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應該具有簡明扼要、條理清晰的特點,以便于教師和學生的理解和實施。接下來是一些優秀的大班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大班的幼兒已經有了較多的經驗積累,對于樂句已有了認識和感知,也掌握了語詞節奏。而本次活動的設計關鍵就是在于使幼兒認識一周中的每一天,并且讓他們在所學歌曲的基礎上創編新的歌詞,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即注重語言的創造力,培養其對語言的興趣,并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演活動。
1、學唱歌曲,注意升降音節的準確。
2、感受歌曲的節奏,激發孩子歌唱的欲望。
3、教幼兒學習根據“星期之歌”的結構形式,進行仿編歌曲的活動,以發展想象和創造力。
重點:欣賞并學唱歌曲,認識一周中的每一天。
難點:培養幼兒大膽的創編歌曲,并能大膽地在全體幼兒面前展示自己的成果。
歌曲掛圖1幅,三角鐵、鈴鼓、鼓槌等樂器。
1、發聲練習:
老師彈奏音階,引導幼兒進行發聲練習。
2、節奏練習。
老師用手拍打鈴鼓,分別拍打出2拍子、3拍子、4拍子的節奏,讓學生模仿。
老師出示日歷。
1.教師示范唱《星期之歌》,讓幼兒初步感知歌曲。
2.朗誦歌詞。
老師指導幼兒朗誦歌詞,使幼兒能夠獨立朗誦出歌詞。
1.打節奏朗誦歌詞;。
老師引導幼兒根據音樂旋律拍打節奏,邊打節奏(拍手)邊朗誦歌詞。
分別用三角鐵、鈴鼓、鼓槌敲打節奏并朗誦歌詞。
2.試唱:
教師彈奏曲譜,引導幼兒逐句學唱,直到幼兒能夠獨立唱出歌曲和旋律。
3.樂器伴奏唱歌曲。
一部分孩子分別使用三角鐵、鈴鼓、鼓槌敲打出音樂的節奏。
另外一部分孩子合著節奏唱歌曲。
組織幼兒進行分角色的表演唱,請七個小朋友分別代表一天,例如:星期一由一個小朋友來唱,星期二由一個小朋友來唱,以此類推,最后合唱。
老師引導幼兒創編歌詞,可以用顏色來代替星期,可以用水果來代替,還可以用身上的器官來代替……老師要充分地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作的欲望。
這節歌唱活動,其活動目標是在學習歌曲的基礎上,結合歌曲內容,充分發揮想像力編創歌詞,并結合歌詞進行即興動作表演,能正確使用樂器,并能根據歌曲打擊出正確的節奏。
在教學這首詩歌時,我有些操之過及。導致使用樂器的幼兒和唱歌的幼兒配合得不是很好,但創編歌詞這一部分很成功,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此環節幼兒非常輕松,他們也愉快地體驗了創作成功的喜悅,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才能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在此后的教學中,我會隨時隨地觀察幼兒的興趣,隨時完善自己的教學。
1、復習鞏固1-7的序數,2-6的鄰數。
2、識時間星期,了解其順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發幼兒對時間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1-7的數字娃娃,大寫數字一至七,星期娃娃圖片7張,四個星期轉盤,星期娃娃每人一個。
一、以故事的形式讓幼兒了解星期的順序性。
1、現在我們要和數字娃娃一起來聽一個童話故事,聽的時侯要仔細聽,故事里講了什么。
《星期媽媽和孩子們》。
講完后提問:
(1)星期媽媽一共有幾個孩子?
(2)它給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顏色的衣服?
(3)老師隨幼兒的回答出示星期娃娃圖片,打亂順序。)強調:星期媽媽的第一個孩子是誰?第二個孩子是誰?請你們幫星期妹妹來排隊,好嗎?(排好隊后讀一讀)。
(1)老師出示掛歷,引導幼兒觀察。
(2)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3)那么星期寶寶就是看著最上面的星期來值班的,我們來看一看12月份,它們分別能值幾次班。
(4)帶幼兒觀察掛歷,說一說12月共有幾個星期。
三、游戲:找一找星期幾不見了。
四、游戲:我是星期幾(1)請3-5名幼兒說一說自己是什么顏色的星期幾。
五、游戲:顏色星期排排隊。
一、緊扣幼兒的生活經驗,凸顯數學活動中的挑戰性。
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凸顯數學活動的趣味性。
很多時候,我們會簡單地認為,用教語言的方法來教數學,盡量多講,多操作,多練習,孩子自然就會了,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幼兒只有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依靠自己的經驗,才能真正地理解數學,而這種主體的理解必須基于內在的需要和興趣,整個活動,我都是以童趣的手法,引用了星期媽媽和她的寶貝,小豬送蛋糕等形式,讓孩子在一定的情景中學習數學,教與學其樂融融,相得益彰。
活動設計背景:大班的幼兒已經有了較多的經驗積累,對于樂句已有了認識和感知,也掌握了語詞節奏。而本次活動的設計關鍵就是在于使幼兒認識一周中的每一天,并且讓他們在所學歌曲的基礎上創編新的歌詞,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即注重語言的創造力,培養其對語言的興趣,并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演活動。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注意升降音節的準確。
2、感受歌曲的節奏,激發孩子歌唱。
3、教幼兒學習根據“星期之歌”的結構形式,進行仿編歌曲的活動,以發展想象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欣賞并學唱歌曲,認識一周中的每一天。
難點:培養幼兒大膽的創編歌曲,并能大膽地在全體幼兒面前展示自己的成果。
活動準備。
歌曲掛圖1幅,三角鐵、鈴鼓、鼓槌等樂器。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1、發聲練習:
老師彈奏音階,引導幼兒進行發聲練習。
2、節奏練習。
老師用手拍打鈴鼓,分別拍打出2拍子、3拍子、4拍子的節奏,讓學生模仿。
二、談話導入,激發幼兒的學習歌曲的興趣。
老師出示日歷。
三、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理解歌曲。
1.教師示范唱《星期之歌》,讓幼兒初步感知歌曲。
2.朗誦歌詞。
老師指導幼兒朗誦歌詞,使幼兒能夠獨立朗誦出歌詞。
四、學唱歌曲。
1.打節奏朗誦歌詞;。
老師引導幼兒根據音樂旋律拍打節奏,邊打節奏(拍手)邊朗誦歌詞。
分別用三角鐵、鈴鼓、鼓槌敲打節奏并朗誦歌詞。
2.試唱:
教師彈奏曲譜,引導幼兒逐句學唱,直到幼兒能夠獨立唱出歌曲和旋律。
3.樂器伴奏唱歌曲。
一部分孩子分別使用三角鐵、鈴鼓、鼓槌敲打出音樂的節奏。
另外一部分孩子合著節奏唱歌曲。
五、表演唱。
組織幼兒進行分角色的表演唱,請七個小朋友分別代表一天,例如:星期一由一個小朋友來唱,星期二由一個小朋友來唱,以此類推,最后合唱。
六、引導幼兒創編“歌詞”。
老師引導幼兒創編歌詞,可以用顏色來代替星期,可以用水果來代替,還可以用身上的器官來代替……老師要充分地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作。
教學反思。
在教學這首詩歌時,我有些操之過及。導致使用樂器的幼兒和唱歌的幼兒配合得不是很好,但創編歌詞這一部分很成功,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此環節幼兒非常輕松,他們也愉快地體驗了創作成功的喜悅,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才能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在此后的教學中,我會隨時隨地觀察幼兒的興趣,隨時完善自己的教學。
環境是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教學實踐證明,兒童是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開展活動的'。環境是孩子的老師,不同的環境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的影響,為孩子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是孩子發展的關鍵。家園外出活動就是讓孩子們走出課堂,引導孩子認識自然、認識社會的一個過程。
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沿途介紹蘭州的歷史和各景點的情況,讓孩子了解蘭州,認識自己生活的人文環境;二是到達目的地后,讓孩子們在玩沙水的活動中了解自然,認識自然。
(1)場地考察。
教師提前到蘭州百合花公園進行了詳細了解。其中包括公園內的幾個部分的環境;其具有危險性的因素有哪些;行走路線怎樣最為恰當;每個具體活動實施所定位置等。
(2)收集資料。
收集蘭州及沿途各風景點的相關資料。向專業導游學習如何介紹,并提前預習和演練,將行車時間與內容和時間相吻合,保證行程連貫。
(3)孩子的準備。
復習、鞏固所學有關風景,動植物之類的歌曲、兒歌舞蹈等,與孩子們討論愛護周圍環境方面的話題。
3、活動進程:
(1)進入百合公園后,沿公園小路走,向孩子介紹各種花朵的名稱和路邊各種樹木,并帶領孩子們唱《柳樹姑娘》、《蝴蝶與蜜蜂》、《花兒紅》等兒歌。隨時提醒孩子路上看到或自己吃過的廢物應主動丟進垃圾桶。通過提問,啟發孩子為小草澆水,讓孩子認識到小草也是有生命的,并借此告訴他們正確澆花的方法。
(2)親子游戲的比賽:
游戲一《小腳踩大腳》。
將游戲玩法、規則告訴大家,請各位家庭主動報名參加,抽選五個家庭進行比賽。有爸爸帶著女兒的,有媽媽帶著兒子的,他們赤著腳踩在沙灘上,玩得十分開心。
游戲二《大熊抱小熊》。
家長跪在沙灘上,孩子就像小熊一樣,緊緊抱著大熊向前爬行,由于寶寶年齡小,很多半路就掉在沙灘上了,雖然那天天氣比較熱,但大家還是很認真的游戲著,一片熱鬧景象。
(3)玩沙、玩水:
讓家長與孩子,孩子與孩子,家庭與家庭的合作關系進行游戲。制作出一座或幾座沙灘作品,最后進行作品的比賽。大家認真制做沙雕,家長也像回到了童年時光,赤著腳,挽起褲管,和孩子像伙伴一樣的玩著。孩子嘴里還不時的說著自己所做的是“城堡”、“小河渠”、“汽車”、“飛機”等等。教師時時去觀察他們的作品,鼓勵孩子做的真好,提醒他們工具可以交換使用,分工合作,提水的提水,鏟沙的鏟沙,家長們也引導孩子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1)將多個教育主題融入活動之中,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
俗話說“處處留心皆學問”,對于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外面的世界是陌生的,也是好奇的,《快樂星期五》活動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通過老師介紹蘭州和相關景點的歷史,讓他們認識、了解家鄉,認識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同時,該項活動還將多項主題教育融入活動之中,如培養孩子們環保意識,培養孩子之間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品格,培養孩子們的合作意識,鑄造他們樂觀、自信、外向型尋求溝通的良好性格等。
(2)加強了家、園合作,使家園共育在活動中得到延伸。
通過活動,進一步融洽了家、園、子之間關系,創造了一個彼此容易溝通、交流和了解認識的機會,消除了彼此間的情感隔閡。同時,使家長更全面、更真實的了解了自己的孩子,有助于家長樹立現代教育觀念,有針對性的解決教育孩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家園外出活動的目的充分發揮家庭與幼兒園的合力,通過創造或提供適宜的環境來教育孩子,因此,能否讓家長理解并積極配合活動是關鍵。在日常生活中,雖然有的家長也帶孩子出去玩耍、旅游,但許多家長目的性不強,在野外不能有針對性的引導孩子,影響了教育的效果。
(2)活動的主動性掌握在教師手中,作為教師要能提前考慮到活動中所要出現的各種情況,周詳細致的作好準備、預習,在活動中要成為組織者、引導者、支持者,要調動家長主動配合及參與的積極性,激發大家活動的興趣,營造和諧快樂的氛圍。
活動目標:
1.認識時間星期,了解其順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2.激發幼兒對時間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1.星期媽媽和七個星期寶寶的圖片。
2.兩個孩子一個轉盤。
3.每位幼兒一個星期卡片。
活動過程:
一、兒歌導入。
1.小朋友,今天我們一起來念一首關于星期的兒歌,好嗎?(朗誦兒歌)。
2.你們知道兒歌里的星期是怎么來的嗎?我們一起來聽一個關于星期來歷的故事。
二、新授:認識“星期”,了解其順序性、周期性。
1.教師講述故事。
3.他們穿的是什么顏色的衣服?為什么?
4.星期寶寶們沒有排好隊,星期媽媽找不著了,誰來幫星期媽媽排排隊呢?
5.星期寶寶排好了隊,心里可高興了,他們想和小朋友玩“誰不見了”的游戲。
三、游戲“誰不見了”。
請你找一找誰不見了,我們看看是不是星期x啊?
四、轉盤游戲。
1.看,這七個調皮的星期娃娃又來到了轉盤上,他要和小朋友繼續玩游戲。
2.介紹轉盤。
小朋友看一看,這個轉盤上有些什么?指針是用來干什么的呢?
3.講解游戲規則,幼兒探索。轉動指針后,指針停到幾,就請小朋友說出星期幾的鄰居分別是誰?兩個小朋友玩一個,一個小朋友在玩的時候,另一個小朋友做小老師,檢查他說的對不對,然后交換。
4.個別幼兒交流。你剛才找的是星期幾的鄰居?
6.小朋友說的很好,請剛才沒有玩過的小朋友再玩一玩,玩過的小朋友做小老師。
7.你知道星期和小朋友有什么關系嗎?老師這里有一張表格,我們起來看一看,我們一起數一數一個星期有幾天呢?上學的是哪幾天?休息的是哪幾天?請小朋友上來將上學的打勾,休息的畫圈。
小結:原來星期一到星期五是小朋友上學的時間,星期六和星期日是休息的時間。
8.你知道星期一開始到星期日結束后,第二個星期是從星期幾開始的呢?對了,第二周又要從星期一開始到星期日結束,那第三周呢?這樣一星期一星期的循環,小朋友也在一星期一星期的長大。
小結:看來小朋友都理解了星期,那星期還要和小朋友一起來玩一個找鄰居的游戲。
四、角色游戲:找鄰居。
1.教師講解游戲規則。
2.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星期一到星期日的卡片,請小朋友排好隊到每一組的籃子里去拿一張卡片,掛在胸前說一說,你拿的是星期幾的卡片,你的好朋友是星期幾,然后按照星期一到星期日的順序拉成一個圓圈。
3.我們一邊轉圈一邊念兒歌“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七個娃娃在一起,快快樂樂做游戲”念完兒歌就蹲下不動。
4.老師說到“星期幾的朋友在哪里”,星期的兩個鄰居就站起來將手舉高,其他星期寶寶蹲著不動。
5.請一組幼兒示范。
6.幼兒游戲。
五、結束部分。
星期娃娃還藏在了日歷上,我們再去找一找。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大班的數學活動,在活動中,我首先讓孩子們理解星期的來歷,隨后通過游戲讓幼兒理解星期的順序性,循環性,最后,讓幼兒形成“星期”的概念,對星期更感興趣。
整個活動,我從始至終遵守以孩子為主體,讓孩子的想法盡量多的表達,然而在孩子玩轉盤游戲的過程中,也讓幼兒進行自由探索,讓幼兒充分了解星期的順序性,在最后通過提問“星期一開始到星期日結束,那接下來的`一星期又是從星期幾開始的呢?”這樣讓幼兒明白星期是一周周循環的,有周期性的。
在活動中,我也發現了許多問題。因為星期幼兒接觸的比較多,所以在提問時對幼兒的難度也較低,在發現沒有難度時,教師應該適時進行調整,如在問到“星期二的鄰居是誰?”幼兒都能清楚地說出來時,教師可以增加難度,可問“星期一和星期三是誰的鄰居?”讓幼兒用逆向思維進行思考。在活動中自己的語言不夠精煉,不流暢,通過本次活動,讓自己有所提高。
附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
媽媽一連生了七個孩子,她皺著眉頭說:“我還得給他們取七個好聽的名字呢!”星期媽媽看著孩子們,想呀想呀,覺得它們非??蓯?,非常漂亮,于是她高興地說:“有了,有了,好聽的名字有了?!彼呎f邊伸出手指,輕輕地點著孩子們的腦袋說:“梅花、桃花、蘭花……”可是她只報了三個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這不是跟花兒們的名字一樣了嗎?”星期媽媽又看著孩子們,想呀想呀,覺得它們非常聰明,非常伶俐,于是他又快樂地喊起來:“有了,有了,好聽的名字有了?!彼呎f邊伸出手指,輕輕地點著孩子們的腦袋說:“寶寶、聰聰、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這兒,她又停住了,“哎呀,不行、不行,這不是和小朋友們的名字一樣了嗎?”星期媽媽有想呀想。突然,她拍著自己的腦袋自言自語的地說:“啊哈!有了、有了,我的孩子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就按他們出生的次序來取名吧!”“、星期六、星期七,”星期媽媽說到最后一個孩子的名“星期七”時,感到這個名字很別扭,她想了一下說一天生一個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媽媽取好了七個名字,噓了一口氣,高興地說,“好啦,好啦,七個好聽的名字總算取好了?!边^了一會兒,星期媽媽拿來兩件紅衣服說:“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個孩子中這最小的兩個孩子,就讓他們穿上最漂亮的紅衣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這五個孩子長得白白胖胖,星期媽媽說:“給他們穿上黑衣服最漂亮”,于是她又拿來五件黑衣服,一邊給他們穿一邊笑嘻嘻地說:“黑衣服、黑衣服,黑里襯出白皮膚,衣服黑,皮膚白,人人見了都喜愛?!毙瞧趮寢尩暮⒆觽儩u漸長大了,他們不但學會了走路,而且,還經常受拉手圍在媽媽身邊,跳起快樂的“圓圈舞”呢!
1、初步認識星期,知道星期的排列順序,知道一星期有7天,一個月有30、31天。
2、通過探索活動,了解一年有12個月,會看月歷,能夠正確說出月歷上的日期和星期。
3、對看月歷和閱讀活動有興趣。
1、臺歷實物、操作材料、彩筆。
2、ppt課件(掛歷)、星期一至星期日的字卡共7張。
1、通過提問引出星期。
師:小朋友,你知道今天是幾月幾日嗎?星期幾?(幼兒回答)那你知道一星期有哪幾天?
2、教師出示ppt掛歷,引導幼兒觀察,了解掛歷內容。
(1)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2)告訴幼兒這是哪年的日歷,每一塊表示一個月,一年共有幾個月?
(3)這是幾月份的日歷?這個月有幾天呢?教師邊指日期邊帶領幼兒念日期1-30。
(4)認識星期。認讀漢字星期一到星期日。
(5)幼兒找一找1日在哪?教師用紅筆圈起來。并引導幼兒向上看1日是星期幾。
3、初步了解星期與人們的關系,感知星期排列的有序性。
(1)一個星期這幾天是怎樣排列的.?
(2)星期與爸爸媽媽和我們小朋友有什么關系?
(3)游戲:找一找星期幾不見了?(老師請幼兒把眼睛閉上,去掉一張,讓幼兒猜一猜星期幾不見了?)
引導幼兒觀察操作材料上的月歷,請你給第一個星期日涂上紅色;給第三個星期二涂上黃色,再給小鼠咪咪的生日――第四個星期四畫上一顆五角星。
活動目標:
1.認識時間星期,了解其順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2.激發幼兒對時間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活動準備:
1.星期媽媽和七個星期寶寶的圖片。
2.兩個孩子一個轉盤。
3.每位幼兒一個星期卡片。
活動過程:
一、兒歌導入。
1.小朋友,今天我們一起來念一首關于星期的兒歌,好嗎?(朗誦兒歌)。
2.你們知道兒歌里的星期是怎么來的嗎?我們一起來聽一個關于星期來歷的故事。
二、新授:認識“星期“,了解其順序性、周期性。
1.教師講述故事。
3.他們穿的是什么顏色的衣服?為什么?
4.星期寶寶們沒有排好隊,星期媽媽找不著了,誰來幫星期媽媽排排隊呢?
5.星期寶寶排好了隊,心里可高興了,他們想和小朋友玩“誰不見了“的游戲。
三、游戲“誰不見了“。
請你找一找誰不見了,我們看看是不是星期x???
四、轉盤游戲。
1.看,這七個調皮的星期娃娃又來到了轉盤上,他要和小朋友繼續玩游戲。
2.介紹轉盤。
小朋友看一看,這個轉盤上有些什么?指針是用來干什么的呢?
3.講解游戲規則,幼兒探索。轉動指針后,指針停到幾,就請小朋友說出星期幾的鄰居分別是誰?兩個小朋友玩一個,一個小朋友在玩的時候,另一個小朋友做小老師,檢查他說的對不對,然后交換。
4.個別幼兒交流。你剛才找的是星期幾的鄰居?
6.小朋友說的很好,請剛才沒有玩過的小朋友再玩一玩,玩過的小朋友做小老師。
7.你知道星期和小朋友有什么關系嗎?老師這里有一張表格,我們起來看一看,我們一起數一數一個星期有幾天呢?上學的是哪幾天?休息的是哪幾天?請小朋友上來將上學的打勾,休息的畫圈。
小結:原來星期一到星期五是小朋友上學的時間,星期六和星期日是休息的時間。
8.你知道星期一開始到星期日結束后,第二個星期是從星期幾開始的呢?對了,第二周又要從星期一開始到星期日結束,那第三周呢?這樣一星期一星期的循環,小朋友也在一星期一星期的長大。
小結:看來小朋友都理解了星期,那星期還要和小朋友一起來玩一個找鄰居的游戲。
四、角色游戲:找鄰居。
1.教師講解游戲規則。
2.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星期一到星期日的卡片,請小朋友排好隊到每一組的籃子里去拿一張卡片,掛在胸前說一說,你拿的是星期幾的卡片,你的好朋友是星期幾,然后按照星期一到星期日的順序拉成一個圓圈。
3.我們一邊轉圈一邊念兒歌“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七個娃娃在一起,快快樂樂做游戲“念完兒歌就蹲下不動。
4.老師說到“星期幾的朋友在哪里“,星期的兩個鄰居就站起來將手舉高,其他星期寶寶蹲著不動。
5.請一組幼兒示范。
6.幼兒游戲。
五、結束部分。
星期娃娃還藏在了日歷上,我們再去找一找。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大班的數學活動,在活動中,我首先讓孩子們理解星期的來歷,隨后通過游戲讓幼兒理解星期的順序性,循環性,最后,讓幼兒形成“星期“的'概念,對星期更感興趣。
整個活動,我從始至終遵守以孩子為主體,讓孩子的想法盡量多的表達,然而在孩子玩轉盤游戲的過程中,也讓幼兒進行自由探索,讓幼兒充分了解星期的順序性,在最后通過提問“星期一開始到星期日結束,那接下來的一星期又是從星期幾開始的呢?“這樣讓幼兒明白星期是一周周循環的,有周期性的。
在活動中,我也發現了許多問題。因為星期幼兒接觸的比較多,所以在提問時對幼兒的難度也較低,在發現沒有難度時,教師應該適時進行調整,如在問到“星期二的鄰居是誰?“幼兒都能清楚地說出來時,教師可以增加難度,可問“星期一和星期三是誰的鄰居?“讓幼兒用逆向思維進行思考。在活動中自己的語言不夠精煉,不流暢,通過本次活動,讓自己有所提高。
一、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對時間已有了一定的概念。為了讓幼兒更好地認識星期,了解星期的順序和周期性,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在活動中,為了使星期這個抽象的概念更加具體形象,我采用了幼兒最喜歡的游戲情境教學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輕松地掌握有關星期方面的知識。
二、說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形成星期的概念,知道一個星期有七天,并了解星期的順序性和周期性。
2、情感目標:體驗游戲的樂趣,并愿意與同伴交流。
三、說教法、學法。
為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主要采取情境教學法、啟發教學法、嘗試發現等方法,指導幼兒完成具體的學習任務而展開活動,以引導幼兒在游戲中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幼兒的探索能力入手,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積極動腦,相互交流,從而學習新知。
四、說準備。
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我做了如下準備:卡片、游戲幣、手偶玩具、ppt等。
五、說教學過程:
1、巧設情境,激趣導入。
大班孩子富于幻想,通過情境的`設置引出主題,充分調動幼兒興趣。
2、深入情境,探究新知。
通過星期寶寶排隊、自我介紹等環節,讓幼兒自主思考,和同伴進行交流,真正將課堂還給幼兒,讓幼兒成為課堂的主人。
3、趣味游戲,。
幼兒小組為單位,全體參與,在游戲中鞏固有關星期的知識。
通過難度逐步提升的三關游戲,徹底讓幼兒在游戲中動腦和探究問題,能用恰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總而言之,我在教學中,注重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孩子的能力。我相信,通過游戲,孩子們有了沉甸甸的收獲,我也收獲頗多,我將總結得失,繼續進步。
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并理解任何6個東西或事物都可以用數字6來表示。
各種水果模型,動物模型,課件,主題圖一幅,豆子,玉米若干。
一、看圖引題引導幼兒說出圖上有什么?各有幾個?
二、學習6。
1、出示課件:
2、動手數數:每人數6個豆子,6個玉米??凑l數的又快又準。
3、指名學生上前撥珠:先撥出5個,再撥出1個?;卮鹨还彩菐讉€?
師問:5添上1是幾?(5添上1是6)數一數:教室里面哪些東西的數量是6。(每排有6張桌子、6把椅子、每扇窗戶上有6塊玻璃……)。
4、擺一擺:每人拿出5根小棒擺在課桌上,再添上1根,一共是幾根?自己小聲地從1數到6,再從6數到1。
師問:你們誰能用這6根小棒擺一個圖形?指名一人到前面擺,其他人在自己的課桌上擺。
師問:你們擺的是什么樣的圖形?(6邊形)用幾根小棒擺成的?(6根)你們還可以擺出別的圖形嗎?(自由擺)老師行間巡視,隨時表揚擺得好的。
三、說一說:
讓幼兒用6說一句話。
四、找一找:
在教室里找六個一樣的物品,比一比誰找的多。
五、游戲:《聽音舉卡片》:
教師往杯子里扔石子,幼兒聽一聽扔了幾個,然后舉起相應的數字卡片。
六、畫一畫:
在樹上畫六個果子。
二、由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教師:今天呀,時針和分針要進行依次跑步比賽,現在他們都摘在數字12的起跑線上了。請你們猜猜誰回贏?好,比賽就要開始了,預備—開始?。ń處煵僮麋姳恚?。
提問:誰跑的快?(分針)。
議論:分針和時針跑的時候,他們之間有什么秘密呢?教師反復操作。
總結:分鐘走一圈,時鐘走一格,這就是一小時。
三、認識整點。
教師:那么分針和時針指的數字又表示幾點呢?別急,老師來告訴你??寸姷臅r候,先看時針,在看分針。當時針正指著一個數字時,分針有正指著12時,就表示“幾點了”邊撥鐘邊和幼兒一起“一點鐘,兩點鐘,三點鐘……六點鐘”
撥鐘的時候,一定要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撥,順時針的方向就是鐘面上的數字從小到大的方向。
四、請個別幼兒練習。
練習撥7點,8點,9點,10點……12點。
五、全體練習。
請幼兒按照一日生活時間表“早上7點起床,上午9點上課,中午12點吃午飯,下午4點放學,晚上9點睡覺”另外請小動物來檢查。
六、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
1、講游戲規則:老師扮演老狼,請小朋友來當小羊。老狼在前面問“小羊,小羊幾點了?”老狼呢就雙手拿著一個鐘,然后撥的時間,小羊一起說幾點了。如果老狼撥到6點,那就要吃小羊了。
2、請幾名幼兒和老師先示范一次。
認識鐘表》這節課的目的旨在使幼兒認識時鐘,能區分時針、分針,了解鐘面上數字的排列規律,初步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認識整點、半點。為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我采用課件教學,使幼兒在保持興趣的同時更直觀、更主動的去掌握教學目的。整節課堂上幼兒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
我用參觀鐘表店的方式引出課題,出示了形狀、大小、顏色不一的時鐘,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說開了,課堂氣氛一下子就高漲了。
接著,我引導幼兒先觀察并認識鐘面上的1—12個數字,重點認識12、3、6、9這四個數字的位置。了解12個數字的排列規律,知道這些數字是按順時針方向走。然后讓幼兒認識時針與分針,讓孩子們仔細看看這兩根針有什么不同,根據指針的長短、粗細辨別時針與分針。并通過實物演示,讓幼兒知道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兩根指針朝著一個方向走,叫順時針方向,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通過演示,幼兒看得清晰明確,興趣濃厚。
在認識整點這一環節中我在課件中出示了12個整點的鐘面,讓幼兒自己通過觀察發現整點時時針在哪里,分針在哪里。接著我再出示幾個整點的鐘表讓幼兒鞏固對整點的.認識。然后我就請他們拿出學具“企鵝鐘”聽老師報時,他們來撥一撥整點,這一環節因為有了實際操作,幼兒大多掌握得較好。
活動的難點是認識半點,如何讓孩子輕松掌握難點呢?我采用了對比的方法:讓幼兒觀察整點、半點兩個時鐘,孩子們大多說出了整點的時間,亦有個別幼兒說出了半點的時間,我就請他來說說‘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最后我再來引導幼兒自己小結:半點時分鐘總是指向6,時鐘指在2個數字的中間。對于究竟是幾點半這個難點中的難點,我借助實物大鐘邊撥鐘邊解釋:看現在時針在4和5的中間,那么時針已經走過的數字4,有沒有走到數字5上,所以現在應該是4點半而不是5點半。當再出示課件請他們看看、說說幾點半時,發現孩子們大多掌握了半點。接著又讓幼兒看數字時間,自己撥一撥學具,幫助他們對于半點的鞏固。
整個活動由淺到深、循序漸進,以游戲作引導,以幼兒操作為手段,讓幼兒從感知入手,以多媒體、實物教學具為媒體,給孩子清晰、準確的概念。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在活動中遵循活動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游戲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車子已成為幼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幼兒幾乎每天接觸到車子,雖然不會開車卻天天坐車,馬路上各種各樣的車子讓人應接不暇。從平時的觀察中可以看出幼兒們對汽車非常感興趣,對汽車充滿好奇。新《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新《綱要》還指出,幼兒的科學活動應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車牌是車子的一部分,車牌是由不同的數字組成的,可以與計算活動相結合。車子沒有車牌就上不了路,可見車牌的重要性。
1、了解車牌產生的方式,知道車牌號的.數字是不同的顏色也是不同的,他們代表不同的意思。
2、通過游戲復習10以內的順數、倒數、單數、雙數,能根據要求做出分類。
滾動車牌數字課件、紙制車牌、布置好的模擬馬路場地及各種信號燈場地區域圖。
一、游戲導入,引出問題:
幼兒每人手拿椅子開車進教室,并在馬路平面圖上“駕駛”。
教師以交警的身份出現,引出問題:請你靠邊停車,你的車沒有車牌是不能上馬路的!
二、共同討論解決辦法:
1、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有什么辦法能使車子繼續上馬路?(車牌)車牌上寫些什么?
2、知道車牌上有漢字、字母、有數字,他們代表不同的意思。
三、車牌投標并車牌分類。
1、以電腦抽簽的方式分批請幼兒按出自己的車牌,然后到工作人員那里領車牌。
2、我們有了車牌可是還不能上路,為了保證車子在路上行駛的安全要做安全檢查,我們要分批進行檢查。
講解分批年檢的規則,我們按車牌的數字特點來分車牌有四種,順數、倒數、單數、雙數。如果你的車牌是其中一種就請你把車開到相應的區域。
3、一維要求分類。
播放廣播請聽到符合要求的車牌車主把車子開到指定的區域檢查。如:“請車牌是單數的車到2號場地檢查”“請車牌是順數的車到4號場地檢查”“請車牌是雙數的車到6號場地檢查”“請車牌是倒數的車到3號場地檢查”
4、二維要求分類。
(1)如“請車牌是雙數、倒數的車到1號場地檢查?!薄罢堒嚺剖菃螖?、倒數的車到5號場地檢查?!薄罢堒嚺剖请p數、順數的車到7號場地檢查?!薄罢堒嚺剖菃螖?、順數的車到8號場地檢查?!?/p>
(3)如“請車牌是數字1――10之間、單數、順數的車到11號場地檢查”
四、涂色游戲。
你們的車子還是不能上路,你們的車牌還沒上顏色。車牌還有不同的顏色,大型客車和貨車是黃色牌照,小貨車和小轎車是蘭色牌照、白色牌照是軍車和警車、黑色牌是外商及外商的企業由國外自帶車的車牌。請小朋友根據自己的車子的特點給你車牌涂上相應的顏色。
五、游戲:開車上路。
請幼兒扮演交通警察指揮交通變換交通信號燈,讓幼兒能遵守交通規則,從小遵守交通法規。
1、感知,認識10以內為計量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元,角。
2、知道人民幣上有我國的國徽,知道10以內為計量的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要愛護人民幣。
3、通過游戲"買文具",初步學習"錢幣"的換算。
重點:認識10以內為計量的人民幣,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難點:知道10以內為計量的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并有不同的面值。
1、教具:ppt課件(各種面值紙幣和硬幣若干)。
2、學具:每組一盒人民幣,內有元、角若干,"超市"貨架及貨物,人手一份買文具的作業單。
3、教法:提問法觀察指導法,組織游戲法。操作法學法:觀察法,探究法,體驗法。
配套課件:大班數學公開課課件《認識人民幣》ppt課件。
一、開始導入。
二、了解等量關系。
1、教師告訴幼兒元、角、分的等量關系。
2、幼兒按老師的出題,選出對應的錢幣:
"一元等于幾角?"。
三、游戲"買文具"。
"今天我們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請小朋友注意觀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
1、幼兒逛文具超市。
2、幼兒用完整地語句講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們要來買文具,大家看一看這些文具需要多少錢?"先引導幼兒觀察物品的價格,了解小數點前面數字和后面數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兒操作。
四、小組活動。
"今天老師為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張買文具的作業單,我們也來做一次小顧客,也來買文具。買的時候請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價格和人民幣的面值,然后用線把它們連起來。"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教師小結:今天你們認識了人民幣,并學會了用錢購買物品,今后不要亂花錢,要把錢花在有用的地方。
五、活動評價。
教師和幼兒一起進行評價。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通過對鐘面的觀察與操作了解分針、時針的運行關系。
2、引導幼兒認識整點并掌握它的讀法及記錄方法。
3、在活動中啟發幼兒形成遵守時間與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
故事掛圖《小熊的.時間表》;時鐘三步卡;時鐘一塊;可活動鐘面一只。
學具準備:
時鐘三步卡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與幼兒一起玩“老狼老狼幾點了”的游戲。
2、教師出示故事掛圖《小熊的時間表》,講故事并引導幼兒回答問題。教師:“熊媽媽為什么要找時間哥哥呢?”
“時間哥哥是怎么給小熊安排的時間表呢?”
二、集體活動:
1、教師引導幼兒通過鐘表卡片認識整點。
(1)教師出示時鐘,引導幼兒復習分針和時針。
(2)教師分別出示 1 點―12 點的鐘表卡片,引導幼兒按順序認讀。
(3)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鐘表卡片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2、教師引導幼兒操作時鐘三步卡。(見圖)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3、教師引導幼兒理解并掌握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系(觀察時間為 12 點的鐘表)
(1)教師撥動指針,引導幼兒觀察變化。
教師:“請小朋友們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字上?”
“請小朋友把分針撥 1 圖,看一看時針有什么變化?”
(2)教師小結:分針走 1 圖,時針走一個數字)一格),這就是一小時。
4、教師說時間,引導幼兒在鐘表上擺出來。
5、教師引導幼兒認識數字時間。
三、操作活動:
教師引導幼兒操作時鐘三步卡。
四、延伸活動
1、園內延伸:
(1)教師引導幼兒制作“我的一天”的時間表。
(2)園內完成《操作冊》第 21、22 頁。
2、家庭延伸:
(1)家長在家中引導幼兒做整點休息時間表。
(2)在日程生活中,家長引導幼兒通過鐘表認識整點時間,如吃飯、睡覺、戶外時間,并說一說現在是幾點。
(3)家庭完成《親子冊》第 21、22 頁。
幼兒在前面的教學活動中認識了5一內的數,本次活動是通過組織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擴展、整理幼兒在生活中獲得有關書寫方面的經驗,掌握粗淺的數學知識,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運用數知識認識事物的能力,為入小學學習打好必要的基礎?;顒邮紫纫杂螒驅?,引出問題,讓幼兒對問題產生興趣,激發幼兒參與的愿望。其次讓幼兒探索嘗試、發揮想象,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猜測討論的方法尋找問題的規律性。最后引導幼兒將找出的規律性和獲得的知識經驗去解決新的問題?;顒右虼俗匀欢贿M入、開展、結束。
1.認識6,了解6的意義,知道6與5的'關系。
2.學會點數6以內的實物數量。
3.初步理解數的守恒,培養幼兒動腦的習慣。
4.正確認讀和書寫數字6。
教學重點:學會點數6以內的數,認識6和正確書寫。
教學難點:了解6的意義及6與5的關系,正確書寫。
1.教師準備口哨一個,數字卡,點子卡,小黑板。
2.幼兒準備彩筆。
一.游戲導入。
1.將5把小椅子先擺成圓圈,請6個小朋友出來玩“搶椅子”游戲。幼兒一邊拍手,一邊圍著椅子走,拍手由慢到快停,此時幼兒立即找一把椅子坐下,沒坐上椅子者為輸。再將椅子擺成一排一行或兩排,重復玩幾次。
2.讓幼兒想一想,為什么總有一個小朋友沒椅子坐?
3.啟發幼兒數一數有幾把椅子?幾個小朋友?從而知道有6個小朋友只有5把椅子,6比5多1,5比6少1。
二.教學認識6。
1.問幼兒:要使6個小朋友都有椅子坐,應該怎么辦?
2.添上一把椅子,再玩游戲,每一個人都能坐上一把椅子,使幼兒通過活動知道5添上1就是6,6里面有6個1。
4.出示數字卡片6,教幼兒認讀。
5.讓幼兒說說6像什么?(出示口哨,6像哨子吹得響)。
6.教幼兒正確書寫6。
四.鞏固練習1.拍手游戲后抽讀數字卡片2.出示小黑板〔2〕樹上有幾個桃子,請你再添畫一個后再數數有幾個桃子,將數字填在方格里。
五.活動延伸:讓幼兒拿出算術本再本子上書寫6.
2、學會正確看整點和半點。
3、初步感知時間和自己生活的聯系,懂得珍惜時間活動難點時針和分針的運轉關系難點剖析時針、分針的認識幼兒已經掌握,但對于它們的運轉關系的了解還不是很清楚,這種關系就是一種數學的邏輯關系,量化關系。
1、《小朋友的書·數學》。
2、實物掛鐘一個。
2、實物掛鐘一個。
3、有錯誤的磁性鐘面一個(數字排列有錯誤,時針、分針長短一樣)。
(一)出示時鐘,引入課題。
師: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什么?
2、鐘表匠皮皮昨天做了這個鐘,可誰也不愿買,小朋友知道是什么原因嗎?(幼兒指出鐘面上的錯誤,介紹鐘面構造)。
(二)看時鐘,理解時針、分針運轉關系。
師:1、如果時針和分針賽跑,誰會贏?
2、小朋友當評委,仔細觀察到底誰跑得快?(將時針、分針都撥在“12”上,然后將長針轉一圈,讓幼兒注意短針有什么變化,反復撥幾次)。
3、小評委說誰是冠軍?(長針(分針)走一圈,短針(時針)就走一個字,就是一小時)。
(三)認識整點和半點。
師:在鐘表上有兩個特殊的數字,它們是12和6,12永遠在最高的地方,分針一跑到這里,表明它又整整跑了一圈,走到了一個整點;6呀,永遠站在鐘面的最下面,每次分針走過它的時候,它都會說:“加油,你又跑了半圈了?!毙∨笥?,你聽了這個故事,知道分針走到12和6的時候分別代表什么了嗎?(幼兒發表自己意見,在談論的過程中學習整點和半點)。
(四)操作練習“修理鐘表”
師:將書翻到27頁,我們來幫皮皮把裝錯的時針找出來,并說說錯在哪里。
教幼兒學習幾句諺語,讓他們懂得珍惜時間,也可在主題墻上張貼。
1、時間一分,貴如千金。
2、荒廢時間等于荒廢生命。
3、貪睡的貓一定抓不到老鼠,浪費時間的人一定不會有收獲。
通過找錯活動,可以讓幼兒正確認識鐘面。
運用游戲化的形式讓幼兒在比賽中理解時針、分針運轉關系,有助于幼兒更快的掌握知識點。
在活動中抓住了幼兒年齡特征,整個活動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教具,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顒又凶層變河H自動手撥學具小鬧鐘,為幼兒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幼兒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幼兒動手實踐能力。讓幼兒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系實際。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幼兒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幼兒。
在教學中,我根據幼兒實際情況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使幼兒圍繞問題暢所欲言,這樣,同伴間也有了相互學習的機會。根據幼兒的回答隨機演示,能較好地幫助幼兒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還有長針和短針。于是根據幼兒的回答隨機演示。
本次活動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1、活動中僅讓幼兒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學學習的目的不應該是幼兒“經驗”簡單的在再現和累積。
2、幼兒自主探索的機會不夠,讓幼兒猜是什么時刻,雖然也請幼兒交流討論,但只流于形式。幼兒沒有獨立思考和觀察,有的甚至在玩。結果既沒觀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幼兒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千萬不能“拔苗助長”。這樣才會使幼兒學會數學、熱愛數學。
2、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樹木的外形特征,比較異同。
1、裝滿水的桶、小勺若干。
2、幼兒用書、教室掛圖。
一、出示掛圖、引導幼兒。
引導幼兒了解一棵樹的名稱。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有好朋友嗎?我們今天要認識一位朋友,你們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嗎?
教師:這樣的訴說、就好像是征求了小朋友的同意、因為很多的小朋友是比較叛逆的、所以就好像是在順他們的心。
二、引導幼兒從集體到局部觀察一種樹。
(2)教師提要求:請你們仔細看看,觀察觀察,看看怎么樣?
(3)幼兒分組觀察同一種樹、教師可在旁指導。
三、集體交流觀察結果。
1、教師:它的樹干是什么樣子的?上面有什么?樹葉是什么形狀的?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做出總結:每一種樹都是不一樣的,它們的氣味和葉子和生長的生命力都是不一樣的。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經??吹綐?,比如我們幼兒園的'場地上都有,你們可以叫爸爸媽媽帶你們去觀察觀察,也許你就會發現和別的小朋友不一樣的東西。
四、鼓勵幼兒觀察其他的樹木,發現感知樹木的不同,進行對比。
教師:樹的品種是有很多的,你們可以去發現和比較,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樹木認真的進行觀察。引導幼兒分別從整體、樹干、樹葉幾方面進行觀察比較。
五、掛圖中講解樹各部分的作用。
2、鼓勵幼兒看圖了解樹各部分的作用。
六、教師小結。
樹木是我們每個小朋友的好朋友,有了它們,我們的環境猜變得如此美麗,大家一定要愛護它們哦。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日益豐富而先進。單就穿的鞋子而言,成人的不說,各種各樣新穎別致、設計獨特的童鞋,越來越多的進入了幼兒的生活中,給孩子們帶來了舒適和歡樂。為了培養幼兒正確的認識鞋子,我通過觀察、比較分類、交流討論等多種形式,在大班進行了“認識鞋子”的活動。
通過觀察、分類等活動,了解鞋子的種類、組成、作用和有關知識,使幼兒對鞋子形成概念性的認識。
各式各樣的鞋子若干、鞋架。錄音機、《大鞋和小鞋》磁帶。
1、讓幼兒觀察:幼兒圍坐在地毯上,若干鞋子放在中間,讓幼兒邊玩邊看,教師啟發提問鞋子由哪幾部分組成:鞋底、鞋幫、鞋眼、鞋帶。
3、告訴幼兒不同的年齡、季節、職業穿不同的鞋,讓幼兒根據制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1)根據年齡分成三組:小孩、成人、老人用的鞋。
(2)根據季節分成四組:春、夏、秋、冬用的鞋。
(3)根據職業分成若干組:舞蹈鞋、運動鞋、滑冰鞋、軍用鞋……
4、把幼兒和鞋分成四組,讓幼兒自己找出標準進行多角度分類,看誰找的標準多。然后教師進行總結:
(1)按顏色分成八種:赤、橙、黃、綠、青、藍、紫7種顏色的鞋和花鞋。
(2)按制作方法分成兩種:手工制作和機器制作。
(3)按材料分成六種:塑料、棉布、皮、革、毛線和其他材料的鞋。
(4)按鞋帶不同分成六種:粘扣、帶鞋帶、帶扣子、帶鉗子的、帶松緊帶的和其他的。
5、在這次分類的基礎上,引導幼兒進行連續分類,如:先按大小分成三組再按性別分成六組:小男孩穿單色鞋,小女孩穿花鞋;男士穿平跟鞋,女士穿高跟鞋;老奶奶穿小角鞋,老爺爺穿方頭鞋。
6、通過看看、掂掂、摸摸、穿穿、想想、玩玩等活動,從輕重、耐用、美觀程度、是否使用方便、舒服、價格貴廉等方面概述草鞋、布鞋、皮鞋的特點,了解鞋的發展,體驗科學技術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然后教師總結:
草鞋輕便,價格便宜,是舊社會窮苦人民的生活用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購物標準不斷提高,耐用美觀的布鞋、皮鞋替代了草鞋,特別是多功能的夜光鞋、增高鞋更是受到人們的青睞。另外,老太太用的小腳鞋是舊社會的產物,解放后,提高了婦女的地位,小腳鞋也將成為歷史而不再使用。
7、放歌表演《大鞋和小鞋》讓幼兒表演,進一步認識鞋子。
1、知識與目標:了解各種樹的有關知識,以及樹木對人類的生存環境所引起的重要作用。欣賞樹木作品,培養觀察身邊熟悉的事物,加強對樹的認識。
2、過程與方法:通過樹木的對比,找出樹的不同特點,嘗試不同繪畫方法,表現樹的特征。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的習慣,樹立環保情。
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樹木的思想情感。
1、重點:通過了解樹木的不同種類、作用、不同生長特點,以及樹木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加深對樹木的認識和對環保重要性的認識。用繪畫形式表現身邊的樹。
2、難點:通過樹的外形特征來表現不同的'樹。
1、教師材料:課件、圖片、油畫棒、水彩筆、圖片范畫。
2、學生材料:水彩筆、油畫棒、繪畫紙、繪畫工具等。
1、組織學生:穩定情緒。
2、引入:
(1)簡單介紹自己。以樹樁······板畫圖案、談話引入。
3、新授課:
師:(1)出示課件,讓學生小組討論說一說在你身邊經常見那些樹?生:回答。
師:這么美的樹變成了樹樁,應該怎沒樣?(引申到環保)。
(2)學習認識樹的特點:出示課件圖片,讓學生觀察樹干樹葉的特點?
生:小組討論(互相說一說)。
(3)分別欣賞楊樹、樺樹、樹干和樹葉的特點,松樹樹干的特點,松樹葉的特點。銀杏樹葉子特點。
(4)觀察了解樹冠的形狀。
(5)欣賞樹的攝影作品和繪畫作品,出示課件讓學生說一說色彩美在哪?生:觀察回答。
(6)引入學生欣賞名家作品,分析作品內容,介紹作家作品用了什么表現形式?欣賞學生作品講解方法。生:學生回答。
4、創作:
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創作作品,創作要求:根據你了解的樹選用不同表現手法進行創作。師巡視指導。生:分組創作。
5、展評作品:
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作品。
6、總結學習收獲:
學生說收獲,教師補充小結。
1、會認識半點,了解時針和分針的運轉關系。
2、學習計劃自己的片斷活動內容,感受幼兒園生活的作息時間。
3、有初步的.時間概念,知道要珍惜時間。
ppt課件、時鐘、操作材料。
1、復習鞏固對整點的認識。
師:鐘面上有幾個數字?長針叫什么,短針叫什么?分針走一圈,時針走多少?(出示時鐘實物)。
游戲《撥鐘報時》,教師撥鐘,幼兒報時,如教師撥8點。
提問:現在是幾點整?分針指在數字幾?時針指在數字幾?
2、ppt出示《半點作息表》,引導幼兒觀察并認識半點。
師:小朋友在干什么?短針指向數字8和數字9的中間,長針指數字6,是8點半。
3、師幼梳理:半點時,分針指在數字6上,時針,指向兩個數字的中間,如時針指向2和3的中間,就是2點半。
4、引導幼兒觀察8點和8點半,比較整點與半點的不同。
5、玩游戲《報時撥鐘》,鞏固對整點、半點的認識。
6、指導幼兒完成操作材料《認識整點半點》。
區域活動:引導幼兒到區域繼續游戲《報時撥鐘》。
1、能辨認出鐘表上的整點、半點。
2、知道時針、分針及它們的運轉規律。
3、教育幼兒要珍惜時間、愛惜時間。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能夠準確的說出整點、半點。
小鐘表模型一人一份,圖片幾張,水彩筆,鐘表一個。
(一)認識時鐘。
1.師:啟發幼兒自己說說對時鐘的認識。
2.師:出示可撥動操作的大教具鐘面。請小朋友觀察鐘面,說說在鐘面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說說它們的名稱。
3.幼兒:進行觀察;嘗試描述鐘面上的部件與名稱;說說數字。
4.師:指導幼兒分組操作大的教具鐘面,熟悉鐘面上各部分的'名稱。
幼兒:小組人員分別指時針、分針等。
1、教師提問:時針和分針指的地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請幼兒仔細觀察鐘面,嘗試著讀鐘面上的時間?說說自己讀時間的好方法。
3.小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某整點)。
4.游戲。
游戲一:我的火車幾點開。教師撥教具鐘指向某整點,幼兒說出幾時?
游戲二:撥一撥。教師報某整點,幼兒學習撥學具鐘。
(三)學習認識半點。
1.師:出示大教具鐘,指導幼兒學習認識半點,初步了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系。
2.游戲:撥一撥。教師報某半點,幼兒學習撥學具鐘。
(四)鞏固新知識。
1.游戲一:“爭分奪秒”——看誰認得快。
師:宣布游戲規則,全班幼兒參賽,辨認時針、分針;整點、半點。
2.游戲二:“小小修表匠”——教師報出某一整點、半點,但出示有殘缺的鐘面,讓幼兒觀察、辨認后,在自己的學具鐘上添畫出正確的時間。
3、在手腕上畫一個自己喜歡的時間。
幼兒對整點的認識很明確,但是對半點,時針的位置無法正確撥出。
小百科:整理即清點,時間為整數的某一時刻。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huibaotihui/158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