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社會,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報告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農村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課題
結 題 報 告
課題報告執筆:周源 時間:2010年12月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農村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課題具有自身的研究優勢,主要反映在它不脫離教學,目標指向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在參與研究之前已經有所思考,參與課題后對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傾注了更多精力。在各級行政領導以及學校校長們都在關注有效課堂建設、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益的今天,本課題順應了形勢,并提前進行研究,得到了各級領導的支持。 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研究是研究英語語言教學的中心環節,它依賴與其他方面或者其他課型的研究成果和學生聽說寫的能力提高,同時也促進學生其他語言能力的提高。與本課題相關的英語課堂教學以及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在國內外的研究已經比較廣泛而且深入,同時趨于成熟,但大部分都是建立在英語教學論、英語學習論基礎上的教法與學法的研究,建立在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基礎上的研究尚未到位。農村住宿制高中學生英語語言學習與運用的條件和社會環境與城市學生相比較為薄弱,專門針對這一重要群體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尚屬空白。專門針對農村高中,特別是英語教學基礎薄弱地區農村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尚未開展。本課題的研究應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1、探索農村高中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突破經驗層面的更為有效的途徑。
2、探索農村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所承載的獲取信息、分析處理信息,高效思維、正確推理、準確歸納等理解能力,達到全員提高的有效途徑。
3、探索農村高中面對學生英語能力基礎相對薄弱而又面對與外界學生同平臺競爭的壓力,通過閱讀教學輔助學生聽、說、讀、寫等多維度能力提高的途徑。
課題組圍繞課題研究目標設計的主要專題為:
1、農村高中學生英語學習的現實狀況以及基礎對學習能力提高影響的研究(負責人:李學如、王中山)
2、情感因素(農村學生)對學習能力提高影響的研究(負責人:李學如、吳璇) 3、課堂教學媒體與手段對農村高中英語學習能力影響的研究(負責人:李學如、周源) 4、文化背景知識對農村高中生英語學習能力提高影響的研究(負責人:周源、夏厚德) 5、農村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具體操作研究。(負責人:周源、卞方梅、朱海蘭)
(二)課題研究的原則
本課題根據農村高中學生英語學習基礎相對薄弱、目前的在校生英語學習能力提高比較困難、影響學生的綜合能力的發展的現狀,提出有效模式存在的假設,通過對情感因素、媒體與手段、方法與過程(課堂教學程序)、訓練材料等維度的研究探索,發現有效模式并進行實踐運用,實現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本課題研究前,我們發現:1)農村高中學生英語學習能力與水平相對薄弱,有提高的必要性;2)教師的訓練方法與手段處于經驗層面,缺乏針對性;3)在情感因素、媒體與手段、方法與過程(課堂教學程序)、訓練材料等維度上一定存在適合于農村高中學生的有效模式。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課題的創新特色體現在:1)手段的創新:進行實證性研究。2)研究客體的創新:農村高中學生及其的英語閱讀能力與水平的提高。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
1、管理方法
為保證課題研究按計劃有條不紊地實施,課題組建立了課題領導小組,定期進行總結、交流、分工,落實年度計劃,分析課題計劃的落實情況和學生狀況,建立科研檔案,積極把課題工作落到實處,真正發揮對教師水平提升和學生學業進步的促進作用。
2、研究方法
本課題的研究主要是通過課題組成員廣泛深入地開展學生入?;A的調查、目前學習方法與學習成績的調查、查閱各種文獻資料、進行課堂教學方法與策略的假設與驗證、撰寫調查報告和論文、參加省教育學會等各級各類培訓和課題組成員之間的廣泛交流,并通過實踐與總結,形成農村高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以及多維度能力提高的模式,提出適合我校及同類學校提高學生相關能力的途徑的建議。
3、落實方法
組織課題成員集中學習,時間由課題組安排,每月不少于一次,積極參加各類培訓。課題組成員積極參加學校教研組組織的集體學習活動和各年級備課組的集體備課活動,在集體備課活動中,和非課題組成員老師一起學習,一起討論,共同研究閱讀及英語教學各種課型的有效性策略,時間每周一次以上。
學習內容主要是開題報告中所述內容,包括: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客觀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國內關于英語教學的理論;有關英語學習的機制、英語學習的效率、英語學習的境界、英語學習的規律、英語學習的策略和方法、英語學習的模式和程序、英語學習的能力與活動等英語學習理論;外語教育語言學理論;結合上級教師培訓要求學習課程與信息化教育技術整合理論等。在積極進行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的過程中,課題組教師積極參加省市各類教育教學培訓,回來后及時開會,把學習收獲與大家分享。教師們結合教學實踐,積極總結教學心得,撰寫教學論文,爭取獲獎和發表,促進農村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工作,同時提升了自身的教學素養。
四、課題研究的保障條件
1、我校是位于江都市農村集鎮的省重點中學,學校具有較大的規模。學生來自于全市農村各鄉鎮,學生跨進丁溝中學的大門,是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成就人生輝煌的遠大理想。家長和社會都關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狀況及成果,有著開展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的社會基礎和校內氛圍。
2、教師隊伍學歷合格水平高。有多名中學高級教師和骨干教師參與,也有青年教師參加課題研究的較高熱情。
3、我校有從事農村高中英語教學的較長歷史和豐富的經驗,對農村中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和學生的入?;A有充分的了解。
4、我校教學設備先進,是江蘇省現代化教育技術先進示范學校。有江蘇省中小學一級圖書館,圖書資料齊全。與外界交流頻繁,與高校聯系多,接受高校輻射與指導能力強。
主要工作:1、制定各子課題計劃,全面開展課題工作;2、定期舉行會議,及時總結近期工作,設置下階段工作重點;3、迎接、完成中期評估驗收,指導后續工作;4、關注學情,及時調整、完善計劃,積累過程資料。5、課題組教師積極結合實踐撰寫教學論文,指導學生參加競賽。(負責人:李學如、周源)
第三階段(2010.1-2010.12)——總結階段
人:周源)
六、課題研究成果
a、成果類型
(一)課題
組的調查報告和發表、獲獎論文、教案匯編。
(二)優秀閱讀課文教學研討課、閱讀訓練教學研討課和閱讀測試講評研討課教學設計(附光盤)。
(三)本課題的研究推動全校英語教學質量攀升所帶來的獲獎和成績證明。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與研究》結題報告
2013.7
一、課題的提出
1. 有利于教師進一步更新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對中、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就是要引導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樹立以人為本、促進發展的課程觀和學生觀,突破接受學習的定勢,探索引導學生英語閱讀的教學方式和策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2. 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閱讀教學應“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所謂探究性閱讀,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閱讀獲取和運用的一種學習方式。
3. 有利于拓展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使閱讀教學課堂從封閉走向開放,體現用英語做事的教學思想。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讀技能的訓練進行探討與研究。外語教學心理學認為,閱讀是一個認識和言語交際的過程,也是極為復雜的生理和心理過程。閱讀的過程實質上就是讀者對語言信息理解過程。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假如教師只是讓學生讀文章,做練習題,朗讀,而忽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都是違背閱讀心理規律的,勢必影響閱讀教學效果,也難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言學研究成果。語言學習包括聽,說,讀,寫,譯,是一個input(輸入),decoding(解碼),output(輸出)的過程。聽和讀是輸入,說和寫是輸出,但只須達到一定的輸入量,才能保證更好的輸出。從而高效率地完成我們學習語言的目標。而大量的閱讀正是語言輸入轉為輸出的必不可少的途徑。我們古人也早就總結“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的有益經驗??梢婇喿x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了。
三、課題研究主要目標和內容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學習和發展是英語課程標準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我們的目標是:通過研究,探索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構建一套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能掌握基本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并深受學生喜歡的閱讀教學模式。
l. 總體目標:鞏固和擴大詞匯量,增強語感,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的準確度,逐步形成他們的英語閱讀習慣和能力。幫助學生善于、樂于了解異國文化,拓展實踐空間,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
2. 分級目標:六年級能通過上下文理解部分生詞的含義。正確運用工具書理解文中的單詞、詞組; 能通讀簡單的故事、短文,正確理解大意;能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描述所讀的語言材料。七年級能正確流利地進行朗讀;能從文中找出有關信息,理解大意;借助工具書,提高理解的準確度和閱讀的速度;能根據故事情節改編表演。八年級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所學對話,短文以及與教材難度相當的對話,短文; 能夠正確理解所讀故事,短文的大意,能從文中找出有關信息;能夠運用簡單的閱讀技巧來提高理解的準確度和閱讀的速度。
臨沂一中2010級研究性學習課題結題報告
課題負責人: ?賈睿 ?所在班級:2010級8班
課題組成員: 劉祺源 劉健平 喬繼成所在班級:2010級7班
指導老師: ?崔榮圓聯系方式:
課題領域:學習
課題來源及目標
在經濟全球化飛速發展,中國正積極融入這股潮流的的今天,英語已成為一門不可或缺的學科,特別是對我們中國人而言,掌握一定的英語水平不僅僅是自身素質提高的一個必然要求,同時也是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繁榮的一個重要前提??梢苍S對不少同學來說,學習英語是枯燥乏味的,然而其重要性又是不容忽視的。于是,如何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成為了當今校園乃至整個教育界的一個重要課題。
高中英語教學過程我們都會發現以下問題:有的學生筆試成績好,口語卻很糟;在交際活動中,有的學生心里想得挺不錯,一到口頭表達,就抓耳撓腮,表達不完整。諸如此類的現象俯拾皆是。我們小組針對英語口語的學習這一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并決定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探明這一問題。
結論與收獲
a.在閱讀過程中、從書本例句中、從對話中看、聽到地道、標準、典型、或優美的句子摘抄下來。
b.將每一個摘抄的句子分別記在不同卡片或紙條上隨身攜帶。
c.隨時取出盡量做到大聲、快速、清晰地讀幾遍。
d.經?;貞浰浀木渥?。
e.積累到一定量后分類總結設立“自己”的句子庫。
f.堅持記英語日記
結題報告
(一)英語科目的特點
1.新異性
一.課題名稱:生命化教育理念融入英語課堂導入環節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
高中英語學科的總課題為“生命教育理念下高中英語互動式的教學模式的研究”已經經歷了初期的關于課堂“warming-up”環節的小課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已于上學期期末開展了關于此項研究的階段性匯報,即課題的中期推進。這個學期之所以要把小課題定位于” 生命化教育理念融入英語課堂導入環節的研究”這一階段,首先源于對上一階段的承接和順延。英語的課堂熱身過后便是對課程的導入,讓學生明確學習的內容及目的。其次是因為我們區絕大多數的老師上課前的口頭語基本是” 認真聽課,精力要集中,把嘴閉上,把書拿出來翻到多少多少頁“或是依舊停留在對上堂課的復習或是單詞的聽寫中來開始一堂課的講授。根本沒有給學生一個對新課程學習的準備。問其原因多數教師又會說“我們的學生基礎太差,我們的課業任務難以完成等等?!笨偟恼f來,課堂導入簡單枯燥,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引導學生做好學習新知識的心理準備、認知準備,并讓學生明確教學內容、學習目的、學習方式以及產生學習期待、參與需要的作用,根本發揮不了任何實效性。
怎樣發揮課堂導入環節的實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呢?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經過了認真的討論,認為: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并根據新的將要學習的語言材料的特點來進行導入。曾經聆聽過許多位名師的課堂,他們精彩的講授,學生們卓越的表現,無一不是從一段精彩的導入開始的,或是大氣磅礴,氣吞山河,或如小橋流水,娓娓道來,一段好的導入總能讓人產生無限期許,油然而生的一種直覺告訴大家:好戲還在后頭呢!它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始,直接影響著一節課的效果。我們認為導入要含著活力,帶著興趣,帶著思索步入課堂;形式多樣化,保鮮度強,力爭成效高,從而達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們的學習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得以發展,也讓老師們收到更佳的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研究的對象:高一至高三的全體學生
四、研究的方法:
1,調查分析法:調查了解學生們的英語學習現狀,包括學習水平,興趣愛好,是否喜愛英文歌曲,英文電影,玩游戲,聽故事,講故事,做表演,是否上過英文的知名網站等。調查表明:有一半左右的學生還是非常喜歡這些內容來作為導入的方式的。
2,個別分析法:分析研究學生的個體的具體情況,總結規律。如有的學生擅長歌曲或者朗誦,那就讓她選出自己喜愛的英文歌當堂演唱或者朗讀英文名篇佳作給大家欣賞,既提高了他自身的興趣,又帶動了其他的學生,培養相似的愛好和興趣。等等。
3. 對比試驗法:我們并不是設立實驗班和非實驗班,通過對比二者的結果來驗證研究的效果,做法是否有效,而是針對不同的班級用不同的導課的方式的對比,比較不同導入方式那種更有效,更適合學生。我們會及時的研討和總結優缺點,爭取找到適合于每個班級的最佳方式。
4.經驗總結法:收集活動中的資料進行整理,并對研究過程中取得的經驗和體會及時進行總結歸納,形成研究方法。
五、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計劃及具體時間安排:
1. 第一階段:2013年3月
準備階段:撰寫計劃,收集相關資料,學習新的課堂教學改革理論和有關于高中英語導課的先進的教學課例和經驗總結。我們注重從相關的著作以及網絡資源中吸取精華,充實自我。每天保證閱讀30-60分鐘。如:閱讀張文質老師的《生命化教育的責任與夢想》、《英語教學精彩片段和課例賞析》,《高中英語新課程解讀》等著作或文章。
2. 第二階段:2013年4月——2013年7月
實驗階段:結合課堂教學進行導課實效性研究,建立資料檔案,進行研究。確定研究方法,總結課題的成功與不足之處,進一步探索改進提高生命化教育理念融入英語課堂導入環節的策略。交流心得體會,提出新問題。
目前我們了解的導入方法主要有:“實物導入”、“歌曲導入”、“游戲導入”、“看圖提示”、“故事導入”、“生活化導入”、“情境表演導入”、“影視作品導入”、“網絡資源素材導入”、“視頻導入”、“背景導入”、“想象導入”、“ 競賽導入”等多種形式,來分別運用到不同的課程內容當中去。另外,我們本階段的重點還是還針對本班學生的基礎情況,在課堂導入提問時分層次設置,對程度不同的學生設置難易不同的問題。
在此期間,我們課題組成員還要堅持自2011年3月以來從未間斷過的每星期寫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工作實錄,記錄了我們外出聽課,學習,對名師、好課的借鑒與收獲的體會,記載我們的具體做法,學生們在課堂上的反應,對于課堂上的突發事件,我們的應對方式,反思,疑問,彼此相互指出大家的不足之處,和我們研討時的點滴心靈的感悟。另外,我們每位課題組成員還準備了一個專門的筆記本,每個月每位老師寫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科研學習心得和感悟,及時總結和反思我們的科研活動中的不足之處,同時也記錄了我們的好的做法,總結成經驗,便于交流。這兩個筆記本,我們全體課題組成員已經堅持記錄了整整兩個年頭了,它們記錄了我們這一路走來,從開始對課題研究的困惑迷茫,到一知半解,再到逐漸有了頭緒,到刻苦鉆研,到能夠應用到實踐當中,就像由一個剛剛會爬的小嬰兒逐漸長成了一個健康,步履穩健的兒童,我們相信,有它們的陪伴,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蓄積力量,我們在未的科研道路上來一定會長成健步如飛的壯年,隨心所欲的在生命化教育的這片田野上奔跑。此外,在我們的英即將建立關于課題的欄目,及時發布進展信息和學習研究體會.接下來我們要做的還有完成個案的分析。包括對學生和對某一節課的導課環節的反思。完成階段反思,對學生進行分析,總結效果。
3. 第三階段:2013年9月——11月
總結階段:總結研究成果,歸納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形成論文,課例,案例反思,教育故事等。
預期研究成果:
2. 撰寫研究報告。
3. 優秀課例展示。
總之,我們的最終目的,不只是要是完成科研課題,而是要使學生真正從細微之處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在愉悅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其實我們生命化課堂的終極目標就是要找到適合學生的教育。
──英語學習策略培訓
周秋蘭
摘 要:1999國務院頒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第一次明確指出: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校本課程)的三級課程體系。實行“三級”課程管理政策以來,“校本”已實實在在向我們走近。那么如何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呢?本文從校本課程開發遵循的原則說起,把英語學習策略培訓作為校本課程,闡述了英語學習策略培訓的意義、實施培訓的方式、培訓的步驟和內容,通過英語學習策略的培訓得出啟示和建議。
關鍵詞:校本課程 學習策略培訓 開發與實施
我們今天的教育是為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高中英語新課程的總目標也要求學生在教育階段的英語學習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要建立規范的英語教材體系以及豐富的課程資源體系,以保障英語課程的順利實施。高中英語校本課程就是這個體系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開發和發展對于中學英語教學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校本課程開發(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簡稱sbcd)的思想源于20世紀60—70年代的西方發達國家,主張學校的教師、學生、學生家長、社區代表等參與課程的決策,以學校為基地進行課程開發,實現課程決定的民主化。它對于學校辦出特色,向學生提供最迫切的教育有著重要的價值。
一、英語校本課程開發中所遵循的幾條原則
1.有效性和重要性的原則
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信息時代,面臨著不斷更新的知識體系,我們在開發校本課程時,在選擇課程內容的過程中,應該刪除陳舊或過時的知識,選擇學生“就近發展區”的內容擴充具有現實意義的內容,把握好重要的內容。
2.特殊性與差異性
資、學生水平、教學設施等情況全盤考慮,但這一“個性”也要植根于整體的教育目標這一“共性”之中,不能脫離高中各階段的總體目標?!皞€性化”的教育理念是校本課程開發的核心思想與靈魂。
3.趣味性和可學性的原則
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這是開發的出發點。要把教學主體的角色還給教師與學生,找回他們在大一統的課程體制中失去的自主性、主體性和創造性。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易于學生消化學習的內容同時,在編制校本課程的過程中,課程的內容要選擇學生能接受并能理解的知識范圍,而且內容要健康。
4.現實性和應用性的原則
現實性就是要求校本課程的內容必須符合當今社會的現實需求。在選擇課程內容時,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橫向思維能力。應用性就是要求在課程開發中選擇最有助于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課程內容,選擇具有應用價值的知識。注意將人文主義思想滲透于校本課程開發的各個環節之中。
二、英語學習策略培訓的意義
發提供幫助。
三、英語學習策略培訓方式
1.講座和討論
主要用在對學生介紹英語學習策略;學習策略的重要性;制定學習計劃;如何獲得學習資源;克服對英語的恐懼和英語學習過程中的焦慮,建立信心、培養毅力;通過講解示范英語學習策略,在課堂具體學習策略的培訓過程中通過講解讓學生討論“選擇怎么樣的策略會更好的掌握學習內容”,或采取先讓學生討論再講解。討論的形式可分為座談式、小組討論(4~6人)和同桌討論,在討論中或討論后及時做記錄。
2.觀察和訪談法
在培訓的過程中要時刻對學生做觀察,了解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中、回答問題時的表現等等,并且做必要的記錄。課后和學生通過聊天進行了解,在研究過程中堅持每天寫研究日記和做記錄。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讓學生說出自己所想的,在課后怎么做的。報告自己計劃完成的情況等等。
3.問卷及測試
對參加英語學習策略培訓的學生進行學習策略、學習風格和學生性格的問卷調查;在選定研究對象后對所選擇的對象進行綜合語言能力測試,培訓后再對研究對象進行綜合語言能力測試。
培訓時間為16周每周2課時,共32課時。其中一課時在下午自習時間,另一課時在晚自習時間。學習策略培訓采取選修課的形式,讓學生自愿報名參加“英語學習策略培訓班”。
第1周
第一章 介紹學習英語策略
第一節 觀念的改變
講解英語學習觀念的形成與特點,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英語學習觀念。介紹英語學習成功者學習經驗的材料。
第二節 幾個重要觀念的分析與調控
習的準確與流利:讓學生對英語學習過程中準確與流利二者的關系形成正確的認識。語言的形式與內容的關系。語言錯誤對語言學習的影響。
母語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作用:讓學生正確認識母語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以及在學習過程中正確的使用母語幫助英語學習。
第2周
第二章 認知活動的管理
第一節 管理活動的重要性
讓學生明白目標、計劃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
第二節 學習計劃的制定
講解怎樣制定有效的學習計劃,學習計劃的要素。指導學生制定自學計劃課程計劃;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
第三節 自我評價
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觀念,介紹自我評價的三個重要方面:測評學習進步;總體評價;日常評價。
第3周
第三章 情感活動
第一節 建立自信心、培養“毅力”
自信心是人們對自己成功的把握程度。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讓學生自己堅信,只要學習策略運用得當一定能學好英語。英語學習是艱辛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時間去練習,學習英語并取得成功也需要毅力。農村中學在缺乏學習資料、沒有說英語的環境中學習英語,特別需要培養學生不怕挫折的堅韌性和持之以恒的忍耐性。
第二節 克服外語學習焦慮
由于學生外語成績不理想,會對外語學習產生焦慮,給學生教些消除在外語學習焦慮的一些方法。
第4周
第四章 資源策略
具書的使用,讓學生在有限的圖書館資源中獲取資料,去書店不買書而獲取資料去學習,獲取網絡資源,聽收音機等等。積極的運用教師、學習好的同學人力資源。
第5周到第15周
第五章 教材滲透具體學習策略
第一節 聽力策略(5~6)
以問題陳述:聽不懂教師用英語上課怎么辦?怎樣解決“聽”比“讀”難學的問題?聽力差,困難在哪里?如何提高聽力水平?采用一定的資料示范聽力的一些策略技巧。讓學生討論怎樣才能有效提高聽力。
第二節 口語策略(7~8)
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幾個人創設說英語環境;自己給自己說英語;在培訓的過程中讓學生組織舉辦全校英語角。采取多種口語練習活動,講解有效的交際學習策略。
第三節 閱讀策略(9~10)
閱讀三個模型和圖式:自上而下模型;自下而上模型;相互作用模型。默讀和朗讀。有效閱讀策略:略讀;尋讀;預讀;猜測生詞意思;克服閱讀中的不良習慣。采用閱讀材料講解。
第四節 寫作策略(10~11)
提高寫作的策略:收集精彩句子;寫日記;通過閱讀擴展思路;模仿練習;交筆友。寫作過程的策略:構思;選詞;組織;修改。采取課堂當堂練習。
詞匯和語法(12~15)
第五節 詞匯(12~13)
學習記憶單詞:語境中學;聯想記憶;利用圖像圖形;詞匯分類;同義反義詞;詞綴等等。采用材料當場訓練,討論適合學生自己的記憶策略。
第六節 語法(14~15)
語法學習實用語法,語法是工具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語法學習策略:在理解基礎上學習;積極主動歸納語法規則;在錯誤中學習;在交際中學習。
以上各專題的訓練并不是孤立的可在材料的運用中綜合幾方面的能力學習策略。并且要布置一定的課后作業,完成計劃的制定;學習資源的獲??;語言知識的運用練習等等。
大家好!
《高中生多元文化價值觀培養的方法研究》課題已經于今年2月被自治區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正式批準立項。根據課題管理的規定,現在由我代表《高中生多元文化價值觀培養的方法研究》課題組向大家作開題報告,請大家對我的報告提出寶貴意見,在此我向大家表示真誠的感謝。
本研究課題希望通過校本課的開發來對學生進行多元文化價值觀的培養,并探索一種有益的實踐方法。本研究課題的研究周期初步定在三年。第一年我們做作準備工作,進行該課題相關的信息搜集和調查,為第二階段的研究做準備。第二階段為實驗研究階段,該階段我們采用班級實際教學中的實驗法,通過問卷調查和學生意見反饋來積累課題資料。第三階段為理論總結階段,整理出最終的結題報告課題論文和校本課教材,申請結題。
選取高一年級三個班級作為實驗班,在正常教學外分別按照課題的設計增開校本課,計劃開設《世界三大宗教介紹》、《發達國家介紹》、《內蒙古三少民族介紹》三科校本課,將每一教學內容制作課件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授課,并最終形成校本教材,另選其他兩個班級作為對比班,按原計劃組織教學??紤]到本課題的內容較多,我和劉江宇、李杰將主要承擔《世界三大宗教介紹》、《發達國家介紹》等校本課的開發,姜振國等將承擔《內蒙古三少民族介紹》的研究工作。
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需要做大量的調查。這一點我們準備通過網絡進行搜集,通過對網絡上全國教育同行的調查和教育網站的研究來實現。如果全國有與本課題關聯較大的會議或培訓,我們將申請參加。同時本課題的第二階段需要確立實驗班和對照班,針對學校每個年段都設實驗班和普通班的現實,我準備從這兩種班中分別選取實驗對象,并分別確立對照班。
1、世界三大宗教介紹的校本課開發。
2、發達國家——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以色列介紹的校本課開發。
3、內蒙古三少民族——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介紹的校本課開發。
4、網絡優質教學信息資源的發掘與探索。
5、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網絡備課,制作課件并進行實際教學效果研究。
高中生正確價值觀的培養方法研究是一個長久而寬泛的課題,本課題組僅僅在多元文化教育方面開展了一定的探索,所以我們在這里也向我們的廣大同行發出邀請,如果您對我們的課題感興趣,并且很想參與我們的研究,請您盡快和我們聯系,我們將向自治區課題管理部門申請加強本課題的研究力量。
同時我們真誠的懇請各位領導、專家和同行能多指教。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還需要各位領導的支持和各位專家的指導,我們也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與幫助。
謝謝大家!
由xx老師申報的課題《普通高中生物作業分層設計的實踐研究》,經xx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準,列為xx市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批準號為?,F根據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和縣教研室對課題立項開題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提出本課題的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準備正式開展研究工作,請各位領導和專家予以審議指導。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義
(一)研究背景
1.校情、學情的分析
按照我校高中部在我縣中招錄取中的批次狀況和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們學校應該當之無愧的算作普通高中中的普通高中了。在別的學校不起眼甚至說瞧不上的學生,換作在我們學??赡芏家划敵蓪毩?。
我們的學生普遍基礎比較薄弱,學習習慣有待培養,學習方法不
夠科學,學習能力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學習成就感不強,自我效能感意識不強,學習中的求助意識缺失等現象普遍存在。
面對這樣的情況,學校也做了深入地思考,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比如,在高一新生軍訓期間,就把教材發給學生,讓學生提前翻一翻,看一看。組織相關學科教師走進教室,跟學生介紹學科學習的情況,給學生鼓舞士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我們把九月份看作新生心理調適月,學校組織迎新生的一系列活動,幫助他們進行心理調適,以使他們盡快地適應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做好適應高中學習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及學習方法的改進。我們一貫強調,現在大家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只要堅持按照老師說的去做,學習一定能上新臺階。正所謂:“今日事今日畢”,今天學習的問題今天處理完。不讓學習問題無限積累和放大。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痹O想的都是很美好的,但結果卻是很現實的。
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方式的轉變豈是一日之功。隨著學習任務的不斷增加,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也越來越多,不斷打壓著學生的士氣。再加上他們不能正確的歸因,有些學生甚至就認為自己不是這塊料,就把學習落下了??蛇@一落不得了,等什么時候悔悟過來了,再想趕上來,又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嘍。
這種消極的情緒會不斷蔓延、傳播,傳染給周邊的學生,甚至會傳染給教師。時間一長,有的教師,就給學生磨的,沒脾氣了,也沒斗志了。有一些老教師,憑著自己的經驗,就斷定這個學生不行了沒希望,也不管不問他了。我們知道心理學上,有一個叫做“皮革馬利翁效應”的現象,即教師的期望或明或暗地傳送給學生,會使學生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這樣一來,學生自己便更自暴自棄了,如此下去,就會走向惡性循環,嚴重影響教學工作的持續有效開展。
2.作業情況分析
長期以來,學校結合縣局開展了幾屆崗位業務大練兵活動,常抓狠抓教學常規管理,加強各教學環節的檢查落實情況,成效顯著,努力打造高效課堂的想法堅定不移。
但有一個問題始終未得到很好的解決,那就是我們給學生使用的作業或者說練習,一直以統一訂購的同步作業為主。經過多年的使用,我們一致認為,對我們學校的學生不大適用,難度較大。教師講解也沒有針對性,容易的一點就過,把那些相對難一些的題反復講,那些我們心目中的“好生”才勉強領會,大多數學生簡直就在聽天書。這樣的課堂教學最終效果可想而知。
我們知道練習作為教學過程五個環節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的重要性,尤其對于理科的學習更甚。練習是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思維訓練的重要方法。
我們曾經也鼓勵學生自己去書店選購一些練習。盡管市面上的輔導資料十分豐富,但真正適合我們學生的真的很少。有的學生買了一本,卻也很少看。
總之,普通高中教學課業繁重,學生課外時間被大量的作業占據。而且很多都是機械的、重復的作業。導致學生厭學怕做怕聽,作業抄襲成為常態,學業成就低下,嚴重打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甚可以說摧殘學生的身心健康,一些學生在緊張、壓抑的心理狀態中,缺乏自信心和進取心,漸漸地,受不了的輟學了。堅持坐下來的,還有一部分要為全縣高二學業水平考試墊底,每年都有一些學生無法順利學業達標。
(二)目的和意義
本課題緊密聯系學校、教師、學生實際情況,圍繞所遇到的真實教學問題而開展實踐研究,遵從以校為本、以人為本、師生共同發展的原則,堅持務求實效、從小處著手,認真研究和解決具體實際問題。
教師在實踐中主動反思,從局部入手,從當前入手,研究實際問題,提出課題。在困惑中學習,在迷茫時合作,開展課題研究,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具體實際問題。
1.通過作業分層的設計研究,教師在備課環節要加大備作業環節的份量,促進教師有效備課、有效上課。
2.對作業布置從關注量、關注批改次數到關注作業目的、關注作業質量的轉變,讓學生有效的、及時的鞏固知識。通過作業分層的設計,讓學生根據自己情況選擇自己能吃下的、愛吃的“餡”,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3.通過作業分層的實踐研究,促成教師的教育教學的有效性,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4.研究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學生學習畏難情緒減弱,學習進取心增強,學業成就提高,最終必將反映在學業考試達標情況上。
通過作業分層設計實踐與研究,有針對性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作業,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充分滿足學生的個別需求,從而提高學生的有效的學習參與度,進而促成學困生順利學業達標的同時,亦不至挫傷優等生的進取心,給予我們的。
課題成員:xxxx
課題的提出:
學校學生早中午排隊買飯時間過長,久而久之學生產生了排隊長,吃飯難的觀念。一些同學由于因為種種原因(主要原因是排隊過于浪費時間),以吃方便面,面包甚至不吃來度日。嚴重影響了學生身體健康和學習效率。為此,我們提出了此課題。
目的與意義:
一個健康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作為21世紀的高中生,飲食是我們培養良好的身體素質的基礎。一日三餐對于我們來說尤為重要。因此我們想研究我們學校的食堂。
通過這次研究,增加我們的觀察能力和收集資料能力,也培養我們的合作精神,用樣讓同學們注重自己的飲食習慣,加強他們的紀律意識,做一個身心全面發展的學生。
研究內容:
1、不吃飯或以零食代替主食對身體的危害
2、學校食堂的設計方案、色彩對飲食的影響和衛生情況
主導學科:管理相關學科:政治美學社會醫學
具體研究計劃
任務分工
責任人
責任人
開題報告的提出
xx、xx
完成報告(輸入電腦)
婁智超
資料的查閱
xx、xx
資料的整理
xx、xx
結題報告
研究方法:√□文獻法√□調查法□實驗法□制作法√□觀察法□其他
每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和目標:
階段時間(周)主要任務階段目標
一xx年3月中旬選題選出合適的課題
二xx年3月下旬開題報告進行答辯
三xx年4月初至5月上旬實地調查,收集資料進一步熟悉課題
四xx年5月中旬分析資料初步形成見解
五xx年5月下旬結題報告答辯、展示、評比
計劃訪問的校內、外專家:1、沈飛2、??倓罩魅危豪钪境?/p>
活動所需條件(如設備、器材、活動場地、經費及來源等):
偏科,是我們在評價學生時經常用到的一個詞。在平時學習中,學生在成績上反映出來的某科分數持續低下,我們稱之為偏科?;驅W生對某學科的態度特別冷淡,不感興趣,我們也稱之為偏科。
有的孩子學習的時候,在某門課上表現非常好,而在有些課上顯得特別差,甚至出現不及格現象。學習偏科,作為高中生學習過程普遍出存在的現象,一直以來令家長頭痛不已。
偏科存在著假性偏科和真性偏科。所謂假性偏科就是無論成績突出的,還是成績特別差的,都是暫時性的,而長期以來都是偏科狀態,并投入很大的精力在落后的課程上,補課,強化做題等等方法用盡,依然成績甚微,就有可能是真性偏科。
(一)教師問題:學生偏科學習,受教師影響較大。學生偏愛某一學科,能提高該科學習成績,而好的學習成績又強化了對該科的喜愛,形成良性循環;反之學生不喜歡某個老師,也往往不喜歡某個老師所教的學科,久之,學習成績下降,喪失對這一科學好的信心,導致惡性循環。
(二)家庭影響:家庭特殊文化氛圍和家長的某些愛好,以及家長職業差異,也會誘發學生偏科。
(三)學生原因:
1.學生偏重什么學科學習,跟不同智力發展有一定關系。
2.學生偏科往往也是由“興趣差異”造成的,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學生重視感興趣的學科,輕視或不學討厭的學科,學生對某門學科興趣較強,就產生了學習動力,便能主動積極的專學這門課,反之,對某門學科興趣弱或沒興趣,學生自然不愿把工夫下在這門課上。
3.中考和高考的指揮棒對學習科目的導向作用,對很多同學造成有意偏科,或是主動偏科。
為此,我們給予高度的關注,希望通過我們的深入調查研究,能夠引起社會對人文科學的重視,并為高中生的選科提供科學的指導和建議,促使個人及社會能夠全面和諧的發展。
為了使課題研究更有意義,我們對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
一.偏科的含義是什么?
二.高中生為什么大多數偏科?
三.高中生偏科對個人和社會造成什么影響?(社會、家長、教師.……)
四.高中生如何正確科學的選科?
五.應該從那些方面來扭轉偏科的局面?
隨著素質教育思想的提出,隨著高考模式在全國的實施,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成了一個新課題,但是,高中生學習過程中長期存在著偏科現象,為了準備而又全面的了解清楚偏科現象的成因,時間以及人們對它的認識和評價,為了從人才成長過程中探索中糾正偏科的辦法和措施,以有效的指導高中生的學習生活,我們高二(3)班研究性學習小組,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調查研究。
一是以三班為單位,進行全員問卷調查;
二是對典型的偏科生進行個案調研;
三是采訪有關專家和教師。
(1)問卷調研
為了使問卷調查科學全面具有操作性,我們談論設計出問卷調查表:高一(3)班共58人,我們以6人一表發放操作,調查前進行了細致系統的指導,同學們的配合很協調。調查是真實可信的。對調查結果的統計,從表中我們發現喜歡科目人數最多的是微機占78.72%,然后是音樂70.71%,再次就是語文,英語,數學分別為27.66%、30.80%、25.61%,其中語文的厭惡率最低為__.83%,次之為微機14.89%,厭惡率在20%以上的有:數學21%,化學25%,美術22%,體育29%,政治30.85%,物理40.1%,在此調查中我們發現形成偏科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先說喜歡的原因,在眾多調查對象中,有的認為“從小就喜歡文科,基礎一直也很好,沒有掉隊,所以喜歡文科?!倍械摹俺鲇诤闷嫘暮颓笾??!庇械膮s是認為“由于班主任,家長或其它課老師、同學、朋友的影響?!蓖瑫r形成偏科的原因還和社會時代的發展有關系。譬如,有的同學認為“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希望通過學習這些科目進而了解現實生活?!庇捎诿襟w的影響或是看書籍等影響,比如因愛著歷史性的電視劇而喜歡學歷史?!痹倬褪呛妥陨淼恼J識有關,如有的說:“因為自制力薄弱而投入不進去?!睂W起來心情舒暢,有種美的享受,可以增強興趣、自信心。
接下來再說形成厭惡的原因。有的同學認為“天賦較差”、“從小不感興趣”、“基礎一直很差”、“討厭背誦和記憶而不愿學文科”。有的則是因為“聽不懂老師講的內容,感到乏味、難學”,由于一項成績不理想就失去了學習這門課的興趣和自信心?!蓖瑫r對周圍的環境也是有影響的,如“因為班主任,科任教師,同學,朋友影響?!庇X得所學科目在實際生活中用處不大,所以不想學。還有人說“自身性格,愛好有關,”自身性格缺陷或意志力薄弱,不愿下苦工。
在面對高考和人才成長的問題上,同學們的認識和評價也是復雜多樣的,有的同學已有所認識,如他們說:“馬上文理不分科了,大綜合后,每科都要考,為了高考,不得不學?!睂W習不單是為了考試,認真思考從中可以體會到無窮樂趣。要盡力學習較差的科目,學習是為以后的生活打基礎,是我們將來立足于社會的必要途徑?!皩τ谧约荷瞄L的學科或特長,要再接再厲,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不管哪一科對自己都有益處,我已認識到偏科的嚴重性,努力改正,爭取做一名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將來的社會,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復合型人才,偏科不利于我們將來的事業的發展。就算自己學不好,也要為關心自己的父母,親人努力去拼搏、奮斗。為自己的前途,父母,國家而學習,應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培養和發展自己的特長。
對偏科時間的統計,發現61.7%的同學在初中階段有不同的偏科,在小學偏科的占24.47%,高中偏科為19.15%。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對操作性強和娛樂性的科目比較感興趣,此外對三門主科也具有較大興趣,對美、體、政厭惡率也較高。
這次研究性學習的調查活動,我們有以下一些體會和認識:
(1)中學生的偏科現象,是人才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似乎個別人的偏科并沒有影響到他以后的發展和成長,我們估計這應該是一種特殊現象。
(2)從問卷調查訪問的過程中,不少同學認為為了高考,主觀上希望糾正自己的偏科現象,可見高考“指揮棒”對偏科是有導向作用的。
(3)從調查了解中,偏科現象出現的高峰期,在初中這恐怕與初中生特定的心理,生理以及課程的加重有關,比如說他們會因為同學的一句話,社會思潮等等的因素而形成偏科,也就是易受外因的影響。
(4)從成功人士的調查來看,偏科還是應糾正的,堅持全面發展,會使人終生受益,可見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以及培養堅強的意志,尤其要加強對初中時期預防偏科的教育。
(5)如果我們能對偏科現象予以正確的,適時的引導培訓,開辦各種特長班、興趣班、文學班。多種多樣的形式來引導它,那么即使偏科的同學也會走上一條健康發展的道路。
實踐證明,高中生偏科的現象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高中生的偏科現象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激發學生的才能,為以后的生活打基礎。反之偏科也影響學生的自信心,影響其他學科。學習上的弱科往往會導致整體成績下降。學生一旦出現偏科現象,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引導,往往會造成煩躁和厭倦,進而產生對學習的厭煩情緒,很可能波及其他學科。由于各學科都是相互聯系,融會貫通的,學習上出現“瘸腿”現象也會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并給升入高一年級的學習帶來困難。同時,高中生自信心不足,缺乏毅力造成偏科記憶力較差或記憶方式特殊造成高中生偏科。
1.解決思想問題:心理學家指出,厭學往往只是孩子心理問題的表面現象,其背后隱藏的原因不盡相同,而家長們卻往往只看成績單,缺乏對孩子真正的關注。
2.激發學習興趣:偏科往往是學習沒有興趣,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是糾正偏科的關鍵,我們可以通過這幾個方面:(1)用目標激發興趣;(2)用興奮形成興趣;(3)用優勢引導興趣;(4)用意志強化興趣;(5)用成功來激發興趣。
3.解決心理的問題:偏科是指在學習學校文化課程中,某一門或者幾門功課成績特別好或一般,同時剩下的功課成績特別差或較差,我們稱之為偏科。這些現象有些可以納入學習心理范疇,有些學生的學習心理有問題,或者說,在某學科的學習上,這些學生的學習心理是不健康的。
4.從零做起:學習偏科現象是一個客觀的事實。每當學生們的學科出現“瘸腿”時,不僅學生自己著急,家長和老師更是甚為頭疼。所以,我們應該正確的去看待和應對這個問題,不應該存有焦慮的心情,要敢于從零做起。
5.“有效”偏科法:所謂“有效偏科”就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越是感覺困難大的科目就越是要努力拿下它,“啃的就是硬骨頭”。這與一般的“偏科”的意思截然相反。
時間過得真快,兩年已過,我收獲很多,開心多,傷心過。在研究性學習這門課上,我更是領會頗多,一個小組(團隊),只有所有人都付出,才會成為好的團隊,一個再強的也強不過一群人要認真的觀察生活。只有平時多努力,學習方法正確,我的學習也會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巨大收獲。
—李進
轉眼間,和研究性學習這門課已經相識兩年了。對于這門課剛開始的陌生感也消失了。對于這門課的喜歡也隨著時間增加了。
在研究活動中我最開心的就是組員在一起討論問題,尤其是討論到最令人難忘的。當然其中也有令人不愉快的事,大家會因為種.種原因爭得面紅耳赤,有時不免鬧矛盾。也有一些組員不合作,這也是令人煩惱的。在活動中我學會了合作、團結。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增強了我學習的積極性,啟發了我的思路,讓我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我不在是沉默不語,而是開始思考問題,提出問題。是它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更進一步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培養了我們獨立自主的精神。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研究性學習這門課,給我們以后的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呂純慧
—王昌勇
我們所研究的課題,對我們來說有一點點的挑戰性。雖然課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討論的焦點和熱點,但在研究,調查,討論,制作等方面也讓我們吃盡了苦頭。在制作調查問卷時,要提什么問題也讓我們想了好久時間,各成員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與見解,但我們卻不知該采取哪一種,在散發調查問卷時,許多同學都抱著懶散,無所謂的態度,讓我們拜托半天才肯填寫。我想,或許每個人對這個問題都很敏感,很有壓力吧!
在這學期結束后,我接觸研究性學習也有一年半的時間了。隨著時間的飛逝,我對這門課的認識與了解也有了更深的印象。明白研究性學習是一個充滿知識,充滿探索,蘊涵著無盡寶藏的學科。
—牧園園
研究性學習,教會了我很多。如:團結認真,仔細的態度等。轉眼間,兩年已過,我的高中三年生活已過了一半,往事如云,我不想去追憶,我只想為我的研究性學習生活劃上圓滿的句號。投身到學習當中,研究性學習,一個很奇妙的課,不久的將來,它會更好的幫助我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完成自己的夢想。
—葛亮
時間過的可真快,轉眼間,我們小組的課題研究已接近尾聲。在這段時間里,我們小組的成員都積極配合,共同努力,終于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課題。為此,大家都很高興。同時,通過對這個課題的'研究,我也看到了我們小組成員合作精神,明白了很多道理:合作是我們得以完成浩大工程的前提,是團體取得成功的基礎,是個人更快更好的發展途徑。這個過程本質上就是一個合作的過程。合作,是產生偉大力量的源泉。合作,讓我們創造出令人驚嘆的奇跡。我們合作所取得的成功,是團體的成功,是團體中每一個成員的驕傲,我們每個人都要有合作精神。人類需要合作,社會需要合作。那么,讓我們人類中的每一分子都積極參與合作中去吧。因為,合作是偉大力量之源。
課題名稱:《中學生主動學習英語態度形成的研究》
撰寫:
年級/班級:
課題組長:
指導老師:
課題組成員: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現代教學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中學生學習英語普遍存在缺乏主動探求英語知識的意識和能力,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積極性很難被真正調動、激發起來。針對中生學習英語中存在的不良現象,我們開展了中學生主動學習英語態度形成的研究,意在探索培養和發展學生形成主動學習英語能力的方法,引導學生成為英語學習的主人,更好地掌握英語這門語言工具,利用它來獲取各方面的信息,進行更好的學習和工作。
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改革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迸囵B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既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擔負的重要任務,又是提高學科教學質量的手段和途徑。
隨著新教改的深入,我們現在面對的問題是:大部分老師的教育觀念轉變了,然而學生在傳統的小學教育下已經學了三到六年英語形成的“填鴨式”教學思維定式,他們的意識沒有改變,學生等著老師去“灌”!我?,F在高一,二學生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沒有主動思維、主動提問的能力,只等著老師去“教授知識”,我想在我們中國這種現象還是比較普遍的。大家都知道,知識是要領會的,“灌”只能灌知識,不能提高能力。所以,現在要解決的問題是:用什么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如何給自己定位,構建有效課堂,引導學生由“要我學”,向“我要學”,再到“我能學”的轉變,培養學生提問及自主學習的能力,以致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圍繞這些問題,我組將《中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態度形成的研究》作為課題,旨在通過結合我校學生的學習現狀,研究并找出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形成主動的學習態度,為其終身學習和畢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合我校學生現狀特點,調查問卷得出的啟示:
為了解目前中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和策略是否得當,他們的學習效果如何及他們當前英語學習主動性情況,以便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我們對高山中學高中部三個年級名學生以問卷的形式進行了一次調查。此次調查共設問題18個(其中開放性問題3個),發放問卷共520份,收回508份,其中有效問卷508份,有效回收率97%。在問題設計上,我們主要關注的是高中生在校的課內學習和課外的自主學習情況。題目分為三部分:關于學生英語學習情況的調查,學生學習英語的習慣及方式的調查,學生學習英語的心理特征的調查。
1、中學生英語學習情況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53%的學生對英語比較感興趣,反映出他們對自己的英語學習情況比較滿意。但29%的學生外語學習效果不夠理想;而在我們問及“你認為學英語最大的難題是什么”時,占前兩位的選項為“語法”和“單詞”(分別占到40%和24%的比例)。這樣的結果反映出,盡管我們的外語教學改革這些年來一直在不間斷地進行著,我們試圖從注重語法的舊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然而我校學生關注的重點還是停留在語法和單詞這兩方面,問及“你平時是否‘開口大聲’地讀英語”時,44%的學生有時,而35%的學生則很少,這充分說明“口語”和“聽力”這些交際性技能不受關注。這也提醒我們英語教師能在這方面能夠給予足夠的重視和幫助。
2、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與學習習慣
在學生們的英語學習策略與學習習慣方面,我們就課前、課中及課后三個方面展開調查,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只有5%的被調查學生會經常自覺預習,形成了良好的課前學習習慣,36%的學生是想起來就預習,而另外24%則是老師要求才預習。但是學生課前預習的策略并不科學,其中29%和28%的學生分別“看一遍”和“記單詞”(這兩項的比例達到了57%)。少部分學生(35%)會找側重點和難點。
而在課堂上45%的學生會邊聽邊記重點,說明他們有一個基本正確的學習策略,但是只有23%的學生會邊聽邊思考,力爭在課堂上解決問題,說明學生沒有意識到“思考”的重要性,僅僅注重“記”。其中53%的記重點,31%的學生會有時看筆記。這一結果同時也應證了我們所得出的結論:多數學生的英語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效果欠佳。
此次調查還反映出學生在課后英語學習的情況,50%的學生會經常主動檢查并更正老師批改過的作業。調查中我們非常擔憂地發現,課后64%的學生僅僅通過“做作業”來學習英語,34%的學生做習題集,30%的學生會閱讀英語文章、報紙,這說明我們學校的學生在課外知識的擴展上有待提高。43%的學生有時會注意收集英語標識、廣告,這樣的數據說明:在有了幾年外語學習經驗之后,小部分的初中生已經形成一定的外語“語言意識”,懂得“學以致用”,抓住身邊可能的機會學習生活中的英語。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有利于中學生養成好的外語學習習慣,鞏固、提高外語水平。
3、學生英語學習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知識面和社會接觸面的擴大,以及需要的不斷豐富,使初中學生的興趣廣度大為增加。對探求事物的認識傾向表現出更大的堅持力,即有了較為長久穩定的興趣。所以問到“學習英語的目的是”,在調查中我們發現34%的學生是為了學生他國文化,這說明初中生的求知欲很強,但是也有26%的學生是為了通過考試,這也反映出他們應試學習的情況。48%的學生反映在上課剛開始的10 分鐘最能集中精力,而42%則是在課堂中間10分鐘最能集中。37%的學生有時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而34%的學生很少參與,這也反映出中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意識開始形成,英語教師應注意教學設計和改進教學方法把握初中生心理特征,讓學生養成良好習慣,讓學生在課堂上能最大化地集中注意力,參與課堂活動。
1.通過調查了解,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索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態度形成的規律、途徑和方法,為推進學校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形成一些可資借鑒的經驗。
2. 通過研究可以引導教師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并在教學中,以理論指導教學。
在本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的老師圍繞課題,深入思考,撰寫了大量的教學論文及案例分析,有力地促進了老師的成長,在研究中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
1. 通過對我校學生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希望更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走進學生的世界,從學生的實際問題出發,了解學生,解決問題。
2.期望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主動性學習品質,提高學生主動的學習能力。
3. 希望能通過此課題的研究,提高老師們專業的理論化素養,并以理論指導實踐,協助教師進一步構建有效課堂。
社會的發展對教育、對學校、對教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地處市區偏遠地帶,規模小,教師數量少,教育教學力量相對薄弱,開展課題研究,有助于教師在現有的條件下解決當前教育教學中碰到的困難,提高教師處理教材、把握課堂的能力,在研究中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
1.調查研究我校學生學習英語的現狀以及他們英語學習存在的困難。(分析報告附在后面)
2.分析研究初中學生這個年齡階段英語學習的心理特征。
a. 認識能力方面的特點
①感知的能力增強了,特別是感知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了。
②注意力比較穩定和集中。
③記憶有了顯著的發展,主要依靠意義記憶,而不是過去那樣主要依靠機械記憶。
④抽象邏輯思維日益占主導地位。小學階段是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到了初中,邏輯思維開始占優勢,它與形象思維相輔相成,成了初中學生思維的特點。另外,思維的獨立性與批判性也有發展,但很不成熟,主要是容易產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常常抓住一點,不及其余,看不到事物間的依存和聯系。
b. 情感意志方面的特點:
初中生富有朝氣,熱情活潑,在感情上豐富強烈,常易激發沖動,情感上的兩極性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得十分明顯??偟恼f,初中學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半成人、半兒童的特點,處于身心發展的突變時期。少年期身心發育的突出特點就是矛盾。他們處于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具有兩極分化的可能,向上可以冒尖成才,出類拔萃,向下,亦可能越軌犯罪,誤入歧路。
3.通過實驗研究,探索引導初中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態度形成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1)學生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
鍛煉自己的思維、開發自己的智力、發展自己的能力。否則,僅僅知曉一個個語言現象,自己的思維沒有得到任何的鍛煉。久而久之,定會兩手空空無所收獲!
2) 具體從三方面闡述:興趣的培養; 習慣的養成; 學法的指導
3)不論在教學哪個過程,都要對學生多贊美,鼓勵
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對一個人傳遞積極的期望,就會使他進步得更快,發展得更好。反之,向一個人傳遞消極的期望則會使人自暴自棄,放棄努力。皮格馬利翁效應其實體現的就是暗示的力量。皮格馬利翁效應在學校教育中表現得非常明顯。受老師喜愛或關注的學生,一段時間內學習成績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進步,而受老師漠視甚至是歧視的學生就有可能從此一蹶不振。對后進生,我們尤其要多鼓勵,少批評,運用期待效應來幫助他們。
4. 再次通過調查問卷,反饋問題。
1.文獻研究法: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給課題予以理論支撐。
2.調查法:通過對本校學生英語學習態度和方法,以及主動學習的行為結果的調查,具體分析,不斷修正實驗方案。
3. 觀察法:在教育的實踐中,對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直接觀察、記錄、分析,以期獲得第一手資料。
在研究中注意理論探索和實際研究相結合,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和研究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以獲取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1.本課題遵循理論學習-實踐模式-評價改進-模式確立的研究過程,前一階段研究為后一階段研究的基礎,但每個階段都構成自身獨立的研究任務和研究價值,總體上相互支撐。本課題主要是應用性的研究。
2.本課題重視資料的采集、整理和分析過程,以行動研究為主要手段,理性思考和實踐行動相結合,重視案例收集和分析,重視教師的教育敘事,重視比較分析研究。
1、準備階段:2019、12--2019、5
(1)選題討論,設計方案,申報立項。
(2)成立實驗研究小組。
(3)組織課題組人員學習理論,請校領導為教師提供培訓。
(4)查閱文獻,研究與課題相關的教育理論,審視、分析變革的思路。
(5)了解國內外相關研究的狀況及發展趨勢。
2、實施階段2019、6--2019、11
實施研究計劃。計劃活動落實到人,運行操作。收集積累資料,改進研究方法。
3、總結階段:2019、11--2019、12
再次通過調查問卷,反饋問題。進行深入重點研究,收集資料加以整理,形成成果。研究課題的結題報告及附帶的研究成果。
4、最終成果形成:2019、1
本課題的結題報告,成果匯編,課例相片及光盤。
策略一:營造主動學習氛圍,提供自主努力目標。
如果沒有和諧、民主、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學生對老師有畏懼感,課堂上不敢發言,不敢活動,主動學習將成為一句空話,因此,營造主動學習氛圍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條件。
1.教師要尊重、熱愛、信賴每一位學生,用關愛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要把自己定位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平等中的首席”。同時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接受型的被動學習為探索型、發現型的學習。教師贊許的點頭、會心的微笑,親切的注視,贊賞的目光能使學生平添一份激動,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強烈關愛和信任,從而從內心深處萌發參與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2.教師要充分發揚教學民主,以平等和藹態度對待學生。教師要用博大的胸懷,著力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暢所欲言,精神上處于一種自由、放松的狀態。提倡“童言無忌”,提倡“思維無禁區”,鼓勵他們提出不同見解和觀點,甚至對教師的觀點提出挑戰。對于學生不同意見,不要輕易作出否定的評價。
3.發揚學生間的平等互助,尊重學友的精神。為了不讓優生產生優越感,看不起后進生,也不讓后進生產生自卑感,教學中可組成學習小組。提倡學生之間互幫互學,在小組內自由發表見解,傾聽別人發言,先肯定優點,再提出建議。教師評價小組整體學習進步與否而不是指向個人。這樣使每一位學生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體驗到愉悅和成功,從而產生主動學習的愿望。
4.教師以平等的參與者身份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教學目標。目標導向意在置學生于學習主體的地位,讓學生看了學習目標就明確了本課要學習的內容和需要達到的程度,進而圍繞目標帶著問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策略二:培養學習責任感,激發參與動機。
學生能否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是教學是否有效、學生主動性學習品質能否發展的關鍵。
1.激發學習興趣,把學習當成一件樂事。如教師的導入語、課件的適當運用、游戲、辯論、表演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學好一樣事物非常重要,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更是如此。那么怎么培養興趣呢?活動的作用不容忽視。老師可以“投其所好”,利用課外活動課給學生看他們喜歡的英語版影視,動漫,如《人猿泰山》,《獅子王》,《阿甘正傳》等;聽他們喜歡的明星的英語歌,如張靚穎的很多英語歌,學生也將很樂意查歌手的一些英語資料,寫影視欣賞等;開展各類比賽,如英語配音比賽;英語手抄報比賽,英語卡拉ok比賽,講故事比賽,英語書法比賽等,做各種游戲,如“單詞接龍”,“吊死鬼”,“do and guess”, “傳話筒”等,讓學生在玩中體會成功的樂趣。
2.培養學習責任感,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學習活動畢竟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初中學生很容易在課程適應上遇到挫折,從而影響學習興趣。顯然,光靠直接興趣維持學習是很不夠的,還應注意培養和激發初中學生對于學習的責任感、義務感,使他們逐漸懂得學習是社會、國家與民族賦予他的一種歷史責任,而承擔起這一責任,就必須有意識、自覺的去對待學習,體現中學生對自己負責的精神,有不怕困難,堅韌不拔的頑強品質,這是中學生必須要具備的心理品質。教育學生學習上有追求。只有這樣,強化著孩子們的學習動機,才能促使他們履行學習責任,形成責任感。
3.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問題情境是指有一定困難,需要努力克服,對于學生來說又是力所能及的一種困惑狀態。在學習新知識以前,教師提出相關問題,以引起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學習熱情。
4.以學科自身的知識價值和特有的審美價值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研究中,我們認識到:如果我們在教學內容安排上,結合舊經驗把新知識運用到實踐情景中,可以讓學生感到熟悉、有價值而增強學習的動機。學科本身特有的審美價值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如詩歌的韻律美、意境美等。
5.適當開展競賽,激發成就動機。競賽是根據人們的自尊需要和獲得成就的需要來激發人們奮發努力、力求上進的一種手段。在競賽中學生的成就動機表現得最為強烈,因而可以提高學習成效。當然,競賽也有一些消極影響。所以,在競賽中,教師除了要注意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外,還可以將個人競賽與分組競賽、團體競賽、自我競賽等方式結合起來用,以克服競賽帶來的消極影響。
策略三:創設主動學習時空,落實學生主體地位。
1.發揮師生榜樣作用。實踐證明,主動學習態度也可以通過觀察模仿來獲得,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自己要示范給學生一些主動學習的技能外,還要注意利用學生中的主動學習榜樣。如展示學生優秀作業、讓學生介紹自己的主動學習故事、介紹預習方法等。
2.大膽地“放”,精巧地“扶”?!胺拧笔侵赋浞窒嘈艑W生,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變“先講后學”為“先學后講”。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小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能力,相信他們,給他們以展示自己的機會。教學中教師要敢于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自己去憑舊知探索新知,讓學生摸索學習方法,找到適合自己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獲得解決問題后的無限樂趣。
3.把學生放在活動中培養。因為人的發展是以活動為中介的,人只有在活動中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發展,人性得以豐富。所以,課堂教學中要多開展討論、交流、辯論、表演、競賽等活動,把這些活動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使之經?;?。并把課堂向社會延伸,讓學生在社會活動中不斷學習。
策略四:傳授學習方法,培養學習習慣。
學生不愿學,學不會,原因之一是“不會學”。因此,要讓學生做到主動學習,教師應該把學習方法做為禮物送給學生。興趣只是一種誘因,一種動力,要使學生真正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關鍵還在于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在各種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養成學習習慣。
1.在學習的各個環節,教師都把方法傳授給學生,使他們成為會學習的人。如“送”給學生良好的預習方法。教師可針對學習要求布置一些可操作的細致的預習作業,堅持訓練,使學生內化為方法,養成習慣。
2.在教學生方法上,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學會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按學習計劃去實現學習目標,是學生有無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對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也特別重要。學法的指導落實在三環節:課前,課中,課后。a. 課前的引導策略:1)要形成學生主動預習的態度,首先應該培養其學習興趣;2)引導學生進行主動預習的內容以及方式。引導學生就各個單元的topic涉及的話題進行預習;對于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主要引導其對課文的預習;英語詞典不可忽略的作用。3)教師可以在平時對學生預習的情況進行檢查,多鼓勵學生。b. 課中的引導策略:1)創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形成積極的心理態度。2)教師要注重自身積極教學和個人學習態度。3)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改變角色;微笑是至關重要的;多贊美,少批評。4)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師生間的情感溝通:注意與學生情感溝通和交流的方式,時間,場合;多使用鼓勵性語言,增進師生間的情感溝通;多采用合作學習,培養合作精神。5)在課堂教學中培養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6)防止“消極態度論”。c. 課后的引導策略:1)幫助學生在英語活動中獲得快樂。2)課堂之外英語詞匯的自主學習。3)開展合作學習。4)布置具有開放性和創造性的課外作業,鼓勵學生結合生活,學以致用。
3.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好習慣,受益一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讓學生更主動地學習。初中是養成習慣的黃金期,平時就要注意培養學生書寫,讀音、朗讀, 筆記,作業,知識梳理,課外閱讀等習慣。對于學生書寫習慣的培養,老師要時刻放心上,平時就要糾正,推廣好的作業,促學生私下交流,開展書法比賽,發揮榜樣作用,老師要注意賞識和鼓勵相結合。開展朗讀活動,形成每模塊的對話和短文學生以3-4人組到老師跟前朗讀和展示,糾正學生讀音,節奏等,培養朗讀能力。筆記不時的檢查,提醒,并展示好的筆記習慣,加以表揚。作業采用小組批改(老師收上來檢查),和面批相結合。指導學生知識梳理,如比較兩現在完成時和一般過去式,學了多種時態后,利用“時間軸”多個時態加以對比,對比形容詞比較級和最高級規則的和不規則的變化等,引導學生有意識的增強這方面的能力。課外閱讀方面,利用報紙指導學生閱讀,制作自己的“詞匯本”,賞識學生的“詞匯本”。
認真完成老師安排的預習作業外,主動增加預習內容,預習時,會用工具書解答疑難,獨立思考掌握基礎知識,歸納提出疑難問題;上課時,積極展示學習成果,經常主動請教,虛心接受他人意見和建議,能與人合作,在合作中能積極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能與人合作,在合作中能積極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作業時,獨立完成,積極改錯;復習時,積極自我檢查,查漏補缺,評價反思,調控學習。
1.學生的主動性學習品質得到了培養和發展
學生主動學習態度的形成促進了學生主動學習品質的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學習的自覺性、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的策略性、學習的靈活性、學習的批判性、學習的自制性、學習的堅持性、學習的自控性得到較好發展,尤其是學習自信心有了長足的發展。喜歡提問的學生多了,常??凑n外書籍的學生多了,把動腦筋當成一種樂趣,講究學習方法,在沒有外力束縛下自己按時完成作業,自覺按計劃學習的學生更多了。
2.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
隨著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大多數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增強,學習方法得到了改善,主動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學生能主動計劃自己的學習,恰當合理安排學習和娛樂的時間;課前能主動預習課上能多感官參與學習;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提高,動手能力和交往能力增強;掌握了多種記憶方法,想象更豐富,思維更敏捷、更有廣度和深度;質疑能力得到了提高,收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增強??傊?,學生越來越“會學”了。學生學習質量日益顯著,綜合素質不斷發展。
3.在實驗過程中,我們加強了與家長的聯系,邀請家長來校聽講座,觀看學生作業、作品等,讓學生、家長都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在這個對話平臺上,讓家長、教師各抒己見、討論爭鳴、共商對策,分享成果。課題研究得到了廣大家長的熱情支持,有許多家長對孩子學習主動性的增強感到由衷的高興,認為學校開展教育科研很有價值。廣大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都有了明顯轉變。許多家長已自覺遵循教育規律來指導孩子的學習,能用發展的眼光和自信的態度來對待孩子。
4. 通過研究可以引導教師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并在教學中,以理論指導教學。
在本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的老師圍繞課題,深入思考,撰寫了大量的教學論文及案例分析等,有力地促進了老師的個人成長,在研究中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也為以后的教學思考和研究提供了寶貴經驗。
1.研究存在的問題
1)要重視課題研究過程的“質”。反思我校課題研究的過程,課題組根據學校發展的現狀,有針對性地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們認為針對性還不夠強。在一些我們常言的“術科”教學的研究上比較缺乏實踐性。
2)我校絕大部分學生都是全日制寄宿學校,而學校網絡及視聽資源有限,有時布置學生的預習及查尋相關資料的條件有限,因為不能帶player播放器,所以學生也沒辦法進行個性的、針對自己視聽方面的練習,而回到家中父母大都也沒時間輔導,而且平時相處時間也少,所以放松了相關指導,這給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態度的形成帶來了困難。
3)但從整體上看我校校本教研的制度還不夠完善,特色還不突出,形式和內容上的創新性做得不夠,教師專業發展之路還有待探究。
4)專業理論不夠豐富,研究的深度不夠
5)教師在整理自己的資料的過程中,平時不夠注意素材的收集,總結材料缺乏基礎材料的支撐,有些空乏。過程性的資料較少。特別在教研組的活動中,在各種資料的收集上還不夠細,特別是教師的發言記錄不夠細致,閃光點沒有得到及時的發現,對創新來說是很可惜的。
2.今后努力的方向
1)繼續研究課堂教學、班級管理、學校管理、如何促進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學生主動學習態度的形成與發展。
2)探索隱性課程--校園文化,即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對促進初中學生主動學習態度形成的作用。
3)探索促進初中學生主動學習態度形成過程中社會與家庭教育的策略
偏科,是我們在評價學生時經常用到的一個詞。在平時學習中,學生在成績上反映出來的某科分數持續低下,我們稱之為偏科?;驅W生對某學科的態度特別冷淡,不感興趣,我們也稱之為偏科。有的孩子學習的時候,在某門課上表現非常好,而在有些課上顯得特別差,甚至出現不及格現象。學習偏科,作為高中生學習過程普遍出存在的現象,一直以來令家長頭痛不已。
偏科存在著假性偏科和真性偏科。所謂假性偏科就是無論成績突出的,還是成績特別差的,都是暫時性的,而長期以來都是偏科狀態,并投入很大的精力在落后的課程上,補課,強化做題等等方法用盡,依然成績甚微,就有可能是真性偏科。
(一)教師問題:學生偏科學習,受教師影響較大。學生偏愛某一學科,能提高該科學習成績,而好的學習成績又強化了對該科的喜愛,形成良性循環;反之學生不喜歡某個老師,也往往不喜歡某個老師所教的學科,久之,學習成績下降,喪失對這一科學好的信心,導致惡性循環。
(二)家庭影響:家庭特殊文化氛圍和家長的某些愛好,以及家長職業差異,也會誘發學生偏科。
(三)學生原因:
1.學生偏重什么學科學習,跟不同智力發展有一定關系。
2.學生偏科往往也是由“興趣差異”造成的,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學生重視感興趣的學科,輕視或不學討厭的學科,學生對某門學科興趣較強,就產生了學習動力,便能主動積極的專學這門課,反之,對某門學科興趣弱或沒興趣,學生自然不愿把工夫下在這門課上。
3.中考和高考的指揮棒對學習科目的導向作用,對很多同學造成有意偏科,或是主動偏科。
二、目的和意義:
為此,我們給予高度的關注,希望通過我們的深入調查研究,能夠引起社會對人文科學的重視,并為高中生的選科提供科學的指導和建議,促使個人及社會能夠全面和諧的發展。
三、內容:
為了使課題研究更有意義,我們對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
一.偏科的含義是什么?
二.高中生為什么大多數偏科?
三.高中生偏科對個人和社會造成什么影響?(社會、家長、教師.……)
四.高中生如何正確科學的選科?
五.應該從那些方面來扭轉偏科的局面?
四、過程:
隨著素質教育思想的提出,隨著高考模式在全國的實施,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成了一個新課題,但是,高中生學習過程中長期存在著偏科現象,為了準備而又全面的了解清楚偏科現象的成因,時間以及人們對它的認識和評價,為了從人才成長過程中探索中糾正偏科的辦法和措施,以有效的指導高中生的學習生活,我們高二(3)班研究性學習小組,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調查研究。
一是以三班為單位,進行全員問卷調查;
二是對典型的偏科生進行個案調研;
三是采訪有關專家和教師。
(1)問卷調研
為了使問卷調查科學全面具有操作性,我們談論設計出問卷調查表:高一(3)班共58人,我們以6人一表發放操作,調查前進行了細致系統的指導,同學們的配合很協調。調查是真實可信的。對調查結果的統計,從表中我們發現喜歡科目人數最多的是微機占78.72%,然后是音樂70.71%,再次就是語文,英語,數學分別為27.66%、30.80%、25.61%,其中語文的厭惡率最低為13.83%,次之為微機14.89%,厭惡率在20%以上的有:數學21%,化學25%,美術22%,體育29%,政治30.85%,物理40.1%,在此調查中我們發現形成偏科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先說喜歡的原因,在眾多調查對象中,有的認為“從小就喜歡文科,基礎一直也很好,沒有掉隊,所以喜歡文科?!倍械摹俺鲇诤闷嫘暮颓笾??!庇械膮s是認為“由于班主任,家長或其它課老師、同學、朋友的影響?!蓖瑫r形成偏科的原因還和社會時代的發展有關系。譬如,有的同學認為“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希望通過學習這些科目進而了解現實生活?!庇捎诿襟w的影響或是看書籍等影響,比如因愛著歷史性的電視劇而喜歡學歷史?!痹倬褪呛妥陨淼恼J識有關,如有的說:“因為自制力薄弱而投入不進去?!睂W起來心情舒暢,有種美的享受,可以增強興趣、自信心。
接下來再說形成厭惡的原因。有的同學認為“天賦較差”、“從小不感興趣”、“基礎一直很差”、“討厭背誦和記憶而不愿學文科”。有的則是因為“聽不懂老師講的內容,感到乏味、難學”,由于一項成績不理想就失去了學習這門課的興趣和自信心?!蓖瑫r對周圍的環境也是有影響的,如“因為班主任,科任教師,同學,朋友影響?!庇X得所學科目在實際生活中用處不大,所以不想學。還有人說“自身性格,愛好有關,”自身性格缺陷或意志力薄弱,不愿下苦工。
在面對高考和人才成長的問題上,同學們的認識和評價也是復雜多樣的,有的同學已有所認識,如他們說:“馬上文理不分科了,大綜合后,每科都要考,為了高考,不得不學?!睂W習不單是為了考試,認真思考從中可以體會到無窮樂趣。要盡力學習較差的科目,學習是為以后的生活打基礎,是我們將來立足于社會的必要途徑?!皩τ谧约荷瞄L的學科或特長,要再接再厲,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不管哪一科對自己都有益處,我已認識到偏科的嚴重性,努力改正,爭取做一名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將來的社會,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復合型人才,偏科不利于我們將來的事業的發展。就算自己學不好,也要為關心自己的父母,親人努力去拼搏、奮斗。為自己的前途,父母,國家而學習,應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培養和發展自己的特長。
對偏科時間的統計,發現61.7%的同學在初中階段有不同的偏科,在小學偏科的占24.47%,高中偏科為19.15%。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對操作性強和娛樂性的科目比較感興趣,此外對三門主科也具有較大興趣,對美、體、政厭惡率也較高。
這次研究性學習的調查活動,我們有以下一些體會和認識:
(1)中學生的偏科現象,是人才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似乎個別人的偏科并沒有影響到他以后的發展和成長,我們估計這應該是一種特殊現象。
(2)從問卷調查訪問的過程中,不少同學認為為了高考,主觀上希望糾正自己的偏科現象,可見高考“指揮棒”對偏科是有導向作用的。
(3)從調查了解中,偏科現象出現的高峰期,在初中這恐怕與初中生特定的心理,生理以及課程的加重有關,比如說他們會因為同學的一句話,社會思潮等等的因素而形成偏科,也就是易受外因的影響。
(4)從成功人士的調查來看,偏科還是應糾正的,堅持全面發展,會使人終生受益,可見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以及培養堅強的意志,尤其要加強對初中時期預防偏科的教育。
(5)如果我們能對偏科現象予以正確的,適時的引導培訓,開辦各種特長班、興趣班、文學班。多種多樣的形式來引導它,那么即使偏科的同學也會走上一條健康發展的道路。
五、結果:
實踐證明,高中生偏科的現象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高中生的偏科現象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激發學生的才能,為以后的生活打基礎。反之偏科也影響學生的自信心,影響其他學科。學習上的弱科往往會導致整體成績下降。學生一旦出現偏科現象,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引導,往往會造成煩躁和厭倦,進而產生對學習的厭煩情緒,很可能波及其他學科。由于各學科都是相互聯系,融會貫通的,學習上出現“瘸腿”現象也會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并給升入高一年級的學習帶來困難。同時,高中生自信心不足,缺乏毅力造成偏科記憶力較差或記憶方式特殊造成高中生偏科。
六、對策:
1.解決思想問題:心理學家指出,厭學往往只是孩子心理問題的表面現象,其背后隱藏的原因不盡相同,而家長們卻往往只看成績單,缺乏對孩子真正的關注。
2.激發學習興趣:偏科往往是學習沒有興趣,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是糾正偏科的關鍵,我們可以通過這幾個方面:(1)用目標激發興趣;(2)用興奮形成興趣;(3)用優勢引導興趣;(4)用意志強化興趣;(5)用成功來激發興趣。
3.解決心理的問題:偏科是指在學習學校文化課程中,某一門或者幾門功課成績特別好或一般,同時剩下的功課成績特別差或較差,我們稱之為偏科。這些現象有些可以納入學習心理范疇,有些學生的學習心理有問題,或者說,在某學科的學習上,這些學生的學習心理是不健康的。
4.從零做起:學習偏科現象是一個客觀的事實。每當學生們的學科出現“瘸腿”時,不僅學生自己著急,家長和老師更是甚為頭疼。所以,我們應該正確的去看待和應對這個問題,不應該存有焦慮的心情,要敢于從零做起。
5.“有效”偏科法:所謂“有效偏科”就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越是感覺困難大的科目就越是要努力拿下它,“啃的就是硬骨頭”。這與一般的“偏科”的意思截然相反。
七、感悟:
時間過得真快,兩年已過,我收獲很多,開心多,傷心過。在研究性學習這門課上,我更是領會頗多,一個小組(團隊),只有所有人都付出,才會成為好的團隊,一個再強的也強不過一群人要認真的觀察生活。只有平時多努力,學習方法正確,我的學習也會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巨大收獲。
—李進
轉眼間,和研究性學習這門課已經相識兩年了。對于這門課剛開始的陌生感也消失了。對于這門課的喜歡也隨著時間增加了。
在研究活動中我最開心的就是組員在一起討論問題,尤其是討論到最令人難忘的。當然其中也有令人不愉快的事,大家會因為種.種原因爭得面紅耳赤,有時不免鬧矛盾。也有一些組員不合作,這也是令人煩惱的。在活動中我學會了合作、團結。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增強了我學習的積極性,啟發了我的思路,讓我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我不在是沉默不語,而是開始思考問題,提出問題。是它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更進一步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培養了我們獨立自主的精神。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研究性學習這門課,給我們以后的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呂純慧
—王昌勇
我們所研究的課題,對我們來說有一點點的挑戰性。雖然課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討論的焦點和熱點,但在研究,調查,討論,制作等方面也讓我們吃盡了苦頭。在制作調查問卷時,要提什么問題也讓我們想了好久時間,各成員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與見解,但我們卻不知該采取哪一種,在散發調查問卷時,許多同學都抱著懶散,無所謂的態度,讓我們拜托半天才肯填寫。我想,或許每個人對這個問題都很敏感,很有壓力吧!
在這學期結束后,我接觸研究性學習也有一年半的時間了。隨著時間的飛逝,我對這門課的認識與了解也有了更深的印象。明白研究性學習是一個充滿知識,充滿探索,蘊涵著無盡寶藏的學科。
—牧園園
研究性學習,教會了我很多。如:團結認真,仔細的態度等。轉眼間,兩年已過,我的高中三年生活已過了一半,往事如云,我不想去追憶,我只想為我的研究性學習生活劃上圓滿的句號。投身到學習當中,研究性學習,一個很奇妙的課,不久的將來,它會更好的幫助我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完成自己的夢想。
—葛亮
時間過的可真快,轉眼間,我們小組的課題研究已接近尾聲。在這段時間里,我們小組的成員都積極配合,共同努力,終于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課題。為此,大家都很高興。同時,通過對這個課題的研究,我也看到了我們小組成員合作精神,明白了很多道理:合作是我們得以完成浩大工程的前提,是團體取得成功的基礎,是個人更快更好的發展途徑。這個過程本質上就是一個合作的過程。合作,是產生偉大力量的源泉。合作,讓我們創造出令人驚嘆的奇跡。我們合作所取得的成功,是團體的成功,是團體中每一個成員的驕傲,我們每個人都要有合作精神。人類需要合作,社會需要合作。那么,讓我們人類中的每一分子都積極參與合作中去吧。因為,合作是偉大力量之源。
課題題目:普通高中生物作業分層設計的實踐研究
由__老師申報的課題《普通高中生物作業分層設計的實踐研究》,經__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準,列為__市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批準號為?,F根據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和縣教研室對課題立項開題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提出本課題的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準備正式開展研究工作,請各位領導和專家予以審議指導。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義
(一)研究背景
1.校情、學情的分析
按照我校高中部在我縣中招錄取中的批次狀況和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們學校應該當之無愧的算作普通高中中的普通高中了。在別的學校不起眼甚至說瞧不上的學生,換作在我們學??赡芏家划敵蓪毩?。我們的學生普遍基礎比較薄弱,學習習慣有待培養,學習方法不夠科學,學習能力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學習成就感不強,自我效能感意識不強,學習中的求助意識缺失等現象普遍存在。
面對這樣的情況,學校也做了深入地思考,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比如,在高一新生軍訓期間,就把教材發給學生,讓學生提前翻一翻,看一看。組織相關學科教師走進教室,跟學生介紹學科學習的情況,給學生鼓舞士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我們把九月份看作新生心理調適月,學校組織迎新生的一系列活動,幫助他們進行心理調適,以使他們盡快地適應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做好適應高中學習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及學習方法的改進。我們一貫強調,現在大家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只要堅持按照老師說的去做,學習一定能上新臺階。正所謂:“今日事今日畢”,今天學習的問題今天處理完。不讓學習問題無限積累和放大?!罢f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痹O想的都是很美好的,但結果卻是很現實的。
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方式的轉變豈是一日之功。隨著學習任務的不斷增加,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也越來越多,不斷打壓著學生的士氣。再加上他們不能正確的歸因,有些學生甚至就認為自己不是這塊料,就把學習落下了??蛇@一落不得了,等什么時候悔悟過來了,再想趕上來,又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嘍。
這種消極的情緒會不斷蔓延、傳播,傳染給周邊的學生,甚至會傳染給教師。時間一長,有的教師,就給學生磨的,沒脾氣了,也沒斗志了。有一些老教師,憑著自己的經驗,就斷定這個學生不行了沒希望,也不管不問他了。我們知道心理學上,有一個叫做“皮革馬利翁效應”的現象,即教師的期望或明或暗地傳送給學生,會使學生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這樣一來,學生自己便更自暴自棄了,如此下去,就會走向惡性循環,嚴重影響教學工作的持續有效開展。
2.作業情況分析
長期以來,學校結合縣局開展了幾屆崗位業務大練兵活動,常抓狠抓教學常規管理,加強各教學環節的檢查落實情況,成效顯著,努力打造高效課堂的想法堅定不移。但有一個問題始終未得到很好的解決,那就是我們給學生使用的作業或者說練習,一直以統一訂購的同步作業為主。經過多年的使用,我們一致認為,對我們學校的學生不大適用,難度較大。教師講解也沒有針對性,容易的一點就過,把那些相對難一些的題反復講,那些我們心目中的“好生”才勉強領會,大多數學生簡直就在聽天書。這樣的課堂教學最終效果可想而知。
我們知道練習作為教學過程五個環節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的重要性,尤其對于理科的學習更甚。練習是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思維訓練的重要方法。我們曾經也鼓勵學生自己去書店選購一些練習。盡管市面上的輔導資料十分豐富,但真正適合我們學生的真的很少。有的學生買了一本,卻也很少看。
總之,普通高中教學課業繁重,學生課外時間被大量的作業占據。而且很多都是機械的、重復的作業。導致學生厭學怕做怕聽,作業抄襲成為常態,學業成就低下,嚴重打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甚可以說摧殘學生的身心健康,一些學生在緊張、壓抑的心理狀態中,缺乏自信心和進取心,漸漸地,受不了的輟學了。堅持坐下來的,還有一部分要為全縣高二學業水平考試墊底,每年都有一些學生無法順利學業達標。
(二)目的和意義
本課題緊密聯系學校、教師、學生實際情況,圍繞所遇到的真實教學問題而開展實踐研究,遵從以校為本、以人為本、師生共同發展的原則,堅持務求實效、從小處著手,認真研究和解決具體實際問題。教師在實踐中主動反思,從局部入手,從當前入手,研究實際問題,提出課題。在困惑中學習,在迷茫時合作,開展課題研究,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具體實際問題。
1.通過作業分層的設計研究,教師在備課環節要加大備作業環節的份量,促進教師有效備課、有效上課。
2.對作業布置從關注量、關注批改次數到關注作業目的、關注作業質量的轉變,讓學生有效的、及時的鞏固知識。通過作業分層的設計,讓學生根據自己情況選擇自己能吃下的、愛吃的“餡”,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3.通過作業分層的實踐研究,促成教師的教育教學的有效性,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4.研究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學生學習畏難情緒減弱,學習進取心增強,學業成就提高,最終必將反映在學業考試達標情況上。
通過作業分層設計實踐與研究,有針對性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作業,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充分滿足學生的個別需求,從而提高學生的有效的學習參與度,進而促成學困生順利學業達標的同時,亦不至挫傷優等生的進取心,給予我們的。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 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社區服務、勞動技術教育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
一、問題的提出
1.背景
經濟的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的臨近,對創造性人才,對勞動者的創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緊迫要求。第三次“全教會”著眼于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的高度,明確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睂W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受諸多因素制約,課程改革可以視為舉措之一。各門課程的實施都應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宏觀背景。
教育界內部對課程改革的探討始終是教育改革的一個熱點。我國的課程建設曾受到國際課程整合理論的兒童中心(杜威)、結構中心(布魯納)和人本主義的認知--情意整合論等流派的影響,20世紀90年代經過廣泛的實踐,確立了三大板塊課程,即: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盡管這三個板塊的劃分在邏輯上還顯得不夠清晰,但它在實際運作中卻是簡便易行的。另一種劃分是按課程設置權限分為:國家課程十地方課程十校本課程三個板塊。這兩種劃分課程的表述,都是從課程外在的、外顯的屬性來進行的。90年代末,人們愈加重視在課程的內涵上進行挖掘,提出應注重課程三性,即:基礎性、拓展性、研究性。以課程改革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實踐為基礎,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出現可以說是應運而生,這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中觀背景。
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課程改革中較為活躍的一塊園地。多樣的校本課程,如培養興趣愛好和發展個性特長的,以及品德類、心理類、科技類、人文類、休閑類等。校本課程的深度開發向何處去?研究性學習課程確是一個理性的價值方向,這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微觀背景。
2.為什么要提出研究性學習
(1)實施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重要的著眼點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提高、行為習慣的養成,歸根到底是學生學習的結果。所以,學校教育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是要讓我們的學生形成怎樣的學習方式。在原有教育、教學條件下,許多學生的學習偏重于機械記憶、淺層理解和簡單應用,僅僅立足于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知識傳輸。這種學習方式十分不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針對這一狀況,當前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是通過教學目標、內容和途徑方法調整,幫助學生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在開展有效的接受學習的同時,形成一種對知識進行主動探求,并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主動積極的學習方式。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起了組織、指導作用,在時間安排上更多的是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活動。這樣的教學活動顯然與被動接受教師知識傳輸的學習方式不同,對于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也較為有利。
(2)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的掌握和運用,需要依托相應的課程載體。
只要教學處理得當,原有的課程內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展開。我們的許多優秀教師,正是在原先的學科課程教學中,既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在各科教學中重視學生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養,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而且,如果能在各科教學中都做到既打好基礎,又培養創新精神,那是教學上的很高境界。但是,從目前情況看,更廣泛做到這一點還有困難。
第一,相當一部分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形成定勢,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條件變化不大的情況下,要實現教學行為方式的重大轉變從而指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需要有一個較長過程。
第二,基礎性課程的教學中,如何處理好“打基礎”(進行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與培養探究能力、創新精神的關系,對于大多數教師來說,都是一個有待解決的新課題。
因而,如果能開發出一種新的課程類型,它的實施主要地采取研究性學習方式,那么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改變,就會比較容易實現。
(3)原有的活動課實踐的發展需要新的生長點。
近年來,活動課作為一種與學科課程相區別又相補充的課程類型,在學校教育中廣泛實施,為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拓展了極其重要的陣地?;顒诱n的內容和形式豐富多樣,很受學生歡迎。但是在實踐中,已有的活動課較多的還是著眼于學科教學內容的深化與拓展的知識類活動課,著眼于培養生活、職業技能和動手能力的技藝類活動課,著眼于陶治性情、健體強身的文體類活動課等。普通高中的活動課相比,它應提高在何處?如何實現活動課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上的獨特的作用?這些都是有待于解決的問題。綜合實踐活動板塊中研究性學習的設置,為高中階段活動課實踐的發展和水平的提升,找到了一個新的生長點。
(4)每一個高中生都具有發展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很大潛能。
以前也有不少科技小組,學生們在指導教師引導下,開展研究探索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這些小組往往只有少數成績優秀的學生能夠參加。我們能否為全體同學提供這種開放性研究活動的機會?已有的實踐經驗表明,每個高中生都具有充分的發展潛能,學習成績差的同學探索欲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見得就比別人差。
(5)各地學校都有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可能性。
各地學校的內、外部條件雖然有較大的差異,但都具有可供開發、利用的教育資源,學生也都能從本地實際出發,尋找到他們感興趣和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越是困難的地區,對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的需求越是迫切。
(6)有助于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
3.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關鍵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要求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也必須發生轉變。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將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在參與指導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吸納新知識,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并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當前,受傳統學科教學目標、內容、時間和教學方式的局限,在學科教學中普遍地實施研究性學習尚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項特別設立的教學活動作為必修課納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將會逐步推進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并從制度上保障這一活動的深化,滿足學生在開放性的現實情境中主動探索研究、獲得親身體驗、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是師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學習過程,是師生圍繞著解決問題共同完成研究內容的確定、方法的選擇以及為解決問題相互合作和交流的過程。
1.開放性
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立足于研究、解決學生關注的一些社會問題或其他問題,涉及的范圍很廣泛。它可能是某學科的,也可能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實踐方法,也可能偏重于理論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題下,由于個人興趣、經驗和研究活動的需要不同,研究視角的確定、研究目標的定位、切人口的選擇、研究過程的設計、研究方法、手段的運用以及結果的表達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為學習者、指導者發揮個性特長和才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而形成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
“研究型”課程,要求學生在確定課題后,通過媒體、網絡、書刊等渠道,收集信息,加以篩選,開展社會調研,選用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結論,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它的最大特點是教學的開放性。
(1)教學內容是開放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題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為研究課題。
(2)教學空間是開放的。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強調活動、體驗的作用。學習地點不再限于教室、實驗室和圖書館,要走出校門進行社會實踐;實地勘察取證、走訪專家、收集信息等等。
(3)學習方法、思維方式是開放的。針對不同目標,選擇與之適應的學習形式,如問題探討、課題設計、實驗操作、社會調查等。要綜合運用多門學科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思維方式從平面到立體,從單一到多元,從靜態發展到動態,從被動發展到主動,從封閉到開放。
(4)收集信息的渠道是開放的。不是單純從課本和參考書獲取信息,而是從講座、因特網、媒體、人際交流等各種渠道收集信息。
(5)師生關系是開放的。學生在研究中始終處于主動的地位,教師扮演著知道者、合作者、服務者的角色。提倡師生的辯論,鼓勵學生敢于否定。
2.探究性
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習的內容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的研究課題:學習的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敏銳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探求結論的自主學習的過程。因此,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不宜由教師指定某個材料讓學生理解、記憶,而應引導、歸納、呈現一些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由展示一個案例、介紹某些背景或創設一種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梢宰越處熖岢?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結論。
3.實踐性
研究位學習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系,特別關注環境問題、現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性活動。同時研究性學習的設計與實施應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條件和可能。
三、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1.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定位
(1)培養收集和處理的信息能力。
從認知心理學信息加工理論的角度看,學生開展學習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信息處理的過程。與以記憶、理解為目標的一般學習方式相比,研究性學習過程圍繞著一個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展開,以解決問題和表達、交流為結束。就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而言,需要培養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提出解決問題設想的能力,收集資料的能力,分析資料和得出結論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其中,在一個開放性環境中學生自主、主動懼和加工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是個關鍵。
(2)發展創新精神,獲得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積極體驗。
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也是情感活動的過程。一般而言,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所獲得的成果,絕大多數只能是在自己或周圍同學現有基礎上的創新,還不大可能達到科學發現水平。研究性學習通過讓學生自主參與、積極參與類似于科學家探索的活動,獲得體驗,逐步形成一種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
(3)學會溝通與合作。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都是人們合作探索的結果,社會的人文精神弘揚也把樂于合作、善于合作作為重要的基石。但是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的機會并不多,且較多停留在口頭引導鼓勵的層面,弄得不好,很多還是說教。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正是一個人際溝通與合作的過程,為了完成研究任務,一般都離不開課題組內的合作以及與課程組外人士(如指導教師、社會力量、研究對象)的溝通合作。所以,研究性學習也把學會合作作為重要的目標。
(4)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創新精神培養只有同科學態度、科學道德的培養統一起來,才會真正形成對社會、對個人發展有價值的結果。已有的實踐告訴我們,同學們參與課題研究是饒有興趣的,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幾乎都會碰到各種問題和困難。學生要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從實際出發,通過認真踏實的探究,求得結論的獲得,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
(5)發展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聯系社會實際開展研究活動,為學生的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創造性和認知能力,而且還要學會關心社會的進步、祖國的前途、人類的命運、經濟的發展、環境的保護,爭取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
(6)激活各種學習中的知識儲存,嘗試相關知識的綜合運用。
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了多門學科的知識積累,為他們今后的發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礎。但是,如果讓這些知識長期處在相互分割和備用的狀況之中,它們就會被遺忘,就會逐漸推動可能發揮的效用。研究性學生的重要目標是在綜合運用中提高各科知識的價值。
從研究性學習的上述目標看,它對于實施以德育為核心、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對于學生從事各門各學科的學習、打好基礎、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培養積極性都是大有好處的。
2.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1)獲取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研究性學習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于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產生積極情感,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欲望。
(2)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研究位學習通常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并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圍繞研究主題主動收集、加工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研究性學習,要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學會整理與歸納信息,學會判斷和識別信息的價值,并恰當的利用信息,以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學會分享與合作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研究位學習的開展將努力創設有利于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
(5)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認真、踏實的探究,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磨練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6)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社會實踐和調查研究,學生要深入了解科學對于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意義與價值,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關注人類與環境和諧發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3.研究性學習與高效的學習
“后工業社會”將會給教育提出什么要求?現在有兩條思路:一條思路是“高效的學習”。這條思路的基本假設是:運用先進的學習方法,可以充分開發人的學習潛能,學習方式的革命將成倍,甚至十倍、百倍地提高人的學習速度。因此,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應該特點重視學習方法的學習,包括各種快速閱讀法、記憶法、思維技巧以及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另一種思路是“研究性學習”。這條思路的基本觀點是:培養人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是信息時代學校教育的核心,而創造能力培養的關鍵是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因此,應該提供研究性的學習,即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
上述兩種思路對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作出了各自的解釋,但從兩種學習方式所蘊含的教育理念及其教學實踐來看,二者之間卻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所謂高效的學習,十分重視學習方法的學習,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習的效率。它強調“授人以漁”,但實際上并不關心打到的是什么“魚”。高效的學習所追求的,首先是掌握知識的量而不是質。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工業時代注重單位時間效率的觀念。
與高效的學習相比,研究性學習更關心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研究性學習也講求方法,但它較少強調學習知識的技能和方法,而更關注培養思維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關鍵是能否對所學知識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換句話說,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結果。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習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概念的學習,通過概念來了解事物的性質;二是規則的學習,懂得概念與概念之間的聯系;三是問題解決的學習,即運用概念和規則來解決實際問題。研究性學習主要是第三層次的學習,其目的是發展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它與一般的知識、技能學習的根本區別。
研究性學習與高效的學習并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但從學校教育的時代特征來看,研究性學習無疑應該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在當前我國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中小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更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未來的教學組織形式將是研究性學習加上個別化的集體教學,并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中教學形式的主要特征。
四、研究性學習的心理學基礎
研究性學習觀是建立在現代學習理論基礎上的科學學習觀,學習過程是積極的有意義學習過程。
從學生生理心理特點來看,學生有探究和創造的潛能,研究性學習本身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以及求知欲。
研究性學習重視運用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策略,尊重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
研究性學習關注知識表征,認知結構的發展及問題解決。
研究性學習不僅在于獲得問題解決的結果,更注重學習創造性與主體性人格培養,并以此作為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目的。
1.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相結合的模式
布魯納發展發現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模式已形成了一種發現式教學方法群;奧蘇貝爾用有意義學習的觀點巧妙地結合了學習過程中的發現與接受。發現學習和接受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模式,與研究性學習觀是相一致的。
2.研究性學習的建構主義模式
建構主義由皮亞杰的結構的觀點發展而來。研究性學習的建構主義學習模式,把研究性學習分為三個階段,即沖突階段、建構階段和應用階段。研究性學習的建構主義學習模式,重視學生在知識內化過程中探索研究的作用,重視教學過程中有關問題情景的創設,重視知識結構的更新,因而在學科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3.研究性學習的問題解決模式
研究性學習的問題解決模式建立在認知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問題解決模式認為研究性學習即是對學習問題的解決過程,學生是主動的信息加工者,問題解決是對問題空間的搜索。因此,研究性學習過程有這樣三個基本特征:目的指向性。學生學習是有目的的過程,最終要達到某個終結狀態;認知操作。學生的學習依賴于一定的學習與思維策略,并依此來進行一系列的認知操作;操作序列。學習活動包括一系列的心理過程和系列。
研究性學習的問題解決模式把學習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問題表征階段;策略選擇階段;反思結果階段。
研究性學習的問題解決模式,實際上把學習過程與科學研究過程相比較,認為學習方法與科學研究方法具有相似之處。近年來這一學習模式倍受關注。
4.研究性學習的創造性模式
研究性學習的創造模式,強調了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這樣一些過程。問題情景的探索過程。智力與思維方式的弘揚過程。元認知監控過程。
創造性學習模式已被廣泛地應用于數學、自然、音樂等學科教學中,這種學習模式不僅有利于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而且有利于學生的人格發展,有利于貫徹研究性學習觀,因而是一種具有生命力的學習模式。
研究性學習是廣義的問題解決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三個層次的學習過程:問題解決的知識表征過程;問題解決的認知過程;創造性解決問題過程。
研究性學習模式在形式上具有各自的特色,但從心理結構來分析,均應包括以上所論及的心理結構。
五、研究性學習的內容
1.開放性是研究性學習內容選擇上的主要特點
第一,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所涉及的面可以相當廣泛,既可以是屬于傳統學科的,也可以是屬于新興學科的;既可以是科學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方面的;既可以是單科性的,也可以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既可以偏重于社會實踐的,又可以偏重于文獻研究或思辨的。
第二,在同一主題下,研究視角的定位、研究目標的確定、切入口的選擇、過程的設計、方法手段的運用以及結果的表達等,均有相當大的靈活度,留有展示學習者、指導者個性特長和發揮才能的足夠空間。
2.問題性是研究性學習內容呈現的主要方式
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指導者通常不是提供一篇教材,讓學生理解、記憶,而是呈現一個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專題或課題)。這個問題可以由展示一個案例、介紹某些背景或創設一種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
(3)實踐性,即在學習間接經驗的同時,提供學習直接經驗并在探究實踐中獲得積極情感體驗的途徑與機會。
4.研究性學習的層次差異性
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是有層次差異和類型區別的,因而在目標定位上可以各有側重,在內容選擇上所體現的特點上也可以有所不同。有的專題所涉及的內容綜合程度高、與社會生活實際聯系緊,有的則可能較偏向于單科性、學術性。另外,教師在日常的各科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主動探究,解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研究性學習的性質,對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5.研究性學習的重點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重點即為素質教育的重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中學生而言,創新更多的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探索精神,發現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強烈愿望以及運用已有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是有層次的,這里所討論的創新不同于科學家和藝術家的創新。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重要任務就是要通過本課程的實施對學生加以教育和影響。立足于學生的發展,體現主體性,發展學生豐富的個性;具有針對性,適應不同年齡學生的水平和需要;具有時代特色,能夠及時反映人類最新文明成果;為學生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最大的空間。目的是使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能夠善于發現和認識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蘊含的基本規律,并具備相應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質基礎。研究性學習課程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出發,一方面應組織學生動口、動手、動腦,搞小發明、小制作,開展思維訓練,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為學生的成才提供一個有利于學生創新和實踐的"土壤"及良好的氛圍,從而提升學生對自身的價值追求。
6.研究性學習內容的選擇和設計
(1)因地制宜,發掘資源。選擇研究性學習的內容,要注意把對文獻資料的利用和對現實生活中"活"資料的利用結合起來c要引導學生充分關注當地自然環繞、人文環繞以及現實的生產、生活,關注其賴以生存與發展的鄉土和自己的生活環境,從中發現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把學生身邊的事作為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有助于提高各地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可行性,有利于培養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以及社會責任感,有利于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保持較強的探索動機和創造欲望。
(2)重視資料積累,提供共享機會。學習內容的開放性為學生的主動探究、自主參與和師生合作探求新知識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師生在研究位學習中所獲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體驗和取得的成果,對虧本人和他人,對于以后的各屆學生,都具有寶貴的啟示、借鑒作用。將這些資料積累起來,成為廣大師生共享并能加以利用的學習資源,是學校進行研究性學習課程建設的重要途徑。
(3)適應差異,發揮優勢。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學校和不同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在內容和方法上是有層次差異和類型區別的,因而在學習目標的確定上可以各有側重,在內容選擇上可以各有特點。學校應根據自身的傳統優勢和校內外教育資源的狀況,形成有地區和學校特點的研究性學習內容,同時為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具體條件,自主選擇研究課題留有足夠的余地。另外,教師要在日常的各科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主動探究,解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研究性學習的價值與性質,對于提高學科教學水平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
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點,教育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師生互動的形式都要發生較大變化。
(一)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類型
1.依據研究內容的不同,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主要可以區分為兩大類,課題研究類和項目(活動)設計類。
課題研究以認識和解決某一問題為主要目的,具體包括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等類型。
項目(活動)設計以解決一個比較復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會性活動的設計和科技類項目的設計兩種類型。前者如一次環境保護活動的策劃,后者如某一設備、設施的制作、建設或改造的設計等。
一項專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可以屬于一種類型,也可以包括多種研究類型。綜合性較強的專題,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內容,需要運用多種耕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參加者之間的分工協作。
2.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類型: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
(1)小組合作研究是經常采用的組織形式,學生一般由3-6人組成課題組,聘請有一定專長的成人(如本校教師、校外人士等)為指導教師。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各有獨立的任務,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長,協作互補。
(2)個人獨立研究可以采用"開放式長作業"形式,即先由教師向全班學生布置研究性學習任務,可以提出一個綜合性的研究專題,也可以不確定范圍,由每個學生自定具體題目,并各自相對獨立地開展研究活動,用幾個月至半年時間完成研究性學習作業。
(3)采用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的形式。全班同學需要圍繞同一個研究主題,各自搜集資料、開展探究活動、取得結論或形成觀點。再通過全班集體討論或辯論,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動同學們在各自原有基礎上深化研究,之后或進入第二輪研討,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論文。
(二)研究性學習實施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般可分三個階段: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表達交流階段。在學習進行的過程中這三個階段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進的。
1.進入問題情境階段
本階段要求師生共同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一般可以開設講座、組織參觀訪問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識的鋪墊,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然后經過討論,提出核心問題,誘發學生探究的動機。在此基礎上確定研究范圍或研究題目。
同時,教師應幫助學生通過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有關研究題目的知識水平,該題目中隱含的爭議性的問題,使學生從多個角度認識、'分析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組,共同討論和確定具體的研究方案,包括確定合適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獲得的信息、準備調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動和可能得到的結果。在此過程中,學生要反思所確定的研究問題是否合適,是否需要改變問題。
2.實踐體驗階段
(1)搜集和分析信息資料。學生應了解和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掌握訪談、上網、查閱書刊雜志、問卷等獲取資料的方式,并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要學會判斷信息資料的真偽、優劣,識別對本課題研究具有重要關聯的有價值的資料,淘汰邊緣資料;學會有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得出相應的結論。這時要反思所得結論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問題,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獲取證據以支持所得結論。
(2)調查研究。學生應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獲取調查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應如實記載調查中所獲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記錄實踐過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種形式的"作品",同時要學會從各種調研結果、實驗、信息資料中歸納出解決問題的重要思路或觀點,并反思是否獲得足以支持研究結論的證據,是否還存在其他解釋的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內或個人之間充分交流,學會認識客觀事物,認真對待他人意見和建議,正確地認識自我,并逐步豐富個人的研究成果,培養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
3.表達和交流階段
在這一階段,學生要將取得的收獲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形成書面材料和口頭報告材料。成果的表達方式要提倡多樣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寫實驗報告、調查報告以外,還可以采取開辯論會、研討會、搞展板、出墻報、編刊物(包括電子刊物)等方式,同時,還應要求學生以口頭報告的方式向全班發表,或通過指導老師主持的答辯。
學生通過交流、研討與同學們分享成呆,這是研究性學習不可缺少的環節。在交流、研討中,學生要學會欣賞和發現他人的優點,學會理解和寬容,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辯證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辯。
(三)研究性學習實施中的教師指導
研究性學習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把學生作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的主體,并注意轉變自己的指導方式。
1.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老師應成為學生的研究信息交匯的樞紐,成為交流的組織者和建議者。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并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指導切忌將學生研究引向已有的結論,而是提供信息、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新。
2.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必須通過多種方式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關心、理解和參與,與學生一起開發對實施研究性學習有價值的校內外教育資源,為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
3.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后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
4.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和班級實施研究性學習的不同目標和主客觀條件,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進行重點的指導,如著重指導資料收集工作,或指導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指導學生如何形成結論等等。
(四)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實施
1.研究性學習具體實施的一般要求
與其他類型的學習方式相比,研究性學習重在學習過程而非研究的結果;重在知識技能的應用,而非掌握知識的數量;重在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獲得感悟和體驗,而非一般地接受別人傳授的經驗;重在全員參與,而非只關注少數尖子學生競賽得獎。
2.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
在綜合實踐活動板塊進行的研究性學習,采取組成課題組以小組合作形式展開學習探究活動的較多。課題組一般由3-6人組成,學生自己推選研究和組織能力較強的同學為組長,聘請有一定專長的成人(如本校教師、校外人士等)為指導教師。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有分有合,各展所長,協作互補。也可以采取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研討相結合的辦法。
3.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一般程序
(1)開設科普講座,參觀訪問。目的是作好背景知識的鋪墊,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存,提供選題范圍,誘發探究動機。
(2)指導選題。研究課題可以由教師指出,也可以由學生提出。較多的是通過師生合作,最后確定題目。與學生生活直接關聯的切入口小的課題較受歡迎且易實施。
(3)組織課題組,制訂研究計劃。課題組多采用學生自由組合,教師適當調節的做法。研究計劃中要有對目標的清晰表述,研究的具體方法和工作程序的設計??梢越M織由教師參加或師生共同參加的評審組對學生設計的研究方案進行論證。課題組聘請本校教師或校外專業人員擔任課題指導者,對于課題研究的順利展開會起到有益的作用。
(4)實施研究。學校要給予一定的時間保證,創造必要的物質條件,并對學生進行操作方法的指導和如何利用社會資源的指導。學生要作好比較詳細的工作記錄,并隨時記下自己的感受、體會。課題組應積極主動地爭取校外力量的幫助。
(5)處理結果,撰寫報告。研究結果的表達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同時教師又要引導學生學會整理資料、加工處理信息,學會以恰當的方式表達研究結果。
(6)組織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討。通過交流研討分享成果,進行思維碰撞,使認識和情感得到提升,這是整個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必要組成部分。
依據不同的目標定位和主客觀條件,主題研究學習的實施也可以有不同的切入口和操作特點。實踐中,有的項目過程完整、操作規范;有的則可以截取過程中的某一環節,或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著重做資料收集工作,或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根據教師所提供的材料,篩選、整理,形成結論等等。
(五)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教師應充分注意其下述特點:
(1)實踐性。放手讓學生親自去做,鼓勵并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國際教育界近年流行三句話:你聽來的就會很快忘掉,你看見的就能記住,你做了的就能學會。
(2)開放性。不要設定所謂"答案",努力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求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
(3)創造性。引導學生獨創,把新穎、獨到作為評價的重要指標。
(4)自主性。提供盡可能多的項目供選擇,建立"課題超市",使學生充滿熱情地、興趣盎然地投入研究性學習。
(5)過程性。淡化結論的正與誤,允許結論的多元化,主要看過程。
(6)互動性。提倡多重互動,如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他人(指校外的人士)之間的互動?;拥氖侄慰梢允钦f話的、書面的、現代信息技術的?;邮且环N交流、碰撞過程,也常常是產生思想火花的過程。
(六)研究性學習的師資問題
(1)挖掘現有師資的潛力。長期的"應試教育"和教師的"從一而終",埋沒了教師的才能,抑制了教師的特長和創造性。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際上也是給了教師一個展示才華、發揮特長、自我實現的機會。教師中蘊藏著極大的研究性學習課程的資源,如何開發,這是擺在學校領導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2)青年教師的培訓。以往的教師培訓,無非是學歷文憑教育或教材教法講座或現代教育技術指導,基本是圍繞教師的學科教學進行的??梢灶A計:研究性學習課程指導教師的培訓不久將提上師資培訓的重要議程。青年教師的培訓,應實現兩個基本目標,其一,具備初步科學研究的能力,掌握科學研究一般的通常的方法和步驟;其二,能對l?2門研究性學習課程進行較有成效的指導。這方面師資培養、培訓的力度將直接關系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際水平。
(3)建立一支專兼職指導教師隊伍。結合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內容,在社區內聘請一些學有專長的人士,以某種組織形式,建立一支隊伍,為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設提供師資保障。
(七)管理及體系
對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管理,主要應解決好以下三個問題:(1)形成新的辦學理念,辦出學校特色。(2)資源開發。學校資源和社區資源的開發;教師資源和教材資源的開發。(3)評價機制。通過科學的評價,促進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健康發展。
研究性學習課程是校本課程,也是學校特色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應形成各學校自己的課程體系,且不斷地豐富和完善。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具體課型可分為以下四種:社會專題調查型、社會角色實踐型、校內情景活動型、小組課題研討型。
七.小組合作---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
1.小組合作形式是一種積極有效的學習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于70年代率先興起于美國,并且已被廣泛應用于中小學教學實踐。它的 產生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它將社會心理學的合作原理納入教學之中,強調人際交往對于認知發展的促進功能?;咀龇ㄊ菍⑷鄬W生依其學業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性別乃至社會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異質學習小組(每組3-6人),創設一種只有小組成功小組成員才能達到個人目標的情境,小組合作學習將班級授課制條件下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學效率,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促進了學生心理品質發展和社會技能的進步。
2.小組合作形式對于研究性學習的意義
(1)更適宜于讓學生獲得從事科學研究的體驗和技能 當今時代科學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體研究。開展研究性學習目的就在于讓中小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學會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就要求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科研工作者開展科研的情境和途徑。以小組合作形式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在合作學習小組中,通過與同伴的共同努力,提出問題、確定目標、制訂方案、收集信息資料并進行分析處理、尋找問題的答案或結論,為學生獲得科學研究的相關體驗提供了基礎。
(2)更有利于研究性學習的認知、情感和技能目標的均衡達成 小組合作學習是同學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交流知識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相互溝通情感的過程;也滿足了每個學生“影響力”和“歸屬”方面的情感要求。小組合作開展研究性學習,不僅使學生“學會”、“會學”,而且使學生“樂學”、“好學”。
(3)有利于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研究性學習,開發每一位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教學效率。每個學生在課題小組中擔當一部分研究任務,隨著研究的深入,參與程度的提高,自身的潛能得到發揮,獲得了新知識,提高了研究、創新能力。
(4)學生的主體地位更為突出 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始終擁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夠對學習過程自我設計、自我控制、而教師對學習過程的干預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
(5)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社會合作精神和與人交往能力 在研究性學習中,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基本組織形式貫穿學習過程始終。課題研究的成敗,往往取決于小組成員間合作的好壞。為了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對于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鍛煉的機會。
3.研究性學習小組合作的實施方式
(1)開放式?;臼剑哼@類組織方式的特點是,各組研究題目完全由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主選擇決定,小組研究課題互不重復,其成果豐富多樣,選題領域廣泛,學生同社會的聯系面比較寬。變式:每一個研究題目至少有二個小組各自獨立地開展研究。便于形成“組間競爭、組內合作”的良性機制。
(2)半開放式?;臼剑焊餍〗M研究的主題相同但具體題目互不相同。特點是,學生必須在統一的主題范圍內,自主選擇研究題目。變式:與基本式的區別就在于小組研究的題目可以重復,每個題目都有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小組獨立開展合作研究。
(3)集中式?;臼剑河扇w同學討論或師生共同交流,最后確定一個引起廣泛興趣的研究題目,作為唯一的研究題目,各合作學習小組獨立開展研究。這種組織方式研究的視角、方法、過程及至結果各不相同,差異性大,“組間競爭“可能比較激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各小組課余收集大量有關資料,各組在課堂上展開討論、交流研究結果。
4.研究性學習中小組合作形式的評價
小組合作研究性學習的評價的特征是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對過 程的評價;對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對小組集體的評價。評價必須把“小組合作表現”列為評價的主要指標之一。
八.研究性學習的評價
評價是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充分關注學習態度,重視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重視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
1.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價值取向
更重視過程。諸如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知識整理與綜合、信息資料的收集、處理和判斷等。重視的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等。
更重視應用。研究性學習評價強調的是學生在問題提出和解決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 識,既促進學生對知識價值的反思,又加深知識內涵理解和掌握,形成知識的網絡和結構。重視的是學生主動探求、創新勇氣和能力綜合等在更高層次的發展。
更重視體驗。包括使命感、責任感、自信心、進取心、意志、毅力、氣質等精神自我認 識和自我教育的發展。
更重視全員參與。研究性學習的價值取向強調每個學生都有充分學習的潛能,為他們進 行不同層次的研究性學習提供了可能性,也為個別化的評價方式創造了條件。
2.研究性學習評價的一般原則
研究性學習學習的過程,強調對知識技能的應用,強調學生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并獲得感情和體驗,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新的氛圍。
3.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特點
(1)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者可以是教師或教師小組,可以是學生個人或學生小組;可以是家長,也可以是與開展項目內容相關的企業、社區或有關部門等等。至于有的學生成果獲獎或在報刊上公開發表,則意味著媒體也扮演了評價的角色。
一是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態度。它可以通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來判斷,如是否認真參加每一次課題組活動,是否認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擔的任務,是否做好資料積累和分析處理工作,是否主動提出研究和工作設想、建議,能否與他人合作,采納他人的意見等。
二是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這主要通過學生的自我陳述以及小組討論記錄、活動開展過程的記錄等來反映,也可通過行為表現和學習的結果反映出來。
運用有關方法、技能的水平進行評價,如查閱和篩選資料,對資料歸類和統計分析,使用新技術,對研究結果的表達與交流等。
四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要考察學生在一項研究活動中從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所顯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過活動前后的比較和幾次活動的比較來評價其發展狀態。
五是學生的學習結果。研究性學習結果的形式多樣,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論文、一份調查報告、一件模型、一塊展板、一場主題演講、一次口頭報告、一本研究筆記,也可以是一項活動設計的方案。教師需要靈活掌握評價標準。
(3)評價手段、方法的多樣。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可以采取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對小組的評價與對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等做法。
4.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實施
(1)評價要貫穿于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操作時可以重點從三個環節,即開題評價、中期評價和結題評價著手。
開題評價要關注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設想的意識和能力,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進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中期評價主要是檢查研究計劃的實施情況,研究中資料積累情況,以及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難和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情況等。對評價結果要及時反饋,對于在研究中學生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要通過教師指點、學生小組內部討論、學生小組間交流、尋求校外幫助等方式予以解決。
結題評價主要對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全過程的情況、體驗情況、資料積累情況、結題情況、研究結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進行評價。
(2)評價的具體方案可以由指導教師提出,也可以在師生協商的基礎上提出。鼓勵由學生個人或學生小組自己設計評價方案,對自己的研究情況加以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
(3)研究性學習評價既要考慮學生參與活動、達成研究性學習目標的一般情況,又要關注學生在某一些方面的特別收獲,顧及學生的個別差異。要使認真參加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學生普遍獲得成功的體驗,也要讓研究上卓有成效的少數優秀學生脫穎而出。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既要著眼于對整個小組的評價,又要注意到個人在課題研究中所承擔的角色、發揮的具體作用及進步的幅度。
5.評價的信息收集問題
(1)信息的來源
研究型課程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信息,主要地是由學生主動收集和提供。在研究活動的 全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信息,其中有文字的,有行為的,有靜態的成果,有動態的實踐,有外在的形象,有內在的體驗,有物質形態的,有精神狀態的等等。指導學生系統地收集這些信息,不僅是對學生研究性學習進行價值判斷的需要,是有效發揮評價的診斷、導向、激勵等功能的需要,也是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
現在的中小學教學中除了學生的測驗考試分數外,幾乎沒有什么規范化的收集與學生學習表現的方法。
(2)信息的處理
簡明、直觀、具有診斷性,是研究性學習評價結果的理想模式。
研究性學習的態度、能力、成果等部分中的多指標無法直接計數或工具測量,大多需采用評定的方法。評定結果的表述方法主要有語言描述、等級評定、程度定位等。這對指導老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
答辯是評價結果目前被普遍采用的一種方式。評審教師或相關專家在查閱了學生的相關信息材料后,作出直覺判斷,然后再倒算出各具體指標的得分或等第。同時,在評審的答辯中,教師或相關專家對學生某一方面價值、意義、或某一方面不足,能夠直接與學生進行討論,這種經驗直覺判斷及師生互動評價,是研究性學習比較適用的評價方式。
6.評價結果表示問題
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結果表示應該是多形式的,且強調用實質性評述對學生研究性學習作結果處理,可以比較實在、有針對性地發揮評價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診斷、鑒別、導向、激勵等評價功效。這也是90年代以來,教育評價改革和發展的一個新趨勢,即以動態的評價結果處理替代靜態的一次性評價。
7.重視三個環節的評價
研究性學習的評價也要體現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重全員參與的一般要求,要體現形成性評價的特點,評價要和指導緊密結合。
重視三個環節的評價:
一是開題階段的評價與指導。這一階段主要評價課題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
二是中期檢查與指導。如果是全校性或全年級性有多個課題組分別進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周期較長(如一個學期),那末在期中應有中期檢查、交流、匯報制度,引入適度的組間競賽及相互啟發幫助。教師對有困難的課題組要及時指點,或要求各課題組至少在中期主動向指導教師請教一次。
三是結題時的評價。既要看最后的論文、研究報告,也要看其他的材料。
學生課題組在結題時一般需要遞交五個方面的材料:開題報告(或研究計劃,應反映為什么要提出該課題和打算怎樣實施這個課題兩方面的內容);每次課題研究活動的記錄;課題研究中所懼的資料,包括原始資料(如調查、測試數據、實驗數據)、處理過的資料、參考文獻及出處等;最后的總結性成果;具體反映每一成員參與研究的感受、體會的小結。
九、研究性學習的管理
研究性學習是普通高中必修課,全體學生必須參與。研究性學習作為主要由學校自主開展的課程有許多新的特點,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切實加強對實踐的研究和指導,結合本地、本校實際努力開拓、創新,形成有效、可行的經驗。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物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課題題目:普通高中生物作業分層設計的實踐研究
由xx老師申報的課題《普通高中生物作業分層設計的實踐研究》,經xx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準,列為xx市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批準號為?,F根據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和縣教研室對課題立項開題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提出本課題的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準備正式開展研究工作,請各位領導和專家予以審議指導。
(一)研究背景
1、校情、學情的分析
按照我校高中部在我縣中招錄取中的批次狀況和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們學校應該當之無愧的算作普通高中中的普通高中了。
在別的學校不起眼甚至說瞧不上的學生,換作在我們學??赡芏家划敵蓪毩?。
我們的學生普遍基礎比較薄弱,學習習慣有待培養,學習方法不夠科學,學習能力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學習成就感不強,自我效能感意識不強,學習中的求助意識缺失等現象普遍存在。
面對這樣的情況,學校也做了深入地思考,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比如,在高一新生軍訓期間,就把教材發給學生,讓學生提前翻一翻,看一看。組織相關學科教師走進教室,跟學生介紹學科學習的情況,給學生鼓舞士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我們把九月份看作新生心理調適月,學校組織迎新生的一系列活動,幫助他們進行心理調適,以使他們盡快地適應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做好適應高中學習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及學習方法的改進。我們一貫強調,現在大家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只要堅持按照老師說的去做,學習一定能上新臺階。正所謂:“今日事今日畢”,今天學習的問題今天處理完。不讓學習問題無限積累和放大。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痹O想的都是很美好的,但結果卻是很現實的。
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方式的轉變豈是一日之功。隨著學習任務的不斷增加,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也越來越多,不斷打壓著學生的士氣。再加上他們不能正確的歸因,有些學生甚至就認為自己不是這塊料,就把學習落下了??蛇@一落不得了,等什么時候悔悟過來了,再想趕上來,又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嘍。
這種消極的情緒會不斷蔓延、傳播,傳染給周邊的學生,甚至會傳染給教師。時間一長,有的教師,就給學生磨的,沒脾氣了,也沒斗志了。有一些老教師,憑著自己的經驗,就斷定這個學生不行了沒希望,也不管不問他了。我們知道心理學上,有一個叫做“皮革馬利翁效應”的現象,即教師的期望或明或暗地傳送給學生,會使學生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這樣一來,學生自己便更自暴自棄了,如此下去,就會走向惡性循環,嚴重影響教學工作的持續有效開展。
2、作業情況分析
長期以來,學校結合縣局開展了幾屆崗位業務大練兵活動,常抓狠抓教學常規管理,加強各教學環節的檢查落實情況,成效顯著,努力打造高效課堂的想法堅定不移。
但有一個問題始終未得到很好的解決,那就是我們給學生使用的作業或者說練習,一直以統一訂購的同步作業為主。經過多年的使用,我們一致認為,對我們學校的學生不大適用,難度較大。教師講解也沒有針對性,容易的一點就過,把那些相對難一些的題反復講,那些我們心目中的“好生”才勉強領會,大多數學生簡直就在聽天書。這樣的課堂教學最終效果可想而知。
我們知道練習作為教學過程五個環節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的重要性,尤其對于理科的學習更甚。練習是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思維訓練的重要方法。
我們曾經也鼓勵學生自己去書店選購一些練習。盡管市面上的輔導資料十分豐富,但真正適合我們學生的真的很少。有的學生買了一本,卻也很少看。
總之,普通高中教學課業繁重,學生課外時間被大量的作業占據。而且很多都是機械的、重復的作業。導致學生厭學怕做怕聽,作業抄襲成為常態,學業成就低下,嚴重打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甚可以說摧殘學生的身心健康,一些學生在緊張、壓抑的心理狀態中,缺乏自信心和進取心,漸漸地,受不了的輟學了。堅持坐下來的,還有一部分要為全縣高二學業水平考試墊底,每年都有一些學生無法順利學業達標。
(二)目的和意義
本課題緊密聯系學校、教師、學生實際情況,圍繞所遇到的真實教學問題而開展實踐研究,遵從以校為本、以人為本、師生共同發展的原則,堅持務求實效、從小處著手,認真研究和解決具體實際問題。教師在實踐中主動反思,從局部入手,從當前入手,研究實際問題,提出課題。在困惑中學習,在迷茫時合作,開展課題研究,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具體實際問題。
1、通過作業分層的設計研究,教師在備課環節要加大備作業環節的份量,促進教師有效備課、有效上課。
2、對作業布置從關注量、關注批改次數到關注作業目的、關注作業質量的轉變,讓學生有效的、及時的鞏固知識。通過作業分層的設計,讓學生根據自己情況選擇自己能吃下的、愛吃的“餡”,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3、通過作業分層的實踐研究,促成教師的教育教學的有效性,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4、研究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學生學習畏難情緒減弱,學習進取心增強,學業成就提高,最終必將反映在學業考試達標情況上。
通過作業分層設計實踐與研究,有針對性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作業,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充分滿足學生的個別需求,從而提高學生的有效的學習參與度,進而促成學困生順利學業達標的同時,亦不至挫傷優等生的進取心,給予我們的全體學生都能留下一段美好的學習經歷。
1、調查摸底實驗各班學生生物作業情況及學生學力情況,并梳理分類。研究每課時布置作業的數量、質量以及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和時間量。
2、研究作業布置與教學三維目標之間的聯系。
3、研究作業的分層設計,豐富作業的形式,重視作業的層次性、差異性、梯度性、可選擇性。
4、研究作業的批改,提高作業反饋及評價的有效性。
5、研究學生自己布置作業,提高學生學習的自律性。
6、研究建立作業檔案,指導幫助學生建立“錯題集”,“好題集”。
1、人員結構
(1)專家顧問
xx,在教育科研方面經驗豐富,將在理論上給以指導,在課題實施上給予極大的支持、幫助和建議。
(2)負責人:
xx老師長期任教高中生物教學,教學經歷豐富,學歷層次較高,業務能力較強。兩位老師,年輕力壯,工作熱情高,扎實肯鉆,責任心強,從事課題研究的意識和意愿強。本課題研究的實踐對象為高二年級5個班級,xx老師任教這5個班級,步調一致,有利于協調配合。
(3)成員:
xx老師,分別是各實驗班級的班主任,作為課題組的成員,將積極配合課題組工作安排,作好學生的思想穩定、觀察學生學習動向等配合工作,確保課題組各項工作能夠有條不紊的開展。
2、科研手段
(1)文獻研究法:
對國內外有關研究情況和資源進行查詢,搜集相關研究的新成果與發展動態,學習其先進的手段、理論及設計原理、方法等,在一定的范圍內系統地、科學地解決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2)調查法:
在課題研究的開始、進行和結題時,將對學生進行單項或綜合的調查,調查學生對做作業的觀點、態度以及對完成作業的信心的基本狀況,以不斷調整研究的行為和方式。利用對比研究比較課題實施前后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業成就的變化。
(3)個案研究法:
選取典型個案進行跟蹤研究。對收集到的個案的材料進行細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斷,進一步提出建議。
(4)經驗總結法:
教師通過學習、實踐,不斷反思,及時撰寫反思、經驗總結、論文等。
3、保障方面
本校一貫重視教師的教科研能力的培養,有著優良的學習和研究傳統,20xx年獲得xx縣“教學研究先進學?!狈Q號。學校教學研究氛圍濃厚,先后主持承擔過多項課題研究。
學校領導對本課題研究十分重視,將從經費和激勵機制上給予大力支持。
(一)準備階段(2014年4月——8月)
撰寫課題研究立項申請書,做好申報工作。組建課題組,落實課題研究分工協作。
交流研討,增強課題研究人員對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的認識,形成對研究的認同感。
學生問卷調查,初步了解學生對作業分層的態度認識和心理傾向,并加以分析和梳理。
進一步學習和研究課程標準、學業水平考試考試綱要、高考考試說明。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文獻資料進行收集、學習和整理。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理念和研究手段,指導本課題研究的操作和目標落實。
(二)實施階段(2014年9月——2015年6月)
第一階段:(2014年9月——2015年2月)
1、做好課題立項及論證工作。
2、學生學力分層的研究。
在自愿選擇的基礎上,教師結合以往考試成績和平時課堂表現情況,研究對學生進行初步的作業分層的分組。同時任課教師與班主任配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一要量力而行,二要強調合作互助,三要避免歧視,四要堅持。
3、作業的層次性、多樣性的研究。
①口頭作業
②隨堂練習ab
③課后作業(共同+自選)
④學生自愿選擇自行匯總的知識網絡圖、錯題集、好題集
⑤章節測驗ab卷
4、研究作業的批改,提高作業反饋及評價的有效性。
5、研究作業布置與教學三維目標、考試綱要之間的聯系。
6、對學生典型個案進行跟蹤觀察研究。
第二階段:(2015年3月——6月)
1、收集學生作業,形成作業檔案。對前期實踐進行反思,提出整改意見并落實。
2、對學生階段性考試、期末考試學業成就進行對比研究和省察。
3、進行經驗總結,撰寫相關論文,適時發表交流。
4、進一步研究學生自己布置作業,提高學生學習的自律性。
5、集中展示學生優秀“錯題集”、“好題集”等。
(三)總結階段(2015年7月——8月)
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總結,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預定于2015年8月結題。
一、課題名稱:從地緣關系分析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原因
二、課題組員:陳蕊顏 萬子暢 徐婧寧 李曉雨
指導老師:李磊
三、課題的提出:
新時代的高中生應該放眼世界,有大局觀,有學習能力。我們作為新高考選擇歷史、地理學科的同學,更需要經常通過各種媒體來了解國際大事,并從歷史、地理的角度進行分析研究。
四、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理論上,用所學歷史、地理知識對國家間各種事件進行評析 ,將會更進清晰透徹地得出事件的真面目。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是美國國家地緣戰略利益的需要,美國是中東霸主,中東的混亂狀態是最符合美國戰略利益的,也是最利于美國管控中東。
實踐中,從地緣關系分析美伊戰爭體現了地理學科在實際中的運用。研究這場沖突不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我國的對外戰略制定也有著一定的借鑒意義。
總之,本課題選擇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小組成員可以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國際大事結合起來,逐步培養自己用所學理論追蹤熱點,洞察問題,分析其背后原因的能力,還能是自己具備初步的歸納、整理、分析以及研究的能力。
五、預期成果:
加深對伊拉克戰爭的了解,并能從地緣關系分析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原因。
六、研究方法:
1.查閱資料,收集并整理資料
2.請教老師
七、活動計劃:
1. 任務分工:
分為3個小組
第一組:陳蕊顏 徐婧寧整理和搜集資料。
第二組:李曉雨負責制作ppt。
第三組:萬子暢最終整理并打印文件。
2. 活動步驟:
(1) 全體組員進行討論、確定課題、明確分工、出動全體組員收集有關資料。
(2)所收資料進行整理。
(3)將開題報告打印出來,便于寫論文報告和總結。
課題報告開題
一般課題開題報告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范本
最新-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范文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898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