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的評估是對教學效果進行反饋和改進的重要環節,可以幫助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請大家參考這些教學計劃范文,借鑒其中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設計。
今天聽了我校趙勇主任的《新課程課堂教學新技能》的講座,收獲很大。通過典型的教學案例,分析了新課程課堂教學技能的主要教學功能和基本要領,指出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的方法和途徑。對教師新課程下課堂教學中的基本技能和新課程下的一些新的組織模式的技能等開展指導,值得我們每位教師學習借鑒。如何將新課程課堂教學技能與我們的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統一。改變課程的功能,新課程突出強調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基礎教育的性質和時代的特點,重新界定新時代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概念,教會學生掌握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注重學習過程,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健康情感、積極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并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現在課堂教學目標中,貫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落實在課堂教學行為中,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有效地與學生交往互動。
教學的本質是交往。新課程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創人生體驗、共同發展的過程,是師生互教互學的學習共同體。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安全、自由、寬容、理解的教學氛圍,改變課堂上教師一味關注自我表現的狀況,要進行傾聽與對話、溝通與交流、合作與共享,把課堂變成師生活動主體之間交往互動的空間,讓知識在傾聽與對話中生成,在溝通與交流中重組,在合作與共享中增值,實現“教學相長”,共同發展。
三、轉變角色,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
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角色。教師不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課堂教學的積極的心理氛圍,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帶領學生走向知識;要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指導學生建構知識;要以教師的教學行為方式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在觀察、傾聽、對話、交流、合作中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一起分享認識與情感,尊重學生的差異、人格和選擇,與學生一起探究真理,并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
引導學生領略我國豐富的橋文化,提高文化素養。
能力目標:
1、增強學生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
2、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意識。
3、提高學生言語表達、拓展思維、寫作能力。
情感目標:
欣賞橋文化及其內涵,激發愛橋的情感,提高文化素養。
活動重點:
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活動難點:
訓練學生拓展思維、寫作能力。
活動課時:
一課時。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茅以升曾這樣風趣地說過:橋是經過放大的一條板凳。人類在發展的幾千年歷史中,創造了林林總總、千姿百態的這種板凳。這些板凳,不僅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更主要的是在這幾千年里,它自身也孕育出了豐富多彩的橋文化。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橋的世界,去領略這多姿多彩、妙趣橫生的橋文化。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中外名橋。
二、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賞橋:欣賞有名的橋的圖片(多媒體顯示)。
第二環節:知識橋。
看了這么多世界各地、風情萬種的橋,肯定讓大家大開眼界、受益匪淺吧。下面就讓我們進入一個緊張、激烈的問答環節,來檢測一下同學們對橋知識的掌握情況。這些問題就是一座雄偉的大橋——知識橋,也是我們本節課要完成的目標,看哪一些同學回答得最多、最完整,在本節課結束后,他就率先過橋,就是這次競賽的冠軍,當然,我們希望每個同學能順利渡過這座橋。好,現在讓我們來看第一題。(多媒體顯示問題及答案)。
讀題1:橋從形式的角度主要分為哪些?明確:梁橋、吊橋、浮橋,拱橋、立交橋等。
讀題2:建橋的常用建材有哪些?明確:鋼鐵、水泥、木材、石頭。
讀題3:我國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現在的最古的石橋是哪座橋?
明確:趙州橋。
師:能說出它的所在地嗎?
明確:河北趙縣。
讀題4:現存最早,橋洞最多的石橋是哪座橋?這個題稍有難度,不過如果仔細看書了,也是可以很快找到的。
明確:是江蘇蘇州的寶帶橋。
讀題5:吊橋首創于哪個國家?a,俄羅斯;b,希臘;c,羅馬;d,中國。
明確:中國。
讀題6:國內第一座鋼箱梁懸索橋是哪座橋?沒有人知道嗎?提示一下?它在廣東,而且就在東莞。
明確:虎門大橋!現在大家應該記住這座橋,它可是我們的.驕傲!
讀題7:下面哪幾座橋是架在珠江上的?a,人民橋;b,放生橋;c,華南大橋;d,蓮花橋;e,吊橋;f,廣州大橋;g,商橋;h,海珠橋。這是一道多選題,多選、漏選都不正確。
明確:人民橋,華南大橋,廣州大橋,海珠橋。
明確:瀘定橋!
師:到現在呢,我們有關橋的知識問答就結束了,同學們就積極踴躍,很不錯。不管是剛才回答最多、最準確的同學,還是沒有機會回答的同學,都不要有什么想法,后面還需加油。
(多媒體顯示)。
第二環節:橋話,話橋。
(一)有關橋的故事。
橋在我們生活中應用普遍,分布廣泛,相信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走過、見過、聽聞過許多橋。很多橋都被賦予了美麗的傳說故事與浪漫色彩。如杭州西湖的斷橋,就因為有了白娘子和許仙的愛情故事面經久不衰;又如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鵲橋,婦孺皆知。你們還知道哪些橋名的由來和關于橋的故事傳說呢?下面就請同學們講一下你們所知道的橋,以及有關這座橋的故事。
(本環節學生講述,師適當的點評)。
(二)有關橋的詩句、俗語、成語、諺語、謎語。
1、詩句2、俗語、諺語3、成語4、謎語。
(本環節學生講述,師適當的點評)。
第三環節:喻橋。
橋是平凡普通的,但它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含義,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不光是有關它的詩句、成語、俗語,生活中還有這樣一些橋,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陸地上,建造它們甚至用不上一磚一瓦,可它們卻實實在在地發揮著“橋”的作用,它在我們的心中是些什么樣的橋呢?就像班干部,他們是老師與同學之間的橋。又如電話,它是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橋。下面讓我們以這樣的句式,展開聯想:
______________是一座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1)友誼是一座橋,連接著同學的心。(2)書本是一座橋,帶著我走向知識寶藏的大門。
(本環節讓學生思考,并動筆寫)。
第四環節:理想之橋。
同學們的想象能力都不錯,發現了這么多生活中起著溝通作用的橋。關于喻橋的這個環節到這里就暫時結束了,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你有沒有想過要搭建屬于自己的理想之橋呢?比如說:在與父母和老師之間搭建溝通的橋梁;與朋友同學之間搭建交心的橋梁;盼望大陸人民與港澳同胞交往的橋梁……大家想想,你想搭建怎樣的橋梁呢?好了,大家都說得很好,或貼近自己的生活,或抒發自己的理想。不管怎樣,老師都希望你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搭建起屬于你明日能自己心中的橋梁。
小結:最后我們來看一個趣味問題,輕松輕松。這個題目很簡單,同學們可以在我讀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就舉手回答,看看誰的思維夠敏捷!
明確:讓兩個小孩分別坐在空籮筐中,然后那個老伯旋轉180度,就可以了。
到22世紀,月球將可能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在地球與月球間要修筑空間軌道,設計成螺旋折疊式,不阻礙空中日常航行,便于宇宙飛船通行,方便人們走親訪友和到月球旅行。今天我們坐在一起領略了無數名橋風采,包括有形的橋和無形的橋,十幾年后,或許我們同學設計的橋梁,將入圍世界名橋畫廊。就讓我們一起去跨越時代的橋梁,去構架屬于我們自己的時代橋梁吧。(再讀《再別康橋》)。
1、認為教學設計是技術學性質的代表人物是,發表——。
2、認為教學設計是實踐性知識的代表人物是。
3、課堂教學設計的四種理論基礎分別為系統論、、、和。
4、教學前設計的過程分成、、三個步驟。
5、教學分析就是對、、進行分析。
6、學習目標在教學設計中的意義可以概括為、、
7、對學習者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從、、等角度入手。
二、簡答題。
3、怎樣理論“教學有法”和“教學無法”的關系。
4、簡述學習任務分析的步驟。
5、教學反思的形式有哪些?
三、論述題。
1、試述應該建立一個怎樣的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模式。
新一輪課程改革實施以來,筆者聽過不少語文公開課、示范課,也多次參加評課。每一次聽課,總有這樣一種感覺:無論課教得怎樣,執教者在教學設計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有的甚至對每一個環節都做到了精雕細刻。而多媒體的運用,更是使預設的教學程序固定化。有些課為了體現新課程理念,也安排學生“探究”,組織學生討論,但只是在教師“設計”的范圍內進行,不能越過“雷池”??傊?,教學過程不是以課堂上的學情為轉移,而是以教師設計的教案為轉移。
筆者以為,重視教學設計無可厚非,但精雕細刻卻大可不必,課堂上也無須死摳課前設計的教案。一堂課在大的環節上應該合理安排,力求清晰,但如果每一個細小環節都考慮得十分周到,甚至天衣無縫,必然會剝奪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而“精雕細刻”之所以備受推崇,是因為它便于教師的課堂操作,還可以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閃失”。這樣的課堂教學,顯然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體現的是教師的個人意志,學生在課堂上自始至終聽任教師的擺布,雖然也不乏思維活動,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為教師的課堂操作服務。
我們經??吹?,有些教師在課堂上擺出一副“先知先覺”的架勢,把自己的閱讀體驗通過各種手段強加給學生,其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與教師達成共識。這樣的課,主動權完全掌握在教師手中,學生根本不能沉下心來,深入文本,獨立思考,更不能發表不同的意見。
成功的課堂教學應是教師的“教”服務于學生的“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平等對話,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其教學設計決不是用連環套似的操作程序來控制學生,而是致力于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自由探究、多向交流的情境和氛圍,是一種宏觀調控。它只需在總體上構建合理的框架,并明確師生努力實現的三維目標,而具體過程則留待課堂上靈活處理。它必須留出一定的空白,讓學生以自己喜愛的方式去填補。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也應是課堂教學設計的參與者,因為只有他們最了解自己的學情。事實上,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便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教師在課前根本無法預料的情況。這便要求教師根據學情適時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步驟,在必要時甚至可以改變“既定方針”。你若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就應該讓學生分享課堂控制權,就應該放手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發表獨立的見解,鼓勵學生大膽懷疑、大膽批判。這樣的課必然充滿“懸念”,甚至會發生“意外”??梢哉f,一堂毫無“懸念”即完全按照精雕細刻的教案施教的課不能看作成功的課。
誠然,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設計也是一門藝術。但這種藝術不是體現在如何“教”出觀賞性,“教”出新花樣;而是體現在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如何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合理的組織和指導,如何使學生從學而無疑走向學中生疑,如何對不斷變化的教學情境作出即時判斷和處理,對放開學生手腳后難以避免的.過頭現象適時糾偏,尤其是在發生“意外”時處驚不變,駕馭得當。這無疑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來原《中國教育報》。
教學設計,就是對教學的過程進行事前的思考,之后做出供下一步進行教學的一個行動方案,做出行動方案的過程,就是教學設計。
就其本質而言,教學設計是一個分析教學問題,設計、評價、修改解決方案的系統計劃過程。一些專家所提出教學設計概念的觀點大體一致,即他們都強調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包括如何編寫目標、如何進行任務分析、如何選擇教學策略與教學媒體、如何編制標準參照測試等。這些操作是必要的,也是最基本的。
1、分析教學目標。
分析教學目標是為了確定學生學習的主題,即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過程有關的知識內容。分析教學目標時要考慮以下四個方面:1、學習者的主體特征;2、教學目標只定義所有學習者都要達到的基本要求;3、教學目標應有一定的彈性和可變化性;4、注意能力與素質培養目標的提煉。
2、設計教學情境。
創設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用計算、比喻、演示教具、設疑、對比、類比等等來創設情境。建構主義強調要在真實情境下進行學習,其好處就是能減少知識與解決問題之間的差距,強調了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我們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的、真實的問題情境,以此為支撐物啟動教學,使學生產生學習需求。例如:加減混合運算可以設計為乘公交車的上下車。
3、設計教學形式與方法。
現在教學形式與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合作探究的、動手實踐的、觀察比較、開放型的,等等。我們都是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特點來設計最適合的教學形式與方法。
4、設計學習方式。
小學數學學習應該是兒童自主的數學活動,要讓兒童在動手操作中探究、發現、解決問題。我們在設計學習方式時要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并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親歷與體驗。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新課程背景下復習課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新課程背景下復習課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內容摘要復習課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課型之一,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提高的一個重要過程。
長期以來存在著這樣的現象:教師有的大量收集習題、試卷,讓學生在題海中苦戰;有的爆炒冷飯,讓學生機械重復地練習,期末復習時甚至讓學生把書后《總復習》做好幾遍;有的采用練習校對再練習再校對的教學方式,把學生會做每一題復習題作為教學目標。如此纖夫式的復習模式,完全喪失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失去了復習的真正意義:讓學生學會自己復習。本文著重以培養學生的自我復習能力為基點,試圖探索積極的、有效的新型復習課教學模式。
關鍵詞:自我復習能力有效教學模式。
【背景描述】。
幾年來的新課程改革不乏這樣一個現象:數學新授課的教學研究轟轟烈烈。
因此,新授課的課堂教學發生了本質的變化:教學中把新的教學理念轉化為新的教學行為成為教師的自覺行動,動手操作、獨立探索與合作交流已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而老三課(練習課,復習課,試卷分析課)受到空前的冷落,占數學課時總量近二分之一的老三課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現象普遍存在。在練習課和復習課中教師往往是以機械重復訓練占主導,其課堂教學的主要流程是教師按照書中的練習題,講一題后讓學生練一題,按程序進行到下課為止,或教師講幾個要點,然后布置作業,讓學生一做到底。這種低效、牽著鼻子走的炒冷飯式的課堂教學,無疑制約了教學效率的提升,蠶食了課堂改革的成果,更抵制了學生自我復習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現象點擊】。
之一:概念復習課任由學生信馬由韁。
一堂40分鐘的概念復習課,本應在新學的基礎上進行運用和延伸,來強化學生對四邊形特征的認識。然后此案就在教師的三問中結束了,而這中間的大部分時間都交給了學生,學生說一句我說一句,交流的仍是新課所教的知識,沒有深化和內化,當然復習對學生也就沒有了收獲。
之二:計算復習課大量的習題練習。
分析:如此盲目地練習做題,沒有重點和難點之分,沒有特殊題組的分類,沒有形式的變化,整一堂課學生埋沒于習題中,沒有思考的余地,整理的空間,分析的機會,對學生的知識整理和提升毫無益處,只會讓學生成為計算家,面對曾經發生的計算錯誤,學生依然不會發現,當然也會錯誤重犯。
【感悟與思考】。
(一)復習課意義亟待重新審視。
目前很多教師在總復習之前的新授課,會精心設計,認真準備,會因為課的不成功而耿耿于懷。而總復習在他們的眼里無非是:梳理知識點,專項練習鞏固,綜合練習提高。所以很自然的認為只要把知識點講到了,練習了,一輪練習不行再來一輪,最后效果也不會差。于是認為沒有必要,也懶得去精心設計和考慮每節復習課。恕不知,學生也有多年聽復習課的經驗,對教師的三板斧早就了解熟稔了。這樣的課堂對他們毫無吸引力而言,從而逐漸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
《新課標》指出,新課程下的課堂,不僅是知識建構的空間,更是學生生命活動的場所。它不在是一條靜止的跑道,而是學生提煉生活,展示風采,追求成功,感受歡愉,發展生命的過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信息傳遞,思維碰撞的過程,每40分鐘都應看作是師生共度生命的過程。所以新課程下的數學復習課,不再是教師憑一張嘴、一枝粉筆喋喋不休的了,也不在是教師羅列知識要點,學生死記硬背的強加式教學模式了,而是一個生動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鍛煉分析錯因的品質,建立自信心,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復習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自我本身的數學知識結構中查漏補缺,為自己提供有針對性、有效率的復習方法,從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并且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充分的發揮潛能和創造欲。
(二)復習課教學模式亟待改變。
細細品味我們復習課的現狀,是不受學生歡迎的課,都快成為枯燥,無趣的代名詞了。說明我們的復習課的確存在一定的問題,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1.課堂形式簡單,造成學生興趣疲勞。不少數學老師認為復習課是最輕松的,不就是出幾個相關的題目讓學生練練。于是幾乎所有的復習課就在出題做題再出題再做題中的度過。這樣的課堂對他們毫無吸引力而言,迫于某些壓力,學生不得不高度集中注意力,強打精神。造成學生聽課疲勞,從而逐漸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
2.教學要求單一,造成學生滿足度失衡。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而教師在設計總復習課時,擔心最多的往往是:我有沒有漏掉了什么?很少考慮我的這節課主要滿足哪部分學生?其余的學生我怎樣采取措施滿足他們?以至于對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不管不問,只要他們上課不搗亂就行。而對學有余力的學生也沒有更高的要求,課堂中也提不起精神來。課堂最終因陷于沉悶而成為少數人的課堂。
3.重視解題技能技巧的講解,把學生培養成解題能手。我們的數學復習課上成解題技巧課,主要是因為課的內容設計遠離學生的生活,遠離現實的世界,很少講知識的來源和應用。教師就題論題,學生在練習題的王國里,天天聽各種解題的方法技巧,做大量無實際應用價值又無理論價值的習題。導致他們對數學課堂的形式化表現出厭煩和畏懼。雖然有部分學生在課堂中,逐漸被其邏輯的精密,形式上的推演所吸引,為言之有據,論之嚴密所傾倒,成為解題能手,卻不了解身邊生活中的數學事實。
【探索與實踐】。
探索。
復習課教給學生復習方法,開展自主復習不失為一種好辦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需求輕松參加學習。不過自主卻并不自由,教師更要通過生動有趣的復習課堂設計讓學生暢游在自主的樂趣中,同時也可有一定的時間來照顧學困生,參與他們的自主學習中,在教師的引導下,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使他們在原有的知識水平上有所提升。
復習是相對與新授而言的一種教學行為,它是教師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新知傳授之后,引導學生對某一方面的知識作出系統整理與回顧的一個過程。復習課的教學目的有三:一是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恢復記憶,彌補知識與能力的缺陷;二是鞏固、整理已學的知識和技能,促使知識系統化;三是進一步提煉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復習課教學一般很難上,有的復習課上成練習課,就是做練習;有的復習課上成補差課,只是錯題集錦,學生都感到枯燥無味。如何讓復習課體現學生的自主性,使復習有趣有效、實用生動?注重復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復習,是本研究的主要目標。
實踐。
小學生的學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們要經歷中學、大學甚至更高。掌握一定的復習方法對于他們以后的學習無疑是意義巨大的,也是我們上復習課的一個重要的目的。
(一)學會自覺反思。
反思就是對過去經歷的再認識,數學的反思就是對原有學習經歷的回顧、重新思考。小學生的'反思行為往往處于一種下意識的和不自覺的狀態。也就是說,我們的學生還不會反思或者不善于反思。其實,教師要舍得花一些時間。讓學生進行反思自問:
a、今天老師復習的是什么知識?(整理內化,構建知識體系)。
b、我知道了多少?(對照檢查,確定補習方向)。
c、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對課堂中的哪些地方還存在疑問?(質疑提高,培養創新精神)。
然后有問題的可以舉手提問,師生集體商討解決。這種課堂空間的安排必然能幫助學生對所復習的內容進行自我的整理和內化,從而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可以起到磨刀不誤砍柴功的作用。這樣的反思,教師要以鼓勵和表揚為主,讓學生敢想,更敢說。筆者在四年級下《運用運算定律簡便計算的總復習》設計練習中,在相應知識點進行了復習回顧后,就安排了這樣的自主反思的時間查找錯題。
案例:
典型錯題分析:
師:這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對我們的計算非常有幫助,但是我們曾經在計算時就出現了一些錯誤,黃老師整理了一些同學的錯題,發現了這幾個錯題出現的比較多。你能診斷出他們的錯誤原因嗎?(錯題展示,學生診斷3分鐘)。
自我錯題查找:
師:我們曾經在自己的練習計算時也有出現過一些錯題,對吧,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打開課堂作業本,第11頁到第21頁,找到后并分析一下你當時出錯的原因。(配音樂,學生安靜尋找8分鐘)。
集體討論分析:
師:通過別人的和自己的錯題分析,你認為什么樣的題目最容易出錯?
生:乘法分配律的運用最容易出錯。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運用乘法分配率的題目的形式很多,我們不容易掌握簡便的技巧。
師:是呀,看來我們在計算時要特別注意這種題型。不要在同樣的地方中摔到了。
看似簡短的幾分鐘的錯題整理,但學生對自己的運用運算定律簡便計算中發生的錯誤原因的感觸是深刻的,有了自我的發現,才會在今后的練習中引起注意,起到真正復習的意義和目的。
(二)學會合作交流。
對于每個成長中的學生來說,由于他們各種能力發展的局限性,所以學生復習中產生的各種想法和思考會出現不合理或不完善的地方。雖然教師可以幫助他完善和糾正,但在與同伴之間的交流中獲得的糾正,往往來得更有意義些。在復習課中教師有意識的創設小組合作交流的場景,引導學生把自己反思的內容進行交流。從而整合學生個體之間因生活背景,生活環境和思維方式不同而形成的寶貴學習資源。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新的思考。這也是學生發展交往,團體合作,競爭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筆者在萬以內加法和減法復習課中,安排了快樂尋找的小組合作活動。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新課程背景下復習課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新課程背景下復習課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案例:
在有趣的猜數中引出了以下一些數:205312179710800。
快樂尋找同桌合作。
師:從這些數中,請你尋找出通過運算接近500的兩個數?看哪一組找的快?
同桌合作尋找。
生:205+312。
312+179。
師:你們怎么那么快找到了?
生:我們是估算的,看百位就行了。
師:為什么不找710和800這兩個數呀?
生:看一下兩個數的百位,相加一定不可能接近500,相減也一定不可能接近500。
生:算一算也就是要精確計算,筆算,直接列豎式。
學生開始尋找。
交流反饋:
師:哪個算式的得數最接近500,你們有結果了嗎?
205+312=517。
312+179=491。
在快樂尋找的小組合作中,學生從同學之間的交流反饋中,掌握了各種計算方法的運用,知道什么時候用估算的方法最好,什么時候應該要筆算。
(三)學會自我命題鞏固。
如果學生真正理解與掌握所學習的內容,那他就應該具備認識題型結構的能力。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學生內化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對學生來說,能夠根據所學的內容出好題,他們需要認識每道題的不同形式的本質特點和聯系。在出題的過程中就會進一步區分不同題型的差異。所以說,課堂中教師能把一些命題權交還給學生,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進一步培養他們整理復習的能力。比如,在萬以內加法和減法復習中,就安排了請學生編題。
案例:
編半開放的題型:
師:老師這里有一個不完整的豎式,你能幫忙補完整嗎?
46。
+357。
師:你打算填幾?好,誰會來算呢?這一題是什么加法呢?如果要使它變成連續進位加法,可以填哪些數呢?(4,5,6,7,8,9)一次進位加法呢,又可以填哪些數?(0,1,2,3)。
編開放題型:
師:編了這么多題目,你認為用這些數來編連續退位減法題,有什么訣竅呢?
學生交流編題方法。
通過不斷地編題,學生自然而然地進一步明晰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特性,從而更好掌握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對于上好復習課,仁者見仁,智者更有其說,但對于打破復習課的沉悶,讓其鮮活起來,使學生能充分感受到學數學的樂趣與其中的奧妙,促進學生的成長,是所有數學教師責無旁貸的,值得我們去做進一步的探索和努力。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個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會有不同的理解。新課程理念下,更提倡教師有自己的教學風格,但對教材的研讀和感悟是第一步。只要每一個走進新課程的教師能夠做到靜心鉆研教材,潛心解讀教材,品出內涵,悟出精髓,就能很好地把握新課程的脈搏,有效地實現教學再創造的過程。當然,本人的新課程下的復習教學策略還是基于教材內容作了一點淺層的嘗試,但至少這種嘗試一定程度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自我復習能力的發展。如此堅持,必然能催生出鮮活的思想、撞擊出智慧的火花,從而使孩子們在整理與復習中也能探出真正的精彩!
我讀了一本對體育教學幫助很大的書――《小學體育新課程》,讓我知道實施體育和健康新課程改革后的教學轉變,首先是教學觀念的轉變,讓我知道了四條基本理念,分別是:(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2)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堅持鍛煉的意識和能力;(3)關注地區差異和個別差異,保證每一個學生受益。有了這個教學觀念的轉變,讓我們看到了教師在上課時能融入在學生之中,與學生共同進行各種游戲活動,有了這個轉變,教師和學生一起游戲時,教師在游戲中失敗了,也認真的執行游戲的規則,接受處罰,這樣學生活動的積極性得到了較大的提高。例如:我把武術教學從單純的技術傳授轉向身心愉悅的活動,充分展現武術的魅力,把整節課用武術活動、游戲的方式貫穿起來,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課后,95%以上的學生表示滿意,反映出這樣的`課在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方面獲得了成功。
在班級授課的情況下,教師面對的是眾多既有共同的身心特點,又有不同的遺傳素質、家庭環境、智力水平、人格特性,而且兒童的身心發展又處于從不成熟到成熟的發展中的學生。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向他們提出統一的要求,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又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采用多種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做到因材施教。
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當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并不是清閑的,而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采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
讀了這書我學到了很多,受益匪淺,使我跟學生之間的關系融洽。尊重學生的多樣化,允許學生發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評估標準,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
讀了這一本書,我首先明白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是順應國際教育發展潮流之舉,是大勢所趨。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更好地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我要從多方面吸收改革的理論和實踐成果,不斷地用新思想、新知識來武裝自己、充實自己。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告戒我們:“理念不是記熟幾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實行?!弊鳛橐幻Z文教師,要把愛的陽光撒向每一個孩子,讓生命的陽光照亮教育的每一個角落――不僅照亮孩子的優點,還要照亮孩子的'缺點,特別是在對待學生的缺點上,要傾注更多的愛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要厚待“差生”,關愛學生的“缺點”,要善于理解學生,了解他們之所以“差”的原因,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心理,善于正面引導,尊重學生個體,要善于因材施教,使其能張揚個性發揮特長。只有學生積極地、多方面地探索,創新才能逐漸成為他自身品質的一部分。因此,我們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獨立地發現問題,抓住問題的實質,從不同角度探求多種求解途徑。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這些例子教學生掌握這個工具,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達到不需要教的目的?!?/p>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各級學校要將體育課的教學放在重要的位置,這為體育課的健康發展帶來了機遇。作為體育工作者,應該在專業素質上提高自身的素養,并且結合實際,在平時的教學方法以及改革目標上著手,積極探討新的體育課教學模式。
素質教育;中學體育;教學設計
新課程理念對于體育課程的提出,可以將體育課與健康課的設計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突出兩者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和實用性。體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多多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引導學生獨立發展,這是體育課“健康第一”的具體表現。而且每節體育課老師應該積極的引導學生參與到其中來,在每個教學環節都能夠使學生有收獲,引導他們到達各項教學目標。
這部分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顯得尤為重要,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體育老師在教學之前,應該將相關的計劃設計周全,考慮周到,以便應對不同的教學情形,使得課堂教學獨具特色。在剛開始上課的時候,學生們的注意力往往沒有放在學習上,容易東張西望,做小動作。在這個時候,教師應該采用有效的措施,將學生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宣布本次課程的任務以及具體的要求,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想一些方法提高課堂的學習氛圍,比如說做一些小游戲,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能夠感受到課堂學習的樂趣,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將注意力投入到學習中去。
1.新穎獨特,具有創造性
對于體育課的準備,教師要有比較新奇的想法,比較有創造性的教學活動內容,這也是體育課比較有特色的一個重要標志。如果只是像以前一樣都是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難免會讓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產生厭煩的情緒,甚至會對體育課的學習失去興趣,造成體育課教學的困難。
2.循序漸進,講求科學性
教學活動內容的安排,不論是怎樣的,都應該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學生在上課前的運動量只能是先小后大,活動范圍由身體的局部再到全身,運動速度只能是從慢到快。
3.從實際出發,有鮮明的針對性
課前的貯備活動要盡量非富多彩,在選擇具體的活動項目時,要首先考慮學生的年齡以及性別等特點,這些都對教師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具體內容,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活動內容,以此來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能夠讓學生們提高對學習的興趣,鍛煉他們的體育能力。
這是體育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務就是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掌握一定的體育技巧以及專業知識,并且可以鍛煉學生的性格,讓他們養成勇敢、頑強的、有集體主義精神的性格。在當前的教學改革形勢下,這部分內容顯得非常重要。因而在這些內容的教學安排上應該著重注意以下幾點。
1.合理安排運動項目
學生在上體育課時,主要是依靠體力來完成教學任務,需要身體經常性的活動。因而,體育課的相關項目的安排應該是要充分考慮到人體各部分的刺激,特別是要注意對身體上下肢的鍛煉,要將動力性的體育項目與靜力性的體育項目結合在一起,避免學生因長時間進行某一項運動而造成身體某個部位的傷害。教師在安排相關項目時,如果安排合理,會讓學生在學習時有一種輕松的感覺,同時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有極大的提高。
2.合理運用時間
在時間的安排上要盡量合理,體育課也要體現出多練的原則,一般花在這上面的時間在20到25分鐘左右,體育課的最大特點就是它與實際生活結合比較緊密,實踐性很強,教師在課堂上要使學生多多練習每一個動作,每一個項目,加強身體的鍛煉。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所學的內容,教師首先要對自己所教的內容十分了解,將一些比較重要的東西總結概括起來,使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容易,顯得淺顯易懂。
3.課堂組織要周密細致
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地組織是教師教學的重點內容,教師應該從教材內容以及授課對象學生和教學器材等等各方面進行周密的考慮。課堂教學內容如果比較緊湊,會讓學生有比較多的時間來練習所學的內容,加強對所學內容的印象。
4.運用多種教法手段
要讓學生對體育課充滿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除了要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工作以外,還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不感到枯燥。比如說,進行鉛球項目的訓練時,要制定相關的評價指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到鉛球的學習中去,主動加強對鉛球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學習過程中學到更多的東西,為了課堂的教學成果更加豐富,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育技術里面,教學設計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連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以及教學實踐的一個重要樞紐。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它運用了多種研究方法,考慮多種要素,并將它們聯系在一塊兒,設計出一整套方案來完成任務,體現出教學的系統性。1.整理活動的目的體育課是一門以體力為主的課程,上完課難免會出現體力疲勞的現象,這時就要修整一下。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有針對性的做一些小游戲,讓學生都放松下。2.講評是體育課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在講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講評要注意對象,針對不同對象要有不同的方法,內容要簡單易了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設計一些競爭性內容,讓學生在競爭中學到知識。競爭內容要盡量多樣化。對于勝出者,教師要積極表揚,再接再厲。對于沒有取勝的人,老師應該鼓勵他們振奮起來。(2)肯定學生取得的成績,指引他們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偠灾?,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教師要認真對待每一堂體育課,這是對教師綜合能力的具體要求。教師要對教學內容合理組織,適應學生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備課,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主動適應新課改的相關要求。
1.有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水鄉的優美景色和漁民捕魚的樂趣。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理解5個新詞語的意思;用“像……似的”、“恢復”造句。
3.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
4.正確流利地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
重點:正確流利地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感受水鄉的優美景色和漁民的捕魚的樂趣。
難點:感受水鄉的優美景色和漁民捕魚的樂趣。
3課時。
課件。
1.初讀課文。2.學會本課生字。3.讀通句子。4.了解課文大意。5.重點教學第一自然段。6.感受水鄉的優美景色。
1)課件呈現課題。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非常優美的課文21鸕鶿。誰能把題目讀準?注意都是平舌音。
3)昨天,老師要求同學們上網去查找鸕鶿的資料。誰能向同學們介紹有關鸕鶿的情況?
4)課件呈現多幅鸕鶿的照片,定格喉囊的位置。這就是鸕鶿的喉囊。介紹鸕鶿喉囊的作用,教學“喉囊”,范寫并要求學生在空白處寫2遍。
5)看課題猜想課文內容——激趣。
1)讀準字音。
2)記住字形:窄抹柔喉揀拋痕。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是否讀正確、通順?讀后請同學們評價。
4)課文寫了什么?
1)自由讀課文,你感受到什么?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
2)交流:總的感受是很靜很美;
a、夕陽照在小湖上,沒有什么風,綠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鏡子。(“平得像一面鏡子”是比喻,說明湖面沒有風、很靜。)。
b、岸邊有幾棵垂柳,垂柳外邊是一望無垠的稻田,幾只有窄有長的小漁船浮在湖面上。(“垂柳、一望無垠的稻田、浮”說明很靜。)。
c、漁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著煙。(“悠然”是自由自在的樣子,說明漁人的心里很靜很美。)。
d、灰黑色的鸕鶿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隊的士兵在等待命令。(把鸕鶿比作列隊的士兵,說明鸕鶿威武精神;“在等待命令”說明鸕鶿還沒有行動,還很靜。)。
3)小結:第一自然段主要抓住了哪些景物寫出了小湖的平靜和美麗?(湖面、漁人、鸕鶿)。
4)朗讀指導。
怎樣讀出靜、讀出美,自由練讀。指名讀,評價。齊讀。
5)指導背誦:這么美的文字我們怎么把它記住呢?根據你的經驗給同學們出出好主意?
(1、學習課文2—7自然段,(2、抓住重點詞語“一抹”、“恢復”,(3、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5、感受漁民捕魚的樂趣。
(1)復習:指名背誦第一自然段。
(2)說說聽了以后總的感覺是什么?
(3)導入新課,
(4)學習課文2—5自然段。
a、“灰黑色的鸕鶿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隊的士兵在等待命令?!丙R鶿在等待什么命令?請同學們讀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b、交流:
1)鸕鶿在等待什么命令?(“一抹”)。
2)“一抹”是什么意思呢?
3)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可用哪些詞語來把“一抹”代替?
5、練讀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指名讀——齊讀)。
6、剛才我們通過研究為什么一定要用“一抹”,研究出了漁人對鸕鶿的關愛、漁人動作優美、鸕鶿訓練有素、漁人發現魚兒多多。接著請同學們研究第二個問題:漁人這輕輕“一抹”抹出了什么?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2—5自然段,然后分四人小組討論討論。
7、交流:抹出了鸕鶿下水、粼粼波紋、魚兒多多、漁人忙碌、心情愉悅、獎賞鸕鶿。
8、指導練讀2—5自然段。
9、交流:把你認為讀得最好或最喜愛讀的語句讀給大家聽——齊讀。
10、漁人利用鸕鶿捕魚結束了,漁人載著滿滿一倉魚,蕩起槳,劃著小船回去了。這時候湖面又怎么了?請同學們讀讀課文6、7自然段,哪些景物與前文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邊讀邊劃出有關的語句。
11、交流:
1)天色:
2)湖面(理解“恢復”)。
3)漁人。
4)鸕鶿。
12、練讀6、7自然段,體會文章的照應美。
13、小結:漁人在這樣景色優美的小湖上捕魚,捕魚前悠然自得,捕魚時既忙又樂,捕魚后滿載而歸,這些都寫出了漁家捕魚的樂趣——漁家樂。這就是文章的寫作目的。
14、課堂小結。
1、背誦第一自然段。
2、熟讀全文。
3、完成書面作業。
1、齊讀全文。
2、總結全文。
3、背誦第一自然段。
4、默寫第一自然段。
5、指導用“恢復”造句。
6、完成其他作業。
在學習《新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之后,我知道了綜合實踐活動打破了傳統學科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以間接經驗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教室、走出學校以學生的親自實踐和親身體驗來獲得知識,獲得發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設計與學科課程有很大的不同,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素質,對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在這門課程中,第二部分“綜合實踐活動創新教學設計與評析”,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展示了綜合實踐活動的活動設計與活動過程。對于以前沒有接觸過這門課程的我,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對于怎樣進行學生實踐活動有了一些思路。案例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綜合活動”四個領域,其中,綜合活動展示的是綜合實踐活動非指定領域——主題班會與學校大型活動的活動設計與流程,更便于我們教師有針對性地借鑒。
人與自我教學案例中,“學生與網吧”這一主題從以下幾個方面展示了活動設計:主題的提出、活動目標、活動設計、活動過程(活動計劃和活動展開兩個方面)教師反思、點評。在這一部分里,不僅學到了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方法,而且明確了一種讓我的學生能更好的對待網吧使用網絡的教育方法,學生在實踐中自我教育比老師家長的說教更有效果。
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學習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鍛煉了能力?!皩W生與網吧”的課題,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到網吧對未成年人的危害,從而主動拒絕網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學生習慣接受老師或者書本的知識,在綜合實踐活動動,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每一位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方式。但在強調個性的同 時,我們必須努力追求教學過程的科學性。只有科學的教學思路,才能科學地指導教學活動。
初中數學的教學設計的總體思路必須遵循數學課程標準,充分體現課程標準。教學的最根本的出發點必須要放在學生的發展上 ——“為了學生的發展而教”。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以不同的發展”。因此,新課程教學總體思路設計:一要把學生“學”數學放在教師“教”之前,“導”學是教學之重點。二要把組織學生自主數學學習活動作為老師的主要任務之一,并要擔任起活動的指導者。三要著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數學思想,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四是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數學能力的訓練不能放松。五要實施差異教學,使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具體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的設計思路要圍繞具體教學目標,立足于學生實際情況,結合具體的教學環境等多種因素來進行。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破傳統教學思路之束縛,大膽創新。
思路(1)在于激起學生求知之欲。思路(2)在于引導學生理解負數應用的實際意義,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思路(3)、(4)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有理數的意義,體驗數學表達方式簡潔、明確之特征;理解相反數、絕對值的實際意義;使學生體會學數學可以提高我們的細致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是評價教學活動的標準,因此,教學目標的設計科學性,客觀性和可操作性對教學活動程序設計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在初中數學課程的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主導著學生按預定的教學目標進行,當然,這并不排除根據實際的活動情況臨時作必要的調整。 教學目標的設計首先要突出基礎目標,數學課程教學的目標包括數學基礎知識目標和數學基本能力目標。數學課程教學的基本知識目標和能力的目標具體體現在每一個知識點的教學活動和每一項能力訓練活動中,即要明確教學活動中要“學什么”和“練什么”。與傳統教學目標所不同的是:新課程在強調“雙基”教學的同時,更突出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的組織,即要強調學生“怎樣學”的設計,而不是“怎樣教”的設計。
基本目標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學生的特征,提出不同的發展目標,力求能夠實現每個學生在同一的學習活動中都得到最大的發展。
如“冪的乘方”一節,我的教學目標設計為:(1)、掌握冪的乘方運算法則,能夠運用法則準確進行冪的乘方運算。(2)、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已知的數學知識探究數學規律來獲取新知的意識。(3)、讓學生體驗從“一般到特殊,再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
目標(1)是基礎目標,要求每個學生必須達到。目標(2)是發展目標,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后,大部分學生能達到。目標(3)是給已經具備一定能力的學生提出的,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及其它學科知識都蘊含著的普遍規律性,進而激勵學生從諸多的特殊現象中探究一般規律的興趣。
教學過程的設計:數學教學過程是為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而在教師主導下展開的“教”和“學”的雙邊活動。教學過程的設計就是具體教學活動步驟的安排,體現著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手段和方法及教學藝術程度。筆者認為教學過程的設計必須首先體現教學目標和實現目標的策略,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應當包括“導入——提出問題;探究——思考、研究問題;交流討論——解決問題;總結——明確問題;實踐——應用問題”。一次教學活動的過程設計要根據教學目標,選定具體的豐富的內容,這包括生活素材、基本練習、典型例題、能力訓練題、實踐題等。
上課前我有些猶豫,上第二課時吧,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學習幾對反義詞,也許課堂氣氛會好一些。但是,本課的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我就選擇了上第一課時。
總結起來有這樣幾點是自己比較滿意的:一是為上好課我做了精心的準備,針對我的教學設計,親自動手制作了幻燈片,既美觀,又實用,效果不錯。二是本著“大家都會的不教”的原則,設計了這樣的環節,找出生字中大家都已經學會了的“人”字,只稍加復習,把“人”與“入”進行比較,并順勢進行“人”字的書寫指導。省去了學生字的“三環節”,即:拼讀、組詞、識記。三是把游戲寓于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開課時的猜謎語導入,識字過程中的開火車等。摘蘋果的游戲是學生最喜歡的,我把它作為獎勵,使學生興趣更濃,注意力更集中。
遺憾的是教學預設沒有很好的實現,有這樣幾點問題:一是小組建設不到位。雖然之前也進行過多次培訓和訓練,但仍不成形,加上前幾天在上語文園地,學生對于如何展示又有些迷糊,這節課上的小組展示讓人大跌眼鏡。二是預習不到位。在前一天的家庭作業中布置學生“在文中畫出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并把它們多讀幾遍?!钡邢喈斠徊糠謱W生沒有落實,為了照顧他們,只能放慢教學節奏。三是時間把握不夠好。交流識字用時太多,影響到后面的課文朗讀時間不夠,讀得不夠深入。四是預設時備學生不夠充分。
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畫》這首古詩的教學不同于高年級,重點是引導小學生在識字的基礎上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多層次地讀,在朗讀中感知、感悟與品味,范文之教學反思:《畫》教學反思。下面將我在《畫》這篇課文的教學反思如下:
揭示課題后,我出示畫面,放配樂朗讀錄音,為學生創設情境,并結合錄音朗讀,指出讀好古詩首要的是字音要讀準,其次要讀出節奏,讀出古詩的韻味。接著我讓學生自由選擇一種方法把課文讀正確。學生或自己拼讀,或同桌互讀互查讀音,或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再逐個拼讀過關等形式進行自讀嘗試。隨后我組織學生試讀古詩并進行評議,在評議中糾正個別讀錯的字音。在學生的評議中我借機出示本課生字,幫助學生掌握生字的讀音。
首先讓學生看畫面,我示范朗讀,從而吸引學生的朗讀興趣在學生反復朗讀后漸漸進入詩的意境時,我啟發學生發揮想象并根據個人的感悟作出相應的動作。如讀到“遠看”學生把手放在額前,仿佛眺望遠處,“近看”則低頭下看,“花還在”做花開的樣子,“水無聲”學生則自擺雙手或與同桌對擺單手。這樣學生在看圖、聽讀、伴讀、表演中不知不覺悟出詩境而且也能因熟讀而成誦。
學生會背誦之后,我又指圖說“誰來當個小詩人,邊表演邊給這幅畫面配上詩?”學生的情緒高漲,都想當小詩人體會做詩人的樂趣。于是我讓學生各自作準備,進一步激發讀、誦樂趣。最后學生們紛紛走上講臺,又是演又是背,演的盡情盡興,背得韻味十足。
本課是一首謎語詩,謎底是畫。全詩共四行,讀起來似乎行行違反自然規律,其實正是暗中設謎,寫出了畫的特點??催h處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畫上的山色卻很清楚。在近處聽流水,應當聽到水聲,但畫上的流水卻無聲。在春天盛開的花,隨著春天的逝去就凋謝了;而畫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節,它都照樣盛開著。人走近停在枝頭上的鳥,它就會受驚飛走;但畫上的鳥,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會驚飛。這些都表現出一幅畫的特點。
我在2006年10月31日進行了一節公開課《畫》,以下是我的一個片斷教學:
……。
師:今天我們學的這首詩歌,也是一首謎語詩,我們來猜一猜,它的謎底是什么?
生(異口同聲):畫。
師:還有其他的謎底嗎?
生:沒有了,是畫。
師:你們為什么認為謎底是畫?你的根據是什么?
生,一部分學生舉手要求發言,一部分學生呆住了,根據是什么,還從來沒有想過。
師:別著急,先想一想,在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看法。
生:書上畫著一幅畫,所以謎底是一幅畫。
師:是亞,這首詩的謎底就是他的題目。還有什么根據?
生:近聽水無聲,也就是說走得很近還沒有聽見水的聲音,如果是真的水在流動,肯定是由聲音的。
師:是呀,你聽,有水的聲音嗎?
生:沒有,是畫。
師:那這一句該怎樣讀呢?
生:沒有聲音,應該讀的輕聲一點。
生齊讀。
師:還有其他的理由嗎?
生: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也就是說春天過去了,花還開著,人來了,鳥也不會飛走。
師:平常你們在操場上,在家門口看到小鳥,你們走近小鳥會怎樣?
生:小鳥會飛走了。
師:你們每個人手中都有一本語文書,有這么多幅畫,你摸一摸,小鳥飛走了嗎?
生摸了摸課本,說:沒有飛走,他是畫。
(出示詩句)生朗讀。
師:還剩下一句“遠看山有色”,是畫嗎?
生:是的,是畫。遠遠看過去山是有顏色的。
生朗讀。
師:我們連起來把這首詩讀一讀。
生齊讀。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今天不僅會朗讀詩歌,還會懂得思考,懂得了原來猜謎要一句一句的理解謎面,根據謎面猜出謎底。大家一起為自己精彩的發言熱烈。
……。
這是讓學生了解詩句的環節,這給我帶來的啟示如下:
1、這在是剛入學的六、七歲的孩子,一切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還需要我們耐心細致地培養。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發言、交流和傾聽的禮貌教育。要培養學生清晰、連貫地講話;文明有序地交流;認真、專注地傾聽的良好習慣,以保證教學活動能夠有序、有效地進行。
2、感悟詩境,做一做。首先讓學生自讀自悟,我示范朗讀,啟發學生發揮想象并根據個人的感悟解釋詩句和題目《畫》的關系。如說到“水無聲”時,可以引導學生在他耳朵聽聽是否有水的聲音;說到“人來鳥不驚”的時候,我引導學生聯系我們的生活實際來理解“鳥不驚”。這樣學生在看圖、聽讀、伴讀、表演中不知不覺悟出詩境而且也能因熟讀而成誦。
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夠掌握4和5的有關組成,并有效地滲透有序的思想。
2、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與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4和5的組成,初步建立學生數感。
教學準備:
三角形、圓形、數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前面我們學習了那些數?誰能數給大家聽?我們一起數一數。順著數,從小數到大;倒著數,從大數到小。
二、學習新知:主動探索4的組成。
1、用小故事引出問題,4個桃子裝在兩個盤子里要怎么辦?
2、拿出4個小棒代表桃子,你能把這4根小棒分成兩堆嗎?請你試一試。(學生自由活動,老師巡視)。
3、學生匯報操作結果,邊板書邊問:還有不同的分法嗎?(根據學生回答情況,教師板書)。
444。
132231。
4、讀數的組成。
(1)先領讀:4可以分成1和3,1和3組成4………。
(2)再學生自由地讀,同桌對口令。
(3)全班齊讀可以采取各種不同的形式。
5、觀察上面數的組成:看看你發現了什么?(可以組織學生討論,然后再發言)。
三、學生合作:學習5的組成。
1、剛才你們真能干!發現了這種奇妙的規律,那么你能用這種方法來把5分成兩堆嗎?并請你把分的情況像老師一樣寫出來,可以嗎?請你們小組合作,試一試。
2、學生分小棒,老師巡視。
3、學生匯報分的情況,學生邊回答,老師邊問:還有不同的分法嗎?(根據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5555。
14233241。
4、讀一讀。
有誰會讀,請你試一試,我們請會讀的好的小朋友當小老師帶大家讀,好不好?
(1)小老師帶讀(2)小組開展競賽讀。
(3)師生對口令(4)同桌對口令。
(5)試著背一背。
5、觀察:請你認真觀察上面的4個數的組成,看看你發現了什么?(先可以小組里互相討論,每個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后選一個代表發言,其余的同學認真聽)。
6、小組自學3、2的分解。
(1)剛才我們通過跟小棒編出了4和5的分解,下面請你在小組中試著編出3、2的分解。
(2)匯報板書。
(3)小結3、2的分解,并組織全班讀一讀。
四、全課小結。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同學們學會2、3、4、5的分與合了嗎?
五、布置作業。
1、教材第20頁“做一做”的第2題。
2、教材第22頁“做一做”的第1題。
3、練習四的第1題。
《畫》這篇課文是一年級學生學習的第一篇課文,學生入學才兩個月,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習慣與能力正在逐步培養的過程中?!懂嫛愤@篇課文是一首謎語詩,謎底就是題目。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這首詩學生在幼兒園已背得滾瓜爛熟),我在課堂教學中嘗試了采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來完成學習內容。
教學過程:
師:小朋友想猜謎語嗎?
生:想!
師:下面,請你么留心聽老師讀一首謎語詩……誰來猜一猜,謎底是什么?
生:(異口同聲)畫!
師:(故作驚訝)你們為什么猜它是畫,你的根據是什么呢?
生:部分學生立即舉起小手來,部分學生卻呆住了,根據是什么,還從來沒想過……。
師:先別急著說,慢慢想想看,然后分四人小組討論討論,每位小朋友都要大膽說說自己的看法,小組長要把組內的意見向大家匯報一下。
生:馬上四人小組圍在一起說開了。
師:巡視一周聽聽各小組的討論后,隨之也在旁邊參加其中一個小組的討論。
生a:題目是畫,所以我猜是畫;
b:我看見書上的圖是一幅畫,所以我猜是畫;
c:表示贊同b的說法;
d:我想如果是真的水在流動,肯定會有聲音的,但是現在走近水的旁邊也沒有聽見水的聲音,所以我猜這是一幅畫。
認真地聽完每個小朋友的發言后,我微笑著點點頭,離開了。
看著大家討論得差不多了,我就示意大家停下,請各小組派代表匯報交流。
生:經過交流,我們小組的葉國輝說,題目說是畫,所以就是畫。陳嘉俊說,這則謎語旁邊掛著一幅畫,說以謎底就是畫。陳穎琪同學說春天過去了花還在,說明這花不是真的,所以是畫。我也認為“人來鳥不驚”,如果是真的鳥,人來一定會飛走的,可是它人來也不驚,所以應該是一幅畫。
師:你們小組討論得很認真,還有哪一組要匯報?
生:(馬上又有一位代表站起來發言)遠看山有色,就是遠遠看去山是有顏色的,近聽水無聲,就是站在水旁邊也聽不到水的聲音,春去花還在,就是春天過去了花還在開放;人來鳥不驚就是人來了鳥也不飛走。
生:(馬上反駁)她匯報的不是他們小組的意見,而是她自己的意思。
生:(另一個學生馬上又接著說)她說的是這首詩的意思,不是我們討論的問題。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會傾聽,會思考,能有自己的見解,你們真是學習的小主人。讓我們給他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
這是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一個環節,盡管還很稚嫩,可給我留下了幾點反思:
1、要相信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完全能扮演好這一角色。他們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欲望,他們有交流,評價的能力。我們教師完全可以提供一個平臺給他們展示的機會,讓他們在這一寬松、和諧、民主的平臺上,主動學習,自主探究,主動交流,主動合作,共享學習成果。比如那兩位提出質疑的學生,他們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他們已經學會了傾聽,學會了思考,能有自己的主張和見解。
2、畢竟是剛入學的六歲孩子,一切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還需要我們耐心細致地培養,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的規范教育。這在小組合作學習的起始階段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發言、交流和傾聽的禮貌教育,要培養學生清晰、連貫地講話,文明有序地交流,認真、專注地傾聽的良好習慣,以保證小組學習能夠有序、有效地進行。
《畫》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上,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指導孩子初步了解課文,重點指導學生利用以前學習過的識字方法分類識記生字及說反義詞的練習。雖然,在課前我對于教案已經爛熟于胸,但是在課上無論是我自身的教學,還是學生的課堂常規都出了一些問題。
一、在課堂教學方面。
1、課前對學生的學情估計不足:
2、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唱讀的糾正:
二、在組織課堂方面。
1、課上對學生的即時性評價,僅停留在口頭表揚階段,實效性不強:
在課上,看到有部分同學坐不住,甚至有說話的現象,我沒有直接批評,而是從正面肯定了做得好的小組和個人,但評價的形式僅僅是口頭評價,評價的語言僅僅是“現在某某小組做得好”,如此而已。當時也有的同學出于集體榮譽感也做好了,但是堅持的時間很短,不一會就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其實,對于本班的學生,我在課下也采用小組評比和發獎勵貼紙的形式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評價和鼓勵,只是有老師來聽課,我認為在課上給學生們發貼紙會耽誤教學時間,可能會完不成教學任務。但沒想到,在課上反復提醒學生的課堂紀律及坐姿,指出個別學生的問題非但沒有節省時間,反而因此延誤了許多教學時間,沒有良好的課堂秩序作保障,學生在課上學習得更加吃力,我講起課來也覺得力不從心了。因此,我想,低年級的課堂教學,即時性的評價以及評價形式多樣化至關重要,無論幾年級的教學都要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及心理特征出發。
2、課堂常規體現在細微處:
學生在課上打書、翻書不出聲音,寫字時桌椅不出聲,這些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細節問題,但它們卻是反映一個班級是否建立起了嚴格有序的課堂常規的一個評價標準。在課上,聽到我們班的同學放書霹靂啪啦的聲音,以及轉身寫字時掉轉椅子的聲音,我的心理說不出來的滋味。學生開學盡兩個月的時間了,在這期間,我也曾專門地對學生進行訓練,在深入地反思后,我想:對于學生的常規訓練,絕非一次、兩次地專項訓練就可以初見成效的?!昂昧晳T21天養成”,我想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也不應忽視這些細節,都說“細節決定成敗”,課設計得再好,學生出現這樣的常規問題,導致學生的狀態顯得特別的浮燥,也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總之,對于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我還有許多不足,還需要向身邊有經驗的教師學習的教學經驗及班級管理經驗還有許多,今后需要不斷地錘煉自己。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全國各民族親如一家。
2、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學習的優良品質。
1、正確書寫本課7個生字,會認9個生字。
2、體會文中全國各民族大團結的含義。
體會文中全國各民族大團結的含義。
多媒體課件。
閱讀法。
1、指名學生上黑板聽寫生字。
2、學生互相糾錯,重點指導易錯字。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整理課文,看課文一共有多少個自然段。
3、針對全文,學生質疑。
學生甲:民族小學有哪些民族的學生?
課文第1自然段告訴我們,來民族小學上學的學生有白族、景頗族、阿昌族,還有漢族的。(老師指掛圖)看,他們的穿戴各不相同,很有民族特色。
學生乙:這些學生是怎樣上課的?
課文第2、3自然段中說,他們一來到學校很快就成了朋友,他們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向老師問好,向樹上歡叫的小鳥問好,坐在教室里跟著老師用普通話讀課文,他們學習多認真??!
學生丙:下課了,學生們又是怎樣活動的?
他們玩得非常開心,小學生們蹦蹦跳跳來到大樹下,有的跳舞,有的摔交,還有的做游戲,孔雀、小鹿和小猴都躲在一旁看熱鬧哩!
4、通讀全文,整體感悟。
課文記敘的是民族小學的學生學習和活動的情況,歌頌了全國民族大團結,親如一家的大好景象。
1、讓學生反復讀,自讀自悟。
2、老師導讀,重點答疑。要讀出小學生非常開心、活潑、開朗的氣氛。
3、指名競讀,榜樣示范。
4、放錄音,有感情地跟讀。
你愿意到這所民族小學來學習嗎?為什么?
新一輪課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社會變革,是一次真正意義的學習革命。它將改變學生沿襲已久的、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使之轉變為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了實現學習方式的變革,教師的教學方式也要改變。教師已經不再是“保姆”、“園丁”、“知識的批發商”,教師應該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成長的促進者”、“課程建構的研究者”。教育角色的轉變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它要經過觀念的轉變、實踐的探索、結果的反思等反復磨煉的過程。
二、任課教師情況:
學校安排《思想品德》教研組組長、中學思想政治一級教師,擁有近十六年教齡的老師擔任七年級《思想品德》課教師。
三、新課改實施情況:
新課程改革是全方位的教育革新。
我校積極走進新課程,力求在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首先,課改是一次對傳統教育的革命。它打破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使課堂充滿自由、民主、和諧的氛圍;它更注重的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課改是一場社會性的、多重網狀式的對話。課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關系著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長。課改應是全社會共同關心、共同參與的大事。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溝通”和“合作”的過程。我們常常說溝通從心開始,課改的對話就是一場社會性的、多重網狀式的對話。1、課改需要加強教材、理念與家長的對話。課改涉及千家萬戶,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課改不僅對老師提出要求,也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因為許多課都需要家長配合輔導,或做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讓家長了解新課程,取得家長對課改的支持,是這次課改實驗區普遍的做法,也是課改的應有之意。我校采取了多種辦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新課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開家長會、致家長一封信、問卷調查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新課程理念。2、課改需要加強老師與學生的心靈對話。教學只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才能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創設民主和諧的對話氛圍,正是這種雙邊活動的有力體現,它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意識和創新精神,它能使學生置身于快樂之中。
第三,教師積極拓寬知識面。
新的課程標準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統一起來,形成全新的具有時代特色的地理教學目標體系,主張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情感協調發展,強調培養能力、提高素質,這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堅實的專業基礎,而且還要具有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和實際運用能力。新的教材的許多內容與歷史、文化、科技等有密切聯系,這要求教師要具有廣博的知識素養。此外,實施新課程還需要掌握一些現代的信息技術,開發課程資源,解決理論和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也都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拓寬知識面。
第四、借助課改春風,力求提升為“科研型”教師。
“科研興?!币阎饾u成為廣大中小學領導和教師的共識。教師的未來和未來的教師,都將與教育科研聯系起來。我們的課改也迫切呼喚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以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為對象,運用科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探尋教育規律及有效途徑。正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個好士兵”。參與課改實驗的一線教師積極給自己一個重新的定位,樹立科研意識。啟動課改以來我們力求通過加強課程改革的研究,達到以科研促進實驗的目的,依據本校特色,將課改工作與“探究――發展”課題相掛鉤,以科研為先導,開展群眾性課題研究。因而,課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師人才的一個平臺。廣大教師積極投身于教學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專題,進而創造出一種濃厚的教科研氛圍,形成一種教科研網絡。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抓科研,課改必將出現欣欣向榮的新層面。
第五、新課程實施中的全新風貌:
營造積極互動的課堂生活。
提供機會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改傳統的秧田式的座位排列為梯形式或馬蹄形排列,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供空間。
改革傳統的教案書寫方式(即以知識的單一傳授為主線),嘗試設計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的教學方案。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而有個性。
在課堂上教師應關注學生面對問題的真實想法,而不是成人所期待的完美的答案。課堂教學不追求最佳化,不追求一步到位,樹立長遠的教育目標,而不是將自己的目光鎖定在某一個知識點上。
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積極開發有效的課程資源,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機相聯。
――作業的設計要豐富多樣,不要強迫學生做過多的機械式的訓練。倡導學生用多樣的方式如繪畫、語言、符號、文字等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理解。
――教師應該走下講臺,深入學生中間對學生施以個別輔導。
――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完整地傾聽別人的觀點,尊重不同的意見,不固執己見。
任何時候教師的言語都應富有激勵和啟發。應該努力去發現學生對答中能夠給予肯定的東西,并巧妙地維護學生的自尊。
應為每個學生提供學習的機會,任何時候的評價和小組活動都應給困難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
注重學科間的相互協作和溝通,發揮各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和相互促進作用。對學生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身體和心理素質、學習態度、行為規范進行嚴格訓練,以形成良好的習慣。
承認并尊重學生發展存在的差異性,不搞“填平補齊”,不進行“分數排隊”,淡化學生人際間的比較。差異是一種財富,學生表現出來的差異為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
為每個學生建立成長記錄袋,以反映學生學習的進步歷程。
與學生共同建立一個信念:這是我們的班級,我們應當竭力使之變成最好的。教師應與學生一起設計班級的形象與精神追求,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逐步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情與關愛,同時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召喚、指導和建議,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度和體驗。
變革原有的班干部設置,嘗試建立班級事務委員會,并引導學生自我選擇、自主管理事務,努力為每個學生提供管理和服務的機會,同時學會從其他同學提供的服務中汲取營養。
班會要提供一個學生們的想法受到認真對待的場所,讓學生通過學會在集體中間表達自我而養成自尊。教師要竭力營造一個道德集體,作為外在的支持,來滋養、鞏固學生正在形成的良好品格。
拓寬學生表現自我的空間,如書面作業、墻壁作品以及課上、課下自我才華的展示、交流。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鼓勵學生敢于否定所謂“權威”的定論,敢于奇思妙想。
教師應學會欣賞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并及時提供支援。要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并耐心地回應。與學生溝通時,表示尊重和關懷,不要忽視有特別需要和需要多些指導的學生。
以上僅僅是現階段不成熟的一些嘗試,還存在許多有待完善之處,還需要專家領航、點撥,讓我們與新課程共同成長吧!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huibaotihui/139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