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撰寫調查報告,可以培養我們的觀察力、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最后,希望這些調查報告能夠對你的學習和工作有所幫助,激發你對調查研究的興趣和熱情。
摘要:
目前西方很多國家紛紛研究并計劃設立衡量人們幸福感的指標,使它與gdp一樣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準。主觀幸福感,是個人依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總體評價,是反映某一社會中個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心理學參數。大學作為大社會中的一個小社會,對于其成員——大學生的幸福感,理應給予關注和重視。特別是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學習、就業、家庭、婚戀、人際關系等多方面的壓力,對幸福的追求歷程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為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幸福狀況,提高大學生追求幸福的品質和能力,幫助大學生實現對幸福生活的建構。我們五人小組從性別、年級以及整體三方面入手,展開了系列調查。并基于調查,提出增強當代大學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議。
調查的基本情況:
1.調查目的::通過調查大學生對幸福感的理解和詮釋,研究影響他們幸福感的因素,提出科學的教育對策,使大學生對幸福有更深遠的解讀,從而幫助他們最大程度地獲得幸福。這對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幸福觀,提高幸福感水平具有深遠的實踐意義。
2.調查對象:本校大學學生,其中低(一、二)年級20人,高(三、四)年級20人,男生20人,女生20人。
3.調查內容: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年級、性別等,其它情況如健康狀況、人際關系、性格、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態、總體感覺等自我評定以及對幸福生活的理解,主觀幸福感狀況,對目前狀態是否滿意、生活中最不理想的因素等等。
4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問卷均采用選擇題形式,分為單選和多選。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4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40份。在此基礎上進行數據匯總并獲取了所有有效被調查的學生基本資料,如性別、年級等。
調查過程及預想:
由于時間匆忙和實踐經驗不足,我組成員只能在實踐中摸索前進。經過討論,確定了問卷試題。并對四十名大學生(其中每年級10人)進行問卷調查,因為人數較少,對于所得數據也許會有所偏差。預先估計,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感尚可,而造成部幸福的主要因素主要來源于就業壓力和學習中的困難。調查后,又經小組成員共同統計,得出結論。
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一共發放調查問卷40份。對調查的學生統計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后有如下結果:.總體分析:
根據上表的調查結果顯示:
對家庭生活感到非常滿意的占70%,感到一般的占15%,不滿意的占15%。上述數據表明有70%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家庭狀態總體上持滿意或肯定的態度,而有30%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家庭的滿意程度處于中等偏下的態度。
對大學所選專業及以后就業預想32.5%的人表示對自己專業滿意,而17.5%的大學生則處于茫然狀態,40%的人則認為專業不滿意對未來就業表示堪憂。這說明為數眾多的大學生覺得自己的專業不滿意并且對未來的發展抱有悲觀色彩。
對生活中不幸福的因素,學習壓力、就業壓力、家庭關系、生活成就、人際關系、經濟狀態、精神空虛、現實理想差距、沒有戀愛、沒有參加團體活動(可多選)分別占75%、85%、35%、70%、23.2%、17.5%、35%、67.5%、2.5%、10%、13%,從中可以看出,影響大學生幸福指數的因素中,就業壓力首當其沖,其次是學習壓力,再者生活品質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對于追求幸福做過的努力(可多選),80%的學生表示樂于關心他人,75%的學生覺得自己在努力學習,45%的學生勤于交友,獲得幸福。只有12.5%的學生表示通過參加志愿者讓自己獲得幸福。
對現在大學生活狀態的滿意程度,27.5%的人認為忙碌而充實,60%的人認為普通平淡,7.5%的人覺得不滿意,與理想之間有一定差距。這間接證明了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并不很滿意。因此加強大學的教育體系以及改善大學活動安排是必要的措施。
不開心時解決不幸福能力,40%擅長解決,15%不擅長解決,而45%的大學生不知道是否具備此能力。這些數據很鮮明地反映了我們廣大的學生群體中大部分人缺乏處理引起自己不幸福的問題的能力。
對于覺得幸福的人該具備的特點(可多選),97.5%的人選擇了樂觀開朗的心態和和諧的人際關系,87.5%的人認為幸福的人應該努力奮斗,72.5%的人則選擇了能做自己喜歡的事。由此看出,普遍大學生都認為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是獲得幸福的關鍵,但卻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而大多數的人也都認為只有樂觀的心態是不夠的,需要后天的努力來實現幸福。
對目前的幸福感打分,0%的大學生打100分,12.5%的大學生打80~99分,67.5%的大學生打60~80分,17.5%的大學生打30~60分,0%的大學生低于30分。
注:此結果真實有效,且從整體來看,與預測狀況基本符合。
(2)總結:
綜上所述,大部分大學生都感覺自己的生活還算幸福。而讓大學生對自己感受的不幸福進行歸因時,基本上有兩種不同的歸因風格:一種是將自己的不幸福主要歸因于外部因素,如就業壓力大,學習壓力大,運氣不好,社會競爭激烈,課余生活單調等;另一種是將自己的不幸福歸因于內部因素,如人際關系太差,主觀努力不夠,缺乏明確的追求目標,精神空虛等等。在內因與外因之間,大多數大學生都把導致自己不幸福的內因排列在最前面,這反映了大學生對于幸福認知的一致性,同時也說明個人努力、明確的生活目的感,對精神世界的明確的理解、預測和內部的控制對于大學生幸福感的重要性。
1.快樂感對生活質量高低的影響是不容質疑的,幾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快樂,生活充滿樂趣。然而,面對同樣狀況,不同的大學生的快樂感程度卻有所不同。這主要是由自身的心態以及自己追求決定的。比如有的大學生覺得畢業后前程似錦,有的大學生覺得可以養活自己,而其他人抱有消極心態。由此可見,一個天性樂觀豁達、凡事易于滿足、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人生的困難和未來的人相較于具有悲觀的心態的人的幸福感要強。一個人的性格特質是個人所特有的內在心理特征,是影響個人主觀幸福感的內在原因,也是影響一個人主觀幸福感的直接原因。從問卷調查他們對幸福進行的主觀定義中,我們進行總結認為人格因素是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重要成分。
2.就業壓力對幸福的影響。就業是民生之本。面對越來越強的就業競爭,大學生們似乎顯得無可奈何。寒窗十幾載,好不容易擠進大學的校門,如今就要走向社會,面對父母的期望,面對自己的理想,卻不知道路在何方。由于競爭激烈、就業矛盾突出,不少高校畢業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甚至有一部分畢業生在新的就業體制和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心理準備不足,在就業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心理偏差,有的甚至產生了嚴重的心理障礙,這些心理偏差反過來又影響了他們的就業。不幸福感的產生也因此而生。
就業壓力一方面來自社會,一方面也來自大學生錯誤的就業觀。高校教育者應通過就業指導和心理指導,轉變大學生錯誤的就業觀念,使大學生認清形勢,認識自我,平衡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所產生的不和諧的心理狀態,從心理上減輕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進而減少就業壓力對大學生幸福感的影響。
3.重要的生活事件會引起幸福感的變化。對于大學生來說,尤其是大學和家庭生活的事件影響了他們對幸福的看法和感悟。如當大學生遭遇掛科,失戀等負性生活事件時,可能會產生抑郁、悲觀、無助等消極情緒,導致幸福感降低。但個體的幸福感一般不會長期下降。同時由于一些正性生活事件得到大家的認可,生活中有成就等又會使幸福感提高,最終其幸福感會穩定在某一水平上。
4.生活目標。調查表明,無論男大學生還是女大學生都把生活目標作為影響自己幸福觀的因素。并且在對自身的不幸福歸因時,認為缺乏明確的生活目標是導致他們不幸福的原因之一。沒有了目標,大學生會整天精神空虛,無所事事。而降低他們的自信心,影響對自身的判斷,使自己對生活更加迷茫,從而帶來循環效應,加劇了大學生的煩惱和負擔,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5.金錢、享受對幸福的影響。不可否認,金錢和物質財富是個人幸福實現的物質基礎,也是培養正確幸福觀的物質前提。一個生活在物質匱乏社會中的人,為了生存他不得不每天四處奔波、居無定所,他不可能會體會到人生的幸福,對他而言生活就是痛苦的感覺,幸福是可望不可即的。但是,物質財富應在幸福生活中占多大比重?性別比較發現,男生比女生更注重金錢在幸福中的作用,這與男女生未來的社會角色有一定關系。調查中,只有17.5%的人為自己的經濟狀況煩惱。應該說他們在物質生活上是豐富的幸福的,然而,我認為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大學生在此方面的關注度應該會增加。
如今的大學生現在所持幸福觀點中容易把吃喝玩樂、揮霍金錢與幸?;鞛橐徽?幸福價值觀偏頗。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人生價值觀、幸福觀的主流是積極的,是適應和符合社會發展潮流的。但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由于商品大潮的沖擊和西方價值觀念的影響,不可避免地要對正處于人生觀形成和發展時期的大學生產生負面影響。我們無不憂慮地看到,大學生群體在幸福價值取向上存在精神滑坡現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似有抬頭傾向。在什么是幸福的問題上,相當一部分同學認為幸福就是吃喝玩樂,幸福就是為所欲為、揮霍金錢,甚至有人癡迷那種“不修今生求來世”的錯誤觀點,對身體和物欲的滿足成為學生衡量幸福的唯一標準。這些觀點否認了幸福要靠腳踏實地的勞動和創造來獲取、追求幸福的過程就是努力拼搏的過程。學生體驗幸福的過程、態度和情感不正確,這樣就會嚴重影響學生對幸福的理解。
1.要重視人格的培養和塑造。與其他因素相比,主觀幸福感更多的依賴于人格。例如個人的自尊,樂觀,自我控制和生活目標。外傾性的人能更多的體驗和感受幸福,培養和塑造健康的人格,讓自己有積極的自我觀念。喜歡并相信自己,恰當的認同和接納別人,能夠理性的面對和接受現實。大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不斷地汲取知識,知識可以讓人聰慧、充實更能體現自身素養。
2.積極的改善社會關系,尤其是舍友關系和朋友關系。要能正確處理得到社會支持與付出社會支持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這也是大學生社會化過程中人際關系的一個集中反映。它關系到大學生是否能夠有個愉快的心境度過整個大學生活。因此通過擴大人際交往,結識朋友,培養興趣愛好等方式更多地使自己接觸人群,改善人際交往關系。
3.職業生涯規劃。嚴峻的就業壓力是大學生幸福指數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大學生希望在畢業時能夠有一個好的選擇,就應該盡早的給自己一個清晰的定位。進行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以及確定職業發展方向,并據此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在不斷實現自己目標的過程中,讓自己充實、自信,提高幸福指數。
4.休閑。要學會在忙碌的學習中分出想當的時間來享受生活上的休閑。例如參加體育鍛煉,看電影,參加社團活動,聽音樂,參加志愿服務等。這些工作都能增加個人的身心健康。
5.培養積極情緒。情緒是人們看待和處理事物的一個放大鏡,好的情緒總是作為一面積極的暖色鏡來加工所面對的事物。在這種狀態下人們往往會表現出更大的寬容性、耐性和持久性,而更傾向使事物朝好的方向發展。獲得成功的體驗,因此經常去聽、看、經歷一些能夠激起積極情緒的美好事物,使自己漸漸的處于一種良好情緒的循環圈中,會提升人們的幸福感。
中國大學生的幸福感不僅影響其個人的前途,更涉及到社會的發展和取向,所以社會各方要給予共同的關注,并做好其協助工作。如教育者要重視增強其自我效能,讓同學在價值展現時,體現快樂,重塑自我。提升幸福感。調動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對自己學習能力的估計和期望,提高學業成就,而學校應轉變傳統心理健康教育觀念,從積極的角度去引導學生挖掘現實中的積極因素。去感受生活,體驗幸福。國家也需要進一步完善政策,扭轉現在大學生就業難的局面。此外,社會支持能讓人內心感到快樂和幸福。大學生作為沒有經濟獨立的群體,外界的社會支持會使他們更好的處理自己的生活。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方式可以使大學生與父母親子關系密切,更能體驗幸福。
我認為。大學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時期,也是對人生發展方向、對社會實踐認知的啟蒙期,此時可塑性極強,如果從現在開始就對他們進行幸福感教育,可使得大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幸福的獲取以及看問題的視角有一個科學的認識,這種積極的、科學的、發展的思想和理念將影響他們的一生。從人的本性出發、重視人的個性發揮與中國大力提倡的大學生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相結合;讓同學們去積極地奮斗,而把艱苦的過程轉化為幸福的感受才能真正使其幸福感得到有效的提高。
調查的目的:為了了解當代大學生幸福感的總體狀況,構建和諧校園,探究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因素,我們對本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重點分析大學生友好關系、主管感受、影響因素、解決方式等方面,同時基于調查,總結影響因素,為以后做研究提供依據。
主要內容:幸福定義、影響因素、解決途徑。
調查時間:20xx年11月28日——20xx年12月3日。
調查地點:南昌航空大學。
調查對象:大一至大四學生。
本組成員:
組員分工:
摘要:
追求幸福是人類永恒不變的主題之一,隨著人們對自身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幸福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在經濟飛速發展下,幸福感越來越顯得重要。對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感的研究有助于改善與增進大學生的生活質量,有利于正確大學生的生活、學習觀念。本報告在對110名在校大學生的幸福感調查的基礎上,考察了大學生幸福感在生活滿意感和情感維度上的現狀,分析和探討了大學生的幸福感模型、對幸福的歸因及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因素,為今后進一步深入研究幸福感提供必要的參考。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藍;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綠;陽光的幸福是鑲一身金黃;而我們所擁有的幸福卻是五彩繽紛的小時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許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能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夠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在一起吃頓團圓飯就幸福。這種幸福雖然平淡、簡單,但是卻很充實。
而現在呢?一個個獨生子女,一個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如今的大學生面對了來自父母,社會,個人,等多方面的壓力。我們正處在學習專業知識與人格塑造的關鍵階段,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現狀將會影響到未來社會的各個方面。而近年來關于大學生的問題層出不窮,我們對大學生幸福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了。
為了了解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狀態,構建和諧校園,本組對我校大學生進行調查,重點分析我校大學生在社人際關系、自我價值、健康關注等方面的情況?;谡{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議。
調查內容: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年級、性別、專業等,其它情況如生活狀況、人際關系、性格等自我評定。你對幸福生活的理解,當前幸福感狀況,影響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調查對象:瘦西湖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問卷采用選擇題形式,附加主觀題一題,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為97份,有效回收率為97%。
對于即將邁人社會、走向生活的大學生來說,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學里的奮斗拼搏就是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來說,大學生是否幸福決定著他們能否更好的學習生活,能否很好的為將來奠定基礎,據此,我們調查了大學生的總體感覺。
1、就總體感覺來說,8.25%的.人選擇了對生活質量非常滿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選擇了比較幸福,39.18%的人選擇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選擇了不幸福。
2、就學校和專業的滿意程度來說,3.09%的人選擇了非常滿意,38.14%的人選擇了比較滿意,19.59%的人選擇了無所謂,34.02%的人選擇了比較不滿意,6.19%的人選擇了很不滿意。
3、就人際交往環境來說,6.19%的人選擇了比較不融洽,16.50%的人選擇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選擇了比較融洽,12.37%的人選擇了很融洽。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學生的幸福狀態,值得我們關注。
20世紀50年代初,心理學研究新領域——主觀幸福感在美國興起,一直無法量化的幸福感成為一個可操作、評估、實證研究的科學指標體系。主觀幸福感指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主觀幸福感研究檢視人們在情意與生活品質方面的整體評價,探討包括正向情意、負向情感以及生活滿意的認知評價。關于主觀幸福感結構,一般認為主要有三個維度: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對生活總體質量的認知評價;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是指對個體生活中的情感體驗。我國關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體,而大學生人群主觀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漸展開。根據此次調查,大部分學生認為經濟狀況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見當前學生的觀點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說是完全錯誤的,這跟現在學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時代特征有關。
影響我校大學生幸??鞓返闹饕?,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就業壓力、學習壓力、家庭情況、心理問題、戀愛問題、人際關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約著我們的心理狀況,對我們的幸福指數產生一定影響。
1、就業壓力方面,11.34%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很大,因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大,因為擔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覺得就業壓力不大,因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覺得沒什么就業壓力,因為船到橋頭自然直。
3、心理問題方面,就對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評價來說,3.09%的人很滿意,43.30%的人比較滿意,29.90%的人一般滿意,22.68%的人不滿意??梢娋蜆I壓力對大學生來說是主要的,因為這是大家即將面對的現實問題,而戀愛等問題只是附加因素,個人觀點不一。
針對我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我們建議從學校和大學生本身兩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
從學校教育而言,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認識幸福的內涵,這是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體驗幸福,增強主觀幸福感的前提;加強大學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養,提高他們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家庭與事業的關系,引導大學生正確協調自己的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認識和處理好個人需要和集體、社會需要的關系,使個人需要自覺地服從和融合于集體和社會需要之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挫折與成功的關系,充分認識自己,明確方向,避免盲目,引導學生對挫敗正確歸因,消除悲觀,振奮精神,增強韌性,并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幫助,保證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適應環境,去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側面與不同層次為大學生創造參與社會生活、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條件和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在一定的集體或社會活動中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社會規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為他們開設大學生心理衛生、人際關系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把握自身發展規律,改善自我認識方式,從而能夠促進自我調適,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
從大學生自身而言,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大家對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變自己,有目標,為之努力,腳踏實地的學習,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個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尋找生活激情,充實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強與人溝通能力,保持心態年輕……總的來說,應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防止個人主義、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拼搏、努力、奮斗和奉獻中追求人生幸福,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抓住在校期間一切發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質的機會,同時多關注企業單位用人的要求、標準,把自己培養成符合企業單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強與同學、朋友、師長和社會的溝通與交往,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人際交往經驗,不斷提高人際交往技巧與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能力,正視自己的人格缺點,不斷完善自己,培養積極、樂觀、嚴謹、開放、自信、自強、獨立而穩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質。
綜上所述,從對瘦西湖校區的學生的調查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大都滿意現在的生活,主觀幸福感較強,這歸功于當代大學教育體制的完善,大學生的自身素質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生家長管理能力的增強等等諸多因素。整個學校的主氛圍是愛好學習,勤奮上進,雖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風,但畢竟是少部分。在學術方面,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指導;在課外活動方面,愛好體育運動,增強身體素質;在社會實踐方面,大多數學生通過做家教一方面減輕家庭負擔一方面豐富自己的社會經驗。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跡可循的,今后的大學生活將是以積極健康,幸福舒適為主旋律。
調查內容: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年級、性別、專業等,其它情況如生活狀況、人際關系、性格等自我評定。你對幸福生活的理解,當前幸福感狀況,影響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調查對象:全體學生。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問卷采用選擇題形式,附加主觀題一題,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為97份,有效回收率為97%。
對于即將邁人社會、走向生活的大學生來說,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學里的奮斗拼搏就是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來說,大學生是否幸福決定著他們能否更好的學習生活,能否很好的為將來奠定基礎,據此,我們調查了大學生的總體感覺。1.就總體感覺來說,8.25%的人選擇了對生活質量非常滿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選擇了比較幸福,39.18%的人選擇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選擇了不幸福2.就學校和專業的滿意程度來說,3.09%的人選擇了非常滿意,38.14%的人選擇了比較滿意,19.59%的人選擇了無所謂,34.02%的人選擇了比較不滿意,6.19%的人選擇了很不滿意,3.就人際交往環境來說,6.19%的人選擇了比較不融洽,16.50%的人選擇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選擇了比較融洽,12.37%的人選擇了很融洽。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學生的幸福狀態,值得我們關注。
20世紀50年代初,心理學研究新領域——主觀幸福感在美國興起,一直無法量化的幸福感成為一個可操作、評估、實證研究的科學指標體系。主觀幸福感指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主觀幸福感研究檢視人們在情意與生活品質方面的整體評價,探討包括正向情意、負向情感以及生活滿意的認知評價。關于主觀幸福感結構,一般認為主要有三個維度: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對生活總體質量的認知評價;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是指對個體生活中的情感體驗。我國關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體,而大學生人群主觀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漸展開。根據此次調查,大部分學生認為經濟狀況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見當前學生的觀點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說是完全錯誤的,這跟現在學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時代特征有關。
影響我校大學生幸??鞓返闹饕?,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就業壓力、學習壓力、家庭情況、心理問題、戀愛問題、人際關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約著我們的心理狀況,對我們的幸福指數產生一定影響。1就業壓力方面,11.34%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很大,因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大,因為擔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覺得就業壓力不大,因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覺得沒什么就業壓力,因為船到橋頭自然直2戀愛問題方面,20.62%的人認為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認為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認為還可以,17.53%的人認為不能3心理問題方面,就對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評價來說,3.09%的人很滿意,43.30%的人比較滿意,29.90%的人一般滿意,22.68%的人不滿意??梢娋蜆I壓力對大學生來說是主要的,因為這是大家即將面對的現實問題,而戀愛等問題只是附加因素,個人觀點不一。
針對我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我們建議從學校和大學生本身兩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
從學校教育而言,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認識幸福的內涵,這是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體驗幸福,增強主觀幸福感的前提;加強大學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養,提高他們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家庭與事業的關系,引導大學生正確協調自己的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認識和處理好個人需要和集體、社會需要的關系,使個人需要自覺地服從和融合于集體和社會需要之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挫折與成功的關系,充分認識自己,明確方向,避免盲目,引導學生對挫敗正確歸因,消除悲觀,振奮精神,增強韌性,并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幫助,保證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適應環境,去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側面與不同層次為大學生創造參與社會生活、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條件和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在一定的集體或社會活動中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社會規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為他們開設大學生心理衛生、人際關系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把握自身發展規律,改善自我認識方式,從而能夠促進自我調適,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
從大學生自身而言,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大家對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變自己,有目標,為之努力,腳踏實地的學習,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個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尋找生活激情,充實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強與人溝通能力,保持心態年輕……總的來說,應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防止個人主義、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拼搏、努力、奮斗和奉獻中追求人生幸福,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抓住在校期間一切發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質的機會,同時多關注企業單位用人的要求、標準,把自己培養成符合企業單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強與同學、朋友、師長和社會的溝通與交往,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人際交往經驗,不斷提高人際交往技巧與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能力,正視自己的人格缺點,不斷完善自己,培養積極、樂觀、嚴謹、開放、自信、自強、獨立而穩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質。
綜上所述,從對瘦西湖校區的學生的調查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大都滿意現在的生活,主觀幸福感較強,這歸功于當代大學教育體制的完善,大學生的自身素質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生家長管理能力的增強等等諸多因素。整個學校的主氛圍是愛好學習,勤奮上進,雖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風,但畢竟是少部分。在學術方面,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指導;在課外活動方面,愛好體育運動,增強身體素質;在社會實踐方面,大多數學生通過做家教一方面減輕家庭負擔一方面豐富自己的社會經驗。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跡可循的,今后的大學生活將是以積極健康,幸福舒適為主旋律。
近日我小組進行了大學生幸福感的調查活動,全體成員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這次調查活動當中,每個成員都分配到了任務,都做好了自己的任務,找資料,搜圖片,統計數據等,下面就是我們的調查報告:
調查目的:追求幸福是人類永恒不變的主題之一,隨著人們對自身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幸福日益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而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重要群體,祖國未來建設的中堅力量,正處于人生的關鍵時期,他們的生活質量水平和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受到關注。大學生主觀體驗的幸福感程度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情感、生活和未來預期。從個體自身的發展來講,大學時期是大學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逐步走向成熟,從簡單的學校生活到復雜的社會生活的過渡期,也是他們完成學業和完善學業的關鍵時期。從社會大環境方面來講,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的轉型期,各種競爭空前激烈,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致使他們在工作、生活方面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因此,對大學生幸福感的研究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變得至關重要。
調查對象:這項研究的總體是北京地區包括清華,北大,人大,交大在內的20所高校近千名學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之后對結果進行匯總,并且一項一項的認真統計,雖然數據量很大,依然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陀^的說調查結果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應北京地區各個高校的學生對待幸福的看法,以及自身感覺幸福與和諧社會的關系和幸福程度。
調查內容:
1)性別。
2)性格。
3)幸福與和諧社會的關系。
4)對未來目標。
5)幸福主要關聯因素。
6)戀愛幸福感。
7)幸福程度,等等。
下面為調查問卷的具體內容。
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總結:
1、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與父母關系特別好或很好(近93%)。
2、近90%的學生認為大學生幸福感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3、不少同學對未來的目標不明確。
4、近一半的學生認為學習是充實的,但是也有不小一部分人為學習是枯燥無味的。
5、大部分學生認為經濟與幸福關系緊密,在現在這個商品經濟充斥各個角落的社會,這點的確很讓人深思。
6、很大一部分學生感覺不是很幸福,或者說一般幸福。調查結果分析:
影響大學生幸福感有幾大素,即學校學習、人際交往、戀愛、工作與社會適應、家庭環境。其中,人際交往與家庭環境是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最要因素,均消費上差異顯著次之,專業、年級上差異不顯著。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大學生都常有幸福的體驗,但是幸福指數不是很高,大都是感覺一般幸福,只有3~4的學生認為自己很不幸福。說明大學生這個群體整體是健康的,大學生群體是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群體。不健康的比例符合我們在生活中的觀察。在性別差異上,女生的幸福感基本和男生比例相同。
家庭關系。
1、調查內容: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專業、性別、生源等,其它情況如健康狀況、人際關系、性格等自我評定。你對幸福生活的理解。主觀幸福感狀況。影響幸福的主要原因。
2、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共計100份問卷。
3、調查方法:本次調查內容采用自編的《大學生幸福感調查問卷》,運用網絡發放問卷的方式對各個年級學生進行抽樣調查。能夠比較合理的反映江夏學生的基本幸福情況。
從調查中發現,年級的不同顯著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女生的生活滿意度高于男生。性別角色特征不同,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表達自己的情感,容易和別人說出自己的心事。而男生更多的是選擇承擔。男生所面臨的壓力比女生大,男生要承擔更多的家庭和社會責任,對未來有著較高的抱負。作為即將畢業的在學生,大部分人的頭等大事就是找一個好工作。然而,雙向選擇、公平競爭、自主擇業的市場化人才配置機制給在學生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激烈的就業競爭,給大三學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負擔。學習的功得性使他們對未來期望很高,卻有對未來迷茫。
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認識幸福的本質,這是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體驗幸福,增強主觀幸福感的前提;加強大學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養,提高他們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家庭與事業的關系,引導大學生正確協調自己的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和享受需要與創造需要,認識和處理好個人需要和集體、社會需要的關系,使個人需要自覺地服從和融合于集體和社會需要之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挫折與成功的關系,充分認識自己,明確方向,避免盲目,樹立目標,堅定信心,引導學生對挫敗正確歸因,消除悲觀,戰勝挫折,振奮精神,增強韌性,并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幫助,保證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適應環境,去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側面與不同層次為大學生創造參與社會生活、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條件和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在一定的集體或社會活動中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社會規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以“在業余生活過得充實、豐富,有意義,在健康、積極、優美的校園文化生活中滿足需求、增長知識、發展智能、陶冶情操,增強他們的主觀幸福感?!奔訌娦睦斫】到逃n程建設,為他們開設大學生心理衛生、人際關系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把握自身發展規律,改善自我認識方式,從而能夠促進自我調適,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
從大學生自身而言,應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確處理金錢與人生、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防止拜金主義、個人主義、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拼搏、努力、奮斗和奉獻中追求人生幸福,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抓住在校期間一切發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質的機會,同時多關注企業單位用人的要求、標準,把自己培養成符合企業單位需要的人才,切實加強與父母問的溝通和交流,與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有助于大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努力加強與同學、朋友、師長和社會的溝通與交往,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人際交往經驗,不斷提高人際交往技巧與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能力正視自己的人格缺點,不斷完善自己,培養積極、樂觀、嚴謹、開放、宜人、自信、自強、獨立而穩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質。
一:調查原因: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哈佛夏哈爾教授堅定地認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什么是幸福?在物質日益豐沛的現代社會,為何人們卻難以感受心靈的幸福?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幸福的含義是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它不是由外在的物資條件或者所處環境決定的,它更加強調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的認知和滿足。幸福的標準既不能用尺來量,又不能用秤來稱,它是隨著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發展變化著的。而我們認為,幸福是指處于一定社會歷史環境中的人們,在社會生活實踐中由于感受到自身存在價值生活目標與理想的實現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滿足。幸福觀是人們對幸福所持的.根本態度和觀念體系。幸福觀的形成和發展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不同群體可能形成不同的幸福觀。在現實中,幸福觀主要體現在個人的世界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和人生經驗,選擇自己所期望的幸福生活。大學生對幸福的理解,對追求實現幸福途徑的認識,構成其幸福觀。而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為此我們需要做更多的了解大學生的幸福觀,這關系著我國的未來。
摘要:。
作為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當代大學生,受中西文化的影響,在當前的經濟社會條件下,享樂主義,唯物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等思潮異化了他們對幸福和快樂的追求。因此,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感和幸福感,充分發揮自身的功能,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對大學生幸福感的調查,可以了解他們的幸福需求和追求,從而更清晰地探索他們的積極心理,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
幸福;積極心理學;社會工作實踐;調查。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轉型的深化,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社會各階層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形成了各種社會問題。面對這些問題,人們似乎表現出越來越多的負面情緒和心理。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是非常寶貴的人力資源。他們是祖國的希望,是國家的未來。研究他們的幸福感,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社會生存能力和競爭力,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我選擇了l大學的學生,有效問卷813份,包括不同年級和專業。
對l大學813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分析相關文獻和理論。從各種因素的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觀是相當正確的,對親人、健康身體、知心朋友的關心都體現了大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其次,他們被理解和尊重,人際關系良好??梢钥闯?,作為一個特殊的大學生群體,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他們幸福的重要指標。當然,也有部分大學生認為物質條件豐富也是決定自己幸福與否的因素之一。
在問卷調查的結果中,幾乎所有的受訪者都談到了家庭幸福。他們相信,家庭氛圍的和諧溫馨,親朋好友的關心愛護,親人的安全健康,才是最大的幸福。結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質量在他們的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一)幸福的影響因素。
1.積極的情緒。即積極的心理態度或狀態,是個體對待自己、他人或事物的積極、積極、穩定的心理傾向,是一種良性的、建設性的心理準備狀態。對于大學生來說。調查中的積極情緒確實給他們帶來了快樂,比如有一份理想而滿意的工作,人際關系良好,家庭成員健康,這些都反映了大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
2.投資。在字典里,投入是指一個經濟體利用其現有的技術將投入轉化為產出。
3.人際關系。社會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們在生產或生活活動過程中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心理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與人之間在交往中的直接心理聯系。
4.意義和目的。情感的給予是事物的意義,情感中有意義的事物的聯系程度是意義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為主體在意識和觀念的中介作用下,根據自己的需要而設定的行為目標和結果。作為意識形態,目的反映了人與客觀事物的實踐關系。
(2)影響因素。
綜上所述,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因素包括自身因素、外部影響,當然還有學校。學校應該更加重視大學生的健康心理教育。
根據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現狀和特點,分析了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學生主要受人際關系、學習成績、個人價值觀等觀念的影響,認為應該有明確的目標。學習和生活中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目前追求幸福的主導因素。經過分析,我們會提出一些建議,幫助大家把握快樂。
天空中的幸福是藍色的;森林的幸福是綠色的;陽光的快樂鑲嵌著金黃色;但是我們擁有的幸福是多彩的。
小時候每天吃好吃的糖果,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作為一個成年人,你可能會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就是幸福。等你老了,一起吃頓團圓飯就開心了。這種幸福雖然平淡簡單,卻是充實的。
而現在,一個獨生子女,一個找成龍,一個找女人變成鳳凰。如今,大學生面臨著來自父母、社會、個人等方面的壓力。我們正處于學習專業知識和塑造人格的關鍵階段,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現狀將影響未來社會的方方面面。近年來,關于大學生的問題很多,我們越來越關注大學生的幸福。
根據大學生幸福感的現狀和特點,分析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學生主要受人際關系,學習成績,個人價值等觀念的影響,認為應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在學習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當前追求幸福的主導因素。下面有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幸福感。
范文精選,歡迎閱讀!
摘要:根據我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現狀和特點,分析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學生主要受人際關系,學習成績,個人價值等觀念的影響,認為應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在學習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當前追求幸福的主導因素。我們經過分析,將提出一些建議有利于大家對幸福的把握。
小時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許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能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夠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在一起吃頓團圓飯就幸福。這種幸福雖然平淡、簡單,但是卻很充實。
而現在呢?一個個獨生子女,一個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如今的大學生面對了來自父母,社會,個人,等多方面的壓力。我們正處在學習專業知識與人格塑造的關鍵階段,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現狀將會影響到未來社會的各個方面。而近年來關于大學生的問題層出不窮,我們對大學生幸福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了。
為了了解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狀態,構建和諧校園,本組對我校大學生進行調查,重點分析我校大學生在社人際關系、自我價值、健康關注等方面的情況?;谡{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議。
調查內容: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年級、性別、專業等,其它情況如生活狀況、人際關系、性格等。
自我評定。
你對幸福生活的理解,當前幸福感狀況,影響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調查對象:瘦西湖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問卷采用選擇題形式,附加主觀題一題,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為97份,有效回收率為97%。
對于即將邁人社會、走向生活的大學生來說,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學里的奮斗拼搏就是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來說,大學生是否幸福決定著他們能否更好的學習生活,能否很好的為將來奠定基礎,據此,我們調查了大學生的總體感覺。1.就總體感覺來說,8.25%的人選擇了對生活質量非常滿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選擇了比較幸福,39.18%的人選擇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選擇了不幸福2.就學校和專業的滿意程度來說,3.09%的人選擇了非常滿意,38.14%的人選擇了比較滿意,19.59%的人選擇了無所謂,34.02%的人選擇了比較不滿意,6.19%的人選擇了很不滿意,3.就人際交往環境來說,6.19%的人選擇了比較不融洽,16.50%的人選擇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選擇了比較融洽,12.37%的人選擇了很融洽。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學生的幸福狀態,值得我們關注。
20世紀50年代初,心理學研究新領域——主觀幸福感在美國興起,一直無法量化的幸福感成為一個可操作、評估、實證研究的科學指標體系。主觀幸福感指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主觀幸福感研究檢視人們在情意與生活品質方面的整體評價,探討包括正向情意、負向情感以及生活滿意的認知評價。關于主觀幸福感結構,一般認為主要有三個維度: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對生活總體質量的認知評價;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是指對個體生活中的情感體驗。我國關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體,而大學生人群主觀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漸展開。根據此次調查,大部分學生認為經濟狀況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見當前學生的觀點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說是完全錯誤的,這跟現在學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時代特征有關。
影響我校大學生幸??鞓返闹饕?,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就業壓力、學習壓力、家庭情況、心理問題、戀愛問題、人際關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約著我們的心理狀況,對我們的幸福指數產生一定影響。1就業壓力方面,11.34%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很大,因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大,因為擔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覺得就業壓力不大,因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覺得沒什么就業壓力,因為船到橋頭自然直2戀愛問題方面,20.62%的人認為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認為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認為還可以,17.53%的人認為不能3心理問題方面,就對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評價來說,3.09%的人很滿意,43.30%的人比較滿意,29.90%的人一般滿意,22.68%的人不滿意??梢娋蜆I壓力對大學生來說是主要的,因為這是大家即將面對的現實問題,而戀愛等問題只是附加因素,個人觀點不一。
針對我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我們建議從學校和大學生本身兩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
從學校教育而言,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認識幸福的內涵,這是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體驗幸福,增強主觀幸福感的前提;加強大學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養,提高他們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家庭與事業的關系,引導大學生正確協調自己的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認識和處理好個人需要和集體、社會需要的關系,使個人需要自覺地服從和融合于集體和社會需要之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挫折與成功的關系,充分認識自己,明確方向,避免盲目,引導學生對挫敗正確歸因,消除悲觀,振奮精神,增強韌性,并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幫助,保證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適應環境,去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側面與不同層次為大學生創造參與社會生活、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條件和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在一定的集體或社會活動中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社會規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為他們開設大學生心理衛生、人際關系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把握自身發展規律,改善自我認識方式,從而能夠促進自我調適,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
從大學生自身而言,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大家對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變自己,有目標,為之努力,腳踏實地的學習,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個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尋找生活激情,充實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強與人溝通能力,保持心態年輕……總的來說,應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防止個人主義、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拼搏、努力、奮斗和奉獻中追求人生幸福,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抓住在校期間一切發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質的機會,同時多關注企業單位用人的要求、標準,把自己培養成符合企業單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強與同學、朋友、師長和社會的溝通與交往,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人際交往經驗,不斷提高人際交往技巧與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能力,正視自己的人格缺點,不斷完善自己,培養積極、樂觀、嚴謹、開放、自信、自強、獨立而穩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質。
綜上所述,從對瘦西湖校區的學生的調查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大都滿意現在的生活,主觀幸福感較強,這歸功于當代大學教育體制的完善,大學生的自身素質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生家長管理能力的增強等等諸多因素。整個學校的主氛圍是愛好學習,勤奮上進,雖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風,但畢竟是少部分。在學術方面,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指導;在課外活動方面,愛好體育運動,增強身體素質;在社會實踐方面,大多數學生通過做家教一方面減輕家庭負擔一方面豐富自己的社會經驗。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跡可循的,今后的大學生活將是以積極健康,幸福舒適為主旋律。
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和文化的進步,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在校大學生的心理感受和生活狀況,想要準確及時的了解他們的內心感受。由此我們針對在校大學生的幸福感進行了調查并做了詳細的報告。本次調查報告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采取樣本抽樣調查方法并進行數據分析,探討了大學生現在的生活幸福感,了解到大學生現在對大學生活比較滿意,覺得自己還比較幸福。但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存在著一些其它的問題困擾著大學生的生活,希望在這次調查后社會、學校、家長及學生個人能有所改正,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使他們真正得到幸福!
本小組的調查對象是福建師范大學的在校大學生,制定了一套問卷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采取隨機發放抽樣調查的方法。
問卷中共22道小題,選擇了32份問卷作為有效問卷,問卷中針對大學生學習,生活,家庭,未來就業對幸福感的影響力等設置了問題。
針對問卷調查,我們小組進行了數據分析,對數據進行了頻數分析、數據的百分比、以及合計等數據,從而說明了幸福感的影響因素,以及我們大學生需要注意的事項;另一方面,我們對數據進行了交叉性分析,并通過交叉表得出了一些數據及詳盡的問題闡述。試卷主要是從四個方面來說明大學生幸福感的影響因素的,包括:1、家庭地位、社會地位2、家庭經濟狀況3、在校情況4、人際關系、愛情、親情。從而來判斷大學生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圍繞這四個方面我們設計了二十二道題,從每一道題的頻率,應用了交叉表來具體的分析每一道題的情況,得出的數據都是依托真實來源,所以得出的一些結論也是有很強的真實性。
家庭居住地選擇家庭居住地主要是為了從物質和精神上分析:當代大學生是沉溺于物質上的滿足還是繼承傳統精神文明?從數據上表明:福建師范大學大學生大部分是農村人占到65%,所以數據可能有一定的傾向性。
從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感覺自己和自己的理想生活有一定的差距,這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以后生活都抱有美好的想法,說明我們都希望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還有20%的人在教室食堂寢室三點一線的生活,這可以看出這類學生有著自己的追求,更加為自己的追求努力著,所以在他們內心中應該也是比較幸福的,因為他們有著自己的動力,自己的信心。對于那些整天感覺無事可做的人,可能上課就會感覺煩惱,因此,幸福感可能就會差一點。但從整體上來說,大學生在大學里都會感覺到幸福的,因為在大學里,大學生沒有高中時的煩悶,更多的是自由,自由的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做。所以,在大學里,大學生很多都是很幸福的,只是幸福的來源不同罷了。
表中說明有37.5%的感覺學習是一件很充實的事情。也有15.6%認為學習是種快樂的事情,業存在著一部分人認為學習是枯燥無味的事情。
有81.3%的人認為談戀愛能夠增加幸福感,有18.8%的人認為不能增加幸福感,說明幸福感大部分會在談戀愛時增加的。
從交叉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還是認為戀愛能增加幸福感。
在上述表中可以看出,有46.9%大學生有較多的朋友,同時有34.4%的大學生交往的。朋友一般不是很多,很多朋友的大學生也有18.8%,而很少有同學沒有朋友的,這說明,朋友是我們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同時也是影響我們幸福感的一個重要因素,有了朋友我們可以在傷心時痛哭流涕,高興時可以彼此分享著垮了,默默的幫助,有位哲人說過:朋友是世界上珍貴的一筆財富。同時,我們人生中有大約四分之三的時間與朋友共同度過,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沒有了朋友,嗎四分之三的生活是何等的空虛與寂寞,所以朋友也是影響我們幸福感的一個重要因素。朋友的多少也決定著你在以后的生活中辦事能力的強弱、與身邊的人相處的如何。
從交叉表中我們可以看出,當你的當你的朋友多時,你會感到幸福,但是當你的朋友不是很多時,你可能不會感到很幸福,所以朋友是你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一個在偉大的人也要學會與別人和諧共處”這是偉大領袖毛澤東教導我們的。這說明與身邊的人相處融洽是非常重要的。表中數據有59.4%的大學生感覺自己與其他人相處的比較融洽,而21.9%的人認為自己與別人相處的很融洽,僅有18.8%的人認為自己與別人相處一般,這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很好的處事能力,因為生活中難以避免會發生不可避免的摩擦,有了摩擦肯定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情,如果我們都可以懷著一顆“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心態,那肯定這件不愉快的事情很可能不會發生。所以如果你想幸??鞓?,就要學會如何的與身邊周圍的人和平共處。
結論:
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1、家庭地位、社會地位2、家庭經濟狀況3、在校情況4、人際關系、愛情、親情;而這些當中主要與家庭經濟狀況、人際關系、愛情、親情有關。
建議:
針對我們學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我們建議從學校和大學生本身兩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從學校教育而言,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認識幸福的本質,這是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體驗幸福,增強主觀幸福感的前提;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側面與不同層次為大學生創造參與社會生活、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條件和機會;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為他們開設大學生心理衛生、人際關系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把握自身發展規律,改善自我認識方式,從而能夠促進自我調適,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從大學生自身而言,應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確處理金錢與人生、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防止拜金主義、個人主義、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拼搏、努力、奮斗和奉獻中追求人生幸福,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切實加強與父母間的溝通和交流,與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努力加強與同學、朋友、師長和社會的溝通與交往,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人際交往經驗,不斷提高人際交往技巧與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能力}正視自己的人格缺點,不斷完善自己,培養積極、樂觀、嚴謹、開放、宜人、自信、自強、獨立而穩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質。
為了更好的了解大學生畢業后的相關選擇,對每個大學生來說,及早規劃自己的將來,對決定自己的將來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奮斗目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處于不敗之地。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我們展開了關于大學生畢業去向問題的調查。
自己的將來。
2、為當代大學生道路選擇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大學生盡快認識自我,使學生能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對未來進行更好的規劃。
20xx年5月05日——20xx年5月20日。
xx級市場營銷(本)一班40名同學。
xx級市場營銷(本)一班37名同學。
xx級市場營銷(本)一班40名同學。
(1)選擇考研的原因。
(2)準備考研的時間。
(1)大學生就業主要考慮的原因。
(3)大學生對其第一份工作工資的預期情況。
(5)大學生對選擇工作的首要考慮因素。
(3)選擇該國主要考慮的因素。
1、主要調查形式:問卷調查。
2、問卷概況。
(1)問卷設計:每個組員設計題目,然后集合起來擇優采。
納??紤]邏輯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3)問卷發放:組員分別到xx級市場營銷(本)一班;xx級市場營銷(本)一班;xx級市場營銷(本)一班隨機發放問卷,采取不記名形式進行問卷調查,在調查者填完后當場回收。
(4)問卷回收:本次問卷共發放120份,有效問卷xx份,占所有問卷的91%。
3、問卷內容:
(3)大學生就業選擇;
(4)大學生出國選擇。
1、校園定點調查法:由訪問員對三個班的同學進行講解后,在其班級內對其進行問卷調查。
2、深訪調查:對畢業去向比較明確的學生進行深入了解,分析其選擇該去向的因素。
1、統計采用小組合作分析問卷結果;
2、問卷調查的準確率為91%;
5月5日————5月7日。
設計問卷、選擇樣本、
5月7日———5月8日。
調查前的準備(踩點、問卷試調查)。
5月9日———5月10日。
調查實施(深訪調查、定點攔截調查)。
5月11日———5月12日。
問卷的復核與審核。
5月13日———5月16日。
5月17日———5月20日。
一份四張。
共120份。
120×4×0.5=240(元)。
1、首要目標是實現就業。當前緊張的就業形勢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已不求自己對工作喜不喜歡或對不對口,只要可以實現就業就已經覺得不易了。根據網上社科院的調查樣本顯示,已就業者總體滿意度為近38%,有35%的人認為工作一般,僅有約27%的人表示對工作滿意。對現有工作不滿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性質及內容、薪金待遇、人際關系三方面。從而反映出反映出所學與所用之間,學校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對人際關系的不滿意反映學生初入職場時對社會的不適應,人際交往能力欠缺。此外,約70%的受訪者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不好找工作。對于“對未來的就業前景是否存在焦慮情緒”的提問,有56%的受訪者表示非常焦慮。
2、繼續深造,緩解就業壓力。當就業成為問題,大多數大學生愿意選擇繼續深造作為緩兵之計,當前本科生的畢業人數在逐年成倍數的增加,大家的競爭和生存壓力加大,而很多希望得到“熱門職業”的學生為了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有高人一籌的資本,加入到報考研究生的隊伍。在調查中,有38。46%的人選擇畢業后報考研究生,這些人中有不少人充分利用各種渠道,以便及時獲得考試信息,參加學校組織的考研培訓。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則在2—3年,也就是他們研究生畢業之后進入到就業市場中;如果沒有如愿考上,就意味著要以求職經驗上的劣勢加入到就業大軍中來。
3、先就業再擇業,也就是為了積累經驗,彈性就業。有一些畢業生在畢業之后到處打短工,頻繁變換自己的工作崗位;有一些則是因為用人單位或個人的原因,時而應聘,時而解約。這些人并不會因此而產生自卑觀念,反而會因為經驗的增加而感到含金量增多。
4、就業途徑多樣化:通過報紙廣告應征、網上求職。通過報紙廣告應征是目前求職的主要途徑,成功的概率約為50%以上。根據在網上搜集的資料顯示有近2%的人則是通過網上求職成功就業,但是就目前來講,網上擇業對于大部分的人才與企業之間的溝通還不能大規模地推廣,尚有一些技術、設備條件和信息上的限制。通過人才市場或職業介紹所。調查顯示有近20%的成功畢業生是通過人才市場或參加各企、事業單位的供需見面會達成意向、獲得職業的。這是一種直接而又便捷的求職途徑,15%的人直接或者間接地通過職業介紹所謀得現有職位,職業介紹所往往能夠提供更多的職位和就業機會。直接與企業聯系等非公開就業途徑。他們主要通過學校推薦、親朋好友或者家長及社會關系的直接介紹,有的是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了解到目前需要他們的企業后,直接寫信、打電話前去應征,甚至有的是通過直接登門拜訪企業的老總或者人事部經理而最終獲得工作的。
除了以上幾種主要的就業方式及途徑外,當前大學生就業還呈現出了擇機就業、靈活就業、自由職業和自主創業等許多種。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還有各種手段和途徑被應用到大學生就業的過程中。
目前的就業情況不容樂觀,嚴峻的就業形勢是眾所周知的,那么,現實中的就業情況到底如何?為什么會出這種“就業難,難就業”的情況呢?根據相關資料,可以看出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存在以下原因:
大家都知道,大學畢業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為什么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讓大學生困擾呢?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供過于求。每年畢業大學生的數量比社會上所需要的就業崗位數量多得多;而且這個差距還在繼續增長。有關資料表明:從20xx年到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從114萬增加到413萬,是擴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崗位增加的比例卻遠遠小于此。這也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一個直接原因。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13億,這個數字是令人無法想象的,所以根本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崗位。換句話說,也就是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吸納能力正在逐漸減小,而高校畢業生的數量卻是在逐漸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勢遠遠大于減小之勢。隨著政府機構改革,人員分流,國有企業深化體制改革,精兵簡政,雖然有企業不斷增加,但就業崗位少,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另外,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年年在擴招,畢業生的數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會對畢業生的整體需求量與實際畢業生人數之間的矛盾突出,畢業生求職擇業的競爭加劇。再過兩年,我們的畢業生人數將成倍的增加,加上往年未能就業的待業畢業生,給就業帶來嚴峻考驗。
很多大學畢業生,尤其是高校的畢業生,剛剛畢業,剛剛踏入社會,就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會現實水平,從而對一些企業相對較低的薪水不屑一顧。其實,這就像軍人打仗一樣,能帶兵打勝仗的將領不一定受過什么高等教育,但通過實踐,他們可以帶兵打出漂亮的一張;而那些從軍校出來的將領卻未必有那樣的本領。因為他們正是通過理論來看戰爭,很少付諸實踐,只是紙上談兵,真要上戰場的時候,有些事情跟紙上的不太一樣。所以即使是高校畢業的學生,也不能自以為是。有些事情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樣,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F在的大學生們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降到800元。但這畢竟只是部分,仍有大部分畢業生的期望值高出社會現實水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著“選材難”的問題。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棟梁和骨干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這將是應屆大學生值得思考的問題,企業是不會無緣無故不要應屆生的。
前些年,出現了幾個熱門專業,熱計算機,土木工程等,不可否認,這些專業至今仍然是熱門專業,仍然是社會的焦點問題,致使眾多考生紛紛報考這些專業。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認為的:既然是熱門專業,那么社會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好找。這話不假,可是,當所有的人都這么想的時候,就會出現供過于求的情況,雖然需求量大,但學習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經超過飽和,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扎堆現象,這也就是為什么熱門專業的畢業生們找不到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還有地區扎堆現象,像北京、上海、深圳等發達地區,人們認為既然是發達地區,就業崗位自然就多,因此紛紛到這些地方就業。但是人一多,可供企業選擇的就多,要求自然就高。
除了上述原因,還有一些原因,如性別,就資料顯示,女性畢業生的就業率比男性畢業生就業率低6、4%;還有城鄉問題,據報道,來自農村的畢業生就業率比來自城市的畢業生的就業率低10。09%。
事實情況如此,就業難的原因可以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總結,那么,又該如何著手解決這種困難,不讓大學生面臨“畢業=失業”的問題呢。一是大學生自身的轉變,二是外界(包括學校、社會的態度方式的轉變、國家的相關政策措施)因素的影響。
首先,是大學生自我心理的轉變。面對就業,大學生的心理是復雜多變的。通過幾年大學生活,同學們在知識、能力與人格方面有了積極的顯著發展,有著強烈的就業意愿和積極的就業動機,為能盡快自己的人生價值而感到由衷的歡欣;而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的多樣化也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更大的自由度,許多大學生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在所學專業領域一展身手。但是在就業過程中,又難免出現種種心理矛盾、心理誤區和心理障礙。一般的觀點認為“大學生就業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挫折心理、從眾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賴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實惠、坐享其成的心態、過分強調自我價值等等。大學生的擇業觀念雖然在總體上是傾向于務實化與理性化,但由于處于擇業觀念的轉型過程,因此各種不良觀念也存在著,并影響了大學生的健康、順利就業。這些不良觀念主要表現在:只顧眼前利益,忽視職業發展。職業標準過于功利化、等級化。求安穩,求職一次到位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過分強調專業對口,學以致用,職業意義認識不當。
僅僅是就業心理轉化是遠遠不夠的,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包括素質與能力。當代大學生必須有把自己事業與國家進步、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文明融為一體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堅持真理,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要爭取知識廣博,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隨機性、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做到因人、因時、因事而異。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臨更加激烈社會競爭,能視變化為機遇,視困難為坦途,有頑強的自制力,堅定的信念,及對生活充滿期望,充滿熱情。同時,要有良好身體素質,健康欠佳會減弱人才的決策能力,因為如果要達到目標需要體力與耐力,一個人就可能因體力不支而放棄。除素質外,還需要注重能力的培養,能力是一個人素質的外在表現,是在社會中直接產生作用的那部分內容,當前社會大學生必須盡可能培養自己,處理信息的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好人與資源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等。其次,加強社會實踐,大學生可利用假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第三,正確就業定位。當前大學生求職擇業應當面對現實,根據市場實際狀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工作,而不應過分關注工資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實現人生價值。第四,借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當前大學生可利于人才交流會、網絡資源等途徑,尋找合適就業崗位,主動大膽把自己真實才干推銷出去,珍惜和抓住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第五,先就業后擇業。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得已時,大學生應轉變就業觀——先就業后擇業,求職擇業不可再像過去那樣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計較眼前的職業崗位是否理想,那就會失去許多起步的機會,可以在先就業過程中積累工作經驗,使自我價值得到較大的提升,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礎。
其次是各高校的培養目標、培養方式等的轉變,實施一系列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措施,使自己培養的學生具有獨特的競爭力,提高就業率。目前,學校在學生就業問題上擔負主要的指導服務工作。以法學專業為例來談,針對不同年級學生開展不同類型學習指導活動。我們認為學校應該結合上述幾點來增加我校法學專業同學的就業競爭力:
1、在低年級學生中主要開展了學習交流會,參觀法院,檢察院等專業基地的,組織制定大學學習規劃等,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建立專業學習的信心。要注意的是,這種機會不能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大四實習階段,而是應該從大一結束了基礎課程轉而進行專業課程學習后就開始的。在初期可以安排學生參與一些諸如旁聽審判的活動,等學生掌握了一定專業知識后就可以考慮對其進行更多的職業化培訓。
2、在二、三年級學生中除了加強對專業基地的參觀和實習外,還應該進行考研動員,開設了四,六級英語,考研輔導班,同時,結合就業指導工作,鼓勵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考級考證,不斷增強學生就業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通過這些學習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活躍了校園學習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情感和專業素養。
3、對法學畢業生進行就業培訓,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主要進行技能培訓,如英語口語表達和寫作能力培訓,計算機操作的培訓,以及面試的有關技巧和禮儀培訓。舉辦就業系列講座,指導學生就業。請往屆畢業生與同學座談,請有關單位的領導宣傳就業政策,請心理專家調整學生的就業心態,使學生可以更加的了解自己,了解社會,正視現實,從自身實際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多方面搜集就業信息,擴大學生的視野。通過編輯就業指導報,制作就業信息網,以及學校向一些用人單位的整體宣傳工作,為學生就業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方便快捷的向學生提供就業信息。
4、重點加法學專業強職業化培訓,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應該為法學專業學生提供更多去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等地方見習或實習的機會。并且這種機會不能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大四實習階段,而是應該從大一結束了基礎課程轉而進行專業課程學習后就開始的。在初期可以安排學生參與一些諸如旁聽審判的活動,等學生掌握了一定專業知識后就可以考慮對其進行更多的職業化培訓。
再次就是國家和社會,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目前的就業形勢,并有所思考,做出相應的改變。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還須政府社會共同努力,首先,政府社會必須進行相應總體性調整。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發展及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的判斷。政府要通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的吸納能力,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的責任。其次,擴大畢業生入伍人數,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讓部分優秀畢業加入人民的解放軍,既有利于提高j隊素質,同時解決部分大學生就業。
大學生就業不是只關乎一個學生、一個家庭的事,更是關系到國家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系統工程,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要靠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當然,對于大學生而言,當務之急是將就業的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正確分析當前的就業形勢,分析自身的不足,加強專項技能學習,提升綜合素質,不斷增強社會競爭力。隨著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和金融體系健全的過程逐步完成,相信中國將順利度過本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并迎來更好的發展機會。
走出象牙塔的大學生需要歷練,也需要經歷風雨,目前的就業形勢可以讓大學生的頭腦清醒,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位置,外界的改變只是提供一個更好的競爭環境,更多的是要靠大學生自己去做。
調查目的:
了解目前武漢市居民的幸福感。
調查時間:
20xx年暑期。
調查地點:
武漢市居民區。
調查內容:
調查方式:
問卷。
調查對象:
武漢市居民。
前言:
幸福是人們對生活滿意程度的一種主觀感受。影響這種感受的主觀因素有很多種,例如:收入,職業,健康狀況,居住環境,政治環境,醫療環境,家庭環境,文明程度等等。
一切人類努力的偉大目標在于獲得幸福。因而,幸福、幸福生活是人類生活方式的永恒目標和持久追求。因此,進行幸福感的調查是符合人類生存目標的一項非常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本人利用暑假時間,對武漢市的居民進行了幸福感調查。作為暑期社會實踐。本次調查發放問卷及采訪人數共200人。
本次調查采用的問卷如下(選項后的數據為該選項的選擇情況):
尊敬的女士/先生:
您好!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接受這次問卷調查。我是武漢工程大學的一名在校大學生。需要對我市居民幸福感進行一項調查,希望您能夠抽出一點點時間,協助我完成這份問卷。感謝您的參與、合作!
1、您和你的家人目前的住房條件怎么樣?
a、我家住房條件非常好2%。
b、我家住房條件比較好14%。
c、我家住房條件一般63%。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為了了解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狀態,構建和諧校園,本組對我校大學生進行調查,重點分析我校大學生在社人際關系、自我價值、健康關注等方面的情況?;谡{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議。
調查內容: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年級、性別、專業等,其它情況如生活狀況、人際關系、性格等自我評定。你對幸福生活的理解,當前幸福感狀況,影響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調查對象:xxx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問卷采用選擇題形式,附加主觀題一題,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為97份,有效回收率為97%。
對于即將邁人社會、走向生活的大學生來說,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學里的奮斗拼搏就是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來說,大學生是否幸福決定著他們能否更好的學習生活,能否很好的為將來奠定基礎,據此,我們調查了大學生的總體感覺。
3、就人際交往環境來說,%的人選擇了比較不融洽,%的人選擇了一般融洽,%的人選擇了比較融洽,%的人選擇了很融洽。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學生的幸福狀態,值得我們關注。
20世紀50年代初,心理學研究新領域主觀幸福感在美國興起,一直無法量化的幸福感成為一個可操作、評估、實證研究的科學指標體系。主觀幸福感指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主觀幸福感研究檢視人們在情意與生活品質方面的整體評價,探討包括正向情意、負向情感以及生活滿意的認知評價。
關于主觀幸福感結構,一般認為主要有三個維度: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對生活總體質量的認知評價;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是指對個體生活中的情感體驗。我國關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體,而大學生人群主觀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漸展開。根據此次調查,大部分學生認為經濟狀況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見當前學生的觀點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說是完全錯誤的,這跟現在學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時代特征有關。
影響我校大學生幸??鞓返闹饕?,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就業壓力、學習壓力、家庭情況、心理問題、戀愛問題、人際關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約著我們的心理狀況,對我們的'幸福指數產生一定影響。
3心理問題方面,就對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評價來說,%的人很滿意,%的人比較滿意,%的人一般滿意,%的人不滿意??梢娋蜆I壓力對大學生來說是主要的,因為這是大家即將面對的現實問題,而戀愛等問題只是附加因素,個人觀點不一。
針對我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我們建議從學校和大學生本身兩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
從學校教育而言,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認識幸福的內涵,這是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體驗幸福,增強主觀幸福感的前提;加強大學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養,提高他們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家庭與事業的關系,引導大學生正確協調自己的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認識和處理好個人需要和集體、社會需要的關系,使個人需要自覺地服從和融合于集體和社會需要之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挫折與成功的關系,充分認識自己,明確方向,避免盲目,引導學生對挫敗正確歸因,消除悲觀,振奮精神,增強韌性,并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幫助,保證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適應環境,去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側面與不同層次為大學生創造參與社會生活、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條件和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在一定的集體或社會活動中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社會規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為他們開設大學生心理衛生、人際關系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把握自身發展規律,改善自我認識方式,從而能夠促進自我調適,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
從大學生自身而言,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大家對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變自己,有目標,為之努力,腳踏實地的學習,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個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尋找生活激情,充實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強與人溝通能力,保持心態年輕總的來說,應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防止個人主義、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拼搏、努力、奮斗和奉獻中追求人生幸福,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抓住在校期間一切發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質的機會,同時多關注企業單位用人的要求、標準,把自己培養成符合企業單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強與同學、朋友、師長和社會的溝通與交往,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人際交往經驗,不斷提高人際交往技巧與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能力,正視自己的人格缺點,不斷完善自己,培養積極、樂觀、嚴謹、開放、自信、自強、獨立而穩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質。
中華老字號積累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對發展工農業,繁榮市場,振興經濟,弘揚優秀文化,振興中華民族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當下,中華老字號的發展問題備受各方人士的關注。為了更好的了解蕪湖市餐飲業“中華老字號”發展與保護現狀,由沈喜彭老師帶隊,09級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學生骨干參加的社會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分隊,以“調查研究蕪湖市餐飲業老字號的發展與保護現狀,增強老字號品牌保護意識”為中心,采取“全面了解,重點突破”的方法進行了為期5天的實踐調查。此次調查以安徽省首批入圍“中華老字號”的耿福興酒樓為重點,連同同慶樓、四季春、馬義興等蕪湖市餐飲業知名老品牌。調查期間,走訪故址,走訪檔案局搜集相關資料,采訪酒樓新老經理、白案紅案大師,咨詢蕪湖老人。熟悉中華老字號企業的經營模式,了解企業內部的商標管理情況,總結中華老字號企業成功的經驗,探尋中華老字號沒落的原因,了解企業發展的'瓶頸。經過調查分析,發現蕪湖市飲食業“中華老字號”發展與保護現狀不容樂觀,進行體制創新,開展靈活的經營策略和營銷策略等舉措是中華老字號企業的發展必由之路。
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提綱:第一部分:回憶歷史。
第二部分:分析現狀。
第三部分:發現問題。
第四部分:提出建議。
第五部分:分析總結。
第一部分——回憶歷史。
人有回憶,城市也有回憶?;貞洸皇前俜种俚膹椭茪v史,而是經過歲月的篩選之后,留下一抹迷人的色彩。人的回憶依賴于腦,而城市的回憶卻依賴于——城市的味道。那么,蕪湖的味道,城市的回憶———耿福興酒樓當之無愧。
因此,此次實踐活動選取蕪湖市耿福興酒樓為調查重點,實地走訪耿福興舊址:第一舊址位于同慶樓后巷(原)——蕪湖市三街口,第二舊址同福源湯包館(今)——蕪湖市二街27號;走訪檔案局搜集相關資料,包括(具體檔案資料見附件):
1耿福興餃面館勞資協議書。
2蕪湖市商業創設登記申請表——耿福興餃面館。
3為呈報耿福興等戶暫停營業的報告。
4耿福興餃面館匯集鄭嘯伍撕毀發票又不到店工作。
5為耿福興歇業后修理爐灶暫停業一月的報告。
等;采訪酒樓新老經理、白案紅案大師,咨詢蕪湖老人再現歷史,了解到耿福興重要成員:原總經理——郭春林、原白案大師——劉扣鎖、原紅案大師——左炎生;并偕同調查了同慶樓、四季春、馬義興酒樓等蕪湖市餐飲業知名老字號。
經走訪調查了解到,耿福興創建于清光緒年間,原設于蕪湖市三街口,始由江都耿氏兄弟長宏、長富餃面及蕪湖嚴開銀師傅酥燒餅組合而成“耿福興餃面館”。195x年遷至中二街。歷經滄桑、百年不衰、直至今日,“耿福興酒樓”譽滿江城名聞遐邇。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中,耿福興的菜肴和點心,已成為蕪湖餐飲文化的代表。耿福興在傳統菜肴和點心上保持傳統不斷創新,食客們在品嘗后贊道“這就是蕪湖的味道”。
分析總結后,也理清了耿福興的歷史傳承:
188x年,耿家太爺以面點手藝特長,由揚州來蕪湖挑擔賣面點。
19xx年,耿家太爺之子耿長宏、耿長富共同創立“耿福興面館”。
19xx年,由耿家第三代家族耿玉和、耿玉春、耿玉豐合伙經營。
195x年,公私合營,耿福興由當時蕪湖市飲食服務局接管。耿玉和任主任。
19xx年-196x年,市飲食服務公司成立耿福興,仍由耿玉和任主任。
196x年-199x年,由飲食服務總公司副總經理郭春林任經理,注冊“耿福興”菜館。
199x年-xx年,由魯金富任“耿福興”菜館經理。
xx年,國有企業退出市場,由高述紅女士購買“耿福興”商標。
姓名:xx班級:xxxx學號:xxxx。
近日我小組進行了大學生幸福感的調查活動,全體成員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這次調查活動當中,每個成員都分配到了任務,都做好了自己的任務,找資料,搜圖片,統計數據等,下面就是我們的調查報告:
調查目的:追求幸福是人類永恒不變的主題之一,隨著人們對自身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幸福日益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而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重要群體,祖國未來建設的中堅力量,正處于人生的關鍵時期,他們的生活質量水平和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受到關注。大學生主觀體驗的幸福感程度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情感、生活和未來預期。從個體自身的發展來講,大學時期是大學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逐步走向成熟,從簡單的學校生活到復雜的社會生活的過渡期,也是他們完成學業和完善學業的關鍵時期。從社會大環境方面來講,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的轉型期,各種競爭空前激烈,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致使他們在工作、生活方面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因此,對大學生幸福感的研究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變得至關重要。
調查對象:這項研究的總體是北京地區包括清華,北大,人大,交大在內的20所高校近千名學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之后對結果進行匯總,并且一項一項的認真統計,雖然數據量很大,依然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陀^的說調查結果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應北京地區各個高校的學生對待幸福的看法,以及自身感覺幸福與和諧社會的關系和幸福程度。
調查內容:
1)性別2)性格。
3)幸福與和諧社會的關系4)對未來目標5)幸福主要關聯因素6)戀愛幸福感7)幸福程度,等等。
下面為調查問卷的具體內容。
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總結:
1,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與父母關系特別好或很好(近93%)。2,近90%的學生認為大學生幸福感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3,不少同學對未來的目標不明確。
4,近一半的學生認為學習是充實的,但是也有不小一部分人為學習是枯燥無味的。
5,大部分學生認為經濟與幸福關系緊密,在現在這個商品經濟充斥各個角落的社會,這點的確很讓人深思。
6,很大一部分學生感覺不是很幸福,或者說一般幸福。調查結果分析:
影響大學生幸福感有幾大素,即學校學習、人際交往、戀愛、工作與社會適應、家庭環境。其中,人際交往與家庭環境是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最要因素,均消費上差異顯著次之,專業、年級上差異不顯著。
摘要:作為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當代大學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熏陶,在當前經濟社會條件下,享樂主義、物質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等思潮異化了他們對幸福感和幸福觀的追求。因此培養當代大學生幸福感和幸福觀,使高等學校自身功能更加充分的發揮出來,是目前高等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針對大學生幸福感的調查,了解大學生的幸福需要及他們的幸福追求,以便更清楚地探尋大學生積極心理,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幸福感;積極心理學;社會工作實務;調查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轉型的不斷加劇,社會各階層貧富差距的擴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形成了各種社會問題。人們面對這些問題時似乎越來越多地表現出消極情緒和消極心理。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他們是祖國的希望,是國家的未來。研究他們的幸福感將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社會生存和競爭的實力,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我選擇的調查對象是l大學的大學生,有效問卷為813份,包括不同的年級和專業。
二
對l大學813名同學的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以及對相關文獻的分析、理論的分析。從各種因素的影響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觀還是比較正確的,對親人的關心、擁有健康的身體、有自己的知心朋友等無不體現著大學生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其次就是受到理解和尊重以及良好的人際關系,可見作為特殊群體的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他們幸福的重要指標。當然也有一部分大學生認為豐厚的物質條件也是決定他們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問卷調查的結果中,幾乎所有的被調查者都談到了家庭幸福。他們認為:家庭氛圍的和諧溫暖、親友的關心愛護、親人的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研究結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質量在他們心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1、積極的情緒。即積極的心理態度或狀態,是個體對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積極、正向、穩定的心理傾向,是一種良性的、建設性的心理準備狀態。在對大學生的。調查中積極的情緒的確為他們帶來了幸福感,比如:有份理想滿意的工作、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家人的健康等等,無不體現著大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2、投入。在字典中投入指的是一個經濟體系使用其現有的技術將投入轉換為產出。
3、人際關系。社會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們在生產或生活活動過程中所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心理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聯系。
4、意義與目的。情感的賦予,就是事物的意義,意義的事物在情感里的關系程度,就是意義的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為主體根據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識、觀念的中介作用,預先設想的行為目標和結果。作為觀念形態,目的反映了人對客觀事物的實踐關系。
綜上所述,影響大學生獲得幸福感的因素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影響,當然也會受到學校的影響,校方應該對大學生的健康心理教育傾注更多的關注。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838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