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可以激發參與者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推動社會進步。下面是一些值得借鑒的比賽經驗和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吉林省通榆縣第二中學校)。
摘要:歷史課堂面對眾多學生,過多地分析講解,教學效果不一定好,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要采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先學后教。
現今歷史教學模式是:課前教師充分準備(備課),課堂上面對眾多學生,依次完成對歷史的原因、過程與結果的分析講解,再以不同的形式對歷史因果發展進行小結,但教學效果不一定十分好。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易于學生掌握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我談一談自己在教學中常用的幾種方法,供大家體會。
我在課堂教學中常在討論中啟發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在討論時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啟發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的知識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產生質的飛躍。討論法的運用一般分小組討論和班級討論兩種,具體做法:先將討論題目告訴學生,讓他們在課前查閱有關資料,為討論活動的開展創造充分條件。例如,在講新教材“洋務運動”這一節時,我提出一個問題:如何評價洋務運動?該知識在教材中沒有定論,但這一問題是本節內容的難點問題,通過讓學生討論,教師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學生踴躍發言,相互辯論,最終突破難點,從中學會了研究問題是一些方法,通過這種教學,既達到了教學目的,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學效果自然好。
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方法。
該方法是將課堂內的教學教程分為“先學”“后教”和“當堂訓練”三個基本步驟,“先學”是學生先預習了解本節課的基本內容,再在教師的目標要求下進行第二次解決問題的預習;“后教”即在教師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疑難問題;“當堂訓練”即教師指導學生當堂作業、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實現學習目標,這個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主體狀態得以展示,并使他們依靠自己的努力磨礪發展他們自己的主體性品質,但我們必須明確看到,這一方法實行得先決條件是學生的“先學”,而且這一過程不同于后兩個過程,即這一過程是教學所無法直接控制的,必須建立在學生高度自學的基礎上,離開了這一點,下面兩個步驟就無法繼續進行。
新課改實施以來,學生的學習已從被動接受式學習轉為自主探究性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堂好課,教師的巧設秒問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并且還能通過問題引導學生不斷地質疑、反思、總結,同時也能讓學生處于自主學習的狀態中,真正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可見,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多么重要。
--什么是創業?創業就是一群臭味相投的人,做一件惦記了很久的事!
--領導性格,即團隊性格。領導者性格的穩定性,直接影響到團隊的每一個成員。團隊建設與其說是磨練別人,其實更多的是領導者自身的完善。通過各種方式揪出性格的弱項,從潛意識上升到意識。每一次領導者性格的改進,都能帶來團隊的效率提升。
--如何把不確定目標變得相對可控,其實就是要把它當作概率事件來操作。落到實處就是花更多的功夫創造出機會或做各種可能性的準備。
--任何的商務談判都和心理咨詢極為相似。首先要理解性傾聽。感同身受對方的處境,體會對方的難處??隙▽Ψ降母惺芎秃侠淼那榫w。通過共情,抱持性態度,拉近彼此距離,獲得信任。有了信任其他都好辦;獲得對方的信任是一切人際溝通的核心策略。
--對別人說no和承受別人對自己說no是生意人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
--企業不是要根據自身需要去改造員工思想(俗話叫洗腦),而是要把自身文化價值觀公之于眾,找那些認同的人加入。這樣和諧,又尊重人類個體。
--現代員工,既注重革命理想,也注重革命成果。很多優質、稀缺人才,找工作,不是先談薪酬、福利,而是先談期權。
--現代企業領導者一定要關注,解決80、90后員工三個方面問題:1.工作快不快樂?2.工作有沒有成就感?3.薪酬待遇可不可以更好?一切快樂為先!沒有快樂,員工流失率會很高。
--有些失敗需要總結改進,有些失敗根本沒必要糾結,因為他根本不屬于你。并且承認失敗的人是那些更有力量的人~!
--盡量不要做好兄弟的業務(一切感性和理性摻和的事都會讓人糾結),但可以讓好兄弟幫你介紹業務。
--共同的價值觀是企業團隊保持長期穩定的關鍵要素,也是企業存在的理由。企業制度、企業文化、企業行為模式、企業發展方向,都是核心價值觀的向外分解;任何挑戰團隊價值觀的內部成員只有一種選擇,就是離開。
下列組別按其總人數的25%,推選出組內初賽人選(其中科組長、備課組長占50%;普通老師占50%),再按組內初賽人數的40%,評出參與學校決賽人員。
二、程序及時間安排。
1.第5周星期一前推選初賽人選(初賽召集人負責,初賽負責人進行資格審核)。
2.第5—第7周星期三組內比賽。(初賽召集人負責,初賽負責人跟進;組別內成員聽課、當堂打分,當堂提交評分表,初賽召集人負責統計好分數,上報教導處)。
3.第7周星期四前上報決賽人選(初賽召集人負責)。
決賽。
一、比賽評委:
學術委員會成員及教導處行政:xx。
一、大膽放手,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要放手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去探索并嘗試學習新知識,這道理很多教師都懂,但在實際教學中,很難落實在課堂教學中。
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時,有些教師雖然讓學生通過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導,但放的還不夠,學生稍作推導后,就讓學生說公式,而后拼命強調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殊不知,絕大部分同學通過一會兒的拼、擺、剪是推導不出的,教師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優秀學生會了后就讓他們說,應注意讓一般甚至后進的學生推導出來,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來明白公式的來源、意義。
又如在教學實踐活動課《拿紅、藍鉛筆》一課,這是一堂滲透統計與概率知識的課,在教學中,教師更要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操作來了解一些統計、概率的基本知識,而不能稍作實驗就推導出結論,應讓學生在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紅藍鉛筆支數相同時;第二層次是紅鉛筆三支藍鉛筆一支時;第三層次是不知道紅藍鉛筆各自的支數,只知道總數,通過拿取來猜測紅藍鉛筆可能各有幾支)的多次實踐操作中,在頭腦中形成概率的表象,這是學生自己得出的結論,比老師的灌輸、強調記得更牢。
二、走進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知識的生活化,就是通過將數學教材中枯糙、脫離學生實際的數學知識還原,取之于學生生活實踐并具有一定真實意義的數學問題,以此來溝通“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新版的小學數學課本也正朝這個方向在努力。
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以學生熟悉的,并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取代脫離生產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如教學“歸一應用題”時,我把教材中的題目“一輛汽車3小時行120千米,照這樣計算,5小時行多少千米?”作為“試一試”,之前,以“小明買4本筆記本用去了16元,照這樣計算,買6本筆記本需要多少錢?”由于要知道“買6本筆記本需要多少錢,必須先知道筆記本的單價”這一認識是學生生活經驗中早已具備的,因而在解答時,更顯得得心應手。又如,“挖一條水渠,計劃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實際每天挖40米,實際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學時也將例題做了一點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飲,一家人計劃每天吃3塊,30天吃完,實際每天吃了5塊,實際幾天吃完?”由于要求“實際幾天吃完,必須知道冷飲有多少塊”這又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在解答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興趣盎然,思維也活躍了。
在教學中,我常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踐中選擇題材,進行整理,互相出題,鞏固新知。比如,組織春游活動前,我讓學生以小隊為單位,每人拿出零用錢,一起到商場購物后,再編成不同的應用題,同學間相互解答,有的同學編成“我們小隊有7位同學,每人拿出5元錢后去聯華超市購物,買礦泉水7瓶,每瓶2元,還可以買什么?”“我們小隊8位同學,一共有50元錢,買了面包8個,每個1元,買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買了……”在同學們的自己編題,自己解答中,他們的數學思維、數學解題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這是他們在玩中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所以興致頗高。
三、開放題練習,學生知識沖突與能力提高的加油站。
以往的教學,我們曾給學生這樣一個誤區:題目中有適量的條件、唯一的答案、相對程式化的數量關系等,我們的學生正是在這樣一種反復訓練中學習數學,并逐步形成思維的定勢,碰到有多余條件或不同種解答時,往往不知道從哪里入手,因此,作為一個明智的教師,要多設計一些開放題,以使學生在發散性、多維度的思維活動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兩步計算應用題求比兩個數的和多(少)幾或是幾倍的書的兩步計算應用題“果園里有桃樹78棵,梨樹36棵,蘋果樹的棵數比桃樹和梨樹的總棵數少20棵,蘋果樹有多少棵?”時,我先設計了“某水果店有蘋果6箱,橘子18箱”通過讓學生補充不同的問題,先明確兩數之和(差),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還設計了一個條件不足的題目,如“商店有紅氣球21個,黃氣球有多少個?”讓學生通過思考添加條件解答,為學生進一步明確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很重要。
在教學中,我還注重設計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題目,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如在解答“每個燈柱上裝5盞燈,一共60個燈柱,我帶來320盞燈,帶來的燈夠不夠?”這是一道解題策略開放的題目,在解答中,教師要注意啟發引導,不拘泥于一種方法,可從60個燈柱上共需要多少盞燈考慮;也可從每個燈柱上裝5盞燈,320盞燈可裝多少個燈柱考慮;還可從320盞燈裝在60個燈柱上,每個燈柱上可裝幾盞燈考慮。
我們還可以將數學題與我們的小隊活動方案或主題班隊活動方案緊密結合,真正將數學的開放性與生活化落在實處,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通過設計“快樂的春游”活動方案(從設計活動的路線,活動的準備購買門票,游玩的項目價格等),讓學生自己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數學意識,培育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大膽放手,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要放手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去探索并嘗試學習新知識,這道理很多教師都懂,但在實際教學中,很難落實在課堂教學中。
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時,有些教師雖然讓學生通過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導,但放的還不夠,學生稍作推導后,就讓學生說公式,而后拼命強調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殊不知,絕大部分同學通過一會兒的拼、擺、剪是推導不出的,教師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優秀學生會了后就讓他們說,應注意讓一般甚至后進的學生推導出來,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來明白公式的來源、意義。
又如在教學實踐活動課《拿紅、藍鉛筆》一課,這是一堂滲透統計與概率知識的課,在教學中,教師更要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操作來了解一些統計、概率的基本知識,而不能稍作實驗就推導出結論,應讓學生在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紅藍鉛筆支數相同時;第二層次是紅鉛筆三支藍鉛筆一支時;第三層次是不知道紅藍鉛筆各自的支數,只知道總數,通過拿取來猜測紅藍鉛筆可能各有幾支)的多次實踐操作中,在頭腦中形成概率的表象,這是學生自己得出的結論,比老師的灌輸、強調記得更牢。
二、走進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知識的生活化,就是通過將數學教材中枯糙、脫離學生實際的數學知識還原,取之于學生生活實踐并具有一定真實意義的數學問題,以此來溝通“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新版的小學數學課本也正朝這個方向在努力。
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以學生熟悉的,并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取代脫離生產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如教學“歸一應用題”時,我把教材中的題目“一輛汽車3小時行120千米,照這樣計算,5小時行多少千米?”作為“試一試”,之前,以“小明買4本筆記本用去了16元,照這樣計算,買6本筆記本需要多少錢?”由于要知道“買6本筆記本需要多少錢,必須先知道筆記本的單價”這一認識是學生生活經驗中早已具備的,因而在解答時,更顯得得心應手。又如,“挖一條水渠,計劃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實際每天挖40米,實際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學時也將例題做了一點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飲,一家人計劃每天吃3塊,30天吃完,實際每天吃了5塊,實際幾天吃完?”由于要求“實際幾天吃完,必須知道冷飲有多少塊”這又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在解答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興趣盎然,思維也活躍了。
在教學中,我常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踐中選擇題材,進行整理,互相出題,鞏固新知。比如,組織春游活動前,我讓學生以小隊為單位,每人拿出零用錢,一起到商場購物后,再編成不同的應用題,同學間相互解答,有的同學編成“我們小隊有7位同學,每人拿出5元錢后去聯華超市購物,買礦泉水7瓶,每瓶2元,還可以買什么?”“我們小隊8位同學,一共有50元錢,買了面包8個,每個1元,買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買了……”在同學們的自己編題,自己解答中,他們的數學思維、數學解題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這是他們在玩中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所以興致頗高。
三、開放題練習,學生知識沖突與能力提高的加油站。
以往的教學,我們曾給學生這樣一個誤區:題目中有適量的條件、唯一的答案、相對程式化的數量關系等,我們的學生正是在這樣一種反復訓練中學習數學,并逐步形成思維的定勢,碰到有多余條件或不同種解答時,往往不知道從哪里入手,因此,作為一個明智的`教師,要多設計一些開放題,以使學生在發散性、多維度的思維活動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兩步計算應用題求比兩個數的和多(少)幾或是幾倍的書的兩步計算應用題“果園里有桃樹78棵,梨樹36棵,蘋果樹的棵數比桃樹和梨樹的總棵數少20棵,蘋果樹有多少棵?”時,我先設計了“某水果店有蘋果6箱,橘子18箱”通過讓學生補充不同的問題,先明確兩數之和(差),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還設計了一個條件不足的題目,如“商店有紅氣球21個,黃氣球有多少個?”讓學生通過思考添加條件解答,為學生進一步明確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很重要。
在教學中,我還注重設計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題目,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如在解答“每個燈柱上裝5盞燈,一共60個燈柱,我帶來320盞燈,帶來的燈夠不夠?”這是一道解題策略開放的題目,在解答中,教師要注意啟發引導,不拘泥于一種方法,可從60個燈柱上共需要多少盞燈考慮;也可從每個燈柱上裝5盞燈,320盞燈可裝多少個燈柱考慮;還可從320盞燈裝在60個燈柱上,每個燈柱上可裝幾盞燈考慮。
我們還可以將數學題與我們的小隊活動方案或主題班隊活動方案緊密結合,真正將數學的開放性與生活化落在實處,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通過設計“快樂的春游”活動方案(從設計活動的路線,活動的準備購買門票,游玩的項目價格等),讓學生自己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數學意識,培育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大膽放手,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要放手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去探索并嘗試學習新知識,這道理很多教師都懂,但在實際教學中,很難落實在課堂教學中。
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時,有些教師雖然讓學生通過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導,但放的還不夠,學生稍作推導后,就讓學生說公式,而后拼命強調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殊不知,絕大部分同學通過一會兒的拼、擺、剪是推導不出的,教師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優秀學生會了后就讓他們說,應注意讓一般甚至后進的學生推導出來,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來明白公式的來源、意義。
又如在教學實踐活動課《拿紅、藍鉛筆》一課,這是一堂滲透統計與概率知識的課,在教學中,教師更要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操作來了解一些統計、概率的基本知識,而不能稍作實驗就推導出結論,應讓學生在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紅藍鉛筆支數相同時;第二層次是紅鉛筆三支藍鉛筆一支時;第三層次是不知道紅藍鉛筆各自的支數,只知道總數,通過拿取來猜測紅藍鉛筆可能各有幾支)的多次實踐操作中,在頭腦中形成概率的表象,這是學生自己得出的結論,比老師的灌輸、強調記得更牢。
二、走進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知識的生活化,就是通過將數學教材中枯糙、脫離學生實際的數學知識還原,取之于學生生活實踐并具有一定真實意義的數學問題,以此來溝通“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新版的小學數學課本也正朝這個方向在努力。
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以學生熟悉的,并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取代脫離生產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如教學“歸一應用題”時,我把教材中的題目“一輛汽車3小時行120千米,照這樣計算,5小時行多少千米?”作為“試一試”,之前,以“小明買4本筆記本用去了16元,照這樣計算,買6本筆記本需要多少錢?”由于要知道“買6本筆記本需要多少錢,必須先知道筆記本的單價”這一認識是學生生活經驗中早已具備的,因而在解答時,更顯得得心應手。又如,“挖一條水渠,計劃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實際每天挖40米,實際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學時也將例題做了一點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飲,一家人計劃每天吃3塊,30天吃完,實際每天吃了5塊,實際幾天吃完?”由于要求“實際幾天吃完,必須知道冷飲有多少塊”這又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在解答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興趣盎然,思維也活躍了。
在教學中,我常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踐中選擇題材,進行整理,互相出題,鞏固新知。比如,組織春游活動前,我讓學生以小隊為單位,每人拿出零用錢,一起到商場購物后,再編成不同的應用題,同學間相互解答,有的同學編成“我們小隊有7位同學,每人拿出5元錢后去聯華超市購物,買礦泉水7瓶,每瓶2元,還可以買什么?”“我們小隊8位同學,一共有50元錢,買了面包8個,每個1元,買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買了……”在同學們的自己編題,自己解答中,他們的數學思維、數學解題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這是他們在玩中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所以興致頗高。
三、開放題練習,學生知識沖突與能力提高的加油站。
以往的教學,我們曾給學生這樣一個誤區:題目中有適量的條件、唯一的答案、相對程式化的數量關系等,我們的學生正是在這樣一種反復訓練中學習數學,并逐步形成思維的定勢,碰到有多余條件或不同種解答時,往往不知道從哪里入手,因此,作為一個明智的教師,要多設計一些開放題,以使學生在發散性、多維度的思維活動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兩步計算應用題求比兩個數的和多(少)幾或是幾倍的書的兩步計算應用題“果園里有桃樹78棵,梨樹36棵,蘋果樹的棵數比桃樹和梨樹的總棵數少20棵,蘋果樹有多少棵?”時,我先設計了“某水果店有蘋果6箱,橘子18箱”通過讓學生補充不同的問題,先明確兩數之和(差),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還設計了一個條件不足的題目,如“商店有紅氣球21個,黃氣球有多少個?”讓學生通過思考添加條件解答,為學生進一步明確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很重要。
在教學中,我還注重設計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題目,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如在解答“每個燈柱上裝5盞燈,一共60個燈柱,我帶來320盞燈,帶來的燈夠不夠?”這是一道解題策略開放的題目,在解答中,教師要注意啟發引導,不拘泥于一種方法,可從60個燈柱上共需要多少盞燈考慮;也可從每個燈柱上裝5盞燈,320盞燈可裝多少個燈柱考慮;還可從320盞燈裝在60個燈柱上,每個燈柱上可裝幾盞燈考慮。
我們還可以將數學題與我們的小隊活動方案或主題班隊活動方案緊密結合,真正將數學的開放性與生活化落在實處,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通過設計“快樂的春游”活動方案(從設計活動的路線,活動的準備購買門票,游玩的項目價格等),讓學生自己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數學意識,培育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總之,在數學課中,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啟迪學生標新立異,讓學生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路子、新方法,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模仿別人的方法,讓數學真正成為學生愿學、樂學的學科,提供給學生充裕的探索、實踐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讓數學課成為活動的、創造的課堂。
遵循“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數學基本理念,堅持培養智力因素與培養非智力因素相結合的原則,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切入點,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意識為重點,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主線,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為目標,潛心鉆研教材,認真上好每節課,積極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經過半年的努力,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取得比較理想的成績。
期末統考成績如下:
1、平均分:91.9分,比一中、xx中、xx中分別高出12.9分、19.9分、15.29分。
2、優秀率:52%,比一中、xx中、xx中分別高出12.67、31.6、13.8個百分點。
3、及格率:83%,比一中、xx中、xx中分別高出16.85、33.6、21.2個百分點。
具體做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心理實驗證實,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學生的學習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當學生處于積極的狀態時,學習就有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探索,思維相對活躍,學習興趣作為非智力因素的觸發點,對學好數學具有強烈而持久地推動作用。
1、了解學生,引導興趣。
本學期,我調入第xx中學兼任初一5班的數學課。據了解,xx中學生數學基礎相對薄弱,對學習數學有嚴重的畏懼心理。為了使工作有針對性,使學生盡快喜歡數學課,我通過和老師、學生座談、測試、問卷調查、課堂觀測等形式,對學生以下幾方面情況進行了了解:一是了解學生上課狀態、作業情況、基礎知識掌握情況;二是了解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學習習慣;三是了解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狀況,如意志品質、思想意識、性格特點、心理健康狀況等;四是了解家庭狀況、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關注程度。另外,我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隨時了解學生學習數學的狀況,及時引導興趣。例如,數學第一節課,在讓學生體會數的擴充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1)我們班級一共有多少人?(全班42人)(2)在小學時喜歡數學的請舉手(9人舉手),占全班的幾分之幾?(3)進入中學后想學好數學的舉手(42人舉手),占全班的百分之幾?這個教學環節結束后,我不失時機的加以引導:“100%這個百分數,體現的是同學們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承諾,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我們班級100%的同學100%的能學好數學,讓我們把掌聲送給自己!”聽,掌聲雷動,傳遞自信的信息;看,42雙眼睛透著自信的光芒。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生半年的每一節課始終保持著第一節課的學習熱情。
2、創設情景,培養興趣。
3、關注差異,發現興趣。
班級學生無論是知識基礎還是學習狀態都存在著差異,成績優秀的,往往不滿足于掌握基礎知識,希望通過努力,理解和研究深層次的問題,但卻常常忽視基礎知識中包含的深層知識及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成績較差的,面對問題常產生畏難情緒,不知從何入手解決。針對學生情況,我認為,教學內容過多或過少,要求過低或過高,都會使學生因課前的求知期望得不到滿足而影響學習數學的興趣,甚至產生簡單題不愿做,難題又不會做的局面。為此在教學中我結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有梯度的例題、習題、作業,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鼓勵他們積極探索,主動鉆研,爭先冒尖;對成績較差的學生,鼓勵他們從眼前做起,增強信心,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努力,這些做法很快取得實效。程楠、高悅、錢景鑫三名女同學小學數學基礎較差,對學習數學有畏難情緒,九月份測試始終在30—50分之間徘徊。我多次與她們分析原因,幫助她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她們“我努力,我能行”,經過半年的努力,她們的成績逐步提高,期末考出了83分的成績。
4、鼓勵賞識,激發興趣。
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前提是教師熱情的鼓勵和真誠的賞識。我在以下幾方面做了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熱情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并對其創造性的發現給予誠懇的表揚,使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培養自信。二是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同學發言的失誤,糾正了部分學生嘲笑同學的不良習慣。三是鼓勵學生質疑,并虛心解答,做到誨人不倦。四是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的道理。五是賞識學生的點滴進步,善待學生的幼稚,尊重學生的人格。六是寫評語,利用作業本與學生交流溝通,贊賞每一點進步,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再附上幾句祝福。通過老師口頭語言、書面語言和表情語言的不斷確認與肯定,學生的自信心逐漸樹立起來,主體意識也不斷增強,最重要的是使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姜雪峰同學數學成績一直在20分到30分之間徘徊,對學習數學缺乏信心,表現消極,我采取以上方法不失時機的激發他的學習興趣,漸漸地,他的聽課狀態明顯好轉,作業的質量逐漸提高,期末取得了67分的成績。
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良好的習慣,是人在他的神經系統中儲存的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在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他的利息?!绷己玫膶W習習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基礎與保證,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媒介,對學生的學習發揮著穩定持久的作用。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我重點抓了以下幾方面習慣的培養。一是培養學生課堂聽課的習慣,重點培養學生“會聽、勤思、敢說、敢問”,即培養專心聽課的習慣,勤于思考的習慣,大膽發言的習慣,敢于提問的習慣。二是培養學生認真完成作業、書寫規范的習慣。三是培養學生預習、復習的習慣。四是培養學生閱讀教材和課外書的習慣。五是培養學生有意識的應用數學思想的習慣,如,數形結合思想、分類思想、方程思想、轉化思想等?,F在,學生基本改變了過去亂接“話把”、思想溜號、懶于思考、作業應付、書寫潦草等壞習慣。
三、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意識。
針對學生學習被動、自主能力缺失、學習效率偏低的問題,我進行了如下嘗試:
1、激發學習動機。有效的教學必須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為此,我耐心細致的講解學習數學的目的、作用及方法,以激發學生“想學”、“想學好”的動機。期末考試復習階段,同學之間相互比賽,看誰做的題又多又快又準,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氛圍,大多數同學具有了“我想學好數學”、“我能學好數學”的良好意識。
2、明確學習目標。學生只有知道自己學到什么程度,達到什么目標,才能增強學習的目的性,提高學習的實效性。如,針對學生馬虎、不認真、書寫不規范的問題,我提出了“會,一定做對;對,一定書寫規范”的要求,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提出了“觀察、思考、歸納、應用”的學習要求。本學期初,我就和同學們確立了共同的奮斗目標:期末統考優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均列全校首位,縮小與一中、xx中的差距,力爭達到一中、xx中的平均水平。這些目標的提出,為同學們增強自主學習的思想意識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動力。
3、研究教學策略。有效的教學策略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1)準備策略。每堂課都站在學生“學”的角度,認真備課,精心設計問題,預測課堂出現的各種情況,并想好評價和調控的方法。(2)實施策略。為了確保教學的有效性,我為自己提出了四個“確?!钡囊?,并落實到位。一確保了課堂氣氛活而不亂、張馳有度,既緊張又和諧;二確保了教學語言具有準確性、邏輯性、趣味性,既準確又生動:三確保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標準,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得到了提高;四確保了課堂效率,最大限度地減少課堂時間消耗,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使學生感受到課堂自主學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樂趣。(3)評價策略。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法,通過觀測學習狀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主動性、作業完成質量、課堂參與等情況,對學生進行定性評價;通過課堂測試、階段性測試等方法對其進行定量評價。
4、改革課堂模式。9月—11月,我率先實施“小組合作”,四人一組,指導學生互幫、互學、互查、互測。每堂課至少利用5分鐘,進行“當堂測試”,做到人人清、堂堂清。11月30日學校拉開了“學習杜郎口,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的序幕,我在借鑒杜郎口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摸索出“出示學習目標——自學——小組交流——課堂展示——教師點撥——課堂測試”的課堂教學模式。經過半年的努力,學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具體表現為:(1)學生自信了。課堂上學生想說了、想做了、敢說了、敢做了,既不失農村孩子的樸實,又有城市孩子張揚的個性,“我努力,我能行”、“我參與、我學習、我快樂、我成長”、“我的課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等口號已逐漸植根于學生的心田;(2)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了。課堂上徹底杜絕了學生睡覺的現象,一些在小學就放棄學習的學生也開始“動”起來,在自學探究、交流展示的過程中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的能力提高了,通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課堂展示等環節,學生的閱讀能力、傾聽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提升。(3)課堂變了。課堂一改教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聽得昏昏欲睡的現狀,課堂上動靜相宜,自學時,靜;討論時,動;展示時,活。學生暢所欲言,教師適時點撥,開放的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
四、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待提高,通過文字、表格、圖形等獲取信息的能力不高,需要加強。
2、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高,需要加強訓練,尤其是列方程解應用題的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
3、靈活、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
一、大膽放手,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要放手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去探索并嘗試學習新知識,這道理很多教師都懂,但在實際教學中,很難落實在課堂教學中。
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時,有些教師雖然讓學生通過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導,但放的還不夠,學生稍作推導后,就讓學生說公式,而后拼命強調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殊不知,絕大部分同學通過一會兒的拼、擺、剪是推導不出的,教師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優秀學生會了后就讓他們說,應注意讓一般甚至后進的學生推導出來,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來明白公式的來源、意義。
又如在教學實踐活動課《拿紅、藍鉛筆》一課,這是一堂滲透統計與概率知識的課,在教學中,教師更要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操作來了解一些統計、概率的基本知識,而不能稍作實驗就推導出結論,應讓學生在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紅藍鉛筆支數相同時;第二層次是紅鉛筆三支藍鉛筆一支時;第三層次是不知道紅藍鉛筆各自的支數,只知道總數,通過拿取來猜測紅藍鉛筆可能各有幾支)的多次實踐操作中,在頭腦中形成概率的表象,這是學生自己得出的結論,比老師的灌輸、強調記得更牢。
二、走進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知識的生活化,就是通過將數學教材中枯糙、脫離學生實際的數學知識還原,取之于學生生活實踐并具有一定真實意義的數學問題,以此來溝通“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新版的小學數學課本也正朝這個方向在努力。
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以學生熟悉的,并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取代脫離生產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如教學“歸一應用題”時,我把教材中的題目“一輛汽車3小時行120千米,照這樣計算,5小時行多少千米?”作為“試一試”,之前,以“小明買4本筆記本用去了16元,照這樣計算,買6本筆記本需要多少錢?”由于要知道“買6本筆記本需要多少錢,必須先知道筆記本的單價”這一認識是學生生活經驗中早已具備的,因而在解答時,更顯得得心應手。又如,“挖一條水渠,計劃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實際每天挖40米,實際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學時也將例題做了一點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飲,一家人計劃每天吃3塊,30天吃完,實際每天吃了5塊,實際幾天吃完?”由于要求“實際幾天吃完,必須知道冷飲有多少塊”這又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在解答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興趣盎然,思維也活躍了。
在教學中,我常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踐中選擇題材,進行整理,互相出題,鞏固新知。比如,組織春游活動前,我讓學生以小隊為單位,每人拿出零用錢,一起到商場購物后,再編成不同的應用題,同學間相互解答,有的同學編成“我們小隊有7位同學,每人拿出5元錢后去聯華超市購物,買礦泉水7瓶,每瓶2元,還可以買什么?”“我們小隊8位同學,一共有50元錢,買了面包8個,每個1元,買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買了……”在同學們的自己編題,自己解答中,他們的數學思維、數學解題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這是他們在玩中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所以興致頗高。
三、開放題練習,學生知識沖突與能力提高的加油站。
以往的教學,我們曾給學生這樣一個誤區:題目中有適量的條件、唯一的答案、相對程式化的數量關系等,我們的學生正是在這樣一種反復訓練中學習數學,并逐步形成思維的定勢,碰到有多余條件或不同種解答時,往往不知道從哪里入手,因此,作為一個明智的教師,要多設計一些開放題,以使學生在發散性、多維度的思維活動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兩步計算應用題求比兩個數的和多(少)幾或是幾倍的書的兩步計算應用題“果園里有桃樹78棵,梨樹36棵,蘋果樹的棵數比桃樹和梨樹的總棵數少20棵,蘋果樹有多少棵?”時,我先設計了“某水果店有蘋果6箱,橘子18箱”通過讓學生補充不同的問題,先明確兩數之和(差),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還設計了一個條件不足的題目,如“商店有紅氣球21個,黃氣球有多少個?”讓學生通過思考添加條件解答,為學生進一步明確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很重要。
在教學中,我還注重設計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題目,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如在解答“每個燈柱上裝5盞燈,一共60個燈柱,我帶來320盞燈,帶來的燈夠不夠?”這是一道解題策略開放的題目,在解答中,教師要注意啟發引導,不拘泥于一種方法,可從60個燈柱上共需要多少盞燈考慮;也可從每個燈柱上裝5盞燈,320盞燈可裝多少個燈柱考慮;還可從320盞燈裝在60個燈柱上,每個燈柱上可裝幾盞燈考慮。
我們還可以將數學題與我們的小隊活動方案或主題班隊活動方案緊密結合,真正將數學的開放性與生活化落在實處,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通過設計“快樂的春游”活動方案(從設計活動的路線,活動的準備購買門票,游玩的項目價格等),讓學生自己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數學意識,培育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大膽放手,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要放手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去探索并嘗試學習新知識,這道理很多教師都懂,但在實際教學中,很難落實在課堂教學中。
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時,有些教師雖然讓學生通過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導,但放的還不夠,學生稍作推導后,就讓學生說公式,而后拼命強調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殊不知,絕大部分同學通過一會兒的拼、擺、剪是推導不出的,教師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優秀學生會了后就讓他們說,應注意讓一般甚至后進的學生推導出來,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來明白公式的來源、意義。
又如在教學實踐活動課《拿紅、藍鉛筆》一課,這是一堂滲透統計與概率知識的課,在教學中,教師更要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操作來了解一些統計、概率的基本知識,而不能稍作實驗就推導出結論,應讓學生在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紅藍鉛筆支數相同時;第二層次是紅鉛筆三支藍鉛筆一支時;第三層次是不知道紅藍鉛筆各自的支數,只知道總數,通過拿取來猜測紅藍鉛筆可能各有幾支)的多次實踐操作中,在頭腦中形成概率的表象,這是學生自己得出的結論,比老師的灌輸、強調記得更牢。
二、走進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知識的生活化,就是通過將數學教材中枯糙、脫離學生實際的數學知識還原,取之于學生生活實踐并具有一定真實意義的數學問題,以此來溝通“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新版的小學數學課本也正朝這個方向在努力。
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以學生熟悉的,并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取代脫離生產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如教學“歸一應用題”時,我把教材中的題目“一輛汽車3小時行120千米,照這樣計算,5小時行多少千米?”作為“試一試”,之前,以“小明買4本筆記本用去了16元,照這樣計算,買6本筆記本需要多少錢?”由于要知道“買6本筆記本需要多少錢,必須先知道筆記本的單價”這一認識是學生生活經驗中早已具備的,因而在解答時,更顯得得心應手。又如,“挖一條水渠,計劃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實際每天挖40米,實際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學時也將例題做了一點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飲,一家人計劃每天吃3塊,30天吃完,實際每天吃了5塊,實際幾天吃完?”由于要求“實際幾天吃完,必須知道冷飲有多少塊”這又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在解答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興趣盎然,思維也活躍了。
在教學中,我常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踐中選擇題材,進行整理,互相出題,鞏固新知。比如,組織春游活動前,我讓學生以小隊為單位,每人拿出零用錢,一起到商場購物后,再編成不同的應用題,同學間相互解答,有的同學編成“我們小隊有7位同學,每人拿出5元錢后去聯華超市購物,買礦泉水7瓶,每瓶2元,還可以買什么?”“我們小隊8位同學,一共有50元錢,買了面包8個,每個1元,買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買了……”在同學們的自己編題,自己解答中,他們的數學思維、數學解題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這是他們在玩中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所以興致頗高。
三、開放題練習,學生知識沖突與能力提高的加油站。
以往的教學,我們曾給學生這樣一個誤區:題目中有適量的條件、唯一的答案、相對程式化的數量關系等,我們的學生正是在這樣一種反復訓練中學習數學,并逐步形成思維的定勢,碰到有多余條件或不同種解答時,往往不知道從哪里入手,因此,作為一個明智的`教師,要多設計一些開放題,以使學生在發散性、多維度的思維活動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兩步計算應用題求比兩個數的和多(少)幾或是幾倍的書的兩步計算應用題“果園里有桃樹78棵,梨樹36棵,蘋果樹的棵數比桃樹和梨樹的總棵數少20棵,蘋果樹有多少棵?”時,我先設計了“某水果店有蘋果6箱,橘子18箱”通過讓學生補充不同的問題,先明確兩數之和(差),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還設計了一個條件不足的題目,如“商店有紅氣球21個,黃氣球有多少個?”讓學生通過思考添加條件解答,為學生進一步明確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很重要。
在教學中,我還注重設計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題目,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如在解答“每個燈柱上裝5盞燈,一共60個燈柱,我帶來320盞燈,帶來的燈夠不夠?”這是一道解題策略開放的題目,在解答中,教師要注意啟發引導,不拘泥于一種方法,可從60個燈柱上共需要多少盞燈考慮;也可從每個燈柱上裝5盞燈,320盞燈可裝多少個燈柱考慮;還可從320盞燈裝在60個燈柱上,每個燈柱上可裝幾盞燈考慮。
我們還可以將數學題與我們的小隊活動方案或主題班隊活動方案緊密結合,真正將數學的開放性與生活化落在實處,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通過設計“快樂的春游”活動方案(從設計活動的路線,活動的準備購買門票,游玩的項目價格等),讓學生自己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數學意識,培育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大膽放手,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要放手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去探索并嘗試學習新知識,這道理很多教師都懂,但在實際教學中,很難落實在課堂教學中。
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時,有些教師雖然讓學生通過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導,但放的還不夠,學生稍作推導后,就讓學生說公式,而后拼命強調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殊不知,絕大部分同學通過一會兒的拼、擺、剪是推導不出的,教師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優秀學生會了后就讓他們說,應注意讓一般甚至后進的學生推導出來,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來明白公式的來源、意義。
又如在教學實踐活動課《拿紅、藍鉛筆》一課,這是一堂滲透統計與概率知識的課,在教學中,教師更要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操作來了解一些統計、概率的基本知識,而不能稍作實驗就推導出結論,應讓學生在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紅藍鉛筆支數相同時;第二層次是紅鉛筆三支藍鉛筆一支時;第三層次是不知道紅藍鉛筆各自的支數,只知道總數,通過拿取來猜測紅藍鉛筆可能各有幾支)的多次實踐操作中,在頭腦中形成概率的表象,這是學生自己得出的結論,比老師的灌輸、強調記得更牢。
二、走進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知識的生活化,就是通過將數學教材中枯糙、脫離學生實際的數學知識還原,取之于學生生活實踐并具有一定真實意義的數學問題,以此來溝通“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新版的小學數學課本也正朝這個方向在努力。
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以學生熟悉的,并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取代脫離生產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如教學“歸一應用題”時,我把教材中的題目“一輛汽車3小時行120千米,照這樣計算,5小時行多少千米?”作為“試一試”,之前,以“小明買4本筆記本用去了16元,照這樣計算,買6本筆記本需要多少錢?”由于要知道“買6本筆記本需要多少錢,必須先知道筆記本的單價”這一認識是學生生活經驗中早已具備的,因而在解答時,更顯得得心應手。又如,“挖一條水渠,計劃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實際每天挖40米,實際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學時也將例題做了一點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飲,一家人計劃每天吃3塊,30天吃完,實際每天吃了5塊,實際幾天吃完?”由于要求“實際幾天吃完,必須知道冷飲有多少塊”這又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在解答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興趣盎然,思維也活躍了。
在教學中,我常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踐中選擇題材,進行整理,互相出題,鞏固新知。比如,組織春游活動前,我讓學生以小隊為單位,每人拿出零用錢,一起到商場購物后,再編成不同的應用題,同學間相互解答,有的同學編成“我們小隊有7位同學,每人拿出5元錢后去聯華超市購物,買礦泉水7瓶,每瓶2元,還可以買什么?”“我們小隊8位同學,一共有50元錢,買了面包8個,每個1元,買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買了……”在同學們的自己編題,自己解答中,他們的數學思維、數學解題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這是他們在玩中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所以興致頗高。
三、開放題練習,學生知識沖突與能力提高的加油站。
以往的教學,我們曾給學生這樣一個誤區:題目中有適量的條件、唯一的答案、相對程式化的數量關系等,我們的學生正是在這樣一種反復訓練中學習數學,并逐步形成思維的定勢,碰到有多余條件或不同種解答時,往往不知道從哪里入手,因此,作為一個明智的教師,要多設計一些開放題,以使學生在發散性、多維度的思維活動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兩步計算應用題求比兩個數的和多(少)幾或是幾倍的書的兩步計算應用題“果園里有桃樹78棵,梨樹36棵,蘋果樹的棵數比桃樹和梨樹的總棵數少20棵,蘋果樹有多少棵?”時,我先設計了“某水果店有蘋果6箱,橘子18箱”通過讓學生補充不同的問題,先明確兩數之和(差),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還設計了一個條件不足的題目,如“商店有紅氣球21個,黃氣球有多少個?”讓學生通過思考添加條件解答,為學生進一步明確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很重要。
在教學中,我還注重設計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題目,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如在解答“每個燈柱上裝5盞燈,一共60個燈柱,我帶來320盞燈,帶來的燈夠不夠?”這是一道解題策略開放的題目,在解答中,教師要注意啟發引導,不拘泥于一種方法,可從60個燈柱上共需要多少盞燈考慮;也可從每個燈柱上裝5盞燈,320盞燈可裝多少個燈柱考慮;還可從320盞燈裝在60個燈柱上,每個燈柱上可裝幾盞燈考慮。
我們還可以將數學題與我們的小隊活動方案或主題班隊活動方案緊密結合,真正將數學的開放性與生活化落在實處,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通過設計“快樂的春游”活動方案(從設計活動的路線,活動的準備購買門票,游玩的項目價格等),讓學生自己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數學意識,培育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總之,在數學課中,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啟迪學生標新立異,讓學生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路子、新方法,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模仿別人的方法,讓數學真正成為學生愿學、樂學的學科,提供給學生充裕的探索、實踐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讓數學課成為活動的、創造的課堂。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微課切忌拍攝成一堂完整的課堂實錄,切忌課堂搬家。
一節微課要用十分鐘以內的時間講透一個特定的知識點。
在設計和制作微課的時候,要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充分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以學生為本,面向學生,為了學生學習”。
每個微課教學目的明確,教學思路清晰,要有效解決具體的教學問題,注重情景化、趣味化、可視化。
微課可以根據課程的需要,突破教室的局限,綜合使用各種展示工具、多媒體表現方式,在各種位置、場景下錄制,以靈活多樣的形式和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音樂專業微課制作的形式與內容要求。
教師高音示范不到位,在遇到這些棘手問題時,及時運用微課中的歌唱教學來彌補了教學的缺陷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還可以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在音樂歌唱教學中有著廣泛的運用前景。
利用微課,也改變了以教師反復范唱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使學生迅速進入動態的教學環境,及時得到啟發,從而學得興趣盎然。
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巧妙地化解了歌唱教學中的難點。
目前,微課制作的形式非常多,許多學生在歌曲學唱時節奏把握不準,需要單獨摘出其中節奏單獨練習。
經過節奏練習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節奏,但是還有個別同學沒有唱準節奏,經常感覺費了很長時間效果還是不理想的狀態。
這些難點節奏的教學,就可以運用微課,將歌曲中難點與微課相結合,利用微課中的生動的音像、圖文顏色的變化,直觀真實地呈現于學生面前,既可以輕松地引導學生掌握難點節奏,又可以從中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演唱自信心,使他們在節奏練習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
也可以是通過錄屏軟件錄制的屏幕操作或是語音講解和批注展示的ppt演示課件等形式。
選擇用什么微課表現形式取決于課程教學的需要。
3微課的錄制與編輯形式。
微課的視頻質量對教學效果影響非常大,所以微課要求拍攝主體明確,背景整潔,屏幕字體顏色搭配醒目,在保證聲音圖像質量的前提下,盡量控制微課文件大小。
(1)利用攝像機拍攝。
講授類、演示類的課程可以用攝像機拍攝。
教師可以自己使用家用攝像機單機拍攝,將攝像機固定在三腳架上,確定好取景范圍后就可以拍攝。
錄制過程中教師要自然放松,保持良好的教學儀表姿態,把鏡頭當作學生,注重目光交流。
演示類的拍攝背景要簡潔,最好是白色或是淺色。
后期剪輯時再插入教學課件等資料。
錄制過程中教師如果出錯,把講錯的地方重講一遍,操作失誤的地方重做一遍,保持整個教學過程的流暢,后期剪輯的時候再進行加工整理。
為了追求更優良的音樂視聽效果,提高錄制效率,也可請其他教師或攝制人員使用專業攝像機協助拍攝。
采用多機位進行拍攝,教學中近景、板書等畫面拍攝,通過vga口采集多媒體課件展示畫面一次性錄制合成。
教師在制作前要和錄制人員多交流,準備表達教學意圖,確保教學內容完整記錄。
注意音畫同步,錄音時使用領夾式無線專業話筒。
(2)利用手機拍攝。
復雜的教學過程需要多人合作采用攝像機拍攝,其實對于一些小場景的演示型微課,就可以使用簡單的拍攝工具拍攝制作,進一步提高教師自己制作微課的靈活性和便捷性。
可以采用手機拍攝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式技術難度低,操作簡單,易于分享。
首先選取一部在500萬像素以上的手機或攝像頭。
把手機支架固定在桌子邊緣,將手機固定到手機支架上。
這樣的拍攝過程非常簡單方便實用。
(3)電腦屏幕截屏錄制。
對電腦屏幕截屏錄制適合于制作軟件操作類微課以及將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成微課。
其實,在實際錄制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實踐操作過程的需要,靈活選擇攝像機或手機等拍攝工具,混合使用上述一種或者幾種制作方式制作微課。
無論采用什么工具、什么方式,都必須保證錄音質量。
最好使用錄音質量好的電容式麥克風,說話時將話筒放在離嘴遠一點靠下的位置,不要靠太近,避免把爆破音和嘶嘶聲都錄進來,影響教學效果。
微課的后期編輯工作首先是糾錯。
將攝像機、手機等拍攝好的視頻導入電腦,使用會聲會影、edius、premier、cooledit等音視頻編輯軟件。
剪輯要符合視覺習慣和教學規律。
檢查修改視頻中出現的.拼寫或者語法錯誤,一定不能出現知識性、政策性錯誤;刪、減教學過程中的停頓與拖沓聲音與畫面,保證整節微課的教學內容緊湊有效。
其次是添彩。
每節微課應該制作簡單的片頭,內容包含微課題目、作者、學校名稱、微課所屬學科、微課適用對象及教材版本、單元、知識點等信息。
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在微課中添加提示總結字幕和動畫效果,引入更多的教學資源,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
編輯完成后,選擇合適的視頻格式進行視頻輸出。
4結束語。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利用微課輔助課堂教學,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創造意識,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已成為大勢所趨。
微課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和學習方式,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生動直觀的圖像、啟發性的視頻片段等特點脫穎而出,改變了過去教師單一的教學模式。
它把錄音機、電視機、錄像機等各種電教設備,結合在同一個微課之中,操作簡單易行,可實現不同教學方式的切換。
通過課內微小視頻的播放,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歌曲內容、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解決節奏疑難、培養音樂興趣、提高音樂審美能力、理解音樂歷史與相關文化知識等。
作者:楊潤單位:佳木斯大學。
摘要:初中英語的教學者如何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肩負起相應責任,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從牛津初中英語教材的特點切入,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提出了對提升初中生的英語基本知識和技能的一些看法和體會。
在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英語學科的教學無論是在教學目標上,還是在教學模式上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在牛津初中英語教材的推廣后,初中的英語教學就仿佛是被注入了新鮮的.活力,變得更加富有挑戰性、機遇性、困惑性。那么作為初中英語的教學者如何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肩負起相應責任,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這些都是新環境下初中英語教學所面臨的一個迫切問題。因此,筆者帶著這些問題,以牛津初中英語這套新教材的特點為切入點,并結合了自身的教學實踐,對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英語基本知識和技能提出了一些看法和體會。
一、牛津初中英語教材的特點。
1.教材的優點。
牛津初中英語這套新的教材總體來說內容貼切、時代性強、表現方式更加形象、直觀,具備了很強的實用性。具體來說它主要有以下四個明顯的優點:首先彌補了以往初中英語教材中一味強調語法教學的不足,將教學的重心轉移到口語教學上來,并對學生的聽、說能力進行了著重培養;其次,新教材鼓勵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強調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再次,新教材在內容上富含的信息量大、覆蓋的面廣,能夠緊扣時代的步伐、更加貼近生活,因而能夠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最后,新教材全面強調了任務型的教學原則,目的性較強,能夠促使學生在實際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加強交流、合作、思考,獲得提高。
2.教材的缺點。
盡管牛津初中英語教材擁有很多以往教材不具備的優點,但是它也有幾點不足,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首先是教材中的詞匯量過大、分配不科學,容易削弱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降低學習趣味;其次是在內容上話題的設置不合理,盡管新教材所涉及的面比較廣,但是其側重點主要還是自然、科普、文學等,對其他諸如天氣、藝術、語言等話題涉及的非常少;最后,新教材在語法編排上比較混亂,沒有按照循序漸進的方式,這就給學生一種知識點松散、難于掌握的感覺,降低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針對牛津初中英語教材的教學方法。
針對牛津初中英語這套教材的特點,并根據新課程對初中英語教學確立的目標。筆者認為要達到提升學生的英語基本知識和技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這一目標,教學者主要是要做好三點:首先是要有一個合理的教學目標,以便提高實際教學過程的導向性;其次是采用豐富多變的教學模式,達到優化教學過程和方法的目的;最后還要注意以學生為本,時刻關注他們的學習進度,增強他們學習的動力。
綜上所述,在新的課程標準下,為了提升初中生的英語基本知識和技能,教師要在充分認識和了解教材的特點上更新教學理念,并圍繞學生這個主體,采用合理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培養學生對于初中英語學習的濃烈興趣和激情。
參考文獻:
[1]李寧。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j]。陜西教育,2011(07)。
[2]曹強。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1(07)。
[3]馮鈺。如何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j]。成才之路,2013(03)。
(作者單位江蘇省丹陽市第三中學)。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語言作為交流和描述的工具,把英語教學與各學科有機的整合,才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教學中要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教學的關鍵之所在。
一、改革教法,培養互動式的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中,要將聽說教學放在前面,多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以增強學生的聽說能力,而且堅持反復運用,逐步的堅持讓學生講英語,為學好外語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是學生養成交流、合作、展示等互動式的教學形式,給學生更多的參與教學的機會。多采用外部手段來強化學生的動機。比如:口頭表揚、學生激勵、獎勵小紅花等。使學生體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感覺到自己的'成功。同時,互動教學也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不再是專業知識的提供者,學習過程體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活動。改變了只注重語發、單詞的教學,而更多的是同學生交流,使教學更加活躍。
二、激情引趣,指導。
[1][2]。
強化技能是對一類教學行為的概括。這類教學行為的行為方式特點是教師根據“操作性條反射”的心理學原理,對學生的反應采取各種肯定或獎勵的做法,或采取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檢驗的方法,使教學材料的刺激與所希望的學生反應之間建立起穩固的聯系,起到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作用。
1在堂組織方面,能夠促使學生集中注意,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堂上教師對認真聽講的學生予以表揚或對聚精會神地聽的學生給以很高的評價等強化方式的運用,能促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學活動上,也可以防止或減少非教學因素的刺激所產生的干擾。教師對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學生給以鼓勵。不僅能使他們本人更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還能促使更多的學生投人其中,形成熱烈、活躍的堂氣氛。實踐證明,運用強化技能塑造學生的行為是行之有效的。教師在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遵守紀律、獨立思考、前預習,后復習時,對做得好的和有進步的學生經常采用各種贊賞的方式,對學生形成并鞏圓確的行為,能夠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2在學生的學習方面承認學生的努力和成績,能促使學生將正確的反應行為鞏圓下。研究還表明,強化不僅能改善學生的行為,還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這是由于教而有目的地運用整化投能,而使學生的確為以較高的頻率出現的結果。
從教師實際應用強化技能的具體形式看,強化技能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語言強化。教師用語言評論的方式對學生的反應或行為表明自己的判所和態度,成者引導其他學生給以鼓勵。常用的強化問語有:對、好、很好、思路很清晰、很規范、大有進步等。
語言是教師向學生傳通信息的主要載體。因此,語言強化是使用最多、最普遍的強化方式。學生在聽、回答問題、解答習題、進行實驗等學習活動中的正確反應和行為,都可以用語言進行強化。
和情感。比如;微笑,表示贊許;點頭,表示肯定;鼓掌,表示鼓勵或贊同;接觸學生,用拍肩膀、摸頭等動作表示鼓勵和贊賞對年齡小的學生更有效);接近學生,表示關注和興趣等。有研究表明,在言語為全部效果中,體態語占%在堂教學中,教師的動作強化常伴隨語言強化同時出現往往能獲得更好的強化效果,這是由于學生能夠更強烈地感受到老師的鼓勵和肯定。
3標志強化。救師對學生的成續或行為給予象征的獎賞物,以表示鼓勵和肯定。如,在作業上寫“好”“有進步”等簡短批語;加蓋獎勵性的圖案印;發小獎品給學生留作紀念等。
4活動強化。教師給在教學活動中有貢獻的學生安排一些特殊的活動,以示贊賞和鼓勵。比如:讓他向全班闡述自己的見解或把自己的解答寫在黑板上;分派-一些學生代替教師的活動;布置新學習任務等。
1、要有明確的目的。在運用強化技能時應根據教學目標,有目的、有選擇地對學生的反應進行強化。在堂教學中,教師不必對學生所有的正確反應都給予強化,而應當對與達到教學目標有密切關系的正確反應予以強化。
3、要有區別和變化。由于學生在年齡、性別、生格等方的差異。學牛個人對強化方式的真好是應不同的,教師應針對學生的特點。有區別、靈活地采取適合每個學生的方法,注意變換方式。如果反復使用單一的強化物,對學生的鼓勵作用就大大減弱了。
4要把握住時機。把握好強化的時機,對提高強化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幫助。比如,作業完成的情況等成進行即時強化,這樣可給學生留下較深刻的理解。
實踐證明,教師在堂教學中如果能夠藝術地把握強化技巧,強化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掃納、推理和創新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得到明顯的提高,從而使教師順利地落實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授課老師針對當前課堂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將自己的優秀成果在演示中真誠的展示給大家,集中體現在三方面:學生,教師,學生與教師互動三個方面,現向大家總結匯報如下:
學生不僅是教育的對象,更重要的是發展的主體。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全過程,才能領悟相關學科發現、學科知識及創造過程中的收獲。因此,優秀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很注重讓學生在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的情境里,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行為,獲得知識和技能,并通過他們對教學互動過程中的自身經歷、獲得理智的情感體驗、人際交往能力,積累知識和方法,培養其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還運用現代教與學的理論,通過啟發、討論等具體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在教學的全過程中,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努力去嘗試創新、感受創新、理解創新,大大提高了學生與人合作,交流,創新的能力,觀察與實踐的能力,思辨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有效地引導啟發了學生,使教師教學與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給學生提供了足夠的獨立學習、思考和自主實踐的時空。注重了教師在“以學生為中心”課堂上的主導作用。處理好了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又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又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對于全班同學一起研討,小組討論還不能解決的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老師就因勢利導,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明辨是非,尋找結論,從而培養了學生分析、歸納、概括、總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老師充分利用了課堂上學生掌握的新知識,設計出了新穎和較有深度的話題和練習,將觸角伸向更深、更廣的天地,既對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進行了深化,同時又將學生的思維帶入一個更高的層次,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優秀思維品質和大膽創新的能力。
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的活動。積極的師生互動,能合理有效地改變學生被動聽講的消極性,發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通過自己的積極思考領會所學知識,在參與中完成學習任務。在我校教師的授課中,很好地實現了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交流,充分調動雙方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實現教與學兩方面的最佳效益。在老師的引導下,以學生作為主體參與了教學過程,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與能力,也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質量,使教與學有機地結合、同步發展。鼓勵和發展了學生的創造力,避免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
這次高效課堂教學活動,授課教師結合平常教學存在的問題,在活動中毫無保留的予以展示,將自己的優秀成果展現出來,開拓了教師的眼界,豐富了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0xx年10月26日,第17期周末名師課堂,鄒城市第二實驗小學邀請了杭州市天長小學樓朝輝、馬迎春、吳恢鑾、陸白琦。馬迎春、吳恢鑾、陸白琦分別講授了語文《紙船與風箏》、數學《旋轉》、英語《happyhalloween》三節課,并和在座聽課教師作了互動教學研討。下午,杭州市天長小學校長樓朝輝作了關于教育個性的主題講座。這三節課和樓朝輝先生的講座蘊含的“做學生喜歡的老師”的教育理念,不時激起所有在座教師的共鳴,不時激起現場熱烈的掌聲。通過這一天的學習,不僅讓我領略了各位教師出類拔萃的風采,也讓我從中感受到課堂的靈活多變,下面就從以下幾點談談我對這幾節課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扎實的基本功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感染了我,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薄芭_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我們就要有滴水石穿的精神,從點滴做起,堅持不懈積累經驗。
二、課前師生互動環節很有特色,每位教師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情景教學,這樣不會讓每位學生一開始上課就覺得緊張,而且還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對教課的老師感興趣,從而也對這位老師的課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注意力集中并且感興趣才是最好的學習狀態,這幾位老師都做到了這一點。
三、教師課件制作精良,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無論從課題教材的搜集上還是從視聽效果上,都非常的有1創意,引人入勝,形象生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牢固掌握。
四、練習設計基礎實效,靈活多樣,很具有代表性,教師對學生出錯的地方進行到位的點評,講解,然后再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把容易出錯的地方在課堂上解決掉。這樣學生既牢固掌握了知識,避免了走彎路,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課后作業的負擔。
五、討論交流的主題是學生。合作交流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學習方式,以前聽課觀到合作交流,很多是師生對話的形式,老師對學生的對學生的匯報進行匯總或評價訂正,重結果輕和學生思維的碰撞和交流。這幾位老師對這一點處理的很好,讓聽課的老師感受到了學生思維火花的相互碰撞。
六、上課教師的語言具有感染力,課堂評價及時到位,關注了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高興地站起來,體面的坐下。在我們聽的這幾節課中,每位老師到對學生的回答進行了積極的評價,教師親切和藹的教態、抑揚頓挫的語調、給孩子們積極向上的鼓勵使得整節課都充滿著活力。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發揚成績,找出自己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我?!百愓n”活動從9月22日開始,到9月28日圓滿結束?;顒又薪萄薪M長認真貫徹學校賽課活動方案,組織本學科、本教研組教師認真準備,積極參與,有效實踐,廣大教師迅速行動,做到了思想重視、準備充分,運用靈活。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再一次印證了我們學校是一個聲音,一個步伐,一個脈搏的和諧集體。
(一)為教師展示教學風采和互相學習搭建了一個平臺,賽課活動不僅完成了上級的任務要求,還鍛煉了教師隊伍。每人一節課,即是每個教師展示自己的窗口,也是老師間相互學習借鑒,取長補短的好時機,好的教學方法,先進的教學思想,個人能力,展示他山則安之石,可以攻玉。大家相互切磋、借鑒,有利于共同發展。
(二)為教師成長和發展搭建了一個平臺。教師的成長,發展需要支持,要有良好的環境鍛煉。開展賽課活動,有利于教師發揮自己的主觀作用,在良好的環境中展露才華和技能,打造品牌,擴大教師的影響,提高公眾認可度。
(三)為教師間的教研和交流搭建了平臺,以“賽課”活動為契機,教師在準備“賽課”過程中查閱資料,研討教法、學法,收集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和資料,擴大了視野,豐富了教學內容。課后的研討,進一步明確了今后的教學的方向。
1、全體教師積極參與。虛心學習,交流研討,共同進步,基本上本組教師都參加了聽評課活動?!敖虒W相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在教學上至少有一個長處可資借鑒。
2、教師得到了鍛煉,心理上更加成熟。
3、在教學上進行深入探索,王偉玲老師在引導學生感悟方面下了許多功夫,通過對短文的感,再去“悟”,不斷把學生思維引向深入。數學組,全部采取一對一的方法,即講一道例題,有針對性地練習一道題,在模仿中強化訓練。
4、學有目標,趕有方向。這樣賽課活動,不僅是學習,而且是欣賞,更是難得的享受!同時也是校內同行互學的平臺。5、培養了向上意識和合作意識。大家都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通過一節課,我們看到了積極進取的意識,沒有人甘愿把自己的課在眾目之下搞的一塌糊涂,沒有人不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說明我們都是有尊嚴的,講人格的,求進取的。這項工作能夠順利地進行,是大家積極響應,通力合作的結果。大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了對學校工作的支持。
1、有的教師重視程度不夠,準備不充分,有敷衍思想。
2、極少數教師沒有全程參與,認識比較模糊。
3、有的課型確立的不正確。如探索課,沒有體現出探索內容,探索方法,探索過程,只是一節常規課。
4、不能充分有效和利用課堂時間,下課前幾分鐘無事可做,有的提前下課。
5、個別老師語言不規范。
6、個別教師一幅冷面孔,課堂氣氛壓抑,沒有自由靈活的教學互動。
7、仍然是在教學,只是教給學生死的知識,不是通過知識教方法。
8、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師不知道教給學生點什么,不知道讓學生學點什么。
1、這次活動結束了,但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不斷探索總結。教到老,學到老,探索到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常改常新。
2、積極樂觀地參加每一項活動,將改變你的消極人生,你就能愉快地融入集體當中。
3、教師要靠高尚的品德和才學贏得學生尊重?,F在的學生難以管教,但對他敬仰的教師則是言聽計從,所以同一個班級,教師獲得學生的尊重程度是不一樣,不是學生的原因,是教師自身的原因,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增才干,博得學生的喜歡。
4、虛心學習。要有學而不厭的精神,向自己身邊的人學習是要有勇氣的,不能固步自封。學習別人的胸懷,使自己成為寬廣的人,學習別人的態度,使自己成為快樂的人,學習別人的經驗,使自己成為有作為的人。
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是教育部“跨世紀名師工程”向全國推出的首位名師,他豐富的教學經驗、高超的教學藝術讓人望其項背、贊嘆不已。近日讀他的著作《于永正課堂教學實錄》中的《口語交際與習作教學卷》,其中收錄了11篇口語交際課堂實錄。一篇篇讀來,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一位頭發花白的長者在笑瞇瞇地望著面前的小朋友,我的耳邊似乎能聆聽到孩子們爽朗歡快的笑聲。一節節口語交際課不僅妙趣橫生,讓人感覺好玩開心,而且還能啟發思維,培養學生言語表達的能力。
平時在課堂上,對于語文課本中出現的口語交際,我也能夠認真地帶領學生去完成,我比較注重課堂交際環境的輕松及交際雙方的互動,還曾經被王慶華老師親點參加課堂展示活動,但是對于交際環節的設計與交際情境的創設,則過于簡單了,所以,在口語交際課上,時常會有現場失控、學生表達不夠滿意的感覺。在閱讀了于永正老師的一節節精彩的課例后,使我對口語交際課有了更深的認識。
口語交際課,怎樣讓學生愿意說?于老師善于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選擇交際的材料,這些材料是學生熟悉的、了解的、喜聞樂見的,因此,不僅極易引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學生也有話說,所以,交際課堂上學生愿意說、積極地表達、主動地參與。例如《說說,畫畫,寫寫》一課,學生說的是自己同班熟悉的同學,畫的是自己想畫的人物,自然課堂就充滿了靈動?!堵爮V播,打電話,寫緊急通知》一課,教師就從學生明天要舉行的爬山比賽引入,自然就引起學生的關注,激發了學生表達的欲望。
很多老師把口語交際做為可有可無的內容,而對于作文指導又一籌莫展,只好拼命讓學生背范文,以求在考試中取得高分。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眼中關注的都僅僅是分數而已,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沒有具備語言表達的能力,僅靠背幾篇范文僥幸取勝的學生不是真正的高素質學生。于老師從提高學生的素質入手,從培養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出發,認認真真地上好每一節口語交際課。他不僅自己選擇交際的材料,而且還善于用心設計交際的環節。例如《描述人物外貌,轉述通知》一課,一位陌生的老師走進教室要向于老師傳達局長的通知,于老師不在請小朋友們轉告。所以,當于老師一走進教室,學生就紛紛發言,趁此機會訓練學生描述人物外貌與學習轉述通知,當學生能夠完成任務后內心的喜悅與成就感是無以言表的。于老師的每一節口語交際課都是讓學生在這樣明確的交際目的中進行練習,學生的說、寫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不是為了老師、家長而學,更不是被逼而學,而是為了生活實際的需要,是“我要學”,所以就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益。
在于老師的課堂上,常常會有聽課老師的笑聲與掌聲來表達對學生精彩發言的表揚,但是,學生的精彩并非出自偶然,而是在老師的指導后產生的。例如在《觀察蔬菜、水果,招待客人》一課中,教師挎著籃子走進教室解釋說“中午要招待客人”,并讓學生說說買了什么東西。學生的回答很簡單,僅僅是把于老師買的這些東西羅列出來而已,但是,于老師并沒有停留在學生這樣較低層次的發言上,而是提出“把每樣東西的數量也說出來”,于是,學生的發言就更進了一步,使用了數量詞。之后,教師又繼續引導:“不但說出各種東西的數量,還要說出它們的特點,比如,什么顏色啦,什么氣味啦,什么形狀啦……?!?,學生在練習后表達更準確更生動了。那么,怎樣招待客人呢?訓練又提高了一步。于老師就是這樣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語言表達的規律,循序漸進、步步深入、順理成章地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的引導,而毫無斧鑿痕跡。而學生在教師這樣一步步的引導中絲毫沒有感覺到表達的難度,在積極參與中提高了言語表達的水平。
很多孩子往往說得頭頭是道,而寫作卻寥寥數語,于老師的課堂上,學生不僅說得好而且寫得也很好,于老師是怎樣指導的呢?例如在《說說,畫畫,寫寫》一課中,學生描述班里兩個同學的樣子,于老師根據學生的描述找出這兩個小朋友。接著,老師提出如果我想念他們怎么辦呢?可以讀一讀寫他們的作文,接下來自然轉入了寫作的環節??梢詫戇@兩個同學,也可以寫老師,還可以寫想象的人物——豬九戒,寬泛的寫作空間少了限制多了選擇。教師還出示“習作例文”供學生借鑒。在寫作時可以先寫后畫,也可以先畫后寫。
畫畫即使是幼兒園的小朋友也喜歡的一件事,更別說三年級的小學生了,所以學生興致滿滿地又寫又畫。因為有上一環節充分地“說”,所以學生在寫時就很輕松。在學生寫作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學生有困難,于老師也會及時地提醒,例如在學生寫寫畫畫的過程中,于老師在巡視、指導時插話“他畫的豬九戒的耳朵是尖的,并且往上長,他想象的豬九戒臉很長……”老師這樣貌似不經意的幾句話就為其他的同學打開了思路,同時對于這位學生本人也是一種鼓勵。寫作完成后的點評是于老師課堂教學的常態,他以自己敏銳的語感、高超的文學功底指導學生隨時發現不足之處,又及時表揚寫得好的地方,學生在這樣一篇篇的習作點評中也學習到了修改的方法。因此,在教師點評完后學生自己再次修改,抄寫到作文本上。
僅僅從課堂實錄中我就發現了諸多的美妙之處,在于老師的課堂上,肯定還有更多精彩的地方,值得我不斷地學習,希望假期之中借助這本書的閱讀能夠提升一點我的口語交際教學的能力。
“引悟結”課堂教學文化是我在道法課堂一直精心經營的探究式教學風格。特別是近幾年來,在組長王義群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將其作為課題做了進一步的探究和拓新,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我認為這種課堂教學文化有如下優勢:
第一、激發了學習興趣
“引悟結”探究邏輯比較自然,也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喜歡。因為喜歡,所以興趣很濃。他們往往對ppt上醒目的“引”、“悟”、“結”更加關注,受其引導,學生思緒方向感強,凝聚了探究力。引,需要素材作載體,所以,課堂上會有適合的有血有肉的鮮活素材,有時候是故事、視頻、詩歌、名言、漫畫等,有時候是一場小活動,一個小表演等,豐富的教學資源進入了課堂,異彩紛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悟,是通過老師設計的問題來推進的,問題的切入很重要,起到對學生的引領和提升。高尚情操的培養由“悟”而開始、美好的理想由“悟”而奠基,科學的思維由“悟”而養成。所悟所得在學生的分析探究和老師的點撥引導之下,總是熠熠閃光,猶如茫茫大海的一盞明燈指明了學生探究真理的方向。
第二、促進了自主探究
教師借助素材提出探究問題,學生結合素材情境和已有經驗思考探究,從而悟出結論。這種教學文化層次清楚,環環相扣。素材針對目標而選,問題針對素材而定,感悟與探究必然線索清晰、情感凝聚。學生質疑推理的欲望被生動典型的素材情境所激發,在問題的引領下有理有據地思考,結論自然水到渠成、理所當然。在知識的遷移過程中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科核心素養必然有效達成。
第三、提高了學習效率
這種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的思維在發散中有所聚攏,在聚合中有所開放,所以“形散神不散”,使得知識的習得、能力的培養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矯正與提升張弛有度,總能有機地達成教學預設的成果。這種文化形成習慣之后,學生分析社會問題也有了基本的經驗和方法?!耙蚪Y”文化猶如思維的綱,對學生一生認識與思考問題都是一種指引和預判。
第四、渲染了課堂氛圍
以前有人說起“道法”學科,總是和枯燥空洞的“政治”相關聯。但是這種“引悟結”課堂文化改變了師生的認識。使得“道法”不再苦澀,充滿了人文和人性,變得生動、有趣?!耙蚪Y”探究邏輯促使師生探究的思緒一會兒由理性向感性回歸,一會兒又由感性向理性飛躍。內化了的習慣性的“引悟結”模式,有一種藝術之美和神奇之力,時隱時現,潤物卻無聲;似有似無,引領方向明,強化了互動的思維魅力,也增添了課堂的文化內涵。
第五、促進教師學習與創新
教師要用活用好這種課堂文化,就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平時多多讀書,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經常參加各種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生活感悟;及時了解時事新聞,掌握社會動態和熱點焦點。只有不斷學習和研讀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思想,才能使“引悟結”教學文化時刻煥發青春活力。
總之,“引悟結”課堂教學文化有很多妙處,更需要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相信,這種教學文化會更加適應新時代的課堂教學,并且一定能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提供更多可能,也能使我們的教育教學收獲更大的成績。
20xx年10月
縱觀新課程改革實施至今,初中語文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在閱讀教學中,課堂中的教與學都令人耳目一新。但是,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化,閱讀教學似乎又走進了一個繁瑣熱鬧化的“技術主義”誤區。很多一線教師已經深切地感受到語文的難教,在教學實踐中常會出現“復雜、繁瑣、臃腫”的現象,導致課前預設的教學任務不能按時完成。語文課堂“耗時低效”,甚至被眾人憤怒聲討為“誤盡蒼生是語文”。因此構建“低耗高效”的“低碳語文”課堂已成為社會對語文教師群體的一致呼吁。
閱讀教學課堂作為教師向學生傳遞人類基本價值理念的平臺,理應體現、崇尚這一真正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教師與學生應該過一種簡約輕松而深刻自由的精神生活。崔巒老師也說過: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努力實現真、純、實活的教學境界??梢?,簡約化必然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終極歸宿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實現在簡約中求高效這一理想境界呢?下面,僅結合自己的閱讀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膚淺認識。
教學目標是教師與學生預設教與學所達到的預期教學效果或者要完成的任務,是課堂教學的“航行燈”。若目標定得太復雜,那么每個目標所分配的時間就會相對減少,結果一堂課什么都想抓,卻什么也抓不住。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說:教學的目標要簡明。一堂課徹底解決一兩個學生切實需要解決的問題就夠了,真正給學生留下點東西。
《鼎湖山聽泉》安排在蘇教版第五冊“吟哦諷誦”單元之首。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結合課文內容,我設置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學習吟哦諷誦的基本要領;感悟鼎湖山的優美景色,體味作者通過聽泉而得到的對人生和歷史的理解。這兩個目標,一個涉及到本單元學會學習的基本要求,一個涉及到課文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恰好地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也符合崔巒老師提出的教學目標要簡明、實在的觀點。在這篇課文的實際教學中,三維目標得到充分整合,課堂熠熠生輝。
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如果對教學內容平均用力的話,只能是“蜻蜓點水”。因此,我們應該根據教學目標、學生實際等要素,找準切入點,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統領整個課堂教學。
如今,我市廣大一線教師致力于活動單導學模式教學,如何設計一份優質高效,讓學生活得起來又不致于課堂出現零散、混亂現象的活動單,顯得尤為重要。在執教《囚綠記》這一篇散文時,我便設計這樣一份活動單,既囊括了課文的重點難點,又使課堂活動精彩有序,從而高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設計如下。
活動一:整體感知快速閱讀課文,劃出體現行文脈絡的句子,抓住關鍵句理清文章結構,概括各部分內容。
活動二:美點品讀作者以一株常春藤為線索,牽出無限情思,唱出了一曲綠色之歌。請就文中寫綠和抒情的句子,挑選幾處進行圈點批注。然后小組用合作朗讀加評析的形式,展示你們對文字的理解。
活動三:背景探究白居易曾經說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币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文人,是會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他所關注的時代和事件。其實本文中也隱約交代了當時的寫作背景,請找出關于這些背景的語句,小組內探究一下作者的寫作意圖。
活動四:拓展升華假設陸蠡臨犧牲時,眼前又閃現出那一抹遠在舊都的綠色,他會想到什么呢,他會對他的“綠友”說些什么呢?請以“此刻,我又想起了你,我所摯愛的綠友”作為開頭,寫一段100字左右的心語。
這堂課之前學生們已通過圈點批注的讀書方法對課文有了自己初步的閱讀品悟,課堂上主要以小組交流和合作展示學習成果方式為主。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很高,語言品析得豐富深刻,主題也把握得較為深刻。
當然,簡約教學內容是建立在教師深入研讀文本的基礎之上,腹中有文本,才能真正使課堂“筆力千鈞任翕張”。
真正的好課主要教學環節往往只有幾步,著重讓學生充分地與文本對話。有些課文很長,很復雜。如按部就班,照情節展開教學,學生往往只會停留在對課文蜻蜓點水般的認識層面上。若將各環節進行整合,作板塊式安排,學生參與的自主性就會更強。
《幽徑悲劇》是文學泰斗季羨林的一篇文章,這篇課文文質兼美,涉及的內容很多,如果面面俱到,難免費時低效。因此我首先設法將相關環節進行整合,從而引導學生較深入地走進文本,與作者和文字對話。在課堂設計時,我扣住“悲劇”這一中心這樣安排教學:首先,賞析美景。對于悲劇,魯迅先生說過,就是將最有價值的最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本文中,美具體指哪一事物?他美在何處?作者分別從什么角度表現它的美?品讀交流之后,我緊承上一教學內容,順勢提問:但有一天,美麗的藤蘿被毀了,沒了,永遠地消失了。此時作者是怎樣的一種情懷呢?引導學生在此體會藤蘿的悲狀和作者的悲情。在此基礎上,我接著帶出下一環節:這樣一個給人間增添了美麗的生命永遠地消逝了,此時此刻,我想大家的心情也和作者一樣悲、惜、憤。我們不禁要問,是誰制造了這出悲???進而師生共同探究文章主旨。這樣安排,三個環節環環相扣,既囊括了課文的重點,又遵循了學生的認識規律,從而使課堂有了情感上的梯度,三維目標也較好地融合在三個環節中。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學手段層出不窮,現代多媒體手段的運用、課堂有趣情景的創設、學生表演、小組合作學?使現代語文課堂不再寂寞,變得熱鬧非凡。這過多過雜的手段,已嚴重沖擊了我們的語文課堂,讓我們的閱讀課堂無法實現精神與語言和諧共生。于永正老師對語文教學的規律有著深刻的認識和準確的把握,他采用的教學方法很簡單,很實用,很有效——讀。以讀為本,讀中感悟,以讀促寫。只有通過讀,學生才能思考語文文字的內涵,才能細細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才能品味語文文字中蘊含的情感。
簡約而不簡單。簡約語文,也不是一般理解意義上的簡單、空洞,而是以簡潔、清晰、精練、完美的外在形式具體地表達豐富的思想內涵。它不是教學環節在形式上的減少,也不是訓練強度上的削弱,而是要固守語文教學的“根本”?!皠h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在語文閱讀教學這顆大樹上,讓我們追求一種更簡約更完美的高效語文課堂,去除不必要的冗枝,讓這棵大樹扎根生長,蒼天聳立,成為學生未來人生的幸福歸宿!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huibaotihui/132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