特點,并且善于運用因果論證、比喻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學習本文不僅可以從整體上初步感知議論文的寫作特點,而且可以學習魯迅雜文的語言特點以及議論文的多種論證方法。
(根據大綱及教參的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作者及文章寫作背景。
能力目標:體會雜文語言犀利幽默的特點;學習并掌握比喻論證的寫作手法。
德育目標:領會“拿來主義”的真正含義,學會用“拿來主義”的態度正確對待文化遺產。
(為完成以上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解決以下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清思路;學習掌握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并掌握比喻論證的寫作手法。
(重難點的設置是依據“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根據大綱要求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本文特點。剛升入高中的一年級學生,對議論文的把握程度還只停留在運用引證和例證這兩種最基本的論證方法來闡明一個道理的水平上,而其它的論證方法如較常見的因果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還未掌握,并且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尚在進一步形成中。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教法:
提問式教法、課堂討論法、誘導研讀法。
(教法主要是從學情出發,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進行教學;第二,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的培養、因材施教。重難點明確,確保學生真正做到一課一得;)。
學法:
課前預習、課堂討論探究、課后練習。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薄缎抡n標》指出培養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好習慣,逐步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自學能力,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文意,而且有助于轉變學生在課堂上的角色,由被動的接受到主動地參與,積極地參與到探究活動中。)。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還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方式。因為多媒體教學直觀性強,能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為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按照以下幾個環節進行。首先是導入新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隨著我國開放的深入發展,國外的科學、文化、技術以及資產階級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風等等也隨之大量涌來,我們應采取怎樣的態度和方法才是正確的呢?魯迅先生在30年代就繼承文化遺產問題曾寫過一篇雜文,我想可以從中受到啟發、得到教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現實生活入手,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
請同學簡介作者,教師補充背景。
(教師有針對性的進行預習檢查,能促使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由于學生們在小學、初中階段都對魯迅及其作品有所學習,然而這又是他們第一接觸雜文,并且文章具有很強的時代背景性,因此,我比較具體的講解這篇雜文的創作背景。)。
三、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整體結構。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理清思路。
明確:全文可分三個部分:1—4自然段為第一部分,揭露和批判“送去主義”的實質及其危害;5—9自然段為第二部分,闡明“拿來主義”的基本觀點,批判在對待文化遺產問題上的錯誤傾向;第10自然段為第三部分,總結全文,指出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具有的膽識和品質,以及“拿來主義”對于創造民族新文化的意義。
四、學習比喻論證的寫作方法。
(比喻論證是本文最突出的寫作特點,也是議論文中最常見的論證方法,是本課時重點中的重點。對此重點的突破,我主要把握這樣一個原則: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采用討論和訓練相結合的方法,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比喻論證的寫作方法,交逐步培養其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
第一步:先搭知識臺階,由教師交待什么是比喻論證。
(在此主要體現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第二步:學生齊讀8~9自然段,討論這一部分論證方法。
(在此主要體現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為此,我精心設置了以下問題)。
1、對待文化遺產有哪幾種態度、行為,作者是如何評價的?采用什么論證方法;。
(問題設置原因:第1題是基礎,從而進行知識遷移形成能力,而且為第2題搭臺階,逐層深入,再采用設問、類比啟發并輔之以討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
第三步:明確比喻論證與比喻句、比喻論證與類比論證的區別,加深對比喻論證的理解。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第三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2、判斷下面這段話是否采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在這種態度下就是割斷歷史,只懂得中國,對于中國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團”。
(讓學生討論和回答,使其在分析對比中加深對比喻論證的理解,逐步培養他們的辨析能力。為了及時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爭取讓學生做到一課一得,我還設置了課堂訓練,以及時鞏固教學成果。)。
第四步:課堂訓練。
根據所給觀點,運用比喻論證的方法進行論證,請同學們口述其論據,其他同學給以評析。
例如:觀點——做事要有恒心,不間斷,才能成功。
論據——(1)滴水穿石(2)鐵杵磨成針。
觀點:1.客觀環境往往對人有很大影響。
2.要掌握真本領必須勤學苦練。
3.做事缺少必要的基礎條件就不能成功。
4.學生往往越過老師,后人往往越過前人。
六、拓展延伸。
學生討論分析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
(這樣的安排是為了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他們的思維創造力,進入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
七、小結。
本文批判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賣國主義政策和一些人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態度,闡明了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正確的繼承和借鑒乃是建設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魯迅對文化遺產的見解,跟毛澤東同志“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的意見是一致的。時至今日,這篇文章仍然放射著思想光輝,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借鑒。
《拿來主義》是蘇教版第三冊第十八課的一篇精講課文,它也是《文明的對話》這一個單元的第四課。這個單元的文章講的是文化的發展必須堅持對話,屏棄偏見,增進交流,只有這樣,人類的文化才會共同繁榮發展?!赌脕碇髁x》是魯迅的雜文代表作之一,它告訴我們,文化的交流要站在平等的立場上,對待外來文化,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這篇文章是對前幾篇文章的拓展和延伸。
1、把握文章的思路,結構和觀點。
2、體會文章幽默、犀利的語言風格。
3、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
4、學習魯迅對待外來文化的態度,讓學生了解如何正確對待外來文化。
2、揣摩幽默犀利的語言,理解字詞的真正含義難點:
1、問題導學法。
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后,讓他們提出自己找到的問題,老師進行整和,找出有價值的和普遍有困難的問題,比如說:拿來主義的精神是什么?文中的孱頭、昏蛋、廢物指代什么等等,針對這些問題,師生共同深入探究。
2、小組討論法。
針對領會拿來主義精神和理解字詞的真正含義這一重點,我采取小組討論法,四人為一組,展開討論,限時作業,然后讓小組代表起來發言,使學生能在相互交流中迅速有效的解惑,把個人鉆研和小組切磋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群體教學中小組互助、優勢互補的積極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歸納法。
針對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這一重點,我要求學生找出本文的論點論據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并讓他們思考議論文的學習方法,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口頭概括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
針對這節課的教學,我采用錄音機、教學磁帶來輔助教學。
(一)導入:我打算帶領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魯迅的文章,如《社戲》、《祝?!返?,詢問學生記憶中的魯迅是什么樣的?讓他們交流他們所搜集到的關于魯迅的資料,故事,既讓學生增長了知識,擴展了視野,有訓練了學生動手的能力。
(二)整體感知。
首先,我放教學磁帶,讓學生聽讀,有利于進入到課堂情景中,然后讓學生讀課文,對文章有整體感知,可以采用多形式讀書法,如:朗讀、默讀、速讀、跳讀等方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有可以創造一個生動活潑的課堂。
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教給學生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使學生對課文從質疑到理解的過程清晰可見,如果我是老師,我一定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合作探究。
通過問題導學法,我們整合了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針對掌握比喻論證和因果論證的方法這一重點,我采取小組討論法,四人一組,共同探究,在學生提出問題,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始終不告訴學生明確的答案,讓學生在讀書的基礎上展開討論,表面上看浪費了時間,實際上恰恰是在引導、組織學生進行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針對揣摩幽默犀利的語言,理解字詞的真正含義,我采用小老師授課法,通過小老師授課的方式,讓學生以主人公的心態自主學習,疏通字義、字音,鍛煉膽量和口語表達能力,并養成注意傾聽,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四)拓展訓練。
1、尋找與課文有關的名言警句。
2、寫一篇讀后感。
這兩項訓練,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將課內外閱讀結合起來,是"大語文觀"的體現,也有利于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讀思結合"的良好習慣。
(五)課堂小結。
在教學課程結束之前,我會讓學生談一下這節課的收獲,讓他對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回顧,鞏固新學到的知識。
將課后的思考與練習做完。
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到法國訪問,在一次歡迎宴會上,外國記者接二連三地向他提問。其中一位記者問:“尊敬的馮先生,貴國改革開放,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東西,你們就不擔心變成資本主義嗎?”馮先生回答:“不!人吃了豬肉不會變成豬,吃了牛肉不會變成牛?!彼哪瑱C智的回答,博得滿堂喝彩。是的。我們學習資本主義的東西,不會變成資本主義,同樣,繼承文化遺產時,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原則,就一定能夠有助于新事物的發展,這個原則就是“拿來主義”。那么,什么是拿來主義,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魯迅先生的答案吧。
二、了解文章的背景。
自從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以來,反動統治者,尤其是國民黨反動派在各個方面奉行賣國政策。30年代,國民黨反動派實行文化“圍剿”,各種錯誤思潮也隨之泛濫,封建的遺老遺少們叫嚷復古主義,賣國求榮的“全盤西化”論喧囂一時。左翼文化隊伍中對要不要繼承文化遺產的問題也思想混亂,頗多分歧。面對如此背景,魯迅先生寫下了這篇雜文,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拿來主義”這一主張。
三、整體感知課文。
提問:“拿來”的觀點是在哪一段提出來地,是從哪一段開始闡述的?(聽完錄音后回答)。
明確:第2段點到“拿來”后,第5、6段再次點到,直到第7段,才開始正面闡述“拿來主義”這一主張。
提問:課文前半部分主要論述什么?和“拿來主義”有什么關系?
明確:課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義”,為正面提出“拿來主義”作鋪墊。
四、誦讀鑒賞1~4段。
1、誦讀1~4段。(指定一個學生朗讀)。
2、提問:課文1~4段,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對“送去主義”進行批判的?(朗讀后回答)。
明確:指出它的來源——閉關主義;表現——送古董,送畫,送梅蘭芳博士;實質——媚外;危害——討殘羹冷炙(經濟衰?。?、任憑“拋給“(喪失主權)。
3、提問:在批判“送去主義”前,為什么先談“閉關主義”?試結合背景談談二者之間的關系。
明確:“閉關主義”是指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抱殘守缺。而“送去主義”則是指國民黨反動派的媚外求榮、欺世惑眾。都是對外政策,雖形式不同,實質卻相同,都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創造和發展。其結果必然使中國人民陷入被侵略、被奴役的悲慘境地。
4、提問:對“送去主義”,作者進行了辛辣的諷刺,閱讀課文,找出這些語句,結合語境,聯系歷史背景,揣摩其感情色彩。
明確:
(1)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做“發揚國光”?!芭酢薄皰臁眱蓚€惟妙惟肖的動作描寫,極盡奚落意味。而“發揚國光”則是反語,實為“送去”,即媚外求榮。
(2)……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反語,實為“倒退”。
(3)……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柏S富”本指物品多,“大度”本指氣度寬宏,毫不計較。反動政府實際并不“豐富”,也無力“大度”,這里運用反語。
5、提問:作者在提出“拿來主義”之前,還提到“拋來”“拋給”“送來”,試結合語境,理解這些概念的含義。
明確:拋來——把無用的東西拋棄或送人,一般不懷有不良的動機。表面上好象還維持著國際交往的樣子。拋給——是磕頭求賞之后的賞賜,是有目的的給予,非接受不可。送來——是“拋給”的冠冕的說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來”。
五、師生共同小結。
“拋來”的不好,“拋給”(或“送來”的,又不懷好意,什么是最好的方法呢?文章至此水到渠成,提出了自己的主張——“拿來主義”。該怎么去拿來呢?請同學們朗讀課文,再次欣賞作者是如何在徹底批判“送去主義”的基礎上巧妙提出自己的主張的,并進而找出“送去”與“拿來”的區別。
學生朗讀課文。
六、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聯系背景,深刻理解魯迅提出“拿來主義”的意義。
2、細讀課文,理清課文的思路。
(一)學習魯迅先生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樹立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思想。
(二)在理清文章結構思路把握全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深入淺出的論證特點和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
(三)能針對當前的某一一社會現象或思想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
(一)從結構思路人手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二)從語法修辭人手仔細揣摩語言藝術。
(一)作者為什么繞一圈先淡送去主義,最后才談拿來主義。
(二)第3段的類比。
(三)第4段的“拋來”“拋給”“送來”的區別。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一)導人新課(略)。多媒體展示課題和魯迅肖像。
(二)研討新課:理清結構思路。
1、從朗讀理解人手。
第一步:瀏覽全文,找出所有的“主義”,看“拿來主義”在哪里開始出現。(學生都很容易找到在第5段汗始出現)。
第二步:抽學生朗讀5段以的內容。要求:
a、劃出生亨新詞和理解的句子;
b、概括內容委點理清作者思路;
c、比較自己的思路是否與作者相似。
第三步:逐一落實上面三個問題。
第五步:抽學生朗讀1—4段要求:
a、劃出生字新詞和不理解的句子;
b、概括內容要點;
c、體會這一部分的作用。
第六步:逐一解決以上三個問題。
2、從對比分析入手。
第一步:學生討論前后兩部分論證方式有什么不同。前半部分主要是批駁錯誤觀點,叫駁論;后半部分主要是闡明自己的主張、叫立論;這里的駁論是為立論服務的。
第二步:學生討論前后兩部分論證方法有什么不同。
a、兩部分部在擺事實,講道理。但前半部分的事實是客觀典事例,(用多媒體打出當時報紙的畫)后部分既有客觀典型事例(多媒體展示英國的鴉片、德國的槍炮、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的畫面),又有虛擬的比喻(多媒體展示一個窮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怎么辦的畫面):
b、前半部分用類比論證,后半部分用了比喻論證具體是怎樣類比、怎佯比喻的,課后預習,下節課體研究。
(三)總結歸納。
1、概括全文內容。
第一步,學生討論問答,教師板書要點。
第二步,教師歸納,為什么提出拿來主義,什么是拿來主義,怎樣實行拿來主義,魯迅先生對繼承中外文化遺產的態度,與毛澤東同志的主張完全一致,那就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2、總結本堂內容。
本節課,主要探討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結構,以及全文的主要內容,注意思路和結構的區別:思路是作者安排材料的線索,而結構則是文章寫好后形成的段落層次,是思路的體現。我們寫文章要先形成思路、在頭腦里勾畫出藍圖,然后按圖施工,完成結構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揣摩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研討了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寫了什么,知道了立論性議論文應該寫些什么。本堂課我們主要研討魯迅先生寫《拿來主義》是怎樣寫的,哪些方法和技巧是值得我們學爿和借鑒的。
(二)研習新課。
1、魯迅先生的雜文短小精悍,難讀懂,難讀透,本文卻顯得深入淺出,其原因,除列舉了大量的典型事例外、還成功運用了類比和比喻的論證方法。
(1)研討第三段的類比論證。
第一步:齊讀第三段。
第二步:掌握類比的特點和格式。
第三步:將本段歸納為標準的類比推理。
第四步:學生獨立完成一段類比推理,如用火星與地球類比,得出結論。
(2)研討第8—9段的比喻論證。
第一步:齊讀這兩段。
第二步:掌握什么是比喻淪證、它有哪些特點和作用。
第三步:找出喻體,參考課后練習題。
第四步:一一推出本體。
第五步: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第六步:請你用比喻淪證中小學減負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第一步、抽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舉例說明魯迅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多媒體展示《友邦驚詫論》中的嘲諷語句)。
第二步、舉出本文具有幽默諷刺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學生獨立看書,然后小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第三步、應怎樣運用幽默諷刺、區別魯迅先生生活的時代背景與今天的不同,區別敵我矛盾與人民內部矛盾的不同。
3、魯迅先生的雜文短小精悍,與他準確的遣詞造句是分不開的。
(1)辨析第四段中“拋來”、”拋給”、“送來”。
(2)體會第1段中”掛、“捧”“送”幾個動詞的準確。
(3)品評第2段的”好”、第8段的“孱頭”、“昏蛋”、“廢物”、第l0段的“使用”“存放”、“毀滅”等的精當這些詞語,有的不可替代,有的位置不可更換,實在是恰到好處。
(4)造句更注重短句與長句、單句與復句,整句與散句合理配搭,相得益彰,讀來既氣勢恢宏,義抑揚頓挫。
(三)概括總結。
1、教師總結本堂課內容,然后分組朗讀課文。方法:全班分成兩組,一組讀第一部分,一組讀第二部分的。要求:讀出句式,讀出語氣,讀出激情。
2、教師總結整篇課文教學后布置作文,即在研究性課題里,要有大量的事實、數據,要運用類比論證和比喻論證,適當引入新術語,新概念。
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課文,學習文章主要采用的兩種論證方法:因果論證、比喻論證。
2、賞析魯迅先生幽默諷刺的文風。
教學方式:教師講授分析與引導提問相結合,層層深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
教學輔助手段:用author?/fontware、photo?/fontshop和powerpoint等軟件制作課件,在多媒體課室通過powerpoint演示(第二課時)。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總:通讀全文,劃分段落,概括段意,使學生對課文結構內容比較熟悉,并初步思考文章思想內容。初步分析因果論證的方法。
方式:提出思考練習題,學生自己閱讀、預習、解答問題為主,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并為第二課時的學習打好基礎。
全文結構:
課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font4):揭露批判“送去主義”的實質及其嚴重后果。
2段是揭露國民黨政府在學藝(文藝)上奉行“送去主義”的媚外求辱和欺世惑眾的可恥行為,主張必須針鋒相對,實行“拿來主義”
3、4段是尖銳地指出“送去主義”的自欺欺人的實質,它必然導致亡國滅種的慘重后果。
第二部分(5?/font9):闡明“拿來主義”的內容,批判在對待文化遺產問題上的錯誤傾向。
第5段,承上啟下,提出“拿來主義”。
第6段,揭示“送去主義”的危害性,揭示實行“拿來主義”的必要性。
第七段,揭示“拿來主義”的含義就是“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第八段是批判對待文化遺產的三種錯誤態度。
第九段是闡明實行“拿來主義”應怎樣區別對待文化遺產種的精華和糟粕。
第三部分(10):總結全文,指出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具有的膽識和品質,以及“拿來主義”對于創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義。
教學過程:
1、朗讀課文。
讓學生閱讀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提問分析全文結構。
提出問題,讓學生閱讀課文第一部分,找出答案。
問題:什么是“送去主義”?其具體表現是什么?
分析課文第一部分,提問解答問題。
帶著問題閱讀5、6、7自然段。
問題:“送來主義”和“拿來主義”的含義。
分析“送來主義”和“拿來主義”的含義。
總結分析三種主義,講解先破后立的因果論證方法。(重點)。
小結第一課時內容,提出課后思考題。
思考題:1)完成課后練習第四題,思考第三題。
2)預習后面的課文,思考比喻論證的運用。
板書設計:
破棗送去:主動送去,媚外求榮,自欺欺人。
送來:被動接受,沒有選擇,大受禍害。
立棗拿來:主動挑選,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因為送去、送來都不好,所以要拿來。(因果論證)。
第二課時。
總:復習鞏固上一課時學習的因果論證方法,繼續學習比喻論證的運用。通過教師講解引導,多媒體課件演示,提問,學生表演等方式讓學生理解比喻論證的妙處。最后結合課后練習,分析課文字詞運用的精彩之處,總結全文。
方式:通過多媒體演示,形象生動地說明比喻的用法,通過學生自己表演加深對字詞的理解。
教學過程:1、總結上一課時內容。
2、聽第8自然段課文朗讀錄音并看動畫。(演示課件1)。
3、提問并分析比喻的用法。(演示課件2)。
4、分析比喻論證。
5、分析第9自然段,進一步深入分析比喻論證。
6、分析第10自然段,總結全文。
7、解決課后習題。
8、結束課文學習。
1、通過分析課文,學習文章主要采用的兩種論證方法:因果論證、比喻論證,《拿來主義》教案。
2、賞析魯迅先生幽默諷刺的文風。
教師講授分析與引導提問相結合,層層深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
:用author?/fontware、photo?/fontshop和powerpoint等軟件制作課件,在多媒體課室通過powerpoint演示(第二課時)。
兩課時。
總:通讀全文,劃分段落,概括段意,使學生對課文結構內容比較熟悉,并初步思考文章思想內容。初步分析因果論證的方法。
方式:提出思考練習題,學生自己閱讀、預習、解答問題為主,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并為第二課時的學習打好基礎。
全文結構:
課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font4):揭露批判“送去主義”的實質及其嚴重后果。
2段是揭露國民黨政府在學藝(文藝)上奉行“送去主義”的媚外求辱和欺世惑眾的可恥行為,主張必須針鋒相對,實行“拿來主義”
3、4段是尖銳地指出“送去主義”的自欺欺人的實質,它必然導致亡國滅種的慘重后果。
第二部分(5?/font9):闡明“拿來主義”的內容,批判在對待文化遺產問題上的錯誤傾向。
第5段,承上啟下,提出“拿來主義”。
第6段,揭示“送去主義”的危害性,揭示實行“拿來主義”的必要性。
第七段,揭示“拿來主義”的含義就是“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第八段是批判對待文化遺產的三種錯誤態度。
第九段是闡明實行“拿來主義”應怎樣區別對待文化遺產種的精華和糟粕。
第三部分(10):總結全文,指出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具有的膽識和品質,以及“拿來主義”對于創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義。
1、朗讀課文。
讓學生閱讀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提問分析全文結構。
提出問題,讓學生閱讀課文第一部分,找出答案。
問題:什么是“送去主義”?其具體表現是什么?
分析課文第一部分,提問解答問題。
帶著問題閱讀5、6、7自然段。
問題:“送來主義”和“拿來主義”的含義。
分析“送來主義”和“拿來主義”的含義。
總結分析三種主義,講解先破后立的因果論證方法。(重點)。
小結第一課時內容,提出課后思考題。
思考題:1)完成課后練習第四題,思考第三題。
2)預習后面的課文,思考比喻論證的運用。
破棗送去:主動送去,媚外求榮,自欺欺人。
送來:被動接受,沒有選擇,大受禍害。
立棗拿來:主動挑選,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因為送去、送來都不好,所以要拿來。(因果論證)。
總:復習鞏固上一課時學習的因果論證方法,繼續學習比喻論證的運用。通過教師講解引導,多媒體課件演示,提問,學生表演等方式讓學生理解比喻論證的妙處。最后結合課后練習,分析課文字詞運用的精彩之處,總結全文。
方式:通過多媒體演示,形象生動地說明比喻的用法,通過學生自己表演加深對字詞的理解。
1、總結上一課時內容。
2、聽第8自然段課文朗讀錄音并看動畫。(演示課件1)。
3、提問并分析比喻的用法。(演示課件2)。
4、分析比喻論證。
5、分析第9自然段,進一步深入分析比喻論證。
6、分析第10自然段,總結全文。
7、解決課后習題。
8、結束課文學習。
一、總體理解文意:
2、理清文章的思路。
二、揣摩詞語的諷刺意味。
三、比喻論證方法的運用。
四、課文引申:學會如何運用好“拿來主義”
第一教時。
教學內容及步攤:
一、檢查課前預習:
1、學生自由誦讀。
2、檢查朗讀。
它是魯迅先生的創見,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即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吸取精華,剔除糟粕。與毛澤東同志倡導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精神完全一致。
二、分析課文思路。
首先搞清楚兩個問題:
1、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
針對第一問,要求學生找出文中表明觀點的一句話是:
“所以……自己來拿!”此句表明結果,那么上文闡述了哪些原因呢?
1、2節“送去主義”的種種行徑,有悖交往原則。
3、4節“送去”的慘重后果,正視歷史教訓。
5、6節聽憑“送來”的危害,自己“拿來”的必要。
8節:運用比喻的手法批判了“拿來”的三種錯誤態度:
“孱頭”----害怕繼承的逃跑主義者。
“昏蛋”----盲目排斥的虛無主義者。
“廢物”----全盤西化的投降主義者。
總原則:占有,挑選。
應如何區分精華與糟粕。
魚翅一吸取養料。
鴉片一批判吸收。
煙槍和煙燈一可作反面教材。
一群姨太太一剔除糟粕。
[小結]從五個方面總結全文:對待文化遺產的原則;如何區別對待;正確繼承文化遺產的積極作用;“拿來主義”者應具有的品質;實行“拿來主義”的重要意義。
第二教時。
內容及步驟:
一、體味文中詞語的諷刺、幽默的效果。
魯迅的雜文“嘻笑怒罵皆成文章”,語言風格:犀利、幽默、諷刺。
學生找出文中有關例句,具體體味。
例:捧著“幾張古畫”“一路的掛過去”“捧”刻畫恭敬的媚態,“幾張”顯得相當貧乏,卻一路張揚,見得多么寒槍可憐,可鄙可笑。
例:“活人替代了古董”,“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反語。媚外求榮又出新的花招,愈演愈烈,諷刺強烈。
例:“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豐富”“大度”應加雙引號,諷刺其不自量力。
二、學生質疑.。
進一步品味先生用詞的犀利、諷刺的效果。三、體味文中比喻論證的作用。
四、課文引申。
在今后的工作、學習、生活中如何運用好“拿來主義”
引:沒有拿來的,就沒有今天思想的解放、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
學生舉例印證。
國家、社會的發展是如此,個人的發展亦如是。
學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茖W的學習方法,優良的道德品質,見賢思齊。防止不良習氣,不健康的思想、文化的侵染。
1.了解和學習魯迅先生對待外國文化的正確態度與方法,發揚“拿來主義”精神,閱讀中外作品時注意吸取精華,剔除糟粕。
2.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論的方法,領會運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諷刺的語言來論證論點的寫作特色。
《拿來主義》是蘇教版必修三第三專題“文明的對話”中的一篇精講課文,也是“文明的對話”這一專題的第三板塊“拿來與接納”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專題的文章講的是文化的發展必須堅持對話,摒棄偏見,增進交流,只有這樣,人類的文化才會共同繁榮發展,第三板塊則從“繼承和接受”的角度幫助學生懂得文明對話的內涵、意義和作用?!赌脕碇髁x》是魯迅的雜文代表作之一,它從文化源頭上揭露中國固有文化阻礙社會前進、蒙騙群眾的成分,啟示人們認識其實質。文章告訴我們,文化的交流要站在平等的立場上,對待外來文化,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這篇文章是對前幾篇文章的拓展和延伸。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和魯迅關于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觀點;
(2)體會魯迅雜文“犀利幽默”的語言特點;
(3)把握文中的比喻、諷刺、反語和特定語境中詞語的含義。
2、能力目標:
(2)把握并學習先破后立的文章結構。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認清對待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批判地繼承,并在此基礎上聯系實際,深入思考。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正確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
2、理清文章思路;
3、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了解并學習正反論證、比喻論證的方法、類比論證等說理方法。
難點:
1、結合寫作背景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
2、結合實際認清對待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
四、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雖然接觸過魯迅先生的雜文,但本文所針對的事件距今時間較久,而且這篇雜文并非直接正面闡釋自己的觀點,學生把握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教學時必須介紹清楚有關的背景,在梳理出文章思路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并結合當今中外文化交流的現象理解“拿來主義”的現實意義。
五、教學方法:
1、問題導讀法:通過設問和學生探討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
2、學案導學:見后面的學案。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閱讀課文和注解,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教師的.教學準備: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學生的預習情況,了解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針對性。
(二)情境導入、展示目標。
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到法國訪問,在一次歡迎宴會上,外國記者接二連三地向他提問。其中一位記者問:“尊敬的馮先生,貴國改革開放,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東西,你們就不擔心變成資本主義嗎?”馮先生回答:“不!人吃了豬肉不會變成豬,吃了牛肉不會變成牛?!彼哪瑱C智的回答,博得滿堂喝彩。是的,我們學習資本主義的東西,不會變成資本主義,同樣,繼承文化遺產時,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原則,就一定能夠有助于新事物的發展,這個原則就是“拿來主義”。那么,什么是“拿來主義”?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呢?讓我們從《拿來主義》中尋找答案吧。(板書文題)。
(三)探究合作、精講點撥。
檢查落實學生的預習情況,了解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針對性。
(二)情境導入、展示目標。
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到法國訪問,在一次歡迎宴會上,外國記者接二連三地向他提問。其中一位記者問:“尊敬的馮先生,貴國改革開放,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東西,你們就不擔心變成資本主義嗎?”馮先生回答:“不!人吃了豬肉不會變成豬,吃了牛肉不會變成牛?!彼哪瑱C智的回答,博得滿堂喝彩。是的,我們學習資本主義的東西,不會變成資本主義,同樣,繼承文化遺產時,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原則,就一定能夠有助于新事物的發展,這個原則就是“拿來主義”。那么,什么是“拿來主義”?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呢?讓我們從《拿來主義》中尋找答案吧。(板書文題)。
以寫作背景導入:本文寫于1934年6月4日,“九一八”事變之后,日本帝國主義把侵略的魔爪伸向華北地區。蔣先生反動統治集團越來越依附美帝國主義,肆無忌憚地出賣民族利益,討好帝國主義,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奉行賣國投降路線。英美帝國主義除了肆意踐踏我國領土主權、瘋狂掠奪我國經濟資源外,還用腐朽沒落的西方文化腐蝕我國人民,反動政府和東國主義互相勾結,一個“送去”,一個“送來”,中國面臨著“殖民地化”的嚴重危機。各種錯誤思潮也隨之泛濫,封建的遺老遺少們叫嚷復古主義,賣國求榮的“全盤西化”論喧囂一時。左翼文化隊伍中對要不要繼承文化遺產的問題也思想混亂,頗多分歧。面對如此背景,魯迅先生寫下了這篇雜文,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拿來主義”這一主張。文章所闡明的基本觀點,在今天仍然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三)探究合作、精講點撥。
2、品味、學習形象生動的語言。
第一課時。
理清思路,總體把握文章內容和結構。
夏天,氣溫高,蚊子多,晚上很難睡著。有人打開窗子,好不好?(不好)那么將窗子關得嚴嚴的,行不行?(不行)但是,天下之大,什么人都有。有的人怕熱而打開窗子,更有人怕蚊子關死窗子。為此,魯迅先生寫下了《拿來主義》。
討論:
1、文章總的論題是什么?
2、作者在哪一段提出拿來主義的內涵?
3、作者為什么要提倡拿來主義?請從文中歸納幾個原因。
4、文章8、9段的內容是什么?
明確:
1、文章總的論題是什么?
(這實際上涉及到文章中“大宅子”的比喻內涵)目前,有著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談的是如何對待外國文化,有人認為談的是對待本國文化遺產,第三類人認為談的是如何對待中外文化遺產。我認為,第一意見比較對,因為文章從“閉關主義”極其變種“送去主義”說起,都是從中國與外國關系的角度談的`,提倡除給外國人“送去”之外,還得要從外國那里“拿來”。但是,本文論述的,通常也完全適用于對本國傳統文化的態度。所以,有人干脆籠統地說,本文談的是如何對待文化遺產的問題。
2、作者在哪一段提出拿來主義的內涵?
這是文章第7段提出來的。說得明白些,就是用自己的腦袋去分析,用自己的眼睛去鑒別,用自己的雙手去拿來。如果對待文化遺產,就是要有批判地去繼承。
3、作者為什么要提倡拿來主義?
(1)第1、2段所論,“現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送去主義”乃是一種“有往而無來”的行經,它與“禮尚往來”的交往原則不符。
(2)第3、4段所論,“送去主義”必然要造成嚴重后果,“我們的子孫……討一點殘羹冷炙”,按照歷史的發展,長此下去,必然讓我們的子孫淪為乞丐,讓我們的民族亡國滅種,讓我們的人民更加陷于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慘境地。用《友邦驚詫論》中話說,就是“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因此,我們要正視歷史發展的邏輯,采取與“送去主義”針鋒相對的“拿來主義”,這刻不容緩了。
(3)第6段所論是揭示“送來”的危害性。一味地聽憑“送來”,必然招致帝國主義的進一步侵略,“鴉片”“香粉”等已經充斥我們的市場,使中國更加殖民地化。這樣的現實教訓,我們應該吸取,銘記在心。(板書有關內容)。
4、文章8、9段的內容是什么?
文章8段批判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態度,第9段闡明正確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和方法。至于文章最后一段,是總結全文,闡述實行“拿來主義”的品質要求、和重大意義。
文章先重點批判“送去主義”,從而揭示了實行“拿來主義”的原因;文章后半部分,著重闡明“拿來主義”。全文采用的是因果論證方法。
換一種角度看,全文采用的是破立結合的論述方法。前半部分重在“破”,后半部分重在“立”。如果進一步研究課文,我們還可以發現,這種方法實際是貫穿全文的。第1段破,第2段立;第3、4段破,5段立;第6段破,第7段立;第8段破,第9、10段立。從這具體的行文布局來看,先破后立,邊破邊立,一破一立,一反一正,一步一折,一折一景,相互穿插,呈s狀。既相對,又錯綜;既整齊,又變化。這種正反流水穿插結構確實是一種創造,魯迅先生的超群絕倫,不僅表現在他的思想深邃,也表現在他隨意揮灑、不拘一格的文章藝術。這樣精湛的藝術實在令人驚嘆不已。
(板書)。
只是“送去”,有往而無來——有悖于交往原則,。
(破)只是“送去”,必淪為乞丐——要正視歷史邏輯。
1.學習本文運用比喻論證等方法把深奧的抽象的道理講得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論證藝術;體會魯迅雜文的語言特點。
教學設想。
魯迅先生的雜文有很強的針對性,文章所針對的事件距今時間較久,所以必須介紹清楚有關的背景,以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即使如此,因為魯迅雜文的語言很有特色,學生閱讀本文難度是很大的。唯有促使學生在課上積極思維,才有可能學懂這篇文章。
如何促使學生積極思維?雜文是文藝性的議論文。閱讀方法應當與其它議論文大體相同。要在學習第九課的基礎上,繼續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在學習本文論證藝術時,難免要涉及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對比論證等有關論證方法的基本概念,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些知識,而教材中又沒有這方面的講解。因此要力求講得深入淺出,語言簡練、準確而又便于理解記憶,使學生一次弄懂,不搞夾生飯。
體會魯迅雜文語言犀利、幽默的特點是個難點,可以用“比”的辦法加深學生的理解。重在加強學生的語感,重在“意會”(心中明白了魯迅雜文語言的妙處了),而不一定要求學生“言傳”(用語言表述其中的妙處)。
理解內容和學習論證藝術、體會語言特點是學習本文的兩大任務,可以各安排一個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簡介魯迅先生的創作和本文的寫作背景。
2.正確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
3.理清文章思路。
4.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
教學過程?。
一、簡介魯迅先生的創作。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創作,對我國現代文學的發展有巨大的影響。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集《吶喊》、《徬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以及大量的雜文集,如:《墳》、《而已集》、《二心集》、《華蓋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等。(僅以中學語文課本涉及的為限。)。
二、簡介本文的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1934年6月4日,最初發表在6月7日《中華時報》副刊《動向》上,署名霍沖,后由作者編入《且介亭雜文》。
本文寫在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國主義占領我國東北三省之后,妄圖進一步占領華北地區,中華民族面臨嚴重危機,而國民黨反動政府頑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賣國反共政策,對外出賣國家領土,對內實行軍事“圍剿”和文化“圍剿”。
為了維護反動統治,蔣介石提倡以“四維”(禮、義、廉、恥)和“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內容的所謂“新生活運動”。于是文化界的反動文人隨之叫嚷“發揚國光”,掀起一股復古主義的逆流,以此來對抗革命文化的傳播和發展。由此可見,“媚外”與“復古”二者緊密配合是國民黨反動政權和一些反動文人的基本特點。
而一些資產階級買辦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極力鼓吹“全盤西化”完全否定我國的文化傳統,以此對抗革命文化。
為了促進革命文化的健康發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藝隊伍中進行了對文藝大眾化和文藝新舊形式等問題的討論。在討論中,有些同志受“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影響,認為“采用舊形式”就是“機會主義”,“類似投降”。根據文章內容來看,當時一些青年看到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經濟文化侵略,出于愛國主義熱情和對國家民族前途的關心,對一切外國的東西部有一種恐懼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在如何對待文化遺產的問題上,存在著種種錯誤思潮和糊涂觀念。為了揭露和打擊敵人,為了澄清認識,魯迅先生寫了這篇《拿來主義》(板書標題),闡明了馬克思主義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實行“拿來主義”的正確主張。文章中著重談的是如何對待外國文化的問題,但魯迅先生提出的主張也足以批駁那些對本國文化的錯誤觀點。因此,“拿來主義”完全適用于對待一切文化遺產。
三、研讀標題,發現問題。
本文標題屬于論題型。我們從標題明確了本文是要談論有關“拿來主義”的問題。讀標題后,要思考兩個問題:
1、什么是“拿來主義”?2、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
四、閱讀課文,解決問題。
(一)這兩個問題正是我們理解這篇雜文的鑰匙,是我們閱讀本文的入門。讓我們先在課文尋找第一個問題的答案。
讓同學們閱讀課文(4分鐘),標出自然段的序號找出哪些段落回答了“什么是‘拿來主義’”這一問題。
學生閱讀。教師指名回答。最后明確:第8、9段回答了什么是拿來主義。
(二)背景介紹了本文主要談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問題,可是8、9兩段只字未提“文化遺產”,卻談什么“大宅了”之類的問題。請同學們再仔細閱讀第9段,把這一段內容與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聯系起來,想想“大宅子”、“魚翅”、“鴉片”、“煙槍和煙燈”、“姨太太”分別指什么事物。
學生閱讀,分組討論,全班交流,最后明確:“大宅子”指文化遺產,“魚翅”指文化遺產中精華部分,“鴉片”指文化遺產中精華與糟粕互見的部分,“煙槍和煙燈”指文化遺產中的舊形式,“姨太太”指只供剝削階級欣賞享用的腐朽的東西,是純粹的糟粕。
這里“大宅子”、“魚翅”、“姨太太”并不難理解,對“鴉片”的含義可作適當啟發:清末有些人吸食鴉片,身體垮了,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看來鴉片不是好東西,但鴉片作為藥用,有很好的止痛效果,看來鴉片又是有用的東西;那么究竟應當怎樣評價鴉片呢?想想文化遺產中什么樣的作品與鴉片具有相似之處。明確了“鴉片”所指之后對“煙槍和煙燈”的含義也要作適當的啟發:吸食鴉片時煙槍煙燈是工具,而鴉片則是吸進來的內容,聯系文化遺產中某些不好的內容究竟是憑借什么才得以流傳的,想想煙槍煙燈指什么。
明確了“大宅子”、“魚翅”等所指內容之后要進一步明確拿來主義者對待這些事物的態度。
提問:1.對文化遺產中的精華(“魚翅”)應取什么態度?(吸收)課文中哪句話表現作者的這種主張?讀出課文中有關的闡述,不能多讀,也不能少讀,要恰如其分。(“只要有養料,也和朋友們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保?。
2.對文化遺產中精華、糟粕互見的部分(“鴉片”)應采取什么態度?(批判地吸收)讀出課文中表現作者這種主張的句子。(“只送到藥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卻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保?。
3.對文化遺產中的舊形式(“煙槍和煙燈”)應取什么態度?(留一點作歷史的反面教材,絕大多數應當清除)讀出課文中表現作者這種主張的句子。(“除了送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毀掉的了?!保?。
4.對文化遺產中的糟粕(“姨太太”)應采取什么態度?(堅決拋棄)讀出課文中表現作者這種主張的句子。(“大以請她們各自走散為是?!保?。
5.用一句話概括拿來主義的作法。(回答第9段第1句,答第10段第2句也可)。
(三)理解第9段內容之后再來理解第8段內容?!暗昧艘凰笳印弊匀皇侵该鎸ξ幕z產,其余的內容應當怎樣理解?仔細閱讀課文,在筆記本上填好下列表格。(出示投影片)。
指名回答。最后由教師明確:孱頭,“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進門”,害怕繼承拒絕借鑒,逃避主義;昏蛋,“勃然大怒放把火燒光”,盲目排斥,虛無主義;廢物,“欣欣然蹩進臥室大吸鴉片”,崇洋媚外全盤西化,投降主義。
(四)我們已經知道了作者主張實行“拿來主義”,議論文寫作目的是宣傳作者的觀點,但是,文章不僅要明確地提出論點,還要進行論證即回答“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
學生討論,發表見解,教師總結??梢杂袃煞N方法:一是說清這種做法的好處,另一種是說清楚其它做法的害處。這種回答問題的方法所表現的思維方式是普遍適用的。要求學生閱讀課文第1至第6---7段,看看作者在這里是否回答了“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是用什么方法回答的。
學生閱讀、思考,教師指名回答。
(是通過批判與“拿來主義”相反的“送去主義”來證明必須實行“拿來主義”。)。
重讀第1段,說說這段是從什么角度批判“送去主義”的。
學生閱讀、思考,教師指名回答。最后明確本段第一句說明“送去主義”的由來,以后語句列舉了反動政府一味送去的可恥行為。
提問:本段開頭就指出“送去主義”和“閉關主義”一脈相承,這有什么作用?
學生通過思考不難理解“送去主義”是“閉關主義”在新形勢下的表現。從閉關鎖國到投降賣國從對舊文化的抱殘守闕到對進步文化的深閉固拒,都是與中華民族新文化的創造和發展不相容的,文章一開始就把問題放到歷史和現實的背景中去考察。
提問:聯系本文寫作背景,想想為什么“別的且不說”,而“單說學藝上的東西”?
(因為本文著重要談如何對待文化遺產的問題,所以作者集中列舉“送去主義”在學藝上的表現。)。
(這是反語,表現了作者對“送去主義”的嘲諷。)。
提問:你還能從本段的哪些語句上體會出對“送來主義”嘲諷的感情?
這里主要靠學生“意會”,大家互相補充,具體到每個學生不必要求找完全。同時只要指出有關的語句即可,不必要求說清怎樣表現了這種感情。本段中“大師”、“捧著”、“兒張”、“一路掛過去、”、“發揚國光”、“傳道”等都表現出嘲諷的感情。
(五)重讀第3、4兩段,想想一味送出去究竟有什么壞處?填好下面的表格。(出示投影片)。
根據課文不難填出表上的內容,但要求學生語言要盡量簡明,不能大段地抄錄原文,以提高他們獲取和篩選信息的能力。尼采;只是給與,不想取得;沒有好結果,發了瘋。送去主義;只想送去,不想拿來;中國永遠貧窮落后。
提問:第3段從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批判送去主義?
(本段用將“送去主義”與尼采進行比較的方法指出“送去主義”的危害。)。
(這里是對“送去主義”的諷刺,不是“豐富”,而是自欺欺人;不是“大度”,而是媚外求寵。一味地送出去,當然是壞事情。
提問:說說“拋來”、“拋給”、“送來”各指什么意思。
(“拋給”、“送來”是指帝國主義對我國的經濟文化侵略?!皰亖怼笔侵赴褵o用的東西拋棄掉,或無代價的送人或施舍。一句“不要誤解為‘拋來’的東西”,把“拋來”和“拋給”之間的善惡分得十分清楚。)。
提問:請同學們說說3、4兩段和第六段的意思。
(3、4兩段通過揭露“送去主義”的危害來批判“送去主義”,第6段揭示“送來”產生的禍患,說明“拿來”的必要。)。
(六)學習本文最后一段。
要求學生閱讀第10段,想一想這段的五句話分別能回答什么問題、設計好問題后請把問題和答案連在一起讀一遍,看看是否通順,自然。
(我們究竟應當怎樣對待文化遺產呢?)總之,我們要拿來。(拿來之后應當怎樣區別對待呢?)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正確對待文化遺產有什么積極作用?)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怎樣才能做到正確對待文化遺產?)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辯別,不自私。(實行“拿來主義”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提問:最后一句的“新文藝”、“新人”指什么?
新人指無產階級文藝工作者,新文化指無產階級文藝。
提問:請同學們用簡明的話歸納本段的本意。
本段總結了全文,指出了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當有的膽識和品質,以及“拿來主義”對創造民族文化的重要意義。
五、理清全文思路。
我們帶著問題閱讀了全文,基本掌握了文章內容,理解了魯迅先生對文化遺產的正確主張,現在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文章。作者開始先批判了“送去主義”,邊批判邊樹立自己的觀點,然后以生動的比喻闡述了“拿來主義”如何對待文化遺產,最后對全文作了總結,明確了實行“拿來主義”對于創造民族文化的重要意義和實行“拿來主義”的人必須具備的品質。請同學們在筆記本上列出本文的結構提綱。(學生如能寫在投影膠片上更便于交流)。
教師指名回答。(或選2 ̄3份投影膠片進行交流)教師隨學生的回答板書:(供參考)。
第一部分、(1------7段)批判“送去主義”,樹立自己的觀點。
1.(1------2段)揭露“送去主義”媚外求寵,自欺欺人的可恥行徑,提出“拿來”的主張。
2.(3------5段)指出“送去主義”的危害,進一步提出“拿來主義”的主張。
3.(6------7段)指出“送去主義”產生的另一危害,明確提出本文論點。
第二部分(8------9段)闡明“拿來主義”的具體內容。
(一)從結構思路人手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二)從語法修辭人手仔細揣摩語言藝術。
(一)作者為什么繞一圈先淡送去主義,最后才談拿來主義
(二)第3段的類比
(三)第4段的“拋來”“拋給”“送來”的區別。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一)導人新課(略)。多媒體展示課題和魯迅肖像
(二)研討新課:理清結構思路
1、從朗讀理解人手
第一步:瀏覽全文,找出所有的“主義”,看“拿來主義”在哪里開始出現。(學生都很容易找到在第5段汗始出現 )
第三步:逐一落實上面三個問題
第五步:抽學生朗讀1―4段 要求:a 劃出生字新詞和不理解的句子;b、概括內容要點;c 體會這一部分的作用。
第六步:逐一解決以上三個問題
2、從對比分析入手
第一步:學生討論前后兩部分論證方式有什么不同。前半部分主要是批駁錯誤觀點,叫駁論;后半部分主要是闡明自己的主張、叫立論;這里的駁論是為立論服務的。
第二步:學生討論前后兩部分論證方法有什么不同。a、兩部分部在擺事實,講道理。但前半部分的事實是客觀典 事例,( 用多媒體打出當時報紙的畫)后 部分既有客觀典型事例(多媒體展示英國的鴉片、德國的槍炮、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的畫面),又有虛擬的比喻(多媒體展示一個窮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怎么辦的畫面):b、前半部分用類比論證,后半部分用了比喻論證具體是怎樣類比、怎佯比喻的,課后預習,下節課 體研究。
(三 )總結歸納
1、概括全文內容
第一步,學生討論問答,教師板書要點
第二步,教師歸納,為什么提出拿來主義,什么是拿來主義,怎樣實行拿來主義,魯迅先生對繼承中外文化遺產的態度,與毛澤東同志的主張完全一致,那就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2、總結本堂內容
本節課,主要探討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結構,以及全文的主要內容,注意思路和結構的區別:思路是作者安排材料的線索,而結構則是文章寫好后形成的段落層次,是思路的體現。 我們寫文章要先形成思路、在頭腦里勾畫出藍圖,然后按圖施工,完成結構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揣摩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研討了魯迅先生 的《拿來主義》寫了什么,知道了立論性議論文應該寫些什么。本堂課我們主要研討魯迅先生寫《拿來主義》是怎樣寫的,哪些方法和技巧是值得我們學爿和借鑒的。
(二 )研習新課
1、魯迅先生的雜文短小精悍,難讀懂,難讀透, 本文卻顯得深入淺出,其原因 ,除列舉了大量的典型事例外、還成功運用了類比和比喻的論證方法。
(1)研討第三段的類比論證
第一步:齊讀第三段
第二步:掌握類比的`特點和格式
第三步:將本段歸納為標準的類比推理
第四步: 學生獨立完成一段類比推理,如用火星與地球類比,得出結論
(2)研討第8―9段的比喻論證
第一步:齊讀這兩段
第二步:掌握什么是比喻淪證、它有哪些特點和作用
第三步:找出喻體,參考課后練習題
第四步:一一推出本體
第五步: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第六步:請你用比喻淪證中小學減負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第一步、抽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舉例說明魯迅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多媒體展示《友邦驚詫論》中的嘲諷語句)
第二步、舉出本文具有幽默諷刺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學生獨立看書,然后小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第三步、應怎樣運用幽默諷刺、區別魯迅先生生活的時代背景與今天的不同,區別敵我矛盾與人民內部矛盾的不同。
3、魯迅先生的雜文短小精悍,與他準確的遣詞造句是分不開的。
(1)辨析第四段中“拋來”、”拋給”、“送來”。
(2)體會第1段中”掛 、“捧” “送”幾個動詞的準確。
(3)品評第2段的” 好”、第8段的“孱頭”、“昏蛋”、“廢物”、第l0段的“使用” “存放”、“毀滅”等的精當這些詞語,有的不可替代,有的位置不可更換,實在是恰到好處。
(4)造句更注重短句與長句、單句與復句,整句與散句合理配搭,相得益彰,讀來既氣勢恢宏,義抑揚頓挫。
(三 )概括總結
1、教師總結本堂課內容,然后分組朗讀課文。方法:全班分成兩組,一組讀第一部分,一組讀第二部分的。要求:讀出句式,讀出語氣,讀出激情。
2、教師總結整篇課文教學后布置作文,即在研究性課題里,要有大量的事實、數據,要運用類比論證和比喻論證,適當引入新術語,新概念。
一、教學目標:
1、領會文章深刻的思想內涵及其現實意義。
2、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
3、學習形象化說理的方法。
二、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課文1——7段。
一、激趣導入: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對外開放,猶如一江春水,勢不可擋。于是如何對待外來文化,如何對待中外文化之間的交流,便成了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其實,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魯迅先生就曾專門著文,對此提出了自己的主張,這就是他的雜文——《拿來主義》。
二、合作、探究。
排除法解題思路:或a或b或c或d。
非a。
非b。
非c。
所以d。
如果一個題有若干個選項,而要證明其中某項正確,那么只要找出依據,否定其它所有的選項就行了——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排除法。從論證手法的角度看,屬于因果論證?!赌脕碇髁x》這篇文章就反復使用了這種論證思路和論證手法。
1.我們先看課文的1——7段。作者在幾段里面提到了中外文化交流上的幾種做法??焖匍喿x,把作者提到的幾種做法一一找出來。
明確:a、閉關主義b、送去主義c、聽憑送來d、“送去”之外,還得“拿來”。
2:那么,作者選擇的是哪一種做法呢?
明確:作者認為正確的做法是:“送去”之外,還得“拿來”。
3:那么作者是如何排除(否定)其它做法的呢?
(1)“閉關主義”是怎么做的?
(2)“閉關主義”是否行得通呢?為什么?
明確:(1)閉關主義的做法是:“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也就是彼此不交流。(2)閉關主義”行不通。因為“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也就是用武力逼迫,“又碰了一串釘子”。于是排除(否定)了“閉關主義”的做法。
明確:有依據?!跋仁撬鸵慌哦桨屠枞フ褂[”;“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征主義’”。其論證方法是例證法(舉例論證)。
5:、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否定“送去主義”的呢?
明確:通過與尼采的類比,作者指出“送去主義”的危害——“當佳節大典之際”,我們的子孫“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也就是必淪為乞丐。
6:理解下面這幾個句子。
明確:準確、生動和奚落。
明確:“活人”指的是梅蘭芳博士;不是一種進步,因為本質上還是“送去主義”;因此加點的文字是反語。
明確:不是。因為作者在舉例的時候——句子(1)語帶奚落,而且“送去主義”會使我們的子孫淪為乞丐。因此,“豐富”和“大度”這兩個詞帶有諷刺意味。
明確:“摩登”的意思是“現代的”“時髦的”。作者“不想對于‘送去’再說些什么,否則太不‘摩登’了”,是因為“到現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作者這么說顯得語言幽默。
7:“送來”的都是些什么東西?作者用一個成語來給這些東西定位,是哪個成語?
明確:送來的“先有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后有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弊髡哂谩皻埜渲恕边@一成語給這些東西做了定位,正因為如此,“連清醒的青年們,也對于洋貨發生了恐慌”。于是對文化交流上的“送來”主義給予了否定(排除)。
8:模仿排除法,請大家歸納1——7段的論證思路。
明確:或閉關主義,或單純送去,或聽憑送來,或送去之外,還得拿來。
閉關主義,實行不通。
單純送去,淪為乞丐。
聽憑送來,大受其害。
所以,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拿來主義)。
9:1——7段論證的是什么問題?整體上使用的論證方法是什么?
明確:1——7段論證的是:為什么“送去之外,還得拿來”,即為什么要“拿來”。整體上使用的是因果論證法。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學習課文8——10段。
二、合作、探究。
1:課文1——7段論述的是為什么要“拿來”。8——9段論證怎樣“拿來”。
文中的“大宅子”比喻什么?
明確:“大宅子”比喻外國文化遺產。
2:對待“大宅子”的方法,文章擺出了哪幾種?
明確:對待“大宅子”的態度和方法有:
孱頭徘徊不敢走進門昏蛋放一把火燒光。
廢物欣欣然接受一切拿來主義者“占有,挑選”
3:說說前三種方法的含義是什么?
明確:前三種方法的意思分別是:懦弱無能、害怕繼承、拒絕借鑒的逃避主義;盲目排斥的虛無主義;崇洋媚外、主張“全盤西化”的投降主義。
明確:有益的(即“魚翅”),要“拿來”,而且“使用”;既有危害又有用處的(即“鴉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處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煙燈”“煙槍”和“姨太太”),原則上加以“毀滅”(只留少許送博物館)。
5:根據上面的分析,用精練的語言,歸納拿來主義者“占有,挑選”的態度和方法。
明確: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即批判地接受。這種態度和方法,不僅適用于外國文化,也適用于外國政治、經濟、技術和軍事等領域;同樣適用于對本國文化遺產的繼承,以及對他人經驗的借鑒等等各個方面。
6:模仿1——7段對論證思路的歸納方法,歸納8——9段的論證思路。
明確:或逃避主義,或虛無主義,或投降主義,或批判繼承。
虛無主義是昏蛋。
投降主義更是廢物。
所以,對文化遺產要批判地接受。
7:以小見大,運用比喻,通過細小的、人們熟悉的事物來闡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8——9段一個突出的特點。
完成下面的課堂練習——運用人們熟悉的比喻,闡明下面的道理。
堅持對外開放,可以有力地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和發展;但同時,我們又要加強法制建設,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防止腐朽落后的東西乘虛而入,對我們造成危害。
參考答案:好比一間屋子,把窗子關起來,甚至完全堵上,徹底封死,自然可以防止蒼蠅、蚊子等有害之物的侵入,但同時也擋住了燦爛的陽光、新鮮的空氣,還有悅耳的鳥語和沁人心脾的花香。那么怎么辦呢?無視危害的存在,大開窗子自然是不行的。我們的意見是,安裝一層過濾的紗窗,把有益于身心的健康東西放進來,同時又擋住了威脅我們的一切有害之物。
8:最后一段是結論。齊讀第10段,回答下面的問題:
“拿來主義”者首先要具備什么樣的素質?
明確:“首先要這人沉著,勇敢,有辨別,不自私”。
理解“送去主義”“拿來主義”的含義;明白本文的主旨是針對外國文化的問題。
具體要求情感。
目標有意識的接受外國文化。
知識。
目標理解“送去主義”“拿來主義”的含義。
能力。
目標能夠區分各種主義的含義及表現。
重點。
1.學習因果論證的寫作方法;2.尤其學習掌握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
難點。
學習因果論證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推理的邏輯性。
教具。
教學方法啟發式與講授相結合。
學法指導。
板書設計。
魯迅。
閉關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
否定送去主義——什么都送去,但不拿。
肯定拿來主義——不僅要送去,還要拿來。
“拋來”:無目的的。
“拋給”:有著陰險的目的。
“送來”:有目的,但態度比拋來要緩和。
教學過程:板書或札記。
一、新課導入。
1.大家現在逛街喜歡去買什么東西吃?喜歡聽什么樣的音樂?喜歡喝什么?
明確:喜歡吃肯德雞,麥當勞;喜歡聽流行音樂,搖滾,r&b喜歡喝可樂。
2.大家想想這些東西在新中國初期有嗎?
明確:沒有,都是從國外傳進中國的。
二、新課講授。
1.朗讀課文,找出“送去主義”的表現。
明確: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接著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去歐洲一路掛過去。
概括起來“送去主義”是將自己國家的東西送到國外去,而在這里是指斥當時一些人不顧國情,仍以文明古國自居,自欺欺人,把送古董、國畫、京劇等到國外去展覽或演出說成是“發揚國光”
明確:“閉關主義”是一種閉關鎖國的政策,促使了中國的落后。在鴉片戰爭之后,英法等國的入侵使中國的國門打開,與多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就是文中提到的“碰了一串釘子”,結果是中國將國寶送到國外,自以為物產豐富。
明確:只送不拿,只會使自己越來越窮,國家的國力越來越弱,就會落得被別國凌辱,向他人乞討的地步了。
4.文章在第4自然段緊接著講別人給的獎賞是怎樣的獎賞?
明確:是別人“拋給”的。
明確:“拋來”是指無目的的;“拋給”有著陰險的目的;“送來”有目的,但態度比拋來要緩和。
明確:因為那些把我們下怕的東西是“送來”的,不是我們愿意想要的,是外國的糟粕,而“拿來”則是我們占主動,因此要拿來!
6.大家暫時回憶一下我們先前講的幾個主義可以大致的概括如下:
明確:閉關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
送去主義——只送不拿。
送來主義——拋給的,被動的接受的。
那么從上面的總結可以看出作者否定的是什么,提出的是什么?
明確:否定“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提倡“拿來主義”。
三、小結。
我們今天分析了課文的前面部分,主要是本文“破”的部分,課文運用了因果論證,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要實行“拿來主義”,下節課我們則看看怎樣拿來。
四、作業。
完成練習冊一、二、三題。
教學后記:“送去主義”的表現能找到,但“送來主義”的歸納就比較困難。
1、認知目標:了解文章破立結合的論證方式以及因果論證、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在寫作上有所借鑒。
2、方法過程目標:深入理解“拿來主義”的內涵并與時代結合。
3、情感目標:如何培養能力以及思維品質教師引導,師生共同交流、探討。
學習并掌握文章破立結合的論證方式以及比喻論證的方法。
深入理解"拿來主義"的內涵。
根據文本內容探究新時代的"拿來主義"的內涵。
關鍵理清文章論證思路,理解"拿來主義"內涵。
1、了解文章背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提出拿來主義這一主張的。
2、理清文章思路,正確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
3、將文本內容與時代結合,進行探究。教具多媒體。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好!昨天公開課抽簽,我很幸運的抽中了高一一班,因為你們是四個班中最優秀的,能和優秀的人共事是一件快樂的事。帶著這種好心情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歌曲。
哪位同學知道這首歌曲的源自那部電影《kongfupanda》。
這是好萊塢夢工廠制作的動畫大片,內容大致是,笨手笨腳胖乎乎的熊貓阿寶練就神奇中國功夫,打敗大反派作惡多端、忘恩負義的黑道老大雪豹。第二部從5月28日零時全球公映,一票難求。
電影里中國文化的元素隨處可見:功夫中國國粹,熊貓中國國寶。
正因為如此,從第一部《功夫熊貓》上映起就有許多人要求抵制,理由如下:
a、美國的熊貓眼睛是綠色的,讓人感覺邪惡,真正大熊貓的眼睛是黑色的,美國為什么用綠色的,大家自己琢磨琢磨。
b、美國大熊貓的爸爸居然是只鴨子,毫無緣由,但這只鴨子分明和美國動畫片唐老鴨有幾分相像,對于以前沒有了解大熊貓故事的孩子來說,很容易留下中國大熊貓有一個美國唐老鴨爸爸的印象。
我們來現場做一個調查,咱們全班有多少人?
你會去電影院或在家中觀看《功夫熊貓2》?
其實上世紀三十年代,魯迅就給出了答案。我們先來學習這篇課文,然后來回答這個問題。
二、主旨探尋:
(一)整體把握。
1、哪個同學談談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理解?
用這個格式來回答:反對提倡。
反對送去主義,提倡拿來主義。
2、魯迅所談的“拿來主義”是針對什么而談的?從外國“拿”什么呢?
“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p>
卒章顯志,魯迅是從建設新文藝的角度,談要借鑒外國先進的文藝思想、文化成果。也就是只有借鑒外國先進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設我們的新文藝。
(二)這是一篇議論文,又是周樹人寫的,很多同學都皺起了眉頭。咱們中學生學語文“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對魯迅的這篇文章,其實大可不必怕。剛才整體感之后,大家已經知道文章就兩部分。清清爽爽。
下面我們看第一部分怎么寫?
1、咱們班哪位同學朗誦最好,請你讀17段。大家一起看看他是怎樣證明自己觀點的。
形成板書:
做法危害。
閉關主義閉關鎖國抱殘守缺落后挨打。
送去主義卑躬屈膝賣國求榮亡國滅種。
送來主義商品傾銷經濟侵略文化侵略。
因果論證舉例論證類比論證。
3、魯迅為了將送去主義論述清楚,提到了那些人?
4、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
因果論證:因為這些方法都不足取,所以要實行拿來主義。
例論證。
5、魯迅語錄:某些國人自夸中國地大物博,魯迅曾批評道:倘是獅子,自夸肥大是沒什么的;倘是一頭豬,自夸肥大,絕不是什么好事。
列強覬覦你,最終要瓜分你,吞掉你。子孫后代在佳節大典之際磕頭賀喜討賞的畫面觸目驚心哪。
(三)學習第二部分。
1、前半部分已從反面論述了應該實行拿來主義,下文應該怎樣寫?
怎樣實行拿來主義。實行拿來主義的具體做法。
2、請女同學中朗讀最好的一位來讀最后三段。
3、有沒有高度概括拿來主義做法的句子或詞語?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使用或存放。
更概括地說,就是四個字:占有、挑選。
4、這一段有很形象的闡釋,找出來放聲讀一讀。
這里用了什么方法來論證的?
5、剛才有同學說是比喻論證,誰能具體分析一下?
形成板書:
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
魚翅:精華。
鴉片:精華與糟粕互見的部分。
煙槍和煙燈、姨太太:糟粕。
二、走出課堂。
1、眼下對待美國大片我們應該持有什么態度?
票房收入就是最好的回答。這幾天《功夫熊貓2》在全球公映了,《功夫熊貓1》曾拿下六億美元的票房收入,僅中國就拿下了2.6億美元。5.28日全球公映,《功夫熊貓2》內地上映兩天掘金1.2億。
電影局對趙半狄的做法,表示從感情可以理解。
孱頭:比喻懦弱無能,害怕繼承的人。不敢接受。
昏蛋:比喻割斷歷史,盲目排斥,貌似徹底革命的人。徹底否定。
廢物:比喻欣然接受遺產中不良成分的毒害的人。全盤接受。
占有、挑選。就是繼承、學習、模仿。
好萊塢夢工場的美國導演們一定沒有讀過魯迅的這篇《拿來主義》,他們卻深得拿來主義的精髓:尊重、喜愛中國文化,《功夫熊貓》融合了眾多功夫片的技巧,還為阿寶設計了最典型的中國化背景:山水、廟會、面條攤子,他練的是功夫,受傷了去針灸,連阿寶一手端數碗面條的架勢也像是地道的中國“店小二”。
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又善于創新。將中國文化用栩栩如生、豐富變化的動畫效果來呈現出來;阿寶的形象又有美國式的個性、自由、可愛、樂觀、幽默、勵志。
3、中國已經是一個經濟大國,但還不是一個文化大國,遠遠排在美國、英國、西班牙、甚至落后于韓國。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他比中國制造更強大。舉例!
中國制造的8—10億件襯衫才能買一架波音客機,這需要多少中國女工在嘈雜的制衣車間中勞作多長時間?又要花去多少中國銷售人員的精力,因為要想美國男人都買四五件襯衫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知道美國的高科技賺取中國人多少汗水與勞動,但是我們可曾想過美國的電影、文化在中國市場拿走了多少真金白銀!
文化反映了一個國家的軟實力,軟實力是綜合國力中最為重要的因素。
因為武力,金錢征服不了人心但文化能征服人,打動人。(世界各國競相發展文化產業,美國是世界第一大文化產業強國,文化產業規模在其國內產業結構中位居第二,在出口方面則是第一大產業。日本僅次于美國,其文化產業的規模比電子業和汽車業還要大,其動畫產業占世界市場的62%,游戲領域則占世界市場的1/3。)文化上的強大與否將決定一國能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強國,讀了魯迅的這篇文章,我們要勇敢的吸收一切外來的文化,要占有、挑選,《功夫熊貓2》來了,咱們可以勇敢的走進電影院,自信地借鑒外國文化,提高國家軟實力,這就是今天這節課我們的收獲,也是老師對大家的殷切期許。
板書設計:
錯誤做法危害。
批判……提倡……閉關主義閉關鎖國落后挨打。
因為……所以……破:送去主義賣國求榮亡國滅種立:占有、挑選。
大宅子:文化遺產送來主義經濟掠奪文化侵略。
鴉片因果論證舉例論證類比論證。
魚翅。
煙槍、煙燈。
學習目標:
2、情感態度價值觀:領會“拿來主義”的含義,認清對待外來文化及本國文化遺產應持有怎樣的正確態度和“拿來主義”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難點:
1、把握__思路及論證方法。(重點難點)。
2、理解“拿來主義”含義。(重點)。
3、揣摩詞語的諷刺意味。(難點)。
課前預習。
1、走近作者: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創作,對我國現代文學的發展有巨大的影響。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吶喊》《徬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以及大量的雜文集,如《墳》《而已集》《二心集》《華蓋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等。魯迅最杰出的是雜文創作。其雜文“象投槍,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勢力”。他的作品是一部記錄著對黑暗憤懣和對光明渴慕的民族啟示錄。
2、且介亭的緣起:
有一段時間,魯迅先生住在上海閘北帝國主義越界筑路的區域,這個地區有“半租界”之稱。魯迅先生因此將“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憤懣?!扒医橥ぁ卑凳具@些雜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間里寫的,形象地諷刺了國民黨統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現實。
3、寫作背景:
__寫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熬拧ひ话恕笔伦冎?,日本帝國主義把魔爪伸向華北,蔣校長反動統治集團越來越依附英美帝國主義,肆無忌憚地出賣民族利益,討好帝國主義,從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方面奉行一條徹頭徹尾的賣國投降路線。英美帝國主義除了肆意踐踏我國領土主權,瘋狂掠奪我國經濟資源外,還用腐朽沒落的`西方文化腐蝕我國人民,反動政府和帝國主義互相勾結,一個“送去”,一個“送來”,中國面臨著“殖民地化”的嚴重危機。
長期以來,由于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國主義不斷輸入鴉片、槍炮、香粉、電影及各種小東西進行軍事、經濟、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們對于外來的東西“發生了恐怖”,產生了一種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確對待外國的東西。當時上?!段膶W》月刊正在討論如何對待“文學遺產”問題,在討論中存在著“全盤肯定”和“全盤否定”兩種錯誤傾向。魯迅感到,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反動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嚴重危機,同時革命內部在對待中外文化遺產的問題上存在著相當混亂的觀點。針對這些情況,魯迅寫了《拿來主義》一文,批評了種種錯誤的思想,生動透徹地闡明了無產階級對待外來文化及本國文化遺產應有的正確態度,指出了批判的繼承和借鑒是建設新文化、塑造新人的必要條件。
1、注音。
自詡()殘羹()冷炙()譬如()給與()孱頭()。
蹩進()糟粕()吝嗇()國粹()徘徊()。
故弄玄虛()冠冕堂皇()暴殄天物()高屋建瓴()。
2、改正別字。
辨解()殘羹冷灸()禮上往來()自栩()陷井()。
針貶時弊()積重難反()暴唳恣?。ǎ┪εR()。
課堂探究。
第一課時。
1、理清__思路,把握__主旨。
2、學習理清議論文思路的方法。
3、領會“拿來主義”的含義,認清對待外來文化及本國文化遺產應持有怎樣的正確態度。
__思路是怎樣的?
如何理清一篇議論文的思路?
1、請理清下文的思路。
選擇誠信。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機敏來得憨實。誠信好比一個鄉間小伙,他每日只知弓著黝黑寬闊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機敏則更像一個電腦黑客,他總是那樣才思敏捷,頭腦靈活,卻總是不露真相叫人緊張。在人生的劇本里,一位老實踏實的演員總要比一個奸詐精怪的角兒更受觀眾青睞。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金錢更具內蘊。舉著“金錢萬能”旗號東奔西走的人生注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滿身的銅臭最終帶來的也不過是金錢堆砌而成的冰冷墓穴;而誠信,能給人生打底潤色,讓人生高大起來,豐滿起來,它給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澤與豐富含蘊,讓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潤注目,善始善終。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榮譽更具時效性。沒有一蹴而就的業績,沒有一成不變的江山。沒有人可以頂著榮譽的光環過一輩子。榮譽是短暫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美麗的風景,它再美麗,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但誠信是培植人生靚麗風景的種子,你一直耕耘,就會一直美麗,你將誠信的種子撒滿大地,你的人生將會美麗到天長地久。
選擇誠信,是正確之選。在你一一權衡過后,在你層層過濾之后,你會猛然發現,在人生面紗下最迷人的,原來是那最沒有矯飾、最樸實不花哨的誠信!你會發現,沒有了誠信,生活原來是那樣的索然無味!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huibaotihui/29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