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計劃書可以讓我們在目標和任務之間建立明確的關系,更容易實現預期的目標。想要寫一份出色的計劃書嗎?不妨先參考一下以下的范文,獲取一些寫作靈感和思路。
本學期我們備課組的工作緊緊圍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中心,在教學活動中采取相應的措施,狠抓教學常規的落實。以學生為本,結合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強化常規工作,努力把我們組建設成具有濃厚學習氣氛,緊密團結,互幫互學,共同進步的優秀備課組。
1.教師方面:
教研組長:章曉東備課組組長:鄒文才。
備課組人員:鄒文才鄭曉瓊任瑤瑤吳永端王振杰。
2.學生方面:
本學期任務重,時間緊。高三的通用技術高考在9月24號時間緊迫,高二16個班級就三位老師任課,總體任務較重。
1.高三及時制定二輪專題復習計劃,并爭取在第二次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2.高二年級確保合格率不低于98%。
1.本學期備課組將切實搞好各種復習迎考工作,高三及時制定二輪專題復習計劃。
2.高二年級認真研究會考考試大綱,加強培優補差。
成員:全體成員。
時間:每周周一及周四下午第三四兩節。
地點:高三辦公室。
授課總數24輔導總數24考試總數4。
時間教學專題教學內容課時輔導備注。
第1周探討新計劃針對新課程特點,探討教學設想和措施12。
第2周。
考前模擬訓練1針對高考中重點內容,探討復習措施12。
第3周。
考前模擬訓練2最后對學生的疑點難點進行解決12。
第6周放假。
第7周技術試驗的探討討論組織學生進行哪種技術實驗11。
第8周公開課對青年教師的公開課進行點評。
第9周。
交流經驗與兄弟學校進行經驗交流。
第10周。
期中考試。
第11周期中考試總結期中考試總結。
第12周課外活動的安排如何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活動。
第13周技術語言就設計的交流語言進行討論。
第14周教學方法的討論根據其他地區實施的情況,討論可借鑒的教學方法。
第15周模型制作就學生進行怎樣的模型制作討論12。
第16周。
交流經驗與兄弟學校進行經驗交流。
第17周期中復習計劃對高二期末復習計劃制定和高三高考第二次考試沖刺復習計劃。
第18周期末復習期末復習測試11。
制作材料:一把剪刀、一雙穿過的舊毛襪、飲料瓶、針線、絲綿。
步驟一:先把飲料瓶剪開,再把襪子口朝下套進去,腳跟的地方最好在前,顯得好看。
步驟二:為了使更加立體一些將一些絲綿塞到腳跟的地方,使看起來鼓鼓的,形成臉蛋,因為瓶子輕放在桌子上容易倒,接著為了使更穩定,可以在底部裝些大米或小麥增加重量。
步驟三:接著用針在小娃娃眼睛的部位安上眼睛,(也可以用扣子代替)。
步驟四:接著用線給可愛的小人縫上嘴巴,一個筆筒就誕生了!而且是自制的哦!低碳又環保!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我們缺乏一雙去觀察美的眼睛,生活中處處都能夠發現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只是我們沒有發現罷了。再說,自己親手制作的筆筒,豈不是更有意義,說不定用起來的心態都不一樣了呢!
為落實省國培辦《關于組織實施甘肅省2016年“國培計劃”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甘國培辦〔2016〕35號)和市教科所《關于組織參加甘肅省2016“國培計劃”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定市教研發〔2016〕53號)文件精神,按照省教育廳和市教育局的統一部署,經研究,決定在全區組織實施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以下簡稱“能力提升工程”),結合我區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從2016年7月起,以“國培計劃”為依托,以混合式培訓為主要方式,以校(園)長和骨干教師培訓、培訓者培訓為突破口,實施我區中小學(含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理工中專)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員培訓、測評和認證等任務,全面提升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實現專業發展的能力,推動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主動應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我區教育信息化發展。
二、培訓對象和內容。
(一)培訓對象。
全區教育系統各級各類學校的所有教師(2018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教師根據個人意愿可自主選擇參加培訓、工勤人員不參加培訓)均要參加“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書。參加了2015年教育部中國移動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國家級培訓項目、2015年教育部樂高“創新人才培養計劃”教師培訓項目的教師不重復參加能力提升工程培訓。
(二)培訓內容及標準。
按照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試行)》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指南》,包括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和應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師專業發展三個方面。我區由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進行培訓。
(三)培訓效果評估。
“能力提升工程”測評工作由省教育廳統一領導。教師完成培訓學習任務、并獲得學分、培訓結業證書。成績不合格者,不認定學分。學習完成后可到培訓機構的學習和管理平臺查看成績。結業證書全省統一式樣、統一印制、統一編號,由省工程辦統一管理。
三、培訓方式。
全員培訓采取線上學習和線下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由網絡培訓學習和以校本研修為主的教學實踐兩部分組成。培訓機構與教師專業發展中心共同研究制定本級研修學習實施方案,并組織骨干培訓者培訓,開展全員網絡課程學習、校本研修及過程性測評;各校(園)要更多地依靠培訓機構專家團隊做好校本研修工作。教師須參加訓前診斷測評,并依據測評結果在培訓機構提供的相應培訓課程中進行選學。
四、推進和實施。
(一)推進措施。
1.組織全體教師積極參加混合式培訓,開展“網絡研修+校本研修+課堂教學實踐”式的整合培訓,實現個人自學、網絡研修與課堂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模式,建立以校為本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常態化培訓機制,促進教師邊學習、邊實踐、邊應用、邊提升。
2.由培訓機構負責組織實施網絡研修(即線上課程學習和研修活動)。參訓教師要依據診斷測評結果和自身需求,明確研修主題,選擇課程模塊,以任務驅動為主線,必修與選修相結合,著眼于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需要的理論與技術方面的問題,開展線上課程學習。
3.由區教體局、培訓機構與學校共同組織實施基于網絡的校本研修,建立“個人空間-教師工作坊-研修社區”一體化網絡研修體系。設計系列校本研修活動,組織教師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理論與技術手段開展教學實踐,完成線下實踐任務,各學區、校(園)要制定本校校本教研計劃,教師線下教學實踐打分表。
4.依托培訓機構,各學區、校(園)負責組織實施課堂教學實踐活動。通過組建覆蓋各學科、各學段的一線學科骨干教師為主體、信息技術理論與技術專家為支撐的培訓專家團隊,結合學科案例教學,強化情境體驗,幫助教師更新教學設計理念,掌握信息技術應用手段,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二)實施步驟。
1.2016.7月,開展集中培訓。下發相關通知,組織開展校長、管理者和助學輔導教師集中培訓,明確工作流程和任務。
2.2016.8月,參訓人員報名、審核。對教師參訓資格進行審核,通過審核的教師在國培項目網絡培訓平臺進行報名,并進行學員統計和編班等工作。
3.2016.8月-2016.11月,全員網絡培訓。診斷測評+網絡研修+校本研修+課堂實踐(包括統一組織送教下鄉等線下集中研修活動和微課大賽、教學設計、曬課評課和課例征集等評優選先活動等);收集工作簡報、工作小結和學情數據等。
5.2016.12月,總結評估。各學區、校(園)上報不少于3期的工作簡報;收集本校優質生成性資源目錄及光盤;上報教師線下教研評分表;總結2016年度提升工程整體工作,制作和分發結業證書,表彰先進個人和集體。
五、組織管理。
(一)領導機構。
區教體局成立“能力提升工程”領導小組,具體工作由人事股、教師專業發展中心、教研室、電教室共同承擔,負責“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推進的規劃及方案,統一安排、組織、管理、指導、協調我區“能力提升工程”教師培訓和測評的具體實施,配備專門管理人員,制定我區管理制度,組織培訓管理者、骨干培訓者、教研員和中小學校長(園長)等開展相關專題培訓,督查我區教師培訓、測評過程和培訓完成情況結果的運用,報送項目備案材料,協調處理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有關問題等。
(二)工作職責。
1.人事股:負責將教師參加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情況納入學區、校(園)評先選優、校(園)長評先選優、年度考核,教師評優晉級、職務評聘、骨干教師培養、名優教師申報和教師資格定期注冊的必備條件之一。
2.教師發展中心:負責培訓方案、測評細則的制定,與上級部門、培訓機構和各學區、校(園)培訓事宜的銜接和培訓學員信息的上報等工作,并將能力提升工程培訓納入教師繼續教育學分管理。
3.教研室:負責組織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示范課評選、教學技能比賽、優秀課例征集和督促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主動應用信息技術,形成濃郁的應用氛圍。
4.電教室:負責組織各類參訓學員網絡注冊和平臺操作,教學課件制作、微課程、電子白板應用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技能比賽和優質課案例資源征集活動,教師網絡空間建設與應用評優等活動,充分發掘、推廣應用成果,廣泛動員教師和學生依托空間平臺開展網絡教研、在線研討和空間互動,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5.各學區、校(園):負責培訓教師的信息上報、督促教師培訓、課堂教學實踐評價和組織實施教師的測評工作。通過組建覆蓋各學科、各學段的一線學科骨干教師為主體的測評團隊,結合學科案例教學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實際情況,完成測評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監督機制。
1.中國教師研修網項目組提供平臺實時監控服務,保證系統運行穩定,提供專業系統的各層次技術培訓,保證各角色順利使用平臺,運用隨機問題監控等技術手段,加強對學員研修過程的監管,制定專門的應急預案,對突發情況做到快速有效應對,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
2.教體局將把教師參加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情況納入對學校年度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將信息技術應用成效納入中小學辦學水平評估、校長考評和教師績效考核的指標體系。
(二)設備保證。
1.電教室協助學?!叭▋善脚_”建設,督促學校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為教師培訓提供設備保證和技術支持。
2.各學區按照就近原則,負責安排轄區內已接通寬帶網絡的大規模學校(園)對口幫扶沒有接通寬帶網絡的學校(園)教師完成培訓任務。
(三)經費保障。
“能力提升工程”培訓經費由省級統籌安排,納入“國培計劃”經費管理。教師培訓不收取任何費用。
七、聯系方式。
7.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學習心得。
8.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計劃。
9.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總結心得。
10.教學策略選擇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設計。
通用技術課程標準的內容以提高學生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為基本目標,堅持基礎性、通用性、選擇性與時代性的高度統一,注重國際經驗與我國國情相結合,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相結合、教育傳統與未來發展需要相結合,努力建設立足我國國情、體現未來走向、具有中國特色、富于開拓創新的普通高中技術課程的.新構架。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對教學過程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奔夹g課程應結合自身的特征,把它落實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
本學期開設《技術與設計1》,高一年級5個班同時開課,每周1課時,總課時數20節,其中課堂教學19節,教學評價1節。
第1周針對新課程特點,探討教學設想和措施。
第2周統一進行集體備課,探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第4周學術研究討論。
第6周放假。
第7周討論組織學生進行哪種技術實驗。
第8周對青年教師的公開課進行點評。
第9周與兄弟學校進行經驗交流。
第10周統一教學進度。
第11周期中考試。
第12周進行六認真檢查。
第13周針對檢查結果指出不足,指導如何改進。
第14周如何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活動。
第15周就設計的交流語言進行討論。
第16周根據其他地區實施的情況,討論可借鑒的教學方法。
第17周就學生進行怎樣的模型制作討論。
第18周制定復習計劃。
第19周期末考查。
第20周進行教學評價。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要以現代教育理念為知道思想,運用現代學習理論、網絡環境與多媒體技術,對整個教學系統進行規劃,在分析學習者的特點、教學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條件以及教學系統組成部分特點的基礎上統籌全局,選擇提出教學具體方案,包括一節課進行過程中的教學結構、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活動形式、教學評價、知識來源、板書設計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實現課堂教學過程的優化。整個課堂設計要貫穿一條主線(信息素養)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運用信息。
一、教學設計應當把握重點。
我們要根據新課程改革的思想理念,運用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模式、手段、策略等來進行教學設計,把握以下重點。
1.三維度目標。
新課程改革提出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育人思想,關注課堂教學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統一,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結構,追尋新時期條件下素質教育理論發展與實踐創新的統一。
2、重、難點。
把握本課的重點,難點。
3、學情分析:
4、導入:
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它是本節課的頭,別有用心的導入很重要,你要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在整個課堂中有求知欲望。
5、主體性教學策略。
主體性教學策略:主體參與,合作學習,差異發展,體驗成功。注意把握四條認知邊界:一是教學的著眼點從怎樣舊這點能夠缺點錯誤轉移到怎樣激勵學習潛能;二是不承認差生,只承認個體差異存在,要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三是教學的注意中心應從知識本身轉移到獲取知識的過程;四是關注教學個性化走向個性群體化的實踐策略。
6、學習方式。
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課堂學習方式,重視學生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關系,互相適應,互相促進,優化課堂要素的配置,追尋有效課堂學習的基本要素,提出有效課堂教學的評價指標。
7、教學模式。
8、教師的主導作用。
重視課堂講授的實效性和時效性,提倡簡潔、精練、有效的課堂指導,優化課堂結構,重組環節步驟,重視信息流的整合和有效信息的輸載,研究課堂信息的交互性和有效傳輸。
9、任務設計的重要性:
任務:層次性,適用性,由表及里,逐層深入。
a、目的:你是要學生做什么?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思路。
b、廣度:你的任務是面向全體學生,還是觀向個體差異的學生。
c、深度:因個體差異,任務深度不同。
10、重視課堂練習的實效性。
配置合理、有密度、能夠引導學生智力潛能開發的課堂練習。
11、與課程整合。
計算機是一門工具學科,它可以說是其它學科的基礎,我們就要培養他們學習的方法,來更好的為其它課程服務。
12、.建立教學評價反饋激勵機制。
通過評價的激勵,誘導學生的興趣、意志、情感等學習心理的內在動力體統,引導學生的潛能發展。
多元評價:自評、互評、師評發展性評價:不以結果為主,更要注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
審美評價標準:美的標準應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結構,不能以常人的標準進行。評價參考:只是為引人注意,還是賞心悅目的感受,更好理解我們要表達的意識。
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需要對教學設計進行評價和反饋,并隨時調整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的有關環節。評價、反饋與修改應該貫穿信息化教學設計過程的始終。
二、教學設計的基本程序。
(一)教學任務設計。
1.教學內容的安排。
2.學習者特點的分析與教學方法的選擇。
3.教學目標的確定與實現目標的任務途徑。
知識技能情感。
應特別注意的是,在教學目標陳述中,應該使用表達學生具體行為的動詞,盡量避免使用過于籠統、含糊的詞語,如“了解”、“學習”、“培養”、“理解”、“認識”、“欣賞”等,用這些動詞表述的教學目標,教學后無法測量是否達標。教學目標的陳述主體不應是教師(或講授內容),而是學生(或學習結果)。陳述教學目標應注意個性化。
教學目標描述用詞舉例:
(1)結果性目標。
a.知識。
了解說出、背誦、辨認、列舉、復述等。
理解解釋、說明、歸納、概述、推斷、整理等。
應用設計、辯護、撰寫、檢驗、計劃、推廣等。
b.技能。
模仿模擬、再現、例證、臨摹、擴(縮)寫等。
獨立操作完成、指定、解決、繪制、嘗試等。
遷移聯系、轉換、靈活運用、舉一反三等。
(2)體驗性目標。
經歷(感受)參與、尋找、交流、分享、訪問、考察等。
反映(認同)遵守、接受、賞識、關注、拒絕、摒棄等。
領悟(內化)形成、具有、樹立、熱愛、堅持、追求等。
(二)教學策略的制定。
教學策略是為了達成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在對教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對教學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它包含以下幾層含義:第一,教學策略包括教學活動能夠的元認知過程、教學活動的調控過程和教學方法的執行過程。教學活動的元認知過程是教師對教學的進程及其中的變化而對教學過程的反饋、調節活動。教學方法的執行過程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的師生相互作用方式、方法與手段的展開過程。第二,教學策略不同于教學設計,也不同于教學方法,它是教師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活動的整體性把握和推進的措施。第三,教師在教學策略的制定、選擇與運用中要從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入手和著眼,要兼顧教學的目的、任務、內容,學生的狀況和現有的教學資源,靈活機動地采取措施,保證教學的有效有序進行。第四,教學策略是一系列有計劃的動態過程,具有不同的層次和水平。
教學策略有微策略和宏策略之分,微策略關心在一個教學單元(或知識點,如一個概念,一個原理)內部如何組織教學;宏策略考慮如何將多個知識點組織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三)教學重難點的分析與突破教學難點的教學措施。
(四)教學過程及細節處理。
1.課前的資源準備與教學環境設計。
2.課堂的引入。
3.學生的合作。
4.教學的拓展與探索。
5.課堂教學評價與反饋。
(五)教學實踐體會。
1、作品名稱:sunshine。
2、設計人員:張檸棋、趙蘊寧、侯昊澤、李思清、姚睿。
3、學生班級:少27(1班)。
4、設計時間:2016年5月。
1、作品功能:本作品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筆筒。
內部可以放筆、直尺、圓規及橡皮擦等文具。
2、作品歸屬的課程模塊:技術與設計1模塊。
前言:學生在使用文具時不能歸在一起,有時會丟三落四,甚至看不見。于是設計了一個筆筒,他自身輕便,外觀黏上了裝飾,十分美麗,使用時心情可以放松,如同沐浴陽光,這就是這個作品的寓意所在,故取名sunshine。
材料: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及白紙。
加工制造過程:
首先用小刀將筷子劈開成兩半。
用雙面膠將筷子一根一根的黏在一起拼成四個面,用透明膠在四個表面圍一圈。
將筷子砍成兩段,將頭部那段拼成底部。
剪出有關大自然的事物黏在四個面表面,將白紙簡稱適當的形狀置于筆筒內部作為隔離間。
小小的作品設計起來并不容易,需要細心和耐心,但是完成后心情很開心,很有成就感,以后要多多參與這樣的活動,制作出更多有用的小作品來。
(一)加工圖紙。
(二)作品使用說明書。
筆筒使用說明書。
產品簡介:這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內部可放尺子、筆、圓規等。
構成:用一次性筷子粘成四個面及底部,用白紙作為隔板。
技術指標:筆筒高20cm,寬8cm,長8cm。
試用范圍:學生。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功能筆筒,大大方便人們拿取各種筆,有效防止人們拿取筆時,將筆筒帶倒,而且人們可以在筆筒上記錄各種重要的事務,使得人們可以高效完成工作。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它包括筒套、筒身、底座,其特征在于,筒套為倒圓臺形,筒套底部通過筒身連接底座,筒身為軟性的長方形的板材,所述筒身左側從上到下均勻分布有若干個突子,筒身右側從上到下均勻分布與突子相匹配的插槽,筒身通過滑槽分別連接筒套和底座,所述筒身上設有若干張相互粘連的印刷紙。
所述筒套、筒身和底座同軸。
所述筒套左右兩側設有用于掛文具的掛鉤。
所述筒套外壁上設有用于防滑的凸起。
所述筒套上端倒有圓角,防止用戶劃傷手指。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是:大大方便人們拿取各種筆,有效防止人們拿取筆時不小心將筆筒帶倒,而且人們可以在筆筒上記錄各種重要的事務,使得人們可以高效的完成工作。
結合圖1-5來具體說明本實用新型,多功能筆筒,它包括筒套1、筒身2、底座3,筒套為倒圓臺形,筒套底部通過筒身連接底座,筒身為軟性的長方形的板材,所述筒身左側從上到下均勻分布有若干個突子5,筒身右側從上到下均勻分布與突子相匹配的插槽6,筒身通過滑槽7分別連接筒套和底座,所述筒身上設有若干張相互粘連的印刷紙4。
所述筒套、筒身和底座同軸。
所述筒套左右兩側設有用于掛文具的掛鉤8。
所述筒套外壁上設有用于防滑的凸起。
所述筒套上端倒有圓角,防止用戶劃傷手指。
使用前,筒身2上的突子5與插槽6相互連接將筒身2卷成為圓柱形,之后通過滑槽7插入筒套1和底座3上,這樣一來構成筆筒;當用戶需要拿取各種筆時,捏住筆的一端后,向左或向右拿起筆即可,因為筒套1為倒圓臺形,所以用戶拿取筆的范圍比現有的筆筒大,有效防止筆筒被筆帶倒,而在用戶工作時,可以將鋼筆、毛筆、文具掛在掛鉤8方便拿??;當用戶需要記錄重要事務時,手握住筆身,在印刷紙4上記錄即可,當最上方印刷紙寫滿后,撕下即可,大大方便人們拿取各種筆,有效防止人們拿取筆時,將筆筒帶倒,而且人們可以在筆身2上記錄各種重要的事務,使得人們可以高效的完成工作。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1、作品名稱:sunshine。
2、設計人員:張檸棋、趙蘊寧、侯昊澤、李思清、姚睿。
3、學生班級:少27(1班)。
4、設計時間:2016年5月。
1、作品功能:本作品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筆筒。
內部可以放筆、直尺、圓規及橡皮擦等文具。
2、作品歸屬的課程模塊:技術與設計1模塊。
前言:學生在使用文具時不能歸在一起,有時會丟三落四,甚至看不見。于是設計了一個筆筒,他自身輕便,外觀黏上了裝飾,十分美麗,使用時心情可以放松,如同沐浴陽光,這就是這個作品的寓意所在,故取名sunshine。
材料: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及白紙。
加工制造過程:。
首先用小刀將筷子劈開成兩半。
用雙面膠將筷子一根一根的黏在一起拼成四個面,用透明膠在四個表面圍一圈。
將筷子砍成兩段,將頭部那段拼成底部。
剪出有關大自然的事物黏在四個面表面,將白紙簡稱適當的形狀置。
于筆筒內部作為隔離間。
小小的作品設計起來并不容易,需要細心和耐心,但是完成后心情很開心,很有成就感,以后要多多參與這樣的活動,制作出更多有用的小作品來。
(一)加工圖紙。
(二)作品使用說明書。
筆筒使用說明書。
產品簡介:這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內部可放尺子、筆、圓規等。
構成:用一次性筷子粘成四個面及底部,用白紙作為隔板。
技術指標:筆筒高20cm,寬8cm,長8cm。
試用范圍:學生。
。
制作材料:一把剪刀、一雙穿過的舊毛襪、飲料瓶、針線、絲綿。
步驟一:先把飲料瓶剪開,再把襪子口朝下套進去,腳跟的地方最好在前,顯得好看。
步驟二:為了使更加立體一些將一些絲綿塞到腳跟的地方,使看起來鼓鼓的,形成臉蛋,因為瓶子輕放在桌子上容易倒,接著為了使更穩定,可以在底部裝些大米或小麥增加重量。
步驟三:接著用針在小娃娃眼睛的部位安上眼睛,(也可以用扣子代替)。
步驟四:接著用線給可愛的小人縫上嘴巴,一個筆筒就誕生了!而且是自制的哦!低碳又環保!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我們缺乏一雙去觀察美的眼睛,生活中處處都能夠發現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只是我們沒有發現罷了。再說,自己親手制作的筆筒,豈不是更有意義,說不定用起來的心態都不一樣了呢!
通用合格考手工作品。
木質筆筒設計方案。
。
為落實省國培辦《關于組織實施甘肅省2016年“國培計劃”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甘國培辦〔2016〕35號)和市教科所《關于組織參加甘肅省2016“國培計劃”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定市教研發〔2016〕53號)文件精神,按照省教育廳和市教育局的統一部署,經研究,決定在全區組織實施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以下簡稱“能力提升工程”),結合我區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從2016年7月起,以“國培計劃”為依托,以混合式培訓為主要方式,以校(園)長和骨干教師培訓、培訓者培訓為突破口,實施我區中小學(含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理工中專)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員培訓、測評和認證等任務,全面提升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實現專業發展的能力,推動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主動應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我區教育信息化發展。
二、培訓對象和內容。
(一)培訓對象。
全區教育系統各級各類學校的所有教師(2018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教師根據個人意愿可自主選擇參加培訓、工勤人員不參加培訓)均要參加“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書。參加了2015年教育部中國移動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國家級培訓項目、2015年教育部樂高“創新人才培養計劃”教師培訓項目的教師不重復參加能力提升工程培訓。
(二)培訓內容及標準。
按照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試行)》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指南》,包括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和應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師專業發展三個方面。我區由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進行培訓。
(三)培訓效果評估。
“能力提升工程”測評工作由省教育廳統一領導。教師完成培訓學習任務、并獲得學分、培訓結業證書。成績不合格者,不認定學分。學習完成后可到培訓機構的學習和管理平臺查看成績。結業證書全省統一式樣、統一印制、統一編號,由省工程辦統一管理。
三、培訓方式。
全員培訓采取線上學習和線下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由網絡培訓學習和以校本研修為主的教學實踐兩部分組成。培訓機構與教師專業發展中心共同研究制定本級研修學習實施方案,并組織骨干培訓者培訓,開展全員網絡課程學習、校本研修及過程性測評;各校(園)要更多地依靠培訓機構專家團隊做好校本研修工作。教師須參加訓前診斷測評,并依據測評結果在培訓機構提供的相應培訓課程中進行選學。
四、推進和實施。
(一)推進措施。
1.組織全體教師積極參加混合式培訓,開展“網絡研修+校本研修+課堂教學實踐”式的整合培訓,實現個人自學、網絡研修與課堂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模式,建立以校為本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常態化培訓機制,促進教師邊學習、邊實踐、邊應用、邊提升。
2.由培訓機構負責組織實施網絡研修(即線上課程學習和研修活動)。參訓教師要依據診斷測評結果和自身需求,明確研修主題,選擇課程模塊,以任務驅動為主線,必修與選修相結合,著眼于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需要的理論與技術方面的問題,開展線上課程學習。
3.由區教體局、培訓機構與學校共同組織實施基于網絡的校本研修,建立“個人空間-教師工作坊-研修社區”一體化網絡研修體系。設計系列校本研修活動,組織教師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理論與技術手段開展教學實踐,完成線下實踐任務,各學區、校(園)要制定本校校本教研計劃,教師線下教學實踐打分表。
4.依托培訓機構,各學區、校(園)負責組織實施課堂教學實踐活動。通過組建覆蓋各學科、各學段的一線學科骨干教師為主體、信息技術理論與技術專家為支撐的培訓專家團隊,結合學科案例教學,強化情境體驗,幫助教師更新教學設計理念,掌握信息技術應用手段,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二)實施步驟。
1.2016.7月,開展集中培訓。下發相關通知,組織開展校長、管理者和助學輔導教師集中培訓,明確工作流程和任務。
2.2016.8月,參訓人員報名、審核。對教師參訓資格進行審核,通過審核的教師在國培項目網絡培訓平臺進行報名,并進行學員統計和編班等工作。
3.2016.8月-2016.11月,全員網絡培訓。診斷測評+網絡研修+校本研修+課堂實踐(包括統一組織送教下鄉等線下集中研修活動和微課大賽、教學設計、曬課評課和課例征集等評優選先活動等);收集工作簡報、工作小結和學情數據等。
5.2016.12月,總結評估。各學區、校(園)上報不少于3期的工作簡報;收集本校優質生成性資源目錄及光盤;上報教師線下教研評分表;總結2016年度提升工程整體工作,制作和分發結業證書,表彰先進個人和集體。
五、組織管理。
(一)領導機構。
區教體局成立“能力提升工程”領導小組,具體工作由人事股、教師專業發展中心、教研室、電教室共同承擔,負責“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推進的規劃及方案,統一安排、組織、管理、指導、協調我區“能力提升工程”教師培訓和測評的具體實施,配備專門管理人員,制定我區管理制度,組織培訓管理者、骨干培訓者、教研員和中小學校長(園長)等開展相關專題培訓,督查我區教師培訓、測評過程和培訓完成情況結果的運用,報送項目備案材料,協調處理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有關問題等。
(二)工作職責。
1.人事股:負責將教師參加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情況納入學區、校(園)評先選優、校(園)長評先選優、年度考核,教師評優晉級、職務評聘、骨干教師培養、名優教師申報和教師資格定期注冊的必備條件之一。
2.教師發展中心:負責培訓方案、測評細則的制定,與上級部門、培訓機構和各學區、校(園)培訓事宜的銜接和培訓學員信息的上報等工作,并將能力提升工程培訓納入教師繼續教育學分管理。
3.教研室:負責組織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示范課評選、教學技能比賽、優秀課例征集和督促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主動應用信息技術,形成濃郁的應用氛圍。
4.電教室:負責組織各類參訓學員網絡注冊和平臺操作,教學課件制作、微課程、電子白板應用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技能比賽和優質課案例資源征集活動,教師網絡空間建設與應用評優等活動,充分發掘、推廣應用成果,廣泛動員教師和學生依托空間平臺開展網絡教研、在線研討和空間互動,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5.各學區、校(園):負責培訓教師的信息上報、督促教師培訓、課堂教學實踐評價和組織實施教師的測評工作。通過組建覆蓋各學科、各學段的一線學科骨干教師為主體的測評團隊,結合學科案例教學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實際情況,完成測評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監督機制。
1.中國教師研修網項目組提供平臺實時監控服務,保證系統運行穩定,提供專業系統的各層次技術培訓,保證各角色順利使用平臺,運用隨機問題監控等技術手段,加強對學員研修過程的監管,制定專門的應急預案,對突發情況做到快速有效應對,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
2.教體局將把教師參加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情況納入對學校年度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將信息技術應用成效納入中小學辦學水平評估、校長考評和教師績效考核的指標體系。
(二)設備保證。
1.電教室協助學?!叭▋善脚_”建設,督促學校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為教師培訓提供設備保證和技術支持。
2.各學區按照就近原則,負責安排轄區內已接通寬帶網絡的大規模學校(園)對口幫扶沒有接通寬帶網絡的學校(園)教師完成培訓任務。
(三)經費保障。
“能力提升工程”培訓經費由省級統籌安排,納入“國培計劃”經費管理。教師培訓不收取任何費用。
七、聯系方式。
7.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學習心得。
8.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計劃。
9.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總結心得。
10.教學策略選擇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設計。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功能筆筒,大大方便人們拿取各種筆,有效防止人們拿取筆時,將筆筒帶倒,而且人們可以在筆筒上記錄各種重要的事務,使得人們可以高效完成工作。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它包括筒套、筒身、底座,其特征在于,筒套為倒圓臺形,筒套底部通過筒身連接底座,筒身為軟性的長方形的板材,所述筒身左側從上到下均勻分布有若干個突子,筒身右側從上到下均勻分布與突子相匹配的插槽,筒身通過滑槽分別連接筒套和底座,所述筒身上設有若干張相互粘連的印刷紙。
所述筒套、筒身和底座同軸。
所述筒套左右兩側設有用于掛文具的掛鉤。
所述筒套外壁上設有用于防滑的凸起。
所述筒套上端倒有圓角,防止用戶劃傷手指。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是:大大方便人們拿取各種筆,有效防止人們拿取筆時不小心將筆筒帶倒,而且人們可以在筆筒上記錄各種重要的事務,使得人們可以高效的完成工作。
結合圖1-5來具體說明本實用新型,多功能筆筒,它包括筒套1、筒身2、底座3,筒套為倒圓臺形,筒套底部通過筒身連接底座,筒身為軟性的長方形的板材,所述筒身左側從上到下均勻分布有若干個突子5,筒身右側從上到下均勻分布與突子相匹配的插槽6,筒身通過滑槽7分別連接筒套和底座,所述筒身上設有若干張相互粘連的印刷紙4。
所述筒套、筒身和底座同軸。
所述筒套左右兩側設有用于掛文具的掛鉤8。
所述筒套外壁上設有用于防滑的凸起。
所述筒套上端倒有圓角,防止用戶劃傷手指。
使用前,筒身2上的突子5與插槽6相互連接將筒身2卷成為圓柱形,之后通過滑槽7插入筒套1和底座3上,這樣一來構成筆筒;當用戶需要拿取各種筆時,捏住筆的一端后,向左或向右拿起筆即可,因為筒套1為倒圓臺形,所以用戶拿取筆的范圍比現有的筆筒大,有效防止筆筒被筆帶倒,而在用戶工作時,可以將鋼筆、毛筆、文具掛在掛鉤8方便拿??;當用戶需要記錄重要事務時,手握住筆身,在印刷紙4上記錄即可,當最上方印刷紙寫滿后,撕下即可,大大方便人們拿取各種筆,有效防止人們拿取筆時,將筆筒帶倒,而且人們可以在筆身2上記錄各種重要的事務,使得人們可以高效的完成工作。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通用技術課程標準的內容以提高學生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為基本目標,堅持基礎性、通用性、選擇性與時代性的高度統一,注重國際經驗與我國國情相結合,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相結合、教育傳統與未來發展需要相結合,努力建設立足我國國情、體現未來走向、具有中國特色、富于開拓創新的普通高中技術課程的.新構架。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對教學過程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奔夹g課程應結合自身的特征,把它落實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
本學期開設《技術與設計1》,高一年級5個班同時開課,每周1課時,總課時數20節,其中課堂教學19節,教學評價1節。
第1周針對新課程特點,探討教學設想和措施。
第2周統一進行集體備課,探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第4周學術研究討論。
第6周放假。
第7周討論組織學生進行哪種技術實驗。
第8周對青年教師的公開課進行點評。
第9周與兄弟學校進行經驗交流。
第10周統一教學進度。
第11周期中考試。
第12周進行六認真檢查。
第13周針對檢查結果指出不足,指導如何改進。
第14周如何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活動。
第15周就設計的交流語言進行討論。
第16周根據其他地區實施的情況,討論可借鑒的教學方法。
第17周就學生進行怎樣的模型制作討論。
第18周制定復習計劃。
第19周期末考查。
第20周進行教學評價。
。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要以現代教育理念為知道思想,運用現代學習理論、網絡環境與多媒體技術,對整個教學系統進行規劃,在分析學習者的特點、教學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條件以及教學系統組成部分特點的基礎上統籌全局,選擇提出教學具體方案,包括一節課進行過程中的教學結構、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活動形式、教學評價、知識來源、板書設計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實現課堂教學過程的優化。整個課堂設計要貫穿一條主線(信息素養)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運用信息。
一、教學設計應當把握重點。
我們要根據新課程改革的思想理念,運用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模式、手段、策略等來進行教學設計,把握以下重點。
1.三維度目標。
新課程改革提出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育人思想,關注課堂教學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統一,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結構,追尋新時期條件下素質教育理論發展與實踐創新的統一。
2、重、難點。
把握本課的重點,難點。
3、學情分析:
4、導入:
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它是本節課的頭,別有用心的導入很重要,你要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在整個課堂中有求知欲望。
5、主體性教學策略。
主體性教學策略:主體參與,合作學習,差異發展,體驗成功。注意把握四條認知邊界:一是教學的著眼點從怎樣舊這點能夠缺點錯誤轉移到怎樣激勵學習潛能;二是不承認差生,只承認個體差異存在,要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三是教學的注意中心應從知識本身轉移到獲取知識的過程;四是關注教學個性化走向個性群體化的實踐策略。
6、學習方式。
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課堂學習方式,重視學生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關系,互相適應,互相促進,優化課堂要素的配置,追尋有效課堂學習的基本要素,提出有效課堂教學的評價指標。
7、教學模式。
8、教師的主導作用。
重視課堂講授的實效性和時效性,提倡簡潔、精練、有效的課堂指導,優化課堂結構,重組環節步驟,重視信息流的整合和有效信息的輸載,研究課堂信息的交互性和有效傳輸。
9、任務設計的重要性:
任務:層次性,適用性,由表及里,逐層深入。
a、目的:你是要學生做什么?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思路。
b、廣度:你的任務是面向全體學生,還是觀向個體差異的學生。
c、深度:因個體差異,任務深度不同。
10、重視課堂練習的實效性。
配置合理、有密度、能夠引導學生智力潛能開發的課堂練習。
11、與課程整合。
計算機是一門工具學科,它可以說是其它學科的基礎,我們就要培養他們學習的方法,來更好的為其它課程服務。
12、.建立教學評價反饋激勵機制。
通過評價的激勵,誘導學生的興趣、意志、情感等學習心理的內在動力體統,引導學生的潛能發展。
多元評價:自評、互評、師評發展性評價:不以結果為主,更要注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
審美評價標準:美的標準應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結構,不能以常人的標準進行。評價參考:只是為引人注意,還是賞心悅目的感受,更好理解我們要表達的意識。
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需要對教學設計進行評價和反饋,并隨時調整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的有關環節。評價、反饋與修改應該貫穿信息化教學設計過程的始終。
二、教學設計的基本程序。
(一)教學任務設計。
1.教學內容的安排。
2.學習者特點的分析與教學方法的選擇。
3.教學目標的確定與實現目標的任務途徑。
知識技能情感。
應特別注意的是,在教學目標陳述中,應該使用表達學生具體行為的動詞,盡量避免使用過于籠統、含糊的詞語,如“了解”、“學習”、“培養”、“理解”、“認識”、“欣賞”等,用這些動詞表述的教學目標,教學后無法測量是否達標。教學目標的陳述主體不應是教師(或講授內容),而是學生(或學習結果)。陳述教學目標應注意個性化。
教學目標描述用詞舉例:
(1)結果性目標。
a.知識。
了解說出、背誦、辨認、列舉、復述等。
理解解釋、說明、歸納、概述、推斷、整理等。
應用設計、辯護、撰寫、檢驗、計劃、推廣等。
b.技能。
模仿模擬、再現、例證、臨摹、擴(縮)寫等。
獨立操作完成、指定、解決、繪制、嘗試等。
遷移聯系、轉換、靈活運用、舉一反三等。
(2)體驗性目標。
經歷(感受)參與、尋找、交流、分享、訪問、考察等。
反映(認同)遵守、接受、賞識、關注、拒絕、摒棄等。
領悟(內化)形成、具有、樹立、熱愛、堅持、追求等。
(二)教學策略的制定。
教學策略是為了達成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在對教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對教學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它包含以下幾層含義:第一,教學策略包括教學活動能夠的元認知過程、教學活動的調控過程和教學方法的執行過程。教學活動的元認知過程是教師對教學的進程及其中的變化而對教學過程的反饋、調節活動。教學方法的執行過程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的師生相互作用方式、方法與手段的展開過程。第二,教學策略不同于教學設計,也不同于教學方法,它是教師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活動的整體性把握和推進的措施。第三,教師在教學策略的制定、選擇與運用中要從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入手和著眼,要兼顧教學的目的、任務、內容,學生的狀況和現有的教學資源,靈活機動地采取措施,保證教學的有效有序進行。第四,教學策略是一系列有計劃的動態過程,具有不同的層次和水平。
教學策略有微策略和宏策略之分,微策略關心在一個教學單元(或知識點,如一個概念,一個原理)內部如何組織教學;宏策略考慮如何將多個知識點組織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三)教學重難點的分析與突破教學難點的教學措施。
(四)教學過程及細節處理。
1.課前的資源準備與教學環境設計。
2.課堂的引入。
3.學生的合作。
4.教學的拓展與探索。
5.課堂教學評價與反饋。
(五)教學實踐體會。
本節內容是蘇教版《技術與設計1》第五章第一節“方案的構思方法”第2時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設計分析”。本課時是在上課時進行了“設計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方案構思”,并形成多個方案,為后面“方案的比較和權衡”作準備,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怎樣把在設計分析階段產生的模糊的,零散的、不系統的設計想法變為能看得到的、比較完整的具體方案呢?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構思方法。方案構思的方法很多,教材上主要介紹了四種方法:草圖法、模仿法、聯想法和奇特性構思法。介紹構思方法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能有效地進行方案構思。為了讓學生能循序漸進地掌握方案的構思方法,并有效地進行方案的構思,我對教材的內容進行一定的整合和處理,設置了四個臺階式構思方法“畫”——“仿”——“移”——“破”,并對每一個構思方法設計了相應的遞進式的構思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1、了解方案構思的幾種常用方法;
2、能靈活地運用草圖法、模仿法和遷移法等方法進行方案的構思;
3、通過積極參與課堂中臺燈和相框的方案構思實踐活動,感設計的快樂,培養富于想象、敢于表現、勇于創新的個性品質良好的合作交流態度及正確的版權意識。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克服對“方案構思”的畏難情緒,合理安排好課堂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潛力,使學生感受到創造的快樂。
教學重點:
組織學生親身參與方案的構思,體會草圖法、模仿法和遷移法等方法在方案的構思中綜合運用。
教學實施策略。
4、通過大量的設計案例,對學生進行信息刺激,激發他們的創造靈感。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貫徹以下理念:方案構思并不難;相信自己的創造潛能;交流和合作是設計中的非常重要的品質,要敢說善聽。
教學過程:
1、復習回顧上課時內容:設計分析過程“三要素”是什么?
2、從設計作品欣賞(可自由選擇)導入新課。
4、學習并實踐方案構思“四法”
“畫”——畫草圖。
“仿”——模仿。
“移”——遷移。
“破”——奇思妙想。
通過一些實例(圖片或視頻)給學生從感官上對方案構思的四種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引導其實現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
5、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四種構思方法,可以概括成四個字:畫、仿、移、破。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希望同學們明白兩點:(1)方案構思并不難;(2)你們每個人都有著巨大的創造潛能。方案的構思方法有很多,我們今天學習的只些其中一部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通過網絡和書籍作進一步的了解。其實,不管用什么方法,其最終目的就是方案的構思實踐服務。所以,最重要的同學們要靈活運用這些方法多實踐多創造!
6、布置作業:
構思一份設計方案:題目為拐杖或可以另選題目可從其功能、結構、便攜等出發,如:
支撐腳的設計、
報警功能、
照明、報時……。
。
2、設計人員:。
3、學生班級:少27(1班)。
4、設計時間:2016年5月。
1、作品功能:本作品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筆筒。
內部可以放筆、直尺、圓規及橡皮擦等文具。
2、作品歸屬的課程模塊:技術與設計1模塊。
前言:學生在使用文具時不能歸在一起,有時會丟三落四,甚至看不見。于是設計了一個筆筒,他自身輕便,外觀黏上了裝飾,十分美麗,使用時心情可以放松,如同沐浴陽光,這就是這個作品的寓意所在,故取名sunshine。
材料:廢棄的一次性筷子及白紙。
加工制造過程:。
首先用小刀將筷子劈開成兩半。
用雙面膠將筷子一根一根的黏在一起拼成四個面,用透明膠在四個表面圍一圈。
將筷子砍成兩段,將頭部那段拼成底部。
剪出有關大自然的事物黏在四個面表面,將白紙簡稱適當的形狀置。
于筆筒內部作為隔離間。
小小的作品設計起來并不容易,需要細心和耐心,但是完成后心情很開心,很有成就感,以后要多多參與這樣的活動,制作出更多有用的小作品來。
(一)加工圖紙。
(二)作品使用說明書。
筆筒使用說明書。
產品簡介:這是一款專門“為學生設計的文具之家”,內部可放尺子、筆、圓規等。
構成:用一次性筷子粘成四個面及底部,用白紙作為隔板。
技術指標:筆筒高20cm,寬8cm,長8cm。
試用范圍:學生。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目前高中通用技術作業設計中的一些問題及新課標的要求,對高中通用技術有效作業設計策略進行了實踐研究。
關鍵詞:有效作業高中通用技術教學設計策略。
1.研究現狀。
作業作為復習、鞏固、提高和應用知識的一種重要手段,是每一個教師都應關注和重視的內容。通過作業,教師可以發現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現狀及聽課效率,適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步驟和教學重點,還可對學生起到督促的作用,達到培優扶差的效果。通用技術是一門特殊的課程,它不像其他高考科目,多搞題海戰術就可以完成,它要求學生在學習理論的時候,同時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但由于會考的壓力,很多老師把教育學生的重點轉向應試技巧,采取一刀切,作業內容單一,作品要求單一,考核方式單一,不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要求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著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注重學生創造潛能的挖掘,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和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技術學習特點,指導學生采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網絡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獲取信息。
2.作業設計原則與策略。
2.1關注學生個性差異,布置有層次性的作業。
布盧姆指出:只要在提供恰當的材料和進行教學的同時給每個學生提供適度的幫助和充分的時間,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或實現規定的學習目標。當然,我們應明白目標如果低了,學生就會不感興趣,如果目標高了,實現的可能性就小了,因此作業設計要從學生個體差異出發,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水平,并不斷創造出更高水平的發展區,以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我把作業分為三個部分,基礎性作業:主要針對那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讓他們也完成一些簡單的任務要求,掌握基本的技能;提高性作業:主要針對那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讓他們能完成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作業,以此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創新性作業:主要針對那些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都較強的學生,讓他們能在原有作業的基礎上有更多的創新成果。這樣就能盡可能地關注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實現全體發展的目標。對基礎生,我們只要他們會根據指定的設計要求,按老師或書上演示的會模仿操作就行,如相框的制作,按部就班只要做出來就行;而對那些好生,我們則要求他們能有所發揮,設計一些不一樣的樣式,并把它們做出來;對那些動手能力強又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我則不限制他們,每一次都讓他們大膽地做一些他們想做的,主要是看看他們能不能搞一些創新產品,再對他們進行指導。
2.2關注學生的心智發展,設計有趣味性的作業。
教育家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辈剪敿{說:“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睂W生的學習過程是一種復雜的心智活動,學生只有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出巨大的內驅力。作業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的獨特作用必不可少。因此,設計作業時一定要注重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技術與設計2”第一節課后作業中,布置學生回去做雞蛋承重試驗,并讓他們用手機拍下來,傳到網上,在第二天上課時,我再把前一天的作業內容用多媒體播放出來,他們認真完成的人會覺得很有成就感,沒有認真完成的人也會覺得很不好意思,同時達到了相互借鑒的效果。而在第二節穩固結構構的探析時,我則是事先讓他們各自回去做一個不倒翁,再帶到課堂上展示,并講解制作經驗,從而得出重心與結構穩定性的關系。
2.3關注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設計作業。
日本學者左藤正夫在《教學原理》中說過:唯有當學生獨立思考,展開活動,積極地鉆研教學內容時,即唯有學生在成為自我活動的主體時,真正的學習過程才能形成,從而學生才能掌握教學內容。例如學完簡單結構的設計這一結后,布置學生,自己通過查閱資料、文獻、調查發現,發現與明確問題,從而給自己一個作業,再把作業內容進行設計分析,構思繪圖,并進行簡單的制作。這樣的作業內容學生都很喜歡,既可以自己獨立設計、完成,又可以生生之間交換設計,還可以和同學交流、討論、合作設計,共同完成。學生通過作業設計,不但獲得了自主學習的體驗,還提高了自己的學習能力。
2.4關注學生的發展,設計有系統性的作業。
在設計作業時,老師首先要全面透徹地理解教學內容,教學大綱、把握知識的重難點及能力培養要求,在作業設計中,要注重循序漸進,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作業的設計不能太頻繁,也不可太單一,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比如這一節我們講殼體結構受力特點,可以先看一些相關視頻,再布置學生回去查閱相關資料,交一份關于視頻中殼體結構特點的解說,通過講評,讓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后可在下一節課中讓學生找一些相關的材料做這殼體結構試驗,這樣他們就能有一個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的認識,也進一步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3.成效與思考。
作業過程是學生智慧、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的生成和體現過程。經過一個學年的嘗試與實踐,學生對技術作業不再覺得討厭,反而很樂意地去做,而且經常會變著花樣去完成,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主要表現在:
3.1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優化了學習策略。
學生學會了學習,擁有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和能力。技術課程的學習方式是豐富多樣的,有個人的獨立操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觀察學習、體驗學習、設計學習、網絡學習等。有效作業的設計讓學生自然形成通過圖書館、互聯網、報刊、雜志等多渠道查找資源的能力,在作業的過程中培養與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3.2手腦并用,充分發展了學生的技能特長。
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他們的個性差異體現在學習過程中,因此,教育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使每個人都有發揮的空間。例如有些人文化分不好,但是動手能力強,這樣的學生便可在作品設計中展拳腳,增強自信心。
3.3培養了個人情感態度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意識。
技術與社會密不可分,通過調查、訪問、實踐,學生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實踐,學生樹立了正確的科學觀、人生觀和世界觀,能用積極的態度分析面對社會中存在的問題,形成技術保護人的意識。
參考文獻:
[1]吳蘭紅.高中物理作業設計有效策略研究.中學物理,2014(12).
[2]陳燕麗.有的放矢立竿見影――高中化學有效作業設計策略的實踐研究.考試周刊,2013(14).
[3]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江蘇教育出版社.
。
全面貫徹區教育局有關學校信息技術工作的意見,全面提高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加強課件開發和利用,豐富教育資源,使現代信息技術更好地為幼兒園管理和教育教學工作服務為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的優化和整合提供強有力的平臺,以最快的速度把我園建設教育信息化合格幼兒園。
1、進一步建設好校園網站,做到及時維護,及時更新。
2、繼續做好培訓工作,提高教師信息化素養和現代教育技術水平。
3、加強“園園通”平臺應用,讓它真正成為家長和教師交流的平臺。
4、培養組員捕捉新聞素材的敏銳感,及時上傳園內相關活動信息稿至楊浦教育網平臺。
1、完善校園門戶網站,做到及時維護、及時更新,加強幼兒園班級主頁建設。
2、完善“園園通”平臺的各項內容,做到信息及時發布,加強家園互動。
3、結合青年教師培訓活動,及幼兒園課程實施,制作教學活動課件,并做好收集整理工作。
1、召開信息組工作會議明確本學期工作要點及目標,并制定計劃。
2、結合新學期開會、工會活動及推普周活動等撰寫信息稿上傳楊浦教育網。
3、建立并美化新小班的班級主頁。
4、及時更新園所及中、大班的班級主頁內容。
1、結合敬老節活動、防冒領活動及親子活動等撰寫信息稿上傳楊浦教育網。
2、與課程實施及青年教師培訓活動結合,根據小班主題,制作多媒體課件。
3、加強“園園通”平臺建設,及時發布信息,并做好檢查工作。
1、結合師德演講活動、消防演練活動及防寒保暖工作等撰寫信息稿上傳楊浦教育網。
2、與課程實施及青年教師培訓活動結合,根據中班主題,制作多媒體課件。
3、加強園園通平臺的應用,及時發布信息、更新班級主頁內容。
1、結合工會工作及青年教師培訓活動等撰寫信息稿上傳楊浦教育網。
2、與課程實施及青年教師培訓活動結合,根據大班主題,制作多媒體課件。
3、加強園園通平臺的應用,及時有效地與家長進行互動聯系。
1、結合六屆一次教代會等工作撰寫信息稿上傳楊浦教育網。
2、總結本學期信息組工作,撰寫小結。
文檔為doc格式。
。
style="color:#125b86">篇四:高中語文教學案例。
二、問題設計要形成問題流。
如《荷塘月色》可以這樣設計問題流:
2.文章中還有哪些直接抒情的句子?
三、問題設計的思維焦點是文本語言。
四、問題討論不能只注重形式,不能脫離語文。
教學目標:
1、了解并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
2、通過學習,明確正確的價值取向。
3、在現實生活中,要從點滴做起,爭做一位文明人。
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明確正確的價值取向。
2、現實生活中,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文明高尚成為一種優秀的習慣。
教學難點:
要求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持之以恒,從小事做起,養成文明高尚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余秋雨的故事。
余秋雨在寫《追詢德國》那篇文章的時候,為了徹底了解德國,他一個人來到德國,深入體驗生活。他找了一處租房子的地方,房東是一位德國老人,和藹可親,房子在五樓,余秋雨看了看房子感覺還不錯,就想和老人簽長期租房合同。老人笑了笑說:“不,年輕人,你還沒有住,不會知道好壞,所以應該先簽試住合同,有了切身體驗,再定下一步是否長住?!庇嗲镉暌宦犛械览?,最后和老人簽了5天合同。一切辦好之后,余秋雨開始住上了,房間很溫馨,老人也很放心,信任余秋雨,從不過來檢查東西。還有,垃圾不用送到下面,放在門口就有清潔工定時取走,樓道都是一塵不染。第5天到了,余秋雨想和老人談長租的時候,發生了一點意外,他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玻璃杯。他很緊張,感覺這個玻璃杯價值不菲,又怕因為這個玻璃杯,老人不租給他房子??墒钱斔螂娫捀嬖V老人的時候,老人說:“不要緊,你又不是故意的,這個玻璃杯很便宜,明天我再拿來一個。
余秋雨更高興了,希望老人過來,簽長期合同,老人答應了一聲,掛斷了電話。余秋雨也沒有閑著,把碎玻璃和其他垃圾掃入垃圾袋里,放在了外面。過了不久,老人來了,進屋之后,沒等余秋雨說話,老人問:“那玻璃杯碎片呢?”余秋雨趕緊說:“我打掃完放在門外了?!崩先粟s緊出去,打開垃圾袋看完之后,臉色陰沉地進了屋,對余秋雨說:“明天你可以搬出去了,我不再租給你房子?!庇嗲镉旮杏X不可思議,就問:“是不是因為我打碎你最喜愛的玻璃杯,惹你不高興了?!崩先藫u了搖手說:“不是,是因為你心中沒有別人?!庇嗲镉瓯徽f得一頭霧水,這時候,就看老人拿了一支筆和一個垃圾袋,同時帶上笤帚和鑷子,來到外面,把余秋雨裝好的垃圾倒了出來,重新分類。老人挑得很仔細,過了好久,把所有玻璃杯碎片裝入一個垃圾袋里,在上面用筆寫上:危險。然后把其他垃圾裝入另一垃圾袋里,寫上:安全。余秋雨在旁邊看著,從頭到尾除了敬佩,他不知道說什么。此后若干年,余秋雨不住提起這件往事,每次都是感嘆連連。
怎么才叫心中有他人?作為一名中學生,如何在當今形勢下做到心中有他人?首先讓我們進入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文明篇:心中有他人,爭做文明人。
(2)貫徹共青團中央《意見》。
共青團中央日前發出通知,要求全團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努力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廣大青少年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作為青年學生,我們風華正茂,但我們人生觀價值觀正處于形成的階段,有必要踐行中央的《意見》,以使我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取向。
二、以問題的形式解決本堂要學習的內容。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是指什么呢?(讓學生齊說)。
明確:三個層面24字:
國家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公民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2、什么是價值觀?
明確:
價值觀是我們在處理價值過程中持有的根本觀點方法。簡單的說,人生價值觀就是一個人對事,對人,對生活的看法。也有人說,人生觀就是“人自己對人生的意義的看法”,主要表現為“人生的目的和意義”。
理智的人,做任何重大事情的決定,基本都是權衡選擇的結果,在選擇的過程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是不能違反的規則,什么是可以背叛和違反的,這些東西在心目中的位置,構成了價值觀。
核心價值觀就是一個社會的價值觀體系中,處于主導地位代表著價值體系的基本特征,體現著社會的基本價值導向的基本價值觀念。
例子:
(1)有人星夜赴考場,有人辭官歸故里(陶淵明)。
(2)有人為民謀利不辭命,有人為己之私害忠良(明代宰相張居正,西漢奸相田蚡、灌夫、魏其侯竇櫻)。
(3)展示圖片:“能吃苦能流汗,絕不讓青春留遺憾”
三、現代社會價值觀的偏離。
例子:扶與不扶(學生討論,引入社會現象的思考)。
四、中學生應該如何以實際行動實踐核心價值觀?
“心中有他人,爭做文明人”當從小事做起。
1爭做文明人,尊重當先行。
1、教室不得玩手機、游戲、吃零食。
2、自習課不允許說話、討論。有任何問題留到下課,或書面交流。
3、尊敬老師和同學的講話與發言,不得嘲笑起哄。若與老師、同學意見不一,應課下禮貌與老師、同學交換意見。
4、愛護你的課桌椅及班級其他一切財產;不得將班級共有物據為己有。
5、每周五,請將課桌內垃圾清理干凈,方可傳予下位同學。
2爭行文明事,誠信為根本。
1、守時: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缺席。
2、若不能到校學習,務必以假條或短信的形式告知班主任并附有具體說明。
3、每天早晨到班時主動上交作業,若未能及時上交,請主動找組長登記,事后向老師說明原因。
4、值日生每天按時認真參加勞動。遵守勞動紀律,嚴格遵照勞動委員安排。
5、認真做操(早操,眼保健操)。
3爭為高尚人,習慣成文明。
1、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堅持做到以上10條,你會變得不一樣。
2、將勤奮變成一種習慣,你會收獲美麗的夢想。
五、總結。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此破椒?,實則偉大。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做文明之人、高尚之人,須從點滴做起。
今天的班會課就上到這里。謝謝同學們!
目標:1.比較燈籠的不同特征,理解加法的意義,學習5以內的加法。
2.通過掛燈籠活動,知道燈籠是我們中國人喜慶時特有的飾物。
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各種燈籠,加法卡片若干。
一、說說燈籠。
出示燈籠,討論:什么時候你看到燈籠?為什么大家喜歡掛燈籠?
小結:在中國的許多喜慶的節日里,例如馬上就要來到的國慶節。大家都喜歡掛燈籠,因為燈籠象征著紅紅火火,看上去特別的熱鬧。
二、比比燈籠。
出示不同的燈籠:
提問:這些燈籠一樣嗎?哪里不一樣?(顏色、大小、花紋等)。
小結:在我們中國,人們制作了各種形態各異的燈籠在節日里裝扮著我們的環境,讓我們的環境更加的美麗。
三、掛掛燈籠。
小結:2了紅燈籠加上3個黃燈籠,一共是5個燈籠??梢杂盟闶?+3=5表示。
討論:2+3=5,1+4=5。這根繩子上掛了幾個燈籠?為什么掛5個?
小結:原來同樣5盞燈籠可以用不同的算式題表示。
按照畫面上的式題,在繩子上掛燈籠,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看!城墻上的燈籠要掛起來,請你們一起來幫忙。
師巡回指導:請你們仔細觀察上面的加法題目找到相應答案的燈籠,將它掛起來。
四、交流分析。
1)找一找一串燈籠下不同的算式題,說說它們不同的意思。
2)找一找兩串燈籠下相同的算式題,說說它們不同的意思。
3)尋找不同燈籠下掛著的相同算式題,體會相同算式題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
想一想,一道算式題中,將5個燈籠怎么樣排列才會好看。例如:aabaa或ababa等,并將它們布置成不同的樣式。
一、活動時間:
6月27日下午第二節。
二、活動人員:
高二全體同學和班主任。
三、活動目的:
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的符合青少年心理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的教育活動,誠信從考試不作弊做起考試需要誠信.
四、活動過程:
(一)導入話題,引入主題。
主持人:從字面上說,“誠信”就是誠實守信。誠信,乃做人之本。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誠信顯得越來越重要.我們今日是學校的學生,明天就是社會的接班人。那么誠信應從我們校園文明小事做起,我們馬上就要進行期末考試了,所以我們今天的班會主題就是“做人誠信,考試誠信”。
(二)誠信大家談。
主持人:對于誠信,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那么,對考誠信試,
同學們又是怎么理解的呢?
(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和通過有看過的資料發表自己的看法)。
學生1:誠和信是相輔相成的,有誠方有信,信有則會更誠。誠信是多種多樣的,對國家的誠信,叫“忠”,對父母的誠信叫“孝”,對朋友的誠信叫“義”,對真理的成信叫“德”。有誠信,世界才有美麗;有誠信,世界才有真情;有誠信,世界才有明天。我想考試也應這樣。
學生2:誠信是增進情感的潤滑劑,在生活中,人們難免與朋友發生這樣或那樣誤會,那么消除誤會的的方法即以誠信待人,誠信是開啟心靈之門的鑰匙,只要我們以心換心,就會消除誤會,增進情感。朋友受挫失落流淚時,你的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句勸慰,也許會驅散朋友心中的烏云。朋友成功喜悅時,你報以熱烈的掌聲,一句祝賀的話語,更能鼓勵友人在以后的日子中一路走好。
……。
主持人:聽了這么多同學的發言,都說到了誠信的重要。但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某某同學平時都沒學習,可考試總是作弊,成績還不是很好。那我們到底需不需要誠信呢?下面我們再來聽聽同學們在日??荚囍信龅降氖虑?,能否從反面談談明禮誠信的重要性,說說自己的看法。
(同學們通過自己收集的小故事,利用與故事中人物的溝通,讓我們知道講誠信是多么美好的事。)。
(三)面對誠信的危機,我們中學生怎么做?
主持人:那么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還不必去迎接社會的風浪,那我們有沒有在接受著誠信的考驗呢?有。我們的誠信精神體現在哪里呢?---那就是不作假,作業不作假,說話不作假,考試更不能作假。
班主任發言:學生考試作弊的原因,客觀上可以歸結為競爭帶來的負面影響,而主觀上卻是一種道德危機,這主觀原因是我們首先要真正杜絕的。同學們,我們都需要誠信,需要誠信構建自己的事業基石;需要誠信打造自己堅實的明天。誠實做人,誠摯待人,誠懇工作。誠信并不遙遠,誠信就在心間。誠實是做人的根本,是成就事業的保障。有人說“誠信就是一種輪回”,怎么理解呢?就是說,這一輪的信用行為構成下一輪的信用代價,也可能構成下一輪的信用財富,這種輪回是以誠信引導誠信,構成循環。誠信教育是靠一點一滴積累、建立起來的。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做到明禮誠信,只有這樣,才能取信于他人,服務于社會,奉獻于人民和國家。
在我們_中學,雖然還要接受很大的考驗和壓力,須樹立嚴謹的學風,但我們有一支敬業愛生的教師隊伍,有一個樸實上進的學生群體,愿同學們都來打造學校精神,做誠信明禮的好學生,做可愛的城中人。
促進友誼,張揚青春,激勵學習。
知識競答話題辯論主題演講自我挑戰節目表演。
公正公平透明活潑有序。
主持人組(2人)評委組(6人)組委會(17人)公正組(4人)。
審計組(6人)后勤組(不限)紅方藍方。
活動項目分為五個環節,每個環節十分,共計五十分。
知識競答環節。
知識競答題共計50道題,每小題0.2分。知識競答題分為三種題型,必答題、搶答題和挑戰題。必答題20道,搶答題20道,挑戰題10道。
必答題為紅方藍方各10道,小組成員舉旗即可回答,答對即可得分。每道0.2分,共4分。
搶答題20道,每道0.2分,共4分。答錯不扣分,搶答時須先舉手站起示意,然后答題,后舉手站起者無權答題。(主持人評判)。對于連續搶先示意三次而未能打對者倒扣0.2分。搶答題不進行重復性答題,只有一方可答題,無論回答對錯,進入下一題。挑戰題10道,小組成員舉手站起即可答題,答對獎勵0.2分,答錯扣除0.2分。紅藍雙方各五道選擇權??梢詶墮嗖淮?。注明:舉手站起后,應在15秒內答題,否則視為無效。進入下一題。
演講競技環節。
演講內容要求:內容積極向上,有激情,時間不得短于一分半,不得長于三分鐘。演講內容清晰,主旨明確。評分細則:
一、演講內容:4分。要求演講內容緊扣主題,主題鮮明、深刻,格調積極向上,語言自然流暢,富有真情實感。
二、語言表達:3分。要求脫稿演講,聲音洪亮,口齒清晰,普通話,語速適當,表達流暢,激情昂揚。講究演講技巧,動作恰當。
三、形象風度:2分。要求衣著整潔,儀態端莊大方,舉止自然、得體,體現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上下場致意,答謝。
四、綜合印象:1分。由評委根據演講選手的臨場表現做出綜合演講素質的'評價。
評分由評委小組評分,去掉最高和最低分,四個加權平均就是最后得分。
話題辯論環節。
紅藍雙方須持相反觀點,紅方為正方,藍方為反方。
話題辯論分為觀點陳述(2分)激情辯論(5分)自由提問(1分)總結駁斥(2分)。
話題辯論小組各有六人,先由一位代表提出團隊觀點,對方隨后提出團隊觀點。然后進去辯論環節,由各個小組的一辯二辯三辯四辯進行辯論駁斥問答,然后有紅藍對方普通成員進行自由提問,最后由各方一名代表作總結駁斥。
評分由評委小組評分,去掉最高和最低分,四個加權平均就是最后得分。
話題選項:(左邊話題為正方,右邊話題為反方)。
人生道路上機遇更重要人生道路上奮斗更重要。
注明:觀點陳述時間為限時一分鐘,不得短于30秒。激情辯論時間為6-8分鐘。自由提問為2分鐘??偨Y駁斥1分鐘。
節目表演環節該環節穿插于整個活動當中??偡?0分。歌曲類紅藍雙方各2個,每個2分。舞蹈相聲小品類紅藍雙方各2個,每個2.5分。評委小組依據表演特特色和水平可酌情加0.1到0.5分。
評分由評委小組評分,去掉最高和最低分,四個加權平均就是最后得分。
注明:要求節目表演準備充分,有一定水平。
自我挑戰環節總分10分。挑戰項目分為四個環節,每個環節各一人。挑戰成功即可得2.5分,失敗不扣分。挑戰項目每個環節必須有紅藍雙方公證人監督下進行。結果評判后,像評委組報告,由評委組集體認定評判結果。如有異議,可進行加賽。
查卷子:紅藍雙方選手各有不同數量的卷子,需在60秒內查出數目,并上報公證人,公證人上報評委組。最接近準確數目者獲勝。如結果相同,可進行加賽,加賽要求加時加量。時間為90秒。
踢毽子:公證人計算在一分鐘內的連續踢毽次數,次數多者獲勝。結果相同,可進行加賽,加賽時間為90秒。吹氣球:在公證人監督下,最先吹破氣球者獲勝,如有異議,可進行加賽。
教育目的:告訴大家生命不是你一人所有,世界上的任何一件東西也不屬于你個人,請珍惜生命請珍惜你所擁有的一切,請珍惜他人為你的努力和付出,請常常報有一顆感恩的心。
時間:
主持人:高越,馬翌超。
主要內容:感謝父母,賜予我生命,不求回報地愛著我疼著我。
感謝老師,傳授我知識,告訴我做人的道理。
感謝朋友,在我困惑,委屈的時候給我力量。
感謝所有進入我生命中的人,因為是你們一點點裝飾了我的人生。
感謝這個世界上所有值得我們感激的人。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感恩你生命中的擁有,感恩你身邊的人。
感恩你所有的所有。
互動活動:挖掘一下身邊的經典,向同學介紹你所了解的經典。
鄔一豐:經典文學《悲慘世界》。
陳思維:經典詩詞《滿江紅》。
凌霏開,王文博:經典電影對白《向左走,向右走》《笑傲江hu》。
三.聽了朗誦后,互動活動二:說出最讓你感動的事。
施徐量:腿腳不便的外婆擔心家人而十幾次硬是忍著傷痛穿越半個家而打電話。
黃青:與父母溝通的益處。
楊依曼:姨父在人世給自己上的最后一課。
小型辯論賽正方:給父母的報答是精神上大于物質上。
反方:給父母的報答是物質上大于精神上。
五.無論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應該懷著一顆真誠的心去感恩父母,珍惜自己的至親,父母的愛是那么的平凡,卻又那么的動人,正如丁香花般的默默無聞,卻沁人心脾。男生合唱《丁香花》.
六.班主任梁老師講話。
在這次“走近經典,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主題班會的過程中,我能感覺到同學們對這次活動的積極參與,他們都在竭盡全力想靠自己的行動去打動別人。他們的節目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辯論會非常精彩,手語小合唱也非常感人。聽他們講述自己感恩的故事,看他們用手語表達自己感恩的心情,作為老師的我心里也涌起一份真實的感動。我突然感覺,這些曾經在我眼里長不大的孩子竟會如此獨立,如此懂事,他們都是些善良純潔的孩子,他們對他們的父母、老師、朋友,甚至生命中所有的人都擁有一顆誠摯的感恩的心,他們是想通過這次活動,將自己對于感恩的感受抒發出來,積極影響身邊的人也常常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蛟S我們平時都不會直接抒發自己的情感,但是我們并不是沒有必要讓身邊的人了解到我們對他們的關心和感激,所以這樣體驗感恩的活動是我們學生和老師所需要的,他們需要一個空間一個舞臺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次的活動也在我們班掀起了一陣孝敬長輩、尊敬師長的熱潮,這說明“走近經典,體驗感恩”的活動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我們每個人都已經真正地試著敞開心扉感恩這個美麗的世界了。
七.歌曲表演《感恩的心》一句簡簡單單的感謝卻包含了無盡的感動,學會感恩是人生的必修課。
八.讓我們常常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哪怕是面對一個微笑,一句關懷,即使是不經意間的。
我們也要學會感恩,感謝這一切。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伴我一生,讓我又勇氣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謝命運。
花開花落,我依然會珍惜。
作業是教學五個基本環節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作業是指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在上課以外的時間進行的學習活動,是教學的組織形式之一;是數學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是學生獨立完成特定教學任務的一種形式,是學生深化和鞏固數學知識并內化為數學能力的工具,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傳統的高中數學作業在培養學生有效識記策略方面形成了許多較具操作性的模式。主要是教師以教材為中心,以高考為參照,按習題的難度組成的基礎型、提高型的訓練鏈。學生和教師都陷入了題海的怪圈。學生寫作業表現出應付、交差甚至抄襲的被動作業態度,教師忙于機械性批改作業,卻沒有思考的時間,自己疲憊不堪,卻收效甚微,造成高負荷、低效率的狀況。
我覺得設計作業時應特別注意以下三方面原則:
2、針對性和差異性并重原則:即作業能體現教學內容的層次,適合思維能力層次不同的學生?;蚍Q為層次性原則,分層次作業就是根據知識點的多少、思維的難易程度、知識交叉聯系的程度等把作業分成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為基礎題,針對基礎較薄弱的學生,主要突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第二層次為基本題,針對一般學生而設計,主要突出概念的理解、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綜合運用;第三層次為發展題,針對少數基礎較好的學生設計,主要突出概念的綜合運用和拓展延伸,重要的思想方法的理解和靈活運用。
3、研究性和開放性原則:作業要有一定的研究性和開放性,要讓學生有自我發揮的余地??筛鶕W生的數學知識、數學技能和能力,結合教材適當設計一些探索性作業。
在新課程標準下以數學認知結構的變化過程為分類標準,可以把作業分為鞏固性作業和探究性作業兩種。
1、鞏固性作業:
即根據人的理解和記憶規律,只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一定程度練習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如公理、數學概念、數學定理、數學公式和法則等重現型作業,才能保證學生獲得牢固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能。具體可以體現在:(1)對課上知識整理鞏固的作業;一堂課下來,很多學生并不能馬上將課上的動力弄明白。這就要求學生對課上講過的內容進行復習鞏固,對較不易理解的題目進行整理,這樣才能理解并形成自己的東西。(2)根據教材內容自編、改編或選編一些題目讓學生進行鞏固。但量不宜太多,否則,學生若應付的話會沒效果。(3)分層作業:“分層次”作業的設置,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水平對作業進行自主選擇。
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從較低層次的作業開始選擇,以掌握“雙基”,然后逐層嘗試,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直接選擇較高的層次。開展分層次作業設置時,應注意設置方式的靈活性。對于新授知識點的作業,可以先推出第一、二層次習題,要求學生對第一層次必做,第二層次選做,隨著課程的進一步發展和深入再推出第三層次習題,學生可以跨層次、自主選擇。這種方法能使學生在熟練掌握“雙基”的前提下更有效地促進各層次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2、研究性作業:研究性作業是研究性學習的材料,主要是讓學生學會搜集信息、處理數據、制作圖表、分析原因、推出結論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逐步學會把實際問題歸結為數學模型,然后運用數學方法進行探索、猜測、判斷、論證、運算、檢驗,使問題得以解決;學會使用數學語言表達和交流;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頑強的學習毅力和獨立思考、探索創新的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識。不少教師認為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比較難開展,原因在于選題較難、持續時間長難以監控、評價標準多樣無法全面量化等。我認為我們在教學中經常遇到的一題多解,多題一解,一題多變的問題就是一種較為簡單直接、操作性強的研究性作業。
要求學生解完習題后,用簡練的文字表述以上習題考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習題之間有何聯系,運用了哪些的數學思想方法,從中獲得的注意點和啟示等,并在講解后完善文字材料。我發現這次作業后,班級類似習題的總體成功率提高了不少,一些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也有了變化,在交流中學生也能說出一些數學思想方法了。通過“變式問題”的研究使學生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的數學方面的能力。
總之,教師要轉變數學作業觀念,樹立一種新型的數學作業觀,努力提高布置數學作業的有效性。讓數學作業不僅僅是課堂知識的幾個鞏固練習題,更應為適應學生數學素質發展需求服務;使數學作業不僅僅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信息的工具,而且要成為開發學生的數學潛能,促進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及數學思維品質優化的途徑;最終達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學習方式。
屏幕錄像軟件搜索騎兵軟件。
多媒體電子教室軟件。
五、學習起點能力。
給出本節第一個任務:在網上幫哈里波特找找關于北京故宮的資料.請找到的學生進行演示,并要求學生演示時說出操作步驟。
開始比賽:必答題:一組:世界環境日是哪一天。
學生操作演示,邊講邊做。
播放幻燈片課件,內容為哈里波特的精美圖片通過多媒體教學軟件切換到學生示范。
通過多媒體教學軟件切換到學生示范。
回應比賽中遇到的超鏈接為空的現象,提供一種解決方案啟發學生將本課所學應用于實際。
課題:網上搜索姓名:黃齡齋單位:小溪中心學校時間:2007年10月。
材料:一次性筷子、大頭針、橡皮筋等;??。
時間:一節課??。
費用:全級16個班共用300余元,四個人一組,一組配筷子20雙左右.??。
過程:開始沒橡皮筋,用大頭針固定,大頭針很難釘,我試了也很難,不過有一個班還是全部用大頭針來制作的.后來用橡皮筋,就容易多了,不過由于數量有限,前面的班每個組只配備4根橡皮筋.如果全部用橡皮筋來固定的話,制作就會很簡單了.20分鐘就可以完成.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huibaotihui/26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