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怎么寫?下面我們九月范文網調查報告頻道給大家精編的7篇關于關于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內容僅供參考!
隨著城市化的加速和經濟發展的不斷推進,我國農村地區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現象。據統計,中國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數量已超過9000萬,他們通常是因為父母外出務工而被迫留在家鄉由長輩或親戚照顧。這一現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因而我們進行了一項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
首先,調查發現農村留守兒童普遍存在教育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由于缺乏父母的關愛和指導,留守兒童往往缺乏家庭教育的溫暖,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面臨著心理上的孤獨和困惑。另外,由于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多為年長者,他們在學業上缺乏有效指導和支持,這導致了他們在學業上的表現不佳,甚至有輟學現象的出現。
其次,調查顯示農村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問題令人擔憂。長期與父母分離,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受到嚴重影響。孤獨、焦慮、自卑等心理問題頻發,甚至有些兒童出現了嚴重的抑郁情緒。同時,由于長時間缺乏科學的飲食結構和合理的生活習慣,留守兒童的身體健康也備受影響,一些慢性疾病的發生率明顯增加。
此外,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也是我們調查的重點。由于長期缺少成年監護人的照顧和保護,留守兒童更容易成為校園欺凌、性侵等惡性事件的受害者。另外,在偏遠的農村地區,留守兒童也更容易面臨交通事故、溺水、火災等意外傷害的風險。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建議政府加大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和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和心理援助服務。同時,需要通過加強社區服務,建立留守兒童關愛機構,提供更多的關愛和幫助。此外,家長也應該在務工時留意留守兒童的成長和教育,盡量減少他們長時間的留守狀態,爭取更多的陪伴時間。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共同努力來解決。我們期待未來政府、社會機構、家庭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和條件,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享受幸福的童年。
1、家訪對象:謝
2、年齡:8歲
3、性別:男
4、家長姓名:陳
5、與家訪對象的關系:祖孫
6、是否留守:留守(爸媽都外出打工)
7、聯系電話:0
8、家訪內容:
我們是中午的時候到學生家的,當然他的奶奶正在門口坐著,我們向她表明了我們的來意后,她很高興的接待了我們。
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孩子,平時在教室里不愛說話,但是學習很努力,成績也很好(考了3次第一名)。聽他奶奶說,他在外面受了什么委屈回家后從來不說,只是自己一個人憋著哭,這也許與他是留守兒童有關吧。
"奶奶是一個非常通情達理的老人,她對她的孫子孫女期望都非常高,而且很關注他們的學習成績。她一直希望他們好好學習,將來后有出息,別在在家種地了。
我們聊到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
1、家長對學生的期望;
2、家長對學習的要求;
3、學生生活方面的情況;
4、學生最需要哪方面的指導;
5、家長希望通過哪種方式和老師交流(家長會或家訪等);
6、如果學生犯錯誤了,家長會以什么方式處理;
7、家長除了關心學生的學習外,還比較關心學生的哪方面等。
8、家訪總結:
通過家訪,我發現老人家對孫子的期望真的很高。她非常關注他的學習情況,但對他的其他方面如性格、交友等關注的很少。
內向、不愛說話、受委屈不說,我覺得與他的家教有很大的關系。也許是家人只關注他學習的原因,也許是爸媽不在身邊的原因……但聽他奶奶說,不是很聽他媽媽的話,但很聽她的話,原因也許就是和媽媽接觸太少吧。
我覺得家長不應該只關注學生的學習,他們應該多了解一下學生的交友、性格等其他方面的情況,讓學生能全面發展。
根據《中國青年報》在《他們是當下中國最容易受傷害的人》的報道中說,湖南省漣源市荷塘鎮遭遇 一場特大洪災,12名兒童死亡,其中11個“留守兒童”。據資料顯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檢出率高達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長,孩子的心理問題越 嚴重。他們雖然隅居農村看似與我們毫不相干,可是誰又能無視他們的存在和將來對社會的影響?留守兒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孤兒, 他們的成長與中國的未來也息息相關。
留守兒童是中國長期的城鄉二元體系松動的一群“制 度性孤兒”一方面:他們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掙錢,爭取或獲得了另一種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們又因為在城市里,或自身難保,或無立錐之地,無法將他們的 子女帶進城里,留在自己的身邊。同時為了生活或生存,他們不能夠輕易的離開自己的工作,不能輕易的離開城市,就是在這種帶不出與回不去的雙重矛盾中,留守 兒童雖然有父母,但是他們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離”的現實。
這個時代的孤兒由于長期被托養或寄養,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愛或親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孩子是未來、是希望,中國不能無視他們的存在。他們關乎整個農村教育和社會進步,魯迅曾發出“救救孩子”呼聲,現在是該“救救”留守兒童的時候了。
河南省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
在 暑假期間,對河南省18個地區的1000名(6—14周歲)農村留守兒童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狀況的問卷調查。眾所周知,河南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和農 業大省,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河南也逐漸成為第一勞務輸出大省。全省從事農業的勞動力約有3500萬人,外出務工半年以上人員達到1557萬人,從而使河南 人均收入,成為河南人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受戶籍、經濟、居住等客觀條件的限制,他們的子女大多在家鄉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撫養的“單 親家庭”里或由祖父母、親戚朋友代為撫養。有的孩子甚至獨自留在家中,從而形成了一支龐大的“留守兒童”隊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河南農村14周歲以下 留守兒童242.75萬人占全國留守兒童總人數的10%。
下面是我們調查所得的數據,希望能給我們的決策者提供一些參考:
很少與父母聯系的23.9%
認為一個幸福的家庭應該和父母在一起的79.3%
非常想父母的65.0%
做錯事被批評時當面頂撞的8.4%
拉幫結派、打架斗毆的12.3%
在學校里基本上沒有朋友的17.5%
害怕陌生人的40.0%
遇到困難自己解決的45.5%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43.5%
覺得自己很一般的52.7%
學習上聽老師的話,很刻苦的25.3%
覺得身邊得人不太關心自己的49.1%
總是害怕被身邊人欺負34.7%
覺得社會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11.9%
從以上統計狀況可以看出,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渴望父母的關愛,希望多與父母進行心靈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視、孤獨無助、悲觀寂寞。而有資料顯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檢出率高達57.14%,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心里問題已是迫在眉睫!
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分析及所產生的社會問題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正在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親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學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監管缺位是產生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政府、家庭和學校聯手是解決問題的主要措施。
農村留守兒童群體是我國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過程中所帶來的附屬產物。由于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社會保障不健全等客觀因素的存在,加上 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及有效的教育、引導和管理,留守兒童往往在心理上產生一種不適應感,嚴重的則會導致心理畸形發展并在行為上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軌 現象,出現一定的“留守兒童綜合癥”。
全國留守兒童2300萬,它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根據某調研結果顯示:心理健康問題是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且表現為隱性,不容易發現但影響深遠。主要表現如下:
一、 性格柔弱內向。留守兒童年齡幼小就離開父母,父母關愛嚴重缺失,盡管有些是爺爺奶奶或親朋監管,但畢竟是與父母親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煩就會感覺柔弱無助, 久而久之變得不愿與人交流,性格內向。在調查中發現,有21.1%的外出務工父母一個星期左右和孩子聯系一次,34.1%的一個月聯系一次或很少聯系。很 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這種長期的父母分離導致孩子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二、 自卑心理障礙。兒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強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就好像失去了堅強的依靠和保護,因此和有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相比容易產生自卑 的心理障礙,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學習上不求上進。據調查,僅有15%的孩子能夠自覺學習,大多數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學習。還有不少孩子上網成癮, 荒廢學業,義務教育沒有完成就流落社會。
三、寂寞無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 感到空落,感到寂寞,進而產生心理騷動和抑郁等問題。一位初三的女生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媽媽,你知道嗎?自從你和爸爸還有弟弟走后,我一個人在家里由多 么的寂寞,有多么的傷心。自從你們走了以后,我幾乎沒有笑過,多么懷念以前我們在一起的時光。”這種寂寞的心理必然導致精神上的空虛,進而導致行為上的出 格。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兒童因為缺乏保護而總覺得別人會欺負他,一點小事 就會計較當真,與人交流時充滿警惕甚至是敵意。對老師,臨時監護人的管教有比較強的逆反心理。調查顯示,54%的留守兒童和他們的臨時監護人有矛盾,其中 15%經常有。53%的留守兒童表示學習上遇到困難感到無助。39%的留守兒童表示曾經受到同學的欺負。
五、產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數孩子不理解父母,認為家里窮,父母沒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產生怨恨情緒,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遠父母,和父母產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無情。
家訪對象小學五年級3班
家庭住址
家訪人:
家訪經過:我吃完早飯后,九點鐘左右,我騎著自行車來到東關,經過打聽找到了楊猛家。當時,他家剛吃完早飯不久,楊猛的奶奶正在收拾碗筷,楊猛奶奶明白我的來意后,非常高興,趕緊把我讓進屋,極其熱情。通過一陣交流,更加了解了楊猛家的基本情況。楊猛奶奶也比較健談。她首先向我說明了楊猛在家的表現,總體來講,不是找幾個朋友玩,就是看電視,很少看書學習,平時,比較懼怕他父親,而我說他,總是私似聽非聽。楊猛在旁邊聽著,沒有吱聲。然后,我向其奶奶介紹了楊猛在學校的幾點表現:從思想上來講,心里非常想學好,很想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從學習態度上講,學習比較認真,上課基本上能比較認真聽取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發言,但是自己不能主動表現自己,作業潦草。從學習習慣上來講,尚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積極主動地思考探究,而是被動地在老師地的強迫下去學習、看書、做作業。從學習方法上來說,沒有找到更加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偟膩碇v,需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明確目標,堅定理想,改善學習方法,端正學習態度,努力提高自己。從與其奶奶的交談中,也知道了楊猛的爸爸對其要求甚嚴,期望楊猛能出人頭地,長大后有一番作為。希望老師對楊猛的要求更嚴格一些,更嚴厲一些,從而使之成績能夠有所突破。然后,我又提出了一些看法:一是對孩子不要太嚴厲,主要是引導,循循善誘。二是老師今后盡量給予楊猛學習方法上的指導和學習態度的教育。三是希望家長和班主任及老師多加交流和溝通,也希望楊猛能懂得老師、父母的用意和真心,把更多的精力用到學習中去。最后,我看已經十點多了,提出回去,楊猛奶奶把我送出家門。
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的調查報告近兩個星期我們小組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教育情況做了一個實踐調查。對現在農村留守兒童情況有了一個深刻的了解。并對我們的調查結果給以了總結和分析,對其面臨的問題給以文字表現。并經過我們組員的討論與研究提出了幾點解決建議。
一、 農村兒童成長與教育調查統計表
問題 調查選項 比例 父母外出打工比例
父親母親雙方外出打工 31% 父親單方外出打工 60% 母親單獨外出打工 9%
父母探親時間
一年一次 74% 兩年一次 17% 三年一次 9%
監護人狀況
與母親居住 51% 與父親居住 5% 與祖父母居住 30% 與外祖父母居住 11% 獨居 3%
感到孤獨煩躁時
找朋友傾訴 64% 看電視 14% 玩耍 16% 無法解脫 5%
學習態度
對學習感興趣 51% 一般 37% 學不進去 9% 曠課逃學 3%
遵守紀律情況
遵守紀律 85% 經常遲到 15%
課外活動與娛樂
做家務 56% 干農活 29% 玩 3%
遇到困難時
靠家人 45% 靠朋友 20% 靠自己 17% 靠老師 18%
生病時
母親照顧 56% 父親照顧 29% 祖父母照顧 5% 親戚或其他人 10%
二、農村留守兒童現狀
農村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父母的關愛,家庭教育缺失,學校教育軟弱無力,社會對這一弱勢群體又關心不夠。他們被父母“遺棄”,被學?!斑z棄”,也被社會所“遺棄”。由于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監管、教育處于一種“真空”狀態,從而導致許多留守兒童人格發展不健全、學習成績滑坡、人際交往出現障礙、良好思想樹立出現危機,有的行為甚至表現得很極端。具體而言,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教育欠缺
農村留守兒童形成的直接原因就是父母雙方或一方進城務工,致使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親子間溝通中斷,互動缺失。外出務工父母即使想要好好教育子女,但終因天各一方,對留守子女的教育難免陷入“鞭長莫及”的境地。更糟糕的是許多外出務工父母連與子女的基本交流都沒有,更何談對子女的引導、教育與關心。有的父母半個月或一個月才與孩子聯系一次,有的甚至長年累月沒有聯系。抑或一年回家探親一次,抑或數年不知家里的境況。子女與父母長期分離,缺乏聯系,使得父母無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的"變化,從而對其缺乏必要的關愛與引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被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父母的親朋好友取代。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監管的情況下,出現隔代教育力不從心的狀況,祖輩的文化程度不高,他們對孫輩的監護僅僅從物質生活方面予以滿足,這難免會走向一個極端:他們對孫輩過分的溺愛,使得留守兒童變得嬌生慣養。即使是在父母面前,也有這種情況的發生,父母對留守子女照顧不周,內心感到愧疚,為了補償孩子,他們就盡量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因此,留守兒童也就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這種以物質的滿足代替精神上的安撫,將孩子一步步往懸崖邊上推,一不留意孩子就有可能掉進深淵。而委托他人監護孩子則出現了另一種情況:受委托者更多的是對留守兒童的漠不關心,持一種放任的態度。有的是留守兒童太調皮,他們根本管不了,也有的是害怕管多了受到其父母的埋怨,因此他們的監護也只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留守兒童也就變得膽大起來,他們可以為所欲為,肆無忌憚??偠灾?,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給留守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后果。對留守兒童的監護不力,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價值取向的扭曲,無限制的物質滿足,行為規范上的放任,精神上的漠不關心,使孩子變得功利起來,表現出個人享樂主義的人生觀。好逸惡勞、奢侈浪費、亂花錢、擺闊氣的錯誤思想觀念極易在留守兒童中形成。家庭教育缺失導致的另一嚴重后果表現在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方面。父母長期在外,留守兒童親情缺失,缺乏起碼的父愛母愛。他們普遍缺少情感教育和心理關懷,沒有傾述和求助的對象,這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容易引發多種心理疾病。他們不愿與外界接觸或是接觸甚少,因此很多兒童表現得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其有的行為甚至讓人不可理喻。這些心理障礙嚴重影響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農村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同時外出打工,家中的未成年子女由父母委托他人監護或無人監護的兒童。農村留守兒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而催生出來的特殊群體,隨著社會經濟及城市建設的日益發展,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監護和關愛而發生的安全、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社會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
一、背景介紹
此次調查對象為我校在校生,年齡分布在6--12歲之間。全校共有學生1286人,共有留守學生231 人,其中,男性留守兒童124人,占留守兒童總數53.6%,女性留守兒童107人,占留守兒童總數46.4%。
二、留守兒童基本情況分析
1、留守兒童的生活及家庭教育情況:一是隔代監護型(占84.85%),即由祖輩--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二是親朋監護型(占 9.96%),即把孩子托給親朋好友,叔嬸、姑舅或要好的朋友。三是自我監護型(占5.19%),即由于沒有上面兩種條件,監護的責任就讓予了孩子自己。
2、留守兒童父母打工情況分析。全校留守兒童共231人,占全校兒童總數的17.96%(其中留守兒童中父母雙方均在外打工的為35.5%,父親外出打工的為52.3%,母親外出打工的為12.1%)由此可見,農村留守兒童群體還是相當大的。
3、留守兒童父母打工地域分析。數據分析顯示,在縣內打工的占30.4%,在縣外打工的占69.6%,父母打工主要是集中在縣外。
4、打工父母回家頻率分析。外出打工的父母每年回家3――4次的占63.2%,一年回家1――2次的占30.6%,一般在家停留時間較短。結果表明:外出務工的家長回家頻率低,與留守孩子溝通和交流較少,更說不上對子女進行應有的家庭教育。
5、留守兒童生活情況分析。
從全校的總體情況來看,有23.38%的留守兒童寄宿或全托,有24.24%的留守兒童和媽媽生活在一起,有52.38%的留守兒童和外公外婆或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上的“單親家庭”合計為32.03%,隔代撫養為63.20%,家庭缺失的情況較為嚴峻。留守兒童的生活滿意度較高,有5.19%的留守學生認為現在的生活“很好”,91.77%的留守學生認為“一般”,只有3.04%的學生認為現在的生活“不好”。
三、留守兒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父母外出打工對留守兒童教育存在一些負面影響。統計數據表明,留守學生在學習成績、智力水平、身體發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明顯差于其他學生,而存在障礙、缺陷的比例則明顯高于其他學生,整體狀況不容樂觀。具體來說,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學習較差。調查中發現,一方面部分農民工潛意識里認為,農村孩子學業有成的機率不高,對孩子的學習總體期望值較低,將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介入過少導致的學習成績下降。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較低,對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往往不能給予幫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親或母親由于承擔了全部的家務和田間工作,也沒有時間去關注孩子的學習。因而,從數據分析結果來看,如果學習上有了問題,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953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