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社會,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掌握報告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對于個人和組織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扶貧開發工作是促進農業增產,加快農村改革,實現農民致富的有效途徑,為進一步掌握扶貧開發工作進展情況,了解扶貧開發工作中的難點和問題,緊緊瞄準貧困人口,以減少貧困、縮小差距、增加收入、構建和諧為目標,以整村推進、連片扶貧開發為抓手,以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為中心,以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為重點,積極拓寬扶貧資金籌集渠道,不斷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創新扶貧開發機制,提高扶貧開發水平,增強貧困對象的自我發展能力,探索與**縣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扶貧工作新模式,扎實推進創新創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現就對全縣扶貧開發進行的調研情況形成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縣地處**邊界,下轄十個鄉鎮,總面積728平方公里,境內以山地丘陵為主,約占總面積的80%,全縣總人口52萬,其中:農村人口46萬多人,占總人口的88.5%,有19個貧困村,全縣現有人均收入低于2763元貧困戶12264人,通過調查分析,致貧的原因:1、因家庭勞動力缺少致貧的3820人;2、因遭受嚴重自然災害致貧的1160人;3、因孤寡殘、五保需社會保障致貧4225人;4、其他原因致貧3059人。
二、扶貧開發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以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穩步推進整村推進項目實施。
20xx年度上級扶持我縣19個貧困村整村推進財政扶貧資金310萬元,安排扶貧計劃項目38個,通過項目的實施,新建水泥公路24條32公里;水利設施4條1350米;綠化、亮化工程1處;文化活動廣場9處。近幾年來,在上級扶貧部門的大力扶持下,通過鄉、村廣大黨員和群眾的努力,全縣19個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明顯改善,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得到了進一步完善,極大的方便了廣大群眾出行。隨著周圍環境的不斷美化,人們的生活習慣也在悄悄改變。部分村子安上了路燈,鋪上了水泥路,鄰里之間和睦相處,休閑娛樂文明適度,社會環境穩定和諧的新景象,使廣大干群對全面小康目標的實現充滿了信心。
(二)、以促進生產發展,全力推進產業扶持。
今年是產業扶持第一年開始,上級下達產業扶持資金380萬元,我縣19個扶貧村以主導產業建設和貧困戶增收幫扶工作作為重點,力求通過整村推進,使各村級主導產業有較大發展,大部分貧困戶都能具備脫貧的能力。通過反復調查,深入研究,結合各村實際,幫助全縣19個貧困村制定主導產業基地建設目標任務計劃,使19個貧困村在整村推進中進一步突出重點、明確建設任務,同時,也解決了以往各重點村在整村推進中發展主導產業項目建設的難題。
(三)、以增加貧困農民收入為中心,提高貧困人口的綜合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
為了做好雨露計劃培訓轉移工作,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同時,我辦領導班子深入基地調研檢查指導培訓工作,要求有關部門對培訓輸出學員家庭遇到的困難結對幫扶,為輸出人員創造良好的外出的環境。今年我縣完成雨露計劃培訓共210人,下撥資金19.8萬元,其中職業教育培訓80人,撥付資金12萬元,轉移就業培訓130人,撥付資金7.8萬元,全部通過一卡通直接發放到貧困對象手中,轉移就業率達100%,有效的增強了貧困群眾的就業能力,增加了收入,提高了貧困群眾的生活水平。
(四)、以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為重點,確保移民搬遷的政策落實。
扶貧移民搬遷工作是一項民生工程,涉及面廣,必須由政府主導,組織各方面力量參與實施。因此,縣委縣政府專題研究了扶貧移民搬遷工作,要求有關鄉鎮及部門要明確任務、加強領導、強化措施,找準工作著力點,同時要求縣級相應資金配套到位,確保全縣扶貧移民搬遷工作強力推進,并以縣政府名義下發了扶貧移民搬遷工作方案,成立了以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的領導組。
20xx年省下達我縣扶貧移民搬遷任務598人,通過鄉、村、組層層把關摸底,在充分尊重移民對象的意愿下,全部進行集中安置,移民集中安置點建設堅持五統一分。即: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基礎設施建設、統一資金管理、統一竣工驗收,確定在長平鄉淡塘村工業園安置點,安置點主體工程已封頂,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全面起動,全縣108戶598人已簽訂協議搬遷入住。
三、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加強組織領導,營造全縣上下齊抓共管的濃厚氛圍。一是成立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加強對全縣扶貧工作的組織領導。細化分解扶貧開發任務,將責任落實到鄉鎮和幫扶部門,確定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將扶貧工作納入全縣年度綜合目標考評體系,加強檢查,嚴格獎懲,確保完成各階段扶貧工作目標任務。二是對照整村推進開發目標,通過重點突破,示范建設,圓滿完成了整村推進貧困村建設任務。三是切實加強貧困地區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啟動貧困村干部培訓工程,不斷增強貧困村班子的整體戰斗力和扶貧開發能力。四是結合黨的群眾路線等活動,組織開展一系列訪貧問苦活動,進一步增強全縣各級各部門、機關干部關心扶貧、支持扶貧、參與扶貧的主動性,并且每年年終歲末,縣委縣政府領導開展了走訪慰問活動,走訪低保、五保戶,優撫對象,受災群眾,幫助他們找資金,找政策,找出路,在全縣范圍內形成講扶貧、議扶貧、干扶貧的良好氛圍。
(二)堅持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大力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
以貧困村村屯道路,人飲、通電、貧困戶住房改造等工程建設為重點,幫助貧困群眾解決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生存難等實際問題,為消除貧困地區自然條件障礙,奠定發展基礎創造出良好條件。
(三)堅持以貧困村產業培育為支撐,著力解決貧困農民增收問題。因地制宜選準發展項目。將產業開發與貧困地區的自然資源優勢緊密結合,選準果品、蔬菜等特色經濟產業作為優勢產業,實行片區開發,綜合布局。
(四)堅持以提高貧困群眾基本素質為根本,大力實施智力扶貧。一是積極開展扶貧方針政策宣傳,引導貧困群眾樹立法紀意識、市場意識和自我發展脫貧的信心,主動參與、主動發展,依靠自身力量脫貧致富。二是實施科技扶貧工程,大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普及農業科普知識,推廣農業新成果、新方法,努力增強貧困群眾就地創業、自主脫貧能力。三是實施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抓好貧困勞動力的`轉移技能培訓,增強貧困群眾的基本務工技能,拓展就業門路。
(五)落實項目資金監管措施,提高項目資金使用效益。嚴格執行項目資金管理責任制,使用報批制、公示公告制、專戶核算制、縣級報賬制、監督審計制等六項制度。
四、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我縣扶貧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績,但離摘掉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的帽子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新形勢下,扶貧開發面臨以下問題和困難:
(一)扶貧形勢依然嚴峻。通過扶貧整村推進后,我縣貧困現象呈現出新的特征。一是剩余貧困人口大多居住分散,其居住條件很差,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極弱。二是這部分貧困群體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在國家實施低保政策后,盡管這部分人溫飽已得到解決,但現金收入較少,生活質量不高。三是貧困群體弱勢地位十分突出。由于城鄉二元結構導致農民整體收入遠遠低于城鎮,而貧困群體的收入更不能與城鎮收入相比,在長期的貧困狀態下,其思維方式更加保守,心理素質極其脆弱,容易滿足現狀,不思進取,等、靠、要思想嚴重。因此必須對這部分人實施全方位的扶持,給予更多的支持和關心。四是貧困對象綜合素質低,接受新思想,掌握新技術難度大,脫貧致富能力低。五是現階段扶貧政策及力度在不斷加大,而資金的投入嚴重不足。
(二)貧困人口致貧和返貧因素依然存在。由于農業生產的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始終存在,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夠健全,群眾因災、因病等致貧、返貧現象時有發生,建立扶貧開發長效機制的任務十分緊迫。
(三)是財政扶貧資金投入嚴重不足。重點村所要解決的問題多,面很廣,所需的財力很大。幾乎所有的重點村修幾條水泥街道,就需要好幾十萬元,財政扶貧資金本身都不夠用,還要群眾自籌幾萬元,才能完成項目建設任務,自籌資金占所有資金的比例一般在20%50%之間,有的村因居住的很分散,由幾個自然村組成,工程量很大,所需資金就加大很多,自籌資金量和財政資金量投入幾乎是1比1,甚至更多,造成貧困村自籌資金的籌措難度很大,工作極其難做。加之扶貧開發主要任務是解決貧困村群眾的行路難、吃水難等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困難,主要面向全村群眾,對于絕對貧困戶沒有扶持資金。
五、對今后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面對困難和問題,今后要加快扶貧開發進程,我們必須理清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管理機制,努力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對今后扶貧開發工作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一)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要抓住編制十三五規劃的有利契機,以道路、供水、環境整治等為主要內容,按照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適度超前的思路高起點做貧困村扶貧開發整體規劃,統籌安排教育、衛生、文化等農村公共設施建設,這就需要各部門通力配合,利用本地優勢資源,想盡千方百計向上爭取資金,通過整合各部門資金來加大力度,重點解決好貧困村行路、飲水、衛生、移民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基礎性建設,切實改善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條件。
(二)進一步開發壯大特色產業。要充分利用本地優勢,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寓生態建設于資源開發中,大力發展內容豐富的綠色產業。加大力度招商引資,積極樹立要我做為我要做,給物不如給項目的理念,變救濟式扶貧為開放式扶貧。以筑巢引鳳的開放心態,把企業引進來,把扶貧戶、扶貧資金與企業有機地結合起來,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激勵措施,讓企業得以突破發展,最終實現特色產業做大、優勢產業做強、貧困群眾致富的目標。
(三)積極創新扶貧開發機制。在具體工作中要創新并做到七個方面的結合:一是扶貧項目的確定要與貧困群眾的利益相結合;二是選定貧困對象要與低保政策相結合;三是整村推進要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四是政府引導與群眾積極參與相結合;五是項目整合與資金整合相結合;六是項目建設與職能部門和社會監督相結合。
經過二十多年的快速發展,目前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禽肉生產國。然而,與此地位不相符合的是我國禽肉出口量僅為生產量的3%左右,典型的生產上的“巨人”和出口上的“矮子”。美國、荷蘭、土耳其、澳大利亞等國飼料原料價格較低,設備先進,大規模飼養成本比我國低20%~30%。1996年,歐盟禁止我國禽肉產品進入其市場,使我國失去了歐盟市場3~4萬噸的凍雞產品份額;而日本也一再對中國肉雞采取歧視性采樣檢查,以限制中國廉價肉雞對其國內的沖擊。我國肉雞產品的年增長率從1996年的14%陡降為20xx年的4%,預計再有10~15年的時間, 中國家禽業便可全部與世界接軌,而肉雞業首當其沖;肉雞業顯然面臨極大的挑戰,肉雞生產中的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我國肉雞生產量雖居世界第二位,但主品種多為“舶來”的快大型白羽肉雞如艾維茵、雙a
等, 中國本地品種較少。在白羽肉雞育種、飼養生產等方面,我國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弱勢明顯,表現在生產成本過高和雞肉的安全性等方面。隨著我國加入wto,進口關稅的大幅削減,外國廉價雞肉勢必大量涌入,給國內的快大型白羽肉雞生產造成更大壓力。
家相比差距較大。肉雞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定向培育成的快速生長型禽類,要求在高度集約化生產狀態下進行養殖。所以,在肉雞生產中必須要人為地為其創造良性的生態環境,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但我國農村肉雞生產中,缺乏合理而又規范化建筑的雞舍,沒有良好的隔熱材料,缺乏降溫系統,缺乏機械通風設施等。這些都是造成雞舍高溫、高濕、空氣不流通,而導致疫病發生的原因,直接影響到肉雞的品質。另外飼養管理缺乏規范化的技術措施,如消毒程序和消毒方法、空氣凈化、限制飼養和光照程序等往往不能正確執行,有些養殖戶隨意操作,構成對雞群健康的威脅,造成較高的發病率。這些都是雞體攜帶諸多病原微生物的主要原因。
當前我國雞肉出口受阻的關鍵問題之一是藥物殘留超標或含違禁藥物。由于肉雞飼養周期短、密度大、發病率高,在飼養過程中不得不使用大量抗生素預防疾病,這導致我國雞肉藥殘事件屢屢發生,降低了我國雞肉在國際市場的信譽。這主要是源于我國政府部門對這一問題的源頭———獸藥生產、經營企業的管理監督不力所致。我國現有20xx多家獸藥生產企業,良莠不齊,而美國僅有1000多家,且均達到gmp標準。
中國肉禽業受沙門氏菌、大腸桿菌、新城疫等諸多疫病困擾,而且我國養雞行業幾乎每兩年新增一種疾病。而農村養雞戶在疫苗的選擇、使用、保藏上不加注意,往往造成免疫失敗,更加重了疫病的流行。諸多疫病的廣泛流行以及農村養雞戶自身知識所限,導致治療及時,使中國肉雞業經濟損失巨大。此外,也為中國雞肉的出口造成障礙。
近年來,大云鎮工業得益于我縣的招商引資的力度、得益于優越的區位條件、得益于全鎮上下的共同努力,逐步形成了以電子電聲、輕紡服裝、五金機械為主導的產業結構,目前大云鎮全鎮共有各類企業200多家,其中規上企業60家。自20xx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我鎮的企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但同時也催生了企業“危機中求轉機”的意識,加快了企業的轉型升級。因此,盡管受到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我鎮的企業在20xx年度卻實現了投入、效益、利稅的歷史新高,多項工業經濟指標在全縣都名列前茅。但今年以來,我鎮的企業在效益、利稅等方面較去年相比卻出現了下滑,工業經濟運行形勢不容樂觀,面對這種情況,經鎮黨委、政府研究決定,我鎮經濟建設服務中心分6個組對大云鎮現有規上企業26家和準備新進規上2家企業進行了為其2天的走訪調研,了解20xx年第一季度企業生產、銷售狀況和第二季度的預期目標,以及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聽取企業的意見和建議。通過與企業主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對企業目前運行的情況有了比較深刻的了解,對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總結經驗,找出不足,尋找出路,提升效益。
一、目前全鎮規上企業的總體運行情況
根據科學的統計學原理,按照行業選取28家企業作為調研對象,其中電子行業企業10家,紡織行業企業5家,新型材料行業企業9家,其他行業企業2家,準備進規上企業2家。通過對工業產值、銷售收入、利稅、能耗等方面第一季度的數據采集和第二季度的情況預測,分析企業的整體運行現狀和發展趨勢。
(一)28家企業總量指標有所增長
一季度完成工業總產值30336萬元,增長27.71%。預計二季度完成工業總產值達到41449萬元,預計上半年合計71785萬元,比去年同期56090萬元增加15695萬元,同比增長27.98%。其中:出口產品交貨值33611萬元,同比增長16.65%;新產品產值38976萬元,同比增長29.96%。
(二)28家企業效益指標有所下滑
一季度完成(1)銷售收入28806萬元,預計二季度完成銷售收入40408萬元,預計上半年合計69214萬元,比去年同期48544萬元增加20670萬元,同比增長42.58%。(2)利稅總額一季度完成2140萬元,預計二季度2923萬元,預計上半年合計5063萬元,同比減少26.62%,其中:利潤總額一季度完成1482萬元,預計二季度2155萬元預計上半年合計3637萬元,同比減少26.54%。
(三)28家企業節能降耗形勢嚴峻
一季度耗能3794噸(標準煤),預計二季度耗能4373噸(標準煤),預計上半年合計耗能8167噸(標準煤),比去年同期耗能6689噸標準煤增加1478噸(標準煤),同比增長22.10%。其中電子行業耗能838噸(標準煤),同比增長44.23%;紡織服裝業耗能1440噸(標準煤),同比增長50.31%;新型材料耗能3232噸(標準煤),同比增長28.71%;其他行業耗能2623噸(標準煤),同比下降0.61%;準備新進規上企業耗能34.17噸(標準煤)。其中浙江榮豐紙業有限公司耗能最多,一季度耗能1270噸(標準煤),預計二季度1300噸(標準煤),預計上半年耗能2570噸(標準煤),雖相比同期下降1.15%,但是工業總量,效益同期相比卻分別下降43.51%、85.45%。節能形勢十分嚴峻,降耗任務十分艱巨。
二、當前企業運行情況原因分析
企業總體運行情況良好,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都有明顯提升;企業訂單增多,二季度預期明顯好于一季度。28家企業中銷售收入環比增長40.78%,利稅總額環比增長36.55%其中利潤總額環比增長45.42%。分析制約企業更好發展的因素,主要有:
(一)原材料價格上漲,而產品的價格沒有上漲。28家企業中有色金屬類制品提高20%左右(如、榮豐紙業公司原材料木漿與去年相比提高一倍之多),勞動成本提高在15%左右。在調研28家企業中預計上半年有10家虧損,虧損額高達612.6萬元。
(二)勞動力成本增加、用工難,造成企業成本增加。今年以來,隨著經濟形勢的回暖,企業用工量激增,導致用工出現短缺。還有勞動最低工資的上調,這些對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沖擊很大,很多企業的生產線都沒有充分運作,產能都沒有充分發揮。
(三)金融政策的宏觀影響。今年國家為控制房地產市場的過分膨脹,在金融政策上出現調整。從1月18日起,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使企業財務費用增加,尤其對小企業的發展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三、20xx年我鎮工業經濟發展的對策思考
為使我鎮的企業能夠真正擺脫經濟危機影響,實現本質的飛躍,也為了我鎮的工業經濟能更上一層樓,實現歷史性的跨越,企業和政府都應該積極努力,思考發展對策。
(一)從企業層面上,采取的對策措施有:
1、企業銷售方式的轉變:全出口型企業開始逐步轉型,由原來的100%產品外銷向現在的產品內外銷相結合轉變,出口單一型企業開始開拓其他市場。如恒科實業和善銀科技的產品更是打進了上海世博會。
2、選擇性接訂單:今年我國的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很大,為避免匯率變化帶來的損失,目前企業對此應有預見性,盡量采取有選擇的接單方式,控制接單時間,盡量與信譽良好、資金運作順暢的客戶進行貿易。
3、企業產品結構的轉變:由生產傳統的產品向生產精密機械、節能產品轉型。轉型升級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出路。
4、企業走自主創新之路,創自身名牌:如恒豐包裝、恒科實業,目前產品技術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企業的品牌意識越來越強,品牌的創建工作正在平穩開展。通過自身的品牌打入國內、國際市場的銷售,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5、增加技術改造,提升產品質量,提高勞動效率,降低勞務成本??茖W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加強現有人力資源的開發,完善教育培訓機制,科學規劃職工職業生涯是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形式。
(二)從政府部門層面上,采取的對策措施有:
1、企業在做好自身積極應對國際、國內市場激烈競爭的基礎上,大云鎮政府部門也積極注重扶持,規上企業的成長,特別是對部分規模以上的重點企業,建立了領導班子聯系企業制度,深入企業調研,幫助企業主研究對策,謀求發展,走出困境,共渡難關。
2、企業靠自身力量走向國際市場與大、中型企業合作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要真正建立合作關系至少需要2-3年的時間,我鎮與市級、縣級有關商務、科技等部門積極聯系,大力推介大、中型企業的高新技術產品,幫助搭建企業走向國際化銷售網絡的平臺。
3、興起招商引資新高潮。進一步健全招商推進機制,明確招商主攻方向,圍繞電子信息、五金機械、機電制造三大產業,有針對性地實施招商,盯住重點項目和重點客商,積極引進好項目、大項目。今年以來已經多次在上海、廣東等地召開招商會,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第一季度內外資的引進都超額完成任務。
3、興起工業投入新高潮。繼續抓好服務企業工作,做到務實服務、全天服務、高效服務和全程服務。全力以赴抓重點項目推進,年內確保千萬元以上新建項目開工14個,以新項目的啟動帶動整個工業投入,力爭完成5.5億元的目標任務。
4、興起工業園區建設新高潮。繼續加大工業園區硬件建設的工作力度,在今年完成工業區一路二橋建設,污水管網支線三期完成;進一步加大工業園區征地拆遷力度,做好大云村曹家自然村農戶拆遷工作,實現新增擴容600畝,力爭工業園區全年基礎設施投入完成萬元的目標任務。
5、繼續抓好節約集約和土地復墾工作。在目前土地指標越來越緊缺的情況下,利用現有企業的存量廠房,著力引進租賃企業,繼續深挖潛力,積極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向重點區塊、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集中。
各位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的工作安排,我委在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叢培卿的帶領下,于3月中下旬對全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調研組先后認真聽取了市文廣新局、環翠區政府關于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的匯報,實地查看了威海海依達斯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威海光遠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中央電視臺威海影視城、威高民俗文化村、華夏文化旅游集團、裕紅祥絲綢文化館等地的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召開了有關部門座談會,并先后到杭州、蘇州和無錫等地考察學習文化產業發展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好的做法,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近幾年,我市不斷強化文化產業發展理念,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積極引領和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隨著文化強市戰略的實施,文化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文化市場日益活躍,文化產業初具規模。
(一)文化產業發展政策逐步完善。先后出臺了《威海市關于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的實施意見》、《威海市文化名家暨文化產業領軍人才培養選拔辦法》等政策性文件,完善文化產業政策保障體系。委托清華大學新經濟與新產業研究中心編制《威海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20xx—20xx)》,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較好的政策支持。認真落實《省委辦公廳 sheng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威海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支持韓資企業在自貿區內從事游戲游藝設備生產和銷售的政策,目前,“支持韓資企業在威海自貿區內從事游戲游藝設備的生產,經省文化部門審核后可面向國內市場銷售”的政策已經落地。
(二)文化產業發展穩步推進。我市現有文化產業120個行業分類中的95個行業,覆蓋率達到79.17%,初步形成了文化旅游、影視服務、藝術品經營、新聞出版、工藝美術、數字動漫、娛樂休閑等門類較為齊全的文化產業結構。全市市級以上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和重點文化企業達到107家,其中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2家,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8家。20xx年威海市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98.94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3.55%,同比增長9.51%。20xx年文化產品出口16946萬美元,同比增長36.3%;進口361萬美元,同比下降55.1%。
(三)產業投融資平臺初步搭建。支持商業銀行在省內率先設立了文化支行,目前,文化支行已為工藝美術業授信2.895億元,為動漫、游戲業貸款500萬元,為印刷業授信720xx元。積極利用資本市場融資,推介文化產業融資項目3個(中國漁都項目、廣澳旅游投資、多福山旅游開發),到位資金6700多萬元。目前,我市幸福門旅游文化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已經掛牌,大ru山集團、光遠影視動畫有限公司、華夏文化旅游集團已啟動新三板掛牌程序,預計今年上半年掛牌上市。
(四)對韓文化產業合作不斷加強。先后舉辦仁川亞運會威?;鹁鎮鬟f儀式、中韓(威海)文化創意產業合作交流會等大型活動,合拍了第一部電影《我的新野蠻女友》,舉辦了中韓影視(榮成)峰會,在仁川威海館舉行由中韓國際珠寶城、威高民俗文化村等重點文化企業代表和韓國仁川80多家企業參加的文化產業項目推介會,在仁川政府層面和企業間引起良好的反響。組織動漫企業代表到韓國富川、首爾衿川區進行訪問,我市光遠動漫影視公司與韓國富川兩家企業簽署了合作意向,在成立合資公司、合作出版影視動漫產品等方面加強合作,推動兩地文化產業發展。
(一)文化產業政策環境需進一步優化,服務水平有待提升。近年來,我市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文化產業振興的意見》、《關于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但有些政策條款落實起來仍有一定的難度,文化市場、行業規范和投融資等體系還不健全;在為文化企業提供用地指標、信息咨詢、市場拓展等方面還沒有形成完整、多層次、全方位的服務平臺。
(二)文化產業規模效應不夠,存在“有山無峰”的問題。一是文化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市場競爭力不強。我市文化產業企業大多以中小企業為主,缺少發展前景好、產品附加值高、市場競爭力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稅收貢獻率高的龍頭企業、重大項目和知名品牌,缺乏有核心競爭力的大規模文化產業基地和園區。二是集聚效應尚不明顯,集約化程度低。文化產業鏈條短,渠水效應尚未形成,制造性文化企業不多,還沒有形成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完整的文化產業鏈,帶動就業和消費的作用不明顯,再投入、再生產的數量和質量不夠高等。
(三)文化產業結構不夠合理,產品文化內涵不足。我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雖逐年上升,但絕對值仍然不高。目前我市文化產業門類仍以傳統文化產業為主,科技含量不高,高端的影視制作、文化出版、創意設計、動漫游戲、演藝等產業占比較小?,F有的文化產品多處于粗放型經營,大多缺乏創意和創新,缺乏宣傳推廣和后續配套經營,缺少能夠體現我市人文特色和地域風情的文化精品。
(四)專業人才匱乏,難以適應發展要求。目前,我市共評選出文化名家20名、文化產業領軍人才僅有6名。新興文化產業人才總量、結構、素質還不能夠適應產業快速發展的要求。一是創意設計人才“引不來、留不住”。由于企業環境、產業鏈不配套等因素制約,動漫游戲、廣告創意等我市亟需的文化創意人才數量少,人才流失嚴重,尚未形成人才集聚效應。二是既懂文化產業核心技術又懂經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少,具有豐富經驗的高層次、高素質的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更少。三是專業化程度低。部分經營管理人員不熟悉相關政策、法規,不了解文化產業的發展動態,不擅長市場化運作和產業化經營。
(一)修訂完善規劃,統籌協調推進。文化產業作為新興產業,發展變化很快,各種新業態層出不窮,有關部門應根據形勢發展需要,對出臺的規劃和扶持政策及時進行修訂完善,增強權威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要將文化產業真正放到支柱產業的戰略地位,作為全市中長期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統籌考慮、合理布局,提升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層次。同時,強化規劃的貫徹力度,增加財政投入,配強組織機構,增加工作人員,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發展。政府要統籌協調,各部門加強溝通,緊密合作,整合資源,共同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
(二)加強園區載體建設,做大做強文化企業,發揮項目帶動作用。文化產業要成為支柱產業,既要有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更要有頂天立地的大企業,政府要對我市各類文化企業有重點、有階段、有針對的扶持,著力打造文化創意龍頭企業,助推發展民營文化創意企業,支持專業化的中小文化創意和設計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推動文化創意企業發揮集聚效應,打造并完善創意產業鏈,形成產業發展群落。一是對特色鮮明、實力較強、成長性較好的文化企業,對科技含量高、有較長產業鏈、能夠形成企業集群的好項目,通過出臺土地、規劃、金融等相關優惠政策,進行重點培育和扶持,按現代企業制度及股份制方式運作,形成一批有實力、有影響的文化品牌企業。二是借助外力,積極吸引具有雄厚資金、經營策略和營銷人才優勢的外來文化投資企業落戶威海,有重點地打造威海的文化產業航kong母艦。三是結合東部濱海新城建設,推動建設中韓影視文化基地,促進影視創作、影視投資、器材租賃、傳媒機構、劇本及影視作品版權交易、宣傳發行、影視旅游等各類影視要素在威海聚集互動,豐富影視文化產業業態,創建中韓影視文化合作先行區。通過大項目的實施,在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的同時,帶動周邊傳統餐飲業、商業、旅游業的繁榮,形成文化搭臺,多方唱戲,各方共贏局面。
(三)在結構優化上做文章,促進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加強與科技的融合,通過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數字技術等現代高新技術在文化領域的應用,積極發展文化創意、動漫游戲、網絡媒體、數字出版等新興文化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轉型升級。加強與旅游業的融合,挖掘始皇東巡、甲午海戰、道教全真派發祥地等富有特色的歷史文化,開發歷史文化旅游產品,將錫鑲、鋦瓷、刻瓷、面塑等各類非遺項目、傳統技藝和民間藝術與旅游產業結合,通過開發特色旅游紀念品,帶動文化產業消費。加強與體育業的融合,充分利用舉辦國際長距離鐵人三項賽、全國山地自行車冠軍賽暨全國山地自行車公開賽時機,鼓勵文化企業通過為體育活動冠名等方式,進一步提升知名度。同時組織全市文化企業積極參加國家級、省級文博會,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促進企業間交流合作,尋求發展的新機遇。
(四)逐步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體系,加大扶持力度。鑒于我市目前的文化產業政策體系還不完善,建議市政府吸納各地成功經驗,逐步研究制定較為系統、操作性強、更加細化的文化產業發展政策。一是根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量身打造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法規,解決文化創意產業現階段的發展需求。二是加大資金扶持力度。自20xx年起,淄博、煙臺、濟寧等市都設立了額度3000萬元以上的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我市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僅500萬元,難以充分發揮杠桿作用。參考蘇州“撥改擔”、“撥改投”等形式,創新資金使用方式,建議增加文化產業發展資金額度,實現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加強金融服務,建立完善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無形資產評估體系,助力初創階段的小微企業融資貸款等。三是大力實施人才興文戰略。下大力氣培養和引進文化創意人才,學習杭州等市先進經驗,整合各部門、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各類創新資源,加強與全國各地高等院校合作,依托高校設立若干文化創意產業園,推動高等院校智力資源向產業和經濟優勢轉化。突出加強帶資金、帶技術、帶項目的文化團隊的引進,提升人才引進的綜合效益。
為了加快果品產業的發展步伐,把開縣建成全國錦橙第一縣,重慶市果品第一縣,以提高果農的經濟效益,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根據農業局的總體布署和安排,結合果品生產的實際情況,由經作科、果樹站3名技術干部,分赴到花林、長沙、鐵橋、臨江等鄉鎮,對果品產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規劃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于后:
一、果品產業發展現狀
開縣是三峽庫區乃至全國久負盛名的柑桔產業大縣,素有“桔鄉”、“金開縣”之美稱。果品產業是開縣農村經濟中農民致富、財政增收的優勢產業。近幾年,我縣大力實施“換掉柑桔劣種跨世紀、改善基礎條件上檔次工程”,對盤強果品產業,改善果品質量,提高果品商品率和市場競爭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果品生產初步實現了布局合理化、基地規?;?、生產專業化。
(一)有宏大的生產規模。開縣果品產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先后建立起以長沙鎮為中心的柑桔生產基地鄉鎮22個,面積27萬畝,年產量8萬噸;以鐵橋為中心的伏淡季優質水果生產基地11個,面積10萬畝,產量2萬噸。果品產業常年產值突破1億元,占全縣農業產值的10%,已成為重慶市果品生產大縣。特別是“渝開”牌優質錦橙名聞遐邇,已獲“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形成了以“渝開”牌錦橙為主導品種的傳統優勢柑桔產業。
(二)有較多的.優良品種?!鞍讟驎h”之后,果品產業加緊實施高換工程,加速劣質品種改換,積極推進果品產業化,堅定不移地走優質、高產、高效的發展道路。截止20,全縣累計完成柑桔高換790萬株,共引進、推廣錦橙、臍橙、夏橙、血橙、椏柑、雜柑等名、優、特、新品種品系50多個,20多個伏淡季早、晚熟梨、李、桃品種,果樹良種率達60%,果品優質果率達55%。
(三)有較高的生產效益。90年代以來,成功地實施了長江柑桔帶建設項目、重慶市柑桔高接換種項目、果品品種改良示范基地項目和錦橙標準化基地建設項目。通過實施,果品產量、質量和效益同步上升,果品改良新增產值800萬元,改良實施區域農民人均收入增加300元以上。如去年長沙鎮長沙村改良的優質錦橙和臍橙,銷售收入較增收60萬元。隨著良種柑桔的逐年推廣,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逐漸顯示出來。
(四)有知名的品牌。我縣是全國聞名的錦橙生產基地縣,開縣錦橙曾連續六年獲全國柑桔鑒評錦橙組第一名,“渝開”牌錦橙先后于、20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年已獲“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開縣錦橙、紐荷爾臍橙、太田椏柑被推薦為全國柑桔產業結構調整良種;開縣“鐵橋牌”優質梨已名揚川、渝兩地。加入wto后,三峽匯源果業集團等龍頭企業的推動,將使我縣優質水果生產更具有廣闊的前景。
(五)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本縣境內地形以丘陵低山為主,立體氣候明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5℃,年降雨量1220毫米,相對濕度80%,日照時數1463小時,無霜期306天。我縣海撥500公尺以下的耕地占70%,土壤以紫色土為主,成土母質氧化鉀含量豐富,ph值6.5左右,土層深厚肥沃,保水保肥力強。因此,發展果樹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
(六)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在國內市場上,我縣與“三北”地區和京、津、滬、渝等國內大中城市建立了長期的較為穩定的產銷關系,縣外年銷售量柑桔7萬噸以上,梨主要銷往“渝——萬”干線為紐帶的周邊區縣;在國際市場上,我縣每年向俄羅斯、蒙古、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出口柑桔5000噸左右。入世后,我縣以“渝開”牌錦橙為主體的開縣柑桔將搶灘國際國內市場,優質梨、李等伏淡季水果也將在整個渝東北市場覓得更多的機會,開縣水果將有著更為廣闊的市場銷售前景。
二、果品產業發展規劃
至,全縣果品種植面積發展12.5萬畝,其中:柑桔發展8萬畝(錦橙3萬畝,夏橙5萬畝),優質梨2.5萬畝,桃李等2萬畝。到20,全縣果品種植面積發展到50萬畝,產量達20萬噸,產值2.4億元,實現果品生產增加值1.77億元,稅收1939萬元。其中:柑桔發展到35萬畝(錦橙22萬畝,夏橙5萬畝,紅桔4萬畝,臍橙、椏柑等4萬畝),產量16萬噸,產值2億元,增加值達1.5億元,稅收1664萬元(錦橙產量5萬噸,產值0.7億元,增加值0.5億元,稅收560萬元);優質梨發展到5萬畝,產量1.2萬噸,產值1200萬元,增加值877萬元,稅收96萬元;桃李等發展到10萬畝,產量2.8萬噸,產值2240萬元,增加值1637萬元,稅收179萬元。
三、果品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發展資金。按照縣委、縣政府打造中國錦橙第一縣、重慶市果品第一縣的發展要求,需果品產業發展資金2.5億元,就目前看,資金投入較少。一是農民不原出錢發展果品生產,全縣在縣外打工的農民達30多萬人,每年打工收入達2.4億元,其資金主要用于農村房屋建設和發展三產業上,用于發展果品生產的資金較少;二是鄉鎮近年財政較困難,在果品產業發展中,很少有資金安排;三是據了解,今年縣上安排的扶貧資金用于果品生產的發展資金只有75萬元,較去年少一半,退耕還林政策也只有2萬畝(其中柑桔1.5萬畝,優質梨0.5萬畝);五是去年縣上安排用于柑桔高換的扶貧資金,經過縣上有關單位驗收后,至今部分鄉鎮資金還沒有到位。
(二)部分鄉鎮認識不到位。部分鄉鎮領導對果品產業發展認識不夠,認為年年都在抓果品生產的發展,但“賣果難”現象仍然突出,沒有真正將果品生產工作作為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硬仗來打,對今年工作及“屆期”規劃思路不夠清晰。如江里片區縣上規劃發展優質梨,但該片區的個別鄉鎮領導認為縣上硬性規定發展優質梨,而農民認為這些區域不適宜種植優質梨,愿意種植柑桔,因此這些鄉鎮領導對發展優質梨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對縣上規劃的任務難以完成。
(三)部分鄉鎮規劃不成片。前兩年雖然新植的柑桔、優質梨面積比較大,但由于沒有集中規劃成片,而是分散種植,不利于田間管理;加之建園的基礎條件差,管理技術沒有到位;特別是去年其他部門從縣外引進的優質梨種苗質量差,導致果樹栽植后成活率不高。
(四)果樹栽后管理不力。有些干部沒有督促、指導果農按照科學技術要求抓好果樹生產的管理,配方施肥、保果壯果、病蟲綜防、樹盤覆蓋、果實套袋、人工授粉六大實用技術落實到位差,特別是今年少數鄉鎮出現了柑桔高換樹不能下砧的問題。
四、果品產業發展中的對策
(一)借鑒工業思維模式。用工業思維謀劃果品業,著眼于經濟全球化,按照技術高新化,生產專業化,產品標準化,商品品牌化的要求,把果園辦成“綠色工廠”,使農民成為“產業工人”,全面提升果品產業升級。
(二)推行企業化運行機制。按照政府引導,業主開發運作的產業化運行機制,在果品業發展中積極推行企業化管理。要主動與三峽匯源果業集團等企業建立合約關系,為果品加工爭取訂單。大力爭取有一定資金、技術實力的工商企業、私營業主到我縣落戶,從事果品鮮銷及批發市場建設。壯大果品生產者及運銷協會、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生產、經營能力。
(三)探索綠色食品生產模式。果品業本質上即是一個生態型產業?!柏i——沼——果”生態模式實用性強,經濟、環保效益高,頗受果農的歡迎。要進一步合理利用果品業發展的自然資源,注重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增值,大力引進環保技術,開展環境綜合治理,按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開發生產綠色食品。
五、果品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落實果品產業發展資金??h政府應設立果品產業發展資金,安排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開發、農村移民開發、生態環境建設、退耕還林等各種農業專項資金應集中使用。同時,建議縣委、縣政府及時安排和兌現今年果品產業發展資金,以確保果品產業的穩步發展。
(二)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匯源三峽果業集團已落戶萬州,并計劃在我縣長沙鎮建立分廠。建議縣上應盡快與匯源三峽果業集團聯系,早日在我縣建立加工分廠,以確保果農生產的水果不售銷路。
(三)建立果品產業激勵機制。建議縣上出臺政策,凡機關、事業單位承包或參與果品生產、經營的干部職工,原單位一切待遇不變,并可領取本單位的獎金,同時對承包50畝以上的干部職工,在項目資金上應給予扶持。
我國肉雞生產量雖居世界第二位,但主品種多為“舶來”的快大型白羽肉雞如艾維茵、雙a
等,中國本地品種較少。在白羽肉雞育種、飼養生產等方面,我國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弱勢明顯,表現在生產成本過高和雞肉的安全性等方面。隨著我國加入wto,進口關稅的大幅削減,外國廉價雞肉勢必大量涌入,給國內的快大型白羽肉雞生產造成更大壓力。
家相比差距較大。肉雞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定向培育成的快速生長型禽類,要求在高度集約化生產狀態下進行養殖。所以,在肉雞生產中必須要人為地為其創造良性的生態環境,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但我國農村肉雞生產中,缺乏合理而又規范化建筑的雞舍,沒有良好的隔熱材料,缺乏降溫系統,缺乏機械通風設施等。這些都是造成雞舍高溫、高濕、空氣不流通,而導致疫病發生的原因,直接影響到肉雞的品質。另外飼養管理缺乏規范化的技術措施,如消毒程序和消毒方法、空氣凈化、限制飼養和光照程序等往往不能正確執行,有些養殖戶隨意操作,構成對雞群健康的威脅,造成較高的發病率。這些都是雞體攜帶諸多病原微生物的主要原因。
當前我國雞肉出口受阻的關鍵問題之一是藥物殘留超標或含違禁藥物。由于肉雞飼養周期短、密度大、發病率高,在飼養過程中不得不使用大量抗生素預防疾病,這導致我國雞肉藥殘事件屢屢發生,降低了我國雞肉在國際市場的信譽。這主要是源于我國政府部門對這一問題的源頭———獸藥生產、經營企業的管理監督不力所致。我國現有20xx多家獸藥生產企業,良莠不齊,而美國僅有1000多家,且均達到gmp標準。
中國肉禽業受沙門氏菌、大腸桿菌、新城疫等諸多疫病困擾,而且我國養雞行業幾乎每兩年新增一種疾病。而農村養雞戶在疫苗的選擇、使用、保藏上不加注意,往往造成免疫失敗,更加重了疫病的流行。諸多疫病的廣泛流行以及農村養雞戶自身知識所限,導致治療及時,使中國肉雞業經濟損失巨大。此外,也為中國雞肉的出口造成障礙。
為了加快我區園城建設,推進重慶(綦江)食品工業園區(以下簡稱食品園區)的更好、更快發展,區政協提案文史委在食品園區管委會的支持配合下,對園區未來發展進行了認真調研?,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食品園區發展概況
重慶(綦江)食品工業園區成立于20xx年9月,是重慶目前唯一的專業食品工業園區。園區規劃控制面積20平方公里,一期5平方公里。園區目標定位是打造“西部第一,全國一流”的食品工業園,主導和特色產業為調味食品、休閑食品、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目前,園區已投入5億,畝平投入約20萬元。已征用土地2618畝,其中:交付企業用地793畝、道路等公益設施用地265畝、河邊預留和商業用地580畝、高坡地830畝、高速路綠花地100畝。一期安置房順利交付,二期1。5萬平方米主體完工。完成1。5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5公里一期主干道路、綜合管網及人行道鋪裝綠化工程、日供應3萬噸的水廠一期(日供應能力6000噸)已建成投用,電力、天然氣、通訊等綜合管網已鋪設完畢,日供氣能力達到5萬立方;日處理污水3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已完成主體工程;110千伏變電站開工建設。園區現已具備企業入駐條件,已有32家企業簽約入駐。其中,中國500強食品100強企業1家(“真心”瓜子),“中華老字號”企業4家(“老四川”牛肉干、“橋頭”火鍋、“冠生園”、“小洞天”),重慶著名品牌企業10余家??偼顿Y約45億元,產值90億元,創利稅10億元,解決5000人以上就業。入住的本土企業中,“飯遭殃”、“金立方”、“酒民郎”、“鄭胖子”、“古劍山”、“都曉得”等品牌食品在一定范圍內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工業旅游開始起步,德宜信食品有限公司成功獲批國家3a級旅游風景區。園區的部分企業也與西南大學食品學院,第三軍醫大學營養與食品健康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系,進行產品研發。園區先后被確定為“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重慶市食品工業基地”、“重慶市特色產業基地”、“重慶市農產品加工基地”。
二、食品園區存在的問題
食品園區建設雖然取得一些成績,但也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
1、因未征地拆遷,目前已簽約企業30多家,供地的僅18家,尚有近20多家已簽約企業無地可供,特別是已簽約的安徽真心瓜子、老四川牛肉干等一些名優企業也無法落地,有意向入駐的企業如重糧集團、重慶紅九九、安徽燕之坊,重慶餐飲集團、重慶糕點行業協會、重慶食品工業協會分別抱團入駐的30多家企業無法進一步對接。
2、園區高速公路以北的道路、管網、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基本未啟動。
3、已經投產的企業還不足10家,“金立方”、“酒民郎”等已投產的企業產品需進一步打開銷路。
4、園區拓展的中長期規劃尚未確定。
三、食品園區發展前景分析
食品工業始終是世界制造業中的第一大產業,是農業產業鏈的延伸,是集農業、制造業、現代物流服務業于一體的增長最快、最具活力的產業。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需求進一步加大,食品工業將全面進入擴張和高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食品園區未來的發展一方面將共享食品工業擴張和高速發展的戰略機遇,同時還具有自身的獨特優勢,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一)豐富的原料優勢是園區發展的重要基礎
綦江區最低海拔188米,最高海拔1973米,立體氣候明顯,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且收獲季節較長。擁有耕地面積162萬畝,林地133萬畝。規劃面積300平方公里的山地現代農業示范園已形成雛形。蔬菜和木瓜均已成為全區農業骨干產業。其中,蔬菜種植規模50萬畝(花椒10萬畝、蘿卜10萬畝、辣椒20萬畝、生姜大蒜各5萬畝)。種植木瓜10萬畝,梨子1萬畝和獼猴桃1萬畝均開始投產??梢哉f,這種得天獨厚的原料優勢為園區各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基礎性作用。同時,隨著園區各企業的發展,必將帶動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實現雙盈。
(二)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使園區區位優勢更加凸顯
目前,渝黔鐵路、210國道公路、渝黔高速公路穿越綦江,綦河水道與長江相連,水陸交通較為便捷。隨著綦江到重慶主城的便捷通道惠品大道、三環高速公路、渝黔高速鐵路和“三—萬—南”鐵路的建成通車,綦江的交通將更加便捷。食品園區又處在三環高速公路、渝黔高速鐵路和渝黔高速公路的交叉路口上,并在重慶一小時經濟圈內,交通區位優勢更加明顯。
(三)重慶唯一的專業食品工業園區對食品企業具有強大吸引力
20xx年重慶輕工業總產值為1738億元,食品工業為985億元,占據了輕工業的一半多。食品工業是重慶名副其實的輕工第一大產業。食品園區是重慶市目前唯一的專業食品工業園區,必將吸引更多的重慶食品工業企業乃至全國一流食品工業企業前來考察入住。
(四)重慶市功能區的劃分將引領食品園區大發展
重慶市委四屆三次全會將重慶劃分五大功能區,綦江區劃為城市發展新區,是全市未來工業化城鎮化的主戰場,是集聚新增產業和人口的重要區域,全市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四化”同步發展示范區和渝黔區域合作共贏先行區,是重慶都市功能核心區和拓展區的有效輻射區域。這一劃分使綦江的經濟地理得到升級,城市功能定位更加精準,城市資源配置更加科學,將迎來最新最好最快的發展時期。綦江區作為全市未來工業化的主戰場之一,必將引領重慶唯一的專業食品工業園區的大發展。
(五)園區過去的工作為未來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食品園區從成立到現在,已有6年時間了。管委會在這期間,在目標定位、規劃編制、征地撤遷、人員安置、設施建設、招商引資、企業管理等方方面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積累了很多經驗。引進了“真心”瓜子、“橋頭”火鍋,“冠生園”,“小洞天”、渝派、多味多等較為知名的外地企業入住。本區入住企業生產的“飯遭殃”、“金立方”、“酒民郎”、“鄭胖子”等產品已投入市場銷售。企業的入住,產品相繼進入市場標志著園區發展已初見成效。實踐證明,決策成立食品園區是正確的,園區的發展前景是廣闊的。
四、食品園區未來發展的建議
(一)食品園區未來發展的方向
食品園區未來發展的方向應根據食品工業發展的新特點、我國食品工業發展規劃和食品園區獨特的職能作用進行科學定位。二十一世紀我國食品工業將向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專用化及國際化方向發展,這“五化”將成為我國未來食品工業發展的大趨勢?!笆濉睍r期,我國食品工業發展仍處于戰略機遇期。到20xx年,食品工業總產值達到12。3萬億元,年均增長15%;食品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提高到1。5:1。銷售收入達到百億元以上的食品工業企業達到50家以上;中小食品企業發揮專、精、特、新的優勢,逐步實現良性發展,形成各類企業分工協作、東中西部食品工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鼓勵和支持食品加工企業向產業園區集聚。國家“十二五”規劃,對糧食加工、植物油加工、肉類加工、乳制品加工、水產品加工、果蔬加工、飲料工業、制糖、方便食品制造、發酵、釀酒、食品添加劑和配料、營養與保健食品缺制造等十三類食品工業發展的方向、重點、產業布局和目標都作了具體規劃。我區食品園區有四個方面的職能作用:一是培植農產品深度加工的龍頭企業,帶動現代農業的發展;二是發揮工業經濟自身作用,推動工業化發展;三是與東部新城產城融合,實現產城互動發展;四是發展工業旅游,提供旅游商品。
根據以上情況,我區食品園區未來發展既要有所為,又要有所不為。堅持“三融合、一集中、一為主”的發展方向。即堅持食品園區的產品布局與全國食品工業發展的區域布局相融合,使東部地區技術優勢和西部地區資源優勢的融合在食品園區得到展現;堅持東部新城建設與食品園區發展相互融合,把食品園區建成生態、綠色、環保的新型現代化工業園區,建成產城融合的典范;堅持食品園區建設、食品工業生產與旅游觀光相融合,發展工業旅游,提供旅游商品,增強園區的美譽度,擴大園區的影響力;充分利用好重慶目前唯一的專業食品工業園區這塊金子招牌,強力推進重慶市食品加工企業向食品園區集中;堅持以引進培植農產品深度加工的龍頭企業為主體,以調味食品、休閑食品、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為主導和特色產業,挖掘專、精、特、新的優勢,培植品牌,拓展市場,實現良性發展。
(二)食品園區未來發展的目標
食品園區未來發展目標分近期和遠期兩個階段。
近期發展目標:到20xx年,即建園10周年,還有近5年時間,園區面積拓展到5平方公里,8500畝,還需征用土地約6000畝。需建設的道路管網有:惠品大道,控制寬度70米的5公里主干道;次干道,24米寬的3。7公里和12米寬的6公里。共需資金24。1億元,其中:征地拆遷需資金14億元,道路管網及市政綠化建設需投資5。6億元,通惠河和后溪河治理2億元,電力、通訊等管線搬遷0。5億元,平場0。8億元,利息及其他支出1。2億元。新征土地中:工業用地3700畝,居住用地910畝,商業用地370畝。為實現園區收支自求平衡,居住用地和商業用地按每畝155萬元出讓,工業用地按每畝12萬元出讓,土地出讓收入達24。28億元。引進入住企業達100家以上,投產企業達60家以上,年銷售收入達100億元以上,每年綜合稅收達5億元以上。
遠期發展目標:到2030年,園區沿惠品大道拓展,面積拓展到20平方公里,30000畝,爭取更多的國內仍至世界知名食品工業企業入住,最終實現“西部第一,全國一流”的發展目標。
(三)食品園區未來發展的措施
1、以地生財,為食品園區建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當前,全國各地工業用地的出讓價格都大大低于征地拆遷成本。園區收支最終要自求平衡只有靠以地生財和稅收返還。在園區建設的初始階段,入住投產的企業少,稅收少,稅收返還無力支撐園區發展,只有靠以地生財,實現以地養園。政府應給予食品園區征地指標,并特許食品園區將征用的土地一部分用作居住用地和商業用地。征地拆遷成本與居住用地和商業用地出讓的溢價用作補償工業用地的征地拆遷成本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否則,食品園區將錯失發展良機,發展停滯不前。
2、堅持走“以工哺農”之路,帶動現代農業的發展
蔬菜和木瓜均已成為全區農業骨干產業。其中,蔬菜種植規模達50萬畝。園區要始終堅持“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以食品工業帶動綦江農業,幫助綦江農業全面實現現代化,同時帶給農民穩定的收入,幫助他們發家致富。目前,綦江在農副食品加工業已經培育出了“綦江辣椒”、“趕水草蔸蘿卜”、“石壕糯玉米”、“東溪花生”、“萬興生姜”、“金立方”、“酒民郎”、“飯遭殃”、“鄭胖子”、“都曉得”等本土的鮮菜及其深加工品牌。這些企業在市場也有一定的認可度。今后,園區應該積極引進此類企業,鼓勵它們不斷更新設備、改進技術,充分利用農產品深加工方面的各項技術,開發更多更好的.產品。
3、擴大招商引資,大力培育品牌
繼續引進一批知名企業,特別是重點引進國家級龍頭企業、“中國馳名商標”企業、“中華老字號”企業、上市食品公司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品牌企業,甚至是雀巢、卡夫這樣的著名大型外資企業入駐,打造品牌聚集區,利用名牌企業帶動整個園區的發展。繼續大力支持本土企業。尤其要支持“金立方”、“酒民郎”、“飯遭殃”、“鄭胖子”、“古劍山”、“都曉得”等本土品牌企業,積極引導和幫助這些企業做好宣傳工作,通過網絡、電視、報紙等媒體進行營銷宣傳,同時還要拓展電子商務、網購和團購等銷售渠道,讓本土品牌走出重慶,面向全國,甚至沖出國門。
4、突出重點,繼續推進主導產業的發展
園區主打的產業重點是調味食品,休閑食品,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
在調味食品方面,要重點打造辣椒加工產業化項目和醬腌菜調味品加工項目?;谡{味食品加工業的特點,園區的相關企業要做好以下幾點:第一,立足于本土市場,首先讓自己的產品在重慶乃至西南地區成為同類產品中的領先者,先把本土市場做大做強,再考慮逐步擴大市場;第二,順應市場細分的趨勢,重點研發和生產幾種主打產品,讓主打產品在同類產品中優勢明顯,很難被替代;第三,在研發過程中充分考慮不同地區人們的飲食習慣和口味,在產品上作出相應的調整;第四,大舉進入餐飲市場、農貿市場,不要把產品局限于超市和賣場;第五,增加社區、賣場等公共場所的促銷活動,提高品牌知名度。
在休閑食品方面,要重點打造豆制食品加工產業項目、方便肉制品加工項目、方便谷物食品加工項目和方便蔬菜食品加工項目。園區相關企業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注重培養品牌,著力打造一些具有區域性特色的品牌產品;第二,發展有益于消費者健康和安全的休閑食品,促進休閑食品向營養型、功能型和健康型轉變。
在保?。üδ埽┦称贩矫?,要重點打造木瓜產業化工程項目、菊芋產業化工程項目和膳食纖維產業化工程項目。園區的相關企業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加大科研方面的投資力度、提升產品的質量;第二,充分利用木瓜,辣椒等優勢原料中所含有的功能性成分開發新產品,從而提高產品的附加產值,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利潤。
5、堅持“產學研”相結合,鼓勵科技創新
現代食品工業的發展需要高新技術的有力支持,只有更多的尖端技術(超高壓處理,超臨界萃取,膜分離技術,分子蒸餾技術,微膠囊技術,真空技術,食品摻假鑒定等)被應用于食品工業,這個行業才能找到發展的著力點。食品加工廠加工工藝的改進、設備的更新以及產品的研發需要專業的團隊進行研究。目前,我國從事食品加工技術研究與開發機構超過350家,已初步形成了國家、部門、地方三級較為完善的研發體系。全國有205所高校設立了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近100家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能夠培養研究生。一大批農產品加工企業相繼成立了研發中心,20多家企業設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園區的每一個企業都應該與相應行業的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的機制,讓科研團隊進駐企業,或者成立共建實驗室。園區要盡快建立食品技術孵化區,將其作為企業自主知識創新和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結合的平臺。
6、發展工業旅游,提高園區知名度
隨著工業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和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工業旅游逐漸成為地區或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在促進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及產業轉型、提高企業知名度、傳承民族特色工業、促進區域旅游業發展、樹立城市形象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園區要依托濱河景觀帶、美食一條街、食品生產線觀光,青杠塝水庫和周邊原材料基地,組團打造“蛋糕王國”,“木瓜樂園”,“手工體驗園”等集生產,銷售,消費,娛樂于一體的食品城綜合體項目,建設農產品生態農莊及頂級vip會所等。要著力發展特色旅游產品,把食品園區企業生產的特色旅游產品打造成綦江的重要名片。
(一)管理體制
(二)固定資產投資完成情況
(三)經濟運行
(四)招商引資
(五)規劃修編
二、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去年市委市政府出臺了《決定》,園區管委會作為同級政府的議事協調機構,雖人員除馬龍外,基本配齊,也已授權,但實際工作中難于充分行使職權。
(二)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還停留在為了項目而建設,沒有真正做到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先行,園區開發力度能力較弱,只有陸良、羅平、馬龍、會澤開展了土地預收儲工作?,F已開發建設區電力配套沒有協調一致,所到縣市區多反映現有企業用電的問題。
(三)招商引資項目落地較少。我市工業園區現有具備招商的儲備項目95個,再談項目只有40個,不足儲備項目的一半,簽約項目只占儲備項目的五分之一,而開工建設大項目沒有。
(四)經濟運行情況和投資情況堪憂。曲靖的加工制造業,除煙草外,主要是以重化工和冶金兩大支柱產業為主,受世界金融危機、希臘債務危機和我國調控房地產也的影響,我市的煤炭、焦化、鋼鐵等產業的產能、產量、價格大幅下降,嚴重影響了我市工業園區經濟運行和投資。從調研的情況和一季度的報表情況分析看,同比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同比是兩位數的增加,但固定資產投資降低3.03個百分點;上繳稅金大幅降低,減低38.74個百分點;企業利潤除西城、師宗、會澤、羅平沒有出現虧損外,其它園區出現虧損。
(五)產品結構單一。我市12個園區的規劃布局非常雷同,基本上都是圍繞化工、冶金兩大產業進行發展,沒有真正形成依靠資源,錯位發展的格局。輕重工業發展不平衡,絕大多數園區還停留在原料的初級加工上,產品附加值不高,沒有形成園區產業鏈的延伸和循環經濟發展格局。
三、當前的困難
(一)建設資金短缺。特別是園區內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缺口較大,各級政府投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與園區發展那的實際需求差距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滯后。
(二)企業融資貸款困難。受宏觀政策和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影響,貨幣政策任然偏緊,中小企業資金緊張,大部分中下企業融資尤為困難,資金鏈繃緊甚至有可能出現斷裂的風險。
(一)種植品種。安樂村茶樹主要以福頂大白茶為主,還有少量的當地品種、野生種,面積約400畝。
(二)種植面積。茶園以自然村為單位相對連片,采用寬窄行種植模式。
(三)茶園管理。茶園已多年疏于管理,進入茶園就像走入森林一樣,長勢好的茶樹約有5米高。部分茶園因失去經濟收入,茶樹已被農戶清理改種莊家。
(四)種植時間。該茶園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建成,種植后多數管理了4年,因沒有專業的加工,經濟收入低,農戶放棄了茶園的持續管理,多年來,茶園自然生長。
總體情況:面積相對連片,茶園種植時間長,部分已失去經濟價值,部分茶園具有改造價值,茶樹生長旺盛。
(一)改造方法
1清理茶園。將茶園內的雜草、叢林清理干凈,保證茶樹的生長環境。
2.樹體改造。一是樹冠改造。茶園因多年沒有管理,茶樹高大,芽眼少,通過對茶樹樹冠的修剪,改善茶樹枝干頂端生長優勢,矮化茶樹,誘導新芽的生長。二是根系改造。茶樹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育關系,即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當地上部分枝向上或周圍增長時,地下部分枝也向下引伸并向四周擴展。吸收根系愈發達,茶葉產量也隨之逐步增高,根系改造立足通過深耕,切斷部分老根,誘發新根的生長。
3.園土改造。茶園土壤是茶樹生長所需水分和礦物質營養的源泉。因多年茶園沒有管理,茶園土壤表現為土層淺薄、肥力低下、土性不良。園土改造要加強深耕,增施有機肥或農家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
4.清除老茶樹改種新茶苗。茶園種植時間長,茶樹老化。調研組技術人員建議可以選擇改種新苗。
(二)改造價值。
1.改造老茶樹。老茶園通過改造,可很快實現茶葉的采摘,能快速的實現經濟收益。面對曾經茶園建成后,經濟效益低讓農民失去種茶信心的狀況,能讓農民快速具有經濟收入,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積極性,加快茶產業的發展有促進作用,但調研組技術組介紹茶園的豐產期是種植后5到20年,而安樂村茶園種植時間都超過了茶樹豐產生理年限,通過改造后,茶園的產量依然低,收益不及新植茶園。
2.種植新茶苗。栽種新茶苗,要三年后進入豐產,才有經濟收入。但從長遠角度考慮,栽種新茶苗,農民的收益會更佳,也存在農民接受程度低,宣傳工作難度大,茶產業的推進工作困難。
(一)茶樹的適宜性。安樂村現有多個茶園,氣候條件好,以趙家蕓茶園(海拔1370m)最適宜茶樹的生長生理,具有較強的`茶產業發展潛力。
(二)立足專業合作社發展茶葉產業。以“云霧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依托,把茶農發展成合作社社員,由合作社負責管理和指導種植戶,統一管理模式及種植技術,實現標準化生產。
(三)品牌建設。以xx縣翠貢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企業,牽頭培訓專業技術人員,開發研究,打造優質、安全、特色的高端茶葉品牌。
(四)基地建設。以自然村為單位,農戶自愿原則,發展相對連片茶園。在一定面積片區建設初加工廠,對采摘的新鮮茶葉進行初加工,保證產品質量。
全縣現在茶園面積3.1萬畝。主要分布在4個鄉鎮:止馬0.82萬畝,李坊0.56萬畝,華橋0.4萬畝,司前1.32萬畝(干坑一帶面積0.4萬畝左右,陳家排、崩山、官塘、蓮花際等村有成片較大面積,岱坪村的高山茶近0.2萬畝,西口、清溪、墩上、云際、長庭等村均有零星的茶樹部落分布),其它鄉鎮 0.6萬畝左右。
我縣茶葉品種以菜茶(小種)為主,有1.4萬畝,占總面積的36.8%,;上世紀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種植的“福云6號”“福云7號”有0.8萬畝,占21.1%。干坑小種有1.2萬畝,占31.58%。九龍大白、龍井43、烏牛早、肉桂、大紅袍等品種合計約0.4萬畝,占10.53%。
我縣種茶、制茶的歷史較為久遠,早在清代乾隆之前就有栽茶制茶,乾隆24年(1759)xx縣志卷物產篇有記載。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在武夷紅茶和司前紅茶暢銷的促動下,茶商對茶產業的投資熱情逐年高漲,一些被荒廢的茶園被重新開發。我縣高海拔適合種茶的山地資源豐富,現有茶園都在海拔300-1600米之間,良好的生態資源環境,為茶葉向綠色產品、有機產品發展奠定基礎。隨著從事茶產業的人群不斷增多,省內外對我縣茶葉的認知度也不斷提高,銷售渠道逐漸拓展。20xx年成立了縣茶業協會后,主推“光澤紅茶”與“光澤天源”品牌,加強對野生優質茶種的保護、挖掘開發,有力地帶動和促進了我縣茶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紅茶暢銷,市場前景趨好,許多小茶企逐漸走出家庭作坊生產模式,更新改進生產設備,引進了茶葉生產加工線,新建或改(擴)建廠房,提高生產技術,建立生態茶園茶地,積極謀求組建各種形式的茶企合作組織。截止20xx年11月,全縣有茶企16家,其中工商注冊的茶企有限公司8家,茶葉合作社8家,獲得qs認證的茶企4家,已申報待批4家,未注冊的茶廠10多家,城區茶葉銷售門店40多家。在第七屆茶博會民間斗茶賽上,我縣覺農干坑紅茶、華韻武夷紅茶獲金獎,歧緣紅茶獲優質獎。
長期以來我縣以生產綠茶為主,紅茶生產僅局限于司前干坑一帶,生產產品“正山小種”歷史相當悠久。近年來紅茶的市場看好,現茶葉開始以紅茶為主,綠茶為輔。20xx年全縣年產毛茶3000多擔,茶葉總產值5000多萬元,銷售收入3600多萬元。干坑紅茶價格每公斤在300-600元左右,其它產區普通紅茶每公斤150-300元不等,少量精選特級、優質、高檔茶價格每公斤在20xx元左右,綠茶價格每公斤120元以上。
閩北是福建省的主要茶產區,茶類繁多,有綠茶、烏龍茶、紅茶、白茶、花茶五大茶類,其樹種有野茶、占梅、小種、福云6號、福云7號、大紅袍、福安大白、九龍大白、白牡丹、水仙、肉桂等,是全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在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南平全市茶葉種植面積59萬畝,其中:延平1.1萬畝,邵武5.1萬畝、武夷山14.8萬畝,政和10萬畝,建歐10萬畝,建陽7萬畝,浦城0.6萬畝,光澤3.1萬畝,松溪7萬畝,順昌0.3萬畝。其中綠茶12.64萬畝,紅茶16.10萬畝,青茶21.18萬畝,白茶9.28萬畝,其它茶0.5萬畝。茶葉總產量55852噸,其中紅茶8878噸,綠茶 20xx噸,青茶21869噸,白茶3557噸,其它茶721噸。
該縣茶產業以生產綠茶為主,近幾年市場需求,生產一些白茶、紅茶、烏龍茶。茶葉種植面積4萬多畝,年產毛茶在700噸左右,產值約1.1億元。綠茶價格在每公斤200元左右,高檔包裝綠茶、白茶每公斤20xx元左右。
該縣以產白茶、紅茶、綠茶為主,全縣茶葉種植面積1.5萬畝。其中:白茶10000畝,紅茶20xx畝,綠茶3000畝,年產量在380噸,產值9100萬元左右。年均毛茶價格每公斤120元左右。
該縣生產綠茶、紅茶兩大類茶葉,以高檔精品包裝茶為主。全縣茶葉面積2.9萬畝,年產量385噸,產值約8900萬元。
該縣近幾年來以種植白茶為主,白茶面積約6000多畝,綠茶面積20xx多畝,20xx年已引進浙江合作商投資種植以紅茶為主,面積約1萬畝,年產毛茶約6萬斤,毛茶價格在每公斤80-120元左右,高檔精品白茶價格每公斤在20xx元左右。
該縣以生產白茶為主,全縣茶葉面積3.2萬畝,產量10萬公斤,產值1.2億元,優質白茶面積占總面積80%,有標準示范基地3個。
二、我縣茶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全縣實際茶葉種植面積約3.1萬畝,茶園分布相對較分散,面積較大較集中連片茶園較少,除個別品牌外,大部分茶企生產規模小,品牌知名度、標準化生產程度低,缺乏市場認可度,單體實力普遍不強,缺少具有行業影響力和產業示范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多數茶企產品結構類同,效益低。
品種以有性繁殖的本地品種為主,在發展過程中陸續引進了一些品種,品種較雜,有的一塊茶園有多個品種,近幾年來雖然引進“金觀音”“烏牛早”等品種,老品種沒有徹底的更新與改良,品種更新慢,難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茶園生產管理相對落后,標準不高,茶農生產理念較封閉落后,對生態茶園建設的認識不到位,標準化、清潔化生產的意識不強,制茶技術人員少,茶葉品質五花八門,沒有基本的標準,茶企缺乏強大的資本實力,導致茶企自身實施更新改造時顯得捉襟見肘,投入嚴重不足。
企業品牌意識薄弱,宣傳不到位,與外界溝通交流相對少,各種新興媒體的宣傳少,硬性廣告和軟文宣傳欠缺,企業的各種營銷活動貧泛,品牌建設嚴重滯后,缺乏整體的品牌和企業的自主品牌,宣傳投入不到位。
受自身能力所限,除部分茶企在本縣范圍內有營銷網點外,大多數茶企還是以“人情茶”“禮品茶”“扶貧茶”為主,解決茶葉銷售問題,基本拘于本地市場,少有銷往周邊地區,難以輻射到全國各大消費市場,品牌對銷售的帶動效應不明顯。
茶葉屬于第一產業,其生產加工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機械化水平不高等情況,符合銀行授信條件的企業為數很少,且授信規格明顯偏小。由于現金支付份額大,且貸款回籠通過個人賬戶比例大,銀行監控較難,因此省中行未將該行業授信列入小企業行列。同時,由于茶葉專業技術服務體系不健全,專業技術人員少,工作經費缺乏,茶農渴望指導而得不到技術的及時支持,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茶產業的發展。
推進茶產業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把茶產業作為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的重要內容來抓,加快組織機構建設,強化組織領導,制定茶產業發展規劃和推進茶產業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市場運作,促進產業快速發展。
據了解江西毗鄰縣對茶產業發展,投入較大。xx縣每年財政拿出300萬元支持茶產業發展,重點用于新植茶園建設,新品種品牌創建、市場拓展、茶葉參展、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等方面。我縣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和信貸資金的引導作用,加快建立多渠道的投入機制,推動我縣茶產業穩步發展。同時,要加大茶產業的招商引資力度,積極爭取項目。要吃透國家產業扶持政策,做好產業項目的對接,積極向上申報茶產業建設項目。要加強對外合作,吸引工商資本、民營資本進入茶葉加工領域,進一步深化茶產業的深精加工,提高產業的附加值。
根據我縣茶產業的特點,積極做好光澤茶產業的宣傳,由政府引導、茶企參與、部門支持、市場運作,充分運用各種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圍繞“好山好水出好茶”為主題,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宣傳推介,以茶會友、以茶引資,積極組織茶企參加各種茶博會、展銷會。加強在對外交流,擴大知名度,精心打造“中國食品城有好茶”、“光澤紅茶”,使之成為一個著名品牌,帶動全縣茶產業發展。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780834.html