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范文的結構通常包括導言、正文和結論等部分,以使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和把握其主要內容。希望以下的報告范文能夠給大家寫報告提供一些啟示和靈感,使大家在寫作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
20xx年5月13市督導室來調研,市學科帶頭人朱志國聽了朱建榮的作文評講課,說值得推廣。
20xx年9月29朱建榮老師參加袁建忠書記的生態作文結題會。
20xx年10月19朱建榮老師給蘇北宿遷市曹集中學老師交流學生互批互評作文的做法。
20xx年11月22號,市教研室書記中聽了朱建榮老師的課后說值得推廣。
20xx年11月24日,在市教學活動展示月中,施路平、鄭詠梅老師上作文指導展示課,朱建榮老師上作文評講推薦課。這次基教科顧松鶴科長在聽了朱建榮老師的課后有三點評價,1.港區初中的語文老師凸顯了一個理念用教材教,學后注重應用,培養學生素養和能力。2.實施了一種策略,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中來。3.養成了一種市進修學校盧金霞老師評價朱建榮的課:將批改與指導相融合,將批改與作文升格訓練成一體,將這次批改的目標與本次作文訓練的目標達成相一致。
推薦課后與進修學校張老師交流,受到張老師邀請。
20xx年11月30號朱建榮老師應常青藤學校邀請去交流學生互批互評作文方法.
八、研究成效。
本課題基于課堂,恰好符合張家港市生態課堂教學的理念,讓學生互批互改互評作文,就是以關注學生生命為主,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生本性原則、生命性原則、生成性原則、生動性原則、生活性原則、生長性原則得到充分體現。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學生互批作文,是對同學作文的鑒賞,又是對課文鑒賞的復習應用,能督促他們在閱讀課上作批注,他們的評語越來越準確,表明鑒賞能力越來越高。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學生寫得體批語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運用規范符號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學生經過訓練,批語越寫越得體,各種修改符號都能準確運用。在評講同學作文中,能夠積極中肯的發表意見。語言表達能力明顯得到提高。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激發了學生樂學,提高了寫作能力。學生的樂學心理主要來源于自己的創造個性和創造思維所產生的結果能被認可和接受,其價值能被實現。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學生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讓學生評講作文,就是肯定學生的能力,相信他們有鑒賞能力,是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的表現,表明老師重視學生的觀點、意見、建議。學生得到了老師的信任,課堂的民主和諧度就高,學生心里就輕松了,沒有壓抑了,學生就能積極思考,大膽發現,大膽發表意見。學生的日記可以證實他們對作文的興趣和快樂。學生的興趣起來了,他們的作文就越寫越好了。
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能促進師生成長。
學生評講作文是在學生互批的基礎上的評講,既要評講作者所寫文章優劣,又要評講批者的批語是否準確。這是一個鑒賞過程,要檢查作者的寫作水平,又要檢查批改者的賞析能力,無論是批改還是評講,都要檢查對以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具體到評講,又要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評對師生都是一次挑戰,一次提高。它激發了學生自我提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個體意識。這種成長過程包括強化自省、強化自評、強化自控。學生在自省、自評、自控中成長起來。這種課堂也激發了教師的知困意識、探究意識和問題意識。有了知困意識就促使你去多讀多看。所以也促使了教師成長。
5.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形成了作文教學的特色。20xx年3月11日我們邀請生態語文群老師來我校聽朱建榮老師的作文評講課,并進行評課交流。新生代教師,青年名師梅洪建聽課后的評價a.一直以來,在功利的教學環境中,教師為了分數早就忽略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朱建榮的課讓學生不是站在寫的角度來審視文章,而是站在理想的作者和高明的評者相結合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理想創作能力和批評鑒賞能力。這個過程不是對別人作品評論好與壞的問題,而是在自己有了相對理想的思路之后再對別人的作品的品評中進行自然的升華和再創造。這是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最佳途徑。b.一直以來,在很多人在闡釋性的語文中,早就剝離了閱讀和寫作的關系。將課文的美點消解在對知識性記憶和內容性的再現之中,在意的強化中,忽略了文的魅力。在朱建榮的課堂中,不但達到了文意的自然統一,而且是反向的在作文評改的過程中達成了對課文中文的反哺。在更高的層次上鍛煉了孩子的審美能力。c.一直以來,孩子們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看到別人的美,只看到別人的不足。但在朱建榮的作文評改過程中不僅僅讓孩子發現了別人的不足,更讓孩子們發現了別人的美。同時在對評語的評價環節,更能體現一個人的再認知以及培養孩子的接受批評的能力。這種無形中的人格培養,則是教育的永恒追求。
6.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對新課改的認識。
老師們明白了學生互批互評作文就是關注學生生命的生態作文教學?;ヅジ淖魑淖钅芊从成拘栽瓌t,學生評講作文最能顯示生命性原則,在以學生為主體的作文評講課上,生態課堂的生動性原則、生成性原則都得到充分體現。
7.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教師的指導作文能力。
20xx年10月朱建榮老師對全市骨干教師上了一節以學生為主體的的作文評講課。受到老師和專家們的好評,也為小組內教師作了示范,20xx年上半學期研究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都在學校開了一節課題研討課。通過開課、研討,大家的指導作文能力大幅提高。
8.我們總結了很多文章,朱建榮《學生評講作文一舉多得》和《生態課堂給學生的天空》發表在《中學生學習報》她還總結有論文《樂學樂教生態作文師生的精神風貌》、《高素養生態課堂的基本要求》、《學生互批互評作文顯示了生長性原則》(已發表)、《學生互批互改作文體現了生本性原則》、《學生互批互改作文豐富了讀寫結合的含義》、《關注差生的作文評講課》、《我是怎樣教學生互批互評的》等(待發)。施路平《對作文評改的幾點建議》發表在《中學生學習報》。另外朱建榮開了兩次市級作文評講公開課(20xx年9月和20xx年11月),在20xx年11月施路平和鄭詠梅各開了一節作文指導市級公開課。
9.積累了很多資料。我們積累了大量的優秀作文和學生優秀的批改作文。也積累了互批互改的一些經驗。尤其是對于學生評講,由粗糙到細致了。有了訓練寫作互批互改互評完全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也有由簡到繁,由片段到整篇的訓練思路,評講也有了系統性。老師們的反思也積累了起來。
我們的課題研究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還有很多東西有待進一步鉆研。比如說作文訓練要有計劃性、系統性。課堂上對課文的批注能力要進一步訓練。批改作文也要由淺入深,步步為營,一次一個點來互批。學生評講要堅持,評講也要有針對性,也要有計劃的進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進一步得到轉變,以往“師問生答”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正在蛻變,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凸顯學生學習主體性的教學觀念使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尊重,個性得到了張揚,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但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這種新觀念下的課堂教學圍繞學生主體來進行,必然面對更多的不確定性,教師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開放的課堂,進行更加靈活和科學的課堂教學設計,并及時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的調控和組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只流于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常常會降低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也就是說,在新課程背景下,構建高效課堂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新課程呼喚著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我們立足課堂,進行課堂教學藝術的研究,就是為了促進教師提高各種素養,熟練地把教學的方方面面,按教學規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去實踐,去總結,去反思,去創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本課題的研究其實就是對新課標學生如何學,教師如何教的研究。就是要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去閱讀,主動去感受,主動去體驗,而教師則要藝術地去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在尊重學生的同時全面而有深度的形成智力挑戰,挑戰學生的思維假定,進行思維訓練和情感熏陶。課題研究有利于提升我校語文教師的課堂理念和促進教師苦練基本功,不斷提高自己;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課堂興致勃勃的去思考,去閱讀,去創造;有利于優化各個教學環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課堂”,是對語文教學再次改革的深入和推進。準確說,高效課堂是教育教學永恒的追求。
三、課題的理論依據。
1、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的第一要義是發展,用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思維,促使其發展,其核心是以人為本,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
2、素質教育的理論: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生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
3、《新課程標準》新理念:課堂教學必須考慮到課堂的生成性、開放性,并與之相關的諸多變數和不確定性,而且具有相應的靈活調整、隨機應變、變化選擇等預應機制,高揚主體性教育大旗。讓學生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課堂教學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立足課堂,進行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就是為了促進教師提高各種素養,按教學規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打造高效課堂,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要在細讀文本、以生為本、研究提問、細耕課堂、內化習慣、分層作業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1、通過調查問卷、查閱文獻、座談等方法研究目前語文教學的現狀,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改革傳統的教師主宰課堂的教學模式,探索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并應用新課程的理念來評析課堂教學,讓每一位教師都在這場改革中重新認識、定位自己的角色。認識到教師既要當好演員,更主要是當好導演,讓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2、制定針對性研究方案,提高課堂教學實踐及反思的能力,提高教材處理與教學設計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逐步形成自己的課堂教學風格。
3、在大量實踐、充分研討的基礎上,經過分析整理、歸納總結,針對研究目標進行反思、歸納,再以有效教學、教學藝術等方面理論作指導,并邀請專家作專業性引領和理論性提升,提煉出一套針對教學實踐的行之有效的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4、開展探索實驗和對比實驗,轉變學生原有的單純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
5、創建積極課堂環境,將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獻法:廣泛收集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和信息,及時了解國內外教育理論的新動態,借鑒和學習相關研究的新成果,增強課題研究的有效性。
2、行動研究法:通過說課、聽課、評課等多種形式,在實踐中探索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藝術。
3、調查研究法:實驗的前中后期分別對實驗效果進行比較,采用座談、問卷調查、測驗等形式了解學生的反映,通過反饋的信息,調整實驗進程。
4、經驗總結法:通過收集資料,學習理論,實踐運用,總結經驗,再以課題的形式理論和實踐為一體,上升為理論指導實踐操作性強的體系。
5、問卷調查法。了解我校課堂教學基本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6、經驗總結法。對收集的資料和實驗研究結果主要運用經驗總結法,探求構建高效課堂的方法和手段。
(一)創建語文高效課堂最關鍵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在教與學的活動中,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最終要靠學生的認識實踐來完成。教師應設計好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讓學生自己主動地獲取知識。如同葉圣陶所說的,把它比作一扇門,讓學生自己走進去,動腦、動手、動口,尋求真知。教師起提示或引導的作用。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這樣就好比是一潭死水活起來,師生就會充滿活力和智慧。學生愿意學,并能熟練掌握所學知識。
2、學生靈活獲取知識的方法在教學中要理論聯系實際,有必要抽出時間來讓學生回歸大自然,讓他們通過感官系統,發揮想象力,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再把從生活中獲得的知識在課堂上表述出來。通過自身的體驗和體會,發現一些現象、一些變化。這樣學生可聯系實際掌握課本內和課本以外的知識。
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把在電視上聽到的、看到的記下來,然后講給老師同學聽。鼓勵他們多看一些好的與課文有關的課外書,多積累詞匯、好句子、好的寫作方法。讀一些報紙、廣告,從這些方面獲得知識。
3、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學生是否有學習語文的興趣,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那么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積極性,創設情景,培養興趣。結合課文內容可展開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分組討論、比賽朗讀、講小故事,說與課本有關的小笑話,分角色表演等。使學生的好奇心、興趣、愛好、求知欲得到充分的體現,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愿意學,主動地獲取一些知識,教師再善于因勢利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愉快地學習。
4、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
在教學中,應該多注意后進生的表現,發現其優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多幫助他們,了解他們。使學生能充分地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課堂上向他們布臵由易到難的作業。使優生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差生有進步有收獲。要建立良好的課堂討論習慣。讓優、中、差生相結合,使他們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形成激動人心的充滿智慧與感情價值的討論氛圍,保證課堂教學效率。
(二)聯系實際,巧用教學方法,注重課堂實效。
隨著教學思想和觀念的轉變更新,新的教學方法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面對不斷快速更新、令人眼花繚亂的教法改革新成果,我很贊成這樣一句話,:“有選擇地引進,有改造地吸收,在實踐中創新,使之賦有自身的特色”。
農村小語教師多數較為樸實,他們熱愛教育事業,了解熟悉教材、學生,但他們中間學歷深的人不多,水平高的更少,加之還有諸多的生活負擔,因此在學習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時,一定要從自身的“樸實”特點出發,結合學生具體的生活實際,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一切從實際,從學的本質、學精神出發,把著眼點放在教法的實效性和學法指導上。樸實的農村教師,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用樸實的方法,能出扎實的效果。
(三)切實把培養學生的能力落到實處。
小學語文本質特征的工具性,決定了小語教學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表達訓練,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對于廣大農村小語教師來說,只有把培養能力的多種訓練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才不會只是一句空話。
1、訓練內容、項目要實,讓學生真正參與。
憑借教材進行聽說讀寫等語文基本功訓練。這些語文基本功又是通過一篇篇課文、一個個單元來體現的。一課書、一組文不可能包括多項訓練內容。因此教師對教材所體現的語文基本功要注意認真鉆研、整體把握、分步實施。要將教材中的單元訓練重點合理分解,化整為零,將其具體化、細目化,逐一落實到每篇課文、每一課時的實際教學之中,即訓練內容、項目的安排要“實”。具體地說,就是一節課,怎樣練,練哪些,都要精心設臵,并將其具體到教學過程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同時,還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真正參與,使全體學生在40分鐘內部積極投入“練”的活動之中。教師要及時提醒、指點,將學習的權力和機會交給全班學生,讓學生成為主人。
2、訓練的形式、方法要實,有助于培養能力。
內容、項目解決了練哪些的問題,形式、方法要解決的就是怎樣練的問題了。實實在在的訓練形式和方法,為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筑路奠基。訓練形式、方法的實,首先體現在為訓練內容服務方面。學生良好的語文素質,扎實的語文基本功底,是在學生對語言文字實實在在的讀、看、想、聽、議、聽、寫等的具體操作中逐步形成的,靠搞花樣、走過場是絕對實效的。
(四)合理利用多媒體。
語文是以培養學生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為主要。
新的《化學課程標準》提出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社會價值觀的過程。
從時代發展來看,“21世紀,人類將走向以科學技術發展為前進動力和以學習能力為生存基礎的嶄新社會。顯然為學生準備多少現成的知識總是不夠用的,因此,要促進他們智慧才能的發展?!睆倪@個意義上來說,未來的文盲,不是不會識字的人,而是缺乏學習方法、開拓創新以及缺乏科學素養的人。
探究性學習指學生在學科領域內或現實生活情境中選取某個問題作為實破點,通過質疑、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分析研討,解決問題;表達與交流等探究學習活動,獲得知識,激發情趣,掌握程序與方法。
三、研究目標:
1、通過在化學科的課堂教學中以探究性學習的思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教師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方法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各種能力,初步形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2、促進課題組成員的教育觀、人才觀、學生觀、知識觀、評價觀的轉變,推進探究性學習。、構建適合探究性學習的化學課堂教學模式,探究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科學方法的途徑與措施。
4、加強化學實驗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
5、在化學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之學生的探索與綜合實踐活動課有機的整合。
四、研究內容:
選題立足中學化學的基本內容,用探究性學習的方式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深化和拓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化學實驗的探究的指導。
1.通過化學實驗來探究化學反應的現象和本質。如:在初步接觸化學階段,通過蠟燭燃燒的過程來來討論物質發生的變化,讓學生探究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和外部表現。
2.設計最佳的實驗方案。如:設計實驗探究兩種或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大??;設計實驗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探究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受溫度的影響等等。實驗室制取氣體時如何從化學反應的條件、原料、化學反應的速率、成本、對環境的影響等方面考慮。
3.改進實驗裝置。改進實驗裝置進行探究時,多采用列舉實驗不足之處的方法。如:實驗現象不明顯、實驗裝置復雜、實驗費時、費藥、實驗產物污染等,然后再針對這些缺點進行改進。如,改進課本證明微粒運動的實驗方案,減少氨氣在教室造成的污染。
4.開展家庭小實驗。家庭小實驗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非常的有利,需要學生在課外運用生活中的材料進行實驗設計。另外,家庭小實驗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其探究的欲望。例如:用鮮花和果汁自制酸堿指示劑,自制家庭凈水器,無殼雞蛋的制取等。
(二)教材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的研究。如:氧氣、二氧化碳性質的研究;;碳酸鹽的檢驗,溶解時的吸熱與放熱現象的研究,影響固體物質溶解能力的因素研究等。
化學實驗可以簡單地分析和檢測生活中的一些物質。如:淀粉的檢測;常見纖維的鑒定等。
(五)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的調查研究。
與社會相關的化學問題主要表現在能源、環境、材料三個方面。如:汶河水受到污染的調查;焚燒校園垃圾對環境的影響;雨水酸堿程度的調查等。
(六)生活中化學問題的研究。
化學是一門與生活密切聯系的學科,生活中的化學問題涵蓋了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生活為化學探究性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課題來源。如:洗滌劑去污原理的探究,如何檢驗硬水與軟水,如何除去水垢的探究等等。
(七)與其他學科相聯系的研究。
許多化學探究性學習的內容還涉及到很多物理、生物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如:能量、壓強的變化就涉及到物理知識;而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的作用以及光合作用、新陳代謝等生命現象就和生物學密切相關,因此,研究性課題還可以選擇與其他學科相關的知識。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一)個案追蹤法。
找出有代表性的學生建立追蹤檔案,在自然常態教學條件下,用個案追蹤和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方法,提高總體學習效率。
(二)行動研究法。
用課題組公開課形式,隨時切磋方法,達成共識,形成總結性文字材料,提高教學水平。
(三)組織化學課外活動小組。
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報名參加課外化學興趣小組活動,如校本課程生活中的化學趣的化學實驗,利用網絡資源搜索更多的學習資料,并形成文字材料。
(四)觀察法。
教師觀察學生實驗的操作、現象、及實驗中出現的問題,認真做好記錄。
(五)文獻法。
通過參考各種文獻開擴視野,提高探究水平。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一)準備階段:2010年9月——2011年12月。
在此階段完成課題方案的設計,并請專家論證可行性;制訂課題研究計劃,申報確定課題;利用網絡非網絡收集各種實驗資料,為課題研究做好前期工作。
(二)實施階段:2012年1月——2012年4月。
在此階段我們進一步學習理論,開展各項課題培訓工作;調查探索階段,開題,啟動課題實驗,設定實驗班或實驗個體,操作變量,跟蹤觀察、調查,收集階段實驗報告,撰寫相關實驗論文;做好個案分析,進行階段論證,撰寫階段實驗報告,形成化學教學探究模式的雛形。
(三)總結階段:2012年5月——2012年9月。
對實驗實施階段進行總結、反思、歸納和提煉,總結整理研究成果,完成結題報告。
六、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探究式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它不同于科學家的探究活動。與科學家的探究過程的主要區別在于,探究性學習必須滿足學生在短時期內學到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學科的結構,所以這個過程在許多情況下都要被簡化,比如,提出問題這個環節,在大部分的教學活動中,都是由教師提出問題,或由教材提出問題。在獲取事實這個環節,常常是由教師和教材來確定研究方法、步驟、所用材料等,這樣就省去了學生設計實驗的環節。所以在探究性學習中務必要給學生提供進行完整科學探究活動的機會,這樣的活動雖然要用更多的時間,但對學生體驗科學家的探究過程是非常必要的。
(一)、課堂教學首先成為課題研究的主陣地。
課堂教學不能為探究而探究,而應為適宜探究的單元、課題找到問題的切入點。例如《同步學習》上的探究題,期中期末試卷、單元檢測上的實驗探究題,教材上的活動與探究等。有的探究題側重于實驗儀器和藥品的選用,有的側重于實驗的設計創新,有的側重于物質性質的研究,有的則是課本知識的對比和深入等等,探究的選題和內容的確定也都是開放式的。以教材內容為載體,在課堂內進行探究式教學。由于時間有限,探究的重點必須要有針對性,這就要求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適宜于探究式學習的教學內容,進行以引導探究型為主的不同探究類型、不同探究水平的教學過程的研究,設計不同的探究性課題進行教學。本課題將以教材為重點進行探究性教學設計,嘗試在課堂內進行探究教學。課堂探究教學設計的重點是思考哪些過程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哪些過程需要教師指點、啟發,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哪些資料和器材。探究形式可以是整堂課,也可以是片段式探究。
(二)、校本課程的開發有力促進了課題的開展。
課題組籌備了一年的校本課程《生活中的化學》順利開展。校本課程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根據課程標準提供的情景素材,深挖教材內容,結合實際,以身邊的物質為切入點,為系統性的探究性學習尋找到了信息源。如在校本課程中我們做的實驗有魔棒點燈,水的凈化,如何檢驗硬水與軟水,自制簡易凈水器,自制酸堿指示劑,氧氣的制取與性質的探究,制作無殼雞蛋,如何除去水垢,化學冰箱與冰袋,指紋鑒定及檢驗加碘實驗中的碘元素等等。從而做到立足教材而不拘泥教材,忠于教材而不盲從教材,做好課外的研究性學習方案設計,用學生生活中的素材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初步形成了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
七、課題研究成果。
通過兩年的課題研究,大大促進了課題組成員的教育觀、人才觀、學生觀、知識觀、評價觀的轉變,推進了探究性學習。加強了化學實驗教學,著重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
萬洪軍《略論新課標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與策略》。
張家安。
《加強實驗教學提質減負促發展》。
季超《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
由于還要趕課程進度,時間太緊,部分研究內容還沒有落實,但研究目標基本實現。同時我們發現探究性學習指導不是階段性的,不可能立馬見效,因為探究性學習是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借此充分調動多種感官感知刺激,使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等不同形式的思維活動,來刺激學生發現新問題,驅使他們積極思考,探究其中奧秘,進而為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一課題提出:
江總書記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國教育事業受“應試教育”影響,培養的學生表現出求同思維見長,求異思維見短,文化基礎較扎實,動手能力較差、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不足的毛病。
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義務教育階段核心課程。是一門具有活動性質課程,能夠最大限度將科學探究活動過程呈現在課程內容,它能夠實現學生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
然而,學校實驗器材,實驗場地有限,很難完全滿足學生的實驗要求。實驗器材大多數是易耗品,因為學校經費的因素,學生的實驗的次數受到限止。
怎樣讓學生有材料、有場地的實驗,滿足科學課的需求,我們課題組在這方面做了比較長時間的探究。我們發現生活很多物品可以作為學生實驗材料,于是,我們提出了“怎樣引導學生利用生活物品進行科學實驗”的研究,這個課題。
我們覺得這個課題有以下幾個意義:
(1)能彌補學校實驗器材和場地不足。
(2)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學生的動手能力。
(3)能提高學生對科學課的濃厚興趣,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4)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有科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
(5)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資源。
二、課題的理論依據: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在當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情況下,人們對科學啟蒙教育內涵認識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它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前人研究的成果--科學知識,還要求他們學習科學方法,培養科學興趣,養成科學態度,認識科學與社會和諧發展的關系。
創造學的理論認為:創新精神在創新實踐活動中形成發展的,沒有創新實踐便沒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皠撔绿骄俊苯虒W模式就是凸現自然科學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特點,根據“過程式”教學的要求,以培養小學生創新精神為要旨,在創新教學實踐中總結而成。
三、課題界定:
以課堂為現場,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以科學探究為核心,從課本和生活出發尋找和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補充實驗器材的不足,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四、研究目標和內容:
1、通過課題研究,提高教師自身智慧,提高自身教學素養和教學涵養,使教師能具有組織者的智慧,能成為學生心聲的傾聽者和對話者,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教師的引領,能讓學生學習的興趣濃厚,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展現個性,發展創造思維、培養創新意識,提升創新能力,鍛造創新人格。
3、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使學生經歷一個觀察--發現--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活動。
4、有針對性地學習相關理論和文獻,并在理論中指導下進行研究探索,進行解決問題。
5、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6、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邏輯思維能力。
7、在探究中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五、研究方法:
本課題采取的研究方法:實驗法,探究法,輔以調查研究和文獻資料。
六、研究過程:
(一)研究經過的幾個階段。
1、準備階段(12月)。
組織課題組的老師學習科學(新課標)理論知識,進行相關準備。我組學習了《科學課》、《探究性學習》、《實驗教學與儀器》、《湖南教育》、《新課程中教學技能的變化》及《科學教學與實驗》等雜志。
本課題成員老師都參加市級的各種培訓和教研活動,鄧旭老師在20參加了湖南省小學科學骨干教師遠程學習培訓,充分發揮了對課題研究的指導作用。
2、實施及發展階段(1月――2月)。
結合課堂教學和課外實驗活動,通過學生自主設計和教師的指導,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會利用學?,F有的實驗器材及生活中的物品開展實驗和探究。例如:在教三年級科學上冊《空氣占據空間》一課時、老師出示生活中的物品進行實驗探究;需要的準備材料(1)兩個透明的礦泉水瓶,其中一個切去底,一個在靠近瓶頸處鉆一個小孔,貼上防水膠布密封。(2)、將兩個瓶蓋背靠背粘貼在一起,中間鉆一個小孔。(3)、一瓶有色彩的水。(4)、約5厘米長蚊香一根。(5)、一個打火機或火柴一盒。上述這些材料屬于生活物品,學生在生活中很容易找到,找到之后,感到很興奮,很渴望看到這個實驗,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過程。老師指導實驗過程。第一步:將點燃的蚊香靠近沒有去底的瓶口處,向瓶內熏入少量的煙。這樣做的根本目的是:借鑒煙霧讓學生能清楚看見空氣占據空間的自然現象。
第二步:用粘貼好的背靠背的蓋子把去底。
的瓶子和已熏入煙的瓶子連起來。(圖2)。
第三步:向去底的瓶子內注入有色彩的水,然。
后讓學生觀察觀察,會發現最初有一點水流下。
來,這是因為下面的瓶子的空氣被壓縮,過一。
會兒,上面的瓶子的水不會流下來,這說明下。
面瓶子的空間被空氣占據了,因此,上面瓶子。
圖3。
有色彩的水不會流下來。(圖3)。
第四步:揭開下面瓶頸處的防水膠布,然后讓。
學生觀察看見下面瓶子的空氣跑出來,讓出了。
空間,所以上面瓶子有色彩的水流下去了。
水流下去占據空間的過程,證明了“空氣占據空間”的自然現象。
又例如:黃芳老師上五年級的科學《雞蛋撞地球》一課時,老師開門見山的說:“今天這節課是一堂很有趣的活動課?!蹦銈冇X得雞蛋撞地球會怎樣?有的學生說雞蛋會破,有的學生說不會破,一下子就點燃了學生學習激情。()“是破還是不會破,我們用實驗來驗證吧!”黃老師微笑的說:老師隨后出示生活中容易找到物品做實驗材料:如雞蛋、透明膠、繩子、剪刀、塑料杯、紙杯、塑料袋、紙盒、海綿、棉花等。學生分組討論設計保護雞蛋的裝置,黃老師說“雞蛋撞地球實驗”比賽,要到室外進行,“雞蛋撞地球”實驗要求就是在規定的條件下,讓雞蛋包裝后從三層樓高處落下。在老師的細心指導下,通過學生實驗發現:揭開了雞蛋撞到地球不會破秘密。學生對這個結果感到很開心、驚奇。通過這個科學探究實踐活動,激發了學生創造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在激情中得到了成長。譚柏生老師上五年級的《像火箭哪樣驅動小車》一課時、出示實驗材料:氣球、支架、噴嘴、銷釘、橡皮筋,這些材料在生活中容易找到。學生做實驗很有興趣。課題組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課例。例如:三年級科學上冊《空氣占據空間》、五年級的科學《雞蛋撞地球》、五年級的《像火箭哪樣驅動小車》等教學內容都是利用生活中物品進行科學探究。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課堂實驗和課外實踐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最好途徑,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學習方式,學生產生了興趣就會被所要認識的事物吸引,從而促使他們主動去思考、研究。在指導學生實驗中,科學教師盡量采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驗材料,學生生活中的汽水瓶、可樂瓶、礦泉水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牛奶盒、塑料袋、氣球等等都是教師們進行科學探究實驗的好材料。在老師的指導下;(1)、很多學生學會制作太陽能熱水器、雨量器、會設計制作一個保溫瓶和雞蛋保護器,并且能根據已學的知識,利用生活中廢舊物品,經過精心設計。變廢為寶,制作成各種各樣的裝飾品。(2)、大部分學生在家里會利用生活中的.物品進行科學實驗:例如:五年級的李自翔同學會利用家里的馬鈴薯、鹽、水等生活物品,會做“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的實驗,劉翔會利用生活物品橡皮泥玩具探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實驗、曹藍同學會利用生活中廢鐵來做“金屬的熱脹泠縮”實驗,老師對成功者給予鼓勵,對于制作失敗的,老師便幫他們分析問題所在,讓他們經過多次思考,反復實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對科學的學習充滿信心。
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充分利用身邊的事物進行科學探究,激發了學生探究興趣,提高了學生科學素養,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老師在指導中得到了成長,增長了智慧,學生在激情中得到了成長,學到了知識。五年級的學生會解釋生活中電線在冬天會下垂的原因;明白踩癟的乒乓球在熱水中會鼓上來的緣故,三年級的學生會利用生活物品做“空氣占據空間”的實驗,知道舞動塑料袋,袋子就會鼓起來,為什么氣球會越吹越大的道理。六年級的學生知道打開可樂沖鼻的氣體是何物。會使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掌握了控制鐵生銹的速度方法。四年級的學生知道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氣,用手觸及門的金屬把手電擊的感覺的原因,會解釋脫下毛衣時發出啪啪的響聲成因。
對于那些酷愛科學實驗課的學生來說,課堂四十分鐘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有些學生在家里搞起了“破壞”,如把家里的錄音機拆開來看一看,琢磨琢磨;把玩具飛機拆下來拼一拼等等。這些在家長們眼里看作搞破壞的行為,實際就是學生創新的一種體現,也是學生創新能力形成的重要過程,我們應該很好的保護他。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為學生提供創新機會,鼓勵學生不斷創新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鬧鐘拼裝活動,學生通過將散裝零件拼裝成鐘的過程,不僅培養了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學到了很多新知識。
3、總結階段(203月――年4月)。
本課題在我校領導的帶領和支持下,已經走過了三年的多時間,從年的申請立項、確定方案、理論學習、前期調查、實驗探究,到2014年成果展現、研究總結等等,具體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在一次次學習、實踐、研討、交流、改進、調整等實實在在的工作中,我們真實地聽到了自己成長的腳步聲。秉持以課堂實驗和課外實踐為基地,緊密聯系生活,利用生活物品進行科學探究,通過學習交流及在科學課教學上進行探索和實踐,找到與新課程最為和諧的交匯點,從而更好地開展新課改,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經過3年科學探究,課題組鄧旭老師撰寫了《空氣占據空間實驗》改進論文,謝家伴老師自制了科學教具《空氣占據空間》,讓學生直觀的看清空氣占據空間,這個教具深受學生青睞,朱向群老師撰寫了實驗探究論文《如何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學具的應用》論文;謝家伴老師指導學生參加郴州市第二屆“英東杯”中小學科技活動海陸空模型競賽中,周雨軒同學榮獲市第二名;李景華同學獲航海電動遙控繞標賽第二名。9月,在郴州市首屆小學科學《同步教學實踐訓練》應用優質課比賽中,我校譚柏生老師榮獲特等獎。
為了研究課題達到研究目的,多次聘請上級教育局有關部門領導和專家來我校課題組指導、論證。課題組根據專家的意見,不斷修改、不斷完善、不斷總結,并且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二)具體的研究行動。
1、在課堂實驗教學中,我們圍繞培養實驗探究能力,采取的措施是讓學生“多看”、“多想”、“多做”。
(1)、多看:當學生遇到疑問時,老師進行演示和到實驗室動手做實驗,讓學生看了實驗后解除心中的疑惑,使學生認識到動手做實驗是學習研究科學、不可少的手段。實驗中指導學生做好實驗變化前、中、后的觀察,要求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各種感覺器官(眼、耳、鼻、舌、身等)的功能,感覺所有現象。對實驗中所需的儀器和操作方法、反應條件、以及如何判斷新物質的生成等,都要引導學生觀察。在做實驗時教師可給出適當的觀察點,使學生克服觀察的無序性和盲目性,并且要抓住實驗的契機啟發學生的思維。教師演示操作要規范,給學生留下科學的、嚴謹的印象。
“多看”能培養學生用實驗來研究科學的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2)、多想:我們讓學生帶著疑惑進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行實驗的設計,然后到實驗室動手做實驗,讓實驗事實說明問題。教師在實驗教學中不斷激疑--鼓勵學生質疑-提出解決方法-師生共同解疑,通過學生思考討論,教師點撥,明白理化的科學道理,在實驗探究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我們經常引導學生發現原有教科書中實驗方案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鼓勵和指導學生利用自己熟悉、掌握的實驗儀器,根據某一課題研究去設計探究性的實驗方案。改進的實驗學生以“小論文”形式進行交流,并親自動手進行實驗表演,學生不僅享受到設計實驗成功的樂趣,而且實驗探究能力得到培養,更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欲。
在教學過程中,巧設疑問,以懸念來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如在講《空氣占據空間》時,在課堂上,我出示礦泉水瓶兩個,其中一個切去底、蚊香、等實驗材料,提出問題:猜一猜空礦泉水瓶子里面有什么?有的學生猜沒有什么,有的學生猜有空氣,為什么猜有空氣呢?怎樣證明瓶子里有空氣?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把枯燥無味的試驗變為直觀形象的試驗,學生記得快,記得牢。如在講《浮力》時,教師準備好乒乓球、鐵塊、彈簧秤、細線、一杯水等器材,提出問題:乒乓球為什么會浮在水面?鐵塊為什么會沉到水底?怎樣證明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浮力?問題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學習熱情高漲,興趣油然而生。學生都躍躍欲試,說出許多想法,通過觀察浸沒在水里的乒乓球向上運動,感知浮力,又通過觀察彈簧秤下的鐵塊在空氣和水中示數的變化,感知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浮力。對浮力概念有了一定認識后,又問:對上面的實驗你有什么感覺和啟發?有什么疑問和猜想要提出來討論和研究嗎?憑直覺思維,大部分學生有所領悟:鐵塊受到向上的浮力,看來浮力的大小與鐵塊排開水的重量或體積之間存在某種關系。繼而引導學生:如何測浮力的大???如何測鐵塊排開水的重量或體積?同學們各抒己見,然后共同設計一個驗證實驗,并進行實驗。學生始終在思考、操作、觀察、總結,表現欲得到了發揮,在探討新知識新方法中學生也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多想”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實驗教學中激活,培養學生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多做:我們精心組織學生上好每次實驗教學課,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安全意識。課前提出預習要求,實驗時指導學生,嚴格遵守實驗操作規程進行實驗,認真細致地進行觀察實驗現象,實事求是地做好記錄,深入分析實驗結果,寫好實驗報告。
“多做”讓學生在實驗中鍛煉,提高綜合素質,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作風,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2、在課外活動時間,引導學生走進實驗室,從生活走進科學。
我們在課余時間開放實驗室,組織部分學生參與實驗準備,進行簡單器材的準備,例如用礦泉水瓶制成燒杯和量筒,用小瓶和管子制成潛水艇等。使學生了解一些實驗操作要領,課堂教學時讓學生一起參與實驗演示。開放實驗室,讓學生完成家庭小實驗和課外實驗,放手讓學生設計實驗、動手實驗,遇到問題可通過分析討論、查閱資料、請教老師等途徑尋找對策。同時,開展小儀器和小制作的比賽活動,提高學生實驗探究能力。每一年,我校都舉行實驗操作比賽,對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進行考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例如:在20上期,學校舉行的科學實驗操作技能競賽中,三年級的學生動手能力強是235班,四年級學生動手能力強是226班、五年級學生動手能力強是222班、六年級學生動手能力強是221班。
3、引導學生開展小課題的研究,提高學生實驗探究能力和綜合素質。
組織學生開展小課題的研究。例如引導學生開展《空氣占據空間》、《像火箭哪樣驅動小車》和《雞蛋撞地球》的實驗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綜合素質。
1、培養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促進了學生科學素養的全面提高。
由于教學形式上的開放性和自主性,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既而轉化為一種學習行為,因此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參與,踴躍發言,并敢于大膽地對別人的意見提出質疑。同時多種途徑的多向交流,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加快了知識的理解過程,學習積極性明確提高,從對學習的外在興趣,轉化為內在動力,進而促進了學業成績的提高。例如:六年級216班李俊鵬同學根據所學電的知識,搞了一個小電動機的應用。
2、學生喜歡上科學課,對科學及社會生活實際與科學有關的問題有了較廣泛的興趣,有尋根究底的探索精神,敢于發問,善于發問,樂于發問,逐步養成質疑問難的習慣,科學教學質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例如:黃芳老師上的《雞蛋撞地球》一課,極大的提高學生興趣,激發了學生探索的極大熱情和參與的積極性。
案例:《雞蛋撞地球》。
師:手拿一個生雞蛋,生雞蛋有什么特點?
生:易碎。
師:雞蛋碰石頭會出現什么情況?
生:雞蛋會碰破。
師:有些人明明知道以卵擊石會破,可是他們偏偏讓雞蛋撞地球。
板書《我讓雞蛋撞地球》。
師:(請學生讀活動主題)“我讓雞蛋撞地球”你們認為會怎樣?
生:雞蛋會破。
生:雞蛋不會破。
師:雞蛋是破還是不會破,我們用實驗來證明。
師:做實驗需要的材料及工具:如雞蛋、透明膠、繩子、剪刀、塑料杯、紙杯、塑料袋、紙盒、海綿、棉花。
師:檢查各組的材料、工具,準備情況。
師:我們來比一比誰的雞蛋撞不破。
“雞蛋撞地球”,這是一個多么富有挑戰性的實驗,雞蛋的渺小與地球的龐大,雞蛋的脆弱與地球的堅硬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讓學生的思維產生強烈沖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對科學的探究,對實驗的興趣,對自然界一切未知的向往。
3、“科研興教,科研強?!币殉蔀榻處煹墓沧R,教師教科研意識不斷增強,人人參與教科研,積極參加課題研究,積極上公開課、研究課,個個撰寫論文,教師的教科研水平和能力不斷提高。
4、該課題的研究,促進了我校實驗教學工作的開展,年底我校通過了“標準化實驗室”省級驗收。
6、更新了教師觀念、促進了教師成長,教師的智慧得到升華。
開題三年多,課題組顏曉娟老師在郴州市舉行優秀創新課評比中獲得特等獎。先后有7人次在區級以上上匯報課、公開課。課題組長鄧旭老師撰寫的課題相關論文《空氣占據空間》榮獲國家一等獎。謝家伴老師自制科學教具《空氣占據空間》榮獲市一等獎,撰寫的論文《小學科學課外作業的探究與實踐》榮獲國家二等獎,鄧旭老師撰寫的論文《初探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科學中的運用》榮獲區一等獎;《如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榮獲市一等獎。朱向群老師撰寫的論文《如何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獲區一等獎、《學具的應用》榮獲省二等獎;謝家伴指導學生參加郴州市第二屆“英東杯”中小學科技活動海陸空模型競賽中,周雨軒同學榮獲市第二名;李景華同學獲航海電動遙控繞標賽第二名;共有三十余名學生在市區比賽中獲獎,在北湖區中小學教師年終考核評優,謝家伴老師被評為優秀教師;在北湖區中小學學校兩項常規檢查中,朱向群老師榮獲先進個人,在2011年下期,鄧旭老師撰寫的科學組匯報材料榮獲市一等獎,209月,在郴州市首屆小學科學《同步教學實踐訓練》應用優質課比賽中,我校譚柏生老師榮獲特等獎。
我們科學課題組的工作是踏踏實實的,活動是積極而多彩的。我們的科研實驗研究立足于課堂教學又作用于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在取得的成效使學生們受益,使領導和家長們滿意?!袄蒙钪形锲愤M行科學實驗、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讓研究成果作用于廣大的學生,在學生的提高和發展中綻放光芒。
呂叔湘先生也曾說:“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于老師課堂上講的占多少,得之于課外閱讀的占多少。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課外閱讀?!?/p>
二、研究目標。
探尋農村小學生不愛看課外書及課外閱讀過程中的不良習慣的客觀原因、心理基礎,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矯正方法,最終培養農村小學生具有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三、研究對象。
農村小學三~六年級的學生。
四、研究內容。
1、對現狀的調查與分析:在課題實施前對全校區三~六年級學生進行一次全面的調查。包括:對閱讀意識的調查、對閱讀的材料的調查、對閱讀的目的的調查、對閱讀方法的調查。
2、實施的策略:通過調查和分析,確定合理的實施策略,如激發閱讀動機、指導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習慣。
五、研究方法。
調查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
六、研究步驟及階段目標。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19.9至2019.1)。
制定課題方案,對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學習相關理論,并確定合理的實施策略。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19.3至2019.6)。
1、根據課題方案,在理論指導下實踐。
2、每個學期召開研討會,匯報信息,總結交流經驗,加強調控,不斷改進實施策略。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9.9至2019.1)。
整理、分析研究結果,撰寫研究報告,展示研究成果。
七、課題組人員情況及分工。
八、成果形式。
階段成果:在實施的同時,進行小結和調整,寫出階段性報告和有關論文。
最終成果:結題報告,課題論文。
九、機制保障。
1、學校重視。邀請課題研究專家和教學專家做課題顧問,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建立健全的課題研究組織。
2、結合課題研究的需要,個人學習與集體學習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理論書籍,充實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有效指導教師的實踐研究。
3、規范課題研究的過程。課題組每學期開展課題研究進展的研討會,匯報信息,總結交流經驗,對課題實施的達成情況定期進行評估,并加強調控,不斷改進實施策略。
一、課題的提出.
1、課程標準提出義務教育階段應該完成400萬字的閱讀任務,其中小學階段應該完成145萬字。根據課程標準的精神,豐富語文積累,培養課外閱讀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養。
2、通過課內拓展閱讀,擴大課外閱讀量,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積淀民族文化。
二、課題提出的依據。
1、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教學中,老師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瑣分析,有些家長更愿意讓孩子做各種各樣的試卷,不愿讓他們讀課外書。
2、課程標準規定小學階段完成145萬字的閱讀任務。實驗的基本目標是通過教材建設,制定課外閱讀規劃,加強課外閱讀指導,使課標中關于課外閱讀的要求落到實處。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1、進一步研究并掌握當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體系,擬訂各年級各年級課外閱讀的培養目標。
2、探索課外閱讀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徑和基本經驗。
3、探索課外閱讀與語文教學活動的關系,研究課外閱讀的模式。
4、研究課外閱讀對學生成長,認知的作用,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能力。
5、通過本課題的實驗,推進我校小學語文教育素質化,促進兒童全面素質的提高。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1、課外閱讀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徑。
2、課外閱讀的基本特征以及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3、課內外閱讀的相輔相承。
4、課外閱讀的方法探索。
5、創造性課外閱讀教學。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法。
2、調查法。
3、問卷法。
4、檢測法。
5、比較法。
6、綜合法。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1、加強學習培訓,提高理論認識。
課題研究工作能夠順利進行,關鍵靠教師,因此,加強語文教師的培訓與學習是重點。從課題申報立項開始,我們就組織教師認真學習。
開題報告。
查閱相關資料根據課題整體情況積極撰寫學習筆記通過不斷的學習培訓使實驗教師的現代化教育理論知識逐漸豐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經常組織教師進行一些知識和科研閱讀知識競賽。以便讓教師的課外閱讀儲量不斷注入活水源頭。
2、重視課題管理,規范課題行為。
我們課題組定期召開課題會議,進行有關課題實驗的學習,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獲。
(2)堅持課題月報制度。
在每個月底,課題主持人將對本月所所做的額工作以及收獲體會,填寫月報表。
(3)填寫《課題實驗手冊》。
根據學校教科研管理的額規定,課題組要求每一位實驗教師認真填寫《課題實驗手冊》,一般在學期初填好計劃(本學期個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專題研討課例或。
活動方案。
學期末做好小結撰寫實驗論文。
七、課題研究的大體框架。
1、制定課外閱讀規劃。
根據本校的具體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外閱讀規劃,從課外閱讀的目標、閱讀內容、閱讀總量、閱讀活動、閱讀文體等幾方面拿出明確而具體的計劃和措施。
2、創造條件促進“讀”。
(1)課內閱讀延伸。
(2)允許在“早讀”或“自習”時翻課外書報,每周抽出一小時,集中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
(3)布置作業以啟發學生理解書報中的有關內容情節,學習其中的方法為主,從而增加課外閱讀的興趣。
(4)推薦讀物與傳觀。
讀書筆記。
并重。教師一定要做好書刊導讀工作,利用圖書資源,廣泛開展閱讀。
3、介紹方法,引導“讀”。
結合閱讀教學,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如:選讀法、瀏覽法、精讀法、摘讀法。
4、開展活動強化“讀”。
(1)談天說地三分鐘,每節語文課開始,以。
名人名言。
新人新事物等為內容進行口語交際。
(2)開展課外閱讀競賽。展評優秀讀書筆記,讀書與征文有機結合。
(3)舉辦各種語文活動,如“成語擂臺賽”,“古詩文朗誦會”等。
八、課題研究的實驗步驟及日程程安排。
(一)實驗步驟。
1、成立課題研究組,議定課題,制訂方案,明確分工。
2、完成課題前期的調查、論證工作,向市教委立項申報。
3、課題組成員集中討論教學方案,開展一人一課活動,落實方案。
4、開展階段性的測試工作,撰寫實驗報告和論文。
5、匯總材料,完成實驗總結,迎接結題驗收。
(二)日程安排。
1、20xx.8——20xx.10成立課題組。
2、20xx.11——20xx.1開題、評審、修改。
3、20xx.2——20xx.2實驗、明確要求。
4、20xx.2——20xx.4初步總結。
5、20xx.5——20xx.12歸納模式。
6、20xx.1——20xx.6匯編成冊,成果展示。
九、課題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歸類:
課題研究三年來,我們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現歸類如下:
1、超額完成了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任務。
課程標準提出了小學階段應該完成課外閱讀145萬字,實施這一課題以來,我校學生超額完成了課外閱讀量。
2、基本確定了各年級的課外閱讀內容。
經過課題組成員的反復研究和從實踐中的反饋調整,我們按年級規定了課外閱讀的內容,有步驟,有計劃,有系列地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積累。
3、教會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通過課題實驗,我們教會學生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選讀法、瀏覽法、精讀法、摘讀法,并教會學生摘錄、剪貼、查找等許多種積累的方法。
4、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語文。
我們在實驗中,開展了許多閱讀活動,如“談天說地5分鐘”,“征文競賽”,“成語擂臺賽”等,寓教學于活動之中。
5、形成了一套課外閱讀教學模式。
對于課外閱讀,我們保證課時,要求教師認真備課上課,并研究教學模式。很多教師不斷探索,從而不斷更新教學模式,提高課外閱讀實效。
6、提升了語文教師的理論素養。
課題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許多教師勤于總結,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養,撰寫了許多優秀論文。
7、注重學生的心理意志品質的熏陶。
我們通過多種活動,主要是演講比賽等形式,加強學生對所讀文章中重點人物的印象,從而以之精神導行,通過閱讀提高學生自身修養。
(二)學生閱讀量分析:
年級。
閱讀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三)閱讀面分析。
通過查閱“讀書摘錄卡”,“教師備課筆記”等,目前我校學生參與課外閱讀面達1000%,各年級既定的課外閱讀內容的額閱讀面達100%。
十、課題研究的反思建議。
1、課題的研究最終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閘小學課外閱讀材料》。
2、要進一步改革現有的課時數量,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和效果。
3、在課內外閱讀的結合方面加大研究,要真正做到以課外閱讀促進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的目的。
4、要進一步整合教育資源,特別是語文課內外教材內容和資源,提高學生的興趣。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立夏不久,五一剛過。鳳鳴山中學迎來了“重慶市示范性高中建設”一級子課題“鳳鳴山中學學校文化建設實踐研究”的結題評審會,并得到與會專家的一致肯定。這對于鳳中3500師生來說是一個激動、高興、興奮、難忘的日子,對于鳳中的發展更是一針強心針,一座里程碑!
激動之余,我謹代表學校向長期關注鳳中發展的老校長、向為鳳中的發展傾注大量心血的市教委主任、督學、處長、,向為鳳中創建市級示范高中過程中幾年如一日的指導我們的各位專家和某某研究員,想領導鳳中持續發展的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領導、區教委領導、區教師進修學院的領導、專家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敬意。
沒有您們的領導、指導、指點,沒有您們的關注、關心、關愛就沒有鳳中的美好的今天,就沒有鳳中持續的發展。
但是作為鳳中人,我們要清醒,課題雖然結題,但是他更是一種挑戰,我們鳳中人更要振奮,這不僅是一個結點,更是一個起點。
我們相信,在市教委、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區教委、區教師進修學院的領導、指導和指點下,遵循教育方針、規范辦學行為,充分利用研究成果,深化辦學理念,傳承鳳中精神,加強內涵發展,深入研究學校文化,鳳鳴山中學必然能夠在新的起點上走向新的輝煌!
教育教學的研究,離開教研這塊土壤將不會生長,離開教研這必要的水分和營養,也不會開花結果。因此,教育教學與教研相融合才是興教的出路。尤其在現今,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開展,教研工作的開展尤顯重要。
一年來,我校教研活動在區教研室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在分管校長的關懷和悉心指導下,本組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業務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轉變和提高,在教學中,能牢牢抓住“健康第一”的課程理念,以學生的主體發展為中心,確保每個孩子都能體驗到運動的快樂,并在體育課堂中學到基本的運動常識、運動技能,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積極學習體育教學理論,提高教師的內涵修養。認真制定教研計劃,理順了教研秩序,利用所有可利用的時間,制定了我校體育工作計劃進度表,規范了我校的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并按計劃組織開展教研活動。每周三,是我們必定的教研日,我們每周都會根據不同主題來進行研究方案,我們的教研活動每次都是在愉快中進行,不是個人在照本宣說,而是每個人各抒己見,想說就說,不分先后次序,所提出的意見都會以筆錄的方式記錄下來,取長補短,最后匯總。不了解我們的人,還以為我們在爭執什么呢。雖是如此,也貴在如此。我們就需要這種方式,就好像一家人在聊天一樣。在這完全放松,毫無芥蒂,敞開心扉的教研氛圍中,我們科組每位老師相互支持、相互聆聽;相互學習,相互進步!
體育老師課時比較多,在課時較多的前提下,我們都不會放過每一個教學教研機會,我校每年都要舉行“人人獻課活動”,我們抓住這一展示交流的平臺,主動調課參與每位老師研究課例的聽課與評課,評課的力度到位,各人的優缺點都拿出來進行綜合分析,只有這樣大家才能在同一起跑線上成長。我們還主動參與學校各年級的家長開放日的公開課例,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及教研水平。贏得了家長的高度評價。
只有團結才有力量,只有資源整合才能在各類比賽中快人一步。在業務方面:
2、3月份:
1、整理體育器材室,清點體育器材。
2、學習新課程標準,制定學校體育教研組工作計劃。
3、清理場地,器材造冊登記,及完善體育器材管理方法細則。
4、組織好校廣播操、大課間活動。
5、組建?;@球隊和田徑隊,并做好訓練計劃。區女子籃球隊比賽不負眾望取得第七名的成績,但還有待加強訓練爭取進入前三。
1、抓好教學常規課。
2、建立快樂、體驗、合作、成長的教學模式。
3、加強廣播操,眼保健操檢查力度。
4、校田徑隊訓練力度加強,由于運動員發揮失常只取得第22名的成績。
1、體育創新課堂教學活動,搞好集體備課。
2、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體育保健常識教育。
1、做好體育教學成績測評及登記評價。
2、進行體育教研組工作總結及個人教學工作總結。
3、體育器材登記造冊。
此外,我們還通過校級的教研活動,來提高課堂教學水平,開展集體備課、撰寫反思、評課稿、教學論文等。
半年來,我教研組積極組織開展教研活動,雖然沒有取得顯著的成績,但我們已經慢慢地感受到“教到老、學到老”的教育危機感,并將這種意識逐步轉化為實際的行為上,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適應新時期的教育形勢,才能確保讓每一個孩子都受益的理念得以貫徹和落實。
?
課題研究的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理論依據。
傳統課堂教學中主要由老師向學生傳授知識,教師在教學中永遠居于主導和中心地位,作為教育對象的學生的任務是接受知識,形成認知結構?!缎抡n程標準》指出: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在生動現實的情境中體驗和理解知識。那么為學生提供活動的機會,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是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重要保證小學語文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精選3篇小學語文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精選3篇。如今,學生的知識構建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建構獲得的。而教師在教學中過于注重教學的情境化,好像脫離了情境就不是新課程的課堂,于是逢課必是從情境引入,不考慮創設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本末倒置,導致情境創設不能科學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不能引導學生體驗學習過程,甚至干擾和弱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以及學生思維的發展。
因此,本課題的實驗研究,旨在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供全面清晰的有關信息;引導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各種各樣有效的教學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動機,引發學生在學習中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使我們的教學活動對學生始終有一種吸引力。從而服務于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益。
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院長余文森教授在他主編的《課堂教學》一書中提到:德國一位學者有過一個精辟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無論如何你也難以下咽。但當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在享用佳肴時,就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溶于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作為新課標所倡導的教學理念之一創設情境,給小學課堂帶了積極的影響。情境作為課堂知識的載體,本身就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然而對情境的創設不乏有教師對它非理性的熱捧。我們要正確認識情境創設對教學內容、學生發展等帶來的影響,合理創設有效的情境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服務。
面對豐富的新課程資源,更有效地創設教學情境,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從而搭建知識橋梁,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漸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一步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是一個學習者主動探受刺激、積極參與意義建構和積極思維的過程。這種教育思想體現了對學習主體學生的尊重,使教學活動成為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的過程。教師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建構適當的問題情境,注重現有教學內容的調整,使學生在認知上產生沖突,從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師生之間的互動和開發,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科學性和創造性的發展。
研究目標: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實現豐富學生感知、啟迪學生探究、引導學生聯想和想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生活經驗、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分析、歸納、總結大量的案例,明確不同的教學情境根據其目的的不同,其有效標準也是不同的。找尋影響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的因素,探究達成有效教學的策略,促使教師能更理性地思考課堂情境創設對教學內容起到的積極推進作用,激發每個學生潛在的智能,充分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
20____年____月,我校承擔了綜合實踐研究課題《綜合實踐活動中小學生自主性學習方式的研究》的研究任務,經過兩年多的研究,已完成了該課題的預定研究任務,現將研究工作向總課題組匯報如下。
一、對本課題研究的認識。
自主性學習是對知識經濟的挑戰,是國際社會比較認同和實踐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其本質就是強調學習者能夠根據自己的活動能力、活動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活動策略,全面提高自身素養。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產生,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教師轉變原有的課程教學觀、學生觀,尋找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方法,進而在各科教學中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主體性地判斷以及更好的解決問題的素質和能力;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自律意識、關心同情他人的情感與品德,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課作為一種課程其實是將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自學與指導結合起來,融開放、引趣、導思為一爐的新型課程,它打破了以課本為中心的單一性,打破了嚴格意義上課堂教學上的封閉性,它把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身生活中的知識學習和體驗放在首位,尊重個性,鼓勵創新,這一切都為開展自主性學習提供了土壤。所以本課題,嘗試在這一領域做一番積極的探索,期望能在探索過程中,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為自我個體的發展獲取一個開放的生成性的動態過程。
二、研究工作的具體過程。
(一)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全力支持課題研究。
為了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我們將課題研究列入學校的工作計劃,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安排參加過國家綜合實踐活動遠程研修培訓的主任具體主持該課題的研究工作;接著我們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選拔優秀的骨干教師擔任實驗教師,按教師個人特長進行具體分工,同時還建立完善的課題制度,如經費保障制度、人員獎懲制度等,從人員與管理上確保課題的研究質量。
(二)分析整合學校資源,搭建實踐活動平臺。
20____年____月,課題組成員對學校資源進行了分析。我校成立于19____年,歷史較為悠久,連續多年均被評為榮成市教育質量先進單位。近年來學校非常重視硬件建設,加大了投資力度,使教學設施達到了市一流水平,被評為“山東省教學示范?!?。除了擁有豐厚的物力資源外,學校還擁有大量的優質人力資源。另外我校的環境資源也具有特殊性,在學校周圍分布著榮成市的各大商場、自來水公司、嘉盛乳業等豐富的社區資源。經調查研究,課題組的老師決定充分挖掘利用學校的各種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與崖頭村村委、敬老院、嘉盛乳業、市政公司等單位建立合作關系,在青山公園附近建立了農田生產實驗基地,為學生自主學習研究的開展搭建好了校外平臺。又在校內建立木工坊、綜合實踐活動室,讓綜合實踐活動課這一新課程的亮點真正亮起來。
(三)抓好教師培訓,加強教研力度。
為了使課題研究落到實處,形成特色,我校十分重視師資培訓。在培訓中,我們堅持內培和外培相結合的原則,不失時機地到外地學習經驗,拓寬培訓渠道。在課題研究的時間里,采用網絡主題教研、發放學習材料、專題培訓講座等形式定期舉行專題學習,每學期都要進行課題研究情況分析會,并帶動全校教師參與課題研究。
我們采取了每周集體教研的方式,每學期召開綜合實踐活動匯報課、研討課,我們還經常請到市教研室的張春芳老師到校及時指導工作。組織實驗教師認真參加市教研中心組織的各種研討學習活動,及時研討教研中出現的問題、相互交流經驗和體會,開拓思路。還大力支持實驗教師參加學?!毒C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包》的開發工作,以求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在這些活動中,教師業務水平提高了,思路開拓了,教師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四)開發管理平臺,建立課題研究網站。
為了使課題研究實現過程管理、高效管理和科學管理,我們組織骨干教師開發了該課題的專題研究網站——“一路同行”。該網站設立了“課題概況、課題研究、在線研討”等欄目,為課題的實效管理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這個平臺有利于教師相互交流、學習,方便教師隨時查找相關資料,通過案例的學習深入開展研究;這個平臺有利于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科學評價,我們要求實驗教師在研究過程中必須保留研究資料,教師每做完一個步驟就可以及時上傳到自己的文檔里,這樣課題組就隨時可以監控每位實驗教師研究到了哪個階段,同時隨時可以進行過程指導。到最后也能保證研究成果的真實完整。
三、研究工作的成效。
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我校以抓好教科研為先導,緊緊圍繞課題目標,采取了各種有效和有力措施,花大力氣開展了各項實驗研究工作,目前實驗工作實施得十分順利,并已經取得實效。
(一)培養了學生自主觀察的能力。
觀察能力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質。然而,觀察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在后天的實踐中逐漸培養起來的。綜合活動課上,教師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提高了觀察能力。源于對牛奶的好奇,有的班確實了綜合實踐課題《走進牛奶世界》。在實驗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們走進嘉盛乳業有限公司,參觀了袋裝牛奶的整個制作過程,拍攝了自己想要的照片資料,并就心中的疑惑向專業人員進行了咨詢,從中獲得了不少乳品生產知識。
(二)培養了學生自主協調的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協調發展。這時的學生不是講臺下被動的看客,而是活動的主人。我們在青山公園開辟了一塊試驗田,孩子們經過辛勤勞作,收獲了一些蔬菜。收獲的蔬菜怎么辦呢?同學們展開了討論,最后商定:一部分送給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提前商定書寫祝福的對聯、準備精彩的節目、為爺爺奶奶收拾衛生,給爺爺奶奶們帶去自己的一份孝心和愛心;另一部分去市場賣掉,用賣來的錢換取春季的種子,同時去體驗一下賣菜的感覺。于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拓展性主題:感恩社會——走進敬老院,感受生活——我是小菜農,在孩子們的精心設計下應運而生。
(三)培養了學生自主動手的能力。
綜合活動課形式靈活多樣,內容不局限于課本,它也可以因地制宜進行,及時地把最新的信息傳播給學生?;顒右苍试S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自由選擇,教育的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校把勞技教室重新進行了整理、配置,整潔敞亮的教室讓人神清氣爽,高標準的木工全套工具锃亮有序且一應俱全——這便算是有了“好馬”。
(四)培養了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綜合實踐活動課不僅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了豐富的問題情境,而且活動內容的豐富性也有效地調節了學生的大腦功能,充分挖掘了他們的大腦潛力。學生自己操作,尋求答案,手腦并用鍛煉了自己。最可貴的是學生在實驗操作中觀察分析,獲得了直接經驗。寒假回來,我校舉行了“走進大年文化”成果展示活動。
學生搜集了許多年文化習俗的資料,拍了過年時人們包餃子、觀花燈、蒸棗饅頭、捏面燈的圖片資料,對物價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壓歲錢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他們知道合理計劃地使用壓歲錢了,使多人都做了零花錢開支卡?!耙荒曛嬙谟诖骸?,剛開頭兒,孩子們就拿出了這么多的作品,相信以后他們在綜合實踐的大道上腳步會越來越堅實。
(五)培養了學生自主創造的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形式減少了不必要的紀律約束。它不受課堂40分鐘的限制,留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同時也鼓勵學生與眾不同的方法、思路,避免了統一答案、統一方法。學生開始變得善于主動搜集一些資料了,除了活頁資料上的小知識卡片外,凡語文書上涉及到的科普知識,學生都會去翻閱相關資料,有的還在網上查尋。學生學會主動涉獵課本以外的科普讀物了。例如,為了研究花木知多少,很多學生買了科普讀物研究周圍的花草樹木,不但知道它們的特點,還知道它們的作用,提高了他們保護花木的主動性,與以往的被動保護相比,他們是從心底里來愛護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的。
四、豐碩的研究成果。
務實的課題研究,豐富的勞動實踐,為我校學生的成長打開了“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的廣闊世界。
在榮成市首屆中小學素質教育成果展上,我校有15件制作、發明類作品參展,成為參展數量最多的學校,其中高處蘋果采摘器榮獲____省中小學科技發明二等獎,預防近視椅、點滴報時器等獲____市科技發明一等獎。另有《蝸牛爬行的秘密》、《螞蟻喜歡吃什么》等科技小論文在省市級獲獎;學生作文更是頻見報端,學生寫的《種菜小記》等7篇實踐體驗日記分別在《____時訊》、《____報》、《____晚報》上發表。
劉____、徐__等指導教師撰寫的有關課題的通訊多次被《____時訊》、____市廣播電臺、____電視臺、____衛視報道,2010年我校的課題成果還在中央國際頻道播出;20____年上半年,分管課題具體工作的____主任寫的《這邊風景獨好》先后被____教育網、____網的綜合實踐活動專欄采用,其點擊率曾一度;____老師的《標本制作活動,彰顯科技魅力》論文獲第四屆____省科技教導員論文二等獎;____老師的論文《多一把尺子,多一份希望》,談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獲得威海市“中小學實踐與創新”重點課題優秀成果;課題總負責人張金平校長撰寫的《在“動”中體驗,在“活”中收獲》一文在《現代教育報》上發表;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成果得到上級領導的高度評價,有兩次在市培訓中心組織的經驗交流會上做過典型交流,其做法在全市得以推廣。
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從學生的成長需求出發,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因而得到了家長、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20____年____月,____電視臺還對我校的農田實踐活動做了專題跟蹤報道;同月,我校五年級三班學生利用校外資源“世界勤儉日”開展的系列活動先后在榮成電視臺、威海電視臺的“新聞直播”欄目播出。
20____年__月至今,我校共接待了兄弟學校的參觀學習活動8次,獲得到校人員的廣泛好評。我校共計接待____市級以上領導的視察8次,其中省教育廳副廳長____、省婦兒辦____主任等領導先后來我校調研工作,對我校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都給予了充分肯定和極高評價。
五、研究工作的體會。
通過兩年多的研究,我們體會到要保證研究的順利進行,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學校的領導要重視,親自參與研究的策劃、組織與實施,保障實驗的人力與物力的投入。學校要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通過多種方式調動學校教師參與研究的積極性。學校要主動爭取專家的指導,為教師提供理論上的支持與幫助。與有關單位結成共建關系,建立校外實踐基地,為學生的實踐活動搭建平臺;從社會中聘請校外指導教師,建立校外指導教師聯系手冊。與家長建立有效的聯系,吸引家長參與活動,得到家長的大力支持。
六、研究工作的反思。
通過課題的研究,我們發現小學生自主性學習方式的研究為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我們在實驗過程中,在一些具體環節中還存在著不足。如有些師生因思想觀念的限制而沒有完全“活”起來,部分活動的課題內容受到局限,沒能深入到更深的的層面。所以,今后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繼續鞏固研究成果,力求比過去做得更好。具體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穩固研究網絡,開展課題研究活動。
我們將繼續在課題組負責人____校長的領導下,在分管領導____主任和課題組骨干的帶動下,定期活動,以活動推動課題的發展。
(二)加強科研力量,擴充課題組成員。
由于學科和研究范圍的擴大,課題組人員必須擴充。要精心挑選人員,把思想素質高、責任心強、科研基礎好的教師吸收進課題組,使研究不斷深入。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深深體會到,如果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活動中體驗,就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動探索者,就能把學生的潛能充分發掘出來,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不僅對原“教學大綱”中關于語文課外讀物的具體篇目作了很大的改動,而且對不同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作出了較大的增加。就是說,中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是明確“入憲”了,抓好課外閱讀是國家教育教學的要求?!盁釔圩x書,每天閱讀,養成習慣,堅持終身”是我們在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時提出的核心目標。指導學生在課外進行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是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是課堂閱讀的繼續與擴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當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現狀,形勢不容樂觀,突出表現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閱讀興趣比較單一:休閑性閱讀占據學生課外閱讀的大部分時間,這些書與文學經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維火花,少了許多描述人性的閃光。
(2)閱讀消費較少:經調查,小學生的諸多消費中,用于娛樂的消費遠遠高于購買書刊的費用。
(3)閱讀習慣和閱讀量大相徑庭:家長受過比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們的孩子通常會比所受教育比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閱讀習慣、更長久的閱讀時間、更大的閱讀量;家長的興趣指向及言傳身教影響著孩子們的習慣養成。
(4)課外閱讀的時間的比重減少:電視、電影、上網等多種活動方式的包圍之下,孩子們的課余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孩子們有了更多活動選擇;同時,在這些活動方式的沖擊下,課外閱讀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時間被無聊的電視節目占據著,學生變得不愿獨立思考,特別依賴其他人。
(5)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閱讀能力正在退化:學生缺乏閱讀課外讀物的習慣,缺乏獨立思考、獨立閱讀的能力。閱讀的退化不僅會使人的思維遲鈍,智力功能萎縮,導致學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會危及民族基礎素質,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學校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绷x務教育階段孩子應該完成400萬字的閱讀任務,其中小學階段應該完成145萬字,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160篇(段),由此可見讓小學生從小課外閱讀的習慣,讓閱讀成為學生的生活方式,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
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運用科學研究的方法,提出了“課外閱讀與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研究”,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訓練,通過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為開展本項研究提出一定的理論依據,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研究意義。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弊寣W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借助豐富的人類文化精品滋養學生的心靈,充實學生的頭腦,為孩子儲存自己的童年精神營養,無疑是使孩子終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1、把握時機,刻不容緩:抓住兒童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從一年級開始盡可能培養課外閱讀的興趣。
2、博覽群書,廣泛涉?。翰┯[對兒童發展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博覽使兒童獲得廣闊的知識背景,就有助于新信息的融合和重組,有效提高他們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3、難易不序,持之以恒:課外閱讀沒有循序漸進之說。兒童正是語言學習的最好時機,接受能力極強,效率高。孩子也能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只要能做到持之以恒,書自會“越讀越薄”,這是讀書的最高理想。
三、研究目標和內容。
(一)預期目標。
1.探索小學生課外閱讀實踐活動的實施方法及策略。
2.構建科學、規范、有效的小學語文閱讀指導課的活動模式。
3.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學生實際和教師特點的課外閱讀實踐活動課程體系。
4.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促進我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二)研究內容。
1.掌握方法,促進讀書技能的提高。
2.優化語感,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
3.接受熏陶,促進人文素養與情感意志、審美情趣及價值觀的提高。
4.重視積累,讀思結合,促進寫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四、研究方法和對象。
方法:本課題研究主要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之以實驗研究、行為觀察、文獻研究、問卷調查、師生訪談、家長反饋等多種方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認真做好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實施情況的紀錄。對課題研究作總結、驗證、提煉,概括有關教學現象,并使之形成經驗理論。
對象:課題研究對象:我校一至六年級全體學生。
五、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9-.7)——營造讀書氛圍,讓課外閱讀彌漫學生身邊的每一寸空間。
1.健全完善圖書館的圖書借閱制度,添置新圖書,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形成學校閱讀特色,創建“校園書香”文化。
2.建立有效的班級間、學生間的圖書交流機制,鼓勵流通共享,豐富圖書資源。
3.舉辦“閱讀伴我成長”校園第一屆讀書節活動,營造讀書氛圍。
4.做好資料的收集、分析工作。
時間。
1.將語文課時進行重新分配,每周安排一節閱讀指導課,在時間上保證學生的閱讀,教師要探索不同類型閱讀課的指導。
2.開展各種讀書活動,以活動引領閱讀,以活動激發閱讀,以活動促進閱讀。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涵豐富、以閱讀為主體的閱讀節活動。
3.舉辦校園以“讓讀書成為習慣”為主題的第二屆讀書節活動,展示學生讀書階段成果。
1.舉辦校園第三屆以“我讀書,我快樂”為主題的讀書節活動,展示課題實驗成果。
2.總結實驗經驗,匯總并推廣實驗成果。
組長:黃燁。
副組長:呂海麗陳惠華。
組員:全校語文科任教師。
本課題通過近三年時間的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一)探索學生課外閱讀行之有效的方法。
方法1、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需求的動力,只有培養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才會努力去尋求閱讀機會,從中獲得信息,得到閱讀滿足,才會將老師的“要我讀”轉化為自主尋求的“我要讀”。正如劉國正先生言到:“有了興趣和習慣,你不讓他讀都難,幾天不看書,他就會覺得空蕩蕩的,難受?!崩蠋熆梢韵驅W生介紹歷史人物、科學家愛讀書的故事,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課余時間,我們的老師常常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誦讀古詩,交流讀書心得、體會,向學生介紹自己是怎樣讀書的,給學生展示自己的讀書筆記,使學生體會到老師對閱讀的重視,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
方法2、讀什么書有益,怎樣閱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并做到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做到課內外結合,以一帶十,相互促進,使課外閱讀成為課堂教學的自然延伸。如學習《獄中聯歡》后,向學生推薦閱讀《紅巖》;學了《赤壁之戰》后,引導學生讀《三國演義》;學完《丑小鴨》,推薦閱讀《安徒生童話》;學了《松鼠的尾巴》后,可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啄木鳥、猴子、狗、燕子、壁虎等更多動物尾巴的用處。有了這樣的閱讀基礎,那么讀其他名著也就水到渠成了。所謂“書越讀越厚”,學生的閱讀不再拘囿于語文書,實現了由課內與課外鏈接延伸的“立體閱讀”。
方法3、開展活動激發興趣。閱讀交流活動可以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它為正在進行課外閱讀的同學提供了展示成果的平臺,既可以讓收獲者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又可以吸引還沒有投入閱讀活動的同學。學校每年舉辦一次校園讀書節,讀書節上,各年級的活動精彩紛呈,如低年級開展講故事比賽,中高年級進行賽詩會、朗誦會、故事會、演講賽、讀書報告等。其次,學校還注意根據主題閱讀活動進行階段性成果展示:手抄小報評比、讀書心得展出、讀書筆記評比展覽、優秀讀書筆記廣播等,閱讀交流活動的有效開展,把全校的閱讀氛圍進一步推向高潮,吸引了更多同學投身閱讀活動。
方法4、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讓學生愛上讀書。書要靜下心來讀,這是讀書最重要的習慣之一。如何把學生帶進書本,讓他沉浸在書的海洋中,陶醉在書的精髓中,創設良好閱讀氛圍至關重要。學校保證學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閱讀時間。如中午學生到校在班級閱讀20—30分鐘時間,每周安排學生進閱覽室進行一節課閱讀。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如果說,語文教學像一個“瓶子”的話,識字教學就是瓶頸。識字教學的建設和質量,直接影響著語文教學的速度和質量,進而影響著素質教育的進程?!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要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字,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第一學段(1—2年級)要認識常用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由此可見,第一學段的識字量約占小學識字總量的50%,而且這1600—1800個字在小學課本中的出現頻率約占90%,這個比例讓人感受到在第一學段認識這1600—1800個字的意義以及任務重大。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識字不像動畫片、聽故事那么有趣,枯燥單調的識字會使兒童很快感到疲倦,失去學的興趣。
尤其是一年級學生,當認識了250—500個生字以后,學生識字就出現了障礙——生字出現“回生”。主要表現在同音字、形近字的混淆、筆畫多的字難以識記,錯別字因此而產生。每篇課文要認8-9個生字,會寫10個,每天算下來要與20個字見面,面對這么大的識字量,學生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再加上所學的生字沒有再現、再認的機會,學生往往學得快,忘得也快,其中以中下水平的學生最為嚴重,往往學了這一課的生字,就忘了前一課的,復習了前一課的生字,卻又會忘了后面的生字。這樣反反復復,識字效果總是不盡人意,在學生潛意識里,把識字當做一種差事完成。
另外由于我們西街小學是洛南縣重點小學,一年級每個班人數均在80人以上,孩子年齡小,認知水平差,又特別貪玩好動,不能長時間專注于課堂,所以課堂上一半時間用來維持紀律,識字教學就像蜻蜓點水一樣,不能面面俱到。一部分教師教學方法陳舊,依舊按照程序化來教生字,先分析字結構、字形、筆順、組詞,使“識字與寫字”分離,孤立地、片面地學習生字,脫離了語境,脫離了生活,單調機械重復抄寫,導致孩子失去學習生字的興趣,所以識字效率極低。
題目進行研究。
二、課題的界定。
小學低年級的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重點,識字量又特別大,語文教學目標中,要求學生會寫會認的字,學生在課堂上基本掌握得很好。但由于一學期識字量特別大,在校時間有限,不能經常復習,學生回家又不能自覺鞏固,這些曾經熟悉的字往往印象不深,造成“生字回生”的現象。本課題旨在通過研究探索出減少這種“生字回生”現象的高效策略,提高識字效率。
三、課題研究的依據與意義。
1、理論依據:
新課標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經驗,注重教給識字的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睋茖W家研究表明,一年級上學期,兒童形象思維方法占主要優勢,對圖象感知接受優于文字和圖表,這時安排看圖識字是符合這個階段兒童心理發展水平的。但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兒童識記處于優勢,并開始逐步向意義識記過渡,對字形分析能力明顯提高,這時安排大量的韻文識字和各種歸類集中識字,是行之有效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管齊下,走優化識字教學之路,讓學生高效率地識字,杜絕“識字回生”,適合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
2、現實意義。
我國的漢字不是簡單的書寫或記錄符號,而是一幅幅、一個個故事,是凝聚著先人的智慧,承載著中華文明的中國第五大發明,“是人類最高智慧的杰作”(韓國專家語)。新課程標準中又提出識字、寫字教學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教師必須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掌握一定的寫字方法、技能,使學生真正愛識字、樂識字、輕松寫字。這樣有利于學生盡早、盡快地進入漢字閱讀階段,給他們打開一個生活經驗世界之外豐富多彩的文本世界,這無論對孩子的情感和思維,還是對培養獲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義。
3、創新之處:
識字是小學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是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如何解決學生識記枯燥的生字,減少“識字回生率”成為教學的難點。很多教師根據實際情況,研究了不同的教學方法,運用于識字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達到有效識字的目的。
四、課題的研究目標。
1、分析識字教學中“生字回生”現象的主要原因。
2、尋求和探索小學低年級減少“生字回生”現象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識字效率。
3、通過研究,促使參加本課題研究的教師在識字教學的數量和質量上有較大提高,減輕學生識字的機械性。
4、培養學生主動識字、靈活應用識字的能力。
五、課題的研究內容。
1、研究目前教學中出現“生字回生”現象的因素。
2、研究減少“生字回生”現象的課堂識字教學策略。
3、研究減少“生字回生”現象的課后強化識字教學策略。
4、研究識字教學模式的轉化,從“教師中心”到“學生中心”,從由“被動識字”變為“主動識字”。
5、研究作業的設計與“生字回生“之間的關聯。
六、課題研究的主要途徑和方法措施。
我們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的教師以實際問題的解決為主要任務,樹立“問題即課題,過程即方法,進步即收獲”的理念,積極參與教學實踐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實性,講究科學性,注意認真觀察、不斷總結。在總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以不斷改進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具體實施步驟:
(一)、指導學生認識漢字,要給學生強烈刺激感,加強學生對字的第一印象認識??梢詣撛O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利用聲音、圖像、動作、情景等加強漢字與事物的聯系,以加深對所認漢字的第一印象。
(二)、采取多種方法復現。鞏固漢字最好的方法是復現,最有效的方法是在語言環境中多次見面。要重視在游戲中、活動中鞏固認字,鼓勵學生從身邊商鋪牌匾、路邊廣告、從書報上??找到剛認識的字,在語言環境中及時鞏固認字。
(四)、開展趣味性極強的活動,鞏固識字。例如“編故事識字法”、“謎語識字法”、“編兒歌識字法”、“編順口溜法”等等,這樣降低了學生識字的難度,提高了學生的識字效率。
(五)、搞好學校的“經典誦讀”活動之外,利用時間組織學生朗誦美文名詩、優秀童話故事,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多識字,多積累字、并指導學生用所學過的詞語寫一句話,做到讀寫結合,鞏固所學生字。
(六)多元化評價學生識字,激勵學生學習生字興趣,鞏固識字率。
本課題的研究分三個階段完成:
(一)、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13年3月——4月)本階段主要研究的項目和內容為:
1、教研組集體提出困惑,研討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召集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立項前的論證并確定研究課題。
3、填寫立項申請書,明確課題組成員分工及責任。
4、研究并編制課題實施方案。
5、開展有關理論的學習,查閱、收集有關識字教學的研究成果信息。
6、對一年級學生各個班識字、寫字做現狀調查。
(二)、實施階段:(2013、5-——2013年8月)階段主要研究的項目和內容為:
1、收集并整理相關課題研究必備資料,集中開展課程相關理論的學習,以課程新理念指導課題研究,并貫穿本課題研究的始終。
2、通過學習理論、課堂實踐、課后調查,分析課堂教學中識字教學片斷的有效性,診斷出現“生字回生”現象的主要原因,各個班制定實施有效識字教學計劃。
3、通過名師示范課,探索優化識字教學方案和教學設計的研究。
4、研究減少“生字回生”現象的課后強化識字教學方法。
5、通過“同課異構”,開展聽課、評課,探討各種方法在實踐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反思。
6、教師展示優秀三筆字作品,形成識字氛圍,給學生規范書寫漢字做好楷模,減少“生字回生”。
7、結合典型課例研究,形成低段“生字回生”課堂教學的初步模式。
8、設計識字與閱讀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9、進行各階段的調查、檢測、分析。
10、進行階段性的評估,收集課題資料,分析實驗現狀。
(三)、深化、總結階段(2013年9月——10月)。
1、搜集資料。通過對實驗資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歸類、比較,總結識字教學的方法,分析存在的問題等。
2、全面回顧研究的過程,對研究進行全面總結和個案分析記錄。
3、總結減少識字回生教學的新方法。
4、匯編識字教學教學的設計方法、案例、論文。
6、整合課題研究成果,撰寫課題研究的專題總結或論文。
八、研究成果。(一)實踐研究成果。
通過課題研究,本組教師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方法,增加了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也提高了識字教學課堂效率,減少了識字的回生現象。
1、在教獨體字時,我們根據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認識事物簡單的特點,采用形象的教學方法,把事物原來的樣子臨摹到黑板上,看像什么?學生看懂圖意后,再寫出這個字。如“鳥”,可以形象地告訴學生哪是鳥頭上的翎毛,哪是鳥頭和鳥身,“?”是小鳥的眼睛。這樣的教法,學生很樂意學,學得又很有趣味。
2、學習合體字時,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進行合體字的教學。把生字編成一個故事來學,如:有人聽到門外有動靜,他把耳朵貼在門上聽一聽,是“聞”。用肢解字形識字法來學,有些字看起來筆畫繁多,學生一見認為難記、難寫,如果把這些字分開來記,就顯得簡單明了,一目了然。如“鼓”,可分成十豆十又。偏旁識字法(形聲字識字),在學生學過部分合體字的基礎上,學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義。自編謎語法,如學習“全”和“碧”時,可以根據字形結構編字謎:“一個人膽真大,敢把王子踩腳下”;“王老頭,白老頭,兩人同坐一塊大石頭”,這樣學生在愉悅氣氛中學會了新字“全”“碧”,又鞏固了舊字“人”“王”和“白”“石”,做到了新舊知識的聯系,真可謂兩全其美。編兒歌識字法,如:一人門里躲“閃”;兩人土上蹲“坐”;顏色豐富就是“艷”;四四方方一個口,一個十字在里頭“田”;再如在指導書寫“心”字時,可把“臥鉤”看成一個小鍋,三個點看成是三條小魚,可以編成這樣的兒歌:一口小鍋,煎了三條小魚,兩條蹦出了鍋外,一條留在了鍋里。這樣學生對“心”字的三個點印象特別深,再也不會把它們的位置寫錯了。有些生字可利用學過的熟字加一部分或去一部分變成一個新字。如:每加木是“梅”、蝌去蟲是“科”??在教學中各種方法可結合使用,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和趣味性,培養識字能力。
3、“經常見面”記得牢。對于小學生來說,生字的鞏固是必不可少的。鞏固生字的最好辦法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多次見面。根據兒童的遺忘規律,在認字后的兩三天內進行復習鞏固效果最佳??梢园呀掏甑纳謥碜寣W生進行識字大闖關游戲,游戲是兒童的天堂,可以滿足他們好動、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穩定,而且注意的緊張程度也較高。
4、在教完某一單元后及時為學生創設練習和運用所學生字的機會,采用多種手段,周期復現,鞏固識字效果。這種復現循環都是以讀寫結合的方式進行。首先鼓勵學生互查識字情況;再用學過的生字進行口頭組詞、造句,練習說話和寫話。將字詞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再次復現;然后根據學生掌握的不同情況安排寫字練習,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這是復習鞏固生字的重要途徑。
5、課外延伸,引導學生在課外書、廣告牌、電視中等去找一找學到的生字,并引導學生,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字,只要留心觀察,多看課外書,就能認識更多的字。
(二)、理論研究成果。
近一年來,本組教師能積極學習理論知識,注重教學實效性的研究,每位教師都能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課后進行反思,通過“同課異構”,開展聽課、評課,探討各種方法在實踐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反思,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教學的方法,有效減少了大部分學生的“生字回生”現象,提高了學生的識字效率,也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效率。教師在教學中能運用所研究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快樂識字,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高,識字的愿望更加積極主動,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再此過程中,我們進行了全年級的識字競賽,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了較大的提高。得到了家長的普遍認可。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每位教師都積極撰寫相關論文,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總計20余篇,上各種公開課,示范課30余節。進行大型的教師“三筆字”和學生的識字競賽三次以上,取得了初步的科研成果。
九、課題研究存在的問題與后續研究。
在本次課題研究中,我們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和學生受學前教育程度的不同,我們想到了合作學習,利用差異促進提高,結果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在課堂上不能很好地互幫互助。另外部分學生的書寫習慣較差,這些都是我們今后研究的方向。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會本著“想到一點,就做到一點”的課題研究作風,扎扎實實地做好課題研究工作,使課題研究成為日常課堂教學的一部分。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些發達國際和新興國家幾乎不約而同地發起了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而作為核心課程之一的母語課程,它的改革普遍受到所有國家的重視。閱讀是母語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在這次國際化的母語課程改革中各國逐漸達成一個共識——閱讀經典是提高學生母語素養和民族母語素質的必由之路。許多國家都將閱讀經典列入本國課程標準等正式文件并作出明確的規定。如:英國,根據《英國國家課程英語》規定“在第三和第四階段的課程中,學生應閱讀以下作品:(1)莎士比亞的兩部戲劇。(2)主要劇作家的戲劇,如克里斯托弗馬婁、j.b.普里斯特雷、蕭伯納、r.b.要利敦的作品。(3)1900年以前出版的兩部有主要作家寫的小說,從以下作者中選?。海ㄌ峁?4位作家的名字)。(4)兩部在1900年后出版的,由主要作家寫的高質量并且是在評論界已享有盛名的作品,如(4位作家的名字)。(5)1900年前出版的由四位主要詩人寫的高質量作品。(6)1900年后出版的,在評論界享有盛譽的四位詩人的高質量作品。此外,德國巴符州語文教學大綱分年級分體裁給學生列出了國內外眾多文學家及其作品。法國則為高中學生列出每年的“作品清單”。美國教育部頒布了中學生必讀書目21部,其中美國6部,英國5部,俄國2部,法國1部,德國1部,古希臘4部,古羅馬1部和《圣經》。由此可以看出,閱讀經典已成為各國母語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
2.閱讀經典:我國現行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
在國際化日益加劇、文化多元化急劇演變的現代社會背景下,我國啟動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語文課程作為這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課程價值定位為“使學生能夠站在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具有足夠的自信心和獨立性,在文化擴張或沖擊中得以創造性地發展”。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實現這一語文課程的價值轉型?閱讀中外經典!使學生在閱讀中外經典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獲得創造的智慧”,同時,“尊重、借鑒并吸收世界各國、各民族的多種多樣的文化”。從而,使學生能夠“立足于中華文化的基礎上,放眼世界;立足于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關注現實文化生活”?;谝陨险J識,這次語文課程改革最重要的指導性文件——《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就閱讀教學的概念、目標、達成目標的方法等問題做了重新的定位和深入系統地闡述,并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如: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的課程目標;在“總目標”中提出了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的要求;此外,“教學建議”也建議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評價建議”里也明確提出了“注意加強對學生平日誦讀的評價,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感悟,加深體驗與領悟”的評價要求。并且《課程標準》在“附錄”中設置了“關于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的建議”和“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兩個內容。這些內容的出現,都說明引導學生大量閱讀中外經典是實現“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
3.現狀分析及遇到的問題。
放眼世界;立足于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關注現實文化生活”的學生的課程目標相差甚遠。
(2)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對優秀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從數量上和質量上均存在很大的差異,特別是廣大農村學校由于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和師資水平的限制,要想比較系統的閱讀中外經典文學作品很困難。此外,目前市面上的課外讀物繁雜,質量參差不齊,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質量和語文素養的提高。(3)廣大的一線教師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多年來一直缺少一種指導學生有效地開展閱讀課外經典的機制和策略;同時對打通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銜接缺少系統科學的認識和操作方法。而教師更多的是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一些時斷時續的嘗試,缺少科學的行為研究規劃以及相關理論與實踐體系的建構。
(4)關于新課程下引導學生開展大量閱讀文學經典的實驗,我省有部分地市、縣區作了許多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這些研究缺乏系統性、全面性,大多側重某一方面的研究。
1.我國傳統語文教學認為,博覽、誦讀、精思、背誦,是學生接受豐富的文化滋養,積累語言培養感悟,形成較扎實的語文功底的有效方法。
2.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有關閱讀教學的新理念和各學段的閱讀目標。第一學段(1——2年級):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3——4年級):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句段,以及在開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背誦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5——6年級):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委作品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
3.當今眾多教育界和社會知名學者對讀書的論述。
朱小蔓(中央教科所所長、黨組書記):希望從我們教育工作者開始學會渴求知識,共同用讀書支撐我們的生命。
朱永新(蘇州大學博導、蘇州市副市長):盡管我們的技術在不斷發展,社會在不斷前行,但是同時我們人類的前途也不斷受到挑戰,挑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類精神發育的遲緩??梢哉f,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覀円恢闭J為閱讀問題是中華民族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如果不再重視閱讀,再不建書香校園,進而推動書香社會,我們這個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就是值得擔憂的。
石中英(北京師范大學):閱讀是一種品味、一種心境,它伴隨著人的成長。
金保成(中央教科所):不讀書便沒有底氣,讀書應當從孩提時開始。
謝維和(首都師范大學):讀書是人凈化心靈、走向文明的標志。
嚴文番(美國賓州大學):研究如何讀與研究讀什么,對于我們同樣重要。
鄭漢文(香港中文大學):對學習者而方,閱讀的深度比其廣度來得更重要。
商友敬(著名教育學者):不翻開孩子們的書包,你就無法想像他們讀書的貧乏。
徐雁(南京大學):不閱讀的民族便談不上有民族精神、民族之魂。
方展畫(浙江省教科院):教師要少講一點,學生要多讀一些,把學習的權得還給學生。
范培松(蘇州大學):呼吁理順教育體制,還師生以閱讀的時間與空間。
楊九?。ńK省教科院):讀書,為孩子構筑一個更理想的心靈生態。
傅維利(遼寧師范大學):趣味是閱讀的根本,競爭是閱讀的保障。
程斯輝(武漢大學教育學院):不鍛煉便沒有體能,不閱讀便沒有智能。
王嘉毅(西北大學):讀書帶來知識,讀書更新理念,知識與理念改變命運。
范小青(著名作家):喜歡讀書的人,在最浮躁的世界里都能享受心的寧靜。
陶文瑜(著名作家):閱讀是用心靈勾畫美的過程。
4.蘇霍姆林斯基有關閱讀的論述。
“學生到了中年級和高年級能不能順利地學習,首先就取決于他會不會有理解地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因此,小學教師應當仔細地研究,每一個學生的這條能力是怎樣發展的。......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一個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的學生,比起不掌握這種乍看起來很簡單的迅速閱讀能力的學生來,就顯得能夠更迅速、更順利地應付任何作業。在他的腦力勞動中就沒有死記硬背。他閱讀教科書或別的書籍時,比起那種不會同時閱讀和思考的學生來,情形就完全不同?!薄澳軌蛟陂喿x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的學生,就不會在學業上落后,而沒有學業落后的現象,教師的工作就容易了?!?/p>
“通過閱讀而激發起來的思維,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識的種子撒上去,就會發芽成長,取得收成。由于能對書籍進行思考,學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綱規定的教材。學生對書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內心中由于書籍而激發的喜愛感越強烈,他學習起來就越容易?!?/p>
他還提出了閱讀跟學習緊密聯系的主張,認為閱讀給學習創造“智力背景”。他還認為課外閱讀“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教師要把握和實施“學習”和“課外閱讀”兩套教學大綱。
1.探索有關母語閱讀教學的規律,構建指導小學生有效閱讀經典的理論體系與操作方法。
2.開發編寫一套《語文經典讀本》。
3.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厚語文積累;促進實驗教師人文素養的提高和專業成長;豐富實驗學校的文化內涵,提升實驗學校的文化品位,促進實驗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充實實驗學校的辦學特色。
1.小學生閱讀經典的內容研究。
(1)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經典文本應具有的特點;
(2)中國古代傳統經典文本在小學生閱讀中應占的比例;
(3)中國現當代經典文本在小學生閱讀中應占的比例;
(4)各類體裁的作品在小學每個年段所應占的比例;
(5)背誦篇目在各年段所應占的比例;
(6)外國經典文本在小學各年段閱讀中應占的比例;
(7)小學生閱讀經典文本組合呈現的體例設計和原則等問題。
2.小學生閱讀經典教與學方法研究。
(1)提高課內閱讀教學效率的新策略和手段;
(2)研究打通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聯系的途徑和方法;
(3)開展有效的課外閱讀的指導策略;
(4)如何通過閱讀豐富語言積累;
(5)如何搞好讀寫結合,從讀中學寫;
(6)如何通過閱讀使學生感受到讀書的樂趣;
(7)如何通過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8)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9)應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讀書習慣,如何培養;
(10)如何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體認中華文化;
(12)課本學習中如何滲透相關閱讀內容;
(13)如何利用家庭、學校、圖書館等資源豐富閱讀內容;
(14)閱讀與語文綜合性學習;
(15)閱讀與研究性學習;
(16)如何實現學生對文本正確的多元解讀;
(17)小學生閱讀的基本方式和操作策略;
(18)小學生個性閱讀的評價標準是什么;
(19)教師在小學生閱讀過程中的角色;
(20)小學生閱讀與學習方式的轉變等問題。
本課題在實驗過程中,將主要采用教育行動研究,輔之以文獻研究、調查研究等教育科研方法。
1.第一階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1)20xx年6月—12月,完成實驗論證和方案的制定;研究試驗前測工具;研究《語文經典讀本》的編寫體系,完成下冊的編寫;完成實驗單位的申報工作。
(2)20xx年1月—7月,召開課題開題會議;各實驗單位完成實驗前測工作并寫出前測的分析報告和學校的實驗方案;完成《語文經典讀本》上冊的編寫、出版工作。
2.第二階段(20xx年7月—20xx年6月)。
(1)組織實驗學校根據所確定的研究內容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構建閱讀中外經典的理論與實踐體系。(2)使用、驗證、修訂、完善《語文經典讀本》。
3.第三階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對該實驗進行全面總結、鑒定、推廣。
2.出版相關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專著。
3.開發一套優質的小學《語文經典讀本》。
4.錄制優秀實驗教師的課堂教學。
5.出版學生相關的形式多樣的作品集。
1.研究組織機構。
(1)實驗項目領導組:
組長:王景華。
成員:李家棟、各市、部分縣區教研室主任、部分實驗校校長、特級教師。
(2)實驗項目執行組:
組長:李家棟。
副組長:各市小學語文教研員。
成員:各實驗縣區的`小學語文教研員、部分實驗校校長、教師。(3)實驗學校(由各實驗學校自行組建)。
2.課題實驗管理。
二0xx年二月。
“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有效策略的研究”課題是屬于實踐性的研究課題。本課題結合本校城鄉結合部寄宿學校這一特定的教育環境,以初一、初二部分班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本課題研究的立腳點在閱讀教學,著眼點在習作訓練,是為了尋找語文教學中“讀”與“寫”有效的結合點(拓展點)和有效的結合(拓展)方式與方法,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寫”的拓展、遷移與輻射,從而形成有效的讀寫結合策略而展開的研究。
1、“閱讀”與“寫作”關系的研究。
讀和寫是個互補的過程,它們之間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系著。在語文教學中,讀是自外而內的吸收,寫則是自內而外的表達,讀是文章作者的寫的逆想活動過程。因此,“正確把握閱讀與寫作的關系”是進行“讀寫結合”教學的首要條件,也是本課題要解決的重要理論問題。
2、“挖掘讀寫結合點(拓展點)”的研究(即解決學生作文“無米之炊”的問題)。
讀寫對應原則要求讀寫要有相應的結合點(拓展點)。所謂讀寫結合點(拓展點)就是讀與寫在知識與能力上的契合點。不管是哪個版本的語文教材,所選的文本無論在布局謀篇、遣詞造句,還是在寫作手法運用等方面都是學生模仿習作的范例。如果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挖掘文本中的“寫”的因素進行多方位的遷移、拓展。這樣,文本中的好段、佳句、詞組都是學生寫作的素材。因此,如何挖掘“讀寫結合點”是本課題要研究的關健問題。
3、“形成有效的讀寫結合策略”的研究(即解決學生作文“有米難炊”的問題)。
關于“讀寫結合”的方法與模式研究已經不少,但是并不是每一種都適合自己的學生。因此,教師要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形成一種“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提升學生讀寫結合能力。這是本課題要研究的中心問題。
4、“提高教師使用教材能力”的研究。
要在閱讀教學中寓寫于讀,就要求教師能挖掘出語文教材中的隱性功能,將教材“一課兩用”。因此,如何使課題組教師“形成獨立分析教材、處理教材、尋找教材中讀寫遷移點、拓展點,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是一個重點要解決的問題。
我校是一所地處城鄉結合部的全寄宿制學校。本地學生大部分是城市化過程中“被居民”的農民子弟;而外地生的父母大多是無暇顧及小孩的教育而選擇把孩子送進我校,家庭文化氛圍較差,家長缺乏對孩子智力投資的意識,沒有太多的課外讀物,沒有良好的文化信息來源,導致學生學習基礎薄弱,知識面窄,閱讀能力差,寫作水平低。大部分學生提起作文就頭痛,因缺素材、缺方法導致沒興趣、沒信心。教師雖煞費苦心地指導作文、批改作文,但是收效甚微。所以,如何解決學生作文“無米之炊”和“有米難炊”的問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成為我們迫切要解決的一大難題。另外,如何提高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也是困擾我們的問題。
主要采取以下步驟與措施:
(一)準備階段:20xx年6月—20xx年9月。
1、成立課題組,確定研究對象。
1)課題組成員由我校三名長期在教學第一線、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語文教師組成。包括:
課題主持人:
課題成員:
2)研究對象包括三位老師所教班的學生及人教版七、八年級的語文教材。
2、分析我校語文教學的基本情況,收集國內外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尤其是讀寫結合的成功經驗和先進理論,分析歸納“閱讀”與“寫作”關系,為下階段的實操打下理論基礎。
3、初步制定研究方案。
此階段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
(二)實施階段:10月—9月。
1、開題。
2、調查研究:設計相關調查表格,針對實驗對象進行調查研究并且進行分析。
3、開展實驗:實驗老師根據結合調查研究得出的結果,以所教文本為憑借設計并且實施各單元課文的讀寫結合訓練方案,使每一節閱讀課都成為說話、寫話、習作訓練課。在實踐中,形成一個操作性強的讀寫結合策略。這樣,在解決學生習作文“無米之炊”與“有米難炊”難題的同時,又在寫作構思中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也促進了教師使用教材的水平。
讀寫結合策略初步構建如下:解讀目標,明確單元讀寫訓練重點——精讀課文,挖掘文本讀寫結合點——指導方法,掌握讀寫結合技巧——遷移拓展,運用讀寫結合方法——小結回饋,提升讀寫結合能力。
以人教版七上第三單元為例,說說我們是怎樣實踐讀寫結合策略:
第一步,我們先明確這個單元的讀寫訓練重點是“景物描寫”;
第二步,我們精讀這個單元的4篇文本,各自挖掘出與單元訓練重點相關的讀寫結合點:如《春》一文中,在教春花圖與春雨圖時分別訓練學生寫景技巧中的虛實結合法、多感官描寫法;《濟南的冬天》一文中,教“薄雪覆蓋下的山”時訓練學生寫景技巧中的移步換景法;《夏感》一文中,教“夏天的色彩”一段時訓練學生寫景技巧中的繪色法;《秋天》一文中,訓練學生寫景技巧中的動靜結合法;在總結4篇文本時訓練學生寫景技巧中的情景交融法。注意,有些課文寫結合點比較多,如果我們都跟學生練習的話,就會增加學生的負擔。所以我們還要精選出最適合的結合點。
第三步,授之以漁,教會學生掌握相關的寫作技巧。
第四步,通過對學生進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訓練和“舉一反三”的拓展訓練,從句子、片斷過渡到長文訓練,讓學生從讀到寫,遷移拓展。
第五步,對學生習作及時的回饋,在反復訓練中提升其讀寫結合能力。
4、實驗分析:分析實驗作文的內容,分析實驗過程所出現的各種現象和問題,及時收集過程性材料,及時總結實驗工作經驗,及時矯正實驗行為。
本階段主要采用調查研究法、觀察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
(三)總結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1、整理實驗過程性資料,歸納總結成功作法和經驗,撰寫課題實驗報告。
2、收集整理實驗當中所產生的課題研究論文、教學設計、案例、課堂實錄等,形成相應的文集和光盤,在全校推廣研究成果。
本階段主要采用經驗總結法。
1、實驗研究報告(開題報告、中期報告、結題報告);
2、課題研究論文若干篇;
3、課題相關教學設計、案例、實錄、片斷等;
4、學生相關習作若干篇;
5、形成適合學校學情的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
[1]《丁有寬與讀寫結合法》丁有寬國際文化出版社20xx年8月。
[2]《中國語文讀寫結合研究》汪潮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年。
[3]《教育科學研究》裴娣娜李春山孫鵬科學出版社9月。
[4]《朗讀手冊》吉姆.崔利斯天津教育出版社20xx年8月。
[5]《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
[6]《閱讀學新論》曾祥芹語文出版社20xx年。
[7]《當代美國教育》中國文獻出版社20xx年。
[8]《語文教育研究方法學》董菊初語文出版社1995年9月。
[9]《中文廣泛閱讀》香港教育署19第1期。
[10]《大語文教學法》姚竹青社會科學出版社20xx年4月。
法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指出:“語言是認知的手段,是思維的載體,是邏輯分析的工具?!笨梢?,語言是何等的重要。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千遍,其能自備?!笨梢娮x是學生理解課文、領會作者感情的主要手段,也是對學生鞏固認知字詞,提高表達能力,有著重要作用,是一項重要的閱讀基本功訓練,更重要的是它落實了素質教育,是學習語言藝術的主要途徑。
結合我校目前實際的教學狀況,
我們確立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情感朗讀方法研究”為研究課題。在我們學校大力的支持之下,我們課題小組申報的課題獲得了濟源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批準,被列為濟源市教育科學個人研究課題,這里將與本課題研究有關的幾個重要問題報告如下:
朗讀在閱讀教學中占有重中之重的位置。讀,能幫助理解語義,能幫助再現情境,能幫助領悟內涵,能充實認知結構,能提高語言水平,能發展思維水平。但從教學第一線的實際情況看,首先,朗讀教學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朗讀在一堂課中所占的比重還相當輕,平均不足7分鐘。其次,朗讀教學質量低下,只是低層次的讀響亮,讀正確流利,缺乏對學生感情朗讀的具體指導,更談不上美讀。最后,由于受教師朗讀水平的影響,教學中,教師范讀極少,好的文章讀不出美感,對于這些不良狀況,我們必須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為了充分發揮朗讀教學在提高學生語文素質方面的作用,我們提出了“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朗讀指導的探究”這一研究課題。如何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應盡量避免單調枯燥的技術性指導,不然低年級的學生對于那種反復多次重復性的訓練是排斥和不接納的。那么教師如何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走進文中,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讀去盡情領略色彩美;進一步深讀課文,體味意境美,理解感情美,用優美動聽的聲音表達出來對學生進行語言美的文化素養的熏陶,是本課題研究的出發點和依據。
1、內容與方法。
一是根據漢語言學習的規律,將語文教學回歸到以誦讀為主的傳統地位,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讀懂每一篇課文,課堂上書聲瑯瑯;二是形成了以讀為主、讀中理解、讀中感悟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走出了將語文知識當作能力,把語文教學局限于語文課本的誤區??朔苏n堂上教師講得過多、講得太細、統得過死的弊端;三是確定了以與興趣相結合、與教學相結合、與學科相聯系的閱讀指導原則,采取了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形成了勤奮閱讀的好習慣。
2、課題研究目標。
(1)培養朗讀的興趣。
范讀激趣,使學生愛聽愛讀。
講讀結合,使學生嘗到甜頭。
形式多樣,使學生興致加濃。
(2)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
重視漢語拼音教學。
注意聲音清楚響亮。
培養能聽善“挑”的本領。
養成多讀多練的習慣。
3、課題的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自然狀態下的經驗篩選法和經驗總結法。
更新教育觀念,以新的教育理論指導教學,以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為目的,以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形成和發展為原則。
本課題的研究周期為一年,分三個階段完成,具體研究步驟如下:
(一)準備階段:
成立課題組:收集整理與課題有關的資料,調查分析學生情況,制定課題實施方案和謀劃。學習、研討如何指導朗讀教學,使之適應新課程標準及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實施階段:
1、課題實驗的起步、探索。
(1)學習《語文課堂教學論》,轉變本組成員意識,提高認識,努力形成"學習―認識—實踐"的格局。
(2)根據研究方案和計劃,在實驗班級開展研究工作。
(3)適時召開課題指導小組會議,交流匯總實驗情況,進行研討分析,提出下階段的實驗建議。
2、課題實驗的提高、完善。
(1)課堂教學作為實施課題的主渠道。
(2)認真備課,組織好第一次研討課,組內進行集體討論,討論怎樣更有效的讓學生的閱讀中欣賞語言的美,感悟課文內容。
(3)積累經驗,寫出有關論文和報告,寫好自評,及時總結,提高研究成效。
3、課題實驗的后期深入。
(1)研究活動展示:課堂教學展示,進行集體教研。
(2)結合研究活動,討論研究中出現的問題與收獲,約請專家針對研究情況進行指導,以答疑難、指問題為主。
(3)收集好研究資料,配合課題做好階段總結。
(三)研究總結階段。
根據研究內容,收集、整理、歸類材料,綜合研究材料,最終以教學經驗總結、典型課例、論文發表。
七、明確課題人員的分工:
組長:聶利莎。
組員:孔紅梅。
八、課題研究的機制保證。
1、領導高度重視,為本課題的實施提供了很好的環境。
3、組織保障,我們課題組的規章制度健全,成員分工明確合理,務實勤奮,真抓實干,富有創造性。
(一):研究背景。
1、作業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有效的手段,具有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潛在功能。有效作業的布置不僅是檢測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手段,還能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起到一個導向作用。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語文作業,能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積極地學,靈活地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傳統的作業設計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它對學生今后的成長卻極為不利的,如果不加以改變必將使作業陷入機械重復的誤區。學生終日陷于“題?!爸?,苦不堪言,身心的發展也必將因此受到抑制。
3、許多小學語文教師都意識到作業是課程改革的重要載體。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仍存在著不少弊端。
(二)、研究現狀:
1、國內方面:目前對于語文作業設計的研究已日趨深入,二期課改的語文新教材中相當重視語文作業的內容,注意作業設計的趣味性和人文色彩,還加強了感悟、積累、實踐,關注學生的經驗世界、想象世界和學生的生活。此外,近幾年的好多語文教學類刊物上也刊登了大量關于語文作業設計和評價方面的文章。這些都為本課題組進行課題實驗提供了借鑒的條件。
2、國外方面:對于學生作業的設計,國外的教學家們早已擯棄了課本的約束,課文的限制,大多采用開放式的、綜合性的作業,通過教師自己上網、上圖書館查閱資料、與同事相互合作來完成某一專題研究,這也為本課題進行課題實驗開了先河。
(一)、研究意義。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p>
1、該課題的研究,有利于學生良好習慣養成,語文素養的提高;有助于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有助于學生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及獨立人格的培養。
2、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教學實踐經驗,使教師對新課改視眼下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二)、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能使學生在完成語文作業的過程中有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成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
2、能初步總結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教學策略、操作方法,以達到運用語言、發展思維、培養情趣、提高能力的目的,并創造一種有利于語文學習的氛圍。
3、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素養和教學實踐經驗。
1、新課程理念下語文作業的形成性和發展性研究,優化語文作業設計的功能。語文新課程要求將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課程目標全面或有側重地體現在作業系統之中。優化語文作業的鞏固和檢查功能,側重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目的是強化記憶和獲得反饋信息,重在對課本知識、技能的鞏固;優化語文作業的深化和提高功能,側重于過程與方法方面,目的在于促進知識的形成和能力的發展,重在新情景和思維過程;優化語文作業的體驗和發展功能,側重于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整合方面,目的在于促進更全面的發展,重在體驗和實踐。
2、新課程實施過程中語文作業的新穎性和多樣性研究,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形式。改變單一的作業形式為設計出源自于師生雙方的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形式多樣的語文作業。
3、新課程理念下語文作業的量力性和差異性研究,優化語文作業設計的容量。語文新課程理念下,作業更多關注的是作業的質量和學生的學業負擔問題,作業在容量上要考慮量力性,作業量應遵循的不是“多多益善”原則,而是“少而有效”的原則,既不加重學生學習負擔又能盡可能發揮學生潛能;要有差異性,做到作業量分層、作業難度分層、完成作業時間分層。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作業不再有困難,這無疑激發了學生完成作業的樂趣,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既感到輕松愉快,又扎實掌握了知識技能。
4、新課程實施過程中語文作業的滲透性和交叉性研究,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整合。在作業設計中,把語文學習與學習其他學科整合起來,使語文作業有機滲透其他學科的內容,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5、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小學語文作業的過程性和激勵性研究,優化語文作業設計的評判。使作業的評判做到過程性和激勵性相結合,師生都是作業評判的主題,發點是有利于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教育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我們的研究課題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貫穿于學生生活的各個環節,為了保證課題實施的有條不紊,將實驗過程分為如下幾個階段:
1、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
做好課題研究前的測試與信息搜集: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發展水平,擬定測查學生有關作業情況調查表;教師問卷表,以及學生進行各項作業掌握情況觀察表和評分標準。
2、實施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5月)。
(1)、第一階段:通過進行理論學習以及對學生作業進行心理分析,找到作業設計的切入點,激發他們的作業興趣;收集資料創設條件讓學生參與作業設計有效性的實踐活動中為語文學習打下基礎。
(2)、采用各種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豐富作業內容,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3、總結、結題階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2)、編輯研究論文、實驗報告、研究案例。
1、調查法。在研究前、后期采用問卷、談話、比賽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2、文獻研究法。搜集和查閱有關文獻資料,為課題研究提供科學的論證資料和研究方法,對新教材有關有效作業設計的內容和方法進行挖掘、分析和歸類。
3、實踐法。針對課題研究不斷提出改革意見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動,在教學實踐基礎上驗證、修正作業方式和內容,提出新的具體目標,以提高研究的價值。通過一系列課內外語文的作業設計,研究新形勢下語文教學有效作業的途徑。
4、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進行歸納、提煉,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確定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方法。
5.案例研究法。通過實踐探索與研究,不斷總結學生在活動中道德素質提高的典型案例,進行不斷的反思、驗證,形成新的道德建設措施,以利于進一步的推廣應用。
1、準備階段:
小學生有關作業情況調查表和教師問卷表。
2、實施階段:
各階段學生進行各項作業掌握情況跟蹤表。
3、總結階段:
整理相關資料,撰寫結題報告;編撰研究案例,撰寫研究論文。
4、最終成果形式:
結題報告、研究案例匯編、研究論文。
相關課題在不同的學校也曾研究過,都各有特色,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這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論與實踐基礎。該課題申請人及參與者都是小學一線教師,且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學校圖書館有豐富的圖書,為研究者提供了足夠的理論文獻,奠定了理論基礎。另外,本課題的研究得到了校、教務處、學校領導的關心和支持,為本課題的順利完成創造了條件。
研究本課題的背景:因為條件的制約,語文綜合性活動課在農村中學較難以開展,通過查閱相關并經過一輪“課改”的實踐與探索,對這方面有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的認識,更激發了研究的興趣。語文綜合性學習屬于“學科綜合實踐活動”的一種。它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本課題就是研究如何在課堂中開展綜合性學習,研究綜合性學習課的內容和形式,總結綜合性學習的有效方式,測評綜合性學習課對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作用。
理論意義: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是不無裨益的。通過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行為和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學習語文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真正發揮其學習語文的主動性,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實踐意義:活動課上,讓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素養。實驗以課堂教學為中心、著力于綜合性學習的特性及其功能的科學開發和充分利用,將“課改”有機地內化于多元互動、有序有效的主體綜合學習之中,從而構建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學習方式平臺,建立平等、民主、互動式新型師生關系的契機,實施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
關于“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的研究,國外起步較早,國外的研究成果是建立在它們獨特的國情之上,對我們國家的中小學來說,可以借鑒的成分不多。國內這方面的內容剛起步,如《語文課“綜合性學習”的歷史發展》(蔡明著)、《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的教材使用策略》(顏國仁著)、《談語文課設置綜合性學習的意義及其實施策略》(徐麗艷著)等等,這些研究成果適合應用在城區條件較好的學校,不太適合于農村學校,而且,這些研究針對的是課外或校外進行綜合性學習,而在課堂教學主渠道全方位整合性活動的探索少。本課題則是以課堂教學為中心,著力于綜合性學習課的特性及其功能的科學開發和充分利用。
總目標是促使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階段性目標:
第一階段: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階段: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階段: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關心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1、結合家庭生活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2、結合學校生活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3、結合自然科學和文化生活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等。
1、開始研究的方式:課例研究法;問題研究法。
2、收集資料的方式:數據法和問卷調查法。
3、整理和分析資料的方式:邏輯法。
4、研究結果的成文方式:結題報告和相關論文、課件等。
課題研究從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的目標體系的確立、操作體系的實施、評價體系的應用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培養興趣,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第二階段:保持興趣,逐步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
第三階段:綜合性語文活動,激發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
階段成果、最終成果形式:撰寫階段報告和結題論文、課件等。
本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本課題參加人員為本校初中語文組教師。
李秀堅-本課題負責人-教研組長-中學高級教師。
李清云-備課組長-中學一級教師。
陳志東-備課組長-中學一級教師。
謝玉進-中學一級教師。
陳海水-中學一級教師。
李水生-中學一級教師。
康有志-中學一級教師。
徐雅嬌-中學一級教師。
張素娟-中學二級教師。
戴永杰-中學二級教師。
洪秀霞-中學二級教師。
張梅端-見習教師。
課題組成員具體分工:
李秀堅(課題負責人)-主持課題研究,負責制訂實施方案,總體策劃,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李清云、陳志東-輔助負責人進行策劃并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陳海水、謝玉進-負責選擇課外讀物;組織、指導學生查閱資料。
洪秀霞、張素娟-負責開展“結合家庭生活”方面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徐雅嬌-負責開展“結合學校生活”方面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張梅端-負責開展“結合自然科學和文化生活”方面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戴永杰、李水生、康有志-負責調查、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態、每一階段所達到的目標。
經費估算:
1、外出培訓學習(差旅費、會議費、咨詢費等):6000元。
2、資料書籍費、上網查資料的費用、文印資料費等:4000元。
3、成果匯編(成果鑒定費、印刷費等):4000元。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20xx年xx月xx日《小學語文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研究》開題報告會,在xx縣xx小學多媒體室舉行。在xx縣教務處課題組成員及定遠鄉全體班子成員,各教研組組長,省、市、縣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共xx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田洼小學校長xx主持。
第一項:
課題主持人陳濤同志首先就《小學語文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研究》做開題報告。他介紹了該課題的研究背景和意義,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課題研究狀況,構建課題的框架和課題的研究方案。
第二項:
分別由各課題組成員就該課題的子課題研究的行動方案作介紹。同時,課題組領導表示對本課題研究要全程關注,定期監督指導,并積極創設觀摩會、展示會、研討會的交流平臺,在全縣教師中推廣實驗,總結經驗。以推進全縣的小學課堂教學的改革創新。
第三項:
鄉教研室主任蘇主任同志講話。他指出本課題研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創新性,能有效推進目前課堂教學的改革,提高課堂效率,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同時促進各科教師的專業成長。他認為,主持人陳濤教師是市學科帶頭人,理論起點高,實踐能力強,在課堂教學改革上高屋建瓴,具有指導性。其他成員所在的教師,教科研熱情高,參與意識強,對課題研究,有豐富的經驗,一定會搞好這項工作,達到預期的效果,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四項:
田洼小學校長,課題組主要負責人張春獻同志表態講話。他號召與會的各科教研組長,骨干教師積極開展課堂教學研究,以本次開題報告會為契機,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運“小學語文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研究”,打造生本課堂,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上下工夫,做到研究與實踐和諧統一,做研究型的優秀教師。我們學校將大力支持該課題的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地為課題組成員提供研究資源,拓寬研究渠道,適時請有關專家到校指導,定期派課題組有關成員到知名學校交流學習,推廣研究成果,提供經費保障。
(一)題目:小學語文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研究。
(二)內容:
1、情景在教學中的作用。
情景創設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情景設計的學科本質性,情景創設的目的性、合理性,情景創設如何為學習內容服務。
2、情景的創設方法。
課堂教學設計中的情景創設方法的研究,即如何在課本中和生活中提煉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景。
3、創造性地使用課本中的情景。
如現行教材中的情景設計的合理性的分析及創造性地使用課本中的情景設計的研究,使之更有效。
4、情景創設能力的提高。
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設計與情景設計的能力;提高教師對課堂生成性情景的把握能力;提高教師課程資源的整合能力。
5、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通過情景教學,研究學生學習觀念、學習態度的轉變過程,學生“自主性”的培養與“創新精神”的樹立,由“被動接受知識”逐漸轉變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研究,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研究。
6、正確評價“教”與“學”。通過對教學情景的創設,改進教師的教學和激勵學生的學習方式,評價教學和學習歷程,學生學習的過程和關注學生學習水平的評價;學生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評價等。
(三)方法:
本課題屬于應用型、實踐型的研究,本著從實際出發,解決實際問題的態度,以課題組活動為主要形式,進行以校為本的有效研究。主要采用行動研究法,課題組將組織教師有計劃地開展各種教育教學、科研活動,邊行動邊反思,在反思中總結提升。
其次采用文獻研究法,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書籍,查閱相關的資料,了解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通過學習教育理論專著,撰寫讀書筆記,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課例研究法,進行課例展示,組織教師說課、聽課、觀課議課、研討,使教學實踐不斷地重建,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經驗總結法:課題組在前期工作、實踐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總結和反思,形成成果。
(四)組織及保障:
1、主持人及主要成員的科研能力。
課題主持人為xx常務副校長(主管語文科研教學等),學??蒲胸撠熑?,課題組成員中,一人為教研組長,一人為教導主任,一人為區學科帶頭人,多個課例獲省、市、區的獎項。
參加本課題研究的教師,都是在學校長期擔任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操作能力,都是我校的骨干、學科帶頭人,有著強烈的教科研意識,富有開拓精神,均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
2、課題組主要成員的分工。
研究內容與負責人:xx。
實現一個目標,堅持四條原則,做到五個落實,實行雙軌運行,創造五種效益!
實現一個目標:以素質教育為基點,以大量讀寫為前提,以雙軌運行為機制,在大面積大幅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大力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和思想潛能。
堅持四條原則:限時、大量、高效、低耗。即在限定時間內抓大量讀寫,以量變促質變,從而促使大部分學生學好語文,但是教師和學生的負擔要相應減輕。
做到五個落實:
(1)時間落實。實驗班每周要保證至少有一節課外閱讀指導課。
(2)讀物落實,實驗班要完善班級圖書角。
(3)輔導落實。
(4)筆記落實。
創造五種效益:興趣效益、寫作效益、閱讀效益、教育效益和習慣效益。
xx年2月至3月:參與試驗教師圍繞課題共同制定課堂教學目標系列以及課外閱讀目標系列。
xx年4月至20xx年1月:認真開展課題研究,初步實行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雙軌運行,初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寫作興趣。
xx年2月至20xx年1月:結合上一階段課題開展的情況,開展反思活動,改進實驗方法,繼續進行課題研究小學一年級語文小課題開題報告。
1、農村語文教育問題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關注的問題,他們對農村語文教育存在的問題與特色、今后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研究站在語文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高度,分析了發展中國家語文教育的現狀,提出了如何使語文教育適應當地經濟條件,促進學校教育與生產過程結合,增強學校教育對社會的貢獻。指出要“把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語文教育活動與生產、健康、營養相關的教育活動結合起來,把以學校為中心的語文教育活動與科學技術的實際作用和生活發展,特別是農村的生活發展結合起來”。但是,這些實踐與研究往往又是站在了農村經濟不發達的,貧窮落后這一層面上進行的。作為21世紀逐步邁向小康社會的新農村,它的教育又將怎樣更好地培養適應新農村發展需求的高素質的人才,使我們的教育更好地服務于新農村的建設,這也是一個很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課題。
2、調查分析農村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實施情況,總結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難,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村中學課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過對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探究,不斷轉變和升華農村教育教學理念,抬高教育目標,豐富教育內容,優化教育手段,完善有關學生和教師的評價體系,促進農村中學語文教師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的轉變,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從而提升農村教育質量,發展農村教育。
通過對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調查分析,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意識。
3、從20xx年5月份起,我們學校著手進行課堂改革,從學習昌樂二中的“271高效課堂模式”起步,發展到現在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課堂教學模式,并打算把這種模式推廣到全縣的各個中小學,進行農村學校高效課堂改革,期間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同時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怎樣走出一條適合農村中學的高效課堂改革的路子,是農村學校教研的重要課題。
4、通過課題研究,進一步發揮學生在新的教學管理模式下,參與語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優化學生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5、通過課題研究,進一步探索語文高效課堂的途徑與方法。
6、通過課題研究,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提高和完善,優化師生關系,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課題界定。
“語文”,《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語言和文字”。我們這里談的“語文”主要是指語文這門學科,“高中語文”即指高中語文這門課程,它包括課文的教與學、試題研究、寫作實踐、作家作品研究等等。
“高效”是在現有課堂時間和課堂資源的情況下,教師最大限度地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得,學有所用?!稗r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探索”是指農村中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指引下,結合農村發展的要求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對語文課堂和課外教學進行的有價值的研究與探索。其核心就是轉變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用現代的對話式、交流式的教學組織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自主學習意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理論依據。
(1)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農業和農村的經濟增長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p>
(2)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提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態度”。這就要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優化學生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教育工作者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的思維習慣?!?/p>
(4)現代人本主義教育思潮的思想和改革主張。
(5)建構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本質是主體“構建”過程,即主體借助自己的認識結構去主動構建知識;人們的認識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構活動是具有社會性,強調生生互動,學生從實踐中獲得知識,增長能力。
(6)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杰羅姆·s·布魯納認為:發現法作為一種教學方式,無論是教學過程,還是教學目標,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學,這種意義下的“發現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為主要特征,學習過程中,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其元認知、動機、行為都能得到積極有效的參與。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以周至中學高效課堂模式——“三步五環”為窗口,通過對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研究,調查分析農村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實施情況,總結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難,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村中學課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過對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探究,不斷轉變和升華教學理念,抬高教育目標,豐富教育內容,優化教育手段,完善有關學生和教師的評價體系,促進農村中學語文教師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的轉變,形成互動的語文課堂,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向主動探究轉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從而提升農村教育質量,發展農村教育。
1、調查、分析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現狀。
施行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個案研究。對本校語文課堂教學現狀進行研究,調查分析高效課堂開展以來的教學實效、學生評價、教師感想以及社會上的要求和建議。探索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和方法??偨Y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難。
2、新教學管理模式下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基本策略研究,探索高效課堂的基本課型及教學模式。
3、研究高效課堂語文教學方式對農村中學學生創新意識、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形成所起的作用。
(三)課題研究過程及方法。
研究過程:
1、參與對象:陜西省周至中學高一年級全體學生。
2、研究步驟(20xx.4-20xx.12)。
(1)準備階段:(20xx.4-20xx.5)深入學習新課改的理念,制定課題實施方案。召開課題組成員會議,布置落實課題實施細則。學習《關于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教育改革文件,學習語文科的《課程標準》,學習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心理學理論,學習合作教育、創新教育、研究性學習等現代教育專著。
(2)實施階段:(20xx.5-20xx.6)。
a、(20xx.5-20xx.6)調查研究,明確要求。通過對自身及教研組成員的教學行為研究、問卷調查、個案訪談、參觀了解縣內其它學校課堂教學等方法,分析周至縣課堂教學現狀,社會家長對學校教育的具體要求、學生學習現狀、現行教材及教學方式存在的弊端、農村中學教育資源情況等等。
b、(20xx.9-20xx.10)設計案例,具體實施。根據第一階段的調查,開展相關的教育實踐活動,并在研究實施過程中不斷反思、整改和提高。
c、(20xx.11-20xx.12)小結規律,進一步實施。小結一年來課題開展情況,總結并探索出有關規律及體系,根據這些規律、體系及模式進行進一步的嘗試實踐。完成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初步探索和相關案例的搜索整理。
(3)總結階段:(20xx.11-20xx.12)匯總研究資料,統計相關數據,分析綜合,撰寫課題報告。邀請上級領導、專家進行結題評鑒。
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
本課題研究的對象是農村學生,研究者又是農村中學教師中的一員,我們學校作為我縣農村中學的領頭軍,擔負著把農村教育提升上去的神圣使命,因而我們自身的行動研究尤為重要。因此,本課題的研究以行動研究法為主,具體過程中結合文獻資料法、調查分析法、個案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
調查研究。
研究方案教學設計文獻資料交流學習。
教學反思。
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學生的反饋意見研究論證。
實踐理論。
反復分析、評價。
概括、調整。
2、文獻資料法。
對國內外有關語文教學的材料加以學習,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3、調查分析法。
通過對我校高效課堂教學現狀的分析及存在問題進行研究,為發展。
農村教育提供依據。
4、個案研究法。
圍繞典型個體案例開展研究,全面調查和剖析,尋求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途徑、方法。
5、經驗總結法。
重視積累,及時總結,形成規律和方法。
1、刻制課堂教學實錄光碟。
2、撰寫課題研究心得,并形成研究論文。
3、整理編排研究期間的教學課件、調查訪談錄音及問卷調查等相關資料。
隨著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廣泛應用,在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已不再重視板書。甚至上課不寫一個字,只用鼠標一路點擊,一堂課就結束了。久而久之,沒用多媒體課件上課,教師也不再使用黑板。即使用板書,也毫無章法,一堂課下來,黑板上雜亂無章。學生得不到規范化書寫的示范,對課堂內容無法把握,更得不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因此,研究此課題能引起語文教師對板書的重視,使這項傳統的教學手段更好地服務教學。
1、提高語文教師的基本素養。板書對于教師來講是一項基本功,對于語文教師來講更是如此,規范、工整、美觀的書寫更能展示教師扎實的基本功;精巧的板書設計更能顯示語文教師對教材的駕馭能力。
2、有助于教師把握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把握知識技能,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優秀的板書設計必定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完成的,課堂上,隨著板書的逐步呈現,教學思路、知識體系、文章結構、文章思想內容、文章美點一一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把握也就更容易,教學的效率自然會得到提高。
3、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影響與熏陶作用。語文教師長期堅持規范、工整、美觀的板書,對學生能起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學生也會模仿老師的書寫,從而使學生的書寫更加規范、工整。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1、板書設計是指教師上課前制定的在黑板上書寫的計劃,包括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的設計。它運用教學直觀性原理,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不同,精心構思,以精要、形象、醒目、簡潔的文字或圖形顯示在黑板上,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它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用的教學手段之一。本課題主要研究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板書設計。
2、藝術性是指人們反映社會生活和表達思想感情所體現的美好表現程度。那么,語文教師板書設計藝術是指語文教師在板書設計的過程中體現的美好表現程度。它主要包括板書布局藝術、板書書寫藝術、板書構思藝術。語文教師板書設計藝術水平的高低顯示了語文教師的基本功和對教材的駕馭能力。
3、研究方向和角度。本課題從語文教學板書設計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出發,力求通過學習、討論、實踐,著重探索語文教學板書的布局藝術和構思藝術。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第一階段開題階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選擇課題,申請立項,搜集資料,完成開題報告(負責人:董貴鈺)。
第二階段研究階段(20xx年5月-20xx年11月底)。
1、研究初期(20xx年5月-20xx年6月)完成當前本校語文教師板書設計水平及現狀調查(座談、問卷調查;賀娟維老師負責),語文板書設計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學習(制作課件、座談交流;董貴鈺負責),語文板書設計案例交流(語文教師自己設計板書并附設計說明;參與教師均完成此任務)。
2、研究中期(20xx年7月-9月)板書設計藝術研究。主要完成以下任務:
(1)板書布局藝術探索。參與研究教師認真研究板書的布局藝術,寫出小論文,并附自己板書設計案例和設計說明。(康小剛老師負責)。
(2)板書構思藝術探索。參與研究教師認真研究板書的構思藝術,寫出小論文,并附自己板書設計案例和設計說明。(張利老師負責)。
(3)中期匯報。準備匯報材料(前段研究工作記錄資料以及匯報ppt課件;董貴鈺負責)。
3、研究后期(20xx年10月-20xx年11月)參與研究教師撰寫論文,參與研究教師匯報課。(參與教師均完成此任務)。
第三階段結題階段(20xx年12月)收集整理研究資料,完成結題報告。(董貴鈺負責)。
課題成果的主件為結題報告,附件預計包含以下內容:語文教師板書設計水平及現狀調查問卷及報告、語文板書設計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學習材料、語文板書設計案例、板書設計布局研究小論文、板書設計構思技巧小論文、匯報課板書設計及說明、板書設計藝術研究論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家都知道,未來社會的文盲將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因此,我認為教會學生學習有時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對于小學生而言,自學的主要表現就是會進行課前預習,而中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獨立識字能力,其語文學習的重點由原先的識字寫字轉移到句、段、篇的閱讀能力培養上。這就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因此結合我校提出的“小班化背景下語文自主學習研究”這一課題,個人提出了《小學中年級語文課前預習能力培養的研究》這一小課題,旨在讓學生學會課前預習,提高預習能力,進而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人的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地建構的。教學應當力求使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建構,而不是要求他們復制知識。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具有主動選擇、發現、思考、探究、應答、質疑的需要與可能。
2.培根說的:"習慣是一頑強而強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習慣的不同,它們不是造就一個人,就是毀滅一個人??梢?,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1.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小學四年級學生的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現狀,從中發現存在問題。再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出可行的培養計劃。
2.思考語文的預習有哪些自身的特點,與學生一起探究適合學生的、切實可行的、具有實效的數學預習的方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其終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3.研究布置學生進行預習后,如何有效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反饋,爭取取得預設的效果,激發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4.使學生學會預習、樂于預習、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及學生主動預習的習慣,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途徑和步驟。
(一)研究方法。
(1)調查法:通過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學生的預習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便有針對性的預設研究計劃,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對癥下藥。
(2)行動研究法:此研究法將跟蹤本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通過不斷對如何指導學生自主預習,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等方面的研究。
(3)文獻資料法:學習小學語文教材教法、新課程標準等基本理論,吸收借鑒優秀成功的指導學生自主預習的教學理論及方法。
(4)經驗總結法:及時進行小結,撰寫經驗總結,積累材料。
1.申報階段:認真選題,學習、查閱有關資料,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析,了解學生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方面的現狀,形成調查報告,在此基礎上制定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2.實施階段:分析原因、制定對策、根據課題研究計劃深入開展各項語文預習習慣的培養,收集活動資料,撰寫相關論文。
3.總結階段:收集整理課題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
五、評價方式。
從課堂教學實踐、教育教學效果考查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是否養成,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預習方法,學生的自學能力時候得到提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家都知道,未來社會的文盲將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因此,我認為教會學生學習有時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對于小學生而言,自學的主要表現就是會進行課前預習,而中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獨立識字能力,其語文學習的重點由原先的識字寫字轉移到句、段、篇的閱讀能力培養上。這就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因此結合我校提出的"小班化背景下語文自主學習研究"這一課題,個人提出了《小學中年級語文課前預習能力培養的研究》這一小課題,旨在讓學生學會課前預習,提高預習能力,進而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
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人的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地建構的。教學應當力求使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建構,而不是要求他們復制知識。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具有主動選擇、發現、思考、探究、應答、質疑的需要與可能。
2.培根說的:"習慣是一頑強而強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習慣的不同,它們不是造就一個人,就是毀滅一個人??梢?,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1.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小學四年級學生的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現狀,從中發現存在問題。再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出可行的培養計劃。
2.思考語文的預習有哪些自身的特點,與學生一起探究適合學生的、切實可行的、具有實效的數學預習的方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其終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3.研究布置學生進行預習后,如何有效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反饋,爭取取得預設的效果,激發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4.使學生學會預習、樂于預習、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及學生主動預習的習慣,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研究方法。
(1)調查法:通過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學生的預習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便有針對性的預設研究計劃,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對癥下藥。
(2)行動研究法:此研究法將跟蹤本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通過不斷對如何指導學生自主預習,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等方面的研究。
(3)文獻資料法:學習小學語文教材教法、新課程標準等基本理論,吸收借鑒優秀成功的指導學生自主預習的教學理論及方法。
(4)經驗總結法:及時進行小結,撰寫經驗總結,積累材料。
1.申報階段:認真選題,學習、查閱有關資料,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析,了解學生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方面的現狀,形成調查報告,在此基礎上制定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2.實施階段:分析原因、制定對策、根據課題研究計劃深入開展各項語文預習習慣的培養,收集活動資料,撰寫相關論文。
3.總結階段:收集整理課題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
從課堂教學實踐、教育教學效果考查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是否養成,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預習方法,學生的自學能力時候得到提高。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869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