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漢語詞語,公文的一種格式,是指對上級有所陳請或匯報時所作的口頭或書面的陳述。報告的作用是幫助讀者了解特定問題或情況,并提供解決方案或建議。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報告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經過改革開放二十余年的洗禮,目前農村經濟已進入不斷向市場經濟邁進的實踐階段。分析這個階段的新實踐,農村經濟已逐步出現這樣一個明顯特點:土地活則經濟活,土地流轉正成為推動農村經濟實現新一輪發展的“興奮點”。
我縣作為一個欠發達的內陸山區農業縣,如何緊緊把握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趨勢,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流轉的實現方式和途徑,促進農村土地規范、高效流轉,全面盤活、開發利用好土地這一與發展經濟聯系至關密切、潛能極為巨大的生產要素,對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帶著這一課題,我們對全縣農村土地流轉的情況進行了一次認真的調查。
一、我縣土地流轉的基本特點和成效
據不完全統計,我縣土地的流轉面積達7.62萬畝,其中耕地1.8萬畝,山林3.5萬畝,果園2.2萬畝,水面0.12萬畝。調查中,我們發現土地流轉較好的主要集中在209國道沿線和靖洪國防公路沿線的坪村、堡子、連山、林城、團河、黃茅、若水等鄉鎮,這些鄉鎮土地流轉的面積約占全縣的54%,其中土地流轉較好的坪村鎮共流轉土地1532畝(其中耕地816畝,山地400畝,水面316畝)。綜觀我縣土地流轉情況,主要具有三個明顯的特點:
1、流轉的面積逐步擴大。
從1995年實行第二輪土地承包責任制以來,我縣土地流轉的面積逐年增加。1995年全縣土地流轉面積不到2.1萬畝,今年已達7.62萬畝,增長了3.5倍。特別是近兩年來,初步出現了由小塊流轉向成片規模流轉的新變化。據不完全統計,全縣一次性流轉面積達20畝以上的就有370余宗。
2、流轉的形式不斷豐富。
據調查,我縣農村土地流轉主要有五種形式:一是委托代管,即外出務工的農戶委托親戚、朋友、鄰居耕種,稅費負擔與收益分配由代管人與委托人簽訂書面或口頭協議商定,全縣有80%以上的屬于這種形式。二是反租倒包,即鄉、村集體根據結構調整等需要將承包戶的土地租過來,然后又轉租給原承包戶或其他農戶。如堡子鎮政府租賃該鎮新店村、樓落村農戶的200畝稻田,然后又轉租給原來的農戶或其他農戶,用來集中連片開發無籽西瓜。三是股份合作,即集體或個人以土地入股,與他人或單位進行共同開發經營,分享效益。如林城鎮大石板村粟多坤、粟多遇等人負責技術和資金,連山鄉宋家洲村的9戶農戶以118畝稻田入股,實行股份合作,共同開發優質葡萄。這種分戶管理的股份合作形式既解決了種田大戶無田可種的矛盾,又解決了田主缺資金、缺技術搞開發的矛盾。四是集體重新發包或轉包,即村組將集體“四荒地”、農戶棄耕拋荒的土地重新發包或轉包給農戶。如團河鎮向陽村以150元/畝的租金,承包了該村120畝土地(其中耕地80畝,河灘荒地40畝),經整理后以2.5萬元/年的租金,發包給本村3戶農戶,規劃用于建立雞、鴨、豬、羊、魚綜合養殖場。五是對外招租,即村組集體將集中連片的低產田,或將集體原來統一經營或承包的山林、果園、水面及荒地,以招標的形式租給大戶經營。團河鎮官舟村將兩塊分別為300畝和500畝的荒地發包給兩名洪江籍的農戶,承包期20年,承包者帶資金和技術落戶團河,發展板栗和臍橙等優質水果。此外,拍賣、以租抵債等形式在土地流轉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3、土地跨區域流轉逐漸增多。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土地潛能的不斷釋放,許多能人大戶已不滿足于本地有限的土地資源,從而使土地跨村、跨鄉、跨縣流轉的面積逐步擴大,土地經營逐步打破了傳統的區域界限。據初步統計,全縣跨區域流轉的土地已達1.9萬畝,占全縣流轉土地的25.2%。僅團河鎮就對外(外縣)招租1100余畝。連山、坪村、林城鎮等交通方便的鄉鎮,對外更具吸引力。地靈鄉的草莓大戶吳國華就到坪村承包了稻田20畝,在國道邊發展草莓;若水鎮的胡清在連山承包30多畝耕地,同時轉戰懷化鴨嘴巖租賃荒山發展脆蜜桃。
我縣土地流轉雖然起步較晚,但產生的效益和影響是十分明顯和積極的。
一是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不少能人租賃集體或個人的.土地,不再局限于耕種質次效低的農作物,而是逐步傾向于作物耕種的多樣化、規?;?,由耕種比較效益較低的油茶、水稻轉向耕種優質水果、西瓜、大棚蔬菜、葡萄等比較效益較高的作物。目前全縣在土地流轉中已涌現出了一批調整結構的“排頭兵”,為推動全縣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作出了示范。如坪村鎮大順村張光前等6戶農戶承包耕地84畝,全部改種水稻為種無籽西瓜、葡萄、草莓等,帶動了當地農民調整產業結構,加快了全鎮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在他們的帶動下,全鎮有120多戶農戶參與承包土地300多畝,用于種植無籽西瓜,獲得了很好的收益。
二是促進了農村剩余勞力的合理轉移。土地流轉一方面催放了土地的巨大潛能,同時又進一步解放了勞動力。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大約有2萬余名農村勞動力將耕地以流轉的形式處理后,紛紛外出經商、開店、打工,從而有效解決了目前農村勞力過剩、棄耕拋荒現象嚴重的問題。
三是提高了土地使用價值。土地合理流轉后,土地逐步向大戶和能人集中,經營者實現了市場化、規?;纳a,改變了農村經濟長期存在的品種老化、管理落后、經營小打小鬧的不良布局,使土地的潛能得到了大幅度的釋放。如坪村鎮農戶張崇華承包了32畝耕地,用來種植無籽西瓜,今年產值達2.8萬元,而32畝耕地用于種植水稻總收入僅1.4萬元,只有種植無籽西瓜的50%。
四是培植了一批農村大戶。隨著土地流轉的推進,生產要素不斷向生產大戶和能人集中,實現了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使生產大戶和能人有了“用武之地”,一批發展農村經濟的大戶脫穎而出。目前,全縣承包5畝土地以上的經營大戶就有2100余戶。黃茅鄉白洋村陸明建等9戶農民于1997年租賃本村300畝荒山,承包30年,至今已累計投入資金11萬元,栽種優質板栗xx株,優質梨樹3000多株,楊梅、碰柑、脆蜜桃等1000多株,預計進入盛果期產值可達25萬元以上,可以為15人以上提供勞動就業機會。
二、我縣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
我縣的土地流轉經過幾年的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推動了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但是由于思想意識、機制束縛等因素的影響,我縣土地流轉仍存在許多突出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我縣土地合理、規范、高效流動。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土地流轉的組織引導乏力。我縣土地流動主要是農戶自發進行的,個體化傾向較重。各級黨委、政府缺乏有效的組織和引導,至今沒有規范的政策指導操作,沒有明確具體的部門規范管理,致使我縣農村土地難以實現規范、有序和高效流轉。二是土地流轉的市場培育滯后。全縣干部群眾“土地市場”的觀念十分淡薄,縣、鄉、村三級都沒有建立為土地流轉服務的中介組織,市場培育嚴重滯后,從而導致土地流轉的供求信息、交易管理都存在諸多問題。三是土地流轉的檔次不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流轉的形式檔次不高。我縣土地流轉絕大部分仍屬最低層次的委托代管形式。在我縣7.62萬畝流轉土地當中,委托代管形式占82.4%以上。堡子鎮流轉的1235畝土地當中,委托代管形式流轉的就達1000余畝,占流轉總面積的81%,其它形式流轉的僅占19%。而實踐證明,低層次的委托代管所產生的效益仍然是比較低的。其二是流轉地的開發檔次不高。許多流轉地仍處于自發的、粗放的、低層次的經營狀態,流轉規模小、投入低、科技含量不高、抵制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強。林城鎮一戶居民低價承包了8畝良田,但一年四季都是栽種一些“大路菜”,幾分至2角錢一斤,效益很低,連上交那低得不能再低了的租金也成了問題。四是土地流轉的管理欠規范。由于至今沒有指導性文件,沒有具體的部門組織管理,導致土地流轉的管理欠規范。主要表現在:流轉雙方忽視必要的法律手續;交易監督滯后,集體“暗箱操作”仍有發生;流轉服務體系欠完善,流轉的檔案、信息、價格都沒有規范建立;利益保障還比較乏力,一些流轉地的經營者反映要進一步寬松環境,支持他們生產發展。
三、促進我縣土地合理有序流動的對策建議
根據我縣土地流轉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我縣要實現土地的規范高效流轉,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1、提高認識,將推進土地流轉作為實現農村經濟新一輪大發展的關鍵來抓。
土地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土能生萬物,地可發千祥”就高度概括了土地的巨大潛能。但從新的農村經濟發展形勢來看,離開了土地流轉,土地的潛能發揮受到了極大的束縛。長期形成的土地平均擁有、所有權和經營權機械統一的模式已明顯不適宜農村市場經濟和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打破這一沉悶局面,就必須讓土地流轉活起來。因此,各級黨委、政府和涉農部門要切實提高對土地流轉的認識,要充分認識土地流轉對合理配置農村土地資源,推動農村經濟新一輪發展的重大意義的認識,充分認識土地流轉是進一步深化和完善農村雙層經營體制改革的需要,切實加強對土地流轉的領導。要大力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牢固樹立“土地市場”的觀念,轉變領導方式和職能,利用市場引、政策推、行政促、典型帶等方式,大力活化土地這一生產要素,積極加快土地流轉的進程。
2、強化宣傳和引導,使土地流轉由自發逐步轉向自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群眾是土地流轉的主體。
因此,要抓好土地流轉,必須千方百計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
一是要加強對土地流轉現實意義的宣傳。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墻報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土地流轉意義的宣傳,通過宣傳,讓廣大農民群眾充分認識盤活農村土地對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性?;鶎痈刹恳钊氪褰M,深入到土地流轉過程當中,向群眾講清盤活土地與固守原有土地甚至棄耕拋荒的利弊,通過前后效益對比,提高農民對土地流轉的重要性的認識。
二是要加強對土地流轉典型的宣傳。對那些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觀念較新,經營效益較好的經營大戶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進行大力宣傳,切實發揮典型的帶動作用。通過宣傳,讓更多農村或城鎮的富余勞動力感到經營土地有利可圖,從而自覺投入到土地流轉當中,利用好土地資源,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是各級黨委政府、基層干部要善于調動農戶的積極性。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發揮黨。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幾年來,**市一直把搞好土地有序流轉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維護農村穩定的大事來抓,認真貫徹落實《農村土地承包法》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從促進農村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高度出發,積極引導和規范農村土地有序流轉,取得了較好成效。截止xx年末,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81574公頃,涉及55700個農戶,分別占承包耕地面積的10.8%和總農戶的11.2%。其中流向種養大戶和龍頭企業的為1907公頃,占流轉總量的2.3%;流向農民專合作組織的1980公頃,占流轉總量的2.4%;流向農戶的77687公頃,占流轉總量的95.3%。在土地流轉總量中轉包的61574公頃,出租的8143公頃,互換的389公頃,轉讓的7252公頃,入股的1980公頃,其他形式的2236公頃,分別占流轉總量的75.5%、10%、0.5%、8.9%、2.4%、2.7%。流轉的土地中自發流轉的75873公頃,占流轉土地的93%;鄉村組織提供信息流轉的1461公頃,占流轉土地的1.8%;委托鄉村組織流轉的4240公頃,占流轉土地的5.2%。流轉出的土地主要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占流轉總量的80%以上,種植經濟作物和蔬菜占流轉總量的10%左右。流轉期限以中短期為主,5年以下流轉面積占88.4%,5~xx年占4.3%,xx年以上占7.3%。由于**市采取土地入股等形式,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數糧大戶,搞土地規模經營,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土地流轉,實現了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發揮了規模效益。一是促進了農村土地規?;洜I。通過土地入股流轉,使農村土地向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有能力經營的農民集中,實現了土地規模經營。二是實現了轉移勞動力和農民增收雙贏。農村土地流轉后使一些會手藝、頭腦活、善經營的農民擺脫了土地束縛,或打工,或經商,服務于二、三產業。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活躍和繁榮了城鄉經濟,加快了小城鎮建設步伐。三是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通過成立農村土地流轉合作社,規范土地流轉操作程序,加快土地流轉進程,采取公司+流轉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形式,吸引大量社會資本投向農業,促進了先進生產技術、現代裝備、現代管理在農業領域的運用和推廣。
近年來,**市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在市、縣兩級政府和各級農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下,對依法推進土地流轉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一是對土地流轉的意義和認識不足。許多農民還沒有把土地流轉作為整合土地資源、提高土地產出率、轉變經營方式、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多種經營、拓寬增收渠道等有效手段和必然途徑。有些農民依然存在小富即安的傳統觀念,不愿離開自己那塊有限收入的土地。二是土地流轉需要進一步規范。各地沒有完全健立和實施土地流轉登記備案制度。有的流轉主體和行為還不能完全依法運行。對流轉情況缺乏相關備案登記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讓變更手續。合同文本還沒有統一。還存在土地流轉引起的糾紛現象。三是土地流轉的體制機制和流轉形式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換言之,以土地經營方式的變革為顯著標志的農村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需要進一步協調。
一是要廣泛宣傳,提高農民流轉土地的積極性。結合農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規學習宣傳活動,采取電視、廣播、標語、條幅、下發宣傳單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土地流轉的意義及土地流轉政策措施,以及流轉土地農民增收的實際效果,消除農民思想顧慮,提高土地流轉意識。
二是積極調研,及時解決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要把土地流轉作為一個課題,組成調研組,深入縣(區)、鄉村和農戶對**市土地流轉情況開展調研,及時掌握全市土地流轉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流轉新模式、新辦法。
三是加強典型引導,營造土地流轉的良好轉氛圍。要把培育土地流轉典型作為促進土地流轉的重要手段,總結典型經驗,加強引導。
四是要健全制度,依法規范土地流轉。健立和實施土地流轉登記備案制度。確保流轉主體和行為符合有關法律和政策規定。對流轉合同及有關資料進行歸案并妥善保管,建立流轉情況登記冊,及時記載和反映流轉情況。對以轉包、出租或其它方式流轉的,及時辦理相關備案登記;對以轉讓、互換方式流轉的,及時辦理有關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讓變更手續。建立和實施土地流轉合同管理制度,指導流轉雙方在自愿協商的基礎上,建立穩定規范的流轉關系。使用省里統一制定的合同文本。較大規?;蛏婕爸黧w較多的流轉,必須由農經站指導流轉雙方簽訂流轉合同,進行合同登記、鑒證。
五是重視糾紛調處,保護土地流轉。為保護土地流轉雙方的合法權益,該市各縣區于xx年全部成立了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要充分發揮作用,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全部納入依法管理的軌道。
六是創新體制機制,探索流轉形式。堅持以《土地承包法》及中央和省相關規定為準繩,鼓勵農戶依法采取轉包、轉讓、出租、互換等多種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積極探索土地流轉合作社等土地流轉組織形式。在保持原承包關系不變的前提下,由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自愿申請,并以土地經營權入社的形式,組建農村土地流轉合作社,由土地流轉合作社進行集中統一規劃、統一經營。這種模式以股份制和合作制為基本形式,實行“三權分離”,即村集體擁有土地所有權,農民擁有土地承包權,土地流轉合作社擁有土地經營權,實行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的管理制度,農戶按入社土地面積從合作社獲取分紅收益。這種形式既能夠把土地集中流轉出來,促進高效規?,F代農業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又可以克服其他土地流轉形式存在的弊端,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維護承包農戶和經營業主的合法權益,提高農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有利于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村社會公益事業發展。
接到市政府研究室的通知后,我縣高度重視,專門成立了由主管縣長為組長,政府辦、農委等相關部門參與的調查組,深入到各鄉鎮,通過召開鄉村干部座談會、走訪農戶、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全縣農村土地流轉情況進行了全面認真的調查?,F將有關情況作以簡要匯報。
近年來,我縣緊緊圍繞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這個主題,切實把推動土地流轉作為促進“三農”工作的重點來抓,強化引導,注重規范,使農村土地流轉呈現出了較好的態勢,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加快了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步伐。從調查的情況看,我縣農村土地流轉主要有五個特點:
1、流轉規模日趨擴大化。我縣耕地總面積**萬畝,其中水田**萬畝,旱田**萬畝,人均耕地面積6.15畝。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以來,我縣農村土地流轉規模小,數量少,范圍窄,并且多是一種零星、分散式的流轉。但自20xx年以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勞務輸出規模的不斷壯大,農民的擇業渠道日益拓寬,許多農民離開土地,走出家門尋找致富門路,加速了農村土地的流轉。加之專業大戶、農業龍頭企業、下崗職工等紛紛進入農業領域創業開發,擴大了對流轉土地的需求。20xx年我縣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5.1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11.1%,20xx年全縣土地流轉面積達16.6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12.2%,同比提高了1.1個百分點。
2、流轉形式日趨多樣化。從調查看,我縣的土地流轉主要有四種類型。一是轉包型。指原承包方將部分或全部土地的經營權轉移給其他農戶,承包方與發包方原承包關系不變。目前這種形式是我縣土地流轉的主要形式。20xx年全縣轉包土地面積達x萬畝,占土地流轉總面積的x%。二是租賃型。就是農戶將土地租賃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個人。20xx年以這種形式流轉土地的面積達x畝,占土地流轉總面積的x%。三是互換型。為了耕種方便或發展規模經營的需要,農戶之間或農戶與集體經濟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則串換承包地,原承包關系不變。20xx年以互換的形式流轉土地x畝,占土地流轉總面積的x%。四是入股型。就是農民將土地以股份的形式參與公司經營,按照風險共擔的原則,與公司結成共同體。目前全縣有x畝土地以入股型進行流轉,占土地流轉總面積的x%。
3、流轉主體日趨多元化。過去農村土地流轉主要在農戶間進行,參與的主體也主要是農戶?,F在,參與農村土地流轉的主體除農戶外,工商企業、科研機構、城鎮居民等都紛紛下鄉租地、包地開發農業。20xx年農戶間的土地流轉面積為13.7萬畝。非農業戶參與土地流轉達到300多戶,流轉面積達x萬畝。
4、流轉用途仍呈單一化。從調查的情況看,流轉后的土地用途基本都是用于種植業生產,搞其他行業的較少。20xx年土地流轉后用于種植業生產的達x畝,占流轉總面積的90.3%,20xx年土地流轉后用于種植業生產的達x畝,占流轉總面積的88.6%.
5、流轉效益日趨綜合化。從調查的情況看,土地流轉對于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一是提高了農產品品質。土地流轉使土地向種田能手轉移,形成規模經營,促進了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統一了糧食品種,提高農產品品質,增強市場競爭力。二是節約種糧成本。土地經過流轉形成規模經營,生產者可以對規劃決策、組織生產等各方面進行科學安排,合理配置,精確計算,從而實行科學種田,節約成本,提高效益。三是增加了農民收入。從調查的情況看,土地流轉之后,對促進農民增收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方面轉出方增加了地權收入。20xx年,農民人均轉讓承包土地土地經營權收入達x元。另一方面,轉出方從事二、三產業或外出勞務獲得新的收入。僅20xx年,我縣外勞務輸出實現總收入x萬元,拉動農民人均增收650元。再一方面,轉入方形成規模經營,增加收入。據統計,20xx年,土地流轉的轉入方平均增收x元。
從調查的情況看,我縣的土地流轉仍處于較低層次,流轉范圍較窄,流轉的規模較小,流轉的層次不規范。主要表現為“五多五少”。
一是農戶間轉包的多,租賃、轉讓、拍賣等流轉形式少。全縣轉包土地x畝,占土地總流轉面積的x%,其收益普遍偏低。土地租賃的收益較高,全縣土地租賃總面積x畝,僅占總土地流轉面積的x%。農村土地轉讓、拍賣等流轉形式發展緩慢。
二是流轉給一般農戶的多,流轉給專業大戶的少。全縣土地流轉共涉及x戶,其中流轉給一般農戶的達x戶,而流轉給專業大戶的僅有x戶,占總戶數的x%,沒有形成規模效應。
三是流轉期短的多,期長的少。20xx年全縣土地流轉期5年以下的土地面積為x畝,占流轉總面積的x%;流轉期在5年以上的土地面積為x畝,僅占流轉總面積的x%。這種情況容易出現短期行為,不利于土地的可持續利用。
四是口頭流轉的多,書面流轉的少。調查中發現,多數農戶在土地流轉時,以口頭協議進行流轉的多,未簽訂書面協議或合同。即使有的簽訂了書面協議,內容也很簡單,形式不規范不健全。由于落實“一免兩補”政策使土地增值,部分轉出土地農民借合同不規范的機會索要回土地經營權,引發了很多農村土地糾紛,給農村社會造成了不穩定因素。
五是農戶間自發流轉的多,經村集體組織流轉的少。土地流轉多以農戶自發的流轉為主,經過村集體統一組織或上報經村集體備案的很少。20xx年全縣土地流轉的x畝土地,經過村集體組織或報村委會備案的只有x畝,僅占x%。
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是提高土地集約化使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小城鎮建設、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現實選擇。結合**的實際,我們認為要加快土地流轉進程,提高土地流轉質量,需抓好以下四項工作。
1、要把轉變農民的思想觀念放在首位,不斷提高農民流轉土地的積極性。讓農民意識到土地流轉的重要性,是加快土地流轉的前提。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種行之有效的形式,廣泛宣傳土地流轉的意義,引導農民增強流轉土地的自覺性。要大力宣傳政策法規。要大力宣傳《土地承包法》、《合同法》以及中共中央《關于做好農戶承包地使用權流轉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及相關的政策法規,教育廣大農民和基層干部知法、懂法、用法。要加大典型引導力度。鄉鎮和涉農部門要充分發揮外出創業有成人員和種田大戶的典型示范作用,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使農民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從而轉變思想觀念,投身非農產業,加快土地流轉。
2、要把加強管理作為根本,不斷規范農村土地流轉行為。一方面,要加強土地轉出方的管理。對農戶自發的土地流轉行為,教育引導農戶簽訂流轉協議,并報所屬村集體經濟組織備案。要規范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與土地流轉的行為,不得以任何名義強迫農戶流轉土地,也不得阻撓農戶自愿合理地流轉土地。另一方面,要加強土地轉入方的管理。為防止土地投機行為,已流轉的農村土地,受讓方不得進行再流轉。土地流轉年限不能超過農戶家庭承包土地的剩余承包期。流轉期滿后,經雙方協商,可續簽土地流轉協議。應引導有條件的地方探索組織以股份制為基礎的農業公司,農戶間以土地使用權為股權,本著自愿、互利的原則,發展土地股份合作制。
3、要把加快勞務經濟發展作為重中之重,不斷拓寬農村土地流轉的空間。要拓寬勞務輸出渠道,為農民外出就業創造條件。要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技術、技能培訓,搞好信息服務、政策服務、法律服務和組織管理,為農村勞動力永久性、實質性向二、三產業轉移提供條件,讓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能夠出得去,掙到錢,留得住,使大量的農村人口離開土地,離開農村,向城市轉移,為農村土地流轉創造必然條件和有效空間。
4、要把提供優質服務突出出來抓,為農村土地流轉營造良好的環境。一要建立健全組織體系。要把土地流轉工作納入縣、鄉兩級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成立由主要領導負責的組織機構,綜合、協調、統一領導當地的土地流轉工作。二要積極發展市場中介組織。要注意發展農村土地流轉的中介組織,使土地流轉進入市場,依靠市場調節完善流轉機制,推動土地流轉的健康運行。三要認真解決土地糾紛。土地糾紛是農民土地流轉后的遺留問題,如果解決不到位,勢必影響農民的積極性,從而影響整個土地流轉工作。針對農村土地糾紛的實際,縣、鄉兩級應建立強有力的專門仲裁機構,著力解決土地糾紛工作,化解矛盾,理順情緒,排除隱患。從綏棱的實際看,應該抽調農委、信訪辦的人員和公、檢、法部門的退休人員,組成土地仲裁委員會,專門研究解決土地糾紛問題。四要健全農村社會保障機制。要加強以養老保險為主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把長期以來農民主要依靠土地作為唯一社會保障的現象轉向依靠基金式的社會保險和保障上來,解除農民的后顧之憂,使農民放心走出去,進而為土地流轉創造良好的條件。
市委、市政府召開機關作風建設大會后,我局高度重視,立即召開黨組會議傳達學習,提出了以三項建設為載體,以辦實事促發展為著力點,以加快數字型、法治型、和諧型工商建設為目標的機關作風建設工作思路。成立了一把手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組織,研究制定了機關效能建設、深入開展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工作、“學講話、轉作風、辦實事、促發展,向黨的十七大獻禮”主題教育等三個實施方案,召開全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會議進行了動員和安排部署。
一、以“五個一”為抓手,深入抓好機關效能建設
(一)擦亮一個窗口。即擦亮機關和工商所一站式服務大廳這個窗口。一是繼續加大硬件投入,12個縣區工商局機關和76個工商所全部建立一站式服務大廳。二是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實行注冊登記“一審一核”制度,簡化審批程序;下放審批權力,將個體工商戶登記權委托工商所實施,方便群眾辦事。三是嚴格實施服務承諾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一次告知制等企業登記綠色通道服務制度,提高工作效率?,F在,辦理開業登記,只要手續齊全、符合法定形式,基本上當天就可以領到營業執照,今年以來新發展企業350戶、個體工商戶2533戶;在今年年檢中,我們對外資企業實行了網上審查,對移動通訊、車隊等較大型企業實行了上門年檢。
(二)抓好一個平臺。即抓好12315申訴舉報系統這個平臺。落實分級負責制,強化指揮分派功能,確保三級12315網絡及時快速處理申訴舉報案件。今年第一季度12315申訴舉報指揮中心共接待消費者咨詢50301件;申訴1911件,辦結1873件,調解成功率91.3%;舉報1041件,辦結1029件,辦結率98.8%,其中立案查處708件;建議220件。
(三)打好一個基礎。即打好機關和工商所規范化建設這個基礎。xx年我們重點抓了工商所規范化建設,xx年我們重點抓了機關規范化建設,通過抓規范化建設,全系統各級機關初步達到了工作職責明晰化、工作程序化、服務標準化、政務公開化、環境設施規范化、管理制度化等“六化”目標,呈現了規范出形象、規范出效能、規范出和諧的喜人局面。今年我們重點抓兩個規范化建設的鞏固提高。一是堅持以“四個對待”、“五個決不讓”要求,加強干部思想素質建設。二是加強規范化建設的督導落實,組織全體干部認真學習和掌握機關和工商所工作規程,嚴格按照工作規程的具體要求抓好內部管理和對外執法。加強經常性的督導檢查,確保工作規程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三是加強檢查評比,上半年將組織兩個規范化建設聯查。
(四)抓好一個示范點。即抓好數字化工商所建設這個示范點。一是確定了12個工商所為數字化工商示范點,加大硬件投入,年內爭取達到每2人配備一臺微機。二是以監管軟件應用為重點促進信息化建設,正在加緊各項監管數據的錄入,上半年爭取將監管信息全部錄入微機。三是抓緊研究金信系統、企業信用分類監管系統、12315消費申訴舉報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財務收費系統等監管軟件系統應用和配套使用的工作流程,為加強市場監管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四是研究運用綜合監管數據為政府決策、經營者投資提供和發布信息的方法,提高服務經濟發展層次。
(五)加強一項監察。即加強效能監察。一是把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點工作及市局重點工作、機關作風建設作為效能監察重點內容。二是采取明察暗訪等多種形式,每個季度對窗口單位進行一次效能監察,及時解決不作為、慢作為、推拖應付等工作質量和效率不高問題。4月初,我們對11個縣區工商局機關和39個工商所進行了暗訪檢查,發現了在機關作風、工作紀律等方面存在的17個問題,進行了組織處理,并制成光盤,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上進行了播放。
二、從六個方面入手,不斷深化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工作
(一)動態清理權力,規范權力運行流程,夯實工作基礎。一是根據新出臺的13部法律、18件行政法規、9件規章和新修訂的3部法律、4件行政法規、3件規章,對工商行政執法權力進行了再清理,新增加67項權力,工商行政執法權力達到707項,目前正在修訂職權目錄。同時按照規范程序、簡明清晰的要求,完善了權力運行流程圖,對辦照、收費、查案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行政審批權力的關鍵環節,在流程圖中清晰顯示了公開方法、公開范圍、制約監督方式等內容。二是加強政務公開網基礎建設,基本完成了企業數據庫的清理、規范和補錄工作,全市12983戶企業、64803家個體工商戶登記信息已全部錄入局域網,為下步進行互聯網上查詢和公開打好了基礎。
(二)全面落實“876陽光執法工程”方案。各級各單位嚴格按照方案要求,全部公開執法依據、執法條件、執法標準、執法程序、收費依據標準等八項工商政務,高標準落實公開欄、顯示屏、觸摸屏、辦事指南等七種長期公開形式,堅持不懈地執行好內外部監督六項制度。加強監督檢查,年內對各單位落實“876陽光執法工程”情況進行一次聯查,確?!?76陽光執法工程”全面落實。
(三)深化行政執法權力動態公開,加強制約和監督。一是緊緊圍繞辦照、收費、查案這三個關鍵環節,深化動態公開。在辦照環節,探索和推行網上審批;在收費環節,擴大收費依據、標準的公開內容,將定費、調費的具體測算和操作依據,利用公開欄形式進行公開,并采取召開聽證會的形式,廣泛聽取意見,做到科學定費調費、公平合理。對再就業優惠政策的實施,在工商所公開具體操作依據、公開享受優惠政策的人員情況,接受個體工商戶監督;在查案環節,實行網上立案、銷案登記制度,建立執法人員執法辦案電子檔案。二是探索實行網上公開辦事結果,將辦理注冊登記、個體工商戶交納管理費、查處經濟違法違章案件等結果,在局域網上公開,接受內部監督。
(四)深化內部事務公開。把干部人事、財務、后勤保障、基建、物品采購、固定資產處置等干部職工關注的內部事務通過上墻(公開欄、觸摸屏、顯示屏)、上網、上紙(文件紙面載體)、上檔(建立文字檔案和電子檔案)等方式進行內部公開。實行干部監督聯席會議制度、財務監督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內部事務監督。
(五)高標準抓好政務公開示范點建設。按照《河北省政務公開示范點建設實施方案》要求,堅持“分級創建、點面結合、動態評估、注重實效”的原則,切實抓好政務公開示范點建設。確定12個縣區工商局機關注冊大廳和12個硬件條件較好的工商所為政務公開示范點,通過不斷完善制度、加強管理、強化動態評估檢查,促進政務公開示范點高標準建設,以點帶面,指導推動整體工作提高水平。
(六)健全制度保障體系。一是健全預審核制度,加強對公開事項的預先審查,準確把握公開的內容、范圍、形式和時間,防止出現該公開的不公開、涉密事項隨意公開的現象,對公開和不予公開的重大事項要進行備案。二是建立健全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制度,對社會關注的工商行政管理重大事項,及時主動向社會或管理服務對象公開;對企業和群眾申請知曉的事項,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及時進行公開,擴大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三是公開反饋制度,對人民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給予積極的回應,對企業和群眾提出的申請公開要求,及時受理和答復。四是健全考核評議制度。按照簡便實用的原則,把是否取得實效作為考評的主要依據,進一步完善考評內容、量化考評標準、改進評議方法,逐步建立科學有效的公開評價體系。五是建立完善責任追究制度,強化責任追究力度,形成責任明確、主體清晰、追究有力的責任體系。
三、深入抓好“學、轉、辦、促”主題教育,切實轉變機關作風
在機關作風建設中,我們提出了以領導干部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干部生活作風建設為重點,大力倡導胡總書記提出的八個方面良好風氣,深入抓好機關作風建設,努力實現“執法為民觀念進一步強化、工作作風進一步好轉、辦實事效果顯著、促進經濟發展又有新作為”的工作要求。
(一)具體抓好四個環節活動。一是學講話,解決觀念問題。重點學習胡總書記在中紀委七次全會上的講話、在圍場視察慰問時的講話,學習省委書記白克明同志在省紀委二次全會上的講話、市委shu記趙x鶴同志在市紀委二次全會上的講話和中央、省、市紀委全會工作報告,學習省、市工商工作會議和廉政會議報告,深入開展討論,解決執法觀念不端正、思想解放程度不深、因循守舊、固步自封問題;解決工作創新勁頭不足,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問題;解決攻堅克難勇氣不大,拈輕怕重、不求質量問題,牢固樹立執法為民理念和開拓創新意識。二是轉作風,解決實干問題。全面加強干部作風建設,轉變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干部生活作風,突出解決個別干部身上存在的不講大局、只講個人利益,不守紀律、行為隨意,正氣不足、邪氣有余等問題;解決思想懶惰、學習不刻苦、作風不扎實、生活不樸素等問題,弘揚“講大局、守紀律、樹正氣”新風。三是辦實事,解決實效問題。建立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把市政府《xx年年目標任務分解方案》、《xx年年重大專項工作》、《xx年年重要工作舉措》中確定的工商部門的重要工作任務、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會議確定的43項重點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主管領導、到部門、到崗位、到責任人,確保任務的完成。四是促發展,解決為民問題。制定惠民為民的具體措施,制定優化發展環境、支持經濟發展的政策,確定辦實事的具體項目,并向社會公示。繼續開展好“送溫暖促和諧”活動。
(二)以“學講話、轉作風、辦實事、促發展”為主題,按照學習動員、專題討論、對照檢查、鞏固提高四個階段來安排。一是學習動員階段(3月21—4月20日)。召開動員大會進行發動和安排部署,采取集中學習和分散自學相結合方法,利用上黨課、專題輔導、座談交流等形式,深入學習,每周五下午為集中學習時間。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一次。通過廣泛動員和深入學習,使機關全體干部深刻認識加強作風建設的重大意義,認真掌握市委和市局關于加強機關作風建設的具體要求,切實增強轉變作風的自覺性和緊迫感。二是專題討論階段(4月21日—5月20日)。
在深入學習的基礎上,結合本單位實際、個人思想和工作實際,圍繞加強機關作風建設這一主題開展大討論,通過相互交流,提高思想認識,深化學習成果。通過深入的討論,教育和引導全體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切實轉變作風,解決問題,增強憂患意識、公仆意識、節儉意識,真正把思想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要求上來。三是對照檢查階段(5月21日—6月20日)。召開作風建設專題民主生活會,認真對照胡總書記提出的八個方面良好風氣的具體內容,認真查找個人和單位在作風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認真整改。各級領導干部和公務員要在總結好、自查好、整改好的同時,在本單位內就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作出公開承諾,接受監督。四是鞏固提高階段(6月21日—9月1日)。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回頭看,查漏補缺。針對作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整章建制,建立加強機關作風建設的長效機制。深入開展辦實事活動,深入抓好市局重點工作任務的落實,鞏固擴大學習教育成果。
(三)領導帶頭抓好機關作風建設。在機關作風建設中,我們要求各級領導切實負起責任,加強組織領導,要率先垂范,發揮好表率和示范作用,凡是要求廣大干部做到的,領導干部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領導班子做到的,一把手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基層做到的,領導機關要首先做到,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四、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點工作穩步推進
按照《xx年年民心工程實施方案》第19條和市政府《xx年年目標任務分解方案》第68項要求,我局承擔著食品放心工程的部分職責,主要任務是組織開展對流通環節食品市場執法檢查活動,與有關部門一道共同維護廣大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市工商局黨組專題進行研究部署,于3月份先后印發《xx年年流通環節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關于深入開展農村食品市場整頓年活動通知》、《xx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領導小組成員、職責及責任追究辦法(試行)》,明確工作重點、工作要求和標準責任。目前,正組織系統各級予以落實。市電視臺、廣播電臺相繼報道了我局落實民心工程的進展情況。
(一)集中組織開展元旦、春節、五一食品市場整治,確保節日期間消費者的食品安全。一是制定印發了《xx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開展流通環節重點商品集中整治方案》、《關于對流通環節肉類市場專項整治的緊急通知》和針對新樂問題豬肉開展的拉網式檢查等工作方案,明確檢查整頓的重點商品和重點區域。將肉類、禽蛋、水產品、蔬菜、兒童食品、食用菌、糧油、棉制品等涉及節日消費的8大類商品作為此次檢查整頓的.重點。將超市、零售店、城鄉結合部農貿市場作為檢查的重點部位,集中人員和時間進行拉網式檢查,查處違法經營假冒偽劣食品行為,凈化節日市場,以確保廣大消費者的節日消費安全。二是集中力量,開展檢查整頓。集中整治行動期間全市各級工商機關共出動執法人員4860人次,車輛1255臺次,檢查食品經營商店616個,超市515個,檢查市場457個,檢查個體戶10921戶,立案查處違法案件184件;取締無照經營66戶,吊銷營業執照5個;查扣禽蛋12公斤、水產品8公斤、其他食品32公斤。三是實施重點商品檢查和現場檢測。我局組織專門力量運用快速食品檢測車和快速檢測箱對城鄉結合的市場和市區大型超市的罐頭、豬肉、香腸、粉絲、山楂片、奶粉、水產品進行了快速檢測,先后對市區、各縣區737個食品經營場所的上市食品進行了專項檢查和現場檢測,對食品中所用的面粉、餡料及成品中的二氧化硫、硼砂(俗稱防腐劑)、吊白塊進行了現場檢測。同時對市場上經營的產品包裝裝潢及標識等進行了嚴格的檢查。市電視臺、《xx晚報》等新聞媒體進行了現場報道,檢查中共抽取77種食品和商品的樣品,對14批次的食用醋、肉制品、罐頭等檢驗不合格的食品,實行下架和查扣,對違法經營戶進行了查處。
(二)加強消法宣傳,提高消費者自我維權意識。充分發揮消協等組織的社會監督、行業自律及新聞輿論的監督和宣傳引導作用,結合開展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主題宣傳紀念活動,聘請食品安全監督員,表彰“一會兩站”先進典型,進一步擴大維權組織的覆蓋面,營造消費維權社會監督氛圍,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同時,通過市電視臺、電臺、《xx日報》、《xx晚報》等新聞媒體,積極宣傳消法和維權方面知識,各縣區工商局也通過“送法下鄉”、“舉辦食品安全知識講座、夜校、發放明白消費紙等多種方式,加大宣傳力度,曝光十大典型案例,提高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識假辨假及依法維權能力。xx年年3月23日,我局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獲“第十五屆(xx)‘中國保護消費者杯’”,市政府副市長丁萬明專門作出批示,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對xx年年全市消保維權工作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為落實市政府領導的批示,市工商局現正在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落實。
(三)開展創建“農村食品經營示范店”活動。市局對農村食品市場狀況組織了一次調研,提出了以“三網一中心”建設(即建設食品流通安全網、市場監管網、社會監督網、12315指揮中心)為抓手整頓規范農村食品市場的思路,決定與商務部門配合,將“萬村千鄉”工程的18個配送中心、1632個聯銷店作為“食品經營示范店”,將“萬村千鄉”工程作為食品流通安全網的主干,規范食品流通,促進企業自律,保障消費安全。目前正在起草有關文件。
近年來,全縣各地在堅持穩定農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前提下,積極引進業主,不斷探索和創新土地流轉機制,推進土地集約化經營,有效地促進和帶動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了土地資源向土地資本轉變。為深入了解全縣土地流轉和經營狀況,對全縣土地流轉情況進行了調查,并就目前土地流轉中還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探討。
截止目前,全縣土地流轉面積已達17000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的 %,涉及29個鄉鎮112個村314個組8500余戶33940余人。全縣從事土地承包經營的業主共有108個,其中土地承包經營規模達1000畝以上的業主共有 個,承包經營面積達5000畝的 個,業主共投資1326萬元,年創造產值5060萬元,年收入3100萬元,農戶年獲益896萬元,年人均增收29元。土地流轉的年限一般為30年,短的二、三年,最長的達到50-70年(主要是荒山、荒坡),其中,土地流轉年限30年以上的約占土地流轉總面積的 %。
1、轉包。經村社同意,在農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承包農戶將土地經營權以不超過剩余年限轉包給第三方,自己仍保留承包權,轉入方擁有使用權,雙方簽訂契約,明確各方權利與義務,而承包方與發包方仍按原承包合同履行雙方的權利、義務。這種方式目前較為普遍,涉及農戶1500戶,5000余人,土地面積20xx余畝(主要是田),約占流轉面積的12%。
2、租賃。集體經濟組織或承包農戶,將土地使用權出租給社外的業主從事農業開發,并與之簽訂相應的土地租賃協議,由業主向農戶或集體支付租金。全縣最具代表性的是##鎮南陽片區(原3#鄉)的南陽村、川山村、石桅村、南峰村和鳳陽村,土地被成都桃園實業有限公司租賃,現租賃面積 畝,公司規劃三年間在%%片區租憑土地1萬畝,獨資經營50年,發展伏季水果、種草養畜和發展旅游業。當地農民不但可以直接從土地上每畝收入100-300元租金外,還可在該公司務工,人平年勞務收入可達3000--5000元。該種流轉形式涉及農戶6000余戶,20xx0余人,土地面積14000畝,約占流轉面積的82%。
3、借用。承包農戶將土地承包經營權無償借給他人使用,借用人無需向出借人支付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使用費,農業稅仍由原承包人承擔。涉及農戶500余戶,1500余人,土地面積1000余畝,約占流轉面積的6%。
4、入股。承包農戶在自愿的基礎上,將擁有的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與其他生產要素相結合,組建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業。如雙河鎮銅鑼、佛頭、大佛、筆架、犁頭、楊柳等8個村社,通過土地入股,建立股份合作制茶場,經營收入在扣除應交稅費和成本后,按股分紅,農戶還可應聘進企業務工,獲得勞動報酬。
5、拍賣。主要是對那些閑置的“四荒”地,由鄉鎮、村社以公開招標的方式,對其年限的使用權進行拍賣。如竹海鎮益心村集體有荒山40畝,原以每畝10元/年的價格分戶承包給農戶經營,由于農戶經營能力弱,效益低下,承包費從未收齊過,后村兩委經批準對荒山使用權進行公開招標拍賣,每畝25元/年,30年一次付清,既壯大了集體經濟,盤活了閑置資產,農戶又可就近打工,增加收入。
6、互換。農戶為方便耕種或流轉,與集體或其他農戶在自愿互利的基礎上,對各自的土地經營權進行交換。目前全縣互換土地涉及農戶100余戶,200余人,100余畝土地,約占流轉面積的12%。
從目前情況看,我縣土地流轉機制改革還處于探索階段,總體上是健康、有序的,對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起了積極作用。但由于土地使用權流轉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當前在一些地方仍然還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政策宣傳不到位,群眾思想認識有待提高。一些鄉鎮政府沒有把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放到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這個大局來認識。對土地流轉政策的宣傳不夠深入,群眾對土地流轉的認識還存在誤區,主要表現為一些農戶和部份土地承包業主對推進土地流轉還存在“三怕”:一是部份農民怕土地轉包出去后,自己喪失了土地經營權,沒有了生活的最低“保障線”,因此部份農民外出打工后,寧愿土地荒蕪也不愿轉包出去。二是部份業主怕政策不穩,政府收回土地承包租賃權,不敢大膽投入。三是部份業主怕市場前景不佳,承包無效益,不敢大規模搞開發。
(二)土地流轉的管理機制、服務機制不健全,制約了土地流轉的進程。當前土地流轉大都是群眾的自發性行為,缺乏約束力和規范性,政府在土地流轉上缺少應有的管理、引導和服務,制約了土地流轉的規模和速度。一些鄉鎮和村社沒有認識到土地流轉的主體是農民,在工作中還存在錯位、越位的現象,在土地流轉問題上采取“一刀切”的簡單化操作方式,個別村社強行要求農民退出承包地統一轉包給業主,群眾對此不滿意,甚至引發了新的干群矛盾。
(三)土地集中成片流轉難,業主開發難成規模。在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制下,土地分戶經營的分散性、隨意性與土地流轉的計劃性、規模性之間存在矛盾。由于推行土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業主在實施土地規模流轉時,往往因為一戶或幾戶承包戶不能談妥,而使土地規?;鬓D難以成功,從而導致土地流轉比較分散,制約了規模經濟的發展。
(四)融資困難,業主開發資金匱乏,制約了土地流轉的規模。大面積承包土地從事高效農業開發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而土地承包大戶一般沒有*款擔保單位,又不能將土地使用作為*款抵押,因此很難從銀信部門貸到*款,加之一些地方交通等基礎設施和自然基礎條件較差,更難籌集資金或引進資金,致使部份業主在土地開發上存在嚴重的資金困難,規模難以擴大,效益難以提高。
(五)部份土地流轉合同不規范,容易產生合同糾紛,影響農村社會、政治穩定。突出表現為一是合同的主體不合法,《農村土地承包法》明確規定家庭承包經營土地流轉的主體是農戶,集體“四荒地”流轉的主體是農業社,而部份業主承包土地時不管是何種土地,一律與村社直接簽訂協議,致合同的主體不合法,不能生效。二是合同承包期限不合法。協議中簽定的土地流轉的期限超過了第二輪土地延包期的剩余期限,致使合同無法履行。三是部份業主借土地流轉改變了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土地的農業用途,致使合同不合法。這三種表現形式都會造成維系農戶與承包經營戶、業主之間土地承包關系的協議無法生效和履行,加之農民的法律意識不強,受市場經濟的趨利性、排他性的影響,使作為農民最后生活底線的土地,必然是農民的最終選擇,從而形成農民與承包戶間的矛盾,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新的社會矛盾,阻礙土地流轉進程,影響農村穩定。
(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切實解決好認識問題。
土地流轉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內容,是實現規模農業、效益農業,推動農業產化經營的前提和基礎。土地是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土地流轉的主體是農民。因此,解決好農民的思想認識問題,打破阻止土地適度規模流轉的思想桎梏尤為重要。首先,要打破傳統的小農經濟意識,摒棄“搞土地流轉就是搞土地私有化、搞資本主義”等思想觀念,牢固樹立發展的觀念、創新的觀念、市場的觀念、效益的觀念。其次,政府要切實轉變觀念,要把土地流轉放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發展農村經濟這個大局來認識,正確引導規范,強化服務意識,改進工作方法,切實將農民的積極性保護好、發揮好、引導好。
(二)加強引導和規范,切實解決好土地流轉的管理機制、服務機制的問題。
正確引導和規范是加快土地流轉速度的關鍵。為此我們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的管理機制、服務機制,促進土地流轉的健康快速發展。一是要政策引。要加大土地流轉政策的宣傳力度,切實做好土地流轉示范工作。在平等、自愿、互利原則下,通過公司加農戶、業主加農戶等方式,鼓勵、支持、引導農民大膽試點,以點帶面,滾動發展,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同時,要堅決杜絕“一刀切”、“運動式”、簡單化的操作處置。二是要環境促。加強軟硬環境建設,對運用土地流轉進行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立項開發的,給予資金、技術、稅費等方面的傾斜。同時,要抓好市場建設,疏通流通環節,縮短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距離,讓農民、業主有想頭、有干頭。三是要服務幫。加強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為農民、土地承包戶提供準確的市場信息和科技信息,主動做好政策、法律的咨詢和指導調解工作,引導土地流轉步入正軌。
(三)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切實解決土地流轉的規模問題。
現代經濟越來越朝著規模經濟的方向發展。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也就沒有市場競爭力。加快土地流轉速度,突出規模效益的關鍵是要解決好土地難以集中成片,不易形成規模的問題。解決土地流轉規模問題,首先,地方鄉村兩級在完善土地承包經營責任制時要統一規劃,科學安排。其次,要做好“四荒”土地的調查和統計,在此基礎上超前規劃,合理安排,要在耕地的深度開發,非耕地的廣度開發上下功夫。第三,要在充分尊重農民自愿的基礎上,以土地托管為載體,對撂荒土地進行統一規劃和開發。建立土地信托服務中心,對擬流轉的土地集中統一管理,使之形成規模開發。政府要積極引導,健全土地流轉機制,充分發揮農民、業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依托資源優勢,發揮比較優勢,突出土地流轉的規模經營,體現規模效應,促進土地合理、有序流轉。
(四)加大資金扶持,切實解決好業主開發資金匱乏的問題。
生產啟動資金匱乏是阻礙土地流轉進程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須從多方面加大對土地流轉所需資金的扶持力度。一是加大銀信部門的*款支持力度。對利用流轉土地搞規模開發,比較效益高,優勢明顯的項目,要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扶持,銀信部門要積極給予*款支持。二是積極向上爭取專項資金。政府要加大農業資金投放力度,對利用流轉土地搞高效農業、規模農業的優先投放資金。三是通過公司、業主的投入解決資金問題。采取承租反包、購買土地使用權、股份合作等模式,讓公司、業主和農戶共同投入資金搞高效農業、特色農業,從而降低業主和農戶風險,有效解決土地流轉資金難的問題。
(五)加強對契約的規范管理,切實解決好土地流轉契約不規范的問題。
當前,農民與承包經營戶、業主之間的承包關系都是用契約來維系,而且大部分契約又具有不規范性、不穩定性和松散性。因此,在推進土地流轉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強對契約的規范管理,進一步明確承租雙方的責、權、利,引導承包方和農民遵守合同協議,積極做好法律咨詢和法律服務。另一方面,要切實加大《合同法》、《農業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規范雙方的履約行為,促進土地流轉健康有序發展。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865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