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閱讀范文,我們可以學習到一些常用的句型和詞匯,豐富我們的寫作表達。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優秀的總結范本,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
辛棄疾有許多與陸游相似之處:他始終把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并在自己的文學創作中寫出了時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熱情與憤慨。在文學創作方面,他不像陸游喜歡寫作詩歌尤其是格式嚴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詞這一更宜于表達激蕩多變的情緒的體裁。
辛棄疾在詞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在于內容的擴大,題材的拓寬。他現存的六百多首詞作,寫政治,寫哲理,寫朋友之情、戀人之情,寫田園風光、民俗人情,寫日常生活、讀書感受,可以說,凡當時能寫入其他任何文學樣式的東西,他都寫入詞中,范圍比蘇詞還要廣泛得多。而隨著內容、題材的變化和感情基調的變化,辛詞的藝術風格也有各種變化。雖說他的詞主要以雄偉奔放、富有力度為長,但寫起傳統的婉媚風格的詞,卻也十分得心應手。如著名的《摸魚兒·淳熙亥己……》,上闋寫惜春,下闋寫宮怨,借一個女子的口吻,把一種落寞悵惘的心情一層層地寫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腸蕩氣,用筆極為細膩。他的許多描述鄉村風光和農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樣樸素清麗、生機盎然。
如《鷓鴣天》的下闋:“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币约啊段鹘隆返南麻牐骸捌甙藗€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庇诤啒阒幸娝系?,是一般人很難達到的境界。所以劉克莊《辛稼軒集序》說:“公所作,大聲鞺鞳,小聲鏗鍧,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以來所無。其秾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边@是比較全面也比較公允的評價。
辛詞和蘇詞都是以境界闊大、感情豪爽開朗著稱的`,但不同的是:蘇軾常以曠達的胸襟與超越的時空觀來體驗人生,常表現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這種參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從沖動歸于深沉的平靜,而辛棄疾總是以熾熱的感情與崇高的理想來擁抱人生,更多地表現出英雄的豪情與英雄的悲憤。因此,主觀情感的濃烈、主觀理念的執著,構成了辛詞的一大特色。
夜深人靜時,我獨自一人走在黃沙嶺的小路上。
走出門,一輪明月高掛在深藍的夜空中,我抬起頭仰望著夜空,感受陣陣習習秋風。我的腳步把在枝頭上棲息的喜鵲驚動了,紛紛從樹上飛下來,引起樹枝四處搖曳。樹木好似一位南國的少女,在風中搖動著那飄逸的秀發,美極了。
“呼——”清涼的夜風伴隨著蟬的鳴叫聲,好像在演奏著優雅的小曲,優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了出來?!斑?,什么味道?”我仔細地一嗅,原來是彌漫在風中的稻花香味。這味道是那樣的醇美,濃郁。再仔細低頭往下,看到田里的稻谷都垂著小腦袋,悄無聲息的進入了夢鄉。微風拂過,月光下一浪又一浪的擺動著,連綿起伏。
望著這一大片稻田,我沉思著:今年又是一個大豐收,看來鄉親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呢!想到這,我不由得會心的笑了?!斑蛇伞边h處稻田里傳來了一片蛙聲,打斷了我的沉思??蓯鄣那嗤?,你們呱呱的在談論些什么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一定是在談論豐收的喜悅。
遙遠的天邊閃爍著幾顆翡翠般的星星,它們在天空中調皮的砸著眼睛,點綴著深藍的夜空。夏天的天氣變化可真快,居然下起了牛毛細雨。頑皮的雨滴輕輕地滴在我的臉上,讓我感到神清氣爽。
我早就預料到春常雨會變大,就想找個地方躲雨,無意中想起自己去過的一家茅店,記得在一個土地廟附近的樹林旁。我便四處尋找,找了半天還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我來到了一條小溪旁,溪流上有一座木橋,站在橋上低頭一望,可以望見水面上泛起的圈圈皺紋。從橋上走出,我喜出望外——找了很久的那家茅店居然就在前面。
到了店里,望著外面的傾盆大雨,我詩興大發,在寫下了《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
生自己讀上闋。
上闋: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交流:
看到的:明月驚鵲。
聽到的:鳴蟬蛙聲。
適時指出:現在你知道這首詞描繪的是什么季節?
你能把這個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嗎?
生交流:
生齊讀: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師介紹“稼軒”一詞的來歷。(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
讀到這里,你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感情呢?
師:誰能把詩人的這種情感通過朗讀來表達?
指讀。
范讀。
師:無論是月亮、鵲兒,還是清風、蟬鳴、蛙聲,都是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的巧妙組合,就顯得很不平常了。我們再來讀。
一、說教材: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九年義務教育西師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第十冊29課的一首詞。詞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是夏夜在黃沙嶺上所見到的美好景象,表達了詞人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生活,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二、說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遵循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的教學原則。通過創設學習詞的美好的意境,引導學生融入想象,自讀自悟,勾畫畫面,相互交流,體會心境。在自讀、精讀、熟讀的基礎上,加深體驗。通過課后搜集宋詞,吟誦宋詞的活動,拓展學習的時空,實現“大語文”教學理念。
三、說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
3、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詞的意思,感受詞中描繪的意境。
教學難點:理解詞與詩的不同。
四、說教學方法。
教法:創設情景法、自讀自悟法、情感誦讀法、想象理解法。
學法:自讀自悟、合作探究、感情朗讀。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愛好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熱愛古詩詞的情感,激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求知欲,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唐詩宋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華,千百年來,廣為傳誦。相信你們也積累了不少,老師來考考大家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愿意接受老師的挑戰嗎?學生會異口同聲“愿意”然后我出示:留連戲蝶時時舞——,幾處早鶯爭暖樹——,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水護田將綠繞——學生很快進入了良好的學習形態。我接著說:孩子們你們知道的古詩詞還真不少,今天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了一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二)、讀通——與文本對話。
1)、誰來讀讀題目?從這首詞的題目中,你有什么發現?
相機介紹黃沙嶺及作者:黃沙,地名,就是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面,那兒風景柔美,農田水利條件好。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曾遭貶職,那兒多年閑居,對那一帶非常認識。
2)、出示課件,整體感知。
3)、請同學們自由地訓練朗讀這首詞,注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激勵學生讀:“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是你們朗朗的讀書聲。想不想展示你們美妙的聲音?”(生:想)。
5)、為了展示你們最佳的讀書效果,老師給你們一點友情增援好嗎?請看屏幕(出示:出示這首詞,已劃好了節奏。)。
(三)、讀懂——與作者對話。
過渡:讀通詞是學好古詞的序幕,讀懂詞,讀出詞里所包含的意思,這才是學習詞的正式開始。詞就像一杯濃濃的咖啡,需要細心品味,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仔細品味一下吧!
【品讀上闋】。
出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自讀自悟,走到辛棄疾的身邊去,做他的同行者,調動起你所有的覺得器官,欣賞這漂亮的'夜景。
2、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別枝、驚鵲、鳴蟬、稻子。
b:聞到的:稻花香體會豐收的景象。
c:聽到的:蟬鳴、鵲啼、蛙聲、說豐年。
d:感受到的:夏夜的幽靜,安謐。
3、你的腦海里呈現出怎么的一幅畫面?
(學生自由描述,月光十分明亮,把沉睡的鵲兒都驚醒了,撲棱棱地離開枝頭,飛起來了,引起樹枝搖曳,半夜里,清風漸漸地吹來,讓人感到真涼爽、舒適,風兒還送來一聲聲蟬的鳴叫,好像在唱歌呢!田野里,稻花開了,一陣陣清香撲鼻而來,讓人感到神清氣爽。詞人辛棄疾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一路上遇到許多納涼的老農,都在說著“今年真是一個豐收年”,池塘里,傳來一片青蛙的叫聲,似乎也在爭說豐年。)。
4、指導朗讀,前一句讀出“幽”,后一句讀出“喜”。
5、多媒體煽情。
明亮的月光,驚醒的鵲兒,微微的涼風,鳴叫的蟬兒,清新的稻花香,這一切多么的美好,讓我們一起置身于這么美好寧靜的夜晚,感受著清風明月,輕輕地吟一吟吧——齊讀上闋。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詞人的心情怎么?(高興、愉悅、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二】品讀下闋。
過渡:這么布滿詩情畫意的月夜,真讓人走進了畫卷一般,詞人走著走著,天氣突然發生了變化。自己讀讀下闋,在腦海中勾畫畫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假如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討論。如果討論還不能理解的,請預備質疑。
1、出示: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討論題意。
(1)你從課題上讀懂了什么?
(2)用自己的話說出題意。
2、請大家放聲朗讀這首詞,把音讀準了,注意停頓。
3、指名讀一讀。
(1)糾正讀音:見:
4、范讀: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師:一起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5、齊讀。
此詞著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全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情景交融,優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茆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抬頭看天,幾顆小星星掛在天邊,仿佛正和人們調皮地玩著“捉迷藏”的游戲,若隱若現,陪伴著高高懸掛在空中的月亮,使天幕顯得不那么寂寞。山前,幾朵烏云在月亮的清輝中飄過,帶來幾滴淅淅瀝瀝的小雨,淋在我身上,感覺涼絲絲的,除去了夏日的燥熱,讓人神清氣爽。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師:有些詩句,人們也許不知道它們出自何人,卻能將其熟記于心,并千古傳誦。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生!
師:你們能說出以上詩句是出自誰的筆下嗎?
這篇課文是一首詞。詞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是夏夜在黃沙嶺上所見到的美好景象,表達了詞人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生活,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這首詞分為上闋和下闋兩部分。詞的上闋描寫的是黃沙嶺夏夜清麗喜人的景象,下闋描寫了黃沙嶺上輕云、陣雨的天氣變化以及詞人的愉快感受。
二、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遵循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的教學原則。通過創設學習詞的美好的意境,引導學生融入想象,自讀自悟,勾勒畫面,相互交流,體會意境。在自讀、精讀、熟讀的基礎上,自主合作,開展活動,展示學習成果,獲得更深的體驗。通過課后搜集辛詞,吟誦辛詞的活動,拓展學習的時空,實現“大語文”教學理念。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開展多種語文活動。
3、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過程:
一、讀通——與文本對話。
課前: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的一顆巨鉆,她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同學們,在你們積累的宋詞中,你最喜歡哪一首,能背給大家聽聽嗎?學生自由背誦。
1、語言導入:課前,同學們已經背誦了不少詩詞。唐詩宋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華,千百年來,廣為傳誦。今天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近宋詞,領略它獨特的魅力。(板書課題)。
2、誰來讀讀題目?從這首詞的題目中,你有什么發現?(學生自由說,如這首詞的詞牌名,黃沙道是哪里,整個題目的意思,對作者的了解等)。
相機介紹黃沙嶺及作者:黃沙,地名,就是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面,那兒風景優美,農田水利條件好。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曾遭貶職,那兒多年閑居,對那一帶非常熟悉。
3、下面先聽老師來讀讀這首詞(出示這首詞,教師范讀。)。
4、請同學們自由地練習朗讀這首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學生練讀,教師巡視指導)。
5、師激勵學生讀:“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是你們朗朗的讀書聲。想不想展示你們美妙的聲音?”(生:想)。
6、為了展示你們最佳的讀書效果,老師給你們一點友情支援好嗎?請看屏幕(出示:出示這首詞,已劃好了節奏。)。
7、指名配樂朗讀,相機評價。
8、男女生比賽讀。(讀前互相鼓鼓勁兒)。
二、讀懂——與作者對話。
過渡:讀通詞是學好古詞的序幕,讀懂詞,讀出詞里所包含的意思,這才是學習詞的正式開始。詞就像一杯濃濃的咖啡,需要細心品味,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仔細品味一下吧!
(一)品讀上闋。
出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自讀自悟,走到辛棄疾的身邊去,做他的同行者,調動起你所有的感覺器官,欣賞這美麗的夜景。
2、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別枝、驚鵲、鳴蟬、稻子。
學生不理解“別枝”,相機出示:別枝:現主要有三種解釋:
[1)離開枝頭;2)斜枝、樹枝;3)另外一枝。]。
在作者的筆下,它們是靜止不動的嗎?讓我們再讀,用心去體會。
指名描繪自己的所見。
“明月驚鵲”可以聯系“月落烏啼”來理解。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夏天的夜晚是悶熱的,讓人無法入睡.
我信步走在熟悉的鄉間的小路上,盡情的欣賞著大自然所創造的那些美麗的景象.
突然,在一旁的草叢中突然飛起兩只小麻雀.大概是因為我走路的聲音太響了,把那些麻雀都給驚跑了.我的心中不由得浮現起了一陣深深的歉意.
一種更涼風吹來,吹走了剛才的暑氣,知了好像也在表達苦熬了,在微風中的第應繳.
“咦!這是哪來的香氣?”我仔細一宿,才修熟石膏花的香氣在彌漫.剛才沒注意聞,現在問起來,覺得味道是那樣的的清香、濃郁.“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相親猛地勞動沒有白費呀!”一想到這,我就不由的會心一笑.
桃園的天宮中,那些小星星在對著我眨眼睛,夏天的天氣可證會變,剛才還是明月朗照,現在就是,現在就是下起了點點小雨,遠處,又多了一封寶寶的輕紗般的柔和.
我又來到了那座小橋,三年前的事還在,可那些有人去哪了呢?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翻譯:
皎潔的月光從樹枝間掠過,驚飛了枝頭喜鵲,清涼的晚風吹來仿佛聽見了遠處的蟬叫聲。田里稻花飄香,蛙聲陣陣,似乎在告訴人們今年是一個豐收年。
天邊幾顆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還在土地廟的樹林旁,道路轉過溪水的源頭,它便忽然出此刻眼前。
注釋:
1、舊時:往日。
3、別枝驚鵲:驚動喜鵲飛離樹枝。
4、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5、鳴蟬:蟬叫聲。
6、茅店:茅草蓋的鄉村客店。
7、見:同“現”,顯現,出現。
8、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饒的西面。
賞析一:
這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
這首詞描述的是人們熟悉的月、鳥、蟬、蛙、星、雨、店、橋,然而詩人卻把這形象巧妙的組織起來,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恬靜的美。
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極其平常的景物,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就顯得不平常了。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夜間的鳴叫聲不一樣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鳴,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異常感到清幽??傊?,“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卑讶藗兊年P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造。
可是,詞人所描述的夏景并沒有就此終止。如果說詞的上闋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么下闋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那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相吻合。異常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小橋一過,鄉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此刻人們的眼前。前文“路轉”,后文“忽見”,相得益彰,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確實是令人玩味無窮。
賞析二:
這是辛棄疾中年時代經過江西上饒黃沙嶺道時寫的一首詞。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開始到上饒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間,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歷,但以在上饒居住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詞作。詞中所說的黃沙嶺在上饒縣西四十里,嶺高約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兩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畝。這一帶不僅僅風景優美,也是農田水利較好的地區。辛棄疾在上饒期間,經常來此游覽,他描述這一帶風景的詞,現存約五首,即:《生查子》(獨游西巖)二首、《浣溪沙》(黃沙嶺)一首,《鷓鴣天》(黃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詞。
辛棄疾的這首《西江月》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必須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一樣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異常感到清幽??傊?,“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卑讶藗兊年P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人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資料,再補“聲”的來源。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造。
以上四句純然是抒寫當時當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所以,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可是,詞人所描述的夏景并沒有就此終止。如果說詞的上闋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么下闋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由于上闋結尾構思和音律出現了顯著的停頓,所以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穩定的音勢?!捌甙藗€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那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相吻合。異常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小橋一過,鄉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此刻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盡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于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后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資料可是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在那里,讀者也能夠領略到稼軒詞于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
賞析三:
此詞中所說的黃沙嶺在上饒縣西四十里,嶺高約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兩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畝。這一帶不僅僅風景優美,也是農田水利較好的地區。辛棄疾在上饒期間,經常來此游覽,他描述這一帶風景的詞,現存約五首,即:《生查子·獨游西巖》二首、《浣溪沙·黃沙嶺》一首、《鷓鴣天·黃沙道中即事》一首,以及這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接下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人們的關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人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資料,再補“聲”的來源。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造。
以上四句純然是抒寫當時當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所以,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可是,詞人所描述的夏景并沒有就此終止。如果說詞的上闋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么下闋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由于上闋結尾構思和音律出現了顯著的停頓,所以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穩定的音勢?!捌甙藗€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那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相吻合。異常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小橋一過,鄉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的展此刻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盡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于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后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資料可是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在那里,讀者也能夠領略到稼軒詞于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思。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作于辛棄疾閑居上饒帶湖期間。黃沙,即黃沙嶺,在江西上饒縣西,風景優美,所謂“溪山一片畫圖開”(辛棄疾《鷓鴣天·黃沙道中即事》)。辛棄疾在其附近建有書堂,經常往來于黃沙道中。辛棄疾在南宋曾做到封疆大吏,但他那英偉磊落的議論和果斷干練的作風,特別是力主抗戰恢復的政治主張,卻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統治階層的打擊。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終于被彈劾罷官,回到帶湖家居,過著投閑置散的退隱生活。辛棄疾一直重視農業生產和同情民間疾苦。在任湖南轉運副使期間,他曾奏進《論盜賊札子》,為民請命,歷數百姓“嗷嗷痛苦之狀”,指出“官逼民反”的事實,大聲疾呼朝廷要“以惠養元元為意”。他在罷官閑居以前就說:“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彼煲约谲幟?,自號稼軒居士。而長期的農村閑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農村,和農民建立了較深的感情,以至農村的一事一物都引起他極大的興趣。因而他對農民的疾苦很關切:“父老爭言雨水勻,眉頭不似去年顰。殷勤謝卻甑中塵?!?《浣溪沙》)風調雨順,老百姓不致餓肚子了,他也感到很高興。在這些農村詞中,辛棄疾是把和平寧靜的農村同污濁傾軋的“市朝”對立起來的?!肮沤窳旯让C?,市朝往往耕桑?!?《清平樂·題上盧橋》)他在官場里遭受排擠迫害,而在農村可以得到暫時的慰藉,尋求精神的寄托。正如他的朋友陸游說的那樣:“農家農家樂復樂,不比市朝爭奪惡”(《岳池農家》)。正是在這種復雜感情的促使下,辛棄疾才寫出了像《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樣輕快活潑的農村詞,也只有聯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和思想抱負,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到這類詞的妙處。
這首《西江月》寫的是作者夜行黃沙道中所經歷的一個片段。在一個晴朗的江南夏夜,月光皎潔,照耀如同白晝,棲息在綠樹枝杈上的烏鵲,以為曙光照臨了,“呀呀”地驚飛而起,從這一枝跳到那一枝,弄得樹枝還簌簌作響呢!當它發現自己判斷錯誤時,才在另一根樹枝上停息下來。清風徐來,樹枝輕搖,驚得沉睡的夏蟬也在深夜里鳴叫起來。就在這醉人的晴朗月夜,我們的詞人踽踽獨行于黃沙道中,耳聽著蟬鳴鵲叫,鼻聞著稻花的馥郁芳香,水國的驕子們似乎很理解我們詞人歡悅的心情,于是為他奏起了歡快的交響曲。就從這青蛙的一片合唱聲中,我們的詞人已聽到了豐收的消息。明月、清風、驚鵲、鳴蟬、稻香、蛙聲,詞人看到的、聽到的、嗅到的、觸覺到的,都是令人心曠神怡的,他全部身心都沉浸在江南夏夜的舒適之中,于是情不自禁地翹首遙望天際,那里只有稀疏的幾顆星星掛在蔚藍的天幕上??墒?,“天有不測風云”,何況是江南的盛夏天氣呢!不知什么時候,忽然飄來幾片浮云,惡作劇似地灑下幾點雨來。這突來的陣雨打破了詞人的雅興,使他不得不匆匆急步,躲避這夜來的飛雨。急于趕路,不暇四顧,路到溪橋一轉彎,猛然抬頭,嘿!一爿熟識的茅店就出現在土地廟的樹林邊。這簡直是一幅優美動人、饒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它充滿詩情畫意,給人以豐富的美的享受。
這幅江南山村月夜圖,作者是運用哪些藝術手段來表現的呢?
首先在詞調的選擇上,作者選用了易于表現活潑歡快情緒的小令《西江月》?!段鹘隆吩~,為雙調,五十字,上下闋各兩平韻,結句各葉一仄韻。這首《西江月》的“蟬”“年”“前”“邊”四字都在平聲“先”韻內,而結句的“片”“見”兩字雖屬仄聲,但在詞韻中也屬同部。這樣平仄韻同部互協,可以增加詞的聲情之美,而這兩個仄韻字都安排在上下闋的結句上,聲調短促,戛然而止,使整首詞更顯得和諧有力?!段鹘隆访烤渥謹荡笾抡R,為六、六、七、六句式。上下闋開頭兩個六字句,易于對偶。這首《西江月》上下闋開頭兩句對偶都很工穩。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關于“別枝”的解釋問題。據我所看到的,大致有三種解釋:一種是釋“別”為“離開”,這里又有兩種細微的不同說法,一是說月光“離別了樹枝”,一是說烏鵲“離開枝頭”;第二種是釋“別枝”為“斜出的樹枝”;第三種是釋“別枝”為“另一枝”。我認為第三種解釋是比較好的。因為“明月”兩句對仗十分工穩?!懊髟隆睂Α扒屣L”,都是自然景象,真可謂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驚鵲”對“鳴蟬”,“驚”“鳴”都是動詞,而且都有使動的意思,“鵲”“蟬”皆屬能飛善鳴的動物;“別枝”對“半夜”,“枝”“夜”都是名詞,“半”在這里作形容詞用,“別”亦應是形容詞,若作動詞,則與“半夜”不對偶。再說,詞的下闋開頭兩句:“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數量詞對數量詞,名詞對名詞,方位詞對方位詞,對仗非常工整。怎么能夠設想,精通詞學的辛棄疾會在同一首詞的對偶處出現不對偶的現象呢?其實,這里的“別枝”,與唐代方干《寓居郝氏林亭》詩之“蟬曳殘聲過別枝”中的“別枝”是一個意思。蘇軾的“月明驚鵲未安枝”(見《次韻蔣穎叔》《杭州牡丹……》兩詩),周邦彥的“月皎驚烏棲不定”(《蝶戀花·早行》),說的也是明月使鵲驚起,不能安棲,意境也是相同的。
其次,是作者采用了側面烘托和動靜相映的表現手法。明月、清風、稻花、星雨、茅店、溪橋,原都是無情物,而驚鵲、鳴蟬、青蛙,自然也不會有人的感情。但對這些客觀景物的描寫,卻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心情。對于夜行黃沙道中的作者來說,他所看到、聽到、嗅到、觸到、感覺到的一切,都是令人心情舒暢、歡欣鼓舞的。整首詞的中心是“說豐年”,而著重表現的是作者因年豐而引起的歡快情緒。詞的上闋著重于“面”的渲染,一、二兩句靜中有動,而偏重于靜境的描繪,鵲驚、蟬鳴,則愈益顯出環境的幽靜;三、四兩句動靜交混,而著重于動靜的點染,蛙聲一片,稻香一片,都是為了突出“說豐年”三字。上闋對“面”的渲染,已形成歡快喜悅的氛圍。詞的下闋則著重于“點”的刻畫。作者選取了夜行途中一個帶有戲劇性的特寫鏡頭,猶如在平靜的湖面上投入一顆石子,激起層層漣漪。這個妙趣橫生的小插曲,使全詞聲情為之一揚。詞的下闋一、三兩句寫靜,二、四兩句寫動,而一、二句的“四二”句式,節奏輕快,跌宕起伏,末句的“轉”字、“忽”字,更使作者的喜悅心情躍然紙上。夜來飛雨,并沒有使作者懊惱,掃興,相反,更增加了詞人的興致。有的同志認為“七八個星天外”是“寫云層之密”,只是從云層里透漏出來七八個星星。但從整首詞看,這樣解釋則缺乏情致。這一句是和詞的首句相照應的`,寫的正是“月明星稀”的實景。黃遵憲《早行》詩:“東方欲明未明色,北斗三點兩點星?!睂懙囊彩沁@種情景。如果云層很厚很密,那么醞釀時間必然較長,星星只能透漏出七八個,那么月亮定是黯淡無光了,這樣作者思想上必然早有防雨的準備,這與上闋所描寫的悠然恬適的心境是不相稱的。再說,作者經常來往于黃沙道中,對沿途景物非常熟悉,如早有準備,那結句的“忽”字就無著落。盛夏時節,天氣多變,剛才還是月明星稀,清風徐徐,想不到剎那間飛來幾片烏云,接著撒下“兩三點雨”,作者猝不及防,不暇思索而匆忙躲雨,及至“路轉溪橋”,“舊時茅居”才驀然出現在眼前?!昂觥弊衷谶@里用得是很傳神的。所以我說這是“夜來飛雨”,是盛夏的陣雨。如果是未雨綢繆,大雨將至,那就未免有點大煞風景了,而與整首詞輕快活潑的情調也不和諧。五代盧延讓《松寺》詩云:“兩三條電欲為雨,七八個星猶在天?!碧评钌礁Α逗场吩娨嘣疲骸坝袝r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毙翖壖苍谇苍~用字上顯然是受了他們的影響,但不能據此斷定“七八個星”是由“云層之密”所致。
再次,全詞用語明白如話,而又靈活多變,這是為了更好地表現輕快活潑的情調。辛詞好用典,好發議論,但這首小詞,作者一不用典,二不發議論,而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如實地描寫出來,清新活潑,搖曳多姿,表現了作者對農村生活的熱愛,使人讀來感到異常親切自然。應該說,像辛棄疾《西江月》這樣描寫農村風光的抒情小詞,在整個古典詞中是不可多得的。
這篇課文是一首詞。詞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是夏夜在黃沙嶺上所見到的美好景象,表達了詞人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生活,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這首詞分為上闋和下闋兩部分。詞的上闋描寫的是黃沙嶺夏夜清麗喜人的景象,下闋描寫了黃沙嶺上輕云、陣雨的天氣變化以及詞人的愉快感受。
二、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遵循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的教學原則。通過創設學習詞的美好的意境,引導學生融入想象,自讀自悟,勾勒畫面,相互交流,體會意境。在自讀、精讀、熟讀的基礎上,自主合作,開展活動,展示學習成果,獲得更深的體驗。通過課后搜集辛詞,吟誦辛詞的活動,拓展學習的時空,實現“大語文”教學理念。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開展多種語文活動。
3、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過程:
一、讀通——與文本對話。
課前: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的一顆巨鉆,她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同學們,在你們積累的宋詞中,你最喜歡哪一首,能背給大家聽聽嗎?學生自由背誦。
1、語言導入:課前,同學們已經背誦了不少詩詞。唐詩宋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華,千百年來,廣為傳誦。今天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近宋詞,領略它獨特的魅力。(板書課題)。
2、誰來讀讀題目?從這首詞的題目中,你有什么發現?(學生自由說,如這首詞的詞牌名,黃沙道是哪里,整個題目的意思,對作者的了解等)。
相機介紹黃沙嶺及作者:黃沙,地名,就是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面,那兒風景優美,農田水利條件好。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曾遭貶職,那兒多年閑居,對那一帶非常熟悉。
3、下面先聽老師來讀讀這首詞(出示這首詞,教師范讀。)。
4、請同學們自由地練習朗讀這首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學生練讀,教師巡視指導)。
5、師激勵學生讀:“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是你們朗朗的讀書聲。想不想展示你們美妙的聲音?”(生:想)。
6、為了展示你們最佳的讀書效果,老師給你們一點友情支援好嗎?請看屏幕(出示:出示這首詞,已劃好了節奏。)。
7、指名配樂朗讀,相機評價。
8、男女生比賽讀。(讀前互相鼓鼓勁兒)。
二、讀懂——與作者對話。
過渡:讀通詞是學好古詞的序幕,讀懂詞,讀出詞里所包含的意思,這才是學習詞的正式開始。詞就像一杯濃濃的咖啡,需要細心品味,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仔細品味一下吧!
(一)品讀上闋。
出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自讀自悟,走到辛棄疾的身邊去,做他的同行者,調動起你所有的感覺器官,欣賞這美麗的夜景。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以自然樸素的語言,清新爽朗的風格,為我們呈現了一幅鮮活的田原風光。下面是課文的分析鑒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詞的前兩句,由六個名詞詞組組成,描繪出了一幅清新的鄉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驚起了枝頭的烏鵲;夜半時分,清風徐徐吹來,把蟬的鳴叫聲也送了過來。以動襯靜,表現了鄉村夏夜的寧靜和優美。
喜鵲對光線的變化極其敏感,月上時分,它們常會被月光驚起,亂飛亂啼。曹操《短歌行》有“月明星稀,喜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蘇軾《杭州牡丹》有“月明驚鵲未安枝”.
首句中“別枝”之意,一直眾說紛紜。有解作“遠枝”;有解作“斜伸的樹枝”;有解為“烏鵲要離開樹枝飛走”;有解為“烏鵲揀選樹枝”;還有人解為“月亮離別了樹枝”.雖然難有定論,但從一二兩句對偶考慮,“別枝”對應“半夜”,“別”字當是形容、修飾“枝”的,故解釋為“遠枝”或“斜伸的樹枝”似乎更為恰當。
詞人雖是夜行,卻似乎一點也不著急。我們仿佛看見他不緊不慢地行走在山路上,一會兒看看明月走到哪里了,一會兒聽鳥啼蟬鳴,悠閑自得。此時的他,沒有需要快馬加鞭的緊急公務要處理,也不用為他人的指責、誹謗而徹夜難眠。雖然遭彈劾免職,胸中還有諸多憤懣愁苦,但美麗的自然和恬淡的鄉村生活替他化解了部分的憤激之情。所以,在這美好的夏日夜晚,走在寧靜的山間小路上,他已經完全沉浸于清風明月之中,融于天地。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飄香,預告著又一個豐年的到來。田里的青蛙也耐不住寂寞,陣陣叫聲此起彼伏,連成一片,寫出作者熱愛自然,夏天的生機勃勃。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月光下,嗅著稻花的香味,聽著蟬鳴蛙叫,輕松愉快的詞人繼續信步前行。抬頭望空,“七八個星”掛在天邊,稀稀落落,原來星星們都叫烏云給遮擋住了。突然,山前下起小雨來,“兩三點雨”滴落到了詞人身上。
這一來,剛才還閑情逸致的詞人不禁有些著急了。夏日的天,說變就變,也許一場傾盆大雨就會繼之而來呢?他加快了腳步,趕著尋找避雨之所。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從山嶺小路轉過彎,過了一座溪橋,就在土地廟旁的樹林外,一座茅屋現在詞人眼前。高興的他細細一看,竟然就是從前落過腳的那家小店!“社”,土地廟附近的樹林。
深夜,一輪明月高高的懸掛在空中。那皎明亮的月光,驚動了正在竊竊私語的兩只喜鵲,它們紛紛飛了起來,樹枝不停地搖動,鵲兒們亂飛亂鳴,樹邊一片混亂場面。
不一會兒,已是深更半夜之時。微風撫起,吹著嫩綠的樹葉,就連剛剛入夢的蟬兒們,也被這有著旋律和節奏的樹葉聲吹醒,調皮的它們,也隨著風聲一起伴奏,不時傳出聲聲蟬鳴。茂密的森林里,仿佛正奏響一曲動聽而又有點嘈雜的交響樂。
當這大自然美妙的旋律正播放時,不經意間又飄來陣陣誘人,沁人心脾的稻花香,伴隨這音樂,更是別有一番風味,使人不得不陶醉其中。
不遠處,又有一片稻田,原來稻花香味就是從哪里是散發出來的,稻花將要成熟,又聽見陣陣聲響,哦,原來是青蛙的聲聲叫喚。一旁的農夫正在旁邊欣賞這有詩意般的地方。
身處這樣詩意的地方,不禁使農夫抬頭仰望天空,遙遠的天邊星辰稀少,月光也漸漸淡了,山的前邊忽然下起輕微的陣雨,雨淅淅瀝瀝,沒有夏天雷陣雨的強大,也沒有秋雨的涼意。
雨越來越大,可這附近卻沒有避雨的地方,他突然想到了,在不遠處有一個茅草蓋的鄉村店??墒?,煙雨朦朧,怎樣才能找見呢?過了一段時間,他突然看見以前經常走的一條小溪以及架在小溪上的那座石橋。于是,他順著這個熟悉的石橋,找到了茅草店。
。
一個寧靜祥和的夜晚,我到美麗的鄉村里,悠閑地散步。
轉過一道彎,一座小橋映入我的眼簾。橋下溪水淙淙流淌。站在橋上,月光下,可以看見水的親澈。走過小橋,啊,看見了,熟悉的茅店,它還是那樣安詳地棲息在那片樹林邊。
一輪皎潔的明月款款的升起,為大地穿上一件全銀的外套,陣陣清風吹來,沒有絲毫東風般刺骨的感覺,它是暖烘烘的,樹上,穿著銀灰色外套的枝椏上棲息著一只麻鵲,一陣暖風吹來,“嘰嘰”,鳥兒撲棱棱的飛了起來,“嘰嘰喳喳”地鬧著,似乎受到了很大的驚嚇,現在沒有了蝴蝶、蜜蜂,只剩下這煩人的蟬兒。稻花所散發出來的`香味十分誘人,今年必又是一個豐收年,“哇~哇~”遠處池塘里的青蛙,不停歇的叫著,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累。
天上,,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顆稀疏的星,正陶醉著,忽然下起了雨,似乎這兒的土地廟旁之前有個客棧,一轉,原來就在溪橋旁邊!
我不由得發出,一切都好美!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表現了夜行鄉間的樂趣。全詩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表現了詩人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
此詞中所說的黃沙嶺在上饒縣西四十里,嶺高約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兩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畝。這一帶不僅風景優美,也是農田水利較好的地區。辛棄疾在上饒期間,經常來此游覽,他描寫這一帶風景的詞,現存約五首,即:《生查子·獨游西巖》二首、《浣溪沙·黃沙嶺》一首,《鷓鴣天·黃沙道中即事》一首,以及這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的這首詞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傊?,“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人們的關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人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內容,再補“聲”的來源。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造。
以上四句純然是抒寫當時當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不過,詞人所描寫的夏景并沒有就此終止。如果說詞的上闋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么下闋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由于上闋結尾構思和音律出現了顯著的停頓,因此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穩定的音勢?!捌甙藗€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小橋一過,鄉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盡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于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后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在這里,讀者也可以領略到稼軒詞于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溪橋一作:溪頭)。
創作背景。
辛棄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偉磊落的議論和果斷干練的作風,特別是力主抗戰恢復的政治主張,卻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統治階層的打擊。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彈劾罷官,回到帶湖家居,過著投閑置散的退隱生活。辛棄疾一直重視農業生產和同情民間疾苦,這于辛棄疾閑居上饒帶湖期間。
賞析。
這是辛棄疾中年時代經過江西上饒黃沙嶺道時寫的一首詞。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開始到上饒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間,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歷,但以在上饒居住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詞作。詞中所說的黃沙嶺在上饒縣西四十里,嶺高約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兩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畝。這一帶不僅風景優美,也是農田水利較好的地區。辛棄疾在上饒期間,經常來此游覽,他描寫這一帶風景的詞,現存約五首,即:《生查子》(獨游西巖)二首、《浣溪沙》(黃沙嶺)一首,《鷓鴣天》(黃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詞。
辛棄疾的這首《西江月》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傊?,“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卑讶藗兊年P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人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內容,再補“聲”的來源。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造。
以上四句純然是抒寫當時當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不過,詞人所描寫的夏景并沒有就此終止。如果說詞的上闋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么下闋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由于上闋結尾構思和音律出現了顯著的停頓,因此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穩定的音勢?!捌甙藗€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小橋一過,鄉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盡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于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后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詞的前兩句,由六個名詞詞組組成,描繪出了一幅清新的鄉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驚起了枝頭的烏鵲;夜半時分,清風徐徐吹來,把蟬的鳴叫聲也送了過來。以動襯靜,表現了鄉村夏夜的寧靜和優美。
喜鵲對光線的變化極其敏感,月上時分,它們常會被月光驚起,亂飛亂啼。曹操《短歌行》有“月明星稀,喜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蘇軾《杭州牡丹》有“月明驚鵲未安枝”.
首句中“別枝”之意,一直眾說紛紜。有解作“遠枝”;有解作“斜伸的樹枝”;有解為“烏鵲要離開樹枝飛走”;有解為“烏鵲揀選樹枝”;還有人解為“月亮離別了樹枝”.雖然難有定論,但從一二兩句對偶考慮,“別枝”對應“半夜”,“別”字當是形容、修飾“枝”的,故解釋為“遠枝”或“斜伸的樹枝”似乎更為恰當。
詞人雖是夜行,卻似乎一點也不著急。我們仿佛看見他不緊不慢地行走在山路上,一會兒看看明月走到哪里了,一會兒聽鳥啼蟬鳴,悠閑自得。此時的他,沒有需要快馬加鞭的緊急公務要處理,也不用為他人的指責、誹謗而徹夜難眠。雖然遭彈劾免職,胸中還有諸多憤懣愁苦,但美麗的自然和恬淡的鄉村生活替他化解了部分的憤激之情。所以,在這美好的夏日夜晚,走在寧靜的山間小路上,他已經完全沉浸于清風明月之中,融于天地。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飄香,預告著又一個豐年的到來。田里的青蛙也耐不住寂寞,陣陣叫聲此起彼伏,連成一片,寫出作者熱愛自然,夏天的生機勃勃。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月光下,嗅著稻花的香味,聽著蟬鳴蛙叫,輕松愉快的詞人繼續信步前行。抬頭望空,“七八個星”掛在天邊,稀稀落落,原來星星們都叫烏云給遮擋住了。突然,山前下起小雨來,“兩三點雨”滴落到了詞人身上。
這一來,剛才還閑情逸致的詞人不禁有些著急了。夏日的天,說變就變,也許一場傾盆大雨就會繼之而來呢?他加快了腳步,趕著尋找避雨之所。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夜晚,我來到了黃沙道中。前方,有幾棵樹木,兩三只喜鵲站在有點橫又有點斜的樹枝上,十分安詳。突然,明亮的月光照在樹枝上,剛好在喜鵲的旁邊。而喜鵲明顯被嚇到了,它們撲扇著翅膀,飛到了空中,還一邊“喳、喳、喳”的叫著。聽著十分響聲,讓原本安靜的黃沙道中增添了一些熱鬧呢!我十分喜悅。
我繼續往前走,突然,清風徐徐,蟬十分舒服,叫了好幾聲。我聽著十分愉快,心情很美妙。
走到稻谷旁,我聽到幾個農民伯伯在說著話。有一個人說:“哎呀!想必今年的收成會很好!”另外一個人說:“對呀!你聽……青蛙的聲音,想必在吃蟲子哩!”我豎起耳朵聽了聽,果不其然,聽到了蛙聲此起彼伏。
我往前走著,抬頭看了看天空,天空中只有七八個星星在閃著光;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十分涼爽。
我來到寺廟叢林邊,看到周圍并沒有用茅草蓋的旅舍,十分疑惑,心想:“咦?我記得用茅草蓋的旅客就在寺廟林邊呀!怎么不見了呢?”
我疑惑著往前走,路一轉,便在溪橋旁看見了用茅草蓋的旅舍。我驚喜極了,高興地跑過去,心想:“哦!原來在這里呀!真是太驚喜呀!”
我走了一圈,感到十分喜悅,我真的太喜歡這了,尤其是用茅草蓋的旅舍。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田園詩作之一。在這首詞中我們可以欣賞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短短幾十個字,卻為我們營造出一個清新可人的夏夜無眠的意境。它語言自然樸素,一改辛詞豪放不羈,金戈鐵馬的氣勢,以清新、帶著泥土的芳香,讓我們看到了一幅鮮明逼真的田野風光圖。辛棄疾曾兩次罷官,四十二歲至六十二歲,隱居在上饒(今屬江西省)的帶湖,前后將近二十年,當時的辛棄疾潛心研讀莊子和陶潛的的文章。這首詞與《清平樂村居》都是詞人在這個時期寫的。西江越是詞牌,“夜行黃沙道中”是題目。黃沙,就是黃沙嶺,在上饒西部。詞中描寫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發詞人的閑適心情。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鄙掀瑢懙拇蠹s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上棲息的山鵲和蟬;清風吹拂,把它們的叫聲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間彌漫著稻花的香氣,水中的青蛙不斷地鳴叫;一路上都可以聽到出來納涼的人們在談論著今年的豐收。詞人在夜行中見到、聽到這一切,他內心的喜悅是可想而知的。這些描寫在藝術上也是很動人的。從一方面看,詞人正是用農村夏夜里特有的聲音蟬鳴、鵲啼、蛙叫、人聲來渲染歡樂的氣氛;從另一方面看,這些聲音又全都是從夜行人的聽覺中反映出來的,他能清晰地聽到這一切,反過來又表現了夏夜的寂靜。這正是寓靜于動的寫法,能夠引起讀者豐富的想像。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毕缕瑢懙氖呛蟀胍沟木跋螅簽踉企E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當詞人走到山前時,雨點飄落下來,他知道驟雨將至,想要找個地方避雨。說來也巧,當他急急忙忙轉過溪頭時,一眼就看到了他過去曾經見過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邊。不用說,詞人這時的心情是何等欣慰呀!
這首詞上片寫景其實是烘托,下片寫避雨才是詞人本意所在,也是詞的意趣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種樂趣不是身歷其境的人是不容易體會到的。
這首詞,有一個生動具體的氣氛(通常叫做景),表達出一種親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簡稱情)。這種情景交融的整體就是一個藝術的形象。藝術的形象的有力無力,并不在采用的情節多寡,而在那些情節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為觸類旁通的據點,四面伸張,伸入現實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它就會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了。我們說中國的詩詞運用語言精煉,指的就是這種廣博的代表性和豐富的暗示性。
二、教學難點、重點。
對本詞來說,學生對鄉村生活,尤其是夏夜的鄉村,沒有表象積累,更沒有情感體驗。面對生活在城市里的享受著工業文明的成果長大的孩子,如何幫助他們通過詞作里對景的描寫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略夏夜農村的清新恬靜之美,品味詞作樸實的語言描摹等文學表現手法,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三、教學設計理念:
舉象顯情、借象悟情,實現古詩感悟模式的突破。
感悟古詩,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如何引領學生讀出詩句背后的意蘊,應該緊緊抓住“詩象”這一中介,成功實現古詩感悟模式的突破?!扒椤币俊跋蟆比ワ@,當平面的詩句通過學生地想象生成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體的場景時,學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2、能理解句子中的關鍵詞語,用自己的話說出每句詩的意思。
3、能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景象,能體會詞中所描繪的意境。
4、在感受到自然美的同時體會作者熱愛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復習學過的詞。
在小學階段,我們已經學過好幾首詞作了,大家還記得嗎?
(毛澤東的《詠梅》、李清照的《如夢令》、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
讀起來都瑯瑯上口,而且別有一種意蘊,這也是詞這種文學形式的獨特魅力之一吧。因為詞是依據曲子填的,不同的詞牌名有不同的調,同一個詞牌名因內容的不同也有不同的情調。
2、揭題。
黃沙,就是指黃沙嶺。辛棄疾當時隱居在江西上饒帶湖,那里有一個黃沙嶺,高約50多米,深而且敞豁,可容百人。下有兩泉,水自石中流出,可灌溉農田十多畝。黃沙嶺一帶風景優美,農田水利條件很好。
請學生說說課題的意思。
辛棄疾在這隱居,一住就住了近二十年,也住出了閑情。聽說還在這建了《黃沙書院》,所以夜晚出來走走,是經常的事。詞中就描寫了一次夜行的經歷。
(二)初讀詞作。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己練讀。
3、指名朗讀交流。
指出:“見”的讀音。
(三)解詩意。
1、自己再輕聲讀讀,看看哪些句子的意思,自己可以試著理解,還可以跟同學討論討論。不懂得可以提出來。
2、交流遇到的問題,我們先來看上闋,
“別枝驚鵲”
“半夜鳴蟬”
“蛙聲一片”
3、誰能解決這些問題呢?
教師隨機引導理解這些關鍵詞語的意思。(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用語言描繪明月無言,清風無聲,但黃沙嶺的夜晚卻是寂靜中的熱鬧。)。
(1)隨機引導:
是什么驚起了鵲兒?你見過這樣的明月嗎?說說你的感受。
被驚起的鵲兒此刻在干什么?
此刻的蟬鳴會與白天一樣嗎?
田野里稻花飄香,令人陶醉。此的青蛙們在說些什么呢?
(3)在這樣的一個夏日月夜,作者在夜行時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還感受到什么?如果你就是作者,你能不能來給大家說說你夜行黃沙道時的所見所聞,還可以加上所感。
(4)這樣的夏夜,作者真是不虛此行,讓我們再來一起讀讀上闋。
誰先來讀一讀。
再指名讀、起度。
字里行間都流淌著一個字:“愜意”,“快樂”。再次朗讀上闋。
4、學習下闋。
(1)解決關鍵詞,
“七八個星”
“兩三點雨”
“舊時茅店”“路轉溪橋忽見”
(2)詞人在路上一路走一路賞,一路樂,可夜行忽然又發生了一點小插曲,你能不能把他連起來說說呢?能把內心的想法說出來更好。
(3)大家理解的真不錯。這“一急一喜”,讓夜行更有了一種情致,誰把下闋連起來讀一讀。
指名讀、齊讀。
(四)誦讀悟境。
學習整首詞作,似乎跟隨作者一起夜行。與剛上課時比較,相信已經有了不同的體會或者更深刻的體會,或者已經有了新的認識。我們連起來再讀讀全詞,還可以邊讀邊想象,便讀邊體會。
1、學生練讀。
2、指名朗讀交流,并說說自己現在的體會。
教師隨機捕捉“這次夜行留給你最美好的記憶是什么?”
3、齊讀。
4、背誦。
(五)作業。
1、展開想象,把作者的夜行經歷寫下來。
2、收集田園詩詞,進行賞析比較。
一、說教材: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九年義務教育西師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第十冊29課的一首詞。詞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是夏夜在黃沙嶺上所見到的美好景象,表達了詞人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生活,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二、說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遵循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的教學原則。通過創設學習詞的美好的意境,引導學生融入想象,自讀自悟,勾畫畫面,相互交流,體會心境。在自讀、精讀、熟讀的基礎上,加深體驗。通過課后搜集宋詞,吟誦宋詞的活動,拓展學習的時空,實現“大語文”教學理念。
三、說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
3、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感受詞中所表現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詞的意思,感受詞中描繪的意境。
教學難點:理解詞與詩的不同。
四、說教學方法。
教法:創設情景法、自讀自悟法、情感誦讀法、想象理解法。
學法:自讀自悟、合作探究、感情朗讀。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愛好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熱愛古詩詞的情感,激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求知欲,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唐詩宋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華,千百年來,廣為傳誦。相信你們也積累了不少,老師來考考大家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愿意接受老師的挑戰嗎?學生會異口同聲“愿意”然后我出示:留連戲蝶時時舞——,幾處早鶯爭暖樹——,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水護田將綠繞——學生很快進入了良好的學習形態。我接著說:孩子們你們知道的古詩詞還真不少,今天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了一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二)、讀通——與文本對話。
1)、誰來讀讀題目?從這首詞的題目中,你有什么發現?
相機介紹黃沙嶺及作者:黃沙,地名,就是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面,那兒風景柔美,農田水利條件好。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曾遭貶職,那兒多年閑居,對那一帶非常認識。
2)、出示課件,整體感知。
3)、請同學們自由地訓練朗讀這首詞,注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激勵學生讀:“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是你們朗朗的讀書聲。想不想展示你們美妙的聲音?”(生:想)。
5)、為了展示你們最佳的讀書效果,老師給你們一點友情增援好嗎?請看屏幕(出示:出示這首詞,已劃好了節奏。)。
(三)、讀懂——與作者對話。
過渡:讀通詞是學好古詞的序幕,讀懂詞,讀出詞里所包含的意思,這才是學習詞的正式開始。詞就像一杯濃濃的咖啡,需要細心品味,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仔細品味一下吧!
【品讀上闋】。
出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自讀自悟,走到辛棄疾的身邊去,做他的同行者,調動起你所有的覺得器官,欣賞這漂亮的夜景。
2、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別枝、驚鵲、鳴蟬、稻子。
b:聞到的:稻花香體會豐收的景象。
c:聽到的:蟬鳴、鵲啼、蛙聲、說豐年。
d:感受到的:夏夜的幽靜,安謐。
3、你的腦海里呈現出怎么的一幅畫面?
(學生自由描述,月光十分明亮,把沉睡的鵲兒都驚醒了,撲棱棱地離開枝頭,飛起來了,引起樹枝搖曳,半夜里,清風漸漸地吹來,讓人感到真涼爽、舒適,風兒還送來一聲聲蟬的鳴叫,好像在唱歌呢!田野里,稻花開了,一陣陣清香撲鼻而來,讓人感到神清氣爽。詞人辛棄疾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一路上遇到許多納涼的老農,都在說著“今年真是一個豐收年”,池塘里,傳來一片青蛙的叫聲,似乎也在爭說豐年。)。
4、指導朗讀,前一句讀出“幽”,后一句讀出“喜”。
5、多媒體煽情。
明亮的月光,驚醒的鵲兒,微微的涼風,鳴叫的蟬兒,清新的稻花香,這一切多么的美好,讓我們一起置身于這么美好寧靜的夜晚,感受著清風明月,輕輕地吟一吟吧——齊讀上闋。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詞人的心情怎么?(高興、愉悅、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二】品讀下闋。
過渡:這么布滿詩情畫意的月夜,真讓人走進了畫卷一般,詞人走著走著,天氣突然發生了變化。自己讀讀下闋,在腦海中勾畫畫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假如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討論。如果討論還不能理解的,請預備質疑。
1、出示: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2、學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3、學生交流畫面,相機指導朗讀。
詞人完全沉浸在展望豐收的巨大喜悅之中,渾然不覺天氣的悄然變化,他猛一抬頭,看到了----“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么?引讀----“舊時茅(_jiushimao)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體會詞人可能因為天黑、心急、樹茂而沒發現,而后來路轉溪橋后突然看見的喜出望外之情。)。
陸游有一句詩,寫的也是這種峰回路轉的驚喜,你知道嗎?(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指導朗讀。
這就是生活的樂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種樂趣不是身歷其境的人是很難體會得到的。讓我們再一起來體會體會——齊讀下闋。
6、大家知道辛棄疾的號是什么嗎?(稼軒)“稼”就是種植莊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農事,關心農夫憂樂,這首詞就很鮮明地體現了這一點。讓我們再來讀全詞,體會作者夜行黃沙道中時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讀出詞獨有的韻味。
(四)、讀透——與時空對話。
同學們,學詞的最高境界是讀透它。讀透就是要求我們在讀詞時,一邊讀一邊想象詞中所描繪的景象,做到詞圖合一,身臨其境。這首詞為我們展示了兩幅美好的畫面,讓我們再一起來感受感受,愿這美好的境界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里——齊讀全文。
(五)拓展延伸。
六、課堂總結,升華情感。
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一一首宋詞都像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婉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段鹘乱剐悬S沙道中》這首詞描寫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勝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跡壯景,但是這支醉人的鄉間夜行曲卻讓我們得到了一種美的享受,喚起了我們對農村田野風光的熱愛。讓我們感受到美就在我們身邊,放開我們的歌喉歌唱美,拿出我們的畫筆描繪美,作一首小詩吟誦美------盡情的表達吧!
七、說板書。
板書是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是對知識的高度概括。為了起到示范導學、質疑解難、活躍思維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huibaotihui/1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