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總結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為和決策,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接下來是幾篇關于心得體會的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勢必可以提高寫作教學的效果。對于每一個高中學生而言,高考是最重要的難關,教師、學生都將所有的時間、精力放在如何提高高考成績上,而對語文作文教學的重視度不高,這也是導致高中生寫作興趣低下的主要原因。高中語文教師應充分認識到作文教學的重要性,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積極性。教師應可以多給予學生一些肯定和贊揚,這樣可以使學生心理得到安慰,增強自信心,更加執著于作文寫作。比如在批閱學生作文時,教師應仔細修改,在發現學生的亮點時,一定要在旁邊備注,“good”、“用得妙”、“很好”等嘉獎性的詞語。其次,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一些作文比賽活動,這樣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二、引導學生多閱讀,積累素材。
高中作文相對于初中作文而言,更加有深度,而且廣度更廣。就近幾年學生的高考作文來看,很多學生的作文寫得比較空洞,都是泛泛而談,缺乏新意。在高考緊張的考試氛圍下,想要創作出一篇出色作文,并不僅僅是要靠靈感,更重要的是需要自己平時的積累,只有自己肚子里面有貨,才可以在看到題目時能夠文思泉涌,思考問題時也更加全面。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引導學生多閱讀,在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學會觀察,不斷積累寫作素材。首先,教師應將寫作教學和閱讀教學聯系起來,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文章布局和結構、文字的表達方法??梢栽陂喿x文章后布置一次隨堂練習,讓學生將自己剛剛閱讀過程中所學的知識能夠靈活運用,變成自己的東西。同時,教師應向學生推薦《讀者》、《最小說》、《小小說》等有利于提高學生語文寫作水平的雜志、書籍,并且要求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留意一些名言警句或者是自己覺得非常精彩的語句、段落,并做好筆記,慢慢積累寫作素材。
近年來,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科目的教學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有幸擔任過多年的班主任和語文老師,通過這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和總結,我深感高中生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和挑戰性。以下是我對高中生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的總結和思考。
首先,要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高中生在學習中常常感到困惑和迷茫,尤其是對于語文學科,他們往往認為沒有必要去關注和努力學習,認為它只是一門填鴨式的科目。因此,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應該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他們能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例如,我會以寓言故事、名人傳記等形式來講授文學常識,通過小說、詩歌等文本來探討人生哲理,使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也能加深對語言文化的理解,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其次,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梢钥吹揭恍└咧猩鷮φZ文基礎知識掌握不夠扎實,無法理解或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強調知識與實際應用的結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會通過解析古文、教授修辭手法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語文修養,通過講授寫作技巧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通過課外閱讀和文學作品的鑒賞,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
第三,要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高中階段是學生思想成熟的關鍵時期,我們不能再用單純地灌輸方式進行教學,要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教學中,我會要求學生對文本進行分析和評價,要求他們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在講解古文時,我會引導學生思考其中的哲理和思想,讓他們能夠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意見。此外,我還會組織一些討論活動、辯論賽等形式,讓學生能夠展現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和辯論能力,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要注重個性化教學。每個學生的特長和需求各不相同,作為教師,我們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服務。在教學中,我會注重從學生的個性特點出發,為他們提供適合的學習途徑和方法,讓他們能夠在自己的舞臺上展現自己的才華和特長。例如,對于文學愛好者,我會推薦一些經典文學作品,讓他們能夠深入了解文學的魅力;對于寫作能力較弱的學生,則會通過多篇寫作練習和評改作文的方式,逐步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通過個性化教學,能夠更好地發揮學生的潛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
最后,要與學生保持良好的互動與溝通。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需要與學生保持密切的互動和溝通。在課堂中,我會盡量與學生進行互動,引導他們思考和表達。在講解常識知識和文本分析時,我會頻繁地與學生進行提問和回答,從而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學習積極性。同時,我也會經常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了解他們的學習動態和困惑,給予他們必要的指導和幫助。這樣能夠更好地理解學生的需求和問題,從而更好地進行教學。
總之,高中生語文教學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只有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和批判性思維,個性化教學并與學生保持良好的互動和溝通,我們才能真正實現高中生語文教學的目標和意義。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做,用愛去教,我們一定能夠培養出一代又一代具有良好語文素養的高中生。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生的語文教育愈發受到重視。作為語文老師,我有幸接觸許多優秀的高中生,對于他們的語文教學心得,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首先,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興趣。語文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于課堂的興趣往往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效果。因此,我盡可能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例如,我會通過講述有趣的故事、剖析熱門電視劇情節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增加他們對于課堂的興趣。同時,我也鼓勵學生閱讀各類文學作品,開闊視野,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通過種種方式,我成功地激發了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并且獲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其次,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教學中,閱讀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發現很多高中生在面對復雜的課文時常常感到困惑,因此我提出了“五步閱讀法”。首先,學生需要在學習前做好預習,了解課文的背景和主題。其次,他們需要對課文進行快速閱讀,了解大概的內容。然后,他們需要反復閱讀課文,理順邏輯關系,掌握重要的信息。接著,他們需要進行深度思考,思考課文中的意義和價值。最后,他們需要進行冷靜的復盤,對學到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通過這樣的閱讀方式,學生在閱讀能力上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再次,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語文教學中,寫作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然而,很多高中生在寫作時常常感到束手無策。因此,我提倡“多練習”和“多反思”。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練習寫作,我每周安排寫作課,并及時給學生寫作進行評價,指導他們改進。同時,我也鼓勵學生多讀優秀的文章,分析其中的結構和技巧,以此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我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作文,與同學進行交流,幫助學生共同進步。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寫作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最后,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在當今社會,思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語文教學中,我通過激發學生的思考欲望和提出問題的勇氣來培養他們的思辨能力。我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尊重他們的疑惑,通過課堂討論來引導他們理解和分析問題。同時,我也鼓勵學生多思考多閱讀各種不同觀點的文章,提高他們的多角度思考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學生們的思辨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總之,高中生的語文教學需要全面地照顧到學生的語文興趣、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思辨能力。通過我多年的教學經驗,我發現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思辨能力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當學生們在語文教學中找到快樂和成就感,他們的語文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我相信,在未來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不斷創新,為高中生的語文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總結、思考,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通過多年的實踐和嘗試,我逐漸形成了一套適合高中生的語文教學模式。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對高中生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
首先,我認為激發學生興趣是成功教學的關鍵。在高中階段,學生的興趣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他們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我會通過講解有趣的故事、展示精美的詩歌作品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此外,我會利用多媒體設備,如投影儀、電子白板等,將知識生動形象地呈現給學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其次,我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高中生正處在思想和人生觀念的重要時期,他們希望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中,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因此,我會鼓勵學生討論、互動,在班級中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此外,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語文知識,我會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次,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高中生不僅需要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更需要能夠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我會通過課堂上的寫作訓練、閱讀理解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文運用能力。例如,我會引導學生閱讀各種文體的作品,通過分析、理解和寫作,提高他們的綜合語文素養。此外,我還會開設一些實際應用的語文課程,如新聞寫作、辯論賽等,讓學生直接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他們的語文實踐能力。
另外,我認為與學生的良好溝通是有效教學的前提。高中生的思維方式和心理狀態常常發生變化,為了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我會與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例如,在每次課后,我會安排一些小組活動,讓學生交流彼此的學習體會和困惑;同時,我會定期與學生進行個別或班級的交流會議,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態和學習需求,并根據這些信息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最后,我始終堅信,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需要持續的學習和進修。語文知識是廣泛而深邃的,僅僅依靠自己的學歷和經驗是不夠的。因此,我會經常參加語文教育研討會、培訓課程等,在交流學術觀點的同時,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和教學方法。此外,我還會密切關注最新的語文教育研究成果和教材改革動態,為我自己的教學提供更好的參考和借鑒。
總之,高中生語文教學是一項復雜而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需要始終關注學生的需求,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和內容,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和知識平臺。同時,我們也需要保持自己的學習和進修,持續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素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高中生。
小組合作并不是將任務完成交給學生,在課堂教學前,教師必須要做好相關準備工作:首先,教師要合理設計教學任務,任務要難度適中,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和興趣,進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師要通過科學的任務引入,為學生創設良好以及積極的合作氣氛,保證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小組合作中;最后,教師要相對任務進行分析,在課堂教學前收集以及查閱相關資料。
二、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寫作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興趣是學習的前提,因此,教師要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首先,小組成員要進行角色的協作和替換,進而激發創造靈感。例如在創作命題作文《我的夢想》,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寫作水平進行分組,保證每個小組中都有幾名寫作水平較高的學生帶動開展小組合作,通過投票的方式選出組長。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所有成員都要加入到對作文內容、要求以及形式的討論中,通過小組合作激發學生對創造的興趣。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吸取他人的經驗,實現集思廣益、取長補短的效果。以命題作文《我的夢想》為例,當小組討論結束后,小組成員要交換意見,并且以打分投票的形式,選擇出最佳的創作方案,交流可以突破學生的思維限制,激發學生的斗志心以及好奇心。通過小組討論可以拓寬思路,產生表達想法的沖動,將內心的感受與想法充分結合,涌現新的創作思路,進而讓學生帶著興趣去寫作,提高自身的寫作技巧和水平。
三、通過批改實現提高。
評講和批改是寫作教學的關鍵環節,同時也是實現學生寫作水平提高的重要環節,教師要合理通過批改實現畫龍點睛的作用:首先,教師要重視通過實例教學,確保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例如在寫作《鴻門宴讀后感》時,教師通過組織小組進行相互評價,引導學生找出作文的有點和不足之處,最后由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進行歸納和總結,提出修改建議。其次,教師要通過多種形式提高批改質量,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小組互評的形式,讓小組成員互相之間提出修改建議。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自主選擇的形式,學生將自己的作文有感情的朗讀后,由全班學生進行評價,通過個性化的批改方式,實現所有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內容]。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矛盾和對立的事物或方面有時卻互相促進,推動對方的運動,從而使事物得到發展。這就是“相反相成”。在作文教學中也存在著諸多“相反相成”的方面。妥當地處理它們的關系,對于揭示作文教學的本質規律,建立健全作文教學“新秩序”,使作文教學從多耗少效的低迷狀態中走出,進而切實提高作文教學的績效,都是非常必要和大有裨益的。筆者從中擇取三對關系進行論述,希望引起大家對作文教學更多方面、更多“關系”的興趣和探索。
一、“有序”與“無序”
作文教學的“序”不只是一種“需要”,它還是一種“規定”。僅以教學大綱初中部分為例,它要求學生在這三年中分別掌握一般記敘文、簡單說明文、初步議論文和較為復雜的記敘文的寫法。作為學生寫作“范本”之一的語文教材,它基本上也是按照這樣的路子選擇、編輯各類文章的。這是就大處著眼,是“大序”;教師在具體實施教學時,還要注意建構和體現出一定的“小序”,如我在教初中學生寫記敘文時,僅“寫人”一項就安排了“通過一件事寫一個人”、“通過多件事寫一個人”、“通過一件事寫多個人”、“通過多件事寫多個人”、“以寫多個人襯寫一個人”、“以寫一個人襯寫多個人”、“在較復雜的人際關系中寫多個人”等一些練習。這種安排符合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等認知規律,也與學生知識結構的形成、學習(寫作)心理的發展相“合拍”,因此,是組織教學的可靠依據,也是我著力達成的目標。教師要有意識地以如上所述的“大序”和“小序”為準繩組織訓練,這樣,作文教學才是踏踏實實的,當然也才能取得明顯成效。
不可否認,相當長一段時期以來,中學作文教學呈現出大面積的“無序”狀態。這種狀態的產生原因無外乎主客觀兩個方面:主觀方面,主要是大多數教師沒有致力于研究作文流程,開發學生作文心理,因而理不出一個“頭緒”;客觀方面,關鍵在中學寫作教材建設幾乎還是一片空白(有關寫作要求、知識等處在單元“附錄”的位置),各地的實驗教材(如江蘇省統一使用的洪宗禮編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材)開始注意這個問題,并作了一些探索,但無疑還處在“拓荒”階段。不管怎樣,我們都有理由認為,當前作文教學不盡人意,“無序”是“難辭其咎”的。
市場經濟、信息時代對人才素質(當然包括書面表達能力)提出的要求呼喚我們進行作文教學改革,也呼喚我們盡快建立作文教學合理的、有效的“序”。但是,還必須認識到,對作文教學的“序”不應該作機械的、簡單的處理。以為花幾天時間坐下來搞一個“序”,然后按部就班進行訓練就可以“畢其功于一役”,這顯然是非常膚淺的。
――“學不躐等”固然不錯,然而文章習得的層級性不像數理化等自然學科的學習那樣分明,“懂”與“不懂”、“能”與“不能”難以界定,往往處于混沌的狀態。單就體裁而言,就很難說初一的學生只會寫記敘文,他或許也能寫介紹某一事理、工序一類的說明文,闡明一個原理發表一個意見的論說文。如某初一老師在新學年之初,為了較全面地了解學生,他準備家訪。他要學生用作文的形式給老師指路,并說說家庭概況,命題為《向您介紹我的家》。結果,這些還沒“正經八百”學過說明文的學生卻寫出了不少有內容、有條理的好文章,在無意識中還使用了作比較、列數字、分類別等說明方法。
――寫作是一種獨特的“心靈體操”,它特別需要有“靈感”至少是某種“感受”的出現。而這些東西不像計算機預定的程序那樣由著師生隨時“調用”,它們總是“不期而遇”。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思維火花,有的學生或許會產生“仿佛感受一種壓迫,非把這些表現為完好的定型不可”(葉圣陶語)的欲念,教師應為其掘出一個“口子”,使此種稍縱即逝的“感受”得以“噴發”。
――“創作”是寫作的至上境界。一般地說,不把常用文體的基本功打扎實,是不可能進行文學創作并且取得成就的,這正如要“跑”須先學“走”。但在寫作實際中,我們也能看到例外情形。80年代末,筆者所在學校有個學生頻頻于多種報刊發表詩歌,在比賽中得獎,四川省《星星》雜志還專題登了他的作品及其介紹。他后來被揚州師院中文系作為特招生錄取。但他的'課堂作文卻不拔尖,有時甚至在班級居中下游水平。這種看似令人費解的現象其實“情有可原”;高中生平時作文所要驅動和憑借的多是常規性的邏輯思維,而詩歌主要是豐富的形象思維的結晶,在思維的天宇下能“精鶩八極,心游萬仞”的人未見得也是理性王國的“驕子”。(形象、邏輯兩種思維模式并非作簡單的線性發展。)再說,詩歌的最大的特質是創新,這就決定著“少年詩人”不甘在教師命題作文的制約和要求內循規蹈矩,他總是要以自己獨特的審美取向和方式去揮灑他的性情,去表現他的“不俗”,其結果與“命題期待”之間難免脫節。如果死守“欲跑先走”的教條,對這一些獨具稟賦的學生過多限制甚至橫加指責,那么,教師在看到(自己理想中的)學生的“堅實腳步”之前,也許已經于善意中戕殺了學生的“才氣”,讓早已放飛的雛鷹折了翅。
二、“近焦”與“遠焦”
中學生作文要不要反映學校、家庭之外的社會生活,要不要觸及社會生活中的“焦點”,對此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
作文無疑是語言習得的“訓練房”,而語言又是一定的文化載體和表情達意的工具。所謂“表情達意”,就是表達對周邊環境的看法和體認,表達對人生、社會,對世態人情等的思考和領悟,歸根到底地說,就是要鑄造和形成完整和完美的人格。這就決定著我們不能回避一些“焦點”性的事件或問題;相反,也要通過作文的途徑將它們納入學生的“視網”之內和“思維場”之中。
另一方面,現代媒體的多樣化和信息傳遞的便捷性也為此提供了切實的可能。說現代中學生被包圍在各種各樣的信息中,是毫不為過的;而這些信息其實就是作文最豐富也最有效的“材料源”。一些學生慨嘆“三點一線”的生活使自己寫作時?!盁o米下鍋”,這與老師沒有很好地引導他們“關注正在發生的事”(中央電視臺《新聞故事》欄目廣告語)不無關系。一位特級教師在高三復習非常緊張的時候仍然堅持每周用半個小時讓學生“發布”各種社會新聞,他的這種培養學生對時事敏銳的觸角和啟發學生“從‘無字句處’讀書”(周恩來語)的努力可以說就是從根本上解決學生作文“貧血癥”并促使學生真正成為“社會人”的明智之舉。
即使從應試的角度,我們也能充分地感受到作文訓練“近焦”的必要性。1987年,上海市高考試題是《有感于五十年前的今天》。應該說,這道試題難度不大,學生選擇好了一個角度之后也有話可講,可是閱卷結果卻出人意外,有不少學生竟不知道“今天”(1987年7月7日)是“蘆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50周年紀念日,只能“王顧左右而言他”;有的雖然有所知曉,但也只懂一點皮毛,所以無“感”可發,或者有“感”難發。無獨有偶,我們南通市中考作文題是《在迎接香港回歸的日子里》,學生答卷情況亦不妙,因為他們對此事關心不夠,“介入”更少。而在這兩次考試之前,都有不少教師預言,絕不會考到“焦點”事件上來,他們壓根兒就沒有為此給(要)學生“備料”。從“功利”目的出發,卻無“功”可建,無“利”可收,我想,這一教訓對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的意義是遠遠超過作文和考試本身的。
言及“近焦”,我們也要反對庸俗化和絕對化的理解――。
首先,盡管此前和此中,人們對語文學科的性質是什么還爭論不已,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和非常準確的界定,但對它不是也不應、不能成為政治(教育)的附庸這一點,大家的看法應該說是一致的,人們早已厭倦了無端地把語文課和作文訓練當作政治和時事“晴雨表”的作法。
作文不是政治“宣傳品”。其次,作文也不是能夠成為“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論?論文》)的文學。白居易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边@“歌詩”是文學的,這“文章”也不等同于我們所理解的狹義上的“文章”(實用文體),它也是文學。文學所能承載和實現的直指“焦點”。批判社會,祛邪扶正等重任和功能恐怕不是一般作文所能勝任的;何況,文學除了教育功用之外,還有審美、怡情等等功用,有了對作文這種“返樸歸真”的認識,我們就不再一味強調作文對社會重大(中心)事件的“仰視”和“攀附”,我們也就會以容納甚至欣賞的態度去面對學生的那些抒寫“小我”所見所聞所感的平實文字。
再說,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道德冶煉、人格鑄造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需要多種教育因素和教育力量的參與與共建。其中政治課以及學校組織的專門德育活動理所當然地起著最為主要和關鍵的作用。我們說,不去涉及時事,不能激起學生對“國事、天下事”之熱情的政治課不是好的政治課;同樣,我們也可以說,不把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擺到首位,不能在這兩個層面上使學生有所長進的作文課是背本趨末的,自然也不是好的作文課――易言之,一篇好的學生作文可以是“遠焦”的,是沒有多少“教育意義”的,卻不能沒有得體的語言、合理的結構和清通的思維脈絡;至少就學生當前來說,是“近焦”還是“遠焦”,這必須“服從、服務”于語言表現、思維表達的需要。
到這里,我們已經部分闡述了如何看待和處理“近焦”與“遠焦”之間的關系。更進一步地說:
學生的閱歷、思想水平的多寡、高下跟作文與社會“焦點”之間的距離這兩者應有一定的“比例”關系。一般而言,高年級的學生習作要跟自己生活的“圈子”遠些,與社會“焦點”卻要近些;反之亦然,叫初三學生議論重慶慕江虹橋垮塌案暴露出來的腐敗現象,和讓高三學生議論如何杜絕隨地吐痰現象,養成文明行為習慣,這些都不盡合時宜。但試著“倒個個兒”,情形就不一樣了。
一種現象、一個問題是不是“焦點”,并非一成不變的。筆者曾請學生作文思考“追星熱”冷卻的意義,許多同學從“星”本身的價值,從社會發展對人審美需求、審美素質的無形刺激和促進,從中學生的心理嬗變等一些角度綜合論述,寫出了較有見地、值得一讀的好文章,可見,只要具備“發現者”的犀利眼光,又善于換一個角度看問題,“遠焦”的事情也可以接近焦點”,成為“焦點”。
首先,規范書寫。學生要規范書寫,練好字,少涂改、少寫錯別字。其次規范寫作標準。寫作標準是作者經過長期知識積累而存在心中的圖式,教師可以精選一些古詩文、文質兼優的現代美文等讓同學們誦讀,豐富學生的知識素材積累。教師要求學生自高一到高三,必須完成一定量的詩詞美文的閱讀和背誦任務,讓學生掌握這些文章的體裁與風格,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寫作。
(二)培養興趣。
培養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而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第一步是培養學生感悟生活、體驗生活的能力,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素材。教師要從高一開始就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引導學生感受家庭親情、朋友情誼、交際人情、風俗習慣、歷史人文、自然美景、時代風貌、科學與人生等,讓學生多接觸這類話題,引發學生心靈的共鳴點,豐富知識積累和寫作素材。
(三)發散思維。
思維是一篇作文的靈魂,他能體現作者智力和能力。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讓學生跟隨自身內心變化,觀察和感悟社會,從而樹立自己的評判標準和價值追求。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要善于為學生搭建平臺,比如創造一些口頭作文訓練、收集新鮮作文范例等。
(四)注重實踐。
作文實踐是最關鍵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作文教學上要鼓勵學生多動筆,讓學生養成練筆的好習慣。比如在閱讀教學中,加入一些仿寫練習,對新學習到的寫作方法進行實踐,多寫一些讀后感等,將閱讀與寫作有機融合,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
一、教材簡析:
1.整體課文分析。
《趕?!肥翘K教版三年級的一篇課文,文章以倒敘的方式為我們回憶了“我”在童年時代跟舅舅趕海的“趣”事。
2.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具體語言,感受“我”童年趕海時的樂趣,激發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點及難點:借助具體的語句體會趕海的樂趣,積累運用語氣詞,動詞。
二、設計思路及理念:
《趕?!芬晃碾m然文字輕松、語言活潑,但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如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融入到課文描繪的情境中去,就成了我們最值得研討的地方。因此,在執教這篇課文時,我緊扣“趣”字,設計問題:這么多有趣的事,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件?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營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另外,通過欣賞歌曲《大海啊,故鄉》、圖片展示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的海星、海螺,拉近學生與大海的距離,讓學生很快的融入到課文中。整節課的實施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們去讀趣、找趣、品趣、說趣、演趣、寫趣,使課堂氣氛和諧,充滿了生命活力,教師鼓勵下的學生敢說、敢評、敢演、敢問,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課堂靈動。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板書:追浪花)。
1.課前播放大海啊,故鄉.閉眼邊欣賞邊想象畫面.
2.你腦海中浮現了什么樣的畫面?(學生發揮想象)。
3.美妙的歌聲仿佛又把我們帶到蔚藍的海邊.這節課就讓我們再次跟著小作者一起去趕海.(板書課題,齊讀)。
[設計理念]情境導入。鼓勵孩子插上了翅膀在優美的旋律中想象大海的畫面,喚起了學生對大海的向往,自然地引入課題“趕?!?,這樣做既豐富了學生思維,又為學習課文作了鋪墊,同時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二、初讀課文——找“趣”
過渡:潮退了,告別了可愛的浪花,小作者又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1.打開課文,快速地讀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總結,相機板書: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蝦)。
2.默讀你最感興趣的事情,畫出讓你覺得有趣的字詞,句子甚至是標點符號!然后再大聲地讀一讀最喜歡的片段。
三、品讀課文,體驗“趣”
(一)、抓海星。
1.引導學生讀好“摸呀摸呀”。
以讀代講:你為什么把“摸呀摸呀”讀那么慢啊?
這樣摸會把小海星嚇跑的.
2.想看看可愛的小海星嗎?(出示圖片)。
3.指導感情讀出喜愛之情。
鼓勵性的評價:你笑著讀這個”嘿”這句話,讀得真棒。
4.讓我們學學他,邊笑著讀邊加上你的動作,一起來感受下摸海星的樂趣!齊讀。
(二)、捉螃蟹。
1.指名讀覺得有趣的句子.
質疑:那個低著頭的小伙伴在尋找什么?---捉螃蟹。
2.同學們,螃蟹好捉嗎?
從文中哪兒看出來這家伙一點兒都不好對付?---東逃西竄。
3.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表演東逃西竄.
4.為什么要東逃西竄呢?----不愿意乖乖地被人捉住。
順勢理解“不甘束手就擒”的意思。
高中語文新課程重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在語文新課程的學習中,我頗有收獲。
一、在語文新課程中我們應該面向"全體"同時著眼"全面"。
語文新課程要求我們要使全體高中學生都獲得必須具有的語文素養。因此,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只抓"尖子生",不能只針對一小部分學生安排教學計劃。教師給學生設定學習目標時,既要給優生"發展性匹配",即結合教材內容滲透、穿插、拓展、增加新知識和新方法,讓學生感知最新信息,激發其創新意識,培養其創新精神;又要給中差生"適應性匹配",使中差生不斷獲得成功,逐步增強信心,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切實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備課包括教材內容的加工,課外信息的利用,學生生活經驗的挖掘,啟發性問題和講解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等,都要統籌考慮。備課給各層次學生確定的教學目標,上課時還要機動靈活地落實。每節課要通過對學生的質疑、答疑、討論或練習等判斷學情,了解每個學生新的"惑"和新的"需",使教學有的放矢。依據層次目標,設計有梯度的問題或訓練題,要遵循以下三個前提:
2、能引起學習興趣,激發各層學生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
3、使學生有認識上的困難,值得思考與研究,但"跳一跳",要能摘到"桃子"。保證使每個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全面充分地發展,使全體學生真正做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爭取大面積地提高語文教育質量。
"全面"指全面提高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而不能忽略其中的任何一方面。讀寫聽說每一方面又有多種方式。讀,學生可以朗讀、默讀、讀熟;教師可以范讀,指導學生讀出感情,讀出體驗和感受。學生也可根據內容略讀或精讀。學生精讀時要在讀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心得體會,觀點和看法等,并在"討論"和"訓練"時,說或寫出來。組織合作學習小組,通過合作、討論、互助,排除學生對課文理解、領悟的障礙。在討論時讓學生見仁見智,遇到有價值、有話可說的問題,可引導學生辯論,活躍學生思維,在真實的情境中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辯論雙方(或多方)必須要專注地聽,聽出對方的觀點,聽出對方的漏洞,還要在聽的過程中觀顏察色,辨析語氣語調等;辯論時,學生必然要快速及時地組織語言表情達意,還要注意語言表達的藝術性等。課外語文讀物可以略讀。略讀課外讀物后可以以講故事的方式把自己的所感寫出來,并說出來與人交流,綜合訓練讀寫聽說能力。還可以把研究性學習的理念貫徹到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把提高學生讀寫聽說能力的要求,變成語文教學的具體環節和學生的具體實踐。
二、運用多媒體設備創設生動的情景,引起學生興趣。
多媒體教學設備具有傳統教學無可比擬的優勢,特別在創設情景這方面。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為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就在于它能運用音樂、圖片、動畫、影視等手段強化感知,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學生對實境的感受和理解。
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生學習是一個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這個過程應該是充滿好奇、疑問和探索的,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創造力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其實生疑、質疑、討論、釋疑等是思維過程的具體展示,也是提高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讀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追蜃诱f:"疑慮,思之始,學之始"。在教學中應該切實地把生疑、質疑、釋疑的過程真實而有序地展開。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獨立性和靈活性。使學生在具體的語文學習實踐中,逐步提高觀察、發現、判斷、推理、概括、想象和創新能力。"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尤其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四、注重"過程"。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長期以來,對教學的評價,往往只重視結果,不看過程,導致教的過程"走過場";對學習的評價也只注重考試成績,而忽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或只注重記住結果,而忽視親歷親為的重要性,這是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講了兩千多年,"啟發式"教學早已寫進了語文教學大綱,至今我們也沒有很好地落實。這與我們忽視對教學過程的研究、管理和調控不無關系。異步推進教學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立足于過程的"到位"與"優化"。一是引導教師研究自己的教學行為,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思路,對語文教學過程實施有效地調控。二是落實教學的具體環節,使過程"到位",每個環節中還要選擇適當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種方式、方法綜合貫通,做到教學流程合理。三是分層啟動,教師走進每個學生的生活世界、經驗世界和學習過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學習的有困難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四是使教學內容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建構的需要,循序展開。五是轉變教學評價指向,即由側重評價教師教的過程和藝術,轉變為側重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
一、轉變觀念仍是關鍵。
新大綱、新教材的出臺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這要求廣大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必須更新觀念,尤其是教材觀。解決了教材觀才能談改善教學,才能談有效教學。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養、編排體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們要嚴格遵循新教材的編排體系、充分利用好課本、讀本,吃透教材,宏觀調控,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
課本是點,讀本是面,我們須下大力氣備課本、備讀本,把讀本分門別類的和課本相對應,做到課本、讀本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一、二就是文體不限的高考式作文訓練。
新教材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了明確的規定和具體的要求,不能隨意化,要作為語文課的一部分,做到口語訓練和課文教學互相滲透、互相促進。
二、語文是終身學習,教師也不例外。
新大綱、新教材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體語文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以適應教材和時代的要求。廣博的知識、較高的語言水平和誦讀能力是新形勢下語文教師所必備的,"終身學習"不再是我們對學生的要求,更是時代對每位教師的要求。
三、抓住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教材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語文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語文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
采用形式各異的激勵辦法和開展各項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
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時代的進步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又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更為先進的手段和更為廣闊的空間,語文教師應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手段,活躍課堂氣氛,擴大語文外延。
四、運用"拿來主義",大膽取舍。
對于新教材我們也應像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運用腦髓,自己拿來",大膽取舍。課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講,讀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講。另外,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參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盡可能多的參考資料,面對那些紛繁的資料,我們也必須采用"拿來主義"。
五、要善于。
總結。
和回顧。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閃光的做法、獨具匠心的設計,但卻如過眼煙云,沒有積累下來,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因此,教學中要善于積累經驗和總結教訓,最終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
有人說"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的確,不學習不進步實際上就是一種退步。成為一名教師已經一年了,經驗增長了一些,但銳氣與進取心也磨掉不少,有時甚至覺得浸在一堆堆的作業、備課本中都喘不過氣來了,更別提還有頑劣的學生用他的懶惰和不上進觸動敏感的神經。直到我參加了江蘇省高中語文教師網絡培訓,為我提高自己打開了一扇窗。
從學習的內容來說,每一個專題的講座都和我們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有關,專家深入淺出的講解,課后的交流也讓我深受啟發,覺得有這么多的同行參與進來,發現自己困惑的問題也讓他們頭疼,終于覺得學習不是一件寂寞和孤軍奮戰的事。
從學習的效果來說,我覺得學到的東西也能在教學中迅速地應用起來,改善自己的課堂。比如,作文專題那一講,老師講了一堂如何打開學生思路的課,當時我就想這樣的方法對指導學生的寫作真的有用嗎?沒過幾天,講解單元練習里的一個作文題時,我就大膽地嘗試了一下這個方法。那篇作文是一篇命題作文,文題是"記住這一天",我指導學生先從"記"字入手討論,再采用老師用過的方法,讓學生大膽聯想,看他們能想到什么,平時不怎么回答問題的學生也敢于開口說出自己的想法了。當時我就覺得這種打開思路的方法是值得嘗試的,后來看學生的習作,雖然優秀文章仍是寥寥,但至少很多學生知道了應該從哪個角度寫,可以寫什么,我想這就是學習的收獲吧。
其實這次的學習還給了我另一個體會,就是慚愧。當看到別的老師旁征博引,理論結合實際,侃侃而談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理論積累是在是淺薄得可憐;當看到別的老師洋洋灑灑,或做散文或詩情澎湃時,我發現自己的文筆生澀得很;當別的老師激情萬丈的時候,我有時卻難免會偷偷懶,這一切都讓我十分慚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無論采用哪種方式,無論是哪一個方面,我都認識到學習是終身的職業。一個人語文素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閱讀習慣的有無、閱讀視野的寬窄和閱讀積淀的厚薄。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可見閱讀與寫作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關系,只要我們找到兩者的結合點,舞好兩柄"利劍",相信就能"雙劍合璧,威力劇增。"因此作為語文老師,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更要重視我們自身的寫作教學。有人統計,目前有90﹪以上的語文老師有閱讀習慣,但是閱讀的內容多為教學參考書籍。所以老師要帶頭讀書,而且讀好書多讀書。其次,加強學生的寫作訓練,重視作文講評,讓學生每節課都學有所得。
通過參加這次培訓,我在語文教學觀念上面也有了新的認識。學生的學習不是單靠老師講會的,更重要的是靠他們自己學會的。我明白了一些知識可以傳授給學生,但是學生能力的提高更依靠他們的實踐來培養。但是老師的講并不是可有可無的,它也是非常必要的。老師要講的是學生不會的、不懂的、想不到的,也就是要講重點、難點、疑點。教師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更要發揮好自己的主導作用,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與拓展、發現與創新能力。
另外我也想談談,這次培訓以后我以后在教學方面的目標:其次我談談我以后的目標:
1、針對教學經驗不足,我決定在認真鉆研新大綱,吃透教材的同時,虛心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及兄弟學校的同行討教經驗,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他們學習。
2、重視作文教學。加強學生的寫作訓練,多寫多改,養成切磋交流的習慣,并樂于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梢韵迺r作文,45分鐘寫800字左右的文章。批改作文時可以采取多種方法,寫評語時少批評多激勵,并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
3、及時充電,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為教學工作注入新鮮血液,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
4、激發學生的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教師讓學生結合個人愛好,選擇一些相接近的名著閱讀,還要邊讀邊做讀書筆記,記下優美文段,記下心得體會。
專家們的精辟講座為我們一線教師的教學指明了一條寬敞的教學之路,讓我們在教學中找到了方向,找到了依據,成為我們教改之路上的又一面旗幟,從而確定了教學研究的大方向。通過觀看聆聽專家們的理論見解,我再一次體會到語文教學的不定性,趣味性,可欣賞性,讓我再次對研究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說實在的,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至今,我常常感到越教越不會教了,也曾困惑地問自己:"我們到底應該以怎樣的姿態站在課堂上?"面對著日復一日的繁忙瑣碎,我常常在感到疲憊不堪之余,更多的是過于熟悉之后的厭煩。我不愿在繁重低效地知識重復、課文反復學習中消耗自己,于是我也曾努力地尋覓更高效、學生更喜歡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我不斷地嘗試著、探索著,積累了更多的教訓和經驗,但大多是個人化的、不成體系的感受。
正是高中語文網絡培訓從理念的高度給我指出了一個更自由,更廣闊的空間。這次遠程培訓共有四個模塊,共22講。這些專題涉及的問題,都是目前教學中最重要的熱點問題,也是我們高中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困惑最多、最難以把握和操控的問題,專家們針對這些問題做了細致入微的討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并通過具體的課例選取教學過程中常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來分析、探討,無論從教學理念上、教學方式方法上,都給了我們多方面的啟示,給我們指明了今后語文教學的方向。教師培訓的形式應該很多,譬如:專家講座、網絡示范課、同行的交流......網絡培訓打破時空限制,以其豐富、全面、精準的培訓內容和快速、立體、多樣的培訓形式,成為了教師專業成長的"快速航班"。
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教師走出課堂,聆聽專家學者高屋建瓴的生動講解,俯視課堂,反思教學,這應是提升專業能力的必經之路。通過這段時間的新課程改革培訓,認識到教育不應該是空中樓閣,它應該是立足于生活的。高中語文新課程的目標再也不是向大學輸送分數高的學生,而重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作為一名基層語文老師,我感到此次培訓收獲頗豐,對即將到來的新課程十分期待。談談此次培訓中的一些感悟:
一、轉變觀念仍是關鍵。
新大綱、新教材的出臺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這要求廣大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必須更新觀念,尤其是教材觀。解決了教材觀才能談改善教學,才能談有效教學。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養,編排體例新教材新,我們要嚴格遵循新教材的編排體系、充分利用好課本、讀本,吃透教材,宏觀調控,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課本是點,讀本是面,我們須下大力氣備課本、備讀本,把讀本分門別類的和課本相對應,做到課本、讀本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就是要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科的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唯一標準。在此理念的指導和支撐下,課堂學習的形式實行開放式、自由式和多層次的形式。不再把課本當作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究新知識、發現新思路的過程,課程是由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
二,新課程需要營造一年自由開放式的課堂。
實行自由、開放式課堂教學,對于學生來說,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動力和活力,不斷激起學生的探索、發現、聯想、想象和表現的欲望和愿望,讓學生的思維、心理狀態處于開放狀態,為學生的思維創設一個更廣闊、更自由的空間,為學生展現自我、獲取成功帶來機遇。比如對一篇課文的理解,如果由教師根據參考書的答案講出來,那學生只能得到一種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而是教師把自己根據教參的理解強加給學生,學生即使理解也是生吞活剝地機械記憶,而不能變成自己的知識或能力從而活學活用。若能由同學之間討論,師生共同交流,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那么學生的理解觸類旁通,集思廣益,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要深刻得多。學生也在發自內在地、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對于老師在教學當中要善于捕捉課程資源,不拘于教材和教案,不僅僅是課本,可以自由開放地把你身邊的一切都可以當作是傳授知識的載體。備課時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多樣性和多變性,通過學生反饋的各種信息,不斷調整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地發展。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不同的知識基礎、不同知識層次、不同欣賞口味與不同接受能力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全體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有所得,在學習的過程中嘗到探求知識、獲取知識的快樂。
三、在語文新課程中我們應該面向"全體"同時著眼"全面"。
語文新課程要求我們要使全體高中學生都獲得必須具有的語文素養。因此,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只抓"尖子生",不能只針對一小部分學生安排教學計劃。教師給學生設定學習目標時,既要給優生"發展性匹配",即結合教材內容滲透、穿插、拓展、增加新知識和新方法,讓學生感知最新信息,激發其創新意識,培養其創新精神;又要給中差生"適應性匹配",使中差生不斷獲得成功,逐步增強信心,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切實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備課包括教材內容的加工,課外信息的利用,學生生活經驗的挖掘,啟發性問題和講解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等,都要統籌考慮。備課給各層次學生確定的教學目標,上課時還要機動靈活地落實。每節課要通過對學生的質疑、答疑、討論或練習等判斷學情,了解每個學生新的"惑"和新的"需",使教學有的放矢。依據層次目標,設計有梯度的問題或訓練題,要遵循以下三個前提:
2、能引起學習興趣,激發各層學生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
3、使學生有認識上的困難,值得思考與研究,但"跳一跳",要能摘到"桃子"。保證使每個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全面充分地發展,使全體學生真正做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爭取大面積地提高語文教育質量。
"全面"指全面提高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而不能忽略其中的任何一方面。讀寫聽說每一方面又有多種方式。讀,學生可以朗讀、默讀、讀熟;教師可以范讀,指導學生讀出感情,讀出體驗和感受。學生也可根據內容略讀或精讀。學生精讀時要在讀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心得體會,觀點和看法等,并在"討論"和"訓練"時,說或寫出來。組織合作學習小組,通過合作、討論、互助,排除學生對課文理解、領悟的障礙。在討論時讓學生見仁見智,遇到有價值、有話可說的問題,可引導學生辯論,活躍學生思維,在真實的情境中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辯論雙方(或多方)必須要專注地聽,聽出對方的觀點,聽出對方的漏洞,還要在聽的過程中觀顏察色,辨析語氣語調等;辯論時,學生必然要快速及時地組織語言表情達意,還要注意語言表達的藝術性等。課外語文讀物可以略讀。略讀課外讀物后可以以講故事的方式把自己的所感寫出來,并說出來與人交流,綜合訓練讀寫聽說能力。
還可以把研究性學習的理念貫徹到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把提高學生讀寫聽說能力的要求,變成語文教學的具體環節和學生的具體實踐。
四、要變"用一本教科書教"為"用多本教科書教"。
我以前不管是讀書還是教書,總是認為老師是教課本,學生是學課本,老師是通過教課本教給學生知識,學生是通過學課本掌握所學知識。課本是"經",老師和學生都是課本忠實的追隨者,這就導致上語文課對教材的每一篇課文教師都是不厭其煩的,詳詳細細、認認真真、方方面面的講解。做到以本為本、以綱為綱,但脫離生活實際,學生沒有興趣。
新課程觀認為"課程不僅是知識,同時也是經驗,是活動。課程不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課程不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課程是由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
比如對一篇課文的理解,如果由教師根據參考書的答案講出,那學生只能得到一種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若能由同學之間討論,師生共同交流,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那么學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所以老師在教學當中要善于捕捉課程資源,不僅僅是課本,其實你身邊的一切都可以是傳授知識的載體。
五、要變"課前備課"為"終身備課"。
現在,我認為教學,特別是語文教學,教師的文學知識要豐富,語文素養要豐厚——這就要靠終身的學習和積累,需要教師的終身備課。在課堂教學中老師的知識在系統性和框架上要起到高屋建瓴的導向作用,但對具體的問題教師無需作細致的準備。這樣,既能保證上課中教師"導"的作用,又能使得師生面對同一問題處于同一起跑線上,利于師生共同參與交流,利于學生的理解分析。所以教師要改變以往的課前細致備課為終身備課。
六、促使我反思自己的教學。
這段時間的學習,讓我難得有這樣一個較長的時間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為自己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想,也許在今后的教學道路上,還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我至少不會再繼續迷茫。
高中語文網絡遠程培訓即將結束,我將滿載而歸。滿載的是前沿的理念,是專家的囑托,是同行的期許,是學生渴盼的雙眼。感謝這趟"快速航班",因為它讓我始終銘記,語文課堂傳授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一份濃濃的人文情懷,在充滿人文關懷的語文世界里,學生一定會張揚生命的活力;感謝這趟"快速航班",因為它教會我用智慧、憐憫、同情、善良鑄就"大愛",讓一個個靈動、鮮活的身影快樂地活躍在學習的廣闊舞臺上;感謝此次高中語文網絡遠程培訓,因為讓我的教學生活更加豐富而充實,專業成長的幸福體驗讓前方的道路更加寬敞、明亮!
高中語文新課程重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在語文新課程的學習中,我頗有收獲。
一、在語文新課程中我們應該面向“全體”同時著眼“全面”。
語文新課程要求我們要使全體高中學生都獲得必須具有的語文素養。因此,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只抓“尖子生”,不能只針對一小部分學生安排教學計劃。教師給學生設定學習目標時,既要給優生“發展性匹配”,即結合教材內容滲透、穿插、拓展、增加新知識和新方法,讓學生感知最新信息,激發其創新意識,培養其創新精神;又要給中差生“適應性匹配”,使中差生不斷獲得成功,逐步增強信心,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切實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眰湔n包括教材內容的加工,課外信息的利用,學生生活經驗的挖掘,啟發性問題和講解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等,都要統籌考慮。備課給各層次學生確定的教學目標,上課時還要機動靈活地落實。每節課要通過對學生的質疑、答疑、討論或練習等判斷學情,了解每個學生新的“惑”和新的“需”,使教學有的放矢。依據層次目標,設計有梯度的問題或訓練題,要遵循以下三個前提:
2、能引起學習興趣,激發各層學生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
3、使學生有認識上的困難,值得思考與研究,但“跳一跳”,要能摘到“桃子”。保證使每個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全面充分地發展,使全體學生真正做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爭取大面積地提高語文教育質量。
“全面”指全面提高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而不能忽略其中的任何一方面。讀寫聽說每一方面又有多種方式。讀,學生可以朗讀、默讀、讀熟;教師可以范讀,指導學生讀出感情,讀出體驗和感受。學生也可根據內容略讀或精讀。學生精讀時要在讀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心得體會,觀點和看法等,并在“討論”和“訓練”時,說或寫出來。組織合作學習小組,通過合作、討論、互助,排除學生對課文理解、領悟的障礙。在討論時讓學生見仁見智,遇到有價值、有話可說的問題,可引導學生辯論,活躍學生思維,在真實的情境中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辯論雙方(或多方)必須要專注地聽,聽出對方的觀點,聽出對方的漏洞,還要在聽的過程中觀顏察色,辨析語氣語調等;辯論時,學生必然要快速及時地組織語言表情達意,還要注意語言表達的藝術性等。課外語文讀物可以略讀。略讀課外讀物后可以以講故事的方式把自己的所感寫出來,并說出來與人交流,綜合訓練讀寫聽說能力。還可以把研究性學習的理念貫徹到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把提高學生讀寫聽說能力的要求,變成語文教學的具體環節和學生的具體實踐。
二、運用多媒體設備創設生動的情景,引起學生興趣。
多媒體教學設備具有傳統教學無可比擬的優勢,特別在創設情景這方面。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為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就在于它能運用音樂、圖片、動畫、影視等手段強化感知,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學生對實境的感受和理解。
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皩W生學習是一個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這個過程應該是充滿好奇、疑問和探索的,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創造力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逼鋵嵣?、質疑、討論、釋疑等是思維過程的具體展示,也是提高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白x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追蜃诱f:“疑慮,思之始,學之始”。在教學中應該切實地把生疑、質疑、釋疑的過程真實而有序地展開。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獨立性和靈活性。使學生在具體的語文學習實踐中,逐步提高觀察、發現、判斷、推理、概括、想象和創新能力?!爸匾晫W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尤其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四、注重“過程”。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長期以來,對教學的評價,往往只重視結果,不看過程,導致教的過程“走過場”;對學習的評價也只注重考試成績,而忽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或只注重記住結果,而忽視親歷親為的重要性,這是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病根所在?!耙虿氖┙獭币阎v了兩千多年,“啟發式”教學早已寫進了語文教學大綱,至今我們也沒有很好地落實。這與我們忽視對教學過程的研究、管理和調控不無關系。異步推進教學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立足于過程的“到位”與“優化”。一是引導教師研究自己的教學行為,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思路,對語文教學過程實施有效地調控。二是落實教學的具體環節,使過程“到位”,每個環節中還要選擇適當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種方式、方法綜合貫通,做到教學流程合理。三是分層啟動,教師走進每個學生的生活世界、經驗世界和學習過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學習的有困難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四是使教學內容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建構的需要,循序展開。五是轉變教學評價指向,即由側重評價教師教的過程和藝術,轉變為側重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
一、轉變觀念仍是關鍵。
新大綱、新教材的出臺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這要求廣大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必須更新觀念,尤其是教材觀。解決了教材觀才能談改善教學,才能談有效教學。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養、編排體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們要嚴格遵循新教材的編排體系、充分利用好課本、讀本,吃透教材,宏觀調控,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
課本是點,讀本是面,我們須下大力氣備課本、備讀本,把讀本分門別類的和課本相對應,做到課本、讀本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閱讀和寫作分開是新教材的又一亮點。寫作要遵循創作的規律,采用階梯式的訓練方法,進行系統的記敘文、議的訓練,讓學生一步一個階梯的在作文之路上成長,而不是在高一、二就是文體不限的高考式作文訓練。
新教材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了明確的規定和具體的要求,不能隨意化,要作為語文課的一部分,做到口語訓練和課文教學互相滲透、互相促進。
二、語文是終身學習,教師也不例外。
新大綱、新教材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體語文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以適應教材和時代的要求。廣博的知識、較高的語言水平和誦讀能力是新形勢下語文教師所必備的,“終身學習”不再是我們對學生的要求,更是時代對每位教師的要求。
三、抓住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教材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語文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語文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
采用形式各異的激勵辦法和開展各項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
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時代的進步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又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更為先進的手段和更為廣闊的空間,語文教師應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手段,活躍課堂氣氛,擴大語文外延。
四、運用“拿來主義”,大膽取舍。
對于新教材我們也應像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運用腦髓,自己拿來”,大膽取舍。課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講,讀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講。另外,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參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盡可能多的參考資料,面對那些紛繁的資料,我們也必須采用“拿來主義”。
五、要善于總結和回顧。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閃光的做法、獨具匠心的設計,但卻如過眼煙云,沒有積累下來,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因此,教學中要善于積累經驗和總結教訓,最終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
有人說“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的確,不學習不進步實際上就是一種退步。成為一名教師已經一年了,經驗增長了一些,但銳氣與進取心也磨掉不少,有時甚至覺得浸在一堆堆的作業、備課本中都喘不過氣來了,更別提還有頑劣的學生用他的懶惰和不上進觸動敏感的神經。直到我參加了江蘇省高中語文教師網絡培訓,為我提高自己打開了一扇窗。
從學習的內容來說,每一個專題的講座都和我們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有關,專家深入淺出的講解,課后的交流也讓我深受啟發,覺得有這么多的同行參與進來,發現自己困惑的問題也讓他們頭疼,終于覺得學習不是一件寂寞和孤軍奮戰的事。
從學習的效果來說,我覺得學到的東西也能在教學中迅速地應用起來,改善自己的課堂。比如,作文專題那一講,老師講了一堂如何打開學生思路的課,當時我就想這樣的方法對指導學生的寫作真的有用嗎?沒過幾天,講解單元練習里的一個作文題時,我就大膽地嘗試了一下這個方法。那篇作文是一篇命題作文,文題是“記住這一天”,我指導學生先從“記”字入手討論,再采用老師用過的方法,讓學生大膽聯想,看他們能想到什么,平時不怎么回答問題的學生也敢于開口說出自己的想法了。當時我就覺得這種打開思路的方法是值得嘗試的,后來看學生的習作,雖然優秀文章仍是寥寥,但至少很多學生知道了應該從哪個角度寫,可以寫什么,我想這就是學習的收獲吧。
其實這次的學習還給了我另一個體會,就是慚愧。當看到別的老師旁征博引,理論結合實際,侃侃而談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理論積累是在是淺薄得可憐;當看到別的老師洋洋灑灑,或做散文或詩情澎湃時,我發現自己的文筆生澀得很;當別的老師激情萬丈的時候,我有時卻難免會偷偷懶,這一切都讓我十分慚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無論采用哪種方式,無論是哪一個方面,我都認識到學習是終身的職業。一個人語文素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閱讀習慣的有無、閱讀視野的寬窄和閱讀積淀的厚薄。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笨梢婇喿x與寫作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關系,只要我們找到兩者的結合點,舞好兩柄“利劍”,相信就能“雙劍合璧,威力劇增?!币虼俗鳛檎Z文老師,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更要重視我們自身的寫作教學。有人統計,目前有90﹪以上的語文老師有閱讀習慣,但是閱讀的內容多為教學參考書籍。所以老師要帶頭讀書,而且讀好書多讀書。其次,加強學生的寫作訓練,重視作文講評,讓學生每節課都學有所得。
通過參加這次培訓,我在語文教學觀念上面也有了新的認識。學生的學習不是單靠老師講會的,更重要的是靠他們自己學會的。我明白了一些知識可以傳授給學生,但是學生能力的提高更依靠他們的實踐來培養。但是老師的講并不是可有可無的,它也是非常必要的。老師要講的是學生不會的、不懂的、想不到的,也就是要講重點、難點、疑點。教師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更要發揮好自己的主導作用,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與拓展、發現與創新能力。
另外我也想談談,這次培訓以后我以后在教學方面的目標:其次我談談我以后的目標:
1、針對教學經驗不足,我決定在認真鉆研新大綱,吃透教材的同時,虛心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及兄弟學校的同行討教經驗,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他們學習。
2、重視作文教學。加強學生的寫作訓練,多寫多改,養成切磋交流的習慣,并樂于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梢韵迺r作文,45分鐘寫800字左右的文章。批改作文時可以采取多種方法,寫評語時少批評多激勵,并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
3、及時充電,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為教學工作注入新鮮血液,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
4、激發學生的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教師讓學生結合個人愛好,選擇一些相接近的名著閱讀,還要邊讀邊做讀書筆記,記下優美文段,記下心得體會。
專家們的精辟講座為我們一線教師的教學指明了一條寬敞的教學之路,讓我們在教學中找到了方向,找到了依據,成為我們教改之路上的又一面旗幟,從而確定了教學研究的大方向。通過觀看聆聽專家們的理論見解,我再一次體會到語文教學的不定性,趣味性,可欣賞性,讓我再次對研究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通過第一學段的教學,我感覺新課程涉及到很多內容,延伸出很多討論的主題,引發出更多的思考。對于我們老師來說要學得更多,想的更深。
我把事先設計的問題帶到我自己的課堂中,交給學生,讓他們去思考一下,看看他們有什么好的想法,新的觀點,把他們的想法和觀點都記錄下來,寫成自己的教學資源。學生也可能會有觀點的碰撞,這樣也為我的教學帶來了很好的材料,讓學生進行自由的辯論,讓學生進行寫作,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發言,這樣的話我們的語文課程可能會變的更豐富多采。學生也不會覺得語文課就是書本上那些知道,課外的東西也能很好地很自然地加入到課堂中,這樣的話也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考問題的能力,寫作能力,以及與他們交流的能力。
隨著社會經濟時代的迅速發展,普通高中新課改主動適應了時代的需要,最終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質發展上,因而,“以人為本”是高中新課改的根本理念,同時也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歷程的發展需要,尊重他們作為人的人格和尊嚴,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的需要,從課程設計到課程實施都應體現選擇性和多樣性。
新課程的實施真實的反映了高中學生的學校生活體驗。一方面,要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學習所需要的`物質條件;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出發點,設計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適應的文化環境。從教學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和條件等,靈活、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并善于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新課程通過問題的解決進行學習是教學的主要途徑之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與監控能力,其次貼近學生的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實際。還要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評價和反思問題解決問題的各個環節以及效果,在“做中學”、“學中做”的過程中提升他們的素養。
例如,高中語文新課程在內容上,更貼近現代生活、更富有時代氣息、更適應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學習者人文素養的提高;在語言上,材料真實、題材多樣、語言真實、鮮活、地道、現代、自然、標準,所用語言反映了當前的生活實際和語言發展趨勢;在方法上,遵循題材、功能、結構和任務的編寫方式,以題材為綱,以運用性為目標;在主題和任務結合,開放性的任務型活動,使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發現、總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通過提供材料去完成任務;匯教學采用單詞框,分散到模塊中的各個部分,體現詞匯學習的過程;重視閱讀技能、技巧的培養;重視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注學生的情感等;在寫作方面有梯度,過程清晰,會在寫作之前均有形式多樣的鋪墊。除了情景,還有開放式作文,能夠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課程與學生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引導高中生自主獲取知識和觀念,去適應知識經濟的時代。
當新一輪課改鋪天蓋地襲來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把語文推到了課改的最前沿,似乎語文是最簡單、最可以為所欲為的學科。這本身就是一種認識上的偏見與錯誤。語文教學大環境的異化和惡化,已經使不少人(甚至包括語文教師)忽視了語文教學的功能和價值。中學的教學生態環境讓語文處于異常尷尬的境地。常說“語、數、外”,好似語文理所當然的居于最重要的位置,而實際上,占據學生時間最多的是數學、外語,其次是物理、化學,再其次是政治、歷史,而擁有150分的語文在中學校園里是“失寵了的正宮娘娘”,勉強維持正常的上課時間,已經是很好的待遇了。
其次,社會的審美變異也使語文課本缺少了吸引力。光怪陸離的社會,催生出大量“快餐文學”,學生們崇尚的是憤世嫉俗的少年寫手,卻對深刻犀利的魯迅文風嗤之以鼻;學生們會為憂郁陰冷的幻想落淚,卻視冰心的純凈、朱自清的真情為淺??;老師眼里堅守真善美的語文課本,在學生們的眼里遠不如《少男少女》之類的時尚雜志。
而當今的孩子自小養尊處優,即使課改后的新課堂上,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要么缺乏“自主”意識,以被動的思維為主;要么不會傾聽、交流與合作,“霸占”課堂。這些缺陷使課堂上不能形成有效地“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最后,教育同仁對語文學科特點的認識不足,導致對語文課改缺乏正確的估計,評價過于苛刻,期望過高。在這種背景下,讓語文承擔“課改先鋒”的重任,無疑是把語文推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
在課堂教學中,應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大膽引入"活動教學"觀,即逐步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以講授為主,輕視主體活動,輕視學生素質發展的傳統教學形式,逐步形成"學生學,教師導,關注學生發展的新型教學形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積極嘗試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新的教學形式,力求使傳統課堂教學的學生以"聽"為主,轉成以學生的"動"為主。及時改變教師的傳統角色,努力樹立新型的教師角色,即應使教師從課堂教學的主宰者,教材、教參的復制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形成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應努力營造全新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師生關系平等,教學互動,教師注意及時給予學生必要的鼓勵,教學過程充滿著"成功"的體驗,師生熱情高,課堂氣氛活躍有序。
課堂教學改革,是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參與和積極自覺的學習態度上。在教學時,對學生進行自覺積極的學習教育,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師生間合作默契,同伴間團結合作、和諧民主,樹立新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是學生的同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參與,爭取將每一節課堂都打造成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的基本模式是分為三部分:預習,展示,反饋。即每節課教師占用5—10分鐘,學生自主學習時間要保證得到25分鐘,課堂達標5分鐘。預習環節是把這節課的學習任務寫在黑板的右上角,讓學生自學。展示環節,一般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首先進行小組展示,交流預習成果,然后進行全班展示,學生會的不展示,不會的出錯率高的進行展示,師要給與及時的評價。反饋環節的主要任務是對前面的課進行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回歸性的檢測,本環節尤其突出弱勢群體,對他們進一步檢查學習情況,看能否達到三維目標。這一環節主要是利用好,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的戰略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在高效課堂中,教師不再是以前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直接參與者;教師應稱其為“導學教師”、“大同學”;講課應該稱其為“課堂學習”、“指導學習”。
現在進行的合作學習,但合作的意識并不明確,這不等于是合作學習。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應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學會自己學習,自己學會讀書,學會自己完成作業,自己動腦解決問題,能用寫或者畫表達自己的感受。還需要在學生養成教育上多做一些工作。
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欲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新課改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生變化,新課改也為教師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相信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激發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相信自己也會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成長,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努力貫徹新課程的理念,不斷進行教育教學上的創新。
一、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素質,努力尋找研究的突破口。
作為微課題研究的實施者,必須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于是我在已有的理論基礎上結合本班實際情況展開研究,閱讀大量相關教育教學的案例,積極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和科學理論,使研究有效和有質。從一開始我就下定決心,堅持進行理論學習,不定期通過圖書館借閱、網上查閱、專業書籍的購買,收集了大量與所研究內容相關的資料,開拓視野。
二、積極做好課題的研究準備工作。
我堅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隨著資料的準備,課題的立項,課堂效果的總結,腳踏實地學習研究。通過閱讀學習,教學實踐,力求做到:
1、緊扣課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導入的實效性,充分準備課題研究的資料。
2、通過資料的大量準備,結合日常教學,構建合理的課題研究體系。
3、設計準備階段的調查問卷,力求為課題服務。
另外,在課題的研究準備階段,我還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對日常教學導入方法的改變,從學生的眼神中看出課堂導入的重要性,讓我明白學生求知和課堂導入密不可分。
三、及時總結經驗,改進不足。
我在前期準備階段中,總結在教學實踐中的不足。由于課堂導入方法的不確定性,課堂內容的不一致性,總結自己,找資料找方法,提高導入效率。讓課題研究成果更具有價值,更有意義,及時的改進和總結,為課題準備成長自己,再接再厲。
通過準備階段的學習,我會堅持自己的課題,用心研究,用心準備,力求完美的完成自己的課題,也是自身素質的進一步提高。
特長,教師要不斷了解、分析學生的差異情況,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和發展,每個學生都是生動、活潑、有求知欲、有創造力的個體,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創造熱情,使學生主動自覺地接受教育。
不把以前的考試分數、平時課堂答問題的正確與否,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要把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綜合起來評價學生。只要有進步,就是好學生。
以教師的主導作用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實現,重視多維素質的培養與發展,強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注重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使每個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功和快樂。
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依賴于和諧互助的師生關系,教師必須充分信任學生,堅信每一個學生都具有發展的潛能,都有進步愿望,都有追求知識、追求真理的本質。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非我們的教學目標,而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和途徑。語文學習中用什么樣的學習形式來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都取決于教學目標的要求。
2.“語文教學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之上”。這里的“平等”絕不是師生在任何事務上都是絕對平起平坐,更不是說教師與學生具有平等的知識水平。教師在尊重學生平等地位的同時又是高于學生的,他們要引導學生掌握更廣泛且更有深度的語文知識。如果教師不加鑒別地肯定學生所有的言論,而不對其進行一定的點評和拔高,學生是很難獲得進步的。
2
因此,教師應在堅持學生平等地位的同時在某些方面又要高于學生。
3.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們在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都要實現該教學目標,而是憑借語文活動使學生感受到課文內容中豐富的人文內涵,“潤物細無聲”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最佳教學境界。
4.很多教師認為,新課標的最終目標應是“學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動起來”,在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下,達到大家都動起來的最終目的。其實不然,語文學習中的調動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學生在調動的外表下內部的思維一直處于停滯狀態,這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不管課堂上采取哪些調動方式,只有那些能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學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相反,如果學生在熱鬧的形式下內部的思考一直處于停滯狀態,這樣的“動”也無益。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任務是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的同時更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啟動學生的情思,這才是真正的“動”。
1.教材。教材是課堂教學的藍本,“探究”不僅是學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師自身對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層內涵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千萬不能課文還未讀懂,就找來課外知識以拓展學生的知識。教師須知知識的遷移不是“見異思遷”,向課外延伸應有“度”的限制,很多時候,將延伸的內容作為課外作業完成,會更有收獲。
3
替教材等,這樣的教學方法沖淡了語文教學的實際任務,難免有“做秀之嫌”。
我們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但更不可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只有教師適時介入,進行必要的點撥歸納,對文本作最后的拓展,才能將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深層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和正確的觀點。
以上是我在語文課改中的點滴感悟,從中不難發現,實行課改并非只是教學方法的轉變,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思想、觀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內容,它要求教師必須有一個脫胎換骨的轉變,而轉變的唯一途徑就是鉆研新課程標準,并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實踐,不斷反思,不斷更新,不斷突破,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課改教師。
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高中語文教學。
僅供參考。
曾幾何時,我們的語文教學走向了單調乏味,走向了枯燥無趣,以至于學生們討厭語文,害怕語文,甚至于漸漸遠離語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學生,而是在于語文教師自己,是我們用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保守固執關起了語文樂園的大門,讓學生們在這座知識的寶庫面前,只有望而卻步。那么我們怎樣才能進行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怎樣才能讓我們的學生喜歡上語文?以下幾個方面是我的一些心得。。
一、憑借教師的語言魅力,牢牢吸引住學生。
首先,教師的語言要講求“精”。要使課堂語言少而精,一定要在課前把握不同課文的特點并加以精心設計教學語言。要設計好這節課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問題要集中,而且要突出重點,切忌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什么都有想解決,往往結果卻是什么都解決不好。對講授每一個問題,也盡可能對用語事先作一番準備,要使用的幾個關鍵詞語,應該經過推敲和篩選,提高它對闡釋問題的命中率。
處理課堂臨時出現的疑難問題,教師的“即席”用語要能夠“一語中的”,這樣,對學生的刺激才強烈,才會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才有利于學生記憶的鞏固。
其次,教師的語言要注重“啟發”。教學語言的啟發性是現代教學法所倡導和追求的目標之一。它的好處很多,例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活力,造就學生的進取精神,活躍課堂氣氛等等。例如,在教學《孔乙己》時,可以這樣設計教學語言:凡是讀過魯迅小說的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讀過《孔乙己》的,幾乎都在心底留下了這個舊社會苦人兒的形象,魯迅先生運用了怎樣的鬼斧神工來塑造了這個藝術形象的呢?孔乙己的悲慘遭遇,究竟是社會的悲劇、性格的悲劇還是社會的悲劇呢?仔細學習,可以得到答案。自然而然的,學生在轉移注意力的同時也注意到了這幾個問題,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與學習重點,在聽講的時候也能做到心中有數了。
第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機地聯系課文的相關知識,得心應手地穿插背誦有關的。
詩詞。
警句啟發學生課后去多讀書,或有意識地聯系學生過去背誦的篇目啟發生學生去記憶鞏固知識,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學生被教師廣聞博記的學識所“粘住”就能激發起對學習的興趣,不由自主地迷戀教師講課而喜歡上這門課了。
二、體驗成功,實施激勵評價,激活課堂。
每個學生在思維、記憶、分析、理解、創新等能力上存在著各種差異,但無論他們之間存在何種差異,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就是“期待贊揚”。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教師的贊揚是學生最大的收獲。,因此可以說,學生在學習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師發現自己的優點并得到激勵與肯定。有鑒于此,在教學中,我們應多給學生一些成功的體驗:如讓他們準確寫出一個。
成語。
背會一首詩回答一個問題做會一道題等;課堂回答問題時、作業批語、作文。
評語。
中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喝彩,多說“你真棒”“說得真好”之類的句子讓學生體會到“我能行”。即使學生出了錯,也應該選擇合適的語言,和緩的語氣,如“沒關系”、“再想想怎樣說更好”等句子加以鼓勵、啟發和引導,讓他們在認識和改正錯誤的同時得到進步,萬不可傷及學生稚嫩的心靈。此外,在課堂教學中還可引進競爭機制,采用以小組為單位的評比方法,在學生表現出色時,及時地給予獎勵,一堂課結束時,進行小結和評比。如此,不僅能刺激學生的思維,活躍緊張的氣氛,激發學生的進取心,而且對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有很大的作用。教師再適時適地的做出適當的表揚和鼓勵等激勵性評價,使學生在積極參與中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增強自信心。正如愛默生所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敝挥袑W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進一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課堂,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他們自覺地進行語文訓練,不斷培養和提高語文素養。
總之,要想讓語文課吸引學生,教師就必須結合自己的個人風格,采用多種方法,讓語文課堂更生動形象,真正做到讓語文課堂洋溢著人文色彩,讓學生真正的體驗到語文學習中的快樂,從而愛上語文課。
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出種種消極心理。
如一部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后作業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數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也低不到哪兒去。一部分學生迫于高考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的態度比冷漠型要積極些,但也只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
學習計劃。
只是滿足于上課聽講課后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滿足于老師問起時有“我已認真學過了”的回答;捫心自問時也可以“我已努力過了”聊以自慰。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還有一部分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等原因盡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倒退于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憂慮。隨著考試的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覺范圍變窄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并想象失敗后的情境無法發揮正常水平。這樣幾個輪回之后他們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化心態。高中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出現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認為憑著十多年積累的老底夠了,“我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己發現知識上的“空洞”,產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他們就能付諸行動。筆者曾在學生高二時搞過一個試驗,讓學生分析、提煉、積累課本中的作文素材。每個班分成6個組。一個小組負責一冊課本和讀本的內容。每個小組指定一個組長。組長負責把本書里的重要課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資料,并加工處理,如修改、裝訂等。準備工作做好后,班上組織交流。最后教師收齊,裝訂成冊,作為一個學生課題來處置。這樣,原來不夠重視課本的人,懂得了課本的價值;原來感到作文無料可寫的人,也大有收獲。因而,他們再也不小看課本,高三時候,還有一些學生在自覺梳理所有課本里的知識材料。他們再也不認為課本無用了。
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睈垡蛩固挂舱f:“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笨梢?,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于創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如復習古典詩歌的藝術創作手法時,《詩經》里“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于“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同學們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講“賦”時,在解釋了“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敘述或描寫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說的“賦”。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松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復習語文的興趣。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蔽蚁?,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俗話說,“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自信心而導致失敗,這在生活中司空見慣。不妨搞一些小的專題性的競賽,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對高分獲得者及時表揚和獎勵,因為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著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學生學語文,最怕的有作文、現代文閱讀和詩歌鑒賞。在開始進入詩歌鑒賞復習階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學:了解詩歌的常識——鑒賞詩歌的形象——灌輸詩歌的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訓練答題步驟——品味詩歌語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關于談詩歌鑒賞技巧的小論文。經過幾周的訓練,學生覺得“詩歌鑒賞也就這么回事情嘛,沒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個普遍現象值得重視——他們的閱讀量有限,他們的鑒賞水平太低,必須強調他們多做練習。否則,理論并不能很好地指導他們的實踐——準確鑒賞詩歌,這才是真正的難點。但無論怎樣,我通過做這樣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這一點,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獎勵可以提高學習效果,至少不會降低其效果”,“獎勵是人的一種本能性的追求”。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獲感、成就感,嘗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雖然新課程已經實施有多個年頭了,但是好多教師仍是一頭霧水,而且經常能夠聽到老教師這樣說:"真是不知道怎么教才好,越改越迷茫啦",其實,并不是改革不好,而是好多人還沒有徹底地去改變自己頭腦中的老觀念,以至覺得無從下手。下面談談自己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兩點體會。
一、從課堂活動入手,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教學活動是新課程實施的主渠道,學生學習過程中,要使教學的內容更易于學生掌握,最好的方式是通過他們自己參與教學過程獲得。而課堂活動則是最好的實施辦法。高中新課程計劃在實施中強調著眼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態度、能力、知識諸方面的學習與發展創造條件。強調加強對學生各種學習活動的組織,大量增加觀察、實驗、操作、調查、討論等課堂學習活動,并把綜合實踐活動列為必修課,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人格和能力。
因此,高中語文教學,必須優化教學過程,從課堂活動入手,加強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的意識,把課堂變成學生探索知識,提高認識事物能力,發揮創造才能的舞臺。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的過程。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當然,課堂活動過程中,由于學生素質、紀律觀念、教學條件等原因,活動操作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如:課堂混亂,冷場,答非所問,時間不夠用等等。這就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學各個環節中精心準備、合理組織,研究教材,研究學情,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探索適合本學科特點的教學方式。
二、從改善師生關系如手,創造寬松的教學氣氛。
在傳統觀念下,教師的角色是高高在上的嚴師,所謂"嚴師出高徒",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師只要求學生尊重老師,所謂師道尊嚴,根本不考慮學生的感受。割裂了師生間的互動與情感交流。學生只有被動的服從,缺乏必要的溝通。而這樣做的結果必然導致師生關系緊張,有些逆反心理強的學生甚至暗中和老師對抗,嚴重影響教學工作。新課程中,旗幟鮮明地提出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變。即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實施者、探索者。
教學是一種過程,是一種提供給學生學習的機會,而不僅僅是教師教給學生東西。獲得知識、參與活動、增加體驗都是教學的結果。因此,教師要轉變以往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的教學觀,樹立知識學習與智能發展相統一的教學觀。這就要求我們倡導教學民主,建立雙向互動的師生關系。這是發揮學生主動性和能動性,體現學生主體性的要求。一方面,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愛護和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精神,為學生的充分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使每一個學生自覺、主動地活動,成為積極的參與者和探索者,而不只是被動的接受者;另一方面,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使教師的教在對學生的學的誘發、組織、輔導、調節、反饋等方面而發揮作用,而不只見傳授現成的知識和結論。這樣,使師生積極的相互作用形成促進學生發展的合力。在教學過程中,要使那些比較單調的認知過程變得生動活潑,變厭學為樂學。便接受為探究,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使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課堂氣氛相統一。還要注重知識的升華和對學生思維過程的訓練,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學有所得。
總而言之,課程改革對我們每一位教師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學習,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技術水平,以全新的教學理念,全新的教學方法,適應高中新課改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為新課程的行家里手。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是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學生其他素養的發展必須通過理解和運用語言來實現,我們語文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修養,堅守屬于自己的那塊領地。讓我們一起共勉。
。
一是改變教學內容。我并不是說要舍棄我們的語文課本,而去迎合社會上媚俗甚至庸俗的文化風氣,而是在如何使經典藝術作品離我們近些下功夫。例如魯迅作品,因時過境遷,學生對大師的作品產生隔膜在所難免,但其作品中映射出的價值觀、人生觀,對社會的責任感,卻永不過時,更何況,其針砭時弊的藝術手法于當今又有幾人能超越?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改變語文教學“技術化”的問題,找回曾經精神失落的真正的人文性閱讀。
我們曾經以課文代作品,用習題代閱讀,拿能力訓練代心靈感受,從根本上動搖了閱讀的本質,造成了以“人文精神”為核心的閱讀場的缺失。沒了靈魂的閱讀,只剩下知識的邏輯性、系統性。而“思想是把火,閱讀就是傳承的火把;思想是聲雷,閱讀讓雷蕩滌靈魂;思想是把劍,閱讀就是把血脈切開”。當我們與學生共同走進魯迅的那個時代,共同追溯大師的思想歷程,我們就不得不因大師的個性而熱血噴張,我們的靈魂也將在碰撞中被蕩滌、被洗刷。
改“技術”為“藝術”,改“知識”為“文化”,重精神底蘊,在閱讀中尋找“心靈世界”,從中體驗自己的人生,獲得的不僅是“共鳴”,也是一份人生的“傳奇”。
二是改變教學方式。試想,如果一個在學校度過9年或者12年學習生活的孩子,整天處于被動地應付、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簡單重復之中,對于所學的內容總是生吞活剝、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們怎么指望他能夠愛上學習,并通過學習獲得快樂?我們怎么指望他能成為一個有修養的高素質的人才?學生的生命靈動與新奇天性被不斷銷蝕,主動性、被動性的學習方式最終使學生成為知識的“傀儡”,好的作品也會因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而變得讓人生厭。
但要謹防我們成為“牧羊人”,我們要關注對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與保持,我們要關注學生學習方法的科學與有效,我們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
我總認為,課改的基礎就在這兩個“改變”,有了這兩個改變,語文將“殺出重圍”,就如磚塊下的小草,亦如石縫間的杜鵑,迎來生命的春天。
挑戰意味著機遇。當我們走上課改的道路,當我們困惑在路上,當我們掙扎在路上,我們就將課改變成生活,我們就將語文溶于生命,我們必將笑在路上當新課改的一切沉淀為我們語文課的信仰與信念時,我們,語文老師,將幸福在我們的語文中如泉水般自然展現出來那就再好不過了。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卑选靶纬蓚鹘y文化底蘊”確定為學習文言文的價值追求。同時要求“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文化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边@一點也對古詩文、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文言文離我們時代久遠,且語言簡約、精深,學生讀起來難以理解,因而產生厭惡文言文的情緒,甚至會談“古”色變。為改變這一現狀,實踐新課標精神,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作了如下嘗試。
教給學生閱讀、翻譯、分析文言文的方法。例如,翻譯時要遵循“信、達、雅”的原則。學生掌握了方法后,每次講課前,可以要求他們書面翻譯出所要學習的篇目或段落,先行理解。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分小組討論,小組內解決不了的“疑難雜癥”再求助于教師。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使教師及時、真實地了解到了學情,講課時就能有的放矢,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俗話說:“三分文章七分讀?!彼纬祆湟舱f:“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睘榱伺囵B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應該充分重視文言文課堂的誦讀,讓學生在讀中疑,讀中悟,讀中品,讀中誦。針對學生的特點,在課堂討論解疑的基礎上,讓學生分幾個步驟去讀。首先,讓學生對照著注釋把文章從頭到尾邊讀邊譯,老師巡視指導,讓學生把自己還沒有弄懂的地方圈出來,同時整理到筆記本上,可以問同學,也可以問老師,直到真正弄懂為止。其次,讓學生試著不看注釋誦讀文章,在還不能記住意義的地方作出標記,然后將這些難記的知識反復地記憶。在這樣的自主學習中,教師一定要做好組織指導工作,盡量讓每一位同學都能進入學習。同時要使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明白誦讀對學習文言文的意義。所謂根基扎得深,果實才芬芳,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愉悅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文言文學習不是以讀懂一篇課文為目的,而是以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為基礎,在教學中首先要激活先前知識,建立文言文材料之間的聯系。這一聯系體現在對詞義的理解、語法使用方面,也體現在對情感的感悟上。比如文言文中有一些常見的文言句式,如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還有常見的固定格式,在新課文中可先激活先前相關知識再聯系新課,這樣能夠有效地促進理解和保持。通過這種方式,使已有的知識在多次重復中得到逐步的強化。
《中學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學生要“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近年來,高考語文試卷也加大了對名句名篇的考查力度。因此,背誦并積累一定數量的名句名篇,既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優秀文化的感情的需要,也是提高學生自身文化品位,適應高考的需要。
總之,文言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讓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染。
一、實施課改,首先要改變教學觀念。
1、學生觀。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和主動性。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
1
特長,教師要不斷了解、分析學生的差異情況,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和發展,每個學生都是生動、活潑、有求知欲、有創造力的個體,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創造熱情,使學生主動自覺地接受教育。
2、質量觀。不把以前的考試分數、平時課堂答問題的正確與否,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要把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綜合起來評價學生。只要有進步,就是好學生。
3、教學觀。以教師的主導作用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實現,重視多維素質的培養與發展,強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注重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使每個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功和快樂。
4、師生觀。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依賴于和諧互助的師生關系,教師必須充分信任學生,堅信每一個學生都具有發展的潛能,都有進步愿望,都有追求知識、追求真理的本質。
二、語文教改感悟。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非我們的教學目標,而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和途徑。語文學習中用什么樣的學習形式來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都取決于教學目標的要求。
2.“語文教學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之上”。這里的“平等”絕不是師生在任何事務上都是絕對平起平坐,更不是說教師與學生具有平等的知識水平。教師在尊重學生平等地位的同時又是高于學生的,他們要引導學生掌握更廣泛且更有深度的語文知識。如果教師不加鑒別地肯定學生所有的言論,而不對其進行一定的點評和拔高,學生是很難獲得進步的。
2
因此,教師應在堅持學生平等地位的同時在某些方面又要高于學生。
3.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們在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都要實現該教學目標,而是憑借語文活動使學生感受到課文內容中豐富的人文內涵,“潤物細無聲”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最佳教學境界。
4.很多教師認為,新課標的最終目標應是“學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動起來”,在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下,達到大家都動起來的最終目的。其實不然,語文學習中的調動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學生在調動的外表下內部的思維一直處于停滯狀態,這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不管課堂上采取哪些調動方式,只有那些能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學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相反,如果學生在熱鬧的形式下內部的思考一直處于停滯狀態,這樣的“動”也無益。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任務是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的同時更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啟動學生的.情思,這才是真正的“動”。
三、課堂教學注意問題。
1.教材。教材是課堂教學的藍本,“探究”不僅是學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師自身對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層內涵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千萬不能課文還未讀懂,就找來課外知識以拓展學生的知識。教師須知知識的遷移不是“見異思遷”,向課外延伸應有“度”的限制,很多時候,將延伸的內容作為課外作業完成,會更有收獲。
3
替教材等,這樣的教學方法沖淡了語文教學的實際任務,難免有“做秀之嫌”。
3.師生關系。我們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但更不可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只有教師適時介入,進行必要的點撥歸納,對文本作最后的拓展,才能將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深層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和正確的觀點。
四、課堂教學避免誤區。
1、不能讓語文課變成朦朧詩,即閱讀文章不求甚解籠而統之,了解大意即可。
2、不能將語文閱讀變成警句摘讀,即讓學生只找出自己認為最精彩、最感人的語句,任意闡述緣由即可。
以上是我在語文課改中的點滴感悟,從中不難發現,實行課改并非只是教學方法的轉變,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思想、觀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內容,它要求教師必須有一個脫胎換骨的轉變,而轉變的唯一途徑就是鉆研新課程標準,并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實踐,不斷反思,不斷更新,不斷突破,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課改教師。
新課標是教學的依據。我們認識到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尤其是要求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要注意創設教學情境,尊重每一個學生對文本的閱讀體驗。
關于高中語文新課改來說,我最初的認識是主要有兩個轉變:一是轉變教的方式;二是轉變學的方式,即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這又談何容易?往往我們的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于形式。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也是有這樣的一些現象:例如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細講精練;一些具有綜合性系統性的知識,教師卻將之分化,影響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形成;一些學生自己的見解和體驗,往往因為老師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扼殺。帶著這些疑問,我認真的聽專家們的引導和指點,認真和專家們做心靈上的交流。蘇教社的老師說的好,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分析運用獨到的處理方法,把教學思考中的特點、優點、亮點通過情景表達出來。
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思考和發言的機會,構建合作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老師既要學習先進的課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適當改革教學;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或情境。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這樣的去做:
第二、在教學中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合作,發揮想象思維來解決問題,并尊重和正確解讀這些合作體驗的結果。
參加這次培訓之后,面對新課程,我們老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全面、深入地理解語文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體會并實踐課程理念的核心“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所以,培訓結束后,我們個人的學習并沒有結束。
1、認真學習新課標,具體的去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各種弊病。
2、研究學生,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
3、研究實驗教科書和相應的教輔書,弄清它們與《課程標準》之間的聯系點和著力點。
4、研究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和文化生活氛圍,爭取能夠創造性地選擇和運用各種民族傳統文化來改進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親切感中增添新的體驗。
當然了,這些都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堂學習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7月14、15日,我參加了在昌樂二中召開的全縣小學語文教師培訓會。會上,聽取了四位教師的報告,他們分別是奎文區幸福街小學的王安存,壽光圣城街道西關小學的張麗,我的同事張秀紅,青州市實小的張云杰。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時間,但通過培訓,我受益匪淺,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下面是我的點滴體會:
一、要正確面對工作中的挫折。
張麗老師和張云杰老師在報告中都提到了自己有些坎坷的。
教學。
經歷,談到這些,他們沒有抱怨,而是認為,正是這些坎坷的經歷,才讓自己取得了今天的成績。張云杰老師說:“不要抱怨生活對你的不公,坎坷也是一種財富?!边@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迪。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從工作中得到的就會是歡樂,而不是煩惱和悲傷。
現今的語文教學或多或少存在費時多,收效卻不高,教師辛苦,學生乏味,老師講得多,學生讀書少,語文學習實效差,最終形成“課內損失課外補,老師學生都辛苦”的現象。這是因為教師在教學中背離了語文教學的宗旨。所以,張云杰提出:“語文教學要返璞歸真,要回歸本位?!薄耙虒W生一生有用的語文?!边@里所講的“真”,即語文教學的本質。那么,如何回歸語文教學的本質呢?首先,重視通過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
古代的語文教育特別注重通過誦讀來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古人在這方面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已經做為格言流傳到今天。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等,講的都是誦讀對于理解和感受語言所起的重要作用。
有人認為古代的誦讀就是強迫學生死記硬背,其實學生根本不理解,這是一種僵死的教學方法,應當全盤否定。于是,他們又走向另一個極端,課堂上完全由教師包辦代替,教師講的頭頭是道,學生聽的昏昏欲睡,一篇文章學完了,學生幾乎沒有通讀一遍課文,課堂上聽不見書聲瑯瑯,只聽見教師泛泛的講解,致使語文教學失去了生機和活力。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的有效途徑,況且課堂上教師無休止的分析也未必使每個學生都聽得懂,因為還有一個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的問題,那么在這種情況下給學生一些誦讀的時間,讓學生在誦讀中印證教師的講解,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學生則會自覺規范自己的口語和書面語,表達能力不就提高了嗎?其次,重視模仿,強調創新。
大凡古代有成就的作家,多是以模仿起步?!吨熳诱Z類》上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之即久,自然純熟”??少F的是,古人不但重視模仿,而且還強調在模仿的基礎上創新。清代學者唐彪在評論韓愈和歐陽修時說:“韓師孟,今讀韓文,不見其為孟也;歐學韓,今讀歐文,不覺其為韓也;若拘以模仿,如邯鄲之學步,里人之效顰,所謂師其神,不見其貌,此最為文之真訣”。由此可以推測,古代的語文教學重視讓學生通過模仿提高寫作能力,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我們今天的作文教學提倡讓學生寫真話,寫心里話,這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學生能寫出真心話,并不等于會寫文章。寫文章還要講究章法、技巧,這就需要引導學生模仿好文章在結構、表現手法等方面的優點。葉圣陶先生對此早有過精辟的論述,他說:“課文就是例子?!币虼?,模仿是溝通閱讀和寫作的一道橋梁。事實上,許多老師也這樣做了,但是他們只知道讓學生機械地模仿課文,沒有做到古人所說的“師其神,不見其貌”,缺乏創新精神。古人在這方面的寶貴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再次,注重文道統一,提倡文以載道。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認為“不學詩,無以言”,又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草木鳥獸之名”??鬃釉谶@里講的雖然是詩歌的教化作用,但也可以推測,古代的語文教育是把“文”和“道”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拔牡澜y一”的確是語文教學應該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
我們所提倡的“文道統一”,就是兼顧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把語文知識教學和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機地融為一體??上У氖?,有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重“文”不重道,只傳授知識,不重視育人,或者人為地把文和道割裂開來,將語文課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課”,或者在課文課上加一個長長的思想教育的尾巴,搞穿靴戴帽式的對號入座,這些做法都有悖于“文道統一”這一教學原則。
三、
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痹S多大作家一談起之所以“成名立家”,無不一致認為,那是得益于孩提時期大量地看書??梢?,多讀書能提高寫作能力是古往今來人們的不謀而合。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在課外的延伸,加強課外閱讀能讓學生多渠道多形式攝取信息,能開拓學生視野,豐富生活,培養創新精神。所以,語文教師要開動腦筋,激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們多讀書讀好書,在閱讀中增長自己的知識,豐富自己的人生。
2月14日—21日,四川省高中語文省級骨干教師四川師范大學。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培訓班104名學員參加了我校舉行的培訓。短短8天時間,他們聆聽了10余位學者專家的專題講座,我校孫雪梅老師和另外兩位外校老師就《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一課進行了精彩的同課異構。以下是黃燕老師的聽課感受。
12月20日上午,七中嘉祥外國語學校的大階梯教室里濟濟一堂,四川省高中語文骨干教師培訓在我校熱情綻放。今天培訓課題是對語文教學的同課異構,即用不同的教學設計去構造同一堂語文課。
冬日的晨霧并沒有遮擋住語文課堂的陽光,濕冷的空氣中彌散著語文課堂的熱情。本次同臺獻課的有來自綿陽中學實驗學校的任文川老師,成都七中劉源老師和我校孫雪梅老師。三位老師以其敏捷的才思和深邃的才情給在座的老師獻上了三堂精彩紛呈的語文課——曾榮獲普利策新聞獎的《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他們所教授的內容雖然相同,但是三位老師所傳遞的語文教學之美卻是截然不同的:綿陽中學任汶川老師對文本的深沉探索,七中劉源老師真誠地和學生一起溯游文本,我校孫雪梅老師懷著對歷史的深情祭奠讓人動容,他們的語文課堂無一不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他們身上所綻放的思維之光。
課堂上,《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讓學生懷著沉重的心情去緬懷那段不忍回顧的歷史,讓孩子們在擁有美好的世界里去追問歷史留給我們的思考,讓在座的所有老師也隨著三位老師的講述找尋那種油然而生的使命感。語文課堂不僅是傳授之乎者也的花園,更多的應該是讓學生們在老師的精神感召之下有一種責任感和反思精神的陣地。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這次培訓時間很短,三堂課留給我們更多的思索應是如何在語文課堂里營造更多的美,思想之美和語言之美,人文之美和人性之美。這次的培訓不僅僅是一堂堂語文課,更讓我們感受到是一場場精神盛宴,讓我們向語文教學更深處漫溯吧!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huibaotihui/154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