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等多個方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匯總的教學工作計劃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會利用已有的知識,依據實際情況從給定的優惠方案中選擇較經濟的方案,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2、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能綜合運用所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問題,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依據實際情況從給定的優惠方案中選擇較經濟的方案。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導入談話。
這一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如何選擇較經濟的旅游費用。
板書課題:旅游費用。
二、組織探索活動。
(一)購買門票的策略。
1、出示第一幅情境圖,從圖中獲取相關信息,即4個大人,1個小孩。
2、了解教材已經提供的兩種優惠方案的含義。方案一是大人每位160元,小孩每位40元;方案二是團體5人以上(含5人),每位100元。
3、分別計算出兩種不同的方案所需要的總錢數,然后通過比較,從中選擇較為經濟的方案。經計算,方案一要花680元,方案二只需500元即可。因此選擇方案二。
4、出示第二幅情境圖,從圖中獲取相關信息,即2個大人,4個小孩。經計算,此時采用方案一只需480元即可,方案二要花600元。因此這次選擇方案一。
5、通過兩種不同情境的計算比較,使學生體會到要結合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6、練一練。
第1、2題,讓學生獨立解決,然后說一說發現了什么規律。規律應該是:大人多,小孩少,按b方案買票省錢;大人少,小孩多,按a方案買票省錢。
第3題,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后展開討論,可以用兩種方案相結合,即6個大人買團體票,3個小孩買小孩票。鼓勵學生靈活的解決實際問題。
(二)研究租車的策略。
1、出示情境圖,說說了解到哪些信息以及對這些信息的理解,如“限乘40人”是什么意思。
2、談談解決問題的初步設想,在小組內交流想法。
3、因為情況比較復雜,因此可以指導學生采用列表的方式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4、填寫表格,小組合作,分工計算。
5、大家交流后找出最合適的方案。
6、試一試用上面的研究方法來解決問題。
三、總結。
在本節課中,你用了哪些方法來進行學習的?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旅游費用。
購買門票:租車選擇:
情境圖一情境圖二表格。
1、創設情境,進一步體會分數加減法的意義。
2、理解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
3、能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4、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與耐心傾聽的意識,體會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教學分析。
在三年級下學期時,學生已經學習了簡單的同分母加減法,在本冊教材中,學生又學習了倍數與因數以及分數的再認識等,學生理解、掌握了這些知識后,則為本單元的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本課時學習的重點是分數的混合運算,教材利用“星期日的安排”的故事情景,逐步引出分數的混合運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探究算式運算的過程,理解分數混合運算的基本方法。。
學生校學生狀況分析:
本節課是分數加減法的第三課時,因為前面學習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以及應用異分母加減的知識,因此,大多數學生對這一類型的加減法已經有了一定的計算能力和計算方法,基于此,在教學中應將加減運算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結合起來,在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同時,更側重了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訓練,也就是讓學生在經歷探索運算方法的過程中,體驗算法多樣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雙休日你們都在干什么?
生:去爺爺奶奶家、去同學家、在家看書、看電視、看弟弟妹妹……。
師:老師通過一次調查了解到我們班同學星期日的活動安排,你想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嗎?
生:(興趣極濃,大聲回答)想知道。
(評析:“雙休日你們都在干什么?”“你想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嗎?”這一話題的提出,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孩子們的表現欲望,為新知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提供探索機會,經歷學習過程。
1、活動一:學生獨立感知問題情景,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你觀察到了什么?
2、活動二:引導參與,探究怎樣列出算式。
師:同學們,如果要計算留在家中的同學占全班同學的幾分之幾,怎么列算式呢?現在就來試一試怎樣列出算式。
(1)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交流。
師:誰來匯報自己探索的過程?
生:我列出:1-3/8-1/6。
生:我列出:1-(3/8+1/6)。
(3)全班交流。圍繞總數“1”的問題進行交流,教師歸納小結,明確算式的算理。
師:把全班學生看作整體“1”,并作為總數進入運算。
(評析: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本題涉及的是分數中的剩余問題,其理解比整數要困難得多,首先把教學重點放在算式的討論與交流上。)。
師:這個同學說得真好,我們今天這一節課就要來探索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3、活動三:自主探索,具體的運算過程。
師:現在,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愛好,任意選擇一道算式,試一試如何計算。
(1)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交流。
師:誰來匯報自己探索的過程?
生1:我選擇了“1-3/8-1/6”的這一道題,計算過程是:
1-3/8-1/6。
=5/8-1/6。
=11/24。
=24/24-9/24-4/24。
=15/24-4/24。
=11/24。
生3:我選擇了“1-(3/8+1/6)”的這一道題,計算過程是:
1-(3/8+1/6)。
=1-(9/24+4/24)。
=11/24。
生4:我也選擇了“1-(3/8+1/6)”的這一道題,計算過程比他簡單,是:
1-(3/8+1/6)。
=1-13/24。
=11/24。
……。
(3)小組討論:這幾種算法對嗎?各有什么特點?
(4)全班交流。圍繞運算過程進行交流,教師歸納小結,明晰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算理。
師: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時,主要有以下兩種計算方法:一是先將所有的分數全部通分,再進行計算的;二是先根據需進行部分的通分。這兩種方法哪種合適,則需要根據具體的算式特點來確定的。
(評析:學生通過計算、比較、討論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進一步掌握計算方法。這樣讓學生從多種角度去學習計算方法,知道了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聯系和區別,在輕松活潑的課堂學習過程中對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有利于學生們理解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
(三)實踐運用,內化新知。
1、計算。
(出示試一試4道算式,先由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時要注意運算順序,尤其是試一試的第2題。)。
2、解決實際問題。
(出示課本第69頁的第2題,在解答本題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先作圖,再進行解答。這樣,容易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出示練一練第69頁的第3題,在學生完成填表后,可以組織討論:“為什么行一段山路,山路的路程占總路程的幾分之幾與所行時間占總數的幾分之幾會不同?”使學生明白客觀條件的變化,其所花費的時間也將不同。同樣,也可以討論公路的路程占總路程的幾分之幾與所用時間幾分之幾的不同。)。
(四)總結。
師:今天大家都學會了那些數學知識?
生1:我學會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生2:我學會用多種方法計算。
……。
五、教學反思。
從本節課的設想到實踐體會很多,最深切的是:
1、情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通過多媒體出示一個具體的“星期日的安排”,通過星期日三種形式的安排,引出了問題。然后圍繞提出的“留在家中的同學占全班同學的幾分之幾?”展開討論和交流,使問題得到解決,這樣既讓學生經歷了一個探索性的學習過程,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2、轉變了教師的角色。新課程認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而不是機械地告訴學生。如分數加減混合運算順序,通過讓學生獨立計算、比較、討論,親身體驗到各種各樣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學的好方法。
六、教學評析: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需要運用分數計算的方法來解決的問題,因此,在本節課教學中教師除了落實知識技能的教學目標外,更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在獨立計算、比較、討論中,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體會到數學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課一開始,教師通過本班學生“星期日安排”情景,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
2、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整個教學過程,基本上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為基本模式展開的。教師不僅讓學生在這個自主學習的活動中不斷充分、主動、積極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必須由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感悟、發展,而不是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獲得的?!备鶕@一理念,教師在教學中緊緊圍繞學生的心理,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的實際出發,讓他們通過獨立計算、觀察、交流、討論,從直觀到抽象,主動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例如具體的運算過程,教師并不是直接告訴學生如何機械地記憶,而是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計算方法中感悟,分數加減混合運算順序,通過讓學生獨立計算、比較、討論,親身體驗到各種各樣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學的好方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課開始時教師與學生的“星期日的安排”的聊談中,讓學生感到老師的親近,營造了和諧的氛圍,同時能做到“課始、曲已生”。同時,本課的教學中的“運算順序”是放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教學的,讓“單調的運算”煥發新的生命力,今天我深深地感受到運算不再是簡單的運算,而是在充滿“生活味”、“情境味”的氛圍中進行,讓整堂充滿著人文氣息。同時,考慮到學情問題,即學生由于進度的臨時調整可能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不能很牢固,所以我在“說信息”時加入了問8分之3的含義,進而突顯整體“1”的內涵。
2、注重探究體現過程。
通過探討,從情境中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星期日的多種形式的安排,列出多種計算算式,引出了本課時需要解決的問題,重點圍繞“怎么樣運算?”展開了討論和交流,使問題得到解決,這樣既讓學生經歷了一個探索性的學習過程,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在這個情境的學習中,我們更為注重的學生的深入探究、注重學生的過程學習,這樣深入實質的探究讓“算理抽象”變得直觀、易于接受,讓“算法具體”呈現于我們面前。在今天的運算方式上呈現多種形式,(如列式時出現了三種不同的算式。再如依次從左往右進行計算、有小括號的先算小括號里面的。),這是我感到最大的欣慰,因為這樣就說明學生對于重點內容“怎么樣運算?”有了深刻地認知。同時“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必須由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感悟、發展,而不是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獲得的?!彼?,我讓學生通過獨立計算、觀察、交流、討論,從直觀到抽象,主動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例如具體的運算過程,教師并不是直接告訴學生如何機械地記憶,而是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計算方法中感悟,分數加減混合運算順序,通過讓學生獨立計算、比較、討論,親身體驗到各種各樣的計算方法。
中秋節的日期是9月27日星期天,農歷八月十五。
20中秋節放假安排:年的中秋節正逢新歷9月27號周日那天,由此2015年中秋節放假時間為:9月26日(星期六)、9月27日中秋節(星期天,法定節假日),共兩天。
中秋為何只放2天假?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2015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一些網友對中秋放假安排表示“看不懂”,認為9月27日本來就是周日,中秋節只放周六和周日2天假,何談中秋節放假?實際上,中秋節的那1天假期是在國慶假期中補休的。
按規定,如果假日適逢周六、周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去年的放假調借方案為,假日逢周六、周日時,在周一補休。但2015年的中秋節和國慶節相鄰很近,如果在周一補休,即9月28日補休放假,則會出現先休3天再上2天班再放假的“折騰”或者國慶假期后連上9天班的情況。
2015年的放假安排將中秋節和國慶節假期作了綜合考慮,將中秋那一天假期挪到國慶假期中補休。這樣,國慶假期從10月1日至7日,共7天,然后10月8日和9日正常上班,接下來這個周末只需周六的10月10日上班,10月11日這個周日可以休息1天。
相關閱讀:
中秋節象征:親人的團圓、豐收、富足。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又稱月夕、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
中秋節代表物:月亮、月餅、艾蒿、茱萸、燈謎、花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應用所學的計算和統計等數學知識解決旅游活動中的買票問題,依據實際情況選用較優惠的方案,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經歷用列舉法研究問題的過程,初步探索出買票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在解決具體問題過程中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回想周一去珠海珍珠樂園秋游的場景,播放幾張秋游的數碼相片。
師:我們集體去旅游應考慮什么問題呢?(租車、買門票)。
導入新課:
《買票中的學問》。
長城旅行社推出了a、b兩種購票方案。
a方案景園一日游。
大人每人160元小孩每人40元。
b方案景園一日游。
團體票5人以上(含5人)每人100元。
1、指導學生明確a、b兩種方案的含義。
2、思考:怎樣買票省錢?
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學情預測:不一定;a方案對小孩有利,b方案對大人有利;要知道有幾個人,幾個大人,幾個小孩……)。
二、引導探究,發現規律。
第一次探索活動:發現一般規律。
1、列舉情況、解決問題。
要是有5人去旅游,有大人也有小孩,有幾種情況?
(1個小孩4個大人、2個小孩3個大人,3個小孩2個大人、4個小孩1個大人)教師板書各種情況下的人數。
學生匯報,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各種情況的兩種計算過程和所選方案。
2、觀察比較,發現規律。
師:為什么總人數都是5人,選擇優惠的方案卻不一樣呢?這里面隱藏著什么規律呢?
師:請同學們觀察,想一想,你有什么發現?
小組討論,學生匯報:小孩多時,選擇a方案。
大人多時,選擇b方案。
教師出示:如果a方案中大人的票價改為140元,再試試看,發現3個小孩2個大人:3×140+2×40=500100×5=500(2種方案價錢一樣)。
再一次調低大人的票價繼續計算。
引導學生發現:選擇方案時還同2種票價的差額有關系。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通過計算來比較2種方案的總價格。
三、解釋應用,完善認知。
1.學生做p58頁的試一試,如果你和你的親人一起去玩,怎樣買票省錢呢?(獨立完成)。
匯報交流,捕捉特殊的例子加以引導,讓學生產生思維的沖突?!按笕硕鄷r選b方案,小孩多時選a方案”這一規律在一般情況下適用,但有時在特殊情況下不適用。
引導學生說出什么情況下適合選擇a+b相結合方案(當大人的人數達到團體票人數的時候)。
2.學生獨立完成p60的練一練,指名板演,共同講評。
四、全課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師課堂小結:在考慮怎樣買票省錢時,不僅要考慮大人多還是小孩多,還要考慮總人數,更要考慮特殊情況。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人人有一件星期日的衣服,與平常那六天穿得不同。我的星期日衣服是舊布鞋、牛仔褲、爛襯衫與丈夫穿剩的一件破背心。
那是我的星期日衣服,腳踏車是星期日節比碰著有太陽的星期日,中午起來,洗一把臉,便會發覺,原來這樣才要做人,原來做人畢竟有做人的趣味,原來生存有生存的意義。
星期日便是這樣,星期日是美麗的星期日,星期日是可愛的。
可以仰望青天,可以放風箏,可以踏草地,這都是星斯日。
星期一到星期六只有()一些自以為是的老板、或是上司;只有一些西裝筆挺,窄領帶、大袖口鈕的俗物。
星期日是靈魂蘇醒的日子,回復本身了,很小很純真的椽子,只是吃只是睡,或是腳踏車、草地。如果沒有這個星期日分成七片的自己完全被發售了,對不起爸媽。留下一片,保存點兒良心,對自己好,對人也好。
全靠星期回了。
小時候半夜醒來,如果想起第二天是星期日,那會接下來在得特別甜、特別香的,由此可知這禮拜天,是何等漂亮。
現在星期天并不等于休息,現在的星期日等于太多的東西。等明年春天,如果沒有什么人反對,可以拿星期日做一天“稀僻”。
摘自《看云的夜晚》湖南文藝出版社。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經常人遇到一些需要運用分數計算的方法來解決的問題。因此,在本節課教學中,教師除了落實知識技能的教學目標外,更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每個學生在獨立計算、比較、討論中,都能獲得成功體驗,體會到學習數學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課一開始,教師通過本班學生“星期日的安排”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
2.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整個教學過程,基本上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為基本模式展開的。教師不僅讓學生在這個自主學習的活動中不斷充分、主動、積極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必須由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感悟、發展,而不是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獲得的?!备鶕@一理念,教師在教學中緊緊圍繞學生的'心理,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結構的實際出發,讓他們通過獨立計算工、觀察、交流、討論,從直觀到抽象,主動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例如具體的運算過程,教師并不是直接告訴學生如何機械地記憶,而是讓學生獨立計算、比較、討論,親身體驗到各種各樣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學的好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需要運用分數計算的方法來解決的問題,因此,在本節課教學中教師除了落實知識技能的教學目標外,更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在獨立計算、比較、討論中,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體會到數學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課一開始,教師通過本班學生星期日安排情景,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
2、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整個教學過程,基本上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為基本模式展開的。教師不僅讓學生在這個自主學習的活動中不斷充分、主動、積極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必須由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感悟、發展,而不是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獲得的。根據這一理念,教師在教學中緊緊圍繞學生的心理,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的實際出發,讓他們通過獨立計算、觀察、交流、討論,從直觀到抽象,主動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例如具體的運算過程,教師并不是直接告訴學生如何機械地記憶,而是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計算方法中感悟,分數加減混合運算順序,通過讓學生獨立計算、比較、討論,親身體驗到各種各樣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學的好方法。
看戲歸來的情形,看戲次日的情形,詳略敘事的恰當。
1.由分析過的第三層,引到引導學生分析第四層(板書:看戲歸來的情形)。
(1)“我們”在看戲歸途中的心情怎樣?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我”“回望戲臺在燈光中,卻又如初來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聽到悠揚的橫笛聲,“疑心老旦已經進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說再回去看”,表現出仍很留戀演出(板書:留戀演出)。
小朋友們一面“議論著戲子,或罵,或笑”,一面搖得那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這留戀演出、議論笑罵和搖船情形,表現了對看戲仍然興趣很濃,愉快興奮(板書:議論笑罵戲興仍濃愉快興奮)。
(2)小說寫出“我們”偷豆、吃豆的怎樣的經過?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搖船的說“很疲乏……許久沒有東西吃”,引出偷豆、吃豆的插曲,雙喜指揮偷豆。雙喜先問阿發:“這邊是你家的,這邊是老六一家的,我們偷哪一邊的呢?”阿發“往來的摸了一回”,說“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不管是誰家的,單選大的偷,自己家的大就偷自己家的,表現出他憨厚無私(板書:選偷大豆憨厚無私)。
大家在阿發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半p喜以為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表現出他不愿惹起阿發的娘哭罵、氣惱,偷豆也有分寸。
“幾個年長的仍然慢慢的搖著船,幾個到后艙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剝豆。不久豆熟了、便任憑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圍起來用手撮著吃”;在夜晚隨波漂浮的航船上,圍吃自己偷來、剝好、煮熟的豆,自然別有一番滋味,香甜可口(板書:自剝自煮吃來味香)。
(3)“我們”吃完豆做了些什么?慮到了什么?寫這些具有什么樣的表現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我們”吃完豆后,洗了器具,“豆莢豆殼全拋在河水里,什么痕跡也沒有了”,避免被人發現偷豆、吃豆的事,表現出處理善后,考慮周到(板書:善后處理考慮周到)。雙喜所慮的是八公公發現用了他船上的鹽和柴,大家議論之后,“歸結是不怕”,有應付他的辦法。寫這些,表現出少年們預想到可能發生的糾葛,有了應付的辦法,放心了偷豆、吃豆的事(板書:預想糾葛應付有法);。由于歸途中偷豆、吃豆的插曲,使得這次夜晚去趙莊看戲,更加令“我”難忘。
(4)小說是怎樣接住夜晚去趙莊看戲的?這樣結束產生著什么樣的效果?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是從長幼都很高興來接住夜晚去趙莊看戲的。站在橋腳來接的母親,本來為“回來得這樣遲”而“頗有些生氣”,但看到兒子和小朋友們都高興的回來了,“也就高興了”(板書:長幼都很高興”;并且“笑著邀大家去吃炒米”,小朋友們都說“已經吃了點心,又渴睡”,辭謝了母親的邀請,“各自回去了”,圓滿地接住去趙莊看戲,這樣圓滿地接住去趙莊看戲,不但由母親送始,以母親接終,前后呼應,構成了事件的完整性,也使事件更在“我”的腦海中永留美好的記憶(板書:圓滿結束看戲永留美好記憶)。
2.引導學生分析第三部分(板書:看戲次日的情形)。
(1)小說怎樣寫出看戲次日的情形?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小說照應著昨晚的偷豆、吃豆和看戲,呼應第一部分寫的村民淳樸好客,寫出看戲次日的情形?!安]有聽到什么關系八公公鹽柴事件的糾葛”,照應昨晚吃豆后“所慮的”八公公發現用了他船上的鹽和柴“會罵的”;六一公公問“你們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罷”,照應昨晚“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我”吃了六一公公送給的豆,覺得“并沒有昨夜的豆那么好”,“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照應昨夜的偷豆、吃豆和看戲。六一公公的問“我”的.話和送豆,呼應第一部分所寫村民淳樸好客。
(2)這樣照應前文、呼應開頭結束全篇,具有什么樣的表現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對兩位公公的照應前文偷豆的說明和描寫,表明了昨晚的偷豆、煮豆、吃豆并未引起糾葛,結果良好(板書:照應偷豆結果良好)。特別是呼應開頭部分的村民淳樸好客,描寫六一公公親熱地問“我”昨晚的戲、豆如何,高興地送給豆,更表現了村民的淳樸寬厚、熱情好客(板書:呼應好客更現樸厚)。對“我”的照應前文的描寫,則表明了昨晚的豆最好吃,戲最好看,至今不忘。這樣結束全篇,構成了作品綿密完整的結構,表現出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生活的美好,抒發了對平橋村的人物和生活的綿綿無盡的懷戀(板書:結構綿密完整小住生活美好懷戀綿綿無盡)。
3.引導學生分析本篇詳略敘事的恰當。
本篇怎樣有詳有略地敘寫事件?產生著什么樣的藝術效果?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總的來看,本篇詳寫去趙莊看戲的全過程,略寫小住平橋村的得到優待,一般樂事,和看戲次日的情形。詳寫的各個情節,讓人讀來如同身歷其境,親見其人,深受感染;略寫部分也多以簡約的筆墨體現出充分的表現力量,釣蝦、放牛就表現出農村生活的濃郁童趣,六一公公的簡短問話和送蝦運動,更表現了農村老人的淳樸寬厚、熱情好客。這樣詳寫略寫相配合,既表現出小住農村的諸多樂趣和美好事物,又突出了重點,值得認真體會,學習。
4.指定學生朗讀課文。
要求緩急輕重得當,讀出感情色彩。
進一步體會第三部分的表現作用,和本篇詳略敘事的恰當。
本節是學習了分式的基本性質后的內容,是分式的基本運算內容之一。其中,分式加減運算是本節課的重點,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是本節課的難點,而異分母的分式加減運算是本節課的難點。而異分母的分式加減運算可以轉化到同分母的分式加減運算中,因此,掌握好同分母的分式加減運算是關鍵,本人從以下幾方面作反思:
(1)成功之處。
本課從實際問題引入,讓學生直接感受到實際生活中會碰到分式的加減運算,這就有必要掌握分式加減運算的方法,從而引出本節內容。
由于分數與分式有著很多類似的性質,因而從直觀的分數加減法運算開始。先探究同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的法則,通過類比的思想方法,由數的運算引出式的運算規律,體現數學知識由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內在聯系,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并在得出結論的過程中,與學生一起探討,注重學生的參與,學生很快融入了課堂,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后,同樣利用類比方法,安排了異分母分式加減運算的學習,這樣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符合學生認知的發展規律,有助于知識的層層落實與掌握,而且通過通分將異分母的分式加減轉化為同分母的分式加減運算上,注重知識間的聯系,體現了數學中轉化的思想方法,課堂上氣氛活躍,學生們積極參與,從課堂學生做習題的情況來看,知識掌握比較好,知識已落實到位。
(2)不足之處。
本課出現了有頭無尾的情況,前后呼應還沒做到位,沒有解決引例中“分式的加減教學反思”如何計算這個問題,這是本節課的一個最大的遺憾。課堂教學真的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正是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缺憾,才使我們更有動力的在探索地道路上大步前行。
一節數學課,經過反思,會發現許多值得推敲的地方,會發覺好多細節的地方需要精心設計,在反思中,能提升自己的認識,為以后的教學積累寶貴的經驗,讓自己更貼近學生。
文檔為doc格式。
。
情感與態度:愿意聽從家人的意見,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暑假計劃,樂于安排好自己的暑假生活。
行為與習慣:學會對自己的學習、生活進行,在生活中養成持之以恒的習慣。
知識與技能:懂得放暑假的意義,能夠在成人的指導下合理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
過程與方法:學習記錄自己的成長進步的方法,體驗自己在生活學習中的收獲,初步學會安排自己的生活。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程度來看,暑假休息的時間比較長,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還不太懂得怎樣合理地安排暑假的作息時間,做到學玩結合,勞逸結合,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
從學生的社會環境與生活基礎來看,相對城市學生而言,農村學生在暑假期間,除了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之外,基本上沒有其它的集體活動可以參加。父母也忙于農活,少有時間關心孩子的暑假生活。大部分時間都是由學生自己打發,孩子們主要活動就是玩耍。
通過對學生現狀分析,我們發現,農村孩子的暑假生活比較單調,也沒有開展其它集體活動的時機,外出旅游和走親訪友的機會比較少。暑假一開始,有些孩子就只顧玩耍,等到快要開學才突擊完成作業。由于二年級學生年齡和認知的局限,他們做事情的持久性比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此時,引導學生學會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對他們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本課針對以上的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學習記錄自己的成長進步,從而懂得做事情應該持之以恒。教學難點是使學生懂得放暑假的意義,能夠在成人的指導下合理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針對學生實際,要想突破重難點,讓學生有所感悟,教學中,可讓學生學習訂一份暑期計劃,記好,做好自我記錄,引導學生過一個愉快、有意義的假期。通過大家出主意,創設“去外地過暑假”活動環節,共同解決暑假中遇到的煩惱事,幫助學生養成持之以恒的好習慣,合理安排時間,度過一個愉快的暑假。
學習記錄自己的成長進步,從而懂得做事情應該持之以恒。
懂得放暑假的意義,能夠在成人的指導下合理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2課時。
第1課時完成話題“我的暑假計劃”的教材內容。
第2課時完成話題“大家出主意”的教材內容。
第1課時。
活動一學訂暑假作息時間表。
2.提問:暑假是一個比較長的假期,對這個假期你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呢?
3.提問:在暑假里,制定一個比較可行的計劃是很重要的,我們一起來討論怎樣制定暑假的作息時間表。
(1)[播放課件:作息時間表]。
(2)討論:暑假期間,每天要做哪些事?
(3)提問: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怎樣安排時間才合理?
(4)提問: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對我們的暑假生活有什么好處呢?
(6):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作息時間表。那么,我們在暑假中,要按照作息時間表來安排暑假生活,過一個愉快的暑假。
(板書:我的暑假計劃)。
設計意圖:通過制訂作息時間表,幫助學生學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
活動二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
1.提問:暑假生活是我們向往的,怎樣讓我們的暑假生活過得更有意義呢?
(1)[播放動畫:這樣過暑假]。
(2)討論:怎樣讓我們的暑假生活過得更有意義呢?
(3):在暑假里,我們要合理安排時間,學玩結合,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暑假。
(板書:過有意義的暑假生活)。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看書、學做家務等方面安排好暑假生活。
從本節課的設想到實踐體會很多,最深切的是: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需要運用分數計算的方法來解決的問題,因此,在本節課教學中教師除了落實知識技能的教學目標外,更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在獨立計算、比較、討論中,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體會到數學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激發學習興趣。通過多媒體出示一個具體的“星期日的安排”,通過星期日三種形式的安排,引出了問題。然后圍繞提出的“留在家中的同學占全班同學的幾分之幾?”展開討論和交流,使問題得到解決,這樣既讓學生經歷了一個探索性的學習過程,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新課程認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而不是機械地告訴學生。如分數加減混合運算順序,通過讓學生獨立計算、比較、討論,親身體驗到各種各樣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學的好方法。
整個教學過程,基本上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為基本模式展開的。我不僅讓學生在這個自主學習的活動中不斷充分、主動、積極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必須由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感悟、發展,而不是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獲得的`?!备鶕@一理念,我在教學中緊緊圍繞學生的心理,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的實際出發,讓他們通過獨立計算、觀察、交流、討論,從直觀到抽象,主動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例如具體的運算過程,并不是直接告訴學生如何機械地記憶,而是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計算方法中感悟,分數加減混合運算順序,通過讓學生獨立計算、比較、討論,親身體驗到各種各樣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學的好方法。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小節課本第5——6頁。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借助直觀圖,了解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加減加法的運算律對分數同樣適用。
2、會根據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與運算律正確進行分數的有關計算。
3、能解決簡單的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進一步體會分數加減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計算。教學難點:能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理解分數中的`剩余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雙休日你們都在干什么?揭示課題并板書:星期日的安排。
二、探索新知。
1、活動一:學生獨立感知問題情景,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
出示課件:男女生星期日活動安排表。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數學信息?能體出什么數學問題?
2、活動二:你能畫圖表示出這些信息嗎?
3、引導參與,探究怎樣列出算式?
師:同學們,如果要計算留在家中的同學占全班同學的幾分之幾,怎么列算式呢?分別寫出男生和女生的算式。
(1)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圍繞總數“1”的問題進行交流,教師歸納小結,明確算式的算理。
師:把全班學生看作整體“1”,并作為總數進入運算。
今天這一節課就要來探索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4、活動三:自主探索,具體的運算過程。
具體運算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星期日的安排》這節課通過多媒體出示一個具體的“星期日的安排”,通過星期日三種形式的安排,引出了問題,因為經常會遇到一些需要運用分數計算的方法來解決的問題,然后圍繞提出的“留在家中的男、女同學占全班男、女同學的幾分之幾?”展開討論和交流,使問題得到解決,整個教學過程,基本上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為基本模式展開的。學生在這個自主學習的活動中不斷充分、主動、積極表現自我,同時也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小遺憾。
1、自身語言性引導不夠準確,使學生的理解有所分歧。繼續加強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以準確而簡練的語言教給學生正確的知識。
2、肢體語言使用甚少,面部表情過于單一。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善于使用肢體語言傳達信息,當學生回答對問題時,給學生一個贊許的微笑。
3、沒有掌握好時間,有點拖堂。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加強學習,學習新的教學理念;仔細備課,挖掘教材,進一步把握重點和難點;多聽課,學習其他教師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進一步加強課堂組織能力、課堂應變能力。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分式概念,學會判別分式何時有意義,能用分式表示數量關系。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分式概念的自我建構過程及用分式描述數量關系的過程,學會與人合作,并獲得代數學習的一些常用方法:類比轉化、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
(3)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經驗,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和創造,體會分式的模型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式的概念。
難點:識別分式有無意義;用分式描述數量關系。
三.教法與學法。
基于以上教材特點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在本節課主要采用引導發現教學法,借助于計算機課件,通過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教學。
四.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為能更多地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我將本節課設為以下五個環節:發現新知再探新知應用新知深化拓展小結鞏固,以期在多樣的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生積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
1、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68的內容星期日的安排。
2、教材內容所處的地位:本單元教學異分母加、減法以及分數加減混合運算。這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以及認識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教學的。本單元知識既是分數加、減運算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以后進一步學習分數乘、除法以及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重要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進一步體會分數加減法的意義。
2、理解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
3、能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4、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與耐心傾聽的意識,體會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三、說學情。
本節課是分數加減法的第三課時,因為前面學習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以及應用異分母加減的知識,因此,大多數學生對這一類型的加減法已經有了一定的計算能力和計算方法,基于此,在教學中應將加減運算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結合起來,在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同時,更側重了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訓練,也就是讓學生在經歷探索運算方法的過程中,體驗算法多樣化。
四、設計理念。
1、注重新課程理念的體現,主動讓學生參與。
2、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并且讓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獲。
3、數學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
五、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教材呈現的內容,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圖,鼓勵學生分析情境中的數學信息和數量關系,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然后了解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什么樣的條件,進而列出算式。
2、討論具體的計算方法。教材中呈現了兩種計算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進行計算,再組織討論和交流算法之間的聯系,明白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
通過本節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識,學會有順序的觀察題、認真審題、分析數量關系、正確計算、概括總結、檢查的學習習慣。
整個教學過程,基本上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為基本模式展開的。
六、教學流程及設計說明(共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雙休日你們都在干什么?雙休日你們都在干什么?你想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嗎?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課一開始,教師通過本班學生星期日安排情景,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為新知的學習作好鋪墊。
第二個環節:提供探索機會,經歷學習過程。
1、活動一:學生獨立感知問題情景,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
出示課件(星期日的安排情景圖)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你觀察到了什么?通過多媒體出示一個具體的星期日的安排,通過星期日三種形式的安排,引出了問題。然后圍繞提出的留在家中的同學占全班同學的幾分之幾?展開討論和交流,使問題得到解決,這樣既讓學生經歷了一個探索性的學習過程,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2、活動二:引導參與,探究怎樣列出算式。
師:同學們,如果要計算留在家中的'同學占全班同學的幾分之幾,怎么列算式呢?現在就來試一試怎樣列出算式。
全班交流。教師適時提醒把全班學生看作整體1,并作為總數進入運算。圍繞總數1的問題進行交流,教師歸納小結,明確算式的算理。
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本題涉及的是分數中的剩余問題,其理解比整數要困難得多,首先把教學重點放在算式的討論與交流上。分數問題中,單位1的確定是非常關鍵的知識點,也是課堂教學中應重點確定的問題,因此,適時為學生提醒單位1是本節課突破難點的關鍵點。
3、活動三:自主探索,具體的運算過程。
師:現在,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愛好,任意選擇一道算式,試一試如何計算。
(1)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交流。
師:誰來匯報自己探索的過程?
學生通過計算、比較、討論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進一步掌握計算方法。這樣讓學生從多種角度去學習計算方法,知道了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聯系和區別,在輕松活潑的課堂學習過程中對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有利于學生們理解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
第三個環節:實踐運用,內化新知。
1、計算(出示2道算式,先由學生獨立計算,個別學生扮演,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時要注意運算順序)。
2、解決實際問題(機動)(出示練一練第70頁的第4題)。
第四環節:總結。
師:今天大家都學會了那些數學知識?
生1:我學會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生2:我學會用多種方法計算。
學會總結學習所得,是數學課的一項必要的技能訓練項目,此處要有意識將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基本方法歸納出來,即:
1、同級運算,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2、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3、一個數減去兩個數,等于減去這兩個數的和;
4、異分母分數相加減,先通分再加減。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上個周六,趕上難得的好天氣。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大自然里多玩耍一天,我們干脆把色彩啟蒙課安排在了一起。那一天活動安排得其實不是很緊張,可是孩子們的滿意度很高。以至于這個禮拜孩子們還在惦記著,什么時候再回安利???我們還沒去地道戰參觀呢。由于上次有沒能去參加郊外活動的小伙伴,因此本周六特別安排色彩啟蒙課(第一節)在信號所補上一次。由于環境不同,授課的方式和內容還是有所調整的,上周六參加過課程的'小朋友本次可以免費參與,讓我們能夠系統地請老師為大家開啟色彩世界的大門。色彩世界的大門敞開著迎接你的到來。色彩課共12次每次100元,合計1200元(老會員8折)==============================================================================色彩啟蒙第一節課教案步驟草案1.集體觀察自然中的顏色:植物(樹、草、花。。。)、物體(車、房子。。。)、人的服裝等,懂得什么是顏色(看見的色彩就是顏色)(10分鐘)2.看圖片:鸚鵡。。。等,視覺鞏固認識色彩即顏色,(10分鐘)3.色彩體驗:本課的主要內容(50分鐘)三原色(紅、黃、藍)間色(紫、綠、橙)復色(一種間色和另一種原色混合而成的顏色為復色)4.實踐:用廣告顏料調色練習,獨自練習5.集體制作:綜合調色和色彩應用實踐(20分鐘)(五彩的樹)材料:廣告顏料(紅、黃、藍)、排筆、調色盤、3a白紙、整幅白紙。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huibaotihui/127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