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模仿范文范本,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小編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有關寫作的參考和借鑒。
設計理念:
1、走入文本,營造課堂品味文學美的氛圍;。
2、啟迪思維,通過合作探究,了解文章、了解文風。
設計靈感: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為學生合作疏通字詞句義。
本次實錄為第二課時。
授課班級:深圳石巖公學初二(1)班。
授課時間:12月17日星期三第一節授課老師:阮秋紅。
師:對,別忘記了文學,我們語文課接觸到的文學作品也是藝術,藝術的形式真多,但藝術是相通的,為什么?——因為藝術都是抒寫人的內心情感的。
師:今天我們就嘗試一下,用其它的藝術形式來解讀我們的文學作品。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會:有時我們讀一篇好的作品時,從心靈深處就會響起一首曲,隱隱約約,腦海中會閃現相關的畫面,朦朧或者清晰?(學生點頭默許)我中學時讀柳宗元的游記散文《小石潭記》(邊說邊板書)很喜歡,后來讀起時,總會有一首曲子在我心中似水般流過。我想請大家靜靜地、輕輕地吟誦一下這篇文章,看看僅僅是你我心有靈犀一點通,還是作家高超的文學魅力喚起了我們同樣的藝術感受。
生:(自讀課文,且讀得很投入)。
師:聽到你心靈的的曲子沒有?……是怎樣的調子?怎樣的節奏?又是怎樣的器樂彈奏出來的?生(甲):很緩的,很低的。
生(乙):應該是古箏或琵琶或……總之,比較古典的。
生(丙):好像又有歡樂,但并不歡快。
生:(紛紛)“心樂之”……“似與游者相樂”……“凄神寒骨”。
師:(出示課件思考題)那么,柳宗元來游小石潭,到底是“樂”還是“凄”?(學生討論,教師提示聯想柳宗元的相關作品,如《始得西山宴游記》、《江雪》、《黔之驢》)。
生(甲):初一時課外背的《始得西山宴游記》開頭就寫“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他一直因被貶而失落抑郁,應該是“凄”多。
生(乙):他在《江雪》中寫道:“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獨”就是他失意孤獨的寫。
生(齊背)“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生:(齊答)“借景消愁愁更愁”
師:他是想寄情山水,優美的景色,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魚兒,的確讓他忘記了憂愁,但畢竟是短暫的,空寂的環境、冰涼的石頭,讓他再一次涌起了失意之感。淡淡的喜,濃濃的愁,緩緩的流淌出的是一首抑郁哀怨的古典曲子。老師暫時以一首相似的古箏相配,讓我們以這樣的情調一起讀一讀全文,感受作者的失意與哀傷吧。(生齊讀全文)。
[老師板書:《小石潭記》也是一首……曲。(抑郁寡歡的情感)]。
生:(紛紛)李白——王安石——劉禹錫——辛棄疾——李商隱——韓愈——陸游……。
生:可以。
師:有那些景物?
生(紛紛數出)水、石、樹、竹、魚、蔓……。
生:樹和蔓。
師:對,寫出了樹蔓的自然生長態勢,四個字,或茂盛、或自然,或靜態,或動態,給我們很大的想象空間。而且作者還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譬如“如鳴佩環”,那種由水聲帶來的快樂也躍然紙上。文中這種例子實在很多。下面我們來試一試,找出你最心神向往的景物、或最能觸你展開想象的景物,加以描繪,說給你的同伴聽,然后組里選一個說得最好的,一齊潤色、加工,再在全班朗讀。
(生分四人小組活動,或說或寫,老師隨堂指導)。
生:我們組選的是“魚”,我們想那兒的魚應是:“它們在清澈見底的水中快活地搖著尾巴。魚兒們似乎與陽光玩著捉迷藏,有的靜靜地倚在巖石上,透過清澈的水,陽光似乎找不到它們。忽然,魚兒們全游開了,透過斑斑駁駁的樹影,它們張開嘴,調皮地對著陽光吐出了一串串的水氣,還不忘了與潭邊陌生的人搖尾問好!”
師:哈,展開了想象,擬人的手法讓小石潭的魚兒也仿佛游進了我們的思維中了。大家注意到了沒有?這一小組的同學多次強調潭水的“清澈”,文中第二段好像并沒有寫呀。
生:(齊答)有!“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其實也表現了水之清。
師:同學們真有眼光,這種描寫也叫——。
生:側面描寫。
師:對!第一組的同學做得好,還有哪一組?
生:我們選的是“樹林”?!八闹艿臉淞朱o靜地佇立著,它們緊緊地挨著、靠著,似乎除了彼此便失去了依靠,那青翠的.臉龐被冷風擁護著,在瑟瑟地顫抖呢?”
師:同學們聽到沒有?這一小組用了幾個動詞來表現樹林的茂盛?
生:(齊)“挨著、靠著”。
師:這兩個動詞除了表現樹林的茂盛外,還可以表現什么?
生:它們在這少有人來的地方好像靠著“挨著、靠著”來互相安慰。
師:第二小組的同學,他這樣品味你們的用詞對嗎?(學生點頭)這從中也傳達出作者的失意之情。寫得真好!再請另一個小組,請選的不是這兩種景物的小組來說說。
師:什么感想?說說給大家聽。
生:他應該想,人生何嘗不與這溪水一樣,曲曲折折,挫折應該是暫時的,總會也有突破的時候。
師:大家認為呢?
生:有一定道理吧。
生:因為文中寫道“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師:對,潭以石為底,這是一個原因,還有嗎?
生:“如鳴佩環”應該水沖擊石而發出的。
師:又一位同學閃出了思維的火花,還有嗎?
生:(搶著答)“蒙絡搖綴”中“蒙”與“絡”應是樹、蔓覆蓋、纏繞在石頭上。
生:“影布石上”也是寫石頭。
生:“其岸勢犬牙差互”也是寫岸邊的石頭。
師:很好,作者既然起名為“石”,描寫的筆墨也關注到這上面,潭因石而美。還有嗎?(學生討論后不少舉手)。
生:“凄神寒骨”應該是作者坐在石上,寒氣刺骨、“石”的冰涼刺骨。
生:然后由此而感慨身世而內心也凄寒。
生:——皆情語”
師:對,寓情于景是柳宗元山水游記的一大特色,難怪有人稱贊他是繼《水經注》酈道元之后的又一山水能手,有人還甚至稱他為“游記之祖”。
師:多么令人向往的美景。柳宗元畢竟是封建時代的不幸者,今天我們在欣賞他帶給我們藝術美的同時,也想欣賞自然風光。假如要拍攝一部“小石潭”的自然風光片,你是一位攝影師,你如何忠實于原作,把握好你的鏡頭。請小組再次合作,這一次你們是攝制組了,好好地找出作者游覽的線路。(學生熱烈討論)。
師:老師不是攝影師,只是從網上下載了一些相近的圖片,就讓我們在音樂中,在圖片的變換中,根據提示,試著背誦全文。(放課件,學生試著背誦)。
師:藝術就是這樣,很美,很高雅,很有魅力,但藝術絕不是難于接近的,不管哪一種形式,藝術是相通的,希望我們同學們能更多地去感受文學等藝術的高雅!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2、抓住重點詞句了解白鵝的特點,能體會作者運用對比、擬人、比喻、反語等方法表達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3、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
教學難點: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出示鵝的圖片。
師:現在老師給你們看一幅著名當代畫家豐子愷所作的畫《白鵝》,同學們認真觀察后說一說這只鵝什么樣?(學生匯報)這位畫家不僅用畫筆把白鵝栩栩如生地畫出來了,還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寫出了文章——《白鵝》。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13課《白鵝》(教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邊讀邊想作者筆下的白鵝有什么鮮明的特點.(學生自由讀課文)。
]匯報:(7個自然段)。
師:通過初讀課文作者筆下的白鵝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學生匯報)。
三、細讀課文。
過渡:看來這真是一只不一般的鵝。所以作者開始就說它是一個高傲的動物。
(一)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師:大家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找出中心句。學生默讀匯報。(好一個高傲的動物?。煟汉軠蚀_,整篇文章都是圍繞這句話來寫的,那你現在對“高傲”這個詞語有哪些不同的理解。在這段中從哪里看出鵝的高傲?(姿態)(指名讀:伸長脖頸、左顧右盼)。
師:左顧右盼什么樣?誰來示范?
師:作者在看到這只雪白的大鳥伸長脖頸左顧右盼的姿態時情不自禁發出的贊嘆好一個高傲的動物.讓我們和作者一起發出這樣的贊嘆(學生齊讀這句話)。
師:除了姿態還有哪些地方表現出鵝的高傲?(叫聲、步態、吃相)(板書)哪個段落進行了概括誰給大家讀一下。(指名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課文三、四、五、六、七自然段。
1、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
師:那它的.叫聲、步態、吃相又是怎樣表現出它的高傲呢?請大家在3-7自然段中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書體會、把能表現鵝的高傲的詞句畫下來,想想好在哪?然后我們進行交流。
(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進行學習。)。
2、全班交流學習成果。
(1)、學習“叫聲”部分。
師:大家學習的很認真,現在我們來看看課文是怎樣把白鵝叫聲的特點寫。
具體的呢?誰能給大家讀一讀。(指名讀課文)。
師:同學們你來讀讀這句話,看看你想怎么讀?
師:你的感受真好,其他同學想怎么讀?
生:我想強調厲聲叫囂,引吭大叫。
師:引吭大叫是什么樣的叫。
生
師:獨特的體驗,非常好。
師:謝謝你?,F在誰還想通過你的朗讀把鵝的高傲讀出來。好一起讀。
師:真夠傲的所以作者說好一個-----高傲的動物?。R讀)。
(2)、學習“步態”部分。
過渡:那作者說“鵝的步態更是傲慢”,學習這部分的同學誰來讀?(指名讀課文)。
師:說一說這里哪些詞句寫得好?
師:為什么覺得這一句能感受到呢。
生:因為它看見不但不讓,還咬你一口。
生:它非常高傲,就像官一樣。
生:它好像自己是老大一樣。
師:你看這個鵝它不僅不怕人還咬人,誰能把它這種高傲勁讀出來。(指名讀)。
師:真夠狂傲,真夠傲慢,還有哪寫得好?
生:它說“活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
師:見過“凈角出場”嗎。
生:沒有。
師:看看凈角出場。
出示:凈角出場片段。
師:看見了什么,想用什么詞語來形容凈角出場。
生:大模大樣、很神氣。
師:同學們,這只鵝就像剛才凈角一樣,大模大樣,它那高傲的樣子,我們再來讀一讀。
生齊讀。(鵝的步調……)。
師:既然是寫鵝為什么前面寫鴨。
生:這樣就可以更突出鵝的從容。
師:那你說說鴨的步調什么樣。
生:急速,局促不安。
師:好,下面女同學來讀鴨的步調,男同學讀鵝的步調。
(3)、學習“吃相”這部分。
過渡:鵝的叫聲步態夠傲慢的了,但是和它的吃飯比不算什么,有什么詞形容。同學們默讀這一部分,看一看怎樣寫出它的高傲。畫出能體現的詞語。(學生默讀)找詞語。
生:三眼一板絲毫不茍(一點都不馬虎)從容不迫踏著方步昂首大叫架子十足。
師:通過預習,誰知道三板一眼的意思?
現在就要請同學們看課文它是怎樣三板一眼吃的。
生:先吃一口冷飯……。
師:它吃飯很有順序,而且這順序不變,還有什么不變?
師:奢侈是什么意思。
師:它吃的不奢侈,吃什么?(冷飯,泥巴,草)。
師:它吃的東西是不變的,而且吃的順序是一點不馬虎的,它先吃。
生:冷飯。
師:再喝。
生:一口水。
師:再吃。
生:泥巴和草。
師:這就是它的三眼一板。
師:從這一句你還感受到了什么?
生:后面一段,這樣從容不迫地吃飯……。
師:堂官是干什么的知道么?就是服務生。
師:服務生是顧客至上,這里是白鵝至上。
生:(讀“鵝老爺偶然……”)這說明鵝老爺很霸道。狗有點怕它了。
生:(鵝便昂首大叫……)表現出鵝飯沒吃到,還要讓人家給它添飯。
教學要求:
1.復習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讀重點語句和詞語,加上自己的理解表演課本劇,感受課文表達的真情。
3.體會稱贊給別人帶來的愉快,懂得要發現別人的優點,給以真誠的稱贊。
教學重點:要求2。
教學難點:要求3。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孩子們,我們的好朋友小刺猬,從森林里帶回許多禮物,他說,昨天,大家學習得認真,他要獎勵我們呢!你們高興嗎?來,我們再次走進這個美麗的童話故事吧!出示課題。(生讀課題)。
復習生字。
師:想拿獎嗎?(課件1)請大家先輕輕地讀讀生字,注意讀準字音,一會兒,老師要抽兩個小朋友來認讀,如果他的字音讀準了,小朋友就做個勝利的手勢,如果讀錯了,就向他擺擺手,大家的手勢做對了,那你們也能得到這個獎勵了。誰來讀?(請兩個學生上來,一個讀5個字)讓老師瞧瞧誰得獎最多。全部得獎的同學請舉手!
師:大家的收獲可真不小,看,小刺猬也稱贊我們呢!聽(課件2)可以嗎?(課件3(1)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2)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誰來讀一讀?讀得真流利!誰還想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好嗎?(生齊讀)。
細讀入情。
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孩子們,文中講了誰稱贊誰呀?(貼畫),他們是怎樣相互稱贊的呢?我們快來看看吧?。ㄕn件4音樂、朗讀、畫面)。
師:找到答案了嗎?誰來說說?哦,還有一部分小朋友沒聽明白,沒關系,我們再自己讀讀課文,一定會弄清楚的,請小朋友拿出鉛筆,邊讀邊把他們相互稱贊的話在課文中劃出來吧。小刺猬怎么稱贊小獾的?小獾又怎么稱贊小刺猬的?讀書可真認真!我們來讀讀好嗎?(課件5)。
生:讀第一句(我怎么沒聽出小板凳有什么變化???)生再讀;現在老師聽出來了,小板凳真是一個比一個好呀!你也真能干!誰再來讀讀?真好!還有誰要讀嗎?我們都來讀一讀吧。齊讀。讀第二句(他讀得怎么樣,誰來評一評?)你能不能讀一讀?聲音是蠻洪亮的,不過,蘋果好像沒什么香味,小刺猬的蘋果是很香的!再讀讀,可以嗎?(有點兒香味,還不很濃)再讀(師:真香??!,我想讓你們也來聞聞蘋果,好嗎?(師范讀)蘋果香嗎?你也試一試,來,我們大家一齊讀一讀,讓所有的老師們都聞到蘋果的清香,(生齊讀)再讀第一句。
師:是呀,做得粗糙,是小獾手藝不高,但態度認真,這是小獾的優點,細心的小刺猬仔細發現別人的優點,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呀!來,我們也學學小刺猬,表揚表揚小獾。(小獾一定會很高興的)。
師:讀得太好了,老師禁不住向你們豎起大拇指,真是好樣的!你們高興嗎,來,我們看看,受到表揚的孩子,是不是還能讀得更好,誰愿意朗讀全文,就站起來讀。
表演感悟。
師:有聲有色,真好,想不想把這個故事表演出來?來,我們四人小組進行創作,一個導演、一個作者、其他二人分別當小刺猬和小獾,開始吧?。ㄉ硌荩┱l是勇敢者?(一組演,評價),再演,把我們的稱贊送給他們吧。
總結引申。
今天,我們每個孩子都得到一樣寶貝,這就是稱贊,稱贊像神奇的魔棒,能使人自信,能給我們帶來快來,咱們小朋友這么優秀,老師還想夸夸你們呢!我把它們做成了賀卡,想看么?(課件9-12)孩子們,你們高興么,還不趕快走下座位,夸一夸身邊的小伙伴,然后,拿出你精美的賀卡,把你的稱贊寫下來,送給好友。(代表展示說、讀、張貼)。
布置作業。
師:這一節課小朋友們都學會了如何去稱贊別人,回家后幫助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體會勞動的快樂和受到稱贊的喜悅。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此文于網絡。
二、導入師:描繪秋天,你會選擇哪些景物、詞語?生1:秋高氣爽。生2:葉子下落。生3:菊米飄香。生4:肥碩的果實,葉子由綠變黃。
三、學生一起朗讀課文你們認為讀得怎樣?生1:“青鳊魚似的烏桕葉”讀得不整齊。生2:沒有感情。生3:“丁丁”讀錯字音。師:我們該怎樣朗讀這首詩呢?請看導讀:“……深情絮語”(“深情”就是“有感情”,“絮語”就是“輕聲訴說”)。
(可以邊獨立思考邊寫。)生1:1、2句露珠很美,伐木聲很優美,環境清靜?!皾M披”、“丁丁”、“飄出”用得好。師:“丁丁”為什么用得好?生:用聲音來表現靜。師:“飄出”能否改成“傳出”?生:不能。因為“飄”有“輕輕地、慢慢地”的意思,更能體現出清靜。學生齊讀這兩句。生2:3、4句告訴我們這是一個豐收的好季節,有肥碩的瓜果,“飽食”說明鐮刀割稻谷割得很多。學生齊讀這兩句。生3:9、10句“輕輕”寫出了漁人:依依不舍、看風景(描述:岸上長著蘆葦,湖里游著小魚,湖面上飄著小船。),漁人不忍打破幽靜的氣氛。學生齊讀第二節,抽讀“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一句,再齊讀。生4:“溪水因枯涸見石更清冽了”,小魚在捉迷藏。生5:“牛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了”,讀這兩句。師:誰在吹笛?生齊答:牧童。生6:3、4句吃穿不愁,為農民帶來幸福。生7:11句蟋蟀在跳來跳去。師:有沒有聽到過蟋蟀的聲音?生8:12句水清、淺,魚往上跳。
生:叫得遙遠,可見遼闊。生3:“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怎樣理解?師:指的是什么?生:夏夜的笛聲。師:現在還存不存在?生:不存在。師:牧童不在?牧羊女夢寐什么?生:想著牧童的笛聲。生4:為什么說“秋天棲息在農家里”?生1:秋天是農民豐收的季節,家里果實很多。生2:還有其他三季,只有秋天才豐收。師:鳥棲息在樹上歌唱,悠閑自在。
六、學生有感情地一起朗讀整首詩。
七、分組各背一節,看哪一組背得快(先準備,接著嘗試背,實在背不出可瞄一眼)。
八、作業把這首詩改寫成一篇文章。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鄉愁,是中國詩歌歷久常新的主題。閱讀此詩,首先呈現給讀者的是四幅鮮明而又具體的生活畫面。同時,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濃郁而又強烈的感情,詩人的鄉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說出來的,而是通過聯想、想象,用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墳墓、淺淺的海峽等形象表現鄉愁,抒發對故土深深的思念之情。作者把對母親、妻子、祖國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爐,表達出渴望親人團聚、國家統一的強烈愿望。
本詩作者余光中說:“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v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白玉苦瓜》序)詩人的《鄉愁》是我國民族傳統的鄉愁詩在新的時代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以往的鄉愁詩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本詩集單純美與豐富美于一體,物象集中明朗,不枝不蔓,意境幽遠深邃,內容豐富含蓄,能誘發讀者多方面的聯想。
結構分析。
全詩共4節,以時間為順序(即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在),以感情為線索,以大體相同的詩句和格式,反復詠嘆,使情感逐層加深,由思鄉、思親升華達到思念祖國。詩歌的結構寓變化于統一之中,既有各小節的均衡、勻稱,又有小節內長短句的變化,使詩在外形整齊中有參差之美。
第1小節,幼年求學,母子分離,借書信以慰別情。
第2小節,成年后,告別新婚妻子,離鄉背井,天各一方。
第3小節,生離死別,母子不得相見。
第4小節,同胞難得相聚,國家不能統一。
語意理解。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p>
小時候離家讀書,通過寫信的方式,來向母親訴說心中的思念,所以鄉愁是小小的郵票。這思念的對象既是母親,也是故鄉。在這里,故鄉即母親,母親即故鄉。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p>
長大后,為生活所驅遣而奔走他鄉,這時候,除了對母親的思念,又增加了對愛人的惦念,所以,那縷縷鄉愁,便只有寄托于那一張張來來回回的船票。
“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p>
到后來,時空的隔離再也得不到溝通,一方矮矮的墳墓,把我與母親———生者與死者,永遠地隔開了。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p>
現在那一灣淺淺的海峽,不僅把我與祖國故鄉隔開了,而且無法逾越。到這里,詩人的鄉愁得到了升華,由個人的思鄉之情上升到深沉凝重的家國之情。
寫作特點。
1.托物寄情,使思鄉之情、家國之情有所依托,這種方法可以增強詩作的藝術感染力。
2.意象單純而又豐富。詩歌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了四個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它們是單純的,明朗、集中、強烈,沒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亂的蕪蔓之感;它們又是豐富的,含蓄、有張力,能誘發讀者多方面的聯想。在意象的組合方面,以時間的發展來綰合意象,可稱為意象遞進。
3.令人矚目的形式美。詩的形式美一表現為結構美,一表現為音樂美。在結構上呈現出寓變化于統一的美。統一,就是相對地均衡、勻稱;段式、句式比較整齊,段與段、句與句之間又比較和諧對稱。變化,就是避免統一走向極端,而追逐那種活潑、流動而生機蓬勃之美。詩歌節與節之間相當均衡對稱,但又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從而使詩的外形整齊中有參差之美。音樂之美主要表現在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旋律,使得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而數量詞的運用,不僅表現了詩人的語言功力,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
4.時空結合。詩歌以時間的變化組詩,以空間上的間隔作為共同的特征,時空結合,使思鄉之情、家國之情更顯深邃雋永。
生:緩慢,低沉。
師:下面我們就來讀第一節,注意慢一些,低沉一些。
學生讀第一節。
師:再慢一點。師范讀第一句,生再讀第一節,教師配合,同是屏幕顯示第一節。
師:“那”字開口小點好嗎?讀“那”
生讀該句。
師:下面配樂在讀這首詩。(音樂很舒緩)。
師:讀詩的感覺真好,你們在用心用情,讀到了什么情感呢?
生:讀到濃濃的思念之情。
師:恩,你把握了情感的基調。
生:無奈之情。
師:對,你讀到了更深的一層。
生:一種悲傷的,傷心的情感。
生: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我們再也見不到的憂愁。
生:孤獨的感覺。
師:你的感覺很敏銳。
師: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情感糾結寄托在什么上呢?
生:郵票墳墓海峽。
師:這些叫做意象,我們可以圈起來。你們讀詩的感覺真好,讀出了豐富的情感,余光中也說這首詩是淺易之作,淺,不是膚淺,而是深入淺出;易,也不是容易,而是平易近人,貼近我們的內心,這也就是余光中的獨特表達。
教師板書淺深入淺出。
易平易近人。
你們嗅一嗅,聞一聞每個句子,在語言上有哪些獨特之處。
——配樂——錄音——男中音——。
屏幕上一句話:語言表達的獨特之處。
師:我們再來回味揣摩一下。
生:用時間順序,體現不同層次,格式上很特殊,每一節都很整齊。
師:這在詩歌上成為“重章疊句”,你相當厲害,一下子就發現了。
師:我們一起來看,它們叫做疊音詞,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小小……淺淺……。
屏幕上顯示-四組疊音詞。
師:你們知道這為什么要用疊音詞嗎?我們來比較感受一下吧。
屏幕顯示四句,分別為“小郵票“窄船票”“矮墳墓”“淺海峽”
男女聲分別讀這些需要比較的句子。
生:情感特別濃重,多了一個詞。
師做動作疊字和第三聲的動作:我們的音調就長了,你們我看的手勢,一起讀,這四組詞。
師:什么感覺。
生:拖長了。
生:拖長了就綿延了,拖長了鄉愁。
再讀一遍整首詩。
師:再綿長一點,我請個同學來讀。
一女生起來讀。
師:我太喜歡你讀詩的動容的'感覺,太美麗了,你們朗讀,還有什么發現?
師:真是太厲害了。
師:你從簡單的文字上讀出了不僅是個人的,還有家國的鄉愁。
師:哪些詞語讓你揪心?
生:有些似乎斷開來了。
師:你讀一下。
學生讀后很有感覺,聽課老師鼓掌。
師:這個同學發現了揪心之處,外頭,里頭,有多遠?
生:生和死的距離吧,特別遠,再也見不到了。
師:誰再來讀一下,自信一點。
一女生起來讀,“后來啊……”特別有味道。
好,大家一起來感覺——后來啊——。
屏幕顯示《招魂的短笛》一男生讀(很不錯的感覺)。
女生再讀,“——后來啊,……母親在里頭……”這節。
生:應該是最后一節,天鵝還小,在石頭上,前面是一條溪,它飛不過去,很害怕……。
生:我感覺是第一段,雛鳥可以是指小時候的詩人,遙望他母親……。
生:應該是最后一節,因為雛鳥很渴望飛過去,但是又辦不到,于是很憂傷,很向往惆悵。
師:你把握得很好,惆悵,無奈,,情感一天天地延續下去……。
生:第三節吧,無助,孤獨的感覺,眼神當中看出孤獨無助的小鳥。
生:詩人的鄉愁還在,因為大陸和臺灣沒有真正團圓。
生:還在,因為母親不在了,只要我還活著,就會思念母親。
生:因為他會發現很多事情都改變了,故鄉已經不是那個故鄉了。
生:我想到了“物是人非事事休”……。
屏幕顯示:這份鄉愁如同一葉方舟,載著我們回到心中那永遠不肯老去的最初——。
生:不認識。
生:是。
師:可是咱們昨天沒見著,那今天現認識你們覺得來得及嗎?
生:來得及。
師:好,那我來自我介紹一下:我姓趙,你們應該怎么稱呼我啊?
生:趙老師。
師:對,真聰明!我姓什么來著?
生:趙!
師:記憶力不錯嘛!現在我就想考一考你們的記憶力,你們敢接受挑戰嗎?
生:敢!
生:聽清了!
師:詩人說:
花朵把春天的門推開了,
綠蔭把夏天的門推開了。
(教師指定一名學生背誦,學生背誦得十分準確)。
生:還行吧!
師:挺謙虛的,看來你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師:果實把秋天的門推開了,飛雪把冬天的門推開了……。
生:(背誦)。
師:精彩!這么長的詩你們只聽了一次就背了出來,老師真佩服你驚人的記憶力。
師:
師:我們再來背首古詩,誰來背李白寫的《靜夜思》。
師:《靜夜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生:思念故鄉的思想感情。
師:同學們,你們說李白思念故鄉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憂愁的。
師:同學們看看老師在黑板上寫了幾個字?
生:6個字。
師:你能從中去掉一個字而不改變原來的意思嗎?
(學生爭相發言,分別去掉了“的”、“憂”、“故”、“思”)。
師:現在就剩下了兩個字“鄉愁”,誰能來說說鄉愁是什么意思?
生:思念故鄉的憂愁。
師:那思念故鄉的憂愁就是……。
生:鄉愁。
生:同意!
師:那好!就這么決定了。
師:這首詩的作者叫余光中。有誰聽說過這個人?
師:現在我來介紹作者余光中。我說三句話,這三句話里蘊含著我將要提出的問題的答案。同學們要注意聽,認真想。
師:余光中是我國臺灣省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1928年出生于南京,現在是臺灣省高雄市中山大學文學院的院長。
師:余光中還活著嗎?還在世嗎?
生:在世。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他現在是臺灣省高雄市中山大學文學院的院長。
師:他今天多大歲數了?
生:81歲,因為他1928年出生,用-1928就得到了他今年的年齡。
生:(異口同聲)問同學。
師:詞語怎么辦呢?
生:(七嘴八舌)結合語境理解。
師:實在不會怎么辦?
生:(齊)問老師。
師:那好,請同學們朗讀課文,自己完成目標1(生讀并交流,師巡視。)。
師:有問題嗎?
生1:后來發生了分……。
生:(齊)qi。
師:準確。qi二聲,齊讀分歧。
生:(齊)分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生:南京、祖國。
師:有一定道理。這個問題,等我們學完課文,同學們就知道了。
師:同學們,“鄉愁”這個東西你們摸過嗎?
生:沒有。
師:看見過嗎?
生:沒看見過。
師:這樣一個既看不見又摸不著的東西,讓你寫,你會寫嗎?
生:不會。
師:但是有一個方法,就可以把看不見、摸不著的鄉愁寫出來了。這就是:用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來指代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
師:同學們,如果你很小就去外地上學,你最思念家里的誰呢?(板書:小時候、少年)。
生:母親、父親、親人。
師:那么你會用什么方法來寄托自己對家人的思念呢?
生:打電話、寫信。
生:郵票!
師:說對了,現在我就把第一節詩讀給同學們聽。
師: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生:(背誦)。
生:不是,是船票。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用第一節詩的結構和形式自己編寫出第二節詩??梢元毩⒕幵?,也可以與周圍同學討論。
師:誰來朗讀自己編的詩?
生: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小小的船票,
我在這頭,
嬌妻在那頭。
師:
生: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師:編得好哇!自己都會寫詩了,多了不起!誰還能再背一遍?
(學生背誦)。
師:第一節詩同學們沒忘吧?誰能把一、二兩節詩一起背誦出來?
生:好!
(配樂,學生背誦一、二節詩)。
師: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師:我們一起把這一節背一遍。
師:把這首詩的前三節完整地背誦一遍。
生:國愁。
師:這家愁和國愁合在一起,就是作者的――。
生:鄉愁!
師:研究到這,大家一定知道作者寫的鄉愁是什么了。
生:就是國愁和家愁。
師:同學們說的很對?,F在就讓我們再次完整地欣賞一遍這首美妙的《鄉愁》,走進作者濃郁的思鄉情感之中。(播放課件、發課文,學生捧著課文,隨著課件演示朗讀)。
師:同學們,相信余光中爺爺所寫的《鄉愁》一定給你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就是漢語言的博大精深。其實,一個民族的語言就是他的祖國。(教師深情地朗誦)。
7歲:“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歲:“好像有時候也不全對……”
20歲:“爸爸有點落伍了,他的理論和時代格格不入?!?/p>
25歲:“老頭子一無所知,毫無疑問,他已陳腐不堪?!?/p>
35歲:“如果爸爸當年像我這樣老練,他今天肯定是個百萬富翁了?!?/p>
45歲:“我不知道是否該和‘老頭子’商量商量,或許他能幫我出出主意”
55歲:“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說實話,他的看法相當高明?!?/p>
60歲:“可憐的爸爸,您簡直是位無所不知的學者,遺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師:這是網上流傳甚廣,題為《兒子眼中的父親》的一篇文章,大家看過這篇文章后有什么感想。
學生1:我明白了對爸爸的看法隨著年齡的變化而不同。
學生2:我明白了有些東西,失去了才懂得它的珍貴。
師:確實如此啊,雖親近如父子,但有些東西,只有在時過境遷以后,才看得更明白,懂得更深刻。
今天我們學習著名的散文《背影》,看朱自清是如何理解父親、領悟父愛的。
二、速讀課文,指導學生整體感知。
a.讀過文章之后,你了解了些什么?
生1:我知道文章寫了父親在車站為我送行這件事。
生2:我知道作者那時候的家境很不好。
生3:我知道文章寫了四次背影。
生1:我覺得文中的父親很慈愛。
生2:我覺得父親為兒子買橘子的一幕很感人。
生3:我覺得兒子首先對父親不太理解,后來才懂得了。
生4:我覺得文章的語言很樸實。
生5:我覺得文章特別令人感動。
生:第一次是在文章的開頭“我最不能忘記的是父親的背影”,第二次是父親為我買橘子時的背影,第三次是父親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群里的背影,第四次是我收到父親的來信,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到了父親的背影。
三、合作探究。
1.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和個人的感受,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2.小組討論交流,對提出的問題篩選、整理,思考問題是否有價值。
問題舉例:
1.作者為什么選擇“背影”這個特定的角度?
2.這篇散文突出背影的寫法對我們寫作有什么啟示?
3.文章為什么要以“背影”為題?
4.文章寫父親的背影放在什么樣的特定環境中?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父親這樣說的目的是什么?
6.父親買橘子那樣費勁,為什么還堅持自己去,不讓兒子去?
7.文章為什么把父親買橘子時的背影寫的那么詳細?
師:同學們的思維很活躍,所提問題很有思考價值。老師發現,同學們的問題多與“背影”有關,我們就從“背影”入手分析,好嗎?文章為什么要以“背影”為題?為什么要詳寫父親的背影?這對我們寫作有何啟示?請大家緊靠這些問題,再看課文,深入探討。
學生分小組繼續探討。
全班交流。
生1:文章以“背影”為題,是因為“背影”是文章的線索。
生2:還因為父親的“背影”感人至深,最能體現父親對兒子的愛。
師:文中哪一次背影寫得最詳細?
生:望父買橘的背影。
師:哪位同學能找出描寫父親買橘背影的句子給我們讀一讀?(點名學生朗讀,找出后全班齊讀)。
師:這是一個什么樣的背影?
生1:這是一個偉大的背影。
生2:這是一個艱難的背影。
生3:這是一個凝鑄著父愛深情的背影。
師:為什么背影凝鑄著父親的深情呢?你能結合詞句具體說說嗎?
生4:“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中“蹣跚”表明父親腿腳不靈便,還穿過鐵道為我買橘,很不容易。
生5:我認為“慢慢探身下去”中的“探”字用得好。寫出了父親小心翼翼的樣子。
生6:文中一連串的動詞如“爬”、“攀”、“縮”、“微傾”都寫出了父親買橘子的艱難??伤麍猿肿约喝ベI,只想盡心盡力為兒子做點事。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好,這段描寫除了寫父親的動作,還寫了什么?
生:衣著。
師:結合文章的內容,你能從父親的衣著上發現什么嗎?
生1:用了三個“布”字,說明父親生活很艱苦。前文說父親賦閑、變賣典質、還了虧空、借錢辦喪事,都能證明這一點。
生2:父親自己穿得很樸素,但給兒子做的是紫毛大衣。
生3:父親的衣著描寫里還有兩個“黑”字,那是因為祖母去世,家中光景慘淡,禍不單行。父親的心情是沉重壓抑的。
生:背影真切地體現了父親的慈愛、艱難和努力,是父愛的'縮影,最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師:你總結得很好,背影濃縮著父愛深情。兒子看了父親的背影,有何反應呢?
生: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師:同學們,這段文字這么感人,可作者的語言有華麗的辭藻、有生動的修辭嗎?
生:沒有,語言樸實,但特別感人。
師:你還能從文章中找到樸實而感人的句子給我們讀一讀,并作點簡要的分析嗎?
生1: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這是父親怕我太傷心給我的寬慰。
生2: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父親細心的照顧我,不辭辛勞。
生3: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父親怕我路上口渴,為我想得很周到。
生4: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父親考慮再三,還是放心不下我,決定親自送我。
生5: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父親的背影刻在我心里,我對他有著深切的思念。
師:文章正是運用樸實的語言,展現父子間的深厚情意。
師:同學們,世間的愛千萬種,惟有父母之愛最無私。時間的長河可以帶走一切,但帶不走父母的愛。這愛留在我們的心中,時刻溫暖我們的生命歷程。
四、自由實踐,把這節課的收獲加以整理。
師:學過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發現?
生1:我懂得了父愛的偉大。
生2:我知道了一些日常小事,看似很平淡,但細細體會,能感覺父母對我的愛。
生3:寫文章要詳寫那些最能突出中心的細節。
生4:文章的語言不一定要辭藻華麗,樸實的語言也能寫得很動情,很感人。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背影》,感悟了親情。讓我們在享受親情的同時,珍惜它,回報它,最后請同學們欣賞歌曲《父親》再次品味親情,讀懂父愛。
下課!
生:“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寫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
師:我們以前學過《核舟記》是記什么的?
生:記物。
生:寫景抒情。
師:那么柳宗元描繪了小石潭怎樣的景致,抒發了怎樣的感情呢?我們一起走進文本。
二.讀課文,正字音,明停頓。
師投影重點字詞檢測學生字詞句的掌握情況。
三.讀通文意。
師:學習文言文,疏通文意是前提。請同學們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不明白的小組交流,再不明白的標記出來。
生讀書。質疑,舉手提問。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問題。了解作者按照什么順序向讀者展現小詩潭景物。
四.讀賞美景。
師:如果讓你把其中一個畫面畫下來,你最喜歡畫什么?結合寫景的句子談談你的想法。
師:我先來說。(投影:示例我想畫水:從“聞水聲,如鳴佩環、水尤清冽、潭中魚可百許頭……翕忽、斗折蛇行,明滅可見.”這些句子中我覺得水很純凈、很清澈。我想畫兩幅:由“水尤清冽”句,我想從正面畫水的清;由“潭中魚可百許頭”句,我想從側面寫它的清澈。)。
請同學們按照這種方式,小組交流一下。
小組交流后展示。
一生:我喜歡畫魚,“潭中魚可百許頭……似與游者相樂?!边@句話寫出魚的敏捷、活潑等特點,我很喜歡。
師:你準備畫幾幅游魚圖?
生:兩幅。
師:怎樣的兩幅?
生:畫一幅靜態的游魚圖,一幅動態的,還要有石頭和水草的映襯。
師:你的構思好極了!還有喜歡畫魚的請舉手,構思有不同嗎?
二生:我喜歡畫竹樹:“隔篁竹、四面竹樹環合、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弊髡邔χ駱涞拿鑼?,突出樹的顏色、形態的特點,也寫出樹繁茂的特點。我想畫一幅,用綠色畫出樹的繁茂,還要畫出它隨風搖擺的姿態。
師:你真是一位丹青高手啊!
三生:我喜歡畫石:“全石以為底、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影布石上、其岸勢犬牙差互?!睂懗鍪^“奇”的特點,先寫近處的,在寫遠處的`。我畫的石頭有大有小,有遠有近,千奇百態,應該很美。
……。
生:幽美、幽靜……。
師:你在畫這些的時候,心情怎樣?
生:高興、快樂……。
五.讀悟感情。
生:“心樂之”“似與游者相樂”“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師:你怎樣理解他的這種感情?
生:作者應該是觸景生情吧?
生:……。
師投影作者簡介以及寫作背景。
生:啊,原來是因為作者被貶了,心情郁悶。
師:作者游覽小石潭的目的是什么?
生:排解心中的郁悶。
師:李白是“舉杯消愁”,作者這是“借景消愁”啊!他的目的達到了嗎?
生:沒達到,應是“借景消愁愁更愁”吧?
一生:“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睉撌亲髡邔η巴久H坏膶懻铡?。
二生:“皆若空游無所依”應是作者被貶后無所依靠的寫照。
師:同學們理解的都很深刻。這是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
師:作者的這種郁悶失意之情在許多作品中都有體現,如《江雪》。
生齊背《江雪》。
師:一個“獨”字,一個“孤”字足以說明作者內心的孤獨無助、寂寞失意之情。
六.師小結。
《小石潭記》這篇文章,作者以簡練的文筆,按照游覽觀察的順序,抓住景物的特點生動描繪,文字充滿詩情畫意,同時又寄托作者凄苦憂傷的感情。讓我們再次來讀文章。
生齊讀,下課。
授課地點:杭州天長小學。
(一)導入新課。
師:清晨天蒙蒙亮,小花開始睜開眼睛,樹林里又開始熱鬧起來了,閉上眼睛,聽聽是什么?出示課件。
生:我聽到了小鳥的叫聲;
生:我聽到了小鳥在唱歌;
師:睜開眼睛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課件出示圖畫。
生:我看到了小鳥;
生:我看到樹林里有許多小鳥。
(二)學習第一節。
師:這幅圖就藏在書上,打開課文127頁,請自由讀課文。
生:自由讀課文。
師:我們班的小朋友可愛讀書了,瞧,有些小朋友在讀的過程中還用筆,劃劃,讀讀。誰愿意來讀讀課文,來展示一下你的讀書能力。
生:讀。
生:讀“蓬松、梳理、嘰嘰喳喳、蹦蹦跳跳”
師:課件出示第一小節。
生:讀這一小節。
師:糾正“一會兒”的“會”的音。
生:讀這一小節。
學:齊讀這一小節。
師: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小鳥很快樂。
生:小鳥快樂,我也很快樂。
生:小鳥在枝頭快樂的叫喚。
師:聽,小鳥在唱歌。課件出示聽鳥叫聲。
學生聽。
師:小鳥們在唱得是什么歌?
生:快樂的歌。生:會說“紅領巾”真好!
生:還會說,向哥哥姐姐們問好,打招呼。
生:你看我多快樂呀!
師:讀好詞語“嘰嘰喳喳、蹦蹦跳跳”。
生:讀。
師:我感受到你的快樂了。
生:讀。
師:謝謝你,分享了我的快樂。
生:讀“蓬松的羽毛”。
師:你真會讀課文。蓬松的羽毛是怎樣的?
生:很松軟的。
師:(教師出示小鳥的布娃娃)說:摸摸我的羽毛吧。學生動手感受羽毛的松軟。再讀第一小節。
師:清晨林中誰最快樂?
生:是可愛的小鳥。
師生合作讀這一小節。同桌讀。配上動作讀。指倆同桌讀,男女生合作讀。
(三)、學習第二小結。
師:聽樹林里越來越熱鬧了。(聽課件中的鳥叫聲)小鳥們在忙些什么呢!
快讀第二小結。(聽課件中的鳥叫聲)。
生答:小鳥們在忙著捉害蟲。
教師檢查生字讀的情況。
生:讀撲棱棱。師糾正“棱”在這里讀第一聲。
學生自由齊讀第二小結。
師:你感覺這是一只怎樣的小鳥?
生:這是一只活躍的小鳥。
生:這是一只機靈的小鳥。
師:你能讀出活躍和機靈嗎?可以同桌互讀,也可以自由讀。
學生自由讀,同桌讀。
師:指名一男生讀。生:讀。
師:你的語速太快,我沒有聽出你是一只機靈的小鳥。
生:讀。
師:你真是一只機靈的小鳥。再請機靈的小鳥來讀。
生:讀。
師:多活躍的小鳥呀!讓我們都飛起來去捉害蟲吧!請小朋友們都站起來做動作。我可要來采訪了。
教師飛進孩子們中間問:小鳥,小鳥,你快樂嗎?生:我很快樂。
師:小鳥,你累嗎?生:我不累。
師:你的羽毛都濕了,為什么臉上還掛著笑臉?
生:我要保護翠綠的樹苗。
聽鳥叫聲。
師:這一次它又會唱什么歌呢?
生:小鳥很忙。
同桌合作讀第二小結,兩組同桌讀。
齊讀這一小節。
齊讀第一、第二小結。
(四)、學習第三小結。
師:清晨林中誰來的最早?出示第三小結。
學生自由讀這一小節。學生齊讀這一小節。
師:出示“鳥巢”。生:讀這個詞。
師:鳥巢是什么?
生:小鳥的窩。
生:小鳥的家。
生:小鳥住在里面。
看課件。
師:小鳥的家在哪里?
學生上臺找找,并說說。
師:小朋友為什么來的最早?
生:不想吵醒小鳥。
生:乘機放上鳥巢,給小鳥一個驚喜。
生:給熬夜的小鳥安上一個家。
生:給小鳥的生日禮物。
師:下面請小朋友輕輕的把小鳥安到樹上去。
學生上臺操作,放鳥巢。
師:你為什么這么輕?生:怕吵醒小鳥。
師:你來招呼一下小鳥吧。
生:快來吧!小鳥,這是你的新家。
師:瞧,這時,小朋友還背來一塊宣傳牌。來讀一讀,寫的是什么呀!
生:讀。
師:你是真情的在讀。
生:讀。
師:你是有感情的在讀。
師:瞧,小鳥又在唱什么歌了?
生:小鳥說,紅領巾真好!
生:謝謝小朋友們。
生:我會用鳥語說謝謝。
齊讀第三小結,同桌合作讀,齊讀。
(五)、配樂讀全文。
(六)、作業。
讓機的小鳥活在林間!
---------紅巾護綠隊。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此文于網絡。
生1:是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與世隔絕的地方。
生2:是一個人人平等,百姓豐衣足食,熱情淳樸的地方。
生3:是一個景色優美,讓人留連忘返的地方。
生:因為當時社會黑暗,動蕩不安,人心思定,渴望和平。
生:陶淵明以這個世外桃源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表達了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師:同學們掌握得相當不錯,今天我們再走進他的詩歌《歸園田居(其三)》,去深入體會這位大詩人美好的心靈。先請同學們自由讀兩遍。(師板書題目作者)誰來為大家朗讀一遍?(一生毛遂自薦,效果不錯,然后全班齊讀)。
師:請同學們靜下心,輕輕地讀一讀,細細地想一想,發揮想象,把詩歌改寫成一篇優美的散文。要求:1.用第一人稱。2.有景物和心理描寫。3.時間為五分鐘。(小組內交流并推薦優秀作品,而后全班交流)。
生1: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雜草叢生,豆苗長得很稀。清晨我下地松土鋤草,星月下我扛著鋤頭回家休息,草木覆蓋了狹窄的歸路,夜露打濕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濕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生2:南山腳下有塊豆地,雜草叢生,豆苗稀疏,還有幾棵營養不良,毫無生機。沒有辦法誰讓我不善種田呢?盡管如此,我仍然早出晚歸,不辭勞苦。勞動歸來的我雖然獨自一人,卻有一輪明月相伴。月下的我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的草叢中。透明的月光、靜謐的田野、青草的芳香、泥土的氣息,啊,好一幅迷人的月夜歸耕圖。如果有“絲竹亂耳,案牘勞形”,哪有機會和心情欣賞這良宵美景。調皮而又多情的露珠也來助興,它給辛勞了一天的我以清涼溫柔的撫慰。遠離官場,遠離喧囂,按自己意愿生活的感覺真好!(掌聲)。
師:寫得真好!我們都陶醉在你描繪的意境之中了。同學們,經過剛才的創作,詩中哪些句子或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讓你產生豐富地想象?請你再反復地品一品,然后把你獨到的感受與大家分享。
生1:“帶月荷鋤歸”,詩人是帶月而歸,而不是月照而還,一個“帶”突出了人物的主體性,“一切景語皆情語”,流露出詩人對周圍景物地喜愛和勞動后的愉悅心情。有此警句,全句生輝!(掌聲)。
生2:對這句詩我的感受是:天上一個皎潔的月亮,地上一位悠閑的老人,肩上扛著一把心愛的鋤頭,輕松走在一條回家的路上,這句營造了一種溫馨的意境。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大概如此吧。
師:陶淵明有你們二位知音,定當含笑九泉。
生3:“道狹草木長”中,草勢旺盛,蔓延到路上,蓋住了路面,所以“狹”正面寫路窄,側面寫草長。
生4:“狹”還有“長”的意思,羊腸小道彎彎曲曲,鄉間小路,斗折蛇行。在月光地映襯下,給人一種曲徑通幽的感覺,也許在詩人的眼里,與其說走在回家的路上,不如說走在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上。
師:你們二位見解獨到,讓人耳目一新。
生5:句中用“狹”而不用“窄”,體現了詩人的良苦用心,讓我聯想到一句詩:“吟安一個字,捻斷數根須?!倍覀儗懽髦芯屯鄙龠@種精神。(轉向同學)我說的對不對?(掌聲,生說:“對!”)。
生6:我很欣賞本詩的語言。詩中語言,不見絲毫裝飾,樸素如隨口而出,明白如話,如話家常。
師:嗯,我有同感。
生7:就本詩結構而言,不斷轉折是本詩的特色,草盛豆稀不僅不棄,反而早出晚歸,精心侍弄。言及歸來似乎無話可說,詩人轉而道狹草長。露打濕衣,大概要抱怨了吧,他又說不足惜,只要不違心志就行。轉折雖多,卻毫不費力,沒有刻意而為之的痕跡。如果不是性情平和,如果不是語言功底深厚,我覺得是達不到這種境界的。(學生點頭頷許)。
師:有理有據,(抱拳)佩服佩服。
師:剛才大家精彩地賞析有點有面,既有局部地探究,也有整體地把握。不知道大家能否融會貫通,把自己對作品地理解,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大家先準備一下,一會兒,我們舉辦一個小小的詩歌朗誦會,自由報名,男女不限,名額有限喲!(生笑并躍躍欲試)。
(音樂響起,學生朗讀聲情并茂,教室里掌聲不斷。)。
師:我的嗓子癢癢了,給老師一個表現的機會,行嗎?
生(異口同聲):行。
(老師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感情充沛地背誦了一遍,引起了學生共鳴。)。
師:如此美詩,如果背誦下來,那該多好呀!
(學生背誦,教師找個別學生試背,效果不錯)。
師:陶淵明詩中的田園生活是怎樣的?請用一個詞概括。
生1:美好的,溫馨的。
生2:幸福的,自由的。
生3:既辛苦又愉快。
師:現實生活中的歸隱生活果真如此嗎?(學生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可能一時沒想到老師這樣問。)讓我們考證一下。(出示課件《五柳先生傳》節選。注釋略。)。
五柳先生傳(節選)。
陶淵明。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允染?,家貧不能常得?!h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生1:家貧如洗,家徒四壁。
生2:衣幾乎不蔽體,食幾乎不裹腹。
師:讀了自傳,再看本詩,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陶淵明在詩中隱去了生活的困苦與艱難,把田園生活描寫得如此美好,這是為什么?
師:問得好,這是為什么呀?能否用本詩中的一句話來回答。
生:但使愿無違。
師:怎樣理解句中的“愿”呢?(板書:愿)。
生1: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
生2:淡泊名利,寧靜致遠。
生3:安貧樂道,與世無爭。
生4:陶淵明不在乎物質上的清貧,而追求精神上的富有。
師:詩言志,古人寫詩往往抒發自己的志向,陶淵明隱去現實生活中的困頓、潦倒,正是為了表達自己的理想與追求。與古文《桃花源記》的主旨殊途同歸。
師:以前老師教學生這首詩,也是學到這兒,遇到一件驚喜的事。有個學生一連問了三個問題:陶淵明從何而歸?為何而歸?歸向何處?老師說,你別著急,聽我慢慢道來。(“慢慢道來”故意拖長聲音。)。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師:《歸園田居》組詩是陶淵明辭官歸隱后寫的,共五首,這是其一。(師動情范讀,而后學生齊讀。)。
師:聰明的同學們,以上三個問題你能幫助他解決嗎?
生1:從“塵網”、“樊籠”而歸。
生2:因“性本愛丘山”、“戀舊林”、“思故淵”而歸。
生3:歸向“田園”,歸向“自然”。
師:“塵網”、“樊籠”比喻什么?
生:比喻官場。
師:詩人把自己比喻什么?
生:“羈鳥”、“池魚”。
師:你的悟性很高嘛!(齊讀)。
(屏顯:人生格言。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過程,人的區別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時候該舍,什么時候該得。有的人卻不同,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師:東晉末年,社會上物欲橫流,攀比、腐化、奢侈之風愈刮愈猛。而陶淵明反其道而行之,毅然辭去官職,舍去富貴,得到了身心的自由和精神的解放。他的這一抉擇,正體現了一種高尚的人生境界。(師板書:人生境界)同學們,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你將如何正確選擇“舍”與“得”呢?最后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再來背誦《歸園田居(其三)》。(學生背誦,下課。)。
拓展閱讀:課文賞析。
這首詩我們并不陌生,它是五柳先生陶淵明歸園田居中五首詩中的第三首。
陶淵明,又名潛,是一位著名的詩人散文家,當時社會黑暗,風氣污濁,很多人為了做官不擇手段。陶淵明也做了幾年小官,可是他卻不能忍受官場中的爾虞我詐,毅然選擇了退出官場,歸隱田園。所以他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他的創作開創了田園詩的體系,使我國古典詩歌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從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歡陶淵明固守寒廬,寄意田園,超凡脫俗的人生哲學,以及他淡薄渺遠,恬靜自然,無與倫比的藝術風格。這首詩正是田園詩的代表。
首先,從詩歌的語言方面看來,這首詩歌并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優美的修飾,短短四句話,不過四十個字卻將描繪出了一幅平靜恬淡卻不失美麗動人的農家生活圖:南山下有我種下的豆苗,雜草叢生而豆苗卻稀少,早晨起來到地里清除雜草,夜晚頂著一輪圓月帶著出頭歸來。鄉間道路狹長,路旁草木長的郁郁蔥蔥,以致衣服也被露水沾濕。只是衣服沾濕了并不可惜,只要不要辜負了我的這片心意。而且詩中所描寫的一切都是極為平常的“豆苗,南山,小路,雜草,夕露。。?!钡沁@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詩人筆下卻勾勒出了一幅恬淡優美,清新可人的'圖畫,在這幅美麗的畫面中,田園風光以其清淡樸素的,毫無矯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現在我們眼前,就像一個世外桃源,讓人悠然神往。簡明扼要,樸實無華的語言,雖然顯得十分的“拙劣”,卻真實的反應出了農家生活的恬淡與美好,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全詩突出一個“拙”字,陶淵明不善農作,所以有了“草盛豆苗稀”的景象,但能得歸隱躬耕,其意趣正從中得來,言語之中透露著對詩人對這種生活的滿意與享受,自得之意,溢于詩外。
其次,從此詩的結構方面來看,也可以領會到詩人的“匠心”。這首詩簡短精小,初讀起來,只覺得自然平淡,其實其中的構思安排,頗有精妙。時間順序上,前三句詩作者由早上寫到傍晚,描繪了一整天的生活——除草。簡單的勾勒,反應出作者生活的簡樸清雅,輕松自由。給人平靜安詳的感覺,好似這就是一個不被任何人,任何事物,任何力量打擾的世界。而最后一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便是整首詩的總結,詩人認為衣服弄濕了并不可惜,只希望豆苗可以長得很好,不要辜負了詩人這一天的勞作。正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話卻讓整首詩的主旨得到突出升華,詩人的”愿“不僅僅是簡單的希望豆苗可以生長得好,更深的卻體現了詩人對這種田園生活的無線熱愛,以及作者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不想在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之”愿”。
再次,這首詩的寫作手法也十分具有特色。比如說“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句詩,”,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人,卻有一輪明月在寧靜的夜空中與之相伴,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此時,人,月,自然環境顯得那樣和諧,詩人通過藝術的手法描繪出一種崇高的詩歌美,自然美、精神美、并使這些美結合起來,營造出一個美好靜謐的意境和悠閑自得的形象?!俺颗d理荒穢”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幽美之句;前句為實,后句為虛。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和完美。再比如”種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等語句,樸素平淡,沒有任何的修飾之語,而作者卻巧妙的將這些平淡的語句加入到詩歌之中,不僅沒有讓詩歌顯得俗氣,更是使得詩歌的意境更加恬淡清雅,同時也讓這些樸素的語言獲得了不一樣的光彩,在這種醇美的意蘊中,口語上升為詩句,口語的平淡和營造的醇美意境和諧的統一了起來,這種特殊的手法,形成了陶淵明獨特的藝術特色。
總之,這首詩歌中沒有華美繁復的辭藻,沒有特殊的修辭,詩人就運用一些簡單的事物,景象,運用獨特的寫作手法以及合理的結構安排將這些平平凡凡的事物進升華,不僅使詩歌顯得樸素清雅,恬淡幽美,顯現出一種天然之美,更在這種美好的意蘊中,整首詩歌的主旨也得到了更加深刻的體現,表現了作者淡雅的心境,對恬淡自由,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田園生活的無限向往與喜愛,同時也有力但不做作的體現了作者潔身自好,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1.會寫“波游戲”3個生字,認識“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知風的調皮、可愛,體會詩歌傳達的童真童趣。
4、背誦并學會仿寫詩歌。
教學重點:感知風的調皮、可愛,體會詩歌傳達的童真童趣。
教學難點:根據詩歌特點仿寫詩歌。
教材分析:
《風》是作家葉圣陶先生所寫的一首小詩。行文清新活潑,充滿童趣。以兒童的視角去觀察、描寫了生活中的微風。小詩共三節,每一節結構相似,都是先寫“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痹賹憦哪男┚拔锏淖兓邪l現了風的蹤跡,形象地描述了風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這首詩淺顯易懂,是一首平凡中透露著靈動,樸實中蘊含著優美的小詩。
學生分析。
小詩語言淺顯易懂,充滿童趣,學生通過反復閱讀,能夠感受風的特點。在口頭表述方面,學生能說完整的話,但語言的表述還欠美優與靈活。
設計思路。
在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把孩子們帶入微風習習的大自然之中,讓學生去感受風的有趣。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激發他們的想象,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去自主理解、體會、設計動作,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情感體驗。以此為跳板指導學生的拓展訓練,為學生提供續編小詩的活動,讓學生去探究、發現自然界中風的足跡,加強語言的感受和積累。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出新課。
(設計意圖:用兒童的語言,謎語的形式開課,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生:風師:你猜對了。哪些同學猜對了,請舉手。
2、板書課題:你們真是很聰明,我們把風娃娃請到黑板上來吧。請你跟我一起寫“風”
一起來讀一讀。給風標上音節,再正音,可以組成什么詞(微風,清風,,)。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設計意圖:豐富讀的形式,通過自由讀,解決獨立識字的問題;男_比賽讀,帶動讀書的氛圍,在必較中注意糾正字音,感受語氣語調的變化;齊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再次正音。通過三讀,學生能基本熟練課文的生字詞語。)。
(—)自讀課文。
2、ppt2:請孩子們認真聽錄音,小手指著課文,看看風娃娃到底長什么樣?
3、很多孩子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到詩中去尋找風娃娃,那趕緊翻到87頁,標出小節號,用你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把字音讀準,課文讀通順,做到不掉字,不添字,開始讀吧。
(二)讀生詞,提示音難字:
1、這首小詩共有幾個小節?生:三個小節ppt2:帶小節號的全詩。
2、剛才你們一定讀得很棒,風娃娃讓課文里的詞語寶寶出來跟大家打招呼啦(出示ppt3詞語)。
誰想來認識他們,教教大家。抽生讀詞語。
準備生字卡片,卡片上標上音節:顫、波、游、戲、那兒,正走過。隨機正音,再讀。
2、再讀ppt上的詞語(全班齊讀。)。
(三)男_比賽讀課文:
1、師:同學們讀得很用心,風娃娃把詞語寶寶請回課文里了,它現在邀請大家去小詩里作客。接下來比賽讀課文,男生讀第一小節,_讀二小節,三小節一起讀,注意剛才提醒的讀音,可別讀錯了哦。
3、老師正音,評價。(隨機繼續正音)。
(四)齊讀課文:風娃娃邀請大家一塊兒來讀課文,把字音讀準,課文讀通順。(生齊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感知內容。
(設計意圖:注意用童語感染學生,以“風娃娃和我們做捉迷藏的游戲,快去找找他在哪兒”的提問引領學生學習課文的內容;并在其間注重隨文識詞的練習;在第一小節的學法指導基礎上,逐漸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慢慢滲透學習方法的應用;在跟隨風娃娃做動作、表演讀的基礎上,充分讓學生感受這首小詩的活潑和童趣。)。
1、過渡:同學們看見過風是什么樣子的嗎?(生:沒有)你看到過嗎?她看到過風嗎?老師也沒有看到過,我們大家都沒有看到過風,所以葉圣陶爺爺這樣寫道:ppt5(一小節)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但是樹葉顫動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那兒了。
指導朗讀:風娃娃真的是很調皮,不想讓我們找到他。大家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2、過渡:盡管看不到風的樣子,但是細心的小朋友卻總能發現風的蹤影。在這個小節里面,你在哪兒找了風?抽生答(注意語句要完整)。
a、第一節:(指導學法)。
(1)理解“顫動”
師:什么時候發現風來了?出示詞語卡片,隨文讀“樹葉顫動”
a但是樹葉顫動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那兒了(ppt4:橫線畫出詞語變紅)。
b現在你的小手就是樹葉,風來了,讓小樹葉顫動起來吧?生做手勢。
相機理解:顫動就是輕輕地抖動,動作很輕。再讀“顫動,顫動”。詞語貼在黑板上。
c你覺得此時的風怎樣?生:很輕,很柔。再來讀這個詞?
師點評朗讀:老師都感受到風娃娃正在撫摸我們的臉了。大家一起來讀出這種感受吧。
(2)理解“在那兒了”
過渡:盡管風娃娃很輕很柔,但是我們還是發現風娃娃在?生:風在那兒了。(貼板書)。
1、追問:風娃娃在那兒和樹葉做什么呢?生:跟樹葉打招呼,做游戲,問好。
2、你們覺得風娃娃是什么樣的娃娃?生:溫柔、調皮、活潑。
3、抽生讀:誰愿意做這位溫柔又活潑的風娃娃呀?(抽生讀)。
渲染:風娃娃很溫柔的,它輕輕一吹,樹葉就“顫動”起來(語氣輕),風娃娃很活潑,它和樹葉打招呼,我們立馬就發現它“在那兒了”(語氣欣喜)。
4、師生讀:老師和大家一起讀,我讀前兩行,你們讀后兩行。
5、齊讀:孩子們仿佛都變成了調皮的風娃娃了,再來一起讀出風娃娃的活潑吧。
b、學習二、三節。
抽生匯報:你在什么時候找到了風娃娃?
1、ppt6:二、三節:
a:你們就是林木,我來說,你來做:呼呼,風來了,林木?(林木點頭做動作)。
b:師引導:當林木點頭的時候,我們就發現風怎么了?生:正走過讀詞:正走過,正走過。
3、你還在什么時候找到了風娃娃?
生:河水起波的時候發現了風娃娃。
師:風來了,河水?隨文讀詞“起波,起波”
師:伸出你的手,做做河水起波的樣子。
當河水起波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風娃娃來干什么了?生:“來游戲”,讀詞語。
小結:檢查一下你勾畫的和老師的一樣嗎?
4、指導朗讀(2、3節):
師:風娃娃的本領可真大啊,誰來當淘氣、有趣的風娃娃?請你來抽生讀二、三節。
你讀出來的風娃娃可真是調皮啊。孩子們,孩子們,你們想不想做本領大的風娃娃呀?請你們站起來邊讀邊做動作,看看誰是本事的風娃娃。生齊讀詩。
四、內化積累,仿寫詩歌。
(設計意圖:語文課標指出,語文學習應該重視語用,四、五環節意在讓學生發現詩歌的語言結構,用詞的擬人化特點,模仿語言結構,鼓勵兒童發現生活中的風,盡量多角度表達。)。
(一)尋找特點,感受結構。
(生:1、三個小節一、二行都一樣,ppt8。
2、如果生說不到,師:再看三、四行有什么相同之處?
生:但是,,,的時候,我們知道,,,,,ppt9。
點評:你們可真厲害,一下就找到了小詩的秘密,看來風娃娃不管藏到哪兒,都逃不出大家的眼睛。
(生自己練習對照板書來試著背一背。能背的起立,齊背)。
(二)應用語言,仿寫詩歌。
1、風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只要我們認真觀察風吹過時事物發生的變化,就能發現風。生活中風有時像溫柔的姑娘,有時又變成了頑皮的孩子,有時候歡天喜地,有時候怒氣沖天。你們還在什么時候發現風在哪兒?它來干什么啦?對照大屏幕上的格式,當當小詩人,創編一節詩歌。
a:自己想、小組說,抽生匯報。
b:說的不好,就出示ppt圖片,啟發學生說。
2、重點指導:后半截擬人化的詞語,請其他學生幫忙糾正(精彩的語言,把詞語寫在板書下面)。
例:但是裙子飄起來的時候,我們知道風來游戲了。指導:風娃娃不是來游戲的,簡直就是來搗蛋的。這句話就可以改成:我們知道風來搗蛋了。
3、ppt出示: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但是的時候,我們知道風()了。
學生根據這句話,把喜歡的句子寫下來。
小結:同學們說了那么多精彩的語句,請你選擇一個喜歡的,填寫在題單上面吧。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發現很精彩的語句,抽生讀一讀)。
六、書寫。
(設計意圖:仍然以“風娃娃”情境設計貫穿整個課堂,與風娃娃比賽寫字,做到寫字兩注意:怎么寫才正確,怎么寫才好看。)。
1、剛剛風娃娃悄悄告訴老師,他要跟你們比賽,比比誰的字寫得好。相信你們一定能寫得好,孩子們。ppt13咱們一起來看看“游”是什么結構?怎么記住這個字?游,誰在做游戲?(小孩子,強調右邊易錯的部分)書空(一筆什么,二筆什么,,,,,)、組詞,寫在黑板上。
師:有些同學說議論文不會寫,接下來我想對議論文多說一些。所謂議論文就是對事物發表看法。要寫好議淪文,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認真思考。
1.高瞻遠矚。
站得高,看得遠,不要就事論事。有時看上去好像沒有什么,但認真分析一下還是能夠發現問題。在看似沒有問題的問題中發現了問題,這就是高瞻遠矚。
2.見微知著。
也就是說,要從報微小的事物中看到一種發展的趨勢,看到一種大的事情。
3.由表及里。
要從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質進行分析。
4.由此及彼。
有時兩個事物看上去沒有什么聯系,其實他們有一定的內在聯系,你要能把他們掛起鉤來。
(二)注意材料。
1,占有材料。
2.庫存材料。
當今社會是信息化社會,信息對做什么事情都很重要,我們也要以信息化來促進教學質量。信息是倉庫,有的同學說來說去就那么幾句話,就因為攝入的信息量少,所以我們要善于捕捉信息,占有庫存材料。
3.運用材料。
在寫作時,要對儲存的材料庫進行篩選,提取你所需要的材料。
(三)語言表達。
分析提煉出了觀點,又篩選好了材料,接下來就是語言表達了。語言不在華麗,關鍵是準確、簡潔,歷來大作家們的作晶看起來都不是很華麗,但卻讀起來瑯瑯上口,耐人咀嚼,而且能經得起時代的考驗,就像我們現在讀魯迅的作品,一樣能感到語言很優美。其實,大部分同學語言表達不成問題,主要的問題就是材料少,立意不高。
師:根據我剛才講的,請大家對下面這件亭發表自己的看法:
分餅之爭。
兩個小男孩為了一塊餅在爭吵。他們爭辯誰應該吃大的一半。兩個跑去找父親解決紛爭。
父親說:“你們為什么不把餅切成兩塊一樣大的呢?”
“沒有辦法?!?/p>
“那么你們拋硬幣決定,輸的人切餅,贏的人選餅?!?/p>
兩個男孩同意這個辦法,結果切出了大小一模一樣的兩半。
(摘自1月31日《上海家庭報》)。
生:這則故事其實談的是公平問題,他的父親給予倆兒子一個公平的權利,一個是切餅,一個是選餅,父親的聰明在于:分餅的.權利與選餅的權利分開,使權利不至于太集中。
生:兩個小孩都顯得很自私,只知道為自己著想,想得到大一點的餅,沒有謙讓的精神和寬宏大量的氣度。
生:父親的聰明之處在于,既公平地解決了孩子的爭斗,又潛移默化地教育了孩子。
生:一個好的制度比道德規范更可行,更有效。父親雖沒有救給他們謙讓、奉獻的精神,但卻教給他們很好地處理困難、問題的方法。
生:兩個男孩都想維護自己的利益,不知道為別人著想。如果采用這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從教育的角度來說是不值得提倡的。
生:由此想到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我認為,面對這種情況,父親可以把孔融讓梨的故事講給兒子聽,救他們應誠有一種謙讓的精神。父親用另外一種方法順利地解決了兩個孩子的紛爭,從分餅結果來說,父親是成功的,但從另一角度來看,父親的這種做法是建立在兩個孩子想霸占整個餅.即有強烈的占有欲的基礎上,因而,不能對孩子進行很好的思想教育。
師:從大家剛才的發言中,可總結出以下幾種說法:
1.肯定父親的這種做法;
2.父親的做法不對,讓兒子只想多得,不懂謙讓;
3.從道德與規范兩方面來說,盡管父親的思想覺悟不高,但處理問題的方法非常恰當。
這三種觀點都沒錯,議論文只要能自圓其說、言之成理就行,不能強求唯一的答案。對這則材料,我的看法是:開始,我也認為這種做法比較聰明,后來仔細一想,覺得不妥。這篇材料刊登在《上海家庭報》上,《上海家庭報》是一份教育性的報紙,該則材料登在上面,究竟是一種什么導向呢?兩個小孩為了一塊餅而爭執,他們只顧自己多吃,卻沒有一點謙讓精神。父親用誰輸誰贏這樣一種帶有賭注性質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似乎不是很妥當,它迎合了小孩希望多得的思想,雖然解決了問題,但這只是治表的辦法,將來兄弟之間還是可能紛爭不斷。如果能從道德的角度教小孩謙讓,我相信將來就不會再有爭執,父親也可一勞水逸了。
生:聽了方老師剛才的看法,我想起了另外一個故事:
三個中國人正在打籃球.這時有四個美國人跑來要與他們三對三地對打比賽。顯然,四個美國人中有一個人只能站在旁邊觀看,他們沒有說誰不應該上場,而是主動地拿起籃球站在罰球線上準備投藍,結果投中的三個人參與比賽,沒投中的人就自覺地退到一邊觀看,這當中他們一句話也沒說,但很自然地解決了誰該上場、誰不該上場的問題。
這種方法比起相互爭執或投硬幣的方法有效得多。評判某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我認為應該視具體的對象而言。在“分餅”故事中,兩個兒子都只是兩個還不懂事的小孩,一時要讓他們達到謙讓的思想境界很難。因此,我覺得父親的這種方法無可厚非,而且實踐證明非常有效。
師:這位同學講得很好,我說過,只要能自圓其說,言之成理,就是一篇很好的議論文。
下面,我抄寫一段文言文,同學們可以和剛才那則材料對照一下,并由此及彼地聯系起來。
薛包好學有行,弟求分財異居,包不能止,乃中分其財。奴婢取老弱病殘者,曰:“我共事久矣?!碧飯@取其荒者,曰:“吾少所理,意所戀也?!逼魑锶⌒鄵p者,曰:“素所服,身口所安也?!?薛包是東漢汝南人,字孟嘗,以孝敬父母、友愛兄弟著稱)。
還有一則故事:(關于李舶的)。
李舶本姓徐,名世舶,字茂功,隨李世民征戰,封英國公。姊嘗病。舶已為仆射,親為之煮粥.風回焚其須髯。姊曰:“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舶曰:“非為無人使令也,顧姊老,舶亦老,雖欲久為姊煮粥,其可得乎!”
生:在與弟弟分財產時,薛包不但沒有與弟弟爭執,而且主動地挑“老弱病殘者、荒者、朽損者”,體現了高尚的情操,為什么?因為“薛包好學有行”。薛包與上面兩個小孩形成鮮明的對比,關鍵也在于受教育的程度與個人的修養有別。
生:李舶雖然是仆射,但當他妹妹生病時,親自為其熬粥,連“須”被“焚”也在所不惜,還深感內疚。這也體現了兄妹之間的友好情誼。
師:“分梨”、薛包與李舶這三故事看似沒有關系,但我們分析下來,發現它們實際上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兄弟姐妹之間只要謙讓、友好,什么事都好辦,所謂家和萬事興;反之,兄弟姐妹之間斤斤計較,爭吵不斷,則什么事也不好辦,家庭也就肯定好不起來,嚴重的甚至導致家破人亡。同學們在寫的時候,還可以補充一些事例,歷史上和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
下面,我布置一個作文題:《金魚之死的啟示)。
金魚之死法。
董玉潔。
只要有鮮水,金魚就無餓死之虞,但難免脹死之憂。
金魚是鯽魚的變種,徹頭徹尾是人類馴育的結果。人類對其一貫的要求是美,只要美就行。而金魚的捕食能力卻被作為美的代價退化殆盡。不會捕食,危機惑便無時不在,它別無選擇地必須抓住每一粒投向自己的食物,而人把食物精工細制得可口至板,成為一種其無力抗拒的誘感,于是不會搖頭的金魚吃啊吃,直到連同食物一起沉至水底。
貪得無厭是金魚最常見的死因。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拜見、理睬、腸胃、湯藥、無能為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防微杜漸,不諱疾忌醫,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能夠進行個性朗讀,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教學重難點:1、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
2、理解寓言寓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準備:搜集有關扁鵲的資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1、在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如滿天繁星般擁有諸多燦爛輝煌的文化,中醫便是其中之一。你對中醫了解些什么?(中醫的望聞問切,自己中醫治療的經歷以及中醫名家等)。
2、了解扁鵲。
3、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與這位名醫有關的故事。板書課題——扁鵲治病。
二、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新詞,概括主要內容。
2、?交流匯報:
三、細讀課文,體會道理。
導入:就這樣一位醫術高明的醫生,卻沒有辦法治好小小的皮膚病,這是怎么回事呢?
1、再讀課文,在書中勾畫、填表。
拜見時間。
扁鵲。
蔡桓公。
2、組內交流補充。
3、集體交流,揣摩人物內心活動,評價扁鵲及蔡桓公。
(作為教學重點,在推想與假設中體會人物心理,了解人物性格,為后面感悟道理做好鋪墊)。
4、指導分角色感情朗讀。
5、這樣一位醫術高明的醫生,卻沒有辦法治好小小的皮膚病,這原因究竟是什么?(體會道理:不能固執己見,諱疾忌醫;要做到防微杜漸……)。
四、深化理解,加強表達。
1、假如你是蔡桓公身邊的一位大臣,你應該怎樣勸誡蔡桓公?
嘗試以不同身份的人去勸說蔡桓公的練習:
“蔡桓公阿,要是---就---可是----”。
“蔡桓公阿,即使---也----可是---”
“我想對自己說:“---------------”
2、假如你也是一位醫生,你認為扁鵲的做法如何?蔡桓公的做法又如何?
五、總結全文,小結學法。
抓住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心理,體會蘊含的道理。
《小石潭記》在詩情畫意中,我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一個寄情山水、縱情游覽然而憂傷之情終不得排遣的文人形象。
【設計理念】。
1、走入文本,營造課堂品味文學美的氛圍;。
2、啟迪思維,通過合作探究,了解文章、了解文風。
【設計靈感】。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為學生合作疏通字詞句義。本次實錄為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魔力游戲――觀察生米粒。
1?同學們,你在吃飯的時候,都見到過哪些主食?
2?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份小禮物,它就與常吃的主食有關。你們看,這是什么?(教師出示一袋生米。)。
3?對,今天的作文課,我們就來觀察這小小的米粒。(板書課題)。
4?平常,你或許沒有留意過它們。今天,我就請大家仔細地觀察這小米粒。我把它放在了小組長的書箱里,把它拿出來,前后四人一起來觀察。
5?我們一起來分享你的發現。
教師預設的問題有:這小小的米粒如同什么一般大???每個小米粒上面都有一個缺口,那個缺口就像什么呢?你看看它們的身上是否有花紋?它是白顏色的,能不能說的具體一點?用手使勁地捏一捏,能改變它的形狀嗎?把鼻尖湊近它,聞見了什么氣味?把它含在嘴里,什么味道?把鼻尖湊近它,聞見了什么氣味?再把它含在嘴里,說說是什么味道的?(教師板書:大小、形狀、顏色、軟硬、氣味、味道)。
6?在觀察中,有哪些好幫手幫助你獲取發現呢?(板畫:眼、鼻、口、手)。
7?這些好幫手幫你獲得了有關小米粒的哪些特點呢?
8?小聲地把這些發現連貫地說一說,給你1分鐘時間,自己練習。指名說。
二、魔力游戲――觀察熟米飯。
1?研究完生米,你們再來看看這個小袋里裝有什么?(熟米)。
每當在家的時候,你是否留意爸爸、媽媽是怎樣把它們蒸熟的呢?
2?用你的好幫手再來細致地觀察一下熟米,看看有什么發現?每組的小組長從書箱里拿出那袋熟米,把它倒在小盤子里。再來觀察。
3?哪個小組來匯報?
你們選派一位代表,來談談你們小組的發現吧。再請組內和組外成員補充。
三、我的魔力習作。
1?這節課上,同學們觀察了生米和熟米之后,有了太多太多的發現。想想你在這次探索與發現中又有了什么體會。
板書:
小米粒。
眼睛。
鼻子。
大小形狀顏色。
軟硬氣味味道。
口
手
發現(具體)。
感受(真實)、
講評課。
【教學過程】。
一、提出目標,明確任務。
1?常言說得好,“刀不磨不快,文章不改不好”、“文章不厭百遍改”。因此,對于我們自己寫好的文章,一定要及時地修改。今天,我們就來評改昨天的習作。(板書:習作評改)。
2?請大家回想一下,這次習作給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
(板書:具體地敘述發現,真實地表達感受。)。
二、自由朗讀,體悟寫法。
1?拿出自己的習作,讀一讀,把寫自己發現的句子找出來。
2?誰來給大家讀一讀?
3?在你們完成習作時,我發現了有一位同學不是這樣敘述的,我們來聽一聽。請穆為錚讀一讀敘述自己發現的部分。
預設的問題的有:聽出來了嗎?他是怎么寫的?你喜歡哪一種?
4?喜歡哪一種方法,就采用哪一種,這就叫不拘一格地敘述自己的發現。
三、品讀賞析,體驗成功。
2?你們最喜歡誰寫的句子?那好,我們請他們再讀一讀,說說它妙在何處?
3?我還搜集了幾位小伙伴寫的精彩的句子,想再聽聽嗎?聽完之后,還要請你來點評。(使用投影)。
四、邊讀邊想,讀中修改。
1?我的電腦里還有兩位小伙伴的句子,寫得怎么樣呢?請你讀一讀。(使用投影)。
2?你能再讀讀,幫助他們修改修改嗎?
五、修改習作,交流評議。
1?你們可真是修改的高手,下面請你們這些修改文章的高手來修改一下自己的習作吧??纯戳曌髦械陌l現是否寫得具體,感受是否真實,句子是否通順。
2?你在修改中,如果遇到了困難,可以向你的同桌請教,如果你已經修改完了,把你修改后的習作讀給你的同伴聽,請你的同伴說說,習作妙在何處,還有哪些美中不足之處。
3?誰愿意讀一讀自己完美的習作?
六、作業。
請將修改后的習作工工整整地抄寫在習作本上。
光盤實錄。
師:上課。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你在吃飯的時候都見過哪些主食。
生:看見米飯、饅頭,面條等等。
師:嗬!看見得還真不少。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份小禮物,你們看(教師出示一袋生米)這是什么。
生:米。
師:對了,這節課我們就來觀察這小小的米粒。(板書課題)。
師:或許以前你沒有細致地觀察過他們,但這節課我們就要細致地去看一看。小組長,請把你書箱里的小米粒盤子拿出來,前后四人組成一個小組,一起去觀察吧。
(小組觀察)。
師:說說你的發現吧。
生1:我把鼻子湊進小米粒聞了聞,發現它有些面味。
師:噢,鼻子是你的好幫手,你發現了它的氣味(板書:氣味)。
生2:我發現小米粒有一個小缺口,像小耗子咬過的。
師:哎呀,你把自己看到的又加上了想象,多精彩。還有嗎?
生3:我發現小米粒是橢圓的。
生4:小米粒的顏色有的還是半透明的呢?
師:哦,是說它的光澤。小米粒的顏色是半透明的嗎?
生:不是。
師:它是什么顏色的?
生5:它是白色的。
師:你告訴我它們的顏色(板書:顏色)哪一種白。
生6:雪白色的。
師:是雪白色的嗎?你再來看一看。哦,有的同學有不同意見啦?你來說一說。
生7:我覺得小米粒是乳白色的。
師:噢,這樣說就把小米粒的顏色說得準確具體了。再來說說它的大小。
生8:我用手摸了摸,發現它摸起來很光滑。
師:哦,還發現了它的特點,手可是你的好幫手。
生9:我把它放進嘴里嘗了嘗甜甜的。
師:你去嘗了是嗎?你的發現可真好,用上的小幫手是什么?
生:嘴。
師:發現了味道(板書:味道)用手去捏一捏,有什么發現。
生10:我用手捏一捏,發現小米粒很硬,捏不碎。
師:對了,你發現了它的軟硬(板書:軟硬)它大嗎?
生11:我們用尺量了量,發現它長5毫米。
生12:長是4毫米,寬是2毫米。
師:哦,同學們還用尺子量了量,發現了它的大小。我再請同學們說一說在觀察中有哪些好幫手幫助我們。
生13:在觀察中有這些好幫手幫助我們:眼睛、鼻子、手。
師:對了。眼睛可以幫助我們去看,鼻子可以幫助我們去聞,還有口它也是我們的好幫手。手可以幫助我們去摸,發現它的軟硬。這些好幫手幫助我們發現小米粒的哪些特點。(板書:眼睛、鼻子、嘴、手)。
生14:通過這些小幫手,我們發現了小米粒的大小、形狀、顏色、味道和氣味。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把小米粒的這些特點連貫地說一說。
(生練說)。
師:誰來說一說。
生15:我發現小米粒跟小螞蟻一樣大,形狀是橢圓形的,顏色是乳白色的。它非常硬,氣味像面味,味道有點淡淡的香甜。
生:她把小米粒的特點說得這么具體,讓我們對小米粒的特點印象特別深。
師:哦,寫具體了,說具體了,就可以讓我們描寫事物的具體形象更生動更形象,還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觀察完了生米,我們再來看一看,這是什么?(出示熟米)。
生:熟米。
師:我想問問大家,平常在家你留意過爸爸媽媽是怎樣把米蒸熟的嗎?
生1:我看見爸爸媽媽他們先用水把米淘了三遍,然后放進鍋里,再上上火煮一會兒香甜甜的米飯就煮出來了。
師:煮一會兒,煮出來的是稀飯。我們要把它蒸一蒸才能把它做成干飯。同學們,小組長的書箱里還有一袋熟飯,我們把它拿出來再觀察一下。
(生觀察熟米)。
師:哪個小組匯報。
小組匯報。
一組:
生1:我發現小米粒是奶白色的,比生米大了許多,它們身體很粘,緊緊地抱在一起,好像怕別人拆散它們一樣。用鼻尖一聞,它們有一股香味,用嘴巴再一嘗,比生米更甜了。
生:胖起來了。
師:誰能說說它為什么胖起來了。
生2:也許是熟米多喝了幾口水。
師:它的身子就。
生:胖了。
師:多有意思啊。
誰還來。
生3:我們做生米實驗時,用尺子把生米一壓,生米就不由自主地跑了。我們把熟米放在桌子上一壓時,它就變成兩半了。
師:哎呀,你觀察米的時候還有這樣的小招術,真是個聰明的孩子。還有什么發現?
生4:我發現生米不用吹灰之力就可以把它吹動而熟米吹不動。
師:是嗎?我也來試一試。
師:哎,輕輕地一吹,生米粒就動起來了,熟米粒動嗎?
生:不動。
師:你的發現可真出色。還有發現嗎?
生5:我發現生米粒是乳白色的,蒸熟以后就變成奶白色的。
生1:熟米粒穿了一件雪白色的衣服。
師:你說得真好。還有發現嗎?
生2:生米粒上有缺口而熟米粒沒有了。
師:哦,缺口看不清了,這是因為它胖了的緣故。
生3:我們組還發現熟米長9毫米寬3毫米。
師:老師想給你們這句加一個詞,剛才在小組交流時已經說過,誰記得。
生4:加一個大約。
師:哎,你來說說,為什么要加上一個“大約”
生4:因為有的米粒大有的米粒小,它的形狀有時不一樣,大小也不一樣,要是都一樣的話不可能。
生:我發現生米粒是尖尖的,而熟米粒的兩頭是圓圓的。
師:哎呀,你真是火。
生:火眼金晶。
師:同學們,我們再來小聲地把熟米粒的特點串起來說一說。
(生自由說熟米粒的特點)。
師:誰來說一說。
生1:我發現熟米比生米要大得多,它的形狀是月牙形,形狀更加像一條弧線,它的顏色變成雪白色的,它的身體軟軟的,我用鼻子聞了聞,它的味道更加濃了一些,我用嘴嘗了嘗,感覺它更加得甜了。
生1:我體會到了別看小米粒它小,奧妙可比它本身要多得多呢。
師:奧妙可真多啊。
生2:我體會到了科學知識是無處不在的。
師:生活當中就蘊藏著許多知識等著我們去發現。
生3:是個小魔術師,一跳進鍋里就變大了。
師:她表演得節目大家喜歡看嗎?
生:喜歡。
師:我也非常喜歡看。
生4:我感覺我的小幫手就像計算機一樣,只要一點我不知道的東西就出來了。
師:小幫手給你提供了這么多的幫助,真不愧是你的好幫手。
生5:每當我做在餐桌前看著小米粒根本沒有發現這么多奧秘,而當我仔細觀察一下它的秘密也是很多的。
師:哦,你告訴我們一個小秘密,那就要我們細致地觀察,細致地發現。還有嗎?
生6:小米粒跟生活中許多不起眼的小東西一樣,但是我們只要認真觀察就會發現他的許多秘密。
師:你說得真有道理。同學們,我開始在想,我們的小幫手幫助我們發現,我們的大幫手幫助我們想象,在想象與發現中我們又有了獨特的感受(板書:感受),我請大家把你的發現具體地寫出來。把你的感受真實地表達出來,寫自己的發現時候,可以從大小、形狀、顏色、氣味,味道去寫,當然,也可以從其他方面去寫。下面就把紙拿出來寫吧。
(生寫)。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寫到這。下面我交給小組同學一個任務。請把課前發的那兩袋小米粒的塑料袋拿出來,一個同學撐開塑料袋,另一個同學把生米粒放進去。再一個同學撐開塑料袋,另一個同學把熟米粒放進去,這些小米粒還很有用途,粒粒皆辛苦啊。
(生裝米粒)。
師:下課。
講評課。
生1:要把小米粒的樣子寫具體了,最后寫感受的時候寫真實的感受。
師:說自己的心理話,說真實的想法。
生2:這次習作的要求是把你的發現寫具體,把你的想法寫真實,還要把句子寫通順。
師:好。把你們的習作拿出來吧。請我們同學自己來讀一讀,找一找你所寫小米粒特點的部分。
(生自讀)。
師:誰來讀一讀你敘述發現的部分。xx你來。請同學聽一聽他先寫了什么,又寫了什么,請同學們身子坐正了去聽。
生1:生米的大小像小螞蟻,形狀是橢圓形的,顏色是乳白色的,用手特別用力地去捏也捏不動,氣味特別像面粉,大概是有面粉的緣故吧,含在嘴里有一點一點的甜,它的身上有一些很難發現的紋路,還有一個缺口,可能是小老鼠刻的吧。熟米就不同了。大小像卵特別可愛,形狀像月牙,顏色是雪白雪白的,一捏就粘在了手指上,非常得粘,氣味比以前更加的香了,味道很香很甜。
師:好。她先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
生1:先寫了生米大小、形狀、軟硬、氣味和味道,然后又寫了熟米大小、形狀、軟硬、氣味和味道。
師:噢,她先寫了生米的'特點,接著又寫了熟米的這些特點。我在看同學們寫作文的時候,發現有一位同學和她寫得不一樣,她是怎么寫的呢?請xx來讀一讀你的習作。
生2:米有生的有熟的,生米的大小是5毫米,而熟米是生米大小的5倍,生米是橢圓形的,也熟米則很有趣,有的熟米是月牙形的,有的是卵形的,生米的顏色是乳白色的,熟米的顏色是雪白色的;生米是硬的,比石頭軟一點點,而熟米怎樣呢,它非常軟。我聞了生米的氣味,它很像面味,我聞了熟米,它的味道很香,我把生米吃在嘴里,它很香,熟米吃起來很甜。
師:你看他不僅會寫,而且會讀。讀得時候多入神啊,聽出來了嗎?他怎么寫的。
生1:他把熟米和生米放在一起寫的。
師:哦,把生米和熟米的特點結合在一起了。
生2:他把生米和熟米進行了對比。
師:對比了一下,你喜歡哪一種呢。
生1:我喜歡后面這位同學的,寫得特別有對比性,前面那位同學要找特點得找好半天。
師:我同意你的說法。他這么寫,對比性特別強,一下子就可以看出來他們的不同。
生2:我也喜歡,因為他生米和熟米一塊比較寫,讓人知道生米和熟米有什么不同。
師:你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生3:我喜歡前面同學寫的,因為分著寫,可以把生米和熟米各自的特點寫得很具體。
生:看到了。
生:在告訴我們這句話寫得很好。
師:對了,這句話寫得很精彩?,F在就讀讀你那些精彩的小句子。
生1:老師又拿來了一些熟米,它不像生米那么硬了,腳長出來了,而且長得白白胖胖了,可能多喝了幾口水吧。它身上的條紋不見了,它們抱在了一起,顯然它們是好朋友。
生2:咦,熟了的米粒怎么可以都團成球呢,而生米粒卻不能。噢,原來熟米粒很粘??!
生3:我驚奇地發現生米粒大小和螞蟻一般,長大約5毫米,寬大約1毫米。
生4:小米粒還張著嘴巴笑呢,它的一身半透明的水晶大衣和它身上美麗的花紋讓我越看越覺得小米??蓯?。
生5:綠豆就算小的了,而小米粒卻比綠豆還要小。
生6:鈴,清脆的鈴聲一向我們就回到了座位上,小米粒要陪著我們一起上課了。幾粒小米粒跑啊,跳啊,笑啊,我們不知不覺就喜歡上它們了。
師:多有趣啊。
生7:我用鼻子聞了聞,它的氣味有點像面味,我又輕輕地一聞,呀,壞了,我把它吸進鼻子里了。
生8:把小米粒放在嘴里慢慢地嚼一嚼,小米粒有一點甜味,在嚼的同時嘴里發出吱吱的聲音。
師:還有聲音呢?
生9:我一摸它的缺口,它好像在告訴我說,疼疼疼,別摸這。我聽了這句話就不摸它了可是為什么會有缺口呢,會不會是小老鼠咬的呢。
生1:我最喜歡聽xxx。
師:請xxx起立。
(大家認為寫得好的同學都起立)。
師:請他們再來讀,我們再來聽聽。聽的時候給大家提個小小的要求。要給他們點評。
生:我一摸它的缺口,它好像在告訴我說,疼疼,別摸這我聽了這句話就不摸它了,可是為什么會有缺口呢,會不會是小老鼠咬的呢。
師:你寫的句子這么精彩,能不能聲音洪亮一些,讓教室里的同學都聽見,你一定能讀得清清楚楚。
生再讀。
師:這次讀得聲音真洪亮,誰來評一評。
生1:她很有想象力,因為米粒根本就不會說話。
師:哦。她讓米粒說話了,她把米粒當成了自己的小伙伴。
生2:她寫得很有趣味。
師:哪句話?
生2:疼疼疼,我感覺小米粒變成了一個小人。
師:哦,還能讓這個小伙伴說出話來,讓它發出聲音。這樣的句子有情有趣。請xx來讀。
生:我用鼻子聞了聞,它的氣味有點像面味,我又輕輕地一聞,呀,壞了,我把它吸進鼻子里了。
師:誰來點評。xxx潔白的牙齒露出來了,笑得真開心,你說說為什么笑得那么開心。
生1:因為他聞一聞就算了,還再聞干什么呀,
生:不同意。
師:你們怎么都不同意,說說你們的理由。
生1:因為去掉,他的句子就無聊沒有趣味了。
師:哦,那樣的句子就沒有生趣了。
生2:因為去掉就不幽默了。
師:哎呀,風趣的小句子每個同學都喜歡。請xxx來讀。
生:小米粒還張著嘴巴笑呢,它的一身半透明的水晶大衣和它身上美麗的花紋讓我越看越覺得小米??蓯?。
師:誰來點評。
生1:我感覺他好像把小米粒穿上了一件花衣裳。
師:而且這件花衣裳特別得漂亮。
生2:她把小米粒當成了一個人來寫,因為小米粒不用穿衣裳。
生:體會到了。
師:請xxx來讀。
生:咦,熟了的米粒怎么可以都團成球呢,而生米粒卻不能。噢,原來熟米粒很粘??!
生1:他寫得很細致,但我提一個小建議。我感覺熟米不一定全能團成球,應該是團成團。
生:謝謝你的建議。
師:他寫得好,讀得好,評得好,這就叫――。
生:三好。
生2:我給他糾正一個字音,請你跟我一起讀“熟米”
師:他們這兩個小伙伴多好,他的耳朵特別得靈敏,一聽就聽出問題來了。誰再來評。
生3:我覺得他這種自問自答的形式真好。
師:哎,自己給自己提個小問題,小問話特別吸引我特別想聽聽小米粒為什么團成團了呢?xxx來讀。
生:鈴,清脆的鈴聲一向我們就回到了座位上,小米粒要陪著我們一起上課了。幾粒小米粒跑啊,跳啊,笑啊,我們不知不覺就喜歡上它們了。
師:誰來說一說這句話妙在何處?
生1:這句話的好處就是她把小米粒當作人來寫,小米粒不會跑不會跳,可是她讓想象讓她跑跳。
師:哦,小米粒不會跑不會跳,她把小米粒當成自己最好的朋友,讓她跑跳笑了起來。
生2:我覺得她特別富有想象力。
師:她的想象力太豐富了。
生3:我聽完他這句話感覺小米粒真的動起來了。
師:小米粒跑啊,跳啊,真動起來了。請xxx來讀。
生:把小米粒放在嘴里慢慢地嚼一嚼,小米粒有一點甜味,在嚼的同時嘴里發出吱吱的聲音。
生1:她把句子寫得有聲音了。
師:讓句子發出了聲音,這樣的句子不僅有趣,而且具體。
生2:我覺得吱吱地聲音很好聽,因為沒有了吱吱的聲音這個句子就不具體了。所以這個吱吱的聲音很好聽。
生:想。
(投影出示學生1作品)。
師:誰寫的。
生:xxx。
師:請你來讀一讀。
生:我驚奇地發現:米粒同螞蟻一般大小,長大約五毫米,寬大約一毫米。
師:請同學來點評。
生1:我覺得他寫得很具體,因為他把小米粒還仔細得量了量。
師:你可真會聽,而且會聽會評。其他同學也來評一評,只要把手舉起來,你也很出色。xx你來評一評,我們給他點掌聲。
(掌聲)。
生2:我覺得他觀察得很仔細。
師:哪里看出仔細。
生2:他用尺量了量小米粒的大小。
師:我請你把這句讀一讀,找一找這句話中哪個詞用得特別準確。
生2:我驚奇地發現:米粒同螞蟻一般大小,長大約五毫米,寬大約一毫米。
師:哪個詞語用得特別準確。
生2:大約。
師:再給她一點掌聲。
(掌聲)。
生:xxx。
師:剛才就聽到大家說喜歡他的句子。
出示:小米粒還張著嘴巴笑呢,它的一身半透明的水晶大衣和它身上美麗的花紋讓我越看越覺得小米??蓯?。
師:我遇到了這么知音,我也喜歡這個句子。下一位是誰的,猜一猜?
生:xxx。
出示:咦,熟了的米粒怎么可以都團成球呢,而生米粒卻不能。噢,原來熟米粒很粘??!
師:又跟同學們的想法一致了,你們可真是我的知音啊。下一個呢。
生:xxx。
出示:米的顏色像奶一樣,是乳白色的,但缺口的地方卻是潔白的。
師:誰想點評?
生1:缺口的地方不都是潔白的,大部分缺口的地方發黃。
師:哦,你提出了一個小建議,你能幫他把這個句子改得更完美嗎?
生1:可以這樣,缺口的地方有的是潔白的,有的地方是發黃的。
師:哦,這樣這個句子就更好了。xxx,聽了同學的小建議,你想對他說什么呢。
生:我想說,謝謝你的建議,下次我一定把這句話修改得更好。
師:多虛心啊,我要向你學習。同學們,這句話經xx同學一改,出現了幾個表示顏色的詞語。
生:3個。
生1:我覺得特別得具體。
師:是怎么具體的。
生1:把各部分的不同顏色都寫得非常清楚,所以我覺得寫得很具體。
生:xxx。
師:你自己來讀讀。
生:熟米粒胖起來了,為什么會這樣呢?我猜想:它們一定是渴極了,把盆里的水喝了個精光。真沒想到,小米粒也會胖起來,太讓我驚訝了。
師:這段話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好不好?
生:好。
師:我來讀小問題,請你們來回答。xxx發現了什么?
生:小米粒胖起來了,為什么會這樣呢?
師:她猜想。
生:它一定是渴極了,把盆里的水喝了個精光。
師:xxx的感受是。
生:真沒想到,小米粒也會胖起來,太讓我驚訝了。
師:在這里,xxx把什么什么還有什么結合在一起寫了。
生:把發現的猜想到的還有感受到的結合在一起寫的。
師:你的感受能力可真強。xxx是把你的看到的想到的及感受結合起來寫的,而有的同學則不是這樣寫的,先集中寫自己的發現,然后寫自己的感受,同樣是在課堂上,可大家觀察生米和熟米卻有不同的感受,讀讀你的感受,xxx,你來讀。
生1:你看,小米粒是不是很像一位小巫師呢?
師:像不像?
生:像。
師:你再來讀。
生2:我覺得世界可真奇妙,連一個小小的米粒都有這么奇怪的事情,既然世界這么奇妙,我們更要細致地去觀察。
師:你的收獲可真大。
生3:米粒是生活中最平常的東西,而我們卻發現了這么多的學問。
師:非常好,生活中處處藏著學問,等待著你們去發現呢!
生4:這節課上得可真有意思啊。
師:哦,這樣的課你喜歡上嗎?
生:喜歡!
師:聽了你的回答我可真開心。
生5:我感覺您像一個導游把我們帶進了一個探索的世界。
師:這個世界有太多的秘密等待著我們去探索。
生6: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觀察就能有發現。
師:把你明白的道理再讀一遍。
生6:只要觀察就能有發現。
出示:小米粒有個缺口。
師:你來讀一讀。
生讀。
師:你能幫幫他嗎?
生1:小米粒有個缺口,像是小螞蟻啃掉的。
師:哦,他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結合在一起說,這樣就具體了。還有嗎?
生2:小米粒有一個缺口,我想是淘氣的小老鼠刻的吧。
生:會。
師:誰來讀這個句子。
生1:熟米粒非常粘。
師:把它說具體。
生1:熟米粒非常粘。它們像是親兄弟似的綁在一起,好像怕別人把他們拆散了一樣。
師:你可真會說,真會思考,把自己看到的與自己想象到的結合在一起,說得具體了。
生2:熟米粒為什么這么粘呢,可能是不懂事的米粒把膠水弄得滿身都是,才這么粘的吧。
師:xx笑了,你在笑什么?
生3:他說得很有趣。
師:對了,這句話充滿了靈氣。
生4:熟米粒非常粘,我手一碰她就粘在我的手上了。
師:把自己發現的方法告訴大家了,這樣也可以把句子說具體。
生5:熟米粒非常粘,都可以做漿糊了。
師:過年的時候,我們在貼窗花,是不是可以用一個小米粒把它貼在窗戶上啊,誰試過。
生舉手。
師:非常好。同學們,你們現在可真稱得上是修改句子的高手了。下面就請你們拿起筆修改修改自己的習作吧。
(生修改習作)。
師:同學們,如果你在改習作的時候遇到小小困難可以請教你旁邊的同學,如果你修改完了,可以讀給旁邊的同學聽聽,讓他說說你的習作妙在何處,或者有什么不好的地方?;ハ嘟涣饕幌?。
(學生交流習作)。
師:誰來讀讀你的習作。
生1:以前我并沒有注意過這普普通通的小米粒。在今天的作文課上,我認認真真地觀察了小米粒,小米粒長得跟螞蟻一般大小,形狀是橢圓形的,有一個小小的缺口,就像被蟲子咬掉了一口似的。米的顏色是像奶一樣的乳白色,但缺口處卻是潔白的,有點硬,不過它比小石子軟,它有一股香味,就跟面一樣香,把米放到嘴里嚼一嚼,會有點甜味,這就是生米。把生米放進鍋里蒸一蒸就變成了熟米。熟米就和生米有很大的區別,熟米就像生米變癱了許多,有蠶卵一般大小。形狀有點像一條弧線,不過它更加像天上的月牙,它的顏色也變成雪白雪白的了。它也變成軟軟的了。一壓他就變形了,聞起來的味道也比原來的生米更加得香了,嘗一嘗以生米更加甜了。我感受到米粒就像一個導游,把我們帶入到一個探索的世界。
師:真是一篇佳作。xxx,說說,你的小伙伴給你提了什么好建議啦。
生1:我的好伙伴給我提了不少好建議,有一句話原來是:不過有一個小小的缺口,就像一個黃瓜被一把刀切了一刀。xxx認為小米粒很小,怎么能像一個黃瓜被切了一刀呢。所以她讓我改成了就像被一只蟲子咬掉了一口似的。
師:你覺得她提得這個小建議怎么樣?
生1:我覺得她提得很好。
生:好。
師:下課。
師生問好。
師:《小石潭記》第一課時已經學過了,現在徐老師來檢查一下你們的學習效果。
屏幕顯示:
請解釋以下文言詞語:
下見小潭斗折蛇行犬牙差互。
請翻譯以下句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生:“下見小潭”的“下”是“向下”的意思。
生:“斗折蛇行”的“斗”是“像北斗星那樣”。
生:應該是“像北斗星一樣曲折”。
師:好,請坐。
生:“斗折蛇行”,“蛇”,像蛇一樣。
師:像蛇一樣蜿蜒前行,“犬牙差互”的“犬”呢?
生:像犬牙一樣。
生:像狗牙齒那樣參差不齊。
師:這四個詞語有什么共同之處呢?
生:都屬于“名詞作狀語”。
師:對,名詞作狀語。蒲松齡的《狼》,里面也有一個這樣特殊用法的詞語,記得么?
(學生表示不記得)。
師:“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边@句話有印象嗎?“犬”是什么意思?
生:像狗一樣。
師:也是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地蹲坐。翻譯句子,哪位來試試。
生: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林圍繞,寂寞,無一人,感到寒氣透涼,幽靜深遠,氣氛清涼。
師:請坐,有沒有補充的?好,請這位女生。
生:最后一句應該是“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
生:心。
師:是的,與“心”有關?!皭怼?,“悲愴”、“傷心”?!扒膼碛腻洹?,就是“幽靜深邃,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剛才這位同學在翻譯的時候,還缺了一個內容。
生:“我”。
師:對了,翻譯的時候要把省略的主語“我”加上去。請同學們把這個句子自言自語翻譯一遍。
(學生自由翻譯)。
生:我認為要加“游”字,“小石潭游記”。
師:為什么?
生:因為作者觀賞了小石潭的景色,所以是“小石潭游記”。
師:作者寫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呢?
生:水,魚,石頭。
生:還寫了小石潭周圍的一些景物,如竹子、樹木、藤蔓、溪水。
師:你說得真好,這篇游記,不僅寫了小石潭本身,還寫了小石潭周圍的景物。這些景物,各具情態,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請同學們讀課文,試著用一個字完成填空。
屏幕顯示:
小石潭之景,真乃各具情態?!叭瑛Q珮環”,其聲可謂()矣;“參差披拂”,其姿可謂()矣;“游魚細石”,其水可謂()矣;“與游者相樂”,其狀可謂()矣;“明滅可見”,其源可謂()矣;“竹樹環合”,其境可謂()矣。
(學生讀寫)。
師:好,你先來。
生:“如鳴珮環”,其聲可謂“脆”矣。
師:清脆悅耳的響聲,是泉水激石的美妙聲響。繼續。
生:“游魚細石”,其水可謂“清”矣。
師:這里明寫游魚細石,實際是為了表現水的清澈。
生:“竹樹環合”,其境可謂“凄”矣。
師:“凄清”,很好。
生:“參差披拂”,其姿可謂“動”矣。
師:寫的肯定是動態之美,但一個“動”字還不足表現它的姿態。
生:“柔”?
師:“柔”,就是一種姿態,情態。繼續來。
生:“與游者相樂”,其狀可謂“活”矣。
師:非常好?;顫?,除了“活”,還可以填什么字?
生:“靈”。
師:為什么用“靈”字呢?
生:靈氣,這里的魚兒好像有靈氣,通人性。
師:靈氣,多好。子非魚,但知魚之樂。還有一個空格,哪位同學來試試?
生:“明滅可見”,其源可謂“遠”矣。
師:為什么用“遠”?
生:作者說,“不可知其源”,就是說“源頭在很遠的地方”。
師: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可知”的原因除了“遠”,還可能有其他因素。
生:“明滅可見”,是說“有的地方看得見,有的地方看不見,模糊”。
師:是朦朧的,隱約的。徐老師想到的一個字是“幽”,幽徑的“幽”,幽遠的“幽”。請一位同學把這段填空的話連起來讀一讀,感受小石潭景物的美。
(學生讀)。
生:因為是游玩的,所以是“游記”。
生:我認為他不僅游玩了,而且觀賞了小石潭以及周邊的景色,所以是“小石潭游記”。
生:最后一段寫了“同游者”。
師:那不寫“同游者”就不是游記了?
生:我認為是第一段第一句“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這是他的行蹤,交代行蹤,所以是“游記”。
師:行蹤,很好啊,除了第一段第一句,文中還有哪些表示作者行蹤的詞句?
生:我認為“伐竹取道,下見小潭”也是。
生:我認為還有“潭西南而望”和“坐潭上”也是。
師:好。
生:還有“近岸”。
師:不錯,由遠及近。
生:還有“潭中”。
師:是潭中的魚,作者可沒有涉水到潭中去。
生:還有“記之而去”。
師:“去”是什么意思?
生:離開。
生:要。
師:譬如說“下見小潭”,這個“下”是什么意思呢?
生:向下。
師:“向下”是怎么看?
生:俯視。
師:俯視,也叫?
生:俯瞰。
師:對,從高處往下看?!傍B瞰”,是不是“鳥在看”?
生:不是,是形容像鳥一樣在看。
師:對,這個“鳥”字也是名詞作狀語的用法?,F在,我們來看看隨著行蹤的變化,作者寫景的視角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生:“近岸”是看潭面,“潭中”是看潭的內部,“潭西南而望”是看潭的源頭,“坐潭上”是看環繞小石潭的內容。
師:基本說到點子上了?!疤段髂隙?,是怎樣的視角?
生:我認為是“眺望”。
師:既然是“眺望”,那“近岸”是什么視角?
生:近看。
師:靠近了細細地看。
生:細望。
師:可以,細望,細視,有個詞語叫“定目細視”?!爸駱洵h合”是什么視角?這位女同學來說。
生:向四周看。
師:換用一個雅致的詞語,叫什么?
生:環視。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huibaotihui/12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