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的撰寫需要嚴謹的邏輯思維和良好的文筆表達能力。當然,這些調查報告還有改進的空間,你可以借鑒其中的經驗和技巧,加以改進和創新。
本次調查是在南陽市方城縣洋樓鎮第一中心小學全校1-6年級18個教學班進行的、共隨機抽取針對六年級發出的問卷22同學,共收回問卷22份。
本次調查采用的是華東師大心理系周步誠教授修訂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量表》。也是目前我國中小學普遍采用的一個測試量表,該問卷我們針對學情隨機抽取共25個項目,八個內容量表為: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由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內容量表總分反映個體心理健康總體水平。同時,根據各分量表統計結果,可診斷個體在某一方面的心理問題傾向與嚴重程度。心理健康總體水平焦慮傾向的標準分即由八個內容量表的標準分相加而成,以此來衡量心理健康總體水平。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和座談調查。問卷調查利用6年級各班信息技術課上課時間,以班級團體測驗方式進行。在學校微機室用電子表格問卷進行調查。調查數據運用電子表格操作和處理。
1、問卷調查。
我們從六年級22人在一些問題的統計數據中很容易看出一些情況。
如,第10題“你上學讀書是為了什么?”六年級有6人被調查學生選擇的是“a沒有知識不能生存”,其中有15人選擇的是“d讀書后賺大錢”。首先我們說無論有多少同學是隨意性選擇的,但有一點可以確定,被調查同學中大部分是明白或者說是在家長、老師、社會的影響下了解沒有知識不能生存是一條真理。而少數學生的讀書為賺大錢多多少少受傳統思想“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影響,受社會上一些沒有文化照樣掙大錢的人的不正?,F象的誘惑。
第11題“課堂上老師提問”六年級11人學生選擇的是“想一會兒再回答”,其中3人選擇了“a馬上回答”,6人選擇了“d老師抽問才答,一般不回答”,2人選擇了等別人答。從這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同學們大多能認識到老師提問以后必須思考好了再作答,但是因年齡和學習現狀等問題,六年級學生與低、中年級學生不同,不愿意舉手,等老師抽問才回答是課堂中比較常見的狀態。
(1)班學生,其中19人選擇會不安,3人選擇不會不安。從這一問題中可以看出學生對父母的依賴程度,作為高年級學生來說,他們中已經有一部分開始進入青春期,比較獨立,就問卷分析看,他們的內心深處仍十分希望有父母做伴。如今,父母時常因為忙于工作、應酬,忽略了對孩子成長的一種關注,本人認為這是造成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第15題“看電視遇到傷心或感人處時”我以六(1)班學生的回答做了統計,其中3人選b“沒有眼淚”,4人選c“那是假的”,6人選d“非常激動”,其余同學均選擇的是“跟著流淚”。對于這個結果我還是有些意外的,我發現被調查的孩子比我想象中的要理性的多,但同時也感到一點焦慮,他們的理性會不會給他們的情感發展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如今的孩子越來越個性,越來越缺少同情心也是社會必須要關注的。
第20題“你心中的秘密最想告訴”a老師。b家長。c好朋友。d誰也不說。我對同學的回答進行了統計,選a的2人,選b的1人,選c的13人,選d的6人。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此班的孩子特別需要心理輔導課,因為一個人總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能得到釋放,長此以往對健康成長不利。還可以看出一點——六年級學生對教師已經沒有了依賴,對家長的依賴也不多,同伴交往成了他們主要的情感溝通渠道。
第21題“當別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腳”,其中選a的是13人,選b的2人,選d的6人。從這道題目的回答也可以看出班級與班級的學生之間存在著不協調性,此班的學生比較頂真,若正確引導,讓它在學習、工作發揮其長處,那就是好事,若沒有正確引導,讓它存在于人際交往中,那將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第22題“對左右為難。
的事要果斷選擇一種方法”,我也是對六(1)班同學的回答進行了統計,選b的15人,選b的7人,從這兒能看出學生還需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需要增強自信。這對他們的未來是非常需要的。
的學生比較有個性,我喜歡。選b的學生比較會做事,成功的機會更多一些。選c的同學比較容易放棄,當然也不排除明智的特例。
從問卷情況來看,學生需要老師對他們進行一些心理輔導與咨詢,相信心理輔導與咨詢對學生的成長來說是非??释?,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高年級的老師應該努力學生相關的心理衛生知識,做學生的心理顧問,及時為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營造更和諧的師生關系。
2、座談調查。
根據小學小學生心理問題檢出表內容量表統計結果顯示,我校小學生有一定心理問題傾向其嚴重者的分布依次主要集中在學習焦慮、自責傾向、身體癥狀等方面。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心理健康日益為人們所重視。國內很多研究發現,我國學生存在心理不健康的比率不容樂觀,如:據杭州市的一項調查,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初中占13.76%,高中學生占18.79%,又據中國心理學會最新透露,根據一項對中國22個省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調查顯示,中國3000萬青少年處于心理亞健康。而前些年對幾所大城市在校學生的調查,有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小學生約為13%,初中生約為15%,高中生約為19%,大學生約為25%,隨年級升高呈遞增趨勢。
這些調查報告為人們敲醒了警鐘,為教育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我校初三學生正處于面臨升學這一人生轉折期,對其心理狀態和愿望進行調查可以更客觀地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從而制定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指導,促使學生健康地成長。
二、調查結果與簡要分析。
此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參加調查的對象是初三(1)班91名學生,其中男生44人,女生46人。共發放問卷91份,回收后有效問卷87份。
此次調查表明,我校絕大部分的初三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將近一半的學生壓力程度一般。其壓力源主要是學習任務與考試、人際關系、家庭問題、情感問題。當學生有心理壓力時,很多人選擇的是自己調適、求助朋友、鱉在心里等方法解決。問及當前的心理狀態時,27%的人處于正常狀態,21%的人比較健康,35%的人感到有些問題。關于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95%的學生認為很重要,并希望通過指導學生進行心理互動,進行心理調查與測量,優化學校教育、管理與環境,開課或講座介紹心理保健知識等途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學生主要對以下心理學知識感興趣:如何避免不愉快情緒、如何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如何矯正不良個性、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如何培養優良性格、學習心理問題輔導。
三、結論。
學生的心理狀況和需求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主要有:
(一)家庭因素。
1、父母關系。
在眾多家庭因素中,父母間的不良關系對學生心理健康會產生極大的不利影響。父母關系不和對孩子心理健康的消極影響主要表現在:孩子生活在充滿矛盾、父母的要求總不一致的環境中,家庭中缺少寧靜、平和、幸福的氛圍,缺少孩子心理健康發展所必需的一切條件,發生神經一心理病態的危險很大。
2、父母期望。
家長對子女過高的期望是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理學研究表明,父母對孩子過高或過低的期望,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發展都是不利的,過高的期望會使孩子產生恐懼、挫折感、壓抑、敵視等不良心理,過低的期望則容易使孩子對自我的評價過低,產生自卑感、自暴自棄等不良心理。
3、家庭教養方式。
家庭教養方式對學生心理健康不僅具有直接的影響作用,而且還體現在對學校教育的效果起促進、干擾或者抵消的作用上。不良的家庭教養方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著不良的影響,家長采取“態度不一致”、“以壓力為主”、“歧視”、“經常打罵”等不良教養方式與學生個性、智力以及出現心理問題的可能性有一定的關系。
4、家庭成員的榜樣作用。
許多心理學工作者研究了家長的思想道德素質與孩子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家長本身的不良思想道德素質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嚴重危害,這種危害主要表現在:當孩子發現父母品行不良時,自尊心會受到傷害,心理上會蒙上消極的陰影,產生沮喪、怨恨、煩惱和自卑等心理。個性的消極使他們厭惡集體、厭惡家庭,一旦接觸了壞朋友或不良思想,特別容易走上歧途;父母自身不正的家庭,父母親在孩子心目中喪失了威信,無法合理地管教孩子,孩子不信任父母,容易產生虛偽、自私自利等不健康心理。
5、家庭其他重大生活事件。
對兒童青少年影響較大的家庭重大生活事件主要有:父母離婚、父母下崗、親人生病、去世等。
(二)學校因素。
1、學校教育指導思想。
學校教育指導思想正確與否往往決定了一所學校的校風,決定了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當前,不少學校仍存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指導思想,這無形中給教師和中學生都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教師為了學生能考出好分數,采取違反學生心理健康原則的教學方法、手段和措施,如加班加點,搞題海戰術等,學生長期處于一種智力超負荷的緊張狀態,容易出現神經衰弱、失眠、注意力減退、厭學等心理行為問題。
2、教師素質。
學校對學生心理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是教師的素質,因為教師不僅是學習活動的發動者、組織者,同時也是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教師隊伍的素質,如教師的.職業道德、責任感、情緒情感、個性和意志品質等,都對學生起著感染作用。
3、學校人際關系。
學生在學校中的人際關系良好與否,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學生在學校的人際關系主要是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有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會使學生充滿歸屬感和安全感,其心理也會得到健康發展;相反,一個師生關系緊張,在班集體中遭到否定、排斥、冷淡,受不平等對待的學生,必然會產生敵對、自卑、焦慮、恐懼情緒,這對其心理健康會產生不良影響。
4、學校環境。
學校環境可以分為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兩大類,這兩種環境對學生的心理發展都起著熏陶作用。
(三)社會因素。
1、社會環境。
這里所指的社會環境是指一定社會的文化背景,社會意識形態和社會政治局面等。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如風俗習慣、道德觀等,從出生之日起就以一種無形的力量影響著每一個人,使他們逐漸形成理想、信念、世界觀、需要、動機、興趣和態度等心理品質。不同的文化對人的心理健康有不同影響,其中有些是健康的,有些則是不健康的。社會意識形態對人的心理健康的影響,是通過社會信息作為媒介的,健康的社會信息,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而不健康的社會信息,則會造成種種危害。
2、社會風氣。
社會風氣與學生的關系就像自然氣候與植物的關系一樣,社會風氣可以通過家庭、同伴、傳媒等途徑影響其心理健康。不良風氣會使一些學生的心理受到扭曲,難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3、學習生活環境。
處于不同學習生活環境的學生,其心理健康狀況也不盡相同。有研究發現,城鄉密度、環境污染、噪音等與人的生存密切相關的因素,對人的心理健康狀況都存在明顯影響。如生活在城市的學生,由于住房單元化,同鄰居伙伴的交往明顯減少,這種狀況不利于他們的社會化,使其缺乏與人交往的技巧,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還有研究發現,人口密度過大與青少年犯罪率有密切關系,精神疾病以及其他心理變態也與人口密度有關。大城市物理環境和社會環境的變化日新月異,導致了大量過量信息的產生,使人們的心理嚴重“超負荷”,擁擠使人們更容易產生矛盾、爭吵,生活在其中的學生也容易產生心理緊張,出現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
4、社區環境。
社區是指若干群體或社會組織(機關、團體)聚集在某一地域內形成一個在生活上相互關聯的大集體。如街道、住宅小區、村莊、小鎮等。社區對生活在其中的學生的心理健康的作用,主要是通過社會傳媒示社區環境產生的。
由此可見,應盡快采取相應措施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根據當前中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并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合理安排課程結構,優化學校教育環境。
對于課程的安排,應考慮不同學科的學習疲勞值和學生學習能力的變化,做到文理交叉,音、體、美穿插于文理之間,使學習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勞逸相間。此外,多開展一些與學習密切相關并且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活動,以培養良好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加強對學生家庭教育的指導,形成正確的引導。
受中國傳統意識的影響,也受社會、學校的片面人才觀的影響,許多家庭存在著“重養育輕教育,重生理輕心理”、“智育中心論”等錯誤的家教觀念。致使學生與家長存在許多矛盾沖突,給學生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這就需要學校的教育工作者能主動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共同探討出有效的教育方式。
(三)團結教育工作者的力量,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四)時刻加強心理咨詢的宣傳工作,及時為學生排憂解難。
采取有效措施讓學生自愿咨詢,通過尋求心理咨詢解決問題。并且做好預約工作,合理安排咨詢室的開放時間,及時為學生排憂解難。
(五)加強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為學生樹立榜樣。
篇一:大學生心理健康報告大學生心理健康報告書作為一名新入學的大學生,我對大學這個充滿著誘惑和夢想的地方有著太多的迷惑,經調查,近幾年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和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大學生面臨的學習、生活、情感和就業壓力明顯增大,由此產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高校的校園穩定。
所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得不讓人們重點關注,聽了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我對這一問題做了系統的調查并且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社會大環境、錯誤的價值觀引導、拜金主義、網上不良信息等。所以,針對這幾個方面,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盡量克服,用美妙的成功來報答我們的青春。
其次,大學生對自己前途的規劃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經調查,有百分之七十的大學生甚至連上大學的明確目標都沒有,有的只有迷茫和消磨時間,針對這一方面,我們首先應該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用盡一切我們可以動用的經歷。我會在大學畢業后繼續深造,考取工商管理學研究生,這是我的目的,而過程我便需要不斷地鍛煉自己,不斷地積累自己的人脈與自己的管理協調能力,以至于在以后的生活里更好的體現自己的價值。另一方面,大學生的情感問題也是影響大學生生活的重要問題,情感問題包括很多方面,如何保證下面這些問題的解決是正確解決大學生問題的重要準則。
自知、自愛、自尊、自信、自強、自制是良好的自我意識的內涵。能夠清醒地認識自己,給自己進行合理的定位,是自知;愛惜自己、保護自己、珍惜自己的品德和榮譽,是自愛;遇事不退縮畏懼,不妄自菲薄,是自尊;有強烈的自信心,有積極的進取精神,是自信;凡事要么不作,要做就力求最好,是自強;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抵御各種不良的誘惑,獨立自主地決定自己的事情,是自制。當然,不可能在短時間里要求每個學生都能做到這些,但是應該教育學生注重在這些方面進行自我培養。
社會適應能力是個體為滿足生存需要而與環境發生調節作用的能力。在計劃經濟時代,人的一生都是由“組織”決定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大小一般不會對人的進退產生多大影響。而在市場經濟時代,任何人都必須接受市場的篩選,競爭的考驗,任何人都必須主動適應市場的需要,否則便會被無情地淘汰。為了培養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學校應開展各種行之有效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走出校門,進入社會,了解社會,并逐漸適應社會。
1、調查對象:本院150名青年醫務人員,年齡18—35歲。
2、方法:測量工具癥狀自評量表(sci-_90)為國內外廣泛應用的一種真實性較高的自評量表,該表共有90項有關心理和精神方面癥狀的條目,分為9個基本癥狀因素。被調查者根據自己最近1周來的情況和癥狀嚴重程度采用五級評分法(0一4),得分越高,說明心理健康狀況越差。問卷調查在開始評定前,由工作人員把總的評分方法向被調查者交代清楚,再讓其以不記名的形式作出獨立的、不受任何人影響的自我評定。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41份,有效率為94%。
青年醫務人員心理健康狀況顯示其總均分及各因子分均較一般人群低。本研究還發現部分被試表現出一定心理問題,最常出現的癥狀依次是強迫、人際敏感、抑郁和偏執,該人群中出現最多的是強迫癥狀。而與身心健康高度相關的生活事件是“常覺有壓迫感”、“生活單調乏味”、“對現職工作不滿意”、“看到不正之風”,以及“飲食、睡眠等生活規律改變”等,而與強迫癥狀最相關的是“常覺有壓迫感”、“對現職工作不滿意”和“飲食、睡眠等生活規律改變”。
1、工作量大、心理壓力大、環境復雜、經常接受病人死亡和瀕死現象的刺激是導致青年醫務人員心理狀況不佳的主要原因。
2、救死扶傷的愿望與醫療水平發生沖突,對危重疑難雜癥的病人搶救無力可能使青年醫務人員缺少工作應激因素(應付能力、工作滿意感和職業應激源)對心理健康狀況有顯著影響。
3、醫院的工作性質比較特殊,需三班倒,突發事件多,經常需加班,無節假日,這些都使青年醫務人員沒有正常生活規律及睡眠習慣,而且很多時候都無法保證正常的睡眠時間,容易使他們產生煩躁、不滿及身體不適感。
4、戀愛、婚姻、經濟困難、購房壓力大等也易給青年醫務人員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青年醫務人員都面臨結婚、買房等現實問題,隨著房價不斷上漲,帶給他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尤其對農村出身的青年更是如此。
5、緊張的醫患關系,近年來日益多見的醫鬧事件,也是影響青年醫務人員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長期以來,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滯后,醫療資源供給不足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之間的矛盾突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呼聲強烈。同時,中國正處于一個在社會轉型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結構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暴露凸顯。而醫院作為一個與百姓生命息息相關的“窗口”行業,自然最容易引燃社會情緒的導火線。醫學是一個高技術、高風險的行業,發生醫患糾紛,不足為奇,但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原因,很多患者往往不愿意訴諸法律,而更喜歡“以鬧取勝”。而相關部門對該類事件的處理也多是抱著醫院花錢買平安的態度,這樣必然會對青年醫務人員產生不良的心理影響。研究發現青年醫務人員發生糾紛后的心理變化,高年資人員易出現遷就心理,低年資人員易出現憤怒和抑郁心理。
針對我院青年醫務人員心理現狀和現代醫學的發展要求,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善青年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
1、培養樹立正確、客觀的成才觀。青年醫務人員由于各種原因而具有痛苦與憧憬并存、彷徨與進取同在的心理特征,團組織應重視對其成才觀的培養,激勵其進取,同時引導他們學會客觀分析環境和形勢,樹立明確可及的人生目標。
2、積極開展各項文體活動,如拔河比賽、跳繩比賽等,這樣不但可以緩解他們的工作壓力,還可以培養團隊精神。
3、創造繼續深造的優良條件。青年醫務人員臨床經驗不足,學校學到的醫學知識往往不能與時俱進,因此團組織應發揮紐帶作用,爭取醫院加大對青年人才培養的投入,為他們創造進修、學習的機會,鼓勵送出去,迎回來,對學成歸來的人員實施獎勵和重用,這樣不但有利于青年醫務人員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且激發了工作熱情,對青年醫務人員的心身健康大有益處。
4、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醫院可以培養兼職心理醫師,經常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定期出有關心理健康的板報,訂閱心理雜志,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服務。根據本研究結果重點放在男性、未婚以及初級職稱的青年醫務人員,因這部分人群心身壓力相對較大,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另外,團委還可以通過建立qq群等,加強青年人的聯系與溝通,及時發現他們的心理動向和工作、生活中的困難,積極幫助解決,緩解他們的壓力。
4、妥善解決醫療糾紛。發生醫療糾紛后,如何穩定青年醫務人員情緒、維護他們的職業自尊心及注重對青年醫務人員心理素質培養等管理措施,對他們在糾紛發生后這一特殊時間氛圍內能夠以積極穩定的心態進行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5、合理調配人力資源,改善工作環境,減輕工作疲勞,降低心理壓力。目前各家醫院缺編嚴重,尤其是臨床護士,人員少,工作繁雜,質量要求的提高都使臨床護士長期處于緊張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中,易導致身體疲勞,心理負荷加重,造成身心疲勞綜合征,還有基層醫院硬件設施一般也較差,所有這些對青年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無疑是嚴重的考驗。增加人員配置,改善工作環境,降低工作風險,可促進青年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
總之,青年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與醫療質量密切相關,團組織應切實重視青年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問題,發揮團組織的作用,積極服務青年,并經常開展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采取各種措施給予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使青年醫務人員保持情緒飽滿、心情悅愉、精神振奮的健康心態,可以有效預防醫療過失的發生,促進他們堅守救死扶傷宗旨,實現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的目標。
摘要:中學生(12、13——17、18歲)正處于少年期和青年初期,是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學生的性格、情感、認知水平、價值觀等都會有巨大的變化,稱為“黃金歲月”;同時,又是心理障礙的易發期、初發期和多發期,稱為“多事之秋”。因此,在這一時期必須為中學生提供系統、有效、全面、科學的輔導和幫助.為此,我們在暑假對湖州市吳興區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我們對目前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有了初步的了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城鄉初中生心理動向及其差異性提供了一定的客觀依據。
(一)調查目標。
城鄉初中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心理狀況,當前城鄉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其二者的差異性,當前城鄉初中生的學習和生活心理的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鄉初中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心理狀況,當前城鄉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其二者的差異性,當前城鄉初中生的學習和生活心理的成因及對策。
本次調查圍繞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展開,內容涵蓋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學習目的、人生觀、價值觀、人際關系以及相關的心理發展狀況等。著重了解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小見大,呈現出浙江省初中生心理的發展狀況,并積極提出相關的對策和解決途徑。調查從7月15日開始,于7月24日結束,在湖州市吳興區當地幾所中學展開,包括實地訪問和問卷調查兩部分。
(一)實地訪問。
盡管正值酷暑時節,我們走訪了湖州市吳興區和遂昌縣妙高鎮當地的幾所中學,在學校同學和老師的配合下,順利地訪問一些學生,詢問了他們一些關于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并作了一定的記錄。
(二)問卷調查。
問卷發放的地點主要在湖州市吳興區附近和遂昌縣妙高鎮。我們采取當場回收問卷的方式,隨機抽取了附近的路人以及居民幫助我們完成了問卷的填寫。問卷的回收率在八成以上,問卷回收后,我們對問卷答案經行了統計冰作了一定的分析,以便得出有關結論。
在我們本次調查中我們調查了多數中學生其中選取了部分較為有代表性的學生進行研究其中1.選擇學習壓力還可以的學生占被調查人數的70%左右,壓力過大的學生占12.9%,在選擇壓力過大的初中生中,城市學生占64.2%,農村初中生占35.8%。由此可見,許多初中生的學習壓力適中,因為畢竟不是高中,中考遠沒有高考那樣緊張、隆重和麻煩。經調查結果顯示,城市初中生的學習壓力要比農村學生大。我們認為這可能跟城市競爭日趨白熱化這一社會大背景有關。
2.選擇現在的學習壓力來自于家長期望的學生占61.3%。選擇來自于自己的期望占25.8%,而來自于同學的競爭占12.9%。而來自于老師的期望的比例幾乎是零。結果表明,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學生學習壓力的重要來源。在訪談中我們了解到,一些家長的“重點中學、名牌大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等緊箍咒無疑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壓力。一些家長常將自己孩子的成績和親朋好友的孩子的成績進行比較,形成一股攀比風,這也會給孩子產生一定的壓力。
3.在一般情況下,有38.7%的學生會用聽音樂的形式來緩解自己的壓力,因為音樂能舒緩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也有29%的學生選擇用網絡。隨著電腦和網絡的不斷普及,網絡媒體的力量不容小覷。
4.在一次考試失利后,有48.4%的同學會選擇更加努力,和以前一樣。保持一顆平和淡然的心態的同學占41.9%。而認為自己很無能的學生的比例幾乎為零。由此可見,目前的初中生總體還是積極向上、奮發拼搏、充滿自信的。一次考試的失利并不能挫敗他們,使他們一蹶不振,反而使他們更加努力。同時,目前初中生的心態還是讓人感到欣慰的,能夠寵辱不驚,以平和的心態看待考試的失利。
5.目前存在的心理問題是青春期問題占了42%左右,而選擇父母師生關系緊張的學生占了16.1%。由此可見,青春期問題是困擾學生心理的主要問題。在訪談中我們了解到這些初中生青春期情感上更深刻,但敏感多變而不穩定。同時,看待問題存在這一定的偏激性。對人對事有時感到很美好,有時感到很糟糕;興趣愛好比較廣泛,但容易見異思遷;當考試取得好成績往往沾沾自喜,遇到挫折又容易悲觀、沮喪失去信心;情緒易激動、感情易沖動。主要是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后,對理想的追求、人生的探索、知識的渴求、友情的尋覓、熱情的釋放、才干的顯露等日趨迫切,因而感情也日益豐富。但由于受年齡、閱歷、經歷、財力等方面限制,情感處于易變不穩定狀態。因此對人對事物都要全面客觀地分析,失敗時不要泄氣,成功時不要驕傲;對人要多看長處,要學會寬以待人,嚴以律己。遇事要有毅力,有恒心,逐步增強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緒和情感的能力,使心理、品質健康發展。同時,同父母關系緊張,和父母存在代溝。
6.在空閑的時候,有42%的學生選擇上網游戲,20%左右的學生選擇看電視電影。而只有12.3%的學生選擇做運動。無怪乎現在的中學生近視率越來越高,而體質卻越來越差,肥胖率顯著增加。再者,只有10.8%的學生在空閑時做家務,而在做家務的同學中農村學生占將近75%。由此可見,農村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比城市學生要勤勞、能干、生活能力要強。另外,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許多女生在空閑時會選擇逛街。
7.遇到不順心的事時,71%的學生會選擇向朋友傾訴,只有12.9%的學生會想父母傾訴,而向老師傾訴的比例幾乎為零??梢?,學生跟父母老師存在著一定的代溝,尤其是和老師的關系。這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和關注。學生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學校中度過,主要的煩惱和壓力也大多來自于學習。然而,學生和老師之卻是非常的疏遠。這導致老師不能即使了解學生的心理,不能真正的了解學生心里的想法,而這又反過來加劇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在問題出現時,老師不能即使的與學生進行交流,因而在很多的情況下,問題不僅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反而會因為彼此的不理解而加劇。做為老師,應該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只有了解他們心中真正的想法,才能在學習和生活上更好的幫助他們。在新時代中,我們倡導的師生關系應該是亦師亦友。在隨后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和父母親近感是一般的占了41.9%。而和父母不親近甚至有敵意的學生各占4%。
8.有74%左右的學生認為學習上最大的不適應是缺乏約束力和自制力。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和電腦網絡的不段普及,一些電子產品正嚴重影響這學生的學業和使學習效率顯著下降。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一些初中生沉溺于網絡游戲和qq聊天,欲罷不能。另外一些初中生上課時拿手機發短信、玩游戲,更有甚者又來作弊。同時,也有3.23%的學生缺乏自理能力,其中城市學生占多數,這說明城市學生的自理能力亟待提高。
9.目前,多數初中生的學習動力主要來自于為了今后有顯赫的地位,或者將來有一份高而穩定的薪水。這說明目前的初中生很現實,對于學習的目的比較清晰,有明顯的動力:有絕大多數的學生是為了今后的生存在努力的學習著。這部分學生認為,未來的社會將是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信息社會,而知識則是信息社會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必須努力學習,全面掌握知識。這個層次的學生代表了中學生思想發展的方向。當然,也有一部分的學生的學習動力來自父母?,F在的社會是知識的社會,越來越多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想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以便能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不被淘汰,能夠擁有自己的成功。但是,值得提出的就是,學習是自己的事情。為了父母而學習的動力,一旦遇到挫折,就很有可能會放棄。學生必須對學習擁有正確的認識。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不是為了某人而學習,只有對學習擁有了正確認識,才能做到在困難面前不退縮,才能真正從中找到真正的動力。也只有這樣,在學習上,我們才能擁有好的成績。
調查中發現,越來越多的中學生希望得到多層次和橫向聯系的知識,他們不滿足于縱向的傳統的封閉式的知識,以求更新知識,擴大知識面。新穎、獨特、先進是當代學生所追求的:解題時獨特的解法,探討時逆向的思維,爭辯中與眾不同的見解,寫作中新奇的構思,他們用自己的視覺去觀察事物,審視世界,用自己的多向思維去分析問題,探索規律,不喜歡人云亦云。
好奇、愛幻想也是當代中學生的特點?!叭狈孟氲膶W者只能是一個好的流動圖書館和活的參考書,他只掌握知識,但不會創造?!比R辛的這句話千真萬確,當代的中學生可不愿做“兩腳書櫥式”的學者。
當代的中學生不僅求知欲強,而且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據反映,許多學生跟父母思想有隔閡,其主要原因是不少父母喜歡用老眼光看待他們的一言一行。不是嗎?隨著物質生活的富裕,人們的追求也在提高,愛美是青年的特性。中學生也不例外。穿戴得漂亮些有些家長就說什么思想變了,忘記了“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所謂“艱苦本色”。課余時間聽聽音樂,唱唱歌,也說什么不行。這些都為中學生普遍反感。時代在前進,五彩繽紛的生活火花,對中學生也產生了多向性的吸引力。多數同學呼吁,請父母理解,我們追求樸素大方的美,不追求資產階級墮落的“美”。我們的美,反映出時代的生氣,我們沒有忘記艱苦奮斗的革命傳統;輕松明快,熱情奔放的音樂使我們興奮、愉快,能使我們更好地投入學習??释笞匀坏难?,渴望友誼,也是年輕人的心聲。
10.有61.3%的初中生打算畢業后讀完高中后再上大學。有25%左右的學生準備讀中專,學門技術,而準備讀中專的學生中農村學生占多數。直接去打工的人數非常少。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這在為祖國培養更多的人才的同時,也滿足了許多同學對大學的渴望,以至于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一些農村學生家中并不寬裕,而上大學是一筆巨大的開支,這無疑給家庭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伴隨著大學生畢業后的工作越來越難找,畢業后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所以他們認為上大學的機會成本太大了。他們選擇上中專,使自己有一技之長??偟膩碚f,他們都堅信科學文化只是對他們今后事業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當代的中學生,對于自我清晰的認識和對未來精細的打算,說明我們的中學生們已經成長,能夠根據自己的判斷作出正確的認識。對此,我們感到非常的高興。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及其必要性。
1.青少年成長過程的心理需求成才的心理需求,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下,知識經濟已初見端睨,無知便無生存之本的理念成為人們的共識。在家長望子成龍的欲望促使下,涉世不深的中學生祈盼自己成才的心理日趨發展。受尊重被理解的心理需求,受尊重被理解是人的基本的心理需求,對于處在成長中的中學生來說更是如此。獨立的心理需求,中學生身心正處于漸趨成熟的過程,他們有一定的判斷力和自信心,但有時對學習、生活中及社會上遇到的問題則缺乏判斷力。歸屬的心理需求,中學生對班級的歸屬感,對結交的來自同學的朋友群體有依附感。被異性關注的心理需求,中學生因生理的漸趨成熟,在內心深處有一種得到異性注意和肯定的心理需求。自省的心理需求,中學生容易沖動,遇事缺乏冷靜分析,因而做錯事時有發生,待冷靜后又后悔。青少年存在上述心理需求,需要學校教育工作者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反之,極易造成心理疾病,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而最終導致人格上的缺陷。如教師不尊重學生“受尊重被理解的心理需求“,極易造成學生對教師的抵觸情緒,這種抵觸情緒會使教師的一切教育歸于失敗。
2.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成長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日趨復雜,身心發展受到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致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較以前更為突出。近年來大量的研究和調查表明,當前我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會同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夏威夷大學聯合對上海市中小學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大規模調查,數據顯示有27%的學生心理異常(包括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上升的趨勢。浙江省心理衛生工作者對全省城鄉不同類型學校2961名大中小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狀況測查,學生中存在著嚴重心理問題的初中生為13.6%,高中生為18.7%,而大學生高達25.9%。令人擔憂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僅導致了學生自身的身心疾病,嚴重影響了身體健康和學習生活,同時還直接損害了他們的品德發展和正常的社會適應性。如因心理問題而休學、退學、離家出走,甚至犯罪等,給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1.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存在著片面的理解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對部分有心理疾病的學生進行心理矯正。因此,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點放在心理咨詢室,認為心理咨詢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做法就是等候學生上門咨詢。其實,正如專家指出的那樣,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應當著眼于學生的健康和發展,而不是問題矯正,心理健康教育應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它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活動為載體。
2.過分偏重學習心理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提高升學率的一種手段,一切圍繞提高升學成績。比如,進行智商測驗、學習焦慮測試,學習方法指導、考前心理調試等。其實,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學習心理教育、情感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際關系指導、健全人格培養、抗挫折能力的培養及學生自我心理修養等。
3.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表現在有些學校采取簡單生硬的說教,生搬硬套心理學概念,心理教育課以傳授心理學知識為主,甚至大量考名詞解釋。有的還不恰當地按學科知識體系的方法,規定出不同年級每一學期的訓練目標與任務。對此,上海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傅安球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模式應當是生活經驗型的,而不是知識傳授型的,不應當有固定的模式,更不應當有考核,應當進行行為訓練,加強個別輔導。從廣義上來說,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包括班級心理教育活動、團體心理輔導等顯性課程,也包括教育教學滲透、環境陶冶等隱性課程。
1.努力營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心理環境中學生良好的心理環境。
學校內部心理環境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主環境建設主環境建設是學校心理建設的重要任務,包括教學大樓、實驗室、運動場等等在內的學校主環境,應以嶄新面貌出現,盡可能地體現“新穎、整潔、明亮、美麗”的風貌。要把各種建筑物構建在綠化環境中,使學校成為花園式的大教室,讓池塘、名花異草、茂林修竹、綠色草坪和曲徑通幽的小道,也成為學生修身養性的環境。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通過開展各種文化、藝術、體育、科技和學習名人等活動,提高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技藝,活躍學生身心,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系的目的,改善學生心理環境。校園校風建設培養良好的校風,既能反映學校的特色,也是穩定心理環境的因素。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綜合素質,只有在良好的校風校貌這個心理環境中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學校還應努力創設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學??梢远ㄆ趯议L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向家長傳授孩子身心發展的常識,使家長既關心子女的身體健康,更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家長們認識到: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離不開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環境。學生從小能生活在溫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長輩的正確的愛,必然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安全、愉快,充滿歡樂和信心,良好的情緒從小就占據心理狀態的主要地位,從而保證每一個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2.以課堂為主渠道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心理健康教育應作為一門學科走進課堂,納入教學計劃。因為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針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還要面向全體中學生,作預防性輔導,運用現代心理科研成果,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自己的心理特點有所了解,掌握一些調控自我心理的常識,學會自我修養、鍛煉的具體方法,養成健康的心態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3.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有益的活動之中,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使學生發揮才智,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良好品質,提高心理素質。
4.開展個別心理咨詢。
學生具有的煩惱、焦慮、緊張,往往因人而異,通過團體指導有時難以收到最佳效果,對此應通過個別咨詢,對個體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減輕心理壓力和負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根據學生行為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信箱、輔導或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此外,加強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還必須努力提高學校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增強實施心理健康的能力。學校要組織教師學習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引導教師開展討論,讓教師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配著奶奶燒的大半只雞和油汪汪的紅燒肉,剛進家門的佑佑(化名)風卷殘云地將3碗米飯,外加兩杯可樂倒進了肚子。不到一刻鐘,才擺滿的食物就被一掃而空。
抹抹嘴,抓起桌旁的游戲機,佑佑圓滾滾的手指開始在按鍵上熟練地舞動,“這是我一天最大的盼頭”。說話間,佑佑臉上兩個鼓起的腮幫子,甚至高過了鼻頭。
剛滿9歲,體重已經瀕臨120斤,但這在佑佑奶奶看來并沒有什么問題,“我家孫子這是胃口好,早上要煮兩包方便面,還要打上3個雞蛋才能吃飽”。盡管她已經注意到,寶貝孫子靠向椅背時,座下的小木凳正嘎吱嘎吱地響。
“中國農村兒童正在急速變胖中?!?/p>
這一結論來自《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志》日前發表的一項關于中國山東農村兒童肥胖情況的研究報告。
報告分析了山東省近2.8萬名年齡在7歲至18歲、生活在農村地區的青少年兒童,時間橫跨了1985年至的30年。
研究結果表明,20,參與調研的兒童中,有17.2%的男孩和9.11%的女孩肥胖,而這兩組數據在1985年時都不足1%。
“也就是說,在30年前的山東農村,100個孩子里或許都沒有一個胖子,然而在年,每6個男孩和每11個女孩中就分別有一個‘小胖墩兒’?!痹搱蟾娴穆摵献髡呱綎|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張迎修對此表示,“這是我見過的兒童和青少年肥胖人口最急劇的增長?!?/p>
若依照目前趨勢,研究報告稱,到2025年,中國大陸地區的超重孩子將多達4850萬,超過西班牙的總人口數量。而屆時,耐糖量減低的中國兒童預計將達150萬,患脂肪肝、高血壓、糖尿病等與肥胖有關的其他疾病患者也將多達460萬。
肥胖被稱為“城市病”的時代正在遠去。
農村胖童比例高于城市。
跟佑佑家隔著兩個院子,小胖妹的生活卻遠不如佑佑“瀟灑”。
今年16歲的“小胖妹”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曉夏,但這個名字卻鮮為人知,“因為大家都習慣了叫我‘小胖妹"。
超過160斤的體重,是曉夏從小到大的煩惱。
“我愛打麻將,有時候顧不上做飯,就會讓她去村里的小賣部自己買零食吃。后來習慣了,一到飯點,她就主動上牌桌找我要錢,然后到小賣部買著吃?!睍韵牡哪赣H回憶道,早在7歲時,曉夏的體重就已經遠遠超過同齡人。
為了讓女兒把體重降下來,母親給曉夏報過不少減肥班和專門針對胖小孩兒的減肥夏令營,甚至帶她去看過醫生,但都沒有什么效果?!艾F在她已經對零食嚴重上癮,根本控制不住?!?/p>
時間越久,曉夏的體重就越重,接受的嘲笑與譏諷的目光也越多。
14歲那年,在和班里同學大吵一架后,曉夏再沒有去過學校,至今輟學在家。
“她沒什么朋友,性格自卑,腦子也比同齡人差,不愿意跟人交流?,F在更是連家門都不愿意邁出一步,我都不知道以后我不在了,她怎么辦?!闭劶拔磥?,曉夏母親忍不住抹起了眼淚。
其實,農村兒童肥胖問題,并非今天才顯露端倪。
根據每5年一次的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數據顯示,開始,農村兒童肥胖增長率就超過了城市。
2014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顯示,與相比,中國7歲至17歲城市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上升2.4和3.1個百分點,而農村則分別上升5.1和3.6個百分點,均高于城市。
而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在去年亦曾對中國25個省市16000多個家庭進行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中國鄉村、城鎮和城市兒童的輕度肥胖及以上的比例分別為24.62%、15.04%和13.58%,農村兒童的肥胖比例明顯高于城鎮和城市。
“我們預計未來幾十年這種趨勢在中國農村仍將持續?!痹趶堄蘅磥?,對于決策者而言,這是一記警鐘,“作為農業大國,中國的13.6億人口中約有一半生活在農村地區?!?/p>
“不可否認,目前國內還有相當一部分貧困地區,尤其是農村,兒童營養狀況不良,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肥胖可能才是未來農村兒童健康的大難題,這也應成為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睆堄拚f。
傳統觀念“功不可沒”
不同于城市,農村的兒童肥胖,在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學生營養室主任胡小琪看來,有其獨特的成因。
佑佑出生后不久,父母就去了南方打工,一年難得回次家。這讓佑佑這個由爺爺奶奶帶大的“留守兒童”,從小就在溺愛中成長。
而爺爺奶奶對佑佑的溺愛方式,也來得簡單、直接:“得吃飽飯?!?/p>
“我們走訪了許多農村,發現農村對食育知識的了解普遍缺乏?!痹谡{研時,胡小琪發現,對于剛剛走出食物匱乏時代、還保留著饑荒記憶的農村來說,固有的傳統觀念里,依然保持著“要吃飽、多吃油、多吃肉”的慣性,而這一觀念在無節制的進食中逐漸失控?!皩τ陴I過肚子的老一輩而言,對孩子在食物上的縱容就顯得更加無可辯駁?!?/p>
根據今年早些時候英國伯明翰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孩子由誰帶”是兒童體重超標的重要影響因素。
該研究報告指出,由祖輩照看的孩子超重或肥胖的幾率,要比由父母照看的孩子高兩倍以上。而由兩位以上祖輩照看的孩子,超重的幾率更高。
而更重要的一點是,“如今,隨著農民收入水平提高,傳統的中國飲食已經向著高脂肪、高熱量、低纖維的結構轉變?!睆堄拗毖?,家長投其所好,孩子愛吃什么就買什么?!霸S多家長以孩子不喜歡吃為由,放棄了培養孩子吃蔬菜、水果的飲食習慣,而選擇了含糖飲料、油炸食品?!?/p>
6月,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發布《中國兒童青少年營養與健康報告》,該報告顯示,在農村家庭,多數人不知道什么食物真正有營養,經常出現“把雞蛋賣了換方便面,用胡蘿卜喂家禽”的現象。
而在鄭州,一項針對農村家長的調查也表明:78.92%的農村家長不知道哪些是高能量食物,僅有6.77%的家長會限制孩子喝飲料,2.75%的家長會限制孩子攝入過多的肉類食物。
與此同時,在不少農村小賣部里,“奧利奧”變成了“奧和奧”,“營養快線”變成了“營養干線”。
在張迎修看來,用料低劣、著色劑濫用、添加劑超標的假冒偽劣食品,也是造成農村兒童肥胖的重要原因。
此外,互聯網的普及讓農村兒童的娛樂方式也發生了巨變,進而影響了他們的生活方式。
從晚飯后,佑佑就開始了自己的游戲機時間,除了從椅子挪到床上的幾步外,幾乎沒再走動過。
“以前農村的孩子大多在外邊玩,現在基本上閑下來就開始打游戲、玩手機?!敝猩酱髮W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裕明對此表示,“這也是導致肥胖的一個重要原因?!?/p>
肥胖背后的經濟壓力。
中國農村肥胖兒童問題其實也是世界肥胖趨勢的一個縮影。
據《國際兒童肥胖雜志》去年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到,美洲地區超重兒童數量將大幅增加,從目前占兒童人口總數的1/3上升為1/2。歐盟國家的肥胖兒童比例也將從現今的25%增加到38%。而中國兒童也將成為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到20,每5個兒童里,可能就有一個體重超標。
“由于社會經濟發展存在差異,不同國家之間以及同一國家的城鄉之間,兒童的肥胖狀況呈現出明顯的'不同?!标愒C鹘忉尩?,通常而言,隨著經濟的發展,發達國家兒童的肥胖率會率先走高,而發展中國家的肥胖率在經濟增長之后隨之跟上。
早在上世紀末,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就曾對美國不同收入的家庭進行訪談調查,結果發現,美國低經濟收入家庭常有以下觀念和行為:害怕嬰兒沒吃飽,過早地喂米、谷類和其他固體食物,盡量滿足兒童對食物的需求,卻忽視體重,造成孩子肥胖。
這也是美國低收入家庭兒童的肥胖問題高于高收入家庭的原因之一。
“但是,這一相關性隨著社會文化的進一步發展也會迎來拐點?!标愒C鞣Q,在現代觀念看來,肥胖“早已不是一種‘富態’,而是一種疾病。這也意味著醫學界對肥胖的認識已從‘公共衛生問題’向‘慢性疾病’轉變?!?/p>
而對于兒童而言,肥胖或許有著更大的健康隱患。
“兒童期肥胖會更容易、也更早地演變為成人肥胖?!睋愒C髯鞒龅恼{查顯示,學齡期兒童肥胖轉變為成人肥胖的危險度是非肥胖兒童的3.9至5.6倍,大約有42%到63%的學齡肥胖兒童將轉變為肥胖成人。
此外,兒童肥胖還將成為其成年后出現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膽結石、腎臟病、脂肪肝、猝死、乳腺癌、痛風等疾病的誘因。
國際肥胖研究協會曾公布過一份研究報告。
該報告顯示,在17歲以下的青少年兒童中,有三分之一的兒童出現了至少一種心血管危險因素。而在中國,有170萬青少年正飽受糖尿病之苦,另外還有2770萬人被認為是糖尿病前期。在12歲至18歲的孩子中,有1.9%患有糖尿病,相當于美國同齡人的四倍。
與疾病相偕而至的,是巨大的經濟負擔。
中國疾控中心官網中的一組數據顯示,前,中國超重和肥胖所造成的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的直接經濟負擔就已分別達到89.7億元、25.5億元、22.6億元和73.3億元。
另一方面,“肥胖還會造成心理問題,社會交往能力也會受到影響?!焙$鞅硎?,“與體重正常的同齡人相比,肥胖青少年更容易情緒低落,形成自卑心理和自閉性格?!?/p>
形成合力預防肥胖。
農村兒童的肥胖問題,如今已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中國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以下簡稱“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中央財政每年支付160億,為試點地區的農村學生提供每天3元的營養膳食補助。到2014年,該計劃已經覆蓋了22個省、699個試點縣,累計3200萬學生受益。
此后,防止兒童肥胖被寫進《中國兒童發展綱要(-年)》。
該文件要求有關部門應加強衛生人員技能培訓,并更好地引導父母給孩子提供營養均衡的飲食。
“雖然目前沒有國家成功解決了兒童肥胖的難題,但這并沒有妨礙我們出臺相關公共政策的步伐?!痹诤$骺磥?,如果沒有這些政策,兒童肥胖狀況會比現在還要糟,“這就像是沒有剎車的列車,任何使它慢下來的手段都是好的?!?/p>
而且在防治兒童肥胖這個問題上,有的國家已經看到了曙光。
美國國會通過了《健康、無饑餓兒童法案》的重新授權將為學生提供正餐的計劃擴展到美國的五十個州同時還提高了免費午餐的補助以便讓更多兒童在學校吃到健康的午餐和晚餐。
而依照新法規,從2014年秋季入學開始,學校自動售貨機必須儲存有全麥餅干、燕麥棒和水果干這類食品,巧克力棒、奶酪塊、糖類等高熱量食品的銷售被限制。
“這一點尤其值得中國農村學校借鑒?!标愒C鞅硎?,由于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空心化”等多重因素,農村兒童肥胖干預面臨著更大的挑戰,亟待各方形成合力,多措并舉?!稗r村兒童普遍上學離家遠,或者父母不在身邊,很難能吃得健康?!叭绻嚓P部門能出臺餐飲標準,讓農村兒童最重要的兩餐,甚至三餐都能在學校解決,同時禁止校內出售高熱量零食,不僅會遏制農村兒童肥胖率上升,還能改善貧困地區營養不良兒童的營養狀況?!?/p>
此外,在胡小琪看來,觀念的改變才是重中之重?!岸捎诤⒆哟蟛糠謺r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就成為培養孩子健康觀念的關鍵場所?!?/p>
對此,胡小琪建議,逐步為農村學校配備營養師,負責制定學校食堂營養食譜,指導供餐人員選購、制作食物,同時在學校開展飲食行為教育,讓孩子懂得各種食品有什么營養,有哪些危害,從而自覺地科學飲食,逐步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同時,胡小琪還建議建立國家營養日或營養周,開展食育進農村等活動,加大公益廣告投入,發布適宜不同人群的膳食指南?!斑€可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多的現狀,在家庭監管缺失的情況下,讓相關社會組織走進農村,來幫助農村孩子建立健康飲食意識,幫助他們科學化成長?!?/p>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我們認為,心理健康的基本含義是指,個體能夠適應發展著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征;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于積極狀態,并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2、從調查問卷中可發現。
小學生面對的壓力,大部分是來自于學習成績。而有一部分是和家長老師的溝通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導致覺得自己和家長老師是站在對立面的,覺得他們都不理解自己,從而感到壓力,還有一部分,是和同學在日常相處中產生了摩擦,對人際關系感到有壓力。
小學生遇到困難時,女生有65.7%會向知心朋友求救,而男生只有11%會向知心朋友求救,這也可以看出女生更加需要知心朋友。課余時間中,男生有54%在運動,例如打籃球、乒乓球之類,而女生僅有12%,看來男生運動得多些。
當和朋友之間的友誼出現較大裂縫的時候,女生一般會選擇不再理對方,而男生卻不這樣,男生更多是把話攤開來說,這時候友誼的裂縫多半會愈合。
在問卷調查中我們還可以發現,小學生超過90%都認為身心健康很重要,當遇到壓力時有5.7%會向親友請求幫助,超過90%的小學生與朋友發生小摩擦后會主動挽回。
3、從調查問卷中發現小學生存在的問題。
3.1緊張與焦慮。
3.1.1學習壓力適應不良產生的心理困擾。
3.1.2人際交往不適引發的心理失衡。
3.1.3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從而產生的焦慮心理。
3.2浮躁與急功近利。
3.2.1面對自己不拔尖的成績想要盡快進步而與現實的沖擊導致。
3.2.2面對學習上的競爭對手倍感壓力。
3.3失落與沮喪。
3.3.1學習成績老是上不去導致。
3.3.2人際交往沒有預想中通暢導致。
3.4自卑與退縮。
3.4.1認為自己的成績上不去是因為人笨。
3.4.2認為別人總是比自己強。
3.4.3不敢再老師面前回答問題。
3.4.4學習壓力過大導致對學習倦怠。
4.問題形成的原因。
4.1客觀方面。
4.1.1學習任務、內容發生了變化。
小學低年級課本比較容易,基本上只要上課聽了老師講的內容,考試時候是不用太擔心的,學習壓力沒有那么大。而到了小學高年級,課本上的內容不僅多,而且難,如果上課之前沒有預習好,想要聽懂課都是有困難的。高年級的作業相較于低年級來說,題難量多。許多小學生到了高年級面對這些改變一般不知要如何適應和支配時間。
4.1.2家庭環境發生了變化。
現在的許多小學生的家長選擇到外地打工,家里只留下老年人照顧孩子。眾多留守兒童在家與老年人生活在一起,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4.2主觀方面。
4.2.1.失望與失寵感。
有的同學在小學低年級一直是所謂的尖子生,然而到了高年級,發現也自己旗鼓相當的學生不在少數,并且很有可能別的同學成績比自己好很多。本來是家長與老師的重點保護對象,可是到了高年級,家長卻說別人成績比他好,老師也不再過多關注他。這種差距,就會導致同學感到失望,覺得自己失寵了。
4.2.2松氣情緒與歇腳心理。
有的同學上了小學之后,覺得自己有六年的學習時間,要玩一玩,放松放松,到了高年級再去努力??墒沁@一松氣或歇腳,可能就跟不上其他同學學習的腳步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也有可能這一松一歇就松了六年,歇了六年。到了快小學畢業了才發現自己該念的書都沒有好好去念,。
4.3.3畏首畏尾。
發現班上能人太多,覺得自己不如人,從此瞻前顧后,畏縮不前,團體活動不參加,運動場也不去,每天除了上課之外,無所事事,生活單一,精神倦怠。在生活和學習上都是應付了事,做事懶散,湊合著打發時光。
4.4.4明戀暗戀。
部分早熟的小學六年級的學生處于青春期萌芽時期,這個時間段的學生容易出現少男少女特有的心理變化。最有可能出現明戀暗戀的時期。也最容易因此而影響自己的生活。比如說,暗戀上某一同學。也不敢說,每天見到她/他就覺得人生有意義,見不到她/他就覺得少了什么,聽課聽不進去,老是走神,更有可能的是,在老師和家長的眼皮底下開始偷偷地談戀愛,每天想著風花雪月,不務正業。
5.對小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措施。
5.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咨詢室的作用。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咨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小學開始設臵心理咨詢機構。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心中憂慮,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近年來,心理咨詢機構不斷的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小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5.2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的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小學應每學期對在校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癥狀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咨詢室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根據面談分析,區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干預,使得學生在學校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5.3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
通過各科教學進行心理素質教育既是學校心理教育實施的途徑,也是各科教育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學過程都包括著極其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為教學過程是社會歷史積淀的文化知識、道德規范、思想價值觀念為內容和周到的。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只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教育意義,就能夠把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經驗、技能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內化成學生的思想觀點、人生價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并在他們身上持久扎根。
5.4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增強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的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心理發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小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小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形成群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學生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幫助。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征。因此學校應該花力氣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松理解的環境,有助于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5.6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不飲酒、不吸煙、講究衛生等。小學生要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煉、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憶能力減退。
5.7加強自我心理調節。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做到心理健康。首先要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習是小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人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其次,小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不順心的事,考試失利、戀愛受挫、人際沖突等均會引發焦慮、憤怒、憂郁等不良情緒,這時他們必須及時疏導自己的不良情緒,疏導的方法有合理宣泄、注意轉移、目標升華等。
6.結束語:小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培養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基礎。
二十一世紀的晨鐘已經敲響,在這新舊世紀交替之際,培養跨世紀人才是時代賦予小學的歷史重任。如何培養跨世紀人才,其核心是加強對小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和培養,全面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二十一世紀人才應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全面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質,且相互和諧統一,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學內涵。
我們應該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們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學識才能素質,而較為忽視的是思想道德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即使在比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對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心理衛生死角”引起足夠的重視,其結果是導致學生中出現了大量的心理問題,嚴重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影響了人才的整體素質,阻礙了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給國家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態,不僅關系到廣大學生健康生理、心理的發展,良好思想道德的養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關系到人才素質的整體提高、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直至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蕩、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參考文獻】:
[1].陳永勝,主編.小學生心理健康.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xx.
[2].文心,主編.小學生心理健康咨詢與心理治療及案例分析.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xx.
以上內容來自互聯網,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若本站收錄的信息無意侵犯了貴司版權,請給我們來信我們會及時處理和回復,謝謝.
此次活動以社會學院歷史學生為樣本,進行抽樣調查,以問卷調查為形式,以安徽師范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情況為調查目的,共發放問卷96份,回收90份,回收率為93.75%,其中有效問卷81份,有效率為90%。報告從有效問卷采取抽樣的方法,選取20份作為樣本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公布如下:
在此次調查中,學習問題是同學最為關心、也是反應最為突出的問題。例如,第33題“將下列幾項所帶來的心理壓力由大到小排序”,其中有44%的同學認為,學業所造成的心理壓力最大。這說明剛剛進入大學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學對大學生活不適應,尤其對大學學習方式不適應,感到心理壓力很大。從緊張的高考中走過,許多同學不能適應大學開放寬松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或過于精神緊張死扣書本,不能從高中應試教育中解脫出來,或感覺生活空虛,整日無所事事,荒廢了學習,虛度了年華。再如第29題“上大學后,你覺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其中33%的同學選擇“學習成績不理想”,由此可見,大一學生在學習上急需得到指導并尋求得到心理上的成就感。
在所調查的學生中,有45%的同學感覺大學生活自由開放,同學也比較重視學習,學習自覺性較高,其中56%的同學在第3題“你業余時間主要做什么?”中選擇在業余時間上自習或聽課,與此相反,只有10%的同學選擇上網玩游戲或談戀愛。但這也從側面反應了同學心理上的學習壓力依然很大。
如今大學生在經濟生活方面基本沒有太大困難,在第6題“你每個月的生活費用夠用嗎?”有67%的同學基本夠用,更有11%的同學有剩余,與此同時,在第7題中“你認為每個月生活費對自己是否是一種負擔,造成心理壓力?”有60%的同學認為沒有壓力。以上都說明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學生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由于經濟生活造成大學生心理壓力的情況明顯下降。
在第1題“你覺得現在學校與你理想的大學有多差差別?”中,有56%的同學選擇“很大”,這反應了同學同學理想中的大學與現實中的學校還是有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在13題“你覺得自信嗎?”,有69%的同學選擇了“不自信”或“有時不太自信”。在第5題“現在自己在大學生活中,你認為自己哪些方面最差?”有57%的同學認為自己缺乏自信,這兩題都反應了我們的同學對自己沒有足夠的自信心。然而在第23題中“關于自己的煩惱有口難言嗎?常常覺得自己是失敗者嗎?”只有20%的同學認為自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在第26題:“你總有明確的生活目標嗎?你在為之不懈奮斗嗎?”只有31%的同學認為“是”。這兩題又都體現出同學們對于自己的未來并沒有明確的目標,對自己的明天沒有信心。以上的幾題分別從不同角度說明同學在心理上并沒有達到平衡,理想總是與現實存在差距的。
人際交往問題是在本次調查中反應較為突出的問題。在第33題,“請將以下幾項所帶給你的心理壓力由大到小排序”,有33%的同學認為“人際關系”所造成的心理壓力最大。而在第8題,“與一群朋友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獨或失落嗎?”有79%的同學選擇“是”或“有時是”,這反應了當代大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同樣,在第29題“上大學以后,你覺得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選擇“不適應宿舍生活”的同學占到33%,與選擇“學習成績不理想”的人數相當,這體現了學習方法與人際交往是與此次調查中同學們反應最為嚴重的兩個問題。
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來自農村地區。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范圍較窄,與人交往的機會也較少,初到大學,面對如此開放自由的環境,面對如此多的同學。面對如此多的公共場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亂了陣腳,于是羞于表達形成內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長大的同學,來自獨生子女家庭,難以體會農村地區同學的情況。于是形成隔閡。與此同時,在第20題“你覺得大多數人都不可信任嗎?”有78%的同學認為“是”或“偶爾是”。這更反應了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本次調查充分反應了以社會學院歷史班同學為典型的當代大學生存在的一系列心理問題。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真是、豐富的資料和鮮活的事例,達到了此次活動的目的,活動較為成功。本次活動得到了各個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再次向海星調查研究社和歷史班表示衷心感謝!
在課堂內外創刊30周年之際,一直關注青少年成長狀況的該社推出了201x年中國青少年成長調查報告,相關數據形式,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網絡游戲以及興趣愛好、假日游玩、消費等成為當今青少年關注的重點。課堂內外雜志社總編輯、調查報告的總撰稿人徐永恒介紹:這次發布的調查報告,基本反映了90后青少年學習、生活、心理等成長的方方面面,對家長、教育工作者和社會了解目前他們的成長狀態中有很好的幫助。
據悉,這次調查方式為問卷式,分別在《課堂內外》小學版、初中版、高中版上刊登調查問卷,同時,在課堂內外官方的網站設立201x中國小學生成長狀態調查專區,點擊后進入相應的問卷調查欄目。問卷的統計采取隨機抽樣統計。另外,通過網上調查專區填寫問卷的,其調查數據自動進入信息統計庫。這部分青少年必須是有上網條件和上網時間。調查數據顯示,他們往往來自城市和城鎮,在周末集中上網的比例很高。一些青少年在回寄問卷的時候特別寫信說明,家里有電腦可以上網,但因為住校上網受限制,或者上網填寫問卷需要注冊,不如直接寄信來方便。
201x年青少年成長調查從今年1月開始到9月30日結束,共回收郵寄以及網絡有效問卷超過十萬分。采樣范圍包括中國內地所有地區,來自生活于城鎮、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問卷占大多數,其調查結果主要反映了這部分青少年的基本情況和自我認知。
網絡游戲并不是狼來了。
調查結果顯示,當今中小學生對于網游的選擇上更加趨于理性,每周玩兩個小時網游或者基本不玩的小學生占到了64.21%,這一選項在初中是84.30%,高中生則達到了88.37%。
66.67%的小學生、72.36%的初中生和62.06%的高中生認為網絡游戲休閑娛樂,不沉迷就好。網絡游戲在中學的盛行度并不像傳說中那么嚴重。
韓寒不敵郭敬明,魯迅成為中學生最喜歡的現當代作家。
與80后和90后作家之間的競爭相比,現當代作家之間的選擇則顯得平和許多,初中階段的前三名分別為魯迅(50.75%)、冰心(39.20%)、朱自清(29.40%),高中段的魯迅仍舊成功成為第一(33.87%)、余秋雨則以21.37%的支持率緊追其次,金庸的排名是第三,支持率為19.19%。
90后消費更顯理性,國貨整體不如國外品牌。
在消費分欄調查中,71.10%的高中生和68.86%得初中生認為質量是第一位的,價格其次,但在外形、款式與功能上,初中生更注重前者,說明針對初中生的產品在外形設計上要更加前衛時尚,滿足他們追求酷的性格特點。高中生則沒有太多區別。
在同時發布的201x中國青少年成長狀態調查排行榜可以看出,在消費領域,在休閑衣物、食品等方面,國貨整體支持率要高于過國外品牌,出電腦品牌外,絕大多數電子消費類產品均是洋品牌的天下,而國貨品牌仍未得到學生的信任和喜愛。
多數中學生承認自己在生活學習中有消極心理。
在關于心理方面的調查中,68.49%的初中生和78.11%的高中生認為自己心理比較健康,但有時會有一些消極思想。其中69.75%的初中生和67.84%得高中生認為已普遍出現過焦慮情緒的體驗,同時,來自身邊人的影響(尖子生、學習競爭、找不到朋友)給他們的心理帶來很大壓力,個別人產生自卑、嫉妒、封閉心理。
面對這種心理焦慮,極少數同學作出的類似離家出走、自殺或犯罪等極端行為,對此,大多數高中生認為最大的原因是成績不好,學習、升學壓力太大,其次是心理有障礙,認為是因為家庭不幸、不適應社會、失戀的比例要低于初中生的選擇,說明高中生更愿意從當事人自己身上找原因。
當今青少年普遍缺乏專業心理健康老師。
根據調查顯示,54.02%的高中生表示自己的學校擁有心理健康老師或心理咨詢室,而這一選項到了初中則降低為36.09%,小學更是低至22.90%。
而在其后的關于如果學校開設了心理咨詢室,你有不良情緒時是否會去咨詢?問題時,有不到一半的高中生和初中生愿意接受心理咨詢或心理輔導,分別達到43.81%和43.79%,而在小學,這一比例卻達到了66.11%??梢钥闯?,小學生相比初高中生,更愿意把心中的苦悶不快告訴心理老師。
當不太了解,又想弄清某一情況或事件時,務必需要展開調查,并將獲得的成果展現于調查報告中。好的調查報告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家整理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情況的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助到家。
社會變化的損失,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也發生了巨的變化。從而影響到了孩子們的學習目的也發生了變化,父母的逼迫、學校的壓力都使得孩子們厭學、學習焦慮、孤僻等心理疾病不斷增加。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現在的心理健康狀況,也為以后能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助,我們課題小組對兩個年級的小學生進行了隨機的心理健康現狀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對我們了解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把握其心理動態、分析心理問題成因,尋找合理對策提供了有益助。
(一)對象。
三、四年級的小學生。
(二)調查方法。
調查問卷是由小學生心理健康課題組設計的問卷,共18個小題,均為簡單易行的判斷題,由學生按問卷各題的要求,根據自己的情況逐一實情回答。
座談會,是在班上組織,要孩子各自發言,說說自己的煩惱。
小學生問卷調查、學生座談會,在果園小學三、四年級進行了兩種形式的調查,結果表明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征。雖然題目簡單易行,是非明確,但是在統計過程中,我們還是發現學生在學習興趣、家庭感情、自信心方面存在著各種問題,同時也發現學生普遍存在自卑、厭學、缺乏安全感等心理問題,部分學生表現的更為突出些。
(一)多數學生學習目的明確,但厭學情緒明顯。
調查統計表明:多數學生在學習興趣方面表現出了很明顯的厭學,厭學表現表現在聽課過程中。小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注意力始終不集中,打哈欠,東張西望,很容易被其他動靜所吸引。在學校集體活動中,自行其事,同學的跟自己無關,即使有關聯,也不當一回事,自己一個人做自己的事。和老師、家長產生對立情緒。他們中的.一些人,有的可以表現為興奮過度、躁動不安、容易、好哭鬧;有的孩子則相,他們萎靡不振、膽怯、動作遲緩、做事半途而廢、缺乏信心、智力水平低、不集中、雜亂、觀察問題不仔細、不準確,思維的邏輯性和靈活性較差。害怕作業,做作業依賴家長,考試前及考試時顧慮重重,致使腦呈抑制狀態,出現了明顯的焦慮癥狀。
(二)部分學生自信心不足,有少部分學生由于自卑引起了抑郁的癥狀。
調查統計表明學生的自信心呈現不穩定狀態,表現為上課不敢或很少主動舉手發言,不敢在集體面前講話,回答問題緊張、不流利,不敢主動要求參加其他同學的小組或集體活動;不敢主動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懼怕參加競賽活動,害怕與別人相比,特別怕別人笑話;對自己的活動結果或過程缺乏自信心,常要尋求別人的肯定,不敢放心膽地活動,不敢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成果。遇到別人質疑時,不能肯定或堅持自己的觀點。遇到困難常常害怕,退縮,易放棄,而不能努力解決。懼怕嘗試新事物、新活動,在活動時總是選擇那些比較容易的活動,而逃避那些可能有一定難度或挑戰性的新活動。與他人發生矛盾時,常缺乏主見,不能自己想辦法解決,而是依賴他人助,向老師告狀或回家告訴父母。
(三)少部分學生表現出嚴重缺乏安全感。
表現一膽小,比如遇到生人會害怕不敢說話,受人欺負會不敢抗,不會求助等等。表現二表面強悍、內心脆弱,不聽家長和教師的勸導,故意對著干;當得不到教師和集體的重視時,用惡作劇來顯示自己。但又對別人的議論十分敏感,非常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愿與同學深入交往交流,內心自我封閉。
在所調查的學生家庭中,有概60%的家庭父母忙于生計或直接是父母雙方或單方在外工作,孩子長期處于家庭不完整的狀態,孩子的學習基本上完全指望學校老師的指導和督促,現在孩子又基本上都是生子女,家中長輩生活上百般呵護,不愿讓他們受一點屈,經歷一點風雨時間長了,孩子自然形成了"唯我尊"的心理,當他們走進學校,走向社會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時,便不能接受,也不知道怎樣調整自己的心態。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愛的誤區",對子女過高要求,過度期望,過分保護,過度溺愛。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把所有的希望全寄托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的學習要求過高只要學習好就言聽計從,有求必應。而一旦失誤就挖苦諷刺,棍棒相加。使子女形成抗、疑懼、膽怯等消極心理品質,誘發心理問題。
家庭不和諧也是誘因之一,離婚的父母,有的沒人要子女,有的過于溺愛,都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心理,更有嚴重的,仇視社會,嫉妒他人,心理陰暗。在家庭矛盾的環境中成長的兒童有心理問題的比例很,研究證明,父母關系的和睦是直接影響到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時老師評價學生,社會衡量學校,理論上是全面發展,實質上是分數和升學率。為了追求升學率,加班加點,題海戰術,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這種局面使學生疲于應付,心理極度緊張,導致他們用腦過度,皮層機能降低,從而影響學習效率,造成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或者產生焦慮、苦悶、壓抑、恐懼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學生就會不同程度地產生心理障礙。
加之小學兒童他們年齡小、閱歷淺、知識少,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緒,感情不穩定,因此,這個階段的孩子經不起外界的誘惑,在社會上一些消極因素影響下,容易形成狹隘的意識、不良的心態。
我們應采取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課內外、校內外雙向聯動的教育模式,建立一個以預防教育為主,心理監控、治療為輔的立體教育體系。除了日常的心理輔導教育,我們還讓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的語文課堂中。在語文教材中,有量的文章蘊含著積極向上的正面因素,如為生命的意義、做人的道理等。因此,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積極思想有利于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內容,并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擺在學生良好心理行為的訓練和引導上,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咨詢指導,矯正訓練。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使學生帶著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很多家長的忙碌使他們無法擔當起對孩子成長的輔導責任,甚至從來都不過問孩子在學習和生活情況。因此我們要求父母要經??匆恍┯嘘P家庭教育書刊,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閱讀。布置孩子寫日記,并要求家長閱讀寫批語,已起到一個交流作用。也成為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提升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教育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因為現代社會變得十分復雜,價值觀多元化,家庭不穩定,還有各種社會思潮無不影響著廣大中學生的健康成長,適應社會,學校環境對于一些學生來說,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從各方面調查來看,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情況令人擔憂。據外國學者估計,中學各年級學生中,約有15%的學生具有各類的心理問題,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農村,包括情緒障礙,不良習慣,性格問題等。
中學生心理健康為廣大教師提出了一個時代的命題,為能夠及時有效地給學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輔導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培養,我針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研究,試圖探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規律,以便為自己和其他教師提供一些心理學研究依據。
1、研究對象:張家坡鎮初中一、二年級學生。
2、研究方法:采用不記名調查問卷法,個別談話和召開部分學生座談會的方法進行比較全面的調查研究(為被調查者學生保密,維護其個人穩私權,體現心理健康調查的原則性)。
世界衛生組織對心理健康的定義是:“不但沒有身體的缺陷和疾病,還要有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都完滿的狀態?!苯】党松眢w無病外,還要具備心理的穩定及良好的社會適應性。中學生心理健康是指具備健全的智力,情感和意志,連續統一的人格及對己,對人,對社會的正確認知和良好的適應。
參照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我把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確定為以下幾個方面:學習適應性,自我認知與現實感,人際關系的和諧程度,個性發展的良好性四個方面。
(1)中學生學習適應性。
一個心理健康的中學生,通常有比較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學習目的明確,學習目標具體,切合實際;學習的自覺性強,善于制定學習計劃,并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表現出意志力強,學習信心足;在對待考試問題上,他們沉著冷靜,靈活應對。
通過調查學習適應性,大體分為四個類型,第一種類型占26%,從調查問卷中可知:對于無老師看管的自習課他們會自覺學習。而第二種類型占60%的學生會選擇小聲聊天或討論學習。令人遺憾的是第三種類型10%和第四種類型4%的學生會選擇看雜志漫畫或干脆睡覺(以下用a,b,c,d四種代號表示四種類型)。當回答對考試的感受時,a和b學生表示喜歡做些難題,而c學生感到怕,d學生則表示無所謂。當問卷中提出老師講課出現錯誤時只有30%的a學生敢于提出來,其它(包括b,c,d)的學生都選擇保持沉默或在下面議論。這也可見傳統教育中“教師絕對權威專制”的弊端。對于學習的目的性,a學生表示學習一技之長,b,c學生表示如父母所愿,或考上大學有個好出路,而d學生表示不明確。
(2)學習自我認知與現實感。
自我認知指對自己的心理過程與特征及其表現的認識,而現實感則指個人對自己同現實之間關系的認識。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往往有較強的自我認知能力,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自我評價恰當。在對現實的感知能力上,他們能夠客觀地認識現實,并根據對現實的認識來給自己做出恰當的人生發展定位,有與現實聯系緊密的自我價值體系。
通過調查問卷,可以按計分方法把學生分為四種價值類型:踏實型,從眾型,功利型和冷漠型。
踏實型的中學生順從社會規范,積極為社會服務,另一方面,有自律的內控和自我導向表現,重視傳統和社會評價。從眾型的學生相當順從社會規范,但這種順從是他人導向的隨波逐流,也有享樂主義,及時行樂的.傾向,順乎自然生活方式,傾向于保守。功利型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功利主義,對于道義及人情這類價值不甚注意,認為金錢至關重要,追求個人利益而不是公益。冷漠型是不在乎社會規范,回避人際交往,也不注意他人的價值取向,所持的態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3)中學生人際關系。
中學生人際關系包括同學之間的關系,異性同學的關系,和師生關系。
在我的調查問卷中分數最高為10分,表示人際關系最好;最低為0分,表示最差。調查結果只有17%的學生達到8分以上,表示人際關系較好的類型;40%的學生達到6分—8分數段,表示人際關系一般;有43%是不及格的,人際關系較差,突出體現的問題是:當問及“你喜歡拿別人的缺陷開玩笑嗎”時,有81%的學生都答會,當問及“你的好友學習成績超過自己時,你會真的感到眼紅,妒忌嗎”時,70%的學生答會的,這是令人心顫的回答。也許只有在心理健康不記名的調查中學生才會說出自己的“丑陋”,但確是非常真實的一面。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因此教師不僅要在學習上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還要做到在精神上成為學生的父母,朋友的角色,這樣才有師生之間真正的心靈溝通,幫助學生解除困惑,讓他們以健康的心態去對待學習和生活。
(4)中學生的人格特征。
我國心理學工作者修訂出我國《中學生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其中把學生人格傾向分為八個方向: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對初一、初二684人調查結果如下:
人格傾向百分比。
學習焦慮43%。
對人焦慮36%。
孤獨傾向13%。
自責傾向9%。
過敏傾向2%。
身體癥狀9%。
恐怖傾向2%。
沖動傾向7%。
3、初中生主要的心理特點。
(1)抽象能力有較好發展,獨立性要求高,不愿接受約束與限制。
(2)情感容易激動,心里話愿和朋友談,但不愿與家長,老師談。
(3)學習自覺性較高,但也容易表現出獨斷性,爭強好勝,堅持錯誤,但仍稚嫩。
(4)能根據社會要求約束自己,自我控制力較好。
(5)理想逐步向概括性發展,能夠對自己理想中的人物特點加以分析。
(6)對人生意義有了初步的理解,對人生和世界評價帶個人人性特點。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通過調查資料顯示結果是不容忽視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學生健康心理已成為十分緊迫和重要的課題。為讓教師們培養出健康向上,求知進取的二十一世紀接班人,提出以下建議:
1、強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觀念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學校開設心理咨詢輔導。
(1)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預防心理障礙產生。
(2)開發學生各種潛能,提高學習的效率。
(3)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鼓勵學生創造性學習。
(4)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增強社會適應性。
(5)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培養自我評價能力。
3、學校內形成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的體制與教育形式。
(1)進行群體輔導,個別輔導。
(2)建立學生的心理檔案(包括智力發展情況,非智力發展情況,學習成績,職業興趣,學習態度方法等)。
(3)組織心理輔導專門活動與訓練,進行個案(特殊學生)研究。
(4)嚴格遵守心理輔導咨詢的保密性原則。有合格的心理輔導工作者(高尚的職業道德,全面的知識能力結構,健康的情感和堅強意志,健全的人格特征)。
范文心理健康情況會直接影響我們的社交、生產、生活。本文將介紹2016。201x(1)此次活動以社會學院歷史學生......
良好的心理素質有益于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以下是小編為您帶來的,歡迎閱讀參考哦!一、研究目的高一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僅關系......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是教育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因為現代社會變得十分復雜,價值觀多元化,家庭不穩定,還有各種社會思潮無不影響著......
幼兒哭鬧現象是幼兒在園時經常表現出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不但會影響到幼兒自己情緒的正常發展,而且會影響到其他幼兒的情緒穩定及教師組織正常的活動。為了找到減少幼兒哭鬧次數和哭鬧時間的辦法,讓幼兒的良好情緒得到發展,我以自己所教的中班的40名幼兒為研究對象,進行了幼兒哭鬧現象的觀察。
我們中班幼兒的年齡大多在4歲左右,雖然他們入園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哭鬧的現象還是不少的。根據我的觀察記錄,我班幼兒的哭鬧類型分為依賴情緒型(新入園、換老師、分離焦慮等)、交往不利型(語言溝通不暢、爭搶玩具等)、需要得不到滿足型(喝水、上廁所等)、受到挫折型(完不成任務等)、受家庭環境影響型(父母離異、父母吵架等)、身體受到傷害型、被外界因素干擾型(其他幼兒哭鬧等),其中依賴情緒型占8%,交往不利型占40%,需要得不到滿足型占10%,受到挫折型占8%,受家庭環境影響型占6%,身體受到傷害型占18%,受外界干擾型占10%。
二
依賴情緒型:一般來說,中班幼兒不應再出現這種現象,但是由于幼兒的性格或適應環境的能力不同,偶爾也會出現哭鬧現象。相對來說,這種類型的哭鬧持續的時間很短,教師稍加干預即可;交往不利型: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對于交往的需要越來越強烈,他們希望與別人溝通。但是,由于家長的溺愛,幼兒“自己為中心”的傾向十分嚴重,致使他們在交往中頻頻出錯,所以在溝通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哭鬧現象。這種類型的哭鬧只要教師及時給予幫助或幼兒及時加以調整,一般不會持續很長時間;需要得不到滿足型: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幼兒膽小或語言表達能力差,不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受到挫折型:幼兒是一個個體,他們需要成功,但是他們的生活經驗、學習方式、現有水平不同,有的幼兒達不到統一的要求,從而產生哭鬧。但是,同伴之間的幫助或教師的指導都能夠減少這種哭鬧現象;受家庭環境影響型:家庭是幼兒的主要生活環境,家庭的.和睦與否直接關系到幼兒的情緒,父母離異與吵架都會影響到幼兒的情緒。這種類型的哭鬧持續時間長,一般在兩小時以上,教師的勸說很少起作用,只有等幼兒自己自然停止;身體受到傷害型:這是一種必然性的現象,幼兒對于痛覺表現得非常敏感,所以只要他們被碰就會馬上有反應,從而導致哭鬧。但是這種類型的哭鬧會伴著注意力的轉移而停止;被外界干擾型:幼兒的自制力比較差,容易被外界刺激,所以其他幼兒的哭鬧會影響到他們。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情緒、適度的感情、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心理健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系重大。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里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有利于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心里個性;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基礎。因此我們要特別關注大學生的心里健康,所以我們做了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
二、調查內容。
(一)調查方式。
此次調查我們是通過問卷形式調查礦業學院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我們是經過同學幫忙分別找到礦業學院不同班級的上課時間,并在他們課間休息的這段時間中對一部分學生進行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問卷100份,有效問卷92份。
(二)調查結果分析。
1、大學生適應心理。
有1/3左右的大學生存在適應不良的問題,這主要表現在入學的新生身上。有43%的同學對大學生活不適應,尤其對大學學習方式不適應,感到心理壓力很大。從緊張的高考中走過,許多同學不能適應大學開放寬松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或過于精神緊張死扣書本,不能從高中應試教育中解脫出來,或感覺生活空虛,整日無所事事,荒廢了學習,虛度了年華。同時,他們進入大學意味著一種獨立,周圍人會用一種看待成人的眼光來看待他們,這時他們生活的獨立性,社會的責任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學生自理能力較差,突然離開父母親人,一切都由自己獨立操作:還有32%的大學生將大學生活想象成理想的天堂,他入學后才發現諸多不足。有些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分析問題能力有限,對一些復雜的社會現象的認識有失偏頗,在認識和情緒反應上走向極端。
2、業余生活。
大部分同學感覺大學生活自由開放,同學也比較重視學習,學習自覺性較高。除了學習之外,他們有各種各樣的業余生活方式。有將35%的同學選擇在空余時間到市區做兼職,這樣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實踐經驗,有能減輕經濟負擔;有46%同學則是全心投入各種社團活動,他們認為社團活動很有意義,并且還很安全,不會像外出兼職一樣可能被騙,這也是一種自我能力的鍛煉與提升的方式;而有19%的同學就是空虛、寂寞,整天睡覺、上網打游戲,覺得以上兩種活動都沒有意思,這種想法可能與地域文化或者性格有關。
3、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問題是在本次調查中反應較為突出的問題。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來自農村地區。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范圍較窄,與人交往的機會也較少,初到大學,面對如此開放自由的環境,面對如此多的同學。面對如此多的公共場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亂了陣腳,于是羞于表達形成內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長大的同學,來自獨生子女家庭,難以體會農村地區同學的情況。比如在社團聯誼中主動打招呼的有35%,這種性格比較開朗,容易與人相處,對任何人都感覺很自然;不好意思的有56%,就是想說話而不知道說什么;擔心會被別人笑話的,內心慌亂的有9%。有些學生還存在有一種兒童心理,只與自己喜歡的人交往,或延續著家庭中存在方式,只要求別人順應自己的標準,這樣在交往中,一旦不符合自己的理想,便產生交往障礙,甚至呈現出對人的看法大起大落,呈現排斥他人的人越來越產生一種驕橫的心態,而被排斥的學生則表現為自卑、怯懦、偏執、嫉妒、猜疑等心態。于是形成了隔閡,這就各家妨礙大學生的人際交流。
4、心里素質。
從積極的方面可知,大部分同學遇到心理困擾會他人傾訴,從反面可以看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淡漠。大學生選擇傾訴的對象依次是知心朋友(65%)、家人(26%)、男/女朋友(14%)、老師(9%)、學長、學姐(6%)、心理咨詢員(5%),而有38%的大學生選擇不找任何人。受傳統心理觀念的影響,部分大學生諱疾忌醫,極力掩飾和不愿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心理煩惱,心理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排解,久而久之,負面情緒的淤積將可能導致危機心理的出現,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學生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出現極端事件。為什么選擇向朋友傾訴而向父母傾訴的人少呢?大學生認為,朋友和自己的共同語言較多,父母和自己有些代溝,自己的一些事他們根本不了解,也不認同。而且大學生已經成年了,能夠獨立生活、獨立解決一些困難與問題。如果碰到一點點問題就向父母傾訴,父母不了解情況,往往干著急,也難以解決問題。
這種心理問題也與學校的心里自學工作有莫大的關系。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高校設置了心理咨詢機構。但是,由于學生對心理咨詢人員信任度低、咨詢人員專業水平不高、學校經費不足等原因,前來高校心理咨詢室咨詢的學生并不多。
5、對未來的規劃。
很多老師都說過大學一定要給自己的未來做一個規劃,在大學里要有一個明確的奮斗目標,但是真正做規劃的并不多。有明確奮斗目標的大學生僅有33%;有初步計劃的占59%,有8%同學根本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來大學就是為了彌補中學時代沒有的娛樂。而在當代嚴峻的就業壓力下,那些將要畢業的大學生對今后的工作性質大多沒有定論,基本上都是以后出去了再視情況而定。先擇業后就業對剛畢業的大學生是一個很好的就業方式。也有少數的大學生是茫然或者有明確目標的。
三、
心理問題及對策。
(一)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1、人際交往方面。
一些學生自卑、孤僻、害羞等無法和別人較好的溝通或者不同性格氣質的同學處理問題的方式的差異也會引起人際交往的不融洽。有的大學生卻常常忽視平等、互助這樣的基本交往原則,常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從不考慮對方的感受。
2、就業壓力方面。
現在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面試的時候處處碰壁,這不僅打擊了他們的自信心,同時也浪費了很多新興人才。這對在校大學生是一種很重的壓力。
3、業余生活方面很多大學生業余生活不豐富,整天無所事事,不知道該做什么。然后就只有墮落,泡網吧,集體寢室打麻將,整天睡覺或者看垃圾小說。
4、不適應大學環境方面。
有一部分大學生最開始不適應大學的生活、學習方式,感覺和以前的方式差別太大,出現心里落差。
5、規劃方面。
有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沒有做一個明確的規劃?,F在也是走一步算一步,到時候車到山前必有路的心里。覺得規劃這東西沒什么作用。
(二)心理問題對策。
1、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
在人際交往中應盡可能地做到:
肯定對方、真誠熱情。在溝通時,語言表達要清楚、準確、生動。要學會有效聆聽,做到耐心、虛心、會心,把握談話技巧,吸引和抓住對方。此外,在心理上能經常地把自己想象成交往對方,了解一下自己處在對方情境中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體會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會理解別人的感情和行為,從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態度。
2、大學生就業壓力問題一方面政府要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政策、財政支持,為大學生進行免費技能培訓,另一方面,大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而且要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還必須學會怎樣推銷自己。同時大學生自己要轉變學習方式和就業觀念,降低自身期望值,實現多形式就業?!跋染蜆I、后擇業、再創業,下基層、到西部去、到中小企業就業。
3、大學生業余生活不豐富的問題。
他們應該樹立正確健康的人生觀,有一個積極的價值觀。樹立一個理想,無論大小,向著這個目標奮斗。就不會把大多數時間浪費在使人墮落的事情上。
4、不適應的問題。
適應環境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慢慢的就適應了,習慣了就好了。多參加一些社團活動,或者泡泡圖書館也可以。
5、對于沒有規劃的這個問題。
大學生應該提早根據自己的專業、愛好、擅長的方面做一個規劃,不一定要求很明確,有一個大概就行了。這樣就不會在大學里迷失,有明確的奮斗目標。
此調查問卷不需注明姓名,結果不會對您有任何影響,希望您能抽出寶貴的時間完成這份問卷。
1.進入大學后,發現與自己理想的大學生活有差距,你會選擇怎么做?()a.仍要努力提高自己b.別人怎樣我怎樣c.混個文憑算完2.對于公共課程的看法()。
a.無所謂,只要考試通過就行c.多學一點也好b.既然是課程要求就按時上課,好好學習3.平時沒有課程安排的時間()。
a睡覺,發呆b做自己想做的事c堅持學習。
4.社團活動可提升能力,但有時也會占用過多學習時間,對此你的看法()a能力比成績更重要b學習為主,活動少參加c依自己當時心情來決定是學習還是參加活動5.大學周末生活安排()。
a與同學外出,放松自己b參加社團活動,鍛煉自己()c宅在宿舍打發時間d多學習會6.對大學日常生活學習消費有壓力嗎()。
a.有,消費偏高b.沒感覺出任何壓力c.生活消費壓力明顯高于學習壓力7.在自己不停得忙碌時()。
a.感覺很充實b.不知在忙什么c.感覺煩躁,緊迫,恐慌8.在學校成績不好時()。
a.自己要更加努力b.沒事,有比我強的哥們幫我c.家長認識校領導,反正能畢業9.自己做完一件事時()。
a.還行b.感覺一般c.每次都感覺自己很差10.到宿舍或教室后()。
11.你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最應該怎樣與同學溝通()。
a.深入學生團體b.心理知識講座c.心理知識宣傳d心理健康調查12.在社交聯誼時見到陌生人你會()。
a.主動打招呼b.不主動說話c.別人和你說話會臉紅甚至不敢抬頭13.有異性朋友和你說話()。
15.見班里多才多藝的同學你會()。
a.沒什么,我也有自己的特點b.有點慚愧c.自己真差勁16.生活學習中遇到煩惱,傾訴對象是()。
17.你多長時間去一次心理咨詢室()。
a每周去b一個月一次c一個學期一次d從不去18.身邊的朋友吃穿條件非常好你會()。
a.和他們依然是好朋友b.不愿和他們說話c.見了他們就躲19.當看到周圍同學的服飾,學習用品等比自己好時,會怎么樣()a不管家庭經濟狀況跟父母要b自己打工掙錢也要買c那些對自己不是很有用,我有用的就好20.快畢業了自己以后做什么工作()。
a.到時候自然知道b.發愁c.已經有明確目標21.請問您覺得社會上要取得成功取決于()。
a.尚未考慮b.有初步打算c.目標清晰明確24.你認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
25.你認為自己在人與人間的溝通交往上是否存在障礙?()a.有很大障礙b.有時有障礙c.比較少26.你會采取何種方式應對壓力?()a.轉移(心理不快時娛樂、游戲、讀書)b.發泄(哭、傾訴、寫信、日記)c.壓抑(喝酒、睡覺、假裝高興)d.順其自然、自然調整27.上大學后,你覺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28.當你身邊存在心理問題的朋友時,你會。
a開導他b事不關己c無所謂d對外喧傳。
29.你對當代大學生處理心理健康問題有什么建議:
30.您對本次問卷有什么更好的建議。
忠心的感謝您抽出寶貴的時間完成問卷的內容。
此次調查我們做了很多準備工作,用什么方法調查我們討論了很久。網上調查吧,不夠放心,也不是很方,會談調查又太過困難。最終確定用問卷調查,然后我們就查找相關的資料,確定問卷題目,最后小組分配各自的任務。
在調查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雖然說調查的對象都是大學生,這種所謂的高素質群體,但還是遇到了一些困難。當我們去做調查的時候,很多大學生認為這個問卷浪費他的時間很多不愿意填,或者拿去了不填直接打草稿了,有的同學是題目都不看直接鉤答案。這就影響了問卷的質量。還有在平時大家都有課,周末多數同學都有事,我們也不能到寢室里去做調查,這樣影響別人。所以將就出現了要找合適的時間去發問卷調查,又怎樣回收問卷等問題。經過我們小組的共同努力,這些困難都克服了,最終圓滿完成問卷調查,我們都很有成就感。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受益良多,體會到團結配合的重要性,還有要具備良好的交際能力。同時也分析出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心里問題。希望大學生多注重下自己的心理狀況,多學時一些心理調節的方法,及時做好心理健康調節,讓自己每天都生活在幸??鞓分?。
通過深入調查,特別是通過網絡進行問卷調查以及查閱相關資料,初步了解了當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并針對此問題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呼吁社會及家庭等各方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為當代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營造良好范圍,提供有利條件。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在這種情況下,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更高,不僅要求人才具有堅定的方向與較高的道德水準,而且還要求人才應該具有與時代發展相一致的現代意識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如開拓進取的精神、勇于承擔責任、頑強自信、樂觀,能夠承受挫折與失敗等。另一方面它又造就了變化劇烈的社會環境,由此給人們的心理世界帶來了巨的沖擊和動蕩,“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
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校園里有豐富多彩的學生活,但在有些同學看來,一切卻是那樣枯燥無味,缺少生氣;學生活緊張活潑,有些同學卻興趣索然,萎靡不振。在離開了父母呵護、相對寬松的學學習環境中,一部分同學空虛、迷惘、玩世不恭,甚至輕生。當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實在令人擔憂。
人是一個身心統一體。人的健康相應地也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為了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魄,心理健康則是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心理健康能直接地影響著人的生理健康,為此,心理衛生學認為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體,而健康的身體有賴于健全的心理。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心理健康是比生理健康更為重要的一種健康。
第三國際及心理衛生會曾為心理健康下過這樣的定義:"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边€具體地指明心理健康的標志是:
(1)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和諧;
(2)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p>
基于各種心理學理論和生活實際,綜合國內外心理學家的觀點和研究成果,特別是馬同志、陳同志等的觀點,提出學生心理健康的6項指標:
(1)智力發展正常且能充分發揮;
(2)能協調與控制情緒,心境良好,悅納自己;
(3)具有頑強的毅力,擁有自己調控能力;
(4)能與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5)正視現實,生活、工作熱情高;
(6)人格完整、穩定、協調。
南京一項“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追蹤調查”和統計分析表明:1993~1996年新生1908人進行心理測試并建檔,發現心理問題發生率為9.2%,高危人群為26.2%。另一項以全國12.6萬學生為對象的調查,發現有心理障礙的人數竟占23.6%。教育部對我國學生的一項調查發現:學生中有20.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且男生比女生更表現突出。
在學生中,有人因自己否定、自己拒絕而幾乎失去從事一切行動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試失敗或戀愛受挫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為;有人因現實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萬念俱灰;有人因人際關系不和而逃避群體自己封閉。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學生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為、焦慮、強迫、抑郁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當代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長期以來,在高考指揮棒的調遣下,學校和家長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往往采用應試教育的方法,只重視智力教育,而沒有將培養學生心理素質滲透到其中,忽略了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同時,在教養方式上,相當一部分家長因為受教育程度較低,多采用簡單、粗暴的傳統的家長制手段。這種消極的教養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慮、偏執敵對等不健康的品質??傊?,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學校、父母的教育觀念、家庭教養方式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正相關系。
市場經濟中的激烈競爭在促進社會各方面飛速發展的同時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緊張的生活節奏和巨的工作壓力使人感到精神壓抑、身心疲憊。開放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但隨之出現的一系列社會不良現象亦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了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會轉型期的陣痛,這使得學生人格弱點泛浮出來,形成心里疾患。
學校教育在一個人格的形成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學生身心發展趨于成熟,但尚沒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從現在學生的心理困惑看,許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礙而導致的。然而,據報道,北校醫院心理咨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應診,預約就診的患者已經排到了兩個月以后;北京52。2%的高校至今還未設立心理咨詢機構,亦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心理咨詢教師,學生的許多心理問題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問題施以不科學的教導。
在與同學相處時,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有效的協調與控制情緒,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帶著一顆包容的心,友好、主動的與同學們進行溝通和交流。同時,要積極主動參加學院和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掌握人際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擴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誠、友善的基礎上主動溝通交際,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處和交際能力。
學生要盡早設計明確的職業傾向,在對自己正確定位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不足,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管理能力和實踐能力。另外,要正視理想與現實、專業與興趣的,要學會在現實中重新認識自己,找到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為了憂慮而憂慮,要學會未雨綢繆,利用有限的4年時間達到自己預設的目標。
當前學生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因此學生在找出自身差距的同時,更要找到自己發展的潛力,通過不斷豐富自身的綜合素質來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要時常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善于從學習中尋找樂趣,并時常帶著愉快、自信的心情微笑地面對每一天。當自己的學習、生活出現問題時,不要只顧著傷心、苦悶、彷徨,適當的時候來一點阿q精神,繼而保持自信樂觀的態度,盡量減少挫折感,緩解外部環境帶給自己的種種壓力。
過去,由于歷史文化等傳統原因,對人的特別心理問題的關注、認識和研究不夠,往往把心理問題神秘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礙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惡之人或洪水猛獸,致使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張揚、不能就醫。學生作為一個高學歷群體,要轉變觀念、更新認識。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都是一個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體不適一樣,應該及時去就醫,以求得咨詢、疏導,也就是說,對待心理問題要有一顆平常心。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蕩、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
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己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己,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是教育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因為現代社會變得十分復雜,價值觀多元化,家庭不穩定,還有各種社會思潮無不影響著廣大中學生的健康成長,適應社會,學校環境對于一些學生來說,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從實習過程來看,通過和同學們的接觸,許多學生或多或少存在這心里問題。在實習過程中發現許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愛,性格孤僻,不善交際,有厭學的思想。而學生的健康關系著學生的未來,而我們的中學生是我們國家的未來,因此,在培養學生的智育的過程中要更家注重學生的心里健康發展,使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顯得尤為重要。
我于20xx年9月中旬,在安康市五里鎮這進行實習,在實習過程中發現了不少的問題,很多學生的成績特別差,通過觀察發現好多學生他們父母在他們小的時候外出打工,家里只有爺爺和奶奶,缺乏父母關愛,性格孤僻,不善交際。
(一)具體的目標。
1、學生的學習心里健康狀況。
2、學生的學習心理健康的特點。
(二)具體的方法。
通過學生問卷的形式,主要對他們的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的需求和學習的目的四個方面來進行調查,問卷調查共發放了56份,實際有效的為50份,接近理想的目標,接近理想的樣本數,具有可操作性。
對學生進行調查,可以發現這些學生的心理健康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反應了許多的社會問題,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中學生無法抵制來自網絡的誘惑,以及各種社會問題。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的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都有自己明確的教育價值觀,64%的學生認為學習可以改變自已,提高各方面的素質,2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考上好大學,16%的學生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以后干什么,對自己未來沒有考慮過。另外一方面,學生的教育價值觀與經濟的發展有密切的聯系,他們認為學歷高的比學歷低掙的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顯示,64%的學生對學習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12%的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另外,90%的學生不喜歡學英語,認為英語作用不大。大部分人喜歡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等與實際比較密切的。
3、學習的需要。
每個學生都有特長,而且大多數學生有正確的認識,大多數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還有一部分學生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
4、學習的目的。
大多數學生有自己的目標,考上一個好大學,少數的學生暫時還沒有考慮。
現在的學生心理與以往學生的心理有明顯的不同。
1、教育價值的需求多樣化。
大部分人認為教育可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可以掌握基本的生存必要的科學知識,而且可以提高就業的競爭力。另外,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征,他們的教育價值觀趨向于功利化,越來越多的學生把教育與經濟價值聯系在一起。由于中學生的價值觀還尚未成熟,他們的認知,判斷能力都還不穩定,相當一部分的學生的教育價值觀比較迷茫,其原因在于: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大學生就業比較困難,從而對考大學失去信心。還有學術性較強的課程不能瞞足他們的職業需求,使許多的學生產生厭學的思想。
2、學習的需求多層次和多目標。
在調查中發現,在學習基礎、學習目標、對未來的期望的差異,使他們對學習的需求也產生了不同的需求,高中后準備就業的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而想考上大學的學生不僅要掌握,而且要很優秀,學業成績達到上等的水平。
3、學習目的明確,但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調差顯示,大多數的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存在著不協調性和主觀性,有很多學生知道就業很難,但在實際的學習中表現得不積極,還有一部分學生雖然學習目標很明確,但是思想和行動上出現不一致,學習不積極,呈現出一種消極的學習態度。說明了學生的學習態度有嚴重的不協調性和主觀性。
大學生一、調查原因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情緒、適度的感情、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心理健康與一個......
范文在想要了解某一情況或某一事件時,需要認真地調查研究清楚,調查的結果通常在調查報告上面呈現出來。好的調查報告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
摘要:近年來,大學生自殺事件頻頻發生,這一現象引起了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多數苦讀三年的高中生而言,步入大學校門無疑是一件喜事。而隨著大學生活的開始,每個人都面臨著一個嶄新的環境,心態也會因此有所改變。大學正處于青春期,青春期是生長發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發展的重大轉折期,這一時期的大學生們往往在各種互相矛盾的心理狀態中掙扎,如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自制性和沖動性的矛盾、渴求感與壓抑感的矛盾等等。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尤其值得關注。
關鍵詞:大學生大學生活矛盾心理健康。
我們圍繞大學生心理健康這一話題為主題,利用網絡、實地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對我們身邊的同學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面對著嶄新的生活,無論是在生活上、學習上還是情感上,很多人都曾有過一段迷茫的時期。而近年來,關于大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悲劇報道也日益增多,所以我們希望通過對同齡人的調查,總結出大家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提出寶貴的意見,向身邊的同學宣傳關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幫助身邊的同學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健康快樂地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涯,并為將來步入社會做好準備。
1.7月1-9日:準備階段。
組員集中,分配任務,內部交流,通過各種渠道收集相關資料,談論自己對大學生心理狀況的看法,提出問題,制作調查問卷。
校內調查:(1)口頭詢問,在宿舍、班級、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作為初步參考資料。(2)問卷調查,在校園內隨機派發問卷進行調查。
校外調查:將問卷以郵件的形式發送給其他大學的同學進行問卷調查。
在揚州大學農學院進行實地調查,分小組行動并且討論調查情況。
將通過調查總結出的大學生主要面臨的心理問題咨詢相關的老師,聽取他們的意見,并進行信息匯總。
小組成員一起討論整理材料,各自發表自己的觀點,最后以書面報告形式進行總結。
1.調查背景。
近年來,關于大學生由于心理健康問題而引發的負面報道越來越多,這一現象引起了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結合到我們的實際大學生活,我們也確實面臨著學習壓力、嚴峻的就業壓力還有復雜的感情問題。
2.調查目的。
我們想通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從中尋找出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一些比較普遍的心理困難,向大家宣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為大家提出一些適當有效的生活學習以及情感建議,幫助大家克服那些出現在我們多姿多彩大學生活中的小阻礙,為我們的健康成長提供動力與信心。
3.調查對象。
本校的同學和江蘇省其他各高校的一些大學生。
4.調查方法或工具。
主要是問卷調查,通過網絡以及實地調查兩個方面進行實施。
5.數據分析或問題與現狀分析。
(1)您認為您目前所在的大學與高中的整體氛圍相差很大嗎?
a.特別大b.很大c.差不多d.無差別。
分析:12%的同學認為相差的氛圍特別大,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48%的同學認為相差很大,主要實在學習氛圍和生活習慣上,大學的學習相對輕松而且老師也不會總是督促學習,大學都是住宿生活而很多人都是到了大學才離開家開始住在學校,這一方面很多人表示一開始真的很不習慣。40%的同學認為差不多,雖然大學與高中相比是一個嶄新的環境,但他們表示自己很快就適應了這樣的生活。0%的同學認為無差別。
(2)您對目前的大學生活適應狀況如何?
a.很好b.還可以c.較差d.差。
分析:調查顯示15%的同學認為對大學生活狀況適應狀況很好,而25%的同學對大學生活適應狀況感覺較差,絕大部分的同學樂觀的認為適應狀況還可以。這說明大部分同學(60%)生活態度非常樂觀他們懂得調節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然而小部分同學則值得注意,他們對生活中的事情處理的不是很樂觀,由于他們思想太重,壓力太大,所以他們需要更多的幫助和鼓勵。
(3)您認為壓力在您的學習生活中對你的影響怎樣?
a.正面影響,學習的動力b.沒影響c.有點影響,影響情緒d.負面影響,無心學習。
分析:有58%的同學認為壓力是一種正面影響是他們學習的動力,這表明這些同學面對壓力是有著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他們化壓力為動力為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32%的同學認為有點影響,但并不嚴重,這樣說明他們也能夠逐漸地找到處理壓力的方法而不是受挫沮喪,10%的同學認為壓力是負面影響,會導致他們無心學習,這說明他們的心理素質還不是很好。
(4)當您出現學習效率底下的情況時,您會覺得心煩氣躁嗎?
a.經常會b.偶爾會c.很少會d.不會。
分析:調查表明有63%的同學認為偶爾會,20%的同學認為很少會,7%的同學認為不會,這表明絕大多數同學能夠樂觀地處理自己的學習問題,有著良好的心理素質,而10%的同學表示他們經常會覺得心煩氣躁,他們需要加強鍛煉。
(5)您認為宿舍是否有利于您的學習?
a.非常有利b.比較有利c.一般d.比較不利e.非常不利。
分析:從調查中發現沒有同學認為宿舍非常有利于他們的學習,25%的同學認為比較有利,32%的同學認為一般,而38%的同學認為比較不利,5%的同學認為非常不利。這說明大多數同學還是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的,但宿舍的學習氛圍不是很好,所以大多數同學表示他們還是傾向于去圖書館或者自習室學習。
(6)您是否對學?;蛘呓虒W質量產生過不滿心理?
a.經常有.b.偶爾有c.很少有d.沒有e.未考慮過。
分析:調查發現15%的同學經常有不滿心理,說明他們時常在思考自己,反省自己,但又從未去試圖改變現狀,改變自己,有50%的同學偶爾會產生不滿心理,說明大多數同學是樂觀的,只是學習任務和不幸偶爾讓他們心煩,只有20%的同學很少會出現不滿心理,13%的同學從未不滿,5%同學從未考慮過這一問題,這說明他們的心理素質非常好。
(7)您與同學相處的狀況是否讓你感到壓力?
a.經常會b.偶爾會c.根本不會。
分析:從調查中發現有12%的同學經常會有壓力,說明他們非常重視同學之間的友誼,但出于某些客觀原因使他們對自己的友誼表示不滿,有60%的同學偶爾會存在壓力,這說明他們的交際能力和心理素質是很好的,而28%的同學則認為根本不存在,說明他們在交際上都是很樂觀,總體來說同學們的交際交友都沒有什么大的障礙。
(8)遇到壓力你會最先向誰求助?
a.家人b.知心朋友c.專業人士。
分析:據調查有42%的同學遇到困難會找家長,說明他們的依賴心理還是很強的,缺乏獨立思考生活的能力,有58%的同學認為找知心朋友更好,這類同學適應性比較強,自己生活能力比較強,他們不想讓父母擔心最先想到的是知心朋友。
(9)您贊成大學生談戀愛嗎?
a.贊成b.不贊成c.有時好就可以談了d.完全沒有必要。
分析:有33%的同學贊成談戀愛,他們覺得不管以后能不能走在一起,都會給自己留下美好的回憶,62%的同學認為有時好就可以談了,這說明這部分同學會根據自身的條件狀況來決定談與不談,而5%的同學認為大學生的任務仍然是學習,應該把學習放在首位,而且大學生的經濟來源都是父母,談戀愛需要花費,也會浪費學習的時間,影響學習。
(10)您失戀后會傷心嗎?
a.不會b.會c.看情況d.無所謂或一點都不傷心。
分析:對大學生失戀問題,13%的同學不會,5%的同學認為無所謂或一點不傷心,談戀愛只是在找異性朋友,失戀也許是對方的不足,或者是自己的缺點,而42%的同學認為會傷心,畢竟雙方都是真心的最后如果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在一起還是很難過的,40%的同學認為要看情況。
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1.心理素質方面,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在困難與挫折面前,很容易束手無策、茫然,面對學習生活中的種種壓力,不能調整好心態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他們。
2.人際關系方面,沖動、不能平靜地考慮問題是許多大學生的共同問題,缺乏溝通,不能融洽地與同學相處也是一部分同學的困難所在。
3.情感方面,當面對學習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時,許多同學都會出現不良情緒,有些人能夠正確地對待它們,而有些人卻會因此造成人生的悲劇。同樣在大學生最敏感也最普遍的戀愛問題中,有些同學可能無法面對失戀最終自己墮落。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于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
1.客觀原因。
1)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大學更加強調獨立自學、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像中學有老師天天輔導,日日跟隨。
2)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進入大學,宿舍成為主要的生活區,生活需要自理,對于那些沒有寄宿經歷和依賴父母的同學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
3)人際關系較中學時代要復雜??邕M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五湖四海,大家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語言、習俗等,形成了陌生的交流環境。
4)對待社會工作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大學強調的是學生的自己管理,除了學習之外,還需要參加一些社會工作來鍛煉自己的能力,有些同學面對這些倍感壓力。
2.主觀原因。
1)盲目自滿與自己陶醉??忌洗髮W之后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懈怠了下來,一方面大學里沒有了中學里的學習壓力,另一方面許多同學自認為中學里自己是個佼佼者而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卻不知大學里的人才比比皆是。
2)失望與失寵感。很多同學都覺得目前的大學與自己理想中的大學相差甚遠,因此產生了失落感,同時在大學里一下子不再是家庭與老師的重點保護對象也不免覺得有些失寵。
3)畏首畏尾。面對嶄新的環境以及激烈的競爭,很多同學此時卻失去了信心,他們不敢表現自己展現自己的才華,久而久之還會產生自卑心理,這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6.解決方法。
(一)開展相關心理講座,設立心理咨詢室。
校方應充分發揮作用,積極引導同學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心理問題的出現很可能是由于同學們對自己和社會的認知不夠,心理教育一方面可以向學生灌輸正確的觀念,另一方面也可以糾正大家過去的錯誤觀念,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走出心理陰影,沐浴陽光。
(二)積極參加活動,保持良好心態。
多數同學認為自己并不快樂,其實快樂隱藏在生活中的許多角落里。保持良好的心態,首先需要相信:快樂是自己尋找的。自己暗示也是一種有效方法。時刻相信自己是快樂的`,就能在無意中將陰霾無限縮小直至消失。積極的參加社會活動,能夠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將自己的不快樂與快樂都學會與身邊的人分享,困難時尋求朋友的幫助,失落時尋求朋友的安慰,在這樣的氛圍中自己也體會到了助人為樂的快樂,進而形成樂觀的生活態度。
(三)降低壓力,促進良性競爭。
現代的大學生雖然還沒有步入社會,但是沉重的壓力卻已經在他們身邊蔓延開來,就業壓力,各種各樣的競爭壓力,來自父母老師的壓力等等,這么多的壓力往往壓得許多人透不過氣來。因此,一方面學生應學會自己調整,學會怎樣把這種激烈的競爭環境轉化為源源不斷的動力,另一方面,學校與家庭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與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壓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過多的壓力壓垮學生,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大學對于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滿載夢想與希望的園地,大學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在這里我們不斷積累,在這里我們不斷成長,在這里我們不斷感悟,所以我們應當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正視一切困難,堅定自己的決心與信心,只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才能讓我們更好地感受大學生活的美好,感受大學生活的多姿多彩,為自己的未來插上飛翔的翅膀。
在這次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的社會實踐中,我們受益頗多,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天,但是這十天里的經歷卻是一分寶貴的財富。
十天里鍛煉的是我們的能力。在實地問卷調查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小困難,例如遇到有些同學的不配合,成員之間的意見分歧等等,但是我們都認真耐心地去解決這些小困難。我們總是帶著誠懇的微笑去與每一位接受我們調查的同學進行交流,我們總是心平氣和地進行小組討論,我們總是積極地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去。這十天我深刻地意識到與人交流溝通的重要性,溝通是人與人和睦相處的重要平臺,溝通也是人與人之間互相了解的重要工具,溝通更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磨合的潤滑劑。與朋友的溝通,與陌生人的溝通,與老師的溝通,面對不同的對象,需要的是不同的溝通方式,但無論怎么樣,真誠的心平靜的態度都是或不可缺的金鑰匙。這十天我也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力量,團隊合作不僅僅體現在學校體現在班級里,它還是我們步入社會的一個重要考驗。作為小組的小組長,我擔負著使組員默契配合的重要責任,團隊里既要體現團隊合作的精神,也要發揮每一位組員的能力。
十天里幫助我們樹立了積極樂觀的態度。參加問卷調查的同學都是我們身邊的同齡人,對于近年來頻繁發生的由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引發的悲劇我們也深有感觸,自殺、傷害他人這些原本不該出現在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里的事,只因為同學們的一念之差而釀成了千年之恨。通過我們自己的實踐調查,大家對身邊的朋友同學以及自己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充分認識到了擁有健康的心態,快樂的心靈對于自己生活學習的重要性。
我于2012年9月中旬,在安康市五里鎮這進行實習,在實習過程中發現了不少的問題,很多學生的成績特別差,通過觀察發現好多學生他們父母在他們小的時候外出打工,家里只有爺爺和奶奶,缺乏父母關愛,性格孤僻,不善交際。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的目標。
1、學生的學習心里健康狀況。
2、學生的學習心理健康的特點。
二)具體的方法。
通過學生問卷的形式,主要對他們的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的需求和學習的目的四個方面來進行調查,問卷調查共發放了56份,實際有效的為50份,接近理想的目標,接近理想的樣本數,具有可操作性。
三、調查的結果。
對學生進行調查,可以發現這些學生的心理健康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反應了許多的社會問題,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中學生無法抵制來自網絡的誘惑,以及各種社會問題。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的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都有自己明確的教育價值觀,64%的學生認為學習可以改變自已,提高各方面的素質,2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考上好大學,16%的學生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以后干什么,對自己未來沒有考慮過。另外一方面,學生的教育價值觀與經濟的發展有密切的聯系,他們認為學歷高的比學歷低掙的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顯示,64%的學生對學習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12%的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另外,90%的學生不喜歡學英語,認為英語作用不大。大部分人喜歡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等與實際比較密切的。
3、學習的需要。
每個學生都有特長,而且大多數學生有正確的認識,大多數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還有一部分學生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
4、學習的目的大多數學生有自己的目標,考上一個好大學,少數的學生暫時還沒有考慮。
(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的特點。
現在的學生心理與以往學生的心理有明顯的不同。
1、教育價值的需求多樣化。
大部分人認為教育可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可以掌握基本的生存必要的科學知識,而且可以提高就業的競爭力。另外,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征,他們的教育價值觀趨向于功利化,越來越多的學生把教育與經濟價值聯系在一起。由于中學生的價值觀還尚未成熟,他們的認知,判斷能力都還不穩定,相當一部分的學生的教育價值觀比較迷茫,其原因在于: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大學生就業比較困難,從而對考大學失去信心。還有學術性較強的課程不能瞞足他們的職業需求,使許多的學生產生厭學的思想。
2、學習的需求多層次和多目標。
在調查中發現,在學習基礎、學習目標、對未來的期望的差異,使他們對學習的需求也產生了不同的需求,高中后準備就業的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而想考上大學的學生不僅要掌握,而且要很優秀,學業成績達到上等的水平。
3、學習目的明確,但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調差顯示,大多數的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存在著不協調性和主觀性,有很多學生知道就業很難,但在實際的學習中表現得不積極,還有一部分學生雖然學習目標很明確,但是思想和行動上出現不一致,學習不積極,呈現出一種消極的學習態度。說明了學生的學習態度有嚴重的不協調性和主觀性。
四、學校的老師應該在。
教學。
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心里健康的教育。
一、教師應該有健康的心理而且具備一定你的心理健康的知識。
有良好的心里素質。同時,教師還應該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識,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同時進行心靈的教育。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應給與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學生也只有在老師的真心、真情、真愛下,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才會積極的投入學習生活中。
二、關心學生的心理,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
作為老師,不但要重視學生的學業發展,而且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雖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識,但是要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還是有難度的。其實,中學生有他們自己的特殊心理,比成年人更加的敏感和脆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心理問題,首先跟家長取得聯系,不然會使學生失去信心,從而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出現。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不但是提高教學的有力保證,而且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保證。教師要主動通學生進行交流,這樣不僅加強了學生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協作、共同探究和積極向上的精神。
三、滿足學生的合理需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
中學生的合理需要包括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安全、交往、和愛的需要,還有尊重的需要。這些合理的需要如果沒有滿足,那么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的成長。因此,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的發揮教育的功能,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引導,幫助他們來認識事物和判斷事物。由于中學生的心理發展還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抵制不住誘惑,很容易走錯路。這就要求老師給與治療和指導,是他們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體老師共同參與,教師不僅為學生傳授。
知識,還為學生做好榜樣。做好這一點,教師應該做到一下幾個方面。
1、教師尊重學生。
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成績,尊重學生的隱私。
2、教師要講誠信。
教師應該如實的向家長說明孩子的學習等各方面的情況,教師用做到客觀。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擁有心理健康尤為重要,這意味著當一名老師不僅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還應該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作為師范生的我們即將走向教師崗位,我們不僅要有較強的專業知識,而且要具備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915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