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報告的作用是幫助讀者了解特定問題或情況,并提供解決方案或建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報告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在這個炎熱的七月,我們參加東北大學“青春建功,實踐成才”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團赴臥牛石鄉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8月3日至8月5日的三天時間內,我們為留守兒童送去了溫暖與慰問,通過開展素質拓展游戲、課業輔導、家書手機短信送親情等方式了解了他們的生活、學習狀況,同時增長了他們的知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尊重了他們的人格。與孩子們的接觸與交流,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留守兒童的現狀
(一)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
在調查中發現有近68%的留守兒童與其祖父母住在一起,11%與其親戚住在一起,還有21%的留守兒童與其他人住在一起。由于父母不在身邊,43%的留守兒童與自己的監護人之間存在著矛盾,其中54%的留守兒童在處理矛盾時采取悶不吭聲的態度,只有22%選擇向父母訴苦。在調查中,只有不到70%的留守兒童覺得社會對自己是關心的,超過1%的留守兒童覺得這個社會對自己一點都不關心。
(二)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留和心理狀況
家境好一點的留守兒童,被送到了當地的寄宿學校,有相對安定的學習環境。與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留守兒童,雖然在生活上能夠有所照顧,但是在學習上,年邁的爺爺奶奶給予不了任何輔導。在調問卷查中,49%的留守兒童遇到學習問題時,采取向老師求助,自己解決的人數只占到25%。只有46%的留守兒童在周末學習,玩的人數達到14%。在學校學習態度好的留守兒童只有48%,35%的同學寫作業是出于老師的要求。在被調查的100名留守兒童中,有77%的留守兒童除了在學校學習外,沒有其他的學習途徑了。
家境好一點的留守兒童,去父母的約束后,往往容易受到祖父母的溺愛,失行為散漫。一些寄宿在學校的留守兒童,情緒憂郁低落。他們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自閉,對他人漠不關心,不接受他人善意關懷等心理。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留守兒童缺乏與父母溝通,從而導致留守兒童在心理、行為上產生了嚴重的缺陷。諸如他們性格孤僻,情感相對冷漠;進取心不足,學習成績不理想;生活習慣和人際交往能力差,違紀違法行為時有發生等。68%的留守兒童認為如果政府努力幫助他們,他們的生活將會更好。
(三)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狀況
由于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出現漏洞,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不能實現有效對接,再加上當前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問題還沒能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導致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普遍低于其他學生,健康成長狀況也令人堪憂。
大多數教師也認為留守兒童大都是“雙差生”、“問題兒”。他們的學習狀況令人擔憂,他們對學習和生活缺乏熱情,進取心、自覺性不強,有厭學傾向。還有的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說謊打架,小偷小摸,花錢大手大腳,沉迷于錄像、游戲,具有破壞性。
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親情缺乏、心態失衡
71%的留守兒童經常會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4%的留守兒童有時會想念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間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差。90%的留守兒童希望得到同學們的關心,與同學們一起學習,玩耍。他們在生活中有時候不能得到滿足,就會在某個特別時期心態異常,出現失常的情況,嚴重的兒童也出現了偏激的舉動。
(二)習慣不良、學習較差。教育單調、安全難保
處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其行為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系特殊,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行為偏激。調查中發現34%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他們不聽監護人的教導,目無學校規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撒謊和欺負同學等行為發生。
留守兒童的父母在外,臨時監護人重養輕教,教育的責任就全部落到了學校的身上,而學校教育是需要家長配合、社會支持的。然而,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監護人的配合。如家長會無人參加,學生違紀或者受到侵害后無監護人配合處理。留守兒童是弱勢群體,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沒有父母的直接監護,容易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侵害后又無親人傾訴,往往得不到及時的發現和處理。加上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銜接上的斷點,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范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
(三)道德滑坡、價值扭曲
家長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條件,但部分家長忽視了對孩子的倫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別是部分父母長期在外,因無暇照顧子女而產生負疚感,于是采取給孩子物質和對孩子放任的方式來進行補償,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擁有過多零花錢,極易形成功利主義價值觀、享樂主義人生觀和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等陋習,甚至導致了一些“讀書無用”的錯誤思想的產生。調查中,不想讀書,想自己去賺錢的留守兒童占12%,他們并把人生發展方向定位為打工掙錢。
怎樣幫助這些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現象是我國城市化、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問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大規模的人口流動還將繼續,留守兒童現象將會在一定時期內長期存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它不僅僅是個教育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幫助他們,我們從童年走過,爛漫的人生季節他們也應該享有。
比如我們可以組成一個志愿團隊,在每周周末的時候,可以為他們輔導功課,講授知識。同時為他們帶去一些小禮品,帶去社會的關懷,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我們也可以組織留守兒童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留守兒童的集體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組織留守兒童參加諸如郊游、野炊、體育鍛煉、參觀名勝古跡“清潔家園綠化鄉村”等集體活動。孩子們在集體活動中培養互幫互助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對于我們大學生而言,關愛他們是履行基本職能、體現社會責任、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作為青年志愿者,作為東大一員,我們更要為農民工子女健康成長提供形式多樣、切實有效的志愿服務,加強新格局下青年志愿者行動品牌建設。同時豐富學生的社會閱歷,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水平。我們應在深化社會服務的基礎上,開展與服務主題相關的調查研究,為共創和諧生活貢獻大學生的力量。
本文來源: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云下飛揚”實踐團隊,于7月10日~15日舉行實踐活動。團隊共有11人。他們在廣西桂林市靈川縣,開展了對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現狀調查分析,探索今后農民工子女關愛站運作模式的活動。同時在當地建立長期關愛站實踐基地,倡導大學生關愛民眾民生,并向有關部門提供有益的評估和建議。本實踐內容在當地產生深刻影響,也得到當地民從和相關部門的支持和稱贊。
為了對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現狀做進一步調查分析,同時更加便于今后農民工子女關愛站運作模式的探索,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云下飛揚”實踐團隊在進行了電影下鄉,學生課業輔導,問卷調查等幾次活動后,7月14日上午團隊成員又再次來到靈川縣人口與計劃生育局進行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相關問題的采訪。
計生局胡局長對我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并親切地詢問了關于我們團隊活動的情況。采訪主要圍繞當下留守兒童所存在的問題及采取的相應措施來展開。胡局長強調,當下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尤為突出,需要得到社會的整體關注,并且要集多方力量解決當下留守兒童所存在的普遍問題。在具體解決措施方面,胡局長提到當地相關政府部門采取“一區一點”的方式長期對所在地區部門所對應的學校學生進行關愛幫助。談到進一步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幫扶措施時,胡局長談到今后將會不斷完善相關通訊設備,盡可能實現留守兒童與在外父母的多次面對面交流。
胡局長了解到我們在東田小學建立關愛站實踐基地時,殷切詢問了我們的運行情況,并提出相關建議,希望我們不斷努力。他還提出,以后來我們基地訪問交流,并提出讓相關政府參與到此類活動中的想法,這樣雙方相互配合,共同為留守兒童獻出一份愛心。
實踐地點:****村寶德書院
實踐主題:大學書院手拉手,城陽高密心連心
實踐成員:在隊長郭送帶領下,劉美,于青,李叢惠,尚勝男和康子悅共六名成員
實踐過程:
7月21日,支教隊員按計劃正式展開了教學活動,高密市委副書記、市長楊建華親臨寶德書院,詳細了解書院近況,對李濟遠老師夫婦的“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的善舉以及大學生暑假下鄉支教服務表示感謝,對他們的義務工作給予充分的肯定,并親切慰問手拉手義務支教隊隊員。
手拉手義務支教隊自4月份暑期支教計劃啟動以來,支教隊的成員們廣泛調研、深入了解,與多所鄉村小學建立了良好的聯系。經過數次會議的討論,結合當地需要和支教隊自身人員狀況,與甘肅、臨沂、棗莊、濟南、濰坊五地的小學確立了合作關系。**年暑假支教活動在這五所地方同步開設。
六名支教隊員每次上課前都會認真進行備課,通過課內外活動,增強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豐富了他們的暑假生活。
每天清晨,手拉手義務支教隊隊員陪同學們進行晨訓,晨訓分為鼓號練習,跳兔子舞和體能訓練,既鍛煉了同學們的協調性與身體素質,也拉近了同學們與老師之間的距離。
本次支教,除了開設書院原有的課程外,支教老師還開設了鄉土歷史,生活小常識,手工制作等特色課程,相比較而言,特色課程比常規課程更受學生歡迎。
支教隊長郭送在手工制作課堂上教大家怎樣使用雪花泥和太空泥,學生們積極開動腦筋,用雙手在紙殼上粘出他們心中的圖畫,激發了學生們豐富的想象力,創作出色彩、內容豐富的畫面;硬筆書法課上,劉美老師教同學們書寫筆畫的要領,并用名人書法小故事啟迪學生,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生活學習態度;音樂課上,于青老師鼓勵學生自信歌唱,展現自我,并用ppt的形式讓大家對西洋樂器的形態和音色有了初步的了解,打破平常的課本教學方式,給小朋友不一樣的視聽感受;演講與口才課上,康子悅老師教同學們語言上的技巧并組織辯論賽,引起了同學們極大的興趣;生活小常識課上,尚勝男老師教大家一些基本的應急小知識。支教隊李叢惠老師在地理課上帶領學生們初步認識了世界。
手拉手義務支教隊隊員用心給同學們創造多彩的課堂,同學們在多姿多彩的課堂教學中歡樂的汲取知識與能力。
歡樂的時光總是流失的很快,很快一個星期的時間就這么過去了,周末來到了,這個周末大家過的也是很豐富多彩。
7月26日,在高密市寶德書院李濟遠老師的帶領下,手拉手支教隊濰坊小分隊6名隊員和寶德書院的全體同學一同來到高密一中參觀莫言文學館,這不僅增加了大家對莫言先生的了解,也拓寬了大家的視野。
在前去參觀的路途中,寶德書院同學們和手拉手支教老師“各顯神通”,一路歡歌笑語。
在館內參觀過程中,李老師耐心為大家講解館內各部分的內容,讓大家受益匪淺。
參觀結束后,寶德書院學生將由手拉手支教隊老師指導制作的禮物獻給館長毛維杰的妻子朱老師,希望由朱老師轉贈給莫言先生,隨之進行了朱老師和手拉手支教隊隊長郭送講話和手拉手支教隊成員向朱老師提問與莫言與之相關問題等環節。
在莫言文學館館長毛維杰先生和館內全體工作人員的精心準備和周密安排下,參觀的所有環節按計劃順利完成。寶德書院李濟遠老師表示,該次活動是希望能增長同學們的見識,滿足手拉手支教隊成員對莫言先生的求知欲。
莫言文學館是高密的一個文化名片,莫言是高密人的驕傲,此次莫言文學館之行使大家的心靈都受到很深的感觸。
7月26日下午,寶德書院迎來了一位剪紙大師,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剪紙藝術委員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業委員會會員、山東省剪紙學會會員、濰坊市剪紙協會理事的鄧輝老師。鄧老師給孩子們和手拉手義務支教隊的志愿者們上了一堂妙趣橫生的剪紙課。
鄧老師從最基礎的剪紙手法開始教起,接著由淺入深,教授學生們如何用五邊形剪出形式各樣的窗花,邊講邊示范,一把剪刀在手中上沖下劃,隨著紙屑紛飛,不一會兒一朵漂亮的花朵就出現在你面前。初學的孩子們躍躍欲試,四處盡是咔嚓咔嚓的剪紙聲。經過努力,孩子們在剪紙課上非常認真地剪出了各種漂亮的圖案,收獲了動手創造的樂趣。
高密剪紙是山東省高密市漢族民間藝術三絕之一。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花草蟲魚、飛禽走獸和人物皆可入剪。所剪事物,大多取材于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和戲曲故事,象征性強,造型樸實夸張,粗獷中見清秀,拙樸中藏精巧,反映出獨到的民族審美觀。1994年高密被評為“全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其剪紙已被日本、美國、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及國內諸多民間藝術愛好者所收藏。
7月27日一大早,在單美華老師和寶德書院里幾位聽話的小姑娘的陪伴下,大家一起來到了馮家莊的膠河邊散步,大家一路歡歌笑語,談笑風生,邊散步邊拍照留念。
回到書院后中山大學王樂博士為隊員和學生做報告,他結合自己學習、工作和考研的經歷與體會,闡述了一個道理:一個人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與重視,就需要證明自己的能力與價值。報告期間,同學們都很專注,透過他們的眼神,能感受到孩子們對外邊世界的好奇與熱愛,他們想要了解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們,他們也認識到了努力學習的重要性。報告結束后,隊員和學生都根據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對王博士提了許多問題,王博士一一耐心回答講解。
時光飛逝,十天的支教時光轉眼即逝,7月30日上午,天空下著漂泊大雨,寶德書院舉辦了支教送別典禮,場面溫馨感人,典禮上老師和同學們都進行了文藝表演,動情的歌聲,優美的笛聲,感人的發言,這一些使得老師和同學們的眼淚都是無法控制的,大家哭成了一片,臺上臺下彌漫著不舍與淚水,在大雨中,學生們將隊員送往開往火車站的汽車,車中伴隨著啜泣聲,訴說著別離與祝福。
在整個支教過程中,隊員們對自己嚴格要求,全隊每天晚上都要準時召開例會,交流當天工作情況和感受,總結得失,布置下一階段任務;課堂中注重培養孩子們的文化素養,提高文化底蘊,通過增加課外知識的講解,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真正使支教活動產生更大成效,并保證教學質量及我校聲譽。
關愛留守兒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多方面的配合與支持,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去愛護,關心,幫助這些弱勢群體,讓我們身邊的留守兒童得到健康成長。
活動時間:1月9日
活動地點:**市**湖村馬湖二隊
活動內容:1、調查外出務工人員比例
2、調查留守兒童比例
3、面對以上問題該如何做
實踐人員:熊夢杰
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留守兒童”儼然成為一大社會問題。心痛之
余,我們無法袖手旁觀,尋求解決之道才是根本。家庭,社會,學校,在哪里打開缺口,就要在哪里補上漏洞。最近,通過走訪,座談,對**市**湖村的這個地方,田地稀少,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8畝,農民通過農業生產獲得的收入十分有限。由于地理位置比鄰廣東,跨省務工成為該鄉農村富余勞動力謀生就業的重要途徑。目前,該鄉在外務工人員達八千多人,超過全鄉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夫妻雙雙在外務工的現象十分普遍。由于絕大部分農民工沒有能力將孩子帶到城市讀書,因而形成了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據全鄉中小學校的調查?,F有“留守兒童”1503人。其中,“留守兒童”902人,占全鄉小學生總數的60%。調查問卷顯示,“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占83%。由叔伯舅姨等親戚照料的占12%。有哥哥姐姐照料的占1%,寄養在鄰居家的占4%?!傲羰貎和钡母改竿獬龃蚬ず?,一般半年以上才回家一次。其中62%的家長一年回家一次,有進13%的家長兩年以上沒有回過家?!傲羰貎和敝饕峭ㄟ^書信,電話與父母進行聯系,但次數很少,一般至少要一個月才能聯系一次,半年以上聯系的占63%,有的一年到頭都沒有聯系。在問及對父母外出務工的態度時,有63%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務工,渴望和他們生活在一起,8%的孩子表示“無所謂”。在生活上,“留守兒童”與監護人有矛盾的占41%。其中經常發生矛盾的占20%。在學習上,51%的“留守兒童”表示學習遇到困難時有無助威。在與同學的關系上,43%的“留守兒童”表示曾經受到過同學的欺負。在回答“平時父母不在身邊,你最盼望什么,最擔心什么,最大的困擾是什么時”,有81%的孩子表示最盼望的是父母回家,得到他們的關愛;有73的孩子表示最擔心父母的健康和安全;有48%的孩子表示面臨的最大困擾是遇到困難時不知道該怎么辦。
基于以上情況存在的.問題:(1)自由散漫,不服管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對人格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斷裂或缺位,許多“留守兒童”出現內向,孤僻,自卑,不和群,不善于與人交流,頑皮伶俐,沖動易怒,神經過敏等問題。一位班主任對我說,她班上有個叫小羅的學生,跟爺爺一起生活,從三年級下學期開始,經常逃課去打電子游戲或上網,成績一落千丈,幾乎每次考試都倒數幾名。(2)成績偏差。大多數“留守兒童”在學習上缺乏自主性,自覺性,心不在焉,應付了事,據調查不少教師告訴我,大多數留守兒童厭學傾向嚴重,成績普遍較差,認為讀書無用。中心小學四年級學生許某,三年級時曾是全鄉的第一明,去年父母去了廣東工作后,她的成績直線下降,現在已是班上的倒數幾名了。據一位班主任介紹,他所帶的班級“留守兒童”占70%,這些“留守兒童”中,80%的學習成績處于班級上以下水平。其中,超過40%的人屬于差。對很多教師而言,“留守兒童”已成為教學成績后退的一快“心病”。(3)家教缺位,不良行為突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他們的教育對孩子影響深遠,由于缺乏父母的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不少留守兒童養成不良的習慣,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據調查,31%的留守兒童平時有說謊話的習慣;15%的人有過偷人錢物,破壞公物,抽煙喝酒等不良行為(4)心里問題嚴重。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監管引導?!傲羰貎和睒O易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待人處事往往有盲目性,隨意性,沖動性,有的還流入了社會不良群體中,成為“小混混”,有的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調查發現,有20%的“留守兒童”上學經常遲到曠課;22%的人經常沉迷于打游戲機;30%的人有過打架斗毆的經歷。
面對以上問題,我們不得不進行思考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來彌補這些嚴重的事情發生。(1)用親情溫暖留守兒童子。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家長要轉變育人觀念。不少農民對自家孩子的期望值過低,認為將來不會有什么大的出息,對孩子的學習不是很關注,抱有引導不夠,他們以自己在外務工受苦受歧視的經歷現身說法,要求孩子“適應社會世俗”,這些錯誤的育人觀念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影響極大,必須切實加以轉變。其次,要加強與子女的交流和溝通。調查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家長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個班級念書,不知道班主任是誰,更不用說了解孩子的思想狀況了。家長們應該充分利用兩季大忙,春節返鄉等機會,多向老師和監護人了解孩子在學校、家里的學習生活狀況,或借助電話與孩子交流溝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家庭的溫暖。再次,可適當改變外出務工方式。夫妻兩人盡量不要同時外出務工,一方可擇近在本地務工,最好能隔不長時間回家一趟,增進與孩子的親情交流,關心其成長。(2)給留守兒童子撒播愛的陽光。農村學校作為直接面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單位,應該成為其提供個性化、針對性強的教育,在學習、生活上予以更對的關心和愛護。一是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兒童”的摸底工作,將其在校的各個方面表現記入檔案,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留守兒童”的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長共同教育的局面。二是在學校開設“二線一室”。即:開通“親情熱線”,讓外出務工家長定期與子女通電話;開通“師長熱線”,讓外出務工家長可隨時與班主任取得聯系;設立心理健康咨詢室,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醫生,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上的困惑。三是教師要切實增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度。調查顯示,在很多教師眼里,“留守兒童”與雙差生劃上等號,屬于“不受歡迎”的一群,“留守兒童”,從老師那里得到的關愛明顯要少于非留守兒童,對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而言,教師與其親密程度越高,越有信賴感受.對其的影響就越大.在家長與“留守兒童”之間產生隔閡較為疏遠的情況下,老師理應擔當起“扭轉乾坤”的角色,四是深入開展有助于“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各類活動。如:主題班會、聯誼會、道德法制講座以及“我為留守兒童獻愛心”活動等,讓“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來自學校大家庭的溫暖。
當然,要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各級政府應承擔更重的責任,真正按中央要求加大小學基礎建設的投資力度,將外來務工人員教育納入到城市教育的整體面局和規劃之中,讓當地公辦教育資源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開放,讓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得到平等教育的機會。要給接收外來務工人員較多的學校予以補助。同時,做到讓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教育收費、評優獎勵、入隊、課外活動等方面與當地學生同等待遇,總之,社會要為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引導語:搞調查研究首先必須要有正確的立場、觀點,才能實事求是地進行調查研究,認識事物的本來面貌,得出合乎客觀實際的結論。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大學生關愛留守兒服務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本,歡迎閱讀與參考!
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
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根據xx年中國1%人口抽樣調查的抽樣數據推斷,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人,其中14周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約4000多萬人。和xx年相比,xx年的農村留守兒童規模增長十分迅速。在全部農村兒童中,留守兒童的比例達28.29%,平均每四個農村兒童中就有一個多留守兒童。報告顯示,在全部農村留守兒童中,學齡前(0―5周歲)、小學學齡(6―11周歲)、初中學齡(12―14周歲)和大齡(15―17周歲)4個年齡組占總體的比例分別為27.05%、34.85%、20.84%和17.27%。其中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村留守兒童約3000多萬。在全部農村留守兒童中,男孩占53.71%,女孩占46.29%,男女性別比為114:75。據介紹,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的分布十分集中,而且多數居住在中南各省。四川、安徽、河南、廣東、湖南和江西6省的農村留守兒童在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總量中所占比例超過半數,達到52%。而根據權威調查,目前中國農村 “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5800萬人。57.2%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出。留守兒童中的79.7%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13%的孩子被托付給親戚、朋友,7.3%為不確定或無人監護。
“留守兒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關愛和溝通,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長期與父母分離,導致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關懷,遇到困難不能從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一些差錯得不到及時的引導、糾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顯的心理行為問題。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農村離手兒童的心理和身心健康,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了解留守兒童的各個方面,從而更深刻、全面的了解他們所面臨的壓力。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與他們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系,通過對他們生活環境的了解,就更能體會到他們所面臨的壓力。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去幫助他們,讓他們也能感覺到社會的溫暖,對社會懷抱一份感恩。
1、家庭走訪;通過和留守兒童監護人的交談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從實際出發,從根本上了解他們的問題。
2、對留守兒童提問;直接和留守兒童進行交談,了解他們心里感受的和他們對現有生活的感受。
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心理問題、學習問題、生活問題、社會關愛不足問題。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785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