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一種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和傷害。下面是一些地震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回顧,希望能夠加深大家對地震的認識。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一篇感人致深的文章,這位偉大的父親在其他父母悲傷放下,絕望離開之后,自己始終沒有放下尋找兒子的念頭,在救火隊長、警察都放下了營救的念頭之后,在沒有一個人愿意幫忙他之后,這位父親最終將兒子救出來,支撐他的就是那句他以前對兒子說過的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齊?!?/p>
這是心中的堅定信念,這位父親根本不在乎是否會有人幫忙他,根本不在乎別人是否笑他傻,不在乎38小時不吃,不喝,不休息……因為他明白,此時,兒子和他一樣心中會默念這樣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齊?!?/p>
在講授這堂課時,李老師提出的問題圍繞課文重點,按照課前的預設進行教學,從“父”與“子”兩個方面來理解。說父親了不起,找出描述父親了不起的段落,先讓學生朗讀,談談體會,然后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放回課文中,再讀,讀出相應的語氣。并引導學生想象當時情境。加上適當的課件展示,學生對偉大的父愛感悟更深。
這篇課文李老師還采用了抓主促次的教學方式,父親的資料多講精講,兒子的部分學生自己學習概括,自主學習,老師只是引導學生學習了父親對兒子承諾過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會和我在一齊?!备蛹由盍藢W生對父與子的認識,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培養了學生的自學潛力。
當然在這篇課文的把握處理上,也有許多不足之處:
1、只抓住了文本的主干部分卻忽略了其他細微的地方,不能兼顧到全體學生,讓學生談自己的父親對自己的愛。如果能以文本再次升華感情,那樣教學效果會更好。
3.在處理課文方面,也顯得“挖掘”不夠。對父親外貌描述的句子感悟不夠深刻,這也是全文的重點句,但教師也沒有及時加以點撥,只圍繞“無論發生什么,我都和你在一齊?!眮砝首x感悟,能夠適當再拓展一下。
總而言之,這節課的嘗試,帶來了很多思考。在今后的教學中,本人將繼續持續做得好的部分,并盡快改善不足之處。
“關注文體,凸顯語用”,無疑對廣大語文教師提出了一個更高層次的要求,由以往的內容解讀向語言運用作了一個巨大的轉變。語文課堂將成為學生習得方法,不斷實踐的平臺,從而實現學生語文能力的真正提升。
縱觀陳老師執教的《地震中的父與子》課題導入直截了當,讓孩子即刻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不無好處??闪私獾竭@些孩子生活的區域,基本是沒有親身經歷過地震,對有關地震的信息關注度也不高,假如課堂前老師能對地震做一個必要的描述,讓孩子了解到地震是一種可怕的自然災害,會造成人員的傷亡,財產的損失,為之后的課文學習鋪上一個較好的情感基調。
字詞過關非常扎實,將文中的重點詞、難詞,以及多音字“血”,通過各種讀的方式讓孩子切實印入腦中。
課文講了什么內容?講了一件什么事?是陳老師的第一個語用指導,先讓孩子自己說一說的主要內容。充分了解到孩子的答案后,陳老師指出,在寫事的的中,可以通過抓住事物的起因、經過、結果的方式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無疑為孩子們點亮了一盞明燈。相信學生將來碰到寫事的時,會慢慢學著運用這種方法進行正確的歸納與概括。緊接著讓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來加深印象。
第二個語用指導,即為從體現父親了不起的句子中,得出語言、動作和外貌描寫的`作用。通過這幾個方面,來感受父親的勇敢、偉大、堅持不懈。這對學生學習人物描寫有著很好的推動作用,在自己寫時,也會逐漸學著運用各種描寫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意圖??稍谥?,陳老師緊緊圍繞著中的三句話展開了具體的剖析,讓孩子談感受,領悟父親的情感。假如在這之后能增加一個環節,再找幾個語言、動作、外貌描寫的句子,讓學生區別一下,緊接著在之后圍繞一個話題,比如說描寫母愛偉大的片段,用上今天學習的這三種描寫方法,做一個小練筆,不知效果會不會更好一些。
綜上所述,得體的教態,親切的笑容,悅耳的聲音,樸實的語言,陳老師為我們展現了一堂精彩的“語用”課堂。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關注文體,凸顯語用”,無疑對廣大語文教師提出了一個更高層次的要求,由以往的內容解讀向語言運用作了一個巨大的轉變。語文課堂將成為學生習得方法,不斷實踐的平臺,從而實現學生語文能力的真正提升。
縱觀陳老師執教的《地震中的父與子》。
1課題導入直截了當,讓孩子即刻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不無好處??闪私獾竭@些孩子生活的區域,基本是沒有親身經歷過地震,對有關地震的信息關注度也不高,假如課堂前老師能對地震做一個必要的描述,讓孩子了解到地震是一種可怕的自然災害,會造成人員的傷亡,財產的損失,為之后的課文學習鋪上一個較好的情感基調。
2字詞過關非常扎實,將文中的重點詞、難詞,以及多音字“血”,通過各種讀的方式讓孩子切實印入腦中。
3課文講了什么內容?講了一件什么事?是陳老師的第一個語用指導,先讓孩子自己說一說文章的主要內容。充分了解到孩子的答案后,陳老師指出,在寫事的的文章中,可以通過抓住事物的起因、經過、結果的方式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無疑為孩子們點亮了一盞明燈。相信學生將來碰到寫事的文章時,會慢慢學著運用這種方法進行正確的歸納與概括。緊接著讓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來加深印象。
4第二個語用指導,即為從體現父親了不起的句子中,得出語言、動作和外貌描寫的作用。通過這幾個方面,來感受父親的勇敢、偉大、堅持不懈。這對學生學習人物描寫有著很好的推動作用,在自己寫文章時,也會逐漸學著運用各種描寫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意圖??稍谥?,陳老師緊緊圍繞著文章中的三句話展開了具體的剖析,讓孩子談感受,領悟父親的情感。假如在這之后能增加一個環節,再找幾個語言、動作、外貌描寫的句子,讓學生區別一下,緊接著在之后圍繞一個話題,比如說描寫母愛偉大的片段,用上今天學習的這三種描寫方法,做一個小練筆,不知效果會不會更好一些。
綜上所述,得體的教態,親切的笑容,悅耳的聲音,樸實的語言,陳老師為我們展現了一堂精彩的“語用”課堂。
我第一次試教非常失望,為什么呢?因為我發現,實際上這篇課文的教學是非常難的。學生沒有這種災難的情境體驗,這種情感,親人的,骨肉分離的親情的體驗也是少之有少,這就成了我上好這篇課文最艱難的地方。所以大家可以發現,我上這篇課文,應該說,教師的導是比較多的。我回顧自己的教學,沒有向我以前的課那樣瀟灑自如,這就是我覺得最缺憾的地方。因為當你上這篇課文,會覺得真的,幾乎很難瀟灑自如。因為你得緊緊地扣勞情感這條線索。而且這篇課文的情節非常復雜,高潮迭起。那么,最終我改了幾次方案,然后選擇一個策略,也就是全息閱讀的這種策略,也就是說找出一處或兩處,最能折射全文的語段,反復誦讀、反復扣問、反復感受。使它能夠發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功效。由此在透視人物的內心里,感悟人物的偉大形象。在孩子心中高豎起一座精神的豐碑。
那么具體的我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我考慮的就是抓文眼,刪繁就簡,簡簡單單教語文。
如果具體分析,就父親的形象就有這樣幾幅畫面可以展開,前面悲痛欲絕,但又堅強挺立,這是一幅畫面;第二幅畫面就是,許多人都在勸他,但是他堅持著要去挖;第三幅畫面就是父親孤軍奮戰,傷痕累累的畫面,這父親的一個形象就有三幅畫面可以讓人去分析,于是,我就只抓了第三幅畫面,父親傷痕累累,堅持著,由這幅畫面輻射開去,刪繁就簡,簡簡單單教語文。為什么能夠這么做呢?首先,這幅畫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震撼力,只要我們充分感悟父親這種沉甸的愛,包含血淚的情,足以震撼人心。其次,這幅畫面有很強的輻射力,你看由這幅畫面完全可以輻射到前面第一幅畫面,也可以輻射到勸阻的畫面。第三個理由呢是這樣抓文眼,關照文本的閱讀的方法正可以體現閱讀的整體性,提升閱讀的品質,總之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大家可以看到,我整篇文章的教學,就是以一條主線兩個版塊整體規劃,一個版塊就是感受父親的了不起,第二個版塊就是感受兒子的了不起。當然這個了不起并不是一開始就提出來的,我非常注意這點,我前面始終沒有出現了不起這個詞,目的何在?就是說要讓學生通過自讀感悟,充分體驗以后逐漸明晰,人物的形象逐漸豐滿,要讓學生經歷由感到悟的過程,這個了不起是自然而然在學生心中建立的。
二、要潛入文本,充分感悟,真真切切教語文。
什么叫感悟,最簡單的說法就是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感是悟的基礎,悟是感的水到渠成后的自然生成。重感悟的課堂首先是有情的課堂,有情的震撼。這個情的基點就在于文本,所以我們不能脫離文本。必須引導學生不斷地扣問文本,品味語言,與文本展開充分的對話,由此產生情感的共鳴。比如說,我在引導學生感受父親的了不起的片段,我就層層推進。第一層,學生很淺顯的馬上可以悟到的是時間長,但是他沒有悟到的是這種累,于是,通過教學由時間長引導學生悟到這種無法想象的累。這是第一層情感。第二層情感,從沒人再來阻擋他,聯想到曾經有人阻擋他。但是現在沒人來阻擋他,為什么,因為人們都認為他精神失常,一個頭腦清醒的人被人誤解,跟乞求幫助的時候沒人來幫助,這是怎樣的一種孤獨跟苦悶呢?這是第二層情感。第三層就是對父親的外貌描寫,由此悟到包含血淚的情,悟到那種沉甸甸的愛,所以這種情感,都是在反復的扣問反復的讀書當中推進下去。
三、聽說讀寫,融為一體,扎扎實實教語文。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語文的人文性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但是,語文的工具性同樣不能背棄。我想在現階段,我們要研究的是,如果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問題。我覺得再生命的課堂如果沒有聽說讀寫這個基石,也就成為空中樓閣,生命的質量也會或多或少受到影響。因為我把字詞的教學也扎扎實實列到課堂,把想象、寫話也列到課中。聽說感悟也在課堂中進行嘗試??傊?,這次的教學規模很大,規格也很高,但是,我還是想體現浙江省小語會會長沈大安先生的倡導的,要體現常規模式下,自然狀態的.真實課堂,即使不成功,也是無所謂的。
【點評】。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我個人認為,盧雁紅老師這兩節高年級的課是非常成功的兩節高年級閱讀教學。成功之一,注重以學生的發展為本?;A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此,評價老師的課堂教學就是要從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出發,注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情感體驗,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和主體地位的發揮,我們老師們都非常清楚,課堂教學實際上就是我們老師組織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過程,這就是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來共同實現具體教學目標的過程。因此,我個人以為,評價一堂課堂教學,要以看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為著重點。那么,今天,我們高興地看到盧老師的兩堂課上,孩子們學習的投入的積極性,主動性是非常強的。還要看學生參與的廣度,我們高興看到孩子們活動非?;钴S,從深度上看,孩子們的一些見解都是非常深刻的。
成功之二,盧老師的課堂上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教學的老前輩葉圣陶先生也認為,語文教學的根是聽、說、讀、寫,少了聽、說、讀、寫的訓練就不是語文課堂。從現場教學來看,已經是五年級的孩子了,還是非常重視詞語教學,詞句教學,這在一些課堂上到了高年級還認真引領學生復習字詞已經比較少見。應該說,盧老師非常重視字詞教學是難能可貴的。另外在課堂上,老師充分引領學生去讀書、感悟、體驗,也非常重視語感培養。從老師的角度上說,讓學生認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從某種情況看,比老師的分析講解更為重要,那么,從這堂課的最后結果看,父親的形象和兒子的形象已經豎起來了。人物的形象為什么那么高大,能夠豎起來,就是盧老師在課堂上抓了人物的外貌、行動、語言上的描寫,就是因為抓了語言文字,才使課堂上的人物形象高大地樹立起來。另外,我總的感覺是,盧老師在課堂上真正引領學生細細咀嚼語言,把我們的語文課上出了點語文文學的味道。
尊敬的老師,各位評委,大家好!
我是來自10級中文一班的程宇萌,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地震中的父與子》。本單元訓練主題——父母之愛。這篇課文使學生正確認識父母的愛,加強與父母的溝通的任務。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表現父母之愛的?!币虼宋业恼f課內容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1994年美國洛杉機發生大地震,一所小學不幸倒塌了,匆匆趕來的家長悲痛欲絕,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無奈地垂淚,而其中一位父親卻堅信自己的兒子還活著,堅信兒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為他對兒子曾經承諾:無論發生什么,我永遠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顧眾人的勸解與阻攔,日以繼夜挖了38小時,直至救出他的兒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這篇課文的主要特點。本文是對父愛的歌頌,學生應該很容易理解。但要去體會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卻是一個難點。在教學時,應該力求通過情境創設,反復吟誦領悟文中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讀為本,關注人文?!?/p>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依據新課程理念,以求實現“以人為本,終身發展,和諧發展”的目標,我制定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
2、能力目標:(1)運用“從內容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2)領悟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表達方法,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感受偉大的父愛,兒子與父親之間互相信任,受到愛的教育。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具體語言環境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
教學難點:理解“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钡暮x。
課堂是學習過程的組成部分,是師生生命成長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一群群鮮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對話、喚醒、碰撞、交融、分享,盡情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在學習方法上以自讀自悟,讀文悟情為主,輔以小組合作探究。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引導者”,教學時,根據課文特點,創設一種和文本相和諧的情境,用激勵性的語言誘發學生的思維,用階梯式的環節推動課堂深入。在對話中充分體現形式和內容的結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實現自主互動平等對話的生命課堂。
我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個環節。
上課伊始,我用沉痛的導語來敘述:20xx年5月12日,是我們全中國人難以忘懷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四川汶川發生了7.8級的大地震,現在,就讓我們回到那一次的地震中去。(播放汶川地震錄像)在1994年,美國洛杉磯也發生過一次大地震,在這次地震中,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
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這樣,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地震的畫面直接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認識到地震的危害,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進入了課文情境,為體會父愛的偉大奠基了基礎。這樣的開課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
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把生字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同時思考一個問題: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這是一對怎樣的父親?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其次,我出示本課三組詞語:。
第一組洛杉磯阿曼達。
第二組地震混亂廢墟爆炸。
第三組安頓挖掘擁抱堅定絕望嘆息悲痛。
進行詞語學習,并讓學生從中挑選幾個說說整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再讓學生說說文中的父親的印象。
這樣,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內容,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強化對詞語的積累,同時,又尋找到閱讀本文的突破口。
這一步教學設計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感悟空間,讓他們潛心涵泳、誦讀體味,培養他們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學習習慣。既把握了課文的命脈,又關注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感受,維護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了主動意識。第二步:創設情境,說中感悟父親的執著與忘我。
文中,父親的愛無處不在!課文5—11自然段寫的是人們不斷勸阻父親不要挖掘,而父親沒有停止挖掘,只是反復回答著同樣的話:“你是不是來幫助我?”抓住父親的語言描寫,采用情境對話的方法讓學生體會父親此刻的內心情感。首先,學生讀課文;然后指名學生扮演消防隊長、警察、圍觀的人等,其他學生則扮演父親進行對話。在情境對話中,學生深刻地感悟到父親因為悲痛,答非所問,不顧一切,只想著救兒子。父愛就體現在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言行中。
面對父親的堅持,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人們認為他精神失常了。這位父親真的精神失常了嗎?針對這個疑點,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2—1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寫其他父母的詞句,與這位父親的言行進行對比。在比較閱讀中,學生從“匆匆趕來、大聲哭喊、絕望地離開”等語言,體會到其他父母也是愛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環境下,他們的愛顯得理智。而這位父親,在人們看來是“失?!钡?,但“失?!钡每删?。學生在對比中感悟到:父親的不同尋常,正說明他愛得更堅強,愛得更執著,愛得更深厚!
引導學生重點品讀第12自然段?!案赣H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蔽蚁纫龑W生透過“滿臉”和“布滿”的這兩個詞中的滿字,以及血絲和血跡的兩個詞中的血字時,你仿佛看見了怎樣的畫面?挖掘這一文本空白點,想像父親艱難挖掘的過程。接著我抓住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讓學生反復誦讀體會挖掘時間長,不間斷,感悟到父親有著驚人的毅力!忍受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這都是因為愛!都是因為父親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從而引出“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個句子。
這個環節意在讓學生領悟“父親”的了不起,受到崇高親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時讓學生消化、吸納課文的語言,掌握課文的語言形式。
(課件音樂起,陸續出現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圖片)。
教師動情敘述:此情此景,讓我想起5.12地震后始終縈繞在我腦海中的一個形象、一個動作、一段語言。天下的父母千千萬,愛子之情卻一樣深。就讓我們再一次走近父親的心,此時此刻,挖掘已進行了36小時,可是兒子還生死未卜。這個深愛兒子的父親會對心愛的兒子說點什么呢?請你將淚水凝聚在筆端,寫在書頁的空白處。
這樣,把讀與寫巧妙地結合起來,引領學生在充分的語言實踐中“零”距離體驗作者的體驗,體驗人物的體驗,感同身受,代其言說.不但抒發了孩子們內心的真情實感,而且從學習語言走向了運用語言。
讓我們對親愛的爸爸媽媽說一聲:“我愛你們?!?/p>
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父親了不起兒子。
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板書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在本堂課中,我根據課文內容,學生的反饋,設計了這樣一個板書,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做到簡明、概括。讓學生獲得更鮮明、更震撼的情感體驗。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首先感謝孫老師帶給我們這樣一節精彩的課,接下來我們就孫老師的這節課談一談自己的粗淺的認識,與在座的老師共同探討,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首先我先來談一談,孫老師執教的這節《地震》課在三個方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體現在教材處理上準確、靈活,目標實施過程體現三維性,課堂評價交流有針對性。
大家都知道品德課教材上的內容并不多,有時候1課時的教材只有一、兩頁,而且大部分都是圖片或表格等,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開發教材是品德課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但這一切都要基于教學的對象――學生。這位老師的做法就非常值得我學習,如:孫老師把教材中唐山地震的內容靈活地改成學生非常熟悉的汶川地震。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既貫徹了教材編者的意圖,又能結合學生認知水平和生活體驗。抓住了學生的認知起點,通過教學過程的建構,學生又把學生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并形成了新的技能,很好的實現了教學目標。
對于抗震自救的能力培養上,利用了四個場景,讓學生理解在不同場合應該怎樣進行自救,應該注意什么。體現了能力目標。
對于學生自救中團結協作方面體現了情感目標。三維目標相互融合,相互促進,使這堂課的幾個活動形成了教育的合力,共同完成了以學生的品德教育,學生的教育不是老師灌進去的,而是在活動中自己體會到的,這樣才會終生不忘。
此外這節課的課堂評價也是一個亮點,教師的評價交流有針對性。老師在與學生真誠的對話中,對學生進行了真誠的對話。但如果在評價上多加一些學生間的評價就更好了。
剛才王老師的觀點我非常贊同,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對本節課的看法:孫老師執教的《地震》一課,是一節比較成功的品德與社會課。首先在選材上,孫老師擁有過人的生活智慧,她在眾多的自然災害中選取了全國人民都在關注的地震這一自然災害作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其次孫老師因時制宜開發課程資源,演繹課堂精彩。孫老師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膽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巧妙的用學生熟悉并關注的汶川地震代替了教材中的1974年唐山地震,把學生熟悉的社會生活,已有的心靈體驗,現實中所聽到的看到的接觸到的一切變為品德課最有實效性的課程資源。如5月19日全國人民為汶川地震中遇難的人們默哀,汶川地震前后風景等的對比等。最后孫老師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通過看動畫短片,小組合作討論在不同的地方遇到地震該怎樣自救等方式教會學生在地震來時如何自救,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我區的兩名同志對孫老師的課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我也很贊同,同時我覺得還有兩點,特別值得我學習。
第一、成功溝通。地震的原因、過程等都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如果只是教師的講解一定枯燥無味,孫老師借助視頻、圖片再加上自己的講解,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拉近彼此的距離,另外在講解的過程中。孫老師能不斷的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意愿。
第二、小組合作學習是有效的和有序的。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能提出明確的目的。同時我們也看到,孫老師給學生的四幅圖片是不同的場景,讓學生自由的選擇,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和空間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學生的觀點在討論中進一步明確。
首先我認為孫老師所上的這節《地震》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這節課有很多值得我學習與借鑒的地方,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孫雪楓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能夠關注學生、傾聽學生、尊重學生。比如:在放影象時,教師認真的觀看;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孫老師能夠注視著每一位回答問題的學生。我想這樣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在無形中給學生增加一種力量、一份自信、傳遞一種情感——愛,那么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行為給其它學生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教會學生們學生傾聽、學會尊重,我想這是值得每一位教師學習的。
這節課我認為課題是較沉重的,教學內容知識性又較強,學生的情調不高。那么我想為學生創設愉快、輕松的對話空間,會更適合學生的個性發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現代教學觀。當教師放完小男孩自救的短片后,我想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自救一定會有很多自己獨到的見解,教師如果在這時給學生一些自由對話的空間,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探討,我想會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整節課孫老師的教學設計精巧細致,充滿了沉重而又激情的演繹,讓凝固的教材文本演化成了靈動的課堂。
本節課的亮點就在于孫老師能圍繞汶川地震這一教學情境貫穿教學始終。首先能從學生了解的汶川地震入手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當“放默哀視頻”時,不僅給學生帶到那種沉痛的時刻,而且也給在座的我們教師帶到那種為四川死難者哀悼的一刻。接著教師通過播放錄像、圖片讓學生了解地震形成的原因,從而使抽象的知識更加直觀、形象,便于學生了解掌握。然后教師出示了兩張汶川地震幸存者的圖片,導入地震自救方法,為了讓學生更好得了解自救方法,教師播放一個短片,中途設下懸念,發散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猜測短片中小主人公,能逃到那去。答案揭曉時教師又通過警察這個卡通人物讓向學生詳細的介紹地震自救的'方法。在小學生了解方法后,教師又趁勝追擊,巧妙的設計了“四個場景”讓學生小組討論“如果你在這樣幾個環境中發生地震怎么辦”,因勢利導,從而教育學生掌握自救方法。整堂課教學環節環相扣,連貫自如,富有層次性。
前面幾位老師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孫老師執教的《地震》一課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那么我也來說一說我一點不成熟的看法,我覺得孫老師這節課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例,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們的品德與社會課這門課程的主旨就是在于在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的發展,讓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那本節課孫老師設計的教學環節中,從認識地震的形成原因,到掌握地震前兆的知識,再到地震發生時學生如何自救,互助,互救。無不表現孩子們從認識自然,參與社會,并在此基礎上適應社會,改造社會的過程。這充分證明了孫老師尤為重視個體社會性的發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最后一個環節中,歌曲《生離死別》下面許多老師也為之感動,那為什么老師不抓住這個契機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呢?應該讓學生化悲痛為力量,珍視生命,熱愛生命。如果說我們的教師能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課堂上,生活中,社會中感受到愛并形成責任,且常此以往形成良好的品德,那么我們的品德課就是成功的。
最后,我們感謝市區各級領導給我們搭建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感謝孫老師為我們提供這節精彩的課例,我們只是針對這節課談一點初淺的看法和認識,有不妥之處還請各位同仁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一、說教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自讀,認識本課生字、新詞;運用“從內容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讀、說”這兩種簡單的方法,讓學生深刻理解父與子的了不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偉大的父愛,兒子與父親之間的相互信任,體會人間自有真情在。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過,感受父親的偉大;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四、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以讀代講和品析詞句的方法,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研討合作,從中領悟文中的感情。
五、說教學設計理念。
教學設計中從課文的`結局入手,激發學生提出疑問:為什么說這對父子了不起?然后引領學生反復品讀父親解救兒子的過程中深入解讀“這位父親的了不起”。旨在通過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樸實的情感體驗引領學生自主閱讀,滲透以人為本的教學設計理念。
六、說教學過程。
分為四大板塊逐一推進。
第一板塊: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1、課件展示地震災難。2、揭示課題。教師簡介大地震發生的概況,讓學生觀看后說說自己的心情,激起學生的沉痛,難過,與傷感.為學習下文做好情感鋪墊。
第二板塊:自讀課文,初步感知。鑒于高年紀的學生要有一定的閱讀速度的要求,我讓學生默讀全文,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思考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從而對文章的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第三板塊:細讀交流。請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用文章中的語言說出圖意。再針對故事的結尾,提出疑問:為什么說這對父子了不起?自主閱讀,深入感悟:學生自瀆課文,從父親和兒子的表現中找出使你深受感動的內容。(理解“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包含了幾層意思?一是父親了不起,再是兒子了不起。)2.畫出文章當中能夠表現父子了不起的詞句(描寫父子語言的句子和描寫父親外貌和動作的句子),細細品讀,看看他們了不起在什么地方。3.指名讀自己畫出的句子或段落,說出理由,然后有感情地去朗讀它。4、結合自己的感悟,相互交流,解釋疑問。(父:不放棄、責任感;兒子:對父親的信任對同伴的責任。)教學時我主要采用整體默讀,重點段品悟誦讀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在默讀中思考,朗讀中感悟。
第四板塊:聯系實際,拓展延伸:在課尾,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父親與你之間所演繹的真情故事,說說最想說的話,讓學生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想到要感恩父母,由人及己,情感升華。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既簡明扼要,又凝聚著強烈的感情,滲透著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學生的情感,讓整堂課真正成為和諧互動、學習的樂園。
文檔為doc格式。
。
我要說的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第17課《地震中的父與子》,我要展示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
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教材在編排上體現了文道結合的思想,按專題來組織單元。本單元就是以“父母之愛”為專題,通過文質兼美,不同側面的幾篇課文,讓學生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寫法上的啟迪,領悟作者通過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地震中的父與子》講的是美國洛杉機發生大地震,一所小學不幸倒塌了,匆匆趕來的家長悲痛欲絕,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無奈地垂淚。而其中一位父親卻堅信自己的兒子還活著,堅信兒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為他對兒子曾經承諾:無論發生什么,我永遠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顧眾人的勸解與阻攔,夜以繼日,挖了整整38個小時,直至救出他的兒子和其他的14位小朋友。
選擇這篇課文,是緣于感動,也是緣于汶川地震后,再一次上這堂課時完全不同的感受。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人類如同螞蟻般渺小,生命在彈指間灰飛煙滅,然而,就是在這樣無情的災難面前,我們在創造著生命的奇跡!
下面,我將自己設計該課教學時的若干想法,原原本本地加以呈現,我希望我這種“原生態”的呈現,能限度地表明我的教學理念。
1、在感動中領悟全文中心。上《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我考慮的是:如何使學生得到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靈的感動。讓學生感動是上好這篇課文的前提。利用情感的碰撞、人文的熏陶、文化的積淀,讓學生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感動于偉大的父愛。加之,利用遠程教育設施,播放直觀的地震現場,讓學生更加被這對父子感動。
2、在改寫結局中感動于過程。事實上,《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不長,即使沒有老師小心翼翼的精心引領,學生也完全可以自己把這篇課文讀懂,并且心甘情愿地被感動,感動于“這位父親“的超乎常人的堅強、堅持、信念與愛。因為正是由于這位父親異于常人的行為,才使結局那么圓滿、皆大歡喜。然而,當汶川地震中那一幕幕讓人心酸的畫面在我腦海里不斷地放映時,我突然覺得自己有責任讓學生思考甚至選擇,自己是為事情的結局感動還是在事情的過程中感動。
在這里,我將會利用遠程教育設施給孩子們展示一個汶川地震中真實發生的“父與子”的故事。故事中的這位父親挖了整整三天三夜72小時,最后卻只能對著兒子尸體溫柔的癡笑。孩子們一定會領悟到原來我們感動的不僅僅是結局,而是那個令人垂淚的過程。
3、在細節中感動于真實的父愛。在采訪與傾聽孩子們預習體會的過程中,我感覺到一種傾向,那就是他們會認為,那另外14位孩子的父親過早地放棄了拯救自己孩子,是他們對自己的孩子愛得還不夠深,甚至有的學生會認為那些父親是膽小的、懦弱的。特殊時刻正常的理性被誤解為“貪生怕死”,這讓我感到害怕,因為這種誤解將會衍生出一種在我看來是畸形的價值觀。
我們有理由相信,普天之下,父母舐犢之情都是一樣的,那14位父親對兒女的無與倫比的愛以及喪子之痛,在課文對他們動作、表情的細節描寫中我們是能夠體會得到的,我總覺得我應該站出來,讓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父愛去感動學生。
1、找在本課教學中,我強調讓學生“找”,找那些負載著所有父親愛子之心、悲痛之情的詞句,讓學生在對語言文字準確、細膩、深入的把握中獲得準確、細膩、深入的體驗。
2、讀在本課教學中,我強調讓學生“讀”,通過引導、聯想等一系列方式,在師生互動中,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父親努力拯救兒子的過程,使學生在情感得到激蕩的同時,品味語言、積累語言。
3、議在本課教學中,我強調讓學生“議”,通過小組合作探討,挖掘出孩子們內心深處最真摯的情感。
4、寫在本課教學中,我強調讓學生“寫”,把對“這位父親”的崇敬之情融入到文章結局的續寫之中,讓學生把充沛的情感積累化為書面語言。
1、以詞概篇,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兩組詞語,由學生選用其中的詞語說說文章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從整體入手,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抓住中心詞,設置問題,統領全篇。)。
2、深層品讀,感受父愛。
a、走近父親,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父親的“了不起”?勾畫出描寫父親語言、動作、外貌的句子,并用課件出示,再把這些語句反復讀一讀,小組同學相互交流感受。
b、引領學生抓住相關語句匯報。
(充分給予學生自主學習機會,通過讀、畫、說、想這幾個環節,充分體會、誦讀,感受課文主旨,為整節課的教學奠定情感基礎。)。
3、將文改詩,感動父愛。
b、想象:看到了一位什么樣的父親?(隨后課件出示父親的樣子)。
(這一環節挖掘教材的潛在資源,用詩的形式濃縮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同時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4、改變結局,升華父愛。
a、改變文章結局,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簡單討論這個結局出現的可能性,追問學生“你是否仍覺得這位父親了不起?為什么?”引領學生反復品讀父親解救兒子的過程,在“過程”中深入解讀“這位父親”。(課件出示“汶川地震中的父與子”)。
b、讓學生找出容易被遺忘的描寫其他父親的詞句,從細節中體會蘊涵在其中的愛。(播放畫面,觀察并體會)。
5、續寫結局,研讀父愛。
讓學生選擇不同的結局,把故事續寫下去。并用自己的語言和親身體會說出自己對父愛的理解。
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這堂課的過程中,我選擇的遠程教育模式一:光盤教學模式來進行的。
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我都適當的穿插運用遠教設施和教育教學資源來完成我的教學目標。如:播放地震現場的情景,讓學生非常直觀地感受到了在如此危險的情況下,父親堅持不懈挖掘38小時的感人場景,這比起教師用干澀的語言奮力描述效果要強很多很多。
利用光盤將課文的重點詞句展示出來,和學生一起探討、品讀,更加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了師生互動,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培養。
仔細觀看了特級教師武瓊的講座,她提倡的新的教學觀、學生觀、質量觀、人才觀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所有教師的努力下,農遠教育會越來越普及,給我們的教學帶來更多便利,給我們的課堂帶來更多精彩的瞬間!
9月17日下午第三節課,我們在三樓微格教室聆聽了龔老師執教的《火山和地震》這一課,我感到這節課是一節好課,是一節真真實實的、對于我們每個科學老師來說確確實實能起到示范作用的科學課。
首先我來說說龔老師吧,龔老師教態自然、大方,語言親切、流暢,板書工整、有條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條不紊,教學基本功扎實。
其次,在本節課中,龔老師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鹕胶偷卣瓞F象,離學生的知識基礎、生活實際都比較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龔老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于一體的多媒體教學替代抽象、枯燥的課本,以解決無法跨越的時空限制,將宏觀的地球濃縮進教室;把千萬年的漫長時間變化縮短至幾分、幾秒展現在學生眼前;把復雜的地殼運動、變得集中、具體和形象,這樣,激發了學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再次,龔老師采用了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動手實驗等形式,不但使學生對火山噴發和地震現象的成因從表象認識建立到概念的高度,而且使學生在觀察、合作交流、整理信息、科學實踐、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
兩個細節要注意:
1、酒精燈加熱的方法要指導一下。
2、大屏幕上的課題“火山與地震”,應為“火山和地震”。
今天下午,我們像往常一樣上著語文課。突然,何紅偉喊了一聲:“又地震了!”這時,我們也感到教室有點搖晃了。原本坐在椅子上給我們講課的秦老師馬上站了起來,同時表情也變得十分緊張。她連忙走到門口,對我們說:“大家趕快在操場上集合!”話音還沒落,全班同學都像箭一般地沖出了教室。陳謹怡讓我和劉凌和她們一起躲到講臺下面去,但很快就被秦老師阻止了。
到了樓下,同學們都緊張地連氣也不敢出,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著時候,我忽然感覺到天氣非常悶熱,仿佛頭上都在冒煙一樣。再看看身旁的同學,個個臉紅彤彤的,頭發因為出汗都貼在了臉上。這時候,我們又突然發現天空有一些異常,一會兒晴,一會兒又變陰了。老師讓我們都坐在地上,我們感覺到大地還在微微的顫動,用手一摸,像剛燒開的水,燙手。我的好朋友陳謹怡干脆把鞋子脫了放在地上,只要鞋子稍微一動,就說明又震了。
過了一會兒,陳謹怡突然推了我一下,說:“喂,你媽媽在外面?!蔽彝饷嬉豢?,大門外站著很多家長,過了好一會兒我才找到媽媽,她也正在焦急地往這邊看呢。我一下子沖出了門外,媽媽連忙問我:“放學了沒有?”,“沒有”?!澳悄憔突厝ズ屯瑢W們在一起吧!”媽媽摸著我的頭說。
這時候我才想起來,媽媽今天也在上班,不知地震是她怎么樣。
后來我才知道,她當時也在上課地震發生時,她也像我們的秦老師一樣,先把學生疏散到樓下,而自己在最后一刻才離開教室。
我覺得秦老師和媽媽都是愛護學生的好老師。
通過視頻的觀看和材料的閱讀,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地震。通過人們應對地震時的不同方法與結果的對比,讓學生了解地震的危害和防震、避震知識的重要,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活動的熱情。
二、開展知識競賽,鞏固防震、避震知識。
1.把全班分成四個小組,宣布競賽規則,組織大家積極參與競賽。
2.教師及時補充或講解,促進學生對防震、避震知識的了解與熟練掌握。
3.小結各組比賽晴況,評出優勝小組。
1.學生了解競賽規則。
2.小組進行競賽。
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識是有效避震的關鍵。采取知識競賽的形式,既可以有效地檢測學生對防震避震知識的掌握程度,又可以使學生在競賽中快速掌握新的避震如識。
三、防震小演練。
同學們了解的防震、避震知識真不少!可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讓我們在防震演練中進一步提高靈活運用避震知識的能力吧!
1.教師宣讀演練要求。
2.先請個別同學按要求演練,再組織全班有效練習。
創設地震中的各種情境,指導學生演練。
(1)地震發生時,你正在家中玩耍。
(2)地震發生時,你正在學校上課。
(3)地震發生時,你正在公交車上。
(4)地震發生時,你被困在屋里。
活動形式:可以先指導后演練,也可以先演練后指導。
活動方法:可以借助視頻資料指導演練,也可以拍攝學生演練時的視頻或照片,讓學生對照所了解的地震中的自救自護方法進行反思和提高。
3.活動結束后,評出“防震演練小標兵”。1.學生聽要求。
2.進行演練。
3.學生交流。課前查找防震避震知識,課上開展防震避震知識競賽都是為防震演練作準備的,而平時的演練又是為地震真正來臨時有效應對作準備的。因此,本活動設計的重點是創設情境,指導學生學會在地震來臨時能沉著冷靜地應對各種危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實踐演練中掌握防震的方法與技能。
四、學唱兒歌,掌握應對地震的方法。
1.地震的危害雖然很大,但大的地震往往有預兆。只要掌猩一定的方法和技能,科學地防震避震,地震來了也是可以應對的。兒歌《地震來了會應對》也給我們許多提醒,我們來學習學習吧!
2,播放兒歌《地震來了會應對》,學生理解兒歌內容并學唱兒歌。
地震雖然危險大,小朋友們別害怕。
枕頭書包護頭上,彎曲身體躲桌下。
大震小震有間隔,抓住機會往外奔。
萬一被困別慌張,隔上一會敲敲墻,
多尋淡水和食物,保存體力等救助。
五、聽兒歌。
學唱兒歌。朗朗上口的兒歌,形象生動,包含了防震避震方法的一些要點,有助于學生理解記憶。
六、板書設計單元體驗活動:地震來了會應對。
七、作業設計。
搜集避震小常識,帶來和同學們分享。
一、視覺感官,課堂導入。
學生的情感世界是豐富的,他們有自己的生活體驗,有自己的人生體驗,所以當他們應對大地震的情境時,就會發出感嘆;當他們應對地震所帶來的損失時,就會發出驚嘆;當他們應對的是30萬人于4分鐘內受到傷害,甚至失去生命時,就會發出深深的傷嘆。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情感是易于激發的,一旦他們的認知活動伴隨著情感,教學就會會成為學生主動的發展過程,從而使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更豐富、更深刻?!睆埳豪蠋熇谜n件播放了一段錄象,首先讓學生切合實際的感受到地震震撼人心的場面,再讓學生去讀課文,它帶給學生的沖擊就比任何語言描述所帶來的效果都要好,都要大。這樣有效的調動了孩子已有的情感,激發了孩子內心的情感,讓孩子在與文本對話的同時,獲得了情感的飛躍。這樣的導課奠定了課堂的情感氛圍,為接下來的整堂課做好了情感鋪墊。
二、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讀中深化,情感升華。
課堂上,學生在整個語文的學習過程中,都有用心的情感參與。學生的情感世界是豐富的,他們有自己的生活體驗,有自己的人生體驗,所以當他們應對汶川地震的情境時,就會發出感嘆;當他們應對“父親”的執著時,就會產生敬佩;當他們應對“阿曼達”的不畏艱險、沉著冷靜時,就會發出贊嘆。在整個課堂上,教師調動了孩子已有的情感,激發了孩子內心的情感,并且深化了孩子的情感。
此課,老師始終強調朗讀訓練,披文入情,以讀促思,讀中感悟。透過反詰,引導聯想,多種形式的讀等一系列方式感情朗讀父親努力拯救兒子的過程,在對語言文字的準確細膩,深入的把握中獲得準確,細膩深入的體驗,增強語感。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地震中的父與子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首先,我的設計理念是:
以學生自讀自學、合作探究為主線。注重教師引導的過程和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為目標,注重為學生的理解、感悟,積累搭好橋梁,拓展、延伸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感受道閱讀的興趣,體會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學會正確、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挖掘教材的潛在資源,培養學生感受、理解、積累和運用的能力,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讓每一位學生得到扎扎實實的發展。
一節課的前提是對教材、學情做出正確分析,我是這樣分析的: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一篇表現特殊環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課文,內容淺顯,但內涵深刻;語言平實,但令人震撼。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學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這篇課文以父親在救助兒子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和父親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為主線,寫出了父與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學。
但學生的生活經歷與文本有較大的差距,怎樣才能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搭設一座橋梁,讓學生逐漸走進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學本課的一個關鍵,好在五年級的學生正是自我意識強烈,而且感情比較豐富的年齡,這篇課文課文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及心理特點,我感覺只要方法得當,這篇課文的教學是對他們盡行感恩教育的好選擇。
為了使課堂教學能夠順利進行,我所做的準備工作是:
教師準備:認真備課,制作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字詞,熟讀課文,劃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根據教參要求,這篇課文總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8個生字,學會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根據這節課的特點,我設計的第一課時的目標是:
1、能正確認讀生字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其中教學目標2是本課的一個重點。教學目標3既是本課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
為了有效地抓重點、突難點。我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一)、導入課題,質疑問難
1、出示課題“掌聲”,要求把課題讀好。
2、檢查預習。
(1)指名說學會了哪些詞語。
(2)出示詞語,指名讀。
(3)通過預習,你還知道了哪些內容?
(4)你還有哪些問題不明白?
這幾步的設計目的,一方面,是消除學生的朗讀障礙,摸清學生對課文的認知情況,以便以學定教。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古人說過“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薄靶∫蓜t小進,大疑則大進?!睈垡蛩固拐f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p>
(二)提問題,自讀自悟
摸清認知情況后,我將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學課文。
1、我設計的問題如下;
課文中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你是從那些地方看出來的?邊讀邊想劃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
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把相關的句子劃一劃,可以默讀也可以出聲讀,自己解決不了的可以同桌或小組討論,目的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注重語文學習中的自讀、自學、合作探究性學習,為學生的理解、感悟架好“橋梁”,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興趣,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三)交流引讀,抓重點,突難點。
學生自學完畢后,我將引導學生交流,抓重點,突難點,具體操作如下:
1、交流父親的了不起時具體步驟如下:
(1)指名說,隨機說出相關段落。
(2)問你是從句子中的哪些詞語體會到的?
(3)能帶著自己的體會讀出來嗎?
(4)學生練讀。
(5)指名讀。(必要時,老師可進行范讀。)
(6)同桌互讀。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在交流中要注重引導學生體會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能夠正確、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梳理出父親的愛與執著。在交流“他挖了8小時,12小時……”這個段落時,我采用了讓學生回答為什么不直接用挖了36小時這種方法,目的是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父親的了不起。
2、在交流兒子的了不起時,除了進行上述步驟,還設計了一些讓學生身臨其境,談感受的題。如:
這樣既能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初步學會揣摩人物的心理,舍身處地的思考問題,初步學會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又能使學生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實現了課程標準中“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這一目標要求,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
(四)、再次質疑,教給學生讀書方法
理解課文之后,再次質疑:“同學們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嗎?”處理學生交流中的遺留問題。然后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學生理出讀書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再次質疑完畢后,我主動引出有父愛老師想到了母愛,并配樂朗讀我搜集的一篇文章,然后聯想自己的父母為自己做的日?,嵤?,并布置把其寫成文章,最后向學生推薦書目。
這樣做的目的一是拓展學生的思維,加強學生的積累,讓學生見識各種方式的愛;二是《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描述的父愛是必較外顯的,而且是用地震這一特殊情況來展現的,可以說比較驚天動地,學生可能誤以為只有那樣才能稱的上愛,我講述文章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明白平實中也能見真情,讓學生懂得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事雖然平凡,并且他們認為是很平常、很應該的事,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的,這簡單、平凡中蘊含著父對他們深深的愛與濃濃的情。從而使他們受到更加深的感恩父母的教育。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 愛 承諾
了不起 心中有他人
子 信任
板書意在體現父與子的了不起及他們的良好品質,讓學生能比較清晰地感愛與承諾巨大的作用。也便于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總之,無論是教學的總體設計,還是某一問題的確定。我都始終注意力爭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扎扎實實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關注學生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與落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進入更高年級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
大的晃動時間約為1分鐘左右。這是首先應顧及的是您自己與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較低、且結實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緊緊抓牢桌子腿。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無論如何,也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
2.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
大地震時,也會有不能依賴消防車來滅火的情形。因此,我們每個人關火、滅火的這種努力,是能否將地震災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從平時就養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關火的習慣吧。
為了不使火災釀成大禍,家里人自不用說,左鄰右舍之間互相幫助,厲行早期滅火是極為重要的。
地震的時候,關火的機會有三次第一次機會在大的晃動來臨之前的小的晃動之時。
在感知小的晃動的瞬間,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關火!”,關閉正在使用的取暖爐、煤氣爐等。
第二次機會在大的晃動停息的時候。
在發生大的晃動時去關火,放在煤氣爐、取暖爐上面的水壺等滑落下來,那是很危險的。
大的晃動停息后,再一次呼喊:“關火!關火!”,并去關火。
第三次機會在著火之后。
即便發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鐘之內,還是可以撲滅的。為了能夠迅速滅火,請將滅火器、消防水桶經常放置在離用火場所較近的地方。
3.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
地震發生后,慌慌張張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頂上的磚瓦、廣告牌等掉下來砸在身上,是很危險的。此外,水泥預制板墻、自動售貨機等也有倒塌的危險,不要靠近這些物體。
4.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鋼筋水泥結構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動會造成門窗錯位,打不開門,曾經發生有人被封閉在屋子里的事例。請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平時要事先想好萬一被關在屋子里,如何逃脫的方法,準備好梯子、繩索等。
5.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
當大地劇烈搖晃,站立不穩的時候,人們都會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邊的門柱、墻壁大多會成為扶靠的對象。但是,這些看上去挺結實牢固的東西,實際上卻是危險的。
在1987年日本宮城縣海底地震時,由于水泥預制板墻、門柱的倒塌,曾經造成過多人死傷。務必不要靠近水泥預制板墻、門柱等躲避。
在繁華街、樓區,最危險的是玻璃窗、廣告牌等物掉落下來砸傷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護好頭部。
此外,還應該注意自動售貨機翻倒傷人。
在樓區時,根據情況,進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較安全。
6.在百貨公司、劇場時依工作人員的指示行動。
在百貨公司、地下街等人員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發生混亂。請依照商店職員、警衛人員的指示來行動。
就地震而言,據說地下街是比較安全的。即便發生停電,緊急照明電也會即刻亮起來,請鎮靜地采取行動。
如發生火災,即刻會充滿煙霧。以壓低身體的姿勢避難,并做到絕對不吸煙。
搭乘電梯的話。
在發生地震、火災時,不能使用電梯。萬一在搭乘電梯時遇到地震,將操作盤上各樓層的按鈕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離開電梯,確認安全后避難。
高層大廈以及近來的建筑物的電梯,都裝有管制運行的裝置。地震發生時,會自動的動作,停在最近的樓層。
萬一被關在電梯中的話,請通過電梯中的專用電話與管理室聯系、求助。
7.汽車靠路邊停車,管制區域禁止行駛。
發生大地震時,汽車會象輪胎泄了氣似的,無法把握方向盤,難以駕駛。必須充分注意,避開十字路口將車子靠路邊停下。為了不妨礙避難疏散的人和緊急車輛的通行,要讓出道路的中間部分。
都市中心地區的絕大部分道路將會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車收音機的廣播,附近有警察的話,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有必要避難時,為不致卷入火災,請把車窗關好,車鑰匙插在車上,不要鎖車門,并和當地的人一起行動。
8.務必注意山崩、斷崖落石或海嘯。
在山邊、陡峭的傾斜地段,有發生山崩、斷崖落石的危險,應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難。
在海岸邊,有遭遇海嘯的危險。感知地震或發出海嘯警報的話,請注意收音機、電視機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難。
9.避難時要徒步,攜帶物品應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災,蔓延燃燒,出現危機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時,采取避難的措施。避難的方法,原則上以市民防災組織、街道等為單位,在負責人及警察等帶領下采取徒步避難的方式,攜帶的物品應在最少限度。絕對不能利用汽車、自行車避難。
對于病人等的避難,當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從平時起,鄰里之間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難的方式等進行商定。
10.不要聽信謠言,不要輕舉妄動。
在發生大地震時,人們心理上易產生動搖。為防止混亂,每個人依據正確的信息,冷靜地采取行動,極為重要。
從攜帶的收音機等中,把握正確的信息。相信從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災機構直接得到的信息,決不輕信不負責任的流言蜚語,不要輕舉妄動。
公共場所如何個人防護。
在群眾集聚的公共場所遇到地震時,最忌慌亂,否則將造成秩序混亂,相互壓擠而導致人員傷亡,而應有組織地從多路口快速疏散。
1、如果你正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遇到地震時,要沉著冷靜,特別是當場內斷電時,不要亂喊亂叫,更不得亂擠亂擁,應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用皮包等物保護頭部,等地震過后,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
2、地震時,你正在商場、書店、展覽館等處,應選擇結實的柜臺、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邊,以及內墻角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東西護頭,避開玻璃門窗和玻璃櫥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離出去。
3、正在上課的學生,要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絕不能亂跑或跳樓,地震后,有組織地撤離教室,到就近的開闊地帶避震。
地震逃生。
26日是一個晴郎的好日子,我正在聚精會神的寫作業,突然屋子左右搖晃起來,窗子發出嘩嘩的聲響,桌子不停的抖動,人還覺得有點兒頭昏。當時我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突然聽見外面有人喊:“地震來了,發地震啦?!蔽亿s忙丟掉手中的筆,往樓下跑去。
來到街上,只見:叔叔阿姨們有的臉色發青,有的穿睡衣,有的'赤著腳,人們都面面相覷。許多小孩嚇的大哭,叔叔阿姨們把家里的東西紛紛往外搬。大人們都在議論怎么會發生地震。他們都向江堤上奔去。我臉色發白,腳不停的顫抖,怎么也不敢進屋。到了晚上人們還不敢回家,還有許多人在空地上塔了帳蓬,就在外面露宿。最后聽人們說:“九江發生5。7級大地震,倒了很多房子,還死了10幾多個人……”
發生地震有很多原因,有天然的、也有人為的平時不保護環境也會造成自然災害?,F在人們亂伐樹木,亂采油挖煤,恨不得挖盡地殼里的一切資源。破壞了生態平衡,就會帶來海嘯、地震等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地球屬于我們人類,屬于我們大家,只有用我們的雙手,從我做起,保護好環境,愛護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地球才會造福于我們人類。
尊敬的評委,親愛的老師們:
上午好!
從八月的貴州之行,到十一月的武漢參賽,在這幾個月的時間里,我思索,我探尋,我不斷走進文本,貼近學生。這個過程是艱難的.,也是快樂的。它促使我在專業上更快的成長,它將成為我人生中一段珍貴的回憶。感謝全國小語會為我們語文老師搭設這樣一個夢想舞臺,感謝所有在我成長道路上灑下辛勤汗水的人,感謝為我這堂課付出無數心血的領導們、專家們、老師們。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一篇表現特殊環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課文,內容淺顯,但內涵深刻;語言平實,但令人震撼。這是一篇老課文,很多名師都上過這一課,光是人教網上掛出的教學設計就有好幾個,要尋求突破與創新很難。學生的生活經歷與文本有較大的差距,怎樣才能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搭設一座橋梁,讓學生逐漸走進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反思我的教學,我覺得自己做到了以下幾點:
我覺得,教師應該教在學生有疑處。只有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教學的效率。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體,以疑問促閱讀,并相機滲透讀書方法的指導?;仡欉@一堂課,整個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質疑解疑的過程,是一個學生自主實踐、自行發現、自我建構的過程。大家看,上課伊始,學生針對課題質疑,從而帶動了全篇的閱讀;之后,學生針對父親在廢墟中挖掘的語句進行質疑,感受到了父愛的深沉偉大;接著,學生針對阿曼達在廢墟下的等待質疑,進一步體會到了阿曼達的了不起。以疑促讀,簡化了教學環節。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單純明確:通過課文的具體描述感受父與子的了不起。教學結構簡單樸實,體現了高年級閱讀教學的特點。一個中心詞“了不起”,牽一發而動全身;兩個板塊,感受父與子的了不起,清晰明了;一條主線,“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貫穿全過程。刪繁就簡,集中目標,留出了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去自主活動,促使每一個學生都獲得了發展。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贝迬n老師也曾經說過:“就小學階段來說,主要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積累和運用的能力?!痹谶@堂課的教學中,我注意挖掘教材的潛在資源。如學生從課文對父親的外貌描寫說出了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由父親在廢墟中挖了36小時,聯想到阿曼達在廢墟下等了36小時,并由此想象廢墟下的阿曼達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這樣做,填補了課文空白,使學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父與子的了不起。又比如,學生在用“不論……總……”進行說話訓練的過程中,對父親的了不起有了更深的體會,我感到一個直面困難、永不言棄的父親形象逐漸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我更欣喜地看到,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積累語言,內化語言,并靈活地運用了語言。挖掘教材的潛在資源,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積累和運用地能力,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素養,讓每一位學生得到了扎扎實實的發展。
我的這一堂課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老師,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在震中及其附近地區,從地震發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鐘左右的時間,作為個人,應當保持冷靜,在12秒內作出正確躲藏的抉擇。
當一個地震襲來時,從你意識到“這是一次地震”到你完全被地震控制之間,你可以有十幾秒鐘的時間,在這十幾秒鐘內,應趕緊躲到最近的安全的地方。在地震過程中“保持鎮靜”和“避免驚慌”這樣做是有充足理由的。
強烈地震發生時,人們受異常心理的驅使,會茫然若失,條件反射地采取本能行動,即恐慌和亂跑。這種本能行動必須加以制止收效最大的方法就是:保持鎮靜,就地避震!
1979年7月9日江蘇溧陽發生一次6級地震。據調查,在地震發生時70人當中,只有三人立即鉆到桌子底下,其他人都是一感到地震就拚命往外逃,在極度慌亂中造成擠傷、踏傷,多數人被砸傷、砸死在門口。在這次地震受傷的六百五十四名重傷員中,有五百二十四人是在剛逃到門口時,恰好被倒塌的女兒墻或前檐墻所砸;這次地震死亡的四十一人中,有三十人是在上述情況被門口的附屬建筑物砸死。而保持鎮靜,就地避震者,則多安然無恙。
地震發生時,至關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頭腦,鎮靜自若的態度。只有鎮靜,才有可能運用平時學到的地震知識判斷地震的大小和遠近。遠震常以左右搖擺為主,而且震動小,一般有感地震和遠震不必外逃,因為這種情況震害都比較輕,對人身安全不會造成威脅。
如果遇到強烈破壞性的地震時,一定不能跳樓,不能奪窗而逃。原因是:地震強烈振動時間充其量只有十幾秒鐘至一分鐘左右,地震過程是十分的短暫!是相當短促的。從打開門窗到跳樓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特別是人在地震過程中站立行走困難,如果門窗被震歪變形開不動,那耗費時間就更多,有的人慌了手腳,急不可待,用手砸破玻璃,結果把手也砸壞了。另外,樓房如果很高,跳樓可能會摔死或摔傷,即使安全著地,也有可能被樓頂倒塌下來的東西砸死或砸傷。地震時暫時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墻角處,是較為安全的。另外也可轉移到承重墻較多、開間較小的廚房、衛生間等處去暫時躲避。因為這些地方房體跨度小而剛度大,加之有管道支撐,抗震性能較好。室內避震不管躲在哪里一定要注意避開墻體的薄弱部位,如門窗附近等。歷史經驗表明:就近躲避可以把傷亡人數減少到最低限度。
(二)當你正在學校上課時。
如果發生地震時,你正在教室里上課,就地避震是上策,而任課教師則要臨時承擔組織指揮者的責任。
遭遇地震時,正在上課的教師們應立刻向學生們大喊“臥倒!躲到書桌下!別動!臥著別動!”等命令。要不停地喊叫直到震動完全停止。
教師要大聲喊叫,是因為地震會產生巨大的噪聲,并且不停的指示可以保證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局面。這能使教師和學生覺得自己能夠應付這一切,這樣就有可能減少驚慌。切莫驚慌,對于成年人這同樣適用。震時知道怎樣做,教師的沉著和堅定會產生一種信任感,那些常常由驚慌而導致的可怕的災難也會因此避免。
“蹲在課桌下!”“臥著別動!”教師發出的這個命令對正在上課的少年兒童和年輕人在地震中應當怎樣做時,是非常有用的。
“蹲下”的姿勢是手和膝,以使自己能躲到桌子或寫字臺下而將一個胳膊彎起來護住眼睛不讓碎玻璃擊中,另一支手抓緊桌腿或寫字臺的一邊。
在家具下的另外一個安全姿勢是靜坐入定在家具下面,使雙手都能自如地抓住寫字臺或桌子的腿。
要保持頭腦清醒迅速遠離外墻及其門窗??蛇x擇廚房、浴室、廁所、樓梯間等開間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間避震。千萬不要外逃或從樓上跳下。也不能使用電梯。
如果你在辦公樓里,就趕緊藏到辦公桌下,不可站立和蹦跳,要盡量降低重心。地震過后要迅速撤離辦公室,撤離時要走樓梯。
強烈地震破壞的照片幾乎總是顯示出各種建筑周圍有一堆堆的碎石。事實證明,地震時一些嚴重傷亡者正是那些朝室外匆匆逃出的人。
地震時,當人們試圖逃開時,即使是他們沒有被落下來的物體擊中頭部,也經常會跌倒或撞到東西上。
須知:我國大中城市的建筑越來越多地采用框架結構,八度烈度時,只能使大樓墻體開裂和局部倒塌,有時九度烈度時,也不致使框架損壞。有鑒于此,大家切記不要跳樓,也盡量不要冒然向外逃,應當保持頭腦冷靜,就地選擇避震地方。在單元樓房內,選擇開間小的洗漱室及廁所為好,況且上下水管道、暖氣管道也起一定的支撐和拉扯阻擋的作用。
(四)當你正在平房時。
應當充分利用12秒時間跑出室外。來不及跑時可躲在桌子下、床下及緊挨墻根的堅固家俱旁。趴在地上,閉口,用鼻子呼吸,保護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擋嗆人的灰塵。正在用火時,應隨手關掉煤氣開關或電門開關,然后迅速躲避。
(五)當你正在車間工作時。
正在生產崗位時地震來了,必須保持冷靜,盡速就地避震,當機而行。千萬不要亂跑,一定要采取緊急措施,使儀器、機床斷電并停轉。要迅速關閉易燃、易爆及有毒氣體閥門。要迅即在機械設備下躲避。
唐山棉紡廠的一個布機車間,三十名工人上夜班,地震時,除一人因逃離廠房被砸在門前外,其它人都躲在布機下面。廠房倒塌后,無一重傷和死亡。
如果你在化工工廠工作,要按原訂地震應急措施,采取防止易燃有毒氣體外泄,強酸強堿等物質滲漏措施;限制反應進行。機械部份則要停電、關閉、停止運轉。地震時大部份人員趨避,但需要有少數人在預先加固的支撐保護處監視險情,以便及時處理、防止次生災害發生及蔓延。
如果你是鋼鐵工人,工作在高爐旁,&127;地震時要避開爐門或鐵水流淌的鋼槽。但對爐體,震前就要保證地震沖擊下的絕對安全。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自動化程度逐漸提高,一些資料存儲、重要檔案儲存庫等電腦系統,要采取耐震措施,防止記憶損壞,造成嚴重后果。
(六)當你正在公共場所里時。
在群眾集聚的公共場所遇到地震,最忌慌亂。往往因一哄而起的亂沖亂撞、互相擁護而導致人身傷亡,造成人為的損失。
地震時處在車站、商店、地鐵等場所的人員,切忌亂逃生,要保持鎮靜。就地擇物(排椅、柜架、桌凳等)躲藏,伏而待定。在飯館中就藏到桌子下。在劇院、體育館、體育場或競技場內,就躲在排椅之間。千萬不能亂跑、亂擠。千百人的劇院,正常散場時間也需十幾分鐘;震時混亂,擠、踩、砸、撞,定然要產生不必要的傷亡。
影劇院的工作人員,應事先培訓,在發生地震、火災等重大事件時,能夠指揮群眾,不慌不亂有秩序地疏散。對老弱婦孺的關照,人人有責。
(七)當你正在戶外時。
大地抖動了……。請牢記:如果你在戶外,就停留在戶外,不要以為你的家屬還在屋里,就冒著大地的抖動進屋去搶救,你要相信他們在屋里也會作好應急保護的。即使震后將家人壓埋在廢墟下,你在外還可以及時搶救,將他們營救脫險。國內外很多震例表明:在地震發生的過程中,在短短的幾十秒鐘時間內,人們匆忙進入或離開建筑物時,砸死砸傷的幾率最大。
你在戶外,要停留在開闊的地方。要遠離上面可能掉下東西的建筑物其或上懸著高壓電線的地方。
震時照明最好用手電筒,不要使用蠟燭、火柴等明火。
騎在自行車上的人遇到地震,會使重心不穩,左右搖擺,難以控制,要趕快下車,按上下道順序停放并就地蹲下。一定要注意防止上空飛落物的襲擊。
(八)當你正在行駛車輛的車輛中。
地震發生時,司機應盡快減速,逐步剎閘并開到開闊的地方。要立即踩住制動器作好靠邊停車的準備,注意并排同行的汽車可能被地面震動失控滑溜到自己汽車跟前,稍有大意,就會發生嚴重的撞車事故。停車不要停在電線桿、路燈、橋或高層建筑物下。假如你正在橋上駕車,那么就請保持低速行駛,使你與后面的汽車拉開距離。盡量找安全避難場所停車,如果沒有,可以停下來,系好安全帶滯留在車內。
乘客(特別在火車上)應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坐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從架上掉下傷人,面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將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墊上,護住面部,身體傾向通道,兩手護住頭部;背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兩手護住后腦部,并抬膝護腹,緊縮身體,做好防御受到沖擊的姿勢。
(九)當你正在地鐵中。
近年來,在地下鐵道的設計和建設中充分考慮到了防震的措施和對策,一般地說地下鐵道比地面更為安全,但也不能麻痹大意。由于地震而停電,電車會自動停下來。各車站上都裝有緊急時備用的照明設備,在電車內也可以用手來調節,打開微暗的緊急照明燈。乘客應該注意地下鐵道中架設的高壓線有無損壞;如有損壞,這是極其危險的,所以在乘務員和有關人員還沒有指示之前,絕對不要跑到車外。
在任何情況下,發生大混亂是最危險的,要注意不能被卷入到人流中去,乘地下鐵道朝著通道坐著或站著時,在還沒有引起混亂的情況下,兩腳要朝著行車的方向,雙手護住后腦部,屈身用膝蓋貼住腹部,將腳尖蹬住椅子或墻壁。若車內一片混亂,就應該立即緊縮身體,在人群中用雙手抱住后腦部做好防御姿勢。
(十)當你正在看體育比賽。
當在體育場觀看比賽發生地震時,應該聽從大會指揮,有秩序地從看臺向場地中央疏散。當被卷入混亂的人流中不能動彈時,如果還有可能呼吸,首先要正確呼吸,用肩和背承受外來的壓力,隨著人流的移動而行動。彎屈胳膊、護住腹部,腳要站直,不要被別人踩倒。最好經常使身體活動活動,特別應該注意不要被擠到墻壁、棚欄旁邊去。手插口袋是極其危險的,雙手應隨時作好防御的準備。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huibaotihui/102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