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語的創造需要一定的創意和藝術性,能夠讓人們很快地理解和記住。標語創作需要結合目標受眾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以下是一些具有時代感和現實意義的標語范文,希望能夠激發大家的創作熱情和創新思維。
很多家中都有家訓家風,要說起我們家的家訓家風,那就是:要有孝心,勤儉節約了。
父親母親從小就教育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是他們告訴我怎樣孝敬長輩的。
父親從小就不喜歡吃甜食,但是對奶奶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有一次,奶奶給父親做了一大碗粥,里面放了很多糖,父親回到家后,忍住喝了下去,說道:“好吃,可真好吃!”奶奶以為父親很喜歡吃這樣的粥,就經常給他做,父親也只好忍著喝下,就這樣,直吃得父親哭笑不得。在父親的眼中,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孝順吧。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好好的學習和傳承。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边@句詩表達了農民伯伯種糧食的辛苦,同樣也讓大家珍惜糧食。記得我8歲那年的一天,吃飯時,不小心掉到桌子上幾個小米粒,當我正準備把它蹭下飯桌時,爺爺突然大聲喊道:把飯桌上的米粒撿起來吃了,你一定要珍惜糧食??!這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你不珍惜糧食是一種惡習!”從此以后,我每次吃多少盛多少,記住了爺爺對我說過的話:一粒米就相當于農民伯伯的一滴汗水,一片辛苦??!
這些家訓家風,是自古以來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爺爺奶奶父親母親把他們定為家訓家風,是為了讓下一代牢記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璀璨,我會努力做到,也會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做到。
讓我們做一個有孝心、勤儉節約的人,把它作為我們的家訓家風,共同做一個新時代的優秀少年!
文檔為doc格式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并非鮮見,為后人稱頌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為日常生活行為規范的有機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很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重視家風建設是我國歷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不錯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著不錯的家風?!胺堑o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身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不錯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梢哉f,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身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因此,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升。
說起傳家寶,每家每戶都不同。有的可能是一幅頗有來歷字畫、有的可能是一把意義非凡的刀劍、有的甚至是一尊充滿時代印記的瓷器……傳家寶,總帶著濃濃的家族文化氣息,是家風的濃縮,是給后代一種念想和經驗啟示,它在時間的沖刷下歷久彌新。
我們家的傳家寶不太一樣。它是上海有名的一道年菜――四喜烤麩。上海人過年吃菜愛討口彩,冠以“四喜”的名字,喜字又更能討口彩,所以,有了“四喜烤麩”之稱,我們家一脈相傳的家風就蘊藏于此。
“烤麩”的名字是怎么來的?據說有位婦女總是欺負老實的丈夫,女人的母親很擔心。有一天女兒回娘家,母親制作了一些麩,女兒吃后很是滿意。晚上突降大雨,丈夫怕妻子回家時被雨淋濕,冒著大雨給妻子送來了雨傘,母親趁機苦口婆心地勸說女兒,女兒聽不進去,只想著剛才的美味,不停地問那道菜是什么做的,母親只是不停地說著:“靠夫,靠夫?!睆哪且院竽赣H每逢過年過節都會給女兒送去一塊蒸制過的麩,而女兒也想起母親的勸導,慢慢改掉了壞脾氣,和丈夫和和睦睦地生活著。也是因為這個寓意,我們家每年過年都要吃這道年菜。
和紅燒肉、油爆蝦一樣,四喜烤麩絕對稱得上是上海人家中“濃油赤醬”的代表作之一。在上海人心中的地位也不一般,逢年過節的時候,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少不了這道菜。外婆是上海人,定居廣州之后傳承太婆婆的“大業”年菜――四喜烤麩。聽名字好像很高大尚,這道菜卻一點也不難做。把干烤麩、香菇、木耳、黃花菜用冷水充分泡發,起油鍋下備料,再撒一把香脆的花生米。待所有食材快熟時,加鹽、糖、生抽、老抽、陳醋調味,加少許水,小火翻炒以防烤麩粘鍋,待汁收濃變稠便可熄火上碟。傳統的烤麩需要用沸水氽燙至豆腥味去除,濾干水后起油鍋炸至金黃再與其他配菜一起炒,這樣大量用油又不健康。隨著時代的變化和年歲的增長,外婆走進了健康生活之道。在一次次的制作中終于來了一個創新――煎制。由此一來既可以保持烤麩的豆香又不至于烹飪時間過久從而導致其變軟變碎。送一筷入口,口感糯中帶脆,有甜有咸的醬汁從烤麩氣孔中滲出,再配上爽脆的木耳和黃花菜,味道濃郁同時伴隨著清爽宜人的口感,令人回味。
《深夜食堂》中有這么一句話:人世間,酸甜苦辣,若長良川。長良川是日本的條河流。真正的美食不一定是山珍海味,上好的食材只能一時感動味蕾。而一碟質樸簡單的素菜,有時卻能令人久久不能忘懷。美食,是一道情感的寄托,它像溫潤的流水一樣撫慰著生活的疲憊。我們一家和小姨一家都會在過年期間去外婆這好好地吃上一頓年夜飯,香噴噴的四喜烤麩一直是我童年至今的美好記憶。
每年外婆身體力行地制作素菜,從不馬虎??钧熀忘S花菜專門托上海的親戚寄過來,香菇精挑又厚又大的,買生花生回來炒至酥脆。食材簡單,但制作過程精益求精,在最簡單的食材中尋找臻味和意義。四喜烤麩的創作和發展蘊含著老一輩對此的創造、探究與改良,蘊含著中華民族別樣的耐心與智慧。質樸中尋找真諦,腳踏實地、勇于創新就是藏在這一碟四喜烤麩中的奧秘,使其美味又不失健康,而且讓我們秉承傳統。
如今,每年的年夜飯便是對中華文化、對家風的最簡單傳承,吃著家里人煮的可口飯菜,我們紀念著從前的先祖留下的傳統、愛著身邊現在的人,希望著新一年有更美好的開始,年復一年。年三十晚家家戶戶窗口亮起的燈――不論是為了照亮期盼、是為了照亮相聚、還是為了照亮歡笑,仿佛都匯聚成無形的銀河,承載著溫暖的團聚、以及中華源遠流長的文明,流向一個個美好的未來。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奔绎L是一家的道德標準,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我家的家風是:勤勞善良,誠實守信,孝順長輩。
我出生在一個農村的家庭,爸爸媽媽從小就教導我做人一定要勤勞。小時候每當家里農忙時,一家人總是全體出動,割麥子、掰玉米等等都干過,雖然很累,有時汗流浹背,但家人辛勤的勞作,換來了豐收的碩果,看在眼里,美在心頭,開心的總是不得了,這就是我家勤勞的家風,從小便讓我懂得只有付出了才會有回報,爸爸也一直這樣教導著我。
媽媽告訴我們做人一定要善良,媽媽在生活中也一直為我們做著榜樣,有什么好東西總愿意與街坊鄰居分享。借了鄰居的東西用,總要及時完好的歸還人家。媽媽說:“與人為善就是與己為善,你為別人著想,別人也會為你著想,人與人之間就會有一種融洽快樂的氛圍?!蔽蚁刖褪窃谶@種氛圍的熏陶下,我才擁有了一個快樂的生活,我想我們也都在享受著這份幸福。
誠實守信關系著我們的生活、工作……一個人如果失去了誠信,就會讓人瞧不起,失去朋友,將在社會上沒有立足之地。誠信給人帶來溫暖,有時很難做到,有時卻很容易做到,有時甚至身邊的一件小小的事情就是一份誠信;一句簡單的話語就是一份誠信;一個淡淡的微笑就是一份誠信。只要我們從點點滴滴做起,守住自己的那份誠信,整個世界將會變得無比的美好。
爸爸就經常對我說:“一個人要知足,要知道感恩,孝順長輩回報他人?!蔽易源蚨缕?,就聽爸爸說我們的老家在遼寧,在那里有著爸爸的至親朋友。剛到黑龍江來的時候家里的條件不是很好,老家的親人聽說后總會寄來一些錢和物品,收到這些東西的時候爸爸總會用本子記下來,他說以后有機會一定要報答人家。我家條件好了以后,尤其是有了電話之后,爸爸總是電話問候遼寧那邊的親戚,過年了送去親人的祝福。爸爸說:“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們更要知恩感恩?!?/p>
今天,我的爸爸媽媽也已上了歲數,在他們的教導下,我已經長大成人,雖不在他們身邊,但我總會電話問候,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回去看看他們,多陪陪他們,?;丶铱纯?。
如今我也是一名母親了,我會用我的一些舉動,影響我的兒子,讓他在良好家風的熏陶下,成為勤勞善良、誠實守信、孝順長輩的好孩子!
家風,是一個家庭世代相傳的風尚,是一種薪火相傳的文化和道德氛圍。古有諸葛亮的《誡子書》、司馬談的《命子遷》;近有傅雷的《傅雷家書》,曾國藩的《曾國藩家書》,無不包含了長輩對于晚輩的諄諄教誨,對于下一代甚至于社會,產生了深遠悠久的影響。
而家訓,則是家風的體現。就如《詩·周南·桃夭》中所描繪的“宜室宜家”,家訓,是家族中個人的行為準則,是對于家風的守護。
明代有文學家、思想家呂坤寫《望江南·示兒》:“貧賤易,富貴良獨難。一分有利一分害,半生不足半生安。無私心自寬?!备嬲]兒子安貧樂道,無私坦蕩;而今有家父予我之言:“同根源,少計較。有難處,多幫襯?!薄@是我家的家訓。而它,就像那綿綿細雨,“潤物細無聲”,默默地體現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常生活之中。
仍記得幾年前,老家大嶺村里需要建造一座新亭子供村民休息。一時間,或多或少的錢財從四面八方匯向一處,而身為建筑師的父親,更是向村委會自薦,想要設計這一座涼亭。當我回村時,涼亭已經修建完畢了。正正方方的一隅小亭,四個亭角高高翹起,時不時有飛鳥短暫棲息于上。這涼亭名喚“蓮沁亭”,位于村頭祠堂前的古菩提樹旁。菩提樹濃密的枝葉幽幽的壓在亭子紫紅色的瓦頂上,往亭中灑下一片斑駁光影。六個象牙白的圓柱,直直的支撐著這一方天地。它周圍圍著一圈浮雕石欄,粗糙的質感使我心生歡喜。
“好美的亭子!”我由衷的感嘆道,“爸爸為了修建這座新亭定是費了不少心思??!”我本以為,爸爸修建了如此精美的亭子,那么村里的獎賞也定是不會少的吧?卻沒想到,在一次偶然的閑聊之中,我竟得知:爸爸修建這座“蓮沁亭”,一分報酬也沒有!反而還要自己再投入一些資金。
坐在亭中冰涼的花崗巖石凳上,我不解?!鞍职?,這明顯是‘虧本的買賣’呀!”爸爸的嘴角卻勾起了一抹微笑:“你知道,這座亭子為何要叫做‘蓮沁亭’嗎?”我搖頭。爸爸指了指不遠處的陳氏宗祠,“落葉終要歸根。我們的祖先因逃難來到此地,開村建房;如今雖已是太平盛世,但百年來我們族人團結一致的品格從未改變。我們就像這蓮蓬里的蓮子一樣,同根同源,哪怕身處他鄉,心中亦滿懷掛念。還記得我常與你提及的‘家訓’:‘同根源,少計較。有難處,多幫襯?!瘑??這亦是這個道理。金銀固然珍貴,但同族之間的羈絆,確是比錢財更寶貴的?!?/p>
撫摸著粗糙的石欄,我將目光投向不遠處的祠堂。那一句“同根源,少計較。有難處,多幫襯”久久地在我的腦海中徘徊。它雖只有短短十二字,卻是對于我百年來同甘共苦、寬以待人、互幫互助的祖德和家風的最好概括。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嶺陳家人,培育了我們“明月入君懷”的美好品質,鞏固了我們風雨同舟的凝聚力!
“木欣欣以向榮”,微風輕柔,身披五百年古菩提撒下的陰影,我再一次默念那十二字家訓。
古人云:“樹清廉家風,立崇廉家規?!奔绎L和家規體現了一個家庭的美好思想品德。如果少了家風或家規,就好比一艘船少了船漿,一顆珍珠失去了光澤。
記得小時候,我因不注意弄壞了爸爸的“寶貝”—陶瓷工藝品,爸爸發現后,連忙找我問:“是不是你弄壞了我的東西?”我連忙裝糊涂:“我剛剛明明在做功課呀?!卑职譄o奈了,只好去收拾地上被弄壞的陶瓷片。我突然感到很不安,像有一塊石頭浮在空中,沒有辦法放下來。在一段時間的思考下,我覺得應該說出實話。見爸爸來了,連忙拉住他的衣角,紅著臉說:“爸爸,對不起,是我弄壞了你的東西?!卑职值拖骂^,說:“沒事,你能承認錯誤就好了,要知道,說謊話的孩子會變成丑八怪哦!”我不禁被爸爸逗樂了,從此,誠信的種子便在我心中生根發芽。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眱灹嫉募绎L和家規是一個家庭、一個社會的“傳家寶”??梢哉f,一個家庭是一面折射鏡,它能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一個祖國的真實面貌!朋友們,讓我們舉起雙手,同駐美好家庭!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風;陸機之辭賦,先陳世德?!?/p>
“家風”又稱門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即一個家庭當中的風氣。家風是給家中后人樹立的價值準則;是建立在中華文化之根上的集體認同,是每個個體成長的精神足??;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這些都是死板的概念。
或許曾經年幼,不懂得家風是什么。還記得問過只有3歲的弟弟,什么是家風,他圓溜溜的眼睛悄咪咪地滾了一圈,然后咧起嘴角說:“是風嗎?”我楞了一下,風?我也不知道。若你之前問起我家的家風,我會非常篤定地告訴你:“沒有!”因為年幼的我根本感覺不到有任何東西一直祖傳般的影響著我。到了后來,隨著年紀增長,我才領悟到什么是“家風”。它似遠似近,飄渺虛幻,可是又真實存在,悄無聲息。實話實說,我們都受到它潛移默化地影響。
鄰里互助,是我收到最大的感觸。無功不受祿。從只有幾歲,能蹣跚學步的時候,當我開始蹲在菜地時,就一直在認識它?;蛟S很普通,或許很平凡,或許司空見慣,但是,不得不說,有些東西真的深深地刻在骨子里了。蹲在樹蔭下,一大片菜地被附近的退休伯伯瓜分,烈日當空,一頂頂草帽在玉米叢中穿梭,一滴滴汗水低落在泥土上,一雙雙布滿裂痕,指甲縫里藏著泥土的手在一片片青蔥綠葉上撫摸著大自然的恩惠,一陣陣笑聲洋溢在這幾十畝大的田地上。
“老蘇!來!看看我家的玉米怎樣?還行嗎?”“蘇兄,咱家的香蕉,一大串哎!分你一束!拿回去放幾天就成!”“蘇爺爺!我爺叫我拿給你咧!咱家的番茄,大個多汁,今早摘的,你不在,所以這才下午再給你了??!呀,妹妹也在,來擦擦就嘗嘗,可好吃了!”爺爺欣然地接收這些好意,一一謝過,吩咐我拿回家后,便轉身走向他們的田里,投身進幫忙松土、除草、澆水的行列里。等到我回到地里,我也很不解,自家的田還沒弄好,怎么跑去弄別人家的了?等到爺爺歸來,挺著腰板,拿起毛巾,擦著滿身的汗水時,我便提出我的疑問。
爺爺愣了愣,然后哈哈大笑,彎下腰,摸了摸我的腦袋,說:“雖然我們是鄰居,是好友,可是關系再好也不能白拿別人的東西。我們地里的東西要么沒熟要么前幾天摘了,沒什么好給人家,那就幫別人干干活,也不礙多少時間。記得啊,以后可不能白拿別人便宜??!要是給爺爺知道了你敢這么做,爺爺可就再也不給你種你愛吃的小番茄啦!”
那時的我似乎才五六歲,只知懵懵懂懂地點個頭,爺爺也沒有再怎么講,只是往后每次收到鄰里的好意都會回饋一些瓜果蔬菜或者去幫忙干活。后來,田地隨著征收,面積越來越小,大部分伯伯都失去了那一畝桃源,可是深厚的情誼未曾改變。盛夏,黃皮、龍眼、荔枝紛紛成熟,哪怕不再一起勞作,誰也不忘各家各戶互送新鮮摘取的水果,路途再遙遠,心意永不遲到。
后來,現在的我十幾歲人了,漸漸邁向成年,也不得不說這類的事情還在影響著我?;ヂ摼W發達,我們家也迷上網購,可是父母上班,我要上課,快遞到家無人簽收。對面屋的阿婆平時無事,打理著屋邊的一小塊田地,邊上有個用木頭搭的小木棚,里面放著她平時收起的可回收品。母親囑托阿婆幫忙收一下快遞,阿婆很樂意地幫忙起來,買東西多的時候,她甚至一天斷斷續續收三四回快遞。阿婆不愿意收錢,鄰里談錢傷感情,可是骨子里也不允許白白讓自己得到這樣的好處。
于是母親吩咐我們把廢棄的書、紙張、紙皮、易拉罐、塑料瓶收好,每次趁阿婆在屋內忙的時候,悄咪咪把這些東西悄無聲息地放在她的木棚里,這也是一份心意、一份回報。這些年,同樣的,阿婆也經常分享她菜地上的各種蔬菜和草藥,我們周末買菜的時候也會幫她買活禽。媽媽說,鄰里之間,這些不算什么。但是,我總覺得,哪怕只是這些小事,也很重要,我說不出它哪里偉大,可是每次,心里都流淌著一股暖流。
這些事情很普通,真的很平常,但不得不說,這些教會了我很多。鄰里和睦、互幫互助、將心比心、為人著想、節儉樸素、尊老愛幼、家庭和睦、勤儉持家、努力學習回報國家,這份無形的精神,這份無形的力量,跨越時空,跨越江海,跨過山河。
這,就是家風!
優秀作文推薦!家風,是一個家庭世代相傳的風尚,是一種薪火相傳的文化和道德氛圍。古有諸葛亮的《誡子書》、司馬談的《命子遷》;近有傅雷的《傅雷家書》,曾國藩的《曾國藩家書》,無不包含了長輩對于晚輩的諄諄教誨,對于下一代甚至于社會,產生了深遠悠久的影響。
而家訓,則是家風的體現。就如《詩?周南?桃夭》中所描繪的“宜室宜家”,家訓,是家族中個人的行為準則,是對于家風的守護。
明代有文學家、思想家呂坤寫《望江南?示兒》:“貧賤易,富貴良獨難。一分有利一分害,半生不足半生安。無私心自寬?!备嬲]兒子安貧樂道,無私坦蕩;而今有家父予我之言:“同根源,少計較。有難處,多幫襯?!报D―這是我家的家訓。而它,就像那綿綿細雨,“潤物細無聲”,默默地體現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常生活之中。
仍記得幾年前,老家大嶺村里需要建造一座新亭子供村民休息。一時間,或多或少的錢財從四面八方匯向一處,而身為建筑師的父親,更是向村委會自薦,想要設計這一座涼亭。當我回村時,涼亭已經修建完畢了。正正方方的一隅小亭,四個亭角高高翹起,時不時有飛鳥短暫棲息于上。這涼亭名喚“蓮沁亭”,位于村頭祠堂前的古菩提樹旁。菩提樹濃密的枝葉幽幽的壓在亭子紫紅色的瓦頂上,往亭中灑下一片斑駁光影。六個象牙白的圓柱,直直的支撐著這一方天地。它周圍圍著一圈浮雕石欄,粗糙的質感使我心生歡喜。
“好美的亭子!”我由衷的感嘆道,“爸爸為了修建這座新亭定是費了不少心思啊!”我本以為,爸爸修建了如此精美的亭子,那么村里的獎賞也定是不會少的吧?卻沒想到,在一次偶然的閑聊之中,我竟得知:爸爸修建這座“蓮沁亭”,一分報酬也沒有!反而還要自己再投入一些資金。
坐在亭中冰涼的花崗巖石凳上,我不解?!鞍职?,這明顯是‘虧本的買賣’呀!”爸爸的嘴角卻勾起了一抹微笑:“你知道,這座亭子為何要叫做‘蓮沁亭’嗎?”我搖頭。爸爸指了指不遠處的陳氏宗祠,“落葉終要歸根。我們的祖先因逃難來到此地,開村建房;如今雖已是太平盛世,但百年來我們族人團結一致的品格從未改變。我們就像這蓮蓬里的蓮子一樣,同根同源,哪怕身處他鄉,心中亦滿懷掛念。還記得我常與你提及的‘家訓’:‘同根源,少計較。有難處,多幫襯?!瘑?這亦是這個道理。金銀固然珍貴,但同族之間的羈絆,確是比錢財更寶貴的?!?。
撫摸著粗糙的石欄,我將目光投向不遠處的祠堂。那一句“同根源,少計較。有難處,多幫襯”久久地在我的腦海中徘徊。它雖只有短短十二字,卻是對于我百年來同甘共苦、寬以待人、互幫互助的祖德和家風的最好概括。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嶺陳家人,培育了我們“明月入君懷”的美好品質,鞏固了我們風雨同舟的凝聚力!
“木欣欣以向榮”,微風輕柔,身披五百年古菩提撒下的陰影,我再一次默念那十二字家訓.....
節儉持家,父親當過援朝志愿軍,轉業后在國家水電部門工作,家里僅母親一人在公社集體里掙工分。我們兄弟四個幾乎是三年一個三年一個的相繼出生,母親一人掙的工分哪夠我們吃飯穿衣呢,因此我們家年年都是“超支戶”。每到年底,父親便把自己省吃儉用存下來的工資寄回來或者帶回來,還上生產隊里的“口糧錢”,為此,父親曾經十六年沒有置辦過一件衣服,一年四季穿的都是公家發的工作服;我們母子五人也常常是粗糧當飯,土豆青菜一頓,紅薯稀飯一頓,就著咸菜勉強填飽肚子;衣服鞋襪也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縫縫補補直到不能再穿為止。如今,生活條件已今非昔比,但我們全家仍保持著節儉的家風。
敬老愛小,總是在臨近春節時,我們才能見到父親探親回家的身影。每當這個時候,我們才能吃到平日里不曾見過的小食品,穿上給我們過年才能穿的新衣裳,偶爾還帶給我們一些廉價的小玩具,當然,鄰里的小伙伴們也是一定能夠跟著我們分享那些食品和玩具的。大年初一一大早,父親便早早讓我們起床,塞給我們兩角或者五角的壓歲錢后,拉著我們兄弟四個的手,到家族長輩們那里一一拜年問安。到了初二這天,我們全家則是風雨無阻地去到臨縣的婆婆家,看望父親的父母,我們的另兩位爺爺奶奶,在那里,我們自然地得到她們的百般疼愛。如果父親未能回家過年,這些例行的事便是母親帶領著我們去做,從未間斷過的。
家教嚴明,對長輩,我們是萬不敢直呼“你”的;吃飯時,父母沒有上桌,我們沒有一個人動筷子;老二曾經因為一次貪玩逃學而被父親打斷了棍子;而我,一次在自家菜地里,發現鄰居家的一條黃瓜從籬笆縫長到了我們這邊,于是偷偷地摘吃了,待母親得知此事,硬是把我拉到鄰居家去認錯道歉并摘了自家菜地里最大的一條黃瓜陪給人家。就是因為在這些細微的小事上從小到大父母的嚴格家教,才使得我們一家人做人規矩,做事規矩,知禮守法,口碑極佳。
不輟勞作,父親是帶著一大摞發黃的獎狀和十幾枚銹跡斑斑的獎章退休回到家鄉潛江的,這些獎狀和獎章足以見證父親工作的勤奮?;氐郊亦l后的近二十年里,父親沒有因為退休而安享晚年,一雙長滿老繭的手總是忙碌著:房前屋后整理和打掃得干干凈凈,下到母親的責任田里幫著做農活,自己動手在后院砌起院墻圈養過上千只蛋雞,每年都會有兩頭肉豬出欄……我們兄弟四人都在外工作,有自己的房子、家庭和孩子,經濟條件都很不錯,父親的退休工資也足夠二老開銷的,可他們勤勞的雙手一刻也不曾停歇,居然用積攢下來的錢在市郊購買了一棟兩層樓房。這就是我一生勤勞的父親母親!
往事悠悠,歷歷在目。感念父母的養育!感念父母的教誨!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816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