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教師對教學工作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參考一些優秀的教學工作計劃范文,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學設計能力。
教師通過圖片或口頭描述島嶼的特點,以及島嶼上的動植物的情況,鼓勵學生大膽的聯想。
二、發展階段。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暢談作品的構思和設想。
2、作品可以由學生單獨完成,也可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完成。
3、鼓勵學生制作出不同形狀,風格的小島。也可以利用各種材料進行制作,激發學生創作愿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4、完成的作品,可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展示,評比。
三、收拾。
背景:
連環畫是繪畫的一種。指用多幅畫面連續敘述一個故事或事件的發展過程。實際上應稱“連續畫”。興起于二十世紀初葉的上海。是根據文學作品故事,或取材于現實生活,編成簡明的文字腳本,據此繪制多頁生動的畫幅而成。一般以線描為主,也有彩色等?,F代風行的連環畫,俗稱“小人書”或“小書”,也有將電影,戲劇等故事用掇影形式編成連環畫的。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連環畫形象鮮明、色彩明快、線條清晰的特征。
2.引導幼兒欣賞連環畫中主要的人和物畫得大一些并畫在主要位置的畫面布置;幫助幼兒發展構圖能力。
3.知道連環畫是由多幅畫面構成的。
活動準備:
1.故事書:《笨拙的螃蟹》。
2.有制作連環畫的經驗。
3.紙、彩色筆、油畫棒等繪畫材料。
活動過程:
1.老師講故事,介紹連環畫名稱,組織幼兒翻看連環畫。
2.引導幼兒就所提問題討論連環畫的特征。
提問:
你從畫上看到了什么?
這些生物看上去是怎樣的?它們的顏色怎么樣?
這樣的色彩、線條看上去使人覺得怎么樣?
3.引導幼兒討論連環畫的畫面布置。
請小朋友把書翻第三頁,提問:
看一看畫面中主要位置畫了誰?
畫得大還是小?為什么要這樣畫?
4.探討單頁畫面與整個故事的關系。提問:
這本連環畫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只看其中的一幅畫能知道整個故事嗎,為什么?
教師小結:
連環畫的每幅畫面,都只講了這個故事中的一件事,只有把很多幅畫有順序地擺放在一起,才能講一個完整的故事。
5.幼兒繪畫連環畫,老師指導。
6.欣賞作品。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深入認識國旗,了解國旗的含義,知道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
2、懂得升國旗的基本禮儀,能在升國旗時自覺遵守升國旗時的行為規范。3、通過情境體驗,激發學生對國旗的尊敬與熱愛之情。教學重點:激發學生對國旗的尊敬與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了解國旗的含義,知道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教學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有關國旗升起的地方(時刻)的圖片。2、待涂色的國旗。
3、多媒體課件。有關音像材料。教學過程:
一、認識國旗,了解含義。
1、(出示一面國旗)這是什么?認識嗎?都認識了,那么能用自己的話介紹一下國旗的樣子嗎,看誰介紹得最全面最具體?(課件隨機放大國旗各部分。)。
3、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及時補充講解。(學生熟知的可略講,學生不知道的可詳講并加以補充。)重點點明:五星紅旗是紅色的,紅色象征革命,是用無數個英雄戰士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能不紅嗎?五星紅旗紅色由一顆大星和四顆小星組成。五顆星都是黃色的。大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小星代表全國人民。四顆小星的五個角都有一個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象征全國各族人民緊緊團結在共產黨的周圍。
4、你們知道第一面國旗是什么時候由誰升起的嗎?
5、觀看開國大典錄象片段,請學生看后回答。小結:194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舉行開國大典時,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親手按動電鈕,升起了我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從那一刻開始,五星紅旗始終飄揚在祖國大地上。
6、關于國旗的知識你們還知道什么?還想知道什么?(例如國旗是誰設計的?教師不必過多講解、介紹,可引導學生課外去收集有關信息。)。
7、除了在學校你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國旗升起?(小組交流收集的圖片。)。
9、教師小結: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它代表了我們的國家,愛祖國就要愛國旗,愛國旗就是愛祖國的表現。
10、讓學生說說當看到五星紅旗升起時,心情是怎樣的?
12、教師小結:他們都熱愛國旗熱愛自己的祖國,為祖國取得的成就激動、自豪。
二、升國旗,遵守禮儀。
1、剛才我們看到了大人們在升國旗時都很尊敬國旗,那么你在升國旗時是怎么做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自由發言。)。
2、教師加以總結提出要求。
3、小評判(課本31頁)他們做得對嗎?哪些值得我們學習?
4、集體讀讀回音壁里的話。
5、行為規范訓練(模擬升國旗儀式)逐個檢查敬禮姿勢,請標準的學生示范,
6、評選小標兵。
7、除了遵守升旗的禮儀我們還應該怎樣來尊敬國旗、愛護國旗?(小組討論,各想出一條做法。)。
8、集體交流討論的結果。
9、聽尊敬國旗的小故事,說說聽后的感受。
(設計意圖:以多種對話形式展開教學,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學生與教材對話,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三、畫國旗,表達熱愛。
1、給國旗涂上顏色,比比誰涂得認真、漂亮。
2、知識競賽,(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主要鞏固對國旗的認識。)。
3、課堂小結。
4、欣賞歌曲《紅旗》結束教學。
課后作業:小調查,向父母、親人了解他們看到國旗升起時的心情,做好記錄,利用晨會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國徽,知道國徽的含義。知道國徽、國歌和國旗一樣是一個國家的象征。
2、學會唱國歌,能在升國旗做到高唱國歌。
3、能尊敬愛護國旗、國徽。
教學重點:認識國徽,知道國徽的含義。
教學難點:知道國徽、國歌和國旗一樣是一個國家的象征。
教學準備:1、課前收集關于國歌的小資料。
2、師生共同收集印有國徽的剪報。
教學過程:
一、高唱國歌,鞏固禮儀。
1、上節課我們知道了升國旗時要遵守的禮儀,現在老師要檢查一下,同學們做得怎樣?
2、升國旗,糾正禮儀。
3、知道剛才升國旗時伴奏的曲子叫什么嗎?(國歌)。
4、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國歌的知識?(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5、教師小結補充介紹國歌的原名詞曲作者,背景等。
6、播放國歌,讓學生認真傾聽,邊聽邊聯想:聽著國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7、配合國歌播放一些戰士浴血奮戰的畫面。
8、出示國歌歌詞,讓學生大膽提出疑問,教師穿插介紹國歌產生的背景。
9、讀讀歌詞,練習唱國歌。
10、小結:國歌總是在升國旗的同時響起,她也是一個國家的象征。
二、認識國徽,了解國徽。
1、出示放大的國徽,她的名字叫什么?
2.課件演示國徽的各部分,讓學生看著畫面說說國徽由哪幾部分組成?
3、猜猜國徽的每個部分代表什么含義,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及時補充糾正。
4、提問:生活中你們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國徽呢?(學生交流收集的圖片資料。)。
5、小結:天安門城樓上有國徽,人民大會堂有國徽,國務院、外交部有國徽,民警帽子上有國徽,人民幣上有國徽。
6、討論:你覺得這些都是怎樣的地方?為什么這些地方都有國徽?
7、小結:國徽和國旗一樣代表著國家,愛國徽同樣是愛祖國的表現。
三、知識競賽,鞏固所學。
2、以小組為單位,推薦代表抽簽回答問題。答對的獎一面小國旗。
3、把你知道的關于國旗、國歌、國徽的知識寫在紙上,再利用收集的圖片資料小組合作進行編報比賽。
4、作品展示。
5、課堂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國歌、國徽,知道了國徽、國歌和國旗一樣是代表國家的。熱愛祖國就要熱愛國旗、國歌、國徽。
課后延伸:唱國歌比賽,比一比哪些小朋友唱得正確,響亮。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并掌握現代歐美文學和美術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美國作家德萊塞的長篇小說《美國的悲劇》、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長篇小說《約翰·克里斯朵夫》、法國劇作家貝克特的劇本《等待戈多》、現代派藝術、畢加索及其《格爾尼卡》。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總結造成克萊德悲劇的原因,鍛煉學生概括及記課堂筆記的能力。通過提供有關羅曼·羅蘭的材料,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和判斷的能力。通過對《格爾尼卡》的介紹,提高學生鑒賞和分析現代美術作品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美國的悲劇》的學習,使學生從克萊德悲劇中找到對自己人生發展的警示。通過《約翰·克里斯朵夫》的學習,使學生試著了解羅曼·羅蘭所倡導的進步的人道主義思想。從《等待戈多》學習中學會正確評價現代荒誕派藝術的成就。從畢加索的學習中理解藝術家的成功離不開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德萊塞及其長篇小說《美國的悲劇》是本課的一個重點。羅曼·羅蘭的長篇小說《約翰·克里斯朵夫》也是本課的一個重點。法國劇作家貝克特的劇本《等待戈多》是本課的又一重點。畢加索及其《格爾尼卡》是本課的另一個重點。
“荒誕”是現代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這種形式在本課《等待戈多》和達利的作品中有所反映。如何評價荒誕派藝術是理解本課的一個關鍵,對學生來講也是一個難點。
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側重介紹現代歐美文學和美術方面的主要成就。本課的主要內容都是一些感性知識,教學房面比較簡單,但是教師要引導學生透過這些表面現象,分析形成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培養學生分析認識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多運用一些感性教材,比如多放映一些視頻,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這些作品的主題思想,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有利于學生對作品的分析理解,也有利于他們更好的理解作品產生的環境。
教學媒體。
課件、圖片、視頻。
教學結構和過程。
【導入新課】。
(講述)20世紀的歷史經歷了很多紛繁復雜的變化,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上、軍事上,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給人類帶來的破壞力無法估計,使人類的生存受到了嚴重的挑戰,而且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結束也是發生在20世紀,還有現在正在進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在這些“革命”中,很多科技發明出現并運用于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變化,由有利于我們生活質量提高的應用,也有破壞我們現在生活得應用。這些變化都會反映在文化上,文學家會用他們手中的筆,把這些變化紀錄成文字,編織成一本本我們現今人耳熟能詳的文學名著;美術家則會用他們手中的筆,把這些變化刻畫成一幅幅美麗而且深刻的圖畫。但無論他們用什么方式,他們的作品都是歷史客觀的反映,是當時政治、經濟的反應,今天我們就學習一下20世紀文學、美術的情況。
【講述新課】。
一、文學名著。
(學生結合教材,回答)。
(出示相關的圖片,講述)教材上主要介紹了三本名著。其中德萊塞的《美國的悲劇》的主要內容是:描寫了主人公克萊德·格里菲斯受到社會上邪惡影響,逐漸蛻變、墮落為兇殺犯、最后自我毀滅的全過程。小說共分三卷。第一卷描寫克萊德這個天真幼稚的青年人怎樣受到外部世界腐蝕與毒害,逐漸演變成為一個玩世不恭、怙惡不悛的人,一直到汽車碾死女孩,逃離堪薩斯城為止,這是小說故事的準備階段。第二卷描寫克萊德與富商伯父薩繆爾·格里菲斯邂逅后,以窮親戚的關系來到萊柯格斯廠內充當工頭助手,隨后陷入與窮女工洛蓓達、闊小姐桑德拉的三角戀情。為了高攀桑德拉,克萊德甘愿違悖自幼接受的基本道德準則,犧牲洛蓓達,于是,他就通過翻船陰謀干掉了這個被他誘奸而懷孕的年輕的女工。事后,克萊德落荒出逃,逍遙法外。第三卷主要描寫案發之后,克萊德如何被捕入獄,受審和定罪,其間還穿插著美國兩黨和司法機構利用克萊德一案大搞政治投機的丑聞。最后經過終審判決,克萊德被送上了電椅。小說結尾處,還描寫牧師出場,為臨終之前克萊德尋求靈魂拯救的故事。
(回答)。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文檔為doc格式。
。
教學內容與目標:
顯性內容與目標:應知:熟悉工具,認識顏色。
應會:不同風格線色的表現。
隱性內容與目標:
創新。
精神,集體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在美術游戲中學會使用畫紙,嘗試以不同筆觸、不同畫材組織畫面。
難點:引導學生會不同筆觸、不同的畫材賦予畫面的不同效果。
學具準備:水彩筆或油畫棒。
教具準備: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介紹“我”的最愛。
1、老師先熱情地向小朋友介紹。
2、四人小組內介紹:自己的繪畫工具及自己最喜愛的一種顏色。
3、小結:今天,我們大家都介紹了自己的好朋友:水彩筆和油畫棒,大家知道嗎?他們畫出的畫可漂亮啦,不信?你們來看!
二、欣賞美麗的圖畫。
1、展示兩幅兒童畫,讓學生說說這兩幅畫分別用什么繪畫工具畫的?(學生作品——投影)。
2、是的,水彩筆和油畫棒。這兩種繪畫工具畫出的畫都那么美麗,色彩都那么鮮艷。
三、“我們”也來試一試。
1、讓我們用自己喜愛的工具和色彩,畫一道美麗的彩虹吧!
2、學生分別用油畫棒擺涂,水彩筆平涂的方法畫彩虹。
(1)“擺涂”:先在畫面的左下方往右上方輕輕畫一條彎彎的拱形弧線,然后依線從左往右,從右往左來回擺動地涂畫。
(2)“平涂”:"挨著涂"就是一定要一筆一筆的顏色都挨在一起,既不重疊,又不留下空隙。
3、同時出示兩張用水彩筆和油畫棒畫的彩虹。
想一想:
(1)分別是什么顏色的?
(2)水彩筆和油畫棒有什么不同?
四、學學大師的畫。
1、從這幅畫中你看到什么?(學生讀畫)……。
2、這是西班牙畫家米羅的作品。
3、小朋友!讓我們一起合作,用水彩筆和油畫棒來學著畫畫。
四人小組用四開的大畫紙合作畫。
五、看看“我們”的畫。
1、展示各組的畫。
2、請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
(1)我們組畫的是……?
(2)我用了……顏色?
(3)“我”最喜歡的是……?
了解轉轉兒玩具的原理,掌握制作的反復法,并能獨立操作。培養兒童動腦想、動手表現的能力和興趣,并養成愛創造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轉轉兒的制作方法和游戲方法。
難點:圓的剪制;轉轉兒中間部位的制作,組織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制作,形成積極參與的.游戲氛圍。
【教學準備】。
師:轉轉兒幾個,剪刀,膠水,卡紙,紐扣等制作工具。
生:剪刀,膠水,卡紙,紐扣,線等。
【教學過程】。
1.活動的準備:
教師和學生充分準備活動工具。教師課前提醒學生在準備剪刀等工具的時候,要注意它們的安全性,準備兒童專用剪刀,并存放、保管好自己的圓規,特別注意圓規的尖部。
2.活動的導入:
師:小朋友們都玩過轉轉兒的游戲吧?(教師取出轉轉兒然后旋轉起來,激發兒童興趣。)。
3.活動的嘗試:
a.教師知道兒童將紐扣穿起來,繩線的兩頭打結。
b.教師知道兒童嘗試讓紐扣轉起來。
4.活動的發展:
a.師:紐扣太小,如果添上卡紙,再紙上畫上美麗的顏色,轉起來就會有夢幻般絢麗的色彩出現。
b.看教師的范作,激發興趣。
c.初步研究、了解制作方法。討論并掌握制作方法。
轉盤的制作:圓規畫園---剪出圓形---給轉盤涂上漂亮的顏色---確定圓。
1)心---將紐扣粘在圓形卡紙的正中間---用針穿孔---穿線并打結---嘗試旋轉。
2)注意事項:圓心旁邊的兩個相對應餓點不能距離圓心太遠,大致和紐扣的兩個對應的孔距離差不多。
d.學生嘗試制作。學生利用自己的工具制作轉轉兒,并在轉轉兒上涂上漂亮的顏色??梢宰约邯毩⑼瓿?,也可以同桌同學合作完成。
5.活動的延伸:
a.試者讓轉轉兒轉起來。
b.想一想,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和材料制作轉轉兒?嘗試一下,看看自己有沒有獨到的發現。
c.游戲,相互欣賞交流。舉辦比賽,誰的轉轉兒旋轉的時間最久,轉起來最漂亮。
2、培養學生對生活中美的關注與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課前搜集的一些生活用品或物品圖片。
1、從自己的身邊尋找一些比較好看的物品,帶來向同學們介紹,和大家一起欣賞。
2、向學生提些思考問題:“到商店里買衣服,你會怎樣去挑選,為什么?”,“在生活中看到美麗的景色,好看的物品你有怎樣的感受?”
3、引導學生從觀察造型和色彩兩個方面來說出自己認為好看的物品是如何好看法,
(在課本中有一段欣賞評述小鬧鐘的文字,就是從造型和色彩兩方面出發來描述小鬧鐘到底是怎樣看著好看的)。
通過本課的教學,應該讓學生由點及面的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是無處不在的,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美。
教學方法體驗、啟發、探究教學目標讓學生自己體會作品藝術的表現形式,給學生充分的空間發揮自己的想法以及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學會欣賞作品中的語言表現形式。感受、理解和體驗美術作品某些層次的深層意蘊。
能力目標通過對作品的欣賞與評價,使學生有充分的空間發揮自己的想法以及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重點與難點通過對作品的欣賞與評價,學生充分理解作品中的語言表現形式。
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
1、導入美術作品是如何表現作者的思想內涵的,通過什么形式?
二新授1、美術作品的思想內涵:優秀的美術作品,在它借助特定的藝術語言和形式結構所塑造的視覺藝術形象之中,大都有著一些更為內在和深遠的深層意蘊?!耙馓N”就是藝術作品內在的含義、意義和意味,包括一種內在的生氣、情感、靈魂、風骨和精神等等。只有感受和領悟美術作品的深層意蘊,才能更好地了解美術作品的審美價值和社會文化價值。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有自身的表現形式,象音樂用聲音一樣,美術也有自己的的表現語言,美術的表現語言有線條、形狀和色彩等,美術作品就是運用這些方式與他人進行信息交流的。培養自己的色彩感覺能力,因為只有感覺到的東西,才能被準確地表現出來,水粉靜物寫生也同樣如此。首先得考慮構圖完整,飽滿。
其次,要考慮物體的形體比例是否準確,把握層面的層次關系和疏密關系。如果規定了色調,還要注意畫面的定調問題,當在,也不能一味地強調色調而忽略了物體自身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環境色以及它們的相互關系,當然,色彩的整體性也是需要注意的。油畫棒砂紙畫是用油畫棒在打磨用的砂紙(砂布)的磨面所作的畫。油畫棒色彩鮮艷,顆粒細膩,質地柔軟:砂紙的磨面較為粗糙,有利于油畫棒色附著在畫面上,而且砂紙較深的底色更能襯托出油畫棒的色彩。因此,油畫棒砂紙畫色彩明快,畫面統一,工具簡單,是孩子們易學樂學的一種兒童畫,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
中國畫的傳統繪畫充分地發揮了線描的表現力,不僅可以精確描繪具有空間深度和透視變形的物象,而且可以達到狀物抒情、生動傳神的境界。文藝復興首先發端于意大利,然后逐漸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在不同地區、不同國家表現的形式也不盡相同,在意大利表現為繪畫和雕刻、建筑的成就,而在德國則表現為農民戰爭和宗教改革運動。
意大利位于地中海區域中央、中古時期世界上最大貿易地區的心臟位置。佛羅倫薩、米蘭和威尼斯都是當時水陸交通樞紐和貿易的集散地,在那里最早出現工商業、萌芽資本主義,所以也是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所謂文藝復興,是新興資產階級針對在中世紀被宗教所扼殺的古代希臘羅馬以人為本的科學文化走向復興而掀起的一場意識形態領域的革命。
2、幾種美術表現語言形式建筑、雕塑、繪畫、園林。
三、小結(略)。
四、板書設計:藝術表現的深層意蘊和審美價值(一)。
1、美術作品的思想內涵。
藝術作品的意蘊大致可分為四個層次:
物質材料。
形式構成。
作品中的物象。
文化意義。
2、幾種美術表現語言形式建筑、雕塑、繪畫、園林。
學習本課,了解并掌握現代歐美文學和美術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美國作家德萊塞的長篇小說《美國的悲劇》、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長篇小說《約翰·克里斯朵夫》、法國劇作家貝克特的劇本《等待戈多》、現代派藝術畫家畢加索及其代表作《格爾尼卡》。通過對三部文學作品的學習,能夠有意識地將作品與時代聯系起來分析,培養學生歸納、判斷的能力;通過對《格爾尼卡》的介紹,提高分析現代美術作品和藝術鑒賞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鑒于教材對三部文學作品的介紹比較簡略,如果沒有讀過這些作品,可以在課前閱讀這三部文學作品的青少年版。課堂上較詳細地介紹這些作品,然后再進行分析、討論及交流,明確作品內容與特定歷史背景的關系,逐步形成對20世紀世界不同地區文學藝術的正確理解。借助多媒體手段,展示畢加索的《格爾尼卡》及其他作品,共同分析、欣賞,提高學生鑒賞現代美術作品的水平。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美國的悲劇》的學習,從主人公克萊德的悲劇中找到對自己人生發展的警示;通過約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充分感受道德的力量,即寬厚、仁慈和友愛的力量,了解羅曼·羅蘭所倡導的進步的人道主義思想;通過對《等待戈多》的學習,認識現代荒誕派藝術,學習正確評價荒誕派藝術的成就;通過賞析《格爾尼卡》,理解藝術家的成功離不開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在對現代文學藝術表現形式的學習中,感受創新的意識和精神,理解并尊重“現代派”所創造的新文化,增強面向世界的國際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現代歐美文學和美術方面的主要成就是教學的重點。
2.難點:如何評價荒誕派藝術。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德國總統赫爾佐克向西班牙北部小鎮格爾尼卡的居民專門發出一封致歉信就60年前德國空軍對小鎮的轟炸表示“認罪”并“請求寬恕”。德國人何以在戰爭結束半個多世紀以后承認自己在西班牙內戰期間犯下的罪行呢?這要從西班牙著名畫家畢加索的《格爾尼卡》說起。由此導入。
(二)講授新課。
1.現代文學。
(1)法國劇作家貝克特的劇本《等待戈多》。
一、欣賞與觀察。
我們的身邊有各種各樣的漂亮的包。
引導學生一起(新)蘇教版美術教案包的世界簡單分析造型和材質特點的。
二、分類與總結。
可以根據包的外觀、用途、用法,材料等角度了解包的世界包的世界。
三、鼓勵表現。
畫出你最喜歡的包的樣式,或用身邊的材料動手制作一個包,不妨寫下你的設計構想。
四、作品展評。
介紹自己的作品給大家,相互贈送,交流。
1.掌握簡單的圖案的設計方法,能根據自然形象進行團的設計。2.能用豐富的表現手段,表現形式來表現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體驗。3.學習漫畫的創作方法,能畫出簡單的漫畫形象。4.進行泥塑教學,培養造型能力。
1.多給學生欣賞優秀美術作品,開闊視野,在平時教學中針對不同性質的學生進行的“玩”中各種想象畫訓練,各種不同美術知識技能滲透,以提高學生作品的表現力,對自己美術能力充滿信心。
2.學習時,要求學生在繪畫創作時直接作畫,不再使用黃色構圖,以提高繪畫進度,培養學生大膽作畫的能力和敢畫、敢做的決心。3.結合不同班級情況與學生各自不同表現,多讓學生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美術帶給他們的感覺,經過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愿望。1、水墨游戲教學目標:
1、嘗試使用中國畫的工具,材料。2、認識墨的焦、濃、重、淡、清。3、培養學生熱愛民族傳統藝術。教學重難點:
1、認識、掌握工具材料的使用。2、焦、濃、重、淡、清的畫法。3、工具的使用。4、用筆、用墨的訓練。
教具學具:毛筆、生宣紙、硯臺、畫氈、墨、裝水的瓶子等。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二、講授新課:
1、導入:教師出示一幅中國畫,并結合課本插圖《小雞圖》引導學生進行欣賞。2、讓學生直觀認識什么是中國畫并出示課題——“水墨游戲”。3、新授:
教師邊實踐邊介紹中國畫的工具材料。
(1)毛筆:羊毫(軟)、狼毫(硬)、兼毫(中性)。(2)墨汁:一得閣、中華;墨塊:收藏、欣賞。
(3)紙:生宣紙:吸水性強、畫寫意畫用;熟宣紙:吸水性差、畫工筆畫用。(4)硯臺:收藏、欣賞作用更多,實用性較小,取而代之實用性更強的是用盤子。4、在認識工具材料的基礎上,教師邊示范,邊講解焦、濃、重、淡、清的畫法。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1、練習,探索、體驗焦、濃、重、淡、清的畫法。2、畫一幅有濃、淡變化的水墨畫。
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學生大膽做畫,敢于用水、用墨、敢于下筆。四、小結:表揚優秀作業。
五、組織學生清理衛生,教育學生熱愛環境衛生。2、重重復復。
教學目標:
1、認識平面構成的簡單形成重復,了解重復圖案的藝術特色,提高審美素養。2、學會設計簡單的重復圖案,訓練抽象構成能力。
3、聯系生活實際,利用實物中的重復排列,引導學生把課堂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教學重難點:讓學生掌握重復排列的設計方法。教具學具:繪畫用具、剪紙用具等二、講授新課:1、導入:
師:同學們,現在有一家設計公司要開發一種新的項目,想請同學們幫忙搞設計,你們有信心嗎?一會兒,就在我們班級進行評比,選出最佳設計作品送給設計公司,你們說好嗎?師: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公司要求我們設計什么?我們先看一幅畫就知道了。2、新授:
小結:像這樣,把一個圖形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反復連續的排列的圖案叫重復圖案。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學習和設計公司要設計的內容。(3)板書課題:重重復復。3、引導學生觀察課本范圖。
小結:重復排列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師:除了書上的的圖案可以進行重重復復的排列,還有其他的圖案可以重復嗎?引導學生觀察課本范圖,誘導學生說出還有用植物、靜物、幾何圖形等進行排列。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自由想象,進行課堂練習。
教學目標:1、知識技能目標:
a)能夠說說曲、直線及物品帶給自己的感受。
b)能夠用繪畫、剪貼、綜合等方法表現曲線、直線的畫面。2、學習策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3、通過收集不同的直、曲材料進行創作,培養學生留心生活細節與自主創新意識。教學重難點:
1、引導通過反復欣賞、觀察使認識直、曲線在畫面中的作用2、利用身邊的材料的曲、直特性巧妙創作一幅圖。教具學具:“曲”或“直”的物品和膠水、剪刀等。二、講授新課:
1、師:“這節課我們談論‘曲’與‘直’?!保ń處煱鍟扒敝薄?。)2、師:“在課前老師先帶你們一起去看看線條家族中的曲曲直直”。播放課件《線的認識與表現》,了解直線與曲線的類型及它們給人們的感覺。繪畫中的線具有豐富的表現力,線有許多的變化,這些變化使線的美感具有無窮的魅力。線的種類大體有直線和曲線兩類。直線有:垂直線、平行線、斜線、折線和交叉線等。曲線有:弧線、波浪線、螺旋線等。不同的線給人的感覺不一樣。欣賞范圖:這是幅山澗流泉的照片,流水形成的優美曲線會給我們柔和、流動、輕快的感覺;而另一幅巖石圖,挺拔的直線會給我們明快、簡潔、力量的感覺。垂直線給人莊嚴、挺拔、高潔、希望和正直的感覺;霍克納作品《更大的水花》使用許多水平線,水平線有平和、安定、靜止的感覺。螺旋線則有變化、運動、緊張和不安的感覺。規則的曲線、使人感到明朗、整齊圓滑有序;自由曲線則顯得活潑、優美、生動、柔和。3、師:你們也帶來不少曲與直的物品,互相觀察、細心觸摸、再跟同組的同學介紹,一起感受一下,特別要討論一下這樣的直或曲的物品帶給你什么感覺。學生小組討論,師注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交流討論習慣。學生分組介紹,討論。4、直與曲物品展示。
5、圖片欣賞,分析:作品中的曲線、直線或材料用得好嗎?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教學目標:
1、理解對稱或勻衡的原理,找出我們周圍的對稱或均衡的物體。2、運用物體的對稱或均衡原理,通過剪紙、拼貼、繪畫等手段把自己的感覺表現出來。教學重難點:
1、理解感受物體的對稱或均衡的表現形式。2、用各種材料來表現對均衡的感受。
教具學具:水彩筆油畫棒彩色紙剪刀膠水等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二、講授新課:
1、導入:用投影儀放一組圖片,讓學生觀察這些圖片中的物體造型有什么特點?
第1課。
課題:魔幻的顏色。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原色。2、觀察兩個原色調和之后產生的色彩變化,說出由兩原色調出的第三個顏色(間色)。
3、能夠調出預想的色彩,并用它們涂抹成一幅繪畫作品。
教學重難點:
1、能否用三原色調出三個間色。
2、能否分別說出三個間色分別是由那兩個原色調出來的。
教具學具:水彩畫工具,色彩卡片,圖片,范作。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教師做試驗(原色調出間色)。
指導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顏色。
讓學生挑選兩個最喜歡的顏色,調一調。
說一說變成了什么顏色。
接下來可以讓學生自由調配顏色,但要有兩個要求,只將兩種顏色相調,并且要記住它們調出的第三個顏色。
二、發展階段。
讓學生認識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義。
將紙弄濕,將調出的色彩涂抹在作業紙上:讓學生用兩個指定的原色調出教師出示的那個間色。
教師分別出示兩個間色。讓學生自己尋找兩種顏色調出它。
學生繼續嘗試調出喜歡的顏色并填在畫面的空白處。
三、收拾與整理。
四、課后拓展。
【三年級第一課教學參考資料】。
蒙德里安與《紅、黃、藍的構成》。
:[荷蘭](1872年――1944年)蒙德里安出生在荷蘭的阿麥斯特一個教會學校校長家庭,14歲開始學畫,20歲成為當地的一位中學美術教師,開始從事學院派和寫實主義創作,后又從事印象派,象征派和寫實主義創作,后又從印象派,象征派和后印象派中吸取養料。直到1911年,他在荷蘭看到畢加索和布拉克的早期立體主義作品后,次年就趕赴巴黎,開始按立體主義方法作畫。最初使用最單純的紅,黃,藍和綠等顏色來描繪風景。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以抽象的平面,用正面的手法來表現風景,1914年回到和來創立風格派,提倡新造型主義。
蒙德里安把新造型主義視為一種手段,通過這種抽象符號把豐富多彩的大自然簡化成有一定關系的表現對象。他認為:“唯有純造型才能完成最后的抽象。在造型的藝術中,真實性只能通過形式和色彩,有動勢的運動的均勢才能表現出來,純手段才是提供達到這一點的最有效的方法?!边@一思想使他通過直角,通過把色彩簡化成原色,并加上黑和白,成為一種非全等的,對立的均衡。正如他自己所說:“我一步步地排除著曲線,直到我的作品最后是由直線和橫線完成,形成諸如十字型,各個相互分離和隔開,直線和橫線是兩相對立力量的表現,這類對力的平衡到處存在著,控制著一切?!?/p>
蒙德里安在1914年的畫中,曲線已經消失,垂直與水平結構居主導地位;19196年以后通過垂直與水平線結構的動勢平衡,以及使用原色,完成了他表現宇宙的理想,達到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境界?!都t,黃,藍的構成》也是如此,他作于1930年,有51厘米見方,現歸紐約私人mnandmrs,armandp,bartos收藏。
第2課。
課題:萬花筒。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了解萬花筒的圖案是對稱的,并能描述它的對稱方式。2、用繪畫,剪紙,拼貼等方式表現類似于萬花筒的圖案。3、試著按自己的設計來表現色彩。
教學重難點:
1、能否表現對稱的圖案。
2、能否用“先設計一個花樣再復制”的思路來設計對稱的圖案。3、能否表現記憶中的色彩的感覺。
教具學具:彩色紙,剪刀,繪畫筆。
教學過程:1、引導階段。
讓學生看看萬花筒然后討論:萬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點?
我們要創作一個:“真實的”三角形花樣,可以剪,可以畫;再制作其余五個“鏡子里的”花樣,組成要做的圖案。
【三年級上第二課教學參考資料】。
萬花筒:
一種光學裝置。由幾面鏡片組成,能使人從其中窺見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對稱幾何圖形;轉動裝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顯示出變幻無窮的圖案。由布魯斯特于1816年前后發明,1817年取得專利權。簡單的萬花筒包含兩片楔形條狀反射鏡,成60度或45度相連,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鋁片折成。鏡片裝在筒內,筒的一端裝有可轉動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屬箔或圓珠。有些萬花筒不裝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鏡片反映遠方的物體。如在窺孔上裝一目鏡則效果更佳。
在萬花稠中歸亮的那個六邊形圖案的外面,還有無數個三角形花樣,所以,我們才叫它萬花筒。不同的學生看“萬花筒”,得到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建議學生試著用多種外形來概括萬花筒的形狀,表現它的繽紛。試著做一個萬花筒。
第3課。
課題:大人國與小人國。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欣賞評述。
教學目標:
1、能夠舉例說明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體現出來的。2、能夠用比較的方法,繪畫(制作)“大人國”或“小人國”。
教學重難點:
1、能否用對比的方法,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2、用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現方法是否有創意。3、構圖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識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歡的色彩組合。
教具學具: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請學生將帶來的各種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說說感覺并討論: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樣物體看起來有時候顯得非常大,有時候又顯得非常小,讓學生舉例說明。
教師也可以用一些圖片,影像資料告訴學生: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顯示出來的。
二、發展階段。
學生根據自己的創意開始作業。
三、小結:表揚優秀作業。
課題:前前后后。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欣賞評述。
教學目標:
1、通過回憶,觀察與比較,能夠概括出“同樣大小的物體會顯現近大遠小的現象”這一規律。
2、能夠運用“近大遠小”的規律,繪畫或拼貼一幅表現物體的前后關系的作品。
教學重難點:
1、能否例舉“近大遠小”的現象。
2、能否用“近大遠小”這一規律來表現前后關系。3、畫面是否表現出了物體的前后關系。
教具學具:繪畫工具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交流課前觀察的結果,教師同時出示相應的圖片,影像資料等。說說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規律?舉例說明。
二、發展階段。
討論:在以往的繪畫中,你是用什么方法來表現前后關系的?
知道了“近大遠小”的規律后,說說你準備如何用它來表現景物前后關系?教師可以為學生的作業指定一個主題,也可以讓學生討論后自主命題,并選擇一種作業形式(繪畫,拼貼,或兩者結合)。
繪畫之前可以與學生探討一下繪畫順序:先畫什么比較合理?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四、課后拓展。
尋找,收集與本課內容有關的世界名畫,并用簡單的語言加以書面評論。
第5課。
課題:天然的斑紋。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能夠用一兩句話說出不同肌理效果帶給自己的獨特感受。
2、能夠用拓印,拓印添畫,繪畫等方法表現1-3種不同的肌理。
教學重難點:
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義。
2、能否說出不同肌理給人的不同感受。
教具學具:收集的樹葉、羽毛、各種有凹凸紋理的徽章等。水彩工具,蠟筆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教學。
1、引導學生發現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關注的細節,讓學生不光會用眼睛,還要嘗試用觸覺去感知這些細節的美麗,積累一些視覺和觸覺的經驗。
教師介紹,示范兩種拓印的方法:將紙覆在實物上,用鉛筆,油畫棒等工具直接將紋理印下來;或將水粉畫顏料涂在實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較好的紙印下它的紋理。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還有很很多,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創意。也可以讓學生用繪畫的方法來表現美麗的斑紋。
由于這節課會用到多種材料,教室里會顯得凌亂一些,所以,下課前要留出一點時間讓學生收拾物品。
二、課后拓展。
【三年級上第五課教學參考資料】。
肌理:與形態,色彩一起組成造型三要素。肌理指由于材料的不同配列,組成和構造而使人得到的觸覺質感和視覺觸感。質地,手感,觸感,織法,性質,紋理等說法,都可包括在肌理之中。能夠實際觸摸的稱為“觸覺肌理”;只能看不能觸摸出差別的稱為“視覺骨理”,如從照片或印刷品上感受到的肌理即是。
第6課。
課題:校園里的花。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各種植物枝葉生長的結構,葉片,花瓣的形狀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變化。
2、能運用不同大小的點,流暢富有變化的單線條來寫生各種植物,并將點與線結合添加上背景使畫面的構圖更完整。
3、通過寫生,鍛煉學生的觀察力,感受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能否通過觀察了解寫生植物枝葉生長的結構,葉片、花瓣的形狀特征。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和運用色彩冷暖知識,給學生一把打開色彩知識大門的鑰匙,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對比中的美感,培養色彩美感意識,提高學畫色彩畫的興趣。
2、引導學生從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運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識上,有目的地正確地表達自己對色彩的感覺。
教學重難點:
1、從感性到理性去認識色性,并會運用色彩冷暖對比的知識。
2、了解產生冷暖對比的原因,認識冷暖色彩并會正確運用。
教具學具:水粉顏色、毛筆、筆洗、調色盒、色相卡、色輪。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請學生放置好學習水粉畫的用具及美術書。
二、新授:
(一)導入。
教師提問:(1)你喜歡穿什么顏色的衣服?
教師小結:看來大家都很有個性,都有自己比較喜歡的顏色。
(2)那你為什么喜歡穿這種顏色?
分別讓生談談自己的感覺。師根據學生回答情況給予小結,邊板書“冷、暖”兩種感覺。
(3)通過觀察,你體會并感覺到色彩有什么屬性?
---色彩有冷與暖。
(二)導入課題:“色彩的冷與暖是色彩的一種屬性。這節課我們就來體會一下這種冷與暖的感覺,好不好?”
板書課題:色彩的冷與暖。
三、講授新課:
(一)結合作品,講述色彩的冷暖對比是怎樣產生的。
“色彩有有彩色和無彩色之分。除了黑、白、灰屬于無彩色外,其余的色彩屬于有彩色。這一節課我們來研究感覺一下有彩色的冷與暖。我們知道不同的色彩給人以不同的感覺,色彩的冷暖是人們長期經驗中聯想的結果?!?/p>
1、看冷暖不同色調的作品。
(1)冷色調畫面《雪地》,問:這幅畫面給你什么感覺?
---給人以冷的感覺。
(2)暖色調的畫面《日出》,問:這幅畫面給你什么感覺?
---給人以溫暖的感覺。
(3)同時欣賞這兩幅畫面。
啟發提問:這兩幅畫面為什么會給人以不同的感覺?
師根據回答情況小結:那是因為它們有不同的色調(色彩總傾向)。通過觀察比較,我們體會到不同色調的畫面給人的冷暖感覺是不一樣的。比如在溫度相同的室內,一個屋子涂成藍色,另一個屋子涂成紅色,兩間屋子給人的感覺差別就很大。兩間屋子給人溫度差別可以達到三、四度,原因是藍色能減慢人們的血液循環,給人感覺較冷;而紅色刺激人們的神經,使血液循環加快,給人感覺較暖。
2、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講解,體會色彩的冷與暖。
回憶我們剛才作品里所見,再聯想一下可以發現,在我們的周圍生活里,什么事物常常給我們以冷和暖的感覺?看哪位同學想象的更豐富。
分別讓生起來舉例,如:太陽、火焰給人以暖的感覺;天空、大海給人以冷的感覺。
(二)放映色輪,讓生觀察并談談對不同顏色的感覺,從色輪中區別冷暖。
(1)在12個基本色相中,最亮的黃色和最暗的紫色是以色彩明度為基準劃分的。
提問:仔細觀察,在冷暖對比中最暖的是什么色?(朱紅色)最冷的是什么色?(藍色)這兩色是冷暖對比的中心軸。
(2)啟發引導學生自己尋找色彩冷暖的規律。
提問:誰能從色輪中找出冷色和暖色?
將色相卡分成兩部分擺放(冷、暖兩個序列),并說出自己分的規律。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情況給予小結:偏紅偏黃的色彩屬于暖色,偏藍偏綠的色彩屬于冷色。因此在色環中紅、橙、黃屬于暖色,綠、紫、藍屬于冷色。
(3)繪畫中色彩的冷暖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如:黃和黃綠比?黃暖黃綠冷;黃綠與綠比?黃綠又顯得暖,而綠則比黃綠冷。所以,色彩的冷暖決不是死記硬背才能記住的它需要相對比較去感覺。
(4)同樣的一幅畫面,用不同的冷暖色調表現時,給人的感覺是全然不同的。冷與暖不同的色彩感覺在繪畫中當然是很重要的問題。一樣的畫面它們的冷暖色調是完全不同的。
(三)結合色相卡講解色彩的補色對比。
在色彩中最富有明快強烈對比作用的是兩個相互起補色關系的色彩,也就是三原色和三間色相對的三組色(顯示色相卡),紅綠、黃紫、藍橙。在色彩中稱它們為補色對比(板書)。補色對比在繪畫中運用很多,如我國民間年畫中具有這種典型特征。
四、作業要求:
(一)內容:用不同的色彩組合,填涂一組同樣的圖形,看看它們的畫面感覺有何不同,體會色彩冷暖對比中的美感。(用色彩冷暖涂色印樣)。
(二)要求:將這四幅圖分別涂成冷的、暖的、暖色調中偏冷的和冷色調中偏暖的。涂色時應注意色彩的搭配。
泥工課可以是學生更加接近大自然。雕泥板在泥工課中屬于浮雕。通過雕泥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增強立體意識,拓展知識面,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力,有助于以后泥工課的開展和深入。
本課的內容包涵了欣賞與創作。通過欣賞,學生可以廣泛地接觸藝術家們的作品,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與興趣。
二、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范畫,了解作品的作用,嘗試利用刀刻或用泥皮、泥條來做自由制作、裝飾和表現,根據自己的興趣制作出形態各異的作品,發揮潛能。并通過展示、相互交流、收藏等形式,培養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欣賞,大膽利用工具進行創作。
教學難點:作品的立意與創作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
四、教學準備:
師:范作、泥板、刻刀等。
生:泥、刻刀以及自選的一些工具。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步了解浮雕藝術。
1、拿出已經做好的干透的你班拓印。
2、學生嘗試拓印并了解(活字印刷術)及浮雕的概念。
3、說說你見過哪些類似的藝術作品。
二、欣賞范圖,感受不同時代、地域的作品。
1、浮雕藝術的作用:美化生活,演繹歷史、陶冶情操、收藏等。
2、浮雕藝術的材質:多為泥石或木。
3、浮雕藝術的形式:不拘泥于外形,可以是多種多樣。
4、浮雕藝術的內容:多樣化,動物、花鳥、人物、歷史故事以及抽象圖形。
5、存在的形式:單幅或成組。
三、討論探索。
1、選擇學生收集的圖片資料展示,并請學生表述。
2、教師展示實物及圖片,供學生欣賞。
3、以小組為單位,跺腳度地講述某一幅作品。
四、勾勒草圖。
1、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方案并勾勒草圖。
2、教師巡回指導。
3、立意要新,有獨特個性,并要主義形式美感。
六、動手制作。
七、教師小結。
第二課時。
一、欣賞小組作業。
將每個小組的草圖展示。請創作者講述設計意圖。
二、討論和研究。
1、通過互評可以對創作草圖做適當調整。
2、研究用何種方法進行制作。
三、學生嘗試制作。
(1)用泥皮、泥條粘貼的方法做浮雕裝飾。
(2)用刀刻的方法來繪制。參照范圖用半圓雕和浮雕結合的方法。
四、展示交流。
1、相互交流。
2、教師評價。
3、可以選擇部分作品涂釉燒制。
五、教師總結。
(1)側重于學生作品的新穎、獨創性。
(2)可以擺放在房間內裝飾。
1、認識和了解各種各式樣和材質的包,包的世界培養初步的設計意識。
2、鼓勵學生運用畫畫、寫寫、剪剪、撕撕、貼貼等表現方法設計一款包包的世界。
3、體驗創作的快樂,培養學生觀察表現生活和美化生活的情感包的世界。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huibaotihui/167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