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需要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需求進行個性化設計和實施。以下是一些教學工作計劃的范文,希望能夠激發大家的創作靈感。
p47~48,例7、正、反比例的比較。
進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弄清它們的聯系和區別,掌握它們的變化規律,能正確運用。
一、復習
判斷下面兩種理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為什么?
(1)單價一定,數量和總價。
(2)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3)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
(4)工作時間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總量。
二、新授。
1、揭示課題
2、學習例7
(1)認識:“千米/時”的讀法意義。
(2)出示書中的問題要求學生逐一回答。
(3)提問:誰能說一說路程、速度和時間這三個量可以寫成什么樣的關系式?
(4)填空:用下面的形式分別表示兩個表的內容。
當()一定時,()和()成()比例關系。
還有什么樣的依存關系?
(5)教師作評講并。
(6)用圖表示例7中的兩種量的關系。
指導學生描點、連線
在這條直線上,當時間的值擴大時,路程的對應值是怎樣變化的?時間的值縮小呢?
用同樣的方法觀察右表。
3、正、反比例的特點(異同點)
由學生比、說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第1、2題
2、p49第1題。
四、課堂:
正、反比例關系各有什么特點?怎樣判斷正比例或反比例關系?關鍵是什么?
五、作業
p49第2題(1)(4)(5)(6)(9)
六、課后作業
1、p49第2題(2)(3)(7)(8)(10)
2、收集生活中正、反比例關系的量并分析。
最終,引出正比例的意義及確定的依據,并讓學生用自我的話說一說的的理解:如何確定兩個量成正比例。學生總結得出結論:確定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的依據:
1、兩種變量是不是相關聯的兩個量;
2、在變化的過程中,這兩種量的`比值是否必須。
可是在教學中同樣也感覺到,當學生在找出兩個量之間的關系時:
部分學生讀出時:一分之四。這樣讀其實也不錯,可是嚴格分析背后原因,學生比較的意義以及比與分數的關系掌握的還是不太好。另外,部分學生對如何確定兩個量成正比例不能有序、有據的思考。繼續讓學生經過理解來記憶。讓學生相互之間、小組之間說說對正比例意義及確定依據的理解,到達對該概念的內化。
教學內容:p50第3——8題,正反比例關系練習。
教學目的:進一步認識正、反比例關系的意義,能根據正、反比例關系的意義正確判斷,培養學生分析推理和判斷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基本知識練習。
2、練:950第4題。
先說出數量關系式,再判斷成什么比例?
三、綜合練習。
1、練習:p50第5題。
想一想:這三種數量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式,你能找出哪幾種比例關系?
口答并說說怎樣想的。
2、做練習十二第6題、第7題。
3、做第8題。
提問:從直線上看,支數擴大或縮小時,錢數分別怎樣變化?
四、延伸練習。
下面題里的數量成什么關系?你能列出式子表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嗎?
1、一輛汽車從甲地到乙地要行千米,每小時行50千米,4小時到達;如果每小時行80千米,2.5小時到達。
2、某工廠3小時織布1800米,照這樣計算,8小時織布x米。
五、課堂。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進一步認識和掌握了哪些知識?
六、作業。
《練習與測試》p25第五、六題。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正比例函數》,函數是中學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正比例函數是一次函數特例,是學生第一次涉及到一個具體的函數的學習,也是初中數學中的一種最簡單最基本的函數,是后面學習一次函數的基礎。
總之,這節課大部分同學能掌握正比例函數的一般形式……但要是全部同學學會還有待努力提高。
借“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大型的活動平臺,我參加了本次的教學比武活動,我上的課題是《正比例函數》內容多概念強,所以調動好每一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地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努力地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是上好本節課的關鍵。下面我就正比例函數這節課談談我的課后反思:
好的方面:
1、本節課的設計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知識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重點的教學思想。以探究任務引導學生,營造思維的空間,在知識經歷的發現過程中,培養學生分類、探究、合作、歸納的能力。
2、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了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鼓勵學生,及時評價學生的回答,使得學生能夠暢所欲言,主動積極地學習,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較好。
3、創造性使用教材,通過具有吸引力的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欲望,并初步體會數學建模的思想,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問題情境———函數解析式———函數圖象———從圖象中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4、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生體驗探索學習的過程中,適時有效地給予引導和幫助,引發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逐步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
5、進行問題設計是本節課的一個關鍵。課堂中,巧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并得出結論,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我更表現出耐心細致的啟發,我運用了“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探究,在觀察中發現新問題,在探究中領會新知識”的教學理念,采取了引導式的方式,充分讓學生體驗作正比例函數圖象,從圖象中觀察并歸納正比例函數圖象的性質,滲透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
不足之處:
2、教學語言不夠精辟,對學生的思維應減少干擾,盡量讓學生來說。
3、對學生的評價應更多元化,合理使用不同類型的評價,用語上要準確而全面,找出學生的亮點,給出肯定,這就需要教師隨機應變。
4、由于條件原因,應該在本節課使用實物投影,將學生作圖成果展示給全體學生。感想: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來主動發現結論,實現師生互動,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
不足之處請老師們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正比例函數》課堂上,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比較分析,自己歸納,來發現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常試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義,提高學生分析,判斷、概括、推理能力。突破了難點,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標。下面,談一下我對這節課的個人看法:
老師從生活中的例子“買了一些蘋果,已經吃了一部分,你想知道什么?”入手,引出數學的關聯的量上,然后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相關聯的量,讓學生明白數學和生活密切相關。從“人的體重與門的高度”還有“我們班的總人數,滿意的人數和不滿意的人數是否成正比例?為什么?”,無不體現了數學知識運用與生活的特點,課堂設計靈活開放,鍛煉了學生的分散思維。
這節課上,趙老師從開始到結束,臉上都洋溢著迷人的微笑。微笑讓學生感到溫暖,身心放松,創造了和諧的教學課堂。我想在課堂微笑很容易做到,但難的是微笑一節課,不管是引導學生發言,講授新知識,還是針對練習?我想趙老師是達到了教學思想的很高境界。
“如果已知正方形的邊長,你能想到什么?”“你能用具體的數字說明它們之間的`關系嗎?”“請同學們挑選其中的一個表格認真觀察,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如果把5個表格進行分類,你該怎么辦?”每到關鍵的部分,老師并不著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用思考性的問題引著學生積極思考,最后由學生自己一點一點總結出來,讓學生深刻理解知識點,從而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p50第3——8題,正反比例關系練習。
進一步認識正、反比例關系的意義,能根據正、反比例關系的意義正確判斷,培養學生分析推理和判斷能力。
一、揭示課題。
二、基本知識練習。
2、練:950第4題。
先說出數量關系式,再判斷成什么比例?
三、綜合練習。
1、練習:p50第5題。
想一想:這三種數量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式,你能找出哪幾種比例關系?
口答并說說怎樣想的。
2、做練習十二第6題、第7題。
3、做第8題。
提問:從直線上看,支數擴大或縮小時,錢數分別怎樣變化?
四、延伸練習。
下面題里的數量成什么關系?你能列出式子表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嗎?
1、一輛汽車從甲地到乙地要行千米,每小時行50千米,4小時到達;如果每小時行80千米,2.5小時到達。
2、某工廠3小時織布1800米,照這樣計算,8小時織布x米。
五、課堂。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進一步認識和掌握了哪些知識?
六、作業。
《練習與測試》p25第五、六題。
正比例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和比例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著重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從內容上看,正比例在整個小學階段是一個較抽象的概念,學生不僅要理解其意義,還要學會判斷兩種量是否是成正比例的量,同時還要學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正比例關系。
教師要滲透給學生一些函數的思想,為他們以后的初中學習打下基礎。在教學圖象的同時,我密切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給學生提供了有利于探索和理解兩個量之間變化規律的材料,使學生理解正比例關系圖象的特征,并掌握其畫法。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提倡引導學生以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數學、解決問題。在“探究新知”這一環節,我放手讓學生自主討論學習:怎樣利用圖象,不計算,由一個量的值直接找到另一個量的值。以上三個教學環節,我緊扣教材,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使學生認識正比例關系的圖象。
唯有每節課堅持課后反思,尋找教學中出現中出現的問題,并不斷改進,我相信我的教學水平會有一個較大的提高!
本單元在學生具有比和比例的知識,認識常見數量關系的基礎上編排,通過對兩個數量保持商一定或積一定的變化,理解正比例關系和反比例關系,滲透初步的函數思想。正比例和反比例歷來是小學數學里的重要內容之一,與過去的教材相比,本單元進一步加強正、反比例的概念教學,突出正比例關系的圖像及簡單應用,重視正、反比例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淡化脫離現實背景判斷比例關系,不安排應用正、反比例關系解決實際問題。全單元編排三道例題和一個練習,前兩道例題都是關于正比例的,分別教學正比例的意義和圖像,后一道例題教學反比例的知識。
例1讓學生初步感知兩種相關聯的量以及成正比例的量的含義。列表呈現了一輛汽車行駛的路程和時間,通過寫出幾組對應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并求比值,發現各個比的比值都是80,理解80是這輛汽車每小時行駛的千米數,由此得出數量關系路程/時間=速度(一定)。在數量關系中,路程比時間等于速度是舊知識,速度一定是這個問題情境里的規律,是正比例概念的生長點。教材先指出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用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具體解釋兩種量的相關聯。再指出這輛汽車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可以說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它們是成正比例的量,學生在這里首次感知了正比例關系。
試一試在另一組數量關系中繼續感知正比例關系,購買鉛筆數量和總價的表格里有三個空格,先計算買4枝、5枝、6枝這種鉛筆的總價,讓學生體會鉛筆的單價每枝0。3元是不變的,總價是隨著數量變化而變化的,總價與數量是兩種相關聯的量。然后依次回答其他三個問題,得出鉛筆總價和數量成正比例的結論,并用式子總價/數量=單價(一定)作出解釋。試一試的認知線索與例1相似,留給學生自主活動的空間比例1大,使學生對正比例關系的體驗更深刻。
學生在上面兩個實例中感知了正比例的具體含義,教材第63頁要形成正比例的概念。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義是概念形成的重要環節,也是發展數學思考的極好機會。首先用字母表示數量,每個實例里都有兩個相關聯的量,分別是路程和時間或者總價與數量,兩個量的比的比值分別是速度和單價,因而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然后把路程/時間=速度(一定)、總價/數量=單價(一定)表示成y/x=k(一定),并指出正比例關系可以用這個字母式子表示。用抽象的字母組成的式子表示正比例關系是認知難點,教學要聯系兩個實例,引導學生經歷字母表示具體的數量?字母式子表示常見數量關系?字母式子表示正比例關系的過程,加強對式子y/x=k(一定)的理解。
練一練判斷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成不成正比例,是把正比例概念具體化,利用概念進行演繹推理。具體地說,是分析這個情境里的生產零件數量和所用時間的比的比值是否始終保持一定,如果具備y/x=k(一定)這種關系,兩種相關聯的量成正比例,否則就不成正比例。學生在第62頁試一試里已經進行過這樣的分析和判斷,那時是依據連續的四個問題進行的,現在要求他們獨立開展有條理的推理活動,進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掌握判斷兩種量成不成正比例的方法。練習十三第1~3題配合例1的教學,第3題判斷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成不成正比例??梢愿鶕砀窭锾畹臄祿M行推理,因為周長與邊長的比4/1、8/2、12/3、16/4的比值都是4,面積與邊長的比1/1、4/2、9/3、16/4的比值不相等,所以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面積與邊長不成正比例。也可以根據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和面積公式推理,從邊長4=周長可以得到周長與邊長的比的.比值是確定的數4,即周長/邊長=4(一定),所以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從邊長邊長=面積可以知道,面積雖然隨著邊長的變化而變化,但是面積與邊長的比的比值是變化的量,即面積/邊長=邊長,所以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不成正比例。前一種思考對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適宜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水平,也符合《標準》的要求。后一種思考沒有利用數據信息,推理的難度較大,不必對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教材設計這道題的意圖是進一步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突出正比例概念的內涵:兩種相關聯量的比的比值保持一定。
像直觀表達正比例關系。
例2是按照《標準》的要求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系的數據在有坐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并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編排的,設計的三個問題體現了教學正比例圖像的三個步驟。第一步認識圖像上的點,按照a點表示1小時行80千米b點表示5小時行400千米說出其他各點的具體含義,體會各個點都表示汽車在某段時間所行駛的路程,也體會這些點是根據對應的時間與路程的數據在方格紙上畫出來的。第二步認識圖像的形狀,從圖中描出的點在一條直線上,體會正比例關系的圖像是一條直線。了解正比例圖像是直線對以后畫圖能起兩點作用:一是畫正比例關系的圖像(如第64頁練一練),可以根據提供的各組數據描出圖像的許多個點,再依次連成直線;二是如果按正比例關系畫出的點不在同一條直線上,表明畫點出現了錯誤,應及時糾正。第三步應用圖像,估計行駛時間所對應的路程或者行駛路程所用的時間。要指導學生利用畫垂線或畫平行線的技能,盡量使得數準確些。如估計2。5小時行駛的千米數,要在橫軸上找到表示2。5小時的點,過這點畫橫軸的垂線,得到垂線與圖像的交點,再過交點作縱軸的垂線,根據垂足在縱軸上的位置估計行駛的路程。
練習十三第4、5題配合例2的教學。判斷實際問題里相關聯的兩種量成不成正比例有兩種思路,一種是看畫成的圖像,如果圖像是一條直線,那么兩種量成正比例;如果圖像不是一條直線,那么兩種量不成正比例。另一種是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利用各組對應的數據寫出比、求比值,從比值是否相等作出成不成正比例的判斷。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應用后一種思路,在判斷活動中加強對概念的理解。
例3教學反比例的意義,安排的教學活動線索和例1十分相似。在表格里可以看到筆記本的單價在變化,購買的數量也在變化,而且每組相對應的單價和數量的乘積都是60,這不僅是算得的,還和題目里的用60元買筆記本相一致,因此用數量關系式單價數量=總價(一定)表示這個問題情境里兩個變量的變化規律。在此基礎上指出單價和數量是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成反比例,是兩個成反比例的量。試一試先把表格填寫完整,在填表時體會工地要運的72噸水泥是確定的。然后思考三個問題,抓住每天運的噸數與需要的天數的乘積是多少,乘積表示什么數量以及問題情境的數量關系式,從每天運的噸數天數=運水泥的總噸數(一定),理解每天運的噸數和需要的天數成反比例。通過上面四個實例的研究,學生初步感知了反比例的含義,于是用字母x、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兩個量的乘積,把反比例關系表示成xy=k(一定),形成反比例的概念。
練習十三第6~8題配合例3的教學,重溫認識反比例的過程,應用概念進行判斷,從而加強對反比例的理解。第8題在方格紙上分別呈現了三個面積都是12平方厘米的長方形、三個周長都是14厘米的長方形,看圖在表格里填出各個長方形的長與寬。前三個長方形的長乘寬分別是121=12、62=12、43=12,即長寬=面積(一定),得到的結論是長方形的面積一定,長與寬成反比例。后三個長方形的長乘寬分別是61=6、52=10、43=12,這些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長與寬的乘積不相等,所以長方形的周長一定,長與寬不成反比例。教學這道題要讓學生經歷得出結論的過程,強化對反比例概念的理解。第9~13題是綜合練習,練習內容包括成正比例的量與成反比例的量的比較,成比例的量與不成比例的量的比較,比例尺與正比例關系,還要尋找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或成反比例的量的實例。編排這些練習,要通過比較與判斷進一步使學生清晰地理解概念,掌握成正、反比例的量的變化規律;要聯系正比例的概念體會比例尺的意義,形成新的認知結構;要體驗生活中經??吹匠烧壤牧颗c成反比例的量,培養數學意識。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師:誰能用比的知識說一說我們班男女同學的人數情況?
(指名匯報)。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整理和復習比和比例的有關知識。
回顧與整理。
1.(1)舉例說一說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例尺以及它們的應用。
預設。
生1:兩個數相除又叫作兩個數的比,如5÷2,可以寫成5∶2。
生2: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如8∶4=24∶12。
生3: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作這幅圖的比例尺,如一幅地圖的比例尺是。比例尺可分為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
生4:配制農藥會應用到比的知識;地圖上一般都有比例尺。
……。
(2)說一說比與比例有什么區別。
比
比例。
各部分名稱。
0.9∶0.6=1.5。
前項后項比值。
基本性質。
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
在比例里,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
(3)出示教材83頁“回顧與交流”2題。
學生獨立完成,思考比、分數、除法之間的關系,并全班交流。
預設。
生1: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數相當于分數的分子,相當于比的前項;除法算式中的除數相當于分數的分母,相當于比的后項;除號相當于分數的分數線,相當于比的比號。
生2:除法算式的商相當于分數的分數值,相當于比的比值。
強調:因為0不能作除數,所以所有分數的分母及比的后項都不能為0。
在教學過程中,精心安排數學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聯想、觀察、討論、類推、驗證中總結了正比例的好處,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地位,滲透著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無論是學生對正比例過程的描述,還是學生對正比例好處的系統比較與認識,都留下了學生成功的足印?!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讓學生體驗數學,享受成功,找到學數學自信是老師努力探索的境界,改變長期構成的、習慣了的傳統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的理解,直觀展示(課件),讓學生理解“杯子是相同的”真正含義,從而探究變化規律。探究過程學生是比較用心的,但由于學生剛接觸成正比例,因此對其好處表達不完整,為了化難為易,我采取的`填充式,建立一個表達的模式,幫忙學生理解和表述。
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用心參與,效果是理想的,但在練習中,個性是一些意思不明顯的題目,學生不假思索做出決定的比較多,如:“圓的面積和半徑成不成正比例?”很多學生每通過分析,半徑是可變量(不必須)。針對這種狀況,打算安排一節練習課,練習前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端正學習態度,要求他們要把兩個量的等量關系寫出來,再作分析比值是否必須,我相信通過下節課的練習,學生對正比例掌握是比較理想的。
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除了重視數學知識的傳授,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關注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從熟視無睹,缺乏興趣,慢慢過渡到約束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家嚴士健先生說過,數學教學應結合日常生活及其他領域中的問題,舉出更好的例子、更好的問題,以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訓練學生應用數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本節課中,我收集了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應用的例子,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系,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讓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課后教研組進行了評課,給我提出了很多意見和建議。
首先在整體安排上,本節課有兩個主要內容:函數與正比例函數,但是我在課的設計上,偏重于函數的教學。我的理解在于要先把函數的概念理解透徹,有助于學生對于正比例函數的理解。而課本對函數的概念的全面描述在下一單元中,本節課中只是在問題中針對某兩個變量進行滲透。結合同事們的建議,我改變了整體構思,在不同的生活實例中,和學生一起理解變量、函數,為后一節中函數定義的建立奠定基礎。
在習題的安排上,原來我只設計了正比例函數相關的練習,忽略了函數的內容,經過大家的提醒,我才意識到我的設計的前后不一致性,在此又添加了適當的函數關系的判斷練習,加深同學們對函數的理解。
這節課的教學,學生興致很高,課堂小結時有學生說:“函數在生活中很有用,不僅要好好學,還要學會怎樣用”。
1、填好書中所有的表格。
2、理解粉色框中話的意義,體會正比例的兩個量有怎樣的關系?
3、把不理解的內容用筆作重點記號,待課上質疑解答。
二、展示與交流。
活動一:在情境中感受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律。
(一)情境一:
1、觀察圖,分別把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變化情況填入表格中。請根據你的觀察,把數據填在表中。
說說從數據中發現了什么?
3、小結: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都隨邊長的增加而增加,在變化過程中,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積一邊長的比是邊長,是一個不確定的值。
說說你發現的規律。
(二)情境二:
1、一種汽車行駛的速度為90千米/小時。汽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下:
2、請把下表填寫完整。
3、從表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說說你發現的規律: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情境三:
1、一些人買一種蘋果,購買蘋果的質量和應付的錢數如下。
2、把表填寫完整。
3、從表中發現了什么規律?
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也就是單價)相同。
4、說說以上兩個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小結:路程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路程與時間的比值相同;應付的錢數隨購買蘋果的質量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相同。
(1)時間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應增加,而且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們說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2)購買蘋果應付的錢數與質量有什么關系?
6、觀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一個量隨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這兩個量的比值相同。
(四)想一想:
1、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嗎?面積與邊長呢?為什么?
師小結:
(1)正方形的周長隨邊長的變化而變化,并且周長與邊長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
請你也試著說一說。
(2)正方形的面積雖然也隨邊長的變化而變化,但面積與邊長的比值是一個變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不成正比例。
請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2、小明和爸爸的年齡變化情況如下:
小明的年齡/歲67891011。
爸爸的年齡/歲3233。
(1)把表填寫完整。
(2)父子的年齡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3)爸爸的年齡=小明的年齡+26。雖然小明歲數增加,爸爸歲數也增加,但是小明歲數與爸爸歲數的比值隨著時間發生變化,不是一個確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齡不成正比例。
與同桌交流,再集體匯報。
在老師的小結中感受并總結正比例關系的特征。
例3教學反比例的意義,安排的教學活動線索和例1十分相似。在表格里可以看到筆記本的單價在變化,購買的數量也在變化,而且每組相對應的單價和數量的乘積都是60,這不僅是算得的,還和題目里的用60元買筆記本相一致,因此用數量關系式單價數量=總價(一定)表示這個問題情境里兩個變量的變化規律。在此基礎上指出單價和數量是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成反比例,是兩個成反比例的量。試一試先把表格填寫完整,在填表時體會工地要運的72噸水泥是確定的。然后思考三個問題,抓住每天運的噸數與需要的天數的乘積是多少,乘積表示什么數量以及問題情境的數量關系式,從每天運的噸數天數=運水泥的總噸數(一定),理解每天運的噸數和需要的天數成反比例。通過上面四個實例的研究,學生初步感知了反比例的含義,于是用字母x、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兩個量的乘積,把反比例關系表示成xy=k(一定),形成反比例的概念。
練習十三第6~8題配合例3的教學,重溫認識反比例的過程,應用概念進行判斷,從而加強對反比例的理解。第8題在方格紙上分別呈現了三個面積都是12平方厘米的長方形、三個周長都是14厘米的長方形,看圖在表格里填出各個長方形的長與寬。前三個長方形的長乘寬分別是121=12、62=12、43=12,即長寬=面積(一定),得到的結論是長方形的面積一定,長與寬成反比例。后三個長方形的長乘寬分別是61=6、52=10、43=12,這些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長與寬的乘積不相等,所以長方形的周長一定,長與寬不成反比例。教學這道題要讓學生經歷得出結論的過程,強化對反比例概念的理解。第9~13題是綜合練習,練習內容包括成正比例的量與成反比例的量的比較,成比例的量與不成比例的量的比較,比例尺與正比例關系,還要尋找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或成反比例的量的實例。編排這些練習,要通過比較與判斷進一步使學生清晰地理解概念,掌握成正、反比例的量的變化規律;要聯系正比例的概念體會比例尺的意義,形成新的認知結構;要體驗生活中經??吹匠烧壤牧颗c成反比例的量,培養數學意識。
今天上午聽了我校數學老師唐的《正弦函數圖像和性質》一節課,本節課教學設計好,制作實用性強,教學流程清楚,環節緊湊、流暢。唐老師授課思路清晰,結構嚴謹,重難點突出,講解語言精煉,板書工整,特別注重啟發引導,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究,營造了積極、寬松的教學氛圍。具體來說,唐老師的課有如下特點:
1.教學定位非常準。
唐老師對課標的解讀、教材的分析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把握到位,課堂教學中把握住正弦函數圖像及五點法畫法這一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的內容展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深入理解,抓住教學的關鍵點,有效的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2.制作實用性強。
唐老師的制作針對性強,動畫演示效果好,很好的輔助學生理解正弦函數的圖像畫法的過程。
3.課堂駕馭能力強。
唐老師上課教態自然,語言語調好,板書清楚有條理,個人基本功非常扎實,能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而且舍得把時間給學生去板演作圖、去交流思考思路、去講解解決問題過程,善于啟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這是一節非常成功的公開課。
1、判斷下面兩種量能否成正比例,并說明理由。
數量一定,總價和單價。
和一定,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比值一定,比的前項和后項。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的表格。
根據表中列出的兩種量,在黑板上分別畫出橫軸和縱軸。
你能根據表中的每組數據,在方格圖中找一找相應的點,并依次描出這些點嗎?
2、學生嘗試畫出正比例的圖像。
3、展示、糾錯。
每個點都應該表示路程和時間的一組對應數值。
4、回答例2圖像下面的問題,重點弄清:
(1)說出每個點表示的含義。
(2)為什么所描的點在一條直線上?
(3)你能根據時間(路程)估計所對應的路程(時間)嗎?你是怎么看的?
借助直觀的圖像理解兩種量同時擴大或縮小的變化規律。
三、鞏固延伸。
1、完成練一練。
小玲打字的個數和所用的時間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根據表中的數據,描出打字數量和時間所對應的點,再把它們按順序連起來。
估計小玲5分鐘打了多少個字?打750個字要多少分鐘?
2、練習十三第4題。
先看一看、想一想,再組織討論和交流。要求學生說出估計的思考過程。
3、練習十三第5題。
先獨立填表,再根據表中的數據描出長度和總價所對應的點,把它們按順序連起來。
組織討論和交流。
4、你能根據生活實際,設計出兩種成正比例量關系的一組數據嗎?
根據表中的數據,描出所對應的點,再把它們按順序連起來。
同桌之間相互提出問題并解答。
四、反思。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作業。
完成《練習與測試》相關作業。
板書設計。
1。能用“描點法”畫出表示正比例關系的圖像,幫助學生初步認識正比例的圖像,進一步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變化規律。
2。使學生能根據具有正比例關系的一個量的數值看圖估計另一個量的數值。初步體會正比例圖像的實際應用,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和估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養成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的習慣。
1.說出下列每組數量之間的關系。
(1)速度時間路程。
(2)單價數量總價。
(3)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2.引入新課。
上面是已經學過的一些常見數量關系,每組數量中,數量之間是有聯系的,存在著相依關系。當其中有一個量變化時,另一個量也隨著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有規律的,這節課開始,我們就來研究和認識這種變化規律。今天,先認識正比例關系的意義。(板書課題)。
課是正比例函數的第一課時,它的設計和教學很關鍵。我把目標定為以下三點:使學生經歷從實例中認識成正比例關系的過程,初步理解正比例函數的概念,學會根據正比例函數的概念判斷兩個量是不是成正比例。讓學生在認識成正比例的關系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系,感受有效表示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律的`不一樣的數學模型,進一步培養觀察和發現的能力。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和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從生活現象中探索數學知識和規律的意識。
但是這節課有幾個問題沒處理好:課前作業布置的不夠到位;引例沒有處理好;討論環節把握不好;小結及作業布置有點倉促;在學生找不到那些量成正比例時,應該讓學生討論,每個正比例關系都應該讓學生互相說一說,這樣或許會理解更深入。
總之,在鉆研教材上還要多下功夫,多探索。
教學目標:
1。利用正比例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正比例關系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
教學重點:
1、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
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難點:
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預習書19———21頁內容
1、填好書中所有的表格
2、理解粉色框中話的意義,體會正比例的兩個量有怎樣的關系?
3、把不理解的內容用筆作重點記號,待課上質疑解答
活動一:在情境中感受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律。
(一)情境一:
1、觀察圖,分別把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變化情況填入表格中。請根據你的觀察,把數據填在表中。
說說從數據中發現了什么?
3、小結: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都隨邊長的增加而增加,在變化過程中,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積一邊長的比是邊長,是一個不確定的值。
說說你發現的規律。
(二)情境二:
1、一種汽車行駛的速度為90千米/小時。汽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下:
2、請把下表填寫完整。
3、從表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說說你發現的規律: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情境三:
1、一些人買一種蘋果,購買蘋果的質量和應付的錢數如下。
2、把表填寫完整。
3、從表中發現了什么規律?
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也就是單價)相同。
4、說說以上兩個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小結:路程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路程與時間的比值相同;應付的錢數隨購買蘋果的質量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相同。
5、正比例關系:
(1)時間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應增加,而且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們說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2)購買蘋果應付的錢數與質量有什么關系?
6、觀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一個量隨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在變化過程中這兩個量的比值相同。
(四)想一想:
1、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嗎?面積與邊長呢?為什么?
師小結:
(1)正方形的周長隨邊長的變化而變化,并且周長與邊長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
請你也試著說一說。
(2)正方形的面積雖然也隨邊長的變化而變化,但面積與邊長的比值是一個變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不成正比例。
請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2、小明和爸爸的年齡變化情況如下:
小明的年齡/歲67891011
爸爸的年齡/歲3233
(1)把表填寫完整。
(2)父子的年齡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3)爸爸的年齡=小明的年齡+26。雖然小明歲數增加,爸爸歲數也增加,但是小明歲數與爸爸歲數的比值隨著時間發生變化,不是一個確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齡不成正比例。
與同桌交流,再集體匯報
在老師的小結中感受并總結正比例關系的特征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huibaotihui/12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