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報告的格式通常包括標題、摘要、正文、結論和附件等要素。以下是一些經驗豐富的專家撰寫的情況報告,對于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和實踐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
序言:《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這門課本身具有很高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為了適應學校的教學計劃,本人作周莊鎮地方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報告,涉及周莊鎮的自然環境、農業產業結構及其調整。
一、自然環境。
周莊鎮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中東部,地處紅石山南麓,并與五個鄉鎮毗鄰。周莊鎮山嶺占55%,屬丘陵地區。有凈腸河、玉帶河、烏江河、萬泉河、燕子河5條主要河流蜿蜒流過。煤炭、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豐富。
全鎮轄24個行政村,含61個自然村;東西長8公里,南北寬7公里,總面積約56平方公里;耕地4.7萬余畝,人口37600,其中非農業人口占3600人。
周莊全鎮以農業為主。建國前因陳舊生產關系的束縛,農業生產水平低且作物單一,復種指數較低,種子劣,生產技術落后,商品生產率低,可以說是農業衰敗,廣大農民在饑餓中掙扎。
建國后,生產關系發生了巨變,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農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至七八十年代部分農業政策的調整,農業生產出現了了生機勃勃的好勢頭。
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面臨著諸多新矛盾、新問題。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為農業發展新階段的客觀需要。鎮政府落實中央政策,結合本鎮特點,為實現農業結構調整,在多方面付諸努力。
糧食生產方面,積極進行農作物良種推廣和農業技術的改革。豫麥、鄭麥、周麥等多個小麥優良品種以高產、穩產、抗病旱、穗粒大的特點使畝產達500多公斤;玉米新品種使得畝產在700公斤左右;政府出資引進9408紅薯新品種并在全鎮推廣種植,畝產超過4000公斤。種植方法在傳統的小麥玉米兩年三熟的熟制下,進行新的作物組合,完成冬小麥、西瓜、白菜一年三種三熟的試驗并積極推廣。這些保持了糧食產量的穩定和增長。
林業方面,切實履行中央的退耕還林政策,組織進行荒山綠化工作,倡導和先行植樹造林活動,拍賣或承包宜林荒山荒灘等“四荒”。其中的通道綠化尤為矚目,走在鎮的主要道路上,滿眼盡是綠色,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畜牧業方面,豬牛羊雞是農戶家庭飼養的主要牲畜禽。政府鼓勵群眾發展養殖并重視品種改良,多次引進豬和雞的良種,有力地提升了群眾的積極性并推進了畜牧的發展。各自然村出現了許多養殖專業戶,并形成了十多個大型養豬廠和5000只以上養雞場11個。近年來肉兔、長毛兔的養殖也有了飛速發展。
副業上,有農副加工、高中檔家具制作、包工建筑、運輸、收購、修理等。由于形式多樣,這一部分也難于統計。但副業項目逐漸增多,從事人員的年收入也不斷上升。漁業方面本鎮的大面積水面較少,難以天然繁殖,適合發展坑塘養殖,這個方面正在逐漸被重視起來。
(二)做大特色產業。立足資源優勢,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丘陵的周莊,最不乏石原材料。產青石故名的青石山,成為石材料加工的基地。周莊鎮自1985年籌建第一座建材廠起,先后擴建和建立多個石材加工廠,總雇用職工200余人。
煤炭又是周莊的一大豐富的礦產資源。周莊煤礦1985年4月籌建,占地15.4畝,當時投資28萬元,職工68人,正式投產后年產煤1.1萬噸,產值660000元。后經擴建和技術革新,產煤量有了新突破。
而與煤炭相關的加工廠如洗煤廠、選煤廠也興建起來。位于南王村南王洗煤廠總投資3000萬,月建成并完成機器設備的安裝繼而開工投產。
另外,木器加工,鋼模板出租業已形成很大的規模。
(三)發展非農產業。
鎮政府一方面解放思想從思想上跳出“農”字,從非農領域尋找突破口,發展勞務輸出等非農產業,最直接、最有效地增加農民收入。認識到勞動力作為商品的特殊性,把勞務輸出作為一大產業發展壯大,凸顯“打工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效益。這方面,政府還組織集中對剩余勞動力進行培訓,以提高務工人員的意識和能力,進而增加他們的收入。
同時,鎮政府依法推進農村土地合理流轉,引導土地適當集中,以滿足部分家庭舉家務工擔心土地閑置荒廢的需要。
近年來,xx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發展,以科學發展觀為總攬,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強科技保發展,強生產保供給,強民生保穩定,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發展之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持續壯大,農業生產條件顯著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528元,較增長13%,全縣農業農村經濟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一、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現狀。
(一)糧食生產情況。
xx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20,全縣糧食總產84.7萬噸,連續十年豐產增收。其中:夏糧單產500.9公斤,居全市第1位,連續7年超千斤;夏糧總產50.4萬噸,首次突破10億斤。,全縣101.4萬畝小麥,總產50.8萬噸,平均畝產501.1公斤,連續8年超千斤,連續增產豐收。
(二)蔬菜瓜果生產情況。
xx縣蔬菜瓜果品種主要包括西蘭花、水果黃瓜、櫻桃番茄、苦瓜、絲瓜、芥藍、胡蘿卜、白蘿卜、白菜、西瓜、甜瓜等。年,全縣蔬菜生產總面積28.56萬畝,總產量75718.6萬公斤,總產值244405萬元。其中:露地菜24.82萬畝,產量60718.6萬公斤;溫室面積0.97萬畝,產量25190萬公斤;大中棚蔬菜面積1.45萬畝,產量5800萬公斤;小拱棚1.32萬畝、產量4630萬公斤26萬畝。露地菜年平均產量為4200公斤/畝,2013年平均產量4700公斤/畝,每畝增產500公斤。其中:付井、周營、紙店、留福四鄉鎮大棚西瓜種植面積近4萬畝,平均畝產達5000公斤。
(三)槐山藥生產情況。
2013年,xx縣槐山藥種植面積20000畝,種植區域涵蓋北城、東城、白集、新安集、紙店、蓮池、范營等7個鄉鎮(辦事處),以xx北城為中心,輻射帶動周口、淮陽、西華、鄲城等縣市種植槐山藥面積達30000畝。正常年份平均畝產6000公斤,槐山藥生產已成為當地農民農業生產的主要經濟增長點。
(四)高粱生產情況。
以xx縣久酒中梁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依托,2012年我縣開始發展高粱種植。2013年,該公司在xx縣及周邊市、縣種植釀酒高粱12萬余畝,平均畝產750公斤,建立了國內最大的優質釀酒高粱生產基地,其中在周營、趙德營等鄉鎮的11個行政村流轉土地20900多畝,進行生態釀酒糧食(高梁、小麥)生產(種植)基地建設,并在周營鄉建設一個與項目相配套的占地300畝、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的具有涼曬硬化場地,庫房,職工生活服務設施和分篩、烘干、脫殼清理、滅菌、包裝等多個車間的加工基地,與貴州茅臺集團、臺灣金門高粱酒廠、瀘州老窖等釀酒企業建立了穩定的供應關系,年提供釀酒高粱12000多噸。
截至目前,全縣流轉土地面積30萬畝。全縣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1133家,其中,市級示范合作社26家,省級示范合作社5家,國家級示范社4家。在民政部門注冊的專業協會6個。合作社注冊資金總額達46億元,合作社成員14萬戶,行業及生產經營范圍涉及畜禽養殖、蔬菜、林果、糧食、秸稈利用、中藥材、農機、沼氣服務等多個門類。在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發展過程中,涌現出了一批先進典型。
1、周口金絲猴乳品農業產業化集群、周口永欣生豬農業產業化集群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農業產業化示范集群,成功開發了一大批以優質面粉、糖制品、豆制品、面制品、肉制品、油制品、飲料制品等為主的廣受市場歡迎的農產品,并逐步建成了“生產與銷售相連接、本地與外地相溝通、國內與國際市場相接軌”的農產品大流通格局,培育出了一大批優質、高效、安全、生態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
2、付井鎮郭崗村是xx縣177個重點貧困村之一。,該村被確定為扶貧開發到戶增收試點村,經村民民主評議,將大棚蔬菜種植作為該村的支柱產業。截至目前,該村塑料大棚發展到800余座,占地面積600畝,年可實現純收入700萬元左右。
3、北城以種植槐山藥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38家,合作社種植面積12000畝。
4、北楊集鄉林寨行政村在村支書林峰的帶領下,村民以土地入股形式成立了xx縣林家富種植專業合作社,對林寨行政村的耕地實行了整村流轉,以發展優質小麥、優質玉米規模種植為主,帶動了一方經濟發展。
5、xx縣瑞豐園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在石槽集肖營行政村流轉土地521畝,建成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同時,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山東金鄉客商投資100多萬元建成了辣椒加工廠及冷庫。
6、周口市雪榮面粉有限公司是河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北城、石槽集鄉流轉土地12000畝,建立了優質糧食生產基地。
(六)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初具規模。
積極引導、強化服務,全縣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產業。一是以優質強筋小麥、油料作物、棉花生產為主的糧棉油產業。二是優質馬鈴薯、棚菜、槐山藥、西瓜生產為主的蔬菜瓜果產業。三是以白術、白芍、薄荷、桔梗、牡丹、鳳仙透骨草等為主的中藥材產業。
二、現代農業發展的做法和成效。
(一)抓規?;?,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
堅持把結構優化、規模經營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內在要求,統籌規劃,科學布局,全力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按照規?;a、特色化發展、區域化布局的思路,調整優化種養結構,突出抓好了東部酒用高粱種植、奶牛養殖、牛奶、大豆深加工,中部的訂單優質小麥和小麥良種繁育,西北部的槐山藥種植和南部的三粉、三辣優勢產業基地建設,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
(二)抓產業化,提高現代農業綜合效益。
堅持用發展工業的理念謀劃農業發展,大力推進產業化經營,強龍頭、建基地、構載體,增強了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以金絲猴為主的牛奶、玉米、大豆深加工產業鏈;以雪榮面粉、掌柜食品等為主的面粉生產產業鏈;以三閘紡織、振東紡織為主的棉花精深加工產業鏈;以秋迪糖業為主的科技產業鏈。目前,全縣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4家,其中省級6家,帶動了近50%的基地和8萬農戶走上了產業化經營之路,農民戶均增收近2000元。
(三)抓標準化,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
堅持把推進農業標準化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著力點,不斷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加快“三個體系”建設,有力促進了農產品質量和效益的雙提高。一是抓好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突出抓好產地環境治理、生產技術規程、農產品質量檢測三個重點環節,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等方式,堅持定期到生產基地、批發市場、大中型超市進行抽檢,并配備專業檢測人員,初步構建起了從生產基地到流通市場比較完善的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二是抓好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使農業生產的每個環節都納入標準化管理的軌道。目前,目前,全縣已認定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基地25萬余畝,認證無公害食品18個、綠色食品3個,涉及小麥、高梁、蔬菜、水果、水產養殖、冰糖、面粉等產業。20,全縣新增無公害農產品基地4個、產品4個、綠色食品基地1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1個,獲得省級“放心菜示范單位”1個。三是抓好農產品監督體系建設。不斷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檢查,深入開展了農產品專項整治和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并對農資市場定期專項整治,有效保障了廣大群眾的利益。2013年,我縣被省農業廳表彰為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先進縣。
據資料顯示,鎮政府在過去的一年里,全面落實支農惠農政策,使農民得到了更多的實惠。全鎮共發放種糧直補125218.68元,綜合直補495885.67元,直補資金1667799.98元,農機具補貼13萬余元。
《1》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糧食總產28762噸,同比增長10.4%,良種覆蓋率達100%,糧食品質大大提高。
《2》食用菌種植、蔬菜種植優勢明顯。食用菌種植量達到1000萬袋。蔬菜種植面積穩中有升。
《3》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新增養殖園區2個,全鎮生豬存欄45810頭,家禽存欄342994只,牛存欄12169頭,羊存欄14920只,新增出欄肉雞345734只。
《4》林業生產不斷提高,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全鎮完成綠色通道25.8公里,完善農田林網15800多畝,完成了補植補造任務路、溝、河、渠119條,植樹總量達25萬株,林業育苗100畝,林木覆蓋率達13.6%。
《5》勞務經濟蓬勃發展。加大了勞動力轉移及培訓力度,培訓勞動力5098人,勞動力轉移13314人,極大地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6》加工業凸顯特色。王子孟石材加工廠已發展到3個,年加工產值達到30萬元,產品銷往周邊各地;余官營木器加工年加工量超過萬件,產品銷到洛陽、開封;馬起營村出租鋼模板已發展到70余戶,年收入達到150萬元。
《7》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村建設穩步推進。
四、對結果的分析。
周莊鎮是一個農業大鎮。對于這樣一個面積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占到4.7萬畝的鄉鎮,完成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勢必是艱巨的。從歷史到現狀的對比,不難發現政府工作的成效是顯著的。而這些,得益于一個良好的有戰斗力的干部隊伍,他們始終對時局現狀和肩上的擔子保持清醒的認識,始終堅定不移地走在前列,做到“不唱高調;不搞形式;不徒虛名。常嚴以律己;常深入實際;常調查研究;常從嚴管理”;得益于全體工作人員的良好的工作作風,“盡職盡責,盡心盡力,不等不靠,不拖不沿”;也在于廣大群眾對政府工作的配合,主動尋求自身發展增加收入之路。
當然還有一些很突出的問題:農業產業化特色還不夠鮮明,所占比重小,缺乏一批真正的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增加收入的渠道相對狹窄。這也是由于本地區農業經濟所占比重大,產業結構調整面臨挑戰,同時廣大群眾有某些意識上的局限性,而且這些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
五、體會。
農業結構調整應該有成功的范例。調查一個成功的地方并得出經驗是一種手段,而總結一個還存在問題的地方并找出發展方向也不失為方法。畢竟,能夠順利完成調整的還在少數。如果所有的調整都是易得的,那么這將不成為機遇。這次調整無疑會面對矛盾的層次深,調整的要求高,調整的難度大的問題。
因此就需要我們在事實就是的基礎上,尋找調整的新思路?!靶滤悸贰蔽易匀皇菦]本事想出那么多了。不過我認真看過別人的思路,還是很認同的:
跳出農業抓農業。農業問題已遠不是農業自身的問題,制約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收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解決這一問題也需要從更高的層面、更大的范圍予以解決。比如,制約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農民勞均耕地資源少,規模狹小,生產易趨同。若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創造條件加快我國農村城市化和農村工業化的進程。
把農業當作戰略產業來抓。首先,把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來抓。許多產品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我們一方面要適應市場經濟需求加大力度加快農業結構的調整,另一方面又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更切實有效地確保糧食、棉花等大宗農產品的基本自給,避免其生產的大起大落。大宗農產品的國內需求到什么時候都必須立足國內予以解決。其次,把農業作為廣大農民致富的產業來抓。在短時期內,眾多農民的致富還只能主要依靠農業以及與農業相關的生產經營行業,這就要求我們下大力氣把農業做大抓好。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有優勢,應該予以挖掘和發揮。
宏觀上科學布局。調整農業結構要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依據地方不同的自然資源秉賦、技術水平以及品種優勢和發展基礎,通過規劃和引導,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化生產、加工、銷售基地,以形成宏觀上科學、合理、高效的農業結構布局。
實施中突出重點。農業結構調整應重點抓好農產品的品種品質、貯運加工、生產的區域規模、銷售的市場開拓和出口創匯。同時,也要著力推進以縣城、中心鎮為重點的農村城市化和國有、集體、個體、私營各種聯合體形式并舉的農村工業化。
總之,農業結構調整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唯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才能贏得新的發展;我們別無他擇。
全縣馬鈴薯年產量在--萬噸之間其中外銷量在萬噸以上。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這樣說馬鈴薯是xx縣的第一大支柱產業廣大山區人民既靠它解決吃飯問題又靠它解決花錢問題。
馬鈴薯作為第一大支柱產業,是隨著政府的積極引導和市場調節作用逐步形成的。在一九九六年以前,馬鈴薯播種面積還一直徘徊在萬畝之前,當時播種面積最大的農作物還是小麥,據19xx年xx月份調查,xx縣北部干旱山區種植馬鈴薯每畝凈收入xx元,而種植小麥每畝凈收入只有xx元,種植馬鈴薯的效益是種植小麥的倍。
在這種背景條件下,xx縣歷屆黨政部門領導和相關部門審時度勢,因勢利導,積極合理地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農業部門在每年下達農作物播種指導性計劃時,逐年擴大洋芋播種計劃面積,使馬鈴薯播種面積從19xx年的萬畝擴大到20xx年的萬畝,增長了萬畝,占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比例也由%上升到%。因此,氣候條件影響,市場經濟調節和政府積極引導共同促成了xx縣馬鈴薯產業的發展,奠定了馬鈴薯第一大支柱產業的基礎。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xx縣種植的洋芋主要品種為x薯1號和小白花,其中x%為x薯1號,且該品種在當地有近的栽培歷史。由于該品種長期沒有更換,使洋芋品種退化嚴重,病毒病、晚疫病、旱疫病和環腐病等病害嚴重,產量急劇下滑。從19xx年開始,縣上開始從xx縣省農科院脫毒馬鈴薯繁育中心基地陸續調進x薯8號、x薯1號等洋芋良種多萬公斤,群眾也通過多種渠道從等地購買和兌換洋芋良種,緩解了洋芋品種退化嚴重的現象,改變了洋芋品種單一的狀況。為了從根本上改變xx縣洋芋品種落后的現象,從20xx年開始,xx縣農業局積極與前來xx縣幫助扶貧的xx企業駐x代表處合作,共同開展脫毒馬鈴薯繁育推廣工作,開創了xx縣脫毒馬鈴薯繁育推廣工作的新紀元。至20xx年,該項目共投入資金xx萬元,其中x方投資xx萬元,縣自籌xx萬元,在縣農業局建立了副科級事業建制的縣脫毒馬鈴薯繁育推廣中心,組建了脫毒馬鈴薯組培室、日光培養室,在園藝場建立了脫毒馬鈴薯引種、試驗示范和培育基地,共有脫毒苗培育原原種日光溫室座,xx畝,原種培育防蟲網棚xx畝,一級種繁育田多畝,購置了拖拉機、挖掘機、噴藥機等全套的現代化的機械設備,修建了能存貯噸種薯的貯藏庫一座,在周邊地區與當地農戶簽訂協議,建立了約xx畝的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20xx年全縣脫毒馬鈴薯良種種植面積達到萬畝。
二、主要實用技術推廣情況。
當地洋芋栽培主要采用溝壟種植,采取種二空二、種一空一等模式,由于農民逐漸償到了新品種和科學栽培管理所帶來的甜頭,加上農技人員的努力推廣,耕作管理逐漸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測土配方施肥、葉面追肥、合理輪作倒茬、藥劑拌種、土內施藥、地膜覆蓋、推廣應用脫毒良種等科學實用技術的應用率逐漸提高,平均每年推廣各類農業實用技術萬多畝次。
全縣洋芋生產目前仍處在一種比較落后的狀態,總體科技應用水平比較低下,耕作管理相對粗放,洋芋作為一種高產作物,其增產潛力遠遠沒有發揮出來,而通過品種改良,科學配方施肥和精細管理,其至少還有20-50%的增產潛力。
三、開發利用情況。
隨著洋芋種植面積的擴大,全縣多萬噸洋芋產量中,外銷量在-萬噸之間,洋芋產品的運銷,帶動了一大批當地農戶,依靠販運洋芋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收購網點遍布全縣山區xx個鄉鎮,全縣有3多戶農戶長期販運洋芋,有較大規模的販運戶xx戶,其中以沿嶺鄉農民張兵創辦的“xx省洋芋運銷公司”規模最大,年銷售洋芋萬噸,銷售收入xx萬元,將洋芋運銷到青海、新疆、廣州、上海等地,為洋芋打出了品牌,樹立了形象。xx縣洋芋龍頭企業除有xx鄉的“xx省洋芋運銷公司”外,還在本縣的xx鎮和xx鄉各建立了一家洋芋淀粉加工廠,年加工精淀粉噸左右,預計消化吸收洋芋萬噸左右,除此之外,附近再無洋芋產品加工企業。
防蟲網棚面積達到xx畝平均每年需投入培育制種和示范推廣經費xx萬元。在生產目的上要打破小農經濟的思想發展商品薯基地通過精耕細作和病蟲害防治努力提高洋芋產量和質量力爭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通過脫毒馬鈴薯新品種的繁育推廣一方面提高單產一方面利用我縣高海拔、氣候較冷涼的特點力爭把我縣建成全州的脫毒良種繁育基地為州及等地提供洋芋良種增加群眾收入。在全縣建立洋芋良種繁育基地萬畝至末期每年為本縣及周邊縣市提供洋芋良種萬噸。深度發展上要建立自己的洋芋加工大型龍頭企業使洋芋在當地就能被加工轉化增值以提升市場價格增加種植效益。由政府鼓勵和領導扶持興建洋芋加工龍頭修企業2—3家年加工轉化洋芋鮮薯萬噸左右加工轉化率達到20—25%。
中國人口多的國情決定了中國城鎮化必須走多元化發展的路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并舉,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城鎮體系。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關鍵是要消除體制和政策障礙,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進一步放寬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
七、關于如何增加農民收入的認識。
近年來,我國普遍出現了農業投入大、成本高、產出低、交益低、農民收入少的問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與農業結構不合理有密切關系。目前,我縣農產品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產品質量不高,大路貨多,名優產品比例低。二是一般性品種多,專用品種少,初級產品多,加工產品少,精深加工產品更少。三是雖然農業生產區域化工作有了很大進展,但區域比較優勢尚未充分發揮出來,區域性結構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問題。由于結構調整滯后,農產品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脫節,從而導致部分農產品“賣難”和價格下跌,影響了農民收入的提高。由于長期受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體制的影響,在處理農村與城市關系問題上,仍普遍自覺或不自覺地存在“重城輕鄉”的觀念。國家用于“三農”的投入嚴重不足,農村基層政權運轉、教育文化、計劃生育、社會治安、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等費用大多需要由農民來負擔,向農民取得過多,農民負擔有增無減,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國不是隨著工業化的發展,逐步推進城市化,加速農村勞動力和人口向城鎮轉移,而是從體制、政策到各項管理制度上,都限制城鎮的發展和勞動力的流動,尤其限制農民進城就業和定居。我國工業化程度已經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但城市化程度卻只達到37.7%,比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還要低10.3%。我國目前人均gdp僅有900美元,但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農產品需求制約,最基本的原因是城鎮農產品消費群體比重太小。我國農民的就業極不充分,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困難,最根本的障礙是城市化進程明顯滯后。20,我國農業gdp份額已經下降到15.2%,而農業就業份額仍高達50%。第一產業與非農產業人均創造gdp的比例已由1990年的3.9:1擴大到年的5.2:1。農村人口非農化和城鎮化進程緩慢,農民比重過大,導致農業相對勞動生產率過低,這是”三農”問題的癥結所在。
因此,從根本上解決新階段的“三農”問題,不能就農業論農業、就農村論農村,必須重點解決制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體制性矛盾和結構性矛盾,必須以從根本上改變處理國家與農民利益分配關系為指導思想,必須改變原來計劃經濟體制下城鄉分治的各種制度,減少農民,加速農村人口城鎮化進程,發揮城市對農村發展的幫助和帶動作用。
近幾年,在農民來自農業的純收入連續減少的背景下,平均的農民純收入之所以還能保持低速增長,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農民外出打工的收入在增長。農民在非農產業和城鎮就業已成為當前農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逐步實現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不僅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也是發育要素市場和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要進一步完善和規范政府對勞動力市場管理,清理各地區制定的對農民進城務工的不合理限制和亂收費,改變重收費、輕服務的做法、要堅決糾正簡單粗暴清退農民工的做法。當前要切實解決拖欠、克扣農民工工資、農民工勞動條件惡劣、工傷事故頻繁發生等突出問題。要把農民工及其所攜家屬的計劃生育、子女教育、勞動就業、婦幼保健、衛生防疫和治安管理工作等,列入各有關部門和社區的管理責任范圍,并將相應的管理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目前,黨中央和國家都很重視,要想方設法解決“三農”問題,多次召開重要會議研究如何解決“三農”問題。必須重樹起鄉鎮企業發展大旗,重新規范理順鄉鎮企業發展道路,重新認識鄉鎮企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地位和發展趨勢。
要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必須積極推進城鎮化,鼓勵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逐步減少農民。中國人口多的國情決定了中國城鎮化必須走多元化發展的路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并舉,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城鎮體系。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關鍵是要消除體制和政策障礙,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進一步放寬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從長期看,應當允許農民自主選擇。這樣有利于解決城鄉居民兩種身份、就業和待遇不平等。
各縣(市)、區政府,市直農口有關單位:
從4月7日開始,市政府副朱乃振將帶領市直農口相關部門進行農業農村工作檢查、調研,請各縣(市)、區按要求進行準備。
一、調研目的。
通過此次調研,全面了解各縣(市)、區對“中央一號文件”和農村工作會議貫徹落實情況,掌握各地對綠色有機食品之都、城鄉統籌發展、新農村建設等、市政府農業農村重點工作的推進落實情況及下步工作安排。
二、調研主要內容。
1、備春耕生產情況。重點了解各地物資、資金準備情況,了解科技培訓、科技支農、科技備耕情況。
2、抗旱措施。了解各地對抗春旱的思想、物資、科技準備情況,以及應對抗旱措施。
3、新農村建設典型??疾旄鞯匦罗r村建設先進典型,了解各地今年新農村建設重點任務。
4、城鄉統籌發展。調研各地對此項工作在機構、思路、目標、任務、措施等各方面安排部署和推進情況。
5、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了解農業馳名、著名商標品牌建設情況和綠色有機食品品牌、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認證計劃安排情況,了解綠色食品產業項目準備情況、龍頭企業建設情況,以及綠色有機食品之都推進情況。
6、森林防火情況。了解今年各地應對干旱情況下森防物資、預案及演練情況。
三、調研方式。
調研采取實地考察、座談、匯報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每縣(市)至少要看3—4個現場,每個城區要看2—3個現場。座談時要有鄉鎮、村和農業科技人員參加。匯報要重點突出農村工作會議后各項重點工作的進展和全年計劃安排情況,匯報要突出重點、簡明扼要、言簡意賅。
四、參加調研人員。
市政府主管副,市農委、市水務局、市林業局、市農機局、市畜牧局、市供銷社、市城鄉統籌辦公室等單位主要領導,以及市政府辦和市農委相關人員,參加調研人員12人左右。
五、調研日程安排。
4月7日早7:00從牡丹江市出發赴東寧縣。
4月8日早7:30從東寧縣出發赴穆棱市。
4月9日早7:30從穆棱市出發赴林口縣,晚上返回牡丹江市。
4月10日赴海林市,下午返回牡丹江市。4月11日赴寧安市,下午返回牡丹江市。
4月12日—13日到東安區、西安區、陽明區、愛民區調研,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以上日程如有變化隨時調整。
oo鄉地處隆陽區東北部,東與大理州永平縣隔江相望,南與瓦渡鄉接壤,西與金雞鄉、板橋鎮相鄰,北與瓦窯鎮相接,國土面積106平方公里,全鄉轄10個行政村、62個自然村、102個村民小組,有人口14242人,耕地10657畝,林地122400畝,森林覆蓋率達80%。鄉內人均耕地不足一畝,人均林地七畝多,是典型的山區農業鄉。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立足實際,把生態建設和林下經濟發展放在重要位置,“念好山字經,做活林文章”,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生態oo”建設和林下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據統計,20xx年全鄉生產總值中林業和林下經濟產值達到了6000多萬,對gdp貢獻率超過三分之一,農民人均純收5396元中有一半以上來自林業及相關經濟產業,這些還不包含畜牧業中林下養殖應計入林下經濟部分。全鄉無論從自然壞境還是經濟收入來說都是名副其實的森林之鄉、生態之鄉。
(一)經濟林建設和林下種植情況。全鄉經濟林主要以核桃、果松為主,核桃種植5.8萬畝,年產量1600多噸,產值4000多萬。成材果松種植2萬畝,年產松子50多噸,產值100多萬。另外種植油茶2350畝,桑樹2830畝。林下種植中藥材、花椒、木瓜、梨、石榴和柑橘等,其中中藥材種植雖起步晚、但發展較快,僅20xx年林農自行發展種植龍膽、七葉一枝花、續斷、板藍根就達到400多畝,主要種植在洼子田和oo,oo有零星分散種植,且經濟效益不錯,平均畝產值在5000元以上。
(二)林下養殖。oo鄉林下養殖發展較早,但至今沒有形成規模,多為農戶自發分散養殖。全鄉一半以上的禽類都是農戶散養在自家庭院前或林下,林下土雞養殖以玉米、米糠、稻谷等做飼養主料,再以自然草地、林地以放牧的形式自然覓食,這樣既節約了飼料成本,又提高了土雞的肉質,使其肉質鮮美、湯味純正,深受消費者喜愛。
(三)林下旅游和林下綜合開發。發展林下旅游和林下綜合開發是我鄉“十二五”規劃中的重要內容,目前正在做的是依托松茸、塊菌等林下珍饈,發展以oo為代表的生態農家樂,今年準備借助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在整體提升oo環境的基礎上,改變農家樂單純餐飲服務的模式,大力發展生態觀光體驗農業,如舉辦古道文化旅游節、生態核桃節、在假日開展如“果松采摘比賽”、“農村生活體驗”、“松茸發現之旅”等鄉村旅游系列活動。另外石仙堂和渭西河兩個旅游區正在規劃建設,相信不久的將來,oo的旅游將由點及面,逐漸形成規模,形成一項農民致富增收的主要產業。
我鄉林下經濟近年來雖然取得了一定發展,但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更加不容忽視,主要表現為:
一是分散經營、沒有形成規模,市場化程度極低,競爭力弱,沒有將林下產品經濟效益發揮到最大。全鄉境內除了有一家“武陵春”核桃初級加工廠外,沒有其他生產企業,且農戶各自為戰,沒有實現合作社式經營,產品空有好的質量而沒有自己的品牌,沒有形成訂單農業,各農戶單兵作戰、自產自銷,市場競爭力不強,受市場波動影響大,林農不能持續穩定增收。
二是缺乏技術指導和資金支持,林下種植、養殖沒有形成規?;?、標準化、集約化、產業化的復合生產經營。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和資金補助,農戶發展規?;牧窒陆洕a業受到較大制約,另外由于缺少技術指導和管理培訓,農戶在種養過程中缺乏科學種養技術和管理方法,造成病蟲害發生率較高,致使種養成本過大,經濟效益不高。
三是林下經濟模式和品種相對單一。目前,全鄉林下經濟主要為“林果”和“林禽”兩種模式,不僅發展模式較少,而且林下種植和養殖品種單一,很難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
四是基礎設施條件差。林地屬于涵養水源的.生態林,主要集中在水庫周邊,這些地方普遍存在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等問題,制約了林下經濟規?;l展、集約化經營,比如太元的水磨坊水庫,周邊環境非常好,但基礎設施滯后嚴重制約了周邊整體開發。
五是群眾認識理解有偏差。一是農戶普遍認為林下種養與普通種養沒什么兩樣,甚至還不如普通種養;二是部分農戶對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扶持方式和優惠政策等內容認識不夠,缺乏參與熱情;三是有的農戶思想不解放,怕吃虧、怕賠本,畏首畏尾,對發展林下經濟持懷疑觀望態度。
林下經濟作為生態、高效、循環經濟,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巨大。結合我鄉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和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就全鄉林下經濟發展提出以下4點對策和建議:
(一)擴大宣傳,營造氛圍。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紙等新聞媒體,通過技術講座、科普宣傳等方式,對發展林下經濟的重要意義、技術模式和成功典型進行全面、深入、廣泛的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通過算對比賬、算效益賬,展示林下經濟的綜合效益與優勢,引導群眾轉變觀念,激發廣大群眾發展林下經濟的熱情。要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擴大發展林下經濟的宣傳力與影響力。一方面,讓“走出去”的群眾解放思想、開拓眼界,增強發展林下經濟的信心與決心;另一方面,讓“引進來”的投資者能扎根林下經濟,起到導向作用。
(二)培育龍頭,示范帶動。要把培育壯大產業龍頭作為推進林下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產業化發展模式,走產業化經營的路子,鼓勵種植戶、養殖戶搞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盡快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格局。
(三)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按照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發揮優勢、講求實效原則,把發展林下經濟與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農業產業化相結合,與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相結合,與農業科技推廣相結合,與扶貧開發相結合,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多角度、深層次地挖掘林下經濟發展潛力。對林下經濟發展進行合理布局,確定中長期發展目標,科學選擇林間種植、養殖模式,拓寬林間種植、養殖類別,因地制宜,宜養則養、宜種則種,提高林下經濟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從現有成功技術經驗和市場發展前景看,我鄉林下經濟發展應重點推廣四種模式。一是“林菌”模式,繼續推廣oo為代表的封山育林養松茸、塊菌模式,適當人工種植其他食用菌種。二是“林禽”模式,即在林下放養或圈養雞、鴨、鵝等禽類。三是“林畜”模式,即在林下規模飼養肉牛、山羊、野兔等畜類。四是“林菜”模式,即根據林間光照程度和蔬菜的需光特性,種植各類蔬菜。
(四)多方支持,合力推動。發展林下經濟,需要上級的資金政策支持和農林水等部門的通力合作才能順利推動。一是懇請今天調研的各位領導幫助我們向上多呼吁,給予我們發展林下經濟更多的政策扶持、金融支持(貸款)等;二是希望上級相關部門免費定期開展各種種養技術培訓。三是按照群眾自愿、民主管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原則,成立林下經濟專業合作組織或協會,提高林下經濟產業化組織程度,使林下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1.大力培養新能源產業集群。發揮龍頭企業在產業集群中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培育中小企業,提高產業配套能力,培植產業鏈和產品鏈,形成若干各有特色、重點突出的產業集群。
2.加強新能源技術創新體制建設。鼓勵企業重點建設企業工程技術中心,著力提高自身研發能力。積極與科研機構、大學合作建立雙邊或多邊技術協作機制。堅持自主開發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相結合,加大引進國際先進技術的力度。
3.加強新能源人才隊伍建設。堅持引進和培養相結合的原則,通過系統外引進、系統選拔與培養等方式,為新能源產業的建設與運行管理儲備人才。優化能源企業人才結構,提高研發人員比重。發揮職業技術學校、技工學校的作用,建立多層次的能源企業人才培養體系。通過技術入股、提高薪酬、重獎突出貢獻者等措施,吸引新能源領域的高級研發人才來寶發展,形成留住人才、人盡其才的用人機制。
4.加快新能源產業標準、認證和檢測體系建設。加快相關產品標準和市場準入制度建立,積極參與構建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設備的國家標準體系,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盡快搭建針對新能源設備的測試、檢驗和質量認證平臺和機構,確保寶雞市新能源市場的有序健康發展。
5.改善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通過實行項目支持、財稅和價格補貼、成本與風險分攤機制等多種優惠政策支持新能源發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大能源項目的資金支持。
近年來,晉中市部分資源性企業在全球金融危機和全省煤炭企業重組整合的影響下,積極轉變發展方式,投資現代農業,在推進企業轉型發展、科學發展的同時,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為了研究總結新形勢下這些企業投資現代農業的成績經驗,更為市委、政府出臺優越的政策提供依據,筆者深入我市這些轉型企業中進行了詳細調研。結果顯示,晉中市資源性企業轉型發展現代農業定位準確、形式多樣、特點突出、成效明顯,為我市的轉型跨越發展起到了示范引領的效應。
一、現狀及成因。
通過幾年的努力,晉中市資源性企業投資現代農業呈加速增長勢頭,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一個新亮點。目前,晉中市資源性企業總數達259個(主要是指年銷售收入在50萬元以上的煤焦鐵企業),轉型投資現代農業企業達397個(包括年銷售收入在50萬元以下煤焦鐵企業和部分工商企業),投資項目433個,其中:種植業項目127個(包括高科技農業示范園區28個,設施蔬菜3200畝,現代水果產業1萬畝);養殖業項目73個(規模養殖小區達到37個);投資建設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23個(其中億元以上的3個,5000萬元--億元的2個,3000--5000萬元的4個,1000--3000萬元的10個,1000萬元以下的4個)。轉資總額達到26億元,年實現利潤3億元,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1.5萬人?!懊豪习濉弊兂伞稗r老板”已成為晉中市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個熱門話題。分析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晉中是我省經濟發展較快的城市之一,工業基礎較好,民營經濟發達,改革開放以來,造就了一大批規模大、實力強的民營企業。據該統計,全市民營工商資本閑置資金多達200億元,為民營資本投資農業領域奠定了基礎。此外,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一些傳統行業產能過剩,企業利潤率大幅下降,從獲取最大利潤的角度考慮,大量民營工業資本急需尋找新的投資渠道和增長點。
二是投資農業項目盈利潛力較大。晉中市民營工商資本轉資發展農業項目之前,大都進行了認真的調研和分析。他們認為,目前除了少數產業外,多數工業行業如電線電纜、金屬制品、建筑施工等盈利水平下降,許多工業產品利潤已經很薄,而農產品深加工領域市場前景看好,再加上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不斷實施,這使他們對農業投資有了新的估價,意識到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一個潛力很大而且具有長期穩定回報的.投資市場。從調查情況看,轉產項目普遍贏利情況較好,這些項目相比傳統工業項目總體贏利能力提高。用一名企業家的話說:趕上好年頭賺大錢,趕不上好年頭也不賠錢。再加上晉中市地省城附近,靠近巨大的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消費市場,區位優勢得天獨厚。這些,使民營企業家敏銳地看到轉型發展現代農業正當其時。
三是投資農業項目的環境越來越好。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目前全社會重視發展農業、反哺農業的氛圍日漸濃厚。政府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對農業投資項目在土地、資金、電力等方面給予傾斜,使工商企業投資農業的經營環境越來越有利。晉中市委、市政府把握機遇,加強引導服務,強化政策扶持,對轉型發展現代農業產生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二、形式和特點。
1、以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為突破口,產業整體轉型,地下支持地上。
介休市維群現代新農業園有限公司為煤焦生產企業,在積累一定資金的基礎上,依托地下優勢,拓展地上“黑轉綠”,積極尋求可持續發展的新途徑。開始了以地下資源武裝地上資源、以黑色資源培育綠色資源、以有限資源發展無限資源之路,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模式發展高效農業經濟園區。該園區占地710畝,是通過發展現代農業,引導周邊農戶實現科技致富的農業項目。項目總投資8755萬元,擬建設集種植、養殖、良種繁育及沼氣工程為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示范園。目前,200個大棚已經見效,由于采取了最新的大棚技術,提高了產品的品質,取得了很高的經濟效益。每個日光能溫室年收入達4-5萬元,每個移動式大棚年收入近萬元。山西左權宏遠煤化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山西宏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利用生物質生產聚十一酰胺植物工程塑料及制品項目”。主要是以綠色植物替代石油能源發展循環經濟,其70%的原料來源于農業經濟作物——蓖麻。巨大的需求量可帶動山區、干旱地區蓖麻的大規模種植,從而大幅度帶動農業經濟的發展,為解決貧困山區的三農問題創造了良好條件。項目總投資14460萬元,項目投產達效后,年產聚十一酰胺植物工程塑料1000噸,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2340萬元,利稅11165萬元,利潤8546萬元。目前已帶動種植蓖麻500畝。另外介休大佛寺煤業集團的老總任長生,現在已經計劃周轉1000多畝土地,規劃發展新型現代農業園;還有介休路鑫集團,已經流轉了1200畝土地,目前也將規劃發展一個現代農業園。
2、以發展現代畜牧業為切入點,實施技術創新,增強競爭力。
近幾年來,我市的畜牧業發展迅速,加上市、縣政府各項優惠政策的大力扶持,高效現代畜牧養殖業已經顯現。鑒于這種情況,煤焦等領域轉型的企業看到了商機,也為資源型企業轉型發展找到了切入點。目前,我市近萬頭規模以上的豬場達到19個,而且發展的勢頭還很猛,正在辦理土地等事宜的還有多家企業。其中:介休市帥達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由當地一家大型洗煤廠轉型而來,公司從注冊以來,以生豬養殖為載體,以有機、環保技術為支持,采取“豬-污-沼-肥-種-加”的循環經濟模式,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科技養殖。公司設計總投資5000余萬元,分兩期完成。目前已經投資3000余萬元,建成現代化高標準的養殖區(年出欄1.5萬頭生豬,種豬1500頭)和采用山東壽光技術的日光溫室大棚40個(長130米寬10米下地0.6米),并引進北京菲涅爾科技有限公司的1200立方的沼氣項目(土建已經全部完工),從而達到年產沼氣30萬立方,不僅夠公司自己使用,還可以向周圍村莊500戶提供沼氣作為生活燃料。該項目全部建成后,豬場的規模將增至年出欄生豬30000頭,優質種豬3000頭,資產總值達2741.38萬元,凈資產2121.82萬元,年實現銷售收入達694萬元,稅后利潤204.69萬元。山西厚基偉業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落于昔陽縣大寨鎮陽坡村,占地75畝,是我市一個規模較大的民營企業,它的前身是山西厚基偉業商貿有限公司,主要經營煤炭開采業。經過近四年時間的產業轉型發展,現在總投資4800余萬元的2萬頭種豬繁殖基地已初具規模。年出欄商品豬已達30余萬頭,年可轉化玉米等農產品量1200余噸,企業可新增原料基地2000余畝,帶動農戶1000余戶,現在另一個占地40畝的畜禽定點屠宰項目也在緊張的籌建之中。目前,公司+農戶式的商品豬養殖格局也已成,并且走出了畜禽養殖、生產、加工、銷售的規?;a業和系列化經營的發展路子,一條產、供、儲、消一條龍企業在宋以斌董事長的帶領下崛起于晉中大地。
3、以特色農產品加工業為主攻方向,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農副產品加工業是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軟肋,在這個行業里隱藏著很多的商機,特別是在小雜糧、玉米、干果加工上至今沒有一個高標準的產業鏈加工企業,從事加工的企業發展緩慢,產品都是很一般的初加工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為此,一些有眼光的轉型企業開始進入農產品加工領域,大膽嘗試,取得了一些成績。榆次德御農貿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前身是煤礦企業,投資1400多萬元,建成晉中市規模較大的小雜糧深加工企業。目前正同中國食品公司、有關科研院校引進小雜糧加工項目,打破小雜糧難于發展的瓶頸。和順中藥飲片有限公司是由煤礦轉型的企業,該企業投資了近億元建設中藥飲品加工廠和五萬畝藥材基地。目前發展良好,對當地的帶動能力很大。介休維群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由當地煤炭運銷公司兼辦的玉米深加工企業。目前加工玉米達到20萬噸,其中生產淀粉12萬噸、飼料混合粉5萬噸、口服葡萄糖3萬噸。另外,靈石縣的房阿強以前是個煤老板,現在又多了一個身份——山西強隆農產品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他表示,要把靈石縣豐富的核桃資源進行深加工,把核桃作成一篇大文章。目前,這個位于靈石縣英武鄉平泉村的現代化企業一期工程已經完工,1000噸精品鮮核桃仁和1500噸琥珀核桃仁生產線已經投入生產,二期300噸核桃油生產線也正在建設之中。
4、以建設生態莊園經濟為創業舞臺,多元化發展,全方位轉型。
左權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全縣整體搬遷行政村19個,自然村119個,如何引導私營資本和先進的生產要素向閑置資源轉移,左權縣創立了生態莊園經濟,給資源型企業提供了創業的舞臺。到目前為止,該縣三年累計開發生態莊園經濟183處,主要有規模種植、特種養殖、農產品加工以及多種經營綜合開發模式,著力培育加工轉化型的生態莊園,通過扶植農業產業化加工龍頭帶動種養殖產業發展。支持發展特色農業種植、休閑觀光旅游、農耕文化體驗等具有文化氣息的生態莊園。在整個開發中,資源型企業(主要包括鐵、鋁礦業和工商企業)占到總數的40%,截止累計完成民營投資8727萬元。經營規模33萬畝,其中發展經濟林2.4萬畝、生態林3.4萬畝,養殖畜禽5.8萬頭(只)。目前一些種植、養殖莊園已經開始見到效益,據統計,20全縣生態莊園為普通農民提供就業崗位4860多個,累計雇傭農民長期工600多人,人均收入8000多元,約當地農民人均收入的4倍。用群眾的話說就是:“老板進了深山,四荒披上綠裝,農民富了錢包,舊村變成新莊”
三、做法與措施。
1、提高認識,科學謀劃。早在幾年前,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就已經認識到,壯大本市經濟,必須發展民營經濟,壯大民營經濟,必須調整產業結構,引導民營資本向種、養、加等農業領域拓展,這是打造晉中市經濟持續發展后勁的潛力所在。在統一思想認識的基礎上,市委、市政府通過召開動員會、現場經驗交流會,利用廣播新聞廣泛宣傳等措施,積極推進民營工商資本投向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同時,科學謀劃全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總體規劃,重點圍繞設施蔬菜、畜牧養殖、干果經濟林、小雜糧四大產業確定了農產品加工業產業帶建設方案。為建立具有晉中特色的農產品生產加工體系奠定了基礎。
2、以點帶面,典型引路。市委、市政府著重抓了介休維群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靈石縣綠寶生態養殖有限公司、山西佑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左權桐峪鐵礦企業等4個典型企業,通過現身說法,算帳對比,推動資源型企業投資現代農業,大力搞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市政府還多次召開民營資本投資農業產業化項目現場會,重點介紹轉型企業成功經驗和做法,并多次組織有轉型意向的資源型民營企業家到江蘇、山東、浙江等地參觀取經。通過典型引路,激發了一批企業老板向現代農業投資的熱情。
3、政策傾斜,大力扶持。介休市政府實行了鼓勵和扶持民營資本轉資農業項目的優惠辦法、對民營資本轉資農業的獎勵辦法。如在種植政策方面,出臺了《關于鼓勵扶持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推動農民穩定增收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對新建1個溫室(占地1畝以上)給予2萬元貼息補助的優惠政策。財政拿出1000萬元作為高效農業發展專項資金,對連片建設規模達到30個、50個、100個的重點村分別給予3萬元、5萬元、10萬元現金獎勵;并對發展1個溫室獎勵1000元,用于道路、水、電等設施的完善,共發放資金150萬元。同時對生產資料及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實行優惠補貼。在養殖政策方面,市政府制定了對年出欄200頭--2000頭的養豬場,分別貸款2萬--100萬,優先征用土地,酌情減免稅費等。左權縣制定了《左權縣莊園經濟開發所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實施辦法》、《左權縣生態莊園經濟開發所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具體操作程序》和《左權縣生態莊園經濟開發所涉土地發放農村土地使用產權證實施辦法(試行)》等政策文件,積極引導資源型企業轉型發展,鼓勵向非煤產業領域轉型,上馬地面企業。
4、強化服務,排憂解難。市、縣政府充分發揮有關部門的作用,成立了科技服務小分隊,專門為轉型企業搞好相關科技服務,并與省、市大專院校聯姻結對,重點解決生產中的科技難題。由市畜牧局搭橋,中國大北農科技集團與靈石縣陸宇煤化有限公司轉型的高新養殖專業合作社強強連手,聘用1名研究生和6名大學本科生,對年出欄13000頭的規模養豬場進行技術托管,全程服務,為企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在農產品銷售方面,市政府多次組織企業參加不同的農產品展示會,為企業走向市場架橋鋪路。同時為提高農產品在京津等大中城市的市場占有率,市委、市政府先后在天津、北京、上海、武漢等市設立辦事處,推介本市產品。另外,為把市場信息及時準確傳遞給企業,在《晉商農網》建立了農業項目及產品信息站,定期播出農產品供求信息及市場動態,為轉型企業提供信息與技術服務。
四、問題和困難。
1、發展現代農業的扶持政策還不完善。一是土地流轉機制還不規范。土地流轉性質不穩定,土地也不能成為市場經濟生產要素,無法擴股作價抵押貸款。二是已出臺的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對從事農產品加工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不夠,轉型企業擴大生產規模融資困難,稅收、規費等收取不夠規范和合理。三是風險保險投保難。目前保險公司因風險大,保險費低,經營虧損面大,不愿承擔保險。
2、轉型現代農業的環境還不理想。由于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造成農村的交通、通訊、水電氣等基礎設施“硬環境”比較差,基地缺水、缺路比較普遍,農村基礎設施相對薄弱,而改善的投入大,回收周期長,農業加工園區集約化程度不高,建設農產品加工基地難以落實用地,有項目無土地的現象較普遍。另外各部門為保證財政、稅務、費用任務的完成,稽查、檢查有增無減,投資環境有不太理想。
3、投資現代農業的資金還不充足。農業企業比資源型企業投資周期長、回報慢,企業普遍需要再次融資,而農業企業在再融資時評估價值低,得不到金融部門的有力支持,所以特別需要政策扶持、資金傾斜。
4、搞好現代農業的技術配套服務還不全面。資源型企業改變發展方式,投資現代農業,都是屬于“外行人”,需要全方位的科技力量投入,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技術配套服務,從而保證資源性企業轉型發展的可持續性。
五、思考與建議。
轉型發展是省委、省政府根據山西省情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同時也是企業做大做強,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但轉型發展任重道遠,不可能一蹴而就,還需要企業的不懈努力和政府有關部門的政策引導支持。
1、積極引導企業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加快企業轉型的必要性。晉中市的介休市、靈石縣是兩個以采掘業和初級加工業為依托的資源型城市。由于資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面臨著產業結構單一、經濟增長乏力、抵御風險能力不強、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安全形勢嚴峻等問題,急需轉變思想觀念,樹立新的資源觀,改變對資源的傳統認識和習慣性思維定勢。因此,應進一步引導企業破除小富即安的觀念,增強危機感,引導企業二次創業,引導民間資本與發展新興產業、潛力產業、接續替代產業對接,引導企業在生產方式上實現從單純加工生產向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的轉變,在管理方式上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自覺轉變發展方式,加速企業轉型。
2、分類指導,逐步探索不同的轉型模式。有關職能部門應把促進企業轉型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加強調查研究,根據企業的不同規模和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及產業特點,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積極探索各種不同的轉型模式,引導企業根據自身實際予以實施。一是向產業集群競合共贏方向轉型;二是大力推進自主創新戰略,出臺政策鼓勵企業研發投入,向自主創新轉型;三是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實現向品牌經營轉型。
3、加大對轉型企業的扶持力度。對實施轉型發展的企業新上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加大扶持優惠力度,建立財政專項資金,并予以優先擔保貸款優惠和項目審批,從政策層面積極鼓勵和扶持企業加快轉型發展步伐。
4、找準方向,選好轉型項目。轉型企業應依托主業,積累資金實力,延伸產業鏈條,實施多元發展。要結合當地現代農業發展的形式,做好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和風險預測,選好轉型項目。要嚴格貫徹落實國家產業政策,避免過早的淘汰,尤其要避免煤焦鐵轉型出現大量雷同現象,防止惡性競爭。
5、健全完善政府服務體系,提高辦事效率。一是提高辦事效率,簡化項目審批手續,為企業轉型發展營造寬松環境。二是完善銀行信貸機制和擔保體系,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緩解轉型企業融資難問題。三是積極扶持轉型企業融資上市工作。
同志們:
這次全縣旅游發展大會的主要任務是,貫徹省、市旅游發展大會精神,我縣旅游產業發展的成效,分析面臨的形勢,謀劃“xx”時期旅游產業發展,安排部署xx年度全縣旅游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任務,強化措施,切實加快中國旅游強縣和西部人文生態旅游大縣建設步伐,全力推動我縣旅游產業跨越式發展。隨后,高書記還要講重要意見,請大家認真學習領會,切實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先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肯定成績,尋找差距,堅定推進旅游業跨越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近年來,我縣以創建中國旅游強縣和西部人文生態旅游大縣為目標,加快涇川旅游經濟區建設,全力推進旅游產業集中突破,全縣旅游產業得到長足進步。
一是旅游業地位不斷提升。把旅游業作為全縣重點培育的特色產業之一,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加快以王母宮為龍頭的景區景點開發建設步伐,整合縣內資源,完善配套功能,挖掘文化內涵,強化宣傳推介,全力打造涇川旅游品牌,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旅游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xx年來,縣委、縣政府持續將旅游產業開發作為年度“六個集中突破”中的重點工作之一,成立專門領導小組,不斷優化發展思路,強化工作措施,加大經費投入,實施重點項目,全縣旅游產業一年一大步,三年實現了新進步和新提升。最近縣委、縣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進一步確立了旅游產業在現代服務業中的龍頭地位和在國民經濟中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地位,旅游業在全縣發展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二是旅游體系初步形成。把旅游作為最具潛力的新興產業,修訂完善了全縣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及王母宮、大云寺、田家溝、南石窟寺等重點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以規劃為龍頭有序推進開發建設。以擴大景區容量、豐富景點內涵為重點,突出“西王母文化”,精心實施了王母宮景區和瑤池景區綜合開發工程,形成了集朝覲、觀賞、集會、休閑、娛樂于一體的人文旅游景區;立足佛教文化遺產,實施了大云寺景區開發工程;彰顯生態文化,實施田家溝生態風景區開發工程和官山林場休閑區建設,形成了以王母宮景區為中心,以大云寺、南石窟寺、田家溝等為依托的旅游景點體系。
三是產業要素日趨完善。把完善旅游要素作為提升服務功能的關鍵,緊緊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做文章,開展“涇川名優小吃”評選活動,精細開發地方小吃;依托溫水資源,溫泉賓館進一步擴大了建設規模并晉升為四星級旅游飯店,確定旅游定點接待賓館飯店8家,有效提升了游客接待能力;建成了北大路、中山大橋、南石窟大橋等連接主要景區的旅游道路網絡,開通了3條旅游公交線路,提升景區道路等級;依托縣內主要旅游景點,全力推出王母宮“尋根拜謁游”、大云寺“禮佛朝覲游”、田家溝“休閑度假游”、溫泉“洗浴理療游”等旅游項目,形成了地域性旅游特色,縣內旅行社增至4家;設計制作旅游紀念品20多種,設立旅游定點購物單位3家;編排大型古裝神話劇《王母情》等系列文化演藝節目,開發田家溝跑馬、攀巖、垂釣、狩獵等游樂服務項目,引導游客參與互動,增強了游客留駐能力。
四是品牌影響不斷擴大。把宣傳推介作為旅游產業開發的突破口,走出去拓展客源市場,在**等地開展了涇川旅游宣傳推介活動,多次組團參加國內旅交會、蘭洽會、西交會等區域性商貿盛會;成功舉辦了海峽兩岸佛道文化暨大云寺學術研討會等活動;邀請《人民日報》等20多家主流媒體聚焦涇川,先后在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等專題欄目和《中國旅游報》等10多家中央、省級新聞媒體開展宣傳報道;開通了重點景區旅游門戶網站,實現了與百度、西北旅游網等知名網站的有效鏈接;先后與省內外6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合作關系,“王母故里?佛道勝地”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不斷提升。
二要抓投入,強化資金保障。積極打造新的投融資平臺,多渠道、多層面地加大對旅游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充分利用好國家和省、市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政策機遇,進一步加強與省、市有關部門的銜接,爭取有更多的旅游項目進入國家和省、市的`大盤子,爭取省、市旅游項目資金支持;對相關的資金和項目,適當向重點旅游景區傾斜,支持旅游產業發展;要充分發揮政府資金對旅游資源配置的導向作用,從今年開始,設立200萬元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并隨財力的增長逐年增加,重點支持旅游規劃編制和旅游宣傳推介工作;積極開展銀企對接,鼓勵支持金融機構擴大對旅游企業和旅游項目的貸款規模,鼓勵旅游產品開發公司、鄉村旅游經營戶、農家樂以互助聯保方式實現小額融資;鼓勵引導民間資本、社會資本和外商資本特別是境內外戰略投資者,開發旅游資源,興建旅游項目,參股旅游企業,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
三要抓培訓,強化人才保障。發展旅游業,關鍵靠人才。要大力實施“人才興旅”戰略,努力打造一支“懂業務、會經營、善管理、能創新”的高素質旅游人才隊伍。全面提升旅游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從事旅游工作的干部要加強政策法規和業務知識的學習,向書本學,向專家學,向同行學,勤于思考,勤于鉆研,在學中干,在干中學,不斷提升宣傳推介、項目建設、行業管理、工作落實等方面的能力;要重視旅游人才的培養,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辦法,以會代訓、互動交流等多種形式,加大對旅游管理人員、營銷人員、服務人員、導游講解人員、出租車司機和農家樂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多渠道培養一批旅游專業人才。同時,要千方百計引進一批旅游規劃、策劃、營銷、管理、資本運作等方面的緊缺人才。要推進旅游行業標準化,建立和完善旅游職業資格和職稱評定制度,健全職業技能鑒定體系,針對景區、酒店、旅行社等不同崗位,加強導游、酒店管理人員、服務員等旅游一線人員的技能培訓,提升專業素質和服務水平。
同志們,旅游產業發展事關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全縣各級各部門要以這次會議為新起點,進一步提高認識,搶抓機遇,鼓足干勁,狠抓落實,充分發揮旅游資源優勢,全面加快中國旅游強縣和西部人文生態旅游大縣建設步伐,為推動全縣經濟跨越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構元鎮位于旬陽縣城東部,距旬陽縣城14公里,地處漢江北岸,境內交通便捷,316國道貫通東西。東與關口鎮相連,南與棕溪鎮一水相鄰,西接城關鎮,北與白柳、雙河鎮接壤,鎮域總面積161.5平方公里,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平均海拔920米,平均氣溫15℃,平均降雨量800毫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鎮內轄7個行政村,30個村民小組,3397戶,11959人,均為漢族居民,耕地總面積18634畝,森林覆蓋率達68%,人均純收入9729元。
近年來,構元鎮把農業產業發展工作放在經濟工作的首要位置,堅持科技興農,突出農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著力培植優勢特色產業,按照“穩糧、強煙、壯畜、擴芋、興藥和優果”的發展思路,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依托,在穩定糧油種植面積的基礎上,重點發展煙草、畜牧、中藥材、枇杷、柚子、獅頭柑、蔬菜等產業,著力培育核桃、油桐、金銀花、油牡丹、皂角后續產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大力發展家庭農場和各類合作社,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一是建設現代農業園區。按照“高標準建園、高質量建設、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經營”的要求,堅持一次規劃,分步推進的辦法,重點以群旺養殖專業合作社為牽總的羊山市級生態農業園區、萬陽公司為龍頭的清明河現代漁業園區,以谷多公司為引領的羊山特色種植釀造園區,以慶豐油脂為龍頭的芝麻種植園區,以羊山民俗文化村建設為龍頭的磨溝河特色農產品種植開發園區。二是大力發展煙草產業。抓住放開煙葉收購價格上調的機遇,加大對村級煙草生產扶持力度,嚴格考核獎懲等措施,保持特色優質煙葉發展、煙農收入穩步增長和財政增稅“三個不動搖”目標,加快推進全鎮煙草產業穩步發展,抓好林相烤煙千畝村、每個村各建2個百畝以上烤煙生產小區,年種植煙草3000畝,實現產值780萬元以上。三是積極發展畜牧業。把畜牧業列為主導產業,突出規范、生態發展,重點以生豬養殖、林下養雞和養羊為主,以大鯢、甲魚、山雞、網箱養魚等特種養殖為輔,已建成千頭生豬養殖場9個,發展100頭以上養豬大戶60余戶,121循環經濟示范戶512余戶,實現年出欄商品豬3.8萬頭。發展林下養雞1000只以上大戶6戶,存欄5000羽以上蛋雞養殖大戶2戶。養羊大戶50-100只的12戶,存欄820只。養牛大戶10-20頭的3戶。漁業生產勢頭良好。在萬陽大鯢養殖水產公司的帶動下,初步形成了磨溝流域為核心區的水產養殖基地,主要水產有大鯢、金樽、銀樽、中華鱉、鯉魚、草魚等,大鯢產出8噸,產值1280萬元,全鎮實現漁業產量230噸,產值1642萬元。四是注重打造林果產業品牌。充分利用優勢資源,大力發展山林經濟。在構元社區發展柚子、枇杷、獅頭柑系列產品和羊山村、林相村核桃等果品,截至目前,核桃種植面積達3000畝,枇杷面積500余畝,建成枇杷示范園1個、核桃示范園2個、柚子示范園1個。示范園嚴格按照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要求,運用“畜沼園”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果樹采用沼液沼渣施肥,果實采用套袋防病防嗮等一系列先進科學栽培技術,確保了園區內產品的品質。構元社區萬花果園盛產的枇杷、柚子口感好,綠色、無公害、無污染、注冊了“萬花”果品商標,在全縣已小有名氣。五是努力發展蔬菜產業。以磨溝河流域的設施蔬菜和羊山高山露地蔬菜基地為依托,充分利用當地地理優勢、大力發展黃瓜、辣椒、蓮菜、甘藍、四季豆、馬鈴薯等為主的蔬菜產業。近年來,年種植蔬菜4000畝,發展商品蔬菜1000畝。六是著力發展特色產業。把油桐、魔芋、中藥材等產業列入全鎮重要特色產業加以發展,已發展油桐3萬畝、黃姜7000畝、魔芋余畝、金銀花800畝、牡丹600畝。慶豐油脂有限公司發展訂單種植芝麻6000畝,年加工“慶豐源”牌小磨香油150噸,還加工有花椒油、辣椒油、芝麻醬等產品,在國內市場銷售供不應求?!扒乩佟迸平疸y茶已注冊上市,提高了金銀花附加值,實現年產值300余萬元。目前,魔芋、中藥材、皂角等產業雖然規模小,但發展前景較為可觀。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雖然我鎮農業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當前農業產業發展也面臨著不少困難與問題。
(一)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農業基礎設施不能滿足產業發展需要。近年來,我鎮雖然在農村基礎設施上投入了不少資金,建設了一大批基礎設施工程,但從現代農業生產來看,基礎設施薄弱,大部分耕地為陡坡地,水田旱地僅占1.8萬畝耕地的30%左右,土地抗旱保土和生長能力差,水利設施不到位,存在靠天吃飯的現狀。加之我鎮山大人稀,通過歷屆黨委、政府和各級各部門的努力,全鎮入村公路雖然覆蓋了100%,但到組路未硬化路況條件差,許多地方無法正常通行,生產出來的農產品無法運輸出來,嚴重制約了我鎮農業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二)科技水平低,技術力量薄弱,無法適應產業發展要求。當前農業產業雖然在向園區化、科技型、現代化產業方向發展,但由于自身技術力量薄弱、勞動者素質較低及技術服務體制不健全,新型科學化耕作很難代替傳統耕作手段,有機無公害促產增產方法很難替代化肥農藥極端增產方式,修田造地以土養地的優良傳統無法戰勝急功近利人為降低土地地力的行為,導致產業發展科技含量低,無法適應產業發展要求,仍無法擺脫天氣、氣候等自然因素對產業發展的影響。加之目前我鎮產業發展正處于升級轉型期,科技對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就顯得更為重要。
(三)部分農戶思想相對保守,創新能力差,進入市場的主動性不強。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群眾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實施連片種植和規模養殖成為了產業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但受傳統思想和觀念的影響,部分群眾接受新事物、新知識能力不強,缺乏創新能力。對引進的新品種和新技術,有畏懼和排斥心理。同時小農思想觀念強烈,缺乏誠信經營理念,一些食用性農業產品在生產過程中,超標使用化肥、農藥,非法添加激素等有害物質,直接降低產品內在質量,轉基因技術的無序利用直接影響到農產品生產、經營和銷售,阻礙了產業健康發展。農業經營主體素質偏低,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接受新品種新技術能力較差;農業產、供、銷、儲、運一體化程度低,農產品科技含量、附加值偏低。農產品規模偏小,市場競爭力不強。
(四)農業投入和產業扶持力度不夠。近幾年,雖然各級各部門都出臺了關于對種養業發展的獎勵政策,但仍沒有形成一個長效的制度,造成一段時間產業發展較快較好,一段時間又停滯不前的局面,甚至存在借發展項目套取政府發展資金的現象。當然,農業產業的發展離開項目的支撐,沒有資金的投入農業產業的發展也上不了規模、檔次,也只是小打小鬧。鎮財政也只是保機構運轉,對農業產業的的投入有限。
三、對策與建議。
農業產業發展,應立足現有基礎,依托市場需求,科學制定農業產業發展規劃,本著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規?;洜I的原則,優化生產要素,加大全社會投入和財政扶持力度,集中發展適宜的優勢產業。
(一)轉變觀念,推動發展。一方面,決策層和領導層要牢固樹立“農業優先、產業支撐、園區引領、企業拉動、合作共贏”的理念,農業企業、合作社要樹立“順應市場、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理念,農業產業生產者和農民要樹立“以農為本、依托市場、科技先行、守土生財”的理念,從思想上為農業產業科學發展準確定位,為轉型升級鋪路奠基。另一方面要大力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積極學習和借鑒先進的經驗做法,結合我鎮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實現全鎮農業產業的跨越發展。同時要緊盯市場,提升市場意識。要以市場為導向,弄清所經營的產業和產品的市場需求、市場環境、市場條件和市場風險,做好產業規劃和產品的現實規模和發展前景,牢固樹立因地制宜,規劃在先,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發展理念,把農業產業規劃作為“十三五”規劃的重點,確保農業產業速轉升級,科學有序發展。
(二)強化基礎,促進發展。一是加大扶持力度,推進產業發展。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合理確定扶持重點和發展方向,積極向相關涉農部門爭取資金和項目支持,制定出臺相關的產業發展扶持政策,扶持農業產業發展,促進轉型升級。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進一步加大以40度以下耕地坡改梯、土地復墾、流域治理、基本農田保護為主的修田保地工程,以造林護林、保土涵養水源、節雨水窖、渠道、池塘、防護堤為主的水利工程,以機耕路、通戶路為主的農業生產通達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提高村組公路通行能力和水利化程度,不斷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產業發展。三是積極引進和培育創新型科技人才,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采取“大力引進、就地培養、搭建載體、建好平臺”等措施,以培養職業農民為抓手,建立一支適應轉型升級,促進農業產業發展的人才隊伍。同時,對適宜發展的優勢項目,要組織專門的科技隊伍和人員,做好全程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及時解決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促進優勢產業規模發展。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構建政府推動、技術服務組織拉動,專家、技術人員示范帶動、農戶參與互動的新型農業科技網絡。
(三)樹立品牌,拉動發展。對發展前景好,群眾發展熱情高的產業進行重點扶持和培育,按照“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強力推進以群旺養殖專業合作社為引領禽類產業發展,做優構元土雞蛋,羊山山雞品牌,以羊山無公害露天蔬菜和磨溝河設施蔬菜品牌,以萬陽特種養殖為引領的特色產業品牌,以谷多產業園為引領的種植養殖釀造品牌,以羊山清泉為引領的工業牌品,以慶豐油脂為引領農業產品深加工品牌,以萬花果品為引領干鮮果品牌,以“秦蕾”金銀花為引領的中醫藥品牌。同時要積極培育和引進農產品加工企業,推動農產品由初加工到深加工、精加工的發展轉變,不斷延長產業鏈,整體推進全鎮農業產業化向范圍更廣、深度更深的方向發展,讓優勢產業做強做優。強力引導企業、專業合作社及協會注冊商標,加大品牌包裝和營銷,打響綠色生態品牌,提高市場競爭率。同時依托現代農業園區,打造羊山休閑農業和觀光農業,推動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進程。
(四)強化服務,提升發展。一是拓寬融資渠道。加大小額信貸支持力度,放寬擔保條件,簡化貸款手續。積極爭取信貸、財政等部門的資金支持。協調農業銀行、農商行等金融組織積極支持種植、養殖大戶和頭龍企業優先發展。二是抓好重點幫扶對象,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扶持特色基地建設,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抓好重點戶建設,發揮他們的輻射示范帶動作用,使之做大做強,成為為民增收、行業增收、財政增收的支柱型產業。三是改善投資環境,引進有一定知名度的加工企業入駐我鎮,加快全鎮農業產業快速發展。四是加強培訓,提高科技含量。勞動者文化水平不高,整體素質普遍偏低,是制約全鎮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為切實提高產業科技含量,需要通過培訓,切實加強勞動者的技能和勞動水平,增強農產品的科技含量。五是強化引導和管理,發揮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有效載體,也是解決當前農業科技力量薄弱的有效方法。政府要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民自愿成立專業合作組織和中介服務組織,大力發展營銷大戶和農村經紀人隊伍。同時切實加強對專業合作組織和協會的引導和管理,讓專業合作組織和協會切實發揮在宣傳培訓、技術推廣、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的主導作用。鼓勵專業合作組織和協會按照市場需求組織農民發展特色產業。引導專業合作社與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大力發展“訂單農業”,著力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發揮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中介服務組織對市場信息的掌控能力,及時為企業和農戶提供準確的市場信息。六是加快土地規范流轉。鎮、村兩級干部無償進行土地流轉服務,當好土地“媒婆”,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土地流轉方式,把一家一戶的土地合理地流轉出來,為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加強領導,保障發展。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農業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合作,統籌安排工作,落實建設計劃,注重農業項目建設的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時序性。明確責任人員,同步制定年度計劃和實施方案,切實抓好工作落實,構建產供銷“一條龍”的新型農產品生產經營服務體系。二是上下聯動,部門協調。政府要從宏觀著手,對農業產業發展、品牌打造、市場運營等生產要素進行整合,合理配置農業生產資源,有計劃地組織生產,有組織地包裝推介,有重點地培育名牌,打造構元品牌農業形象。各涉農部門要充分發揮技術推廣體系的作用,將畜牧干部駐場包抓、農技干部抓點示范等工作機制引入農業產業建設中,夯實包抓責任和目標任務,確保培育任務高質量完成。各經營主體要建立健全現代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進一步強化與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從經營主體內部做好縱向技術指導和產業幫扶,奠定產業發展基礎。三是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組織編制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科學制定“十三五”農業產業發展計劃,編制規劃時要注重產業現狀、發展潛力、提升空間等要素,體現前瞻性、可行性、特色性等特點;制定計劃必須實事求是,要與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指標緊密結合。四是科學評估,嚴格考核。制定考核辦法,把發展情況、干部科技人員是否抓到戶、服務到戶作為評定工作實績的主要內容。對抓好龍頭企業、園區建設、大戶發展、招商引資、市場銷售成績突出的有關人員,給予物質上的獎勵,開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創先爭優,把農業產業發展納入對單位和村績效考核,以嚴格的考核獎懲助推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為展示中央企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塑造“央企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排頭兵”的形象,由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局指導,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中國企業報》集團承辦了“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題采訪活動”,組織《中國企業報》、《中國經營報》、《中國日報》等多家媒體,對中國電科、中國移動、中化集團、新興際華、中國航信、華僑城集團等多家央企進行了實地調研。調研發現,這些企業在選擇、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也面臨著一些難題。在此背景下,央企充分發揮優勢,克服困難,謀劃更遠的發展格局。
顯著的業績。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業績不能單純用經營性考察,而應該用戰略性、創新性、效益性考察。
首先,從戰略性來看,央企發揮了引領作用,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領跑者。中國石化新星石油公司成為中國節能減排領軍企業,并且成功注冊了全球首個地熱供暖cdm項目;中國移動已經成為5g技術的引領者,5g應用標準化的領導者;中冶集團是中國地下綜合管廊領域的先行者和領跑者;大唐環境承建的環保類工程在國內位居前列;華僑城集團不僅擁有全球聞名的歡樂谷,而且還將打造舉世無雙的100個民俗小鎮,并且以此為基礎,積極主動地融入數字創意產業;康佳集團的大數據挖掘系統處于行業領先地位;新興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是全國生產規模最大、產品體系最全的應急救援裝備供應商、集成商。
其次,從創新性來看,央企突破了一系列重點領域或關鍵技術的瓶頸,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領先者。大唐環境的脫硝、脫硫、除塵、催化劑等多項環保產業核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中國電科突破了包括預警機、新型智慧城市通用功能平臺、太赫茲、高端芯片在內的`一系列重點領域關鍵技術4000余項,取得150多項國際領先和1600多項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技術成果。中航信移動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基礎軟件平臺是中國民航核心實時交易系統第一次實現國產基礎軟件應用的先例,更是國產基礎軟件在新中國成立以來互聯網級大規模應用中規模容量最大的應用,創造了中國國產安全可靠基礎軟件平臺在大型核心交易系統中應用零的突破。葛洲壩集團自主研發的水泥窯協同處置城鄉生活垃圾系統集成技術及工程化應用技術,創造性開展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利用,屬于國內首創,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化泉州石化著力通過聯合創新,將節能環保技術和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廣泛應用于工業化生產,并通過信息化手段優化再造工業流程,實現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工業生產的融合。
其三,從經營性來看,央企不僅搶占戰略定位,大膽創新,而且不斷優化商業模式,制定發展戰略,經營業績也持續向好。在傳統產業積極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中,中國中冶的非冶金業務占比已經從的49.3%上升至的83%,從過去傳統業務的“虧損王”到現在借力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為“央企增利第一”;大唐環境公司營業收入由20的37.8億元增長至20的117.3億元,年均增長45.9%;實現利潤由3.23億元提升至9.07億元,年均增長41.1%;鎮海煉化在國際油價持續下跌、化工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嚴峻形勢下,仍創下近110億國內煉化企業利潤的新紀錄。
面臨的難點。
盡管央企在培育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邁出了可喜的步伐,但由于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的探索,還面臨著關鍵核心技術優勢、核心人才激勵、市場準入、金融支持等難點問題,許多企業希望進一步完善核心技術研發的配套政策、核心人才激勵的長效制度、市場需求的政策引導、金融配套支持政策,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優良環境。
一、完善核心技術研發的配套政策。
政府應該完善相關政策,積極支持和引導企業集中科研力量進行重大攻關,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取得重要突破;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激勵力度。例如,對近三年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達到一定比例以上的企業,在申報省部級各類項目上不受指標限制;對研究開發實際支出占當年銷售收入比例超過規定的企業給予獎勵。加大建立企業主導的產學研合作機制的支持力度,引導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建立合作機制,形成一批長期、穩定、制度化的產學研利益共同體,并且對企業建設或牽頭組建的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創新聯盟給予補助。加強知識產權體系和技術標準體系建設,積極制定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相關的知識產權政策,加大《知識產權法》和《專利法》等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加快制定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的行業標準體系和主導產品標準體系。
二、完善核心人才激勵的長效制度。
目前,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業人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相比較而言,國有企業的選人用人、薪酬管理等體制機制仍受到政策制約,對于高素質人才吸引、激勵既有骨干人員發揮更大作用存在一定影響。對于央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很大制約。
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充分考慮目前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競爭激烈的現狀,進一步完善薪酬管理等有關體制機制,推行工效掛鉤的薪酬管理理念,進一步提升國企人才吸引力和競爭力,充分調動干部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層管理人員培訓,提升和優化企業創新人才規模、結構、層次。
三、完善市場準入等相關政策。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應運而生的新興產業,市場需求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和發展方向有直接的影響。在產業發展初期,市場形勢必然是復雜多變且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成分,市場需求者認同度低、進入市場難度大。因此,不僅需要企業自主決策主動適應市場需求,也需要政府支持,完善市場準入制、完善行業標準及簡化審批手續等。
四、完善金融配套支持政策。
與傳統產業相比,戰略性新興產業在能帶來巨大投資回報的同時,也伴隨著高投入的資金風險。在當前金融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不僅需要建立完善的金融支持體系,也更加強調金融支持的效率。因此,培育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完善金融配套支持政策。
不斷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企業、政府部門與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進行戰略合作,加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力度,促進知識產權資本化,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信貸支持。不斷完善高效融資體系。利用資本市場助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的行為給予獎勵。加大財稅政策扶持,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前期對資金需求量大的特點,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通過整合現有政策資源和利用現有資金渠道,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結合稅種特征、稅制改革方向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特點,加快完善和實施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創新、引導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投資的稅收支持政策。
未來的布局。
盡管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存在著一定的難點,但這些央企不等不靠,認真研究和積極調整發展模式、路徑,有效整合和配置各種資源,形成了獨特的發展方略。
大唐環境提出了“立足國內,走向海外”的發展舉措;中國航信一直以來堅持自主可控的發展道路,堅持自主創造,不斷創新,徹底擺脫對國外廠商的依賴,提升中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真正做到自主掌控;中國移動提出“5g”聯合創新,做大連接規模、做優連接服務、做強連接應用的發展方略;中國電科面對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迭代和行業特性的變化,找準突破口、選準著力點,加強頂層謀劃、強化戰略引領,提出“一五五三”發展戰略,重構了科技創新體系,逐步建立了軍工、民品、科技“三業”良性互動,系統、設備、元器件“三級”有效協同,和以中國電科技術創新平臺為核心層、以戰略合作單位共建共管的協同創新平臺為緊密層、以常態化技術合作的國內外企業和高校為松散層的“三層”布局的“三三制”創新組織體系,形成了開放協同的國際化創新資源匯聚平臺。
科學決策、精準選擇;真抓實干、精益培育;揚長克難、精心謀劃,這就是央企選擇、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成功之道。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按照大會安排,我代表**縣茶業協會向大家匯報我們的一些做法和工作體會,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縣是中國有機茶之鄉、中國名茶之鄉、中國茶文化之鄉、全國重點產茶縣。全縣茶園面積12.34萬畝,有機茶生產面積2.96萬畝,從事茶產業生產的茶農6萬多人。全年產茶1.72萬噸,產值6.56億元,其中名優茶產量4385噸,產值3.765億元。茶產業是我縣農業主導產業,是農民增收主要途徑之一,已成為我縣惠及面最廣、產業化程度最高、穩定性最好的富民產業。近年來,**縣茶業協會較好地發揮了指導、協調、服務、溝通、監督的職能,為我縣茶產業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圍繞茶產業健康發展,積極開展調研獻策工作。我們始終把調研獻策作為協會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精心選題,就全縣茶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認真開展調研,為縣委、縣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協會會同**茶城管委會聯合組成調研組,圍繞加快**茶城建設課題開展調研,撰寫了《關于加快**茶城建設的調研報告》,提出了加強領導、合理規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市場監管水平、強化市場品牌建設等5個方面的建議??h政府專門聽取了協會有關調研情況的匯報,并對調研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協會提出的建議得到了縣政府的采納,有力推動了**茶城的建設。為進一步挖掘茶文化,推動茶業經濟發展,協會組織開展了白姆鄉水閣村古茶行專題調研,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摸清了古茶行的歷史和現狀。與此同時,協會還專門組織到磐安縣玉山古茶場考察學習保護和建設經驗,提出了茶文化挖掘與旅游宣傳相結合、與茶葉產業發展相結合、與群眾文化活動相結合的思路建議,并得到了縣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采納。
二、堅持以會員為中心,提升協會服務能力和水平。協會始終把服務作為立會之本,堅持以會員所需,盡協會之能,創新方法,努力為會員提供服務。一是積極提供信息服務。協會創辦了《**茶業信息》刊物,及時向會員發布行業信息,共已刊發13期。同時,結合召開理事會、會員大會通報茶葉行業最新動態以及政府扶持政策。二是提供技術培訓服務。協會采取以會帶訓、邀請專家上課、赴外地考察等形式開展茶葉生產技術培訓。如今年6月,全省紅茶加工技術培訓現場會在我縣舉辦,縣茶業協會組織會員聽取專家授課、實地參觀,努力促進了我縣紅茶加工技術的提升。為培養茶文化人才,縣茶業協會先后會同縣農業局、縣總工會等單位舉辦了2期茶藝師培訓班,共培訓茶藝師70多人。近年來,累計舉辦各類技術培訓活動12次,促進了茶葉技術的推廣,提升了會員茶葉生產的技術水平。三是提供考察展會服務??h茶業協會先后組織理事到臺灣、福建安溪、安徽皖南茶區、四川成都茶區以及我省嵊州、新昌、安吉等地考察,學習外地經驗。會同農業局積極組織參加各類展會茶事活動,先后組織參加了中國(上海)國際茶業博覽會、北京國際茶葉展、浙江省?靜岡縣綠茶博覽會、浙江綠茶博覽會、金華市萬人品茶大會等展會共12次,使會員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加強了我縣茶葉企業的對外交流,提升了我縣茶葉的知名度。在各類展會上,我縣共有14個茶產品獲獎。四是提供經營管理服務。為促進茶城有序經營,協會會同縣農業局、茶城管理辦公室召開了茶城經營戶代表座談會,鼓勵各經營戶誠信依法經營,提高經營管理能力。五是積極為會員排憂解難。春茶生產期間,很多會員反映用電緊張,協會立即向縣政府反映,并與有關部門溝通,及時解決了企業用電問題。一位理事在組織員工采茶運輸鮮葉時不幸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協會迅速召開理事會,共捐款162200元,幫助他渡過難關。同時,邀請縣交警大隊民警給會員上安全教育課,引導茶企業增強安全意識。近年來,協會共為會員解決各類難題20多件。
三、積極配合參與中心工作,增強了會員的大局意識。一是積極參與做好重大茶事活動籌備工作。先后參與了中國(**)國際有機茶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更香杯”武陽春雨炒茶大賽、中國?**首屆名優精品展銷會、“武陽春雨”萬人品茶活動、中國**國際養生博覽會、“武陽春雨”杯第二屆全國茶藝職業技能競賽、**茶產業發展研討會等重大茶事活動的籌備工作。每次活動中,協會做到主動參與、積極配合、按照分工認真完成任務,確保了活動的圓滿成功。二是積極配合縣農業局做好“武陽春雨”參評省十大名茶的相關工作。充分發揮協會資源優勢,認真做好溝通協調。經過考核爭取,“武陽春雨”成功蟬聯,成為金華市唯一入圍的茶葉品牌。三是認真配合做好茶葉品牌管理工作。協會按照**縣“武陽春雨”茶商標管理辦法,積極做好“武陽春雨”茶品牌日常管理和新加盟“武陽春雨”茶企業申報材料的審核、報送等工作。清溪茶業專業合作社、葉常香茶業有限公司、嘉南香茶業有限公司先后被批準加盟“武陽春雨”,“武陽春雨”品牌茶企業從七家發展到十家??h茶業協會還與縣農業局聯合開展“武陽春雨”茶質量抽查活動,有力推動了茶葉質量的提升。
四、精心設計宣傳載體,提高了**茶葉的知名度。一是邀請媒體開展集中采訪宣傳。協會積極參與更香公司邀請的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北京日報、北京晚報、新浪網等在京主流媒體來我縣開展了以“探有機茶鄉、尋低碳茗香”為主題的采訪活動?;顒悠陂g,媒體記者實地考察了有機茶園、鮮葉采摘、春茶加工生產流程,舉行了以有機茶產業的低碳發展優勢為主題的座談會,有效提高了**有機茶的知名度。二是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宣傳。協會領導先后多次參加省內外茶協工作交流會,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宣傳**茶產業發展取得的成績,努力當好宣傳員。三是多形式開展茶文化宣傳??h茶文化研究會成立后,充分利用協會與研究會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優勢,積極開展茶文化宣傳。先后組織開展了茶文化“四進”活動,與縣有關部門聯合舉辦了“更香杯”茶文化全國征文大賽,在當地媒體《今日**》開辦了《**茶文化》???,促進了茶文化的宣傳普及。四是加強媒體宣傳。充分運用廣播、報紙、電視、網絡等開展宣傳。近年來,共在縣級及以上新聞媒體刊發新聞稿件90多篇,提升了**茶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五、著力提升素質,加強協會自身建設。一是加強學習培訓。協會理事會十分注重政治理論、科技、行業知識的學習,通過以會代訓、走出去、請進來等形式,組織開展學習。協會組織全體理事到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舉辦了茶產業專題研修班,通過聽報告、實地考察,開闊了視野,提升了理事業務素質。二是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完善了協會會長會議、理事會議、會長重大事項溝通聯系等制度,推動了協會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積極改進理事會議形式,圍繞議題,把會議開到企業車間,提高了會議效果。俞學文會長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青聯常委、首都杰出茶人。四是加強協會黨建工作。根據縣委兩新工委的部署,建立了協會黨支部。支部建立后,積極完善設施,創建了黨員活動室,進行了規范化布置,并積極組織黨員開展活動,被評為全縣新社會組織黨建示范點。協會工作得到了上級協會的肯定,協會被省茶葉產業協會評為全省茶葉行業協會工作先進單位。原省政協主席、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周國富,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省茶協名譽會長許行貫,原省政協副主席、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徐鴻道等領導先后來**考察,對協會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回顧過去的工作,我們也深深感到,**茶業協會的工作與兄弟縣市協會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離黨委、政府的要求和廣大會員期盼仍有不少的距離。我們認真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如何抓好服務,不斷提升協會服務質量。要認真總結協會服務工作的經驗,查找存在的差距與不足。要在做好傳統服務工作的同時,積極創新服務的方式方法,拓寬服務的.領域。要把上級行業協會、縣委縣政府的要求與會員需求相結合,圍繞服務多聽意見,做到問需于會員、問計于會員,不斷增強協會服務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真正使協會成為會員之家。
二、如何抓好調研獻策,努力為黨委政府當好參謀。要繼續發揮協會聯系廣泛,信息暢通的優勢,開展建言獻策。要精心選題,圍繞全縣茶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和廣大會員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調研;要注重調研方式方法,多掌握第一手資料,力求做到摸清情況,找準癥結,提好建議,及時向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提出有價值、可操作性的建議意見,共同推動茶產業健康發展。
三、如何抓好重點,提高協會服務中心工作和宣傳的能力。要不斷增強協會的中心意識、大局意識。積極參與做好在**舉辦的各類重要茶事活動,對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工作任務,做到積極主動,盡心盡職,努力完成。要把擴大**茶葉知名度,提升“武陽春雨”品牌作為協會推動**茶產業發展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要精心設計宣傳載體,通過組織開展活動,組織媒體采訪、參加各類展會、開展協會對外交流,編印宣傳冊等多種形式,提高宣傳的廣度與深度,努力為**茶葉走向全國乃至世界當好宣傳員。
四、如何抓好基礎,不斷提高協會自身素質。要加強政治業務學習,繼續通過以會代訓、集中培訓等形式,組織理事會成員和會員學習政治理論、科技知識,提高他們的政治業務素質。要積極改進作風,通過走訪,問卷等方式,多征求聽取會員和對協會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改進協會工作。要建立健全協會各項制度,推進協會“三化”建設。要加強協會與兄弟協會的聯絡聯系,相互借鑒工作經驗,提高服務的水平。要主動邀請縣領導和縣有關部門領導參加理事會,到協會指導工作,積極為協會工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要做好會員發展工作,為協會增添新鮮血液,增強協會活力。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蓬勃發展的**茶產業為**茶業協會履職工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我們將認真學習這次會議上交流介紹的各地先進經,以飽滿的熱情,求真務實的態度,勇于開拓,不斷創新,為**茶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在進行農業地質調查時,發現豐城有524.7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主要分布于董家、曲江、尚莊等10個鄉鎮,土壤中平均硒含量約0.538μg/g。為充分利用富硒資源,xx市審時度勢、順勢而為,提出創建“中國生態硒谷”的戰略目標,按照綠色、生態、科技的標準,以富硒種養產業為依托,以富硒加工產業為支撐,以富硒高新技術轉化為突破,打造集生產、加工、旅游為一體的富硒產業集群,使富硒產業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1.抓開頭、強基礎,提升中國生態硒谷的爆發力。初,xx市把富硒產業開發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突破點,農民增收的支撐點,新農村建設產業發展的新亮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鏈接點,全面拉開中國生態硒谷現代農業發展的序幕。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以xx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富硒產業開發領導小組,組建中國生態硒谷現代農業管理委員會,定編16人,每年財政預算內安排專項事業經費50萬元和專項建設經費500萬元。二是編制發展規劃。聘請中國農業大學專家組高起點編制《xx市富硒產業發展整體規劃》,定位為打造“中國生態硒谷”,建成集富硒農產品開發和休閑養生旅游為一體的全國生態富硒產業發展集聚區。三是完善基礎設施。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和配套資金,先后投入1.8億元,高標準完成修建富硒大道10公里;建設高標準農田5萬畝,完成造地增糧工程1280畝,除險加固中小型水庫4座;進一步完善示范園區道路、供水、供電和通訊等網絡,新建具備人員培訓、產品檢測、產品展示等多種功能的富硒展示中心。四是爭創品牌榮譽。年,中國營養學會、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聯合授予xx市“中國生態硒谷”稱號。以來,xx市富硒產業示范園被農業部認定為第一批國家農業示范基地,被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為全國標準化示范區,被省農業廳認定為江西省現代農業示范區,被省科技廳認定為江西省農業科技示范園、鄱陽湖生態農業示范園暨省級科技特派員農村創業基地,并榮獲“江西省富硒低碳產業園”稱號?!叭鄙虡吮粐夜ど炭偩值怯浾J定為集體商標。豐城富硒大米獲得國家地理標識產品保護認定,產品銷往香港、澳門市場。
2.抓龍頭、壯主體,提升中國生態硒谷的承載力。依托資源優勢和品牌優勢,大力進行產業招商,先后引進了河南華英禽業、四川鐵騎力士集團和珠海農豐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4家,總投資達135億元。其中,上市公司1家,已進入上市輔導期的公司3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家。有“世界鴨王”之稱的河南華英禽業興建了江南最大的種鴨場,年孵化種鴨能力2800萬羽,年養殖加工商品鴨萬只。中國最大的蛋雞養殖企業四川鐵騎力士集團圣迪樂公司興建的自動化養殖小區,被農業部評為國家級蛋雞標準化示范場。中國最早從事有機水稻生產的企業之一珠海農豐,已建成萬畝連片富硒有機水稻生產基地,正在興建年產20萬噸的富硒大米加工廠。具有“中國現代花卉旗手”之稱、在同行業中世界排名第二、中國排名第一的浙江森禾種業,已建成千畝特色果品基地和千萬株花卉苗木基地。上海御潤坊公司規劃建設10萬畝高產油茶基地,已連片種植高產油茶3萬畝,是全國最大的連片高產油茶基地。江西恒衍禽業建有全國最大的鵪鶉原種養殖場,年產原種種苗1000萬羽,年產擴繁種苗3億羽,占全國市場的65%,并獲得國家專利4項。
3.抓甜頭、富農民,提升中國生態硒谷的帶動力。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和示范園區的帶動作用,形成富硒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致富的良性互動。,xx市富硒產業覆蓋9個鄉鎮,人口近20萬人,總產值達20億元,富硒開發企業解決農民家門口就業6300多人,增加農民收入2.2億元。華英禽業公司通過訂單養殖2000萬只櫻桃谷鴨,帶動豐城、樟樹、高安和新余、新干等周邊地區2000多農戶,其中豐城本地1500多戶,增收8000萬元,戶均年增收4萬元。上海御潤坊公司建設的高產油茶基地,帶動農民畝平創收480元,是開發前的8倍。珠海農豐公司開發有機富硒水稻,每畝增收980元,比原來農戶自種兩季水稻增收300元。
4.抓勢頭、添后勁,提升中國生態硒谷的生命力。突出抓好了三個重點:一是科技支撐。引進了“產學研推”為一體的南昌大學富硒低碳科技示范園,總投資5億元,將建設“四個中心、一個示范體系、一個氣象站”及其配套項目。目前,已設立中國生態硒谷南昌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創業中心、食品科學與技術博士后工作站、環境科學工程博士后工作站。示范園正在建設國際領先的恒溫、恒濕、恒氧的2000平方米低碳節能建筑樣板房,今年將向國家發改委申報現代低碳農業示范基地項目。二是把握標準。,由xx市起草的12類富硒農產品硒含量分類標準被江西省質監局評定為省級標準。目前,正在積極申報禽蛋、禽肉和大米三類富硒食品國家標準。三是文化創意。中國生態硒谷被授予為國家“aa”級旅游風景區,已形成10公里長的富硒文化旅游長廊。今年,上海御潤坊公司投資建成中國第一個油茶文化博物館,鐵騎力士集團圣迪樂公司投資建成蛋雞標準化生產展示館,廣東新中美公司投資開發的富硒溫泉旅游項目正在建設中??萍?、標準和文化三大要素投入,為中國生態硒谷的全面提升注入持久的動力和活力。
二、困難和問題。
1.發展氛圍不濃。近年來,豐城在推進富硒產業發展方面作了很多基礎性工作,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因富硒產業起步晚,富硒知識、富硒資源的開發價值未能得到全面普及,富硒產業發展的理念、文化、本能和氛圍有待進一步形成。
2.知名品牌不多?!爸袊鷳B硒谷”的榮譽,有效提升了豐城富硒產業的地位。但富硒品牌建設,尤其是拿得出手、叫得出名的知名品牌還非常缺乏,有待進一步統一規劃和組織建設,形成品牌建設的合力,建立產業發展的長效機制。
3.科技創新不足。受政策、土地、資金等因素制約,部分高新技術項目落地難、資金爭取難、人才引進難,影響了富硒資源的開發利用進度。同時,因龍頭帶動企業少,產品生產、保鮮、儲藏、加工、信息技術以及現代基因和生物技術的專業技術匱乏。
三、幾點建議。
1.狠抓規劃管理。一是盡快審定出臺《xx市富硒產業總體規劃》,進一步明確富硒產業發展方向、發展目標、發展思路,引導富硒產業科學發展。二是適時進行全市硒自然分布情況調查,建立完整的富硒資源檔案,為富硒產業發展提供科學依據。三是開展富硒效果的系統研究及評價工作,通過富硒區與非富硒區人口健康狀況的對比分析,形成富硒產品的綜合評價成果,作為宣傳營銷的有力資料。
2.強化政策支持。由于富硒產業屬于新興產業,沒有現成的經驗值得借鑒,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建議市委、市政府整合全市富硒資源,統籌考慮,充分發揮主導調控作用,在政策、資金方面給予傾斜幫助,推動產業升級。一是盡快制定出臺《xx市富硒產業招商引資優惠辦法》;二是適當降低富硒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列入重點項目調度的門檻;三是大力爭取國家及省對富硒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的傾斜力度。
3.加強園區建設。建議成立富硒產業項目及財政資金整合工作領導小組,整合利用國土、水利、農業等部門用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金,對主要的農業生產區域實施田、土、山、林、水、路的綜合治理,力爭建成“渠相通、路相連、排灌自如、耕作方便、旱澇保收、集約高效”的富硒產業生產示范區。
4.推動品牌建設。建議進一步強化“中國生態硒谷”品牌建設:一是建立“中國生態硒谷”網站。注冊“中國生態硒谷”中文域名,并建立“中國生態硒谷”(安康富硒食品)網站,通過網站集中展示、宣傳、推介和營銷富硒資源、企業、產品和項目。二是加強富硒食品商標(包括證明商標和集體商標)及地理標志的申報,帶動富硒產品品牌建設和企業品牌建設。三是進一步完善品牌建設的獎勵制度,對品牌創建、項目申報、科技創新中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或個人進行獎勵,充分調動積極性。
5.開展宣傳推介。以增強富硒區群眾對富硒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宣傳意識和消費者對富硒產品的認可度為重點,利用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大力宣傳富硒產業。一是借助各種媒介大力宣傳硒元素有益人體健康的科普知識。二是印制富硒及其產品的科普手冊,并通過參加大型的商品推介會、省內外大型超市、農產品流通市場等渠道,擴大宣傳范圍。三是在南昌、長沙、武漢等周邊省會城市、重點旅游景區及機場、公路兩旁建設大型廣告牌,在公交車、廣場大屏幕上滾動播放專題宣傳片,大力宣傳富硒產品和富硒品牌。
6.提供人才保障。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加強富硒產業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加大對富硒生產企業人員的.培訓力度,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富硒產業人才。二是建立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在政策和生活保障方面給予傾斜,并鼓勵科技人員通過技術服務、技術入股、技術轉讓等形式,參與富硒食品產業的開發和創業。三是建立專家庫,充分利用人才資源,搞好項目決策、技術咨詢等服務工作,研究解決產業發展的技術問題,為宜春富硒產業發展作出貢獻。
根據《四川省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開展暢通非公經濟組織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價渠道調研的通知》(川職改辦[20**]25號)要求,20**年5月下旬和6月上旬,省職改辦、住房城鄉建設廳職改辦對我省非公建筑企業職稱工作進行了調研。調研包括南充、遂寧、綿陽、德陽、廣元5市以及在省工商注冊的28家建筑類企業,它們涵蓋了建筑施工、工程管理咨詢(包括工程監理、工程造價、招投標代表等)、勘察設計三個建設領域的主要專業,在行業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F結合近年來非公企業職稱申報實際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非公企業量大面廣,已成為申報職稱的主體。從調研南充等5市的情況看,現有行業企業總數約3698家,其中非公企業約為3645家,占98.6%,這5市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從全省來看,截止到今年5月底,我省建筑行業共有各類企業(含房地產企業)33326余家,其中公有制企業僅為783家(基本都是省直屬企業),而非公有制企業為32543家,占行業企業總數的97.7%。到底,建筑行業從業人數已突破500萬人,其中非公企業從業人員占85%以上。
據不完全統計,南充等5市行業職稱總人數約12000人,而非公建筑企業職稱人數達7800人左右,約占這幾個地區行業職稱總人數的65%。從省直屬非公企業來看,職稱申報人數一直占據主要比重。近五年(從2009—20),省屬單位初、中級職稱和全省高級職稱(除成都以外)申報總人數分別為初級1348人、中級11878人、高級3454人,其中非公企業申報人數分別為初級1267人、中級10597人、高級2410人,分別占申報總人數的94%、89%和70%。由此可見,非公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力量已經發展成為住房城鄉建設事業的主力軍,研究制定有關職稱政策必須面對非公企業的實際。
(二)非公企業專業技術人才來源多元化。非公企業招聘從業人員完全自主,招人渠道多種多樣,通過公開招考、轉崗、跳槽、中介等渠道進入非公企業的人員都存在。專業人員中有學歷與無學歷、本專業與非本專業、長期從事本專業與中途改行等都占有相當的比例,人員構成成份相當復雜。從調研情況來年,這5個市的被調查企業直接招聘的高校畢業生占50%,公有制單位改制“下?!钡狡髽I占15%,其他非公企業跳槽占15%,經他人介紹、推薦等占20%。由于來源渠道多元化,職稱申報的背景、條件、標準不一,面臨的困難問題相應增多,需要我們認真的對待,統籌研究解決。
(三)非公企業人員流動性較大。市場經濟條件下,非公企業對人才使用具有很強的自主性,企業對專業技術人員收入待遇差距較大,一些關鍵性崗位可能會重金聘人,而對一般崗位只能給予平常收入。這些技術人員往往在一個單位工作2、3年,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和水平后就會跳槽或轉行等。由于企業間競爭激烈,跨地區、跨省市、跨專業流動現象十分普遍。從5個城市專業技術人員抽樣調查顯示,能在一家非公企業穩定工作5年以上專業技術人員也不到70%。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調研主要反應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人事檔案嚴重影響職稱申報。這是調研5個城市普遍反應的問題?,F行職稱申報是以人事檔案管理關系單位為準。公有制單位機構設置規范,人員所在單位與其人事檔案管理部門一致,申報職稱時只需要所在單位推薦同意就可以順利實現申報需求。而非公企業由于其特殊的性質,很難完全做到工作單位與人事檔案代理機構一致,主要原因:一是按照現行規定,非公企業未經批準,本身不能管理人事檔案;二是由于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高度流動導致人事檔案所在地與工作單位不在同一地區;三是由于改制原因部分人員無法向人事代理機構轉遞檔案;四是由于人員頻繁流動,導致檔案遺忘、丟失等等,造成很多非公企業人員無法通過人事代理機構推薦審核,從而嚴重影響了非公企業的職稱申報。如xx市的四川飛亞建設有限公司現有在崗專業技術人員1068名,由于受人事檔案原因申報受影響,目前僅有2名高級工程師。
(二)規劃設計專業申報資格條件過高。調研中,規劃設計類企業反映職稱外語、計算機申報條件要求過高,尤其職稱外語對實際工作沒有多大指導意義。他們認為,從事規劃設計的專業技術人員雖然都具有較高學歷,但工作實踐中,由于使用和執行的是我國自成體系的建筑標準,專業人員無需使用外語,沒有學習外語的動力。在辦公手段上盡管必須具備相應的計算機操作使用能力,但也僅限于對一些專用軟件的熟練掌握,與職稱計算機考試中有關程序設計、計算機語言要求相差很遠。因此,現行職稱外語和職稱計算機考試難度較大,限制了絕大多數規劃設計專業技術人員申報職稱的需求。如四川眾恒建筑設計有限責任公司有30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絕大多數都考取了注冊執業資格,但80%以上人員因外語、計算機問題無法申報相應的職稱;四川省源景建筑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45名專業技術人員中僅有1名高級工程師。
(三)職稱歸口管理不統一。調研中,一些城市反應,職稱主管部門與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行業職稱管理職責不夠明細,職能任務和分工不夠規范,執行和把握政策的標準不盡一致,致使各地職稱申報水平發展極不均衡。建設部門對職稱評審的參與程度不同,如,有的從收件到評審全程參加,有的沒任何工作可做,掌握情況不及時,研究制定行業人才發展規劃需要的一些基礎數據難以有效統計。在職稱證書管理上,各地編號方式不一,手寫、打印、號碼機蓋印都有,專業填寫隨意性大,等等,給行業管理帶來一些困難。
(四)執業資格與職稱評價存在脫節。調研中,企業普遍反應,注冊執業資格是參加國家和省統一考試取得的,是衡量和反應從業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非常重要的標準和尺度,從技術角度講,含金量很高,但目前除個別專業外,注冊執業資格沒有能很好地運用到職稱申報和評價之中。
三、建議。
今年5月,省政府出臺了《關于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意見》(川府發30號),進一步強化了我省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強省轉變的發展戰略,突出了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事業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建筑行業人才隊伍贏來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機遇。非公企業作為建筑行業的主力軍,更加迫切需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根據省政府文件要求,進一步完善和細化職稱政策,努力營造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非公企業專業技術人才成長發展環境,暢通職稱申報渠道刻不容緩,針對我省非公建筑企業實際。我們建議:
(一)進一步拓展非公企業職稱申報渠道。著眼于建立體制內外統一的、公正公平的職稱申報體制機制,對于非公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在堅持按照人事代理關系規定申報職稱的同時,對確有客觀原因不能辦理人事代理的,建議由所在行業主管部門研究制定相關建立業績考核檔案的辦法,對其人事檔案不作強制性要求,既保證申報人員素質和質量,又解決好他們的有效申報途徑。同時,為強化企業責任,增強企業專業技術人才評價考核權,建議取得建筑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以上的非公企業在初聘專業技術人員(技術員、助理工程師)資格時,由企業初核、行業主管部門備案登記并發證。
(二)適當降低規劃設計專業職稱申報條件。建議暫不對規劃設計專業設定職稱外語要求,或降低免試年齡;對職稱計算機考試適當降低難度,結合規劃設計行業實際,改進考試內容,突出實用性,并將免試年齡與建筑施工專業同步。
(三)強化不具備規定學歷(非本專業學歷和無學歷)人員專業技術能力要求。由于建筑施工理論考試取消后,大量不具備規定學歷人員的專業技術人員無法申報職稱。為解決此問題,從實際出發,對不具備規定學歷人員申報中初級職稱時,強化對他們的專業技術能力要求,提高他們申報職稱的資歷(從業時間、年齡、業績規模等)條件,同時進行答辯,合格后才能進一步申報評審,以有效保證申報者素質和水平。
(四)細化有關破格申報條件。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的意見》(川府發[2014]30號)要求,建議對獲得國家級工程質量獎、國家級施工工法或3項以上“天府杯”金銀獎的負責人,可免于相應的職稱外語和職稱計算機考試要求,并且任現職滿2年后可申報高一級職稱。對取得國家級注冊執業資格人員,參照注冊造價工程師確認工程師的辦法,可以直接確認相應專業的中級職稱,并在申報高級職稱時,可減免相關的職稱外語和計算機考試要求,確實體現出它應有的價值。對于取得省級注冊執業資格的人員,在申報和評審初、中級職稱時,也給予相應的政策優惠。
(五)加強職稱歸口管理。為便于行業主管部門對職稱工作情況明、底數清,建議各地參照省級管理模式,在評審方式上,統一采取由行業主管部門收件評審、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批把關,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的主體作用;在證書管理上,由全省統一證書樣式,統一證書填寫模板,由建設部門統一填寫證書,報同級職稱主管部門審核加蓋鋼印后發證。同時,為了解掌握當前行業職稱人員現狀,建議由省職改辦牽頭,對市州開展一次建筑工程職稱人才統計。從今年起,各地每年將建筑專業職稱評審情況在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的同時,抄送住房城鄉建設廳。
為破解制約新型農村社區規劃執行、手續辦理、質量管理、竣工驗收、服務管理、認購入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促進新型農村社區依法建設、規范運行、健康發展,根據區委安排,近期,由區政協牽頭,組織部分農業界委員和區委農辦、區國土、住建、環保局干部組成新型農村社區調研組,堅持問題導向,采取查閱資料、聽取匯報、實地查看、入戶走訪等方式,對金羊鎮、永昌鎮等28個鄉鎮的70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管理情況進行了調研?,F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成效。
以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為深入實施城鄉融合發展戰略,徹底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的重要舉措,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為導向,以“農民集中居住、生產生活分離、功能配套完善、社區管理規范”為目標,采取合村并點的方式建設新型農村社區。20—底,全區開工建設新型農村社區70個34365戶,止6月已認購67個19720戶,平均認購率57.38%;已入住48個6344戶(以交清房款為準),平均入住率18.46%。
(一)政策扶持力度大效果好。區委區政府每年研究出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指導意見,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思路目標、工作重點、基本要求、政策支持、組織保障提出明確要求。在政策支持方面,區上采取政策向社區傾斜、項目向社區投放、資金向社區整合的優惠方式,通過整合項目資金進行扶持。對新建500戶以上和續建300戶以上的新型農村社區每戶給予不低于2萬元的補助,對達不到建設規模的社區,采取差異化扶持政策予以補助,補助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揮公共財政扶持作用,大力整合公租房、危房改造、“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以及農業、水利、交通、電力、環保、文體、衛生、教育等專項資金,累計爭取資金8.3億多元,向社區捆綁投入,促進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對入住新型農村社區的農民,根據群眾意愿可登記為非農業戶口,既保留原承包土地,享受國家支農惠農政策,又在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子女入學、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享受城市居民待遇。
(二)分類指導有序推進。按照城鄉融合發展核心區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鎮規劃,“向城市集中、向小城鎮集中、向產業聚集區集中、向中心村集中、向交通主干線集中”的“五個集中”建設思路,形成了中心村社區、集鎮中心社區、城郊失地農民安置社區、移民新村社區四種建設模式,分類推進。一是中心村社區模式。對村莊原先基礎條件較好、群眾積極性高的建制村,進行創新提升,如:高壩鎮蜻蜓社區、雙城鎮南安社區。二是集鎮中心社區模式。選擇交通便利、發展潛力大的一個村作為社區中心村,每個社區服務5-10個行政村、人口2000—5000人,村民距離中心村不超過1.5公里,實現中心集聚、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如:河東鄉中心社區、五和鄉中心社區、發放鎮發放社區。三是城郊失地農民安置社區模式。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為解決城市規劃區新增居民不再審批宅基地的問題,選定合適地域集中建設失地農民安置房,如:金沙鄉金廈社區、金羊鎮宋園新村社區。四是移民新村社區模式。為解決高海拔區域、地質災害易發區、水源涵養區的農民實施“下山入川”工程規劃建設的新型農村社區,如:東河鄉富泉社區。
(三)社區建設規模大標準高?!?0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累計投入72.6億多元,已建成新型農村社區70個34365戶,近10萬群眾改善了人居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拓展了產業發展空間。建成社區服務中心32個、幼兒園18個、文體廣場33個、農家書屋46個、老年日間照料中心34個,建成供水管網123公里、排水管網131公里、化糞池155座、污水處理站6個,架設鍋爐53臺、變壓器92臺、高低壓線路100公里、硬化道路103公里、設置垃圾收集箱450個,栽植綠化苗木14.1萬多株,極大地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
(四)村容村貌變化明顯。新型農村社區推動了農村生產生活和管理方式的變革,社區的建設打破了傳統的觀念,人畜分離有效地杜絕了畜禽秸桿亂堆亂放,“三堆”從根本上得到了治理,如洪祥鎮中心社區、雙城鎮南安社區、永昌鎮白洪社區等社區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農民住上單元房,購物有超市,休閑有廣場,“不出村”就能享受到與城里人一樣的醫療衛生、科技服務、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五)依法建設運行規范。按照先勘查、后設計、再施工的基本建設程序,依法依規辦理了大部分建設手續。在22項社區建設的應辦手續中,選址意見書、用地預審意見書、立項批復、工程規劃許可證、用地規劃許可證、地址勘測報告6項報建手續已經辦結。在工程發包上,嚴格按照建筑工程招投標程序進行,確保公開、公平、公正、透明。在質量監管上,鄉鎮、村組成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監督小組,聘請義務監督員,對施工、監理的各個環節進行跟蹤監督,確保工程質量。在建設資金監管上,采取專人專戶管理,實行資金、賬務“雙代管”制,資金支付實行鄉級報賬制,嚴格按照施工合同約定的工程進度,由建設單位提出付款申請,村(組)新型農村社區領導小組和工程監理部門審核,鄉鎮復核專戶撥付,確保資金安全和有效使用。
二、存在問題。
(一)群眾認購率低。一是群眾思想顧慮多。部分群眾在繳納購房定金后,觀望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能否配套,后續管理能否跟上。二是房屋產權辦理難度大。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集體建設用地,29個社區掛靠公租房項目,享受補助資金6.6億多元,住房面積超過公租房規定,產權辦證存在難度。三是部分農戶習慣“單院獨戶”的生活,擔心上樓后生產生活資料沒處放,種地比較遠,生活成本高。四是部分農戶經濟收入低,籌資渠道窄,銀行貸款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入住進度。如九墩鄉中心社區施工單位已墊資1700多萬,群眾只籌資113萬,由于不能按合同約定及時支付工程款,導致工程進度緩慢,年開工的7棟住宅樓僅建成主體框架。永昌鎮永和嘉苑社區因建設資金短缺,無法支付農民工工資,導致群體性上訪。
(二)基礎設施滯后。建設500戶以上規模的社區按目前設計要求,水電路暖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入戶均需要2—3萬元,資金壓力大,社區建設向縱深推進存在很大的難度。群眾還存在上水何處來、下水如何排、取暖怎么供、社區誰來管的顧慮。
(三)社區服務管理不到位。新型農村社區服務管理目前處在探索和逐步規范的階段,基本上是由村委會代管,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社區管理服務的組織機構、服務體系和運行機制不健全,服務內容、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等不規范,多數社區因暖氣費、物業管理衛生費不能足額收取,社區物業管理入不敷出,金羊松濤社區入住200戶,入住率57.54%,物業運行兩年虧損約40萬元。永昌白洪社區、洪祥中心社區、中壩鎮上壩社區等社區,物業管理資金也很緊缺。
(四)工程質量不規范。部分社區建設前期工作不細,施工準備工作不充分,以包代管,管理制度不健全,個別施工企業技術力量不足,規范性施工不到位,有的鄉鎮工程招投標質量監管未完全按基本建設程序辦理,存在質量管理漏洞,部分社區建設手續不完善,影響竣工驗收和交付使用。清水鄉昌盛佳苑社區、金沙鄉金廈社區、于郭莊社區、五和鄉中心社區擅自修改施工圖紙,將斷橋隔熱窗戶改為鋁合金窗戶,且外墻柱沒有做保溫層。發放鎮發放社區公共租賃住房一期3、4號住宅樓室外散水下沉,群眾反映工程質量存在問題。
(五)總體規劃滯后。選址的隨意性很大,空間布局輻射人口少,建設規模小。如發放鎮在一平方公里范圍內布局了賈家墩、雙橋和小路社區,造成入住農戶分攤的基礎設施配套費用和運行成本高,同時新型社區和二三產業的發展布局統籌考慮不夠,復墾困難。
(六)建設機制不完善。沒有建立統一的協調機制和完整的工作流程,建設手續多,報批困難,一個社區建設的手續達22項,建設手續費偏高,辦理時間長達6個月以上,有些社區土地使用不規范,存在未批先建的問題,全區70個社區除金羊新鮮3組社區、4組社區、黃羊康瑞社區、新店社區(一期)、武南大河社區(一期)竣工驗收,其它社區都存在手續不全未竣工驗收。
三、意見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實踐證明,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不僅是解決“三農”問題、加快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更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城鎮化戰略、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的重大舉措,各鄉鎮、部門要高度重視,通過挖掘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的先進典型和經驗,充分利用電視、報紙、互聯網等媒體進行宣傳報道,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建設新型農村社區。要進一步加強領導,組建一支業務熟、素質高、能力強的建管隊伍,具體負責政策研究、組織協調、措施落實、施工管理、監督檢查等工作,強化聯席會議制度,凡是區上辦理的建設手續簡化辦事程序,盡量減免各種規費。同時要進一步明確部門、鄉鎮、村委會、農民群眾在社區建設中的責任,形成政府統籌推進、部門協調配合、鄉鎮積極運作、農民積極參與的推進工作聯動機制。
(二)堅持規劃先行,確保新型社區建設科學合理。依照《甘肅省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武威城鄉融合發展核心區總體規劃》,邀請有資質有影響的規劃單位,打破現行行政區劃界線,采取合村并點的方式加快各鄉鎮的總體規劃,與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以及村鎮體系、農村住房建設等專項規劃相銜接,與產業發展規劃、農村公共服務規劃以及社會事業發展規劃等有機結合,配套跟進。要充分考慮各鄉鎮的歷史沿革、地理位置、資源配置、人文環境和村民生活習慣等因素,合理確定社區建設位置和規模,積極探索適合我區實際的建設模式,建議城郊和工業園區鄉鎮發揮土地增殖優勢,借助相關政策和重大基礎設施機遇,以小高層和高層為主,金色大道沿線條件較好的鄉鎮以高層或多層為主,人口分散、經濟條件薄弱、有荒灘空地的沿山邊緣鄉鎮,根據群眾意愿以二層和平頂房為主,因地制宜建成一批各具特色、風格鮮明的新型農村社區。
(三)強化產業支撐,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提供持久動力。一是注重產業發展,隨著社區規模的擴大,要更大范圍規劃產業布局,加大勞務輸出,促進土地合理流轉,實現生產規?;?、專業化、產業化,催生一批高效節水種植大戶、設施農牧業大戶、特色林果業大戶和龍頭企業,從而使農民群眾既不離鄉也不離土就近就業,形成農民增收致富的穩定來源。二是引導好各種農村合作組織在社區中的銜接,發揮優勢,為農副產品的外銷搭建好平臺。三是有針對性地引進勞動密集型、適于松散管理、分散經營或生產的企業,為家庭婦女和居家留守人員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增加收入,解決入住的后顧之憂。
(四)拓寬融資渠道,破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資金瓶頸。資金短缺是制約目前我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最大因素。要進一步完善社區建設扶持政策,探索市場化融資新路子,多元化融集資金。一是建立農村社區建設專項資金逐年穩步增長機制。區上每年度安排一定的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并逐年增加,同時積極爭取上級項目和資金支持,用于農村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二是用足用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以地生財,借地發展,對集體建設用地,除統籌安排好農村社區及公益事業建設用地外,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可置換為城鎮建設用地指標使用。對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國家規定用途外,其余部分應優先用于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配套。三是整合涉農項目資金,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集中投入、各負其責、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政策向社區傾斜、項目向社區整合,資金向社區投放,通過整合危房改造、“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以及農業、水利、交通、電力、環保、文體、衛生、教育等項目資金,完善新型農村社區配套設施建設。四是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社區建設。積極招商引資,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對公共服務設施項目進行包裝,積極推介,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建設。五是引導金融資金參與社區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在金融產品、擔保方式、投融資模式等方面進行創新,多方化解資金短缺難題。六是區住建、農牧、林業部門要進一步加快農村房屋、設施農業、林業產權的確權頒證力度,為產權抵押貸款創造條件,解決農戶入住資金短缺、建設進度緩慢的難題。
(五)加快設施配套,提升社區服務功能。堅持主體建設與基礎設施、公共設施配套同步的原則,在做好通水、通電、通路、通暖、通信、美化、亮化、綠化,配套建設社區服務中心、健身廣場、衛生室、幼兒園、文化室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同時,與生產布局通盤考慮。積極鼓勵和引導各類組織、企業和個人開展百貨供應、餐飲服務、農資供應、農機維修、郵政通訊、金融保險等便民服務,提升和完善社區功能。加大集鎮社區垃圾、生活污水處理力度。區環保、住建、農牧等部門實施的農村垃圾、污水和污染物處理和整治項目整合,重點用于農村垃圾污水以及污染物的收集、轉運和處理。新型農村社區生活污水處理站要與社區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
(六)明確責任主體,嚴格工程質量監管。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一項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須始終堅持高質量建設,嚴把質量安全關,不能因盲目降低成本滿足群眾的購買力而忽視工程質量。鄉鎮作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責任主體,在工程質量監管上,要落實《xx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程質量管理辦法》,嚴格工程質量管理,嚴格落實建設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施工許可制和責任追究制,把好社區建設關。對各項報建手續的辦理要繼續查漏補缺,抓好補辦完善工作。建設部門要加強對工程質量監督和管理,對住宅建設實施全過程監管,建立職能部門監管、監理部門監理、技術人員負責、群眾參與監督的質量管理體系,嚴把工程質量關,確保群眾買著放心、住著舒心,把好事辦實,讓群眾滿意。要加強資金管理,按照《關于加強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資金管理的意見》要求,嚴格落實資金、賬務鄉鎮財政所“雙代管”制度,實行“專賬核算、專人管理、??顚S?、鄉級報賬”的管理方式。審計部門要加強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資金的審計監督力度,做到事前審計、事中監控、事后檢查驗收,確保建設資金的安全有效使用。國土部門爭取舊宅復墾項目,研究出臺舊宅復墾的辦法,對舊宅基地復墾任務較大的鄉鎮安排土地整理項目。對不具備復墾條件的舊宅基地,要鼓勵農戶發展養殖業和農家樂。
(七)探索管理模式,不斷提高社區服務管理水平。以新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為載體,以社區服務為重點,以居民滿意為標準,選擇入住率高的一些社區先行試點,積極探索新型農村社區服務管理機構的設置和服務功能拓展的措施,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取得經驗后進行推廣。運用市場化社會化方式,積極選聘物業服務企業,實施專業物業管理;按照區上加強住宅物業服務管理工作指導意見,依法規范物業服務管理活動,建立質價相符的物業服務收費價格體系。區新農辦要切實負起牽頭抓總、督促協調作用,按照依法建設、規范運行、健康發展的要求,認真研究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管理中目前存在問題的解決辦法,盯住問題抓落實,深入分析研究社區建設中的深層次問題,發現問題及時督促相關部門解決,形成社區建設管理的良性運行機制,確保這一惠民德政工程辦好辦實。
文化產業現已成為當下最具人氣的快樂產業、最富潛力的內容產業、最有活力的朝陽產業,發展文化產業是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我縣歷史悠久,文化積淀豐厚,旅游資源豐富,發展文化產業具有良好的基礎和條件。本文圍繞我縣如何發揮文化資源優勢、推進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這一課題,對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分析了發展特點和存在問題,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一、江山留勝跡:條件與優勢。
文化產業能產生多重效應,啟迪人的心智,提高人的素質,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當前文化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中新的增長點。我縣文化資源種類多、品位高、潛力大,具有深厚的潛力,對其獨有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地方產品,只要扎實求證、認真規劃、努力實施,就可以開創一門學科,發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經濟。
1、實力優勢。曲江新區與周至縣聯袂建設西安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截至目前已建成趙公明財神文化區、曲江農業博覽園、道教文化區、延生觀景區、化女泉景區。這些景區的相繼開園,直接拉動了城鄉居民的文化消費需求,為周至文化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資源優勢。周至歷史悠久,人文積淀深厚,歷史遺存眾多,人文薈萃,名家輩出。這里是世界人文經典《道德經》的誕生地,老子講經的地方;這里是華夏正財神趙公明的故鄉;這里還是倉頡蒼峪造字臺,中華漢字的故鄉;這里更是千古名剎仙游寺所在地,《長恨歌》的誕生地,董永、七仙女浪漫傳說的誕生地同時,周至又是全國生態縣,山清水秀、民俗獨特,豐富的人文資源和旅游資源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厚的資源條件。
3、品牌優勢。周至的民間文化源遠流長,秦腔、古樂、道情、山歌、剪紙、石雕、花燈、牛斗虎、古法造紙、豆村大蠟、渭旗鑼鼓等眾多民間技藝,歷史悠久、藝術精湛。這些傳統文化品牌,是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文化產業的良好基礎。
4、市場優勢。周至人市場意識強,市場機制靈活,其優勢已經在發展商品經濟中得到培育和體現。如能將它應用于發展文化產業,定能搶占文化產業發展的先機,有力助推文化產業的發展。
二、產業入畫圖:做法與成績。
文化產業涵蓋面廣,主要包括媒體傳播業、出版發行業、文化旅游業、娛樂演藝業、文化體育業、文博會展業、文化制造業、民間工藝業、文化信息服務業等多種業態。近年來,我縣著力做深昨天文化(文化遺存),做實今天文化(各類演藝),做活明天文化(網絡服務),文化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和帶動力逐年提升,在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2016年為例,在文化產業核心層(包括新聞出版、發行和、但求所用。對象上,引進一批業界知名、實績突出的文化產業領軍人才,引進一批富有創意、勇于創業的文化創意拔尖人才,引進一批懂文化、會經營、善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引進一批設計創意、市場營銷、投融資等方面的緊缺人才。
春風起舞踏歌行,精心彈奏五部曲,我縣必將成為一個集自然之美、文明之風、歷史之韻、文化之魂、現代之氣于一體的生態周至、和諧周至、富裕周至。
果穗圓錐形,果粒中等、圓形,皮紫黑色,果肉汁濃味淳,甘甜鮮美。含糖量高達25。8%,維生素和礦物質,每100克中維生素c含量達36毫克,每公斤含鉀908毫克、鐵1。28毫克、錳3。5毫克。樹勢生長勢強、抗病蟲,適宜于陰涼山區栽培,以海拔500米左右為最宜,因其枝梢均帶刺,并且采取富硒種植因此而得,葡萄產業作為我鄉特色主導產業,在全鄉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位置,葡萄種植面積占全鄉種植總面積的15%??梢哉f,葡萄產業發展如何,直接關系到全鄉經濟發展大局。為把大橋江鄉葡萄產業做大做強,我深入各葡萄種植專業組、種植大戶及外地葡萄酒生產企業開展了調研,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富硒刺葡萄適宜栽培區是10℃的年活動積溫3800℃以上,無霜期180天以上,年降水量500600mm,年日照時數2300小時以上。有灌溉條件的壤土、沙壤土即可。大橋江鄉恰位于海拔850m以下地區,生態氣候指標全部符合富硒刺葡萄生長發育的要求,屬最佳適宜地區,發展葡萄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目前全鄉種植面積達2000畝,覆蓋全鄉10個行政村,年產量達8000噸,經過近幾年的栽植實踐,大橋江鄉富硒刺葡萄種植技術日益成熟、效益良好、前景廣闊,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大橋江鄉富硒刺產業發展大致可為分三個階段:1、為政府號召、群眾嘗試階段。主要表現為政府雖大力倡導發展葡萄產業,但絕大部分群眾畏于投資大,技術含量要求高,看不到市場前景,僅有部分農戶零星栽植,尚未形成規模。2、為葡萄建園成效凸顯,群眾大面積栽植階段。主要表現為初期栽植的果農,富硒刺葡萄獲得巨大經濟效益,單位面積效益是種植水稻的六七十倍,群眾誘于可觀的利潤,紛紛栽植,富硒刺產業初步形成。3、至今為第三階段,主要體現在栽植面積成倍收長,產業規模進一步形成。截止2011年底,僅大橋江村葡萄種植面積達600余畝。其中種植大戶楊大和通過集約土地種植富硒刺葡萄10余畝,年經濟效益達8萬余元,產業規模初步形成。
(二)生產水平顯著提高。富硒刺葡萄的管理相較其他產業技術含量要求較高,通過縣農業局農技專家指導,特別是鄉葡萄協會對果農的培訓、實地講解、示范,使我鄉廣大果農管理技術日臻成熟,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新型果農紛紛涌現,果園單產及果品商品率顯著提高。加之近年富硒刺葡萄市場價格看好,群眾獲取可觀的經濟效益,富硒刺葡萄產業日漸成為鄉域經濟發展的支撐點,也日益成為我縣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實現一村一品戰略的典型。
(三)主導地位初步形成。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富硒刺葡萄產業在我鄉的經濟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它對于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民增收,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物質基礎和經濟后盾。同時也促進了群眾文化素質的提高,廣大果農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科技務農,科學種田的意識進一步提升。富硒刺葡萄產業已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發展主導產業的引擎機。
二、葡萄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制約發展的因素。
(一)品種結構較單一,市場競爭優勢不強。90%為中熟品種,缺乏早熟、晚熟品種。采摘期比較集中,周期短,不利于拉開時間差,提高葡萄價格。成熟期銷售壓力大;葡萄貯藏、包裝、運輸等技術跟不上,市場競爭力較低。
(二)技術開發滯后,優質苗木供應不足。與悠久的種植歷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鄉在葡萄新品種引進上基本屬于空白,無法提供優質苗木進行品種更新。由于技術支持不夠、優質苗木無法自給,導致個別村從外地引進的苗木質量無法保證或品種不對路,死苗現象時有發生。
(三)管理方式落后,種植規模發展受限。葡萄種植投入期較長,產前投入大。在成熟期前,每畝地投入至少在5000元左右。同時,由于葡萄種植主要以人工操作為主,費工、費時,而目前農民種植主要采取以家庭為主的管理方式,無法適應規?;N植的需要。
(四)品牌知名度還不高,產業競爭力不強。目前,我鄉鮮食葡萄沒有統一包裝,缺乏終端銷售網絡;葡萄酒生產企業缺乏,宣傳不到位,后期維護跟不上,品牌建設力度不夠,無法形成對產業發展的有效支撐,產業檔次、效益和競爭力不高。
(一)加快土地集約,擴大種植規模。在鞏固目前鮮食葡萄種植規模的基礎上,圍繞做強葡萄酒產業,重點通過土地集約加快葡萄種植示范區建設。按照縣委政府發展集約高效農業,培育新型工業集群,建設長壽旅游名縣的要求,積極推進葡萄產業的產業化發展步伐,加快以公司+協會+基地+農戶+標準模式為主的種植基地建設。計劃到20,大橋江鄉實現建設富硒刺葡萄功能示范區4000畝。
(二)加快項目建設,延長產業鏈條。改變以前重鮮食輕釀酒、重種植輕生產的做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葡萄協會為主體,加快發展葡萄附加產業發展,重點發展葡萄酒加工業,把葡萄種植、葡萄酒生產與旅游有機地結合起來,預計在年通過招商引資引入葡萄酒加工企業,簽訂統一購銷合同,提高葡萄種植戶的組織化程度,增加示范區在葡萄銷售中的話語權,降低市場風險,增加群眾收入,豐富產業發展內涵。重點搞好上三區大橋江、托沖、文昌閣三個鄉鎮的富硒刺葡萄生產項目建設,把上三區三個鄉鎮打造成富硒刺葡萄生產三角區。
(三)加強產業保障體系建設。一是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葡萄產業發展在鄉域經濟發展中已占有絕對比重,但技術人員嚴重缺乏,多依靠長期的經驗進行種植,已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利用葡萄協會種植大戶開展技術培訓的同時,鄉黨委政府把統一規劃葡萄種植技術培訓工作,輸血與造血并重,努力培養學得了、干得好的技術型和營銷管理型專業人才。二是高度重視品牌化經營。品牌已經成為決定產業和產品檔次及效益的關鍵性因素。要大力推進綠色無公害、標準化生產,進一步培育、維護富硒刺葡萄品牌。以葡萄酒品牌建設為重點,整合資源,加大宣傳投入,強化市場營銷,提高產品知名度,打造1—2個在全縣及全省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知名品牌。三是加快葡萄保鮮庫建設。建設葡萄保鮮庫,可以實現葡萄的錯季銷售,提高農民收入。
(四)在調優結構上狠下功夫。要以市場為導向,合理選擇和搭配品種,重點發展晚熟和中熟優質鮮食葡萄,適度發展早熟葡萄。引導果農調整種植結構,加強對果農的培訓力度,增強科技管理含量,努力提高果實商品率。積極發揮中介組織鄉葡萄協會的作用,在加強對果農培訓、技術指導的同時,積極聯系大型果品批發企業與農戶簽定購銷式合同,發展訂單式農業,切實解決果品銷售難的問題,解除果農的后顧之憂。
3月20—21日,市經信委調研專班深入市風機生產和配套企業,對風機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并與企業負責人進行了座談交流?,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風機產業起步于上世紀中葉,自2019年以來得到快速發展。市風機產業現有企業92家,其中風機制造企業8家,配套企業84家;擁有總資產29.6億元,其中風機制造企業15.6億元,配套企業14億元。2019年,風機產業實現總產值106.2億元,上繳稅金1.07億元,從業人員1.03萬人。風機產業是市支柱產業。截止2019年,其產值、銷售收入、利稅在市規模工業中所占比重分別達到27.3%、36.7%、14.6%,對市工業經濟具有較大的帶動作用。
一是行業地位日益凸顯。2019年,風機產業在全國同行業中的位次由2019年的第10位前移到第6位。省風機廠、雙劍風機、中意機電已成為全國風機行業協會會員單位,其中省風機廠是全國風機行業協會理事單位。省風機廠、雙劍風機、中意機電3家企業綜合實力躋身中國風機制造企業前10強,被列為省通用設備制造業排頭兵企業。部分風機產品在全國市場占有絕對優勢,如造氣風機占全國市場的80%以上,化鐵爐風機占全國市場的90%以上,并出口到歐洲、非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2019年1月,市被中國機械聯合會授予“中國風機名城”稱號。
二是產業集群效應明顯。近年來,風機產業規模迅速擴張,風機制造企業由1家發展到8家,配套企業由3家發展到84家,風機年生產能力達到2萬臺,鑄件年生產能力達到3萬噸,具備開發和生產80多個系列1000多種型號產品的能力,與風機企業裂變之初的2019年相比,產值增長31倍,銷售收入增長26倍,利稅增長29倍。配套企業華鑫冶金年產值突破20億元,省風機廠、雙劍風機、中意機電3家企業產值均突破5億元。連續五年被省政府列入全省重點扶持的成長型產業集群。
三是技術研發實力雄厚。風機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長期的產、學、研合作機制,“三峰”、“雙劍”兩個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雙劍風機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投資2019多萬元建立了武大工業園、大連技術研發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等研發機構,與大連理工大學合作開發的節能環保產品二氧化硫鼓風機獲得國家二級效能標準,市場占有率達70%,耐高溫風機填補了國內空白,公司正準備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向軍事工業領域進軍;省風機廠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擁有省風機技術中心、風機工程技術中心、省博士后產業基地,與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建立了長期的產學研合作,擁有多名行業專家,具有自主研發各類通風機、鼓風機模型級能力,取得了12個發明專利,總專利達78件。其燒結煙氣余熱回收循環風機和靜葉可調軸流風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生產的htd化鐵爐離心鼓風機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科技成果獎等多項獎項。
四是市場環境趨于優化。為避免風機企業產品同質化競爭,市風機行業協會積極引導調整產品結構,實行差異競爭,錯位發展;各風機企業都按照作業分工,將高、中、低檔生產成本要素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并圍繞各自的產品定位,分別確定了自己的主攻方向,集中力量進行技術創新,培育精品名牌,延伸產業鏈條。如省風機廠主要向環保型方向發展,雙劍風機主要向節能型方向發展,微特風機和天橋機械主要向小、精、特型方向發展。目前,初步形成了“專業分工、優勢互補、密切協作、和諧競爭”的風機產業發展格局。
一是企業抗風險能力差。受經濟下行影響,部分小微型企業由于周轉資金不足、產品附加值低、競爭力不強等因素,導致產品銷售市場相對疲軟,產品庫存增加,生產能力不飽和,抗風險能力差。
二是技術裝備亟待提高。風機企業主要生產通風機、鼓風機等中低端產品,還不能批量生產壓縮機等高端產品。企業設備檔次較低,先進工藝裝備不多,數控設備僅限于省風機廠和雙劍風機等少數企業,信息化在企業管理、產品設計研發、制造、銷售等環節應用水平不高。這些都制約了生產效率的提高和產品向高精尖方向發展。
三是規??偭咳匀黄?。風機產業雖然形成集群規模,但與國內沈陽、陜西、上海等風機產業基地相比,差距還很明顯,8家龍頭企業生產總值還不及其他地區1家龍頭企業。與風機生產配套的上游產品生產能力還不強,尤其是鑄件和電機供給不足,據專家測算,未來2-3年,風機產業每年需求的配套鑄件、電機缺口分別在2萬噸、3萬臺左右。
四是“瓶頸”制約矛盾突出。風機產業屬于資金密集型產業,要在高精尖產品研發上取得突破,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市風機產業資本積累還不夠充足,被調查企業普遍反映企業周轉資金緊張、科技投入資金不足;金融部門放貸手續復雜,條件苛刻,加之融資平臺尚不健全,貸款難、融資難仍然制約著風機產業發展。
五是人力資源嚴重匱乏。受年青人向往大城市生活、企業工資待遇不高等因素影響,大量勞動力流向沿海地區,企業招工難成為普遍存在的問題。同時,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嚴重短缺,制約了企業向更高層次發展。調查發現,高級技術人員、一線熟練技工和營銷人員缺口均在1倍以上。
我國共有五大風機生產基地,風機企業5000多家,其中規模會員企業150家,產品涵蓋200多個系列、2019多個品種,年產能1700億元左右。風機產業屬高端裝備制造業,是國家重點扶持的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等國家、省一系列優惠政策文件出臺,為機械制造業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有利于風機產業大發展。然而,我國企業生產力只有德國、意大利、丹麥、瑞士等國際高端企業的十分之一,而風機10億元的市場份額僅占全國整個風機市場的2%,國內市場正被外企搶占;高耗能高污染又警醒著產業須加快轉型升級。這些對于風機產業,可以說是機遇和挑戰并存。
(一)加快技術創新力度,不斷開發新產品。在省風機工程技術中心基礎上,建立和完善省級監測、信息中心等平臺建設,提高企業技術研發、產品檢測和綜合服務能力。引導技術落后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校企合作機制,進行重點項目、核心技術攻關,積極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重點在高端壓縮機研發和生產上有新突破,要大力開發節能環保產品,搶占節能環保潛在市場。加快從德國、意大利、瑞士等國家引進先進設備,逐步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引導企業家轉變安于現狀的觀念,增強憂患意識,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省風機廠、雙劍風機等龍頭企業建立由企業主導的面向各個企業需求的職業技能學校,加強產業技術人才培育。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植行業標桿企業。建立優秀企業和優秀企業家獎勵制度,對突出貢獻的企業,實行一定比例的稅收返還獎勵,讓本土企業享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制定重點項目引進、重大項目投資、國家品牌和相關示范企業創建、技術中心和工程實驗室建設、高新技術產品研發等鼓勵政策。通過一系列優惠政策,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出臺培植風機產業標桿企業的政策,在供電、土地、融資、稅收、人才、上市等方面給予企業支持,引進國內500強集團企業與風機企業合資合作,重點培植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在行業內有份量的重點骨干企業。充分發揮領軍企業示范帶動和聚集引導作用,促進風機產業做大做強。
(三)著力提高職工待遇,吸納高新技術人才。建立“環境留人”機制。打造以產業園區為基礎的職工生活服務體系。在住房、購物、子女教育、金融服務、通信服務、物流、休閑娛樂等方面為職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用工和高新人才短缺問題。
(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完善產業鏈條。針對風機產業配套率不高的實際,通過產業招商,引進與風機生產配套的冶煉、鑄造、軸承、電機、電器等配套企業,加快高品質、大批量、規?;a項目落地投產,構建上下游鏈條配套、協作緊密的產業集群。致力做大主業、做全品種、做精產品,形成分工精細、功能多樣、要素資源配置合理的良好發展格局。
(五)著力拓寬融資渠道,破解發展“瓶頸”制約。加快推進省風機廠和雙劍風機上市步伐,盡快從資本市場融資。建議政府性投資公司對企業實行打包擔保貸款。金融機構要通過在產業園區增設營業網點,成立“風機產業金融服務中心”,建立“風機產業綠色服務通道”等方式,加大企業服務力度;為企業爭取擴大授信額度、降低授信標準、差異化利率等更多金融優惠政策;加大流動資金貸款力度,不斷開發票據理財、優質賬款質押等金融新產品。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市公路運輸業廣大從業人員,緊緊抓住國家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增加公路建設投資,強化運輸企業內部管理,客貨運輸均保持了較快增長,為全市經濟社會健康平穩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客運量持續增加,旅客周轉量突破120億人公里。
近年來,伴隨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民外出務工、外地來洛旅游觀光等各類人員流動顯著增強。據運輸管理部門統計,年全市客運量為1.60億人,較上年增加2670萬人,增長20.0%;旅客周轉量突破120億人公里,達到124.28億人公里,創歷史記錄,較上年增加20.91億人公里,增長20.2%。
二、貨運能力不斷提高,貨運周轉量完成358億噸公里。
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政治形勢,市按照國家和省的統一部署,全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進步。經濟保持了較高增速,工農業生產平穩發展,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各類商品消費持續旺盛。統計顯示,市貨物運輸能力不斷提升,全年貨運量達到1.63億噸,較上年增加2892萬噸,增長21.6%;貨物周轉量達到358.09億噸公里,較上年增加66.39億噸公里,增長22.8%。
三、運輸業存在的問題。
(一)公路建設力度需進一步加強。
近幾年,公路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農村公路建設等級較低,維護養護資金匱乏,與公路配套的停車場所規劃、建設滯后,公路建設科學性、前瞻性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個體貨物運輸組織化程度較低。
年,市對幾家大型公路運輸公司進行了整合改制,經營主體集中化程度得到提高。但在貨運方面,存在大量個體私營貨物運輸業主,管理松散,專業化程度不高,市場競爭力較弱。
(三)成本攀升增加企業營運壓力。
油價、人員工資不斷攀升,增加了運輸企業經營成本。近年來,汽柴油價格持續在高位徘徊,汽油價格達到歷史高位,推高了企業經營成本,貨物每噸公里運輸成本已達到0.7元左右,一些運輸企業經營困難。
(四)超限超載等非法營運依然存在。
對貨物運輸車主的調查顯示,由于貨源少、車輛多,加之信息缺乏導致的無序競爭,一些運輸車主把貨物運輸價格降到每噸公里0.4元左右,為了不虧本賠錢,部分車主存在超載超噸經營,增加了運輸業經營風險。
(五)行業管理和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
運輸業經營線長面廣,管理難度較大。當前運輸市場監管力度、管理方式、技術手段亟需加強,信息化設備和專業人才引進滯后,行業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亟待進一步提升。
四、運輸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構建安全高效的現代化公路運輸網絡。
公路運輸是經濟發展的動脈,對社會發展的作用舉足輕重。要著眼于經濟社會發展前景,科學謀劃,打造現代公路交通網絡,助推經濟社會發展進程。進一步加大農村公路運輸投入力度,全力推動新農村建設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二)加大運輸行業法規宣傳力度。
采取有效形式宣傳運輸業法律法規,增強從業人員自覺守法意識,加強對交通行政執法人員的法制教育,提高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和依法行政水平。在提高文明執法、公平執法水平的'同時,積極開展超限超載問題的深入研究,努力從源頭進行非法營運的治理根除工作。
(三)制定合理運價確保企業效益。
加強運輸企業成本核算,制定合理運價,保證合法營運企業得到適當效益。目前客運票價已基本到位,客運車主效益得到了保證,超載現象得到有效控制。對貨運行業應該加強運價調控,制定最低限價,減輕企業經營壓力,增強盈利能力,保護合法經營車主的經營效益。
(四)進一步加強運輸市場管理。
依法強化行業管理,落實相關部門的管理責任,努力形成運輸行業的監管合力。完善運輸安全、市場準入和退出等監管機制,建立公開公平、運行有序的運輸市場秩序。
(五)努力推進現代運輸業建設。
強化現代化人才與先進設備的引進培養,加快運輸企業體制改革,努力培育現代運輸物流企業。運輸行業存在的很多問題都與人才層次不高,信息化管理設備發展滯后有關。在運輸業發展過程中,應著重在人才引進培養和信息化設備配備方面加大力度,切實解決運輸業營運管理難題,找準行業發展與市場需求的結合點,確保公路運輸業健康發展。
文檔為doc格式。
近10年來,我國肉羊養殖業平穩發展,肉羊生產成本較低,肉羊產品銷路看好,市場穩定。我市是國家優勢肉羊產業帶和省沿黃牛羊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目前全市羊飼養總量達265多萬只,已具備年提供羊肉2.5萬噸的能力。今年上半年出口羊肉3204噸,創匯658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1.48%、20.73%,占畜產品出口創匯總額的28.01%。最近,信息科就我市進一步發展肉羊生產的條件、存在的制約因素進行了調研分析,并提出了加快發展我市肉羊產業的建議,供參閱。
(一)生產基礎良好。我市屬于黃河沖積平原,有發展畜牧業、從事肉羊養殖的傳統,生產經驗豐富。我市又是農業大市,全市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達1420萬畝,每年可提供農作物秸桿710萬噸,為肉羊養殖業發展能夠提供充足的飼草資源,加上近年來青貯氨化技術的應用和人工牧草種植的推廣,為肉羊生產奠定了良好的飼草飼料基礎條件。
(二)專業宰殺市場(村)初具規模。近年來,我市培植規范了一批規模大、標準高的肉羊宰殺專業市場和專業村,在肉羊生產銷售方面發揮了基礎性作用。如莘縣朝城、冠縣城關鎮等羊肉批發市場和茌平洪屯回民李、臨清尚店焦莊、高唐南鎮梁莊等羊肉宰殺專業村經營思路靈活,市場適應性強,產品倍受北京、天津、濟南、青島等大中城市消費者青睞。目前全市肉羊宰殺專業市場和專業村已具備年宰殺銷售羊100多萬只的能力,年交易額達2億元。
(三)宰殺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勢頭強勁。目前,我市擁有清真肉羊加工龍頭企業兩個,總投資1468元,現已具備年宰殺加工肉羊110萬只的能力,產品主要供應中東、俄羅斯、港澳、歐盟等國際市場。其中陽谷張秋鎮魯信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總投資868萬元,年宰殺加工能力80萬只,產品主要供應國內高端市場和中東、俄羅斯、阿聯酋等國際市場,20xx年實現銷售收入9200萬元,出口創匯1520萬美元,列全省首位。該企業現已獲得haccp認證,并取得了科威特、阿曼、阿聯酋、約旦、利比亞、巴林、剛果、海地、黎巴嫩等國家的自營進出口權。
(四)規模生產效益可觀。實踐證明,農村養羊的適度規模繁殖母羊為50-100只、育肥羊為200-500只,以小尾寒羊為例,存欄繁殖母羊80只、育肥羊400只,年可獲純收益17萬元(母羊:80只×1000元/只=80000元;育肥羊:400只×150元/只×1.5=90000元)。
(一)生產管理水平落后,經濟效益較差。盡管我市在肉羊養殖業發展過程中積極引導農戶改建暖棚圈舍,推廣應用秸稈綜合加工利用技術,但大部分養殖戶目前還沿襲著傳統的生產方式,管理粗放,繁殖率低,生產速度慢,羔羊發病率、死亡率高。肉羊養殖尚未徹底從“夏壯——秋肥——冬瘦——春死”的圈子中擺脫出來。
(二)羊群結構不合理,品種老化。由于近幾年肉羊市場價格較好,羔羊肉走俏,養殖戶不注重選備后備母羊,把羔羊大部分出售,造成適齡母羊比例偏低,周轉速度慢,出欄率降低。
(三)資金匱乏,發展投入短缺。盡管我市近幾年每年都投入一定數量的`扶持資金用于肉羊產業發展,但其數額較小,很難滿足農民規模發展肉羊的資金需求,一些優質肉羊品種無法大量引進,高新技術難以實施。
(四)肉羊預混料生產、使用重視程度不夠。我市專用羊預混料基本不生產,出售商也不多。少數生產廠家的肉羊預混料中,維生素及各類微量元素含量低、價格高。養殖戶添加預混料的很少且很盲目,據調查,規模飼養戶近三分之一肉羊發病、死亡病例是維生素、礦物質缺乏造成的。雖然我市農作物秸稈、農產品加工副產品、下腳料產量較高,但利用率不高,加工貯存不合理,浪費嚴重。目前全市玉米秸利用率僅占總產量的29.8%,麥秸不到10%;對各類鮮酒糟、醬油(醋)糟、玉米淀粉渣、棉皮、瓜果蔬菜加工下腳料等農產品加工副產品的利用效率也很低,貯存加工不科學,霉爛變質多,飼喂效果不好。
竹木產業是我們柘塘村的傳統產業,為了加快我村竹木產業的發展,作為一名剛剛上任的村官,有義務也有責任對我村的竹木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F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調研經過
2010年11月17日至29日,我在村團委書記羅立人的帶領下,深入到柘塘村的第六村民小組和相關加工單位,通過聽取村民和有關加工廠負責人的情況介紹及建議,召開了小型的座談會,通過走訪竹木加工企業及林農,較為全面地了解了我村竹木產業發展情況。下面將考察調研中各方面對該項工作提出的比較集中的問題和建議進行匯總、整理,將調研中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和建議提交縣政府領導,希望能夠得到縣政府的大力支持。
二、我村竹木產業發展的現狀
本村以竹木器加工銷售為龍頭,全面帶動全村經濟的協調發展。xx年年投資800萬元對竹木器批發市場進行了第一期改造,總建筑面積達5280平方米,共建成標準門店55個?,F在有竹木加工企業18家,從業人員有190多人。藤制品廠一家,有10名技術人員。近年來,我縣把竹木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抓,加強資源培育,積極發展竹木制品加工業,竹木產業得到較快發展。
三、我村發展竹木產業的前景
一是竹木產業在我村生產歷史悠久,林農對竹木的生長特性有較深的了解,有經營竹木的傳統經驗,且經營積極性較高。二是有一定的產業基礎。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村現有好幾家竹木制品加工企業有了一定的規模,它們有一定的資金實力,有比較穩定的產品銷售渠道,有條件進一步做大做強企業。
發展竹木種植業,可以直接增加林農的收入。發展竹木加工業,一方面可以促進人員的就業。竹木加工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而且主要就業對象為婦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林農的收入。加工業的發展帶來了帶來原材料需求的增加,需求的增加可以推動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竹木價格的上漲直接提高了林農的收入。如我村收購的圓木材價格從xx年的350元/立方米,上漲到目前的600元/立方米,方木材價格從800元/立方米上漲到目前的1000元/立方米。毛竹價格從22元/百斤上漲到目前33元/百斤。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竹木制玩具、家具、裝飾品、工藝品等環保用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因此竹木制品的市場前景廣闊。
四、我村竹木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是對發展竹木產業的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對竹木加工企業發展的引導力度不夠,在具體工作中,缺乏主動性、靈活性,合力扶工氛圍不濃。二是林農思想觀念相對陳舊,以傳統的種植方式培育竹木,培育工業原料林積極性不高,對基地投入依賴政府的補貼,缺乏主動性。
。一是企業規模小。全村近二十家竹木加工企業僅有4家為規模以上企業。企業的產品大都是半成品,甚至有的只是鋸木料的加工點。二是產品粗加工,附加值低,資源浪費嚴重。當前我村林木加工企業普遍存在著設備簡陋,產品粗加工,資源利用率低,產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發展后勁嚴重不足的問題。三是企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缺乏。在竹木制品企業中沒有一個具有中高級職稱的技術人員,由于技術人員的缺乏,大多數企業的產品都是仿制別人的產品或是來樣加工,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影響企業的競爭力。同時,由于大多數竹木加工企業是從家庭作坊發展而來,企業管理者的素質不高,影響企業做大做強。
一是缺乏產業長遠發展規劃。由于沒有竹木產業發展的規劃,企業分布散亂,運作不規范,處于無序的混亂狀態,缺乏對產業的引導。二是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大。在學習其他縣市區的情況時,我們了解到,那些地區都先后制訂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而我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臺專門的扶持政策。三是部門的服務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調研中,有些企業負責人反映,少數部門還存在重管理、重處罰而輕服務。
目前,我們村的涼席市場雖然已經完成了一期工程,但是上面對二期工程的建設,以及長遠是發展沒有一個規劃。對市場出現的一些實際問題沒有政策上的支持,對項目資金的籌集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多門店老板對市場的環境提出了很大的意見,首先就是對市場周邊的生活環境問題有很大的看法,覺得應該改善好環境,更有規模,吸引更多的投資。如今這樣的情況,企業得不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市場的發展規模受到了限制,使得資金的流入就很有困難,還有就是技術工人很難聘請。一是企業不敢大膽投入固定資產,制約了企業規模的擴大;二是由于企業沒有政府支持,不能向銀行貸款,許多企業只好向社會融資,提高了企業的成本,降低了企業的競爭力,制約了企業的發展。三是企業安全隱患多。由于許多企業的多為搭建的簡易廠房,場地狹小,木材和毛竹都是易燃物,而木材、毛竹加工需要烘干,企業安全隱患大。
五、加快我村竹木產業發展的建議。
縣政府及有關部門應該充分認識發展竹木產業的重要意義及必要性和可行性,把竹木產業作為擴大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之一來抓,作為資源工業和特色產業來抓,積極引導群眾發展竹木產業。要加強林農培訓,充分激發林農科學培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山梃b其他優秀縣市區的一些政策措施,制訂出臺扶持竹木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為竹木產業的加快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要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宣傳引導,統一干部群眾對發展竹木產業的認識,營造合力扶工的良好氛圍。
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序,公開辦事制度,公開收費標準,為竹木加工企業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以作風建設為載體,不斷改進工作作風,為企業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幾家實力強,投資額大,資源消耗低的竹木加工企業,優化我縣竹木產品結構,提升竹木產業發展水平。
大力扶持培育規模骨干龍頭企業,對于發展潛力大、產品附加值高、資源利用高的骨干龍頭企業,優先安排用地,并在木材計劃、稅收、工業貼息、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引導和鼓勵企業發展市場容量大、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前景看好的竹木制品;鼓勵企業走出去參加各種展銷,提高知名度,提高市場占有率。同時實施樹品牌、創名牌戰略,強化品牌意識,加快培植名牌產品。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縣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也是我縣近期發展速度最快的產業。由于受能源、材料價格、用地等諸多不確定因素制約使傳統產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為搶占新一輪的發展先機,我縣集中資源優先發展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節能環保、軟件和服務外包、物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文化創意六大新興產業。力爭到,新興產業實現銷售1000億以上,新興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逐年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其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190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287.6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458億元。
近年來,我縣新興產業培育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擴總量、調結構、促轉型”總體要求,強化產業培育工作,實施新興倍增計劃,把新興產業作為引領我縣未來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新興產業發展整體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新興產業對全縣經濟貢獻份額進一步增大。
新能源產業率先發展。形成光伏產業鏈。除最前端的硅料提純,我縣已形成從單晶硅拉棒(多晶硅鑄錠)到切片、電池、組件封裝、系統集成、光伏應用和專用設備制造等各個環節實現垂直一體化覆蓋。新能源產業增幅領明顯先于其它產業??返た?、全晶光電科技、歐貝黎新能源、吉陽恒基偉業、浚豐太陽能、??怂剐履茉?、歐貝黎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項目相繼竣工投產持續拉動經濟發展。與此同時,我縣光伏配套產業也快速發展,主要有凱瑞得光伏的光伏鍍膜玻璃、歐得利新材料的太陽能背板薄膜、超益能源公司的電池板,禮德鋁業有限公司的太陽能組件邊框及中聯科偉達太陽能電池線設備制造生產線項目等。
新材料產業轉型提升。(1)磁性材料,以萬寶實業、晨朗電子、鷹球等龍頭企業為代表,其中鷹球綜合實力名列全國同行業前三強。(2)高分子材料,以中平神馬、三禾銅箔為代表引進了一批高新項目,優化了產業結構。
節能環保產業后勁十足。我縣目前環保產業主要包括節能產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和環保產業三大領域,涉及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等。(1)高效節能裝備:主要包括江蘇鵬飛集團生產的4.8m以下管磨機、5.2m以下回轉窯和2m油砂油頁巖綠色提油水平干餾爐等10多個系列60幾個產品;江蘇飛鵬生產的fpp系列新型磨機;江蘇瑞安特的高效、節能、環保型復混肥成套設備;江蘇恒通的鉆桿、春光自控的變頻調速皮帶桿;亞威重工的節能港口機械;江蘇淶森的大型風機等。(2)高效節能產品:主要包括同天能源的真空絕熱板芯材;華源氫能、歐貝黎的太陽能電池;華飛電器的空氣能熱水器;江蘇菱安的綠色照明產品;匯能環保的節能環保建材;萬寶的高性能大弧度永磁氣體磁瓦等。(3)資源循環利用設備:主要包括天楹賽特的垃圾焚燒發電裝備;天楹賽特、聯源環保的污水處理設備;巨邦的垃圾壓縮機、垃圾壓縮車、垃圾運輸車;**環海的壓縮機后處理凈化設備;以江蘇綠葉為代表的各類收塵器;以中港涂裝為代表的涂裝設備;明諾機械的電動駕駛式掃地機等。下半年,隨著天楹賽特環保項目的全面竣工投產,環保特色產業園的規劃建設,產業規模水平將進一步釋放。
軟件和服務外包發揮效應。海安軟件園首期規劃占地80畝,建成軟件研發及服務外包產業用房及配套綜合服務用房4萬多平方米,目前入駐企業86家,從業人員1000多人。8月開園,是江蘇蘇中、蘇北地區第一家軟件園。園區通過不斷的提升服務質量、優化投資環境、整合有效資源,以服務外包產業為重點,獲得迅猛發展。9月與清華科技園簽約,正式掛牌“啟迪(海安)軟件科技園”。海安軟件園是科技部認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是信息產業部認定的國家軟件和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臺“云計算”創新應用中心、是省級國際服務外包示范區、省級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省級軟件服務業集聚區、省級軟件科技園、省級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園、大學生創業園、歸國人員創業園。在新城內建設公共服務區、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區、教育培訓區、綜合住宅配套區、海關物流區、商業、金融服務區和休閑公園。
文化創意產業展示新意?!?23”文化產業主題公園是我縣傾力打造的一個以油畫創作、油畫商品生產和銷售為抓手,**學教育、景觀藝術展示、休閑旅游、外貿出口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文化產業項目。523“主題園位于海安經濟開發區核心地帶,總規劃用地1500畝,總投資人民幣50億元;首期用地50畝,商業總容量約3萬平方米,”523“的文化產業鏈條已完整構建,成功循環,入園繪畫工作室100多個,接待游客逾萬人次。今年5月23日,”523“主題園交易會展出文化產品20多萬件,吸引了1000多家海內外采購商與會洽談訂購,簽約文化產業項目59個,簽約額達18億元。
產業規模實現倍增發展。實施新興產業倍增計劃,到20,新興產業實現銷售收入超1000億元,年均增幅超過50%,占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30%。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新興產業領域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3%以上,技術對外依存度小于50%,新興產業專利授權量占企業專利授權量的比重達到35%以上。新增省級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和國家級重點新產品60個,培育市級(含)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達到25家以上,開展產學研合作轉化項目達到50項以上,實施重大新興產業技術標準25項,新增省級科技孵化器1家。
產業競爭能力大幅提升。到年,規模企業達400家,銷售超億元企業100家以上,其中,銷售10-30億元10家,銷售30-50億元5家,銷售超50億元的企業3家,上市公司力爭3家。到2015年,培育新興產業領域的省級特色產業基地2個,形成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品牌,省級以上品牌企業銷售比重提高2-3個百分點,中國馳名商標達3個,江蘇省著名商標達6個、省名牌達6個,**市知名商標達12個、市名牌達10個。
人才隊伍支撐作用明顯。到2015年,引進100名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100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100名高層次管理人才、10000名高校畢業生、10000名藍領技能人才和若干團隊,力爭把海安建成優秀人才集聚、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蓬勃發展、具有高品質人才環境的人才高地。
建設特色產業園區和基地。緊緊把握新興產業發展趨勢,高起點規劃建設載體平臺,促進產業關聯度較高的企業集聚,強化企業間的專業化分工與協作,從縱向和橫向擴展產業鏈,使”東區西園“在項目支撐下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載體,形成”區中園“和”園中園“的.格局,具備功能完善、用地集約、生態環保的特征。在海安工業園重點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產業園,在海安開發區著力建設光伏光電、軟件和服務外包、文化創意產業園,力爭使每個新興產業獲批一項省級以上重大產業化項目。按照有發展重點、有重大項目、有創新載體、有系統支撐的要求,將新能源和新材料產業園建成省級特色產業基地。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業園發展水平,以海安軟件科技園、江蘇華新高科技創業園為主體,加快向新興產業領域集聚。
強化招引重大項目。發改委、商務局、科技局等部門要共同制訂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圍繞生產營銷環節互補、上下游產業配套的要求,細化產業發展鏈條,完善產業招商目錄,盡快排出相關領域領先的國內外企業,梳理出龍頭型、基地型企業,并組織精干專門隊伍,采用走出去和請進來方式,開展專題招商、產業招商、企業招商、載體招商,重點突出產業招商,力求在招引大項目、好項目上取得新突破。要積極主動地與國內外科研院所洽談,承接、實施一批有較好市場前景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同時,抓好在手的新興產業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建設進程,確保按項目建設周期達產達效,為實現產業發展目標提供支撐。
提升創新能力水平。完善新興產業支持體系,推進技術供給、產品設計、分析測試、驗證試驗等專業化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建立平臺共享機制。積極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機構進行多層面合作,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立”校企聯盟“等合作載體。加快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研發中心,集成創新資源,提升創新能力,促進先進技術加快向新興產業轉移和轉化。實施知識產權創造能力提升工程,不斷增強企業對自主研發產品的專利保護意識,特別是要提高對發明專利的保護力度。推進新興產業重要技術標準研制工作,推動有條件的企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行業協會參與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提高我縣在技術標準領域的”話語權"。
構筑人才集聚高地。圍繞新興產業重點發展領域、企業科技創新需求、關鍵技術難題攻關需要,實行多方聯合柔性引才機制,加快實施高端人才、國際性人才、領軍型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的引進和培育工程。()積極與高校合作,通過訂單培養、合作培養等方式,并依托重大科研和工程項目、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項目、科研基地以及新興產業特色基地、工程中心等創新平臺,培養一批服務新興產業發展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加大對企業家的培訓力度,不斷提升創新創業能力,鼓勵企業家與高校開展互動交流,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
加強組織領導??h政府成立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工作領導組,由縣政府分管負責人牽頭,開發區、發改委、科技局、財政局、環保局、國土局、人社局、統計局等相關部門組成。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縣發改委,具體負責政策措施研究、重點項目推進、產業發展規劃、典型經驗推廣等工作。
加大政策支撐。加大新興產業發展政策扶持力度,整合現有政策資源,優先項目審批建設,優先土地供應,優先金融支持,優先人才支撐,在技改貼息、財稅返還、培大做強、延伸產業鏈條、發展配套服務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
健全統計制度??茖W界定統計范圍,建立和完善各大產業的分類統計、監測、分析和發布制度。積極做好產業重點發展領域的分析研究工作,加強前瞻性研究,引導全縣產業健康發展。
加大考核獎勵。建立健全有利于產業發展的評價考核體系和目標管理機制,強化對產業重大項目、特色園區和創新平臺等重點內容的考核。每年對作出重大貢獻的單位、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充分調動加快發展新興產業的積極性。
河姆渡遺址7000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遺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遺存、世界上第一部茶書《茶經》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于北宋的我國最早的白茶——“四明十二雷”、以及最近在余姚瀑布嶺發現的百年樹齡古茶樹,等等,這些無不說明余姚是中國乃至世界茶飲、茶事、茶文化的源頭之一,在茶葉產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從我市茶葉產業的發展現狀來看,與曾經擁有的歷史地位還不相當,甚至已落后于茶葉產業的后起之秀——新昌、寧海等。為此,我們組織調研組對我市茶葉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聽取了市農林局關于全市茶葉產業發展情況的先容,并赴河姆渡鎮、鹿亭鄉、梁弄鎮、大嵐鎮等茶葉主產鄉鎮實地調研,考察了部分茶葉生產企業,征求了市茶文化促進會的意見?,F將有關情況綜合如下:
我市茶葉產業主要分布在四明山及其周邊的山區、半山區,涉及18個鄉鎮(街道),約有茶農10萬人?,F有茶園面積6萬畝,其中:無性系良種茶園1.71萬畝,已建成無公害茶、綠色食品、有機茶生產基地1.8萬畝,產區規模在全省產茶縣(市)中居中等偏上水平。全市現有各類茶廠200余莢冬其中:精制茶廠42莢冬已完成改造并達到qs標準的企業42家。
全市現有名優茶品牌20余個,主要品牌為瀑布仙茗、四明龍尖和寧波白茶?;謴陀谏鲜兰o90年代初的歷史名茶“瀑布仙茗”,先后獲得了寧波市名牌產品、寧波市八大名茶、省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其制作技藝已被列為寧波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有生產成員單位28莢冬基地覆蓋全市。四明龍尖為新創名茶,是寧波市著名商標。我市是寧波白茶的原創地和主要產區,產量占寧波白茶總產量的50%以上。
20xx年,全市實際計產茶園面積5.6萬畝,總產量6317噸,產值1.135億元。其中名優茶367噸,產值7372萬元,分別占全市茶葉總產量的5.8%和產值的65%。珠茶產量5730噸,產值3783萬元。名優茶均勻價格達到每公斤200.8元,最高的黃金芽每公斤8000元。全市茶園均勻畝值20xx.8元,其中白茶最高畝值超2萬元。在茶葉出口加工方面,出口珠茶加工量近3萬噸,出口貨值4億元。大嵐鎮作為全市最大的茶葉主產鄉鎮,1.8萬畝茶園為全鎮農民提供了近50%的收進來源。
1、企業散小弱,發展后勁不足。我市名優茶品牌多而雜,茶葉企業普遍規模較小,大的三、五噸,小的只有幾百斤,產值上百萬元的企業屬鳳毛麟角,除“瀑布仙茗”等個別品牌外,盡大多數茶葉品牌著名度低、缺乏市場認可,單體實力普遍不強,缺少具有行業影響力和產業示范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多數珠茶廠產品結構類同,銷售價格低、利潤薄,在煤、電、采摘等環節生產本錢不斷進步的情況下,委曲維持經營,無力擴大再生產。
2、茶園經營分散,制約著茶葉產業的發展。部分茶園直屬村級集體所有,承包給個人經營,承包期大多在5年左釉冬由于承包期短,導致承包者存在短期行為,沒有長遠計劃,茶園治理粗放,導致茶園老化。大部分村級茶園隨山林責任制分茶到戶,戶均有茶園,承包戶或自行加工茶葉,或出售鮮茶葉,由于茶園面積小,農戶治理不重視,難以保證質量。
〖1〗〖2〗〖3〗
3、營銷網絡薄弱,市場化程度較低。產量較大的珠茶、蒸青茶多以出口為主,受自身能力所限,在銷售、定價等方面非常被動,基本上被中間商、外貿公司、外商所主導,缺乏市場話語權,是純粹的初加工。以國內市場為主的名優茶,由于多年來形成的經營習慣,大多數企業還是以“人情茶”、“關系茶”、“禮品茶”、“扶貧茶”為主解決茶葉銷售題目,基本拘于本地市場,鮮有銷往周邊地區,難以輻射到大眾市場,品牌對銷售的帶動效應不明顯。我們通過網絡調查我市名優茶在全國各大茶葉市場和全國最大茶葉流通企業天福團體的上柜茶葉情況,基本上見不到我市“瀑布仙茗”等名優茶的蹤影。
4、工藝水平落后,產品品質較差。從產業總體發展水平來講,我市大多數制茶企業生產設備和工藝水平是較為落后的,這是導致產品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珠茶加工企業普遍環境較差、設備落后,加工標準不嚴,一旦受到國際市場動蕩或歐盟對進口珠茶嚴格執行檢測標準,整個珠茶產業就受到重創。名優茶生產企業缺少大型冷躲庫等必要的蘊躲設備,生產工藝仍以傳統方式為主,在采摘、攤青、制作等一系列關系到產品品質的環節仍較薄弱。如由于加工機械的'原因,導致不同企業生產的“瀑布仙茗”在外形上存在較大的差別,影響市場競爭力。
5、監管不夠到位,產業發展機制不夠健全。政府有關部分對茶葉產業整體發展缺少指導,較重視新品種改良、引進等前期工作,忽視對產中和產后的監管指導,對合作社的規范建設引導不夠,缺少強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動茶葉企業聯合組團發展。目前,全市范圍內成立了多家茶葉生產合作社、茶葉協會,如瀑布仙茗協會,會員可以共同使用品牌,理論上雖有一整套的品牌治理制度,但在具體執行中不夠嚴格,個別會員茶葉產品質量低下,嚴重影響品牌整體形象。新昌縣花20多年時間集中政策資源發展“大佛龍井”和寧??h花10年時間集中政策資源打造“看海茶”的做法,值得我們鑒戒,如今“大佛龍井”和“看海茶”的產銷規模及市場覆蓋面已遠在“瀑布仙茗”之上。
1、明確目標任務,建立健全促進茶葉產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體系。要研究制定《余姚市茶葉產業發展規劃》及其茶葉公司配套扶持政策,明確今后我市茶葉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建設項目、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設立隨財政可用資金增長的產業發展資金,落實并穩定稅收優惠政策,努力使我市茶葉產業向著茶樹良種化、產出高效化、生產標準化、作業(加工)機械化的方向發展,進步名優茶產量,提升茶葉品質,擴大市場覆蓋面,完善市場營銷網絡,建立現代化茶園,基本實行茶園標準化治理和機械化作業,大力發展茶文化旅游。
2、完燒瑰制機制,進步茶葉的產業化市場化程度。一要制定扶持措施,鼓勵茶葉企業或茶葉經銷戶往外地特別是全國區域性茶葉市場開設專門銷售我市名優茶的專賣店、直營店、經銷店,并在市農批市場專設茶葉交易區,將專業市場、販銷隊伍、駐外窗口結合成有機的整體。二要大力扶持龍頭企業,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引導鼓勵企業之間和企業與農戶之間通過聯營、合作參股、控股、茶園經營權流轉、組建合作社等形式,組建龍頭企業或經營團體,發揮龍頭企業連接農戶與市場的紐帶作用,使茶葉生產經營向團體化方向發展,努力形成一個品牌1家企業或1個團體運作的局面。三要鑒戒新昌等地與天福團體(國內最大的茶葉連鎖經營團體)和北京老舍茶館(全國最負盛名的茶館)合作的做法,千方百計使我市名優茶進進茶葉消費高端市場。
3、夯實產業基礎,加快現代化茶園建設。一要建立健全茶園經營權流轉制度。制訂有力措施,高分子材料鼓勵全市茶園在自愿、有償的條件下向種茶大戶和茶葉龍頭企業流轉,擴大單體茶園經營面積,為建設標準化、機械化的現代茶園打好基礎。二要制定出臺有關加快無性系茶樹良種發展的政策措施,調動茶農發展良種茶的積極性,力爭用較短的時間,基本實現無性系良種化,并在全市范圍內建立健全良種繁育體系,加強良種苗木的產銷治理,加強新品種的引進、推廣、選育工作。三要加快茶園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老茶園更新改造,優化茶園結構,在茶園中普遍安裝噴灌等防霜凍設施,進步抵御自然災難的能力,建設一批道路園林化、治理機械化、產出高效化、品種良種化的現代茶葉示范園區,增強示范與輻射功能。
4、堅持科技立業,推進茶葉產業技術進步。一要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茶葉科技職員隊伍和農民技術隊伍。市農林局應至少配備2至3名專門從事茶葉科研和推廣的專業技術職員,各茶葉主產鄉鎮也應配備1至2名。同時,開展多層次的技術培訓工作,使茶葉從業職員普遍接受先進的茶葉科學技術和現代營銷知識。二要全面推廣標準化生產,以適用技術的推廣為切實點,規范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的全過程,加速實現茶業標準化。三要大力推廣剪采、施肥、治蟲、加工等的機械化,推廣立體攤青、智能化攤青、無煙塵加工新工藝,努力實現茶葉生產的全程機械化,同時將設施栽培技術引進茶葉生產領域,應用計算機控制技術調節環境條件,最大限度地進步科學資訊茶葉生產效率。四要加強新名優茶開發和茶副產品的綜合利用,大力發展黃金茶和白茶及經濟型名優綠茶,同時根據茶葉產品需求變化,開發方便、經濟、保健型的茶類新產品,如冰茶、速溶茶、茶飲料等,從茶副產品如茶籽、茶末中提取茶油、茶色素、抗氧化劑等。五要大力發展無公害茶葉生產,實現茶葉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化。加強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建設,采用以生物防治為中心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推行以施有機肥為主的栽培方法,嚴格執行茶葉采摘、加工、包裝和儲運的綠色食品操縱規程。
5、推進茶文化建設,培育我市茶業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觀光農業的興起,人們對茶的愛好與需求日益增長,茶文化旅游與消費將成我市旅游業的重要內容。我市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將旅游目的地建設與茶文化建設有機結合,必定會促進我市旅游業與茶業的共同發展。一要建設茶文化旅游設施。利用茶樹起源、綠茶之源、茶飲俗之源等,將現有條件較好的茶園改造成集游覽觀光、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現代觀光茶園,隆重推出“綠茶之源”品茗游等,讓游客親身參與名茶的采制、泡飲等活動,享受悠閑時光。二要普及飲茶知識,推廣茶藝活動。充分發揮茶文化促進會的作用,積極宣傳飲茶的保健作用、休閑功能,營造人人愛茶、人人飲茶的良好氛圍。在新聞媒體開辟茶文化專題節目,以茶會友,以茶傳情能源材料,弘揚茶文化,培養新的茶葉消費群體。
河姆渡遺址7000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遺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遺存、世界上第一部茶書《茶經》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于北宋的我國最早的白茶——“四明十二雷”、以及最近在余姚瀑布嶺發現的百年樹齡古茶樹,等等,這些無不說明余姚是中國乃至世界茶飲、茶事、茶文化的源頭之一,在茶葉產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從我市茶葉產業的發展現狀來看,與曾經擁有的歷史地位還不相稱,甚至已落后于茶葉產業的后起之秀——新昌、寧海等。為此,我們組織調研組對我市茶葉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聽取了市農林局關于全市茶葉產業發展情況的介紹,并赴河姆渡鎮、鹿亭鄉、梁弄鎮、大嵐鎮等茶葉主產鄉鎮實地調研,考察了部分茶葉生產企業,征求了市茶文化促進會的意見?,F將有關情況綜合如下:
我市茶葉產業主要分布在四明山及其周邊的山區、半山區,涉及18個鄉鎮(街道),約有茶農10萬人?,F有茶園面積6萬畝,其中:無性系良種茶園1.71萬畝,已建成無公害茶、綠色食品、有機茶生產基地1.8萬畝,產區規模在全省產茶縣(市)中居中等偏上水平。全市現有各類茶廠200余家,其中:精制茶廠42家,已完成改造并達到qs標準的企業42家。
全市現有名優茶品牌20余個,主要品牌為瀑布仙茗、四明龍尖和寧波白茶?;謴陀谏鲜兰o90年代初的歷史名茶“瀑布仙茗”,先后獲得了寧波市名牌產品、寧波市八大名茶、省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其制作技藝已被列為寧波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有生產成員單位28家,基地覆蓋全市。四明龍尖為新創名茶,是寧波市知名商標。我市是寧波白茶的原創地和主要產區,產量占寧波白茶總產量的50%以上。
20xx年,全市實際計產茶園面積5.6萬畝,總產量6317噸,產值1.135億元。其中名優茶367噸,產值7372萬元,分別占全市茶葉總產量的5.8%和產值的65%。珠茶產量5730噸,產值3783萬元。名優茶平均價格達到每公斤200.8元,最高的黃金芽每公斤8000元。全市茶園平均畝值20xx.8元,其中白茶最高畝值超2萬元。在茶葉出口加工方面,出口珠茶加工量近3萬噸,出口貨值4億元。大嵐鎮作為全市最大的茶葉主產鄉鎮,1.8萬畝茶園為全鎮農民提供了近50%的收入來源。
1、企業散小弱,發展后勁不足。我市名優茶品牌多而雜,茶葉企業普遍規模較小,大的三、五噸,小的只有幾百斤,產值上百萬元的企業屬鳳毛麟角,除“瀑布仙茗”等個別品牌外,絕大多數茶葉品牌知名度低、缺乏市場認可,單體實力普遍不強,缺少具有行業影響力和產業示范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多數珠茶廠產品結構類同,銷售價格低、利潤薄,在煤、電、采摘等環節生產成本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勉強維持經營,無力擴大再生產。
2、茶園經營分散,制約著茶葉產業的發展。部分茶園直屬村級集體所有,承包給個人經營,承包期大多在5年左右,由于承包期短,導致承包者存在短期行為,沒有長遠計劃,茶園管理粗放,導致茶園老化。大部分村級茶園隨山林責任制分茶到戶,戶均有茶園,承包戶或自行加工茶葉,或出售鮮茶葉,由于茶園面積小,農戶管理不重視,難以保證質量。
3、營銷網絡薄弱,市場化程度較低。產量較大的珠茶、蒸青茶多以出口為主,受自身能力所限,在銷售、定價等方面非常被動,基本上被中間商、外貿公司、外商所主導,缺乏市場話語權,是純粹的初加工。以國內市場為主的名優茶,由于多年來形成的經營習慣,大多數企業還是以“人情茶”、“關系茶”、“禮品茶”、“扶貧茶”為主解決茶葉銷售問題,基本拘于本地市場,鮮有銷往周邊地區,難以輻射到大眾市場,品牌對銷售的帶動效應不明顯。我們通過網絡調查我市名優茶在全國各大茶葉市場和全國最大茶葉流通企業天福集團的上柜茶葉情況,基本上見不到我市“瀑布仙茗”等名優茶的蹤影。
必要的儲藏設備,生產工藝仍以傳統方式為主,在采摘、攤青、制作等一系列關系到產品品質的環節仍較薄弱。如由于加工機械的原因,導致不同企業生產的“瀑布仙茗”在外形上存在較大的差別,影響市場競爭力。
5、監管不夠到位,產業發展機制不夠健全。政府有關部門對茶葉產業整體發展缺少指導,較重視新品種改良、引進等前期工作,忽視對產中和產后的監管指導,對合作社的規范建設引導不夠,缺少強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動茶葉企業聯合組團發展。目前,全市范圍內成立了多家茶葉生產合作社、茶葉協會,如瀑布仙茗協會,會員可以共同使用品牌,理論上雖有一整套的品牌管理制度,但在具體執行中不夠嚴格,個別會員茶葉產品質量低下,嚴重影響品牌整體形象。新昌縣花20多年時間集x政策資源發展“大佛龍井”和寧??h花10年時間集x政策資源打造“望海茶”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如今“大佛龍井”和“望海茶”的產銷規模及市場覆蓋面已遠在“瀑布仙茗”之上。
1、明確目標任務,建立健全促進茶葉產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體系。要研究制定《余姚市茶葉產業發展規劃》及其配套扶持政策,明確今后我市茶葉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建設項目、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設立隨財政可用資金增長的產業發展資金,落實并穩定稅收優惠政策,努力使我市茶葉產業向著茶樹良種化、產出高效化、生產標準化、作業(加工)機械化的方向發展,提高名優茶產量,提升茶葉品質,擴大市場覆蓋面,完善市場營銷網絡,建立現代化茶園,基本實行茶園標準化管理和機械化作業,大力發展茶文化旅游。
2、完善體制機制,提高茶葉的產業化市場化程度。一要制定扶持措施,鼓勵茶葉企業或茶葉經銷戶去外地特別是全國區域性茶葉市場開設專門銷售我市名優茶的專賣店、直營店、經銷店,并在市農批市場專設茶葉交易區,將專業市場、販銷隊伍、駐外窗口結合成有機的整體。二要大力扶持龍頭企業,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引導鼓勵企業之間和企業與農戶之間通過聯營、合作參股、控股、茶園經營權流轉、組建合作社等形式,組建龍頭企業或經營集團,發揮龍頭企業連接農戶與市場的.紐帶作用,使茶葉生產經營向集團化方向發展,努力形成一個品牌1家企業或1個集團運作的局面。三要借鑒新昌等地與天福集團(國內最大的茶葉連鎖經營集團)和北京老舍茶館(全國最負盛名的茶館)合作的做法,千方百計使我市名優茶進入茶葉消費高端市場。
3、夯實產業基礎,加快現代化茶園建設。
一要建立健全茶園經營權流轉制度。制訂有力措施,鼓勵全市茶園在自愿、有償的前提下向種茶大戶和茶葉龍頭企業流轉,擴大單體茶園經營面積,為建設標準化、機械化的現代茶園打好基礎。二要制定出臺有關加快無性系茶樹良種發展的政策措施,調動茶農發展良種茶的積極性,力爭用較短的時間,基本實現無性系良種化,并在全市范圍內建立健全良種繁育體系,加強良種苗木的產銷管理,加強新品種的引進、推廣、選育工作。三要加快茶園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老茶園更新改造,優化茶園結構,在茶園中普遍安裝噴灌等防霜凍設施,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795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