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報告是對實踐過程中的問題、挑戰和解決方案的記錄和呈現。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社會實踐報告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班級___________。
負責人____________。
聯系電話_____________。
指導老師___________。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歲及以下的兒童。留守兒童人數眾多,已經形成一個需要予以高度重視的群體。半數以上的留守兒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留守兒童主要分布在農村地區,農村留守兒童是關注的重點對象。在全部留守兒童中,農村留守兒童所占比例高達86.5%,數量達到1980多萬人。農村留守兒童應該成為關注的重點。為了掌握這些狀況的現狀,尋求更多關愛留守兒童的建議,我利用暑假在臨近的各鄉村對部分留守兒童進行了調查實踐。
關鍵詞:現狀、問題、建議。
(一)生活狀況。
在調查中發現有近68%的留守兒童與其祖父母住在一起,11%與其親戚住在一起,還有21%的留守兒童與其他人住在一起。由于父母不在身邊,43%的留守兒童與自己的監護人之間存在著矛盾,其中54%的留守兒童在處理矛盾時采取悶不吭聲的態度,只有22%選擇向父母訴苦。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只有43%的留守兒童對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持擔心態度的,有49%的留守兒童覺得父母不在身邊自己缺少安全感的。在調查中,只有不到70%的留守兒童覺得社會對自己是關心的,超過1%的留守兒童覺得這個社會對自己一點都不關心。
(二)學習狀況留和心理狀況。
在調問卷查中,49%的留守兒童遇到學習問題時,采取向老師求助,自己解決的人數只占到25%。只有46%的留守兒童在周末學習,玩的人數達到14%。在學校學習態度好的留守兒童只有48%,35%的同學寫作業是出于老師的要求。在被調查的100名留守兒童中,有77%的留守兒童除了在學校學習外,沒有其他的學習途徑了。
(三)家庭教育狀況。
由于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出現漏洞,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不能實現有效對接,再加上當前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問題還沒能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導致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普遍低于其他學生,健康成長狀況也令人堪憂。
大多數教師也認為留守兒童大都是“雙差生”、“問題兒”。他們的學習狀況令人擔憂,他們對學習和生活缺乏熱情,進取心、自覺性不強,有厭學傾向。還有的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說謊打架,小偷小摸,花錢大手大腳,沉迷于錄像、游戲,具有破壞性。
(一)親情缺乏、心態失衡。
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間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差。90%的留守兒童希望得到同學們的關心,與同學們一起學習,玩耍。他們在生活中有時候不能得到滿足,就會在某個特別時期心態異常,出現失常的情況,嚴重的兒童也出現了偏激的舉動。
(二)習慣不良、學習較差。教育單調、安全難保。
處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其行為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系特殊,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行為偏激。調查中發現34%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他們不聽監護人的教導,目無學校規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撒謊和欺負同學等行為發生。
(三)道德滑坡、價值扭曲。
部分父母長期在外,因無暇照顧子女而產生負疚感,于是采取給孩子物質和對孩子放任的方式來進行補償,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擁有過多零花錢,極易形成功利主義價值觀、享樂主義人生觀和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等陋習,甚至導致了一些“讀書無用”的錯誤思想的產生。調查中,不想讀書,想自己去賺錢的留守兒童占12%,他們并把人生發展方向定位為打工掙錢。
(一)家庭應給予農村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
作為家庭,在關愛留守兒童中起著重要作用。主要做法:
1、強化父母作為法定監護人的責任,進一步完善委托監護制度;。
2、家庭要給留守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3、要強化家庭教育觀念及其重要性,家長、特別是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的父母,要學會與孩子溝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發揮家庭教育對孩子的獨特的教育功能,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二)要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
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的投入,并不斷完善其基礎設施和各種文體投入,要盡量為不能有效地提供有利成長環境的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住宿便利,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群體中成長,以對缺失的家庭教育進行補償。
(三)社會要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懷。
兒童的教育歷來是家庭、學校與社會共同的責任,建立留守兒童教育和監護體系迫在眉睫。要構建留守兒童健康發展的教育和監護體系。有條件的行政村和自然村,都應設立圖書室和活動室,讓留守兒童有個活動的場所。要充分發揮老教師在農村的作用,關心督促留守兒童的成長,讓全社會關心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全社會的關心對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培育他們健全人格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通過此次的社會實踐,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作為一個農村出生的學生,我深有體會,小時候我就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所以現在就算跟父母在一起生活,也沒有什么話講,更別說親情了。但我覺得其實最重要的是要學會自控,控制好了自己,就什么都好了。
為進一步了解留守兒童在各方面的具體表現,從宏觀上正確、全面地把握留守兒童現狀,從而制定出應對留守兒童問題的有效方案和措施,1月16日,社體部志愿者赴聊城市東昌府區賈莊村開為期一天的問卷調查。
當天上午調查組成員分別展開對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的問卷調查。對于留守兒童,調查小組依據其年齡段對其進行深度不同的講解,并根據問卷內容深入了解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普遍存在和尚未引起人們重視的問題;對于留守兒童監護人,調查小組則從留守兒童平時的受照顧、受教育方面展開調查。調查過程中,我們努力讓大人們理解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重要性,并希望他們能夠在生活中多照顧和理解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們。調查的展開得到了很多人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在活動當天,這場調查看起來更像是一場談話,我們和他們面對面的聊天,在這期間我們會問到問卷上的許多問題,希望能讓整場調查看起來不是那么生硬。
在賈莊,外出打工的人不在少數,一部分家庭甚至是父母都出去打工,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來照看,對年邁的爺爺奶奶來講照顧孩子很吃力,在生活照顧、學習教育等方面力不從心,從而導致留守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無助、學業失控、監護不周、心理失衡、生病時得不到及時照顧等問題。而我們通過和一部分小孩的單獨聊天了解到,他們非常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陪在他們身邊,有時候他們也覺得自己應該好好學習和孝敬爺爺奶奶,但是孩子天生好動,喜歡玩和希望調皮這種類似的活動能夠引起更多人重視的心理,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沒有他們想的那樣美好。
在和一位留守兒童小張的交談里,我還了解到:他非常希望趕緊過年,因為只有到了過年的時候,他才能夠見到他的爸爸媽媽。他也非常想念他們。小張學習并不太好,我就問他為什么不愛學習,他說有時候學習碰到困難,爺爺奶奶又幫不了他,慢慢的功課都落下了。他還說道,有一些年紀比他大點的孩子經常會喊他出去玩。雖然他說的很輕巧,但我仍然覺得他似乎還沒有成熟到能夠分清是非對錯的地步,這不免讓我和我的同伴感到擔憂。
經過這一天的問卷調查,我和其他的調查成員都非常希望能夠真正的幫助他們,因為少年兒童是我們國家的未來,很長時間我們把收來的調查問卷整理、分析、思考,認為現在留守兒童面臨的問題很多,主要有:
一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兒童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成績下降,有些還由于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
二是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由于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愿意接觸或接觸太少,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征。
三是留守兒童道德行為問題。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約束,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出現行為偏差。
四是部分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30%的留守兒童明顯表示學習成績不好;部分表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
五是很多留守兒童表示心理壓力太大。近半數留守兒童表示為不會做飯,不會洗衣,遇事不能拿主見,思念父母,絕大多數留守兒童感到孤獨,失望、羨慕別人;有時也會遭別人歧視等。
在解決如此復雜的問題上,社體部的志愿者們經過多次討論后認為:第一,降低城市學校門檻讓農民工子女享受到和城里孩子平等的上學機會。第二,加大對農民工學校的投資力度,完善軟硬件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第三,鼓勵社會投資興建這樣的農民工子弟學校,使更多的農民工子女有機會在父母的關懷下學習生活。第四,發展農村寄宿學校,讓那些學習和生活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到寄宿學校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以彌補他們家庭教育的缺失。
留守兒童問題涉及面廣,影響深遠與解決同等重要,也是解決農民工后顧之憂,保證他們安心在外務工的愛民措施,因此不能只停留在呼吁層面上,應從教育管理體制,政策法規方面解決。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根據報道全國現在有5800萬的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問題從小的方面說,影響到孩子個人的發展,從大的方面說,會影響到我們國家未來建設者的發展。多給他們一些關懷,給他們一個美好的未來。
鄂爾多斯市明星志愿者協會于20**年六一兒童節期間組織“關愛殘疾兒童”愛心捐書活動。望廣大愛心志愿者及群眾和企事業單位踴躍積極參與。
殘疾兒童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需要特別的關愛和支持。特殊學校的殘疾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由于家長不重視,不管是學前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落后于正常孩子,更無讀課外書的習慣。盡管在學校里,老師引導他們要多讀書,可是,因為語言和理解的障礙,再加上學校圖書室可選圖書量少,不能滿足他們的讀書需求,殘疾孩子的閱讀量始終不高。
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增強社會責任感、服務意識和奉獻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我希望我們能盡一份綿薄之力,鄂爾多斯市明星志愿者協會在此號召大家積極行動起來,向那些殘疾孩子獻出您的慈愛之心,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懷和溫暖。
捐贈事宜安排如下:。
一、捐贈要求:。
1、接受捐贈物品:書柜、各類書籍、各款新式書包。
2、捐贈物品要求:圖書完整無破損,應為正規出版物,適合幼兒、中小學生閱讀(繪本、童話故事等少兒讀物、中小學生閱讀的名著類、作文輔導類)。
3、捐贈資金:金額不限(捐贈資金主要用于給孩子們購買床單、被套)。
二、捐贈時間及地點:。
1、捐贈時間:20**年5月20日--20**年5月29日。
3、聯系人:協會副會長。
4、捐助者填寫登記物品捐助登記表。
三、愛心捐贈保管用途安排:。
本次愛心捐贈活動所籌集來的物品及資金將于5月30日全部送往特殊教育學校。
其他說明:。
捐贈實行實名制登記,請大家聯系協會副會長:閆慧做好物品捐贈登記,留下姓名、聯系方式、捐贈物品及捐贈金額等相關信息,活動結束后,將在“鄂爾多斯市明星志愿者協會”官網及微博和微信公眾平臺公布。
鄂爾多斯市明星志愿者協會。
20**.5.20。
謝建業。
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農民大多數人選擇外出打工,將自己的孩子留給老人或親戚照看。農民的收入雖然提高了,但是孩子卻失去父母的愛,學習無人監督和指導,孩子的教育成了問題。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我們應該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幫助農村留守兒童。
近年來,農村的農民為了增加收入,丟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雖然農民的收入有所增加,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這還是有一些負面影響,如留守兒童問題。
我走訪了xx市政府,調查顯示:xx市有20xx萬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20萬留守兒童,其中14歲以下占86.5%.他們失去父母庇護,身心、學習、成長都面臨著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發了諸多社會問題,同時,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這個群體的關注。
我到xx市正陽縣永興鄉進行了實地調查,總結一下幾點:
1.教育問題。
由于父母長期在外,監護人的文化水平較低,對孩子教育幫助不夠。孩子的監護人大多數是年紀比較大的`老人,他們的文化水平低,孩子在家里無人輔導。由于老人在家有家務,他們很少或沒有參加家長會,也就無法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所以孩子的文化成績很低。這種趨勢不利于社會的發展。
2.缺乏父母愛,性格心理存在缺陷。
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環境的缺失,缺乏父母的愛,使得留守兒童形成了典型的個性特征和行為缺陷。表現為:任性、郁悶、敏感、不安、膽怯等。在學校常常表現的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嚴重,不能與老師和同學和平共處。很多兒童由于無人管理或管理不當而與社會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這樣后果是非常嚴重的,不利于孩子成長,不利于社會的安定。
3.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面臨拐騙、打架、斗毆、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隱患。由于學校與家庭之間安全紐帶銜接不上,學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留守兒童年幼無知,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范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安全事件時有發生。
4.留守兒童在成長期需要家庭、社會的關愛和引導。目前他們尚處于心智未完全成熟的階段,缺乏對社會生活事物的準確判斷,沒有父母在身邊交流、教育和疏導,讓他們面臨了更多的疑惑和不安。如:學校尚未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村委會也沒設立外出務工人員花名冊,相關部門對留守兒童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也尚未進行政策性的思考等。
1.社會經濟發展,交通改善。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工廠增多,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交通便利促進農村勞動力在城鄉之間流動。
2.地區教育差異和教育制度的限制。
城鄉隔離的戶籍制度以及與這種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費或低收費入學,必需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壘。農民工無法承擔子女入學的高昂費用問題、在簡陋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入學無法解決升學考試問題、各地教材的選用不同使得這些群體的子女在轉學后面臨兩地教育內容不能銜接的困境等問題,直接推動了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產生。
3.在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舍失衡,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土地,到城市里務工謀生。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給下一代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持。但在外出務工與子女就學、教育之間產生沖突時,他們往往選擇前者。
1.各級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應結合當地實際,從入學教育、學校建設、戶籍管理等方面健全政策和制度,逐步解決進城務工農民子女進城就學問題,并從根本上杜絕城市學校對流動兒童的歧視性待遇,確保流動兒童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學校為主政策的落實,解決一些有條件攜帶子女到城市讀書的農村流動父母的后顧之憂。
2.政府要注重發展地方經濟,帶動地方工業發展,為農民創造就業機會,不用外出就業。
3.父母雙方不能全部外出務工,至少有一方留在家鄉撫養子女。
4.政府應該推進教育制度改革,給予農民工子女上學的優惠政策。
5.地區高校應組織學生在寒假和暑假進行愛心活動,進入農村幫助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為他們解決困難。
6.大力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校寄宿條件,保證農村外出務工者子女不但有學上,而且能夠上好學。堅持政府積極主導、部門分工協作的原則,共同擔負起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重任。
學院:
系別:
專業班級:
姓名:
學號:
一、活動目的。
為了更多的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道德素質等方面,加強與留守兒童的交流,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全面發展,以及增加我們的責任心,鍛煉我們的能力。
二、活動前期準備。
其實小時候我也曾和姥姥一起生活過2年,父母上班不能照顧我,當然那時候還沒聽說過留守兒童這個詞,只是現在回想起來,仍覺得是種隱隱的傷痛,這種灰色的經歷有時真的會影響整個成長過程,幸運的我在初中以后就和父母在一起了,而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才讓自己走出那灰色的童年。
我上網查了很多關于留守兒童的信息,現在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這導致了留守兒童數量的增加。而父母在外出打工中,與孩子聚少離多,溝通少,由于沒有父母的關心和監督,大部分留守兒童的心理及性格上出現偏差,學習成績也受到影響。留守兒童,他們過早的承受了他們不該承受的東西,承受沒有父母陪伴的孤單,心理上的孤單等等。試想如果長期這樣下去,他們會變成什么樣子?真的很令人擔憂。
于是我便開始了自己的頭腦風暴,想該怎么辦,在哪里進行,如何進行。當然也從網上面借鑒了一些經驗,于是在準備的差不多時,屬于我的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之旅也要開始了!
我從表弟那兒得知,他有個同學就是留守兒童,只跟著爺爺和奶奶生活,父母在外地打工,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只能干些撿破爛的瑣事。
三、活動過程。
第二天我就去了她家里,當時我剛看到她家我就感慨了,好久沒見到那樣的房子了,用破磚壘的,也沒看見門,估計這樣的房子連小偷也不會有所企圖吧!進去后里面又臟又亂還那么小,當時感覺到有點窒息的感覺,再看那個小女孩,沒有同齡人的青春洋溢,有的只是苦哈哈的表情,又黑又矮,看著讓人很是心疼,唉,真的難以想象。在小縣城里還有這樣的生活,那要是在鄉下,真的是可想而知啊。想到這里,我的鼻頭酸酸的。
當時我沒看到她的爺爺奶奶,估計是出去干活去了,那個小孩子就那樣呆呆的坐在地上,傻傻的看著我們,顯的很是害羞、膽怯。我主動走上去和她說話,她好像沒聽到似的,臉上滿是小心翼翼,好像生怕我欺負她似的,后來表弟和我說由于她又瘦又小,所以在班里經常被人欺負,看著她,我越發的心疼了。萬事開頭難,我暗下決心,只要我可以做到的,我一定要讓她變得開朗活潑起來,要讓她的小臉上洋溢著小孩子應該擁有的可愛笑臉。
接著后來我讓她坐在我身邊,她的身子明顯的很是僵硬,后來我和她聊起天來。我問了她的年齡,她在哪里上學,以及關于她父母的一些問題。她的回答很是被動,讓我不禁想到他平時肯定很少與別人溝通吧。后來我問她想不想她爸爸媽媽時,她的聲音梗咽了,明顯的帶著哭腔,只看她向屋外望去,她一定是很想念她的父母,應該很久沒見他們了吧!唉!沒有父母陪在身邊的孩子,她的心里一定很苦吧!后來我又問了好多關于她的學習上的一些瑣碎小事,并且談心地和她說了一些我的成長中的故事,告訴她我也曾經歷過類似的事情,告訴她要堅強,沒有父母陪在身邊的我們要更堅強,看著她那帶點迷茫的眼神,我很高興,因為我還在她的眼神里看到了明亮的色彩,那是屬于孩子的真誠,屬于對幸福的渴望。我拿出了自己事先準備好的日記本送給她,我告訴她:“這是我們最好的朋友,我們可以把自己的任何心情所有想法寫到里面,這樣就可以有個人和我們分享那曾經的感情”。
當聽到這里時她的眼神里滿是興奮和激動的,真的是沒什么朋友吧,我再次感嘆。我后來又讓她把想對父母說的話,也可以寫在里面。
我還告訴她父母在外地打工掙錢,是為了讓你更好的生活,學習,要學會理解父母,對父母感恩。因為如果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他們是這個世界上對我們最好的人,雖然他們現在不在你的身邊,但是他們的心一直陪著你,所以你要堅強勇敢點,讓你的父母以你為榮!看著她那微張的小嘴,我知道我應該說她的心里去了!我希望她可以記得我說的話!
因為我剛從世博回來,于是我和她說了我的世博之旅,看著她那渴望的眼神,我又和她說了好多關于世博會的信息,以增加她的見識,我還對她說只要她現在好好學習,以后也可以去大城市,會過著很幸福的生活,看著她那向往的眼神,我知道她以后一定會努力學習的,我相信她會的!
不知不覺,到中午了,可是她的爺爺奶奶還沒回來,我就問她要怎么吃飯,她指了指泡面,告訴我奶奶出去時告訴她如果中午不回來的話就吃泡面。
唉,天天吃泡面怎么能長身體呢?也不得她那么瘦小?;谖也辉趺磿鲲?,附近也沒什么賣飯的,于是在附近小店里買了點東西,后來我就給她下了方便面,加上在雜貨店里買的面包,就成了我們的午飯,看著她吃的那么開心,我笑了,我也暗暗下決心要學做飯!
吃完飯后我們小小的散了下步,后來就玩了起來,我們在小小的院子里打鬧著,看著她笑的那么開心,我感覺好幸福,希望她能一直笑下去,因為她的笑容是那么的美麗。
后來我又看了她的課本,給她講了下學習上的事情,看著她那渴求知識的眼神,我講的很是認真,心里真的感覺好滿足。
我們一起來看書。
后來我走的時候周夢婷很是不舍,希望我可以再陪她一會,希望我可以以后常來看她,我向她保證,以后有機會的話,一定會來看她的,希望她好好學習,開開心心的等著父母回來!!!我們二個人拉了手鉤,不可以說話不算話!!她的奶奶看到她笑的那么燦爛,也說著希望我下次有機會再來,她說因為我的到來,她變得開朗多了,笑容多了。聽到這里,我心里很有成就感,并且暗暗的告誡自己,一定還會再來找她,幫助她的!!!臨走時我也告訴了他奶奶,多弄點有營養的東西給孩子吃,不要老是吃泡面,沒營養,看著她那略帶思索的眼神,我相信奶奶以后應該會多照顧婷婷吧!!!
后來我又去了她家一次,看到我她很開心,少了初次見面的害羞,臉上滿是笑容,最近她應該生活的不錯吧,最主要的是當我把她抱起來時我感覺她變胖了,這真是好事情!
四、調查結果(以小見大)。
(2)絕大多數留守兒童是單親監護或是隔代監護;。
2、存在的問題。
由于家長長期在外務工,留在家中的單親也忙于家務與農活,與孩子溝通、交流較少,疏于對孩子的關愛,更談不上對子女進行應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行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問題較同齡兒童要多,這些孩子中大多數不同程度存在生活無助、學業失控、道德失范、心里失衡、生病得不到及時照顧等困難和問題。
五、建議與思考。
農村孩子是未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其中“留守兒童”占了相當大比重,關注“留守兒童”就是關注農村的未來,解決好“留守兒童”問題,為他們創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長的環境和空間,有利于促進學校教育和農村社會的良性發展。為了保證屬于“留守兒童”的學生的健康成長,我們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3、學校加強教學管理,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學校各科老師,主要行政人員和班主任對學生加強心理教育,及時對“留守兒童”進行談心、疏導教育,進行家訪等達到減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目的。
4、大力開展校園活動,豐富孩子們的課余生活。
5、留守兒童的監護人要增強責任感,在孩子上小學和初中階段,家長盡量不外出,或留一方在家照看孩子,給予孩子親情關懷。
六、活動總結。
這次的社會實踐雖然只有我一個人,但是對我的觸動真的很深,從一開始準備調查留守兒童情況后,到準備進行,再到現在整理資料和分析實踐的成果,感覺每一個階段,都在收獲一些東西,即使被一些問題所困擾著,卻又一直充滿熱忱地想要進行下去。其實感覺自己算不上真正的社會實踐分析調查,只是自己一個人的一次和一個留守兒童的相處而已,畢竟我一個人的力量,真的太薄弱。
但是,有一點讓我們很欣慰,從互聯網、報刊、電視等媒體上,我們看到了整個社會,整個中國,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正在投入越來越多的精力!我知道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間,還有好多社會上的人士及大學生正在為這些留守兒童的幸福努力著,想到這里我就會很開心,心里滿懷希望。
七、暢想未來。
留守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希望,關注留守兒童不只是小事家事,更是國事,是關系民族未來發展的大事,需要全社會廣泛關注。為了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彌補感情缺失、家庭教育缺位,為了這些處在人生成長關鍵時期的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社會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愛心支教活動,希望用我們大學生的熱情和愛心牽手留守兒童。呼吁每個社會人都能夠伸出溫暖的雙手,送上我們對特困留守兒童的一點關愛,讓他們張開夢想的翅膀向寬闊的藍天勇敢的飛翔的。
希望用我們的努力,讓留守兒童不再是個問題,加油吧!相信在我們大家的不斷努力下,那一天會很快的的到來!
20xx年2月1日-2月3日。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濱北辦事處北卜村、李馬夫村、北劉村。
本次社會實踐的目的主要是研究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發現社會現象背后的原因,并試著探索有利于農村留守兒童發展的路徑。
在寒假放利用3天的時間,分別走訪了北卜村的留守兒童妞妞、李馬夫村的留守兒童小偉和北村劉的留守兒童麗麗。在這些村子里有不少的父母都外出打工,留下子女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這些孩子有的上小學、初中,有的才上幼兒園,甚至還有的不滿3歲。這就是社會上常常被提及卻又常常被忽略的農村留守兒童現象。由于正處寒假期間,這些留守兒童都沒有上學,而是在村子里到處跑著玩耍。
我向當地村民了解到,這幾個村子里有1/3的家庭都是父母外出打工,子女留守家中,跟隨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為此,我特意走訪了其中的三家,其中包含一名幼兒(妞妞,3歲),一名小學生(小偉,8歲),一名初中生(麗麗,14歲)。下面是我的訪談過程。
【時間】2月1日。
【地點】北卜村妞妞家。
【訪談人物】妞妞妞妞奶奶。
【訪談過程】。
本人:妞妞,你的爸爸媽媽呢?
妞妞:去上班,掙錢給妞妞買洋娃娃。
本人:爸爸媽媽去哪里上班了,妞妞知道嗎?
妞妞:(搖了搖頭)。
妞妞奶奶:他們去上海打工了。
本人:那妞妞小朋友,你有多久沒見過爸爸媽媽了?
妞妞:好久好久了。
妞妞奶奶:他們一年回來一次吧,工地上活緊??爝^年了,妞妞天天盼著他爸媽回來。
本人:那妞妞會想她的爸媽嗎,想的時候會怎樣呢?
妞妞奶奶:怎么不想啊,經常拿著她爹媽的照片看,孩子一周的時候,她爹媽就去上海打工了,一走就兩年多了,中間就見過幾次,孩子都快不認識他們了。
妞妞:想爸爸,想媽媽。
本人:我想妞妞的爸爸媽媽肯定也非常想她吧。平時他們多久打一次電話呢?
妞妞奶奶:一個禮拜打一次吧,倆人又那么忙,晚上也總加班。
本人:那有沒有其他的聯系的方式,比如寫信,視頻什么的。
妞妞奶奶:寫啥信啊,我也不認字,更不會玩那高科技。
本人:那妞妞的爸爸媽媽準備一直在上海打工嗎?有沒有計劃回來,或者把妞妞帶走。
妞妞奶奶:他們是去打工的,又不是去享受的,帶孩子去多受罪啊,在村子里又沒有什么副業,單靠地里微薄的'收入是不能正常維持生活的,這不是沒辦法的辦法啊。
本人:那您二老帶妞妞還習慣嗎,妞妞以后上幼兒園怎么辦呢?
妞妞奶奶:我們帶著還行,就是她爺爺太寵著了,要啥給啥。上幼兒園不著急,等四五歲再上也來得及。反正幼兒園也不學東西,都是帶著玩。
結束訪談之后,我跟妞妞玩了一會,教她畫畫,教她唱歌,妞妞開心地說,爺爺奶奶從來不會教她這些。要走的時候妞妞不舍地看著我,眼里噙著淚水。
【時間】2月2日。
【地點】李馬夫村小偉家。
【訪談人物】小偉小偉爺爺。
【訪談過程】。
本人:小弟弟,你的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
小偉:不知道。
本人:你有多久沒見過爸爸媽媽了?
小偉:反正很久了,過年他們走了之后就沒見過了。
本人:那你想他們嗎?
小偉:不想。
本人:為什么呢?
小偉:想也沒用。
本人:那你有沒有想過去找他們呢?
小偉:我才不找他們呢,他們又不管我。
小偉說完跑了,于是我與他的爺爺進行了訪談。
小偉爺爺:孩子你別生氣,小偉就是脾氣倔,任性。
本人:小偉和父母之間的關系怎樣?
小偉爺爺:這孩子就是從小沒跟大人在一塊,生分了。
本人:他的父母平時工作很忙嗎?
小偉爺爺:他爹媽在城里開了個小飯館,一天到晚忙得不行,有的時候洗著洗著腳都能睡著。
本人:那小偉爸媽平時會過問小偉的學習情況嗎?
小偉爺爺:顧不過來,一年回來一次,過年在家也只呆了一個禮拜。
本人:那小偉的學習成績怎樣呢?
小偉爺爺:期末考試考了個倒數第三,這孩子,太淘氣,不學習。
本人:那您平時也輔導他或者監督他學習嗎?
小偉爺爺:我小學才上了三年,可輔導不了他啊。
本人:那小偉的爸媽注重他的學習嗎?
小偉爺爺:他爸媽倒是想叫他考大學,不過我看這孩子天生就不是這塊料,每次開家長會,老師都跟我告狀,我這老臉都沒地方擱。你看看這個孩子的作業本(小偉爺爺拿出了小偉的作業本叫我看),上面都是x,這還考啥大學啊。
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聯盟、救助兒童會和壹基金聯合主辦的“融合教育適齡兒童入學狀況抽樣調研報告發布會”在京召開,就“提升融合教育專業能力,更好保障所有兒童受教育權利”話題進行討論。會議邀請了多名專家學者、教育工作者及兒童家長代表出席。
會上發布了《適齡殘障兒童入學狀況調研報告》(以下簡稱“調研報告”)、《融合教育課程在教師職前教育及資格證考試中落實情況調查報告》和《普通教師融合教育素養職后培訓的政策文件分析報告》,5月1日,新修《殘疾人教育條例》開始實施,新修條例規定殘疾人教育應當提高教育質量,積極推進融合教育,優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209月,隨著新的一批中小學新生入學,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聯盟聯合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聯合大學等科研機構,在全國范圍內發起“適齡殘障兒童入學狀況調查”,共搜集到9484份有效家長問卷,然而調查結果中的很多數字讓人觸目驚心。
適齡受訪者的義務教育在讀比例為45%,年申請入學成功率僅為69%。
2017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殘疾人教育條例》明確了適齡殘障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同時明確殘障兒童優先接受普通教育的權利。然而根據《適齡殘障兒童入學狀況調研報告》發現,受限于特殊教育專業人才缺乏,普通學校內的教師培訓不足以及融合教育支持體系薄弱,殘障兒童融合教育的質量提升仍然困難重重。在調研過程中,得到眾多家長的反饋:
在北京,視障女孩小櫻在申請進入普通學校時,遭到了近十所學校的拒絕;。
在石家莊18歲自閉孩子上學,學校要求家長時刻陪讀,“大人在,孩子在(校),大人不在,孩子不能上學”
一位武漢的家長提及,他的孩子偉偉快8歲了,17年9月就讀當地一年級,不到三個月,班級內其他家長就聯名找到校長,要求偉偉退學。因為他們認為孩子在課堂中走動的行為影響了其他學生的學習,而教師態度也從一開始的耐心引導逐漸轉變為不管不問。
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在報告中我們也可以看到“2017年申請入學的受訪者中,69%成功入學,28%申請失敗未能接受義務教育,3%雖成功入學但在12月已經休學或退學”。與此同時,調研結果表明,2017年入讀普校的孩子,遇到最大的困難還是缺乏專業師資(69%)和老師缺乏特教培訓(67%)的問題。17%孩子在學校里遭遇了歧視/傷害,14%被老師排斥和不接納,還有14%被同學或家長投訴,10%被學校要求退學/休學/轉學,這些問題也給孩子及家庭帶來很大程度的傷害,形成退學/休學壓力。
融合教育的工作開展十分艱巨,但是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聯盟理事長戴榕表示,家長們愿意積極配合并盡家長們最大的努力和教育部門、學校以及關心殘障兒童入學的各界人士共同推動融合教育的未來,讓所有的兒童受益,得到優質的教育。
無論是從國家的政策的角度還是從千萬特殊兒童家庭的期望看,我們發現障礙總是存在,但是融合是不變的方向。為了反映廣大殘障兒童家長心聲,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聯盟歷時半年與家長代表們還有咨詢顧問反復協商,與高校專家開展合作研究,并與咨詢公司合作開展家長線上調研,最后形成了《關于提升教師融合教育素養的建議》和《關于完善融合教育支持體系的建議》這樣兩份沉甸甸的建議。通過網上公開征集提案的代表和委員,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聯盟尋找到朱永新等3名委員和陳國民等6位全國人大代表為他們提案。
建議稿提出,國務院及教育部部門強制保障殘障兒童申請入學便利程序即就近申請入學;并建議教育管理部門盡快就啟動新修《殘障人教育條例》實施工作的督導督查,同時,規定縣級殘障人教育專家委員會應當依據如下原則處理入學爭議:普通教育優先原則,就近入學原則,最少限制原則。在建立融合教育支持體系方面,學校負有責任建立并完善:從外部無障礙校園環境到內部教師的融合教育素養提升,學校應該肩負起應有的責任。融合教育是一個跨學科的教育支持體系,需要整合資源,建立多元支持。
該建議稿還建議教育部門在普通中小學開設生命教育課程,納入中小學德育課程體系。通過生命教育課程、校園文化實踐教導普通學生認識生命的平等、多元和包容,共同建設友好的校園環境。
關于救助兒童會。
救助兒童會是一個有著近百年歷史的全球性機構,19成立于英國倫敦。今天,救助兒童會已經發展成為獨立的國際兒童發展組織,在全球120多個國家開展工作。救助兒童會在華代表處設立在北京,并在中國12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開展工作。2017年1月,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正式施行,救助兒童會成為第一批成功在北京獲得注冊的國際非政府組織之一,國家民政部將繼續作為我們在中國的業務主管單位。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關注留守兒童社會實踐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踐背景:或許我們年少輕狂,一路上縱情歡歌;或許我們涉世未深,一張張青春的面龐寫滿向往;或許我們胸懷信念,一雙雙眼眸深處洋溢虔誠;我們忘記了一路顛簸的辛苦,在我們的眼里,沒有小山村荒涼的景象,沒有人煙稀少的孤寂感!我們擁有的是年少的輕狂,激昂的斗志和熱血的情懷.還未來得及醞釀好心情,我們已踏上那片青土地。經過半個多小時的顛簸,汽車終于把我們帶到了目的地一個美麗的小山村。初步走訪,我們了解到當地的一些主要情況。我們走家串戶,走訪留守兒童在家的生活、學習等情況,并采取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學校給孩子們帶去了書籍、文具及衣物等,并在校長的親自陪同下冒雨發放到兒童手中。
實踐內容:我們分別針對該村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和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安全衛生、思想狀況等方面,采取問卷調查、走訪、開辦學習輔導班等方式和留守兒童家庭進行了零距離接觸,調查結果如下:
1、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情況。根據調查,留守兒童以父母雙方外出務工為主,也有父母親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留守家中。
2、由于村莊面積較大,房屋密集度小,留守兒童分布廣泛,平日相互來訪較少,直接造成留守兒童的封閉心理。由于遠離父母,缺少了起碼與父母交流的機會,而監護人又無瑕顧及他們的情感變化,常常引發種種心理病癥,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
3、留守兒童以隔代監護為主。從總體情況看,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多數是兒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為主,有一小部分跟近親住在一起,還有極個別的留守兒童由老師或其他人擔當監護人。大部分留守兒童屬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的保護和意識。
4、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大多數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不換衣服、挑食挑穿、亂花錢;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里不聽代養人教導,頂撞祖輩、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由于留守兒童長期沒能與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這些留守兒童在生活、教育、心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父母關愛不夠。據調查了解,父母親常年累月在外打工,一周、一個月、半年甚至一年都難得打一次電話、寫一封信、寄一本學習用書,不能很好地和留守兒童維系親情,溝通思想,鼓舞上進。有的留守兒童還會因為長期與老人住在一起,產生“隔代親”現象,導致父母和孩子感情不深,彼此之間產生隔膜。
2、教育問題日趨明顯。一是監護人教育難有實效。留守兒童多是隔代監護,祖輩與孫輩之間年齡相差在40歲以上,思想觀念不一樣,文化背景不一樣,加祖輩多數受教育的不多,甚至有文盲的,因此是物質關心多,精神關注少,難以引導孫輩進行正常的學習。二是學校教育無法到位。留守兒童上學的地方離家里都比較遠,上下學要在路上占相當多的時間,在學校學習的時間不多,老師很少對學生進行家訪。
3、人格發展不健全。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留守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愿意接觸或接觸太少,內心封閉,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緒消極,孤獨,言語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憤世嫉俗的心理。
4、監護人精力能力不夠。父母委托的監護人往往是女性或者是祖父、祖母等年紀較大的人,這部分人或者由于忙于其它的事或者由于要同時監護幾個小孩或者是年齡較大而精力不夠,投在留守兒童的時間和精力不多。其次,不少監護人的文化素質比較低,他們的表達能力不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需求不夠了解,不能給予他們必要的法律、安全、衛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識的幫助、指導,不能在學習上予以輔導。
5、從對留守兒童對父母外出的態度來看,大部分的留守兒童對父母的外出表示理解,小部分對父母外出的態度是無所謂,而當他們在和父母多呆一起和家里的經濟情況能變好之間選擇時,絕大多數的兒童選擇和父母多呆一起,少數表示無所謂。在看待父母的外出是否影響自己的性格時,一半的兒童認為有影響。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和留守兒童家庭進行零距離接觸,和留守兒童進行了心連心的.交流,鼓勵他們勇敢面對生活,努力學習,幫助他們走出生活的“陰影”。力爭幫助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生活觀、道德觀和價值觀;用真愛撫慰留守兒童脆弱的心,用真情為他們指明前進的道路。但是對于廣大的留守兒童來說,知心哥哥、知心姐姐的關愛僅是一種彌補,是對留守兒童親情缺失的一種彌補而已。在家庭功能缺失的情況下,強有力的綜合性社會支持體系的建立非常必要。建立起一個以基層政府、學校、社區、家庭、鄰里為中心的留守兒童的監護體系,特別是加強農村的社區建設,是有效填補留守兒童內心對愛、對親情缺失的一種方式。只有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努力,才能為農村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愛的藍天。
1、強化政府統籌管理,加大社會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設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學收費要標準,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學條件。對未能入學的民工子女可以通過開辦寄宿制學校,假期學校等,逐步建立社會監管體制,打破城鄉體制,給予農民工及其子女切實的市民待遇,運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幫助農民工把子女帶到打工地學習和生活。開辟打工子女就學的“綠色通道”,使其享受與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所在。
2、學校要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其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
3、鎮、村兩級要逐步探索幫助留守兒童教育與管理的新路子,在社會上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結對幫扶,也可以建立家長代管制度,教師要真心實意地走進學生心靈,從心靈上關心關愛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驅除他們由于父母不在而積壓在心頭的陰影,讓留守兒童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求知,學會追求。
感和親情的溫暖是任何外力都無法取代的。外出的父母要經?;丶一虼螂娫捙c孩子溝通,交流感情,和學校溝通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5、相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加大新聞宣傳力度,引起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引起社會的重視,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尋求解決的辦法和途徑,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格局,讓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讓在家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1、鍛煉品質,歷練人生,大力弘揚奉獻精神。短短幾天里,我們和孩子們進行了零距離的內心交流,我們將愛帶進了這個美麗的小山村,我們讓愛在青山綠水,藍天白云中得以傳承。我們匆匆走過,收獲的不止是美麗的風景。我們更多的是體驗到了作為一名志愿者的感動和快樂,難忘的經歷是人生一筆財富。
2、群眾的支持與擁護是我們此次活動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顒幼允贾两K都得到父老鄉親的支持與配合。無論是隊員們的吃住問題,活動的宣傳,或是深入留守兒童家庭的調研,抑或是關愛留守兒童的宣傳活動,當地群眾都熱心的幫助我們,這是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此次活動,我們學會了如何待人處事,學會了用真誠和微笑去幫助和感謝他人。我們收獲了信任,收獲了果實,也收獲了快樂!
3、團結、奉獻精神是一項活動順利進行的關鍵。隊員們在活動過程中互相幫助互相勉勵的團結之心以及用真情服務社會的奉獻之心與投入實踐活動的熱情,是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富有成效的關鍵。
4、收獲成果,再接再厲,將愛進行到底。本次活動得到了學校黨委等組織單位的大力支持,正是因為有了全社會的共同關注,我們才能讓愛心的力量更加強大。孩子們的快樂成長、村民的感謝等等,都讓我們收獲感動,收獲欣慰。我們堅信,愛心事業不會因為實踐活動的結束而結束,我們會繼續努力,將愛傳承!
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是高校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社會實踐也是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最好陣營,更是大學生服務社會的最好窗口。社會實踐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民群眾的廣泛接觸、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啟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華,社會責任感增強。在實踐中,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也磨練了青年大學生的意志,也培養了大學生理論運用與實際的能力與團隊合作的精神。
就社會經濟發展而言,留守兒童的出現無疑是社會發展的產物。這種現象對社會經濟,文明的發展是一種阻礙。關注與研究社會熱點也是我們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這次調查能讓我們更加了解社會現狀,提高我們與人交往的能力,同時也是我們枯燥的暑假生活更加充實有趣,有意義。
我找到幾個要好的同學一起去村里了解留守兒童的情況,我們向村里的老人,同學了解他們家里的情況,到學校去詢問學生,了解他們的生活以及學習狀況。
3.1父母親長年在外,親情關懷缺失
對于成長中的留守兒童來說,父母的關愛是極其重要的。他們正處在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許多的煩惱和問題需要有傾訴的渠道和正確的引導。但由于父母在外,長期不在身邊,關系相對疏遠,即使父母一方在家,也因為忙于家務和其他勞動,無暇顧及他們情緒情感的變化,使得留守兒童缺少了與父母交流的機會,影響他們心理上的健康成長。
3.2監護人素質偏低,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是影響人一生的至關重要的教育。兒童少年的成長過程中,良好的親子關系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此次調查走訪中,一個重要的事實是,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監管,行為養成教育方面嚴重缺乏。在學校,表現為學習沒有計劃性,學習興趣不高,拖欠或不作家庭作業;不大遵守校規校紀,自由散漫、遲到、早退、缺課現象時有發生。在家庭,表現為不講究個人衛生,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在社會,則表現為缺乏禮貌待人常識,個別留守兒童甚至有抽煙、沉溺網吧、等不良行為。
3.3各方面聯動不夠,社會管理缺失
營造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
和管理缺一不可。但從調研了解到的情況來看,目前家庭、學校、鄉鎮村對留守兒童的管理基本處于空白狀態。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就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就有很多留守兒童,由于我們村并不富裕,很多年輕人都到外地去打工掙錢,然后就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里。那些孩子在家得不到好的教育,沒人管束,缺少親情的溫暖。
5.1納入全市社會發展整體規劃。
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重視和關注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從本地實際出發,根據留守兒童的發展需求和實際問題,制定關愛留守兒童行動計劃,并將其納入全市社會發展整體規劃統籌考慮。
5.2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工作機制。
5.3加快推進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
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投入和建設力度,不斷改善農村中小學基礎設施,盡量為留守兒童提供住宿的便利條件,發揮學校和教師的管理職能和教育功能,以滿足留守兒童的寄宿需求。針對留守兒童的特點,學校要更新教育理念,調整課程設置,將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和行為規范教育納入到日常教學中,以此來彌補、疏導和改善留守兒童因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產生的消極影響。
5.4培養和扶植以民間組織為依托的農村社會服務機構。
通過政策引導,鼓勵民間資金和社會力量興辦留守兒童家庭服務站等多種形式的托管服務機構,切實為農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5.5完善相關法律政策,保障農民工子弟享有相同權益。
5.6提高農村家庭教育水平。
婦聯、教育、共青團、關工委等家庭教育工作責任部門要加強對農村家庭教育指導和服務力度,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咨詢服務中心、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青少年維權崗等陣地作用,開通、專家解疑答惑。創建農村留守兒童示范家長學校,建立留守兒童專門檔案,針對不同孩子,進行分類管理,有針對性地開展“一對一”的個性化教育。
5.7優化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環境。
一是加大社會宣傳。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大眾媒體要圍繞關愛留守兒童的主題,宣傳做好留守兒童工作的重要意義,宣傳“以人為本”、“兒童優先”“尊重兒童、支持兒童”、“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的新觀念、新風尚,宣傳國家保護兒童權益的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宣傳各地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的好經驗、好做法,動員全社會共同關注留守兒童命運,營造關愛留守兒童、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二是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
總之,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綜合的問題,既牽涉到教育方面,也關乎心理、社會、法律、經濟等方面。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成長,同時也影響到他們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工作,更遠的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全,穩定隱患。因此,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及成長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會能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和重要性,從而使大家由自發、自覺到有組織地來關愛、幫助、支持留守兒童,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讓祖國的花朵飽含著生機,期待著怒放的那一天。
尤莊共有36戶共157名村民,其中16歲以下的兒童有52名,16至50歲之間的村民有82名,50歲以上的村民共23人。在36戶村民中,每戶均有外出務工人員,有的甚至一個家庭有三人在外務工。居統計,尤莊共有外出務工人員76人,這些人有的農忙時回家,有的半年或一年回家一次,有的甚至數年不歸。在52名留守兒童中,跟隨父母在外的僅三人,其余的均在家中由祖輩或者上輩親戚撫養。這些孩子在心理、學習、行為等各方面普遍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現在以尤莊留守兒童為調查的樣本,綜合分析其種種情況,總結得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
二、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1.缺乏關愛,性情孤僻、任性、容易產生心理障礙。
長期與父母分離,導致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關懷,遇到困難不能從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一些差錯得不到及時的引導、糾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顯的心理行為問題。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內心壓力較大,害怕被別人欺負,尋求保護或自我保護的意識特別強,在自我保護行為上出現過激行為等。
2.學習成績相對較差。
在父母有一方外出務工,尤其是父母雙方都外出務工的情況下,除了給留守兒童帶來心理上的影響外,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缺少了對留守兒童的監督和家庭輔導。然而,其他撫養人由于無暇顧及或沒有能力顧及這些留守兒童,不能填補這一空白,這樣就直接影響到了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持“學習無用論”的觀點,父母對留守兒童的總體期待不高,他們將孩子的學習定位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上,將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務工上。由于孩子的思想極容易受父母等外界影響,久而久之也不免會被同化。
3、容易產生行為偏差。
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正處在身心發展時期,他們的自律能力不強,容易受到外界和其他人的負面影響。再加上親情缺失、代理撫養人對留守兒童管理不到位,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采取遷就、認可的態度,造成行為偏差。表現最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紀律觀念差,違法違紀現象嚴重;(2)沉迷于桌球室、網吧和游戲廳等場所;(3)在與他人的交往中,缺乏正確的人際交往觀,又缺少必要的指導,與社會上的“小混混”混在一起,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4)有些留守兒童的撫養人,采取“物質+放任”的管理方式,以為這樣就對得起孩子的父母,結果孩子養成了亂花錢、擺闊氣、奢侈浪費等不良行為習慣。
4.安全無保障。
留守兒童安全意識差,自身在生理上沒有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識,容易受到侵害。多數農村留守兒童住家偏僻,步行上學路途較遠,經常起早摸黑趕路,人身安全隱患較多。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數留守兒童在上學路途中缺乏成年人的陪護,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由于沒有父母的直接監管,遇到突發性事件缺乏自我保護和應變自救能力,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
1.從社會角度看,大量農民工進城以及城鄉壁壘的存在是農村留守兒童形成的根本原因。
走城鎮化道路是我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農民進城務工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在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的同時,政策法規滯后于社會變遷或存在許多壁壘,還有些地區和學校不能很好地執行國家的政策法規,如一些城市學校要求流動人員的子女必須交納一定的借讀費才能入學;有的以需要辦理各種手續為借口將流動人員子女拒之校外;流動人員的子女不能在當地參加中考和高考,必須回戶籍所在地參加考試等等。進城務工人員一般承擔不起高昂的城市消費和孩子的上學費用。而城市里的農民工子弟學校要么是學費太高,農民工無法承擔,要么是條件有限,不能滿足孩子進城讀書。這樣,多數進城務工人員只能將孩子留在老家接受教育,從而產生了大量的'農村留守兒童以及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問題。
2.從家庭角度看,親情和教育的缺失影響了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家庭教育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某種先入為主的作用。家庭教育的實施者主要是父母,影響教育效果的關鍵因素是親子關系狀況。由于留守兒童不能跟在父母身邊學習,一般由祖輩或者親戚撫養,生活中就缺少了父愛或母愛,長期在這種缺少親情的環境中成長,勢必會對孩子的心理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父母不在孩子身邊,除了給留守兒童的心理發展造成不利影響之外,也造成了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從而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
3.農村學校教育管理體制存在缺陷。
由于留守兒童缺乏來自于家庭的關愛和親情,因此,他們尤需從學校生活中得到彌補。但是由于種種主客觀方面的原因,導致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存在著諸多的缺陷。目前,許多農村學校沒有給予留守兒童足夠的重視,沒有采取必要的、針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措施。這些學校沒有根據留守兒童家庭、心理等特點建立相應的教育機制,把他們與其他學生同樣對待。另外,有些學校在教育管理上也存在許多不足,如片面追求應試教育,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關注不夠;學校周邊環境復雜,得不到改善致使留守兒童有可能接觸社會上的“小混混”,養成不良行為習慣;學校不能給留守兒童提供安全、便利的住宿條件;學校不能與留守兒童的父母或撫養人積極溝通,將留守兒童在學校的表現和行為告知他們等等。
三、對策與建議。
1.政府方面。
一要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消除城鄉差距給留守兒童教育帶來的障礙。二要強化政府職能作用,政府職能部門要重視和加強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同時加強對進城務工的農村家長進行引導和教育,普及、強化農民工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讓農民工家長掌握與孩子溝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發揮家庭對少年兒童獨特的教育功能,引導孩子健康成長。三是綜合整治校園周邊環境,政府相關部門要依法加強對網吧和電子游戲經營場所的管理,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留守兒童”就是父母長期外出孩子留守在家由祖輩或親友監護的兒童。留守兒童常出現情感缺失、心理偏差、行為失當、學業失控等現象。留守兒童的學習和人格的表現都明顯有別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不少人誤入歧途,這些孩子逃學、曠課、不交作業。同時,留守兒童在“家”騙第二監護人,在學校騙老師,沾染打架、、酗酒等不良習氣;致使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容易走極端。留守兒童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體貼照顧,出現害羞、內向、孤獨的心理傾向。不愿意與別人交往,害怕與人合作交流等。本課題正是基于此提出研究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培養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和健全的人格,以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逐步完善自己的心理健康和能力。教育留守兒童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為此,課題組成員從盤州市一些中小學選取留守學生近400余名,通過調查、訪談等多種方法,專門研究留守學生的學習、交往、偏執、逆反、虛榮、羞怯等心理問題及生活狀況。通過探索研究后,我們建議從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四個方面來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從而使他們的身體和身心健康都得到快樂成長。課題組經過近兩年的研究,先后編寫了盤州市校本系列教材《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讀本》,編印成書作教育系統內部資料贈送盤州市境內學校使用。也寫出了各種心理特點的研究報告如:《對留守兒童羞怯心理的研究報告》、《對留守兒童孤獨感的研究報告》、《對留守兒童的學習心理的研究報告》、《對留守兒童的交際心理的研究報告》、《對留守兒童的逆反心理的研究報告》、《對留守兒童的虛榮心理的研究報告》均被我校心理咨詢室收存和心理健康教育課培訓使用,同時也被一些相關學校引用。
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走入城市,農村留守兒童會越來越多,留守兒童的問題會越來越大。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但對于這類問題的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還缺乏系統性的內容和可操作性較強的做法,本課題正是基于此,從農村留守兒童的實際出發,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以一線教師的親身經歷,全面了解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挖掘造成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制定培養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措施,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套值得推廣的行之有效的策略,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試圖尋找一個突破口。使留守兒童父母安心務工,還可以積累一些留守兒童的教育經驗。同時,通過關心愛護,使其留守兒童能在學習成績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好轉,表現為思想品德、行為習慣持續好轉,心里素質明顯增強,學業成績穩步上升;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力、自理能力都不段增強,身心健康不斷發展,綜合成績呈上升趨勢。
目前,社會各界人士已對留守兒童作了大量的研究。近年來有關留守兒童研究報告不斷出現,打開電腦搜索“留守兒童”就能搜索很多關于留守兒童的研究和各地出臺的有關關心留守兒童的政策。
1、國內研究現狀:自20世紀90年代,留守兒童進入大眾的視野,其概念隨著社會進步而嬗變。留守兒童作為農民工的衍生群體,其關注度從社會的邊緣走向焦點。研究者從不同視角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體質、學業、社會性等方面展開了大量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成果,但結論大相徑庭。留守兒童將長期存在,教育關愛工作任重道遠,須避免留守兒童個體標簽化,做好頂層設計,整合多方資源,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彌補家庭教育缺失,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2、國外研究現狀: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世界范圍內受父母移民影響的留守兒童數量巨大。國外留守兒童的研究內容主要涉及留守兒童的規模,以及移民對留守兒童的日常生活、教育、醫療和健康、心理和行為等方面的影響。研究者不僅描述了留守兒童各方面的發展狀況,而且對移民影響留守兒童發展的機制和過程也比較感興趣,提出了一系列中介和調節因素。從研究內容上看,國外對留守兒童研究的主要內容是留守兒童的規模以及移民對留守兒童的日常生活、教育、醫療和健康、心理和行為等方面的影響。
黨和政府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比較關注,各地紛紛開展留守兒童教育的研究。農村留守兒童一般問題的研究已經啟動,中央教科所、江蘇、河南,以及重慶市的個別專家學者,對農村留守兒童的一般問題進行了研究。王宗飛《任性冷漠內向孤獨“留守孩子”令人擔憂》探究了留守兒童在生理上與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產生消極情緒。黃應圣、劉桂平在20xx年的研究中,也認為留守兒童在道德品質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遲希新在20xx年的研究中也道出了留守兒童在道德觀念、道德情感、道德人格以及道德行為等方面的偏差……這些研究,重點探討了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和他們面臨的嚴重困難和問題,在呼吁社會各界積極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方面產生了較大影響。但這些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及其解決的專項研究還遠遠不夠,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他人的研究表明留守兒童目前存在的較為普遍的心理問題有:情緒消極,孤僻任性、自私冷漠、暴躁、極端的性格。等特征,產生了叛逆、厭世情緒。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調查研究,深入了解盤州市“留守兒童”主要存在的心理問題。
2、在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方面找到一些有效的措施,糾正、排除、防止學?!傲羰貎和背霈F心理、行為的偏差。
3、對盤州市“留守兒童”的各種個性心理品質進行培養,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
4、通過研究,提高教師的素質,初步培養教師具有從事心理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二)研究內容
1、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的主要心里現象分析
a、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學習心理現象
b、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逆反心理現象
c、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交際心理現象
d、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虛榮心理現象
e、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偏執心理現象
f、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羞怯心理現象
g、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孤獨心理現象
h、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常見異常行為
2、對盤州市中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對策及建議
(三)研究方法
1、抽樣調查法:采用問卷形式,調查盤州市部分中小學學生主要心里現象。
2、行動研究法:結合盤州市部分中小學教學和發展的需要,根據研究的過程,分階段收集和整理研究資料,及時調整和完善研究步驟、具體研究策略。
3、個別談話法:對個別存在心理問題的留守兒童訪談,分析存在問題、問題成因和解決方法。
4、教育文獻法:查閱有關留守兒童教育的文獻,明確研究的目標,分析研究中涉及的有關變量。
四、課題研究的步驟
(一)研究的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完成區域內中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現象的調查,提取數據,對中小學學生中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現象進行分類。做好課題的研究準備工作開展開題論證,設計研究方案以及設計調查問卷等。
(二)研究的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12月)
1、主要按計劃、步驟進行課題研究。
2、以問卷調查的形式,調查盤州市部分中小學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現象。
3、根據調查結果統計,分析盤州市部分中小學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現象。
4、根據留守兒童中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個別訪談和社會調查,分析心理問題的成因,研究轉變策略。
5、對存在各種心理問題的留守兒童進行個別輔導,設計合理的教育方案。
(三)研究的總結階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整理材料,總結經驗,推廣研究成果,寫好課題結題報告。
(一)調查結果統計
課題組通過對盤州市八個中小學約400余人留守兒童的各種心理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詳見各種心理問卷調查統計報告),主要數據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有心理問題的留守兒童占89%,沒有的占11%,其中:
(1)認為交際心理有困難的占20%,一般的占65%,沒有困難的占15%;
(2)認為學習心理有困難的占30%,一般的占70%,沒有困難的占10%;
(3)有逆反心理的占40%,一般的占50%,沒有的占10%;
(4)有偏執心理的占30%,一般的占60%,沒有的占10%;
(5)有羞怯心理的占45%,一般的占40%,沒有的占15%;
(7)有虛榮心理的占50%,一般的占30%,沒有的占20%;
(8)有常見異常心理行為的占40%,一般的占25%,沒有的占35%;
(二)調查數據分析
從第一個問題可看出:這些留守孩子在交際心理方面有問題的不是很多,一般地占多數,也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從第二個問題可看出:這些留守孩子學習心理困難的也不太多,有80%的孩子認為自己的學習成績還行的。
從第三個問題可看出:由于他們的父母不在家,更不可能時時刻刻在自己身邊,很需要幫助和指導他們,以減少出現的逆反心理。
從第四個問題可看出:留守兒童偏執心理還是較多,很需要我們采取合理措施去調適;
從第五個問題可看出:這些留守兒童羞怯心理人數不算少,很需要我們采取引導措施;
從第六個問題可看出:留守兒童虛榮心理還是挺嚴重的,需要我們下大力氣的。
從第七個問題可看出:有常見異常心理行為的也很多,很需要采取合理措施去調適,
(三)課題研究成果
1、課題組長胡興擔任主編,帶領課題組成員經過近六個月的時間,編寫了盤縣校本系列教材《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讀本》,在課題實施學校推廣試用,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贊譽,為我們課題研究成功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課題組長胡興設計制作的課件和撰寫的論文《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愛心架起友誼橋-----心理健康教育說課稿》分別獲得《中國教育學刊》舉辦的“全國優秀多媒體教學課件評選大賽”一等獎、二等獎及“中國教育實踐與研究論壇”征文評比大獎賽二等獎。為課題研究成果得到了推廣。
3、自課題實施以來,課題組長胡興為盤州市英武鎮中小學教師和學生培訓了五期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變態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知識》、《英武鄉中學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二級培訓》、《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男女生交往》。
4、課題組成員何梅所做的課件《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社會化分析》、教研論文《淺談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的問題》在盤州市紅果片區小學得到了推廣。
5、課題組成員對各種心理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寫出了各類心理問題的研究報告。其中:
(1)課題組組長胡興做出了中小學留守兒童“偏執心理”、“交際心理”和“常見異常行為”的研究報告。
(2)課題組成員胡瑋做出了中小學留守兒童“學習心理”的研究報告。
(3)課題組成員胡鵬鵬做出了中小學留守兒童“虛榮心理”的研究報告。
(4)課題組成員支成賢做出了中小學留守兒童“逆反心理”的研究報告。
(5)課題組成員何梅做出了中小學留守兒童“羞怯心理”的研究報告。
(6)課題組成員向克做出了中小學留守兒童“孤獨感”的研究報告。
有句教育名言這樣說:“真誠的尊重像春風,能夠吹盡寒冬的冰冷,更何況是學生純潔的心靈?它往往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奔毤毱肺?,設身處地的想想,確實如此。在幫扶一個留守兒童的轉變案例中我也頗有感觸。
在我所任教的班級里,有1/3的學生是留守兒童,這些孩子身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習現狀令人堪憂,很不利于學校的管理。怎樣培育好這部分學生,是一個很具研究價值的現實問題。以本次課題研究為契機,我想方設法地幫扶著我班幾位特殊的留守兒童。有位特級教師認為:在教師心中,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待放的花蕾,或遲或早,或長或短,只要教師不放棄,只要耐心等待,幸福之花就會開放。為此,我付出了很多努力,盡可能地讓他們有所轉變,逐步成為優秀學生。
我班有一個名叫陳浩的學生最為典型,母親在他一歲時就離家出走至今未歸,父親為了掙錢能在集鎮買地蓋房,常年在廣州鞋廠當搬運工。陳浩就靠爺爺、奶奶撫養,加之奶奶對其溺愛有加,導致孩子身上問題很多:性格暴躁孤僻,上課聽講不專心,最不愿動手寫作業,無視班紀班規的存在,常常惹是生非。我多次批評教育,收效甚微。一天中午自習,陳浩因不完成課堂作業,我讓他站起來說明原因,可他不但沒站起來,還大聲說:“我不舒服,還讓我寫作業,你眼睛瞎了嗎?”那時教室里六十多雙眼睛齊刷刷地望著我,當時我真是義憤填膺,本想將他拽出來扇幾個耳光,可理智告訴我此時必須冷靜。于是我強壓住心中的怒火說:“你真不舒服嗎?對不起,老師不知道?!蔽沂疽馄渌麑W生繼續寫作業,裝做若無其事挨到下課。課后我剛來到辦公室坐下,我班的另一位學生就來告訴我說陳浩沒有不舒服,在樓道跳皮筋呢!我思考再三,這件事也不能隨意了之,否則我以后怎么做班主任呢?我突然想到《心靈寫詩》中一位特級教師說過班主任最重要的不是管理,而是走進心靈,用“悄悄話”的方式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放學時,我將陳浩叫到辦公室談話交流,告訴他源于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和寬容,我沒有當場讓他難堪,還讓他說說自己真實的想法。陳浩似乎明白了自己的錯誤,點頭保證以后改正。
第二天的班會課上,我故意提到昨天老師“誤會”陳浩同學的事,出人意料的是陳浩自覺站起來大聲說:“昨天我沒有不舒服,是我自己想偷懶不寫作業?!苯淌依镱D時議論紛紛,似乎都在指責陳浩的不是。我認為給孩子們實施思想教育的時機到了,就帶著肯定的目光說:“陳浩雖有缺點,但有知錯就改的勇氣,他昨天放學時就找我承認了錯誤,你們說這也不是一種可貴的品質嗎?”學生們面面相覷,我急忙又因勢利導,讓同學們談談陳浩同學有哪些優點。開始全班沒有人舉手發言,我就舉例說陳浩打掃教室很認真,看到同學之間鬧矛盾,主動幫老師調解等等,在我的點撥引導下,學生紛紛交流起來,有的說陳浩很可愛,有的說陳浩膽大,我看到了陳浩滿臉的欣喜。最后我又講到:“尊重他人的同時,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多一些寬容,就會多一分融洽。昨天我用尊重與寬容感悟了陳浩同學,今天陳浩就多了一分承認錯誤的勇氣,同學們能寬容陳浩的缺點,發現他的優點,希望以后多與他交朋友,我相信陳浩同學在大家的幫助下定能進步的!”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發現陳浩顯得無比喜悅。
從這以后,陳浩確實變了:上課能專心聽講了,作業寫得雖不夠整潔,但沒拖欠了;性格也靜默了些,不像以前那樣暴躁了。然而教育是漫長的過程,需要耐心施肥,幸福之花才能枝頭綻放。為了給予陳浩的自信,我推薦他為班級衛生監督員,針對他的表現,及時肯定表揚,并鼓勵他再好好表現。經過半年的努力幫扶,陳浩成為了我班優秀的衛生委員,學習成績也提高了,現在被學校評為整潔衛生之星。
在陳浩這位留守兒童的幫扶轉變案例中,讓我明白了老師的尊重就是學生自信的源泉,教師多一點寬容,學生就會多一次自我完善的機會。在尊重與寬容的澆灌下,生活中幸福之花就會燦爛綻放!
摘要:本文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性分析,發現留守兒童的現狀的不樂觀性,要解決留守兒童的諸多相關問題,需要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網絡體系,尤其在政策措施,直接的教育機構、家庭教育等方面應加大力度來改變現有狀況。
基于教育的責任感,我們一直非常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問題。通過對我縣一些城鄉社會,農村中小學的走訪調研,結合本校數百留守兒童的情況分析,緣于“留守兒童”教育管理上存在的“五缺”現象,衍生出這一特殊群體普遍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亟需引起全社會的正視與關注。
一、“留守兒童”安全隱患多,極易遭到傷害。
根據認知發展規律及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少年兒童處于身心發展的轉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長發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這時候的“留守兒童”一旦失去或脫離家長適當的約束與科學引導,極易受到不良誘惑與影響,很多少年兒童由于無人管理或管理不當而與社會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同時他們遇到突發事件時自救能力差,傷亡事故極易發生,甚至成為不法分子的侵犯對象,極易遭受傷害。
二、“留守兒童”生活習慣差,身體發育不良。
“留守兒童”由于缺乏家長的教育和管理,沒有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相當一部分學生經常不洗臉、不洗澡、不講衛生、吃飯不按時、作息不按時、生活不規律、營養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等情況,嚴重地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
三、“留守兒童”心理不健全,性格孤僻。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關愛缺乏,心理健康失衡?,F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養教育為主,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遇到不當行為的表現得不到有效制止,極大地影響了他們身心健康發展,致使不少“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自閉、寂寞空虛、逆反心理嚴重。
孤僻敏感,愛發脾氣,情緒異常,難于溝通。對老師同學甚至家人產生隔閡,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人格扭曲隱患。
四、“留守兒童”學習功力不足,成績普遍較差。
由于缺乏監管或監管方法不當,相當部分“留守兒童”在學校反映出學習缺乏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和吃苦精神,厭學情緒日趨嚴重。嚴重者發展到經常曠課、逃學。
五、“留守兒童”良好道德缺失,行為習慣養成差。
由于缺乏家庭的關愛,加之祖輩的溺愛和代監護人的無奈,部分“留守兒童”常常表現出任性、自私、貪婪、固執倔強、我行我素、不尊敬長輩、好逸惡勞等不良品行。
上進心、集體榮譽感多有缺失,道德品行、自控能力養成習慣較差,常有違規、違紀,甚至違法行為發生??傊傲羰貎和钡慕逃芾硪殉蔀槠仍诿冀薜纳鐣栴}。
從一年來的調查、探討中,為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以身為范,教育孩子誠實守信。
我們家長和孩子監護人要以身為范教育孩子,這樣才具有說服力,讓孩子在一種良好品德氛圍中健康成長。誠實守信,應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內容,誠實不足歸根到底是我們家長或其他監護人做得不好。
如果我們能真正做到言傳身教,讓整個社會充滿和諧關愛的氛圍。我相信,孩子們在這樣一個充滿愛心、孝心、誠心、誠信的和諧社會中,一定能健康茁壯成長。
二、用愛激勵孩子。
“留守兒童”多數在農村,他們的生活條件相對較差,一般都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媽等照料。在他們的心理上,對孩子的“愛”理解不夠全面,認為對孩子百依百順就是愛。其實這是溺愛。
真正的愛不僅是使其在物質上得到保障,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動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錯必改。像父母一樣經常與之談心,使孩子心情愉快,學習目的明確、自強不息,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這才是一種真愛。
三、指導孩子慎重交友。
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這種特殊的監管環境,留守兒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會陋習。所以,我們要引導他們慎重交友,以防孩子與有惡習和品德敗壞的人交朋友,被引誘變壞。
特別是現在的網絡文化的泛濫,對孩子的影響特別大。為了孩子,使之健康成長,我們要向孟母學習,把好“孟母擇鄰”這一關。
四、引導“留守兒童”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
“留守兒童”因特殊的環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愛、母愛,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兒童的好奇心,在愛好和興趣方面各有所為。因此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培養健康的愛好和興趣尤為重要。
同時這也是監護人和“留守兒童”進行思想溝通和培養感情的有利機會,并彌補“留守兒童”空虛心理,起到了鍛煉身體、陶冶情操,培養良好的道德品德和遠大志向的'效果。
五、注重教育方法,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我們對孩子教育時應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教育孩子要多做換位思考,要杜絕粗野、蠻橫的教育方式,以免誘發孩子強烈的逆反心理以及強烈的抵觸情緒,甚至對孩子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
再有就是對孩子監護不力,孩子犯了錯誤,怕傷孩子感情,輕描淡寫說兩句完事,長此以往慫恿孩子的壞毛病,最后無法管教,誤入歧途。教育孩子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
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我們應教育孩子正視現實,理解父母背井離鄉、親情分離的無奈,放下心理包袱,不自卑、不氣餒,努力學習,回報社會。
參考文獻:
“誰愛孩子,孩子就愛她,只有愛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p>
???????――高爾基。
從任教以來我一直秉持這樣的觀點,就是把剛走進校門的孩子看做是一張白紙。如今,這張白紙上沾染了如此多的污濁,我身為老師,心何以堪。想必眾多一線教師同行,都有著與我同樣的經歷與感受。
問題的產生和爆發,是因為這些孩子多了一個稱呼,“留守兒童”。
在與本校同事、外校同行交流的過程中,區縣中小學留守兒童的比例普遍占到班級學生總數的40%左右,高的竟達到70%。然而,現在已不是去追究留守兒童這一現象及成因的時候了,超高速的城市化進程,城鄉二元結構,必然衍生這一社會問題。我們現在要做的是發現癥狀,對癥用藥。
我認為,留守兒童主要體現出以下四種主要癥狀:。
1.心理問題。
父母不在身邊,缺乏及時溝通,學生放學回家面對的是花甲之年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然而,祖父輩的隔代教育,要么產生極度溺愛現象,要么就是有深不見底的代溝。孩子們感到寂寞,產生強烈的'孤獨感,甚至對周圍的人和事物滋生怨恨情緒。遇到失敗挫折,沒有人在第一時間給予及時的引導,孩子們要么繼續享受外婆的溺愛,要么就把心靈之門緊緊閉合,自信心逐漸消磨殆盡。
2.學習成績差。
3.認知偏差導致行為偏差。
學生的思想就像海綿,對精華和糟粕沒有分辨能力。無論是對他人、對事、對物、對金錢、對自我,這些學生都無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家庭、學校、校外,構成影響學生認知的三大因素。其中任何一項缺位,都將導致孩子的價值認知觀念走向誤區,并最終傳導到行為,犯下令人痛心的錯誤。
4.道德缺失。
人生是0,道德是1,無論你有多少錢,多少學識,多大權勢,沒有道德這個1,那有再多的0都是枉然。然而現在的學生,由于社會大環境的浸染,小小年紀便開始產生拜金、暴力、色情的負面情緒,衍生出偷盜、斗毆、沉迷網絡和色情等諸多道德問題。如果說成績差影響成才,那么道德敗壞將直接上升到“做人”的高度。這是四大癥狀中影響最為惡劣的一個。
二、尋找對癥的藥方。
1.不建議改變教育制度,讓留守兒童隨父母就讀。
曾經,我認為改善留守兒童教育現狀,有兩條線索:一是改善現有教育制度,讓留守兒童隨父母就讀;另一條是改善教育環境。但經過反復思考,與專家溝通探討,最終我認為,第一條線索不具備可操作性。主要出于以下3個方面考慮,首先是留守兒童父母的工作流動性太強,將導致孩子頻繁換學校,穿梭于不同的老師和同學當中,然而容易產生更多問題。其二,大量留守兒童來到城市就讀,勢必給城市教育資源帶來無法承載的巨大壓力。其三,留守兒童出走,也將抽空區縣鄉鎮的現有生源,造成地方上的教育資源浪費。
2.改善教育環境是根本之路,有七大良方。
1)加強家長與留守兒童的聯系。
雖然我們都愛這些孩子,但是我們必須清晰地認識到,親子教育是任何其他形式教育都無法取代的。在這一點上,學校和老師應當為他們搭建溝通的橋梁,起到積極的作用。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家長與子女間的聯系是雙向的。如果與家長聯系困難,那至少學生一方的資源是可把控的。父母和子女,不管是哪一方的主動溝通多了,親情也就溫暖直達了。
2)營造適合孩子健康成長的學習環境。
如果說學生回到家之后的環境,是教育工作者難以影響的,那至少在學校、在班級、在學校周邊,我們是可以影響和正確引導的??捎蓪W校牽頭,通過校內廣播、刊物、宣傳欄、集體活動等形式,積極傳播良好的學習方法。相對較難的,是周邊環境,這需要地方政府堅持不懈地開展整治行動,讓網吧、游戲室、錄像廳等青少年不宜涉足的營業性場所遠離學生。
3)鼓勵學生住校,專設教輔老師。
目前不少區縣中小學校,對寄宿學生仍采取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一方面由于擔心管理麻煩和安全問題,學校往往不主動提倡學生住校,另一方面,學校對學生寢室只設置門衛和清潔工。我的建議是,一方面學校應鼓勵留守兒童住校,校方采取集中管理,老師有更多機會與學生溝通,學生節省大量上學時間。另一方面,學校應針對寄宿學生,專設教輔老師,由班主任或班級科任老師擔任,其主要職責是關懷學生放學后的生活情況,并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和學習態度,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后學習方法。
4)積極推行家訪制度。
光把學生收進來還不行,老師得走出去,由學校制訂“分工家訪,共享信息”的家訪制度,班主任和科任老師分頭對每個學生進行家訪,了解班上每個學生的大致家庭背景,比如父母親在哪里打工,從事什么工作,平時跟孩子采取什么樣的聯系方式,孩子的代理監護人(往往是祖父輩或叔叔)是誰,對孩子的日常教育又主要采用什么方法等。家訪后收集到的信息,由班級老師開會共享,針對其中的難題,大家一起商討。有條件的還可以建立相應的信息資料庫。
5)定期組織班集體活動。
以班級為單位,定期組織班集體活動,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并在形式方面建議契合當前學生關注的熱點和潮流,不必拘泥于常規,活動只需要把握方向,是往有益的方向引導就可以了?;顒又饕康氖遣粩嘣鰪姲嗉墐炔磕哿?給學生培養集體意識,弱化孤獨感,養成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暢快交流的良好風氣。
6)代理家長制。
由校方出面組織,發動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村社干部和有幫扶能力的共產黨員,以及社會熱心人士,爭當“代理家長”,自愿與留守兒童組成代理家庭,與留守兒童結成一對一的管護對子,做孩子們的成長保護人。這一制度目前已有地方學校開始試點,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廣性。
7)提升教師自身修養。
老師們做什么,學生們學什么。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學生模仿:打麻將、愛喝酒、玩游戲、說臟話臟字……倘若有一天發現初中生在寢室抱著白酒瓶子喝,還說“這是我們親愛的班主任最喜歡的牌子”,那是令人羞愧難當的。因此除學校一直強調的專業水平提升外,不僅是班主任,而且各科老師都必須普遍重視提升自身道德品行和個人修養。這種修養的提升,雖非一日之功,但如果從學校、從教師個人,都可能普遍引起高度重視,是能夠在短期內起到相當明顯的變化,從長期的潛移默化看,效果更是驚人。
最后,與諸多奮戰在教育一線的同仁,分享一下我對留守兒童教育的方法心得,“勿要操之過急,從小事或邊緣事切入,逐漸打開學生心扉,讓孩子認同你。處理好關鍵的那一下,走進學生心靈,讓孩子信任你。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的意義,端正學習態度,最終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助其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無愧于父母,無愧于社會”。
個人寫作習慣,不重案例,更重視總結問題與探詢方法,愿以此文,拋磚引玉,也算是對我30年一線教育生涯的總結,與大家共勉。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911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