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社會現象和個體行為,對于推動社會發展和個人成長至關重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調查報告范文,以供參考。這些范文覆蓋了不同領域的調查主題,如教育、健康、環境等,相信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嘉峰村全境面積約13平方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潘莊村約3.5公里,離沁水縣城約60公里。全村農業人口1032戶,2736口人,耕地面積1200余畝,黨總支部下設7個分支部,共有黨員110名,其中女黨員16名。村委會下轄14個村民小組,村民代表68人,村兩委成員交叉任職共14名。
嘉峰村是全縣的經濟強村,早在1995年就率先在全縣跨入了小康村行列,xx年又率先跨入全市的寬裕型小康村。有年產30萬噸煤礦一個、兩個福利儲運站,聯辦選煤廠一個,個體養殖戶5家,商業戶60家,飲食業50家、工業戶15家、服務業30家,建筑業3家,運輸業130家,村內設有高標準的中學、小學和幼兒園,配套建設先進的教育網絡。街道全部實現了硬化、綠化,家家用上了瓦斯氣、自來水、閉路電視,村民的日子過的很富裕。
在xx年,由于村辦煤礦政策性關掉,隨后又發生了金融危機,村里的經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應對這樣一個人口大村,沒有群眾收入可不行,村兩委認真思考轉型發展的出路,經反復研究論證,確立了依托寺河、沁和等企業帶來的人口聚集效應,大力發展商貿業、畜牧養殖業,實現商貿興村、養殖活村的轉型發展新思路。幾年來,圍繞這一轉型發展思路,先后完成了沙河口商貿區、沙河口菜市場、通站路商貿區三處共3萬平方米的商貿房建設工程,安排商戶232戶,xx年,總建筑面積為47000平方米的嘉峰商貿城也裝修完工,可帶給沿街商鋪165戶,在大力發展商貿業的同時,村兩委還大力宣傳和鼓勵群眾充分運用省、市、縣畜牧養殖扶持政策發展畜牧業,全村畜牧養殖業發展邁出了新步伐,養殖戶由原先的5戶發展到此刻的13戶。在千方百計解決村里經濟危機的同時,村兩委也十分重視村民的精神禮貌建設,xx年,占地面積13066平方米的嘉峰文化活動廣場全面竣工,它的如期建成,解決了村民活動、健身無場所的憂愁。村內現有七支健身隊、秧歌隊、門球隊,文化活動廣場設有乒乓球室、籃球場、圖書室,室內藏書達1500余冊以上。
村兩委成員在支部書何書福和主任劉沁峰的帶領下,努力學習科學理論,不斷加強和完善基層組織建設,取得了必須的成績。村兩委班子精誠團結,齊心協力,分工明確,圓滿完成村里的各項工作,多次受到鎮黨委的表揚。
村兩委干部堅持與時俱進,采取多項措施,以改革創新精神研究新狀況、解決新問題、進行新探索、總結新經驗,全面、深入、扎實、持久地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水平,加快基層組織建設步伐,努力為實現加快發展,富民興村的目標帶給堅強的組織保證。
投資195萬元完成了3000米的戶戶通工程,大大改善了老百姓的出行環境;。
投資100余萬元為文化廣場安裝led顯示屏;。
投入140余萬元完成了2600米的污水管道處理;。
投資13.49萬元,為全體村民繳納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參保率100%;。
投資1萬元為680歲以上老年人辦理關愛銀齡,助老御險;。
投資16.92萬元為我村356個6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生活補助費;。
投資60余萬元村整治村內環境,包括有專職的保潔隊伍和車輛,大街小巷清掃環境衛生人員達84人,做到房前屋后無淤泥、無垃圾、無糞便、無污水。
目前,修建公墓的事也被提上議程,現已動工。年底還將為考上高中、中專、??萍氨究频膶W生給予1000-6000不等助學金和為全體村民發放每人1200元的生活補助費。
加強農村信訪穩定工作,是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環節。村兩委一向對本村的信訪穩定工作給予高度的重視。近年來,嘉峰村社會治安狀況良好,沒有發生重大惡性群體治安案件和群眾上訪事件。
全村綜合治理工作也穩步開展。兩委干部本著公平、公正、客觀的原則,經常深入組戶,用心幫忙廣大群眾消除糾紛,化解矛盾,及時發現不穩定因素,從根本上消滅一切可能引起上訪的不良因素,實現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確保村子和諧穩定。
1、農村基礎設施薄弱。
嘉峰村人多地少,人均不足半畝土地,農業經濟結構相對單一。
2、煤礦停產,村民就業問題顯露。
嘉峰煤礦政策性的關掉,使得靠煤礦吃飯的村民暫時無法就業。同時,受傳統保守觀念的制約,他們很少有人愿意背井離鄉到其它地方發展的,再加上當今社會就業壓力大,因而他們就業相當困難。
3、流動人員減少,影響了商業、飲食業、服務業經濟嚴重下滑。
本村煤礦及周邊煤礦停產,導致流動人員的減少,進而影響了嘉峰村商業、飲食業、服務業的發展,其經濟業績一路下滑,影響了本村村民的經濟來源。
4信息不暢。
一、些農民雖然創業熱情高,但文化普遍偏低,對信息掌握、分析潛力弱,創業的專業知識素質和技能較低,盲目性大。
1、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用心發展群眾經濟。
用心開展招商引資,尋求有價值招商線索。鼓勵引導自主創業,帶動本村經濟發展和就業,解決我村出現的空巢現象、留守問題以及無年輕黨員問題。用心排查招商引資線索,尋找好的招商信息平臺,要鼓勵優秀青年創業,以一帶百,全民致富。
本村幾乎沒有群眾經濟收入,村級財政狀況窘迫,無疑直接影響到我村的發展,推薦思考籌建村辦創業項目,由村委會和村民共同參入股份,這樣既能夠增加本村的財政收入,也可讓廣大村民共享發展成果,走共同富裕之路。
2、培訓黨員。
推薦大力宣傳鼓勵、引導農村青年、致富能手、回村退伍軍人和大學生用心加入黨組織,不斷壯大黨員隊伍,為基層組織注入新鮮血液,確保黨的事業后繼有人。把一些有知識、有文化、工作潛力強,具有開拓創新、事業心強的年輕人充實到村兩委班子中去,增強我村基層組織活力,更好地與時俱進。
3、充分利用遠程教育平臺。
今后我會充分利用好現代遠程教育平臺,實施對口培訓。對本村黨員干部和群眾定期組織收看,為黨員干部播放政教視頻,提高黨員干部綜合素質,加強其對農業科技、法律法規等知識的學習;指導農民觀看種植、養殖科教視頻,用科學知識與土經驗結合發展生產,促進農民增收。
4、發揮優勢,注意各類信息動態。
及時收集各類科技、農產品供求信息,農作物銷售渠道,及時發放到農戶手中,教會他們用網絡與外界溝通,開闊視野。
透過調研,同學們加深了對農民和農村的認識,他們在思考,農業是中國的根本問題,農民是中國最廣大的群體,卻還在承受著最大的辛苦和勞累,同學們也期望能再有機會與農民的充分交流,了解了農民的疾苦,切實地了解、反映“三農問題”,為問題的解決盡自我的微薄之力。
給自足。一輩子就這么辛勞度過,沒有享受過一天的福,這真是做兒女的悲哀!
直接決定了整個村子的發展狀況,“三農”問題的解決首先需要一批眼界開闊,踏實為民的村干部。見到了農村醫療資源的缺乏、農民生活的困苦、農民居住環境的差亂,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農民文化水平的低下。
水平也很難提高。
其次,由于農民文化水平低,農業技術很難在農村推廣,推廣速度慢。農村田地產量低、種植的作物品種單一,再加上安徽省農村居民人均耕地較少,大多數農民只是把農業種植作為一年口糧的來源。在調研中,濉溪的一位四十多歲的農民說他們多年來都是冬季種小麥,夏季種大豆,種植方法也從沒改變過。他給我們算了一筆帳:小麥一畝地最多產900斤,價格是7角斤,大豆一畝地最好能收入400元,一畝地一年的毛收入一千元左右,扣除化肥、農藥等,一畝地一年的凈收入為500—600元,除去家人的口糧剩的就更少了。當問到是否需要農業技術時,他立即作了肯定的回答,但又說“書上關于種植、養殖的都看不懂,要政府派人‘手把手’的教是不可能的,農民太多了”。第一產業作為農民增收的來源之一,所起的作用太小,他們不能把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應用到生產中。
再次,以農民此刻的文化水平很難了解和理解國家的經濟政策。農民受教育的程度決定了他們的娛樂活動主要是打牌、看電視和聊天,但看電視又很少看新聞,所以他們幾乎沒有了解國家經濟政策的途徑。在調研過程中,像“社會治安”、“最低生活保障”、“環境保護”等最常用的詞語,都要給他們解釋很多,他們才能理解,更談不上理解國家經濟政策的條款了。所以也不明白國家經濟政策的引導方向,抓不住致富的機會。由于知識水平有限,農民參與管理及創新的用心性較低,大多數人都是隨大流,不愿意用心的尋求致富之路。
農村教育的現狀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一是國家的教育管理體制,建國至1986年以前,在中央集中統一的財政管理體制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都是直接或間接的由中央財政負責,但這段時光,農民和各級政府沒有注意農村教育的重要性,農村的辦學水平較低,教育經費數額也不大。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教育越來越重要,1987年之后,中央把義務教育的職責交給了地方,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這給鄉鎮財政以及農民增加了負擔,以至于學校教育負債嚴重、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普遍,即使之后教育體制由“分級負責,以鄉為主”改成“以縣為主”,這些后果仍沒有太大改善。教學水平高的教師留不住,農村學校中的教師或者是知識老化、教學方法陳舊的老教師,或者是本身知識水平就不高的年輕教師。很多學校的美術、音樂、體育、電腦等提高素質的課程無法開課,這樣的教學水平也很難要求農村學生能有較高的學習興趣和文化素質水平。
二是農民比較看重眼前利益,在多數農民的觀念中,如果沒有考上大學,上了高中與只上初中或小學沒什么區別,還是要回家務農。所以,很多農村父母在孩子上初中時看到孩子成績不好,想到將來不必須能考上大學,不如此刻就外出打工掙錢,解決家庭貧困問題。即使考上了也不必須有錢去上大學,每年高考后都有媒體報道許多考上大學而又沒錢上學的學生,這也影響了農村孩子學習的用心性,造成農村學校較高的輟學率。
此刻越來越多的農村父母也開始明白讓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很多父母將孩子送進城市的學校學習,雖然這樣會造成農村教育資源的流失,也會給農村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可是在現階段農村教育水平低下的狀況下,能讓農村孩子享受與城市孩子同樣的教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雖然目前中國農村的教育狀況還不盡如人意,從問卷中能夠看出農村教育已經在改善,年齡在30歲以下的人群受教育程度相比年齡在40歲以上的較高,在兩個縣189份問卷中,40歲之上的有119份其中初中以上水平的有9人,占7。5%,30歲以下的有21份其中初中以上水平的有8份占38%。從2007年春季學期開始,安徽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將不用再交雜費,從而能夠享受真正好處上的義務教育。中國政府已經在采取強有力的措施解決這個問題,相信中國農村教育狀況在不遠的將來會有較大的改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充分發揮某某單位職能作用,努力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通過實地走訪、座談等形式對**市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調查,并對調查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展良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納入日程,層層部署,層層落實整體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組成了以委書記、市長任組長,33個職能部門一把手為成員的新農村建設領導組織機構,下設了新農村建設辦公室,制定下發了《20xx年新農村建設目標及孝核方案》,明確了各部門、各鄉鎮的職責和任務。確定一名市級領導包扶一個鄉鎮、一個試點村,對所包鄉鎮新農村建設負總責。二是廣泛開展了宣傳動員。為了提高全市各級干部群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要性的認識,層層召開會議傳達貫徹中央、省、市會議精神。使各級干部樹立了正確的工作指導思想。同時,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標語、宣傳欄、簡報等形式,努力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輿論氛圍,做到電視上有影,廣播中有聲,報紙上有字。通過廣泛宣傳積極引導,使廣大干部群眾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明確了目標,為推進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三是制定規劃,實行整體推進。市委市政府堅持立足當前,放眼長遠,科學規劃,適度超前的原則,重點突出發展壯大主導產業。合理規劃村屯布局,充分體現民俗、文化、地域特色。為我市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指明了方向。四是加強對接,協力共建。新農村建設工作全面啟動后,市委、市政府主動與**駐村工作隊、省幫建單位進行了對接,積極爭取他們的支持和幫助。各駐村工作和省幫建單位也都積極主動地深入到試點村,幫助制定規劃、謀劃發展、協力共建。五是積極招商引資,加大項目投入。市委、市政府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新農村干部建設的重要措施來抓,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加大資金投入。今年以來己爭取百萬元以上項目11個,爭取項目資金1、7億元。己到位通村公路建設資金6800萬元、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資金127萬元、農村沼氣建設資金336萬元、植物保護工程建設資金270萬元、扶貧資金210萬元、農機作業合作社115萬元,有利地推動了我市新農村建設。
通過市委、市政府及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市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
(一)、農村經濟實現了快速增長。到20xx年底農業總收入18、1億元,比上年增長6.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27元,比上年增長11.2%;糧食總產值達到12.65億斤,比上年增長10%。
(二)、農村主導產業進一步壯大。畜牧業實現總產值7.8億元,比上年增長20%;占農業總產值的41%;綠色食品種植面積120萬畝,占農作物種植面積的60%;新增勞務輸出7,400人,新增勞務收入1.1億元;特色產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在新農村建設中,出現了農民與高級農業技術人員聯合,引進高科技農業技術,發展全綠色農業,如**高麗米農民專業合作社,由高級農業技術人員與部分**鎮**村和**鎮**村農民聯合創辦的綠色農業生產基地。這個綠瑩高麗米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由**省***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和***、東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村農民***、***等人發起,由**鎮**村、**鎮**村、**鄉**村等70戶農民(20,000畝水田)共同組建的集服務、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實體型合作組織,合作實行“六個統一”的規劃管理,即:統一加工、統一品種、統一品牌、統一種植技術、統一生態供應、統一銷售。合作社投資50萬元(占總股資金30%),農民投資35萬元(占總股資金70%)。通過調查了解,在**鎮**村,全村有130多戶,共560多人口,外出打工人員200多人,人均土地150畝,全年依靠土地總收入7--8萬元,人均收入2萬元左右。**村村長***將外出打工戶承包田集中起來,依托專業合作社,引進韓國的水稻“二段育秧”技術,集約整合閑臵的土地,統一水稻購種、統一水稻栽培技術、統一管理、按股份統一分配收入,充分利用太陽能,在投資興建的大棚進行育苗,兩段式育苗,苗秧質量好,分蘗進程快,光和能力強,與普通育苗方式相比,提高了水稻苗的抵抗病蟲害的能力,水稻品質好,穩產高產,畝純增收120元以上。在特色產業的發展中,還有***鄉和***鄉分別依托地域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建造了**農家游示范區,還有***鄉***村和***村養殖戶己達到500多戶。
(三)、農村環境有很大改善。為了全面營造農村新環境,投入資金**億元建設通村公路***公里,有15個鄉鎮、54個行政村、174個自然屯受益。
***鄉通村公路66.5公里,實現了***鄉路村村通。積極開展村鎮環境綜合整治大會戰,對村鎮2300公里的砂石路面全面進行了修整,清理了村邊溝16萬米,清運垃圾4萬平方米,標準化廁所達到70%,開展了綠化,栽植綠化樹20萬株,多種花卉160萬株,種草坪4200平方米。還積極組織實施了飲水安全工程。投入資金276萬元,新打機井10眼。農民自來水入戶率達到53%,積極組織實施了康居工程,新農村新建住宅576棟,4.6萬平方米,其中樣板房80棟,磚瓦化率可達70%。
(四)、民生活質量有很大提高。農村目前己全面推進了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實現大病救助,全市共有3.9萬戶,12.2萬戶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78%;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面達40%。同時,全面落實了農村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制度,農村獨生子女全部實行獎勵,投入資金,2,788萬元,改造農村中小學危房3.5萬平方米,農村適齡少年入學率達到了100%,貧困家庭學生“兩負一補”面達到100%,全市農民有線電視入戶新增5,000多戶,入戶率達76%,農村信息網絡發展迅速,投入資金400萬元,新鋪設光纜300多公理,寬帶己通達100個行政村,建設信息服務站93個。
(五)、民主管理制度進一步建全。積極開展了村級黨組織“五個好”標準評選活動,村委會的群眾率達85%以上,建立建全了村級財務、土地綠色、計劃生育、民政救濟等村務公開制度,積極推進“一事一議”制度,建立建全了村級財務審計制度。杜絕了村級新增債務,積極化解村級債務。
(六)、農村社會進一步和諧穩定。在農村積極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十星級文明戶己達到20%以上,建立建全了農村治安聯防組織,實行了群防群治,防火防盜措施,實現了農村社會和諧。通過開展新農村建設,農民真正得到了實惠。
(一)、鄉村兩級債務沉重,影響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制約了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截至20xx年底,我市己有14個村完全擺脫了村級債務而且有了一定的存款,但是,仍有140個村負債,債務涉及范圍廣、額度大、結構復雜,農村集體經濟資金來源匱乏,無力興辦公益事業。加上近年來,農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使農業生產成本不斷提高,雖然“三補貼一減免”給農民帶來了直接收益,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的大幅漲價,影響了惠農政策帶給農民的好處,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新農村建設的發展。
(二)、農民素質偏低。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大多數農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較短,文化程度比較低,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己成為推進社會主義機新農村建設的迫切要求。
(三)、農民對新農村建設認識程度不足,“一事一議”活動開展難。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村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興建農村公益事業中,認識不統一,行動不一致?!暗?、靠、要”思想濃厚,按照要求收取的每人12元活動經費更是難上加難。有的行政村領導缺乏凝聚力、號召力,“一事一議”活動流于形式,根本搞不起來。形成了事難議、錢難籌、事難辦等現象。
(四)、村風民風亟待改善。一是部分農村黨員干部在新農村建設中,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夠。二是現在農村普遍存在著法律觀念淡薄,社會風氣不正的問題。在農閑季節農民賭博;部分子女不行孝道,不贍養老人,敗壞了社會風氣。
(五)、農村環境臟、亂、差現象仍然比較嚴重。有的鄉村求建新村而忽視老村改造,重新房建設而不顧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和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養殖業發展了。農民收入增加了,生活垃圾、糞便和廢棄的農藥瓶,亂堆、亂放,在改造豬圈、牛欄、廁所、柴灶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人居環境有待于進一步改善。
(六)、農村土地糾紛問題有時還比較突出。由于近幾年國家惠農政策的出臺,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種地積極性,加上一、二輪土地承包遺留問題較多,由此引發了一些農村土地糾紛,造成農民因為土地問題上訪的數量較大,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村的社會穩定。
(七)、在新農村建設中,一些市級幫扶單位對新農村建設重視程度不高,對接不積極主動,支持和扶持力度不夠。
(一)抓好農村經濟建設,增加村級資金積累。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力、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全力推進綠色食品的戰略升級,全力推進興畜富民戰略,加快養殖業基礎規模擴張;全力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外出務工人員,擴大務工收入;全力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大力發展旅游業和綠色食品生產;徹底清理村級債權債務,運用法律手段盤活村級集體資產。
(二)、抓好農村基礎建設。加強水利建設和家機化建設,以組建農機作業合作社為重點,積極引進大中型農機具,提高機械化綜合水平;加強農村信息網絡建設,爭取盡快實現寬帶村村通和信息服務平臺;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抓好農村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繼續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積極推進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民養老保險制度。
(三)、培養新型農民,不斷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力軍,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將農民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根本途徑。一是加強農民的技能培訓。要充分發揮基層農技部門和科技人員的作用,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增強農民就業創業的能力。二是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辦好農民圖書館、文化館、老年活動室等,滿足農民群眾多方面、多層次的文化需求。
(四)、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力度和農村環境建設。集中各方面的資金投入到新農村建設中。調整建設資金的投向和結構,更多地支持農村基礎設施、農業綜合生產、農村教育衛生文化、基層人才建設和社會保障工作,多渠道、大幅度增加財政對“三農”投入總量。堅持以房為基,以路為綱,以水為本,以新興能源為重點,全面加強農村的環境建設。逐步形成政府扶持,農民自投入,社會廣泛參與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格局。
(五)、著力支持現代化農業建設。一是積極爭取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和農業產業化的各項扶持政策和補肋資金,重點支持專業合作社發展,扶持推廣裴德鎮德興村“水稻兩段育苗”技術,二是繼續培育有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場鄉共建生態示范基地,如華香肉聯深加廠、青島啤酒有限公司、三合公司等,增強龍頭企業對農民增收的輻射帶動作用。爭取中央和省支持農業科技進步的專項資金,繼續實施推進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三是加強設施建設。在大力爭取中央和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基礎上,要加大水、路和村容村貌的投入,回強支持農田和水利,農村安全用水和農村能源建設,大力支持農業綜合開發和扶貧開發。
(六)、抓好農村體制與機制建設。進一步規范完善“一事一議”制度、村務公開制度、村財民理鄉代管制度,充分調動了發揮廣大農民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完善土地流轉機制,依托農機作業合作社,全力推進土地規模經營。
(七)、抓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鄉風文明。鄉風文明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靈魂。促進鄉風文明必須加強農村文化陳地建設,采取多種形式,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法律、法規,讓先進文化占領農村陳地,建立建全農村鄉風文化陳地,廣泛開展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律知識講座,讓農民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引導農民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加強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農民,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生活方式,鞏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果,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我國已經實施了法制宣傳教育規劃,普法教育。農村法律知識極大普及,農民法律知識貧乏,法制觀念淡薄的狀況有了進一步改變,法制教育與實踐緊密結合,為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促進各項事業的依法治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在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農村特別是偏遠山區,普法教育仍然存在諸多難題。特別是部分農村普法教育的滯后,阻礙了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的進程。
一是認識難統一,一些農村干部把普法教育當成是“聽話教育”,要求農民學法主要是為了讓農民聽話。當看到農民學法后懂得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時,反而覺得農民學了法后不好管,認為農民還是不學法才好管;還有的基層干部善于斷章取義,把普法當成“實用教育”,只普及與農民履行義務有關的法律條文,而對于群眾參與村務管理,行使民主權利方面的法律知識卻視而不見;有的農民則認為學法是司法部門的事,只要不犯法,學不學無所謂。
二是人員難集中,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民在大部分時間里忙于耕種,農閑時外出務工,因而人員難于集中,普法的時間難以安排。
三是內容難理解,由于大多數農民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對抽象的法律條文學不懂,記不住,影響了學法的積極性,使普法效果難以保證。
四是經費難保障,農村普法經費嚴重不足,缺乏起碼的宣傳器材和陣地,有的連基本的法律教材都無經費印制和購買,致使普法工作難以開展。
造成農村普法工作“四難”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其一是權大于法的特權思想影響了農村普法的開展。由于個別村干部中存在著權大于法,以言代法、個人說了算的現象,這種不良傾向和現實的負面影響,使許多農村干部群眾仍然對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其二是執法不公現象挫傷了農民學法的信心,普法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執法人員的公正執法。目前在部分鄉村中司法、執法環境仍然較差,嚴重存在著執法混亂,效率不高等問題。使一些農民群眾對法律的權威產生了懷疑和動搖,進而失去了學法的信心,已取得學法成果也難以鞏固。其三是枯燥單調的方式方法阻礙了農村普法的深入。一些地方沒有根據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土地延包、稅費改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等新情況采取新的普法形式,而依然沿用傳統的上大課、放廣播、搞宣傳欄、照本宣科等普法模式,這顯然難以適應新形式下農村普法工作的客觀要求。其四是農民文化素質相對較低,也降低了普法效果。當前農民的文化素質仍然較低,文盲、半文盲的農民占相當比例,增加了學法和接受法律知識教育的難度,客觀上制約了農村普法效率的提高。
針對上述農村普法“四難”的現象,筆者對增強農村普法工作的實效性,針對性提出以下建議和對策:
一是學用結合,在普法過程中,要強調領導干部和執法人員帶頭學法用法,依法辦事,為農民營造良好的學法環境。二是普法與服務相結合,從農村的實際需要出發,把普法工作與解決群眾普遍遇到的實際問題有機結合,寓學法于用法之中,逐步使群眾樹立起“遇到問題想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觀念。
要加大與土地承包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加大市場經濟法規的宣傳,解決農民群眾與市場經濟大潮搏擊中出現的有關新情況;加大與勞動保障有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加大與消費者權益法規的宣傳;使廣大農民朋友了解鑒別產品質量、投訴、打擊制假售假的相關法律法規,真正掌握在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方式和方法。
三、增強普法的靈活性。
針對農民生產生活中的特點,普法工作要盡量避開農忙季度,努力做到生產、普法兩不誤。在形式上要把電影普法、文藝普法、法律咨詢、法律集市、普法一條街,送政務下鄉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普法方式綜合在一起,通過以案說法、圖片解法、旁聽審判、現身說法等生動活潑的形式把抽象的法律條文變成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墻頭詩”“快板書”“順口溜”從而真正使農民學法時坐得住、聽的懂、學的進、記得牢。
各級普法組織要把農村普法工作擺上重要位置,要舍得投入人力物力,使農村普法工作由“軟”變“硬”;要努力提高普法人員的自身素質,使他們成為精通法律、熱愛業務的普法骨干;要健全監督機制。堅持和實行“黨委決策、人大監督、政府組織實施”的普法工作機制。要認真抓好年度和階段性的普法檢查,充分發揮縣鎮人大的監督作用,每年要組織人大代表對普法工作進行檢查,定期聽取普法工作匯報,以推進農村普法和法制建設的深入發展。
擁有先進精良的普法裝備和必須的經費保障,是加大普法力度的重要條件。因此鄉鎮級財政要把普法依法治理經費納入正常的保障范圍,嚴格按照標準列入財政預算,從根本上解決鎮村兩級普法經費緊張的困難,以保障普法教育的順利進行。
社區黨建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基石,社區黨建工作是社區創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20xx年西花市南里西區社區黨委換屆后,社區黨委上下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以務實的態度、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社區黨建工作中,以網格化服務管理為平臺,切實加強社區黨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社區黨員的作用,廣泛開展社區居民自治,不斷提升社區黨建的黨員和居民參與度?,F將開展黨員隊伍建設情況匯報如下:
1、開展黨員教育培訓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西花市南里西區社區黨委不斷健全完善社區黨委委員分工負責制、兩委班子聯席會議制度、社區黨建協調分會工作制度、社區黨組織民主生活會工作制度、社區黨組織學習制度、社區三會一課工作制度、社區在職黨員活動登記和反饋工作制度、社區黨員評優表彰激勵機制、社區黨組織議事規則。通過這些制度的建立和貫徹落實,使社區黨建工作,黨員的思想素質、政治素質、業務素質邁上了一個新臺階,進一步增強了社區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為構建和諧社區奠定堅實的基礎。
社區黨委每月15日分支部舉辦社區黨員教育培訓活動,每次活動立足社區實際,立足充分發揮黨員主體作用,挖潛力、強動力、重實踐,努力增強社區黨組織和社區黨員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大力加強黨組織和黨員的自身建設,在活動中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統籌安排,扎實推進社區黨員和黨組織建設。在發揮黨員主體作用上推出新舉措,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堅持社區發展思路工作部署,重大決策執行等事先征求黨員意見建議,增強了黨員的主人翁意識,激發了社區黨員參與社區工作的積極性。
西花市南里西區社區兩委班子換屆后,社區黨委組織召開了兩委班子聯席會議,在會議上,社區黨委明確提出了要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領體現在會干事上,把目標鎖定在干成事上,要求全體工作人員在榮譽面前要退一步,在困難面前要上一步,在利益面前要讓一步;思想上要講境界,工作上要講服務,關鍵時刻講奉獻,并制定了西花市南里西區社區工作人員守責。
社區黨委采取項目化運作的方式創辦了社區健康加油站,健康加油站下設調解組、心健服務組、活動策劃組及評估組,發動社區力量,定期和家屬溝通,開展老年人的心健服務。同時,舉辦棋牌、唱歌等社區娛樂活動,豐富社區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社區組建了幫幫團助老志愿者服務隊,篩選特困、高齡、空巢、有需求緊迫的30位老年人作為重點幫扶對象,安排社區黨員志愿者為之服務,切實解決老年人的實際困難和服務需求。同時按照不同需求組織各年齡段老年人活動,提倡老年人互幫互助,以外出結伴、在家結對形式,降低老年人獨處風險。
社區黨委以六心活動為服務載體,通過組織動員、宣傳教育,引導啟發等形式,使廣大社區黨員、居民群眾參與到社區建設中。六心活動主要內容一是宣傳政策安民心。社區黨委、居委會采取多種形式,對法律法規,惠民政策進行宣傳和咨詢活動。二是轉變作風親民心。社區黨委、居委會深入轄區單位、居民群眾中開展走訪調研,了解居民群眾的所思所想,及時改進工作作風,改變工作方法。社區黨委、居委會提出了以四零服務暖民心,以六小政務改作風。四零服務就是服務群眾零距離、社區管理零推諉、為民辦事零積壓、信訪穩定零投訴;六小政務就是從小處想起、從小事做起、從小困難抓起、從小糾紛排起,從小隱患整起,從小節改起。使居民群眾進門辦事順暢、出門心情舒暢,增強社區干部的親和力。三是文體活動聚民心。通過社區文化活動提升社區的向心力、凝聚力。四是廉政建設贏民心。在社區不斷深化廉政教育活動,及時將社區的黨務、居務、政務向社區黨員和居民公開。五是解難幫困暖民心。社區黨委、居委會有針對性的面向社區各類群體,力求活動從形式到內容更加豐富,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針對性。六是辦好實事順民心。社區黨委、居委會組織全體社區黨員、社區干部認真學習、帶頭實踐,在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上下功夫。
社區黨委不斷完善工作機制,理順管理關系,發揮優勢,實現社區和轄區單位共駐共建。與審美造型西花市店、東城第二消防支隊花市中隊、西花市翰皇擦鞋店、新景社區衛生服務站、普仁醫院等單位多次開展了便民、利民、惠民、文化等多種活動,為社區黨員、居民服務,有效提升了社區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如組織審美造型西花市店美容美發學雷鋒小組每月義務為社區老年人理發;組織東城第二消防支隊花市中隊與社區3戶純老年人家庭結成幫扶對子,定期進行走訪、慰問;組織新景社區衛生服務站、普仁醫院、同仁堂崇文門藥店開展健康大課堂、義診等活動,即調動了轄區單位的積極性,增強了轄區單位共建意識,同時又切實解決了社區弱勢群體的實際困難。
在實際工作中,針對社區黨員構成的實際情況,社區黨委對社區黨員開展三知三心服務。即對社區黨員做到知思想、知去向、知現狀。及時開展組織活動,使黨員思想安心;及時解決各類難題,使黨員生活順心;及時發揮黨員作用,使黨員工作真心。真正形成社區黨委和社區黨員一起共商社區事務、共抓社區服務、共育社區文化、共管社區穩定、共創精神文明的生動局面。
自20xx年社區黨委換屆以來,社區黨委為兩名社區預備黨員進行了轉正大會,有2名同志經提名、考察為入黨積極分子,有4名同志提交了入黨申請書。社區黨委定期與6名同志進行面對面的思想溝通、交流,了解她們思想、學習和工作情況,指出不足之處,6名同志每季度能夠按時向社區黨委遞交思想匯報,能夠及時與自己的入黨介紹人匯報思想認識,社區黨委定期召開會議,評議入黨申請人和入黨積極分子的現實情況表現和思想認知情況,確保社區黨員的合理發展和黨員隊伍的純潔性。
社區黨組織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升社區服務水平;不斷壯大社區黨建力量,充分發揮社區黨員的參與作用。一是建立民情收集制度。通過社區支部書記日常服務,了解居民需求,廣泛聽取黨員意見,收集合理化建議,做到黨員需求有答復,黨員建議有反饋,充分調動黨員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促進社區發展。二是堅持黨員議事制度。通過黨員議事制度,每月召開黨員議事會,實實在在為居民解決困難,得到了社區黨員的廣泛認可。
西花市南里西區社區黨委20xx年換屆后,社區黨委根據黨員居住情況劃分為3個網格黨支部,現有社區黨員176人,其中女性黨員81人,占黨員總數的46%;男性黨員95人,占黨員總數的54%。其中65歲以上黨員169人,占黨員總數的96%,35歲以下黨員4人,占黨員總數的0.2%,80歲以上黨員19人,占黨員總數的10.8%。
社區黨員中離退休黨員占到了社區黨員比例的96%,絕大多數社區黨員因為年紀大,身體健康狀況多多少少都存在著一些問題,能夠經常參與社區活動的黨員人數只占到全體社區黨員的56%左右。有的黨員認為退休了思想就可以不提高了,甚至有的黨員的覺悟還沒有普通群眾高。為此社區黨委提出了以知民情、解民困、化民怨、保民安、聚民心為本屆社區黨委的工作目標,號召社區全體黨員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關心社區建設,關心身邊的人;帶頭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帶頭倡導社會公德,帶頭參與社區建設,每個黨員要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社區黨建是社區整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黨建承載著社區創建工作的重任。希望在街道工委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指導下協助社區黨委把社區服務做深做細,讓社區困難黨員、群眾限度地得到幫扶。
西花市南里西區社區是回遷社區,社區的歷史遺留問題較多,社區黨員、群眾希望可以及時得到解決,但因為形成原因復雜,希望街道工委能夠給予大力的指導、協助,支持社區黨委的協調,共同把問題一步步的給予解決。
調查目的:調查和宣傳社會主義新農村,讓社會各界關注、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調查內容:包括五方面的內容。
1、村民的文化娛樂;2、村里的黨政建設;3、村民的收入和消費;4、新農村建設情況。
調查范圍:該村15歲以上村民。
調查途徑:隨機調查,以實地走訪調查為主;
問卷填寫及回收情。
一、村基本情況:
村位于雁門關旅游路,距縣城約7公里,比較偏僻沒有公交車通行。全村國土面積,共五個村民小組,190戶,總人口684人,實住人口480人,黨員16人,可用耕地面積畝,其中玉米面積面畝,20xx年玉米產量達到3100噸。全村經濟總收入達到萬元,人平純收入實現元。村級公路硬化累計達到公里,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該村地域寬闊,有平原、山坡,可開發的潛力很大,林地面積地多畝,養豬、養羊、養牛的條件得天獨厚。20xx年生豬出欄頭。
二、新農村建設情況。
所謂“新農村”包括幾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范疇。
(一)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績。
1、村容村貌有了新變化。通過環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莊的綠化、路燈的亮化以及斷墻殘壁的拆除,基本改變了農村的“臟、亂、差”現象。
2、群眾環保意識有了新提高。通過凈化、綠化、亮化工程,群眾不但對庭院衛生意識有了轉變,對公共衛生也有了講究,樹立起講衛生、美環境的新意識,形成“人人講文明、個個愛清潔、戶戶講衛生”的良好氛圍。
3、團結協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群策群力,齊動手,齊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體出資和群眾集資緊密結合,全村上下擰成一股繩,團結協作精神得到進一步發揮。
4、村班子號召力、戰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轉變。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通過各項方案的實施,進一步體現了黨員干部的戰斗力;在各項實事工程的建設中,進一步提高了黨員干部在群眾中的號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責任心和事業心增強,村班子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作風得到了明顯轉變。
(二)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1、鄉、村資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資金去創建更大的成績是一個難題;
2、部分群眾的認識還不到位,環保意識有待加強;
3、農民勞動力素質較低,運用科學技術的方法耕種較低,且對新技術缺乏認識,阻礙了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同時農民的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普遍存在,存在著“小富即安”的心理,對進一步開展農業產業積極性不高。
4、農產品的加工還處于原始的階段,對農產品的精加工較少,因而對農產品在科技的含量及對外競爭力是嚴重的阻礙。
5、在調查中85%的村民對國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不了解的態度。
三、村民的收入和消費。
通過村書記以及對部分村民的詢問,本村60%村民的主要收入是種植玉米及其它家產品。38%的村民農閑時節到附近的工廠做工。村民的主要消費是學生,35到55歲的村民一年的大部分收入用來支付學生的各項費用。有的家庭一年收入根本不夠支出。
四、村民的文化娛樂。
村內沒的專門的娛樂場所,也沒有可供休閑的場所,村民基本上沒有什么娛樂活動。
通過這次調查以下是對新農村建設的幾點建議。
1、抓好村級干部隊伍建設。實施村級后備干部人才庫工程,拓寬選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圍,實行大范圍、寬領域選拔村級干部;改進管理辦法,推行干部崗位目標責任制,嚴格考核管理,將工作績效與干部待遇掛鉤,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終兌現獎懲。
2、加強黨員干部教育。一是建立干部定期培訓制度。每年對村級黨員干部分期分批培訓一次;二是鼓勵黨員干部積極參加黨校、農函大的學習,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素質;三是建立黨員干部自學制度、理論學習考核制度,把考核結果作為選拔任用村級干部的重要依據,幫助農村黨員干部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四是教育黨員干部爭做致富能力強、幫富能力強的雙強型黨員干部,提升黨員干部自身文明素質,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帶頭人。
3、加快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支持鼓勵農民自主創業,創辦鄉鎮企業,為農民提供就業機會。按照“轉移農民,富裕農民”的要求,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工作,搞好信息網站建設,支持農民本地創業與外出務工相結合,要培育一批能人帶動農民轉移。
4、加強對農村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項政策的投入,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加大農村教育工作的投入,對農民進行多方面的投入使他們能夠掌握新技術,了解新信息,增加致富的本領,同時,也要加強農村法制的建設,供他們能夠到懂法、知法、守法、用法。
5、增加農村的娛樂設施,為農民提供休閑場所。
6、多向農民提供小額貸款,扶持農民發展農副產業,并為其提供技術指導,以解決農民創業的經濟憂慮和技術憂慮。
我們作為大學生村干部應該加大對新農村政策的了解和“三農”的認識,政府、給予我們大學生村官的支持,要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積極發揮大學生村官的各種優勢,為農村干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面做出貢獻。
按照我局周五調研日工作總體安排及主要課題分解要求,我們采取走下去、請上來等方式,對全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本調研報告。
一、工作進展。
大慶市現轄五區四縣、58個鄉鎮、482個行政村。全市人口281萬,其中農村人口138萬人,占全市人口總數的49%。由于縣域經濟條件限制和歷史欠賬,我市農村環境保護基礎較差、環境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我市多年來堅持以生態建設示范區創建為載體,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改善區域生態,見到明顯成效,讓胡路區、杜蒙縣成為省級生態縣(區),49個鄉鎮被命名為省級以上生態鄉鎮,383個鄉鎮村被命名為市級以上生態村。
(一)建立機制,強化基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重心為縣區,為此,我們重點實行了“四個強化”。一是強化四級管理。在全市58個鄉鎮設置了環保助理,380多個行政村配置了環保監督員,實現了市、縣(區)、鄉鎮和行政村的四級管理機制,把環境監管觸角延伸到每個角落。二是強化能力培訓。專門編制了有關農村環保工作的講義,組織縣區、鄉鎮和行政村環保工作人員業務培訓,增強基層環保隊伍的知識儲備。三是強化載體帶動。通過生態縣區生態鄉鎮和生態村創建的具體實踐,基層環保隊伍的能力水平逐步提高。四是強化目標考核。全面實施生態縣(區)建設目標責任制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高標準、嚴要求,農村環境監管有效加強。
(二)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為了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抓實、抓好、抓出成效,我們重點在規劃設計上狠下功夫。首先,是納入總體規劃。把生態示范創建和農村環境保護納入《大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我市的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和生態市建設規劃中都明確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目標任務。第二,是制定實施方案。制定實施《加快生態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生態市建設實施方案》,以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聯合行動實施方案》,進一步落實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責任、年度實施進度和推進措施。第三,是科學謀劃項目。按照全省統一安排,建立我市“十二五”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庫,入庫項目61個,并對入庫項目進行了初步設計。
(三)各負其責,合力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是一項系統工程,“十二五”以來,環保、林業、畜牧、水務、建設等行業主管部門多措并舉、合力攻堅,取得較好效果。自然生態有效保護。累計造林4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1.5%;禁牧草原1034萬畝,累計治理“三化”草原(場)60萬畝,草原“三化”比率降到29%;大同西大海濕地、林甸東興草甸草原晉升為市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總數達到16個。人居環境有效改善。累計完成泥草房(危)房改造5.7萬戶,14萬農村人口受益;綠化村屯746個,村屯綠化達標率76%;實施畜禽三進三退工程,新建、改擴建養殖場(小區)538個,16.2萬畜禽退出散養、退出庭院、退出村屯。面源污染有效治理。大力開展秸稈禁燒環境監管,提倡秸稈綜合利用、變廢為寶;推廣測土配方500萬畝,有效控制了化肥和農藥的施用強度;建設有機、綠色、無公害食品基地600萬畝,獲得“三品”標識490個。功能設施有效增強。我市四個縣在全省率先建設生活污水處理場和生活垃圾處理場,實現了“兩廠(場)市域全覆蓋;強化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區環境監管,建設33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407處,22.08萬農民喝上放心水;將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理向農村延伸,實現了統一收集、統一運輸、統一處理。
(四)突出重點,連片治理。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關鍵是整治,重點在村屯。一方面,爭取項目推動整治。國家和省從20pc年開始,針對各類突出的環境問題,啟動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截至目前,我市列入中央和省計劃項目16個,總投資2374.93萬元,其中,中央投入797萬元,地方配套700萬元,村民自籌877.93萬元,整治村莊16個,受益人口5.8653萬人。另一方面,借助減排促進整治。兩年來,全市列入全省污染物總量減排計劃的農村畜禽減排項目共160個,去年完成項目76個,減排化學需氧量4415.62噸、氨氮174.94噸;今年,由于洪水影響,我市計劃項目84個,到年底可完成項目77個,將進一步為全市污染減排工作做出積極貢獻!
二、主要問題。
通過多年的工作實踐,對照先進地區經驗,結合調研情況,我們深深地感到,盡管我市農村環保工作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但對照黨的十八大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對照國家和省關于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目標任務,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需要進一步認真加以研究解決。
一是基層環境管理水平低。在農村基層環保隊伍建設上,我國很多地區走在了前面,積累了許多值得借鑒的經驗。山西省陽城縣把環境監管的觸角向農村延伸,全縣18個鄉鎮467個行政村全部配備了持證上崗環保監督員,在山西省率先實現了環境監管縣、鄉、村三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覆蓋。在鄉鎮層面,實現了“五有一專一保障一開展”?!拔逵小?,就是有場地、有牌子、有辦公設施、有制度、有工作職責;“一?!?,就是鄉鎮配備了1至2名專職環保監督員;“一保障”,就是工作經費和人員待遇得到了保障;“一開展”就是有效開展工作。在行政村層面,實現了“六有一保障一發揮”?!傲小?,就是有場地、有牌子、有人員、有辦公設施、有制度、有工作職責;“一保障”,就是工作經費和人員待遇有保障;“一發揮”,就是能夠發揮作用。我市雖然在鄉鎮、行政村環保隊伍的建設和能力提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短期內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沒有工作經費和人員待遇保障,且環保工作人員多為兼職、非專職,素質偏低、流動性大,水平提升難度很大,難以適應日益繁重的工作需要。
二是農村環保激勵機制弱。為了加快生態建設示范區創建,持續改善農村環境,我國一些地區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相繼出臺了“以獎代補”、“以獎促治”政策,激發和調動廣大農村改善環境的積極性。河南省三門峽市農村環境保護生態示范創建以獎代補考核辦法中規定,對于國家級生態縣、區創建,完成規劃編制并通過專家評審的獎勵縣、區政府3萬元,通過環保部驗收命名的獎勵縣市、區政府10萬元;對于生態鄉鎮創建,完成環境規劃編制并通過專家評審的獎勵鄉鎮政府1萬元,獲得省級生態鄉鎮命名的獎勵鄉鎮政府3萬元,獲得國家級生態鄉鎮命名的獎勵鄉鎮政府5萬元;對于生態村創建,獲得省級生態村命名的獎勵行政村1萬元,獲得國家級生態村命名獎勵行政村5萬元。同時,為鼓勵對生態示范創建工作的探索和創新,對生態示范創建中在環境改善、污染治理、生態建設等方面具有推廣、示范、借鑒意義的生態工程予以褒獎,獎勵最高金額為10萬元。由于我市沒有建立農村環境保護“以獎代補”、“以獎促治”政策,鄉鎮和行政村的創建熱情不高,創建質量得不到到保證,不能充分的調動農民群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
三是治污項目建設推進難。20pc年以來,環境保護部、財政部相繼制定了“以獎促治”加快解決突出的農村環境問題實施方案、農村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及其項目管理暫行辦法,以及加強“十二五”資金管理的指導性意見,對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村莊實行“以獎促治”,對達到生態建設示范區標準的實行“以獎代補”。同時,明確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參照國家政策,安排本級農村環境保護專項補助資金。由于歷史欠賬和縣域經濟緊張,我市雖然在四縣分別建設了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但鄉鎮和行政村的生活污染治理還沒有全面展開,生活污水管網尚未鋪設到位、生活垃圾存貯和收運體系尚不健全,規?;B殖場糞便污染還沒有得到根本治理,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區建設還存在差距。按照省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聯合行動的要求,到20pc年,全市具備條件的小城鎮要完成污水處理及垃圾處置設施建設,60%以上的規?;B殖場和養殖小區要配套完善固體廢物和污水貯存處理設施,困難很多,壓力巨大,迫切需要穩定的資金投入,市級農村環保專項資金的建立迫在眉睫。
四是生態示范創建差距大。省政府將我市、杜蒙縣、肇源縣列為全省生態創建試點,對我市生態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給予厚望,對照生態市考核標準,特別是國標中規定的“三個80%”,我市達標難度很大,目前我市9個縣區,還沒有一個國家級生態縣區,58個鄉鎮僅有4個獲得國家級生態鄉鎮命名,482個行政村中國家級生態村還是空白,此外,在具體指標上,我市的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單位gdp能耗、森林覆蓋率等指標還遠遠達不到國標要求,要想在“十三五”期末實現國家級生態市創建目標,尚需加大推進力度,加快創建步伐。
三、對策措施。
“十二五”已經走過三分之二時間,即將進入沖刺之年、收關之年,形式嚴峻、任務繁重、責任重大。我們要堅定不移地以科學發展觀和生態文明戰略思想為指導,持續深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著力解決農村突出的環境問題,為進一步鞏固環保模范城市成果、加快生態市建設進程做出積極貢獻。具體工作上力爭實現四個新突破:
1、超前規劃研究,力爭在頂層設計上實現新突破。在系統總結評估“十二五”農村環保工作的基礎上,做好“十三五”規劃課題研究。一是現實基礎專題研究,系統全面掌握我市農村環?;厩闆r;二是制約瓶頸專題研究,調查分析制約我市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關鍵影響因子,確定需要整治的重點環節;三是治污技術專題研究,調查論證適合我市農村實際的生活污染、面源污染和生態修復的先進技術;四是引導政策專題研究,探討工業反哺農業、社會資金吸納等有利于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制度、政策;五是目標任務專題研究,確定我市“十三五”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六是管理機制專題研究,研究制定強化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保障措施。
2、深化監督管理,力爭在項目建設上實現新突破。項目建設是改善農村環境的有效途徑,重點是把握好四個環節。一是做好項目。對于已經入庫并有希望獲得支持的項目,抓緊可研和方案設計,落實項目前期。二是爭好項目。對于沒有入庫,但卻具有典型示范意義的項目,組織縣區積極向上爭取,爭取列入計劃,獲得支持。三是建好項目。對于已經列入計劃獲得支持的項目,加快推進項目建設,保證進度、保證質量、保證達標。四是管好項目。對于建成投產項目,要加強治污設施環境監管,確保穩定運行,達標運行;對于在建項目,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實施督察督辦,規范建設、規范管理,確保項目建成運行后達到設計目標。
3、搞好協調推進,力爭在綜合治理上實現新突破。主要是協調有關部門,加快推進農村環保聯合行動,確保實現既定目標。努力修復自然生態。通過植樹造林,綜合整治土地沙化、鹽漬化,治理水土流失;通過草原修復,促進草原改良、草原植被恢復;通過保護濕地,保護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維護生物多樣性。全面控制面源污染。推進整治畜禽養殖污染減排項目,科學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強化“三區”管理、推進“三區”治理;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推行測土配方,控制農藥和化肥施用。三是改善居住環境。繼續強化農村生活污水和農村垃圾治理,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推進村屯綠化、道路綠化,深入開展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
4、創新管理模式,力爭在隊伍建設上實現新突破。積極探索符合我市實際的農村環境管理機制模式,加快基層環保隊伍建設。一是納入目標管理。將農村基層環保機構建設列入年度生態縣(區)建設和環境保護目標考核,做到有場地、有牌子、有人員、有辦公設施、有制度、有工作職責、有工作經費和人員待遇有保障,在鄉鎮政府設置環保辦公室并配備1至2名環保管理員;在行政村設置一名環保監督員。二是強化素質教育。實行環保管理員和環保監督員持證上崗制度,20pc年上半年完成58個鄉鎮環保管理員的崗位培訓,下半年完成482個行政村環保監督員的崗位培訓,合格的分別核發環保管理員和環保監督員上崗證。三是實施工作考核。環保管理員和環保監督員由縣(區)環保部門和鄉鎮政府雙重管理、雙重考核,由市環保部門制定工作考核辦法,縣(區)環保部門具體實施考核,并將考核結果通報縣區政府和鄉鎮政府。
本次對調查過程中農民朋友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作了一定的探討和分析,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類:
1、農田斷水頻繁,尤其是在干旱季節,更為嚴重。
2、公路等交通設施的建設不是很完善,農民的出行很不方便。另外,由于公路等的不完善給當地的經濟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3、農產品的價格較低,農產品給農民帶來的收入甚微。雖然近年來農產品的價格有所上揚,但是農業生產資料也在不停的上漲,與農業投資相比,農產品的價格較為低迷,長此以往將對農民不利。關于問題的分析根據當地政府的基本情況而言,由于在該地區設立的工廠和企業較少,所以稅收來源就不多了,另外又加之中央實施的稅費改革,對農業稅的免除,政府的財政收入就存在一定的問題。農產品的價格持續低迷的問題在全國的范圍內都普遍存在,這主要是由于農產品的供求關系所決定的。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眾多,這勢必會導致農產品的供大于求的情形出現,從而出現“谷賤傷農”。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作為地方政府如果采用宏觀調控的手段來解決這一問題的話,可能性不大,效果可能也不會很明顯,畢竟地方政府的管轄范圍有限,調控能力也有限。對于符合實際情況的經濟發展之路,有下列幾個:花大力氣招商引資對那些擁有豐富的資源的地區,農民本可以很好的利用這些資源來發家致富,但是由于資金不足,無力投資而使得資源無法很好的開發,為了很好的開發利用這些資源,招商引資當為首選。
另外,招商引資的另一個較大的項目是對農產品的生加工等方面。該地區的農產品在銷售的過程中幾乎沒有產生多大的附加值,然而,該地的農產品質憂、產量佳,所以如果再對其進行生加工,則會有很大的潛力。政府應當制定一定的優惠政策,力爭建立幾個龍頭企業,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為農民增收注入活力。
充分發揮龍頭企業開拓市場、引導生產、加工增值、為農服務的作用。要采取切實措施,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并致力于組建農業龍頭企業集團,增強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
我們要把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與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結合起來,積極引導,扶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健康發展。要以鼓勵引導廣大農民開展產銷聯合,組建多種形式的技術協會、信息協會、流通協會為重點,通過這些市場中介組織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實現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政府要適當引導農民加大對農業的投入,盡快調整農產品品質、品種結構,發展特色產業。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依靠科技進步,立足資源優勢,突出抓好品種、質量的結構調整,使農業由市場決定產量、需求決定品種質量的軌道上健康發展。同時也應當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必須強化市場第一的觀念,下大氣力研究市場信息、市場動態、市場容量和供求關系,超前預測,科學分析,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指導農業生產,利用時間差、地區差,擴大農產品銷售半徑,擴大農產品集散量。突出優質抓特色,狠抓調整促增效在市場經濟的形勢下,有特色,才能有效參與市場競爭并立于不敗之地。發展特色產業,推進農業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是新時期實現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
發展壯大農產品經營隊伍發展壯大農產品經營隊伍,一個產業能不能保持持久活力,還得看產品的銷路是否暢通。農業產品銷售要有大量的農產品經紀人,政府要針對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培養農產品經紀人,擴大流通渠道。隨著農產品的價格上升,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農資市場管理,防止惡意哄抬農資物價,使農民增產不增收的現象防患于未然發展農商經濟合作社現階段,土地全部承包到戶,在土地不能大規模集約經營的情況下,另辟途徑,通過農商合作社,關鍵要讓農民參與和經營,把一個個單一個體有組織的聯合起來,使某一特色產品形成規模、在規模的基礎上進行產業化經營,才能盡量降低市場風險,在產品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蔬菜、、生豬、家禽、等都可以通過合作形式形成拳頭產品,在市場上占一席之地。只有達到產業化、規?;?,才能進行農產品深加工,培育品牌農業產品,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另外,在某一產品達到一定規模、知名度后,政府要引導樹立名優品牌,進行注冊保護,以品牌開辟市場、拓展銷路??偨Y農村的繁榮,經濟發展刻不容緩?!叭r”問題的核心在于“農民增收”,這一重大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政府也作了大量的工作已改善農民收入。我就本次的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所調查的內容作了一定的總結和歸納,針對我地的實際情況做出了發展經濟的幾看法:
1、花大力氣招商引資。
2、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3、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
4、突出優質抓特色,狠抓調整促增效。
5、發展壯大農產品經營隊伍。
6、發展農商經濟合作社。希望能夠對當地的經濟發展盡一番力!
這次早已已結束,但它給我留下了許多思考,使我們這些讀圣賢書的人也開始關心窗外事。它時時刻刻提醒我,在生活著九億多農民的廣大農村中,還存在著許許多多這樣或那樣問題,經濟還不夠發達,政治體制還不夠健全,非常需要我們這些大學生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為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盡自己應盡的一份力,作出自己應做的一份貢獻!
縣位于省的東南部,市的南部,面積1920平方公里,縣城建成區面積達12平方公里,下轄5鄉7鎮1場,人口近30萬,其中縣城人口約10萬,是個傳統的農業縣,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農村經濟科技含量偏低。多年來,縣科協始終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團結和帶領全縣廣大科技工作者真抓實干,在普及農村致富實用技術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理念和科學方法、提高廣大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和致富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因為諸多的原因,縣的農村科普工作還存在許多的問題,如:少數部門和干部對農村科普工作認識不足,致使宣傳科協的性質、地位和作用等工作還做得不夠;科技與經濟脫節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廣大科技工作者參與經濟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還有待于進一步激發;科普培訓的師資隊伍年紀偏大,農村科普人才青黃不接的現象突出;縣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的提升速度依然緩慢,學習和應用實用技術致富能力仍顯不足;各農技協和專業技術協會之間開展科普工作情況不平衡,農業方面的新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實踐不夠,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效果不明顯;同時,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市流動引起的結構變化,從整體上拉低了農村人口的科技素質;縣科協的科普經費亦顯不足等等。因此,當前縣農村科普工作的現狀與縣委、縣政府提出的要將建設成“宜居、宜業、宜游”的贛東南又一個區域中心城市的“xx”規劃的宏偉藍圖所承擔的光榮的、艱巨的科普任務不相適應,針對農村科普工作存在以上的種種問題,筆者認為,科普工作要健康、穩步發展,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科協組織要積極把握縣委、縣政府積極策應生態經濟區、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這一重大的歷史機遇,不等不靠,迎難而上,爭取各級黨委、政府對科普工作的關心和重視,喚起全社會對科普工作的支持,著力改善科協的工作條件,各級黨政領導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在抓經濟建設的同時,不能忽視對全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即精神文明建設。要把科普工作與經濟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加大財政對科普經費的投入,確保深入持久地開展科普工作,認真清理影視、書刊中的迷信、愚昧內容,把無神論宣傳作為各種傳播媒介的導向,用科學的理論全面占領思想文化陣地。加大與科普工作相適應的科普場館設施(如科技館、科普畫廊、科普櫥窗)的建設,拓展科普網絡,按照科普工作經?;?、制度化、科學化、社會化的要求,健全各級科協組織,科普重點在農村一線,鄉鎮應建立基層科協組織,配備專兼職科協干部,使科普隊伍年輕化、知識化,爭取全社會的公眾、企業、學校、其他群眾團體等參與科普。
是農業縣,農村的科教文化事業相對落后,要加速當地農村現代化的建設,就必須進一步加強農村的科普工作。各級黨委、政府及科協組織必須在原有的報刊、書籍、展教、培訓、報告會、廣播、電視、電影等基本的科普形式和傳播手段基礎上,再發展科普遠程教育、互動式科普展示、參與式科普展教、互聯網絡、vcd、dvd等多種科普形式和傳播手段,同時,著力構建以市山鎮耀里等29個省、市、縣三級“科普示范村”體系,建立和完善各農技協和專業技術協會組織管理工作,發揮他們輻射、影響、帶動周邊縣(區)鄉的農民科技致富的巨大潛能和作用,創建新平臺、傳播新技術、示范新品種、突出新成果、彰顯新理念,極大地拓寬和鞏固農村科普渠道,改善科普陣地的條件。但在各鄉鎮中普遍存在著:農村科普面廣,量大,差異大等問題,因此,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在繼續堅持利用有效的、傳統的科普形式和傳播手段的基礎上,不斷應用高科技的農村科普手段:如要加強應用農村互聯網絡開展農村科普的意識,逐步建立能夠通達全縣各村組的農村科普信息網絡;要充分利用電視等媒體開展農村科普工作;建設農村常設性的科普宣傳教育設施,如科普圖書室、科普畫廊、科普櫥窗等。
由于科協組織是群眾團體,受到機構設置、人員編制、經費短缺等制約。農村科普機構和人員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相對于其他的工作人員來說,科普人才普遍存在社會和經濟地位低、開展活動困難、人員知識老化、人員外流、人員配置不合理、技術和手段落后、信息不靈等問題,因此,黨委、政府要加強農村科普工作隊伍建設,對農村基層科普工作者進行繼續教育和再培訓,更新知識,強化科技工作者樹立淡泊名利、樂于奉獻、心系三農的職責意識,同時,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授課、傳播科技的能力和水平,使他們學會應用現代科技手段和方法開展農村科普工作。將充實和加強農村科普工作隊伍力量形成機制化、常態化,并切實解決科普工作者面臨的工作條件、待遇、生活等方面的困難,解決其工作的后顧之憂。使之用自己聰明才智,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為將建設成“宜居、宜業、宜游”的贛東南又一個區域中心城市做出貢獻。
為了解當前農村社會和經濟發展態勢,掌握農村基層組織的基本情況,以便進一步做好農村社會穩定和農業生產發展工作,本人以所駐的石浦鎮坦塘村當前農村勞動力轉移與農村社會和經濟發展關系為切入點開展了調查。
應當說,當前農業勞動力的轉移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對農村社會和經濟發展來說是機遇和挑戰并存。
從有利因素看:一是適宜開展大面積的土地開發項目,發展規模農業。由于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減少,大批土地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利用,許多外出經商務工戶把全家的承包地、自留地都出租給同村農戶,因此,使農村中部分有能力也有發展農業規模生產意向的農民有了一個機會。如本村葡萄種植大戶李善澤,在本村租種7畝,還在鄰村租種12畝,成為象山的葡萄種植大戶。
二是有助于擴大城鄉交流,減少城鄉差距。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隨著農業生產的不斷發展,農村社會面貌日新月異,城鄉差距不斷縮小。但是由于歷史的和教育上的原因,農民的思想觀念還比較陳舊,生活方式還比較落后,科技水平也相對較低。通過廣大勞動力外出經商務工,帶回的不僅僅是金錢,更為重要的是帶回了城市的集體合作思想、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
從不利因素看:一是農業勞動力的轉移使農村缺乏農業技術人員的問題更加突出??梢哉f,坦塘村絕大多數外出農業勞動力并不是靠種地養活不了全家才外出經商打工的,他們是為了獲得更高的收入才棄地而去的。而這部分人中絕大多數恰恰是原來村中種植業的骨干。如村民洪昌根,務農二十幾年,當生產隊長也有十幾年了,對種植業特別是柑桔種植相當在行,今年8月全脫產去上海務工。據他說,種一畝西瓜要先后投入近百元,辛辛苦苦管理三個月,最多能賺一二百元,還要“靠天吃飯”,收入沒有保證。而每天做做短工也有30-50元一天,做一個星期就比種三個月地收入高。
二是部分土地出現拋荒現象。有些農戶三家三口、四口外出務工,承包地未能轉包,無人料理,致使出現拋荒現象。許多柑桔任由自生自滅,使柑桔樹生產力逐年下降。
三是投入農業再生產資金減少,效益農業發展緩慢。目前坦塘農業生產中除水產養殖業投入資金在增加以外,其余種植業資金投入僅能維持簡單的再生產,農民把外出務工的收入主要用于住宅改造和子女教育方面,對發展效益農業、改良種植品種的興趣不大。
當前農村大量勞動力轉移卻給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一是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使農村缺少合適的干部人選。因為農業種養殖生產無法獲得較高的收益,絕大多數懂經營、有致富思路和開拓精神的農村勞動力紛紛外出經商務工。和當前許多農村一樣,坦塘村常住人口中大部分是老人、婦女和兒童。目前,坦塘村共有黨員17人,除了3位年老的以外,其余14人中有9人外出經商務工,而且均是黨員中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30歲以下青年大部分長年在外,發展黨員、培養后備干部難度較大。
二是黨員干部在村時間減少,降低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由于黨員干部大量外出經商務工,住村時間短了,他們與村民接觸的時間相對少了,也較少參與村務事務,與群眾感情也就相應地疏遠了,因此在村民中也不一定具有很強的號召力。在坦塘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工作完全落在村支書和村主任身上,一旦他們退職,就無合適人選頂替。
三是農村黨員的教育管理難度增加。大量勞動力特別是黨員干部的轉移,使鎮鄉黨委不能及時掌握農村基層黨員的動向,缺乏對農村基層黨員管理監督的有效手段。由于廣大黨員的流動性,鎮鄉黨委和村黨組織難以集中人員進行統一宣傳教育,使近年來農村黨員的學習教育幾乎是個空白。
一是加快中心城鎮和次中心城鎮的建設,盡量就近轉化勞動力。隨著農業生產力的提高和農業效益的相對下降,產生的大批農業剩余勞動力必然需要選擇新的就業門路。結合我縣廣大中心鎮周邊農村實際,要加快中心城鎮和次中心城鎮的建設,擴大城鎮人口容量,擴大以第三產業為主的就業機會。就近就地轉化農村勞動力,還可以減少農民外出費用,減輕農民負擔,可以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拉動農村與城鎮的一體化發展步伐。
二是積極探索土地流轉機制,鼓勵和引導有資金、有技術、懂經營的農民發展規模農業。鼓勵致富了的外出經商務工農民進城居住,提高農村人均耕地面積。要建立農村土地流轉機制,實現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和經營權的完全分離,方便外出經商務工的農戶將自有土地長期轉包給其他農戶,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和規模效益。
三是開發農業合作項目,增加與外地的農業交流,開拓農民眼界,鼓勵年青人回鄉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要鼓勵外出農民來象山投資發展農業生產,這樣使本地農民直接地了解當前農業生產的現狀和發展趨勢。要改變年青人對農業生產“睛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偏面看法,樹立農業產業思想,引導年青人回鄉從事農業生產。
四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活動為契機,廣泛深入地對農村基層黨員開展宣傳教育工作。要加強對黨員管理,建立流動黨員登記制度,明確各地各部門的管理職責,使黨員走到哪里都有組織的關心幫助和管理監督。要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對黨員進行黨性、黨風教育,提高村黨員干部自身素質和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
調查目的:對義縣農村地區法律建設的現時情況及其特點,和農村人對法律的看法及當遇到法律糾紛時采取方法以及這種現象所存在的原因等方面進行細致的分析,并對義縣農村法律的教育和普及程度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議。
調查對象:鎮村民、村干部、農民工等。
調查方式:本次調查報告主要是采用以走訪為主,其它調查方式為輔的調查方式。
通過在鎮走訪及調查,我發現,農民關心的涉法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征地補償問題。之所以征地補償問題會成為義縣農村居民首要的法律問題,我通過調查后得知,這是由于義縣正在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致使政府需要征地,征地必然帶來補償,而補償當中產生法律糾紛也就不為奇怪了。產生法律糾紛必然有其深刻的社會因素,而產生法律糾紛的原因卻是復雜的,涉及的當事人無非就是政府和當地村民??赡艿脑?,我認為有如下幾點:一是賠償價款協商不一致,政府所付的補償款項少,致使村民無法接受,或者是村民要求的太多,導致政府無法接受;二是征收的土地面積與協商不一致,對于土地征收面積的大小,雙方是有矛盾的,因此產生糾紛也就不奇怪;三是被征地的農民的安置與協商不一致,其主動權在政府,村民很少參與到規劃中的,只能被動的接受政府的規劃方案。
(二)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這個問題占到了本次調查的第二位,從此可以看出,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做的非常不如意。面對商家時,消費者畢竟屬于弱勢群體,弱勢群體的權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這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就其原因來說主要是商家對消費權益不夠重視,沒有樹立誠信交易的理念,目光短淺。其次,消費者維權的途徑不多,消費者協會畢竟屬于民間機構,它只能起到一個調節的作用,對于解決復雜的問題和矛盾嚴重的問題便顯得蒼白無力了。再次,消費者維權的成本大,一般的成本包括,來回的路費,誤工費,時間等等。如果采取仲裁和訴訟的方法則成本就更加巨大。因此消費者權益的問題就成了義縣農村居民經常遇到的法律問題之一了。
(三)勞動合同糾紛問題。這個問題占到了本次調查的第三位,可見義縣農民工在就業時的合法權利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障。面對就業單位時,農民工同樣是弱勢群體。出現勞動合同糾紛的主要原因,是用人單位的法律意識淡薄,不尊重勞動的合法權益。而農民工的法律意識也不夠,不懂得如何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利。同時其維權的成本也是非常大的,政府保護農民工這個弱勢群體的力度還是不夠大。此外,在婚姻、鄰里等方面涉及法律的問題也比較多。
通過對調查得出的數據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目前義縣農村普法主要存在以下幾個主要的問題:
一是農村法制宣傳存在“死角”。為加快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民收入,近年來,國家施行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廣大農民自主經營性增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發生變化,流動速度加快,為集中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帶來了困難。在調查中發現,有些村對于法制宣傳僅限于村部內的一兩塊宣傳欄,試問能有幾個村民經常跑到村部來看著宣傳欄學習法律知識,這樣的法制宣傳浮于表面,只是村里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而農民群眾本身根本得不到教育,形成“死角”。
二是個別村領導干部對法制宣傳認識不到位。農村工作紛繁復雜、千頭萬緒,很多是硬指標,也很多是軟指標。法制宣傳,對有些村干部來說,是很好糊弄的事情,因為它不像其他工作一樣,看得見、摸得著。所以對組織群眾,宣傳黨對新農村建設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國家法律法規,都停留在一般號召上。遇到矛盾糾紛繞道走,了解問題一般化,分析問題一般化,解決問題一般化,不善于運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糾紛,有些村干部甚至自身法律意識淡薄,導致村民很多越過村委會這一級,直接到鄉鎮政府上訪,嚴重影響機關的正常工作秩序。
三是法制宣傳物質條件欠缺。義縣有些村的集體經濟不是很寬裕,甚至負債不少。要進行法制宣傳,不是光靠嘴上說說就行了的,沒有一定的物質基礎,無力支撐普法經費,宣傳讀本的緊缺、宣傳設備的落后,這些都是制約農村法制宣傳的客觀原因。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農村普法人員力不從心,在一定程度上也使農村法制宣傳在廣度和深度上大打折扣。
對于以上問題的出現,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加強普法宣傳力度:
一是整合資源,提高宣傳效果。整合科技、文化、法律“三下鄉”,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配以文字、圖片、漫畫等進行趣味性、生活化的法制宣傳。另外,農村居民居住地分散、人員流動性較大,組織起來進行規模性的宣傳教育并不實際,但是,我們卻可以利用農村學校這個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開展“法進校園”活動。學校學生來自各村各戶,而且人數多,有固定的學習教育場所和豐厚的師資力量,我們可以在農村中小學中加大法制宣傳力度,再讓學生回家向家長宣傳法律,這種家長和孩子間的互動能使家長更好的學習到法律。
二是提高村干部的思想認識,加強領導。政府應加強對村領導干部的宣傳教育,把思想統一到新農村建設目標和任務上來,充分認識法制宣傳教育是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法制保障。村領導干部要“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法制建設”,切實做好農村法制宣傳的組織領導和協調工作,深入持久地開展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增強農民的學習法律的熱情,調動農村學習法律的積極性,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
三是增加普法教育經費,以最低的成本創造最高的效果。對確實無法支持農村普法經費的的村居,鎮財政應適當進行傾斜,給予一定的經濟扶持,使農村法制宣傳得以順利開展。同時,各村也應考慮到自身經費的實際情況,在法制宣傳的形式上多下功夫,節約成本,以最低的成本創造最優的成果,務求法制宣傳的到位。
本次寒假社會實踐調查我調查的是我的農村老家–xx市xx區xxx村,這里有勤勞的農民,良好的農業環境,下面我將分類介紹一下這次調查中我獲得的信息.。
(一)農業:我先介紹一下這里的農業發展狀況?!懊褚允碁樘臁?,小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個社會國家的發展,農業都在其中占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地處亞熱帶,平原為主,少量丘陵地帶,水稻為主要糧食作物,油料作物以棉花、花生、黃豆、油菜,還種植少量綠豆、條樹(用來扎掃帚和刷子)。作物為一年一熟。
國家對農業實施補貼政策后,農民的種田積極性明顯提高,暑期我們村每家都收到了國家補助的尿素。
(二)農民與教育: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多,農村義務教育比重大。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轉變,農民整體素質有所提高。以前村里大人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較嚴重,家里有兒女的,通常只支持兒子讀書,對女兒則不然,即使女兒成績好也頂多讓其讀至初中畢業。我們村里跟我你年齡相仿和比我大的別家女孩子沒有一個讀至高中畢業。有一個考上高中,父母卻不讓讀,認為女孩子遲早是要嫁給別人的,讀那么多書沒用,還浪費錢,留給兒子讀才有用。
而現在,我們村年輕一代結婚生子的第一胎多為女嬰,加之計劃生育和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她們都是家中寶,孩子們四歲左右就接受啟蒙教育。不過,受傳統習俗影響,農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受教育出人頭地,光宗耀祖。這本無可厚非,但農民最終是想讓孩子走出農村,遠離農村,擺脫農村的束縛。這一個思想觀念一直貫穿在每一個農村孩子的受教育過程中。從小形成的走出農村,告別農民的思想觀念使義務階段的教育嚴重背離義務教育對農村教育的目標,沒有人選擇在掌握好知識后為農村作貢獻,甚至在學習知識選擇上避開農村避開農業。不僅在農村教育上產生了障礙,勢必讓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文化的繼承缺少后勁。
(三)經濟:首先前幾年彩電開始普及,現在家家都有彩電;二是摩托車也普及了;三是電話普及快,用手機的不是很多(集中在打工一族)。
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們家深有體會。我爸經?;貞洠耗銈冏x小學時,家里窮得連買鹽的錢都沒有,你媽要到村里借我都不準,我們就蘸點腐豆腐度日子。從小學到高中我們從沒買過新衣服。過年對我們來說不是什么買新衣服的節日。而現在,吃飽穿暖甚至吃好也不是什么很大不了的事情了。
我爸時常念叨:共產黨的政策越來越好!每年的春聯都有幾幅是我爸親自編的有關贊揚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
(四)醫療:醫療對民眾特別是經濟不寬裕的農民來說曾經是一個十分沉重的負擔,小病不看,大病靠拖,這是貧困農民的典型寫照。自從有了醫療合作制度后,我村農民只需交10幾元錢就可以在以后的醫療過程中報銷好多錢,交300元就可辦住院,基本上每個村民都對此政策大加贊賞。
存在問題。
(1)農村合作醫療確實在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上發揮了很大作用,但不得不承認這也存在一定紕漏。一些醫院把藥價提高到一個新臺階,這變相加重農民的看病負擔。
對此,我認為,建立有效的價格監督機制迫在眉睫。
(2)農民缺少凝聚力。中國的小農經濟有幾千年的歷史,自給自足、獨立、自私、散漫、無組織、無紀律的生活方式構成了“鄉村中國”的“基因”。
(3)市場機制的沖擊。小規模家庭經濟無力抵御變幻莫測的市場價格,不能形成規模效益。農民處于無組織狀態。這是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
對于以上2點問題,我認為基層干部難辭其咎?;鶎痈刹繎嘤噢r民交流,了接民情,對農民加強指引。建立相應的組織體系。
(4)農民權利意識薄弱。村干部的投票選舉簡直就是走形式!而農民們對此也毫無異議,聽之任之,讓投誰的票就投誰的,認為都是選個人,投誰的都一樣。
(5)農民的法制觀念淡薄。
對此,我認為,要加強對農民的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其權利義務觀念和法制觀念。
找出問題,拿出對策,領導們在工作中改進方法,加強對農民的積極引導,農民朋友們也應積極參與,投身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中。我相信,社會主義新農村將在有著兩千多年“鄉村中國”歷史的泱泱中華遍地開花!
前言:
三農問題,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問題,沒有農村廣大地區的現代化,也就不可能實現整個國家的現代化。在農村普及義務教育,關系到廣大農村中小學健康成長的基礎,關系到億萬農民素質的提高,關系到整個農業,農村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歷史性任務,應該說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還面臨著很多的困難,農民義務教育的負擔較重,城鄉教育差距還有擴大的趨勢,教育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亟待加強。為了解我市農村義務教育情況,就羅定市太平鎮農村義務教育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專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農村義務教育在相當一部分地區困難還比較多。
正文: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現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必須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農村教育影響廣泛,關系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這同教育特別是農村教育的發展密不可分。
20xx年3月開始,借助在“教育教學實習基地”遵義習水實習的機會,我們利用課余時間對遵義市習水縣土城鎮部分學生及其當地村民進行了訪談和實地調查,根據調查的內容(學生的信息熱情高低、對農村義務教育的看法、當地教育的師資力量、教師待遇和教育質量、對孩子接受教育的經濟負擔、學校經費及其硬、軟件設施的看法、學生對學習的壓力等問題)流程如下:
1、先分析、思考此次活動有關的內容、可能出現的情況、有關安全方面的防范。
2、根據活動內容,調查本校學生和本鎮的學校學生。
3、下鄉調查學生村民。
4、先向實習學校的老師了解當地教育情況。
5、調查結果分析。
長時間的調查讓我們看到的是:孩子們的眼睛里滿懷著對知識的渴求和對未來的期盼。聽到的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通過走訪調查,我們發現當地教育存在的問題有很多,這些問題存在的同時,也決定了農村教育的發展。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多方面的調查,聯系本專業知識并總結得到以下的調查結果:
通過對調查的數據匯總,我們發現大部分的學生對在校學習感興趣。并有絕大部分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很有必要,其中半數的人認為應該加大英語的學習力度。
農村學生普遍表現出了對學習的熱情,但與之相對的,更多的人不滿意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認為目前農村教學質量差,不能因材施教,硬件設備不齊全,課程資源難以開發。
這樣的教學條件導致老師上課僅僅只能照本宣科,拓寬不了教育視野、擴展不了教學內容、豐富不了課堂教學。
一方面由于農村老師的工資普遍比較低,因此一般大學畢業生都不愿意到農村去教書,所以農村中小學的教師整體素質比較低,據了解現在中學中的教師大部分是中專畢業,小部分是全日制大專畢業,更有甚者是在70年代初中畢業的。但是同時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嚴重制約著師資力量的調整。
另一方面主要的骨干教師大量流失,盡量往城里調,骨干教師的流失導致農村教育質量下降,使農村生源流失。在有些地方,農村生源流失問題已比較嚴重,一些比較優秀的學生或家庭比較富裕的學生,都流向了城區比較好的學校。在農村很多地方有寫老師甚至算是半路出家,教音樂的老師可以去教歷史,教計算機的該教物理。在優秀教師流失的同時,農村中小學因各方面條件相對較差,生活艱苦,比較難吸引高學歷、高水平的教師去工作,師資隊伍素質不高的問題也較突出。
從學生家長的反映看,有大部分的學生對學校的師資條件不滿意,認為教師的責任心不強、敬業精神不夠。反映問題有:有的教師教育時間縮水,往往讓學生自學;有的教師不批作業由學生代批,個別甚至連考卷也不批,僅根據平時的印象來給分;有的教師體罰學生等。
政府出臺的九年義務教育受到了農民的愛戴,但是根據調查反映,農民仍然覺得教育費用是一個比較重的負擔。雖然使他們少繳了很多書學費,但是現在的費用對部分農民來說,仍然是難以支付的。因為還要交校服費,甚至還會被強制交商業保險費,他們用于子女教育的支出仍比較重。這對于貧苦農民來說,是一個很重的負擔,因而,我的調查中有大部分的家長覺得孩子上學的費用負擔很重或者比較重,有少于十分之一的家長還反映不能按時足額繳納學費。太平中心小學的校長向我們介紹到,每學期收取費用都很困難,往往需要幾個星期的時間才能把費用收齊。
由于經費短缺,鄉村學校的教育設施都得不到改善,校舍不能得到及時修繕和增加,學校環境得不到改造。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太平鎮黃豆坪小學教學樓及器材非常簡陋。在我們調查的學校中,大部分是沒有標準操場的,更不用說足球場了。有的學校只有一個設備比較簡陋的電腦室,有的甚至沒有。
有一多半的學生認為學習壓力大,一半的學生認為課本難度大,只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學生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課余時間參加課外活動。農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承受的來自環境的各種緊張的刺激,如考試的壓力,作業的壓力,家長期望壓力等。他們所承受的壓力往往比城市學生更大。
根據實地調查和走訪,就當地農村義務教育存在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建立一支高質量的農村義務教育師資隊伍,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農村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盡量縮小與城市教師的差距。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也應自覺地進行專業發展,不斷地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學校要鼓勵廣大教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激勵學生的求學欲望。
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應從壓力情境、壓力體驗、壓力反應入手。而學生厭學、老師厭教、師生關系緊張、以考為本的僵化的學校管理體制,枯燥乏味的學校生活,已經成為學生過重學習壓力的更為深層的原因了。因此,我們不能僅僅是減輕作業負擔,課業負擔,考試負擔,而必須是在探明學生學習壓力的來源、類型、現狀、差異程度的基礎上,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上,以學為本,改變陳舊的學校教育評價體系,重建令人向往的學校生活。
九年義務教育在遵義市習水縣土城鎮鎮農村已經普及,所有中小學也已經實行九年義務教育,但農民對于教育方面的壓力仍然很大,還是有部分農民非常吃力。農村九年義務現狀仍較落后,不分中小學教學設備落后,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影響學生的學習。同時,學生壓力很大,很多家長灌輸給孩子這樣的觀點:好好學習才能有錢,將來才能過好日子我們全家就靠你了、家里條件不好,我們做父母的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供你上學,你一定要好好學,要不然就是對不起我們。
我與市農村辦、市水利局的同志一道,就新形勢下特別是農村兩工及堤防保護費取消后,如何加強農村水利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問題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通過調研,我們形成的一個基本看法與基本結論是:農村水利已經成為制約三農發展的瓶頸問題,成為構建和諧農村的嚴重問題,加快解決農村水利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迫在眉睫。
現狀與問題:農村水利問題已到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經過多年治水努力,雖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最大市情是水情,最大憂患是水患這一問題并沒有根本改觀,而且近年來有些問題呈現更加嚴峻的趨勢。
1、堤防抗洪能力脆弱。經過近10年大規模二期治理,我市堤防工程尤其是重點垸堤防抗洪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但由于泥沙淤積加快、工程老化嚴重、資金投入不足等多種因素影響,堤防標準依然不高,防洪形勢依然嚴峻。一是重點垸堤防險工隱患仍然較多。我市5個重點垸一線大堤全長503.7公里。到目前為止,按二期治理設計標準,重點垸還有52公里未達標;按歷史最高水位標準,未達標堤段有352.0公里,占堤防總長的69.89%;此外,尚有病險穿堤建筑物77處,當沖當浪堤段104公里,砂基堤642處,兩水夾堤39處,每年汛期險情不斷。二是蓄洪垸及一般垸堤矮單薄。我市蓄洪垸和一般垸共有33個,其中萬畝以上的22個,一線大堤全長618公里,其中556.2公里大堤欠高,309公里堤段為沙基沙堤,247公里堤段迎流當沖,一遇高洪險情頻發。三是撇洪工程和內江內湖防洪標準極低。我市撇洪工程和內江內湖堤防總長1500多公里,線長面廣,先天不足。由于國家投資少,地方財政和群眾投入有限,工程長年失修,防洪標準極低。特別是五強溪等一批大型水庫建成后,外河中高水位時間延長,致使內江內湖擠排撇洪機率減少,電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時間過長,防汛任務加重。每到主汛期,內江內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筑物險情接連不斷,層出不窮,成為湖區人民的一塊心病。
2、水庫樞紐病險嚴重。我市共有水庫1119座,其中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34座,小型水庫1082座。病險水庫672座,占水庫總數的60.1%,主要問題是,不同程度存在壩體單薄、大壩滲漏和滑坡、溢洪道損毀、涵管破裂、啟閉設施陳舊等癥狀。桃源縣戈爾潭水庫大壩壩體嚴重滲漏,最大總漏水量達104.51l/s,此外,還存在大堤滑坡沉陷、溢洪道嚴重滲漏、底板結構性破壞、輸水建筑物損毀等問題,被認為是我市水庫第一樞紐病險工程。
位于xx鄉政府西北部,距離鄉政府1公里,緊鄰309國道。全村共有135戶,531人,2個自然莊,922畝耕地。黨支部現有20名黨員,其中女黨員2人,共有支部委員3人。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xx,男,現年57歲,初中文化程度。
通過調查,在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方面,xx村黨支部配齊配強了黨支部班子,明確分工,能及時完成上級黨委、政府交辦的工作,在帶民生產、助民增收方面能夠發揮積極作用,有較強的戰斗力,在組織群眾參與公益事業、落實國家相關惠民政策等方面表現出較強的凝聚力和號召力,班子成員有較強的履職能力,能勝任本職工作,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積極作用。
xx村黨支部主要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抓黨支部建設的:
(一)加強制度建設。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約束人,建立健全各項制度,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堅持,已訂的制度要落實,缺少的制度要補建。村黨支部成員特別是主要領導要帶頭執行制度,做出表率。通過完善制度并嚴格執行,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增強支部一班人的事業心、進取心及責任感,以便更好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把黨支部真正建成政治堅定、富民有方、團結戰斗、務實創新的堅強戰斗堡壘。
(二)加大發展黨員工作的力度。要及時吸收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的優秀青年入黨,成熟一個發展一個,不斷增加新鮮血液,逐步解決農村黨員隊伍老化、黨的力量薄弱的問題。
(三)選好農村黨組織書記,配齊班子。通過召開黨員大會,充分發揮黨內民主,讓有能力的中青年出來挑大梁。對有問題的支部成員,要本著保證穩定,“多換思想少換人”的原則,采取措施幫助教育他們,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
(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解決有錢辦事的問題?!坝绣X辦事”,就是村級集體經濟要有實力,沒有集體經濟實力,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就通通談不上。發展集體經濟,不僅是重要的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只有集體經濟發展起來,農村才能解決有錢辦事、集中資金辦大事的問題,從而減輕農民的經濟負擔。因此,要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發揮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的重要突破口,抓緊、抓好。
(五)加強培訓教育,提高黨員特別是支部成員政治思想素質和發展經濟的能力。要以提高素質,增強黨性為目標,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現代遠程教育系統等,加強黨員培訓教育。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現代科學文化知識來豐富他們的頭腦,用先進的經驗啟發他們的思路,用黨章約束他們的言行,增強他們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和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本領,不斷提高農村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培訓教育要結合實際,注重實效,方式方法要靈活多樣。
通過抓以上幾方面的基層組織建設,廣大黨員明顯感到黨支部的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增強了,能夠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黨委與群眾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以前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工作不到位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黨員們也大都能夠自覺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通過深入村組開展調研發現,雖然我村黨組織建設在縣委、縣政府及鎮黨委的有力領導下,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在基層黨組織結構設置、黨員作用發揮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影響我村黨組織正常發展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領導班子文化層次參差不齊。年輕、有一技之長的黨員多數外出,導致在家黨員均為老黨員,思想觀念陳舊,經濟基礎薄弱,缺乏解決實際問題和辦實事的能力,缺乏自己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創業激情與本領,制約了村級組織正?;l展。
(二)經濟基礎薄弱。一是村級黨組織班子缺乏必要的經濟基礎,即使主觀有干事的愿望,往往處于有心想事,無力辦事的尷尬境地,基礎設施與公益事業等方面多年難有大的起色。二是支村兩委辦公經費過少。由于近年來村工作業務繁重,各種檢查、會議較多,已不能滿足村級日常開支,有時甚至連基本的組織生活會都難以維持,黨的基本活動不能正常開展,黨員教育管理措施不力,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發揮不充分。
(三)支村兩委報酬低。由于當前農村工作任務繁重,低保、合作醫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危房改造等諸多惠農政策均需實施,給村干部日常工作帶來極大壓力,90%的'村干部都成了脫產干部。而且村干部大多是家里的主要勞力,每月工資已不能支持養家糊口,難以更好的激發村干部工作激情,甚至造成個別村干部軍心不穩,缺乏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村兩委委員、村民小組長的作用難以發揮。
影響基層組織正常發展,有客觀與主觀的原因,同時又是多種因素長期積累的結果。一個支部一面旗,一名黨員一顆星,集中力量抓支部,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村干部隊伍、農村黨員隊伍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保障農村社會穩定、是基層組織建設年的關鍵。為此,我們要把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與“作風建設年”活動和創先爭優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以“分類定級、轉化提升”為抓手,突出抓好基層黨組織隊伍建設,對照“五個一”(一個好的帶頭人、一個好的發展思路、一個好的工作制度、一個好的活動陣地、一個好的保障機制)的要求,扎實開展“五好支部”創建活動。
(一)開展班子建設,發揮黨員致富幫帶能力。
一是對農村“兩委”班子實行規范化管理,把“一定三有”作為規范村務運行的根本制度,將致富帶頭人、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大學生村官、村“兩委”換屆未當選但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人員,納入后備干部人才庫,為新基層組織建設提供堅強的領導基礎。二是執行好“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發展黨員等基本制度,抓好村務公開、村規民約和村務管理等各項制度的落實,保證村級組織管理工作的規范化運作,確保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保證全村各項工作得到群眾的支持與擁護。
(二)開展陣地建設,發揮農村支部“戰斗堡壘”作用。
黨的活動陣地是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載體。我們要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促進社會和諧協調和以人為本、滿足人的全面發展需要的高度出發,徹底改變過去黨支部忽視陣地建設的思想認識誤區,解決村級組織陣地功能不強的問題。一是實施村級辦公場所規范化建設,從根本上消除黨員干部怕老百姓認為陣地建設是浪費、奢侈,把村級組織辦公場所打造成干部辦公中心、黨員活動中心、村民議事中心、便民服務中心和群眾文化娛樂中心,確立黨的陣地為黨的建設服務。二是成立村級信訪室,定期安排村“兩委”班子成員帶班坐崗,讓群眾有苦有處訴、有理有處說、有難有人幫,使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服務。
(三)開展“四個培養”,發揮黨員隊伍“先鋒模范”作用。
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解決人的問題至關重要。為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一是要大力實施“四個培養”工程,即加強思想引導,把致富能手培養為黨員;加強技能培訓,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加強示范帶動,把村干部培養成致富帶頭人;堅持優化結構,把致富黨員培養成村干部。通過抓好“四個培養”工作,進一步優化黨員干部結構,提高農村干部素質,增強農村干部為民辦事的能力,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二是要深入細致地做好黨員的思想工作,通過與黨員面對面的交心談心、上黨課、專題培訓、座談討論等多種形式,對黨員進行先進性教育和科技文化知識培訓,把廣大黨員的思想統一起來,力量凝聚起來,解決人心散亂的問題。三是多在黨員的黨性觀念、服務意識和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上下功夫,把那些年輕有為、退伍及高校畢業回鄉優秀青年、致富經商能手、外出務工返鄉優秀青年等吸收到黨員隊伍中來,強化后備干部隊伍建設,把農村致富能人青年選配到村級后備干部隊伍中,通過交任務、壓擔子,促其在實踐中增長才干,解決黨員“雙帶”能力不強、村黨組織后繼乏人問題。四是積極做好新形勢下黨員發展工作,堅持黨員標準,注重改善結構,依托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三會一課”等措施,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切實提高全村黨員隊伍整體素質。
今年暑假,我們被”下放”到花名樓的寧鄉縣,體驗一把鄉村生活。期間就農村的醫療保障問題進行調查。我主要采取上門采訪的形式去了解醫保的現況,因此基本上都是從農民伯伯的角度去認識,所以內容和觀點上有些許片面。
通過這幾天的調查,發現農村醫療保障存在諸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是農民對待疾病的態度讓人擔心,大多數農民對一些“小毛病”不以為意,而實際上這些是一些大病的前兆,若不進行及時治療會導致病情嚴重,最終深受其害的還是農民伯伯們。中國人最“擅長”的就是忍,在病情上一點也不例外。而實際上如果他們及時檢查,只要早期病情可以得到控制,那么有許多災難是可以避免。但是農村的醫療情況讓人擔憂,有時連基本的`治療。
另外農村醫院的格局繼續改變,農村不像城市有很多醫院,有些地方甚至只有一家綜合性醫院。一次造成一家獨大的情況。就像壟斷資本主義一樣,再加上如今城市醫院的醫療價格以及藥品價格就已經很高了,那農村醫院的就更不用說了------農民伯伯棵沒那么多錢。若不倒沒辦法的程度估計也沒什么人來看病了,最后深受其害的還是那些種地人。
然后是錢的問題,農村醫療保障的經費主要是由政府支出,但資金一直吃緊。導致醫療保障發展緩慢得不到完善。
第四是可以說是歷史問題,也可以說是封建毒瘤對人思想的影響。農民不太信任政府,雖說現在是社會主義義社會,但從行政角度從某種程度上沿襲20xx多年的官主義,比如建立合作醫療制度雖然能給農民帶來很大的好處,但這些錢很可能成為基層政府又一項亂收費,最后落入干部的腰包。因政府以前的一些政策,已經讓農民有了類似的經歷。從而政府發生了信用危機。農民們很難去響應政府的醫為療保障政策。
一個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在一個大國的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而對于擁有70%農村人口的中國來說,農村醫療保障制度顯得尤為重要。在不斷完善制度之中,政府應該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政府應該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預防保健體系的建設,解決機構、人員、經費、技術不足等問題,增加經費投入。加快新型農村醫療保障建設進程,不僅要讓特別困難的農民能夠得到重點保障,還要研究擴大農民受益面,體現醫療保障的普惠性。說雖這么說,能不能做到就是另一回事了。在對于政府問題上,我們除了期待,抱怨或許還有些許憤怒還會有些什么------中國可沒有感恩節。時間將說明一切。
而我們中學生則應該在了解現狀接受教育的同時起到宣傳的作用。像向農民講解政府的政策,開導他們的思維,讓他們知道醫保給他們所帶來的益處,從而促使他們接受并辦理醫保,我們這些小孩子的話似乎還是比那些政府官員的容易讓人相信一些;另外對于行政部門,我們要加強監督,督促政府完成他們工作;最后,加強宣傳力度,讓整個社會動員起來,為農民進一份力------我們都是農民的孩子呀!希望我們的下一代對付的是另一個問題。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破展ぷ魇俏镔|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結合點,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助推器,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實行富民強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我市的科普工作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在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科普網絡基本形成,科普基地逐步建立,科技知識廣泛傳播,科學意識不斷增強,科技教育逐步普及,科技與生產的結合日益緊密,有效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和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但也由于歷史和客觀的原因,存在著一些不足和制約因素。如何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和加強農村科普工作,最近我們進行了認真調研??傮w來看,發展勢頭還是比較好的,農民的科技意識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部份科普網絡和科普機制已初步建立起來。
1、科普工作逐步走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經調研,我們認為:農村科普工作的基礎設施、機構、手段等,都有較大改善的提高。形成了一支開展科普工作的基層骨干隊伍。鎮、行政村均安排有專(兼)職的科普人員。同時還設有一定的科普經費,為科普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保障。部份還配有用于科普宣傳的畫廊、櫥窗、黑板報、活動室、“三農”服務網等基礎設施。
2、科普宣傳因地制宜。
各地都能圍繞熱點難點問題,因地制宜開展相應的科學知識、科學技術普及活動。如:八步區蓮塘鎮、賀街鎮,根據本地特色產業優勢,成立了蔬菜、養豬等專業協會,引導農民引進新品種、新技術,生產時銷對路的農產品投放廣東市場。富川縣蓮山鎮,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臍橙種植,與此同時,廣泛開展形式各樣的技術培訓,標準化種植技術培訓和豬-氣-果生態循環發展模式培訓。市直各專業局結合地方特點,每年都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特色活動,深受廣大農民歡迎。
3、“科技興農”戰略的實施促進了農業生產。
新產品、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應用,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加快了農業的產業化進程,并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收益。昭平縣是我市茶葉生產的主產區,也是當地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h涉農部門大力宣傳和引導農民向茶葉產業化發展。先后引進了“福云六號”等一批新品種及相關種植技術,建立了有機茶種植試點示范基地,逐步引導茶農向有機茶生產發展,提高茶葉檔次和質量。目前茶葉生產已發展壯大成規模產業。
隨著農村城市化進程的逐步加快,農村產業結構的加速調整,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加緊進行,農村科普工作也逐漸顯現出了一些不盡人意之處,與城區發展差距正在逐步擴大。
1、科普工作發展不平衡。
一是科普工作開展不夠平衡。我市部份農村基礎設施較為落后,科普宣傳欄、圖書室等一些基本宣傳設施不完善,不健全。給科普工作的正常開展帶來了一定難度;二是部分行政村對開展科普工作不夠重視,使得這項工作處于可有可無狀態。三是科普工作對象也不平衡。我市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就剩下老人和兒童,文化層次與年齡結構不平衡,往往不太重視對他們的科普宣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2、科普宣傳內容形式比較單一。
在宣傳內容上,普及實用技術方面的宣傳較多,而在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等方面的宣傳較為薄弱,致使農村封建迷信思想、賭博等不文明生活方式還偶有存在。在科普宣傳方式上,各村一般是以出黑板報、宣傳畫廊、掛圖、拉橫幅等傳統的宣傳方法向農民普及科學知識,缺少新穎有效、生動活潑的宣傳手段。
4、科普教育基地建設相對薄弱。
調查中我們發現各村對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設不夠重視,對身邊各類農加工企業和種植、養殖場所的典型示范、宣傳教育作用挖掘不夠,尚未形成各方力量齊抓共管、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建議今后一個時期我市農村科普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實踐科學發展觀,圍繞經濟建設中心,貫徹科教興農戰略,立足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目標;加強組織領導,動員各方參與;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硬件設施;強化科普宣傳,營造科普氛圍;整合區域資源,延伸工作網絡;立足自身優勢,打造工作亮點;抓好科普下鄉活動,實行鎮村連動;夯實基礎工作,提升工作水平,促進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的同步推進。
具體建議如下:
1、加強領導,科學規劃,配合推進農村城市化進程。
建議鎮、村要加強對農村科普工作的領導和支持,把科普工作納入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做到與推進農村城市化進程和產業結構調整同步規劃,同步實施。
2、建立健全農村科普協會,延伸輻射科普組織網絡。
一是抓好組織網絡建設。健全縣、鎮、村三級科普網絡;二是加強科技工作者之家(專家大院)建設。及時為農業生產提供技術支撐;三是壯大科普工作者隊伍。以人為本,極大地調動和發揮科技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四是提升科技工作者素質。對農村基層科普工作者進行繼續教育和再培訓,更新知識,進一步提高技能水平,逐步掌握應用現代科技手段和方法開展農村科普工作。
3、加大投入,整合資源。
一是多方籌措科普經費。做到財政有科普專項經費預算,同時要建立鎮、村為主、社會捐助、單位自籌等多元化投入機制,廣泛吸收社會資金捐助,鼓勵社會團體和其它企事業單位投資科普事業,為科普工作提供財力保障。二是抓好硬件設施建設。建設一批農村常設性的科普宣傳教育設施,如科普圖書室、科普畫廊、科普櫥窗等。添置一些現代化的科普宣傳教育設備,形成一批因地制宜、形式多樣、圖文并茂、定期更新的科普宣傳陣地。三是抓好科普示范基地建設。在現有科普示范基地的基礎上,力爭建立一批科技含量高,輻射帶動力強,示范效果明顯,集試驗、示范、推廣、服務于一體的科普宣傳教育示范基地,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
概況:
xx村共有230戶約800口人,住房占地約200畝,耕地1550畝。本村固定資產120萬,去年總產值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為3800元。
經濟收入以經濟作物為主,輔以副業如養雞,養老鼠。經濟作物收入占經濟總收入80%。經濟作物包括蘋果、蔬菜、黃煙、花生、柿子和制種。自199年以來有果園200畝、蔬菜100畝、黃煙500畝,現在黃煙已發展到800畝。1990年進行村莊規劃后,1992年在房前屋后種上了5000棵柿子樹,現在每棵樹能收入兩百元以上,近年又種上了1000棵柿子樹,估計明年能大量掛果。制種業是新興產業,包括西瓜、西葫蘆、西紅柿、辣椒四個品種,種植面積在200畝左右每畝毛收入一萬元左右。
村民中有30%受過初等教育、3%受到過高等教育?,F在村里只有三個高中生。如今兒童的上學年齡限制到8歲,但有50%的孩子九歲才開始上學。
據調查村民的糧食、蔬菜都自給,只買一些油鹽、肉制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費在200元以下。
人們在形容農村的教育狀況時總是用"適齡兒童入學率低"、"失學率高"、"教育狀況落后"等短語一言概之。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誤導讀者進入"邊遠地區人們不重視教育"這一誤區。
經過這一段時間與鄉親們的接觸,我深深地感到:農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比起城市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越是貧窮地區的人們對教育的渴望越強烈。教育滯后的根源不在于觀念的落后而在于經濟的落后.
讓我們來看一組調查結果,在我們調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絕大部分的家長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學.我依然清楚地記得鄉親們樸實的話語,搞調查時,當問及孩子們的學習情況時,他們總說:我的孩子能像你們一樣就好了.其實我們這么辛苦,啥也不圖,就希望他們多學點東西,找一條好的出路.還記得有個老漢對我們說: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鍋賣鐵也得上.
調查和宣傳社會主義新農村,讓社會各界關注、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包括五方面的內容。
1、村民的文化娛樂;
2、村里的黨政建設;
3、村民的收入和消費;
4、新農村建設情況。
該村15歲以上村民。
隨機調查,以實地走訪調查為主;
問卷填寫及回收情。
村位于雁門關旅游路,距縣城約7公里,比較偏僻沒有公交車通行。全村國土面積,共五個村民小組,190戶,總人口684人,實住人口480人,黨員16人,可用耕地面積畝,其中玉米面積面畝,20xx年玉米產量達到3100噸。全村經濟總收入達到萬元,人平純收入實現元。村級公路硬化累計達到公里,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該村地域寬闊,有平原、山坡,可開發的潛力很大,林地面積地多畝,養豬、養羊、養牛的條件得天獨厚。20xx年生豬出欄頭。
所謂“新農村”包括幾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范疇。
(一)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績。
1、村容村貌有了新變化。通過環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莊的綠化、路燈的亮化以及斷墻殘壁的拆除,基本改變了農村的“臟、亂、差”現象。
2、群眾環保意識有了新提高。通過凈化、綠化、亮化工程,群眾不但對庭院衛生意識有了轉變,對公共衛生也有了講究,樹立起講衛生、美環境的新意識,形成“人人講文明、個個愛清潔、戶戶講衛生”的良好氛圍。
3、團結協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群策群力,齊動手,齊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體出資和群眾集資緊密結合,全村上下擰成一股繩,團結協作精神得到進一步發揮。
4、村班子號召力、戰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轉變。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通過各項方案的實施,進一步體現了黨員干部的戰斗力;在各項實事工程的建設中,進一步提高了黨員干部在群眾中的號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責任心和事業心增強,村班子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作風得到了明顯轉變。
(二)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1、鄉、村資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資金去創建更大的成績是一個難題;
2、部分群眾的認識還不到位,環保意識有待加強;
3、農民勞動力素質較低,運用科學技術的方法耕種較低,且對新技術缺乏認識,阻礙了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同時農民的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普遍存在,存在著“小富即安”的心理,對進一步開展農業產業積極性不高。
4、農產品的加工還處于原始的階段,對農產品的精加工較少,因而對農產品在科技的含量及對外競爭力是嚴重的阻礙。
5、在調查中85%的村民對國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不了解的態度。
通過村書記以及對部分村民的詢問,本村60%村民的主要收入是種植玉米及其它家產品。38%的村民農閑時節到附近的工廠做工。村民的主要消費是學生,35到55歲的村民一年的大部分收入用來支付學生的各項費用。有的家庭一年收入根本不夠支出。
村內沒的專門的娛樂場所,也沒有可供休閑的場所,村民基本上沒有什么娛樂活動。
通過這次調查以下是對新農村建設的幾點建議。
1、抓好村級干部隊伍建設。實施村級后備干部人才庫工程,拓寬選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圍,實行大范圍、寬領域選拔村級干部;改進管理辦法,推行干部崗位目標責任制,嚴格考核管理,將工作績效與干部待遇掛鉤,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終兌現獎懲。
2、加強黨員干部教育。一是建立干部定期培訓制度。每年對村級黨員干部分期分批培訓一次;二是鼓勵黨員干部積極參加黨校、農函大的學習,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素質;三是建立黨員干部自學制度、理論學習考核制度,把考核結果作為選拔任用村級干部的重要依據,幫助農村黨員干部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四是教育黨員干部爭做致富能力強、幫富能力強的雙強型黨員干部,提升黨員干部自身文明素質,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帶頭人。
3、加快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支持鼓勵農民自主創業,創辦鄉鎮企業,為農民提供就業機會。按照“轉移農民,富裕農民”的要求,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工作,搞好信息網站建設,支持農民本地創業與外出務工相結合,要培育一批能人帶動農民轉移。
4、加強對農村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項政策的投入,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加大農村教育工作的投入,對農民進行多方面的投入使他們能夠掌握新技術,了解新信息,增加致富的本領,同時,也要加強農村法制的建設,供他們能夠到懂法、知法、守法、用法。
5、增加農村的娛樂設施,為農民提供休閑場所。
6、多向農民提供小額貸款,扶持農民發展農副產業,并為其提供技術指導,以解決農民創業的經濟憂慮和技術憂慮。
我們作為大學生村干部應該加大對新農村政策的了解和“三農”的認識,政府、給予我們大學生村官的支持,要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積極發揮大學生村官的各種優勢,為農村干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面做出貢獻。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自07年始,為迎接08奧運,國家決定實施“秸稈還田”政策。盡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農村的秸稈焚燒現象依然嚴重?,F針對此現象調查部分燃燒秸稈農民的看法,得出農民燃燒秸稈原因如下:
1、由于農作物剛收割完畢,農民就得進行下一季度的農作物播。
種,而秸稈還田后,短期內秸稈仍未腐爛,這樣阻礙了農作物的發芽,降低了農作物的出芽率,導致下季收成降低。
2、如將秸稈收起聚集起來,大量秸稈根本無處存放,而且聚集起來對農民也毫無用處。
3、部分農民家的農田較多,如將秸稈聚集,耗時耗力,可能會耽誤下一季度農作物的出芽、結果等。
4、農民的法律意識淡薄。農民一直認為燒了秸稈最多就是被抓或罰款,而焚燒秸稈的往往是五十歲以上的老人,他們已經年過半百,對他們來說,坐牢已對他們毫無傷害。
5、缺乏知識。文化水平相對較高的人都知道秸稈中存在許多能量,但農民認為他們已經沒用了,除了燒,沒有更好的辦法。有的農民知道沼氣,但在他們眼里,沼氣工程是一項極耗資的工程,況且由于農民知識的缺乏,管理也存在問題。
6、宣傳不到位。一般宣傳只是在鎮上掛幾個條幅,然后在即將收割農作物時宣傳如焚燒秸稈就坐牢或罰款,農民并沒有真正了解焚燒秸稈的危害。
7、部分農民將秸稈傾倒河中,導致河水變臟變臭,夏季還會堵塞河道,導致種下的水稻得不到及時灌溉。
對于中國這個農業大國來說,如果仍然不解決秸稈問題,那將是對能源的一種極大的浪費,而焚燒秸稈既是能源浪費,更是環境污染。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1、加大宣傳。在農閑時期加強秸稈焚燒的宣傳,特別是沼氣工程的宣傳。
2、發動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多開幾次黨員干部大會,宣傳秸稈焚燒危害,希望他們能起帶頭作用。
3、藥物爛草。將爛草藥免費發放農民手中,將秸稈直接爛于農田中。
環境保護需要每一個人的支持,希望本報告對秸稈焚燒現象有所扼制。
(二)農村飲用水條件逐步得到改善。近年來,市和區、縣都把解決農村群眾飲水困難、保障飲水安全作為重中之重,予以高度重視。劃定水源保護區,加大資金投入,3年來全市建成集中飲水工程600余項,解決了90.6萬農村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市財政2009年投資3700萬元,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和戶用沼氣工程建設,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
戶縣按照政府規劃、環保牽頭、部門配合、鄉鎮監管、村子保護的原則,制定了《戶縣農村生活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確保農村飲水安全。閻良區在全市率先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的目標,80個行政村全部用上了自來水。
1工程91處,解決了16.2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臨潼區徐楊街辦新華村、屯劉村建成了飲用水凈化工程。周至縣沿山、沿渭的17個鄉鎮及全縣各處飲用水質均符合標準。灞橋區今年安排資金1300萬元,計劃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個,單村供水工程20個,可解決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三)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積極開展。大力推進綠色生態養殖,強化養殖業污染防治。強化畜禽養殖環境監管,不斷加強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引導畜禽業生產在農業生態系統內的良性循環。
市上下撥110萬元環保專項資金,支持了4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設,其中戶縣馬村養雞場生態示范園區、閻良區綠源瘦肉型豬繁育基地、藍田縣西安旺源養殖廠和臨潼溢盈畜牧養殖公司通過建設沼氣發酵池,使畜禽糞便資源化,實現了畜-沼-農循環發展,節省了不可再生能源。
2各村散養戶雞糞、采取烘干技術生產有機肥,西安天源綠州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發蚯蚓分解牛糞消除污染項目,實現了污染防治與經濟效益的統一,為農村養殖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徑。高陵縣圍繞沼氣池建設改廁、改圈、改灶,已建成6633口沼氣池,有效防止了人畜糞便對農村生態環境的污染。
(四)農村生活垃圾污染整治穩步推進。市建委、市愛衛會出臺了《關于加強我市農村垃圾處理管理工作的意見》,制定了農村地區建立垃圾集中處理管理體系的總體規劃,市環保局積極推廣村收集、鎮中轉、縣(區)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
一些村組建立了垃圾環衛管理制度,設立了專職保潔員。高陵縣制定了《高陵縣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管理辦法》,并積極組織落實。閻良區7個街鎮的29個村(234個組)共聘請保潔員275人,形成了組清掃、村收集、鎮(街)清運、區處理的垃圾處理機制。灞橋區在13個重點村修建了76座垃圾臺,配備垃圾密封清運車14輛,收集車9輛,為垃圾規范化處置打下了良好基礎。
臨潼區代王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已經建成,并通過驗收。周至縣。
3為20個生態村配備了垃圾清運車、垃圾箱,建立了簡易垃圾填埋場,做到了日產日清。戶縣積極開展村組垃圾處理示范活動。長安區上王村每天下午專門將農家樂產生的廢棄物收集起來運送到區上指定的垃圾處理場,并建有村上的污水處理設施。
閻良區垃圾資源化處理廠擁有20多項發明專利,采取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仿生實時處理技術,經過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體系的城市生活垃圾工業化處理快速生產線,每天可處理200噸生活垃圾。
(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開始啟動。針對我市農村群眾居住地理位置差異較大的實際,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采取分散和相對集中、環境工程設施與自然凈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我市除城六區外的其他區縣全部開工建設了污水處理廠,同時結合百鎮建設,在藍田、周至等區縣同步規劃建設鄉鎮小型污水處理工程。
閻良區污水處理廠將周邊農村的生活污水納入管網處理,正在建設關山鎮、武屯鎮污水處理廠以及啟動了武屯鎮全市首個污水生物處理項目的建設,農村的乳品行業廢水處理設施建設也在進行之中。
4藍田縣動工建設湯峪鎮、葛牌鎮污水處理廠,玉山鎮污水處理廠正做前期論證,湯峪湖森林公園建立了污水處理設施,對產生的生活污水經生化處理后,全部用于花草樹木澆灌,實現了零排放。
(六)土壤污染防治初見成效。過量使用化肥、農藥,使得土壤養分比例失調,土壤有機質、鉀和微量元素嚴重失調,土壤理性化性質惡化,穩定性差,肥力下降。過度使用農藥,不但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而且污染環境。非降解農膜碎片進入土壤后,會嚴重改變土壤物理性質,影響土壤透氣性,阻礙農作物吸收和根系生長,導致減產。
我市加強對農業用地的環境監測和評估,通過技術、工程等多種手段,積極防治土壤污染。2006年,灞橋區就開展了土壤測土配方工作。周至縣以科學施肥為指導,大力推行測土施肥和減量增效技術,減少農田氮、磷流失,積極鼓勵使用有機肥,發展綠肥種植。
5售的劇毒農藥,凈化農藥市場。
(七)農村大氣污染和工業企業監管力度不斷加大。我市加大了區域大氣環境整治力度,取締了一些碎石和大白粉加工企業,搗毀了一些廢舊塑料加工點,建立了聯合整治揚塵污染的工作機制及空氣質量預警機制,制定了嚴格的考核辦法,強化了對城鎮工地及渣土拉運車輛的監督檢查。
特別是秸桿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成效顯著,今年夏季秸稈禁燒工作實現了未出現一起著火點的可喜成績,秋季秸稈焚燒工作也取得好成績,10月份良好空氣質量比去年多2天。涉農區縣積極推廣玉米硬茬播種、旋耕滅茬播種、秸稈撿拾打捆和秸稈粉碎等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為禁燒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藍田縣大力推廣秸稈還田、秸稈飼料、秸稈草編等綜合利用措施。閻良區大力推廣秸稈青貯技術、秸稈氣化技術,武屯鎮三合村、紅豐村秸稈青貯率達到90%,完成秸稈氣化技術近2000戶。同時,加大了農村工業企業和造紙企業治理監管力度,使農村老百姓呼吸的空氣更清新,居住的環境更舒適。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841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