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報告之前,我們需要仔細收集數據、整理文獻資料,以便為報告提供充分的支撐和依據。這里有一些經典的報告范文可供參考,相信對您的寫作能夠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新課改課上,有時候一節課下來老師說不了幾句話,有時候也就是一兩句,與以前的課堂相比老師的教學任務輕了,但是老師們真的輕松了嗎?不是的。因為“功夫在課外”,老師的任務更重了。只有充分預習,才會有豐富多彩的課堂展示。要使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有意義,一定要加強預習。學生的預習實際上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自學,幫助學生明確目標任務、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式方法,學生用雙色筆作預習筆記,在規定的課堂時間內完成。預習提綱包括:預習目標、預習重點難點、預習過程、預習方法、拓展提升等由于教師備課充分自覺地把學生帶入了一種想學、能學、搶著學的氛圍之中,使學生們不但能積極參與課堂并且能有效地參與課堂。
新課改課上的學生們再也不是安分守己、各就各位的小綿羊,他們有的或者站著,或者斜靠在桌子上,有的干脆直接走到黑板前手舞足蹈,滔滔不絕說個不停,這樣的課堂難道不是學生“瘋”了?不是的'。學生們上課形態各異,干什么的都有,好像很散亂,但他們都圍繞著學習目標而動,精力集中,所以神并不散。相信學生,相信我們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讓學生去親自經歷知識,獲取知識,而不要我們教師再一味的去灌輸給孩子們知識。當然這還要先從思想上讓學生認識到,全員充分發動學生,讓學生們先“動”起來,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積極參與每個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力爭我們的課堂教學達到“動中學”、“容量大”、“落到實”、“高效率”、“快節奏”、“收獲多”。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展示課上不論是語文課堂上學生自創的詩歌,小品的表演,還是數學課上體現出來的積極的思維,敏捷的答辯,都離不開扎實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因此夯實基礎是課堂教學的基礎,課堂任何地方都是學習的天地,我們可以利用黑板、地板、墻壁等等讓學生寫、算。有布置就一定要有檢查,有反饋,可以發動學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來幫助老師檢查,讓學生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學會合作,學會生存。教師不要再只靠自己單干,要相信并培養班干部、課代表和小組長,并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特別是小組長的帶動和管理作用。落實"兵練兵,兵強兵",使更多學生有提高的機會。
1、每一個小組中,都有好學生也都有許多較差的學生。其中還有這樣許多學生,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沒問題但是就是不敢或者是不愿意在班內表現自己。針對這種情況可由組長選出最活躍的和最不活躍的學生各一個。幾天下來,效果不錯。因為他們也都意識到,這樣的確能讓自己的精力更加集中,思維更加活躍。
2、善于激勵學生,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出色表現及時的肯定是讓他們動起來的一個最有效的辦法。最可怕的是諷刺挖苦。如果一位同學的發言與教師的想法不一致,教師當堂予以明確的否定,并表示出對該生的不滿,甚至讓他難堪,那么這位同學將永遠不會在你的課堂上主動提出或回答問題,也就是說因為你的一句話或一種態度或者是一個表情,都能影響該生的這一節課或者這一門學科。
3、要有耐心。
沒有比學生更堅強的意志,是不能讓他們動起來的。關鍵時刻必須挺得住。當學生不想開口或不習慣開口的時候,當學生停停頓頓、結結巴巴地讀句子和課文時,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之后剩下的就是啟發和等待了。只要問題適當、時間充分、善于啟發,學生很快就會奮起而參與。這時候教學就開始輕松愉快了。
課改的大潮涌動著,我們也努力去做一個好的弄潮兒吧!盡管比較艱難,我們也要勇往直前。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教育的不斷進步,小學課程改革的議題逐漸成為教育界的熱門話題。近期,我在一場由學校組織的關于小學課程改革的講座上,獲得了一份新的圖解教材,這份教材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小學課程改革的重點和方法。通過學習和理解這份圖解教材,讓我對小學課程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收獲了一些寶貴的心得體會。
首先,這份圖解教材明確了小學課程改革的目標和意義。圖解教材中提到,小學課程改革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能力培養。這意味著小學課程改革旨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實踐能力、思維能力等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通過這樣的改革,可以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其次,圖解教材還明確了小學課程改革的關鍵舉措和方法。根據圖解教材的內容,小學課程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內容的突破與創新、教學方法的轉變、評價方式的多元化等。其中,內容的突破與創新是課程改革的核心,意味著要突破傳統課程的束縛,引入更廣泛、更實用、更有趣的課程內容。教學方法的轉變則著重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實踐,通過課堂互動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則是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注重學生的發展和成長。
第三,通過學習圖解教材,我認識到課程改革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圖解教材中指出,課程改革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健康素養、思維素養、學習素養、創新素養等核心素養。這些素養將成為學生未來學習和生活的基礎,對于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在小學課程改革中,重點應該放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上,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第四,在學習圖解教材的過程中,我發現小學課程改革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支持。圖解教材中提到,小學課程改革不僅需要學校和教師的努力,還需要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參與和支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應積極配合學校的改革舉措,培養孩子的興趣和能力。社會則應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和資源,為小學課程改革提供保障。只有全社會共同參與和支持,小學課程改革才能取得持久的成效。
最后,通過學習圖解教材,我意識到小學課程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持續推進和不斷完善。課程改革是一項長期而繁瑣的任務,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共同的推動。圖解教材中提到,課程改革需要按照科學的原則和步驟來進行,不斷總結和改進。只有在不斷實踐和反思中,課程改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為學生的發展和教育的提升做出貢獻。
總而言之,通過學習這份圖解教材,我對小學課程改革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認識到小學課程改革的目標、方法、重點和意義。同時,也明確了小學課程改革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和共同參與,并且課程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持續推進和不斷完善。我相信,通過這樣的改革和努力,小學教育將會越來越好,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貢獻力量。
一、學??傮w要求。
分散目標,穩步推進;根據班情,適當分組;
根據年齡,因材施教;學習典型,不宜全搬;
取其精華,不宜求全;要有自主,鼓勵創新。
二、具體實施。
1.分段要求。
一二年級可選擇適當課題進行嘗試,以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三年級可選擇適當的科目進行嘗試,以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四五六年級必須進入分組合作、自主學習的實施。
2.營造氛圍。
通過開展“我的課堂我做主”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3.制度建設。
逐步建立“學案導學”制度、周評月考制度、星級小組、優秀小組長評選、課改先進典型評選等制度的擬訂與建立。
4.完善設施。
逐步完善與課程改革相適應的硬件設施的建立,如:班級黑板、復印機、展示臺等。
5.端正態度。
課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有一個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要有一個長遠的考慮,正所謂“教孩子六年,想孩子一生”。要將目光從優秀學生的身上逐步向低差生的身上轉移。
6.組織學習。
學校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將組織教師到課改較好的學校去觀摩學習。
7.開放教學。
建立開放的班級學習體系,做到隨時接受教師、家長觀課、議課。
8.經驗積累。
每位教師都要建立一個記錄,對失敗或成功的課例及時記錄,并分析原因,以達到有問題能隨時改。
9.經費保障。
學校將在能力范圍內拿出足夠的資金用于課程改革,以完善必要的設施;獎勵先進班組、先進個人。
三、方法措施。
1.以e鄉中心校課改模式為藍本,實行“五步三查”課堂教學模式;揚長避短,逐步探索適合我校實際的課堂改革模式。
2.本學期試行月考制度,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上午進行,根據學生掌握情況及時總結、及時調整。
3.學校采取推門觀課方式督查教師課改,逐步達到從強制到自覺的課改效果。
為提高課改效果,學校要開展好“四個一”活動:每一節課后寫一段教學心得;每月召開一次課改例會;每人撰寫一篇課改論文,每人開一節符合課改精神的公開課。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國小學課程改革也在不斷推進,旨在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學生。最近,我參加了一次關于小學課程改革的圖解講座,對這一課程改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會。我將從深度學習、實踐能力、素質教育、興趣培養和綜合評價這五個方面,分享我的心得體會。
深度學習是小學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在過去的教育模式中,學生重視死記硬背,缺乏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而現如今,小學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實現知識的整體性、豐富性和深度性的學習。圖解講座通過對比傳統教學和課程改革的學習方式,讓我明白了以前的教學模式只是在教給學生知識,而新的課程改革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課程改革的另一重要目標。圖解講座中,我了解到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有足夠的實踐機會,通過實際操作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以前,小學生在教室里只是聽老師講解,而現在的課程改革鼓勵學生親身參與、實踐探索,提高了學習的趣味性和效果。
素質教育是小學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過去的教育過分強調知識的數量,忽視了學生的品德、情感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而新的課程改革強調全面發展,注重學生的品德教育、情感教育和健康教育等方面,使學生在多方面得到全面的培養。
興趣培養是小學課程改革的另一重點。以往,在學校里學習的科目往往是強制性的,學生缺乏主動性和興趣。然而,新的小學課程改革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學習的領域,通過培養興趣,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效果。
綜合評價是小學課程改革的有效手段之一。傳統的考試評價方式只注重考試成績,無法全面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F在的小學課程改革倡導綜合評價,通過不同形式的評價方式來評價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圖解講座向我展示了不同形式的綜合評價方式,如作品展示、口頭報告等,這些方式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通過圖解講座,我對小學課程改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會。我認識到小學課程改革不僅僅是知識改革,更是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改革。課程改革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學生。我相信,隨著小學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的教育將會迎來一片繁榮的春天。
第一段:引言(200字)。
近年來,我國小學教育一直在不斷進行改革。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小學課程改革變得尤為重要。在這個過程中,圖解教學成為了小學教育的一種新趨勢。通過用圖像來展示知識和概念,可以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內容。在我參與的小學課程改革圖解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了它的優勢和價值。
第二段:提出問題(200字)。
圖解教學的一大特點就是通過圖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在以前的課堂上,學生可能對某些概念和知識點感到枯燥和無聊。但是,通過圖解教學,學生可以通過直觀的圖像來理解概念,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然而,如何設計好的圖解教學材料成為了一個新的挑戰。在我的實踐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比如如何選擇合適的圖片、如何設計適合不同層次和能力的學生等等。
第三段:探討問題(200字)。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學習了相關的教育理論和技巧。首先,我學習了如何選擇合適的圖片。在小學課程改革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目標選擇恰當的圖片。我學會了從顏色、形狀、尺寸等方面考慮圖片的選擇,以使其更加適合學生的接受。其次,我學習了如何設計適合不同層次和能力的學生的圖解教學材料。通過了解學生的不同程度和能力,我可以根據他們的需求設計不同的圖解材料,以提高教學的效果。
第四段:總結經驗(200字)。
通過我參與的小學課程改革圖解教學,我收獲了很多寶貴的經驗。首先,圖解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其次,選擇合適的圖片和設計適合不同學生的圖解材料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最后,圖解教學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第五段:總結(200字)。
小學課程改革圖解教學是我個人成長的過程,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和技巧。通過學習相關的教育理論和技巧,我不僅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也增強了自己的教育責任感。小學課程改革圖解教學不僅是教師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責任。希望在今后的教育改革中,我們能夠更好地利用圖解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近年來,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變革和時代進步的需求,小學思政課程改革逐漸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也參與了這項改革,并在實踐中有了一些新的體會和感悟,現在分享給大家。
一、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
在過去的小學思政課中,教師的工作重心主要是在傳授知識和道德規范上,而在改革后,我們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關注社會問題,關注新聞熱點,提高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力。這樣的改革對于學生的發展和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增加活動和案例的引導教學。
在以往的思政課中,老師大多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往往會造成學生的抵觸情緒,而在改革后,我們增加了活動和案例的引導教學,例如加入游戲、小組討論、劇本演繹等形式,讓學生更加主動參與,體驗知識的樂趣和價值,達到了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多維度展現教育資源。
改革后,我們開始注重多維度展現教育資源,充分利用新媒體和網絡技術,開展了各種形式的主題課程和專題講座。我們邀請了行業內頂尖的專家和學者,讓學生通過聽取他們的演講和交流,獲得更加廣闊的視野和深刻的認識。
四、堅持“因材施教”原則。
在改革后的小學思政教學中,我們堅持了“因材施教”的原則,通過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和需求的分析,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個性化地開展教學活動,并對學生的學業成績、道德響應等方面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使教育更全面、更科學。
五、落實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一直是我們教育的重要方向,改革后,我們將其落實到實際操作中,推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的全面發展。這樣,我們不僅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注重他們全面、綜合、多元的能力發展,為其未來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小學思政課程改革的實踐中,我們不斷總結和實踐,尋求最優解決方案,不斷探索、創新,為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綜合素質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期待未來更多的改革實踐,為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目標,持續發掘更好的教育資源和方式方法,培養更多優秀的公民。
山東是推進素質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比較早的省份之一。幾年來,我們開展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思想的學習討論,整頓規范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教學秩序,學習推廣兄弟省市的先進經驗,改革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教學方法和招生評價制度,開展各種文體科技競賽活動,努力為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總的來說,實施素質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作用到學生身上,效果并不明顯。
同時我們也感到,農村中客觀存在的輟學現象,主要原因是學生厭學,而造成厭學的根本原因,是過分追求升學率的傾向。但在目前,高中和大學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難以普及,從根本上解決追求升學率的.現象又不可能。這也迫使我們思考,如何把學而無用的內容減去,而充分利用學生對升學的追求,讓學生學好必不可少的知識,掌握終生受益的技能。
實踐中我們認識到,素質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要取得成果,必須在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的內容和方法上解決問題。用“繁難偏舊”的知識,不可能培養出適應21世紀的人才,用“滿堂灌”、“機械訓練”的教學方法,也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不在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內容和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方法上解決問題,素質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就只是打外圍戰。國家推進的素質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課程改革,正是解決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內容的根本措施;而這次課程又把改革教學方法,建立新的教學管理制度作為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確實抓住了素質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的核心。因此,實施課程改革,是素質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的繼續和深化,是素質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由外圍戰到陣地戰的轉折點。我們沒有理由不抓住這個機遇,認真做好這項工作。
二、前段的主要做法。
1.選好實驗區。
根據國家的要求,我們選擇了2個課程改革實驗區。一是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基礎比較好的青島市內四區,他們辦學條件好、教研力量強、學校管理規范、精神狀態好。一個是以農村鄉鎮為主的高密市,他們辦學條件一般,但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思想比較先進,課程和教學改革有一定基礎,對廣大農村有較大影響。實踐證明,這兩個實驗區都非常認真地參與這次課程改革,嚴格按照國家的要求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將為我省今后的課程改革實驗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考慮到山東縣區多、課改任務重的實際,我們又從濟南、淄博、東營、煙臺、濱州等5個市各選擇了一個縣區開展從小學起始年級的課程改革實驗,為這些市今后的改革積累經驗。
2.搞好培訓。
課程是教育(.
[1][2][3][4]。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小學思政課程也開始逐漸受到各方面的重視。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思政課程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道德觀念。在小學思政課程的改革過程中,我也有幸參與并深受啟迪,下面是我的幾個心得體會。
第一段:認識思政課程的意義。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觀念的轉變,思政課程逐漸從傳統的政治教育向全面的素質教育轉型,學校的思政課程也不再僅僅關注政治教育,更多的是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小學思政課程不僅僅是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情操,促進他們的思維發展和思想品質的提升。我們要從課程定位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讓小學思政課程更好地發揮其作用,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能力。
第二段:打造有效的課程內容。
理論知識的傳遞是思政課程的重要一環,但是知識的傳遞單一枯燥容易讓孩子產生反感。因此,我們應該在課程內容中加入更多的情感元素和趣味感受,使傳統的思政課變得富有生機和趣味性。同時,我們要注重與現實社會的結合,把日常生活與課堂相結合,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活動,去探究現實的問題。
第三段:培養生命素養和創新思維。
思政課程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的生命素養和創新思維。生命素養主要包括生命教育和道德教育,讓學生不僅僅能夠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能更好的保護他人的生命。創新思維是未來社會的核心競爭力,因此,我們需要讓學生從小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創造力。這些素養的培養需要在課程內容、課程設計和活動設置中貫穿始終,并且需要在不同層面和階段來發展。
第四段:注重評價的多樣性和科學性。
評價是衡量思政課程質量的重要一環,它能夠反映出教育教學的效果。在評價思政課程的時候,我們應該注重多樣性和科學性。多樣性的評價因素包括學生的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另外,我們要注重科學性,采用科學的評價方法來評估學生的思政課表現,這有助于更好地發掘學生的潛能和個性。
小學思政課程改革的收獲是顯而易見的。首先,課程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間,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社會現象和問題。其次,多樣性的課程內容和評價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探究性。再次,生命素養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對于學生未來的成長是非常有助益的。綜上所述,思政課程的改革是學校素質教育邁向成熟的一個標志性的事件,更好地開拓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是一個教育人員必須承擔的任務。
總之,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的進步,小學思政課的教學將會沿著更加豐富、多元、個性化、探究性的路子持續不斷地發展下去。平心而論,思政課程有其不可替代性的重要性,這些改革思路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并已得到廣大師生的贊同。我們需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創新,讓思政課程真正成為引領和推進社會發展的催化劑。
乘課改東風創教改名校。
新課程改革在我校已經實施五年了。五年來,湖北省、襄樊市教育科研部門的有關領導時時關注我校的新課改動向,經常來我校進行調研。宜城市教體局的領導和教研室領導、教研員經常深入到備課組,深入課堂與我校領導和教師一起研究新課標,共同聽課、評課,為我校課改工作起到了指導和推動作用。在這里向那些關心、指導、幫助過我校課改工作的領導和教科研專家表示衷心的感謝,沒有他們的悉心指導,就不會有今天的課改成果。下面就把我校進行新課改實驗的做法和體會向各位領導和老師進行匯報,以促進我校課改工作的順利實施。
一、加強領導、轉變觀念、提高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
新課程改革實驗能否在學校實施,關鍵看領導的教育理念是否先進,對課改的認識是否到位,為了使我校領導班子成員首先接受新課程、了解新課標,盡快轉變觀念。課改初,校長親自組織班子成員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學習《走進新課程》、《新課程理念與創新》、《新課程與教師角色的轉變》等書籍,領導班子帶頭樹立了新課改觀念,在校內構筑了新課程改革的平臺,這個平臺的構筑,是學校課改的第一要素,體現在“五高”上。一是校長的辦學思想高起點,與“三個面向”、“三個代表”國家教育方針高度一致,與新課程改革體系高度合拍;二是管理的高層次,營造一個人文化的管理氛圍,營造一個良好的課改氛圍;三是課改經費的高投入。我們在課改的一年多時間里,在教育、教學、科研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現在的投入資金比過去翻番還拐彎;四是軟硬件環境的高品位,為了配合課改工作專辟了課改櫥窗,創辦了??D―《課改之窗》,學校的育人環境有了徹底的改觀;五是教師的高素質,校本研訓的力度加大、研訓的方式豐富多彩,教師的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得以大幅度提高。使大家明確了課改的目的、意義,樹立了正確的課程觀、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評價觀、質量觀,提高了新課改的積極性、自覺性,為進入新課程實施做好了思想理念上的準備。
為了保證課改工作有組織、有步驟、有指導的開展好,我校特別組建了課改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校長親自擔任,實驗指導小組組長由主抓教學的副校長擔任,指導小組成員由學校中層干部和教學經驗豐富的備課組長擔任。課改領導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各負其責,承擔著研究新教材,幫助實驗教師理解新課標,積極解決教學中遇到實際問題。
加強師資培訓,使教者首先走進新課程,接受新課程。我校116名任課教師在課改啟動前全部參加了各種形式、不同層次的新課程培訓,在培訓過程中教師首先接觸了新的教育理念,學習了新課標?;氐綄W校以后,我校又以備課組為單位進行新課標的強化理解。重點是(1)明確所教學科的具體目標,深化課程功能的理解,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作為三維的價值取向;(2)要弄清所教學科的內容、框架,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注重學生的生活實際與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注重學生的興趣和經驗。(3)注意對教學評價的理解,對學生要有發展性的多元評價。教師上課前的學習、培訓為實施課改實驗做好了物質和精神上的準備。為了讓領導和教師更直接、更具體的感受課改,我校先后派多名領導與教師去安徽、武漢、成都、上海等地學習課改經驗,把外面的新思想、新理念、好經驗帶給教師,把最直接的感受帶給實驗教師。使領導和老師打開了眼界,開闊了思路,豐富了頭腦,轉變了觀念,為我校課改工作的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確定課改實驗方案,明確課改目標。
校長王祖濤帶領領導班子成員共同研究課改實驗方案,明確課改實驗的理念、目標和原則。對課改實驗的內容和進行的階段做了詳細的安排,對課改實驗的保障措施做了細致的研究。課改實驗方案出臺以后,與實驗指導小組成員和實驗教師共同討論方案的科學性、可行性,得到一致認可后,各學科組又根據本學科的特點確定了學科組課改實施方案。課改方案使我校的科研目標、教育目標更加明確,使課改實驗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課改中具有哪些現代化的教育理念?怎么把握?怎么課改?課改將把我們帶到一種什么樣的境界?實驗之初,我們對這些問題也是茫然的,但我們學校從校長到教師抱著一個信念,做到了三個堅持:堅持學習,堅持研究,堅持課改。學習中,走出去接受培養,請進專家名師到學校辦講座,還請出校內先學一步,理念領先的教師“現身說法”;研究中,把課改理念與教育教學中的個案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進行縱向、橫向比較加深理解,提高教師的把握課改理念的能力。如:研究“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時,過去是怎么做的――教師為中心,現在要怎么做――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研究會上,各人講出過去和現在的教育教學案例。如此細化案例研究,在教師的心目中形成一個嶄新的、豐富的、具有時代性的先進課改理念;課改中,我校形成了“五新”的課改局面。即:把握新理念,深鉆新課標,用好新教材,構建新關系,走進新課堂。當前的教師都能圍繞“五新”做比較系統的闡述,并在課改實踐中有所體現。
三、校本研訓隨課改而動。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在新課改實驗中,我們緊緊抓住這個主陣地開展研究。
(一)重視集體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條件,我們要求實驗教師分學科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學期初制計劃,把教材內容劃分為幾塊,每塊確定一個中心發言人(執筆人),在教學本內容之前,同學科幾位實驗教師在一起共同探討教法學法,達成共識后由中心發言人執筆寫出教學預案。然后再發給每位教師,教師再結合本班實際進行修改,最后進入課堂。除了這種集中式的集體備課活動外,我們的實驗教師還不拘形式地自發地開展了一些研討活動。如同學科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遇到了什么問題,總是及時向并列班的教師通報,共同研討,尋找對策,并在實踐中去驗證。通過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新課程實驗的整體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二)抓好“三同課”活動。
有對比才知有差距,有對比才會產生動力。課改實驗以來,我們開展了同年級、同學科、同內容的“三同課競賽活動”。一種形式是以年級組為單位組織開展。各學科備課組長牽頭確定課題內容,每人自行備一節課,在本班進行講授,其他教師隨班聽課,每位教師講完后再在一起交流探討,汲取精華,查找不足,這樣的活動我們要求各備課組每學期至少要開展3―5次。另一種形式是由教導處牽頭,組織部分年輕教師、實驗教師開展這項活動。首先播放一節名師的錄像課,或讓校內走在課改前列的骨干教師講一節示范課,然后要求青年教師再講同一節課,讓他們在一起相互借鑒交流、切磋教技。
(三)組織“課堂教學開放月”活動。
我們把每年的4月和10月定為“課堂教學開放月”。在課堂教學開放月里,我們開展以下兩個活動。一是在有經驗的教師、骨干教師中開展課堂教學展示活動。要求講課的教師在教學展示月里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隨時接納其他教師進班觀摩、學習,不得拒絕。同時要求年輕教師在當月聽課不得少于15節,聽完每一節課后,必須向講課教師說看法、談感受,聽課筆記上必須要有講課教師的簽名。二是在年輕教師中開展崗位練兵活動,要求30歲以下的年輕教師在這個月里扎扎實實備好課、上好課、隨時接納其他教師進班聽課,不得拒講。同時,要求每個講課教師在當月邀請學校領導、骨干教師進班指導10―15節課,做好交流記錄。通過此項活動的開展,把上好課的要求化為了教師的自覺行動。
(四)開展評課活動。
新型課堂教學怎樣實施,三維目標怎樣落實,不少教師感到茫然;聽完一節課改實驗課,也不知如何評價。針對這些情況,我們開展了評課活動。一是組織教師自評,引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實驗初,我們就邀請宜城市各學科教研員針對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的問題進行輔導講座,并把“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表”印發給每一位教師,組織教師逐條進行了學習討論。接著利用課改達標課競賽活動的時機,將50多名教師的課逐節錄制下來,播放給本人看,要求教師自己對照標準進行自評、互評,并與評委評估情況進行對照,查找不足,提高認識。二是開展評課競賽活動。學校分學科組織教師集體觀摩兩節課改實驗優質課錄像,當場限時撰寫評課稿。比賽結束后,再播放授課教師說課和專家評課部分,讓教師進行自我對比,查找差距。通過此項活動的開展,不僅提高了教師的評課水平,授課水平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四、課題研究與新課改共同發展。
(一)課題研究解決了課改中的一些重要的“瓶頸”問題。
課題研究決不是為研究而研究,我們結合課改實踐,從揭露弊端開始,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今天,新課程改革迅猛發展,過去幾十年如一日的教學工作現在變得日新月異,我們平時甚至每天都會遇到一些新現象、新問題和新矛盾,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就會嚴重影響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和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從對某個問題進行認真的思考和分析,找出它的癥結所在,然后考慮究竟采取什么方法和手段,措施和策略,一步步地解決這個問題。
(二)課題研究提升了教師專業素養。
每位教師在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當你取得一定業績和成果以后,要想再向前走往往會有“欲進不能”的感覺,這也就是一種“高原現象”。怎么辦?有效的措施是邊反思,邊學習(所謂“充電”),邊實踐。在課改工作實踐中遇到困惑,聯系個人實際反復思考:問題究竟出在什么地方?該從何處入手,采取什么策略加以突破?為了尋找理論支撐,組織學習理論報刊和書籍,為課題研究做好準備。然后你再找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志一起商量,做一個專題研究。我校如此立項的有14個課題,還有校級課題、個人研究課題。每個課題組都聯系著一個優秀的教師群體。每位成員都會充分地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隨時觀察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現象,記下各種數據、個案及一切有價值的素材,這期間有時會產生一些新問題和新矛盾,這正好是課題進一步深化和發展的契機。在個人刻苦鉆研(帶著問題到理論著作和相關課題中找答案)和深入思考的基礎上,課題組通過專題研討和“科研沙龍”進行集體攻關。攻克了一個個難題,解決了一個個矛盾,課題研究上了一個臺階。教學活動都符合教育、教學規律。教育、教學效率自然不斷提高。正是在這種“學習――實踐――總結――提升”的反復循環的過程中,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思想境界就獲得一步步的發展和升華。許多教師由經驗型教師向科研型、專家型教師轉變。
(三)課題研究促使學生更好地成長。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育人。因為我們的服務對象就是學生,所以,我們在新課改中牢牢確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觀念。我們的課題研究雖然主要由教師操作,但最終是為了促使學生更健康地成長。如《新課程背景下的師生關系的研究》這就必須涉及到師生間的彼此互動,事實上許多課題在實施的過程中,都有學生的參與,很多時候是師生互動,共同開發。例如閱讀教學、寫作教學或者綜合性實踐活動,這些都少不了學生的直接參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會與學生打成一片,很自然地將學生引進課題,師生合作,共同完成某些環節的任務,師生一起成長。教師有了發展,學生有了發展,學校和教育事業得到了發展。由此,學校躋身為襄樊市十佳教育科研基地。
五、構建課改背景下的新型課堂。
為了使新教法、新課標、新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發揮其杠桿的作用,學校領導深入課堂進行聽課、診課。評課時,把教學過程中的“四生”即“生本、生成、生活、生動”作為一堂好課的評價標準??唇處熓欠窠o學生創設了開放的情境,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激情??唇處熓欠袷箤W生的個性得到張揚,讓學生敢于闡明自己的觀點,看教師是否擺脫了教材的束縛,讓學生積極的實踐,主動的探索??唇處熓欠窦ぐl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再發現”產生新的知識。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人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改變了舊的教學模式,重視了新型師生關系的形成,注重了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主動性。從而構建起課改背景下的和諧的新型的課堂。
1、以生為本、注重發展。
要正確全面實施新課標,轉變教師角色是保證。傳統課堂教學以教師為本,以教為中心,以教為基礎,這樣極大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造性。教師應創造條件,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所以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去比較、歸納,獲取新的規律,主動構建新的知識,體驗創新,體驗成功的喜悅。
例如:在處理教材時,我們教師在深刻理解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更多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的眼光認識、改造、重組教材。從而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如把數學問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領悟到數學在生活中的“能量”,從而產生“我會學數學”、“我能學好數學”的積極情感。在備教材時,結合學生實際,備課的過程中不僅鉆研教材,更注重“備人”。了解教學對象,明確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有哪些經驗,明確教學目的、教學內容,針對不同的對象,安排教學步驟,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課堂上學生的反應狀況來檢驗自己教學設計的正確性、合理性。善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教學設計,能不斷的沖破自身認識的局限性、片面性,避免教師一廂情愿的精心設計,學生卻啟而不發、毫無反應的現象。使自己的教學方法越來越貼近了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得心應手地駕馭好每一堂課,全方位的把握整個教學過程。
再則:在教學過程中強調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構建知識,如在推導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復習近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及用割補法推導公式的.基本思路,接著提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怎樣推導呢?學生利用上述方法,分組進行剪、拼、操作等活動,有的拼成長方形,有的拼成平行四邊形,有的拼成銳角三角形,有的拼成鈍角三角形等等,最后同學們自主推導出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通過讓學生遵循(從)感知―(經)表象―(到)抽象這一認知規律,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從而達到了對整個知識的構建。
2、精心“預設”,即時“生成”。
新課程改革激活了課堂教學的春風,呼喚生成的課堂。而所謂“生成”,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興趣、學習狀況,根據學情、課堂環境等對教學程序進行調整,進而靈活地據情施教,達到最好的教學效益。生成具有動態性、建構性、多元性的特點;生成具有很豐富的內涵:從認知發展角度看,它是新舊知識之間融合貫通;從思維發展角度看,它是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從能力發展角度講,它是由“不會”向“學會”,從“生疏”到“熟練”的提升;從情感發展角度講,它是學生文本情感的認同與共鳴;從個性發展角度看,它是學生個性的張揚和價值觀的形成。它要求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觀點看待數學課堂教學。而數學課堂教學正是要引導學生濃縮地經歷當初人們探究這些知識的歷程,形成自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有著不同理解能力的孩子們從各自的視角出發,總有著一份屬于自己的發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彼麄兓ハ囗频Z和啟迪、互相溝通、互相補充、引發群體的思想碰撞,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真正形成一個動態生成的、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共同體”。
我們關注“生成”并非擯棄“預設”。兵法中有“不打無準備之仗”,教學同樣如此。教師的預設越周密,考慮越詳盡,才能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為即時“生成”提供更寬闊的舞臺。精心“預設”通過預測“學情”,預想“可能”,突出教學重點,簡化頭緒,使之目標集中,成效明現,為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預留“彈性時空”。如:我校教師徐金榮對《只有一個地球》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就是一種為生成的預設:
學生默讀課文,發現并提出問題。估計學生的問題有:(1)為什么說地球是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2)為什么說地球像一葉扁舟?(3)為什么說地球是渺小的?(4)為什么要用很小很小來形容人類的活動范圍?……根據學生的問題,教師隨機點撥:哪些問題書上沒有答案,哪些問題之間有聯系,哪些問題需要重點思考。
引導學生自主釋疑。學生選擇最感興趣的一個問題讀書并尋求答案,組織學生匯報,在隨機匯報中引導學生深入感悟以下幾點:(1)為什么說地球太容易破碎了?(2)為什么說地球是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3)為什么人們要隨意毀壞地球資源?以上問題可以通過引導點撥,集中到對課文的感悟上去:從向地球母親訴說的角度切入,引導學生寫話并朗讀:地球,我親愛的母親!
正是教師在預設過程中盡可能的進行多種考慮,主觀上努力窮盡各種可能,才能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敏銳地捕捉到這生成的契機,冷靜地分析其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彈性控制教學環節,重組教學內容,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在“動”的過程中出新思想,新創意,新觀念,新問題。因此,教師要確立課堂中的課程開發意識,把“精心預設”看作是課程實施的一個起點,用心捕捉教學中的“即時生成”,據此調節教學行為,使課程實施由“執行教案”走向“互動生成”,使課堂成為孩子個性張揚的天空。
3、在“生活”中學習。
“生活”為源泉,展現情境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指出:“興趣是創設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比魧W生對學習數學產生了興趣,我們就得到了教學成功的第一把鑰匙。但是,興趣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引起的。
許多教師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出發,利用多媒體“投其所好”地安排一個開頭?;蛴靡粋€別出心裁的問題設計、或一個小小的試驗、或一個精巧的小故事……去營造吸引人的學習情境,學生在多媒體“聲、色、光、形”互動的氛圍里,產生了新奇的心理體驗,有驚奇、有疑問,進而生成了強烈的學習動機,激勵著學生去學習新知、探求其中的奧秘。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時候,采取動畫的形式開頭,讓學生跟著動畫角色走進學習: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途中決定休息一下,孫悟空、豬八戒各自去找食物。豬八戒走著走著摔了一跤,找到了兩個大西瓜。這可難住了豬八戒,他想:兩個西瓜4個人怎么分,不如先吃掉一個。于是,他偷偷吃了一個,但是還不過癮。又想:這個西瓜分4份,我先把自己的那一份吃掉吧!于是,他把西瓜不平均地分成了4份,吃了最大的那份,然后才捧著剩下的西瓜往回走。提問:這樣做對嗎?為什么?(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應該怎樣做?“一半”用數字怎樣表示?從而引出“分數”這一課題。
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蔽覀兺ㄟ^多媒體設置的疑問,猶如“一石擊起千層浪”,讓學生產生了認識沖突。他們在心理上感到迷茫,探索的興趣頓時而生。這,為學生渴望獲得數學知識和積極參與奠定了意向基礎。同時,多媒體也就輕松地將學生帶入到了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學習情境之中。
再如通過表演,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學生最怕寫作文,因為他們總感到無話可說。如果老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能為學生創造一些口頭表達,肢體表達,情感表達等方面才能表演的機會,那么它的作用,不僅在于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更重要的還為學生提供極其可貴的,最直接的生活體驗。有了體驗學生就有了作文的素材,而且學生還可以在彼此的表演中受到啟發,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對事物,對生活也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學生作文最大的毛病就是寫不細致,也就寫不出真情實感。因此我常常采取表演,再現生活的方法指導學生,有時自己親自表演。讓學生仔細觀察表演過程老師或者同學的一舉手一投足和豐富的表情變化,體會內心情感。然后讓學生口頭表達,再動筆去寫。學生在這種訓練逐步掌握寫作技巧。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4、讓課堂更“生動”。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有人把課堂描述為:課堂應當是“一個充滿著許多生靈喜怒哀樂的地方,一個從靈魂深處氤氳著絲絲甘泉滋潤精神家園的地方”。一句話,課堂成為了當今師生向往的舞臺,這就徹底的改變了過去那種僅把課堂看作是課本知識傳授與習得學的場所,把課堂教學推到了一個新的境界。走到今天的課改徹底改變了過去那種教師講的辛苦,學生聽的乏味的狀況,使課堂成為了學生向往的課堂。針對當代學生好表現,敢演講的心理特征,學科之間相互兼容,在課堂教學形式上進行了改變。如理科學科也安排一定的時間,結合本課的內容,開設學生“講故事”欄目。開始時,老師布置學生預習,準備故事材料,學生整理材料進行講述。而后,變成了學生預習后,大家提出一個感興趣的中心,分工合作準備故事材料進行故事講述。通過“講故事”時間,大家一起討論得失,整堂課學生表現的很激動,每雙眼睛都那么明亮,充滿期待和興奮?!爸v故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促進了學生自己整理資料,處理信息,得到自己觀點的能力的培養,特別是經過大家的交流,學生逐步認識到了遇事要進行全面科學的分析,“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頓時活了起來,即使是一些乏味的課也逐漸成為學生喜歡的課程。
再如語文學科中,許多作作品都有鮮明的人物形象,在課堂教學中穿插表演形式,可以幫助學生更生動,更形象,更直接地理解作品的內容和主題。在教學時,讓學生讀通課文后,不急于講解,而是讓學生表演人物的動作、姿態、神情等。并且讓學生評價他們表演的是否理想,還要說明理由,通過學生的評價、指導,表演者表演的越來越形象,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越來越深刻,讓學生輕松理解課文,記憶更加深刻。增強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和有效性。語文教材中各種形式的文學作品為我們實施情境教學提供廣闊的空間,例如小說、童話、寓言、戲劇、詩歌、散文等很多作品都為我們塑造可以觸摸人物靈魂地形象?;蚴窃佻F情境的表演,或是想象補充性的表演,一旦點燃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整個課堂就會更加亮堂起來。
六、秉持校本特色,辦好《課改之窗》。
課改之初,我校從學校領導到教師產生了許許多多的疑惑問題,尤為突出的是怎么改?改到一個什么樣的境界?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全體教師反復學習,深入研究,總結出了前面講到的課改中的“五新”,梳理了課程改革的思路,創辦了??D―《課改之窗》,現已出了40多期。
我們的《課改之窗》明確一個宗旨: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為教師提供信息交流的平臺,推動學校課改的深入發展。
突出五個特點:
1、緊隨課改的步伐。在課改的通識性培訓階段,我們引導教師把握課改理念,在課改實施過程,適時地指導教師把握教育教學中的環節變革,??膬热菥哂羞B續性和層次性。
2、注重案例研究??橇私處煷罅康恼n改感受,既有操作過程,又有反思后的醒悟。
3、每期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全校教師圍繞該期的主題談論,如怎樣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用評價激勵學生等等。
4、緊密地結合校情。針對課改中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進行研究。如:課改中課堂教學是一個老大難問題,我們專門編排在14――16期中,進行著重探討,收效甚好。
5、整體互動,廣泛參與。除規定每名教師在一學年中必須有一篇文章刊載于《課改之窗》之外,我們還充分地抓住機遇,廣泛地利用了專家學者、教研人員、家長、學生參與課改研究活動的機會。先后有省教研室副主任史紹典、襄樊市教研室副主任肖興漢、宜城市教研室副主任羅運生、閔祖成及教研員駱崇泉、馬仁森、朱萬清等及一部分家長、學生都參與了辦刊。
五年來,《課改之窗》已成為我校教師的良師益友,是老師們學習新課程的園地,是教師總結交流實施新課程經驗的平臺,體驗成功的舞臺。有力地推動了新課程的發展。3月,襄樊市課改會上交流了我們的部分???,受到襄樊市教育局及兄弟教育局領導、教師的高度贊譽。
七、開發校本課程彰顯辦學特色。
校本課程開發是本次課改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我校緊緊圍繞地域文化特色積極開發了校本課資源。學校在上學期和本學期為全體任課教師編印了《開發校本課程教案》和《綜合實踐活動教案》,教師走向社會,走進社區,廣泛地挖掘地方課程資源。五年來我們共搜集校本課程教案2500余篇,目前我們還組織人力精選、修改,按《指南》分類編印,供以后參考作進一步的完善。
書畫苑里花常開:
我們把藝教課程中的《書畫》校本課程設置為書法與美術:1、書法。書法分軟筆書法與硬筆書法。2、美術。美術分為兒童畫、素描、色彩、中國畫、手工等幾項。
廣泛選取有價值的教學內容,借鑒已有的課程資源,針對學校、學生實際,有選擇的選取一些學生喜歡的教學內容。目前教學內容主要來自三個部分,一是訂閱三種雜志與報刊:《少兒書畫》、《中國鋼筆書法》、《青少年書法》;二是省編義務教材《美術》1~12冊與《中小學生字帖》;三是從書店購買的或學校圖書館借用各類書畫指導書籍中選取合適的內容。然后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抓好組織過程。
1、對于初學書畫的學生,先采用臨摹作品為練習,看誰摹仿最像,堅持練好基本功。學生每次作業全部放在一起比較,評出優、良、中讓學生自己找出作業的長處,并找出存在的問題。教師進行講評,講評時鼓勵、表揚為主,增進學習書畫的興趣。
2、有一定書畫基礎的學生,同層次分組進行比賽練習,看誰進步得快,進步快的學生上臺表演練習,每一個月評比一次,評比三名進步快的學生,老師獎勵《少兒書畫》雜志和寫字用具,調動學生學習書畫的興趣。
3、書畫較好的學生,他們的作品采取競爭上學校書畫專欄和學校??墩n改之窗》上發表,激發學生進取意識,推動學生學習書畫的熱潮。
4、讓學生走向社會,借助社會活動教育和各類書畫比賽的檢驗,培養一批書畫新苗。a、參觀書畫展覽,加強學生學習的動力。b、鼓勵學生參加各級書法比賽,加速書畫新苗的培養。c、結合重大節日,至少每年將舉辦一次學校書畫大型的競賽,從中發現與選拔人才。
5、舉行書畫現場表演,舉辦康樂杯學生書畫作品展覽。
6、召開校本課程研討會。邀請各級領導、老師、學生家長到會參加探討,不斷地完善校本課程,形成一套校本課程的評價標準。
7、營造書香校園的良好氛圍。
一年一屆的“康樂杯”書畫賽開展得有聲有色;書畫培訓抓得有滋有味。美育的苤芽在這里萌發,審美的情趣在這里培育。
美術室、書法室、藝術欣賞室、作品琳朗滿目,師生的優秀作品獲獎成果,名人名作,透露著師生的情趣品味。
一次次的電化展示,將學生帶入藝術的殿堂,藝術素養在這里得到啟蒙。
學校的每一個櫥窗,每一塊墻面,為師生提供展示心智的舞臺。俏立于枝頭的花鳥,雄渾秀麗的山水,端莊瀟脫的書法,優美而流暢的體藝線條,無一處不在蘊孕百年南小的校園文化的內涵。
走出去,請進來。在精彩的藝術世界中認識藝術,在名師的指點中提高藝術,在參觀展覽中理解藝術的燦爛,明確人生需要怎樣的藝術文化。
從發表作品參與競賽中,認識自我,肯定自我,發展自我。每學期向各級報刊推薦學生作品,在本校書畫比賽的基礎上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市級、省級、國家級的各類書畫大賽。師生先后參加了中央電視臺書畫院舉辦的“我與電視”、“小星星杯”東方少兒美術書法攝影大獎賽、第一屆手拉手“珠穆朗瑪杯”少兒書畫大賽、“小畫家杯”――走進長江三峽中外學生美術作品比賽……獲獎師生達1200多人次。有8名師生被吸收為湖北省書法協會會員,有47名學生被吸收為宜城市硬筆書法協會會員。學校被評為“宜城市快樂校園工程示范學?!?、“襄樊市中小學生課外文體活動工程先進學?!?、“全國藝術教育特色學?!?。這些成果不僅是南小的財富,更是南小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道美麗風景。
文藝舞臺放異彩:
我?!拔灏訇牎豹氼I風騷。學校成立百人的電子琴隊、百人鼓號隊、百人民樂隊、百人舞蹈隊、百人合唱隊,拉開了藝術教育的序幕。星移斗轉,年復一年,“五百隊”代代相傳,永葆青春,而今是獨領風騷,名聞遐邇。僅到,“五百隊”在市級重大慶典、會演活動中演出60場次,學校鼓號隊在襄樊市第一屆鼓號隊禮儀展演中一舉奪得桂冠。數以萬計的觀眾領略了南小少年兒童的風采。他們為鼓號隊整齊華一的表演鼓掌,為民樂隊和諧、美妙的演奏而陶醉,為舞蹈隊、合唱隊精湛的演技而喝彩!
我校教師連續8年參加教育系統文藝調演獲團體第一名。市團委婦聯舉辦的卡拉ok小歌手大賽中,我校趙婷宇同學獲第一名,廣播電視局、文化館舉辦的電子琴大賽中,我校3名同學獲一等獎,團委、婦聯舉辦的歌詠比賽中,我校合唱隊幾次獲得第一名,市委宣傳部每次舉辦的晚會上幾乎都有我校的節目。
收獲不僅需要播種,更重要的是辛勤的耕耘和培育。在藝術教育工作中,我們的指導教師充分發揚了紅燭精神。他們一心撲在教學上,指導排練的文藝節目屢獲大獎,《漢江雛鷹》、《妞妞看戲》、《楚都娃》、《青娃與頑童》、《春風楊柳》等先后在第四、五、六屆“魅力校園――全國校園春節聯歡晚會”中獲獎,在湖北省黃鶴美育節中先后獲一、二、三等獎。并被邀請赴韓國演出。有3名小演員被評為優秀演員。在宜城市一年一度的藝術節上,更是大顯身手,現已連奪八年桂冠。其它在市級以上獲一等獎的節目達20余個,獲獎學生不勝枚舉,僅在省級以上獲獎的學生就達100余人次,舞蹈演員于安琪、王春陽、李瑞同學在她們精心培育下,在“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風采展示大賽”中榮獲舞蹈專業組金獎。今年我校在宜城市藝術節上榮獲第一名的舞蹈節目《托起盲童心中的太陽》再一次參加了湖北省藝術節演出,并榮獲一等獎。
八、沐五年課改春風雨露,盡顯百年南小課改風采。
五年來,南街小學乘借新課程改革的東風,走上了高速發展之路。五年間,學校在中央教科所、省市教研室、教科所申報立項了14個研究課題,填補了百年南小無國家、省研究課題的空白,國家級研究課題――《小學語文學習質量評價的研究》已圓滿結題;省級課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獲省教研室頒發的“優秀課題研究”獎;《非智力因素對兒童學習與品格形成的影響及對策》獲襄樊市“優秀教育科研成果”獎;五年間,兩次接受省教研室組織的課改調研,受到了省教研室副主任史紹典的高度評價;20為襄樊市教育局召開的課改工作會議提供交流材料五份,兩名教師為大會作課,其中校長陳圣友的《圍繞課改抓教研,抓好教研促課改》先后被《襄樊教育》、《走進實驗區》刊載;五年間,學校先后摘取了“全國藝術教育特色學?!?、“湖北省教改名?!?、“襄樊市示范學?!?、“襄樊市十佳教育科研基地”、“襄樊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的獎牌;五年間,有一名教師獲中央教科所頒發的“課改先進個人”獎,2名教師獲湖北省“教改先進個人”獎,二十多人次獲襄樊市、宜城市教改、教研獎;有226人次的課改論文、案例、教案在國家省、市級發表、交流或獲獎;五年間,學生有多人次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
五年風雨五年歌。經過五年的努力,我校的新課程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學校領導教師樹立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教育教學行為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學生、教師、學校得到了充分地發展。省教研室副主任史紹典來校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調研活動時,在聽了我校課改工作匯報和教師的作課后講到:“這里所開啟的是學生的心靈,所強調的是學生的體驗,所關注的是學生的個性,所追求的是學生的發展。這是新課程理念‘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生動體現。而且老師自身也完善了自己,實現了自我角色的轉換,獲得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共同成長與發展?!边@對我校的課改工作給予了充分地肯定,也為我們今后的課改工作增添了信心。
綜觀全國范圍內的基礎教育,目前地方教育行政、教學研究部門以及廣大的中小學學校,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主要是在以下幾個層面上開展工作:
1.通過督政、督學,使地方政府部門,至全社會,更多地關注基礎教育。不少地方,由于市長、鎮長親自抓教育,辦學經費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辦學條件得以不斷改善,為提高基礎教育的辦學質量創造了良好的設備條件和外部環境。特別是通過改造薄弱校,取消小學升初中的選拔考試制度,中考指標按比例撥到鄉鎮等途徑,使得每個適齡兒童接受平等的教育成為可能。
但是,教育的投入不均衡,學校建設中有盲目攀比的現象,以及出臺的一些政策、措施不規范,缺少科學論證等,這些問題都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2.地方課程、活動課程的開發與開設,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及興趣、愛好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空問。自80年代中期提出基礎教育要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特別是1993年國家教委頒行的義務教育課程計劃,明確了活動課程的獨立地位之后,全國各地在探討結合地方經濟文化特點、學校辦學條件的優勢和師資力員,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乃至特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進一步活躍了基礎教育的研究和實踐工作。一段時期內,“學校有特色,教師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的口號此起彼伏,“合格+特長”的學生觀,“必修課+選修課”的課程結構,迄今為止還在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當然,在某些地區、某些學校出現的以“活動課”、“選修課”、“特長生”來全面反映素質教育成果的現象,應該引起注意。特別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在小學中低年級,過多地強調“特長”的發展、“技巧”的訓練,是與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相背離的。
3.通過改進對學校、教師和學生的考核措施,特別是取消百分制,徹底改革對學生的考試評價制度,極大地減輕了師生的心理壓力,帶動了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的變化,為還給少年兒童一個健康的學習生涯創造了條件。
值得指出的是,以等級制(優、良、合格、不合格)取代百分制還只是一個量變的過程,本質上仍然保留了等級制,仍然要把一個學習群體分成三六九等。
眾所周知,不同的人先天的遺傳素質不同,所處的家庭背景和社會環境不同,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知識背景。我們沒有理由,而且也不應該以某幾門學科的學習成績把他們劃分成若干個等級,無論是百分制還是五分制,亦或等級制。尤其對于一個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正處于發展初期,自尊心、自信心還只在朦朧狀態中的小學生,“等級”的激勵和促進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天長日久,他們體驗到的更多的是對自我能力的失落和對學習的恐慌以及對外部世界的自我封閉。實際上,對中小學生的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學生(包括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在面臨教師公布考試成績時,其心理感受總是緊張和恐懼。
現在的問題是“有沒有更為合理的手段來反映學習者的發展狀況?”答案是肯定的。這種“手段”來自于對“發展狀況”的理解。首先,一個人的發展狀況是多側面的,不同的側面性質不同,不具有可加性,具體到學習者在某一門課程上的學習狀況也不例外,混淆各個側面,以單一的分數來反映學習者的水平是錯誤的;其次,一個人的發展狀況是動態的、過程式的,每個學年只對一、兩個時間點上的性狀做分析,不僅不足以反映對象的全貌,而且會以偏概全。
因此,在對兒童的學習狀況的評估中,應在取消等級制的基礎上做好以下兩項工作:
(l)評估項目多元化。以語文學科為例,可以從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多方面對其語言發展狀況作出描述;而數學學科,則應從數與計算、量與測量、方程與關系、空間與圖形、統計概率以及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等角度加以考察。還可以在學生集體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合作精神:是否是一個好的合作者?能否虛心聽取同伴意見?能否積極提出自己的觀點?等等。
(2)評估時間過程化。這里首先要明確一個人類長期實踐所公認的命題:除非教師存在某種偏見,事實上,教育者通過日常觀察,對學習者的評價結果,要比一、兩次考試更能反映受教育者的發展狀況。因此,新的評估制度,要求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習者的日常學習行為。
如果每一個課程實施者能在上述框架上,去全面地、客觀地描述學習者的學習狀況,我們有理由相信,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有可能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的軌道,師生關系將會有一個根本的改觀。
4.通過調整課程內容,改進課堂教學,向40分鐘要效益,從而達到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近一二年來,不少地方教育部門提出“改進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這是一個十分可喜的現象。正如前面已經提到的,一段時期內,一些地方和學校,由于認識上的偏差,形成了一種觀點,以為只要在“改善辦學條件,消滅薄弱學校,開足開齊課程,開好活動課、選修課,以及取消百分制,改進評價手段”等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做好工作,就是實現了素質教育,而對于學科課程中內容陳舊、教師滿堂灌、學生死記硬背的現象視而不見。其實,上述一些改進措施,相對于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來說,還只是觸及了一些外部因素,只是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造了一個好的外部環境,最為艱巨的工作則是探索如何建立一整套與義務教育性質相一致的、面向21世紀的中小學課程體系。
1.我國現行課程面臨挑戰。
教育在于促進人的發展,而課程一方面反映了社會對學校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則為人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縱觀本世紀的教育發展進程,一定程度上可以總結為一部活生生的課程演變史。無論是用哪一個心理學理論、或者是哪一家教育學流派,都是在借助課程的改革而影響著中小學教育,特別是自50年代的新數學、新科學運動,80年代以來的全球性課程改革運動,直至行將影響下個世紀的《2061計劃》,無不折射出課程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之舉足輕重。
在我國,義務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每一個公民都有權利和義務接受九年的學校教育,以促進全民族素質的提高。在這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歷史性過程中,社會、經濟、科技的迅猛發展,特別是以市場經濟和信息化社會為主要特征的新世紀的降臨,對我國中小學課程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未來學家德雷珀?考夫曼曾就全球范圍內的社會改革對中小學課程的影響,作了如下六點慨括:
(l)課程本身必須有利于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2)課程必須有利于培養學生清晰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對未來的預測;
(3)課程必須有利于培養學生對人類環境深刻的理解力;
(4)課程必須有利于培養學生社會交際活動能力;
(5)課程必須有利于培養學生理解人類和社會的能力;
(6)課程必須有利于培養學生個人能力,包括自衛、安全、衛生、營養及性的教育,消費教育,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本技能,個人學習的最佳方式及策略,有自知之明及自我克制能力。
我們對此應該形成看法。
2.課程與社會進步。
80年代以來,我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在悄然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升學、就業、住房、醫療、保險、養老等模式,變得具有越來越強的可選擇性,變得越來越需要減少依賴,增強自主,在許多方面需要平民百姓運用自己的頭腦,分析判斷,做出決策。這對于習慣丁按照別人的意志做指令性工作的國人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觀念沖突。在這眾多的選擇面前,有人如魚得水,有人無所適從。事實上,不論你習慣與否,類似“降水概率”預報在向各個領域拓展。有人設想,不久的將來,新聞報道中,每一條消息旁會注明“真實概率”;電視節目預告中,每一個節目旁會寫上“可視度概率”;另外,還有西瓜成熟概率、火車正點概率、藥方療效概率、廣告可靠概率……??傊篱g萬物本來如此,人們只是回復其本來面目。在國外,人們體會員深的是機會與選擇,申請助學金要選擇類別;申請住房要選擇房問大??;聽課要選擇教師、教室和時間,看病要選擇醫生,甚至考試內容、考試方式、考試時間、用什么語言……都得由你選擇。不同的選擇意味著不同的機會,風險大小來源于你的決策分析。
毫無疑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將成為今后幾十年我國人民社會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的主旋律。今天,特別是今后幾十年,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無論是沿海開放地帶,還是內陸不發達省份,幾乎每一個生產者同時都必須是合格的經營者,產品質量、市場營銷將與個人利益直接掛鉤。因而,成本、利潤、投入、產出、貸款、效益、股份、市場預測、風險評估等一系列經濟名詞將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使用得最為頻繁的詞匯。同時,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經濟活動更為豐富多彩,買與賣、存款與保險、股票與債券……幾乎每天都會碰到。
所有這一切,要求未來的公民應具有更強的搜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正確地判斷和選擇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學地作出決策的能力;要求未來的公民應具有更強的能力去應用知識分析和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出現的問題。
3.課程與科學發展。
本世紀,特別是二次大戰之后,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入文科學,都進入了一個如人們所描繪的“知識爆炸”的年代。這一方面表現為新概念、新學科、新領域的層出不窮,另一方面表現為古老的,也許是有著幾千年文化背景的學科,突然間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人們需要重新來界定它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乃至研究手段,即便是人們心日中最為精確的,系統性、嚴謹性為世人公認的數學科學也概莫能外。
同時,現代科學的綜合化趨勢,使得第一流的科學家在面臨解決某一個具體問題時,也需要一個跨學科的“科學共同體”才能得到比較理想的結果。今天,“建筑學”已經遠遠超出了它本來的含義,“設計一個建筑物”僅靠單純的“建筑設計技術”已難免捉襟見肘。多學科的,諸如數學、力學、光學、空氣動力學、地質學、材料科學、生態與環境科學,以及計算機模擬、建筑美學、建筑人類學、建筑社會學等方面專家是不可或缺的。又比如,現代物理學前沿出現了生物物理、醫學物理、農業物理、人文物理、物理考古等一系列新的學科分支,使得物理學與其它科學之間失去了許多人為的鴻溝。
無庸置疑,計算機基礎上的數學,信息時代的物理學,納米技術下的化學,分子水平的生物學和地球村概念下的資源與環境科學……所有這一切必定帶來中小學課程內容的現代化和綜合化趨勢。然而,面對著幾十年一貫制的以形態結構為主的生物學教學大綱,面對著由繁雜的計算、代數式的恒等變形、古老的歐氏幾何構成的數學課中,面對著以拼音、組詞、造句、分段等語文知識為主線的母語教材,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該作何感想?我們怎么去期望我們的中小學教師改變觀念,改進教學.實施素質教育?避開這些問題不談,很難想象,我們的素質教育實踐可以培養出高質量的合格公民。
4.課程與。
[1][2]下一頁。
學生學習。
本世紀中葉以來,隨著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國際上一些著名的心理學、教育學理論,無論是皮亞杰的發生認知論,布魯納的認知結構與發現法,加涅的層次學習理論,奧蘇伯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還是加里培林的活動理論,以及贊可夫的教學與發展乃至席卷原蘇聯的合作教育學,論及學習者時,對以下幾點均給予了關注。
(l)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使是一年級的兒童,他們也有著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有著良好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2)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環境,這種特定的生物的和社會文化的氛圍,導致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
(3)學生的學習不是一個被動吸取知識、記憶、反復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一個有意義的學習過程是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嘗試解決問題,同化新知識,并構建他們自己的意義。
(4)所有的新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再創造”活動,使其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才可能成為一個有效的知識。對于每一個學習的主體,沒有活動、沒有做就形不成學習。
(5)從現實中學習和探索。這里的現實是相對于兒童所言。布魯納有一句名言,任何一個知識都能夠以一種合適的方式教給任何一個年齡的學生。我們認為,任何一個知識如果能夠以與學生的年齡特征、生活經驗相適應的方式(即與對兒童來說是現實的方式出現,就能被學生所感知,為學生所接受。
(6)只有讓學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才能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增進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更熱愛學習。
在課程建設的過程中,是以成人社會為主導還是以兒童世界為核心,是從概念、規則出發去呈現知識還是從兒童所熟悉的事實現象出發去觀察、歸納、發現規律,是課程設計者所面臨的挑戰。
能否在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培養目標下,在充分考慮社會進步、學科發展的基礎上,建立一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程,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素質教育的實施目標在于提高公民的素質而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有賴于每一個公民素質的進步?;诖?,就必然需要我們建立一個以人為本的課程體系。這樣的課程體系,其呈現形式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而背景則是反映著社會的需要和學科的思想。
三關于綜合課程和活動課程。
1.與其叫綜合課程還不如強調課程的綜合化。
80年代初期,在我國的東北、上海、浙江等地,陸續出現了綜合課程的試驗。90年代初期出現了高潮,上海推出了綜合課程的課程試驗方案,浙江則在全省范圍內推進綜合課程的發展。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試驗中止了,有些試驗遇到了來自方方面面的阻力。
前文已經論及課程的綜合化趨勢,其實“綜合化”不僅僅來自科學的發展,同時也得到了哲學(人學、科學與哲學)、社會學(科學與社會、科學與文化)、教育學(教育的本質及其目的)、心理學(學習心理學、建構主義)等學科的支持。
實際上,從對學科內容的綜合化水平上講,區別于獨立學科課程的有相關學科課程、跨學科課程和綜合課程(參見簡明國際教育百科全書《課程》)。
所謂相關學科課程,強調的是知識之間的相互關聯。例如,某一國家的文學作品,要結合這個國家的歷史和地理來講授;而某個物理學原理,則要以數學為工具,結合化學、生物學知識才能獲得更好的理解。
所謂跨學科課程,則期望學生能體驗到人類知識的綜合性。在這種課程中,獨立的分學科形式仍然保持,但它們將同時用來解釋同一個概念或主題,如“能”可以從物理學、化學以及歷史學的角度去學習。
所謂綜合課程,目的在于強調知識的高度綜合與一體化,使學生能夠在此基礎上運用知識解釋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
顯然,綜合課程中分學科的獨立性基本消失,但還有不同的形態:一種是完全的綜合形態,如小學低年級的綜合課或常識課;一種是分文理科的綜合,即綜合文科、綜合理科;再一種是二、三個學科的綜合,如藝術教育課程(包括音樂、美術、舞蹈等),健康教育課程(包括體育、衛生、心理健康等)。
上述種種課程形態,如果與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課程的社會化等流派相結合,則可以設計出更為靈活的課程形式。如以交通、飲食等兒童經驗為主題的跨學科課程,以能源、環保、吸煙等社會性問題為線索的跨學科課程,它們只是在分學科課程的大框架下,分階段設立幾個單元,這樣也許更受老師和學生的歡迎。若象浙江的綜合課程那樣,一下子就進入了課程綜合化的最高形態,不僅老師因知識準備不足無法適應要求,而且在教師及社會公眾的觀念上也一時難以接受。正是基于這樣的思想,我們倡導課程的綜合化。
2.還活動于兒童的整個學習生涯。
沒有活動,就無所渭學習;沒有活動,學生品德、心智上的發展就不復存在;進而,沒有活動,就無所謂教育。
然而,這些年來,特別是1993年“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實施以來,由于活動課程以獨立的形式進入國家課程計劃,舉國上下出現了一個“開發、開設活動課程”的浪潮,一度“活動課程”的開設與否,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代名詞。應該看到,在應試教育的籠罩下,提出活動課程、并加以宣傳、提倡,直至法律化,從一定意義上講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對消除因片面追求升學率而造成的種種弊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如若任其發展下去,其負面效應將日益突出,久而久之,人們會很自然地形成這樣一種概念:活動課程以學生活動為主,培養能力,激發興趣,訓練特長;而學科課程,則以教師為主導,老師講,學生聽,傳授知識成為主要的目標。這顯然不是我們所期望的。
教育學、心理學關于活動理論的研究非?;钴S。讓學生在活動中激發興趣,在活動中增長才干,在活動中發展知識,是我們應遵循的基本準則。
把一個什么樣的基礎教育帶入21世紀?這是人類共同關心的話題。我們有理由相信,課程改革將是一塊良好的“敲門磚”。
上一頁[1][2]。
小學思政課程作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教育的理念和課程結構也需要不斷更新和改進。因此,通過對小學思政課程改革的參與和實踐,我深刻地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思政課程在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作用。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如思政教育形式單一、課堂設施簡陋、學生參與度不高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教育效果的提升,因此,我們也需要對這些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改進和優化。
針對現有問題,我們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實踐,如增加思政課程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培養學生對思政教育的興趣;通過增加課堂設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通過舉行班會、開展思政課題研討等形式,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
通過這次思政課程的改革,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明顯提高,思維和態度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學生身上逐漸形成了積極向上、責任心強、樂于學習的特質。同時,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也得到了加強。
第五段:小結和展望。
思政教育是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本次實踐,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了思政課程的重要性,同時也發現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在未來的教學中,我們將進一步改進和提升思政課程的質量,加強學生的品德教育,為孩子的成長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以至于在一段時間里課堂上活動雖然很多,形式也豐富多彩,熱鬧是熱鬧了,可是熱鬧過后留下的卻微乎其微――各種各樣的活動及其豐富的形式讓學生分散了更多的注意力。此外,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在課堂上注入了大量的課外相關信息,讓學生自己找出課文中自己最喜歡、最感動的內容,并闡述為何選擇這些內容的原因,不管這些原因是否何成立,似乎都是課堂的“標準答案”,都應該得到老師的贊揚和認可。甚至有時,教師還會被學生的某些與課堂毫不不相關的觀點牽著走,進入了盲目討論的誤區,而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字詞標點、句子段落的具體分析,文學創作手法及規律的講解在語文課堂上漸漸隱退了。一段時間后學生在作文中的錯別字、病句數不勝數,他們甚至分不清什么叫表達方式,什么叫寫作手法;不知道文章結構與順序有什么區別,因此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閱讀、寫作能力的提高上收效甚微。
一、語文教改感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非我們的教學目標,而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和途徑。語文學習中用什么樣的學習形式來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都取決于教學目標的要求。
“語文教學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之上”。這里的“平等”絕不是師生在任何事務上都是絕對平起平坐,更不是說教師與學生具有平等的知識水平。教師在尊重學生平等地位的同時又是高于學生的,他們要引導學生掌握更廣泛且更有深度的語文知識。如果教師不加鑒別地肯定學生所有的言論,而不對其進行一定的點評和拔高,學生是很難獲得進步的。因此,教師應在堅持學生平等地位的同時在某些方面又要高于學生。
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們在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都要實現該教學目標,而是憑借語文活動使學生感受到課文內容中豐富的人文內涵,“潤物細無聲”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最佳教學境界。
很多教師認為,新課標的最終目標應是“學生的耳、眼、口、手等都動起來”,在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下,達到大家都動起來的最終目的。其實不然,語文學習中的調動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學生在調動的外表下內部的思維一直處于停滯狀態,這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不管課堂上采取哪些調動方式,只有那些能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學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相反,如果學生在熱鬧的形式下內部的思考一直處于停滯狀態,這樣的“動”也無益。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任務是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的同時更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啟動學生的情思,這才是真正的“動”。
二、課堂教學注意的問題1、教材。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藍本,“探究”不僅是學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師自身對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層內涵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千萬不能課文還未讀懂,就找來課外知識以拓展學生的知識。教師須知知識的遷移不是“見異思遷”,向課外延伸應有“度”的限制,很多時候,將延伸的內容作為課外作業完成,會更有收獲。
2、教法。
任何一種課堂形式(包括電教媒體的運用)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學活動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課堂討論或呆板單一,或信馬由韁,或在枝節問題上爭論不休;有的一節課則完全用鼠標代替粉筆,用錄音代替教材等,這樣的教學方法沖淡了語文教學的實際任務,難免有“做秀之嫌”。
3、師生關系。
我們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但更不可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只有教師適時介入,進行必要的點撥歸納,對文本作最后的拓展,才能將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深層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和正確的`觀點。
三、課堂教學避免誤區1、不能讓語文課變成朦朧詩,即閱讀文章不求甚解籠而統之,了解大意即可。
2、不能將語文閱讀變成警句摘讀,即讓學生只找出自己認為最精彩、最感人的語句,任意闡述緣由即可。
四、課堂教學建議1、把預習、導讀、復習、練習都納入課堂。
教師指引,讓每個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去實踐,教師的主導作用則畫龍點睛地突顯在學生思維受阻時給與指導和解決,使整個學習過程能把握重點,易化難點,激發疑點,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還可以讓師生始終聚焦于教材,同時也節省了大量課內外學習語文的時間,以便組織指導學生進行更多的課外閱讀。
2、要把握好課堂討論。
在近幾年的語文課堂上,我們常見“你覺得哪里寫得最精彩”,“文章的哪里令你最感動”等問題,這些問題本身提得很好,但我們在設計這些環節時常常忽略了目的性:你想讓學生通過回答這些問題得到什么?是對寫作手法的了解?還是對內在含義的領悟?學生應該從哪個角度,用什么方法和思路去闡明“精彩”、“感動”的緣由呢?漫無目的的提問,隨意的回答,只是在做低效勞動。因此,課堂上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要有明確的目的,此外教師面對學生的討論時要注意適時調控。
3、朗讀教學中要授之以“漁”。
朗讀是品味文章的一個重要手段,好的朗讀是建立在了解文章內容、揣摩文章語言和體會文章情感基礎之上的,這些基礎,只是反復朗讀或空泛地評價朗讀的好壞都是無效勞動。多問幾個“這里應該怎樣讀”,“在什么情況下我們應該用什么語氣語調來讀”,“為什么要這樣讀”等,這樣在教會了學生朗讀的方法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體會文章的情感,可謂一舉兩得。
以上是我們在語文課改中的點滴感悟,從中不難發現,實行課改并非只是教學方法的轉變,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思想、觀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內容,它要求教師必須有一個脫胎換骨的轉變,而轉變的唯一途徑就是鉆研新課程標準,并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實踐,不斷反思,不斷更新,不斷突破,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課改教師。
本學期,小學課改核心校第一小組在縣教體局教研室的領導下,各成員學校積極參與,通力合作,各項工作初見成效。
一、培訓助力教師業務能力提升。
本學期,重點開展了“教材解讀”和“新教育晨誦”的培訓,第一小組邀請滑縣數學名師劉文暉老師和滑縣語文學科帶頭人邵傳紅老師對成員校的全體語文、數學老師進行培訓,參訓人數達到460人。通過培訓,全體老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普遍提升,促進了課堂教學,提高了業務水平。
我組各成員校積極參加教研室牽頭組織的新教育晨誦課的培訓,觀摩了黨玲芬和李艷老師的晨誦課,聆聽了黨老師的報告。通過培訓,語文老師對晨誦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各校晨誦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比賽推動學校教研活動開展。
為加強交流,共同提高教材研讀和晨誦課授課水平,以賽代培,以賽促研,在廣泛征求各校意見的基礎上,報請教研室同意,我小組于11月9日舉行教材研讀和晨誦課比賽。
各成員校積極報名,踴躍參加。經過激烈競爭,推選出李瑞君、楊自勤、邵傳紅、魏玲等老師參加縣級比賽。比賽同時又是一次區域教研,廣大老師通過參與和觀摩比賽,提升了自己的水平。
三、送課(培)加強了區內交流。
在教研室的正確引領和各鄉鎮的積極組織下,我小組組織優秀教師李瑞君、楊自勤、邵傳紅、魏玲分別到小鋪、棗村、四間房、八里營學校送課送培,不斷擴大核心校的引領帶動和影響力。通過區域內的交流,由一個學校引領一個鄉鎮,一個小組帶動一個區域,實現了資源共享,協同發展。
作者|滑縣小學課改核心校第一小組。
內容提要:語文是中職生學習各類專業課、文化課的基礎,也是他們將來完成工作任務的基礎;當前的中職語文課程有許多不足之處,制約著語文教學的發展。必須改革中職語文課程:明確教學目標,降低學習難度;借鑒普高教法,融入職教特點;注重聽說訓練,突出專業知識;開設寫字課程,提高書寫能力;強化應用寫作,培養從業技能;提倡開卷有益,引導課外閱讀;完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通過《十年語文課程改革之路》培訓學習,我深刻地認識到這次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豐富了教師的知識面,以下是我的幾點心得:
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結合我校的現狀,我認為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成才的奠基石?,F社會我們的學生一定要受到良好的語文教育,為以后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才能發揮更廣的想象力,從而顯示出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平時我發現大部分學生普遍喜愛語文課,但有個別學生普遍厭學語文。為什么呢?原因出在哪,我認為是教學的方式方法不同所造成的。
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行為沒有進行認真研究,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手段缺乏。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厭學語文課,可能存在這些原因:師生之間缺少感情交流,學生對教師的敬畏在不自覺中移植到對語文學習上,長期以往便導致學生厭學語文。由于條件環境有限,在教學中只有一本書,一支粉筆,這些便是整堂課的教具,內容比較枯燥、乏味。學生的思想不夠集中,加上課業負擔沉重,繁瑣重復的讀、背、抄、寫成了學生的語文作業固定模式。
針對以上癥狀,怎樣才能激發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我認為最重要的要做到這幾點:我認為教師一定要樹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要有親和力。尊重學生,不斷地調動課堂氛圍,使學生對教師產生的感情,只有這樣才能影響學生更專注的學習語文課程。我認為學生學習語文在于積累,主要反映在上課時學生一定要做好筆記,便于反復研究思考,保持良好的學習方法。多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和組織演講、知識競賽等,才能觸發學生寫作靈感,想象力一定有長足的進步。
以上是我的幾點心得,也通過這次學習,發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不足,我一定要加強學習來充實自己,使自己的業務水平不斷地提高,我將帶著收獲、帶著感悟、帶著信念、帶著滿腔熱情,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汲取專家的精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更上一個臺階。為我們農村的教育事業做出最大的貢獻。
內容提要:
語文課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中職”)學生學習各類專業課、文化課的基礎,也是他們將來完成工作任務的基礎。學好語文,能夠促進中職學生學好各科知識,不僅有利于他們掌握職業技能,還能幫助他們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的職業素質,這對他們將來的工作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的同時,必須加強語文教學,為提高學生的綜合從業素質奠定基礎。
然而,實際情況并不盡如人意,在客觀上,中職學生入學時學習成績普遍低于普通高中特別是重點高中的學生;有許多學生小學、初中階段沒有打好語文基礎,有許多本該在小學階段就解決的問題都未能解決,如漢語拼音的拼讀規則、漢字書寫的筆順、基本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等都未能學好,有的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除了課文和練習題,什么課外書都沒讀過,知識面狹窄,理解和想象能力都十分有限,他們對學習語文是既無基礎又無興趣。面對這種情況,希望他們學好語文、學精語文,難度相當大。
不僅如此,一些中職生及其家長主觀上也有輕視語文學習的傾向,他們認為既然選擇了職業學校,學好專業技能非常重要,而語文課只是讀書、識字、寫作文,對以后從事技能工作,沒有多大幫助,學好學壞不要緊。甚至有些學生對學校為何開設語文課都不理解――有的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就干脆說:電腦玩得好,何必學語文。
此外,當前的中職語文課程本身也有許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目標模糊。
目前,還沒有統一的中職語文“課程標準”,沒有明確的中職語文教學目標。我們在教學中是重視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還是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是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還是培養基本素質?是側重于專業語文教學,還是以培養學生的高職高考語文應試能力為主?以上這些問題目前還沒有明確且科學的結論,廣大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么憑自己的喜好和興趣開展教學,要么參照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開展教學;課程目標的模糊,極大地制約了中職語文教學的發展。
2、教學內容隨意。
沒有統一的中職語文“課程標準”和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就無法確定,廣大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就回會感到無法操作,學校無法選用合適的教材,老師教什么,怎么教,也沒有一定之規,隨意性比較大;自然,教學效果也就無法得到保證。
3、課程理論滯后。
在普通高中全面實行新課標、新教材,課程改革開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提倡個性化閱讀,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實施發展性評價等等教學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相反,中職語文教育界卻顯得比較沉悶,無論是教學理論研究,還是課程、教材開發都比較緩慢,大有普通高中教學改革之附庸的嫌疑。從而,嚴重束縛了中職語文教學的發展。
4、評價方式陳舊。
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從傳統的過分關注結果、面向“過去”的終結性評價已經轉向注重過程,面向“未來”、重在發展的形成性評價。中職語文教學沒有高考指揮棒的干擾,本應更注重教學的形成性評價;然而,當前的中職語文教學評價依然以傳統的終結性評價為主,以試卷、分數評價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況,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過程,無形中降低了中職語文教學的效果。
5、教學時數不足。
由于文化課和專業課的關系,中職教育以專業技能實訓為主,作為文化課之一的語文課的教學時數減少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職教育簡單照搬普通高中的教材教法,將無法完成既定的職業語文教學任務,其教學效果也可想而知。以上種種情況表明:中職語文課程必須改革。這既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職業教育本身的特點和語文教學的內在規律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改革當前的語文教學呢?要立足職業教育的職業性特點,全面改革中職語文課程,切實為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服務:
明確教學目標,降低學習難度。
美國教育家布盧姆說過:“目標是預期的教學效果?!敝贫ê痛_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有利于明確教學方向,落實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的規定和要求;有利于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有利于合理有序的組織教學過程;有利于開展有效的教學評價;從而有效地保證了教學效果?!坝行У慕逃加跍蚀_的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美國教育家布盧姆語)中職語文教學,肩負著培養中職生一般語文能力和從業實用語文能力的雙重任務,制定中職語文教學目標,一方面要依據學生語文學習要求的階段性特點;另一方面更要突出中職生的職業特點和專業方向,從技術性和實用性出發,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同時,要從中職生的實際語文基礎、語文能力出發,針對他們語文學習基礎差、興趣低的實情,降低學習的難度,制定出符合中職生職業特點和學習基礎的教學目標。
借鑒普高教法,融入職教特點。
教無定法,但是有規律可循。古今中外的語文教育學者研究、探討、總結出許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尤其是我國《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提倡個性化閱讀教學;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等教學理念、教學原則,為語文教學法的研究和發展提供了理論和政策依據,使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改革、教法學法的研究蓬勃開展起來?!八街?,可以攻玉”,中職語文教學應該積極、認真學習借鑒普通高中語文教學研究的成果、理論,并聯系職業教育的職業性特色和學生的學習程度,研究、形成一套具有職教特色的語文教學方法。
注重聽說訓練,突出專業知識。
由于許多中職生初中語文的基礎不好,致使語文學習興趣缺失,聽說能力普遍低下,主要表現是:(1)在公開場合不能也不敢大膽、有序、有理的表達清楚自己的觀點或看法;(2)不能認真、專注的傾聽別人的講話,不能準確領會說話的主要意思;(3)方言濃重,普通話水平較低。
面對這種狀況,簡單介紹聽說的基本知識,介紹交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幾乎無法進一步提高學生適應實際需要的口語交際能力。中職語文教學必須對學生加強以專業知識為內容的聽說能力訓練:(1)全面推廣普通話,要求學生說準、說好普通話,平時用普通話交流;(2)認真傾聽是美德,培養學生認真、專注的傾聽別人的講話的習慣,這不僅有利于培養他們的理解能力,更能夠使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專心學習,全面提高學習成績;(3)以學生的專業知識為內容,結合專業設置情境,進行聽說訓練。學生用熟悉的材料練習聽說能力,會感到有話可說,有話會說,心理優勢增強,膽子增大,從而起到事半工倍的效果;同時又對學生的專業學習有極大的幫助,可謂一舉兩得。
開設寫字課程,提高書寫能力。
一手好字就是一個人的名片。廣大中職生邁向社會的第一項考驗就是他們的說話和書寫能力。然而,大多數中職生的漢字書寫能力實在太差了,寫的字不僅不規范、美觀,還七扭八斜,令人無法辨識,而且寫字速度也很慢。因此,中職語文課程應該開設寫字、書法等課程,讓每個都學生練成一手好字,既為他們走向工作崗位準備一張有分量的名片,又為他們在工作中能夠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
強化應用寫作,培養從業技能。
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但是,中職教育以專業技能訓練為主業,語文等文化課教學是副業,副業應該為主業服務。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時候,中職語文教學不能夠簡單照搬普通高中的作文教學要求和方法。而首先應該弄清主業與副業的.關系,明確自己的地位,確立適合職教特色的寫作能力培養方法:從學生的專業課程的角度,開設相近的應用文體寫作課程,如文秘專業開設公文寫作課程;商務專業開設商務文書寫作課程等等,以強化培養學生的從業技能。
提倡開卷有益,引導課外閱讀。
書籍是人類的精神食糧,讀一本好書就像跟智者進行一次談心,能夠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我國《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語文具有人文性,“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職業語文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倡開卷有益,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罢n外閱讀活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適時推薦文化品位高、難易程度適當的課外讀物?!睂W生在緊張的專業技能訓練之余,能夠自由、輕松的閱讀課外書,放飛自己的心靈,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僅勞逸結合,張弛有度;培養中職生語文素養、人文精神的目的也得以在課外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實現。在推薦課外讀物的時候最好與專業課教師合作,起到主副互補,共同發展的效用。
改革教學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課程評價對課程的實施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測的作用?!痹u價方式不改,教學改革就無法有質的突破。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勵與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發展,中職語文教學應該改革傳統的以試卷、分數為主要評價依據的終結性評價方式,積極倡導實施發展性評價,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肯定學生的努力,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中職生的要求也在改變,中職語文教學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體現職業特點,形成具有職業特色的課程觀,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素質好、技能強的勞動者。
幼兒園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要體現和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又要遵循和符合幼兒園課程的特點和規律,作為幼教工作者的我們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頒布,標志著幼兒園課程改革實質性啟動。幾年來,我園全體教職工,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拓寬視野,準確定位,投身實踐,用心體驗,穩步推進幼兒園課程改革,推動我園幼教水平不斷躍上新臺階?,F將我們的幾點做法進行總結:
一、全體教師積極參與、實施課改。
執行新《綱要》,是幼兒園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理解新《綱要》精神,確立現代教育觀、兒童觀和先進的課程理念,是幼兒園實施課程改革的關鍵。只有抓住關鍵環節,才能促進全體教師逐步形成符合課程改革要求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
(一)學習培訓。
《綱要》的基本精神是著眼于培養幼兒終身學習的基礎和動力,追求每個孩子富有個性地發展,它強調的整體教育思想、環境育人思想、科學評價和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等理念,是每位幼教工作者必須確立的核心理念。要想培養出有創新精神的幼兒,首先我們要做的是改變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要想改變教師的觀念,必須加強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為引導教師理解和掌握《綱要》的基本精神,確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和現代課程觀,我們開展多形式、全方位的學習培訓活動。
崗前培訓。重視對教師的新課程理念的學習,讓全員參與通識培訓,在政治及業務學習會上學習課改的相關資料,撰寫體會,對教師進行“充電”。
后續培訓。教師頭腦中舊有觀念要想在短期內打破不太現實,因此,后續培訓工作顯得尤其重要,這樣,也充分體現了“邊實驗、邊培訓、邊總結、邊提高”的要求,并與教研、教改相結合,長期跟蹤指導,領導深入班級聽課、評課,同時組織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借鑒別人的先進經驗,通過活動,引導教師從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進步,實現自我提高。
請進來、走出去培訓。邀請內蒙、呼市教科所專家及新城區教研員來我園對教師進行培訓、講座,傳遞最新課改信息和中外幼教理論。組織分管教學領導、教師多次赴北京、上海等地學習,參觀名園,學習辦學經驗,聆聽專家報告。
積極開展、參與各類交流培訓。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觀摩展示活動,在實踐層面加強培訓指導,讓教師親歷從觀念到行為的轉變過程。一是開展本園觀摩研討活動,指導教師實施課改。二是建立園際聯系制度,開展“牽手園”幫帶活動,以及城鄉教師交流觀摩、送教下鄉活動,促進不同層次的園所和教師都得到發展。三是注重園本培訓。開展小型靈活的園本化培訓、教師自我培訓,擴大培訓面,理論和實踐層面的培訓率基本達到100%。幾年來我們繼續以《規程》和《綱要》為先導,利用政治學習、業務學習、教研活動和一切可以利用的空余時間,組織了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傳達新理念、組織專題討論等。一次次的學習與領會、討論與反思,教師們經歷了理解、反思、實踐、再反思、再理解的過程。我們成立了園本課程領導小組,由園長、業務園長、保教主任、骨干教師、教研組長組成,經常了解一線教師所面臨的問題和困惑,商討制訂相應的對策,確保課改能順利推進。這樣通過上下連動,切實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確立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到目前為止,我們全園上下一心,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以素質教育的啟蒙為核心,突出課程的有效整合、師生共建,確立開放的、整合的教材觀,明確每一位教師既是教材的開發者、又是教材的實施者、創造者。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老師們可以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已有經驗、興趣需要和生成課程來選擇、開發、運用教材。讓課程既面向全體幼兒,又能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讓每一個幼兒獲得充分的、全面的、和諧的發展。
(二)、搭建實踐平臺,積極實施課改。
課改后各學科相互貫穿,教師捫時常面臨一些實際的困難,如“在教學配套材料缺乏的情況下,如何有效地組織好課堂教學?如何盡快完成由單一教師向綜合教師的角色轉變?”針對新情況,新問題,我們分教研組,在教學能手及經驗豐富,組織能力強的骨干教師帶領下,組織好每周的集體備課,參與式討論,教師們做到課前準備好,課后反思好,及時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長期堅持后我們驚喜的發現,教師們的`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大家各抒己見,取長補短,在集思廣益中達成共識。課改隊伍建設無疑是提高課程實施質量的關鍵。在提高教師對課改認識的基礎上,我們經常組織各類評比活動,如:學《綱要》知識競賽、“學《綱要》”論文評比、業務園長課改信息、課改經驗交流、教師課改論文評比、案例評析、說課比賽、教育隨筆評比、教學課件評比、各領域活動評優、優秀教育活動案例評比、幼兒園區(角)創意評比、幼兒教師業務技能大賽以及教學活動達標等,促使教師崗位練兵,全方位提高業務能力。
二、總結經驗,認真審視課改。
開展課改實驗以來,我園優秀教師隊伍迅速擴大,教職工隊伍素質不斷提高,幼兒園課程結構、管理模式、幼兒發展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一)、教育觀念和行為逐步轉變。
通過培訓學習和實踐磨練,教師的教育觀念、行為得到逐步轉變。教師從教學任務的簡單執行者,向研究者、實踐者、創新者逐漸轉型;能關注幼兒的內心需求,真正走進幼兒的生活,在與幼兒的共同探索中一起成長;會主動與家長溝通,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會與同伴合作,相互啟迪,共同進步。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們積極撰寫課改論文、教育札記、教育反思,不斷提升觀察記錄的能力、調整計劃的能力、整合和提升幼兒經驗的能力、創設問題情境的能力、評價活動開展和幼兒發展的能力等。
(二)、主題課程實施初見成效。
主題活動課程是一種富有彈性、充滿活力的課程,它圍繞一個主題,追隨幼兒經驗和生活,師生共同建構一系列預設和生成活動,借助于環境及多方資源,共同探求新知。課程實施中,教師可以擁有自主安排活動、自主生成課程的空間,幼兒可以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改變了原有分科的、割裂的、完全預設和只注重結果的課程結構。我們明確每一位教師既是教材的開發者、又是教材的實施者、創造者,根據教師的不同層次,給以一定的課程選擇權。我們把課程的選擇權給教師,讓教師在課程實施中發揮自主性和創造性,在實踐中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我們做到宏觀調控,加強管理的。一是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作具體的觀察研究和指導,二是抽查各種資料。指導教師將視野轉向孩子,將孩子的發展需求作為選擇、研究教材的依據,幫助教師把新教育觀、課程觀落實到具體的教育行為中去,從而更全面地將課程內容、形式有機整合。做到既面向全體,又滿足幼兒個性發展的需要。從而實現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
(三)、教與學的方式發生根本變化。
通過課程改革實驗,教與學的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教師的教更多地通過創設環境、關注興趣、適度啟發、適當幫助、觀察傾聽、理解欣賞等方式完成;幼兒則在正規性和非正規性活動條件下,通過與環境、材料、同伴、教師的互動,大膽探索與表現,主動獲取知識、習得經驗。課程改革實驗,改變了教與學的方式,淡化了教與學的痕跡,形成了師生“對話和交流”、“合作和分享”的教學形態。幾年來,隨著教學方式的不斷變化,教師們通過探索,初步形成了創造性教學、探究式教學等多種自主教學模式,對其它領域的教育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四)、評價機制日趨完善。
首先,我們根據新課程要求修訂和完善《幼兒園教學活動評價表》、《教學活動常規細則》、《幼兒園一日活動常規要求》、《教師學期考核評價表》等各類評價標準,形成了多元的評價內容;其次,鼓勵教師自行設計記錄評價表,在觀察、記錄和保存幼兒做了什么和如何做的基礎上,聯合幼兒、家長,針對每個幼兒的原有水平及發展程度進行全面性評價,體現了評價方式的多樣和靈活;再次,在評價過程中,不僅關注評價結果,更關注幼兒的成長過程,建立幼兒成長檔案。
(五)、幼兒能力得到全面培養。
新課程的實施給孩子帶來了更多的實惠。一日活動中,幼兒不再是機械地模仿和被動地接受,而是能自主地選擇、自由地表達、積極地探索、愉快地游戲,從中體驗平等、關愛和尊重,體驗“對話”、“交流”和“合作學習”的快樂感受,彰顯個性,活躍身心,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等方面得到培養。
三、明確目標,繼續全面深化課改。
面對現狀,針對問題,下階段我們幼兒園課程改革要繼續高揚“貫徹《綱要》”這一主旋律,圍繞“提高保教質量、促進幼兒發展”這一目標,抓住“提高課程實施者素質”這一關鍵,進一步探索和研究幼兒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不斷總結經驗,推廣成果,將幼兒園課程改革不斷引向深入。
(一)、注重學、培、研結合,建設高素質隊伍。
深化培訓、研究活動。
今后將繼續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培訓活動,加深對新《綱要》的理解,進一步確立以人為本、以幼兒的可持續發展為本的理念;繼續開展各級觀摩研討活動和各類競賽練兵活動,提高教師組織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加快從觀念到行為的轉換;繼續加大名師培養力度,推出一批能引領課改的優秀骨干教師,為我園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化奠定良好基礎。
強化園本培訓和園本教研。
我園今后要立足園本,開展多形式的培訓活動和針對性的教研活動,努力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采用參與式、互動型培訓方式,創設合作研究的情景,進行案例研究、教學反思等,努力使先進的教育理念體現于教師日常的教育行為。
(二)、加強課程研究,確保課程質量。
加強對幼兒一日活動的研究。
強化一日活動即課程的意識,創設積極有效的環境,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給予幼兒自主探索、表現表達的機會,加快幼兒個別化學習活動的進程,保證每個孩子在園健康、愉快地生活和學習。一日活動中,教師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角色來要求自己的教育行為,推動幼兒的學習。
加強對園本課程的研究。
強化多元化、自主化的課程管理意識,嘗試不同的課程模式,開展適合不同年齡,不同生活背景的幼兒個體發展需要的課程活動,探索不同類型幼兒園的課程類別、活動形式和組織實施途徑,建立結構比較完整的園本課程體系。
(三)、整合多方資源,拓寬教育途經。
有效利用地方資源。我園要依托地方教育資源和民族特色幼兒園的優勢,有效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等,拓展個性化課程內容,豐富幼兒生活,充分發揮其對幼兒發展的獨特作用。
綜合利用社區、家庭資源。
幼兒園課程與社區教育和服務相融合,將給課程改革帶來新的思路和契機。因此,我們要通過各種渠道向幼兒家長和所在社區宣傳《綱要》所體現的現代教育理念,使家長和社區了解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初步理解幼教課改的意義和要求,為幼教課改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形成社會的共識與合力,促進課改順利進行。
充分利用園內資源。
要注重運用園內現代化教育資源,促進教學方式的改變,提高各類專用教室的使用價值、現代化教育技術的運用效果和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努力實現現代化教育技術與課程的整合。
新課程改革實踐讓教師、幼兒有更足夠的時間從容地探索、試驗、活動;讓教師、幼兒在更大的范圍,以更活躍的形式展開活動,切實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師專業化的發展。我們相信,只要繼續追隨著二期課改的新理念,不斷發揮我們民族園環境教育的優勢,以鮮明的教育特色,全方位地為幼兒營造一個和諧、健康的成長氛圍,使課程適應每一個孩子的發展,促進我園不斷創新與發展。
為了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及《瓊海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方案》精神,加快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扎實推進素質教育,提高辦學質量,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指導下,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開展新一輪課程改革實驗,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體現義務教育的基本性質,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適應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為學生的持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為加快實踐符合素質教育要求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積累經驗。
1、我校系博鰲鎮中心小學。我校積極實施“科研興?!?、“質量興?!钡膽鹇?,在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教育現代化、培植與發展優質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2、近幾年來,我校投資校園的軟、硬件環境的建設,先后建成了校園網、多媒體教室、計算機網絡教室等信息技術設備。學校在資源庫建設初見成效,為實施新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學校重視了教師的培訓工作,多年來學校每年均通過多種形式培訓各類教師,目前擁有省、市級骨干教師多名,為實施新課程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撐。
組長:夏志云。
成員:學校全體教師。
1、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公民。
使學生具有愛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的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人文素養;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養一支能夠勝任新課程環境下教育教學的教師隊伍。
教師是實施新課程的最重要、最積極的因素,我們不但要引領著所有的教師走進新課程、實踐新課程,而且要通過這一場革命與洗禮,徹底更新教育觀念,使所有的教師與新課程一起成長。
3、開發具有地方文化內涵、具有一定的親和力的校本課程,初步建立起合理并不斷完善的課程體系。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進程中,我們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還應適應新的要求,開發出具有一定質量的、滿足學生實際需要的校本課程,以課程開發為突破口,真正實現教師不僅是教材的利用者、執行者,更是教材的開發者的課改目標。
學校將針對教師的實際情況,注重發揮教師個體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專家引路、教師自主學習和自我反思相結合,進行新課程的校本培訓工作。
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教育觀念對教學起著指導和統率的作用,一切先進的教學改革都是從新的教育理念中發生出來的,一切教學改革的困難都來至舊的觀念的束縛,一切教學改革的嘗試都是新舊觀念斗爭的結果。我們首先要注重改革舊的教育觀念,真正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觀念。力爭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與培訓,組織教師開展反思與討論,提高認識,強化責任,進行一次教育理念的“啟蒙運動”,把我們自身的教育思想統一到素質教育的要求上來,統一到新課程的方向上來,從而使我們的教學真正煥發出生命力和創造力。
其次,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推進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學改革既要重視觀念改革的先導作用,又要重視方式改革的載體作用。全體教師不僅要注意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還應注意改變我們每天正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育行為。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將通過名師聯動、專家引路、教師研討的方式,加強課堂教學的研究,力求通過自身行為的轉變來使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真正的張揚和提升。
再次,我們將致力于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與重建。教育思想觀念的更新、教學方式的轉變需要相應的教學管理制度為其保駕護航。學校將從課程改革的實際需要出發,加強管理、評價制度改革,并且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使之與觀念更新、行為轉變相輔相成,互相推進。
校本課程的開發體現了一所學校的教育價值取向,因此在課程改革中,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把握好課程開發的整個過程:
一、是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將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區實踐、信息技術教育、勞動教育納入到校本課程的編制范圍,使之與課程資源的開發一脈相承。
二、是與學校德育工作相結合。中小學德育工作的主要活動內容是開展“五大教育”,即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常規養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課程的設計可與德育工作有機結合。
三、是與團隊活動相結合。結合學校特點,結合團隊開展的“綠色承諾”、“體驗教育”、“新世紀我能行”等活動的開展開發校本課程。
四、是與學校的興趣小組的開展相結合。我們將結合興趣小組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五、是與學校的發展與師生的成長相結合。學校與師生的成長有著明顯的時代性與方向性,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學校的發展與師生的成長能夠突顯學校的辦學方向,使得學校課程更加鮮活、亮麗。
評價是課程改革的核心與源動力,我們將從三個方面加大評價制度的改革與探索。
一、是重視評價的導向性。
面對課程改革的新形勢,我們將從制度層面改革評價體制、分配體制,以制度建設為導向,將全體教師的注意力引導到新課程的實施上來。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將確保學校制度的科學性、公正性、激勵性和正確的引導性。
二、是重視評價的情感性。
教師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實施新課程必須全心全意的依靠教師,實施新課程必然要求教師付出更多的勞動與心血,學校領導能從情感層面加強與教師的溝通,在理解信任、使用發展之中促進新課程的開展。實踐證明,學校管理者心向教師,廣大教師會迸發出更大熱情去尊重學生、關愛學生,順應每個學生的個性,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和諧、民主、充滿人情味的氛圍中,促進了新課程的實施。
三、是重視評價的發展性。
人總在追求自身價值的實現中獲得前進的動力,我校引導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新課程的實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過程,對所有的教師來說,這既是一種挑戰,又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誰在這場變革中及早啟動,誰就能贏得主動。
四、加強課程資源開發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促進課改的實施。
新課程的實施對于學校課程資源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于信息技術軟、硬件裝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們將把信息技術的開發、利用工作作為課程資源開發的落腳點與突破口,全面優化課程資源。我們將把握“自力更生、分步實施、軟硬兼顧、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快信息化步伐。
“自力更生”即依靠自身挖潛,一方面我們要最大限度的壓縮非教學性開資,另一方面,要加強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對校辦產業及“三產”的管理力度,提高收益。同時,我們還將做好全面的統籌與規劃,確保資金投放的重點?!胺植綄嵤本褪菍W校電教設備的投入和發展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分步驟積極穩妥地實施。我們將在前已經初步實現班班通的基礎上,加大投入,將重點放到終端的建設上,不斷提高使用效率?!败浻布骖櫋敝冈谧⒅赜布度氲耐瑫r注重軟件的建設。一是利用好電教教材費,足額征訂省教育廳規定的電教教材,將各個年級各門學科的音像資料配成系列,滿足新課程實施的需求;三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設力度,制作出更多更好地適應學校校情的軟件,充實學校的軟件庫。實踐表明教師自制的軟件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更能夠提高一個學校的信息教育水平。
第一階段:
1、認真總結前一段時間我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分析我校實施課程改革實驗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制定全鎮的課程改革實驗方案。
2、成立課程改革實驗組織機構,明確分工,制定課程改革的相關管理制度。
3、召開全鎮課程改革動員大會,通過多種形式為全鎮各類教師進行課程改革實驗的培訓工作。
4、配齊課程改革實驗所需要的各種軟硬件設備。
5、做好宣傳工作,向家長、向社會宣傳課程改革的重大意義,營造良好的課改氛圍。
第二階段:
1、做好一年級新課程、新教材的實驗工作。
2、做好課程改革的實驗項目的申報與立項工作,進步規范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課改成果的形成。
3、結合國家《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爭取取得一定的實驗效果。
4、組織校內、鎮內的集體備課活動,組織多層次的教學研討活動,為各位教師提供學習與交流的機會。
5、組織人員參加區級各類新課程的培訓與教學競賽活動。
6、積極進行與新課程相關的教學評價方式的研究。
第三階段:
1、進一步進行新課程相關內容的實踐與研究。
2、準備與新課程相關課題結題工作,總結實驗成果并上報。
3、準備參加全區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總結交流大會,通過多種形式宣傳新課程的研究成果。
xx年秋季我縣啟動新課程以來,積極準備,認真實施,為新課程實驗推廣開展了扎實、有效的工作,但在農村地區,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遇到很多的困難,如教師專業素質整體水平相對不高,教師年齡老化,師資嚴重缺失,教材內容偏多,農村學生學習吃力,教育教學設施設備落后等問題?;A教育課程改革本身是一項系統工程,也必定是一項漸進的工程。在農村地區,如何立足于農村教育的現狀,找準通過推進課改促進農村教育發展最近生長點,而非好高騖遠,是我們推進課改必須思考的。
為此,我縣小語學科確定了以“調研”為途徑,深入一線,重心下移,發現問題,了解教師需求,依靠“研訓”為載體去激活和催生教師專業成長,以“閱讀”奠定基礎,追求廣大語文教師“快樂教學、幸福生活”為目標。
20xx年,我縣小語緊緊圍繞全局教育教學宗旨,努力踐行教學研究、引領、服務的職責,開展了一些工作,收獲了一些成效。
一、深入調研,挖掘問題。
語文教學的目標就是通過聽、說、讀、寫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小學語文教學的癥結在哪里?尤其是村完小一級的課改現狀如何?都是必須關注的。因此,我縣教育局非常重視課改推進中的調研工作和課改質量分析工作。通過集體調研、學科調研,協助市教研室開展課改調研等,教育局多次組織課改調研工作。同時,加強了以學科為主的課改推進實際情況分析??偟恼f來,通過調研證實,課改給農村教育教學帶來了積極的變化,特別表現在對教師專業素質的促進和課堂教學實踐改革上。同時,課改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以我縣20xx年4月開展的一次以農村學校為主,面向150名一線教師、200名小學生的課改調研為例,其中部分結果如下:
1、在關于對本次課程改革的態度上,僅有5人選擇了不支持或無動于衷,但是其中只有2人選擇了對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標“不認同”。在對新課程所倡導的評價理念和方式的態度上,共有97位(92.38%)教師選擇了“通過創設一定的條件可以實現”,有8位教師選擇了“過于理想,難以實現”。
2、關于對課程和教材的認識,有35人(33.3%)認為現在的課程設置有不合理的地方,新課程教學中課堂容量較大,現有課時難以完成教學任務,并建議能夠增加一些學科的課時。教師們普遍認為“新教材比舊教材要求高了,難度大了”。
3、關于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方式的調查。教師在備課時使用的參考資料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學生練習冊、教參、教材,只有23人同時選擇了課程標準,僅占21.9%。
4、關于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狀況的調查。在學習習慣上,22人(12.94%)表示在教師上課前“每次都有預習”,58人(34.12%)表示“有時預習”;而在課堂上“經?!敝鲃酉蚶蠋熖釂柕膶W生只有17人,“沒有提過”的達到42人,絕大多數學生只是“偶爾”向老師提問。87人(51.18%)反映,教師每天布置的作業“1小時之內”就能完成,45人(26.47%)表示需要“1—2小時”才能完成,僅有個別學生需要較長的時間(2—3小時)。
教師課堂教學暴露的問題,更是引人深思:一是教學目標空泛,問題設計應接不暇;二是教學內容邊緣化,語文課變味;三是教材處理浮躁化,依靠網上下載,無度拓展;四是合作學習過大,為合作而合作;四是濫用多媒體,課件成為記事本、備課本,冷落文本;五是板書設計無脈絡,無主干;六是問題設計簡單化,思維含量低;七是作業設計隨意化;八是教師評價簡單化,沒有指向性。這些問題是與課改初衷嚴重違背的。但我們收獲了問題,有問題才能有發展,問題是基石,它讓我們找到了今后努力的航標。
二、閱讀奠基,夯實教學。
課改行程的艱難,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教學應該深深扎進閱讀的土壤里。為此,我縣將20xx年定為“師生閱讀年”,著力推進“書香校園建設”。目標明確,推動有力,措施具體有效,活動開展,成效日益顯現,影響不斷擴大。一路行走,一路收獲。
1、全面啟動農村中小學書香校園工程。為了貫徹落實“行動與研究”教育教學研討會精神,營造“書香校園”和全員讀書的良好氛圍,落實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閱讀量應在400萬字以上,高中階段閱讀總量150萬字以上的要求,幫助師生形成扎實的人文素養、豐厚的文化積淀。教體局制定并下發了《萬安縣師生閱讀指導意見》,方案確立了全縣師生閱讀的四項工作目標:1、在全縣掀起閱讀熱潮,并繼續致力于書香校園建設,培養師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感受閱讀的樂趣。
2、轉變思想觀念,拓寬課程視野,探索師生閱讀的有效路徑。
3、在廣泛閱讀的同時,倡導教師精讀專業書籍與經典書籍,提升專業素養,培養學生濃厚持久的閱讀興趣,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好讀書、讀好書、會讀書”。
4、不斷強化師生閱讀教育,讓學生在讀書中豐富知識、提升人格,促進師生和諧發展,全面提高我縣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并提出建立組織、營造氛圍、樹立榜樣、搭建平臺、抓好圖書館建設、加快校園網建設、推薦閱讀書目、舉辦讀書節、成立讀書組織、強化閱讀指導、建立激勵機制”等工作措施。我縣中小學書香校園工程由此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
2、舉辦讀書報告會。為了讓教師開闊眼界,拓展視野,提升思想,提升品味。4月上旬,特邀江西省特級教師、原吉安市教研室主任劉武德老師作了題為《師生共讀師生同樂》的報告。在長達二個多小時的'報告中,劉老師站在生命成長的高度,高處著眼,小處入手,從讀書走向、誦讀經典、讀寫結合、與思考同行等多角度、多層次闡述了讀書方法、讀書內容,從容講來,思考深刻,舉例豐富,分析入理,深深地震撼著人們的心靈。使大家對教師為什么要讀書、如何讀書、應該讀哪些書,有了新的、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3、成功舉辦萬安縣“新華杯”師生讀書知識競賽。為了倡導“閱讀豐富人生,讀書使人智慧,建設書香校園”的理念,引導廣大師生多讀書、讀好書、愛讀書的良好校園文化氛圍。5月28日——29日成功舉辦萬安縣“新華杯”師生讀書知識競賽。旨在通過讀書知識競賽,讓師生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與文明對話,與經典對話,讓廣大師生從書籍中得到心靈的慰藉,從書籍中蕩滌自己的心靈,從書籍中享受教與學的樂趣,從書籍中找尋理想的棲息地?;顒臃譃閮蓚€階段:學校初賽和縣決賽。5月20日以前各校以讀書為媒,建立“學習共同體”,緊緊圍繞全縣的總體實施方案,都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師生讀書計劃。一個個主題鮮明的讀書活動,不但激發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同時也喚發了師生的讀書激情,把全縣的讀書活動演繹得多姿多彩??h賽時,經過筆試角逐,實小、芙小、枧小、窯小、韶小和桂小代表隊進入決賽。決賽采用口頭答題形式,挑戰“四關”,即“別無選擇”、“舍我其誰”、“信心百倍”和“勇擔風險”。在表彰儀式上教體局局長郭白云對此次讀書競賽活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三點希望:一是要繼續創設濃厚的閱讀氛圍,引導師生愛讀書;二是要創造良好條件,保證師生有書讀;三是要加強閱讀指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讀書習慣。
課程催放兒童的生命之花——我的課程觀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叫,來自市小學,現任該校校長、黨委書記。從教26年來,在學校文化、課程開發和建設等方面做了很多嘗試,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同行的認可。今天能在這里跟大家進行一個過于課程的交流,我感到非常榮幸。做的不好,還請各位批評指正。
一、學?;厩闆r市小學位于東區,由原路小學遷建而成,目前有在校學生4900余人,教師249人,有兩個校區。校區在2007年11月投入使用,校區在2014年9月投入使用。
近幾年,小學抓住發展契機,確立“潤責”為核心辦學理念,以“做一個負責的人”為校訓,用責任來浸潤全體師生的心靈。
學校在“潤責”教育理念的滋養下,以“做一個負責的人”為校訓,以責任教育為統領,創設了“一大理念,五大支柱”的學校教育新體系。全校師生在“潤物細無聲”的潤責理念熏陶下,逐步懂得責任、學會擔當……近年來,學校先后被評為中國創新教育學校、全國“童趣杯”愛心大隊、全國“爭當小實驗家活動”優秀單位、全國合作學習重點試驗基地、山東省規范化學校、山東省綠色學校、山東省中小學特色課堂文化建設重點試驗學校、山東省少先隊工作規范化學校、山東省童心閱讀實驗基地。具體的經驗做法在《中國教師報》《現代教育導報》《山東教育》《基礎教育參考》《中小學校長》等報刊雜志上進行了宣傳和推薦。
(一)學校文化突出時時處處育人實效魯迅先生說“要想造就天才,首先必須準備天才生長的土壤?!瘪R克思也說過:“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毙@環境對學生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啟迪的作用,一個布局合理,生機盎然、整潔優美、寧靜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諧的校園環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必然產生巨大的影響。
初入校園,主。
教學。
樓上方“做一個負責的人”七個大字熠熠生輝,這是學校的校訓。校訓開宗明義、主題突出、簡潔明了、位置醒目,凸顯我校的責任教育主題,時刻提醒師生要做一個負責的人。
正對校門的是責任文化墻,正面篆刻學校的辦學特色——責任,與?;战M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背面各有大手小手和深深的大小足印,讓人對責任教育產生無限遐想。
在責任廣場東側設置了竹簡式石雕責任墻,它形如一卷展開的竹簡,古樸典雅,與校園環境融為一體,上鐫學校教育理念及古今中外對責任的經典詮釋,時刻警醒著師生要牢記責任。
漫步校園,樓名路名園名特色鮮明。學校共有七棟樓,分別以“弘責、勵責、篤責、尚責、盡責、明責、潤責”命名。潤責大道、尚責路、明責路、弘責路的命名均契合責任教育主題?!笆刎煛庇斜闶刈?、恪守責任之意,是學校踐行“責任教育”的基本保障?!懊髫煛比∫庵熋骼?、責己責人,是學校踐行“責任教育”的行為準則?!昂V責”取意敦篤勤奮、勤勉力行。是學校踐行“責任教育”的行為起點?!皠钬煛比∫庳熑涡奚?、勵志圖強。是學校踐行“責任教育”的行為方向?!氨M責”取意竭智盡能、無私奉獻。是學校踐行“責任教育”的矢志追求,寄予教師櫛沐風雨、誨人不倦?!吧胸煛币鉃槌缟胸熑?、以責為先,是學校踐行“責任教育”的精神基點?!昂胴煛比∫夂霌P責任、精益求精、尚善尚美,是學校踐行“責任教育”的致遠追求。
在校園園區里設置了多塊石頭,在石頭上鐫刻了“禮”“忠恕”“勤”“健”等字樣,利用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教育。在這里我僅舉一二例說明?!霸姸Y”中補充:“禮”的本意是對先人和神靈的尊敬,后來引申為禮儀禮節?!岸Y”是讓我們明確社會中每個人的身份,明白與這個身份對應的責任和義務,然后按照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去做人、做事。比如《禮記·昏義》中說:“禮始于冠,禮本于昏?!薄肮诙Y”就是成年禮,成年了,你不再是一個孩子,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所以說“冠禮”就是給予一個做人的尊嚴和責任,不是吃喝一頓就完了?!岸Y本于昏”,結婚意味著以后不僅僅為自己考慮,還要為對方考慮,不僅要為自己的家庭考慮,還要為對方的家庭考慮,同時對后代負有教育的責任,所以婚禮就是隆重的告訴雙方,你們的身份變了,責任也變了,因此古代對責任教育是非常重視的,也是非常藝術的。我們利用這些石刻對學生不斷滲透責任教育,賦予不同階段不同的人生責任。
潤責會堂前有兩棵柿子樹。每年瑞雪初降,都會呈現“瑞雪兆豐年,柿柿景。
如意”的美麗景觀。柿子悠然地長在樹上,直到自行掉落的那一刻。見證柿子生命的自然輪回,這是在校每一位師生的責任。我們就是要讓責任教育像空氣一樣,處處熏陶著人的底色,責任感就像地下水一樣,時時滋潤著人生的根基。
學校校園有一棵樹沒有成活,我們及時抓住這個小細節對學生進行生命的責任教育?!俺砷L是生命的唯一見證”“當你無限接近死亡時,才能深切體會生的意義”。潤責會堂前有兩棵柿子樹。每年瑞雪初降,都會呈現“瑞雪兆豐年,柿柿景如意”的美麗景觀。外校來參觀的老師們都會驚訝,為什么沒有人早早來搶摘柿子?這也歸功于責任教育。讓柿子悠然地長在樹上,直到自行掉落的那一刻。這是在校每一位師生的責任。我們就是要讓責任教育文化像空氣一樣,處處熏陶著人的底色,責任感就像地下水一樣,時時滋潤著人生的根基。
在全國第五屆“推動學校文化建設,打造特色名牌學?!睂嵤鹇匝杏憰?,作了《責任教育托起幸福教育夢》的典型發言。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原副司長張文、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等都對學校的文化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
(二)責任教育于細微處浸潤學生心靈“給我6年時間,還你一個陽光少年?!边@是小學對全體家長的治學承諾。學校把學生德育教育與各項活動緊密集合,頂層規劃,基層實踐,于細微處浸潤學生心靈。
常規活動夯實責任。升旗儀式創新開展“一分鐘軍姿”活動,在學校宣傳欄、網校開設固定版塊:“每周責任之星”“每周責任小故事”和“每周責任寄語”。各班都設計了造型美觀、彰顯個性的“責任文化墻”,級部“責任小明星”風采展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以“責任小明星”評選為平臺,深入貫徹落實責任教育,把學生一日常規、文明禮儀、衛生路隊、安全紀律、主題活動等表現情況全部納入評選的內容,采取自評、互評、家長評、老師評等形式全面客觀的對學生進行等級評價。評選出的責任小明星在級部風采展板上進行照片展示,號召學生向小明星看齊,激勵更多的學生自律自強,爭當責任小明星。
“誠信角”見證責任。設立“紅領巾失物招領處”,又名“誠信角”,由學生組成的紅領巾志愿者服務隊進行日常維護。學生撿到他人的遺失物品,都會主動放到“誠信角”的相應格子里,填寫“紅領巾責任儲蓄單”。丟失了東西的學生可以隨時來認領自己的失物,填寫“紅領巾責任取物單”。拾金不昧人人夸,誠實守信更可貴。在“送來”“領走”的過程中切切實實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社團活動”落實責任。組建小記者站、小實驗家、詩文朗讀、軍樂隊、太極拳等社團。自2011年起,在全校學生中開展太極拳課程,引領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每年組織教師赴陳氏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學拳進修,借助體育課、陽光體育時間相機教學,并選拔學生組成太極拳社團,學生在一招一式中體會中華傳統。太極拳和太極扇表演多次在各種文藝匯演中展示。太極拳社團活動不僅是對學生整體素養的發展,更是對中華文明的完美傳承。
假期履行責任。將責任教育向家庭向社會延伸,除了評選“百名責任家長”外,還開展“我的假期我負責”活動,學生在學校里參加一系列的責任教育,有教育、有活動、有監督,可是放假之后,在家里缺少了學校的教育環境怎么辦?特別是寒暑假,很容易出現“5+2=0”的教育現象。假期里對學生的責任教育,主要是從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一些簡單的事情做起,從基本的衣食住行、文明禮儀做起。學校統一設計活動量表,家長監督共完成,開學后統一上交,評選“假期責任小明星”。
(三)“傳統+科技”演繹精彩校本課程學校把課程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構建了“一三五校本課程”體系?!耙弧笔侵感1菊n程開發要圍繞“潤責”這一核心?!叭笔侵溉壵n程,多數人參加的課程為一級校本課程,部分人參加的為二級校本課程,少數人參加的為三級校本課程?!拔濉笔侵肝遑熣n程,即:文明禮儀類守責課程;語言文學類弘責課程;科學科技類勵責課程;藝術體育類尚責課程;生活實踐類明責課程。在校本課程建設中,特別強化國學、古箏、剪紙、太極、三棋、泥塑、茶藝等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又特別增設小機器人、小實驗家、創客、無人機表演、星球大戰等科技類課程,讓傳統和科技互促共進。
自2013年開始擇優引進《國學》教材,全面推開國學校本課程。每年一年級新生都要在國學堂身穿漢服、頭戴禮帽舉行隆重的拜師禮,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校區將國學與韻律操結合,把傳統文化與健身融合在一起,實現國學與藝術的融合。上午課間操時間,伴隨著悠揚舒緩的樂聲,四千多名學生屏氣凝神在操場上同舞太極拳,一招一式剛柔并濟,舉手投足頗有韻味,這是學校太極拳校本課程的常規展示。每周三在課間操結束后,學生們會奔向自己的“私人定制教室”,校本課程拉開帷幕。國學、話劇、三棋、國畫、泥塑、剪紙等,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心儀的課堂上享受傳統文化的熏陶。2016年,由學生和老師編演的故事劇《紅巖魂》一舉奪得“市第三屆故事力大賽”一等獎。
為打造科技課程訓練基地,學校建設了目前市最大最先進的校園科技館和“桃娃夢工坊”創客室。以科技館為陣地,開設了音樂制作、科技入門、數字星球、科技體驗、數學建模、地理地圖、拓撲練習、積木搭建等課程。依托創客室,引進全套樂高機器人設備、高端3d打印機等,組建了以機器人和編程為兩大亮點的創客教育體系,培養了一批有著較強科學素養的創客學生。在山東省第二屆創新教育節上,學生設計的水果鋼琴、打地鼠等交互類軟件,智能探測機器人、多功能導盲杖等智能硬件獲得了與會者的一致好評,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在參觀了學?!疤彝迚艄し弧闭箙^后,欣然題詞:“在創客中,飛出未來的夢想!”學校每年都舉辦創意童年科技節,普及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科技智慧創造力。在wro世界青少年機器人奧林匹克競賽中,學校機器人創意隊和足球隊均獲全國一等獎。在全國“爭當小實驗家”科學體驗活動、山東省數字化科普知識競賽中累計有104人獲得國家級獎項,326人獲得省級獎項,有10名學生獲得“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榮譽稱號。
二、對課程的認識(一)“課程”是什么在我國,“課程”一詞始見于唐宋時期。唐代孔穎達在《五經正義》里注釋《詩經·小雅》時說:“教護課程,必君子監之,乃依法制?!贝颂帯罢n程”的意思即以一定程序來授事。宋代朱熹在《朱子全書·論學》中也多次使用“課程”一詞,如“寬著期限,緊著課程”,又說“小立課程,大做工夫”。這里的“課程”已有課業、進程的意思。在國外,“課程”一詞是從拉丁語“currere”一詞派生出來的,意為“跑馬道”,指賽馬場上的跑道,后轉義為“學習過程”。1861年,英國教育家斯賓塞在他的《教育論》中“什么知識最有價值”一文中最早使用“課程”一詞,他把教育內容的系統組織統稱為“課程”。課,指課業,即教育內容;程,指程度、進程。課程,就是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和安排。
(二)“課程”的歷史沿革。
從古至今人們對課程一直在進行不斷探索,從古至今課程改革都是存在的。因為,課程改革是國家意志的體現。
作為中國古代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課程從先秦“六藝”到孔子定“六經”,再到“罷黜百家,表章六經”,最后到“四書五經”,國家的官方課程幾千年保持了高度的統一性和延續性。直至清朝,古代課程已經完全淪為由統治階級任意修改、解釋進而實施封建統治的工具。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光緒年間,具有普世性的中國古代啟蒙教育正式開始。中國古代用“蒙學”的方式開始啟蒙教育。學生在專門的蒙學館、私塾、書屋里學習,最初學習的內容都是啟蒙性的東西,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對語言的使用能力等。
從古代的蒙學、書院等過渡到近代的普通教育課程設置,這一階段是從光緒、慈禧年間開始的,被稱為過渡性階段。1902年,清政府頒布了《欽定學堂章程》,在學堂中引入了近代西方的一些文化知識。民國之后,我國才有現代統一的教育制度。20世紀30年代,我國的課程設置才與現在的接近。
現當代國家對課程改革更是萬分重視。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原常務副院長、黨委書記黃百煉語:“課程是國家意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它承載著教育的思想、教育的內容、教育的理念和教育方式,它是我們教書育人的一個核心任務,正因為課程是國家意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課程的改革和發展?!薄吨袊逃芬沧模赫n程是實現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徑,是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最主要的依據,是集中體現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載體,因此,課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建國以來的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八次。
第一次,是1950年,我們國家開始了新中國成立以后的第一次中小學課程教材改革。這次課程改革主要是廢除國民黨時期的教育制度,確立新民主主義的教育制度。出臺了小學各學科課程暫行標準和中學暫行教學計劃,形成了第一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
革幾乎是全盤照搬蘇聯模式,完全按照蘇聯模式來開設課程。
第三次,是1958年,當時國家的總路線是“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在教育方面也提倡要“大干快上”。當時每個公社都辦大學,村辦中學,大隊都可以辦小學。在課程設置方面,強調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與工農相結合。
第四次,是1963年,國家發布了關于教育改革的文件,要求回歸到以前的課程設置及課程安排。此次改革將五分制改為百分制,由學俄語變為學英語。
第五次,是1978年,“文革”結束,百廢待興,課程改革也不例外。國家組織力量對全日制中小學各科教學大綱進行了修訂并頒布了全日制中小學各科教學大綱(試行草案),新教材的編寫工作也緊鑼密鼓。這次的課程改革主要目的是撥亂反正,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恢復高考。此時的課程設置既遺留有文革時期的色彩,也有向科學靠攏的色彩。
第六次,是1981年開始的,原國家教委頒發了《五年制中學教學計劃(修訂草案)》、《五年制小學教學計劃(修訂草案)》、《六年制重點中學教學計劃(試行草案)》;1984年,又頒布了《六年制小學教學計劃(草案)》;1986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正式頒布并于同年7月1日開始實施,國家教委制訂了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階段教學計劃(草案),組織編寫了第六套通用教材在全國使用。當時已有和國際接軌的意識。以前所謂的和國際接軌其實就是和蘇聯接軌,現在則是真正意義上的和國際接軌。課程內容有了很大更新,自然科學中的許多成果被納入課程中,理科不再享有唯我獨尊的局面。
第七次,是1988年開始,原國家教委陸續頒布了“九年制全日制小學和初中各科大綱”的初審稿,1990年,編寫了第七套全國通用教材。同年,國家教委還組織修訂了1981年的高中教學計劃和1986年頒布的高中教學大綱。1992年,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中各學科教學大綱正式頒布。這次課改是在知識經濟來臨的背景下展開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指導思想:中國教育要融入到國際教育中去。這個指導思想在2001年開始的第八次課改中表現得更為淋漓盡致。
1999年底至2000年初召開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項目啟動會議;2001年1月形成課程標準意見征求稿,并于7月正式公布17個學科18本課程標準;2001年4月至6月對20個學科50種教材進行了初審和復審;2001年6月正式頒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2001年秋季新課程開始在國家級實驗區進行實驗;2002年秋季,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實驗區進入實驗。
相比以前七次課程改革,第八次課程改革被稱為新課程改革。既然前期的課程、教材是經過多次改革完善、多年。
總結。
研究的成果,那么,為什么還要興師動眾,進行這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從國外因素背景來看,信息化社會的到來,經濟全球化的沖擊,許多國家都提出加強國際合作,教育上要培養面向世界的公民。
從國內大環境來看,教育是世界各國國力競爭的制高點,基于對教育功能準確而深刻的認識,國務院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并且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從改革自身遺留的問題看,建國以來,盡管我國進行了七次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但是,這七次改革,主要偏重于教學方面的改革,特別是在教學方法上、教學方式上想了不少辦法,出了不少經驗,而對于課程,對于教材,改革的不多,觸及的太少,力度不大,深度不夠(教材雖然出了七套,但后一套教材基本上是對前一套教材的修訂),不少弊端沒有根除,甚至沒有受到沖擊。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時期,面對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時代對培養目標的新要求,現行基礎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和弊端日顯突出。這些綜合因素,催促著改革勢在必行。
新課程改革可以說是國家行為、深層次、多層面的改革。它經歷了一個較長時間的準備過程,進行了較為深入了調查研究,征求了多方面意見形成的。世紀之交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深化教育改革、實現教育創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大舉措。
(三)課程的發展現狀經過一次次課程改革的洗禮,很多學校做了諸多嘗試,經歷階段可以用三句古詩來概括。
一是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學校發展理念多,實踐少;規劃多,落實少;二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學校的文化、課程、課堂等多個方面廣泛發展,但也僅僅是淺草,就是剛剛起步。理念、概念紛呈,亂花漸迷人眼;三是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沉淀,進一步規范和固化,到了一個瓶頸期、高原期。怎么樣繼續開展責任教育,我們還要從初心去拷問——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么樣培養人的問題。
三、
課程實施的要求新課改的路上有歡笑,也有淚水;有苦,也有甜;痛快過,也委屈過;成功過,也失敗過?;谶@一路的經歷和實踐,我們有了以下的深刻反思。
11、把立德樹人作為發展主方向十八大確定的黨的教育方針是,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將繼續把立德樹人作為發展主方向。
以禮立德??鬃釉f:“不知禮無以立”。孟子也說過:“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惫畔ED哲人赫拉克利特說:“禮貌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這些都充分說明“禮”是何等重要。學校必須切實加強小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引導學生從小掌握校園、家庭和公共場所的禮儀基本知識,逐步養成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引導學生學會做人,使學生成為在校是個好學生,在家是個好孩子,在社會上是個好公民。首先要普及文明禮儀知識,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對他們提出明確、具體、詳細、可執行性高的要求。其次狠抓養成教育。堅持開展班級例會、先進典型人物表彰等活動,使學生從“要我這樣做”轉變為“我應該這樣做”,讓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逐步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為習慣。
技能也都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小學段要根據實際情況,從傳統文學、傳統藝術、傳統技能等多方面,通過開設課程、興趣小組等多種方式,開展啟蒙教育、認知教育,培養學生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情,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
以行弘德。教書育人,旨在立人。1985年教育體制改革決定中曾強調指出,改革教育體制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最重要的是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不論什么改革,人的因素永遠是第一位的?!督逃筷P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第一次提出學生的核心素養問題,這個核心素養體系就是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了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并要求把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要求落實到各學科教學中。2013年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報告《走向終身學習——每位兒童應該學什么》,提出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即從“工具性目標”轉為“人本性目標”。在基礎教育階段,尤其要重視身體健康、社會情緒、文化藝術、文字溝通、學習方法與認知、數字與數學、科學與技術等七個維度的核心素養。所以,深化責任教育,必須“目中有人”?!白x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立“責任之德”,必須落實到每個人實實在在地行動上。
瓶。校本課程的核心是“校本”,是為了學校,在學校里發生,基于學校。從這個認識出發,做好學校課程體系,要從以下渠道入手。
(1)精簡優化,突出重點。學校特色課程的建設,內在邏輯有三個方面:一是對人的培養價值有獨特的認知;二是學校資源的獨特凝聚;三才是學校品牌的獨特塑造。所以,校本課程的開發要立足學校實際、學生實際、社會實際。任何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蘊,偏離了學校文化與特色去盲目開發學校課程,容易讓課程流于形式。只有多所學校的特色化,才會形成教育整體的多樣化,才能避免千校一面。所以學校要提煉核心價值文化,將其作為校本課程的重要素材。一些學校進行課程建設的唯一指向是追求辦學特色,這是特色化課程的誤區。追求課程建設的特色化,說到底,是要遵循兒童本位,如果特色課程建設是為了學校辦特色而不是滿足兒童發展的話,這個特色不是學校所需要的。
(2)提高開發和實施的水平。提高開發和實施的水平,基本點是要遵循規律,多方挖潛。學校教育發展與地域資源息息相關,校本課程要整合地域特色,讓地域資源成為課程要素。學生家長所從事的行業幾乎涵蓋社會所有的層面,其中不乏行業精英和專家學者。學校就可以邀請部分家長開設特色課程。專家也是極為重要的人力資源,學校要不斷邀請資深專家來校作專題報告,指導課程的開發實施。泰勒在《課程理論》中說,課程的設置要考慮三個因素,即教師的水平、社會的需要和專家的建議,這是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最基本的立足點和出發點。當然還要注意一個傾向,就是課程泛化的問題,要防止“校本課程是個筐,什么都往里裝”,防止一說發展就是課程,把學校所有的工作都納入課程的傾向。
(3)改善評價辦法。主要評價三方面的內容。第一,要科學制定評價課程標準。校本課程標準,既是組織實施校本課程的指揮棒,也是進行評價的依據。實施者確定的課程標準,要明確,具體,教育的目的意義、確定依據、實施途徑、教育內容等都要清晰,方式方法要可行,教育動機要符合實際和規律,不可一味追求高大上。第二,要優化評價手段??梢圆扇∵^程性+終結性評價的方式。特別要重視校本課程的過程性評價,要勇于放棄功利性評價,把學生的興趣與參與作為重點,通過過程監督,檢查課程標準的落地實施情況。第三,要評價實施的結果。通過展示、競賽或者考試等方式,考查課程實施的效果,提高教師開發實施校本課程的科學性、嚴肅性和有效性。
3、把課堂深度學習作為發展的主陣地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新課程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要求,讓學生在學習掌握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掌握學科學習的方法與規律,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獲得協調發展,從而推動學生持續走向深度學習。深度學習,應該是主動學習,抓住事物“本質”的學習,并且能夠學以致用。
(1)思維導圖——思維方式的變化,突出結構化、邏輯性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用圖表表現的發散性思維。它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與傳統單一線性思維方式相比,它更加突出結構化和邏輯性。它可以用于知識創新和思維創新,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在知識創新和思維創新方面,可以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還可以用于獲取和存儲知識,通過繪制思維導圖,把雜亂的信息有條理地組織起來存儲在人腦中,同時使抽象的知識以知識網絡的形式存儲起來,變得可視化。還可以用于交流、評價、反思和調控。繪制出來的思維導圖可以用于交流和共享,運用思維導圖的可視化優勢,學生自己或者他人都可以對認知過程和思維過程進行評價、反思、修改和調控,從而提升認知技能。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就是對知識進行結構化梳理的過程,從而使學習更系統、深化。
(2)問題導向——解決問題方式的變化,突出方向性、針對性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變革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的互動方式,強調自主、探究、合作的課堂教學模式,突出課堂教學的民主、和諧氛圍,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個性培養。以問題為導向的課堂教學不是傳統的“師講生聽”,也不是學生預習自學的過程,而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是讓學生嘗試著解決一個又一個新問題的探究學習,更加突出方向性和針對性。這樣的課堂教學以問題為中心,以知識和能力為兩條主線展開教學過程。上課一開始,直接向學生呈現問題或任務,要求每個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嘗試解決問題,教師則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根據學生的需要,適時調整問題,并提供相應的教學時間和教學策略支持,教學過程中不斷循環該探究過程,直至學生獨立或者合作成功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或任務。
(3)訓練導學——學習方式的優化,突出層次性、規范化訓練導學與“目標導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以明確的目標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導向,以師生活動的構建為基本形態,以達標測試為檢驗教學效果的基本手段。通過優化課堂教學結構,采用目標性、自主性、開放性、合作性等教學策略,整體優化學習方式。與傳統的光講不練、只學不練的課堂相比,更加突出學習的層次性和規范化。課堂主要分為三個板塊。第一板塊是目標導航,第二板塊是知識探究板塊,通過多種方式達成教學目標。第三板塊達標測試階段是課堂的關鍵環節。檢驗目標達成的方式也是多樣的,根據不同學科、課型、教學內容確定,通常以檢測題為主。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好檢測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學生達標情況當堂反饋,發現問題,及時處置。并精準地把握共性的和個性的問題及癥結所在。對表現出色的學生要給予及時表揚和鼓勵,同時也確定好了課后輔導的對象,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外輔導。
東風催放花千樹,在課程改革之路上,我們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普京說,如果我們忘記了蘇聯,那就沒有良心;如果誰要回到蘇聯,那就是傻瓜!我想,對待新課程改革我們也要秉持這樣的態度:借鑒以往、不斷反思、認真平析、繼續再戰!謝謝大家!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如何把總結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課程改革意在構建體現多樣化、選擇性的課程結構,打破舊的傳統課程背景下不論學生基礎與潛質,不顧學生興趣與特長,忽視個性差異的弊端。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更大空間,讓學生在不斷選擇中提高自己的選擇能力,學會規劃人生。但是,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已根深蒂固,新課改實施以來,由于當初許多東西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只有邊學習、邊總結、邊實施。因而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和問題,我們經過探究、總結,取得了一些經驗,總結了一些教訓。
新課程實施是一次全新的教學改革,在實施落實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多的阻力與困難。思想決定行動,觀念更新是前提,科組要求每位教師積極參加新課程培訓班,學習新課改理念,明確了“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讓老師們清楚了改革的背景、目標,明確了新課改的任務要求及實施方法,逐步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師生觀、現代課程觀。通過學習,改變觀念,達成共識,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成長。
(一)課堂教學發生可喜的變化
1、課堂教學已由傳統的知識性教學逐步轉向現代的發展性教學。教師結合實驗教材的諸多優勢,課堂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課程目標的有機結合,更注重情感體驗和人文性。教師的思考由課改剛啟動時重形式轉向了重內容實質的研究。課堂教學內涵的改變反映出當前教學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與創造力,教學方式的轉變實施得更為深刻。
2.課堂呈現出了師生互動、生生互教互學的生動場景。
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被激活,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發生了質的飛躍,課堂不再只是知識的交流,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學生多了思考的空間,教師成了學生學習中的伙伴、朋友。學習變成了一種交流、討論和對話,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探究式學習。
3.重視開發課程資源,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教師課堂上減少了不必要的重復訓練,在教材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中開發課程資源,搭建進行實踐活動的平臺,注重知識的積累與感悟,教學活動更為豐富多樣,課堂中有了學生主動走向知識的可喜嘗試?;灸芰Ω骺崎_足可齊課時,全面考查學生的能力,從而真正全面提高了學生綜合素養。
4、課后實踐趨于科學化、合理化,減輕了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教材設計了分層內容,教師設計了分層實踐內容等,使學生獲得了學習中的樂趣與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課程改革中教學觀念的變化
1.教師角色的變化。
新課程改革作為一種全新的徹底的教育改革,在實施中要想真正落實實施好,作為實施者教師必須對新課改思想理念有一定把握。新課改意在什么?如何實施新課改?這一切教師都不是很清楚的。通過崗前培訓學習使教師們理解、認同課程改革方案的基本理念,在思想和行動上做好充分準備。由于新課改對教材的知識體系做了很大調整,首次將學習領域、科目、模塊的概念引入課程領域,并以此構筑新的課程體系及結構。這一切對于教師而言,既陌生又不適應。特別是舊課程體系教了多年感到得心應手,更感到對新教成的不適應,因而,教師要在崗前通過培訓學習,對新課程知識內容結構體系,設置理念目的有個充分了解,這樣才能有效落實新的課程理念。在新的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把學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時時、處處關注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必須做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藝術更新、專業知識更新、文化知識更新,真正成為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促進者、是課程的開發者、建設者。
2.教學設計的變化。
深入鉆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體系,更好地發揮教材優勢是搞好課改實驗的前提。為更好地落實新課程理念,在實驗中,教師加強了對教學設計的研究。首先依據新課程理念,抓住三維目標進行教學設計。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能深入學習課程標準,明確時段目標,把新課程理念貫念在各環節中;其次依據學生實際進行教學設計。實驗教師能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實際接受水平出發,靈活地處理教材,拿出符合學生知識和心理需求的教學設計;再次,依據課標、兼顧多版本教材進行教學設計。
信息技術新教材體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在新形勢下,我們不能再以傳統的教學觀念來指導教學,而應該以新思路新方法,以學生為本,從實施素質教育,全面學生信息素養的高度去研究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探索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轉變教學觀念,營造和諧課堂。
在以前的信息技術課堂,就好象是微軟系列軟件的培訓班,注重講解操作方法,通常是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是配角,教師安排什么操作,學生就做什么,這是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我們要以生為本,備課時充分考慮學生信息技術基礎水平差異大的特點,設計有不同的教學目標,實施分層教學模式,進行有效教學,讓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得到發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積極發言,大膽質疑,參與討論,主動探究。在課程實踐中,嘗試“研究性”學習模式,“協作式”學習模式。
(二)整合教學資源,優化課程。
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要把現有的信息技術教材僅作為參考,教師可以根據地方特點和學校要求,從有利于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角度出發,大膽地對課程內容進行重組,構建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通過生動活潑的活動形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習變得有趣,使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不知不覺間拉近了。
(三)課程改革中學習方式的變化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三者是有機聯系的一個整體。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代替的。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有所增強,多數學生樂于與人合作,在合作中,體驗互助的快樂與收獲的喜悅。
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學生就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實現學習方式的改變,培養了學生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達到了“會學”。
(四)信息技術實踐中的教學模式
根據學校實際以及小學生的特點,聯系新課改理念,科組在信息技術教育的實踐中嘗試了一些新的教學模式作為探討與研究。
1、游戲互動模式目標分析選擇游戲學學玩玩總結交流這種教學模式主要適合于低年級的信息技術教育。我校從三年級起開設信息技術課,三年級的小朋友對學用電腦有著強烈的興趣,如果一開始就講“圖標、任務欄”等枯燥又難于理解的概念,肯定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們的做法是淡化概念的講解,注重操作技能的習得,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練,在學與玩中強化“電腦是學習工具”的意識。
如,三年級的小朋友在學會開關機后,以小組互助的方式用拼圖、紙牌接龍等游戲來練習鼠標的單擊、雙擊、拖動等基本操作,用桌面游戲來練習操作鼠標的技巧;用具有游戲性質的cai軟件如《恬恬與小旋》來練習啟動退出、前進后退、打開關閉等基本操作,了解菜單、了解菜單中命令項的作用和用法;用《動物百科》、《千奇百怪的海底世界》等聲像讀物來熟練鼠標的基本操作。當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這些操作后,再給這些操作“正名”,使概念的獲得有著順理成章、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變得輕松愉快。
2、任務驅動模式
作品范例任務驅動操作實踐成果交流傳統的計算機教育過于注重學習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包含很多細節的完整操作,信息技術教師不得不采用培訓式的教學方式,學習過程缺乏針對性、趣味性,學習內容得不到及時的應用,導致學生對學習內容前學后忘、印象淡薄。而新課程理念下,《信息技術》的教學應側重學生信息素養及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學應打破本位主義,教學的目標不是為了學習應用軟件本身,而是要以應用軟件為媒介和手段,提高學習效率、解決實際問題。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們在信息技術課上嘗試了“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任務驅動”是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
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使學生在具體任務的驅使下提高學習的熱情,在對可預見的成果展望中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叭蝿镇寗印蹦J絺戎貙W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不同的'方式解決學習中的疑問,如自主探索、小組互助、尋求指導等。
比如,三年級第二學期教學文字處理時,我們就采用了任務驅動模式,總任務是:使用word設計制作一本學生自己的作文選。具體做法是:事先,每個學生選出5篇寫得較好的作文,各自完成文字的輸入,保存在軟盤中(這一任務提前一個星期布置,由學生在課余時間完成)。在學習word的過程中,3人組成一個合作小組,把3個人的作文合編在一起,用word進行修飾、排版,做成一本漂亮的作文選。整個學習過程中,小組內可進行即時的協作交流。word的教學絕不能面面俱到,學生若能完成每節課的具體任務,就掌握了最基本操作,至于一些操作細節問題,則作為任務的拓展留給學有余力的學生自己去發現和探究,可自主解決亦可尋求教師指導。最后,選出一些優秀作品或在全班交流,或鏈接到校園網上,或打印成稿在櫥窗內展出,真正實現資源共享。
3、自主學習模式
建立平臺明確任務自主學習自我評價這一模式較適合操作性不強的學習內容。信息技術課要充分利用網絡的互動便利性,加大知識性內容的學習容量,構造具有層次性的自主學習環境,引導學生靈活應用已掌握的信息技術來適應和完成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過程,為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的整合打下基礎。
比如,我校三年級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發展和應用”這部分內容時,就采用了這種教學模式,用一節課的時間學完了教材中兩課時的內容。教師事先在做好一個名為“大眼晴看計算機世界”的課件,上課時教師講解3分鐘,明確一下學習任務,其余時間全部留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習過程中小組間可以協作交流,每個學生都可以用“在線測試”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老師也可以通過及時反饋的測試結果來掌握學生的學習程度,并決定哪些學生需要個別輔導。這種學習方式機動靈活,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只要能上網,課內課外、隨時隨地都可以調出網上的課件來學習,這對一些學習速度較慢的學生尤其適合。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對已有知識的掌握程度來決定閱讀哪些內容,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通過課件中提供的相關鏈接查閱internet上的泛資源。
1、教師評價:我們構建發展性教師評價方案,完善教師成長檔案袋,提出“以教師發展為目標,以過程評價為主線,以教師自評為基礎,以全面評價為內容”的評價體系。通過評價促進“事業型、研究型”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建設。2、過程評價:我們建立了以過程性發展評價為主,分階段綜合評價為輔的評價機制。在過程評價中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袋,內容包括“我的個人綜合情況記錄”、“我的進步”、“我受到的贊揚”、“我的獲獎情況”、“我的成長足跡”
及“同學、老師對我說”、“家長對我說”等,各項內容以記錄表及成果原件收錄在成長檔案袋中。
3、課堂即興評價:課堂教學無時無刻不存在著評價,或教師評價或學生自評互評,我們要求每一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質疑、發言、作業、參與小組學習等學習環節中的表現盡可能用表揚、鼓勵、肯定的語氣、表情、姿態評價學生,即使是否定的評價也要先找一個肯定的支點,再提出希望和期盼,在學生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時,引導學生要學會賞識別人,先找優點,再提不足,讓學生在賞識、寬容中品嘗成功的快樂、美好的同學情。
4、學業評價:我們擬定了全面反映學生發展的“成長樂章”,在學科評價結果呈現上取消“百分制”,采用形式多樣,方式靈活,內容寬泛,體現教育功能的評價方式進行。
5、開展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的發展。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是強調終結性評價,難以體現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何。我們注意到,評價學生不能只關注期末考試成績,而更應該注意學生在模塊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果都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每一節課的表現,都記錄在冊,一學期積累下來,便能綜合地評價一個學生。過程性評價能夠關注每位學生的成長,在過程中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個體進行個別輔導,促進學生成長。對于學生進行學業評價,模塊學習水平成績占60%,包括上機操作成績和期末自查考試;過程性評價占40%,學生行為過程評價包括四方面:學習態度占10%,平時測驗占10%,平時作業占10%,實驗動手能力占10%。通過綜合性的評價,特別關注過程性評價,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
新課程改革給我們以全新的教育教學觀念,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采取新型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信息技術新課程教材給我們一個全新的視角,圖文并茂,而且貼近生活實際,同時也體現出現代高科技的最新成果,因此要求教師專業知識要強。教師同時還要學會運用各種方式獲取知識,這對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一)新課程實施以來,在信息技術教師的努力下,新課程實驗工作比較扎實,進展情況良好,主要體現在:
1、理念得以更新。通過廣泛的宣傳,深入地培訓和積極的實踐,有效地更新了信息技術教師的教育理念,對促進教師成長和教育行為的轉變具有現實意義,我們的教師正在從理念走向實踐。
2、教師正在成長。教師普遍認同新課程,課改實驗熱情高,自我反思能力提高了,自主學習的意識更強了,教師間合作交流的現象經常出現了,研究型的教師隊伍正在成長。
3、課堂更趨活躍。課堂正由封閉走向開放,從重教案到重生成,從重傳授知識到重學生發展,從重教學結果到重活動過程和情感態度,從重文本到重生本,師生關系更趨和諧,學生主體更顯突出。
4、學生興趣濃厚。課程改革中教材的變化、教法的改變、學法的更新,使實驗年級的學生學習興趣更濃,學習行為由“被動”轉向“主動”,學習情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實踐體驗讓學習走向生活,合作學習使學生分享學習的快樂,激勵性評價使學生嘗試到學習的愉悅和成功。
(二)在課改實施中,我們也碰到不少問題,主要有:
在教學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和追求個性化學習之間的矛盾;大班教學資源的有限性和個性化教學資源不足之間的矛盾;如何處理基礎與創新的關系;課堂活躍與課堂常規之間的矛盾;有意義的接受學習與自主的發現學習之間的有機融合等。教師觀念轉變不夠,仍受傳統的應試教育左右搖擺;教師工作壓力大,可用空間少;小學生心理、生理不夠成熟操作難,對實行綜合實踐活動有一定的困難;社會和學校嘗未形成綜合活動強烈的意識;在新課本中插圖的合適使用,及教材內容的本地化,以求更能適應學生的認識基礎等問題值得探討。在課程改革中,我們還發現學生評價問題已經嚴重阻礙了課程的改革,成為課改中的一大焦點。
今后工作的幾點措施,簡單的說,首先,要加強學習,進一步鞏固新課程改革的有關理念,端正教師觀念,加大校本教研工作力度;第二,形成具體、科學、可操作的各種教育教學方法,以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第三,加強活動過程管理,輔導教師進入實踐活動角色。第四、學校領導層要真正介入新課程改革,促進課改的正確推進,加快對教師從知識理念轉變成實際行動理論。第五、在評價問題上,建議上級主管部門采取具體措施改革評價方法,是否可以把評價學生的權利還給學校,甚至一線的教師。
一、背景近年隨著職業教育規模的大發展,原有的教育資源與現有招生規模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提高職業教育質量成為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作者:朱曉輝作者單位:江蘇徐州經貿高等職業學校,221003刊名:現代語文(教學研究)英文刊名:modernchinese年,卷(期):“”(12)分類號:g63關鍵詞: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808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