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優秀的報告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報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前兩天,有位朋友問我:你認為幸福是什么?我笑了,說:我不想說的那么浪漫,用什么華麗的詞匯形容,我只想說,心里覺著美,就是幸福的?。?!
記得有一次早會,李經理講了關于“幸福指數”的調查報告,聽后令我沉思了好久:據87年的調查顯示人們的幸福指數平均為67%,91年的幸福指數為77.6%,到了的幸福指數67%。。。。。為什么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豐富多彩了,而幸福指數卻降低了呢?幸福怎么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呢??其實,不是幸福遠走了,而是人們心中衡量幸福的標尺發生了變化!就像是近年來的春晚,演員和舞臺效果越來越好,可人們對于春晚的評價卻不高。不是春晚不精彩了,而是人們的要求越來越高了,以前的節目很容易得到大家的認可,而隨著大家視野的變寬,看的節目越來越多,心中對比的就多了,所以就不容易滿足了。。。那“幸?!钡降讘撌鞘裁礃藴实哪???怎樣才能說是“幸?!蹦??其實,幸福就是一種感覺,沒有所謂的標準,也沒有尺度,無法衡量。。。。有位朋友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寧可騎著自行車笑,也不要坐著寶馬哭!”其實,這就是她心中衡量幸福的那桿秤,哪邊重哪邊輕,她會倒向哪邊,只有她自己知道。。。
以前早會,有位同事講過這樣一個小故事:說,有3位老人,她們分別是:“快樂”“愛”和“幸?!?,她們三人結伴而行,有一天,做到了一戶農民家附近,天黑了,她們也走不動了,就在大門外歇腳,這時,這戶人家的兒媳從家里出來,要請三位老人進去休息,可三位老人說:“你只能請我們中的一個人進去,你可以回去與你的丈夫和婆婆商量一下!”這個婦人進去商量了一會出來后,她請了叫“愛”的`老人到他家中,這時“愛”的老人起身進了屋,隨后,叫“快樂”和“幸福'的老人不約也跟著進去了,婦人很好奇,問道:“不是只能請你們中的一位進來嗎,怎么。。。?!边@時,三位老人都笑了,說:“你把“愛”請到了家里,“快樂”和“幸?!弊匀痪蛠砹税?。。。?!本褪钦f,只要心中有“愛”,處處關愛別人,“快樂”和“幸?!弊匀痪蜁@著你。。。。
其實,幸??梢院芎唵?,對比身患絕癥的人,我們還可以看到第二天早上的太陽,就很幸福;對比“玉樹”地震中的難民,我們還有自己的家就很幸福;對比廣西干旱的人,我們還有水喝就很幸福。。。。只要我們對于幸福指數的標準降低一點點,那么,我們每時每刻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很“幸?!?!。。。。。
大學生作為社會上一個活躍的群體,其消費意識和社會發展有著趨于同步的特性。為培養大學生的合理信用消費習慣、倡導大學生理性消費的理念促進信用消費市場健康發展,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與上海市信用研究會共同開展“上海市大學生信用消費指數”調查項目。5月27日,《上海市大學生信用消費指數調查報告》在滬發布。調查顯示,上海市高校大學生信用消費總體狀況良好,信用消費穩定,對生活沒有太大影響,生活狀況略有改善。
財經類院校信用消費占比最高
從上海市高校大學生信用消費情況問卷調查結果看,女生占56.74%;男生占43.26%,上海市高校大學生信用消費比例女生略高于男生。上海市高校大學生信用消費比例大三的學生信用消費最高,其次是大一的學生。上海市高校大學生信用消費比例前三名的財經類占47.47%;理工類占29.57%;綜合類高校占13.22%,其中,財經類院校信用消費占比最高。
據相關調查報道全國高校大學生月生活費超過1200元的占比只有9.76%。上海市高校大學生消費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從另一項問卷調查結果看,上海市高校大學生月均消費水平1000元以下的占15.67%;1000—2000元的占58.09%;2000—3000元的占19.53%;3000元以上的占6.71%,可見,上海市高校大學生消費收支基本平衡。
調查報告顯示,大學生使用消費信貸(助學貸款、創業貸款、留學貸款等)的占22.53%;信用卡的占32.31%;分期付款平臺(螞蟻花唄、京東白條、趣分期等)的占52.37%;其他形式的占20.06%,可見,有超過50%的學生使用分期付款平臺。
大學生進行信用消費的主要原因是解決資金短缺問題的占56.76%;提前實現消費愿望的占53.7%;培養信用意識和契約精神的占19.25%;體驗新型消費模式的超越感的占24.88%;有效拉動消費需求的占13.82%。
調查數據顯示,上海市高校大學生進行信用消費的主要原因是通過信用消費解決資金短缺問題,提前實現消費愿望,體驗新型消費模式的超越感,也有部分學生認為通過信用消費可以培養信用意識和契約精神,有效拉動消費需求。
信用消費理念的宣傳教育還應加強
從上海市高校大學生信用消費情況問卷調查結果看,認為大學生信用消費道德和理念會嚴重影響將來消費行為的僅占33.7%;影響不嚴重的占45.93%;沒有影響的占9.05%;不了解的占11.32%。影響不嚴重、沒有影響和不了解的比例達到66.3%。認為高校大學生畢業后申請的助學貸款選擇無條件按時償還的占76.87%;選擇沒找到工作不需償還的占10.9%;選擇離開學校就可不償還的占1.34%;選擇不清楚的占到10.9%。雖然選擇無條件按時償還的占76.87%,略高于去年67.38%,但仍然有23.13%的學生認為不需要償還和不清楚。從另一項問卷調查結果看,學校有大學生正確消費觀和誠信方面教育的僅占24.92%;偶爾會有的占45.9%;沒有的占29.18%。
由此可見,上海市高校大學生信用消費理念的.宣傳教育還應加強。
由此可見,超過95%的學生都能按時還款,目前上海市高校大學生信用消費資金使用和還款情況良好。
雖然逾期無法還款的比例僅占1.62%,但絕對總數也超過萬人以上。從另一項問卷調查結果看,忘記還款日期的占35.99%;主觀上不愿還款的占11.11%,兩項之和占比達到47%,有將近50%的學生是主觀上不夠重視造成的。更有數據顯示,認為逾期不還會對未來個人工作和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的占54.03%;影響不嚴重的占33.21%;沒有影響的占4.16%;不了解的占8.6%,有將近50%的學生認為逾期不還對未來個人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影響不嚴重或不了解。
報告認為,上海市高校大學生對信用消費逾期主觀上認識不夠的現象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及時加以引導和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相關信息告知不明確監管缺失存在隱患
調查顯示,高校學生在開通使用分期付款平臺時被告知開通使用所需要具備的資格條件的占65.96%;告知分期付款的額度和利息利率的占69.28%;告知保證用戶信息、資金安全的占58.31%;告知逾期還款的懲罰措施的占47.23%,反映出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分期付款平臺相關信息告知不明確。
從另一項問卷調查結果看,學生在使用信用消費時遇到個人信息泄露的占50.24%;由于資費要求不明確導致的直接損失的占38.81%;由于平臺硬件設施落后造成的損失的占20%;對個人生活造成影響的占31.67%。對目前國內的分期付款平臺存在哪些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缺乏監管占比最高,達到52.45%;其次是貸款風險大占比48.23%;高額度誘惑的占44.44%;隱性擔保占比43.41%;費率不明占比36.52%;套現欺詐占比36.26%;分期商品缺乏保障的占23.51%。
由此報告認為,大學生分期付款平臺相關信息告知不明確,監管缺失存在隱患。
高校學生信用消費出現糾紛時通過向平臺的負責人咨詢并解決問題的占71.21%;尋求第三方調解或者訴訟法律途徑的占59.74%;咨詢身邊了解此方面的人的占41.98%;自己承擔經濟損失的占18.19%。
報告指出,對于大學生而言,雖然沒有固定收入和工作,但是他們能在畢業后,相對快速地找到工作,成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因此,在大學生群體中發展信用消費業務具有很大的潛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學生在信用消費時要特別注重交易安全的保護,當信用消費出現糾紛時也應該由大學生與分期付款平臺解決,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確保自身的合法權益。
做到理性消費、適度消費、信用消費
報告提出,首先,大學生要充分了解信用消費帶來的利弊,合理消費,增強信用意識。其次,大學生信用消費信用額度應合理應用,不能過多貸款給生活帶來壓力。第三,希望學校和社會多做宣傳教育,樹立理性消費,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消費觀,聯動學校,制定關于每個大學的信用消費制度。第四,分期付款平臺額度高誘惑大,政府等部門建立相應的監管機制,加強監管力度,要有健全的處理糾紛機制等。
調查數據顯示,高校大學生信用消費略多,帶來一定生活壓力的占16.39%;消費過度,生活壓力增大的占5.02%。由此可見,高校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信用消費觀,做到理性消費,適度消費,信用消費。
據介紹,該調查項目分類選取5所綜合類院校;3所理工類院校;4所財經類院校;2所師范類院校;2所政法類院校;1所語言類院校和2所其它類院校共19所高校的學生樣本,開展上海市大學生信用消費狀況調查。以問卷調查法、個案訪談法和網絡征集為主要調查手段開展調查,共收回問卷2301份,調查問卷的回收率達到98%以上。
調查問卷的結構分布包括上海市大學生信用消費總體狀況調查分析、大學生信用消費形式和主要原因調查分析、大學生信用消費理念和教育調查分析、大學生信用消費現狀和原因調查分析、大學生信用消費認知情況調查分析和大學生信用消費暢想調查分析六個板塊,考慮到調研內容的多樣性以及調研問題設置的整體性,共設置21個問題。根據調查數據分析,以及訪談的反饋信息對上海市大學生信用消費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對策措施。
更多
一、發現問題
根據調研結果顯示:
(一)54.0%的同學對自己生活的質量比較滿意,8.2%的同學對自己的生活質量感到很滿意,感到不滿意的和非常不滿意的分別占23.0%和14.8%。
(三)44.9%的同學精神滿足對象是親情:認為家庭美滿是作為一個幸福人的重要標準的占56.1%,還有45.9%同學選擇親情作為人生的信念,大學生對親情甚為依賴。
(四)在精神上,65.5%的同學對感情生活的瞞住狀況表示還可以,而有24.3%的同學表示情感生活得不到滿足,對自己的情感生活表示不滿足的僅占10.2%。
(五)26.3%的同學對自己目前存在的問題中最不滿意的是自己的經濟狀況,25.6%的同學表示最不滿意的是自己的學習成績。而對自己的人際關系最不滿的占18.6%。
(七)58.0%的同學對現實和未來的生活比較茫然,只有模糊的目標。19.3%的同學比嗾使茫然,不知所措。
(八)56.8%的同學覺得自己的社會價值一般般,30.7%的同學認為自己是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只有少部分同學認為自己不是對社會有價值的人,甚至是不清楚自己的社會價值。
二、分析問題:
幸福指數是幸福感的量化。影響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通過問卷調研,從數據中發現幸福指數的變化情況,從而推出影響幸福指數的因素:
(一)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步提高,逐步從追求溫飽轉變為發展自己。也正是因為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了大學生面臨了更大的挑戰,面對了畢業后的巨大競爭壓力,大學生感到了強大的壓迫感。正中壓迫使得大學生打包帶壓抑,對生活充滿不滿,是大學生幸福指數削減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經過了高考的壓抑之后,踏入大學校園的同學們普遍出現了目標迷失,一些同學收到高中時期的影響,認為大學就是吃喝玩樂,絕對自由,繼而衍生出一種“偽幸福感”。更多的同學在走進大學校園后,感到了諸多的不如意,大學更像是一個比武場。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現代,越來越經濟化,實用化的商業氣氛充著大學這個曾經的象牙塔,到處可見宣傳單,到處可見推銷員,使得初入大學的同學迷失了對幸福的定義也扭曲了,認為精神文化對弱于物質基礎,而經濟上的不如意的同學更加容易產生一種錯覺,矮人一等,這種感覺更加容易讓人產生對幸福理解上的錯誤。只有少數同學在適當的環境下成長起來而沒有各種困擾,但他們卻不能理解其他同學。在這種綜合作用下產生幸福迷茫。
(三)走出自己的家鄉進入到大學這個小社會,現代大學生們雖然有較好的經濟條件,但卻是抑制不住內心對家人、家人的思念。而社會的現實更加是讓稚嫩的大學生感到無助,這時親情變成了他們心中的唯一支柱。然而親情的傳達卻隔了一段很長的距離,所謂“遠水救不了近火”,這也使得大學生感到內心孤獨。
(四)在外面不想在家里,內心的喜悅與悲傷得不到傾述,使得大學生在精神上得不到滿足。然而正值青春的大學生,也是個性飛揚的一代,也不可能耐得住寂寞。大學生除了向家人傾訴,也開始渴望愛情,希望愛情能填補內心的那一塊空地,希望用愛情增加自己的幸福。
(五)由于當代大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嬌生慣養,父母過分的關愛,使得很多大學生養成了以自己為中心,很少考慮別人你的感受,當與人交往時,經常發生口角,互不相讓,最終導致交不上朋友。還有許多大學生的性格較為內向,不善于表達,失去了許多朋友的機會。然而有些人能能言善變,說話滔滔不絕,但很隨意地承諾了別人,然而最終不能兌現承諾,失信于人最終朋友們都慢慢遠離他。
(六)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社會價值很模糊,大學生不清楚一個有社會價值的人應該具有那些品質,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應該怎么成為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由于缺乏相關的教育,大學生對社會價值沒有清楚的定位,也是的大學生出現可對生活難道迷茫的情況。
二、提升幸福指數的對策和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和成長的環境的實際情況,從各方面對大學生進行關注,從而提升大學生的幸福指數。
(一)、改善大學生的創業環境,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競爭也逐步增強,使得大學生感到巨大的壓力,對大學生的改革創新的思維嚴重抑制,所以應該優化大學生的就業創業環境。通過拓寬就業渠道,提高完善公共的就業服務,規劃職業中介服務市場,完善大學生失業保障制度,保持相對穩定的大學生就業率。而且要對大學生創業實行優惠政策,以鼓勵大學生創業,同樣也能減少大學生失業率。而且也能為市場提供新鮮血液,促進經濟更快發展和落后制度的改革和優化。另外,要加強教育引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科學地規劃自身的職業發展道路,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整體就業競爭力。
(二)、明確幸福的定義和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通過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教育,培養大學生對幸福的價值和意義的理解,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好物質幸福與精神幸福的關系。要加強大學生的人生觀教育,引導大學生熱愛生活,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勇往直前,不懈奮斗。要加強大學生的理想教育,引導大學生確定遠大的理想,樹立積極地精神支柱,為理想奮斗和感知幸福。通過組織一些演講或以教育的形式引導大學生去正視自己的人生,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讓大學生擺脫迷茫,朝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前進。
(三)。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利用大學這個小舞臺,通過形形色色的交流互動活動,在大學生與大學生之間架起一條通道,解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讓大學生的互相交流建立友誼,構建他們的人際圈。親情固然是我們永遠的一大精神支柱,但卻不是唯一的。我們不能依賴于父母,要看好自己去開創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因此大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大學一些活動,這技能鍛煉自身的能力,又可以從活動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甚至是知心朋友,也就不會感到不幸福。
(四)。樹立正確的愛情觀,每件事都有其兩面性,愛情既是幸福的源泉也有可能成為悲劇的毒酒。大學生應該慎重對待戀愛,不能輕易做出承諾或表達愛意,不能因為一時沖動毀掉自己的一生。因為大學生失戀而自殺的事件已經不再少聞。要通過家庭與學校對大學生進行相關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既不能害人也不能害己,同樣大學生應該處理好情感和學業的關系,別因為情感的問題而耽誤學業。正確認識戀愛觀才能讓戀愛成為幸福的來源。
(五)。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將心與心,要想一下別人的感受,這樣讓人感到很貼心。與人交往過程中,誠信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不要輕易承諾別人,一但作出承諾的必須兌現,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世界是精彩的,舞臺是寬廣的,我們大學生應該勇于展現自己,表現自己,讓別人認識自己為創造更多交朋友的機會,擴大自己的朋友圈。
(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積極倡導優秀文化,用積極健康的文化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通過構建大學生社區服務網絡,為大學生提供志愿服務社會實踐文體活動等機會,讓大學生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過程中,收獲成長進步,實現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也可通過鼓勵大學生參加一些公益活動,為公益事業的發展做貢獻,為社會貧苦人群服務,從而使大學生感悟到正確的價值觀,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五、小結
在各位組員共同努力下,我們順利完成了本次調研。通過這次調研我們了解了影響大學生幸福指數的一些因素,同樣也鍛煉了我們的實踐能力。也許幸福很難把握,但只要我們共同努力,相信幸福的未來將不只是夢想。
婚姻、職業是影響上海女性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女性認為幸福來源于個人身心健康,只有12.5%的女性認為幸福來源于收入高生活富裕。
上海市婦兒工委26日發布《上海市女性幸福指數研究》。據悉,20xx年,上海市婦兒工委委托華東師范大學課題組以女性幸福指數指標體系模型為測量工具,對上海女性的幸福水平進行深入研究。此次調查對象為上海市常住人口中年齡為18周歲及以上的女性,采用多階段隨機抽樣的方式,在上海市7個行政區抽取千余名女性進行入戶問卷調查,樣本分別來自上海的市區(中心城區)、郊區(城鄉結合部)和農村(自然村落)。幸福指數的評價量表則由衡量女性幸福指數的主觀指標和客觀指標組成??陀^指標包括物質條件、家庭關系、事業學業發展、社會環境、身心健康五個維度;主觀指標從女性的幸福觀和自我評價方面來設定。
調查顯示,上海市女性幸福指數為3.54,其中“很幸?!钡恼?8.7%、“比較幸?!钡恼?7%、“一般”的占13.9%、“不太幸?!钡恼?.3%。共計85.7%的上海女性感到很幸?;虮容^幸福。不同婚姻狀況的女性幸福指數差異顯著。未婚與已婚女性幸福指數大致相同,分別為3.56和3.55;喪偶女性的幸福指數下降至3.44;離異女性幸福指數最低,為3.18。課題組方面表示,短期、不成熟婚姻影響女性幸福感。數據顯示,未婚和婚齡以上的女性幸福指數最高,均為3.56;婚齡3-7年的為3.53;8-20年的為3.52;3年以下婚齡的女性幸福指數最低,為3.43。
據調查,職業的社會認同度也影響女性幸福。除了學生以外,管理類職業人員幸福指數最高,自由職業者、家庭主婦等職業幸福指數低。3.50;自由職業者和家庭主婦等職業:3.47。課題組稱,受教育程度對女性幸福影響微弱。受教育程度對上海女性的幸福指數沒有顯著的影響,但博士生指數最高。
課題組方面介紹,調查者中,73.1%的女性認為幸福來源于個人身心健康,42.3%的女性選擇精神充實愉快,而選擇收入高生活富裕的女性僅12.5%。此外,65.9%女性期望子女身心健康,57.7%女性期望丈夫身心健康,而期望丈夫和子女事業有成、家庭富裕的.不到10%。
調查顯示,上海女性善于自我排解壓力。75.6%的受調查女性感到有壓力,但91.1%的女性認為自己善于排解煩惱,95.2%的女性對生活充滿希望、積極樂觀,91.7%的女性經常感到心情愉快。根據調查分析,家庭和諧是上海女性幸福的動因。據悉,上海女性家庭關系幸福指數最高。上海女性家庭關系的幸福指數為3.98,接近“非常滿意”,在五個維度的幸福指數中最高。
課題組介紹,從物質條件維度分析,經濟獨立是上海女性物質條件幸福感的主要來源。同時,女性對社會支持期望度較高。
【摘要】:生活滿意度是個人對生活的綜合認知的主觀判斷,主要是對個體自我生活的一個總體的概括認識和評價,這種評價對主觀幸福感至關重要。幸福感作為一種心理感覺,與生活滿意度的關聯存在一種依存關系。本研究提出了這樣的假設:女性對生活滿意度會隨年齡的增加而提升;物質條件的滿足與生活滿意度有很大關聯,但個別的學歷較高的人群,可能存在物質條件好,生活滿意度較低,幸福感指數不高的現實情況。本項目的研究旨在為政府在本領域的決策提供心理科學的依據和婦聯組織的視角思考。
【關鍵詞】:生活滿意度 幸福感指數 女性 調查
1、調查目的:
本次調查希望通過對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的評估,了解本市不同年齡段和學歷程度的女性群體在生活質量與幸福感之間的關系依存度,以及其中的差異性等問題,生活滿意度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不同區域的女性群體之間的差異,這些差異性的背后存在的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為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女性問題上的決策提供心理科學的依據。
調查人群:
全市各轄區不同年齡段、不同學歷的成年女性3000人。
1、年齡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全市部分女性生活滿意度指數年齡段調查統計 表一
全市部分女性生活滿意度指數年齡段常模為:17.29±5.06。
表中紅色部分數據顯示,鐘樓區、戚墅堰區、新北區、溧陽市均顯示高出常模,提示這些區域的被調查女性生活滿意度可能較其他的被調查女性要好,特別是新北區與溧陽區,他們的總體生活滿意度指數較高,預示這兩個區域的女性個人幸福感也較高。綜合這兩個區域的情況,可能是與農業生活的人數較多,長期的農村生活對現有生活質量的水平比較滿意,體現其追求的生活狀態總體上較其他區域更具幸福感。
2、學歷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全市部分女性生活滿意度指數學歷類別調查統計 表二
全市部分女性生活滿意度指數學歷類別常模為:17.17±5.17
從學歷的類別來看,鐘樓區高中生的個別差異較大,大部分則較為穩定。高中生和大學生的離散度較小,說明他們的生活質量高于初中生,也許是他們的工作環境與經濟收入因學歷關系得到提升,社會接受度也高,容易在社會環境中比學歷低的有較多的機會與社會參與度,因此,體現自身價值的社會收益較多。比較而言,武進區和鐘樓區總的常模高于全市區域常模,呈現生活滿意度較高的狀況。
從各轄區的總常模比較來看,武進區和鐘樓區女性群體整體生活質量較高,新北區女性群體生活質量相對較低些。
武進區和鐘樓區的經濟基礎較其他區域要好,給當地民眾生活帶來比較安逸的環境與舒適的生活條件,因此,物質上的保證給女性較高的生活滿意度。而新北區從理論上應與武進區不相上下,可能源于其特殊的環境與政府行政機構的距離,產生的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在提升,可對比的參照群體也可能引起心理落差,抑或生活水平與其他區域相比有下降趨勢。
3、年齡對幸福感的影響:
全市部分女性幸福感指數年齡段調查統計 表三
全市部分女性幸福感指數年齡段常模:4.30±5.72
從表中可以看出,天寧區、新北區、金壇市、溧陽市的部分女性群體幸福感常模高于全市被調查女性的總體幸福感常模,總體幸福感高于其他區域。
總體而言,60后、70后、80后的幸福感趨于穩定態勢,個別區域,比如新北區的90后就顯得比較突出;金壇個別人的幸福感指數超高,提示可能有故意的作為或出現精神異常的可能,需要加以特別注意。抑或有調查中對被控環境的因素出現不符合專業要求的情況,需要予以甑別。
國內有研究結果,幸福感指數常模為5.12+2.03.我市部分女性的幸福感指數調查,其常模均高出其他人群,顯示我市被調查女性具有較高的幸福感指數。
從全市各轄區不同年齡段的幸福感指數比較(圖表21)來看,金壇的80后、新區的60后、90后幸福感指數較高,總體上60后、70后比較穩定,沒有顯示出較大的差異性。戚墅堰的90后則呈現出較低的態勢。
4、學歷對幸福感的影響:
全市部分女性幸福感指數學歷類別調查統計 表四
全市部分女性幸福感指數學歷常模:4.79±5.13
從學歷上看,個人文化程度的差異還是在主觀幸福感的體驗上呈現出了一定程度上的差異性,且相互間的個性差異較大。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群體大部分處于穩定狀態即在一定區間范圍內波動。在學歷上的常模也高于我國某一人群的常模。其中,新北區、金壇市則高于全市被調查女性群體的總體水平。
處在較高狀態的區域是武進區和鐘樓區,幸福感指數處在較高狀態的區域則是新北區和金壇市。由此,也印證了當初的假設,即,生活滿意度指數高的人群,其幸福感指數不一定就高。簡言之,生活比較滿意的人不一定感到幸福。
所以,從幸福感指數的調查來看,主觀幸福感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并非物質條件好了就一定感到幸福,還有其個人的人格因素、環境因素、文化素養、理想觀、價值觀、婚姻觀、成長經歷、社會因素、生活形態的諸多因素影響。
對低學歷的女性而言,其生活滿意度常模比較接近社會常模,原因可能是對生活的思考深度問題。對此類的女性群體應該進行“溢出性鼓勵”,即以此影響其周圍的女性和家庭成員,擴散其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體驗,營造社會性和諧氛圍。
高學歷的女性群體對生活的追求目的不同,有著較高的生活目標和情感需求,其生活中的物質條件已經遠遠不能適應其精神層面的需求,有必要加強對此類女性群體的精神需求的滿足舉措,應該對其進行“禮花式引導”,即對其此類女性群體進行職業與生活質量訓練,提升其幸福感指數。
調查結果大部分支持了當初的假設。
女性生活滿意度指數與幸福感指數雖然是一個城市社會發展狀況的群體性主觀感受,是社會和心理問題的“集體潛意識”,但不能簡單地以此作為體現某一群體或個人生活質量、群體或個人幸福及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一個絕對性指標。
從常???,我市部分女性群體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主觀體驗高于其他城市,在全國前列。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838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