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可以是對自己在某個事件或經歷中的感悟和體驗的總結,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發現問題并進行改進。通過閱讀他人的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
隨著信息時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中國的教育改革也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新課程標準的出臺,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目的是讓學生在此過程中不再一味地接受。要讓學生在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學會認知世界的途徑,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要求教師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技術有進一步的研究,要應用信技術與課程進行有機的整合。
(一)理論基礎。
融合是指運用系統科學的基本原理,將兩種或兩種以上性質不同但有關聯的事物,通過動態組合的方式融為一個整體的理論與實踐。
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是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等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實質是要學生學會進行數字化學習。
數字化學習是指學習者在數字化的學習環境中利用數字化信息資源,以數字化方式進行學習的過程。它包括三個進本要素:即:數字化學習環境、數字化學習資源和數字化學習方式。
在數字化學習環境中的變革:
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文本)中的文字、靜止圖像以及教師語言變革為超文本和網絡環境中的聲、像、圖、文綜合的動態的資料集成,可以隨時選擇。
必要條件:具備適當的硬件和軟件。
優勢:利用數字化平臺和數字化資源,教師、學生之間開展協商討論、合作學習,并通過對資源的利用、探究知識、發現知識、創造知識、展示知識的方式進行學習。
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與是否采用信息技術無必然的因果關系,而取決于使用信息技術是否得當。應用信息技術開展學科教學有利于自主探究,分層教學、個別化學習、合作習。
必要條件: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不能變“人灌”改“機灌”
優勢:數字化學習改變了時空觀念,對學習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習已經變得無圍墻界限,人類將從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終身學習轉變。在數字化環境下,學校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習者的主體性、合作性和創造性。要使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作業協同化,要把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作為學習的培養目標。
學習方式變革必然引起教師角色的轉變,從“講解者”變為“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解疑者”、“共同探究者”。
4、信息技術引發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應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改善以往的知識運送單向模式,而變為多項即從“教師主動、學生被動”變為“師生和諧、平等”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還可以實現一位教師可與多個學生交叉互動,遠距離交流,即時反饋與矯正。
總之,通過這次自學感受頗深,自身的理論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對現代的教育教學理念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對自己今后的教學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
。
通過這次學習,令我豁然開朗,受益匪淺。從精彩的講座中,使我深入解了什么是微課堂以及微視頻的制作,進一步更新了我的教育教學觀念。下面我就談一下感受頗深的幾點: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深刻感覺到自己現在一些觀念的落后,比如在對待信息的獲取與應用上。在培訓學習中,很多老師都帶著先進的手機,錄象機、平板電腦等工具,隨時掃描專家團隊的微信二維碼,加入微信,學習過程中實現在線互動討論。而我對手機的理解還只是停留在打電話發短信上,還沒把它當作一個可用于隨時隨地學習的工具上。這些觀念的滯后,必然會導致學習工作的落后,在一個信息發展如此迅猛的時代,閉門造車必然不會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
當然我開始也暗自為自己辯解,覺得自己的落后與周圍環境的避塞是有原因的。但在聽了張渝江老師的報告后,卻再也無法為自己找到任何借口了。張渝江老師是來自大山里的一位高中教師,但人家卻是在國內最早認識翻轉課堂的,沒有太多的資金投入,那么他們就用盜版的平板電腦;支付不起高昂的軟件費用,那么就找免費的;買不起高檔的攝象設備,就去淘寶淘便宜的錄象工具;無法說服老師們習慣復雜的軟件,那么就把支持系統簡化。在他面前,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應刃而解,他把翻轉課堂成功的引入一所農村高中,讓我們看到了希望。除了翻轉課堂,他對國內外發生的一切前沿的教育研究都如數家珍。如果這些出自一個大學教授的口中,我們會覺得很正常,但他卻是一個一線的高中老師,讓我不由的暗自驚嘆。同時,也給了我們一次心靈的震撼:在一個信息如此發達的社會,無論你處于什么地方,只要你肯用心,沒有學不到的知識,沒有實現不了的理想。
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起整個地球?!蹦敲赐ㄟ^這幾天的學習,我深刻感覺到在這個信息的時代,“給我一個終端,我將擁有整個世界?!痹谶@樣的社會潮流下,微課堂的推廣已經成為一種歷史的必然了。
數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是當今教育領域的熱門話題之一。作為一個數學教師,我非常重視這一融合,并在實踐過程中深感其對學生學習數學和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學到了很多關于數學信息技術融合的經驗和體會。在本文中,我將分享我在這個領域中所取得的心得體會。
首先,數學信息技術融合在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學生往往會覺得數學枯燥乏味。然而,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我發現可以將數學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抽象概念。例如,使用計算機軟件繪制函數圖像,學生可以直觀地觀察到函數的變化趨勢,這大大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此外,通過與其他學科的結合,如物理、化學和經濟學,學生能夠將數學應用于實踐中,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其次,數學信息技術融合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信息技術的運用使數學教學更加靈活和多樣化。我經常鼓勵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工具來解決實際問題,并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創造力。例如,我曾經組織學生開展了一個小組項目,要求他們使用信息技術工具設計一個有關幾何圖形的交互式游戲。通過這個項目,學生們不僅鞏固了他們的幾何學知識,還學習了設計和編程的基本技能。
此外,數學信息技術融合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信息技術提供了很多優秀的學習資源,如在線視頻、模擬實驗和互動教材。這些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我曾經使用在線視頻教學一節代數課,學生們可以隨時隨地觀看,并在掌握概念后進行實際練習。結果,學生的學習效果明顯提高。除了提供學習資源,信息技術還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互助學習。我鼓勵學生使用在線論壇和社交媒體交流學習經驗和解決問題,這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然而,數學信息技術融合也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首先,教師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來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工具的使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和更新自己的知識,以適應快速發展的技術。其次,不是所有學生都能熟練地使用信息技術工具。一些學生可能缺乏相關技能或者擁有不可靠的網絡連接。針對這些問題,需要教師和學校提供相關培訓和設備支持,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獲得數學信息技術融合的好處。
在總結中,數學信息技術融合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創新能力和學習效果都產生了積極影響。然而,它也面臨一些挑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學習和探索,努力發揮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潛力,以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術成果。同時,教師和學校應該提供相關的培訓和設備支持,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受益于數學信息技術融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數學教育的創新和改革。
在當今信息化社會中,信息技術已滲透到各個領域,包括教育。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而信息技術教學恰好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實現這些目標的平臺。作為一名教師,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有了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聽講,學生容易產生學習厭倦和倦怠情緒。而信息技術教學可以通過多媒體和互動性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通過電子教材、學習軟件等多種方式獲取學習資料,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節奏進行學習,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學生們更加愿意參與討論、提問和探索,積極參與學習。他們對于信息技術教學的新奇性和多樣性感到興奮,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其次,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的教學方式強調知識的傳授和記憶,學生缺乏實踐的機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信息技術教學可以通過實踐性的任務和案例,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數學教學中,我使用了計算機軟件,讓學生通過建立模型、解方程等方式進行實踐,從而提高了他們的數學應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們通過信息技術教學獲得了實際操作的經驗,不僅理論知識更加牢固,而且能夠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問題。
再次,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和提高學習的質量。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以教科書中的知識為基礎,學生的知識也被限制在教材的范圍之內。而信息技術教學可以通過互聯網的資源和多媒體的呈現,讓學生了解到更廣泛、更深入的知識。學生可以通過搜索引擎獲取相關的資料,參與在線課程和討論,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同時,信息技術教學還可以通過教育游戲和虛擬實驗等方式提高學習的質量。與傳統的實驗相比,虛擬實驗可以更加直觀地呈現實驗現象,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實驗原理,提高實驗效果。
最后,信息技術教學還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創新能力的提高。教師是信息技術教學的主體,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師可以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教師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專業交流和教育論壇,了解最新的教育動態和教育方法,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制作教學資源和課件,提升自己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嘗試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制作了一些教學資源和課件,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也鍛煉了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信息技術教學融合心得體會是我多年教學實踐的總結,通過信息技術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得到了提高,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知識視野和學習質量得到了拓寬和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創新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因此,我堅信信息技術教學將成為未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
2009年,中國書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日本、新加坡、韓國、東南亞等一些國家已興起了書法熱,在日本被尊為“書道”,在新加坡,國家總統帶頭練習書法,全民普及。這些國家被譽為“中華文化圈”地區。隨著經濟全球化,漢語已在全球普及,世界已開辦上百所“孔子學院”,中國書法激發了每個中國人的愛國情懷。
書法教學任務,不僅是教學生寫字;還要讓學生了解到中國書法的歷史,學習古今著名書法家的民族氣節和愛國主義精神。
顏真卿立朝為官,耿直忠烈,剛正不阿,敢于秉義直諫。在奸臣排擠之下,更顯其英雄本色。在與安祿山的斗爭中,英明果敢,擇取統帥、良將,與堂兄顏真卿相約共同抵抗安祿山,最后,各郡縣的叛軍被顏真卿的民族精神所感染,紛紛歸附于他,并推為“盟主”,統兵20萬,橫掃燕趙;在“藩鎮割據”時,為了維護國家安定顏真卿威武不屈,叛軍頭目李希烈對顏真卿威脅利誘,李希烈拿他沒辦法,只好把顏真卿關起來,在院子里掘了一個一丈見方的土坑,揚言要把顏真卿活埋在坑里。后來,李希烈又在囚禁顏真卿的院子里,堆起柴火,澆足了油,威脅顏真卿說:“再不投降,就把你放在火里燒!”,顏真卿二話沒說,就縱身往火里跳去,叛將們把他攔住。
顏魯公寧死不屈,“以死明志”的民族氣節“驚天地,泣鬼神”,與日月同輝。其書法氣象宏偉,雄厚端嚴?!皩W書當學顏”,后人非常喜愛“顏書’,不僅因為字好,更看重他的人品。
為了讓書法教學更生動、更形象,我收集了大量資料,制作課件,播放中央電臺“探索與發現”里的《千年書法》等,常給學生講一些古代書法家的故事愛國愛民族的故事。每講完一個感人故事,同學們總是一次次感動,一次次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在幼小心靈產留下了“中國文化的元素”。他們在敬畏中國書法的同時,漸漸的走近這一古老藝術。每當看到他們在米字格里寫下了一個個方正、渾厚的.“顏體”字時,我心中蕩漾起一種幸福。
中國書法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因此,鑄就了獨特的民族精神和氣質,不同時期的書法家有著不同的時代精神,正是“書為心畫”。書法作品蘊含“真、善、美”。
在書寫過程中能讓我們感悟人生。如我們在臨寫《蘭亭序》時則講求疾澀、提按、映帶、疏密、高下、斜正、等筆法;在臨寫《勤顏禮碑》時,我們則強調藏露、方圓中側、縱收、氣息、高下、斜正、筆斷意連等各種筆法,這就需要我們善于處理好字的各種關系,要講究和諧統一。我們在為人處事方面也深受啟發,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庸”之道,過猶不及,則說明了這個道理。
明末清初著名的書法家傅山有一句作書名言:“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這講的是寫字,其實是糾正做人的輕浮、淺薄、機巧、油滑、取媚、低俗等不良品行。
最近,我讀《中國書法家·王寵卷》時很有感觸。王寵是明代著名書法家。博學多才,他在書法方面造詣極深,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曾經養尊處優,在宮中有職位,但是,他還是回到自己的家鄉,回到大自然,回到他的朋友圈里。最終和文徵明、祝枝山、唐寅、陳淳共同步入藝術的殿堂;與文徵明、祝枝山、形成“吳門書派”,成為“晚明三大家”。顯然這與王寵高蹈出塵的心態和疏淡秀雅的審美心理有著直接的關系。在他的詩歌、書法里,隨處可見的是他對隱逸的企愿和對富貴生活的不屑——他以“層臺緩步”的用筆傳達的是寧靜、優雅、孤高以及與俗世的距離感。然而,王寵的溫厚平和,不激不厲的藝術氣質至今還在影響著后來的文人和書法藝術家。
書法教學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歷代書法家勤勉勵志的故事。培養青少年持之以恒,刻苦學習的優良品質。
教師在書法教學時,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心態和書寫習慣。學習書法貴在“心靜”,情緒煩躁、心神不定,是寫不好字的。王羲之說:“夫欲書者,先于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墨相連,意在筆前,然后作字?!?/p>
寫大字時,要求書者站立、身直、挺胸、懸臂、懸腕、兩足平放、呼吸勻和、專心致志,不允許有其它雜念要求。書寫者善于巧妙的運動人體內氣,經過身、臂、肋、腕達到筆尖,這樣才能產生優美的線條和筆力。
尤其是寫小楷,要求極高,需要很強的視力、腦力、體力;同時心、眼、手高度協調,做到精力充沛,甚至在較長的時間里不吃不喝,不能走動。
漢字是由點、橫、撇、捺、鉤、折等基本筆畫組成,沒有筆畫就沒有書法美。教師可以從字的基本筆畫、結構、用筆、用墨、章法等方面指導學生練習。要想把字寫好,就得下功夫,從一筆一劃學起;要想掌握字位置、長短、粗細以及運筆的輕重、緩急、速澀,字態的險與穩、欹與正,用墨的濃與淡、濕與枯。要做到這些,就要培養學生一絲不茍,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
總之,義務教育階段的書法教學不僅是一種素質教育,同時滲透著德育教育。學生通過書法學習,能很好地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及燦爛的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xx年我有幸到梧州市參加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培訓。培訓地點在梧州市貽景大酒店。信息技術正逐步走進我們的生活,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特別是國際互聯網的普遍應用,信息技術已經滲透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它的威力越來越不可限量。信息技術走進課堂,走進我們的學科教育,與學科教育融合,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小學語文教材大多有故事情節,這些故事情節可以利用計算機的文字、圖像、音頻和視頻的功能,將情境生動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短時間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變得分外活潑,讓學生主動、輕松的接受語文知識。
例如,兒童詩《雨點》,在教學時,我利用電腦,將不同水體中的狀態展現出來,然后通過動畫演示雨點落進池塘、小溪、江河和大海,并配上輕松愉快的音樂,孩子的興趣被調動起來,隨著雨點律動起來。
信息技術具有多種感官同步進行的直觀效果,能夠把教學的重難點一一展示出來,向學生展示教學情境,呈現思維過程,使學生聞其聲,見其形,縮短學生認識和客觀事物間的距離,讓學生能更好、更準的把握知識的重難點,并加以突破。例如,《再見了,北京》這篇課文,講述了奧運會閉幕式的情景,孩子們那時剛出生,根本沒經歷過那種激動人心的時刻,也就無法體會當時運動員的心情,也想象不到當時熱鬧的場景。那么借助網絡還原閉幕式的盛況,利用投影展現在學生面前,那恢弘盛大的`場面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眼球,學生的情感被調動起來,與語言描寫文字產生共鳴。
在課堂上,學生對于所學知識是否掌握,可以通過練習加以反饋。傳統的反饋方式比較單一,學生的積極性并不高。而信息技術手段形式多樣,色彩豐富,可以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反饋形式。例如課文的朗讀和背誦,可以出示課文的動畫情景,讓學生進行配音。也可以讓學生利用網絡進行錄制音頻文件,提交給老師等等。
信息技術對于我們的課堂教學來說是一種手段,它與學科教學有機的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過分依賴信息技術手段,使得教學從傳統的一支粉筆,一本書的“人灌”,變為電腦加網絡的“電灌”,這是不可取的。作為教師,要掌握好信息技術,讓它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機會去這樣的培訓。
秋天是個收獲的季節,在永濟實驗小學國培班學習一周了,這段時間的學習讓我獲益匪淺,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李嬌老師關于《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講座。
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是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優勢是我印象最深的:第一,滿足學生的視、聽,激發學生的興趣,形成學習動機;第二,開拓學生視野,加深內容理解;第三,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第四,創設情境,體現學習的主體;第五,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第六,培養學生的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等。
教師必須是成功的學習者,教學是最高層次的學習。成功的教學是對教學內容的深刻理解;對教學活動與過程的恰當安排;善于分析學習者的特征;對媒體技術的掌握。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才能加快社會發展的步伐,才能使我們在知識經濟帶來之際贏得入場券。這一切,與我們教師的教學活動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以后在教學活動中,我將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充分利用時間,在鉆研語文教材的基礎上,更多的學習有關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培養出合格的接班人。
作為教師,面對如此重大的改革,我們肩上的擔子很重。怎么辦?正視現實,勇于挑戰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向黨和人民上交一份合格的答卷。盡管任重而道遠,但是,我有信心。有能力穩步前進。
文檔為doc格式。
。
在當今信息時代,信息技術教學已成為教學改革的重點和熱點之一。隨著各種數字技術的普及和發展,信息技術教學在促進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我有幸在這方面有一些實踐經驗,以下是我對信息技術教學融合的心得體會。
首先,信息技術教學融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通常只能通過文字、圖片等形式獲取知識。而信息技術教學融合則能夠通過多媒體、動畫等形式將知識呈現給學生,使學習過程更為生動有趣。例如,在教授化學實驗時,我們可以通過電子化實驗模擬軟件,模擬真實的實驗情景,讓學生親身體驗化學實驗,激發他們對化學的興趣。
其次,信息技術教學融合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信息技術教學融合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主動參與,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語言學習中,我們可以使用語音識別軟件,讓學生通過朗讀、對話等方式與電腦進行互動,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數學學習中,我們可以通過數學軟件進行數學練習和作圖,使學生對數學的理解更加深刻??傊?,信息技術教學融合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加主動、深入地思考和探索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此外,信息技術教學融合也能夠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和信息,缺乏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而信息技術教學融合則能夠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例如,在學習科學實驗方法時,我們可以使用虛擬實驗室軟件,讓學生通過假設、實驗和總結的方式進行科學探究,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和實踐能力。信息技術教學融合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激發他們的創新潛能。
然而,信息技術教學融合也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首先,信息技術教學融合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素養和教學能力。教師需要熟悉各種教學軟件和工具的使用,能夠靈活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其次,信息技術教學融合需要教師有能力設計和開發相應的教學資源。傳統的教材、課件等教學資源已無法滿足信息技術教學融合的需求,因此教師需要具備開發和設計教學資源的能力。另外,信息技術教學融合還需要教師具備對學生的指導和評價的能力。教師需要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和評價。
總之,信息技術教學融合是當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促進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信息技術教學融合也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需要教師具備相應的信息技術素養、教學能力和教學資源開發能力。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信息技術教學融合一定可以更好地發揮作用,為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做出貢獻。
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引導學生把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如在教學立體幾何時,教師要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幾何體,掌握直觀圖和三視圖。
如果僅依靠教材中的圖畫,思維能力較弱的學生根本無法掌握三視圖。
首先,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教學樓的直觀圖,讓學生把教學內容與具體事物聯系起來;其次,教師給學生展示教學樓不同角度的圖片,進而引導學生觀察教學樓。
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把立體幾何的知識與學生常見的具體事物聯系起來,引導學生思考和學習。
就能有效培養學生生活化學習的意識。
最后,教師要構建高效課堂,就應該想方設法地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引導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把原本抽象的教學變得生動形象,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獲得快樂。
如在教學《圓和直線的關系》時,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白板開展教學,讓學生利用電子筆,隨意拖拽屏幕中的圓,并不斷改變圓和直線的關系,從而使學生感受到現代信息技術帶來的趣味,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結語。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符合素質教育理念,迎合了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
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運用信息技術構建高效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而寫作能力又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成了語文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作文教學來說,興趣是學生習作最重要的內驅力,所以,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調動學生樂于表達的主動性,就成了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重要條件。正因為如此,《語文課程標準》在階段目標第一學段寫話目標的設定上,明確指出: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在第二學段習作目標中也明確指出: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這樣設定的目標便于大多數學生稍加努力就能實現,從而減輕學生在習作方面的壓力,讓學生不再受傳統作文教學時中心的束縛和條條框框的限制,能無拘無束地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真實地寫出來,達到葉圣陶老先生說的那樣:“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覺得有意思的就記,一句兩句可以寫,幾百個字也可以,不勉強拉長,也不硬要縮短??傊菍嵤虑笫?,說老實話,對自己負責?!边@樣一來,學生的習作興趣就被激發起來了,就會主動去練習習作。只要練得多了,自然就會有收獲,習作能力就會在練習中逐步提高。
那么,如何讓學生對習作產生興趣樂于練習呢?
一、創設習作情境,指導學生習作。
生活是學生習作的源泉。沒有生活的底蘊,小學生習作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正如朱熹在《觀書有感》一詩中所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币虼?,我們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接觸自然,接觸社會,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和思考周圍事物的習慣,調動學生練筆的積極性。經常組織學生開展或參與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公益勞動等,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為學生習作提供大量活生生的素材,讓他們習作時都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感可發。
其它學科中的觀察、參觀、操作、實驗等實踐活動也可以作為學生的習作內容,具體操作時可讓學生先回顧一下有關活動的全過程,然后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定格播放,引導學生有重點、有條理地說一說自己的見聞、感受或操作過程,最后再讓學生動筆寫作。在學生作文時,老師一定要記?。翰灰o學生設下各種框框去束縛學生的思維,學生愿意寫什么,愿意怎樣寫,應由他們自己去決定。只有這樣,學生作文才有興趣,學生的作文水平才可能提高。這種“做----說----寫”的作文訓練模式既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又符合小學生的習作規律,也是讓學生不再害怕習作練習的良策。
二、轉變評價觀念,激發習作興趣。
傳統的作文評價要求教師獨自面對全班幾十本作文逐字逐句精批細改,既耗時費力,又不能及時反饋,對學生的習作指導缺乏時效性。再者,在作文評價過程中,教師儼然尊者,用成人的眼光在學生作文上肆意揮灑,全然不顧學生習作時的心理,不問學生原來要表達的意思,常常憑感覺、憑印象寫一些顛來倒去的套話作為學生習作的評語。這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有時評語不當,還會給學生造成巨大的心理障礙,讓學生怕寫作文,提“作”犯愁。筆者認為,要讓學生從怕寫作文到想寫作文,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教師除了要重視“創設作文情境,指導學生作文”這一環節,關鍵還要轉變作文評價觀念。
(一)、遵循寫作規律,欣賞評價為主。
小學生習作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付出艱辛勞動,用文字創造的成果。學生習作寫好后,他們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及夸獎。因此,教師看待學生的習作,應該像農民看到自己灑下的汗水結出豐碩的果實一樣喜悅,應該像園丁看到自己澆灌的花草綻放出絢麗的花朵一樣高興,應該像教練看到自己培育的選手摘取耀眼的金牌一樣自豪。
教師評價學生的習作,“不要一開始眼睛就盯著孩子的錯誤-----而如果你老是糾纏著孩子的錯誤不放,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寫不了文章?!?-----美國教育家格雷夫斯告戒我們說。教師應該像父母對待學說話、學走路的孩子一樣,即使說得再差再遲,即使走得再慢,摔跤再多,也不抱怨,不嘲笑,只是不斷地給予鼓勵和贊美,堅持不懈地給予幫助,這樣,孩子越說越會說,越走腳越穩。小學生說話、習作也一樣,出現錯別字、用詞不當、重復羅嗦、邏輯錯誤均很正常。這些不足會在練習習作過程中逐漸得以糾正,千萬不要加以指責,以免挫傷學生習作的積極性,“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考慮去決定?!?/p>
評價學生的習作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原意,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用葉圣陶老先生的話說就是“學生作文里任何一點可取的地方,都應該找出來,肯定他的想法和寫法?!币屝W生相信自己的習作能力,堅信“我能行”。對于不同程度的學生,包括“學困生”,都要熱情地肯定他們習作中細微的優點和小小的進步,使他們都能嘗到習作的甜頭,產生將文章寫好的愿望。這樣做,有利于調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練習習作的興趣。
(二)、注重情感交流,作文育人結合。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作文要說真話、實話、心理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也就是說作文要表達真情實感。筆者認為,教師評價學生的習作也要避免空泛籠統,不說“條理清楚、重點突出、詳略得當、語句通順------”之類的套話。同時,評價學生的作文也要吐真情,最好能針對一篇習作的優缺點給以明確具體的評價,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自己的習作好在哪里,毛病又在哪里,修改起來也有路可走,有門可入了。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在這方面作得就很好,他把學生的作文看作是“一扇和學生進行心靈交流的窗口?!彼f“翻學生的作文簿就是和學生交談?!彼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學生作文寫爸爸、媽媽的不少,有的催人淚下,他就批上:“誰讀了都為之感動,別辜負了爸媽的一片心,做爸媽放心的好孩子?!狈彩菍懤蠋煹淖魑木团希骸叭绻惝斄死蠋?,肯定比我更關心學生?!币粚W生寫參觀記,寫了近一頁還沒有到達參觀地點!于老師就給他來個眉批:“老師好累喲!我們多么盼望早點到達目的地呀!”學生晏妮寫她的爸爸有一天因有急事到外地出差了,“到了夜里,天氣驟然變冷,風也刮得厲害。我不禁又為爸爸擔心起來,他早上只穿了一件單衣呀!”于老師就在旁邊批語:“多懂事的女兒!孝于親,悌于長,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薄谟勒蠋熅褪沁@樣不露痕跡地和學生在“心靈”上溝通,習作評價時也不忘育人這個根本宗旨。
我們評價學生的習作也應該向于永正老師學習,給那些寫景狀物比較具體形象的習作批上:“好眼力!你具有畫家一樣敏銳的觀察力!”對于寫經常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的習作可以批上:“你是個孝順、懂事的孩子,你爸爸(媽媽)肯定為有你這樣能干的孩子而高興!”而那些寫由于爸爸(媽媽)的缺點給家庭帶來不幸的習作則批上:“老師相信,你的爸爸(媽媽)讀了你的作文一定會為了你,為了讓你擁有一個美好和睦的家庭而改掉xx毛病的!”如果我們堅持這樣評價學生的習作,學生寫作的信心肯定會不斷增強,對習作的興趣也一定會越來越濃。
(三)、指導學生自改,嘗試自我評價。
要調動學生練習作文的積極性,從根本上說,還是要把學生當作習作的主體,使他們成為作文的主人。正如葉圣陶老先生所說,在作文評價時不要“只顧到學生作的文,卻忘了作文的學生?!边@是因為學生的作文是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要說的意思,表達得怎樣,學生自己最清楚,所以修改評價作文應該是學生自己分內的事。我們做教師的一定要轉變觀念,變“替學生改作文”為“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把評價作文的著眼點放在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葉明確要求我們“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惫P者認為,學生自主修改作文應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教師首先要根據訓練目標和作文要求制定出較為詳細的評價標準,并通過投影(展臺)教會學生使用常見的修改符號修改作文;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照評價標準重點從習作的內容和語言表達兩個方面進行自我修改。當然,習作修改也可采用同桌協商、小組評議等方式進行。作文集體講評時,教師可將學生的習作通過實物展臺投影在屏幕上,師生共同對習作的標題、內容、語句及至標點符號進行評改。這樣的評改直觀形象,易于學生了解習作中的問題,學到修改習作的方法。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把原文和修改稿進行閱讀比較,從中領悟出習作修改的好處,進而培養學生自我修改習作的興趣。
當然,學生自我評價也可以結合文中自己的得意之筆或不足之處談談自己的認識。這樣的評價既能照顧到學生的個別差異,又能使全體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還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寫作的積極性,對學生作文興趣的培養和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大有裨益。
總而言之,要消除學生怕寫作文的心理障礙,讓他們想寫、樂寫、善寫作文,教師一定要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作文情境,指導學生作文,同時還要轉變作文評價觀念,樹立科學的評價觀。這樣,才有利于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才有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才能讓學生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確保教師可以獨立制作課件,保證多媒體教學的順利開展.
展示立體空間,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立體結構、概念,更好的明白幾何中的角、面等關系.同時,在信息技術作用下,動畫、視頻、音頻創設直觀性情景,擴展知識、豐富課堂教學,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主動思考、學習.
如,在“圓錐曲線”教學中,教師可先在黑板上板書圓錐曲線的知識框架,畫圓錐曲線圖,讓學生了解動點的形成軌跡.然后,利用多媒體平臺進一步展現拋物線、雙曲線的形成過程,節省圖形繪畫時間,重點放在知識講解方面,并拓寬知識,突破教學難點.
3.重視應用原則。
中職數學課堂中應用信息技術,必須遵守數學學科特點、課程與技術整合思想、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效果優化等原則.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但也是一門工具性學科,數學教學不僅需要注重基本概念、知識、思維,還應重視問題分析、解決能力.
加強信息技術應用的有效性.例如,注重學校信息化建設,購置計算機、投影儀等設備,為教學開展提供設備保障,幫助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在學生方面,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學生對知識主動發現、探索的建構,結合學生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向學生提供知識,使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中,并在利用信息技術查詢信息中培養自己的操控能力.
二、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在各行業的普遍應用,信息技術已成為中職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需要教育部門、學校、教師、學生轉變學科觀念,積極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資源,培養學生數學素養.
1、認知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基準鍵,知道基準鍵是指哪些鍵,在什么位置,是怎樣排列的,在學生頭腦中建立清晰的基準鍵表象。
2、過程與方法:正確掌握基準鍵的操作方法,基準鍵的手指分工、打字姿勢,培養學生初步的操作鍵盤的能力、探索自學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在訓練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探索自學能力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強烈的求學欲望,培養他們的學習濃厚的興趣和合作精神。
二、教學設想。
鍵盤是計算機最基本、最常用的輸入設備。以前老教材一般在學會開關計算機后就先學習鍵盤的操作,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限止,以及實踐操作時間較少,在學習鍵盤操作后就會使學生減少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覺得枯燥乏味,而新教材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鼠標操作的方法,并學習了用鼠標畫圖后,安排學生進行鍵盤操作,這節課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以及以后的指法練習和文章排版等課程的學習。根據教學重難點,建議分二節課來教學。
三、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對鍵盤有了一定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鍵盤的操作。這一堂課學習任務是學習基準鍵的操作,包括基準鍵的手指分工擊鍵方法,培養正確的打字姿勢,養成良好的鍵盤操作習慣,初步形成鍵盤操作能力。鍵盤操作中,小拇指又細又短,操作能力相對較弱,應該加強練習。
四、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按鍵的方法;
2、組合鍵的正確使用。
五、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練法。
六、教具準備。
鍵盤分區表、鍵盤圖片。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一組鍵盤的圖片,讓學生了解鍵盤有多種式樣。
3.現在市場上的鍵盤種類很多。我們使用的鍵盤有104個鍵,是標準鍵盤。
4.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鍵盤(板書:認識鍵盤)。
二、教授新課:
1、出示鍵盤分區圖,分別說明各個分區的名稱:功能鍵區、主鍵盤區、光標控制鍵區、小鍵盤區。
2、要求學生觀察主鍵盤區有哪些鍵?(板書:字母鍵、數字鍵、符號鍵、特殊控制鍵)。
3、認識字母鍵。請學生按二十閃個英文字母的順序一一指出各個鍵的位置。
提問:為什么不按二十六個英文字母的順序排列?
小結:鍵盤上的字母鍵的分布跟英文打字機上的安母鍵類似,是為限制使用者的輸入速度這樣安排的。所以對我們記憶這些字母鍵的位置有些困難。按鍵盤的位置識記字母鍵,并認識字母的大小寫。
4、數字鍵:請學生一一指出0—9十個數字,比較0和o有什么不同。
5、認識符號鍵:包括數學符號和標點符號。觀察有些字符鍵上有兩個符號,這樣的鍵叫雙字符鍵。
6、通過演示,介紹常用的控制鍵:空格鍵、回車鍵、退格鍵、大小寫字母鎖定鍵、shift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7、對照自己的鍵盤,認識鍵盤的各個分區,并知道分區的名稱。
所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的優勢,整合優秀教師和專家的智慧,傳承優秀的教學模式、實現資源共享;營造教與學的環境,改善教與學的過程和方式、解決學科教與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傳統手段難以解決的各種各樣困難,提高教與學的質量和效果,其最終目的是追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潛質。然而根據本人的實際經驗和多年觀察,覺得多媒體教學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然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在此提出,期望與各位同仁共同商討。
一、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上的誤區。
(一)、在教學方法上重視演示現象、傳授知識,忽視揭示過程、培養潛質。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應重視教學方法的選取、教學的精心設計上。但是,有的教師授課只是照“本”(屏幕)宣科,忽視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造成了“學生瞪著眼睛看,教師圍著電腦轉”的現象;大部分學生反映連筆記都來不及記,學生成了所謂的觀光者,對所學資料印象不深,更不用說自己動腦去探索研究了。
(二)、在教學方法上重視形象思維教學,忽視抽象思維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特點是能夠使靜態變為動態,抽象變為形象,但是過多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一切抽象問題都形象化,又不利于抽象思維潛質的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潛質就可能下降,如:數學學科是一門個性需要抽象思維潛質的學科,抽象思維潛質的削弱不利于數學的再學習,個性不利于高等數學的學習。
(三)、在教學思想上重視課內,忽視課外。目前多媒體輔助教學還局限于課堂上的使用,而忽視課外對學生的輔導。即使有一些課外的所謂多媒體教學光盤也不外呼是用于學生的練習、考卷,或者把課本上資料羅列一下的“課本搬家”,或者是一些教師的“教學筆記搬家”。實際上,做練習我認為還不如傳統的練習冊。試想一下,學生在屏幕上看習題,又在紙上演算,方便嗎?如果再加上限時操作,能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展開嗎?能不能把課堂上教師用來演示或者啟發學生思維、發現問題的教學軟件也讓學生擁有,學生在家里用這些軟件再進行一次概念認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即注重學生潛質培養的課外輔導軟件多一些,而不是練習,這樣做才是發奮減輕學生的負擔實現“素質教育”。
(四)、在教學思想上重視教師的如何“教”,忽視學生的如何“學”。目前使用于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課件大多還只是在改變教師的如何“教”上下功夫,用課件來幫忙教師說清用其他教具所不能說清問題的教學模式占多數,很少用課件來幫忙學生學的,即以“教”為主的教學設計多,而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少。
應對措施:加大師資培訓力度,認真學習課程實施標準,從思想深處轉變自己的觀念和主角。同時我們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裝教師的頭腦,從具體的教育實踐入手,經常觀摩教師的教學,共同探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認識,升華理念。將學科知識有效地融入信息技術與教學課程中,讓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物盡其用。
二、多媒體技術成為公開課的表演道具。
公開課與研究課是一般教研活動的主要資料,也是加強交流,促進教師業務水平不斷提高的有效手段。然而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逐漸普及,公開課似乎就變成了多媒體展示課,教師也似乎成了多媒體課件的放映員。筆者工作以來也聽了很多各種類型的公開課、研究課與觀摩課,發現幾乎每課必有多媒體,哪怕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問題,甚至是一個無關痛癢的過渡,他們都會挖空心思地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處心積慮地把課本資料以聲、像、動畫等形式展示給學生,在追求課堂氣氛的同時,往往顧此失彼,擾亂了學生的正常思維,多媒體課件也失去了它本來就應發揮的功能,成為教師公開課上的表演道具。
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確存在著巨大的優勢,它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學生引入一個嶄新的環境,能夠在有限的時刻和空間里展示超多的資料。但也并不是課課都需要多媒體,很多資料和知識點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也可表現出來,甚至效果更好,這樣就沒有必要去避簡就繁,大張旗鼓地請出多媒體,要知道我們進行課程改革并不是要對傳統的教學手段一概抹殺,而是要批判的繼承。實際上,多媒體的應用務必結合具體學科的特點恰當地選取,決不是越多越好,如果過于泛濫,往往會造成畫蛇添足,事與愿違。
應對措施:轉變評價機制是根本,正確引導是關鍵!教師為什么如此偏愛多媒體,難道真的是教育教學的需要嗎?究其原因,很多都是迫于無奈。在很多地方的教育教學的評價表上都明確標有“是否是使用多媒體教學”一項指標,這也就難怪老師們會去挖空心思制作多媒體課件,盲目的追求課堂氣氛了。因此,轉變評價機制,正確引導和鼓勵教師用心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十分重要的,而不能盲目追趕時髦,簡單地將其作為公開課的硬性指標。
三、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多媒體課件是順利開展教育教學的一種有效輔助手段,永遠不可能成為課堂的主角。然而在現實教學中,很多老師都忽視了這一點,以多媒體為中心,為課件而教學的例子屢見不鮮。例如,筆者在教研活動中就聽過一節課,是關于“新陳代謝與酶”資料。這堂課教師精心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并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了兩個小實驗資料,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也表現的十分用心,課堂氣氛也較為活躍。然而聽課的老師都明白,這堂課如果穿插兩個小實驗,教學資料根本無法完成。在這種狀況下,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完整地展示多媒體課件,教師只能壓縮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時刻,快速地點擊幻燈片,草草收場。這樣一來,學生只能囫圇吞棗,像走馬燈一樣欣賞了一下精美的課件和圖片,一些重點的資料和知識點只能是一知半解,至于能領會多少,恐怕就只能看個人的造化了。這么一來,教師純粹是為了展示課件而上課,多媒體課件成了課堂教學活動的中心,舍本逐末,喧賓奪主,不可能收到應有的課堂效果,反而會事與愿違,致使多媒體課件成為教學的累贅。
還有些教師害怕制作多媒體費時、費力,便從網上下載或購買一些現成的多媒體課件,不加修改,也不管適不適合自己的學生,便直接應用于課堂教學。這么一來,教師只能針對課件的資料來設計自己的教學流程、書寫教案,這樣教師的思路就很容易被束縛在別人的思維框架內,不利于教師開拓思路,提高教學潛質,也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應對措施:轉變思想。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再強大,它的本質仍然只是一種教學的輔助手段,就應是教師駕馭多媒體,而不是多媒體指揮教師。
當然,任何改革的進程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也不例外。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決不能停留在追趕課改潮流的表面,而要將其真正的應用于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其強大功能。如何將信息技術有效的應用與課程教學,如何建立更有利于整合的條件與環境,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深入學習和重點研究的課題。
精選閱讀(三):
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對教育教學工作產生著重大影響,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育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補充提高和整合,把信息技術手段運用于各科教學活動中,對激發學生興趣、開闊學生視野、主動參與學習、開拓創新思維,明白知識本質和提高知識探究、運用潛質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目前,雖然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觀念能夠在一些地區被廣大教師所理解,但是在大部分學校的實踐過程中還是普遍存在著許多誤區。本文主要針對目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極易出現的五大誤區進行分析,并探討出每個誤區的具體解決辦法。
誤區一:為了使用信息技術而使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整合于課程,不是簡單地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不是用“電(腦)灌”代替了“人灌”,不是“信息技術越多、越有味道,整合就越充分”,不是“制作一個課件或調出一段錄像了事”,而是高層次的融合與主動適應。高效合理地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育教學中,需要教師本身有很好的信息技術基礎,更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生缺乏興趣、困惑不解、無法感知、主動參與等過程中,合理使用信息技術是實現學生知識建構的重要因素。
誤區二:課程與信息技術主次顛倒,喧賓奪主。
在信息技巧與學科整合中,信息技術是為實現有效教學的達成而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起輔助作用。切勿為使用信息技術而使用信息技術,片面地追求信息技術的“含金量”和“教學多媒體的高檔化”,否則會陷入“唯技術主義”的泥潭。從現代的課程理念出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立足點就應是課程,而非信息技術,不好片面地追求信息技術的“含金量”和“教學多媒體的高檔化”。時刻要注意,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中,信息技術整合于學科課程,其主體是課程,而非信息技術。
誤區三:整合時忽視學生的主體參與性。
成功教育的前提是教師,但是唯有讓尊重與信任扎根于學生的心靈,才能真正到達學習主體性的激活。主體教育的根本目的要求我們務必把學生視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使教育過程成為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主動學習自主發展的過程。
誤區四:多媒體技術成為公開課的表演道具。
信息技術的應用、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機結合,需要滲透到每位教師、每節課、每個課堂之中。高技術不必須能換來教學的高質量。在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教學設計、教學創意、教師對學生的熱愛以及人格魅力比起教育技術來說更加重要,是技術永遠無法替代的,也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個性需要關注的問題。
誤區五:整合時在網絡資源中迷失方向。
真正的教學任務是要培養和愛護學生的求知欲望,并把這種求知欲望引導到實踐教學目標的活動中?;ヂ摼W的信息容量雖大,但良莠不齊,有的只是對某一問題的觀點羅列,有的則帶有片面性甚至誤導性,如果教師缺乏相應的教學策略和實施經驗,不能夠對教學活動進行有效的引導,結果使得學生“放任自流”,不但沒有發揮整合優勢,效果反而更差。表面看似乎授課教師很有處理“突發事件”的潛質與藝術,但這實際上是一種錯誤的做法,說明授課的教師缺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機智性。
1。提高教師素養,培養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理念。在信息技術與新課程整合的進程中,起關鍵作用的是教師的理念和教師信息技術的科學素養。上一節課,如果教師沒有先進的教學理念,不圍繞學生的學習實際一步步精心設計,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失去靈魂,功能強大的信息技術就可能只是供教師換取一兩聲喝彩的花拳繡腿,用在課堂上就會出現為整合而整合的形式化現象。如果沒有教師與學生互動合作展開觀察、比較、體驗,則整合課就失去了基本的應用價值,教師煞費苦心搜集的“海量”資料就只能是讓學生頭暈目眩、眼花繚亂的鏡花水月、海市蜃樓。因此,教師只有提高了素養,真正實現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并體會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優越性,嘗到甜頭,才能使整合得以順利開展。
2。圍繞學科與課堂,以課程目標為本。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要利用信息技術來支持教師的教學。因此,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要以學科目標為本,按照學科目標的要求進行教學。要從一節一節課的“整合”,擴大至一個單元乃至一門課程的“整合”,瞄準當前學科中存在的全局性問題,探索應用信息技術整體提高教學質量的新思路。如果整合課不對學生務必掌握的知識、技能進行必要的明白建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必要的記憶練習、鞏固,學生就失去了學習的標靶,教師精心設計的“精美”課件就會淪為讓師生迷失學習目標的迷幻條件。教學過程也只但是是由原來的“人灌”變成“電灌”罷了。
3。不能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神化”或“庸俗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教學的一種指導思想,也是一種教學方式,它不等于多媒體輔助教學。因此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過程中,不能視課件為課堂的支配因素。課件務必恰當貼切,量材而行,整合課也不必須要在多媒體教室上,而應根據實際需要來定,要注重實效性,減少空、大、全,講究精、細、活。唯有如此,才能使好鋼用在刀刃上,信息技術教育也才有可能走上健康的發展道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信息技術教育也不例外??茖W地運用它會提高教學水平;反之,會影響教學水平的提高。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信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出現的困難,歸根結底在于認識和技術條件兩個方面,當然也包括教育自身改革的滯后,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就是現實中“整合”的異化?!罢稀笔欠謱哟蔚?,就應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師觀念的切實轉變,以及技術和資源的改善,“整合”還是大有作為的。
本次學習了鄭國民教授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解讀,讓我對新課標有了一個系統的認識,其中有兩點讓我印象最為深刻。
一是新課標強化了課程的育人導向,使育人目標更加系統明確。
新課標將“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作為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和總目標。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點:通過語文學習,讓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些在每一個學段目標后面都有特地指出。課程內容的主題與裁體形式也是強化“以文化人”的價值取向,它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要內容。這一核心素養的確立處處彰顯著國家意志。
二是構建了語文學習任務群。
第一層的基礎型學習任務群是“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第二層的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分為“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第三層的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分為“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
課程結構的階段性和發展性通過構建學習任務群的方法來實現,而學習任務群的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會讓我們每個學段之間的教學銜接得更緊密。
之前我在教學上基本僅以教科書為教與學的資源,頂多加上教參,這就導致我的教與學生的學非常單一且低效?,F在有了學習任務群的引導,我在以后會嘗試著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設計我的教學活動,讓我的語文教學從靜態的知識轉化為動態的語文實踐活動。在作業設計上我也會立足于學習任務群,做到“少而精”“實而活”。
我們應該注意正確認識多媒體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例如,對于倒數、相反數、乘除法混合運算這些問題是可以通過講解和黑板演算展示出來的,這時不一定要用多媒體教學展示,但是對于扇形統計圖、幾何題這些較為抽象的教學內容,便可以借助多媒體來為學生進行直觀的展示,促進學生理解知識.
二、在使用多媒體技術的'同時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環境,但是有的教師過分注重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性,卻忽視了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課堂教學是教師引導和學生互動的雙向過程,學生沒有良好的體驗便無法很好地理解教學內容.
例如,在教學“鑲嵌”這一課時,若是讓學生直接總結多媒體畫面上圖形的鑲嵌規律,這種效果就不如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效果好.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將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等圖形進行鑲嵌,進而總結結論,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
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既應當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又不可忽視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應注意二者的良性結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結語。
總之,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開展可以將信息技術數字化,也可以將豐富的網絡資源很好地運用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使教學活動更具有趣味性和直觀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學習.但同時我們也應注意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合理運用,避免“無用功、目的性不明、無規劃”等現象的發生.
長沙市十二中學王幼珍。
近年來,不少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利用《幾何畫板》輔助教學作了許多有益的探索與實踐,受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本文談談筆者的體會。
1、《幾何畫板》具有學習容易,操作簡單,功能強大的特點。
作為教師,如果已經有了操作windows的基礎,要掌握《幾何畫板》的基本功能是不難的,只要認真閱讀它的《參考書冊》就可以了,若能經過三、四天的培訓,就可以比較熟練地掌握它,還可以象圓規、三角板一樣,十分方便地使用它,并可以“完美地”實現自己的“創意”,《幾何畫板》。不同于其他的計算機繪圖軟件,他所作出的圖形、圖象都是動態的,而且注重數學表達的準確性,最突出的優點就是使圖形、圖象在變動的狀態下,保持不變的幾何關系,線段的中點永遠是中點,平行的直線永遠是保持平行。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從動態中去觀察、探索和發現對象之間的數學關系與空間關系。它是培養跨世紀創新人才不可多得的輔助教學的軟件,是中學數學教師理想的cai工具之一。
2、利用《幾何畫板》是提高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索發現能力。
2.1《幾何畫板》提供了測量和計算功能,能夠對作出的對象進行度量,如線段的長度、弧長、角度、面積等,還能對測量的值進行計算,并把結果動態地顯示在屏幕上,用鼠標拖動任意一個對象,使其變動時,顯示出這些幾何對象大小的`量也隨之改變,對學生發現問題,討論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園地。例如: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把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告訴學生,然后再加以證明。利用《幾何畫板》我們可以在屏幕上展示,無論拖動三角形的一個頂點怎么移動,雖然這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大小動態地改變著,但是顯示三內角和的數值不變,并且可以以表格形式展示在屏幕上(如下表)。
46.581.5105.1123.2。
46.219.225.334.4。
87.379.349.622.4。
180.0180.0180.0180.0。
a
b
c
a+b+c。
學生經過直觀地觀察,探索歸納出三角形內角和的性質,然后再引導學生證明。又如在學習相交弦定理時,任意改變圓內相交弦ab、cd的交點p的位置時,屏幕上顯示ap?pb、cp?pd的數值總保持相等,準確地表達了定理。如果把這點拖到圓外,又可以表現為割線定理。
2.2利用《幾何畫板》可讓學生參入教學過程,實現了對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較深刻地理解了所學的內容,有效地化解了難點。如在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的推出是個難點,教材是通過平行線等分線段的定理舉例,說明它的正確性,學生沒有足夠的體驗,很難達到對定理的理解,如利用《幾何畫板》做好課件,在網絡教室中,讓學生在電腦上親自去度量線段的長,計算線段的比,然后驗證線段的比是否相等,這樣做,教學中發現了“定理”。另外,通過平行移動圖中線段的位置,學生很容易“發現”該定理的兩個推論,即它的兩個變示圖形。
aadaada。
bbebbeb。
ccfcc。
cfcf。
圖1圖2圖3。
這樣的課件設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探索觀察的實驗意識,從一般到特殊,從形象到抽象,學生經過這樣一番試驗、觀察、猜想、證實之后,再引導學生給出證明,這樣較難講清的問題,就在學生的試驗中解決了。
3、利用《幾何畫板》的輔助教學,有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
把《幾何畫板》引入中學數學教學,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做“數學試驗”,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他們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問題的研究者,《幾何畫板》的運用使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變得直觀、形象,使學生從害怕、厭惡數學變為對數學的喜愛,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需要反復認識的概念,反復學習的內容,少數學生課堂上弄不清楚的,可以把軟件拷貝回家,再反復觀察、反復認識、反復學習,給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了再學習的機會,把電腦輔助教學“輔”到了不同層次的學生身上。
實踐證明,《幾何畫板》給數學教學帶來了新型的教學模式,對于數學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huibaotihui/21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