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社會,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報告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報告。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民增收、農村發展、農業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農村稅費改革、鄉鎮財政體制改革、鄉鎮機構改革、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農村醫療及教育體系改革、農村民主政治建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新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以及我省以改善農民生活環境為目標的"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這一切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牽一發而動全身!
由于寒假時間有限,而且我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縣,從事第一產業的從業人員占全縣從業人員的73.5%,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未來幾年我縣廣大農民增收的主要手段,因此我把對調查的深入了解的方向定為前面提到的我縣第一類農村——平原村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情況,走訪了我縣茶葉產業結構調整進程中的典型——新興鄉,并訪問了政府有關工作人員。
新興鄉經過幾年的農業結構調整和篩選培育,形成了以茶葉為主的具有特色優勢的農業主導產業。已有茶葉基地一萬多畝,產值0.4億元,高效茶園畝產值超萬元。全鄉90%以上農戶均從事茶葉產業,其中有10%左右的農戶辦起了茶葉加工企業,而手工作坊式的加工戶更是遍地開花。該鄉的茶青市場xx年交易量達6900噸,交易額4140萬元,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茶青交易市場之一。品牌意識逐漸深入人心,規模較大的企業普遍重視品牌建設,努力樹立本企業品牌。而在這方面,政府也給予大力扶持,連續幾年投入上百萬打造品牌,松陽銀猴系列綠茶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其系列標準經過多次修訂后,已開始申報省地方農業標準。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從xx年開始起步,運作還比較松散。通過茶葉產業的經營,該鄉農民人均收入較之傳統農業有很大提高,達4388元,高于全縣平均水平。
1、土地問題
全鄉萬畝茶葉基地中,除部分由企業主開發的農業基地外,絕大多數是由農戶自主開發“一畝三分地”而連接而成的“百衲衣”。農戶分散經營,既給標準化無公害生產帶來了巨大困難,也嚴重制約了科技推廣和機械化生產,增加了勞動成本。如人工一項開支往往占一畝綠茶產值的四分之一,而機械采茶則可以提高功效4-5倍。而且分散經營使大多數農戶一戶獨立完成產供銷,無力影響市場供求和價格,導致產業的高風險。而大多數專業合作組織為“公司+農戶”式運作,還未與農戶結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經常出現價高時農戶自行銷售,價低時企業又不愿按協議價格收購的矛盾。這些也是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民增收亟需解決的問題。
2、產業鏈問題
全鄉目前的茶葉加工企業由于自身基地有限,與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產供銷、農工貿聯結不緊密,導致本身無法擴大規模。其他手工作坊衛生條件差,管理松散,導致農產品質量問題突出,甚至曾為松陽的茶葉品牌抹黑。由于規模的限制,使得該鄉的茶葉加工能力受到了很大限制,許多農戶種植的茶葉均以鮮銷為主,結果把加工環節的巨大利潤送給了外地的茶葉加工產業。而且大多數加工企業由于資金,技術等原因,僅限于初級加工,缺乏精細加工和深度開發,沒有自己的品牌,產業鏈難以延長。另外,本鄉的販銷隊伍量少質弱,農產品外銷多數依賴外地客商。而這本身也是產業鏈延長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僅能吸收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還能解決土地緊缺農戶分散經營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3、品牌問題
打造品牌僅僅依靠政府是不夠的,品牌需要規?;a,專業化銷售,需要政府、企業、農戶的聯手來打造。而我縣目前雖有銀猴系列品牌,有龍頭市場,但是大多數企業的規模實力都不到要求,又缺少一支強大的農民茶葉營銷隊伍,使得我們的品牌無法很好的統領全縣的茶葉產業,形成群龍無首的局面。
政府除了使用有限的財政力量加大對農村發展農民生活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為做好規劃引導,為農業發展提供體制創新上的指導與規范,提高農業產業合作經營的組織化程度,為農戶提供有效的信息,一方面鼓勵農戶轉向二三產業以解決土地分散經營的不足,另一方面又要引導二三產業的從業人員投資本縣第一產業或提供服務,以實現產業之間的聯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結構。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加快勞動力轉移以減少農村人口以解決土地不足問題這兩大解決農民增收致富的法寶結合起來。
比如可以組織專業培訓,鼓勵農戶外出開辦農產品專賣店,并通過網絡、電視等媒體,借助茶道文化、茶博會、農展會等開拓品牌,增強本縣農產品的營銷力量。政府還可以與企業攜手,建立權威的農產品信息網絡,及時、準確地向農民提供生產、價格以及氣象氣候信息,提供中長期市場預測分析,幫助農民按市場要求安排經營生產。
在政府的有效引導下,農戶應盡量加入行業合作組織,通過借鑒周圍地區如金華溫州等地的模式,并結合自身實際總結完善,以推進農業基地的標準化無公害生產和農業的合作化經營,以擴大產業的規模,延長產業鏈。只有通過轉化和加工才能使農產品增值,創造品牌,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而通過加工業以及后續的宣傳銷售等行業也能吸收一部分轉移的勞動力,而這些行業的壯大又能增強我們的品牌實力,真正做大做強名牌產品,實現整個產業的高效益。
農業產業化還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與“科技興農”、“生態農業”緊密結合,不斷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資源利用率。比如可以借助農業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在全縣茶葉產量總量擴大的同時進行茶葉產品的深度開發,利用生物科技提取茶葉中的特有成分,制成保健品、化妝品及其他相關產品。還應適時調整茶葉種植規劃,實行標準化茶葉基地建設,推廣機械化采摘作業,提高工效節約成本。
調查的意義在于過程!
的確,農村的問題非常復雜,而我所了解的僅僅是一些皮毛,而調查的結果對于農村問題本身是毫無意義的,但調查的過程對于我,卻是一種社會的歷練,人生的展拓!
中國目前有13億人口,其中9億農民,在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現代化進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是必然的,“三農”問題的根本解決也需要全社會長期的共同的努力。我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全中華民族萬眾一心促農業發展的環境中,雖然中國農業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中國農村、中國農民的未來是無限光明的!
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20xx年溫暖的春風已經悄然吹過我們的臉龐,過去的xx年,黨和國家繼續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推進了農村經濟、教育、醫療等各項事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全社會對于“三農”問題的關注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乘此東風,寒假期間我針對家鄉農村農民的生產生活狀況做了一次深入細致的調查,通過走訪農戶、鄉鎮政府,了解了農村農民的收入、支出結構以及農村的醫療衛生和教育等的狀況。通過調查走訪,取得了一些寶貴的實踐經驗,并就發現的一些迫在眉睫、亟待解決的問題訪問了當地有關部門的政府工作人員,最后結合自己的思考得出了本報告。
家鄉松陽縣位于浙江省南部,是閩浙山地綿綿群山中一顆未經雕飾的天然寶玉,擁有浙南最大的山間盆地——松古平原。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松陽xx年來經濟殷實、民風淳樸、社會安寧的社會環境。宋代狀元沈晦更有“唯此桃花源,四塞無他顧”的衷心贊嘆。然而正是這種小農經濟的封閉思想,讓我縣在全省上下臥薪嘗膽、背水一戰大力發展中國市場經濟的最早的主體——中小民營企業的改革發展大潮中錯失了不少機會,比起周圍的發達地區,我們落后了許多。在全省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的xx年,我縣的人均gdp卻只有全省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特別是占全縣人口87.5%的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還比較低。xx年浙江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660元,而我縣卻只有3209元。
我縣農村基本上可以劃分為三個樣本:平原村——產業結構調整中的;鄉鎮附近村——城鎮化進程中的;山區村——貧困中的。
根據政府部門的統計報告以及實際調查了解,通過產業結構調整,茶葉、食用菌、水果和蔬菜已經成為四個上億元產值的全縣農業主導產業。近幾年來茶葉生產的發展尤為迅速,xx年產值達1.45億。而新建成的浙南茶葉市場已成為全省最大的茶葉市場之一,種植茶葉則成了平原鄉如下面要提到的新興鄉廣大農民增收的一個特色產業。
而在中心城鎮附近,傳統的農產品簡單出售所得早已不是農民家庭收入的主要部分,不少農民也趕著浙江省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大潮,許多農民轉為從事工商等產業,有的.甚至開始回過頭來投資農業,致力于搞農業產業化,如創辦農產品加工企業等。他們的收入主要是源于經營性收入、創業性收入以及財產性收入。
此外,縣內也有一些山區鄉鎮,其耕地面積少而且土地貧瘠,缺少合適的經濟作物,本身工業又不發達,無法滿足大量的農村勞動力,于是外出務工就成為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如象溪鎮就是這樣的典型。全鄉耕地面積6172畝,而勞動力就有8855人之多,人均耕地只有0.7畝。全鄉共有2396人外出打工,有的村甚至有一半以上的勞動力輸出。
在實地調查走訪的一些農戶中,有幾位的情況較為典型。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思考,發現了一些共同性的問題:
1.農民對于增收狀況普遍不樂觀,增收的偶然性、風險性過大。茶農們由于土地有限,無法擴大規模,增收渠道較窄,而且由于產業規模較小,過度依賴市場,而市場價格的漲跌將對其有致命影響。而從事二、三產業以及外出務工的農民也由于資金、市場、政策環境等對于增收前景抱謹慎態度。
2.教育投資成為一般農民家庭的最大支出。我縣通過農村稅費改革,已于xx開始全部免除了農業稅、農業特產稅等以及其他大部分的農村行政事業性收費;我縣將從xx年起逐步推行九年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制度。過去,按一般的農民家庭來算,大部分家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孩子,倘若是上小學或者初中,依賴家里的省吃儉用尚能基本維持,到了高中階段則不然,在農村地區,一個高中生每年的學費和日?;ㄙM需要6000元(調查所得數據)左右。一般農民家庭的經濟狀況能承擔的最多只能是一個孩子上高中的費用,并且倍感拮據;倘若孩子上了大學,便有很多家庭能經不起(在城市人看來并不算什么的)重負。
3.因病返貧的情況較為普遍,農村醫療保險制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待加強。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在我縣已經實施一年,一般要求在縣鄉級以上醫院就醫方可憑有效證件報銷一定數額以上部分金額的一定比例。對于多數農民來說,一般小病就是靠土方或者買些常用藥,舍不得上醫院。醫療保險對他們來說形同虛設。而真正去醫院的農民,一般花費一兩千的,按照規定只能得到一兩百的保險金,只能算是杯水車薪。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于我縣財政力量有限,一是保障力度較小,二是以錢定人,農村低保應保未保率高達50%,值得政府有關部門引起重視。
4.農村信用社金融信貸事業發展滯后。調查中,70%(調查所得數據)以上的農民認為“去銀行信用社借款”麻煩或很麻煩。事實上,在全國大部分農村地區,普通商業銀行考慮到向農民貸款數額小、難以集中、償還困難等因素為避免風險根本不向農民個人發放貸款,基本上是“只收存款,不放貸款”的狀況,而傳統的農村信用社由于管理體制落后,沒有有效的針對農民的貸款機制,對農民來說也是“貸款難”,雖然近兩年國家針對這種狀況進行了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采取了很多新的措施,實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但看來收效不大。在農民資金短缺的時候,大部分農民選擇“向親戚朋友借款”或“其他門路自籌”。農民由于“借錢難”,家庭產業化經營發展不起來,致富之路隨之變得曲折坎坷,這也日漸成為制約農村農民家庭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
近年來,崇信縣高度重視返鄉農夫工創業就業工作,不斷強化返鄉創業就業服務,充分激發他們對建設家鄉的熱忱,全縣返鄉農夫工創業就業工作穩步推動。近期,結合全縣精準扶貧工作,通過相關統計數據分析和對農夫工的狀況調查,總結出了一些促進我縣返鄉農夫工創業就業的具體想法和建議。
(一)基本狀況
崇信縣是一個農業縣,轄2鄉4鎮2個工業園區,人口10.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18萬人。農村勞動年齡人口約5萬人,常年外出務工人員約3萬人,全縣累計返鄉農夫工近11000人,返鄉農夫工占常年外出農夫工總數的50%。其中,實現自主創業的農夫工6000多人,主要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和個體經營等形式實現創業就業。
(二)農夫工返鄉創業特點分析
1、返鄉創業主體多為中青年群體。這個年齡階段的農夫工經過多年的打拼磨練,積累了相當的富余資金,且駕馭了確定的專業技能,工作技術上游刃有余,人際關系和社交網絡上如魚得水。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思想觀念經過在外的歷練不再保守落后,他們有勇立潮頭自主創業的意向。當他們具備“天時地利人和”——有足夠的創業條件,有完善的創業基礎,有良好的創業環境時,返鄉創業便順然誕生。返鄉創業人員中涌現出的創業明星如柏樹鎮的謝月林、銅城工業園區杜銀祥、黃寨鎮馬寨村的高昕等人,在外打工一些年后,觀念相識和閱歷、技術的積累都達到確定程度,同時有返鄉農夫工創業扶持實惠政策因素,他們便回鄉創業,投入幾十萬到上百萬不等,創辦建材生產企業、種植養殖合作社、職業培訓學校等,安置和帶動縣內富余農村勞動力就近創業,發揮較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2、返鄉創業的.規模相對較小、結構單一。從全縣返鄉創業者建辦實體看,企業多是小規模企業,主要依靠自有結余資金,親朋好友幫扶資金,投資10—50萬元的較多。在縣內建辦的自己的企業及實體店20xx多戶,比如從事種植、養殖行業的返鄉農夫工在發展結構上相對比較單純,所以創業成功率還有優勢,真真在發展前途上下功夫,還能形成更多的規模。
3、返鄉創業經濟效益明顯,但穩定性差。大多返鄉農夫工文化程度雖比一般農夫高,但大多也都是初中學畢業的低學歷,只有打工閱歷,駕馭的多是生產技術,沒有受過相應的特地創業技能培訓,返鄉創業存在確定盲目性,市場分析和產品定位以及防備風險的實力比較欠缺、在企業管理上更是缺乏,造成在自主創業初期雖然經濟效益明顯,但穩定性較差,堅持發展潛力不足。一些返鄉自主創業的農夫工,起初年均收入在5—10萬之間,時間一般為2—3年,但也不乏成功創業者,收入能夠達到20—30萬左右,與外出務工收入和本地就業相比,收入偏高。
(一)緣由分析。
大部分農夫工返鄉,選擇在家鄉就業的緣由大體分為四類:一是因為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無人照料,放棄外出打工機會,以便利照看家庭選擇回鄉就業;二是因為高校畢業生數量不斷攀升,自身的職業技能和學問文化水平偏低,無法適應現代企業用工須要,導致農夫工就業形勢異樣嚴峻,大批農夫工因找不到崗位而返鄉。三是統籌城鄉發展加速,地方創業環境不斷改善,為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供應了吸納空間。四是有一批許久在外務工的農夫工,通過打拼,駕馭了確定技術,有著收入頗豐的資金積累。目前,本縣務工工資水平雖比外面發達省市、地區平均低300—500元,但扣除外出就業的交通、房租等成本,當地務工的實際收入水平與外出就業基本相當。
(二)近年來的措施成效
1、完善政策機制。近年來,崇信縣委、政府堅持把加快推動全民創業作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大事來抓,為返鄉創業搭建平臺,壯大了縣域經濟實力、拓寬了農夫增收渠道。先后出臺了關于做好農夫工返鄉創業服務工作的看法等政策文件。明確了各鄉鎮(區)的工作目標任務,要求縣婦聯、縣總工會、縣人社局、縣有關金融機構等部門整合資源抓好政策的落實和工作的開展,各部門結合實際,供應了共多項優先實惠政策,支持農夫工返鄉創業,各鄉鎮(區)結合項目實施作了農夫工返鄉創業的規劃,農夫工返鄉創業就業的人數占有勞動力的農夫工人數的20%以上,全縣已掀起了農夫工返鄉創業的熱潮。
2、強化典型帶動。各鄉鎮(區)結合產業發展和園區建設都培植了農夫工返鄉創業的示范戶,示范戶的種類主要是結合縣扶貧辦項目、縣農牧局種養項目發展種養的大戶;比如黃花鄉涼水泉村的致富女能人袁占梅帶動群眾創辦了涼水泉榮盛養殖園、高年養殖園,在她的帶動下,近年來,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2984元。她曾先后榮獲“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甘肅省勞動模范”、全省農村婦女“雙學雙比”競賽活動女能手等多項榮譽。手工制造企業、服務業示范戶以梁小紅為代表成立了公劉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以傳播手工刺繡編織技藝、培育優秀文化傳承人才為目的,著力于傳統手工刺繡、編織等作品的研發與創新,留意專業技術人才的培育與提高,打造突出崇信傳統刺繡編織文化的精品力作,讓周邊地區乃至全國的愛好者更多的了解崇信公劉農耕文化和民俗藝術,實現創業愿望和幻想,這些典型示范戶充分發揮了吸引和接納農夫工創業就業的作用。
3、部門協作推動。出臺優先實惠政策的相關職能部門及負責項目審批的服務部門深化到各鄉鎮(區)主動對接,找尋工作的重點,為農夫工返鄉創業供應了服務,縣人社局、農牧局結合精準扶貧在各鄉鎮的協作支持下,大力抓技能培訓,提升農夫素養促增收,緊緊圍繞果樹工、電焊工、餐廳服務、牛肉拉面等多種農夫好用工種集中培訓,截至目前共有6624農夫工參加了技能培訓,為返鄉農夫工創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一)相關扶持政策有待加快落實。優先實惠政策的對接難。已經出臺的優先實惠政策,但真的要享受政策的優先實惠,在加強辦事程序上還須要進一步優化,農夫工在申請享受和辦理落實上較難。
(二)創業資金不足,融資渠道不暢。返鄉創業者的初期投資大多靠外出務工積累的資金,資金量不大,創業時缺乏通盤考慮,一次性投入到項目中去,發展到確定階段后,缺乏后續資金和防備風險的實力。還因受限金融體制、企業規模、信用條件等因素的制約,返鄉創業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特別困難,只有靠高息民間借貸輸入企業維護生產和再生產的“血液”,成本高、負擔重,有時因資金短缺,痛失不少好的商機,資金問題成為返鄉創業者創辦企業難以持續發展的瓶頸。
去年下半年來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東南沿海地區一些外向型中小企業效益大幅度下降甚至停產倒閉,導致大批外出農夫工回流返鄉。為精確把握農夫工問題對社會穩定的影響,剛好、精確地為政府供應農夫工外出、返鄉、就業和培訓等狀況,近期,我們就xx區返鄉農夫工狀況進行了一次專項調查。
全區農夫工返鄉現狀
xx區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區縣,20xx年全區勞動力總人數15.5萬人,其中外出務工人員6.4萬人,占勞動力總數的41.2%。從調查統計的狀況分析,全區農夫工返鄉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返鄉和外出人數“一減一增”。從勞動部門統計數據來看,農夫工返鄉人數呈逐月回落態勢。二月份、三月份、四月份返鄉農夫工人數分別為19058人、20479人、21712人,環比分別增長7.5%、6%,四月份返鄉人數增幅較三月份下降1.5個百分點。二、三、四月份外出就業人數分別為10036人、13244人、17496人,環比分別增長32%、32.1%,四月份外出人數的增幅較三月份外出人數增幅上升0.1個百分點。外出就業人數的環比增幅遠遠高于返鄉人數的環比增幅。
返鄉人員務工地比較集中。調查發覺,返鄉前80%的`外出農夫工集中分布在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域,主要從事制造、建筑等勞動密集型產業。
企業效益下降是農夫工返鄉的主導因素。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廣泛,無論是出口外向型企業,還是物流業、建筑業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沖擊。企業因產品積壓、銷售不景氣甚至倒閉破產,導致農夫工無法維持正常生計而返鄉,這類狀況占到70%。但有30%的農夫工受強農惠農等大好政策的吸引(如糧食、農資綜合等各項補貼政策以及一些新的土地實惠政策)確定返鄉從事農業生產。
培訓力度加大。為提高返鄉農夫工的再就業、創業技能,xx區主動組織落實農夫工參加各類勞動技能培訓。截至4月份,全區農夫工參加培訓人數達1523人,其中返鄉農夫工參與培訓481人,占農夫工培訓人數的31.6%。
農夫工返鄉利弊分析
農夫工返鄉既有利好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有利方面:一是有利于優化農業生產隊伍結構。外出的農夫工長期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務工,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更新了觀念,積累了資金,學到了內地從未有過的先進閱歷,返鄉農夫工帶回了資金、技術、觀念和閱歷,使農業生產隊伍得到進一步的壯大和優化,給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有利于家庭穩定和諧。青壯年農夫工的返鄉,將大大減輕留守老人的生產生活負擔,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有了規律和保障,老人不再孤獨,兒童不再孤寂。
不利方面:一是外出勞務收入削減,干脆影響農夫增收。二是就業壓力加大。據勞動部門四月份統計顯示,返鄉農夫工累計21712人,今年外出就業人數17477人,未就業4235人,占返鄉人數的19.5%。三是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農夫工整體素養相對較低,若長時間未能實現就業,難免出現急躁、埋怨等不穩定心情,甚至暴露出過激行為,給維穩工作增加不利因素。
建議
針對金融危機下農夫工返鄉的實際,要抓好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工作。
細致抓好農夫工返鄉狀況統計監測。充分發揮鄉鎮、街道辦事處基層勞動保障服務站的職能作用,深化村組逐戶開展調查統計,剛好駕馭和上報農夫工返鄉動態信息。勞動保障部門要剛好對返鄉農夫工狀況進行綜合分析,結合當地產業發展、勞動力需求、農業生產特點等狀況,提出對返鄉農夫工培訓、再轉移就業、創業的對策看法,為返鄉農夫工做好服務打好基礎。同時借助報紙、電視等重要媒體開辦專題欄目,搞好政策宣揚、剛好發布就業信息。
強化返鄉農夫工的技能培訓。由勞動保障部門牽頭,各相關單位密切協作,結合返鄉農夫工的實際、適應轉崗轉業和結構調整的須要,大力開展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為返鄉農夫工就地就業和創業供應優質服務,為實現再務工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打好基礎。
引導農夫工就近就地轉移就業。一是進一步發展壯大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種養、旅游休閑服務業的生產經營規模,激勵吸納當地勞動力,為返鄉農夫工供應更多就業崗位。二是各鄉鎮要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規模種植,創辦鄉鎮企業,吸納本地返鄉人員就地務工。如四都坪鄉即將啟動的五倍子萬畝種植基地和釩礦開采項目都將有效地吸納本地返鄉農夫工,為其創建再就業機會。三是抓住國家擴大內需機會,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依托農田水利、交通、沼氣工程等農業項目建設,增加農夫工的就業機會。四是加強區域勞務合作,通過招商引資,促成項目建設,實現農夫就地就近開展勞務創收,為農夫工外出務工開拓新的渠道。
激勵和支持農夫工返鄉創業。要發揮大量農夫工返鄉帶來的人力、技能、財力、新思想、新觀念這一優勢,引導激勵扶持有創業愿望和創業條件的農夫工返鄉創業,發展規模種植、養殖業,興辦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政府在工商登記、稅收、信貸、土地運用等方面要賜予政策傾斜。
落實好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摸清返鄉農夫工實際生活狀況,保障返鄉農夫工的正常生產生活。同時確保返鄉農夫工子女正常入學。
20xx年6月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擴散和影響,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實體經濟受到較大沖擊,一些中小企業特別是外向型企業訂單大幅削減,生產經營困難,部分企業實行減薪、裁員、縮短工時和限制用工需求等措施壓縮成本,出現了停產、半停產、破產和倒閉狀態。一部分內地農夫工因失業、收入低而離開務工地,出現了返鄉回流現象。為更好地了解金融危機導致沿海企業經營困難對我市農夫工的影響,進一步維護好廣袤農夫工的合法權益,依據市委的統一部署,市總工會剛好組建了專題調研組,從20xx年12月初起先,先后分組深化到我市的萬州、黔江、江津、南川、永川、璧山、銅梁、開縣、云陽、巫溪、豐都、忠縣、秀山、彭水等14個區縣和東南沿海的上海、昆山、廣州、珠海、深圳、東莞等6個省(區、市)進行調研,通過召開專題座談會、走訪企業在崗職工、聽取村社干部狀況介紹、面對面與返鄉農夫工溝通、發放調查問卷、火車站和田間地頭隨機訪談等多種方式,就金融危機導致沿海企業經營困難對我市農夫工的影響進行了深化調研,現報告如下:
xx市共有786.2萬農夫工,其中有300萬農夫工在市外務工。截至去年12月30日,全市返鄉回流農夫工47.2萬人,占全市外出務工總數的6%。其中:市外回流37.8萬人,占已返鄉農夫工的80%。這其中從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回流的31.2萬人、占66.1%,從xx市外其他地區回流的7.3萬人、占15.5%;受金融危機影響的達到20.4萬人,占總數的43%。從調研組在14個區縣抽樣調查6000名農夫工的狀況看,返鄉回流的農夫工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從性別上看,男性農夫工較多。共抽樣調查返鄉回流農夫工6000人,其中:男性有4182人,占總數的69.7%;女性有1818人,占總數的30.3%。二是從年齡上看,46歲以上的較多。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回流農夫工中年齡在29歲以下的有380人,占總數的6.4%;30—45歲的有1190人,占總數的19.8%;46歲以上的有4430人,占總數的73.8%。三是從文化上看,初中以下的較多。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回流農夫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有5124人,占總數的85.4%;中學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有876人,占總數的14.6%。四是從行業上看,建筑制造業的較多。抽樣調查顯示,有2802人是從事電子加工、服裝加工、玩具制造和鞋類制造業的占46.7%;從事建筑業的`有20xx人,占總數的34.1%;從事餐飲住宿的有945人,占總數的15.8%;從事商貿流通、交通運輸的205人,占總數的3.4%。五是從技能上看,未經過培訓的較多。抽樣調查數據表明,外出前參加過工會和勞動部門組織的技能培訓有1434人,占總數的23.9%;沒有參加過技能培訓的有4566人,占總數的76.1%。絕大部分是技能單一的農夫工。六是從收入上看,工資足額兌現的較多。抽樣調查有89.3%的農夫工的工資是足額兌現的;僅有10.7%的農夫工沒有足額兌現。這其中包括兩個方面的群體:一部分是因企業破產倒閉或減薪裁員,有1—2個月沒能足額兌現工資的占6.7%;另一部分是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干,企業老板“有意”不足額兌現工資,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留住人才,待企業渡過難關后,這部分人員能夠回到企業接著務工的占4%。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造成部分農夫工返鄉回流,在座談和調研過程中我們發覺,這既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同時又有主動的作用。
從消極方面看,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影響:一是農夫工總體收入明顯削減。絕大部分企業都是實行先壓縮工作時間、削減員工工資、再實行裁員、最終才停產或破產倒閉。大部分返鄉的農夫工都閱歷了先減薪后裁員的過程。因此,農夫工工資普遍為正常標準的80%左右,收入削減大約20%。二是土地轉租沖突起先凸顯。由于大多數農夫工常年在外務工,有的甚至全家外出。家中土地或由本人、或由當地村委會轉租,有的已經轉讓了土地經營權。農夫工返鄉后難以在短時間內找到新的工作,在家又無地耕種,成為農村的“剩余勞動力”。三是生產生活上帶來新的困難。有一部分舉家外出多年的農夫工,家中房屋年久失修,有的破爛不堪,有的已經倒塌。這次因失業返鄉,吃住、醫療、子女上學等問題自身無法解決,有的農夫工無心也無力重新修建房屋。由于長時間外出,大部分農夫工已經習慣城市生活,對農村的道路、照明、飲水等基礎設施和生活方式反而不適應。四是部分青年農夫工不愿返鄉。青年農夫工多數是初中、中學或者高校畢業就外出務工,他們正處在精力旺盛、頭腦活躍的階段。由于多年在城市務工就業,養成了“城里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但在身份上他們仍是“農村人”。企業倒閉失業后,絕大部分青年農夫工不愿返回農村,不愿待在農村,接著留在城市找尋新的就業機會。五是短期內就業和創業較難。返鄉回流農夫工數量慢慢增多,且多數農夫工文化程度偏低,技能較為單一。由于內地企業和工種與沿海企業的差距,短期內還不能完全適應,加之本地企業也因金融危機的影響,用人單位和工作崗位都較為緊缺,在短時期內農夫工將面臨就業難和創業難。
從主動方面看,有四個方面的作用已初顯:一是增加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力氣。通過近年的努力,農村的面貌得到較大改善,但建設力氣總體上還較為薄弱。金融危機導致部分農夫工返鄉回流,這部分農夫工見識廣、觀念新、能吃苦,是新農村建設的一支特別重要的骨干力氣。二是帶動和促進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多年的城市生活,培育了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了沿海農村的生產方式。這次返鄉回流,必將有力地促進新能源(沼氣、太陽能)的利用、農村勞動力貨幣化,帶動農村傳統的種養殖方式方法的轉變,農業機械化設施設備等將得到更加有效的推廣運用。三是促進一大批返鄉農夫工就地務工創業。從調研的狀況看,我市農夫工出現了“回流不回鄉”的現象,農夫工返鄉創業的愿望特別猛烈。大部分農夫工回流后并沒有從事單純的農業生產。他們有的興辦企業、有的從事個體經營、有的承包荒山荒地從事規模種養殖、有的通過各級各部門的聯絡協調,已經就近就地實現了再就業。四是推動了區縣中心城區和小城鎮建設。農夫工返鄉回流后,一部分經濟基礎較好、經商意識較強的農夫工不愿返回農村,有的在區縣中心城區購置新居,支配子女在縣城入學,在城區周邊的工業園區實現就業;有的在鄉鎮小城鎮買房,有的在交通便利的公路沿線建房,興辦個體經營、開辦“農家樂”等。有的區縣還制定實惠政策,調動返鄉農夫工建房的主動性,部分鄉鎮出現了返鄉農夫工“建房忙”的現象。
一是剛好供應就業信息。多數返鄉民工都準備今后接著外出務工,但往哪里去和從事什么工作都心里沒數,希望獲得就業引導,避開盲目流淌。各級黨政和勞動部門應主動尋求就業信息,加強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區用工信息的收集發布,加強與本地相關用人單位的聯系,供應大量的就業信息。既可充分利用電視、手機等現代通訊傳媒,也可在鄉鎮、村社舉辦一些小型的“鄉場聘請會”,讓更多的農夫工了解到就業信息。
二是主動開展技能培訓。農夫工返鄉回流后,43.8%農夫工表示將接著找尋機會外出務工,但苦于沒有一技之長,渴望在當地學習駕馭一兩門專業技術,勞動保障部門及各級工會應針對農夫工的特點,就近開展一些免費的好用技術培訓,如鋼筋工、焊工、電工、家政服務、種養殖技術等。通過政府部門組織開展訂單式培訓,實現“一人駕馭一門好用技術”,不斷提高就業技能水平。
三是廣泛開展創業指導。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應對有確定資金實力、又具有創業意愿的返鄉民工,在肉牛、生豬、蛋雞、蠶桑、竹木、苗圃、土地規模流轉等農業產業發展項目和飲食、服裝、消遣、日常用品連鎖超市等私營個體工商項目上加強政策引導。幫助他們選準致富項目,并在資金協調、土地流轉、技術服務、政策傾斜等方面賜予指導和支持。
四是加大幫扶力度。部分農夫工由于舉家外出務工多年,家中田地荒蕪,房屋破爛,返鄉后無法居住、沒有口糧,希望獲得政府的幫扶救助。各級黨政應更加重視和切實關切返鄉農夫工工資兌現、子女人學、大病就醫等實際問題,為生活較為困難的返鄉民工送大米、送棉被、送衣物,剛好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煦送到他們心坎上。同時,也希望鄉鎮和村、社在實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土地規模經營等政策時,穩定農村土地政策,保障返鄉農夫工的生產資料權益。
關于我的家鄉——“新農村”建設
第一,寒冷的寒假好不容易過了,轉眼到了報到注冊的日子,且說報到注冊不是什么難事,可定要人手奉上一份寒假調查報告。沒怎么調查,就按所思報告一下,好解報到之圍。
第二,作為大學生的我們不光要在學校好好學習,在學校外面的日子更要了解社會、關注當前各種情勢,作為連在學校都不能好好學習的本人,只得更用功去親近社會(不論大?。?,以便不被社會遺棄。
第三,新農村好啊,大家吃飽了、喝足了、玩樂了、長胖了……值得稱頌!
第一映像:當然是指這次回去的第一映像。歸心似箭(雖然不知道歸哪)的我,在車上看到家鄉的大致顯然失望了——農村始終是農村!
首先,政策好了,社會進步了,終于有空來關注農村了,我們農村人也就有干勁了。
其次,經濟發展了,中青小一代的思想也慢慢跟上腳步了,老人雖然離這進度還差一段。
第三,腦筋活、能干的人在“新農村”政策下的農村也容易發財了,肯干的人也慢慢向富裕邁進了,農村的貧富差距也漸漸朝大腳步邁開了。真希望農村人和城市人的概念會慢慢消失,即使不能,農村人也要成長為富有的農村人。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789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