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的撰寫需要考慮讀者的背景和需求,以便傳遞清晰有效的信息。在這個專欄中,我們將分享一些調查報告的寫作心得和經驗。
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尤其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和投資。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據8.8億人,相應的農村教育更應加強。為更好地了解農村教育現狀,我在假期通過走訪和詢問,對廣東地區的農村教育情況進行調查,發現農村教育出現如教育經費不足和學校負債嚴重等問題。
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農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農民對新知識的吸收及民主與法治的貫徹實行造成障礙。這不但是問題而且將是農村教育的危機。一、鄉村學校負債累累由于農村學生的學費難收齊,而教師的辦公經費又不足,很多農村學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維持學校的正常運作。有的學校為達到"普九標準"向私人借貸修建設施,等到新學年開始就從學雜費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債務。
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門不顧農村的現狀而要求一些小學、中學一定要達到"普九標準",這無異是在讓學校背負沉重的債務。更有些學校為應付上級的各種檢查,花費巨額的招待費。導致農村教育的發展變得越來越艱難,有很多農村少年兒童無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機會,造成很多農村少年兒童"望學興嘆",以致不得不離開學校。農村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發展。
三、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問題多多鄉村學校任教的老師大多是民辦教師,他們的學歷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沒有經過正規的師范教育。根據規定要轉正參加培訓考試得花一筆不少的錢,由于地方財政支出有限,教師工資又難發齊,這給教師帶來沉重的負擔。而很多鄉村任教的教師還要承擔一些攤派,如修建公路、地方報紙的征訂,這些費用全都直接從教師工資中扣除,這些攤派根本就不同教師商量,猶如強盜攔路搶劫,這些做法直接損害了教師的利益。一方面當地??茙煼懂厴I生回鄉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師工資、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無力接收,另一方面沒有經過正規師范教育的民辦教師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對學生的引導及培養造成阻礙。這就導致教育資源被浪費,而少年兒童接受知識的領域變得越來越狹窄。
四、資源分配不公平在調查中,可以看到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各政府、電力、交通等機構擁有資源支配的權力,它們利用部門所掌握的權力最大限度地實現部門利益,或從財政分配計劃中優先得到所需資金,他們的辦公室及職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資源卻少之又少,何況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優先滿足,農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資源就非常有限,遠遠無法滿足農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農村中學中我看到一種現象:籃球場是黃泥地,足球場是一塊荒田,實驗室的儀器陳舊的難以利用。如此的設施怎么進行有效的教學呢?相反在城鎮的小學,教學活動多種多樣,體育設施和其它教學設備可以說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為什么?是資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使農村少年兒童處在教育資源非常短缺的環境中,而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這不僅嚴重阻礙農村少年的發展而且使農村青年就業更難。
五、改變教育問題的策略據調查的情況,當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資金來辦鄉村教育,是不能滿足廣大農村青少年對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貧困地區由于財政吃緊還會挪用教育經費。為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我們要首先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為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迅速成立一個調查小組,查清鄉村小學、中學的負債狀況以及教師的工資問題,對因負債建校舍的,要通過財政撥款支付,使學校能較好地運轉;其次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放寬私人投資辦學,來補充政府投資教育的不足,建立一個機制對農村教育投資監督。再次,教育管理權限下放學校,增加學校的決策權,并向學校提供良好的辦學環境。
在我國城鄉之間,每天流動著上億農民,農民工已經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而在這些農民工的身后,有著數千萬未成年的子女。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鄉之間的特殊群體,他們的教育問題也是這些流動農民的心頭之痛。農民工子女的教育是當前農村和城市義務教育中的難點之一。農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問題,也是黨和政府高度關注并著力解決的問題。并且隨著市場化、工業化及城市化的發展,我國將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從農業轉到非農業,從農村轉到城鎮,流動農民及農民工子女的數量將不斷增加。農民工子女是一個數量龐大且不斷增加的群體,其權益保護不容忽視。我們對長沙市馬王堆等中學部分農民工子女及其家長展開了問卷調查,學生年齡段為13—16歲。
在我們的調查過程中發現農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權利上仍存在一些問題。對農民工子女發出的100份調查問卷中發現,70.41%的孩子是在家長先行安頓好后再到城市的,56.12%的孩子是與父母一起住,并有穩定住房。這其中可以看到近幾年在農民工子女的生活環境的上已有所改善。但在針對家長的問卷調查中同時顯示,受訪農民工夫妻雙方都在外務工的占58.33%,經常更換地點租房的占37.5%。有4.17%的家長表示其子女曾有過停學或休學的情況。在農民工子女擇校時,16.67%的家長表示“做了多方面努力學校才接受”,4.17%農民工表示孩子在選擇學校時曾“遭受到學校拒絕”且情況很嚴重。并且在有的學校甚至存在“擇優錄取”的現象,這也是農民工子女入學面臨的一個障礙。農民工是流動人口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以從事體力勞動為主,經濟收入微薄,社會地位較低,主要來自經濟相對落后、文化相閉塞的偏僻農村,是一個社會弱勢群體。農民工進城務工具有就業不穩定、住所不固定的特點。在我們的調查中,與父母一起無穩定住房的比例也占到了40.82%。這些都揭示了農民工子女在城市求學中存在的種種十分艱難的問題。城市外來人口的增長速度超出了許多城市公辦學校的承受能力,民辦學校仍是解決農民工子女上學的一個主要渠道。而因為涌入學校的農民工子女迅速增多,教育資源不足導致很多公辦學校難以敞開接受全部前來報名的農民工子女。民辦學校的教育條件又令人堪憂。此外,在入學問題上,費用是首當其沖的。在針對家長的`問卷調查中顯示,24名家長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樣的待遇”。25%的家長認為學雜費用收費較高,4.17%的人提出有學校收取借讀費或贊助費且費用偏高。按照現行標準,農民工子女不管上什么學校,都是要交費的。在公辦學校借讀,要交借讀費。至于私立學校,收費標準不一,也不透明,很難統計。在費用問題上農民工子女的教育面臨三大難問題:就讀私立學校費用太高,一般家庭根本無法負擔;就讀公辦學校卻因為戶口的問題,使得孩子根本不能和同齡人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權利;第三是一些為農民工子女專門辦的學校卻因為工商部門對于學校的定性和自身辦學經費的問題而常常出現運轉困難,這一類學校的本教育質量也難以保證。而在是否愿意將孩子送入政府開設專門的農民工子女學?;蛘邔W校建立專門的班級問題上,37.5%的家長愿意,41.67%家長表現為無所謂的態度,20.83%的家長明確表示不愿意。而33.67%的孩子表示愿意入讀此類學?;虬嗉?,52.04%表示無所謂,有14.29%明確表示不愿意。
盡管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度都充分考慮了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盡管許多城市的主管部門都在承諾著手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但實際上都收效甚微。農民工子女教育困難的原因究竟在深層次的體制矛盾上體現在哪些方面,我們的看法是:
首先,許多地方在計算經濟發展總量或列舉政績的時候,基本上是以本地常住人口作為基數。如果增加了農民工的子女教育,既要增加財政投入的支出,還要拉低已經被人為高估的教育水準,影響到部門的政績和形象。因此,當地主管部門只得采取排斥和關閉的辦法,以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
其次,出于對農民工進城數量增加的擔憂。近年來,人們已經逐步習慣于單身農民工在城里就業。因為他們只提供廉價勞動,來去自由,由于沒有子女和家庭的負擔??墒且坏┮呀鉀Q農民工的子女教育問題作為城市政府必須要解決的日常工作,直接導致的現象就是,農民工家庭的整體進入。那么城市政府要解決的就不僅僅是教育問題,還要涉及到他們的住房問題、社會保障問題以及就業問題,甚至對于城鎮公共設施供給的壓力。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鄉教育發展極不平衡。農村教育明顯落后于城市教育。我國農村有著9億人口,其教育的發展直接關系到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整個國家的進步。為了了解當前農村教育現狀,四川農業大學文法學院的同學深入大邑縣金星鄉,進行了實地調查。調查以問卷和訪談的形式進行,并得出如下調查結論。
一.調查中農村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農村經濟比較落后,教育與城市相比有著較大差距。
農村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農村財政比較緊張,各種經費特別是教育經費是嚴重的不足,從而導致農村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難以實現。農村學校的環境相當艱難,農村學校教學和辦公環境、教學儀器、試驗設備、圖書資料與城市學校相比有著天壤之別。就拿英語來說,城市學校的英語教育遠遠強于農村,很多農村小學的孩子根本沒有上過英語課,這就在起點上落后于城市。
2.農村師資力量不夠。
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普遍偏低,很多師范學校畢業的人不愿意到農村教書,農村教師素質明顯低于城市,加之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限制著農村師資力量的調整。農村學校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是民辦轉公辦或村聘教師,學歷不合格,沒有經過正規的師范教育。憑經驗施教,觀念落后、教法陳舊。加之學校給教師提供外出學習培訓、交流的機會少,多數教師不能進行教育科研和教學改革。教師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教師隊伍整體存在著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缺乏創新意識等問題。面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面對新課程改革,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
3.農村家庭因素影響子女教育問題。
首先在于農村,家庭條件本來就有限,他們的父母文化水平也不高,只有學校在教育著孩子們,一回到家中就是無人管教了,孩子們只在學校里學習而到了家中基本上就是玩了,這樣一來就影響了孩子們的學習成績。
同時也受傳統愚昧的影響家長們都認為讀書無用而排斥教育,一些貧困地區地理位置僻遠,與外界社會聯系甚少,世代相傳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依然盛行。不少人思想觀念陳腐,認為孩子在家勞動是天經地義的事,而送孩子去上學是一大損失;而又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在大學生就業整體不樂觀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負著很大債務學習的農村孩子,一旦畢業就無法找到一個合適的工作,相對而言對于他們較高的教育風險投資就得不到回報。而農村教育的出口又被堵死或不暢,即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出口有限職業教育極不發達,導致學了知識在農村基本沒有什么用處,使得農村“讀書無用”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少孩子連小學都沒有畢業。
其次,由于受市場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大量的農民涌進城市務工,成為我們所說的“農民工”。于是并出現了大量的“留守生”和“代理家長”。由于子女和家長長期的分離,在生活、學習等方面都受到影響,尤其是親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子女的這一群體存在著巨大的心理創傷,性格也變得較為孤僻,學習成績下降。
隔代撫養有一個最大的缺點是:老人力不從心。這主要在于上一代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并且年老多病,通常都不能有效輔導孩子的功課。還有就是老年人往往更容易縱容、溺愛孩子,管教不嚴,這使得孩子不良學習和行為習慣較為突出;再加上與長輩的溝通不足,使得老年人不易了解孩子的內心思想,不易察覺孩子的不良思想苗頭,難以盡到對孩子的教育管理,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養成和提高。
其次,就是學校和家長的溝通,這使教育嚴重的脫節。由于家長外出打工,學校不能與家長溝通,甚至學生的作業都沒有家長簽字,不了解學生動態,缺乏互動,不利于共同教育培養下一代。也導致學生不愛參加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也很少主動回答老師提問,他們的性格內向,社交意識和能力較弱。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不愿與老師交流、溝通;由于缺少家庭的約束,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厭學、逃學、甚至綴學,學生們的學習成績也普遍偏低。在這樣的環境中,這些學生也就成為了犯罪和受侵害的高危群體了。在缺乏約束下,學生易養成自由散漫的習氣,時間觀念差,愛遲到、曠課,喜歡進網吧和游戲廳。父母的行為也對子女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一些農民進城務工后改變了職業和生活方式,從而價值觀發生了變化,在對金錢、家庭的態度上畸變,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
1.農村經濟發展落后是農村義務教育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
農村留守兒童一個特殊群體。
所謂農村留守兒童,就是指隨著大量農村成年男女向城鎮轉移就業,而多數人沒有攜帶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許多的農村兒童遠離雙親或單親,成為農村家庭的留守兒童,多數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監護。隨著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而在農村出現的“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視和十分關注的社會群體。
農村留守兒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只有因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現臨時監護人學習輔導不力,生活照顧不周,親子接觸缺失等現象困難。
但已有調查表明,由于遠離雙親,缺乏來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親情呵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些留守兒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嚴重斷層或缺位,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對留在家鄉的子女疏于照顧,無法認真履行監護的職責,使孩子失去應有的安全保障,農村留守兒童被拐賣,受到意外作害,失學輟學等現象時有發生。由于缺少親情關懷和應有的家庭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在思想、行為和心理的成長發育中比較容易偏離正常軌道。
一方面,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不高,調查中發現,部分農民工潛意識里認為,農村孩子學業有成的不多,將子女的學業定位在完成人年義務教育上,將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過問甚少,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較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上弊端也較多。加之他們還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和學習。
由于外出務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數較少,與留守子女聯系少,對于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而青少年處于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另外,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比例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監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
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造成親情欠缺,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點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同時,根據調查和座談情況看,大多數留守兒童表現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憂慮。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齡越大,越表現出對家庭和父母關懷的強烈要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際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作求助,學習成績等方面發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
數據顯示留守兒童監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發生了許多煩惱與沖突,這時,他們需要親近暢通傾訴,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種情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引發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封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
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行為發生在文化程度上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采取認可態度。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現許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質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經常遲到、早退、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吧和游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對留守孩子的種種行為問題,監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
建立農村社區兒童少年教育和監護體系,充分發揮農村的教育作用。兒童少年的教育歷來是家庭、學校與社區共同的責任,目前,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由于很大部分沒有建立相關的兒童少年教育組織,使農村在兒童少年的教育與成長發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來那種穩定的由家長親自伴孩子走兒童少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父母短期、長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將越來越多。這樣,兒童少年的監護與教育的責任就幾乎全部落在了學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只有全部時間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時間大部是在家庭和社會度過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建立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指導站、鄉村教育機構就顯得尤為迫切,同時,現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農村教育和監護體系的可能性和基礎。
從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變家長外出的方式和親子溝通方式,從調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雙雙外出,則對子女學業成就的影響就比較大,但是如果有一個在家,則影響相對就要少得多,建議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孩子已經上學,而又沒有相當的人作為監護,最好就留一個在家監護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保證家庭教育完整性,這樣家長可以和學校保持聯系。共同承擔起教子責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帶到務工所在地上學,便于教育,如果條件不允許,則要改變與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注意時間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與孩子經常性的聯系,并對孩子的情況非常熟悉。具體來說,一是在溝通時間與機會就比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連貫性;二是在溝通的內容上,不能只學習、考試,更多的關心他們的生活心理與情感,更多的關注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為;三是在交流溝通的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系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
農村留守兒童,是兒童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農村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建設者,他們能健康成長,不僅涉及千家萬戶的幸福,更關系著全民族素質的提高,關系著光和國家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解決好這一人口城市化、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現象,已在為一項緊迫任務。
如此,留守兒童很難得到父或母貼身的愛和關懷,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傳真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上的幫助,在他們的意識里,父或母是一個長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孤獨的,他們的成長是寂寞的,他們的價值觀是模糊的。
這個時代的孤兒由于長期被托養或寄養,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內向,情緒消極,膽小怕事,自覺性差等,由于老人溺愛或親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他們學習成績普遍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文檔為doc格式。
。
為更好地了解農村教育現狀,我在假期通過走訪和詢問,對廣東地區的農村教育情況進行調查,發現農村教育出現如教育經費不足和學校負債嚴重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農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農民對新知識的吸收及主與法治的貫徹實行造成障礙。這不但是問題而且將是農村教育的危機。
由于農村學生的學費難收齊,而教師的辦公經費又不足,很多農村學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維持校的正常運作。有的學校為達到"普九標準"向私人借貸修建設施,等到新學年開始就從學雜費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債務。
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門不顧農村的現狀而要求一些小學、中學一定要達到"普九標準",這無異是在讓學校背負沉重的債務。更有些學校為應付上級的各種檢查,花費巨額的招費。導致農村教育的發展變得越來越艱難,有很多農村少年兒童無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機會,造成很農村少年兒童"望學興嘆",以致不得不離開學校。農村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發展。
鄉村學校任教的老師大多是民辦教師,他們的學歷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沒有經過正規的師范教育。根據規定要轉正參加培訓考試得花一筆不少的錢,由于地方財政支出有限,教師工資又難發齊,這給教師帶來沉重的負擔。而很多鄉村任教的教師還要承擔一些攤派,如修建公路、地方報紙的征訂,這些費用全都直接從教師工資中扣除,這些攤派根本就不同教師商量,猶如強盜攔路搶劫,這些做法直接損害了教師的利益。一方面當地??茙煼懂厴I生回鄉任教,但當局由于教師工資、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無力接收,另一方面沒有經過正規師范教育的民辦教師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對學生的引導及培養造成阻礙。這就導致教育資源被浪費,而少年兒童接受知識的領域變得越來越狹窄。
在調查中,可以看到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各當局、電力、交通等構擁有資源支配的權力,它們利用部門所掌握的權力最大限度地實現部門利益,或從財政分配計劃中優先得到所需資金,他們的辦公室及職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資源卻少之又少,何況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優先滿足,農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資源就非常有限,遠遠無法滿足農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農村中學中我看到一種現象:籃球場是黃泥地,足球場是一塊荒田,實驗室的儀器陳舊的難以利用。如此的設施怎么進行有效的教學呢?相反在城鎮的小學,教學活動多種多樣,體育設施和其它教學設備可以說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為什么?是資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使農村少年兒童處在教育資源非常短缺的環境中,而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這不僅嚴重阻礙農村少年的發展而且使農村青年就業更難。
據調查的情況,當地當局拿出的有限資金來辦鄉村教育,是不能滿足廣大農村青少年對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貧困地區由于財政吃緊還會挪用教育經費。為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我們要首先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
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為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迅速成立一個調查小組,查清鄉村小學、中學的負債狀況以及教師的工資問題,對因負債建校舍的,要通過財政撥款支付,使學校能較好地運轉;其次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放寬私人投資辦學,來補充當局投資教育的不足,建立一個機制對農村教育投資監督。再次,教育管理權限下放學校,增加學校的決策權,并向學校提供良好的辦學環境;對農村教師問題要切實做好改變教師的素質,加大師資力量并進行良好的培訓,提高師資水平,建立良好的師資隊伍,對不合格的民辦教師給予辭退,招收有大專學歷的畢業生回鄉任教,同時對教師的福利等問題要根據實際給予改善。最后是加大農村教育資源分配,當地當局應該把農村教育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在分配資源時著重加大農村教育的經費,為農村教育提供土地資源和其它的設備。
在當前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良好環境下,我們對高校畢業生進行走訪,普遍可聞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我們不禁要問:難道真的是大學生人才飽和,市場消化不良嗎?不是,而是當前的高校教育缺乏現代市場營銷意識在動態環境下,應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高校教育結構,適應市場經濟需求提升教育質量,增強學生創新與實踐技能。
材料:xx市“xx年院校畢業生春季雙向選擇暨專業人才交流大會”,用人單位提供6000職位,共吸引了超過8萬人次的大學畢業生進場角逐。80000∶6000的比例,出現人才飽和嗎?與此截然相反,深圳技能人才3年后缺口將高達38萬。兩相對比,耐人尋味。
從上述材料可反映:一方面,畢業群體大幅度增加,但近五年學生就業率基本上低于70%,就業率低下;另一方面,人才消費市場技能人才緊缺,市場供應不足,那么為何會出現市場供需不對稱,人才假飽和現象呢?我們可以從幾方面進行分析。
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產業結構整體發生快速轉變,并且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經濟增長的加速而日益發展和不斷完善。經濟增長和結構轉換加速,第一產業發展在持續減弱,第二產業依然增強,第三產業得到快速增長,產業的升級與教育體制及結構的轉變是密切相關的,教育對人才的培養需要針對產業的發展需求,在動態環境變化中,進行持續的教育改革,培養切合實際需求的人才。
另一方面,教育結構需與市場同步在學生教育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相同的科目,相同的老師講的還是以前的東西,甚至講義一字不變,只是聽的學生不同罷了,這樣的靜態教育,學校如果賣個錄音機豈不是更省成本嗎?市場在不斷變化,產業在持續升級,相應的學生教育應該與時俱進,同步發展,甚至超越發展!
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模式發生改變,由原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人才的消費由市場經濟杠桿進行調節,企業的用人方式講成本,求實效,講投資與回報,人才的需求是希望幫助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尤其是民營企業的”拿來主義”,不僅僅是期望人才的綜合素質,還需具備實踐技能,拿來就可上崗實用比如:人才交流市場的應屆畢業生常聽到的詞語是”有工作經驗嗎”,其實質內涵是學生是否具備實踐操作技能。
通過上述分析,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做出具體調整呢?
首先:高校定位要清晰。
高校也是企業方式的一種,不同的是其生產的產品特殊是企業就要有清晰的市場定位根據現代市場營銷理念,以市場為中心,選擇清晰的市場定位策略。
其一:產品策略根據行業的需求,針對性的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其二:品牌策略:打造市場知名品牌,擁有高技術,高素質,高質量的產品;其三:差異化策略:比如同中求異,避免同質化現象過于嚴重,打造局部優勢,建立區域性強勢品牌院校,突出個性化塑造,建立專長突出院校,樹立成本優勢,為市場提供低成本,又實用人才等。
其次:建立市場調研,跟蹤,反饋機制。
一方面,把握市場消費需求與用人單位互動,了解消費需求,培養適合市場消費的人才;一方面提升教育質量從素質,理論,實踐等多方面入手培養;還要以市場為中心引導教育方向根據市場需求,建立就業營銷中心,營造消費需求。
綜上所述,高校教育需加快適應市場經濟社會需求步伐,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加快教育結構調整,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增強學生創新與實踐,以有利于改善學生就業問題。
近幾年,我國農村出現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p>
所謂農村留守兒童,就是指隨著大量農村成年男女向城鎮轉移就業,而多數人沒有攜帶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許多的農村兒童遠離雙親或單親,成為農村家庭的留守兒童,多數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監護。隨著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而在農村出現的“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視和十分關注的社會群體。
留守兒童問題不容忽視……農村留守兒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只有因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現臨時監護人學習輔導不力,生活照顧不周,親子接觸缺失等現象困難。
但已有調查表明,由于遠離雙親,缺乏來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親情呵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些留守兒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嚴重斷層或缺位,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對留在家鄉的子女疏于照顧,無法認真履行監護的職責,使孩子失去應有的安全保障,農村留守兒童被拐賣,受到意外作害,失學輟學等現象時有發生。由于缺少親情關懷和應有的家庭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在思想、行為和心理的成長發育中比較容易偏離正常軌道。
(一)學習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不高,調查中發現,部分農民工潛意識里認為,農村孩子學業有成的不多,將子女的學業定位在完成人年義務教育上,將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過問甚少,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較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上弊端也較多。加之他們還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和學習。
(二)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務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數較少,與留守子女聯系少,對于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而青少年處于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另外,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比例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監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
(三)缺乏親情。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造成親情欠缺,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點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同時,根據調查和座談情況看,大多數留守兒童表現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憂慮。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齡越大,越表現出對家庭和父母關懷的強烈要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際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作求助,學習成績等方面發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
(四)心理障礙。數據顯示留守兒童監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發生了許多煩惱與沖突,這時,他們需要親近暢通傾訴,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種情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引發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封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
(五)行為偏差,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行為發生在文化程度上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采取認可態度。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現許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質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經常遲到、早退、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吧和游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對留守孩子的種種行為問題,監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
建立農村社區兒童少年教育和監護體系,充分發揮農村的教育作用。兒童少年的教育歷來是家庭、學校與社區共同的責任,目前,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由于很大部分沒有建立相關的兒童少年教育組織,使農村在兒童少年的教育與成長發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來那種穩定的由家長親自伴孩子走兒童少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父母短期、長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將越來越多。這樣,兒童少年的監護與教育的責任就幾乎全部落在了學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只有全部時間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時間大部是在家庭和社會度過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建立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指導站、鄉村教育機構就顯得尤為迫切,同時,現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農村教育和監護體系的可能性和基從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變家長外出的方式和親子溝通方式,從調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雙雙外出,則對子女學業成就的影響就比較大,但是如果有一個在家,則影響相對就要少得多,建議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孩子已經上學,而又沒有相當的人作為監護,最好就留一個在家監護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保證家庭教育完整性,這樣家長可以和學校保持聯系。共同承擔起教子責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帶到務工所在地上學,便于教育,如果條件不允許,則要改變與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注意時間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與孩子經常性的聯系,并對孩子的情況非常熟悉。具體來說,一是在溝通時間與機會就比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連貫性;二是在溝通的內容上,不能只學習、考試,更多的關心他們的生活心理與情感,更多的關注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為;三是在交流溝通的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系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
近年來部分農民外出打工,將孩子留給家中的老人或親戚代養,由于缺失正常的家庭教育,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心理問題增多,學習成績下降等方面。農民工留守子女的權益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長發面存在的問題正日益凸顯,成為、家庭、社會的一個管理難題,亟待引起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本文通過調查問卷分析農民工留守子女教育的主要問題,并提出自己的意見看法及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字。
引言。
在我國城鄉之間,每天流動著上億農民,農民工已經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而在這些農民工的身后,有著數千萬未成年的子女。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鄉之間的特殊群體,他們的教育問題也是這些流動農民的心頭之痛。農民工子女的教育是當前農村和城市義務教育中的難點之一。農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問題,也是黨和政府高度關注并著力解決的問題。并且隨著市場化、工業化及城市化的發展,我國將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從農業轉到非農業,從農村轉到城鎮,流動農民及農民工子女的數量將不斷增加。農民工子女是一個數量龐大且不斷增加的群體,其權益保護不容忽視。我們對漢中市城固縣原公鎮部分農民工子女及家長展開問卷調查,以了解農民工自己怎樣看待這些問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產生,有一個隨農民工規模不斷擴大而日漸積累的過程。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經濟加速發展,農民工的規模更加塣大,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xx年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11823萬人,隨同父母進入城市的6至14歲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達到700萬人,留守在家的兒童2200多萬。于是,農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問題成為城市中的熱點社會問題,市民也高度關注。
我們的調查問卷主要涉及幾個問題:農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情況;農民工子女在學校中的受教育情況;留守子女的教育中所遇到的困難和阻礙;家長對學校和社會的期待等。
調查中我們發現,被調查者對于其中幾個問題的回答基本一致。幾乎所有的被調查者都認為農民工子女應該和本地孩子一起上公立學校;農民工子女相對于本地孩子存在不夠自信的心理態勢;當家長無力支付子女學費的時候學?;蛘畱o予幫助。另外,有接近90%的被調查者對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非常關注,他們了解這些問題的途徑主要是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報道,以及與別人的聊天。有71%的家長認為應該讓農民工子女在現居住地上學,讓孩子留在身邊以方便照顧。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們都很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由于文化程度受限制,學習環境不好,經濟能力有限,溝通不夠等原因,大多數受訪者的家庭教育狀況并不理想,449%的父母偶爾輔導他們的學習,而51%的家長從不對孩子的學習進行輔導。只有11%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家庭是學習型家庭。但是,作為家長,他們也非常希望能夠幫助子女或與子女共同學習。通過對問卷的分析,我們出我國農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現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與父母缺乏溝通,親情缺失,心理問題突出。
“留守兒童”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孩子心理上感覺被遺忘了,因此非??释玫酱笕藗兊年P注與愛護,而大人們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忽視了他們的需求,久而久之,有些孩子可能就由此越來越封閉、孤僻;而另一些孩子對于這種情況可能就會采取一些極端的方法,比如故意做一些調皮搗蛋的事情,實際上他們這樣做也并非出于惡意,其目的很單純:引起大人們對他們的關愛、重視。而一旦他們出現了這種情況,大人們的反應多會是生氣,繼而可能就是打罵,而很少會想到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關愛,給他們以親情的撫慰。而孩子得不到其所需之后,可能會做出更加出格的事情來,由此進入一個惡性循環,長此以往,對于孩子的發展就非常不利。
二、監護不能落實。
“留守子女”中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監護占56%;無人監護占26%;其他親戚監護占18%。隔代監護,一是心理代溝太深,祖孫難于溝通,二是祖輩過度溺愛,百依百順,三是沒有教育理念;親戚監護,日子一長,孩子或多或少有過失,只要親戚批評責備,他們之間就有可能產生心理隔閡,嚴重的甚至鬧矛盾;沒有人監護,不僅這些孩子心理沒有安全感,而且很多事情就有可能因拿不準主意而失誤。
三、學習壓力大。
調查發現“留守子女”的學習成績明顯偏差,成績排名中,留守子女只占優秀生的10%,而差生當中有70%都是留守子女。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監護人的文化程度偏低,不能對孩子進行及時的輔導;其次,家庭中的學習氛圍不濃,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夠重視,多采取放任的態度,認為只要孩子不調皮就好;再次,教育方法落后,家長不注意與子女的溝通,訓斥多表揚少,往往以命令職責的形式教育子女,其實簡單粗暴的方式不但難以收效甚至適得其反。
同樣,我們對造成農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諸多問題的原因也進行了分析。城市農民工在城市階層中屬于弱勢群體,對農民工子女來說,實際上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受教育的公平環境,農民工子女在接受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機會的不平等;受教育的途徑有限,公辦學校容納量有限;農民工子女受教育保障制度缺失等等。
很顯然如果農民工子女繼續留守得不到很好教育的話農民工這個階層與整個社會的脫節就會越來越嚴重這對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進步也是十分不利的。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廣泛力量的密切配合。了解了農民工留守子女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原因后,我們針對這些問題的對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政府要高度重視對留守兒童教育的責任。
區新農村建設、農民工工作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各部門工作規劃。
二、家庭和學校密切配合,高度重視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對于父母來說,家庭教育的內容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上,而更應該從情感的角度去關心和愛護他們。農村學校應該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職權和職能范圍內,加強對留守子女的關心呵護。針對留守孩子的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問題,學校應該加以正確的引導。同時,家長與學校應該加強溝通,了解他們各方面的表現。
三、整合社會資源,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開展各種形式的關愛“留守學生”工作和主題活動的宣傳活動,開展愛心募捐、義務家教、藝術培訓、心理咨詢等關愛活動,更大程度地動員社會各界支持關愛行動,動員更多的社會公眾參與關愛留守學生志愿服務活動。
營造一個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環境,對于家庭、學校和政府來說,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應措施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才能使“留守兒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讓他們和同齡人一樣健康快樂的成長進而使外出務工人員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的現代化建設。
參考文獻。
1郭燕聶,王永華;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及對策分析,中國電力教育,20xx。
3熊正財,李作紅;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之我見,20xx。
對家長問題的一些思考:
(1)家長沒有家教意識。絕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3)家庭影響大于學校。家長們希望孩子們能考出去“將來出息會大一點”,“將來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調查卻發現沒有一個家長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主要抓以下幾點: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屬于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初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復合型人才。
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初中進行初中后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是從調查情況看,在我們當地,學生家長及教師對此卻不以為然。原因還是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不緊密,就業渠道不暢。調查中一位校長說到,他曾經去青島考察過,青島的職業教育培養培訓的都是緊缺人才,畢業后都能找到工作,職業教育很受歡迎。因此實行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符合農村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
3.解構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機構。
私立學校應該是一種補充、激活農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們當地農村,私立學校幾乎沒有。最終使我們的教育成為獨家經營,始終處于“老大”地位,傳統、封閉、死守教條,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藥。因此應大力支持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以切實擴大高中的辦學規模,解決農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頸問題,緩解升學的巨大壓力。
中國70%的人口在農村,農村(含縣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高達1.6億。然而農村中小學教育的現狀并不理想,反而面臨著諸多問題與困難。在沙河農村,雖然絕大多數家庭通過各種途徑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數孩子因家庭貧困,未圓上高中、考大學的夢想?,F代社會倡導人們關注弱勢群體,這些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孩子們應該得到社會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助他們圓自己的讀書夢想!我呼吁各級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都應意識到發展農村教育的迫切性,給予農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優秀的教師吸引到農村中小學去,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的穩步推進,民工的身影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里。城市的繁榮和鄉村的滯塞造就了大批的城市候鳥,并因著其特殊的工作和生存環境而體味著別樣的喜怒哀樂。
城市的第二代移民——民工的孩子則因為義務教育體制、戶藉制度及相關的政策法規尚未完善等原因,求學的問題受到種種障礙和限制。
在北京,雖然教育主管部門在民工子女教育方面措施比較到位,但由于費用等問題,民工子女在入學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取消借讀費后,因財政沒有補助資金,這一矛盾更顯突出。城市學校多以非學區戶口和學生容量已滿為由拒收農民工子女,而民辦學校較高的收費又使農民工家庭難以承受,致使一些農民工子女失學。
北京市教委和民政局規定,需要父母中有一方持有北京市的正式常住戶口,其子女開具《子女關系證明信》后就可免費借讀本市中小學,按有本市正式常住戶口的學生對待。這樣的情況下,外地來京的民工子女要想在北京進入城市學校就讀,必需交納昂貴的借讀費。
從秦皇島來京務工的小張夫婦,七歲的女兒正是入學年齡,按照北京小學生就讀的相關政策,夫妻倆既沒有北京戶口又沒有房產證明,不符合北京入學規定的幾種情況,被答復為應回戶籍所在地就讀。夫婦倆求熟人幫忙,再三申請為了不讓孩子作留守兒童,給孩子一個陽光健康的心態,希望進入所在暫住地相近的小學入學。最后接到答復為可按暫居地相對就近入學,具體向暫居地附近小學或所在區教育局申請,必須交納借讀費一萬兩千元,即每年兩千,一次交清六年費用。
小張夫婦在北京打工,丈夫開車給一家餐館送貨,每月五千元的收入,妻子沒有工作,只負責一家人的飲食起居和日常家務。月工資五千元除掉房租每月一千元、生活費及其它各種費用兩千多元,實在所剩無幾。一萬兩千元對夫妻倆來說實在不是小數目,而且還是最低的借讀費,按學校質量條件等,多的可達三萬六千元。
夫婦倆反復合計,為了女兒有個更好的未來,不像父母這樣四處漂泊著謀生存,首先要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是有句話這樣說嗎:如果嫌受教育太花錢,那么就嘗嘗無知的滋味。小張夫婦皆為初中畢業,只能靠簡單的技術活和繁重的體力活賺取低廉的生活費,對女兒未來的希望是能像城里人一樣,坐在寬敞的辦公室里寫寫算算,既輕松又體面,別像父母一輩子給人打工,累死累活不說,還要受到種種不公正的待遇。
一萬兩千元最后由小張夫婦從老家的親戚處借來,夫婦倆大概需要兩年的時間才能還清這筆費用。至于北京戶口和房子的問題,從來是不敢想的,唯一的打算就是讓女兒把書讀好,再有就是多攢點錢。談到女兒在京入學的問題,夫婦倆一致苦笑:難!并且還有后顧之憂:作為流動人口,能否讓女兒在北京完成小學教育還是一個未知數。
在城市的大環境中,農村孩子和城里孩子集中在一起,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他們融入城市,同時也造成了另一種岐視。
多數市民不愿子女與民工娃同班,有的家長聽說孩子與民工子女同班,找到校長和老師表示不同意,有的甚至不惜花費代價將孩子轉走,留下的也囑咐孩子盡量不要跟民工娃接觸,他們認為這些農村孩子生活習慣不好,骯臟頑劣野蠻好斗。只有很少一部分家長認為和農民工的孩子一起讀書有好處,民工子女的刻苦、勤勞和儉樸的精神值得城里孩子學習。
大多城市學生表現出不喜歡和民工孩子在一起玩耍,理由是民工孩子不講衛生、生活習慣較差,在一起沒有共同語言。
對老師而言,教育民工的子女各方面都費心。首先在思想上,由于父母從小沒有給孩子理想的教育,很多學生沒有遠大的目標。在他們眼里,父輩沒文化照樣在城里掙錢。學生潛意識中已存在這樣的思想,所以在他們生活中,找不到可以學習的榜樣,讓人覺得很可怕。農村學生的文明習慣更讓老師操心。例如農村孩子在教室隨地吐痰后用腳去擦,老師就提醒他今后注意不要亂吐,結果這位學生很無辜地辯解:我用腳將它擦干凈了。有位老師感慨地說,“類似的這種事情還很多,很多城市孩子從小就養成的習慣,農村娃娃得從頭學。我們還要擔負他們幼兒園就該培養的文明禮儀習慣?!?/p>
而對民工子女來說,在城里的生活過得并不愉快。讀書改變命運、知識成就未來的口號消除不了許多民工子女的迷茫,父母每天忙于生計,對孩子疏于管理。艱苦的生活條件、低廉的家庭收入,與城市孩子生活在一起被放大了自身存在的很多差距,這讓不少農村孩子情結低落自卑,從而導致學習成績很不理想。
那些在親人眼里聰明可愛的農村娃,在城里孩子面前顯得遲鈍、木訥、愚笨,城市的冷漠和岐視過早地投射在他們身上,使他們變得敏感、易怒,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自尊心會產生強烈的反彈,在渴望尊重和平等的同時加重對城市的陌生和疏遠。
小王夫婦的兒子明明在父母進成打工后的第二年轉入了省城的某小學讀書,九歲讀一年級在農村老家是最普遍和正常的現象,但城里的孩子大多上學早,七歲讀一年級為多,還有部分孩子六歲就上了一年級,這樣明明在班里就是年齡最大的一個學生。由于個頭大、成績差,同學們暗地里稱他為“傻大個”,下課不喜歡和他玩耍,作游戲時也沒有人和他一組。
來自蘇北的小王夫婦在省城奮斗三年多了,小王主要做一些零活,早晨在都市人還處于夢中的時候,把一瓶瓶新鮮的牛奶小心翼翼放進一家家的奶箱里。太陽高懸天空的時候,不王又變成了一位送水工,來時一桶水甩上肩膀,走時拎著空桶步履匆匆。每天多時要干十來個小時,少時也要三五個小時。小王的妻子也要出門做事,自己經營著一個水果攤,每天早起上貨,晚上點燈時分回家。夫婦倆沒有時間和精力照管兒子的生活和學習,經常是早起出門時兒子還在睡夢中,只好請老鄉幫忙照顧。至于城里孩子每天上下學有家長接送、兜里各種新鮮的零食、時髦的玩具,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地關愛和體貼,明明基本上是享受不到的。
同學的嘲笑、老師的白眼、家長的疏忽,使得明明完全厭倦了這種在學校受了委屈無處可訴,回到家里還是一個人對著墻壁的生活,孤獨自卑的他幾次和父母說要轉回老家上學,問他為什么要回去,明明低著頭說:不想在這里被人看不起,就是想老家。說得小王夫婦唯有難過的份。
和同齡的城里孩子相比,民工子女的基礎教育相對落后很多。英語、電腦、圍棋、游泳等名目繁多的暑期興趣班,幾乎每個城里的孩子都參加過,而民工的子女幾乎想都沒有想過。在農村,學齡前的兒童大多是認識幾個拼音和簡單的漢字,至于鋼琴、美術、舞蹈等方面的培養基本沒有,更不會要求孩子們學普通話,來自生活環境的影響對孩子們日后的教育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從起點上他們就遠遠地落在了城市孩子的后面。
老家在東北的小何夫婦來秦皇島打工兩年多了,小何在家具店賣家具打工,丈夫給家具公司做飯,家庭一個月平均收入20xx元,房租加孩子上學就得1500多元,九歲的女兒在秦市某小學讀二年級。本來女兒就近上了學,應該是最讓夫婦倆省心的事,無奈女兒的成績讓他們很難露出滿意的笑臉。
秦市小學從一年級開設英語課、微機課,對于當地孩子來說,這點課程不算什么問題?,F在的城里家庭電腦基本得到了普及,多數孩子學齡前在幼兒園里就簡單地學過日常的英語單詞,對微機的操作因著家里電腦的普及也相對熟悉,可以說這兩門課程對當地孩子來說是輕松和有趣的。
但在小何的女兒這里,英語和微機是最令其頭疼的課程,以致于達到了恐懼和厭煩的地步。剛入學時,女兒一口東北小村的方言讓小伙伴們很快就不再和她一起玩耍,甚至連同桌也笑話她講話像噎著了一樣,舌頭硬得很。更要命的是英語單詞的讀音恐怕只有她自己能聽懂,老師曾戲問她:你說的這是哪國英語?引起全班同學哄堂大笑,活潑聰明的女兒從此害怕并討厭英語,當然英語成績也是差得很。
第一次上微機課,老師教給學生開關機、用小畫筆作畫等簡單的操作技能,別的同學幾乎沒用聽就熟練地操作起來,小何的女兒卻緊張地連開機也不敢,她不明白這臺小小的儀器上怎么會有那么多的功能。城里的孩子笑她笨,她仿佛也覺得自己真得很笨。
提到這些,小何無奈地說:城里孩子條件好,家里有鋼琴、電腦,周末參加作文班、美術班,而我們哪有那樣財力和精力?我有時下班后教孩子背古詩、給她講算術,但對于英語、微機等實在是力不從心。至于普通話,你看連我自己也講不好,更別說教她了。
談及女兒的未來,不容小何樂觀:女兒的東北口音很重,還不太會普通話,也沒人教她,經常說什么也聽不懂,有時候問她什么,只會點頭、搖頭,與人溝通較少。老師說她經常一個人遠遠地望著同學們游戲,滿眼的羨慕。當有同學主動邀請她時,她又躲得遠遠的了。女兒已經有輕微的自閉傾向了。不知道這種心理上的障礙什么時候才會消除,只怕會影響她的成長和發展。
農民工子女教育,包括兩部分:一是隨父母進城的子女,即流動子女的教育,二是留在家鄉的子女,即留守子女的教育。由于留守子女與父母長期分離,在生活、學習等方面都受到影響,尤其是親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子女這一群體存在巨大的心理創傷,性格變得較為孤僻,學習成績下降。
缺乏家庭這一重要教育環節?,F代教育理論認為,家庭教育重于學校教育,有句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養與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許多父母長期在外務工經商,甚至多年未與孩子謀面,很難與子女交流,使得孩子產生孤獨、寂寞、膽怯心理,形成孤僻性格。
隔代撫養,老人力不從心。由于上一代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并且年老多病,通常都不能有效輔導孩子的功課。很多留守子女由于父母外出對自己的學習中產生的問題無人輔導,無人可問。
學校難和家長溝通,教育脫節嚴重。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環節,由于家長外出,學校不能與家長溝通,甚至學生的作業都沒有家長簽字,不了解學生動態,缺乏互動,不利于共同教育培養下一代。
留守學生學習成績普遍偏低。由于學習困難、交往困難、社會誘惑等因素,導致留守學生厭學、逃學、退學等現象的發生,對自己的未來也相當迷茫。留守學生成為犯罪和受侵害的高危群體。由于缺乏有效監護,使得留守子女遇到問題得不到及時溝通和解決,容易誤入歧途。
民工張躍從農村來市里賣菜為業,十五歲的兒子跟著奶奶在鄉下讀初三,開學以來幾乎每個星期都要接到老師打來的電話,因為兒子逃課、吸煙、上網、打架,并且屢教不改。老師要求張躍能多抽時間管管孩子,否則再這樣下去面臨幾個月后的中考是很難取得好成績的,一旦中考失利停止學業,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走向社會沒準就會毀了一生。張躍每次匆匆趕來,塞給兒子一些錢外加狠狠地訓斥一頓,可惜收效甚微,兒子依然故我。學校已明確表示,這樣的學生給學校的管理帶來很大難度,甚至影響了同學們的學習和生活,只是鑒于九年制義務教育而沒有辦法將其開除。
其實民工子女所面臨的教育問題遠不止這些,他們令人擔憂的學習現狀、眾多的心理問題、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需要學校、社會、家庭三個方面相互配合,針對民工自身的特點,流動性強、居無定所、工作時間長、經濟收入低等等,尋求改善教育環境,提高教育質量的出路與方法,發揮三者合一的最大優勢。讓民工的子女在尊重與理解,平等與關愛中踏上健康的成長之路。
民工子女作為一個特殊的受教育的群體,*法賦予他們與城里孩子一樣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當然這一切有賴于政府,特別是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方方面面的努力。民工們為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要求其實很簡單:生活有著落,孩子有書讀,一家人享受天倫之樂,在城市里安居樂業。城市應該敞開懷抱接納這些來自五湖四海和兄弟姐妹,拓寬民工子女的求學之路,給民工的孩子以更多的理解、關愛和尊重,讓孩子們瑯瑯的讀書聲回蕩在校園的春天里,讓所有的孩子都有書讀才是硬道理。
由于沒有營業執照,這些商販出售的商品便沒有質量保證。消費者購買后,一旦出現問題,就不能依法維護自身權利獲得賠償。甚至可能連當時的攤位都找不到。這就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產生重大隱患。另一方面,無照經營破壞了市場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對于合法商販的利益造成損害。于是我便對無照經營這一社會現象作了調查,并去工商和平分局了解狀況。據和平分局的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無照經營現象久治而不能根除并逐漸構成一個頑疾。由于和平區地處市中心繁華地段,人流量較大,是全市商業中心。許多無照經營者選取在此開店擺攤,致使和平區成為無照經營現象較嚴重的地區。隨后我看到工作人員的統計數據。根據資料顯示和我的走訪觀察,僅對和平區無照經營狀況做以下分析:
由于上述766戶市場內無照經營均面臨拆遷等原因,具有不確定因素,因此不列為調查范圍。市場外無照經營的1200戶,由于不能挨家調查,因此只進行粗略調查分析,發現其存在幾個特點:
(一)從行業角度來看,以餐飲和食品零售和服務業居多。我觀察到的主要有餐飲食品、小百貨、美容美發、家政咨詢服務等行業,在和平分局的統計中看到分別為489戶、302戶、161戶、137戶,占無照經營總數的90%。
(二)從經營的人員角度來看,大多為下崗職工從事無照經營,達693戶。外來人員、殘疾人及其他閑散人員無照經營分別為143戶、10戶、354戶,占無照經營總數的40%。
(三)從經營場所分布的角度來看,勸業場周圍地區較為集中。在我調查時發現無照經營多集中在勸業場、小白樓周邊的一些小門臉、小商鋪。店面很簡陋甚至是臨時搭建的。和平分局工作人員說他們對此進行過專項調查。
(四)從表現形式的角度來看,呈現多樣化特征。在勸業場周邊我發現無照經營者采取各種方式掩蓋無照經營。如一家有營業執照的服裝店,屋內有門通向一飲品店,而飲品店沒有營業執照。和平分局企管科的工作人員說“從近幾年查處的無照經營案件分析得出:一是違法主體以個體、私人經營等非公有制主體的自然人或合伙居多;二是經營規模以小規模居多;三是經營時間上以短時間居多;四是涉及的領域有所擴大,經營方式更加多樣。前一陣勸業場工商所已經發現并查處了一件利用網絡游戲和網絡商鋪等經營手段來從事無照經營的案件。五是以其它形式掩蓋無照經營?!笨梢娖湫问降亩鄻?。
(一)從無照經營者的角度分析,有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
1、客觀原因在于:
(1)因沒有取得《衛生許可證》而不能辦營業執照,造成無照經營。
(2)依據市政府有關文件規定,不能辦理營業執照造成無照經營。工作人員介紹說這些無照經營主要原因有:屬違章建筑,如臨時建筑、居民樓窗口售貨、窗改門等;還有無房本等產權問題;再有就是商鋪已經規劃拆遷。
(3)同時具備上述兩種因素而無照經營,主要集中在食品餐飲及美容美發行業。他們多數既在違章建筑、臨時建筑等場所經營,又不貼合衛生許可的要求,因而造成雙重因素的無照經營。
透過以上分析能夠看出,無論是一種還是兩種因素造成的無照經營,都集中在食品、餐飲及美容美發等行業。他們的共同原因,就是不具備衛生防疫部門在營業面積、衛生條件、操作間等經營條件的統一規定,在無《衛生許可證》的前提下無照經營。
2、主觀原因在于:
(1)有的個體經營者生活有困難,交不起各項稅費;我詢問一位小餐廳老板為何不辦營業執照時,他無奈的說:“不是不想辦,但起一個餐飲執照需交的稅費有衛生部門的檢查費、環保測水換證費、門前三包費、工商管理費等等。剛剛營業,根本沒那么多錢,只好先拖著?!?/p>
(2)買賣不好、剛干或不想長干,對經營前景沒有信心,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不起照先經營。如一家外貿服裝店老板所說“干一段也許買賣就黃了,改行了。所以先不辦照了?!?/p>
(3)見其它商戶未辦營業執照,懷有僥幸心理不起照。
(二)從社會角度分析,造成無照經營的原因有:
1、無照經營價格低、地點便利,一些個體經營者往往受這些因素的誘惑;。
3、城市規劃配套設施相對滯后,商用房屋較少且租金較貴,使一些小本經營者無利可圖;。
從上述分析能夠看出,無照經營的現狀堪憂而成因復雜,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治理無照經營也不能一蹴而就。我認為各管理部門就應去其害存其利,用疏導與取締相結合的方法,避免群眾對工作不理解而產生逆反情緒,避免給社會帶來更大的就業壓力及不穩定因素。一方面要防止其繼續蔓延,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的監督機制,從根本上消除隱患。
(一)在市民中普及法制觀念,認清無照經營存在的隱患。
無照經營行為的優勢是成本低,以至于帶給的商品和服務價格相對較低,市民容易被其誘惑。然而,他對守法的有照經營構成沖擊,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原則,損害了守法商戶的利益。另外,無照經營從事餐飲、食品行業,由于沒有《衛生許可證》,其衛生狀況得不到審查監督,對于消費者的健康構成威脅。這些隱患應讓市民更加清楚和了解。執法管理部門能夠與各區物業人員相互配合,在市民中普及法制意識和市場機制原則。一旦市民充分認識到無照經營的隱患,做到自覺抵制,無照經營自然會從根本上消除。
(二)各部門協調配合,增強執法力度。
對于有條件辦理營業執照而拒不辦理,屢教不改的商戶,及涉及市民健康安全的餐飲業等無照經營活動,一經查處應加重處罰。以起到警示作用。對于違章建筑,由于隨時有坍塌的危險,應及時拆除。另外全市能夠同時開展大規模的專項治理工作,從無照經營集中的行業、地區入手,各部門配合工作。據了解,工商河西分局在暑假期間的專項治理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三)對弱勢群體實施優惠政策,保護有照經營者。
下崗職工、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生活確實困難,而上鋪的房租、各種稅費又較貴,致使他們無法辦理營業執照。因此對弱勢群體辦照應免收一部分稅費,下調房租,降低辦理營業執照的條件,簡化手續。推薦政府出資建一些硬件設施規范的經營場所,不以盈利為目的,旨在幫忙弱勢群體再就業,實現自力更生。對于有照經營者應加強服務,減少后續的雜稅。對守法且口碑良好的商戶給予減免稅款的獎勵。這樣能夠創造一個有照經營受保護,無照經營受打擊的公平競爭環境??傊?,行政執法部門應轉變職能,以服務為本,體現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
以上便是我的幾個推薦。我認為最根本、也最有力的辦法就是讓市民自覺做到抵制無照經營。當然做到這一點也是最困難的。那么,普及法制觀念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當全社會的法律意識有所提高,違法現象才會自然減少。這也是所有法律人及學習法學的在校生的共同愿望。
尊敬的各位家長:
您好!為了更好地了解農村子女們的受教育狀況,以便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給孩子們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應學校要求,我們進行本次調查。在此我真心希望您能夠如實填寫并提出寶貴意見,我們一定尊重和保護您的隱秘。謝謝您的合作!
1.您的職業是?
a.教師b.工人c.經商d.農民e.行政官員f.其它。
2.您的文化程度是?
a.小學b.初中c.高中d.大專及師范類e.其它。
3.您有沒有孩子在上學或者已經畢業?
a.有b.沒有。
4.您的孩子在畢業后沒找到合適的工作你會后悔嗎?
a.一定會b.可能會c.不會d.說不清。
5.供孩子上學您最擔心什么問題?
a.費用b.畢業后的工作問題c.費用和工作d.不擔心。
6.您有幾個孩子是高中以上(含高中)文化程度?
a.4b.3c.2d.1e.0。
7.您有幾個孩子是初中以下(含初中)文化程度?
a.4b.3c.2d.1e.0。
8.您的孩子中,最高文化程度是?
a.小學b.初中c.高中d.大學e.正在上學f.其它。
9.您的孩子為什么會退學呢?
a.家庭困難不能支付高額費用b.學習成績不好。
c.早點兒找份兒工作掙錢d.其它原因e.沒退學。
10.您的孩子因為成績不好而不愿意上學,你會怎樣做?
a.強扭的瓜不甜不想上了就退學吧b.逼他(她)繼續上學直到畢業。
c.分析成績不好的原因找出解決的辦法激勵他(她)努力學習d.不知道該怎樣做。
11.謝謝您的參與,請問您對本試卷感覺如何?
a.非常滿意b.比較滿意c.不滿意d.很不滿意。
*您對于教育或者本問卷的建議(可選填):。
我認為,當前“三農”問題主要集中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農民收入問題,二是農村市場消費問題,三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其他問題要么是由這三個問題引發出來,要么與其緊密相聯。
目前的“三農”問題已經和過去的“三農”問題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假如說過去有“三農”問題,在80年代中期以前,表現在宏觀層面上僅僅是一個產量問題,或者說是食品安全問題;現在“三農”問題已經從食品安全問題演變成一個以收入、消費和就業為中心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在現階段,歸結起來“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與城市居民的差距越來越大。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的繁榮主要集中表現在城市方面,農村經濟發展要相對落后。同城市相比,農村發展落后首先體現在投資嚴重不足,基礎設施供給明顯滯后,同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這既存在于東部沿海地區,也存在于中西部地區。城鄉投資差距不僅反映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而且還反映在民間投資方面。從1990年到2001年,城市集體和個人名義投資增長了8.8倍,而農村僅增長了4.4倍。農村投資增長慢,經濟發展速度必然也慢,進而農民收入的增長也不會快。1990年到200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了69.7%,年均增長4.45%,比80年代增長速度幾乎慢了一倍。而同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由慢變快,12年里居民收入增長了138.3%,年均增長7.5%,增速是80年代的2.5倍。在這種情況下,城市居民的收入越來越高,與農民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受收入增長的制約,農民的消費增長也極其緩慢,同城市居民的差距也在拉大。由于農民消費增長緩慢,農村市場需求明顯偏冷,導致其在全社會中的市場消費份額出現了萎縮的趨勢。
當前,農村投資不足,農民消費增長緩慢,已嚴重影響了國民經濟的發展??梢钥隙?,在通貨緊縮的情況下,要想啟動內需首先必須將占全國2/3人口的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鼓勵他們投資,刺激他們消費,只有這樣中國的經濟增長才會有動力。面對城鄉發展差距,有人提出,目前中國的農村狀況比過去惡化了,農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差。這種說法有些偏激,甚至對農村缺乏起碼的了解。從實際情況看,當前農民的收入水平、生活狀況都比過去大大進步了。但是,為什么“三農”問題又突然變尖銳了,關鍵是農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與城市人差距擴大到了某種限度,給人的感官視角造成了異常刺激,引起了社會部分群體的心理失衡,危及到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三農”問題?我認為是由制度和結構造成的,是由我們的制度設計缺陷和結構轉換偏差引起的。
首先從制度看,改革開放以前,國家用計劃經濟、依靠行政力量造就了一個城鄉二元體制(結構),改革開放以后盡管我們對這種制度進行了改革,但是在改革進程和制度安排上偏廢了農村。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80年代中期以后,我們把主要改革精力從農村轉到城市,集中在宏觀經濟體制和國有經濟體制改革方面,對農業、農村的體制改革重視不夠,造成了許多問題積重難返。第二,農村制度的變遷受到了抑制。列舉四個方面的例子:1、土地不能市場化。2、民間金融機構發展受到限制,造成農村金融從資金總量和機構雙重供給不足。3、糧食流通體制市場化改革滯后,限制非國有的市場主體進入糧食收購領域。4、城鄉財稅體制改革滯后,形成財權和事權不對稱,造成越是基層政府財權越小、事權越大,這引起基層政府向企業和農民亂收費,加重農民負擔。
再從結構演變方面分析。結構轉換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根本,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
之后,結構轉換會刺激經濟增長,但是,國家在90年代以后的結構轉換對農業、農村和農民是不利的。一方面,工業的過度擴張,導致了非農產業在大量抽取農業、農村資源的同時,排斥大量勞動力進入,造成農民占有的資源和財富份額下降。另一方面,受結構轉換的影響,財富過度向城市集中,強化了城鄉二元結構矛盾。
首先要強調一點,目前不能用過激的辦法來解決“三農”問題,因為三農問題是由歷史造成,并在歷次體制變動中不斷累積起來的。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企圖想一下子徹底解決是完全不可能的,不能操之過急,只能重點突破。
在“三農”之外解決“三農”問題,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在“三農”之外,我們的改革和政策目標,核心是要實行向城鄉一體化的制度過渡。將來,我們解決“三農”問題的目標是要把城市和農村、政治和社會納入一體化的進程。為了目標,無論是長期還是近期關鍵是要解決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問題,圍繞這個問題進行人口政策、就業政策、社會保障制度和財稅政策(包括農村稅費制度)的改革。這里需要強調:目前的農村稅費改革不是最終目標,它是一種過渡方案,最終應該實行“城鄉一體化的稅收制度”,盡管目前農村的稅費改革有進步,但是它的稅制結構設計還是不合理的,仍然是一種歧視性的政策,從長遠看是要消除的。
第二是土地市場開放問題?,F在土地基本上沒有市場可言,一級市場由國家控制,二級市場農民不許進入,農民在土地交易中始終處在被剝奪的地位。土地是農民生存的最后一道防線,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穩定器。今后,如果說土地市場還不開放,還是由國家用低價強制購買土地,農民得不到應有的補償,將會直接干擾我國社會經濟的穩定和進一步發展。
第三是“城市化”道路選擇問題。目前我們的城市化道路走了一條不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一是現有的城市發展是“關起門來搞城市化”,把農民關在城外,是為城市“錦上添花”,而不是搞農村“人口城市化”。二是在城市化道路上搞“天女散花”,強調大力發展小城鎮,這是一種錯誤的戰略選擇和過時觀念,實際上這是一種“離土不離鄉”傳統觀念的延續。從國情來看,中國若要遍地都去搞小城鎮,總有一天我國會無地可耕。我國的城市化不能仿效美國模式,而日本的城市化模式值得學習,走“資源密集型”的城市化道路,這樣可以節約土地和水資源,并能集中使用城市公共設施。
在外部進行改革的同時,農業內部也要進行改革。在世界任何國家,最終農民群體不可能變成零,工業化后仍會有一部分農民留在農村,政府要關注這部分人口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怎么關注?近期有幾個問題需要研究解決:
第一,對農民的收入要采取直接的支持政策。間接支持也要搞,但是要有重點。有人反對對農民進行直補,我覺得這里有兩個誤區需要注意:一是以現行的體制,我們總搞間直接補貼能不能堅持下去?過去對糧食采取的就是一種間接補貼,最后導致的結果就是越改補貼越多,造成低效益,引起腐敗,農民損失大,支付成本高。二是中國現在實際上需要進行直接補貼的不是多數人而是少數人。我國目前用于農、林、牧、漁的勞動力是31991萬人,但實際算一下,真正用于種植業的勞動力目前不到2億,如果剝離一些東部沿海地區,僅剩一些農業主產區,實際需要補貼的就是1億人。因此“我國是以少數人補貼多數人”是個錯誤的概念,真正要補的實際是少數人,而不是多數人,如果進行直接補貼我們還是有能力的。
第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近期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必須堅持市場化的方向,加快改革步伐??傮w改革思路應該是,糧食出產區的購銷要放開,國家的儲備糧數量要減到合理界線,國有糧食企業要走市場化的改革之路,對糧農的保護和補貼要與國有糧食企業劃斷,采取直接的補貼辦法。
第三,農村金融改革。目前,我國推行的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力度不夠,范圍太小,效果也沒有農村稅費改革那么大。今后,改革的思路就是要在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條件下,沿著金融市場化方向,設計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方案,從金融市場主體和資金規模上都增加供給,用一種平等觀念對待農民,讓他們能和城里人一樣有權利獲得自身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我認為,想靠現有的金融體系來解決農村金融貸款難問題根本沒有可能,必須通過改革發育新的金融組織。
第四,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土地制度和土地市場是聯系在一起的。下一步,在土地方面應該優先實行土地市場化,要把土地作為真正的商品進行交易,讓土地的所有權真正歸還于集體,不要再讓一些城市人和一些中介商來非法剝奪農民。
第五,農村公共品供給。目前,政府為農村提供公共品不是一種“恩賜”行為,而是一種責任。農民跟市民一樣有發展權,有生存權,政府應該承擔起最起碼的公共品的供給。公共財政要把公共品真正地、公平地分攤于城市和農村,現在到了應該用中央財政大幅度增加對農村公共品投入的時候。
最后,農民要有自己的組織。農民作為弱勢群體不但要有政府來保護,有法律來保護,而且要由自己來保護?,F在農民在交易中的信息不對稱和利益流失,除了政府和法律之外,還必須自己組織起來。農民組織的發展不能太急,也不能依靠行政命令,我主張首先應該鼓勵農民成立一些行業組織、專業協會,比如農產品銷售合作社、農業技術協會等,在這方面政府可以通過財政或稅收政策予以扶持。
。
1、查閱有關書籍,了解普通人是怎么近視的。
2、調查詢問同學,了解他們是怎么近視的。
3、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學校一共有多少人近視了。
4、了解近視可能會引發的并發癥。
學校共有56個人近視。
我國的近視率已接近30%,小學生22.8%患有近視,初中近視率猛增到55.2%高中生70.3%人戴上眼鏡,大學生近視比例高達80%。
近視成因較多,據我們猜想,造成近視的因素有: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如被灰塵或污水刺激導致近視,個體因素,營養體質因素和睡眠因素。導致學生近視的主要原因是作業做的太晚,使睡眠不足,過度地看電視、玩電腦,攝入大量的德和蛋白質。
眼球各部分較小,晶狀體大小基本正常,前房淺。高度遠視眼眼球小。視較小、色紅、邊緣不清、稍隆起,類似視炎或水腫,但矯正視力正?;蚺c以往相比無變化,視野無改變,長期觀察眼底情況無變化,稱為假性視炎、現在小學生近視率很高。雖然近視存在某種的遺傳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外界因素的影響。目前除了配戴眼鏡外,沒有更有效的治療方法,唯有持久地開展預防措施。中學生極高的近視率和現行的教育制度雖然有一定的聯系,但更多的是因為用眼習慣而導致近視的發生。近視預防的重點也在于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近視的危害從其近視的程度來講分為輕度、中度、高度、超高度近視四類。輕度近視一般在300度以下,這時的近視很多是假性近視和真假混合性近視。家長應該著重防止近視往高度發展。中度近視一旦控制不住,發展成高度近視(600度以上)就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日常生活不便,升學、參軍、工作都會受到限制,還會誘發眼部疾病、遺傳給下一代。高度近視一旦控制不住,發展成為超高度近視(1000度以上),視網膜隨時可能脫落。
通過對調查的分析,我發現近視的原因有:
1、看電視距離太近;
2、看電視的時間太長;
3、所看電視的畫面濃度太深;
4、寫作業時的姿勢不正確;
5、在光線太強的陽光下看書;
6、在光線太弱的光下看書;
7、長時間的坐在電腦、電視前;
8、不合理飲食;
9、在車廂里看書。
10、遺傳因素。
11、不認真做眼保健操。
12、從整體來看,作業負擔較重的同學占大多數,作業負擔隨年級的升高而加重。
13、無論是哪個年級在做作業時都沒有好好的讓眼睛得到休息;而在校休息時間又一次隨年級的增高呈遞減趨勢。
14、抗疲勞眼藥水與眼保健操都是對眼睛有治療作用的,但卻沒有引起同學的高度重視。
15、近視人數雖然遠遠高于非近視人數,但不佩戴眼鏡的人卻占有相當一部分比例。這表明同學們對近視的問題還不夠重視!
我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每日堅持遠眺、堅持眼保健操和課間操,并積極參加文體活動。
2、學習時要有充足的光線,光線要從左側方向來。不要在光線不足和耀眼的陽光和強燈光下看書寫字。
3、看書時作姿要端正,讀書或寫字時做到“眼離書本一尺遠,胸離書桌一拳遠,手離筆尖一寸遠?!辈灰诖采匣蜻呑呗愤吙磿?。更不要歪頭偏身趴在桌上讀書寫字。
4、不要在坐車或行走的時候看書,也不要躺下看書。每天堅持做兩次眼保健操。
5、不要長時間使用視力,每學習50分鐘后,應當休息10分鐘。
6、看電視的次數不要過多,時間不要過長,要控制在1小時以內。距離不要太近。至少隔兩米遠。
7、盡可能少上網或看其他輻射性強的東西。注意作息時間的安排,不能讓眼睛長期處于疲勞狀態。
要記住眼科醫生給大家的勸告:要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看書、上網、看電視不要連續超過一小時,不要在太強太暗的光線下看書,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寫字姿勢,堅持作眼保健操很重要。
為有效預防近視等眼?。阂灰B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合理飲食,鍛煉身體,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糾正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三要定期到眼科醫院檢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視眼患者,及時發現眼病,以便早發現、早治療。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一定要好好愛護它。從我國近視人口數量看出,我們國家的近視的人口很多,這些人中有三分之一是中小學生,充分體現我們中小學生不愛護眼睛,才會近視的,我希望我們大家一點要愛護眼睛讓3億這個數字成為歷史,讓更多人打開這張不近視的“窗戶”。
1、每天作業做多長時間?
a、2小時以內b、2—4小時c、4小時以上。
2、中間是否休息眼睛?
a、是b、否。
3、每天上網、看電視多長時間?
a、2小時以內b、2—4小時c、4小時以上。
4、在校休息時間是否休息眼睛?
a、是b、否。
5、是否滴抗疲勞眼藥水?
a、是b、否。
6、是否認真做眼保健操?
a、是b、否。
7、是否近視?
a、是b、否。
(請近視的同學回答以下問題)。
8、從什么階段開始近視?
a、小學低年級b、小學高年級c、初中。
9、近視后是否配戴眼鏡?
a、是b、否。
1.留守兒童數量比例大且女孩多于男孩。
在本次調查中,我村的留守兒童中女童大約占75%,男童多隨父母外出讀書。其中,有35%的留守兒童為雙親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單親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占65%.隨著外出務工的農民越來越多,留守兒童的數量也愈來愈多。
2.絕大多數留守兒童是單親監護或隔代監護。
在調查的留守兒童中,有80%是父親外出打工,由母親撫養孩子兼務農。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重視,只顧工作,不顧孩子的學習情況,放其自生自滅。有20%是父母雙方外出務工由奶奶爺爺或外公外婆撫養。還有少數是托付給親戚撫養,這些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最嚴重,因為監護人對其教育的了解一片空白。
3.留守兒童不能自覺按時完成作業,有些行為習慣欠佳。
農村的留守兒童多為隔代看護,長輩對其教育不重視加上孩子從小沒接受嚴格教育,不按時完成作業,家里長輩只顧養家糊口沒顧及孩子的讀書情況,造就孩子的懶性甚至有些孩子還有打架、吸煙等不良行為。這些問題都是從小父母忽視教育沒好好教育孩子造成的。
1.留守兒童的學習普遍較差。
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外出從小缺乏家庭教育,造成孩子對學習缺少熱情和對待學習態度不端正,有些孩子會逃課、打架、謾罵老師。留守兒童沒人管教,自覺性較差,造成不按時完成作業的壞習慣。留守兒童從少缺少家庭教育這一重要的環節,不僅對其學習而且在行為習慣上也產生了負面影響。所以,只有從教育上對留守兒童進行全面教導,才能讓他們更好地成長!
2.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的引導。
留守兒童從小缺少父母的關心,特別是教育這一方面。有些孩子是由奶奶爺爺撫養,老一輩文化水平總體較低導致他們不關心孩子的教育問題,只是關注吃喝其他方面的問題。兒童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和關懷,但很多父母外出工作只顧撰錢沒時間了解孩子的教育情況,也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很多孩子在教育這方面跟父母的交集幾乎為零,跟自己的父母沒有交流的機會。這種長期的缺乏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3.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介入很少,孩子跟家長存在代交。
父母外出務工,一方面本身就很少機會跟孩子交流,寄托爺爺奶奶撫養孩子,他們在孩子的學習教育方面不能給予幫助,只能靠孩子自己的自覺性,老一輩一般比較疼愛孫子,在孩子的學習上管教不夠嚴格。另一方面,孩子正處于成長發育期,需要多與父母交流和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但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少交流,久之會缺少感情,造成孩子不會主動跟父母說自己的想法和傾訴一些煩惱。父母因為忙碌沒有抽時間多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的各種關懷。日積月累,孩子與父母的交流越來越少,長期這樣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小結:從以上三個方面存在的問題看,第一從家庭角度看,在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不平衡,很多父母為了賺錢養家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其他方面的需求,只提供吃喝上的滿足遠遠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父母沒意識應該為孩子提供教育心理其他方面的關愛。家長希望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但卻常常在經濟收入跟教育方面取舍不當。第二從家長方面看,家長的教育能力跟孩子的教育需求之間形成落差。農村的家長本身文化水平就比較低,在這方面上不能為孩子提供足夠的幫助,但由于經濟能力有限跟觀念問題,幾乎很少家長會在教育上為孩子提供家教或輔導班方面的投資。另外,家長整天忙碌于工作,對孩子的學習情況一無所知,對孩子的興趣、愛好、心理上的困惑等方面的關注更是少的可憐。即使有關注也只是停留在有沒有完場作業這項最基本的觀念上,真正意義上的家庭教育處于空白狀態。對于處于身心發育的時期父母缺乏提供充分的精神上的了解跟知識的全面解答,這些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負面影響。第三從農村學校教育角度看,由于農村經濟比較落后,教育跟不上國家平均水平。不僅師資嚴重缺乏,教育設備、教育資源都比較落后單一,教育力量很薄弱。而孩子的成長中離不開學校老師的教導,學校應該通過教師、集體關愛活動為留守兒童帶來心靈上的溫暖,以彌補孩子因缺乏親情關愛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帶來的消極影響。同時,由于農村教育理念、辦學條件等多方面的制約,致使孩子不能接受到優質的教育。所以,學校應該進行教育改革,提供更多的師資力量為當地留守兒童提供更好的教育。讓孩子都能全面健康成長。
目前,隨著各界人士對留守兒童問題的關注,政府、基金會、慈善機構的大力幫助,使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近年來逐漸有所減少。只有通過社會各方面的幫助,才能讓留守兒童的問題得到解決,從而給農村留守孩子提供一個完整健康的成長環境。
1.借助政府力量,充分發揮政府部門職能。
國家應該更加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發揮自身職能,為貧困地區提供教育支持,完善國家教育體制,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受教育。政府要貫徹實施“三農”惠民政策,重視農村存在的問題,為早日建設美好農村和城鄉一體化采取積極措施,關注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讓孩子接受全面教育,將來為國家做貢獻。其次,國家要加強經濟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提高農民收入,制定惠農政策,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讓農村的家長可以盡量不用外出務工養家,這樣就有足夠的時間關愛孩子,從而減少留守兒童數量。最后,國家要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建設教育基地,配套教育設備,投入更多的師資隊伍,不斷完善農村教育水平。及時彌補農村教育的不足,達到國家總體平均教育水平。
2.完善學校教育,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孩子成長中的主導作用。
在留守兒童的教育中,學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對留守兒童關愛的缺乏只有通過學校的幫助來彌補,學校應該義不容辭發揮其自身的主導作用,為孩子提供教育幫助。老師要掌握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多與孩子交流談心,多開展集體關懷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必要的關愛,從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同時,老師要定時到兒童家庭進行走訪,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跟身心情況,還要定期跟孩子的監護人交流,進行各方面的溝通,為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墊下基礎,給孩子實現全面健康成長提供一個美好環境。
3.引起農村基層組織的重視,發揮基層組織的職能。
農村基層組織應該建立農村兒童少年教育和監護體系,兒童的教育除了靠政府、學校、家長,也離不開基層的大力支持。兒童教育是社會各階層共同的責任,村政府應該建立教育咨詢點,少年兒童教育服務中心,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提供多方面的幫助。暑期期間,村委會可以通過邀請當地各校大學生到農村進行三下鄉支教活動,招募大學生志愿者到農村為孩子們提供學習的指導和各方面的交流,開展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服務工作,為孩子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學習更多的知識。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從農民工大規模涌入城市務工開始,已經持續了將近20年之久,一直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阻礙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建設。國家應該采取有力措施,盡快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提供大力幫助,爭取早日實現我國的城市化建設。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關系到數千萬兒童和上億農民工的重大問題,同時,更關系到我國農村廣大地區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問題。所以,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不僅是國家政府的職責,也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盡一份力量和一份職責,伸出援助之手。只有政府、學校、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共同承擔職責,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才能得到根本解決。希望社會能重視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爭取為農村留守孩子提供一個美好的教育環境,讓每一個兒童都有機會接受教育,學好文化知識,實現全面健康成長,將來為國家的建設做貢獻!
一教育方面。
全縣教育情況總體良好。一是嚴格落實國家“普九”和“兩免一補”政策,資助402學生共28.x元。二是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新突破,辦學條件進一步提高。三是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交流、教研、學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四是教學改革繼續深入,教育教學水平持續提高。
二醫療方面。
醫療衛生基本滿足群眾需要。一是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得到改善。截至目前,全縣共有鄉鎮衛生院16處,規范村醫務室899處,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管理規范、方便群眾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二是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已達到80.,累計報銷21x萬元,有效地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三是行風建設加強。不斷改進管理模式和加強醫德教育,完善內部監督,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意識不斷增強。
三住房方面。
近年,從沿街經營用房開發開始向商品住宅開發轉變,新夏、聚鑫園、津華園、明星家園、永基花園等住宅小區1x處,共計3017套、41.9x平方米,住房環境得到一定改善。四社保方面。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截止到7月底,企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分別達到1000、1500、44、1020xx、570。
一教育方面。
一是教育投入仍顯不足,危房改造任務十分艱巨。二是教育發展不平衡,城鄉之間差距較大。特別是農村中小學基礎教育設施、裝備非常落后。三是教師隊伍建設亟待加強,存在老齡化、知識更新慢等問題。四是公辦小學辦幼兒園現象突出,擠占了小學教育資源。五是部分教師素質不高,亂辦班、亂收費現象時有發生。
二醫療方面。
一是部分醫務工作人員對新農合報銷范圍不了解,使用目錄外藥物偏多,導致報銷金額偏低。二是目錄內藥品范圍小,藥品名稱不統一,許多藥已停止生產,影響用藥報銷。三是部分醫務人員缺乏責任感,亂開大處方、貴處方,患者用藥知情權、選擇權得不到保障。四是縣外轉診手續自繁瑣,患者感覺不方便。
三住房方面。
一是住房價格逐年上漲,低收入者住房條件沒得到很好改善。我縣房價每年上漲9.左右,目前均價為每平方米150。下崗職工、單職工家庭和農民低收入者則無力購房。二是住房體制改革還不完善,社會保障性住房還未普遍推行。三是住房公積金制度尚未全面建立。
回家的第一天就看到了夏季稅費征收通知單,發現與以往有很大區別:一是交費方式:以前是交政府定購的公糧來抵扣農業稅和其他費。實際上往往采取糧十袋{因為糧往往不夠稅費},糧食是定購,從幾年前開始允許以錢代糧。而現在不再訂購糧食,全讓交錢。二是交費項目:以前項目繁多,主要有農業稅三提五統,水費,建路,養老基金,勞力錢{很早以前是出工,自從有了挖掘機改為勞力錢}僅三提五統就八份,而現在統改為農業稅+附加{一張通知單}+水費勞力錢(一張通知單)。三是交費金額比以前大為降低,對我們而言,去今年的收費情況(單位均為元)如下:
年度。
農業稅。
附加。
2003。
358.30。
143.32。
2004。
155.10。
62.05。
年度。
水費。
義務工代勞款。
教育集資。
2003秋征。
123.75。
72.00。
100.00。
2004夏征。
104.50。
36.00。
無此項目。
少交了:農業稅214.98元,附加81.27元,水費19.25元,義務工36.00元教育集資100元,比去年共減少大于606.75元,每人降低100元。但是并不是全村所有人都這樣,因為收費的主要依據變了,以前是鄉里分到大隊(其依據不祥)然后按人口分到戶,(但此事也由鄉里辦事處去做,因此村里無權按地收錢)。我們這里地并不平均:一隊少,僅1.3畝/每人,而二隊為1.5畝/每人,三隊則達到2.0畝/每人。因以往三隊受益,而現在按地收錢,因此三隊所交錢與往年相比并不少,甚至長了許多。但這似乎公平了許多,正如雍正的“攤丁入畝”受人尊敬一樣?,F在農民的負擔確實下降了不少。
再就是種糧補貼了,根據我對周圍村莊的考察,我們周圍村莊都發了種糧補貼,我們村也有?;菝窨h各鄉鎮可能均為13元/每畝糧田。這對我們這里影響并不是很大,因為受去年棉價上漲的影響,人們種棉積極性空前高漲,遠大于種糧。但是專家預測今年棉價不會很高,盡管我們這里有魏橋棉紡織集團(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棉紡織集團),不僅不高,據我所知此集團去年還常常采取手段(故意不收,詐騙性降價)欺騙農民,控制市場,低價收購。對此我認為應加以制止,但是總種糧補貼政策是落實了。
非農經濟農民致富。
普遍的養蠶是促進增收的一個重要因素,自從惠民推廣養蠶以來,養蠶成為農民收入一大經濟支柱,養蠶業的半政府性,公司性管理解決了農民無技術無信息的弱點,不愁賣,只管養(這也是農村讓大多數農民致富的思路)。蠶一年可養四季,好的時候(前幾年)一斤繭8-10元,有的戶春蠶就收入2000-3000元,但近年來不知為什么,價格一直下滑,加上去年棉花價格高,農民厭倦養蠶的過于累(的確太累,風雨無阻,沒黑沒白),因此近二年來桑蠶面積下降,但仍為一大經濟支柱。既然農民厭倦養蠶,那么有什么致富路子呢——打工。就我們這里看,打工去向主要有:到天津燒堿廠,到外地搞建筑和其他工作,去年冬天開始上勞務也成為一大熱點,由于濱州地區建開發區,上勞務得以發展,短長工都有,短工為主,每天20-50不等,以30為多。但隨著今年國家限制開發區以及濱州市限制機動大三輪載人,農民上勞務限制很大,數量急減。但上勞務提高了工價,使在本地干建筑的人工價上漲,因為干勞務沒有賠(只要不掉了锨)。因此對于當前因為事故而限制機動三輪載人,本人表示不贊同。無論是出外還是在本地打工,年齡大的農民多是從事體力活——無技術,而年輕的特別是20歲以下的,多是通過技校到濱州的工廠(在濱州主要有魏棉,濱印,濱活等),也有的是通過學校到外地例如青島等地去,亦有通過勞動局出去的,但是在職校內并不會學到真正的技術,而且與所安排的工作也大不對路,但卻要交納大量的金錢(一般一萬元左右),而通過勞動局出去的數量較少,因而我認為政府應該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取締此類“中介式學?!?,而由勞動局負責組織,讓廣大農村年輕人得以用少量的錢(幾千元即可)學到一點技術找到工作,對農村對政府都有好處,但要注意一是要廉潔,二是要發展,對此可以發展一下“惠民模式”學一下“陽光工程”,研究一下私營學校的做法。勞務輸出成為一大支柱未免不可,農村適應此輸出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允許土地承包權的流動,而我認為最好的方法莫過于允許不要地,也不用交各類錢,交給村里,村里在包給其他或是組建公有性農場(另文有詳述)。
此外農村養殖業也有發展,地毯加工較多。針對當前農村勞動力豐富,技術缺乏,信息不暢的狀況,我認為振興落后農村經濟應從以下著手:一是鼓勵農民尤其是年輕人走出去,這主要是上面把提到的勞動局著手;二是鼓勵農村大力發展養殖業,農畜產品加工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成為重要消費品,政府應該組建類似于桑蠶業一樣的公司負責(縣地市級為好)一方面組織自己的大型養殖廠,另一方面實行分散式少養殖統購包銷,技術指導;三是提供優良種,飼料(具體方法等另文詳述),在這個方面,沾化縣(知沾化冬棗嗎?)太差勁,只知收稅不知趁機發展,實太氣人;三是大力發展地毯,編織,紡織等勞動力密集產業,地毯編織宜采用分散小區方式,紡織應建大廠,此外輕工業品加工也可初步建立;四是鞏固養蠶食用菌;五是針對勞動力狀況,采取組建農村的公有性農場養殖場(如二)。(另文有述)。
區間交通公共事業。
政區間的交通問題實是一個大問題,就我地附近而言就有三處因為政區交界而不通的公路,一個是鄉——鄉間,一個是縣——縣間,一個竟是村——村間,協商修路處處難談,之所以這么難就是因為一個“錢”字,并非各政府珍惜錢而是各政府沒有錢,就陳集而言,來一個鄉長必須帶著一百多萬的貸款,否則是干不下去,就這樣教師,公務員的工資還是發不下去,為什么會這樣,且貪而且虛夸報政績,就胡集而言上報說超過100萬的企業有10個,50萬以上的企業50個,實際呢,只有也不過幾個,因為“錢”各區談不通,但也并非如此,比如本來,那個縣縣間的公路會修,因為有一個地區小官回家,必須經此路,款地區都要下播了,指示也下來了,但此官一不留心成了車下鬼,于是次公路又不了了之??梢娛钦慌?。
公共工程在農村主要是修路,但質量和思路的確很差,就我們這里而言,由于上次{也是首次}修的柏油路質量太差,因此省里要求重修,并且規定與鄉里各出一半錢,鄉里錢夠了路開修了才發。但是鄉里錢遲遲沒有,最后拖到秋天,鄉里無奈才修。但是那時候天氣已經很冷,工程質量很差:出現了許多大坑。但是據農林建業站長介紹,省里已驗收合格,公路比上一次有的地方還難走,不過這次還好,據說鄉里扣了修路的建筑隊資金20萬元,讓其再補修。于是今年7月份又補修了,但亦是應付了事。他們不用炒料,卻用層鋪法,大洞雖補,小洞猶存。在此一提的是,修路工人就是近村的,卻也是應付了事,真是氣人。
還有一件事就是醫院,幾年前縣里鄉里協議建鄉醫院,縣鄉各出30萬,鄉里資金到位時縣里即發播。但是鄉里鄉里并不給院里錢,而是讓其自行籌集{職工每人一萬},并命令其簽了收款合同,騙得了縣里錢?,F在醫院樓蓋好了,但是鄉里資金僅給了9萬。據趙院長介紹,鄉醫院困難重重,資金不足,門庭不旺。分析一下,原因有:1.人員太多但真正有用的人少,且不好裁(關系太多);2.高醫術的人少,實際上,只有趙院長醫術高超,但是也只不過是赤腳醫生而已;3.工作態度,作風,定價不良。以上應該改革,否則鄉醫院只能租出去,賣出去——如胡集鄉醫院一樣——老百姓都找不到敢放心就醫的地方了!
搶糧強稅鳥槍換炮。
早些年政府下去征糧都是小分隊,因此今年電視上一再禁止小分隊下鄉,的確禁住了小分隊,但他們變本加厲改成了所謂的“征稅大隊”,一下就是七八輛大車30多個看似流氓的人,假山三個穿警服的加上三個村干部共計40來個人,浩浩蕩蕩之況可與當年日本搶糧大隊相媲美。
農資市場文后閑談。
今年農資價格急劇上漲,就肥料而言,尿素03年以前價格一般為一袋-60元,而今年一躍上漲至95——100元每袋。僅此一項就可以將中央的扶貧政策抵消。廣大農民對此不理解,對政府極為不滿,認為是“這里減了那里找”,同時種田也就極為困難了,其它農資亦是如此。再加上青菜價格高,導致農民的糧價上漲幅度不如農資,消費品上漲幅度,農民收入或有下降。農資為什么漲價,我沒有統計資料,不能準確知道,因此不談。
農資市場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假冒偽劣產品實在太多:假肥,假藥眾多,有些肥料農民明知是假的(如磷酸二氫鉀),但由于沒處可買真貨,所以只能購買假貨,而且由于假貨充斥市場導致真貨很難銷售。這導致農民經濟利益受損,創新思想受損,對此我認為應該采取有效措施改革。采取什么措施?我認為應該組建像電信業一樣的寡頭壟斷農資市場(另文有述),可以自己思考一下。
最后再談一下,農村中賭博之風又起,宗教泛濫{基督},村干部貪污浪費(下酒店)嚴重,以機動車槍牛羊的大有,以高利誘惑的經濟騙局時有發生。
張豐智。
2004年8月22日。
摘要:
近年來,“三農”問題一直是眾人關注的焦點。通過宣傳調查,深入地了解了我國農村現狀及“三農”政策的實施情況。本文就如何解決“三農”問題,提出了新的觀點與措施。
關鍵字:
“三農”;農業產業化;農村剩余勞動力;解放思想;充分就業;引言:
近年來,我國的“三農”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爸醒朕r村工作會議”更是將“三農”問題的解決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加大對“三農”工作領導力度,穩定、完善和強化對農業的扶持政策,切實加強農業綜合生產引言:
近年來,我國的“三農”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爸醒朕r村工作會議”更是將“三農”問題的解決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加大對“三農”工作領導力度,穩定、完善和強化對農業的扶持政策,切實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繼續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努力實現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能力建設,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繼續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努力實現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正文:
銷體系沒有建立,資源配置無法優化;農村人口眾多,農村教育水平極其低下,農村勞動力嚴重過剩。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城鄉居民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吨泄仓醒腙P于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決定》中指出:“農業是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家自立的基礎,農民和農村經濟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根本問題。沒有農村的穩定和全面進步,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全面進步;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國人民的小康;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不可能有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笨梢?,農村經濟的發展已經嚴重束縛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通過華巖鎮暑期的調查,我們對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有了一個大體的了解。
一、該地區的基本狀況。
該地區經濟比較落后,由于政府扶貧政策難以切實貫徹實施,該地區的經濟至今仍然發展不起來。該地區人均年收入大約為1800元,收入基本上只有兩種:種植業收入和外出勞務收入。種植業收入占80%以上,種植業者基本上是30—60歲之間的中壯年,外出勞務者基本上是16—30歲之間的青年。該地區教育水平低下,抱民區有一所小學,其他幾個村和這4個村的孩子都來這所小學上學。孩子們上完小學后,有的就不上學了,有的上了鎮里的中學,但也就上到初中畢業就外出打工。該地區的村民們缺乏科學種田技術,科學養殖、飼養技術,缺乏市場信息,阻礙了他們嘗試新的經濟增長的方法。
開展了有關“三農”政策的問卷調查,我發現他們中的許多人卻不了解“三農”,有的甚至不知道到底什么是“三農”。通過與他們的交談,我們了解到,華巖鎮政府在有關“三農”政策方面也曾做過一些宣傳,但比較少,大部分農民對“三農”還了解的比較少,他們僅僅知道一點,他們了解的途徑主要還是通過電視、報紙、雜志等一些宣傳媒體。他們認為這樣面對面的交流與講解對他們了解“三農”效果很好,他們很希望以后這樣的宣傳能夠多一些。
二、給該地區的一些建議。
認識與思考通過這一次的宣傳調查,我們對“三農”問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們認識到了落實“三農”政策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障礙,我們一定要重視“三農”問題,想方設法解決“三農”問題。
首先加強“三農”政策的宣傳力度,切實貫徹落實“三農”政策。
其次增加農村剩余勞動力充分就業。為此,我們可以采取以下的途徑:盡快打破造成城鄉分割對立的二元社會經濟結構,縮小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把我國的廣大西部地區開辟為農民充分就業的廣闊戰場;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向國外輸出勞動力的力度,增加其數量;將城鎮化作為農民就業的主渠道。另外可以從農村內部著手,事實改革,解決“三農”問題,解決農民充分就業的問題,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是一項偉大而龐大的系統工程,這就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歷史過程。這就要做到:
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素質,培育他們競爭意識,增強他們的就業后勁。
進行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創新,積極發展我國農業的優勢產業。如蔬菜、水果、畜牧、水產品等勞動密集型及技術密集型產業。
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建立健全多種符合我國農村實際的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從而使得農民的意見和想法、基層的矛盾和問題可以有通暢的反映渠道,不至于造成決策的遲緩和失誤。同時,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還能夠增強農民抵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增強抵抗來自于各方面侵犯農民權益的能力。
市場,它是發展農業產業化的關鍵環節。實踐證明,建立起一個龍頭企業就能夠帶動一種或多種農產品的綜合開發??芍^“龍頭興,則產業興”。其次大力培育主導產業,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和資源潛力,開發市場需求旺盛、前景好且有繼續開發潛力的產業。加強農產品商品基地的規劃與建設。實行“圍繞龍頭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連片開發建基地”的基本方針,切實保證在農業產業化中起基礎作用的“商品批量供給大本營”的建設。另外加大培養農業高科技人才的力度,造就越來越多的農業高級科學技術人才。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耕地的減少將是一個大的趨勢,如何在越來越少的耕地上解決中國人吃飯的問題,這個重任也只有依靠農業的高科技才能完成。正如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瞿振元先生所說的:“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人才!”
結束語:
“三農”問題是一個宏大的課題,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個方面,我生于農村長于農村,作為農民的孩子,我對農民的酸甜苦辣有著切身的體驗,對農村的種種變遷有著深切的感受。我很關注“三農”這一問題!當然,這篇文章絕對談不上什么研究,不過是看到了一些現象,發現了一些問題,產生了一些想法,然后經過認真的思考,翻閱了一些資料,最后將自己的認識與想法用文字表述了出來而已。還望各位批評指正!我相信,只要我們的政府、農民朋友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采取得力的措施,“三農”問題的圓滿解決很快就會變成事實!
參考文獻:。
[2]《三農中國》賀雪峰主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01。
[5]《我向百姓說實話》李昌平著遠方出版社2009.06。
[6]《半月談》2009年第10期新華通訊社主辦(中共中央宣傳部委托)。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農村留守兒童一個特殊群體。
近幾年,我國農村出現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p>
所謂農村留守兒童,就是指隨著大量農村成年男女向城鎮轉移就業,而多數人沒有攜帶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許多的農村兒童遠離雙親或單親,成為農村家庭的留守兒童,多數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監護。隨著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而在農村出現的“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視和十分關注的社會群體。
留守兒童問題不容忽視……
農村留守兒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只有因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現臨時監護人學習 輔導不力,生活照顧不周,親子接觸缺失等現象困難。
但已有調查表明,由于遠離雙親,缺乏來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親情呵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些留守兒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嚴重斷層或缺位,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對留在家鄉的子女疏于照顧,無法認真履行監護的職責,使孩子失去應有的安全保障,農村留守兒童被拐賣,受到意外作害,失學輟學等現象時有發生。由于缺少親情關懷和應有的家庭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在思想、行為和心理的成長發育中比較容易偏離正常軌道。
“留守兒童”教育基本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學習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不高,調查中發現,部分農民工潛意識里認為,農村孩子學業有成的不多,將子女的學業定位在完成人年義務教育上,將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過問甚少,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較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上弊端也較多。加之他們還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和學習。
(二)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務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數較少,與留守子女聯系少,對于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而青少年處于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另外,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比例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監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
(三)缺乏親情。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造成親情欠缺,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點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同時,根據調查和座談情況看,大多數留守兒童表現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憂慮。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齡越大,越表現出對家庭和父母關懷的強烈要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際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作求助,學習成績等方面發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
(四)心理障礙。數據顯示留守兒童監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發生了許多煩惱與沖突,這時,他們需要親近暢通傾訴,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種情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引發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封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
(五)行為偏差,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行為發生在文化程度上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采取認可態度。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現許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質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經常遲到、早退、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吧和游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對留守孩子的種種行為問題,監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
建立農村社區兒童少年教育和監護體系,充分發揮農村的教育作用。兒童少年的教育歷來是家庭、學校與社區共同的責任,目前,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由于很大部分沒有建立相關的兒童少年教育組織,使農村在兒童少年的教育與成長發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來那種穩定的由家長親自伴孩子走兒童少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父母短期、長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將越來越多。這樣,兒童少年的監護與教育的責任就幾乎全部落在了學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只有全部時間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時間大部是在家庭和社會度過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建立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指導站、鄉村教育機構就顯得尤為迫切,同時,現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農村教育和監護體系的可能性和基礎。
一是在溝通時間與機會就比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連貫性;
三是在交流溝通的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系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
呼吁全社會都來關注農村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是兒童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農村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建設者,他們能健康成長,不僅涉及千家萬戶的幸福,更關系著全民族素質的提高,關系著光和國家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解決好這一人口城市化、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現象,已在為一項緊迫任務。
如此,留守兒童很難得到父或母貼身的愛和關懷,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傳真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上的幫助,在他們的意識里,父或母是一個長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孤獨的,他們的成長是寂寞的,他們的價值觀是模糊的。
這個時代的孤兒由于長期被托養或寄養,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內向,情緒消極,膽小怕事,自覺性差等,由于老人溺愛或親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他們學習成績普遍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1、教育方面。全縣教育情況總體良好。一是嚴格落實國家“普九”和“兩免一補”政策,元。二是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新突破,辦學條件進一步提高。三是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交流、教研、學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四是教學改革繼續深入,教育教學水平持續提高。
2、醫療方面。醫療衛生基本滿足群眾需要。一是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得到改善。截至目前,全縣共有鄉鎮衛生院16處,規范村醫務室899處,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管理規范、方便群眾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二是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累計報銷21xxxx萬元,有效地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三是行風建設加強。不斷改進管理模式和加強醫德教育,完善內部監督,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意識不斷增強。
3、住房方面。近年,從沿街經營用房開發開始向商品住宅開發轉變,新夏、聚鑫園、津華園、明星家園、永基花園等住宅小區1xxxx處,共計3017套、41.9xxxx平方米,住房環境得到一定改善。四社保方面。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截止到7月底,企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分別達到1000xxxx、1500xxxx、44xxxx、1020xxxx、570xxxx。
1、教育方面。一是教育投入仍顯不足,危房改造任務十分艱巨。二是教育發展不平衡,城鄉之間差距較大。特別是農村中小學基礎教育設施、裝備非常落后。三是教師隊伍建設亟待加強,存在老齡化、知識更新慢等問題。四是公辦小學辦幼兒園現象突出,擠占了小學教育資源。五是部分教師素質不高,亂辦班、亂收費現象時有發生。
2、醫療方面。一是部分醫務工作人員對新農合報銷范圍不了解,使用目錄外藥物偏多,導致報銷金額偏低。二是目錄內藥品范圍小,藥品名稱不統一,許多藥已停止生產,影響用藥報銷。三是部分醫務人員缺乏責任感,亂開大處方、貴處方,患者用藥知情權、選擇權得不到保障。四是縣外轉診手續自繁瑣,患者感覺不方便。
3、住房方面。一是住房價格逐年上漲,低收入者住房條件沒得到很好改善。左右,目前均價為每平方米150xxxx。下崗職工、單職工家庭和農民低收入者則無力購房。二是住房體制改革還不完善,社會保障性住房還未普遍推行。三是住房公積金制度尚未全面建立。
按照學院和基礎課部的要求,2014年8月20日,由楊xx、xx組織的調查小組,就高職院校如何服務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問題,到xx市xx世紀城進行了為期一天的社會調查。重點調查了一家建材市場,該公司名為居然之家建材營銷有限公司xx金源店,該店經營面積超過一萬平米。居然之家成立于1999年3月份,該公司在2009年的經濟蕭條期反其道而行之,迅速擴大市場影響范圍。至今全國已有48家分店。在中國建材行業素有北居然南紅星之稱。
居然之家表面看起來是一家建材銷售市場,其實質可看成第二物業,它從金源物業租賃房子,然后分割成店面再轉租給各建材商戶,甚至能夠看成是一家資本運作公司。該企業自身并不生產任何建筑材料,也不直接銷售任何產品。其員工由兩大部分組成,公司內部員工和商戶自己請的銷售人員。其內部員工具有雙重身份,既需要管理商戶及他們請來的銷售人員,也要為其帶給服務。
我們走訪了兩名公司高管和五名普通員工,首先向他們簡要介紹了學院的基本狀況,個性是與該公司業務相關的幾個專業,如工商管理專業、市場營銷專業和電子專業等,并就高職院校如何為企業服務,如何加強校企合作等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討?,F就調研的狀況總結如下:
1、問:貴公司新員工招聘方式是校園招聘還是透過其他方式?
答:任何一個企業對新聘員工都抱有這樣的理想看法,期望招之則來,來之能戰。向同類型企業挖人才是首選,但目前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各行各業都在擴大自己的規模以求長遠發展,人才短缺,互挖人才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所以,大部分都是透過校園招聘,又因為公司擴張太快,一般新員工也是邊做邊學。
2、問:直接讓新員工上崗,有哪些利弊?
答:讓新員工直接上崗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弊端。有時候甚至可能會給公司帶來不必要的損失。為解決這一矛盾,我們采取師傅帶徒弟的辦法。我們采用這種方式也是有好處的,至少在物欲橫流的當今社會,能夠培養員工的忠誠度,我們的員工一般很少流失,能夠說從另一角度降低了公司的損失。
3、問:您認為貴公司的招聘員工有些什么個性的要求?
答:對員工的要求,是我們這個行業的特殊性。國家要加快經濟發展的步伐,勢必要對現有資源重新進行優化組合,我們企業就是抓住了這個機會,我們這個行業本身不生產任何產品,但是我們善于合理配置資源,公司努力吸納優勢社會資源為我所用,我們只做管理和服務。鑒于這類工作的特殊性,我們的員工務必具有很強的管理和溝通潛力;要有必須的戰略眼光,會發掘優勢資源;而且要有很強的抗壓潛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最重要的還有就是“執行力”,用心主動地完成工作。
答:校園直接招聘到的員工一般都不能直接接手工作。但是由于企業發展的速度很快,公司急需人才。我們對員工的培訓都是直接在工作中學習,邊做邊學。貴校的工商專業或市場營銷專業能夠為我們公司帶給業務員,但需結合我們公司的特殊狀況,因為我們公司的業務員不但需要做常規的商場管理還需要為商戶帶給服務,甚至要為商戶策劃營銷活動;貴校的計財專業的學生,若是熟悉erp軟件操作,就可為我們帶給收銀員或財務人員;熟悉水電安裝的學生也可為我們物業部帶給電工。目前,我們公司思考能否降低新員工培訓成本問題,我們能夠在這方面建立必須的合作關系。
1、目前中國傳統式的高職教育對社會的用工需求顯得有點力不從心。校園教的有多少是我們企業真正要用的?拿獎學金的優等生擅長的東西到了企業也許一文不值。比如,很多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可能每年在校都是三好學生,每次都拿獎學金,可讓他去做個簡單的市場調查,他們就不知所措了。而企業看重的就是這些。能夠說高職院校與社會用工需求存在必須程度上的脫節現象。有必要改變現行的培養模式,要貼近市場。
2、企業用工需求靈活,變化相對較快,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機制相對來說較為死板。企業需要某種類型人才,高職院校并不能立刻培養出相應的人才,目前校園的人才培養滯后于社會用工需要,或者說偏離了社會用工需要。高職院校需要及時了解社會動態,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資料和教學方法。
3、高職院校制度相對于企業來說比較死板,當時局變化,企業能夠很快換血轉型,推薦高職院校能夠向企業學習。既然高職院校是為社會服務,學生不能僅局限于向校園教師學習,企業的技師和培訓師可能是更好的教師。不必須每次都是請局長、教授之類的人給作講座,也許經驗豐富的一線員工更能讓學生茅塞頓開。高職院校要更好地服務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就務必實在點。
4、隨著信息時代的進步,現代社會對人才需求更加傾向于會學習的綜合性人才。比如,目前大部分校園工商專業的學生,暫時都不適合做我們公司的業務員。我們公司的業務部是公司的核心,任何部門的工作都是圍繞業務部轉,反過來也就是說,我們業務部的員工需要熟悉其他部門的各項工作。當今社會會學習的綜合型人才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香餑餑。
以服務為宗旨,與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適應,滿足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新形勢下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盡管我們只是重點調查了一家企業,但透過本次調查仍然很受啟發。據此,我們提出如下幾點推薦:
1、高職院校要真正樹立為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辦學思想,主動“落地”。每個地區的地理位置、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等等不同,其經濟發展方向、規劃目標、發展特色和重點也有較大差別。高職院校要深入、持久地了解當地需要,并切實行動起來,為當地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贏得信任,要讓當地政府、企業能感受到校園在“當地”,并對當地“有用”,而且值得依靠。
2、高職院校定位,要緊密契合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規劃,要結合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特色和重點。當然,高職院校完全“落地”,是不現實的,如何把握一個度,還需要思考學院和當地的具體狀況。
3、高職院校要有一種開放的心態。高職院校要加強與當地政府、企業的交流,主動適應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以滿足當地需要為己任,以當地滿意為質量標準。這就必然要求高職院校不能光想從當地得到什么,而要想想我能為當地做什么,我為當地做過什么,當地需要我做什么,怎樣與當地政府、企業建立一種共存共榮的協作關系。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huibaotihui/102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