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不僅可以培養我們的寫作能力,還可以培養我們的閱讀和理解能力,讓我們更好地欣賞和分析他人的作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在寫作時參考,提高文章的質量和表達的效果。
一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偏重于智育培養,重知識輕人文,這種教育缺陷產生了以學習成績衡量學生好壞的判斷偏差。雖然現在我們也在強調素質教育,強調人的全面發展,但由于缺乏機制的支撐,在傳統的巨大慣性面前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高校的德育還只停留在政治理論課、思想品德課、班會課等灌輸式教育上,空洞的說教、抽象的理論遠遠多于對實踐的具體指導。這種狀況造成學生所學理論無法指導實際行為,而實際行為又無法得到道德法規的制約。研究生志愿服務將是解決這一問題較好的`方式之一,在志愿服務活動中,教育對象的大學生由客體變為主體,教育過程由單向變為雙向,教育方式由被動變為主動,將理論付諸實踐,將制約轉化為自覺行動。這就使得我們的教育對象產生正面的“內省”功能,有利于把高校德育工作落到實處,對加強和改進高校德育工作有著較強的參考價值和實用價值。
(二)研究生志愿服務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有人說,社會是最好的課堂,我覺得這句話是正確的,研究生用自己的所學和所長服務于社會,才能從中學到更扎實的知識,才能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大學生與社會的結合有一個彼此相融的辯證發展的過程,而青年志愿者行動恰為這一過程搭起了一個良好的平臺,使大學生有機會直接接觸社會,認識到社會對他們的期望,體驗社會對他們的要求和評價,激發他們對自身進行反省和正確評價,明白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從而自覺地按照社會需求來改造自己。比如大學生通過“三下鄉”等志愿活動,對社會現狀、國情和民情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了解,提高了對人、對事、對社會的判斷力,有助于內化道德行為要求,并將此轉化為實際行動,形成自覺的道德習慣,從而在實踐中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三)研究生志愿服務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弘揚社會正氣,樹立時代新風的精神。
研究生志愿服務活動要以“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作為指導思想,以辦事業的精神和走社會化發展道路為青年志愿者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因此,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青年志愿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青年志愿者;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青年志愿者。我國現階段,由于社會機制尚未健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許多人的道德觀、價值觀產生偏差,損人利己、爾虞我詐的現象時有發生,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青年志愿者不圖名、不為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更是難能可貴,對培養大學生弘揚社會正氣,樹立時代新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極其深遠的教育意義,而這也是大學生德育的核心內容之一。
(四)研究生志愿服務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進步和精神文明建設。
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的發展大大提高了我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然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缺少了不少。人們的生活基本上是“三點一線”的小圈子,人際交往越來越淡漠,不同社會群體逐漸出現分化,由此產生了社會群體之間的矛盾。而研究生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有助于促進人與人之間的融合互助,加強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接觸,減輕甚至消除彼此間的距離和隔閡,緩解了社會矛盾,對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和進步有著積極的影響。我們所倡導的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彼此友愛、奉獻、互助的精神其實也是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的主要體現方式。因此,寓精神文明建設于志愿服務活動之中,更貼近時代的發展,更符合大學生的特點,從而產生較好的社會效用。
二、研究生志愿服務能夠促進校園學風建設。
新時期學風建設的內涵,從廣義上來講,學風建設是學校長期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治學方針以及辦學過程中教師的治學精神、教學風范和工作態度,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紀律和精神面貌,學生班級的學習風氣、院系的學術氣氛、學校的管理水平以及校園文化環境等諸多因素的整體綜合反映。從狹義上來講,是指學生集體或個人在對知識的渴求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帶有傾向性、穩定性的治學態度和學習行為的綜合表現。
(一)研究生志愿服務能夠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
作為一種社會責任感的體現和科學發展觀的實踐,各高校研究生通過開展助教幫學、互動聯歡等一系列志愿者活動能夠讓自己的專業運用于實踐,得到能力的驗證。從中他們可以更好的明白自己專業的特點,通過志愿服務,也可以看出自己所學知識有何不足之處,及時得到改正,在鞏固專業知識的同時,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最終,扎實的專業水準能更有利的促進他們與社會大家庭的融合。
(二)研究生志愿服務能夠加強專業之外知識的涉獵。
我們知道,現在的高校學生除了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以外,還應該培養其它方面的素質。要做到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研究生志愿服務團體為你提供了一個良好且有意義的平臺。俗話說:“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彪m然,這無非是對現實的調侃,但如果我們試著走出去,便會發現,這個社會是多姿多彩的。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們在做志愿服務,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有所收獲,這就是得到專業知識以外知識的涉獵。
(三)研究生志愿服務能夠帶動本科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項好的活動總是能帶來積極的效應,研究生志愿服務就是這樣。隨著它的開展與實施,不僅廣泛的研究生參與,大量的本科生也在積極的與之靠攏。當他們了解研究生志愿服務的內容和意義后,無形之中,便有了學習的動力。得到服務隊師兄、師姐的指點與交流,他們便能更好的準確的找到自己學習的方向。通過咨詢研究生志愿服務處,本科的學弟、學妹明白了考研的程序與前景,更重要的是增強了他們讀研的自信,提高了自身的學習興趣??梢哉f,讓研究生志愿服務走進本科生中,是大有必要的,也是大有益處的。增強研究生與本科生的交流溝通,也一直是志愿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
三、研究生志愿服務能夠弘揚學校優良的傳統文化和作風。
校園文化傳統和作風,既是大學精神的綜合反映,又是大學精神的具體化和外化。美國教育家弗蘭克斯納認為,在保障大學的高水平方面,大學精神比任何設施、任何組織都更有效。它是“校園人”對大學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的思考,同時它以價值標準和文化規范的形式約束著大學的行為,是大學區別于其他機構的特質。弘揚學校優良傳統文化和作風就要注重學校形象建設,凝練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校訓、校歌、?;?,積極培育和大力弘揚體現學校特色和個性的大學精神。而研究生志愿服務活動正是弘揚學校優秀文化傳統重要的途徑之一。
(一)研究生志愿服務能夠樹立學校在社會上的良好形象,擴大學校的知名度。
大學形象是一所大學歷史傳統、辦學水平、社會貢獻等諸多方面要素的綜合表征,是大學綜合實力、整體競爭力和公眾影響力的體現。良好的內外形象是學校的無形財富,不但是學??沙掷m發展的強大推動力,而且能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拓展,高校與社會日益融合,特別是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生源競爭,生存和發展成為高校必須直面的問題。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主動,必須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研究生志愿服務能夠使研究生融入社會,融入群眾當中,其良好的形象非常有利于學校形象的塑造,而且可以使社會更加了解學校的情況,擴大學校在社會和群眾中的影響。研究生志愿服務對傳播校園傳統文化和學校優良傳統都有重要的作用,對校園文化的建設也將產生主要的影響。
(二)研究生志愿服務使學校在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中發揮重要作用。
和諧社會是一個誠信友愛的社會,一個有責任的社會,一個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傳統的文化、生活方式及社會結構都在發生變遷,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疏遠,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缺失在加劇。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人文關懷,已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的一項重要舉措。從總體上來說,志愿服務、愛心奉獻能夠有效地提升新一代青年的社會責任,積聚社會資本,促進青年的全面發展,實現的長治久安。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社會實踐上講,志愿服務與志愿精神都是與我們建設和諧社會的思想相吻合的。高校作為社會建設的有力力量,通過向社會派遣更多的研究生志愿者,為社會建設貢獻力量,是高校服務社會的一個重要的有效的途徑。當然作為研究生,他們對于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四、結語。
研究生志愿服務為研究生提供了“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機會,可以幫助研究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理論聯系實際,弘揚社會正氣,樹立時代新風,對大學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就高校而言,研究生志愿參加社會服務活動,可以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發揮有效作用,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具有有利的促進作用,尤其在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和校園人文文化建設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文檔為doc格式。
。
在高中校園環境中,經常性的實施有價值的音樂教育活動,對于整個學校的育人環境起到很好的促進與凈化的功能。在校園環境里,除了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外,還可以借助校園廣播等渠道。有目的性、有針對性的選擇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進行播放,讓學生能夠從這些音樂作品里感受我國優秀的文化與民族傳統,充分的感受到我國悠久而博大的民族音樂文化。這樣可以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們的愛國精神與熱情,讓他們在音樂的陶冶下受到感受,進而實現文化教育的功能。我們要去深挖音樂的獨特育人功能,打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用音樂去感染學生,用音樂去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
二、音樂可以提高高中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個優秀的音樂作品,其集中了情感和美感藝術,能夠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不斷將音樂知識內化為其內在的審美觀與品德修養。但是從這些年來的發展去看,因為家庭、學校和社會缺乏對音樂教育的重視,讓學生在音樂鑒賞能力上表現出了一些偏差。從當前學生的音樂愛好偏向便能夠看到這一取向。據一項調查表明,當前大部分學生都熱衷于韓國、港臺等地的流行歌曲,追星的學生比比皆是。而熱愛中外民族歌曲與教材中的歌曲的學生很少,熟悉和了解優秀的民歌歌唱家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從這一點能夠看到,國內的高中音樂教育還有欠缺的地方。比如當前普遍使用的教材不夠新穎,欠缺對知識和內容的更新及與時俱進。許多學生的知識面不廣,音樂基礎與修養差,對流行歌曲過于熱衷,而傳統與民族的音樂卻被冷落。我們從校園文化建設的層面上去看,上述現象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十分不利。由于音樂市場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音樂作品充斥著市場,很多流行歌曲更多的追求宣泄和“無病呻吟”,而處世不深的高中生過多的接觸這種音樂必然會受到其中不良因素的影響,限制其身心健康的正常發展。當然我們也不能將流行歌曲一棒子打死,現代高中音樂教育需要將新鮮的時代音樂元素納入其中。我們可以將一些流行歌曲引入課堂,與學生一同欣賞歌曲的社會價值與藝術價值。通過對比分析,讓學生掌握一個科學的音樂鑒賞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能夠自覺的抵制不良音樂作品的影響。這樣以來,不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還能夠端正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
三、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發展的作用。
(一)巧設情景,營造良好的課堂文化氛圍。
在高中音樂教學課堂上,我們的教學方式應當使用學生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教學方式。老師可以靈活的導入和設置情境,讓學生一邊去仔細聽,一邊去想象音樂場景。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的熱情與動機。讓學生可以在愉快輕松的環境下掌握音樂知識,而且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感官體驗,培育其音樂想象、情感表達和認知能力??偠灾?,音樂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和審美體驗插上想象的翅膀,讓其自由的翱翔。
在西方發達國家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合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一般在評判一個學校的音樂教學水平的時候,合唱是最集中的體現。因為合唱需要很多學生一起配合與協作,這樣的高度配合的過程最后形成一個精確分工、高度規律性的藝術。通過合唱的組織與進行,可以培養每一名學生的責任觀與藝術感,讓學生在其中各司其職,互相配合,以實現最后的藝術盛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及與國外的頻繁交流,我們更應該引入這個音樂教學方式,重視合唱的功能,從學生音樂的整體性教學出發,提高學生的整體音樂素質。當前,很多學校都開始組建合唱團進行合唱教學,并組織各種比賽,這就是很好的.實踐。在學生參與到合唱實踐的過程里,通過延長技巧的掌握,不但能夠提升其音樂素質,還能夠激發其學習音樂的興趣與熱情。這也是利用合唱來進行音樂教學的出發點與宗旨。此外,還可以借助活動的豐富與多元,進一步為校園文化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生機,是以音樂教育促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環節。
在高中校園開展各種音樂活動對校園文化建設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著名教育學家奧爾夫提出,音樂教學關注的是人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而這樣的體驗與感受并非依賴外界灌輸所得,而是要借助學生自發的習得。因此,在高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多的創造機會讓學生多去體驗和參與。當前,許多學校都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活動。一些學校為了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設立了校園藝術團,并組織各種演唱比賽。在各個文藝活動過程里,同學們都紛紛展示其才能,表現出生機勃勃的校園文化氣氛,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在各種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借助自我表現和靈活表達,讓他們更容易釋放學業的壓力,促進其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此外,音樂實踐還能夠激發學生的交往意識和思維技巧,促進其在其他方面創造力的提高。通過音樂教育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深入開展,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精神文化建設隱含在物質文化建設之中,物質文化是精神文化的物質載體。
新建本科院校往往都是從零開始建設的,因此,非常重視物力、人力、財力投入,以及校園規劃、環境美化、教學設備、教學設施等硬件建設,形成了現代化的校園環境,為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然而,對學校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卻遠遠不夠,多數學校在校園規劃中,并沒有考慮校園文化的問題,至少說沒有實現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融合,校園建筑沒有體現和反映獨特的文化風格,可謂“只見其形,不見其神”。
有人說,優秀的大學畢業生,與其說是課堂教出來的,不如說是校園文化氛圍熏出來的,一語道出了校園文化對于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2.制度文化不健全,缺乏針對性和創新性。
制度文化是一門隱性德育課程,從更深層面上說,制度文化能給師生帶來嚴謹、獨特的管理思想和教育理念。
新建本科院校在制度文化上還處在建設階段。
特別是那些合并轉型而成的本科院校,在合并組建前,原有學校都有自己的制度文化,但合并后,根據本科院校辦學要求,在教學、科研、人才引進和職稱評定、經費管理以及招生就業、獎懲機制等方面的規章制度還需不斷完善。
新舊學校規章制度不一致,合并升本后,需要統一,重新制訂和規范,建立一套能用以提升和引導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水平并適應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的管理制度。
然而,從現實情況看,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缺少結合學校實際的規章制度建設,要么暫用原有的規章制度,要么照抄照搬其他本科院校的管理制度,缺少針對性、適用性和創新性。
3.多種文化交織,融合和認同不夠。
隨著辦學層次的提高、辦學定位和辦學類型的轉變,新建本科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上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系列的文化沖突,如精神文化沖突、制度文化沖突和物質文化沖突等。
這些沖突,如果不能及時妥善處理,將會對校園文化的實質性融合產生影響,不利于學校的可持續性發展。
在諸多文化沖突中,精神文化方面的沖突尤其明顯,主要表現在學校定位、培養目標和情感的沖突上。
首先是學校定位和辦學理念的沖突。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是由原來的高等??茖W校經過合并、升格而來的,這些學校原有的辦學層次和培養目標都是以??茷橹?,甚至是中專層次,學校合并或升格后,必然面臨學校定位、辦學理念的調整。
然而,不少新建本科院校成立后,并沒有意識到或解決好這個問題,有的合并院校校名改了,但學校定位和辦學理念并沒有做出與之相適應的調整,沒有實現實質上的融合,因而,不能滿足本科層次的辦學要求。
其次是培養目標的沖突。
隨著辦學層次的提升以及學科、專業的調整,原有對人才培養的規格定位之間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沖突。
新建本科院校升本前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新建本科院校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二者在培養目標上存在著沖突。
而且不同性質的高校在校風方面也存在非常明顯的差異。
第三是情感沖突。
新建本科院校合并升格后,在教學傳統、價值觀念、辦學思想等方面很難統一。
原有的學校建制被打破,學校內部按學科專業對院系進行調整,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部分教職工思想和情感上的強烈震動。
新建本科院校合并成立之初,打亂了原來的管理體制,教學管理、科學研究、學校歷史等,被重新組合,部分教師、干部在情感上一時難以接受,難以割舍,產生不同程度的不適應感。
對于原來辦學條件較差、辦學基礎處于弱勢的學校的師生員工,在價值觀、歸宿感等方面可能會發生暫時的錯位,產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和排斥感,難以融入到新的學校環境中。
這就要求整合師生員工的思想,增強凝聚力、向心力和共同命運感。
4.院校文化建設呈現淺表化和形式化,層次和品味不高。
大學是引領社會文化的重要陣地,因此,校園文化應當表現出積極向上、健康高雅的品味。
當前一些新建本科院校,把校園文化活動歸結為學生的文化活動,只重視形式,而不注意內在精神文化創建;強調娛樂文化,但又缺少學校層面的統一管理和規劃,一般把學校文化建設作為團委、學生處等主管學生工作的相關部門的職責,建設內容也僅局限于學生的課外活動、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
1、提高檔案管理效率。
在檔案信息化的建設與管理中,其對于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主要依賴于各類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這也就意味著檔案管理工作無需再同傳統檔案管理一樣完全依靠人工來完成,無論是檔案信息的傳輸、保存還是檔案資料的查詢、整理,都可以依靠計算機以及檔案管理信息系統來完成。[1]以檔案資料查詢為例,傳統檔案管理通常是將紙質的檔案資料分門別類,存放在檔案室中進行管理,如需查閱檔案資料,則要由檔案管理人員按照類別進行查找并取出,這一過程不僅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同時也會大大增加檔案管理人員的工作量。而在電子技術的支持下,檔案信息可以通過電子檔案的形式儲存起來,存放在專門的數據庫之中,并借助檔案信息系統進行管理,一旦需要查閱檔案資料,只需操作系統,輸入查找檔案的編號、名稱等關鍵信息,即可快速完成相關檔案資料的查閱,相比于人工查找,其工作效率顯然有著極大的提升。因此,電子技術大大提高了檔案信息化的管理效率,讓檔案管理人員從傳統的手工編目和查詢等方面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對于檔案信息化管理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加快檔案信息化進程。
3、高效利用檔案信息。
檔案管理工作并不僅僅是對檔案資料、檔案信息的存儲與整理,更是為檔案信息的利用提供支持,而電子檔案的出現,則能夠讓檔案信息得到更好的應用。首先,電子檔案并不具備實體,能夠以網絡作為傳播媒介來傳遞檔案信息,在實現資源共享的同時,打破傳統檔案管理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局限,甚至還可以供多人同時查找利用同一份電子檔案,大大提高了檔案利用服務水平。其次,電子檔案的儲存形式多為光盤、磁盤等,其體積十分小巧,但能夠容納的信息卻非常之多,而數據庫的存在則解決了檔案資料占用空間的問題,這同樣能夠讓檔案信息得到更好的利用,進而為檔案信息化管理提供支持。
4、保證檔案信息安全。
傳統檔案管理多為紙質檔案資料,在存放時對于環境的要求較高,一旦在溫度、空氣濕度等方面出現問題,就很可能導致檔案資料的損壞,同時紙質檔案的查閱、借閱比較麻煩,在數量較多的情況下,同樣存在著損壞、遺失的風險。而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日漸成熟,電子檔案不僅可以存儲在計算機或數據庫之中,避免檔案資料出現損壞,同時還能夠通過備份、加密等技術手段來展開電子檔案的安全管理,以免出現檔案信息丟失等問題,這些對于檔案信息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
1、制定電子檔案管理制度。
2、加大電子技術研發投入。
電子技術為檔案信息化建設與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持,但由于當前電子技術仍存在很多不成熟之處,因此檔案管理對于電子技術的應用也同樣存在著很多弊端,例如在檔案信息的安全上,雖然電子檔案在存儲期間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然而由于檔案信息的傳遞必須要依靠網絡,因此在檔案信息傳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信息泄露的風險,尤其是對于一些保密性較強的檔案資料來說,一旦被他人所獲取,其后果往往比較嚴重。因此在檔案信息化的建設與管理中,必須要對電子技術的相關科研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加大科研資金的投入,推動檔案信息安全防護等方面的電子技術能夠不斷進步,這樣才能夠為檔案信息化提供更為有利的技術支持。
3、推動檔案資料信息共享。
前文中提到,檔案管理工作的核心目的并非對檔案信息的存儲、整理,而是要為檔案信息的充分利用提供支持,在傳統檔案管理模式下,由于紙質檔案占用空間較大,無法復制多份,因此很難實現大范圍的檔案信息共享,極大的限制了檔案信息利用效率。而在電子檔案出現后,則使得檔案信息高效利用的實現成為了現實,只要用戶擁有訪問檔案信息系統的權限,就能夠隨時隨地的查詢檔案資料,獲取其中的檔案信息。為此,檔案信息化建設與管理必須要充分利用電子檔案的這一特點,在不影響部分檔案保密性的前提下,建立更多開放的檔案信息平臺,向社會共享各種檔案信息資料,從而使檔案信息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4、重視網絡資源開發利用。
電子技術的應用雖然擴大了檔案信息搜集范圍,使更多的網絡資源成為了電子檔案,但由于當前電子檔案的管理尚未得到規范,因此各行業領域通常都不具備統一、權威的檔案信息平臺,各類電子檔案資源也都分別存儲于不同平臺內,這就給用戶對檔案資源的查找與利用造成了很大的麻煩。因此,檔案信息化的建設與管理仍需要重視對網絡資源的開發利用,利用先進的電子信息技術對網絡上的各種檔案資源進行整合,并進行集成化的電子檔案管理,為電子檔案的信息利用提供方便??傊?,在檔案信息化已成定局的情況下,電子技術在檔案管理工作中的應用不僅是檔案事業發展的必然需求,同時也是檔案信息化建設與管理的關鍵所在,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要想將這一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則還需要在電子檔案管理制度、電子技術研發等方面采取合適的策略。
一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偏重于智育培養,重知識輕人文,這種教育缺陷產生了以學習成績衡量學生好壞的判斷偏差。雖然現在我們也在強調素質教育,強調人的全面發展,但由于缺乏機制的支撐,在傳統的巨大慣性面前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高校的德育還只停留在政治理論課、思想品德課、班會課等灌輸式教育上,空洞的說教、抽象的理論遠遠多于對實踐的具體指導。這種狀況造成學生所學理論無法指導實際行為,而實際行為又無法得到道德法規的制約。研究生志愿服務將是解決這一問題較好的`方式之一,在志愿服務活動中,教育對象的大學生由客體變為主體,教育過程由單向變為雙向,教育方式由被動變為主動,將理論付諸實踐,將制約轉化為自覺行動。這就使得我們的教育對象產生正面的“內省”功能,有利于把高校德育工作落到實處,對加強和改進高校德育工作有著較強的參考價值和實用價值。
(二)研究生志愿服務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有人說,社會是最好的課堂,我覺得這句話是正確的,研究生用自己的所學和所長服務于社會,才能從中學到更扎實的知識,才能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大學生與社會的結合有一個彼此相融的辯證發展的過程,而青年志愿者行動恰為這一過程搭起了一個良好的平臺,使大學生有機會直接接觸社會,認識到社會對他們的期望,體驗社會對他們的要求和評價,激發他們對自身進行反省和正確評價,明白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從而自覺地按照社會需求來改造自己。比如大學生通過“三下鄉”等志愿活動,對社會現狀、國情和民情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了解,提高了對人、對事、對社會的判斷力,有助于內化道德行為要求,并將此轉化為實際行動,形成自覺的道德習慣,從而在實踐中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三)研究生志愿服務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弘揚社會正氣,樹立時代新風的精神。
研究生志愿服務活動要以“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作為指導思想,以辦事業的精神和走社會化發展道路為青年志愿者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因此,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青年志愿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青年志愿者;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青年志愿者。我國現階段,由于社會機制尚未健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許多人的道德觀、價值觀產生偏差,損人利己、爾虞我詐的現象時有發生,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青年志愿者不圖名、不為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更是難能可貴,對培養大學生弘揚社會正氣,樹立時代新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極其深遠的教育意義,而這也是大學生德育的核心內容之一。
(四)研究生志愿服務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進步和精神文明建設。
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的發展大大提高了我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然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缺少了不少。人們的生活基本上是“三點一線”的小圈子,人際交往越來越淡漠,不同社會群體逐漸出現分化,由此產生了社會群體之間的矛盾。而研究生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有助于促進人與人之間的融合互助,加強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接觸,減輕甚至消除彼此間的距離和隔閡,緩解了社會矛盾,對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和進步有著積極的影響。我們所倡導的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彼此友愛、奉獻、互助的精神其實也是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的主要體現方式。因此,寓精神文明建設于志愿服務活動之中,更貼近時代的發展,更符合大學生的特點,從而產生較好的社會效用。
二、研究生志愿服務能夠促進校園學風建設。
新時期學風建設的內涵,從廣義上來講,學風建設是學校長期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治學方針以及辦學過程中教師的治學精神、教學風范和工作態度,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紀律和精神面貌,學生班級的學習風氣、院系的學術氣氛、學校的管理水平以及校園文化環境等諸多因素的整體綜合反映。從狹義上來講,是指學生集體或個人在對知識的渴求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帶有傾向性、穩定性的治學態度和學習行為的綜合表現。
(一)研究生志愿服務能夠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
作為一種社會責任感的體現和科學發展觀的實踐,各高校研究生通過開展助教幫學、互動聯歡等一系列志愿者活動能夠讓自己的專業運用于實踐,得到能力的驗證。從中他們可以更好的明白自己專業的特點,通過志愿服務,也可以看出自己所學知識有何不足之處,及時得到改正,在鞏固專業知識的同時,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最終,扎實的專業水準能更有利的促進他們與社會大家庭的融合。
(二)研究生志愿服務能夠加強專業之外知識的涉獵。
我們知道,現在的高校學生除了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以外,還應該培養其它方面的素質。要做到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研究生志愿服務團體為你提供了一個良好且有意義的平臺。俗話說:“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彪m然,這無非是對現實的調侃,但如果我們試著走出去,便會發現,這個社會是多姿多彩的。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們在做志愿服務,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有所收獲,這就是得到專業知識以外知識的涉獵。
(三)研究生志愿服務能夠帶動本科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項好的活動總是能帶來積極的效應,研究生志愿服務就是這樣。隨著它的開展與實施,不僅廣泛的研究生參與,大量的本科生也在積極的與之靠攏。當他們了解研究生志愿服務的內容和意義后,無形之中,便有了學習的動力。得到服務隊師兄、師姐的指點與交流,他們便能更好的準確的找到自己學習的方向。通過咨詢研究生志愿服務處,本科的學弟、學妹明白了考研的程序與前景,更重要的是增強了他們讀研的自信,提高了自身的學習興趣??梢哉f,讓研究生志愿服務走進本科生中,是大有必要的,也是大有益處的。增強研究生與本科生的交流溝通,也一直是志愿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
三、研究生志愿服務能夠弘揚學校優良的傳統文化和作風。
校園文化傳統和作風,既是大學精神的綜合反映,又是大學精神的具體化和外化。美國教育家弗蘭克斯納認為,在保障大學的高水平方面,大學精神比任何設施、任何組織都更有效。它是“校園人”對大學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的思考,同時它以價值標準和文化規范的形式約束著大學的行為,是大學區別于其他機構的特質。弘揚學校優良傳統文化和作風就要注重學校形象建設,凝練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校訓、校歌、?;?,積極培育和大力弘揚體現學校特色和個性的大學精神。而研究生志愿服務活動正是弘揚學校優秀文化傳統重要的途徑之一。
(一)研究生志愿服務能夠樹立學校在社會上的良好形象,擴大學校的知名度。
大學形象是一所大學歷史傳統、辦學水平、社會貢獻等諸多方面要素的綜合表征,是大學綜合實力、整體競爭力和公眾影響力的體現。良好的內外形象是學校的無形財富,不但是學??沙掷m發展的強大推動力,而且能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拓展,高校與社會日益融合,特別是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生源競爭,生存和發展成為高校必須直面的問題。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主動,必須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研究生志愿服務能夠使研究生融入社會,融入群眾當中,其良好的形象非常有利于學校形象的塑造,而且可以使社會更加了解學校的情況,擴大學校在社會和群眾中的影響。研究生志愿服務對傳播校園傳統文化和學校優良傳統都有重要的作用,對校園文化的建設也將產生主要的影響。
(二)研究生志愿服務使學校在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中發揮重要作用。
和諧社會是一個誠信友愛的社會,一個有責任的社會,一個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傳統的文化、生活方式及社會結構都在發生變遷,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疏遠,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缺失在加劇。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人文關懷,已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的一項重要舉措。從總體上來說,志愿服務、愛心奉獻能夠有效地提升新一代青年的社會責任,積聚社會資本,促進青年的全面發展,實現的長治久安。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社會實踐上講,志愿服務與志愿精神都是與我們建設和諧社會的思想相吻合的。高校作為社會建設的有力力量,通過向社會派遣更多的研究生志愿者,為社會建設貢獻力量,是高校服務社會的一個重要的有效的途徑。當然作為研究生,他們對于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四、結語。
研究生志愿服務為研究生提供了“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機會,可以幫助研究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理論聯系實際,弘揚社會正氣,樹立時代新風,對大學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就高校而言,研究生志愿參加社會服務活動,可以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發揮有效作用,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具有有利的促進作用,尤其在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和校園人文文化建設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摘要:文章主要針對視覺識別系統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進行研究,首先分析了校園視覺識別系統,其次分析了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視覺識別系統的建設現狀,最后從視覺識別系統體系設計,幫助高校校園文化提升品牌塑造力、結合視覺識別系統,全方位展示校園文化生命力、視覺識別系統的應用,幫助高校校園文化匯集師生凝聚力、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視覺識別系統增強校園管理約束力幾個方面詳細,目的是促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
關鍵詞:視覺識別系統;高校校園文化;內部管理約束力;師生凝聚力。
引言。
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場所,積極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視覺識別系統,結合特定的高校校園環境,明確其中的設計內容與性質,同時體現出方向、原則等功能,運用文字、記號、符號、圖形等構成元素形成全面的視覺圖像識別系統。更好地將校園文化形象工程與文化功能之間結合,提高校園文化地域性與環境景觀設計,增加校園文化內容建設的同時,提升其服務能力,為高校教師提供更高質量的物質環境,滿足精神需求。
一、視覺識別系統。
高校視覺識別系統主要是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幫助高校更好地將校園形象以視覺要素的方式整合一統,充分對校園文化進行規劃與設計,貫徹落實高校教學理念基礎上,凸顯校園的文化特質,同時將校園文化轉變為具體的符號或者語言形式,充分將其展示出來[1]。視覺識別系統具備組織化、標準化、系統化與統一化的特點,將這些特點優勢融入到視覺識別系統設計方案中,更直觀地體現出高校校園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高校的人文精神,并且形成個性鮮明的高校文化形象,并對高校特有的文化氣質進行全面展示。結合實際需求對高校校園文化進行科學創建,視覺識別系統是重要組成,同時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代表成果。高校校園文化識別系統主要包含學校文化識別系統、學校理念文化識別系統、學校行為文化識別系統、學校視覺文化識別系統、學校環境文化識別系統。
二、高校校園文化滲透視覺識別系統的必要性。
具體高校視覺識別系統中,基本識別系統組成要素與應用要素是主要構成部分。其中基本要素系統中,將學校的校園標志(圖案、文字組合)、學校的中英文名稱、專用字體、標準字體、標準色彩等囊括在內,應用要素系統將高校的辦公用品、財務用品、公關用品、事務用品以及校園環境導示等囊括在內[2]。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作為先進文化的創造者以及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不斷傳播先進知識,自身也匯集了很多優質文化,是高技術人才盛產地,對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其中的視覺識別系統具有特殊存意義,是高校校園文化形成的主要基礎與內容,可促進校園文化快速提升與完善,并將高校的類型以及文化氣質、高校精神、品格等進行提取升華,全方面整合設計,為社會公眾呈現出規范化、體系化、個性化、品牌化的高校校園文化。高校校園文化設計中,視覺識別系統的融入,對外能夠體現出高校校園文化的氣質,對內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質,同時增強社會對高校校園文化的認可度,提升高校校園文化的美譽度。高校校園視覺識別系統中的形象識別系統,對高校校園文化進行更高層次的凝練以及升華,同時將其中隱藏的文化內涵外化,進一步推動校園文化的發展進步。
三、視覺識別系統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地域性研究現狀。
當前很多高校積極對校園文化進行建設,當然建設中融入視覺識別系統,需要注重高校地域性特點的結合,比如a高校在進行校園文化視覺識別系統建設中,結合地域文化特點,積極將視覺識別系統與高校校園文化相結合,完善整體校園文化建設系統,體現高校地域性文化特點,同時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凸顯鮮明個性,為傳統校園文化創新增添更多亮點,將高校中愛國創業、敬業奉獻等精神轉變為氣質形象的方式,更直觀地向社會展示,同時還將在校園文化中的鐵人精神積極展現,不斷利用視覺識別系統完善高校校園文化的發展功能[3]。當地包含很多高校,石油院校、師范院校、設計院校等,不同的高校校園文化特點不同,建設校園文化期間也需要通過系統指示的方式,將校園文化中的缺陷進行展示,同時將其中的弊端及時改善[4]。在視覺識別系統建設中,地域文化非常關鍵,包含高校的自然資源、環境發展以及歷史背景等,同時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體現,地域性文化具備非常強的傳統型、獨特性與地域性。校園文化建設離不開地域文化,保證地域文化的穩定,才能保證校園文化建設的穩定,同時將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性特點充分體現出來,激發出視覺識別系統的重要價值。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與城市地域文化相結合,凸顯校園文化中視覺識別系統建設,逐漸形成較好滿足高校校園文化發展需求的良好環境,使得高校校園文化可良好地對各種資源進行科學了解與掌握,抓住適當的`建設切入點,提高校園文化建設質量。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視覺識別系統研究不斷深入,必須認識到視覺識別系統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才能真正發揮出視覺識別系統的價值。
在校園文化建設期間,視覺識別系統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與意義,通過視覺識別系統,幫助校園文化建設凸顯特點,豐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內涵,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特性的全面提升,使得校園文化建設結構更為豐富,并在一定程度上為高校文化建設面向社會提供更加系統性與個性化的幫助。
(一)視覺識別系統體系設計,幫助高校校園文化提升品牌塑造力。
對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建設視覺識別系統,因為視覺識別系統內容十分龐雜,同時視覺識別系統各項內容又被不斷細化,其涉及范圍不斷擴展,從教學、管理到科研、品牌等方面,逐漸延伸到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在各個意識層面凸顯校園文化[5]。從校園文化建設的規范性與形象化方面,不斷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嚴謹性進行結合,同時文化理念創新以及完善良好的行為規范制度等,都貫穿著視覺識別系統,豐富校園文化內涵。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期間需要藝術類專業人員幫助校園文化建設,增加美學設計中的表現力,將高校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出來,幫助校園文化將其中的文化、地域等美的元素進行濃縮。當然這個設計階段,需要整合高校中的校園景觀、大師風采、學子精神面貌、校園建筑以及校園情懷等,實現校園文化中硬件元素與軟件元素的科學匯合,實現在視覺識別系統設計中,校園文化建設思想的碰撞與靈感的迸發[6]。比如,中國的農業大學,通過校園文化在?;罩械脑O計,結合農業大學文化特色,在其中融入植物色彩,彰顯出農業大學生機勃勃與蓄勢待發的氣勢。從視覺識別上,將?;赵O計為盾牌形式,將農業大學堅固、持久、厚重與穩定的校園文化核心凸顯出來,農業最先讓人想到農業生產,所以在?;赵O計中,融入鍬和犁,還能很好地彰顯出對人才培育的理念。視覺體驗上,采取麥穗作為設計載體,將農業大學中的農科與工科體現出來。對校園文化建設需要不斷修正與討論,并且還要廣泛征求發展建設建議,再次對其進行完善,反反復復的過程中,幫助校園文化凝練精髓,采用系統化的設計,提高校園文化建設品質,同時打造校園文化品牌,提升校園文化品牌價值。
(二)結合視覺識別系統,全方位展示校園文化生命力。
對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結合視覺識別系統為基礎,彰顯出不同的校園文化生命力,從不同類型與發展階段上對特色型展現,凸顯出個性化。尤其是高校校園在開展文化建設方面,個性化提升主要體現在內容與形式上,高校校園文化內容建設上存在一些差異性,當然具體的校園文化建設形式上也呈現出特殊性。正因為如此,積極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視覺識別系統,結合高校校園文化本身的發展歷程、學科特色、社會環境、文化底蘊以及地域文化等,對校園文化建設貫徹落實因地制宜的要求,尊重校園文化建設的實事求是原則,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前瞻性、現實性、科學性與實踐性等有機整合,并且利用視覺識別系統,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創造特定的校園文化氛圍,并且展示個性化特征,凸顯高校校園形象,將高校校園文化風采展現出來,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增添個性化與鮮明化特點[7]。比如:北京大學的?;赵O計中,?;沼蓛蓚€篆字“北大”共同組成,從視覺分析角度對其分析,因為上面的“北”字像兩個“人”,下面的“大”字像一個“人”,便有“一人肩負二人”之意,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將北京大學的教學主旨與中心全面展示出來,同時結合校園文化建設與完善,與時代發展相契合,豐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內容,全方位展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特點,彰顯高校校園文化的生命力。
(三)視覺識別系統的應用,幫助高校校園文化匯集師生凝聚力。
當前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采用視覺識別系統對其建設,充分對科研水平、教學能力以及形象設計等進行系統整合,組建創造性活動,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教學、科研、管理、組織、營銷以及公關等進行創新,形成知識密集型創造性活動類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內涵為大學精神與辦學理念。視覺識別系統的建設,將高校校園文化中外在形象以及校園文化的內在觀念等科學融合,為校園文化建設帶來特性化,同時采用視覺沖擊較強的視覺符號,積極將高校的辦學理念賦予更多鮮活性與生動性,同時全方面呈現給社會,從而從中增加師生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認同感,幫助師生認識到社會對校園文化的認同感。利用統一的視覺識別標識、個性化的文字、鮮明的色彩、詳細的名冊、細致的名片、各類書籍、社會報刊、雜志封面等視覺形象,將辦學理念進行展現,加強高校校園的內部管理力度,提高師生對高校的主人翁責任感,在校園文化上形成統一的認證。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運用視覺識別系統將校園形象變得更加鮮活,為校園文化建設筑建燈塔,無聲無息的滋潤著學生與教師,無形中提升教師的品格、學生的品質,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引領高校全體師生員工思想,規范師生的行動。視覺識別系統在高校校園文化見色或中有效的導入與整合,提升校園文化建設的凝聚力,提高校園文化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規范高校師生的行為,提高師生員工自身的言行與高校校園文化形象的統一性,多個角度對高校校園文化進行優化,同時幫助高校校園文化實現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處,營造濃郁的、高尚的校園文化氛圍。
(四)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視覺識別系統增強校園管理約束力。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期間,確定系統建設目的的同時,發揮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視覺識別系統將校園文化的符號增添個性化、藝術化以及鮮明化等作用,同時也能夠幫助校園文化建設統一具體的文化建設內容,并且體現出文化建設的個性化與人性化特征,將大學管理系統進行系統化處理,實現管理系統的程序化。積極將校園文化建設的內部管理流程進行統一規范,同時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制作以及文化展示等,通過視覺識別系統變得更加清晰、明確以及形象、深入。在高校內部管理建設中,認識到高校內部管理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其中的各項行政管理改變五花八門的特點,實現統一規范。具體到高校的校園印章以及旗幟等,規范合理的制定校園干部公務名片,保證名片設計格式合理內,對高校中平時的管理工作進行科學排序[8]。積極制定新型的系統標示以及各種校園文化紀念品,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辦公用品也十分關鍵。保證校園文化建設細節的控制,逐層對校園文化作出適當調整,全方面優化內部管理,重視管理細節的控制,充分彰顯出內部管理功能,將校園文化凸顯出來。積極落實視覺系統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建設,升級校園文化結構,提高管理力度,為校園文化發展奠定基礎。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市場體制不斷變化,大眾化、信息化需求增多,這種環境下,高校作為文化傳播以及知識創新的重要載體,為市場輸出高質量人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視覺識別系統,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起到關鍵性的影響,幫助高校校園文化完善校園文化系統,同時從細節上控制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視覺識別系統幫助校園文化抓住建設的契機,打造特色化、個性化與豐富內涵的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3]王崇娟,孫大力.高校校園文化視覺識別系統的地域性研究——以大慶師范學院校園文化視覺識別系統為例[j].藝術教育,2015(10):138-139.
[4]焦萍.基于視覺識別系統的大學品牌形象建設[j].新一代,(13):161.
[8]王小青,程海濤.試論民辦高校品牌文化建設中的形象設計與表達[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7(16):1-2.
作者:韓婷婷單位:太原學院。
高校學生的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更是校園文化必不可少的支撐。宣傳激進的精神文化將會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發展,使整個學校的文化風氣逐步提高。
1校園媒體傳播方向和模式。
校園傳媒,既是一種媒介機構,把高校和社會連接起來,起到橋梁作用;又是一種平臺,為大學生提供與企業聯系就業的機會。它可以使某家企業創辦的校園媒體,也可以是學校內部自己創辦的,更可以是學生個人或團體組合創辦的。它包含封閉、集中、延續性;容量大;開發成本低;具有文化獨特等特點以下我們將就校園媒體的傳播特點做出總結。
1.1校園廣播。
通過在課間休息、午間休息、晚間休息,播放校園廣播,為在校學生創造了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學生媒體人可以選擇廣播的內容,除去一些避諱的黨政內容,國家違反內容,例如,暴力,黃色等不利于高校學生身心健康的內容。校園廣播不僅鍛煉了在校學生媒體支持能力,也使得聽廣播的學生收獲到一份額外的知識?,F今的校園廣播,已經突破傳統校園廣播的形式,即只能人工在線廣播。隨著科技發展,已經制造出智能的廣播器,可以錄音,并按人們設置的時間自動播放,極大的提高了校園廣播的效率。
1.2校園展板。
校園展板,由學生設計制作,其將會展示每月發生在校園的重大事件和國家發布的重大政策,例如,國家提出的“兩x一做”,學生團體以此為主題,做出宣傳海報或其他有宣傳效果的展品,把它們張貼在展板上,供來往學生和教師觀看。通過校園展板,學生可以及時了解到校園內部發生的事件,了解到學校的文化風氣,加強學生對母校的熱愛。同時,也會使得學生了解到我國頒布的重大政策,對我國基本情況有一定的了解。了解一個國家的`政治法律,是每個公民應該做到的事情,而現今大學生對于政治的興趣,下降的趨勢越來越顯著,通過校園展板,可以提高學生對于我國政治的掌握水平。
1.3校園外聯。
校園外聯是在學校允許的情況下,學生組織的一個部門。它是學校與外加社會商業聯系的商圈。通過學生自主尋找外界商業或政府,或者學校找到外資公司,派出學生,與相應公司部門人員聯系、溝通,并說服他們投資學?;驅W校的項目,從而為學校獲得資金,并對外宣傳學校。這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與社會人士交流、溝通的機會,也為學校增加了聲望,讓更多人了解到學校。同時,外聯部更是學校走入社會的一個代表,在與其他單位進行合作,樹立起學校學生會的招牌,讓各大單位樂意與我們合作,擴大我們學校的影響力和活動開展的社會效應,獲得人氣。
論文摘要:目前志愿者活動在中國廣泛開展,對于研究生群體來說是一項重要的人生體驗和經歷,而且研究生志愿服務也對校園文化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志愿服務自產生至今已有近百年的發展歷史,而研究生自愿服務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才出現的,并因其專業性強和高科技含量而區別于一般自愿服務。筆者認為研究生自愿服務對校園文化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體現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方面。本文將從研究生自愿服務對“三觀”教育、校園學風建設以及學校傳統和作風的弘揚等三個方面所起的作用來論證研究生志愿服務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希望本文能夠引起各高校對研究生自愿服務的足夠重視。
高校體育社團是由學生組織的松散群眾性組織,其凝聚力在于社團成員懷有共同的興趣愛好,以及理想與信念。高校體育社團由于其廣泛的參與性及豐富的活動形式,可以被看作是課外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對于提升大學生的溝通與交際能力,以及全面提升大學生身心素質等具有積極作用。所以,高校體育社團的建立已經成為校園體育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本研究中高校體育社團對校園體育文化傳播的影響分析,無論是對校園體育事業的發展,還是校園體育文化的傳播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地位。
校園文化是學校在物質及精神上的深層次延伸,體育社團是高校體育文化的發展的一個重要載體。對于校園體育文化,則主要是以體育活動等形式體現出來的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文化,力求培養大學生的集體主義、團隊合作能力等良好品質。高校體育社團是校園體育文化傳播中最有活力與影響力的組織,每次的體育社團活動都以其豐富多彩的節目吸引廣大同學積極參與其中。所以,高校體育社團已經成為大學生拓展其課余生活,增加體育鍛煉的重要平臺,并為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必要補充,是校園體育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
(二)作用。
體育社團是學生體育文化素質全面提高的有效途徑。體育社團既是素質教育全面推進與體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式,也是新形勢下學生文化素質與綜合能力提升的重要組織形式,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體育社團在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樹立積極的思想觀念及終身體育理念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這些都是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體育社團是校園體育文化傳播實現的重要途徑。體育社團會不定期的組織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為擁有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拓寬其學習領域提供了機會,同時也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升了他們的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與愛好,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此外,體育社團組織的體育健康知識講座及競賽活動等,都加強了學生對身心健康的重視,并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當中,同時樹立了較強的體育文化意識,為校園體育文化的廣泛傳播奠定了扎實基礎。
二、高校體育社團對校園體育文化傳播中的影響。
(一)普遍的教育性、廣泛的適應性和強烈的感染力。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校園文化支架相互滲透與促進,可以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產生深遠影響,并引導他們以正確的思想行為從事人類活動。所以,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與繁榮對于學生的身心及人格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與傳播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并植根于校園教育大環境中,而學生社團作為擁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學生自發組成的團體,他們從思想能夠更加主動的去宣傳體育文化,并積極帶動身邊的人加入到校園體育文化的傳播中,體育社團的特點就是具有廣泛的參與性與活動形式的多樣性,這就激發了更多學生參與的熱情,通過體育社團可以更好將校園文化在無形之中進行傳播,因此,體育社團對校園體育文化的傳播具有普遍的教育性與廣泛的適應性和強烈的感染力,在豐富與推動校園體育文化傳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促進了學生文化素質的全面發展。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進步,體育教育在校園教育中的地位也在逐漸提升,而學生體育興趣也在高漲,體育社團的建立與日漸繁榮就是高校學生體育熱情高漲的重要見證。目前,高校體育社團的數量與類型都在不斷增加,體育社團不僅成為體育教育的重要補充,對校園體育文化傳播的影響也越來越深刻,是學生盡情展示自己體育熱情與體育才華的舞臺,為激發更多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中提供了重要平臺。目前很多高校開展的體育活動都是由體育社團組織的,這些活動與學生的興趣愛好貼近,形式多樣,不僅有傳統的足球、籃球、羽毛球等體育項目競賽,還有體育知識問答競賽,體育征文競賽及體育圖片的搜集與整理等,這極大的滿足了學生多方面的體育需求,豐富了他們的校園文化生活,促進了其文化素質的全面發展。此外,由于校園學生社團的開放性,學生很容易進入不同類型的體育社團,而學生在這些社團間的交流與互動都將促進校園文化的傳播,并實現“滾雪球”式的快速傳播。
首先,從性質上來看,學生體育社團既要接受學校的管理,又是自發組織成立的,因此它具有雙重屬性,這為體育社團發揮校園體育文化傳播的主力軍作用奠定了基礎。其次,從其學生基礎來看,學生體育社團由于主要是由學生負責管理,在組織各項活動時更加貼近學生意愿。這樣,一方面為體育社團自身進行體育文化傳播提供群眾基礎,另一方面也為校園管理部門進行校園文化宣傳提供重要資料。最后,從其學生的流動性來看,由于學生體育社團是自發參與的,學生的流動性較強,尤其是在新生入學和畢業生離校之際,社團成團的變動較大。但是,老成員的離開培養了一批新成員,新成員的加入又為社團注入了新的活力,為校園體育文化的創新提供了新思維。因此,從多個角度來看,體育社團都將為校園體育文化的傳播發揮主力軍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本研究在分析了當前高校體育社團在校園體育文化傳播中的地位與作用的基礎上,重點從體育社團的普遍教育性、廣泛的適應性和強烈的感染力,以及其能夠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全面發展,發揮了校園體育文化傳播的生力軍作用三方面,研究了體育社團對校園體育文化傳播的影響。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高校體育社團的繁榮發展及校園文化的廣泛傳播奠定基礎。
物質文化,是指高職院校建設和發展所需的物質條件和環境。
它包括高職校園內的各類工作生活場所、教學科研設施、圖文信息資料、花草樹木景觀等。
2.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指高職院校建設和發展中逐漸形成的管理制度和規范體系。
它包括教學管理制度、科研獎勵制度、學生管理制度、社團活動制度、學校特色風俗禮儀、學校管理思想和觀念等。
3.行為文化。
行為文化,是指高職院校管理人員、師生、校工在生活工作中所貢獻的,有價值的,促進學校發展的經驗及創造性活動。
它包括組織管理工作、教學科研活動、課余文化活動等。
4.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指高職院校建設和發展中產生的各類意識觀念形態的集合。
它包括學校的辦學理念、管理作風、校風教風學風、文化傳統、教師的教學理念、全體師生共有的價值觀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們今天的主流價值觀,學校的主流價值觀必然與整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相一致。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是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精神旗幟,也是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除了對師生校工進行全面、深刻的宣傳教育以外,還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到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始終,學校的管理規范、教學活動、言行舉動、所思所想都應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
2.以就業為導向,將企業文化融入高職校園文化建設。
高職院校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要目標,這就要求高職教育直指就業、貼近企業。
將職業道德教育深入課堂、深入校園。
普遍的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包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等。
那么學校的各管理部門、職能部門、學生社團等,都應當奉行上述規范。
摘要: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重要環節,是學校、教師、學生共同成長的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必不可少的元素。校園文化引領學校發展。校園文化建設要了解掌握文化的本質特征、要與當地實際情況和學校培養目標相結合。校園文化具有塑造人的功能,可以營造法制文化氛圍。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有助于實現學校的高效管理,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
校園文化泛指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等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培養目標、校風、學風、傳統習慣、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行為規范、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準則,很多名校的校訓便集中體現了校園文化,反映了名校歷史淵源、獨特理念、發展特色。
一、校園文化引領學校發展。
校園文化的核心是人與環境的和諧、人文精神的傳承,從而推動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學校發展迅速,理念層出不窮,校園文化可謂是百花齊放,如:靠近大海的“海洋文化”、沙漠地區的“綠洲文化”、革命根據地的“紅色文化”等,切合學校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立意高遠。好的校園文化促進師生健康成長,促進學校品牌名校的形成,促進學校德育工作和辦學水平的提高,促進學校與社區和諧發展,形成良好的社會效益。
建設校園文化要充分了解掌握辦學目標、核心文化特征,掌握校園文化的本質特征,真正發揮其在學校發展中的作用。1.校園文化具有知識滲透特征。校園文化具有傳播自然和人文知識功能,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和成長的人類知識具有熏染個性、內化素質、凝聚精神,滲透思想功能,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具有知識滲透特征。2.校園文化具有藝術觀賞特征。校園文化是通過一定的物化形式塑造表現出來,蘊含美學藝術、建筑藝術,并賦予精神、文化內涵,能引起觀者豐富想象,睹物知意、觸景生情的效果,具有藝術觀賞特征。3.校園文化具有積淀獨有特征。校園文化建設是從實際出發,確定特色,找準靈魂,長期實踐,細節磨煉,提煉升華,積累沉淀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臨時文化,切忌抄襲照搬雷同。它具有“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積淀獨有特征。4.校園文化具有發展傳承特征。校園文化包含有豐富的內容,以各種形式呈現,與時俱進,與校融合發展,具有獨有性和固有性,具有代代相傳的發展傳承特征。
(二)校園文化建設要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結合。
學校在選擇文化定位的同時,學校所處的區域歷史文化、人文文化、本土文化、地方特色等是重要的參考內容,校園文化建設要與當地實際情況相聯系,要因地制宜,要擇優選擇地方特色、本土文化為基礎,找準支撐點,拓展定位適合學校發展的校園文化??梢粤⒆銍鴮W傳統、借鑒西方文明……“孝”文化,“狼”文化,“銀杏”文化,“三紅”文化,“鳳”文化……不一而足。要么重實踐研究,要么重理性思辨,要么重生活人文,要么重品格氣度。不同的學校其校園文化建設的著眼點不同,側重點也不同。
每所學校都有它的辦學理念、文化背景、環境文化、人文建設等教育教學培養目標。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要與學校的辦學理念、培養目標緊密結合,校園文化要為學校的發展做鋪墊,要服務于學校培養目標。校園文化的建設內容具體表現:1.精神文化:校園文化的內核,它包括教育價值觀、辦學理念等觀念及由此產生的道德規范、行為準則、精神風貌。如辦學理念、目標、校訓、校風、校歌等。2.制度文化:學校精神文化的具體化,是師生員工行為準則的依據,是學校精細化依法辦學的根本保障。3.環境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外在表現和標志,它包括硬件和軟件建設環境,如建筑風格、室內外環境布置、校園綠化美化、人文景觀布置等。如鳳凰小學的徽派建筑、最美教室文化建設。4.課程文化:它是在學校制度文化和環境文化的背景下,對學校精神文化的實踐和創造。課程文化建設力求實現教育內容從封閉走向開放,學習方式從被動走向主動,課程資源從貧乏走向豐富。實現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力求體現現代學校發展的智慧與創意。5.警務文化:它是學校依法治校,依規辦事,營造平安和諧校園的基本保障。警務文化的建設要與校園文化元素融為一體,既有凸顯安防功能,又有美觀實效,從而實現法治育人效應。
三、發揮校園文化育人功能。
(一)校園文化具有塑造人的功能。
校園文化具有一定的道德約束力,可以培養學生自律、自思、自省和求進的內在動力。校園文化對師生教育有根基作用,影響著學生的一生。它有助于師生走向社會,建設社會,時時提醒學生在社會中怎樣做人,做一個怎樣的人,它的外在表現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哪怕學生成年以后,他還會在自己的日常言行舉止中不自覺遵照,促使自己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文明的人,做一個有涵養的人。
(二)校園文化可營造法治文化氛圍。
學校校園文化的建設把法治元素融合一體,可以促進學校依法辦學,依法治教,依規辦事,極大促進學校走向法治學校,促進學校平安和諧發展。如:把校園的安防監控智能系統與校園文化融為一體,使之以人文本,提高安全保障;建立學校警務文化,把警務設施融入校園文化,實現警民聯袂聯防體系,營造法治社會文化大氛圍。發揮警務文化的法治育人功能,營造平安和諧校園??傊?,校園文化建設要總體規劃、突出特色、傳承發展,它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師生凝心聚力、展示學校形象、打造“一校一品”提升學校品位的重要體現。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師生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一代代人才,鑄就一個個輝煌。
參考文獻:
[1]孫慶珠.高校校園文化概論[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xx.
[2]趙寶貴.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誠信教育[j].達縣師范??茖W校學報,20xx,14(4).
[3]何載福.企業文化建設實踐與績效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xx.
[4]張敬文.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文化建設探討[d].暨南大學,20xx.
近來年,校園集體舞的普及與推廣,越來越受到廣大中學生的喜愛。同時,作為新的體育活動方式的存在,為學校的校園文化活動增添了繽紛的色彩。在中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經常開展并普及各種形式的集體舞蹈,既可增強學生的體質和社會適應性,培養學生的藝術興趣,增進同學間的友誼,還能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團結友愛、樂觀向上的性格以及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等。
校園文化是指校園中所有文化形態在繼承原有的優秀校園文化的基礎上,為適應新形勢、新情況,所共同開拓、創新、發展形成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的總和。社會主義文化是和諧校園文化的中心,強大的民族文化是和諧校園文化的底蘊,而外來的優秀文化則是校園文化的補充,三者合為一體,相互借鑒,構成了以人為內涵、為取向的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從文化形態分析,和諧校園文化主要包括校園物質文化、校園精神文化和校園制度文化三個方面。
對于校園集體舞的表述,我們首先可以簡單概括為在音樂的伴奏下,由多人共同完成的一種動作簡單的集體性的舞蹈。另外,第二套校園集體舞小學組的是《嘿!加油》《童心舞動》,初中組《青春飛揚》《國韻飄香》,高中組《陽光季節》《校園圓舞曲》。通過上述內容本研究擬將校園舞的概念界定為以簡單步法和簡單動作相結合,加以單純重復或僅有細微動作變化的一種普及性極高的并且適合于在校園中開展的群體性舞蹈。
活潑好動是青少年時期的一大特點。通過校園集體舞,可以把這些特點充分表現出來。同時又通過娛樂的方式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既可以正確引導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又可通過舞蹈抒發學生的偉大情懷,展現出當代中學生的精神風貌。它的特點包括三個方面。2.2.1集體性集體舞是由多人共同完成的舞蹈形式,由于人數上的要求為動作隊形變化提供了基本條件,為練習者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創造了特定的環境。因此,集體性是集體舞的基本特點。2.2.2律動性集體舞是練習者以有規律的舞步或動作配合特定風格節奏的音樂,進行反復練習,體現音樂與動作的律動統一。響亮和諧的韻律與靈活多變的舞姿相結合,營造出一種氣勢,使人情緒高漲,充滿激情。2.2.3適用性為了適宜不同身體素質的人群進行練習,集體舞在動作的難易程度、音樂節奏和運動負荷等方面都可以進行不同的調節。此外,進行集體舞練習時對器材設備等硬件設施的要求不高,練習起來就比較方便安全,適合在不同條件和不同地區進行普及,特別是在一些硬件設施不完善,娛樂方式又比較少的地區更適宜。
在國家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校園文化建設不只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和名次的先后,更多的是發展學生的全面能力,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校園集體舞作為一種新時代的產物,它的推廣正好迎合了國家教育發展的大方向,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校園集體舞作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推廣不單單是體育教學的一部分,更是提高學生體育素質的低層次的活動,我們要將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提升到能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的`高度。校園文化建設的效果在某種程度上要看集體舞在學校開展得好與壞,集體舞開展得越好,相應的校園文化建設越好,反之越差。校園文化的建設要靠體育精神文化,體育精神文化靠的是體育教育的傳播。由此可見,在中學校園文化建設中,校園集體舞發揮著十分突出而重要的作用。
大學生參加冰雪體育文化活動或者運動而形成的一種涵養或者能力,就是大學生冰雪體育文化素養,這種素質將大學生的冰雪體育品質和精神結合在一起,也是構成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因素,冰雪體育文化素質包括了幾個方面,即:冰雪體育技能、冰雪體育知識、冰雪體育行為、冰雪體育精神等。
1.1冰雪體育知識。
大學生冰雪體育知識包括專業知識、理論知識、基礎知識和安全知識以及必須掌握的生理常識等,要求學生了解冰雪體育對人們的心理和生理產生的各種作用,大學生必須科學的安排自己的冰雪體育活動,并培養自己對冰雪體育活動的評價能力和欣賞能力,恰當的了解冰雪體育賽事和冰雪體育代表的人文文化和知識等。
1.2冰雪體育技能。
大學生冰雪體育技能包括基本技能、鍛煉技能、審美技能和娛樂技能和自我評價技能等,還需要掌握冰雪運動中常見的損傷處理辦法,良好的身體素質是保證冰雪體育活動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大學生要在運動過程中逐步培養自己的冰雪體育素質,保證自己靈活的思維能力和均衡的大腦意識,促進智力和體力的全面發展。
1.3冰雪體育精神。
冰雪體育運動中蘊含著有價值的作風、思想,能夠啟迪大學生的思維并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產生有利影響,這就是冰雪體育精神。具體來說,大學生在參加冰雪體育活動時所展現的精神、面貌、心態以及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就是冰雪運動精神的組成部分。冰雪體育精神包括樂觀向上的態度、良好的適應能力、不畏困難的堅強意志、遵守規則的優秀品質、公平看待問題的能力等。
1.4冰雪體育行為。
大學生的冰雪活動的表現形式和冰雪體育生活,就是冰雪體育行為,冰雪體育行為也反映出大學生的體育文化素質。冰雪體育行為包括冰雪體育時間、冰雪體育活動、冰雪體育消費等,在冰雪體育素質的組成因素中,冰雪體育行為具有代表性和綜合性,也是冰雪個性的體現形式,冰雪體育行為會受到內在和外在因素的影響。
2.冰雪體育文化素養的影響要素。
2.1興趣因素。
大學生進行冰雪體育活動的主要形式是冰雪體育課,如果冰雪體育課的形式和內容能夠符合大學生的興趣、年齡特點,就能夠激發學生參與冰雪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讓大學生能夠更好的發揮自己的特性,樹立正確的冰雪體育價值觀。如果冰雪體育教學不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一成不變,那么就很難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再加上冰雪體育教學課時不多,很難激發學生興趣。
2.2教育因素。
高校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觀念、思想和意識,還要培養學生的生存發展技能,因此良好的體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高素質的人才首先要具備的就是優秀的身體條件。但是教師要注意素質培養和技術教學同等重要,教師不僅要看到冰雪體育教學提高身體素質的作用,還要看到其休閑娛樂、素質教育的作用,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綜合提高。
3.培養大學生冰雪文化素養的方法。
3.1轉變教學觀念。
傳統體育教學觀念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單一,很難培養學生的冰雪文化素養,難以滿足不斷發展的社會需求。高校要通過冰雪體育教學,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還要通過冰雪體育教學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逐漸貼近社會,從這個角度將,冰雪體育教學不僅是素質教學的內容,更是一種手段。對于體育教師來說,必須轉變教學觀念,革新教學方法,從學生實際出發,考慮學生的心理條件、生理條件和適應性等因素,努力由“育體”向“育人”轉變。
3.2革新教學模式。
冰雪體育教學能夠讓學生對體育文化和體育精神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培養學生正確的生活習慣和文化行為,讓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高校應注著手進行冰雪教學改革,革新教學計劃、教學環節和教學課程,結合大學生知識水平、心理、生理特點恰當選擇教學內容,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重視技能培養。
3.3改革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也是冰雪體育教學的一部分,也是冰雪體育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改革課外活動,要著力于培養學生冬季鍛煉的意識,繼而發展學生終身鍛煉的習慣。教師應設置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例如組織冰雪冬令營等,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冰雪運動中來。
4.結語。
大學生冰雪體育素養的培養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高校要重視冰雪體育教學的重要作用,系統的提高大學生的冰雪體育文化素養,通過比賽、課外活動、研討會等途徑,全面培養大學生的冰雪體育素養。
[摘要]體育社團是近年興起的一種體育學科教學組織,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開展體育素質教育的必要環節。針對目前體育社團中出現的數量過多、舉辦活動參與度不高及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可采用精簡社團數量,以保持社團運作的高效;做實社團活動,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創新社團特色,培養學生興趣等方法,提高社團建設的有效性。
學校體育社團,是指學生為了開展體育活動,自愿參與,自主管理而建立的學生團體。在校園文化建設多元化的趨勢下,體育社團日益受到重視,成為體育學科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墒?,在實踐中,體育社團的建設仍存在著數量偏多、活動開展力度不大、成效有待提高等問題,值得奮戰在一線的體育教師深思。由此,筆者立足本校體育社團的發展情況,進行深入思考,力求摸索出一種高效開展體育社團的活動模式。
體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板塊,而體育文化更是彰顯校園特色文化、塑造學校辦學品牌的重要元素。因此,一直有“判斷一所學校的素質就要看體育的開展進度,衡量一間學校的文化還是要看體育文化的力度”的說法。
(一)體育社團是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校園體育文化,是指以體育運動為核心而構建的文化,而體育社團無疑是體育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體育知識的傳授、推廣任務,從而讓體育文化在校園文化中熠熠生輝。例如,太極拳興趣班。學生不僅可以從太極拳興趣班中了解有關太極拳的文化知識,熟悉打太極拳的方法,還會在校園里掀起一股“太極風”,讓不是太極拳興趣班的學生從口耳相傳中了解太極。自學能力強的學生,還會以此為契機,通過查閱資料、觀看影像等方式學習太極,這就是流動性體育文化的體現。
(二)體育社團是開展體育第二課堂的核心渠道。
第二課堂是素質教育得以深入開展的重要陣地,體育學科也不例外。體育作為一門必修科目,在有限的課時里,有相應的教學內容和目標,且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往往會被語文、數學、英課程占用課時。因此,第二課堂顯得至關重要。例如,在林丹等明星的影響下,很多學生對羽毛球產生了學習熱情。但由于學習勁頭是具有自發性和盲目性的,且受到課時限制、所購買器材不統一等因素的影響,羽毛球的推廣工作舉步維艱。在這一背景下,羽毛球練習社應運而生,在資源參與的原則下,該社既方便學生對練習場地進行租用、器材進行統一購買,又方便教師進行集中教學,讓學生把羽毛球從一種興趣變成一項體育技能。
(三)體育社團是拓展學生體育特長的有效途徑。
如何培養特長生,讓有能力的學生“吃飽”,是每個學科教學的難點,體育學科也不例外?!皩W優生”不僅可以通過自身認真的學習和教師有效的教學提高自己,參與體育社團也是培養特長的有效途徑。以田徑類運動為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會發現個別有天賦的學生,但由于須遵循顧全全體學生的教學原則,教師難以給這些有田徑特長的學生“開小灶”,從而埋沒了人才。因此,當體育社團興起時,筆者立即牽頭組建了田徑隊,將有天賦的學生集中起來,利用課外時間,結合學生的特長,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指導訓練,挖掘他們的潛能。
二、體育社團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茂名市校園社團舉辦得有聲有色,體育社團更是如此。在這種體育社團欣欣向榮發展的背后,也隱藏著許多值得人們思考的問題。
(一)體育社團種類多、數量大。
筆者所在學校的體育社團的種類多、數量大。以足球社團為例,初中部有29支足球隊,有校隊、級隊、班隊,還有學生自己組成的小團隊。隊伍數量多,且高度重復,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指導、訓練、活動組織時難以有效進行。
(二)社團活動組織不力、參與度低。
活動是體育社團的核心環節,也是價值所在,但目前社團活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開始時熱鬧、開戰時馬虎、結束時拖拉。這種現象較為嚴重,原因或是教師組織不力,或是學生的參與度不夠,或是社團本身在定義和設置上存在偏差。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社團今后的開展方向。
(三)社團活動實施效果不理想。
據筆者觀察,每個體育社團在成立時,都規劃了自己的藍圖,并滿懷憧憬和豪情,相信會取得立竿見影、水漲船高的.效果。但最終真正實現初衷的社團并不多,反而給人一種“雷聲大雨聲小”的感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效果卻是檢驗實踐正確與否的最科學的標準。因此,體育社團不僅要讓學生有興趣參與,還要讓學生出成績、有效果,這才是社團建立的核心。
三、高效開展體育社團建設的對策。
體育社團發展至今,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是我們無法回避的。如何突破體育社團的發展瓶頸,優化社團設置、活動組織、指導訓練等環節,讓體育社團更科學、有效地發展,需要教師的思考,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以下幾點策略。
(一)精簡社團數量。
精兵簡政是一種管理智慧,在軍事上如此,在教育教學上也如此。為了提高學校體育社團指導工作的有效性,筆者通過存優去劣的方法,解散了流于形式的社團,將具有發展潛力的社團保留下來。這樣,一方面,提高了體育社團申請的要求,對社團的人數、組織、定位等有相應明確的要求,凡不符合要求的,不予以成立;另一方面,加強對體育社團的跟蹤檢查,及時清除不符合要求的社團。在社團建立的初始階段,筆者進行跟蹤檢查,對于那些組織不力、活動成效不大、成員人心散漫的體育社團,通過合并、分流、解散等方式進行清除。以學校的足球隊為例,學校之前有29支隊伍,社團精簡之后,只保留一支校隊、三支年級隊和十八支班隊。這樣一來,足球活動的組織就更為靈活和高效了,讓足球隊的社團活動既有層次性,又科學高效。
(二)做實社團活動。
學生參加體育社團的初衷很簡單,既是興趣驅使,也是為了獲得一項技能。因此,教師應該把對社團的指導落到實處,讓社團活動出效果、學生出成績。例如,在“跳遠發燒友”團隊中,筆者根據不同的學生,在內容上進行細化。初一學生練習蹲踞式跳遠,初二學生練習挺身式跳遠,初三學生練習走步式跳遠。不同年級的學生練習相似卻又不相同的內容,自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組織的設計上,筆者改變了傳統單跳的形式,根據不同的體育與健康課器材和體育與健康課運動場所,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訓練雙落、蛙跳、立定跳、三級跳、多級跳等。在對社團成員的評價上,筆者不僅鼓勵那些跳得最遠、動作技術更好、更有創新的學生,還指導學生創新跳遠姿勢和步伐。這樣,從多角度、不同層面對教學內容進行了二度開發和重新組合,改變了以往跳遠教學的固定模式,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跳遠社團指導的質量和效率。
(三)創新社團特色。
如何在體育社團上創新,是彰顯體育特色文化的體現。茂名地處粵西,在這片具有濃郁文化底蘊的大地上,蘊藏著豐富的民間體育資源。為此,筆者專門組建了民間趣味體育興趣組,帶領學生挖掘、學習家鄉的趣味體育項目。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同樣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例如,“跳房子”可以鍛煉腿部肌肉及跳躍能力;“跳拱”可以鍛煉跳躍能力;“螃蟹搶蛋”可以鍛煉腿部肌肉和培養應變能力;“夾粽子”不但可以訓練手的靈活性和巧用手勁的能力,而且還能訓練手腳配合的協調能力。如果只是讓學生機械地練習,難以取得好的效果,但若配合民間傳統游戲,不僅能激發出學生的興趣,還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既能在游戲中收獲快樂,又達到體育鍛煉的目標。教學實踐證明,成立體育社團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更是開展體育素質教育的必要環節。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體育社團的作用,在分析目前體育社團現狀的基礎上,在體育社團建設中秉持數量求精、活動求實、效果求新的原則,推進體育社團活動的深入開展,積極彰顯校園文化的特色,實現體育育人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師生為主體,以課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種群體性文化。因此學校生活的每一項活動都應滲透、充滿著文化氣息,都應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而不應局限于某一兩門學科??梢娦@文化是校園特有的文化現象,它對學生的知情意行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完成學校的育人目標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一、注重構建凸現教育感染魅力的環境文化。
學校的校園是師生共同生活、工作或學習的場所,其環境優美與骯臟,秩序井然與混亂都直接影響到能否培養出合格人才的大問題。我國歷史上“孟母三遷”的故事就是文化環境熏陶人的經典范例。
在區教委的關心、支持下,近3年累計投入近150萬,加強了校園環境的改造,圍繞校園文化理念系統,著力強化了學校環境文化的建設。
20xx年對學校校門和內校門的維修改造,20xx年暑期,學校鋪設了樹膠操場、跑道和修建了主席臺、升旗臺,整個學校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修建石山、魚池,增加了生命的活力。
具有生命力的環境文化對人的發展和影響是不可低估的?;谶@一點,我們依據學生心理特點注重環境建設,在不同的場所設置不同內容的圖案,建設大門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綠地文化等。
大門文化,學校大門要注重了幾何形體組合、體現不斷向上的時代特征,右側的立柱上懸掛了學校的?;?,在?;障率菍W校名稱的9個紅色的隸書大字;左側墻上書寫的是“愛心育人、陽光成長”的教育理念;走進校園,內校門的兩側是我校退休教師徐徽老師贈給全校師生們的一副對聯“報國常懷千里志,功書能破萬難關!”教學樓外墻壁也寫校風、教風和學風。使人進入校園便覺得學校辦學理念先進,文化氣息濃厚,時時激起教師工作熱情和教書育人的責任心,激發學生好好學習做有志少年的決心。
走廊文化,學校教學樓走道內墻壁上按照幸福教育、陽光成長、國學禮儀三大主題,分別在三個樓層安裝了精美的名人名言以及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思想、辦學思路等內容,在各樓層的走廊上還用精致的相框懸掛學校師生精彩的瞬間。師生置身于這樣的文化走廊中,天天受到好好學習、立志成才的教育與熏陶。
班級文化,班級是學校管理的基本單元,在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我們注重了班級文化的建設。教室內貼上名人畫像、名言、黑板上方貼上激勵性固定標語,黑板后不定期辦好黑板板報,教室的左右側面有風格各異的學習園地和統一的學生守則和規范,每個班級都有由學生自己取名的班隊名字、班級口號、教師寄語和全家福的合影等。
綠地文化,水龍頭旁制作“水是生命之源”、草坪旁制作“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腳下小心,小草青青”、樓梯旁制作“上下樓梯,請勿擁擠”標語牌。
圍墻文化,讓每一面墻壁說話,我們圍繞經典勵志的成語故事、學生體育藝術科技家?;顒拥葘W生自己校園生活素材為內容,認真做好下操場的圍墻文化建設;另外,我們在上操場緊緊圍繞科普教育、競技體育和校園讀書活動為主題內容,發揮了圍墻文化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作用,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按六大功能室的建設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我們注重了功能室的文化建設,達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環境文化的建設,達到了環境育人、文化育人的教育目的。
二、注重構建營造師生和諧發展的制度文化。
多年來我校堅持“在教育中感受幸福、在幸福中獲得教育”的辦學思想,認真做到“人文情懷、陽光管理”的管理理念,近兩年又依據“為了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新課程理念,注重營造師生和諧發展的制度文化建設。在制度方面,一改過去學校負責訂,教師遵照做的老模式,如今學校各項制度制訂走群眾路線,讓教師發表意見,參與討論修改,然后再實施,并在實施中逐步完善。這種人性化制度形態的校園文化把“軟文化”與“硬制度”溶于一爐。教師在制訂、討論、修改過程中明確制度的重要性,懂得遵守制度的必要性,從而自覺守紀,嚴于律己。好的制度文化可以引導教師在平凡崗位,加強學習、提升素質、不斷磨煉、迅速成長,其教學風格彰顯個性,深得學生喜愛。如段美菊、周傳娟、廖瑞等這樣的骨干教師、教壇新秀、及先進個人就是在這種人文化制度引導下成長起來的。在制度的導引下廣大教師依法執教,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學會欣賞學生,懂得尊重學生,真誠幫助學生。尤其是對學困、特困和留守孩子采取“傾斜政策”,使他們感受老師的關注和期望,增強信心,鼓足了上進的勇氣。
三、注重構建學?;盍υ慈木裎幕?。
校園的精神文化是師生共同的心理“磁場”,是能統攝師生鼓足干勁朝目標邁進的動力。這種精神往往蘊含在校風之中,如我?!白鹬仃P愛真樸溫馨”的校風,非常注重崇高的德和良好的行,讓校風能激勵師生與時俱進,勇攀高峰。學校先后被評為了區優秀少先隊大隊部、督導評估三等獎、教學質量提升二等獎、區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三等獎、重慶市模型比賽一、二、三等獎等。
學校在對學生精神文化營造上,善于運用教學設施,活用課程資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行為規范、思想品德、安全衛生教育等。強化課程文化建設,開展適合學生特點的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開學典禮、每周一升國旗講話、作文、演講、唱革命歌曲、美術等競賽,慶元旦,慶“六一”慶國慶等。少先隊組織還開展了“我為隊旗添光彩”、“我愛校園”、“我與文明同行”、“獻愛心、見行動”、“今天我值日”、“假如我是×××”等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動。這些教育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同學們的課余生活,更讓學生講文明,懂禮貌,助人為樂,團結協作、勤奮好學、不斷進取,取得了顯著效果。
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始終緊緊圍繞“科普教育、競技體育”特色項目來打造,取得了好的成績。20xx年在江北區三十三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上,我們以團體總分56.2分的好成績榮獲區團體總分第7名的優異成績!
四、注重構建增強輻射作用的社區文化。
21世紀的學校是開放的學校,不可能閉關自守,在社會大文化背景下,加強與校外的交流與互動,利用“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交流信息、傳遞知識、學習他人、幫助他人、學人之長、顯己之長。學校為加強與家長聯系,成立家長學校,隨時向家長宣傳教育改革政策,與家長共同商討教育下一代的良策。多年來學校堅持召開家長會,面對面聽取家長的建議,然后按家長要求對學生進行生活、學習管理。這樣做家長滿意,社會反響很好,周邊不少學生慕名前來就讀。學校同時接受群眾監督,家長也很支持學校工作。我們不定期請老教師、關工委、派出所干警、醫生來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學校還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幫助五保戶老人解決生活上的困難。組織學生與深圳有關小學進行“心連心、手拉手”交友活動,并保持書信來往。同時也請兄弟學校來校共商育人大計。這種校際交流,彼此互動達到了提高素質,引領學校辦學理念更新,引導師生成長,引領學校發展的效果。
校園是一塊凈土,在這里只有書聲,只有快樂。營造一種充滿生活氣息的校園文化,使學校成為教師的精神樂園,實現人生價值的用武之地,成為學生樹立理想、開啟智慧、塑造人格、點燃火種的知識殿堂。我們將緊緊圍繞創建“花園式的書香校園”的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目標,在繼續抓好理念系統的提煉歸納、環境文化的主題細化的基礎上,注重抓好課程文化、制度文化、價值文化等的建設,推進學校內涵的發展,達到我們的辦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
校園文化建設對學校管理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能夠做好校園文化的建設工作,將會使教師和學生都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讓教學工作更加順利的開展,為學校的不斷進步作出貢獻。所以,我們要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校園文化建設的具體策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立合理的、可持續發展的校園文化。
在建設校園文化的過程中,必須預先作出科學合理的規劃,要密切聯系學校的具體情況,同時又能具有前瞻性。校園文化的建設既要有一個總體的原則,不能隨意更改,也要符合時代發展趨勢,不斷豐富其內涵和形式,以更好的促進師生的學習和成長,提高學習成績和效率,增強校園活力。校園文化的建設同時要秉承著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要對校園文化的發展作出長遠的打算,確保校園文化可以長期的健康發展下去,更好的促進學校管理工作的進行,使教學工作有良好的秩序。
二、充分發揮管理人員的引領作用。
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領導者,對整個學校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達到良好的校園管理效果,需要校長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引領學校的文化建設工作,更好的推動學校發展和進步。當然僅有校長一個人的努力還遠遠不夠,校園文化的建設必須要各個部門齊心協力才能辦好。作為總務主任,我主管著學校后勤各項事物,對于校園文化建設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這就需要我不斷的學習,轉變、更新自身教育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為全校師生樹立榜樣,校園文化建設中扮演引路人的角色,為學校管理服務。配合好校長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成為校長的得力助手,更好的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展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校園文化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始越來越規范化、多樣化,越來越注重藝術性的培養和創造。在新形勢下,作為學校管理者中的一員,我們應該肩負起自己的責任,不斷吸取借鑒先進的辦學經驗及理念,完善校園文化建設的理論水平,提高校園文化建設管理能力,努力建設先進優秀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整個校園文化建設的走向目標,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實施起著決定性作用。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取向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整體性價值,就是要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即校園文化建設要遵循整體性原則,要系統化的去進行規劃,不能割裂各部分之間的聯系。在進行文化建設的同時要遵循學校的規章制度,要與其他方面的建設緊密結合在一起,不能脫離它們而獨立進行,否則很容易陷入錯誤的誤區,只有使各方面建設和諧統一發展,這樣才能保證學校管理工作能夠科學合理的進行。其次育人性價值取向。校園文化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教書育人,教給學生知識只是教育中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育人就顯得更為重要。學會做人才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的根本,所以,校園文化建設中要不斷強化育人意識,注重對學生品德的培育,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人才。接下來是校本性價值取向。校園文化建設一定要考慮本校自身的特色和傳統文化精神,不能一味地吸收借鑒外來學校文化,將其原封不動的移植到自身的文化建設中,這樣,會使校園文化喪失了自身的獨特性,不能讓師生感悟到自己學校的校園文化精神和魅力所在,不容易讓師生產生歸屬感和自豪感,違背了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校本性原則。最后是創新性價值取向。創新精神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不竭動力和源泉,進行校園文化建設不僅要具備創新的理念,同時要采取創新的發法和措施,要不斷更新理念,轉變管理方式,以更好的適應時代潮流和發展趨勢,這樣才能讓師生更好的融入其中,創建其樂融融的校園環境。
四、發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合力創建校園文化。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承擔者。任何校園文化的發展和傳播都不可能離開教師或者學生而獨立存在,那樣的文化建設是沒有意義的。教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起著榜樣和典范作用,教師平時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帶來深刻的影響,很可能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所以教師必須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從自身做起為校園文化的建設作出貢獻,是校園文化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對于學生來說,更要充分的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樂觀的去接受新的理念和事物,轉變自身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具有創造精神和創新意識,自主的投入到校園文化的建設之中。這樣不僅能使師生雙方共同進步,還能促使學校管理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和水平。
五、結語。
校園文化建設對于一個學校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學校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演變才能取得預期的結果。同時,校園文化的建設還需要各方的努力和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偟膩碚f,校園文化建設對學校管理工作的展開具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必須要大力支持校園文化建設,促使學校取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許麗艷.傳統文化與學校文化建設[j].中小學管理,20xx(3).
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師生在長期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反映著學校整體形象的一種意識和精神。校園文化不僅僅是學校歷史的積淀,更是學校自我發展的主題。
學校是傳遞文化和創造文化的場所。中學校園文化有以下幾個特點:
1.目的性。普通學校肩負著向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和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高素質建設人才的雙重任務。校園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去引導、教育師生員工,堅定對黨的基本路線的信念,提高科學知識水平,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滿足師生員工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2.滲透性。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觀念形態的校園文化,它滲透于學校教育實踐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參與并影響著學校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工作。
3.重復性。中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處在不定性期,我們不能指望一次英模報告、一堂黨課、一次報告會、一場電影就能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所以,要全方位地反復運用校園文化的形式和手段,對他們進行感染、陶冶、磨練,才能收到“春風化雨”、“滴水穿石”的效果。
4.發展性。校園文化與學校教育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實踐活動緊密聯系,在師生從事教育教學活動、文藝體育活動、美化生活環境活動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和升華。因此,校園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發展的,它由于師生創造性的實踐活動而各具特色。
1.思想意識類的活動形式。這類活動形式側重于思想建設,如通過政治教育改變價值趨向和更新文化觀念。它包括會議報告、座談討論、演講、征文、校園傳播媒介、評選先進、社會實踐、政治性學生社團等形式。
2.科學知識類的活動形式。校園文化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延續正規教學內容的。它區別于課堂教學活動,又是課堂教學的擴展和延伸。這類活動形式包括學習競賽、科技知識競賽、學科興趣小組、科學知識講座、科技實踐制作等。
3.文化娛樂類的活動形式。校園文化中主題鮮明、情趣高雅的文化活動,不僅有助于提高師生員工的思想素質,而且豐富了他們的業余文化生活,使師生們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工作中去。它包括文藝演出、文學作品創作、詩歌朗誦、影視評論、書畫展覽、體育游戲等活動。
4.美化校園環境的活動形式。校園校貌是校園文化的有形部分,它直接表現整個學校的風貌和氣韻。這類活動包括綠化工程、凈化校園、愛護環境征文比賽等。通過活動使師生在參與學校綠化、美化、凈化的過程中,凈化自己的心靈。
校園文化建設包括校園物質環境和校園精神環境的建設。
1.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管理機制。制度是校園文化建設初級階段的產物,是為了達到無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種有意識手段,是為了使學校教育能有章、有序和有效地開展的保障。學校管理是先用制度來強化,而后用情境來內化。學校應遵循教育規律,依據教育方針和教育法規,建立和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在制度建立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揚民主,經過師生充分醞釀和討論,最后才以條文的形式定下來。學校的規章制度要體現三個特點:一是全。規章制度應該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總務管理制度等;二是細。內容具體明確,操作性強;三是嚴。紀律嚴明,賞罰分明。為了使廣大師生了解和掌握各項規章制度,可按適用范圍將教職工管理制度及學生管理制度裝訂成冊,用知識競賽或考試的辦法,督促有關人員學習掌握制度的內容,從而形成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環境。
2.弘揚人文精神,培養人文底蘊。我們必須將“以人為本”的思想貫穿到所有的校園文化活動中,時刻體現一切為了人的發展的理念,凡有利于人的'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的都要加以傳承,并予以發展。同時,根據學校的發展目標,給學校一個科學準確的定位,挖掘學校的歷史,結合學校的現實形成自己獨特的學校精神。其中,包括學校的辦學理念、校風、教風和學風等。
辦學理念是學校的靈魂,它包括學校的辦學宗旨、辦學目標、辦學策略,具體體現在校訓、校規、校歌、建校原則、育人取向、培養目標、育人途徑、學風建設、教師形象、工作重心等方面。每一方面的確定和實施都應當精雕細刻,力求使辦學理念在實踐中達到完美。先進的辦學理念對內是凝聚力、向心力,對外就是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它具有繼承性、前瞻性和向導性。一所學校一旦擁有了對學校發展有先導作用的先進理念,那么這所學校不僅有個性有張力,而且有生機有活力。
校風是一個學校形成的歷史傳統,或者說是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的集中體現。從狹義上來講,它還包含師生的教與學、生活觀念、價值觀念等等。校風建設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一是重視基礎教學,使文化課和專業課充分發揮其自身功能;二是重視學生素質、能力的全面提高,強調學生的個性和獨特性,不以學習成績的高低評價學生的能力。三是重視道德教育的滲透,提出校訓口號,明確學校發展的遠大目標,促使學校學生形成“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責任感,使他們具有奉獻精神,關心集體,關心他人,品德高尚,行為文明。
教風是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的特點和風格,是教師道德品質、文化知識水平、教育理論和技能等素質的綜合表現。良好的教風包括:敬業愛生,甘為人梯;嚴謹治教,求實認真;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活潑開朗,待人親和;開拓進取,勇于創新等。培養良好的教風,首先,應提高教師的職業修養,教師要加強自身的職業責任感;其次,重視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的提高;第三,關心教師,依靠教師,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第四,制訂有關教師工作的管理制度。
學風是指學生集體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學生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表現。學風不僅受校風、教風的影響和制約,又對校風、教風的形成起促進作用。優良的學風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學生人格品質的發展和完善,對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的意義。培養優良學風,首先,應對學生加強學習目的教育,使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學生只有真正認識到學習是為了將來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成為祖國有用之才,才能具有持久的動力,才能勇于克服困難,勤奮學習;其次,注重養成教育,學校要對學生進行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強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學習和訓練,要求學生從一點一滴做起,持之以恒,反復強化,這樣才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學校人際關系有助于廣大師生員工密切合作,形成一個團結統一的集體,更好地發揮整體效應;有助于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更好地發揮個人才能,提高工作、學習效率;有助于消除和避免教職工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更好地完成學校的奮斗目標和工作任務。培養良好人際關系,首先,應加強思想教育,提高人際關系的思想性;其次,改善溝通渠道,提高人際聯系水平;第三,注意非正式溝通渠道的作用。
4.注重文化輿論建設,鑄造校園精神。校園精神是一種信念和追求,它是校園文化中的深層文化。作為校園精神基本精髓的應該是:民主的精神、科學的精神、進取的精神、創新的精神、和諧的精神。培育和發揚優良的校園精神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和著力點。我們要注重文化輿論在培育校園精神中的作用。一方面,校園精神的影響往往通過校園輿論的傳播得以放大,校園傳播對于校園文化建設起到促進作用;另一方面,校園輿論在某種意義上講也是校園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5.注重團隊建設,拓寬文化建設渠道。加強學生組織建設,建立健全學生會組織機構,指導和幫助學生會積極開展各類活動,如定期出版校園報刊,適時開展一定規模的文化、體育活動,以滿足學生旺盛的求知欲,活躍校園文化生活。
6.加強校園硬件建設,優化育人環境。校園物質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教學設施、生活條件等,是校園文化的外在標志,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它屬于校園文化的硬件,是物質形態的,所以叫顯性文化。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生活氛圍,無疑會使人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激情。為此,我們要求校園做到“五化”:
(1)凈化。凈化表現一所學校的精神面貌。校園凈化要做到“五無”,即地面無雜物痰跡,墻面無污漬,桌椅無刻痕,門窗無積塵,衛生無死角。對校園環境做到一日一小掃,每周一大掃。
(2)綠化。蔥綠的樹木,艷麗的花草,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使人精神煥發。根據校園建筑規劃設計綠化布局,構建花園式學校,既使校容校貌富含美的韻味,又能滿足師生的教學和審美需求。
(3)美化。創設美好的環境是培養學生良好性情的需要。教室、辦公室、寢室等校園環境的布置,應以整潔、美觀、大方、實用為原則,給人以舒適的感覺和美的享受。
(4)規范化。學校要爭取做到“四個規范”,即中學生的日常行為要規范;學習態度要規范;硬件設置要規范(如實驗室、圖書閱覽室、語言室、美術室、電腦室、音樂室、勞技室、團隊活動室的面積規范、布置規范);體現校園文化、反映學校個性與特色的標志要規范(如?;?、校證、校服、校訓、校歌、???、校旗、校節齊全規范)。
(5)教育化。育人是學校環境建設的目的所在。學校要做到“五有”,即有宣傳窗、閱報欄、黑板報、廣播、團隊活動室;六“上墻”,即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展現教風、學風、校風和校訓的文字上墻。真正做到以正確輿論導人,正氣氛圍感染人。
中學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抓好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因此每一個真正想把學校辦好的人都不能忽視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師生為主體,以課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種群體性文化。因此學校生活的每一項活動都應滲透、充滿著文化氣息,都應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而不應局限于某一兩門學科??梢娦@文化是校園特有的文化現象,它對學生的知情意行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完成學校的育人目標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一、注重構建凸現教育感染魅力的環境文化。
學校的校園是師生共同生活、工作或學習的場所,其環境優美與骯臟,秩序井然與混亂都直接影響到能否培養出合格人才的大問題。我國歷史上“孟母三遷”的故事就是文化環境熏陶人的經典范例。
在區教委的關心、支持下,近3年累計投入近150萬,加強了校園環境的改造,圍繞校園文化理念系統,著力強化了學校環境文化的建設。
20xx年對學校校門和內校門的維修改造,20xx年暑期,學校鋪設了樹膠操場、跑道和修建了主席臺、升旗臺,整個學校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修建石山、魚池,增加了生命的活力。
具有生命力的環境文化對人的發展和影響是不可低估的?;谶@一點,我們依據學生心理特點注重環境建設,在不同的場所設置不同內容的圖案,建設大門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綠地文化等。
大門文化,學校大門要注重了幾何形體組合、體現不斷向上的時代特征,右側的立柱上懸掛了學校的?;?,在?;障率菍W校名稱的9個紅色的隸書大字;左側墻上書寫的是“愛心育人、陽光成長”的教育理念;走進校園,內校門的兩側是我校退休教師徐徽老師贈給全校師生們的一副對聯“報國常懷千里志,功書能破萬難關!”教學樓外墻壁也寫校風、教風和學風。使人進入校園便覺得學校辦學理念先進,文化氣息濃厚,時時激起教師工作熱情和教書育人的責任心,激發學生好好學習做有志少年的決心。
走廊文化,學校教學樓走道內墻壁上按照幸福教育、陽光成長、國學禮儀三大主題,分別在三個樓層安裝了精美的名人名言以及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思想、辦學思路等內容,在各樓層的走廊上還用精致的相框懸掛學校師生精彩的瞬間。師生置身于這樣的文化走廊中,天天受到好好學習、立志成才的教育與熏陶。
班級文化,班級是學校管理的基本單元,在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我們注重了班級文化的建設。教室內貼上名人畫像、名言、黑板上方貼上激勵性固定標語,黑板后不定期辦好黑板板報,教室的左右側面有風格各異的學習園地和統一的學生守則和規范,每個班級都有由學生自己取名的班隊名字、班級口號、教師寄語和全家福的合影等。
綠地文化,水龍頭旁制作“水是生命之源”、草坪旁制作“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腳下小心,小草青青”、樓梯旁制作“上下樓梯,請勿擁擠”標語牌。
圍墻文化,讓每一面墻壁說話,我們圍繞經典勵志的成語故事、學生體育藝術科技家?;顒拥葘W生自己校園生活素材為內容,認真做好下操場的圍墻文化建設;另外,我們在上操場緊緊圍繞科普教育、競技體育和校園讀書活動為主題內容,發揮了圍墻文化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作用,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按六大功能室的建設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我們注重了功能室的文化建設,達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環境文化的建設,達到了環境育人、文化育人的教育目的。
二、注重構建營造師生和諧發展的制度文化。
多年來我校堅持“在教育中感受幸福、在幸福中獲得教育”的辦學思想,認真做到“人文情懷、陽光管理”的管理理念,近兩年又依據“為了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新課程理念,注重營造師生和諧發展的制度文化建設。在制度方面,一改過去學校負責訂,教師遵照做的老模式,如今學校各項制度制訂走群眾路線,讓教師發表意見,參與討論修改,然后再實施,并在實施中逐步完善。這種人性化制度形態的校園文化把“軟文化”與“硬制度”溶于一爐。教師在制訂、討論、修改過程中明確制度的重要性,懂得遵守制度的必要性,從而自覺守紀,嚴于律己。好的制度文化可以引導教師在平凡崗位,加強學習、提升素質、不斷磨煉、迅速成長,其教學風格彰顯個性,深得學生喜愛。如段美菊、周傳娟、廖瑞等這樣的骨干教師、教壇新秀、及先進個人就是在這種人文化制度引導下成長起來的。在制度的導引下廣大教師依法執教,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學會欣賞學生,懂得尊重學生,真誠幫助學生。尤其是對學困、特困和留守孩子采取“傾斜政策”,使他們感受老師的關注和期望,增強信心,鼓足了上進的勇氣。
三、注重構建學?;盍υ慈木裎幕?。
校園的精神文化是師生共同的心理“磁場”,是能統攝師生鼓足干勁朝目標邁進的動力。這種精神往往蘊含在校風之中,如我?!白鹬仃P愛真樸溫馨”的校風,非常注重崇高的德和良好的行,讓校風能激勵師生與時俱進,勇攀高峰。學校先后被評為了區優秀少先隊大隊部、督導評估三等獎、教學質量提升二等獎、區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三等獎、重慶市模型比賽一、二、三等獎等。
學校在對學生精神文化營造上,善于運用教學設施,活用課程資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行為規范、思想品德、安全衛生教育等。強化課程文化建設,開展適合學生特點的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開學典禮、每周一升國旗講話、作文、演講、唱革命歌曲、美術等競賽,慶元旦,慶“六一”慶國慶等。少先隊組織還開展了“我為隊旗添光彩”、“我愛校園”、“我與文明同行”、“獻愛心、見行動”、“今天我值日”、“假如我是×××”等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動。這些教育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同學們的課余生活,更讓學生講文明,懂禮貌,助人為樂,團結協作、勤奮好學、不斷進取,取得了顯著效果。
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始終緊緊圍繞“科普教育、競技體育”特色項目來打造,取得了好的成績。20xx年在江北區三十三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上,我們以團體總分56.2分的好成績榮獲區團體總分第7名的優異成績!
四、注重構建增強輻射作用的社區文化。
21世紀的學校是開放的學校,不可能閉關自守,在社會大文化背景下,加強與校外的交流與互動,利用“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交流信息、傳遞知識、學習他人、幫助他人、學人之長、顯己之長。學校為加強與家長聯系,成立家長學校,隨時向家長宣傳教育改革政策,與家長共同商討教育下一代的良策。多年來學校堅持召開家長會,面對面聽取家長的建議,然后按家長要求對學生進行生活、學習管理。這樣做家長滿意,社會反響很好,周邊不少學生慕名前來就讀。學校同時接受群眾監督,家長也很支持學校工作。我們不定期請老教師、關工委、派出所干警、醫生來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學校還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幫助五保戶老人解決生活上的困難。組織學生與深圳有關小學進行“心連心、手拉手”交友活動,并保持書信來往。同時也請兄弟學校來校共商育人大計。這種校際交流,彼此互動達到了提高素質,引領學校辦學理念更新,引導師生成長,引領學校發展的效果。
校園是一塊凈土,在這里只有書聲,只有快樂。營造一種充滿生活氣息的校園文化,使學校成為教師的精神樂園,實現人生價值的用武之地,成為學生樹立理想、開啟智慧、塑造人格、點燃火種的知識殿堂。我們將緊緊圍繞創建“花園式的書香校園”的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目標,在繼續抓好理念系統的提煉歸納、環境文化的主題細化的基礎上,注重抓好課程文化、制度文化、價值文化等的建設,推進學校內涵的發展,達到我們的辦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huibaotihui/162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