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撰寫開題報告,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研究課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為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參考和借鑒。以下是一些實踐報告的寫作要點和注意事項,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寫出更好的實踐報告。
在發展村級經濟中,各級都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立足實際,發揮優勢,創造了許多好經驗、好做法。
我市村級經濟發展雖然找到了一些路子,創出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過調研,也發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薄弱環節,特別是經濟薄弱村,問題尤為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農村干部發展經濟的素質能力不強。一是思想觀念陳舊。有的村干部市場經濟意識不強,思路狹窄,認為發展集體經濟就是辦企業、上項目,貪大求洋。有的村干部認為當前主要是發展個體民營經濟,發展集體經濟不合拍,過時了,以為只要群眾富裕了,集體有沒有收入無所謂。泰山區省莊鎮安家莊村地處山區,是有名的花卉苗木專業村,村里無償提供技術、信息、銷售等各項服務,群眾收入雖然比較高,但村集體經濟空殼,村里辦公用房只有兩間1965年蓋的土坯房,村干部也十幾年未發工資。東平縣老湖鎮南辛莊村,群眾在村里的幫助下,通過特種動物養殖走上了致富路,有的戶年收入達17萬元,但村里不收服務費,集體無收入,運轉非常困難。二是責任意識不強。有的村干部安于現狀,只守攤,不創業,怕擔責任,怕冒風險,“等靠要”思想嚴重。有的村雖然有發展基礎和發展條件,但由于原先辦企業、上項目受挫,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思想,顧慮重重,不敢闖、不敢干。有的村干部雖然自身致富能力很強,但主要精力用在個人致富上。新泰市石萊鎮胡家泉村的兩名村干部,都是致富能手,家里有波爾山羊養殖、羊肉加工等項目,年收入比較高,但對集體發展考慮得很少,主動做工作少,只滿足于完成上級任務,致使村集體無收入。三是工作能力差。缺思路,少辦法,過多強調客觀條件,不從主觀找原因,怨天憂人。調研發現,有的村雖有近千畝土地,但一年到頭只能收一季小麥和一季玉米,沒有任何增加集體收入的門路,村干部畏難發愁,只等上級扶持,全村坐等受窮。有的`村雖然有土地、山林、“四荒”,但經營方式不合理,一次性低價拍賣,影響了村里的穩定持續發展。
2、大力加強村級領導班子建設。繼續深化“遞進培養工程”,解決好村級經濟發展人才匱乏的問題。結合今年村級班子換屆,廣開視野,擴大民主,大力選拔那些政治素質好、事業心強、有經營頭腦和管理經驗、樂于奉獻、腳踏實地為群眾謀利益的優秀人才進班子,特別是選好配強村黨支部書記。按照精簡效能的原則,進一步核定干部職數,從嚴把握,大力推行交叉兼職,包括計劃生育干部、生產組長、工勤人員等,能兼的一律兼起來,最大限度地減少村里吃補貼的人數。結合學習貫徹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班子成員的政治理論、市場經濟、實用技術和政策法律知識的培訓力度,提高思想文化素質和帶動致富能力。加強農村干部思想作風建設,增強他們依法辦事、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服務水平。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總結成功經驗,采取工資統籌、辦理養老保險等措施,保證村干部待遇落實,調動和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落實目標責任、民主評議、考核獎懲等制度,進一步加強對農村黨員干部的管理監督。建立健全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運行機制,理順“兩委”關系,保證村級組織協調高效運轉。
3、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市財政、農業、土地、工商、稅務、金融、計生、政法等有關部門,根據各自業務職能,提出加快村級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形成齊抓共管、齊幫共扶的強大合力。加大環境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地減少村級事權,嚴禁各種形式的亂集資、亂攤派、亂罰款、亂收費,取消一切不符合實際的達標升級活動,不得強迫村里出資興辦各種基礎設施項目。嚴格執行中央訂閱報刊的政策規定,加大查處力度,堅決杜絕除黨報黨刊以外的其他報刊攤派??偨Y縣鄉化解村級債務的辦法,拓清底子,研究措施,積極化解村級不良債務,能掛帳的掛帳,能停息的停息,能核銷的核銷。同時,要求鄉村量力而行興辦公益事業,嚴防增加新的債務負擔。
4、提高民主決策和經營管理水平。認真落實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規范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見》,制定細致的工作標準,進一步健全決策機制,規范決策程序,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完善民主理財制度,加大審計力度,全面推行農村財務“雙代管”。落實村務、財務公開制度,對公開時間、程序、內容、形式等進行規范,加強群眾監督。進一步健全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機制,杜絕“跑冒滴漏”,并通過多種方式改革產權制度,實現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
5、進一步加強對村級經濟發展的領導和指導。市委制定關于加快村級經濟發展的《意見》,明確目標任務,理清發展路子,落實領導責任,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基層政權的高度,充分認識新形勢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關注基層、理解基層、支持基層,積極幫助基層解決困難和問題,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村級收入,確保村級組織正常運轉和有效發揮作用。認真落實市級領導干部聯系困難鄉鎮,縣鄉領導干部聯系貧困后進村和市、縣直部門包村制度,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積極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出點子、找路子、搞服務、引項目,協調資金,優化環境。把村級經濟發展納入農村經濟發展規劃和農村黨建“三級聯創”活動,作為考核領導班子、領導干部實績和評先樹優的重要內容。加大村級特別是負債嚴重、運轉困難村的轉移支付力度,集中扶貧資金,破解發展難題??偨Y岱岳區實行“村村富”工程,加快村級經濟發展的經驗,召開現場會議進行推廣。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偨Y各級發展村級經濟的先進經驗,樹立一批典型,加大宣傳力度,推廣經驗做法,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動面上工作開展。
根據市委的安排,9月7日—12日,市委組織部牽頭,從市人大、市委黨校、市財政局、民政局、農業局、中小企業局等單位抽調15名同志組成三個調研組,由市委組織部三名縣級領導干部帶隊,深入六個縣市區,對全市村級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認真調研。調研采取聽取縣市區委匯報,召開由鄉鎮黨委書記,縣市區人大、農業、民政、財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業局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及村級經濟組織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進村與村干部、黨員群眾代表、致富能手等個別座談、發放調查統計表等形式進行。共調查24個鄉鎮、97個村(其中經濟強村35個,中間狀態村18個,經濟薄弱村44個),召開座談會30個,座談黨員干部群眾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級經濟發展現狀,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通過調查發現,全市3705個行政村(居),2003年村級經濟總收入共304.3億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除農業稅附加和公益金)3.6億元。其中村集體經濟收入100萬元以上的125個,占3.41%;50—100萬元的142個,占3.88%;10—50萬元的433個,占11.83%;5—10萬元的421個,占11.5%;3—5萬元的522個,占14.26%;3萬元以下的1148個,占31.4%;經濟空殼村813個,占22.2%。
總的看,我市村級發展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各級對發展壯大村級經濟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各級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積極適應農村稅費改革的新形勢,把加快村級經濟發展作為增強村級服務功能,保證基層組織運轉,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基層政權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議程,緊緊抓在手上。各縣市區專門組織調研,分析現狀,研究措施,岱岳區、肥城市、寧陽縣制定文件,明確目標任務,落實領導責任,強化督促調度,推動了村級經濟健康發展。岱岳區在成功試點的基礎上,探索實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發展規劃,落實幫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發展;肥城市落實大班子領導干部聯、鄉鎮領導干部包、市直部門幫、經濟強村或強企業帶的幫扶制度;寧陽縣把村級經濟發展情況作為考核鄉村班子的硬指標,嚴格獎懲,調動了鄉村發展村級經濟的積極性。各鄉鎮也都通過組織村干部外出參觀等形式,教育引導他們解放思想,增強發展欲望,還通過制定扶持政策,落實年度目標責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級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搶抓機遇,加快發展。二是村級經濟增收的渠道越來越寬。各級廣泛引入承包經營、租賃經營、股份制合作等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由單一的生產經營向資產經營、資本運營轉變,以農為主向多業并舉、一二三產業并重發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發展格局。2003年,全市村級集體收入構成中,集體經營或承包企業收入2.2111億元,占44.28%,果園、魚塘、“四荒”和機動地承包收入0.9095億元,占18.21%,有償服務收入3810萬元,占7.63%,盤活閑置資產收入2152.38萬元,占4.31%,化解、清欠債務收入1175.52萬元,占2.35%,其他收入12517萬元,占25.07%。村級集體經濟的實現形式日益多樣化,呈現出收入來源渠道不斷拓寬的趨勢。三是村級經濟發展兩極分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各地由于受自然環境、基礎條件、區位優勢、班子狀況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村級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日益突出,村與村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2003年,除農業稅附加外,全市集體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僅占三分之一,而3萬元以下的村占到53.6%。經濟強村干部精神狀態好,發展氛圍濃,發展環境好,路子越走越寬,發展后勁十足。這些村,群眾生活富裕,社會穩定,各項公益事業發展快。而村級經濟薄弱村基礎差、底子薄,缺資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無著落,積極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靈,發展難起步,增收無門路。這些村,村級組織服務功能差,公益事業難興辦,正常運轉難保證,村級經濟及社會各項發展緩慢。
二、主要做法。
在發展村級經濟中,各級都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立足實際,發揮優勢,創造了許多好經驗、好做法。
1、拓寬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調查發現,有經營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選準符合本地實際的發展路子,不斷拓展增加村級經濟收入的有效途徑。一是靠企業。對原有村辦企業,不斷加強管理,挖潛增效,并通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賃等多種經營方式,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提高經濟效益,促進村級經濟增長。新泰市小協鎮小協村,提出了“在位子交票子,不交票子讓位子”的。
口號。
直接經營的8處企業今年可上交村利潤700多萬元5處改制企業可為村里增加收入300多萬元。有的村依托區位優勢大力招商引資興辦企業通過為外來投資者提供各類服務增加收入有的還以租賃土地、以土地參股入股等方式增加村級收入。肥城市老城鎮楊莊村以260畝土地折價入股與楊莊煤礦合作新上了廢紙脫墨漿項目村集體每年分紅100多萬元。有的村選準項目利用公共積累新上企業增加村級收入。新泰市東都鎮南鮑村依靠原有集體積累先后建成了電線廠等10余家企業2003年集體增收416萬元。目前全市有383個村靠發展企業實現了強村富民。二是靠服務。一些村在推進農業種養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中積極圍繞農戶需求通過成立致富協會、行業協會等各種合作經濟組織、建立批發市場等形式為群眾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償服務以服務促經營以經營養服務增加村級收入。寧陽縣東疏鎮鄭莊村大力發展奶牛養殖村里建起了養殖小區為養殖戶集中提供場地、技術、防疫、銷售等服務年增集體收入30多萬元。肥城市邊院鎮濟河堂村積極發展有機蔬菜1400多畝通過有償服務年增加村級收入40多萬元。目前全市農村共建立了63個批發市場、186個農村經濟合作社237個致富協會。一些村發揮勞動力比較富足的優勢積極與一些有資質、有信譽的勞務中介組織聯合組織跨省、跨國勞務輸出收取服務費增加村級收入。全市依靠有償服務增收的村共有207個。三是靠資源。一些村充分利用土地、“四荒”、“四旁”、山林、河砂、石材等資源優勢通過租賃、拍賣、承包、入股等方式穩定增加村級收入。泰山區大津口鄉范家莊村針對村里荒山多、利用率不高的問題引進泰山茶苑、茶廠等項目每年集體增收10多萬元。肥城市孫伯鎮莊頭村在路邊、溝邊種植速生楊8萬多株實行村集體統栽統管收益分成村集體每年增收100多萬元。東平縣彭集鎮后亭村公開拍賣河砂資源開采權村集體年增收20多萬元。有的村充分揮旅游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旅游業增加村級收入。泰山區大津口鄉栗行村、沙嶺村岱岳區下港鄉木營村、肥城市儀陽鄉劉臺村、東平縣梁林村等山區村積極開發旅游資源集體年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全市依靠資源增加村級收入的村共有1290個。四是靠資產。一些村以明晰產權、規范管理為重點通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賃等多種形式實現水庫、機井等農業設施和閑置房屋、農業機械等存量資產合理流動優化組合提高經濟效益增加村級收入。岱岳區馬莊鎮坊子村對閑置的原麻紡廠院進行了公開拍賣村集體收入10多萬元;寧陽縣堽城鎮東臺村利用閑置的學校院落引進浙江一織布廠村里以電力設施、廠房入股每年增收近5萬元。目前全市95%以上的農村閑置資產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全市依靠資產增加村級收入的村共有354個。五是靠爭取。充分利用上級在山區開發、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開發、“村村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積極爭取資金及物資支持。東平縣大羊鄉南留屯村依托村內小流域治理項目對上爭取無償扶持資金300多萬元把2000多畝山嶺薄地整治成了優質果園并承包到戶年增加村級收入40萬元。六是靠清欠。一些村對債權、債務進行集中清查、清理。對債權積極清收特別是一些原先“三提五統”尾欠數額較大的村通過清欠增收輻度比較大。同時對債務采取清欠還債、降息減債、以物抵債、債轉股、依法核銷等形式妥善處理解決減輕村集體負擔。2003年全市村級清欠收入達1175.52萬元償還債務6461.23萬元。
2、優化環境,強化幫扶。調查發現,各地都把優化環境、加大扶持力度作為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舉措,制定落實優惠政策,實行領導干部和部門包村,有力地增強了村級經濟發展活力,拓展了發展的空間。泰山區、岱岳區、肥城市、寧陽縣制定了稅收返還政策,將各村年度工商稅收(包括招商引資進入縣、鎮工業園的項目)新增地方財力部分,按10%至50%不等的比例返還給村集體,調動了村級發展民營經濟、增加集體收入的積極性。岱岳區馬莊鎮老宮村引進了東馬石膏粉有限公司,預計年實現利稅1000萬元,村集體僅靠地方稅收返還一項每年就可增收20多萬元。同時,各級還堅持實行包村工作制度,從縣市區直機關抽調精干力量常年駐村,充分發揮各部門在資金、技術、信息、物資等方面的優勢,為所包村提供有力支持。兩年來,縣市區共安排工作組315個,抽調縣鄉機關干部1253名,提供幫扶資金2028萬元,實施打井、調水、修路、山區開發等重點工程項目431個,引進和幫助新上項目76個,為加快村級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有的縣市區按照“地域相近、條件相似、便于工作”的原則,選擇部分經濟強村或強企業與經濟薄弱村結成幫扶對子,教方法、幫資金,帶動和促進發展集體經濟。有條件的縣市區和鄉鎮還積極為村級發展提供資金扶持。泰山區針對部分村難以運轉的實際,按照“因地制宜、保障底線、體現政績、優勞優酬”的原則,由區財政列支100萬元,支付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工資、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費用。肥城市石橫鎮對6個集體經濟“空殼”村,每年都從鎮財政分別拔付5萬元,以解除村干部的后顧之憂,讓他們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干事創業、加快發展上來。
3、加強管理,增收節支并舉。各級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管理,開源節流并舉,加減法一起算,一方面千方百計增加村級收入,一方面厲行節約,管好用好每分錢。一是減少干部職數。落實了村干部“四定”(定編制、定崗位、定職責、定報酬)改革措施,大力推行“兩委”干部交叉兼職,使享受固定補貼和誤工補貼的人數盡量控制在規定的標準和范圍之內,減輕村集體負擔。今年,岱岳區明確提出取消編外人員,計劃生育專職干部、計生小組長、村民小組長等全部由在編村干部兼任,大大減少了村干部人數。據統計,目前,全市共有村“兩委”干部17093人,平均每村4.7人,干部總數比2001年減少7500多名。二是推行農村財務“雙代管”。普遍實行了農村財務由鄉鎮代理記帳、代管資金,大部分村取消了會計、現金出納,設立一名報帳員,既加強了監督,又有效地減輕了村級的支出壓力。三是規范村務、財務公開制度。各級嚴格執行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規定,對村級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理財等工作程序和內容進一步作了規范,并堅持定期檢查督導,實現了村級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新泰市健全完善了現金管理、開支審批、村干部任期審計、離任審計等制度,還設立了農村財務網絡監控中心,與鄉鎮“雙代管”服務中心微機聯網,進行遠程監控,實現了農村財務的會計電算化、監督網絡化、運作規范化。
4、更新觀念,選用經濟能人擔任村干部。調查發現,各級充分認識到,用好一個人就能激活一個班子,找到一條路子,帶富一個村,特別是選用經濟能人擔任村干部已成為各級的共識。去年以來,各級都結合實施“遞進培養工程”,大膽選用政治素質好、能夠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優秀人才擔任村干部,有的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為村級經濟發展提供了人才保證。去年以來,全市共調整經濟薄弱村班子598個,876名致富能手被充實進村黨支部班子,其中327人擔任了黨支部書記。他們上任后,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多種渠道增加群眾和集體收入,使這些村在較短的時間內就發生了很大變化。東平縣提出農村黨支部書記隊伍“雙強”(政治素質強、致富能力強)標準,改善農村干部結構,提高干部隊伍素質。肥城市王瓜店鎮蔣莊村,原來的村干部觀念陳舊,發展經濟沒能力、無路子,集體經濟空殼。2002年,個體大戶孟凡勝回村任黨支部書記后,提出了“經營農村”的思路,僅春季植樹公開拍賣樹點,村集體就增加收入20多萬元。為切實提高農村干部致富能力,各級認真落實農村黨員干部科技知識培訓五年規劃,大力實施“十百萬”工程,加大對農村黨員干部的科技知識培訓力度,不斷提高他們的“雙帶”能力。去年以來,我市共培訓農村黨員干部31430名,建立縣級科技知識培訓示范基地37個,鄉鎮示范服務基地128個,培養建設科技致富示范村321個,黨員科技致富帶頭戶15908個。
三、存在問題。
我市村級經濟發展雖然找到了一些路子,創出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過調研,也發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薄弱環節,特別是經濟薄弱村,問題尤為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農村干部發展經濟的素質能力不強。一是思想觀念陳舊。有的村干部市場經濟意識不強,思路狹窄,認為發展集體經濟就是辦企業、上項目,貪大求洋。有的村干部認為當前主要是發展個體民營經濟,發展集體經濟不合拍,過時了,以為只要群眾富裕了,集體有沒有收入無所謂。泰山區省莊鎮安家莊村地處山區,是有名的花卉苗木專業村,村里無償提供技術、信息、銷售等各項服務,群眾收入雖然比較高,但村集體經濟空殼,村里辦公用房只有兩間1965年蓋的土坯房,村干部也十幾年未發工資。東平縣老湖鎮南辛莊村,群眾在村里的幫助下,通過特種動物養殖走上了致富路,有的戶年收入達17萬元,但村里不收服務費,集體無收入,運轉非常困難。二是責任意識不強。有的村干部安于現狀,只守攤,不創業,怕擔責任,怕冒風險,“等靠要”思想嚴重。有的村雖然有發展基礎和發展條件,但由于原先辦企業、上項目受挫,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思想,顧慮重重,不敢闖、不敢干。有的村干部雖然自身致富能力很強,但主要精力用在個人致富上。新泰市石萊鎮胡家泉村的兩名村干部,都是致富能手,家里有波爾山羊養殖、羊肉加工等項目,年收入比較高,但對集體發展考慮得很少,主動做工作少,只滿足于完成上級任務,致使村集體無收入。三是工作能力差。缺思路,少辦法,過多強調客觀條件,不從主觀找原因,怨天憂人。調研發現,有的村雖有近千畝土地,但一年到頭只能收一季小麥和一季玉米,沒有任何增加集體收入的門路,村干部畏難發愁,只等上級扶持,全村坐等受窮。有的村雖然有土地、山林、“四荒”,但經營方式不合理,一次性低價拍賣,影響了村里的穩定持續發展。
2、村級債務負擔沉重。截止2003年底,全市3705個行政村(居)中,有債務負擔的2528個,占69.07%;村級負債總額達11.76億元,平均每個村32.13萬元,有的村竟高達5800萬元。負債的主要原因,既有搞道路建設、通水通電、修建學校等公益事業形成的,又有盲目發展村辦企業和盲目搞農業種植結構調整造成的,也有為完成上級任務,貸款墊付“三提五統”、農業稅等形成的,還有一些村在近兩年的“村村通”工程建設中,形成了新的債務。債務中既有各類金融機構的貸款,也有群眾的高息借款。利息越滾越大,連年增加,有的村由最初的幾萬元累加到幾十萬元,根本無力償還。特別是一些村,因欠群眾高額借款,潛伏著很大的不穩定因素。沉重的債務負擔,使這些村疲于應付,甚至有的村干部經常被司法機關傳喚、拘留,根本沒有精力謀發展、搞建設。東平縣接山鄉林馬莊村因打井修渠、修路架電、新建學校等已累計欠外債284萬元,積重難返,越陷越深,發展難度非常大。
3、村級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多。一是自然條件差。有的村地處山區、庫區,土地貧瘠,耕地少,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生產條件差,治水、修路、通電成本高,發展沒優勢,這樣的村全市達315個。有些山區村,雖然林果等農副產品產量較高,但受交通條件制約,產品運不出、銷不了,增產不增收。東平縣老湖鎮有22個村屬庫區移民村,村里沒有一寸土地,原先集體收入全靠公益金,自去年取消公益金后,這些村集體沒有一分錢的收入,并且公益金不在轉移支付范圍,下一步得不到轉移支付資金,村里運轉困難,村干部待遇也落實不了,情緒非常低落。二是政策不配套。農村稅費改革雖然減輕了農民負擔,但也使村級收入銳減,原先村級組織運轉還能由“三提”來解決,現在只能靠較少的農業稅附加,如果村里沒有其他收入來源,運轉難以保證。特別是下一步農業稅全部取消后,運轉將更加困難。而現在沒有相應的配套政策來優化村級發展環境,拓展村級發展空間,促進村級增收。如土地政策,越來越嚴格,村里即使引來了項目也難以落地;稅收政策,在利益分成上,村里得不到任何收入;“一事一議”規定過死,每人每年必須限制在15元以內,一些公益事業根本無法興辦,等等。三是人才、資金、信息匱乏。調研發現,我市農村許多有頭腦、有技術、有本事、有門路的年輕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專畢業生盡管就業困難,也不愿留在村里,一些高中畢業生也千方百計外出找出路,致使村級經濟發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發展資金方面,由于金融機構對村級貸款控制過嚴,使村里很難得到必需的資金;上級的一些幫扶資金過于分散,對一個村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不能集中財力解決發展問題。一些村對外接觸少,走不出去,請不進來,信息渠道不暢,加上群眾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不關心,很少提出發展村級經濟的好建議,即使村里想發展也缺門路、無項目。
4、非生產性支出大。調研發現,目前村級事權過多,支出項目多,資金缺口大。2003年,全市村級運轉支出總額5.31億元,運轉資金缺口219.5萬元。特別是一些非生產性開支比較大,突出表現在干部工資、計劃生育和報刊征訂上,基層反映比較強烈。目前拿工資、吃補貼的村干部職數還比較多,工資支出比較大。2003年,全市村級干部報酬總額8971萬元,平均每村2.5萬元,村干部不能按時足額發放工資的村達2133個,占58.3%,有64個村只能靠貸款來發工資。計劃生育要求配備“三大員”(藥管員、統計員、宣傳員)、計生主任、協會會長、育齡婦女小組長和查訪員(每個村民小組各一名),人員比較多,有的不允許兼職,必須專職配備,絕大多數村超過“兩委”干部數,有的竟多達19人。并且計生干部的待遇標準比較高,還必須優先保證?;鶎悠毡榉从?,計劃生育工作檢查過于頻繁,重過程、重形式,培訓、考試、宣傳資料、檔案、板面要求高,費用大,一般村用于計劃生育的開支每年都在2萬元以上,有的村高達15萬元。報刊征訂工作,盡管中央要求大村不得超過800元,小村不得超過500元,但是有的部門、單位從自身利益出發,攤派報刊仍比較多,有的村征訂報刊種類多達25種,個別報刊份數太多、定價過高,而且必須完成。據統計,2003年,全市征訂報刊雜志的費用達到1277萬元,平均每村3490元,有的高達6萬元。肥城市孫伯鎮岈山村共有712人,每年工資支出2萬多元,計劃生育經費2萬多元,報刊征訂8000多元,而去年村集體收入只有2.8萬元。類似這樣的支出,很多村依靠自身的集體收入根本無力承擔。有的為了應付這些支出,甚至采取借貸舉債的辦法,致使村級債務負擔又“雪上加霜”。
四、對策建議。
2、大力加強村級領導班子建設。繼續深化“遞進培養工程”,解決好村級經濟發展人才匱乏的問題。結合今年村級班子換屆,廣開視野,擴大民主,大力選拔那些政治素質好、事業心強、有經營頭腦和管理經驗、樂于奉獻、腳踏實地為群眾謀利益的優秀人才進班子,特別是選好配強村黨支部書記。按照精簡效能的原則,進一步核定干部職數,從嚴把握,大力推行交叉兼職,包括計劃生育干部、生產組長、工勤人員等,能兼的一律兼起來,最大限度地減少村里吃補貼的人數。結合學習貫徹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班子成員的政治理論、市場經濟、實用技術和政策法律知識的培訓力度,提高思想文化素質和帶動致富能力。加強農村干部思想作風建設,增強他們依法辦事、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服務水平。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總結成功經驗,采取工資統籌、辦理養老保險等措施,保證村干部待遇落實,調動和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落實目標責任、民主評議、考核獎懲等制度,進一步加強對農村黨員干部的管理監督。建立健全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運行機制,理順“兩委”關系,保證村級組織協調高效運轉。
3、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市財政、農業、土地、工商、稅務、金融、計生、政法等有關部門,根據各自業務職能,提出加快村級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形成齊抓共管、齊幫共扶的強大合力。加大環境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地減少村級事權,嚴禁各種形式的亂集資、亂攤派、亂罰款、亂收費,取消一切不符合實際的達標升級活動,不得強迫村里出資興辦各種基礎設施項目。嚴格執行中央訂閱報刊的政策規定,加大查處力度,堅決杜絕除黨報黨刊以外的其他報刊攤派??偨Y縣鄉化解村級債務的辦法,拓清底子,研究措施,積極化解村級不良債務,能掛帳的掛帳,能停息的停息,能核銷的核銷。同時,要求鄉村量力而行興辦公益事業,嚴防增加新的債務負擔。
4、提高民主決策和經營管理水平。認真落實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規范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見》,制定細致的工作標準,進一步健全決策機制,規范決策程序,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完善民主理財制度,加大審計力度,全面推行農村財務“雙代管”。落實村務、財務公開制度,對公開時間、程序、內容、形式等進行規范,加強群眾監督。進一步健全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機制,杜絕“跑冒滴漏”,并通過多種方式改革產權制度,實現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
5、進一步加強對村級經濟發展的領導和指導。市委制定關于加快村級經濟發展的《意見》,明確目標任務,理清發展路子,落實領導責任,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基層政權的高度,充分認識新形勢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關注基層、理解基層、支持基層,積極幫助基層解決困難和問題,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村級收入,確保村級組織正常運轉和有效發揮作用。認真落實市級領導干部聯系困難鄉鎮,縣鄉領導干部聯系貧困后進村和市、縣直部門包村制度,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積極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出點子、找路子、搞服務、引項目,協調資金,優化環境。把村級經濟發展納入農村經濟發展規劃和農村黨建“三級聯創”活動,作為考核領導班子、領導干部實績和評先樹優的重要內容。加大村級特別是負債嚴重、運轉困難村的轉移支付力度,集中扶貧資金,破解發展難題??偨Y岱岳區實行“村村富”工程,加快村級經濟發展的經驗,召開現場會議進行推廣。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偨Y各級發展村級經濟的先進經驗,樹立一批典型,加大宣傳力度,推廣經驗做法,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動面上工作開展。
為了進一步規范林權流轉行為,深入貫徹執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中央《決定》)及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貫徹中央《決定》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河南省《實施意見》),探索林業產權制度改革新的模式和途徑,促進我省林業可持續發展,資源林政管理處組織開展了我省林權流轉情況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我省林權流轉的基本情況。
林權流轉既是開展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和發展非公有制林業的重要內容,又是實現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和發展非公有制林業的主要途徑,我省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特別是中央《決定》和河南省《實施意見》發布以后,圍繞深化林業體制改革,林權流轉勢頭迅猛,取得的成效明顯。通過林權的合理流轉,使林地所有權和經營權適當分離,使資源配置得以優化,在一些地方出現了“資源增量、農民增收、社會增效”的“三增”局面。
(一)林權流轉的主要內容。
我省林權流轉的重要內容包括林木所有權流轉和林地使用權流轉,以及林地使用權和地上林木所有權同時流轉。其中,以林地使用權的流轉為主,尤以宜林荒山、荒溝、荒灘、荒丘、荒沙等宜林荒地和渠旁、路旁、溝旁、河旁等宜林四旁隙地的使用權為多。如洛寧縣早在1993年就出臺了《關于出讓“四荒”使用權,加速“四荒”開發的決定》和《關于出讓“四荒”使用權的實施細則》。1995年以后,*、*、*、*、*等地市委、市政府相繼制定下發了關于開發治理“四荒”,拍賣、承包其使用權的意見或決定,*縣、*縣、*縣等許多縣(區)也出臺了相關決定或具體的實施辦法。
(二)林權流轉的發展過程。
我省的林權流轉行為,始于二十世紀80年代后期,是在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由農戶承包自主經營,平原地區的農田林網和農林間作的樹木,實行樹隨地走,作價轉讓給農戶經營,林木所有權發生了流轉;山區大面積的集體林、果園由懂經營會管理的農民接手承包,林木連同林地使用權一起發生流轉。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隨著農村土地改革的不斷深入,尤其是“四荒”的開發治理,農民投資經營林業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從開始承包幾米的路段、河段,發展到承包經營一條路、渠或一條河段;從承包經營幾畝、幾十畝林地發展為買斷幾百畝、幾千畝的荒山經營權;從小片荒山荒坡開發利用發展到以林為主的多種經營。隨著林業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經營方式的不斷更新,林地使用權流轉的規模也不斷擴大,涉及面不斷拓寬?!渡址ā返男抻?、《森林法實施條例》的實施、中央《決定》的出臺,使林權流轉保持著持續發展的局面和良好的發展趨勢。
(三)林權流轉的主要形式。
1、拍賣。
拍賣是指依照有關規定對林地進行資產評估,確定底價后,舉行拍賣會,由買方競價,報價最高者中標,與賣方簽訂合同(協議),出資買斷一定時期的林地使用權或林木所有權,并在林業部門統一規劃的基礎上自主經營管理,收益全部歸中標人的流轉形式。在拍賣過程中,允許各類投資主體跨地區、跨行業競標購買,同等條件下本地人員優先。這種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比較受群眾的歡迎。且這種形式轉讓,一般成交價都要高于底價,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實現國家或集體森林資源資產的價值。
2、承包經營。
承包經營是指按照有關規定,當事人雙方協商一致,簽訂林地承包合同,由承包人按合同約定向發包人支付承包費用,取得林地使用權,自主進行植樹造林、經營管理,收益完全歸承包人所有的流轉方式。承包經營中,承包方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農戶、法人單位或合伙組織。承包經營是起步最早的一種林權流轉方式,也是實踐中應用較多的方式之一。
3、聯合(合作)經營。
聯合(合作)經營,是指由多個投資主體以土地使用權、林木經營權、資金、勞動力、技術等作為合作條件,從事林業生產經營,收益按比例分成的經營方式。聯合(合作)經營主要是通過民主協商,以聯辦合作的形式進行經營管理。如魯山縣趙村鄉國貝石村布朗李園藝場,經營面積1000畝,*市房產局職工王保憲以30萬元資金入股,國貝石村以土地、勞動力入股,林業技術員以技術入股,建立董事會,聯合經營管理。
4、林木認領托管。
所謂“林木認領托管制”是指:托管公司首先通過承包等方式取得國有或集體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然后面向社會吸引自然人(主要是城市市民)、法人及其他社會組織自愿認領一定面積的林木,獲得其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再由認領者將其所認領的林木委托給托管公司進行專業化、集約化經營管理至采伐的一種林權流轉形式。委托方按照協議約定的價格和付款方式向托管公司交納托管費用,托管方按照專業化水平對所托管的林木進行集約化管理,并確保林木生長量達到約定的蓄積,此種林權流轉形式20*年起在我省新興。
二、林權合理流轉產生的積極效應。
(一)拓寬了林業投資渠道,增加了林業投資主體。
隨著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化,林權流轉的加速,全社會投身林業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亦隨之高漲,非公有制林業形成并迅速發展,林業建設資金的來源打破了過去長期依靠政府的局面,林業建設主體實現了由過去單一行業建設項社會多元化參與的轉變。以桐柏縣為例,1999年以來,全縣非公有制林面積達18.5萬畝,占全縣五年來造林總面積的67%,參與經營的企業、單位、個人2452家,累計吸引投資3800余萬元,占同期全縣林業總投資的70%。
(二)盤活了林業資產,優化了資源配置。
在林權流轉前,宜林荒地、四旁隙地等長期閑置不用,或分配給無力經營者,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土地作為生產力要素,其使用價值難以實現,形成死滯資產。同時,社會上一些閑散資金沒有找到合適的投資項目,因無政策和資金的支持,林業上一些技術人員和農村大量富余勞動力沒有施展的空間。通過林權流轉,實現了林地資源、資金、勞力、技術等各種林業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活了資產,富了群眾,穩定了社會,發展了林業。
(三)擴大了有林地面積,增加了森林資源的總量。
投入的增加、資源的優化組合必然地帶來了資源量的增加。僅就桐柏縣而言,1999年的有林地面積為118萬畝,目前,已增加146萬畝,森林活立木蓄積量從116萬立方米增加到13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原來的37.8%提高到42.1%。
(四)提高了造林質量,有效保護了資源。
俗話說:“三分造,七分管”,是說造林不易,管護更難。過去植樹造林產權收益不明確,群眾積極性差,造林成活率低,管護困難,“年年造林不見林”。通過林權流轉,明確了產權,保證了收益,“誰造誰有”的政策落到了實處,廣大林農有了實實在在的擁有感,造林護林積極性極大提高,前期造林舍得投入資金選良種、栽壯苗,高規格高質量栽植,后期管護精心澆水、施肥、防治病蟲害,“象種糧一樣育林、象管田一樣管林”。在自己加強管理的同時,還積極學習林業法規政策,加強了對他人毀林的防范,亂砍濫伐等現象明顯減少,資源得到了較好保護。
(五)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增加了林業建設的科技含量。
林權的合理流轉,促進了生產資料與勞動者的緊密結合。經營者為了提高生產力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積極與林業科研單位建立協作依托關系,大力引進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促進了林業科技進步,加快了林業科技建設步伐。如桐柏縣,近五年來,共引進優良樹種15個,良種接穗(芽)100萬節,推廣優良品種58個,應用新技術、新成果36項,造林成活率、良種率均在95%以上,科技成果轉化率達50%以上。
(六)增加了農民收入,培育了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
以經濟利益為驅動的非公有制林業,使經營者將追求最大經濟效益為目標,圍繞市場進行生產和經營,根據市場供求信息調整產業結構和樹種結構。在實現了自身經濟利益的同時,也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成為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據對桐柏縣的調查,全縣依靠發展非公有林業經濟脫貧致富的農戶達xx余戶,占全縣脫貧農戶總數的30%。
(七)開辟了一條就業途徑,減輕了政府壓力。
經營“綠色企業”,風險小,效益持久,為機關富余人員、企業下崗職工及城鎮無業青年提供了就業、再就業門路,也為一些單位和企業興辦經濟實體、走興林致富開辟了新的途徑。如桐柏縣風扇廠下崗職工楊某,在朱莊鄉購買荒山200畝,發展以板栗為主的經濟林,并在林間套種中藥材及牧草,每年收入達2萬元以上,依靠林果業擺脫了困境;義馬市煤業集團下崗工人王小鋒,承包荒山1000畝栽植經濟林,實現再就業,被評為非公有制林業的好典型。
(八)帶動了林業產業的發展,次金了區域經濟進步。
通過林權流轉,森林資源的增加帶動了林業產業的發展,木材加工、林產品加工、花卉經營等,陸續形成一些地方的支柱產業。靈寶市農民羅眼科,從1993年起承包荒山4萬畝,自籌資金1000萬元,建成了目前全省最大的連片杜仲基地。他依托西北農大等院校,山上建基地,山下辦工廠,實行綜合開發。羅眼科的兄長羅來科承包荒山6000畝,投資150萬余元,嫁接梨棗、雪棗等15萬株,成立了來科棗業有限責任公司,實行種植、貯藏、銷售一體化,現每年產干鮮棗10萬余斤,產值達50多萬元。
三、林權流轉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有關法規政策相對滯后。
這里所說的相關法規政策包括兩個大的方面:一是以建立具體完善的林權流轉制度,規范、引導林權流轉行為為內容的法規政策,二是以森林資源合理保護利用管理為內容的法規制度。
第一個方面,1985年,國家體改委、林業部頒發的《林業經濟體制改革總體綱要》中提出要建立明晰的產權制度,規定“遵照林木所有權與林地使用權一致的原則,進行林木所有權及林地使用權的有償轉讓”,提出了林權流轉的要求。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于治理開發農村“四荒”資源進一步加強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要合理安排農、林、牧、副、漁各業生產,實行家庭或聯戶承包、租賃、股份合作、拍賣使用權等多種方式治理開發“四荒”,規定了對宜林“四荒”使用權的有償流轉。
1998年4月29日修改后的森林法,增加了第十五條,規定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及其林地使用權、采伐跡地使用權以及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依法作價入股或者作為合資、合作造林、經營林木的出資、合作條件,同時指出“不得將林地改為非林地”、“除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外,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權不得轉讓”。以法律的形式,對林權流轉作出了原則性的規定。20*年,中央《決定》中也提出:“在明確權屬的基礎上,國家鼓勵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各種社會主體都可通過承包、租賃、轉讓、拍賣、協商、劃撥等形式參與流轉”。應該說林權流轉已是于法有據了。但相關的配套法規政策滯后,缺乏規范具體操作的行政法規,致使林權流轉中還存在著操作普遍不規范等問題。
第二個方面,由于在林權流轉中,大多數投資者主要追求的是經濟效益,而我國的森林分類經營工作剛剛起步,現行的資源保護管理法律法規還不是建立在分類經營的基礎之上的,各項管理制度如采伐制度等還停留在舊有的框架內,造成林木經營者經營上的約束性,客觀上對林權流轉產生了不利影響。
(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制度不健全。
其主要表現為:一是沒有執行統一的評估標準、方法,二是沒有法定的評估機構,同時,國家關于評估機構、人員資質的現行規定也與實際工作需要脫節。在已經開展的林權流轉中實施的資產評估,多為有各方代表參加的合議性的評估,雖具有一定的公開性和合理性,但缺乏法定性、準確性和科學性。還有相當一部分流轉沒有進行資產評估,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的流失。如某國有林場,通過不很公開的協商,將本林場3500余畝林地全部承包出去,承包期20年。協議中將現有林木資源無償交給承包方經營,待承包期滿,承包方也無償將林木資源交給林場。面上好似等資源交接,但實際操作起來遠非如此,林場現有林木資源,多為中、近熟林,其價甚巨。若采伐后轉租別人耕作、木材收入和地租收入兩得,快到期滿時再造林,還場以幼林,則國有資產流失的結局不可挽回。
(三)操作不規范,缺乏有效監督機制。
在林權流轉過程中,有的沒有依法實行公開;有的發包時沒有依法召開群眾大會或代表大會;有的合同條款不完備甚至是沒有書面合同。不規范不僅表現在程序上,有些在實體內容上,也有不妥當甚至是違法的情況,如超出法律規定的流轉范圍實行流轉、超出法律規定的權限約定雙方的權利等。除了部分流轉合同依法進行了公證以外,林權流轉普遍缺乏監督機制。如在我省新興的“林木認領托管”公司,在經營和宣傳中,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不實之詞和誤導之嫌,他們假借有關主管部門和科研單位的名義,夸大宣傳其經濟效益,錯誤宣傳《林權證》的性質和效力而分散委托人對托管協議的關注。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雙方簽定的合同中,有關條款不嚴謹、不完善,投資人一次性投資后,對公司執行合同情況缺乏約束與監督,不能及時有效地發現和應對該公司可能出現的違規甚至違法行為。將可能釀成經濟糾紛甚至社會事件。
(四)政府干預多,服務不到位。
目前,全省的林權流轉基本上是地方政府及其部門推動。有的地方對流轉方式實行“一刀切”,強令在一定期限內完成所有宜林荒地的拍賣,重數量不重質量;有的地方甚至對經營者種什么樹種、林種作出規定、強行實施,侵犯林農經營自主權;有的地方隨意撕毀原來的承包合同,強行將已經承包的林地收回,再進行“拍賣”。競標者主要是本地農民。雖然也有跨區域投資者,但在流轉規則、成交價格等方面,以縣域為單位,各地存在較大差異,全省尚未建立信息豐富的交易平臺從而培育流轉價格具有參考意義的市場。
據了解,目前僅“河南省技術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xx年9月1日成立)的經營范圍中有代理林權交易的內容,盡管自行制定了《河南省技術產權交易所林權交易實施細則(暫行)》和《河南省技術產權交易所活立木托管暫行辦法》、《河南省技術產權交易所林權證明托管辦法(暫行)》、《河南省技術產權交易所林權交易信息披露規則(試行)》,但仍處于萌芽的狀態。從長遠來看,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不能滿足進一步推進林權流轉工作的需要。
四、促進林權合理流轉的途徑。
(一)在較高層次上完善相關立法。
如前所述,法律法規的滯后已成為林權流轉中的主要問題,對投資者來講,需要一個具備較強操作性的具體規定,進一步規范流轉的原則、范圍、方式、程序、監督、管理,進一步地明確流轉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對政府職能部門來講,需要明確其法定職責,確定其管理和服務的方式和內容。而這些內容,從我國現行的有關立法規定和行政管理要求來看,不是哪個部門或地方政府文件所能夠規定的,有些內容甚至是地方性法規也不能作出規定的,如前所述的流轉范圍問題、資源評估機構及人員資質問題、采伐管理問題等,必須通過修改《森林法》或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才可得以實現。
(二)建立完善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制度。
各種形式的流轉,都應當建立在科學規范的評估基礎上,合理確定底價,才能保證流轉依法有序進行,實現盤活森林資源資產、促進林業建設可持續發展。建立完善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制度,一是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編制科學合理的參數表和各主要臨終的評估細則,規范和完善評估技術、評估方法;二是要根據《行政許可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制定科學、可行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和人員資質認證辦法,解決目前有關資質規定與實際工作要求相脫節問題;三是要加強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和隊伍建設,滿足工作需要。
(三)搭建林權流轉平臺,培育和完善森林資源交易市場。
要真正將林權流轉推向深入,就應該在保證國家生態安全和生態建設發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引入市場機制。要按照市場經濟運營的要求,結合森林資源資產的固有特點,培育和完善森林資源市場,一是要有大量能夠在價格上進行量化的待轉林權;二是要有暢通的信息收集和發布渠道;三是要有完善的服務體系,包括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林權流轉中介機構的建設等;四是要有完善的市場監督保障機制。
(四)準確定位,合理發揮政府及林業主管部門在林權流轉工作中的作用。
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要依照法律規定和市場經濟運營規則的要求,明確其對林權流轉的組織、指導、服務、管理、監督等職能,做到既積極推進,又充分尊重群眾意愿;既嚴格管理又不干涉經營者的經營自主權;既加強監督又全面提供服務,充分、合理地發揮職能作用。尤其是林業主管部門,既要加強相關法規政策的宣傳咨詢,又要積極開展實際工作的調研;既要認真進行規劃設計,又要搞好技術服務;既要大力指導評估機構、隊伍的建設,又要加大對破壞森林資源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以促進我省林權流轉工作的依法、有序的開展。
靈璧縣向陽鎮官莊村位于靈璧縣東南部,向陽鎮東部,東與泗縣接壤,該村距縣城15公里,距向陽鎮政府7.5公里,距g343國道3公里,交通相對便利。全村轄7個自然莊,19個村民組,農戶1163戶,人口4531人,土地總面積16261畝,農用地面積14271畝,耕地12727畝。該村農業生產以種植業為主,主要作物為小麥、玉米、大豆和花生。根據縣選派辦的工作安排,工作隊對該村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掌握了該村社會經濟運行狀況,并進行了解剖與分析,提出了發展村級級經濟的思路與對策。
村集體20xx年末擁有固定資產原值1078.3萬元,其中生產性固定資產481萬元(光伏發電441萬,扶貧工廠40萬),農田水利設施12.8萬元,部分已老化待修,有的已經報廢。擁有非生產性固定資產597.3萬元,主要為辦公用房、電腦、空調、監控設備、辦公桌椅檔案柜以及文化教育、衛生用品等。
20xx年底,該村集體收入達到35萬元,貧困發生率0.98%,實現了脫貧摘帽。20xx年底,村集體年收入達到53萬元,全村164個貧困戶,725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xx年底,全村有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11家,全村存欄肉牛50頭,山羊800只,豬20xx頭,全村人均獲得可支配收入15800元。
全村有2730個勞動力,其中:有技術特長的勞動力175人,占勞動力總量的6.4%。全村勞動力按其職業劃分:家庭經營勞動力1360人,占50%;外出務工者1070人,占39%,本地務工者275人,占10%,其他職業25人,占1%。
全村農用地總面積14271畝,其中耕地12727畝,人均耕地2.8畝。全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共流轉土地950畝,占全村農戶承包地面積的7.5%。土地的經營模式仍以分散的家庭承包經營為主,規模經營面積較少。
20xx年全村居住鋼筋混凝土房屋的戶數是1080戶,占農戶總數的93%。全村文化教育衛生有了較好的發展,村內有一個小學、一個幼兒園,年末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就學率為100%,全村電視普及率已達100%。醫療設施較為完備,村里有2個醫務室,7名從業的醫務人員。全村生活垃圾全部采取回收處理、生活污水通過地下管網排放,全村建有公共廁所7座,財政支持完成旱廁改造300戶。
脫貧攻堅和農村環境治理的有效開展,使官莊村面貌發生較大變化,集體收入由空殼村躍入到50萬元以上村,725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農村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成效是顯而易見的,但與先進村相比,仍有差距,仍存在一些非常需要解決的問題。
官莊村集體收入雖已超過50萬元,但收入僅僅來源于光伏發電和資產租賃,擴大再生產、再造血的功能不足。該村農民收入的來源也比較固定,主要是種植業和外出務工。固定的收入來源使官莊村農民抗風險的能力偏弱,一遇災害天氣,便會造成以糧食為主的農作物減產,引起農民收入的下降。
20xx年度該村養殖業總收入419萬元。養殖業收入占第一產業收入比重為13%,與全縣相比差距較大,可以看出該村畜牧養殖業發展嚴重滯后。
該村土地流轉不活躍,土地流轉面積占農戶承包地面積的7.5%,地塊細碎化程度高,土地的小規模經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業成本,降低了農業的收入;同時還牽制了勞動力的轉移,影響了二三產業的發展。
在該村的勞動力中,有技術特長6.4%,此種狀況的勞動力,限制了勞動者的就業渠道。
全村公共衛生廁所7個,數量偏少,生活污水雖能通過下水管道排放,但沒有配套的污水處理設施,也只能排放到河道,容易引起河水污染,河道堵塞。
從該村農業生產的整體水平來看,無論是良種利用率還是田間管理水平與全國推廣農業適用新技術的要求及農業生產實際的需求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該村雖然距離縣城較近,交通便利,又是兩縣交界的小集市,但高效蔬菜設施栽培面積較小,全村僅有小麥、玉米兩種糧食作物生產規模穩定,但因品質一般也缺乏市場竟爭力。這說明目前該村種田農民的接受新技術能力還比較低,還要在農技推廣的具體方法和方式上下一番功夫,確保推廣的實用農業技術落實到農業生產的實踐中去,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綜合影響,農戶十分缺乏必要的農產品市場供求信息,無法實現農戶的小生產與國內外需求的大市場有效銜接,農戶只能按自已的主觀意識和經驗進行生產,不能根據市場的需求而相應調整,使得生產出的農產品未必適應市場導致價格偏低,造成效益下降,從而影響收入的.提高。
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的進一步深入,村級集體收入逐步增加,村級公益事業、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陸續開展,但仍有不足,機井、溝渠、橋涵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影響了農業生產整體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因此,進一步完善農業基礎建設已顯得十分緊迫而且十分必要。
目前,該村在農業生產上還是以一家一戶的小農經營為主,組織化、規?;捷^低,無法大面積生產出適合市場需求的優質農產品,影響了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
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留下的多是老弱婦幼,嚴重影響了農村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當前,雖然農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農民的環保意識卻依然低下,個別農戶依然使用旱廁,生活中隨意亂丟垃圾、廢水排放的現象依然存在,對環境保護沒有任何使命感和責任感。農民環保意識低下,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影響到人們的生活。
加快推進官莊村農村經濟發展,必須緊緊抓住國家大力發展農村的機遇,抓住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省、市、縣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機遇,注重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努力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實現農業穩步發展。目前主要應抓好以下幾點:
人力資源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和決定因素,因此,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加大人力資本投入成了當務之急,目前,政府應加大農村的教育投入,全面普及農村基礎教育,為農民接受新技術,掌握新技能奠定基礎。要利用各種傳播媒介向農民灌輸科學種田的方式方法,積極引導、幫助農民了解最新市場動向,使之真正成為市場主體。要定期到農村進行科普知識的傳播,從而提高農民的生產技能,改善農民的操作水平,增強農民的自主創新能力。
加大措施實施積極主動的營銷戰略,盡力拓寬銷路,搶占更多市場。認真抓好"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服務體系建設,按照"政府抓龍頭(企業)+龍頭帶農戶"的路子,具體負責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工作,幫助解決政策要辦的、群眾想辦的、基層難辦的問題。
在土地資源相對穩定的情況下,要實現“增效、增收”的目標,必須抓好農業的內涵開發,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挖掘土地潛能,提高單位面積的產出率。針對官莊村現狀,我們已經申請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通過高標準的農田路網建設,解決交通運輸和排灌問題,提高官莊村抵御旱澇等自然災害能力,確保糧食這一基礎產業的穩產增產;同時,加強開展對已建橋路的保養和維護,建管并重,鞏固成效。
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靠科技上水平,繼續培植壯大小麥、玉米、蔬菜、養殖等支柱產業,大力加快二、三產業發展,生產適應市場需要的產品,加強品牌建設,加快農業由數量型增長向質量效益型增長轉變,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逐步生產出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等高品質農業產品。
一是堅持科學謀劃,分類指導,按照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總體要求,有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二是建立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長效管理機制,明確后續維護管理責任,利用公益崗、在家閑散農戶,由村支部牽頭帶動人民群眾都能參與到各項工作中;三是加大對農民的環保理論教育以及環境保護宣傳力度,積極探索環境保護的措施,在實踐中不斷增強農民環保的意識;四是加大對農村環?;A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對農村范圍內的環保問題進行實時監督與排查;建立污水處理池,實現廢水再利用和零污染排放。
一是選好農村經濟發展的“帶頭人”。吸納有志投入家鄉建設的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加入黨組織,回村任村干部,建設出能力強的農村“領頭雁”隊伍。充分發揮他們在技術、閱歷、經驗和信息方面的優勢,帶領全村黨員群眾一起搞發展;二是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創新土地流轉機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加快土地規模經營發展,為農業產業化、現代化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三是從實際出發探索發展集體經濟有效途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利用未承包到戶的集體“四荒”地、養殖水面等資源,集中開發或者通過公開招投標等方式發展現代農業項目;可以在符合規劃前提下,探索利用閑置的各類房產設施、集體建設用地等,以自主開發、合資合作等方式發展相應產業。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農戶和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產前產中產后農業生產性服務。鼓勵整合利用集體積累資金、政府幫扶資金等,通過入股或者參股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村與村合作、村企聯手共建等多種形式發展集體經濟。
自20**年林改以來,潁東區委、區政府積極引導林下經濟發展,隨著配套改革的不斷推進,參與群眾逐漸增多,產業規模越來越大,各種類型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不斷涌現,林下經濟迎來了嶄新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在發展林下經濟的過程中,一大批懂經營、有文化的新型農民相繼將眼光投向林業,他們依托各鄉鎮的優勢資源,因地制宜,形成了各自的獨特產業,使全區的林下經濟呈現出“遍地開花、百花齊放”的局面。
老廟鎮馬圩村仇大莊的林、藕、魚模式;冉廟鄉利用茨淮新河林帶實施林草牧模式;插花鎮茨淮新河的林藥種植模式;棗莊鎮的太陽紅石榴+旅游觀光的經營模式等等。目前,全區林牧草發展2000畝、林藥發展3000畝、林下育苗510畝、林漁藕發展260畝、林菜發展400畝等;現有存欄量雞50萬只、鴨10萬只、鵝5萬只,各類養殖戶300余戶,年產值5600萬元。其中彭寧在茨淮新河兩岸間種桔梗等中藥材在阜陽電視臺田野風光節目播放,被廣泛宣傳。老廟鎮廟南村楊樹片林中散養貴妃雞、土雞,被中央電視臺和阜陽電視臺播放。棗莊鎮劉莊村在楊樹片林中養殖的土雞取名為“林海跑雞”,并注冊了商標,被市區各大媒體宣傳報道。
已建成碧翠湖、棗莊鎮八里湖等一批生態林家樂。今年春季,林業部門又與立華鑫業集團合作,在大型養殖場的禽舍之間連片栽植楊樹,林木為禽舍遮陰,雞糞肥田促進林木生長。這種方式解決了大型養殖場占用農地的矛盾,又增加了有林地面積,促進了林業發展。
(一)因地制宜、統籌規劃。發展林下經濟必須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潁東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林情、民情,突出特色,制定《潁東區林下經濟發展規劃意見》,確定發展林下經濟的模式與規模。
(二)加強領導,部門協作。區委、區政府要求有關部門把發展林下經濟作為全面深化林改、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為更好加強部門合作,協調解決全區林下經濟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潁東區成立林下經濟工作指揮部,明確分工、落實責任。
下經濟合作組織建設,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強化行業內部協調、行業自律和自我規范,維護經營秩序和公平競爭。
(四)推廣科技項目,推動林下經濟發展。為更好的發展林下經濟,20**年,我區對適宜發展林下經濟的1萬畝林地實施森林撫育項目。通過森林撫育,在不減少森林生態服務功能的同時,為發展林下經濟創造適宜的硬環境。今年,我區實施了楊樹優質豐產經營技術推廣示范項目,新栽高標準楊樹豐產林2千畝,為我區林下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綜合考慮《潁東區“十二五”林業發展規劃》,因地制宜,確定我區“十二五”期間林下經濟發展重點:
(一)增加茨淮新河堤壩林藥種植面積。
(二)擴大“林海跑雞”、貴妃雞養殖規模。
(三)建立立華禽業現代化林禽復合經營模式。
(四)發展森林蔬菜(人工培植),利用口孜鎮曹莊村“潁河”牌商標,在口孜鎮、袁寨鎮、楊樓孜鎮大力發展林下蔬菜種植。
(五)建設茨淮新河桃花園、棗園等森林觀光與采摘旅游景點,擴大和提升碧翠湖、棗莊鎮八里湖經營規模。
尊敬的向廳長、任局長,各位領導,同志們:
根據會議安排,現將我縣林業和林下經濟工作情況匯報如下。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鳳岡縣總面積1883平方公里,20**年末總人口43萬人,其中林農38萬人。我縣和多數兄弟縣市一樣,是一個典型的生態農業經濟縣,全縣礦產資源和水能資源貧乏,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全縣林地面積169萬畝,活立木蓄積6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60%。近年來,鳳岡林業充分發揮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主力軍和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基礎作用,全面強化以森林為主體的生態環境建設,全力發展林下經濟促進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奮力推進以茶葉、木本花卉為主體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實現了林業建設與農業產業的良性互動。我縣也先后榮膺了“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全國食品安全示范縣”、“全國生態建設示范區”、“中國富鋅富硒有機茶之鄉”、“全國農村能源建設示范縣”、“中國生態旅游百強縣”和貴州首家出口茶葉質量安全示范區等成果和殊榮。
一、著力培育綠色生態大環境,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的戰略理念不動搖
近年來,隨著國家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一系列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我縣切實加快了林業建設的步伐并全面加強了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針對違法收購、販運木材,非法販運珍稀動植物等違法犯罪活動日益加劇,森林資源的保護難度逐步增加。對此,我縣從強化源頭管理和從嚴打擊入手,全面加強了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出臺了《鳳岡縣人民政府保護森林資源問責制》,《鳳岡縣森林資源源頭管理辦法》,明確職責、強化監管,有效建立林政管理和森林資源保護的長效機制。僅20**年一年就查處林業行政案件312宗,行政處罰行為人470余人;刑事案件34宗,刑事拘留43人、取保14人、逮捕25人、起訴23人。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全縣森林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有效實現了森林面積、林木蓄積和林分質量的林業三大指標同步增長,森林覆蓋率由1995年的`22.8%提高到了現在的60%,年均增長2個百分點,森林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和發展,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正因為有著對綠色的執著和以良好的生態為基礎,1998年,我縣跳出了資源局限論的束縛,理性選擇了“建設生態家園、開發綠色產業”的發展戰略,吹響了發展生態經濟的號角。通過不懈努力,綠色戰略縱深推進,全縣“生態經濟”蓬勃發展,以茶葉為代表的綠色產業逐年壯大,實現了經濟較快增長與生態良好保護的有機統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發展格局。加快林業發展,培育和打造綠色生態大環境已深化和提升到我縣“立縣之本”的戰略高度。同時,更為發展林下經濟提供了最為關鍵的森林基礎和資源條件。
二、深入推進林業資源“三資轉換”進程,全力提升林業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積10524畝,貸款金額4178萬元;流轉確權林地面積2200畝,流轉金額2378萬元。投入林業建設的社會投資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前的0.92億元增加到10.58億元。對林業產業和地方經濟發展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為下步林下經濟發展探索了方向、創造了條件。
三、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全力提升林業產業綜合效益和促進林業產業化發展
茯苓俗稱云苓、松苓,是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種植物, 形狀象甘薯,它是我國傳統的名貴中藥材,被譽為中國傳統藥物的“白銀”,可食用可入藥,具有滲濕、健脾、寧心、保肝、增強人體免疫能力等功能,暢銷日本、新加坡、和美洲等地,據醫療部門統計,全國正常年銷售干茯苓2萬噸。而我縣馬尾松林分占全縣商品林林分的80%以上,每年采伐限額為7萬立方米,漫山遍野便留下數萬計的松樹伐樁,松樹伐樁長時間不腐爛,給新一輪造林帶來很多不便,還會導致白蟻和其他病蟲害產生,給森林帶來極大的危害,造成生態環境惡化。為進一步鞏固林權制度改革成果,我們用豐富的馬尾松資源進行廢物再利用,采用松樹伐樁種植茯苓,既可改變生態環境,又可促進農民增收,20**年我縣從湖南引進茯苓種植技術在松樹伐樁上種植成功,20**年成立了富源茯苓有限責公司,在全縣推廣茯苓種植。
供技術指導,回收鮮茯苓進行初加工,林工商公司負責發動農戶種植、傳授種植技術和種植管理,公司的原材料既有了保障,又解決了農民的后顧之憂,實現了雙贏。20**―20**年全縣共種植茯苓松兜33萬個,可實現產值3960萬元。輻射全縣14個鄉鎮,帶動農戶4000多戶,在琊川鎮建起了茯苓加工廠,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設內容為:加工廠房、創庫、辦公樓、道路、消防綠化、供電及給排水等設施,總投資3500萬元。
茯苓是一項投資少、產量高、收入可觀的林下經濟產業。以每兜直徑為16厘米的松樹兜為例,每年我縣采伐松樹在20萬株以上,平均每個樹兜產鮮茯苓20公斤,最低保護價6元/公斤,市場價可達12元/公斤,產值在2400萬元至4800萬元,純利潤在2000萬元至4400萬元,實現加工增值700萬元以上。茯苓種植還具有一定社會效益,其種植勞動強度低,不用經常護理,省時、省力、省松材,利用農閑時節種植并不影響農戶的正常務農,現在外出打工的人很多,在家的多數是老弱婦幼,茯苓加工廠的建起正好給家里的剩余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還可促使外出人員返鄉就業,既照顧好了老人和小孩,又可就地創收。
尊敬的劉區長、各位領導、同志們:
近年來,一些地區以市場為導向,狠抓產業結構調整,充分利用土地和林業資源優勢,探索出了一條林下養殖的致富之路。通過林下養殖,降低飼養成本,增加土地的附加值和林地的經濟收入,努力打造一個休閑、觀光的旅游之地。實現了生態建設與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相結合。
古樓鎮位于合川西北部,距主城區24公里,國道212線、嘉陵江穿境而過。幅員面積49.8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687畝,轄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戶數9190戶,人口27644人,其中農村人口25824人。全鎮共有林地面積21700畝,其中退耕還林3800余畝。我鎮從1984年開始種植枇杷,目前枇杷種植面積已達1.55萬畝,155萬株,有50畝以上的枇杷大戶21戶,種植枇杷農戶5500戶。枇杷園已全部成林,具備林下養殖的基本條件。為了綜合利用枇杷林地,延伸枇杷產業鏈,切實增加枇杷種植業主及果農的經濟收入,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主及果農參與林下養殖。經過多次宣傳,現已動員種植大戶10戶,一般農戶260戶參與林下養殖土雞項目的實施,林下散養土雞、鵝面積1600余畝,土雞存欄15000只,鵝存欄3000只;今年出欄土雞8萬多只,年出欄鵝10000只。
積極爭取區林業局、區農委、區畜牧局、區科委等部門的支持,結合我鎮實際,養殖戶每養一只雞補助1元,每養一只鵝1.5元到戶。邀請畜牧專家為枇杷業主及果農舉行養殖技術培訓5次,由鎮畜牧獸醫站技術人員在疫病防疫、飼養技術等方面對枇杷園業主及果農進行“一對一”的幫扶,發放養殖技術資料1000余份,使土雞、鵝成活率達90%以上,幫助業主把好養殖技術關。
三、 良性循環,節約成本
通過林下養殖,既節約了業主在除草、施肥上的勞動成本,也改善了土壤結構,進一步提高枇杷品質和產量。利用林下養殖,我們飼養的土雞、鵝只要是以玉米、米糠、稻谷等做飼養的主料,再以枇杷園的自然草地以放牧的形式自然覓食,既節約了飼料成本,又提高土雞、鵝的肉質,使其肉質鮮美、湯味純正。
實施林下養殖,將傳統的養殖方式與現代畜牧業有機結合,開辟了畜牧養殖新渠道,可以在有限的土地空間內實現增值,具體表現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1.生產優質肉、蛋滿足市場需求。由于采用了傳統的飼養方式與現代養殖方式的有機結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資源,減少了化學藥品和抗生素的使用,生產出相對安全的畜禽及其產品。在原有的枇杷林下散養采食的養殖方法,可以還原動物自然采食的天然屬性。從動物保健的角度看,是有利于動物的自然生長和生心健康,減少疾病的發生幾率,從而提高肉質品質和動物原有的肉汁香味以及禽蛋的蛋白質和香醇度,這是規?;暳橡B殖無法達到的境界,這也就是“土雞”與飼料飼養雞口味不同的原因。從飼養方式來看,這一新興養殖項目發展前景廣闊,林下養殖采用散養方式,家禽主要采食野草、蚱蜢、蚯蚓等天然活性餌料,配上玉米、米糠、稻谷等農家雜糧,加之雞、鵝、鴨活動范圍大,使之品質具有結實、味美、脂肪少、無公害等優點,所以“土雞味”濃,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2.消滅蟲害,減少疾病發生,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林下養殖的畜禽可以不斷采食林間雜草、低矮的灌木,禽類還可以啄食害蟲,從而減少了林木病蟲害的發生。
對食料的消化也是很不完全的,對消化吸收率也是很低的,這就決定了雞糞中還包含著很多未消化完全的營養成份,據測定:雞糞中包含:干物質89.8%,粗蛋白28.8%,粗纖維12.7%,可消化蛋白14.4%,無氮浸出物28.8%,磷2.6%,鈣8.7%。組氨酸0.23%,蛋氨酸0.11%,亮氨酸0.87%,賴氨酸0.53%,苯丙氨酸0.46%。由此可見雞糞中的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尤其雞糞中的粗蛋白比較多,還有包含豐富的有機物,可以成為非常好的綠色有機肥,提供給枇杷林地,從而提高果品的品質以及豐富的營養成份。
4.投入少,效益高。由于畜禽自由采食雜草和低矮的灌木及害蟲,減少了飼料的投入量,加上減少了養殖的人工,飼養成本將大大下降。其一,飼養上的比較,以一只雞4斤為例,全飼料飼養一只需要飼料成本17元,雛雞2元,消毒、藥物等2元;以每斤7元計算,一只雞28元,飼養一只飼料雞有7元的利潤;而飼養一只林下養殖的土雞,所需飼料成本15元,小雞成本14元,消毒、藥物等2元,以每斤12元計算,一只雞48元,飼養一只林下養殖的土雞有17元利潤。其二,以排泄物來比較,飼養飼料雞所生產的污水對環境的污染需要每只雞的處理費用1元,且糞便用來有機肥賣0.5元,需要人工物力等施肥0.5元,還需投入0.5元進行污水處理。而飼養林下養殖的土雞,糞便直接排泄在林下,果樹也需要有機肥無需人工施肥的物力等費用,林下養殖在放牧的情況下,對樹林的雜草進行覓食,節約了業主以往對雜草的清除的人工費用等所產生的經濟利益,每只雞約5元。所以使得種植、養殖雙向節約達10元以上。
5.減少環境污染。畜禽在林間采食過程中,其排泄物比較分散,便于自然降解,更是改善土壤結構,豐富土壤成份,是促進植物的生長豐富果品營養成份和改善果品品質的重要途徑。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6.緩解林牧矛盾,緩解農牧用地矛盾。
目前,前期的林下養殖業主已嘗到甜頭,其土禽產品銷售范圍已覆蓋到包括四川、重慶省市的各大城市,其中本地食府有大家比較熟悉的公認的健康美味的如:湯王府、碧碧魷魚雞、向紅燒雞公、三分田私房菜等餐飲企業都是采用的我鎮林下養殖的禽產品。市場前景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火爆現象。我們不難看出,在大力實施造林綠化工程和生態公益林管護機制改革的背景下,為發展“林下經濟”創造了有利條件,引導群眾發展林下種養等多種經營,鼓勵村民一戶帶多戶、多戶傳一村發展林下經濟,并逐步形成養殖趨勢,生態林下養殖雞、鴨、鵝,成功走出一條家庭致富、產業轉型以及生態環保的多贏之路。短期見效的林下養殖,讓農民沒有后顧之憂,這個“以短養長”的路子,更是讓“寸土寸金”的土地效益得到了更大的發揮。
20xx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8.85億元,同比增長10.1%;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9.75億元,同比增長9.2%;2015年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7.21億元,同比增長8.3%;從以上可以看出,生產總值增幅趨緩,經濟發展趨向穩定發展。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可比價增幅2013年3.6%,2014年4.2%,2015年上半年4.5%,增幅逐年增長,農業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第二產業可比價增幅2013年12.2%,2014年10.2%,2015年上半年11%,增幅先降后升,工業經濟呈現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第三產業可比價增幅2013年10.1%,2014年10.3%,2015年上半年4.8%,增幅先升后降,波動較大,不容樂觀。
(一)。
1、夏糧生產豐產豐收。
根據全縣小麥實產全面統計結果來看,今年全縣夏糧播種面積為86.69萬畝,同比增長2.0%;單產528.3公斤,同比增長0.59%??偖a45.8萬噸,同比增長2.6%。實現糧食產量十三連增。
2、畜禽產品售價波動嚴重,影響效益提升。
生豬價格經過去年的持續回落,從今年三月中下旬開始恢復上漲,目前生豬出欄價格為13.69元/公斤,同比增長1.78%。豬肉價格為22.80元/公斤,仔豬價格為21.55元/公斤,環比上漲1.17%,同比增長27.36%。仔豬價格伴隨著生豬價格繼續上漲。
第二季度雞蛋價格持續下降,目前為7.19元/公斤,同比下降31.39%,環比回落1.24%,雞苗價格為2.53元/只,同比回落17.05%,環比下降了1.56%。雞苗價格沒有穩住,養殖戶對于養殖前景仍然缺乏必要的信心。肉雞價格為8.29元/公斤,同比回落15.50%,環比下降2.15%。牛羊肉價格延續跌勢,雙雙回落。牛肉價格57.05公斤/公斤,同比降低1.23%,環比回落0.47%;羊肉價格為61.51元/公斤,同比回落1.30%,環比下降0.68%,2015年5月份家禽養殖將至近幾年最低點。
3、種植業效益穩定。
相對于畜禽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種植業由于國家糧食收購保護價等原因,種植效益一直處于穩定狀態。住戶監測顯示:每畝土地小麥和玉米均按畝產500公斤計算,每年毛收入約為2360元,支出方面:種子80元、化肥560元、農藥140元、機耕機收165元、水電費93元、人工155元、其他52元等總計約為1245元,畝均收入為1115元,再加上小麥直補125元,每畝凈收入為1240元。由于農資價格近幾年一直處于漲跌不一的狀態,農民種植糧食作物收入也相對穩定。
4、林果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全縣優質果園面積達27.26萬畝,果品總產量可達到30.74萬噸,建成了魯西最大的萬畝大棚水果和萬畝大櫻桃生產基地,是魯西北最大的果品生產基地。已形成了以蘋果、梨為龍頭,進而拉動桃、杏、葡萄、山楂、棗及特種名優果品為主導的果品大家庭全面發展的格局。從栽植特點上看,當前xx縣的果樹種植已從傳統種植,逐步走向陸地栽培、保護地栽培、名優水果栽植相結合的生產模式。目前,xx縣已逐步實現一個林果產業帶,即以沙河地帶為中心,外延輻射十個鄉鎮的果品生產帶,年改接和新植一萬畝新果園、壯大七大果品生產基地的林果生產總體目標。林果畝均效益約為6000元,相對于大田作物效益要高出許多,所以深受農戶歡迎。
5、設施農業發展勢頭強勁。
全縣共有各類大棚5.4萬個,設施占地面積7.38萬畝。形成了以斜店鄉、煙莊街道為主的黃瓜蔬菜、蘭沃鄉、東古城的林果、賈鎮的瓜果、店子鎮的靈芝等特色種植基地,在拉動農民人均收入方面起到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調研情況看,一個1.5畝的冬暖式大棚每年可為農戶帶來2-3萬元的純收入,效益遠超糧食種植。
1、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放緩,當前工業經濟形勢下行壓力較大。2013年、2014年、2015年上半年的工業總產值同比分別增長16.17%、15.92%、7.72%;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0.03%、12.93%、9.04%;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21.87%、5.1%、1.24%;利稅總額同比分別增長21.29%、7.93%、1.40%。近三年來來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呈下降趨勢,反映當前工業生產增長放緩,經濟形勢下行壓力較大。
2、部分重點行業生產形勢穩中向好。雖然近三年來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放緩,但部分重點行業生產形勢出現穩中向好的勢態,比如交通設施制造業,通過調研,進入4月份以來xx縣交通設施行業迎來銷售旺季。xx縣大部分交通設施制造企業訂單已排到年底,訂單充足,生產形勢良好。國家由于加大中西部地區高速公路的開發,帶動了交通設施行業的快速發展,企業負責人預測未來兩年內交通設施行業的市場行情都很好。xx縣是全國交通設施制造的基地,據了解xx縣交通設施制造業主要產品(如護欄板)占全國份額的30%。xx縣交通設施制造業的快速發展有利于扭轉xx縣工業生產放緩的趨勢。
3、出口型企業經營狀況良好,呈穩步增長態勢。這種情況表現在鋼材加工企業。出口業務給企業經營提供了較多的利潤,主要原因是國內經濟形勢下行壓力加大,房地產、汽車等下游行業需求放緩,且國內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競爭激烈,國內鋼鐵價格比國際上低,因此國內板材在國際市場上占有較大優勢。再有人民幣的貶值也對出口企業形成利好。如xx縣冠洲集團鍍鋅板、彩涂板13年出口量129855噸,14年出口量164785噸,15上半年出口量85867噸,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
4、經濟總量規模持續擴張,實力不斷增強。2013年、2014年、2015年上半年全縣納入統計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分別為239家、270家、287家,2015年比2013年增加了48家。2013年、2014年、全縣工業總產值為872.47、997.63億元,總量上提升明顯。
5、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唱響主角。xx縣大力實施工業帶動戰略,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以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需求為導向,創新發展思路,發揮集群優勢,突出產業特色,著力培植壯大精品鋼板產業集群,取得顯著成效。經過幾年的發展,精品鋼板產業集群已成為xx縣最大的特色產業發展集群,區域面積85平方公里。目前,該集群內有企業142戶,骨干企業主要有冠洲集團、中天復合材料、眾冠鋼板、通亞交通等。該集群擁有省級品牌2個、省著名商標2個,公共服務平臺14個。以冠洲集團為龍頭,加強產業延伸,重點發展汽車板、家電板、鍍錫板、取向硅鋼板等高端產品。截止2014年底,該集群主要產品產量:鋼板971.5萬噸、高速護欄板121.9萬噸,占國內市場比重10%。
6、工業節能成效明顯。近年來,xx縣通過逐步加強各項用能管理,挖掘內在節能潛力,緊緊圍繞節能降耗的目標要求,控制高能耗行業過快增長,加速淘汰落后產能設備。在工業經濟保持平穩運行態勢的同時,單位產值能耗穩中有降,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其中煤炭消費呈現下降趨勢,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消費不斷上升,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2014年規上工業企業煤消費量比2013年減少4.6%。
今年上半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43.1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6億元;較去年增加48.2%,服務業地稅收入15243萬元,占地稅收入的58.51%,同比增長-2.21%。
1、道路運輸:今年,全縣新增貨運企業11家,貨運企業達到116家。1-6月新增貨運車輛1354輛,全縣營運車輛總數達到7888輛,貨運量達到796萬噸,貨運周轉量達到112569萬噸公里,同比分別增長9.5%、10.05%。
2、房地產業:截止到2015年7月份xx縣共有聯網直報房地產企業20家,比2013年的15家和2014年的17家分別增長了33.33%、17.65%;截止到2015年7月份房地產企業占地面積為35畝,較2013年的20畝,2014年的24畝分別增長75%、45.83%,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辦公條件有所差距,大部分都是租賃或合用的辦公地點;截止到2015年7月份房地產企業增加值為45900萬元,2014年為89500萬元,2013年為84300萬元;截止到2015年7月份房地產企業稅收合計為4285.1萬元,2014年為7147萬元,2013年為5073萬元,地稅占到總稅收的96%以上;截止到2015年7月份房地產企能源消費量為0.014萬噸標準煤,2014年為0.23萬噸標準煤,2013年為0.24萬噸標準煤。
3、旅游業:今年,成功舉辦第十屆梨園文化觀光周等活動,接待游客7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000萬元。抓住當前鄉村旅游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加快拓展市場空間,規劃建設“梨園大世界”,進一步提升中華第一梨園景區品質。
4、批零住餐。
批零行業整體平穩,經營情況不樂觀。xx縣城區內的幾個大賣場經營基本平穩,商品零售額未出現大的波動,但人們消費欲望不高,除日常消費以外,對耐用商品、高端商品、奢侈品消費不足。受價格及市場行情的影響,目前煤炭已下降到今年最低水平,部分煤炭批發企業的現狀是只要少賠錢或者不賠錢就出貨,以維持企業正常運轉。受國際需求減少等因素影響,鋼材價格持續低迷,鋼材企業也是勉強維持經營。
住餐行業整體趨于回暖,年內有望好轉。部分住餐企業逐漸適應了政策影響,積極謀求轉型,推出平民化、大眾化的就餐消費,加上一些婚宴、生日宴和親朋好友宴請數量的增加,客流量逐漸增加,企業經營狀況得到了改善,接下來的幾個月有望得到好轉。
1、重工業占比較大。2013年、2014年、2015年上半年重工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例分別為66%、67%、69%。重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比重占73.9%,工業結構層次仍然偏低。同時高耗能行業雖然得到有效調整,但所占比重仍然偏高。
2、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逐年減少,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2013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1家,2014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7家,2015年上半年xx縣新增規上工業企業數僅有3家,比去年大幅減少,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
3、中小企業仍存在融資難的問題。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缺乏流動資金。個別生產形勢較好的交通設施企業也存在流動資金缺乏的現象,如有充足的流動資金企業的生產銷售能進一步提高。據了解企業融資難主要表現在:一是銀行惜貸,貸款手續復雜,存在上浮利率的情況,造成企業財務費用高。二是2014年以來企業受擔保圈的影響較大。擔保圈中有一家企業貸款不能按期歸還,就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使其他企業遭受重大損失和影響,即便是沒有經營問題的企業,也會因聯保而被凍結賬戶,導致資金困難,甚至資金鏈斷裂。
4、土地資源緊缺。企業發展、轉型升級、招商引資都需要土地,隨著xx縣工業企業戶數的增多,可用土地面積逐步減少,用地成本不斷提高。尤其是工業園區企業投資項目受制于征地難、用地貴,土地供需矛盾比較突出。
1、目前房地產企業。截止7月份房地產企業投資4.83億元,增幅11.39%;房屋施工面積85.85萬平方米,增幅13.78%(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7.39萬平方米,同比-71.49%);銷售面積9.5萬平方米,同比-20.14%,從環比數據來看6月份銷售面積為8.4萬平方米,環比增13.1%;從環比和調研中發現目前樓盤銷售處于平穩態勢,看房詢價的有所增加;資金短缺等問題仍然存在,截止目前全縣聯網直報房地產企業共有26個樓盤項目,其中五星金桂園項目由于資金問題處于停工狀態;冠玉星湖灣項目由于市場銷售低迷及資金問題開工較為緩慢,只完成了驗槽工作;還有些項目已經開工,由于手續不完備還無法納入到統計范圍內,比如民生的冠洲印象等項目。
2、限額以上批零住餐行業存在的問題。
企業布局有城鄉發展不平衡,鄉鎮之間發展不平衡,待優化。截止到2015年上半年,xx縣共有34家批零企業,5家住餐企業,共計39家。這39家企業中接近20家企業位于縣城城區或者城鄉結合部,19家位于鄉鎮駐地,城鄉之間的企業布局存在較大差距。各鄉鎮之間的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個數也是參差不齊,多的鄉鎮能達到3-4家,如清泉、崇文、柳林鎮,有的鄉鎮如梁堂鎮、賈鎮、萬善鄉至今還沒有一家限上企業,鄉鎮之間發展不平衡。目前現有的限額以上企業大部分位于縣城繁華地段或鄉鎮政府駐地,企業在地域分布上偏于集中,有待優化。
企業個數偏少,規模偏小,缺乏龍頭企業帶動效應。目前全市共有662家限上批零企業,xx縣有34家,僅占5.1%,共有99家限上住餐企業,xx縣有5家,僅占5.0%,與全市其他兄弟縣相比,xx縣的限額以上企業數量偏少。按照《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劃分,目前xx縣的39家限上企業中有9家被劃為中型企業,25家為小型企業,5家為微型企業,缺乏大型企業。并且這些限上企業經營模式單一,規模較小,難以發揮龍頭帶動作用。
企業經營的商品檔次較低,經營粗放,品種雷同,名優產品不足。企業在軟硬件建設方面存在很大差距,相關設施不配套,只能滿足較低層次的購物、就餐、娛樂需求,已不能適應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休閑、以及商務活動等多方面的消費需求。反映當前消費時尚和潮流的綜合性購物廣場、星級酒店、大型超市和休閑娛樂場所還很少,難以滿足消費者較高層次的消費需求。
企業管理水平不高。調查發現,有的企業基本沒有建立規范的統計臺賬,沒有專門的統計人員;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學歷、年齡跨度較大,綜合素質整體偏低;管理者對市場形勢把握不準,經營理念滯后,營銷手段不夠,營銷措施不力,缺乏精細化管理,從而制約了批零住餐企業的發展。
電子商務對xx縣限額以上企業零售額分流嚴重。目前電子商務風生水起,對傳統實體店商家造成一定的沖擊,而實體店短時間內難以完成轉型。xx縣限上企業由于資金技術的等原因再向電商轉型方面有很大欠缺,三聯家電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家電零售的企業,隨著電子商務日漸興起,它的家電零售面臨挑戰,部分顧客對電商的青睞程度高于實體店,雖然該企業有自己的電商平臺,但由于一些技術和營銷方面的限制,搞得不是很好。
貨運品種單一,行業依賴度高。一是隨著國家治理污染力度的不斷加強以及產能過剩等因素的影響,煤炭需求量大幅下降,山西省很多煤礦從年初到現在一直就處于停產狀態,煤炭出貨量不高,特別是今年五六月份這種現象更加突出。二是鋼鐵、房地產等行業整體不景氣,貨運需求減少。而xx縣的道路運輸行業市場主要在山西省,并且以運輸煤炭、鋼材為主。受上述兩大因素影響,xx縣的道路運輸行業出現了整體性不景氣的現象。
行業運行不規范,企業同業競爭激烈。近幾年來,道路運輸企業和運營車輛持續增加,道路運輸市場逐漸趨于飽合,供求矛盾日益凸顯,同行業間競爭加劇。競爭加劇最明顯的后果就是運費下降,運費雖然降下來了,但是貨車司機的工資卻保持了相對的穩定(日均300元左右)。去年五、六月份運費價格大致在220元/噸,而今年同期運費價格是190/噸左右,運費價格降幅為13.6%。企業收入下降,但是各項費用和開支卻沒有減少,造成企業利潤降低,經營步履維艱。
道路運輸企業訂單大幅減少,原有長期固定大客戶消失蒸發。按往年的情況,一般規模比較大的運輸企業都擁有一定固定的大客戶,引用一句企業老板的話就是“活不用愁,就怕沒車?!比ツ晖诘那闆r是企業因為訂單多現有車輛滿足不了,而去租借別人的車輛。今年卻是相當一部分企業的車輛的運行都處于維持費用狀態,幾乎沒什么利潤;一些經常需要維修的老車,甚至處于虧損狀態;還有一部分車輛由于訂單減少甚至長時間沒有訂單而處于停運狀態。
運營車輛驟減。報廢車輛與新購置投入運營車輛存有時間差,新車不能及時投入運營,也會影響道路運輸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甚至會使單個企業的效益明顯下滑。
1、加強對全縣工業經濟運行的監測。密切關注工業經濟主要指標的變化情況,健全完善經濟運行監測和預警預測體系。認真組織開展工業運行情況分析,及時反映經濟運行動態,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防范和化解運行中的風險,不斷增強工作的前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為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創造良好條件。
2、做好新增企業的申報工作,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督促有關單位對xx縣新投產企業和成長的企業進行摸底,對達到規模標準并且符合申報條件的企業加以指導申報,對接近規上標準的企業加大扶持力度。其次,在規模以上企業申報過程中,提高企業上報材料質量,減少出錯率。
3、在貸款融資方面,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當前國內經濟形勢下行壓力較大,有些中小企業面臨的市場行情還不好,流動資金的缺乏對這些企業來說是雪上加霜。加大對企業的資金支持,尤其是在銀行貸款方面,降低企業的財務費用,給中小企業提供支持,將能幫助困難企業渡過難關。
4、要切實加大轉型升級力度,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企業裝備水平,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努力研發市場競爭力強的高端產品,向功能化、差異化產品發展,開拓高端市場,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傳統產業要保持可持續發展,一要加快技術改造,淘汰落后工藝和產能,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改進產品的生產工藝,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二要加大科技和品牌投入力度,推動企業向產業高附加值方向發展,走高品質、高端產品、精品化路線,努力開拓高端市場,只要有好的產品就不怕沒有市場。三要通過不斷自主創新,開發新產品,延長產品的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等措施來消化生產要素成本上漲的因素,拓展企業的利潤空間。
1、有序開工房地產項目,對于保持房地產健康發展十分重要。一是要督促已供地、已開工項目加快建設進度,確保如期竣工投入使用,保障商品住宅有效需求;二是著力打造新區,合理規劃建設各類商業設施、工業廠房、辦公用房、公共設施、商品住宅等,適度開發高檔精品樓盤,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各類商業用房的需求。
2、繼續培育好房地產的有效供應和有效需求。保證房地產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發揮其重要作用,重視有效供應和有效需求。堅持住房市場化的方向,大力發展普通商品住房,使更多的人買得起房子。
3、要加強房地產行業管理,嚴格市場準入機制,加強監督,把好工程質量、促使房地產企業誠信經營、承諾兌現。建立健全房地產信息系統,建立不良經營行為公示制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1、加大對批零住餐企業扶植力度,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持,使企業迅速膨脹規模,盡快成長為限額以上企業,積極扶持幾家在批零住餐領域內有影響的企業成長為域內的龍頭企業,帶動xx縣批零住餐行業整體發展。
2、積極排查和納入夠標準的企業為限上企業,在數量和質量上要有所突破,將限上企業個數納入對鄉鎮的年終考核之中,督促各鄉鎮積極申報限上企業。特別是對于目前還沒有限上企業的鄉鎮,要加大排查力度,盡快將符合標準的企業納進來。
3、優化企業布局,提升企業經營水平,在商品質量、檔次和服務標準上下功夫,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引導限上企業向鄉鎮延伸,均衡商業網點布局,方便鄉村居民消費。
4、創優經營模式,打造特色品牌。企業經營者應充分認識到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性,在激烈的競爭中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將很難立足。這需要企業自練內功,找準主業發展方向,走“專、精、特、新”經營創業之道,特別是住宿餐飲企業要運用積極的營銷手段,開展包括低價套餐、積分折扣、團購優惠等形式多樣的打折促銷活動,以實惠價格薄利多銷吸引顧客消費,以量補價,拓寬利潤空間。
5、積極引導企業搭建電商平臺,開展電商服務,依托淘寶、京東等第三方平臺進行經營,拓展銷售渠道。
至14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帶隊,副主任******,秘書長及部分常委組成視察組,在市政府副市長***、市經貿委主任***等陪同下,重點對市直工業經濟進行了視察。視察組聽取了市政府關于全市工業流通經濟發展情況的匯報,到市經濟開發區以及臨工、魯南制藥等7家企業進行了視察,召集9個主管部門和8家企業負責人分別進行了座談,廣泛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通過實地視察、聽取匯報、座談、討論等形式,對我市工業經濟有了較為全面、客觀的了解和掌握?,F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市政府緊緊圍繞市委關于建設“大臨沂、新臨沂”和“奮戰三年過千億,打好基礎翻三番”的總體工作目標,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大工作力度,不斷提高工業經濟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工業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跨越提供了強勁支撐。主要特點是:
(一)思想認識不斷統一,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氛圍濃厚。近年來,市委根據國內外經濟發展的新形勢,立足臨沂實際,確立了實施工業強市、推進工業化進程、打造魯南制造業基地的重大決策。從視察情況看,市政府及有關部門貫徹市委的決策是有力的,緊緊圍繞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不斷解放思想,干事創業,形成了政府強力推動、各級干部合力促動、社會整體聯動的新的工作格局。壓濾機濾布特別是通過連續三年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各級加快發展的危機感、責任感和緊迫感進一步增強,對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認識更加到位,抓發展、抓工業、抓項目的理念和共識已經形成。另外,通過開展“一創六建”、沂蒙精神晉京展等活動,極大地提高了臨沂的知名度,增強了全市人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為工業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干事的熱情空前高漲,創業的激情充分涌動,形成了全社會抓工業、上項目的熱潮。
(二)工業經濟快速增長,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工業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2004年,全市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531.4億元,增長19.6%,占gdp比重達到52.5%,二產占經濟總量的比重首次占據半壁江山。全部工業完成總產值1513.8億元,增加值437.4億元,分別增長25.6%和18.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72.2億元,同比增長31.59%。實現利稅76.3億元,同比增長32.7%,其中利潤總額44.5億元,同比增長33.4%。今年以來工業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877.83億元,同比增長48.54%;增加值253.76億元,同比增長36.86%;實現產品銷售收入822.65億元,增長51.7%;實現利稅65.84億元,利潤總額40.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6.07%和67.84%,增幅分別居全省第6位和第3位??h區工業發展勢頭迅猛。1—8月份,12個縣區中有8個縣區工業總產值增幅超過50%,9個縣區工業增加值增長40%以上,5個縣區的利稅增幅超過60%,有力地推動了全市工業快速發展。
(三)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工業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市政府按照發展新型工業化的要求,堅持壯大規模與提升產業層次并重,促進了工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一是積極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進了產業結構升級。濾布目前傳統產業中已有近40%的企業通過改造得到提升。加強項目建設,注重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高新技術產業項目,江泉碳素、新時代二期藥業等一大批高新技術項目相繼建設和竣工,高新技術產品項目投資占全部項目投資比重近30%,二是加快企業技術開發中心建設,提高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全市已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省級企業技術開發中心15個,市級技術開發中心17個。三是支柱產業初步形成,優勢產業特色明顯。目前,全市已形成食品、機械、醫藥、紡織服裝、建材、化工、木業七大支柱產業。2004年,七大產業完成總產值695.5億元,實現利稅56.8億元,分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79.4%和77.4%。各縣區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充分發揮市場、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形成了板材、復合(混)肥、陶瓷等20條產業聚集帶,成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四)骨干企業不斷壯大,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市政府把培植骨干企業作為促進財政增收、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按照“扶優扶強”的原則,對骨干企業在用地、并購、融資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推動了骨干企業的發展壯大。2004年全市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到123家,過10億元的企業達到12家,金鑼集團成為我市首家過百億元的企業。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達到100家,過億元的企業14家。今年1—8月份,全市有112家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過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8家,其中產值過10億元企業10家,共完成工業總值557.4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63.5%,同比增長46.39%,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加29.89個百分點。73家企業實現利稅過千萬,其中利稅過億元企業11家,共實現利稅43.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66.07%,增長50.58%,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利稅增加34.62個百分點。
(五)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工業經濟發展后勁明顯增強。市政府始終把加大投入作為加快工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千方百計融通建設資金,大小項目一起上,通過招商引資、鼓勵民間投資、企業上市融資、爭取上級扶持和召開銀政企洽談會吸引銀行投資等多種方式,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撐,推動了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如為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加快了服務體系建設,今年發展了5家典當行,審批了13家擔保公司,上半年典當貸款6.5億元,提供信貸擔保6.15億元。200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超過500億元,其中工業項目投資225.9億元,今年工業投資預計超過350億元。技改投入創新高。1—8月份全市技改在建項目739個,同比增加173個,累計完成技改投資154億元,同比增長103%。投資過億元的項目112個,累計完成投資80.1億元,同比增長142.4%。一大批重點項目建設相繼建設投產,為工業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奠定了基礎,增強了臨沂工業發展的后勁。
二、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在我市工業經濟發展取得明顯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制約因素:一是工業經濟總量不足。二是企業規??傮w偏小,缺乏支撐力強的大產業帶、大企業集團。三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四是企業發展的環境還不夠寬松。五是企業家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針對上述問題,視察組提出以下建議:
(一)進一步牢固樹立“工業強市”指導思想。目前我市正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工業經濟仍將是推動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各級政府要進一步牢固樹立“工業強市”戰略指導思想,加強領導,切實把發展工業放在經濟工作乃至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位置,以更大的精力促進工業經濟發展。要加強調度和協調,及時解決工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要廣泛運用各種宣傳輿論工具宣傳“工業強市”戰略思想,使“工業強市”深入人心,進而凝聚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進工業經濟發展的步伐。
(二)要認真搞好“十一五”工業規劃。工業規劃是對全市工業經濟前瞻性的戰略部署和具體安排,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做好“十一五”工業規劃對于我市工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要象抓城市規劃一樣高度重視工業規劃的編制,聘請國內高層次經濟專家和本地工業專家一起,反復進行論證評估,切實提高規劃編制水平。要認真分析“十一五”期間我市工業發展面臨的重大戰略問題,研究提出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思路和措施,確定全市“十一五”工業經濟發展目標,制定千億產業、百億企業集團攻堅計劃,實施工業經濟的重點突破。
(三)要創造更加寬松的工業企業發展環境。視察中,工業主管部門、企業家們反映我市工業發展環境不夠寬松的呼聲比較高。為此,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清理規范行政許可項目,減少行政審批程序,提高依法行政的透明度,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要大力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整頓執法隊伍,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人員素質,嚴厲打擊各種破壞市場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創造守法經營、平等競爭的良好經濟秩序。要堅決清理“三亂”,堅決查處各類影響工業經濟發展、損害投資環境的人和事,對典型案例要追究到底,切實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要強化對企業的`扶持力度,盡快研究出臺促進工業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在市場準入、土地使用、信貸、稅收、上市融資、進出口等方面積極創造條件,扶持企業加快發展。
(四)要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實現我市工業經濟的跨越發展,最終取決于能否產生區域級、國家級、國際級的企業家團隊。要通過組織外出考察、集中培訓等途徑,進一步解放企業家的思想,開拓企業家的視野,不斷增強他們的趕超意識、創新意識、誠信意識、做大意識,破除小成即滿、小富即安、自我陶醉的思想觀念。要幫助企業搞好必要的發展規劃,減少投資的盲目性,幫助提高人力資源配置能力、市場營銷能力、資本擴張能力,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要不斷鼓勵引導本地企業家想干大、能干大,勇于領導企業在市場中創一流,在行業中爭第一,把企業做大做強。要通過多種渠道,利用優厚的條件引進高素質的企業管理人才,不斷優化我市企業家隊伍結構,造就一支高素質、有魄力的企業家隊伍,推動工業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五)要積極培育大產業帶、大企業集團。要把培育大產業帶、大型企業集團納入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戰略,圍繞建設制造業強市目標,按照“三個一批”的要求,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培植一批大產業帶、大型企業集團和知名品牌。要立足實際,充分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確定優勢產業,實現重點突破??蛇x擇十幾個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的企業作為重點,市里成立專門班子,實行重點幫扶。要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在全市形成一批銷售收入過1000億元的大型產業帶、過50億元和100億元的大企業集團。
數字經濟是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形態,是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為進一步推動我市壯大數字經濟主體,提升產業發展能級,7-9月,由市政協副主席林月和牽頭,組織部分政協委員組成專題調研組,通過走訪座談、實地調查、民意懇談等形式,對我市數字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數字經濟分為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又稱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主要包括計算機通信設備制造業、電子信息機電制造業、專用電子設備制造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互聯網及其相關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文化數字內容及其服務業等7大類23個中類,前三個歸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后四個歸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服務業。產業數字化,具體分為融合型數字經濟、效率型數字經濟、新生型數字經濟和福利型數字經濟等四類。融合型數字經濟的代表業態有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
(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近年來,我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總量規模不斷壯大。2019年,我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152億元,占gdp比重12.6%,占比比上年提高了0.3個百分點。其中,規上數字經濟制造業企業335家,占規上工業企業數的27.7%;實現工業增加值77.13億元,占規上工業的比重為26.0%,占比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11.6個百分點;單位數和增加值總量分別占溫州市的60.0%和51.0%。
(二)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行業集中明顯。
根據《浙江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統計分類目錄》,我市數字經濟制造業企業主要集中在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電子元件及電子專用材料制造,電線、電纜、光纜及電工器材制造,通用儀器儀表制造,電子器件制造等5個中類行業,屬于樂清傳統的主導行業,行業集中明顯。截至2019年12月全市共有335家規上數字經濟制造業企業,其中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業118家,占35.2%;電子元件及電子專用材料制造業87家,占26.0%;電線、電纜、光纜及電工器材制造業52家,占15.5%;通用儀器儀表制造業31家,占9.3%;電子器件制造業23家,占6.9%。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創新投入與成效好于規上工業。2020年上半年,全市規上數字經濟制造業研發費用5.56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3.8%,占比高于規上工業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實現新產品產值69.67億元,新產品產值率為46.6%,高于規上工業6.8個百分點。產品的更新帶來效益的增加,上半年實現營業利潤9.05億元,同比增長10.2%,增幅高出規上工業平均水平4.7個百分點。
(四)制造業數字化進程不斷提速。
通過“技改新八條”、傳統技改和兩化融合項目合并備案等舉措,加大對智能化技改的扶持力度。同時,立足我市產業基礎和縣域經濟特點,著力培育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啟動了樂清市數字化車間(工廠)試點示范項目申報工作,目前已有35家企業提交申報材料并已完成系統初步審查。
(一)核心產業層次不高,能級不強。
1.主要產品供給體系仍處于中低端。我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集中在低壓電器、電線電纜、電子元器件等基礎配套類行業,產品結構多處于中低端,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較低。以低壓電器為例,大體上分為四代,施耐德、西門子、abb三大國際巨頭已開發出具有網絡化、可通信等功能的第四代產品,我市企業卻仍以生產二代產品為主,具有智能化功能的第三代產品占比較低,第四代產品更少。正泰、德力西雖然在規模上可以與施耐德、西門子、abb三大品牌相當,但產品仍主要在中低端市場,利潤率低于中高端市場。在智能電網產業方面,我市近年來在信號和數據采集、傳輸、控制、嵌入式技術開發、軟件開發等技術的應用積累不夠,從事電力電子技術領域的企業較少,與國內同樣從中壓設備崛起后進入配電自動化設備領域的上海思源電氣、石家莊科林電氣、江蘇大燁智能、南京大全等企業對比,還有不少差距。
2.新興制造業集聚不足外遷嚴重。2020年上半年,全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7.2億元,僅占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608.3億元的2.8%,集成電路、物聯網傳感器、智能硬件等行業發展緩慢。同時,數字新興產業的外遷現象也非常突出。如上市公司金卡智能早將經營主體搬遷到杭州,萬控、曼德瑞等優質企業搬遷到了溫州甌江口產業集聚區。還有一些企業雖在我市有生產基地,也因各種原因依托外地工廠生產智能化產品,如浙江力夫自控技術公司在樂清生產傳統的壓力開關等產品,而在杭州設立的關聯企業則生產更為高端的電子傳感器類產品。
3.配套產業鏈本地化標準化不夠。我市智能重合閘、變頻器、伺服驅動器等智能電器產品的關鍵零部件、軟件絕大部分來源于外地或者進口,存在嚴重“卡脖子”現象,整機廠商利潤微薄。2020年,我市在產業鏈供應鏈斷鏈斷供風險點的排摸中,梳理出了40家企業共140條可能存在斷鏈斷供的風險點,主要涉及國外進口的高端單片機芯片、晶振、電源芯片、鋁電解電容、存儲器、光耦和新材料。如正泰儀器儀表生產智能電能表、燃氣表所需的晶振、貼片電容需要從日本、美國等地進口。一些非電氣行業類如半導體、傳感器、柔性線路板等企業缺乏配套企業支撐,所有環節、元器件都是由本公司生產或外地供應商提供,生產成本較高。此外,我市電器配套企業沒有技術標準以及產品數據庫,生產的零部件標準化程度不高,同一家企業同一個型號產品都會出現尺寸不一情況,容易導致自動化設備卡機,達不到智能制造精度要求。
4.核心產業服務業發展滯后。我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服務業發展明顯滯后,基本以傳統的電影院和快遞服務為主。2019年全市規上數字經濟服務業企業僅13家,實現營業收入3.25億元,營業收入僅占溫州的1.8%,同比增長2.3%,低于溫州5.1個百分點。2020年上半年雖增加到14家,實現營業收入3.98億元,但是營業收入最大的還是一家總部回歸企業,目前僅開票,還未對本地數字經濟服務業產生帶動效應。在建的云谷大數據中心、京東云區域中心等項目投入運營后,雖然可以帶動數字經濟服務業發展,但是全市至今沒有一家真正具有工業軟件研發能力、系統解決方案供給能力的本土企業,無法有效支撐我市企業數字化轉型。
(二)基礎支撐條件缺乏,創新要素供給不足。
1.技術創新的關鍵驅動要素不足,創新基礎不牢。我市企業“人才難引、引進難留”現象仍然突出,科技人才總體數量較少,特別是智能電器、智能電網等企業所需的從事綜合自動化系統、配電主站軟件、芯片、載波模塊、線路板等方面的研發人才尤其緊缺,成為制約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瓶頸。作為千億級電氣產業集群,近年來,我市雖以“科創飛地”等形式積極融入長三角,但是仍然處于創新的“困難高地”,承接“溢出效應”并不強,至今還沒有建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全市企業研發機構層級低,省級認定機構僅占17%,一半以上為樂清市級認定機構。
2.區域創新氛圍不濃,創新生態有待改善。我市企業專利以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為主,發明專利占專利總數的比率低。截至2019年末,全市累計發明專利4341件,僅占專利總數的7.1%。同時,我市區域內的技術研發共享資源機制不完善,技術專利在區域產業鏈內傳導不夠流暢,集群效應發揮不明顯。我市企業技術創新被本地企業模仿快,很多企業因此也不得不將新產品的研發放在外地,額外的增加了企業成本。當遭遇專利侵權時,又碰到維權時間長、維權費用高、執行不到位等問題,大大挫傷企業投入研發創新的積極性。還有企業認為,我市知識產權侵權司法賠償額度低于溫州中院,導致其選擇在溫州起訴。
3.科創平臺帶動效應不強,運行機制不暢。我市雖已建立各類高能級創新平臺、產業創新綜合服務體、科技飛地,但在助推我市傳統電氣等產業轉型升級上,作用發揮還不到位。以智能裝備科技加速器為例,雖已建成配套功能設施,但其功能發揮與實際需求還存在差距,難以與各高校形成聯動,缺乏與大平臺機構職能相匹配的溝通協調機制,還未成就真正的“獨角獸”企業。而反觀寧波的慈溪市,中科院慈溪醫工所是其率先引進的綜合科創平臺,該所與企業共同研發醫療器械,使一批像“廣慈醫療”一樣的生命健康企業扎根慈溪,在數年之間就獲得了快速成長。生命健康產業已成為慈溪經濟新亮點,2018年實現產值101.6億元,成為繼三大傳統行業后,又一個產值邁入“百億俱樂部”的行業。
4.扶“小”幫“微”力度不夠,扶持政策知曉度不高。一些企業反映,我市在扶幼、扶小、扶微助推科創企業成長方面力度不夠,如我市2019年對257家規上高新技術企業給予研發后補助4600多萬元,但是該項補助資金的申請對象必須是規上高新技術企業,中小科創企業享受不到該政策。還有企業反映,我市對參與企業技術改造的,按照共同研發設備銷售價15%給予技術改造企業補助,但是該優惠政策在我市工業企業中知曉度并不高,導致我市從事“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生產的中小企業的營業額中本地市場所占比例反而不高。
(三)工業互聯網落地困難,三大掣肘突出。
1.企業數字化改造積極性不高。我市大量設備尤其是中小企業設備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水平較低,需要通過加裝傳感器、通信模塊、控制部件等實現設備聯網和數據聯接,導致改造難度大、成本高。在信息化軟件方面,因我市中小企業較多,大部分軟件和信息服務公司的產品價格對企業而言普遍較高。在收益不明確的情況下,先投入巨大資金承擔改造費用,是許多企業想要改造卻遲遲不改的重要原因。如,2019年我市一家電器公司投資300萬對車間和倉庫現場進行了數字化改造,但也僅僅只完成了全廠生產區域20%的改造任務,由于短期投資回報率相當不理想,而后續投資還需要支付信息化規劃設計費用、咨詢費、項目實施費、后期系統維護費等大量費用,導致企業猶豫不決。還有企業反映,我市按第一批數字化車間(工廠)提升試點項目整體投入的6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50萬元,而各個企業自動化設備和信息化軟件應用等實際投入差異很大,建議應按企業實際投資額實行更加科學的梯次補助政策,并合理設定各梯次補助封頂金額,提升企業積極性。
2.公共服務平臺和信息基礎設施支撐不足。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實體經濟全要素連接樞紐、資源配置中心和智能制造大腦,但是我市工業互聯網平臺起步較晚,目前有樂清智能裝備云、電氣行業云兩個區域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前者剛正式上線,目前僅2家試點企業,后者僅9家試點企業應用,平臺商業成熟度低,難以更好服務本地的企業。此外,我市信息基礎設施同先進地區相比仍然滯后,如工業互聯網等數字技術研發應用需要完善的5g網絡支持,但是我市存在站址難以獲取、高速光纖鋪設遇到管道瓶頸等問題,極大影響5g網絡建設進程。
3.企業數字技術應用深度不夠。目前,我市一些企業只完成企業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但是企業內部的erp系統只是達成工業互聯網目標中的小小一環,還有pdm(產品數據管理)、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me、wm等眾多企業信息化集成軟件配套,才能保障企業工業互聯網的順利運營和開展業務。如德力西集團曾陸續投入4000萬元來完成企業信息化項目的改造,在2012年實現erp的上線運營,直到2019年和2020年才陸續安排公司內部的plm、mes、wms等眾多企業信息化集成軟件配套的輔導上線。同時,已完成工業互聯網建設的企業反映,仍存在信息系統之間、機器設備之間、信息系統與機器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嚴重不足等問題,或者只能實現部分裝配車間的制程過程與mes、wms、erp的信息化集成互聯,仍處于局部推廣階段,未能真正意義上達到智能工廠水平。
(一)專注產品創新和產業升級,領軍國產替代。
1.建立產品研發鼓勵目錄。建議我市設立智能電器產業年度重點產品研發鼓勵目錄,制訂激勵政策,鼓勵企業開展第三代、第四代低壓電器和智能電網設備研發,推動企業產品升級換代,搶占中高端市場,加快實現國產替代。如對已經研發和推廣新產品的企業,要在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等方面給予一定政策傾斜;對取得關鍵技術突破給予獎勵;對通過指定檢測機構的試驗產品給予一定補貼;對年度重點新產品獲得國網、南網首次掛網或中標突破的企業給予獎勵。同時,以發展新型電子元器件、精密接插件為重點,推動傳統電子產業提檔升級。
2.精準布局新興制造業。借鑒溫州甌江口產業集聚區設立阿里云機器人產業園區的做法,在樂清經濟開發區、樂清灣港區、柳白新區開辟專門的新興產業工業園區,打造產業生態系統化、功能服務精準化、基礎設施網絡化和運營發展智能化的智慧園區。專門建立新興制造業重點項目庫,對投資額在5000萬元以上工業投資項目實施監測,針對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新產品產值率、勞動生產率等重點指標,建立以功能區為主體、職能部門為業務指導的聯動服務工作機制,精準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3.補強智能電器產業鏈。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有針對性的引進一批智能電器供應鏈空缺環節的配套企業,鼓勵龍頭企業、終端產品生產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建設專業園區,加強龍頭企業對配套產品質量把控,帶動整個電器產業向智能化、數字化方面提升。
4.大力培育“離岸”信息服務企業。針對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知識密集、人才密集的特點,參照“科技飛地”做法,培育“離岸”信息服務企業,實行雙線、離岸的模式,問題收集在本地,技術研發在外地,更快更好地服務我市本土制造業數字化智造。同時培養本地幾家信息服務企業,著重于數字化改造后日常維護能力建設,為本地制造業企業提供更為優惠、便捷和高效的服務。
(二)營造區域差異化競爭優勢,培育創新土壤。
1.強化創新財政政策供給。建立統一的市級財政科技投入信息管理平臺,解決科技資金投入分散、重復交叉等突出問題。對數字經濟基礎研究項目、應用研究項目采取事前引導、無償資助方式支持;對成果轉化項目采取無償資助、貸款貼息方式支持。對于主要生產基地在我市的企業,在域外設立的關聯研發機構發生的研發費用,享受我市政策紅利。
2.營造知識產權創新生態。積極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爭取支持,成立中國樂清(電器)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開辟集快速確權、快速授權、快速維權為一體的直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綠色通道”,并向研發機構提供專利申請指導。建立完善我市包括商標、專利等在內的知識產權保護獎勵制度,合理裁定知識產權侵權司法賠償額度,保護市場主體的訴訟權益。
3.建立實體化市場化科創平臺。借鑒寧波慈溪等地經驗,招引科研創新能力強的高校、科研院所,制定出臺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更強、力度更大的政策,有效推動科創大平臺實體化運作。同時,參照國有企業的運行模式,推動市場化運作和企業化管理融合,理順我市智能裝備科技加速器等一些科創平臺的管理運行機制。
(三)提速加檔工業互聯網發展,重塑產業新動能。
1.建立中小企業工業互聯網專屬扶持政策。用足用好現有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探索建立中小企業工業互聯網應用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中小企業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引導中小企業“借網”加快轉型。經信等部門牽頭打通數字化轉型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與中小企業之間的溝通和供需渠道,以“團購”形式降低單個企業軟硬件采購成本。
2.破解工業互聯網建設的平臺掣肘。借鑒嘉興經驗,以開放的市場,吸引國內優秀云服務商加大在樂清的產品、服務供給,培育一批電器、電子元件、工具行業云平臺,將軟件、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等共享到平臺,供有需求中小企業使用,解決目前云產品不豐富、實用性不強等問題,為中小企業提供低門檻、便利化的專業服務。對于經省認定,且吸納、服務本地企業必須達到一定數量的云平臺,給予相應獎勵。同時,加大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探索打通“最多跑一次”的通信設施建設審批流程,在5g建設中優先利用公共資源空間等,幫助通信運營商加快5g網絡nb-iot窄帶物聯網、ipv6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3.借勢推動中小企業兼并重組。以實施工業互聯網為契機,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原則,出臺企業因兼并重組產生的納稅、過戶費用等方面優惠政策,鼓勵電器、電子行業內創新能力強、效率高、管理水平先進的優勢企業開展兼并重組,解決一些中小企業在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中面臨的資金、人才窘境,提速我市工業互聯網發展步伐,形成以工業互聯網為重要載體的先進制造業發展格局。
2017年,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域經濟發展決策部署,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竭力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科教興縣戰略,加快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綠色產業培育示范區、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創新創業驅動示范區,統籌抓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等各項工作,各項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增長。全年實現生產總值77.75億元、增長8.7%;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18.80億元、增長10.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8.76億元、增長13.01%,其中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56.17億元、增長11.14%;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05億元、增長25.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93億元、增長10.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40元、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50.2元、增長7%。
一、縣域經濟發展做法和成效。
(一)堅持創新發展,建設創新創業驅動示范區,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堅定不移地推進“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業”主體生產模式,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綜合效益,新增出口農產品備案基地5.47萬畝、累計達到23.72萬畝。紅棗、枸杞通過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定。積極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進一步強化。堅持“抓創新、引項目、建園區、上規模、創品牌、增效益”,培育壯大精細化工、液體經濟、農產品精深加工、清潔能源開發及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全面推進紅砂崗加氫暨電石精細化工智慧產業園和工業園區東區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5.06億元。潔源風電項目并網發電,杰達2000噸氯甲基吡啶項目投入試運行,東順化工30000噸硫化堿、鑫達6000噸二甲基二硫等重點項目建成投產。認真落實固定資產投資貼息貸款等四項工業發展扶持政策,深入推進重點項目互保共建和工業企業互為市場工作,年內新增規上企業12戶。加快構筑現代服務業體系,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創建工作,新增網店200家,農產品網上銷售額達到2.75億元、同比增長150%。完善農村物流配送體系,新建鄉鎮郵政所8個,建成村級“三農”服務站248個。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新增外貿出口企業4家,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863萬元。第三產業在三次產業結構中的占比達到34.55%。
(二)堅持協調發展,建設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城鄉面貌明顯改善。深入推進“3341”項目建設工程,全年謀劃項目120個,儲備重大項目80個,爭取到位國家及省市各類項目資金25億元。累計實施500萬元及以上項目256項,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8.76億元、增長13.01%。民紅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紅崖山水庫加高擴建、中醫院整體搬遷及婦幼保健院業務用房等項目完成主體工程,千里沙漠大林帶治沙道路、北仙高速公路段、大灘至公路等項目快速推進。大力實施城鄉融合戰略,編制完成《縣城鄉統籌總體規劃(2015-2030)》,縣城市政道路和居民巷道實現路燈全覆蓋,新增城區綠地面積1.6萬平方米,改造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2.35%。污水處理廠改擴建、供熱二期管網敷設、清泉湖公園、新城區地下綜合管廊及道路建設、東湖景觀大道等項目快速推進。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新建、續建新型農村社區23個,完成主體工程8368戶。積極推行行政區劃調整,全面完成撤鄉改鎮工作,城鎮化率達到33.38%。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大整治百日攻堅行動,積極爭創“全域無垃圾示范縣”,城鄉人居環境顯著改善。著力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經省市縣驗收和省第三方評估,各項指標均達到了貧困退出的要求標準。
(三)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完成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省級評估,蔡旗斷面過站總徑流達3.37億方,盆地地下水開采量8536萬方,占全年控制目標的99.26%。紅崖山水庫向青土湖下泄水量3358萬方,形成水面25.2平方公里,地下水埋深升至2.99米。以千里沙漠大林帶、萬畝胡楊林試驗培育基地、梭梭井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等為重點,完成治沙造林11.53萬畝,營造胡楊林0.3萬畝,實施封沙育林(草)10.5萬畝,工程壓沙4萬畝??h黃案灘國家沙漠公園通過國家林業局評審并開展試點。全面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環境保護常態化巡查。認真貫徹《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有關規定,嚴格執行“五禁”決定,突出加強千里沙漠大林帶禁牧工作和石羊河國家濕地公園、青土湖、黃案灘等濕地保護建設,全力鞏固擴大生態治理成果。
(四)堅持共享發展,建設創新創業驅動示范區,民生福祉顯著改善。全年共完成各類民生性投入23.2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80%。省、市、縣列為民實事全部辦結。2016年“全面改薄”項目全面完成,縣長教育基金救助貧困師生1373人,發放貧困大學生生源地助學貸款1446萬元。學前教育保教費補助、農村教師生活補助等優惠政策全部落實。新增城鎮就業3880人,輸轉城鄉富余勞動力6.01萬人、創勞務收入11.02億元,城市低保標準提高10%,農村低保標準實現與扶貧脫貧線“兩線合一”。完成精準脫貧惡性腫瘤防控及婦女病普查16027人。46個社區和農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3個鄉鎮體育健身中心及30個村級體育場建成投用,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進一步加強。健全社會治安立體防控網格管理體系,全力防范治安、金融、生態、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的各類風險,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持續提升。
二、存在困難和問題。
(一)經濟發展基礎仍然薄弱,擴大經濟總量,提高人均水平,補短板、穩增長的任務還很艱巨。
(二)生態治理形勢依然嚴峻,加大治沙造林,構筑生態屏障,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生態恢復、綠色發展的目標尚有差距。
(三)驅動發展動力依然不足,有效投資增長乏力,加快開放外向,擴大消費總量,擴投資、保增長的工作還需加強。
(四)產業規模效益仍需提升,增加農業效益,提升工業水平,擴大三產規模,調結構、促轉型的措施還需強化。
(五)民生保障任務依然繁重,提高城鄉收入,保障社會民生,鞏固脫貧成果,財政收入質量不高、收入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
三、意見建議。
(一)建議加大對縣防沙治沙支持力度。近年來,縣全力實施“生態屏障行動”,探索鞏固“國家有投入、企業給贊助、科技作支撐、農民有收益”生態建設長效機制,大規模開展治沙造林行動,全縣人工造林保存面積達到229.86萬畝,工程壓沙51.3萬畝,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萬畝,在408公里的風沙線上建成長達300多公里的防護林帶,森林覆蓋率由2010年的11.52%提高到17.7%。2015年,縣被確定為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為構建綠洲生態安全屏障,加快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和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建設,縣計劃圍繞荒漠、濕地、林地和森林等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以甘蒙省界段千里沙漠大林帶建設為重點,實施工程治沙造林100萬畝,封沙育林草50萬畝。建議省上加大對縣防沙治沙項目和資金支持力度。
(二)建議盡早啟動實施引黃濟石沙漠治理暨精準扶貧生態移民供水工程。近年來,在省市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縣在生態保護和治理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石羊流域重點治理任務全面完成,紅崖山水庫加高擴建工程批復實施,但水資源短缺仍是制約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瓶頸。為此,市規劃在“十三五”時期爭取實施引黃濟石沙漠治理暨精準扶貧生態移民供水工程,這對于鞏固提升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成果、確保綠洲永續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建議省上盡早啟動實施引黃濟石沙漠治理暨精準扶貧生態移民供水工程,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
(三)建議對縣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給予政策和項目傾斜支持??h經濟增長屬典型的投資拉動型,由于歷史欠賬較多,經濟欠發達,發展基礎較為薄弱,經濟增長仍依賴投資拉動,ppp模式建設項目處于起步階段,國家微刺激政策拉動投資效應短期內難以顯現,無法實現拉動投資較快增長。特別是新農村社區垃圾污水處理等項目因資金短缺,進展相對緩慢。建議對縣城鄉基礎設施改善給予更多的項目和資金支持。
(四)建議繼續加大對現代農業的扶持力度。近年來,縣積極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持續推進“特色林果業+設施農牧業”主體生產模式,全面推廣農業綜合節水技術,提升農業生產的技術水平和科技含量,全縣農業節水措施配套面積65萬畝,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0萬畝,其中,管灌面積9.16萬畝、大田滴灌面積38.03萬畝、日光溫室滴灌面積2.81萬畝。建議省上繼續安排專項資金,對推廣膜下滴灌技術、壟膜溝灌技術、壟作溝灌、地膜再利用免耕等農田高效節水技術推廣給予資金扶持,保證資金投入的持續性。
(五)建議對縣風光資源開發和輸出電網建設給予支持??h屬風資源豐富區和太陽能資源二類地區,規劃風電裝機容量895萬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可達1460萬千瓦。目前,截止目前,全縣建成、在建、擬建風光電項目裝機容量2340.5兆瓦,其中風電項目裝機容量1297.5兆瓦,光電項目裝機容量1043兆瓦。已建成并網風電項目1148.5兆瓦;已建成光電項目640.5兆瓦,并網472兆瓦,尚有168.5兆瓦無備案規模指標,為使已建成光伏發電項目發揮應有效益,避免資源閑置浪費,懇請省上新增我縣光伏發電項目備案規模指標,爭取實施金武張千萬千瓦級風光互補發電基地建設,在紅砂崗布局建設新的330千伏變電站和特高壓直流電力外送通道工程,增加外送通道和輸出能力。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20年監督工作計劃的安排,以及省、溫州市人大常委會的統一部署,6月份,市人大常委會印發了關于開展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監督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并于7至8月份,成立調研組,在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友聞的帶領下,實地視察了部分數字經濟重點培育提升平臺、重點培育提升企業和重點項目,走訪了市經信局,召開部分鎮街座談會和部門座談會,聽取關于我市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匯報?,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從調研情況看,全市上下高度重視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的實施,認真落實省、溫州市以市委相關決策部署,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五年倍增行動計劃,著力打造全省數字經濟發展先行區,取得了明顯成效。2018年和2019年數字經濟發展綜合評價連續兩年在全省排名第7位,2019年我市完成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152億元,占gdp的12.56%,列溫州第一。數字經濟逐步成為全市經濟增長的主引擎、轉型升級的主動能和創業創新的主陣地。一是數字經濟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注重頂層設計,制訂出臺了《樂清市數字經濟發展五年倍增行動計劃》,提出全市數字經濟發展目標、空間布局和主要任務,成立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整合優化一系列培育發展數字經濟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盤棋”的工作格局。二是數字產業化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深入推進正泰物聯網傳感器產業園、磐石云數據中心、智能電氣創新發展中心等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相繼招引了益而益、羅曼斯、力太科技等一批帶動性、引領性強的項目。三是產業數字化轉型不斷加快。2019年完成智能化技術改造項目立項242個,今年1至8月份253個。樂清智能電氣小鎮、樂清灣電力科技小鎮被列入省數字化試點園區,蘇呂小微園、智能電氣小微園、科技創業中心等率先開展了數字化園區建設。正泰、人民電器、金卡智能等企業試點示范成效明顯,不斷推動中小企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提升發展。四是治理數字化得到不斷推進。5g等通訊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盎ヂ摼W+政務服務”“互聯網+監管”“互聯網+協同辦公”等工作不斷推進,營商環境更加優化。智慧城市、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農業等領域不斷謀劃和推進,社會治理和民生服務領域的數字化程度不斷提升。
從調研情況看,我市數字經濟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有:
(一)數字經濟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雖然我市數字經濟綜合評價指數列全省第7位,但與省內先進地區相比差距在拉大。產業層次偏低,我市數字經濟統計入庫項目主要以電氣、電子、儀器儀表、電線電纜等傳統制造業為主,相較已形成集成電路、高端電子元器件、新型顯示技術、人工智能設備等高新產業集群的杭州、寧波、嘉興、金華等地存在明顯代差。各鄉鎮(街道)之間數字經濟發展不平衡,有些鄉鎮(街道)對數字經濟發展還存在重視不夠的情況。數字經濟發展五年倍增行動計劃缺乏分年度方案,有的部門在制定扶持政策和落實時缺乏充分調研。浙江云谷—磐石云數據中心、正泰(樂清)物聯網傳感器產業園等項目的推進和建設進度不如預期,通信管道建設推進緩慢。
(二)數字技術與制造業融合不夠。當前服務業數字化發展程度較高,
(三)數字創新能力還不夠強。深度創新能力將決定產業發展的可持續度,當前我市數字經濟的科技創新投入總體不足,產學研結合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夠,缺少有影響力、帶動力的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絕大部分企業存在路徑跟隨、標桿技術較少、品牌價值較低等問題。數字經濟人才制約問題較為突出,目前既懂工業又懂數字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引入困難,能同時提供產業應用核心技術和解決方案的研發團隊非常稀缺。各地間人才競爭日趨激烈,育才招才引才留才工作還存在一些亟待改進的地方。
(四)治理數字化提升不足。相對數字經濟領域平臺化、個性化、網絡化和跨界融合化的基本特征,政府部門監管手段較為單一,開放包容、協同有效的監管思維有待進一步增強。一些單位對公共數據開放不夠重視,影響了“一證通辦”“一件事”聯辦和后續數據分析,不利于數字政府效用的發揮。數據要素開發開放、共享共用程度還不高,數據鴻溝、信息孤島問題仍然存在,尤其是一些垂直業務系統還不能互聯互通,巨量數據資源的價值未能充分挖掘,大數據開發利用仍處在起步階段。(數字化場景應用)。
(一)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強化營造良好氛圍。要加強頂層設計,以編制“十四五”規劃為契機,認真分析研究我市數字經濟產業的優勢和短板,從戰略布局、政策制定、招商引資、設施建設等方面綜合考慮并完善發展規劃。抓緊制定出臺新一輪扶持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對數字經濟領域產業平臺、項目和企業的扶持力度。在注重發揮龍頭骨干企業、行業領軍企業作用的同時,高度重視和支持有技術優勢、成長空間、發展潛力的新生中小微企業。制定數字經濟宣傳方案,廣泛開展宣傳報道,提高全民的數字素養。把發展數字經濟的能力作為領導干部的重要要求,同時注重提升企業家數字素養,增強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內生動力。
(二)推動深度融合發展,提升數字產業能級。要緊抓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興起和國家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戰略機遇期,加快培育一批標桿企業,打造若干數字產業集群。招引一批投資強度大、科技含量高的新型通訊、傳感器等電子信息制造企業,促進產業升級。加快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向傳統產業滲透,大力推動企業“上云”向“用云”轉變。加快現有小微園技術改造和提升,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快智能制造轉型,打造一批“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鼓勵具有數字化轉型經驗的大企業建立數字化轉型服務平臺,從而帶動下游中小企業協同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信息工程服務、工業設計等基礎產業,為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支持。
(三)堅持創新引領作用,提升數字核心競爭力。要加大“軟投入”力度,全力支持創新平臺建設,促進更多的創新主體和創新項目集聚。更加注重發揮優勢企業和重大項目的支撐作用,提升數字產業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數字生活服務,推進網上超市、網上餐廳等數字商貿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發展,鼓勵智能營銷新業態。實施更有力有效的人才政策,及時解決各層面育才招才引才留才方面碰到的具體問題,尤其要注重培養技能型、復合型、創新型的本土人才,為數字產業發展做好人才儲備。
(四)聚力推進數字賦能,提升數字化治理水平。大力打造數字政府,進一步破解消除數字鴻溝、信息孤島,有效激活各類數據資源,持續推進公共數據開放共享和創新應用。繼續推進“一件事”“一網通辦”,打造“掌上辦”“網上辦”“甌e辦”深度融合的政務服務平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以5g為代表的信息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農業等行業發展,讓大數據發展紅利更多惠及企業、民眾。組建成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運營平臺公司,有序推進縣域智慧化改造,提升城市管理服務智能化水平。把增強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確保數據共享和安全保護并重。
1-6月份,我市糧油工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預計實現銷售收入35.2億元,同比增長20.2%;利稅總額3750萬元,同比增長18.2%;利潤總額3120萬元,同比增長17.5%。其中,市直實現銷售收入4.6億元,同比上升11.3%;利潤820萬元,同比上升15.4%。
一是深入企業指導服務。年初,市局就下發糧食工業經濟運行、新型工業化、改革與管理等工作意見,為企業加快發展指明了方向。市局先后協調市畜牧水產、農業開發部門等,幫助正大公司畜禽養殖一條龍項目和天參建成3000畝水產養殖示范園區,促進企業產業鏈條的延伸;協調解決市直企業優惠政策爭取、銀企對接、高峰時段用電等實際困難。楚州、金湖、盱眙等地結合“機關掛鉤企業”和“企業服務月”活動,建立落實月度監控分析制、領導掛鉤企業制和項目幫辦服務制,深化為企業服務。
二是龍頭企業融資范圍擴大。探索商標。恒晟米業有限公司取得楚州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200萬元授信額度,公司注冊的“蘇王”商標被江蘇省工商局認定為江蘇省著名商標,其產品分別獲得國家有機產品認證和綠色食品認證,并多次在中國稻米博覽會上被評為優質產品和名牌產品。探索龍頭企業擔保貸款。經市發改委牽頭,由天參公司聯合市的'8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共同出資,正式注冊成立了蘇北第一家龍頭企業擔保公司興農擔保有限公司。目前,已經安排貸款600萬元,有效地解決了長期以來農業龍頭企業在農產品購銷旺季籌資難的問題。我市13個的糧食龍頭企業獲得國家農業發展銀行支持信貸企業,xx年就從發行信貸1.1億元。
三是糧食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提升了龍頭企業檔次水平。已經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2個,省級7個,市級20個。天參飼料公司、新豐面粉公司分別獲得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飼料、小麥研發分中心資格。做大了龍頭企業規??偭?。國家級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增長18%以上,其中民康油脂銷售超10億元,天參飼料銷售超5億元。增強了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依托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年訂單種植優質稻米120萬畝,小麥80萬畝,油菜籽、大豆、花生50萬畝,帶動農戶50萬戶,促進農民增收1億元。打響了龍頭企業產品品牌?!敖鹂颠_”飼料創“中國名牌產品”,“新象”面粉創“中國名牌農產品”一個,“淮大”飼料等8個產品創“江蘇名牌產品”.
四是加大技改新品開發,增強企業發展后勁。全市糧食工業技改投入2.28億元,開發新品56項。新豐公司投入1.5億元,建設“日處理小麥1600噸專用粉”項目,目前已投入8000萬元,完成一期工程;大北農投入1.7億元建設20萬噸飼料生產線;民康油脂引進南通億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新建年加工40萬噸油料生產線,生產主設備選用丹麥產阿法拉閥離心機和江蘇牧羊集團產的預處理和浸出設備,工藝先進優良;佳美食品公司開發4個品種的懸浮果肉特飲,天參公司開發出蟹料、蝦料等5個品種的特種水產飼料;大北農飼料公司開發出濃香型系列、神州型系列新品種10多個等。
1、新開工建設工業項目。1-6月份,投資1000萬元以上新開工建設工業項目27項。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開工8項,完成市年計劃15項的53.3%;億元以上項目開工8項,完成市年計劃7項的114.3%。
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6月份,實際完成103.6億元,同比增長37.2%,完成市年計劃191.5億元的54.1%。
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月份,實際完成31.8億元,現價增長37.2%,可比價增長30.9%,超過市里下達30.6%的增幅計劃,完成市年計劃50.7億元的62.7%。
4、新增規模企業。1-6月份,新增規模企業19戶,新增企業戶數完成市年計劃20戶的95%。
5、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6月份,實際完成48.1億元,同比增長1xx%,完成市年計劃90億元的53.4%。
6、實際利用外資。1-6月份,全口徑完成3xx3萬美元,同比增長28%,完成市年計劃5850萬美元的52.5%。
7、出口創匯。1-6月份,全口徑完成23000萬美元,同比增長9.5%,完成市年計劃58500萬美元的39.3%。
8、內聯引資實際到位。1-6月份,全口徑完成36.2億元,完成市年計劃42億元的86.2%。
9、重點新產品。1-6月份,完成28種,完成市年計劃37種的81.1%。1-6月份,實現重點新產品產值8.5億元,完成市年計劃16億元的53.1%。
10、技術創新重點項目。1-6月份,實施3項,完成市年計劃3項的100%。具體是:xx阿斯創化工有限公司的新型環保遮光劑、從鋯英砂中分離放射元素的工藝條件的研究;xx開發區合金鑄造廠的大型薄壁耐壓鋁合金殼體系列產品的研發。
1、認真貫徹落實深化“工業發展年”各項工作。xx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高度重視深化“工業發展年”各項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市深化“工業發展年”會議精神,成立了xx開發區深化“工業發展年”領導小組;制定了《xx開發區深化“工業發展年”工作實施方案》和《xx開發區工業項目引進及相關獎勵政策》。3月29日xx開發區召開了招商引資暨“工業發展年”工作總結表彰大會,會議對20xx年招商引資暨“工業發展年”工作進行了總結,對20xx年工作進行了部署,表彰了納稅大戶、獲得國家免檢產品企業、創省市名牌和著名商標企業,簽訂了20xx年招商引資暨“工業發展年”主要指標責任狀。
2、確定工作的重點和發展方向。隨著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沿海開放和“五點一線”戰略的深入實施,xx開發區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實施新舉措,謀劃大發展,力求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和遼寧“五點一線”的開發建設進程中,實現率先發展。為了充分發揮沿海、臨港和區位優勢,我區確立以“建設遼寧沿海對外開放的先導區、新型工業化項目的集聚區、港口城市經濟的示范區、城鄉統籌發展的先行區、商貿旅游業發展的黃金區”為發展戰略,以“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增強綜合實力”為奮斗目標,以“項目、環境、和諧、穩定、惠民”為工作重點,全面實施大規劃、建設大路網、建設大園區、發展大旅游“四大”工程,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創業、人居、旅游環境優勢明顯的和諧開發區,積極打造現代化、生態化的海濱城市。
3、狠抓招商引資工作。上半年加大了招商引資工作力度,黨工委、管委會主要領導親自跑項目、談項目,共組織了多次招商洽談活動。今年3月份、5月份黨工委書記高作平帶領“三鎮”、“四辦”、區直有關部門及各園區先后2次到浙江的寧波、杭州、蘇州、昆山、上海和山東的.威海、臨沂、日照、聊城進行項目洽談和招商活動;5月8日,閔忠貴副主任帶隊參加了“20xx年遼寧(南昌)商品展銷會暨經貿洽談會”,xx開發區紳特制衣有限公司、遼寧中泰彩鋁有限公司、xx旺運紅酒業有限公司三家企業各攜帶代表企業特點的產品參加了展會,展示了xx開發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成果,同時推介熊岳溫泉城項目和五金商貿城項目。
4、搞好各類園區的規劃和建設。對現有7個工業園區進行整合。撤銷綠色工業園、臨港工業園、裝備制造工業園、綠港物流,組建臨港工業區、濱海工業區;保留冶金工業園、塑料工業園機構及法人資格,成建制并入濱海工業區,作為濱海工業區內相對獨立的工業園區;保留海洋漁業產業園機構及法人資格,成建制并入臨港工業區,作為臨港工業區內相對獨立的工業園區。
5、加強服務工作。對引進的項目做好跟蹤服務,促進生物柴油、生物汽油、炭素深加工等投資5000萬元以上落實項目的開工建設。
為了進一步抓好深化“工業發展年”的各項工作,下半年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抓招商引資工作,組織各種項目洽談活動。開發區將積極參加市里統一安排的招商洽談活動,其中,首先按市政府要求,在市經委的主動服務和大力支持下,組織安排好各項展洽工作;其次,將有針對性地到各地招商引資;再次,通過多種形式吸引國內外企業到開發區考察洽談投資。
2、組織深化“工業發展年”工作調度分析會,按照開發區深化“工業發展年”實施方案,對各推進組、各部門工作情況進行督察。同時,加強對新開工項目的跟蹤服務,幫助其快建設、早投產。
3、抓經濟運行的組織和協調工作,尤其要抓好新增長點、重點企業、新增規模企業,確保按序時進度完成市計劃。
4、有計劃、系統地進行“工業發展年”工作宣傳。其內容主要有:新開工建設工業項目巡視;技術創新重點項目探訪;推薦省、市名牌產品報道;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工作進展等宣傳。
綜上所述,開發區正在全力、有序地推進深化“工業發展年”的各項工作,經過艱苦奮斗,開發區保證完成“工業發展年”的各項工作目標,力爭超額完成任務,為xx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促進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加快推動我市樓宇經濟及其招商引資工作,今年3月3日,市商務局組織市本級有關街道赴上海市學習考察發展樓宇經濟工作,與上海市黃浦區商務委員會、金融服務辦公室和打浦橋街道辦事處進行了座談交流,考察了服務業集聚區域和重點樓宇?,F將學習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黃浦區是上海市中心城區,全區面積20.52平方公里,社會商品零售總額514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5億元,完成全口徑稅收收入431.1億元,其中區級可支配收入163.5億元。該區是我國著名的商貿集聚區,擁有南京路商貿商務圈、淮海路商貿商務圈、外灘金融集聚區,是上海市商務樓宇最為集中的區域,已開發形成商業商務樓宇面積1300多萬平方米。其樓宇經濟發展情況及特點主要表現為:
(一)樓宇經濟運行質量好、貢獻作用大。據統計,目前黃浦區共有2萬平方米以上的重點商務樓宇165幢,面積600萬平方米。20,165幢樓宇實現稅收257.7億元,同比增長7.5%,占黃浦區稅收總收入的59.8%。165幢樓宇中億元樓宇58幢,其中單幢樓宇最高稅收達19.4億元,平均落稅率為46.9%。
(二)業態功能定位水準高、帶動效應強。黃浦區持續聚焦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打造金融服務業、商貿流通業、專業服務業、文化創意業、休閑旅游業、航運物流業等六大業態,形成了外灘金融集聚帶、新天地國際高端商務區、打浦橋綜合商務區、人民廣場公共文化商務區、豫園商業文化旅游區等五大功能區,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對上海市其它城區商務發展和商貿繁榮起到了較強的輻射帶動作用。
(三)市場運作租售效率高、流轉速度快。黃浦區下轄南京東路、淮海中路、外灘、豫園等重點商貿商務區域,地段、市口優勢明顯,引領上海市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該區樓宇需求十分旺盛,年平均出租率達到95%以上,租金價格一直保持穩定,平均租金每天每平方米達7.5元左右,而且租期期滿后不斷有企業愿意加價承租,十分搶手。
(四)入駐企業品牌影響大、跨國業務多。由于地域優勢和一流的人文環境,黃浦區集聚了大批高端商業商務業態和品牌龍頭企業,外灘國際金融服務中心、金外灘國際廣場、soho復興等重點項目成為外商首選的樓宇,上海清算所等重要功能性機構和一大批新型金融企業陸續落戶。截止年,全區引進跨國公司達40家,涉及各行業的總部型和龍頭型企業,有效地拓展了資產管理、資本運作、離岸服務外包、人力資源管理、文化創意等一批新業態、新模式、新領域高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二、上海市黃浦區發展樓宇經濟的主要經驗和做法。
黃浦區處于上海中心城區的核心區域,區域面積較小、土地資源有限,但黃浦區經濟總量絕大部分來源于樓宇經濟。他們的實踐證明,樓宇經濟對于集約利用資源、拓展發展空間、集聚要素資源、提高業態檔次、提升發展內涵、擴大經濟總量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堅持規劃先導,明確樓宇經濟發展布局。,上海市實行行政區劃調整,原黃浦區、盧灣區實施“撤二并一”,設立新的黃浦區,之后該區根據區域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規劃,在認真梳理樓宇經濟發展實際的基礎上,制定了樓宇經濟長遠發展規劃,包括空間布局規劃和業態分布規劃,圍繞“一帶”、“兩街”和“五個功能區”,打造符合區域實際,具有高能級、高產出的新型產業群。同時,對樓宇、交通、生態、環境等各類資源的許可利用作出統籌安排,提高各類樓宇的集約化水平。
(三)著眼轉型升級,滾動儲備樓宇招商項目。面對因快速發展而不斷出現的樓宇供應跟不上業態發展壯大和企業發展需求的階段性矛盾,該區努力在增加優質樓宇供應上下功夫。一是在建樓宇抓增量。積極配合和支持項目加快建設進度,促進項目早出功能、早出效益。二是調整存量拓展增量。對商務樓宇實行分級分類管理與服務,支持樓宇企業的轉化和調整,提高樓宇的入駐率。三是儲備樓宇經濟招商項目。著眼長遠,聚力推進一批重點建設項目,確保樓宇經濟有足夠的高端樓宇支撐和源源不斷的后續項目儲備。
(四)突出政策扶持,助推樓宇經濟持續發展。20,黃浦區政府出臺了《促進樓宇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設立了樓宇經濟發展專項資金。以提高企業落地率、樓宇經濟貢獻度和樓宇業主積極性為目標,對具有一定體量規模、產業服務功能和經濟貢獻度的商務樓宇給予政策傾斜,具體推行“四個鼓勵”,即鼓勵提高樓內企業落地率和經濟貢獻度、鼓勵樓宇產業結構調整、鼓勵提高二次招商轉化率、鼓勵完善樓宇設施配套。通過政策扶持,有力地推動了該區樓宇經濟業態結構的調整優化和樓宇品質的提升。
(五)健全工作機制,規范樓宇經濟管理服務。一是建立黃浦區樓宇經濟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負責對全區樓宇經濟工作實施全面領導,研究重大決策,制定重要政策,統籌協調樓宇及入駐企業經營中碰到的`重大問題;二是建立重點商務樓宇聯絡聯系制度,在每個樓宇設立首席聯絡員及其工作團隊,以樓宇所在街道為主,工商、稅務派員參加,實行全區重點樓宇聯絡工作全覆蓋;三是發揮基層主體主要作用,以街道為發展樓宇經濟的主體,充分發揮其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利用街道與樓宇企業聯系緊密、情況清晰、感情融合的優勢,切實優化投資環境、整合服務資源、健全服務網絡,做好引商、安商、留商等綜合服務工作。
從調研情況看,黃浦區在樓宇經濟發展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制約因素,主要有樓宇總量供應不足、階段性短缺矛盾突出,部分樓宇企業落稅率不高,樓宇內外配套設施跟不上企業發展和白領階層的需求,周邊環境及交通有待完善,等等。
三、對我市發展樓宇經濟的啟示及建議。
(一)要從長計議,統籌謀劃,高起點規劃建設樓宇,高標準定位發展業態。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階段后,我市要把發展樓宇經濟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完善城市建設和提升城市綜合功能的重要抓手。要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出發,高起點規劃建設一批適合不同商務商貿功能的標準樓宇;同時要結合制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及服務業發展規劃,高標準設定一批重點培育發展的服務業業態,形成具有嘉興特色的、與滬杭互補互促的發展業態,打造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服務業區域品牌;同時還要強化規劃,形成本市域內“業態集中、特色鮮明、差異布局“的樓宇經濟發展格局,推動全市樓宇經濟實現非同質的有序發展。
(二)要內外并舉,著眼轉型,深入開展接軌上海,積極開展招商引資。要堅持“內資外資并舉、線上線下并重、在岸離岸并進”的項目引進、業態培育、市場拓展的思路,著力于從做大規模向提高質量轉變、從本土企業先行發展向外來品牌企業集聚發展轉型,以接軌上海和實施滬杭同城戰略為手段,以“立足長三角、面向全中國、走向全世界”為目標,組織開展主題專注、業態專一、手段專業的招商引資活動,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和國(境)外舉辦系列活動。通過招商引資和推動本土企業發展,加快做大我市樓宇經濟規模,同時逐步提升業態和功能水平,引進品牌企業,加快形成我市在長三角發展樓宇經濟的區域競爭優勢,提升我市中心城區的國際化水平。
(三)要出臺政策,統一標準,制定支持重點明確的政策體系,發揮政策措施的導向引領作用。要按照行政推動與市場主導相結合的原則,摒棄普惠思路,聚財聚力,聚焦支持總部型、品牌型項目以及服務外包、電子商務、科技研發、工業設計等高端業態和具有較大建筑體量規模、經濟總量規模的重點特色樓宇。按照“兩級財政、統一標準、分級實施”的思路,規范市和縣(市、區)兩級財政扶持政策,市級財政側重于扶持規模較大的特色樓宇、樓宇公共配套設施及周邊環境建設;縣(市、區)財政側重于扶持樓宇物業管理和樓宇業態培育發展及入駐企業租賃等方面。
(四)要加強領導,建立機制,夯實發展樓宇經濟基礎工作,形成持續健康發展良好局面。要加強領導,在市和縣(市、區)兩級建立領導小組和四套班子領導對口聯系重點街道及重點樓宇制度;要整合資源,建立以發改、經信、建設、商務、統計等部門組成的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具體協調處理樓宇經濟發展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和問題,開展有關標準制定和認定工作;要暢通渠道,建立政府部門、樓宇業主、入駐企業、物業公司四方信息溝通渠道,及時掌握樓宇運營管理、企業流轉等情況;要加強動態管理,制定樓宇業態性質和分類管理標準,建立樓宇經濟統計體系和企業入駐與退租信息管理系統及企業檔案。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795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