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編寫教學工作計劃可以提高教學效果,確保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質量。教學工作計劃范文四: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通過組織各種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思考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釋。
1暮江吟:黃昏時分在江邊所作的詩。吟,古代一種詩體。
2殘陽:落山的太陽光。
3瑟瑟:原義為碧色珍寶,此指碧綠色。
4可憐:可愛。
5真珠:即珍珠。詩中的真是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珍。
6月似弓:上弦月,其彎如弓。
7九月初三:農歷九月初三。
譯文。
一道余輝鋪在江面上,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閃閃。江水一半呈現出深深的碧綠,一半呈現出殷紅。
更讓人憐愛的是九月涼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彎新月仿佛是一張精致的`弓。
賞析。
這首七絕是一首寫景佳作。語言清麗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全篇用“可憐”二字點逗出內心深處的情思和對大自然的熱愛。其寫景之微妙,歷來備受稱道。明代楊慎《升庵詩話》評云:“詩有豐韻。言殘陽鋪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紅,日所映也??芍^工微入畫”?!短扑卧姶肌吩u云:“寫景奇麗,是一幅著色秋江圖”。清代王士禎《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云:“麗絕韻絕,令人神往?!?/p>
生:背《望天門山》背《山行》背《絕句》。
師:同學們每背一首詩,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題目叫《暮江吟》(師板書,一邊音樂《春江花月夜》起)。
師強調“吟”的讀音。
師:同學們來看看這個“暮”字,上面是個草字頭,下面是個日,你能看出什么來嗎?
生:有太陽落山的意思。
師:從詩題中看出了時間,還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邊。
師:傍晚在江邊吟詩,這是誰呀?(白居易)。
師:誰來介紹介紹。
生:他的詩容易讀懂,因為他寫詩的時候,總是要把寫好的詩讀給老百姓聽。
師:你真是個愛學習的孩子。
生:他有個師傅叫顧況。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書的。
師:你也是個愛學習的孩子。
師:要了解這首詩,還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邊紅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詩一首,就是這《暮江吟》(課件出示圖片,并范讀)。
師:聽了這首詩,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陽的余輝照耀著,一半綠,一半紅。
師:你怎么那么會表達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陽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紅,一半綠。
師:多美??!接下來,同學們用喜歡的方式來讀詩,可以坐著讀,可以站著讀,可以離開座位讀。(同學們紛紛找伙伴讀)(兩位同學跑到評委席讀給評委聽,說自己的理解)。
師:誰來讀?(指名讀詩)(齊讀)。
師:請各小組來交流一下你們討論的結果。
生:一道夕陽照在水中,一半變成紅色,一半變成綠色,草地上的露珠晶瑩美麗,月亮就像一張弓一樣。
生:我補充,一道殘陽并不是一道,照在河水中有很多的。
師:瞧,這兩位同學多能干??!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很柔美。
師:你能讀出來嗎?(生讀)。
師:那剛才討論中認為最美的是什么?
生:半江瑟瑟半江紅,最美。因為這種景色像湖面嗎?我認為不像。
師:看一看(出示圖片)用上“仿佛”、“好像”說一說這是怎樣的紅?怎樣的綠???
生:像小孩子臉一樣的紅,像綠寶石一樣的綠。
生:一半是紅瑪瑙鋪成的,一半是碧玉鋪成的。
師:還有哪兒很美?
生:我覺得露珠是很美的,就像珍珠一樣,珍珠是價值連城的,很美的。
師:當白居易沉浸在這夕照圖中,不覺天色漸漸暗下來,低頭一看,他看到了什么?
生:露珠。
師:此時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會怎么樣?
生:能看到這樣的美景真幸福??!
生:看到這些,我的疲勞都不見了。
生:我心情舒暢。
生:很想去。
師:課文中有一個詞就表示這個意思,是什么?對,“可憐”就是“可愛”的意思。能把剛才理解到的讀出來嗎?(生讀詩)。
生:好,我給大家示范一下。(生讀)(學生爭著,比著讀)。
師:看著同學們吟得這樣好,老師也想吟一吟,好嗎?師吟詩(同學們鼓掌)。
生:我最喜歡“鋪”字。因為它表現出美,顯得親切,安閑。
生:我喜歡“瑟瑟”這兩句好,因為它剛中帶。
生:我覺得“真珠”這個比喻用得好,把露珠寫得閃閃發光,很美。
生:“半江瑟瑟半江紅”這個句子寫得很美,像五彩池。
師:照圖和月夜圖,這兩幅圖構成了最美麗的風景。能不能背背看。(生背,配動作)。
師:其實白居易的寫景詩還有很多,接下來我們再簡單地學學他寫的《憶江南》,出示古詩。
生齊讀。
師:大家利用注釋來看看這兩首詩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一首是寫日出的,一首是寫日落的。
生:都是寫江的。
生:都是在愉快的心情下寫的。(師講解對這首詩的評價)。
師:我們再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好嗎?(生齊讀)。
《心愿》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知識、能力、情意)。
1、了解中法人民的共同心愿,從中愛到國際主義的思想教育。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所表達的思想。
3、自學本課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內容所表達的思想。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疑導入。
1、什么是心愿?課文中講了哪些人的心愿?他們的心愿分別是什么?
(小姑娘的心愿……,小姑娘父母的心愿……我和法國人的共同心愿……)。
二、自學研討。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抓記文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2、找出課文中人物表現的句子,并抓重點句子體會含義。
3、想一想,表達了作者怎能樣的思想感情?
三、點撥輔導重點點撥第二道:
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相機釋詞“含苞欲放”
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5、她爸爸認真地說:”我希望她學中文,以后到中國留學,當架設友誼橋梁的工程師?!?。
”當架設友誼橋梁的工程師?!笆鞘裁匆馑??這家法國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愿?
6、人民的感情上樸素的,樸素的東西是最美的。修一座友誼的長橋,這是我們共同的心愿。
共同的心愿指什么?友誼的長橋指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指導朗讀最后一節。
四、質疑鞏固。
五、作業。
1、整理解釋滔滔不絕迷惑不解繪聲繪色潛力含苞欲放。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心愿。
小姑娘我家有好多中國人去北京當老師。
父母中國迷學中文。
中法友好。
架設友誼橋梁。
1、朗讀《鋤禾》。
2、用自己的話把《鋤禾》這首古詩的意思講一講。
二、初讀指導。
1、板書課題,領讀。農民什么地方值得人們同情呢?
2、教師范讀,領讀。
(1)自讀課文,圈出生字詞。收閑田農夫粟猶自由拼讀,讀準字音。熟記、練寫生字。
(2)指導朗讀,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頓。
(3)自由讀課文,指名朗讀,相機指導。
三、精讀訓練。
1、教師介紹粟。
2、學生查字典,弄懂“無”和“猶”的意思。
4、檢查試講情況,指名講解。
5、觀察課本上的插圖,說說圖意。
6、為什么豐收農民還要餓死呢?
7、對照板書練習背誦。
四、作業。
1、畫去括號內不恰當的拼音。
2、解釋。
3、詩句中“一?!钡摹傲!北硎?,“萬顆”中的“萬”表示()。
4、用自己的話講《憫農》的詩意。
5、背誦《憫農》。
(接上)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暮”字,上面是一個?草字頭,草字頭下面有一個?“日”,這個“日”表示的就是?太陽。太陽落到草叢下了,這個“暮”表示什么意思。(傍晚)。
從詩題中我們知道了時間。你還能知道什么?(地點:江邊。吟:吟詩)。
那么是誰傍晚的時候在江邊吟詩呢?(白居易)。
既然大家都曾認識這位偉大的詩人,你能說說他的“字”和“號”嗎?(ppt示簡介)。
1、學會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似”。
2、能說說詩的意思。
3、能背誦全詩,默寫。
二、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
(1)指名背誦《登鸛雀樓》。
(2)指名說說意思。
(3)齊背全詩。
2、教學新課。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學習生字。
(3)理解題意。
暮:指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
江:大河。
吟:古代詩歌的.一種。
(4)分析古詩。
a、教學1、2句。
這句詩中有哪些事物?
詩中描寫陽光用了一個什么量詞?
能不能把“鋪”換一個字?
第二句中哪個詞比較難理解。
說說整句的意思。
b、教學3、4句。
理解“可憐“的意思。
給“似”換一個字。
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5)指導朗讀。
a、由朗讀,用鉛筆劃出該停頓的地方。
b、指名讀。
c、對其進行評價。
d、齊讀全詩。
(6)板書設計。
1、畫景物:聽著同學們的朗朗讀書聲,我們仿佛穿越到了唐代,與詩人一起欣賞江邊美景。下面我們再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將這江邊的美景圖一一描繪出來。
詩人在不同的時間里,各寫了哪些景物?找出來,用筆畫出來。(畫景物——匯報)(板書:殘陽、江、露、月)。
你覺得詩人筆下的太陽是怎樣的?(火紅的、搖搖欲墜的、疲憊的、金光閃閃的)同學們口中的夕陽真美啊,你們真是白居易的知己??!
在這兩句中有一個動詞,你能找出來嗎?“鋪”。
“鋪”字多用在何處?(引導“鋪”字組詞:鋪床、鋪路)。
“鋪”——(簡圖)(夜晚媽媽幫你鋪床,蓋被子時候,你有什么感覺?引導得出:溫。
在夕陽的映照下,江水發生了什么變化呢?
(這里的瑟瑟是什么意思?“瑟瑟”指碧綠色的玉石,詩中形容江水沒有被夕陽照到時所呈現的青綠色。)(刪除,課堂不講)。
這里寫到“半江瑟瑟半江紅”,在你的想象中,江水紅得像什么?綠得像什么?
(生:紅得像一塊紅綢子。似乎有人把紅墨汁倒進了江中。江水另一半綠得像一塊無瑕的翡翠。)(讓生盡情說,答不到也沒關系)。
夕照下的江水半綠半紅,這是多么美麗的奇觀啊,那么,江面為什么會呈現出半綠半紅的景象呢?(引導、簡圖)(教師邊演示課件邊小結——夕陽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紅綠相間,難怪詩人稱贊道:“半江瑟瑟半江紅”。)。
詩人很善于使用色彩的對比,他多像一個大畫家,用他手中的彩筆,描繪出我們祖國自然風光的色彩美。以上兩句,不由得使老師想起了白居易的另一首著名的詞《憶江南》。這首詞中也運用了色彩對比的寫法,同學們想想是那兩句呢?(生答)。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兩句與“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在寫法上多么相似呀!一個寫了秋天、夕陽下的江水;一個寫了春天、朝陽下的江水。都描繪了奇特的美景,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帶著剛才的理解,想象著畫面,再將這種神奇的美讀出來。
有一個詞盡顯了白居易當時的心情?——可憐。為何說“可憐”?是不是很可憐的意思呢?(拆開組詞:可以憐惜。)。
“可憐”:可愛“真珠”:珍珠。
什么可愛?哪些景物讓你覺得很可愛?怎樣的露珠、月亮讓你覺得很可愛?
你能將這種可愛讀出來嗎?(個讀、齊讀)。
()似()()似()。
(露:寶珠、瑪瑙、水晶月:像金鉤。像小船。像眉毛。像鐮刀。)從顏色、形狀方面進行點撥。江似明鏡月似船。
同學說得多傳神呀,多貼切呀!你們將天上的月與地上的露珠完全融合到了一起,組成了一幅寧靜、祥和的月夜圖。面對這樣美的景色,詩人情不自禁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保R讀)。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譯文。
一道殘陽漸沉江中,半江碧綠半江艷紅。
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彎弓。
注釋。
暮江吟:黃昏時分在江邊所作的詩。吟,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殘陽:快落山的太陽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為碧色珍寶,此處指碧綠色。
可憐:可愛。九月初三:農歷九月初三的時候。
真珠:即珍珠。月似弓:農歷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彎如弓。
句解。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詩人抓住了傍晚夕陽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現出的兩種不同的顏色,表現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絢爛景象。
這句詩的意思是:傍晚時分,快要落山的夕陽,柔和地鋪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鮮紅色的,而綠波卻又在紅色上面滾動。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詩人在這里把天上地上的兩種景象壓縮在詩里,通過對“露”和“月”的視覺形象的描寫,創造出秋夜一派和諧寧靜的意境。
這句詩的意思是:九月初三這個夜晚多么可愛啊,岸邊草莖樹葉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樣,而升起的一彎新月像一張精巧的彎弓。
賞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一首。全詩構思妙絕之處,在于攝取了兩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畫面,加以組接。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兩者分開看各具佳景,合起來讀更顯妙境,詩人又在詩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寫法,使景色倍顯生動。由于這首詩滲透了詩人自愿遠離朝廷后輕松愉悅的解放情緒和個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詩成了詩人特定境遇下審美心理功能的藝術載體。
前兩句寫夕陽落照中的江水?!耙坏罋堦栦佀小?,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卻說“鋪”,這是因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確像“鋪”在江上,很形象;這個“鋪”字也顯得委婉、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獨特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閑的感覺?!鞍虢虢t”,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江面皺起細小的波紋。受光多的部分,呈現一片“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詩人抓住江面上呈現出的兩種顏色,卻表現出殘陽照射下,暮江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景象。詩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悅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了。
后兩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詩人流連忘返,直到初月升起,涼露下降的時候,眼前呈現出一片更為美好的境界。詩人俯身一看,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這綠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鑲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僅寫出了露珠的圓潤,而且寫出了在新月的清輝下,露珠閃爍的光澤。詩人再抬頭一看,一彎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藍的天幕上,懸掛了一張精巧的彎弓。詩人把這天上地下的兩種美妙景象,壓縮在一句詩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從像弓一樣的一彎新月,想起當時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脫口贊美它的可愛,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給詩歌造成了波瀾。
詩人通過“露”、“月”視覺形象的描寫,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用這樣新穎巧妙的比喻來精心為大自然敷彩著色,描容繪形,給讀者展現了一幅絕妙的畫卷。由描繪暮江,到贊美月露,這中間似少了一個時間上的銜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無形中把時間連接起來,它上與“暮”接,下與“露”、“月”相連,這就意味著詩人從黃昏時起,一直玩賞到月上露下,蘊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熱愛之情。
另外,值得讀者注意的`是這首詩中的時間問題?!赌航鳌穼懥巳齻€不同的“時間”。通過以上分析,《暮江吟》前兩句寫的時間是日落前(一小段時間)或日落時;后兩句主要寫日落后(一小段時間),即黃昏;由后兩句還引伸出夜里一段時間。這完全符合作者的觀賞順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殘陽鋪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間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數資料都認為,“月似弓”與“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間同一時刻看到的,前寫天上,后寫地下。其實這是因為缺少天文、氣象常識,忽視了兩種自然現象之間的“時間差”問題。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時,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時,由于太陽剛剛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熱量還不多,涼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時,似弓之月卻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線以下了。
創作背景。
此詩大約是長慶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寫的。當時朝廷政治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品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離開朝廷后心情輕松暢快,因作此詩。
《暮江吟》寫了三個不同的“時間”。通過以上分析,《暮江吟》前兩句寫的時間是日落前(一小段時間)或日落時;后兩句主要寫日落后(一小段時間),即黃昏;由后兩句還引伸出夜里一段時間。這完全符合作者的觀賞順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殘陽鋪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間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數資料都認為,“月似弓”與“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間同一時刻看到的,前寫天上,后寫地下。其實這是因為缺少天文、氣象常識,忽視了兩種自然現象之間的“時間差”問題。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時,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時,由于太陽剛剛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熱量還不多,涼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時,似弓之月卻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線以下了。
《暮江吟》并非始終寫“暮色江景”。如果只從《暮江吟》的標題看,此詩似乎應始終歌吟“日落前后”的暮色江景,但詩中“可憐九月初三夜”的“夜”字,以及“露似真珠月似弓”,則明顯地是在寫“夜晚”。按《辭?!防锏慕忉專骸奥妒强諝庵兴虻孛婊虻匚锉砻嫔l熱量,使得地面或地物表面的溫度低于氣溫(但仍高于0℃),而凝結在其上的水珠。常見于晴朗無風的夜間或清晨?!庇纱丝梢?,此詩標題與內容有不相吻合的地方,并非始終寫暮色江景。理解此詩時一定要把握住這個特點,不能機械地只從標題去理解內容。有人認為,此詩的標題與內容中的時間不完全相符是作者的疏忽或失筆。其實,這種情況在唐詩中是很常見的,如杜甫的《日暮》就從黃昏時分一直寫到“草露滴秋根”;賈島的《暮過山村》也從日落寫到明月高懸。所以,不能完全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去研究文學作品。
《暮江吟》主要是寫“暮色江景”?!赌航鳌啡姽菜木?。前兩句寫夕陽斜照在江面上的景色,這是最真實可信的暮色江景。后兩句寫詩人流連忘返,直到新月初升的場景。詩中“九月初三”與“月似弓”上下緊扣,寫的是黃昏時的自然景色。這里的“九月初三”,點明時間,“月似弓”則是詩人看到的景象。當然,這種景象只能在日落后不久才能看到,因而這兩句主要還是寫暮色江景,而不像有些書上說的那樣是寫“美麗的夜景”。
說后兩句仍主要寫暮色江景,有其科學上的依據。根據天文學常識,九月初三日,月亮位于太陽以東約45°,形狀像個反c字形,即“月似弓”,日落后出現于西方、西南方低空中,可見時間局限于日落后2至3小時。從詩中看,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時,月亮的地平高度不會很低。太低了,由于樹木、建筑、霧氣等影響就不會看到。據此,讀者可以推測出,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時,當在九月初三黃昏,即日落后不久。從民用時間看,仍屬于傍晚,即“暮”的范疇。
一、教學目標?。
1、學會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似”。
2、能說說詩的意思。
3、能背誦全詩,默寫。
二、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
(1)指名背誦《登鸛雀樓》。
(2)指名說說意思。
(3)齊背全詩。
2、教學新課。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學習生字。
(3)理解題意。
暮:指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
江:大河。
吟:古代詩歌的一種。
(4)分析古詩。
a、教學1、2句。
這句詩中有哪些事物?
詩中描寫陽光用了一個什么量詞?
能不能把“鋪”換一個字?
第二句中哪個詞比較難理解。
說說整句的意思。
b、教學3、4句。
理解“可憐“的意思。
給“似”換一個字。
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5)指導朗讀。
a、由朗讀,用鉛筆劃出該停頓的地方。
b、指名讀。
c、對其進行評價。
d、齊讀全詩。
(6)板書設計?。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1、學會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似”。
2、能說說詩的意思。
3、能背誦全詩,默寫。
(1)指名背誦《登鸛雀樓》。
(2)指名說說意思。
(3)齊背全詩。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學習生字。
(3)理解題意。
暮:指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
江:大河。
吟:古代詩歌的一種。
(4)分析古詩。
a、教學1、2句。
這句詩中有哪些事物?
詩中描寫陽光用了一個什么量詞?
能不能把“鋪”換一個字?
第二句中哪個詞比較難理解。
說說整句的.意思。
b、教學3、4句。
理解“可憐“的意思。
給“似”換一個字。
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5)指導朗讀。
a、由朗讀,用鉛筆劃出該停頓的地方。
b、指名讀。
c、對其進行評價。
d、齊讀全詩。
(6)板書設計。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1、理解古詩優美的語言,了解唐詩是我國文學的瑰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理解“鋪、瑟瑟、可憐、似”等詞語在詩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詩的意思,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能正確回答課后問題。
3、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加強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提升學生對文本的情感、意境、潛詞造句的體驗,有感情的背誦古詩,默寫《暮江吟》。
4、引導學生由書本走向生活,通過廣闊的生活空間、網絡空間去獲取資料。培養學生多角度的理解詩詞。
學習古詩體會詩中的名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指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用語言或者圖畫描繪詩句概括的景物,體會其中的詩味。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正確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指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展開合理想象,引導學生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轉化成畫面,讀中感悟,體會作者看到奇麗景色的愉快心情。
1、搜集描寫夕陽的詩詞;
2、溫習《夕照》;
3、準備水彩筆。
1、描寫夕陽的一些詩詞、文;
一課時。
一、課前活動,談話入課。
2、哪同學跟老師一起做。
(1)用手按住自己的胸口,在大聲的對自己說:“我能行!我最好!”
(2)同學倆倆用手搭在彼此的肩膀上,對對方說:“你能行!你最好!”
(3)閉上眼睛,在心理用肯定的語氣對自己說“我能行!我一定行!”
3、怎么樣?這會是不是信心十足了?我們來做個詩詞接龍的游戲,就是老師說上句,你能接出下句詩。
(1)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2)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3)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4、看來老師是難不倒你們了,哪位同學來出出題呢?
6、對!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大詩人,他的一生為后人留下三千多首詩。他的詩內容充實,語言通俗,大多反映現實生活,反映人民疾苦。我們常常說“如詩如畫”,一首詩就是一幅畫。今天我們要學習白居易的另一首山水風景詩———《暮江吟》(板書)。
二、聽詩。想象畫面,初步感受詩詞。
1、請同學們輕輕地閉上眼睛,有心去欣賞這首詩。你會看到怎樣的一幅畫面呢?
2、再來一遍,用心去感受哦!
3、誰能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么?
三、讀詩。初讀課文,從語言文字中去感受畫面。
自由讀詩。注意用筆圈畫出描寫景物的詞,進一步的感受畫面。
教學要求:
1、借助注釋理解詩歌內容,了解詩歌描寫的是怎樣的景色,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詞句,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課文學習。
1、知詩人,解課題。
(1)“暮”是什么意思?(傍晚,日落西山)。
(2)“暮”和“江”在這兒各交代了什么?(時間和地點)。
(3)吟:作吟詠講。
(4)釋題:從題目中我們知道詩人在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2、抓字眼,明詩意。
(1)師范讀全詩,將學生帶入詩的意境。[音樂]。
(2)借助注釋并聯系上下文,然后自由說說詩句的意思。
a、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殘陽:夕陽。
鋪:照射。
瑟瑟:碧綠的顏色。
詩意:夕陽從地平線上照射水中,江水一半是碧綠色,一半是紅色。[課件]。
b、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憐:可愛。
真珠:珍珠。
3、想意境,悟詩情。
(1)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前兩句寫夕陽照耀下的江水,它呈現給讀者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這里不僅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而且還給人們親切安閑的感覺。尤其是“鋪”的運用。因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過來的,的確像“鋪”在江面上。
4、誦佳句,背詩文。
(1)朗誦這首詩時,注意下面的節拍。[課件]。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一道殘陽鋪水中,”要讀得平緩、輕柔;
“瑟”“紅”要拉長語調;
“可憐九月初三夜,”要讀出贊美喜愛之情。
二、朗讀欣賞[音樂、課件]。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三、鞏固練習[課件]。
1、填空。
《暮江吟》的作者???代詩人????????的作品。全詩描繪了一幅????????????????的畫面。
2、辨字組詞。
暮(???)??殘(???)???瑟(????)???鋪(????)。
慕(???)??淺(???)???碧(????)???哺(????)。
3、說說下列詩句意思,注意粗斜體字詞。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教學目標:
1、學習《暮江吟》,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讀。通過學習,能歸納出學習古詩的方法。
2、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從中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
3、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看到奇麗景色時的愉悅心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積累寫景的古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詩導課題。
1、看圖背詩,激發興趣。
課前,我們先來玩個游戲——看圖猜詩。大屏幕上會出現幾幅圖,請你們仔細觀察、想象回憶,看看它們分別是哪些古詩里所描寫的景色。
課件分別出示古詩《舟過安仁》、《詠柳》、《憶江南》的插圖。指名學生看圖背詩。
2、找共同點,引出詩題。
(出示《暮江吟》的插圖)這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中描寫的景色。這首古詩的題目是《暮江吟》。(板書課題,齊讀。)。
3、生探古詩題意。
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名詩。詩歌作于公元822年。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為自己離開了腐敗的朝廷,離開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輕松愉快。游山玩水,走到一處,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寫下了這首廣為流傳的山水風景詩。那這首詩描寫的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我們來看看能不能從詩題中找到答案。
看詩題,指名回答。
從詩題中我們知道了詩人在傍晚時分來到江邊,看到美麗的景色就陶醉其中、詩興大發,就脫口吟誦出這首古詩。
4、詩人在江邊吟什么呢?(課件出示背景圖片和全詩)——師配樂范讀。
二.初讀感詩意。
1、學生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學生讀,師生正音、評價。
3、詞義理解:翻開書,看看從書上的注釋中你理解了哪些詞的意思,還有哪些詞你不理解?(學生自由發言,師相機指導)。
殘陽——快落山的太陽,夕陽。
瑟瑟——本是綠寶石的名稱,詩中指碧綠的顏色。用來形容沒有受到殘陽照射的江水所呈現的顏色。
(指導看圖)而受到殘陽照射的江水是什么顏色?(紅色)所以江水一半是——(生)綠色,一半是——(生)紅色。
想一個感嘆句——可愛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夜真可愛??!
九月初三——指農歷九月初三,這時已進入深秋季節。(九月初三這深秋的夜晚為什么這么可愛?大家看到最后一句詩……)。
真珠——珍珠。古時寫“真珠”,就是珍珠的意思,但我們現在要寫成“珍珠”。
文檔為doc格式。
。
學習目標:
養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
1、理解古詩優美的語言,了解唐詩是我國文學的瑰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理解“鋪、瑟瑟、可憐、似”等詞語在詩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詩的意思,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能正確回答課后問題。
3、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加強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提升學生對文本的情感、意境、潛詞造句的體驗,有感情的背誦古詩,默寫《暮江吟》。
4、引導學生由書本走向生活,通過廣闊的生活空間、網絡空間去獲取資料。培養學生多角度的理解詩詞。
學習重點:
學習古詩體會詩中的名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指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用語言或者圖畫描繪詩句概括的景物,體會其中的詩味。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正確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指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展開合理想象,引導學生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轉化成畫面,讀中感悟,體會作者看到奇麗景色的愉快心情。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1、搜集描寫夕陽的詩詞;
2、溫習《夕照》;
3、準備水彩筆。
教師準備:1、描寫夕陽的一些詩詞、文;
3、自譜的樂曲一首《暮江吟》(歌曲附后)。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談話入課。
2、哪同學跟老師一起做。
(1)用手按住自己的胸口,在大聲的對自己說:“我能行!我最好!”
(2)同學倆倆用手搭在彼此的肩膀上,對對方說:“你能行!你最好!”
(3)閉上眼睛,在心理用肯定的語氣對自己說“我能行!我一定行!”
3、怎么樣?這會是不是信心十足了?我們來做個詩詞接龍的游戲,就是老師說上句,你能接出下句詩。
(1)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2)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3)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4、看來老師是難不倒你們了,哪位同學來出出題呢?
6、對!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大詩人,他的一生為后人留下三千多首詩。他的詩內容充實,語言通俗,大多反映現實生活,反映人民疾苦。我們常常說“如詩如畫”,一首詩就是一幅畫。今天我們要學習白居易的另一首山水風景詩———《暮江吟》(板書)。
二、聽詩。想象畫面,初步感受詩詞。
1、請同學們輕輕地閉上眼睛,有心去欣賞這首詩。你會看到怎樣的一幅畫面呢?
2、再來一遍,用心去感受哦!
3、誰能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么?
三、讀詩。初讀課文,從語言文字中去感受畫面。
1、自由讀詩。注意用筆圈畫出描寫景物的詞,進一步的感受畫面。
2、誰來讀讀這首詩?
3、俗話說:“好詩好景好地方”,誰能告訴我這首詩寫得是什么地方的風景?你從詩中什么地方知道的?(暮江吟——江;半江瑟瑟半江紅——半江)。
4、這首詩寫得是什么時候的風景呢?(九月初三夜——農歷九月初三,今天是農歷九月十二,今天的九月初三是十月十六,星期六)。
5、九月初三傍晚和夜晚時間的江邊景色。詩中哪個詞看出是傍晚?哪個詞體現的是夜晚?(暮、夜)。
四、賞詩??凑n件,聽朗誦,欣賞詩詞。
1、公元1083年,距離我們現在有一千九百多年,詩人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江邊的日落,不禁陶醉其中,吟下了這首詩。然我們看看畫面,去親身領略當時詩人所看到的美景。(播放課件錄音)。
2、詩分兩個時間段,那么我們也按兩個時間段來學習品味這首詩。
五、品詩。體會詩人情感、意境、潛詞造句的體驗。
1、傍晚夕照,是怎樣的景象呢?出示詩句,學生自學,用自己的話說說你讀到的景象。
(1)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2)你覺得這兩句詩中哪個詞用得最好?或者你還有什么疑惑的問題?
鋪:——體現了光的柔和、斜身的方位、還有面積廣大而均勻。
——比較:照、蓋、灑、射,鋪更形象、生動。
瑟瑟:——碧綠的顏色。
——江水中怎樣的綠呢?(像綠寶石、像無暇的翡翠、像碧玉鋪成的)。
紅:——江水是怎樣的紅呢?(像小孩子的臉、像紅瑪瑙、像火)。
——白居易有一首詩《憶江南》,詩中有一句:“日出江花紅似火”雖說是江邊的燦爛紅花,但朝霞映紅江面,也如火一樣的艷艷。在這兒,夕陽下的江水,不也是“日落江花紅似火嗎”
一道:——為什么用“一道”,對于夕陽,我們多半怎樣的給它組詞?
——一輪夕陽,半輪夕陽。
——“一道”我們一般怎樣組詞?
——一道墻、一道傷口、一道光(。
——對,是一道光,夕陽西下,是光斜射到江面上,本詩的句子應該是“一道殘陽光鋪水中”只是古詩的絕句有嚴格的字數要求,所以省寫了“光”,這在古詩中經常見到。如“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睂Τ疃叩膽撌侨?,全詩應該是“江楓漁火對愁眠人”同樣是因為字數的原因,省去了。(利用簡筆畫去幫助學生體驗詩句所描寫的情景)。
(3)詩人的遣詞練句非常精彩,給我們描繪了這樣的美景,以至歷經一千九百多年我們還是能感受到它的美妙。
(4)“夕陽無限好”古詩中有很多吟夕陽的詩。誰查了相關的資料?
李商隱:《登樂游園》“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王之煥《登鸛鶴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無曲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歌曲《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5)看到這樣的情景,詩人的內心是怎樣的感受?那么,帶著這樣的愉快心情,我們來讀讀這兩句。
2、夜晚的景色。
(2)讀詩句“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的感受。
(3)夜晚的景物有哪些?
新月:如弓——古詩中常有這樣的描寫,“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這是新月如鉤。
露珠:珍珠(晶瑩、透明)——新月的映照。
(4)如果說傍晚江邊夕陽如火,那么夜晚江邊新月當空,一片銀白。這靜謐的夜景令作者作美麗的遐思。
3、將全詩朗誦一遍。
六、再次品味、賞析詩詞。
出示作業:唱唱、畫畫。
詩如畫——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動筆畫畫(展示網上學生的畫)。
詩如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唱唱(出示錄音歌譜)。
詩為心聲——朗誦好的同學可以有感情或者表演地朗誦。
賀詩——大家可以賀一首詩,把自己心目中的夕陽用詩的形式表達出來。
(如:夕陽西下紅如磚,可愛石榴云里鉆,深藍天空點約霞,夕陽美景似奇觀。)。
1、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詩中所描寫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讀。
2、通過反復朗讀,整體把握詩歌情感,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
3、從關鍵詞語“一道、鋪、瑟瑟、可憐”入手,理解詩句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通過對詩句的理解,展開豐富的想象,復現詩中的意境。
一、溫習導入:
這首詩的詩人是誰?(白居易)。今天,我們再來學習白居易的另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暮江吟》。(出示課題,齊讀課題)(“吟”是前鼻音)。
二、解題,知作者:
(接上)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暮”字,上面是一個?草字頭,草字頭下面有一個?“日”,這個“日”表示的就是?太陽。太陽落到草叢下了,這個“暮”表示什么意思。(傍晚)。
從詩題中我們知道了時間。你還能知道什么?(地點:江邊。吟:吟詩)。
那么是誰傍晚的時候在江邊吟詩呢?(白居易)。
既然大家都曾認識這位偉大的詩人,你能說說他的“字”和“號”嗎?(ppt示簡介)。
三、熟讀古詩,整體感知:
1、究竟是什么樣的景色吸引了白居易在此吟詩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看——齊讀。大部分同學都讀得很好,但還有部分同學讀得不通順,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誦。
2、學生自由大聲練讀。(可站、可坐、可配合手勢,可以搖頭晃腦,可以大聲讀,也可以小聲讀等,想怎么讀就怎么讀,但是要讀準詩中的生字,讀通順詩句。)(個別匯報讀,師生評:字音讀準了,證明你已有收獲;讀得真流暢,學習力強;讀出了古詩的韻味,你真是個小詩人?)。
3、教師范讀。師:你們注意老師是怎么停頓的。
4、學生個別讀(比比誰讀得好)、齊讀。
四、明確背景,體會情感:
(同學們讀得真好,短短幾分鐘就能讀得通順、流暢、有節奏了,可我們似乎還缺少了點東西,缺少什么呢?對了,缺少點情感。俗話說:詩言志。詩人寫詩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情感,那么他要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詩人創作這首詩的緣由)。
五、品讀探究,深入理解:
1、畫景物:聽著同學們的朗朗讀書聲,我們仿佛穿越到了唐代,與詩人一起欣賞江邊美景。下面我們再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將這江邊的美景圖一一描繪出來。
詩人在不同的時間里,各寫了哪些景物?找出來,用筆畫出來。(畫景物——匯報)(板書:殘陽、江、露、月)。
你覺得詩人筆下的太陽是怎樣的?(火紅的、搖搖欲墜的、疲憊的、金光閃閃的)同學們口中的夕陽真美啊,你們真是白居易的知己??!
在這兩句中有一個動詞,你能找出來嗎?“鋪”。
“鋪”字多用在何處?(引導“鋪”字組詞:鋪床、鋪路)。
“鋪”——(簡圖)(夜晚媽媽幫你鋪床,蓋被子時候,你有什么感覺?引導得出:溫。
在夕陽的映照下,江水發生了什么變化呢?
(這里的瑟瑟是什么意思?“瑟瑟”指碧綠色的玉石,詩中形容江水沒有被夕陽照到時所呈現的青綠色。)(刪除,課堂不講)。
這里寫到“半江瑟瑟半江紅”,在你的想象中,江水紅得像什么?綠得像什么?
(生:紅得像一塊紅綢子。似乎有人把紅墨汁倒進了江中。江水另一半綠得像一塊無瑕的翡翠。)(讓生盡情說,答不到也沒關系)。
夕照下的江水半綠半紅,這是多么美麗的奇觀啊,那么,江面為什么會呈現出半綠半紅的景象呢?(引導、簡圖)(教師邊演示課件邊小結——夕陽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紅綠相間,難怪詩人稱贊道:“半江瑟瑟半江紅”。)。
詩人很善于使用色彩的對比,他多像一個大畫家,用他手中的彩筆,描繪出我們祖國自然風光的色彩美。以上兩句,不由得使老師想起了白居易的另一首著名的詞《憶江南》。這首詞中也運用了色彩對比的寫法,同學們想想是那兩句呢?(生答)。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兩句與“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在寫法上多么相似呀!一個寫了秋天、夕陽下的江水;一個寫了春天、朝陽下的江水。都描繪了奇特的美景,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帶著剛才的理解,想象著畫面,再將這種神奇的美讀出來。
有一個詞盡顯了白居易當時的心情?——可憐。為何說“可憐”?是不是很可憐的意思呢?(拆開組詞:可以憐惜。)。
“可憐”:可愛“真珠”:珍珠。
什么可愛?哪些景物讓你覺得很可愛?怎樣的露珠、月亮讓你覺得很可愛?
你能將這種可愛讀出來嗎?(個讀、齊讀)。
()似()()似()。
(露:寶珠、瑪瑙、水晶月:像金鉤。像小船。像眉毛。像鐮刀。)從顏色、形狀方面進行點撥。江似明鏡月似船。
同學說得多傳神呀,多貼切呀!你們將天上的月與地上的露珠完全融合到了一起,組成了一幅寧靜、祥和的月夜圖。面對這樣美的景色,詩人情不自禁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保R讀)。
六、感情朗讀:
在白居易的眼里,遠處的殘陽美,近處的江水美,腳下的露水美,天上的新月美,這無不表現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前面講到詩人是離開朝廷到外地任職,離開了朝廷因為著不能追求功名利祿了,但他卻沒有絲毫失落感,轉而流連于幽美壯麗的自然風光中,這是多么樂觀、豁達的個性啊。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讓我們帶著詩人這種輕松、閑適的心情,再次漫步江邊。(配樂齊背誦)。
七、讀寫結合,加深理解:
多么美麗的江景圖??!這種美景不描繪下來實在可惜了,讓我們拿起筆,發揮想象,將這幅幽美的江景圖描繪出來吧。
題:發揮想象,將這首古詩改寫成一篇寫景的小短文。ppt。
八、拓展延伸:
學完這首詩,你覺得詩中哪種景色最美麗?你還能背背寫這種景的古詩來嗎?(學法)。
養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
1、理解古詩優美的語言,了解唐詩是我國文學的瑰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理解“鋪、瑟瑟、可憐、似”等詞語在詩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詩的意思,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能正確回答課后問題。
3、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加強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提升學生對文本的情感、意境、潛詞造句的體驗,有感情的背誦古詩,默寫《暮江吟》。
4、引導學生由書本走向生活,通過廣闊的生活空間、網絡空間去獲取資料。培養學生多角度的理解詩詞。
學習古詩體會詩中的名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指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用語言或者圖畫描繪詩句概括的景物,體會其中的詩味。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正確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指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展開合理想象,引導學生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轉化成畫面,讀中感悟,體會作者看到奇麗景色的愉快心情。
1、搜集描寫夕陽的詩詞;
2、溫習《夕照》;
3、準備水彩筆。
1、描寫夕陽的一些詩詞、文;
3、自譜的樂曲一首《暮江吟》(歌曲附后)。
一課時。
一、課前活動,談話入課。
2、哪同學跟老師一起做。
(1)用手按住自己的胸口,在大聲的對自己說:“我能行!我最好!”
(2)同學倆倆用手搭在彼此的肩膀上,對對方說:“你能行!你最好!”
(3)閉上眼睛,在心理用肯定的語氣對自己說“我能行!我一定行!”
3、怎么樣?這會是不是信心十足了?我們來做個詩詞接龍的游戲,就是老師說上句,你能接出下句詩。
(1)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2)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3)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4、看來老師是難不倒你們了,哪位同學來出出題呢?
6、對!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大詩人,他的一生為后人留下三千多首詩。他的詩內容充實,語言通俗,大多反映現實生活,反映人民疾苦。我們常常說“如詩如畫”,一首詩就是一幅畫。今天我們要學習白居易的另一首山水風景詩———《暮江吟》(板書)。
二、聽詩。想象畫面,初步感受詩詞。
1、請同學們輕輕地閉上眼睛,有心去欣賞這首詩。你會看到怎樣的一幅畫面呢?
2、再來一遍,用心去感受哦!
3、誰能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么?
三、讀詩。初讀課文,從語言文字中去感受畫面。
1、自由讀詩。注意用筆圈畫出描寫景物的詞,進一步的感受畫面。
《暮江吟》是小學四年級的一首古詩,下面是關于《暮江吟》的說課稿,歡迎借鑒!
各位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語文組7號任璐,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暮江吟》(板書課題),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生情況、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說板書設計、教學效果這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時間控制3分鐘)。
《暮江吟》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古詩二首》中的第二首詩歌,該單元以(明月)為主題展開?!赌航鳌肥翘拼娙税拙右咨先魏贾荽淌吠局袑懙囊皇罪L景詩。這首詩是一首寫景佳作。詩句語言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其寫景之微妙,歷來備受稱道。詩句的字里行間充溢著詩人熱愛大自然的美麗景色,熱愛大好秋色的喜悅之情。
根據新課標第二學段的目標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學會“吟”、“瑟”兩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誦古詩并嘗試背誦古詩。
3、通過在讀中想象意境,描繪意境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4、想象詩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詩人表達的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這樣的目標設計,目的是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通過三者的相互滲透,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及能力的整體提升。
為了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為:
1、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2、想象詩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詩人表達的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3、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并嘗試背誦古詩。
根據教學內容的題材,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了解詩意,體會古詩意境,感受詩人表達的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時間:根據課文內容需要,將安排1個課時進行教學。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學情:
四年級二班共有54名學生,學生家長的個人素養非常高,所以這些孩子較過去的孩子而言,他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多,信息量大,見識廣、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愿意交流、樂于表達。在學習上,他們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如:搜集資料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等。所以,這些孩子應該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需要做好孩子的引導者就行。
三、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領者,閱讀是教師、學生、教材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睘樽寣W生充分理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四)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采取朗讀感悟法、情境創設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于學,勤于思考。
在學法上,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于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以此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設計基于“研究性閱讀”模式,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下面我分四個環節說說這節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解讀詩題,導入詩歌。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熬哂歇毩㈤喿x的能力”這一課程目標的實現離不開閱讀方法的支持。在出示課題后,引導學生自己去解詩題:說說你從詩的題目中讀到哪些內容?學生回答之后,我以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暮江吟》,引入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讀通詩句,讀出節奏。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語文教學中,應堅持以讀為本,在讀中感,在讀中悟,因此在詩句的講解方面,我要求學生自由朗讀,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讀出自己對古詩的獨特體會,然后再相機指導學生:中國古代的詩詞都是用來吟唱的,所以我們應該讀出他的節奏來,展現詩歌的音樂美。
緊接著,我以“這首詩歌到底吟詠了哪些景物”一句話引入第三環節的學習。
第三環節:了解詩意,品讀詩文。
有位教育家說過:“教學的藝術全在于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的引導學生作答?!痹谄吩娢?、體意境這個教學環節里,我主要通過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去感悟。
殘陽江水露珠新月。
在學生對古詩有了初步了解后,讓學生再讀古詩,這時或許古詩所描繪的景物就自然而然的就浮現在學生的腦海里。
第二步:請學生探究討論你最喜歡哪個景物,為什么?之后,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指導學生了解詩意,品讀詩文。
第三步,品讀詩文。根據學生所說內容指導學生感悟“鋪”的妙處,鋪體現了太陽照射的時間是傍晚,鋪體現了殘陽之柔美,鋪體現了斜陽鋪灑之下的江面十分壯美。從而,指導學生誦讀“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敝劣凇翱蓱z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笨梢栽趯W生感悟詩意之后,再以:可憐九月初三夜,露珠晶瑩月兒彎“這樣的詩句讓學生對比,之后相機誦讀體會作者比喻之精妙,感悟詩歌意境之美好。
第四環節:編寫標題,感悟詩情。
詩中的景象吸引了我們,也使畫家陶醉,瞧,畫家用他的畫筆畫出了這樣的圖畫,這幅就是“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而這幅是: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屛覀儊斫o這兩幅圖取上好聽的名字吧。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同時,教師相機指導,將圖中的景物連接起來,再加以潤色,就是一個好的名字。在此,等于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之后,我板書題目”暮江落日“”露伴新月“,質疑:為什么作者一直從傍晚站到了半夜?從而使學生體會作者喜愛這暮江秋景圖,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板書:熱愛大自然,之后,培養朗讀。
第五環節:拓展延伸,海量閱讀。
新課標要求我們要努力樹立拓展性閱讀教學觀,就教學中與某一閱讀素材相關的主題,搜尋更多的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進而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我在此課中設計拓展的內容是關于明月的詩句:
第一步:描寫月的形態的詩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第二步可以引導學生說出借月抒情的詩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
請同學們搜集此類詩句。
第六環節:布置作業。
1、搜集和明月有關的詩句并寫到摘抄本上。
六.說教學板書。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暮江吟。
熱愛自然、輕松愉悅。
七、說評價分析。
總結:這篇課文的教學,我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閱讀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既教給學生知識,又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力求使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情感熏陶能得到有機的結合。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的閱讀體驗,采用多種朗讀方式,以讀促講、以讀促思、以讀悟情。當然,在實際的教學中我會根據課堂的生成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本次網絡環境下語文古詩《暮江吟》專題教學屬于課題研究中的第二輪?,F從以下兩方面對這次研究進行反思。
1、根據這次《暮江吟》專題教學設計的研究,初步證明第一輪研究中總結出網絡環境下語文古詩模式(瀏覽信息知詩人——自讀古詩曉大意——查閱信息細理解——全作交流再探究——表情朗讀悟情感——自我檢測顯效益)是切實可行的。
學生是整堂課的主角,他們通過小組內分工合作的方式,利用學習網站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不僅自己在網頁中獲取知識,而且努力合作,共同尋求問題的答案,還不斷思考,提出了許多有創意的問題和觀點。比如:有的學生提出為什么不用“夕陽”而用“殘陽”,有的學生指出因為用“殘陽”才能更好地表現出夕陽已接近地平面,異常柔和平靜。教師的作用并沒有弱化,只是更多地表現在臺前幕后,收信學習資源,建設主題學習網站,教師所作的工作與原來相比較,量更大,要求也更高。
2、“如何更好地處理資源”這個問題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沒有得到更好的解決。
資源的海量、多樣化容易掩蓋分析思考過程。在眾多的信息中,不僅存在著與教學相關的教學資源,同時也存在著對本堂教學毫無意義的資源,通常這些無關的信息更容易吸引學生,并對教學生產干擾。為避免學生在網上漫無目的地瀏覽,教師要在其學習過程中適時監控。同時,通過對網絡環境的建設,設置更有意義的、更合理的情境,讓網站成為有準則和約束的空間,使學生在享受開發性、自主性的同時,能夠自覺地用公認的學習準則去適應網上學習。
1.“詩學就是情學,詩是心靈的燃燒?!惫湃朔Q作詩曰“吟詠情性”(《詩·周南·關雎序》),讀詩或低聲吟哦,或漫聲長吟?!扒閯佑谥?,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毛詩序》)。所以詩歌教學與鑒賞,不能只滿足于釋詞譯句。讀詩也好,講詩也好,最重要的是自己進入角色,把自己的感情全部投入進去。教師情真,才能以情動情,教師心熱,才能點燃智慧的火花,教師意遠,才能在學生面前開拓其思路,如果冷冰冰地以旁觀者的身份來朗讀、分析、講解,就會索然寡味。老師的一顰一笑,語言聲調,無不牽動學生的心弦,師生感情同頻共振,才能收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如果說語文教材是美的礦藏,那么古詩就是這礦藏中的瑰寶。古代詩人們在詩中使用的字詞十分講究,力求完美,我們應緊緊抓住文本引導學生從品析中領略古詩流光溢彩的自然美。如“一道殘陽鋪水中”一句中的“鋪”,為什么不用“照”“射”等詞?看似平凡,其實正是詩人的絕妙之處,詩人不但能發現美,懂得欣賞美,還能用準確的文字表現美。因此,引導學生從品析詞句入手,抓住詩中的關鍵詞“鋪”、“可憐”等全方位地挖掘美、感受美,使學生在感受古詩語言美、意境美、內容美的同時,心靈也受到了震撼,又體會了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的美。
3.通過多種方式,多條渠道創設情境,引學生入“境”。在這節課的“吟誦入詩境”環節中,以幽靜空靈的《春江花月夜》一曲作背景音樂,輕訴古詩的情境,使學生把畫面上看得到和看不到的融為一體,體味到黃昏夕陽殘照的空曠、瑰麗和晚上新月初升的靜謐、安寧,從這情境中感受到美,認識到美,從而理解了美,達到“言有盡而意不盡,意有盡而情不盡”的更高境界。
4.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蓖度氲?、有感情的朗讀、吟誦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和情感體驗,還可更好地使學生領會詩的意境,加深體會詩的含義,在讀中悟“情”,在吟中入“境”,或共鳴,或陶醉,隨其悲而悲,隨其喜與喜,從而發現美、認識美,欣賞美、理解美,塑造美的心靈。
古詩《暮江吟》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作品。詩中描繪的是深秋時節從傍晚到夜晚的美麗景色。教學這首詩,首先要把學生帶到那美好的意境之中,讓他們喜愛這首詩,進而樂意學習這首詩。我是這樣教學這首古詩的。
一、讓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詩句,粗知詩中大概意思。
在讓學生了解這首詩的作者、朝代以及題意后,我讓學生帶著問題把這首詩朗讀五遍。在朗讀之前明確要求:1、要求基本會背;2、要求了解詩中寫的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的景?有哪些景物?讀完五遍后,學生基本可背下來,同時也會從詩句中了解到時間是寫深秋傍晚到夜晚這段時間的景色,地點是江面可江邊,所描寫的景物有陽光、江水、月亮、露珠。學生粗知了這些內容繼而再理解詩句就不難了。
二、利用投影片進一步了解詩中內容,為理解詩句作鋪墊。
在講前兩句詩時,我出示第二幅投影片(夕陽照耀下的江上景色)。在學習后兩句詩時出示第二幅投影片(一彎新月下的小草和露珠)然后再指導學生說出圖中有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是什么樣兒的,有了這樣的基礎,學生在理解詩句就輕而易舉了。投影片在教學中起到了綱舉目張,突破重難點的作用。
三、注重啟發,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
在教學詩句時,我首先找出詩句中關鍵和難理解的字詞,掃平障礙,繼而再理解詩句就非常容易了。如前兩句詩是“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問:“一道殘陽”指的是什么時候的太陽?(夕陽)“鋪”是什么意思?(斜照)再問:“什么時候的太陽斜照在什么地方?”學生很快可譯出:“夕陽斜照在江面上?!苯又鴨枺骸跋﹃栃闭蘸蟮慕鏁霈F什么樣的現象呢?”“瑟瑟”是什么意思?(綠色)學生又很快可譯出:“江水一半呈綠色,一半呈紅色?!焙髢删湓娢乙彩遣捎玫姆椒ㄟM行教學,由淺入深逐步啟發同樣達到了融會貫通的目的。
四、利用音響設備引導朗讀、創設情境、體會意境。
古詩朗讀同樣也要讀出感情和抑揚頓挫。除了老師示范,我還利用本課現成的朗讀磁帶讓學生連聽幾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讓學生進行朗讀,朗讀的效果的確好多了,真還有些古人吟詩的味道呢!其次老師還在古詩翻譯的基礎上再加以聯想和想象,另配上悅耳的輕音樂朗讀給學生聽,讓學生邊聽邊體會詩中的意境,這樣既能把學生帶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為學生后面能順利改寫古詩作了良好的鋪墊,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以前教學古詩大多采用串講形式,這里且不談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為采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思維活動,自主合作,帶著問題,由淺入深地學習理解詩句,更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開場白: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面試小學語文教師的13號考生,今天我試講的題目是《暮江吟》,下面開始我的試講。
師;同學們今天上課之前老師要和大家一起玩個小游戲,我們一起對對詩,一起來說說有關太陽的詩句。
師:我已經看到同學們舉起小手了,你先來吧。
師: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師:嗯,你的課下知識儲備很豐富。
師:還有誰想到了呢?你的眼神充滿了期待,那你來吧。
師: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師:不愧是我們班的詩詞小達人,這么快就想出了答案。
師:同學們平時積累的詩句可真多。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大詩人白居易,看看他是怎樣描寫日落的,請同學們齊讀課題《暮江吟》。
師:現在老師給大家示范朗讀一遍古詩,請同學們邊聽邊注意老師的讀音、停頓和節奏。待稍后老師請你們也來讀一讀。
師: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師:老師朗讀完了。哪位同學愿意當小勇士,踴躍的展現下自己呢?
師:看你充滿自信的樣子,請你來!大家說他讀的怎么樣???
師:嗯,讀的聲音很是洪亮,要是節奏能慢一點就更好了。
師:來,跟老師一起讀下這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師:還有,這個字應該是讀“瑟”,平舌音,再讀的時候要注意喲。
師:你再試著讀讀全詩。同學們,這次怎么樣???
師:是不是更好了呢,我們給他鼓鼓掌。
師:還有哪位同學來挑戰下?
師:中間的這位女生,請你!同桌,你來評價一下,她讀的`怎么樣啊,
師:你說,她讀的很有感情,語調有變化而且聲情并茂。嗯,你聽的很認真。
師:是啊,同學們,我們在讀古詩時,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把握好停頓節奏,這樣才能讀出韻味。你們再來讀讀這首詩吧。
師:現在老師給大家十分鐘的時間,請同學們前后四人為一小組,合作討論這樣一個問題:說說你最喜歡的詩句,并說明你的理由。好,開始你們的討論吧。
師:大家討論的非常激烈,特別是第一組的同學爭得面紅耳赤,就請第一組代表來說說吧。
師:哦,這兩句很有畫面感,讓你們仿佛置身于美麗的畫卷中,你的想象可真豐富。
師:那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下這是怎樣的場景嗎?
師:你看到了傍晚太陽快要落山了的時候,柔和的陽光鋪在江面上。
師:哦,還有一半是碧綠的,一半是鮮紅的。
師:嗯,這幅畫面中的顏色非常艷麗,讓我們感覺自己一種詩意。
師:看來你們是融入這份情境中了,那對于這種美景,你們有什么樣的情感???
師:嗯,很喜歡這景色。所以,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喜愛贊嘆之情啊,只有真的陶醉在其中,才會寫出這么美的詩句。
師:你們小組的感受如此深刻,那你們能帶著這樣的心情讀一讀這兩句詩嗎?
師:你們讀出了韻味,看來此刻你理解了作者,走入了作者內心。
師:還有其他想法嗎?好,第三組的同學來說說吧。
師:哦,作者寫的很美,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能具體說說嗎?
師:嗯,把露珠和月亮比作了珍珠和弓。這是不是就突出了景色生動可愛的特點吶。
師:那你能想象此時是什么樣的畫面嗎?
師:你看到了在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尤為可愛,就像一顆顆圓潤的珍珠,而那天空中的新月,就像一張彎彎的弓。
師:說的可真形象,看大家都很陶醉,同學們,想不想見見月初的新月是什么樣子???請看大屏幕,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視頻。
師:怎么樣,是不是很美呢!就讓我們邊想象畫面邊朗讀這兩句吧。
師:理解之后,同學們讀得更有味道了。同學們,就讓我們將自己想象成白居易,配著優美的音樂,再來朗讀下古詩吧。
師:你的小手舉得高高的,那你來說!
師:你說這節課跟隨作者,我們看到了傍晚落日照耀下江水的美景,感受到了作者對這里的喜愛。
師:你說的很好,但是有一個點遺漏了,大家發現了嗎?
師:沒錯,這節課,我們不僅觀賞到了美景還學到了作者的寫作方法,那就是比喻。
師:作者運用比喻使事物更加生動形象突出了事物的特點。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寫作中也能運用到這種修辭手法。
師:在這里老師為大家布置一項作業:請同學們課下用筆將這首詩描寫的情景畫出來。
師:好,下課。
略
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讀寫生字詞“瑟”,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讀出節奏。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朗讀與體會,學習比喻的修辭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
教學難點:深入體會情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請學生分享描寫太陽的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边M而引入課題《暮江吟》。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讀,糾正字音瑟,明確朗讀節奏。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說說你最喜歡的詩句,并說明你的理由。
(一)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1、能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嗎?(畫面感)。
2、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下這是怎樣的場景嗎?(傍晚太陽快要落山了的時候,柔和的陽光鋪在江面上,一半是碧綠的,一半是鮮紅的)。
3、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喜愛、贊嘆)。
4、你能帶著這樣的心情為我們讀一讀嗎?
(二)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呢?(比喻的修辭手法)。
2、你能想象此時的畫面嗎?(在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尤為可愛就像一顆顆圓潤的珍珠,而那天空的月亮是一彎新月就像一張彎彎的弓。)。
3、你們見過月初的新月是什么樣子的嗎?(視頻)。
4、讓我們邊想象畫面,邊進行朗讀。
讓我們將自己想象成白居易,配著音樂,一起來朗讀這首詩。
作業:用畫筆將這首詩畫出來。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huibaotihui/112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